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5 18:01:2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体育课程教学设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最近听到参加某些培训的教师反映,想学的没有学到,不想学的一大堆,培训内容过于学术化。高校的教师占了主要讲台,除了个别人是研究中小学体育课程的专家以外,大部分高校教师很少参与中小学课程教学研究,缺乏对一线体育教师实际需要的体验和调研,有些教师甚至没有认真看过课程标准,很多的观点是和2011版课程标准相对立的,他们缺乏中小学体育课教学和写教案的经历;没有在中小学体育课的课堂教学经验;没有中小学体育教学研究的论文和课题。这些“三无专家”的培训往往使一线体育教师思想产生混乱,说这个不对,说那个不行,自己却拿不出可行的方案,让参加培训的体育教师拿出一套教学计划,自己又不讲怎样的计划是正确的,讲一些老掉牙的东西,这些教师不认真备课,满世界“侃”大山,吹嘘自己如何有水平,大部分时间都跑题,白白浪费了一线骨干教师的时间。
另一部分主讲教师,把本科运动技能教学内容“三大球”重新给一线骨干教师上一遍,甚至把本科阶段的科研方法、体能测试统计、训练方法与论文的写作重新给一线体育老师讲一遍,讲课的内容陈旧,没有一线体育教师想学的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以及如何选择教学内容的方法,一线教师们也感到诧异,不知道是培训教学技能,还是培训运动技能?关键是那些讲座内容大都是大学的专业课程,如:怎样进行体育科研,国内外体育课程改革趋势,或者是课改的理念,大都是照本宣科,案例陈旧。
部分地区培训效果欠佳的另一个原因是,由教授定内容,请一些有一定职务的“圈里人”讲课,不管他是否对中小学课程标准有研究,这样,既浪费了财政拨款,又浪费了教师的时间。这是造成培训内容不符合一线体育教师需要、没有学到急需和想学内容的主要原因。难怪一些教师调侃“从未有过中小学教育教学经验的人在告诉中小学教师怎样做好教师”的现象,让培训效果大打折扣。
解决的办法是各级培训参照“国培课程标准”的程序选择培训内容、专家,规范培训工作,保证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不偏离方向。具体做法:
第一,一线体育教师喜欢实际案例、解题式的讲解,起点要低,要贴近中小学,深入浅出的教学计划才能引起体育教师的共鸣;案例实在、鲜活,有说服力,讲的内容能引起体育教师的思考,通过提供给体育教师的教学设计实例分析,让体育教师参与进来,一起动手,交给一线体育教师解决问题的钥匙,给一线体育教师提供生动、完整的设计案例供参考、借鉴,让参加培训的老师明白,其实把2011版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落实在教学中并不难。
第二,一个好的专家要把难的东西变成简单的、可以操作的、一线体育教师可以使用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才能受到一线体育教师的欢迎,而不受欢迎的专家是把简单的东西复杂化,云里雾里讲理论,讲趋势,讲一大堆大学的课程,居高临下,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这不能怪他们,因为他们没有在中小学工作的经历,他们只能讲这些东西。
第三,一线体育教师工作具有实践性,如果培训内容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培训者坐而论道,甚至攻击课程标准,培训内容严重脱离参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实际,使参加培训的教师不知如何操作,不知道该相信谁。要尊重一线体育教师已有的教育教学经验,他们作为成人,具有丰富的经验,他们在参培过程中关注为什么学、怎样学和学习效果如何,喜欢把新知识与旧经验做比较,并依据经验加以判断。受欢迎的培训者往往遵循成人的学习规律,尊重一线体育教师已有的教育教学经验,将教师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采用案例设计、剖析等多种方式,鼓励他们共同参与到培训活动中,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培训实效性。
第四,新课程培训的另一重要环节是遴选培训者,培训方案设计者应根据培训目标和参培教师需求确定培训者人选。分析全国各地近年来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培训者组成情况,最优培训组合应该是“三合一”,即与实践结合得比较多而好的高校和教科研院(所)的课程专家、对教材教法教学有深度体悟的教研人员、一线学科教学方面的优秀研究型教师三者合一。在具体培训中,还要根据培训层次和对象的差异确定课程专家、教研人员和优秀教师的比例,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五,培训工作的组织单位应该认真落实“国培计划”小学、初中、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师培训课程标准,科学安排培训内容,严格筛选讲课教师,合理安排知识内容比重,把一线教师最急需的球类、体操、田径、新兴体育课的主要内容、教学内容体系、学生学习的重难点及对教师教学的要求,教学单元和课时的优秀案例提供给参加培训的体育教师,使他们将中小学体育教学设计与实施的新技能、新方法、新课程教学理念有效转化为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问题解决能力,具备创新阳光体育运动形式的能力,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1、跟踪体育课程改革。
课堂教学设计必须以一定的理论为指导。理念包括体育教学的基本理论、教育心理学、学习论和教学论等。体育教学基本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是体育课程标准。体育课程标准指导、引领体育课程改革的方向。体育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保证每一位学生受益。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工作者必须根据体育学科的性质,以教育目标为宗旨,将运动技能教学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心学生发展为中心。为了正确把握体育教学的本质,了解体育课程改革的前沿动态,一线教师可以通过自觉和参加全国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的方式,也可以多读一些体育教学改革的研究成果。
2、夯实体育理论基础。
体育教学理论是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根据。体育学科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很多体育教学的基础理论在不断研究、发展、完善。21世纪,随着国家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学校教育中的人力、物力也不断增强,投身于体育科学研究的人也在不断增多,体育教学研究成果丰富,出版了大量的体育教学基本理论书籍,如《体育教学论》《简明体育课程教学论》等。体育学法研究也成为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为体育老师更好地设计学法提供了帮助。学术交流平台的扩大,使一些教师和体育理论研究者有了发表各自观点的平台,繁荣了学术思想。大量的教育网站为交流提供了广阔的互动平台,如中国体育教师在线。体育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三个途径夯实体育理论基础,把前沿理论、新成果运用于体育教学实践中。因此,一线体育教师在原有知识结构和理念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夯实理念基础,并把这些理论运用在平时的教学设计中。
3、观摩优秀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
中国教育学会学校体育卫生分会定期举行一些体育教学研究活动,其中全国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每两年举行一次。这些参加体育教学展示活动的方案是从各省、市、区的体育教学竞赛中选的优秀作品,由中国教育学会学校体育分会组织专家评选后,其中的一些优秀作品参加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展示活动。这些作品基本上代表了不同省、市、区的体育教学现状和水平,具有一定的示范性。同时,各省、市、区也会举行不同专题的体育教学研讨会。这些示范课或展示课都会被记录成光盘,教师可以通过各级教研室获取这些资料。这些优秀体育教学案例通常代表一个省、市、地区或某一专题近段时间的研究成果,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过程等方面的设计都达到优化状态。体育教师可以运用这些有效的教学资源,不断研究每节课的优点,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策略教学的设计、教学手段的设计、教学过程的设计等。在研究优秀体育课堂教学录像后,教师选择一些内容进行模仿设计。
4、研究优秀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
教师在研究优秀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录像课后,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内容,以一节课为单位进行教学设计。设计好后,可以与不同群体开展说课研讨,这些群体可以是同行专家,也可以是学生,教师可根据研讨者提出的意见或者建议修改教学设计。教师可以说课或上课的形式检验修改后的设计方案,邀请同行专家研讨人员对该课的设计进行点评,再次对方案做出修正,直到大家满意为止。这个教学设计实践将有效提升一线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力。
