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兰花的栽培技术与管理

兰花的栽培技术与管理

时间:2023-09-25 18:01:2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兰花的栽培技术与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兰花的栽培技术与管理

第1篇

关键词 兰花;品种;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82.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4-0134-01

兰花又名幽兰、芝兰、山兰,为兰科兰属地生或附生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兰花姿态秀美,芳香、馥郁,被古人誉为“香祖”“天下第一香”。人们历来把它看作高洁、典雅的象征、与梅、竹、菊并列为“四娇君子”。我国栽培兰花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期末,越王勾践在浙江绍兴的诸山种兰。魏晋以后,兰花已用于点缀庭园美化环境。到了唐代,栽培兰花日趋普遍。明代是栽培兰花的昌盛时期,清代对兰花栽培又有了进一步发展,并有许多关于兰花的专著,对国外兰花种植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欧州的建兰最初就是由中国引进;19世纪以来,国外艺兰者对兰花的分类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对中国的兰科植物做了分类整理;兰花传到日本,可能始于宋、明时代,日本从我国大量输入春兰、惠兰名种,并有兰谱问世。

1 兰花主要品种

兰花的种以下有变种,变种之下有品种。本文所指的品种大多数是自然变异而来。我国已知的兰属植物有31种,占全世界兰属的1/2以上,常见的春兰、惠兰、建兰、寒兰、墨兰在全国各地都有栽培。①春兰。又称草兰、山兰、杂香扑地兰,可分春兰荷瓣型、春兰梅瓣型(包括宋梅、万字)、春兰水仙瓣型(包括龙宋、翠一品)、春兰畸型瓣(包括四喜蝶和合蝶)。②莲瓣兰。包括红莲瓣、大雪素。③惠兰。又称九子兰、九节兰、夏兰、一茎九花,包括大一品、全岙素。④春剑。包括春剑原变种、软叶春剑(新变种)。⑤建m。又称四季兰、剑惠、雄兰、骏河兰、秋惠、剑叶兰、夏惠。⑥落叶兰。(新种)地生,假鳞茎不显著,具鞘叶。⑦珍珠矮。地生兰,矮小,无假鳞茎,根状粗圆,有节,近肉质直径1 cm、长3~4 cm。⑧寒兰。包括青寒兰、青紫寒兰。⑨墨兰。又称根岁兰、拜岁兰、丰岁兰、人岁兰、人斋兰,包括小墨、徽州兰。此外,还有套叶兰、台兰、多花兰、果香兰、硬叶兰、独占春、虎头兰、黄蝉兰、碧玉兰、莎草兰、虎头、大雪兰等。

2 栽培技术

2.1 栽植

栽兰时,先取大小合适的花盆,盆底用瓦片盖住排水孔,再用砖块瓦片或贝壳填至1/3~1/2,以利于排水,之后砖块瓦片之上铺一层豆石或大粒培养土。手握兰花的假鳞茎,使兰根尽量不与盆内壁接触、自然舒展。具体方法:一手扶兰叶、一手添土。添土至掩住根部时,稍往上提,使根系舒展,同时摇动花盆,让土壤深入根系,继续加土,并摇动兰盆。最后使盆面的土壤在中央稍为高出,呈馒头形,以不埋及假鳞茎上的叶基为度,盆边缘留2 cm沿口。栽好之后,在土面铺上一层小石粒或水苔。种毕浇水最好从盆底浸水,一经浸透即取出。然后移置室内荫蔽处,1周后即行正常管理[1-2]。

2.2 浇水

兰花“喜润而畏湿、喜干而畏燥”,十分符合其生长规律,但兰花不能过干、过湿。过干即燥,水分过度欠缺,会使兰花生长受阻;过湿会使兰根窒息而腐烂。“干”与“润”即水分适中,是兰花所喜爱的状态,又如对春兰中的惠兰,则有“秋不干、秋不湿”的经验总结。

浇水方法:一般3―4月每2―3 d浇水1次,5―6月每天浇水1次,7―9月每天傍晚充分浇水1次,10―11月每天浇水1次,12月至翌年3月4~5 d浇水1次。

浇水时间:夏、秋2季在日落前后,冬、春2季在日出前后浇水最好,浇水以雨水或重水为最好,河水次之,井水又次之,不得已时才用自来水。水质对兰花至为重要,水质不好会影响兰花的生长发育,水质应该是不含矿物质的软水,pH值要求5.5~6.0。通常给兰花浇水可用水壶浇水、喷水或浸水3种方法。

2.3 施肥

一般来说如果每年换土,而且土壤中含有足够的养分,则完全可以不施肥,但是如果经2~3年才换1次,且土壤中没有足够的养分,则施肥就很有必要。从肥料施用的时间来说,可分为基肥和追肥2种;从肥料的性质来分,可分为有机肥料和无机肥2种。基肥是在配置种植基质过程中掺入适量的肥料,如发酵过的牛粪、羊粪、豆饼碎末或化学肥料。追肥即是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施用的肥料,一般都用水肥,即将有机物如牛马羊角、蹄粪豆饼、麻酱渣泡水经过充分发酵,冲淡施用。传统施肥是以有机肥为主,有机肥在施用之前,必须经过1个月以上的发酵,一般的水肥发酵液、水比例为1∶10即为浓肥,少于1∶10为淡肥。在实用中多冲淡20~30倍[3]。

无机肥又被称为化学肥料,优点是干净、无臭味、使用方便,不需长期发酵,而且肥效快。但长期施用化肥会使土壤板结。

2.4 修剪

兰花在老叶枯黄时,应及时剪去,以利于通风。有些叶子的叶尖干枯,也应剪除,以免影响美观。带病虫的叶片,须及时剪除,以免传病。如花芽太多,应留其壮枝,除去瘦小的花芽,每株兰苗留1个花芽即可。春兰的花期约15 d,开败即将花序剪除。蕙兰的花,到花序上最后一朵花开放1周时,即将花序剪除。一般兰花在开花后都不让其授粉结实,尤其是不很健壮和名贵的品种更是如此,否则影响第2年开花。如果作为杂交育种,则须加强管理使其种子成熟饱满。

2.5 病虫害防治

2.5.1 病害防治。①黑腐病。可用甲基托布津、石硫合剂、硫酸铜、多菌灵、代森锌、代森铵等杀菌剂喷洒。②褐斑病。加强通风,控制水湿,发现病叶立即剪除销毁,同时应用65%代森锌粉剂600倍液、50%多菌灵800~1 000倍液、甲基托布津800倍液喷防,一般每10~15 d喷洒1次,共喷2~3次。③兰花霉菌病。进行土壤消毒,销毁病株,用五氯硝基苯500倍液喷洒。④叶斑病。一是控制浇水,经常通风,消除病芽及病叶;二是用0.01%硼酸液、敌枯双、二硫磷等喷洒。⑤病毒病。病毒病以防治为主,一经发现即销毁病株,以防止传染,使用的工具必须消毒,以提高抵抗力,避免高温、干旱和通风不良。⑥兰花炭疽病。一是注意通风;二是梅雨季节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隔10 d喷1次,共喷3~4次[4]。

2.5.2 虫害防治。①介壳虫。可用25%喹哑硫磷乳剂500倍液、20%乐果乳剂500~800倍液、40%乐果乳油1 000~1 500倍液、60%乐果可溶性粉剂1 500~2 000倍液、50%敌百虫250倍液、5%马拉硫磷800~1 000倍液、50%辛硫磷800~1 000倍液喷洒。②螨类虫。可喷洒35%开乐散粉剂1 000倍液、螨必死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灭螨猛2 000倍液、杀螨松1 000倍液、杀螨威1 000倍液。③木壮蚜。待3月越冬孵化后可喷50%辛硫磷乳油2 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 000倍液,以后根据虫口发生数量决定喷洒次数。④花蓟马。如温室中发生花蓟马,可将有虫花卉集中于密闭的小房间中,用80%敌敌畏乳油或2.5%溴氰菊酯乳油熏蒸。喷雾防治应注意使药液到达花蓟马隐匿之处,可选用2.5%溴氰菊酯乳油4 000倍液喷雾防治。

3 参考文献

[1] 肖善军.兰花分株繁殖与盆栽护理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5(9):165-166.

[2] 韩远华.毛竹林下春兰栽培技术研究[J].山东林业科技,2013(1):51-54.

第2篇

关键词:单季稻;西兰花;轮作;栽培模式

中图分类号:S51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9-0127-1

稻田实行水稻与蔬菜轮作,能够优化种植结构,提高复种指数,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措施。2009年三门县农技总站充分利用当地的土地、气候、劳动力资源,在沿赤乡下洋墩村的天丰塘建立了201亩无公害单季杂交稻与春季西兰花轮作示范基地,通过采用水稻强化栽培技术和西兰花工厂化育苗技术等措施,取得了预期效果,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项目实施后,项目区的单季稻平均亩产量550kg,按目前市场价1.8元/kg计算,亩产值990元,除去亩生产成本450元,净利润540元;春季西兰花平均亩产值4472元,除去亩生产成本1299元,亩纯收益3173元;此外,由于实行水旱轮作,西兰花采收后茎叶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肥源,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培肥了地力,节约了生产成本。现将项目的实施技术情况总结如下:

1 单季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单季稻选用优质、高产品种“甬优6号”,于5月25日播种,采用沙床育秧,首先在田间平铺上地膜,再铺上2cm的黄沙进行推平播种,播后用细泥覆盖种子,浇足水,出苗后早、晚各浇一次水,移栽前2天每亩用1%尿素水加10%吡虫啉20g喷施,做到带肥带药下田,此方法具有省秧田、省种子、省工、节本和容易小苗稀植等许多优点;6月10日移栽,采用强化栽培技术,栽插时每亩密度26.4×26.4cm,移栽前施足基肥,每亩施45%三元复合肥30kg;追肥在播后7天每亩施46%尿素8kg加氯化钾10kg加丁苄结合除草撒施;播后15天每亩施46%尿素10kg撒施促分蘖,第三次追肥在剑叶初见时每亩施46%尿素3kg,以利形成大穗、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抓好水浆管理,做到湿润灌溉,够苗后及时搁田,干干湿湿养老,收割前7天断水;抓好病虫综合防治,按县农技总站病虫情报统一防治时间。

2 春季西兰花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西兰花选用适宜高温条件下栽培的早熟品种“优秀”进行种植,采用工厂化育苗,育苗基地建在三门县富达果蔬合作社内,共投资27万元,建成了2000m²钢棚,用防虫网和遮阳网盖顶,采用塑盘填蚯蚓粪育苗,微喷式浇水。西兰花具有粗纤维少、营养价值高、风味独特等诸多优点,深受日本和东南亚各国人民喜爱,国外市场需求量较大,但对产品质量要求较高,因此我们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日本肯定列表进行生产管理,适期移栽、按要求用药用肥和按标准收获。具体操作:

