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5 18:01:3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区别,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 城市 规划 建筑 设计
1. 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概念
所谓城市规划是对整个城市的全面部署,主要包括城市的未来发展、资源管理、布局规划、以及各类工程建设规划等内容。所谓城市设计是把对城市空间环境的质量进行提高和改善作为目的,按照城市的整体规划和城市的社会生活、城市中居民的行为以及空间艺术而对城市进行的、综合性的形体规划设计。城市设计意在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卫生、舒适、优美的空间环境。
所谓建筑设计是进行建筑施工之前,建筑设计人员需要根据建筑目标。通过对施工中以及完工使用中可能会遇到的或者当前存在的一切问题作出预先设想,提前就此类问题进行应对方案的设计等,并以图纸、文件的形式予以体现。
2. 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城市规划是一个具有较强科学性与专业性的综合性学科,它目前正处于逐步完善、发展阶段。城市规划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等。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二者共同性在于:二者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都区别于其它项目,是相对独立的。前者主要是对城市点、面问题的解决;后者是对城市面、线问题的解决。
二、 合理调节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两者间的关系
1. 正确看待城市规划设计
城市规划在城市的建设与发展中处于龙头地位,由此可见,城市规划对一个城市的重要性。伴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进程的加快,城市规划设计涉及的内容更加综合化,城市规划设计的方法更具包容性。相对于以前的单一形态设计,现在更多注重的是综合性的设计。城市规划设计主要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城市功能区的划分、交通线路以及设计的建筑物的体量、比例、尺度、造型、色彩、材料与空间等因素。城市规划设计水平高则城市的建设好,反之则城市建设差。所以,城市建设与城市规划二者之间有直接联系。城市规划设计既是城市建设的基础又是建筑设计的依据。目前,国内的城市设计规划经过审批之后需要执行长达十年之久。所以在进行审批的过程中,需要科学、认真。现在的城市规划工作具有了法律性,已被纳入法制化范畴中,具有了继承性、连续性。
2. 城市规划设计是建筑设计的前提、依据
建筑是一个城市景观中最为重要的构成因素,建筑作为一个城市的象征,主要在于建筑本身的历史性、地理位置以及建筑的外观等因素。建筑在建造之前需要建筑师的设计规划,而目前的建筑师过于注重方案本身,则忽视了人文和环境因素。国内的大多数城市建筑面临整体形象模糊不清、没有重点的问题,归根结底在于建筑设计师忽视了整体环境因素,对于周边环境不了解,过于凸显个人想法,难以与整体相融合。所以,城市规划设计既是建筑设计的依据,也是建筑设计前提,建筑师需要服从城市规划设计的理念。作为建筑设计师来说,在进行建筑设计时,无论建筑是单体的还是群体的,都应该充分考虑周边大环境与建筑范围内的小环境这两点问题。同时城市的规划管理者,应该提高自身的决策水平以及整个社会的审美观。对建筑物的评价好坏,不能单纯看它是否独一无二,是否新颖奇特。大家应该相信,有了城市规划设计的正确指导,同时设计时对周边环境的考虑,建筑设计肯定会达到很好的效果。
3. 建筑设计应以城市设计为指导
城市规划就是对城市土地与空间两种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的基础上,对各项建设和城市功能布局的协调所做的全面部署与安排,因此城市规划更为注重社会整体的平衡。城市规划不以个体的突出为重点,意在总体协调。目前的城市建设多是由多个并不一定有关联的个体项目构成,这样的设计没有考虑到整体与个体的联系。实质上,这样的建筑设计具有极强的个人主义的取向。若是直接用城市规划对一些建筑设计或是微观的项目建设作指导,很容易导致彼此脱节,最终影响到环境品质。这时候就需要有一个连接两者的纽带,中间层面的现代城市设计就是为了缓解这一问题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4. 设立建筑设计方案评审制度
建筑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形象,所以为了保证高质量的建筑,建筑设计方案评审制度更应该尽快确立。专家对建筑设计的方案进行综合评审主要有两点:第一,设计方案能否满足城市规划设计的要求;第二,其方案本身的设计与设计任务书的要求是否符合,通过评审对建筑设计进行好坏的评定。在最后进行决策时,还应该对建筑物本身的特征、是否与周边环境协调两点进行考虑。因此管理者应该提高自身的决策水平,确保正确的价值取向。
5. 促进建筑设计和城市设计二者之间的有效融合
(1)促进建筑设计与城市环境的相互融合建筑设计师进行设计多是按照自己的主观意识为主,重视视觉效果。但是在很多情况下,都会忽视建筑设计与大环境的相互融合。新设计的建筑要做到:整体轮廓和周边建筑物之间要有所呼应,色彩与环境的协调,考虑它的线条是否与环境的肌理相符;建筑物本身细微环境的处理;对所设计建筑物的空间合理布局。
(2)建筑设计要把城市的的风格体出来
对于不同的城市来说,其建筑设计的风格也各有不同。但是无论是什么样的建筑风格,每个城市都要拥有区别于其他城市建筑的独特风格,这也是对城市的文明发展的体现。为了符合居民对于城市的审美要求,建筑结构需要以不变应万变,能够在视觉上先对人们产生冲击。
(3)建筑设计要科学、合理的看待城市的规划设计
城市规划设计包含很多内容,随着城市规划的不断发展,有了更多类型的城市规划设计,对建筑的空间分配也加强了要求。因此,建筑设计要依照城市规划设计进行,正确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促进二者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杜耀东.建筑设计规范中术语注释统一表述研究[J].中国勘察设计,2013(7):72-76.
[2]周可.山地建筑设计的困惑――对部分涉及山地建筑设计规范条文的思考[J].建筑设计管理,2012(7):41-43.
[3]叶力.建筑设计规范与建筑教育[J].理论界,2010(9):177-178.
[4]杜耀东.建筑设计规范中术语注释统一表述研究[J].中国勘察设计,2013(7):72-76.
作者简介:
[关键字]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相互关系;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的相互关系
1.1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概述
城市规划设计可以分为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城市规划是指确定一定时期之内的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对城市用地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和利用,协调城市的空间布局,具体安排和综合部署城市的各项建设,以实现城市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目标的活动;城市设计又称为都市设计,是指把城市作为对象所展开的一系列的设计工作。城市设计介于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之间。建筑设计是指在建造具体的建筑物之前,设计人员按照有关的设计要求和设计任务,设想可能出现在建筑物施工或使用过程中的所有问题,草拟出对应的解决方案,并用文件和图纸的形式表达出来。城市规划设计是对整个城市的规划和设计,范围较大,时间较长,而建筑设计仅仅只是某一个建筑物的设计,范围较小,时间较短。
1.2相互关系
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必然联系,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是面和点的关系,建筑设计是城市规划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要素,建筑是城市空间中的主要成分,城市规划设计是面,建筑设计是点,建筑设计要以城市规划设计为基础。建筑设计对城市规划设计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筑是城市中的基本设施,在城市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但建筑设计要以城市规划设计为指导,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和延伸。只有建筑设计严格依照城市规划设计的规定和要求执行,努力做到两者间的协调发展,城市建设才能得到预期的效果。城市规划设计要以建筑设计为出发点,充分考虑建筑设计的因素,以局部的点的合理设计来促成整体的面的科学规划。建筑设计要服从于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方方面面都应该把城市规划设计作为活动的主要依据,以城市的大环境、大发展作为设计的标准,建筑设计才不会偏离城市规划设计的正确轨道,促使城市规划设计朝着正确的发展方向迈进,推动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协调发展。
2. 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协调发展的策略研究
2.1提高城市规划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对建筑设计进行科学合理的指导
优秀的建筑设计需要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设计作为指导,因此,提高城市规划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的时候,先要对城市的地域特征和周边环境等进行进一步的考察和了解,分析影响城市规划设计的主客观因素,确定城市的建设规模、发展方向以及本质特征等,规划方法要多多的采用当下最为先进的、科学的理论和技术,融入更多科学合理的因素到设计中。经过一番仔细认真的调查研究以后,以可持续发展观作为城市规划设计的基准,让城市规划设计更加的科学、合理。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再为建筑设计提供科学合理的指导,建筑设计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2.2培养和提高设计人员的创新思维,赋予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以创新性
无论在何时何地做何事,人的行为活动都是受到潜意识的驱动的。只有在人的意识中形成了这样的行为状态,人才会按照意识去执行,所以,人的意识对人的行为活动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不论是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还是建筑设计的时候,设计人员的设计思路都是沿着意识的轨道前行的,只有设计人员的意识中有敢于创新、勇于创新的思维,他们才会在设计的过程中有所突破,才会利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设计出与以往的所有设计都不一样的创新设计。当然,在创新的过程中也不能忽视了已然形成的主客观规律,在以各种规章制度所构成的主观规律和生态文化环境长时间以来所形成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再创造,把城市的整体规划和局部建筑统一起来,设计中不失所有城市建设的共性而又富有个性,就可以打造出一个符合规律的创新性城市。
2.3建立并完善有关的监督管理机制,督促设计单位及设计人员的设计行为
在《孟子·离娄上》的第一章中说道:“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现如今被人们用来比喻做事一定要遵循一定的准则。所以,建立和完善相关的监督管理机制,创建一系列专门性的规章和制度,对有关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的人的行为进行监管和约束,是促进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协调发展的重要环节和必备要素。好的城市规划离不开好的监管机制,监管机制和规章制度可以为城市规划提供强制性的保障,督促规划和设计的有关人员在设计中的言行举止,促使他们做出符合要求的设计。通过监管机构组织专业人员专门负责监督和管理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活动,防止城市秩序的紊乱。此外,还可以加大法制力度,在法律中增加更多有关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内容,让城市建设又发可依,保证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依法进行,协调发展。
