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时间:2023-09-25 18:02:0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第1篇

河南省是全国的一个农业大省,是全国的一个粮库,也是国家的一个大厨房,在中国这个最古老的农业区,小麦的生产一直是河南人的安身立命之本,小麦的产量对国家粮库有着很举足轻重的地位,民以食为天,如何提供更多、更好、更优质的小麦无疑就成了一个重要的话题。下面我们就从以下几点来说一下我省冬小麦的栽培技术。

1 选用好的冬性小麦品种

根据我省某些不好灌溉的麦田应该选用耐旱的品种,精选冬小麦品种,选用经审定推广的高产优良品种,纯度、净度、发芽率应达到国标二级标准在播种前晒种子,以便提高小麦种植的发芽率。

2 适时节播种

河南省地处平原,典型的温带落叶气候,全省大部分地区土壤维持在适宜的状况,利于开展冬小麦播种工作。一般适宜播种期为10月左右,对此,不仅要选择好播种时期,还有要确定好一次播多少种,播种的深度和行距要衡量好,播种深度约3厘米左右,不宜太深,浅播温度高,出苗快,根系发达,易形成壮苗。每亩地要播多少种子,对冬小麦的种植有一个科学的合理的尺度,这样才能保证小麦的播种质量,才能保证小麦的产量。

3 做到合理恰当施肥与灌溉

播种好以后,还要做好合理的管理工作,合理的施肥,根据地质来选择应该施什么样的肥料,比如说氮、磷、钾、尿素等肥料如何施肥,一次用量多少以及几种肥料的搭配比例等,什么时候施比较合适一般情况下,小麦在二叶一心至三叶期可肥追尿素5公斤左右,二水的时候追肥尿素8到10公斤左右,施肥并不是越多越好,要视小麦情况而定,长势较旺的麦苗应当适当少施,每亩在大约在5到10公斤左右, 如果是长势弱小,应当适当加大施肥量,每亩施肥提高到10到15公斤左右,施肥把握好度,既要为小麦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又要防止营养过剩。2叶期灌水要需急聚增多,二叶一心时期浇头水,灌溉不能偷懒,浇水要彻底要浇透土壤,并且结合浇水每亩追施碳铵35千克到40千克,或着追施尿素15千克。头水过后还要采取措施防止青苗歪到,可以采取蹲苗措施。?在麦苗拔节的时候要巧灌水、少灌水,还有孕穗水、灌浆水和麦黄水的灌溉要合理有度,只有施肥和灌水合理,才能为冬小麦的大丰收打下基础。

4 做好松土除草等后期的田间管理工作

小麦生长时,麦苗长到2到4片叶时,要松土两次左右,松土的深度大概要2到2.5厘米左右,要在小麦生长期选择压苗,压苗可以促进冬小麦根系与土壤的紧密接触,提高小麦综合抗灾能力,压后6到7天,麦苗到3、4叶期的时候再压一遍,密度比较大的麦地加重、限速镇压。有需水的时期适当的不压,苗弱的时候不压、土粘的时候不能压、地硬的时候不能压,而且镇压要及时,全部在四叶期、拔节前完成。除草的时候要化学除草,而且化学除草应该在小麦出苗后及时进行,并且应该选择漂移性小的除草剂。

5 杀灭害虫提高小麦抗病能力

小麦生长期间会出现许多条斑病、白粉病、锈病等多种那个真菌病害,在发病初期首先要做好预防工作,其次在发病初期也可以先选用少量的药物稀释后进行有效的叶面喷药,对于条斑病的防治要及时,在锈病发病中心用粉锈宁进行叶面喷药,每次隔10到15天,连续喷2到3次。对于后来出现的麦蚜虫的防治工作要在小麦拔节期间选择药物喷雾,对于粘虫的防治应该力争早防早治,将幼虫消灭在低龄阶段。小麦全蚀病的防治:麦田应保持氮、磷、钾等微量元素的平衡,适时增加有机肥,加强田间管理精细整地、施肥、促进小麦根系发育提高抗病能力。

6 把握最佳时节及时收割保证增产丰收

当冬小麦进入蜡熟末期时要及时收获,麦子收割前一定要关注天气变化,以免因出现大风或冰雪等天气造成小麦减产。适时的收割可以降低小麦的损失,也是提高小麦单产量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措施,晚收可能会降低小麦质量,影响价格,最佳收割时段应该是小麦蜡熟末期,切勿错过最佳收割期。此时,小麦籽粒的干物质积累到最大值,加工面粉质量也好,小麦蜡熟期,麦穗变黄,籽粒足浆,含水大约在百分之十六到百分之十八,只有选择好的时期,才能确保小麦丰产丰收。

第2篇

关键词:冬小麦;滴灌;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275.6文献标识码:A

1及时犁地整地

岳普湖县大部分冬小麦为棉花倒茬地,待棉花采收完后及时犁地,整地达到“墒、平、松、碎、齐、净”六字标准。犁地前每667m2施磷酸二胺10kg。

2品种选择及种子处理

选用早熟类型优良品种,如:新冬20号。用“拌种双”按种子量0.3%进行种子处理,晾干待播。

3适时播种

9月底~10月中旬播种,每667m2播种量20~22kg。播幅3.3m22行,平均行距15cm;滴灌带间距60cm。

4播种质量

由于前茬大部分是棉花,在播种前应清理残膜和棉杆,做到下籽均匀,深浅一致,播行端直,覆土良好,镇压严实,衔接准确。

5水肥管理

播后及时铺设滴灌设施并灌水,每667m2滴量60m3。11底滴冬灌水,每666.7m2滴量80m3,随水滴尿素5~8kg,确保封冻前群体总茎数60~80万。

6越冬后的管理

6.1返青至拔节期

田间的管理:巩固冬前分蘖,弱苗应促进早春分蘖;促进小麦早返青,以利幼穗分化。喀什地区开春早,常伴有大风和沙尘天气,土壤表层容易干旱,及早灌头水,随水滴尿素5kg。滴头水前麦田除草,用10%施麦隆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苯磺隆)用药量:12克+(助剂10ml)/667m2,加水30kg。(1袋/667m2)或10%金麦克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苯磺隆)用药量:15克+(助剂5ml)/667m2,加水30kg。(1袋/667m2)消灭恶性杂草(阿曼草)。

6.2拔节至抽穗

田间管理:根据苗情对分蘖进行促控确保收获穗数。高产田;巩固冬前分蘖,促使成穗,控制无效分蘖,减少春季分蘖发生。弱苗管理:分蘖不足或晚播种麦苗,在巩固冬前分蘖的基础上,促进早春分蘖成穗,控制后期无效分蘖。

6.2.1追肥灌水

拔节肥随水滴施尿素5kg/667m2,弱苗适当增加滴肥量。一般麦田均在起身期进行滴肥,群体较大、生长旺盛的麦田,可推迟在拔节初期滴肥,拔节至孕穗期灌水2次,每667m2滴量40~50m3每水间隔8~10天左右。

6.2.2化学调控

对群体过大或者旺苗,麦田起身前喷矮壮素150~200mL/667m2,控制基部节间伸长,防治后期遇风茎倒伏。

6.2.3孕穗水肥

孕穗期是小麦对水分反应敏感,缺水严重减产。滴水每667m2滴量40~50m3,结合灌水滴施孕穗肥,滴施尿素5~8kg。

6.3抽穗至灌浆成熟期

田间管理:保持绿叶面积,延长绿叶寿命,提高光和强度,防止早衰。保持上部叶片功能期和光和强度是提高粒重的关键。开花保持倒4片绿叶,灌浆盛期不少于倒3片绿叶。小麦开花后,根系生长能力显著降低,若土壤板结和干旱缺水条件下,更容易造成根系早衰、植株死亡,后期田管要重视保根。加之小麦生育后期气温较高,增发量大,有时会出现干热风危害。后期措施灌水当先,以水养根,以根护叶,以叶保籽、增重。

6.3.1滴水滴肥

抽穗至灌浆成熟期,本地区气温很高,蒸腾加剧,此时需滴水3次,平均每667m2滴量50~60m3,随水施尿素5kg/667m2。为了防止小麦根倒伏,应做到大风不灌、雨前停灌、雨后酌情再灌,防止田间积水,加剧根系早衰死亡。乳熟期要及时滴水每667m2滴量40m3左右,以增加粒重。如灌水过晚,灌量过多,植株蒸腾死亡,降低粒重,造成减产。

