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人事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

人事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

时间:2023-09-25 18:01:3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人事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人事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

第1篇

[关键词]人事管理系统 B/S模式 NET技术

一、概述

企业人事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整个企业的管理中具有重要地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人事管理系统已经成为企业管理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推动企业劳动人事管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必要条件。计算机在企业管理中应用的普及,利用计算机实现企业人事管理势在必行。

二、企业人事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1.需求分析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办公自动化的全面发展,企业人事管理工作的需求也不断提高。传统的手工作业效率较低,操作也较复杂,已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人事管理系统打破了传统手工操作的模式,动态的实现了职工信息管理、人动、职工考勤信息管理和部门机构管理等功能。

(1)系统用户管理

对使用系统的用户进行管理,为他们分配一定的权限,使他们规范的使用系统。本系统的用户及其操作权限都是由管理员添加的,管理员添加完毕之后,再将登录名(即职工编号)和密码分配给员工。

(2)职工信息管理

职工信息管理包括对职工基本信息和职工调动情况的记录进行查询、添加、删除和修改。

(3)职工考勤管理

用于对职工的考勤情况进行记录,同时管理和查询企业职工出勤情况。其中包括日考勤记录、请假、加班、出差等情况的查询、添加、删除和修改。

2.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根据对人事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本系统的主要模块包括:系统用户管理、职工信息管理、职工考勤管理以及机构编制管理四个部分,具体如图1所示。

3.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是MIS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系统采用SQL作为数据库管理系统。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简称DBMS)是一系列软件程序的集合,一般具备以下功能:以规范的、一致的方式存储数据;以规范的、一致的方式将数据组织成记录;允许用规范、一致的方式存取记录。在数据库管理系统中,应用程序不能直接从存储介质获得所需的数据,它必须先将请求提交给DBMS,由DBMS负责从存储介质检索数据并提供给应用程序使用。因此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就是应用程序与数据之间的接口。在数据库管理系统中,多用户可以不必关心数据存储和其它实现的细节,可以在更高的抽象级别上观察和访问数据,适合不同类型用户的多种用户界面,保证并发访问时数据一致性的并发控制,增进数据安全性的访问控制。

图1 人事管理系统示意图

三、企业人事管理系统的实现

各模块的实现:

1.登录模块

在本系统中,不同级别的使用者拥有不同的权限,本系统的用户身份分为职工、管理员、考勤员、主管四种:职工登录后能进行的操作包括修改登录密码和查询个人信息;管理员负责维护职工基本信息和职工流动信息,同时也具备修改密码和查询个人信息的权限;考勤员主要负责所有职工的各项考勤信息记录的维护,也拥有一般职工的权限;主管主要负责组织机构编制的管理,对新增子公司和各下属机构部门信息的管理。也可更改登录密码或查询个人信息。

2.系统用户管理模块

系统用户模块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系统为每个系统的使用者提供了修改登录密码的权限。第二部分是登录人员可对个人基本信息、调动信息以及各项考勤信息进行查询。

修改登录密码:在管理人员添加用户时,系统会把每个新添用户的密码设置为一个默认值,管理人员无法对此默认值进行修改。用户一旦被分配了职工编号和权限,就可登录本系统,并对个人登录密码进行修改。

查询个人信息:用户登录后可以查看个人基本信息并进行核对,但为了系统安全性考虑,本系统没有给职工修改个人基本信息的权限,所以当用户基本信息发生变更,或者用户发现显示的基本信息与现实不符时,须向人事管理人员提出人事基本信息修改的申请。

3.职工信息管理模块

职工信息管理主要包括职工基本信息的管理和职工流动信息的管理,由管理员来完成此模块的操作。职工基本信息管理模块提供对职工基本信息的添加、删除、查询和修改功能。由于考虑到职工人数很多,查找起来可能很费力,所以提供了以职工姓名来对所有记录进行模糊查找。在查找的结果中,再根据职工编号,选择相应的职工记录便可。职工流动信息管理模块提供职工调动信息的添加、删除、查询和修改功能。

4.职工考勤信息管理模块

职工考勤信息管理模块包括日考勤信息管理和其他考勤信息管理,对于每一项考勤,本系统都提供了添加、编辑、删除的功能。除此以外,根据考勤信息记录量大的特点,特别对各项考勤设置特殊的查询方式。查询条件一共有三个,包括职工编号、起始日期和终止日期。

其他考勤信息管理模块包括请假信息管理、加班信息管理和出差信息管理三个部分。这三个模块都具备添加、删除和修改功能。

参考文献:

第2篇

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设计专题的主要内容,为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做好充分的准备,并为自己能顺利与社会环境接轨做准备。

[实习任务]

对计算机在人事管理方面的应用进行归纳总结,并查阅资料为毕业设计作准备.

[实习内容]

计算机在人事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作为信息载体的计算机日益显露出其举足轻重的地位。当今社会已步入了信息社会,知识经济将成为新世纪的主导产业。伴随计算机的逐步推广和使用,计算机已在科研、生产、商业、服务等许多方面创造了提高效率的途径,与此同时,单位技术成本也逐年有了明显的下降,然而办公室里的人事费用却不断增加。在国外,花费在专业、管理和行政人员上的成本占了办公室总成本的2/3—4/5,这一现象使人们对办公室自动化的要求与日俱增。我们必须在进行机构改革的同时,尽快使用现代化管理设备、管理手段、管理方法。

计算机在人事部门的广泛使用,改进了统计手段,改革了统计方法,提高了统计工计算机在人事部门的广泛应用,将为我国的人事管理工作,提供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并将为开创人事管理工作的新局面创造条件。

目前,计算机在我国的人事管理工作中,主要可用来进行报表处理,档案管理,文书编辑,信息查询,综合分析。干部统计作为人事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对干部情况的调查,整理和分析,了解干部队伍的发展趋势,为各级领导机关制定干部工作的方针,政策,加强干部管理,改革干部制度提供准确数字的依据。其工作除涉及到干部的基本情况统计之外,还包括干部的工资统计,干部编制情况统计,干部奖惩情况统计,军转干部安置情况统计,老干部情况统计等方面,其涉及的面之广,数据量之大可想而知,若利用手工进行干部的统计工作,大致要经过干部统计调查,干部统计资料的整理,干部统计分析三个过程,但这种手工统计过程,存在着几个明显的问题,比如说统计资料缺乏准确性,及时性,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

手工方法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劣势,使人们慢慢意识到管理现代化已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一股不可抗拒的洪流。在管理现代化的浪潮中,人事管理现代化也势在必行。实现人事管理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科技手段。科学的管理方法在管理中一般是指数学方法、系统方法、信息方法、控制论方法、社会学方法、心理学方法等科学方法,而先进的科技手段主要是运用当代最新科学技术之一的电子计算机来为人事管理现代化服务。

电子计算机作为数据处理系统,已逐渐成为人事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工具,在人事管理中正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已经开始运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人员工资管理、人事统计和查询、干部考评和人事档案管理以及人才预测和规划等。

管理现代化是汉代社会发展的一股不可抗拒的洪流。近几十年来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综合性越来越强,生产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行业有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更不密切。组织管理日趋复杂;而现代化科学技术也正以史无前例的速度不断分化,不断综合,全方位地向高又立体的微观、宏观方向进军。这些,要求管理工作对实际问题的反映和决策必须迅速及时,对信息系统的完善程度越来越高,传统的手工业式的管理理论、方法、体制已远远不能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和四化建设的需要。改革、创新,实现管理现代化势在必行。

现代化管理的内容很多,关系很复杂,它包括人、资金、物质、信息和时间等诸要素,其中起关键作用的要素是人。人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在管理中处于双重地位,且具有巨大的能动性。可见人是现代管理中最重要的因素。因此,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人事管理在整个复杂的管理大系统中的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牵一发而动全身,抓好了人事管理就为其他管理的优化得到根本的保证。

管理改革必须配套进行,现代化管理的实施也需要协调发展,人事管理既然在管理系统中占有如此突出的重要地位,在管理现代化的浪潮中,人事管理现代化也需同步进行,才能使现代化管理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当代科学技术发展中起到放大和增产的作用。总而言之,人事管理现代化是管理现代化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它是把现代化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运用到人事工作中,使人事管理达到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以适应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实现人事管理现代化,使从事管理工作由原来凭个人或少数人的经验作决策,逐步上升到按事物的内在规律的科学高度办事,做到物质与精神相结合,抽象与具体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结合,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现状和未来相结合,个体与群体相结合。至于先进的科技手段,除科学地运用原有的生物、化学、物理、机械等手段外主要是运用当代最新科学技术之一的电子计算机来为人事管理现代化服务。概括地说,人事管理现代化的内容是包括人事管理思想的现代化、人事管理、组织的现代化、人事管理手段的现代化。通过这四个方面的现代化来实现人事管理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的现代化和从事人事管理工作者自身的现代化。

人事来之不易系统化,是人事管理现代化的一个重点。研究人事管理,必须研究这个系统所处的环境,即研究政治系统,经济系统,法律、科技和文教系统,人物系统和大管理系统对人事管理系统的影响以及人事管理系统的反影响。离开周围的事物,去研究人事管理现代化,是注定要失败的。

所谓系统,就是在一定条件下,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并具有特写功能的有机整体。从一般意义上讲,系统由输入、处理、输出、控制与反馈的四个基本部分组成。

在系统理论中,系统分析是指对系统性能的理解。系统最佳化是系统设计成综合的内容。系统工程即用教学方法进行系统分析或优化,把传统的组织管理工作总结成技术并使之数值化。用系统工程来分析系统问题是比较科学的,利用系统工程这门学科的概念和原则,来进行人事组织管理方面的工作,是实现人事管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

人事管理系统内有多种元素,如:管理人员、管理机构、办公设备、规章制度、各业务环节,各种管理技术和方法等,都可以看作它的“元素”。各元素之间的联系是否有序,联系的方式和效果是否最优,直接影响着人事管理的水平。在不同条件下,起主导作用的元素是不相同的。人事管理系统化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围绕着责任制和考核制,逐步建立起完整配套的干部“进”、“管”、“出”制度。实现系统化,除了要解决制度问题外,还有一个掌握系统方法的问题,即学会应用系统工程和系统分析法,这对搞好人事管理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事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目前尚无统一的说法。根据我校人事管理的工作的现有材料和工作特点分析来说,人事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我们认为有如下几方面:

1.确定人事管理的方针政策

2.确定人事管理体制、编制人事规划

3.编制人事计划,设置人事管理机构和岗位

4.制定人事管理的条例办法;

5.教职员工的业务培训;

6.人才选拔、使用、交流(流动);

7.考核、奖惩、任免;

8.工资、福利与保险

9.离休、退休、退职。

作为人事干部(人事管理人员),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员的才能?这是人事管理学研究的根本任务。对这个问题进行个体研究方面,目前是做得不够的。因为个体寓于群体之中,群体对人员才能发挥之影响作用,可利用系统原理去指示。通过群体研究来寻求合理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来取得令人满意的配合效果等。

过去,在人事管理工作中,人事工作信息滞后,传递慢、“马后炮”,人事管理数据加工不及时。比如:干部考核、人员的工资计算、人事的统计、人事档案的填写,贮存等等。这些人事工作繁琐、耗时费力,准确性差、效率低、手工操作已难以适应形势的发展的要求。为此,我们应该努力学习有关人事管理现代化的有关理论资料,提高对管理现代化重要性的认识,尝试去利用计算机来实现人事管理的现代化。比如现在有些学校和单位在人事管理这方面所作的努力,由于从事计算机工作人员的技术指导和从事多年人事工作的老同志 的帮助,他们:

