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地理研学课程设计

地理研学课程设计

时间:2023-09-25 18:00:4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地理研学课程设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地理研学课程设计

第1篇

一、做足功课,提前谋划

一是确保学生安全第一。研学旅行前,分班级召开旅行安全知识讲座;与学生及家长签订安全协议;分批次、错时前往;与其他学科教师一起分人入班。

二是合理确定研学内容。根据欲前往的具体地域(安顺旧州中学、黄果树瀑布、西江苗寨、云峰屯堡、贵阳甲秀楼等),确定了7个研学主题:交通、时差、岩石、地貌、农业生产、聚落等,并将每一个研学主题细化为具体问题。

三是恰当选择活动方式。针对不同的研学主题,选择研究性学习、问题探究、资料查阅、教师讲解、成果展评等多样化的活动方式。

四是适时抓住研学时机。充分考虑旅途、到达目的地之后的行程,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适时地开展研学活动。

二、有序开展,逐步实施

本次研学旅行确定的学习主题,涉及面广,内容丰富。为保证这些学习主题在旅行中逐一落实,我们将整个旅行的时间分割成四个时间段,并将学习主题分解到其中。

1.旅行准备:探讨论证,方式选择

出发前,针对出行方式,组织学生分组进行研究性学习:本次研学旅行的目的地为贵州安顺,请给此次700人的团队选择恰当的出行交通工具和方式。

2.空中课堂:即时学习,学以致用

为充分利用青岛至贵州的航行时间,同时也为避免扰乱机舱环境,我们在机上也为学生安排了学习任务:(1)观察机舱显示屏中飞机正常飞行时的高度,并分析原因;(2)到_机场时,注意观察此时太阳的方位和高度,与家人电话报平安,询问此时青岛的太阳方位及高度,并分析

原因。

3.实地考察:直观感受,深度思考

抵达目的地之后的旅行,学生身临其境,可以直观感受身边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是实施研学的最佳时段,但与此同时,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也是最容易失去控制的一个阶段。该阶段,我们结合所到之处的地理事物,按照事前的准备,不断抛出研讨主题,引发思考,组织活动,使研学活动逐步走向深入。

(1)沉积岩的特点。在旧州村寨中,引用当地人的说法,“石头的路面石头墙,石头的瓦盖石头房,石头的碾子石头的磨,石头的板凳石头的缸”,抛出问题,引发讨论:该地村寨的屋顶为何使用青石板来替代瓦片?

(2)流水侵蚀地貌。天星桥景区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溶洞,洞内景观形状各异,面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对学生的震撼,我们采取的是讲授法,简要向学生介绍该景观形成的过程,并强调溶洞的形成需要长期的时间,使学生自觉地认识到保护脆弱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在到达黄果树瀑布景区之前,我们安排的是竞猜环节:对于瀑布的观赏,在哪一位置欣赏最佳?现在是观赏的最佳时节吗?抵达现场后,让学生进行实地勘察并论证自己的猜测,并进一步提出问题:瀑布是如何形成的?结合实地实景,查阅资料后向同学解释。

(3)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在旅行的过程中,沿途可以见证贵州“地无三尺平”的地形特点;梯田遍布;山区公路,盘山而上;西江苗寨中,吊脚楼依山傍水,鳞次栉比,层叠而上。对此,可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任选其中的一个方面,进行观察、分析思考,晚饭后或择机进行交流,使学生深刻认识地形对农业生产、交通、聚落等的影响。

三、重温行程,反思提升

研学旅行的经历总是丰富多彩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不可避免地会被渐渐淡忘。为推动研学旅行成果的进一步发展,并发挥其最大效益,归来之后,我们对本次活动进行了回顾、反思和总结,主要从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来进行。

学生反思总结。一是问题延伸思考:结合地图、互联网及研学旅行行程材料,分析说明旅行社给我们的行程安排是否合理,并提出修改建议。二是进行成果展评:通过简报或板报等形式进行展示,并组织学生进行评选,评选出优胜班级及学习小组。教师反思总结:全方位梳理本次活动的过程,总结得失,并为下次开展类似活动提出建议。

