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5 18:01:4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农村幼儿教育现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农村幼儿教育的现状
农村由于地处偏远地区,因而国家所给予的援助支持还不够,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教师的配备上都还不健全,这导致的了农村幼儿教育资源的极度匮乏,进一步来说,这更是农村儿童教育质量不如城市儿童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原因。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农村幼儿教育的现状:
1.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及条件的分析
在农村地区的幼儿教育大多是规模较小的民营机构,这样一来投入有限。首先,从场地来说,一般为当地居民的自有住房,或者是租用较小的房间当做教室。这对于儿童的活动是相当不方便,且这些没有经过处理的设施很容易让幼儿在活动时受到伤害。同时,小朋友在平时和课间活动的时候,区域也相当有限。其次,从室内的设施来看,上课的课桌很简陋,有一些儿童甚至上课都没有课桌,黑板也只有小小的一块。这些简陋的上课设备,让教师难以发挥出应有的水平,对于儿童的发展来说也是极为不利的。
2.农村地区的幼儿教育的师资力量匮乏且质量有待提高
首先,能够在农村地区工作的幼师较少。农村地区的幼师接受过正规培训的极少,即便是有去城里培训的幼师,培训之后的幼师也会相应的在城里找一份幼师的工作,因为城里的幼师也较为缺乏。因此,在培训之后能够回到农村继续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幼师就更加少了。其次,给予农村工作的幼师的后续培训也很很少。对于到农村地区从事幼儿的教育的幼师来说,由于人数少,每个人的工作就相对较多,这样的话,他们就会忽视自身的发展,而国家对于农村幼教后续培训投入又少。长期以往,农村幼教就会在教学水平上较城市幼教,低出很大一截。
3.农村地区的对于幼儿教育的观念落后
首先,农村地区对于幼儿教育的认识是“可有可无”,这样一种态度。他们认为儿童只要能在童年玩好就可以了,至于是否接受正规的幼儿教育,是可以能免就免的。这种态度直接导致了农村地区的幼儿入学较低。其次,农民一年的大多数时间都处于农忙的状态,没有太多时间来照顾小孩子。这就使得,小孩子大多数情况下是自己上学和回家。同时,家长也缺乏和老师的交流,这样他们就不能及时的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而在平时需要家长配合老师进行一些教学的时候,家长也会大多数情况下缺席,这对于孩子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
二、农村地区幼儿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国家对于农村地区幼儿教育的投入不够
在我国的公共教育经费中,只有2%左右被用于幼儿教育,而在这部分经费中的大部分又流向了城市幼儿园,这之中能够提供给农村幼儿园的经费所剩无几。经费短缺使得农村幼儿教育的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十分薄弱,在一些特别偏僻边远的地区,由于工资报酬极低,幼教对于这份工作就更加提不起兴趣。而本来就不多的幼儿教育师资又流向了待遇相对较好的乡镇幼儿园,这样很多农村幼儿园往往不得不挂靠于经费相对充足的小学成了实际上小学的学前班,这样一来,幼儿教育就失去了其应有的幼儿教育阶段的特色。
2.农村幼儿教育的政策法规不够健全
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未就农村的幼儿教育出台相关的政策以及法律法规。没有像城市幼儿教育一样规定,多少个儿童就应该享有一所幼儿园以及每年国家应该定向的向这些幼儿园的补助费用。而在农村幼儿教育法律法规地带的“空白”,使得该得到执行的没有保障。一方面,农村儿童对幼儿教育迫切需要,但是另一方面,制度没有给予相应的支持。这样教育资源在农村地区就不能得到有效的配置。
三、农村幼儿教育的应对措施分析
农村地区的幼儿教育虽然较为落后,但是只要把相应的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投入到位以及把相应的政策跟上,这种情况应该就可以得到应有的改善。这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去改善:
1.提高农村幼儿教育的办学质量
首先,需要加大对于硬件设施的投入。这些投入包括,对于幼儿园区的建设,使其可以符合儿童能够安全使用。并且这一设施要可以保证儿童的正常活动,包括要有上早操以及幼师带领儿童活动的足够区域。其次,软件设施的投入也相当的必要。因为软件设施可以帮助幼师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并且也需要多更新上课的内容,这样可以让儿童更加好的了解外部的世界,帮助幼儿的成长。最后,需要加大对于幼教的投入。这种投入主要是老师的工资薪酬上的提高以及对于农村幼教的后续培训的持续。现阶段,大多数幼教不愿意到边远的农村工作的主要原因是工资薪酬太低了,因此,国家应该着重补助在农村从事幼儿教育的老师,这样才可以鼓励幼教去农村工作。并且幼教的后续培训,也要及时的跟上,这样农村的幼教水平才能有一定的提高。
2.完善农村幼儿教育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
现阶段,我国在农村的幼儿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可以说是“空白”的。这样国家就需要不断的填充这方面的政策,以使得农村幼儿教育可以在政策上得到支持。这样才可以让国家对于农村幼儿教育的投入变得有法以及政策可以作为依据。也可以减少幼师虐待儿童这样的事件的发生,从根本上规范了幼师的教学规范。
3.深化农村幼儿教育理念在人们中的影响
幼儿阶段的教育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因此提高家长对于幼儿教育的认识是极为重要的。首先,要大力的宣传幼儿教育对于儿童的重要度。不能让家长认为幼儿教育是一种可有可无的教育,因为幼年阶段是性格形成的黄金阶段,这样在这一阶段打好基础,以后的心理上的成长才会向好的方向发展。其次,幼师可以在教学中,更多的增加家长与孩子的互动。并且也让家长在这种互动中有一定的收获,这样家长就会更多的支持幼儿教育。
四、结语
儿童的成长是祖国的未来,农村孩子也应该享有和城里孩子一样的平等的教育机会,因此我们应该把更多的目光投在农村儿童的身上,国家也应该相应的倾斜政策的力量。只有这样,农村儿童才能有一个舒适的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1]陈文娟.农村幼儿教育的现状及对策思考.中国校外教育[J].2011(09)
关键词:农村地区;幼儿教育;发展现状
学前阶段是认知和人脑发展速度最快也最重要的阶段,这个时期的儿童学习速度也是最快的。而且处在这一时期的儿童极易受到教育和环境的影响,大脑的可塑性很强,因此,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农业人口占绝对优势的农业大国,我国农村的幼儿教育更是教育事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应该得到重视,但实际情况却实在令人担忧。
一、农村落后的经济发展状况制约了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
经济发展不平衡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比较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发展差距仍然比较大。经济的制约导致农村幼教教学设施的落后和不足,许多农村地区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幼儿学校教室十分简陋,课桌椅陈旧,也基本没有游乐设施、多媒体教学设施等硬件设施。农村现有的条件也难以吸引高素质的幼教人才,教师后备队伍建设不足,十分不利于农村幼教事业的发展。
二、农村家长幼教观念不足
幼儿时期的教育对幼儿之后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农村地区农业活动频繁,消息相对闭塞,家长文化水平相对比较低等,往往忽视对幼儿的教育。新时期以来,民工潮等导致留守儿童和打工子女数量呈上升趋势,幼儿教育“不可避免”的被忽视了。
三、各界对幼教事业重要性认识不足
政府对农村幼儿教育普遍重视不足,监管不力,相关的措施和政策缺乏,导致幼教事业的发展不畅,尤为严重的是幼教师资力量的不足。此外,政府政策不能保障幼师教育的发展,也难以吸引新鲜人才的加入,这导致农村幼教事业发展后劲不足。我国幼师培养的途径主要是中等师范,幼儿学校中中专学历的教师占较大比例,高学历、高层次的幼师比较缺乏,培养模式不能满足幼教事业的发展要求。在很多家长的观念中,幼师只不过是无法通过高考进入本科学院进修的职业选择,对幼教认识严重不足。
幼儿教育在基础教育中具有基础的作用,“每个儿童都应有一个尽可能好的人生开端,每个儿童都应该接受良好的基础教育。”普及良好的幼教,需要全社会的重视和全力支持。
参考文献:
【关键词】农村现象;幼儿教育;教师力量;贫困地区经济文化;心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31-0123-02
一、农村贫困地区幼儿教育质量现状
相关机构经过多年来的研究和探索,发现解决学前教育公平性的问题事关改善贫困地区学前教育的质量问题。而这一关键性举措更多地在于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只有普及和发展有质量的学前教育才能使幼儿成长、性格塑造、终身发展、消除教育贫困等问题得到解决,从而良好地发挥教育积极作用。
“十二五”期间,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的指导下,特别是“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推进,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进展,如各级政府加大了财政投入,新建、改建和扩建了大批幼儿园,大幅度提升了学前教育的供给能力,为更多适龄儿童提供了入园机会。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明确将“提升质量”作为四大重点任务之一,要求各地努力提升办园水平,使各类幼儿园的师资、班额、玩教具、园舍等逐步达到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标准。但是,当前广大农村地区不仅入园率仍然很低,而且已经建成的幼儿园质量也很差,难以为农村幼儿提供良好的保育和教育。针对这一情况,必须探索新的策略、途径,快速提高农村幼儿园的保教质量。
二、突出问题
1. 班级规模不均,师生比例悬殊
在我国西部地区及东部个别贫困山区,因自然环境恶劣,工薪待遇较低,生活条件艰苦,无法吸引有资质的教师前往支教,仅仅依靠当地知识文化有限、数量有限的成年人对孩子们进行教育。同时,山区的条件艰苦,无法保证孩子们能够走出大山接受高质量的教育,且受传统观念影响,多生孩子以保证家里的劳动力,造成孩子众多。这就造成了师生比例严重失衡。此外,孩子出生年份不同,也没有严格的入学规定,导致各个班级、各个年级之间的秩序混乱,管理不易。
2. 教师专业技能不达标,与社会脱节
