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5 18:01:1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平面设计的主修课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首先个人简历并没有固定的格式,不过要遵循一定规则,形式多样,可以是表格,也可以是行文。
简历包括标题和正文两部分。
标题:一般写为“个人简历”或“履历表”即可。
正文:正文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个人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学历,毕业院校,家庭住址和联系方式。
2.教育背景,经历:包括学历,所学专业等受教育情况。将自己在大学期间主修课程,专业特长写清楚。对没有和缺乏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来说,受教育的程度是极其重要的。对于一些专业性职业教育的人,应重点提出来,因为有专业特长对公司有很大的吸引力。
3.工作经历:包括职务,职责,业绩,如果工作经历丰富,而且成绩显著,这对自己有很大帮助。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可以写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包括实践单位等。也可以将自己参加过的社会实践活动写进来。
4.个人特长: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工作能力,专业能力等。这部分可以带上自己的证书。
5.证书及相关资料:这个可以证明自己的工作能力,包括毕业证,专业证,获奖证书等。
优秀个人简历范文:
姓 名:吴先生 性 别:男
出生日期:1991年4月23日
身 高:172 cm 婚姻状况: 未婚
户口所在地:现在所在地:
个人特长:
语言能力
普通话:良好掌握方言:能力:
英语:一般等级:其它语言:能力:等级:
教育或培训经历
毕业院校:宝鸡市职业技术学校最高学历:
中专
所学专业:平面设计
工作经历
2008.8--2009.4 广东新视力广告公司(民营企业)
工作职位:平面设计师 离职原因:想来沿海地区深造!
工作描述:
本人从事设计部工作,主要负责个中画册、名片,宣传单、喷绘、写真等客户来稿的设计、制作与修改工作!
李凯
身份证号码
性 别
男
年 龄
23岁
政治面貌
共青团员
婚姻状况
未婚
视 力 状 况
身高(厘米)
170 cm
体重(公斤)
66kg
民 族
汉族
户口所在地
厦门市(含区市县)
技术职称
最 高 学 历
本科
现居住地
厦门市(含区市县)
毕业时间
2009
求 职 状 态
目前正在找工作
电话、手机
1351791179*
个人主页
地 址
福建省厦门市南京路上海小区9栋201
邮编
330002
受教
育及
培训
状况
2005年9 月 至 2009年7月
新疆师范大学
教育信息技术 本科
专业描述:
大学主修课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学、教育技术学、教学系统设计、网络教育应用、远程教育、电视教材设计与制作、C语言、数据库、VB、网络技术、平面设计(CorelDRAW 、PS、3d等)、CAI 、摄影、 影视美学、电视编导与制作、信息处理、电声系统、电子线路、有线电视系统等。
工
作
经
验
摘
要
任职公司名称: 上海中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2009年7 月 至 2011年4月
总经理助理
工作职责和业绩:
经理助理职责:协助总经理制定部门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与规范以及相关指标、年度发展计划,推动并确保销售指标的顺利完成;根据政府、企业等最新招标需求,调查研究客户的相关意向,为公司决策及部门工作提供可靠依据;销售部CRM的更新及管理;公司车辆的调用管理等
任职公司名称: 江西万通汽修学校 。
宣传企划
工作职责和业绩:
学校宣传办负责企划工作。包括学校品牌建设、媒体活动策划及执行、校园活动及文艺晚会策划及执行、学校网站建设等。
求职意向
现从事行业:
IT/信息产业
现从事职业:
总经理助理
现职位级别:
中级职位(两年以上工作经验)
期望月薪:
面议
目前月薪:
面议
可到岗时间:
一个月以内
期望工作性质:
全职
欲工作地区:
南昌市(含区市县)
欲从事行业:
IT/信息产业、文化/艺产业、科研/院校/培训
欲从事职业:
业务分析经理/主管、部门总经理、网站营运经理/主管、总编/副总编、经营管理层
技能特长
计算机国家二级、国家英语六级
外语水平
第一外语:英语 普通英语六级
第二外语:英语 普通英语四级
兴趣爱好
写作、摄影、活动策划
自我简评
1重视综合技能与应用素质的教育
美国大学广告教育的主力是本科教育,今天的美国大学广告本科教育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为美国发达的广告业及其他传播业未来的从业者提供综合技能与应用能力的教育和训练。这一办学理念贯穿于美国许多大学广告专业的教育体系之中。
