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图书档案管理学

图书档案管理学

时间:2023-09-25 18:02:0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图书档案管理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图书档案管理学

第1篇

[关键词]当代 图书档案管理人员 素质

[中图分类号]G2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11-0093-01

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已经迈入信息时代,知识总量呈几何级增长,作为知识传播主要载体的图书也浩如烟海。各学校尤其是高校图书馆的藏书往往数以百万计,面对如此骇人的数量,读者想要仅凭个人来查找所需的图书无疑是很困难的。这样的情况下,往往需要图书档案管理人员的辅助。这就要求图书档案管理人员具有相应的专业素质,对图书档案管理领域知识掌握非常扎实,明确自身职责,对如何立卷、整理上架图书等专业知识了然于心,才能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更好地服务于读者。那么,在信息时代,图书档案管理人员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呢?根据笔者从事图书档案管理工作多年经验,接下来就论述一下自己的观点。

一、思想素质

(一)敬业精神

无论是哪一级的图书档案管理员,都要有爱岗敬业的精神和对工作的责任感。首先,这需要认识到图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对工作有着清醒全面的认识,并抱有一定的热忱。图书馆作为知识的宝库,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时至今日,图书馆是人类学习知识最重要的场所之一,因此,图书管理员的工作看似微小,实则重大,因为这份工作担负着向读者传播知识、为读者在书山引路的任务。认识到工作的重要性,有利于工作人员提高对图书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进而激发起工作的热忱。在实际的工作中,往往会遇到一些琐碎的问题。来馆学习读书的人,文化水平和年龄大小都是参差不齐的,会有文化程度较高的人来此充电,也必然会有知识储量很低的读者,这对图书馆里人员的耐心和服务热情是一种考验。拥有爱岗敬业的精神,以饱满的热情和温和的态度来为读者答疑解惑,指点迷津,才是一个新世纪图书管理人员应有的精神状态。

(二)奉献精神

图书管理的工作注定了其休息时间与其他工作的不同。在节假日的时候,图书管理员往往正是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因此,在节假日的时候难免与家人聚少离多,这就需要从事图书管理的人员具有一定的奉献精神。只有具有了奉献精神,才能克服工作带来的种种困难,为读者奉上优质的服务。

(三)进取精神

信息时代,知识的数量呈现几何级的增长,更新速度极快。图书管理人员只有拥有进取精神,不断学习吸收新的科学文化知识,才会在时展的浪潮中始终“屹立不倒”。

二、业务素质

身为图书管理人员,如果没有一定的业务素质,怎么可能做好工作,为读者服务呢?业务素质不仅仅是指书籍的阅读量,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专业素质

即对图书管理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有熟练的掌握。具体包括丰富的图书专业知识,对图书馆的工作规律和构造熟知,对自己工作岗位的要求有清晰的认知,对图书、期刊、报纸的采访、订购、验收、登记、分类、编目、入藏、借阅、查询、读者管理、统计等的计算机图书管理集成系统的操作及科学排架、规范上架、保管、装订、维护等人工劳动都能熟练掌握。

(二)文化素质

图书馆藏书数量巨大,各时代、各学科的材料都很详尽。作为图书管理人员,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工作的时候一定会心有余而力不足。此外,对文献和书籍进行整理、归纳,也是图书馆的日常工作之一,图书管理人员因此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水平,才能胜任这项工作。

(三)信息技术

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图书馆也告别了过去人工管理的模式,各种图书管理系统相继走入了学校和社会上的图书馆。这就要求图书管理人员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以便对现代化、数字化的图书管理系统进行操控,必要的时候甚至还要有维护的能力。

(四)加强新老图书档案管理人员的经验交流

第2篇

关键词:任务驱动 工作过程 物业档案管理 学习领域

1 概述

《物业档案管理》是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开设的主要专业课之一。作为一门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操作性的课程,直接为培养学生的物业档案管理素质服务,不仅使其能够胜任现阶段的物业管理工作,而且能够适应物业档案管理工作在相当程度上发展和提高的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物业管理工作中档案管理的原则、理论,认识物业档案管理的意义,掌握物业档案实体管理的具体操作方法如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利用等,并能够进行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

2 任务驱动的目标性教学

任务驱动的目标教学,使学生有具体的学习任务和明确的教学目标,是以学习型工作任务为核心来训练专业技能并构建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改革。物业档案管理学习领域的每个学习情景,布置适量的物业档案管理工作任务,也就是学习任务,以任务为切入点,明确要获取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使学生有目的的在完成实际的工作任务过程中理解物业档案专业知识,掌握物业档案管理技术与技巧,为就业与将来的职业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础。

3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分析

①工作过程与职业教育。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教育,在教学设计上建构了传统的学科体系,构建了符合职业能力形成规律的职业教育模式,实现学科体系知识的解构与行动体系知识的重构。②职业实际工作过程与任务。物业档案管理员(职业资格证书称档案业务人员)具体的工作过程:文件管理档案收集档案鉴定档案整理编目与著录档案保管档案编研提供利用统计分析。物业档案管理典型工作任务:文件编印与收发;档案的接收与征集;鉴定档案资料价值;档案装订、分类、排列、编号、立卷;档案数字加工;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库房管理;档案检索调卷与利用;统计分析。③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环节。物业档案管理专业抽象的普适性工作过程、具体的工作过程与教学过程的比较分析见表1。

4 学习情境设计

2007年以来,以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引领的基于工作过程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果。改革中,学习情境设计的载体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其载体可以是项目、任务、案例、设备、产品、构件、零件、部件、系统、工序、场地、材料、活动、现象、问题、症状、业务领域、客源、……等等。

4.1 学习情境设计思路。档案工作系统是由输入、输出、反馈三个子系统中的八个工作环节即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编目、编研、利用、统计,形成一个结构清晰、功能多样的档案工作系统。从档案的形成到档案的保管利用,是一个专业性的有序化工作过程。基于完整的工作过程来设计学习情境。任务驱动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物业档案管理学习领域学习情境的设计,根据档案管理职业程序性很强的特点,以物业档案工作过程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即以物业档案专业工作的程序进行设计。