3.总结
总而言之,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相关的设计人员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建筑设计的因素,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要严格以城市规划设计为依据和准绳。如此这般的相互影响和作用,才能有效的提高整个城市的建设风貌。市级领导和有关的工作人员、设计人员要把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协调发展作为自己的工作目标,采取各种方法和措施来推动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间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葛道新,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区别与协调发展[D]门窗2012
[2] 张佳临,浅论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D]科技与企业2013
收稿日期:2013-10-09
作者简介:黄琪(1974-),女,上海济光学院建筑系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研究,(E-mail)。
摘要:高职教育以高等技能型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其教学特点与本科不同,与其他层次职业教育也有所区别。文章以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居住小区规划课程教学为例,以实践技能的培养为导向,以适度创新能力培养为支撑,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对具有鲜明高职特色的教学改革进行了阐述,为居住小区规划课程教学研究提出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实践技能;适度创新能力;居住小区规划
中图分类号:G642.0;TU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4)01-0072-04
一、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居住小区规划课程教学研究背景
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主要是建筑师助理。建筑师助理应掌握专业基本技能、核心技能和综合技能,具备建筑识图与制图能力、方案设计能力、建筑方案综合设计能力、建筑方案的理解与深化能力、施工图制图能力、建筑方案的综合表达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其中核心技能―方案设计能力的培养,主要由二年级开设的专业设计课程建筑设计原理来承担。但是目前这些核心主干课程像建筑历史、建筑结构、建筑构造、建筑法规等均自成体系,相互之间缺乏联系。除了正确制图与识图外,学生在方案理解、规范表达等方面的基本技能还需要进一步训练和巩固,方案设计能力、施工图制作与项目管理等方面的核心技能尤其需要强化,否则无法具备三年级毕业设计所要求的建筑方案综合表达能力。 继一年级基础专业课程之后开设居住小区规划课程正是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又一重要举措。如何凸显高职特色以区别于本科?如何达到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发挥建筑与规划相结合的优势?如何做好二年级建筑专业教学体系与三年级毕业设计课程的顺利衔接?等等一系列问题,都是居住小区规划课程建设面临的巨大挑战。
二、教学理念的改革
(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作为二年级专业教学的核心主干课程,居住小区规划课程将二年级专业课程所培养的核心技能综合应用于居住小区规划方案中,强化、巩固学生对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为全面整合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教学体系奠定良好的基础(见图1)。居住小区规划作为目前最普遍的设计项目类型,绝大多数中小型建筑设计公司都会有所接触,而高职毕业生中有相当部分学生会进入此类设计企业,因此,居住小区规划所涉及的设计方法与实践技能的学习和培养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就业和职业前景。同时,居住小区规划设计从整体入手,搭建道路骨架,进而完成总体布局,其后进行单体建筑方案设计的方法,对学生由二年级单体建筑设计核心技能的培养,转入三年级从整体入手的毕业综合技能训练起着重要的衔接作用,可见,居住小区规划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图1 居住小区规划课程与二年级其他核心主干课程的相互关系 (二)教学理念
针对人才培养目标和市场定位,结合高职教学特点以及学生生源状况,居住小区规划课程建设以 “因岗施教、因材施教、项目导向、工学结合”为指导思想,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改革创新。首先在课程教学理念上,因岗施教,即以实践技能的培养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因材施教,即以创新意识的培养为学生提供发展空间。与理论课不同,无论是本科还是高职,专业设计课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方案设计能力。但两者也有区别,本科层次的设计课重在培养学生对较大范围的建筑群体与环境的综合分析和规划设计的处理能力[1] ,以及规划方案的构思与空间结构形态创新的能力,高职的设计课程更多的是因岗施教,如经济技术指标计算、方案表达等具体操作层面上的技能训练,以满足建筑师助理辅助、深化与完成主创建筑师方案的岗位需求。但是,高职教育毕竟有别于其他层次的职业教育,尤其对建筑设计技术专业而言,即便是绘图员,也不能完全缺失创新意识。高职教育的因材施教主要是为学生创造个人发展空间,使学生从业之后不仅能完成相关技能操作,还能以自身的创新能力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三、教学内容与考核方式的改革
根据教学指导思想,居住小区规划课程教学内容按照岗位所需技能,分为居住小区规划基础知识、居住小区规划案例抄绘与分析、居住小区规划设计以及方案综合表达四个部分。根据学生学习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方法的状况与技能掌握程度,设置不同技能的训练环节,从理论学习到操作层面层层递进,每个教学单元都以真实案例为载体来讲解相关知识(见图2)。如以真实案例讲解居住小区规划四大基础知识点:功能布局、道路设计、景观设计、技术经济指标;以真实案例进行抄绘与分析;以真实工程项目作为居住小区规划的模拟题目;以设计院真实成果文本样式作为方案综合表达要求的标准参照。为了与本科教育有所区别,该课程立足高职特色,每个教学单元均紧密结合高职学生就业特点进行创新性设计:第一单元的教学重点不像本科教育进行全面的基础理论知识体系与相关背景知识的介绍,而是把有限的理论教学时间放在与小区方案规划设计知识直接相关的四大基础知识点上;第二单元专门安排针对高职学生的分析图画法技能训练;第三单元主要强调方案的合理性与技术性,而本科教育的方案构思则重在独特创新性与多方案的比较性;第四单元的方案综合表达技能训练,本科教育重在培养学生图纸表达的手绘创新能力,而高职教育则把总学时的一半时间安排在多种计算机软件技能的训练上,因为计算机操作技能对高职学生来说非常重要,把灵活运用各种软件与图面表达结合起来,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需要重点强化的技能,如技术经济指标计算能力的训练则自始至终贯穿于四个教学单元,进行反复训练。
图2 居住小区规划课程教学框架 这种结合高职学生特点,以真实项目为载体进行基本技能训练来组织整个教学模块的方法,充分体现了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内容改革方向。每个技能训练单元又包括“技能知识点讲解、技能训练目标与内容、技能评分、单元小结”等环节,通过“一个单元教学、一个课题训练、一个技能掌握”的方式确保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断强化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学生对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是该课程考核的主要依据,根据每个技能单元的难易程度设置计分权重,在期末叠加评定学期总成绩,以改变以往笼统的计分方式 (见图3)。
图3 考核方式
四、教学方法的改革
与本科教育重原理的教学方式不同,高职教育重视实地踏勘与案例调研,强调工学结合,实践中采用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技术,借助不断完善的教学信息化平台[1],在教学方法上逐渐形成“单元式教学”、“企业进课堂”、“互动式教学”、“参与式教学”、“专题讲座”等富有高职教育特色的教学方法,其中真实案例讲解、纠错式案例抄绘与分析等方法取得了明显效果。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有别于本科学生,需要不断重复、巩固与强化才能消化和掌握知识,因此对该课程的重要知识点,如技术经济指标计算可利用直观的3维动画视频展示,并采用知识点循环巩固的单元教学方法,通过不断的实践操作帮助学生切实掌握相关技能。在案例抄绘单元教学中采用“纠错法”, 即针对案例中存在的表达错误,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以深入领会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的方法与表达技巧。目前用人单位对高职建筑专业学生电脑使用的熟练程度尤为关注,为此,在方案综合表达单元安排Photoshop(总图渲染)、Illustrator(分析图绘制)、Sketch up(模型构建)、In design(图纸排版)等软件使用的训练环节,由专业教师结合案例教授软件操作技巧。
为了激发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提升就业竞争力,该课程教学在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同时,还积极探索高职学生自主学习的激励机制。例如对学生设计作品进行展示评选,鼓励学生通过动画技术真实展现个人小区规划方案,优胜者的方案将留作教学视频,这种做法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相关动画软件的热情,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建筑单体作品的机会(见图4),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图4 学生方案综合表达案例 五、结语
居住小区规划课程作为专门针对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开设的特色课程,其主要内容是二年级建筑设计原理课程中小型建筑设计原理在居住小区规划设计中的统筹应用,也是多种计算机绘图技术在成果表达上的综合实践训练。对居住小区规划类知识的学习,及其从整体到单体设计方法的训练,将为学生后续的毕业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居住小区规划课程作为一门重要专业课程,如何改革现有的教育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值得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以更好地发挥该课程在培养专业人才上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吕静,李佳艺. 拓展・创新・互动――建筑学专业居住小区规划课程设计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 2003建筑教育国际论坛[D] .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180.
