时间:2023-09-25 18:00:3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完善人事制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发展人事制度的指导思想
人事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新的人事管理模式,是与市场经济相配套的人事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经党委组织部门和政府人事部门批准或者授权指定的人才服务机构,受单位或者个人的委托,运用社会化服务方式和现代化科学手段,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序和政策规定,代办有关人事业务。人事制度的建立,将人事关系管理与人员使用相分离,实现了将“单位人”变成“社会人”,使企事业单位真正成为独立的用人主体。从而不但畅通了各企事业单位人员的流动渠道,摆脱了人事关系、档案等的束缚,形成“能进能出”的良性循环机制,而且减轻了企事业单位原来承担的繁琐的人事管理事务性工作,减轻了原所负担的各项社会福利保障职能的压力。
发展人事制度,要以党的*大精神为指导,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人事工作两个调整、机构改革任务的总体要求,紧密结合我市企事业单位改革的实际,加快拓展人事业务,加强人事机构和队伍的建设,努力为用人单位和各类人才提供优质高效的人事服务,以促进我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二、承办人事的工作部门
市及各区县(市)级组织、人事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主管人事工作,其所属人才服务机构(以下简称机构)具体承办本辖区属下单位的人事业务,其他机构一律不得从事该项业务。市人事局及其属下的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负责全市人事工作业务政策的制定和协调指导,并具体承办市属单位,中央、省及外省市驻汕单位的人事业务。
各级机构开展人事业务时,必须配备熟悉人事工作方针、政策和具体业务的专职工作人员,建立专门的办公场所和档案资料室,制定人事的规章制度、管理细则。
三、人事的对象
人事的范围是全市的企事业单位和各类流动人员。其主要服务对象是:
(一)各类单位
1、外商、港澳台投资企业及驻汕代表机构;
2、中央、省和外省市驻汕企业及办事机构;
3、国有企业及全民事业单位;
4、集体企业、合资企业、股份制企业,乡镇、街道企业,民营、私营企业等非公有制企业;
5、其他不具备管理人事档案和人事关系条件的单位;
(二)各类流动人员
1、辞职或被辞退的机关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2、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或聘用合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3、尚未落实接收单位的大中专毕业生;
4、自费出国留学人员;
5、自愿委托的其他各类人员。
四、人事的业务范围
(一)提供人事政策咨询,协助委托单位制定人才发展规划和人事制度改革方案;
(二)为委托单位代办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的招聘和推荐业务;办理聘用人员的交流调动、接收和录聘用手续;
(三)为委托单位聘用人员办理聘用合同的鉴证;为委托单位开展考核、培训和人才素质测评业务;
(四)管理单位员工人事档案和人事关系;代办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资格的认定、考试和晋升申报工作;代办大中专毕业生见习期满转正定级、工人技术等级岗位考核和有关工资福利、干部退休手续;出具因公或因私出国(境)、自费出国(境)留学和国内报考大中专院校等政审或证明材料;
(五)为流动人员人事关系接转手续,保留其干部身份;
(六)代办各种社会保险有关手续;
(七)代管人员的党团组织关系;
(八)为人员提供户籍关系的寄靠服务;
(九)协调合同的执行和人员流动中的争议仲裁;
(十)根据委托单位(个人)的要求,其他人事业务和人事管理工作。
各级人事机构在受理以上各项业务时,必须严格按照有关管理渠道和审批权限开展工作。
五、人事的一般工作程序
人事实行合同方式管理,即人事机构要与委托单位或个人签订人事合同协议书,确立关系,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机构与被对象不具有行政隶属关系,如双方发生争议,根据人事合同协议书内容,按国家现行人事政策法规和规定解决。
(一)单位委托开展人事,应提供:
1、委托人事申请书,明确委托内容和要求;
2、企业单位营业执照(副本)或事业单位成立的批件复印件;
3、委托人员的名册、个人登记表、聘用合同;
4、委托人员的人事档案材料。
(二)个人委托人事服务,应提供:
1、个人签署的人事委托书,个人身份证;
2、应聘或个人流动去向的有关证明材料;
3、原所在单位和主管部门同意调出、解聘或辞职的有关材料。
机构审核以上材料同意后,双方签订合同协议,确立关系,被方同时应按服务各项目的收费标准,缴纳相应服务费用。
被人员人事合同期满,应及时办理续约或调出手续,超过半年不办者按自动离职处理。委托单位中的聘用人员,其聘用合同解除中止后,委托单位须于*日内书面报人事机构备案,并通知被辞聘人员到人事机构办理变更合同或调出手续。
六、开展人事工作的几点要求
(一)切实加强对人事工作的领导。人事是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新工作,全市各级人事部门和企事业单位领导,要充分认识推行人事制度的重要性和积极意义,勇于探索,敢于为先。要根据本单位实际,自愿、自觉地积极参与推行人事制度。
关键词:人事制度;人事档案管理;改革与作用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体系的逐步完善和发展,促进我国事业单位内部积极开展人事制度改革,适应社会人才应用发展需要。认识档案管理是事业单位进行认识调整的重要信息来源,在从我国人事管理的当前问题出发,对人事制度改革和人事档案管理的关系入手进行分析,引导我国事业单位人才应用管理能力的完善与发展。
1 人事制度改革与人事档案管理作用机制的关系
人事制度改革是促进我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应用实现人才资源综合应用的重要措施,人事制度改革不仅在人员管理制度,企业服务机制上实施人力资源的综合能分配。人事档案管理是实施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管理依据,事业单位作为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建设的一部分,实施合理的人事档案管理推进人事制度改革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例如:某地区事业单位对人事档案管理的人才资料整合、分配层次进行全面分配,提高人事档案管理的科学性发展,引导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向着合理机制发展。
2 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事档案的内部信息资源差
人事制度改革推进我国人事档案管理出现新的发展趋势,但我国人事档案管理中依旧存在众多问题,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造成阻碍。第一,人事制度改革打破了传统事业单位“铁饭碗”的人事档案管理局面,事业单位中人员应用和人才选拔随着事业单位发展趋势变革而变革。部分事业单位中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中信息资源不明确,实施人事制度变革后,事业单位内部人员调动性较大,导致事业单位内部出现人员分配“空白”现象发生,造成事业单位人事调动出行档案丢失或者信息资源不全的现象发生,对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变革的开展造成巨大的麻烦,制约了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完善程度。例如:某事业单位内对人员档案信息填写不全,实施认识制度改革后,导致事业单位中部分员工的退休年龄和养老保险缴纳受到影响。
(二)人事档案的管理制度较落后
实施认识制度改革后,事业单位内部的人力资源进行重新规划,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对事业单位的人员资料管理不健全,人力资源的应用和分配中存在众多管理漏洞,事业单位中人事管理人员对档案信息的保密程度较低,导致多种制度管理漏洞,对我国人事档案管理作用机制的充分发挥造成影响,人事档案管理作用机制的实际作用性降低。
(三)人事档案管理技术水平落后
现代社会中的制度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国家为了推进我国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逐步提高,积极开展人事制度改革。人事制度改革环境中不仅仅对人事管理的工作人员进行多元化重新分配,用时也实施对人事档案管理的技术手段进行改革,但我国人事档案管理的技术应用程度较低,事业单位中人事档案管理依旧采用人工管理为主,技术管理为辅的管理措施,这种技术应用水平严重落后于现代人事资源分配制度,对我国人事档案管理作用机制的充分发挥造成影响。
(四)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分配程度不合理
此外,实施人事制度改革后,企事业单位需要进行精兵简政,实现人事制度的人才应用精简化发展,事业单位内部人事资源开展大幅度调动充足,部分事业单位内部对人事档案管理的的重视程度较低,导致事业单位中人员调动速率快,但人事档案调动速率较低,甚至出现人事档案无法对接的现象,不仅使事业单位内部人事资源管理作用机制的作用性降低,同时也影响了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分配与应用。
3 人事制度改革下实施合理有效的认识管理作用机制措施
(一)完善认识档案信息量
事业单位实施人事制度改革,逐步实现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的公开化管理,为了提高事业单位的社会公信力度,建立完整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体系,单位内部及时对人事制度改革中出现的信息资源不明确的人事档案进行信息完善处理,事业单位人事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避免人事档案管理出现信息不符或信息资源老化形象出现,提高人事档案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中的作用。例如:某事业单位为了现象国家事业单位变革发展要求,积极开展人事制度改革,对该事业单位内部中存在人员档案信息不明明确的现象进行统一的人事档案补充管理,实现了该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充分发挥人事档案管理作用机制在人事制度改革中的作用。
(二)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
实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明确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消除传统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的“层次化”,事业单位内部可以设定专门的事业单位人事调动组织机构,建立一套完善的人员调动档案规范管理体系,协助事业单位人员解决好人事制度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事业单位人员调动,引导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作用机制在人事制度改革中发挥作用。例如:某事业单位在单位内部组织了人事制度改革协调部门,该部门主要的工作任务是对事业单位中进行人事调动的人员进行人事档案规划管理,保障人事档案的交接、整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了改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效率,促进该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实现科学化管理,实现人力资源的综合分配。