4.2 学习情境总体设计。大多数的物业档案管理员都兼做文案,所以,在物业档案管理学习领域学习情景的设计档案的工作环节前增加了文件管理,最后增加了现代化管理,因此,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情景设计了10个学习情境:学习情境①文件管理;学习情境②档案收集;学习情境③档案鉴定;学习情境④档案整理;学习情境⑤编目与著录;学习情境⑥档案保管;学习情境⑦档案编研;学习情境⑧提供利用;学习情境⑨统计分析;学习情境⑩现代化管理。

4.3 学习情境具体设计。每个学习情境由完成一个以上的学习任务来实现,在学习任务的具体设计上,也是按照工作过程来排序的,通过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学生边学边做,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与理解专业知识,获取档案管理的能力,才能适合高职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学习情境,是对物业档案管理学习领域的具体化,它是小型的主题学习单元。每个学习情境,都是个完整的工作过程;每个学习情境都要完成一个以上的学习型任务,每个任务也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在学习情境的具体设计中,主要结构有:具体任务,就是要完成的学习型工作任务;工作流程,完成任务的工作步骤;工作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工作;与其他任务的关系,各个工作任务与过程间的无缝对接;培养的知识、能力与职业素养,教学要达到的目标;成果形式,即实施行动完成任务的结果;评价方法,即对每个任务结果的考核评估办法。学习情境的具体设计以学习情境①文件管理、学习情境②档案收集为例,见表2。

5 教学要素分析

除了上文提到的学习型工作任务、教学过程外,任务驱动基于工作过程的物业档案管理学习领域学习情境构成要素还包括:教学内容、教学资源、考核评价。

①教学内容。高职教育,不能是本科内容的压缩和模仿。高职院校物业档案管理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要结合实际,要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特点、教学资源情况以及课时等因素,确定教材和教学内容。将教学的重点放在档案管理过程、方法与专业知识的运用上,而不是对档案管理理论知识的研究,高职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而不是研究型人才。有了这样的理念,才能突出高职的特点,才能使教学内容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②教学资源。教材和参考文献、教案和讲义、引导文案、多媒体课件、视频、网络信息资源、教学软件、多媒体教室,档案馆、物业管理公司等实习基地的多元化立体教学资源。③考核评价。通过考核,检验学习效果,通过评价,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高职物业档案管理课程的考核,要改变传统以一张考卷笔试的一次性考核模式,将整个教学过程作为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核过程,让学习过程考核与终结考试相结合,从知识掌握程度、实际操作技能、完成任务的质量、专业能力、工作能力、学习能力、行动能力、创新能力、职业素养、综合素质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和评价,评价的方式除传统的笔试外,可以多样化,如表2中的自评、互评、口试、教师综合考评。

考核评价体系由三部分组成: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价与考核、学生平时成绩、期末笔试成绩。以此,达到笔试考核和操作考核相结合、知识能力考核和素质考核相结合、课程评价和常规考核相结合,全面考核学生的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职业态度等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王雅南.以任务为导向的高职院校信息检索课工作过程化教学改革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9(23):91-94.

[2]王雅南.任务驱动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信息检索学习情境设计[J].图书馆学研究,2011(6):16-19.

第3篇

一、档案、图书一体化管理具有相关的理论依据

国家教委和国家档案局于1985年6月联合印发了《关于发展和改革档案学教育的几点意见》,意见中不仅提出了“档案、图书、情报一体化”的问题,同时也提出了档案、图书、情报的发展规划。学界和业界皆对图书、档案一体化从理论上进行了诸多讨论和分析,在实践中,各国也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图书、档案具有同源、同根性

远古结绳记事,可以看作是最早的档案萌芽。后来中华先民把这些档案加以汇辑,传播到外界,流传于后世,是原始档案功能升级,从而形成最早的图书[1]。随着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深入发展,使得这两个学科呈现出一种融合的趋势。

2、图书、档案具有相同的本质属性

图书和档案都是记录和传达某种信息的一种形式或者介质。信息是二者的共有本质,是相互联系的桥梁,是共同的起点和基础。图书档案都是社会信息资源的组成部分,都承担着被存储、传递和利用的职能。它们都来源于实践,又可脱离产生它的实践活动而被存储和传递;都有现实的实用性;都是实现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和先决条件[2]。

3、图书、档案具有相同的职能和发展方向,管理手段高度相似

图书、档案工作的核心问题都是信息及其载体的搜集、选择、整序、存储、传播及利用。管理手段主要是分类、编目、归档、主题、索引等,在过去都是手工操作,现今大都是自动化管理。广泛采用现代化技术是图书、档案管理的共同发展方向,它可以使信息传递网络化,从而达到高速、高层次、高效的使用目的。

4、贝塔朗菲定律指出:整体系统的属性功能大于各孤立子系统的总和

我们把这一定律应用到图书、档案一体化的研究中,就可以得出将图书和档案合起来的整体功能一定大于图书、档案各自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的功能。因此,图书、档案一体化的本质就是整体内各个子系统在物质、能量、信息的合理流通中,向着“合”的方向发展,促进系统属性和功能的增加[3]。

二、档案、图书一体化管理的优势

1、能够全面满足在校师生的信息需求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网络的进步和发展,通过互联网查询所需要的信息已经成为很多人的选择,到档案馆或者图书馆查询信息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需要,对于原始档案信息、系统理论方面的知识以及参考资料的查询非常不便。然而,从宏观角度来说,图书和档案管理工作从本质上说都具有专业性和服务性的特点,都具有为国家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技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信息保障的职能。从微观的角度来说,图书和档案信息都具有为不同读者和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的职能,信息在利用的过程中才能发挥其价值,读者对信息的需求会反过来促进图书和档案发展的一体化。

