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5 18:01:2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优化人事管理制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高校;人事管理制度;创新;发展
作为一个人才培养基地,高校管理水平高低直接关系着人才的培养状况,因此,高校管理工作十分关键。作为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管理制度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是培养优秀人才、推动高校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础。但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部分高校教职工队伍流动性大,导致很多优秀人才大量流失,不利于高校持续、健康发展,为此,在新形势下,要求高校必须加快人事管理制度的创新和发展,以制度为保障吸引和留住人才。
一、高校人事管理制度改革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近些年来,高校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但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缺乏系统性的改革,导致很多问题无法彻底解决,也难以有效激活教职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增强其创新意识,提高教育实效性。加之部分学校盛行形式主义之风,导致分配不公,教职人员心态浮躁,无法彻底投入教研工作中。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1、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方案不切实际,照搬照用,无区别。改革切忌照搬其他高校的方法、经验,而是必须结合自身校情、教职工情况来进行。但是,很多高校忽视了这一方面,无视是否具有足够的改革承受力,导致校内分配不公,财力不支,存在捉襟见肘等情况。
2、在进行改革措施的制定过程中,未事前进行科学调研,改革过程中未进行换位思考,致使旧弊端未除的同时,新矛盾频频出现。作为一个人才培养基地,高校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措施制定、出台与实施时,必须理性、稳健地推进,但很多高校充分进行调研,对于新问题、新矛盾未制定完善的方案加以解决,导致改革成效不大。
3、很多高校虽然推出了改革方案,但是朝令夕改、怪招迭起,似乎激活了一滩“死水”,但是却没有真正把握好改革的实质与价值,致使水越激越浑,有些高校人事改革方案及措施不断,但却“来匆匆、去匆匆”,导致教职人员不知所措,精神压力倍增。
4、改革措施单一化,更关注物质奖励,考核指标单一化。不少高校忽视教职人员的自觉性,将其视为单纯的经济人来对待,在开发其潜能方面过于单一化,只考虑到了物质需求,对于其精神需要则未涉及到。
二、高校人事管理制度创新与发展途径分析
结合高校人事管理制度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了推动其创新和发展,应从如下方面着手:
1、树立现代化管理理念
必须转变当前高校人事管理中已经形成的固定思维模式与陈腐观念,树立同高等教育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管理理念。一方面,促进人事管理朝着人力资源管理方向转变,以提高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标准化。转变传统高校人“人与事”的管理方式,朝着注重现有人力资源开发、利用、重组、优化的管理方式,科学组织、安排高校人力,形成最优资源结构,继而提升管理效率。另一方面,加快高校教职人员的身份转变,由传统的管理朝着岗位管理方向发展。岗位管理有助于打破教职人员身份终身制。依据“科学设岗、按岗聘任、以岗定薪、优胜劣汰、严格考核”的基本原则,构建同市场经济、高校办学特点相适应的用人制度。结合高校发展、学科建设、师资队伍等的需求,以科研、管理等多项任务作为基本依据,对各类岗位进行科学设置,并明确岗位的条件、职责,公开加以竞争,并依据岗位进行考核管理,基于教职人员相应的待遇。此外,还应转变传统经验式管理方法,朝着科学管理方向转变。为了促进人事管理制度的创新、发展,必须意识到人事管理的发展规律,采用现代化的科技对管理方法、手段加以改善,使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同时,结合心理学、社会学、行为学等多方面理论、方法,借助于现代化管理手段,对信息、决策、执行等系统加以完善,构建科学的人事管理体系。
2、加快制度创新,推行科学管理
一方面,要求高校必须加快创新用人制度。实现人才的社会化、人才配置的市场化、人才素质的综合化发展。同时,构建与社会发展、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要求相适应的人事管理制度,促进其由固定用工朝着合同制用工方向转变,实现身份管理朝着岗位管理方向转变,实现行政性管理朝着市场法制化管理方向转变。全面落实聘用合同制,构建岗位聘任制,结合高校办学情况进行岗位设置,明确岗位职责、任职条件等,公开竞聘优秀人才,聘任之后要求教职人员应同学校签订相应的聘用合同,以确保双方权、义对等,激发其潜能与主动性,促进人才的有序流动与科学配置。另一方面,加快管理制度的创新、发展。结合国家相关规定,就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进行指导,为高校人事管理制度创新、发展营造宽松的外部环境,促进高校新制度的发展。此外,还应加快人才引进制度与考评制度的创新、发展。以教育理论为依托,促进考评制度更科学、更规范,满足各学科、岗位的特点,实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提升教学质量。
3、创新管理方式方法,加快人事管理队伍建设
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要求高校人事管理制度创新过程中必须争取到全体教职人员的支持与参与。人事管理人员作为管理对象和主体,也是促进制度创新的主体,因此,必须注重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一方面,加快转变传统管理思想,注重以人为本,坚持人才强校策略,实现教职工“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另一方面,要求管理人员必须注重加强学习和培训,提升现代化管理技能。采用新型管理方式、方法对人才加以科学管理。同时,能够认真履行职责,增强自身的服务意识,为教职工营造良好的教研环境。
三、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应加快人事管理制度创新和发展,树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优化考核制度,充分调动教职人员的积极性、能动性,使其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自身专业能力,提升教育质量。与此同时,要求高校必须结合自身办学特点,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不断探索人事管理制度优化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结构改善,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1]刘笳.高校人事管理制度创新与可持续发展[J].沈阳建筑大学人事处,2007,23(10):503-506.
关键词:医院;人事管理;危机意识;应用
0引言
在现有发展形式下,我国医院正在努力发展为适合社会主义的时代形式,并推出了新的卫生医疗体制。医疗卫生体制最主要的发展方向就是医疗卫生机构的人事与分配制度改革。所以,将危机意识引入到人事管理中去,能够提升医院人事管理的整体质量。
1危机意识在医院人事管理中的作用
危机就是失衡,主要是在一个动态变化的发展过程中,常常出现的一种偏移现象。合理的危机意识能够激发员工积极性,并提升自身的责任意识,从而为医院的进步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可见,将危机意识应用在医院人事管理工作中,主要在对医院的员工管理期间,以一种精神措施或物质措施的方法,在整体上使医院的全体员工受到正确的危机意识,这样不仅能优化自身的工作状态与工作质量,还能提升自身的工作素质[1]。我国卫生事业在发展形势下,最根本的发展目标就是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以及自身的医疗服务质量,从而促进和谐社会的积极进步。我国的医疗卫生行业在当前发展形式下,为了促进我国卫生事业的长期发展,顺应当代市场经济的变革需要,就要将危机意识引入到医院的人事管理中去,从而使医院的工作人员能够感受到竞争中存在的危机,并使自身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该发展形式不仅是医院竞争发展的潜在需要,还能增强企业员工的控制能力以及约束能力,并激发员工的创新意识,从而使整个医院的整体竞争力得到有效提升。