第2篇

这是一座富有生命活力、充满真善美的校园。

身为西安高新第二小学现任校长,张惠兰2009年10月16日迎来了她从事教育工作的又一个新起点。“高新教育局、民办学校理事会领导来到我校,宣布了校长任命。自此,我便接过沉沉的担子。”之后,张惠兰带领高新二小这个团队,以“全面发展、个性成长”的育人目标,以生为本的课改理念,“一书六艺”的办学特色以及“生本多彩课程”的升华成为西安高新教育一张亮闪闪的明信片,受到了社会的关注、同行的赞誉、师生家长的肯定。

专家说,学校的“生本多彩课程”给每位学生插上理想的翅膀,让阳光照进每一位学生的心田;老师们说,这座书香弥漫的校园,是师生们“成就更好自己”的乐土;家长们说,能做二小的学生真是幸福。

“一书六艺”,书香气是校园最好的气质

西安高新第二小学创建于2001年9月,学校坐落在西安高新区唐城墙遗址公园旁边,既融千年古都、钟灵毓秀的传统文化,又纳高新科技、创新开放的现代文明。优越的地理位置,浓郁的文化氛围,时刻影响着校园师生“读古今书,做世界人”。

人常说书卷气是一个人最好的气质,那么,书香气就应该是一个校园最好的气质!自2006年起,二小就把“打造书香校园,创建文化二小”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在书香校园的氛围中,老师们同读经典、交流思想;孩子们晨读暮诵、海量阅读;家长们亲子共读、分享感悟。书,把二小人紧紧地凝聚在了一起。

常言说:“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个团队可以走得更远。”所以,张惠兰说她的工作重点始终围绕“智慧引领团队,聚焦核心素养”展开。为了突出办学特色,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再跨新台阶,她及校领导团队提出了围绕“书香校园”,打造品牌名校计划。

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思考教育教学,思考学校的一切活动。张惠兰说这是西安高新第二小学办学最基本的出发点。由此出发,学校确立了“全面发展,个性成长”的育人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当紧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具有跨学科性,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以课程为载体。所以,整合课程结构成为整个教学至为重要的一个环节。课程的品质影响着学生的核心素养,课程的结构决定着学生的素养结构。

围绕课程的整合,二小人摸索出了一套属于自己的办学路子:一是课堂、二是读书、三是活动、四是评价。概而言之是:“一书六艺”的课程整合办学特色。所谓“一书”就是一个书香校园;“六艺”即:礼(礼仪进课堂)、乐(小乐器进课堂)、诗(国学进课堂)、画(民间美术进课堂)、武(武术操、传统游戏进课堂)、技(科技小制作、小发明进课堂)。

除了读书,多彩的活动也极大地丰富了孩子们的校园生活:像辩论答题、诗文摄影、评书赠书等,都曾掀起过一次又一次阅读热潮。

如果说“一书”丰厚了师生的文化底蕴,那么“六艺”就培养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平日里,当你漫步在二小的校园,你会被这浓浓的“一书六艺”文化所吸引。这边国学课书声琅琅,那边管乐声声悦耳;正赏心于花样跳绳的精彩抡动,竞技轮滑又鱼一般灵巧游过;轻歌曼舞的俊俏女孩,说学逗唱的曲艺顽童都让校园充满生机。下午两节课后,孩子们像归林的鸟儿,个个欢喜地投入到社团的怀抱。在二小的园子里,每个孩子既是演员,又是观众,他们在欣赏别人的同时,被定格在对方的镜头里。孩子们的朝气与活力也感染了校园的老师们:他们打太极、学跳操、舞长剑,家长们看了都很羡慕。有位家长说:假如可以再来一回,我也愿意做一名二小的学生,真幸福。

“生本多彩课程”催生“课堂上的苹果树”

在高新教育集团先进办学理念的指导下,在张惠兰的带领下,高新二小特色办学之路不断升华。张惠兰和她优秀的团队将传统文化和现代教育有机地融为一体,在“一书六艺”的基础上生发出了独具二小特色的“生本多彩”校本课程。