(三)激发认识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充分激发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制定科学合理的人事档案管理措施,明确档案管理标准,实现人事档案管理的层次性划分,使事业单位中的认识档案管理人员树立正确的档案管理理念,避免出现“有色”档案管理想、思想,推进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其次,事业单位内部也可以依据人事改制定明确的人员培训和管理机制,促进我国事业单位内部人力资源应用管理开展明确的人员考核制度,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中的监督作用,提高对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约束力,充分发挥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作用机制在人事制度改革中发挥的作用。
(四)应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人事档案管理措施的进步
充分发挥人事档案管理作用机制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中的作用,将先进的人事档案管理运行机制作为人事改革发展的技术支持。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够事业单位传统的档案管理措施,采用计算机数据管理技术进行人事改革人员调动,人事资源信息调动的准确性提高,人事档案丢失的机率降低,保障事业单位中人员调动实现档案调动与人员调动同步的发展趋势,大大提高了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效率。例如:某事业单位中采用电子档案存储人事档案,一旦该事业单位中进行人事制度改革,人员信息变动通过计算机操作直接进行,大大降低了人员档案丢失现象的发生,保障事业单位内部实施人事制度改革的顺利开展。
4 结论
人事制度改革是实现促进我国社会人才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发展的重要措施,事业单位内部逐步完善人事档案管理作用机制的发展,推进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在现代人事管理上的创新应用,为我国事业单位中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发展科学的人事档案管理基础。
参考文献
[1].第一部分年度报告篇第3章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与人员及其新变化[A]..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业白皮书2013[C].:,2013:61.
关于工资制度改革
规范央企负责人薪酬管理
“2012年,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稳步推进,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工作有序进行,23个省份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尹蔚民说,“2008年以来,全国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幅12.6%。”
对于2013年的工作,尹蔚民提出,一要完善企业工资制度。完善人力资源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和行业人工成本信息指导制度,加快建立企业薪酬调查和信息制度,探索重点行业工资指导线。
同时,积极扩大工资集体协商覆盖范围,推动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探索建立最低工资标准评估机制,稳妥调整最低工资标准。
“改革国有企业工资总额管理办法,严格规范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尹蔚民说,“要健全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全面治理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
二要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研究建立工资调查比较制度,继续做好公务员和企业相当人员工资水平试调查。
三要完善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巩固义务教育学校和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成果,继续做好其他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工作。
专家观点
应将公务员工资透明化
人社部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吴江介绍,与时下热议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的思路有所契合,人社部提出的2013年工资制度改革思路,体现了有关部门进一步缩小不合理的收入差距的决心。而包括制定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科学合理的收入决定机制,则是尹蔚民报告的核心所在。
他认为,公务员工资的多寡,通常是国企和事业单位人员制定工资的重要依据之一,部分民营企业也会予以参考。因此,尹蔚民报告特别提出要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研究建立工资调查比较制度,做好公务员和企业相当人员工资水平的试调查。吴江分析,这一调查可以找到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的工资底数,为其工资增长找到依据,更重要的则是使这种增长变得科学起来。
针对加快建立企业薪酬调查和信息制度,探索重点行业工资指导线的问题,吴江建议,更重要的是将公务员工资透明化,并建立相关信息制度,也公布类似企业的指导线。这样,也有助于一些收入较低行业的工资能够逐步向公务员“看齐”。
吴江还提出,目前义务教育学校和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等一教、两卫行业已基本实现了绩效工资管理,他建议,2013年我国应该一鼓作气,在这一成功试点的基础上,理清思路,在剩余事业单位中全面实施绩效工资。
关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落实和规范公开招聘制度
尹蔚民提出,2013年我国要进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同时明确了改革的四大重点。
首先要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立法进程。推动出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实施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加快出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申诉、奖励、考核等单项配套规定。
其次要完善聘用合同制度,探索完善聘后管理机制,研究制定聘用合同规定。
再次要完善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探索建立岗位设置动态管理机制,开展管理岗位职员制试点。研究制定专业技术一级岗位实施方案,做好首批实施准备工作。
最后要落实和规范公开招聘制度,推动分业分类实施,提高公开招聘组织实施规范化水平。
专家观点
事业单位人员将签合同
吴江说,2013年我国要进行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貌似分为四项重点,其实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即围绕即将出台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展开。
【关键词】档案管理 资源信息 改革发展
随着医院的规模不断扩大,分院增加,部门扩张,人事制度改革和人员模式改变,给医院带来了人事众多、管理多元化的特点,也给人事档案的管理模式提出了要求。因此,建立完善的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就体现了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的整体管理水平。加强人事档案管理,充分发挥人事档案的资源优势,更好地为医院选拔和使用人才提供更加真实可靠的材料,就显得更为重要。
1.规模扩张下的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现状
1.1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相对落后。
随着人事制度的不断改革发展,人才流动,医疗卫生单位选拔和使用人才的手续不断简化。由于人事档案管理“终身”制,没有得到及时补充和修正,阻碍了人才的流动。由于人事档案本身不能直接带来经济效益,所以医院领导对人事档案工作在管理制度、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人员等方面尚存在许多问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是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合理配置和合理使用,保证人才队伍素质的重要措施,是全面考察了解、正确评价和使用人才的重要依据。
1.2人事档案管理方式和手段相对落后
人事档案管理是一项专业性、政治性、机密性很强的工作。人事档案材料需要专人管理,单独存放。医院规模扩大,增加分院,部门扩张,虽然人事档案材料份数多,资料复杂,多年来档案室一直和人事办公室在一起。在档案管理手段上,因为没有单独的计算机和档案管理软件,管理人员还一直采取手工编辑、检索,致使人事档案材料不能及时归档整理,存在档案资料不完整的情况。
2.规模扩张下的医院人事档案信息管理发展建设
2.1增强对人事档案管理目的和意义的认识
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应该以充分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信息为基础,转化医院的经济效益。通过档案深层次的开发,提高档案的使用价值,如人才信息软件的开发,人事信息的共享都能为医院的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服务。同时档案管理人员要树立服务意识,主动开发人力资源信息,变封闭式管理为开放式管理,将搜索到的人才信息以最快的时间传递给用人科室,为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服务。
2.2加强和完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实行人事档案的社会化管理制度,制定《医院人事档案管理条例》和《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办法》,使档案的管理制度更加完善和行之有效。
2.3加强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有效利用人才资源
干部人事档案真实地记载和反映着一个人的经历、能力和品德等,因此是组织工作、人事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据,在各类人员的合理分配、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行政、医疗部门结构调配方面都将发挥重要作用。所以加强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实行干部人事档案的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才能更有效利用人才资源。
2.4建立卫生技术人员业务档案