Residential planning course teaching of higher vocational architectural
design technology specialty
HUANG Qi, SONG Wenjun
(Architecture Department, Shanghai Jiguang Polytechnic College, Shanghai 201901, P. R. China)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 建筑设计 关系及方法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2(c)-0040-01
1 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城市规划设计作为一门已经日趋完善的综合性和实用性都较强的学科,在城市规划设计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还伴有景观设计、建筑设计以及城市发展规划等众多相关的内容,城市规划设计工作重点解决的是城市中的面和线的问题,它有自己的独有的工作原理和实施方法。而建筑设计则是微观的,其工作的对象就特指是建筑,城市规划设计工作是建筑设计工作的先导和前提,也就是说建筑设计是根据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建设要求和工程技术条件进行设计的,同时根据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具体建筑的具体功能来确定,建筑设计才能确定其最终的尺寸、材料、构造以及空间组合的形式。与城市规划设计相同的是,建筑设计也有着自己独有的工作原理和实施方法,不同的是其重点解决的是城市的面和点的问题。只有做好景观设计和建筑设计等工作,才能逐步的完成城市规划设计工作。在我国各地市都设有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其作用就是政府行为的指引下对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进行有效的规划和管理,当二者发生矛盾或存在异议时,此部门还应负责解决问题并且协调好两者的关系。
2 处理好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关系的方法
(1) 科学的对待城市规划设计工作。作为一门设计社会空间和物质空间发展过程的综合性实践学科,城市规划设计的应包括从前期的调研策划到后期的维修养护等全过程的内容。从城市规划设计诞生至今,也出现了很多类型,而现阶段的城市规划设计工作有很较强的包容性,并且内容也更加的综合了,原来的设计工作更加强调形态的设计,而现阶段的设计工作则更加强调综合性的设计。进行城市规划设计工作时,我们要重点关注城市的交通流线和功能分区,同时更要关注建筑物的空间、色彩、材料、尺寸、造型、体量以及比例等内容。城市规划设计工作的本质特征之一就是要合理的结合不同的建筑物和物体,使它们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因此,设计师在工作是既要考虑到物体本身,同时更要考虑到物体之间的关系,城市规划设计的好坏对城市建设的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其是建筑设计的依据,更是城市建设的基础,因此,我们在对待城市规划设计这样工作时,一定要采取严谨并且科学的态度。
(2)场地设计必须服从城市规划设计。一般情况下,城市规划工作对场地设计是有着明确的要求的,并且也直接的体现在了城市控制性的详细规划中,通常在控制性的详细规划中都有着具体的要求,那么就一定会影响到场地设计工作,进行场地设计工作之前应先对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建筑布置以及土地使用等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具体来说,场地设计工作主要会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①对用地性质进行规划。进行建设项目的选址工作时,在控制性的详细规划中就会规定此项目的选址范围,同时对用地进行开发的场地设计工作,对于该基地地块也是不能随意使用的,只能做一定性质的使用;②对用地强度的控制。在确定所选择场地的用地强度时,主要应考虑到绿化覆盖率、建筑覆盖率以及容积率这三大指标,在分别确定绿化覆盖率的最小值、建筑覆盖率的最大值以及容积率后,我们就可以确定此基地地块的使用强度了;③在控制性的详细规划中,对于交通出入口的方位、主人口的方位、建筑的具体朝向以及建筑物的最大高度都是有着明确的要求的,因此,进行场地设计的工作时,前提条件就是要分别满足这些要求;④对建筑用地范围的控制。通常建筑范围的控制线会决定建筑的用地范围,这也就是此基地地块可以建造建筑的区域,在控制性规划中的具体要求为建筑范围控制线应与红线还相隔一小段距离。
(3)建立建筑设计方案的评审制度。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建筑工程项目,如果建设的质量足够好,那么它就会成为这个城市的象征,如果建设的质量不好,那么它对于这个城市来说就可能成为一个败笔。因此,在确定建筑设计方案能否实施时,我们应先建立一套完善的评审制度,组织一些本行业、本领域的专家对设计方案进行会审,首先应先检查建筑设计方案与城市规划设计的具体要求是否是相符的,之后再检查建筑设计方案本身的质量好坏,保证设计方案中设计思想的创新性和先进性,这样才是一个好的建筑产品。在最后决策建筑设计方案是否可以应用时,我们既要关注建筑的本身,同时更要重点关注建筑物与周围的环境是否是可以协调共存的,而这对管理者的决策水平就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标新立异以及独一无二不应是管理者进行决策的核心依据,他们必须具备准确的、贴合实际的价值取向。
3 以建筑设计为基础做好城市规划设计工作
作为城市规划设计工作中的基础设施,不同类型的建筑通过各种方式的组合也就形成了城市的建筑群体空间,在进行建筑设计工作时,我们应重点考虑以下两个问题:(1)注重建筑物的造型设计。建筑首先应有自己独特的造型风格,不必过于复杂,但必须具备自己的特点,其中板材由于其效果的明了、直接,应用的较为广泛;(2)与周围的环境相适应。首先,在设计建筑物的整体轮廓时,其就应与已经存在的建筑物相呼应,流线上符合环境的机理,同时色彩处理以及虚拟对比等内容也应与环境的格调相适应。其次,应从人的角度出发对建筑物的局部进行设计,塑造出符合人的心理和生理需求的建筑空间。对于高层建筑来说,如果是人的视觉无法看到的范围,那么建议简介处理,满足俯瞰的效果即可。
建筑是城市的最核心组成部分,同时建筑也能够准确的反映出城市的文化以及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任何一个世界文明的城市也都是有着其重要的标志性建筑的,建筑的质量以及美观程度对城市的形象也有着决定向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考虑到建筑物本身,同时也要保证建筑与周围的环境是可以协调共存的,只有做好了建筑设计工作,才可能真正的做好城市规划设计工作。
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对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处理好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关系的方法以及以建筑设计为基础做好城市规划设计工作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在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城市规划设计工作是一个城市的建设纲要,而建筑则是这个城市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而要想维护城市的稳定发展,促进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那么在进行建筑设计工作时就必须以城市规划设计为指引,协调好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关系,关注建筑本身的同时更要关注其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从而真正的做好城市现代化的建设工作。
参考文献
[1] 薛静.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关系[J].天然气与石油,2010(2).
关键词:建筑设计 城市规划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城市规划工作在很多方面是产生于建筑设计,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差异也日益凸现。只有在设计中将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相结合才能成就优美、和谐、宜人的城市生活环境。因此作为一个设计师,不仅要关注建筑本身的特点与个性,还要使之与城市规划相适应,只有了解了规划设计的特点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区别,才能更好的做好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
1.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区别
城市规划是在宏观上对城市经济、社会、空阔的综合布置具体安排和科学管理。而建筑设计是针对某单一建筑而言,是对城市规划、法律条款、区域规定进行具体落实。对二者进行区别,对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和建设和谐社会有着重大意义,明确二者的区别以便对二者进行合理结合从而可创造出更优美、和谐、宜人的城市居住工作环境。
二者的不同点具体如下:
(1)确定性不同。建筑设计是由开发商提出具体的设计目标及要求,再由设计师运用相关的专业知识结合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等提供各种满足设计目标的备选方案以供选择,可以说建筑设计是一种由问题找答案的过程,而城市规划却没有具体的备选方案。
城市规划不是简单的按建筑设计去找答案,而是自己要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以此作为建筑设计的目标。同时,城市规划还是一个不断变化、调整的过程,对这种“短期行为”的控制则需要用到“规划年限”,所以“规划年限”是城市规划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依据。
(2)设计的复杂性不同。在建筑设计中大多以象征意义为主,设计师具有形象思维能力即可,而对于一个城市规划师不仅要有形象思维,还要有高度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总揽全局对城市进行系统、合理的规划。现代的城市规划不仅仅是对物质、工程的规划,而是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发展规划与环境规划。所以对规划师的专业要求越来越高,同时为了追求高质量、高效益的规划,城市规划都由各专业人员协作完成。
(3)任务的综合性。建筑设计的过程是对答案的搜索过程,设计程序也是从一般到复杂的过程。而城市规划则不同,它从丁作的开始就要考虑多目标的衔接。是城市基本要素关系的建立与处理、系统分析与综合的过程。在面对城市居民的需求时,各要素间还存在着矛盾。因此,城市规划必须妥善处理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又因规划的单一性,所以城市规划T作有“模”可套、有“法”可推。
(4)目标的超前性。一般情况下。每幢建筑物设计前其性质和功能都规划确定,建筑设计基本上是一次终极目标的静态设计。但城市规划却没有终极目标的稳定性,其规划的整个T程都是对未来目标的探讨,并在社会发展与进步中进行修改调整,它是一种动态设计。
2.城市规划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1)场地设计:场地设计是在城市规划中为满足一个建设项目的需要,基于现状,对场地中的建筑物、交通系统、室外活动设施等进行后来规划,使各要索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工作内容看,场地设计是除建筑单体外的所有建筑,包括单体建筑物、道路交通设施、绿化景园设施,竖向场地下程设施等各要素的详细设计。从建设流程来看,在建设流程中一般是开发商首先确定一个建设项目,并报政府批准,以获得相应的土地,先对设计师提出设计任务与摹本条件以进行设计。同时在具体设计前设计者都还要针对细部问题与开发商进行商谈,以确定最后设计内容。
①城市规划对场地设计的要求:其要求之一主要体现在城市规划对城市用地发展趋势和布局结构的控制,之二体现在详细规划中这也是最重要的凶素,因为对场地有直接的影响,所以场地对控制规划中的土地使用,布局均要做出恰当的,实际的,细致的反应,以便达到合理利用,节约资源的日地。
②对用地性质的规划:控制性详细。总体规划对用地性质的规划限定了规划项目只能在某一区域选择基地地块,对用地进行开发的场地设计中控制性详细规划限定了该地只能做一定性质的使用。
③对用地范围的控制规划:是由建筑红线与道路红线共同完成对建筑的控制。
④对建筑用地范围的控制由建筑范嗣控制线来限定,在区域规划中一般规定不能越过红线。但同时又要求建筑范围控制线应从红线位置退后一定的距离,同时在场地设计中也要按照规划对建筑高度、交通出入口方位、建筑主要朝向等给予控制。设计中必须明确并严格遵守区域法与土地法等法律依据。
(2)城市规划的误区。有于种种政治经济的影响,许多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一直难以区分。因此在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中应遵循以下原则:①结合环境。从城市规划出发,建筑的整体轮廓上应与周围现有的接见住相呼应,立面上虚实对比、色彩处理与环境格调想协调,流线上符合环境的肌理。通过人的心理和身体感受塑造空间。②造型。有自己的风格,整体性强,简单中体现复杂,不变中体现变化。③理性。承传历史文脉,用抽象化的手法引用或延用历史的痕迹。
3.建筑环境与城市宅阅及存在问题
建筑环境指由城市中的非自然因素而形成的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社会发展到今天大部分城市空间的发展都与建筑环境有关,因为当前城市中的全自然环境少之又少,但这也是时代的特点。
城市空间,即城市中的人们在复杂万千的环境中一切感受。在我国城市形成了新的空间肌理特征,具有了工业区、居住区、商业区、行政区、文化区的划分,而每个区有存在不同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建筑密度、高度、体虽、布局方式,从而形成了整体不均质、粗犷的特点。近年来我国的高层如雨后春笋处处都在拔地而起,同时随着建筑高层理论与技术的成熟从而使高层的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各有春秋。使得建筑环境与城市空间更加多样、丰富,但是随之而产生的弊端也日益浮出水面。
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城市建设加速.开发商与建设单位一味追求经济利益,不断更改建设用地和增加建设密度。行政领导为了招商引资,强行干预控制性规划等种种失控现象的出现给高层设计、城市空间的设计带来了很大的麻烦。所以目前如何消除弊端使建筑设计融入城市空间是设计者们当前的一大难题。
城市空间的主体是人,所以高层建筑是否与所处的城市相融。建筑环境与城市空间是否和谐,人在其中占了很大的因素。所以建筑设计者们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人的感受,而不能跟着开发商的利润转,这同时也是对一个设计者的设计能力、职业水平高低的检验,同时规划部门对建筑的规范还有很大的强制性的作用。
4.应对建筑环境与城市空间弊端的措施
(1)避免高层建筑的密集:高层密集虽然使办公更便利。但却给城市空间带来了很多无形的压力。如环境的污染、交通与空间的拥挤、光照降低、气向不畅等瞬素。避免高层建筑的密集度可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上述问题,使建筑环境、城市空间从更高层次上满足人们的居住需要。
(2)高层建筑与城市街道合理布局:建筑高层一般都分布在城市商业发达的地区,这些地段的交通负荷本来就大.高层的集中分布更是大大的增加了交通的拥挤,所以分布在街道两侧的高层要尽量控制层数与高度,同时还就在规划是对街道进行扩展,以加大通行能力。
关键字:建筑设计,城市规划, 探究
Abstract: the city is by building, green, roads, water system, and humanistic landscape and composed of service in space. Urban planning solution is the factors in people and the six sleep feel scale shall prevail with a combination of urban space, but the building design is to solve various factors architecture and city individual function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regulatory detailed planning and city environment of a small environmental coordination.
