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大学有机化学笔记整理

大学有机化学笔记整理

时间:2023-09-25 18:01:0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学有机化学笔记整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大学有机化学笔记整理

第1篇

物理课程教育的核心是要学生获取物理知识和实际能力,达到相应的国家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物理笔记,供大家参考。

物理笔记1一、转变物理教学的观念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在新课程背景下, 物理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 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 4 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 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 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呢? 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 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要转变教学理念,丰富物理专业学识。

二、在力学与电学中的教学实践经验

1、巧设实验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恰当地设计实验或演示实验,既培养了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又使他们懂得物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高中学生对感性知识接受较快,印象深、记忆牢固。所以,通过实验可使学生对学过的知识内容铭刻在心。

物理学中的某些结论学生难以接受,即使记下来,也不能理解,很快就会忘记。如在力的合成的教学中,当两个力F1和F2的合力一定时,随着F1和F2之间夹角的增大,F1和F2将不断增大,F1和F2之间的夹角不可能等于180。学生难以理解,在进行这里的教学时,我问全班同学:“咱们班里谁的力气最大?”很快就有不少同学举手或推荐“力士”。于是我拿出预先准备好的绳子和重物,把重物挂在绳子中间,问学生:“谁能把这根绳子拉直?”几乎所有的同学都认为自己可以,想来试一试,结果无论谁都不能绳子拉直。由此对问题展开分析,使学生既有兴趣去了解它的原理,又能把原理记下来。

又如在圆周运动的教学中,用绳子栓住的小球,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在最高点时,做圆周运动的最小速度。推导得出这一结论,学生很难理解。为了解释这个问题,可像“水流星”杂技演员一样,在教室里做一下这一演示实验,很快使学生看到了结果,结论也就自然记下来了。在教学过程中,还有像惯性定律的教学,可这样演示:把放在杯子上的木板从杯子上撞掉,而在木板上的鸡蛋却不会飞出去,掉在了杯子里。等等。通过演示实验来说明,既直观,又有趣,又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设计实验,要有针对性,既要可观,又要效果或现象明显,更不能让实验失败。这就需要在演示前进行反复调试和修改,做到万无一失。否则,不但把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又让学生去考虑这个实验,结果把一个问题变成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问题。

2、形象对比

运用形象类比的方法突破教学难点,既省时、省力,也达到了教学目的,也使学生对物理概念有了较深刻的理解。

高中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是我们高中物理教学的目的之一,而仅凭课本中的定义让学生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去理解,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兴趣不高。同时也造成概念不清,给物理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但教师抓住学生类比、模仿能力强的特点,举出形象、生动、有趣的事例让学生去理解和想象,既达到了物理教学的目的,又实现了学生能

力的培养。

高中物理中,有相当一部分物理概念很抽象,表述不具体,使学生难以理解。如电动势的概念,必修本的定义是:“电源的电动势,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这种表述,没有说明电动势的实质———电动势是电源把其它形式能转化成电能的本领,也没有达到让学生理解的目的。只能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电动势的大小。当电源接入电路时,随着外电路电阻的变化,电动势的大小保持不变,课本中整整用了一个课时,通过实验来说明电源的电动势不变,而此实验要用稀硫酸去做,不但有一定的危险,而且实验效果难以保证。自己在教学中做了这样的类比和说明。电动势是电源把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成电能的本领,就像木匠能把木材做成家俱,缝衣师傅把布料做成衣服一样,都具有一种本领。木匠的这种本领已经具备,做家俱以后就把这种本领表现出来,就像电源接入电路时,把电动势———电源把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成电能的本领表现出来一样,未接入电路的电源,这种本领未表现出来,大小保持不变。再加上实验,学生很快就理解了电动势的概念。

又如在讲电场的概念时,为了得到某点电场的强弱,放入一个检验电荷,某一点电场的强弱与检验电荷电量的大小无关,这一点学生很难接受。在讲到此题时,,我问学生:“同学们,外面有没有风?”大家急切地向外看,齐声回答:“有”。我再问他们:“你们看到的是风吗?”同学们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很快回答说:“不是,是树叶在摆动”。“对。树叶是用来检验有无风及风向的物体。风的大小与有无树叶及树叶的大小无关”。这样使学生尽快明确了电荷是用来检验电场的,电场的强弱是由电场本身决定的,与电荷的电量无关。