建立卫生技术人员档案,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特别是在职称晋升、干部选拔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卫生技术人员档案包括:①基础材料:个人基本情况;学历、学位证明;继续教育及专业技术进修证明、证书;专业技术工作总结;参加支边、支农和卫生下乡等医疗、防疫工作。②专业技术资格任职材料: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请表、申报表、考核表和审批表;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聘任证书和聘任合同。③卫生技术成果材料:著作专题研究报告,学术论文(分级),专业技术成果鉴定书,典型病历、抢救成功的病案、手术分析等。④其它材料:“三基”、“三严”考核及医德医风评价材料;参加专业学术会议的证书、证明;优秀医务工作者的材料、证书和奖状;专业技术失误差错材料。
2.5建立以人力资源信息为基础的医院信息管理
系统建立有效的人力资源信息系统是实施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基础,是实现医院行政管理一体化川的根本条件。人力资源信息具有原始性和完整性,是保证信息准确可靠的基础,是有效服务的生命。以人事档案信息系统为中心,建立计算机网络分系统,医疗保健系统可以直接从人事信息上读取职工基本信息,而其它的行政管理系统也可以直接从人事信息系统中收益,如院办、党办、工会、计划生育及后勤、医务、科研和教学更能因此得到众多的信息和帮助。
2.6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
新形式下要提高档案管理的水平,必须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培养具有“创造型、复合型、协作型”多素质人才。①档案管理人员要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努力学习、掌握档案管理工作的新知识、新技术。②倡导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使用科学的管理方法,通过全面的人力资源开发计划和企业文化建设,充分调动和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创造新的工作业绩,为企业发展目标做出最大的贡献。③引人竞争机制,通过择优录用,竞聘上岗,把真正优秀的档案专业人员选拔到档案管理岗位上来。④医院要将档案人员的培养纳人医院人才培养计划,关心他们的职称晋升和工作业绩,使他们的辛勤劳动得到公正回报。
2.7增加资金投入,加强人事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手段
引进现代化技术和设备实现档案现代化管理,提高档案管理硬件设备,增加档案库房,空调设施、除湿机、档案密集架,设置防火、防盗的自动监控系统。引进计算机管理软件,建立人事档案的信息存储和检索系统,实现人事档案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人事档案管理作为人事管理的一部分,通过愿景规划和战略目标的设定,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完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的人事档案管理体制等措施,探索和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事档案管理的新模式。从而提升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增加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使人事档案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必将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蒋莉君;谈医院档案管理[J]西部医学2008年02期
关键词:人事 高校人事管理 高校人事制度
1 人事制度的基本内涵
人事制度是基于国家的人事政策和相关制度,尊重单位人事聘任的自以及人才择业自,由政府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交流机构为综合代管部门,接受用人单位或个人的委托,为其提供人事管理方面的综合服务的制度。它涵盖了三方面的内容:①人事牵涉人事机构、用人单位、员工个人三方面的关系,因此可以将人事制度看作人事管理社会化服务方式的一种。②人事活动属于人事管理行为,因而它还是一种人事关系的。③人事属于具有民事法律效力的契约化行为。人事机构与委托方通过订立协议达成等价有偿的合作关系[1]。
2 高校人事管理制度改革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人事管理制度的改革不协调 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应符合体制、机构改革的相关要求。现阶段,国内高校人事管理机制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限于传统人事管理理念的束缚,仍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现有相对滞后的人事管理制度反而成为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因此,在体制改革框架内的机制改革进程中,逐步深入推进教师岗位聘任制、全员聘任制等内部机制改革。惟有如此,才能不断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2]。
2.2 岗位设置待科学 要深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首先要合理规划岗位和人员数量,“科学设岗”。以往大多数人事单位普遍推崇“因人设岗”,但这种岗位分配制度在实际应用中往往存在一定的缺陷,甚至影响到高校内部正常的人事管理秩序。现阶段,高校应秉承“科学设岗、公开招聘、严格考核、合约管理”的原则,按需设岗,因岗定人。但就现实情况来讲,全员聘任制的体制改革仍滞后于高校的发展进度,教、学、研等部门的划分不科学,岗位设置及人员安排尚有不合理之处,这就要求高校必须针对本校的实际状况展开深入调研,为岗位划分和人员安排提供参考依据。
2.3 分配制度较单一 现阶段,高校的人事安排和薪酬分配制度仍沿用以往不太规范的刚性薪酬待遇体系。教职工的业务水准往往反映在岗位职务上,而“年功积累”则反映在职级设计上。为迎合这一要求,高校可尝试岗位绩效工资、按项目分配、兼职兼薪和协议工资等多种薪酬分配模式,以优化职级设计和人事结构。
2.4 未聘人员校内留问题 目前国内尚未形成一套相对健全的法制体系来规范未聘人员留校问题。关于未聘人员的安置问题,高校一路推诿,最终只能由校内人才交流中心来承担这一重任,这不仅加大了校内办公室的工作负担,而且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眼下主要通过单位先挖渠、后分流,通过内部消化来解决这一问题。
2.5 保障机制不健全 在高校推行人事制度改革的进程中,未聘任人员的基本保险一直得不到有效落实,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成为改革进程中的“钉子户”。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其实并不困难,高校首先要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统筹规划,为人员流动创设一个稳定的大环境,促进“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变,畅通人才流动渠道,推进高校才人才资源的社会化配置。
3 高校人事制度的应用
3.1 高校人事制度的三种模式分析 针对高校人事管理改革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将人事制度适时地引入高校人事管理中,建立起适合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的人事制度,已成为解决各高校开展人事改革的必然选择。现阶段,高校人事制度主要涵盖了三种基本模式[3]:①聘用制模式:高校与人员依照市场规律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二者通过聘用合同缔结人事关系,人事员工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内拥有与校内在编教职工同等享受包括基本保险在内的校内公共资源的权利,直至合同期满。②人事档案托管模式:高校和人员基于合法的原则,通过合同缔结劳务关系,用人单位专设的工作站或当地的人才交流中心负责统一保管人事人员的档案关系。合同工与在编教职工同工同酬,其实就是对人员档案关系的托管,但鉴于养老、医疗等基本保险尚未落实,人员无法享受保险的待遇,人事聘任空有聘任的形式,除了工资待遇无实质和内涵。在这种情况下,两种人事制度极易相互混淆,高校的人事制度改革仍无法摆脱传统人事管理制度的弊病。所以说,这种“有形无实”的人事管理模式只可以算作对人员人事档案和有关业务的托管,不能算作高校人事制度。③社会保险托管模式:高校按照原有的方式在事业编制内进人,学校与人员之间以聘用合同的形式依法确立了双方的聘用关系,人事人员的档案关系和社会保险关系(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移交当地人才交流中心管理或者其在聘用单位设立的工作站进行管理,合同工与在编教职工同工同酬。这种模式既保证了人事人员的长期利益,同时也保证了学校灵活的用人权以及人事人员个人自由的流动权。
3.2 高校实行人事制度的基础[4] ①人事制
度有助于规避用人风险:从理论层面来讲,人事制度为人事单位和个人提供了自主选择、自主择业的空间,尤其是人事单位更支持这种制度的推行。作为有固定人事编制的高校会推崇人事制度,最大的好处是可以最大限度地规避用人风险。众所周知,人事实际属于契约化行为,如果所招募的人才不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单位随时可以将其解聘。从这个层面来讲,人事往往引起能顺利解决“出得去”的问题而备受高校推崇。②人事制度能够节约管理成本:以笔者所在的鞍山师范学院为例,日前,学校已为40多人做人事,只有一名具体管理人(上接第49页)员,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千人只需5~10名,可以提高人事的数量,进而降低管理成本。③便于对在职人员实行监督和激励:人事制度是基于自利性的理论假设建立起来的。它承认人的自利性,因而为防止单位内部从众心理泛滥影响工作秩序,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这个问题恰好能通过人事制度得以解决,它可以让高校有效地通过“激励”的方式让聘用人员加紧工作。
4 高校人事制度仍存在的不足和建议
由于高校人事制度的实行是一项长期工作,实施起来需要不断熟悉和调整。
首先,解决高校人事制度存在的观念问题。各高校领导层大多都是拥有编制的在职人员,并且对人事制度的理解各有不同,不能有效地实施和发挥人事制度的优势。因此,高校人事制度实施工作的重点应放在观念的改变上,也只有从根本上解决认识问题,才能真正推动人事制度的实行。其次,要加大人事制度的宣传力度。高校实行人事制度是解决人才能够“进得来出得去”的重要手段。受益的双方包括高校和接受人事的人员。只有大家都充分了解认识高校人事制度的优势,这一举措才能得到有效实行。因此,当前必须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宣传人事制度的服务内容和功能特点,为人事制度的推行提供群众基础。三是,积极解决人事人员的后顾之忧。实行高校人事制度是对原有人事管理制度的一次改革,原有人事管理制度中的编制意识,“铁饭碗”意识十分浓厚,人员存在不公平感和归属感不强,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严重影响高校的工作效率。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加大对人员的保障力度,解决好养老、医疗、失业等福利待遇问题,做到与在职人员同工同酬,提高人员的职业归属感,增强人员的主人翁意识,加大高层次和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四是,要协调高校人事管理部门与人事机构的关系。地区人事机构和其在高校内设立的工作站是执行人事的主要机构,高校人事管理部门与人事机构设立的工作站采取合作办公模式,对深化高校人事制度的改革,完善人事制度,为高校所属用人单位或部门提供人事的优质服务,引进高学历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郝林岩.我国高校人事制度的反思与建议[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3).