如美国西肯塔基大学(WesternKentuckyUniversity),其设在新闻/传播学院的广告专业的办学理念是“最好的学校、最好的专业、最好的工作!”(“TheBestSchool,TheBestProgram,TheBestJobs!”),其具体培养学生的目标就是通过该广告专业最佳的技能素质教育。并使毕业的学生能够“为其广告的真正客户进行工作并获得报酬;在被雇佣期问,能充分展现这些学生的优秀表现及销售和设计技能。”同时,学校将为毕业的学生“建立一个具有深刻影响的庞大完整的人际网络;并可到芝加哥、亚特兰大、纽约和辛辛那提(美国俄亥俄州西南部的一个城市)去访问那些成功的广告公司。”
美国西部的圣乔治州立大学(SanJoseStateUniversity)设在新闻与大众传播学院的广告专业同样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实务能力。它的广告教学理念非常简洁:“在实践中学(Learnbydoing)”,因此,在它所开设的10门广告主修课程中,非常重视学生到业绩良好的广告公司实习的实践课程及有关信息环境与新技术应用的必修课程,而且规定所有的主修课程一律由电脑授课。同样,美国罗斯福大学fRooseveltUniversity)设在传播学院的广告专业的教育理念与上述的西肯塔基大学、圣乔治州立大学几乎一样,即它将向选读该校广告专业学生“提供灵活的课程,包括平面设计、照相、印刷等最新的技术课程,以满足传统和非传统学生的需要”。
再如,南密西西比大学(UniversityofSouthernMississip-pi)大众传播,新闻学院广告专业所确立的教育理念则比上述几所大学更为明确清晰:学生应该“实践从未有过的广告和公关,创建一个强有力的学术基地,努力学习获得成功所需的应用技能。并积极参与AAF(美国广告协会广告分会)和PRSSA(美国公关研究协会)的实践活动。”
而德克萨斯基督教大学(TexasChristianUniversity)设在新闻系的广告与公关专业培养学生的目标则是:“在美国最有活力的媒体市场上,你能够获得广告与公关硕士学位,同时,你也能够在美国第7大媒体市场追踪你的广告与公关生涯。”2加强理论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前所述,美国许多传统广告专业的教育理念偏重于实务和注重技能。但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和新媒体的不断出现,传统教育理念受到了现实世界的严峻挑战,由此,从上世纪90年代起,美国的广告学界就对当时美国高校广告学偏重于职业技能培养的理念与模式提出了质疑,2001年的美国广告教育峰会的报告中提出了在新形势下“我们将通过何种方式使学生取得最大的进步?”这一命题。而在美国广告专业于20世纪60年代后逐渐归属于新闻/传播学科、并提高了广告专业的理论性与学术性之后,美国许多一流大学广告专业在强调职业化训练重要性的同时,已将培养具有理论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高级广告人才作为自己的主要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
如佛罗里达大学(UniversityofFlorida)设在新闻,传播学院的广告专业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战略性传播领域里的领导角色(leadershiproles)”,为此,佛罗里达大学提出“尽管我们坚信自己能够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但我们更是营造一种环境,激发强烈的学习自觉和学习欲望。成功取决于学生以下能力:1)批评性思考。有效地用语言文字方法沟通,3)对建设性批判的积极接受和反应,4)对自己的行为的负责。”他们把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反应能力培养作为广告教育的主要导向。
对于偏重新闻学的密苏里大学来说,他们的教育目标与佛罗里达大学相同,“我们培养未来具有战略沟通能力的业界领导者”(theindustry’sfuturelerdersinstrategiccon—munication),其具体目标是:他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将是美国“未来的艺术主管、公关专家、平面造型艺术家、市场主管、创意开发者、广告文案者、财务经理、研究者等等。”⑨
同样,霍华德大学(HowardUniversity)新闻学院广告专业的教育理念是“培育明天的广告与公关界的精英们”(Ad-vertisine/PublicRelationsIndustryLeaders)。而美国唯一一所具有广告学博士学位授予权的著名大学——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TheUniversityofTexasatAustin)广告系的教育目标则是:“一贯被公认为美国顶尖广告学专业之一的德克萨斯大学广告学专业在授予学士,硕士,博士的各阶段,我们都实践融汇理论和实践为一体的教学策略,”“我们强调的重点是帮助有着聪明头脑的学生们能够发挥他们的特长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他们将专注于广告创意、设计和媒介方面的学习”,因此,“我们的学生无论在广告知识的深度上还是在广泛创意的培养上,德克萨斯大学都是美国最好的大学”。
二、美国学界对高校广告教育的期望目标
2001年4月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UT)举办的广告教育峰会(AdvertisingEducationSummit)上,与会的学者明确提出了对美国高校广告本科教育的两项目标要求。