2医院人事管理中危机意识的应用
将危机意识引入到医院的人事管理工作中,能够实现双并列模式[2]。认识到竞争机制以及危机意识,能够提升员工的自我行为意识,会不受医院人事管理制度的制约,但也不会得到某个方面的激励。对于没有危机意识的员工,在工作中存在传统的行为方式,受医院认识管理制度的影响,将会影响员工的自身发展价值。这些负面影响也会影响到医院的全体员工,所以,激发员工在工作中的危机意识,并合理处理医院中存在的危机,不仅能促进医院全体工作人员的竞争化发展,还能实现共同的竞争趋势。医院的相关领导应以辩证、实时监测的工作态度对存在的危机意识进行处理。在医院人事管理工作中,最关键的管理为“度”,如果医院员工没有较强的危机意识,医院中建立的人事管理制度以及相关条例就会存在虚幻形式,在其中并不能起到较高作用,从而影响医院员工的工作精神以及责任意识等。如果医院员工的意识过于重视,就会使医院员工失去一些安全感,从而进一步恶化员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所以,在医院人事管理工作中,要根据应用中的适当规则,合理对危机意识进行调节[3]。
3危机意识应用于医院人事管理中的工作方法
3.1顺应市场的经济要求。为了使医院人事管理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的变化需求,可以建立奖励惩罚机制。该制度的建立就要彻底改变传统的发展方式,奖励惩罚机制的建立主要实施的是多劳多得的发展理念,针对在工作中比较优秀的员工执行奖赏,并与惩罚制度形成对比。医院的人事管理制度的建立,相关部门要定期对各个部门的员工进行审核,并保证相关人员能够符合岗位上的相关要求。如果在期间,出现一些工作人员与真实岗位不太符合,就要根据人事管理制度中相关的管理制度进行分析,并利用相应条例进行处罚。例如:警告处分、减少薪资、调岗等等;如果对于在工作中表现比较优秀的员工,其中实际的岗位符合了医院的具体要求,根据人事管理制度的建立,可以执行相关的奖励,其中,可以实现领导口头表扬、奖金待遇以及提升岗位等等[4]。
3.2打破终身岗位管理制度。在医院中要彻底打破传统的终身岗位管理制度,就要建立竞争上岗制度。该制度的建立主要表现为,激发每个员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写出自己的岗位报告,如:岗位上的竞争意向、岗位的具体说明以及在工作中个人能够承受的压力或者能胜任的工作的范围等。不仅要指出自己在工作中主要执行的标准指标,好还要严格分析出自身在工作中将要面临的压力与工作负荷,最后,对自身的实际情况,阐述自己的薪资、待遇等方向上的具体内容。而且,医院还要对人事管理部门制定的竞争报告定期检查、不定期总结等,并以动态性的监测报告,与实际发展理念相对应。如果与现实发展中的实际情况比较相符,并且能够满足医院的客观发展需要,可以制定岗位调换、提升岗位等[5]。
3.3促进医院人事与工作室之间的配合。要促进医院人事管理部门与医院工作室之间的相互协调与配合,可以制定动态性的末位淘汰制度。期间,能够针对医院员工的发展需求以及实际条件,与医院发展中的实际情况进行对比,并设置出相应的分数值。而且,还要根据工作中的岗位要求、工作性质设置不同的审核标准,并实现动态性审核标准,从而对末位、超过规定次数的员工进行淘汰。
4结论
危机意识在医院人事管理中的不断应用成为当前发展的重要价值,根据危机政策的实施,期间就要不断加大宣传,使医院员工能积极了解该政策建立的相关规定。而且,在人事管理中,还要将发展的重点环节、关键步骤等规范实施,不仅要优化其中存在的缺点,还要严格把握医院员工的工作行为,从而提高医院的发展质量。
参考文献
[1]周燕.浅谈“危机意识”在医院人事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外资(上半月),2012(11):208.
[2]王霞,王文京.走动式管理在医院人事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2012,16(5):54-55.
[3]陈丽.人事在医院人事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物业•现代经济,2014(11):20-21.
[4]陈小力.医院人事管理的运行机制及方式选择[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21):52-53.
关键词:企业;人事管理;优化;措施
一、引言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优秀的人才为企业的发展带来动力,因此,企业的人事管理就具有重要的作用。企业应优化人事管理,为人才的发挥自身价值创造良好的管理环境,培养人才和发挥人才的潜能,这成为企业人事管理的有效性目的。而人事管理中的绩效管理部分能够更好地提高企业的效益,使员工与岗位得到更好地匹配,调动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协调了员工与管理者的关系。因此,在企业具体的战略目标的指引下,企业的绩效管理得到提升必然促进人事管理的优化。
二、企业的人事管理需要面对的问题
1.企业人力资源达不到最佳结构。企业的发展具有合理的人力资源结构,不断优化的人力资源结构才能为企业的稳定和发展创造人力资源保障与动力。然而,一方面高素质员工由于各种原因离职,造成企业的人才流失;另一方面,新员工与岗位和整个团队需要时间进行磨合,这些情况都阻碍了企业人力资源难以达到最佳结构。
2.企业的人事管理处于较低程度。我国的大部分企业还没有实现科学化管理,对人事管理还不够重视,中小企业的人事管理更多地采取经验管理,缺乏科学的职位设计与绩效管理,这就难以为企业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管理环境。一些企业的薪酬体系不完善,缺乏合理的激励机制,也没有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这些导致了人事管理制度的不规范,执行效果比较差,限制了人事管理的职能。
3.企业人事管理对员工的培训培养比较弱化。企业的人事管理部门应将员工的培训与培养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这样才能为企业的发展增加后劲。然而,很多企业难以开展有效的培训,大部分企业都看重眼前利益,不愿意对员工进行培训,没有进行人力资源的储备的意识和规划。还有的企业没有能力进行岗位所需人才的培训。这能够看出企业的人事管理的良好开展受制于企业的现实情况。
三、优化企业人事管理的有效措施
1.要完善企业人事管理制度,促使人事管理得到升级。人事管理应做好人力资源的规划,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完善的人事管理制度系统应包括员工的培训体系、绩效评估体系以及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体系等等。通过健全的人事管理制度,能够将员工的培训、开发与企业发展战略进行配合,发挥人事管理的职能作用。
2.制定好人事管理的工作任务。企业要制度人事管理的阶段性任务,要提高人事管理水平,以此改善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减少员工的流失,改善团队的协作能力,优化人力资源结构,积极引进高素质的管理人才与技术人才,从而企业整体的人力资源竞争力得到提升。
3.提高企业的绩效管理水平。企业实施绩效管理能够将战略发展目标明确落实到每位员工,使人事管理更加细化和完善,并在人事管理体系中处于核心位置。如工作分析能够为绩效管理提供评价的绩效指标,绩效管理能够使得薪酬体系更加合理和准确,对员工的绩效考核,是其获得绩效工资和奖金的重要依据。绩效管理能够为选拔企业优秀员工和管理者提供有价值信息和业绩评估。企业的员工培训应根据员工的绩效考核结果为基础,以改进绩效的目标为导向,有针对性地进行岗位培训。绩效管理促使人事管理对员工的岗位职责制度化与规范化,引导和驱动员工的工作潜能发挥与企业发展战略所需相一致。
企业的绩效管理对人事管理职能发挥具有重要作用,如实现了对员工绩效的科学评价、以绩效管理为核心,明确了员工的岗位职责、岗位培训以及员工的职业规划等。人事管理要促使员工按照工作目标与绩效标准进行发展,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加强管理层与员工的绩效沟通与考核方式,实现人事管理的目标。
四、结论
通过对优化企业人事管理的有效措施分析和研究,得出企业在全球化市场竞争的背景下,企业的人事管理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企业应加强和优化人事管理,以科学管理的思想方法解决人事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以此才能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企业优化人事管理过程中,加强企业的绩效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企业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互动环境,让员工为企业进行创新性工作,使员工自我价值的实现与企业的发展紧密结合,实现优化企业人事管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韩玉盛:试论企业人事管理中的人本管理思想的运用[J].现代商业.2009,(12).
[2]张蕾蕾:关于改进企业人事管理的建议[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2).