类比使许多难点得到突破,如用高度差类比电势差。用小石头与沙子类比单晶体与多晶体等。

形象类比,首先要形象,既形象又恰当,否则不但达不到教学目的,反而会把学生引入歧途。这就需要我们在备课中备好类比事例,做到类比通俗易懂、形象逼真,且符合实际,这样才能真正突破教学难点。

物理笔记2讲与练的关系,一般提法是“精讲多练”,即用“精”和“多”解决这一对矛盾。其实“精讲多练”是我国广大教师在继承、借鉴的基础上,通过教学实践形成的一种新的教学思想,也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方法,它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也符合教学过程双边活动的特点。它克服了教学中单纯“先生讲学生听”的弊端,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谓精讲,即把精华的内容,不但讲得深刻,而且讲得精彩,研究精讲的教学艺术,不但使学生学到知识,而且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心理上得到一种美的满足和享受。物理教师要把学生必须掌握的,特别是不容易理解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以精炼的语言,准确地讲授给学生。精讲不是少讲,而是好与少的结合。这是我们在备课中最为耗费心思和要着实下功夫的地方。所谓“多练”,是学生的练习要多一些,只有通过反复练习,学生才可能真正学到一点东西。多练的含意有三:一是指一定数量的练习;二是经常性练习,即“学而时习之”;三是多层次、多形式、多种方法的练习。“多练”实质上是使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反复实践中巩固、深化。根据心理学的遗忘规律,新旧知识的前后干扰现象等,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练习,才能保证学生灵活而牢固地掌握知识。

“练”的目的是利用一些练习题来让学生正确理解概念,掌握规律以及训练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巧。因此,如何精选或设计一些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的练习题,是备课中应认真研究的问题。有经验的教师都十分明白,精选,尤其是设计习题是一项既费精力又需要有业务水平的工作。每道题目从内容到形式,都要具有科学性,题目中所设置的物理情境,既要符合物理实践又要有新颖性和针对性,还要符合教育心理学要求,在修辞方面和使用标点符号上都要规范化。总之,适量的有针对性的精选或设计一些习题让学生练习是很重要的。只有如此,才能检查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正、误、漏、缺,进一步引导学生总结分析解题思路,并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扩展和活化,这种“练”和那种盲目地、机械地、大量地、毫无选择地搞题海战术的“练”是有原则区别的。所以“精讲多练”的“多练”是相对于精讲而言的。

物理笔记3经过两个学期的物理学习后,我对物理学习有了一定的心得和感受。首先要做好课前准备。北京邮电大学的《大学物理》课程开始于大一下学期,在正式开始物理学习之前,最好能根据老师对课程体系的介绍,以及在高年级同学那里得到的信息,弄清课程特点和必备的基础知识,结合自己对中学物理的学习情况,提前做好充分准备。因为大学物理与高中的物理是紧密相关的,是高中物理知识的扩展和提高,所以适当复习高中的物理概念和公式,以及常用的物理模型是很有必要的。当然,大一上学期的高等数学知识例如积分部分也是需要及时复习的。

然后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更有参差不齐的基础知识,要正确认识自身,熟悉周围学习条件和学习环境,根据课程特点,把一天中学习效果最好的时间安排给相应课程的学习。

以我自己为例,本人就对物理这门学科的兴趣还是很浓厚的,高中的时候由于题目类型固定,各种题目做得多,所以能取得相应比较好的成绩。但是到大学,在学习时间没有高中多的情况下,怎样调动自己的学习兴趣,提高单位时间的学习效率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必须做一道题通一类题,这样才能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获得最大的学习效果。

再者就是要共同学习。科学家中很少有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他们更多的是在团队中合作工作。向他们那样,如果能与同学或老师经常面对面或通过互联网等形式进行交流,甚至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或者与同学组成学习小组共同学习,那么将会收获更多的知识和乐趣。

我在平时尽量要求自己,争取每节课后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没有问题,也可以在老师身边听听其它同学有什么问题。有一些问题可能折射出我们在某个知识点上的欠缺,所以问问题是必要的查漏补缺环节。

