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土地管理方法

土地管理方法

时间:2023-09-25 18:01:2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土地管理方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土地管理方法

第1篇

关键词:土地管理;方法;精细化

1深化改革土地管理制度

我国土地资源的管理面积较大,涉及行业和范围也较为复杂,因此在进行土地资源管理和使用监管方面,要使土地资源的利用发挥应有的助推产业发展的效能,也能够保证足够面积的绿色耕地,使土地资源能够得到有效且可持续的维护。当前,我国土地资源的使用还未形成严格的管理体系,各类工业等项目建设占地情况较为明显,建设用地面积不断扩大,导致我国土地资源维护失衡。所以要实施有效的精细化管理制度改革。对此,我国土地使用监管部门需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采用科学的管理手段维护耕地的可持续发展,将土地的经济产出最大化。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实施:一是在制度建设方面,项目用地审批制度需规范而严谨,管理部门需根据项目的资金投入、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时间跨度等方面进行审查核实,并针对具体的指标进行量化评估,对于评估结果符合规定的项目再进行批准落地;二是加强过程监管。在项目审批环节,管理部门需引导工程单位提供较为关键和实用的材料,以便审核人员能够准确把握项目的基本情况,提高审批效率。此外,在项目进行过程中,管理部门还需要对项目施工进展、竣工可能性等进行监控分析,以提高该项目的土地使用效果,并形成文字材料明确记载项目和企业的用地情况,建立相应的文字与数据档案,以便在今后的项目审批时提供参考依据;三是在政策依据下完善供地管理。土地管理部门一方面要根据项目的发展程度和产生的效益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判定土地是否供给;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地域差异、产业发展现状等方面情况,尽量让土地的使用产出最大的经济价值;四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民投入耕地工作的信心和热情,管理部门需在土地权限方面对农民采用鼓励性政策,使农民在优越和稳定的政策支持下创造土地使用效益。

2做好土地规划

在精细化管理过程中,要做好土地规划工作。规划的合理性及实用性可以对土地的使用效率产生重要的决定作用,因此土地管理人员需综合考虑土地的使用规划,在统一的原则下开展土地使用的审批和跟踪监管。一方面,对土地使用的规划需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当地的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相关产业的联系和影响、不同领域规划的衔接和融合等等,既要考虑全面的城市建设、生态保护以及人文环境,又要兼顾土地资源的维护和平衡,以全面的考虑问题。另一方面,管理者也需在规划制定完毕后,严格按照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内容逐步实施,严禁擅自修改既定的规划内容。同时,在坚决执行规划的前提下,也要适当根据具体情况对规划进行变通处理,使土地资源使用效率最大化,使土地资源得到合理开发,推动城乡经济和产业快速发展。

3创新土地管理办法

精细化的土地管理过程要实现创新。土地所处的地理位置、生态环境和自身条件不一,因此对不同性质的土地要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土地资源管理部门要及时更新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方法,倡导土地使用者能够以文明、和谐的行为方式对土地进行合理规划和使用,同时尽量扩大土地使用的公益性质,相对于经济型的用地目的,管理部门则需谨慎处理,细致调查和分析土地使用目的,预估土地使用将产生的影响,尽量维护当地生态环境。此外,还要建立较为健全的土地使用权、转让权与所有权的认定体系,使农业工作者能够通过土地资源的维护和使用获得较为实际的效益,增加农民对耕地的精神和劳动投入。土地管理的另一种方式是将与土地耕种相关的人员和经济产出进行合理安置。例如,采用合理的土地使用途径可以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管理者需合理分配土地的经济效益,将其投入到土地的良性开发中,促进土地使用的再循环,同时也会推动农村的经济增长。对土地耕种人员也要进行妥善安排,使乐于投入土地耕种的农民都能获得相应的土地,使人员安排和土地资源能够有机结合,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在开发边缘土地资源方面,管理部门需结合当地的城市发展策略进行适当的安排和规划,将征地的目标转移到城镇周边地质条件较差的耕地上,把荒郊耕地开发和有效利用也列入到城市发展规划中,扩大土地资源的使用效率。此外,土地资源的使用关系着城镇发展的方方面面,在批准使用前,要做好严谨、细致的评估,充分考虑土地资源的使用对周边环境、当地经济体系和产业的影响,使土地资源发挥出实效性的促进作用。

4保障农民在土地管理中的合法权益

精细化土地管理过程要以农民切身权益为基础。若想使土地使用成为农民解决生存和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首先土地管理部门需联合较乡村发展情况较好的城镇地区,促进土地的经济产出。农民通过耕种土地获取经济效益,这样可以形成更为积极的动力,促进农民有效维护和使用土地资源,并为农民提高经济收入、改善耕种环境的基础上,改善经济落后地区的发展现状。土地管理部门要统筹管理城乡土地资源,形成城乡发展统一的规划,按照总体规划步骤全面提升农民耕作环境,利用政策扶持和技术引进等方式提高农民维护土地资源的热情。

5结语

土地管理工作责任大,并且势在必行,精细化管理方法的进一步运用,能够提高土地资源管理效率,为此,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不断探索,保证精细化管理实现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雪.土地利用转型与土地资源管理[J].民营科技,2018(07):170.

第2篇

[关键字]油田开发 土地管理 问题

[中图分类号] F301.2 [文献码] C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3-22-1

我国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短缺,当前又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为切实保护耕地,大力促进节约集约用地,走出一条建设占地少、利用效率高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土地利用新路,对于石油企业来说尤为重要。石油企业是国家重点能源企业,同时也是用地大户。在如此大规模土地征用和管理过程中,表现出诸多的不同于其他产业的显著特点和主要问题就成为现今油田相关工作人员所关心的主要问题[1]。

1当前油田土地的情况

(1)用地面积大且零散。油田不仅需要建设大量采油井场、计量(配水)站、排涝站、注水(变电)站、增压(集气)站、转油站、污水处理站、脱水站、油气处理厂、油库等,还有矿区、一线生产基地等,点多、线长、面广,被人们称为“没有围墙的工厂”。

(2)用地规模的不定性。油气资源埋藏在几千米深度的地下,油气资源储量因受到复杂的地质条件限制和人们对地层的认识水平以及科学技术发展、工艺、技术水平等多方面因素影响,造成用地规模的不确定性。

(3)用地时间的紧迫性。能源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日常生活,我国又是能源进口大国,因此一旦对地下油气资源有了新的认识,就迫切需要开发供地,用地时间上具有紧迫性。

(4)用地数量的随机性。在油田勘探开发过程中,由于地质情况的变化,促使开发方案的调整,这样必然会影响用地数量变化,一些新开发区块虽探明开发并确定了布井数量,但因受勘探开发油气层品质等因素的影响,需要调整布井数量和位置;一些老区块因认识和工艺技术水平的提高,需要部署加密井,因此在用地数量上具有可变性。

(5)用地的浪费。在石油开发过程中,个别作业场地泥浆池及沉沙坑未能得到及时处理,赶上雨水冲刷,使原有土地无法复垦耕种,浪费了大量土地。

2当前油田土地中存在的问题

石油企业经过多年的勘探开发,占用了大量土地,给周边地区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而且在土地管理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油田周边农民失地现象不断加重。开采石油就必然占用大量土地,直接导致了许多农民土地被征用,而且这种现象逐年加重。据统计,部分油田周边个别村庄人均耕地占用量不足0.5亩,山地丘陵区不足2亩,这种情况给周边失地农民今后的生活带来了难以保障等问题,增加了不稳定因素[2]。

(2)油田征地难度逐渐加大。油田周边地区部分百姓产生了“靠油田吃油田”的想法,借助油田谋自身利益。在油田征地过程中,为了索要高额补偿,经常千方百计进行刁难,故意拖延时间,甚至将一般耕地说成菜地,将旱田说成水田,立个牌就把苇塘变成渔塘,撒一只螃蟹就把稻田说成蟹田,借机提高补偿价格,严重阻碍了油田正常的征地和补偿工作,影响了开发建设步伐。

(3)征地成本逐年加大。受到全国土地人均占有量低的国情影响,国家严把土地供应闸门,相关政策制度不断出台,征地补偿标准也逐步提高,致使油田每年征用土地的成本也不断提高。因此,迫切需要采取创新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最大限度地节约土地资源,实现节约集约用地,减少费用支出,缓解油田成本紧张的压力。