5、课后教学反思。体育教学受外界影响较大。
于是,当把理想科学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案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时,教学效果与预测效果不一定吻合。加强课后教学反思是提升课堂设计能力的重要环节。当上完一节课后,我们必须进行课后教学反思。那么如何进行课后教学反思呢?反思的内容包括:一是该教学是否贯彻了新课程理念,是否体现了全新、正确的学生观、教学观,是否突出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是否树立了科学的课堂教学效能观。二是该课的教学与学法是否有效。教学目标与任务、教学内容、教师角色与学生角色在课堂止的定位是否合适,教学策略与教学手段是否有效,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等。一节优秀的课,一定可以实现教学目标。如果教学目标实现了,说明教学环节的安排符合学生的特点,符合教学内容的特点,符合教学规律;如果没有实现,我们必须反思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分析是否合理,对教学内容的分析是否到位,对教学策略是否选择合理,教学过程是否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教学手段是否经济有效等。如果每上完一节课,教师都能认真做好课后教学反思,那么其课堂设计能力将不断得到提升。
作者:王海永 单位:河北省邯郸市磁县西固义乡学区固义中学
关键词 体育实践课教案 教学目标 教案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7.01.059
0 前言
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一经颁布,既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体育新课程实施大讨论的热潮,其结果也带来了体育教案的不断推陈与出新,各种风格与形式的教案不断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新课程的体育实践课教案虽然在不断的发展中,没有固定的模式,但也并非说明一切毫无章法的教案都能适应新课程对体育课的要求。这是由于:体育教案的风格与形式,是一定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在体育教学领域的体现,因而总是表现出相应的价值取向,既体育教案的风格与形式必须体现《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理念对体育课的要求。
然而,新一轮的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实施的13年以来,福州市体育教师的教案编写情况如何?是否能符合新课程的理念?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研究欲通过对福州市小学体育教师的教案编写情况进行调查,以期发现福州市小学体育教师教案编写的现状,为福州市体育课程改革提供实证的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调查了福州市自体育新课程改革以来市、区级公开课教案75份。
1.2 研究方法
(1)文本分析法。本研究通过对收集的公开课教案的文本材料进行分析,以求发现教案文本的特征。
(2)文献资料法。本研究以“体育教案”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上查阅有关体育编写方法的相关研究论文12篇,通过查阅《体育课程与教学论》、《体育课程标准解读》等相关书籍,了解关于体育教案编写的相关知识,为研究的分析做好理论的准备。
(3)比较分析法。通过分析所收集的公开课教案,将其所体现的教育教学观念与新课程的教育教学理念进行比较,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客观的探讨与分析,以期发现福州市小学体育实践课教案文本中的问题。
(4)结构访谈法。为了解福州市小学体育教师教案编写的设计过程情况,采用随机抽样法,从收集的教案中随机抽取15位编写者,对其公开课教案设计的过程情况进行结构访谈,访谈采用电话访谈和当面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并对访谈结果进行记录。
(5)数理统计法。对本研究的调查数据与收集的资料,运用Microsoft Excel2003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得出福州市小学体育实践课教案文本的客观信息。
对部分访谈结果的可视化处理,本研究采用Pajet程序进行分析,以直观地展示体育教师在进行公开课教案设计时的咨询对象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研究材料的典型性分析
为了解福州市小学体育教师设计公开课教案的过程情况,以“您公开课的教案是独立完成的还是在集体备课的情况下完成的?如果是集体备课,有谁参与?”为问题,对15位小学体育教师进行了结构访谈,访谈结果见图1。
从图1可以看出, 15位被访的体育教师的公开课教案,都是在集体备课的情况下完成的,是集体智慧的成果。进一步的访谈发现,参与体育教师公开课教案设计,即体育教师进行公开课教案设计时的咨询对象,主要有区市教研员、组内教师、兄弟校专家或其他人员,具体情况如图2。
从图1、图2反映的情况来看,福州市小学体育教师公开课教案的设计,基本上都不是自己独立完成的,都是在开课教师与市、区教研员以及开课教师所在教研组全体教师的集体备课下完成的,教案体现得是有代表性的教师的备课智慧,因此,从这个现状来看,所收集的公开课教案,具备较好的典型性,能反映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设计的普遍倾向与认识水平。
2.2 福州市小学体育公开课教案设计的现状
2.2.1福州市小学体育公开课教案目标维度设计的现状
教学目标的维度是指教学目标内容的结构,它从总体上反映教学目标所应包含的几个方面。对所收集的公开课教案的教学目标的维度进行分析,具体情况见表1。
从教学目标维度发展的历史来看,“教育、发展、教养”三维度,是我国全面模仿前苏联教育模式,沿袭教育家巴班斯基的教学目标维度,而随着教育社会的发展,美国布鲁姆从教育目标分类学的角度提出的“知识、技能、情感”三维度更能适应社会和教育的发展。因此,在1979年后,我国有部分地区开始采用布鲁姆的“知识、技能、情感”三维度教学目标,然而,2001年的新一轮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将体育课程的学习目标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领域,因此,季浏等人认为:“体育教学目标的设置应进行准确的逻辑分类,应根据体育课程领域目标的设置来制定。年级体育教学目标、单元体育教学目标都应结合不同年级学生和体育教学内容的特c,完整制定五个领域的教学目标。在制定课时目标时也应以领域为标准加以分类。①从这个角度来看,体育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设计“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维度。
表1反映了75份福州市小学体育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维度设计的情况,从这个情况可以看出,目前福州市小学体育教师公开课教案中的教学目标,其维度设计大部分停留在“教育、发展、教养”的三个维度上,少部分采用“知识、技能、情感”的三维度,这与体育新课程关于教学目标设计的阐述不尽相同。
2.2.2 福州市小学体育公开课教案目标描述的现状
教学目标的描述是指教学目标的书面化撰写,它反映人们对教学目标的本质认识。对所收集的公开课教案的教学目标描述情况进行分析,具体情况见表2。
在教学目标的描述方面,体育新课程采用的是一种综合的课程教学目标取向模式。根据体育的实践性特征和体育知识的操作性特征,它对教学目标的描述采取了以行为目标为主,并根据领域差异同时采用其他三种目标取向模式的方式。②其目的是为了使学生的预期学习结果尽可能外显化,以促进体育课程目标的全面实现。③以行为目标为主的教学目标描述方法,新课程认椋骸坝γ魅纺勘甑男形主体是学生;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对不同层次学习结果的要求,选择恰当的行为动词来描述教学目标,以加强教学设计的可操作性和教学质量的可测度性。④
表2反映了75份福州市小学体育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描述的情况,从这个情况可以看出,目前福州市小学体育教师公开课教案对教学目标的描述, 在行为主体方面,采用的是以教师为行为主体的方式、在行为动词方面,采用的是模糊的和不易观察和测评的行为动词进行描述,这不符合体育新课程关于教学目标描述方法的精神。
3 结论与对策
3.1 结论
福州市小学体育公开课教案的教学目标设计,在维度设计方面,主要采用“教育、发展、教养”三维度设计;在描述方面,主要采用以教师为行为主体、使用模糊的行为动词来描述。这不符合体育新课程关于教学目标设计的要求。
3.2 对策
(1)教育行政部门应多举办一些业务指导活动,组织小学体育教师参加学习,以提升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
(2)小学体育教师在进行公开课的教案设计时,应多参阅体育新课程的一些指导用书,如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的《体育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出版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论》以及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出版的《体育教育展望》等,并根据这些著作关于教案设计的精神来设计教案。
注释
① 季浏.体育课程与教学论[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61.
