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5 18:01:0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人事管理重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人力资源管理是对组织人力资本的管理,其具体含义包括:根据员工的心理和行为规律,对员工的思想及其行为进行有效的引导、激励,从而对员工进行比较合理的分配、运用及管理,以使组织达到对员工积极因素的充分调配和利用,从而取得最优的效益,并且使员工到全面的发展。相对于传统的人事管理而言,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以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学科为基础的科学。我们应该从人力资源和人事管理的区别及转化入手深入探讨。
一、人力资源管理与人事管理的区别
人力资源管理和人事管理的职能都包括对员工的招聘、录用、考核和薪酬分配等相关内容,但是人力资源管理和传统人事管理还是有很多差别的,这些差别表现在两者的本质、管理重点、职责重心、出发点等等。
第一,本质区别。
人力资源管理和人事管理的本质区别在于人力资源管理比传统人事管理更具有整体性、战略性和未来性。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对组织的长远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把整个组织看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当组织需要作出决策时,它可以给组织提供一个可以长远发展的建议。而传统的人事管理在组织中的地位基本上属于行政事务,活动范围十分有限,它不能考虑到组织的整体性和战略性,人事管理部门不可能给整个组织提供具有重要意义的策略和建议,从而人事管理很少能涉及组织的高层战略决策。
第二,管理的重点。
人力资源管理的管理重点放在了注重员工的有效使用,在使用员工前要对员工进行很科学细致的检测,发挥员工的特长和优势,使员工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这样既做到了组织可以最大化地利用人力资本为自己创造价值,员工又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己的潜能和才智,获得了自我实现感。人力资源管理的管理重点考虑到了组织和员工这两层因素,并且最大限度地使其二者产生共赢的效果。而传统的人事管理忽略了人力资源管理具有能动性的特征,对员工的使用单一化、机械化,没有考虑到员工的独特性。传统人事管理的管理重点明显没有人力资源管理的管理重点的科学性和可利用。
第三,职责重心。
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责重心是在考虑到整个组织的前提下,为组织的成员发展做出科学的决策。它致力于调整组织的所有部门的优势及人员安排,并且对各个部门的人员进行统一的培训和分配,使各部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使整个组织成为一个密切不可分割的整体。其实人力资源的职责重心是为组织出谋划策,为组织未来的长远发展配置人才;传统的人事管理是组织中职责范围比较具体的行政管理职能部门,其职责重心是对组织各部门人员进行调配、考核、人事档案管理等制定,没有能动性地把整个组织看成一个整体,各部门员工之间没有更好地了解及融合,这样各部门就比较独立,不能产生“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作用。
第四,出发点不同。
人力资源管理对员工的管理其最突出的原则是实行“人本化”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把组织的员工看成是“社会人”,真切的考虑到员工的需要,实行“人格化”管理,很关注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在使用员工同时很注意员工自己的发展;而传统的人事管理把员工看成“经济人”,它站在组织的角度,单纯的追求组织绩效的最大化,而忽视了员工个人的发展需求。
二、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
第一,从执行到战略的转变。
传统的人事管理是立足在执行层面上的,它的工作重点是对员工的招聘选拔、分配岗位、工资福利发放、档案管理等事务性上的工作,这种人事管理只是执行其上级的命令,没有主动地从组织整体考虑的决策权;而人力资源管理具有整体性、战略性。它根据组织的战略目标而相应地制定人力资本战略,为组织战略与策略管理起决定性意义。现在的组织越来越感觉到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人力资源应该从战略层面上为组织尽力而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执行层面上来为组织服务。
第二,从人事管理到人力资源开发的转变。
人力资源管理把人力资本看成是组织的第一资源,非常注重人力资本的开发,非常注重员工的培训和员工的主动性。而传统的人事管理往往只强调对人力资本的单向管理,忽视了人力资本作为一种资源具有可开发性,忽略了人力资本具有能动性,从而忽略了对组织中员工能动性的开发。目前,很多组织对人力资本的继续教育看的越来越重,对其投资成本也在不断增加。人力资本开发和培训的方式也有较大改进,培训内容越来越丰富。员工进行岗位轮换制、员工职业生涯的(转上页)(接下页)规划作为人力资源管理开发的新方法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
第三,从行政管理角色向咨询、服务角色的转变。
传统的人事部门很大程度上属于行政管理部门。人事管理将员工视为其管理的对象,对员工进行单向的管理,其更偏重于对组织员工的监管和控制,存在着“官僚式”的构架。在这种人事管理模式下,人事部门被认为是不能为组织创造直接价值的成本部门。而在当前组织中人力资源部门积极充当组织决策层,而且为其他部门提供内部服务、咨询,协调内部关系,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员工士气,成为劳资双方沟通的媒介。
二、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显著特点
第一,以人为本。
人力资源管理把人作为第一资源加以开发,让员工积极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既考虑员工的个性、需求的差异,又考虑客观环境对员工的影响,用动态的观点开展工作,从而达到人力资本合理配置、员工与事的系统优化。
第二,动态管理。
关键词:教育部门 人事管理
传统的人事管理与现在的人力资源管理最大的区别是,人事管理是以事为中心,人力资源管理是以人为本,注重人潜能的发展。因此,在人事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上的转换是有一定难度的。
一、教育部门传统的人事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的人事管理缺乏对员工的监督
由于传统的人事部门是以处理事情为工作重心的,主要是人员调动、管理档案等事务性的工作,所以,对员工的管理监督是不全面的。因此,教育部门可能会出现“在编不在岗”的情况。“在编不在岗”是说有些员工是属于教育部门员工编制的,但是该员工由于种种原因而没有在工作岗位上工作。出现这种情况就会增多教育部门在人事管理上的成本。
(二)传统的人事管理缺乏对员工的考核
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是非常重视员工的评估的,但是,传统的人事管理却忽视了对员工的考核。传统的人事管理并没有根据员工的业务考核情况发放员工的工资。因此,传统的人事管理在工资的发放上也存在着公平问题。
(三)传统的人事管理缺乏灵活性
人事管理要处理的是一些具体事务,但是在处理事情的时候还是要和人沟通交流的,因此人事管理在操作上还需要很大的灵活性。然而,传统的人事管理是按照制度的规定来处理事务,很难处理突况的,使得管理上缺乏灵活性。
二、人事管理在与人力资源管理的转换上出现的衔接问题
人事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如何处理好人事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的衔接问题是教育部门人事部的工作重点。
(一)制度的衔接问题
由于人事管理在向人力资源管理的改革发展过程中是需要对某些制度进行改革发展的,因此在转换的过程中会出现制度上的衔接问题。例如,在人事管理的改革发展过程中,人事部门改变了员工的养老制度。之前的员工缴纳的养老金是给上一辈人用的,但是现在制度改变了,现在员工缴纳的养老金是作为自己以后的养老金。那么,员工之前缴纳的养老金应该怎么处理?这些都是我们应当考虑的重点。这些资金退与不退都已经成为波及部门及员工切身利益的管理环节,所以在制度上必须要做出一定的说明。
(二)具体工作的衔接问题