(4)“闲置”土地管理困难。石油开采企业特殊性质决定,部分油井占地打井后,随着油井长时间生产,产量不断降低至最后停产,造成了一部分土地处于“闲置”状态,部分百姓就打起了这“闲置”土地的主意,非法侵占,进行种树种菜。待油田重新利用土地时,他们往往借机进行阻挠,索要不合理赔偿。因此,如何进一步利用好、管好这部分土地,实现土地利用效益最大化,同样是需要认真面对和解决的问题[3]。

3治理油田土地管理问题的措施

(1)强化宣传力度,保证油田企业全体员工明确企业土地管理的制度。构建科学合理的油田企业土地管理的相关制度,这样才能够引起油田企业全体员工对土地管理工作的关注度。要将“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落实到工作中去,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求以及依法用地的观念,主动为油田建设、勘探开发及产生建设的发展努力,从而实现油田土地管理的信息化与现代化,构建完善的油田土地管理制度,促进油田企业土地管理的转型成功。

(2)挖掘存量土地潜力,尽量减少新征地。油田建设利用土地方面,要本着“高效、节约、合理、珍惜”的原则,坚持“只要有地可用,尽量不再新征地;只要能用非耕地,就不占用耕地;急用先征、暂不用缓征、能少征不多征;可征可不征坚决不征和有劣地不占好地;能用荒地不占耕地;能用边角地,不占好耕地”的准则,严把项目规划关、选址关和施工占地关。

(3)加强土地管理机构与队伍的构建。面对当前全新的形式,油田企业必须从目前土地管理的现实需求及发展需求出发,建立健全土地管理组织,要注意将责任心及业务能力突出的工作人员安排到土地管理的部门中去,并且要保证土地管理部门的稳定。同时要加强对土地管理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让工作人员充分掌握关于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此外,还应该根据土体管理相关法律的要求,将企业的实际情况与之相结合,并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土地管理制度,并且不断完善这套制度。要将土地管理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及积极性充分发掘出来,并且坚决将新制度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让土地管理人员在进行工作的时候面对不同的情况,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进而解决这些问题。

参考文献

[1] 魏晓飞.浅议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体系设计与运行机制[Z].陕西经贸学院学报,2011:1-6.

第3篇

一、土地登记档案的一般特性

土地登记档案是土地登记制度(亦是法律制度)的一种体现。它是土地管理部门代表政府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遵循有关法定程序所建立的反映有关土地位置、面积、用途、使用条件等情况的图纸、簿册等文件材料。它具有区域性、政策性、公正性、可变性等不同于其它专业性档案的特性。

1、区域性。《土地登记规则》第四条"土地登记以县级行政区为单位组织进行。"显然,土地登记具有极其鲜明的区域性。土地登记的两个主要内容:一是土地权属的状况;二是相邻宗地的相互关系。也就是说:土地登记档案是在基层土地管理部门实际工作中形成,按照区域特定编码而整理装订成卷的。

2、政策性。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做出确定的档案资料,都是经过土地管理人员,严格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序,依据国家不同历史时期有关土地政策、法规,在工作中运用的结果。也可以说,它是不同时期国家关于土地政策在实践中具体真实的记录。

3、公正性。土地登记档案必须有申请人、相关人和经办人表达正确意见的书面形式的载体。由土地权利人主动向土地管理机关申请,经土地管理工作者权属调查、实地测量,其结果以公示的方式并由审核机关核准终结。

4、可变性。与其他档案文件资料不同,土地登记文件资料中的一部分需随着土地权属和主要用途的变更而经常变化。如土地登记卡,地籍二底图等这些文件、图册资料的内容,要在变更土地登记中不断变化,如不及时更改已经发生的土地登记文件资料,将使国家多年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所形成的地籍资料失去准确性和保存价值这一特点,决定了其特殊的管理方法。

5、产权的不可移动性。土地作为一种固定财产,其土地权利人不可能像对其他商品那样随意搬迁,移动。档案中将土地权利的主、客体内容记录在册,土地权利人所取得的所有权、使用权及他项权利只能在依法确定的范围内行使自主权,不能随意向周围(四至)相邻宗地实施主观意向。

二、土地登记档案的管理措施

(一)应提倡规范化统一管理。

随着土地出让数量增多和房地产业务的迅速发展,以土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为主要内容的变更土地登记数目逐年增加,如果不尽快对土地登记档案实行规范统一管理,十几年所建立起来的地籍调查成果将失去意义和价值,后果将是不堪设想。规范、统一管理是当务之急。

1、原国家土地管理明文规定,土地档案的业务管理,由市(县)级以上档案局、馆,进行直接的业务监督,指导。

2、土地登记文件资料管理,由负责土地登记工作的业务部门完成。在进行土地登记文件资料更新时,由负责土地登记工作的业务主管部门向档案室办理借阅手续,然后根据变更土地申请和调查,核实的结果在有关的登记文件资料上作相应的更新。待更新工作结束后,将整理的卷宗移交档案室存档。土地登记文件资料更新工作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必须建立和健全档案更新制度,履行更新审批手续。

3、专业技术资料的更新,按照《地籍调查规程》技术要求,以行政辖区为单位,按街道、街坊、宗地进行编号,建立档案检索合帐,使辖区内每一宗地均有户头,每一次交易就办理一次登记。对其变更的宗地,按变更地籍调查要求编号。此方法对于初始土地登记档案及变更(包括权利人多次变更)均可在一个地号内便可检索到,对每变更一个土地权利人,在变更前案卷上,加盖注销印章,并在相应的卡、册及检索台帐中注名宗地的去向、编号。这样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一块土地的历史演变过程的文字和图册记载。政府通过办理土地登记,审核房地产交易的合法性、规范性,依法办理土地登记手续等,对房地产市场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并使之规范化。

(二)注重现代化管理手段。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房地交易市场的良好发展趋势,以加入世贸组织为契机,以更加全面、科学、快捷、准确的土地档案资料,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档案管理事业提供有利的支持和更加优质的服务,以增强全民依法使用土地的自觉性,提高土地资料的合法性、权威性和知名度。

首先要建立和完善档案管理现代化制度,制定相应的专业化标准;二要改善档案管理设施,增加经济投入,改变过去管理人员简单机械提取、存放档案,以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三要积极开发应用软件,使信息化、网络化在基层档案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使土地档案管理真正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把地籍档案的价值和管理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做到取之于社会,服务于社会。

第4篇

【关键词】油田,建设用地,征地范围

中图分类号:TE3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土地是人们生产生活中重要的生产资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因此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保证耕地所占的比重,是我国长期以来的一项基本国策。石油企业作为矿产采掘型企业,对于土地的依赖性较高,要保证油田的长期持续开发,必须合理利用油田建设用地。对于油田企业来说,合理利用油田建设用地,缩小建设用地征地范围,实施油田土地精细化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我国油田建设用地特点和现状

目前我国油田建设用地特点分析。由油田滚动开发模式和“三高”的特点,决定了油田建设用地具有了区别于其他矿产采掘的特点。一是用地规模大且分散,油田分布的分散性决定了油田建设用地的分散性,并且每一块油田开采,都需要相应的油田配套设施,这些配套设施用地规模总量较大。二是用地位置的固定性和用地规模的不确定性,由于油田开采的特点,一旦确定了油区的位置,便确定了油田建设用地的固定位置,但在开采过程中,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导致了开采的不确定性,油田建设用地规模也很难确定。三是建设用地时间的迫切性,油区位置,井场位置等一旦确定,为了保证石油产量跟上全年生产进度就迫切需要开发新确定的油区,这对油田建设用地时间上提出了较高要求。

2,我国油田建设用地现状。一是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分散,我国在过去对土地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使得油田企业取得的土地比较容易,这也导致了他们对土地的利用不够珍惜,节约用地意识不足,重征轻管,土地确权登记意思淡薄,致使一些用过的油田建设用地遭到非法侵占,引起纠纷,维权困难。二是油田征地难度增加,成本上升,随着国家以划拨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向以出让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转变,这意味着以后油田取得土地使用权将以有价补偿的方式进行,这将大大增加油田征地成本,另外,随着国家对土地审批政策越来越严格,油田建设用地的审批也将更加严格。