Key word: architectural design, the urban planning, explored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国际竞争机制和规则的逐步引入,城市间的协调竞争也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问题,使城市规划工作的性质和内容都发生了变化,城市规划显出了前所未有的重要性。建筑作为最终城市景观的核心要素,直接对城市的整体形象和景观产生影响。但如果两者之间不能良好的进行沟通协作,而是各自为政,最终会导致城市建设的混乱和低水准。所以,在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过程中,只有真正体现建筑设计的重要性,加强两者在实际工作中的沟通联系,才能取得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和谐统一,最终达到社会、经济等方面的良好效果。
1.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定义
1.1城市规划设计
城市规划设计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是对城市空间的分析与设计。即对人活动的区域空间和各区域空间关系的协调,是动态地解决和协调各类建筑之间的联系以及建筑群的整体形象,以生态的、可持续的观点延续城市的历史,展望城市的未来,是一种空间地域的规划,是属于宏观的,其研究对象是整个城市和城市所在的区域,其总任务是为各种活动(或土地利用)提供空间结构,这种规划也称“实体环境规划”。
1.2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是城市规划在空间上的具体落实,是解决室内空间的使用、经济、美观的要求,同时在外部形体上,在一定时代特征风格的前提下,与周围环境、城市历史文脉及城市控制性规划相协调的结果。因而,建筑设计是一种微观层次上的空间地域上的规划,其关注的主要对象是建筑单体室内外或建筑群落的空间特性。
2.城市规划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2.1场地设计
场地设计是为满足一个建设项目的要求,在基地现状条件和相关的法规、规范基础上,组织场地中各组成要素(建筑无、交通系统、室外活动设施、绿化景园设施、工程系统)之间关系的设计活动。
2.1.1其根本目的:是通过设计使场地中各要素,尤其是建筑物(对于室内空间的要求是建设目的中最主要的部分,这使建筑物成为一个项目最主要的内容,建筑是场地设计中的核心内容)与其它要素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2.1.2从工作内容上看:场地设计即是整个建筑设计中除建筑物单体的详细设计外所有的设计活动。这一般包括建筑物、交通设施、绿化景园设施、场地竖向、工程设施等的总体安排以及交通设施(道路、广场、停车场等)、绿化景园设施(绿化、景园小品等)、场地竖向与工程设施(工程管线)的详细设计。 2.1.3从建设流程来看:实际建设流程中,一般首先是业主确定一个建设项目,并取得了相应的用地,然后再委托建筑师来设计,建筑师是在野猪所提出的设计任务和基地条件的基础上开始工作的。设计者在进行具体的设计前要做细化和完善设计任务的工作。包括详细培植项目的组成内容,并对这些内容的规模、形式等一些有关的问题做出较为明确的规定,同时要与业主协商,以取得一致的意见。
2.1.4城市规划对场地设计的要求:城市规划对场地设计的要求一方面体现在城市总体规划对于城市用地的发展方向和布局结构的控制之上。另一方面,体现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是具体性的,对场地设计有更直接的影响,场地设计对控制性详细规划之中的土地使用和建筑布置等各项细则必须做出恰当的切实反应。这些要求一般包括:对用地性质和用地范围的控制,对于容积率、建筑覆盖率、绿化覆盖率、建筑高度、建筑后退红线距离等方面的控制,以及对交通入口的方位规定等。它们会对场地设计尤其是布局形态的确定构成决定性影响。
①对用地性质的规划:具体建设项目的选址上,控制性详细规划限定这一项目只能在某一允许区域内选择基地地块;对用地进行开发的场地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限定该地只能做一定性质的使用。
②对用地范围的控制:规划是有建筑红线与道路红线共同完成的。
③对用地强度的控制:是通过容积率、建筑覆盖率、绿化覆盖率等指标来实现的。对容积率、建筑覆盖率最大值及绿化覆盖率最小值来限定,可将基地使用强度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范畴之内。
④对建筑用地范围的控制:由建筑范围控制线来限定。即基地允许建造建筑物的区域。城规中一般都要求建筑范围控制线从红线退后一定距离。
⑤规划中对建筑高度、交通出入口的方位、建筑主要朝向、主入口方位等方面的要求,在场地设计中也应同时予以满足。
2.2我国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研究
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城市总体规划与修建性详细规划之间中间环节,是城市规划管理的主要依据和和土地有偿使用的前提条件。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其控制力也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建设加速,同时也出现种种失控现象。其主要原因有两方面:
①开发商和建设单位一味追求经济利益,不断更改建设用地和增加建设密度。
②行政领导为了招商引资,强行干预控制性规划。
我国控规传统做法忽略了经济规律。目前,我国控规典型的做法是由规划师在指定的大街区或几个大街区内,参照甲方提供的容积率(密度),摆房子,即在保留部分现状的前提下,追求空间体量的美学关系和视觉效果。然后以此来分割地块、分配楼板面积、指定建筑红线,以供将来批租土地之用。这种做法常常土地市场经济规律。如,规划师为了追求美的原则,把地块分配的大小不一,建筑规定的高低不一,丧失了统一的标准和公平的原则。还违背了地价运作的经济规律。
我国城市规划的误区。历史上由于种种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我国的规划设计与大型公共建筑项目的设计之间一直难以区分,这种现象造成我国的控规地从美学和视觉效果出发,缺乏对土地经济体制的全面认识。在控规立法上,我觉得应该注意两个原则:
①对用地的控制要符合土地建设开发的经济规律。
②一切对地价有重要影响的因素应该在立法中有明确的规定。
2.3建筑设计之我见
①结合环境。从城市区域规划出发设想建筑与大环境的结合:建筑的整体轮廓上,与周围的现有建筑呼应,立面上虚实对比、色彩处理与环境格调相协调,流线上,符合环境的肌理;从人的感觉出发想象建筑局部小环境的处理:通过人的生理和心理的感受塑造空间。
②造型。有自己的风格,整体性强、简单中体现复杂,不变中起变化。这方面我喜欢板材效果,直接、明了、轻佻。c.理性。承传历史文脉,用抽象化的手法引用或延续历史的痕迹。
3.结束语
建筑作为城市的重要构成要素,不仅仅能反映出城市文化和历史,重要的标志性建筑也是是一个城市的象征,它的好坏对一个城市的形象会产生很大影响。所以在建筑方案设计时不仅要关注建筑物本身,而且还应关注其是否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即要在城市规划设计的指导下对建筑进行设计,才能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邵映川.论建筑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重要性[J].四川建材,2008,(4).
2.龚爱平.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6).
3.袁渊.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工作关系的探讨[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6).