人事管理在管理内容、形式、策略等众多方面上跟人力资源管理都有区别,因此,人事部的员工对突如其来的改革可能会不适应。传统的人事管理是基于以事情为中心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则是基于以人为中心来开展管理活动。因此,人事部员工的沟通能力和交际能力都要相对地提高,从而才能适应新的工作内容。在管理形式上,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动态的管理,重视员工的发展,与传统的人事管理的静态管理相比,有很大的区别。
三、如何解决教育部门现存的人事管理的问题
(一)加强对员工的监督和考核
为了更好地解决“在编不在岗”问题,教育部门应该加强对员工的监督和考核。教育部门可以通过完善部门的监督和考核制度来解决“在编不在岗”问题。首先,教育部门应严格监督好员工的出勤情况,对于出勤率较低的员工给予警告,对于无故缺勤的员工予以开除。员工的工资与员工的表现成正比,并提高员工的考核,应成为人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加强人事部门员工处理事情的灵活性
俗话说:“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教育部门应该加强人事部门员工处理事情的灵活性。要想加强人事部门员工处理事情的灵活性,教育部门就应该赋予人事部门员工一定的权利。如果人事部门员工在工作的过程处处都受到制度和上级领导限制,那么灵活性就无从谈起了。因此,教育部门在制定制度的时候应该要把加强处理事情的灵活性这个因素考虑进去。这样,人事部门员工在处理事情的时候才会更加灵活,才能将事情处理得更完美。
(三)加强对人事部门员工的培训
面对人事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之间的衔接问题,教育部门应该要加强对人事部门员工的培训。人事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内容是有很大区别的,因此加强人事部门员工的工作培训,才能使他们更快地适应新的工作,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熟悉新的工作内容,提高工作效率。例如,教育部门可以加强对人事部门员工沟通交流能力的培训。因为人事部是需要与各个部门进行信息交流的,因此人事部门的员工在信息传递上应起到很好的作用。如果人事部门的员工在与各个部门的交流过程中出现了错误,那么对于以后的信息传递和工作都会带来极大的问题,因此人事部门一定要加强本部门员工沟通交流能力的培训。
教育部门虽为我国的事业单位,但是我国的教育部门在人事管理上存在着许多问题亟待解决,特别是人事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之间的衔接问题需要尽快解决。因此,教育部门一定要加快对人事管理的改革速度和控制人事管理改革的进程。
参考文献:
[1]谭超.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改革探析[J].中国商界:下半月, 2010(6).
[2]曲艳丽.浅析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J].北方经贸,2011(7).
关键词:企业人事管理;薪酬管理;作用;发展策略
在企业人事管理工作中,薪酬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稳定,以及员工利益来说影响重大,是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很重要的一个条件,属于关键的企业管理构成部分。现阶段,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进步,企业人事管理中的薪酬管理水平和质量也在逐步提升,运用合理科学的薪酬制度可有效调动企业职工参与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企业提供更多的优秀人才,进而提高企业和劳动者的双方利益。
一、企业人事管理中薪酬管理的主要作用
首先,企业管理的人事管理工作意义重大,在生产和运行环节中人力资源最为重要,这就要求企业应充分激发员工的工作潜力,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营。其中薪酬管理是实现企业人事科学管理的关键,以此促使人事管理走向科学的发展道路,实现管理目标。其次,企业人事管理中的薪酬管理主要目的是增强员工的工作意识,在完善薪酬管理技巧时,不仅应在奖金、工资、福利等物质方面激励员工,还需从工作岗位的挑战性、多样性,以及获得发展机会、掌握新技术等精神方面刺激他们,促进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再次,薪酬待遇影响着员工的消费水平和生活水平,与他们的生活需求关系密切。在企业人事管理中如果薪酬制度不完善,待遇较低会影响到职工的基本生活,较高则会增加生产成本。为此,需保证薪酬管理的合理性和规范性,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二、企业人事管理中薪酬管理的发展策略
(一)薪酬管理与企业发展需求相符
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在人事管理中薪酬管理的方法与结构也是不同的,各个企业单位应制定一套和实际情况相吻合的薪酬管理体系,保证薪酬机制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在企业的初级发展阶段,薪酬管理的工作重点需是强调节约成本和资源,以及员工的风险和利益情况;当企业步入稳定发展阶段时,需要将薪酬管理的重点放在员工应该得到的福利和报酬上,让他们更加原因为企业奉献自己的力量,工作积极性更高。不过在国有企业单位中,薪酬管理的工作重点则是职位评估,关注实际工作水平与薪酬待遇是否一致。不过在国内不少私营企业特别是服务行业,它们往往将重点放在应对客户能力与服务能力上,运用“提成+奖金”的薪酬管理制度。因此,企业在认识管理中开展薪酬管理工作时,应以企业的实际现状和发展需求为出发点,保证薪酬嗲了和机制与实际相符,这样能够保证企业在稳定中逐步发展。
(二)不断完善相应的增薪激励制度
在企业人事管理中制定薪酬管理发展策略过程中,增薪对于员工来说,是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工作,报效企业的主要动力。如果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上持续壮大,增强竞争优势,需不但完善和优化增薪激励制度,通过增薪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能力。因此,企业可调查市场上同类行业的薪酬待遇和机制,掌握薪酬机构和薪酬水平等资料,并对员工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制定一套完善的增薪制度。同时,企业需对员工的工作技能进行科学评估,根据其实际工作水平确定薪酬,工资标准则按照技能等级来制定。原因在于技能制度能够增强企业内部原因的竞争意识,在引进新技术和调换工作岗位时更加灵活,当员工能够胜任级别更高的工作时,需提高其薪酬水平。另外在评估体系中,最大优势是可传递员工的对应信息,让他们更加关注自身发展,以高薪为目标,促进企业的发展。
(三)企业应实现员工福利的多元化
在企业人事管理工作中员工的需求并不单一,特别是在薪酬管理方面,除获得相应的物质劳动报酬之外,还渴望得到精神福利和其他福利,像教育福利、发展机会、表扬、关怀和尊重等。为此,企业单位需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对不同性别、年龄、教育水平的员工作全面了解,针对他们的发展潜力、家庭条件、培训机会和工作安全等多种需求,不断推出与实施符合福利标准的多元化福利机制。同时,企业需以制定员工总额福利为前提,参考他们的实际特点和需求制定恰当的福利项目,并使其能够自行选择,满足员工的福利需求,充分发挥福利的激励作用。另外,企业需实行奖励机制,不仅能够留下众多的优秀老员工,还能够有效挖掘新入职员工的工作潜力,充分发挥整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把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有机结合,将员工工资和绩效考核相挂钩,保证薪酬的合理性。
三、总结
一套良好的薪酬体系,可以让企业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提高员工对薪酬的满意度。在企业开展人事管理工作时,应高度重视薪酬管理工作,充分发挥薪酬管理的作用,认真做好薪酬体系,根据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制定不同的薪酬标准,不断完善和优化增薪激励制度,实现员工福利的多元化和奖励机制,充分激发他们的潜能,促使企业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关凤.企业人事制度中的薪酬福利管理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5,18:182.
[2]王雪云.浅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薪酬管理创新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5,24:91.