我国油田缩小建设用地征地范围的必要性。

1,我国土地资源有限,尤其是可以耕种的土地更加宝贵。国家的耕地“18亿亩红线”政策,为耕地的保有量做出了硬性规定,这就把油田的建设用地限制在了一定的范围之内,在这有限的范围内还要处理好城镇化建设用地等用地冲突,随着我国油田开发的进一步发展,缩小油田建设用地征地范围便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措施之一。

2,油田建设用地征地成本的增加,将导致油田综合效益的下降,缩小我国油田建设用地征地范围是油田企业提高经济效益、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需要。企业的使命就是在合法的范围内最大限度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油田企业作为国有企业,既具有企业盈利的性质,还担负着保障国家战略能源安全的任务。缩小油田建设用地征地范围,有利于油田向着集约化方向发展,促进油田综合效益的提高,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

3,缩小油田建设用地征地范围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油田建设用地增地范围的缩小将对我国油田开发各个方面提出一系列的挑战,有挑战就有机遇,这将迫使油田企业不断更新现有技术及设备条件,促进油田企业必须依靠创新这条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三,对油田建设用地缩小征地范围的一些建议。

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建立和完善土地使用信息化管理系统

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和完善土地管理制度是油田建设用地缩小征地范围的必要措施之一。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已经普遍运用的现代社会,把这些现代技术应用与油田建设用地管理,将大大提高我国油田建设用地的管理水平。这就要求油田企业必须首先要加强和完善油田土地管理信息统计和登记工作,这是油田实施建设用地信息化管理的第一步,另外还要对油田建设用地变动进行实时的登记,以保证用地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效性,为油田建设用地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利用创新技术等措施节约土地资源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发展的不懈动力,是一个企业取得经济效益和实现跨越的关键。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利于企业利用自身先进的创新技术,使油田企业在生产中实现集约化发展。油田技术的进步和生产设备的改良必然会促进油田生产“空间”的节约,实现缩小油田建设用地征地范围的目标。

3,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协调力度,合理缩小油田建设用地征地范围。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城乡建设用地将会有所增加,在有限的土地资源形势下,根据油田生产建设用地时间迫切性的特点,需要地方政府在城乡建设过程中,为油田建设用地预留空间,这就需要加强油田企业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协调力度。预留的“空间”既不能太大,这将增加油田征地成本,不利于综合效益的提高,又不能使预留的“空间”太小,使正常的油田生产不能进行。

4, 以人为本,构建一支高素质的土地管理队伍。

对于油田建设用地的管理离不开一个高效的油田土地管理队伍。构建一支高素质的油田建设用地管理制度首先要以人为本,企业的管理实质就是对 “人”的管理。一方面油田企业在土地管理过程中要招募一些技术业务娴熟,责任心强的员工,另一方面要加强油田土地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使他们能够熟练掌握国家土地管理法规和先进的管理方法,从而促使油田企业建设用地管理朝着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向转变,以保障油田缩小建设用地征地范围的各项措施切实落得实处。

四,总结。

面对我国日益严峻的土地形势,我国的油田企业只有不断创新,立足油田企业建设用地特点,建立和完善土地使用信息化管理系统,认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协调力度,以人为本,不断提高油田土地管理队伍素质,实现基本耕地,城市建设用地,油田建设用地三者的协调发展,充分发挥现代科学技术的优势,努力缩小油田建设用地征地范围,为油田的持续,科学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企业房地产;管理体系;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法律已经成为一种经营管理资源,被运用于企业经营管理始终,企业的任何经营行为,都会表现为相应的法律行为。任何单位与自然人一样,都是生活在法律编织出来的社会中,企业的经营行为在本质上表现为谋利行为,在形式上则通过法律行为所实现。

《物权法》颁布以后,对未取得权属证书的房地产提出了动员令,是对企业以沿用、接收、征收、征用、划拨、出让、购买、置换(含调拨或调整)等方式取得或实际占有使用的房地产权属的工作的再落实。

本文主要针对一些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取得划拨手续后,随着时间变迁,而在房地产管理中产生的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与解决办法。

第一章 企业房地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房屋土地权属证书办证率较低

我国《物权法》明确规定,建设用地使用权人需要履行登记手续,取得建设用地使用权证。房屋土地权属证书的缺失,将使企业产权的房屋、土地得不到法律的承认和有效保护,可能在今后面临越来越多的纠纷,影响房地产的改扩建与健康发展。

从历史原因来看,是由于企业的一些房屋土地来源复杂,年代久远,资料缺失严重,相应的用地批复与用地许可及各种建设工程许可资料也已遗失或无处查询。从近期来看,社会依旧存在赶工期赶进度等献礼工程,所以最终出现如:先开工再补办用地、工程建设等手续、绿色通道工程等的现象,随着项目的竣工完成,补办手续工作也随之停滞,土地证、房产证便无人办理或以无法办理;从管理原因来看,原来土地与房屋的管理历来都不是单位的重点,即使有也仅局限于对产权宿舍及部分当时需要使用时才加以完善的;同时,也缺乏相应的管理政策和制度。房屋土地的管理、使用、处置无规章可循,随意性较大。

二、企业内部在房屋土地使用上相互交错、无偿使用和外租情况较为普遍

长期以来,由于企业内部原因,相互无偿占用房地产情况较为普遍,相互占用的情况也比较复杂。究其原因,是企业没有建立起房屋土地有偿使用制度,造成一方面用房紧张,另一方面用房的使用率较低。企业管理层与企业内部没有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平台,造成有的单位用房紧张,而又存在部分房屋闲置现象。

三、企业对房屋土地重视不足,管理机构、机制不健全,使用不规范,难以实现房屋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

尤其在土地如多为划拨用地的单位,一方面土地属于无偿使用,另一方面也存在无序使用。即使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也无须承担任何经济责任,故没有形成资产管理意识。目前,房屋土地作为一种物质资源,可以通过对其的有效管理、投资,而使其不断增值的认识不足。

总之,企业在房屋土地管理方面,存在决策体制不够健全、职权不明的状况,缺乏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分配及统一使用标准,既缺乏科学合理的预算与长远规划,又缺少可供遵循的规章制度、实施细则,也缺少自上而下的组织管理机构,从而影响了企业房地产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容易造成注重眼前利益、轻视长远利益的现象,影响了企业的资源效益。

第二章 解决对策

一、建立健全企业房屋土地管理的规章制度,理顺关系

房屋土地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领导重视、部门配合、建设配套,企业相关职能部门在分析、总结反映出的问题基础上,制定出政策依据充分、可操作性强的房屋土地管理制度与办法,同时按照“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界定管理职责、理顺工作流程、任务分解明晰,使企业房屋土地管理工作逐步形成权属清晰、管理规范、使用合理的局面。同时,建立全面的房屋土地实物信息的信息系统,该系统不仅提供静态的查询、统计功能,还应实现过程管理,所有维护、使用变动的情况等都应该在系统中留有痕迹,既便于历史信息的查询,又保障了操作的管理规范。

二、制定企业房屋土地确权计划,逐步办理完成房屋所有权证和土地使用权证

由牵头部门与相关部门配合制定出企业房屋土地确权工作计划,明确职责、强力实施,加大办证工作的力度。扎实有序地推进办证工作,依法办理产权证明。逐步建立企业可利用房地产资源储备,提高房屋土地的可利用率,确保资产的完整、有效和安全。

三、按照市场机制,实行有偿使用,逐步解决企业内部房地产交错使用、出租房屋土地等问题

无偿使用给房屋土地的分配和管理带来很多弊端,为解决好这个问题,首先要处理好行政管理和市场机制的关系,即应重视政策引导,更要重视市场机制的调节,运用经济杠杆作为行政管理的补充手段。其次,要处理好企业内部关系,加强房屋土地的管控,提高企业资产经营效益。对各类资源性资产实行统一规划与管理,在明确产权归属的基础上,逐步实行房屋的有偿使用,通过协议租赁的形式解决无偿占用问题和随意对外出租问题。使用单位和产权单位要依法签订符合法律要求的租赁合同,参照市场价格、房屋使用用途等制定租金标准,从而达到合理配制房屋土地资源,服务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形成规模效益。

第三章 房地产价值体系建设

随着北京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新施行的《物权法》,同样对企业产生深远的影响。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建设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法律,它规范了财产关系,对于维护国家基本经济制度,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明确物的归属,发挥物的效用,保护保护财产所有人的权利。房屋价值是指房屋价值的货币表现。房屋价格形成的客观基础是房屋的价值。