6.3.2叶面喷施

叶面施肥于孕穗灌浆初期进行,用磷酸二氢钾溶液等叶面加醋喷施,防止叶面水分蒸发,增加粒重,对干热风有一定御防作用。

第3篇

一、品种特性

石新828是石家庄小麦新品种新技术研究所选育而成,2005年通过了河北省审定。属于半冬性,生育期243d,幼苗半匍匐,分蘖力一般,平均穗数40.7万/亩。成株株型紧凑,株高72cm,抗倒性较强,抗寒性一般。白粒,硬质,籽粒较饱满。穗粒数35个,千粒重40.3g,熟相较好。条锈病2-3级,叶锈病2-3级,白粉病3-4级。平均亩产量503.6-551.6kg/亩,适宜种植区为河北省中南部冬麦区中高水肥地块。

二、栽培要点

1.造墒、施肥、整地

凡播种前没有50mm以上有效降雨的,应在前茬玉米收获后浇底墒水,浇水量在40-45方/亩,即使播种偏晚的也要保证播种质量,先浇底墒水,再整地播种,避免浇蒙头水。为争取农时,也可以在玉米收获前10d浇水,这样玉米收获后可以立即施肥整地。在玉米收获后,在田间将秸秆切碎或粉碎两遍并铺匀,然后撒施底肥。底肥以有机肥为主,氮、磷、钾化肥配合。一般亩施干鸡粪100kg,或有机肥1.5-2方,磷酸二铵15-20kg,硫酸钾15kg,硫酸锌1-1.5kg。做到地平,地绒、上虚下实、无根茬。这样可以改良土壤结构,增强土壤保水保肥性能,促进有机质的分解,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根系发育,扩大吸收范围,使植株生长健壮,分蘖增多,提高产量。

2.种子处理及播种

一般在播种前选择晴朗的天气晒种2-3d,可促进种子后熟,提高种子活力和发芽势,使出苗快而整齐。药剂拌种,可选用辛硫磷等农药,其药、水、种子比例为1:10:800-1000,拌匀后堆闷4-6h,如用种衣剂拌种应在播前15d,黑穗病严重地块,可选用种子重量0.2%的粉锈宁或多菌灵等药剂进行拌种。适时播种,合理的播量是小麦群体足个体健壮的保证,石新828一般在我省中南部的适宜播期在10月3-10日为宜,最晚不晚于10月15日。控制播量不宜过多,冀中南高产麦区适时亩播量8-12kg,以后每晚播一天增加播量0.5kg。

3.冬前管理

当小麦出苗后及时查苗,发现麦垄内10-15cm无苗时应及时补种,补种应用浸种催芽后的种子。搞好苗期的病虫害的防治,注意防治土蝗、蟋蟀、灰飞虱,以及麦田阔叶杂草及雀麦草等禾本科杂草的防治。浇好越冬水,播种前下雨而又雨量不足的,仅能趁墒播种的,不能保证安全越冬的,需要较封冻水。播种后因镇压保墒不力,土壤缺墒或土壤过暄的也要灌冬水。在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到3℃时,开始浇水,灌水量40-45方/亩。

4.早春管理

冬小麦返青期前后,应及时锄划,增温保墒。一般年份春季浇2次水,并结合浇水追施1次或2次肥,肥料选择速效氮肥碳酸氢铵,亩用量一般在50-75kg。对于群体较小和苗弱的麦田,在起身期浇第一水,壮苗在拔节期浇第一水。在抽穗扬花期浇第2水。在遇到特别干旱的年份,在扬花后10-15田补浇第三水,每次的灌水量小于40方/亩。为保证高产优质,防止倒伏,收获前10-15d停止浇水。对于肥力充足出现的旺长麦田,在起身期前后选用金得乐小麦专用化控药剂喷雾,防止植株过高导致倒伏。

5.中后期搞管理

搞好“一喷综防”,小麦中后期是病虫害多发期,“一喷综防”是养根护叶,防治病虫促进灌浆,提高抗性,改善品质的重要措施。在开花至灌浆期,第一次在5月初,在小麦抽穗开花后用吡虫啉等杀虫剂,杀菌剂可选用甲基托布津、或多菌灵等+粉锈宁,叶面肥可选用磷酸二氢钾、或二铵或尿素溶液及叶面肥等,叶面喷肥提倡使用磷酸二氢钾或尿素溶液,亩用0.5-1kg对水40-50kg均匀喷洒,最好选择晴天下午4点以后喷洒,以免烧伤叶片,且有利于养分吸收。混合喷施,可预防和防治蚜虫、白粉病、锈病和赤霉病等。在5月中下旬再补喷1次,既能治虫、防病又能促进小麦灌浆,提高千粒重,防止干热风的危害。近几年由于联合收割机跨区域作业,导致麦田燕麦、雀麦等恶草迅速蔓延,呈不断加重趋势,应进行人工拔除,对野杂麦也要及时拔除,减少野杂草与小麦争夺水分、养分,防止后期倒伏。

第4篇

一、十大主推技术

(一)小麦规范化播种技术

旱茬小麦规范化播种技术包括耕作整地,深松、耕翻或旋耕,耕后耙地镇压,前茬秸秆还田要粉碎2~3遍,撒匀后耕翻入土或旋耕2~3遍,强化浇水造墒或镇压塌实土壤,药剂拌种或种衣剂包衣,努力做到适期、适墒、适量播种,以保证播种质量,强化播后镇压等。适用于黄淮冬麦区和北部冬麦区,包括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北部、安徽北部、山西、陕西、甘肃、新疆及湖北襄樊市等地的旱茬麦田。

南方稻茬小麦规范化播种技术包括水稻收获前7~10天放水,收获后适墒播种,防止烂耕、烂种,挖好三沟,排水降渍,适期适量播种,药剂拌种或种衣剂包衣,提高播种质量等。适用于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和西南冬麦区,包括江苏、安徽、河南、湖北、四川、重庆等地的稻茬麦田。

(二)半精播高产栽培技术

该技术是在土壤地力、肥水较好的麦田,适当降低亩基本苗(13~20万),从而构建合理群体,促进个体发育,使小麦穗足、穗大、粒重,实现高产、稳产、低耗的技术体系。各地可根据当地生态和土壤条件确定半精播的基本苗数量,避免大播量。该技术适用于黄淮冬麦区和北部冬麦区、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包括山东、河北、河南、江苏、安徽、湖北等省的大部及山西、陕西、新疆有水浇条件的高产麦田。

(三)测土配方施肥和氮肥后移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以麦田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的一项肥料运筹技术。主要是根据实现小麦目标产量的总需肥量、不同生育时期的需肥规律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提出肥料(主要是氮、磷、钾肥)的施用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适用于全国各麦区。

氮肥后移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是将冬小麦底追肥数量比例后移、春季追氮时期后移和适量施氮相结合的技术体系。主要适用于北纬35~38度的黄淮冬麦区和北部冬麦区,包括河南、山东、河北、山西、陕西、新疆等地有水浇条件和肥力较好的强筋、中筋麦田。

(四)黄淮海冬小麦浇冬水技术

该技术是在小麦进入越冬期之前灌溉,起到提高土壤含水量,塌实耕层土壤,促进根系生长,增强小麦抗旱抗寒能力的作用,是培育壮苗的重要措施。一个区域灌冬水的时间应掌握在日平均气温3~5℃开始,麦田土壤呈现夜冻昼消的状态时结束,每亩灌水40立方米左右。灌水后墒情适宜时锄地松土,弥封土壤裂缝。主要适用于北部冬麦区、黄淮冬麦区和新疆冬春麦区的冬小麦种植区,包括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天津、北京、新疆等地有水浇条件的冬小麦田。

(五)节水高产栽培技术

该技术是通过选用节水抗旱品种、适当晚播、增加基本苗、足墒播种、增施磷肥、重施底肥等技术的应用,以底墒水调整土壤贮水、减少灌溉次数和灌水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高产栽培技术。适用于黄淮冬麦区和北部冬麦区,主要包括河南中北部、山东与河北大部,山西、陕西和宁夏、内蒙古河套灌区等水资源相对缺乏的麦田。

(六)旱茬麦高产栽培技术

该技术是以适期播种、培育冬前壮苗为基础,要求半精量播种,将50%~60%的氮素化肥作底肥,40%~50%氮素化肥后移到起身至拔节期间追施的技术体系。适用于北纬30~35度麦区,包括江苏、安徽、湖北、四川、重庆及河南南部除稻茬麦以外的旱茬麦田。

(七)稻茬麦少免耕和露播稻草覆盖栽培技术

稻茬麦少免耕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少免耕机条播、板茬撒播、稻田套播麦等播种方法,以及开沟覆土、稻草覆盖、化除化控、氮肥后移等配套技术。适用于北纬30~35度麦区,主要包括江苏、安徽、河南、湖北、四川、重庆、山东等地的稻茬麦田。

稻茬麦露播稻草覆盖栽培技术以免耕和小窝疏株密植技术为基础,机械露播和稻草覆盖为核心内容,使增产、增效、培肥地力和改善环境四个方面得到和谐发展。水稻收获时浅留稻茬,开沟排灌,播前7~10天化学除草,用2BJ-2型简易人力播种机播种,每亩基本苗15万~20万,覆盖稻草200~300公斤。适用于西南冬麦区,包括四川、重庆及鄂西、滇北、黔北、陕南等地。