一是要求高校广告专业加以注重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它包括4项具体的内容:1、要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写作技能(solidwritingskills);2、要使学生具有熟练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良好的演讲技巧(speakingandpresen—tationskills);3、要让学生毕业时具备广泛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Broadbaseofknowledgeandskills);4、要教会能使学生终生受益的技能(Teachskillstolastalifetime)。
二是要求高校广告专业特别注意对学生的个人修养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它包括3方面的内容:1、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workinteams);2、激发学生对专业领域的研究和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3、向学生教授广告的原理,策略和理论知识(principles,strategies,andtheory)的同时,必须努力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abstractthinking)。
同时,该次峰会的与会学者也明确提出了美国高校广告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加强对他们的理论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其具体要求有8条之多:1、指导和鼓励研究生们在读期间发表专业论文;2、强化研究生独立思考问题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IndependentthinkingandCriti-calthinkingskills);3、培养研究生具有跃居世界领先地位的专业实践的能力(Abilitytoleapaheadofprofessionalprac-tice);4、要教育研究生懂得他们的事业成功与否取决于他们的知识深度(depthofknowledge)6、鼓励研究生积极表现他们的领导才能(leadershipskills)7、教会研究生有能力处置复杂的问题(tomanagecomplexissues)8、需要研究生懂得市场营销、预算编制、投资(understandmarketing,budgetingandinvestments)
上述对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既代表了绝大多数美国大学广告教育者的理想,也凸显了美国广告业界对未来广告人才基本素质的急切期望。
自然,美国学界在对高校广告教育提出期望目标的同时,也对广告教育的师资提出了与其教育目标相一致的要求,早在1978年的美国4A中心区会议上,J托马斯如瑟尔就提出:“在教授学生们广告学的工作中,我们(教师)到底需做什么样的工作”的这样一个命题。因此他提出了广告教育工作者同样需要具备专业技能、学术修养与创新能力:1、教授们是否会定期与学生交流:2、专业教职人员是否是当地的广告社团机构的成员;3、专业教职人员的思想是否与时俱进?他们是否得到鼓励去进修,参与暑期教员实习。或是积极地定期参加广告商业活动;4、课堂教学内容是否与广告公司实践结合起来,以便营造一个真实的广告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环境(arealisticadvertisingsituation)。
美国高校广告专业积极倡导的综合技能与应用能力、理论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是美国长期以来重视广告教育与其发达的广告(包括传播)产业互动发展的结果
关键词:高师美术教育培养目标教师教育教学过程
近年来,高师美术教育在“艺考热”、扩招热及火爆的艺术品市场推动下,其办学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多数高师院校打破了单一培养教师的传统,面向市场设置应用型艺术设计专业,形成一种办学模式多元化的强劲态势。同时,在基础教育新课改和以数字化为特征的信息技术推动下,教师教育专业化、教学过程数字化两种趋势也十分明显给高师美术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一、培养目标趋于多元化
(一)设计艺术成为高师美术教育新的生长点