何谓“生本”?张惠兰介绍说:“因为教书是为了育人,所以教育应该以学生为根本,一切从学生的健康需求出发,简称‘生本’。而‘多彩’则包含两个含义:一是课程设计具有开放性、自主性、体验性、丰富性等多种特性;二是课程的编排内容丰富多彩。”如果说“生本”作为核心,吸纳了中外现代教育理念的精髓,那么“多彩”则是结合社会、学校以及学生实际创造性的多元开发。

总的说来,“生本多彩课程”是高新二小在完成国家教材的同时,整合课程资源,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主体,在老师的引导启发下,体验、质疑、探索、创新,力争实现自主学习的校本课程。其特点是“教学生活化,生活自主化”。“多彩课程”包括:学科特色课程、精品社团课程、年级选修课程、研学旅行课程。张惠兰说:“这些课程,既各司其职,又相互支持,犹如共同构筑的一座大厦。然而这座大厦具有现代智能化的优点,非一般意义上的水泥和钢筋的功能组合;它具有电子传感等现代化的智能信息系统。这个系统,就是蕴含着高新二小‘启迪心灵智慧,成就快乐人生’办学理念的核心素养。”

在体现这一课程设计,富有学科核心素养的“生本多彩课堂”上,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只闻书声琅琅,议论纷纷;但见写写练练,动手试试。英语课上导入了一部卡通电影,孩子们变成配音演员,用英语为剧中角色配音,跟着老师拿腔作调一起嗨。而枯燥的数学课竟然从游戏开始,同学们动手游戏,在游戏中发现问题,在探究和互相辩论中得出结论。当对一个既得的结论,仍有学生抱有怀疑时,老师像不作为的法官不立即判定是非;却让学生走上讲台亲自操作,实际验证后得出结论;结论既得,还得寻求更多同学的支持,从个点到普遍,以至达成共识。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非但不觉得数学是冰冷的、乏味的,反而找到了数学的乐趣,开启了数字生活,体验了数学之美。有时,老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马上解答,而是布置成开放性作业让学生回家完成,或改日专题讨论。即便是一个小小的魔方比赛,学校也会制定出严格的比赛规则和晋级程序,组织有裁判长、裁判员,给每位参赛选手配备统一的计时器,层层选拔,一丝不苟,末了给获奖选手颁发奖杯奖品等。不仅让学生体验到比赛之乐趣,更让学生认识到公开、公平、公正的比赛规则。在这种情境下,每个参赛选手体验和感悟到的公平竞争环境,敬畏竞争规则,恐怕不是一般名词概念所能达到的。

可以说每节“生本多彩课堂”都有不同的体验,不同的体验背后,都有真善美在涌现。每节课上,孩子们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来二小听课的各校老师和家长们,仿佛在欣赏一首荡气回肠的名曲,又像在品评一杯甘醇的香茗。

第3篇

1999年1月1日,芬兰颁布了《高中教育法》,打破千人一律的被动接受教育模式,将原有的三年制高中改为不分年级制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掀起这场颠覆性学制改革浪潮的,正是被誉为芬兰中学教育典范的罗素高中。早在1987年,罗素高中就率先打破年级制,采用“不分年级制”的课程结构,并大获成功。

不分年级的学习“模块”制度

芬兰罗素高中创建于1891年,建校的最初目的是为培养致力于进入商业、工业和政府机构的男生。历时百余年的改革及建设,目前罗素已经成为一所男女兼收的国际化学校,拥有约700名15~18岁的学生和57名来自世界各国的教师。

8月,15岁的霍维第一次踏进罗素高中,开始她全新的学习生活。进校时,她和同学们收到一本封面上印着史努比小狗的“绿皮书”——《学年计划书》,共计51页的篇幅介绍了学校和老师概况、学校全年规划日历表、教科书列表、课程列表、选课信息及学习要求等。指导老师告诉新生:大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兴趣爱好,任意选择课程和模块,填入《计划书》中的表格内,制订本学年课程学习计划。

