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5 18:01:3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校实验室设计规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摘 要: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实验室建设是与专业建设、学科建设、课程建设紧密相关的重要建设,是开展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也是应用技术型大学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立足本科教育,培养研究型、创新型的人才,建立以培养学生综合设计能力的系列实验室体系。根据学校的专业建设发展规划和学院专业调整规划,建立适应于新型工程科技人才知识、素质、能力培养的课程实验体系和工程实践体系,建设出具有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能面向不同层次开设基础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室。
关键词:应用技术型大学 实验室建设 路由与交换实验室
中图分类号:F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9(c)-0108-02
应用技术型大学专业实验室的建设,都是从教学需求出发,从专业建设出发,所以不是简单的购买设备满足数量。新建实验室是为了满足专业需求,如果是新招生专业,则需要集全院专业教师的力量,根据培养方案课程设置需要,提出对实验室的教学需求;还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实验室的建设需要一系列的建设方案、专家认证、建设支撑文档,需要长时间地去调整、调查才能有适应人才培养专业需求、适合应用技术型大学专业定位的实验室。笔者以计算机类路由与交换实验室为例,梳理实验室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和节点。下面以路由与交换实验室为例简要列出了规划方案的部分内容。
1 计算机类路由与交换实验室建设意义与目标
建设一流的路由与交换实验室,填补了网络通信技术实验教学方面的空白,实现从计算机教学到IT基础架构教学的跨越。极大改善了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的条件,从硬件设备到实验课程的设计超出了教改立项时预计的规模;根据先进通信技术,开阔学生的思路和眼界,在通信技术方面,为学院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提供良好的教学与科研条件。充分利用教学实验平台的现有资源,并促进其进一步发展。教学实验平台除了完成学校的实验教学任务,还应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面向社会和学校进行再教育,这是大势所趋。
2 可开设专业实验项目、课程实验项目及实训项目介绍
路由与交换实验室可开设专业实验项目介绍:计算机网络基础、局域网技术基础、以太网交换、IP路由技术、网络安全技术基础、网络优化和管理基础园区网概述、VLAN技术、生成树协议、IP Phone接入网络、园区网安全技术、园区网管理维护大规模网络路由概述、路由基础、OSPF、IPv6基础、安全VPN技术、数据中心的架构设计、数据中心组网基本功能部署、数据中心的安全架构、数据中心入侵防御系统部署应用、虚拟化数据中心接入网络技术介绍。
3 平面设计规划,实验室的总体布局
应用技术型大学一般都会把同一专业的实验室规划到一层或一栋楼中,首先要依据实验室建设的目标,学生的数量以及未来专业的发展,选定实验室的场地。由实验室场地的大小,确定每次实验教学的人次,如果学生人数较多的话可以采用分组实验教学。
路由与交换实验室,约100 m2的面积。路由与交换实验室5个机柜共有5组核心设备,每组可供6个人的实验要求。用于摆放计算机终端的电脑桌采用六边型电脑桌,摆放的间距、位置可以预先规划。由需建设实验室学院提出实验室建设要求,由后勤部做出系统的平面设计。有关路由与交换实验教学部分需要注意的设计有:强电供电、线路、地面防静电、地面防水、地面架空,地面荷载,温度、湿度及照明等。
4 实验室建设所需主要设备及软件清单
实验室设备除了实验室的核心设备,还包括终端设备、教学用的多媒体设备,以及用于实验教学的各种软件,对这些设备的参数要求需要描述清楚。笔者在这里只罗列主要的核心设备。
路由与交换实验室主要核心设备名称、数量及主要参数:
(1)统一安全接入网关:数量5台。
主要参数:防火墙整机吞吐量≥300 Mbps,最大并发连接数≥10万,每秒新建连接数≥6 000,支持所列所有应用,包括:H.323、SIP、FTP、TFTP、RSH、RTSP、SQL Net、HTTP、MS-RPC、PPTP/GRE、SUN-RPC,支持3DES、AES256算法,支持≥512 IPSec VPN隧道。
(2)统一安全网关:数量1台。
主要参数:防火墙整机吞吐量≥1.5 Gbps,最大并发连接数≥100万,每秒新建连接数≥2.5万,必须配备千兆电口≥9个,备配置口、AUX口、HA口、管理口,且必须为独立接口。产品支持基于状态检测的包过滤技术,能够根据源和目的IP地址进行数据包过滤。支持IPv6,支持IPv4与IPv6混合环境。
(3)智能以太网三层交换机:数量10台。
主要参数:背板带宽≥30 G/交换容量≥10 G/包转发率≥9 Mpps/24个10/100Base-TX固定端口,支持光/电千兆扩展/支持RIP1/2、OSPF、BGP、IS-IS等路由协议,支持端口和MAC地址的捆绑,支持风暴抑制,抑制能力连续可设等。
(4)千兆以太网二层交换机:数量10台。
主要参数:交换容量≥19.2 G,整机转发能力≥6.5 Mpps,用户接口24个10/100Base-TX(POE)支持MDI/MDI-X自适应,2个GE光/电口。
(5)智能集成多业务路由器:数量6台。
主要参数:高性能RISC CPU,CPU主频≥300 MHz,包转发性能≥75 kpps,模块插槽数量≥2,支持Console/Telnet管理。可以进行远程网管和软件版本升级,支持IPv4/IPv6双协议栈,支持OSPFv1/v2/v3、RIP/RIPng、IS-ISv4/v6、BGP4/BGP4+等路由协议,支持DiffServ QoS,固化提供10/100 M以太2个以上。
(6)内部服务器(Web、Email、DNS等):数量1台。
主要参数:CPU为Xeon E3-1220 3.1GH,内存容量为4 GB DDR3,标配硬盘容量为500 G,内部硬盘架数为最大支持2块3.5英寸SATA/SAS硬盘,网络控制器为双端口千兆网卡。
5 结语
应用技术型大学实验室建设更注重专业学科的发展方向和国内外专业技术的发展,实验室的建设更要寻求社会的力量,选择与一家拥有强大研发实力的、市场拓展能力的公司合作建设,将对科研成果转化起到高效催化剂的作用。应用技术型大学实验室的建立以培养学生综合设计能力的系列实验体系;促使学生从科目学习向工程实际综合、从知识积累向能力生成转化;为学生提供激发创新思维、学习和实施创新设计的工程环境;系统培养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才能满足高端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赵越.高职高专实验室建设的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14,16(4):87-90.
一、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概况
物流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物流系统由运输、仓储、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包装、配送和信息处理等七大系统构成。从物流工作的活动范围上看,可分为国内物流和国外物流;从物流业务性质上分,又可分为物流管理、物流设计规划、物流技术等三方面。所以,物流人才应该是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的人才。
1.目前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课本文由收集整理程现状
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一定要落实到课程的学习上。而目前国内一些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课程体系设置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课程开设时序混乱,缺少特色课程。并且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设置不衔接。这一系列问题的存在对培养专业人才极为不利,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
2.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定位
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需要具备完善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具有较强的学习和交流能力。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了解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掌握统计学、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坚实的外语、数学和计算机基础,系统了解和掌握国内外物流业发展的动态、最新物流概念、物流管理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具有物流管理和经营的实际运作能力,能在物流业及各类工商企业、跨国公司从事物流管理、仓储管理、运输管理、供应链管理等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一定的创新意识及创业能力,既能适应现代物流管理的需要,又能从事物流系统优化设计和物流经营、管理、决策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
1.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
针对目前国内物流行业的发展现状,以及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情况,学校在课程设置的时候,要从社会需求入手,不能设置一些与社会需求相差太远的专业课程,这个方面可以采取市场调研和问卷的形式来完成。另外针对物流管理人才的特点,在培养的过程中,要结合本学校的特点,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将来就业领域的先进技术和了解企业现状方面,而不能让学生把时间只耗在纯理论探索等领域。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针对专业学科特点、课程特点和实践应用需要,尽可能多地使用符合企业需要的教材和教具;还可以多开展案例教学,通过多媒体技术和视频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加速物流知识的传播和更新。在教学的时间安排上,要增加应用课程的比重,加大社会实践教学的力度。要根除本科教育纯理论化的痼疾,加大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比重,减少课程的课堂授课时间,使学生有足够的实验和社会实践时间,把书本知识变为实际工作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2.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注重实践教学
物流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从目前企业对物流专业人才需求情况来看,有绝大部分企业认为目前物流专业的毕业生理论基础扎实,但实际操作能力较差。学生对专业知识重要性的认识与企业的需要既有相同点同时又有较大的偏差。高校应该加强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实际技术应用能力,大力发展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环节,在教学设施建设方面,应该创造条件建立校内实验室。一方面是要完善现代化“多媒体教室”和“第三方物流”模拟实验室;另一方面还要配备有“自动分拣机”、“条形码识别机”、“标准化集配车”等专业设备的物流管理模拟实验室,用于物流配送各环节的实践性教学。同时,还要选择一些技术水平高,管理规范的物流企业作为校外实习基地,组织学生到实际的物流工作岗位实习,使学生掌握真正的工作技能,为以后的就业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建立多元化考核制度
关键词 电子信息类 C语言程序设计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pecialty C Programming
Language Practice Teaching
HUANG Linsheng, LIANG Dong
(School of 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Anhui University, Hefei, Anhui 230601)
Abstract "C Programming Language" cours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ystem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practice teaching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aspects. On the basis of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course, the development of specific teaching practices and program design and planning to carry out targeted practical teaching activities.