体育学科作为在高职教育阶段的基础课程之一,在教育活动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且在新课程教学理念下,对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提出更高要求,要求教师在帮助学生学习体育技能、锻炼身体的同时,着重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本文针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如何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分析探讨,并推荐一下优秀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学生;创新能力
现阶段,在新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下,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产生重大影响和严重冲击,而高职教育作为一个特殊的教育阶段,主要是为社会培养更多个实用型的技术性人才,创新是进步的灵魂,所以,在高职院校教育活动中需要重点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当然在体育教育活动中也是如此,这对于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能力来说意义重大。
1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认知
首先,培养学生的体育自我认知,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时,需要重点培养他们的自我认知,通过课上、课下的体育训练,加强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认知,以此为基础,调动自己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与自主性。教师需要坚持生本理念,重新构建体育教学体系,通过对学生的引导,调动他们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培养其创新能力。其次,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他们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并推动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师可以突破班级限制,创新教学模式,设计各种体育活动与游戏满足不同兴趣、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让他们在多样化的体育训练选择中得到锻炼,充分突出体育教学的人文性。
2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
2.1营造良好的体育课堂氛围
发展创新能力的前提条件是求知欲和好奇心,古板、沉闷的高职院校体育课堂容易挫伤学生参与训练的兴趣与积极性,并抑制他们创新能力的发挥。针对这些具体问题,要求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保证体育课堂的活泼有趣、和谐民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运动时间和训练空间,充分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而且高职体育课堂本身就具有较强的自由性,教师不能为维持纪律而限制学生的活跃性思维,应充分尊重和信任他们,保证其从探索全新、探究未知角度进行创新。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表现自我,充分展示在在体育运动中的创新与创新,为其提供一个广阔的自我展示平台,让他们有机会展现自己的实践成果、创造能力和个性,在自由自在的创造性体育课堂中加强对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2培养学生全面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捕捉实践机会、紧抓事物本质、发现事物转变、寻找创新方向和获取感性材料的有效途径,所以,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全面观察能力,而且也应认真观察学生在体育训练中的具体表现,而教学语文学生作为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双边元素,他们在体育活动中也是一个相互的观察过程。高职体育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加强对学生观察力的训练,目的在于帮助他们学会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进行观察,并且从中获取有效信息进行科学整合,为创新作铺垫。例如,在乒乓球发球技巧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演示乒乓球发球动作的同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当学生进行演练时,其他学生也应认真观察,发现其优势和不足,并与自己的经验和思维相结合,创新出适合自己的技巧。
2.3多方位的注意力集中训练
对事物的注意力集中程度,决定着思维广度与深度的意识,对高职学生的体育学习来说,则决定着他们的锻炼效果、训练成果和学习效率。在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中,所设计的各种体育运动项目,教师要想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从多方位的注意力集中训练着手,而学生要想有效果、高效率地完成训练任务,也离不开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因此,高职体育教师加强对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注意力的训练,是培养他们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例如,在羽毛球挑球战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告知学生挑球目的之后,进行挑球演示时,应要求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观察教师的演示过程,在训练过程中注意力同样十分集中,根据对手的腿部、肩部等动作,合理运用挑球展示,并融入自己的创新元素,灵活运用,及时调整动作,以及考虑如何由守转攻。
2.4可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在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可以鼓励和邀请学生参与教学设计,在常见的体育运动项目中,比如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和轮滑等,不少高职学生可能从小学或初中就开始接触,已经积累一定的运动经验和技巧掌握。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实践中,为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与学生一起组织教学活动,设计教学主题,或者是创造发明一些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让学生参与其中,乐于其中。同时,对于部分体育专利和体育科研,教师可以研究领域、开展情况、资料收集和研究方向等告知学生,让他们也积极参与,并交给他们一些相对简单的任务或操作,让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实践和锻炼,由他们辅助教师完成体育研究活动,而且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创新思维融于其中。
3总结
总之,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活动中,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价值与意义,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多个方面和多个角度,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作者:龙雷 包瑞江 单位: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涛.高职体育教改与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J].智富时代,2015,(5):273.
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以促进学生身体、心里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教学根本目标,因此,就必然要求小学体育教师认真研读新课程教育教学有关内容,积极构建融汇人文、生理、社会、科学、思想品德等诸多学科知识于一体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应该真正关注学生心理和生理健康意识、良好的锻炼能力和生活习惯的养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始终把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成长贯穿于全过程,以确保“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思想真正落到实处,争取让每个学生每天都日有所进,使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真正做到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健康、全面与和谐地成长。
二、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意识,培养学生终身锻炼身体的意识
新课程倡导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积极参与实践,这就必然要求小学体育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时和学生一起共同建构知识和人生的体验过程,把老师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智慧、理解、问题、困惑、看法、结论和行动做法等因素真实引入课堂教学,使教师和学生真实地感受到学习的过程,就是自己的人生过程的一部分。只有这样,学生才可能充满激情的参与课堂教学,才能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应充分关注学生内心的发展需求,充分考虑学情,设计能让学生自由自配的、表现自我的活动时间和空间,让体育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充满创造性、充满主动学习气息、展现学生独特自我的一个实践与交流的平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有重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与交流,创设学习乐于学习的教学氛围,确保学生有更多的参与时间,有时间思考、提问、讨论、练习,把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参与意识作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才能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三、小学体育教师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培养学生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正常交往是团结的纽带,是友谊的桥梁;是真诚的体现,也是亲情的流露。在正常的交往中,人们会不断发现他人的优点,并从中受到启发,继而学习他人的长处。同时,也在与人交流、比较的过程中认识自我,正确评价自我,从而增强自信心和自我约束力,等等。目前,部分小学生喜欢并做到了正常交往,同学之间共同学习、研究、探讨甚至辩论一些问题。在交往中他们懂得了尊老爱幼;在交往中,学会相互帮助,相互勉励;在交往中还学会宽容,增强协作意识。但仍有部分学生不能进行正常的交往,这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全面发展。而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活动性强,采取的教学形式有集体练习、分组练习等,学生间的交往表现比较突出。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可以在教学训练过程中要求并引导学生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彼此尊重,讲究文明礼貌,虚心向别人学习,树立团结、友爱、上进、好学的观念。首先,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要为交往不利的学生创造受表扬的机会,扭转他们在班内孤独寡欢的现状,指导那些不善于交往的学生进行正常交往,并教给他们交往的技巧和方法。其次,“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应注意以身作则,对学生进行“身教”。借家长会、班会向家长和学生宣传对交往的正确认识:教师与学生是相互尊重的关系、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关系。第三,在全面了解学生交往状况的前提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谈心活动。可以是师生间,也可以是生生间,相互交流、了解,增进感情。在谈心中相互学习交往经验、交往策略和交往方法,从而有针对性地解决自己的问题,使班集体形成正常交往的良好风气。
四、小学体育教师要优化课堂教学时间管理,以促使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最大化
提高教学效率的实质,是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成效。为此,必须优化课堂教学的时间管理,充分发挥教学时间的综合效用。首先,要注重制度化学习时间与自主性学习时间相结合。传统课堂教学是以固定的时间单位组织教学的制度化体系,在教学时间分配上存在着教师支配一切的单向性,学生缺乏自我选择、自主学习的机会,从而影响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因此,必须变革单一的“制度化”教学时间结构,把制度化学习时间和学生自主学习时间、教学时间的统一性与学生的自主性有机结合起来。其次,要提高课堂实用时间和学术学习时间比率,综合达成各项课堂学习目标。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不能寄希望于大量额外增加学生的学习时间,而是要通过提高教学水平和知识有效性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课堂时间损耗,提高课堂学习的实用时间和学术学习时间。同时,应把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与教学目标、内容等因素联系起来,注意科学分配以不同教学组织形式完成各种认知的、情感的、技能的等课堂教学目标任务的实用和学术学习时间。这样,课堂教学才能综合、全面、高效地完成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教育的任务。
参考文献:
[1]张学勇.新课程教学法.