一、为了更高效地利用企业房屋,充分发挥房屋土地的作用,在房屋土地使用管理方面,采取全部由企业统一调配使用的管理方式与有偿使用相结合原则,制定价格标准,以租赁的形式解决房产相互使用的问题,按照规定签定租赁合同,互付租金,单独设立租金帐户以加强管理。

二、办公用房的物业管理实行社会化管理,公开招标,费

用自担的原则,如若联合办公,物业费用按照所使用的房屋建筑面积各自承担,共用部分按照办公人员数量分担。

第四章 监督与落实

在执行标准、规定的同时。要做好监督检查工作。定期对各单位房屋规范使用、房屋基础资料的收集进行检查,及时查找存在的问题,使各项工作落实到位。按照规定房屋由企业统一安排使用,未经企业授权,任何单位与个人不得改变房屋的性质与现状。对未经企业授权与许可违反本文件规定的行为,企业将按照

有关规章制度责令限期改正,对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国有资产流失的行为,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五章 结论及建议

一、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建立健全企业房屋土地管理的规章制度

房屋土地的实物资产管理,是企业整体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企业整体经营管理水平、人员素质的提高,可以很好地带动实物资产管理水平的提高。因此,企业应不断地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组织员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不断地学习以提高工作水平和职业素质,建立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培养职工认真负责、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同时加强考核和监督。企业应结合工作中反映出的问题,尽快制定或完善制度与办法,同时按照“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界定管理职责、理顺工作流程、任务分解明晰,使企业的房屋土地管理工作逐步形成权属清晰、管理规范、使用合理的局面。

二、健全组织机构,明确责任,加强督导,制定企业房屋土地确权计划,逐步办理企业房屋所有权证和土地使用权证

企业上下应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按照“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将任务分解,明确房产证、土地证作为房地产管理的主要依据,真正纳入议事日程。企业上下及时沟通信息,加大督办力度,报告办证情况,在全企业内通报,同时好的经验相互学习,举全企业之力,利用各方优势,通力做好确权制证工作。逐步建立企业可利用房地产资源储备,提高企业房屋土地的可利用率,确保企业资产的完整和安全。

第6篇

【关键词】新时期;土地档案;档案管理

On the management of land records

An Bing-bing

(Shiyan City Land Resources Bureau Shiyan Hubei 442000)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new era of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the role of land records management is also increasing in all undertaking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nalysis and management of the new era of land records,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 specific measures.

【Key words】Land records;New Era Records Management

随着新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管理正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国家宏观调控手段,而土地档案管理正是土地管理中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土地管理档案是土地管理机关日常活动和工作成果的真实记载,也是保证全面科学高效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资本,下面着重阐述新时期土地档案及其管理工作的特点和关键之处。

1. 新时期土地档案管理工作特点

(1)首先,新时期土地档案信息与其他类别档案相比数量更大,种类更多。从国家到省、市、县,再到乡镇基层的各级土地档案管理部门在土地管理工作中时时刻刻都产生大量的土地管理资料,尤其是地籍管理工作,因为地籍管理工作中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城镇地籍调查、登记发证等等环节涉及面广、信息量大,关系到所有城镇、农村的千家万户,这所有的档案资料常常一个县就多达几千卷甚至上万卷,且其载体的种类繁多,基本有文字、图表、影像等等。

(2)再者,土地档案的时间跨度范围广且内容变更频率高。土地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相当一部分土地工作的工作周期时间比较长,这就使得记载这一系列工作活动的档案的时间跨度变得很大。此外由于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土地的数量、用途、所属等性征也经常变化,而档案的编辑也必须全程动态跟踪管理,这就使其变更频率高。

(3)最后,土地档案的效益明显且其利用价值高。土地档案提供关于土地资源的各种资料,包括土地需求预测、土地现状分析等等,这些信息都是政府部分用来及时调整土地政策的直接和根本依据。此外这些档案资料还可以辅助政府部门协调各用地部门之间的关系,进而制定各种用地和配置方案,知道实现科学用地,合理用地,为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发展创造最好的环境。

2. 新时期土地档案管理工作对策

土地档案的重要作用不可否认,那么对于土地档案的管理工作自然也非常重要,只有不断的学习掌握新的有效的土地管理方法,才能适应新时期快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进而更好的服务经济、服务社会、服务人民。

(1)首先,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我们要转变观点,重视规范的管理制度和各项技术标准。实践表明,在土地资源的管理工作中,土地档案管理工作属于一项幕后工作,因此容易引起一些部门甚至一些领导职员的轻视,最起码是不重视,进而不愿意在档案管理工作上多投资。但是实际上土地档案具有相当大的价值,其价值无法用金钱来进行衡量,我们应当转变观念,充分意识到土地档案管理工作是整个社会土地事业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意识到土地档案的重要价值所在。我们应该加大土地档案管理工作上的投资力度,为新时期实现对土地档案进行信息化管理创造必备的基本的软硬件设施和条件,提高这方面工作的水平、层次和效率。这里还有一点我们要转变并逐渐要重视的是在对土地档案实施信息化管理时我们需要建立统一的规范和技术标准,这样有利于管理制度更加有序和高效,但是到目前为止我们在这方面工作上做的还很少。

(2)其次,在土地档案管理工作中,我们需要重视提高土地档案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的提高。这里最有效也是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培养专业的土地档案管理人才,只有提高了直接从事土地档案管理事业的工作人员的水平层次,土地管理工作的层次才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若没有高素质的专业土地档案管理人才,先进的土地档案管理理念和土地档案管理技术就无法运行,那么优质的土地档案管理服务就无法提高,也就没有办法保证土地档案管理的质量。因此要充分的调动起土地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培养出一大批专业的土地档案管理人才,为良好的土地档案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更好的辅助国家土地事业的发展。

(3)为了更好的满足新时期的各项要求,我们在土地档案管理工作的手段上要大力推广使用土地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并且大力推进计算机在土地档案管理工作中的运用。21世纪各项事业的发展都追求高效,信息化便是追求高效的有效方法之一,所以作为土地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土地档案管理工作自然要实现信息化。具体的是当前要将土地档案与土地信息系统结合起来,把各种土地档案已数据库的形式分门别类的纳入到信息系统中,这其中包括地籍信息,用地信息,监察信息等等,实现土地档案的各种载体如文本、影像、图表的统一管理,这样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土地档案服务的实效问题。除了大大提高土地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外,实现土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管理还可以从根本上杜绝工作人员在土地档案管理工作过程中随意涂改、修改等行为的发生,并且还可以尽可能大的延长档案材料的保存期限。

(4)最后,在土地档案管理工作中,我们要稳定土地档案员队伍,加大土地档案管理工作的宣传力度,同时进一步规范档案的交接工作。土地档案对于整个社会的土地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且各个地方,各级政府重点负责的土地工作有所不同,为了尽可能保证土地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稳定进行,稳定的档案员队伍是必要的保证,这就要求我们做到尽可能稳定档案员队伍人员和结构。

(5)再者,如上述中所提到的土地档案管理工作容易受到忽视,所以我们要加大土地档案管理工作的宣传,尤其要加大对土地档案的利用价值的宣传,宣传通过土地档案可以解决纠纷,排除险情,解决房屋修建等实力,介绍土地档案的重要以及土地档案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另外,在土地档案管理中尽量稳定档案员队伍的同时,我们还要做好档案交接的规范,各级土地档案管理部门负责人在档案人员调动或离职时要在各方面把好关,先办理工作交接手续,再办理调动手续,切实把档案交接工作列入土地档案管理工作的单位工作制度中,列入土地档案管理有关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中。

只有通过对新时期土地档案信息各种理论特点的充分全面的把握,透彻理解土地档案的重要性和关键之处,并与时俱进,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寻求高效、先进的管理办法和管理理念,才能够切实做好土地档案管理工作。只有切实做好土地档案管理工作,才能够保证社会主义国土事业的稳定顺利开展,保证各级政府部门工作的顺利进行,保证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慧玲.GIS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软件导刊,2011,10:13~14.

