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5 18:00:4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建筑平面设计的任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课程设计应该提前准备,紧跟课程内容,充分挖掘业余时间,在不同阶段不断地修改完善相应的内容。把课程设计与教学同步进行。这样,在不增加停课设计时间的情况下,加大了课程设计的时间跨度,从而为提高课程设计质量提供了条件。通过系统教学把设计能力的培养扩展到课堂教学与课程设计这两个教学环节中,使两个教学环节成为有机整体,有利于学生对建筑设计能力的掌握。
1.1建筑施工图方案草图设计阶段
通常的情况下,课程上完了绪论、平面图、剖面图、立面图,也就是前四章的内容后,再加上早期工程制图已上完,学生对房屋施工图的方案设计已有了初步的认识,这时可以布置任务书,任务书的内容可以按教材上的任务书,单元式多层住宅楼设计。设计之前可查阅有关资料,进行施工方案设计。先进行草图构思,解决建筑功能分区与环境协调、平面构成、平立剖相互关系等问题,可要求学生做出若干个方案进行比较,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较为合理和完整的方案,并进一步细化尺寸及构造。平面设计是关键,先从平面入手,同时认真分析剖面及立面的可能性和合理性,综合考虑三者的关系,按完整的三维空间概念去进行设计。建筑平面设计包括单个房间平面设计及平面组合设计,单个房间设计是确定房间的面积、形状、尺寸以及门窗的大小和位置,而平面组合设计是根据各类建筑功能要求,抓住使用房间、辅助房间、交通联系部分的相互关系,结合基地环境及其它条件,采取不同的组合方式将各单个房间合理地组合起来。施工图的方案设计完后,上交进行第一次修改。
1.2构造设计阶段
民用建筑的组成分为六大部分,即墙体、基础、楼板地面、楼梯、屋顶、门窗。在课程中每一组成部分分一章讲解,每讲完一章指导学生在自已的建筑施工方案图上作出相应部分的细部修改,课程上完后整个修改过程就进行完毕。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的理论知识,夯实基础,又加强了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学生也能把看似松散的教学内容整合成一体。同时利用了课后时间,节省了课程设计的时间。楼梯是建筑物中重要的部件。楼梯的净高在平台部位应大于2m;在梯段部位上应大于2.2m。在平台下设出入口,当净高不足2m时,可采用长短跑或利用室内外地面高差等方法予以解决。所以在本章节中作一个楼梯的大作业,包括平面图及剖面图的设计,为以后的课程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2设计周阶段
在设计周阶段,指导老师要拿出详细的指导任务书,以指导学生完成设计任务规定的完整施工图的设计。对于初学者来说,没有实践经验,不知道一套建筑施工图的完整内容,容易漏掉一些细节,并且对图纸的内容往往表达不全,不完整,并且对已学过的制图规范记得不清,画图顺序颠倒,因此画图前要作出相应的要求和规定,以便作出质量较高、幅面较为整洁的设计图纸。对于设计指导任务书,其主要内容如下。
2.1图纸一律用手工绘制
2.2合理的图面布置
要进行合理的图面布置(包括图样、图名、尺寸、文字说明及技术经济指标),做到主次分明、排列均匀紧凑、线型分明、表达清晰、投影关系正确,符合制图标准。
2.3绘图顺序
一般是先平面,然后剖面、立面和详图;先用硬铅笔打底稿,再加深;同一方向或同一线型的线条相继绘出,先画水平线(从上到下),后画铅直线或斜线(从左到右);先画图,后注写尺寸和说明。一律采用工程字体书写,以增强图面效果。
2.4重视尺寸及名称的标注
①外部尺寸、内部尺寸、纵、横定位轴线编号及门窗编号、标注房屋各组成部分的标高情况、从平面图中可以看出楼梯的位置、楼梯间的尺寸、起步方向、楼梯段宽度、平台宽度、栏杆位置、踏步级数、楼梯走向等内容;②注意线型的粗、中粗、细线的应用区别;③在底层平面图中,通常将建筑剖面图的剖切位置用剖切符号表达出来;④建筑平面图的下方标注图名及比例,底层平面图应附有指北针表明建筑的朝向;⑤建筑平面中应表示出各种设备的位置、尺寸、规格、型号等,它与专业设备施工网相配合供施工等用,有的局部详细构造做法用详图索引符号表示。
3注意问题
关键词:建筑方案;设计;思考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方案设计能力的提高需要进行长期的设计知识、资料、经验积累和建筑师本身素质的提高。建筑创作,不仅仅是遵循规范,还有无限的内涵在其中,灵感来自生活。一个好的建筑作品是生活的不断积累和沉淀的结果。只有在不断的建筑实践中始终坚持运用正确的建筑设计思维方法,加深对建筑设计功能的思考,追求对建筑设计风格的创新,在成功或是失败中总结经验,才会真正提高自己,走向成熟。
1 任务书的解读与分析
1.1 理解设计任务书是进行建筑方案设计的前提通过阅读设计任务书,建立明确的设计目标,了解建筑类型、建筑规模及场地周围的建筑环境。不论建筑类型熟悉与否,都应该通读并理解设计任务书,尤其是任务书中的规划要点、特殊要求及任务书所提供的功能关系图必须仔细分析,做出标记,避免方案构思时遗忘和疏忽。
1.2 把握设计书的核心问题
设计任务书并不是每一句话都对设计本身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任务书中会存在必要条件和干扰条件。必要条件通常有用地概况、规划要求、建筑组成、功能流线关系和设计要点等,这些条件是阅读设计任务书时应该把握的核心问题,也可以说是建筑方案作图考试的评分点。干扰条件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陷阱”,把握设计书的核心问题是避免建筑方案的设计思路、设计方向出现差错,为建筑方案构思奠定正确的基础。
2 总平面内外条件分析及其总平面设计的完善
2.1 总平面内外条件分析
主要是确定出入口及图(建筑物)底(室外场地)关系。通过分析人从哪里来确定主、次出入口的定位范围。分析人、车、物(建筑物)三者的关系,确定图的位置,图的形状。主要人流从哪一个方向,哪一个部位进入用地,这是做任何一项建筑设计首先要分析的内容,是一个事关建筑布局成败的第一关键问题。
总平面设计从对场地外部条件入手,简单说就是三个分析。
第一是人流分析。根据外部主要人流来向确定场地主要出入口位置,根据次要人流来向确定场地次要入口,工作人员入口可以利用场地次入口解决,因为使用时间的不同步不会产生人流交叉。第二是车流分析。在场地周边的次要道路上确定车流入口,同时考虑场地内部建筑物的环形消防通道,并就近设置出口,避免人、车交叉。场地停车场出入口和地下车库入口要与广场产生对话关系。至于内部停车流线和外部公共停车流线,可以按停车场地的不同位置来区分,内部停车位要靠近工作人员建筑入口,而外部公共停车位要靠近建筑物公共功能区的次人口或位于建筑主次出入口之间。第三是景观及环境分析。根据对场地及周边环境的分析,确定建筑物朝向、建筑物公共功能区和辅助功能区的大致位置。一般来说,场地主入口对应公共功能区,场地次人口对应辅助功能区,建筑公共大空间对应外部景观,临街预留集散广场等。
总平面设计的第二步是内部条件分析,可以总结为两步。第一步是根据任务书提供的1、2层建筑面积表和功能关系图对建筑功能及各功能之间的流线进行分析,确定建筑物内外功能分区中各含有几个部分,哪些位于2层,哪些位于l层,由此确定建筑的出入口个数和大致位置,计算出建筑占地面积,为完善总平面设计和平面功能的构思奠定基础。第二步是总平面功能分区。针对应试者对总平面设计的盲目,笔者提出了在总平面设计中,把建筑物、地面停车场、绿化景观、道路系统、集散广场等要素看作是总平面设计中不同的功能分区,按照建筑平面功能分区的思维方法展开总平面设计,按照建筑方案设计功能分区的思维方法进行总平面布局。
2.2 总平面设计的完善
总平面设计的完善应该是建筑方案设计的最后环节,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
2.2.1 用地边界的完善设计。除车流出人口外,用绿化带围合用地边界:与其它场地的边界和场地内部功能区可以采用透空围墙或低矮的绿篱分隔;与城市绿地可以用绿化带划界。
2.2.2 停车布局的完善设计。对外非机动车车位设置在场地主要出入口附近的外部或内部,沿路两侧设置为佳;机动车从场地次入口进入;对内停车靠近工作人员建筑入口;根据任务书要求设置出租车排队区,如果排队流线过长,可以考虑双股或三股车流排队;根据任务书要求设置公交车或班车上下点;通过绿化或道路缘石(人行道)来限定人流和车流通行。
2.2.3 绿化景观完善设计。建筑周边绿地镶边,防止行人、车辆贴近建筑;在大块绿地中划分出区域,布置几棵简单的树;内部庭院简单布置道路和绿化;在主入口的广场布置旗杆位置(单数)并用文字标注。
3 平面设计功能分区和设计程序
3.1 在“图”中确定使用、管理、后勤三大功能分区,并与场地主、次出人口相对应。也可以进一步归纳为对外区、内区或活动区、安静区两大功能区,简化设计矛盾。
对于功能复杂的建筑类型,如果我们一开始就对所有功能房间逐一无疏漏地通过功能关系图进行分析,那么,我们就会陷入自设的功能迷魂阵。因为,几十、成百个房间我们一时无法搞清它们有机的内在联系,而一旦陷入对个别房间的孤立分析,就会失去对方案全局的把握,因此功能分析的方法需要从功能分区开始。把握这种功能分区分析方法的好处:a.无论怎样分析此区的房间不会分析到彼区去;b.各区域房间的变化关系,不会影响功能大分区的协调关系。
3.2 对各功能区分别进行房间布局,先竖向功能分区,再水平功能分区,确定相互位置关系。
各功能区内的房间,哪些应该上楼。哪些房间可配置在下层,这是在进行平面功能分区分析前设计人员先要决策的。也就是说竖向功能分区具有优先权,只有配置好竖向的功能分区才能进行各层的水平功能分区,当然两者是互动的,是在相互调整关系的过程中逐渐把功能分层布局敲定下来。竖向功能分区的原则是:功能合理;结构合理;功能能结合空间形式变化。
3.3 确定交通布局。
包括楼、电梯位置,走廊的布置。垂直交通的手段有楼梯、电梯和自动扶梯,而水平交通主要是通过走廊的布置来实现的。根
据无障碍设计的要求,公建方案中无障碍电梯是必须设置的。
3.4 确定卫生间布局。
对于卫生间的布局,其基本原则是将它设置在公共区为宜,一般布置在公共区的门厅边或楼梯旁。布局在两功能区域间的结合部,且与楼梯结合在一起,这是在公共建筑中处理楼梯与卫生间关系的一般手法。
3.5 建立合理的结构布置,包括结构选型,以及确定符合使用要求并接近面积规定的开间、进深尺寸,然后将图示功能布局纳入结构体系中。
从结构的层面上来讲,越是简洁规整的格网,越有利于结构布置和结构计算。在简单几何形如方形、矩形、三角形、六边形等的结构格网中,尤以方形、矩形最为常用。因为它们是人们所熟悉和接受的图形,不仅易与室内家具的形式、配置取得和谐,而且有利于方便施工。因此作为建筑的结构选型方案应以矩形作为首选,这是因为同样面积的房间,矩形柱网比方形柱网所产生的室内柱子更少些。从框架结构柱网经济合理的开间尺寸来说以5 m一8 m为宜,同时应结合具体的建筑类型对开间尺寸的要求来定。至于柱网的跨度尺寸,可以从下述两个因素来考虑:a.在符合框架结构合理的要求下尽可能取较大尺寸;b.在若干开间尺寸已初步确定的情况下,根据房间的面积很容易得出跨度尺寸。结构格网确定后要把图示功能布局纳入上述结构体系中。
3.6 调细部。
首先适当调整个别房间的比例、尺寸,使平面设计更趋完善。同时检查结构系统是否合理,防火分区是否满足,无障碍设计是否到位,并完善总平面设计。例如某个房间面积符合任务书要求,但平面形状长宽比超过1:2近似走廊空间;或者某个房间原本空间形态完整,却被另一后置房间占去一角,形成L形房间;或者出现多个有锐角形态的房间;或者开间种类太多,造成一个面上的窗户大小不一,或窗户宽度虽然相等,但窗间墙宽窄不一;或者平面构成零乱,房间组合随意性大,明显缺乏章法等等,这样的平面其造型很难令人愉快,必须调整这类房间的比例、尺寸,完善平面设计。
其次要推敲结构柱网是否合理、完善,是否需增减柱子。还要检查防火分区面积是否超过了规范要求,以确定防火分区的数量,并复核楼梯数量是否满足每个防火分区疏散要求。接着检查无障碍设计是否满足规范要求,主要考虑三方面的问题:a.主入口平台、雨篷和坡道的设计;b.公共空间部分需设一部无障碍电梯;c.在男女公共卫生间旁要增设独立的残疾人厕所。
参考文献:
关键词:快题设计 应试策略
Analysis On Examination Strategy of Six Hours’ Quick Architecture Design
LI Weiwei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Nanyang Institude of Technology,Nanyang, Henan, China, 473004 )
Abstract: The thesis analysis the examination strategy and approaches of six hours’ quick architecture design by expatiating the definition, principle, method and estimate standard simply and clearly,.