1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劳动人事管理必须建立高效管理机制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企业制度不断完善,一代企业的规模在不断扩大,甚至很多企业已形成了较大的集团,这使企业管理工作面临着较大的难度,劳动人事管理同样面临这一现实问题的挑战。建立高效的人事管理机制不仅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企业人事管理工作发展的必然之举。企业劳动人事管理工作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结合企业具体的情况,建立现代的劳动人事管理系统。现代企业劳动人事管理系统应当包括企业方方面面的信息,涵盖企业生产经营等所有工作内容。这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组织人事管理信息的准确性,还有效缩短了人事管理信息的整理时间,提高了企业劳动人事管理工作的实效,确保了企业劳动人事管理工作的质量,这是企业劳动人事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2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劳动人事管理工作效率必须提升
企业劳动人事管理的目的是为了理顺繁琐的人事管理工作。在推进企业发展建设的同时,结合企业的自身特点,适当调整和完善企业人事管理工作十分必要。在企业劳动人事管理的运行过程中,应以正确评估企业人力资源状况的基础上,确定劳动人事管理规划,并为企业发展安排和配置恰当的人力资源,当然,做好企业劳动人事管理设计和调整工作,首先要搞好岗位分类,并制定出合理的企业劳动人事管理流程,以及相应的管理制度与办法,这样才能使企业人事管理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3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劳动人事管理工作必须建立恰当的人才评价机制
人才评价可以给管理者提供全面、客观、详细的信息,帮助管理者实现对人的准确了解,从而将最合适的人放在最合适的岗位上,实现最佳工作绩效。人才评价制度的建立,要求企业管理者改变长官意志、论资排辈等不良现象,设立科学规范的人才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公开、公平的竞争机制,对员工进行评价。建立完善的员工评价机制不仅能为企业经营管理选拔出优秀人才,还是推动企业健康持续经营的根本保障。劳动人事管理中人才评价机制的制定,应以相关法规和相应实施细则为依据,确保评价工作规范、有序进行;还应建立专业化的人才评价机构,为员工评价的顺利开展提供组织保证;此外,为明确评价的重点。不同岗位的员工评价标准也应分别设计,这样才能使评价工作符合企业实际需求,才能抓住评价工作的关键,从而提高员工评价工作的效率。
4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劳动人事管理工作必须注重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
员工的职业生涯对于现代企业和员工都是十分的重要。因此,企业可以将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与企业劳动人事管理工作结合起来,使每一个部门、员工都能够清楚自己的职责和义务,这样将能够使企业劳动人事管理工作更具操作性。首先,企业应以自身发展规划为依据对员工需求进行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员工的整体发展规划,这样就能够使得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能够符合企业发展的需求,同时也能够使得员工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其次引导员工结合自身特点与所学专业,使之与企业整体发展规划相融合,设计更加合理、现实的个人职业发展目标。这个过程中人事管理部门必须要给予员工充分的指导,让他们能够在扬长避短的同时,让自身的发展目标和事业单位的发展目标达到一致;最后是企业应结合年度工作考核,对相应的企业员工培养方案进行必要的调整,从而推动企业和员工均能实现进步、取得发展的目标。
5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劳动人事管理队伍的建设也不容忽视
现代企业劳动人事管理工作要求相关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因此,应加强相关人员能力的培养和培训,使他们通过学习,不断积累相关知识,掌握规范的制度知识和相关的政策法规,提高企业劳动人事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最终使企业劳动人事管理人员都能够做到:认认真真工作,树立正确的服务理念,按照企业人事管理的要求,做好组织人事管理工作规划,科学合理的调配人力资源,从而为企业的各项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作者:袁苏榕 单位:盐城市银潮实业公司
1.高校中的人事管理模式惯性较大。
结合一些高校性质的特殊性,内部的人事管理工作也需要人们进行更加细致深入的现状调查。我国的大多数高校建校时间早,历史悠久,同时人事方面的配置与安排相对固定和过于保守,有的甚至带有计划经济体制的色彩,一些岗位部门缺乏实际功用,在人员安排上还会过多的考虑教员亲属关系、员工资历等,这些现象在现代化的高校管理中显然是不合群的,也不利于人力资源及岗位配置的转型。这些被保留下来的“习惯”之中,尽管有一部分是合理的,饱含着上一辈人的管理经验,但仍有一部分相对腐朽、陈旧、甚至不透明的部分,需要人们在改革过程中作为重点工作,剔除一些“子弟岗位”或者“保留岗位”,为更科学的人员配置留出空间,来提升管理体系中的透明度和公平、公正水平。
2.经验与资历成为人事管理主要依据。
同样与一些高校悠久的历史有关,人事管理本来就是有关人员的管理,过程中每个人的个人表现、团队部门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及每一次的工作调整,都会对整个人事管理体系产生冲击,这其中包括工作方法的交流与改进、部门职能的调整,以及部门宗旨的改变。与其他单位一样,高校内部的人事调动也会充分的结合个人工作年限、学历水平、科研成果,甚至是口碑等因素,这样多元化的考虑是有一定根据的。然而,实际工作中人们对一些因素的过分强调,实际上已经偏离了人事调动的初衷,很多人还会有心计的利用人事调动机会为己谋私,严重的还会涉及钱权交易。可见,规范人事管理程序中的人员选拔与调动环节,是维持整个体系透明公开的重要工作,也是端正员工工作态度与职业素质的关键一环。
二、高校人事管理制度的发展趋势
1.“大转变”“新格局”有待确立。
就目前高校人事管理工作来看,新格局的建立非常必要和紧迫。由于高校本身工作环境的学术特点比较明显,岗位分工繁多且复杂,一些岗位人员的自由度较大,因此,高校的领导者或者是人事负责人,更需要尽快的将现有的人事管理体制进行分析,确定改革要点与实际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重点和难点。科学高效的现代化人事体系离不开完善缜密的规章制度、管理模式及兼顾人性化与效率的工作方法,相关的工作人员可以采用由部分到整体的方式或者是利用试点、试验性调整等,来有计划的推进相关岗位人员的最终确立,充分的将个人能力与岗位配合起来,为学校内部人力资源体系进一步的积蓄能量。未来的人事管理系统也将再次深入大数据、大格局的特性,将科学技术依托下的人事管理规模效应实现最大化。
2.科学的人力资源配置是关键。
高校中的人力系统面临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由此而产生诸如干部终身制、人员调入不看能力看关系等现象。因此,人力体系内部的自律自省及岗位市场化、竞争化的引入非常必要。在国家经济等方面提倡市场化的同时,高校内部的岗位任用也应借鉴“市场化模式”,竞争带来的压力有利于一些岗位候选人,进一步明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以及将要继续完善自己的方向,过程中应运而生的一些规则、制度,也会对现阶段的高校干部任用产生比较明显的约束作用,并改正以往“按身份管理”的陈旧模式。另外,人员上岗之后的合同订立、档案管理及比较常见的流动人员管理等,都是提升人事管理科学水平的有效途径,在规范、科学的模式之下运行的人力资源系统,将会在长久的实践中发挥其理想效果。
三、结语
关键词:人事管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传统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本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09-0152-02
如今的社会是和谐的社会,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社会的发展要充分做到“以人为本”。但是,怎样才能合理利用我国丰富的劳动力,并将他们作为人力资源来进行开发和利用,同时又能够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更大的贡献,成为了我们需要投入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传统人事管理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相比较而言,两者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我们来做简要的研究探讨。
一、传统人事管理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含义
在人们最初的观念中,就是简单的理解为人事部门进行对人员的招聘和调配等活动。它的主要工作属性就是负责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目的是为了达成一定的管理目的。从另一方面上来理解,人事管理就是各个单位或是部门对组织中的人群实行管理的行为。传统的人事管理中包括很多复杂的环节,包括“进、管、出”。其中,整体都是以人为核心的,通常来讲,传统人事管理主要依靠行政命令来进展工作,将事作为一切管理的准则,这种做法就是将人的地位和作用完全忽视,这种做法对管理工作的进展也产生一定的阻碍。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是为了能够为更多需要人力资源的人提供更多的便利,在服务的过程中要进行一定指挥,通过一定的控制手法来平衡人力和物力之间的关系,使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能够充分地发挥出来,同时也是为了能够充分激发人的潜能,从而使整体的工作效率得到提升。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包含了几方面的工作,其中有教育培训或是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评估等,他们工作的宗旨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管理始终将人作为整体经济的中心,目的是为了能使人的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里所指的人既指的是一种劳动力,又指的是一种有效的资源。除此之外,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重点强调的是注重人才的利用,根据各自的实力来分配资源,这些理念无一不体现了人的合理分配性和公平竞争性。