传统上,我国美术教育大体延续着美术学院工艺美院和高师美术教育三大类型并存的格局。其中,美术学院设置国、油、版、雕、史论等传统专业,培养专业美术工作者和研究人员;工艺美院以实用设计门类划分专业,培养应用型专业设计人才;高师美术教育大体沿袭了美术学院的专业设置,以培养各级各类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为专业培养目标。但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这种格局开始发生变化。社会对纯艺术类人才需求量不断缩小,中小学美术教师在大中城市也渐趋饱和,而设计类实用型人才需求量逐年递增。至90年代,设计类专业成了中国美术教育的热点。全国各大美术院校都争相开办设计类专业,而高师美术院校也不甘落后,相继增设了“平面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等专业。以教育部属六所师范大学为例,华东师范大学设有综合绘画、美术教育和环境艺术设计三大学科,并按“综合绘画和美术教育”、“环境艺术设计”两个方向招生;东北师范大学设有美术教育、油画、水彩画、中国画、雕塑、环境艺术与服装艺术设计、装潢艺术与电脑美术设计等7个系,其中只有美术教育系为师范类专业;陕西师范大学设油画、国画、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四个系,并按照美术教育、绘画、装潢设计三个专业培养人才;北京师范大学下设美术学、艺术设计两个专业,专门培养从事美术、书法、艺术设计教学、创作、研究等工作的高级人才;西南大学设有美术学、艺术设计、绘画及雕塑四个本科专业,只有美术学为师范类专业;华中师范大学设有美术学、艺术设计两个本科专业,其中艺术设计为非师范类专业;华南师范大学现有美术学、艺术设计、数字媒体艺术等三个本科专业,设有美术教育、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工业设计、新媒体艺术等系,多数为近年来新兴的非师范类应用型专业。
高师美术教育培养目标的多元化不是一种孤立的现象,而是席卷全国的大学综合化总趋势的一部分。从高师美术教育的角度看,这种综合化趋势是从两个层面展开的:一是美术教育的综合化。在以往,美术学专业有师范类与非师范类之分在2005年教育部印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指导方案(试行)》中,“师范类”被“教师教育”所代替。这不仅仅是名称的变化,而是为培养主体多元化开辟了道路。当前,不少艺术学院都开设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其在师资、科研、教学基础等方面的优势立刻显现出来,并对师范院校的美术教育形成了强劲的挑战。二是教师教育综合化。近年来,综合性大学举办教师教育已经成为一种国际趋势。1991年,在欧洲教师联合会上,由欧共体12个成员国60位专家共同提出了“教师教育大学化”的口号,认为“大学应该在教师培养和培训中扮演重要角色”。在我国,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鼓励综合性高等学校和非师范类高等学校参与中小学教师的培养工作,在有条件的综合高等学校中试办教育学院。2003年11月,全国一百多所非师范类院校召开会议,共同《非师范院校积极参与教师教育的行动宣言》,明确指出:“中国教师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从数量满足向质量提高转变的历史新时期。实现这种转变,鼓励师范院校综合化和综合大学参与教师教育,是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实践证明,综合性大学办教师教育,能够充分发挥其办学经费充足、硬件设施先进、学校认同感较好等优势,他们的毕业生后劲足、适应性强,更加受到中小学校和同行的好评,这也成为高师院校实现培养目标多元化的原因之一。
(二)培养目标多元化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专业的多元化根源于人才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科专业的综合化。但在现有的高师本科教学模式下,学科专业化和教师专业化二者间存在着不可协调的矛盾,因而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也是大势所趋。主要途径有:一是形成“大美术”的理念。今天,美术在人们的观念中除了传统的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水彩外,还有建筑设计、工业造型、服装设计、家具设计、环境设计、广告设计、染织设计、装潢艺术、多媒体网页设计等等,在这些专业中还可以分出多个分支,它们都是美术的范畴。二是实行按院招生制度。当前,多数高等师范院校都撤系建院,并实行按院招生制度。学生入学后不分专业,统一进行基础教学,在充分了解各专业的具体情况及就业形势之后,再由学生选择专业或专业方向。三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不少高师院校,已经开始试行弹性学制和灵活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1)“2+2”的小学师资、“3+1”的中学师资培养模式。小学师资前两年学习基础公共课和主修专业,后两年进行辅修专业和教育理论的学习与教学实践;中学师资前三年进行基础公共课、主修课程和综合课程的学习,最后一年学习教育理论并进行教学实践。(2)辅修及双专业、双学位模式。许多高校都允许学有余力、并对教师工作感兴趣的学生选择辅修教育类课程,修读双专业并获得双学位,为其以后取得教师资格证打基础。(3)“4+X”的教师教育模式。其中,实行“4+0”模式者,学生毕业即就业;实行“4+2”模式者,学生本科毕业后再读两年硕士学位,培养目标是重点中学的骨干美术教师;实行“4+3”教师教育模式者,采取本硕连读的办法获取硕士学位,学生毕业后可以到美术类高校担任专业课教师。
二、教师教育趋于专业化
(一)“教师专业化”已经从理论走向现实