2.1 播种和苗期管理

播种期掌握在1月中旬,播前进行种子消毒灭菌处理,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然后将拌好的种子放入塑盘内,统一微喷式浇水,每亩用种量10g(露天育苗17-20g);出苗后不宜多浇水,加强通风透光,降低温度和湿度,控制秧苗的过度生长,苗期一般不防治病虫害。

2.2 田间管理

第3篇

关键词:西兰花;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技术

西兰花学名Brassica oleracea L.var.italica Plenck,别称绿花菜、青花菜、青花椰菜、美国花菜、青花薹等。西兰花是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从国外引进的一种名优蔬菜,以肥嫩短缩的花茎和花蕾群作为食用部分,营养价值比白花菜高1倍,且质地脆嫩,风味清香。西兰花适宜在冷凉的气候条件下生长,我国西南大部分地区可全年种植,沾益县全县均有栽培。

近年来,沾益县充分利用山区海拔较高、夏季气温较低、日夜温差较大的气候优势发展西兰花种植,一般每667 m2可采收产品800~1 500 kg,产值2 000~4 000元,产品除在本地市场销售外,还销往广东、香港等沿海地区及新加坡、日本等国家,经济效益较高。而且,西兰花生育期短,移栽后60~70 d即可结束采收,有利于多熟制栽培。

1 品种选择

目前种植较多的西兰花品种有:翠光、秋津、绿王、绿冠、蔓陀绿、绿泉、秀绿、优秀、绿地117、绿地120、高拱王、绿国115、金针一号等,较受市场欢迎的品种有优秀、极限等。

2 播种育苗

2.1 育苗方式

2.1.1 设施育苗盘育苗

设施育苗是蔬菜标准化、规模化栽培的首选育苗方式,需要具备育苗棚、育苗基质、育苗盘等设施,育苗棚有竹棚、水泥预制骨架棚、钢架插地棚、连栋钢架棚等;育苗基质一般选用商品育苗基质或自制基质,但自制基质必须为优质腐熟、不带病虫源并做好消毒的基质;育苗盘一般选用规格为66 cm×34 cm、120~172孔的育苗盘。育苗方法分为漂浮育苗和湿润育苗两种,漂浮育苗是把装好基质并播上种子的育苗盘放置于育苗池内进行育苗,湿润育苗是把装好基质并播上种子的育苗盘放置于棚内平整好的地块上进行育苗。设施育苗的优点是:用种量少而精确,出苗快,秧苗健壮、整齐度高、商品性好、病虫害少,便于集中管理,节约用工,移栽方便,缓苗迅速且移栽成活率高,容易控制播种期及移栽期,一次投入可使用多年;缺点是:育苗设施首次投入较高。

2.1.2 苗床育苗

苗床育苗是指将西兰花种子播种于做好的育苗床上进行育苗,适合于种植面积小、距离蔬菜育苗基地远的种植户。苗床宽度为1~2 m,长度根据移栽面积确定,播种方式为撒播,将准备好或处理好的种子均匀撒播于做好的苗床上,再覆盖0.5 cm左右厚的细土或腐熟细粪,播种密度为3~5 cm见方有1粒种子,播种前及播种后都要浇透水,并根据播种季节及气候情况决定是否覆盖薄膜。此种方式的优点是:育苗方法简单,容易操作,便于管理,适宜小面积栽培及散户栽培使用;缺点是:用种量大,秧苗整齐度不高,移栽成活率比设施育苗低,秧苗容易感染病虫害等。

2.2 播种时期

播种时期根据移栽时间确定,一般夏秋季节苗龄为25~30 d,冬春季节苗龄为30~35 d。播种时,将准备好的种子均匀地播于育苗盘或做好的苗床内。

2.3 苗床管理

育苗盘育苗要及时做好水分控制及苗期病虫害防治工作,适当追施少量苗肥,及时通风炼苗,弃除低劣苗、徒长苗,保证苗齐苗壮。苗床育苗要及时浇水,保证苗床不干燥、不积水,及时防治蝼蛄、蚜虫等苗期虫害以及猝倒病、立枯病、霜霉病等苗期病害,及时炼苗,起苗前24 h给苗床浇透水,以便于起苗而不伤苗。

3 地块整理

根据西兰花的生长特性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选择海拔800 m以上、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较高、排灌条件良好、保水保肥力强的地块种植,切忌在种植过十字花科作物的地块上种植。深翻晒垡,翻耕深度为25~30 cm。基肥一般在移栽前10~15 d进行全层施用,每667 m2施入优质腐熟农家肥2 500~3 000 kg、进口三元复合肥40 kg、过磷酸钙40 kg。西兰花对微量元素硼需求量较大,因此无论用化肥或有机肥作基肥,每667 m2都要施入硼砂2 kg,以满足西兰花生长发育的需要,避免花茎空心。

4 做畦移栽

4.1 高畦栽培、合理密植

西兰花是一种喜温光而怕炎热、喜湿润而怕浸渍的作物,为了提高光能利用率,增加土壤通透性,改善田间小气候,提倡高畦栽培,合理密植,尤其是夏季降雨量大,采用深沟高畦栽培更有特殊意义。一般畦面带沟宽2~4 m,畦高25~30 cm,四周排水沟及田中腰沟深50~60 cm,做到沟沟相通,易灌易排。一般株距50~60 cm,行距35~40 cm,每667 m2种植2 800~3 200株。

4.2 适时移栽

根据苗龄、天气、土壤墒情等情况把握好移栽时机,特别是冬季移栽如果遇到降温,则应适当推迟移栽日期。采用浅穴移栽的方法,穴深5~8 cm,如果栽植过深则茎基部通气性差,易诱发立枯病。移栽当天浇透定根水,及时防治移栽期病虫害。

5 加强田间管理

5.1 合理追肥

西兰花一般要追肥3~4次。第1次是在移栽成活后施“发棵肥”,可用10%~15%的稀薄人粪尿浇施;第2次和第3次分别在移栽后20~25 d和35~40 d时进行,每667 m2施用尿素5~10 kg;第4次在移栽后50 d进行,此时已进入莲座期,即将现蕾,是需要肥水的重要时期,要及时重施现蕾肥,以促进花蕾快速生长,每667 m2可用含硫酸钾的复合肥20 kg在距植株根部15~20 cm处开穴深施(由于已封行,因此不便采用浇施法),施后及时扒土覆盖,并浇水湿润土壤,使肥料溶解易吸收。为促进植株健壮生长,提高花球成品率,可选用双效微肥、喷施宝、植物动力2003等叶面肥,在苗期、生长旺盛期、现蕾期各喷施1次。

5.2 科学浇水

西兰花移栽后要及时浇水保苗,有条件的要覆盖遮阴物,以提高成活率。植株成活后适当控水,以利于根系生长。植株生长中后期需水量大,且夏季水分蒸发速度快,遇干旱时要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同时畦面要用稻草或杂草覆盖,以减少水分蒸发。另外,夏季雨水多,要及时进行清沟排水,达到雨停畦面不积水的要求。

5.3 中耕培土

西兰花在封行前要中耕培土1~2次,封行后不再进行中耕,但有杂草时要用手拔除。暴雨过后要及时进行松土,以防止土壤板结,增加土壤通透性,促进根系生长。松土要以浅锄为主,注意不能锄伤根系。采用地膜覆盖栽培的不需要中耕培土。

6 及时防治病虫害

6.1 病害防治

6.1.1 猝倒病和立枯病

猝倒病和立枯病是苗期的主要病害,猝倒病可用58%甲霜灵·锰锌500倍液或64%杀毒矾500倍液喷雾防治;立枯病可用20%甲基立枯磷乳油1 200倍液、或15%恶霉灵水剂450倍液、或70%敌克松1 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于初见病苗时喷雾防治。

6.1.2 细菌性软腐病、黑腐病、黑斑病

软腐病、黑腐病、黑斑病属于细菌性病害,也是西兰花栽培中的主要病害,要及时进行防治。花蕾开始分化时为感病期,在发病初期用75%农用链霉素1 000倍液或70%可杀得800倍液喷雾防治,发病严重时交替使用以上药剂,每隔5~7 d喷1次,连喷2~3次,可使病害得到有效控制。

6.1.3 疮痂病

疮痂病为细菌性病害,病原菌是链霉菌,在适宜土壤中可永久存活。病菌侵入植株后,主要在植株茎部、叶柄、花茎等处出现病斑,土壤干燥、通气性好、中性或碱性的地块易发病,发病后病菌能在土壤中长期残存。可用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5 000倍液、或新植霉素5 000倍液、或45%代森铵水剂900倍液、或50%加瑞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2%丰护安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喷雾防治,每隔7~10 d喷1次,连喷2~3次。

6.1.4 霜霉病

发现中心病株后,用75%普力克水剂800倍液、或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00倍液、或70%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10 d喷雾1次,连喷2~3次。

6.2 虫害防治

主要虫害有蚜虫、小菜蛾、菜青虫、甜菜夜蛾、小地老虎、蝼蛄等,可用生物农药Bt制剂500~800倍液(虫口密度大时,可加入少量除虫菊酯类农药,但不能与杀菌剂混用)、或40%乐斯本1 000倍液、或2.5%功夫菊酯乳油2 000倍液、或2.5%敌杀死2 000倍液、或21%灭杀毙3 000倍液、或0.12%灭虫丁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2.5%保得乳油2 000倍液等药剂喷雾防治,防治次数及时期根据西兰花的生长状况及虫害发生情况而定。

第4篇

1.培育壮苗

西兰花应育苗栽培:首先选用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灌溉方便的做苗床地,采用撒播法,将床土整平耙细,施足底肥,撒上一层筛过的营养土,刮平后均匀地播上种子,浇透底水每平方米播量5-7克,覆细土0.5厘米。

2.定植

深翻20cm~30cm,每667m2(平方米)施腐熟猪、牛粪2500kg(公斤)以上,二铵15kg(公斤)。定植后覆土至子叶处,满足定植水,行株距60cm~65cm(厘米)×28cm~30cm(厘米),春季露地栽培要覆地膜,抢早上市。防止生育期拖后,在结球期遇高温花球出现毛花,降低品质和商品性。2500~3000株/667m2(平方米) 。

3.田间管理

3.1植株调整?西兰花植株较大,侧枝发生较多,如果放任生长,会影响品质和产量,一般株形成花球前打掉10片以下的侧芽,以保证主花球的养分供应,促进花球生长。

3.2肥水管理?定植水一次浇足,3~5天再浇一次缓苗水。缓苗后到花蕾形成前,小水勤浇保持土壤见干见湿,进入花蕾形成期要加大浇水量,以促进外叶生长,花球膨大期4~5天浇一次。当花蕾似角币大小时,用尿素7.5~10kg(公斤)或复合肥30kg(公斤)条施于2棵菜中间,再浇粪清水,促进其生长,一般追肥2~3次,浇水3~4次。