二、传统人事管理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比较分析
1 相同之处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存在是由传统人事管理演变来的,同时也是对新形势下人事管理的发展和创新,两者之间有相同之处。
(I)管理目的相同
虽然两者的方式和内容有所不同,但是他们的最终目的是要保证单位最终目标的实现,希望能够在不断变化的经济条件能够是人的资源发挥无限有效的作用,也是为了能够将人力和物力进行有效的统一,使员工的工作效率能够提高,使员工为公司创造更大的价值,更重要的是能够以此为社会造福。
(2)管理任务相同
无论是传统人事管理还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他们的基本工作都是负责对人员的招聘和录用、组织考核或是奖惩、档案的管理等。
三、传统人事管理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区别
虽然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和传统人事管理有一定的相同之处,但是这两者的存在环境不同,所以它们拥有不一样的特点。正确对待其不同,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发展管理,具体有以下表现:
1 管理观念不同
传统的人事管理将人作为核心,将人作为一种工具,注重对他们的使用,并对其又大量的资金投入。传统人事管理的工作围绕“事”而进行;相对于传统人事管理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来说,它主要的工作是将人作为最有利的资源,注重员工的价值。这种管理将人力资源看成是企业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管理核心是注重调节,出发点以人为本。
2 管理内容丰富程度和管理重心不同
传统人事管理的内容比较单一,单纯的是对员工进行“进、管、出”的管理。工作职能是对员工进行招聘或是考核、奖惩、档案管理等。这种管理的形态整体以“事”为工作的重点和核心,不承认人的管理中心地位,将人作为一种工作的工具,在进行组织和活动时常常只考虑到组织自身的需求,常常忽略员工的特点和需求,这就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组织发展的进度,同时也严重打消了员工的积极性;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工作内容,虽然也是传统人事管理中的一些基本流程,但是在丰富程度上有很大的改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将人作为主要资源,更注重人的意义。在组织工作时,考虑到每个员工的特点和兴趣,并按照每个人的特长合理分配工作,会激发员工的斗志,令他们积极地投入到组织当中去,还满足了组织和职工各自的需求。
传统人事管理是在计划经济体制的环境下诞生的,它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有着明显的差距,所以因此而产生了现代和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这是一种新兴的学科,涉及到心理学方面的内容,存在着很多潜在的问题。面对传统人事管理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之间存在更多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还需要我们在实践工作中慢慢探索和体会。
参考文献:
[1]陈旭,王城,传统人事管理与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差异[J],中国林业经济,2011,(1)
现代的人事管理强调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通过人员的调配和学习,合理的发挥每一个人的作用,实现人事管理效率的提升。所以,医院进行人事管理过程中,必须转变管理的观念,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来管理和开发人事科。人事科的相关工作人员,则应该考虑到每一个人员的特长,运用多种方法,切实提高医院人事管理的实际效率,帮助医院工作更好的开展。
关键词:
医院;人事管理;工作;效率;探究
在医院中,人事科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医院大多数工作的开展都需要人事科进行配合或者组织。但是随着医院工作范围的不断扩大,医院管理的难度也在不断增加,这不但增加了医院人事管理工作开展的难度还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压力,降低了医院人事管理的效率,长此以往必然会影响医院日常工作的开展,给医院的运行造成严重影响。现在医院的人事管理工作开展愈加复杂,怎样采取措施做好人事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人事管理的实际效率,是医院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给医院人事管理工作开展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
(一)传统的人事管理理念会打击人事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院日常事务开展过程中的难度不断增加,医院进行人事管理也愈加困难。但是由于受到以往人事管理理念的影响,很多医院的人事管理人员还是采取以往的人员管理手段,而人事管理工作的内容不断增加,难度不断增大,这也直接导致了人事管理人员对于一些工作无法有效和及时的处理。随着时间的增加,问题积累也在不断的增加,这样不但会给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造成严重的打击,甚至还可能让其产生消极怠工的心理。若是这种情况出现在医院人事管理的过程中,不但会降低人事科的实际工作效率,甚至会影响医院的正常运行[1]。
(二)医院科室和人事科配合不够密切,工作效率比较低下现在很多医院人事科工作人员开展工作的对象往往是都是医护人员,由于医护人员的工作性质,很多医护人员都比较繁忙,对于人事科发出的通知,处理不够及时,这也会影响人事科工作的开展,人事科无法收集准确的数据,不但会导致其工作进度延误,还会给数据收集准确性和实效性造成很大的影响。无论人事科的数据收集滞后还是工作进度延误,都会给人事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造成影响,降低其实际工作效率。
(三)管理人事档案没有顺序,相关数据的完整度和准确度都较差医院想要正常运行,需要人事科的相关人事基础信息来作为保证。但是随着医院工作的复杂化,人事基础信息也在不断的积累和变化,但是医院人事科在管理人事基础信息时却存在问题,这样不但会导致人事基础信息准确度较差,还会给工作人员本身的积极性造成影响,工作人员进行信息更新时信息的完整度和实效性没有保证。人事基础信息质量差不但不能给领导以及部门的决策提供支持,甚至还可能会因为数据的错误导致医院做出错误的决策,影响医院的正常运营。
(四)医院人事科计算机信息化水平低医院人事科开展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接触到的数据比较多,所以,数据处理的效率也会直接给医院人事工作效率造成很大的影响[2]。现在很多医院人事科在进行数据处理时还是通过计算机和手工统计结合的手段,这种方式也降低了医院人事工作的开展效率。通过人工手段来进行数据的统计,不但需要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可能增加数据错误的概率,会直接影响数据本身的准确性和实效性。若是有大量的数据需要在短时期内完成,那么便会比较困难,只能加班加点的来进行处理。医院人事科计算机信息化水平较低,也会影响其工作效率,给医院运行正常造成严重影响。
二、医院人事管理效率提高的策略
(一)转变理念,提高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进行,医院人事管理者必须认识到医院想要提高人事管理的实际效率,便必须更新理念。将以往的管理重点转变成为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并根据医院的需要,创新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明确人事科工作人员的责任,维护工作人员的实际权利。若是工作人员日常工作过多,那么必须维护其权利,这样能够激发人事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医院工作效率也会有明显的提高。所以,医院人事管理人员必须认识到,想要提高工作效率便必须保证工作人员的权利,其工作积极性提高,人事管理效率也会有明显提高[3]。
(二)科室间需要加强交流和沟通,提高科室配合度现在医院各科和人事科之间的配合度比较低,医院人事管理者可以组织工作人员联系其他科室工作人员召开座谈会,帮助各个科室的人员更好的进行情感沟通和交流。对于其他科室人员的意见和建议,人事科工作人员必须认真听取,虚心采纳。通过双方的交流,能够让各个科室之间相互理解,人事工作效率也会有一定的提高。
(三)规范人事档案管理,确保信息准确人事基础信息会直接给医院正常运行造成影响,所以,应该采取措施提高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的规范性[4]。首先,应该进行人事基础信息库的建立和完善,并规范医院的招聘和培训,切实做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其次,对于医院工作人员的流动导致的人事基础信息变化,必须及时的更新。最后,还应该严格根据档案管理的制度和规则,做好人事档案的归档工作。
(四)提高人事科计算机水平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现代办公已经离不开计算机,人事科工作人员必须提高自身的计算机水平,这样才能够满足人事科工作信息化的需要。医院应该根据需要组织培训,提高人事工作人员的计算机素质。并且计算机运行效率较高,准确度有保证,能够切实提高人事科的实际工作效率,帮助医院提高人事管理的效率。
三、结语
随着人事改革的进行,医院想要跟上时展,便必须转变以往的人事管理理念,创新人事管理手段,不断的提高医院人事科工作人员的效率,给医院的正常运行以及竞争力提高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陈丽.探究人事档案管理在医院人事工作中的重要性[J].现代经济信息,2015(01):7+9.