Key words: quick architecture design;examination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建筑快题设计又名建筑快图设计、建筑快题、快题设计、快图快题和建筑快速设计。是建筑学、城市规划和环境艺术专业及相关领域的一种基本作业形式和考核项目,普遍用于各类考试和各项考核。具体是指,考核者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建筑设计或规划设计,强调从文字到图形的表达,旨在考察考核者在专业上的设计能力、方案构思能力、基地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创意能力、表达能力、深化能力和理性判断能力。
一、建筑快题设计的评价标准“快题设计”科目试卷的特点决定了其评分方式不可能像其他科目可以“机改”,而是需要组织庞大的阅卷队伍进行手工操作。这是由于建筑设计是一种创造性活动而不可能靠标准答案所决定的。也不能为了简化这种评阅方式,减少阅卷成本而试图寻找一种机械的统一模式。所以,目前该科目对一份试卷的评价始终是相对的,并取决于阅卷人(或评分小组)。但是,就一般而言,任何一个优良的建筑设计方案都应满足下列要求:1满足环境的设计条件任何一座建筑都是在特定的环境之中,它如何与环境成为有机整体就成为方案评价标准之一。其评价的考核点主要包括两方面:(1)场地的图底关系一般情况下,建筑不可能全部占满基地,总会因为各种因素,诸如红线退让、入口广场、内院、道路、活动场地、绿地、停车场地、堆场、保留因素(如古树、古迹)等形成若干大小的室外空间。此时,建筑作为“图”,室外空间作为“底”,两者的图底关系如何?建筑的布局是否与上述若干要素有机统一?这是在评阅是首先要关注的。倘若图底关系的前提有缺憾,甚至出现大的硬伤,下面的建筑设计方案就会因总图布局失误而一错到底。 建筑的若干出入口与室外场地的若干要素(如道路、广场等)是否结合紧密,室内外高差的过渡和室内外空间转换的处理考虑如何,建筑物四周边界与场地的关系是如何处理的等等。许多细节应试者看起来是小事,但累积起来一方面可看出方案设计的深入程度,另一方面可看出应试者个人的设计素质与修养的差距。(2)场地设计 对于不同的试题,对场地的设计要求会有所不同,都会有一个侧重点。其次,场地如何与城市道路衔接,不但涉及到总平面的功能布局,也受到规范的限制。例如,在城市主要于道旁设场地出入口,与道路红线交叉口距离是否有违规现象。诸如此类,属于城市规划规范的问题一定不能违反,违反了就会扣分。2把握功能的合理布局与设计
满足功能使用要求,这是最基本的评价标准。什么是合理的功能?针对不同的试题会有不同的侧重点,但大体可包括:功能分区要合理,房间布局要符合特定功能的秩序,房问的尺寸、形状要符合使用要求和设备配置,不同流线的组织要通畅、互不干扰,各功能空间要满足建筑物理环境(如通风、采光、隔声等)的基本要求,等等。在上述所有功能要素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就是流线设计。因为只有流线设计合理才能有效地、合理地组织空间,才能正确地配置垂直交通体系。因此,评分时会确定有几条流线需要评判,按设定的评分标准检查每一条流线是否满足要求,是否通顺,是否符合管理程序,是否将相应的房间、设施有机串起来。要说量化评分,这大概是一种途径,但又不是绝对的,流线设计的质量总是相对有优劣之分。 除去功能布局、流线设计等这些重大功能总是在评价时特别注重外,对于一些看似习以为常的功能细节也会给阅卷人带来一些看法。如,卫生间的设计,就功能而言,厕所与洗手间分区是否清楚,入口是否有视线遮挡设计,男女卫生间入口是否拉开距离,平面形状是否有利洁具布置,厕位尺寸概念是否清楚,空间尺度是否满足一定的舒适度等等。类似的设计细节如果问题过多也会影响评价的结果。3符合技术的基本要求
建筑快题设计考试,虽然不涉及结构、构造等建筑技术的考核点,不需画结构布置图和节点大样图,但并不等于排除建筑设计方案要考虑结构、构造等的可行性。如果结构网格尺寸不合理就会影响建筑平面的布局和房间的划分。因此结构网格的确定还是要结合建筑设计方案加以考虑。假如设置一个宾馆的建筑方案设计试题,你把格网开间确定为7.2m,虽然只要求画下面两层公共部分的平面,而不要求画出标准层平面,评阅人看这种格网布局,马上就会判定结构格网设计错误。因为7.2m柱网一分为二,客房开间只有3.6m,这是不符合功能要求的,应试者就会在这上面失分。又如,在平面布局房间时,分隔墙是随意布置的,毫无结构逻辑性,将墙设置在楼板上,而不是下层的墙或梁上;或者分隔墙与外墙玻璃相撞,这些问题都反映出应试者的结构概念不清。有时也会出现楼梯梯段长度不够,直跑楼梯在中途被上方的梁碰头等等设计的错误,诸如此类的结构构造问题,只能说应试者的设计能力欠缺,同样影响判分。4创造愉悦的空间形式
愉悦的空间形式是建筑功能合理的表现,也是判断所设计的平面站起来后其内部空间与建筑形体究竟如何,了解应试者在平面设计过程中是否注意到空间形式处理问题。例如某个房间面积应该符合任务书要求,但平面形状长宽比超过1:2近似走廊空间;或者某个房间原本空间形态完整,却被另一后置房间占去一角,形成L形房间;或者出现多个有锐角形态的空间;或者开间种类太多,造成一个面上的窗户大小不一;或者平面构成零乱,房间组合随意性大,明显缺乏章法,等等这样的造型很难令人产生愉悦的空间。这些看似是平面设计的问题却反映应试者空间造型能力弱,影响判分的结果。一位设计能力较强的应试者,他会在平面设计时同步考虑空间效果,通过空间形式的要求,限定平面设计的走向,他所设计出来的平面图形一定会使人感觉良好。
5符合相应的法规规范
上述几个评价原则都涉及到检查应试者对法规规范遵守的程度,这些法规规范都是硬
性规定,都必须在设计方案中正确体现出来。应试者稍许违规,肯定会影响到成绩评定。
二、快题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步骤建筑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是实用性、经济性、艺术性综合的整体,建筑的方案设计实质上就是解决使用方便、空间有序、结构合理、形象优美、造价经济等多方面的问题。设计方案往往兼顾了建筑的各个方面,因而方案设计过程也就表现为向着满足诸多要求的最理想的目标不断推敲、比较、选择。 快速设计实际上是方案设计的缩影,限于时间的短促,它是方案设计过程的简化设计形式。因此,要掌握快速设计的过程和方法,应首先熟练掌握方案设计的一般过程和规律。
1.时间分配:快题设计六小时的时间分配上,因人而异,会有在时间分配上的差异,但总的来说,大体可以分为四部分:审题0.5小时;设计1小时;绘图4小时;检查0.5小时。
2.审题构思:正确的理解设计任务书是保证快题设计成功的前提。根据任务书要求的条件,对建筑性质、大的功能块划分,有无特殊功能需求。根据基地周边道路情况,决定建筑出入口位置,主次入口各自的可设置的方位。基地同城市道路的关系及其位置对建筑相应的要求。后退建筑红线,把握好总建筑面积、各功能体块的面积要求、灵活自由面积;基地绿化面积和基地的可用面积。
3.设计过程:
(1)内部功能分析根据建筑的功能组成,按照动静与公私分区,建筑空间的有无特殊需要,门厅、楼梯间、卫生间的大小,数量,位置;注意是否有面积过大的空间。根据建筑密度和基地面积估算出一层面积和层数,并在总平面图上确定建筑的主次入口,停车位置和基本流线,并按比例画出建筑的基本布局。确定层高和结构形式,柱网的布局。
(2)建筑造型分析
体现建筑设计的造型能力和建筑性格特征的表现。尽量简洁,规整,几何化,尽量不为了形式考虑而做斜、歪造型,不做锐角,自由弧形。使得方案中更少地出现不必要的毛病。方形和规则的弧形平面一样可以做出很精彩的方案。体块交接处、收尾处要有一定的处理。依据气候、位置、功能的不同可运用墙体,虚构架,廊道,窗等建筑元素进行丰富造型效果。
4.建筑绘图
(1)总平面图,建筑布置或是场地环境设计与基地自然环境形成一定肌理关系,入口、道路、建筑、室外集散广场、停车位置、绿地的综合布局,阴影辅助表达建筑形体关系。切忌不可缺少指北针。
(2)平面图,结合建筑外部环境画出平面图,最好是用环境挤出建筑平面来。让建筑和周围环境处在不同的层次上。推介留白建筑内部,涂满建筑外部环境的画法。树,草,铺地,水面采用平时设计好的模式,环境整体处理要成面,形成统一的效果。主次入口表示可用黑色三角,并注明主、次入口。
(3)立面图,形体外轮廓要有高中低的变化,面上要有凹凸变化、材质变化,采用单元式凹凸组合结合虚实材质对比(玻璃、石墙),阴影辅助表达形体关系。可高要求细致,因为透视就要用到主立面,配景成面,忌散。注意配景层次和轮廓线。
(4)透视效果图,依据设计特点确定采用鸟瞰(立面无特色,突出综合形体关系)或者两点透视(立面效果较好)。
(5)剖面图,采用转折剖的方式在一个剖面中将特色空间(中庭等)、交通体(楼梯)都表达出来,重点、正确突出主要承重体系,即梁、板、柱的关系,其余部分可不做重点刻画。剖切位置与符号要准确,女儿墙,室内外高差必须明确标注。
(6)分析图,除非有要求或者有剩余时间画出分析图,使图面不至于太疏松。
(7)标题和设计说明:标题,用铅笔打好方格(4cmX4cm),字最大不宜超过4厘米,字大则傻,小则巧。设计说明要先用铅笔打好线格,设计说明内容清晰、简洁,分段来写。
三结语:
既然我们已经了解了建筑学专业应试快题设计应该重点把握的环节,那作为应试者就应该在考前积极地有的放矢做好准备,这其中就要结合考试的特点仔细分析自身的优劣势,找到充分展现优点、恰当掩饰缺点的对策。
参考文献:
刘力,陈莹,金国红.抓住基本特征的大型商业建筑快速设计――北京昌平京粮广场创作体会[J]城市建筑,2005(8):4-8.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图;设计
本人在前几年主要做工业厂房的施工图设计,后来转作别墅和高层建筑设计。所以在文章的前半部分主要分析了工业厂房和高层建筑施工图设计上的区别。文章后半部分主要是对高层住宅建筑施工图进行设计分析,通过比较总结,希望为今后的工作添砖加瓦,更上一层楼。
1.工业厂房和高层建筑施工图的区别与联系
1.1工业与住宅建筑区别:
1.1.1厂房有火灾危险性分类,有防爆要求。厂房的火灾危险性分类,主要的分类是要看厂房的使用物质。通常分为:甲级、乙级、丙级等。如在一座厂房中或一个防火分区内存在甲、乙类等多种火灾危险性生产时,如果甲类生产在发生事故时,可燃物质足以构成爆炸或燃烧危险,则该建筑物中的生产类别应按甲类划分,而住宅建筑没有火灾危险性分类。
1.1.2设计配合不同。在设计配合上,厂房建筑平面设计和民用建筑是有区别的,民用建筑的平面设计主要是由建筑设计人员完成,而厂房的平面设计则根据甲方提供的任务书和生产工艺资料进行设计,除首先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外,建筑设计人员在平面设计中应使厂房平面形式规整、合理、简单以便减少占地面积、节能和简化构造处理;结合工艺和结构,选择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的柱网使厂房具有较大的通用性;正确地解决厂房的采光和通风;合理地布置有害工段及生活用室等。这些问题解决的合理与否不仅直接影响厂房的使用质量,而且也影响着厂房的建筑造价和建设速度。因此厂房的设计配合比住宅建筑复杂。
1.1.3内部空间有很大不同。由于厂房中的生产设备多,体积大,各部分生产联系密切,并有多种起重运输设备通行,致使厂房内部具有较大的敞通空间,工业厂房对结构要求比住宅建筑较高。例如,有桥式吊车的厂房,室内净高一般均在8m以上;厂房长度一般均在数十米,有些大型轧钢厂,其长度可达数百米甚至超过千米。
1.2工业与住宅建筑的设计联系:
1.2.1以人为本,绿色、节能设计。当代建筑都追求绿色节能设计,需要以人为本设计出一套舒适、适宜的建筑。
1.2.2适用“坚固适用、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的设计原则。我们秉承安全舒适的前提条件,以经济节约为基础,利用现代先进的建筑技术协助,开展建筑设计工作。
2.高层住宅建筑施工图设计分析
2.1住宅建筑的内部空间布局要合理、有层次感,其中:卧室、起居室、厨房和卫生间要做到采光和通风良好。除此之外,住宅内部要避免噪音污染、视线干扰、气味污染等,真正做到住宅内部空间设计合理,层次分明。
在设计之初,要做到住宅空间设计的独立性和功能性,所谓独立性是指各个空间互不干扰,都可以独立的使用功能,比如:去卫生间的人不会因为外界的干扰而影响上厕所。功能性分区可分为:礼仪区、交往区、私密区、辅助区、室外区。礼仪区包括入口、客厅、餐室、客房、卫生间的对外区域;交往区包括起居室、厨房、活动室、早餐室、家庭室;私密区包括卧室、卫生间、书房、儿童房;辅助区包括洗衣间、储藏室、车库、地下室、阁楼;室外区D包括室外花园、露台、庭院硬地、室外活动场地等。
厨房一般考虑设置在一户中的北向,保持对外自然采光和通风,也把南向的好朝向让给起居室或卧室这样的主要空间。厨房的设计尤其要注意的是其通风性和不完全敞开性。原因有两个,第一:油烟需要排出;第二:油烟的污染性。