我国传统的美术教育注重技能训练,因而培养出来的学生其职业意识更倾向于是一个画家而非美术教师。这种状况随着教师地位的提高,尤其是随着“教师专业化”理论的提出而有所改变。教师专业化理论最早是由社会学家卡尔·桑德斯(CarrSaunders,A.M.)于1933年提出来的。1986年,卡耐基公司和霍姆斯小组相继发表的《国家为21世纪准备教师》两份报告,指出公共教育质量只有当学校教育发展为一门成熟的“专业”时才能得到改善。在我国,1993年颁布的《教师法》明确提出:“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2000年,《职业分类大典》也将教师归人“专业技术人员”。从2001年4月1日起,国家首次全面开展教师资格认定工作。这些都从法律和制度层面奠定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础。教师专业化是针对其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性不突出,以至于产生较大的职业可替代性提出来的,意在提高教师社会地位、职业地位和专业地位。尽管与“画家”的名头相比,美术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仍比较低。但随着教师专业化程度的逐步加深,美术教育必将成为一种不可替代的职业而获得普遍的尊重。
(二)促进专业发展是高师美术教育的义务
在我国,高师美术教育从本质上看仍属于职业教育,其课体系基本上是参照美术学院绘画专业设置的,教师专业化程度很低。为此,我国高师美术教育从三个层面来提高未来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一是加强专业课教学。教育部于2005年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指导方案(试行)》明确指出,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培养的是“具备初步美术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合格的基础教育美术教师和社会美术教育工作者”。根据这一目标,《课程方案》从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人文素养、专业基础、专业技能以及身心素质等方面提出了五条规格要求并从课程体系中辟出一个专门领域——“美术教育理论与实践”,其中“中小学美术教学论”与“美术教育实习”为必修课,“中国美术教育史”、“教学多媒体设计与制作”、“外国美术教育史”、“教育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为选修课,其目的就在于体现课程的师范性。二是增强人文内涵。多年来,我国的高师美术专业一直以培养画家、雕塑家和设计师为取向,注重专业技能课训练,忽视美术史论课学习,这种知识结构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新颁布的《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也指出:“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具有人文学科的特征。”这在美术课程观上是一个重大突破。在新课程方案中,美术欣赏课被放在突出位置。它不仅需要教师对美术实践有亲身体会,更需要教师具备全面的文化素养,因而需要在美学、美术理论、艺术概论、中外美术史乃至文学、历史、哲学等人文学科有较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和掌握,还应在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有一定的修养,成为一个具有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的人。三是要注重实践能力的提高。一般说来,教师的知识可分成两类,即“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其中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在教师的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高师美术《课程方案》中的实践性课程达20—22周之多,其中包括社会实践(军训、社会调查、就业指导、劳动等)、毕业创作、毕业论文答辩、艺术实践、艺术考察等,这些都有利于推动学生的专业发展。
三、教学过程趋于数字化
(一)数字化改变了人们关于美术的感知方式
一般认为,美术是一种造型艺术或视觉艺术,它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纸、布、木板、粘土、大理石、塑料等,通过造型手段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和审美价值的视觉艺术形象。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人们关于美术作品的感知方式越来越技术化了。上世纪90年代后,数字化的印刷、摄影技术高度成熟,大幅广告、精美照片、时尚杂志、网络世界、数码影像等,凡是能够吸引眼球的功能都被商家广为采用,以致导致人们普遍的审美疲劳。而关于美术创作的经典手法,也被数字化时代颠覆了。以前,从设计到完成一幅作品需要花费很长时间,而且对手绘技术要求很高。现在,人们用电脑进行美术创作,摆脱了铅笔纸张、直尺圆规、颜料调色盒等绘画工具限制。