2、能进一步实现资源共享,有效节约成本

数据库的建立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工程[4],为充分发挥高校图书和档案的价值,将图书和档案纳入高校的数据库是重要举措。第一,将两者有机结合建立数据库能够实现信息资源与文献资料的共享、方便管理,为高校的科研工作更好的服务;第二,网络技术与信息资源的整合有利于建立一个完善的检索体系和检索平台,将图书信息、档案信息电子化,用户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随时使用网络链接所需要的信息资源,另外,数据库的建立有利于信息资源的实时更新,为早日实现图书档案的一体化提供条件;第三,以计算机网络为载体,积极使用网络通讯技术、数据库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将图书、档案有机联系,加快图书信息与档案信息的电子化和专题化建设,加强信息网络服务,尽可能的满足学生、学校以及社会的发展和科研需要。

3、能够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无论是图书还是档案都是校园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都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图书馆馆藏丰富了可以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术氛围,与档案结合起来,借助科研等档案资料举办各种科技知识讲座、科技成果奖、评选师生优秀论文等,使广大师生由被动的接受知识为主动的运用知识,从图书、档案中获取新知识,新思路,创造新才能,进而汲取新的知识,从而激发师生创新的热情。档案的编研与图书馆建设的一体化更是积累和传播校园文化的重要途径,校史档案的人文建设,能够挖掘学校的人文精华,增加文化特色,更大限度地把图书馆与档案馆建设成校园文化建设的基地,使高校校园文化通过这二者得以更完好的保存与传承,有助于高校从中总结办学规律、办学经验,最终推进了校园文化建设。

三、档案、图书一体化管理制约因素

1、缺乏坚实而正确的理论指导

在我国,设置有档案专业的高校一共33所,但图书、档案学专业在院系归属上不是很统一,不够明确呈现多样化的特点:有的如武汉大学、吉林大学、中山大学等设在管理学院,有的如南开大学、黑龙江大学设在信息学院,有的如辽宁大学、上海大学、南昌大学等设在人文学院,还有的如山东大学、辽宁大学、湖北大学等设置在历史学院等等。这说明这些专业目前还依然处于一种依附状态,一直未能形成统一独立的专业定位,其发展和走向也未能形成学明确的思路,这样的结果往往就导致其理论水平也处于一种滞后状态。学科建设现状无法为一体化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正确的理论指导。

2、宏观管理力度不够

“宏观管理的一体化”是一种战略管理的过程,是图书、档案两个独立的系统改变封闭、孤立的各自为政的状态,加强横向联系和纵向扩展,重新组成一个统一协作网络的过程。目前,这两个系统从各个角度来说还处于互不相干的孤立状态,缺乏横向交流联络。图书馆系统基本上归属于文化部和教育部管理,档案系统则由国家档案局指导与协调。因此,成立全国性的以及各省市、各行业的图、档协调机构和统一的规章制度是一体化的重要核心问题[5]。

四、推进高职院校档案、图书一体化管理的措施

1、改变传统思维,统一思想认识

首先,解决观念上的种种偏见,在思想上明确图书、档案一体化是科学发展规律所决定的,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是图书、档案生存与发展所面临的一件迫切的任务。在信息化、数字化网络环境下,研究图书馆、档案学二者协调发展及相互融合、相互影响的理论与方法,探索图书馆、档案一体化的有效途径,是信息时代的现实需要,是创新管理机制的必要手段。

2、加强宏观管理,统一制度标准

从全局出发,加强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制定统一的规范对工作中的各种行为加以控制和约束,改变两个独立的工作系统封闭、孤立的状态,理顺专业系统和各方面关系,加强二者横向联系,尽快实行图书、档案实体管理的相互交叉管理[6]。只有制定了统一的、权威的机构和相应系列的规章制度,实现了管理制度上的一体化,才能使两个独立但本质上又相同的工作系统在统筹安排、全面规划下互相沟通、互相协调、互相配合、互相补充、协调发展。

3、研究二者共性,统一相应技术标准

图书、档案一体化建设的前提是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一体化管理就无从谈起。目前,作为两个独立的工作系统,它们的标准化工作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今后的任务是要以一体化为目标,重新审视已制定的各项标准,结合图书、档案工作的工作特点,寻找两者具有互换性和交融性的结合点,制定出凸显共性、适用更广的技术标准,以推动一体化的进程。

第4篇

【关键词】图博档机构;信息资源;数字化;融合服务

一、图博档数字化融合服务的意义

信息资源在现代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图博档信息资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大数据背景下,孤立的信息资源已经无法满足利用者的需求,人们开始探索一种能够多方面,甚至是能够全面满足人们各种信息需求的方式,在此背景下图博档数字化信息应运而生。

图博档数字化融合服务具有重要性。数字化信息使人们不再受到实物信息的牵制,极大地满足了各类人群的信息需求,尤其是广大的农村人民及边远地区人民的需求。图博档数字化融合服务旨在将多种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整合,一方面通过特殊载体将信息资源进行保存,延长其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实现资源融合,便于推进我国信息化过程中信息资源建设的进程。

图博档数字化融合服务具有必要性。信息时代的数字资源数量庞大,种类繁杂,内容多样,格式不一,若不能将其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收集和管理,势必会对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造成巨大的影响。数字资源的分布离散性、内容关联性和可重组性,使得图博档信息资源数字化融合成为时代的趋势。我国虽然对跨系统资源共建、共享已有一定的研究,但较之国外仍存在较大差距,故图博档数字化融合服务势在必行。

二、图博档数字化融合服务的构建

图博档数字化融合服务的实现并非一朝一夕之事,由于观念陈旧、领导分散、标准差异,造成信息资源兼容性差、不同机构重复建设、机构服务自我现象严重。本文认为应从以下角度出发进行研究,从而促进图博档数字化融合服务的构建。

首先,加强图博档数字化融合服务管理体系研究。(1)加强机构管理研究,即明确组织领导架构、制定相关制度、拟定配套标准、开展相关培训等;(2)加强信息资源管理研究,包括信息资源的多源收集、汇集信息资源的后续管理及开发利用服务的研究;(3)加强建设管理制度化研究,通过对建设进度、建设质量要求、服务规章制度等进行一定的约束,保证相应目标的实现。