另外,经常逛逛物理学习交流论坛,参与问题讨论也是件很有乐趣的事。更要注重课堂学习。课堂学习是学习的主要方式,教师的课堂讲解和示范对于正确理解物理理论有很大帮助,保证课堂学习效果是提高整体学习效率的关键一环。要保证课堂学习效果,就要做好预习、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跟紧老师思路、理解理论内涵,掌握例题解法、记录课堂笔记,还要把课后复习、完成作业及总结提高与课堂学习相结合。

首先是保证课上的精神状态良好,提前一天预习物理书上的内容。课上认真记录,最好用双色记录法,用红笔标注出重难点,以便在以后的复习过程中可以多加留意。课上听到不太懂的地方或是有疑问的地方,要做好标注比如打个问号什么的,下课及时找老师解决。人的惰性会使我们当天不及时解决的问题留到第二天就忘了。

更重要的是要理解例题。讲解例题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例题也是学会应用理论的开始。教师通过对例题的分析和求解,一方面是要教会学生求解某一类题目的方法,另一方面是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而更为重要的是要加深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提高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每个例题都是一个物理模型,物理题实际上已知模型的拓展和变化。如何懂一道题通一类题,剖开题目表面找到问题所在是我们学习的关键。

物理笔记4有机化学是高等学校化工专业的必修课,要想学好有机化学,首先,要认真读书,读懂书上的定义,只有明白了定义才是解决以后所有问题的关键。其次,就我个人而言,我喜欢读完书之后做笔记,就是把书上的知识有条理的自己整理在本子上,记住方程式是重中之重,而且有机化学的方程式比较复杂,副产物多,而且在不同条件下产物不同,主要应记住特征反应以及重要反应条件。再就是整理网络图,就是有什么能氧化或还原成什么,这样让知识点成为知识面,方便在做推断题的时候能更好更快的推出产物。

想学好一门课程,死记硬背是肯定不行的。中学化学的知识比较散杂,要记的东西很多。例如:反应的颜色变化、沉淀的颜色、反应方程式等,这些都很重要,容易在推断题中出现。但是这些内容在教材上没有说明其原理,你就可以利用网络查询资料简单了解原理来帮助记忆。你还可以查找一些有关化学史的资料,了解一些物质的发现过程或者一些化学家的资料来培养兴趣,有了兴趣才能学好知识。

学习过程中,老师的授课很重要,所以上课不可以不听,即使对老师不满意也要认真听讲。根据老师讲的内容作适当的笔记,但是记住,不可以老师讲什么记什么,那样对学习没有任何好处,只会浪费上课的时间。要定期整理笔记,对笔记进行删剔与补充。在阶段考试前将笔记拿出来看,对不扎实的知识夯实。而且要将新旧知识穿线,不要让知识结构发生断层。

要重新学习已经学过的东西,首先你要知道老师对这部分知识进行的怎样的补充,所以建议你借鉴同学的笔记,不要只看教材。在学新知识时,遇到问题要马上解决,因为你遇到的问题很可能是因为你对旧知识不了解所产生的。多背,多练习,多总结。

学有机化学要及时地对各章节的重点、难点加以归纳与总结。比如:碳的四价键原理,抓住烷、烯、炔、苯等等的官能团,官能团思想是有机化学的重要学习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各类有机反应,学习时切记主要反应记牢;.完成一定量的习题,特别是综合性的习题,通过解题,加深对重要概念的理解,在思维方式上有所提高;.动手做实验,通过实验加深对理论的理解。适当看一些参考书和参考文献并做好读书笔记,扩大知识面,注意观察身边的化学现象,并与你所写知识相联系;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

下面将结合本人在有机化学学习中的心得,分类论述本人是如何学习有机化学的。

1 总结经验规律

掌握有机化学中规律性的东西对于更好地掌握、理解有机化学反应及其原理是很有帮助的,因此在2 善于归纳总结

在有机化学学习中,会发现有机反应式错综复杂,且种类繁多,想要全部记住,记准并非易事,但若在平时的学习中善于归纳总结,将所学的每一章节的内容归纳出其知识网络图,相信学好有机化学并非难事。