由于只有当地的“教师”对孩子们进行教育,难免出现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心态不符合学前教育规定的现象。未经过训练、对幼儿心理状态不熟悉,就无法提供专业的心理疏导。对学前教育的工作任务不熟悉,就无法保质保量地进行教育活动。对自身教育水平的不确定,就难免会出现知识漏洞,影响学前教育的质量。
3. 基本设施条件差,安全隐患多
由于国家及各级政府的关注不到位,导致农村贫困地区的硬件设施不完善,这也是无法吸引教师的关键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不难发现,黑板质量不达标、粉笔数量不齐全、桌椅板凳出现残次品、教室屋顶窗户有漏洞、缺少操场器材玩具等一堆问题都难以解决。这些都是农村贫困地区的学前教育质量不达标、一直提不上来的主要原因。再就是社会保险、医疗保险、校园内意外保险不到位,影响到孩子们的生命安全。
三、建议措施
1. 依靠国家相关部门提供的福利,吸引有资质的教师前往支教
国家及政府部门应开拓大学生市场,为应届毕业生提供多个地区学校的教师岗位,或者实习若干年后分配工作,努力创造好优厚的工作待遇。对于农村贫困地区的在岗教师提供免费培训实习、交换的机会,支持优秀教师赴山区对村民进行教育,提高其素质和教育重视度。
2. 受农村贫困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户内户外活动难以展开
处于长身体阶段的孩子们,应给予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对此,应全面提高幼儿园园长及教师对游戏及幼儿健康成长的认识。对游戏的开发及创新要因地制宜,运用健康环保的材料制作无添加、无污染、无硬物的游戏材料,开发益智的游戏。
3. 形成一股互帮互助,以关注他人、帮助他人为美的良好社会风气
各级政府相互监督,将资金流水账号透明化,以保障全社会公民的法定监督权。不贪污、不受贿、不挪用公款,不拖教育建设的后腿。例如,鼓励有影响力的大企业对农村贫困地区幼儿园进行捐赠。同时,让媒体跟踪报道,吸引社会力量关注山区孩子们的成长活动和教育事业,以便更有针对性地进行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当前社会的贫富差距仍然存在。国家在把精力过多地投入到城市教育的同时,也应适当地向农村贫困地区的学前教育倾斜。学前教育关系到幼儿性格的形成、对世界基本的认识、自己内心世界的建立,每个幼儿都应该得到平等的关注。而我国部分贫困地区更需要国家的关注及社会的关爱,大到国家政策的倾斜,中到企业的经济捐献,小到每一个志愿者对教育的无私付出,都能对提升农村贫困地区幼教质量给予帮助。这不仅是每个人都应关注的问题,也是一个国家需要面对的社会现象。幼儿教师应从现在开始,从身边开始,奉献出自己的爱心,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努力营造农村贫困地区幼儿平等地接受教育的良好氛围,使农村贫困地区的幼儿教育质量大幅提高。
摘 要: 幼儿教育作为义务教育的基础,其地位与作用不可忽视。农村幼儿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却一直是我国教育事
>> 浅析我国农村幼儿园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农村幼儿园户外活动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谈农村公办幼儿园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幼儿园体育健康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农村幼儿园课程现状及对策研究 农村幼儿园课程的现状及对策 广西幼儿园专任教师队伍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贵州省民办幼儿园发展现状及问题调查综述 农村幼儿园课程现状及其对策思考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幼儿园课程现状及对策研究 苏北农村幼儿园教师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农村幼儿园课程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农村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状及对策 农村幼儿园晨间户外活动开展的现状及对策 农村幼儿园音乐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农村幼儿园音乐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农村幼儿园开展户外活动的现状及对策 X县农村公办幼儿园教育管理现状及对策 浅析农村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浅析幼儿园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2011年教育统计数据.
[3]王晓青.农村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5,
[4]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
[5]王春英.发展农村和贫困地区学前教育是促进教育起点公平的重要举措[J].学前教育研究,2010(5).
[6]李生兰.农村幼儿教育的流弊及发展研究[J].江西教育科研,1995,(2):22.
[7]中国学前教育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中国学前教育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8]任艳花,杨宁.学前教育中的政府投入方式研究[J].教育导刊,2011(3下):8-12.
[9]《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http:///link?url=_gJZidFRtrGNtlSq3C2qYJmXvmfEt2xWk6FrJIiJ39DlU_ VtkXMP249D4yIDa58umhxsbWa6OhTwBe1U22BBAq
指导老师:吴庆平
关键词:家园共育;幼儿教育;幼儿发展
一、我国农村幼儿教育的现状分析
为了能够更好地对我国农村幼儿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本文立足于甘肃省某农村幼儿园发展现状,对现阶段我国农村幼儿教育进行总体评述。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幼儿园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且出现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与此同时无论是教师本人还是学生家长都把农村地区幼儿园视为“看孩子”的地方,只要幼儿在幼儿园不哭不闹就达到了他们的管理标准,如果能够适当教给学生一些基本课程知识,那就更理想了。也就是说大部分农村幼儿教育还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无论是幼儿家长还是幼儿园教师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都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家园共育,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
我们强调在农村幼儿教育中从家园共育的角度对农村幼儿健康发展进行探索,不但可以使幼儿家长对幼儿健康教育产生正确的认识,还能够在幼儿教师的引导下为幼儿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环境;而在家园共育的背景下,家长与幼儿教师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也会使幼儿教师更加了解幼儿在心理、性格、行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问题出现的原因。可以说家园共育不仅能够提高家长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还能够加强教师对幼儿的了解,进而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三、家园共育,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策略分析
那么,在家园共育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呢?我们认为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是值得尝试的。
(一)邀请幼儿家长参加幼儿园亲子活动
通过幼儿园亲子活动,幼儿家长可以对幼儿的成长更加关注,了解幼儿在幼儿园中的生活与学习情况。幼儿与家长通过在幼儿园进行的亲子活动还能够为幼儿创造与家长进行交流与互动的机会,而这些机会虽然在家庭生活中每天都有,但由于很多农村家长对幼儿教育知识了解甚少,就出现不知道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进行亲子互动的现象。不仅如此,家长来幼儿园参加幼儿园亲子活动,还会使幼儿对幼儿园产生亲切感,降低幼儿对幼儿园的抵触情绪,很多幼儿之所以一到幼儿园就号啕大哭正是对幼儿园具有恐惧感和陌生感的体现。为了能够在提高家长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例如,幼儿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设置一些幼儿和家长共同完成或是幼儿与家长交替完成的游戏任务,如找积木、唱儿歌、猜谜语等,通过一系列的游戏进行,增强幼儿与家长之间的情感,同时也使家长感受到子女在幼儿园不仅做到了“不哭不闹”,还真正学到了知识,获得了能力,从而使家长认识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二)幼儿教师定期对幼儿家庭进行走访
“孟母三迁”的成语故事告诉我们生活环境对幼儿的生长发育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很多时候幼儿的家庭生活环境也会对幼儿的性格形成、习惯养成产生重大的影响。在一个幼儿班级中,每一个幼儿都会有不同的特性,这一特性除了遗传基因的影响以外,家庭生活环境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很多农村幼儿家长由于文化水平有限,很多时候并不能敏锐地察觉到幼儿的问题,更不会意识到家庭环境中存在的问题,这个时候就需要幼儿教师通过家庭走访的形式对幼儿家庭教育环境进行分析,并为幼儿提供更加适合其成长与发展的生活环境。
(三)家长与幼儿教师共同记录幼儿成长手册
加强家长与幼儿园教师的合作,还可以从共同撰写幼儿成长手册入手,幼儿教师针对幼儿每天在幼儿园的表现进行记录,如幼儿今天的进食量是多少、今天的午睡时间是多久、今天的学习情况如何、今天与其他幼儿之间的互动情况怎么样等,家长针对幼儿每天晚上和周末在家的表现对相关内容进行记录。采取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让幼儿和家长及时发现幼儿成长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还能够使幼儿家长感受到幼儿的每一点进步,同时这更是幼儿教师与家长对幼儿深深的爱的表现!