其次,加强图博档信息资源智能化融合服务研究。(1)加强信息检索技术研究,包括搜索引擎的建立和使用、著录项目的提取及录入、多载体媒体资源的检索技术等;(2)加强数据挖掘技术的研究,将杂乱无用的数据剔除,将异构数据源的大规模文本信息转变为符合需要的简洁、精炼、可理解的知识;(3)加强个性化服务的研究,打破传统的被动服务模式,利用各种资源优势,主动开展以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为目的的全方位服务。

最后,加强图博档信息资源跨媒体融合服务研究。(1)加强信息资源数字化研究,将复杂多变的信息转变为可度量的数字、数据,建立适当的数字化模型,以二进制代码的形式引入计算机内部进行统一处理;(2)加强信息资源交互性研究,明确图书、博物、档案的联系与区别,在录入时注意兼容性和交互性,维护和反映历史面貌;(3)加强信息资源集成性研究,包括计算机建模、信息处理、同软件开发机构合作等内容。

三、图博档数字化融合服务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国内相关研究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除图书资源的共享及服务应用外,其余研究并未有较大突破,研究成果和效果颇显不足。主要原因如下:第一,内部组织和机构设置存在差异,机构间各自为政,人员能力及素质难以满足多样化需求,配套资金及设备缺乏,造成不同机构间忽视信息资源数字化共建和共享。第二,人们思想具有局限性,认为没有必要进行数字化融合服务,完全可以各自建设和提供服务,加上缺乏数字化观念,偏好实物资源,造成社会舆论的缺乏。第三,缺乏必要的管理机制,融合服务进程难以得到保障,质量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技术开发难以提供必要支持。

基于上述问题,本文在此提出一些建议,具体如下。首先,加强精神上的鼓励。我国需要大力推崇图博档数字化融合服务,只有有了国家的支持,才能更好地促进该项研究地进行。其次,推动技术上的发展。技术是实现图博档数字化融合服务的必要基础,为了能达到更好的利用服务效果,需要引入诸如多点触摸系统、三维摄像机和扫描仪、数字水印技术、多媒体信息检索技术、数据挖掘技术、个性化推荐技术等。再者,加强制度上的约束。一方面要对管理体系有明确的要求,分清参建机构的权利和责任,避免权责不分;另一方面对工作人员提出严格要求,要求其加强自身的知识面及服务性的培养。最后,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和成果。我国需要在借鉴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加强与其交流和合作,力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早日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四、结束语

图博档数字化融合服务有助于网络环境下应用现代数字化信息技术,实现资源全媒体化、信息资源跨媒体无缝衔接与集成应用服务,提高图书、博物、档案管理水平,促进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和服务水平提升,信息资源全面高效应用。我国要缩小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在图书、博物、档案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的差距,就必须建立自主知识产权的图书、博物、档案数字化服务融合模式和系统,加大财力、人力投入和技术应用,加强管理,争取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使我国图书、博物、档案数字化融合服务水平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卫东,赵红颖,李洋.欧美图书档案数字化融合服务实践及启示[J].图书情报工作,2013(12):22-27

[2]赵生辉,朱学芳.图书、档案、博物数字化服务融合策略探析[J].情报资料工作,2014(04):68-74

[3]林绮屏.图书馆与博物馆数字资源开放式交互展示的融合研究[J].现代情报,2014(10):70-73

[4]赵生辉,朱学芳.图书、档案、博物信息共享空间的理论模型与建设思路初探[J].图书馆论坛,2014(10):15-23

第5篇

关键词:信息职业 图书馆学情报学(LIS)教育 职业需求

中图分类号: G25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4)01-0035-06

Research on the Demand of Library, Information and Archival Science Professionals from Different Information Occupations

Abstract The changes in social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make different demand for information talents.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need of library, information and archival science professionals from different information occupations, including types of recruiting companies, post establishment, post responsibility and ability requirements of different posts.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formation occupation requirement, this article makes suggestions on the reform of library, information and archival science in the aspects of talent training goal, merge of disciplines, curriculum and practice ability cultivation.

Keywords information occupatio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career requirement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并向社会生产生活各领域的广泛渗透,泛在信息环境正在形成,各种以信息的生产、搜集、分析、加工和传播为活动内容的职业纷纷出现,社会对信息管理人才形成了强大的需求。传统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教育主要为图书情报档案机构培养人才的模式面临着严峻挑战,面向宽广的信息职业培养人才,成为近年来图情档专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社会各领域的信息部门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信息管理人才?今天的图情档教育怎样才能培养出适应不同信息职业需要的人才?这是当今图情档教育改革必须弄清楚的问题。2013年,笔者曾对我国图情档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调查,试图从毕业生的就业领域分布、毕业生职业竞争力等方面获取不同信息职业的人才需求信息。本文则将对近年来各种不同的信息行业的人才招聘信息进行分析,从中探寻社会对信息人才的需求特点,以期促进图情档人才培养目标与信息职业人才需求的对接。

1 研究方法与数据获取

本文采用了问卷调查法、网络调查法、内容分析法三种研究方法。通过向大型企事业单位的信息主管或人力资源部发放“不同信息职业对图情档人才需求”的调查问卷,筛选后获得有效问卷18份。网络调查法以与信息职业有关的招聘启事为调查对象,检索时间为2013年7月,通过登录智联招聘、全国大学生就业一站式服务平台两个综合性招聘网站,以“图书馆学”、“档案学”、“情报学”、“图书情报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信息资源管理”和“信息管理”为关键词,检索出全国范围内针对图情档专业人才的招聘启事274份。运用内容分析法对问卷调查和招聘启事中用人单位的类型、岗位设置、对人才学科背景与学历要求等信息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采用词频统计的方法了解信息职业具体的岗位职责与岗位能力要求。