[2]徐静.人事与雇员制:高校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新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2).
[3]李升红.高校人事制度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9(5).
[4]姚晓丽.高校人事制度研究[J].河南大学,2012.5.
关键词:事业单位 绩效激励 途径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力资源作为市场经济中的重要因素越来越多地引起了企事业单位的重视。如何对单位人员进行绩效激励从而使得人力资源最大限度地体现其自身价值,关系到员工积极性的提高以及工作效率的提升。当前形势下,要使得事业单位人员绩效激励真正落到实处,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绩效激励前提:健康的人才配置机制
长期以来,我国事业单位并没有完全投入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中,用人制度中旧体制色彩非常浓厚,监督、控制的命令管理模式仍然大量存在。在现实中,管理艺术难以施展,依靠行政指令和编制限定取代管理现象非常常见。这种现象大大妨碍事业单位的人员绩效激励,导致了事业单位人员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僵化,对单位和个人都是极大的浪费。因此要实现绩效激励,首先必须在事业单位中建立健康的人才配置机制。要确保人才配置机制的健康发展,必须从完善人事制度方面入手。
人事制度是指机构按照国家有关人事政策法规的要求,受单位或者个人委托,以社会化服务的方式,有关的人事业务。人事制度的实行可以打破员工与单位之间一成不变的联系,使得人事关系管理与人员管理分离,给单位和员工充分的自主选择权。一方面,事业单位可以通过绩效考核及时淘汰不合格员工,引进单位所需的优秀人才,通过岗位、职务、职称的调整变化及时给予员工激励,促进单位业务的健康开展。另一方面,员工可以摆脱过往一旦“进入”就高枕无忧的心态,具备忧患意识,在工作岗位上发愤图强,在没有得到额外的福利和报酬的情况下同样实现激励的目的。这种做法对员工和单位都是双赢的好事,对于绩效激励的顺利展开具有实效。
二、绩效激励主体:科学的岗位职务分析
长期以来,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处于静止状态,这主要表现在:岗位的设置与现实需求相差较大,造成了需求量大的岗位人员不足,身兼数职现象突出,待遇与劳动付出不成正比;而需求量较少的岗位人员冗余,过于清闲。除了岗位设置的弊端,岗位人员调动难,人员待遇变化审批程序繁琐也是静态管理的现象之一。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岗位是实现管理的主要手段,因而在绩效激励中,也应当以科学的岗位、职务分析为主体,从而达到激励的目标。在现阶段,事业单位的岗位与职务分析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对岗位的设置和职务配备进行重新审核。对岗位的设置和职务配备合理性的重新审核是绩效激励的重要环节。岗位是绩效产出的关键场所,而职务的变更则是实现激励的重要途径。针对当前我国事业单位中人浮于事的突出现象,对岗位的设置和职务配备应当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重新审核。贯彻“按需设岗”、“因岗用人”的原则,对于冗余岗位和人员实行减裁,对现实需求量比较大的岗位适当增加岗位和职务配备数目。以某市园林局为例,该市旅游资源不足,游客较少,园林局主要业务在于维护城市绿化。然而与现实情况相悖的是,该事业单位门票班人员过多,绿化班人员过少,造成了绿化岗位工作任务繁重,人员待遇只是略高于门票班,积极性受到了较大的打击。这种现象的出现无疑是对绩效激励有害无利的。由此也可以看出,岗位设置和职务配备的合理性对绩效激励的重要性。
2.完善相关的岗位、职务激励措施。完善的岗位、职务激励措施是绩效激励的关键。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应当树立唯才是用的人本思想,从员工和工作内容现实出发,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首先,人事管理应当摒弃职称与行政职务挂钩的观念,不迷信职称并根据职称高低而盲目给予相关待遇。职称在国际上通常的定义是“区别专业技术或学术水平的等级称号”,是授予专业技术人员的“衔”或“称号”,反映一个人的“专业技术或学术水平的等级”;职务则是指“职位规定应该担任的工作”,在人事管理中,通常是指在工作中所担任的职位,属于行政序列,不同职务只是代表职位的高低,不一定代表能力和水平的高低。在进行绩效激励的时候,过分倾向职务、职称容易忽略员工在岗位上所做的实际工作业绩和工作强度难度,造成激励与实际工作情况相背离的反向局面。
关键词:医改模式;公立医院;制度改革
推进医疗卫生改革是我国近些年大力实施的重要举措,也是保障我国民生及促进居民身体健康的重要举措。公立医院作为医改政策实施的主要场所,在推进医疗改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新医改政策下,如何保证医护人员利益及促进医护人员工作积极性,推进医疗服务水平提升应作为重点加以考虑。完善人事制度及推进医疗改革应引起医院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重视,以实现医院整体服务水平的提升。
一、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1.公立医院人事薪酬管理与分配不合理
公立医院是我国医改政策实施的主要场所,对医院服务及技术水平有较高要求,但由于公立医院人事制度中的薪酬分配与管理不合理导致医改实施困难重重。综合分析当前我国公立医院主要人力分布现状,在编人员,合同制人员占据主要比例,同时,劳务派遣人员也占有一定比例。基于我国分配标准,按劳分配是基本原则,员工均具有相同的晋升机会。但,我国公立人员“同岗不同酬”的问题依然存在;此外,编制内的工作人员可以享受到较多的晋升及进修机会,而对于编制外员工,机会相对较少,对于劳务派遣人员,该类机会机会没有的现状造成了人力资源管理的不公平性。由于这种薪酬分布的不平衡使得编制外及劳务派遣员工工作积极性差,其结果将导致医院整体服务水平差,影响医院整体形象。基于此,可以说,对公立医院人事管理制度实施改革,实现同岗同酬应是其基础。
2.医院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
这些年,我国医疗技术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对于各类疾病的治疗均取得了较大的提升。但我国医院看病难的问题依然困扰着广大人民,这一问题对提升我国医院综合服务水平具有消极影响。综合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我国医疗资源配置与分布不合理。如我国基层乡镇医院,医疗条件与医疗水平存在很大的不足,无法满足人们看病的需求,同时,由于乡镇医院医疗卫生人员整体技能水平较低,治疗一些较为特殊的疾病还存在很大的困难。而在大医院,医务人员数量有限,服务能力有限,造成患者就诊困难,往往在大医院里患者人满为患的基本现状。此外,由于乡镇门诊各类服务及薪酬奖励机制与城市医院存在很大差异,造成医疗技术过硬的医务人员不愿留在基层医院发展;而大型医院人员由于其患者偏多,导致人均工作量相比较大,服务质量下降,患者满意度低。
二、我国公立医院人事改革的思考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对医院体制改革提供了有效的参考。对于公立医院而言,基于其在社会扮演角色的特殊性与有效性,如何实施改个使其公益性及医院目标能够实现统一结合并实现协调发展是医院应该着重思考并及时改革的一大难题。如我国中央政府在关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提出公立医院进行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正是这一要求的真实写照。而对于大型医院,人才及技术是其发展所必须的资源,也是其主要的财富。如何通过人事改革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应作为重点进行考虑。基于企业管理的经验,推进人事改革,按劳计酬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同时也有利于员工之间的公平竞争,也避免了医院医疗资源的浪费,营造了健康的气氛,推进医院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
三、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改革与实践探索
我国公立医院人事制度及管理存在较多的问题,如实现医院整体服务水平的提升,必须在新的医改要求下,对医院人事制度进行改革,剔除传统人事制度的弊病,使得公立医院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提升及服务水平的提高。
1.建立有效系统的人力资源规划体系及人力资源配置
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对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在医院这一理论同样适用且能够为医院发展及服务水平的提升发挥极大的促进作用。事实证明,在医院人事管理中,进行人力资源规划比未进行人力资源规划的企业竞争力要好,服务水平要高,医院在社会的认可度更强。通常,人力资源规划主要包括人力资源预测、目标设定及执行与评价三部分组成。医疗卫生是一种服务性行业,其性质决定了人员的专业性及流动性,尤其对于基层一线人员的流动,更是突出。前面提到,公立医院编外人员薪酬及晋升机会比编内人员少的问题必须改善,这样人力资源配置将更加合理,而医院应将做好每位员工的规划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加以重视。
2.加大薪酬管理与绩效考核
绩效与薪酬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在医院,加大绩效与薪酬管理对于提高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具有极大的作用。但,如何通过绩效对人力资源管理及形成有效考评机制将对人力资源管理起到关键作用。基于目前医院管理现状,尤其对于基层公立医院,绩效管理方式显得较为陌生,甚至不清楚绩效管理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基于此,医院要实现绩效管理应建立绩效管理制度,强化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同时,在实施业绩考核基础上,应强调激励的作用。首先,医院应根据岗位要求,制定有效的薪酬分配管理机制,在保证员工收入的基础上实现同岗同酬。其次,医院应强化内部人才选拔,加大医院内部员工竞争,力争提升医护人员的技能水平,使得员工在医院具有较大的发展前途及平等的晋升机会。