本文强调要想在农村幼儿教育中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采取家园共育的形式是极其必要的,通过邀请幼儿家长参加幼儿园亲子活动,可以增进幼儿与父母的情感,提高父母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降低幼儿对幼儿园的陌生感;幼儿教师定期对幼儿家庭进行走访可以使幼儿家长根据幼儿教师的建议更好地创造出适合幼儿生活和成长的生活环境;家长与幼儿教师共同记录幼儿成长手册,可以使家长感受到幼儿身上点点滴滴的进步,更好地陪伴幼航】党沙ぃ
参考文献:
[1]鲁珍.上海市幼儿教师、幼儿家长、幼儿视野中的“好幼儿园”[D].华东师范大学,2014.
幼儿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的起点。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幼儿教育多渠道投入、多形式发展,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然而,认真分析当前幼儿教育发展的形势,仍存在许多问题。笔者结合自己多年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经验,对在构建和谐社会形势下幼儿教育发展有关问题进行探索。
一、幼儿教育发展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一样,总是存在不同程度的地区差异。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比较高的沿海地区,如江苏、上海等地,已经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教育普及必然由九年义务教育向两头延伸,这也是所有发达国家教育发展所走过的路。因此,普及三年幼儿教育和三年高中阶段教育是摆在已经“普九”的地区一个最现实的任务。如,云南省制定了《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确定了云南省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到2008年,全省城镇地区学前三年儿童受教育率将达到85%以上,0~6岁儿童家长及看护人员普遍受到科学育儿的指导。2000年前已实现“普九”的县区,到2008年学前三年儿童受教育率达到80%,2000年尚未实现“普九”的县区,学前三年儿童教育率达到30%以上,学前一年儿童受教育率达到60%以上。
由于社会发展的一些消极因素的习惯性影响,高中阶段教育的质量往往成为反映一个地区的基础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社会关注程度高,政府投入力度也在逐渐加大。而幼儿教育发展长期处于国家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境地,特别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幼儿教育的现状与城区形成极大的反差。在构建和谐社会各项工作逐渐推进的形势下,特别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中,这一现象必须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二、大力加快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从我国幼儿教育的现状来看,农村幼儿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城乡二元化”现象的缩影。在幼儿教育发展过程中,财政有限的幼教投入基本集中在城市,使幼儿教育发展出现了明显的城乡差异。为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别,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国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计划,给农村幼儿教育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
加快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一是有利于青年农民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生产活动中,实现增产增收,快速致富;二是有利于农村老龄人从带孩子的负担中解脱出来,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三是让农村孩子从小接受幼儿教育,夯实基础教育,逐步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四是提升农村教育的起点,加快农村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加快农村幼儿教育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对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三、政府应切实承担起发展幼儿教育的责任。
教育是一项最大的社会福利事业。当前,在整个基础教育阶段,幼儿教育的发展是一个薄弱环节。而在幼儿教育阶段,农村幼儿教育又是最薄弱的环节。针对当前幼儿教育的城乡发展不均衡的特点,以及管理不规范、质量水平不高的问题,我们在以下几方面应有所作为:
一是加大投入。现阶段,幼儿教育主要采取公办幼儿园示范引领,鼓励民办幼儿教育发展的形式。在幼儿教育的投入上,社会投入的比重逐步加大,直到以社会投入为主,这在现阶段缓解教育投入不足的矛盾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但长此以往,如果应由国家承担的教育投入责任交由民间承担,就会影响“三农”问题的解决。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进一步增强,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幼儿教育的投入应该成为下一阶段着重解决的问题。
二是规划指导。我国虽然相继制定实施了《幼儿园管理条例》(1989年)、《幼儿园工作规程》(1996年)、《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2003年)等法规性文件,极大地推动了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是,我国目前幼儿教育立法不健全。另一方面,计划与发展部门对幼儿教育的发展缺乏长远的科学的规划,使幼儿教育的发展与经济社会的发展不相协调。同时,一些地区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使这些地区幼儿教育的发展缺乏计划保障。在国家对幼儿教育投入不足的情况下,为鼓励民办幼儿教育发展的积极性,教育主管部门确实存在对幼儿教育审批不严的倾向。而在政府机构精简的背景下,幼儿教育管理人员和管理经费严重不足,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工作也不到位,民办幼儿教育发展还存在一些无序的现象。因此,国家应尽快将幼儿教育发展问题纳入立法程序,逐步建立健全幼儿教育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幼儿教育发展的良性竞争机制,积极鼓励、引导办学层次较高的幼儿园通过联合、兼并的形式,实现幼儿教育的规模化、规范化发展。
三是加强管理。在公办幼儿园的示范带领下,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比较高的一些地区,民办幼儿园以比较快的速度发展起来,这对加快幼儿教育的发展无疑起到了积极重要的推进作用。但同时也要看到,民间资本投入幼儿教育的动机不一,而投资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获取回报,这是我们不可否认也不可回避的。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必然要在减少各个环节的成本,增加幼儿及家长的支出上下功夫。目前,民办幼儿园中存在的一些现象应引起教育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一是园舍设施不完善,特别是许多规模小的幼儿园甚至缺乏必备的办园设施;二是保教工作不规范,特别是为了迎合社会和家长的一些违背幼教规律的要求,部分地区出现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错误倾向;三是教师素质偏低。特别是由于就业困难等方面的原因,民办幼儿园一般以较低的报酬聘请保教工作者,大部分教师的综合素质特别是业务素质偏低。为促进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教育主管部门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从根本上改变“重批轻管”的倾向,严把准入关,严格办园资质审查;二是加强教育督导和办园水平评估,促进规范办园;三是加强培训,提高园长和保教工作者的素质。
办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1A-
0004-02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村镇私立幼儿园办学规模呈逐年扩张趋势。从长远来看,我们不仅要认识到民办幼儿园在推动农村实现幼儿办学形式多元化、办学主体多样化、推动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而且还应注意到其在办学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与不足。切实认识农村私立幼儿园存在的问题是探寻其良性发展的逻辑起点,深入探究并提出有效对策是保证农村幼儿教育实现健康运行的必由之路。
一、农村私立幼儿园办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对幼儿教育理念的认识不到位