关键词:课堂整合;小学体育;多学科;有效学习
G623.8
引言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体育感兴趣了,才能以积极的心态与行为参与到体育教学中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在体育课堂中巧妙的将学生已学过的语文课文或经典童话故事、美术、音乐等内容融入到教学中,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丰富课程教学内容活跃气氛,使体育课堂教学更加精彩。
一、体育课堂教学与其他课程内容整合的意义
1.激发兴趣,精彩课堂。与多学科教学内容整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减少课程内容的重叠与分化,大大提高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丰富学生学习内容,教师还可在课堂上展示各学科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掌握更多课本及课本以外知识。
2.多维目标,全面发展。体育课程既要增进学生身体健康,又要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还要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以及让学生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要有效地实现这些目标,我们的课堂教学内容必须具有丰富性、综合性和全面性。
3.多元价值,艺术熏陶。体育课是以运动为媒介,以生理、心理的活动状态、运动技术练习、教学比赛、游戏、健康为内容的教育活动。它既能促进学生身体发育,提高身体机能水平,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还能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又可以调节学生情感,丰富学习生活,还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培B学生良好的道德意志品质及审美情趣。
二、体育教学内容多学科的整合实践探索
1.与语文学科整合,引人入胜
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天真、活泼、好动的阶段,因此在教学中融合极具故事性的课文或童话故事是深受学生喜爱的,尤其是低段的学生。这样与学科知识的整合,会使学生对语文与体育课都充满好奇,更有兴趣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如在本课例中,热身环节引用了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材《比尾巴》的故事,让学生回想这篇课文,模仿小动物做超能模仿秀。也可对《比尾巴》进行改编和整合,上一堂《动物模仿秀》的往返跑课。此课可以以《比尾巴》课文内容为起点,在课的开始环节让学生回忆这篇课文所提到的动物,然后进行动物模仿秀、模仿动物跑、动物园运动会及庆功会四个环节。整堂课可以始终以《比尾巴》课文内容贯穿整个课堂。在低段的语文教科书中有许多课文内容可以结合体育教学实际,以课文内容为主线进行改编、创编游戏或课的内容整合。例如: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绝招》,我结合这篇课文内容和教学需求创编一堂以课文题目《绝招》为主题的素质训练课,在本节课中我以课文《绝招》内容为游戏背景,先讲述课文《绝招》的故事及故事背后的寓意,把手倒立、前后滚翻、投篮比准等游戏活动作为比试的绝招,各小组长当裁判,由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进行比试,胜出的学生成为“高手”,其他同学都可以来挑战,挑战成功的同学代替原来的同学成为“高手”,依次进行直到练习结束。学生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每个同学都玩的十分投入,都想当“高手”,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本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拼搏精神,从而达到了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目的,提高教学效率。
2.与美术学科整合,陶冶情操
美术能提高人的修养,陶冶人的情操,可以打开人们的眼界,提高人的审美,本课例在障碍跑环节中,我把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四组,分别进行障碍跑接力,每位同学只能画一笔最终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看哪组画的最好、哪组速度最快。这个环节学生的练习热情十分高涨,课堂气氛达到顶端。不仅学生能运用到美术知识,老师同样也能将美术元素融入到体育教学中来,例如:在教授技术技巧类时可以将技术动作画出来让学生很直观的看到动作,本课例中跪跳起技术动作的呈现就离不开美术,另外教师在教案中可以用简笔画画出人物动作,队形、游戏图形、场地布置等等,也可以让部分学生运用美术知识来帮助教师布置教学场地。
3.与音乐学科整合,渲染气氛
音乐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将优美的旋律放入体育课堂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开发学生的综合潜能,提高学习效率。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应用音乐元素,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知识以及参与体育锻炼活动的兴趣与积极性,也有助于增强学生体育技能的节奏感和协调性,同时也能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达到愉悦身心的目的。从而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本课例中我在课前播放音乐,使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进入本课,在模仿秀中播放音乐使学生找到节奏感,在垫上操环节播放《大风车》的伴奏,在跪跳起环节播放三拍子节奏的音乐,让学生跟着节奏和口令进行练习,在障碍跑环节播放《相信自己》来鼓励学生,放松部分播放瑜伽带有海边声音的轻音乐,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充分的放松。
三、结语
为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我们要重视学科与学科之间知识的交叉和融合,积极探索体育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既注意体育学科本身的特点,又将其他学科知识、技能合理有效地与体育教学融合,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体育课教学不仅能很好地与语文、音乐进行整合教学,而且与艺术、思品、信息等学科也息息相关。整合的层次和方式多种多样。整合既可以是空间上的整合,也可以是功能上的整合,还可以是一堂课与另外一堂课的整合。当然,在体育教学中,应该摆正主次位置,不要让课程之间发生不应有的混淆,不能喧宾夺主。而是要根据课程的实际需要,有目的地进行整合教学。
参考文献:
[1]陈聪.体育课程内容资源与其他课程内容资源整合教学初探[J]. 体育师友, 2010(10).
关键词:教学指导;备课;内容;方法;组织;高效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7)06-0031-03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任务,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而高效课堂是体育教学追求的永恒样态。为了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实施,帮助教师准确、全面地理解国家课程标准内容,严格贯彻落实国家课程标准要求,帮助教师切实解决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一些典型的、具体的、操作性的问题, 2013年宁夏教育厅组织骨干体育教师和教研员研制了《义务教育小学、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以下简称《教学指导》)一书。
《教学指导》的第一部分是概述,主要对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计划和课堂常规提出总括的教学要求。第二部分是教学实施建议,重点结合案例对各个水平的田径、体操、球类、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提出具体的教学要求。第三部分附录则为教师提供了实用性较强的单元及课时教学计划资源。《教学指导》在宁夏的全面实施,规范了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保证了体育教学的质量。[1]
一、以《教学指导》为引领,追求备课的高效
认真备课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保证,教师只有备好课才能够更好地驾驭课堂,从而在教学上做到融会贯通、得心应手。为此,《教学指导》要求教师必须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教师用书》的相关内容,通过多种形式的备课去合理设计学年、学期、单元和课时的教学计划。
1.悬挂式备课,夯实教学设计的稳固基础
教师备课的情况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样态和品质。通过备课,教师将教学理念、经验和教材等主观认知,对接学情、器材和环境等客观条件,并展现教师的设计能力和水平。在这个教学行为建构过程中,教师通过总结自身教学经验和学习他人先进经验所掌握的教学设计样本,往往决定了教师教学设计最终呈现的方案质量。为此,《教学指导》中选取了一些具有典型性、操作性和先进性的教学设计作为教师的设计蓝本,这种建立在优秀设计案例基础上的悬挂式备课模式,有效夯实了教师教学设计的稳固基础,提高了教师教学O计的效率和成效。
2.捆绑式备课,生成教学设计的多元结构
在教育均衡化发展的诉求下,除了要力争不同区域和层级学校的教育均衡发展,更要确保同一所学校体育教学的基本质量。而体育教研组是学校体育工作中最富有生机活力的策划执行团队,其业务协作的层面、频度和质量,直接制约着一所学校体育教学的具体情况。推动体育教师在教研组的平台上借鉴优秀教学设计蓝本进行二次创造,既可以增加优秀案例的可行性和针对性,还可以不断提升教师的学习创造能力。由于教师的知识基础、学习层次和工作阅历各有不同,加之教学对象之间存在的可能差异,使得体育教师的二次设计具有鲜明的师本特征和适切特性。这样的教研组内借鉴创新的捆绑式备课,必然会呈现出同课异构等多元设计结构,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和水平。
3.主题式备课,优化教学设计的主备方案