当前我国教育体制存在许多的不足,而高校中最为重要的人事管理制度上就明显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高职院校人事管理制度主要传承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劳动与管理分离的状况。该思想主要以高职院校人事管理在职能划分标准上就存在分歧了,目前我国高校人事管理存在问题具体指的是:一是高校有些部门人员存在冗余或者使用率很低,部分人员具有闲置的可能;二是高校教师教学和管理上没有进行分工,有些教师既是教学工作者也是行政管理着,这种双重身份的管理上又存在不一致的方面,这就导致了双重身份者在绩效考核、工资福利上存在较多的重叠和资源上的优势,而有些专心搞科研的教师却很难获得较好的考核,这就导致了高校教师对高校情感上的缺失。三是高校在资源利用上存在很多的冲突,本来高校设备、设施是全校教职工都可以充分利用的,但是为了能够在管理上有较好的责任意识,高校设备、设施进行了院系负责制等,导致了很多教学设备、设施不能充分的被利用。这些在人事上管理都存在了诸多的问题,以下是目前高校人事管理上存在的问题的具体表现形式:
1.1积极性得不到发挥
高校人事管理业务流程要得到优化,首先要对高校教师提高积极性上做好服务,高校教师比较容易满足现状,他们为自身的未来前景的看法存在不一致的,较多的教师都是只要较好自己本专业的课程就好了,至于其他的活动和科研上不够用心,导致了一个高校系统竞争力不强或者他们对科研转化社会效应这个思想认识层面上具有怀疑性。他们对高校人事管理部门的规则和规章不感兴趣,甚至有些公然的违背规章流程。同时人事管理部门有对一件事情反反复复的工作,这更加导致了高校教师的不积极性,使得高校人力资源上得不到开发。
1.2分工过细,流程具有断裂性
较为常见的组织机构均是以分工原则为基础而逐渐得以发展的,即便是根据分工原则构建的高职院校人事管理组织可以把各个部门的分工内容和具体职责划分明确,但是也会产生划分职责上过细使得高校教师在工作效率上过低或者有几个部门同时对一个人进行不同的考核或者管理,造成了高校教师人员管理上不知所措,容易出现管理流程的断裂现象。例如我院现有院内职能部门(管理部门和教辅部门),包括办公室、党委工作部、纪检监察室、人事处、教务处、后勤管理处、学生处(含团委、保卫科)、计财处、产学研与继续教育处、招生就业处、图书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等12个部门,各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完成各自工作任务。但是,有部门无法明确的工作任务也就成为不管地带,通常由办公室协调处理。
1.3缺乏资源信息共享平台
资源信息共享平台不仅包、括了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中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组织资源。通过分析资源信息共享平台,我们可以得知要成为一个良性运转的人事管理制度,必须要认真的探讨人事管理资源利用途径上实现。高校人事管理上资源利用率的高低是衡量一个高校人事管理水平的高低,而信息平台是对人事管理制度利用率测量的一个有力观察点。而高校人事管理实践证明,高校的人事管理的信息资源比较集中在几个部门之间,这对信息资源的共享存在较大的阻力。因此,高校人事管理部门应该建立ERP、网络信息中心等人事管理软件来采集高校教师信息,并对各类人才进行分类汇总形成人才信息数据库,构建起面向高校人事管理流程的一种运作方式,从而真正得可以获得高校信息资源的共享。
二、高职院校人事管理业务流程实现途径
高校人事利用岗位的差异性,可以把高校教职员工分为三类岗位:一是教师教学岗位、二是管理岗位、三是教学辅助岗位,其中教师教学岗位和管理岗位是高校教师岗位的核心,是实现高校教师人事管理业务流程实现的主要途径。
2.1教师教学岗位业务流程的优化
平时我们所讲的教师教学岗位指的是学科专业教学岗位,主要分为四个等级:助教职称、讲师职称、副教授职称和教授职称。他们是一个学科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人才,在教学岗位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专业学科教师教学岗位主要可以通过对他们进行专业方面的培训和科研上的加大扶持,实现高校教师教学岗位的壮大。其次高校管理岗位是教师队伍管理的领导者,他们主要是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服务待人的精神来进行高校人事管理,这个可以通过内部晋升和外部招聘来壮大高校教师队伍。教师岗位业务流程优化的措施包括:(1)通过对高校教师科研扶持力度,改善科研研究氛围环境,使高校专业教师真正的能够研究自己感兴趣的学术问题,提高研究的可信度和转化社会效应的能力;(2)高校人事管理部门要及时的了解高校教师数量和质量的状况,根据学科的专业及时补充适合高校教学科研的实用性人才,通过内部的晋升和外部的招聘来获取新的血液或吸收营养成分(3)在考核制度中尽量的做到公平公正,真正的提下人才考核的意义和本质,不断促使教师改进自身的不足。
2.2管理岗位业务流程的优化
在整体上说,我国高校人事管理实行的是校级、院系两头的管理体制,这个不仅管理到了教师个体还管理到了管理和教学双重身份者。管理岗位的业务也包括人员配置和岗位设置等方面。其中人员配置还可以分为内部晋升、外部招聘,由两个部门分别加以承担,人事处所负责的主要是其它管理岗位的设置与规划,而组织部所负责的主要是处级以上干部岗位的设置与规划。从大体上来看,高职院校的管理岗位是合理的,但是在组织机构上有“多头管理”的问题存在,所以,应当根据“大部制”的思想,把组织部门、人事部门成立合并为“人事组织部”。因业务流程相对较为合理,所以,为了保持管理岗位的稳定性,只需要在现有体制与管理流程之间有较大冲突发生时,再改造管理岗位。另外,在岗位管理业务流程的优化上,可以围绕岗位管理,适当的改造及调整其它人事管理业务流程,以便于方便教师或者缩短周期,提高高职院校的服务水平。
三、结束语
随着经济发展,人力资源日渐成为企业的核心资源。站段人事管理部门作为铁路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最基层的管理者和实践者,其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铁路人力资源管理总体效率,影响铁路高素质职工队伍的建设。当前,基层站段人事管理存在一系列主客观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事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未得到应有的肯定。在铁路企业尤其是基层站段,受传统管理模式影响,普遍认为人事管理部门是一般的事务性部门,与站段经营效益没有太大关系,对人事管理的工作缺乏系统认识和足够的重视,对其在企业当中的作用缺少相应的认同。
(二)人事管理制度未形成规范化。尽管从铁道部到各铁路局都在一直致力于人事管理的规范化,但是有些基层站段人事部门还存在着“制度是上级制定的,基层站段只是照章执行”的思想,没有对人事工作形成详细周全的规范性制度,对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和环节没有有效管理。
(三)人事管理人员非专业化。人事管理是一个全方位、系统化的科目,想发挥出它的作用,需要一整套的知识体系。目前基层站段人事管理人员很多是非专业人员,缺乏全面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和管理知识,其管理仍然停留在传统的经验管理模式之中。
(四)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相对薄弱。铁路人事管理信息系统是在全路范围内推广使用的人事信息综合平台,由于此系统在开发初期的主要定位是人事档案管理,加之基层站段对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较低,致使基层站段人事信息管理仍处于数据收集的初级的阶段,没有建立科学合理的人事分析系统,难以发挥辅助决策的作用。
二、新形势对基层站段人事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一)更新基层人事管理理念。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要求基层人事管理部门及时转变观念,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将职工自我发展与组织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以达到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的目的。
(二)转变基层人事管理职能。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要求基层人事管理部门将人事管理定位在企业战略性管理的平台之上,对业务部门真实需求进行深入的研究,积极参与企业决策,从战略决策的高度发挥监督、控制、反馈和调整组织人力资源等管理职能。
(三)优化基层人事管理方式。现代人事管理要求基层站段要以系统、全局的眼光来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真正内涵,强调每个管理者都应该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参与者,每个部门负责人都要掌握相关的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统一协调、全面参与、形成合力。
三、实现基层站段人事管理现代化转变的新思路
(一)树立新型基层人才观。一是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对于基层站段而言,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并能转化为生产实践,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职工,都可以称之为人才。因此要鼓励广大职工积极开展学技练功,提高素质、岗位成才。二是树立“为人才创造优越环境”的意识,积极搭建人才成长的平台。在充分调研和深入了解基层站段各岗位、工种工作性质和特点的基础上,把握人才成长规律,优化人才成长环境。
(二)完善人事管理制度化建设。一是增强基层人事管理制度的系统性,要积极推进人事制度“从零敲碎打”向“系统配套”的转变,建立人事管理的长效机制,加快建立现代人事制度的进程。二是增强基层人事管理制度的针对性。基层站段人事部门不仅仅是上级政策的执行者,更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多深入一线,勤于调查、善于研究、交流互动,贴合基层实际细化政策措施。
(三)加快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一是强化辅助决策功能,致力于形成集资源管理、业务操作、综合信息和研究分析功能为一体,具有数据集成、资源共享、功能完善的决策辅助平台。二是扩大应用范围,建立集政策宣传、绩效考核、干部选拔任用、人才培养规划于一体的更加开放的人事管理互动平台;建立健全网上干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考察、公示等人事管理模块,消除人为因素的影响,形成全员参与,最大程度的收集、掌握、完善干部德、能、勤、绩、廉各方面信息。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 管理 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地增强,经济飞速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对医院的医疗条件和服务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改革是医院不断发展的必然途径,完善医院的管理制度,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实现医院的现代化管理,医院人事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点,加强医院人事管理工作的创新,高效率的处理医院的事情,合理的分配医院的人力资源,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