Key words electronic information; "C Programming Language"; practice teaching
0 引言
C语言有着功能丰富、方便实用、高效通用等显著特点,从而被大部分理工科高校选作计算机程序设计教学的入门基础语言之一。尤其对于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而言,无论是在求学阶段的专业课,如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嵌入式系统等,还是在学校期间参加的各种电子设计大赛和本科毕业设计等,都要求能熟练利用C语言进行编程。而且C语言是一种底层开发语言,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和科研阶段还需要大量的接触基于C语言的各类软硬件平台的设计、开发和应用,因此熟练掌握和运用C语言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正是基于C语言课程的重要性,我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研究生复试时,一直将C语言编程能力测试作为必须考查的项目之一。
由于现在各个高校采用的C语言教材种类繁多,教材质量良莠不齐,所以我们课题组老师针对电子信息类专业自身特点,同时结合C语言课程发展的最新动态,编写了具有针对性的C语言程序设计教材和配套的实验指导书。经过5年多的教学实践,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实践教学对于学生编程能力的提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加强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我们针对不同基础、能力和要求的学生,设计和开展实践教学环节,提供有针对性的课堂案例、课程设计、创新实验等实践内容,促使学生通过动手练习,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提升自己的编程能力。
1 实践教学设计
针对电子信息类专业特点,我们制定了特定的实践教学设计规划和方案,设计方案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优化教学流程,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优化传统的C语言教学流程,例如我们将指针模块放到函数模块之前讲述,这样既有效避免了先讲函数容易导致概念模糊甚至出错的问题,同时也使得学生在学习函数时就能够通过自己编程实践,将C语言较难掌握的指针内容融会贯通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欲望。
1.2 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动手实践能力
在我们的教材编写过程中,除了设置大量的例题和习题外,我们还设置了“想一想”模块,针对例题中给出的算法思路和程序结构提出若干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并给出问题答案,对于有疑问的地方,引导学生上机练习,通过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程序编写能力。
1.3 实验教学个性化培养和指导
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特点,首先我们在实验教学中采取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的方案,先开展验证性实验,后安排综合性实验,让学生有个逐渐适应的过程。为了锻炼和拓展学生开发应用程序的能力,我们在教学实践地开展了C语言实际应用环节,在教材中提供了若干基于对话框的Windows应用程序开发实例,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选择理论基础知识掌握得较好的同学作为组长,以小组为单位,在教材给定的参考指引下,一步一步完成特定的应用程序开发,从而引导学生将C语言编程从单纯的理论学习拓展到实际应用。
1.4 开展课程设计和创新实验,强化团队合作
在传统的教学、实验相结合的基础上,我们独立开设了C语言编程课程设计这门实践课程,旨在让学生针对 C 语言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训练,以团队为单位协作完成有一定工作量的程序设计任务。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其创新实践能力,我们特别创建了电子信息类相关创新实验室,从而将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1.5 教学实践和科研课题相结合
由于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队伍的指导教师大都来自科研一线,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实践教学与指导教师的科研课题紧密结合。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师的科研课题很多都是基于单片机、嵌入式系统的开发和应用,这其中涉及到大量汇编、C语言等程序设计语言,学生的课程设计题目可以选自指导教师科研课题与本课程有关的部分。学生通过学习可以提前接触和感受严谨的科研理论与方法,在课题实际开展过程中可以锻炼学生的编程思维和动手能力。
2 实践教学效果
在上述设计方案的指导下,课题组通过近几年的课程实践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采取课堂教学、理论实验和课外应用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大大增强了师生的课程互动,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为了更直接地和学生进行对话交流,我们在实践教学中采用多种方式与学生互动,包括在课程教学网站上设置专门板块解答学生疑问,利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交流板块进行互动交流,另外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百度贴吧等主流媒体开设程序设计相关讨论模块,通过这些交流方式,教师可以具体地针对学生提出的个性问题进行解答,也可以有选择性地针对一些共性的问题进行集中回复,同时学生也能展开学习讨论,极大丰富了教学方式,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在确保学生对基本原理深入掌握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创新能力,让他们积极参与到电子信息类创新实验室的各个创新团队中,近几年学生利用他们所学习到的软件编程理论,结合硬件相关知识,在多项国内外程序设计大赛和电子设计大赛中获得多个奖项。另外在课程设计题目的安排上,我们强调课程设计与指导教师的科研方向相结合,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能够较早地了解电子信息类学科最新发展方向,而且能够学会如何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对教材没涉及的内容自己去查资料,完成相应的编程设计,从而极大锻炼了自己的科研动手能力。通过上述实践,学生的系统编程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取得了非常不错的实践效果。
3 结束语
正是由于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在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针对性地开展了实践教学活动,通过近几年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学生的编程能力普遍得到了提高,在各类电子设计大赛、软件编程比赛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同时我们也深刻地认识到,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其具体方案还需要我们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并结合专业和学科特点进行制定,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储岳中,秦锋,刘宏申.“C语言程序设计”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几点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2(12).
[2] 梁栋,李新华,徐超.C语言程序设计.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2.
[3] 赵越.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轻工科技,2013(12).
[4] 刘莉,陶强.C语言在电子类专业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J].计算机教育,2012(8).
[5] 曾夏玲.案例教学在C语言程序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2(3).
[6] 林冬梅,肖祥慧.《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软件导刊,2011(5).