关键词:建筑规划;建筑设计;联系;协调
我国的经济在不断地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对于生活、生产各方面都有了非常高的要求,对建筑来说,强调高质量和精神层面的享受,想要达到这个要求,就需要做好建筑规划和设计两方面工作,虽然这是两个环节的工作,但是却有关联性,将两者予以协调,对于建筑最终的质量和造型等方方面面,都可以予以保证,相应人员一定要仔细研究。
1 概念简述
一是建筑规划,规划就是在确认一个基本的主题或者是想要得到怎样的结果,然后对此进行方法、时间等计划,对于建筑来说,规划主要就是在确定要建造一栋或者是若干栋建筑之后,对建筑的位置予以调查,对占地、周边环境、怎样排列建筑等方面形成完备的方案,从而使建筑建造完成之后,符合当地城市规划的方案,对于当地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良好发展都予以推动;二是建筑设计,设计与规划虽然都是制定方案,但是设计针对的是规划之中的内容,对建筑进行设计主要就是将建筑整体和内部都进行细分,分别设计,但是整体上还要具有一致性,包括建筑的造型、使用哪些原料、内部房间、电梯、步行空间等占有的面积等,不仅要科学地进行设计,还要保证整体美的感觉,通过设计使规划的内容有理想结果。
2 建筑划和设计两者有关联性
根据上文对概念的叙述,我们可以发现对建筑予以规划和设计,工作内容是有区别的,但是设计的时候却要注意符合规划的内容,而且通过国外相应书籍和经验,发现针对建筑进行规划和设计这两个工作环节有一定关联性:一方面,对建筑予以仔细规划,重点需要对所在地区的城市规划方案进行思考,使规划的内容与城市规划方案相一致,或者是可以推动城市日后的各环节建筑更加平稳地进行,只有具备规划的方案,才能够进行其他环节的工作,设计也就是其中之一,在上文的概念中也提到了一部分,规划之后才能够开展设计环节,在设计的时候,无论是建筑的造型,还是建筑内部怎样布置,甚至是装修方面,都需要最大化考虑人们的要求和规划的内容,如果不这样的话,设计的最终方案就会非常“独特”,比如周边建筑都是仿古风格,在规划的内容中也包括建筑要适当体现古风的色彩,设计人员没有考虑规划内容,设计现代色彩非常突出的建筑,整体上来看,并不能对所在地区予以正面作用,而且规划之中也包括建造建筑各环节工作费用的规定,设计人员以此为前提,可以避免浪费现象;另一方面,通过对建筑予以细分设计,可以使规划内容中各部分都丰富起来,因为规划只是一个条框,只有通过设计才能够将其填充,使最终建筑的方案更加符合人们的要求,比如在规划之中只会提到建筑造型需要注意节约空间,需要体现时代特点,设计工作人员结合这两方面内容,将建筑设计成三角柱体,利用三角形牢固的特点,是建筑既节约空间,又具有现代色彩,而且建筑内部各部分构成,也会更有发挥的空间,给人们不一样的感觉。
3 关于建筑规划和设计如何协调的几点思考
既然建筑规划和设计两个环节的工作具有关联性,相关人员就要思考如何将两者予以协调,这需要国家先完备与之相应的法律法规,保证各环节工作都符合规定,而且要强调绿色建筑,在这个基础上,再从下面两点进行思考:
3.1 两环节工作人员要对工作要求和关联性予以明确,互相配合
将建筑规划和设计协调起来,需要工作人员来进行。
第一,每一个建筑公司的负责人要先明确规划和设计之间的关联,对内部规定予以扩展,要求规划和设计两个部门必须互相配合,这样便于进行管理工作,在这个基础上,建筑规划和设计两个环节的工作人员要对两者之间的关联性予以研究并深刻地理解。
第二,负责规划的工作人员要注意到规划内容是设计环节的依据,了解设计环节的所有内容,将其进行整合,形成条框,然后与规划的条框结合起来,重点对建筑内部进行计划,包括每一个空间需要具备哪些分层从而进行不同的服务,这样设计工作人员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考虑,而且不需要再花费过多的时间。
第三,负责设计的工作人员要先对规划内容进行整合,准确地把握其条框,然后将艺术层面要求和人们使用要求予以结合,按照规划内容中具体的要求,逐一进行设计,这里需要注意一点,在设计的过程之中,一定要注意展现规划的内容,将其细化到每一条要求,而且还要考虑是否符合绿色建筑相应要求、选择哪些种类原料等。
3.2 设计环节工作人员根据规划方案使设计与规划各方面具有一致性
做好上一点内容之后,基本上就可以使建筑的规划和设计环节,基本上就可以使得两个环节协调起来,但是还要对设计环节工作人员进行严格规定,在按照规划内容之中关于建筑造型、内部构造等条框之外,还要注意与规划方案之中的其他方面进行思考,保证一致性,尤其是与建筑的用途、周围环境、建筑所在地的整体风格等。
4 结语
总之,对建筑予以规划和设计是整体工作最重要的两个环节,两者之间也有关联性,科学地加以协调的话,可以得到理想的结果,国家和相应人员要仔细研究。除了文中提到的内容外,建筑的负责人员一定要做好信息化和工作人员能力的提升工作,用三维立体软件,对规划和设计的内容进行模拟,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对建筑的质量予以保证。
参考文献
[1] 王朝霞,冯伟,张崇.基于地域文脉分析的建筑设计――山西运城池神庙周边文化商业建筑群规划设计[J].华中建筑,2012(08):79-82.
关键词 规划设计 住宅组团 造价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9-0116-02
一、规划设计及现状分析
1. 规划设计的定义
规划设计是在项目定位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较具体的规划及总体上的设计,使其功能、风格符合其定位。包含对城市化问题的技术性解决、城市各功能系统的合理调整、城市形态与景观环境的塑造、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内容。包含城镇发展战略规划、城镇体系规划、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村镇规划、城市设计、居住区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风景名胜及旅游规划等。
一个居住小区建成投入使用后,便形成了一个“小社会”。它不仅仅是一个物质环境,同时还是一个社会环境。所以,在规划设计居住小区时必须考虑居住小区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居住小区作为一种物质的表现,是一个可以看到的东西。因为视觉是精神的通道,人们所看到的东西应尽可能地做到是美的。居住小区必须有恰当的功能和合理的经济性,但也同时必须使人们感到愉快即环境优美和舒适。为此在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时在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解决功能问题的同时应将环境美融合在一起考虑。
2.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住宅建设在某种程度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基本上家家有新居、户户有住房,但这都停留在解决多少人的居住问题上,还没有从简单的需要走出来,大都只是满足于斗室之中便可,而忽略了环境效益的综合设计。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经济、文化程度的落后。今后,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近几年,住宅建设逐步走向商品化的轨道,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这也对给规划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住宅小区规划的主要通病是单一的同一方向的行列式排列,即典型的“兵营式”住宅,这种住宅在单体设计上多采用了一梯两户的梯间单元式住宅。此类型住宅可以给住户创造一个安静、互不干扰的室内居住环境。由于这种居住小区在规划设计时只采用一种类型的建筑,使得小区景色一模一样,从而造成一种单调的居住环境,虽说建筑具有高度的秩序,并且不同住宅组团之间有非常不同的构图,仍会感觉缺乏变化。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内容的不断丰富,一些发达国家提出了“人―建筑―环境”的学说,使建筑学、心理学、环境学和生态学互相渗透,从而强调人与环境的有机结合。人们已不满足于这类居住环境,人们的活动已不只局限于斗室之中过安静的日子,居住在这类环境里的人们常常埋怨:“活动的地方都没有”。从这句话里来分析,以前建造的“兵营式”居住小区已不能满足人们休憩、生活和学习的居住要求。
为了丰富居住小区空间的外部轮廊,力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不宜将同一单体住宅重复布置,应将高、中、低层不同建筑形式的住宅搭配布置精心营造。不要只局限于单一层数和型式的住宅。从布置手法上,为丰富居住小区的外部轮廊线,高层住宅布置在小区的中央部位,低层住宅布置在周围。这样就可以避免形成封闭的空间或形成与外部空间隔绝的局面,能够和周围形成统一的整体。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物和地貌。比如为适应高低起伏的地形,在布置时应尽量保留原来的自然地形,从远处看,轮廊参差错落,高低起伏具有韵味。在规划中密切结合绿化布置,住宅组团绿地根据配置的花草树木相互区别,各具特色,使居民从室内及外部都能看到绿地,提高居住环境质量。
为了充分地利用空间,把居民的居住环境从室内引伸到室外,扩大居住空间,方便居民的活动,创造一个整体的住宅组团是适合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的,以往单一的条形住宅行列式布置的住宅组团是对空间的化整为零,那么整体住宅组团的规划布局就是对空间的化零为整之典范。我国许多大小型城市在居住小区的建设中大量采用了整体式住宅组团的规划布局方式,这种规划布置的特点是对空间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它缩短了公共建筑与住宅的距离,方便了居民;居住空间得到了更充分的利用,土地可以重复利用,群体景观比较完整,给住户有安静、安全、方便之感;住宅组团内外用绿化来联系,既又小范围的外部空间,又有区域性的大范围的公共空间。居民围绕公共空间活动或是游憩、打牌下棋、玩球和谈家论政,都有一个可供人们合适的位置。此规划布局形式与我国古园林的设计手法普具相似之处,是适合人们的心理和身体需要的。
居住小区的道路布置,改变以往“横平竖直”的规划模式,大胆采用以典代直的规划方法,创造出“虽由人做,宛自天开”的自然环境来。如我国安徽省某地,占地3公顷,整个居住小区内的道路均采用曲线布置,住宅间的小道也曲线连接,塑造成田园风景式的居住环境。居住其间使人如置身于大自然而心情舒畅。
二、建筑经济分析及造价管理的问题及措施
优秀的建筑设计方案,之所以能在众多方案中脱颖而出,应该集中了众家之长,不仅在设计中有独特的构思,而且在经济分析上也占有优势。然而在目前的方案设计过程中更多的是考虑了建筑的新颖,外形的美观,功能的完善等等,而对于经济分析这一块即便有所考虑,也是花费的功夫甚少。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一环套一环,始终围绕着方案设计进行。初步设计概算不能超过方案设计阶段的投资估算,施工图预算不能超过初步设计概算。所以,方案设计阶段的投资估算是重中之重,方案设计阶段的经济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1.方案设计阶段建筑经济分析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方案设计阶段对建筑经济分析缺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建筑设计工作的特点造成的影响。建筑方案设计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集工程性、艺术性和经济性于一体,只有技术上先进可靠,经济上合理可行的建筑产品才能被社会所接受。但由于建筑设计工作的特点,更多的设计者主要从事的是建筑设计工作中创造性劳动部分,同时受计划经济时代的影响,经济意识薄弱,缺乏将经济意识贯穿于设计过程中。