第7篇

关键词:创新国土资源;管理机制;分析

1. 国土资源的概念

国土资源是每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建设以及社会的发展,其涵盖着社会资源、矿政与地政。矿政是矿产的分布区域、资源的多少、挖掘和开采状况等。而地政是城镇与乡村的土地的使用情况、地籍管理、森林覆盖率和各项交通用地情况等。社会资源是人口的分布和会议笔录、流动状况、标准系统、各类档案资料、法律政策等,共同由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组成的各项自然资源以及社会资源,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历程中发扬着主要的作用[1]。

2. 国土资源管理中出现的弊端

国土资源管理不但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住房相关,同时还关系着企业的生产加工。所以需了解国土资源管理的不足,然后提出解决方案。

2.1 政府管理力度不足

于国土资源管理中政府属于主要的领导机构,而政府的管理力度不足,进而致使我国国土资源的严重浪费,部分地方出现土地违规建造以及违规拆迁等局面。此外,政府部分负责人于资源管理过程中,执法方案或者执法力度得不到贯彻,造成了国土资源相关条例无约束性和法律性。部分政府工作人员仅注重眼前的利益,完全无视国土资源的重要性,,最后造成国土资源的破坏[2]。

2.2 国土资源管理制度不完善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传统的国土资源管理制度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其主要涵盖三个内容:(1)因我国土地资源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于部分土地资源实施检查、审批、核实的过程中,并未将责任准确地细分,极易形成国土资源大面积的审批破费,而关于责任追究时,则出现管理人员之间互相推卸责任的局面。(2)于国土资源违法案件调查中,政府的执法力度不强,进而出现部分人员为了利益,放任处置。(3)于国土资源利用上,未根据社会的发展态势实施科学有效地规划,造成了许多国土资源得不到应有的发展。

2.3 信息管理系统落后

由于我国的信息管理系统较为落后,同时国土资源监测技术也处于较低水平,导致矿产资源、土地、测绘管理、地质灾害防治过程中,所得数据资料并不完善和明确,进而致使地质灾害的出现得不到及时的预测和探究。与此同时,因我国缺少优秀的国土资源监测人才,而部分检测人员的专业技能满足不了时代的需求,所以制约了我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进步。

3. 国土资源创新管理的方法

3.1 加强国土资源管理改革

(1)加强推动我国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了解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的内容以及精神,认真贯彻土地资源改革,提高我国农村土地的利用率,完善各项征地制度以及健全农村宅基地管理方案,改善我国耕地保护激励制度,激发农户、乡镇和村办保护耕地的积极性,将增减挂钩试点工作和农村土地整治相结合,促使我国土地节约资源,完成城乡统筹规划。(2)推动矿产资源管理机制的改革。把矿产资源利用检查、矿业权实地核实与矿产资源整合作为一个契机点,将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年度检查和行政合同管理,不断健全我国矿产资源管理机制,保证资源的科学、合理和有效的利用[3]。

3.2 提升土地管理的认知

从实际出发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将人民的位置放在首要位置,以高度责任感的态度完成一项项工作任务,提升土地管理的思想性和自觉性,整体贯彻严谨的耕地保护机制。坚持贯彻“分块包干、属地管理、上下联动、常态监管、责任到人、责任追究”制度,采取积极主动的管理方法,加强国土资源保护和改革,充分利用土地资源,针对违法行为以及违法建设应该立即查办。

无论任何个人或者单位应用划分国有土地,均需要根据正常的程序进行批准,不能随意更改国家土地用途以及应用条件。同时,未经得国土资源局的批注,不得随意出租、转让以及抵押,倘若出现此违法行为者则需依法进行处理,没收其非法收入并且做出相应的赔偿。倘若由部分因素致使土地停用者,原土地的持有者需进行申报,经国土资源局展开收回制度,防止国土资源浪费。

3.3 增加监督管理力度

各地政府部门应提高农用地的监督管理力度,严禁使用“非法征用”“以租代征”等方法征用农民土地。我国国家制度严格表示,农用地更换为建筑建设用地,需适合土地利用集镇建设规划以及总体规划要求,需要要加入年度土地利用计划,并且依法处理农用地更换的审批手续。农民之间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需遵照土地规划并且在限定范畴之内。针对非法农用地更换的审批,监督管理部门以及司法部分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严格对待非法行为[4]。

3.4 加强国土资源人员的优化

为加强我国国土资源局的管理,从基本工作人员着手。(1)坚持凡进必考原则。针对国土资源局的工作人员,必须经考试后才能进入工作,并且进行“择优录用”的基本原则,重点吸引和培养综合素质高的监督人才,促进国家资源局的发展。(2)推动竞岗沟通交流。加强国土资源单位干部竞争上岗,提高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把综合能力强以及专业技能高的人才调配到相对应的岗位,提高人力资源利用。(3)加强教育指导。为提升我国土地资源人员的综合能力,应加强教育培训以及专业技能的培养,当做人员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执行,根据分级培训的原则进行教育培训指导,鼓励在职员工进行终身学习。

3.5 增强地质灾害管理

各地方政府为地质灾害预防工作的首要责任主体,需于组织上、思想上以及措施上坚持进行地质灾害的预防工作。各农村和乡镇、城镇需成立地质灾害防御小组,设计突发性事件的备案以及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把具体的预防方案和措施贯彻到基层人民当中,促使政府与人民共处于统一战线,共同面对抵制灾害[5]。

4. 结论

归纳总结,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该坚持贯彻党的方针,认真落实国土资源的重要内容,针对土地资源管理的不足,应该坚持,提高国土资源监督管理力度,严格对待非法行为,确保人们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潘燕华,邓格健.创新国土资源管理机制的几点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1(33):210.

[2]刘树亮.潍坊市创新国土资源管理机制的几点思考[J].山东国土资源,2010,26(2):62-64.

[3]陈伟.武胜县创新国土资源管理联动机制[J].资源与人居环境,2012(01):17.

第8篇

关键词:城乡一体 土地管理 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P2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6(c)-0024-02

城乡一体化是指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城乡之间通过资源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相互协作,优势互补,以城带乡,以乡促城,互为市场,互相服务,实现城乡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持续协调发展的动态过程。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性趋势,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自然历史过程。城乡一体化体现为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城乡“空间――人口――社会――经济――生态”这个复合系统演化的终极状态。其本质就在于消除现存的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最大限度地缩小现存的城乡差别,使高度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达到城乡共享。

在土地资源管理方面,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城市建设发展速度很快,大部分城市主城区和近郊区的土地利用日益融为一体,城乡土地利用一体化已经成为各地城市建设发展的共同趋势。但是,各个城市近郊区域土地管理所依据的资料,仍为按八十年代国家土地资源调查规程调查的土地利用现状资料,这已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城乡土地统一管理的需要。因此,加强城乡土地的统一管理已经刻不容缓。

1 总体结构设计

系统总体设计又称为逻辑设计,是为系统确定整体框架和结构,它是系统研制工作的核心和系统开发的依据。城乡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充分利用在大型GIS上的开发成果以及多年在土地资源领域各个业务方面的已有成果和IT业界最新的网络技术,综合考虑土地资源管理的特点和系统开发限制条件等,对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进行划分合并,形成系统总体结构。见图1。

2 功能设计

系统结构决定了系统功能,系统功能的多少、是否完善直接影响和决定了系统的使用价值。各个功能模块相互独立,总体上又构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该系统共分以下几大模块,见图2。

该模块提供了常用的数据绘制和编辑命令,主要有对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的编辑功能,包括对空间数据添加,修改,编辑,删除等绘制和编辑功能,以及对属性数据的修改、导入、导出等功能。数据的编辑和维护是建立土地管理信息系统所必须的功能。

2.2 土地管理模块

城乡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是在统一的数据组织管理模式和数据结构分类体系下,按土地利用管理、产权产籍管理、规划管理(含矿产规划)、定级估价管理等的业务要求,实现农村土地和城镇土地的无缝一体化多专题的国土管理。该模块提供国土管理的各个业务管理功能,是整个信息系统的核心,其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系统设计的成败。

该模块按功能分为地籍管理子模块、定级估价子模块、土地利用管理子模块、土地利用规划子模块、土地评价子模块等模块。

各个子模块提供国土管理的各个业务管理。如地籍管理子模块,主要完成以下任务:完成地籍调查与地籍测量数据的录入、编辑工作,包括地籍图的编辑、地籍调查表的录入;实现土地登记全过程的计算机管理;能够输出地籍成果资料;完成日常查询统计工作,可以检索土地权限情况;具有方便的变更,历史查询等功能。土地评价子模块,此模块属于专家系统模块,通过对影响土地质量因素的综合分析,揭示农业用地的土地特点、质量等级、数量分布,为编制区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合理开发及利用土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2.3 数据服务模块