即使是一个没有受过专业美术训练的人,只要使用Photshop等普通绘图软件,也可以制作出令人满意的图片来。不仅如此,数字时代还促生了以美术学为基础的创意产业,尤其是广播、电视、动漫、环境、设计、广告等新兴产业的迅速成长,对高校美术教育形成了强大的拉动。为适应这一需求,许多高师类院校都开设了基于信息技术的艺术设计专业。比较典型的有;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主要培养能在电影、电视等媒体的制作岗位上从事三维动画创意及制作等方面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图形图像制作专业,主要培养能在电影、电视、广告、新传媒等媒体的制作岗位上从事后期合成、电脑剪辑、特效制作以及影视作品技术处理的专业技能型人才;游戏动画设计专业,主要培养能够在游戏制作领域胜任原型设计、模型制作、纹理制作、动画调试等岗位的工作,并进行创作和理论研究的技能型人才,等等。这些人才的知识与技能结构与传统美术人才相比有很大的区别,他们所从事的美术活动很难以传统的美术概念来界定与归类,但往往又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因而也引领高师美术教育不断调整人才培养目标。
中国是亚洲未来最大的高清市场,面对的情况较为复杂。2008年5月1日,中央电视台高清综合频道正式开播,这是中央电视台第一个开路播出的高清电视频道,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北京奥运会期间,高清综合频道全程转播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和各项奥运赛事,成为名副其实的“奥运高清频道”。北京奥运会为高清技术带来的广告效应,悄无声息地潜入到传媒院校的实践教学当中,触动教师与学生深入思考高清技术对于自身的影响。高清技术在全球知名媒体的应用数年前已经开始,高清拍摄已经成为世界纪录片发展的主流,如著名的Discovery HD、Biography Channel、History Channels都是完全用高清播出的纪录片频道。
如果仅是简单的抛出“内容为王”或“技术为内容服务”的绣球,我们依然不清楚高清技术对于国内传媒院校实践教学的潜在效应。若找寻问题的答案,我们还需要回到HDTV的巨大市场中去。
根据Informa Telecoms and Media的预测报告,全球HDTV的使用者将从2006年底的4800万户跃升至2011年的1亿5100万户,预计亚太地区购买高清电视服务的用户在2011年将达到3900万。目前HD家庭58%在美国,28%在日本,英国、加拿大、中国、德国亦名列前茅。
中国正从国家层面加快制定、推进高清电视发展的整体规划和政策措施,这会大大带动高清节目制播建设,加快电视台现有演播室和制播系统的高清化改造,并直接推动高清节目从单个系统、个别栏目制作向全台系统转换。高、标清同时播出的方式在中国可能持续相当长一段时期。中国1600多个电视台高清项目的实施需要更深入的工作和准备。SD向HD转换的机制正在启动,当前经济环境并没有影响到标清向高清转换的进程,相反,各省、市电视台有足够的能力继续增加高清设备,逐步完成台内SD向HD的整体转换。同时,考虑到中国的国情,构建适合标清、高清等多种格式播出、多种终端接收的媒体内容平台具有现实意义,这将创造标清与高清同播的新格局。而电子消费品市场的旺盛需求,会促进高清电视机的推广与普及,从而直接带动中国高清电视的快速发展。这意味着高清在广播电视领域和视频工业领域内都将得到广泛应用。传媒教育作为支持产业发展的人才源泉,直接面对的问题是:就业市场的变化、职业能力的提升和未来的技术趋势。
传媒教育的就业压力
随着电视媒体覆盖范围的快速扩张,低成本的收视活动成为中国寻常百姓家庭的首选娱乐方式。电视这个行业对于年轻人拥有巨大的吸引力。无论是想成为演员、导演、记者、主持人、编辑或影视技术人员,许多怀揣梦想的青年人希望借考入传媒院校踏入这一朝阳之地。但是受扩招的教育政策影响,国内传媒院校的自身发展“心有余而力不足”,新专业建设多是抱着“先有后好”的心态――“摸着石头过河”。国内除了原先有一定规模的新闻传播专业外,近年来大量增设影视制作、数字艺术类及相关专业。
以新闻传播专业为例:二十多年来,国内的新闻传播学教育规模快速扩大,教育部高教司统计表明,本科层次的教育截至2005年全国共有661个新闻学类本科专业点,其中新闻学209个,广告学232个,广播电视新闻学146个,编辑出版学50个,传播学24个。据不完全统计,当前新闻传播专业在校学生约10万人,教师约1万人。那么电视台的从业人数是多少呢?根据国家广电总局的官方统计数字,截至2008年底,全国广播电台电视台共有从业人员28.72万人(考虑到体制过渡,实际从业者还会更多一些)。
可想而知,每年那么多毕业生走出校门,面对着怎样的竞争?而他们对于未来的期盼,除了有限的传统媒体,还可以落在哪里?用人单位一般不喜欢用新人,他们认为:“来的都是半成品”、“在学校实践机会少,只有理论没有实践。”社会需求和院校专业教育之间出现了明显的脱节。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增强校内实践环节成为专业院校不可推卸的责任。
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思想
高清技术所创造的巨大市场,是对原有媒体竞争格局的重新洗牌,对于传媒类专业的学生会是一个新的信息服务空间。就教育机构本身而言,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将成为竞争力的重要构成部分。只是这种理念的实施,必须基于国家整个院校专业教育系统思想的转变。