主题式集体备课是基层体育教研组在教学准备过程中的常用模式,它有利于教师之间扬长避短、互相促进和提高时效。尽管一般学校里任教同一个年级的体育教师往往较少,集体备课时教师间的同一性课题也会较少,但教师们对于不同学习水平之间的同类教材仍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知识储备。为此,应倡导教研组进行主题式备课,设立统一的备课主题,并安排教师轮次主持备课。主备教师个人课前说课,然后其余组员提出意见和反馈。这样既能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将教学设计提升到理想化层级,还有利于教师从学生发展角度审视不同学习水平间的教学区分,而且主题式备课资源的积累将不断提高整个教研组的设计水平。[2]
二、以《教学指导》为引领,追求教学内容的高效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计是上好课的关键,《教学指导》要求教师根据学习目标来确定教学内容,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注意把运动技能的学习和发展学生的体能有机地结合起来。
1.重视运动技能,突出教学内容的工具性
体育课的主要学习内容是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而身体练习是体育教学的主要手段。体育教学的实践性使得运动技能学习成为教学内容选择的重要关注点,不具备技能性或低技能的教学内容既不符合课程标准也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而围绕运动技能主线,突出体育课堂教学内容的即时教学效果是监督、评价和引领课堂效能的客观选择。教学内容的高效体现在达成教学目标、执行教学流程和实现教学效果的高效能上,这些即时性的信息反馈能够客观反映教学内容的高效性。为此,《教学指导》根据宁夏体育教学实际和中小学生的特点,要求教师因时、因地、因陋就简地开展《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建议的田径、体操和球类等运动技能内容教学。
2.关注体质健康,强化教学内容的功能性
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增进学生健康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主要目标,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是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3]。为此,必须关注教学内容对增进学生健康和促进体质发展方面的效用。这是因为学生健康状态和体质水平具有发展性,强化教学内容的长时效用对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外部获得具有积极意义。而从体育教学的角度来看,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无论出于何种目的,运动强度低下的内容都不宜选入体育实践课教学。如果确是现实所需,可考虑将这些内容作为课外拓展内容。否则,无论如何提高课堂练习密度,学生所能获得的体质提升效果都十分有限。教师应在运动技能教学的同时,在教学中合理安排多种多样发展学生体能的练习内容。
3.传承体育文化,彰显教学内容的教育性
体育文化的形成不仅是人们体育活动的长期积淀,还是体育繁荣发展的必然产物。体育文化往往具有区域性、连续性和趋向性,传承民族体育文化对我区学校体育工作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此,《教学指导》倡导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与教材时,灵活选择和合理运用具有宁夏地域特色和传统的穆林扇、踏脚、回回斩马刀、鱼尾剑等民族民间体育项目活动,以彰显教学内容的远期效应。通过民族体育内容的教学化处理,对扩充体育教学的多元价值和提升体育教学的更高效能成效显著。这既提升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又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怀,同时这也是核心素养在体育教学中的真实体现。
三、以《教学指导》为引领,追求教学方法的高效
《教学指导》要求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习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运动基础,合理选择和高效运用有利于促进学生体育与健康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
1.针对学生基础,增强教法运用的适切性
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运动能力和认知水平,进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法与学法创新,调动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的积极性。尽管教学法的分类和名称众说纷纭,但教学法的运用对象都指向课堂教学的师生,其运用诉求都是为了达成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目标和任务的完成情况最终又由学生学习成效加以展现,故教学方法选择和运用的适切性直接关乎教学效能。从教学法构成的本质上来讲,每种教学法都是为了达成特殊目的而存在,也都有能够发挥教学效能和作用价值的适用区间。这使得教师在教学中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法势在必行,以避免出现过度讲解、过度细分和过度传授等低效课堂。
2.着眼学生发展,提高学法运用的有效性
学生发展是评价教学效能的基本依据。这是因为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并不是指教师教授的内容进度和教学态度,而是指学生通过学习有没有学到知识和学到何种程度。知识传授上有效的教学是有效教学的开始,但远非真正意义上的的有效教学[4]。有效教学要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使学生积极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乐于参与到课外活动中去。为此,教师要有效地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新学法,创设符合学生特点的民主和谐的体育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体验、思考和探索体育与健康知识及运动技能方法,培养学生应对问题、自我锻炼和交往合作等能力。
3.重视学生差异,注重教学方法的普适性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基础、运动能力和认知水平是存在一定差异的,这种差异的离散程度常常随着学生体育学习水平的提高而加大。当学生差异大到足以影响教学组织安排和目标达成时,教师就必须采取实质性的教学调控以顺利完成教学流程和任务。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差异并注重教学方法的普适性,优先选择每个学生都能够从中获取学习信息的教学法。而后在教学方法的具体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和区别对待。特别要关注体育学困生,有针对性地转换教学方法以提高他们的自尊和自信,促进每一个学生身心更好地发展。
四、以《教学指导》为引领,追求教学组织的高效
良好的课堂教学组织是学生乐于参与课堂教学的先决条件,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重要保障。有效的教学组织管理是教学成功的关键,组织好课堂教学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便于教师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围绕教学任务,明确教学组织的目的性
体育教学组织是教师借助教学内容完成教学任务,并将教学方法和手段具体化的实践流程和方法形式。教学组织的展开就是教师实现教学设计和预期效果的过程,故教W组织具有高度的活动预设性和行为目的性。为此,教师围绕教学任务进一步明确教学组织的目的性,有利于提升教学组织行为的指向性和高效性。《教学指导》要求教师在体育教学组织上通过“合作化”形式来构建高效课堂,具体为以教学组织方法多样化为形式,以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和积极性为要求,以学生获取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方法习惯等多元效能为目标。
2.精简教学流程,提高教学组织的时效性
教学组织本身并不具备特有的教学价值,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教学组织流程越是精简越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频繁的组织调动不仅浪费大量的教学时间,还会干扰学生的学习认知进程。为此,《教学指导》要求教师精简教学流程以提高教学组织的时效性,从而让学生在具体的体育学习中能达到一定程度的知识厚积、破难解疑和能力提高,实现组织高效和方法优化的高效课堂。它不但可以使学生乐学和增长能力,还可以使老师乐教和提高水平,这样的课堂教学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3.优化教学安排,确保教学组织的安全性
教学安全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前提,让学生安全地学习是落实“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基本保障。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组织不但决定着教学效能,还高度关系着教学安全。从必要的保护帮助安排,到具体的行进路线和间隔距离的设定,再到练习次序和动作方法的说明,任何一个教学组织环节的不合理和不到位都可能酿成教学事故,造成教学的负效果。《教学指导》要求教师必须合理进行安全预设并积极进行教学反思,避免因教学组织不当而造成的安全事故,确保教学组织的安全性。
《教学指导》实施三年来,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明显的改变,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和历练,学生综合素质普遍得到培养和发展,学校体育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地提升。实践表明,《教学指导》体现了课程标准修订后的基本要求,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对建设“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我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秦春梅.义务教育学科教学指导小学、初中体育与健康[M].银川: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7-9.