(八)旱地小麦地膜覆盖和秸秆覆盖技术

旱地小麦地膜覆盖技术主要是通过地表覆盖地膜,保墒节水,提高地温,从而使旱地小麦获得高产、稳产,分地膜垄盖沟播膜际栽培和全膜覆土穴播栽培两种。

秸秆覆盖技术是将秸秆还田覆于地表,起到保墒节水、培肥地力作用的栽培技术。适用于黄淮冬麦区和北部冬麦区的西北部地区,包括陕西、山西省的旱地麦田及甘肃低海拔地区的旱地麦田。河北、山东、河南也可参考使用。

(九)晚播麦应变高产栽培技术

该技术是在小麦播期推迟的情况下,通过选用良种、以种补晚,提高整地播种质量、以好补晚,适当增加播量、以密补晚,增施肥料、以肥补晚,科学管理、促壮苗多成穗等“四补一促”技术,从而实现小麦高产的栽培技术体系。适用于各冬麦区晚播麦田。

(十)小麦防冻高产栽培技术

小麦防冻高产栽培技术主要是预防和补救小麦冻害的应变技术。我国小麦生产的冻害类型主要有冬季冻害、早春冻害(倒春寒)和低温冷害。预防冻害的技术包括选用冬春性适宜的品种、适期适量播种和提高播种质量,培育壮苗。补救小麦冻害的应变技术有受冻后及时浇水和追施氮素化肥。适用于各冬麦区。

二、五项关键措施

(一)提高整地质量

近几年,小麦受旱、受冻的经验表明,播种前耕翻、深松或旋耕后进行耙地镇压,及小麦播种后经过镇压的麦田,麦苗生长相对正常,受旱、受冻较轻;反之,旋耕后没有耙压,播种后也没有镇压,造成耕层土壤暄松,很快失墒,影响次生根喷发,冬季透风,根系受冷受旱,死苗较重。因此,耕后耙地镇压和播种后镇压是保苗安全越冬的重要环节。

耕作整地的目的是使麦田达到耕层深厚,土壤中水、肥、气、热状况协调,土壤松紧适度,保水、保肥能力强,地面平整状况好,符合小麦播种要求,为全苗、壮苗及植株良好生长创造条件。总的原则是以耕翻(机耕或深松)或少免耕(旋耕)为基础,耙、耱(耢)、压、起垄、开沟、作畦等作业相结合,正确掌握宜耕、宜耙等作业时机,减少耕作费用和能源消耗,做到合理耕作,保证作业质量。

一是深松、耕翻。土壤深耕或深松使土质变松软,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增强,是抗旱保墒的重要技术措施。耕翻可掩埋有机肥料、粉碎的作物秸秆、杂草和病虫有机体,疏松耕层,松散土壤;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孔隙度,改善通透性,促进好气性微生物活动和养分释放;提高土壤渗水、蓄水、保肥和供肥能力。连续多年种麦前只旋耕的麦田,在旋耕的15厘米以下形成坚实的犁底层,影响根系下扎、降水和灌溉水的下渗,应旋耕3年,耕翻或深松1年,破除犁底层。

二是少耕、免耕。以传统铧式犁耕翻,虽具有掩埋秸秆和有机肥料、控制杂草和减轻病虫害等优点,但每年用这种传统的耕作工序复杂,耗费能源较大,在干旱年份还会因土壤失墒较严重而影响小麦产量。由于深耕效果可以维持多年,可以不必年年深耕。为此,对于播种前的土壤耕作可以2~3年深耕一次,其他年份采用“少免耕”,包括旋耕,或浅耕等。

三是耙耢、镇压。耙耢可破碎土垡,耙碎土块,疏松表土,平整地面,上松下实,减少蒸发,抗旱保墒;在机耕或旋耕后都应根据土壤墒情及时耙地。近年来,黄淮冬麦区和北部冬麦区旋耕面积较大,旋耕后的麦田表层土壤疏松,如果不耙耢镇压以后再播种,会发生播种过深的现象,形成深播弱苗,严重影响小麦分蘖的发生,造成穗数不足;还会造成播种后很快失墒,影响次生根的喷发和下扎,造成冬季黄苗死苗。镇压有压实土壤、压碎土块、平整地面的作用,当耕层土壤过于疏松时,镇压可使耕层紧密,提高耕层土壤水分含量,使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根系及时喷发与伸长,下扎到深层土壤中,一般深层土壤水分含量较高较稳定,即使上层土壤干旱,根系也能从深层土壤中吸收到水分,提高麦苗的抗旱能力,麦苗整齐健壮。因此,黄淮冬麦区和北部冬麦区小麦播种后应该及时镇压。

(二)选用良种

应根据本地区的气候、土壤、地力、种植制度、产量水平和病虫害情况等,选用最适宜的良种,同时加强种子筛选和处理,提高种子质量。

一是根据本地区的气候条件,特别是气温条件选用冬性、半冬性或春性品种。近几年黄淮冬麦区有的地方半冬性品种种植的区域偏北,长江中下游冬麦区有的地方春性品种种植的区域偏北,经常出现冬前发育过快,在冬季或早春遭受冻害的现象。所以,在生产中应纠正品种越区种植的做法。

二是根据生产水平选用良种。在旱薄地应选用抗旱耐瘠品种;在土层较厚、肥力较高的旱肥地,应种植抗旱耐肥的品种;而在肥水条件良好的高产田,应选用丰产潜力大的耐肥、抗倒品种。

三是根据不同耕作制度选用良种。麦、棉套种,不但要求小麦品种具有适宜晚播、早熟的特点,以缩短麦、棉共生期,同时要求植株较矮、株型紧凑,边行优势强等特点,以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效率。

四是根据当地自然灾害的特点选用良种。干热风重的地区应选用适当早熟、抗早衰、抗青枯的品种,以躲避或减轻干热风的危害。锈病感染较重的地区应选用抗(耐)锈病的品种,南方多雨,渍涝严重的地区宜选用耐湿、抗(耐)赤霉病及种子休眠期长的品种。

五是籽粒品质和商品性好。包括营养品质好,加工品质符合制成品的要求,籽粒饱满、容重高、销售价格高。

六是选用良种要经过试验示范。既要根据生产条件的变化和产量的提高,不断更换新品种,也要防止不经过试验就大量引种调种及频繁更换良种;在种植当地主要推广良种的同时,要注意积极引进新品种进行试验、示范,并做好种子繁殖工作,以便确定“接班”品种,保持生产用种的高质量。

(三)适墒播种

小麦播种时耕层的适宜墒情为土壤相对含水量75%左右。在适宜墒情的条件下播种,能保证一次全苗,使种子根和次生根及时长出,并下扎到深层土壤中,提高抗旱能力,因此播种前墒情不足时要提前浇水造墒。

(四)适期播种

实践证明,冬小麦播种适期与气温关系密切,一般冬性品种播种适期为日平均气温16~18℃,半冬性品种为14~16℃,春性品种为12~14℃。培育冬前壮苗,一般要确保冬前有效积温达550~650℃。一般北部冬麦区9月底至10月上旬,黄淮冬麦区北部10月上旬,黄淮冬麦区南部、长江中下游冬麦区10月中旬至10月25日,西南冬麦区10月下旬至11月初播种。具体确定冬小麦播种适期时,还要考虑麦田的肥力水平,病虫害和安全越冬情况等。

第5篇

关键词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鲁西地区

鲁西地区夏玉米种植面积占夏种总面积的80%以上,近年来,玉米价格不断上涨,农民种玉米的积极性空前提高,这就要求农技人员不断提高玉米种植技术,切实指导好农业生产。现将茌平地区夏玉米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品种选择

按市场需求、生产目标和气候条件,选择如郑单958、鲁单981、浚单20、聊玉18等适合该区域大范围种植的优质高产国审、省审品种[1]。

2种子准备

2.1种子精选

选用粒大、饱满、具品种特性的杂交种籽粒作种子,除去病斑粒、虫食粒、破损粒、混杂粒及杂质。种子的纯度不低于98%,净度不低于99%,发芽率不低于85%,含水量不高于13%。

2.2种子处理

用玉米专用种衣剂进行包衣,可有效控制玉米苗期病害、玉米丝黑穗病和地下害虫。一般1 kg种衣剂拌种50 kg,用种衣剂处理时要充分搅动、拌匀,使种衣剂在玉米种子外层形成均匀薄膜。种子包衣处理在播种前3~5 d进行,待种子外层药膜(种衣膜)固化变硬后再进行播种。