为方便学生选课学习,罗素高中将所有学科按照领域、课程和模块三个维度,分为母语(芬兰语)和文学、数学、外语、生命科学的宗教和哲学、环境科学与自然科学、工艺品和艺术等13个领域,下设物理、生物、音乐等38个课程,每个课程按内容分为3~15个模块,总计300余个模块。

不同课程中模块的划分有两种方式,一是循序渐进,以母语和文学为例,10个模块分别为“文字和语言”、“作文的结构和意义”、“写作的方法”等;二是分门别类,以数学为例,15个模块分别为“函数和方程”、“多项式”、“几何”等。每个模块为一个阶段,学生可按需选择学习。

罗素高中要求学生在高中阶段必须要完成最少75个模块的学习,其中必修占47个,选修占28个。如果学生有兴趣、有时间,也可以修更多的模块。为满足每学期学生的毕业需求,罗素每学年都将所有必修模块全部开设。教室的安排与课程模块和参选学生人数挂钩,因此,经常看见不同年龄的学生坐在同一个教室里,接受同一位老师的教学,完成同一门考试。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每学段参加同一个模块的学生人数控制在45人以内。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选择课程,每学年的前两周为试学周,如果学生上了两周的课程发现很不适应,可以退选本课,并重新选择其他课程学习。

可伸缩的学习进度

加尼斯在罗素高中已经度过了3个年头,如果按照普通高中三年学制的要求,他应该可以离开学校,去到大学深造或进入工作岗位。但是在芬兰高中课程改革后,这种“统一模式化”教育格局被打破,加尼斯可以继续留在罗素,完成剩下5个模块的学习。

考虑到学生的各种需求,例如有的学生会出国交流,或参加有意义的研究,或身体健康状况不佳,或准备其他预科考试等,罗素高中将学制设定为可伸缩的2~4年。

按照芬兰教育部的要求,罗素高中采取学年制,除开国立节假日,每学年为190天,每学年划分5个学段,每学段持续38天,每学段结束后的8天为集中考试时段。如果没有通过本时段的考试,或是因为某些原因缺考,学生可以在下一个考试时段跟随下一届选修这门课程的同学补考一次,如果再不通过,则需要重修此门课程。虽然每门课程学完时都需要进行考试,但好在考试形式多种多样,开卷考试、撰写、完成实验,甚至连学生参加社会活动和自我管理活动的表现也都计入学分。

罗素高中规定每名学生每学段最多修读8个模块,因此,每学年最多可通过40个模块。但实际上学校不推荐学生为了赶进度而玩命学习,而是认为学习的速度需要“迈着稳健的步伐”。因此,罗素给学生提供了毕业规划参考:每年要求通过5~30个模块。

事实上,学习进度快,且没有其他安排的学生最短可以花2年的时间完成学业,大部分学生需要花3年时间,少数学生则需要4年。

值得一提的是,罗素高中每天最多只安排5节课,每节课75分钟,这是罗素高中对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进行研究的结果。研究表明,15~18岁的青少年,已经具备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在不受外界严重干扰的情况下,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事物上的时间,比原先认为的45分钟要长。另外,75分钟的学习时间,可以让学生不间断地接受更多的知识,老师要讲授的内容也更丰富、全面。

学生参与的管理体制

由于不分班级,罗素高中的学生管理主要依靠学生自己。

马库斯是一名“二年级”的学生,说他是“二年级”并不意味着他今年上高二,而是代表他来到罗素已经两年了。马库斯不喜欢钻研学术,也不喜欢科学研究,他喜欢与人交流,和任何年龄的同学都能很快打成一片。刚进入二年级时,他就向学校申请,作为“学生辅导员”协助“辅导教师”管理一年级新生。

在罗素,学校将学生按照进校时间分为管理小组,每20~30人为一组,一名老师作为“辅导教师”,负责组织学生每周四召开一次例会,传达学校的教学计划,组织学生参加学校集体活动,帮助个别有需要的学生解决问题等。每年大约有20位老师担任“辅导教师”。