2 调查结果分析

2.1 招聘单位类型分析

社会信息化意味着社会各行各业对信息人才的需求更为旺盛。对图情档专业毕业生招聘单位类型进行统计分析,有利于了解不同类型的信息行业对图情档人才的需求度。

笔者将回收的18份调查问卷中的用人单位信息与综合性的招聘网站中收集的274条招聘单位信息进行汇总,并将292个招聘单位划分为四个类别:①图书情报档案机构;②行政机关与事业单位;③信息产业类机构,包括信息咨询业、软件开发、通讯、互联网行业等;④其它公司企业。分类统计结果为:图书情报与档案类机构10个,其中9个为高校图书馆,1个为科研院所图书馆;除图情档机构以外的行政与事业单位11个;信息产业类机构与其它公司占较大比例,分别为141个和130个。可以看出在所有招聘单位中,图情档机构与行政事业单位仅占3.4%和3.8%,而信息产业类机构和其他公司则占到了48.3%和44.5%,而企业在所有用人单位中所占比例超过了90%。这固然与企业相较于图情档机构、行政事业单位更热衷于在综合性招聘网站中招聘信息有关,但不可否认的是,信息类机构及其它类型企业的信息部门对图情档专业人才有较大需求。图情档机构与行政事业单位在所有招聘单位中所占比例均不足4%,当然还不能仅凭这一数据推断这些单位对图情档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度较小,原因还在于这些用人单位相比企业而言常常通过统一的人事考试,而非招聘启事的方式招募人才。

笔者曾在2013年4月对图情档毕业生就业领域进行调查,发现图情档本科毕业生在信息产业类机构及各类公司的信息部门就业的人数要远远超过在图情档机构及行政单位的就业人数,与上述调查结果吻合。这说明信息产业类机构和各类公司企业的信息部门已成为图情档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去向。

2.2 招聘单位岗位设置分析

信息职业根据工作内容的不同可划分为不同的信息工作岗位。图情档机构、行政与事业单位、企业等往往根据本单位的信息工作岗位来招募信息人才。笔者通过网络调查获得274条招聘启事,每条招聘启事对应一个工作岗位,回复了调查问卷的18家大型企事业单位,每个用人单位设置了多个信息工作岗位,汇总两方面数据共获得信息工作岗位326个。根据信息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将326个工作岗位划分为11个类别,包括首席信息官/信息中心主任(10个)、信息分析师(27个)、信息咨询师(7个)、信息技术/信息安全人员(33个)、信息战略研究员(6个)、信息系统/软件开发人员(38个)、信息处理人员(4个)、档案管理(49个)、信息搜集员/市场调研专员(28个)、知识产权专员(4个)、知识管理工程师(5个)、产品经理/项目经理(31个)、文秘/行政人员(6个)、其它(22个)。可以看出,共有60家用人单位设置了信息处理人员的工作岗位,主要工作内容是对信息进行整理、分类、标引、更新,以及单位网站、数据库的建设。其次是档案管理岗,有49家企事业单位需要档案管理人才,从事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的管理、传递、审核工作,主要针对档案学、图书馆学毕业生。信息系统/软件开发与管理、信息技术/信息安全岗位也较多,工作内容涉及企事业单位系统的设计、开发与管理,计算机与网络维护,信息通讯产品的服务等方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毕业生在这些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企业在洞察市场需求与产品推广时需要依靠产品/项目经理、信息分析师、信息搜集员/市场调研与分析等信息岗位,图情档专业毕业生在信息查找与分析中的专业素养非常适合企业对这类信息人才的需求。另外,有5家用人单位设置了首席信息官/信息中心主任,6家用人单位设置了信息战略研究员的岗位。这些职位对于以信息管理为主攻方向的图情档专业毕业生来说,无疑具有相当的吸引力。随着知识管理热潮的兴起,用人单位对知识管理工程师这一岗位的人才需求也正在逐渐增加。而近年来图情档专业普遍增设的知识管理类课程,很好地适应了用人单位这一需求。

2.3 招聘单位工作岗位职责分析

信息职业以不同类型的信息活动为工作对象,对信息职业招聘单位工作岗位职责分析有助于了解信息职业的主要工作内容,为图情档专业学生专业知识与能力的培养提供参考。笔者对招聘启事中岗位职责一栏的内容进行词频统计,选择其中与信息工作岗位职责相关并且词频较高的关键词,将关键词按照工作内容类别进行分类(见表1)。

从词频统计结果可看出,在不同信息职业工作内容中涉及最多的是信息加工、处理类工作,如对企事业单位内部文献信息资源的管理、维护、分类、标引。大型企事业单位人事、财务、行政、业务档案的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因此对档案的合理保管与使用也是信息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分析”的词频为179次,信息“收集”、“搜集”、“调研”的词频为148次,由此可知对用户需求、行业内部信息、客户情报、对手情报的广泛收集与分析是企业提高竞争力所必不可少的一项信息工作。信息服务工作,如对信息资源进行开发、传递、提供咨询服务,以及与信息技术密切相关的工作,如信息系统开发、计算机技术、信息安全工作,出现的词频分别为168次和130次,可见信息服务工作与信息技术工作在所有信息工作岗位中占一定比例。而“战略”、“决策”的词频相对较低,说明用人单位目前对信息战略决策这一较高难度的信息工作的需求相对较低。

2.4 招聘单位对岗位能力要求分析

2.4.1 学历与学科背景要求

信息职业属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新兴行业,对从业者的学历有较高的要求。本次调查在选取样本的时候用“本科/学士及同等学力”或“硕士/研究生及同等学力”对招聘单位在图情档专业人才学历方面的要求进行了限定,在274家招聘单位中要求最低学历为本科的有245家,其中部分招聘信息明确要求本科以上学历,但是优先考虑硕士生;最低学历为硕士的有29家,且多为高校、研究所等科研机构。

招聘单位对图情档类人才专业背景的要求有图书馆学、档案学、情报学、图书情报、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信息资源管理和信息管理(招聘单位对不同专业的人才需求的词频统计见表2)。