一、大数据时代的医院人事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1.我国医院的人事管理存在很多问题
大数据时代医院人事管理制度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人事管理的规章制度不完善,导致医院的人事管理工作不能有效的展开。有些医院虽然制定了详细的人事管理制度,但是没有落实到实处,没有统一的管理标准。在有些医院里,人力资源得不到有效的资源整合,出现了自成体系的医院管理系统,导致医院自身的管理制度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医院的管理职能就是摆设,对医院的工作人员制约作用不明显,医院各部门和各个科室的权利和义务不明确,导致医院的管理混乱。
医院的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我国医院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大多数的医院管理人员都不是专业的管理人员出身,没有接受过医院管理方面的培训,对医院人事管理方面的特点不是很了解,专业的理论知识不完善,专业的管理技能不熟练。有些医院的人事管理工作者对医院的管理工作不重视,工作的效率低下,不能及时的解决医院人事出现的问题,缺乏对医院人事工作进行科学系统化的管理,难以适应医院现代化的发展和管理。
除了医院人事管理制度不健全和医院的人事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以外,最基础的原因就是医院的人事管理人员对医院人事的管理工作缺乏一个正确的认识,没有意识到医院人事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对医院人事管理工作认识不到位,认为医院人事管理的工作无关紧要,对医院人事档案工作的管理缺乏技术性,有时可能会造成档案的遗失或者损坏。
2.医院人事管理的创新意义重大
大数据时代就是新技术时代,医院的发展要紧跟时展的步伐,要引进国内外的先进科技设备,采取科学系统的人事管理方法,对医院人事的管理工作进行创新,使医院可以适应现代化的发展。
创新医院的人事管理工作,可以对医院人事的管理数据进行有效的整合,充分的利用医院的人事管理数据,把计算机技术引入医院的人事管理工作当中,整合医院的人事管理资源,使医院的访问门户得到一体化的构建,采取科学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对医院的人事工作进行精细化的管理,提高医院人事管理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加快医院人事管理工作的创新,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对医院的人事进行管理,可以为医院的工作提供丰富全面的档案资源,有利于医院的创新和发展。
二、大数据时代医院人事管理创新的途径
1.提高医院人事管理工作者的综合素质
大数据时代要求医院人事管理工作者紧跟信息时代的发展,所以医院人事管理工作者要具有创新的意识,掌握计算机的技术,对医院的人事档案进行信息化的管理,才能更好地实现人事管理工作的创新。医院也应该完善人事管理工作者的招聘工作,招聘专业性的医院人事管理工作者,结合社交网络形成全方位的人才招聘体系,弥补传统的招聘模式的弊端。在社交网络上进行招聘不仅可以加强对应聘者的深入了解,而且可以提高招聘和应聘的效率,节约招聘的成本。通过网络可以对应聘者进行全面的了解,通过互联网,可以了解应聘者的生活状况、专业素质,但是还要结合医院人事管理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使新招聘的人事管理人员能够适应医院的人事管理系统,为医院人事管理工作者整体素质的提高打下基础。
医院人事管理人员还应该提高专业的管理技能,加快医院人事管理信息化的步伐,在医院的人事管理中重视网络的普及。医院要经常对人事管理部门进行培训,除了巩固医院人事管理人员的理论知识,还应该重视信息化管理理念的宣传,对医院的人事管理人员进行信息化的培训,对员工的考核也应该运用信息化的软件,方便快捷,而且准确率高,在大数据时代下对医院的人事工作进行信息化的管理,提高医院人事管理的水平和效率。
2.加强对人事管理制度的监督和管理
加强对医院人事管理制度的监督和管理,首先应该完善医院的人事管理制度,引进专门的计算机人才,重视计算机技术的使用,利用网络加强管理,运用科学的人事管理软件,形成完整的人事管理模式,营造一个良好的管理环境。医院应该制定完善的激励和惩罚制度,为医院的人事管理工作者提供动力,提高人事管理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大数据时代,医院的人事管理工作重视的就是效率和质量。医院内部的人事档案数据都具有很强的保密性,在大数据时代,运用科技的手段,加强对人事管理工作的监督和管理,避免人事档案数据的丢失或者泄露等情况的发生,做好人事档案管理的保密工作,提高医院人事管理数据库的结构稳固性,运用计算机技术,减少医院人事管理工作人员的投入,有利于促进人力资源合理的分配,提高医院人事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医院人事管理的方法应该创新,实现信息化的管理,医院人事管理的工作应该朝着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在医院内部要完善基础的网络建设,优化医院内部的网络布局,完善医院的通信设备和网络设备,加大资金的投入,购进扫描仪、电脑和打印机,加强医院网络一体化的进程,运用互联网技术,加快对人事档案数据的整理,把人事档案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输入计算机内,方便日后的查询和管理,为医院人事工作的管理提供方便。
3.重视医院数据库的建立和管理工作
大数据时代下,医院的人事管理要想进行创新,需要建立完整的数据库,但是医院数据库的规模较大,耗资比较巨大,大多数医院难以承受高昂的建设费用。为此,政府应该加以支持,为医院数据库的建立提高资金和技术的支持。政府也可以出资建立一个大型的数据库,供医院使用,医院进行人事管理时,可以及时的获取数据库的人事信息,为医院人事管理的工作提供依据。
各个医院结合医院自身的条件和资金状况,可以建立小规模的数据库,在查询相关的人事档案信息或者数据时,不必进行人工的查询,可以在医院自主的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减少人力和资金的投入。在数据库录入信息时,要注意数据库录入信息的准确性,为日后的查询和管理工作做准备,提高数据库管理的科学性,引进计算机技术进行管理,避免人事档案出现损坏和遗失的现象,为医院日后工作的展开做铺垫,促进医院人事档案工作的创新和开展。
数据库建立以后,还要有相应的管理部门。以往医院对人事档案数据的管理都是实行人工的管理,难免出现人事档案的破损和丢失,为医院人事管理工作增加负担。大数据时代下,医院建立的数据库,把人事档案的信息和数据都收入到数据库当中,信息量多而杂,所以应该建立数据库管理的部门,让他们对数据库的信息进行系统化的分类和整理。还要加强对人事数据的收集和存储工作,保证医院人事管理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和丰富性,在网络上实现资源的共享,为医院的人事管理工作提供丰富的资料,提高医院人事管理的水平和质量,对医院实行科学化和系统化的管理。
综上所述,大数据时代,医院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医院必须加快创新和改革的步伐,才能满足人们高质量的要求。医院的改革要从最基本的人事管理工作入手,加强对医院人事管理工作的创新,对医院的人事工作进行信息化的管理,引进计算机技术,建立数据库,加强对人事档案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工作,方便快捷。医院还应该加强对数据库的管理和监督,避免数据库资料的丢失。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健全医院的管理体制,提高医院人事管理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加快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创新步伐。
参考文献
[1]马超燕.大数据时代医院人事管理创新的探讨[J].东方企业文化,2015(2):73-74
[ 2 ]蒋华艳.大数据时代医院人事管理创新[ J ] .办公室业务,2015(13):97,100
[3]刘亮.大数据时代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变革的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20):73
[4]王丽.大数据时代医院人事管理的创新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18):69
1.1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
人事档案是事业单位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事业单位在编人员的信息记录,而且关系到上级人事管理部门相关工作的统筹安排。但是,当前事业单位对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没能实现全面综合的有效管理。首先,事业单位现行人事档案管理制度集中在档案存储方面的管理,没能围绕人事档案全过程制订完善的管理制度,因此影响了事业单位人事档案数据收集的全面性和档案数据资料的准确性。其次,目前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的使用制度还十分缺失,存在着重储存和轻视使用的问题,不仅没有完善基本的人事档案资料借阅使用制度,而且导致人事档案存在着较大的借阅使用风险,严重的影响了人事档案管理效率和质量。
1.2人事管理制度执行较为困难
目前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还处在深化改革期,特别是随着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不断深入,上级机关对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要求不断的增多,这不仅增加了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的复杂性,而且影响了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科学发展。首先,事业单位现行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普遍落后于时代的发展要求,没能根据信息时代的新要求和传统纸制档案数据缺失的复杂现实,及时修订出完善和标准化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其次,事业单位人事档案不仅关系到事业单位职工的职称评定,而且关系到工资晋级,职务升迁,还涉及到医保和养老保险、老职工住房补贴调整等。上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社保局、住房公积金中心等不同部门(处室)对基层事业单位人事档案都有不同的使用要求和档案处理要求,这使得基层事业单位不得不针对多个部门,以及多部门开发的软件进行档案整理,实质上严重的影响了人事档案管理质量。
1.3与档案管理制度配套设施不完善