首先,开发了“中华职专职工档案管理”软件系统。

其次,将学校或单位人员的档案内容的所需数据,存储在计算机的磁盘里,需要时可以通过计算机方便地进行查询、检索、维护,还可以将有关数据打印出来。

第三,还用计算机进行了日常办公现代化的管理工作的使用。

第四,及时收集、加工、整理、存贮、检索新的变化数据。

使其单位人事管理初步实行计算机化,让计算机在人事管理中得到初步应用。使人事管理者总是根据准确、及时的人事信息来进行决策,实现管理。只有计算机才能将现代化社会中,成倍增长的人事信息量,进行及时收集、加工、整理、贮存、检索、传递、反馈给决策者。发挥其特有的功能。

即:(1)对输入的人事数据,进行数值运算和逻辑运算,求解各种问题。

(2)对人事信息进行加工来解决各种数据处理问题,为人事决策者在决策时提供依据。

(3)对人事管理的各种资料数据和计算机顺序,具有记忆存贮的能力。

实践证明,当管理的信息量和复杂程度达到某一限度时,即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超过其承受能力时,就必须采用新的管理手段,即用计算机技术信息的收集、加工、传递和存贮等,可以使用人事基础信息,高效、合理、恰当地管理。这样,人事信息系统随着计算机的应用、发展而不断完善,计算机在人事信息管理中的地位也就是益重要。

正因为如此,实现人事管理现代化,要有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人事管理工作效率。现代人事工作的信息量越来越大,保密性越来越强,而且信息的密度不断提高,靠传统的管理方法和人工操作手段已经无法搞好人事管理工作。而计算机作为数据处理系统,已逐渐成为人事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在人事管理中正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计算机在人事信息系统中的作用有:

(1)计算机能够比人更快地提供有信息价值的人事数据;

(2)计算机能够比人提供更新的人事数据;

(3)计算机能够比人提供更加准确的人事数据;

(4)计算机能够比人处理更多的人事数据等等。

正因为如此,我们利用计算机替代手工操作建立的人事信息系统,即计算机人事信息系统,其主要功能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一是可以高效能、大容量地收集、处理、存贮人事信息,大幅度地提高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二是可以及时掌握整个人事管理系统的全面情况,提供系统的准确的人事信息,可以促进人事工作的规范化及各项管理制度与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健全,从而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三是可以提供各种加工处理了的人事信息,以满足人事管理的特殊要求,适应新形势对教职工队伍提出的新要求,帮助选择方案,实现优化决策。当前,不少单位的人事部门对于计算机的应用还仅限于简单的单机应用,随着时间的推移、任务的复杂、用户的需求,其应用还会

总之,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计算机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适应了社会经济发的客观要求,是人事管理现代化的一大进步。今天我们运用计算机进行了学校人事档案管理的初步现代化的开发和使用,它大大提高了人事管理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它把人事干部从繁重的手工操作中解脱出来,用更多精力从事创造性的管理活动和其它教育教学的活动中去;它能使决策、计划和其它管理活动更加科学、精确、灵活。因此,建立计算机人事管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客观发展必然趋势。尽管在人事管理方面还不可能普遍使用计算机,但从长远来说,人事管理现代化和计算机是不分割的。轻视或者拒绝利用计算机技术,就不可能真正地、全面地实现人事管理现代化。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的发的,人才开发管理的加强,我们一定要努力创造条件,促进使用计算机

的人事管理现代化。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

第3篇

[实践任务]

对计算机在人事管理方面的应用进行归纳总结,并查阅资料为毕业设计作准备.

[实践内容]

计算机在人事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作为信息载体的计算机日益显露出其举足轻重的地位。当今社会已步入了信息社会,知识经济将成为新世纪的主导产业。伴随计算机的逐步推广和使用,计算机已在科研、生产、商业、服务等许多方面创造了提高效率的途径,与此同时,单位技术成本也逐年有了明显的下降,然而办公室里的人事费用却不断增加。在国外,花费在专业、管理和行政人员上的成本占了办公室总成本的2/3—4/5,这一现象使人们对办公室自动化的要求与日俱增。我们必须在进行机构改革的同时,尽快使用现代化管理设备、管理手段、管理方法。

计算机在人事部门的广泛使用,改进了统计手段,改革了统计方法,提高了统计工计算机在人事部门的广泛应用,将为我国的人事管理工作,提供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并将为开创人事管理工作的新局面创造条件。

目前,计算机在我国的人事管理工作中,主要可用来进行报表处理,档案管理,文书编辑,信息查询,综合分析。干部统计作为人事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对干部情况的调查,整理和分析,了解干部队伍的发展趋势,为各级领导机关制定干部工作的方针,政策,加强干部管理,改革干部制度提供准确数字的依据。其工作除涉及到干部的基本情况统计之外,还包括干部的工资统计,干部编制情况统计,干部奖惩情况统计,军转干部安置情况统计,老干部情况统计等方面,其涉及的面之广,数据量之大可想而知,若利用手工进行干部的统计工作,大致要经过干部统计调查,干部统计资料的整理,干部统计分析三个过程,但这种手工统计过程,存在着几个明显的问题,比如说统计资料缺乏准确性,及时性,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

手工方法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劣势,使人们慢慢意识到管理现代化已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一股不可抗拒的洪流。在管理现代化的浪潮中,人事管理现代化也势在必行。实现人事管理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科技手段。科学的管理方法在管理中一般是指数学方法、系统方法、信息方法、控制论方法、社会学方法、心理学方法等科学方法,而先进的科技手段主要是运用当代最新科学技术之一的电子计算机来为人事管理现代化服务。

电子计算机作为数据处理系统,已逐渐成为人事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工具,在人事管理中正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已经开始运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人员工资管理、人事统计和查询、干部考评和人事档案管理以及人才预测和规划等。

管理现代化是汉代社会发展的一股不可抗拒的洪流。近几十年来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综合性越来越强,生产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行业有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更不密切。组织管理日趋复杂;而现代化科学技术也正以史无前例的速度不断分化,不断综合,全方位地向高又立体的微观、宏观方向进军。这些,要求管理工作对实际问题的反映和决策必须迅速及时,对信息系统的完善程度越来越高,传统的手工业式的管理理论、方法、体制已远远不能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和四化建设的需要。改革、创新,实现管理现代化势在必行。

现代化管理的内容很多,关系很复杂,它包括人、资金、物质、信息和时间等诸要素,其中起关键作用的要素是人。人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在管理中处于双重地位,且具有巨大的能动性。可见人是现代管理中最重要的因素。因此, 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人事管理在整个复杂的管理大系统中的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牵一发而动全身,抓好了人事管理就为其他管理的优化得到根本的保证。

管理改革必须配套进行,现代化管理的实施也需要协调发展,人事管理既然在管理系统中占有如此突出的重要地位,在管理现代化的浪潮中,人事管理现代化也需同步进行,才能使现代化管理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当代科学技术发展中起到放大和增产的作用。总而言之,人事管理现代化是管理现代化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它是把现代化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运用到人事工作中,使人事管理达到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以适应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实现人事管理现代化,使从事管理工作由原来凭个人或少数人的经验作决策,逐步上升到按事物的内在规律的科学高度办事,做到物质与精神相结合,抽象与具体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结合,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现状和未来相结合,个体与群体相结合。至于先进的科技手段,除科学地运用原有的生物、化学、物理、机械等手段外主要是运用当代最新科学技术之一的电子计算机来为人事管理现代化服务。概括地说,人事管理现代化的内容是包括人事管理思想的现代化、人事管理、组织的现代化、人事管理手段的现代化。通过这四个方面的现代化来实现人事管理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的现代化和从事人事管理工作者自身的现代化。

人事来之不易系统化,是人事管理现代化的一个重点。研究人事管理,必须研究这个系统所处的环境,即研究政治系统,经济系统,法律、科技和文教系统,人物系统和大管理系统对人事管理系统的影响以及人事管理系统的反影响。离开周围的事物,去研究人事管理现代化,是注定要失败的。

所谓系统,就是在一定条件下,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并具有特写功能的有机整体。从一般意义上讲,系统由输入、处理、输出、控制与反馈的四个基本部分组成。

在系统理论中,系统分析是指对系统性能的理解。系统最佳化是系统设计成综合的内容。系统工程即用教学方法进行系统分析或优化,把传统的组织管理工作总结成技术并使之数值化。用系统工程来分析系统问题是比较科学的,利用系统工程这门学科的概念和原则,来进行人事组织管理方面的工作,是实现人事管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

人事管理系统内有多种元素,如:管理人员、管理机构、办公设备、规章制度、各业务环节,各种管理技术和方法等,都可以看作它的“元素”。各元素之间的联系是否有序,联系的方式和效果是否最优,直接影响着人事管理的水平。在不同条件下,起主导作用的元素是不相同的。人事管理系统化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围绕着责任制和考核制,逐步建立起完整配套的干部“进”、“管”、“出”制度。实现系统化,除了要解决制度问题外,还有一个掌握系统方法的问题,即学会应用系统工程和系统分析法,这对搞好人事管理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事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目前尚无统一的说法。根据我校人事管理的工作的现有材料和工作特点分析来说,人事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我们认为有如下几方面:

1.确定人事管理的方针政策

2.确定人事管理体制、编制人事规划

3.编制人事计划,设置人事管理机构和岗位

4.制定人事管理的条例办法;

5.教职员工的业务培训;

6.人才选拔、使用、交流(流动);

7.考核、奖惩、任免;

8.工资、福利与保险

9.离休、退休、退职。

作为人事干部(人事管理人员),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员的才能?这是人事管理学研究的根本任务。对这个问题进行个体研究方面,目前是做得不够的。因为个体寓于群体之中,群体对人员才能发挥之影响作用,可利用系统原理去指示。通过群体研究来寻求合理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来取得令人满意的配合效果等。

过去,在人事管理工作中,人事工作信息滞后, 传递慢、“马后炮”,人事管理数据加工不及时。比如:干部考核、人员的工资计算、人事的统计、人事档案的填写,贮存等等。这些人事工作繁琐、耗时费力,准确性差、效率低、手工操作已难以适应形势的发展的要求。为此,我们应该努力学习有关人事管理现代化的有关理论资料,提高对管理现代化重要性的认识,尝试去利用计算机来实现人事管理的现代化。比如现在有些学校和单位在人事管理这方面所作的努力,由于从事计算机工作人员的技术指导和从事多年人事工作的老同志的帮助,他们:

首先,开发了“中华职专职工档案管理”软件系统。

其次,将学校或单位人员的档案内容的所需数据,存储在计算机的磁盘里,需要时可以通过计算机方便地进行查询、检索、维护,还可以将有关数据打印出来。

第三,还用计算机进行了日常办公现代化的管理工作的使用。

第四,及时收集、加工、整理、存贮、检索新的变化数据。

使其单位人事管理初步实行计算机化,让计算机在人事管理中得到初步应用。使人事管理者总是根据准确、及时的人事信息来进行决策,实现管理。只有计算机才能将现代化社会中,成倍增长的人事信息量,进行及时收集、加工、整理、贮存、检索、传递、反馈给决策者。发挥其特有的功能。