从总体上看,当前家长和幼儿教师在对孩子接受教育的认识上有了很大的改观,农村幼儿入园率逐步提升。然而当前很多农村幼儿教师,特别是私立幼儿教师还不能立足于农村幼儿教育的实际,不能针对幼儿成长的特点正确地理解幼儿教育理念,亦即说,虽然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提高了,但在对幼儿教育本真内涵的认识上还存在一定偏差。这些错误的认识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很多教师把幼儿教育当成小学教育的“预科”,没有把幼儿的活动内容、生活安排与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征和认知规律结合在一起,总是急于把算数和拼音等小学的教学内容教给这些幼儿。这种教育方式违背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限制了幼儿的自由发展。从幼儿发展的长远利益来讲,这种急功近利的教育方式在孩子日后成长的发展历程中埋下了一定的“心理隐患”。其次,一些幼儿教师缺乏专业知识,疏于幼儿教育理念的认知,把幼儿园变成了“保姆园”。在这种理念的支配下,教师最大的责任是,只要幼儿身体不受到伤害,能吃饱喝足睡好,他们就完成了自己的教育使命。毋庸置疑,以上教育理念忽视了对幼儿在品德、态度、兴趣等方面的培养,耽误了对幼儿智力的开发和思维的启蒙,甚至在客观上给幼儿顺利进入小学教育带来一定的障碍。
(二)缺乏优质师资力量
通过比较不难发现,农村私立幼儿园的师资与公办幼儿园的师资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差距。幼儿园开办者为了以最少的投资取得尽可能多的经济利益,不仅在办学条件上从陋就简,而且在教师聘用上更是敷衍塞责。很多幼儿教师仅初中毕业,即使有少部分幼儿教师是高职毕业,也基本没参加过相关的幼儿教育教学培训,不懂幼儿教育理念,不具备从事幼儿教育的知识、技巧和能力。首先,在绝大多数农村私立幼儿园中,工作人员只有“教学”职责,长于“灌输式教育模式”,不能很好地组织幼儿参与游戏活动,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受到了束缚和限制。在师资奇缺的乡村私立幼儿园,分工不细,“多面手”教师尤为珍贵。在“园主”的办园意识中也没有教养员和保育员之分,致使幼儿教育的保育职能被极度弱化。其次,教师既缺乏与幼儿家长沟通的有效渠道,不能有效地将幼儿的成长情况与幼儿园教学情况反映给家长,又不能及时妥善疏通幼儿之间的“摩擦”和“冲突”,常常用带有否定语气的话语“批评”孩子,忽视了对儿童的正面教育。最后,幼儿教师流动性大,从客观上增加了农村私立幼儿园师资队伍的不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幼儿园保教工作的连续性。
(三)办园条件简陋
目前农村私立幼儿园的办学条件虽然比以前有很大的改善,但由于资金缺乏和上级教育部门管理的不到位,农村私立幼儿园教育办学条件依旧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幼儿园教室建设不达标。确切地说,绝大多数农村民办幼儿园都是直接用居民住宅改造而成,为了获取最大经济利益,办园者无限度招收幼儿入园,使本来就不宽敞的屋子变得及其拥挤,再加上窗户狭小,室内光线昏暗,空气污浊。有的房子虽然面积较大,但没安装楼梯护栏等安全设施,存在安全隐患。其次,幼儿园配套生活设施不健全。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但当前很多农村私立幼儿园为幼儿提供的住宿、洗漱、保洁和消毒、防火等条件极差,尤其是上厕所成为一大安全隐患。最后,幼儿园的游戏和娱乐设施缺乏。农村很多私立幼儿园不仅活动场地狭小,而且各种教具、玩具、大型户外游戏器材极其缺乏,从而限制幼儿的活动空间,束缚了幼儿的天性。
(四)政府扶持和管理不到位
当前,我国在幼儿教育方面没有财政支出,义务教育体系又无力容纳幼儿教育的运作,致使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对幼儿教育,特别是农村私立幼儿教育管理和监督力度不够。众所周知,我国大部分人口居住在农村,因此农村的幼儿教育需求量很大。尽管这种以私立幼儿园为主的办园方式在客观上对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当前农村的幼儿教育状态还基本处于一种“无序的自生自灭”状态,“园主”的办园理念与国家的幼儿教育政策还存在一定偏差,只注重经济利益,忽视办学的教育意义和社会意义。同时,办园思路不够清晰,发展规划不够精细,对幼儿教育政策和方针的理解不到位,幼儿教师的培训无从落实等。更有甚者,为了争夺幼儿生源,很多地方的私立幼儿园展开了激烈的“争战”。实际上,当前政府在幼儿教育的管理和扶持方面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一方面教育管理部门疏于对私立幼儿园的严格审批和管理,另一方面,政府对幼儿园在办园资金投入上无力倾斜。学前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的范围,地方政府往往不予重视,疏于监管,致使违规办园的现象愈演愈烈。
二、发展农村私立幼儿园的对策与建议
(一)家长和办园者要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理念
应该说,在当前农村私立幼儿园中,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是有效组织和发挥有限教育资源、实现幼儿教育利益最大化的根本前提。因此,帮助家长和教师树立积极正面的幼儿教育理念成为推动农村幼儿教育稳步发展的重要着力点。积极的幼儿教育理念是家长和教师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所持有的正确的态度和信念,它在日常的教学和生活中内化于教师和家长的一切行为意识当中。幼儿教育的理念和目标应立足于在尊重幼儿个性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幼儿持续、健康的发展,幼儿教育应当依托生活中各种富有启发性和教育意义的游戏来开启幼儿的智力,用人文情怀去关心和爱护孩子。总之,就当前农村幼儿教育,特别是私立幼儿教育的教育理念而言,既不能急于教授算数、写字、拼音等知识,也不应“只保不教”,因为这都忽视了对幼儿的启蒙教育。
(二)培育现任教师并引进优质幼儿教师
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农村私立幼儿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是切实提升农村幼儿教育办学质量的客观需要,也是有效改善农村私立幼儿教育落后现状的必然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能否保证农村幼儿教育师资的质量,不仅关系到农村幼儿将来的身心发展,而且影响到未来农村教育的“续存状况”。一方面,针对农村私立幼儿园师资水平不高的问题,应重视对现有幼儿教师的业务培训工作,要尽力做到职前培训和在职培训相结合、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幼教理论与农村实际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提高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各种措施,培养与造就一支稳定而合格的幼儿教师队伍,提高她们的专业水平。办园者要在切实帮助现有幼儿教师提高业务水平的基础上,增强其对农村幼儿的关注和认同及对幼儿教育事业的归属感。另一方面,从长远来看,在培育现有幼儿教师的前提下,还应着力引进一些师范院校幼教专业毕业生,为农村幼儿教师队伍注入新鲜血液,进而为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有效改善幼儿园的办园条件
目前,大多数农村私立幼儿园的办学条件亟待完善。笔者认为主要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按照既要符合农村经济条件的实际,又要符合安全、科学、实用的原则建设或改建农村幼儿园;既要保障幼儿园主体建设的安全,使采光、通风条件、人均使用比率等方面要达标,又要依据各年龄段儿童成长的需要,采购幼儿园的正常教学用具。其次,农村幼儿园的管理者可以通过网络等各种途径取得社会各界,特别是城市幼儿园的对口援助。应该说,在发达的信息时代,农村幼儿园,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幼儿园通过网络向全社会索求一定的所需要的帮助应该成为一种合理的教育帮扶方式。最后,农村幼儿园地处农村,具有很多“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如各种小动物、农作物以及山河、森林等。幼儿教师可以有效利用这些教育资源,有计划地引导幼儿认识大自然和身边的事物,从而增长幼儿的知识,开启幼儿的智慧。
(四)政府应加强对农村私立幼儿园的扶持和管理
从根本上说,加强对教育的管理和扶持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但因政府不能为绝大多数的幼儿教育提供配套的教育财政经费,致使当前农村的幼儿教育多为私立教育,近年农村私人办园的规模更是呈逐年加大的趋势。为发展好农村幼儿教育,笔者认为政府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要严格开办幼儿园的行政审批制度。要在进行专项综合评审的基础上把好幼儿园的硬件设施和管理等项目质量关,对办园资质达标、教学质量较高的的幼儿园予以充分肯定和奖励或扶持,对不符合《民办园等级评估标准》的要责令整改或停办。其次,政府应在结合各地幼儿教育实际状况的前提下,帮助农村私立幼儿教育的发展做好长期规划,并自始至终要负责监督、督促已成型的幼儿教育计划的执行情况,以确保农村幼儿教育的质量。同时,要加大对农村幼儿教育的宣传力度,鼓励广大幼儿教育专业的大学生或教师到农村幼儿园去支教。再次,各地方政府要加强对农村幼儿教育的统筹协调,健全教育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形成推动幼儿教育健康有序发展的合力。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在我国,幼儿教育办学缺少相关法律法规的规范和约束,因此,政府应该加快对幼儿教育立法的研究与实践工作。最后,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向政府机构申请实施幼儿教育的国有化,逐步形成以公立幼儿园为主、私立幼儿园为辅的幼儿教育办学新局面,这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幼儿教育的财政资助问题,以促进多元化农村幼儿教育经费筹措机制的形成。
(责编 韦 欣)
参考文献:
[1]张永禄.江汉平原乡村私立幼儿园刍议[J].武当学刊,1995年第l期.