3 注重实验

有机化学作为一门实验科学,若不能掌握其基本的实验操作,不重视实验技能的培养,是很难学好有机化学这门课的。掌握实验操作,在实验过程中理解和记忆有机化学反应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结合实际生活,培养学习兴趣

学好有机化学,重在要有兴趣,培养学习兴趣能够使我们更有效地进行学习。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常用的一些问题,或通过所学知识去解决一些与有机化学有关的问题,均能使我们能更近一步掌握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并逐步建立起学习兴趣。

当然,以上仅是对课堂学习的一点补充,我们应该在认真听取老师的讲义并作好课堂笔记的基础上灵活运用以上方法,才能学好有机化学这门课。

物理笔记5一、利用课堂教学,打好学生基本功

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利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从初三学生学习物理的实际情况出发,着重把握好“预习指导--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小结--评阅作业”几个有机的环节,结合实验精讲概念、定理、定律,做到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气氛当中掌握、消化所学知识,力争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扎扎实实上好每一堂课,认认真真巩固好每一堂课,使物理教学真正落到实处。在讲授新课当中,做到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精选精讲例题、习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课堂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本来很有趣味的物理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二、加强实验教学,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由于做实验麻烦,很多老师不愿做实验,然而,物理本身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教学中,应遵循物理教学规律和物理学科的特点,以实验启动物理概念、定理、定律的教学。在演示实验中,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观察,启发积极思维,提示物理现象的本质。组织好学生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

三、研究学生,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素质

学生智力、素质的参差必然导致教学的不统一性,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兼顾全体学生,难易有度,激励先进学生,鼓励后进生。一期来,在培养好尖子生的同时,还利用课余时间辅导、帮助、鼓励基础差的学生赶上先进生,让差生在老师的激励、关心下不断取得进步。、

四、重视德育渗透,培养科学态度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向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交通安全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和科学态度教育。介绍科学家的事迹,介绍历史上和现代科技成就,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了其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团结协作的作风。

第2篇

学生从初中到高中的变化十分明显,再加上高中化学知识的繁琐,理解难度增大,学生很容易对化学丧失兴趣和信心。从高中新生的特点入手,立足于兴趣的培养,完善初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着重探讨了不同的学习方法,力图帮助学生平稳过渡。

【关键词】

高中化学;过渡;学习方法

从初中升学到高中,学生从生理到心理再到课程学习的变化都十分明显。初中教材的知识点往往由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引入,所以遵循了认知规律,同时也让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掌握。而高中教材所涉及的知识点多,反应原理和理论概念更加抽象[1]。对于学科的变化,化学首当其冲,大部分学生从初中步入高中后,会认为化学内容过多,理解困难,从而对化学学习失去信心。部分老师也认为高一新生教授困难,一些简单的问题,学生都很难回答[2]。每个学生都想学好每一门课,但是不知不觉中,繁多的课程就会让学生感到劳累,以至于不大喜欢某些课程,尤其是内容较多的课程,这其中就有化学[3]。有一项研究表明,71%的学生认为高中化学难度增大了;79%的学生认为高中化学内容繁多且杂乱,不能与初中知识很好地衔接,难以理解[4]。有些在初中学习成绩很好的学生进入高中以后,学习成绩迅速下降,其中的原因除了高中化学知识本身的特点外,还有初中化学内容过于常识性,使学生没有培养较高的思维能力,导致理解困难[5]。由于这种现象的存在,初中到高中化学学习的平稳过渡就变得尤为重要。