阳台就成了人们通向自然地一个平台,人们在这里流连的时间越来越多,也愿意把更多的休闲活动放到阳台上,所以阳台的功能就越来越多,面积也更大,装饰也更讲究,和过去的阳台已经不是一个概念了。故有人将其称为生活阳台。生活阳台一般供人们休闲、赏景、晾晒衣物、养花种草,多与起居室相连,面积在3-5平米之间,不宜低于2.5平方米。大户型住在有很大面积的入户花园,也可承担起这类的功能。
客厅设置在靠近入口的位置,偏于对外。而起居室是家人使用的偏于私密的空间。面积一般在35m2以上,除了全套沙发外,还要放置其他家具和电器,比如电视柜、壁柜、立式空调等。中小户型的起居室与客厅合用,是家庭生活的中心。面积在30m2到20m2为宜,最小不宜小于15m2,放置沙发、电视柜、壁柜、立式空调等。
卧室是住宅最主要的功能空间,其设计的合理性是户型设计的关键。主卧室应视户型面积的大小首先子以足够的空间。小户型的主卧室使用面积应在14 m2左右,开间应不小于3.3 m,有摆放各种尺寸双人床的自由度。中户型的主卧室面积应在16 m2左右,开间应在3.45一3.6 m,有摆放各个方向双人床的自由度。大户型的主卧室面积应在18m2以上,可在摆放足够大的豪华型的特殊形状的双人床。主卧室还应有放置床头柜、平衣柜、化妆台、体闲椅等常用家具以及电视机等家电的充裕空间。
2.2建筑方案要考虑建筑节能
作为一个优秀的环保节能的设计方案, 可能会积极地引导我国在节能建筑方面的建设与发展。举个例子,某单位以玻璃幕墙作为公关对象。为了将太阳光的辐射尽可能少的传进室内,改善建筑物内部的舒适度,降低其噪音,另外在过渡的季节上加强通风,方案的设计中用呼吸式的幕墙形式作为其护的结构。夏季时经常开窗通风,可以把夹层内的空气温度降低;冬季时经常关窗户,可以使夹层内的空气充分的吸收光能,使室内的热量散失减少,所以起着非常好的节能作用。
建筑建成后在使用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能耗,所以应重点从建筑本身来做好节能的设计,可通过建筑体形设计达到节能效果,如建筑物的平面形状、平面布局、体形系数、表面面积系数、长宽比和朝向等因素都与建筑的节能效果有着直接的关系,此外建筑的墙体、门窗、屋顶、热缓冲区及有效遮阳,提升建筑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效果,也对建筑节能有着重大意义。减少建筑材料生产运输过程中的能耗
2.3住宅建筑设计需与结构、水电专业密切配合。例如:建筑设计和给排水设计的专业人员,要与暖通、电气等其它专业一起考虑管道设置问题,考虑到梁上有管道需要铺设的情况,应该在预置梁期间进行孔道的预留,这样能够合理解决电气系统的线路和管道问题。在建筑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到给排水管道数量多管道较粗对于管道的竖向布置尽量设置专门的管道井,使得水的走向一致,避免多条管道交叉等。总之结构设计与水电、防火措施等紧密结合,避免因为任何一项冲突造成设计图不可用。
3.结束语
高层住宅建筑施工图设计除了做到完整体现建筑创作意图外,还应满足经济性、生态环境保护、建筑节能和消防安全等的要求。我们只有树立质量意识,强化质量意识,才能不断地提高工程设计质量和设计水平。
参考文献 :
关键词:分析;设计能力;建筑方案,问题
一、任务书的解读与分析
(一)通读设计任务书
通读任务书全文是理解任务书的前提。尽快对设计任务有一个整体的概况印象。此时,首先要建立起一个设计目标的概念:包括项目、规模、地理条件等。比如要设计文化馆,必须首先把任务书通读一遍,然后在头脑里对文化馆的知识进行搜索,把问题罗列出来再去找相关资料。任务书的阅读必须仔细,将那些功能要求、特殊要求等记标在纸上,以免设计时疏忽、遗漏。
(二)理解设计任务书
理解设计任务书的核心问题,是避免方案的设计思路、设计方向在重要环节出现差错。例如,要设计一座藏书量为80万册的高校图书馆,必须抓住“高校”这个核心概念,高校是图书馆的限定条件,高校图书馆平面功能布局特点与市级图书馆、少儿图书馆、专业图书馆等有所不同,必须结合大学生的阅读方式及行为特点来创造图书馆空间。所以理解设计任务书的核心问题,是把握好设计要点,才能做出贴合设计要求的方案。
二、方案构思与起步应按正常的设计程序
从设计进程的规律来看,设计过程要经历环境设计!群体设计!单体设计!细部设计的递进发展。因此,设计开始时,一方面应从环境设计入手,妥善、周全地做好总平面规划,成为单体建筑设计的依据;另一方面在进行总平面规划考虑时,不能只考虑外部条件因素,还要看建筑内部条件对总平面规划的制约。建筑方案设计是一个建筑形象创作的过程,而建筑又处在某一特定的环境之中。因此,所要设计的建筑是放在什么样的空间环境中,是必须在设计着手之前充分考虑。同时,在阅读任务书的过程中应建立地段条件图的空间概念,它将决定总平面图设计是否合理。建筑方案设计要从全局着手,综合考虑各种设计因素。在每一个设计阶段抓住主要设计矛盾进行设计。建筑方案设计的过程是动态的,即前一设计阶段所获得的阶段性成果还要受后续过程的检验或修正。建筑方案设计是在不断解决设计矛盾的发展中,逐渐使设计更加完善,直至设计方案满足设计要求,达到最理想的目的。
三、方案生成与建构可采用同步思维
建筑设计实质上是一个不断解决设计矛盾的过程,前一阶段的设计矛盾解决了,后一阶段的设计问题又上升为主要矛盾。建筑方案设计应避免形而上学的一点论。正确的思维应采取辩证法的两点论。建筑设计分为若干阶段,每个设计阶段针对不同的设计问题展开有目的的设计活动,但是,各设计阶段又不是完全割裂开来的,它们互相渗透、互相推进设计进程。下面对设计进程中进行同步思维进行探讨。
(一)环境设计与单体设计同步思维
任何一个建筑设计都是从环境设计入手的,但是环境设计与单体设计又是互为因果、紧密关联的。这就是说,在思考环境设计的同时,既要注意到外部若干现状条件对环境设计的限定,又要预想到单体建筑要求对环境条件的影响。在研究环境设计的同时,还要不停地思考单体建筑的要求。只有在这种同步思维中及时调整关系,才能使环境设计成为有目标的设计,使单体设计成为有限定条件的设计。进入单体建筑设计阶段,必须考虑环境设计的成果。因为,这些成果既可作为单体建筑设计的外部条件而起限定作用,又是形成单体建筑设计具有特色和个性灵感的源泉之一。因此,同步思维的方法从设计一开始就应成为指导正确设计的方法。
(二)各层平面设计同步思维
在对建筑各层平面进行设计时也是同步进行思考的过程,因为有些设计因素必须几层同时进行考虑,诸如垂直交通体系的定位、卫生间系统的配置、建筑结构类型的选择等,上、下层必须同步进行设计。另外,设计要从室内空间效果去进行思维。如公共空间的大厅、大堂若要上下空间流通,那么在设计一层平面时,就必须同时考虑其上的几层平面形式、面积大小等设计问题。两者只有同步进行设计,互相调整才能达到设计目标。在考虑上下层各用房面积配置时,尽管在设计前期的竖向功能分析中已大体确定了,但涉及到具体设计操作时,还是需要上下层同时进行房间配置的设计调整,各层平面只有在不断调整磨合过程中,才能逐渐完善、对应起来。
(三)建筑设计与结构选型同步思维
个别学生在做建筑方案设计时,往往习惯于根据各房间的面积大小进行平面的组合设计,其结果造成该建筑房间的开间大小不一,致使结构系统毫无规律,十分零乱。因此结构概念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一定要加以重视。当平面设计大体功能布局已确认后,应立即着手为这个平面框架建立一个合理的结构格网体系。之所以强调结构选型要适时介入建筑设计以达到同步思维的目的,是因为它可以为方案建立一个合理的结构支撑体系,并通过结构的逻辑性整理平面的关系,调整房间的面积,使建筑平面与结构系统和谐统一起来。这里的结构整理并非因对结构选型的思考而打乱已建立起来的平面布局,而是把各房间的平面形态纳入合理的结构系统之中,整理出更合乎逻辑性、大小房间排列更有秩序性的平面布局。有些类型的建筑方案设计如图书馆建筑、博览类建筑、旅馆建筑等,应在建筑功能布局大体确定后,就要及早选择框架结构的柱网尺寸。甚至有些建筑如体育馆建筑设计,一开始可能就要先确定结构方案,以其结构构思控制建筑设计的展开。
当然,对建筑设计与对结构选型的思维先后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但这并不重要,问题的关键在于两者始终要结合起来同步进行思维。
四、方案推敲应采用图示思维
建筑方案设计初始,首先是对设计任务书进行逻辑分析,以便尽快理解设计的各相关内容。在进行设计时,并不是立即开始做平面方案,而是要运用图示思维的手段,即一边进行功能分析的逻辑思维,一边就对方案的平面布局进行思考。但是,这种思考是要借助徒手草图的方式及时迅速地记录下头脑中不稳定的、模糊的设计意向,使其成为可感知的图形,尽管这种图形是粗线条而且仅仅是一种分析符号,但随着对设计问题的越来越深入地思考,头脑中对设计问题的思路却越来越清晰、明朗。正是这种图示思维的方法,使得设计者始终保持创作激情。这种设计状态很可能使建筑设计者的设计灵感涌现,并有可能及时捕捉。一旦设计者通过图示思维理出一条方案设计的思路,平面功能布局大体得以认可,就可进入方案的深入。由于前一阶段图示思维异常活跃,基本上分析了应该考虑的设计问题,所以,以后的设计步骤将会比较顺利,设计效率和质量也会大大提高。
总之,建筑设计者在建筑方案设计前期的设计构思和方案建构阶段,一定要运用图示思维的手段来进行设计,必须通过徒手草图的方式来随时扑捉设计的灵感并进行构思和深化。
五方案深化与表达
建筑创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常具备以下特点:(1)建筑不是纯艺术,受科学技术条件的影响,常将形象思维方法与抽象思维方法结合使用,彼此发展成设计成果。既要有大胆的创新,又要有合乎逻辑的结论;(2)在设计要求的约束下展开思维;(3)思维被情感所激发或抑制;(4)思维受到理论、风格流派及社会审美观的导向;(5)建筑设计需要创造性思维,要有新的立意,且要求这个新的立意人们能够接受[3]。建筑创新必须深化,平面要继续深入完善,流线组织要合理化,造型需要仔细地推敲。平面设计主要考虑的是功能的分区和合理化,空间的构成和变化,流畅而简捷的流线;立面和造型要充分注意整体与协调,在融合周边建筑风格的同时大胆地创新,并注重细部的尺度与构造。当然,在方案深化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和矛盾,但都会在方案完善的过程中迎刃而解。
设计与表达的问题,实质上,是对设计语言运用能力的研究。所谓表达,不能简单地看成只是那些便于外行人理解的视觉材料,而是那些更加原始的、未加修饰的、但更接近设计师内心的设计表达。它是设计师们思考的结晶,也是他们的知识、技能和艺术修养的综合体现。设计师的表达能力是他们职业活动的基础,也是有关教育活动中教与学的基础环节之一。表达设计构思的方法和风格很多,但有些基本技能则是共同的,也是必备的。如必要的技术知识、结构选型知识、功能分析知识、良好的工程制图知识(包括制图规范)、一定的素描功底、较好的速写能力以及色彩知识等。上述两者的结合是设计的基本技能。如果能做到两者很好地融合,处理起设计构思问题来则会相对简单。
关键词:建筑;平面组合;设计要点
1、建筑物使用功能分区要明确
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不同,分区要求也不同。在建筑设计时,设计人员一般会借助功能分析图明确使用功能分区。例如,一栋普通的大学教学楼中,往往需要同时组织安排普通教室,不同规格的多媒体教室、教师办公室和卫生间等不同功能的空间。按照一般的教学模式可以将它们划分为教学区、办公区和辅助用房三大部分。在教学区中,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普通教室、有特殊功能的教室甚至是实验室。有特殊功能的教室按照具体项目要求,可以是会产生较大音响的音体教室,有特殊采光要求的美术教室,可以容纳不同专业和班级同时上课的阶梯教室,或是需要特殊设备的多媒体教室、微机房等。这样,就有必要根据诸如减少干扰、利用朝向、集中使用设备及管线等原则再做明细的归类分区。
在对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分区时,经常会受到各种技术因素的制约,除了采光、管线布置等因素外,最重要的是建筑结构传力系统的布置。例如,在对教学楼的设计中,经常可以看到将一组不同教学内容的实验室上下对齐,与普通教室分开布置,而不是集中设置在某一层。这主要是因为单个教学实验室的面积要大于普通教室,把它们集中在某一层布置,布置与其上下的普通教室要取得结构布置上的一致性,往往需要作特殊处理。因此,功能分区并非是简单的使用功能归类,还应兼顾其他的可能性。
合理的功能分区是将建筑物诸多部分按照不同的功能进行分类,根据它们的密切程度进行划分,使之分区明确,方便联系。具体设计时,可根据不同的特征,从主次、内外和联系与分离三个方面的关系进行分析。主次关系:一般是将主要使用房间布置在朝向较好的位置,靠近主要出入口,并有良好的采光通风条件,次要房间可布置在条件较差的位置。内外关系:一般是将对外联系密切的房间布置在交通枢纽附近,位置明显便于直接对外。联系与分隔:在分析功能关系时,常根据房间的使用性质进行功能分区,使其既分隔而互不干扰且又有适当联系。