在招聘信息中,图情档类专业通常与计算机、电子信息工程、工商管理、统计学等专业相互替代或补充,招聘单位优先考虑同时具有以上学科背景的图情档专业人才。其中,信息管理、情报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相关专业更倾向于理工科背景。另外,还有部分招聘单位要求了解公司主营产业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概念,如生物、医药、金融、动力机械等。

2.4.2 基本能力要求

基本职业能力是求职者在职业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能力,一般包括学习能力、文字和语言运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遇到挫折时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等。在信息职业中,想要胜任相应工作首先必须具备基本的职业能力,本次调查中的大部分招聘单位都对图情档专业人才的基本能力做出了要求,笔者对招聘信息中关于基本能力的描述出现频次较多的词进行了的词频统计(见表3)。

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超过一半的招聘单位都对图情档专业人才的沟通协调能力提出了要求,在信息职业中,无论是传统的图书馆、情报档案机构,还是新兴的信息咨询、软件开发、互联网行业,都需要与上下级同事、合作机构、服务客户进行沟通交流,从而调动各方面的工作积极性。

其次,信息职业较为看重的是团队协作能力,这是因为信息工作己经渗透到各种类型的组织以及组织内部的各个环节中,成为组织正常运作和发展不可或缺的工作,信息职位不仅要求内部工作人员团结合作,还要与其他部门和岗位相互配合,协调工作,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和价值。

文字撰写能力也是信息人才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包括较强的文字功底,方案编写整合,文案、专利、分析报告的撰写等。

学习能力是其他能力的基础,新的信息环境下,信息职业从业者要学会观察和参与新的体验、把新知识融入已有的知识中,从而改变已有知识结构,形成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

信息行业属压力较大的行业,信息岗位一般要承受较大的工作压力,这就要求信息岗位从业人员有较强的心理素质,面对压力有乐观的态度和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善于调节,以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从事职业活动,具备较强的抗压能力。

一部分信息岗位还对图情档专业人才的逻辑推理、分析判断能力、组织能力、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要求,还有部分信息服务岗位比较重视从业者的主动服务的意识。此外,大部分招聘单位都认为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职业操守对信息职业有重要的意义。

2.4.3 专业技能要求

专业技能是图情档专业人才区别于其他求职者的优势,是图情档专业毕业生在信息领域的核心竞争力。本次调查的274家招聘单位中有198家都对信息人才的专业技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笔者对招聘信息中有关专业技能的描述进行了词频统计并分类(见表4)。

根据统计结果,将近2/3(以198条招聘信息为基数)的招聘单位都对应聘者的信息技术提出了要求,这说明对图情档专业毕业生来说,信息技术是大部分招聘单位最看重的专业能力。新的信息环境下,信息技术能力对于信息职业人才而言是不可或缺的职业技能。除了熟练使用统计软件,数据库分析管理工具的基本要求外,本次调查中的招聘单位还针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和信息管理专业的求职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数据库技术、、JavaScript编程,不同环境下软件开发与管理以及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维护等。

1/3(以198条招聘信息为基数)的招聘单位重点强调了图情档专业人才的信息分析能力。信息人才应具备信息分析与预测的能力,利用常用数学模型、定量分析方法或情报学方法,能够把情报工作与企业战略、企业流程相结合,根据外部环境的动态发展,运用专业的技术手段对信息或数据进行定量或定性的分析处理,整合提出具有前瞻性的意见和建设性方案策略。

信息是各类信息职业工作的对象,所以信息搜集能力是图情档专业人才必须具备的专业技能,主要包括敏锐的观察能力,前瞻的信息意识,能够随时随地发现信息、并能够通过一定的途径获取信息,有娴熟的信息检索能力。

信息管理包括档案管理、图书/期刊管理、项目管理和其他信息资源的管理。档案管理要求求职者熟悉档案工作基础知识、档案管理方法,熟悉有关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管理制度,熟练的操作和掌握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和档案专用软件,实现文书档案、科技档案、财务档案、实物档案、声像档案、电子档案及企业档案网络化;图书管理要求掌握图书管理知识和图书馆的工作方法和技能,能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和管理;项目管理则要求求职者熟悉项目管理的各个模块,掌握项目实施管理程序及知识。

信息分类和整理是图情档专业人才传统的专业技能。然而在198条招聘信息中,只有13条对此提出要求,佐证了社会对传统的图情档专业技能的需求在减弱。对图情档学科理论的要求在招聘中也占很低的比例,这当然不能证明理论的无用,但也说明招聘单位更看重人才的实用技能。

2.4.4 其它要求

(1)计算机。信息职业是与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密切相关的职业,招聘单位对信息人才计算机能力最基本的要求是能熟练使用Word、PowerPoint、Excel等office办公软件,会操作SPSS,SAS等统计软件,熟练使用数据库(Oracle/SQL/FOX/ACCESS)管理、分析、设计工具。其中,部分技术性较强的信息岗位如技术主管、技术支持工程师、数据分析研究员、信息安全工程师等根据其岗位职责和工作内容对从业者的计算机能力提出了专业性要求,包括精通、JavaScript编程,熟悉SQLserver编程软件设计及分析,熟悉服务器端口的相关知识以及电脑软硬件、服务器安全维护,熟练使用UNIX下的C、C++开发及UNIX下的各种开发工具,具备良好的代码编程习惯及较强的文档编写能力等。

(2)外语。本次调查的招聘单位对图情档专业人才的英语水平要求一般为本科四级,硕士六级,具备英文文献查询、阅读、整理的能力,英语口语流利,能熟练使用英语进行日常沟通交流。其中,部分外资企业对员工英语水平的要求更为严格,要求英语等级六级以上,能熟练使用英语进行工作交流,英语能够成为工作语言。此外,还有部分招聘单位优先考虑具有其他外语能力(韩语、日语、法语等)的求职者。