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的作用日益突显,不仅现有管理制度和基本规范存在着缺失,而且现有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部门的设施设备不能支持制订的执行。首先,事业单位需要不断更新退休职工信息,需要根据实际人事档案记载来辅助工会、社保等部门按年度要求采集基本的信息,由于现代人口的流动大,传统的电话联系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事业单位的实际需求,先进的指纹采集、影像视频采集设备还不是人事档案管理部门的标配。其次,目前基层事业单位的主管局,与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相关的分管局的各处(室)都开发出与人事档案有关的软件,有些涉及到事业单位人事编制的软件还有相当密级,需要运用密钥进行登陆操作,虽然上级机关下发了无线联接设备,但是基层单位仍没有配备与其专门联通的计算机,以及保证无病毒环境的专用打印机、复印机和扫描仪等设备,这不仅不符合上级有关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规定,而且影响了基层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落实,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问题。
2.优化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方法
2.1提升人事档案管理人员责任意识
全面优化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执行水平,需要全面提高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首先,要在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中明确各级相关人员的责任,着力加强对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相关的领导责任、主管责任、连带责任进行划分,加强相关人员对责任的认识,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其次,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生相关的法律法规,特别是要认真学习各项业务操作规程,要求人事档案管理人员按照程序进行严格操作。
2.2配置人事档案管理专业人才
为了全面做好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有效落实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的制度,还必须配置专业的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全面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履职能力。首先,从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的实际需求出发,尽可能的把懂得相关专业知识,有着从事此项工作基本素养的人员配置到具体岗位上来。其次,加强必要的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培训,注重从各项业务的具体操作流程,以及业务办理和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改革的需要角度进行专业化的培训。
2.3促成人事档案管理制标准化
为了提高基层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的标准化,必须对事业单位现行人事档案管理制度进行修订,要在上级机关的主持下,保证基层单位执行科学有效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首先,由省、市相关部门出台基层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规范文本,由基层事业单位按照实际情况进行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修订。其次,上级组织专家按照不同单位情况进行管理制度审核,重点找出基层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存在的漏洞。
2.4提升管理制度履行辅助条件
为了保证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顺利履行,必须提供必要的支撑条件。首先,针对事业单位的实际需求,提供制度履行必要的设施设备,保证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提升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办公环境,建立起现代化的人事档案使用和借阅信息化系统。第三,进行必要的使用密级管理,减少基层单位人事档案数据传递管理负担。第四,使基层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向数据准确性方向倾斜,重点做好数据收集工作。
优化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必须从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着眼,全面提升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的履职能力,减少不必要的工作负担,在优化环境的基础上实现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
作者:战扬 单位:黑龙江省三江工程建设管理局
参考文献:
(一)中职学校人事制度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由于受到以前计划经济制度的影响,我国的教育体制还存在很多问题和矛盾。我国当前的中职学校人事管理制度已经不能适应我国日益繁荣的经济发展需要,因此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就是人事管理制度中的弊端。很多中职学校教职工还存在“吃大锅饭”、“碰铁饭碗”的思想,不思进取,拿着工资混日子。教师整体素质得不到提高,教育水平也就没办法上升。只有解决了人事制度的矛盾,才能提高我国的整体教育水平和质量,从而为我国的经济发展输送更合适的专业人才。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深入,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应该积极面对变化,深化改革,加快与世界接轨的速度。
(二)中职学校人事制度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基本要求
我党大力强调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可见教育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中职学校作为向社会输送人才的主要教育机构,承担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我国中职学校需要不断深化改革,努力向国际学术发展前沿迈进,培养符合社会主义发展建设的高素质人才,从而为我国的战略发展做出贡献。对此中职学校应该积极加快体制内部的人事改革制度,以适应发展需要,提高中职学校的整体教育水平。
(三)中职学校人事制度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尽管近几年我国中职学校在认识改革制度上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教育体制的矛盾。中职学校人事制度还残留着计划经济时期的制度问题,比如教职工存在“铁饭碗”的思想,将教师这个岗位当成一个养老的工作,不积极进取,研究学问,导致教师队伍水平参差不齐,进而影响到教育水平。另外学校“”思想流行,不仅是对于学校制度还是学生教育都有不利的影响,导致用人效率不高,不能有效发挥出优秀人才的作用,导致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下降。目前我国中职学校改革实践对于教师队伍方面的改革还没有完善,需要加快中职学校人事管理制度的研究和探索。
二、中职院校人事管理制度的改革实践探索
(一)精简机构,加强编制管理
目前很多中职学校在人力管理方面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有很多冗杂无用的机构和人员编制,严重影响了人力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造成人力资本的浪费。根据相关的国家规定,中职学校应该合理设置学校党政管理机构,明确各个管理机构的基本职能,进行有效的职能划分,对于相似职能尽量设置一个岗位,或者合署办公,以减少资源浪费。根据《高等教育法》规定,学校的管理机构和领导职数要在上级规定的限额内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指定。在上级部门核定的数量内,坚持精干和高效的原则,对教职工采取定编、定岗,减少非教学科研专员,提高中职学校的人力使用效益。中职学校的编制主要分为五大类:本部编制、教师编制、教学辅助人员编制、专职科研编制、职员编制、附属单位编制。对于不同编制应该采取不同的管理制度,实现人事匹配,提高人事管理的合理性。人事制度要保持一定的灵活性,采取固定编制和灵活编制相结合、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相结合的方针,在保证学校体制正常运作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减少人员编制,提高人事制度的灵活性。
(二)改革用人制度
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中职学校仍然实行传统的专业技术职务和干部职务终身制,导致中职学校内部人力资本利用效率不高。近几年各中职学校的这种人事管理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了,现阶段应该做的是打破传统的人事体制,推行全员聘用制度,加强中职学校人事竞争程度。中职学校可以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和不同的人力岗位设置不同的管理制度,工勤服务人员实行劳动合同制,在双方自由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签订劳动合同,并受到法律的保护。教师或者其他技术人员实行聘任制度。同时为了便于后期的管理,应该根据岗位职责和任期目标建立完善的岗位考核评价体系。对上岗人员实行合理的考核,并做出相应的评价,为后期的人员调动提供依据。只有建立完善健全合理的人事考核制度才能激发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三)改革分配制度和激励制度
人事管理制度的目的是通过各种制度管理实现人力资源的最大优化配置,而分配制度和激励制度是管理者进行资源分配促使员工激发工作积极性的主要手段。分配制度和激励制度是人事管理制度的核心。合理的分配制度和激励制度不仅可以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从而带动员工更好地进行工作,提高工作积极性。目前我国中职学校的分配制度和激励制度并不合理,存在激励手段单一、考核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各中职学校的分配制度还是沿用以前计划经济设置的方案,主要以经济手段为主,和教职工的绩效匹配不合理,挫伤了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导致管理体制出现问题。对此人事改革应该着重进行分配制度和激励制度的改革,不仅使用经济手段还要关注教职工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多方面多维度解决人事分配制度。另外也要以“绩效挂钩,奖勤罚懒”为原则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并坚决将制度落到实处,让教职工的工作能力与工资水平相匹配,以发挥最大的效能。
(四)建立完善的人才流动机制