2、建筑物流线的组织要合理
在建筑设计中,流线组织主要是指对于人流和物流的合理组织,其主要原则是保证使用的安全和方便。人流和物流进入建筑物,首先始于建筑物的入口部分,因此建筑物的主要入口门厅和各个次要入口布置应考虑人流和物流的主要来源或有利于它们之间的分流。
例如,某学校的图书馆位于校园的东部,其西侧及北侧均是教学楼,其南侧是行政办公楼。考虑师生使用图书馆的人流来源方向,图书馆的主要进口应设在其西侧,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方便出入。但为了不使书库日常进出书籍会有车辆货运行为堵塞人流出入口,可以将书库设在图书馆的东北侧,另在相关位置设图书的专用出入口。这样既避免了人流和物流的交叉,又为书库安排了一个避免过量光照的环境,还为在内部布置一个方便联系读者又易于连通书库的借阅台提供了良好基础。
在建筑物内部,各使用部分的分布应尽可能使使用频率较高的房间靠近主要入口或交通核布置。另外,建筑物平面流线组织要明确,即是要各种流线简捷、通畅、不迂回逆行,尽量避免相互交叉。房间的使用顺序和它们的联系与分隔要求,主要通过房间位置的安排及组织一定方式的交通路线来实现。通常联系主要出入口的主要房间的是主要交通路线,人流较少的部分可用次要交通路线。
3、建筑物平面组合与结构布置方式
其一,墙承重结构方式。(根据承重墙所在的位置,划分为纵墙承重和横墙承重两种方案。纵墙承重方案的特点是楼板支承于梁上,梁把荷载传递给纵墙。横墙的设置主要是为了满足房屋刚度和整体性的要求。其优点是房屋的开间相对大一些,使用灵活。横墙承重方案的主要特点是楼板直接支承在横墙上,横墙是主要承重墙。其优点是房屋的横向刚度大,整体性好,但是平面使用灵活性差。)
其二,框架结构方式。走廊式和套间式的平台组合,当房间面积较大、层高较高、荷载较重,或建筑层数较多时、通常采用钢筋混凝土或钢框架结构。其特点是梁柱承重,墙体只起分隔与围护作用,这样房间布置灵活,门窗开置的大小、形状都较自由,但钢筋及水泥用量较大,造价相对较高。
其三,空间结构方式。在大厅式平台组合中,面积的体量都很大的厅室,其覆盖和围护问题是结构布置的关键,如剧院的观众厅、体育馆的比赛大厅。由于空间结构支承系统是以各向受力,可以较为充分地发挥材料的性能,因而结构自重小是覆盖大型空间的理想结构形式,可分为桁架、薄壳、网架、悬索、拱等。
4、建筑物的平台组合方式
走廊式组合。走廊式组合形式分为内廊式和外廊式,房间的相互联系和房屋的内外联系主要通过走廊,这种组合能使各个房间不被穿越,较好地满足了单独使用的要求。用走廊连接使用房间,使用房间与交通部分明确分开,各房间相对独立,各有直接的采光和通风。常见的建筑有教学楼、办公楼、医院、旅馆、宿舍等。
套间式组合。这是房间与房间通过一定序列直接穿通的组合方式,既减少了走道,节约了交通面积,平面布局也比较紧凑,房间联系也方便,但各房间使用不灵活,相互干扰较大。这种套间式组合的特点是房间之间的联系最为简捷,通过房间的交通面积和房间的使用面积结合起来,使房间的使用顺序和连结性增强,使用房间无需单独分隔的情形下形成的组合方式。常见的建筑有展览馆、车站、住宅等。
大厅式组合。这种组合是在人流集中,厅内具有较大活动特点并需要较大空间形成的组合方式。围绕这个大厅为中心在其周围布置其它辅助房间,大厅使用人数多,面积大,层高大,与其它辅助房间尺寸相差悬殊。常见的建筑有火车站、剧院、会场、体育馆等。
混合式组合。这种组合方式混合使用以上三种方法,往往根据需要在建筑物的某一个局部采用一种组合方式,而在整体上以另一种组合方式为主,例如托幼建筑、住宅等。
5、结语
建筑物主要分为使用部分和交通联系部分,建筑物的各个使用部分,需要通过交通联系部分来加以连通。但究竟该如何将这些部分有机地组合起来取得较好的设计效果是建筑平面设计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建筑物的平面组合方式不只是平面几何图形之间的有序排列,组合后的建筑平面还涉及到通风、采光等诸多问题。这都需要设计人员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
参考文献:
[1]黄忠洲:《建筑平面组合设计方法探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1(12)
关键词:设计阶段;成本控制
1 成本控制的主要阶段
建设项目开发成本管理与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六个阶段: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标及合同洽商阶段、施工阶段、竣工结算阶段以及成本后评估阶段。各个阶段的成本控制手段不尽相同,本文简述投资决策阶段、招标及合同洽商阶段、施工阶段、竣工结算阶段以及成本后评估阶段五个阶段的成本管理与控制,对设计阶段的成本管理与控制进行相对详细的研讨。
1.1 投资决策阶段
积极认真的做好项目投资决策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组建一支由各种专业技术人才组成的有丰富经验的专业团队,对项目周边地块、类似项目、业态、进行分析,对产品进行合理的定性、定位,同时对投资估算、融资渠道、财务评价、风险分析、发展前景进行准确的评估。并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不带有任何个人感彩的前提下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提出该项目是否可行,并提交公司领导层来对决策。
1.2 设计阶段
工程设计阶段的设计经费可能只占全部建设成本的不到2%,但其工作的内容对于工程成本的影响至少占75%,设计质量的好坏对于建筑工程的长短以及工程的成本造价都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以往的工程设计当中,一些设计人员过于偏重技术而轻视经济,对于工程的设计标准以及设计周期也都并不完全科学、合理。因此,对于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应从思想方面就提高意识,并从工程的设计初期开始就做好成本的预算、管理工作。
1.3 招标及合同洽商阶段
建设工程招标一般包括建安工程的施工招标、设备、材料的采购招标,通过招标,可以择优选择承包单位,全面降低工程造价,进而使工程造价得到合理有效的控制。
在招标过程中,应该仔细审阅图纸,尽可能减少工程实施过程中的设计变更和中标单位以后的索赔机会。同时编制招标文件时应规范和严谨,避免投标单位利用招标文件的错误、漏洞,出现低价中标、高价索赔和不平衡报价的情况。
1.4 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是项目资金投入最大的阶段,是履行施工合同最具实际意义的阶段,也是工程造价控制的关键。企业应充分认识质量和成本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在保证建筑质量的前提下,最大化的节约成本。
工程建筑施工中,超出项目建设预算的基本是由变更联系单产生,提高工程施工变更的预见性,严格控制变更的发生;但由于工程项目周期长、技术复杂等特点,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发生变更。对产生的变更联系单应进行分类,对由于设计、合同条款不完善等原因造成的变更应总结经验,避免下个项目中出现同样的问题。
1.5 竣工结算阶段
工程竣工结算是核定建设工程造价的最终依据,是成本控制的最后一关。在施工阶段如果做好了跟踪审计,对最终工程结算有很大帮助。在竣工结算中要做到多次审计(由施工单位上报竣工结算结算,监理单位进行审计,再由工程部进行审计,接下去由前期部、设计院审计,如有必要可要求外部专家进行审计)和分项审计(各分项内容进行审计,最终汇总)。监理、设计等有关单位负责人和经办人员应大力支持,参与最终把关。
1.6 成本后评估阶段
成本后评估是指项目完成后,对整个项目发生的整个建造成本情况进行的全面的、系统的评价及分析总结,以便于在下个项目中更上一层楼。
2 设计阶段成本控制的目的与意义
2.1 目 的
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合理降低工程造价,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提高设计阶段的成本意识,提供在设计阶段进行成本管理的基本手段。
2.2 意 义
设计是工程项目付诸实施的龙头,是工程建设的灵魂,是控制基本建设投资规模,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按《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2002年修订本),设计费一般占工程造价的1.5~2.0%,但对投资的影响占到70~80%。
一个优秀的设计方案、完善的设计图纸不仅是项目建筑质量的保证,对施工期工期的安排、建设期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投资都有着重大影响。同时,设计质量的高低也关系着未来施工期联系单的数量。
设计质量也影响着二次装修、运营管理及日常维护等费用。
3 设计阶段成本控制的原则
3.1 性价比最大化
方案设计时应追求投入产出比最大化,不宜单纯追求效果,也不宜片面追求低成本。在选择应用新产品、新技术时也应充分考虑其未来发展前景与现增加投资的比例。
3.2 方案优化
在各阶段设计和单项设计中,都应持续地开展方案优化工作,比较不同设计方案的所带来品质、效果、成本、效益等方面的差异,同时还要考虑物业维护成本、客户使用成本,从中选择最优设计方案,兼顾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的平衡。
3.3 动态测算、及时反馈
在概念设计、实施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等决策过程中,都应全面测算项目成本,及时计算出各类成本指标及未来收益效果,提供给公司决策层来确定是否调整业态及比例。
3.4 合理控制设计费,加强与设计院的联系
设计费主要指:规划、建筑、景观、室内等设计过程中发生的设计、咨询、研究、审图、模型、效果图等费用的总和。同样设计质量也影响着未来的施工费用、运营费用,可称为设计间接费用。由此可见:合理的设计费是保证建筑质量和进度的基本条件之一。
4 设计三个主要阶段
根据常规设计时序,建设项目设计可分为概念方案设计、实施方案设计(含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建筑、结构、安装、等几个专业。
项目管理人员基本通过设计任务书把决策层的意图传递给设计院,编制专业、完善、标准的设计任务书对合理控制成本,加快项目的推进都有重要意义。
4.1 概念设计阶段
概念设计:在《项目定位分析报告》、《项目建议书》调研市场定位的基础上,以满足市场的需求为出发点、对项目的规划布局、建筑风格、主力户型、装修标准等进行初步的描述。
这个阶段主要是根据项目的地理位置、自然人文景观、周边配套、交通等外因以及规划用地性质、建筑风格、预售价格、出租/出售比例等内因结合总体经营思路、市场定位、周边类似项目情况编制《项目定位分析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确定一个相对比较宽松的成本控制区间,提交概念设计单位,作为其成本控制的基准,在未来方案调整、深化过程中,实时对成本进行对比,防止出现大的偏差。
4.2 实施方案设计(含初步设计)
在本阶段对方案进行审查时应重点关注以下对造价成本影响较大的几方面内容:建筑平面、基础类型、结构形式、结构布置、建筑装饰标准、停车方式及比率、主要设备等。
4.2.1 建筑平面
建筑平面的确定应与建筑类型、功能相吻合,住宅(特别是中低端住宅)、厂房等在户型、单体平面设计时应尽量减少不规则的平面及立面形式,增加造价;但相对高端的住宅小区、商业建筑、公建等可选择相对活泼、富有个性的建筑平面,如绿城房产,部分住宅区总体风格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建筑平面、立面不尽相同,所增加的造价成本完全可在销售时进行弥补。
4.2.2 基础类型
建筑基础建设是项目投资的一个重要组成,不同类型的基础对造价都有着重大的影响,在选择基础类型时,可有设计院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符合地块地质要求的基础方式,再测算其造价,选择合理的基础类型。
4.2.3 结构形式、结构布置
在采用框架结构和框剪结构时,建筑与结构专业应互相进行反复修正,在对户型进行少许修改能够在结构上有较大节省的方案应积极采用,避免建筑定型后再进行结构设计的被动局面。
