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厂区规划设计规范

厂区规划设计规范

时间:2023-09-25 18:01:3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厂区规划设计规范,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厂区规划设计规范

第1篇

关键词:总图设计;石油化工;合理布置;节约用地

1 概述

总图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厂址选择、总体规划、总平面布置、竖向布置、管线综合布置、绿化等。本文试从总图设计主要环节布置要点,探讨合理用地应采取的措施和途径。

2 总图设计全过程对应途径及措施

2.1 厂址选择

厂址选择一般由业主组织相关部门根据拟建企业原料、生产、运输、交通、地质、能源、环保及消防等要求共同确定的。厂址选择是项综合性工作,目前多数新建中小石油化工项目均位于市政开发的工业园区,扩建项目往往位于厂区预留地内,位址均相对固定。

2.2 总体规划

总体规划设计应依据工厂规模和分期建设的要求进行。近期建设力求集中紧凑,同时又有利于远期发展。对远期发展的预留,不仅要考虑主体装置、系统配套工程、管线、运输通道等相应发展的要求,同时与前期工程相互协调,充分利用公辅设施,或考虑前期设施就地扩建,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以减少布置间距,减少初期生产和远期建设相互间的影响而浪费用地。

2.3 总平面布置

在进行石油化工总平面布置时,要结合国家规范及地方性法规、地形、风向及原料产品进出等条件,将工艺装置、系统配套设施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区,组织协调区块内各设施、建(构)筑物之间的关系,满足工艺流程相互的顺畅关系,助力企业运营的效能。厂内设施布置需要与厂外设施结合起来进行,如原料罐区应布置在原料进厂一侧可减少管线迂回、占地及能耗损失。

石油化工企业包含设施繁多,下面就厂区包含的主要单元进行平面布置简要分析,即在节约、集约土地的同时,满足厂区功能分区内各项设施的布置。

(1)工艺装置。工艺装置是工厂的主生产区,一般布置在厂区的中心区域尽量减少其对外部环境影响。工艺装置区宜布置在人员集中场所及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对于可联合布置的工艺装置尽量联合布置,集中控制,其建筑物也宜合并布置,以减少单独布置造成防火安全要求的较大间距。

(2)罐区。罐区占地比率高,且散发易燃易爆油气,应设置在道路运输频繁地段之外和外来人员经常往来地区之外;液态烃罐区宜布置于厂区边缘地带既相对安全也节约安全间距布置用地,但罐组不能靠排洪沟布置,以免泄露物质进入排洪沟,顺厂区延伸。大型石油化工企业的罐区其扩展速度比较快,占地面积也较大,留有发展余地对长久规划而言是节地的。

(3)装卸运输。厂内铁路应在厂区边缘集中布置,避免或减少铁路进线在厂区内形成扇形地带浪费空地;汽车装卸设施靠近原料及成品罐区、厂区边缘地带直接与厂外道路顺畅连接,减少外部车辆对厂区内部的影响及专用通道的占地。

(4)公用工程设施。厂内水、电、汽、风等公用设施靠近负荷中心兼顾与周围设施的相互影响。如总变配电所宜布置在厂区边缘,避免厂外引入的架空电力走廊、埋地电缆占用过多厂区通道,但也应尽量靠近用电负荷中心,避免供电线路过长造成的电能损耗。

(5)生活区。生活管理设施是对内管理、对外联系,同时包含生活服务设施,宜集中布置为厂前区,厂前区要远离工艺装置和油罐区,且布置在厂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及厂区边缘,以便于管理、保持环境洁净。工厂规模较小时可不设厂前区以减少用地。

(6)污水处理场。污水处理场宜位于厂区边缘地势较低处或厂区外的单独地段,使各类污水管线尽可能多地采用自流方式流入处理场,利于保障事故状态下充分将可能造厂污染的水体拦截在厂区内。

(7)火炬。由于全厂性高架火炬有的在事故排放时可能不完全燃烧而产生火雨,故全厂性高架火炬宜位于生产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鉴于高架火炬布置区的防火、辐射热半径较大,为了减少厂区占地,火炬可考虑设置在厂区围墙以外的独立地点。地面火炬因为火焰全部封闭在燃烧室,辐射热对外界的影响不大,控制其防火距离时按照明火设备考虑即可。

(8)消防站。消防站的位置应使消防车迅速、方便地通往厂区内各街区,并能顺畅通往厂外有关设施和居住区,超出服务半径的场所,应设消防分站。消防站的布置除按要求远离易燃、易爆介质(区)外,还应注意避开人流、设施障碍物利于消防出车。

(9)通道。具有区划界区、防火分割、管线敷设、运输组织功能的通道宽度应留有余地,一方面为后续发展时管线管带乃至道路扩建时提供用地;另一方面,宽裕的通道也可为不期而至的装置界区扩建留有余地。在布置时尽量使得各界区横平竖直,小的界区可在满足布置要求的基础上,相互合并购成一个大的界区,体现规模化一体化的要求,便于操作管理及节约用地。

综上,在符合防火、安全、卫生、检修和施工等规范、规定的要求前提下,兼顾利于保障人身安全和改善作业环境,同时为企业的安全生产创造必要的条件,总平面布置是一项需要综合考量各因素的系统工作,合理用地的制约因素众多,但前提明晰也就利于开展工作了。

2.4 竖向布置

当厂区建设在山区或自然地形坡度很大的地块,总图竖向设计对于合理利用土地就显得相当重要。竖向设计首先要满足生产的工艺连接、各设施及场地排水的设计标高,还要考虑交通,即在规范允许和实际使用的要求下设计道路坡度和场坪标高,连接所有的单元;厂区对应分成若干个台阶段,通过道路来连接这些台阶段,使之能够适应总图平面布置的要求,满足工艺及交通技术条件。

竖向设计应与总平面布置动态交互进行,通过合理的竖向设计,使得工艺流程、物料传输更加适合地形条件。另外,各台阶之间设立挡土墙时,在地质条件及投资许可范围内尽量采用直立式钢筋混凝土挡墙,可大大缩小两台阶之间的距离从而有效地节约用地。

2.5 管线综合布置

石油化工企业厂区内有工程管线遍布整个厂区,在总平面布置时,对系统管线的路由及敷设形式等要统一考虑,合理安排并适当集中,以使其路径短捷顺畅、减少迂回;在保证各种管线相互之间及其与建(构)筑物在施工、维护、安全和扩建互不发生干扰和影响的条件下,采用合理的最小间距;对较集中管线可采用共架或共沟的铺设方式。为此需协调原料、成品、水、电、暖、蒸汽等各专业的外管线,从中取得一个相对的平衡。

2.6 发展用地的预留

单元预留地有明确的要求时,可根据实际单元需要分散在厂区内,亦可以作为项目建设的临时施工用地;各单元在界区范围确定时,应留有余地,减小后续布置时用地不够的风险,成熟的装置、系统单元可预留小一些,不成熟的可预留大一些,尤其是对非标设备多的单元,界区的预留应占据主动以免造成用地面积过紧需另辟单元建设的局面。厂区预留宜在厂区外的一端作为未来的发展端利于统一规划。

3 结束语

在设计任务中只有结合好工厂生产、发展所需之各方条件并统一考虑,才能运用总图设计合理用地并达到紧凑布置、和谐布局的工作目标。

参考文献

[1]GB 50187-2012.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S].

第2篇

关键词:厂区;景观;地形;设计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11/12-304-2

工业厂区的景观设计中,地形是重要的基础要素。为了达到理想而合理的景观空间,可以改变自然和人工场所的地形。原有地形的改变与保留,人工地形与自然地形的融合,以及地形的敏感性和创造性的学习是设计最基本的技能。

目前的工业厂区建设中,大多数工厂都选址于城市郊区、城乡结合地区。往往在得到土地使用审批后将用地范围内的土地进行整平,有的也或是依照规划设计的图纸和要求将场内土地进行填挖整平。因此,怎样才能在设计前期考虑到地形的变化对景观及视线的影响,而同时也顾及到最少限度的耗费人力物进行填挖,这就需要了解和掌握工业厂区地形设计的规范和相应的地形竖向设计方法。

景观地形的竖向设计过程中《国家建筑设计规范》中对厂区的地形设计也有非常明确的要求,设计时也同样要遵循规范要求的设计原则,但由于工厂的景观设计是基于专业设计院的规划设计基础之上的二次深化和美化设计,因此了解和掌握规范要求的设计原则是很有必要的。

工业厂区建筑用地的自然地形,往往不能满足场地设计中各种建筑、构筑物设计的标高要求,因此必须将自然地形进行改造,进行垂直方向的布置。

首先,竖向布置的任务是:选择场地的平整方式和设计地面的连接形式;选择建筑物、构筑物地坪标高和景观场地的整平标高;确定道路标高和坡度;拟定场地排水系统;计算土方工程量;合理设置必要的工程构筑物和排水构筑物等。

其次,设计地面形式的选择和设计:将自然地面加以适当改造,使其能满足使用要求的地形,称作设计地形。设计地形按其平整连接形式可以分为三种,把用地处理成一个或几个坡向的整平面,坡度和标高均无大的变化的平坡式;由几个标高差较大的不同整平面连接而成,连接处设挡土墙和护坡的台阶式;由平坡和台阶混合使用的混合式。

在选择设计地面连接形式也要综合考虑自然坡地的坡度大小、建筑物的使用要求及运输联系、场地面积大小和土石方工程的多少等。一般情况下,自然地形坡度小于3%,宜采用平坡式;自然地形坡度较大时,则采用台阶式;但当场地长度超过500m时,虽然自然地形坡度小于3%,也可采用台阶式。

地形中的坡地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坡地按坡度可分平坡、缓坡、中坡和陡坡。坡度介于坡度值3%―10%、坡度度数在1°43’―5°43’之间的为缓坡。缓坡可作一些景观视觉处理和绿化的场地。厂区景观中的缓坡常作为建筑与平地间的过渡地形,在工业厂区中的运用常形成一些变化丰富的景观,是视觉变换和空间交互的过渡地形。

美国的约翰・O・西蒙说道:自然地形是大自然所赋予的最适形态,他们是长期与大自然磨合的结果。适应他们就是要与适应这种地形的自然力和条件相和谐。工业厂区的景观坡地和人工坡地的设计和处理是相互结合的。在工业景观设计过程中首要考虑的是自然坡地的因素;在一般的工业厂区的设计中往往会忽视对自然坡地的保留与处理,多采用人工添挖的方式将厂区地形处理成大面积平地,既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使得在后期的景观工程中重复的挖方、填方,使整个景观工程变得异常复杂。如果在厂区规划初期能很好的结合已有地形,通过对自然坡地的保留和处理与人工坡地的设计和施工有机的结合,将会形成完美的、合理的、具有自身特点的厂区景观。

在土方平衡方法中为了减少工程投资,建设场地的土石方工程,在可能情况下,尽量考虑平衡。在进行土石方平衡时,除了考虑场地平整的填、挖土石方量外,还要考虑建筑物及构筑物的基础,地下工程管线等土石方量。

土石方工程量的计算方法很多,有方格网计算法、横断面计算法、查表法、计算图表法等,但一般常用的是前面两种方法。方格计算法是将绘有等高线的总平面图划分为若干正方形方格网,间距取决于地表的复杂程度和计算精度,一般采用20―40m;在每个方格中分别填入自然标高、设计标高、施工高程,分别算出每个方格的挖、填方量,然后汇总。而横断面计算法一般用于场地横坡度变化有规律的地段,精度较低。横断面的走向,应取垂直于地形等高线的方向。间距视地形情况而定,平坦地区可取40―100m,复杂地区可取10―30m。

堆坡在工业厂区地形设计中的运用使一定绿地范围内地型有所起伏。在厂区景观设计中,适宜的微地形堆坡处理有利于丰富造景要素、形成景观层次、达到加强景观艺术性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在厂区内的景观坡地处理可以有意营造部分微地形空间。模拟自然中的微地形,地势起伏有致,景观因势而设,使厂区景观具有节奏和韵律。厂区园路的微地形处理上,可造成适当的地形起伏,或形成步道台阶以缓冲平坦路面,调节步伐、缓解疲劳。园路两侧的地势呈起伏状,既满足了排水,又使道路具有流动性和方向性。采用不同材料点化路面,如用卵石或用方料石铺地,可从色彩、造型上丰富厂区景观,增加景观色彩。厂区建筑物之间空间有限,通过适当的微地形处理,配合绿化种植,可对建筑物的基础进行适当的遮挡。调节了建筑物与地面之间的突兀之感。厂区地面与绿化之间的堆坡,一般做法是使绿地边沿形成缓坡逐渐延伸至路面,不仅利于排水,而且在道路与绿地之间形成一个缓冲区。也可随意以自然碎石等嵌边,不仅划分出不同的景观区域又使整块绿地边界过渡自然,使道路与绿地融为一体,使软质景观与硬质景观相得益障。

同时地表排水系统要设计成聚集并处理降雨溢流的形式以防止水从损坏的建筑物(通过地基渗漏)、场地建筑物和地面(通过侵蚀)中流出。地表排水的两个基本类型是暗管排水和明沟排水两种形式。基地内应有排除地面及路面雨水至城市排水系统的设施。排水方式应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确定。暗管排水多用于建、构筑物较集中的场地;运输线路及地下管线较多;面积较大,地势平坦的地段;大部分屋面为内落水;道路低于建筑物标高,并利用路面雨水口排水。暗管系统使用管线、雨水口或雨水井及检修孔,用在有效利用土地以避免干扰人们活动的地表下用水的大多市区和居民区。明沟排水多用于建、构筑物比较分散的场地,高差变化较多,道路标高高于建筑物标高的地段,或埋设地下管道不经济的岩石地段,山坡冲刷带泥土易堵塞管道的地段。明沟的断面尺寸根据汇水面积大小而定,明沟系统使用沟渠、洼地和涵洞,用在有坡度的能相当容易聚集水流的开阔区域;明沟坡度一般为3‰―5‰,特殊困难时可采用2‰。采用车道排泄地面雨水时,雨水口形式及数量应根据汇水面积、流量、道路纵坡等确定;单侧设雨水口的道路及低洼易积水的地段,应考虑排水时不影响交通和路面的清洁。两个系统通常在地形对土地使用有规定的地方结合使用。

经常在停车场和其它硬质地表面用渗水的或多孔铺砌系统。这种排水系统允许水从铺砌表面过滤到土壤、道路也会自然吸收水。

为了方便场地排水,场地坡度不应小于0.3%,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场地坡度也不应大于8%,各类地面的适宜坡度也应结合不同的地面种类来考虑,黏土、砂土、轻度冲刷西沙、湿陷性黄土和膨胀土的排水坡度均有不同的要求。

综上所述,现代社会工业厂区的整体设计中,部分地形与景观的结合方式成为又一项景观设计中的设计亮点。除了平原地区的,其他部分地域中的工业厂区

景观坡地设计不仅能使厂区景观层次丰富外,也能在一定程度反映出厂区的特点,在充分利用当地形变化的同时也可以因地制宜,利用地形的多样性创造出具有特点的坡地景观。

第3篇

【关键词】总图 规划 管理 企业 联系

1什么是总图规划和管理

总图运输简称总图,最初在我国建国初期从苏联引进,后来根据国情逐步充实、完善、发展而成的一套技术和管理体系。总图规划和管理就是以工艺要求、物流走向以及现行相关的工程建设规范和标准为基础,结合厂区(园区)自然环境和地质地理条件,正确选定厂(场)址,合理确定厂区(园区)内建筑物、构筑物(包括交运设施)、综合管线的平面及竖向的空间关系,以设施设备与生产运营活动的内在联系为中心,系统处理人、物、动能、信息等资源流的相互关系,并加以立体化规划和管理。而今,总图概念已扩大至民用、市政、景观、交通运输,甚至机械工业领域。因此,广义上,总图规划和管理可高度概括为各种资源及由其组成系统的相互关系。