[2]吴娜.关于提高医院人事管理效率的探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5(09):171-172.
[3]许卫华.关于提高医院人事管理效率的几点建议[J].新闻天地(下半月刊),2011(03):111-112.
关键词:事业单位 人事管理 对策分析
1.引言
事业单位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担负着为公众提供公益的职责,是满足社会文化、教育、科学、卫生等多方面需要的社会组织,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而人事管理作为事业单位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对人员招录、岗位聘用、培训考核、福利奖惩等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可以说,人事管理工作的好坏决定着事业单位工作质量的高低。近年来,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逐步深入和落实,社会各界对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希望,人事管理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要求。
2.当前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的现状
2009年,中央办公厅在《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中明确要求,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要按照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总体要求,以健全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创新管理体制,转换用人机制,形成权责清晰、分类科学、机制灵活、监管有力,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人事制度。这一要求为人事管理工作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近年来通过多方的努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质量取得了较大的提高,管理模式、用人机制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距离《纲要》的要求还有着不少的差距,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人事管理工作观念转换还不到位
人事管理工作作为事业单位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一直以来就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国家相关部门也陆续出台的多个文件加以规范和引导,但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事管理工作观念转变还不到位。一方面,服务观念缺失。一些事业单位在人事管理过程中沿袭传统的观念,以管理代替服务,工作过程中缺乏服务思想,人事管理工作模式僵化呆板,影响了工作质量。工作过程中没有认识到人力资源的重要作用,存在等靠要的思想,没有深入单位实际,解决职工实际问题。另一方面,改革创新观念缺失。面对新时期工作面临的新局面、新特点,工作中创新方法不多,时代性不强,也降低了人事管理工作的质量。
2.2事业单位人员培训力度还不过硬
在现阶段,随着国家法制建设、制度建设力度的加大,事业单位人员引进已经逐步走向正规,但在人员引进后的使用和培训方面,单位给予的关注不够,影响了人员的后期发展。一是培训机制不健全。在不少事业单位中,单位对于人员培训工作没有长期的规划,缺乏整体性的考虑,特别是对于个人而言,没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往往采取一勺烩的模式,培训效果难保证。二是培训制度难落实。当前社会对事业单位工作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人员少、事务多的矛盾在一些单位十分突出,造成了一些培训计划方案落实难度大,随意更改删减培训计划的问题时有发生。三是培训针对性不强。事业单位在人员培训过中,结合自身实际的少、照搬上级要求的多,影响了培训工作的吸引力和人员的参与热情。
2.3事业单位人员考核奖惩还不健全
从2006年,事业单位实行岗位绩效考核工资制度以来,改变了传统的一刀切的局面,为激发事业单位人员工作热情,提高单位工作质量提供了有力的抓手。但如何进行考核,如何评价结果、如何进行奖惩这仍然是当前事业单位考核奖惩的难点问题。一是标准难确定。各个岗位职能不同、人员素质差异大,这些都造成了考核标准确定难,特别是如何在将指标量化的问题上,还没有一个科学的方法。二是考核难组织。不少单位在考核组织过程中还是采取内部投票的方式,人情票、感情票的问题还十分突出,都影响了考核的公正性。三是奖惩难保证。对于考核结果的落实,还缺乏一套更为规范的制度作为保障,在职务晋升、工资福利等方面没有将考核结果真正体现到实处。
3.提高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质量的对策分析
针对当前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随着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入,规范人事管理制度、探索人事管理新方法已经成为了未来人事管理工作的必然趋势。无论是单位领导者,还是普通员工,都要将人事管理工作作为提高单位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手段,促进人事管理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3.1转变观念,提高服务意识
观念的转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人事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在实际工作中人事管理工作必须要由传统的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提高工作的“人情味”。一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在工作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意识,在方法上坚持以单位职工发展为核心的工作理念,为单位的发展和职工的成长进步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要树立尊重人才的观念。岗位聘用是此次人事制度改革的核心,而人才就是改革的重点,人事管理工作中要将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作为重要内容,积极为单位领导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为人才发展铺平道路。三是要树立服务为本的观念。将传统的管理模式向服务模式转变,主动深入到单位一线和基层,了解员工所思所想,采取多种手段密切与职工之间的关系,倾听职工心声,表达职工愿望。
3.2规范制度,注重人才培养