[2]王德刚,潘燕娜.体育教师畏惧执教展评课的问题分析和应对建议[J].体育教学,2016(10):28-30.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师;课程改革;教学方式
一、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体育教学方式
一般而言,我们将体育教学方式划分为体育教学思维方式与体育教学行为方式。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更加关注转变“教师为中心”的体育教学思维方式。国内部分学者认为,“学生主体性”是要包含学生“自主性、能动性与创建性”。所以,他们认为以学生为主体是一个具体的概念,有着较为丰富的内涵,在不同领域的内容皆有反映,学生会较为自觉主动地学习知识与各项技能。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老师与学生是教学主体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至于在教学实践中是以学生为主体还是以老师作为思维的出发点。我们现在要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体育教学思维方式,也绝非对老师的作用全盘否定,而是要改变以灌输式为主导的教学。灌输式的方式显然早已无法适应时代的需求,也不符合新课改的精神。现在我们要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情感与意志进行关注,这也正是新课改时刻提倡的提高学习效果的根本要求。
二、完善“以学生为中心”的体育教学方式
我们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维方式,也并非是要否定教师的作用。老师和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以学生的兴趣点,学生的思维方式为出发点。也就是说教师必须要关注学生的动机、兴趣、情绪与意志等。新时期教师要切实转变,并且时刻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教学思维方式,不断寻求与思考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个人与集体的学习行为,还有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思维等特点与规律,全面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运动技能教学原理。我们现在具体的教学方法有讲解示范法、直观法、分解完整法、情景法、体验法、观察法、合作学习法、自主学习法等,以上这些方法都可以给体育教师作为选择。不过这些方法是根据不同目标而创立的,体育教师在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运用时要根据自己的能力与理念来选择。因此,不同的教学思维方式将直接地影响教学方法的选择,换句而言就决定了老师采用哪种教学方法。
三、充分利用多种化信息手段
有研究者指出,在对我国中小学老师大量的调查问卷中发现,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已在农村或者城市里的中小学中十分普遍。甚至在部分偏远地区,农村中小学都会使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教
学,丰富课堂教学。伴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必须要求中小学老师善于运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为体育课堂教学增添新的特色。大量使用信息化方法,能够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也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与此同时,体育课教学环境也得以改善,体育课堂教学将步入新的高度。
四、灵活、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
所谓灵活多变的体育教学课堂就是指,教学的方式要从单一走向多元,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而服务。尤其是小学体育老师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必须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一定要充分利用与发挥不同教学方式各自的优势;要善于扬长避短,要根据课堂教学实践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课堂教学,善于灵活运用自己的特长与优点。这就要求老师根据所学动作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宜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一堂完整的体育课堂,在课堂的不同环节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总而言之,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就要求小学体育教师要善于通过情景、体验、自主、探索、对话、反思、多样化等方式进行教学,不断提高自身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水平,以达到新课堂改革的要求。
研究也表明,体育教学方式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制于领导重视程度、场地器材、课堂氛围与师资力量的影响。从教师专业素养层面对教学方式的选择,受教师教学理念、教师专业技能以及教师对体育学科的认识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余平.论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方式建构的特征[J].当代教育科学,2014(24).
[2]李森.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成绩与问题反思[J].课程・教材・教法,2012(05).
很多教师都会问同样的一个问题:什么是整合?整合后好不好呢?也许只有上过课的老师才能知道。例如在一次公开课上,(语文)教师将北海公园的视频资料应用到了课堂当中,融入了语文教学的内容中,利用信息技术直观的特点,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扩展了学生(如果有的学生没有去过北海公园)在书本上学不到的北海公园相关知识,真正地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课堂中。如何能够使信息技术与体育健康课程有机整合,让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很久以来,体育教学中那种命令式的口吻造成了师生双方立场上的隔阂,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无论学生有什么想法,都必须按照教师的意愿和口令来完成,导致本来喜欢体育运动的孩子大部分变得不喜欢体育课,甚至不喜欢体育运动了。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是有个性的,他们的活动受需要和兴趣的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 ” 。部分学生之所以对体育教学中的游戏、自主式学习感兴趣,而对动作技能学习(例如投掷实心球、跨越式跳远)感到枯燥、无味、怕学,其原因之一是由于技术动作本身的抽象性和严谨性,再者就是受传统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局限,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信息技术的体育教学环境下,教学信息的呈现方式是形象的、直观的、立体的、丰富的、分片段的、生动有趣的!面对如此众多的信息呈现形式,小学生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理,从认知到求知,从尝试到热爱,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有效参与度。 例如,2011年笔者在教授一年级学生第三套小学生广播体操“七彩阳光” “希望风帆”时,便没有直接来教授学生枯燥无味的动作(以前,直接教授学生技术动作,简单一点的,学生还能够明白,能够做到到位准确;但是等到学复杂的,学生就不能很好地完成,产生厌学,没有兴趣),而是将学生带到多媒体教室,利用多媒体,给一年级学生放了两遍的“七彩阳光”“希望风帆”的教学视频,在放映的过程中有的一年级学生瞪大了眼睛,看着那些漂亮的动作,有些同学还试着模仿其中的动作―放映后问他们:想学吗?回答是想。后来带领他们根据光盘中教授的动作,学生很快的完全掌握了技术动作。在三年级和五年级的广播操复习中,也采用了这样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地学习,教师在旁边指导)。学生产生了学习的兴趣,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有效参与度,得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有许多体育竞赛知识、生理、心理、卫生知识,在以前的课上,我们很多时候由于健康教育的教材只有一本,所以在上课的时候只能给学生讲一讲枯燥的理论知识,多的时候有一些挂图,学生很难产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在新教育的理念下,笔者将健康课程中许多体育竞赛知识、生理、心理、卫生知识做成多媒体课件,利用视频、PPT和Flash等吸引住学生的目光。如:在讲授关于田径运动小常识时,笔者将小知识利用软件做成课件,放给学生看,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会了知识。多媒体技术在体育理论课上应用后,很多学生从原来认为体育课就是教大家跑跑,跳跳的课程,提高到原来体育课还有很多可以学习的内容。很多学生拓宽了知识面。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是体育教学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但是如何能让学生主动地去学,就不容易了。例如在以前的课上,学生在掌握单挂膝摆动这个技能时都是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后,在教师的帮助下进行练习,学生经过练习这一过程来提高动作的准确性。
在现在的体育教学中,教师的动作由于动作速度快,很多学生不能看到,动作不明白,不能完成技术动作;有的体育教师,由于身体的问题,很多的技术动作都不能给学生进行演示。这时信息技术给这些问题,带来了解决办法。在讲授跳高一课,刚好自己的腿部韧带出现问题,无法给学生进行演示,笔者把笔记本电脑和屏幕放到操场,将理论和技术动作制成课件,给学生看到其他人完成的技术动作,学生根据课件上的技术动作练习方法进行练习。形象地解决了重点、难点,让学生直观、主动、立体、全面的掌握动作,提高教学效果。 又如在训练学生跨越式跳远时,由于助跑节奏是一个很大的难点,因此笔者便将参加训练的学生带到办公室,给他们放映跨越式跳远的Flash课件,让学生在直观地看到标准的助跑节奏后,进行合理的练习。学生的训练效果得到了提高。
除此,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的整合,可帮助教师开阔视野,节约时间:
1.信息采集系统让教学变得更加智能
每年的9~10月,每个学校都会对学生进行国家体质健康的检查。以往,为了这个国家体质健康的数据,都会利用很长的时间来对学生进行测试,学生没有兴趣,教师也在为录入大量的数据而发愁,教师输入数据也很容易出现错误,自从应用了最新的国家体质健康测试仪器以后,学生在一个屋里就能够完成: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身高、体重肺活量等等很多数据的测试。而且测试的数据直接录入到了计算机内,也省去了人工录入数据的时间,学生利用一节课就能完成了。让工作变得更加的智能。
2.利用数字图书馆中的图书,拓展知识面
数字图书馆是虚拟的、没有围墙的图书馆,是基于网络环境下共建共享的,可扩展的知识网络系统,是超大规模的、分布式的、便于使用的、没有时空限制的、可以实现跨库无缝链接与智能检索的知识中心。数字图书馆既是完整的知识定位系统,又是面向未来互联网发展的信息管理模式,可以广泛地应用于社会文化、终身教育、大众媒介、商业咨询、电子政务等一切社会组织的公众信息传播。
3.利用教师研修网,交流心得体会,答疑解惑
教师研修网是一个新鲜的事物,在很早以前,我们只能面对面的进行听课和评课,如果遇到不懂得问题,我们只能看书或者在网络中搜索,但是看书或者在网络中搜索得到的答案,往往不是我们想要得到的。这时研修网为我们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我们将上课时不懂的东西:如,如何做前滚翻交叉转体180度接后滚翻,在研修网上发帖,知道答案的教师看到后就会对该问题进行解答。我们还可以将自己的教学设计放到教师的研修网上,让其他教师帮助进行教学设计,给我们的教学设计提意见和建议。有时我们可以利用研修网通过网络进行演示现场课,很多的教师通过网络看到现场课的画面,同时在研修网上对课堂上发生的各种现象进行交流。信息技术的应用让我们从时间上,空间上,得到了很大的改变。
4.加强学习信息技术,扩展知识面
在现代的教育中,信息技术不但改变着学生的认知环境,同时也改变着原有的教学模式。我们只有不断地给自己进行充电,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得到他们应该得到的知识。
参考文献
[1]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意义[J].教育研究,2002,267,4