2总图规划和管理反映企业管理水平

总图规划和管理是企业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企业的建设、生产和发展中负有重大责任,一旦出现问题, 就会给企业造成较大损失, 总图规划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长远发展和对外形象。比如,厂址选择是否合理、规划用地是否集约节约、建筑物及管线布置是否妥当, 是否满足企业长远发展的要求,厂容厂貌的好坏,违章违规搭建的管理等等, 都反映着企业管理的好坏,衡量着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

3总图规划和管理密切关联企业管理思想

企业的总图规划和管理不仅反映出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而且其本质更是企业管理思想的外在表现,与企业管理思想密切相关。

3.1与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思想密切相关

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它有效配置企业资源,着力追求企业资源的综合配置效率和效益。

为实现企业资源综合配置的效率和效益,企业的各种硬件资源设施设备必须合理配置及有效管理,总图规划和管理正是着力于处理企业硬件设施设备的相互关系,体现其在时空和结构功能等方面的优化和系统整合。应该说,总图规划是企业资源配置的一个过程,总图管理是资源配置完成后持续地监控、变更、维护等过程,它们是组成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子系统。

从资源管理的角度。各个企业根据自身特点有着各自不同的资源管理方式,反映出大相径庭的生产组织方式,不同的生产组织方式在总图上表现为不同的平面布置,比如我们常见的下料车间、加工车间、油漆车间、总组装车间等,这是企业根据生产工艺和工种来组织资源的思想反映;另外,比如发动机事业部、曲轴事业部、钢结构事业部等称谓,就是企业以产品对象来组织和管理生产的思想反映。企业资源管理思想的不同,决定了厂区厂房功能、布局的差异,总图表现出的厂区、厂房在平面、竖向的布局和联系就必然有差别。

从时间进度的角度。企业的兴建、续建、扩改建等具体建设是处于流动的时间进程当中,必须考虑资源在时间上的分配管理,比如企业新征土地用于发展,在时间上的问题是一次建设还是分期建设,企业需结合自身资源情况而定,一次建设和分期建设中总图布局的考虑是不同的,一次建设只需在整体上对建设内容进行把握,但是统一规划、分期实施,则需要总图规划和管理多考虑预留发展的方向、内容及可能性,以及分期衔接、投资的分配等等。

从市场资源的角度。市场决定企业产品,市场的不确定性造成产品的不断变化,这对企业的厂房、设施设备提出了通用性和灵活性的要求。总图规划就必须对建筑、设备和工装、生产工艺、运输组织等考虑一定的通用性和灵活性,以适应市场变化的需求。

以上都是企业资源计划范畴,总图的规划和管理是其外在表现。

3.2与“精益”思想密切相关

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简称“精益”,衍生自丰田生产方式的一种管理哲学,准时化生产方式JIT(Just In Time)的赞誉称呼。

精益生产的基本任务是确保“准时化”生产的顺利进行。这就要求总图最起码要保证物料和人员能准时定量地到达某个位置,这样,总图必然要体现“精益”的思想。再则,由于精益生产的拉动式特性,对应的劳动组织和管理体制也必然随之变化,因此总图规划时需要系统地考虑各车间之间的生产工艺关系、物流组织方式等因素,这样才能合理布局、有效控制,为准时化生产服务。

4总图规划和管理影响企业效益管理

设施设备、人力物力、土地房产等都是稀缺宝贵的资源。如前所述,总图天然地集合、整合、调配资源,有效的总图规划和管理必然节约、集约资源,对企业有着巨大的现实作用。

4.1有效的总图规划和管理可以节约集约利用资源

首先,总图的工作之一――厂址选择就是企业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这是整个项目最根本最基础的一环,选址合适与否至关重要。

接下来的厂区总体规划,是对整个企业布置总的概念,做得好,不但在前期建设中可起到节省投资、加快进度的作用,在后续运营中还可达到运营低廉、效益良好的效果。

具体的,总平面布置则需要从全局出发,全面辨证地对待各种要求。这是前面概念的具体落地,是节约集约的最终表现。

这些过程环环相扣,若能有效推进,对于企业而言就是实实在在地节约、集约利用资源。

4.2有效的总图规划和管理可以优化物料储运

节约物流仓储运输投资和成本是企业生产储运的重要任务,总图运输就是通过科学系统的理论和方法解决这一问题,规划与管理是否有效影响着储运优化。

4.3有效的总图规划和管理可以协调工艺流程设计

工艺流程和总图是现代企业规划设计中的两个主要专业,相辅相成打造出生产流线。工艺流程和生产过程是设计的主体,实现工艺是总图的任务。比如企业生产系统就是由厂区内各个设备设施、车间厂房、管线、线路以及其他露天跨、辅助用房、公用设施设备等等组成,工艺对总图有要求,总图对工艺有制约和满足,二者必须协同,紧密配合,才能正确处理和协调生产功能与场地条件的矛盾,共同体现企业效率和效益。

5结语

综上,我们更宏观、深刻地剖析了企业与其总图规划和管理之间的紧密关联。现实中,我们不难发现,凡企业的总图规划和管理搞得好,企业的规划和设计就具前瞻性、可操作性,就能顺利推进和实施,对提高企业的效率和效益就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反之,则对企业的发展造成种种制约和不利影响。因此,认真做好总图规划和管理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 城市轨道车辆 淋雨试验 基础施工 管路防冻措施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组装后的检查与试验规则要求,城轨车辆出厂前需要按照TB/T1802-1996及TB/T2054-1989规定对车体和装在外部的电气设备箱体进行密封性试验,检查所有可能有水或雨浸入的开孔、门、孔盖、盖板或缝隙处,以检验密封是否符合设计规范要求,为此城轨车辆淋雨试验台是城轨车辆制造中必备的重要试验装备。

本文着重讲述某公司在进行淋雨试验系统施工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改进,分析论证了淋雨试验系统设计及施工建设中几个关键问题的预防措施。如要设计建设一套安全可靠、适用的淋雨试验系统,不能仅关注系统自身的优化设计方案,还要关注装备建设的位置,基建条件,工艺布局,环境因素的影响等多方面的影响。

1 淋雨试验装备的选址及结构

由于城轨车辆编组形式不同,总长度也不同,如六编组B型城轨车辆全长近130米,八编组的则170米左右,如此长的车辆在淋雨试验时如整列同时进行,那样会占用近200米的试验场地,还需要在200米长的铁路线两侧及顶部设置喷淋系统管道,这样投资高又浪费资源。因此只需设置一个30米的淋雨试验台对车辆单节进行试验,通过轨道将编组调试完的城轨车辆用牵引车推至淋雨架下,按淋雨试验操作规程逐节连续的进行淋雨试验,淋雨试验的流程即从车辆第一节进入进行试验,至最后一节进入试验结束,这要求淋雨架一端必须预留足够一列车存放的铁路线,这就需要占用很大的场地,因此选择建在室外是最经济的。

在公司筹建初期总平规划时,确定在联合厂房北侧第一条铁路线作为淋雨试验线路,淋雨线路西侧作为淋雨场地,浇筑30米长整体道床作为单车淋雨场所,车辆淋雨试验时走向为自西向东,这样在淋雨架东侧就有170米左右作为存放车辆的铁路线。

本次设计建设的淋雨试验系统主要是由淋雨场地、操作间、水泵房、蓄水池等四部分组成。淋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淋雨场地,由单车淋雨架、登车梯及单车淋雨检查平台等构成。水泵房和蓄水池作为淋雨试验系统的供水点,厂房基建时水泵房和循环水池被设计在厂区辅助用房的最东侧,这样供水点和淋雨点中间直线间隔近80米,之间需要预埋管路与淋雨架进行衔接,这中间还要穿过厂区道路,这对后期施工造成很大困难。具体布局图见图1。

淋雨试验系统的核心部分是淋雨架,主要是建设在整体道床两侧和上方的管路支架上的11个龙门形供水管路组成,被分7套单独的试验回路:西端头罩活动淋雨系统、东端头罩活动淋雨系统、顶盖淋雨系统、左侧底架设备淋雨系统、右侧底架设备淋雨系统、右侧墙淋雨系统、左侧墙淋雨系统,淋雨架自身设计这里不做过多的分析。

2 供水系统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淋雨试验系统是以水作为工作介质,因此需要考虑环境对其的影响,某公司地处于长江以北黄河以南,冬季的室外最低气温在零下15摄氏度,因此在公司规划设计和开工建设时要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因素。

根据多年经验,淋雨试验系统常见故障是:管道积垢喷嘴堵塞;北方室外气温低,冬季室外管道积水易冻裂。因此在此次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重点关注的即为这两个问题。由于淋雨试验系统的供水点循环水池,位于地下1米以下的位置,由于土层保温的作用,冬季不会结冰,而水泵房位于室内,且冬季有采暖设施,可以有效防冻。因此重点要解决室外供水管道和淋雨架喷淋系统的防冻问题。

2.1 供水管路铺设施工防冻方案

供水管路是整个淋雨试验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与施工的好坏,直接影响供水系统的正常运行。过长的供水管道是本次建设的淋雨试验系统最典型的特点,也是缺陷,由于厂区基建工程已经完工,供水点和喷淋点的位置固定,无法更改设计。因此铺设近100米长的供水管道是无法避免的,即80米的直线供水管,10米穿道路的管路,同时铺设的管道有三路,即两路供水管道和一路控制线穿线管道。

公司地处北方,冬季室外气温最低不超过-15℃,要避免冬季气温低造成管路冻裂,室外管道的铺设既经济、安全系数又高的方式为直埋。因此此次选择的方式为供水管路深埋,但并不是越深越好,原设计人员定位埋深在2米以下,但是直埋越深,施工难度越大,要充分考虑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

在供水管道施工过程中,埋深方面严格按照设计规范执行,依据所在地区的经验数据并参考气象部门提供的最大冻深资料,确定本地区最大冻深21cm,考虑最少50年一遇的严寒,管道埋深在冻层以下20cm,因此施工时管路的埋设深度为41cm,这样既经济合理又安全可靠。

确定好埋深后即为管道铺过程的控制,在考虑城轨车辆淋雨试验时,为避免冬季夜间气温降低造成管道冻裂,淋雨试验后管道内部的水一定要排净,这样可以有效防止管道冻裂。经过分析论证,首先确定排水口的位置设在供水管道的起始点,即供水泵的出口前端安装排水阀,标高在-2米,是整个供水管道的最低点;其次是供水管路的坡度,自西向东(淋雨点向供水点)放坡,在管路铺设时要求施工人员设置不低于0.002坡度(一般为0.003坡度),这样可以确保淋雨试验完毕,整个系统的水可以回流到此处,顺利排空供水管道内的水,管道铺设完毕后进行排水验证,可以完全排空管道内的水。

直埋的供水管道其优点是安全系数高,管路不易冻结,但缺点也不少,如施工难度大,且后期使用时出现故障处理不方便。因此在管道铺设完对管道进行水压试验(试漏压力为1MPa),保压15min不泄露。

在管道铺设完毕回填时,对回填土的夯实也是防冻的一个有效措施,因为夯实是可以消除土壤的冻膨胀系数,提高防冻的效果。

2.2 喷淋系统防冻措施

供水管道的保温防冻措施得以解决,但是室外的淋雨架喷淋系统的防冻也是一个难题,由于淋雨架的整体都是室外地面以上部分,长期暴漏在空气中,而且淋雨架是由11个龙门管路组成,如果在进行淋雨试验后,管道内的积水不能及时排空,室外气温低于零下时,管道内的积水结冻就会导致管道冻裂。

如果为室外管路进行保温防护,造价高,又不易施工:根据多年总结的经验,而且淋雨试验的频次低,只要在试验后排净管路内部的水即可有效防冻。因为在主进水管道内部的水已经由进水口处的排水阀排空,因此确定在位于控制平台内的主进水管上再设置一个手动排水阀,可以方便和及时地将淋雨架的喷淋系统内部的包含杂质的水完全排除;并且在各供水回路的进水管底部也各设置一个排水阀,这样可以将各回路的水完全排空;即在淋雨试验完毕后,人工将各排水阀门打开,排空淋雨架各个供水回路的水,可以有效防止管道冻裂。

各供水回路里的水排空问题解决,另一处可以存水的地方即淋雨喷淋系统各喷嘴处的水如何排净呢?这个只要在喷嘴安装时把角度固定,即顶盖淋雨系统中所有喷嘴均朝下,便于试验完毕后将余水排除;但是侧墙、底架和南北车头罩淋雨系统的喷嘴只能水平布置,因为淋雨试验的要求,不能改变角度,但是经过试验,即时在最恶劣的情况下也只余少量水,且水面低于喷嘴,即便结冰也不会冻裂管道。

2.3 供水系统的防堵塞

由于工作介质是水的特殊性,水质问题也是其中一个关键环节,使用时间长就会结垢,最终堵塞出水口。在考虑到各种媒介的影响,整个淋雨架供水喷淋系统整体采用的管道选材尤为重要,如果用无缝钢管做为供水管道,长期使用后,管道锈蚀,水质结垢,日积月累就会造成管道堵塞,但是如果使用PPR或PE等材质的管道,则在室外环境下长期使用则会老化损坏,装备的使用寿命降低。因此最终确定使用不锈钢管,这样可以大幅度降低管道堵塞的现象发生。

淋雨试验系统喷头采用不锈钢喷头,喷头喷水时呈90°喷射角,实心锥喷雾,出水均匀,出水孔直径>3mm。远大于过滤后水中颗粒尺寸(由于在水泵前端设有1mm过滤网),能有效防止堵塞。

3 现场施工与设计之间衔接

淋雨试验系统的设计方案确定时,整个铁路线路的施工已经完工,参照设计图纸与现场实际情况对比时,发现存在的问题较多:

(1)整体道床由铁路负责,在施工时并未考虑淋雨架基础、两侧排水和龙门钢架基础之间的衔接;

(2)设计人员按照轨道上平面与地面标高相同进行设计,实际铁路线路是有渣道床,轨道上表面高出两侧路面700mm,图纸与实际不符;

原设计方案(见图2)铁路整体道床未施工,两侧排水和整体道床一次浇筑,淋雨架龙门钢架基础二次灌浆,但是现场实际情况整体道床已经完工。经过与设计人员进行沟通,现场实际情况原设计方案已经无法实施,经过与基建专业人员进行咨询,更改原有设计方案如下图(图3),图示阴影部分为此次施工一次性浇筑完成。

经过论证,利用原有整体道床重新进行定位,自道床向外测量尺寸,进行一次性浇筑。 此类问题在检修平台及蹬车梯基础施工时同样遇到,最终在调整完方案后根据现场进行逐项解决,在此不一一描述。

根据基础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可以看出,整个淋雨架基础在设计和施工应和铁路线路的设计施工同步进行,这样可以在设计时作为一个整体有设计人员进行综合设计,在施工时整个基础同步进行,可以有效避免后续分段进行施工带来的各项问题,同时还可以避免在铁路线路周边二次施工对铁路路基的破坏,而且后续施工难度较大。第二点,设计人员应要对现场实际进行充分的调研取证,使设计方案与实际相结合,也会避免施工时的不必要的麻烦。

4 结语

目前该淋雨试验系统已经投入使用近2年,未发生管道冻裂及喷嘴堵塞现象,这表明淋雨试验系统施工建设采取的各项措施行之有效。但是此次施工过程暴露出的问题较多,设计与现场之间、各个专业施工之间的衔接问题,建议在进行综合规划设计时,装备基建周边集合,与铁路同时进行,如不按照正常的设计施工流程走,就会产生这种二次破坏前期施工的现象发生;并且此次淋雨试验系统的供水点与淋雨点距离过长也是设计的不合理性,这不但施工困难,而且管路后期维护维修也很麻烦,过长的管道还会使淋雨试验供水时产生压力损耗;建议在进行规划设计时能够综合分析项目的可行性和合理性,避免类似的问题发生。

参考文献:

[1]GB/T 14894-2005.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组装后的检查与试验规则.