关键词:水利工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水利工程建设规模宏大,牵涉因素较多,水利工程设计是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设计工作应遵循分阶段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原则进行。我国以往大中型水利枢纽工程常按4个阶段进行,即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招标设计和施工详图设计。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水利水电建设体制开始发生变化,为与国际接轨,适应招投标合同管理体制的需要,并与国家基本建设项目审批程序相协调,缩短设计周期,加快水利水电事业发展,对水利工程设计阶段的划分调整为: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招标设计、施工详图设计(水利工程为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详图设计)。
1收集资料,重视论证
水利工程项目的设计工作是建设水利工程的灵魂,在进行设计之前,我们必须有与设计深度相适应的勘测调查资料,资料越详细设计中出现的误差会越小,因此一定要提高对勘测调查资料收集的重视。大致主要有以下资料:
1.1社会、经济、环境资料
枢纽建成后对环境生态的影响、库区的淹没范围及移民、房屋拆迁等;枢纽上下游的工业、农业、交通运输等方面的社会经济情况;供电对象的分布及用电要求;灌区分布及用水要求;通航、过水、过鱼等方面的要求;施工过程中的交通运输、劳动力、施工机械、动力等方面的供应情况。
1.2勘测资料
建设工程地形图、河流范围内的河道纵断面图、拟建建筑物地段的横断面图等,河道的水位、流量、洪水、泥沙等水文资料;水利工程地区的气温、降雨、蒸发、风向、风速等气象资料;岩层分布、地质构造、岩石及土壤性质、地震、天然建筑材料等的工程地质资料;地基透水层与不透水层的分布情况、地下水情况、地基的渗透系数等水文地质资料。
1.3科学论证
科学研究往往是大中型水利枢纽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枢纽中有许多重大技术问题常需通过现场或室内试验以及数值模拟和分析提出论证,如对枢纽布置方案、坝下消能方式以及施工导流方法等往往要进行水工水力学模型试验;多沙河流上的沙土淤积和河床演变也要借助试验分析研究;建筑物地基的岩体或土壤的物理力学性质,如抗剪强度、渗透特性、弹性模量、岩体弹性抗力、地基应力、岸坡稳定性等要由现场勘探和室内试验配合提供设计数据;大坝、水电站厂房、地下洞室等主要建筑物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有时也要由静、动态的结构模型试验和数值计算来加以分析论证。
2水利工程设计的几个注意事项
2.1总平面设计
水利建筑总平面设计一般包括水利工程主体建筑物和其他配套设施的总平面布局,主体建筑物一般包括闸、坝、泵站等,配套设施包括管理用房、生活用房、绿化、活动场地等。水利建筑的总平面设计不仅要满足基本的使用要求,做到功能分区布局合理,内部交通流线简洁、顺畅、有序,建筑物之间联系方便,减少不同使用功能之间的交叉干扰,而且应注重环境设计,考虑设计绿化、休息空间、职工体育运动场地等,丰富整体空间造型。同时各个建筑物也有集中和分散两种布置方式,各有其优点,具体采用哪一种布置方式,则应因地制宜,根据具体环境而定,或突出建筑,或强调环境。
2.2建筑平面设计
同总平面设计类似,一般水工建筑物的设计程序首先是由水工专业、水机专业、电气专业等提出专业设备布置要求,然后由水工专业和建筑专业共同确定水工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形式,建筑专业主要把握建筑在总图布置中与交通的关系,建筑物本身在建筑防火、使用尺度、安全性、内部交通关系等方面是否满足规范以及使用需要。
3设计阶段的详细步骤
3.1预可行性研究
预可行性研究是在江河流域综合利用规划或河流(河段)水电规划以及电网电源规划基础上进行的设计阶段。其任务是论证拟建工程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必要性、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本阶段的主要内容包括:河流概况及水文气象等基本资料的分析;工程地质与建筑材料的评价,工程规模、综合利用及环境影响的论证;初拟坝址、厂址和引水系统线路;初步选择坝型、电站、泄洪、通航等主要建筑物的基本形式与枢纽布置方案;初拟主体工程的施工方法,进行施工总体布置、估算工程总投资,工程效益的分析和经济评价等。
3.2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阶段的设计任务在于进一步论证拟建工程在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并要解决工程建设中重要的技术经济问题。主要设计内容包括:对水文、气象、工程地质以及天然建筑材料等基本资料作进一步分析与评价;论证本工程及主要建筑物的等级;通过水文水利计算,确定水利工程的各种特征水位及流量,选择电站的装机容量、机组机型和电气主接线以及主要机电设备;论证并选定坝址、坝轴线、坝型、枢纽总体布置及其他主要建筑物的型式和控制性尺寸;选择施工导流方案,进行施工方法、施工进度和总体布置的设计,提出主要建筑材料、施工机械设备、劳动力、供水、供电的数量和供应计划;提出水库移民安置规划及环境评价;提出工程总预算,进行技术经济分析,阐明工程效益。最后提交可行性研究报告文件,包括文字说明和设计图纸及有关附件。
3.3招标设计
招标设计是在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基础上,将确定的工程设计方案进一步具体化,详细定出总体布置和各建筑物的轮廓尺寸、材料类型、工艺要求和技术要求等。根据招标设计图所确定的各类工程量和技术要求,以及施工进度计划,可以进行施工规划并编制出工程概算,作为编制标底的依据。编标单位则可以据此编制招标文件,包括合同的一般条款、特殊条款、技术规程和各项工程的工程量表,满足以固定单位合同形式进行招标的需要。施工投标单位,也可据此进行投标报价和编制施工方案及技术保证措施。
4施工详图设计
施工详图设计是在招标设计的基础上,对各建筑物(含机电、金属结构)进行结构和细部构造设计,最后确定地基处理方案,进行处理措施设计;确定施工总体布置及施工方法,编制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预算等;提出整个工程分项分部的施工、制造、安装详图。施工详图是工程施工的依据,也是工程承包或工程结算的依据。
2.1 一般要求
2.1.1 方案设计文件
1 设计说明书,包括各专业设计说明以及投资估算等内容;
2 总平面图以及建筑设计图纸
3 设计委托或设计合同中规定的透视图、鸟瞰图、模型等。
2.1.2 方案设计文件的编排顺序
1 封面:写明项目名称、编制单位、编制年月;
2 扉页:写明编制单位法定代表人、技术总负责人、项目总负责人的姓名,并经上述人员签署或授权盖章;
3 设计文件目录;
4 设计说明书;
5 设计图纸。
注:投标方案按标书要求密封或隐盖编制单位和扉页。
2.2 设计说明书
2.2.1 设计依据、设计要求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 列出与工程设计有关的依据性文件的名称和文号,如选址及环境评价报告、地形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对立项报告的批文、设计任务书或协议书等。
2 设计所采用的主要法规和标准。
3 设计基础资料,如气象、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地震、区域位置等。4 简述建设方和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对项目设计的要求,如对总平面布置、建筑立面造型等。当城市规划对建筑高度有限制时,应说明建筑、构筑物的控制高度(包括最高和最低高度限值)。
5 委托设计的内容和范围,包括功能项目和设备设施的配套情况。
6 工程规模(如总建筑面积、总投资、容纳人数等)和设计标准(包括工程等级、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耐火等级、装修标准等)。
7 列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如总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及各分项建筑面积(还要分别列出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建筑面积)、建筑基底总面积、绿地总面积、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停车泊位数(分室内、外和地上、地下),以及主要建筑或核心建筑的层数、层高和总高度等项指标。根据不同的建筑功。还应表述能反映工程规模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如住宅的套型、套数及每套的建筑面积、使用面积,旅馆建筑中的客房数和床位数,医院建筑中的门诊人次和病床数等指标。当工程项目(如城市居住区规划)另有相应的设计规范或标准时,技术经济指标还应按其规定执行。
2.2.2 总平面设计说明
1 概述场地现状特点和周边环境情况,详尽阐述总体方案的构思意图和布局特点,以及在竖向设计、交通组织、景观绿化、环境保护等方面所采取的具体措施。
2 关于一次规划、分期建设,以及原有建筑和古树名木保留、利用、改造(改建)方面的总体设想。
2.2.3 建筑设计说明 建筑方案的设计构思和特点:
1 建筑的平面和竖向构成,包括建筑群体和单体的空间处理、立面造型和环境营造、环境分析(如日照、通风,采光)等;
2 建筑的功能布局和各种出入口、垂直交通运输设施(包括楼梯、电梯、自动扶梯)的布置;
3 建筑内部交通组织、防火设计和安全疏散设计;
4 关于无障碍、节能和智能化设计方面的简要说明;
5 在建筑声学、热工、建筑防护、电磁波屏蔽以及人防地下室等方面有特殊要求时,应作相应说明。
2.2.4 结构设计说明
1 设计依据
1)本工程结构设计所采用的主要法规和标准;
2)建设方提出的符合有关法规、标准与结构有关的书面要求;
3) 主要阐述建筑物所在地与结构专业设计有关的自然条件,包括风荷载、雪荷载、地震基本情况及有条件时概述工程地质简况等。
2 结构设计主要阐述以下内容:
1)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设计使用年限和建筑抗震设防类别;
2)上部结构选型概述和新结构、新技术的应用情况;
3)采用的主要结构材料及特殊材料;
4)条件许可下阐述基础选型; 5)地下室的结构做法及防水等级,当有人防地下室时说明人防抗力等级。
3 需要特别说明的其他问题
2.2.5 建筑电气设计说明
1 设计范围 本工程拟设置的电气系统。
2 变、配电系统
1)确定负荷级别:1、2、3级负荷的主要内容。
2)负荷估算。
3)电源:根据负荷性质和负荷量,要求外供电源的回路数、容量、 电压等级。
4)变、配电所:位置、数量、 容量。
3 应急电源系统:确定备用电源和应急电源型式。
4 照明、防雷、接地、智能建筑设计的相关系统内容。
2.2.6 给水排水设计说明
1 给水设计
1)水源情况简述(包括自备水源及市政给水管网)。
2)用水量及耗热量估算:总用水量(最高日、最大时),热水设计小时耗热量,消防水量。
3)给水系统:简述系统供水方式。
4)消防系统:简述消防系统种类,供水方式。
5)热水系统:简述热源,供应范围及供应方式。
6)中水系统:简述设计依据,处理方法。
7) 循环冷却水、重复用水及采取的其他节水节能措施。
8)饮用净水系统:简述设计依据,处理方法等。
2 排水设计
1)排水体制,污、废水及雨水的排放出路。
2)估算污、废水排水量,雨水量及重现期参数等。
3)排水系统说明及综合利用。
4)污、废水的处理方法。
3 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
2.2.7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说明
1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的设计方案要点。
2 采暖、空气调节的室内设计参数及设计标准。
3 冷、热负荷的估算数据。
4 采暖热源的选择及其参数。
5 空气调节的冷源、热源选择及其参数。
6 采暖、空气调节的系统形式,简述控制方式。
7 通风系统简述。
8 防烟、排烟系统简述。