[2]宋卓雯.从农村民办幼儿园教育现状浅析与政府利益矛盾关系――以东明县镇为例[J].法制与社会,2007年第3期.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课程;现状;对策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幼儿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而又容易被忽视的环节。在国家大力发展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的背景下,如何提升幼儿教育的课程质量,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
一、农村幼儿园课程的现状
1.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搭配不合理
在农村幼儿园的日常教学中,其课程设置依旧是传统的模式,这种模式看重学科课程,却把活动课程视为不必要的课程,幼儿在幼儿园只是坐在教室里接受课本教育。一些幼儿游戏活动在农村幼儿园中慢慢消失,农村地区幼儿的活动课程相对较少。此类安排,不但不会促进幼儿的学习进步,而且对于正在刚刚接触课程的幼儿来说,不利于培养他们劳逸结合的学习习惯,对以后进行活动会带来一系列的麻烦,自主性也会降低。
2.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设置差异明显
显性课程是以教材、教学规划的形式存在,隐性课程是在教育过程中以物质环境、精神环境中一种熏陶式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同样重要。然而,在农村幼儿园中,教师更重视显性课程,更关心幼儿是否获得了知识、学到了技能,而往往忽视了在幼儿成长阶段的性格、与其他人交往过程中的表现、幼儿的偏好。这样,在幼儿阶段就开始重视分数,无论是对幼儿的身心健康还是人格培养来说,都是非常不利的。农村幼儿教育由于缺乏相关的师资来源,很多都是由一个教师既教语文也教数学。因此,根本就没有过多的精力来开展相应的隐性教育。
3.教材占据主要位置,缺少有特色的园本教材
根据有关学者的调查,农村幼儿教师依旧保留传统思想,将六学科课程放在首位,不愿意改变教学方式。在农村幼儿的教育问题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大多数的学校都是由一个老师利用一块黑板、一支粉笔进行相应的课程授课,基本上都是采取教师授课,学生在座位上听课的一种传统模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相对比较少。在教学形式上,主要倾向于对教材知识的照本宣科,没有过多地涉及相关的课外知识。这样对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是非常不利的。对于幼儿的评定方法,90%以上的学校均采用考试的模式,将优秀学生和差生分开,过分地强调了知识的重要性,忽视了对幼儿兴趣方面的培养,使很多农村地区的幼儿在接受幼儿教育时没有能够很好地发掘自身的兴趣爱好,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一系列的厌学问题。
二、农村幼儿园课程存在的问题
1.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较低
调查发现,90%的农村幼儿园(班)教师均是低薪聘用的代课教师,有近一半的代课教师的学历是初中或高中学历,且有63%的教师没有取得从业资格证。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农村幼儿园的教师资源质量还处在较低的水平。在课程教育过程中,这些教师往往缺乏有效的计划组织能力,教育质量自然也会降低。并且在农村幼儿园中,教师跳槽的现象非常普遍。一些幼儿园在教师入职之初进行了重点的培训和教育,但是很多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选择离开。较高的教师流动性对幼儿的学习也会产生一些不良的连锁反应:幼儿刚刚适应一个老师的授课方式,过了不久又要重新适应新的教学方式,这样下去幼儿会因为对教学方式的不适应产生厌学情绪,进而影响到学习效果。
2.经济发展水平滞后导致农村幼儿园教师的课程观落后
由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滞后,幼儿教师能够接受到的正规培训非常少。大部分教师都是一毕业就直接上岗,有些甚至没有取得相应的教师资格证。调查中显示,有超过70%的教师都是在入职后才开始接受学校小规模的培训。并且这种培训往往都是由老教师带着新教师进行几次课程教学实验,培训内容的设置往往缺乏科学性。新教师通过这样的培训上岗后,会发现一些实际的教学问题无法用培训的内容来解决,进而产生教学工作的混乱。这主要是由于农村地区经济滞后,很多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科学的教学模式无法传递进来。很多教师一味地沿用老一辈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这样便无法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也无法充分挖掘出幼儿的兴趣爱好。很多幼儿都是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慢慢地对学习产生了厌烦的情绪。而教师由于自身能力有限,也无法及时发现幼儿身上出现的问题,即使发现,也是简单地进行批评教育,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归根到底,农村幼儿教师的课程观停滞不前,很大程度上都是受到了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制约而导致的。
3.缺乏适宜于农村幼儿园的教材
一方面,在农村,很多幼儿园使用的教材无论是科学性还是可读性都较差,内容较为宽泛和简单,缺乏有效的教学步骤指导。现行教材的设置主要凸显的是知识的传授,趣味性活动安排的较少,教材的连贯性和结构性也不是很清晰。这样,很多教师在授课时,便会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没有创新的动力,也不会顾及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需要。有数据调查显示,有超过76%的教师不知道如何有效地组织教学。
另一方面,农村幼儿园在教材的选购中大多购买和城镇幼儿园一样的教材,内容过于城市化,缺乏对农村实际情况的关注,导致教学和农村实际严重脱节。这些教材里关于在农村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是少之又少。这对于农村地区的幼儿来说,在教材中学到的知识,无法和身边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导致学习如同空中楼阁,缺乏立足的根基,自然无法牢固地掌握知识。幼儿更多的是被动地学习,这很不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解决农村幼儿园课程问题的对策
1.扩充幼儿教师队伍,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
随着农村教育的蓬勃发展,农村幼儿园的数量和质量和过去相比有了明显的改善,对满足幼儿学习、推动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幼儿园数量的增多,对教师的数量有了更大的需求,这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前提。所以,农村幼儿园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扩大师资队伍,引进经验丰富、专业能力和业务水平扎实的幼儿教师。另外,农村幼儿园还要招募一些培养价值大、发展潜力高的应届毕业幼师作为幼儿园的储备师资力量,为今后幼儿教育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扩大师资规模的同时,幼儿园还要加强对现有教师队伍的培训工作。幼儿教育日新月异,新的教学政策和教学思想层出不穷。而一些年龄偏大的教师缺乏对新事物学习的动力和兴趣,这很容易造成教学手段的落后和教学理念的陈旧。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想保证教学质量,更好地为幼儿提供优质的教育,幼儿园就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不断提升教职工的专业素质。
2.加大农村经济发展,规范课程的设置
无论是学校的建设、教师的引进、教学的实施都离不开资金,对于农村幼儿园来说,农村经济对其发展和建设将产生很大的影响。农村经济落后,无法吸引优秀的师资,更无法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所以,对于农村地区特别是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而言,要想最大限度提升幼儿教育质量,必须要大力发展经济。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将教育纳入到发展的重要内容,加大对幼儿教育的投资。具体来说,地方政府可以设立专项基金,为幼儿园支付引进高水平教师所花费的资金,最大限度地支撑幼儿园的建设。
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幼儿园还要规范课程的设置,加大在课程设置上的创新,为幼儿的学习提供一个科学性强、实施效应高的教学氛围。
3.开发农村幼儿园课程资源,形成具有乡土特色的教材
在教材的制定和编写上,笔者认为相关教材编写和出版部门应该结合农村发展实际,制定出一套适合农村幼儿教育的教材体系,更好地为农村教育服务。与此同时,农村幼儿园要努力整合各方面的课程资源,结合农村发展实际、幼儿园发展状况和幼儿的接受能力,主动地制订出适合本园幼儿学习的教学材料,作为对现有教材的良好补充。另外,教师在实施教育的时候,要学会因地制宜,将农村元素融入教学,让教学内容和幼儿生活环境息息相关,让幼儿教育“接地气”。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幼儿教育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最后,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坚持人性化和个性化的施教理念,结合每个幼儿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心理状况来实施针对性的教学。
幼儿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基础,如何优化课程设置成为幼儿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对于农村幼儿教育来说,由于受到各种客观因素的制约,幼儿教育的发展需要更多人的参与和努力。在课程改革方面,有关部门、幼儿园和幼儿教师要因地制宜,坚持创新,结合农村和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制订出更适合幼儿学习的课程计划。只有这样,农村幼儿教育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给农村的发展注入新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刘国磊,王燕.农村幼儿园课程设置与组织现状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24(3):155-157.