第5篇

[关键词]总图设计 合理 控制 节约 用地

中图分类号:TU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4-0188-01

如何确保安全是总图设计的根本任务。总图设计面临的安全问题,大体上有防火、防爆、防 毒、防污染、抗震、防洪几个方面,其中防火、防爆的任务,尤为突出。油气站厂集输或处理的原料和产品,都以甲、乙类危险品为主,设计中考虑防火、防爆距离及有关必要措施,应做到步步 为营,面面俱到,丝毫不可松懈。按范围分、有区域安全、站区安全和分区及单项工程安全等。区 域安全,一般体现在站厂选址和方案比选中,既要考虑到本站厂对区域环境的危害和影响,又要考虑到区域环境对本站厂的不利因素及防范措施,避免或尽量减少灾害发生,防止次生灾害。

在此基础上,如何做到节约用地就成了总图设计的重中之重!

1 合理确定厂区规模

在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应对拟定生产规模、生产协作、生产工艺水平、生产发展等方面加以重视。为节约用地创造条件,尽可能扩大毛坯和零部件协作范围,厂区内功能分区明确,减少不必要的工厂组成项目。在经济合理的条件下,尽量采用高效设备和先进生产工艺,提高车间单位面积产量指标,减少厂房占地面积;同时,工厂近期建设规模和远期发展规模要定得恰当,发展用地要预留合理科学安排功能分区,要走专业化、协作化道路,不重复上项目,不重复用地,以达到节约用地的目的。

2 合理选择厂址

厂址选择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在其它诸多因素综合考虑和基本满足的前提下,根据工厂的功能要求,合理选择厂址,对节约用地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厂址选择时,应将占用土地的情况作为选厂址方案的重要条件之一。要进行多方案比较,合理使用土地节约用地。可利用荒地的,不得占用耕地林地;可以利用劣地的,不得占用好地。

3 充分利用地形

发挥用地效能,利用坡地、脊地、劣地建厂,是节约用地、不占或少占农田林场的一项重要措施。在特定的场地上进行总平面布置,应该因地制宜地利用山坡、劣地等的地形自然条件,利用地形是在充分利用生产上的特点,物料位能作用,输送过程中的压力作用,以及车间(或仓库)内外的起重运输设备等的基础上进行的,如果利用得好,即能充分发挥用地效能。特别是选矿工艺,合理利用地形可以大大缩减工艺布置走向上的通廊及厂房长度,减少用地面积。

4 紧凑布置,提高建筑系数

反映总平面的合理性和紧凑性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建筑系数和厂区利用系数。在生产使用功能合理的前提下,运用合理紧凑布置手段,使建筑系数提高,就是总平面布置中节约用地的一个重要手段。一般来说,合理紧凑布置,提高建筑系数的途径,主要有:

4.1 紧凑布置建、构筑物

如果建、构筑物的外形复杂,对总平面布置的紧凑性影响是很大的,并且建筑间距是按建筑物的凸出部分决定的,因而不规则的外形,会造成厂区面积的损失。在考虑建筑物外形轮廓时,建筑设计人员在做设计方案时就应密切配合,力求建筑外形轮廓简单、规整。当然,对厂前区的某些建筑物及一些非工业性建筑物,为了景观和功能要求,外形轮廓的变化,还是必要的。再有,合理缩小建筑物间距,还必须注意:①满足卫生及绿化要求,合理确定防火、安全间距;②紧凑布置地上地下工程管线;③满足运输要求的条件下,合理确定通道宽度;④合理布置道路和铁路线路和距离。只有综合考虑影响确定建筑物间距的各种因素,运用有关专业在缩小建筑物间距方面的成果,从规划布置上统一地加以处理,才能使所确定的最小间距在技术上可行、在经济上合理。

4.2 合并厂房,集中布置

合理缩小建筑物间距,虽然可以使建筑物布局紧凑,节约厂区用地,但由于生产、运输、防火、卫生以及管线铺设的要求,所收到的节约用地的效果是很有限的。为了适应现代化连续生产和进一步节约用地的要求,在无特殊条件限制的情况下,研究厂房合并的可能性和选择合并厂房集中布置成为了最优方案。合并厂房系指将生产关系密切,生产性质、卫生条件及建筑特点相同或接近的车间;或者生产性质不同,互相之间有一定影响,但采取技术措施可以解决的车间,在生产上允许、技术上经济合理的前提下,合并成一个较大的联合厂房。通过实践证明,采用合并厂房的设计方案,对点平面布置的经济性及紧凑性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意义。

4.3 竖向合并,提高建筑物的层数

厂房合并的方式,除了按水平方向并联成联合厂房之外,还可按竖向合并成多层或单层与多层相结合的厂房。当条件许可,仓库也可由单层改为多层。近几年来,自动化高层货架仓库的发展和运用,已为提高仓库作业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和减少厂内仓库占地面积,创造了优越的条件。在有限的用地上,根据可能,把可以建多层的单层厂房(或库房)进行竖向合并,这不仅能改善操作、管理和运输条件,而且能充分利用空间,扩大使用面积,有效地节约用地,并能降低造价、减少土地的开拓费用。

5 合理选择运输方式

合理选择运输方式也是节约用地的一个重要方面。根据工厂性质、全年总运输量、大件运输的需要和外部条件等综合考虑,合理选择运输方式。在满足运输要求的前提下,应优先采用无轨运输和连续运输方式,以节约用地。当采用铁路运输时,其运输量应符合现行的《工业企业铁路设计规范》的规定,或有重大件运输的特殊要求。当选择道路运输时,应尽量缩短运距,减少道路占地面

6 妥当处理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的关系

厂区预留发展用地,应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确定。当生产确有需要并有充分依据时,也可适当留有发展的余地。在考虑满足主要生产车间发展要求的同时,还应考虑与其有关的辅助生产车间、仓库、堆场、公用设施、管线、运输线路相应发展的要求,避免造成异地新辟厂址、浪费土地。预留发展用地,还应考虑为扩建工程创造必要的施工条件,以便在远期建设时,尽量减少生产与建设的相互干扰,并尽量做到扩建时不拆迁已建的建筑物、管线和运输线路。这就要求总平面布置必须周密考虑、全面安排,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预留发展用地应尽量预留在厂外,分期分批征用土地。当后期工程与前期工程在生产流程、运输要求有密切联系,而又必须留在厂内时,方可在一期厂区内预留。厂区内预留发展的建筑占地系数,除有特殊要求外,宜控制在4%-6%的范围内,使预留发展用地尽量不早征或多征,以节约土地,发挥用地效能。

第6篇

关键词:管网;工程设计;优化设计

1 概述

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供水量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同时城市区域用水功能的细化,对水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城市血脉的供水配套管网工程尤为重要,不仅投资巨大,并关系到供水运行中的经济效益、供水可靠、水质安全,是一个关系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同时城市供水管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由多座净水构筑物和多级输配水管网构成,任何环节的不合理因素到会导致资金浪费,并造成不必要的社会不良影响。所以必须在净水厂设计和管网规划阶段,进行合理的分析、优化规划设计,切实达到经济效益最佳、供水条件最合理、水质安全最可靠的设计效果,是我们作为工程技术人员必须考虑和研究的课题。

2 设计基础资料

对于一个市政给水管网设计项目,基础资料收集是设计工作的首要任务,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走向、投资及其合理性。设计的主要基础资料主要包括原有的地下管线综合资料、用水需求及变化情况、现有的施工工艺、工程材料情况等等。作者认为,在实际的操作中,重点与难点为地下管线综合资料与用用水需求及变化情况。表现在:

在目前的城市基础设施资料中,地下各类管线的管位、埋深、管材等图文资料记录很不详细,出现局部管线信息不准确、更新不及时的情况;同时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建、发展,地下市政工程管线纵横交错,日益复杂,各市政职能单位各司其职,只收集、管理本行的管网图文信息资料,没做到综合的地理信息管理系统,在实际的给水管网设计项目中,经常出现地下管线资料不准确,导致方案变更、施工延期、等系列问题,产生不可弥补的经济效益损失、社会效益影响。

由于现今城市的人口流通性大,用水量变化也比较大,设计时需充分考虑流动人口对用水量造成的变化情况。以中山市古镇镇为例,由于流动人口变化大,用水量变化比较大。在工业园或部分出租房集中的地方,用水量远大于规范中的数据。同时,用水的时间性变化比较大,如:古镇镇春节期间的供水量只有平时的60%。作者认为,设计时,需重点考虑设计范围内的出租行业与工业园的分布情况,并考虑人口流动造成的用水量剧减或剧增的情况。

做好设计前期的调查摸底工作,是一个供水管网设计项目的必要条件。同时还要注意地区性的政策处理实施原则、行政供水区域信息、地区自然条件以及地质资料的收集,做好规划衔接、近远期综合分析,优化设计方案,做到合理性、可靠性。

3 市政供水管网优化设计

3.1 供水管网的布置形式选择

供水管网的布置形式主要有树状管网、环状管网、混合管网。现行的城市供水管网形式大体按供水性质、供水区域、供水规模来确定供水形式。一般情况下,小规模居民区、小型工业厂区可按树状管网布置;较大规模的居民聚集区,大型工业园区采用环状管网布置:对于城镇、片区供水应采用混合状管网供水,以确保供水安全可靠。事实上,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树状管网逐步连接成为环状管网,形成中心区域布置环状管网供水,以树状管网向四周延伸的混合状供水形式。在初步的城镇供水管网设计中,为了便于管理需要,作者建议:DN100以下的管尽量布置成树状管网,工业区或用水量变化比较大的区域尽量布置成环状管网。

同时,在快速发展的现代化城市建设中,现状城市供水管网系统存在二种较为普遍的供配矛盾。 ① 己实施引水工程,净水厂供水能力富余,但现状管网输水能力不足,供配水管网不配套,管网改扩建尚未到位的情况;② 供配水管网改扩建已经逐步实施,但净水厂供水能力不足,用户给水不能得到可靠保证。既要做到供水安全可靠,又要节约工程投资,如何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必须合理设计输配水管网的实施方案。作者认为,供水管网设计方案应因地制宜,应结合当地的发展重点、投资方向、城市规划,并结合供水近远期规划,配合城市建设,做好供水区域划分。对于第一类矛盾,设计应先着重实施输水干管的改扩建,闭合净水厂间的主干线环状管网,形成输水大环网,以提高城市供水的整体转输能力,做到各分区供水的水压、水量的均衡;再通过城市分区纵横支输水管相接,确定重点解决、分步成环、逐步完善的树支网和环状网相交的战略方针。对于第二类的矛盾,重点做好净水厂的改扩建工作的同时,应结合城市用水高低峰变化,先建清水池,增加调节水池的容量,暂缓供配水矛盾。在净水厂选址时,应利用城市特有的地形高位差,合理布置净水厂、清水池,有效缓和两者之间的矛盾,为城市提供安全可靠的供水网络,合理节省工程投资。

3.2 供水管网优化设计

在城市管网布置时,应考虑供水高速转输管道设置,高速转输管道只与供水干管连接,不与城市配水管连接,可使高速转输管道不受水流方向限制。通过纵横高速管道的转输,可均衡城市供水水量、水压。同时可避免因城市规模发展,居住新区、工业园区扩大,影响原有供水区域的水压、水量,使整个城市供水管网更合理,更优化。输水管网的线路应尽可能做到简短,避免穿越铁路、公路、河流、山谷等障碍物,保持与净水厂出水、高速转输管道水流方向一致。输水管设置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并结合近远期综合考虑,留有一定发展余地。同时设置输水管网时,应结合当地自然地形条件,充分利用地形高差实行重力流输水,以减少工程投资。按照相关规范和习惯作法,市政给水工程管道尽量布置在道路外侧,但在实际工作中,城市规划部门出于对所有地下管线的综合考虑,有可能安排在机动车道或慢车道下,这就必须考虑管道安全供水、检修维护所需的技术处理、管理费用。同时应注意供水干管上不宜开口过多,间断设置分控阀门等事宜。对于交通密集且路幅较宽、输水千管敷设路段应考虑设置配水复线管道,以适应城市供水的需要。对于施工实施方案安排,新建管线应遵循依据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的要求,与规划道路建设同步进行的实施原则:改造管线应遵循先严重后一般、先大管后小管、先易后难的实施原则。

3.3 供水管线的高程及管线间距控制

合理安排好管网平面设置的同时,也要合理控制好管线的高程,做好管线综合分析。事实上各种市政工程管线的理设深度的技术要求相差无几,供水管线埋深过浅,供水管线承受道路上部传承的荷载,影响供水管线使用质量,对供水管线运行安全构成威胁;埋深过深,日后管理难度大,检漏、抢修工作可能无法进行。所以在项目设计过程中,要掌握各类其他工程管线的地理信息资料,遵循《室外给水设计规范》中“压力管让重力管,小管径让大管径,支管让干管”规定,错开其他工程管线的设置高程,而且要经济、合理选择供水管线的设置高程,以免增加日后维修难度、日常管理费用。对于管线间的间距控制,《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中已明确规定,但实际工程中很难做到,所以对于无法保证间距的特殊管段,应做好特殊结构处理,常用的有混凝土全包加固、设置交叉井、U 型变向、套管等等处理措施。

3.4 供水管径的确定

市政给水管道管径的选择原则,是根据该地区的用水情况、国家用水量标准结合地区规划用水量标准进行管网平差计算结果来确定。而在实际工作中现状供水管网是依据若干年的规划和建设积累而成的,可能会遇到局部管网规模与城市发展速度相对滞后的矛盾,造成工程设计管道管径与现状管网衔接的困难。这就涉及到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的取舍问题,这是设计人员着重需要分析的。随着城市发展速度的加快,符合经济发展的需求,给水管网管径应根据近远期供水需求规划确定,结合城市改造的步伐,分步实施,逐步调整输、配水管网的不利点、不利管段。同时应对供水管网进行监测,在技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实行全城区管网动态监测管理,甚至可以进行数字建模、电子模拟等水力模型,对本地的管网状况做到一目了然,以便为合理调整、优化管段提供设计依据,使城市供水网络发挥最佳效能。对于单体、小区市政给水管道管径计算依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居住小区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等规范中居民用水定额、用水量标准等相关内容结合本地区的用水实际情况来确定。其计算过程中应按地区的规模界定好居住小区、工业园区和市政给水工程的范畴,明确当地卫生条件、居民分区范围和规划实施意见,结合本地区的用水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用水量标准和时变化系数。在小区管道工程设计计算过程中要注意区分最大小时流量与设计秒流量的应用范围,《居住小区给水排水设计规范》中的3.5.2条规定,根据居住人数和生活给水干管、支管,对此作出了明确界定。另按作者实践经验,在居住小区给水工程管道支管设计时,对于住宅或小于DN80的小口径支管(而不是以幢来区分)计算,采用卫生洁具当量计算法确定管径,虽相应增大了给水管管径,但能有效解决用水高峰期对末端用户水压影响。无论是市政给水管道还是居住小区室外给水管都涉及到流量与管径的对应问题,一般都依据流量、流速按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 中的水力计算表及地方经验来确定。对于居住小区的给水管道一般管径较小,单靠水力计算表不容易确定管径。可以参考《水工业工程设计手册 • 建筑和小区给水排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12)中提出的一个界限流量表,并结合地方经验来确定。