4.病害防治

4.1软腐病:病菌从根、茎、叶的伤口侵入。叶基突然变成黄褐色,病斑呈水渍状,逐渐软化腐败。防治措施:避免与十字花科蔬菜,加强田间管理,培育壮苗或者选用27.72%铜高500倍液,或72%农用链霉素4000倍液喷洒。

4.2霜菌病:发育过程中比较明显,老叶先发病,干燥时叶片干枯,潮湿时叶背出现霉层。严重的叶片枯黄脱落;花梗染病,病部易折倒,影响结实。防治措施: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土壤应深翻晒白,并添加适量石灰。发病初期及时用70%的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甲霜灵400~600倍液进行喷雾。收获前10天左右停止用药。

4.3黑腐病:叶片任何部位形成不定形的淡褐色病斑,边缘常具黄色晕圈,病斑向两侧或内部扩展,致周围叶肉变黄或枯死。黑腐病为害叶片和球茎,子叶染病呈水浸状后迅速枯死。防治措施:本病以预防为主,应实行轮作,种植密度适当。或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喷洒,采收前5天停止用药。

5.虫害防治

5.1蛞蝓:每亩可用5%梅塔350克撒施。采用低毒、低残留量农药防治,孕花球后不能喷药。

5.2小菜蛾、菜青虫:幼虫啃食叶肉,危害花球时容易发生软腐病,虫粪还会污染花球,降低商品价值。防治措施:发病初期及时用Bt乳液,或青虫菌6号液剂500~800倍液,或50%的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如喷后遇雨应补喷。

5.3蚜虫:蚜虫俗称蚰,种类多,繁殖快。蚜虫常成群为害嫩叶、花蕾等,有的蚜虫有翅膀会飞,故它是传播病毒的一大途径,一旦发现应用药物防治,发病初期用0.6%苦参内脂水剂500-1000倍液喷施,每亩用10-20毫克,距采收7天以上。

5.4鼠害:有鼠害时,用人工或物理方法(如电猫)防治,不使用药物。

5.5蚯蚓、蜗牛、蚂蚁等小动物:可用毒饲诱杀,或可用5%梅塔350克撒施。

6.采收

第5篇

关键词:江西杜鹃;生态习性;繁殖方法;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685 文献标识码:A

1 外形特点

杜鹃花叶革质,高1m左右。长圆状椭圆形,长4.5cm、宽2.3cm左右,基部楔形,顶端钝尖具小短尖头,边缘微微反卷,上部呈绿色,下部灰色被鳞斑,侧脉8~9对;叶柄长3~5mm。花白色,有浓香味,通常两朵并生于枝端,花梗长1~1.4cm;花冠阔漏斗形,长4~6.2cm,直径4cm,5裂;雄蕊8;子房锥形,密被鳞斑。蒴果圆锥形。花期4~5月。

2 生态习性及分布

这种花常见于岩石边,一般都生长在海拔1000m左右的山坡和山脊上。这些地方的环境疏荫,常年阴暗,所以,江西杜鹃不能在阳光下暴晒,气候条件以夏季凉爽湿润为宜。如果是烈日下成长,嫩叶极其容易灼伤,根部也同样会受危害。为了提高杜鹃花的成活率,要将其栽种在疏松肥沃的酸性土壤上,排水不良的粘性土壤且含石灰质碱性的是不能让杜鹃成活的。

3 繁殖的方法

和一般的植物一样,都可以用扦插、播种和嫁接的方法。而适合于生产用的方法一般为扦插和嫁接繁殖。

3.1 扦插插穗

以当年新生的嫩枝刚刚木质化的枝条,并掰下带踵的,将一些毛头修平后,剪取下面多余的叶片,只留存顶端的4、5片嫩叶,对于枝条过长的,可以截取顶梢。扦插以梅雨季节前成活率最高,一般5月下旬至6月上旬,这个时间段,插穗的老嫩程度适中,温度和湿度都是最适宜的,成活率至少可以达到90%。生产中一般选用泥炭、黄山土、兰花泥、腐熟锯木屑、珍珠岩、河沙等作为基质,在插床的底部设计出7~8cm的排水层,便于排水,扦插的深度控制在插穗的1/3或者1/2处。为了促进枝条生根,需要用300PPm的萘乙酸、250PPm左右的吲哚丁酸浸泡处理。插穗工作完成后,重点管理的就是遮阳和喷水两方面,其目的是让插穗保持新鲜。在高温季节,由于水分蒸发和吸收更快,要增加地面和叶面的喷水频率,并注意降温和通风。江西杜鹃约l个月发根,顶部会在长根后抽梢,如果有花蕾长出,就要及时清除。为了让小苗逐步壮实,到9月份的时候就要使其减少遮阳,10月份开始施加薄薄的肥料,下旬开始上盆栽。

3.2 嫁接插穗

嫁接的苗比扦插长的快,而且只需要采取一段嫩梢,不受时间的限制,随时可以嫁接,而且还可以将多个穗条嫁接在同一株上。日常中,经常采用嫩枝顶端劈接的嫁接方法。在每年的5月中旬左右,是采用此种方法嫁接的最佳时间,选用2a生的独干毛鹃砧木,选取接穗的粗细要和新梢相仿,嫁接完成后,用塑料薄膜袋套除接口处连同接穗部分,把袋口扎紧。由于不能受阳光直射,所以要放置在荫棚下,如果袋中没有水珠,需要解开喷湿接穗后重新扎紧。7d后进行观察,如果没有枯萎,再过2个月后,去掉塑料袋,次春松绑。

3.3 栽培技术的解析

3.3.1 土壤

优先选用比较肥沃疏松的黑土。也可用通透排水,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例如经腐熟的锯木屑、腐叶土、泥炭土、黄山土、松针土等。

3.3.2 场地的选择

场地栽培环境分为室内和室外。室外是为了度过炎夏,室内是为了冬季防寒。江南地区,每逢4月中旬到11月上旬,都把杜鹃花放置在室外有落叶树的自然阴凉下,也可以是人工搭设的荫棚,目的是创造一个半阴雨凉爽的生长环境。同时,要保证地面的排水坡度,将花盆放在搁板上。

3.3.3 选盆

江西杜鹃的根系较浅,扩张非常缓慢,所以要采用通气性能较好的小盆,避免出现浇水失控的现象,这样不利于其生长。像价格低廉的瓦盆适合在家中种植观赏。倘若是大规模生产,可以选择硬塑料盆,既大方美观又方便运输,给生产减少一定的成本和损失。

3.3.4 上盆时间的选择

到春季出房或者秋季进房时,进行上盆。上盆针对老棵和幼苗两种。老棵只要不出问题,基本不需要换盆;幼苗期,换盆就比较频繁,每隔2a左右就要换盆,10a后,4a左右更换1次。更换时,盆底填粗粒土,以便其排水,上盆后放于阴处伏盆数日,再移动到适当位置。

3.3.5 浇水

天气情况、植株大小、盆土的干湿程度以及生长发育需要的不同,浇水要随之灵活掌握。水质不能含有碱性。若用自来水浇花,要在水缸中存放2d,且水温要与盆土的温度相近。初冬季节,植物对水分的需求降低,室内不加温时,4d左右不浇水没有问题。次年2月下旬,需要适当的增加浇水量,从3~6月末,植株对水分的需求增加,以供应开花抽梢,阳光明媚的天气,每天浇1次,倘若水分不足,到傍晚时分,再进行1次补水。遇到阴雨时节,就要及时的排水,不要让盆内有积水存在。到了炎热的酷夏,土壤干了,就要浇水,为了降温增湿,午间和傍晚要在地面、叶面喷水,一般要持续到10月份。

3.3.6 施肥

栽植江西杜鹃对施肥有一定的要求,要勤施薄肥。选用富含磷质的肥料,可使叶亮花艳,但次日应以清水冲洗1次。如果是大面积的生产这种植物,可以选用复合肥或缓施肥料,1a施2次左右。

3.3.7 遮阳的相关注意事项

为了促进杜鹃花的生长,需要搭设高2m的遮阳棚,用透光率在25%左右的遮阴网,两侧也要挂帘遮光,遮阳工作从5月份开始,到11月份结束。

3.3.8 修剪

2~4a内要修剪幼苗,摘去花蕾和心,加速形成骨架,促使侧枝的萌发,长成大棵后,剪除病枝、弱枝和紊乱树形的枝条,都以疏剪为主。

3.3.9 花期管理和控制

江西杜鹃四季开花,开花时放于室内,可延续1个月。如果室内通风差,1~2周就应调换。花芽分化以后,移到20℃环境下,大约2周的时间即可开花。

参考文献

第6篇

永福镇位于福建的东南部,处于新罗、南靖,华安三县交界的海拔700米以上的山间盆地间,境内土地肥沃,气候湿润,雨水充沛,日照充足,适应各种花卉生长,素有“高山花园”美称。改革开放以来,漳平市历届党政班子十分重视花卉产业的发展,花卉生产、科研和销售得到较快的发展,先后成立了花卉研究所,各种花卉生产公司和花卉联合体,不断涌现出种花大户、营销专业户,花卉生产逐步走向专业化、商品化。1999年9月漳平市成功举办了“中国漳平首届花卉节”,从而掀起了新一轮花卉发展的热潮,花卉生产由永福镇向全市扩张,同时吸引了一批外商和国内客商到漳平投资兴办花卉产业。

目前,永福镇专职或兼职花卉营销大军活跃在长城内外、大江南北、黄浦滩头、珠江之畔,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都建有基地和营销网点,其中杜鹃花占北京杜鹃花销量的70%以上。永福花卉发展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市政府在大力抓好传统品种种植的同时,因地制宜引导农民发挥本地地理气候优势,组织力量进行栽培试验,成功对比利时杜鹃进行引种、示范推广,以比利时杜鹃为主的花卉产业迅速发展壮大。2002年种植花卉7133亩,比 1982年120亩增长近59倍。2003年永福又利用山地开发种植花卉近千亩,同时永福花农走出永福到漳平市区及广州、成都、重夫等地开辟新的花卉生产基地,在市区其他乡镇种植1300多亩,在漳平境外种植3228亩。种植规模由家家户户种植向专业化、集约化发展。现有12家花卉生产企业,种植面积近600亩。

(二)品种结构日趋合理

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调整结构,永福花卉经历了起步、发展、衰落再发展的历程,品种结构日趋合理。体现在:1. 发展市场看好的常规品种,如茶花、瑞香、兰花等;2. 及时引进新品种,如西洋杜鹃、高山杜鹃、小叶铁红杜鹃、虎石红、富贵籽、大花惠兰。美国茶花及鲜切花;3. 收集、驯化开发野生花卉建立资源基因库,为开发新品种贮备种源。目前全镇拥有各类花卉资源100多类,1200多个品种。