[2]宋雪芳.农村幼儿园课程资源的探索与实践[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12(8):112.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11―0017―01
一、现状
1. 经费投入不足,教育教学设施缺乏。(1)幼儿园少,学前教育班少。目前的农村学前教育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虽然政府加大了投入力度,但幼儿园和学前教育班却非常有限,并不能满足农村学前教育的需要。(2)教育设施简陋,不利儿童健康成长。现在绝大多数的农村幼儿园是租用门房或自建住房作为教室,这类房子结构不合理,单间面积小,采光度差,防火防灾能力不强,各种安全隐患较多。此外,其教学设施不完善,幼儿活动的器具少,活动场地狭窄,严重制约着以活动为主要形式的幼教活动的开展,影响孩子的成长发育。
2. 缺乏专业教师,教育教学质量低。(1)幼儿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农村幼儿园教师有的是从小学抽调,有的是由学校自主招聘的代课教师。学校为降低教育成本,只雇用一些低学历、低素质的教师,因此,农村幼儿教师中具备幼儿教师资格的人少之又少。低素质的教师队伍严重影响了农村幼儿园的办园质量。(2)教育内容严重偏离幼儿教育原则。幼儿教育应该是以活动为主要形式的教育,但农村幼儿教育者为了迎合家长的口味,只重视对幼儿知识的灌输,而忽视对幼儿兴趣及个性的培养,让教育完全失去了寓教于乐的本质特征。(3)管理小学化。现在的农村幼儿园主要办园方式是由镇(乡)、村小学举办,少部分是个体私人举办。作为乡村小学举办的幼儿园,从法律意义上讲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但实质上是小学的附属机构,仍由小学进行管理。小学领导对幼教业务不熟悉,再加上工作繁忙,对幼儿园往往是不闻不问或无暇过问。从小学抽调到幼儿园的一些教师由于缺乏相应的幼儿教育理论和方法,在幼儿园的教学中“保姆式”看管孩子和“小学化”教育的倾向十分明显。(4)师资水平不高,教学方法陈旧。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真正通过幼师专业学习获得幼师证的不足百分之十,而且大多是初中、高中毕业的老年教师,这些教师虽然有一定的文化知识,但对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知之甚少,在教育方法上生搬硬套,根本谈不上因材施教。还有很多教师闭门造车,忽视与家长的沟通,不注重对幼儿潜能的开发,只知道“教什么”,却不去思考“怎么教”,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儿童的求知欲和智力的开发。
3. 民办幼儿园办园不规范。由于农村公办幼儿园园所太少,民办幼儿园就如雨后春笋般兴办起来。他们有的有办园许可证,有的没有。这些幼儿园实行的是家族式管理,会计、厨师及保育员基本由办园者的家属或亲戚担当,缺少应有的监督机制。个别办园者素质低,没有幼儿教育管理经验,他们为了获取最大利润而一味地迎合家长的心理,在幼儿园还过早地涉及小学内容。另外,民办幼儿园保育工作还非常落后,大部分幼儿园中没有设立专门的保健员、保育员等,全部工作都由教师一人承担。
二、对策
1. 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吸纳民间资本优化幼教环境。资金缺乏是农村幼儿园面临的共性问题,其设施简陋在所难免。因此,政府要加大对幼儿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遵照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幼儿教育的若干意见,把发展学前教育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努力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基本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不断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
2. 努力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幼儿教师队伍。除了要提高农村幼儿教育的硬件水平以外,还需要建设一支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师资队伍,以提高农村幼儿教育的软件水平。为农村幼儿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增加他们外出进修和学习的机会,解决其医疗、保险等后顾之忧,从而保证农村幼儿教师长期工作的动力。
城乡幼儿教育非均衡性主要体现在起点、过程以及结果这三个方面的非均衡性。
1.城乡幼儿教育起点的非均衡性
我国城乡幼儿教育起点非均衡性主要体现在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的情况。据调查,一些经济发达的城市,幼儿接受学前教育达到了100%。然而,与这些经济发达的城市相比,我国农村适龄儿童没有接受学前教育的比例高达70%之多。造成这种幼儿教育不均衡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城乡经济发展方面存在的差异,从而导致农村的幼儿没有条件享受到优质的学前教育,严重影响了我国幼儿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
2.城乡幼儿教育过程的非均衡性
(1)城乡幼儿教育过程的非均衡性主要表现在幼儿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所享受的教育条件方面的差异
这些教育条件主要包括教师资源的配置、教育财政经费的投入及教育基础设施等等。据统计,近几年来,城市幼儿教师队伍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学历上,都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与城市幼儿教师队伍相比,农村幼儿教师明显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2)在幼儿教育的财政经费投入方面
城市的公立幼儿园和重点幼儿园占据了大部分的教育资金,反观农村幼儿教育资金则主要是由政府来承担,往往无力投入,从而使农村的幼儿教育得不到良好的发展。
(3)城乡幼儿教育的基础设施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虽然城乡基础设施在逐渐改善,但是,城市与农村之间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使农村幼儿的教育无法得到良好的发展。
3.城乡幼儿教育结果的非均衡性
城乡幼儿教育结构的非均衡性主要体现在接受学前教育之后的幼儿的学前准备方面,由于城乡幼儿教育各个方面存在的差异,使城市和农村的幼儿教育无法拥有一个共同的起点,因此,必然会导致其教育效果的不一致。
二、城乡幼儿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
为了确保我国城乡幼儿教育能够得到均衡的发展,促进我国社会公平、公正的发展,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城乡幼儿教育进行改善。
1.转换观念,将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
当中幼儿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施情况必须得到有力的保障。为了避免农村幼儿在学前无法得到相关的教育。在未来的时间里,应该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主要将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范畴当中,从而加强对幼儿的早期教育,提高基础教育的起点,促进我国城乡幼儿教育的均衡发展。
2.建立多元幼教投资模式
造成我国城乡幼儿教育发展不均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资金的投入问题。充足的资金投入,不仅能够为广大儿童提供最基本、最合格的保教服务,而且还能够对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地区采取保护政策,使幼儿的教育能够得到最基本的保障。目前,我国城乡幼儿教育的资金模式主要包括:政府支出、政府与民间协作投资以及民间投资三种形式。为了能够充分将我国城乡幼儿教育均衡发展的目的实现,我国应该建立多元投资模式,从而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幼儿教育工作中,为我国幼儿教育均衡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
3.改革幼儿园经营体制,扩大优质幼教资源幼教资源
关键词: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3-0177-03
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不仅是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城镇化水平的逐步提高,我国农村幼儿园无论从数量还是规模都有了较大的提升。农村幼儿园师资水平的高低是决定幼儿教育质量的关键。
一、农村幼儿教师现状
农村幼儿园教师数量的短缺、素质的偏低是直接影响和严重制约农村幼儿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问题。虽然改革开放30年来农村幼儿园教师地位有所提高,工作条件有所改善,待遇有所改善,学历水平有所提升,但从总体来看,状况仍然堪忧。
(一)农村幼儿教师的来源分析
按照是否受过专门的学前教育专业的系统学习,农村幼儿教师的来源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高等专科院校、中等师范和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这类教师由于在农村幼儿园工作,缺乏相应的进修机会,导致教育理念和方法陈旧过时,知识结构也趋于老化,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幼儿教育发展的要求。另一类是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培训的初中、高中毕业生。这类教师教学方法有明显的“成人化”倾向,不懂得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教育活动目标意识淡薄。
(二)农村幼儿教师发展不均衡