3.建立完善的用人招聘机制
我国私立医院的大力发展及医疗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公立医院的发展起到了一定阻碍作用。优秀专业的医护人员及优质的服务是医院获得长久发展的基础,也是医院生存的根本。公立医院作为无数专业技术人员梦寐以求的工作场所理应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服务。因此,医院应加大招聘程序,采用多种形式的招聘方式,积极吸纳并留住人才,以求医院整体医疗水平的提升。另,医院在用人时应摒弃传统控制人的观念,以公平、平等的方式实现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同时,在医院,应为员工提供有效培训及竞争体系,对编内及编外人员应一视同仁,以实现员工心理的公平,促进其工作积极性的提升。综上所述,在新的医改政策下,我国公立医院人事改革必须加大力度,以保证医院服务水平及技能水平的提升。本文就在新医改政策下,我国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说明,并对加强公立医院人事改革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改革策略,为后期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姚锐.关于深化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改革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5(11)
[2]庄宝玲,邱华巧,钱家强,邱明霞.公立医院编制管理和人事制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卫生人才,2015(1)
[3]岳廷芳.公立医院人员薪酬管理及人事制度改革的探索[J].人力资源管理,2015(7)
[4]马志娟.论新医改形势下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改革[J].当代医学,2015(24)
[5]复萱.福建三明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的探索[J].中国卫生人才,2015(11)
[6]张洪,李善玲,赵冬梅.护理流程管理尝试[J].护理学杂志,2006(7)
公立医院长期按照事业单位的一般管理方法开展管理工作,且职工存在着内部分配“大锅饭”,个人工作“铁饭碗”,技术职务“终身制”的普遍心理,干部职工缺乏危机感和竞争意识,不利于人才的流动和竞争局面的形成,阻碍了人事制度改革。同时,作为公立医院,职工数量较大,且正式在编职工与编外职工在职称评定、收入分配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导致一些优秀的、技术过硬的编外职工流动性大,给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压力。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入,长期以来形成的终身制即将被打破,事业单位实行同企业一样的养老保险制度,这无疑对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2加强对公立医院人事管理工作的管理
2.1转变人事管理职能
随着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的推进,人事部门的职能即将进行转变。从原来的以人员管理为主转变为以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为主。根据医院实际编制数,进行具体的定编定岗;实行公开、透明、公正、公平的选人用人制度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实行岗位竞聘制,将更多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工作人员补充到各个岗位上,做到人尽其才;建立科学、公平、公正、合理的薪酬考核体系和激励机制,将职工的业绩与绩效挂钩,增强其工作动力。
2.2加强人事组织建设工作
做好人事管理工作的前提是拥有一支知识丰富,业务能力强的专业管理队伍。人事处(科)是医院行政管理机构中专门设立的人事管理机构,其工作人员工作能力、知识构成、纪律性和原则性都是影响医院人事管理工作的因素,因此要加强对本科室内部工作人员的管理,通过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组织内容丰富的学习活动,开展多样化的培训,形成一支知识结构合理、业务能力过硬、有纪律、有原则的工作团队,为保证医院人事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打好基础、夯实能力。
2.3加强医院人性化管理
2.3.1树立“以人为本”的重要理念
“以人为本”是坚持为人民服务的主要要求,是医院人事管理的核心。在人事管理工作中,要求做到两个“树立”:树立职工就是上帝的理念,关注其精神需求;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实现人的核心价值。在工作中充分尊重员工的意愿,了解员工的需求,肯定员工的成绩,关注员工的发展,努力为员工办实事、做好事,使员工心情舒畅,干劲十足,更好地为医院建设发展做出贡献。要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充分引导人、依靠人、开发人、发展人,通过各种方式增强职工的安全感和归属感,使其能在医院这个大家庭里茁壮成长、健康发展,更好地实现人在管理中的核心价值。
2.3.2以沟通为重要形式
在人事工作中,不能忽视沟通的作用和力量。作为社会人,在工作岗位上需要得到尊重、理解,需要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在医患关系较为紧张的现在,医院更应该注重人文关怀,通过聆听,使他们释放不满,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通过交流,给予其无限的关怀和理解,提高其家庭般的归属感。通过沟通交流,使医务人员心情舒畅地投入到工作当中。因此,沟通工作尤为重要。
2.3.3以激励创新为重要机制
目前医院职工大都是硕士以上的高学历、高层次人才,他们谋求事业上的发展,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医院在引进人才过程中,可以适度提供相应的物质扶持,提高其工作动力,为其之后在医院工作成长提供较好的基础;对已从业人员,医院人事工作重点应关心职工自我价值的实现,通过鼓励创新创优,强化激励机制,发掘职工的潜能,提高工作热情,调动工作积极性。这对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2.4树立“人才强院”理念,做好人才工作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是一个单位的核心竞争力,“合理用人,用好人才是组织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公立医院应树立“人才强院”理念,努力做好人才工作。
2.4.1把好关口,严格程序,不拘一格降人才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医院应该根据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吸收人才。随着一部分老干部的退休及工作人员的离职,医院需要吸纳新鲜的血液。因此,发掘人才,为医院各个科室完善人才配备,是人事部门肩负的又一重大责任。近年来,事业单位经过不断的改革,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公开招考制度。这就为公开、公平、透明、合理的选拔优秀人才提供了制度保障。通过公开招考,进入面试的人员还需要经过医院的面试等层层选拔,脱颖而出。
2.4.2完善考核制度,做好用人工作
医院应完善各种考核制度,将其与职工工作挂钩。坚持以发展论英雄、以实绩排座次、以优劣定奖惩,为医院选拔出不同层次的管理、医技人才,形成合理有序的人才梯队,创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环境,为个人价值的实现提供保障。根据不同人员的学历、工作经验、性格等情况,进行科学的安排,为不同岗位配置最合适的专业型人才,做到人尽其用。
2.5建立科学、公正、公开的绩效考核制度及有效的激励机制
医院在实施考核时,要制定体现内、外公平合理的薪酬制度,建立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完善激励与约束机制。重点是要针对医生、护士和管理人员等不同类别和层次的人员,确定不同的绩效考核内容和指标。按照行业特点,按照不同岗位的责任、技术劳动的复杂和承担风险的程度、工作量的大小等不同情况,将管理要素、技术要素、风险要素和责任要素一并纳入考核要素,并把考核结果作为员工晋升、聘任、培训与教育以及薪酬分配等的依据,通过绩效考核来切实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并发掘他们的潜力。
3总结
[关键词]人事;档案管理;制度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6.113
[中图分类号]G271;G27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6-0-01
实行人事制度,有利于打破人才“部门所有、单位所有”的格局,实现人才由“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变,促进人才资源的整体性开发和优化配置;有利于畅通人才能进能出渠道,消除人才流动中的体制,促进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有利于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激励机制,增强人才的责任感、危机感,激发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总之,人事已成为人才资源的“储备库”,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的“缓冲器”,人才流动的“高速路”。经过20年的发展,在国家调整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政策的新形势下,人事工作仍面临许多新问题,迫切需要加大力度进行解决。
1 人事工作现状