该模块为系统提供空间数据分析、数据查询、数据转换等功能。数据的查询包括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的查询(分类查询、组合查询和模糊查询)。空间数据分析主要包括图形对象的更新、合并、分割、叠加分析、缓冲区分析等。数据转换功能,为系统间的数据交换提供方便,可以在***.shp,***.dxf,***.tab,***.e00,***.cov等多种格式的矢量数据间进行转换,实现多源数据的融合。

2.4 数据维护模块

该模块主要是为管理员维护系统数据库提供添加或删除用户,并设置用户或角色的权限。管理员可在此模块中进行系统数据的备份和恢复;对系统参数设置,数据库设置等关系系统稳定的项目进行管理。

3 开发的软硬件环境

3.1 硬件环境

该系统所选用的硬件有:

工作站、服务器:双CPU PⅣ2.66GHz以上,内存2G以上,显卡256M以上,硬盘160G以上;输入输出设备:扫描仪,打印机,绘图仪,刻录机,可擦写光盘等。以上硬件环境直接影响到系统的运行速度和系统的稳定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使用较高的电脑配置。

3.2 软件环境

该次系统建设选用MAPGIS平台及其强大的二次开发的接口,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配合数据库软件Mierosoft的SQL SEVER2000企业版,程序设计语言Visual Basie6.0等,以及网络和新技术支持下,进行相关设计和研究。

4 数据库结构

4.1 数据库服务逻辑结构

该系统数据库是构建在以大型商用数据库为基础的大型GIS上,包括多种专题的土地资源数据,以及按一定标准建立的访问这些数据的规范、规则与方法。数据库依据标准来建设并通过相应的组件提供标准服务,业务系统不再是传统的直接访问数据库,而是通过数据库提供的符合统一标准的服务来发出请求获取服务,充分的实现了系统与数据之间的异构。处在的业务系统模块正是基于这些标准的服务来构建的,通过访问规则,数据库根据需求对外提供符合标准的服务,从而调用数据。

4.2 数据库基本结构

土地信息数据种类繁多,体系复杂,在数据库设计时不仅要充分考虑数据结构的普遍性和数据的多样性、准确性,还要坚持实用性、先进性、扩充性的设计原则,力求建立一个开放的、灵活的数据库,保证数据资料现势性和共享性。该系统根据城乡一体化土地管理的特性,设计数据库结构。整个数据库由一体化数据库、业务办公数据库和元数据库三部分构成。一体化数据库是本系统数据库的主要的组成部分,它包括区划子库、地形子库等基础地理要素数据库,以及权属子库、地类子库、规划子库等各个专题要素数据库。土地管理涉及到许多业务的办公,包括地籍业务、规划业务等。在土地业务办公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业务数据,业务办公数据库主要是对这些业务数据进行存储管理。元数据信息是数据库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通过对数据的描述保证了应用的高效与可靠的数据共享。元数据库是描述数据库、子库和子库中各数字产品的元数据构成的数据库。元数据库包括系统各数据库及数字产品有关的基本信息、空间数据表示信息、参照系统信息、数据质量信息、要素分层信息等。

5 系统实现与功能演示

某城乡一体化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在统一的数据组织管理模式和数据结构分类管理各类专题数据,系统负责实现对各类专题数据进行动态管理和分析,为土地调查、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建设用地审批等业务活动提供支持,具体功能包括空间数据库维护、管理、查询、分析、统计和输出等功能。

5.1 数据管理

①数据的存储:以区为单位合理存储和管理各类地籍管理数据,包括空间图形数据、属性数据等。②数据的调阅:用户可以方便通过鼠标点击来调阅每专题的数据。

5.2 基本查询

5.2.1 属性信息查询

(1)用户通过鼠标点击图形能够查询各类地籍专数据信息,如宗地的基本信息、界址点信息、界址线信息、土地利用现状信息、基础地理要素信息等。(2)用户还可以通过输入条件查询空间图形信息。

5.2.2 历史信息查询

用户可以查询某一空间图形的历史信息。

5.3 综合查询分析

对所有的专题图层均可以通过综合查询分析功能进行查询统计,在使用该功能时,可以事先指定对哪些专题图层进行查询分析,也可临时指定专题图层进行查询分析。

(1)任意范围综合查询:对任意给定的范围(可以是坐标数据,也可以是空间图形)能查询范围内各种专题数据,并能对查询结果按给定的条件统计、输出图形和表格;

(2)缓冲区查询统计:对选定的线状、点状地物按给定的缓冲区半径(线状、点状地物可以从图上直接选取,也可以是提供的坐标或空间图形数;缓冲区半径可以人为设置)查询该缓冲区内各种专题数据,并能对查询结果按给定的条件统计、输出图形和表格。

参考文献

[1] 黄加旺,何庆年.建设全国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几点思考[J].矿山测量,2011(4):25-28.

第9篇

1.国内建设用地批后监管工作现状

建设用地批后监管工作一直是国土资源管理中薄弱但是又至关重要的环节,建设用地被批准以后,地方土地管理部门是否合法合规进行供地,土地使用者是否按照合同中规定的要求使用土地等行为都要靠批后监管工作来保障。因此,建立建设用地批后监管工作机制,加强批后监管力度,对于完善土地资源管理工作,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国内一些省份在建设用地的批后监管工作上取得了一定成效。浙江省通过年初任务分解、年中监督检查、年末评价考核的形式,实现了对批后监管工作全过程的指导、协调与考核,并且构建了一套科学、规范、高效的建设用地批后监管工作运行机制;山东省成武县通过对新增建设用地严格规范出让合同的方式来加强土地监管,并且对已批准的建设用地通过存量盘活、资源整合等一系列监管措施,切实提高了土地供应和开发利用率。我省急需根据自身的工作基础,建立一套完备的土地批后监管机制,实现对建设用地开发利用的全程跟踪,客观真实的判断土地的利用状况,促进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2.吉林省建设用地批后监管工作情况

结合实际工作,笔者认为批后监管工作可以抽象为“两横一纵”,“两横”分别代表地方政府和用地单位,“一纵”表明批后检查工作贯穿于地方政府和用地单位之中,既检查地方土地管理部门的报批、征地实施、供地等环节的完成情况,又检查用地单位的土地使用情况。

吉林省建设用地批后监管通过内业检查和外业勘察核实各市(州)、县(市、区)由国务院和省政府批准的建设用地报批及批后实施情况,动态掌握我省建设用地批后实施进度,真实反映建设用地批后的实施情况。通过不断的工作实践和理论探索,对建设用地批后监管机制有了初步认识,逐步摸索出监管环节、检查内容和业务流程等工作机制。

3.监管环节

国土资源部按照全面监管、全程监督的要求,围绕建设用地的审批、供应、利用、补充耕地和违法用地查处(以下简称“批、供、用、补、查”)等有关内容进行动态监管。省征地事务中心以国土资源部的监管内容为导向,工作同样贯穿于“批、供、用、补、查”之中。

3.1报批环节 主要监管市、县建设用地报批情况,检查市、县履行程序和前置要件的合法、合规性。

3.2征地实施环节 主要监管建设用地批后市、县征地实施情况,检查征地实施过程中的合法、合规性。

3.3土地供地环节 主要监管市、县供地情况,检查市、县在土地供应环节中有无违法、违规现象。

3.4土地使用环节 主要监管用地单位土地使用情况,检查用地单位在用地环节中有无违法、违规现象。

4.检查业务内容

4.1建设用地审批及批后实施材料的完整性、真实性、合法性和合规性 包括各市(州)、县(市、区)存档的建设用地报批材料的完整性、真实性、合法性和合规性;项目(批次)用地批后实施档案的建立情况。

4.2建设用地审批及批后实施情况上报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和完整性 按照省厅文件要求,对各市(州)上报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全面复核。

4.3土地供应情况 主要包括供地时间是否合规;是否按照批准的规划用途供地;是否存在批而未供、土地闲置现象;供地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供地方式是否符合法律规定、供地标准是否符合有关规定等。

4.4土地使用情况 主要包括用地单位是否存在供而未用、停建等土地闲置现象;是否存在少批多占和移位建设情况;是否存在未供先建情况;用地指标是否能够满足合同中规定的要求。