即:(1)对输入的人事数据,进行数值运算和逻辑运算,求解各种问题。

(2)对人事信息进行加工来解决各种数据处理问题,为人事决策者在决策时提供依据。

(3)对人事管理的各种资料数据和计算机顺序,具有记忆存贮的能力。

实践证明,当管理的信息量和复杂程度达到某一限度时,即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超过其承受能力时,就必须采用新的管理手段,即用计算机技术信息的收集、加工、传递和存贮等,可以使用人事基础信息,高效、合理、恰当地管理。这样,人事信息系统随着计算机的应用、发展而不断完善,计算机在人事信息管理中的地位也就是益重要。

正因为如此,实现人事管理现代化,要有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人事管理工作效率。现代人事工作的信息量越来越大,保密性越来越强,而且信息的密度不断提高,靠传统的管理方法和人工操作手段已经无法搞好人事管理工作。而计算机作为数据处理系统,已逐渐成为人事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在人事管理中正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计算机在人事信息系统中的作用有:

(1)计算机能够比人更快地提供有信息价值的人事数据;

(2)计算机能够比人提供更新的人事数据;

(3)计算机能够比人提供更加准确的人事数据;

(4)计算机能够比人处理更多的人事数据等等。

正因为如此,我们利用计算机替代手工操作建立的人事信息系统,即计算机人事信息系统,其主要功能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一是可以高效能、大容量地收集、处理、存贮人事信息,大幅度地提高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二是可以及时掌握整个人事管理系统的全面情况,提供系统的准确的人事信息,可以促进人事工作的规范化及各项管理制度与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健全,从而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三是可以提供各种加工处理了的人事信息,以满足人事管理的特殊要求,适应新形势对教职工队伍提出的新要求,帮助选择方案,实现优化决策。

当前,不少单位的人事部门对于计算机的应用还仅限于简单的单机应用,随着时间的推移、任务的复杂、用户的需求,其应用还会

总之,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计算机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适应了社会经济发的客观要求,是人事管理现代化的一大进步。今天我们运用计算机进行了学校人事档案管理的初步现代化的开发和使用,它大大提高了人事管理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它把人事干部从繁重的手工操作中解脱出来,用更多精力从事创造性的管理活动和其它教育教学的活动中去;它能使决策、计划和其它管理活动更加科学、精确、灵活。因此,建立计算机人事管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客观发展必然趋势。尽管在人事管理方面还不可能普遍使用计算机,但从长远来说,人事管理现代化和计算机是不分割的。轻视或者拒绝利用计算机技术,就不可能真正地、全面地实现人事管理现代化。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的发的,人才开发管理的加强,我们一定要努力创造条件,促进使用计算机的人事管理现代化。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

第4篇

[实习目的]

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设计专题的主要内容,为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做好充分的准备,并为自己能顺利与社会环境接轨做准备。

[实习任务]

对计算机在人事管理方面的应用进行归纳总结,并查阅资料为毕业设计作准备.

[实习内容]

计算机在人事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作为信息载体的计算机日益显露出其举足轻重的地位。当今社会已步入了信息社会,知识经济将成为新世纪的主导产业。伴随计算机的逐步推广和使用,计算机已在科研、生产、商业、服务等许多方面创造了提高效率的途径,与此同时,单位技术成本也逐年有了明显的下降,然而办公室里的人事费用却不断增加。在国外,花费在专业、管理和行政人员上的成本占了办公室总成本的2/3—4/5,这一现象使人们对办公室自动化的要求与日俱增。我们必须在进行机构改革的同时,尽快使用现代化管理设备、管理手段、管理方法。

计算机在人事部门的广泛使用,改进了统计手段,改革了统计方法,提高了统计工计算机在人事部门的广泛应用,将为我国的人事管理工作,提供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并将为开创人事管理工作的新局面创造条件。

目前,计算机在我国的人事管理工作中,主要可用来进行报表处理,档案管理,文书编辑,信息查询,综合分析。干部统计作为人事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对干部情况的调查,整理和分析,了解干部队伍的发展趋势,为各级领导机关制定干部工作的方针,政策,加强干部管理,改革干部制度提供准确数字的依据。

其工作除涉及到干部的基本情况统计之外,还包括干部的工资统计,干部编制情况统计,干部奖惩情况统计,军转干部安置情况统计,老干部情况统计等方面,其涉及的面之广,数据量之大可想而知,若利用手工进行干部的统计工作,大致要经过干部统计调查,干部统计资料的整理,干部统计分析三个过程,但这种手工统计过程,存在着几个明显的问题,比如说统计资料缺乏准确性,及时性,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

手工方法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劣势,使人们慢慢意识到管理现代化已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一股不可抗拒的洪流。在管理现代化的浪潮中,人事管理现代化也势在必行。实现人事管理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科技手段。科学的管理方法在管理中一般是指数学方法、系统方法、信息方法、控制论方法、社会学方法、心理学方法等科学方法,而先进的科技手段主要是运用当代最新科学技术之一的电子计算机来为人事管理现代化服务。

电子计算机作为数据处理系统,已逐渐成为人事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工具,在人事管理中正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已经开始运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人员工资管理、人事统计和查询、干部考评和人事档案管理以及人才预测和规划等。

管理现代化是汉代社会发展的一股不可抗拒的洪流。近几十年来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综合性越来越强,生产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行业有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更不密切。组织管理日趋复杂;而现代化科学技术也正以史无前例的速度不断分化,不断综合,全方位地向高又立体的微观、宏观方向进军。这些,要求管理工作对实际问题的反映和决策必须迅速及时,对信息系统的完善程度越来越高,传统的手工业式的管理理论、方法、体制已远远不能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和四化建设的需要。改革、创新,实现管理现代化势在必行。

现代化管理的内容很多,关系很复杂,它包括人、资金、物质、信息和时间等诸要素,其中起关键作用的要素是人。人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在管理中处于双重地位,且具有巨大的能动性。可见人是现代管理中最重要的因素。因此,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人事管理在整个复杂的管理大系统中的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牵一发而动全身,抓好了人事管理就为其他管理的优化得到根本的保证。

管理改革必须配套进行,现代化管理的实施也需要协调发展,人事管理既然在管理系统中占有如此突出的重要地位,在管理现代化的浪潮中,人事管理现代化也需同步进行,才能使现代化管理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当代科学技术发展中起到放大和增产的作用。

总而言之,人事管理现代化是管理现代化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它是把现代化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运用到人事工作中,使人事管理达到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以适应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实现人事管理现代化,使从事管理工作由原来凭个人或少数人的经验作决策,逐步上升到按事物的内在规律的科学高度办事,做到物质与精神相结合,抽象与具体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结合,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现状和未来相结合,个体与群体相结合。

至于先进的科技手段,除科学地运用原有的生物、化学、物理、机械等手段外主要是运用当代最新科学技术之一的电子计算机来为人事管理现代化服务。概括地说,人事管理现代化的内容是包括人事管理思想的现代化、人事管理、组织的现代化、人事管理手段的现代化。通过这四个方面的现代化来实现人事管理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的现代化和从事人事管理工作者自身的现代化。

人事来之不易系统化,是人事管理现代化的一个重点。研究人事管理,必须研究这个系统所处的环境,即研究政治系统,经济系统,法律、科技和文教系统,人物系统和大管理系统对人事管理系统的影响以及人事管理系统的反影响。离开周围的事物,去研究人事管理现代化,是注定要失败的。

所谓系统,就是在一定条件下,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并具有特写功能的有机整体。从一般意义上讲,系统由输入、处理、输出、控制与反馈的四个基本部分组成。

在系统理论中,系统分析是指对系统性能的理解。系统最佳化是系统设计成综合的内容。系统工程即用教学方法进行系统分析或优化,把传统的组织管理工作总结成技术并使之数值化。用系统工程来分析系统问题是比较科学的,利用系统工程这门学科的概念和原则,来进行人事组织管理方面的工作,是实现人事管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

人事管理系统内有多种元素,如:管理人员、管理机构、办公设备、规章制度、各业务环节,各种管理技术和方法等,都可以看作它的“元素”。各元素之间的联系是否有序,联系的方式和效果是否最优,直接影响着人事管理的水平。在不同条件下,起主导作用的元素是不相同的。人事管理系统化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围绕着责任制和考核制,逐步建立起完整配套的干部“进”、“管”、“出”制度。实现系统化,除了要解决制度问题外,还有一个掌握系统方法的问题,即学会应用系统工程和系统分析法,这对搞好人事管理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事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目前尚无统一的说法。根据我校人事管理的工作的现有材料和工作特点分析来说,人事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我们认为有如下几方面:

1.确定人事管理的方针政策

2.确定人事管理体制、编制人事规划

3.编制人事计划,设置人事管理机构和岗位

4.制定人事管理的条例办法;

5.教职员工的业务培训;

6.人才选拔、使用、交流(流动);

7.考核、奖惩、任免;

8.工资、福利与保险

9.离休、退休、退职。

作为人事干部(人事管理人员),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员的才能?这是人事管理学研究的根本任务。对这个问题进行个体研究方面,目前是做得不够的。因为个体寓于群体之中,群体对人员才能发挥之影响作用,可利用系统原理去指示。通过群体研究来寻求合理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来取得令人满意的配合效果等。

过去,在人事管理工作中,人事工作信息滞后,传递慢、“马后炮”,人事管理数据加工不及时。比如:干部考核、人员的工资计算、人事的统计、人事档案的填写,贮存等等。这些人事工作繁琐、耗时费力,准确性差、效率低、手工操作已难以适应形势的发展的要求。为此,我们应该努力学习有关人事管理现代化的有关理论资料,提高对管理现代化重要性的认识,尝试去利用计算机来实现人事管理的现代化。比如现在有些学校和单位在人事管理这方面所作的努力,由于从事计算机工作人员的技术指导和从事多年人事工作的老同志的帮助,他们:

首先,开发了“中华职专职工档案管理”软件系统。

其次,将学校或单位人员的档案内容的所需数据,存储在计算机的磁盘里,需要时可以通过计算机方便地进行查询、检索、维护,还可以将有关数据打印出来。

第三,还用计算机进行了日常办公现代化的管理工作的使用。

第四,及时收集、加工、整理、存贮、检索新的变化数据。

使其单位人事管理初步实行计算机化,让计算机在人事管理中得到初步应用。使人事管理者总是根据准确、及时的人事信息来进行决策,实现管理。只有计算机才能将现代化社会中,成倍增长的人事信息量,进行及时收集、加工、整理、贮存、检索、传递、反馈给决策者。发挥其特有的功能。

即:(1)对输入的人事数据,进行数值运算和逻辑运算,求解各种问题。

(2)对人事信息进行加工来解决各种数据处理问题,为人事决策者在决策时提供依据。

(3)对人事管理的各种资料数据和计算机顺序,具有记忆存贮的能力。

实践证明,当管理的信息量和复杂程度达到某一限度时,即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超过其承受能力时,就必须采用新的管理手段,即用计算机技术信息的收集、加工、传递和存贮等,可以使用人事基础信息,高效、合理、恰当地管理。这样,人事信息系统随着计算机的应用、发展而不断完善,计算机在人事信息管理中的地位也就是益重要。

正因为如此,实现人事管理现代化,要有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人事管理工作效率。现代人事工作的信息量越来越大,保密性越来越强,而且信息的密度不断提高,靠传统的管理方法和人工操作手段已经无法搞好人事管理工作。而计算机作为数据处理系统,已逐渐成为人事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在人事管理中正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计算机在人事信息系统中的作用有:

(1)计算机能够比人更快地提供有信息价值的人事数据;

(2)计算机能够比人提供更新的人事数据;

(3)计算机能够比人提供更加准确的人事数据;

(4)计算机能够比人处理更多的人事数据等等。

正因为如此,我们利用计算机替代手工操作建立的人事信息系统,即计算机人事信息系统,其主要功能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一是可以高效能、大容量地收集、处理、存贮人事信息,大幅度地提高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二是可以及时掌握整个人事管理系统的全面情况,提供系统的准确的人事信息,可以促进人事工作的规范化及各项管理制度与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健全,从而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三是可以提供各种加工处理了的人事信息,以满足人事管理的特殊要求,适应新形势对教职工队伍提出的新要求,帮助选择方案,实现优化决策。

当前,不少单位的人事部门对于计算机的应用还仅限于简单的单机应用,随着时间的推移、任务的复杂、用户的需求,其应用还会

总之,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计算机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适应了社会经济发的客观要求,是人事管理现代化的一大进步。今天我们运用计算机进行了学校人事档案管理的初步现代化的开发和使用,它大大提高了人事管理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它把人事干部从繁重的手工操作中解脱出来,用更多精力从事创造性的管理活动和其它教育教学的活动中去;它能使决策、计划和其它管理活动更加科学、精确、灵活。

因此,建立计算机人事管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客观发展必然趋势。尽管在人事管理方面还不可能普遍使用计算机,但从长远来说,人事管理现代化和计算机是不分割的。轻视或者拒绝利用计算机技术,就不可能真正地、全面地实现人事管理现代化。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的发的,人才开发管理的加强,我们一定要努力创造条件,促进使用计算机的人事管理现代化。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

计算机专业毕业实习报告2017【二】

在internet飞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成为人们快速获取、和传递信息的重要渠道,它在人们政治、经济、生活等各个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网站建设在internet应用上的地位显而易见,它已成为政府、企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倍受人们的重视。

计算机将具备更多的智能成分,它将具有多种感知能力、一定的思考与判断能力及一定的自然语言能力。除了提供自然的输入手段(如语音输入、手写输入)外,让人能产生身临其境感觉的各种交互设备已经出现,虚拟现实技术是这一领域发展的集中体现。今天人们谈到计算机必然地和网络联系起来,一方面孤立的未加入网络的计算机越来越难以见到,另一方面计算机的概念也被网络所扩展。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兴起的internet在过去如火如荼地发展,其影响之广、普及之快是前所未有的。从没有一种技术能像internet一样,剧烈地改变着我们的学习、生活和习惯方式。全世界几乎所有国家都有计算机网络直接或间接地与internet相连,使之成为一个全球范围的计算机互联网络。

人们可以通过internet与世界各地的其它用户自由地进行通信,可从internet中获得各种信息。人们已充分领略到网络的魅力,internet大大缩小了时空界限,通过网络人们可以共享计算机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和信息资源。“网络就是计算机”的概念被事实一再证明,被世人逐步接受。

通过这两年的学习实践中和老师的指导下以大量明晰的操作步骤和典型的应用实例,教会我们。使更丰富全面的软件技术和应用技巧,使我们真正对所学的软件融会贯通,熟练在手。所以本人结合所学专业的内容制作了个人网站,作为实习的成果。其内容是多样化的。制作网页用的软件是dreamweaver,fireworks,flash软件。dreamweaver大大加速了网络时代电子交易应用中的项目交付。它提供了网页和表单的动态生成到企业级的解决方案,如电子商店,库存管理系统和企业内部局域网的数据库应用等功能。fireworks是目前最流行的网页图象制作软件。

只要将dreamweaver的默认图象编辑器设为fireworks,那么在fireworks中制作完成网页图象后将其输出就会立即在dreamweaver中更新。fireworks还可以安装使用所有的photoshop滤镜,并且可以直接导入psd格式图象。更方便的是它不仅结合了photoshop位图功能以及coreidraw矢量图的功能,而且提供了大量的网页图象模板供用户使用,例如,网页上很流行的阴影和立体按纽等效果,只需单击一下就可以制作完成。

当然,其最方便之处是,它可以将图象切割,图象映射,悬停按纽,图象翻转等效果直接生成html代码,或者嵌入到现有的网页中,或者作为单独的网页出现。flash是目前最流行的矢量动画制作软件,与其他wed动画软件相比,它具很多优点。制作的是矢量图形。

只要用少量矢量数据就可以描述一个复杂的对象,而占用的储存空间只是位图的几千分之一,非常适合在网格上使用。同时,矢量图象不会随浏览器窗口大小的改变而改变画面质量。使用插件方式工作。用户只需安装一次插件,以后就可以快速启动并观看动画,而不比像java那样每次都要启动虚拟机。flash插件也不大,只有170kb左右,很容易下载并安装。还提供其他一些增强功能。

例如,支持位图,声音,渐变色和alpha透明等。拥用了这些功能,用户就完全可以建立一个全部由flash制作的站点。flash影片也是一种流式文件。这就是说,浏览者在观看一个大动画时,可以不必等到影片全部下载到本地再观看,而是可以随时观看,即使后面的内容还没有完全下载,也可以开始欣赏动画。主图是一个网页的门面,它能体现出这个网页的整体风格。网站名字为蓝晴驿站,蓝色的天空给人带来好的心情,给人带来轻松愉快的心情来浏览网页。

第5篇

1.高校中的人事管理模式惯性较大。

结合一些高校性质的特殊性,内部的人事管理工作也需要人们进行更加细致深入的现状调查。我国的大多数高校建校时间早,历史悠久,同时人事方面的配置与安排相对固定和过于保守,有的甚至带有计划经济体制的色彩,一些岗位部门缺乏实际功用,在人员安排上还会过多的考虑教员亲属关系、员工资历等,这些现象在现代化的高校管理中显然是不合群的,也不利于人力资源及岗位配置的转型。这些被保留下来的“习惯”之中,尽管有一部分是合理的,饱含着上一辈人的管理经验,但仍有一部分相对腐朽、陈旧、甚至不透明的部分,需要人们在改革过程中作为重点工作,剔除一些“子弟岗位”或者“保留岗位”,为更科学的人员配置留出空间,来提升管理体系中的透明度和公平、公正水平。

2.经验与资历成为人事管理主要依据。

同样与一些高校悠久的历史有关,人事管理本来就是有关人员的管理,过程中每个人的个人表现、团队部门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及每一次的工作调整,都会对整个人事管理体系产生冲击,这其中包括工作方法的交流与改进、部门职能的调整,以及部门宗旨的改变。与其他单位一样,高校内部的人事调动也会充分的结合个人工作年限、学历水平、科研成果,甚至是口碑等因素,这样多元化的考虑是有一定根据的。然而,实际工作中人们对一些因素的过分强调,实际上已经偏离了人事调动的初衷,很多人还会有心计的利用人事调动机会为己谋私,严重的还会涉及钱权交易。可见,规范人事管理程序中的人员选拔与调动环节,是维持整个体系透明公开的重要工作,也是端正员工工作态度与职业素质的关键一环。

二、高校人事管理制度的发展趋势

1“.大转变”“新格局”有待确立。

就目前高校人事管理工作来看,新格局的建立非常必要和紧迫。由于高校本身工作环境的学术特点比较明显,岗位分工繁多且复杂,一些岗位人员的自由度较大,因此,高校的领导者或者是人事负责人,更需要尽快的将现有的人事管理体制进行分析,确定改革要点与实际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重点和难点。科学高效的现代化人事体系离不开完善缜密的规章制度、管理模式及兼顾人性化与效率的工作方法,相关的工作人员可以采用由部分到整体的方式或者是利用试点、试验性调整等,来有计划的推进相关岗位人员的最终确立,充分的将个人能力与岗位配合起来,为学校内部人力资源体系进一步的积蓄能量。未来的人事管理系统也将再次深入大数据、大格局的特性,将科学技术依托下的人事管理规模效应实现最大化。

2.科学的人力资源配置是关键。

高校中的人力系统面临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由此而产生诸如干部终身制、人员调入不看能力看关系等现象。因此,人力体系内部的自律自省及岗位市场化、竞争化的引入非常必要。在国家经济等方面提倡市场化的同时,高校内部的岗位任用也应借鉴“市场化模式”,竞争带来的压力有利于一些岗位候选人,进一步明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以及将要继续完善自己的方向,过程中应运而生的一些规则、制度,也会对现阶段的高校干部任用产生比较明显的约束作用,并改正以往“按身份管理”的陈旧模式。另外,人员上岗之后的合同订立、档案管理及比较常见的流动人员管理等,都是提升人事管理科学水平的有效途径,在规范、科学的模式之下运行的人力资源系统,将会在长久的实践中发挥其理想效果。

三、结语

第6篇

关键词:计算机工程;医院;应用

现代医院结构复杂、人员众多,涉及到临床、医技和行政后勤科室等众多部门,医院管理的内容涵盖了所有的科室,包括医德医风、科研教学、审计监督、绩效核算医技人才建设等方方面面。庞大的数据信息处理需要计算机工程的支持。计算机工程管理在提高医院运行效率、整合医院资源和提高决策依据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医院管理中信息资源的管理也成为医院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深化医院管理分工和结构调整的动力。自2010年国家卫生部要求医院实施电子信息工程以来,计算机工程管理在医院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从原有的HIS系统到现在的整合LIS系统和PACS系统,可以说医院的计算机工程管理已经渗透到医院管理的各个方面,成为医院进行医疗数据统计、制定医疗管理决策和绩效考核的重要方法。

一、利用计算机工程管理来统计电子化的医疗数据

利用计算机工程管理来统计医院的医疗数据,建立高效、综合的管理数据模型,利用计算机建立各种图形和报表来给医院领导提供直观的分析体系,实现医院数据的持久化管理。计算机工程管理依托数据模型,运用数据仓库和数据分析处理技术,将医院医疗电子数据进行汇总、整理和对比分析。在具体运用方面,是以医院的原始数据为基础,把医院HIS系统、PACS系统、LIS系统、以及财务收费数据和病例系统进行数据整合,遵循卫计委制定的数据标准组成基础的统计数据库,融合了门急诊、住院和各临床医技科室的基础数据。

二、利用计算机工程管理来实现信息化的管理决策

计算机工程管理以医疗数据统计构建的平台为基础,利用医院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也就是BI系统来对医疗数据进行挖掘分析,监测医院的运营数据并完成指标统计分析,为医院管理部门提供便捷的实用分析数据,分析医院经济业务的规律性和发展趋势,让医院管理者根据数据分析做出正确的发展决策。利用计算机工程管理分析和管理决策平台的数据,能够实现医院管理的精细化。建立病人健康档案,分析出某一类疾病在何种季节和何种年龄段属于高发并上报给上级卫生部门,帮助卫生部门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也能为某些季节性疾病的研究提供宝贵的医疗数据来源。