3播种

3.1播种方式

荏平区夏玉米一般多采用冬小麦—夏玉米复种轮作制,生产上常见有2种种植方式:一是冬小麦与夏玉米两茬平播。冬小麦在6月中上旬收获,小麦收获后立即播种夏玉米,玉米在9月底10月初收获,10月初至10月中旬播种冬小麦;二是冬小麦套播玉米。冬小麦套播玉米一般采用带状种植,3行小麦,1行玉米,小麦行距15 cm,玉米预留行30 cm,种植带宽60 cm(小麦30 cm+玉米30 cm)或6~8行小麦,2行玉米,带宽150 cm(小麦100 cm+玉米50 cm),也可以根据使用的机具和种植习惯灵活调整带宽。冬小麦播种与收获期同两茬平播,玉米播种期在冬小麦收获前7~15 d为宜,冬小麦和夏玉米的共生期不宜太长。

3.2播种期

套玉米播种期根据小麦群体的大小、长势而定,小麦群体大、长势好要晚播,群体小、长势差、苗弱的田块可适当早播。一般在麦收前7~15 d进行播种,以收小麦时不损伤玉米苗及麦收后管理方便为准。麦茬平播玉米的播种期越早越好,可采取免耕直播方式,收小麦后在麦垄中直接播种玉米。为了抢时间早播种,在干旱年份可以先播种,后浇水。注意在播种后要进行适当镇压,把播种沟上土块弄碎、弄平,以利于达到苗全、苗齐。

3.3播种方法

3.3.1机械条播。用免耕播种机进行播种,播前要认真调整播种机的下籽量和落粒均匀度,控制好开沟器的播种深度,做到播深一致,落粒均匀,防止因排种装置堵塞而出现的缺苗断垄现象。

3.3.2机械精量点播。使用精量点播机进行点播,每穴1~2粒。

3.4种植密度

夏播玉米留苗密度因品种不同而异,一般为5.7万~7.5万株/hm2,叶片平展型品种宜稀,紧凑型品种宜密。

3.5播种量

一般条播30.0~37.5 kg/hm2,机械化精量点播15.0~22.5 kg/hm2。随着种子质量的提高和机械性能的改善,播种趋于少量单粒精播。

3.6播种质量

播种深度根据土壤墒情而定,一般以3~5 cm为宜,土壤干旱而又没有水的条件下,可采用深播浅盖加镇压的方法,使种子处在湿润的土层,确保种子萌发出苗。

播种质量好坏对保证苗全、苗齐、苗匀,消灭大小苗作用非常重要。高产玉米田要特别注意提高播种质量,播种时要力争做到播深一致,落粒、覆土均匀一致,不能有漏播和重播的现象。

4田间管理

4.1及时补苗、间苗、定苗

提高播种质量,保证苗全、苗齐、苗匀是夏玉米高产的基础。生产中如遇特殊情况缺苗断垄严重,要及时补苗。玉米顶土出苗后,需及时查苗,发现缺苗严重,应立即补苗,采取移栽补苗或催芽补种的方法。移栽时从田间选取稍大一些幼苗,用移苗器带土移栽,栽后立即浇水,保证成活率[2]。

间苗在3~4叶时进行,定苗在5~6叶展开时完成,拔除小株、弱株、病株、混杂株,留下健壮植株。定苗时不要求等株距留苗,个别缺苗地方可在定苗时就近留双株进行补偿,必须保证留下的玉米植株均匀一致。为了减少劳动用工,间苗、定苗可一次完成。

4.2灌溉

套播玉米在播种前要浇水1次,既有利于小麦灌浆,又有利于玉米出苗。麦茬平播玉米,播种时如遇干旱,要进行造墒灌溉,灌水300~450 m3/hm2即可。

在正常降雨年份,降雨量能满足夏玉米水分需要,不需要灌溉。但有一些年份,需要在夏玉米生长关键时期补水灌溉。夏玉米大喇叭口期前后一段时间,是生长发育最旺盛阶段,对水肥反应非常敏感,如遇旱应及时灌溉,每次灌水450~600 m3/hm2。

4.3中耕

玉米是中耕作物,其根系对土壤空气反应敏感,通过中耕保持土壤疏松有利于夏玉米生长发育。夏玉米田一般中耕2次,定苗时锄1次,10叶展时锄1次,人工或机械锄地。用除草剂在玉米播种后进行封闭处理的田块或秸秆覆盖的玉米田,可在拔节后到10叶展开时进行1次中耕松土。

4.4施肥

夏播玉米一般不施有机肥,可利用冬小麦有机肥的后效来满足对有机肥的需求。夏玉米化肥施纯N 120~180 kg/hm2、P2O5 90~135 kg/hm2、K2O 120~150 kg/hm2。在缺锌土壤上施ZnSO4 15.0~22.5 kg/hm2。磷、钾肥全部作基施,40%的氮肥作为基肥,种肥在播种时施入,或播种后在播种沟一侧施入。施肥深度一般在5 cm以下,不能离种子太近,防止种子与肥料接触发生烧苗现象。60%氮肥在10叶展开到大喇叭口期在根际施入。使用玉米专用长效控释肥时在播种时一次底施。

4.5化学除草

玉米播种后出苗前用40%阿特拉津1 125 mL/hm2+50%乙草胺1 125 mL/hm2对水750 kg/hm2进行封闭式喷雾,可在地面形成1层药膜,有效防止杂草生长,药效在30 d以上。苗期发现点片杂草结合中耕进行除草,也可用4%玉农乐(烟嘧磺隆)1 500 mL/hm2防除单双子叶杂草,2,4-D、百草敌、宝收(阔叶散)等防除阔叶草。中后期如果杂草发生不严重,可不除草;如果杂草较多,利用机械除草或用有效量300~600 g/hm2克芜踪进行定向保护喷雾。

4.6防止倒伏

结合中耕,利用人工或机械培土,防止倒伏,或喷施人工生长调节剂壮秆防倒,化控药剂如生根粉、达尔丰等一般用做种子处理或在拔节前喷施。

5病虫害防治

夏玉米主要病害有大小斑病、花叶病毒病、粗缩病、黑粉病、青枯病等,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夏玉米主要虫害有粘虫、玉米螟、蚜虫、红蜘蛛等,应加强预测预报,根据虫情和历年发生规律,及早采取综合防治措施[3]。

6适时收获

当夏玉米苞叶变白,上口松开,籽粒基部黑层出现,乳线消失时,玉米达到生理成熟即可进行收获。早收玉米籽粒不饱满,含水量较高,容重低,商品品质差,同时,早收获玉米籽粒产量降幅达10%以上[4]。

7参考文献

[1] 杨楠,王慧茹,班亚伟,等.玉米高产开发田间管理技术[J].种业导刊,2009(8):21.

[2] 贺海.玉米大垄双行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6(4):30.

第6篇

关键词 小麦新技术;示范效果;苏北沿海地区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9-0028-01

大丰区地处苏北沿海地区,小麦是当地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为了筛选出适宜在当地推广的新技术,特选择6个不同新技术在当地进行示范种植,以期通过对这些技术的生育期、产量等的考察,筛选出适合当地种植的新技术,为其在当地的推广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1-3]。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田安排在盐城市大丰区刘庄镇民主村基地进行,供试地块为黏性土壤,有机质含量为22.2 g/kg,全盐含量1.5 g/kg,全氮含量为1.33 g/kg,有效磷含量为11.8 mg/kg,速效钾含量为185.0 mg/kg,pH值7.7。供试作物为小麦,品种为宁麦13(国审麦2006004)。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6个处理,即6个展示技术,分别为不同生态区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稻茬机条播小麦高产节肥栽培技术、稻茬小麦抗逆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稻草全量还田免耕机条播一体化栽培技术、玖功小麦专用控释肥大面积示范技术、晚播小麦独秆栽培高产配套技术。每个技术展示面积2 001 m2,不设重复,随机排列[4-6],品种间留走道0.6 m或设田埂。

1.3 田间栽培管理

前茬作物为水稻,产量为9 000 kg/hm2。2015年10月23日耕田,10月25日施基肥磷酸一铵(含N 11%,P2O5 44%)300 kg/hm2、尿素225 kg/hm2。

在病虫草害防治上,2016年3月7日机械喷施炔草脂375 mL/hm2,防除麦田杂草。4月18日喷施40%多酮・福美双1 500 g/hm2(满园绿)加捕虫鸟(氰戊+乐果)750 mL/hm2,防治麦蚜和白粉病。4月26日用42%咪鲜・甲硫灵750 mL/hm2,防治小麦白粉病和赤霉病。5月14日用三唑酮1 500 mL/hm2,再次防治小麦白粉病和赤霉病。