而每个“一年级”学生管理小组中除了一名“辅导教师”以外,还要配备一名“学生辅导员”,一般是“二年级”以上的学生担任。有意向的“高年级”学生向学校提出申请,经过面试,成为“学生辅导员”,帮助“辅导教师”为学弟学妹提供生活、学习方面的咨询。因为刚刚才经历过选课与学习浪潮,马库斯有丰富的经验与深切的体会,能够为小组内25名青涩的学弟学妹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罗素高中也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的决定,学校各项政策的出台都会首先征求学生意见。不仅在校董会10个席位中有2个席位属于学生代表,在每年的全体教师大会中,也要选取2名学生代表参加,这意味着学校课程的开设与否和设计内容决定都由学生全程参与。

除此之外,学生还成立学生会组织,其领导成员通过公开竞选与全体民主选举产生,选出的学生会领导成员代表全体学生与学校管理层进行交流和沟通,为学生谋求福利。

专业全面的教师支持

鸠卡老师在大学完成研究生教育后,就来到罗素高中工作。在他申请罗素的当年,有3名硕士以上学历毕业生和他争夺同一岗位,最终鸠卡老师通过层层面试,成为罗素一员。通常情况下,罗素教师都是研究生以上学历,录取率为1/3。在芬兰,教师是十分受尊重的行业,社会地位和薪酬待遇都与国家公务员无二。

每天早上鸠卡老师走进教室,与选修他所教授的地理课的学生一起探寻蓝色星球。和很多老师一样,鸠卡也自己制作教材和课件。为了让学生尽快掌握地方、空间、区域在地理中的意义,他还开发了一套教学软件,通过在电脑上点击相应板块并移动到正确的位置上,就能显示出该地区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

每年2月之前,鸠卡老师还要和所有同事一起,在阿里·霍卫宁校长的带领下开展课程设计,编制本年度的《学年计划书》。他们的任务是按照芬兰教育部颁发的“国家核心课程”与赫尔辛基市教育部门联合制定课程总目标,根据学校实际,设计适合于整体规划的所有课程。同时还要设计本年度将要举办的讲座、培训的内容和类型,以及与哪些国家的哪些学校进行项目合作。例如罗素与中国的北京大学每年都要进行艺术、体育、科学、语言为特定主题的合作交流。

除此之外,鸠卡老师还兼任学校的“学校顾问”,为学生解答选课、制订学习计划、规划课程表,以及改善学习方法等方面的问题。除了鸠卡老师这样的兼职“顾问”,罗素还有三名专职“顾问”,他们不负责教学,而是专门指导学生的生活学习。其中两名负责新生的选课规划和毕业生的升学或就业咨询,剩下一名是心理学专家埃佳博士,负责为学生及家长解答学习、情感方面的心理问题。

轻松和谐的学校氛围

由于罗素高中在芬兰乃至世界的声望较高,与很多大学都签有协议,如果学生的成绩十分优秀,或有专业特长,则由罗素推荐该学生选修大学课程或利用大学的教学、实验设备进行研究,学习研究的结果计入高中学分,待该学生进入大学后予以承认。

除了学习,罗素高中的学生还可以参加很多校园活动。罗素拥有国际象棋俱乐部、校园报纸杂志社、数学俱乐部等13个社团,向所有年龄段的学生开放,学校还为俱乐部请来教练,定期辅导学生开展活动。俱乐部的优秀成员还可以代表学校参加地区、国家的比赛。

诺拉斯是罗素青年创业俱乐部的成员,这个俱乐部是为有商业爱好的学生提供创业机会,成员们可以根据实际条件和自己的喜好,自主完成经营计划。罗素为创业俱乐部提供活动场地,以及邀请社会成功人士到校举办讲座,到俱乐部回答学生问题,给学生提供现场指导等。所有的创意构思、产品设计、营销策略等,都是由学生自己完成。