缺乏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思想。有关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思想是由我国造价管理界人士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但到现在为止,该思想还只是一种工程项目造价管理所追求的境界,一种管理方针和指导思想,缺乏真正的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技术方法。因此项目管理各部门偏重于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缺乏对设计阶段造价管理的理念,对方案阶段造价管理更是缺乏足够的认识。
缺乏方案阶段经济性分析的依据。传统的设计阶段分析以定额为依据,根据概算定额、概算指标确定概算造价,或根据综合预算定额确定预算造价。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随着我国造价管理改革的深入,定额的属性将转变。建设部已于2003年上半年推出《建筑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示范文本,这一方法将在全国逐步推广执行。所有这些都是工程项目造价管理的方法。设计方案阶段尚缺乏经济分析的依据。
设计过程与施工过程脱节。目前我国设计单位的设计人员大多是专职从事设计工作,较少具备施工方面的经验和知识,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还了解的不够,造成设计和施工脱节,施工过程中修改设计、变更的情况时有发生。
2.加强造价管理措施
概算人员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全球市场一体化,国内市场面临“接轨”的选择,专业注册师制度正在逐步完善。要求造价管理人员不仅要有丰富的工作经验,还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如果整天埋头于具体的工作,不及时掌握来自国内外市场的信息,就很难把工作做好,就不能对未来的市场发展走势作出正确的判断。概算部门要变被动为主动,当好设计人员的参谋。主动参与到设计工作中,给设计人员提供多种设计方案的造价指标,如各种不同基础的造价指数,以及不同的装饰材料对造价的影响指数,让设计人员做到胸中有数,以达到设计方案最优化。
设计单位应建立各种建筑类型的造价数据库。近几年建筑市场的发展,给各大设计院带来了无限的商机,产值一年高于一年,各种类型的建筑层出不穷,繁荣了建筑市场,也给城市增添了一道道亮丽的景色。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设计单位的经济工作并没有跟上飞速发展的市场,没有合上建筑设计的节拍。为了完善设计方案以达到从源头上控制工程造价,有实力的设计院应该建立一套完整的各种建筑类型的造价数据库,包括收集外部资料和整理已有的资料,不仅方便了设计人员查询、选择,而且也规范了建筑设计市场,使造价控制工作落到实处。
总之,规划设计既要赋予环境景观亲切宜人的艺术感召力,通过美化生活环境体现社区文化,保持良好生态环境做到可持续发展;又要通过设计优化设计,采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做好方案设计阶段的经济分析,达到性价比的相对平衡。注重节能、节材,在设计阶段有效控制造价。
参考文献:
[1]王仲谷,李锡然.居住区详细规划[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
关键词:绿色建筑;理念;整合设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环境污染程度的不断加重,节能型、环保型等带有绿色设计理念的各种建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而且其将成为我国以后建筑结构选择的主要模式。基于此,绿色建筑也变成了未来建筑工程的主导设计模式。把绿色建筑整合设计思想恰当地应用到实际的建筑设计工作之中,乃是要求广大建筑设计工作者详细考虑的内容。笔者就融城市布局中规划设计、建造方案设计及外貌景观设计于一体的整合设计进行详细阐述。
1 规划与建筑总体整合设计及基本设计策略
建筑行业中规划与建筑总体整合设计是重点关注建筑物的选址过程、整体建筑布局以及建筑物功能、风格等若干要素。
1.1 建筑地址的恰当选择
给建筑物选取建造地址时,须将保障所建造之产品的安全性置于首要位置,针对绿色建筑物建造前的选址过程,其安全性重点体现在如下两项内容上:
(1)依托绿色建筑物的设计思路及规程,运用有效手段尽力减低各类自然灾害等危险因素给建筑物安全性带来的诸多威胁。比如规划出隔离危险的安全区、设置阻隔危险的防护设施等。在此基础上,尚需确保绿色建筑物在建造过程中不给周边生态环境带来危害,在工程建设开始前,须全面、仔细地考察建筑物的周边生态条件及即将实施的各个施工工序,运用对应性的手段降低对周边生态的干扰。
(2)设置周密的多套备用方案,在对建筑物进行选址的过程中,要优先选用已经划批并经人工开发过的建设用地、符合基本开发要求的用地、利用率较低的旧城区地带,最终确定优化好的方案。如此选择不仅可实现节约占地,降低资源耗费、减小工程开发投资,而且可促进对周边环境的保护及维持自然生物的丰富性。
1.2 合理设置建筑布局
在建筑物开工建设前展开的规划设计过程中,应当将整个建筑群立体布局给予综合谋划和预定,每座建筑物不但是一个完整的个型存在,又融入了整个建筑群落布局效果之中。建筑群落的整体布局受区域特点、交通功能、分片区划及气候特点等各种因素的牵制。就一般情况而言,建筑群落的平面分布方式有行列型、周边型、混合型及自由型,其中行列型分布的方式又可细分为斜列型、错列型、并列型三种方式。在实际布置时需充分考虑日照间距的恰当调控,不仅有助于每一座建筑物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及面朝方向,而且建筑物科学错落布局能够有效增加各山墙空间的光照时间和强度,成功防止风影现象叠加。
建筑物的周边布局模式通常是指顺着场地外沿或现成道路排列布局,让整体建筑群落构建成一个完整开放的空间,不仅可实现优良的防风功能,而且尚可实现大幅度的节约占地。但是建筑物的此类布局模式在每栋楼的采光效果上存在较大缺陷;混合型的建筑布局融进了周边型及行列型特点,可将周边型及行列型特点得到完整的展示;自由型布局整体配合了建筑物所处的区域条件及通风采光等一系列环境要素,因而其建筑物布局更加与自然和谐统一,所拥有的绿地景观亦丰富多样、新颖别致。
1.3 赋之以完备的建筑功能
建筑格局的规划效果对绿色建筑功能发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即在充分满足有关经济要素需求的条件下实施科学规划,恰当调整绿色建筑物之间距离、采光强度、防火功能、交通服务水平等各项具体指标,充分达到绿色建筑物的安全性、功能性及环保卫生需求,且基本确定绿色建筑物的选址、总量及布局范围。倘若在进行建筑格局规划时不易实现对各项建筑要素的统一满足,即可对建筑群落的空间布局规模进行约束。比如,在建筑布局的规划设计中,在建筑物之间局部相距比较近的区域墙壁不允许设置窗户等。在此基础上,当进行建筑群落布局规划设计时,尚需依托协商的方式,实现各建筑体的密切配合,以达到展示整体建筑群落布局特征的目的。
1.4 展示鲜明的建筑风格
建筑布局的规划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绿色建筑的风格展示,由建筑角度考虑,建筑工程设计者及投资业主均在内心里存有让所设计建筑物具备区别于其它建筑之独特风格和识别特征,故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建筑工程设计者可能依托某种建筑措施,把此建筑物中的局部结构细节或建筑元素鲜明地给予凸出表现,从而实现抓住人们眼球的效果。
2 绿色建筑整合设计应用
某坡地居住小区被划分成两个区域,北部区域设为A区,占地范围66889m2,约折100.2亩;南部区域设为B区,占地范围39060m2,约折58.5亩。此居民小区总体地貌特征为北侧高南侧低,A区地势落差较大,其高度位于海拔42m~64m区间内;B区地块高度位于海拔37m~36m。
2.1 建筑布局规划
此例建设占地轮廓较为规整,其建筑规划过程无需处理繁琐组织环节,仅需充分考虑斜坡地形及居民的生活特点,把绿色生态理念充分融入其中进而科学谋划与设计,设置居民小区公共景观观赏中心,侧重尺度匹配、和谐的相邻群落间隔布局,各局部区域设置对应景观观赏中心,由此构建分层共享的空间布局,方可实现平面布局的优化效果。
在顺应大街方向的地域,人口密集区选定为商业经营区,而且将商业店铺分开布置,和入口大门组合成完整功能区,充当配合型商业经营用房,也可有效屏蔽前排临界道路给居民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恰当融入本地风俗习惯,把公共活动中心及民俗庆典大厅巧妙融为一体,在健全服务功能的基础上,也展现了尊重人性的理念。
2.2 建筑接地模式的表现
地表面与居民小区建筑之间的衔接方式有较多类型,有盖土型、地表型及高架型等。如此诸多方式都各有千秋。盖土型的优越性在于其有效减少了土地资源浪费、具备较佳的空间利用效果且不对周边环境造成损害;地表型其土石填充量较小且顺势依地而建;采用架空型对地表现状不造成毁坏后果。依据实际地形整体平衡考虑这三种方案,本工程选用地面上堆砌平台的设计。此种施工工艺较为简单,不但能够维持较佳的空间造形,亦大幅度减小了对原始地貌的损坏[5]。
2.3 建筑风格
在规划设计坡地建筑时,对于立面的处理应该融入到自然的地形中,也要考虑到当地的城市色彩规划,切忌不能喧宾夺主。在色彩的选择上遵循徐州市城市色彩规划设计原则,经济开发区的色彩定位归属于“展”字区。本次小区设计的基调色采用XZ-07,辅助色采用XZ-46,坡屋顶采用XZ-44,这种配色的选择,即与经济开发区的色彩定位保持一致,又与周边小区的色调保持一致。在形式的处理上特别注意同周边环境的配合,整体设计简洁大方,线脚干脆利索,体现了拆迁安置房简约而不简单、适用而现代的建筑性格。
2.4 景观结构
本方案的景观设计就是从整体出发,根据A区坡地北高南低,建筑与坡地设计利用地形高差营造出错落有致的特色景观,在根据小区入口景观、休闲广场中心景观、宅前组团景观递次展开,形成有序的景观视觉通廊。景观设计与建筑布置相结合,保证社区居民有充分的活动空间,户户有景可赏。在规划用地四周道路两侧种植行例式路荫乔木,基地内部道路根据道路性质、功能、宽度因地制宜,灵活布置景观,结合挡土墙、土坡等,创造出生动的三维立体绿化空间。三维的绿化空间比二维的绿化空间多出一面垂直绿化,扩大了总的绿化面积,解决了建筑用地与绿化面积的矛盾,从而带来更佳的建筑小环境,在保持该地块原有特色的同时,提升了小区的价值和竞争力。
结语
当今时代的主流思想是可持续发展,而建筑领域是一个能源消耗程度相对较大、污染情况较严重的行业,因此建筑行业向着绿色化方向发展已势在必行。建筑设计方面的从业人员有也对此有了较充分的认识,认识到只有运用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才能有效的降低建筑队当地环境的影响,建筑的设计工作也应与时俱进,顺应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即构成可持续发展社会。
参考文献
[1]陈艳萍.关于节能理念在现代幕墙设计中有效应用的策略思考[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03).