进行人事改革不可避免会出现人员调动、解聘等问题,对此应该成立专门的小组具体落实不同的制度,不同的人实行不同的制度。对于新人可以通过教育培训等方法提高员工素质,以适应工作需要。实在不能胜任的需要严格按照合同规定进行解聘。对于“老人”尽量通过培训、转岗等方式进行妥善安置,减少矛盾。对于快要退休的人则要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办理校内退休制度或者提前办理退休手续,确保这些人的正常生活。流动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能够有效地发挥人才的作用,提高中职学校的教育水平。
(五)建立人事争议调解小组
学校内部应该设立人事争议调解小组,集中受理人事制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或者矛盾,对于教职工提出的投诉和申诉,应该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合理调解和处理,维护双方的共同利益,确保改革顺利进行。在改革中必然会出现损害少部分人的利益,从而引起一定的内部矛盾,建立人事争议调解小组可以调节双方矛盾,让矛盾双方更好地进行沟通,以促进后期人事改革的顺利进行,减少不必要的阻力。
三、结束语
为了能够建立完善我国事业单位中的人事管理制度,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得出产生原因,找到解决措施,正是企业得以发展改革的重点,目前我国事业单位中人事管理制度主要存在的问题为:
1.没有健全的人事法规体系。公共人事管理法制化程度直接决定了整个国家的法制化程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相关部门对公共人事管理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强,从而形成了一系列比较完善的公共认识法规。但对事业单位中的人事管理却没有制定有效地法律法规,甚至对单项政策规定也没有进行完善。这些问题的出现对发展我国事业单位中的人事管理制度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从根本上来说,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政府机构没有制定足够的制度,所以目前我国事业单位仍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2.在对事业单位人事制度进行改革过程中出现问题。事业单位在对人事管理制度进行改革时难免会出现偏差和倒退,例如在对岗位管理制度进行改革时,由于相关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到岗位设置的重要性,在对其进行分析时缺少科学依据,从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使岗位管理倒退到以前对实际身份进行管理的状态中。在管理编制的工作中,出现编制动态调整机制缺乏、总量增长的幅度与公共服务发展规模不相符及无法保障编外人员的基本权益等一些问题。还有一些根据绩效工资实施的绩效管理无法正常实施,从而严重影响了绩效管理的效率。
3.国家没有明确事业单位的性质。受事业单位性质模糊的影响,使事业单位在进行功能划分时不能做到清晰细致。同时没有明确事业单位的性质还给设置人事管理制度工作造成了困难,尤其是无法明确界定人事管理的权责,使其缺乏一定的独立性,以上这些问题的出现使得推行分类管理工作很难正常实施。
4.国家对事业单位在人事制度变迁工作中投入力度不足。与事业单位中人事制度改革相关环节,例如建设人事制度的法律法规及改革社会保障制度等,国家政府机构在这些问题上的推动力度明显不足,从而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事业单位在改革人事制度工作中的自主创新力,无法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
5.人才引进模式较为落后。事业单位常用的人才引进模式为:必须经上下级核定编制后才能引进人才,而且无论有无需要只要引进人员就必须编制,另外,上级可直接决定该人员是否可以进入事业单位,并且编制人员后无法进行更改,这种传统的选拨方式存在很多不足,例如:具体人才的运用与编制审批间易存在差距,实施动态管理力度不足;一些人员进入事业单位工作后逐渐形成不良风气;由于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很多事业单位为了引进人才,制定的人才引进模式不标准。
6.单位冗员太多,经济效益不高。在我国管理事业单位的机构是国家,所以国家财政是维持事业单位的唯一途径。在向事业单位发放经费时,国家财政往往根据实际人数进行发放,该政策保障了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的足够经济成本,从而使企业工作人员数量不断增加,但工作效率却不见提高,常常造成人员膨胀。由于事业单位会给员工带来很多高福利,因而受到很多人的追捧。
7.没有健全的激励机制。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中缺乏一定的竞争和激励机制,同时还缺乏对从业人员的淘汰机制,从而无法淘汰一些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不高的人员,使他们认为只要进入事业单位,就无回顾之忧;人员晋升机制与员工的设计能力和业绩没有真正关系,没有明显的激励作用,有时甚至会引起相反效果;制定工资以论资排辈为基础,与级别有关,但与从业人员的业绩没有任何关系,从而无法实现奖优罚劣效果。
二、几点建议
1.减少对编制管理的投入力度,完善绩效管理相关体系。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必须减少对编制管理工作投入的力度,侧重对单位经费的管理,将更多资金用于可能提高单位工作效益的方面,在考核指标的体系中,制定相关考核指标,判断事业单位是否提高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效益,对于一些具有较高财政性资金使用效益的单位应予以奖励,实际上就是增加工资总量,而对于一些使用效益不高的单位来说,加以制约,根据具体情况减少工资总量。以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相关技术和理念,在提高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工作为目标的前提下,建立相关战略酬薪体系和绩效管理体系。
2.对人事管理活动自加以强化。首先相关部门需建立完善的岗位管理和聘用制,并要保障聘用制的公平性,创造良好地竞争环境,使新员工和老员工拥有同等待遇,尤其要主要调动新员工对工作的积极性,并要定期对新员工进行培训,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发挥才能的机会,以最快的速度摆脱传统管理方式对事业单位的制约。其次,对岗位管理工作设置一定的权限,科学合理的实施岗位管理工作,特别要主要,应根据事业单位中不同类型的工作人员实施不同的管理方式。同时不同事业单位间其人事管理制度也有所区别。对行政支持类单位来说,应参照公务员的人事管理办法对工作人员进行管理。对社会公益类的事业单位来说,应参照社会上一些非营利组织机构的管理方法对人员进行管理,从而构建起能够使组织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的管理方法,建立完善相应的分类管理体制;而对一些生产经营类的单位来说,应导入和借鉴社会先进人力资源的管理理念和技术,建立人事制度,还应按照社会发展的方向,借鉴现代企业机制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对事业单位进行运作,有利于很好的适应当前社会发展。
3.加大事业单位改革人事制度的投入力度。首先应建立起系统性较强的法律约束机制对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工作进行约束,从而确保法治化人事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其次,以分类管理为基础,对类型不同的事业单位制定相应的人事管理制度,明细责权,使法律制度更具指导性与针对性。所以,对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应该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强大的作用。
4.优化人才引进制度,使人员配备得以规范。首先,我国事业单位对外公开招聘的工作仅处于初级阶段,要想这项工作得以顺利进行,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必须对其进行周密组织、精心研究。为了实现上述目标,笔者建议可以参照现代企业招聘的一些技术方法及对公务员进行招考的相关制度加以实施,仔细研究在公开招聘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努力完善各项考核方法和技术,从而确保事业单位引进人才工作的公正、公平及公开化。
三、结语
摘要:当前,随着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人民就医期望的不断升高,医院的建设和管理就需要科学性和可持续性,医院的人事管理制度更是需要有所突破。本文分析了医院人事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合理化的解决建议。
关键词 :医院 人事管理 问题 对策
随着我国医改工作的全面推进,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已经很大程度制约了医院的整体发展,所以,将科学的人事管理理论运用到工作中,使医院人事管理实践工作得到正确的引导,建立一支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队伍,才能保证医院管理制度的顺利实施,促进医院的现代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一、医院人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人事管理制度问题。传统的人事管理中,薪酬分配模式存在着平均分配主义,不能更科学合理地去评价业绩贡献的高低,不能引起职工的危机感,所以工作效率低下,缺少工作热情。而统一的绩效考核标准,不能准确地考核出不同岗位、不同专业知识水平和不同业务水平职工的层次高低,从而导致职工的工作业绩水平不能完全发挥,影响了工作积极性。而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人事管理制度,以行政管理为主,没有科学完善合理的发掘人力潜能,使得医院各个科室不能明确自身的职责、部分科室人员配置过剩,人力资源不能充分地开发利用。
2.人才培养机制问题。缺乏健全的人才培养机制是制约我国医院现代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医院没有对全体职工进行基础教育,导致医院职工的整体综合素质不高。其次,医院人事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医院人事管理水平的高低,而医院的人事管理人员大多是从其他岗位提拔上来,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却没有专业的管理知识支撑,所以管理能力不高。而专业的管理人员虽然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却大多长于管理方面的知识,短于医学知识的掌握。再次,医院没有定期给人事管理相关人员进行管理知识培训,使得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不能系统地结合,从而在决策和管理上出现某些弊端。
3.不能做好人才聘用工作,人才流动性差。增强医院内部员工之间的竞争是医院打造优秀医疗团队的重要手段,因此,人才聘用和流动工作在医院人事管理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不重视人才聘用和人才流动工作,不做好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这种人才流动不畅通的现象,会使得医院职工之间的关系比较稳定,缺乏彼此之间的竞争意识,不利于医院的发展。不实行竞争机制和优胜劣汰管理手段,就难以形成合理的人才结构。
二、提高医院人事管理水平的有效对策