我国农村幼儿教师发展不均衡主要体现在公办园与民办园发展不均衡以及公办园编制内外幼儿教师发展的不均衡。农村的公办幼儿园的财产均属公有,园长由教育局任命,建设经费、办公经费、教师及保育员工资均为财政拨付。而民办幼儿园自负盈亏,资金压力大,幼儿教师工作强度大、待遇低,幼儿教师流失快,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障。我国农村幼儿教师基数大,编制内外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差异较大。公办幼儿园编制内外教师收入差距过大,一直是制约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原因之一。编制内的幼儿教师工资待遇一般依照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发放,而编制外的幼儿教师一般是按照合同工来对待,月工资只有千元左右。除此之外,我国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也不均衡,主要体现在编制考试的应考能力方面[1]。随着国家对幼儿教师实行事业编制标准,很多幼儿教师都想通过编制考试来获得编制,改善自身的工资待遇。受过系统学前教育培训的幼儿教师通过学习,能够通过相应编制考试获得事业编制,而对于另外一类幼儿教师,由于他们缺乏相应的专业与技能知识,只有部分的幼儿教育实践经验,很难通过编制考试。
(三)劳动强度大,工资待遇低
我国农村地域广阔,各地的幼儿教育发展也有所差异。目前,各地农村幼儿园大多办园条件不好,甚至有不少农村幼教机构设在偏僻的山村,交通不便,教师的工作环境非常艰苦。而幼儿年龄小、生活自理能力差,幼儿教师不仅要开展幼儿教育活动,还需要照顾孩子的生活,保护他们的安全,事无巨细,劳动强度非常大。在农村幼儿园,大多是一人身兼数职,集园长、教师、保育员、炊事员于一身。我国农村民办幼儿园教师基数大,工资低,仅能维持基本的生活。极低的待遇降低职业魅力,一方面使得幼儿教师资源流失,另一方面使得许多青年人不愿意选择到农村从事幼教工作。
(四)职称评定和外出培训机会少
农村幼儿教师基本文化素养较低,能力较差。由于最初的政策影响,正规幼师毕业人数少,多数是小教“嫁接”过来,而合格的小学老师并非合格的幼儿教师,其专业技能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虽然随着国家对幼儿教育的逐步重视,职称评定机会和外出培训机会有所增加,但总体来看,职称评定、外出培训的机会仍然有待提高,各种评先评优的机会也很难落到他们头上。多数农村幼儿教师似乎是被排挤在教育体制之外,不管怎样优秀,工作如何努力,都得不到应有的认可,这极大地消解了她们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造成了农村幼儿教师的“隐性流失”。加之农村文化落后,信息闭塞,图书资料较少,幼儿教师很难通过业余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大多数幼儿教师只是凭借已有的教学经验年复一年教下去,其自身的幼儿教育知识和技能未能得到有效发展。
二、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滞后原因
我国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相对滞后,主要受教育政策、幼儿园管理机制以及幼儿教师自身等因素的影响。
(一)教育政策的原因
由于幼儿教育尚未正式纳入义务教育的范围,对农村幼儿教师的身份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和专业起点、文化素质都和同期上岗的小学民办教师相比,民办幼儿教师条件是差不多的。但是,小学民办教师相继转正为国家事业单位教师,职称、待遇、医疗保障等问题全部得以解决,而幼儿教师工资待遇远远低于小学教师,也没有相应的医疗和养老保障。这会影响了幼儿教师工作积极性,一些教师选择离岗转行。同时,对于民办幼儿园教育部门没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来约束民办幼儿园的办园行为,也没有明确的监督治理机构,使得大部分民办幼儿园教师享受不到《教师法》规定的教师基本权利,待遇也无法得到保障。从而导致民办幼儿园很难吸引到高素质专业人才,幼儿教师队伍流动性较大,更无从谈起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2]。
(二)幼儿园管理机制原因
幼儿园管理机制的原因主要表现为园长负责制。目前公办幼儿园的园长由教育局任命,园长大多会具有相应的幼儿教育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适应主要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但我国农村大多数幼儿园为民办幼儿园,园长的专业水平制约着民办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民办幼儿园长学历和业务能力普遍偏低。大多数园长并不懂得学前教育,更不了解当前流行的学前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她们开办幼儿园从某种程度上是看中了这一商机。由于自己不具备学前教育的专业知识,有时候为了与其他幼儿园抢夺生源,容易受农村幼儿家长落后思想的影响,一味的满足家长“学知识,看孩子”等不合理的要求,从幼儿小班开始就开始识字,算数等等。每天晚上还要给孩子留家庭作业,比如完成几道算术题。园长没有良好的幼儿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使得幼儿教育出现“小学化”倾向,幼儿教育专业发展相对滞后。
(三)自身的原因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滞后的原因也体现在幼儿教师自身,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幼儿教师的职业定位有所偏差。由于我国农村幼儿教师基数大,来源也参差不齐,其专业基础差异较大。有些农村幼儿教师对幼儿教育的理解存在偏差,把自己定位为保育员,忽视了自身对幼儿教育的专业发展。另一方面有些教师表现出对幼儿教育工作倦怠。农村幼儿教师工作量大,除了每天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大多还要担任保育工作。繁琐的日常工作使得幼儿教师对幼儿教育的职业有些倦怠,一些教师每天上班后工作积极性很低,对待工作也就缺乏探索的精神,对幼教专业知识和技能缺乏相应的兴趣,导致专业发展滞后。
三、美国农村幼儿教师质量保障经验借鉴
(一)建立科学幼师培养体系,制定教师教育专业标准
美国对幼儿教师的培养形成专门的体系,对于幼儿教师的职前培养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正规教育机构的培养,这些机构有职业学校、社区学院以及大学。职业学校的学制跟我国一样初中毕业,学制3年,从事幼儿园内保教工作。职业学校幼师教育渐渐被社区学院及大学取代。社区学院的学制为2年,培养对象为高中毕业生。学前或早教专业的学生修满30—35个学分的基础课程和20—25个学分的专业课程,并参加了教育实践后,即可获得副学士学位,毕业后优秀生可以继续选择升入大学,亦可在幼托机构做助理教师。大学的学前或早期教育专业有本科、硕士、博士3种层次的教育,本科的培养主要通过4年让学生掌握基础教育,研究生教育培养专门的学前教育人才,学制为1—2年,博士是学前教育的最高学位,学制一般为3年及以上,重视专业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在本领域的高精尖的专门人才。
除了正规机构的培养,美国还有学前教育协会或专业团体建立的专门的幼教培训机构。这是在对正规教育的补充。比较著名的办学机构为专业认证委员会 (the Council for Professional Recognition)于1971年创立的儿童发展副学士(Child Development Associate } CDA)证书计划 [3],随着证书计划的市场化的接轨和完善,逐渐与社区学院和大学挂钩,可获得副学士学位。CDA证书的认定计划是针对于开发幼儿智力、培养情感和提升社会认知等方面的全面教育。
确保师资教育质量,前提是要制定科学合理和切实可行的教师教育专业标准和教师培养标准,这是培养优秀幼儿教师的基本条件。美国通过教师教育专业标准来分阶段、分步骤地培养幼儿教师,用制度来保障幼儿教师专业素质和能力。1980年,全儿教育协会制订了一套专门针对早期儿童教育从业者的高等教育计划指南,包括学士、硕士及博士学位候选人培养计划指南。之后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修订。2003年,全儿教育协会完成了初级、高级计划和副学士学位计划,这三套计划满足不同专业水平、不同专业需求的幼儿教师的教育和实践的要求,这极大保障了幼教师资质量。
(二)规范教师入职资格,保障师资质量
在美国早在1825年就推行教师资格证书制度,从低标准到高标准不断完善。目前,美国大约95%的幼师持有早期教育或基础教育,或者两个专业都有的教师资格证书。2004年,美国在原有教师资格标准的基础又做出了新的调整,如注重语言和文化的多元性、学科知识、关注特殊儿童教育、测评儿童发展以及教学策略研究等。随着新的教师资格证书的推广,各州建立互认和合作,保证了城乡师资均衡发展,有力保障了农村幼儿教师的教育质量。特别指出的是,美国分权地方政府,对幼儿教师入职质量的监控通过各地方政府的严格把关和教育团体的监控完成的。
美国学前教育机构在招聘教师要经过严格的筛选过程。根据岗位要求条件招聘信息,按照程序筛选和考核,从求职者的资格证书、学历以及综合素质等来审批确定。被确定聘用的幼儿教师并不是最终确认,要经过一定时期的聘用期,通过工作中的表现来确定该教师是否完全胜任再教育机构的工作。试用期的考察时新近教师接触实践的过程,每一次的评估能让实习者发现自身的不足,不断地完善和改进,提升自己适应环境能力以及专业素质。最后,由多元评价主体评审和鉴定幼儿教师能力,评价主体包括本专业专家、管理者、家长以及幼儿,从多方面来评估,这样在更大程度上保证了师资水平和教育质量。
(三)加强培训,保障在职教师质量提高
教育在不断地进步和发展,教师也要不断更新知识、提升能力来满足社会需求。在职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手段,能够起到很好的教学技能引领和传输作用。在美国,幼儿教师的师资培训和我国一样,是由社区学院、大学教育学院以及专业培训来承担的。培训机构会根据不同层次的师资水平实际需求,来设计出多元的培训项目供老师们选择,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美国的幼儿教师培训,按照培训机构来说,可分为两部分,专业培训和学术培训。专业培训是由幼儿教育协会来组织承办的,开发的培训项目有助于教师将最新的教育理念同工作实践相结合。项目设计由三种培训模式组成,分别是在线自定步调的学习、面对面培训,以及光盘式自定步调的学习 [3]。除了之外,教育协会组织实施专门针对于管理者的培训和一线幼儿教师适应性实践培训。
学术培训指的是高等院校如大学和社区学院组织的培训,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来实施不同类型和特色的培训项目。例如,斑克街学院和密西根州立大学的幼儿教师培训以建立坚实的幼儿发展和早期学习知识基础而闻名美国;纽约大学和奥本大学则以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认知心理学和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倡导自我概念形成、档案袋评定等建构式的幼儿教师培训等 [3]。在职培训满足了幼儿教师专业提升的需求,特别为农村幼儿教师提供专门的培训计划,保障了农村幼儿师资质量。
四、改善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策略