20年来,人事工作由起初的陌生到后来的熟悉,发展到现在的普遍,人事工作在发展中不断进行完善,但是目前又出现了认同难度大的问题。近年来,人事业务每年都以递增数列的趋势进行增长,且大学毕业生流动性逐步加大,不断有人员考入公务员、事业编队伍,或者调往地市甚至外省市,在他们的档案转递过程中,对年度考核、转正、定级、工龄的确定等材料的要求不一样,盖公章的要求也不一样,有些集体单位人员职称的考与评差别较大,对档案材料要求不统一,造成单位间档案材料互认困难等问题。自从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新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政策以来,这个问题有所好转,但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2 人事工作中的问题
2.1 续代难落实
人事实行合同管理,凡人事单位或个人都要与人才交流服务机构签订《人事合同》,合同期限一般按年约定。双方约定的合同期限届满后,需要继续的单位或个人都应与人才交流服务机构续签《人事合同》,办理续代手续。但是,由于人事人员中大多工作不太稳定,流动性大,多数需要续代的人员都不能及时到原委托服务机构办理续代手续,其中有的人甚至拖到两三年后才想起去办理续代手续。对于这种不能按时签约续代的现象,从法律意义上说应该是一种违约行为,人才交流服务机构有权单方终止未能按时续代人员的各项人事服务,但这些人员的人事档案转不转?转向何处?以后单位或本人需要补办续代手续怎么办?目前还没有通行的制约机制或规范措施来进行处理。
2.2 代后难转移
按照人事相关政策及实施办法的规定,大中专毕业生正式参加工作前可以申办人事,并从之日起计算工龄。但是对计算工龄的档案依据并未予以明确,同时也未对在异地就业的人事人员如何调转本人人事档案及人事关系,调入地如何续接本人的人事等问题作出具体规定。例如,有的地方以劳动就业手续、养老保险缴费单据、人事当年缴费收据等为依据,但在实际操作中经常会遇到人员丢失单据、部门信息衔接困难等难题。因此,在人事人员流动过程中,调出调入手续难以办理,档案材料的完整性难以确认,经常导致人事人员进退两y,严重影响了人事的公信力。
2.3 管理较滞后
人事人员的个人信息资料,是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充分履行人事职责、全面落实代后服务的先决条件。当前,人事的服务内容十分宽泛,对人事人员个人信息资料的收集也要求很详尽,但各地各级人事机构,特别是县级人事机构,普遍存在人员偏少、设备不足、手段落后的问题,传统的信息管理手段已经远远不能适应这种大工作量的信息管理及更新工作,所以管理起来有很大难度。
3 针对人事工作问题的建议
3.1 努力构建续代督导机制
一是切实加大人才服务机构相关法律法规的普及宣传、知识培训以及执法检查力度,加强用人单位用人行为的规范指导和监督检查,发现违规用人现象,特别是私自保管人事档案及缓办或不办职工社会保险等违法现象,要及时进行严肃查处和坚决令其纠正,努力提高和增强用人单位用人行为的合法性和规范性,以消除个人续代落实难的最大障碍;二是要推行人事服务专员负责制,切实提高人事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尽可能地为人事人员办理续代业务提供方便。
3.2 加紧完善配套政策和措施
一是将人事作为工龄计算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人事手续特别是代后存档备案手续进行统一规范,使用统一的《人事合同》《人事人员年度考核表》《人事人员变动工资审批表》等表格,促进异地人事的互通互认,打破人事异地转移的屏障,为人事人员工龄的连续计算提供可靠保证;二是规范人事人员档案工资调整和专业技术职称考评工作,不断提高人事人员档案工资和专业技术职称的合法性和权威性,从而为人事人员参与人才市场竞争创造有利条件。
一、建立严格而有序的人事管理制度
1.以聘用制为核心,建立新型的用人机制。实行聘用制,按照公开招聘,择优聘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单位与职工通过签订聘用合同,明确单位与被聘者的权益。根据各类不同岗位的特点实行不同的聘用方法,打破行政职务、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在具体人员中,实行卫生管理人员职务聘任制、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工勤人员合同制。此外,还可以选择岗位管理、人事、聘用合同管理、聘期管理等多种形式来强化用人机制。
2.建立和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医院要根据人事改革的要求,建立和完善岗位责任制及绩效考核制度。一是要建立停聘、换聘、解聘制度,及时对聘任(聘用)人员进行全员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续聘、晋级、分配、奖惩和解聘的主要依据。当然,职工也可按聘任(聘用)条理提出辞聘,这样就能使人员进出的通道畅通,更快地提高人事管理的灵活性。二是定编定岗。按岗设人,将管理、技术、责任等生产因素纳入到分配制度,积极实行按劳分配和按岗定酬,逐渐拉开岗位分配档次。同时要向关键岗位和优秀人才倾斜,更好地突出人才价值,努力使每个岗位的权利和义务相统一,岗位人员的利益与权责相兼顾。让技术含量、风险责任共同分担,并体现在分配之中,进而更好地增强员工的紧迫感、责任感和危机意识,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热情。
二、完善平等规范的个人培养机制
1.要建立平等的竞争机制。注重把握学习、聘任、晋升三个必要环节。要采取统一的量才标准,建立适合单位特点的人才考核与使用制度,实行公平竞争,人尽其才。2.重视和加强卫生管理人才的岗位培训与职业化建设。医院管理人员岗位培训和职业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应该注重员工的培训。第一,对医院管理人员进行管理专业培训,对现职和拟任职务的医院管理人员开展岗位培训和任职资格培训,边学习边实践,努力使之成为卫生专业与卫生管理复合型人才。第二,加强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规定《医院管理干部岗位培训合格证书》的有效期,保证卫生管理人员的知识更新和素质提高;同时,也应像专业技术人员一样,把接受继续教育作为卫生管理人员积极晋级晋职的必备条件。
三、提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的综合素质
新时期,传统的人事管理工作的理念、思维、方式等等都必须向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转变。要成为优秀的管理者,就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有一定的协调能力,以及较强的事业心、责任心和使命感,推动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全面开展。第一,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要深刻领会“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论断和“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指导方针,积极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树立全局意识,胸怀全局,立足本职,及时发挥自身表率作用,努力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为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提供必要的组织保证。第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工作极端负责,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有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善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坚持正确的人才标准和用人标准,全面详细地掌握人才分布的情况,积极深入研究医院的人才需求,探索建立通畅的人才流动渠道,人才配置合理的管理机制,完善人才结构。第三,掌握相关专业知识,提升综合能力素质。一名合格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不仅要懂得行政管理知识,而且要懂得医学的相关知识,只有精通人事、业务,熟悉人事的政策法规,掌握人事、人才管理的工作技能,动态地学习和研究政策法规,才能更好地适应人事管理工作的需要,成为人事管理工作的行家里手。建立具有医院特点和现代化的人事制度,是建设现代化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院人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医院人事制度改革不仅是一项系统工程,同时又是一个渐进过程,只要我们努力探索,方案周密,措施得力,搞好配套,医院人事制度改革就一定会逐步到位。
四、医院的人力资源配应呈阶梯状
1.科学配置医院人力资源。医院各科室在人员分布上呈阶梯性的特点,既在年龄上体现老中青三代,又在职称上体现高级、中级和初级。这样的人事配置,好处多多:一方面可以让年资长的大夫充分展示丰富的临床经验、多样的应诊技巧,同时也树立管理科室的威信;另一方面,有利于年轻的医生产生较高的工作热情,面对患者能耐心周到的服务,同时利用先进医学设备和科学技术,开展好“传、帮、带”的活动,“以老带新,共同发展”这样不仅可以加强医护队伍建设,促进医护关系的团结,还有利于科室文化的建设,使整个科室体现出既有年资感又可以不断注入新鲜的血液。
2.协调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统筹和分管。要以科室为单位,做好人力资源管理的统筹工作。科室既是一个独立的部门,也是医院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每个科室有独立的运作方式,同时也要遵循医院整体的管理框架,既体现个性也体现整体一致性,既有各自分工也有统筹安排。总之,科室各位员工在完成本科室工作的基础上,将自己放入医院大环境中,分担力所能及的工作,科学地利用上班时间,创造更多的价值。
关键词:医院人事档案;人力资源;经营管理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7)05 ― 0162 ― 03
目前,医院人事档案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发挥着不可比拟的作用,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医疗人员的支持和重视。因此,要提高医院人事档案的重视程度,不断完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特别是要发挥医院人事档案在人力资源与经营管理中的作用与优势,加大人事档案管理力度,进而实现医院人力资源部门的建设目标。