9 方案设计新技术采用情况,节能环保措施和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
2.2.8 热能动力设计说明
1 供热
1) 热源概况;
2)供热范围;
3)供热量估算;
4)供热方式;
5)锅炉房及场区面积、换热站面积、位置及房高等要求;
6)热力管道布置方式及敷设原则;
7)水源、水质、水压要求;
8)节能、环保,消防及安全措施。
2 燃料供应
1)燃料来源,种类及性能数据;
2)燃料供应范围;
3)燃料消耗量;
4)燃料供应方式;
5)灰渣储存及运输方式乙
6)消防及安全措施。
3 其他动力站房
1)动力站房内容、性质;
2)主要设备技术参数;
3) 系统形式;
4)站房面积,位置及其他要求;
5)节能、环保,消防及安全措施。
2.2.9 投资估算编制说明及投资估算表
1 投资估算编制说明资料
1)编制依据;
2)编制方法;
3)编制范围(包括和不包括的工程项目与费用);
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5)其他必要说明的问题。
2 投资估算表 投资估算表应以一个单项工程为编制单元,由土建、给排水、电气、暖通、空调、 动力等单位工程的投资估算和土石方、道路、广场、围墙、大门、室外管线、绿化等室外工程的投资估算两大部分内容组成。 编制内容可参照第3.10和4.9两节有关建筑工程概、预算文件的规定。在建设单位有可能提供工程建设其他费用时,可将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按适当费率取定的预备费列入投资估算表,汇总成建设项目的总投资。
2.3 设计图纸
2.3.1 总平面设计图纸
1 场地的区域位置。
2 场地的范围(用地和建筑物各角点的座标或定位尺寸、道路红线)。
3 场地内及四邻环境的反映(四邻原有及规划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场地内需保留的建筑物、古树名木、历史文化遗存、现有地形与标高,水体,不良地质情况等)。
4 场地内拟建道路、停车场、广场、绿地及建筑物的布置,并表示出主要建筑物与用地界线(或道路红线、建筑红线)及相邻建筑物之间的距离。
5 拟建主要建筑物的名称、出入口位置、层数与设计标高,以及地形复杂时主要 道路、广场的控制标高。
6 指北针或风玫瑰图、比例。7 根据需要绘制下列反映方案特性的分析图: 功能分区、空间组合及景观分析、交通分析(人流及车流的组织、停车场的布置及停车泊位数量等)、地形分析、绿地布置、日照分析、分期建设等。 2.3.2 建筑设计图纸
1 平面图应表示的内容
1)平面的总尺寸、开间,进深尺寸或柱网尺寸(也可用比例尺表示);
2)各主要使用房间的名称;
3)结构受力体系中的柱网、承重墙位置;
4)各楼层地面标高、屋面标高;
5)室内停车库的停车位和行车线路;
6)底层平面图应标明剖切线位置和编号,并应标示指北针;
7)必要时绘制主要用房的放大平面和室内布置;
8)图纸名称、比例或比例尺。
2 立面图应表示的内容
1)体现建筑造型的特点,选择绘制一、二个有代表性的立面;
2)各主要部位和最高点的标高或主体建筑的总高度;
3) 当与相邻建筑(或原有建筑)有直接关系时,应绘制相邻或原有建筑的局部立面图;
4) 图纸名称、比例或比例尺。
3 剖面图应表示的内容
1)剖面应剖在高度和层数不同、空间关系比较复杂的部位;
2)各层标高及室外地面标高,室外地面至建筑檐口(女儿墙)的总高度;
3)若遇有高度控制时,还应标明最高点的标高;
4)剖面编号、比例或比例尺。
4 表现图(透视图或乌瞰图) 方案设计应根据合同约定提供外立面表现图或建筑造型的透视图或鸟瞰图。
2.3.3 热能动力设计图纸(当项目为城市区域供热或区域煤气调压站时提供)
1 主要设备平面布置图及主要设备表。
2 工艺系统图。
3 工艺管网平面布置图。
3 初步设计
3.1 一般要求
3.1.1 初步设计文件
1 设计说明书,包括设计总说明,各专业设计说明。
2 有关专业的设计图纸。
3 工程概算书。
注:初步设计文件应包括主要设备或材料表,主要设备或材料表可附在说明书中,或附在设计图纸中,或单独成册。
3.1.2 初步设计文件的编排顺序
1 封面:写明项目名称、编制单位,编制年月。
2 扉页:写明编制单位法定代表人。技术总负责人,项目总负责人和各专业负责人的姓名,并经上述人员签署或授权盖章。
3 设计文件目录。
4 设计说明书。
5 设计图纸(可另单独成册)。
6 概算书(可另单独成册)。
注: 1对于规模较大、设计文件较多的项目,设计说明书和设计图纸可按专业成册;
2另外单独成册的设计图纸应有图纸总封面和图纸目录;图纸总封面的要求见施工图设计4.1.2条。
3 各专业负责人的姓名和签署也可在本专业设计说明的首页上标明。
3.2 设计总说明
3.2.1 工程设计的主要依据
1 设计中贯彻国家政策、法规。
2 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批准的批文、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书、方案文件等的文号或名称。
3 工程所在地区的气象、地理条件、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
4 公用设施和交通运输条件。
5 规划、用地、环保,卫生、绿化、消防、人防、抗震等要求和依据资料。
6 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使用要求或生产工艺等资料。
3.2.2 工程建设的规模和设计范围
1 工程的设计规模及项目组成。
2 分期建设(应说明近期,远期的工程)的情况。
3 承担的设计范围与分工。
3.2.3 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特点
1 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和新结构的情况。
2 环境保护、防火安全、交通组织、用地分配、节能,安保、人防设置以及抗震设防等主要设计原则。
3 根据使用功能要求,对总体布局和选用标准的综合叙述。
3.2.4 总指标
1 总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等指标。
2 其他相关技术经济指标。
3.2.5 提请在设计审批时需解决或确定的主要问题
1 有关城市规划,红线、拆迁和水、电、蒸汽、燃料等能源供应的协作问题。
2 总建筑面积、总概算(投资)存在的问题。
3 设计选用标准方面的问题。
4 主要设计基础资料和施工条件落实情况等影响设计进度和设计文件批复时间的因素。
3.2.6 总说明中已叙述的内容,在各专业说明中可不再重复。
3.3 总平面
3.3.1 在初步设计阶段,总平面专业的设计文件应包括设计说明书、设计图纸、根据合同约定的鸟瞰图或模型。
3.3.2 设计说明书
1 设计依据及基础资料
1)摘述方案设计依据资料及批示中与本专业有关的主要内容;
2)有关主管部门对本工程批示的规划许可技术条件(道路红线、建筑红线或用地界线、建筑物控制高度、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停车泊位数等),以及对总平面布局、周围环境、空间处理、交通组织、环境保护、文物保护、分期建设等方面的特殊要求;
3)本工程地形图所采用的坐标、高程系统;
4)凡设计总说明中已阐述的内容可从略。
2 场地概述
1) 说明场地所在地的名称及在城市中的位置(简述周围自然与人文环境、道路、市政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和供应情况,以及四邻原有和规划的重要建筑物与构筑物);
2)概述场地地形地貌(如山丘,水域的位置、流向、水深,最高最低标高、总坡向、最大坡度和一般坡度等);
3)描述场地内原有建筑物,构筑物,以及保留(包括名木、古迹等)、拆除的情况;
4)摘述 与总平面设计有关的自然因素,如地震、湿陷性或胀缩性土、地裂缝、岩溶、滑坡与其他地质灾害。
3 总平面布置
1)说明如何因地制宜,根据地形、地质、日照、通风、防火、卫生、交通以及环境保护等要求布置建筑物、构筑物,使其满足使用功能、城市规划要求以及技术经济合理性;
2)说明功能分区原则、远近期结合的意图、发展用地的考虑;
3)说明室外空间的组织尽其与四周环境的关系;
4)说明环境景观设计和绿地布置等。
4 竖向设计
1)说明竖向设计的依据(如城市道路和管道的标高、地形,排水、洪水位、土方平衡等情况);
2)说明竖向布置方式(平坡式或台阶式),地表雨水的排除方式(明沟或暗管)等;如采用明沟系统,还应阐述其排放地点的地形与高程等情况;
3)根据需要注明初平土方工程量。
5 交通组织
1) 说明人流和车流的组织,出入口、停车场(库)的布置及停车数量的确定;
2)消防车道及高层建筑消防扑救场地的布置;
3)说明道路的主要设计技术条件(如主干道和次干道的路面宽度、路面类型、最大及最小纵坡等)。
6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灰(表3.3.2)。
表3.3.2 民用建筑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名 称 单 位 数 量 注备
1 总建筑面积 地上、地下部分可分列
2 总用地面积
3 建筑基底面积
4 道路广场总面积 含停车场面积并应注明停车泊位数量
5 绿地总面积 可加注公共绿地面积
6 容积率 % (2)/(1)
7 建筑密度 % (3)/(1)
8 绿地率 % (5)/(1)
9 小汽车停车泊位数 辆 室内、外应分列
10 自行车停放数量 辆
注:1 当工程项目(如城市居住区)有相应的规划设计规范时,技术经济指标的内容应按其执何。 2 计算容积率时,通常不包括±0.00 以下地下建筑面积。
7 提请在设计审批时解决或确定的主要问题。特别是涉及总平面设计中的指标和标准方面有待解决的问题,应阐述其情况及建议处理办法。 3.3.3 设计图纸 1 区域位置图(根据需要绘制)。
2 总平面图
1)保留的地形和地物;
2)测量坐标网,坐标值,场地范围的测量坐标(或定位尺寸),道路红线、建筑红线或用地界线;
3)场地四邻原有及规划道路的位置(主要坐标或定位尺寸)和主要建筑物及构筑物的位置、名称,层数、建筑间距;
4)建筑物,构筑物的位置(人防工程、地下车库、油库、贮水池等隐蔽工程用虚线表示),其中主要建筑物、构筑物应标注坐标(或定位尺寸)、名称(或编号)、层数;
5)道路、广场的主要坐标(或定位尺寸),停车场及停车位、消防车道及高层建筑消防扑救场地的布置,必要时加绘交通流线示意;
6) 绿化、景观及休闲设施的布置示意;
7)指北针或风玫瑰图;
8)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表3.3.2),该表也可列于设计说明内;
9)说明栏内注写:尺寸单位、比例、地形图的测绘单位、日期,坐标及高程系统名称(如为场地建筑坐标网时,应说明其与测量坐标网的换算关系),补充图例及其他必要的说明等。
3 竖向布置图
1)场地范围的测量坐标值(或注尺寸);
2) 场地四邻的道路、地面、水面,及其关键性标高;
3) 保留的地形、地物;
4)建筑物、构筑物的名称(或编号)、主要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室内外设计标高;
5)主要道路、广场的起点,变坡点、 转折点和终点的设计标高,以及场地的控制性标高;
6)用箭头或等高线表示地面坡向,并表示出护坡、 挡土墙、排水沟等;
7) 指北针; 8)注明:尺寸单位、比例、补充图例;
9)本图可视工程的具体情况与总平面图合并; 10)根据需要利用竖向布置图绘制土方图及计算初平土方工程量。
3.4 建 筑
3.4.1 初步设计阶段,建筑专业设计文件应包括设计说明书和设计图纸。
3.4.2 设计说明书
1 设计依据及设计要求
1)摘述设计任务书和其他依据性资料中与建筑本专业有关的主要内容;
2)表述建筑类别和耐火等级,抗震设防烈度,人防等级,防水等级及适用规范 和技术标准;
3)简述建筑节能和建筑智能化等要求。
2 设计说明
1)概述建筑物使用功能和工艺要求,建筑层数、层高和总高度,结构选型和对设计方案调整的原因、内容;
2)简述建筑的功能分区,建筑平面布局和建筑组成,以及建筑立面造型、建筑群体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3)简述建筑的交通组织、垂直交通设施(楼梯、电梯、自动扶梯)的布局,以及所采用的电梯、自动扶梯的功能,数量和吨位、速度等参数;
4)综述防火设计中的建筑分类、耐火等级、防火防烟分区的划分、安全疏散,以及无障碍,节能,智能化、人防等设计情况和所采取的特殊技术措施;
5) 主要的技术经济指标包括能反映建筑规模的总建筑面积以及诸如住宅的套型和套数、旅馆的房间数和床位数、医院的门诊人次和住院部的病床数、车库的停车位数量等;
3 多子项工程中的简单子项可用建筑项目主要特征表(表3.4.2)作综合说明。
4 对需分期建设的工程,说明分期建设内容和对续建、扩建的设想及相关措施。