[2]孔祥伟.基于节能理念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探讨[J].江西建材,2015(18).
[3]王永斌.建筑施工技术中节能理念应用探索[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02).
关键词:城市空间;高层建筑;建筑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近些年来,随着人类经济文明的发展,高层建筑的发展已经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考验,现在具有的这几理论和技术上都趋近于成熟,结构形式上也具有多样化特征,在城市空间上担任着较为重要的角色。如何恰当的融入的城市空间并且与之和谐相处是现在需要加强探索的话题。
一、城市空间与高层建筑的关系
城市空间在科学上的定义是城市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场所,是居民活动的场所提供者。但是此文所探讨的城市空间则是具体到了建筑物、广场、道路、绿化等细节方面,这些事城市的实体组成部分,人们可以对其有直观的感受。高层建筑与城市空间能否相处融洽的问题就是以居民对于其感受来判定的,人的感受是其重要的评定标准,所以建筑在建设的时候需要考虑到人为的感受,其空间是否有利于人们的利用,其外观是否符合人们的审美等,建筑的内外部都需要达到一定的要求。
但是建筑师往往在建设的时候更加注意的是开发商的利益,对于建筑与环境的相融等没有加以过多的关注,这样导致建筑建好之后出现一些后续的问题,与城市空间不能够很好的融合在一起。所以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需要注意高层建筑与城市空间之间的协调性,营造出一个和谐共存的环境,建筑设计和规划设计是两个需要重点注意的方面,下面就分别探讨其对于城市空间对于高层建筑设计的影响。
二、高层建筑外部设计原则
1.高层建筑与城市环境相协调
高层建筑的布局极大地影响着城市的总体艺术轮廓和线条,高层建筑做为城市的标志物,其无形之中就成为了城市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是,高层建筑的布置需要与城市环境相协调。具体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点:
(1)高层建筑之间的间距、高度都会影响城市的整体布局和轮廓,因此高层建筑可以组成相关形状的图形来美化城市环境。
(2)高层建筑不可孤立的矗立于城市空间内,也不可随地随意的建造高层建筑,这样容易使市民或者游客产生不和谐的感觉,而且容易降低城市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3)高层建筑的顶部建设不宜采用相似的建筑模式,否则一方面会极大地影响城市的美感,另一方面容易使人产生城市缺乏创意的主观映象。
2. 高层建筑的外观和内部均要有很强的识别性
高层建筑的外观识别性主要表现在:高层建筑的楼层总数、总高度;高层建筑得到外观颜色的搭配;高层建筑楼顶的设计要有特色;高层建筑的单元通道的外观设计要有很强的辨识度。高层建筑的内部结构也要相互区别,这些区别主要表现在:楼梯的阶数和扶手的选材要有个性;台阶的宽度要符合一定的标准;电表和水表的安装位置要合理。
三、建筑设计
1.充分发挥广场的作用
高层建筑师一个大体量的建筑形体,伫立在街道中往往给人以压迫感,这样是由于其体量造成的,所以在进行高层设计的时候往往在其前面设置有一个广场,推出红线一定的距离,减少建筑对于街道的压迫感,而且起到了缓冲的作用,缓解了高层建筑中大量人员造成的交通问题。此外,广场作为城市的节点,在街道空间和城市空间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是公众喜爱的聚集之地,共享的空间往往给人留下好的印象。还有的广场设置成为下沉式的,这样的空间更加具有独特性,创造出了一个更加安逸舒适的休闲聚集地,使得建筑更加突出,又具有一定的人文气息和城市活力。下沉式的广场能够给人更深刻的印象,是具有情趣的建筑空间,在进行高层建筑设计的时候需要加强广场的利用。
2.高层建筑主体设计
高层建筑师一个城市重要的象征,是一个城市天际线的组成部分,反映出其经济文化发展的水平,所以在进行建筑主体设计的时候需要选择合理的造型。由于高层建筑的结构需求限制,其形式在满足功能需求的情况下在外观上的变化没有多层建筑那么丰富,所以其建设一般没有过多的装饰和变化,有的甚至采用结构外露的形式。
高层建筑的塔楼使其重要的表现部分,对于建筑形式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也是国内外高层建筑的区别标志。随着现在节能环保观念在建筑行业的发展和普及,也出现了生态型建筑概念,建筑在追求形式的同时需要注意绿色和环保意识的渗透,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费,使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建筑的通风和采光尽量采用自然式,结合当地的环境和气候条件进行设计和调节,使建筑更加具有生态观念,形成良好的空间环境。这些是新时代对于高层建筑设计的新需求。另外,高层建筑的裙房对于城市空间也具有一定的影响,街道的尺度和人性化空间的营造等都关系到裙房的设计。高层建筑的裙房设计上一般是不同于立面,设计更加细致和和丰富,而且更加贴合人的尺度,具有一定的亲切性,对于周围的街道影响比较大。在进行裙房设计的时候需要注意与整个环境的相融性,虽然对于生态环境没有过多的影响,但是对于城市天际线也有很重要的影响,在设计的时候需要从细节加以重视。
3. 采用多样的处理方法
高层建筑的塔楼部分变化非常的细微,但是底层的设计可以采用多样的方法来处理,因此可以采用底层架空和入口缩进的方法来处理。另外,城市空间的合理布局需要将城市道路、广场、建筑物的间距考虑在内,并且将这些元素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得城市空间呈现出开放式的空间模式,这种结合模式不仅为广大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休憩之地,而且还极大地缓解了交通拥堵的现象。
四、规划设计
1.避免高层建筑密集化
高层建筑体量大,具有很好的标志性作用,在进行规划的时候需要注意避免建设密集,这样会造成很大程度上的城市压力,不管是城市交通还是土地的承受能力,还有环境的污染上都有着较为明显的影响。例如高层建筑的周边交通要求较高,需要有较多的交通设施,另外,高层建筑的大面积玻璃幕墙会造成一定的光污染问题,还有高压风带的形成会对于环境有很负面的影响。
2.高层建筑与城市街道
高层建筑周边一般是城市的中心发达地区,经济和文化的枢纽,地段的交通荷载肯定是很大的,高层建筑的建设将会使街道交通得到很大程度的增加,高层建筑周边的建筑应该不要过高,街道设计需要合理,适当进行扩建,保证一定的交通流量。
3.控制超高层建筑数量
目前超高层建筑的建设越来越普遍,代表城市的形象和经济发展状况,但实际上这是城市空间的一个很大的负担,经济上和环境上都超出了负荷,而并没有带来过多的优势,在超高层建筑的建设上需要对其数量进行限制。
结语
高层建筑的设计是一个综合分析的过程,高层建筑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与城市空间的协调性以及城市规划的布局。对于我国而言,高层建筑也是一个热点,在逐渐的进步和探究的过程中,其建设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城市空间与其相融的探讨就是其中的重要话题,高层建筑的设计需要顺应城市空间的布局,能够与城市空间相融合,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高层建筑与城市空间的融合正不断的完善。
参考文献:
[1] 王珏加.浅谈城市空间[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
[2] 刘顺校,周湘津.浅谈城市空间与高层建筑设计[M].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3] 夏祖华,黄伟康.城市空间设计研究[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4] 李玉红,王静.浅谈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建设[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5] 姜晓.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的探讨.《建材与装饰》.2012,18.
[6] 徐南.浅谈高层建筑设计的概念.《建材发展导向(下)》.2012,2.