1.高中新生的特点

现在的高中生,大多是在上世纪90年代以后出生,这一群体既具有鲜明的时代共性,又有显著的个体差异[6]。他们普遍缺乏艰苦奋斗的意志品质,以自我为中心,由于生活在信息化时代而与外界接触广泛,视野开阔,头脑灵活,创新潜能易于开发;但每个学生的个性明显,思想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对于学生的普遍性与差异性,就要求教师因材施教,与时俱进,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共性与个性的特点,才能更好地开展教育活动。与初中生相比,高中生思维中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逐渐削弱,自我认知水平更高[7]。但是相对来说初中生的心理发展还是相对落后于生理发展。地域的差异也带来了学生自我意识的不同。城市的学生比农村的学生相对更注重自我发展,而且具有较强的优越感,在社交方面也更加独立,教师可以利用他们的特点,让他们发挥自我特长。而农村的孩子普遍自我评价较低,不能充分认识自己,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对他们给予更多的鼓励,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势和潜能。升入高一后,由于高中学习的需要,更强调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指导[8]。由于男女生性格的不同,使得他们在学习中体现出不同的特点,女生应辅助用学习手段和自我测试能力要强于男生,但是信息加工能力要比男生差。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培养男生良好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兴趣,要求他们对知识进行复习,并能灵活掌握一些辅助学习手段。对女生来说,就要求教师能更多地培养她们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思考,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2.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爱因斯坦说:“化学是最好的教师。”杨振宁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9]。心理学家赞可夫说:“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创造情境,设计故事情景,使学生产生渴望以及不断探索的意向。例如在讲解氧气的性质时,如果直接陈述则显得太过呆板。可以给学生讲述一些有趣的故事,例如氧气中毒之谜,引人入胜的故事就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的浓厚兴趣[10]。我们要培养的不仅仅是可以考高分的学生,更需要培养具有后期发展潜力的学生。有学者对化学诺贝尔奖获得者进行研究,发现他们大多对科学有浓厚的兴趣,动手意识强,即使学习成绩一般,但是到了大学,他们就爆发出了惊人的创造力[11]。课堂上的问题不但可以检测到学生学习的效果如何,合适的提问还可以让学生思路更清晰,思维更发散,知识的构建更坚固[12]。作为教师要善于设问,让学生对科学研究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到实践中去。很多学生认为化学知识抽象、凌乱、难以记忆,在以高考为选拔人才主要手段的大环境下,很多学生认为可以用学习化学的时间学习其他科目,取得更高的分数[13]。教学中,教师也要让学生充分意识到化学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使学生发现化学的趣味性。

3.初高中化学知识衔接

构建主义学习观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过程其实就是一种自主构建的过程。而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提供合适的环境、适当的知识帮助学生达到自主构建[14]。初高中涉及的知识面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是对内容深度的掌握要求却不同,所以在这些知识点的衔接上,不能仅仅是简单的重复。高一化学仍然以基础知识为主,让学生在学习了初中化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针对复杂不易理解的化学知识,教师要用自己的方式帮助学生对概念进行理解。比如在学习电解质概念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原定义中的能够导电改为能够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这样更有益于学生的记忆[15]。高中教师切不可因为某些知识点在初中的时候已经学习过,而粗略带过,每个学生的水平不一样,掌握的知识程度也不同,作为高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弥补初中学习的不足。除此以外,初高中知识还存在断档点,针对这些内容,教师必须做到适当的补充讲解。

4.学习方法的探究

高一时间多,负担相对较轻,而且新生对学习有一种新鲜感,使得他们乐于去学习,所以高一是最理想的调整学习方法的阶段。考虑到每个学生在小学和初中的时候都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因此,在采用科学的方法之前,老师需要帮助他们认真地对自己旧的学习方法进行分析。由于旧的学习方法已经养成,要想改变比较困难,就需要引导他们用意志力去克服这种“惰性”,克服自己保守和得过且过的思想。