三、利用计算机工程管理实现医院绩效考核的智能化

医院各科室众多,每个科室情况不一,对医院的绩效进行考核要分别临床、医技和职能科室来进行,职能和性质不同的科室绩效考核方法也是不一样的,科室绩效考核既要兼顾效率又要兼顾公平,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必须借助计算机工程管理来实现。利用计算机工程管理将医院的HIS系统、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和财务管理系统组成统一的信息平台,通过HIS系统统计科室收入、通过人事管理系统管理职工工作量和考勤,通过财务管理系统来核算科室收支情况,三者之间资源共享,通过对日常数据的维护,让核算单元细化到每一个员工,并实现每月绩效工资的生成和发放。利用财务系统将医院各种成本进行逐级分摊,按照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医辅科室和职能后勤科室分类,核算最小成本单元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直接计入科室成本,间接成本通过一定的分摊方法分配到科室,实现医院的全成本核算。绩效管理系统以最小的核算单元为基础,按照出院病历和收费信息核算每个病种的收费情况,不但有利于医院做好成本费用管理,还为单病种限价提供了可参考的成本数据。计算机工程管理在医院中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利用计算机管理规范医院的内部管理流程,使医院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和监督,最大程度的节约了医院的成本,提高了医院的效益,通过计算机工程进行信息共享,在数据库的支持下,医院各种调整都能直接的落实到每一个工作岗位中,利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医院对全院的工作都能改造成网络化的控制结构,有利于院领导进行决策。

四、计算机工程管理在医院中的发展趋势及问题

首先,计算机工程管理在医院中的应用会逐渐标准化。将计算机管理融入到医院各个科室,提高医院整体的工作效率和管理能力,促进医院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应该制定统一的计算机系统管理标准,标准统一后各个医院之间的沟通和协作会更加方便,无论是电子病历的传输还是病人的诊断都能够直接拿来参考,实现了不同医院之间的资源共享,促进了医院之间的合作,也是整个医疗行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其次,计算机工程管理将逐渐趋于决策化。医院通过计算机管理系统收集大量的基础数据,由计算机进行筛选和整合,将有效的信息筛选出来及时的提供给医院管理者,管理者就可以随时掌握医院的数据信息作为决策的依据。最后,计算机工程管理在医院中会更加效能化。利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制定标准化的制度来协调医院各科室之间的关系,大大减少了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中的投入,缓解医院的资金紧张情况。计算机管理工程在医院应用过程中,很多职工对计算机管理不熟悉,缺乏算计方面的知识,医院应该针对这部分员工进行集中培训,确保计算机管理顺利实施;计算机工程管理需要医院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投入一定的资金,因此需要院领导的支持和重视,才能把医院打造成信息医院、数字医院,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计算机工程管理利用的是医院的基础数据,部分员工对基础数据填写不认真,认识不足,从而影响了计算机管理的实施,医院要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确保基础数据的真实性。总之,我国人口众多,医院每天的业务量很大。病人对医院的满意程度与医院的管理效率息息相关。医院利用计算机工程管理,不断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和管理质量,促进了医院各方面的发展,也让医院的管理更加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因此计算机管理工程值得所有医院借鉴和使用。

参考文献

[1]白岩,伦志军,姜维宁,等.谈信息网络建设在医院中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8,(24):265.

[2]张骏.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1):13-14.

第7篇

【关键词】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

现阶段,在我国各等级医院的人事组织工作中,人事档案管理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为医院人才录用、岗位分配以及职称评定等系列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支持。人事档案是对档案拥有者一定时期内,个人学习生活工作经历的全面反映,医院人事组织部门通过调阅人事档案就能从整体上了解工作人员的过往经历以及现实状况,从而展开相关的人事管理工作,科学配置人力资源,充分发挥每名医务人员以及医院管理者的才干能力。在我国医疗机构改革日渐深入的背景下,信息化技术与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全面整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各级医院应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深入挖掘开拓信息化资源,全面提升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提水平。

1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内涵

1.1人事档案信息化的定义

人事档案信息化是在当前计算机科学技术、信息网络技术以及数据库技术实际应用水平不断提升,系统整合逐渐成熟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档案管理模式。人事档案信息化将既有档案内容以数字信息化的形式进行记录储存,通过数据库进行集中管理,能够在授权下通过网络接口在网络平台上进行查阅调用,具有较高的人事档案管理效率与资源共享水平[1]。

1.2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内涵

(1)人事档案是医院开展人事组织工作的前提条件,在人事决策、预测、管理中有着突出的作用,应用信息化技术执行人事档案管理能够有效提高人事管理工作水平,将人事档案信息资源的作用发挥到最大。(2)应用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管理模式,医院能够依托现有数字化软硬件资源,完成人事管理信息的录入、处理、储存以及查询调用等系列工作,系统化整合后的人事管理系统能够降低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量,并将新产生的人事信息进行及时的登录,人事管理工作的时效性大大提升。(3)信息数字化的医院人事档案资源,易于保存与传输,摆脱了传统纸质档案信息资源的磨损、遗失以及调用投递不便的诸多问题。同时,信息化管理能够通过系统加密以及授权访问等形式,维持资料内容的保密性。因此,人事档案使用的完整性、安全性以及便捷性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提升。(4)无纸化办公是当前企事业单位强调的办公管理模式,在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中应用数字信息化技术能够减少纸张的用量,U盘、移动硬盘、云储存等系列工具的具有可重复利用特点,能够有效降低医院人事管理工作办公成本投入。

2医院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尽管在国家和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我国众多医院都展开了信息化建设,在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取得了理想的实际效果,但在部分环节中仍然因为经验不足或方法偏差而形成了一些问题,制约着医院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缺乏长远发展规划

发展规划是实现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目标的基础,离开了科学长远的发展规划,医院在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中就难以从医院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调动资金、技术、人力以及政策资源,信息化管理制度与意识也无法与时俱进满足现实需求。从图1可以看出,当前我国实施信息化发展建设的医院,进行了全面信息化规划的比例占到了41.23%,制定一定水平发展规划但不全面的也占到了34.56%,就整体而言,规划比例还是相当高的。然而,在实际调查中发现,这部分制定了相对全面规划的多为高水平医院,在资金投入、软硬件建设水平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信息化技术与医院现有医护、管理工作的整合已经相对成熟,信息化建设基础环节业已完成,发展速度相对不高[2]。而其他发展规划制定不理想的医院,则正是信息化建设水平滞后,人事档案资料管理工作效率较低的这些医院。这些医院急需借力信息化建设发展,实现自身医护、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但这些医院并未将信息化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在发展规划制定阶段就未能打下建设的基础,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方向和执行方案相对模糊,信息化水平的提升成为了空中楼阁。

2.2重视程度不够、资金投入有限

人事档案信息化是近些年来逐步形成并成熟的管理理念与技术方法,实现高水平的数字信息化档案管理需要从管理意识观念上进行变革,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到信息技术能够带来的现实利好,从而拓展医院现有技术条件与信息资展开系统化的信息建设。在实际调查中发现,由于重视程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已经成为了限制医院人事档案信息化工作的重要因素,统计结果见图2。众所周知,医院信息化建设所必须的条件就是相应网络构建与信息终端软硬件等方面的建设资金投入。而人事档案信息管理工作与医院医护工作相比,处于相对次要的地位,部分医院在拥有信息化建设资金时,往往会优先选择投入在病患诊治、医药管理等部门之中,而人事档案部门能获得的资金则少之又少,信息化建设始终无法得到保障。另外,除了信息化建设环节需要资金支持外,医院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中的运营维护工作同样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投入,部分医院则认为有软硬件和网络就算完成了信息化建设,却没有意识到在缺少维护的条件下既有的软硬件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甚至存在档案信息安全的隐患。

2.3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低

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除了要在医院内部建立局域网络和信息数据库外,其目标也在于将医院人事信息接入互联网,实现与医疗行业整个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全面对接。而这些人事档案信息在录入、传输、调用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基础就是信息的标准化与统一性。图3为医院信息化部门业务范围汇总。由图3可看出,在当前的医院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中,信息化部门的业务诉求集中在运维规范化上,占比为82.99%,这证明了在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中实现统一化、标准化的紧迫性。在实际调查中发现,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标准建设问题,使得档案管理工作中的相关电子文档难以归档并进行一致性的调用,搜索查阅过程中出现乱码或无法访问的问题较多[3]。另外,针对医院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指导性要求也存在着一定的通用性与统一性问题,不同医院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各自为政,难以实现协调性的对接与高效的资源综合利用。

2.4人员素质不高、缺少复合型人才

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仅仅完成软硬件投入和档案信息管理标准化是不够的,离开了具体人员的有力执行,工作质量也无法保证。在实际调查中发现,在众多医院中档案管理部门处于次要地位,在岗位设置和人员安排上面未经过认真的研究分析,使得档案管理信息化软件系统难以发挥出应有的效力。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是在人事档案管理岗位上的都是一些年龄较大的医院人员,档案信息化系统学习与应用过程中的效率不高。同时这部分人员档案信息管理知识结构不甚合理,往往并不是专业的档案管理专业人才,只是其他后勤或行政部门中转岗来负责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其档案管理工作已经不够专精,更不要谈去适应需要档案管理与信息化技术能力综合应用的医院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了。

3新形势下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探究

3.1树立信息化人事档案管理意识,完善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建设

在进行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首要工作就是提升管理人员对于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树立信息化管理理念,进一步制定符合医院实际需求的信息化建设制度。因此,医院管理部门应结合政策资金和既有信息化建设资源,制定科学的长期和短期发展规划,将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同时,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医院应深入研究医疗改革的发展趋势,分析当前医院人事管理工作的特征,针对于档案信息管理工作中的查阅、调用与转入、转出等环节制定出详尽的管理规范,有效避免编造、随意篡改档案的行为出现,并防止档案的泄密与丢失,通过有效建立科学、严谨的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以实现对人事档案完整性和安全性的维护。

3.2增加资金投入支持,提高信息化人事档案利用效率

提升医院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水平,应从软硬件两个层面入手,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发展模式。首先,医院从《全国档案系统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的指导要求出发,为人事档案管理设置相应的专业机房,保证数字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的专业性与高效性。医院应投资配备较先进的档案管理设备,如电脑、复印机、速印机、档案管理系统等,为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奠定良好物质基础[4]。其次,在医院人事档案使用方面,应保证内容的全面性与动态性,将医院人员的个人经历、思想品德、业务能力等多方面信息进行全面的记录,通过医院局域网把人事档案与卫生技术考核档案、医德医风考核档案关联起来,将人事档案信息汇总在制式统一的档案数字化档案中,提升人事档案使用的准确性、即时性与便捷性,全方位掌握干部动态化信息,方便组织提拔和培养优秀干部。

3.3增强安全意识,实现医院人事档案信息系统的有效维护

信息化建设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信息安全,而人事档案则设计人员隐私等关键内容,因此应重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保密与维护工作。医院必须明确其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纪律,严格遵循网络信息安全保密制度,依据不同人员检索的权限,规定其检索信息内容与范围,严禁内部计算机同外部网络连接,以确保信息的安全;逐步强化医院档案信息的安全保障工作,积极做好关于人事资料管理人员的网络信息安全的保密工作,逐步增强其网络信息安全的防护意识,从整体上提升安全防护技术水平,以最大限度杜绝泄密现象出现[5]。同时,医院的人事档案信息系统还是一个动态系统,需档案管理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的更新与维护,以最大限度发挥人事档案信息系统的功能。因此,关于该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库建设需保证信息录入的完整、信息录入的准确以及对数据库信息的实时更新与核准,保证医院人员信息的准确性与真实性。

3.4增强人员素质,落实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

在数字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为了更好的实现医院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应提升管理者在档案管理与数字信息技术应用两个层面的综合能力。首先,人事档案管理人员还需自觉地提升自身的专业技术和理论知识,不断拓展并丰富自身的知识面,以从整体上提升自身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文字能力等,并重视各种数字软件在日常人事档案管理实践中的有效运用,全面掌握人事档案管理实践中的各种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技能[6]。同时,医院应定期组织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参加系统化的培训,理解掌握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内在规律与基本技能,并通过实践提升实际操作水平,最终落实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

4结语

综上所述,医院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使医院人事档案管理更有效率、更加准确,是时展的必然要求。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实施信息化管理,不仅能够充分地应用医院人事档案资源,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医院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与质量,增强医院工作人员在人事资料方面的规范度与保密度,是一种有效的现代化管理方式。医院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实施,能够有效地解决传统档案管理模式中存在的不足,保证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的合理性、实效性,以此促进医院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宇.医院信息化建设改革实证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2.