(一)政府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个不断推进的过程,这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重视农村幼儿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提供各种便利的途径,逐步完善幼儿教师发展机制,从而达到普遍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目标。
首先,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城乡互动的教研机制,为城乡幼儿园教师建立交流平台。农村幼儿园可以到示范园进行观摩实践,与优秀的幼儿教师进行园本教研活动,交流教学、保教经验。示范园的骨干教师也可以到农村幼儿园进行送交下乡活动,将办学理念和经验给予分享和交流。有的幼儿园组织一课两上活动,即在听完示范园教师的授课之后,农村教师在学习名师授课基础上备课上课,让大家在点评和研讨,在大家给出意见之后,再上讲台讲课。这样的教研活动有助于找到教师自身的不足,及时修正,不断训练,促进其专业成长。这样的教研活动可以一学期组织5—6次,让农村的幼儿教师都有机会参与互动。其次,改革农村幼儿园管理体制,将其从前乡镇管理体制转变为县区管理,由县教育行政部门直接统筹委派参加市级、省级幼儿教师培训。解决幼儿教师有更多的机会参加专业培训。第三,在农村推广远程网络继续教育模式。建立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网络学习平台,推广这种学习模式,将课程资源、专业资讯等教育资源上传至网站,让农村幼儿教师在网络上分享资源和交流。利用电视台专栏幼教频道开设专业课堂。远程网络继续教育模式能够解决路程远、经费少以及工学矛盾突出等问题[4]。
(二)强化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培养
近几年,国家开始重视幼儿教育发展,但是由于长期以来的政策原因,城乡幼教师资质量还存在着差距。对于农村幼儿师资要不断地加强,以示范集中幼教培训来引领,建立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一方面,加强幼儿教师学历的提高,特别是民办幼儿教师,好多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训练,凭借着一些教学经验在上课,幼儿“小学化”倾向严重,通过学历教育提升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另一方面,加强幼儿教师的职后培养,根据幼儿教育的实际情况,结合国外幼儿教育的优秀经验,建立农村幼儿教师名师计划,积极开展幼儿骨干教师培训计划,以骨干带动全面,来提升幼儿教师整体水平。
(三)加大政府对农村幼儿教师专项教经费投入,建立同岗同酬机制
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是保证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顺利开展的必要手段。平衡城乡幼教水平,要加大对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视程度,经费要朝着农村倾斜。加强对农村乡镇幼儿园的建设和投入,保证农村幼儿有学上。建立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为继续教育提供保障。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薪酬,也是加强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激励方式。目前幼儿教育尚未正式纳入义务教育的范围,对农村幼儿教师的身份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长期以来,幼儿园教师没有核编依据,不仅编外的幼儿园从业人员,其身份、待遇、劳动保障等问题难以解决。
随着国家开始重视幼儿教育发展,目前制定了公办幼儿园编制标准,为公办园教职工编制核定、公共财政核拨幼儿园相关经费提供了政策依据,解决了制约学前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有力加强了公办园教职工队伍建设,对于农村幼儿教师的待遇建议跟公办教师一个待遇,这样激发农村编外幼儿教师工作积极性,便于规范幼儿园编制管理,促进基础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学前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促进校地共建和农村幼儿教师本土化
首先,加强高校和地方密切联系,将高校的专业知识和办学经验等教学资源以“送教下乡”方式传输地方幼儿园。通过省市级教育行政机构每年定期在学前领域幼教专家、特级教师、一线优秀教师到区县、县镇幼儿园授课,为更新农村幼儿教师交流理念,提高教学水平而提供专业的培训。其次,组织城乡幼儿教师互动活动。城市示范园幼儿教师可到农村幼儿园支教一段时间,为农村幼儿园提供专业指导。农村幼儿园教师也可以交换到名园去观摩学习,从管理模式、保教经验以及课堂技能等方面不同程度地提高自身教育水平。第三,发掘农村幼儿教师本土化资源,加强幼儿传统文化教育。从农村学前教育的实际出发,在省内招收一定数量的免费师范生,定向招生、定向分配,将来毕业位本土幼儿园提供专门师资。在此基础上,发掘本土资源,寓乐于教,将本土文化传递到课堂里,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教育。
参考文献:
[1] 陈琴.农村幼儿教师的生存环境及相关建议[J].当代教育论坛,2007,(4).
[2] 窦丽丽.制约农村幼儿教师发展的因素与解决对策[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4).
一、农村幼儿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农村公立幼儿园数量少,私立幼儿园夹缝中生存。由于教育部门的财力有限,在大力发展九年义务教育的同时,很难顾及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长期以来,导致学前教育发展薄弱。就渭源县来说,全县的幼儿教育机构建设只能延伸到乡镇一级,至于边远山区的幼儿教育职能只能由私立幼儿园完成,而且部分乡镇的中心幼儿园在近几年才建设投入使用,农村公立幼儿园建设基本一片空白。由于公办幼儿园的缺失,为私立幼儿园在农村的兴起和存在提供了空间,但是私立幼儿园的办学条件比较差,教师的素质不高,使幼儿教育的质量比较低。
(二)农村幼儿园存在安全隐患较多。农村幼儿园的办学条件比较差,而且软件和硬件都存在一些安全隐患,主要是:一是校车安全问题。在我县境内曾发生过多次校车安全事故,导致数名幼儿伤残和死亡,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由于农村山区分散的居住环境导致校车不能按时有效的接送幼儿上下学,而且学校缺乏资金无法购买校车服务幼儿,在诸多原因下,出现了校车超载和司机技术差的问题;二是饮食安全。由于农村的生活条件比较差,幼儿园的饮食安全存在诸多问题,如炊事员的资质欠缺,卫生防疫较差,饮食结构不合理,部分幼儿园为了节约成本,采购廉价的蔬菜、水果和饮料,使部分食品存在着过期和变质的现象。
(三)农村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严重。农村幼儿园普遍存在着教学小学化的趋向,在幼儿教学活动中教授小学低年级的课程,甚至直接将小学一年级的课程作为教材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中将幼儿看作小学生对待,采用整齐划一的课堂教学活动,用考试成绩来评价幼儿学习的好坏。虽然教育部门关于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的规定。但是,农村幼儿教育为了满足家长的要求和吸引更多的学员,依然采取这种伤及幼儿身心健康的教育方式。
(四)农村幼儿教育师资不足,素质偏低。农村幼儿教育实施者大多数是私立学校,由于私立学校的财力有限,无法聘用幼师毕业的专业教师,只能聘用初中和高中(中专)毕业的女青年充实到学校教学队伍中来,他们没有经过专业的职业培训和教育,只是按照公立学校的教育教学方式开课,至于课堂教学内容由他们自己安排,目的就是带好幼儿,学会认字和学会数数,至于什么启发式教育和情境教学等都不了解。同时,农村幼儿教师的流动性也不较大,主要是教师的工资比较低,生活环境较差,导致部分教师离岗外出打工。总之,农村私立幼儿园没有政府财力的支持,教师力量不足,素质偏低会持续下去。
二、加强农村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途径
(一)强化政府在农村幼儿教育发展中的责任。教育事业是属于公益性的事业,政府应该起主导作用。在农村幼儿园教育事业发展中,政府主导作用的发挥主要体现在:一是制定倾斜于农村教育发展的政策。政策不仅仅是一个文件,一个法规,更重要的是财力支持的体现。因此,国家应该尽快的从政策层面推进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明确规定财政支持、人力资源支持和农村教育环境的改善,将政策落到实处;二是加大农村教育的资金投入。政府要在农村地区建立公办幼儿园,配备专业教师和保育员,完善幼儿园所需要的硬件设施,保证幼儿园教学的正常开展。资金的投入和政策的扶持来缩小城乡幼儿教育的差距,减少幼儿择校事件的发生。
(二)提高农村幼儿教师发展的自觉性。教师是教育发展的根本。农村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是保证一支高素质的教学队伍。教师队伍的建设中,一是需要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让这些在边远山区从事教育的教师享受政府在待遇上的关怀,稳定教师的心理;另一方面是优先考虑这些教师的职称晋升问题,让他们能够比城镇教师拥有更多的机会晋升职称,保证教师们的经济利益,再者就是加强教师的轮训和在职进修,提高教师们的业务水平,最终提高教师的工作能力。最后要大力引进一些幼师专业的人才充实到幼教队伍中去,保证幼教队伍年轻而充满活力,建立一支专业化和年轻化程度高幼师队伍。
(三)加强家园共建,提高农村家长素质。由于幼儿年纪小,身心成熟度较低,建立家园共建机制,有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在家园共建过程中,幼儿园承担着一些重要职责,如提高家长素质的问题。在提高家长素质方面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向家长宣传正确的幼儿教育知识,促进家长教育观念的转变,形成正确的幼儿教育观、幼儿成长观,家长观念的转变对于改变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关系重大,幼儿园采取以游戏为主的教育方式,就减少了一种外部压力。二是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家长幼儿教育能力,建立家庭、幼儿园有机结合的形成合力的教育机制,为幼儿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背景。如家长与孩子的经常性沟通、关爱对于处于幼儿期的孩子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