4.1构建知识网络与记忆方法

由于化学知识繁多,看起来杂乱无章,但是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遗忘了一个知识点,就会牵涉到后续的知识学习。即使学生对单个知识点已经掌握,但是缺乏对知识的整体把握,也会导致学生在应用时不能有针对性的从大脑中提取知识,将知识优化组合,形成清晰的思维脉络[16]。巨大的学习网络需要知识的填充,在化学学习过程中,记忆是非常关键的,因此教师要给出行之有效的记忆方法帮助学生更快更好的去记忆[17]。有些同学认为书上已经有知识,所以不用再在笔记本上记一遍,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化学是一门需要记忆的学科,特别是要理解记忆,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要认真听讲,达到理解的目的,同时要做好笔记,以备下课后可以及时地巩固加强知识网络。还有的同学认为老师讲的较快,没有时间记笔记。其实,记笔记是有一定的技巧性,它要求学生有书写、绘图以及提炼内容精华的能力。老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准备两个笔记本,一个记录自己在练习中容易出错的题目,分析其出错的原因,记下如何解答。另一个用来记录一些好的题目,分析好的解题方法、解题技巧和解题规律[18]。巩固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趣味记忆法也是提高学生对知识记忆的有效方法。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提高内容和授课过程的趣味性,才能使学生积极性提高,乐意去记忆[19]。比如在讲授钠元素时老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在高强度锻炼后为什么要饮用淡盐水。这个时候学生就会产生兴趣,在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后,老师可以告诉学生,其目的是补充在锻炼后出汗所损失的钠。化学学习中,撰写绕口令也是一种有效的记忆方法。例如在元素周期表的学习中,老师可以将元素编写成绕口令方便学生记忆。除此以外,利用实验也可以达到强化记忆的效果。学生在做实验过程中不仅可以掌握实验过程以及直观的观察到实验现象,还可在大脑中强化对该知识的记忆[20]。

4.2精讲多练

精讲即在配合教材的前提下,面向全体学生的讲授。精即在创造思维情境的前提下,设置疑问,突破重点,这就要求教师有针对性的讲授知识。而练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练就要练到点子上,要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强的题目,引导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由于化学学科的特殊性,学生可以自己动手操作的就要尽可能让他们自己去实践,以达到将知识巩固。例如,在学完碳这一章后,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比氢气、一氧化碳、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明确异同点[21]。在高考中,所有的题型都是固定的,题目只是在题型下进行一些变换[22]。教师在平时应该针对这些高考题型,对学生进行专项训练,让学生充分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而不应该只是在高考复习时才对学生进行训练。

4.3化学名人对化学教学的启示

每一个成功的人都有他的独特性,他们身上都存在着一些值得我们学习并且对教学有所启发的东西。居里夫人在科学课上让孩子做好玩的实验,了解现象背后的机理。她在实验过程中运用启发式教学,让孩子们体会到的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发散式思维[23]。除此之外,居里夫人是少见的热爱科学的女性,因为对科学的热爱,她冲破重重困难,创造科学奇迹[24]。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发散式思维,正确运用多种逻辑方法整理分析实验现象,并且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真正地热爱上科学学习。运用天秤量进行定量研究在当时并不只是拉瓦锡一个人,但只有他不仅仅停留在测定物质的重量、密度、体积和成分上,而是以量的研究来证明自然界的基本规律和解释反应过程的本质[25]。教师不仅仅要教会学生学习,更要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要学会变通,善于思考,懂得应用。大化学家门捷列夫在整个人生中不断地学习和探索,并与病魔作斗争,他的成功取决于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持之以恒的毅力[26]。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才有可能有所收获,耕耘虽不能与收获成正比,但无耕耘必无收获。如果一个学生不具备这样的品质,即使他很聪明或者对学习很感兴趣,也不能有所成就。每个人学习的动机都不同,而不同的学习动机却影响着我们是否会持之以恒的学习与钻研。有些学生目光短浅,只是为了获得一时的荣耀而努力,这样不利于以后的发展。学校教育活动既包括教授科学文化知识,也包括教育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动机可以更好的帮助他们在以后的发展中走的更远[27]。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是一种使命,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会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4化学实验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化学是一门实验为主的学科,一个化学家是否能在化学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而善于捕捉化学观察与实验中出现的机遇,更是化学家引导自身进入创造性思维活动境界的良好契机[28]。拉瓦锡在研究中对于极其微小的变量也从不疏忽,系统定量法也因此而生。实验教学与传统教学最大的区别在于,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清晰的观察到实验的现象,从视觉上产生触碰,更加加深了对知识的掌握。特别是化学这门学科,化学实验作为化学学科的基础,教师需要认识到实验的重要性。化学实验丰富而多彩,结合化学实验,学生可以更清晰的观察到实验现象。有些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会给同学们进行演示,但是有些距离远的同学往往并不能准确地观察到实验现象[29]。如果让老师带领大家去实验室,有一些有危险性的实验又不好操作,而且有些化学现象很难用肉眼直接观察到。这时就可以结合视频,在教师的口头阐述下,让学生更清晰的看到实验反应的过程,观察其现象并掌握其原理[30]。随着社会的发展,绿色化学、环保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应该渗透绿色化学的概念。例如在实验过程中,即要加强实验废物对环境危害的教育,同时也要强调如何进行处理与回收[31]。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哪些实验可以应用于环境保护,如何直接改变我们的生活。例如,在学习化学电源后,可以让学生利用生活中能够找到的材料自己动手制作简易的化学电源,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更加透彻地了解原电池的原理[32]。