2 结果与分析

2.1 气候条件对小麦生育的影响

本年度小麦生育期间的气候条件,总体表现为播种出苗期气温正常、降水量偏大,不利于出苗,采取栽培管理措施,保证正常出苗、分蘖以及壮苗越冬。越冬期间,气温正常略偏高、降水正常略偏少,有利于小麦根系的发育。拔节至抽穗期间,气温正常略偏高,降水正常(但主要集中在抽穗期),但4月中旬雨水量偏大,部分小麦品种白粉病、赤霉病发病较重。灌浆至成熟前气温正常,雨水较常年少,有助于小麦的成熟。

2.2 生育进程与生育期

使用同一小麦品种,采用不同栽培技术,且在同期播种,其生育进程和生育期是一致的,而同一品种不同播期,其生育进程和生育期是不一致的。同一小麦品种随着播期的延迟,全生育期缩短(表1)。

2.3 产量及产量结构

采用不同小麦栽培技术示范田,除晚播小麦独秆栽培高产配套技术为非适期播种栽培而产量较低外,其他技术播期较为适宜,产量达到7 500 kg/hm2左右,其中使用玖功小麦专用控释肥大面积示范技术单产最高,原因可能是缓释肥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肥料中氮磷钾的利用率;不同生态区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与2015年8 889 kg/hm2相比,产量差不多,主要与2016年的气候有关;而采用晚播小麦独秆栽培高产配套技术与2015年6 514.5 kg/hm2相比,产量都比较低,原因是在孕穗期出现了白粉病、抽穗期暴发了赤霉病,再加上生育期较迟,出现了产量低的现象(表2)。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所展示的各项技术,实际应用效果较为明显,既能增产,又能增效。晚播小麦独秆栽培高产配套技术,在晚播条件下,连续4年产量均超过6 000 kg/hm2,接近7 500 kg/hm2,对指导本地晚播小麦提高单产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正在生产实践中迅速推广。小麦超高产示范方,采用机条播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理论产量达到预定目标,高产高效,示范效果明显。其他展示的各项技术,在不同的茬口、墒情、天气条件下,灵活运用均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所展示的各项技术对本地提高小麦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小麦种植效益,发展小麦生产具有现实意义,广受群众欢迎。

4 参考文献

[1] 李金榜,李金秀,宋t莹,等.豫西南纯雨养区小麦高产栽培技术集成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2014(7):245-247.

[2] 张瑞霞,张瑞平.春小麦滴灌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中国农业信息,2014(9S):30.

[3] 贺素女.晋中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4(20):30-31.

[4] 田文仲,张园,余四平,等.冬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耕作与栽培,2014(6):29-31.

第7篇

关键词 小麦;冬前;管理技术;河南周口;2012年

中图分类号 S512.10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1-0071-01

周口市是一个农业大市,小麦播种面积占河南省总小麦播种面积的1/7。搞好冬前管理、搭好丰产架子为翌年的夏粮丰收奠定基础,对实现农民的增产增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2012年周口市麦播墒情充足、腾茬及时,大部分麦田都能做到适期播种,但仍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有的春性品种播种偏早,有的农户接受2011年早播的教训故意延迟播期,有些地块腾茬较晚致使播期推迟,有些地方播量偏大等。如何进行冬前管理要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分别对待。一般来说,小麦冬前管理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查苗补苗

及时进行查苗、补苗,对缺苗断垄的地方,在小麦三至四叶期,移密补稀;或用同一品种的种子浸种后及早补种[1]。移栽时覆土深度要掌握“上不压心,下不露白”。补苗后踏实浇水,并适当补肥[2]。

2 科学管理旺长麦田

墒情适宜的旺长麦田,要针对不同情况区别处理。一是播种过早。可通过镇压控制徒长。镇压后及时划锄,并结合浇水,施碳铵225 kg/hm2左右,必要时用0.2%~0.3%矮壮素溶液进行叶面喷施[3]。二是播量过大。对于此类麦苗,应及时疏苗,再结合浇水,补充适量氮、磷速效肥[4]。三是品种选用不当。在及早中耕、镇压的基础上,采取封土围根,或盖施“蒙头粪”等措施,保护麦苗安全越冬。四是肥水过量。当麦苗主茎长出5~7片叶时,应深中耕断根,切断部分根系,控制麦苗地上部分生长,培育壮苗[5]。

3 适时进行镇压

对于耕作粗放、坷垃较多的麦田,地面封冻前进行镇压。对群体过大、过旺麦田,可深耘断根或镇压,控旺转壮。压麦应在中午以后进行,盐碱地不宜镇压[6]。

4 科学水肥管理

冬水是保证小麦安全越冬的一项重要措施,能防止小麦受到冻害或死苗,并为翌年小麦返青保蓄水分;还可以踏实土壤,粉碎坷垃,消灭越冬害虫。因此,一般的麦田,尤其是悬根苗以及秸秆还田、坷垃较多、耕种粗放的地块,都要浇好越冬水[7]。但墒情较好的旺长麦田,可不浇越冬水。浇越冬水要在晴天上午进行,浇水量不宜过大,但要浇透。浇越冬水的时间要因地制宜,夜冻日消是浇越冬水的最佳时机。浇水后要注意及时划锄,破除土壤板结。对底肥充足、群体和土壤墒情适宜、生长正常的麦田冬前一般只进行中耕划锄,不再进行追肥浇水[8];对底肥施用不足、地力较差、有缺肥症状的麦田,应抓住冬前有利时机进行追肥浇水[9]。

5 适时化除

一般来说,小麦苗期化除成本低、防效好,一次施药基本能控制全生育期杂草危害。除草剂宜在主要杂草种类基本出齐苗后使用,小麦3~5叶、杂草2~4叶时,选择日均温8 ℃以上晴天4 d内无霜冻、田间无泥泞积水的日期实行化除作业[10]。除草剂喷施最好用扇形喷头,不使用雾化程度差的喷雾器。对以阔叶杂草为主的麦田可用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50 g/hm2,对水375 kg进行喷雾防治;对于禾本科杂草重的可用3%世玛乳油375~450 mL/hm2,对水375 kg进行茎叶喷雾防治;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混合发生的可用以上药剂混合施用[11-12]。

6 其他管理

对晚播弱苗,在底墒充足的情况下,不宜浇冬水,可浅锄松土,增温保墒[13]。播种质量好、播前已造墒或墒情适宜、出苗正常的麦田,在播后1个月内一般不需要进行田间管理,在小麦分蘖期至开始越冬,再根据情况,采取针对性的冬前管理措施[14-18]。

7 参考文献

[1] 景燕.小麦冬前及冬季管理[J].北京农业,2012(3):24.

[2] 董志桥.冬小麦田间管理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12):98,101.

[3] 杨秀云.小麦田间管理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7(5):69.

[4] 贾虎娃.小麦高产创建冬前管理技术[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0(18):37,59.

[5] 崔学亭.高产小麦冬前管理措施[J].现代农村科技,2009(23):12.

[6] 鞠正春.小麦越冬前管理技术[J].科技致富向导,2009(11):20.

[7] 吴燕梅,李月巍.冬小麦越冬管理要点[J].现代农村科技,2009(4):8-9.

[8] 刘立乔.优质小麦田间管理技术[J].河北农业科技,2008(2):10-11.

[9] 龙中思.小麦的冬春管理[J].农村实用技术与信息,2007(1):6.

[10] 刘淑君,崔艳红,刘素爱.优质强筋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3(8):71.

[11] 何宪平,李明芳,薛凤梅,等.旱地冬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6(4):81,83.

[12] 赵慧芳,潘一展.优质专用小麦配套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2(8):49.

[13] 赵春江.北京地区小麦优化栽培技术方案的系统决策分析[J].华北农学报,1992,7(2):9-17.

[14] 张松令,刘玲玲.旱地小麦窄行条播渗灌栽培技术研究[J].华北农学报,2002,17(2):40-43.

[15] 卫建英,魏爱红,刘玉萍.小麦冬前管理[J].山西农业:致富科技版,2007(11):21.

[16] 张用菊.小麦冬前看苗管理与壮苗培育[J].现代农业科技,2009(22):208.