摘要:城市设计就是以人为中心,以城市整体环境出发的规划设计工作。其目的在于改善城市整体形象与环境景观,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如何在小城市这种特定的基础环境下采取城市设计手法,获取较完美的景观效果,体现浓郁的地方特色,笔者以本县建材街的规划设计为例,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关键词:城市、街道、景观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城市形象是一个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繁荣发达的标志。一方面,人口城市化进程加快,作为转移农业人口重要场地的小城市,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社会的进步,使市民对小城市建设由满足单一的功能需求,转向以提高城镇建筑环境和人居环境质量这个根本目标,强烈要求具备较高文化品位、较深文化内涵、兼有多种功能的城市环境与之相适应。城市建设的着眼点也相继转移到城市环境控制、城市形象设计、城市景观规划等崭新课题上来。随着《河北省建设事业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实施,无疑更促使小城市街景规划设计提上重要议事日程。的确,街道景观是小城市的街景现状,令人感到其应有的城市和亲切尺度消失在对大城市的刻意模仿中,导致小城市街景不如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原因是小城市规划建设中,缺乏对城市设计的深入领会与贯彻,而景观规划设计又恰恰是城市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
一、街道景观与建筑群体设计
在形成街道景观的诸要素中,建筑是主要因素,是反应街景效果的主要内容。目睹大城市的景色,人们心目中自然而然形成城市建筑的物征标识---巍然屹立的摩天大楼,甚至不经建筑专家的精心雕琢,建筑自身的体量就形成了其丰富的体型。是否小城市也要效仿这种大体量建筑特色?显然,小城市的建设规划决定其建筑多为低层,不可能形成高楼林立。这就需要适合自己特色的设计方法。建筑设计这种独特的艺术创作,不仅有它自身形式美的规律,而且受客观环境条件制约很大。笔者认为,小城市建筑设计不能象大城市那样大手法,而应立足现实,因地制宜,灵活运用建筑自身形式美的规律,体现地方特色。如本县建材街建筑设计就存在三方面不利因素:第一,街道地域平坦,建筑缺少自然地形和自然景观的烘托,难以形成起伏跌宕的建筑轮廓;第二,街道两侧建筑除几个转角楼外,均为低层商住楼,投资者多为个体工商户,经济力量薄弱又给建筑的高层次、高品位带来难度;第三受原有建筑拆迁的影响,个体户的占地规模为进深8—10米,寸土如金,严格按照建筑后退道路红线形成进退,会影响其门店使用。在这种环境条件下,为设计出实用美观的建筑作品,我们遵循了以下四点:(一)首先满足建筑的功能要求。任何建筑,建必须有用,即必须具有预期的使用价值,达到其功能要求。因不同功能要求的建筑,具有不同的内部空间组合特点。建筑的外形设计应正确表现这些建筑类型的特征,并采用适当的建筑艺术处理方法来强调其个性,使其鲜明突出,有效的区别于其他建筑。使用功能不当的建筑是缺乏建设价值的。鉴于此,建材街低层商住楼的设计,底层在保证门店功能的前提下,设置了大片玻璃面的陈列橱窗和大量人流的明显出入口,来显示商业建筑形象的立面特征。(二)反应结构施工技术特点。建筑不同于一般艺术品,必须运用大量建材并通过一定的结构施工技术完成。而建筑结构体系是构成内部空间和外部形体的重要条件之一。不用的结构体系,会产生不同的建筑外形与风格。建材街商住楼,由于底层门店的开敞性与上层住宅的私密性截然相反,因此对其各自合理的结构要求也就不同。我们采用了混凝土框架结构后,既保证了底层门店形成灵活开启的立面门窗和灵活分隔的店面大空间,方便出租与使用,又满足了上层住宅的合理分隔以便衣食住。(三)适应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房屋建筑投资很大,在建筑外形设计中,必须正确处理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等方面的关系,严格按国家规定的建筑标准及相应的经济指标,防止片面强调其艺术性忽略建筑设计的经济性。应在合理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用较小的投资建造简洁、明朗、朴素大方的建筑物。同时在外装修上没有采用价格昂贵的大理石类贴面,而是在临街面采用建房者能接受的一般贴面砖,背立面采用清水墙或涂料,同样不失美观效果。(四)符合建筑美学原则。建筑美学原则即建筑构图基本规律,包括统一、均衡、稳定、对比、韵律、比例尺度等。它既是指导建筑外形设计的原则,又是检验建筑外形美与否的标准。实际设计中,建筑构图的基本规律常体现在片面追求进退错落,以求千变万化,但忽略了进退须有序,错落须有秩,变化须统一。对于建材街的建筑我们注重了以下几方面景观设计:首先利用整条街道三个交叉路口的自然分割,分段体现建筑效果,各有自己的建筑符号与风格。第二每段中间为2-3层建筑,两端为多层综合楼,形成对称与错落。第三用女儿墙合理的尺度变化形成屋顶有节奏的起伏;临街面采用适用、经济、美观的带型窗与实体墙柱形成虚实对比,丰富立面效果。第四建筑色彩的合理搭配。建筑色彩对建筑的最终效果影响极大。为突出商业气氛的浓厚外墙色彩的搭配,我们采用以浅色调为基准,门柱檐口点缀红色来强调色彩效果。通过以上处理,整个街道建筑景观新颖独特,充满时代气息和地方特色,可谓是平山县第一景观优美的街道。
二、不容忽视的景观内容---环境小品及绿化
小品是人们直接接触且相当频繁的城市景观构成要素。它对街道景观的作用体现在本身虽小,但有时更胜于大建筑。如路灯、广告、招牌、废物箱、公厕等。走在大街上会有这样的感觉,开敞的路边垃圾池,会招来无数蚊蝇,散发出令人作呕的异味,更会使街道形象丑陋不堪。而一个外形精美的垃圾筒,不仅卫生洁净,而且会给街道添姿增色。广告和招牌同样对街道景观影响极大,做得好会起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作用,反之则会大煞风景。因此环境小品在街景规划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内容。
三、街道空间的艺术处理
城市美是城市空间效果的美。当人们进入街道后,首先摄入眼帘的,是街道空间---道路、绿化、小品、建筑群等。这种空间使人产生对街道的印象,即景观效果。不仅人的活动离不开空间,空间也影响人的情绪。显然街道空间处理非常重要。它具有强烈的精神功能和艺术性。使不同街道呈现不同的特色景观,是规划设计者的责任。街道空间,应通过道路把两侧建筑、小品、绿化等组织起来,形成整体空间容貌。对交通性感到,往往进行的是速度较快的动态观赏,人们一般只注重街景大体轮廓,摄取较为概括简略的印象,因此应强调大效果、大轮廓处理及建筑物的形体组合,追求街道的整体性、连续性、节奏感;而商业性、生活型街道,因观赏是缓步进行,则应处理的精巧细致。
1、首先是充分运用了自动化系统的建筑自动化优势。传统建筑的排水、电力、消防、暖通空调、信息通讯等,都可以实现各子系统的就地自动化运行,通过智能建筑可以将这些子系统之间联动起来,不仅可以实现各子系统独立的自动化控制,还可以联动运行,实现远程控制及综合管理。
2、绿色节能运行在智能建筑中的实现。智能建筑是工业革命之后结合现代化技术而提出的一种建筑理念。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的应用,使智能建筑超越传统建筑,在设备运行控制、后期管理等各方面,截然不同于传统建筑,不仅具有节能降耗的作用,其使用寿命也相对较长。
3、优越的网通技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深入,建筑与信息的结合度越来越高,这就为智能建筑的发展提供了可能与技术支持,同时也满足了高效智能化建筑的需要。
二、智能建筑发展出现的问题
1.对智能建筑的理解与标准的问题
目前我国业主对智能建筑的理解和追求相对简单,开发商很容易将智能建筑作为营销嘘头,而布局的智能建筑不论是从功能上还是技术上都无法做到智能化、人性化,单纯跟风的情况很普遍。同时因为智能设备和智能建筑的相关标准尚未统一,存在各厂家接口不标准统一,各自为战,损坏后维修更换困难。由于接口设备不标准统一,用户后期配件维修、更换无法自由选择,用户被绑定在一个产品厂家上。这些问题对于我国智能建筑的发展是一个潜在的威胁。行业内经常听到同行交流说,因采购回的设备接口不一,各系统无法配套使用,导致工期延误。
2.智能建筑规划设计的问题
不同于其他建筑的方案,智能建筑设计必须多元化和个性化,不同地域、不同性质、不同规模的建筑不可能有唯一的解决方案。智能建筑发展从3A到5A,现在更有了7A。许多业主在智能建筑规划设计之初对智能建筑一知半解,缺乏相应的智能建筑方面的专业造价工程师,对智能建筑的投入、产出效益,数据掌握不充分,缺乏长远眼光,当设计工作完成后,又由于一次投资费用过大而取消,导致之前设计作废,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
3.智能建筑运行维护的问题
目前很多物业,不舍得投入去聘请高水平的技术人员对设备进行运行维护,导致智能化设备不能正常运行。由于设备一次投资造价很高,后期不能充分发挥降低消耗、延长使用寿命、节约成本的功效,投入产出比效益就得不到充分体现,这种情况也严重影响了智能建筑的发展和推广。
4.施工技术和施工人员的问题
随着智能建筑的发展,相关施工技术成为新的研究课题,但是很多建筑单位对智能建筑施工技术认识不足,对智能建筑中自动化、即时通李宗海青岛和达置业有限公司266034讯等掌握不到位,技术不成熟。同时建筑施工人员方面,建筑施工人员是建筑物完成的主体之一,关于智能建筑的优越性,上文已经指出,其与传统建筑体有着莫大的区别,但我国的智能建筑却多是由传统建筑工人修筑而成,这些工人整体的专业知识及技术水平不强,未经过专业培训,不熟悉、不了解智能建筑相关情况,使智能建筑功能保障存在不稳定因素。
三、智能建筑发展措施
1.规范智能建筑技术与行业标准
加强智能建筑的规范化管理,即以法律法规等对智能建筑的设计与施工进行必要的约束。建筑行业从开始到最后,最需要注意的是安全运行,安全运行二字可大可小,对于施工来说既是重中之重,也是关键所在,建筑成果只能在安全运行有所保证的条件下,才能得到最彻底的实现。在整个建筑行业中,当属智能建筑的施工配套设备成本最高,牵扯到的专业、部门与人员也最为复杂多变,所以欲想在乱中求得安全,实现安全建筑,必须有相关的建筑设计规范进行约束。目前,我国在智能建筑法规这一方面还较为落后,国家并未出台专业性法律法规,借助参考国外法律建设是我国智能化建筑法律法规走向完善的必然。
2.智能建筑设计规划的步骤
对智能建筑设计的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首先就是针对建筑物业主的需求的分析,对于初步的规划和设计方法的确定以及对于设计方案的可行性的分析,建筑设计者应该根据业主对于建筑的需求进行整理以及分析,要对业主的需求进行定量化的分析,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形成更为科学的具体设计目标。
3.行业人才的培养
智能建筑区别于传统建筑最大的不同便是建筑配套设备与信息技术的密切联系性,这便对从事这项工作的技术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作人员必须熟练了解并掌握智能建筑中的每一项应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等,这是设计并提高智能建筑系统的必然,此外,在对知识充分掌握的同时还要对学会融会贯通,学以致用,使我国的智能建筑可以借助专业人才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4.运行维护升级
智能建筑中5A都是设定好的程序,管理人员往往只是检查程序运行是否正常,而忽视了智能建筑是开放性系统,从固件到软件都可以升级。例如:智能建筑在建筑中使用智能化技术,可以根据使用者的需要调节改变室内的温度、湿度、光照、背景音乐等,既可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的更加人性化工作生活环境,又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浪费,节约能源。在照明方面,智能建筑可以根据时间、场合、人流量、室外光照强度的不同,通过光照、预设值、控制方式,对光照度进行精确设置和合理管理,不仅节省了能源开支,还可以延长照明设备的使用寿命。
四、智能建筑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