二、花卉产业发展经验和做法

用市场创新策略打造花卉产业竞争力是漳平市的主要做法。尽快壮大实力,立足高起点,增强竞争优势成为漳平发展花卉产业的经营理念。广大花农深刻认识到市场创新是影响和决定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动力源泉。以市场为导向,走集约化的产业发展之路,在加强营造环境,技术创新,营销方式的更新等方面狠下功夫,全市花卉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近年来,市政府十分重视花卉产业建设,尤其是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意见》精神,把花卉业作为农业产业化的三大主导产业之一,重点加以扶持和培育,先后出台了《漳平市花卉产业"十五"发展规划》、《关于建立花卉产业发展机制的通知》、《漳平市关于加快花卉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等文件,制定了信贷、税收,引进技术和管理人才,土地、招商引资,植物检疫、运输业等方面优惠政策,本着“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原则,积极组织有关部门和企业,做好广告宣传和企业产品参展工作。

(二)树立创新理念

创新始终贯穿花卉产业发展的全过程:一是开发新品种。永福花卉经历了“茶花、兰花、瑞香、铁树到杜鹃花”等多种类花卉发展的过程。目前永福已开发杜鹃花品种20多种,并在花卉造型上有所突破,如开发种植宝塔杜鹃,准备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展出。二是创新技术优势。“永福花卉研究所”等龙头企业带头对新品种进行驯化、繁殖栽培,目前已突破关键瓶颈,成功掌握杜鹃花花期调控、无土栽培技术,同时掌握了虎舌红这一观叶观果植物新品种的栽培技术,并实现了批量生产。目前还开展温湿度控制技术、组织培养、自动喷灌等技术研究。三是创新营销模式,建立专业营销队伍。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永福花农结束了既抓花卉种植又搞花卉营销的历史,形成了新的分工,分化出一批具有丰富的养花经验的营销人员1000多人。这些花农出身的花商无疑对永福花卉售前售后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大大增强了广大客户的消费信心。把基地建到销售地。为了适应国内外市场竞争需要,永福花农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20多个大中城市建立花卉基地61家,开辟花卉销售窗口,形成产供销一体化体系。

三、花卉产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缺乏技术支撑体系

花卉质量控制体系尚未建立。千家万户分散种植、粗放管理的模式,花农质量意识淡薄,缺乏有效的组织和引导,没有建立花卉产品质量标准和包装标准,培育技术不规范,植物检疫手段落后,流于形式。虽然漳平市花协于2001年制定了西洋杜鹃的产品质量标准和栽培技术规程,但至今仍未按制定的规程进行花卉的栽培和营销,花卉产销处于自由分散的状态。

(二)资金投入不足

1. 资金需求较大,花农贷款困难。花卉产业是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的行业,相应的资金扶持是加快发展的关键。据调查,种植一亩西洋杜鹃周期为2至3年,需投入1.8万元左右,永福镇 6000多亩西洋杜鹃需超亿元的资金投入,而永福农村信用社每年投放花卉生产贷款1500万元左右,仅三分之一用于花卉种植,近三年来累计贷款近5000万元,实际用于花卉种植生产1500万元左右,引进境外资金1150万元,这样,花卉种植成本投入缺口 7000多万元。从中看出,花农种花的投入基本上源于自筹资金,农业贷款规模与花卉产业的巨大投入存在较大的差距,花农自筹资金的不足,主要靠民间借贷来弥补,而民间借款利息大大高于信用社(月息至少二分以上),加大了花卉的生产成本。

2. 吸引境外资金比例偏低,花卉产业难以实现大的跨越。花卉产业如果仅依靠有限的银行信贷投入及花农自筹资金,就难以做大做强,尽管市政府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致力改善交通环境吸引外商投资花卉产业,但成效不大。截止2002年底,境外来永福投资花卉的资金仅1150万元,种植面积仅占全镇花卉总面积的 6%左右。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漳平区位劣势、群众配合程度较差、政府的服务功能不完善。

四、花卉产业化发展对策与思路

(一)建立健全花卉产业科技支撑体系

花卉是科技含量很高的产品,对花卉市场,生产手段和生产技术、管理水平要求较高。科技支撑体系的建设滞后于生产发展的需要,已经成为我国花卉产业顺利发展的瓶颈之一。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外花卉产品大量涌入国内市场,不用说参与国际竞争,就是国内市场份额也会丧失。充分发挥种植大户在花卉科技体系中的主体作用尤其重要,要依靠当地近百名的种植大户和营销大户及龙头企业,他们直接联结生产和市场,具有信息灵通、科技及设备水平较高,资金雄厚等优势,依托行业协会组成一支相对松散却又结合紧密的花卉科技队伍。通过总结他们实践中的种植经验,形成较为系统的信息、技术理论,由花卉协会每季度组织科技人员在信息、技术、良种、设备等方面的交流,编印《花卉科技简报》分发给花农,不定期进行实地指导,及时为花农提供技术咨询、种苗等方面的服务。并通过他们加强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的科技协作,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建立花卉种苗繁育基地和生产示范基地,加强产品质量标准和标准化技术规程的实施,引导花卉生产向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从实践中总结经验,以经验理论指导生产,从而提高整个花卉产业的科技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二)建立健全花卉市场体系

近几年,国内花卉市场竞争激烈,国外花卉产品冲击较大,影响了整个花卉产业链的正常运营。目前,花卉业最大的弊端就是低层次的恶性竞争,品牌效应无法发挥,要尽快改变低层次竞争局面,在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我们必须抓紧建立健全花卉市场体系,消除花卉产业无序竞争的局面,加大花卉市场秩序的整治力度,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秩序。

加快花卉专业市场建设,形成生产基地和专业市场的共生耦合,逐步完善市场交易、产品展示,信息等功能。如永福要利用多元化投资方式,争取上级资金和社会资金,利用“十里花街”建立“前店后场”的花卉专业批发市场,按质论价进行销售,承接境外花卉专业市场,延长花卉产业链。同时,通过组建花卉企业集团,充分发挥“窗口”作用,完善市场主渠道功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基地和龙头企业决定着市场的份额和产业的层次,通过企业集团统一品牌,统一标准,增强与国内外市场的连接,有效扩大市场销售网络,提高花卉市场占有率。

(三)完善花卉产业政策和组织扶持体系

政府应当在花卉产业中扮演关键角色,政府支持力度越大,发展速度越快。政府要进一步完善花卉产业政策,建立花卉组织扶持体系。

第7篇

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农业和科技、教育如何紧密结合,是当前农业发展中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对长期实行计划经济的我国来说,这是需要研究解决的紧迫问题。美国以大学为中心,实行农科教结合;日本以农科院为中心,实行农科教结合;韩国则把农林部科教局、农科院、培训中心和推广中心合并,建立了农村振兴厅,从管理体制上入手,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使农科教结合得更紧密、更彻底。韩国通过制度创新,实现农科教结合的成功经验值得我国学习、研究和借鉴。关键词:农业,科研,教育

对韩国农业所取得的成就,农村振兴厅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它既有农业科研、推广、教育培训的职能,而且还具有农林部技术局的职能。这种集行政、科研、推广、培训职能于一体的组织机构,从立项制定科研计划到经费划拨,以及实施推广、培训计划,都与现有的科技成果紧密结合,对农村基层和农民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实效性极强,克服了资源、经费分散、重复、浪费的弊端,深受基层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广大农民的欢迎,日益显现出其功效性、科学性和合理性。

一、科研、教育、推广一体化的机构——农村振兴厅

光复后的韩国模仿美国的教育、科研、推广三结合的部分体制,于1947年12月建立了“国立农事改良院”,后来经过多次改组,1962年4月1日根据《农村振兴法》,在汉城附近的水原市西湖边成立了农村振兴厅。自1978年以来,又先后成立了农村营养改良研修院、农药研究所、热带农业官室、农业遗传工程和果树研究所。农村振兴厅主要负责农业科研、农业技术推广与农村生活指导以及农民和农业公务员的培训。此外,韩国还在各道、市、郡等地设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如道(相当于我国的省)设立了农村振兴院,全国共有9所;市、郡(相当于我国的市县)设有农村指导所,全国共有182所;每3-4个面、邑(相当于我国的乡镇)设有1个农村指导所,各指导所又分为作物、生产基地、区域开发和指导等站。

农村振兴厅、农村振兴院、农村指导所(分所)分别隶属于农林水产部和道、市、郡政府。根据《农村振兴法》,韩国的农业科学研究、技术推广和科技培训由农村振兴厅全面负责,进行一元化领导。目前,农业振厅兴有研究人员1954名,推广人员7064名,行政及其他人员2154名,共11172名。原农林水产部的农政局、山林局、培训院以及农协中央会、水利组合联合会、山林组合联合会的科技、推广和培训管理,以及业务指导职能也转交农村振兴厅全面统一负责。

农村振兴厅的主要职能包括:(1)作为中央政府的所属机构,建立中央、道、市、郡、邑面四级组织机构的一体化指导体系;(2)组织在农业试验场(相当于我国的农业科学院)和研究所从事研究的人员同分布在全国的指导员联合开展有关工作;(3)其全体职工的工资和中央政府的项目计划由国家财政负担,道、市、郡的项目事业费由地方财政负担。

该厅的具体职责范围是:(1)统一管理和指导全国农业技术研究、推广和培训;(2)其他公共团体需开展对农业的指导,事先要向农村振兴厅提交指导计划并得到批准;(3)地方农村振兴机构虽隶属地方政府管理,但研究员的人事权由农村振兴厅掌握;(4)研究员要研究《农村振兴法》所规定范围内的课题。在农村振兴厅本部内设有农业技术研究所、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农药研究所。汉城大学校(综合大学称大学校)的农业与生命科学大学(学院称大学)也设在水原市。此外,还有蚕业试验场、麦类研究所、畜产试验场、园艺试验场、农村营养改善研修院都集中建立在农村振兴厅周围,成为名副其实的农林科技教育城。

农村振兴厅下设企业管理官室(行政管理)、试验局(科研局)、指导局(培训局)、技术普及局(技术推广局)、农业经营官室(农经研究室,含统计)、热带农业官室、农业技术研究所(182人,研究人员数,每年有些变化,下同)、农业遗传工程研究所、作物试验场(55)、园艺试验场(75)、果树研究所、农业机械化研究所(28)、农药研究所(33)、蚕业试验场(28)、畜产试验场(65)、家畜卫生研究所(51)、湖南作物试验场(71)、岭南作物试验场(56)、高岭地区试验场(22)、济州试验场(16)、农村营养改善研究院。试验局负责制定研究计划和课题,同时负责管理图书资料、印刷等;指导局负责对农村的科技培训和全面指导;技术普及局负责推广和指导农业技术。农村振兴厅的组织体系分布和农村技术推广流程见图1、2。农村振兴厅在科研、教育、推广三方面的主要课题与任务有:

1.农业气象与土壤普查:自1964年起,用20年时间开展了对全国耕地土壤特性和气象变化的科学普查工作,完成了土壤分析图,以改良农用耕地,改善农业气象条件。

2.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重点开展组织培养、细胞融合、核置换、基因工程等基础研究,推动科研成果尽早转化为生产力,以实现提高农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经营成本两方面的突破。