第8篇

关键词 稻田;套播;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江苏淮安

中图分类号 S512.1.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3-0047-01

淮安市处于南北气候过渡地带,年均温14 ℃,>0 ℃以上活动积温5 600 ℃,年降雨量960 mm,秋冬干燥、春易旱,种植制度是稻麦轮作一年两熟制,对于稻麦双高产存在季节明显偏紧问题。随着淮安市机插秧等轻简栽培方式水稻面积的不断扩大,水稻收获期普遍推迟7~10 d,导致小麦不能适期播种,全市晚熟水稻茬口小麦面积达到20万hm2,约占全市小麦总面积的73%。稻田套种小麦,不仅省掉了小麦播前耕翻、播后盖土等环节1 050元/hm2左右机械费用,而且大幅度提早了小麦播种期,晚茬口上争得早苗,能增收小麦1 125 kg/hm2以上,但粗放种植时也可能因缺苗、冻害、草害、倒伏、早衰等因素而失败,因此开展小麦稻田套播,必须掌握其高产栽培技术要领。现将淮安市稻田套播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为了确保稻田套播小麦安全越冬和抵御倒春寒,播期较早的应选用适合淮安市种植的半冬性、穗粒兼顾型高产抗病良种,如淮麦28、淮麦31,播期在10月20日以后才可以选用适合半冬偏春性或春性、大穗型高产抗病良种,如淮麦30、郑麦9023。播种期间温度偏高、稻麦共生期偏长时,必须用多效唑拌种处理小麦种子,可以矮化增蘖、控旺促壮。按1 kg小麦种子用15%多效唑粉剂1 g拌种。拌种时注意拌匀,防止局部药量过大影响麦苗生长[1]。

2 科学播种

2.1 适期播种

适期播种是稻田套播小麦齐苗、全苗的基础。淮安市各县区均以稻麦共生期控制在7~10 d、割稻时小麦叶龄在1叶1心为套播适期,过早套播则会导致共生期过长,麦苗黄瘦纤长,难以形成越冬壮苗,过迟套播则会导致正在出芽、发根的小麦种子在水稻收割后易失水,导致难以齐苗、全苗。全市常年套播适期在10月15—20日,渠北片较渠南片要早些。

2.2 适墒播种

适墒套播是淮安市稻田套播小麦齐苗、全苗的关键,田间墒情以接近饱和水分为宜,既不能有积水,也不能过干。如田间有积水则需排干积水之后才能播种,如穿行田间不污鞋,则需灌溉1次“跑马水”后才能播种。对于漏水严重的田块,可以在灌上浅水层后立即播种,排水播种反而不易全苗。9月25日以后缺乏灌溉水源的片区,不能进行稻田套播小麦。稻麦共生期内,如遇连阴雨天气,要及时排干田间水分,以防止烂种、烂芽[2]。

2.3 适量匀播

淮安市稻田套播小麦基本苗量以180万~300万根/hm2为适宜,播期早、施肥早时应取低限值,播期迟、施肥迟时则取高限值。稻田套播小麦播种量不能过大,考虑到机械收获水稻时损伤了部分麦苗,适宜播种量为120~180 kg/hm2。采用人工撒播则需称种到畦、精细播种,确保稀播匀播,采用弥雾机喷雾播种,则省工省力,且播种均匀。播种后用竹竿轻晃稻穗,可提高落籽率。

3 肥分管理

3.1 套施基肥

早施基苗肥是稻田套播小麦实现冬前早发壮苗的保证,套播当天到收稻前套施基肥,施用量一般为施纯氮105~150 kg/hm2,如高效复合肥450 kg/hm2+尿素150 kg/hm2。未套施基肥的则在清除稻草以后立即追施苗肥,施用量为高浓度复合肥375 kg/hm2+尿素225 kg/hm2。

3.2 春肥后移

春肥后移对稻田套播小麦夺取高产、防止后期倒伏和脱力早衰十分关键。重施返青肥是引起稻田套播小麦后期倒伏、早衰的主要原因。因此,要严格控制小麦返青期的施肥量,返青期仅对田间发苗不足或脱力落黄的地段适量补施肥料捉黄塘。重施小麦拔节孕穗肥,可以创建高产群体,提高每穗结实粒数和千粒重,一般在麦苗主茎第1节间定长后(即清明节前后,小麦第1节间呈乳白色时)追施尿素225 kg/hm2。

4 田间管理

由于麦粒,稻田套小麦分蘖节和部分根系在土表,形成了较多的架空苗,易受到干旱、缺肥、低温等逆境因子的威胁,要适当加大开沟密度以增加覆土,覆土厚度掌握在1~2 cm且均匀覆盖。这样可以提高追肥效果并保墒,有利于小麦根系下扎,促生低位分蘖,促发新根,培育壮苗,提高茎蘖成穗率[3]。一般在清除水稻秸秆后立即机械开挖内外“三沟”,要求畦面2.0~2.5 m、沟深25 cm以上。返青后,应突击清理内外“三沟”,特别是塌塞不通的田内沟系,确保沟系畅通有效,消除后期渍害隐患。返青期,对于群体较大、具有后期倒伏趋势的田块,用矮苗壮等产品对水喷雾进行化控防倒[4]。

5 综合防控病虫草害

小麦返青后到拔节始期,是预防纹枯病的关键时期,可选用30%苯甲丙环唑300 mL/hm2喷雾预防。小麦初花期要对赤霉病、白粉病、麦蚜、稻飞虱等病虫害开展1次综合防治,减少小麦后期病虫害为害。稻田套播小麦杂草较多、草相也很复杂,要选择土壤封闭和茎叶处理药剂相结合才能有效控制草害,秋季化除是防控草害的关键,在水稻离田10 d内(麦苗二至三叶期),可用6.9%精恶唑禾草灵1.2~1.5 L/hm2(或15%麦极300~450 g/hm2)+5.8%麦喜150~300 mL/hm2进行喷雾化除,春季化除则根据田间草相选择适宜除草剂。

6 参考文献

[1] 石广跃,李必忠,方书亮,等.淮安市乳苗越冬小麦高产应变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0(4):108-110.

[2] 王开勤,董升,王军,等.稻套麦高产优质栽培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09(1):54.

第9篇

[关键词]春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中图分类号:S5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3-0171-01

一、天津地区小麦品种

天津地区春小麦品种主要是辽春10号、铁春1号等,其生育特点可概括为“三短、三少、一早”。三短即生育期短,冬小麦从播种到收获约260天左右,春小麦仅95天左右,如从出苗期计算,春麦生育期只占冬麦的三分之一;营养生长期短,冬小麦秋播气温由高到低,日照由长到短,通过春化阶段缓慢,除去越冬期,营养生长期长达70天左右。而春小麦春播气温由低到高,日照由短到长,通过春化阶段很快就进入光照阶段,从出苗到单棱期不足20天。因此,就形成了分蘖期也短的发育特点。三少即主茎叶片少,冬小麦主茎叶片10片~13片,春小麦仅7片~9片;分蘖少,由于春小麦分蘖期短,分蘖少,分蘖成穗率也低,主要靠主茎成穗;次生根少,而且根浅根弱,后期易因脱肥、缺水而早衰。一早即穗分化早,一般三叶期生长锥开始分化,进入伸长期,四叶进入二棱期,五叶小花原始体分化。

二、主要的播种技术要点

1、精选种子,搞好种子处理

1.1 精选种子

根据市场要求,选择适应当地生态条件,经审定推广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强、中、弱筋品种。熟期应选择7月中、下旬雨季来临之前正常成熟,以防止芽麦。播前要进行种子清选,质量要达到种子分级标准二级以上。纯度不低于99.5%,净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90%,种子含水量不高于14%。为苗全、苗齐、苗壮打好基础。

1.2 种子处理

1.2.1 种衣剂包衣,在小麦病害易发生的地块,要进行种子包衣。种衣剂包衣可有效地预防小麦腥、散黑穗病和根腐病等,并促进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根系发育,提高植株抗逆能力。超微粉体种衣剂使用量与种子的质量比为1:600,使用量小,可减少药剂在商品麦及土壤中的残留,有利于可持续农业的发展。超微粉体种衣剂可取代拌种双、福美双等用量大的胶体种衣剂。

1.2.2 药剂拌种,用种子量0.2%的40%拌种双拌种,防治小麦腥、散黑穗病;或用种子量0.3%的50%福美双拌种,防治小麦腥、黑穗病,兼防根腐病。

2、播前准备

2.1 土地准备播种春小麦的土地应选择肥力中等以上,灌排系统良好,小麦重茬不宜超过5a。库尔勒开春晚,开春后气温上升快,风多,土壤失墒重,开春后来不及精细整地,因此,麦田播前的准备工作,必须从头一年开始,春麦最好在秋翻冬灌地上种植,可提前播种。在越冬前把土壤整成“待播状态”达到地平,肥足,墒好。这是保证适期早播,提高播种质量,保证全苗壮苗的基础和前提。

3、科学施肥

3.1 有机肥施用量 ,每公顷施22.5t农家有机肥(有机质含量大于8%)。

3.2 配方施肥,施肥原则稳氮、磷,增钾肥;因地施用中、微量元素肥料。秋深施底肥,深度达到12cm,秋施底肥为总肥量的l/2。因小麦属顶凌播种,土壤化冻较浅,春季较难做到深施肥。

3.3 中量元素肥料,硫肥、镁肥可有效提高商品麦蛋白质含量。硫是构成蛋白质的元素之一,植物体内缺硫影响蛋白质的同化作用。缺硫的小麦面筋黏滞性比一般小麦低,面粉中二硫键减少,面筋质量变劣。公顷施用5kg硫酸铵可使小麦蛋白质含量提高0.4~0.8%。镁不仅以叶绿素的组成成分对光合作用有重要影响,而且又是植物体内多种酶的活化剂,因而镁对碳代谢、氮代谢有多方面的影响。施镁还可提高子粒容重和湿面筋含量和质量。