一、医院人事档案的相关论述分析
(一)医院人事档案的概念
医院人事档案是医院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人事部门在培养、选拔干部等工作中,将个人阅历、业务能力以及工作表现等内容进行记录的文件材料,是对医院相关人员进行了解的必要参考。
(二)医院人事档案的构成要素
医院人事档案针对人员的个人经历、政治面貌以及奖罚标准提出了更为系统详细的要求〔1〕,人事档案与人力资源和营管理工作的联系密切相联。医院人事档案主要包括个人的基本信息、政治信息以及个人的奖惩情况等。个人基本信息主要是指学历证明和技术职称等;奖罚情况是指在以往学校或者工作单位是否受到过奖励或者惩罚,还要考虑相关的工资福利待遇情况等方面。
因此在进行人事档案管理时,要完善个人档案资料,将其交到人事管理部门进行相应的考察、审核,妥善保管好。医院人事档案是医院工作人员真实情况的客观反映,使用价值性非常高,可以为医院人事档案的决策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依据。
二、医院人事档案在人力资源和经营管理中的作用阐述
医院人事档案在医院人力资源和经营管理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医院人事档案要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进行人员的选拔、任用,从而为医院的发展建设提供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建设,为医院注入崭新的生机与活力。
(一)有利于促进医院人事管理的发展
通过真实、有效地医院人事档案,可以充分了解和掌握医务人员的实际情况,为医院的人才培养建设提供必要的参考。基于此,可以不断促进医院人事管理的发展,实现医院人才培养的建设目标。
(二)有利于提升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与技能素质
医疗事业对新入职的医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医务人员要具有高度的综合素质。医院在进行人事档案管理中,会定期安排相关资格考试与职业证书考试,考核力度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对于考核资料也提出了更加全面的要求。如果处理不慎,就会严重阻碍到医院人事档案工作的正常进展。因此,要不断完善医院人事档案,禁止由于医务人员管理工作的失误而对人事档案造成不利的影响,确从而保医院考核的质量和水平。
(三)有利于建立健全医院薪酬与激励机制
由于受到医疗改革的影响,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医院的薪酬机制和激励机制。针对于员工的薪酬来说,医院要注重结合义务人员的社会阅历、职业生涯以及贡献程度来进行分析。不断完善人事档案的工作内容,提供必要的保障性依据,进而形成系统全面的医院薪酬与激励机制。
此外,在以往医院的工资核算中,往往就是根据以往财务报表方面的信息进行总结,因而具有一定的误差性。但是,医院人事档案的实施,主要通过每个人档案信息的录入、修改以及核实等方面进行系统严密的汇总,进而成为了广大医院进行工资结算的重要参照指标。因此,工资待遇的不断优化,大大提升了员工的工作热情,不断挖掘个人潜能。
(四)有利于不断完善医院人力资源和经营管理的信息服务体系
医院人力资源的使用需求在不断地扩展中,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也更为严格。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对于医院的稳定发展具有极大地推动作用,可以不断满足于医院人力资源的使用需求。医院要想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要综合分析和考虑医院的人事档案管理,创新高素质、高质量的医务团队。并且要创新医院人事档案的管理方法,进而促进医院人力资源和经营管理的信息服务体系的形成。
三、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良好的人才团队是人事档案工作的重要推动力和支撑点,人事档案的直接负责人是相关人事管理部门的领导,并且与医院的管理改革的联系较为紧密,逐渐成为了卫生人事制度改革的工作重心。但是,目前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并不尽人意,在管理模式、流程、制度方面仍然存在着较多的缺陷,急需进一步的应对和处理。
(一)人事管理缺乏一定的不合理性、不规范性
医疗事业正在不断完善人事制度、促进人才规模上的合理流动。在人事档案中的人才选拔和使用手段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程度地优化,但是也尚未能及时调整原有的人事档案制度,进而造成了人才的静止和凝固,很难实现高效的流动性〔2〕。例如: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对于已经辞退或者取消劳动合同等员工的人事档案资料,并不能及时地进行移交和保管,进而造成人事档案的缺失和漏洞。出现此类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不规范性引起的。
此外,人事档案资料的手续也欠缺着一定的流程性和秩序性,会使医院很难就新聘请的医务人员展开详细的人事审批工作,已经严重超出了人事档案的管理范围。
(二)尚未形成完善的人事服务体系
对于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中的人事机构来说,具体的服务内容比较单一、浅显、片面,很难进行人事档案资料的开展工作,逐渐形成了单一的保存模式,进而无法充分发挥出人事档案的实质性作用。
同时,医院在人才培养和实际需求中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很难实现统一性。例如:在聘请专业人员时,过于注重考试面试,而且人事档案的转档手续比较复杂繁琐,“弃档”现象非常严重〔3〕,使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变得越来越混乱、无序。
(三)人事信息更新速度比较缓慢
一些工作人员并没有及时更新和调整医院人事资料,很难掌握员工工作信息,导致资料收集工作的严重不合理性,一定程度上使医院相关领导、管理者无法就人事档案信息而开展员工的选拔与晋升活动,因此,岗位分配不合理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着医疗工作事业的正常进行。
此外,医院人事档案工作人员缺乏较强的业务能力,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由于受到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等条件的限制,经常在医院人事档案资料的保存、整理以及收集等工作中出现问题,对于工作流程的掌握程度也存在着很大的漏洞。人事档案管理人员还缺少严谨的保密观念,人事档案资料流失、泄漏的现象经常发生。由此可见,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人员自身职能的缺失也是人事信息更新速度较滞后的重要因素。
(四)管理方法方式缺乏着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
目前,对于医院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而言,缺少专人掌管,档案管理队伍和业务培训机制较不完善。人员流动性比较大,缺乏系统完善的培训计划,使刚入职的人员很难及时掌握档案管理的业务流程。与此同时,医院的人员编制也存在着较大的不合理性,有时还会出现一些非正式员工来负责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
此外,一些医院也尚未安排专门的办公室专用房,只是在普普通通的办公室进行存档工作,进而无法充分体现出人事档案管理的严密性,大大阻碍了医院人力资源部门的发展。
四、医院人事档案在人力资源和经营管理中的开发建议、策略
(一)不断完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
对于医院的人事部分来说,要高度重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建立健全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人事档案工作要加强人力资源信息的管理,将档案资源作为开发利用的重要推动力,提升人事档案工作的应用价值。
此外,还要不断强化人力资源信息的收集工作,使资源得以优化配置,实现资源信息的共享性需求。要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来源来获取人才信息,并及时传递到相关的科室,不断提升医疗事业的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
(二)不断完善人力资源规划方案
促进医院人事档案资源配置的合理性于规划性,可以进一步地掌握医院管理和发展方向。人事专员要提升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和认知程度,制定更加科学完善的人力资源规划方案。加强对各类人才资料的深入分析,特别对于人才的社会经历、工作经验以及潜能发挥等。
同时,还要不断优化人事档案管理结构,以便于医院能够充分掌握人力资源的实际情况。而且要不断更新各类人事档案资料,增强资料的完整性、细致性以及长效性,从而为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确立奠定坚实的基础,也是建立科学高效的医院经营管理机制的重要前提条件。
(三)借助于现代科学技术,建立现代化人事档案信息管理
1.要进一步提高医院档案管理部门对现代化管理的重视程度与认知程度,充分发挥出现代科学技术的先进性于优越性等优势,实现精细化的管理目标。要制定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方案,实现人力资源信息的优化利用与实时共享。还可以构建计算机网络分系统,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信息的完整性于全面性特征。因此,要加强行政管理系统与人事信息系统的紧密联系与契合程度,要达到一定的额协调与统一,进而为医院医务科和临床教学科提供好有利的参考依据。
2.强化人力资源信息档案管理系统建设,要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不断进行人力资源资料的收集工作,促进资源多元化共享目标的实现。在医院信息化工作进行中,要将人事、财务以及科研等信息的档案规划工作,对人力资源信息实施集中化、统一化的管理。与此同时,要尽快建立人事档案数据库,根据信息资源的特点来不断规划和处理数据库,要在医院人事档案数据库中充分体现医院的管理、技术、专业等重大领域方面。为了确保现代化人事档案信息管理的实施效果,还可以建立起个人电子档案系统,借助于互联网信息技术将纸质人事档案资料转变为电子档案数据,从而为长期的统计利用与归档工作提供强而有力的便捷性。