现代物流是支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是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然而,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实行严格的计划经济体制,缺乏相关的物流管理类专业学科,导致物流行业从业人员知识结构单一、片面、能力不强、素质不高。同时,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建立和完善、加入WTO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社会对物流管理类人才的需求急剧上涨,且呈多样化趋势,2005年物流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这就存在着一方面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加剧,另一方面物流人才特别是高级物流管理人才匮乏的不协调现象,因此,国内教育界的重点研究问题是迫切需要加快物流管理专业教育的系统研究,制定切实有效的目标,培养出符合市场需要的具有独特技能和优势的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
二、我国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物流学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物流系统由运输、仓储、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包装、配送和信息处理等七大系统构成。从物流工作的活动范围上看,可分为国内物流和国外物流;从物流业务性质上分,又可分为物流管理、物流设计规划、物流技术等三方面。所以,物流人才应该是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的人才。由于物流业务和技术跨度较大,物流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在确定培养层次的基础上选择一定的专业范围进行准确定位。如,物流管理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具有较强的学习和交流能力,扎实的经济和管理理论基础,坚实的外语、数学和计算机基础,系统了解和掌握国内外物流业发展的动态、最新物流概念、物流管理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具有物流管理和经营的实际运作能力,能在物流业及各类工商企业、跨国公司从事物流管理、仓储管理、运输管理、供应链管理等工作;既能适应现代物流管理的需要,又能从事物流系统优化设计和物流经营、管理、决策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2.课程体系建设。(1)课程设置:针对目前国内物流行业的发展现状,以及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情况,我们在课程设置的时候,要从社会需求入手,不能设置一些与社会需求相差太远的专业课程,这个方面可以采取市场调研和问卷的形式来完成。另外针对物流管理人才的特点,在培养的过程中,要结合本学校的特点,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将来就业领域的先进技术和了解企业现状方面,而不能让学生把时间只耗在纯理论探索等领域。
(2)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针对专业学科特点、课程特点和实践应用需要,尽可能多地使用符合企业需要的教材和教具;还可以多开展案例教学,通过多媒体技术和视频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加速物流知识的传播和更新。
(3)在教学的时间安排上,要增加应用课程的比重,加大社会实践教学的力度。要根除本科教育纯理论化的痼疾,加大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比重,减少课程的课堂授课时间,使学生有足够的实验和社会实践时间,把书本知识变为实际工作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3.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具有专业特色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有一支适应高校物流教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难度很大、费时较长的系统工程。为了让教师队伍朝“双师型”方向发展,坚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一方面要在理论上进一步深造,选送一些优秀的中青年教师到国内外物流专业办得成功的院校进修学习,引进一些高层次的物流专业人才;另一方面要积极支持和鼓励教师参加物流实践活动,为教师构筑一个实践的平台。例如,选择现代化程度较高的物流企业,让教师深入到企业的各个工作环节参与一定的业务管理工作;或者利用科研和教学实习活动进行现场调查研究,增强教师的物流实践能力。
4.专业教材建设。纵观目前市面上各种介绍物流学、物流管理或物流的某个方面的书籍,大多在内容上存在相互重叠。如物流概念、物流的产生与发展、物流的要素、不同行业的企业物流(生产物流、供应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物流中心建设、第三方物流、供应链管理等都是重复率较高的内容,几乎在大部分的书籍中都有论述。其他的如物流自动化技术、物流信息技术、物流系统的设计等,基本上也会出现在多种类型的物流书籍中,并且都占据了相当大的篇幅。这些书大都体系完整,看一本便能知物流之大概。教学内容要避免相互“撞车”,关键还在教材的选取。这就要求有可选之教材,一要在数量上可供选择,二要在质量上可以入选。所以,组织相关专家、学者编写体系、结构、内容合理的物流系列配套教材。
5.实训环节建设。物流专业环节多、系统性强、科技含量高、理论与实践联系紧密等特点,高校的物流教育需要注重学生实际业务操作能力的培养。传统的物流教育在只注重传授理论知识的情况下,学生实用技能的培养显得较为薄弱。未来物流人才必须要突出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具体体现就是要让学生掌握物流管理实践的实用性技能;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操作能力,以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解决物流管理专业学习与专业知识脱钩的矛盾,未来的物流教育必须改进教学模式,增加实践课,在实际操作中去理解理论知识;掌握实际技能。也就是说,加强物流管理教学,必须要加强实验基地和实验室建设,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具体可采用:聘请企业管理人员进行综合案例教学、建立校内模拟实验室以及建立校外参观、实习基地等方法。
三、结束语
目前,中国的物流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国外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物流教育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和发展,因此,只有把物流教育和物流人才培养放在战略地位上考虑,充分借鉴国外的教育经验,并经物流实体企业和教育科研机构的共同努力,才能有利于物流教育培养优秀的物流管理人才,反之,物流管理人才又促进物流教育的加速发展。
>> 《人体解剖生理学》的教学体会 《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改革初探 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之我见 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材的发展 浅议高师心理学专业《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改革思路 高校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平台建设 直观教学法在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中的运用 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 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的几点改革 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关于药学专业人体解剖生理学的教学初探 如何提高药学专业人体解剖生理学的教学质量 高校本科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研究 高职检验专业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改革探索 研究“微课题”,深化人体解剖生理学有效教学 师范院校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的改革与探索 PBL与CBS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高职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和项目任务在《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生理学知识在人体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教学中的应用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中《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思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或者作为个性化学习设计规划的制定章节网页文件。左框架位于页面的左侧,作为课程章节的内容导航,学生通过左框架的使用能够实现个性化的学习。
将本课程各章节网页文件设置为折叠式树型结构,以目录形式呈现,将每章节的知识点作为一条目录列入该结构中,进而实现将章节主要学习内容与知识点呈现出来,便于学生浏览与选择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充分具有学习的自。通过这种折叠式树型结构呈现的目录,具体的学习内容与知识点能够实现在单击下的展开和关闭,从而提高网页的显示率,同时这种设计还能够减少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的网页传输次数,最大限度的将客户请求在客户端实现处理,这使得网络传输时间大大减少。
(三)主要课程资源的制作
这里主要介绍三种课程资源的制作方式,包括互动式人体解剖生理学练习题库制作、多媒体课堂实录制作以及实验录像。
1、人体解剖生理学练习题库
将练习题库内容按照课程章节的顺序进行编排,将题型设置为单选题和判断题,并使用Macromedia Captivate V1.1制作。将页面的分辨率设置为 800×600,每个页面显示一套习题,习题数目根据章节内容进行设置。该习题库用于学生的练习与测试。
2、多媒体课堂实录制作