4、播种主要技术

4.1 集中概括为:“两足一早,两浅一密,巧用肥水,治蚜保粒重。”两足一早:即底墒足,底肥足,早播种。底墒足,是指春麦地均应秋耕冬灌,为早种作好准备。底肥足是指在秋耕前施足有机肥的基础上,播前施足氮磷化肥。春麦田和冬麦地一样,普遍缺氮,严重缺磷,加之施肥习惯上的重氮轻磷,致使当前麦田氮磷失调严重,并已成为春麦生产上的主要限制因素。春小麦比冬小麦对磷素更为敏感,而且春小麦生长发育快,三叶期开始穗分化,又值离乳阶段,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并进,需要吸收大量肥料。此时脱肥,一是容不得时间追补,二是即使追补也不能弥补脱肥所造成的减产损失。早播种就是顶凌播种;当日平均温度达2℃~4℃,白天化冻6厘米~7厘米,夜间仍然冻结时播种。天津地区一般应掌握2月20日播种,3月5日前结束。

4.2 两浅一密:即浅施肥,浅播种,合理密植。施肥深度以7厘米~10厘米为宜,试验证明:浅施7厘米~10厘米比深施15厘米~20厘米,每666.7平方米(1亩)增产25千克~35千克。其施肥方法:一是采用双箱播种机,前面播肥后面播种;二是单机重播,先播肥然后播种。播种深度以3厘米为宜,浅播温度高,出苗快,根系发达,易形成壮苗。

4.3 内苗子拥挤,要增粒缩行,改耧播为机播,采用15厘米~20厘米等行距条播,或宽窄行条播。巧用肥水:春小麦3叶期胚乳养分用尽,又值穗分化和分蘖期,这就要求较多的养分,是争取多穗大穗的关键期。因此,头次肥水要早,可在3叶一心时浇,结合浇水追施碳铵35千克~40千克,或尿素15千克。头水过后要适当蹲苗防倒,待第一节间定长时浇二水,三水为扬花灌浆水。

4.4 治蚜保粒重:近年来麦蚜发生日趋严重,由于春麦粒冬麦发育晚,茎叶嫩,麦蚜发生严重,因此,春麦后期管理的中心是治蚜虫保粒重。应在5月中旬进行穗期防治。

三、田间管理

1.压青苗

小麦3叶期压青苗,根据土壤墒情和苗情用镇压器镇压1~2次。采用顺垄压法,禁止高速作业。压青苗能提高幼苗素质.增强抗旱能力。

2.叶面追肥

为了提高粒重和改善品质,抽穗期和扬花前,每公顷用磷酸二氢钾2.25kg,加5kg氮肥,加适量粉锈宁,对水喷施。喷施磷酸二氢钾还有使小麦茎秆强壮,防止倒伏的作用。为了节省作业成本,也可将农药与磷酸二氢钾、硒肥等叶面微肥混合后对水喷施。有灌水条件的地方,如遇春旱,于小麦3叶期至分蘖期灌水一次。每公顷从总肥量中拿出7.5kg氮肥随水灌施,效果更好。

3.化学除草

小麦化学除草应在小麦出苗后及早进行,要抢在棉花出苗前喷施,确保用药安全。应选择飘移性小的除草剂,如2甲4氯、阔叶净等。喷雾器要专用。相邻地块棉花一旦出苗,就不得再使用麦田除草剂,避免对棉花造成药害。

四、病虫草害防治

防治病虫草害要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阔叶杂草严重地块,在小麦分蘖至拔节前,阔叶杂草3叶期,每公顷用72%2.4~D丁酯乳油600~750ml。禾本科杂草野燕麦、稗草严重地块可用6.9%骠马浓乳剂每公顷600~750ml,或用10%骠马乳油每公顷525ml。防治赤霉病等病害时,用50%的多菌灵防治。小麦田每平方米有黏虫30头时,在幼虫3~4龄期,可用菊酯类杀虫剂每公顷300~450mL。在每百穗有800头蚜虫时,可公顷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g或5%啶虫脒超微粉150g兑水450kg喷雾,每公顷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80~240g,对水900kg喷雾。

五、收获

机收要求脱净率在98%以上,破碎率不超过2%,每平方米掉穗不超过1穗。新开荒地种小麦割茬越高越有利于土壤改良,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加快熟化土壤。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冬小麦;覆膜;栽培技术

一、播前准备

1.地块选择

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力中上等、土层深厚、养分充足、杂草少、底墒条件好的地块;播前15天左右施足底肥,浅耕耙耱,达到上虚下实,地面平整。

2.品种选择

选择适应当地自然条件和生产水平、抗逆性强、高产优质的冬小麦品种,如新冬22号、邯郸5316等。

3.种子处理

播前选种,要求种子纯度不低于98%,净度不低于98%,发芽率在90%以上。使用已用包衣剂处理过的种子。

4.配方施肥

翻耕前每667米2施有机肥3吨、配方肥(总养分≥45%,N∶P∶K=16∶25∶4)30~36千克,或二铵18~20千克、尿素5千克、硫酸钾4~6千克。

5.灌好底墒水

播前要灌好底墒水,667米2灌水100米3左右,灌水要均匀,保证灌水质量。

6.深耕整地

耕深达到25厘米,适墒期平整地块,拾出残根、残膜,整地质量达到“齐、平、松、碎、净、墒”六字标准。

二、播种技术

1.播期

适期播种,不宜太早也不可过晚;膜侧条播要比露地冬小麦晚播5天左右;膜上穴播要比露地冬小麦适宜播期晚7天左右。覆膜穴播冬小麦可于10月20~30日播种,最晚不宜迟于11月5日。

2.播种

利用小麦地膜穴播机一次完成播种覆膜作业,用幅宽1.4米地膜,1膜8行,行距18厘米,穴距10厘米,每穴播种12~15粒,每667米2播种20~22千克。播深3~4厘米,播后覆土并在膜带上每隔8~10米压土防风。

3.播种质量

铺膜平直,膜面平整、松紧适当、膜边压土紧密,膜孔不错位,播量准确,播深一致,下籽均匀,无空穴、无浮籽。

三、田间管理

1.冬前管理

①早查早管小麦播后遇雨,及时破除板结,保正小麦正常出苗。②查苗补苗出苗后及时查苗,若有20厘米以上缺苗,及时补种;如果苗过密,需间苗。③加强护膜播种出苗以后,及时对破损地膜压土封口,严防人畜践踏。穴播小麦在2~3叶期需进行1次解放苗工作。播种时墒情差的地块需适量冬灌1次。

2.起身至拔节期管理

膜覆栽培冬小麦返青比露地冬小麦提早9天左右,在膜侧麦行间提前耙耱、中耕。春季追肥灌水前及时揭膜,一般揭膜时间以3月10日左右为宜。覆膜栽培冬小麦灌头水时间比露地冬小麦稍晚,根据苗情一般在3月底~4月10日灌头水,667米2灌水60米3,采取小畦灌方式灌溉。

3.拔节至抽穗期管理

拔节期用矮壮素或多效唑化控,以促壮苗,防止后期倒伏。在拔节期、孕穗期、灌浆期,分别喷施0.3%磷酸二氢钾或3%尿素水溶液。拔节前667米2追施尿素12~15千克,肥料均匀撒于地面,然后灌水。抽穗期及时灌水,667米2灌水60~70米3。

4.扬花成熟期管理

扬花后12~15天灌水,667米2灌水60米3,采取小畦灌方式灌溉。

5.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虫害有锈病、蚜虫等。除采取种植抗病品种、深翻地、轮作倒茬等农业措施外,必要时应采取化学防治措施。对条锈病注意发病中心,可用粉锈宁喷雾控制。防治蚜虫在冬小麦开始拔节后、挑旗至抽穗前进行,用敌杀死和20%速灭杀丁防治,667米2用药20~40克。

6.残膜回收

从小麦抽穗开始,将地膜回收干净后,拿出麦田,集中处理。

四、收获

第11篇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认真安排部署我乡三秋生产、农业结构调整、秸秆综合利用、秸秆禁烧等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强化责任意识,采取有力措施,集中力量,集中时间,打好今年三秋生产攻坚战,确保各重点区域不出现焚烧秸秆现象,努力实现农作物秸秆的全面综合利用及明年夏粮优质、高效、丰产。下面,结合我乡农业实际,讲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及早动手,超前谋划,集中精力抓好三秋生产