3.5 附属配套设置

给水附属配套是给水管网管理重要环节,按国家规范规定,定间距的输配水管线应设置控制阀门、排气阀、排污阀等附属配套设施。按照经验,输水干管道应不大于2km设置控制阀门,配水管道应在三通位置设置控制阀门较为适宜。排气阀和排污阀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设置,其他附属设施要结合实地实际情况,综合考虑设置。对于附属构筑物,现行国家标准图集长时间未作调整,几十年一贯制的国家标准图集显得跟不上时代形势。另原有的国家标准图集中给水管支墩,主要是按照刚性接口来设计的,而如今球墨管,PE工程塑料管等新型管材的使用,也己不适宜直接套用。作者认为,给水工程附属工程应因地制宜,制订适合当地情况的附属配套图集。另为避免附属配套设施设置的位置对以后的管理工作产生不便,作者建议控制阀门、排气阀、排污阀、伸缩器等附属配套设施尽可能的敷设在道路人行道上,这样即可便于管理,又可保持道路的完整性。

4 供水管材的选用

4.1 管材选用的原则

在市政供水管网系统工程中,管材的投资比例占到总投资的60 ~80 %左右,合理选择管材,是保证供水安全的前提,也是决定工程投资的主要因素。选择管材的主要原则为:要结合当地自然条件的实际情况,选用性能安全可靠,施工、维修方便,经济合理、使用寿命长的管材。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

4.2 各种管材性能比较

4.2.1 给水铸铁管优点是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及承压能力,有较强的耐腐蚀性,接口方便,易于施工。其缺点在于不能承受较大的动荷载及质脆。按制造材料分为普通灰口铸铁管和球墨铸铁管,普通灰口铸铁管由于其比较脆,基本上已被自来水公司淘汰,球墨铸铁管由于柔性刚性多比较适中,为目前比较常用的市政给水管。

4.2.2 钢管优点是耐高压、耐震动、薄而轻及管节长而接口少,技术成熟。缺点是易锈蚀影响使用寿命、价格较高,故需做严格防腐绝缘处理。钢管一般用于管径要求大、受水压力高路段,及穿越铁路、河流和地震区等管段。

4.2.3 预应力和自应力钢筋混凝土管优点是抗渗性和耐久性能好,不会腐蚀及腐烂,内壁不结垢等。缺点是质地较脆易碰损、铺设时要求沟底平整,且需做管道基础及管座,常用于大型输水系统。

4.2.4 玻璃钢管指玻纤维增强树脂塑料管,这种管材优点在于重量轻,抗腐蚀,安装容易;缺点是刚度小,管道基础要求较严。大口径玻璃钢管在源水引用管道上使用较多,但由于其开口接驳比较麻烦,因此在供水管网中使用较少。

4.2.5 聚乙烯管(PE)PE管材以密度区分,有低密度聚乙烯管(LDPE)、中密度聚乙烯管(MPVC)、高密度聚乙烯管(HDPE)。 LDPE管材的柔性、伸长率、耐冲击性能较好,耐化学稳定性和抗高频绝缘性能良好,主要用于农田排灌。HDPE管具有较高的强度及刚度,MDPE管还具有良好的柔性和抗蠕变性能。

通过以上的管材性能比较,结合当地自然条件情况、经济状况,合理的选用输配水管材,以达到经济合理化,供水安全化,发挥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作者建议:大口径市政给水管采用球墨管材,小口径市政给水管采用PE管材。

第7篇

关键词:仪用空气(仪表风);空压站;工艺;设计;经济

一、前言

项目投资控制的重点在于施工前的投资决策和设计阶段,而在项目做出投资决策后,控制项目投资的关键就在于设计。据了解:西方一些国家分析、设计费一般只相当于建设工程全寿命费用的1%以下,但正是这少于1%的费用却基本上决定了几乎全部随后的费用。由此可见,设计对整个建设工程的效益是何等重要。

仪用空气是为化工装置提供工厂仪表用空气而设置的,作为全厂性公用工程部分,几乎所有的工厂都有空压站。而空压站的建设除了涉及工艺专业本身的设备选型及管道布置外,还涉及到土建、结构、水、暖、电、仪表等专业的设计及施工。因此,空压站仪用空气工艺系统设计的优化对整个项目的成本核算和以后工厂的生产都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二、工艺系统设计

(一)设备选型

仪表空气的质量要求按照行业标准《仪表供气设计规定》(HG20510-92)规定如下:露点――供气系统气源操作压力下的露点,应比工作环境历史上当地年(季)极端最低温度至少低10℃;尘粒――经净化装置,在过滤器出口处,要求仪表空气中含尘粒径不应大于3μm;油份――气源装置送出的仪表空气中,其油份含量与应小于10mg/m3,8ppm(质量分数)以下。介于以上要求,一般情况下,空压站仪表空气工艺流程图如图1所示。

1、空压机。空压机的类型分为螺杆式(风冷、水冷)、离心式(风冷、水冷)、往复式(风冷、水冷)三种。近年来,由于螺杆空气压缩机制造技术的进步,其噪音和效率问题得到了解决,噪声比活塞空气压缩机要低,效率接近活塞空气压缩机。同时,由于其集约化程度高、结构紧密、基础简单、减震效果好、自动化程度高,同时也为装有这种机型的站房与其他建筑物毗连或设在其内的提供了有利条件,因而得到优先选用。

空压机的设备参数是由排气量及排气压力组成的。空压站设计的关键在于合理考虑用气量和用气压力。若设计消耗量过小,就会因气量不足影响生产,甚至造成设计失败;若设计消耗气量过大,就会造成设备,电力能源,管材等的浪费。因此,设计中,排气量及排气压力的计算直接决定设备选型,是设计成败的关键。

排气量的确定,除考虑厂区各用气点总用气量外,还应考虑生产发展、漏气因素、选用干燥设备是否耗气及耗气量等因素。

排气压力的确定,除考虑气动仪表压力外,还应考虑设备及管道阻力降。一般情况下,工厂空气的供气压力依工艺要求而定,气动仪表可选用的极限压力范围分为:0.5MPa-0.8MPa(表);0.3MPa-0.5MPa(表)。其中上限值为气源装置正常标准条件下的送出压力,下限值指仪表或气动装置维护正常工作时,气源装置的最低供气压力。

依据以上排气量和排气压力即可选出相应的空压机设备型号。

2、缓冲罐和储气罐。活塞式空气压缩机后宜设缓冲罐,各空压机不宜共用缓冲罐。螺杆和离心空气压缩机可不设缓冲罐,但考虑到缓冲罐可稳定气压,减少气体对设备的脉冲,建议与压缩机配套使用。仪表空气系统应设储气罐,储气罐的储存时间选用如下:有完善自动保护设计的大型装置为10min-15min;无完善自动保护设计的大型装置为15min-20min;中小型生产装置为5min-10min。

当要求有更长的储存时间时,可考虑设置增压储存系统。

另外,为保证缓冲罐和储气罐的安全操作,应在罐上部装设安全阀和压力表,用以泄压防爆。为使缓冲罐和储气罐内积水能顺利排除,罐底应设排污阀,在寒冷地区,排污管应设有可靠的防冻措施。

3、干燥器。仪表空气系统对空气中水分含量要求较高,因此,应在空气缓冲罐后设置空气干燥器,其总能力应与向干燥器供气的空压机总排气量相适应。

通常,仪表空气系统采用无热再生或加热再生吸附式干燥器,露点要求不高的供气系统可采用冷冻式干燥器。采用吸附式干燥器时,宜选用无油空压机。当采用有油空压机时,必须在干燥器前加设高效除油器。进入吸附式干燥器的压缩机温度不得超过40℃。

4、空气过滤器。为防止灰尘、铁锈等杂质进入系统,影响仪表精确度及灵敏度,仪表空气在进入储气罐前应通过过滤器进行过滤,过滤器型号应与压缩机的排气量及排气压力相适应。

(二)设备布置

空压站内设备布置应遵循《压缩空气站设计规范》(GB50029-2003)的有关规定,站内空压机的机组型号不宜超过2种。活塞空气压缩机和螺杆空气压缩机的台数以3台-6台为宜;离心空压机组的台数以2台-5台为宜。空压机宜布置在室内通风良好的位置,同时要考虑与墙及其他设备的安装、检修间距及操作距离;有条件的地方,缓冲罐宜与储气罐一起布置在室外。储气罐与墙之间净距的确定原则是不影响通风和采光。其下限净距1.0m是基于储气罐与墙基础不应相互干扰且安装、检修需要最小距离而确定的。

(三)管道设计

1、管道。空压站的吸气管适宜每立设置,吸气口高度视周围空气的清洁程度和用户对空气的质量要求而定。对于独立设置的单层空压站厂房,进气口应高于厂房屋面,在吸气口应设有防雨罩和铁丝网,以防止雨滴和杂物进入管内。单机能力≤10Nm3/min的空压机,室内空气清洁时,可不设吸气管,直接从室内取气。为减少吸气阻力,避免管道震动,应尽量缩短吸气管水平长度,少拐弯。

空压机的排气管应考虑热补偿,除与设备管口连接处采用法兰连接外,其他地方均采用焊接连接。管道布置在不影响检修及操作的前提下,避免冗长,力求美观合理,操作检修方便。

2、阀门。系统管道应根据操作及开停车要求设置切断阀。公称直径大于50mm时,宜采用闸阀;公称直径小于50mm时,宜采用球阀或截止阀。

活塞空气压缩机与储气罐之间,应装止回阀。在压缩机与止回阀之间,应设放空管,放空管应设消声器;活塞空气压缩机与储气罐之间,不应装切断阀,当需装设时,在压缩机与切断阀之间,必须装设安全阀。

离心空气压缩机的排气管上,应装止回阀和切断阀,压缩机与止回阀之间,必须设置放空管,放空管上应装防喘振调节阀和消声器。

3、管材。管道设计压力为操作压力的1.1倍,管道压力等级根据管道设计压力而定。考虑到阻力损失,系统供气主管道中压缩空气的流速V=8-12m/s,管径可由下式确定:

公式①中,d――管内径单位:m;Q――供气主管道压缩空气体积流量单位:m3/min。

对于仪表用空气,管道材质根据用户及工艺要求可选用镀锌钢管、不锈钢管或铜管;阀门及管件与管道材质及等级相一致。

三、结论

在设计工作中,工艺方案决定整个项目的设计及施工,工艺专业所选择的设备及管材(管道、管件及阀门)对土建、结构、水、暖、电、仪表等各专业的设计都起着指导性的作用。因此,仪用空气工艺系统优化设计对节约成本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国建设监理协会.全国监理工程师培训考试教材:建设工程投资控制[M].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

2、中国华泰工程公司.仪表供气设计规定(HG20510-2000)[S].2001-06-01.

第8篇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relevant provisions of the "compiling rules for the feasibility study report of hydropower project", and combined with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of hydropower sta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reasonable suggestions on energy saving from the two aspects of engineering design and operation. The hydropower station construction must have scientific planning, reasonable design and innovation management, at the same time the upgrading of new energy saving products must be focused to strengthen the system management of hydropower station an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level of equipment. It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research of energy saving technologies and measures of similar hydropower projects.

P键词: 可行性研究;节能技术:节能措施

Key words: feasibility study;energy saving technology;energy saving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V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1-0061-02

0 引言

节能是国家发展经济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加强节能工作是深入贯彻“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合理利用能源,切实提高节能水平和能源利用效率的一项重要措施。“十一五”以来,国家制定了促进节能降耗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加强节能降耗工作。因此,水电工程建设作为能源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并落实在工程建设各阶段,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

本文所介绍的工程属水资源利用工程,在工程施工期、运行期均有用能需求,因此,在工程设计、用能过程中贯彻节能减排理念,充分利用工程区地形、地质条件和建筑材料条件,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

1 工程概况

某电站水资源综合利用一期工程的供水任务是为某左干渠灌区提供农业灌溉和农村人饮供水,总供水量4136万m3,其中农业灌溉供水量4082万m3,农村生活供水量54万m3。

按照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工程等别为Ⅳ等,永久性主要建筑物级别为4级,次要建筑物级别为5级。枢纽主要建筑物设计洪水标准为5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500年一遇。枢纽主要建筑物包括大坝(挡水坝段、溢流坝段)、坝下放空(排砂)洞、引水洞及水电站。

输水线路由隧洞、明渠、渡槽和倒虹吸等建筑物组成,总长67335m。其中隧洞总长15679.8m,明渠总长45880.8m,渡槽总长1844m,倒虹吸总长3930.4m。

依据干渠走向,结合当地村寨实际情况,在干渠旁边地形开阔平坦处,以满足布置地面泵房、副厂房、降压站、进水池及生活区等布置要求泵站,共布置泵站13座。

2 施工总布置

根据引水工程布置的自然条件和工程条件,施工总布置规划遵循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有利生产、方便生活、易于管理、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总原则。

根据引水工程特点及工程条件,施工总布置进行了主体工程施工区、施工工厂区、砂石料开采区、道路和运输系统、堆弃渣场、施工生产生活区等的规划。

由于引水工程布置较为分散,施工区点多面广,根据施工需要,采取在输水线路倒虹吸、渡槽、隧洞进出口工作面、施工支洞口分别布置施工设施的分区布置规划形式。各施工点根据施工需要布置相应的道路、施工工厂设施、渣场及生产生活区等,根据工程招标方案设计初步规划,输水线路工程共集中布置生产生活区8个,弃渣场27个。此外,本阶段初选了4个石料场,作为输水线路工程主供石料场,初拟在4个石料场附近各设置一座碎石加工系统;砂料利用金沙江天然砂,初选了4个砂砾料场,附近设筛分系统,为各施工点提供工程所需砂石骨料。

3 主要节能措施

针对水电站工程特点,以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为重点,具体措施为现场照明用电选用节能型灯具,各单位优选节能型施工机械,实施水资源节约项目,尽量回收利用废水,实施生活节约用水及合理选择电动设备等措施。

通过对工程设计、耗能设备、施工技术和运行管理等方面进行节能分析来达到依靠科学技术、降低能耗,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目的。

3.1 工程设计方面的节能措施

①在满足输水功能的前提下,以输水线路短、投资省为原则。即线路布置尽量以隧洞和傍山渠道为主,在地形起伏、弯曲较大的缓坡地段尽量采用渡槽和暗涵裁弯取直。

②输水线路尽量避让不良地形地质条件的布置,隧洞尽量避开或减少布置于地下水位、高地应力和大范围的断层破碎带的地带,以及严重风化区、遇水易泥化、崩解、膨胀和溶蚀岩体等不良地质地带。选择地质构造简单、岩体完整稳定、岩石坚硬以及上覆岩层适中的线路,以降低工程施工处理难度,从而节约工程投资。