使用Macromedia Captivate V1.1进行制作,将整个课程教学的过程进行自动实录,涵盖了课堂上教师的旁白以及幻灯片的同步演示。将影片的分辨率设置为800×600,并将45分钟的课堂实录内容压缩为约10M的“.swf”文件到网络教学平台上,并运行。
3、实验录像
本课程的实验教学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实验课程中可并运行实验录像,通过还原实验室操作,使学生能够直观的学习实验操作,有利于实验课程学习的预习。实验录像的录制采用Real Producer Plus11.0流媒体技术进行人体解剖生理学主要的实验录像,为了使影片在网络教学平台能够流畅播放,将影片设置分辨率为352×288,码率34Kbps,格式“.RM”。
(四)功能模块设计与实现
本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模块开发主要采用DreamweaverMX2004、动态服务网页ASP、ADO技术(动态数据库对象)以及Access2010后台数据库。这里主要介绍课程答疑与在线测试的设计与实现。
1、课程答疑设计与实现
课程答疑能够为学生、教师提供实时与非实时的教学信息反馈,同时还能够在教学时进行实时的讨论与教师在线解答。通过这种学生与教师相互间的信息传递,能够加强师生间的互动,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给予正确的引导与启发,进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自主思考的能力,同时将学习中的问题顺利解决。通过这种课程答疑的设置,学生的学习效率可提高20%左右。
教师端的课程答疑页面设计是在教师登陆后进行在线答疑与交流的系统页面,教师能够看到当前在线学生的列表,能够与任一呼叫学生进行交流,同时还能够与其他教师一起进入在线课程答疑。学生进入课程答疑页面后能够看到当前在线老师列表,并与之交流。
教师页面部分代码为:
open=1”>在线课程答疑开始”<a/>
<a href=”holder.jsp?open=0”>课程答疑结束</a></p>
<%try{
state==comm..stateofholder(conn,strUserID);
}catch(Exceptione)
学生页面部分代码为:
try{
ResultSet rs=comm.resultSetofholder(conn);
Int i=0;
while
(rs.Next())
2、在线测试设计与实现
在线测试是根据学生选择的难易程度自动生成的试卷,在测试后系统能够自行计算学生的测试结果,并显示正确与错误题目序号,进而使学生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薄弱环节,学生通过在线测试能够自主的对学习方式进行调整。学生在进入在线测试的页面后,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课程测试的章节、单元以及难度,该参数经变量值SESSION来传递获取。如图3。
选题出卷:在测试管理表中获取本次测试的有关变量,小题分值“sco”,题目数量(30题)“tms”,测试时间(15min)“time”。同时对学生所选难度在相应本单元的试题库中进行被选初始化,被选试题字段值等于“0”,计算该单元小题总数值“N”,然后选题出卷。为并保证出题的随机性,使用randomize(User)语句;设i=1,do while i<=tms…loop循环结构中试题编号1~n间的随机数目“Num”,使用if语句判断题目是否被选,选中时状态值设置为0,并同时将该被选状态值该为1,避免重复选中。将题目标准答案存放在“Answer“&i&””的隐形表单,共评卷时使用。用“t“&i&””表单提供答案输入,题目数达到要求时,结束选题,显示出卷。测试时间“time”存放在remaintimenum隐形表单中,计时器读取并显示剩余时间,当剩余时间为0,测试卷自动提交。
测试结果显示:Request对象Form从隐形表单Form(“Answer“&i&””)中获取标准答案,并从Form(“t“&i&””)获取学生答案,经for i=1 to tms循环结构中,将标准答案与测试答案进行逐一对比,对相同答案的给分。
图3 在线测试页面
四、结束语
在人体解剖生理学的教学中进行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将课程网络课件开发为中心,设置了多种师生交流以及学习的手段,进而让学生能够更加自主学习与写作学习。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无时间、空间限制的开放性课堂,使的教学的效益与学习效率均得到了提升,而网络教学路平台的教育也是人体解剖生理学的教学变得更加全面与多元化。
参考文献
[1] 陈代勇,彭芳.医学生理学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和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1)
[2] 邴杰.高校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平台建设[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19)
[3] 柳虹.智能评价的研究型网络教学平台设计与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5)
[4] 关伟哲,丛滨.基于ASP的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3,31(6)
论文关键词:无线局域网;校园网;IEEE802.11;AP;子网设计
随着网络应用日益丰富,传统局域网络已经不能满足师生对移动网络的要求,无线局域网作为有线网络的补充手段,被更多的师生所认同和接受。众多师生开始在无线局域网中开展各种应用业务,教学、科研、管理、生活正在悄悄地改变。虽然如今无线局域网还不能完全脱离有线网络,但近年来,随着无线局域网技术业趋向成熟,无线局域网与有线网络的无缝连接,无线局域网正在以它的较高传输能力和很好的灵活性在高校各项应用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1 无线局域网基础知识与架构
1.1 无线局域网
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是指以无线信道作为传输媒介的计算机局域网络,是计算机网络与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以无线多址信道作为传输媒介,提供传统有线局域网的功能,能够使用户真正实现随时、随地、随意的宽带网络接入。
1.2 无线局域网的技术标准
无线局域网是利用射频技术实现无线通信的局域网络。该技术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WLAN主要是作为传统布线LAN的延展和替代,它能支持较高数据速率(1~300Mbit/s)、采用微蜂窝、微微蜂窝结构的,自主管理的计算机局部网络。还可以采用无线电或红外线作为传输媒质,采用扩展频谱技术,移动的终端可通过无线接人点来实现对Internet的访问。无线局域网有以下常用标准:
1)IEEE802.11b
802.11b(通常又称Wireless Fidelity,WI-FI),是现在最普及的无线标准之一。设备工作在2.4GHz的范围内,带宽可以达到11Mbps。
2)IEEE802.11a
802.11a标准是一个获得正式批准的无线以太网标准。它工作在5GHz频段上,使用正交频分复用技术,将5GHz分为多个重叠的频率,在每个子信道上进行窄带调制和传输,以减少信道之间的相互干扰,使带宽可以达到54Mbps。
3)IEEE802.11g
802.11g是一种混合标准,能向下兼容传统的802.11b标准。IEEE802.11g的54Mbps高数据吞吐量比802.11b快出5倍,将改善已有的应用性能,使高带宽数据应用成为可能。802.11品可以在同一个网络中与802.11b产品结合使用。
4)IEEE802.11n
IEEE802.11n将WLAN的传输速率从802.11a和802.11g的54Mbps增加至108Mbps以上,最高速率可达320Mbps。与以往的802.11标准不同,802.11n协议为双频工作模式(包含2.4GHz和5GHz两个工作频段)。这样11n保障了以往的802.11a、b、g标准兼容。另外,天线技术及传输技术使无线局域网的传输距离大大增加,可以达到几公里(并且能够保障100Mbps的传输速度)。
2 校园无线网络应用与优势
无线局域网以其灵活布设、高带宽和无线接人的优势,可以突破有线网络节点限制、实现多人同时上网的问题,大大地增加了校园网络信息点,方便在校师生获取信息,进一步提升学校的信息化水平。
2.1 无线局域网的优点
1) 安装维护方便无线局域网的安装简单,无需破墙、掘地、穿线架管,这样避免对建筑物及周边环境影响,减少网络布线工作量,一般只要安装一个或多个接入点AP设备,就可建成覆盖整个建筑或地区的局域网络。一旦发生事故,不必寻找损坏路线,只要检查信号发送端与接收端的信号是否正常即可。
2) 易于扩展
无线局域网技术有对等模式、中心模式、中继组网模式等多种配置方式,能够根据需要灵活选择。
3) 经济节约
由于有线网络缺少灵活性,这就要求网络规划者尽可能地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这就往往导致预设大量利用律较低的信息点。而一旦网络的发展超出了设计规划,又要花费较多费用进行网络改造。而无线局域网可以避免或减少以上情况的发生。
4) 使用灵活在有线网络中,网络设备的安放位置受网络信息点位置的限制。而一旦无线局域网建成后,在无线网的信号覆盖区域内任何一个位置都可以接入网络。
5) 传输速率高
无线局域网技术能够提供高速数据带宽,其中IEEE802.11g能提供的数据传输速率现在已经能够达到54Mbit/s。可以满足用户上网的实际需要。
2.2 无线校园网的网络应用
1)电子网络课堂教学。可以通过无线网络进行教学,拓展了知识空间。
2)移动教学。上课不用再聚集于教室,打破了空间的限制,拓展了地域空间。
3)随时互动辅导。师生不必在课堂上直接对话,拓展了教学空间。
4)科研与教学。校园师生可以随时、随地地从网上获取学术信息,获取无限的网络资源。
5)无线多媒体业务。无线活动教室;虚拟现实的学习环境;无线视频监控;校园语音电话及网上视频点播。
3 校园无线网络的规划与设计
3.1 网络需求分析
本文所讨论的无线校园网的规划是以江阴职业技术学院为对象,本学院地处江阴市南郊,占地500亩。校园内共有大小建筑27幢,师生员工9000余人,地理环境简单,考虑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需求:
1)建设一个满足教学和工作需要的安全可靠的无线校园网络;
2)无线与有线的统一:高校网络一般已经建设了有线网络,无线网络建设必须在原有的有线网络上进行,并实现网络互联、认证计费、安全防御等方面与有线网络进行良好的兼容和互补。这就要求校园有线网络的架构不需要任何改变,只需用原有的网管、认证、计费系统就可以对无线网络进行管理和统一认证。
3)所有教学楼及实训实验大楼:各层走廊和教室均要求信号覆盖;所有学生宿舍楼:鉴于各宿舍都有有线接通,尽量覆盖各宿舍(不做要求);篮球场及足球场:信号要求完全覆盖;室内体育馆:信号要求完全覆盖;各建筑周围的草坪和场所:信号要求完全覆盖;行政楼:要求信号完全覆盖;学生食堂:要求信号完全覆盖;教师宿舍楼:要求信号完全覆盖;要求能提供1000并发用户能力;
4)各信号输出点信号强度10-15dbm;将按照2.4G工作频段2.412~2.462GHz(FCC)分为channel1、channel6、channel11三个完全不干扰频段设计;要求室内容许最大覆盖距离为35—100米,室外容许最大距离100—400米。
5)校园无线网络在支持数据转发的同时支持数据、语音等多种业务,网络应该具有其它智能业务扩展的能力,满足学院的多功能发展需求;
6)现在建设高校无线网络,除了要考虑对现有IPv4网络终端的无线接入,还要支持高性能的IPv6的用户接入,以适应网络发展趋势,并保护网络投资。
3.2 无线校园网的设计