3.开发和推广优质水稻品种。韩国的水稻育种目标从过去的高产转为优质、多样化。为降低水稻生产成本,计划分三个阶段实现发展目标;自1990年开始推广中苗机插技术;自1995年开始推广幼苗机插技术;自2000年开始推广直播栽培技术,力求于在近几年内实现所有农作物作业的机械化。

4.园艺:

(1)蔬菜:可在一年四季均衡生产,向消费者提供优质、新鲜蔬菜。按蔬菜种类建立主要生产基地。调整蔬菜生育期,改善施肥方法和栽培条件,保护农产品的合理价格。实现包装规范化,改善流通条件,保证农产品质量。

(2)设施园艺:自1990年起大力发展设施园艺,发展蔬菜、花卉、蘑菇、果树栽培,并逐步实现自动化、现代化。重点开发优质葡萄早熟技术、电灯照明芝麻栽培技术、温室栽培兰花技术等。

(3)水耕栽培技术。大力发展水耕栽培技术,生产无公害、新鲜的莴苣、番茄、黄瓜等瓜果类蔬菜。

(4)果树:通过改良育种、栽培和储藏技术,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质水果,促进水果的出口。已育出优质苹果“园交3号”,柿子“大安”;梨“园交8号”。

(5)花卉:开发研究一年四季都能生产优质、新鲜切花的技术。重点开发出口行情较好的球根、苗木类花卉,扶植花卉专业农户。

(6)特种作物:开发培育出优质花生“水原78号”、“真丰”;药草“五味子”及芝麻优良种等,在济州岛旅游区集中栽种油菜。

(7)食用菌:大力推广细胞融合等高新技术,开发出无孢子蘑菇生产技术,并在营养瓶内一年四季生产虫豪蘑。

5.农业机械化:重点开发研究翻耕类农机具和农膜覆盖机,开展巡回农机维修服务,以实现全部农作业的机械化。

6.植保:制订农药残留许可标准,重点发展优质、高效、稳定、低毒的生物制剂和混合剂。通过及时预测预报病虫害发生技术,最低限度减少农药施用量,降低植保成本。

7.畜牧:

(1)改良“韩牛”。通过现有“韩牛”与国外优良种牛沙若拉牛杂交,培育更为优良的新品种。通过推广粗饲料多次饲养技术,提高牛的肉质和产肉能力。

(2)家畜饲养技术:建立养鸡、养猪基地,改善畜舍条件,提高奶牛产奶率,防止家畜粪尿污染,并发展鹿和野鸡的饲养。

(3)饲料作物:在山区发展牧草生产,建立青饲料生产基地,提高饲料养分含量。

(4)家畜疾病的防治:在全国25个市、郡农村指导所设置畜病诊疗所,利用单克隆抗体诊断畜病,开发无特种病菌的家畜。

(5)养蚕:通过人工饲料把养蚕时间从25天缩短为15天。开发研究养蚕机械,适当扩大种桑规模,扶植中坚养蚕户。

8.农业经济:

(1)提高农业经营水平。通过扩大农业规模经营,生产优质农产品,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收入。

(2)扩大农业收入来源。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开发非农业收入资源。通过发展特产农业、农产品加工业、旅游农业、水产养殖业等,扩大农民收入来源。

(3)区域农业开发。选派农村指导员到农业区域开发较为落后的农村指导3年,调整种植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此项工程已在全国232个村普及,在培养农业专业人才、改善农民生活、调整农业结构三方面取得显著效益。

9.改善农村生活:通过改善农村居民的饮食方式和生活条件,推广科学的家政知识,增强农民体质。积极开展对农村妇女的家政、礼节、营养等方面的培训,逐步实现农村生活方式的现代化。

10.教育:

(1)培养农业专门人才。制订阶段目标,培养适应国际化要求的农业专门人才。利用“学生4H会”、“营农4H会”、“农村指导员会”等形式,定向培养农业接班人和农村指导员,对青少年进行民主市民精神、意识和修养教育。

(2)农民教育:利用中央与地方研修院等设施,通过农业专业教育、冬季农民培训、专业技术员巡回教育、KBS广播电台的开放式讲座等形式,开展对农民的专业技术、农业经营和农政等方面的教育。

(3)农业技术信息:通过报刊、杂志、录像带、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农民提供最新的农业技术和信息。举办各种农业展览和农民面谈咨询活动,向农民推广科学技术知识。

(4)农业市场信息:利用计算机联网、遥感技术等先进的通讯设施,为农业提供各种市场信息和实用的科学技术。农村振兴工程计算机网络见图3。

11.国际交流:为适应国际化的发展要求,同世界各国广泛、深入进行有关农业人才、技术和信息等方面的交流,开展合作研究,举办国际研讨会,交换研修生,选派技术人员援外。

二、绿色革命的成就

韩国的水稻品种大致分为1906年以前的农家品种和到1960年为止的粳稻改良品种,以及1970年前后新育成的籼粳杂交稻。韩国的“绿色革命”曾受到过很多国家的注目,其主要成就体现在:(1)新品种的开发和普及;(2)农业技术的革新;(3)合作农业的推进;(4)政府的支持;(5)国民的支持。

专门研究水稻的研究所有作物试验场和位于全罗北道的湖南作物试验场,以及位于庆尚南道密阳邑的岭南作物试验场。这些试验场以水稻育种和栽培为主要研究项目,在海拔450米高的云峰和600米高的珍富(音译)建立了试验站,专门研究作物冷害课题。为避免3个试验场的重复研究和出现项目的空白和漏洞,各试验场有其侧重地区,即负责研究邻近几个道的水稻,如位于水原市的作物试验场负责京畿道、江原道和忠青北道。

1965年,国际水稻研究所育出高产水稻品种“IR8”,开创了热带农业增产的新纪元。同年,在国际水稻所BEACHELL博士的协助下,韩国原汉城大学校农科大学的许文会教授将日本的“YUKARA”和籼稻“台中在来1号”进行了杂交,于第二年将其杂交一代和“IR8”再次杂交育出短秆高产的三交种“IR667”,将其中最好的品种定名为“统一”,从1972年开始向全国推广。该新品种的特点为高产,极短秆,耐多肥,抗倒伏,光合作用强,叶片直立,比一般品种增产20%-30%。“统一”新品种虽然产量很高,但还有一些缺点。于是,韩国育种家通过吸收“IR1317”、“IR24”、“KC1”的抗病虫害、优质等优良性状,继续培育了新品种,于1975年育出了晚熟、食味好的“维新”和“密阳22号”;1976年育出比“统一”早熟12—13天,优质、落粒性中的“密阳21号”;比“统一”增产10%以上且株型好的“密阳23号”和“水原258号”。

韩国将籼粳杂交新品种称为“统一系列品种”或“新品种”,称粳稻为“一般系品种”或“一般品种”。韩国每年的新品种栽培面积变化很大,有的品种从前一年的2万公顷一跃增到20万公顷。韩国在菲律宾繁种后将品种空运到国内,通过举办冬季技术培训、广播宣传、现场会等多种形式积极向农户推广,大大加快了推广速度。在栽培技术方面,1978年通过保温塑料薄膜育苗的栽培面积占全国栽培面积的95.3%,催芽播种育苗也得到了实施。1970年的栽插密度为23穴/平方米,插秧深度为2.3厘米,达到了科学化的标准水平。机械插秧也开始普及,因缺少劳动力,机械插秧面积急剧增多。为防止冷害,将过去的播期和移植期提早1个月。1970年开始大面积应用除草剂。

随着“新乡村运动”的开展,通过组织集体选种、育苗、插秧、病虫害防治、收割等作业的“集团栽培”,水稻生产比过去增产23.3%。对此韩国政府采取奖励制度,1975年“集团栽培”的水田面积占全国水田面积的26%。韩国政府为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实行稻米高价政策和农资低价政策,重奖高产农户,对达到指定产量的农户一律奖赏10万韩圆。韩国的“绿色革命”的意义首先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实现了稻米的自给自足,在产量方面也有重大突破,达到世界高产水平,使农民的收入急剧增多,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逐步实施集团、共同栽培,并以此为契机逐步建立起协同生产体制。农村金融业和农民合作组织的健康发展,为迅速推广农业技术,实现农业机械化,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进入90年代以后,由于韩国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人们的生活方式、饮食结构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农业从过去单纯追求粮食自给自足的高产农业转变为优质、高效、高价、特产农业。因此,籼粳杂交稻的面积急剧减少,而食味好的优质稻米的生产与消费成为发展方向。

三、改善农村人口的营养结构

随着韩国国民经济的逐步发展,韩国政府开始重视农村人口的营养状态,1978年,在农村振兴厅内设置了农村营养改善研修院,开始实施有关农村人口营养状况的调查。

经过调查,发现农村人口的食品中,97%为植物类,每天摄取的营养比城镇居民摄取的动物蛋白、脂肪、钙、维生素A分别少8.6克、4.3克、2.5毫克、878.4IU(国际单位)。此外,农村的男女儿童分别比城镇的儿童身高矮5.8厘米和8.4厘米,发育水平比城镇儿童差19.4%,体重差29.8%,农村人口因营养不良导致的各种疾病的发病率也比城镇居民高1—6个百分点,见表1。

农村振兴厅还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签定了关于共同改善农村人口营养状况的项目协议,并在原有的222名生活指导员外增补120名营养指导员,修订营养改善的县体计划和生活与营养指导方法,实施生活与营养方面的普及教育,并选拔优秀的营养专家到国外进修。动员每个村的妇女参与营养改善工作,并在资金、设备、人力、智力等方面给予支援。同时,也争取到了国际组织的援助。

当时,具体的营养改善实施工程计划为:

第一阶段:调查农村实况。(1)营养状况普查;(2)食品资源调查;(3)健康状况普查。

第二阶段:确定指导目标。(1)不同食品类别的消费比率及改善目标;(2)同不营养类别的改善目标。

第三阶段:推进计划。(1)组成村庄事业管理委员会;(2)筹建营养食品生产基金;(3)设立村庄营养改善之家;(4)制定年度改善事业进度表。

第四阶段:评估。(1)制成村庄卡片;(2)基金增值评价;(3)摄取营养和健康变化评价。

农村振兴厅通过建立营养改善示范村和营养改善之家,向全国农村居民宣传有关改善食品营养和生活方式的知识,使他们掌握有关调剂与改善食品营养的知识与技能,并有计划地重点培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的指导士,以提高农村居民的整体文化素质和生活水平,见表2。

第8篇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沿着“中国民间博物馆之乡”锦溪和“中国第一水乡”周庄向北,在江苏昆山千灯镇,有一个闻名遐迩的生态农庄――大唐生态园。这里果树成林,绿草如茵,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格外美丽。

走进大唐生态园,你会发现,这个貌似植物园的生态园,其实就是一个浓缩版的现代化农业园,令人惊喜不断。

大唐生态园:多功能体验

创建于2005年的大唐生态园,地处江苏省昆山市千灯国家农业示范区内,东临千灯石浦,南接苏沪高速,西接千灯镇杨庄泾村,北靠新开河。园区总占地面积1.26万余亩,总投资2.18亿元,分为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区、高效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和现代农业高效养殖体验区3大核心功能区,是集农业生态观光、科普展示、优质农产品生产、农事体验、餐饮娱乐、会务接待于一体的都市高效农业休闲观光园。

汽车沿着千灯镇环镇路快速向东行驶,在接近千淀公路的地方,宽阔的马路南边矗立着一座大理石建筑,上面书写着“国家昆山农业示范区大唐生态园”。路牌后边是一座小桥,穿过小桥你便进入了大唐生态园。

休闲观光:移步换景

坐上观光车,沿着园内弯弯曲曲的水泥路,你就开始了生态园之旅。路两边郁郁葱葱,一些平日里常见的小草小花,在这里被搭配得十分精美,宛如艺术品。工作人员介绍,每到春天,生态园可美了,金黄色的小黄杨、翠绿的冬青、鲜红的月季、粉色的蝴蝶兰等,一簇一簇相依相偎,走在路上,仿佛置身花的海洋。而路边长长的灌溉水渠里,巧妙地“睡”着几朵并蒂莲,显出几分雍容和雅致。路边淡绿的蚕虫与怒放的月季相间,一红一绿,好一番风情。农作物与花卉一组合,竟变成了一道独特的景观!