③做好工程的优化设计。经地形地质条件、施工组织、建设征地、环境影响、水土保持、投资等综合比较,本阶段推荐输水总干线采用全线无压输水方案。全线自流供水,以降低供水费用。

④在机电设备选择设计中,按照节能优先、技术和工艺先进并符合国家行业政策规定的原则选用设备,在确保工程安全、可靠的情况下,防止设备选型裕度过大。

⑤合理安排施工组织设计,合理选用施工方法,减少不必要的能耗。

3.2 工程施工期的节能措施

①在施工组织设计中,施工总布置本着有利于生产、方便生活、快速安全、经济可靠、易于管理的原则进行,选择技术先进、合理可行的施工方案。在施工总进度编排上,能合理安排施工工期。

②施工机械、电动设备及照明设备选择能耗低、符合国家节能要求的产品。遵循就近布置的原则,降低线路损耗,工程施工机械尽量选用同类产品中能源转化率高的节能产品,施工中照明灯选用节能灯。定期检修设备使设备良性运行。

③施工生活中尽可能不购买过度包装的产品,减少一次性用品、餐具、杯等的使用量,合理延长单个产品的使用时间,对废物进行循环利用做到间接节能降耗。

④收集施工废水,对砂石料加工系统产生的废水经沉淀处理达标排放、混凝土拌和系统产生的废水经加酸处理沉淀后达标排放。对生活污水,在施工生活区建排污沟、旱厕和配套的化粪池。

⑤工程建设中产生的弃渣运往规划的弃渣场集中堆放,对各渣场进行拦渣、护坡、排(截)水等系统的工程设计。弃渣场工程措施采用挡渣墙、排水沟和临时措施。通过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综合治理,达到治理效果。按照水土保持方案落实渣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⑥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规划进行施工,禁止任意扩大施工用地,减少不可再生资源―土地资源的使用量。

3.3 工程管理运行期的节能措施

该水电站输水线路长,隧洞所占比重相对较大,且分布较广,为避免钻爆开挖对临近其它建筑物的影响,施工工序上一般考虑按“先隧洞后渡槽、倒虹吸、明渠”的顺序进行施工。并根据渡槽、倒虹吸的规模和施工导流要求,适时安排明渠、渡槽和倒虹吸的施工。

①加强节能宣传,灌输管理人员树立节能意识,“节约能源,人人有责”。制定切实可行的节能管理制度,确定能耗指标,建立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评价考核体系。

②对照明系统进行改造,具体可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充分利用自然光;二是采用高效节能灯具和节电器;三是依据环境和需求的不同科学的选择合适的照度;四是根据用途、场地对大面积照明进行分组线路控制。

③最好选用换热效率高的发电冷却风机、主变压器水/油冷却器等产品;选用节能电机的水泵、油泵等产品,使用新型电力设备,如此能够降低无功损耗,提高功率因数。

④若运行机组存在发热问题,可选用优化设计的空气冷却器,在发电机转子上安装风斗,改善空气流通的通风改造技术。

⑤适应环境,改变设备运行方式;汛期电厂承担系统基、腰荷时减少机组空载运行;根据季节、温度结合相应设备的功能特性,合理选择投入运行或停用电热装置数量。

⑥加强电动设备的养护与维修,及时更换以提高设备效率。例如,单竹窝电站由于有2台机组的主轴密封损坏,造成流道内的水通过主轴密封流入厂房的集水井,漏水量最多时达到80m3/h,而每台渗漏排水泵(37kW)的排水量为210m3/h,即每天用于抽水所耗费的用电量为37×24×80/210=338.3kW・h。按照上网电价0.395元/kW・h(税后)计算,每天抽水所需电费约为:338.3×0.395=133元。同时,由于漏水量过大而不得不用低压气去冲主轴密封橡胶,造成用气量过大而使(22kW)低压气机频繁起动,按每天6小时计算,其用电量为22×6=132kW・h。

这样,由于漏水量过大而造成的厂用电费约为每天(338.3+132)×0.395=185.77元。针对上述设备缺陷问题,一定要从源头上解决,将电站所有的缺陷进行彻底地整改消缺,同时还要加强对机组各个设备的保养和维护,既能消解机组各设备的缺陷问题,又节约了厂用电,还能延长设备的寿命,提高电站的效益。

⑦运行期主要对工程区水土流失进行监测,特别是对渣场水保措施实施情况、植被恢复情况进行重点监测,必要时增加工程措施,保护工程区的水土流失。

⑧对生活产生的废水应排入化粪池,有条件时,可将化粪池改造为沼气池,用于生活能源,也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4 节能效果分析

水电站如从以上方面进行综合节能改造,将大大降低厂用电率,减少厂用电量即间接创造了经济效益!对于一座小型水电站来说,如果年平均价上网电量为1亿度,厂用电量约为600万度/年,节能改造后的厂用电量约为400万度/年,年创造经济效益将近100万元左右。

5 思考及建议

水电站作为水利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科学规划、合理设计、创新管理,同时要积极推进节能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在注重工程节能措施设计的同时,应注意以下问题:一要注重新型节能产品的更新换代。在工程建设过程及运行期间,水电站的管理人员要密切注意市场上节能型产品的及运行情况,及时更新调配水电站内部的节能型产品。二要强化水电站制度管理。注重职工的思想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突出技术骨干的带头作用,提倡技术创新,健全奖罚制度。三要提高设备管护水平。提高设备的操作、维护、维修水平,从根本上解决现状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确保节能产品正常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水利电力部水利水电建设总局.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手册(第四卷)[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4.

[2]陆涛,马光文,王黎.节能调度对水力发电企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华东电力,2010(1).

[3]DL/T5020-2007,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S].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第9篇

关键词:凝结水;回收系统;设计;问题分析;对策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1.012

0 引言

在工业生产中,蒸汽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蒸汽在相变时可以放出巨大的潜热,用来加热物料,促进物料的化学反应或物理变化;也可以利用蒸汽的压力能,推动汽轮机或其他动力设备做功。在释放出潜热后,蒸汽由汽态转化为液态,这些液态的水就是蒸汽凝结水,一般简称为凝结水。凝结水具有一定的显热,特别是温度较高的凝结水,其蕴含的热能是相当大的[1],如120℃的凝结水,和25℃的常温水相比较,大约7t的凝结水和1t低压蒸汽的可利用的热能相当,所以对凝结水的回收利用具有必要性。随着节能减排意识的逐渐深入,现在项目建设中,大多会设计凝结水回收系统作为一种节能措施。但由于目前凝结水系统的设计中涉及到工艺、热工、暖通、制冷、给排水、水处理等多个专业,运用到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和传热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尚未形成设计规范和统一的技术要求,往往各做各的,无法统筹考虑,产生了凝结水高质低用、管道“水击”、闪蒸汽无法利用、系统憋压等诸多问题,致使凝结水回收系统无法有效地发挥作用。

1 凝结水回收系统的界定

根据一般系统论创始人贝塔朗菲的定义,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元素的综合体”[2]。作为一个系统,凝结水回收系统应包括诸多功能单元,可以从两个层次来描述:从狭义上,是指凝结水的收集、储存和加压输送,这也是目前大多数文献和从业者对此的理解;从广义的角度,凝结水回收系统应包括收集储存输送、处理和利用,即除了狭义上的范围,还应包括凝结水的处理和利用单元。因为凝结水回收来是为了利用的,但往往由于回收的凝结水达不到利用的水质标准,需要进行深一步的净化处理,这样回收处理利用,就组成了一个有机的系统。

2 目前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1 只注重设备,不关心系统

对于凝结水回收系统,有些设计师在设计时往往会片面地注重设备的配置和功能,却几乎很少关注相对应的系统,不深入研究上游的用汽设备和下游用水点的工作特点,造成设备和系统不匹配,整个凝结水系统运行不良,进而影响设备的运行效果。如某工艺装置有多台用汽设备,即多个凝结水疏水点,操作压力差别较大,却要求进入同一回收管路,造成低压凝结水无法汇入总管。还有的回收点有大量闪蒸汽,需要外送到其他用汽设备,但设计时没有考虑,只能直接外排到大气中,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还有的没有考虑凝结水回收设备的背压,造成疏水阀工作背压过高,排水不畅,影响上游的用汽设备的加热效果[3]。需要把用汽设备、疏水阀(或调节阀)、凝结水管线和回收设备等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考虑,详细计算出各种工况和运行状态,方可选出合适的回收设备。

2.2 设备选型和系统工作特性不匹配

传统的凝结水设备选型往往是不考虑凝结水的温度,均采用开式回收系统[4],对于高温凝结水系统,造成闪蒸汽或挥发汽散逸到大气中,既造成了热能的浪费,还造成一定的热污染,厂区到处冒汽,和目前 “清洁生产”的导向背道而驰。而且还会造成凝结水的水质降低,无法直接利用。还有的项目中,采用动力机械泵对凝结水进行加压,但提供的作为动力介质的蒸汽或压缩空气压力较低,根本不能提供足够的扬程,造成凝结水无法输送。随着技术的发展,目前大多选用闭式回收设备,该设备无乏汽排放,避免了以上问题。但并非所有的回收系统都可以采用闭式回收设备,对于压力非常低的凝结水,是无法使用的。因为闭式凝结水回收罐内有一定的压力,即使采取控制压力的措施,也可能会影响提高疏水阀的工作背压,进而影响上游用汽设备的连续疏水,甚至会影响工艺设备的运行效果。

2.3 凝结水输送压力不平衡

对于大型石化、化工等企业,设计单位往往采用集中式凝结水回收系统,这样可以降低运行费用,提高管理水平。但也有一定的弊端,因为各工艺装置的用汽压力不同,外送的凝结水压力也往往有较大区别,且并不是外送压力高的位于凝结水回收主管的远端、压力低的位于近端,在实际运行中往往会出现水力不平衡的问题,造成压力低的凝结水无法进入回收主管。有些设计单位就硬性规定所有凝结水回收点出界区压力一致,这个压力值一般是按照最不利的情况来考虑的,但这样就产生另一种情况:回收设备中的凝结水泵大多数选的扬程较高,造成初投资的增加,且实际运行中大多在低效率区间工作,如果不采取电机变频调速或调节阀控制,还可能会造成电机过载。

2.4 凝结水回收管道设计问题

高温凝结水在输送过程中,各点的运行压力应从输送管道的末端计算,而不是从起点计算。工作点压力:P=Ps+Pe+gh+

Ps:管道的阻力,包括局部阻力和沿程阻力。

Pe:末端接受设备的工作压力。

h:该点到管道末端的高差,如果末端标高低于该点,则h值为正,否则为负。

ρ:凝结水的密度。

ν:流体速度。

对于高温凝结水(>100℃),在输送过程中,当某点的工作压力低于该凝结水温度对应的饱和压力时,凝结水就会在管道内闪蒸,一部分是液体,一部分是汽体,形成了汽液两相流。在某些凝结水回收系统设计中,没有考虑高温凝结水的两相流,设计的管道管径过小,致使凝结水无法顺利流通;还有管道设计的弯头过多,在弯头处容易形成“水击”现场,造成管道震动和异响,严重的还会损坏法兰间的垫片,造成泄露,进而造成更大的破坏和损失。

2.5 利用方式不合理

目前存在诸多凝结水利用方式,但大多存在着弊端,只考虑利用水,没有考虑利用热,其实对于凝结水来说,热能的利用价值要高于水的回收利用价值。

3 凝结水回收系统设计的应对策略

3.1 优先就地利用

凝结水回收作为一项节能措施,应优先考虑就地利用。凝结水蕴含着大量的热能,也是品质相对较高的工业水,且大多数工艺装置需要蒸汽、除盐水或除氧水、工业水等,如能用凝结水代替部分负荷,可以减少新鲜蒸汽或水的制备和输送费用,将是一举多得。各装置产生的凝结水尽量在本单元内利用,可以根据工艺设备需求副产闪蒸汽用于物料加热,以及设备、管道和仪表伴热等,水质较好的凝结水也可代替除盐水或除氧水供工艺设备使用。确实无法利用的或不能完全利用的,再考虑外送。就地利用可以降低输送管道、设备的投资,节省运行费用,同时也方便维护和管理。

3.2 保证工艺安全

工艺装置的运行安全是凝结水回收系统设计的首要原则,不应本末倒置,为了节能措施影响工艺装置的安全稳定运行。对于利用凝结水作为热源或水源的装置,应设有备用应急措施,以防凝结水无法供应,启动备用方案,不影响工艺装置的连续运行。有些工艺设备的疏水压力较低,就要采取措施控制凝结水回收罐内的操作压力,不得“憋压”,影响工艺设备的连续疏水。凝结水回收系统管道设计时,要进行水力计算,防止某个支路的凝结水无法进入主管道。同时要考虑电动凝结水泵的防汽蚀措施,可以采用引射增压的方式,提高设备的NPSHa(有效汽蚀余量),使NPSHa和凝结水泵的NPSHr(必需汽蚀余量)的差值大于设计规定值。

3.3 余热梯级利用

对于高温凝结水来说,如果直接回收,在输送过程存在汽液两相流、水击等问题,在后端的净化处理和利用上也存在着问题,需要把温度降低到一定的范围内。

可以采用多级闪蒸,并通过蒸汽喷射器、水汽引射器、溴化锂制冷机、吸收式热泵、换热器等设备,结合其他用汽设备的工艺需求,把凝结水温度逐级降低,做到高质高用、低质低用。如对于170℃的凝结水,可以采用如下流程:高温凝结水先输送到一级闪蒸罐,产生0.4MpaG的饱和蒸汽,输送到低压蒸汽管道;一级闪蒸罐内的中温凝结水输送到二级闪蒸罐,闪蒸压力为0.05-0.1MpaG,由于压力较低,不方便利用,这部分闪蒸汽可以通过蒸汽喷射器增压后,再输送到低压蒸汽管道;二级闪蒸罐内的低温凝结水流入凝结水罐,会同其他低温凝结水,通过凝结水泵加压,输送到余热回收单元,热回收设备可以是溴化锂制冷机、吸收式热泵或换热器等,降到设计温度以下,进入凝结水精处理装置,经过除油除铁除盐等过程净化处理,检测达到高压或中压锅炉补给水水质要求,可以输送到除氧器或其他用水设备,代替除盐水,可以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减少除盐水站的设计负荷和投资规模,更重要的是,把热能基本上全部利用,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真正起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3.4 厂区统筹规划

蒸汽系统在工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炼油、石化等企业中的消耗量是仅次于电能,在部分行业中蒸汽甚至能占到公用工程总消耗量的40%及以上。把蒸汽系统和凝结水回收系统规划设计好,对于企业节能减排、降耗增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5]。在设计时,工艺、热工、暖通、水处理等各专业要加强沟通,厂区统筹规划,做好物料平衡和热平衡。对于各工艺装置要统计好最小、操作、最大负荷,工作运行情况,并结合总图布置,规划出最佳的凝结水管道走向、管径、运行压力、运行温度、凝结水站布置位置等,做好凝结水回收设备、处理设备和余热利用设备的选型,从源头抓起,避免前期考虑不周,后期改动较大,造成系统水力失调,运行费用较高,经济效益大打折扣。

3.5 冷热负荷平衡

在部分项目中,为了方便凝结水的输送,需要对凝结水进行降温。由于大多石化、化工等行业的企业热负荷多,冷负荷少,在传统的设计方案中,有些就采用空冷器,或循环水冷却,这部分热能白白浪费掉,还需要多消耗电费,后一种方式还增加了冷却水站的负荷。建议在设计中,可以结合暖通等专业的意见,用凝结水作为热源,通过热水型溴化锂制冷机制备工艺或建筑空调用冷冻水;对于需要外购蒸汽的企业,可以采用二类吸收式热泵,提取凝结水的热能,制出压力为0.3~0.5MpaG的低压蒸汽,代替部分新鲜蒸汽,以减少外购蒸汽的消耗量,降低企业运行成本[6]。尽量不要用循环冷却水、空冷器来冷却降温,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4 结论

在工业企业的凝结水回收系统设计中,要在保证工艺安全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各专业充分沟通,统筹规划,充分利用新技术、新设备,把凝结水的热能和水资源充分利用,节能减排,降耗增效,一套设计合理、运行稳定的凝结水回收系统,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同时减少了燃料的消耗,降低了CO2、SO2和粉尘的排放,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维持社会可持续发展,发展循环经济,造福社会,泽被后生。

参考文献:

[1]寇超美,雒小坤,雒新峰.生产用汽凝水回收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3):66-67.