3.2.1 校园无线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对于局部无线网络,主要采用的是以AP或者无线交换机等为中心结点的星型结构,其目的是为了满足多用户的需求。而如果建设全局无线校园网,可将网络划分为核心层、分布层、接入层进行设计,在整体上一般采用以树型和星型混合的拓扑结构。
3.2.2 校园无线网络物理结构设计
本校已经建成了“千兆主干,百兆交换到桌面”,信息点覆盖教学、办公、图书和实验等大楼主要部分的校园网,在目前的校园网环境下,借助于轻型AP模式架构,可以在现有校园有线网络的基础上建立逻辑独立的无线网络。
通常模式下所有无线数据及控制流量均交由无线控制器来处理,所以我们采用现有校园网的交换机/路由器组成集中控制管理的“覆盖式”(Overlay)无线网络设计,如图1所示。
修改现有校园网交换机的VLAN参数设置、路由设置,使得AP尽量不与一般有线网络设备混合在同一个VLAN中,避免有线设备的异常流量阻断AP和无线控制器之间的通讯;将连接在同一交换机端口下的所有AP放置在一个受保护的VLAN中,设计时统一分配给这些AP静态IP地址,以便于管理;采用核心交换机搭配无线控制模块的方式,进一步减小AP和无线控制器的AP-Manager之间端到端环回延迟,保证AP能够顺利连接在现有的校园网接入交换机上。
3.2.3 无线校园网的构建方法
校园无线网络构建的两种方法。第一,阀值法。通过调整AP的阀值设置,控制AP接入覆盖范围,从而在相同覆盖面积条件下,通过增加AP数量,提高系统容量。第二种,频率复用。学校人群主要由管理人员、教师、科研人员和大量学生构成,以上人群工作和学习生活分布在以下区域:图书馆、教学楼、办公楼、实验研究楼、学生宿舍、运动场以及各类休闲场地(草坪广场等)。
因此,在同一覆盖范围内的多个AP利用802.11g规定的13个可用信道中相互干扰最小信道1、6、11三个信道进行设计,客户端无线网卡根据各AP信号强度,选择不同信道工作,从而提高系统容量。
3.2.4 室内网络组建
室内的范围主要包括所有的教室、实验室、办公室等,在这些场合中主要需要解决两大问题,即AP的覆盖范围和AP的容量问题。由于AP是通过微波来进行数据传输的,室内要考虑的首要问题就是信号覆盖的问题。由于办公室、教室、实验室被各种墙面分割,这对信号的衰减影响很大,因此在室内构建无线局域网时必须对建筑物的信号强度进行详细测试。在合理地分析各个AP的容量与覆盖面后,还需考虑信号衰减因素,适当地增加AP个数来减少数据盲区。室内组建简图见图2。
两个AP的放置要保证AP覆盖区域无间隙并且AP重叠区域最小。相邻AP工作在不同频道,以1、6、11三个频道实现全方位的覆盖。根据经验值,当相邻AP设定相同频点时,要求间隔25米以上;当相邻AP设定相邻频点时,要求AP间隔16米以上;当AP设定相隔频点时,要求间隔12米以上。
对于房间多、用户数量不多但分布较分散的楼宇,如教学楼等,用户主要为学生、教师,因此应用肯定会比较频繁,由于楼长、墙体结构厚、房间多等特点,所以在该环境下覆盖AP安装在楼道内,通过内置天线覆盖楼道两侧房间,微波通过房间的门窗传输到室内,实现了比较细腻的覆盖环境,AP通过有线接入到楼层交换机。
3.2.5 室外无线网络组建
室外设备的AP使用数量基本也遵循室内的条件,但室外AP的放置和设计又有它自己的特点。由于室外环境的特殊性和不确定性,我们放置的设备必须是在密封盒内的,天线布置应该增加避雷器防止雷击,不提供本地供电的场所选用远程供电设备。我们通过室外无线接入点外接增益天线的方式覆盖室外区域,体现覆盖范围最大化的覆盖原则来保证无线用户需求。
从整体上对学院室外部分进行规划,通过室外建设WLAN射频基站对室外和室内用户进行无线覆盖。室外射频基站由室外型AP、外接天线(全向、扇区)以及配套避雷设备组成。根据复杂的室外建筑结构,外接天线的选择更加尤为重要。选择天线型号时应根据现场环境考虑增益、水平波束宽度、垂直波束宽度、极化方式、视觉效果(尺寸、外形、重量)等因素。
学校体育场、足球场、教学楼宇间公共区域等,一般是学校需要实现无线覆盖的室外公共区域。根据需覆盖的室外区域的实际情况,可以设计建立多个无线覆盖基站,采用重叠交叉无线覆盖的方式,完成区域的无缝无线覆盖。选用室外型无线路由器,在空旷地方,信号传输距可以达到300M~600M左右,视空间大小可以使用多个,或者使用室外无线AP,配合室外大夹角定向天线,成功实现系统设计目标。简单设计如图3所示。
4 无线校园网的网络安全设计
当一个无线局域网组建成功后,用户最关心的是无线局域网的安全问题。为了保证网络安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用户接入认证控制:原有线校园网络已经部署了用户认证系统,建成后的无线网络必须完全融合进该认证系统中。
2)基于用户的访问策略:不同的用户可能有不同的上网行为,包括HTTP、FTP、语音等,针对不同的应用,应加以配置不同的行为控制权限,保障不同用户的网络互访的安全性。
3)受保护的无线数据传输:无线网络安全事件往往会发生在数据传输阶段。因此,建成的无线网络必须能够满足合法的无线用户与无线接入点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以及无线接入点与上行网络之间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一、民办高校二级学院财务管理现状
现阶段民办高校二级学院财务管理主要有集权和放权两种基本模式。其中放权主要以部分放权为主,即根据自身发展阶段和权责利定义的清晰程度来确定放权的范围[ 1 ]。
民办高校在财务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一是怎么放权,放哪些权,放到什么程度,放权后预期达到什么效果,这些都很难清晰定义;二是每个二级学院都希望从学校获得越多越好的资源,而学校财务部门往往需要站在学校的角度,综合平衡后才向二级学院分配资源,二者互相博弈,无法更好地从学校整体业务发展和价值提升的角度来考虑资源配置;三是在具体的财务管理过程中不能充分和全面地解决校院双方因能力缺陷而产生的问题,二级学院管理层财务意识不强,财务管理能力不足,数据量化能力略显匮乏,制定未来发展规划时,通常只考虑自身的业务规划,不能从财务角度评价分析资金的投入产出,而学校财务部门不了解二级学院的具体业务,财务语言无法与业务语言对接,为二级学院的服务仅限日常报销,并未提供财务分析和绩效评价等服务。
针对上述问题,西安欧亚学院财务部门在优化校院两级财务管理方面,不断进行探索、改革、创新,选择高职学院为财务管控的试点单位,成立业务、财务联合项目小组,尝试运用《商业模式新生代》中的画布工具(以下简称画布工具)来梳理二级学院业务发展和学校价值创造之间的关系,以期进一步提升财务管控的效果。
二、基于画布工具的二级学院财务管控模式探索
画布工具是一种以图形方式描述、可视化、评估和创新商业模式的通用工具,该工具中的商业模式包括九个要素,即目标顾客、价值主张、渠道通路、顾客关系、收入来源、关键资源、关键活动、关键伙伴和成本结构。用户可在九个空格上绘制和描述其商业模式的九个要素,从而描绘其现有的商业模式和创新未来的商业模式,清晰直观地展示组织内部运行机制,厘清企业如何创造价值、传递价值和获取价值的原理[ 2 ]。
(一)建立基于画布工具的二级学院分析框架
?目小组成员分别从九个方面(如图1所示)进行设问和分析。
(1)客户细分。设问:高职学院为谁培养人才?培养目标是什么?据此分析:高职学院的客户是某个行业和这个行业里的企业,为他们培养和输送符合其人力资源需求的人才。因此,选择目标行业和培养方向是关键,其次是确定具体的企业。项目小组通过梳理市场上高职人才缺口的情况和现有高职学院的培养方向,结合西安欧亚学院高职人才的培养能力和优势,聚焦高职学院未来的目标客户及相应利益相关者,确定专业群为金融、房地产、文化休闲三个方向九个专业,削减其他市场前景和培养能力有限的方向。
(2)客户关系。设问:高职学院与客户建立和保持何种关系?已建立的关系成本如何?如何与其他内容整合?据此分析:双方欲建立和保持的是双向互动的校企融合关系,即行业企业向学校反馈人才的具体需求,学校为行业企业培养符合需求的人才,过程之中双方紧密合作。项目小组对已建立合作关系的企业进行梳理和优化;对缺少合作企业的专业确定其拓展对象的评价原则,即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从学院的战略规划、行业典范、目标企业文化、品牌价值、社会评价和口碑等方面进行综合实力的评价和判断。
(3)渠道通路。设问:高职学院现有的渠道有哪些?如何有效整合和升级?据此分析:高职学院现有的渠道为房地产方向的房产经纪人协会、万科集团,金融方向的证券协会、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文化休闲方向的饭店行业协会、陕西旅游集团下属三家酒店。项目小组根据客户关系梳理中确定的原则,配合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需求,放弃原有文化休闲方向的协会和商务酒店,重新选择全球度假酒店连锁集团和高端品牌酒店,并通过积极主动与现有行业协会及专家的沟通互动,与西安多家高档酒店建立合作关系。
(4)价值主张。设问:高职学院价值主张能为目标客户解决何种问题?如何体现差异化?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哪些方面?据此分析:高职学院的价值主张是为客户提供符合其个性化岗位需求的定制培养人才,帮助企业行业解决人力资源储备和培训的双重问题,降低招聘和培训的成本。差异化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紧贴行业和企业的需求,企业参与到招生、教育教学、就业的全流程中来,真正做到行业、企业和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三方联动。核心竞争力是学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及与行业企业长期以来建立的伙伴关系。实践中已经让行业企业体会到定制培养模式为其带来的超预期价值。
(5)收入来源。设问:高职学院的客户愿意购买什么?如何付费?收入结构如何?据此分析:客户愿意购买高职学院向其提供的人力资源解决方案,包括学校为其培养的符合目标岗位需求并认同企业文化的新员工、学校为其老员工提供的知识更新和学历提升方面的课程、其他人力资源解决方案等。企业从节约的招聘和培训成本中拿出一部分进行支付。经过努力,高职学院的收入结构由原来的单一学费收入转变为以学费收入为主,企业定制培养费、岗位课程销售费、人力资源咨询服务费等为辅的多元化收入结构。
(6)关键业务。设问:影响目标达成的关键业务有哪些?据此分析:要实现上述收入及结构目标,师资队伍建设和课程开发必然成为高职学院的关键业务。如果不吸收和培养熟悉行业、企业发展趋势的师资,就不能梳理出行业、企业目标岗位所需人才应具备的能力,无法开发出符合目标岗位要求的课程,收入来源和价值主张也将无法保障。
(7)核心资源。设问:为了实现价值主张,达成收入目标,保障关键业务开展,高职学院需要具备哪些核心资源?据此分析:经过前面的梳理,确定高职学院需要匹配的核心资源是师资和教学场地。按照学生应具备的能力将课程分为岗位技能、专业平台、通识教育三大类,并根据时间节点倒排出相应的年度课程开发计划,然后根据该计划匹配教师人数和结构。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规模、授课老师人?怠⒀?校行政教辅人员配置标准等确定高职学院执行团队的编制人数,进而测算出未来年度的课程开发费用及人力成本投入额度。依据高职学院现有教室、办公室、实验室资源和业务发展阶段性目标提出优化整合方案,确定资本性投入的数量、标准、结构等。
(8)重要伙伴。设问:谁是重要伙伴?从伙伴那获取哪些核心资源?合作伙伴都执行哪些关键业务?据此分析:高职学院的重要伙伴包括学校中为其提供服务的职能部门和全面参与教学环节的行业、企业。高职学院从学校职能部门获取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资源支持,从行业、企业获取共同进行人才培养目标梳理、课程开发及授课的优秀行业师资。行业企业执行开发课程、共建师资队伍的关键业务,学校职能部门从制度、流程和资源上保障所有关键业务的顺利实施。
(9)成本结构。设问:高职学院的成本有哪些?在核心资源、关键业务上的投入与分院业务发展间的关系如何?据此分析:高职学院成本包括人力资源成本、师资培养和课程开发方面投入、场地资源设施设备方面的投入等。核心资源、关键业务上的投入是否支撑业务规划的发展成为优化其成本结构的依据。