1.完善人事管理制度。针对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人员,制定相应的考核机制,提高绩效考核的准确性、科学性、合理性。有效的内部考核机制和评价机制对医院人事管理水平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医院要不断加强内部考核与评价,根据医院自身的实际情况和性质,引进科学有效的考评机制,并建立严格的执行标准,深入落实到各个部门、各个科室,有效地提高医院各个部门、各个科室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此外,医院还可以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根据各个部门、各个科室职工的考核和评价结果,选出表现最优秀的几名员工,采用奖金和晋升结合的奖励方式,提高员工的荣誉感和责任心,促使员工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医院的可持续性发展增添动力。
2.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建立相应的培训计划,进行合理有效的专业培训,让员工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工作素质,端正工作态度,发掘工作潜能。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建立健全的医院人才培养机制,不断提高医疗团队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将医院人力资源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才能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确保医院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自身的生存和不断发展。医院在进行人事管理的过程中,除了重视人才培养还要不断引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使得医院的人才结构呈现阶梯结构,促进医院的内部结构不断优化。
3.建立良好的用人制度。对用人机制要进行完善和创新,不断将优秀人才引进医院的重要岗位中,加大人才聘用管理力度,可以采用分级管理来实现对优秀人才的科学、合理分配,将人才安排到适合的岗位,这样才能让其在适当的岗位上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优势,提高医院人才调控的高效性。同时,医院还要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到医院人事管理工作中,提高医院全体员工的竞争意识,使得医院员工在竞争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促进医院工作效率的提高,进而推动医院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慧,申良方,李谦.新形势下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与思考[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2,22(32):107-108
[2]陶代兰.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医药导刊,2007,4(23):118-119
【关键词】新形势;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效率
一、前言
现阶段,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市场竞争变得越发激烈,事业单位想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获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积极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做好人事管理工作,促进人事管理效率的提高,发挥人才在单位发展中的助推作用。
二、新形势下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现状
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使得人事管理工作成为事业单位运营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人才的运用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事业单位的发展前景。但是从目前来看,面对新的发展形势,事业单位在人事管理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人事管理的效率。
(一)缺乏良好的人才观念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人才所代表的,是掌握了专业技能和知识的人员,是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不懈动力。不过,与企业相比,事业单位对于人才的重视明显不足,在引进人才完成相应的编制核准后,基本上就不会出现大的变动,导致事业单位内部人员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影响了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同时,一些高端技术人才无法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和优势,最终导致事业单位人才的流失,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的长远稳定发展。
(二)缺乏合理的人才配置
现阶段,我国绝大多数事业单位在人事管理中,采用的仍是传统的国家用人模式和身份管理模式,缺乏与时俱进的精神和开拓创新的勇气,导致人才的配置无法充分满足市场需求,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招聘机制不合理、淘汰机制不健全、监管机制不完善等,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人力资源配置的合理性,阻碍了人才利用率的提高。
(三)缺乏可靠的信息管理
作为以国有资产设立,由政府相关部门管辖的社会服务组织,事业单位本身特殊的性质使得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容易受到党政机关管理模式的限制,在针对一些重要数据资料进行记录时,依然沿用手工记录管理的模式,严重影响了管理效率。虽然部分事业单位在人事管理中引入了计算机技术,在管理效率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其应用范围始终有限,一般只能对一些常规性的工作进行辅助,缺乏在人事信息管理数字化等方面的应用,其本身的作用无法得到充分发挥。而随着事业单位的发展,其内部工作人员队伍也在持续壮大,对于人事管理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缺乏可靠的信息管理,往往只能通过增加人手的方式进行管理,不仅增大了管理成本,而且严重影响了管理效率。
三、新形势下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效率提升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在新的形势下,事业单位应该立足自身,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升人事管理效率,确保人才的作用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一)完善人事管理制度
对于事业单位管理层而言,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必须及时对自身的管理理念进行更新,认识到人事管理在事业单位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树立起人才为本的观念,加快人才队伍建设,为员工提供一个能够充分发挥自身能力的平台。应该为员工提供相应的帮助,在单位内部营造出一种爱岗敬业、服务社会的氛围,引导员工树立团结奋进、积极向上的理念,发挥员工的能动性和创新精神。同时,应该对人事管理制度进行健全和完善,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扫清身份管理的障碍,结合事业单位本身的工作性质和具体要求,进行工作岗位的设定,落实岗位责任。一方面,应该积极改进人才引进机制,对传统的单一的人才引进渠道进行拓展,不断提升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另一方面,应该做好人才定期考核,制定科学的绩效考核标准,将考核结果作为员工晋升和淘汰的重要依据,提升其危机意识,使得员工能够主动去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优化人才配置
合理的人才配置,可以对有限的人才资源进行高效利用,在避免人员闲置的同时,也可以确保每一个员工都能够在恰当的岗位上发挥自身的能力。在进行人才优化配置的过程中,应该坚持因事择人的原则,确保选拔出的人才能够满足相应工作的要求,做好岗位的合理设置;可以结合员工各自的特点,对工作任务进行分配,对员工的潜力进行最大限度的挖掘;应该坚持人事动态平衡,根据实际需求,对人员和岗位进行调动,在实现能者多劳的同时,也必须重视对能力较差员工的应用,如果员工的能力无法满足工作需求,则应该对其进行培训,避免出现在其位不谋其政的现象,提升人才的利用率。
(三)推进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推动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在提高人事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方面意义重大。在实际操作中,一是应该积极引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加快事业单位局域网建设,逐步实现办公自动化,利用网络的便捷性,简化人事档案管理流程,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体效率;二是应该将事业单位内部的局域网与社会公众网进行对接,及时将相关信息公开。例如,将事业单位的人事资料公开,自觉接受公众的监督,可以有效激发员工对于自身工作的积极性;通过信息整合,公开人事招聘信息和员工薪酬信息等,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推动人事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三是应该强化管理人员的信息化培训,提升其信息管理能力,确保其能够适应人事管理信息化的需求,提升人事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四、结语
总而言之,面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事业单位应该及时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到人事管理的重要作用,加大人才引进和培训力度,完善人事管理制度,优化人才配置,推进人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促进人事管理效率的不断提高,进而推动事业单位自身的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博熙,杜英.新形势下提高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效率路径探索[J].管理观察,2015(31):176-177.