[2]杨欣.医院信息化管理的相关问题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2.

[3]蓝剑楠.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对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2.

[4]孔令华.某三级甲等教学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8.

[5]全筱筱.基于云平台的现代化医院综合管理系统的构建[D].合肥:安徽医科大学,2013.

第8篇

一、何谓电子校务

1、阐释

电子校务是电子政务在学校的具体化,是指学校通过现代化的管理理论与电子信息技术、利用计算机与网络通讯等现代信息技术将学校外部和内部的管理和服务职能进行紧密集成,通过学校网站进行日常事务和行政管理,按照设定的程序在网上实施,从而打破时间、空间及部门分割的制约,全方位的为学校及自身提供一体化的高效、优质、规范、透明的管理和服务。

2、作用

第一,效率更高。高效是信息化的主要特点之一。电子校务就是将信息化技术(如网络、计算机等)应用到高职院校的行政管理工作中,它打破了原有组织机构的的界限,建立了一个几乎是无障碍化的沟通渠道,使得高职院校的各个单位和部门可以与不同的高校(或者高校的只能部门)以及社会各界之间进行沟通和联系。在此种沟通模式下,打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工作人员可以根据需要的不同提供多元化的服务选择,从而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最终提高整个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

第二,管理更加透明。行政管理部门是高职院校的信息中心,行政管理的信息化可以让不仅提高了行政管理的办公效率,而且由于网络平台的公开性,使得广大师生都可以及时准确的了解学校的最新动态,同时也利于学校政策的及时传达。校务的公开和透明也是学校行政管理文明度提高的重要表现。

二、电子校务在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1、转变高职院校的行政管理理念

由于电子校务对于有着“悠久传统管理历史”的高校可以说是积重难返,尤其是在管理理念方面,传统的管理观念可以说是根深蒂固,想要迅速的改变是不可能的。转变行政管理的理念应该充分认识到电子校务是学校管理工作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学校行政管理中应用电子校务是时代使然;电子校务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它的应用完全打破了目前的管理模式,使得老师和学生可以完全突破目前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而参加到校务的管理工作中来。因此,电子校务将会充分发挥广大师生的才智,使学校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新的管理模式、新的管理理念都需要全新的管理人才,因此转变管理理念的重要管理举措之一就是引进具有全新管理理念的观念管理人才;除此之外,学校也要给予他们充分展示才能的机会。

2、信息资源的整合

信息资源整合的目的就是要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以实现信息资源价值的最大化。信息共享的过程也是管理人员创新的过程以及构建信息管理系统的过程。在实现信息共享的过程中,有必要打破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障碍的现象,将各个部门之间有价值的信息资源集中管理以达到共享的目的。针对数量庞大的网络资源,应该进行整理和分类,建立针对教学、科研、管理等不同内容的、具备强大搜索功能的门户网站,使广大师生以及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能够通过简单操作即能获得相关信息与服务。同时还要以数据镜像的方式建立全球教育资源吸收系统,通过互联网对一些高质量的图书馆、专业数据库建立镜像,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加专业、更加前瞻的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资料。

除此之外,个性化的服务也是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必须要高度重视的问题。个性化的信息服务不仅有利于学生对信息的接受,也体现出了学校对信息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视。同时也个性化服务中融入学校自身风格,也对学校对外展示的“形象窗口”,有利于学校形象的提升。

3、增强系统观念,全面规划

系统观念要求工作人员用联系和动态的观点来看待电子校务在高职院校的中应用。学校的行政管理涉及到教务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学籍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校产管理系统等多个系统。在管理中,电子校务的实施是一项非常复杂的过程,涉及面广,信息量多,工作难度大。不但要涉及到管理体制、机构设置和管理方法等方面的变动,还要考虑到报表格式、数据分类及编码统一等问题,这些都涉及到学校全局的问题。

4、建立电子校务安全体系,维护信息安全

构建完善的电子校务安全体系,是实现电子校务在行政管理中安全应用的重要举措。便捷和高效是信息化给电子校务带来的优势,但同样不可忽视的问题是信息安全问题。为了更加有效和及时地应对信息安全问题,学校应该常备专业人才负责电子校务的信息安全维护问题,为了充分利用这些人才资源,也可以让其负责日常的普通维护问题。

除此之外,制度保证是必不可少的。高职院校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来制定完整、规范以及具有较强操作性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并认真地监督实施。

第9篇

行政部周工作计划范文一

一、总体目标

根据本年度工作情况与存在不足,结合目前公司发展状况和今后趋势,行政人事部计划从十个方面开展****年度的工作:

1、进一步完善公司的组织架构,确定和区分每个职能部门的权责,争取做到组织架构的科学适用,三年不再做大的调整,保证公司的运营在既有的组织架构中运行。

2、完成公司各部门各职位的工作分析,为人才招募与评定薪资、绩效考核提供科学依据;

3、完成日常行政招聘与配置;

4、推行薪酬管理,完善员工薪资结构,实行科学公平的薪酬制度;

5、充分考虑员工福利,做好员工激励工作,建立内部升迁制度,做好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培养雇员主人翁精神和献身精神,增强企业凝聚力。

6、在现有绩效考核制度基础上,参考先进企业的绩效考评办法,实现绩效评价体系的完善与正常运行,并保证与薪资挂钩。从而提高绩效考核的权威性、有效性。

7、大力加强员工岗位知识、技能和素质培训,加大内部人才开发力度。

8、弘扬优秀的企业文化和企业传统,用优秀的文化感染人;

9、建立内部纵向、横向沟通机制,调动公司所有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建立和-谐、融洽的企业内部关系。集思广益,为企业发展服务。

10、做好人员流动率的控制与劳资关系、纠纷的预见与处理。既保障员工合法权益,又维护公司的形象和根本利益。

二、注意事项:

1、行政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行政人事部在设计制订年度目标时,按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如果一味追求速度,行政部将无法对目标完成质量提供保证。

2、行政工作对一个不断成长和发展的公司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也是需要公司上下通力合作的工作,各部门配合共同做好的工作项目较多,因此,需要公司领导予以重视和支持。自上而下转变观念与否,各部门提供支持与配合的程度如何,都是行政工作成败的关键。所以行政人事部在制定年度目标后,在完成过程中恳请公司领导与各部门予以协助。

3、此工作目标仅为行政人事部****年度全年工作的基本文件,而非具体工作方案。鉴于企业行政建设是一个长期工程,针对每项工作行政部都将制订与目标相配套的详细工作方案。但必须等此工作目标经公司领导研究通过后方付诸实施,如遇公司对本部门目标的调整,行政人事部将按调整后的目标完成年度工作。同样,每个目标项目实施的具体方案、计划、制度、表单等,也将根据公司调整后的目标进行具体落实。

一、目标概述

公司迄今为止的组织架构严格来说是不完备的。而公司的组织架构建设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

鉴鉴于此,行政人事部在****年首先应完成公司组织架构的完善。基于稳定、合理、健全的原则,通过对公司未来发展态势的预测和分析,制定出一个科学的公司组织架构,确定和区分每个职能部门的权责,使每个部门、每个职位的职责清晰明朗,做到既无空白、也无重叠,争取做到组织架构的科学适用,尽可能三年内不再做大的调整,保证公司的运营在既有的组织架构中运行良好、管理规范、不断发展。

二、具体实施方案:

1、****年元月底前完成公司现有组织架构和职位编制的合理性调查和公司各部门未来发展趋势的调查;

2、****年二月底前完成公司组织架构的设计草案并征求各部门意见,报请总经理审阅修改;

3、****年三月底前完成公司组织架构图及各部门组织架构图、公司人员编制方案。公司各部门配合公司组织架构对本部门职位说明书、工作流程在去年基础上进行改造。行政部负责整理成册归

三、实施目标注意事项:

1、公司组织架构决定于公司的长期发展战略,决定着公司组织的高效运作与否。组织架构的设计应本着简洁、科学、务实的方针。组织的过于简化会导致责权不分,工作负荷繁重,中高层管理疲于应付日常事务,阻碍公司的发展步伐;而组织的过于繁多会导致管理成本的不断增大,工作量大小不均,工作流程环节增多,扯皮推诿现象,员工人浮于事,组织整体效率下降等现象,也同样阻碍公司的发展。

2、组织架构设计不能是按现有组织架构状况的记录,而是综合公司整体发展战略和未来一定时间内公司运营需要进行设计的。因此,既不可拘泥于现状,又不可妄自编造,每一职能部门、每一工作岗位的确定都应经过认真论证和研究。

3、组织架构的设计需注重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因为公司组织架构是公司运营的基础,也是部门编制、人员配置的基础,组织架构一旦确定,除经公司总经理研究特批以外,行政部对各部门的超出组织架构外增编、增人将有权予以拒绝。

四、目标责任人:

第一责任人:行政人事部经理

协同责任人:行政人事部经理助理

五、目标实施需支持与配合的事项和部门:

1、公司现有组织架构和职位编制的合理性调查和公司各部门未来发展趋势的调查需各职能部门填写相关调查表格,行政部需调阅公司现有各部门职务说明书;

2、组织架构草案出台后需请各部门审阅、提出宝贵意见并必须经公司总经理最终裁定。

行政部周工作计划范文二

一、基本确立酒店各项制度体系,形成较为规范的人事管理根据管理体制的总体要求,已经完成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员工奖惩制度和日常培训管理规定,让日常管理工作更制度化、规范化和更具操作性。员工手册等制度初稿的编制完毕。

除了完善原有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外,根据劳动法和劳动政策法规,结合酒店的实际情况,明晰了奖惩、考核、调动与选拔、休假、劳动关系等内容,逐步完善劳动人事管理制度。

二、为适应酒店发展和员工个人发展需要,大力加强培训工作

为了不断增强酒店的竞争实力,提高员工素质和能力,满足酒店及员工个人发展的需要,人力资源部制定了相关培训管理规定,并施行了日常培训检查。在培训规划与协调方面做了相应的工作。

1、通过精心组织,认真做好各类培训工作

对新进员工进行上岗培训,共举办两期。一期酒店新员工培训共50余人参加。第二期员工集训是在管理公司来后协助进行的。

2、各部门日常培训工作效果显著。

以客房部为例,一方面,各班组重点抓好员工素质,工作态度、服务礼节培训;另一方面,认真落实当月培训计划,完成培训任务,组织日常性的岗位业务学习。

3、组织员工参加比赛,检验了员工的教育培训工作。

组织服务员参加滕州市职工技能比武,获得团体第二名,厨师烹饪比赛团体金奖等。

三、严格“执法”,有效整治了违纪

管理和奖罚是做好制度维持工作的重要措施和手段。

因此,在质检部没有成立前,人力资源部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员工守则,做到有功必奖,有过必罚,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维护了酒店及员工的正常利益。