[2]于玉林.基于系统论:对"审计免疫系统"的认识[J]. 会计之友,2010(25):9-13.

[3]钟新庆,曹忠信,戴志轩.冶炼厂储槽蒸汽加热系统疏水问题研究[J].通用机械,2013(04):68-71.

[4]郑海莼.凝结水回收系统的分析比较[J].煤气与热力,2002(03):285-286.

[5]杨浩.热力系统凝结水回收系统工艺[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06).

第10篇

关键词:用地分析;总图运输;设计模式;生产物流

Abstract: this paper in combination with an iron &steel enterprise planning design example, summed up a set of engineering site analysis, two direction as the forerunner, take the two basic points for the control points, closely regarding logistics center for the assembly drawing transportation scheme design patterns, for efficient form large steel joint enterprise new construction, expansion project of the assembly drawing transportation design scheme, which is significant.

Keywords: land analysis; The assembly drawing transportation; Design mode; Production logistics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随着我国钢铁消费量的剧增和国家产业结构的深入调整,钢企在规模、数量上不断迅速发展壮大的同时,产业结构也得到持续不断优化、升级换代,并逐渐进入到从规模到产量均总体出现过剩的局面,项目数逐渐减少和设计公司不断壮大的矛盾日渐突出,市场竞争日渐加剧。于是,各钢铁行业的工程设计公司纷纷将眼光盯在海外发展中国家的钢铁市场。在新的市场形势、管理理念、资源条件下,各工程设计公司顺应历史的潮流,迎接市场的挑战,积极缩短设计周期,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重复劳动,从而降低工程设计成本。而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就是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设计模式,从而实现快速设计。海外工程的高阶段咨询,是受国际钢铁市场、钢铁公司的不同管理理念、厂址内外设计条件影响最大的阶段,可变性、突变性较大。咨询阶段研究整体物流的优化,首当其冲的是总图方案。如何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设计模式,快速稳定总图方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我们当务之急。

1 总图布置的形式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1.1总图布置的形式

总图布置形式主要是指钢铁联合企业内各主体功能单元根据各单元工艺流程需要摆放在一起,在满足工艺生产和物料运输需要等条件下形成的一个固有的总平面布置形式。具体分为两大类,(1)根据主体功能单元的位置关系形成的总图布置形式有:人字形布置、斜角成组布置、串联式布置等。(2)按物料流经全厂的流程、形态不同形成的总图布置形式有:“L”形、“U”形、“I”(直线)形等布置形式,这是目前讨论最多以物料流程形态来命名的总图布置型式。“物料流程”主要是指:从原燃料入厂起到成品出厂止,大宗物料、半成品、成品在车间之间、工序之间、生产线之间的物料储存、转化、包装、运输的全过程。

1.2总图布置形式的主要影响因素

海外项目的工程建设咨询阶段,通常不具有独立的厂址选择阶段。但在业主指定建设场地上研究总图方案时,仍需研究国内项目厂址选择阶段、总图布置方案设计阶段需要考虑的诸多影响因素对总图方案的影响。

1)总体布局(规划)阶段考虑的主要因素

符合当地相关城市规划,适应外部物料运输条件,重视卫生防护距离,注意当地风向和朝向,考虑项目施工期及投产后协作条件和当地人力资源条件,合理确定有关配套项目用地(如:循环经济用地等),留有远期发展条件,避免拆迁或影响现有重要设施,统一规划场地开拓工程的各项技术措施,适当考虑施工设施配套用地等。

2)总图布置方案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

总图布置方案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在总体布局(规划)的基础上,在有关规范、规定的要求指导下,根据工厂规模、生产工艺流程、物料流向、厂内外运输、厂区地形地质、建筑朝向以及预留发展等要求,全面地、因地制宜地规划工厂所有功能设施及其场地上建构筑物、运输线路等。在符合工厂当地的操作习惯、风俗习惯、管理模式条件下,经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择优推荐。

综上所述,在海外项目咨询阶段总图布置方案需要考虑如此众多的因素,如何在这些因素中提出本项目优先考虑的、最重要的设计因素?形成设计模式,从而迅速稳定总图布置形式。

2 总图方案的设计模式研究

总图方案的设计原理:首先要明确项目的规模以及是否分期建设,其次是分析该项目涉及的相关设施或功能单元的主辅作用,辅助作业活动服务于主要作业活动,避免主要作业活动受到干扰和延迟。再次是分析所有相关设施单位的相互关系和相互紧密程度,如何相互作用,是否有定性或定量的关系。然后是确定所有设施单元的空间需求(主要考虑用地需求)。总图方案设计是一个随着时间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也是一个战略规划的过程。随着技术进步和新方法的不断涌现,总图方案规划的方法也在不断改变。

基于多年总图设计经验和上述设计原理,提出如下设计模式:首先对项目厂址和项目设施的场地进行分析,再通过掌握项目的两个基本方向,控制项目的两个基本点,以研究大宗物流短捷、顺直、连续为中心,从而形成一个稳定的总图布置方案。

(1)厂址及其项目设施的用地分析

在项目规模确定的条件下,首先就要分析项目配套相关设施,厂址的用地是否满足项目规模的需要,其用地的长宽方向是否满足项目中主体工艺生产车间布置的基本需要。其次是考虑构成该项目的各主体设施的用地需求,并按物料流程合理分配单元用地面积,再其次则需要考虑项目分期建设,力求首期布置集中、物流短捷,预留用地相对集中以适应市场和技术发展的扩建需求。

(2)掌握两个基本方向

钢铁联合企业或工程项目必然有物料流、能源介质流、信息流、人流等进、出工厂,但对运营成本影响最大的是物料的运输。该处的两个基本方向即指“大宗物料进厂的方向”和“大宗物料出厂的方向”。解决好了大宗物料进出厂顺直、短捷的问题,也就解决了方案设计的主要问题之一。特别是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它的巨大运输量、运输方式的频繁转换对钢铁企业运营成本的控制显得特别重要。对钢铁企业大宗物料进出厂区的方向、运输方式等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有利于减少基建投资或建成后的运营成本。

(3)控制两个基本点

任何一个工程项目,必然有其主要生产设施、次要生产设施、配套公辅设施。其中主要生产设施是影响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是项目总图方案设计的重点。控制住重点,其它设施的布置也就水到渠成、迎刃而解。钢铁联合企业的总图布置方案设计,影响最大的关键控制点就是炼铁工程、炼钢连铸工程的总图方案及二者之间的铁水运输方案。解决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总图布置形式,并在其前后布置烧结工程、焦化工程、原料场工程、轧钢车间等,形成该联合企业总图布置形式。

(4)以大宗物流短捷、顺直、连续为方案规划的研究中心

物流短捷、顺直、连续,是总图方案设计追求的目标,也是一个企业不断优化物流的目标。它对于减少企业的运输设备种类和数量、降低企业的运输成本和经营成本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大型钢铁联合企业,物流量大,运输设备多,运输方式在物料运输过程中不断变化。因此,总图运输规划就必然要以物流研究为中心,使企业达到物流短捷、顺直、连续的目标,并在项目不断改造升级的过程中具有不断优化的条件,才能不断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不断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 案例分析

3.1项目简述

某海外钢厂建设规模:22.50×106t/a,分二期4步建设。一期年产钢坯7.50×106t/a,一期+1年产钢坯11.25×106t/a;二期建成7.5×106t/a,二期+1建成11.25×106t/a。预留远期不锈钢约1500×103t/a用地。总体规模约24.00×106t/a。

厂址东临东海,南靠规划热电厂,西与轻工业区隔路相望,北为石化工业区。厂区用地南北宽约3.6 km~4.64km,东西长约2.67km~4.93km,总占地面积约21.43km2(包括生活区和行政区用地面积2.33 km2),工厂生产设施实际用地约19.1 km2。

主要生产设施:原料场工程,烧结工程,炼焦工程,石灰焙烧工程,高炉工程,炼钢连铸工程,系列轧钢工程。次要功能单元有:燃煤发电厂,中央水厂,制氧厂,中央机修厂,中央仓库,煤气柜工程,能源中心,耐火材料车间,循环经济用地,预留设施(钢铁研究中心,不锈钢生产线用地)等。

3.2工程用地分析

1)钢铁厂总体用地分析

根据有关资料测算,考虑长宽的有效利用,初步确定长约4.7km,宽约3.7km,长:宽约为1.27:1,接近于钢铁基地的理想用地长宽的比值(长宽比在1.4:1和1.6:1之间为宜)。从综合性的钢铁联合项目的用地指标分析,当该海外项目完成后,其吨钢用地指标为:0.8m2/吨钢(24.00×106t/a的规模),指标刚好满足《钢铁企业总图运输设计规范》(GB50603-2010)中规定的下限值,指标十分先进。如果扣除耐火材料厂、海边建厂仓储设施用地偏大等因素,其吨钢用地指标更优秀。用地情况详见图1。

图1项目用地情况

2)各主体设施工程用地分析

(1)原料场用地面积约2.5km2。考虑到海上运输受海洋极端气候的影响,适当扩大了该功能单元的用地面积。再综合考虑采取其它适当的设计措施增加物料贮存量,物料贮存天数适当增加是合理的。

(2)根据规划规模需要,配置6台大型烧结机,烧结厂用地面积约0.98 km2。具体设计时通过采取设备大型化和其它设计措施如联合布置等,占地会比这更紧凑,总面积会约小于该数值。

(3)根据规划钢铁联合企业规模需要,焦化厂配置7m大型焦炉,每两座焦炉为一组共六个组合,经济合理,在不考虑精化工设施用地的情况下,占地约1.4 km2。

(4)高炉工程共有高炉6座,每座高炉用地按0.25 km2,共1.5 km2,用地较大。但如将高炉煤气柜、铸铁机、倒罐间等包含在内则是合理的。

(5)炼钢连铸工程,除去预留不锈钢生产线用地外,常规情况下应至少建设3座炼钢连铸车间才有利于生产组织。但本项目最终决定建设两座炼钢连铸车间完成该企业的生产任务。规模决定用地,一二期总面积约1.54 km2。就该吨钢用地指标来分析,是十分先进的。

(6)轧钢工程。原则上轧钢车间和炼钢连铸车间联合布置,在宽度上只要炼钢连铸车间能布置下去,轧钢就应该能布置下去。但对于本项目,因连铸车间后面配的轧线太多,该区域受制约因素的应该是轧钢区域的有效布置。方案估算轧钢区域用地宽度方向与炼钢连铸车间宽度一致,长度方向以最长热轧或厚板车间做为控制指标。轧钢工程用地一二期各约1.4 km2。

通过参考同类型项目或经验估算,各主要设施用地面积和长宽如下表(除注明外均含一、二期):

表1主要单元用地信息表

单元名称

项目 原料场

工程 烧结工程 炼焦工程 高炉工程 炼钢连铸工程 轧钢区域

面积(km2) 2.5 0.98 1.4 1.5 1.54 1.4

长×宽(km) 2.5×1.0 1.4×0.7 1.4×1.0 1.25×1.2 2.2×0.7 1.27×1.1

吨钢用地面积(m2) 0.11 0.044 0.062 0.067 0.069

备注 一期用地

其它辅助设施就根据主体设施的布置情况,合理调整总图布置和用地情况,以适应总体布置需要。

3.3抓住两个基本方向

1)物料进厂的方向

该海外项目的各种运入物料有洗精煤、动力煤、喷吹煤、无烟煤、块矿、石灰石、铁矿粉、球团、废钢及辅料等。运入物料(干量)总量约:67.61×106t/a。运输量最大的是煤和铁矿粉。详见表2。

表2 物料运入量表(单位:106t/a)

物料名称 洗精煤 动力煤 喷吹煤/无烟煤 块矿 石灰石 铁矿粉 球团 废钢及辅料

一期 6.115 2.780 1.893 2.834 3.290 12.636 1.454 2.811

二期 12.239 5.500 3.790 5.671 6.589 25.288 2.911 5.622

从图1分析可知,该海外项目的大宗原燃料采用水路运输方式进厂。根据航道和码头设计需要,原料从码头南部进厂,基本贮存在原料场,该综合原料场越靠近码头越好。因原料场靠近码头布置,与原料场关系密切的烧结、焦化、炼铁等设施就应该靠近原料场布置,缩短物料运输距离。该种布置型式以原燃料的吨钢货物周转量(运输量与运输距离的积)最小为目标。

2)物料出厂的方向

该海外项目的各种运出物料有钢材、水渣、钢渣等。运出物料(干量)总量约:30.00×106t/a。运输量最大的是各种钢材。运输量详见表3、4。

表3一期物料运出量表(单位:106t/a)

物料名称 高线盘卷 棒材 小方坯/大棒 2030mm冷轧 2250mm热轧卷 3800mm中板 合计

一期+1 1.78 0.78 0.35 2.05 3.10 1.80 9.86

表4二期+1新增物料运出量表(单位:106t/a)

物料名称 1800mm冷轧 1550mm冷轧 1880mm热轧卷 1450mm冷轧 1580mm热轧卷 5000mm中板 型钢 合计

二期+1 1.70 1.45 1.25 0.70 2.90 2.00 1.14 11.14

从图1上分析,该海外项目的大宗运出物料是采用的水路运输出厂。为缩短运输距离,减少二次搬运,减少吨钢运输成本。轧钢区域用地尽量靠近码头北部平行或垂直海边布置为最佳。

3.4控制两个基本点

原料场工程、烧结工程、焦化工程等,在满足原燃料进厂短捷条件下,主要是围绕高炉工程考虑总图布置的。氧气厂、废钢堆场、轧钢工程等,主要是围绕炼钢连铸工程考虑总图布置的。其它公共辅助设施(如中央仓库、中央水处理厂等)也基本上围绕这两个主体设施考虑适当的总图位置。炼铁工程、炼钢连铸工程的总图布置形式和相互关系决定了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总图布置型式。

1)铁水运输方式选择

炼钢连铸工程、炼铁工程之间的铁水运输方式目前大致共有三大类五种运输方式。如下表。

表5铁水运输方式比较

运输方式 铁路运输方式 公路运输方式 过跨车+吊车运输方式

名称 鱼雷罐或铁水罐铁路运输方式 铁路“一罐制” 常规铁水罐汽车运输铁水的方式 汽车“一罐制” 由炼钢车间的受料跨延长至炼铁区接受铁水 在炼钢和炼铁之间布置一重跨车间作为处理铁水的过渡跨