(二)搭建二级学院财务模型
通过上述业务的梳理,清晰勾勒出高职学院九个业务模块以及模块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形成高职学院核心业务规划,即教育产品设计规划、企业拓展规划、课程与师资规划、教学场地资源规划,进而将业务规划转化为具体的财务数据,搭建出高职学院财务模型,如表1。
(三)确定高职学院绩效指标
根据既定的五年规划,高职学院对各年度的目标进行分解,确定年度预算及应达成的关键业务目标,如表2。
(四)过程跟踪与分析反馈
在运营过程中,学校财务部门按季度进行预算执行、业务完成情况的分析和反馈。年终,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共同完成年度工作总结,就关键业务指标的达成情况进行分析,并从收入增长、费用优化、资本性投入进度等多方面提出管理建议,帮助高职学院进行业务行为改进、业务发展规划修正,以此确保最终目标的达成。年终分析反馈模板如表3。
三、结语
项目小组运用画布工具探索出一套从业务分析框架、财务模型搭建、绩效指标提炼、过程跟踪到效果评价反馈的全流程二级学院财务管理新模式,优化了校院两级财务管理,实现了双方价值的共同提升。
一、在广告学专业开设实践教学环节的意义
(一)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信息基础设施的大力推进,我国已进入信息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人们的视野较以往更加开阔,传统的“中国制造”逐渐向“中国创造”转型,这就需要大量的应用型人才。对于高校来说,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新时期的自我要求,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助推力。
作为一门综合学科,广告学专业涉及到的行业范围较广,能够有效协调各方面之间的关系,满足社会对人才定位的需要。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提高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与社会零对接,降低成本。所以,加大实践教学环节,既是培养广告学专业学生的有效举措,又是社会未来发展的需要。
(二)检验教学成果的需要
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积累大量实战经验,缩短学生毕业后适应社会的时间,加强高校与社会之间关联的纽带。学生能否成为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也是检验实践教学形式可行性的标准。
我院广告学专业实践教学形式包括:校内实践教学与校外实践教学两种基本形式。校内实践教学包括课堂实践教学、校内实验室实习以及学生活动等;校外实践教学包括校外实习基地、校企合作等。
二、实践教学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计划经济逐渐被市场经济取代。较为自由的市场空间在生产、制造、销售流通等方面迅速达到饱和。创新理念的提出,为商品生产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越来越被人所重视。
综合近十年的研究成果,国内学者对创新能力内涵的阐述可分为三种观点:一是根据已有知识结构和实践经验为基础的划分;二是对现有知识和当下新知识的结合与改造;三是对应具备的知识结构进行不同层次的划分。本文基于广告学专业的设置,综合教学实践经验,从广告设计活动的不同阶段进行划分,将创新能力定义为:创新能力是将现有知识和当下新知识加以结合与改造,产生某种独特、新颖、有社会和现实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它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等三部分。
(一)实践教学对创新意识的培养
创新意识是创新思维的基础,它是指人们根据主体对象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它是人类意识活动中的一种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现形式,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
广告学专业学生有较强的实践愿望,但这种愿望仅限于基本的社会实践技能。没有对实践的整体发展形成完整的创新意识。同样,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缺乏敏锐的创新意识。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做好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引导,是未来对学生具备熟练运动创新能力的基础要求。
激发学生内在的创新意识,使之成为一切创新活动的原动力。在课程设置上,增加中外美术欣赏、民俗学、经典广告作品赏析等能熏陶学生创新意识的课程。以课堂讲授,课下带领学生参观美术馆、博物馆、创意创新工业园等场所的结合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课程学时的制定上,将部分重叠的理论课程合并,增加实践课时。以理论教学灌输创新意识,实践操作反应创新意识。另外,将实习考察纳入实践教学中来,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去广告行业较为发达的城市进行考察,如上海、深圳等现代化都市,以及苏州、南京等将本土特色很好的应用于现代广告设计中的城市。教与学相长,知与行合一,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贯穿始终。
(二)实践教学对创新思维的培养
创新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通过这种思维能突破常规思维的界限,以超常规甚至反常规的方法、视角去思考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从而产生新颖的、独到的、有社会意义的思维成果。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创新思维的培养,需通过产学研教育的模式来实现。产学研合作教育对于高校提升科研水平、企业技术进步、增强地区和国家核心竞争力都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战略举措。”
对于应用型广告专业学生的培养,应以社会标准为导向,注重创新思维的形成和培养,才能主动积极的应对社会要求。因为创新思维培养的关键在于创新主体要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积极的实践探索。创新思维是一种思考习惯,在没有经过系统而专业的教学培养之前,学生的思维模式还保持着大众化的思维习惯,只有打破旧有、固化了的思维模式,才能重新建立具有创新性的思维习惯。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培养形成的,通过掌握大量的基础知识和与专业相关的研究成果,积极参与校内外实践活动,如参加全国性的各种广告大赛,同类院校同时参赛,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这也使得他们的创新不仅体现自我价值,而且要在专业领域中具有的一定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
(三)实践教学对创新技能的培养
实践教学环节比重的增加,直接或间接要求学生需具备一定的创新技能。创新技能是创新主体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进行创新活动的能力,也是创新思维的外在体现形式。由于广告学是一个跨学科专业,涉及到市场调研、消费者行为与心理、文案策划、创意设计、后期编辑等多门课程,因此广告学专业的创新技能包括广告文案策划能力、广告创意能力、广告后期编辑能力等。广告文案策划能力是指通过语言文字符号科学、合理地安排广告的逻辑能力,广告文案策划能力的形成有需要具备基础的广告知识为基础,如对市场调查分析的敏感性,对消费者行为与心理的洞察力。广告创意能力是广告学专业学生必备的核心能力。创意是广告的灵魂,广告创意既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又要具有良好的智力素质。广告后期编辑能力是指呈现广告创意时所具备的实际应用操作技能,是广告创意表现的执行和深化。
三、实践教学环节的不同形式
广告学作为一门综合应用型学科,需要打通与其他专业的壁垒,实现资源共享与交流。通过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积极面向社会实现零对接,充分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计划。
(一)课堂理论+实践
(1)我院开设《广告思维与实训》、《广告创意与表现》、《广告文案与策划》等理论课程时,充分注重与校内外各种比赛活动结合,将课堂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如:《广告文案策划》课程的设置时间与学院晚会的时间同步,专业教师会要求学生利用课堂所学知识举办一台年终晚会,专业教师不直接参与策划,但会提出修改意见。首先,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有总策划组、招待组、舞台设计组等,各组负责不同的项目,由总策划组协调各组之间事宜。在策划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大大提高了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
(2)完善广告学专业校内实践教学场所。充分利用现有的广告创意实训工作室、广告摄影工作室、非线性编辑工作室、演播厅等实践平台,筹备数字媒体创意设计工作室、综合材料创意工作室等,不断探索适合本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平台。
(二)课外实践环节
(1)专业教师收集整理全国广告赛事,动员指导学生参赛,也是创新实践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体现。在赛事的选择上,由教师把关,选择具有广泛性,含金量高的赛事,比如说“全国大学生学院奖”、“全国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中国大学生电影节”以及山东省内一些有影响力的比赛,如“齐鲁之星”等设计比赛。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赛事章程及要求,做好辅导答疑,解决参赛过程中的问题,既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素养,又能增加学生对专业的兴趣。
(2)校企合作协议的签订为学生提供校外实习的场所。校企的双向选择,既要求学校对公司或企业业务范围、经营前景、公司机构等条件进行筛选,又有企业对本专业学生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的选择与肯定。校企合作有助于学生把握前沿的艺术动态、了解市场前景、分析客户需求、提高专业技能等优势。同时,公司和企业也能及时向专业教师反馈学生的基本情况,为继续完善培养计划作出正确判断。
(三)分散与集中实习实践