(3)工作经历。工作经历也是招聘单位选拔招聘人员的主要参考要素之一。在274家招聘单位中,超过2/3的单位都要求求职者有一定的工作经历(要求1~3年工作经验的占38%,3~5年工作经验的占24%,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占9%),并根据不同岗位的工作内容提出具体经历要求,包括信息管理或图书档案管理相关经历、项目管理或网站运营经历、咨询或研究机构工作经历、软件开发经验、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经验、信息系统相关项目实施经验等。另外,在招聘信息中,硕士学历的工作经历要求与本科学历相比较为宽松。

3 从社会对信息人才的需求看图情档专业教育的变革

3.1 图情档专业教育要面向更宽广的信息职业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对信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并向图书情报档案机构以外的各类企业、金融、商业、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以及咨询、通讯、互联网等众多领域扩展。国内的图书情报教育应该以社会对信息人才的需求为导向,适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突破只为图情档行业培养人才的局限,面向更为宽广的信息职业,培养在企业、银行、商务机构、网络公司、信息安全等领域的新型信息服务人才[1]。尤其是对图情档专业本科毕业生来说,非图书情报机构的信息职业已成为其主要就业方向,因此图情档本科教育更要面向宽广的信息职业,淡化专业色彩。可借鉴国内一些高校实行按大类招生,一年或两年以后细分专业的培养模式,本科阶段多开设不同信息职业通用的课程,宽口径培养信息管理人才。

3.2 图情档专业教育要重视学科的交叉和融合

在新的信息环境下,科学自身的发展呈现出学科交叉不断加深和扩展的特点,图书馆学与情报学也在向与其他学科交叉与融合的方向发展。在职业领域,面向宽广的信息职业也要求图情档教育要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本世纪初,美国7 所著名的图书馆学情报学(LIS)教育机构为了应对新的信息环境给LIS教育带来的挑战,发起了以整合所有与“信息”有关的学科教育为目的的“信息学院运动”(Information Schools Movement,iSchools)。iSchools的显著特征,就是跨学科(interdisciplinary)[2]。为了使学生适应未来多变的、复合的职场环境,图情档专业教育应该通过跨专业课程设置、跨专业课程选修、双学位等方式鼓励学生将图情档专业知识与理工、文史、社科、经管等学科的知识相融合,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建立多学科的知识背景,构建复合型知识结构,提高就业竞争力[3]。当然,这一学科融合必须建立在保持图情档专业特色的基础上,使图情档专业在不断变化的信息环境中既保持专业优势而又与时俱进,不断增强对社会的适应性,培养具备综合性知识结构和图书情报学科特色的复合型信息专业人才。

3.3 图情档专业教育的课程设置要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

为了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学生在未来工作中的适应力和竞争力,国内的图书情报教育应该面向信息职业与岗位的技能需要,及时进行教学结构的调整和课程内容的更新。从本次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信息技术是信息职业最为重视的能力。图情档专业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中大都对信息技术有较高的要求,能够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信息系统、数据库技术对信息进行收集、整理、管理、利用的信息人才会更容易得到就业单位的青睐。因此,信息技术应该成为图情档教育不断强化的领域。要在巩固信息收集、组织、检索、服务等本学科核心课程基础地位的同时,增加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如高级自然语言处理与信息检索、数据库应用程序设计、Java 程序设计、统计与数据分析导论等诸多信息工作领域专职人员需要掌握的技能课程[4],改变目前图书情报教育中存在的“重理论、轻技术”现象,实现学科的均衡健康发展。当然,这种重视不是单纯地盲目跟风各种新兴技术,而是更重视将先进技术融入图书情报学的发展中[5],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将计算机和信息系统运用到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中,培养出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掌握先进信息技术的实用型人才。

3.4 图书情报专业教育要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本次调查的招聘单位中,无论是传统的图书情报机构,还是新兴的互联网、软件等信息行业,或是其他类型的公司企业,都更加倾向于具有相关行业或领域工作经历的求职者,甚至有些单位还可以根据应聘者的工作经历放宽对其学历的要求。在招聘单位看来,在相关领域具有一定工作经历或实践经验的求职者对该岗位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较为熟悉,并掌握了相应的工作方法,能够更快适应该领域的工作。招聘单位对求职者的工作经历的重视说明信息职业对信息人才的实践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在这一形势下,图情档教育应该以职业需求为依据,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课程设置上,重视实习实践课程,增加图情档专业技术类、方法类的核心课程课堂实验的比重,如数据库应用设计、Web 站点设计以及信息检索系统的分析、设计、运行等,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操作能力;在培养方式上,改变单一的培养模式,通过完善毕业实习制度、改变课程考核途径、联合培养等多种方式,使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图书情报档案领域的相关工作中,了解图情档领域的工作方法,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从而能够较快适应不同信息岗位的工作,更好地满足信息职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肖希明,李金芮. iSchools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2, 56(23):6-10,23.

[2]司莉,刘剑楠,张扬生.iSchool课程设置的调查分析及其对我国图书馆学课程改革的启示[J].图书馆学研究,2011, (11): 21-26.

[3]周庆山,黄国彬.美国图书馆与信息科学学院信息科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典型分析与启示[J].图书情报工作,2009, 53(5):15-18.

[4]杨秀丹,张坤鹏,赵延杰.美国情报学硕士课程设置研究与启示——以密歇根大学为例[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0, 33(10):124-128.

第6篇

关键词:欧洲高校档案馆;档案工作现状;档案工作趋势

Abstract: Combining with examples of European college archival works and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n work institution, archive protection, file opening, copyright and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and forecasting that European college archival works will shorten closure period, file social media files ,and will combine with library and museum work.