5 幕墙工程、特殊屋面工程及其它需要另行委托设计、加工的工程内容的必要说明。
6 需提请审批时解决的问题或确定的事项以及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
7 必要的计算资料的说明简图。
3.4.3 设计图纸
1 平面图
1)标明承重结构的轴线,轴线编号,定位尺寸和总尺寸;
2)绘出主要结构和建筑构配件,如非承重墙、壁柱、门窗(幕墙)、天窗、楼梯、电梯、自动扶梯、中庭(及其上空)、夹层,平台、阳台、雨篷、台阶、坡道、散水明沟等的位置;当围护结构为幕墙时,应标明幕墙与主体结构的定位关系;
表3.4.2 建筑项目主要特征表
项目名称 编号 建筑类别 耐火等级 抗震设防烈度 人防防护等级 主要结构选型 建筑层数、总高 地上、地下分列 建筑基底面积 建筑总面积 墙体 地面 楼面 层面 天窗 门 窗 顶棚 内墙面 建 筑 构 造 及 装 修 外墙面
注:建筑构造及装修项目可随工程内容增减。
3)表示主要建筑设备的位置,如水池、卫生器具等与设备专业有关的设备的位置;
4) 表示建筑平面或空间的防火分区和防火分区分隔位置和面积,宜单独成图;
5)标明室内、外地面设计标高及地上、地下各层楼地面标高;
6)标明指北针(画在底层平面);
7)标明剖切线及编号;
8) 绘出有特殊要求或标准的厅、室的室内布置,如家具的布置等;也可根据需要选择绘制标准层、标准单元或标准间的放大平面图及室内布置图;
9) 列出各类建筑设计规范要求计算的技术经济指标(也可在说明中列出)。
10)标明图纸名称,比例。
2 立面图 应选择绘制主要立面,立面图上应标明:
1) 两端的轴线和编号;
2)立面外轮廓及主要结构和建筑部件的可见部分,如门窗(幕墙)、雨逢、檐口(女儿墙)、屋顶,平台、栏杆、坡道、台阶和主要装饰线脚等;
3)平、剖面未能表示的屋顶、及屋顶高耸物、檐口(女儿墙)、室外地面、等主要标高或高度;
4)图纸名称、比例。
3 剖面图 剖面应剖在层高、层数不同、内外空间比较复杂的部位(如中庭与邻近的楼层或错层部位),剖面图应准确、清楚的标示出剖到或看到的各相关部分内容,并应表示:
1)主要内、外承重墙、柱的轴线,轴线编号;
2)主要结构和建筑构造部件,如:地面、楼板,屋顶、檐口、女儿墙、吊顶、梁、柱,内外门窗、天窗、楼梯、电梯、平台、雨逢、阳台、地沟、地坑、 台阶、坡道等;
3) 各层楼地面和室外标高,以及室外地面至建筑檐口或女儿墙顶的总高度,各楼层之间尺寸及其他必需的尺寸等;
关键词:医院门诊楼设计原则
Abstract: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ity hospital buildings and summarized, combined with outpatient building architectural design, large outpatient building design should follow several principles.
Keywords: hospitals, outpatient building, design principles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医院建筑设计是一种包含管理、建筑、设备与环境内容全方位的设计学科。而建筑师要进行医院的设计工作,必须对医疗流程作深入的了解,才能照顾到各种使用者的需求,使医院设计合理完善。
城市大型综合医院的特点
1. 集中、高效、联系方便
城市综合医院多为集门诊、医技、急救中心和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建筑。门诊与医技之间联系密切,科研、办公又与前两者有一定关系,同时各部分又相对独立、配置合理,以各部分自成一区,互不影响,又满足它们之间的联系要求。病人可以迅速、快捷地接受诊断和治疗。医护人员们不再为较长的联系路线而浪费时间,工作效率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2.垂直运输流线直接、明确
在门诊、急诊楼内,布置垂直电梯,人流量大而连续处(如共享大厅)安排自动扶梯,可根据不同人员的需要、不同的运输要求、配备不同的垂直运输设备,安排不同的垂直运输路线。在垂直运输的组织上,根据门诊、急诊、住院等功能区域的使用特点选用不同的电梯类型,充分发挥设备的使用效率,满足医院建筑使用及管理的需要。
3.医院建筑要与病人需要的休养环境相适应
强调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性化设计,应用新的设计手法,创造吸引人的公共空间、美化诊断治疗用房以及病房。不仅仅可以改善室外环境,还有益于病人的痊愈。应用新的设计手法来标志其入口,引导病人流向,使病人、探视者等能够顺利引导至接诊、检查、治疗、入院以及病房等。清洁优美的环境,本身就是一种良性刺激,能提高人们的情绪和食欲,而病人更需要清洁而优美的环境。医院建筑地址选择要考虑安静的环境,要避开不利影响,医院内部还要有一定绿化面积,做到园林化,便于病人活动。一般规定新建医院绿化面积要占60%以上。医院病房建筑也要考虑病人的心理需要,使病人感到象在家里一样,做到舒适、家庭化。
4.医院建筑要与医院功能相适应
医院除医疗任务外,还要承担教学科研任务,这也是医院建筑的功能要求。教室、示教室、学生宿舍要与门诊病房分开,减少相互间干扰,但二者也要便于联系。
5.医院建筑要与医院设备设施相适应
医院建筑必须考虑新设备设施不断增加的需要,要有发展的余地,必须满足现代城市医院医疗技术与管理发展的需要,使医疗工作更具高效率更有人情味。以现代化设备和人性化细部适应医疗事业发展的需要。
6.“以病人为中心”是医疗建筑设计的重点
建筑细部的人性化是现代城市医院设计中十分重要的一环。比如门诊、急诊楼在室内色彩采用以白色为基调的主色调,衬托着不同色彩的诊室门扇,明亮而又柔和的天花灯盘、灰白相间的科室指示牌会给人一种宁静温馨的感觉,有助于减轻病人入院就诊时的不安心绪。在病房走廊、观察室走廊等部位都安装靠墙的扶手,地面选用整体的塑胶地板。非医护人员使用的卫生间内都设有残疾人专用厕位,自动扶梯的水平段长度都有相应的要求,充分体现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在中庭空间的处理上,尽可能将阳光、绿化、色彩等生命要素引入医院建筑空间,使城市医院的医疗环境充满人情味。
现代门诊楼建筑设计原则
综上所述,根据综合性医院的特点大型门诊楼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有以下几个方面:
1.合理的总图是门诊楼设计成功的前提
在医院总体规划中,门诊、医技、急救中心和科研各部分应布置得当,互相之间的联系路线简洁明了,处理好人流、物流。同时总体布局应为单体设计提供优良的外部条件,并能适应医院生长性改扩建。门诊楼在医院中的地理位置左右着医院总体布局,处于对外联系便捷的地方。
2.门诊楼的人流组织和相应的空间变化,在门诊楼设计中极为重要
如果人流组织不当,空间序列不流畅,将会造成极其拥挤的现象,使病人烦躁,增加其心理压力,加重病情,增加相互交叉感染的机会。医院设计应更加注重病人的心理情绪,创造出优美舒适的环境,病人在其中就诊产生良好的情绪促进病人康复。因此,人流组织和相应的空间变化,在门诊楼设计中极为重要。
3.候诊与“自成一区” 是平面设计的重要内容
在门诊楼中,人流组织与动线的简洁明确非常重要,这与医院的另一种功能要求有很大关系,即候诊与自成一区。大医院均采用二次候诊方式——病人首先进入候诊厅一次候诊,护士叫号后,再进入诊室走廊中二次候诊,一般认为进入候诊厅即意味着到达了目的科室。为了病人能迅速找到科室,平面布局应简洁明了,候诊厅处于科室前沿。在医院设计中“自成一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设计原则。每个科室都应自成一区,方便病人、利于管理,这就要求平面设计中要多组织几个尽端,这一点与其它民用建筑有很大区别。候诊厅在每个尽端前部,病人首先在此集中候诊。因此,候诊厅如何安排、“自成一区”如何成立对人流路线的便捷至关重要。
4.波特曼空间丰富医院内部空间,创造出与传统医院不同的氛围
医院环境对病人有着特殊的生理和心理治疗作用,这就要求医院设计人性化、家庭化、宾馆化、舒适化,这就导致波特曼庭空间向医院移植,以期创造出宁静、舒适、热烈欢愉的空间,来淡化严峻冷漠的传统医院形象。在医院中,共享大厅应是明亮、宽敞、宁静的,使患者感到安宁、平和,这就必须把共享大厅组织在主干线上,以疏导、缓解人流压力,又要把人群聚集、滞留的场所如挂号厅、取药厅安排在共享大厅周围,相对独立,空间上又相互渗透,使观者见到的不是如海如潮的人流,而是一个亲切、宁静、充满阳光的空间。在共享空间中,阳光是灵魂,充满阳光的空间才是人们所希望的,才是给人求生欲望的真正所在。
5.防火规范影响着平面效率,值得重视
各种规范中以《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影响建筑平面设计最大,按此要求设的楼梯相对较多,并且对各科的“自成一区”有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中分析人流路线,搞清哪是就医主路线,哪是平时利用率不高的疏散楼梯,合理安排。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少设楼梯,合理组织“自成一区”,对人流组织的简洁亦有积极影响。少设几部楼梯,可大大提高平面使用率,取得较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6.应重视传递技术
缩微、电脑、气送管道、轨道小车等传送新技术,缩短了门诊、急诊、病房与医技科室之间的距离,病历、标本、资料和诊断数据都可通过这些设施进行传送。大型门诊楼应综合设置各种传递设施。
7.外部造型和室内装修并重,外部造型应有特点、有性格,同时室内装修不容忽视
医院和城市规划部门对大型门诊楼的外部形象都高度重视。如何将民族特色、时代特征与医院建筑相协调,如何以合理的平面生成全新的造型,这需要我们努力探索和研究,也需要社会各界的理解和宽容。同时室内装修不容忽视,我们还理应重视医院环境与病人的情感交流,以缩短病人从家庭到医院的心理距离。让病人在凝神屏息中领略到健康的气息和生活的情趣。
结论:
医院建筑是非常复杂的,要求特殊,牵扯面广,尤以门诊楼为甚。要建设一座现代化的城市医院不仅要有对医疗建筑有深刻的理解,更重要的是紧紧把握好现代医疗事业发展的动向,与医疗建筑的使用者紧密结合,更深入地了解他们的经营、组织、及管理模式,并应具有十分的耐心和充分的信心与使用者一起不断调整设计,才能真正满足现代化医疗技术的发展需要,才能创造出现代化的医疗建筑设施。我们要仔细研究医院的发展趋势,深入分析医院的功能,细细揣摩外部造型,才能设计出适应时代要求的现代化医院。
参考文献:
1,王冬等主编:《现代医院管理理论与方法》,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2
【关键词】建筑设计 方法 探究
一、 建筑设计的定义
建筑设计是指建筑物在建造之前,设计者按照建设任务,把施工过程和使用过程中所存在的或可能发生的问题,事先作好通盘的设想,拟定好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方案,用图纸和文件表达出来。作为备料、施工组织工作和各工种在制作、建造工作中互相配合协作的共同依据。便于整个工程得以在预定的投资限额范围内,按照周密考虑的预定方案,统一步调,顺利进行 。并使建成的建筑物充分满足使用者和社会所期望的各种要求。
二、设计问题构成及设计原则
建筑师在进行设计时面临的主要矛盾有:内容和形式之间的矛盾;需要和可能之间的矛盾;投资使用者、施工制作、城市规划和设计之间,以及它们彼此之间对建筑物考虑角度不同而产生的矛盾;建筑物单体和群体之间、内部和外部之间的矛盾、各个技术工中之间在技术要求上的矛盾;建筑的适用、经济、坚固、美观这几个基本要素本身之间的矛盾;建筑物内部各种不同使用功能之间的矛盾;建筑物局部之间、局部和整体之间的矛盾等这些矛盾构成非常错综复杂的局面。建筑设计的核心,就是要寻找解决以上各种矛盾的最佳方案。通过长期的实践,设计者积累了一整套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可以用图纸、建筑模型等手段将设计意图确切的表达出来,不断地发现矛盾,解决矛盾。提出各种方案进行比较。从整体到细节,对待每个问题,设计者都要设想好几个解决方案,进行一连串的反复推敲和比较,使设计方案臻于完善。
建筑师需要有预见性,要预见到拟建建筑物存在和可能发生的各种问题。这种预见,往往是随着设计过程的进展而逐步清晰、逐步深化的。为使设计顺利进行,取得良好成果,在众多矛盾中,常是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从大处到细节、从功能体型到具体构造、步步深入的。
三、建筑设计的具体方法