在我院广告学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上,本专业学生共有两次实习机会,分别是三、四年级新学期开学初,包括分散实习和集中实习两种形式。分散实习意味着学生有两个月的时间自主选择实习单位,通过应聘直接与广告公司洽谈相关实习事宜。在此期间,学生熟悉并参与实习单位的运作流程、设计规划、谈判技巧等内容,实习结束后,由实习单位提交一份实习评定说明,对学生的道德素养、工作能力、业务水平等内容进行评价。集中实习一般有专业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校外实习基地的考查,经过对比分析,加深学生对广告行业的感受和认知。学生将递交一份实习报告,教师依据实习单位的评定、学生集中实习时的表现和实习报告做出评价。
因受环境因素、专业素养、操作技能等方面的限制,在实习单位的选择上有所偏颇,无法真正满足学生对实习条件的要求。加强与大型广告公司的联系,共同培养所需的专业人才,是下一步学校开展实践教学的主题。充分利用实践教学环节的优势,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专业技能和就业水平,缩短适应社会的过程,实现高校与社会的零对接,使之成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上海自贸区的设立被认为是国际贸易的福音,也是对上海建设全球物流中心的关键支撑。
随着国家相关优惠政策的落实,贸易自由化将扩大货物自由流动的空间,促使越来越多的各国货物到自贸区进行集散周转,自贸区内企业的数量和种类将大幅增加,自贸区的货物自由贸易、金融自由流通,以及进出口服务贸易会更加活跃。而自由贸易活跃度提高,必将利好国际航运、国际货代、港口、保税物流等多个直接相关产业,开启一场物流“盛宴”。与此同时,上海自贸区对物流的影响也不会仅仅停留在自贸区内的物流企业,它将带动整个上海乃至华东地区的物流业的成长和发展。物流行业信息在不断地给我校(东华大学)物流管理专业的发展带来利好消息的同时,对学校的人才培养体系、课程体系等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我校物流管理本科专业目前在全国排名第7位,属于5星级专业,并且我校物流管理专业直接依托的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还有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硕士学位点和物流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点。我校物流管理专业具备上述学科融合、专业领先的优势,更应大胆创新,提出具有创新性、可操作和可复制的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思路,为培养高端物流人才进行有益的探索。
物流管理以物流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与资源优化配置、物流运作过程的计划与控制及经营管理。它具有学科范围广、实践应用性强、系统性强的特点,要求在物流管理专业教育中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物流管理能力的培养,还应注重学生的物流工程实践技能的培养。但是,目前在工程实践技能的培养方面还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1)当前加强物流工程实践技能培养的手段之一是在课程教学中引入大量的教学案
例、现场图片及视频录像等,但学生或是看了热闹,无法真正深人领会,或是由于教学材料设计得不合理,使得学生对物流工作有“低端、脏、乱、差”等印象,因而不利于学生今后的正确择业。
(2)我校作为一所教学与研究并重的重点院校,在教学中还要强调专业的科学研究活动。如果仅是呈现实例、案例和操作性技能知识,片面地强调应用性、实践性,而没有仔细设计呈现的方式和过程,没有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从实例中发现问题的能力,这就与研究型大学的要求不相符,也无法很好地实现研究型大学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目标。
因此,本文针对当前物流行业快速发展的形势,探索科学的教学模式,设计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使我校物流管理专业既保证有扎实的实践性,又能超越定位于一线物流作业的做法,将专业的实践性与专业的科学研究相联系,创新性地设计一些教学资源,引人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满足与实现对高端物流管理人才的要求。
高端物流管理人才是当前物流行业人才需求的一个重要部分。国内外已经有一批教育研究者对这类人才的培养提出了一些理念与方案。对高端物流管理人才的定义,体现在理论与实践兼具,具有全局观、整体观、创新能力这几个方面⑴。从实际来看,美国一项物流从业人员的教育程度和专业结构的调查结果显示,高端的物流管理人员具有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两方面的专业知识。他们对物流管理概念,包括从简单的仓储、运输到综合物流、全球供应链管理等方面有全面、深人的认识M。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密歇根州立大学等知名大学均提供以工程、管理科学和供应链管理策略为主的本科课程,其课程内容不但注重应用性和实用性,而且兼具理论和研究特性。
在培养方式上,针对各种教学对象,国内外也有一些有益的探索。在本科教育中,李庆明提出了“宽口径、重基础”的培养目标。在研究生教育中,孙卫等对美国的案例教学、计算机模拟、课程讲座等实践教学手段予以肯定[4]。刘峰涛等以东华大学全日制物流工程硕士培养为例,采用项目管理理论中K作分解结构(WBS)方法,提出物流工程硕士培养管理思路[5]。刘丹提出了“产学研”教学理念与校企互动机制,从课程实验教学、综合性实验教学两方面完善教学计划&。王晓锋构建了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和创新物流人才培养模式,以物流实验室为平台,将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分为社会实践、物流案例教学、课程实践、物流模拟实验、认知实习和专业实习、物流设计大赛、毕业论文等,并进行系统化研究与实施,使之成为一种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全程实践教学模式[7]。针对案例教学,张剑芳提出适应多元化的物流教育需要,注重多种形式的案例教学方法w。刘彬斌将过程管理理念引入课程改革过程中,提出物流学教学与评价质量控制方法:95。
总体来说,无论是对高端物流管理人才的定位,还是人才培养的方式设计,都已经有了--些成功的探索。但是针对我校的实际,仍需要设计一整套详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群方案。本文在以下两方面作一些有益的探索:
(1)提出基于创新性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新方案,为探索创新性、应用型高端物流人才培养提供新的理论参考。
(2)提出基于创新性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群建设思路,包括基于创新性物流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群理论体系建设、物流案例群的贯通式建设、物流实践环节的一体化建设、物流课程群的平台建设四个方面。这些建设方案不仅应具有创新性,而且应具有可操作性,为高校物流管理类课程的教学和改革提供新的可借鉴的方法。
二、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群的建设
1.基于创新性物流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核心课程群建设框架
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系统研究。该体系中,课程群体系的建立是实施课程群建设的基础,如何建立适应创新性物流T: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系和基于能力体系的课程群
2.创新性物流工程实践能力的三阶段培养体系
通过广泛调研,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对以下两类人才有着广泛的需求:
(1)适应国际航运中心地位的国际物流服务人才,包括海运或航运管理、港口管理、报关报检、国际贸易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2)适应国际化都市经济与生活发展要求的城市物流设计规划和服务人才,包括物流园区、第三方物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应急物流、逆向物流、港口物流、国际采购、以电子商务为导向的城市配送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针对以上两类物流专业人才均需具备创新性物流工程实践能力的专业技能与素质要求。笔者认为,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式不仅是传授知识,重点是要培养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发挥主动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和能力。因此,提出了物流管理专业能力培养的三阶段培养体系,将教学定位由知识传授转变为能力培养。
第一阶段:基础能力的培养。包括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管理素养的培养。这类能力在大一、大二的管理科学与工程大类的培养中落实。
第二阶段:专业技能的培养。通过物流专业核心课程的理论教学、案例教学与企业业务模拟、第三方物流模拟、国际物流模拟等一体化的专业系统综合性实验教学,强化学生理解物流业务,熟悉物流运作,逐步掌握仓储、运输、配送等物流业务分析与运作优化方法,提高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能力、供应链建模能力。这类能力的培养在大三的教学中落实。
第三阶段:从业能力的培养。通过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供应链实践等专业综合性课程,以及社会实习、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物流设计大赛等实践形式,让学生从实验认知到企业实践直至综合应用中提升物流系统规划能力、供应链设计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性实践能力,缩短学校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距离,实现“供”与“需”的无缝对接。这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3.三阶段培养体系下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群
以三阶段能力体系为框架,归纳分析各能力框架下的知识点,并进行知识点梳理与整合,确定物流管理专业的理论知识体系和实践知识体系。研究物流管理理论的传授与物流实践能力培养的融合体系,最终确立以管理科学与工程大类基础能力培养为基础,展开物流管理基础、第三方物流、供应链、电子商务物流四个专业核心课程群的建设,进一步理顺课程教学内容,保证群内课程知识点的连贯性与群间课程的协同性。课程群划分方案见图2。
三、基于核心课程群的建设方案
1.基于课程群的物流案例群贯通式建设