大唐生态园有限公司总经理周金荣介绍说,最令人陶醉、趣味无穷的是那路旁、坡上、河畔的果园。春暖花开季节,果园内郁郁葱葱,清香扑鼻;果园与果园之间,用一片竹林或者用不同色彩的树林相隔,尤显宁静与空灵。园中种植的果树品种颇多,驻足其间,与友共“读”众多果树知识,不失为一种雅趣。大唐生态园里共有果树种植面积645亩,种植着柑橘、枇杷、苹果、梨、桃子、柿子、石榴等60余种果树。每到周末或者节假日,游客纷至沓来,在一饱眼福的同时,收获采摘、品尝果实的喜悦。

去蔬菜大棚内观赏独具特色的特种蔬菜和瓜类,是大唐生态园游的另一绝。周金荣介绍说,大唐生态园有连栋大棚56个,科博展示温室大棚9000平方米,种植着水果黄瓜、甜瓜、迷你南瓜、水果玉米、樱桃番茄、美国芦笋、西兰花、甘蓝等市场上最流行的新品种。美国芦笋的种子价格为每公斤1.4万元,这种贵重的蔬菜刚种下时,形象可真不怎么样:茎细,样子单薄,像文竹,可3个月后,它们就会长成半人高、小指粗。这种芦笋吃起来口感比一般芦笋要清爽可口,营养价值也高。瓜类则有早春红玉、西薄洛托等礼品西瓜,也有如手掌大小的礼品小南瓜等。挂果的季节,走进大棚,满眼果实,那悬挂在长长瓜藤上的一颗颗果实,犹如一个个小精灵,让人忍不住上前摸一摸,与它们来个零距离接触。

目前,大唐生态园已引进新品种瓜果类、叶菜类、茄果类20多个,通过立体栽培、水培、气雾栽培等无土栽培形式种植,无污染,已申报19个绿色食品。因为是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生态园的“大唐农庄”牌农产品供不应求。据周金荣介绍,生态园每月销售各种水果、蔬菜2万箱。2010年“五一”小长假期间,每天有1.5万人次入园。到2010年底,这里将建成以上海、苏州游客为主,辐射长三角的农业生态旅游胜地。

在大唐生态园,不仅有看的、吃的,还有玩的。在这里,游客可以去垂钓中心钓鱼,可以在凉亭中喝茶聊天,还可以去娱乐中心打牌、健身,享受生活的乐趣。市民张春燕说,刚去过一次大唐生态园,那里的环境很不错,是亲朋好友聊天聚会的好地方。餐厅装饰有特色,菜肴是地道的农家风味,供应的蔬菜全部是当天在基地采摘的,很新鲜。她说她今后会常去大唐生态园。

示范区:高产高效

观光车载着你一路前行,过了一座小桥后,展现在你眼前的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稻田,成群的白鹭在田间嬉戏,这里就是大唐生态园内的高效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

据工作人员介绍,示范区内有4110亩优质粮油种子区,选种的都是高产优质品种,如日本月关、常优07-1水稻、扬麦16号小麦等,采用高科技栽培技术,严格按照无公害绿色食品的标准生产。这里全部实行机械化种植,园内拥有3合收割机、8台插秧机、24台直播机、4台旋耕机和2台开沟机,农业机械化率达到100%。路边渠道里的水清凌凌的,小闸门一打开,水便哗哗地流进田里。田头整齐地立着小牌子的属良种实验田,放眼望去,田成方、路成网、树成行、渠相连。这里土肥沃、旱能灌、涝能排,每亩土地净利润可达7000多元。据了解,2009年,这里种植的水稻亩产接近750千克,大米价格达到6元/千克;而今年,这里种植一种新型水稻,大米价格将达到16元/千克。

沿着园内的水泥公路向东南前行,过了高效农业示范区后,展现在你眼前的是现代渔业养殖基地。这里的工人们正在辛勤工作,改造5000亩精养鱼塘。目前鱼塘已经基本改造结束,正在进行岸边绿化,做最后的扫尾工作。周金荣介绍说,现代渔业养殖基地分为苗种培育区、立体栽培养殖区、景观湖垂钓休闲区、尾水净化处理区和生产管理服务区5大功能区,主要养殖观赏鱼、甲鱼、锦鲤、台湾草虾、南美白对虾、成蟹等。鱼塘完工后,每亩租金可从三四百元提升至1000元。目前,已经有民营农业企业签约租用500亩,用于养殖生态甲鱼。这种生态甲鱼使用纯天然饲料,养殖3年后才销售,售价将达到200元/千克。

周金荣介绍说,大唐生态园科学规划,在农业资源开发规划立项的基础上,专门邀请了生态农业的设计专家进行论证和实地勘探,规划了特种蔬果种植区、休闲垂钓区、青少年教育基地和农产品展示中心等。在设计理念上,本着“留一块绿地给儿孙,还一片蓝天给人类”的创意,紧扣优化生态、造福子孙这一主题,让花、草、树、鱼、鸟唱主角,山、湖、路、桥为载体,亭、台、楼、阁、榭作点缀,园中植树,空地种草,棚内种菜、湖里养鱼,林间喂鸟,立体展花,高空绕藤,营造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清新优雅的生态环境。

公司化运作:双赢选择

大唐生态园用地涉及大唐、大潭、吴家桥、陶家桥四个村。在生态园建设之前,吴家桥、陶家桥两村受河道阻隔出行不便,千灯镇党委副书记沈建明笑称“买了汽车也开不到村,要买飞机才行”,村民种地要“摆两次渡”,又属于低洼区,夏熟收不到什么,只能种种水稻,村民没有种地积极性。

沈建明介绍说,生态园建设之后,原有的小工厂全部搬迁,水质大幅改善,生态环境得到优化;对河道、池塘进行治理,多出了127亩土地;村民出行便捷,现在汽车可以开到村民家门口;村里以30~50户人家为一组,采用生物降解等技术,就地实现集中处理生活污水。2008年,国家环境保护部命名了全国首批24个国家级生态村,大唐村因为大唐生态园的建设而榜上有名。

沈建明说,建设生态园,政府没有赚钱,但是村民收入提高了。村民土地流转可获得每年每亩800元补偿费,另外在生态园内生产劳动的村民每天有30多元的收入。在生态园工作的夏雪林今年56岁,他说,没有生态园就没有他今天的幸福生活,他对如今的生活十分满意。沈建明分析道,30元一天,这个收入“看上去不高”,但参与者几乎都是50岁以上的村民,他们已经不适合进厂干活,但对农业有感情,也有经验,在本乡本土实现充分就业,大大改善了经济条件。

大唐生态园的管理既严格又有序,依托农民土地流转入股实行规模化经营,采用股份制、公司化运行机制,组织标准化生产。入股农民收入每年保底返回土地流转费每亩800元,再根据企业经营效益实现二次分配。另外,生态园就近解决本地劳动力就业258人,年发放工资400多万元,当地农民的收入名列昆山市前茅。

第9篇

关键词:生态旅游农业;开发模式;实证分析

Abstracts:Ecologytourofagricultureemergedinthe60’sof20century,whichhasthecharacterofvacation,entertainment,demonstration,knowledgeandeducationfunction.Formulateanecology,cultureandtourindustry,Undercertainsocialeconomicscondition,itwillbethenewmodelofagriculturalexploration,whichexploitagriculturallandscape,ecologicallandscapeandfarmlandlandscapedeeplyandoverlappingwithtourindustry.Inthispaper,theconnotationofecologytourofagricultureisadvanced,andempiricalanalysisofZhuhaieco-agricultureS&Tzoneisconducted.AftersummaryofitssuccesseXPerienceandoperationmodel,webelieveitisthedevelopmentmodelthatChinawillbeadoptedrecentlyandfuture,anditseffectiverealizationwayis.tosetupEcologyTourofAgriculture.

Keywords:ecologytourofagriculture,eXPlorationmodel,empiricalanalysis

一、引言

生态旅游农业是一种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具有旅游、休闲、示范、求知、教育功能的生态文化旅游产业。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收入不断增加,消费需求也在不断更新换代,加上政府积极宏观引导,及时推出了“黄金周”节假日,为城乡居民休闲消费提供时间保障,许多工商企业纷纷响应,加大投资力度,抓紧开发生态旅游资源,增加城乡居民选择的旅游天地。据统计,我国东部沿海省份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农业,已见成效。如浙江金华石门农场的花木公园,富阳县的农业公园,福建漳州的花卉、水果大观园,厦门华夏神农大观园,上海浦东孙桥现代化开发区等。广东省已发展80多个观光果园,每年接待游客400多万,收入达10多亿,有力地带动了周边农民致富。

二、生态旅游农业的内涵

1、生态旅游农业的概念

生态旅游农业是以农业生产为依托,使农业与自然、人文景观以及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高效产业。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仅指用来满足旅游者观光需求的农业;广义的生态旅游涵盖较为广泛,主要包括“观光农业旅游”、“休闲旅游”、“乡村旅游”、“农村生态旅游”等不同概念,具体讲是指在充分利用现有农村空间、农业自然资源和农村人文资源的基础上,通过以旅游内涵为主题的规划、设计与施工,把农业建设、科学管理、农艺展示、农业产品加工与旅游者的广泛参与融为一体,是旅游者充分体验现代农业与生态农业相结合的新型旅游产业。