人力资源部采取批评教育,督促检查,每日通报,罚款处分等一系列措施来解决员工违规现象。并加大质检力度,严格落实服务区各项制度的实施,严肃处理违反酒店规定的行为。

第10篇

一、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过程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促进了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发展,为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开辟了新的领域。在近四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理论不断完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阔,系统的功能日臻强大,其发展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1、薪资计算系统时代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期。由于当时计算机技术已经进入实用阶段,同时企业的规模也越来越大,为了及时、准确发放薪资,人力资源专业人士必须及时掌握相关情况,并提供与组织的发展相适应的薪资政策和激励策略,这对于规模较大的组织来说,工作量比较大,用手工计算和发放既费时费力又非常容易出错。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第一代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即薪资管理系统应运而生。与任何其他应用系统一样,最初的人力资源信息化也是针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最复杂、最繁重的部分进行的,对当时的人力资源管理来说,这部分就是薪资的计算。当时由于技术条件和需求的限制,用户非常少,而且那种系统充其量也只不过是一种自动计算薪资的工具。

2、薪资人事管理系统时代

第二代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出现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无论是计算机的普及还是计算机系统工具和数据库技术的发展,都为第二代系统的出现创造了条件。第二代薪资管理系统在解决了薪资计算问题的基础上,开始记录员工的其他基本信息,包括薪资的历史数据。此外,它的报表生成和薪资数据分析功能也都有了较大改善。这个时代的管理系统以薪资处理为主,并兼具了一部分人事信息管理的功能。另外,与薪资管理密切相关的财务管理的标准化也对薪资信息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这个阶段,计算技术仍是整个人力资源信息化的关键技术,另外电子表格技术的发展也是当时人力资源信息化的重要技术基础。

3、人力资源信息系统时代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第一次革命性变革出现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由于企业管理理论,特别是人力资源理论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到人力资源在企业发展和企业竟争优势中的关键性作用。另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把一些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理论应用到企业管理中也变为可能。这一阶段企业最关注的是员工的绩效考评和管理系统,以及培训管理系统。第三代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特点是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出发,用集中的数据库将几乎所有与人力资源相关的数据如薪资福利、招聘、个人职业生涯的设计、培训、职位管理、绩效管理、岗位描述、个人信息和历史资料统一管理起来,形成了集成的信息源,并通过规范和完善的业务流程,实现流程的自动化协同工作。友好的用户界面、强有力的报表生成工具、分析工具和信息的共享使得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得以摆脱繁重的日常工作,集中精力从战略的角度来考虑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和政策。

4、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eHR)时代

HRMS仅是面向企业HR部门的业务管理系统,用户对象主要为企业HR管理者。随着Internet/Intranet技术的出现,企业内外部的信息流变得更快捷通畅,信息流对企业管理体系的影响也变得越来越深远。对于HR管理而言,Internet/Intranet技术将使得HR管理体系随着信息流的延伸或改变而突破封闭的模式,延伸到企业内外的各个角落,使得企业各级管理者及普通员工也能参与到HR的管理活动中来,并与企业外部建立起各种联系。这就是所谓的网络自助服务概念。网络自助服务是建立在HRMS基础之上的,是对HRMS功能的扩展。HRMS与网络自助服务一起,就形成了企业完整的eHR解决方案。

二、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的未来的发展趋势

1、强化人力资源门户和人力资源局域网建设

因为企业门户已经发展成为提高员工生产效率的工具,人力资源网络将更多地得益于新的在线解决方案,包括e-health工具、定制的健康关怀方案、薪酬系统和绩效管理工具。其他人性化的方案将通过由网络为组织和员工提供所需数据而得到扩展。

2、为更多员工提供更多利用技术的机会

企业将会继续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方面进行创新,以便使更多的员工与网络连接,使他们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旅途,都能有更多的机会更容易地进入企业信息系统和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平台。

3、优化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

敏感性是企业进行现有系统优化和集成的主要因素。优化的趋势将包括改善旧有的系统,并且使孤立的各个系统连接起来。这种优化侧重于代替现有的人力资源系统,更趋理智地寻求完善的整合方案。系统的完善主要是指改替原有的系统,并将不同的系统连接起来。

4、提高虚拟办公(职场)的利用率

在线会议、项目团队工作空间、网络会议、录像会议等虚拟办公方式将继续盛行,以对企业当前的生产力保持密切关注,诸如这些虚拟办公方式也会由于对办公成本进行严格控制而带来收益,同时也会产生员工安全和时间管理方面的收益。

5、重视系统的集成性和协同性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将会仔细、认真地选择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所运用的技术,以便能够满足企业的各种需求,并将认真检查系统供应商提供的服务是否可以与其他解决方案进行捆绑。所以,供应商所提供的服务与其他解决方案集成的容易性成为选择eHR系统的关键因素。人力资源部门为企业整体经营谨慎选择各项技术,并且考虑各供应商的服务能力,其对供应商服务能力的评估和其技术与其他方案的兼容性是关键因素。

总之,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技术上的创新和应用仍然是最重要的趋势,但企业会对此持谨慎的态度。在可预见的未来,对现有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技术投资将优先于助买或使用新的技术和实施新的系统。

三、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1、决策者的观念误区

大多数企业决策者最关心的莫过于企业利润,而人力资源信息化的投入往往是长期效应,其效益短期内无法体现,很多企业的高层决策人员未看到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对提高员工绩效及企业竞争力的意义,因此不愿意在人力资源信息化上增加投入,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人力资源信息化。

2、从业人员的素质低下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相应的专业人才,不少中小企业缺乏熟练掌握人力资源软件的从业人员,这直接导致企业开展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进程缓慢。此外,企业在刚开始推进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时,从业人员要改变原有的工作习惯和方式,需要学习和适应计算机网络环境,造成部分使用者心理上的抗拒。

3、选择人力资源信息化系统的急于求成心理

很多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都存在一步到位的心理,希望功能越多越好,力争一步做到位,加长其使用期,以免以后重复开发。但此心理脱离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现实需求,既加大投资成本、延长实施周期,也增加了未来升级换代的成本。企业在选择人力资源信息化系统时,应选择贴合自身实际的人力资源信息化系统。

4、人力资源基础管理工作薄弱

基础工作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重要内容,将直接关系到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成败。很多中小企业管理粗放,缺乏一套稳定的人事基础管理体系。由于基础管理不到位,使得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运作的基础平台缺乏。

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发展对策

1、电子化数据方面的对策

(1)针对E化数据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要求在项目规划阶段任用专人负责数据问题,对数据整理进行规划,包括动态数据与静态数据的整理、现行数据和历史数据规划、集团与分公司统一数据规范等;在上线前必须事先完成当前业务组织最新数据的更新,保证上线过程中不会出现大的数据混乱。

(2)充分评估数据整理的工作量与难度,做好相关人员培训。在项目启动前期,必然要充分考虑数据整理、数据规范的工作量与难度。从需求调研阶段开始,做好相关人员的培训,通过问卷、文档等手段,充分考虑各个层面对HR数据的要求与已有数据的情况,扎实做好数据规范整理工作。

(3)高层参与,同时项目团队成员步调一致。项目的成功离不开领导的支持,项目组应该时时保持和公司高层的有效沟通,了解高层对项目的期望与看法,告知高层项目阶段目标与可能碰到的问题,以利于资源的协调与问题的解决。同时,项目组内部各个层面的关键成员,包括HR部门和IT部门,必须在各个阶段保持思想和步调的一致性,清楚了解项目的进展与面临的问题,形成合力,达成阶段目标。

2、对企业是否适合导入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进行认真分析

不少人认为eHR是一剂良方,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有经济实力支付购买和实施费用的企业都可以导入。这种看法是对国内企业现状不了解的表现。目前国内企业形态的复杂程度远远超过发达国家――既有跨国大公司,也有家族大企业,还有数不清的中小企业,而这些企业可能分处于不同的企业发展阶段,而企业管理的方式也是千差万别,所有制、行业、发展阶段再加上管理模式的巨大差异形成的排列组合,形成了五花八门的企业特色。因此,找到一个完全适合企业现状的eHR解决方案简直与大海捞针无异,完全有必要先评估一下企业是不是适合导入eHR。

3、正确处理好标准化与客制化的关系

现在绝大多数eHR在招投标或实施前,都会做GAP分析,看系统的逻辑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和方法是否能够符合或支持。如果遇到不符合,要么用客制化来做到与企业需要相符,要么就放弃或让企业改流程。无论是供应商还是企业,在实施eHR前除了流程分析外,再进行流程评估和优化,从而来决定对产品标准化和客制化的取舍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eHR绝对不能成为现有管理方式的奴隶。现有的管理方式本身可能存在很多不合理的流程和环节。如果用eHR把这种不合理性规范和固化下来,以后调整的难度就会加大,至少在事实上会影响管理的效果。其次,企业管理也不能照搬eHR的逻辑。企业的个性或文化决定了有一些流程在企业无法实施,或至少在当前无法实施,需要做一个妥协和调整。因此,无论是eHR供应商,还是企业,都应该明确如何正确处理好标准化与客制化的关系,让eHR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发挥良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孙飞燕: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现状及探讨[J].当代经理人,2006(7).

第11篇

关键词:大数据;数据仓库;数据分析;校园卡;教务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10-0013-03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各行各业都在利用大数据推动本领域的发展。常熟理工学院自2009年开展教育信息化建设以来,在数据分析方面进行了不断地探索与实践,目前广泛应用于教学和管理中。

一、数据分析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高校内部一般都建有:教务系统、科研系统、学工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等独立业务系统。这些系统都各自记录着学校方方面面的数据,却都静静地躺在服务器硬盘里,犹如埋藏在地下的金矿,不能为高校全局决策提供支撑。

数据分析的目的就是要让数据发声,通过直观的数据图表来为高校管理提供辅助决策。例如:对教师的专业与学校开设专业的统计分析可以为人才引进提供参考;对学生的校园卡使用记录和校内上网认证记录结合起来,可以为判断学生的行为指明方向;对各二级学院的资产数据统计分析有助于学校对二级学院进行成本核算。

二、数据仓库的建立

数据库是数据分析的源头,数据仓库的建立是数据分析的基础。

建设过程中,首先要统一数据标准,只有准确的数据才是有价值的,如果各系统的数据标准不统一,就会造成不准确的数据分析结果,也就无法为高校管理提供真实有效的统计数据;

其次要建立公共数据平台,公共数据平台是指实现校园内各种信息系统的互通互连和数据共享,包括多个系统业务数据集中存储、备份、数据共享和数据管理的公共平台,为学校各应用系统提供基础数据;

三是要规范数据流程,把各业务系统中形形的数据按标准定期抽取到学校公共数据平台中。确保任何业务系统的添加和修改不影响其他系统的正常运行,同时新建应用系统应建立在统一的数据规范基础和统一身份认证基础上,调用公共数据平台的基础数据(如部门、教工、学生等基础信息),应用系统产生的数据也应成为公共数据平台的基础数据,可供数据平台共享访问。确保提供反映学校全面情况的数据信息,为整个学校提供决策支持所需的数据信息,为今后应用系统的建设和信息服务奠定良好的数据基础。

图1为数据架构图,最底层的是各业务系统,他们产生的数据按编码标准经过抽取、转换、加载到数据中心,数据中心再按需要把相关数据同步给相应的应用数据库或各数据集市,最后形成各类主题数据分析或综合决策系统。