在人才培养方面,事业单位要将人才培养作为单位的核心工作抓紧抓好。一是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人事管理部门要结合单位实际,拟定完善自身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对单位各个岗位工作的调查来合理确定培训方向、标准,通过对相关人员的了解,确定培训重点,从而提高培训方案的科学性。二是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模式上,要充分借鉴社会资源,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办法,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吸纳外单位的先进经验,通过专家讲座、脱岗培训等形式,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渠道。三是注重工作落实。针对单位业务多、要求高的实际特点,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单位人员的参与度,从而更好的将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3.3严格标准,完善考核制度
在实际工作中要进一步健全绩效考核机制,发挥绩效考核对提高人员工作积极性,反映单位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实际作用。一是细化考核标准。人事部门要切实针对本单位各个岗位的具体工作和要求,严格制定相关的考核标准,特别是要突出事业单位的服务性职能,将群众反馈做考核标准的重要内容,从而提高考核的科学性。二是完善考核方式。在考核方式上,采取年度考核与季度考核、月考察相结合,内部评议与群众评价向结合的方式,提高考核的公正性。三是注重奖惩落实。一方面,除了增加一定的薪酬奖励外还需要为员工提供一定的晋升机会,这对于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对于在工作中出现问题的人员,要坚决处理,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激发工作人员的热情,提高人事管理工作的效能。
参考文献
[1]熊怡.事业单位人员绩效激励途径浅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3(17)
第一类,由医务工作者直接改行成为人事管理干部,这种类型占据着较大比重。这一类型人员的特点是精通卫生工作业务流程,但同时对行政管理理论及人事管理知识掌握不到位。第二类,由军队调入的转业干部或其他行业的管理人员转换发展平台,这类型的人员中不乏有丰富管理经验和行政能力者,但却对专业化的卫生基本知识缺乏了解,部分人员甚至无法组织起卫生人事管理工作实践,针对这类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十分紧要。第三类,医学类高校毕业生未从事本专业的医务工作,而直接担任卫生部门的人事管理工作。由于这类人员正值青年阶段,且受教育程度高,因此对新事物和信息技术等有更强的接受和应用能力,但缺点在于不具备深厚的阅历,在管理经验和实践应用方面有明显欠缺。第四类,卫生事业管理、人事管理专业以及成人教育专业的高校毕业生,目前这类人能够从事卫生人事管理工作的还十分少见,其中能够得到卫生人事管理岗位的少数,也需要在工作实践中加强锻炼和业务素质培养,注重管理经验的积累,这样才能在卫生人事管理干部的队伍中发挥真正的作用。
二、卫生人事管理干部的应有素质
(一)政治素质
1.具备较高的理论基础及政策水平
医疗卫生单位对高等人才的需求量极大。因此,作为卫生人事管理干部,必须充分认识到人才资源对整个卫生单位的重要意义,将人才作为部门的第一资源来重视,树立起“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人事管理原则,对各项卫生工作都要积极的贯彻落实,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和应用。这需要人事管理干部在理论及政策能力方面加大重视。
2.树立从大局出发的良好意识
为了使卫生人事管理工作得以有序组织和运行,使各项工作流程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人事管理干部首先应具备良好的全局意识,凡事从大局出发考虑,同时立足于自己的岗位实际,系统深入地思考工作中的问题。管理干部应自觉发挥良好的带头作用,将各级工作人员的关系进行协调处理,从而为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创造前提和基础。
3.自觉抵御不正之风
作为卫生事业中的一名管理干部,应自觉以正确的工作价值观来指导工作实践,包括权力观、地位观及利益观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坚持清正廉洁的良好作风,拒绝腐败现象滋生。人事管理干部在日常管理工作当中应树立起客观公正的工作原则,实事求是地对待工作中的问题,并进一步将其作为立身处世的根本目标。
(二)综合能力素质
1.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技能
要想胜任卫生人事管理干部这一岗位,必须拥有一个综合、多方面的知识技能系统,不仅要具备丰富的医疗卫生知识,还应深入理解和掌握行政管理理论以及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及应用、人事管理技能、人事管理相关的法律常识等管理方面的技能。只有对现代人事资源管理知识进行灵活运用,才能在人事管理的工作实践中轻车熟路。
2.知人善任和整合人才资源能力
为使卫生工作得到有效的组织和运行,应首先做到人才的资源的优化整合与合理调配。在进行人才选拔的过程中,要采用正确的人才判断标准,从而尽可能地发现更多适合各个岗位的佼佼者。提拔任用人才时,应对其行为和实际水平加以认真考察,从而实现人才合理利用的目标。同时,还应适时进行主动寻求人才,对人才的分布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对本单位的人才需求状况进行深入探究,努力构建人才渠道畅通、人才安排合理的人事管理体系,使人才结构得到改进和优化。
3.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态度
卫生人事管理干部需端正自身的工作态度,凡事以人事管理的客观规律为准则,严格遵守工作秩序,按照管理规范办事,始终将求真务实作为工作的重要原则之一。为了使卫生管理工作中的各项政策方针得以有效落实,管理干部应经常开展基层工作考察,与广大干部群众建立良好的沟通与合作,积极倾听群众意见和心声,并将其及时反映给上级领导,从而为上级领导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可参照的依据。
三、卫生人事干部素质与能力的培养途径
(一)制定计划,考核聘用
1.领导应加强重视
卫生人事管理干部对各部门及整个医疗卫生单位工作的开展起着极其重要的组织协调作用。因此,卫生单位的各部门领导应将本医疗单位的人事管理干部的聘用工作作为重点事项来抓,认真分析本单位的工作实际和相关需求,制定出完善的人事管理干部选拔计划。在计划的实施过程当中,应始终将科学发展观及正确的政绩观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原则,选拔方式应公开通明,符合条件者都a应有平等的选拔机会,同时应采用竞争上岗与考察任命相结合的方法来最终确定合适人选。
2.实行规范化管理
在人事管理干部选拔的具体流程当中,应实行就任前预先公示的制度,做到民主选拔,使广大卫生工作者获得知情权。同时,在正式就职前应安排一定期限的适用阶段,从而进一步加强民主推荐和评估制度建设。应联系工作实际对干部业绩的考核评估方法进行合理改革,将考核重点放在绩表现方面,从而能够及时将无法胜任的干部剔除管理队伍,对干部人选加以适当调整。
3.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建设和考核指标制定
为了能够对人事管理干部进行实时的监督,保证其以正确的工作态度去完成本职工作,必须建立起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并同时制定出合理的考核评价指标。应定期开展针对管理干部的思想政治素养、工作能力、工作态度以及实际工作成果的考核评估,根据其表现的不同,将考核结果划分为职位聘任、晋级、奖励和惩处。
(二)加强业务培训,更新知识体系
1.岗位培训