发展生态旅游农业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第一,要有具备开发农业生态旅游的资源基础。生态旅游农业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旅游观光农业,必须建立在具有可供旅游观光开发的农业资源基础上,从而把农业资源转化成旅游观光资源,扩大农业资源的功能。第二,要突破传统农业的生产模式。对传统农业进行加工和包装,把农业生产、科技应用、艺术加工和旅客参与农事活动融为一体,成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经营形态,突破传统农业的生产模式,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第三,要以生态旅游为导向。农业生态旅游是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基础上,拓广了生态旅游观光功能,巧妙利用城乡各种差异来规划、设计、组合而引起旅游者消费欲望。使旅游者亲身感受和参与现代农业技术与生态农业等大自然情趣,把现代农业及自然资源景观与旅游资源融为一体,最终达到生产、生活、生态的有机结合,既发展了农业,又保护了环境。第四,观光农业旅游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伴随着近年来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趋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新兴课题,而旅游业以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在此种情况下,经营者迎合当今社会人们追求“个性化”、“生态化”,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需求心理,把两个领域有机结合起来而成为一个新的项目,是农业和旅游业的进一步延伸,也是农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

2、生态旅游农业的特征

与传统农业和旅游业相比较而言,生态旅游农业具有如下特征:

(1)功能齐全、双重效益。生态旅游农业为旅游者提供了一定的乡村空间,旅游者在景区内观光、休闲、参与娱乐、品尝美食。甚至亲自劳作,既增长知识,亲近自然,又陶冶情操。园区内还可举办节日庆典活动,加强游客之间感情交流,传播信息,增进友谊,缩小差距。企业和农民则通过销售产品,提供食宿服务和劳务以增加收入。

(2)保护环境、持续发展。观光农业的建设严格按照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的要求进行生产,只允许在残留有害物质规定标准范围内适量的使用化肥、农药,其产品为无公害的、安全、营养的绿色保健食品,大量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生态环境优美,生物多样性在这里得以充分体现,

植被覆盖率也大大高于一般农区。这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利用相结合,适当注重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的做法,遵循了农业发展的规律,符合农民的利益,使农业走向一条健康的持续发展道路。

(3)回归自然、身心享受。工业化的飞速发展导致城市污染的加剧,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使人们的精神日趋紧张,人们渴望亲近自然,回归自然,使自己的身心得到真正的放松和享受。生态旅游农业满足了城乡居民的这一要求,它用生态学、美学和经济学理论来指导农业生产,通过合理规划布局,自然调节和人工调节相协调,使农业生态系统进入良性循环,具有生产、加工、销售、疗养、旅游娱乐等综合功能。农业与旅游业的结合不是简单的转换,而是把农业中(种植业、养殖业、林业、牧业、渔业等)具有旅游资源部分的功能进行整合发掘和利用,使它充分满足人们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个性化需求。

(4)科技特色、高效农业。生态旅游农业具有高科技特色,它是“三高”农业的具体体现,尤其在一些大型观光农业科技园区,大片土地通过平整与规划,用先进农业技术进行开发,由掌握先进技术的人来管理,造成具有相当规模、各具特色的农业整体,成为具有较高的先进农业技术支持和科学管理手段的新型农业。这种农业不论在优质品种、栽培管理技术还是在农业生产工艺、景观外形外貌等方面都是棋高一筹,是一般大田农业区无法比拟的,游客在这样的环境中游览,不仅赏心悦目,还能学到科技知识,产生深刻印象。

3、生态旅游农业发展的布局原则

(1)因地制宜。农业生产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合季节性,发展生态旅游农业必须根据各地区的农业资源、农业生产条件合季节特点,充分考虑其区位条件合交通条件,因地、因时制宜,突出区域特色。

(2)尽可能与旅游业相结合。充分利用原有的旅游景区和景点,扩大和增加观光农业项目,通过相互带动作用,发展农业与旅游业合一的新型产业。

(3)充分考虑客源市场。发展生态旅游农业首先安排在大城市郊区和经济发达的地区,这里的人们对观光农业的要求强烈,经济条件可能,交通比较便利,发展生态旅游农业的条件比较优越。

(4)必须搞好基础设施建设。首先搞好交通、水电、饮食、住宿等基础设施,设计专门的旅店、餐厅、农宿以及娱乐场所和度假村,开发具有特色的农副产品及旅游产品,以供游客观光、游览、品尝、购物、参与农作、休闲、度假等多项活动。

(5)与农村建设规划相结合。要搞好农村居民点和道路规划,合理开发和整治土地,改善农村环境,在保留历史民俗农舍的同时,兴建体现观光特色的农村新民舍,以供游客观光旅游。

三、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开发实证分析

珠海市生态农业科技园是一个集农业高新技术引进、开发与生产、加工、出口以及观光旅游为一体的外向型农业科技园。该中心是在原珠海农科所基础上仅凭5000元流动资金起家,园区现已发展集科研、生产、商贸、旅游、教育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集团化科研经济实体,2001年该中心的科技创收就达5000多万元,旅游收入1000多万元,出口创汇达860多万美元,成为目前我国最具实力的外向型农业科技园区之一。

1、区位与市场分析

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的建设,区位优势比较明显。珠海地处富饶美丽的珠江三角洲,陆地与澳门相连,有二个口岸可直接与澳门通关。水路与香港相通,行船只需1小时。离广州、深圳不到2小时的车程。京珠高速、珠海机场、珠海港、九洲港构成了陆、海、空的立体交通。

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地处珠海的城乡结合部,环境优美,面积广阔、交通便利,基础条件十分好,从交通上来说,从园区到市区只有10分钟车程,并且已开通了公共汽车和观光巴士,市政府于2002年底修通4车道的旅游景观路直达园区的门口,交通非常便捷。从地域上来说,园区的核心区2000亩,已成为永久性的农业科研用地并办妥了征地手续,领取了土地证。市政府还给园区预留了1500亩的土地,可以作为第二期的开发用地。

2、设计景观的理念分析

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在策划理念上注入了旅游、示范、教学、培训、商贸的概念,即达到“一区多园、一园多用”的目的。园区策划者认为,旅游的概念很广泛,只有差异才是最好的旅游资源。人们出国考察或旅游就是看他们从未看过的东西,正如外国人看长城,我们去埃及看金字塔,都常有一种非常想看的冲动。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旅游业,就在于它可以通过现代农业的新品种、新栽培模式与传统农业不同来显示出差异,加之把其艺术化处理,就成为非常好的旅游产品。所以,制造差异就可能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市场,并且这种旅游还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优势。

正是源于这种理念,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在建设初始阶段。就把旅游的理念融了进去,每建设一个温室或安排一个项目,他们都考虑到了生态、环保、休闲观光、教育培训、商贸销售等因素。并且做到了园区一边建设、景点一边可以开放,2002年该园区就接待了来自我国外的宾客30多万人,旅游创收超过了1000万元,占园区总收入的1/4。入园的游客多了,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一个市场,人流带动了物流。园区内生产出来的花卉、种子、种苗、果蔬,就地成了商品。并且这些商品的销售价格都高于外边的市场。比如,该园区在温室里栽培的小番茄,一般来说,农贸市场销价为5元/斤,而在园区内则可销售到15元/斤,客人不嫌其贵,就在于它是一个特殊的旅游产品。游客一般都有花钱的心理准备,但一定要花得开心,所以只要产品的质量好,加上销售的方式奇特,他们是可以接受的。因此,该园区栽培的番茄不是摘下来卖,而是长在温室内,挂在藤上卖。如果一家三口来旅游,小孩子都乐意到大棚去摘番茄了,一边摘一边吃,一直到摘了满满的一袋才罢手。而父母看到小孩如此投入,心里也乐开了花,再高的价格也会买,这正是体验经济的所在。可见旅游开发,必然会带动商贸的发展,真是一举三得。

3、开发生态旅游农业资源的策略和措施

(1)更新策划理念,走企业化、市场化发展之路。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根据自己的地域优势和产业优势以及园区所拥有的有利条件,在主导产业上选择了花卉、蔬菜和水果的设施生产,在策划的理念上注入了旅游、休闲、示范、教学、培训、商贸的概念。把差异作为最好的旅游资源加以开发,通过现代农业的新品种、新栽培模式与传统农业的不同显示出其差异,达到

开拓市场的目的。

(2)产学研紧密结合,多层次、多元化发展。一方面,园区自身就是一个农业科技研发、产业化拓展的孵化器,通过其示范、推广和辐射作用,带动周边地区千家万户的农民进入了产业圈。另一方面,园区也积极的与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联合开发高新技术。

(3)以科技为本,优化资源配置。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经过多年的摸索,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发展优势,确定了独具特色的科研发展方向、主导产品和技术定位。在技术定位上实施自有技术与引进技术相结合的战略,注重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在主导产品上发展本土品种与引进西洋品种相结合,既不断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本土品种,也不断从国外引进新品种,为园区设计独特的生态旅游景观提供了技术支撑。

(4)建立配套完善的旅游设施。利用设施农业和先进的生产模式,种植瓜果、蔬菜、花卉等近1000个品种,创造出新、奇、特的观光效果,并配套建立了相应的旅游设施“农科之窗”、“荷塘观赏”、“八卦田园”、“野菜园”、“水车阵”、“垂钓走廊”、“珍禽园”、“沙漠植物园”、“心灵茶庄”等一大批集科研、环保、生产、旅游于一体的生态园林景观,吸引了大量的境内外游客。

四、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开发的经验与启示

1、理念创新。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从筹建就树立了“差距产生效益”的新理念,并认真思考如何寻找和利用差异来改造传统农业。他们通过寻找自然资源、农业产业、区位优势等方面差异点来营造新的生态旅游景观,打造园区独特的品牌。例如园区于2000年元旦至春节在园区成功举办珠海首届南瓜文化艺术节,展示了全世界数百个珍、奇、特、新的南瓜品种,大的如大鼓,重达100多公斤,小的如鸡蛋,轻才20克,黄、白、红、绿、青、蓝、紫七彩缤纷。进入南瓜园仿佛进入了南瓜大千世界、南瓜的艺术殿堂。南瓜节开幕一个月,创下门票收入130万的记录,由此也带出了一个新的产业——观赏玩具南瓜规模化生产。这样通过理念创新,运用农业高新技术开发新品种,利用生态学和景观学原理精心设计各种差异化的景观和景点,打造出一个融“自然美景、现代科技、人文情怀”的生态旅游区,丰富和发展了农业和旅游的内容和新领域,找出一条生态旅游农业发展的道路。

2、制度创新。一是科研管理体制创新。首先,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打破传统立项方式:不搞纯理论的基础研究。其次,科研立项与市场供求密切结合,由市场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第三,完善对科技人员和项目承担单位的激励制度,对于课题成果的产业化效益,实行“技术折股,按比例提成”的激励机制。第四,建立起课题组成员课题研发的风险金制度,以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率。二是用工、分配体制创新。该科技园区作为事业单位,存在多种形式的用工制度(如编内人员由财政负担工资,编外人员由企业自收自支)。通过大力提倡绩效工资,形成报酬级差,混淆用工身份,建立岗位津贴和奖励制度,对承包部门实行“定职能、定岗位、定编制、定工资总额”的“四定”改革,将津贴和奖励与个人的工作岗位和业绩挂钩,按劳分配,多劳多得,拉开档次,园区内岗位竞争意识、危机意识得到进一步的强化,使该园区逐步向现代企业用工制度方向迈进。