[3] 中小学体育课程理念与实施[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关键词:新课改 体育教学 高中 课堂效率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课堂教学改革,犹如一声春雷滚过,对传统的体育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波。我们体育课堂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我们的体育课多了生机与活力。新课改倡导全新的教学模式,课程教学要促进每一个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新课改提倡建设性学习,倡导科学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探究、合作、自主的学习习惯。在新课改的理念下,我们高中体育教师应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思想,创新新时代的体育教学模式,通过丰富的体育知识和健康理论以及坚实的体育技术技能,更好地适应新课标教学环境下高中体育教学发生的一些变化,引导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让学生沐浴在阳光下,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在新课改的浪潮下如何上好体育课,需要体育教师冷静、积极地不断反思。
一、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新课程的课程目标指出:体育课程要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改变课程过于注重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积极与学生互动,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认识体育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新课改下的高中体育教学措施
1.转变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我国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应试教育根深蒂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上级与下级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主导者,更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体育课的内容更多地是根据教师的兴趣来决定的。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益。”旧教材更多的是注重于知识的传授,而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目标更注重知识、方法、技能、过程、意识、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达成。要彻底改变应试教育对我们思想的束缚,首先要从教师自身做起,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念,转变角色,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创作、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上自由地翱翔,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体育的魅力。
2.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教学未见乐处,必不乐学”,所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身体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引路。”学生学习的好与坏,与引路人有直接关系,所以我们在体育教学设计时,要千方百计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从而促进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我们平时上课的时候,教师要设计好上课的内容,把上课的内容融入到游戏里面,使得体育课充满生机,会学生在快乐之中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学校可以一年举行两次运动会(春季、秋季运动会)或者进行一些球类的竞赛,为学生展现体育的魅力搭建一个良好的舞台。
3.让多媒体走进课堂,使化学课堂丰富多彩。随着人类社会正大跨步地向信息社会、知识社会、文明社会演进,信息技术已渗透到了社会的每一个领域。现代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图文并茂的特点,能提供新颖、灵活、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信息技术使原本单调、枯燥、抽象的学习内容转变为丰富、有趣、形象,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现代信息技术辅助体育教学既符合现代中学生求知、求新的心理特征,又能为学生架设一座由“厌学”、“怕学”通向“好学”、“乐学”的桥梁,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面对机遇和挑战,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高中体育教学中去,构建信息化的教学和学习的环境,以及新的学习模式,实现更高的教学目标,是极其必要的。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投影仪让学生观看奥运会、NBA篮球联赛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也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将优秀运动员请到我们的体育课堂,看他们怎么把体育精神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总之,良好的体育教学是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体育技术和技能,在活动中更充分地享受到体育带来的乐趣和成功感,进而使学生得到更全面和更活泼的发展。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在洋溢着快乐与愉悦的课堂气氛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感受体育带来的神奇!
参考文献
[1]刘桂泳 在新课改下如何上好体育课[J].考试周刊,2011,(25)。
>> 基于文本教学的学情分析 构建基于学情分析的儿童课堂 基于“翻转课堂”的学情分析策略初探 基于学情分析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基于学情分析的高职院校教学管理 基于学情分析的初中历史“学讲”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基于学情分析的高效课堂教学设计的行动研究 体育教学中基于学情分析的教学设计策略 浅谈基于学情分析下教学内容的选择 基于学情分析的初中议论文教学研究 基于学情分析的数据通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基于学情分析的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设计与实践 基于学情分析的智障学生支架式教学尝试 试析基于学情分析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 基于高职学情分析的《电子商务概论》教学改革研究 基于学情分析的文本解读 关注学情分析 构建有效课堂 学情分析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浅谈学情分析与优化教学 基于学习目标的学情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基于“学情分析”下小学体育有效课堂教学 基于“学情分析”下小学体育有效课堂教学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系统中“影响学习系统最终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依据教学设计理论,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力水平和认知倾向,“为学习者设计教学”,优化教学过程,可以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学情分析体育备课体育教学有效教学 新课程提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更加凸现,体育课要满足学生的需要,也更加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同时要求每位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的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为学习而设计教学,而不是为教学而设计教案,实质上就是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学生展开,这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
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前的备课时就要做好学情分析,有重点的去分析学生、有针对性的了解学生,从而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最终达到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1.学情分析的概念及方法
1.1学情分析的定义
学情分析,顾名思义就是对学生在学习方面有何特点.学习方法怎样、习惯怎样、兴趣如何,成绩如何等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它的内涵十分丰富,包括学生的成绩分析(含各类的质量分析)、成因分析(造成学生现状的各种原因分析)、非智力因素分析(含家庭、性格、爱好、特长等)等等各种分析,这些分析越全面、越准确,对教师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就越有利,教育教学效果就越见成效。
1.2学情分析的有效方法
1.2.1 测试法:这是教师在自然(不加控制)状态下,有目的、有计划地主动测试学生或教育对象各项身体素质的一种方法,是体育教师分析学情的重要方法。
1.2.2资料法:这也是了解学情普遍使用的方法。它的特点是通过已有的文字记载材料、教师之间的交流间接了解、研究学生已发生的事件或固定的基本情况。材料包括档案,笔记本,练习本,作业,试题,班级日记,成绩单等。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可以比较系统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个性等方面的情况,并以此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依据。
1.2.3问卷法:问卷是由研究者设计由回答者填写的问题表格,它是直接了解学情的一种方式。有开放式的即不予限制的,有封闭式的如选择题,也有图表式的等等。设计必须体现效度原则,即卷中问题应能反映问卷的目的要求,具有鲜明的针对性,要突出主题,简明扼要,易于回答。
1.2.4实验法:实验是有控制的观察。它是有计划地控制规定条件,特别是限定或改变某一条件,以观察学生的实际情况,它可以了解到在自然状态下不能了解的情况,能重复验证,便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学情分析的作用
教学设计理论主张“为学习设计教学”。强调任何教学活动都要以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学习者服务,以教学引导、促进学习者学习;教学设计必须把学习和学习者作为焦点,以帮助每一个学习者有效地学习为目的。因此,体育教学设计,应当以学生为依据,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讲学生之所缺,练学生之所需。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分析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策略、设计有效的教学程序,力求使有效学习发生在每个学生身上。
2.1学情分析是教——学目标设定的基础,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目标往往是空中楼阁;因为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心理认知特点,才能确定其在不同领域、不同学科和不同学习活动中的最近发展区,而从知识技能能力等方面来阐述最近发展区就是教——学目标。
2.2学情分析是教-学内容分析(包括教材分析)的依据,没有学情分析的内容分析往往是一盘散沙或无的放矢;因为只有针对具体学生才能界定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2.3学情分析是教——学策略选择和教-学活动设计的落脚点,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策略往往是教师一厢情愿的自我表演;因为没有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任何讲解、操作、练习、合作都很可能难以落实。