当前,国内传媒教育的整体架构基本分为三个层面:高等职业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思想比较统一,就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企业服务;本科教育当前面临的就业压力大,自2005年已经开始大力改革课程体系,增加实验环节,增强学生就业能力;而研究生的教育思想一直争论不休。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存在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培养模式以学术型研究生为主,应用型人才培养重视不够,规模小,比例低。为此,全国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联席会年度工作会议于2009年3月2日在北京召开。全国16个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的负责人、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及有关高校校长、研究生院院长130余人参加会议。重点研究如何调整研究生培养结构,改革培养模式,加快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
可以看出,我国传媒类教育的整体思想正在向培养应用型人才看齐,这其实暗合全球型的媒介转型潮流。英美新闻传播教育界会比我们提前一些看到挑战,但是也在思考应对策略。英国威斯敏斯特媒介研究中心Colin Sparks教授认为,英国不少新闻院系正在调整对策:适应瞬息万变的产业对多种媒体技能的显著需要,学生要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要认可多重择业的可能,适应国际学生而不是只注重国家特性。美国马里兰大学Thomos Kunkel教授认为,在美国整个媒介大环境和新闻工业正处于转型期间,传统新闻传播业持续走低,可替代媒介正在崛起,针对这种形势,新闻院所更关注多媒体以及获得多面向的传播技能,同时亦试图延续新闻专业主义技能与标准。不过,秉持正统大学精神的观点也有很多拥护者。例如香港中文大学陈韬文教授通过调查发现:从业者与学生最看重的能力依次是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广博知识。不过传媒教育已经初步取得共识,当前面对的问题有:信息科技冲击传媒的传统边界,社会加速变化需要适应能力强的人,全球化迅速发展需要更多拥有跨文化和跨境传播素养的人。这些问题的解决,都应当从课程设计的革新与改进方面来体现。
传媒实践课程的革新
虽然传媒教育的实践课程内容丰富,但是视频制作的方法与技能教育却是重中之重。面对21世纪图像传播的狂潮,掌握最新的视频制作技术在不同专业都广受学生的欢迎。这一方面源于高清技术在纪录片与数字影视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入的影响,另一方面的重要原因是:DV的诞生,使个人拥有摄像机参与创作成为可能。
国内传媒教育受传统意义上文理分科的影响,很多院校还是坚持实践内容是理论课程的延伸与补充,这是一种不全面的认识。还有很多专业的负责人认为:同敏锐的头 脑和流利的笔杆子相比,制作技术并没有很高的含金量。在信息传播飞速发展的今天,大概只有不了解技术的人才会这样看问题。遗憾的是,不是所有的专业负责人都明白这一点。在课程设计上,我们会看到很多这样的名称,例如某某策划与制作,某某创意与制作等等。任课教师抱怨定位不清,学生认为内容蜻蜓点水,没有重点。许多211重点院校尚且如此,更不用说很多跟风的地方院校和民办院校了。如此粗放型教育造成的结果是:学生知识结构广度过泛,深度不足,并不适应社会对于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真实。德国的传媒院校所占比例也很高,276所高等教育机构,有65所高校的72个学院开设传媒相关专业,占全德高校总数的1/4。与中国不同的是,德国的教育界不认为新闻采访与写作属于媒介技术课程。基本上偏重于电视、电影、印刷媒体和媒体工艺科学方面的应用技术学习。
高清技术同标清相比,是一次彻底的技术革新,也是一次重大的产业升级。传媒院校应借此良机,重新梳理实践课程体系,在有限的投入下升级教学硬件平台,为下一轮的竞争做足准备。谁能抢得头筹,谁就能步步领先。技术的影响虽然是局部的,但却是长期的、深入的而逐渐渗透的。几乎所有和视频制作相关的课程,都会卷入其中。高清电视的分辨率至少是标准电视的两倍,因此和般的DVD和模拟电视相比,它可以展现更多的细节,而且传输高清电视的技术标准,使得无需使用信箱技术就可以处理16:9的画面,大大提升了显示效果,这也会影响到前期的构图、灯光和布景。高清提供了高品质的视听效果,也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新的要求。制作者在用光、色调、构图、运动等多方面都需要提高,需要不同于传统标清制作的专业流程与控制能力。