罗素高中每年会在校园里举办一场春季交易会,俱乐部中各团体可以在会上展示自己的产品。在去年的交易会上,诺拉斯与另外三个队友身穿整齐的西装制服,早早来到展会现场,精心布置展台,为他们的作品——芬兰郊区定制旅游线路赚取眼球。与他们的专业严谨相比,隔壁展台身穿粉色短裙的“糖果”展台的三名女队友显得活泼许多,她们售卖的是自己制作的特色糖果。除此之外,还有团队展示传统手工艺品、创意文化衫、自制饮料等。前来交易会参观的不仅有学生、老师,还有家长与普通市民,每年的这个时候,罗素高中的会展厅就像超级市场一样热闹非凡。

改革的未来之路

改革并不是一帆风顺,最初执行“不分年级制”学习模式时,罗素高中也经历了改革的“阵痛”。

首先是家长质疑,让15岁的学生自己选课,他们会不会为了玩耍,将考试科目盲目抛弃,最后导致考试成绩一落千丈。其次,老师也有诸多不适应,三年毕业制度历经多年,业已形成规范的管理模式,教学计划、教案、课件等一应俱全,成熟可靠,突然面临全盘,另立门户,很多保守的老师并不买账;此外,每年都要制定的教学计划,需要重新编排整理的教材、教案、教学用品等也给老师们带来不小压力。

第4篇

1、网络安全的定义

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能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网络安全的中心内容是信息系统的安全,即信息处理和传输系统的安全。它主要包括三方面,即系统信息安全、信息传播安全和信息内容安全。系统信息的安全主要涉及网络硬件方面的安全,包括物理环境、设备、媒体等方面的安全。信息传播和信息内容的安全多涉及软件方面的安全,也是和大学生网络安全更为紧密的部分。

2、全面认识网络信息安全对大学生的意义

在网络信息传播和储存的过程中会出现许多不安全因素,这其中对大学生危害最大的是个人信息泄露问题,这也是许多教育工作者一直提及的问题。虽然网络信息安全的问题比较突出,但并不是网络安全问题的全部。实际上由于网络犯罪隐蔽性较高,再加上学校教育的侧重点的偏失,因此很多大学生认为网络安全就是指网络信息安全,他们没有感受到自己的网络信息有什么不安全。据有关调查显示只有1.4%的学生有过QQ号、MSN号、网银账号被盗的经历,90.2%的学生认为没有人企图对他们实施数据盗窃。所以,他们想当然地认为网络安全问题不是普通大学生要注意的事情,网络犯罪分子只会对机密性文件、银行账户和其他价值较高的数据下手,而对普通大学生的信息数据不感兴趣。但是事实的状况并非如此,根据《2013年中国网民信息安全状况研究报告》显示:“2013年一年中遇到过网络安全问题的网民比例高达74.1%,影响总人数达到了4.38亿,这其中年龄在19-29岁的人群占总人数的29.5%,而这一群体的绝大多数恰恰是在校大学生。所以,这样不难看出针对大学生的网络安全问题就在我们身边,并且需要我们马上应对和解决。[1]

而针对大学生群体的网络犯罪的方式方法也是层出不穷,除了通过技术手段直接窃取个人信息,再进行后续欺诈行为的犯罪外,还包括使用手机恶意软件在用户不知情或未授权情况下,通过自动订购收费业务、拨打收费声讯电话、偷跑流量等方式,为自己谋利;使用假冒网站/诈骗网站通过伪装成正常网站,以抽奖等方式骗取钱财;以网络中介服务平台的名义进行高利贷业务;开设网络赌场进行赌博活动或利用赌博的名义骗取钱财等。这其中大部分都是利用了网络安全漏洞进行窃取或者骗取个人信息来实现犯罪目的的。因此,大学生必须全面认识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不要单纯地认为自己的个人信息并非机密,犯罪分子不会感兴趣,因而就放松了警惕。事实上,犯罪分子获得个人信息不是目的,它只是为了达到犯罪目的的手段。大学生只有明确了这一点才能够保护好自身免受网络安全问题的困扰。