三、基于数据仓库的数据分析

在统一数据仓库的基础上,我们利用数据仓库技术(ETL、OLAP、REPORT)和数据挖掘技术,对多种数据集市进行数据分析,建立了校情综合统计分析系统。该系统从学校基本情况、教职工信息、学生信息、教学信息、科研信息、资产与设备信息、图书资料信息与师生消费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为学校管理提供辅助决策支撑数据。

该系统从学校全局出发,通过多元主题展开分析,以文字、报表、图表等多种形式展现分析成果。

该系统的推出实现了教学质量、学生学习、生活行为等各种信息的监控与分析,对高校资源配置优化、提高高校管理科学化等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这里笔者将以校园卡和教务数据分析功能为例进行阐述。随着校园卡在校园生活中使用范围的日益扩大,在应用过程中产生了大量数据。校园卡仅仅一年的交易数据就有大约1000万条记录。

校园卡数据分析主要实现以下五大类的分析功能:

(1)各时间段消费情况分析

①从“月、季度、半年、年”的角度来查询消费总额、消费用户数和人均消费等,反映出用户消费支出的趋势,也可反映出物价的变化情况。

②从“几点几分”的角度查询消费人数可反映用户在时间点上的消费习惯,对于各营业部门来说可以合理地调整工作时间、工作人员等,以加强服务。还可根据教职工就餐时间点来分析他们是否严格遵守学校作息时间。

③从“早、中、晚”的角度统计分析学生早餐、中餐、晚餐的就餐率。

(2)各类消费人群消费情况分析

①对于学生工作管理层来说,从“个人、班级、院系”的角度来查询消费金额作为发放贫困补助的依据。

②通过查询一个时间周期内(三天)学生消费人数,起到了解学生是否在校的危机预警作用。

③从学生所属院系、专业、年级等角度来查询消费人数、消费金额和分布情况。

④从学生性别、来源地区(省、市、区)、年龄等人的自然属性来查询消费人数、消费金额和分布情况。

⑤分析教职工的消费水平。

(3)各营业单位消费情况分析

从各个营业单位角度来查询校园用户消费人数,消费金额和分布情况。

(4)各交易类型消费情况

从消费类型角度来查询用餐、购物、上网、上机、水电消费等情况。

(5)工作站、终端个数统计

为直观反映上述消费数据,我们除用表格形式将分析结果展现在用户终端外,还提供了柱状图、饼图、曲线图、点图等形式来展现。图2展示了我校2010年至2014年学生早、中、晚三餐平均价格,呈逐年稳步上升状态,这给餐饮部门提供准确统计数据的同时,也稳定了学生就餐消费水平的承受心理。

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积累了丰富的业务数据,根据需求,教务数据分析功能主要包括三大类:教学任务、学生成绩和教学评价。图3为教务数据分析数据源视图,围绕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学生取得的成绩以及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我们做了一系列的报表。例如:教学场地信息、学生情况、任课教师情况、各学期教学任务情况、成绩信息、教学评价、历年各专业招生人数、各学院历年教学情况、各学院历年学生对教师评价。

另外,为满足各二级学院要求,做了学业预警方面相关报表,各二级学院可根据年级、专业,通过总学分排行、课程门数排行来关注排在后面的学生情况。

数据分析表明,教师平均教学任务逐年增多,教师总体比较年轻,平均年龄男教师比女教师高,年龄在30-39之间的教师平均课时最多。管理学院历年招生数比其它学院明显高出很多,其中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数百分比最高。我校学生的成绩也完全符合正态分布曲线要求。

四、结束语

大数据分析是一种发展趋势,我们目前也仅仅就单项主题进行了逐个分析,如果把这些主题串起来,进行关联分析,将会得出更有趣更有价值的结果,这也是将来我们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戴红芳,冯翔,先晓兵等.商业智能在校园一卡通中的研究与实践[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12,29(7):175-179.

[2]戴红芳.基于多维数据模型的校园卡数据分析[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1.

第12篇

关键词:酒店业经营管理发展趋势对策

我国酒店业管理现状分析

(一)酒店业发展呈现的特点

1.产品功能不断完善。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酒店业已从一般的酒店细分为商务酒店、旅游酒店、度假酒店、会议酒店、经济型酒店、主题型酒店和一般旅馆等,不断满足多样化的市场要求。酒店集团化步伐加快,目前我国酒店集团100多家,连锁酒店近1000家。酒店联合重组不断推进,特许加盟开始兴起,国际酒店集团从高端市场向中低客源市场推进,国内市场国际化步伐加快。

2.个性化服务突出。以电子信息技术和连锁经营为代表的现代科技加速进入我国酒店业,向客人提供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全新服务,如人工智能对技术温度,光线的自动调节,在客房能有宽带上网、客房电视机能接收卫星网络信号、远程网络预定等,使酒店业的发展越来越依靠科技进步。

3.经济型酒店将成为市场主体。在住宿业中,经济型酒店拥有未来发展的最大空间。经济型酒店符合国际酒店业发展趋势,符合中国酒店细分市场的实际,符合国内旅游者的需求且对重大事件、经济因素变化不敏感。中国住宿业将从星级酒店为主体转向经济型酒店发展的新时代。

4.绿色、环保、节能、安全、健康将成为发展的新时尚。绿色、环保、节能、安全、健康是国际型酒店发展的新方向,是21世纪酒店业发展的新趋势。顺应这些趋势,积极创建绿色酒店,推动中国酒店业进入以“安全、健康、环保、节能”为主题的“绿叶”时代,将是全国酒店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走可持续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我国酒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酒店总体分布和建设的不均衡。发展不均衡:从总体规模来看,这种差异基本上是与改革开放形势吻合的,与地方经济发展特别是当地旅游经济发展形势相适应的。多种体制并存发展:我国的饭店体制形式多样,以国营酒店为主体,辅之以集体、个体、合资、合作等其它管理体制。客源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酒店客源的分布,大体上为大饭店或城市中心饭店常驻商客占15%-20%。目前,许多城市建设公寓和写字楼的势头很旺,大量常驻商会随之从酒店迁出,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酒店的客源。从酒店业的宏观经营状况来看,这几年保持了年年上升的势头,我国酒店业正处于快速增长而且是效益型增长的阶段。

2.缺乏品牌化战略。酒店连锁经营的基本条件是有较高知名度的品牌,世界上很多成功的酒店在制定企业总体发展战略时,都把宣传和扩大品牌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作为运营的核心,但是我国的酒店企业绝大多数缺乏品牌战略,这可能与我国酒店业发展历史较短有关。

3.缺乏酒店管理人才。造成酒店管理企业人才缺乏的原因归结起来大概有三个方面:酒店管理教育的落后,教学条件及师资水平有限,理论与时间相脱节;一般企业为了节省成本只从其他企业挖取人才,导致全行业职员整体素质不高,人才流失严重,极大地阻碍了酒店管理水平的提高;目前社会公众对酒店管理工作了解不够,除了酒店管理本专业的人才之外,很多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不愿意到酒店就业,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酒店管理技术的提高。

4.缺乏成熟的管理模式。在国内,虽然一些酒店企业也拥有较丰富的管理经验,但是往往没有形成系统成熟的管理模式。很多企业在借鉴其他企业经验或者从酒店管理公司获得管理技术时没有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特点。

5.经营分散化且管理技术和理念落后。目前我国酒店大多小规模经营,而且地区差异较大,发展不平衡,而且不能适应和紧跟世界酒店发展趋势,与国际成功酒店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我国酒店业的发展趋势

(一)集团与品牌化

在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的酒店行业,集团化成为中外酒店经营管理不可避免的潮流与趋势,中国需要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旅游饭店企业集团,否则,将严重阻碍我们成为旅游强国的进程。品牌是中外酒店业经营管理发展的灵魂,也是国内旅游饭店企业在新世纪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二)生态化

当前,中外酒店经营管理的生态化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注重环境生态的营造,包括旅游饭店的选址、服务项目设计、功能生态布局等;强化绿色生态环保意识,如节能降耗;废品处理、一次性用品改造等。

酒店应该培养自己的高技术人才,利用现在快捷的互连网系统为客人提供优质的服务,让客人从预定入住到结账都能一步到位,实现全电脑系统化管理与服务。酒店的智能化应该体现出快捷、方便、信息通讯等方面,让客人在享受酒店优质服务的同时感觉到酒店智能化带来的超值享受。

(四)坚持以人为本

酒店的发展离不开拥有专业知识的人才,未来酒店的发展经营理念应该从以前的“顾客第一、顾客是上帝”变为“顾客第一,员工第一”、“没有满意的员工就没有满意的顾客”,让员工在酒店工作有种归属感,保障员工的福利,灌输酒店的经营与服务理念,充分挖掘员工的潜能,在员工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的同时,为酒店做出更大的贡献。

(五)服务的个性化

在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的新时代,特色产品必须配合个性化的推销服务才能在市场的竞争中站住脚,才具有竞争力,酒店的员工应该在规范服务的同时,对客人提供拥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个性化服务就是在做好规范化服务的基础上要针对客人个性的差异最大限度的满足客人的需求。

提高酒店业经营管理的对策

加强人员培训,解决人才问题。导入竞争机制,建立科学评估体系,实现对人才最大限度的发现和激励。人才短缺是限制经济型酒店发展的最大障碍。人才培训系统是未来经济型酒店必须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另外一点,进一步完善薪资福利和考核制度。以往的人事管理系统都是针对星级饭店的特点发展而来的,在经济型酒店的管理框架下,如何做好人事激励和考核管理是摆在经营者面前的一个新问题,这个问题会随着经济型酒店的快速发展而日益凸现。

整体性宏观调控。首先应按照“加强规划、控制总量、改善结构、合理布局、提高质量”的酒店企业发展方针进行有效地监控,逐步实现酒店企业行业接待能力和客源市场平衡发展的控制目标。

酒店企业规模经营。酒店企业“集团化经营”是跨国酒店大集团企业成功的秘密武器。酒店在发展扩大的同时应该重视酒店之间的合作,建立有竞争力的酒店企业集团。

重视消费者的个性化及情感需求。现代酒店业必须以消费者的心理特征,生活方式,生活态度和行为模式为基础去从事设计、销售紧扣人们的精神需求的酒店产品,使酒店产品和服务能引起消费者的共鸣。

酒店产品开发突出顾客参与性、互动性。实现人才可持续性发展,总体方针是引进外来人才,建立正确培训机制。具体操作是:引进外来人才,建立完善的工薪福利机制,尤其首先提升优秀店长的待遇,让更多的国内外优秀人才,如酒店管理人才及优秀大学毕业生认识酒店、了解酒店,吸引至酒店管理中。由于这些人才文化素质较高,又接受过高等教育,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较强,有一定的总结和创新能力,能为酒店改革、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建立正确的培训机制。与国内外有名的酒店管理院校合作,引进富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和培训机制,建立专门统一的培训机构,针对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员工进行不同的培训,逐步提高,达到统一进步的目的。

开发绿色酒店产品。随着酒店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追求和环保意识的加强,酒店业的产品开发应考虑与社会以及人类环境的协调,开发有益于自然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酒店消费者自身健康的产品,突出酒店产品的绿色文化内涵,追求永远绿色的酒店体验。

参考文献:

1.冯冬明.经济型酒店:发展、问题、策略[J].旅游学刊,2006(7)

2.左静.体验经济与酒店经营管理[J].中外酒店,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