(四)强化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综合素养,拓宽培训渠道
要不定期地对医院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加大医院档案管理人员的学习与培训力度,从而增强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和技能素养。与此同时,要积极鼓励技术创新,规范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的秩序,在保证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医院人事档案开发与利用的价值与优势。
此外,医院方面还要不断建立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对于态度认真、业绩良好的管理人员要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从而创造出更大的贡献价值;反之,对于态度不良好、表现不出色的管理人员来说,要予以一定的惩戒,以警世人。通过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制定来看,旨在不断激发医院人事档案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造性,从而为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注入崭新的生命力。
(五)发挥薪酬和人才选拔的促进作用,树立以人为本的人事档案管理思想
一、以高素质人才为重点,坚持引进、培养并举,优化人才环境,着力构建区域性人才高地
㈠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力引进各类高素质人才。一要全面实施“325人才引进工程”。全年确保引进各类人才2500名以上,其中中级职称或学士学位以上的中高层次人才2000名,重点解决我市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和重点工程等领域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二要积极组织各类人才交流招聘活动。重点组织好市内外4次大型人才交流活动,对来我市应聘的中高层次紧缺人才,将继续实施交通费补助。要进一步办好人才市场交流活动,适时增加交流场次。要组织用人单位参加全国性的各类人才招聘。三要努力办好国内重点高校xx实习基地。重点联系10所左右高校,选拔300名左右外经外贸、工程技术、经营管理类高校毕业生来我市实习,力争有百名以上毕业生留我市工作。四要大力实施高层次引进人才经费资(补)助制度。对携带国家发明专利或高新科技成果来我市创业并用于产业化的各类人才;对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果的高层次人才,市财政给予3-10万元的经费资(补)助。五要建立人才柔性流动机制,积极实施引进人才《工作居住证》制度。鼓励国内外人才不迁户口、不转关系,以短期聘用、技术攻关、项目咨询、企业顾问等灵活方式,来我市长期工作或短期服务。对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且符合年龄规定要求的可办理《工作居住证》,并享受本市同类人事人员同等待遇。六要进一步加大国内外智力引进力度,重点引进国内外专家来我市进行科研开发、生产经营活动的指导、咨询和服务,帮助解决重大技改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全年力争引进国内外智力项目50个以上,其中国外智力项目20个。争取设立省级以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
㈡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一要继续推进“115人才工程”,着力抓好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工作。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培养工作机制,确立培养目标,落实培养措施,加大培训力度。要努力改进完善培养人选选拔、考核和科研经费资助等各项管理工作。二要重视做好在职优秀中青年人才培养工作。根据高层次管理人才赴国(境)外培训规划,将选送30名左右高层次人才赴国(境)外参加国际贸易、工商管理和城建规划等专业培训。继续选送一批在职优秀中青年赴国内重点高校培训深造。三要会同国内重点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办班,开设国际商务、财务总监、市场营销和工民建等专业班次。四要创新形式和内容,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更新知识为主的继续教育。根据本市2003-2005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继续实施《计算机应用能力(三级)》、《WTO基本知识》和《通用英语水平等级》等公共课目的培训,同时要切实抓好专业课的培训。五要继续选拔大中专毕业生到村工作,对到村工作满二年的,将择优考录到镇属事业单位工作。要切实加大培养管理工作力度,进一步完善落实工资报酬等相关待遇。
㈢努力营造良好的人才工作环境。一要建立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加强对人才工作的目标考核和督促检查。要大力宣传重才爱才单位以及做出突出贡献优秀人才的先进事迹,适时召开全市人才工作会议,表彰奖励人才工作先进。二要大力培育和发展人才市场,不断完善服务功能,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实现人才资源优化配置。要积极推进人事工作,大力发展网上人才市场,定期人才供求信息。三要创造条件,争取建造一批有一定档次和规模的人才公寓,重点解决企业高层次人才居住问题,市财政将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要进一步完善人才服务网络,积极发挥镇(街道)人才服务站作用,建立重点企业人才工作联系制度。着手启动现代化人才大厦建造。
二、以能力建设、制度建设和作风建设为重点,切实加强公务员队伍管理
㈠强化公务员能力建设,扎实开展公务员培训工作。要按照上级有关公务员培训的总体要求,重点抓好公务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不断更新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拓宽培训渠道。要加强公务员公共管理基础课程培训,重点学习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公共经济和《行政许可法》等。要继续抓好公务员计算机三级、电子政务、英语等级培训和初任培训、学历培训等。
㈡完善公务员制度建设,不断创新公务员管理办法。要严格执行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按照“凡进必考”要求,组织实施市镇机关公务员考录工作。加强公务员轮岗交流工作,积极探索机关中层骨干跨部门交流办法,大力推进年轻优秀公务员多岗锻炼,对关键岗位上的公务员实行定期轮岗。根据市镇机关工作人员考核工作的总体要求,不断完善考核制度,加强考核工作,更好地发挥考核的评价激励作用。要继续实施公务员奖励和优秀公务员健康休养制度,严格惩戒制度。
㈢加强公务员作风建设,切实增强执政为民意识。要继续开展公务员行为规范教育活动,强化公务员公仆意识,规范公务员服务行为,促进机关效能建设,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要全面推行新录用公务员宣誓制度,增强公务员使命感、责任感和荣誉感。要积极推行政务公开、首问责任制度,克服行政不作为和行政乱作为现象。要引导公务员多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争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
三、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综合配套改革,切实增强事业单位生机和活力
㈠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要围绕人事管理“进、管、出”各个环节,继续推进以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为重点的用人制度改革,规范完善聘用制度,切实加强聘后管理。严格实施新进人员考录制度和人事制度。继续实施紧缺专业人才聘用制度,加强事业单位编外用工管理。严格考核和解聘辞聘等管理工作,切实维护聘用单位和受聘人员双方的合法权益。
㈡推进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积极探索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工资分配管理办法,扎实推进工资分配制度改革。鼓励事业单位自主选择岗位工资、结构工资、项目工资、协议工资、年薪制等多种分配形式,合理拉开收入档次,使分配向绩效和关键岗位倾斜。
㈢积极探索职称制度改革。要按照科学分类、社会评价、单位聘用、政府宏观管理的要求,逐步建立以业绩为重点、社会和业内认可的社会评价机制,实行资格考试、考核和同行评议相结合的多种评价方法。要改进完善聘任制度,严格实行专业技术人员结构比例宏观控制,推行以考核为依据的竞争聘任制度,打破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
㈣切实做好事业单位分类管理工作。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根据事业单位性质和职能,做好分类管理工作。要从严控制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积极推进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加强法人登记管理和年度检验。
同时,继续做好机构编制管理、干部安置、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目标管理考核、退休干部管理和工资福利等日常工作。
四、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努力争创“四型”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