建筑设计方法的产生在某种意义上是对人类生活与思想的总结。运用它能使我们科学严谨的对待建筑设计。建筑设计的最基本的过程是一个“由简至繁,由繁至简”的推敲过程。我们可以拿极少主义的建筑设计例子来看,“极少”并不是不经过设计,而是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对繁琐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取舍。下面笔者就建筑设计的六种方法逐一进行分析:
1平面功能(流线)法
建筑平面设计是解决绝大部分建筑功能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对建筑物的功能分析时就会对所构想的建筑设计进行具体的分析。虽然建筑是一个三维向量的产物,不应该也不可能单一谈论一个局部,但是对于建筑的今后使用,平面分析还是有必要单独提出和研究的。平面处理的好坏直接作用于建筑的使用功能。我们所要研究的是怎样通过使用流线的分析,设计出合理的建筑功能来。比如我们对公共建筑进行设计的时候,常常要从使用人员的使用流线之间的关系、密集人群的安全设计、个体私密性等问题进行平面功能的组合;应该提供一个开放、安全、稳定、有亲和力的公共空间。而这些处理在大多数情况下建筑师在分析平面功能关系时必须全面考虑。平面功能(流线)法是目前建筑设计人员大量采用的一种设计方法,其主要概念是,先分析用地关系,通过了解建筑物的使用性质,从功能出发进行平面功能的合理组合,同时考虑建筑的空间设计等环节。
2构图法
现代建筑的基本体量、空间或其它要素,都可以归纳为简单的几何形体,如矩形、正方形等。建筑设计通过构图要素来分析几何形体之间的关系,从中分析出形体之间的比例、尺度、对比、主从、韵律、均衡、重点等形式美的规律。使用构图法进行建筑设计的一个前提是:建筑师是怎样对其所设计的建筑进行定位的。关于探讨几何关系与构图也并不是到现在才有的,早在希腊和罗马时期,研究几何关系就已经相当深入了。构图法的一个典型实例是巴西国会大厦。
3结构法
结构法亦称为结构主义的建筑设计方法,其主旨是通过建筑的结构形式来表达建筑设计。结构与建筑空间是密不可分的,可以通过结构设计的表达来演绎建筑物的性质,现代建筑大师也曾经把建筑结构要素当作装饰要素来处理。但那些结构要素本身依然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结构外露,就像要告诉人们建筑内容是如此的丰富,以至于人们看到此类建筑有时甚至会有点不知所措。
4符号象征法
我们把特定的或约定成俗的符号,使用在建筑表面或建筑内部的特定装饰部位;或者,用这些符号来演绎建筑平面以及空间体量。比如国内经常能看到运用传统大屋顶这一特定符号来说明历史文脉的呼应和延续。虽然部分建筑设计生硬的照搬这一特定的符号并不一定能很好的体现建筑文化的传承,但是纵观国内外的很多建筑作品,符号象征法在建筑设计中还是不断的采用。该方法大量运用在一些对建筑形象有特殊要求的建筑设计中,如企业可能试图通过建筑设计与企业符号的结合来展示企业的形象等。
5建筑沿革法
建筑沿革法,就是要对以往的建筑设计进行系统的分析,从中提炼自然法则、历史、文化和人们的生活习惯、情趣以及人们的思想,作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从而进行建筑设计,力求通过建筑设计来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及行为习惯。
6综合法
我们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并不是只针对一个简单建筑而言。大量的群体建筑的建筑设计中,将不同的个体建筑分析为不同的几何形体作为总体的设计方向和研究。使之对于每个单体建筑之间有着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这种关系是清晰地、明辨的。我们运用这种手法设计出了大型的、综合的建筑和城市来。这种方法是以上几种方法的综合。
四、国内建筑设计需重点考虑的问题
在谈建筑设计方法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意识到建筑师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还应该考虑些什么?我们是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国家,建筑设计是不能没有文化和历史的。然而我们在继承和发扬我们的文化和历史这一工作上还远远不够。迄今为止我们还没有国际级的建筑大师。“这是为什么?”我们不禁要问!建筑是要靠对人们的热爱和对建筑创作充满激情的建筑师来完成的。我们的邻国印度也是发展中国家,但是他们拥有世界一流的建筑师。查尔斯.柯里亚作为一个建筑师,在近40年的建筑实践中,他注重将建筑和城市规划紧密结合,并致力于解决第三世界国家发展而带来的人民生活问题,并设计了著名的干城章嘉公寓。该公寓是为低收入群体做的居住建筑,在建筑设计中更多的是考虑人性的意义。建筑师不能是仅仅为少数有钱人工作来满足他们的奢望。更重要的是能够为经济条件较差的民众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建筑对人应该是平等的,我们需要这样的民族建筑师。当我们走在上海这一中国目前经济最发达地区的街道上的时候,我们不能只看到高楼林立,我们更应该看到广大市民的居住和生活状况,虽然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条件得到了空前改善,然而看到依然还有一根根简易晾衣杆从破旧民居的窗台伸出来的时候,作为建筑设计人员,大家都会有一种内疚的思考。
一是要把握全局观念。编制营区规划,事关部队的长远建设与发展。规划伊始,要原原本本地学部下发的《营区规划办法》、《营区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方案》等法规文件,统一思想认识,深刻领会上级文件精神,认清营区规划编制的深远意义。在此基础上,确立“总体方案党委议定,技术要求专家把关,规划组织业务部门负责”的工作思路,成立司、政、后有关人员参加的营区规划领导小组,统一谋划,分工负责。为增强工作时效性,应加强工作的统筹协调,一般要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现地勘察,收集资料;第二阶段,征求意见,提出设想;第三阶段,党委讨论,初拟方案;第四阶段,论证修改,复审定案。
二是要强化法规观念。要从单位目前营房总体情况出发,认真分析研究营区营房住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理清制约营区发展的关键因素,找准营区规划的需要把握的重点。找准问题就为规划编制找对了方向。编制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按编制建房、按标准住房”的要求,坚持营房限额住用制度,做好控制规模、内涵发展这篇“大文章”,防止和克服不切实际的贪大求洋。在规模控制上,应本着“适用、够用、耐用”和适度发展的原则,积极落实营房住用面积限额标准。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能用则用,能修则修,提高现有营房的使用价值和利用率。另一方面,该拆则拆,该建则建,使营区整体保障水平达到新的高度。另外,在营区的布局上提倡“多区合一”,“一场多用”,“一室多用”,避免重复建设和闲置浪费。如以团为单位集中规划篮球场,把连队的图书室和荣誉室合二为一,综合利用,而将规划重点转移到提高部队住用质量、营区环境质量和设施设备配套质量上,满足社会进步和时展的要求。如此既能满足连队的功能需要,又能节约用地,降低建设投资,提高规划效果。
三是要树立长远发展理念。要建设发展稳定的现代化、正规化营区,必须要有现代的、科学的建设发展理念作指导,更要及时摒弃不讲科学、临时凑合的小农建设发展观。在方案决策上,要强化局部必须服从于营区整体发展的大局、服从于营区的总体规划的思想,做到立足现实与着眼长远相结合,局部建设与整体规划相结合,主体新建和附属配套相结合,营房建设与环境治理相结合,使所规划的营区协调发展,达到特点突出、特征明显、特色独具的要求。
二、要突出“三条主线”,把握营区规划的核心
一是要突出落实机动师营房整治任务这条主线。为解决机动师基层部队营房设施建设滞后的问题,总部决定用×年左右的时间完成机动师营房整治任务,达到“一班一室,一人一床”和人均居住面积×平方米的住用标准。这个近期目标是营区规划的一个核心内容,是规划的重点。规划过程中,应结合营区布局需要和营区长远建设目标,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和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的论证。对方案中营房布局、设置不合理的,进行认真的修改,使营房添建、调整、维修改造方案更趋于合理,然后再将完善的整治方案编入规划。
二是要突出保障部队遂行多样化任务需要这条主线。从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看,改革开放进入关键阶段,国内仍处于人民内部矛盾凸显期、刑事犯罪高发期、对敌斗争复杂期,、暴力恐怖事件多发的势头仍将持续,部队随时随地都要做好处置突发事件的准备。因此,营区规划编制工作要着眼于有利于武警机动部队更好地履行职能使命的需要,要认识到部队执行任务的高度机动灵活性,对营区的道路交通、训练场地、装备库区规划提出的全新要求,灵便、高效、快速机动成为提高部队战斗力、完成任务的基础和前提,也是营区规划必须考虑的重要方面。要按照机动部队所担负的职能任务,通盘考虑营区战备、训练、机动等功能,在整体布局上,把保中心、保重点作为规划设计的基点,体现以中心为重的思想。规划营区应按照办公指挥区、连队生活区、训练场地区、服务保障区、技术装备仓库区和家属区“六区合一”的模式布局。严格按战备训练要求,规划营区道路应以网格状、环路状为主,主路、辅路交叉衔接,营区出入口多口配置,主次分明;训练场地宜宽广集中,便于集结;综合仓库、油库、车场宜就近配置,方便装载。这样规划,既便于平时的日常管理,又便于紧急情况下的快速机动,适应武警部队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发展的要求,满足部队现代化条件下完成训练、执勤和“处突”任务的需要,最大限度的保障中心工作的落实。
三是要突出抓好生态、环保、节能规划这条主线。一方面,要将营区规划建设与贯彻落实《军队绿化条例》有机结合。依据绿化规划建设指标和营区总体规划,合理确定绿化用地面积、绿化种植层次结构、垂直绿化等项指标;结合现场地形特点,合理确定绿化布局、高度、体量、造型和色彩等要素。根据各功能分区绿化面积和土质情况,以植物造景为主,以沙、土、石不为最低标准,科学配置植物种类。另一方面,要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治管并重、讲求效益、保障战备的方针。规划整治排水、排洪沟渠和管道,实行有组织排放,减轻老污染;调整燃煤、燃油设施布局,减轻废气、废渣污染;规划更新锅炉除尘、污水处理设备,垃圾定点堆放,从严控制新污染。再一方面,要建立资源综合配置新机制。通过规划对房地产资源实行优化调整和科学配置,降低消耗浪费,提高保障水平和经济效益。调整营区水电气暖供应系统布局,由分散变为集中、由自成体系变为规模化供应,更换高耗低效设施设备,选用节能型、环保型设备,减少无形消耗浪费,为实现区域化、专业化、社会化管理打好基础。对有条件的营区,还应规划将水电暖管网逐步纳入地方市政供应系统,依托社会资源和技术力量实施保障。
三、要抓好“三个环节”,完善规划编制的要素
一是要抓好平面规划设计环节。营区任何一个局部建设都会对整体功能和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要建设一流的营区,关键是做好平面规划设计。因此,要在营区平面布局规划上下功夫,合理划分行政办公、军事训练、战备库房、连队生活、服务保障、文化娱乐以及家属生活等区域。在平面设计前,应进行实地考察,核准营区建筑物、道路和重要控制点的位置、标高和尺寸,核实现有建筑建成年代、质量状况,汇总统计现有营房余缺情况,认真分析当前营区建设存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搞好平面规划设计掌握第一手资料。设计时,应妥善处理好原有建筑与新建筑平面规划的关系和相邻建筑物之间的关系。对简易营房、破损严重的营房、不合理建筑予以拆除,依据新的建筑标准重新规划;对那些仍然完好的建筑按照“不大拆大改”的原则,逐个进行研究,现在用不上,将来用得上的制定储备发展规划;确需新建的充分论证,现在用得上、将来用得上的重点规划;确需拆除的要再三斟酌,不给新的营区规划留下隐患。在规划过程中,尤其要注重运用对称、反复、对比、均衡等形式美规律,使平面规划设计更加科学、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