5.检查业务流程

5.1前期准备 根据省厅提供的国家和省政府审批的建设用地项目清单,选择检查的项目,调阅建设用地报批卷宗,向市、县下发报表,收集建设用地项目批后实施情况信息。

5.2信息反馈 市、县根据实际情况,将检查的建设用地项目批后实施情况上报省征地事务中心。

5.3内、外业检查 根据市、县上报的信息,采取查阅资料和实地测绘核查相结合的方式,检查建设项目的用地情况,核实市、县上报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

5.4上报成果 汇总各地检查结果,结合测绘队提交的实测数据,对每一宗地进行客观理性的分析,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合理化建议,最后形成检查报告上报省厅。

6.工作拓展

在外业勘察核实过程中,需要委托测绘队进行现场测量,传统的测绘方式工作效率相对较低,且耗费大量人力物力。随着摄影测量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利用航片制作数字正射影像图,在影像图上通过人机交互目视解译的方法来采集地物信息,以此来代替传统的实地测绘工作,其特点是成图迅速、信息丰富、地理坐标精确,能更加直观的反映出土地的利用情况。

第10篇

关键词:农村经济;经济管理;对策

一、当前农村经济管理的现状分析

1.农村经济管理内容

(1)对现有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进行完善,让农民清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下国家对农村的土地政策;(2)制定农村经济发展目标,根据农村实际经济条件、现状,进行未来的经济发展要求规划;(3)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制度建设,对农村村务进行公开,并对财政状况进行定时公布;(4)加强农村干部的培养,加强经济管理的专业性。

2.农村经济管理现状分析

(l)农村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基层领导干部没有允分认识农村会计工作的重要性,没有充分联系经济管理工作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没有对财务人员进行新知识、新财经法规方面知识的培训,使得财务人员知识水平较低;农村财务人员由于自身文化素质的限制和实践经验的缺乏,没有很好的认识到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内涵;农村干部没有快速更新国家颁布的法规、政策,导致会计人员对财务、会计、税收等政策的认识不足。

会计资料缺乏规范性和完整性,没有制定完善的财务制度,会计资料、账务也不清晰。干部队伍不稳定,经常有会计人员离职、转职,没有进行完善的工作交接,使得会计工作出现漏洞,调动后不能及时补充,管理工作开展不顺利。

(2)农村经济管理混乱,缺乏规范的收支公开。农村经济管理中存在非生产性的开支和不合理的费用,名目多,款项多,经济管理混乱。对于一些农村集体收入应该送交乡镇经管站代为保管,需要时再按照规定进行提取,但有的干部嫌支取麻烦,常常坐收坐支,自己代为保管,并产生借支挪用现象。农村各项招待费严重超标,普遍存在各种欠账、赔额等招待费问题,或利用招待费采取各种名同来进行报销,形成公款私川。这都是由于农村经济财务不公开,或公开流于表象,没有形成村民监督效果,财务公开不符合国家规范。

(3)农村经费不足。农村经济处于负债状态,且没有新的收入填补空缺,使得借款贷款现象逐渐深化,陷入恶性循环状态。虽然我国《“十二五”规划》要提高农民收入,但现实集体经济部分收入还较少,村级的出地、养殖场等承包范围小、规划不合理等,经费还是存在问题。

(4)没有形成健全的法律法规。现阶段国家还没有形成关于农村经济管理问题的法律法规,但发生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纠纷时,很难通过农村经济管理部门进行解决,也不能展开农村经济的合理监督管理,不利于形成公开化的农村经济管理工作。

二、加强农村经济管理的对策

1.加强农村会计基础工作。加强农村会计基础工作,让基层领导十部充分认识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政府部门给予农村经济管理上的经费、设备支持,加强新知识、新财经法规方面知识的灌输,定期召开会计人员的知识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知识水平,并提高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建立一支具有高水平、高素质的专业经济管理人员,并对相关人员制定编制定岗,维持经济管理人员队伍的稳定性,避免离职、转职等造成的会计工作漏洞。农村经济管理人员切实完成自身任务,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规范农村经济管理,公开经济收支。农村各项经济开支都要在公告栏进行明细公布,让财务状况清晰化,增加村民的监督力度,让干部洁身自好。对一些公款私用、巧立名目的行为一律取缔,严格管理农村经济财务。

3.增加农村经费投入。落实各项农村土地承包管理政策,并依据法律,以双方自愿为原则进行承包并有偿补给,调动土地管理承包经营权,完善家庭承包制,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增加农村经济收入,带动农村经济管理正常化工作。

4.健全农村经济管理的法律法规。政府应该根据农村现有的经济发展情况,有针对性从农村现运行模式出发,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实施定岗制度、责任制度等,并发动村民有效监督村里各项制度的实施,有效解决村民矛盾、纠纷,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实施各项国家政策。

第11篇

[关键词] 地籍管理 信息化 土地

一、前言

地籍是土地的“户籍”主要记录土地的位置、界址、数量、权属和用途等基本信息,具有法律效力。地籍管理是国土资源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是更加直接面向社会和服务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管理的对象,地籍是土地诸要素组成的整体,包括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基本信息,它具有明显的空间数据特征,在国土资源管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基础。地籍管理是国家为取得有关地籍资料和全面研究土地权属、自然和经济状况而采取的以地籍调查、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土地评价等为主要内容的国家措施,具有为土地管理、保障土地权属、国家的生产和建设、建立和健全国家土地课税制度、城镇房地产交易等服务的功能。长期以来,我国地籍档案管理系统跟传统的文件管理系统没有实质的分别,档案开发工作很被动,地籍档案管理工作还停留在手工记录台账和纸制地图资料的保存上,导致数据量十分巨大而且不易保存、更新、查询,这种管理方法最显著的缺点就是档案的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相分离,在存储过程中不能实现数据关联。随着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各级土地管理者在进行宏观分析决策时,往往需要大量的地籍资料。用传统的手工技术手段来处理这些多要素、多层次、多时态的空间图文信息,会导致档案的利用效率很低。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降低了土地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增加了工作难度,不利于土地管理工作的发展。因此,建立地籍信息数据库和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地籍管理的信息化迫在眉睫。

二、地籍管理信息化的应用特点分析

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包含了地籍档案管理的全过程和大部分工作环节,为了体现档案管理高效、信息化覆盖面广、自动化程度高,其应用特点如下:

1、地籍档案自动编排案卷号和图文与管理信息交互检索

地籍档案自动编号的主要作用是在扫描仪的处理基础上实现自动编辑档案目录,是地籍档案管理部门依法管理和为用户批量查找地籍档案的重要手段。自动检索可以让利用者快速从档案库中找到所需的档案。图文与管理信息交互检索是为利用者提供实时的地籍档案图与相关地籍属性信息,利用者可以直接从地理位置上快速找到所需的档案信息,或者从地籍档案管理信息快速查看具体的地籍内容,如建筑物的地理位置、方位、形状、面积、界址线和毗邻关系等空间信息。

2、地籍档案编研与辅助决策

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快速查询检索档案信息是地籍档案编研辅助决策最基本的手段。地籍档案可视化信息管理通过执行空间分析与统计进行量化分析,空间信息的分窗口分层显示和图形编辑绘制等系统功能更好地分析提取专题编研信息进行辅助城市地籍规划和城市建设的决策。

3、协同办公一体化

一个地籍业务的处理经常需要不同的部门来完成,在这个过程中,任何一个部门的延误和错误将会导致整个办理流程的失败。因此地籍管理系统就要体现多个部门协同办公合作一体化的特点。

4、Internet地籍信息利用

地籍管理系统可以使地籍的空间信息、属性和管理信息在Internet上和查询,使用者可以通过浏览器对地籍信息进行查询检索,档案管理部门可以进行档案信息,真正做到地籍信息为大众和社会利用。

5、与相关土地规划管理部门档案数据共享

土地规划管理部门主要依据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土地规划编制、规划审批和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城市规划建设部门对城市基础设施进行管理与维护。这些都需要地籍档案数据资料。通过建设统一高效的GIS、以一体化的集成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实现数据的与多个部门数据共享。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地籍档案的高效数字化编辑,集成管理地籍信息的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满足了用户对宗地的地籍档案图片文本和地籍图形的可视化相互查询。