3.教师如何准确把握学情,促进课堂有效教学
3.1行之有效的学情分析
当然,切忌单纯为了学情分析而去分析学生或者将学情分析孤立于教学设计之外,学情分析是系统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与教学设计的其他部分存在极为紧密的互动关系。学情分析应当结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从学生原有知识基础出发,找准学生的新起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找准学生的兴趣点;从学生的新旧知识的联系出发,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从而进行行之有效的学情分析,更好的为体育课堂有效教学服务。
3.1.1学生年龄特点分析
主要分析某一年龄段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特点,包括所在年龄阶段的学生长于形象思维还是抽象思维;乐于发言还是开始羞涩保守;喜欢跟老师合作还是开始抵触老师;不同年龄学生注意的深度、广度和持久性也不同。这些特点可以通过学习一些发展心理学的简单知识来分析,也可以凭借经验和观察来灵活把握。
还有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感兴趣的话题不同,教师一方面要尽量结合学生兴趣开展教学,又要适当引导,不能一味屈尊或者迁就学生的不良兴趣。
3.1.2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
针对本节课或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确定学生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具备哪些生活经验,然后分析学生是否具备这些运动基础。可以通过单元测验、摸底考察、问卷等较为正式的方式,也可以采取抽查或提问等非正式的方式。
如果发现学生运动基础不足,一方面可以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另一方面可以适当调整教学难度和教学方法。
3.1.3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风格分析
分析不同班级学生理解掌握新知识的能力如何、学习新的运动技术的能力如何。据此设计教学任务的深度、难度和广度。经验丰富、能力较强的老师还可以进一步分析本班学生中学习能力突出的尖子生和学习能力较弱的学习困难学生,并因材施教、采取变通灵活的教学策略,如分层教学等。
3.1.4学生学习风格分析
班级整体学习风格:一个班级的孩子在一起时间长了会形成“班级性格”,有些班级思维活跃、反应迅速,但往往思维深度不够、准确性稍微欠缺;有些班级则较为沉闷,但可能具有一定的思维深度。不同的学生个体也是如此,教师应该结合教学经验和课堂观察,敏锐捕捉相关信息,通过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合作等方式尽量取学生之长、补其之短。
3.2准确把握学情对教师的要求
3.2.1体育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教学设计理论知识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教学设计的研究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使教学吸引人。体育教师具备一定教学设计的知识就能更好地把握教学设计的各要素,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程序以到达有效教学的目的。
3.2.2体育教师必须掌握正确的学情分析能力
学情分析能力是教学设计能力的重要内容,是教师在调查了解学生已有知识水平、知识储备和心理状况的基础上分析学生学习需要的能力。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是为了确定当前所学新念,新知识的教学起点及适用的教学策略。古语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教师们只有熟悉自己的教育对象才能把教学工作做好。
3.2.3体育教师必须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有全面了解学生,充分关注学生需求,才能使教师的教更有效地服务于学生的学。正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所指出的:学生的情况、特点,要努力认识,悉心研究,知之准,识之深,才能教在点子上,教出好效果。
4.结论与建议
学情分析是系统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体育教师设计教学策略,制定教学目标,选择适当教学手段等的重要参考依据。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在全面分析和掌握学情的基础上,具体到某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时学情分析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整体与个体差异、不同时期的差异以及与教材的整合等。
4.1整体与个体的学情分析
整体分析可以对所任教的年级、班级进行分析,如:一个班级的孩子在一起时间长了会形成“班级性格”,所以可以分析研究整个班级的学习风格、能力、习惯等;个体分析可以针对个别任教学生进行分析,如将学生事先进行分层: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等再进行个别分析
4.2不同时期的学情分析进行比较
【关键词】微课程 高校体育教学 应用
前言:微课程是一种运用建构主义方法、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它具有完整的教学设计环节,包含课程设计、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环节。在2008年秋,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首次提出了此概念。在新课程的标准和教学实践要求下,微课程开始应用于我国的高校体育教学中,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网络信息技术快速融入到教学中,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有了迅速的提高,因此微课程的应用就变得尤为重要。
1.微课程的独特之处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接收的信息越来越多。在教学中,传统的录制资源内容丰富而全面,但比较冗长、繁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极易感到枯燥乏味,而且重点不突出,学生无法把握,甚至有些疑点和难点都没能进行明确而详细的讲解。这违背了现代社会的教学要求和教学质量,因此在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依托下,新的教学媒介和方法得到了开发和应用。微课程就是其中之一,它满足了现代社会对教学课程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学内容少。微课程的容量小,重点突出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技能点,因此内容比较单一。第二,教学时间短。微课程主要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而视频的长度一般不超过 10 分钟,因此具有时间短的特征。第三,教学目的明确。微课程是根据教学目的而开展的有针对性的教学,在课堂中所要学习的内容,即教学的信息、目的、价值等都有所体现,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并对知识有较好的掌握。第四,不可分割。微课程的内容经过精炼、提取,成为了教学中的基本单元,如果将微课程的内容进行分割,学生的知识掌握会受到严重影响。第五,独立性和传播性。微课程是一种独立的、不依赖于其他方式的教学方法,而且教学内容基于网络流媒体播放,因此微课程也具有传播性。
2.探究微课程在体育教学当中的应用
2.1微课程在体育教学应用中的形式
微课程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形式主要有三种,分别为自主在线学习型、室内教学插入型和课后锻炼巩固型。体育课的好坏关乎人们的健康,将微课程引入到体育教学能带来许多好处,不仅可以通过形象、具体、生动的资源加深学生对体育的理解、拓展学生的健康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让学生自主在线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体育文化修养。在进行每项运动规则和裁判方法的讲解时最常用到的是室内教学插入型微课程,通过一边播放视频或漫画一边进行讲解的形式,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共同感受每项运动的奥妙之处。课后教师利用课件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可以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和疑点制作成视频,然后分享到共享平台上,进一步让学生将已经学到的知识和动作达到完全掌握。
2.2微课程在体育教学应用中的类型
微课程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类型主要有四种,分别为讲授型、演示型、练习型和表演型。讲授型是目前应用最多的微课程教学类型,和传统教育方式一样,教师运用口头方式向学生教授体育的动作要领、基本动作原理、练习最佳形式和锻炼手段等等,学生通过听来接收老师的教学。演示型教学是感知类教学方法的一种,在应用中可以有效辅助讲授型教学。在体育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难以用语言表述清楚的动作和练习方式,需要教师对动作和练习方式进行展示,让学生通过观察领悟动作要领。听得多、看得多,更需要练得多,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动作要领。表演型教学主要分为教师的动作示范表演和学生的自我表演两种。表演型教学本身具有观赏性,通过教师组织一些教学内容的表演,可以让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复习,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参与表演的积极性,有效的达到了教学目的并提高了教学效果。
2.3微课程与体育课堂教学相结合
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体育教学理念,但教学目的都是一样的,那就是通过体育教学能够更好的有利于学生在身心方面得到健康、全面发展。因此将微课程和体育课堂教学相结合要遵循一定的规则。首先,明确微课程是对体育常规课程重点和难点的解释和补充的思想,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微课程的引入不能影响常规的教学内容和进程,不能抛下常规课程只用微课程教学。其次,不同学校的课程特色不同,这就需要学校根据本校教学特色对微课程进行选择和安排。最后,学生是教学主体,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兴趣选择微课程,这样才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3.微课程在体育教学中应注意的事项
由于微课程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质量高低参差不齐,因此微课程的选择要注意一些事项:第一,注意教学对象,微课程的适用对象有针对性,只有在适用对象身上,微课程才能发挥其优越性;第二,注意教学主题,微课程教学主题要紧扣教学内容;第三,注意教学的环节全面,不能存在虎头蛇尾的现象;第四,注意微课程的技术效果,微课程的播放画面以及音效都要达到教学要求。微课程质量的高低决定着教学的效果,只有在微课程的选择上严格把关,才能让体育教学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4.对微课堂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反思和建议
微课程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突破了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不仅从教师教学上还是学生学习上都有着很多的现实意义,但是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一方面,体育方面的微课程资源不够丰富,质量也有待提高,而且共享平台里的优质资源数量不足,限制了教师的使用效果,另一方面,微课程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程度不够高,体育教学模式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和革新。如果将这些问题一一解决,微课程的普及率会显著提高,并且教学效果也会得到明显的提高和改善。
5.结语
微课程应用于高校体育教学中是信息技术和教育手段的创新,不仅能提高高校体育教学效果,还对提高学生体育素质修养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要努力扩大微课程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范围,努力完善微课程在体育教学中的不足,让微课程在体育教学中发挥出最大价值。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