总结

高中是直接向大学输送人才的阶段,在人生中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关系到学生步入怎样的高等学府,亦关系到他们今后的人生发展与走向。在这个重要的阶段,一个良好的开始将对学生整个高中生涯产生不可估量的帮助。是否能把握好初中到高中化学学习的衔接并平稳过渡,将直接关系到学生化学学习的程度。本文从高一新生的心理生理及学习特点入手,立足于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强调化学知识的衔接,着重论述了新生的化学学习方法,力求平稳完成初中到高中化学学习的过渡,提高化学学习质量。这亦可推广到其他的学科,帮助学生完成整个初中到高中学习的平稳过渡。

作者:黄玲玉 单位:边防学院少数民族少年培训大队

参考文献:

[1]王斯良.新课程下初高中化学教学内容衔接问题的探讨及对策[J].教学探讨,2015(5).45-46.

[2]张菊.谈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的有效性策略[J].热点聚焦,2011(11).136-137.

[3]周世强.浅议中学生如何提高化学成绩[J].新一代(下半月),2014(8).62.

[4]陆建源.新课改进程中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策略的探究[J].化学教育,2012(8).46-50.

[5]王小玲.新课程标准下初高中化学衔接的教学策略[J].新课程,2010.105.

[6]汤宪芳.“90后”高中生心理性格特点剖析[J].考试周刊,2011(38).212.

[7]陈艳.高中生自我意识特点研究[J].华章,2010(25).209,217.

[8]李进.化学学习策略体系及初高中生化学学习策略差异研究[J].扬州大学:课程与教学论(化学),2005.

[9]汤继威.如何提高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的兴趣[J].新课程,2011(11).137.

[10]刘佩琼.初中化学培养学生持久学习兴趣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6).1-5.

[11]孙夕礼.论高中化学探究学习的课堂案例设计[J].化学教学,2003(3).19-21.

[12]潘倩倩.探究高中化学概念教学设计思路与方法[J].理科考试研究•综合,2016(2).85.

[13]邓进权.高中化学环境教育内容的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27).171.

[14]何瑞.高中化学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有机化学知识衔接教学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15]张宗濮.人教版初中化学与高中必修化学教材内容衔接的研究[J].河南大学:学科教学(化学),2014.

[16]陈娅.初中化学教学方法的探索的实践分析[J].少儿科学周刊,2014(6).78

[17]安后芬.关于高中化学教学的思考[J].新课程学习•上旬,2013(9).106.

[18]潘青.初中化学学习方法[J].软件《教育现代化》,2014(5).137.

[19]束军波.浅谈如何提高高中化学识记效率[J].高中数理化,2014(8).52.

[20]吴庆花.初中化学基础知识的有效记忆法[J].考试周刊,2014(12).149.

[21]薛根亲.初中化学教学之我见[J].软件《教育现代化》,2015(3).100.

[22]张启峰.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方法之我见[J].南北桥,2015(6).140.

[23]王直华.跟着她投入科学的深河——读居里夫人的科学课有感[J].科普研究,2011(2).87-88.

[24]戴世强.沉醉于科学之美——浅析居里夫人的成功之道[J].自然杂志,2011(4).239-241.

[25]甄素伟.近代化学之父——拉瓦锡[J].魅力中国,2010(15).67.

[26]吴汝玲.《门捷列夫传》读后感[J].雪莲,2015(5).31-32.

[27]邱文源.浅谈新时期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对教师的要求[J].新一代(下半月),2011(11).95.

[28]盛根玉.拉瓦锡的化学革命[J].化学教学,2011(3).60-63.

[29]申健群.多媒体运用于化学教学的几点做法和思考[J].考试周刊,2009(3).221.

[30]高新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方法探究[J].考试周刊,2013(96).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