三、地籍管理信息化需要注意的问题

1、数据存储

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中有海量的地理空间数据以及属性档案数据,如何有效的管理与存储这些数据将是实现图形数据与属性数据一体化的关键所在。在地籍管理中,宗地是基本单元,界址点、界址线是构成宗地的基本要素。属性数据包括宗地属性、界址点属性和界址线属性,对应于每一块宗地的证、卡、表等文字资料为宗地的属性,界址点号为界址点属性,而界址线长度为界址线属性。目前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存储方式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分别存放在不同的文件中,通过内部标志码联系;另一种是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合存于一个文件中。从GIS平台和大型数据库管理软件的发展来看,结合地籍管理的需要,最好选用对象一关系型数据库完成数据的存储和管理。

2、数据库

空间数据库顾名思义就是指空间数据的集合,它实现对具有一定地理要素特征的相关空间数据集合的统一管理,主要应用于地理空间数据处理和分析。传统地理数据主要是由地图以及资料文件组成,这种数据存储方式有很大的缺陷,一是不利于海量数量数据存储,二是无法对数据属性信息进行分析。这种数据管理方式大大阻滞了地籍档案管理信息化进程。随着计算机技术与数据库技术的发展,空间数据库也逐步发展起来,其管理对象主要是地理空间数据,其中包括空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适用于海量空间数据的存储管理与处理。在目前的GIS软件系统中,通常使用空间数据库来存储和管理空间数据,所以空间数据库是GIS软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数据库的建设在GIS系统构建中是最重要的部分,因此数据库的质量对GIS系统的稳定性起着关键的作用。

3、数据质量的问题

地籍管理信息数据库的数据来源可以分为两种:通过外业直接测绘得到的数据和对原先的纸质地图进行矢量化生成的数据。对于测绘直接所得数据,关键是要在外业工作中严格按照技术要求和操作规程进行数据采集,由于地籍数据包括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两部分,因此采集数据过程中应确保两种数据的完整性和衔接的一致性,还需充分考虑测绘软件和建库软件的关联,同时要建立完善的数据监理机制,保障数据入库的万无一失。查询统计是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必备功能之一,在土地评价、土地规划等土地决策管理上是一项重要内容,而采用空间数据库管理地籍数据可以大大提高数据检索统计的效率。空间数据库本身的查询机制以及对空间与属性数据一体化管理能大大提高数据查询统计的效率。数据的安全性是地籍管理中对数据管理的一个重要要求,包括防止数据库的非法使用、随意扩散和数据破坏后的恢复等,应采取一定的措施,如规定数据使用权限,限制非法用户进入系统,数据备份和恢复等。采用数据库管理空间数据时可以充分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本身的权限管理、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来实现数据的安全性。

总之,地籍档案管理系统的建设,是一个地籍信息不断数字化的过程,也是地籍服务不断向用户群实现网络化的过程,更是管理手段走向信息化的过程。各级土地部门管理人员应当加强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发展数字化地籍档案管理的必要性,应把加强地籍档案管理工作列入首要工作目标,使档案管理实现信息高度集中,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管理。

参 考 文 献

[1]龙萤,国土资源所建立健全地籍档案浅析,经济信息时报,2005,(7)

第12篇

【关键词】土地资源;管理;措施

近些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的土地资源被开发,很多的耕地被占用,开发的土地大多是用于建房、工厂、公路之类的。虽然这些用途都是经过了政府相关部门的批准,但是很多土地的开发还是存在其不合理性,造成了大量土地资源的浪费。在后期的土地资源管理过程中,相关部门也对管理措施实行了相应的改革,整个管理过程逐渐趋向于规范化、市场化、程序化,但是在管理的过程中还是出现了很多问题。

1.土地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低 就目前开发的土地资源而言,大部分地区的土地都不断向集约型转变,这一转变过程无形中会造成大部分土地的闲置,从而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这类问题在城镇级农村展现的比较明显,很多农村居住地的村民通常不愿意将自己祖辈留下来的房子交给政府处理,久而久之,就会出现新建对两处宅基地的占用,占用的土地没有实现它应该实现的价值,这样做只能逐步加剧土地资源的浪费问题,进一步降低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1.2土地资源的流失严重 土地资源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比如:地震、潮汐、泥石流等多种自然灾害,都会对现有的土地资源造成一定的影响。面对日趋减少的土地资源,土地管理局为了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与外来资金的流入,带动城市的发展,经常在招商的过程中降低土地原有的价格,对土地实行批量出售,从而使得土地资源不能拥有它原有的价格,反而还面临这土地资源减少的这一悲惨现状。在土地资源逐渐减少的情况下,人口的增长对社会基础设施的建设、经济发展等各项都加大了对土地资源的需求。

1.3对占用土地的布局规划缺乏执行力 任何一个项目的建设之前都必须通过相关部门的审批。虽然整个审批过程是极严格的,很多项目负责人为了较快地通过审批这一环节,经常性地在所提交的方案中提出了关于土地资源利用的详细方案,然而在后期的实际施工过程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变数。通常整个工程完工之后,与其之前的方案相比,相差甚远。这些问题都说明一个问题:在土地利用的过程中对总体建设规范的认识不到位,没有真正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因而在建设的过程中才会对城市的布局比较随意,造成了土地资源的低效率使用。

1.4土地市场规范不健全 总的来说,国家对土地资源的管理政策是:控制一级市场、放宽二级、三级市场。这样的一个管理方式存在很明显的弊端。一级市场的垄断性过强,而二级、三级市场由于过于宽松的管理,使得整个土地资源的管理缺乏有效的规范,发展的也比较混乱。就近几年的管理状况分析而言,随着地产行业投资的扩大,一级市场已经难以满足对下游市场的需求,受到短期发展利益的刺激,地方政府已经对一级市场采取了较为宽松的管理,这也是加剧土地市场混乱的一个主要因素。

2.促进土地资源管理的措施建议

2.1加强土地管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随着国家对土地的不断征用,必然而然就会损害到土地使用者的利益。在建设的过程中,相关部门人员都应该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政策执行,充分利用现有的土地,对于那些必须占用的土地,要及时与土地的使用者进行沟通,做好相应的善后工作,确保整个建设过程的正常进行。在土地的布局过程中,一定要体现布局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尽可能做到统筹兼顾、协调管理,避免在建设的过程中出现盲目建设的现象。对于那些常年闲置不用的土地,也要按照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进行处理,而不能随意的使用。总之,尽可能做到土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这也是保障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2.2完善管理体制,依法惩治违法行为 在土地资源的管理过程中,必须要有一定的管理方法,才能对那些违法的行为进行追究,并对其施以相应的惩罚。健全管理体制是在管理的过程中逐渐完善的,健全的管理体制需要逐步实现对土地资源分配、利用的规范化、程序化,严格执行征地听证及公告制度,真正维护人们的土地使用权和承包经营权,确保整个土地征用的过程实现透明化管理,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公平、公正、公开。对于土地资源的社会保障方面,要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问题,妥善的处理好因为征地过程对农民造成的危害。

2.3强化土地资源保护意识 首先需要建立标准的农田耕地及相应的管理体系,要让人们体会到即使留在农村,合理的利用耕地,也同样可以赚到钱。在土地的管理过程中,逐渐提高其管理水平,真正有效的对土地资源进行保护。其次,在有关耕地的占用过程中,通常以占补结合的方式进行,在占用土地的同时,要实现其他位置对农用耕地的弥补。因而在建设的过程中,要充分协调好占地与还耕的互补力度,充分体会这二者造成的影响,严禁非法滥用土地,加大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力度。

2.4加强土地规划的调控职能 只有加强土地的管理力度,强化执行力度,才能将土地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提升上去,引起人们的重视,尽可能避免无计划的对土地资源进行占用的情况发生。在建设过程中,要切实将规划落到实处,严格按照方案中的具体要求进行,建设初期以规划制图,建设过程以图纸来规范施工过程,严格把关,层层落实。在整个土地的建设过程中,逐步提高土地规划的调控职能,从而实现对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调控。

2.5强化网络信息技术,提高土地资源管理水平 在土地资源的管理过程中,借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土地资源管理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就现阶段的管理水平而言,我国的信息化管理模式还只是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在土地资源的管理过程中,一些管理细节对技术的要求比较高,有些专业的技术人员都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联系之后,才能慢慢的掌握其中的原理。而且需要查找的数据库也不是很完善,以致查找的信息不全面。因此就现阶段的实际情况而言,我们还需不断提高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逐步提高他们的管理技能,在提高技能的同时逐步完善数据库功能,使得其能够适应日常管理的需要。与此同时,将信息化建设普及到一线群众中,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让更多的人体会到信息技术对土地资源管理带来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