高清技术有可能使创作手法产生巨大变化。就摄像机而言,它带来了一种更贴近拍摄对象的方式,一种更生活化的交流方式。目前,高清摄像机的发展将纪录片与数字电影的创作带向了另一个维度,无论是1920×1086的分辨率还是16:9的画面比率都更接近电影。DV风潮也许一度促使创作者注重真实记录的现场感,这带来了忽视画面影像塑造的倾向,当高清摄像机被运用到纪录片拍摄后,画面影像的塑造将重新被重视。由于高清制作过程、手段、观念的变化,为纪录片和数字电影的产业化实现带来巨大的推动力。事实上,高清拍摄的纪录片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比标清高出很多,也为纪录片走进影院开启了新的大门。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制作公司、独立制作人和专业院校正在加大对于高清设备的更新换代。
这里有必要关注民营院校对于高清技术的应用。同国有教育单位相比,民营院校对于设备更新的经费控制得较为严格,经费额度可能相对较低,但是在标清与高清的统筹过渡方面却可能有出色表现。以日本大学艺术学部为例,作为私立大学,设备更新并不算及时,但是维护得非常好。只购置必要的教学设备,绝不会出现浪费和铺张的情况。再如美国的罗德岛设计学院(RISD,Rh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它也是一所私人艺术学院,于1877年成立于美国罗德岛州的首府普洛维登斯,拥有2000名世界各地的学生,近300名全职教师,400名职工。在全美艺术类院校排名榜上,RISD多年高居榜首。该校极其重视技术和实验精神的培养,在第一年的基础课程中,学生必须接受广泛的设计课,从徒手绘图、平面设计到立体设计。大二选择方向,大三更注重动作和动画的学习,同时学生可以选择另一个方向。大四,必须完成毕业设计,可以是电影、动画、视频、CG或多种组合。罗德岛设计学院在实验平台上的投入非常大方,摄像机在学生手中可以呆上一个学期。当然,学费也极其昂贵。
高清技术常常引发的另一个话题是影视合流,这对于美国的传媒教育学院并不新鲜。美国是全球影视业强国,随着媒体技术融合与艺术观念的发展,电影与电视制作放入同一个学院之中早成为常见之事。如美国南加州大学电影与电视学院、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纽约大学艺术学院。但是在学习上他们注意专业方向的融合,大部分多为制作专业。这一点与我国本科就分出导演,制片,摄影专业有很大区别。事实上美国开设的电影制作专业并不完全是为电影培养人才的,这就如同美国的传媒学院并不完全为电视制作培养人才一样。很多学校都是同一套系统交叉培养。即使在高度分工化的美国,很多情况下电影和电视制作也是交叉的。不过专业的电影学校强调整套的电影制作方案和解决方法。美国的电影学校提供广泛的课程设置,全面的写作、创作训练,结合实际的制作项目以及社会实习。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借鉴。传媒教育教育需要大量实践的充实。虽然我们在这里讨论高清技术对于传媒教育的影响,但是依然强调亲身实践所带来的感性认识,强调学生创作的精神与方法。必须在不断摸索成功作品经验的同时,自己动手进行拍摄和制作,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创作风格。
制作设备的选型
教育机构不同于一线制作单位,他们非常在意性价比与可持续性。许多教育单位用于添置实验设备的资金捉襟见肘,因此希望一个平台能够符合多个教学层面的需要,这一目标恐怕很难达到。优秀的传媒院校,会根据学生年级设置不同的拍摄与编辑课程,例如二年级使用Adobe Premiere Pro,三年级会用Final Cut Pro、Avid和大洋的Me非线性编辑系统。二年级在演播室接触现场制作,三年级进行室内录音和导演,四年级团队制作短片或纪录片。这样的安排倒也合理,只是对于教育机构的师资和硬件要求较高。不论怎样,在低成本下创作专业水准的高清晰度影像,在今天看来已经不是“痴人说梦”。
除了筹措资金,另外更重要的是:对于教学设备的价值和需求做出正确的判断与选择。传媒专业的设备选择首先考虑的是前期设备,投人程度依据自身实力和专业侧重决定。摄像机对于学生来说,需要尽可能了解性能和操作,通过对设备的学习深入掌握摄影、摄像技巧。由于学生未来在工作中也会使用到广播级设备,所以在学校实践阶段,在低成本的情况下要尽可能接近广播级设备的操控性能。当前高清摄像机在画质上的提升是原有标清摄像机所无法比拟的。素材采集一般通过1394接口或USB完成上载,然后在计算机平台上后期剪辑。通过1394接口在不同环境采集素材成为适合影视教学的可靠、方便之事。无需借助视频采集卡,无需使用高端摄像机,也无需使用专门的放像设备。1394接口让HDV素材的采集获得最大的通用性。
通常而言,专业设备接口越多,设备价格越贵。支持EFP现场制作的摄像机则需要SDI接口。教学设备除了学生使用,也要考虑到教师的实践与创作。应当能够支持拍摄实验短片、纪录片、新闻、广告、舞台剧、MV等多种艺术风格与形式的影像作品。价格稍高一些的摄像机,会在镜头、操控性和菜单上更加开放和灵活。
多数学生在校期间一般不会自己购置高清摄像机,但是通过借用或租用的方式,很容易获得DV设备。在动手中学习,在实践中领悟。高清摄像机可以推动学生创作水平更上一个台阶,学生摆脱传统DV设备粗劣的拍摄限制。也许有朋友认为HDV的磁带记录不够“时尚”,我们不能只考虑学校的投入,而忽略学生自己的学习成本。在过去的两年内,基于半导体存储的高清摄像机开始进入市面,同以往的HDV摄像机相比,卡式或硬盘式摄像机带来的最大问题是拍摄内容存储成本的大幅提升。学校是否愿意在存储上多花近1/4的费用呢?学校是否放心精密而昂贵的半导体存储介质放手给学生用来拍摄日常作业呢?这些都是新的问题。同硬盘或半导体存储设备相比,磁带价格极其便宜,便于保存和更换,普通超市和卖场就可购置。大多数学生没有能力单独购买昂贵的摄像存储设备,磁带仍然是当前乃至今后数年内的选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