对于刚刚加入卫生单位的管理干部,或从其他工作平台转岗担任管理工作的人员,应统一接受规范的岗前培训,培训内容应包括管理及人事业务所需的相关基础知识,使其能够迅速进入岗位角色,有效完成本职工作;对于已经长期担任人事管理工作的人员来说,岗位培训也不应完全忽视。在信息和业务理论不断变化的当今时代,有些原有的知识或经验可能已不再适用于当前或以后的工作实践,新的知识和技能对广大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这一发展形势,从事人事管理工作的人员应主动参与短期培训及专题讲座等活动来更新自身的知识库,优化知识结构。培训内容和目标的制定应以管理工作中的实际需要为依据,力求使培训成果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有效指导工作实践,从而形成计划调训与自主择训相结合的培训体系,使人力资源管理走向稳定的发展道路。
2.专业学历教育
为使人事管理干部能够掌握更加全面的人事管理理论,应开展多样化的专业学历教育,以满足多种不同的工作需求,在开展的过程当中应注意充分调动组织与个人两方面的能动性。首先应做到大专学历的基本普及,在此基础上,还应继续开展大学本科及以上的专业学历教育,从而提高人事管理干部的文化素质和职业修养,为卫生人事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做好充分的准备。
3.注重实践,岗位成才
要想切实提高人事管理干部的工作水平,仅凭理论方面的培训是远远不够的,还需依靠大量的实践,才能使管理能力提高到新的层次。具体来说,首先应坚持在日常工作实践中加强对干部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在培养和锻炼的过程中发现具有高素质和优秀工作能力的干部。经过了实践检验之后,才能使人事管理干部的能力得到完全发挥,帮助其在各自的岗位上快速发展。
四、结论
关键词:国有企业;“以人为本”;表现;实践
一、企业人事管理文化的构成
(一)物质文化方面
企业人事管理文化的物质构成方面主要包括企业人事管理工作中的设施、环境、企业形象的表现载体以及企业的员工形象等等。
(二)制度文化方面
企业人事管理制度是企业在长期的人事管理实践中生成和总结出来的一套规范员工行为,其中组织机构与岗位设置是企业人事管理文化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对企业人事管理文化功能的发挥也起着重要作用。
(三)精神文化方面
企业人事管理文化的最主要表现是精神方面的,包括企业人事管理文化的思想、意识以及对人事管理文化方面的战略意向等等,是人们对企业人事管理思想的看法和评价,是企业长期以来的人事管理实践的评价,决定着企业人事管理以及各项规章制度的存在意义。
二、企业人事管理文化的作用
(一)对企业发展的作用
第一,对企业生产力方面,主要表现在企业的人事管理文化对企业高效体制运转的引导和规范;第二,企业的人事管理文化决定了企业人才方面的优势是否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市场竞争和人才竞争的优势所在;第三,企业的人事管理文化可以为员工创造出最佳的工作环境,对企业的生产效率以及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起着推动作用。
(二)对企业员工的作用
第一,人事管理文化影响员工的思维方式,具有不自觉的潜意识心理特征。企业人事管理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要消除运功心理和企业文化之间的分歧和差距。第二,人事管理文化影响员工的价值观。人事管理文化就是要使企业员工建立起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念,并把工作作为自己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去认真对待,正确引导运功的思想状态。第三,人事管理文化影响员工工作态度和形象。人事管理文化通过思想教育改变员工的工作态度和行为方式。第四,人事管理文化通过制度安排对员工形成约束,企业员工在这种约束机制和环境下有序地工作,以机制和环境的作用引导企业员工确立企业价值观或企业精神。
三、企业人事管理文化的实践
(一)树立企业人事管理文化的意识
企业管理的决策管理层应该充分认识到企业人事管理文化的重要性,提高人事管理文化培养意识,根据企业的发展状况,综合各方面的因素,落实企业人事管理文化的建立和健全,认真对待企业人事管理中的各类问题,完善和健全企业人事管理文化推行措施。
(二)健全人才竞争的长效机制
企业在人才招聘环节,可以实施竞争上岗的模式,提高企业人才质量,使人才的选拔和使用能够与企业发展相吻合,符合企业发展各阶段的需要,明确企业岗位职责,以岗位管理为主,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合理调动人才,提高人才使用质量,合理配置人才资源。
(三)构建多元化的分配机制
对于企业不同类型的员工,要制定不同形式的薪酬分配机制。对于未企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管理者、技术人员,如果坚持传统的薪酬制度,不能很好地调动其工作热情,甚至容易造成企业人员流失,因此,适当建立多元化的薪酬分配体系,对原有的企业薪酬和激励措施进行强化和修订,重点发挥薪酬和激励机制对关键岗位、关键人才的激励促进作用,调动关键岗位以及技术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四)完善有效的人力资源配置
在人才的引进方面,对于公司业务发展所急需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在招聘制度或者条件方面,要勇于打破传统人才招聘制度,大胆引进各类高级人才,为企业的发展奠定人才基础,另外在国有企业内部,也可以通过竞争上岗的机制,在企业内部建立劳动力市场,优化企业内部人才资源配置。实现国有企业内部员工招聘、人事管理的制度转型。最后,在人事部门运行的过程中,可以展开多样化的人事培训模式,通过对企业内部不同岗位的员工进行企业人事管理文化方面你的培训,提高员工的思想素质,促进员工业务能力的提升。
(五)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绩效考核制度
首先,采用相对多元化的考核标准,对于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员工应该采用不同的考核办法。企业最高决策层统一拟定的人力资源管理考核办法,明确各部门、各单位、不同工种、不同管理层的人才考核制度,并将该制度在企业下属各个单位和部门落实和实践,以此来督促员工规范业务操作流程,落实企业文化建设,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达到企业文化弘扬、企业经济效益的双重效果。其次,还可以结合不同工作类型的员工进行定量和定性的考核方式,适当引入集体考评体系,将员工的业务能力、管理手段进行量化考核,提高员工素质、加强管理水平,将员工的整体表现同意显现在考评体系之中,作为加薪和晋级的依据。另外,对于上述考评结果,在保证公平、公开的原则上,企业进行适当的保存和归档,充分发挥考评结果对员工的促进和引导作用,根据考评的整体结果,制定相关的课程培训计划,针对员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着力人事部门进行专项培训和讲解,从而为提升员工的综合能力,加强企业文化的贯彻落实力度。
四、结论
在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国有企业要想顺利度过当前的发展难关,只有进行管理模式的优化,进行科学合理人事管理,遵循“以人为本”的科学人事管理文化,才能保证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继续占据主导地位并取得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楠.建立健全国有企业人事管理制度的探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4.
[2]张跃东,江玉兰.国有企业战略人事管理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5.