3、组织创新。珠海农业科技园内实施的是一种将科研、生产、示范推广、科普教育、观光旅游及贸易紧密结合的战略。因此在园区的组织结构上也具有其特殊性。具体组织架构如下:

一是园区运作的管理机构。珠海农业科技园建立了园区办公室,负责统一协调园区的各项工作,包括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对外联络、招商引资、项目监督、后勤服务等管理工作。

二是科学决策的专家机构。农业园区的运作还必须建立各类专家决策机构,以对园区的重大项目进行咨询、决策。珠海农业园区采取紧密型的专家依托机构与松散型的专家群体相结合的方式。如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建立了较为紧密的业务关系,把广东省农科院、华南农业大学、中山大学、珠海大学园区作为技术依托单位。在重大项目的申报、规划、实施之前,均要征求这些院校专家的意见。而对于一些阶段性或临时发生的问题、项目,则采取专家会议或专项邀请专家具体解决实际问题的做法。

三是项目创新的研发机构。珠海农业科技园区是以名优花卉、特色蔬菜、南亚热带水果及观光农业为主导产业的园区,因此设立了与项目相关的研发机构,如分子生物学研究室、组织培养研究室、育种中心、蔬菜研究室、观赏植物研究室等,负责园区内各种技术攻关、产品开发,并完成国家、省、市各种科技攻关项目。

四是项目实施的企业管理机构。珠海农业科技园区设立了生产部、设计部、绿化工程部、餐饮部、旅游部销售部等机构,专门负责产品的开发、项目的承接、实施和运作,是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部门。主导产品的技术支撑来源于研发机构,实施部门视为生产性机构。

五是成果推广的网格系统。园区设立了技术推广部,主要任务是推广、普及农业高新技术,配合当地农业部门抓好各项农业技术服务工作,同时组织科技人员深入项目区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及时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保证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同时还在当地的农业产业区建立示范基地,从产前提供种苗、产中指导、产后回收产品,实行一条龙服务,解决了农民的技术、资金和市场问题。

六是科普教育的培训机构。园区建立了培训机构,一方面采取各种形式对农民和农业技术干部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确保各项高新技术措施在生产中得到落实,也负责对来园区学习、参观学生的农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同时还与珠海市电视大学、珠海市职业中学联合开办了园艺花卉大、中专班,为当地城市美化培养中初级技术人才。园区现在不仅是科研、示范的基地,同时也是“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广东省德育教育基地”、“珠海市农业科技干部再培训基地”、“珠海市中小学生的农科教实践基地”等。

七是市场接轨的营销网络。园区在不断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成立了永源公司、金波公司、生力公司及销售中心,专门负责国外市场的开拓,各个产品均形成了销售的网络,为中心的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2002年园区的出口创汇达860万美元,年旅游收入达1200万元,生产性收入达4000万元。

4、科技创新。科技是园区发展和壮大的动力源泉,园区非常重视科技创新工作。

一是确立主导产业,发展与之相关的技术和产品。通过对珠海区位优势、气候优势、资源优势及市场需求的认真分析,珠海农业科技园区确

立了以名优花卉、特色蔬菜、优质种苗和观光农业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并以此为目标建立相关的农业技术体系。由于主导产业和相关技术体系的建立,促使珠海农业园区的发展目标明确,各个主导产品均按既定目标实施。如:名贵蝴蝶兰在园区的年生产量已达120万盆,组培苗达300万株,成为国内最大的蝴蝶兰生产基地之一,成为园区强大的经济支柱。

二是实施自有技术与引进技术相结合的战略。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认识到国际市场竞争的严峻性,不仅注重开发具有自有知识产权的技术,如甘茶蔓高产种植技术、保健植物加工技术、名优花卉的优质高产技术等,同时还不断引进和发展国外先进的技术和手段,如无土栽培技术、设施农业技术、基因工程技术、细胞工程技术,形成了在国内外均具有竞争力的技术资源体系,为技术创新奠定了基础。

三是发展本土品种与引进西洋品种相结合。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近几年一方面不断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本土品种,如本地南瓜、猪笼草、树仔菜、荔枝、龙眼等,也不断从国外引进新品种,并进行试验、筛选、鉴定,确定了一系列蔬菜、花卉、水果名优品种,为加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实现产业化提供了丰富的品种资源,也为园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供了广泛的资源。在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上,珠海高科技农业园区送展的产品一举夺得广东省瓜果类金、银、铜三个大奖,在第四届中国(广州)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上,珠海园区设计建设的“奇异瓜果园”获得“室内艺术园景设计大奖”,种植数个特优品种获得园林精品的单项金奖、银奖和铜奖等殊荣,说明园区在品种的研究上处在国内同行的先进水平。

四是短期性项目与长远性项目相结合。如近两年珠海农业高科技园区根据市场的需求,在春节、国庆节、元旦等重大节日时,引进种植了郁金香、百合等花卉产品,获得了时效性的经济效益。同时,园区也十分注重与园区科技的长远发展规划和目标紧密相关的项目,它们或许短期内见不到效益,如:组织培养、育种、基因工程等是一些投入大、收效慢的项目,但它却是园区发展最具生命力和创造性的部分,因此,珠海高科技农业园区每年投入近百万元用于该类应用基础项目的研发,现在各类名贵花卉的无性繁殖系统和各种样品的分析测试手段已经建立,为园区科技发展储备了充足的项目。

五是完善科研设施,努力创造项目实施的设施条件。要加快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农业技术和品种,就必须拥有与人才、项目相适应的先进仪器设备,以确保项目的高质量、高水平和高效益。近年来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投入了300多万元,购置了国际一流的仪器设备,建立了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组织培养室、分析测试室,形成了在珠三角乃至全国农业园区具有竞争优势的实验设施,为吸引人才、实施项目、创立品牌奠定了设施基础。

六是建立科研+公司十基地十农户的科技推广体系。为了实现园区这一目标,珠海农业科技园经过几年实践,摸索了一条科研+公司十基地十农户的模式,即将基地建立在珠海斗门农民的土地上,实施产前提供种苗、肥料、农药,产中指导农民技术,产后回收产品的一条龙服务,将科研成果、技术、种苗与农业生产和市场紧密结合,形成规模化的农业产业链,用科技和市场带动农民致富。目前该基地已经将绿色蔬菜出口到澳门及珠海市的各大机关、超级市场,创造了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七是重视信息系统的建立,随时掌握科技的发展趋势。珠海农业科技园在信息系统的建立上,不仅注重国内科技期刊和资料的收集,建立了园内图书资料室、科技档案室,还为各个职能部门、主要科技人员均配备了计算机,充份利用国际互联网系统搜集国内外科技信息,同时还建立了园区自己的农业科技网站,这些均为科技资源的搜索、电子商务的运作、项目的国际化奠定了信息资源的基础。

5、模式创新。通过几年的实践,珠海农业高科技园区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摸索出了一套混合型的管理模式,即在园区的管理上,有民营企业的做法;有外资企业的管理;还有领导的个人魅力和格化的管理。为此,称之为“混合型”的管理模式。

一是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管理模式。珠海农业高科技园区在宏观管理上,注重分析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及时调整经营战略;在重大科研项目上对人财物进行宏观调控,集中有限的资金,进行投入、集中的打歼灭战。在微观上按照市场规则进行运转,采取目标管理,放权让利,各自经营实体实施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政策,充分调动了园区企业和员工的积极性。

二是充分发挥机制灵活的优势。园区借鉴民营经济机动灵活,果断决策,管理到位的管理优势,为我所用,提高效率。这一管理模式对领导层、决策者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园区领导们敢于负责,善于拍板,不错过任何机会,给投资者十足的信心和优质服务,有利地吸引了众多的投资者。如该园区领导们在与台湾商人谈判合作规模化开发蝴蝶兰花项目的过程中,无论对方提出什么问题,马上作答。虽然投资额在1000多万以上,但只用了2小时便签订投资协议,一个星期后开始兴建,三个月开始产出,速度之快,连台商都感意外。

三是注重吸收国有企业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优势。在吸取民营企业管理先进经验的同时,同时注重吸收国有企业好的管理模式。国有企业组织健全,规范经营,依靠群众,充分发挥党团、工青、妇卫等组织的作用,强化各部门的功能,特别是把人的政治思想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来抓,这些都是农业科技园在管理上要借鉴和吸收的。

四是注意是借鉴台资企业的管理模式。台资企业具有很强的管理优势,他们在管理理念上比较先进,完全是按照现代企业的要求,制订出既先进、又科学的管理制度。台资企业注重市场调查预测、控制成本核算、保证产品质量、做好售后服务、重视人的作用。这种经营策划的理念值得学习。如园区在与台湾商人合作生产兰花的项目运作过程中,确实学习到了台商的精明能干,信息灵通,善于控制成本,精于开拓市场、敢于大胆投入,市场占有率高等先进的管理方法。

五是充分发挥领导集体或个人的人格魅力。要管理好一个园区,还应强调领导或领导集体的个人魅力和人格化的管理,树立领导威信很重要,企业员工对他的主管有点崇拜也并没有害处,但不应搞个人崇拜。当然,领导的威信或他人对你的崇拜都应建立在领导的个人魅力、人格化的基础上,即领导政治上的成熟、业务上的精通、懂得领导艺术、率先垂范、关心同事、以人为本,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整体,什么样的困难都可以克服。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创出了品牌,创出了效益,走出了一条特色的路子,这无疑与领导层的威信有着很大的关系。

五、结论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根据自己的地域优势和科技优势以及园区所拥有的有利条件,在策划理念上注入了旅游、示范、教学、培训、商贸的概念,把差异作为最好的旅游资源加以开发,通过现代农业的新品种、新栽培模式与传统农业的不同显示出其差异,选择了花卉、蔬菜和水果的设施生产作为主导产业,走出一条生态旅游农业发展的新路子,并通过其示范、推广和辐射作用,带动周边地区千家万户的农民致富。这一案例的实证分析表明:一通过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可以产生独有的农业要素差异,可以发展为新型的特色主导产业;二适应消费层次的深化和生态保护的需要,农业的性质发生巨大变化,它已经成为具有多功能性的产业,农业将成为体验经济的主导产业;三有效的经济组织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科技园区作为现代农业和旅游业交叉的载体,是一种新型的经济组织创新,它将成为生态旅游农业发展的主流。四是人力资本由于其在思想理念、信息资源、现代管理、风险投资等方面的优势,将在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参考文献

1.郭焕成等:观光农业发展研究,经济地理,2000(2)。

2.卢云亭等:观光农业,北京出版社,1995年10月。

3.蒋和平: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论,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