(一)切实增强做好秋种工作的责任感。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是最基本的生活资料,是国民经济的重点战略物资,粮食安全直接关系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小麦作为主粮,其丰歉直接关系到全年粮食生产大局,关系到群众生活安排和国民经济发展大局,其经济地位和社会作用十分重要。多年来,我乡始终把小麦生产作为粮食稳定发展的重点来抓,通过加强领导,强化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小麦生产的稳步发展。呈现了提高单产、确保总产的良好局面。这一是得益于各级领导重视,政策措施落实到位;二是得益于统一供种,良种覆盖率高;三是得益于技术推广,小麦生产科技含量增加。同志们,秋种是农业生产的关键季节,不仅关系明年小麦丰歉,更直接关系着农民增收。近年来,中央、省、市相继出台了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并实施了粮食直补政策,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现在又是风调雨顺、土地墒情普遍较好,这为我们做好秋种工作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因此,各办事处、村、有关部门一定要从确保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的大局出发,切实增强做好秋种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抓住时机,认真分析秋种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采取得力措施,加强引导和服务,努力推动全乡农业生产上水平、上台阶。

(二)科学合理安排,抓好秋收环节,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秋收任务。要大力推广农机化节本增效新技术,发展节约型农业,不断提高玉米、花生等主要农作物的收获和小麦播种机械化水平,力争玉米机收率达到10-20%,小麦机播率达到90%以上。一是实施农机化创新工程,实现玉米、花生等作物收获的新突破。要把发展玉米生产机械化与推进保护性耕作紧密结合起来,大力推广玉米、花生联合收获、机械化还田、青贮、机械化颗粒饲料加工等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努力扩大玉米机械化作业面积。二是科学掌握收获时期。要在不影响下茬作物的前提下,尽量推迟玉米收获期,以保证农作物有足够的灌浆时间,提高粒重、增产增收。三是大力推广以小麦精量播种、免耕播种为重点的农机化节本增效新技术,提高三秋生产的科技含量。要加强农机具的调度和组合,做到腾茬一块,耕耙一块,播种一块。

(三)以小麦良种补贴项目为依托,抓好秋种环节,大力提高优质小麦生产水平。今年秋种要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思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继续发挥精种高产的优势,依靠科技实现产量与效益的双提高。

1、实施小麦良种推广补贴项目,大力推广优质小麦良种。一是合理选择补贴品种。按照“专家推荐、市场认可、农民欢迎”的原则,根据多年的试验示范结果,今年我乡选择邯6172、临麦2号、泰山23三个品种为优质专用小麦良种推广补贴主导品种。二是规范种植标准,搞好技术培训和指导。要按照标准化生产的要求,生产管理同步进行,全面推广种子包衣技术,冬小麦精播、半精播高产栽培技术,冬小麦氮肥后移延衰高产栽培技术,综合防治病虫草害技术,促进统一布局、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病虫草害防治措施的落实。要组织技术力量,加强跟踪服务,通过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印发明白纸、现场咨询等形式,提高传播先进种植管理技术和农户科学种田的水平,加快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普及推广,确保小麦优质高产。

第12篇

关键词小麦;高产;技术措施;低温;山东滨州

近年来,小麦高产创建工作成效显著,为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集中力量促进良种良法配套,挖掘单产潜力,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提供了经验,是新形势下抓好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的重大举措,为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在小麦高产创建工作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近几年来气候条件异常,对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

1小麦高产的关键技术

1.1培肥地力

通过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途径,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保蓄肥水能力,改善土壤自我调节能力,为后期作物生长提够足够肥力。

1.2精播、半精量播种

运用精量播种机精量播种,提倡使用小麦宽幅精量播种机播种。大穗型品种,基本苗195万~270万株/hm2,冬前总茎数为计划穗数的2.3~2.5倍;春季最大总茎数为计划穗数的2.5~3.0倍,穗数为450万~495万穗/hm2,每穗粒数45~47粒,千粒重48~52 g,穗粒重2.3 g左右;分蘖成穗率高的中穗型品种,基本苗180万株/hm2左右,冬前总茎数为计划穗数的1.2倍,春季最大总茎数为计划穗数的1.8~2.0倍,穗数675万~780万穗/hm2,每穗粒数33~35粒,千粒重45 g左右,穗粒重1.5 g以上。

1.3氮肥后移

将氮素化肥的底肥比例减少到50%,追肥比例增加到50%,土壤肥力高的麦田底肥比例为30%~50%,追肥比例为50%~70%;同时将春季追肥时间由返青期或起身期后移至拔节期,土壤肥力高的地块采用分蘖成穗率高的品种移至拔节期至旗叶露尖时。

1.4配方施肥

按照土壤养分构成和作物需肥规律,在项目区内全面实行测土配方施肥,提高肥料利用效率,促进节本增效。一般高产创建地块总施肥量为有机肥45~60 t/hm2、纯氮210~240 kg/hm2、磷(P2O5)120~150 kg/hm2、钾(K2O)112.5~135.0 kg/hm2、硫酸锌15 kg/hm2。

1.5控旺、延衰

因播期、播量控制不力,或冬前积温过多,分蘖数超过1 200万个/hm2、有旺长趋势时,越冬前和返青后,及时镇压,结合叶面喷施“壮丰安”等化控剂,控制旺长。小麦灌浆中后期,叶面喷施天达2116、磷酸二氢钾等,防治早衰。

1.6防病治虫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做好示范片病虫草害监测与预报,科学制定防控预案,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提高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水平。重点做好小麦纹枯病、白粉病、锈病、赤霉病、蚜虫、红蜘蛛、吸浆虫等病虫害的防治。

1.7推进全程机械化生产

大力推广农机作业技术,促进农机农艺结合,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提高小麦生产的综合机械化水平[1]。

2存在的问题

由于2009年冬温度较低、屡遭寒流天气影响和冬季出现早等因素,小麦苗情总体较弱,个体发育不足,突出表现在一类苗面积减少,二、三类苗面积增加,苗情比较复杂。

2.1秸秆还田造成小麦死苗

秸秆还田能够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为小麦后期增长提供保障,但由于气温较常年偏低,秸秆还田使部分麦田出现死苗现象。主要原因是秸秆还田后,没及时进行镇压,使麦田土壤密实度降低,土壤保水力降低,造成小麦根部吸水不足,加上气温偏低,造成小麦冻根死苗[2-3]。

2.2精量、半精量播种麦田死苗

在冬季气温偏低的情况下,造成小麦死苗较多,小麦群体不足,分蘖偏少。精量、半精量播种田由于死苗较多,群体偏少,分蘖不足,造成后期小麦缺苗,个别严重地块出现断垄现象。

2.3氮肥后移播种麦田收获迟

因播期、播量控制不力,或冬前积温过多,分蘖数超过1 200万个/hm2、有旺长趋势时,氮肥后移,能够延缓小麦拔节和分蘖。但气温整体偏低,小麦春季拔节期和分蘖期都延后,给小麦生长造成极为不利地影响,小麦收获成熟期后移,秋中工作相对延后。往年小麦收获一般在6月10日左右进入收获高峰,2010年小麦收获高峰出现在6月17日以后。

2.4冬灌田出现的问题

小麦冬灌可平抑地温,防止冻害死苗,保证麦苗安全越冬;为返青保蓄水分,做到冬水春用;可踏实土壤,粉碎坷垃,防止冷风吹根;可为初春小麦返青和根系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由于去年平均气温较常年偏低,冬灌过晚,气温偏低,浇后结冰,水分不能下渗,麦苗易发生冻害,影响来年返青[4]。

3小结

小麦高产创建技术推广应用是一项比较成熟的技术方案,但是各项技术措施的应用,要密切联系当地气候条件特别是要加强与当地气象部门的联系,了解当地中长期气候条件。针对气候条件异常,气温偏低现象,小麦秸秆还田后应适当镇压,增加土壤密实度,提高土壤保水、蓄水能力。在冬季气候条件比较恶劣的情况下,根据当地气象部门预测,为防止小麦出现冬前死苗,小麦播种量应适当加大。气候和往年差异不大的条件下,精量、半精量播种应该继续推广使用。冬季平均气温较往年偏低,有倒春寒现象的地区,氮肥应适当前移,为后期小麦拔节分蘖提供足够的肥力支持。科学安排小麦冬灌,冬灌的具体时间一般从当日平均气温下降至3~5 ℃开始。如果浇水时期过早,由于气温偏高,土壤蒸发量较大,不但使蓄水增墒的作用大大降低,而且还易引起麦苗徒长,降低麦苗的抗冻能力。如果冬灌过晚,气温偏低,浇后容易造成结冰,水分不能下渗,麦苗易发生冻害,影响来年返青。群体大、长势旺的麦田,冬灌易引起徒长,造成旺而不壮,成穗率降低,可不灌或缓灌。冬灌水量不宜过大,用水量以450~750 m3/hm2为宜。

4参考文献

[1] 彭颖.颍上县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9):72.

[2] 张欣.优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