2 大学生网络安全与科技道德的关系

1、大学生网络安全与科技道德的关系

科技道德是调节人们所从事的科技活动与自然界、科技工作者与社会以及科技工作者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是科学活动中从思想到行为应当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总和。从科技道德的定义中不难看出科技道德所要约束的主体是从事科学研究或掌握科学技术的人或群体,而对象是科技本身。通过定义可以推断出违背科技道德的后果:科技一旦不被正确地使用,必将产生恶劣的影响。科技发展必须重视伦理规范,以弘扬科技的正面效益,扼制其负面影响,更好地为人类造福。从这一点来说,科技发展必须遵守一定的伦理规范,一切不符合伦理道德的科技活动必将遭到人们的异议、反对,被送上道德法庭甚至受到法律的制裁。[2]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拥有一定量的知识储备和思想基础,是国家培养的高级专业人才,同时也代表着最先进的流行文化。网络既是流行文化的组成部分又肩负着传播流行文化的任务,是大学生最喜欢的媒体之一,它有时甚至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大学生的思想。

由于网络文化具有多元性、开放性和自由性,网络的发展,加速了各种文化之间的相互吸收、融合,使其在广泛传播中得到发展。网络文化无形中影响了大学生的各种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也容易使一些西方国家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渗透到大学生中,破坏他们已有的思想、价值和文化。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在虚拟空间难免发生改变,在没有形成稳定的世界观和独立价值判断能力之前,如果没有适当的引导,就会处于寻求新鲜刺激的心理状态,从网上获取和传播各类信息,导致一些不良行为的发生和不良信息的传播,对大学生社会化产生不良影响。如果缺乏清醒认识,久而久之,就会导致道德意识弱化、价值判断能力弱化,进而产生道德危机。而这种道德危机如果存在于一个拥有一定网络技术储备的大学生身上极有可能促使他走上破坏网络安全的犯罪道路。所以,网络安全和技术道德之间存在着联系。技术道德是网络安全的前提之一,拥有良好技术道德的大学生断不会从事危害网络安全的活动。不仅如此,他们还会利用所学知识维护网络的安全稳定,防止网络信息泄露。因此,我们在对大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的同时一定也要做好技术道德方面的教育,尤其是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更要关注。只有约束了不正确的技术思想才能从真正意义上阻断网络安全问题发生的根源。

2、如何提高大学生的技术道德水平

(1)将科技道德课程纳入专业教育体系

要将技术道德教育与本学科专业教育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将正确的科技伦理观阐述给大学生,帮助他们构建出完整的技术道德体系,从而让他们更好地了解科学的社会逻辑,掌握辩证看待科学事物的能力。大学在专业课程设计中要突出提高技术道德层次的目标,在基础理论教学内容里,要努力将设计目标同专业技术应用进行相关结合,利用科技道德教学,学习优秀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的道德品质,这些有助于学生调整只注重技术的经济价值而忽视其社会文化价值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从伦理道德的视角看待科技活动,正确理解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之间、真与善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3]

(2)将科技道德教育纳入思想道德课程体系

扩充德育教育的?热荩?将生命伦理、生态环境伦理、信息 网络伦理、科研学术伦理等科技伦理道德教育的内容纳入大学思想道德课程内容体系。改变传统的道德教育体系,在教授科技道德课程时要能够从“人与人的关系”逐步转变为“人与科技与人的关系”。另外,还要将科技伦理、技术道德和大学生的安全教育相结合,通过安全教育反作用于科技道德教育,预防科技犯罪。

(3)优化第二课堂,通过校园文化发展促进科技道德建设

利用已有的校园文化基础进行科技道德建设。加强科技道德教育和舆论宣传。营造良好的科研与学术研究的氛围,整顿学术规范,重申科技伦理底线,大力宣传科技史上著名科学家的高尚品德和科学精神,批评在日常学习、学术活动和科技活动中不道德的行为,充分认识不良科技道德和科研作风的严重危害。

利用大学生参加生产实践、社会调查、科技实践活动的机会树立优秀示范个人或单位,将伦理教育同学生培养的各个环节相结合,充分发挥科研实践的功能和实效。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科研实践,可以有效摆脱单纯地理论灌输,得到最直接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