[2]杨鹤.新形势下提高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效率的路径[J].人才资源开发,2015(14):5.
职工的能力与工作岗位需求相匹配、人与事相宜的最佳状态,使教职工的体力、心力和智力得到最高水平的发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工作效率。基于学校人事管理工作的特点,决定了思想政治工作在学校人事管理中发挥着极其重要
的作用。
关键词:学校 人事管理 政治思想工作
在学校人事管理工作中,有些政策、规定难免与一些教职工的意愿、意志发生矛盾,并由此产生大量的思想认识问题,特别是在人事制度改革过程中,出现许多的新情况、新问题使得教职工思想产生了较大波动。如果这些思想问题处理得不好,势必影响教职工的工作情绪,影响人事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甚至会影响学校的稳定与发展。因此在学校人事管理的各项工作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好坏,决定着人事管理工作的成败。
一、制度的确立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
学校只有建立一整套完善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并且在管理实践中不断地总结、修改和补充,使之贴近实际、科学合理、日臻完善,才能做好学校人事管理工作。
1、加强管理,不断健全与完善各项条例和规章制度。
学校教职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教师要始终恪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这一准则,所以在制定或修订规章制度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思想领先,体现民主管理的原则,让教职工充分发表意见。对教职工中的不同意见要引起充分重视,要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做好解释工作,使制度有法可依同时,又兼顾弱势群体,使学校的管理规章制度真正成为民主制度、公共制度,这样执行起来教职工才会自觉遵守、自觉维护、自觉约束。
2、成熟的制度是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而形成的管理制度。
制度在试行阶段,反映出来的问题看是否有利于学校发展、有利于教学需要、有利于人事管理的开展、有利于职工权益的维护。如果是,就应将其纳入管理制度之列,而对于一些个性问题同样也要引起足够重视。对照上述“四个有利于”看是否符合大多数人的意愿,在此过程中,工作人员要坚持以国家规定为准绳、以学校发展为方向、以“以人为本”为准则积极做好解释工作,在处理个人利益与学校利益之间要用思想政治优势开展攻势并,通过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在学校与职工之间搭建一条和谐的桥梁。只有这样,才能将制度不断补充和完善,才能得到绝大多数职工的认可。如果脱离了思想政治工作,单纯为制度而制定,制度到头来“落实”只是一句空话,只有将建全和落实规章制度,与坚持思想政治相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制度的执行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
政治思想工作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是对学校教职工进行耐心说服、正确引导,使其提高思想觉悟和遵守纪律,而执行管理制度则是要对违反纪律、违反规章制度的教职工依据规定给予批评教育和恰当的行政处罚。所以在执行过程中要做好解释,让受批评的同志欣然接受,让受处罚的同志心服口服,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的目的,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在具体工作中,一定要掌握好政策界线,做到公平、公正,政策面前人人平等,防止偏离了正确的管理方向。
1、坚持以思想教育为主,严格执法,避免滥施惩罚。
行政处罚是人事管理工作中一种必不可少的有效的教育手段,运用得当就会使当事人在接受处罚中受到思想教育,达到认清是非改正缺点之目的,否则会适得其反。在日常人事管理工作中,有的职工违反了规章制度,且在教职工中造成了不良影响,就应给予相应的处罚。在实施处罚时,人事管理人员必须要经过调查、审核事实、比照规定,严格掌握处分条件,绝不能以感情代替政策,以个人主观意志用事,随便给人以纪律处分或经济处罚。所以人事管理工作必须以纪律条例为标准,在坚持思想政治工作和执行纪律相结合原则的同时,特别要注意以教育为主。
2、坚持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的全过程。
实施惩罚是教育违纪职工的一种手段,要达到既让违纪职工接受惩罚,又让其心服口服,这样的人事管理工作才算是成功的。在此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应该说是很难做的。这就需要人事管理人员在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的过程中,耐心做好疏导教育,使犯了错误受到处罚的职工,能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并以此作为今后努力工作的动力。
3、在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时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遵章办事、执行制度是人事管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学校的规章制度是学校“治校”的根本大法,所以要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人事管理要坚持以事实为依据,做到“严中有理,理中有据”要使被处罚的职工心态平衡,保证其身心健康,这既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需要,也是政治思想工作“以人为本”的精髓之所在。
三、制度的改革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
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必然影响到一些职工的切身利益,每一次改革都伴随着一些新问题和新矛盾的出现,从而产生大量的问题需要解决。而单靠硬性执行制度而没有必要的思想工作作先导,就会使矛盾积压,时间久了就有可能爆发,必然会影响到改革的深化。因此在具体的工作实施过程中,要坚持思想工作与实际工作的统一。
1、认真学习政策、吃透文件精神,做到心中有数,这是做好人事制度改革的前提和基础。
人事管理人员要反复学习、认真领会政策之精髓,并结合学校现有人员的实际情况,积极做好人员分类和分析,对照文件规定,进行对号入座。在此过程中,要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工作,摸清教职工的思想动态,有的放矢地开展思想工作,如实行全员聘任制会不会让教职工转岗、下岗?实行了内部退养制度会不会影响职工的收入?实行岗位设置后会不会影响“双肩挑”人员今后的发展等等。只有掌握了这些信息,才能把改革的意义和目的,通过与职工沟通,让职工理解和接受。
2、坚持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先导,提高广大教职工对改革的认识。
针对在此项工作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和一些职工在思想认识上存在的偏差,一方面要在理论与实践上阐明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感,使教职工认识到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建立事业单位充满活力的管理机制,只有通过改革,才能逐步解决学校在发展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另一方面让教职工明白改革不是“砸饭碗”,而是优化岗位打通岗位工资晋升通道,并通过岗位优化使教职工更好地发挥每个人的能力和潜力,让“铁饭碗”变成“金饭碗”,引导他们彻底破除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思想观念,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理念,建立适应时代特点的新思维,进一步增强教职工对改革的认同感、参与感和责任感。
3、充分发扬民主,充分体现“三公”原则,调动广大教职工参与改革的积极性。
人事制度改革既是一次变革,也是一项群体事业,涉及的人多面广,情况也很复杂,矛盾必然突出,难度也较大。能否充分发扬好民主,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让他们投身到改革中来,并享受到改革所带来的利益,将直接关系到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成败。因此在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中必须充分发扬民主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始终坚持政务公开等多种形式和途径,最大限度地向广大教职工公示,增大教职工的知情权、监督权,保护教职工参与改革的积极性,确保学校改革的顺利进行。
4、以人为本,妥善处理矛盾、化解矛盾,切实维护广大教职工的根本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