说明 技术成熟可靠,常规生产运输型式。 技术可靠,有首钢曹妃甸钢厂、鞍凌钢先例。需要总结实际生产经验。 有成功的经验 实际生产经验较少 适用于两个高炉对应于一座炼钢车间的布置型式。 需要总结实际生产经验。

结论 适合各种规模的钢铁企业。 适合各种规模的钢铁企业。 适合中、小型规模的钢铁企业 适合中、小型规模的钢铁企业 适合场地受限、规模确定的钢铁企业 适合场地狭长、规模适中的钢铁联合企业(高炉数量不宜太多)

从该海外钢铁项目的规模和设备大型化的实际情况结合上表分析,它的铁水只能采用铁路运输。

2)炼铁区总图布置

炼铁区的总图布置,需要控制高炉本体、矿焦槽的位置,以物流运输距离最短为原则。稳定了这两个位置,原料、成品的运输方向就基本确定了。其它设施如热风炉、鼓风机站、净循环水处理设施、浊循环水处理系统、除尘系统、煤气清洗系统等就围绕高炉出铁场根据生产、运输、消防的需要紧凑布置就行了。

该海外项目,铁水采用铁路运输,考虑半岛式总图布置。高炉共有6座,中心距按较小的距离350m考虑,两个相距最远的高炉中心距就是1.75km,这种布置型式铁水运输距离总体上是不合理的。将高炉分成两组沿铁路线两侧布置,铁水小站考虑共用,对应两个或三个炼钢车间,铁水运输距离总体上偏长,这种布置也是不合理的。如果考虑铁水小站分建,再结合烧结、焦化、原料场的位置统一考虑高炉区的总图布置型式,两组高炉对应两个炼钢连铸车间,中间设铁水联络线。该总图方案设想应是十分合理的。

3)炼钢区总图布置

炼钢工程原料进厂的物料主要有铁水、废钢、块矿、铁合金等,出去的物料有连铸坯、钢渣、除尘灰等。废钢需要尽量靠近炼钢连铸工程布置,减少废钢运输距离。炼钢连铸工程必须紧靠高炉工程布置,确保铁水运输距离最短,减少铁水的温降。高炉工程的位置就决定了炼钢连铸工程的位置,原料场的位置决定了散装料仓的方位。鉴于该海外项目炼钢连铸工程产能太大,炼钢水处理和连铸水处理以分建为宜。以炼钢连铸车间为中线,一侧紧靠轧钢车间(确保热装热送),另侧主要考虑其公辅设施布置。

铁水进炼钢车间常用的只有两种方式:平行进炼钢车间方式和垂直进炼钢车间方式,这两种方式都是可行的。这两种进车间的方式就决定了该铁、钢之间的总图布置型式是“L形”或“I形”。再结合原料场、烧结、焦化、轧钢等设施布置情况,就确定了该钢铁联合企业全厂的大宗物流总体布置型式是“L形”或“U形”。如图2和图3所示:

图2“U” 形布置

图3“L” 形布置

3.5以物流研究为中心,以大宗物流短捷、顺畅、连续为目标

大宗物料的物流分析,主要是指:铁前物流分析、铁钢物流分析、钢后物流分析三部分。

1)铁前物流分析比较

通过上面对该海外项目的方案设计,我们基本可以确定它的总图布置型式是 “L形”或“U形”,如图2、图3所示。这两个总图布置型式,其铁前原料场工程、焦化工程、烧结工程、石灰焙烧工程等的总图布置型式基本可以调整到一致。那么,铁前大宗物料的周转量也就基本一致。

2)铁钢物流分析比较

铁钢物流主要比较的是炼铁工程和炼钢工程之间的铁水运输距离。如图3,“L形”总图布置型式的两期铁水运输距离是一致的,以靠炼钢连铸车间最近的高炉中心计算最铁水运输距离约1.3km。如图2,“U形”总图布置形式的两期铁水运输距离是不一致的,以靠炼钢连铸车间最近的高炉中心计算最近铁水运输距离,一期约为1.3km,二期约为2.7km。由此比较,“U形”总图布置型式的铁水运输距离大于“L形”总图布置形式的铁水运输距离。

3)钢后物流分析比较

“L形”总图布置型式,轧钢主要平行码头布置,其成品到码头的运输集中到厂址的北侧,运输线路集中,随着规模的扩大,运输距离越远。初步测算,一期靠码头最近的热轧成品运输距离约0.8km,二期靠码头最近的热轧成品运输距离约1.8km。

“U型”总图布置型式,轧钢系统布置垂直码头,有效利用轧线的长度缩短成品到码头的运输距离,同时,随着规模的扩大,成品的运送距离基本变化不大,而且有多条运输通道通往成品码头。一期热轧成品距离码头距离最近约0.6km,二期热轧成品距离码头距离最近约0.9km。同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满足成品从轧钢成品仓库直接装运上船,不用进行二次搬运。如此,“U型”总图布置型式的成品运输优于“L形”总图布置型式的成品运输。

4)关注顾客的特殊需要

当地经济开发区为该工程项目提供多项优惠条件(如成品外卖出境的例行海关检查可以到轧钢成品仓库进行),这就为成品直接从轧钢厂成品库装运上船,减少第二次搬运创造了条件,提供了便利。考虑到海洋极端气候、销售策略和市场行情等对钢厂生产的影响,其轧钢成品库可以通过增大储量,各车间长度可以做到1.5km~1.8km。如此,只有“U形”总图布置方案满足上述需求。

4 结论

一个产品型企业的总图方案设计,通过采用以上设计模式进行设计,必定能做出几个符合厂址现状条件的总平面布置形式。再综合考虑其它因素通过方案优化、技术经济比较,从而能够迅速稳定总图。对加快项目的进度、缩短设计周期、节省项目的人力资源会产生重大影响。

参考文献

《设施规划》,(美)汤普金斯(Tompkins.j.)等著;伊俊敏,袁海波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9。

《钢铁厂总图运输设计手册》,中国冶金建设协会组织编写。

第11篇

关键词:生态 绿地 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4(a)-0191-04

绿色化工产业园是一个新的产业园区概念,也是国家实施循环化化工产业集群发展的全新要求,更是实施两型社会的战略部署,“环境友好、资源节约”是对绿色化工产业的全面诠释。地区发展的生态平衡、人与环境和谐、产品可控、经济效益优良、城乡统筹一体、区域内物质与能量良性化循环、区域生态环境优美等均是建立两型社会的具体要求,也是绿色化工产业园的发展目标。

工业园区是一个包括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的地域综合体,是一种新型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具有开放性、依赖性、脆弱性等特点,极易受到破坏。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矛盾日益尖锐的今天,尤其对专类化工产业园区,工业生态化是产业现代化过程中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在工业园区生态系统中,园林绿地系统是其中唯一具有自净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改善区域环境质量、维护地区生态平衡、美化地方景观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构建科学合理的生态绿地系统成为关键。

1 湖南岳阳绿色化工产业园区基本情况与产业规划

1.1 园区概述

湖南岳阳绿色化工产业园(前身云溪工业园)成立于2003年,园区位于岳阳市东北部,长江中游南岸,东北与临湘市接壤,西北与湖北省监利县隔江相望。境内驻有长岭炼油化工总厂、巴陵石化公司(原岳阳石油化工总厂)、华能岳阳电厂等三家中央大型企业,是湖南省重要的石化基地、火电基地和纸材基地。2013年6月由云溪工业园更名为湖南岳阳绿色化工产业园,进入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

1.2 产业发展定位

云溪发展目标定位:以原油、煤气资源为基础,发展石油炼制产业、催化与助化剂、化工新材料及特种化学产品、合成材料深加工产业,延伸丙烯、碳四、芳烃、碳一化学四条产业链,培育石化产业集群。并借助大交通优势发展大型物流业及其它工业协调发展的新型工业城市,力争成为岳阳市工业经济增长的主引擎点。

1.3 产业空间布局

立足园区现有产业空间分布及地区整体空间发展形态,将园区产业功能分为:“一园、三片”的空间布局结构。一园就是岳阳绿色化工产业园,包含“三片”指云溪城片区(巴陵石化厂区、云溪精细化工园区、新材料产业区),长岭片区(长炼厂区、长岭工业园区),儒溪片区的临湘滨江工业园区。

1.4 产业规模

绿色化工产业园规划控制范围为230 km2,至2020年发展规模约52 km2,精细化工产业园核心区用地为26.77 km2,十二五末工业产值规模达2500亿元,总人口达10万人。初步建成一个工业与城市协调发展、人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的“生态型工业园区”。

1.5 产业园生境条件

1.5.1 区位优势

云溪区位于湖南北部,是省唯一沿通江达海的城市,园区产业基础雄厚,产业配套齐全,区位优势明显。同时,岳阳市又是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园林城市,国家级卫生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正在创建国家级文明城市,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1.5.2 交通优势

境内公路成网,通衢四方。有多条国家级主干道在此交错经过:京广铁路、武广高铁、杭瑞高速、随岳高速、107国道等横穿境内,有近30 km的长江水岸线,有岳阳城陵矶国家级直航港口,交通十分便利。

1.5.3 地形与水文气象

工业园区地处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温暖期长,严寒期短,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气候湿润,传统农耕文化发达。园区规划地多以低矮丘陵为主,穿插众多大小湖泊,在沿长江不到30 km的水岸线南侧,汇聚了芭蕉湖、松阳湖、白泥湖、洋其湖等较大的湖泊,还有白杨湖、枫桥湖、鲁家湖、莼湖、肖田湖等面积在300~500亩左右的小湖泊,区域内湖湖相连,水生湿地景观优良。

1.5.4 地域文化和传统特色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地域都有着不同的文化特征。绿色化工产业园区也有着自己独有的文化资源。古镇陆城系公元994年建成的原临湘县治,历经千年。区内存有培风塔、寡妇矶、擂鼓台、五爪松、尚书墓、贞节牌坊等8处古建筑遗址。古树名木众多,100年以上的古树120余株,有坪田村岳飞手植松、有新华村700年的古银杏树、有荆竹村古树群落。园区传统文化资源特色鲜明,人文环境特质优良。

1.5.5 区域劣势

环境现状:由于园区是传统的石油化工基地,水环境和大气环境都不容乐观,化工固体废弃物污染也日益突出,环境形势严峻。另外,区域内农村养殖业众多,猪鸡等畜禽粪便及水产养殖污染非常严重。生态环境较为恶化,生态安全受到一定影响。

绿地现状:绿地总量严重不足,缺乏植物造景特色,自然山水条件未能充分利用,缺乏自然生态保护体系规划,未能形成良好的自然生态网络结构。

2 生态绿地系统规划原则与规划思路

工业园区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破坏与修复的过程。一方面,工业发展要求土地成片集约化、高效化及配套节约化,在工业用地大量成片开发时原有地表植被资源被破坏,原有生态系统失调。并且在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三废”又污染着周边大气水体与土壤,破坏着周边生态环境;另一方面,为改善区域环境,人们又不得不去改造和修复日益恶化的生存环境,使破坏与修复在区域内循环。作为两型社会和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应将生态保护与修复摆在园区绿地规划的首位。

2.1 生态绿地系统规划原则

2.1.1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依法建绿治绿

按岳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求编制区域生态绿地系统规划,制定各类绿地的定额指标,创建多样化的绿色空间及安全、舒适、优美的生态环境。并按国家与地方相关的环保及绿化法规及条例,加大环境保护与治理力度,严控绿地系统建设指标、治理和恢复恶化的生态环境及生态系统。

2.1.2 区域协调,生态优先

按区域丰富的湿地生境条件控制生态基本构架,划定生态功能区,建立地区生态安全体系,做到绿地“斑点、廊道、基质”的有机结合,生态修复与保护结合,城乡环境统筹结合,促进地区可持续发展。

2.1.3 突出重点,强化特色

绿色化工产业园核心规划区现状河流污染严重,大量原有植被破坏,大气质量较差,生态系统弱化。应当努力加强河流污染治理,保护沿河植被及土壤原貌,建立河湖与园区间的生态缓冲体系,并加强园区道路、企业与园区周边绿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

2.1.4 以人为本,总体规划,分期建设

绿地系统的规划建设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园区生产、经济及社会活动的需要,以人为本,为园区及其周边居民生活提供舒适、方便、实用、优美的绿色环境空间。规划中,按照“近细、远粗”的思路,远近结合,首尾相顾。使近期项目建设指标明确,可操作性强,为远期规划发展又留出余地。

2.1.5 实地适树,景观多样

大力开发利用区域内乡土树种,有节制地引用外来物种,构筑有地域性的植被特征,构建园区生物多样性特性。

2.2 生态绿地系统规划思路

自然生态条件是区域生态的物质基础,是区域景观规划的本底和基础,是大地景观的骨架。区域是由多个生态系统相互耦合和镶嵌而形成的生态格局,即是“斑块、廊道、基质”的空间镶嵌体。湖南岳阳绿色化工产业园沿长江岸线规划,一江多湖,具有浓郁的湖泊生态系统特征。在绿地系统规划中,应形成以企业附属绿地、园区公共组团绿地、古树及古建筑遗址绿地为斑点;以长江水线及岸线,多主干道、高压线通道、化工物料管线为廊;以多个湖泊及农林基地为基质的综合绿地体系。注重大环境绿地与园区中小型绿地结合,开放型绿地与经营型绿地结合,线型绿地与块状、带状绿地结合,绿地系统与园区水系结合,近期建设与远期规划结合。

3 生态绿地系统规划布局

3.1 多斑点绿地格局

斑块是景观构成中极为重要的景观类型,一方面可以美化改善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所;另一方面也是城市生态中大多数生物的栖息地和庇护所,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所以应结合现状绿地斑块,在人类活动频繁的区域开辟新的绿地斑块,并使其均匀合理分布。

3.1.1 以企业附属绿地为斑点的绿地建设

园区各企业是园区规划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园区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绿地是一个企业精神文明与企业价值的体现,并可获得直接或间接的经济价值。应结合各企业生产平面布局及工艺流程特点,以在降噪、除尘、防火、通风、吸收有毒有害气体的基本要求下,处理绿化与路、管、线之间的关系,合理营造人工植物景观群落。在企业主出入口、主体建筑、高大构筑物等作为工厂标志性景物前,营造起点缀、衬托作用的植物景观;在不够美观生产建筑前,用植物材料进行遮掩,用植物界面替代建筑界面,形成一个新空间,起到替代、分隔作用,达到视觉美化、转化目的;利用浓密树叶遮挡与吸附工业粉尘;利用乔木的高大树冠,为道路、广场等提供遮阴,避免夏季高温和阳光刺激,获得适宜的小气候和满意的光影效果。

3.1.2 以园区公共组团绿地,节点绿地为斑点绿地建设

在园区各个主要的交通对接口(如园区大门与临湖路接口处,云港路、长江路、临湖路交接处,园区规划的主次干道与园外交通干道的多节点处),园区边角余地,重要企业的主要出入口等景观节点处等,规划建设面积不等的开敞绿地空间,每一个景观节点都作为重要景点进行控制建设,形成与周边环境特征相协调的景观环境。

3.1.3 以古建筑遗址绿地及古树保护为斑点绿地建设

散落在园区规划地的八处古建筑遗址是地区人文景观的见证,要根据遗址大小及实地环境合理规划,在保护的基础上建设可大可小的斑点绿地,或遗址公园、或绿地组团、或防护绿地等,要突出遗址特色,再现当年历史风貌。