关键词:企业 人事 管理
现代企业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市场竞争的实质,笔者认为其根本是各方面人才的竞争。那么,一个现代企业怎样才能在人才竞争方面争得先机呢?笔者认为,其人事管理工作的优劣是重要原因之一。下面,谈几点对现代企业人事管理工作的思考。
一、要坚持人性化管理与规范化管理相结合。
现代企业在人事管理过程中应充分体现人性化管理的要求, 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把人性化管理思想融入到企业人事管理的各个环节, 注重人的差异性、层次性,尊重员工个人追求的内在价值的自我实现,关心员工的自我进取,突出每个员工层面的主体性和能动性。要将人性化管理原则贯彻到人事目标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去,要深入一线调查研究,知道员工想什么,需要什么,遇事从群众出发,比如,在绩效考核环节,指标不要过于繁琐、僵硬,切忌重报表而轻实绩,有的考核人本因素不够,不能使人心悦诚服,不能深层次的赢得员工的心。因此,一定要在考核中加强对员工奉献精神的考核,对企业的态度、责任感、服从性、协调性、个人修养、集体荣誉感等因素的考核。
当然,实行人性化管理的同时还要实行规范化管理。首先要建立健全规范化的人事管理制度;其次,人事部门要由行政领导部门转变为对人力资源进行规划、组织、控制、教育、激励的管理服务部门,其管理方法和手段不再是简单的行政命令,而是各种先进管理方法和手段的综合;另外,要保证企业人事管理政策的公开性、稳定性、协调性和连续性。
人性化管理和规范化管理必须结合起来,二者不可偏废。只讲人性化,不讲规范化,就有可能助长个人主义而影响集体利益;只讲规范化,不讲人性化,就有可能形成僵化局面而影响员工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二、要建立有效的分配激励机制。
现代企业要在坚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相结合的原则基础上,建立有效的分配激励机制。应进一步加大搞活企业内部分配的力度,要将员工的各种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以及成果转化中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直接挂钩,使员工的收入符合其劳动创造的价值和贡献,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奖金的分配向优秀人才和高层次人才倾斜,向重点岗位和生产一线倾斜,真正做到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突出贡献与一般贡献不一样,努力做到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真正做到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
三、要建立一支优良精干的人事管理团队。
企业人事管理部门是一个窗口单位,是一般员工进入企业工作所接触的第一个部门。在员工的心目中,人事管理工作者是代表企业行使具体的管理职能,他们在作风、人品、理论修养和工作能力等方面树立的自身形象是员工的一面镜子。因此,一个企业的人事管理团队对企业的发展贡献不仅仅是做好人力资源工作,其无形的作用也至关重要。
企业人事管理岗位的管理者就应是政治思想素质高的同志,即作风正、有事业心、有工作能力的同志。人事管理者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企业员工服务的思想,具有全心全意为企业员工服务的自觉性。人事管理者还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企业责任感、荣誉感。企业人事管理者还必须要具有良好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技术革命和人力资源的初步开发是“钻木取火”,金属农具的出现是人类生产的又一次技术革命,十八世纪中叶的工业革命,伴随着蒸汽机的出现、电的发明与应用,欧美、日本、中国等先后步入了“工业经济时代”,二百多年来,资源经济飞速发展,为人力资源开发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和原料,也为管理注入了不同的内容和方式。
一、从传统人事管理到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人事管理起源于欧美国家的产业革命之后,刚开始只是为了解决由于企业规模和数量的快速增长导致企业内部劳资矛盾日趋严重而产生的“劳动管理”,管理的内容仅仅限于工资和劳动条件等内容。到了1902年,美国正式出现人事部门,其管理的内容逐步扩大到雇佣管理、诉怨、工作情况分析等内容,直到20世纪20年代前后,人事管理内容才不断扩大到人员选拔、招聘、录用、培训等内容,逐步形成一整套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
传统的人事管理可用两个字来形容,一个是管“进”,一个是管“出”。一旦一个人就业后进入某个单位,即成为“单位人”。这一阶段的人事管理只是把人当成数字来统计,按照组织需要安排每个人的工作,不考虑个人的专业是否对口,才能是否充分发挥。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是在人事管理的基础上发展来的,到20世纪80年代日趋完善,这时的人事管理已从只为组织发展起辅助作用到成为组织之间竞争战略的一部分,管理者可依据内外环境因素制定出适当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以谋求在竞争中占有优势。
早期的欧美人事战略管理不仅包括组织方面的运作,也包含了人力资源本身的发展,而其目标乃是为求得单位、部门运作的合理化、人性化及效率化,这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本质特点。不同阶段的人事管理对人的注重程度不尽相同(如表所示),可以看出,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事管理已从事后处理转变为事前设计,并且注重与人相关的因素在组织内部的调整。
二、传统的人事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区别
国外先进的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有很大区别,人事部门应成为一种专门的“业务”部门,发挥更多的功能,而不再仅仅是“参谋”单位,其管理原则,应从关注人力成本转而关注人力生产力。人事功能的另一重大变迁是人力资源观念的转变,特别是由劳力工作转变为知识性工作。在组织管理中,员工不再是成本,而是极其宝贵的“资源”,人事部门应尽力助其发挥潜能,而不是在降低成本时先考虑减员。
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将组织内的人员看作资源,并对这种人力资源进行最合适的配置,以求最有效地发挥人的潜能,促进组织发展。传统人事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差异有:第一,传统人事管理注重成果,视人力为成本;人事部门是非生产、非效益部门,处在执行层,被动管理;其管理对象是员工,只注重管好现有人员,管理内容是以事为中心的绩效考核,管理方案是例行、规范的;劳资关系是从属的、对立的。第二,人力资源管理注重过程,视人力为资源;人事部门是生产与效益部门,处在决策层,以主动管理为主;其管理对象为劳资双方,更注重开发人员的潜能,在管理上强调人与事的统一发展,管理方案是在竞争挑战中不断变化的;劳资双方的关系是平等的、和谐的。
通过传统的人事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比较发现,人力资源管理更追求人与事的准确配合,在人与人的协调中注意发挥团队力量,注重发挥员工的工作潜能,强调尽量满足员工的工作及精神要求,并提出了对人性的尊重。由此可见,仅仅把管理活动的范围局限于吸收录用、考核、奖惩、职务升降、工资福利、调配、退休等环节已成为旧观念的人事管理。而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领域广阔得多,首先要吸引及选聘组织真正所需要的各类人才,其次是保证人才能在组织内充分发挥所长,再就是为这些人才提供培训及发展的机会,使人才在不断增强能力的同时与组织一起成长。
三、我国传统的人事管理逐步到人力资源管理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工业化的进程,特别是加入WTO,我国将由传统的人事管理过渡到人力资源管理,逐步缩小两者之间的差距。
1、从观念上,树立以人力资源开发为发展核心的理念。中国人事管理曾长期纳入国家计划管理体制之下,用多少人、用什么人、何时用人,以及劳动报酬的分配都服从于国有的指令性计划,其结果导致了用人和需求相脱节,员工劳动所得与付出的劳动相脱节。传统的劳动人事管理在用人方面存在任人唯亲、重门第轻才能、认资排辈、平均主义、舍不得智力投资、限制人才流动等问题。知识经济时代,通过人力资源开发将人真正培养和组合成为时代需要的宝贵资源,把人力资源开发提高了管理战略的高度。
回顾国内外人事管理的发展历史,面对知识经济时代,必须改变传统的人事管理,把人事管理的重点转到整体性人力资源开发上来。传统的劳动力人事管理工作各自为政,人事、劳资、教育等部门之间缺少协调联系,从性质上属于传统的、保守的、被动的、封闭式的。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开发是把人视为一种资源,以人为中心,强调人和事的统一,特别注重开发人的潜在才能,具有前瞻性、策略性,是积极主动、开放式的全新模式。其重点是要充分地挖掘员工的潜力,不断提高员工素质,以人力资源开发为工作核心。传统的劳动人事管理对人侧重于“管”,一方面利用“家长式”的权威,另一方面则利用物质刺激,不能从根本上调动劳动者积极性。知识经济时代,员工被看作是最重要的财富,自我实现的机会和参与管理的意识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增强。因此我们认为,人力资源开发是把成功从自然资源的拥有者手中转移支拥有思想和智慧的人手中。这一转移过程,标志着社会的重大变革和进步。
2、从管理上,借鉴国外成功的管理经验,把人力资源开发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起来。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以及合理配置是保证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面对知识经济,世界各国都在运筹人力资源的开发,以在知识经济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要制定实施适合我国国情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必须从国情和现状出发。由于历史、文化、经济,尤其是体制的因素,我国人力资源方面存在着数量多、素质差、投资收益率低以及配置不合理等矛盾和危机,这些制约了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与发展。因此我们必须立足于本国基础上,借鉴成功的管理经验。比如美国、瑞典重视劳动力的培养,把成人教育当作是人力资源开发的主渠道。欧洲各国、新加坡等,其经济的崛起也是得益于人力资源的开发,它重视基础教育,创办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以信息的传播提高人力资源的素质等,积极发展教育事业、发展职业教育、调整学科结构和建立健全职业训练的法律及法规等积极有效的措施,使经济飞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