(1)建设群内的贯通式案例教学模式。物流管理专业教学需要大量的案例作支撑,但管理科学与工程大类基础能力培养课程:大学外语类、高等数学类、计算机类、管理学、会计学、应用统计学、运筹学、微观经济学等是传统的案例教学只是停留在理论知识的简单应用层面,学生只能了解某个理论知识的应用,而不明白为什么应用,以及在什么业务环境下应用,造成了案例教学与物流实践的脱节。因此,以课程群的形式将多门相关课程绑定,建设群内各门课程的贯通式案例,让案例能够贯穿在课程理论教学中,并在多门课程中进行综合应用,真正实现全方位、多层次地将案例融人到物流专业教学中。
(2)通过企业实践、物流设计大赛等建设案例库。真正好的案例一定来源于企业实践,通过学生的企业实践收集企业案例素材、全国物流设计大赛等方式,师生真正参与的企业案例才更具有典型性,更能深人进行研究和进行企业实践应用。因此,应通过各种方式组织教师和学生进行案例的编写,以完善案例库。
2.基于课程群的物流实践一体化建设方案
基于课程群,在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实施物流实践一体化方案,包括“一个目标、三个阶段”。即围绕培养创新性、工程实践应用型高端物流人才的培养目标,分为三阶段实施的物流实践教学。包括第一阶段物流体验性实践环节,结合物流综合管理课程群理论教学开展实验,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第二阶段物流专业系统实践环节和第三阶段的物流综合应用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从业能力。二-阶段的实践教学环节按照认知一实践一综合成用逐层递进,形成一种全程不间断的物流管理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一体化模式系统架构如图3所示。
3.基于课程群的教学平台网络化建设
为保证课程群建设的效果,利用网络平台及时将相关信息上网,才能实现及时有效的沟通,并将最新成果及时展示和分享?因此,不同于一般的课程建设,我们根据四个课程群组织开发了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群网站,实现课程群的教学资源共享,为师生交流搭建了良好的互动平台U
四、结语
本文提出了基于创新性T程实践能力培养的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新方案,以及基于创新性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群建设思路,包括基于创新性物流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群理论体系建设、物流案例群的贯通式建设、物流实践环节的一体化建设、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群的平台建设。本文的研究为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多方位要求下的高端物流人才培养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可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性实践能力,缩短学校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距离,实现“供”与“需”的无缝对接,这对提高物流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经济发展新形势下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职高专;电气自动化技术;课程体系;优化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3.07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是一个宽口径专业,学习的内容多,覆盖面广。对学生而言,由于不清楚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任务环境和典型技术主线,感觉每一门课程都很重要,每一项技术都是重点,学生对学习的重点难以有效把握。对教师而言,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包括三个方面,即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结构、应具备的能力结构和应具备的素质结构,因此应该对教学任务及过程有更深刻的认识。
一、现状分析
我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目前的课程体系主要针对于传统意义上的电工电子及继电控制两个方面,并明显偏重于电气运行控制。而当前科技发展的态势特别注重专业间的交叉融合,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控制技术、机械技术等高度结合以实现生产线的柔性化和智能化。随着生产设备科技含量的不断提高,以满足企业需求为目标的新兴行业不断出现,电气自动化专业要保持其自身特点,必须强化专业方向,优化课程体系[2]-[4]。
二、解决方案
深入企业调研,了解当前企业人才需求情况,深入高校调研,努力构建适合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一)积极进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岗位群分析,明确岗位工作任务
转变教学观念,建立现代职教思想,以职业教育学"基于职业属性的专业观"和"基于工
作过程的课程观"作为理论指导,充分利用学院良好的产学研合作优势,并积极开发新合作领域,对企业及用人单位展开市场调研;根据市场调研结果分析,针对性的对自动化生产线工作过程、工厂供配电工作过程、电气控制系统工作过程、电子产品的设计组装与调试工作过程四个方向进行工作任务分析,合理的设置专业课程,合理配备师资、实训等。
(二)以学生职业生涯为目标,以工作结构为框架,进行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整合优化
以服务地方经济为目的,明确专业的发展定位,把握方向,找准自身特色,对课程进行重组、整合。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职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高职学生应在具备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这些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应围绕国家职业标准规定的等级技能要求来开展。因此要在岗位群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国家职业标准,设计课程结构,确定课程教学内容及课程教学模式,研究实验室设备的变更,技术的改进,做出课程体系的调整,确定新的课程结构和教学体系;组织教师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编写教材,建立相应的试题库,将职业资格认证、工种技能鉴定等内容纳入教学,在高职毕业生中推行"双证书"或"多证书",最大限度上使学生学有所得,毕业即可就业。
(三)研究适合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与手段,突出职业能力培养
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加强教研工作,开发新课程体系下得新型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研究息化信教学的实践及有效性,将理论教学与岗位实训结合,提高学生的工作过程能力,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主要的工作任务环境和典型技术主线为主导,明确学习目的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将《单片机技术应用》课程采用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通过设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供配电系统的设计与安装》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在指导学生完成一小型供配电系统的设计计算(系统设计、设备及线路选择、预算),该综合项目可分解为若干个能力项目、若干个情景具体实施教学,对学生因材施教。切实做到根据每个学生的能力定位,在课程设置上坚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与企业共同开发核心课程;在课程建设上注重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能力培养,扎扎实实抓好每门课程与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
同时,在教学的实施中还强调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加强学生的就业定位教育,切勿好高骛远,要有从基层工作从底层干起的思想准备,要加强对学生职业生涯设计规划的教育,帮助学生构造自己的职业生涯,指导学生尽快完成由学生向合格技术工人的转变。优化后的课程体系如图所示:
三、几点保障
(一) 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应用性
科技日新月异飞速发展,新器件、新装置、新功能、新技术层出不穷地应用,因此新构建的课程体系的内容要反映电气自动化技的先进术性和应用性。专业教学中理论和实验教材均应选用高职高专规划类、近三年出版新教材;同时,教学内容的遴选应该是当前较普遍应用的技术(或器件),而且必须将一些新器件和新技术的应用整合进教学中来,如人机界面技术、触摸屏、组态技术等。使学生最近距离贴近岗位专业技术实际、贴近生产现场的最新技术。
(二)提高实验实训的时效性和实效性
注重技能训练整合后的新课程体系应增加实训环节的内容和实训时间,使学生在学习了电气自
动化技术方面的相关知识后,通过大量的实训环节,在实践过程中学习,切实有效地提高实践技能。一是加强自动化技术基本技能、计算机应用能力、专业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训练;二是完善实验实训条件,力争完善先进的设备、开放式的管理模式给学生的技能训练、个人能力拓展、兴趣爱好等的拓展提供有力的保障;三是加强对实验实训过程的指导和管理,真正建立起适应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的教学管理模式,提高实践性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三) 保持教学团队师资的创新与活力
人才培养模式中教学体系的实施关键是要有一支理论基础扎实、技术能力过硬、创新又有活力的教学团队。多从其他院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单位聘请理论新、实践工作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到校指导,鼓励专业教师到高等院校、培训机构和企业进修学习,到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企业实践。让每一位老师都从自身条件出发,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创造性劳动,保持教学团队师资的创新与活力。
参考文献
[1]聂立辉.论我国工业自动化的发展趋势.机电信息,2009(24)
[2]黄云龙,廖东进.高职高专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整合.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