古树名木承载了多个世纪的历史和风雨,是地区悠久历史文化象征,是地区珍贵文化遗产,是研究地区历史文化、环境变迁、植物分布等的重要活物证。一颗树就是一道景,就是一片绿地。园区新华村古银杏树龄达700多年,高25 m,胸径达1.8 m,冠幅达35 m,树势雄伟苍劲,秋日满树黄叶,700年树龄还每年结实,极为绚丽壮观。要做好园区规划内的大乔木特别是古树名木的现状调查和保护方案,确定应保护树木位置、保护方案和景观利用设计,使古树这一不可再生的地区文化底蕴得以延伸。

3.2 多廊道绿地格局

3.2.1 以长江岸线为屏障的滨水景观廊

园区沿长江近30 km的水岸线既是园区对外水运物流的交通承载地,更是园区滨水绿地景观的营造本底。要合理布局岸线的港口,码头及仓储建设用地,将长江生态绿化带融为一体设计,合理营造防护林带、滨水景观带。在滨水景观规划中,设立滨水步行道,休闲观景平台、将护坡,草地和原有树木以及交叉口有机结合,形成丰富多变的亲水空间,为工业园区创造一个开敞的,融绿树碧水为一体的自然滨水景观廊。

3.2.2 以园区多条交通干道为轴的道路景观廊

道路景观廊是园区物料流、能量流、信息流的通道,也是区域内的景观廊与防护廊。既联系斑块,引导通风,使园区绿地形成连续的体系和网络结构,又为园区提供真正的氧气库和舒适的外部空间。绿色化工产业园规划或建设了多条红线宽50 m的主干道(长江路、云港路、瓦窑路、白泥湖路、道云路等)。

长江路生态景观带:与长江岸线平行,规划有10 m宽的中央绿化带(环湖路―沿湖路)。在绿化设计上,应分段大规模的片植特色树木,要求全线特征段明显,形成“春、夏、秋、冬”植物季相,并进行轮替。中央绿化带上不设置步行道,避免行人从花园横穿马路的安全隐患。两侧人行道上栽植大中型乔木以形成林荫道,并与生态景观带形成生态廊道。

云港路、瓦窑路、长江路、白泥湖路、道云路设计为三块四带式,形成了东西或南北贯通的绿色景观脉络。路两侧沿企业用地红线规划了7~9 m宽的绿带,宜乔、灌与花草搭配,树木郁闭度尽可能达到90%,起到隔音降粉尘作用。规划人行道宽度为4~5 m,宜种植一排高大乔木,形成林荫道。规划2~3 m宽的非机动车道与机动车道分隔绿带,宜小乔木与花灌木球或铺地植物搭配,形成一道分割空间。绿化种植形式可丰富多样,分段变化,使得林荫道四季绿意浓浓。在保证交通功能的前提下,实现最大化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

另外对贯穿园区南北向的随岳高速与东西向临湖高速过境公路两侧要规划30~50 m宽的防护隔离带,以自然植被为主,起隔音降尘与吸附汽车尾气作用。按《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对修路破坏的山体进行护坡与植被恢复,按要求种植行车道隔离带。对与园区交通干道接口形成的交通绿岛要高标准规划设计,宜树组景,宜园林雕塑或小品成趣,展现化工园区对外新貌。

3.2.3 以园区高压走廊及物料通道为线的防护景观廊

对园区规划或建设的高压走廊与物料管廊要设置防护绿地。对长江路西侧预留110 kV高压走廊及在临港铁路南侧及随岳高速公路西侧预留的220 kV高压走廊,都要设置不小于40 m宽的防护绿化隔离带;对接长练片区、巴陵石化片区及岳阳绿色精细化工园核心区的物料输送管廊要设置20~30 m宽的防护隔离带。防护隔离带绿化,近期以自然植被为主,远期可根据其不同功能选择不同植物及不同的种植方案进行人工生态化改造,形成一条条绿色生态走廊,发挥绿带更大的生态效益。

3.3 多基地绿地格局

3.3.1 以松阳湖为生态恢复性蓝色景观空间规划

岳阳绿色精细化工园核心区与新材料园围绕松阳湖流域规划建设,松阳湖湖叉众多,为树根状,因承纳巴陵石化建厂初期化工生产水及过去云溪城区生活污水,河流污染严重,湿地自然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恢复湖泊健康的生态环境是发挥湖泊生态功能的最终目标。一要加大治污减排力度,促进清洁生产,减少化工生产对湖泊的继续侵害;二要加大河湖改造,修建人工河道,实行清污分流,边治理边修复;三要在园区土地开发时,要注重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维护现有的生态稳定,尽量做到不填湖汊,维护已经脆弱的生态系统;四要利用多种绿地形式修复恶化的区域生态环境。

在松阳湖湿地生态恢复规划时,要少填湖汊,对自然式河道予以控制保护,让自然湖叉伸入园区中心形成一条条楔型绿地,并沿湖岸线预留30~60 m宽的河道植被生境带形成生物通道。楔型绿地可有效起到降温、输送氧气、增加湿度、控制水土流失、有效过滤污染物的作用,特别是对提高生境的多样性,快速修复生态系统起着巨大作用。对松阳湖流域实行清污分流的清水区,要通过非生物化和生物化手段进行生态系统的修复,非生物化方面:对河场多年污泥进行换填或去富营养化(换水或提高储水量),改变水质;生物化方面:加大水土保护,改造或改良保留地的植被,营造良好的陆地生态系,并沿湖岸低水位区逐步引进水生植物群落,营造水生生态系统,提高湖水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

对生态保留地与沿湖岸生物通道植被带的绿地建设,可根据园区不同时期的经济状况,分期实施,逐步形成以松阳湖为基点的湖泊湿地景观与滨水景观。

3.3.2 以白泥湖为休闲性蓝色景观空间规划

白泥湖区域是生态敏感带,植物、动物、微生物已经形成了合理的食物链。但近年来随着农业养殖业的发展,如沿湖周边生猪养殖、河蟹养殖、茨实种殖等,严重影响了湖水水质。在规划建设中,近期:应以慎重保护为主,控制湖泊富营养化是保护和恢复湖泊水生生态系统的关键。要大力控制农业生猪无序发展和无限扩张,特别是要控制禽畜粪便的乱排放现象;河蟹养殖要减少人工饵料喂养方式,多发展水草生态养殖;对水质直接造成恶化的茨实种植面积要严格控制,直到取缔,最大限度保护好原有生境条件。中期:根据经济发展具体情况,要逐步取缔周边围湖造池,围湖造田等缩小水面的农业行为,扩大湖水面积,提高水位,保护自然水生生物群落,全面恢复水生生态系统。并鼓励环湖周边进行荒山绿化,还绿于大地;远期:规划营造一个大型的环湖生态公园,建设环湖生态走廊,运用地形、自然河湖汊、丰富的植物群落、园林建筑小品等进行空间组织和分割,创造出不同的自然及人工小景,形成绿色化工产业园开敞的滨水空间。

3.3.3 以肖田湖、杨其湖为半农业的绿色景观空间规划

肖田湖和杨其湖湖泊区由园区浅山丘,湖泊和规划的城乡防护隔离林带共同围合而成,它直接的生态作用是保护和过渡聚居斑块与农田自然生境本底,形成园区的保护林带,同时作为园区未来发展用地。规划将远期发展用地及长期保留的耕地、林地、园地等自然生态用地划为自然保护区,并制定严格保护政策,控制居民区侵占。规划结合区内的自然生态条件,重点保护区内山体林地和沿湖生态林地,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建设,构筑良好的生态背景,重点引导和发展休闲性农业,控制禽畜养殖规模,大力发展蔬菜、水果、花卉园艺与生产绿地等的种植,形成观光农业区,逐步建成园区的绿地保护与补偿地带。

3.3.4 以陆城古镇为修复性紫色景观空间规划

古镇陆城系公元994年建成的原临湘县治,至今还保留着古镇部分风貌,现已纳入国家古建筑修缮保护建设规划。在修复过程中,要注重历史与现实结合,保护、发掘和利用其历史人文景观遗存,创造独特的城市景观特色。并合园区其它古建筑遗址,对外形成一条独特的古文化景观廊。

4 植物生态景观规划

4.1 地域植被调查

岳阳绿色化工产业园规划区属低山丘陵地带,低矮的山丘地和河湖相连,地貌多样,气候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土壤肥沃,树木繁茂,自然植被丰富。经实地调查生境物种多样。

乡土乔木树种:香樟、杜英、榆树、朴树、枫香、银杏、枸骨、红果冬青、桂花、杨梅、国槐、紫薇、木芙蓉、椤木、炸木、三角枫、构树、栾树、白蜡树、乌桕、皂荚树、杉类、臭椿、香春、苦楝、棕榈、石榴、柿树、枣树、白花继木、竹类等一批观赏价值高的园林树木,也有马尾松、山杉、桤木等人工林。此外还引进了雪松、樱花、红叶李、石楠、柚树、玉兰、竹柏、梅花、罗汉松,柏类、铁树、柳类等外来乔木树种。

灌木类:红继木、珊瑚冬青、六月雪、迎春花、南天竹、胡枝子、夹竹桃、黄栀子、海桐、茶梅、红枫、茶花、龟甲冬青、十大功劳、黄杨类、杜鹃、女贞类、紫荆,木槿、花碧桃、火棘、月季类、梅花、五针松、海棠、含笑等。

藤本类有:紫藤、山金银花、络石、常春藤、猕猴桃等。

多年生花卉类有:美人蕉、紫茉莉、、鸢尾、月月红、黄花菜等。

地被植物:沿阶草、麦冬草、葱兰、韭兰、酢浆草、虎耳草、狗牙根等。

水生植物有荷花、棱角、鸭丝草、茨实、辣蓼、芦苇、毛蜡烛、灯芯草、荸荠、凤眼莲、千屈菜、菖蒲、野稗等多种水生植物。

4.2 植物景观规划原则

4.2.1 适地适树原则

一是根据地缘因素选择乡土树种,构建有地域特点的植物景观;二是根据种植地段的不同,选择适宜树种,达到绿化种植目的。

4.2.2 乡土树优先原则

乡土树对环境适应能力强、抗性强、培育简单、生长快,成景效果好等,要优先考虑。

4.2.3 生态效益优先原则

工业园园区绿化树种选择要优先考虑生态效益,兼顾景观美学价值。

4.2.4 乔、灌、藤、花、草复层混植配置原则

在植物造景时,要充分考虑植物的生物特征,注意多层搭配混植,提高单位面积生物多样性指数,努力营造丰富植物景观的同时实行绿地生物量与系统的稳定性。

4.3 树种规划

4.3.1 基调树种

基调树种是指各类园林绿地均要使用的、数量最大能形成全园统一基调的树种,应以本地区的适生树种为主。

香樟、杜英、银杏、红果冬青、桂花、杨梅、国槐、紫薇、栾树、石楠、柚树、玉兰、红继木、冬青、夹竹桃、铁树、茶花、龟甲冬青、杜鹃、火棘、女贞类等。

4.3.2 骨干树种

骨干树种是一个地域的绿化支柱,对保护环境、营造植物景观、反映区域面貌等方面作用显著。下列树木宜在岳阳绿色化工产业园规划作骨干树种选用。

庭院绿地树种有:香樟、杜英、榆树、朴树、银杏、枸骨、红果冬青、桂花、杨梅、国槐、石榴、紫薇、木芙蓉、椤木、炸木、三角枫、栾树、棕榈、竹类、雪松、石楠、柚树、玉兰、竹柏、梅花、罗汉松等一批观赏价值高的园林乔木树木。

行道树有:香樟、杜英、银杏、红果冬青、杨梅、国槐、三角枫、广玉兰、栾树、朴树、马卦木、水杉等。

防护林有香樟、杜英、三角枫、乌桕、马尾松、桤木、梓树、白杨、构树等。

抗大气污染的树种有柏树类、榆树、朴树、银杏、国槐、构树、白蜡树、臭椿、苦木等树种。

湿地树种:水杉、池杉、落羽杉、柳树等。

4.3.3 植物园林特性规划

观花与香类植物:桂花、紫薇、栾树、石榴、梅花、夹竹桃、黄栀子、茶梅、杜鹃、木槿、花碧桃、月季类、海棠、含笑、木芙蓉、茶花、紫荆、樱花等。

观果类植物:银杏、枸骨、火棘、栾树、柿树、枣树、柚树、石榴、红果冬青、杨梅、胡枝子、南天竹、皂荚树、海棠花等。

观叶与姿态植物:银杏、枸骨、三角枫、乌桕、棕榈、红枫、红叶李、铁树、红继木、五针松、竹类、十大功劳、龙爪槐、南天竹、金叶黄杨、石楠等。

藤本攀缘类有:紫藤、山金银花、络石、常春藤、猕猴桃、凌霄花、爬山虎等。

地被植物:沿阶草、麦冬草、葱兰、韭兰、酢浆草、虎耳草、狗牙根、四季青草皮等。

水生生态群落植物有:荷花、棱角、鸭丝草、茨实、辣蓼、藻类、芦苇、毛蜡烛、灯芯草、荸荠、凤眼莲、千屈菜、野稗、菖蒲等多种水生植物。

4.3.4 植物配置规划

根据植物形态(乔、灌)、喜光性(阳性、阴性)、季相(落叶与常绿性)、抗性(烟尘、毒气)、喜水性(耐旱与耐涝),生长势(速生与慢长)等生态习性,注重常绿树与落叶树、速生树与慢长树、乔木与灌木等的比例关系。落叶树种中多选择色叶树,边坡绿化以地被植物和藤蔓植物为主,湖泊湿地选择耐水涝植物与水生植物,近期应适当增大速生树种比重,以加快绿地系统成形步伐。主要节点、交通岛、公共服务区等重点地段要选用园林观赏特性强的树种。植物布置总体上要丰富植物层次和季相变化,并且疏密有致,既有密林,又有疏朗草坪,既要发挥植物的生态作用,又要体现景观效果。在大面植物群落的空间围合形态上,注重人在不同空间场所中的心理体验与感受的变化,从密林幽径到林中开阔空地,疏林草地再到缓坡草坪,要形成疏密、明暗、动静对比多元化空间,创造出富有活力的感悟空间。

4.3.5 生产绿地规划

根据《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生产绿地面积要占建成区2%以上。要大力护持发展一批较大规模的绿化苗圃基地,中期使园林绿化苗木自给率达80%以上。并不断加大园林科研力度,利用开发乡土树种的同时引进和驯化新品种,以丰富园区植物的多样性。

5 规划目标

以园区大规模开发建设为契机,通过规划,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使岳阳绿色化工产业园区的园林绿地建设与园区功能有机结合,营造出各种园林绿地类型齐全,分布合理,山清水秀,绿树成荫,景色宜人,生态稳定,游赏方便,城乡一体特色的山水园林工业园区。

(1)规划区至2020年绿地率达到15%,园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0%。(2)在规划期内构建合理的绿地系统和完善的绿地网络,生态环境得到最大的修复和改善,进入良性发展阶段。(3)加强重点地区,包括沿江、河湖岸、主干道、城市门户等地区绿化建设,构筑既富有地方特色,又具现代化化工园区风貌的生态绿地景观系统。(4)充分保护区内古建筑遗址、古树名木及珍贵植物资源,突出地方特色。

参考文献

[1] 李敏.城市绿地系统规划[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