Keywords: European university archives; Archive work situation; Archive work tendency

欧洲地区高等院校的起源远远早于我国。自13世纪起造纸术传入意大利,欧洲最古老的大学――博洛尼亚大学便开启了用纸张记录高校档案的先河[1]。随后,英法德等国家也相继出现大学并开始积累大学档案。自此之后,博洛尼亚大学与牛津大学等都有着将档案原件保存于封闭建筑中以保证档案完整与安全的经验[2]。由此可见,欧洲地区高校档案工作的初始形态就是积累一切与学校相关的档案文件并保证它们的安全。高校档案工作受到欧洲高等院校的重视,起步于中世纪,发展于近现代,逐渐成为高校内部管理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在本文中,笔者将以英国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法国巴黎大学、德国罗斯托克大学为例,对欧洲地区高校档案工作的现状特点进行研究,并结合当代科技发展与社会文化进步,预测欧洲高校档案工作的发展趋势。

1 欧洲地区高校档案工作基本情况

1.1 高校档案馆的设立及管理体制。在欧洲地区,并非所有大学都有自己的档案馆。虽然欧洲高校开设档案教育比较普及,但只有那些国际知名且历史悠久的大学才会设立自己的大学档案馆。高校档案馆也并不全是校内的一个独立机构,例如在法国的一些高校,档案馆是设立在图书馆内的。

由于各国的档案管理体制不同,导致各国高校档案馆在管理体制上也略有差异。英国与德国的档案管理体制为分散制,高校档案馆属于终极性档案馆,不受国家或地方档案馆的统辖。而俄罗斯、意大利、西班牙以及北欧国家的档案管理体制为集中制,高校档案馆需要受到档案行政管理机关的监督与指导[3]。

1.2 档案馆资源建设状况。档案馆资源建设是所有高校档案工作的基本工作。总体来说,欧洲高校档案馆资源体系包括三个方面。其一是自建校以来的行政管理、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基础档案资源,这一部分的档案资源占有高校档案资源很大一部分。其二是一些学校独有的特色档案资源。其三是收录在数据库中的数字化档案资源。

对于这些档案资源的收集、鉴定、归档和整合,欧洲众多高校的档案馆都有着严格的准则和要求,做到了档案资源的齐全和完整,更通过对特色档案的不断征集,增加了档案资源的丰富程度,进一步提升了档案馆资源整体价值性。

2 欧洲地区高校档案工作现状

欧洲高校档案馆的馆藏时间跨度大,内容多而精,历史价值高,这决定了欧洲高校档案工作必须在保存、利用方面下足功夫。目前欧洲高校档案工作以健全的工作制度做保障,严密的档案保护为基础,有章可循的档案开放为手段,再辅以信息技术进行资源整合,在做好管理工作的同时于文化传播、教育公众方面有所建树。

2.1 工作制度健全。欧洲高校档案馆在档案行政管理机构领导下,或根据自身建设需要,都制定了相当严密的工作制度与各项政策。下面以牛津大学档案馆为例。

牛津大学档案馆的工作制度分为档案征集制度、档案保管制度和档案使用制度。在档案征集制度中,规定了牛津大学档案馆是有选择性地接受和保管学校各部门的行政文件,包括从1214年起始的各个版本的学校章程和契约条款、维权文件、授予学衔记录、学生档案、附属机构文件等,一切档案收集活动都仅限于学校各部门在管理过程中产生或接收的有关本校的文件。在档案保管制度中则规定了归档文件必须满足能作为教学授课和科研活动的凭证的条件,并要求能保持大学在社会中的公众形象。档案使用制度允许以研究为目的的访问者进入档案馆获取档案,凡保管期限超过80年的档案无限制供应公众利用,未满80年保管期限的档案则需要来访者提交申请,经审核后提供使用。

此外,牛津大学档案馆的档案工作政策制度每五年交由档案委员会进行一次复核修改,以确保学校档案工作能够跟进时展,及时做出调整和应变。

2.2 档案保护意识强。从古至今,欧洲高校对档案原件的保护都费尽心思,力求最大限度延长档案的寿命。当代欧洲高校档案工作对档案保护的重视主要体现在硬件设施和保护理念两个层面。

2.2.1 齐全完备的硬件设施。欧洲高校档案馆内一般设有档案库房、分拣室和保护实验室。其中档案库房和保护实验室是保护档案的重点场所。库房内普遍使用密集架和档案柜,档案以组合为单位排列在架上。每个组合的档案一般使用统一规格的无酸档案盒盛装,除此之外也会使用一些特别定制的档案盒,或者四瓣式文件夹和聚酯筒。入馆的档案经过分拣,进入保护实验室进行去酸、压平等处理。档案馆内单独划出阅读室供来访者借阅档案,不会对档案库房造成影响。整个档案馆内都有空调严格控制温湿度,还设有监控摄像头,有效保证档案文件的安全性。

2.2.2 以人为中心的保护理念。档案保护不仅仅是最大限度地延长档案寿命、提升档案的可利用率,还需要考虑档案的利用者的人身健康。几所欧洲高校档案馆在处理档案材料时,采用对人体伤害最小的化学试剂,同时经过一系列的酸碱缓冲、干洗去污、抗压抗皱处理,在保护档案材质的同时也保护了使用者的安全。这种重视档案、更重视人的理念融合在档案工作中,使得档案工作极富人性化。

此外,欧洲高校档案馆不纯粹是立足于档案本身来保护档案,更倾向于通过约束人的行为来保护档案。例如,剑桥大学丘吉尔档案中心要求每一位新到访的来客阅读档案使用注意事项,强调必须使用铅笔和无酸纸做笔记,且不可频繁使用摄像设备。在馆内吸烟和饮食更是明令禁止的。这样既可以避免档案受到意外损害,同时也不影响访客对档案的利用。

2.3 档案馆开放利用程度高。英国档案学者库克认为,档案馆应该被视为一个文化机构,甚至被贴上娱乐消遣的标签也不为过。国际档案理事会在2012年布里斯班第十七届国际档案大会中通过的《档案利用原则》规定,不论公共还是非公共的档案机构,都应积极进行档案开放利用,并保证档案利用工作的公正、平等和及时性[4]。这给全世界各国档案机构和档案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做好档案利用工作的权威国际基准。在此背景下,欧洲高校档案工作便处处体现着促进档案利用、保障公民权利的理念,积极向社会公众提供档案利用。对于欧洲高校档案馆来说,档案的线上开放利用与线下开放利用这两方面的工作都做得比较出色。

2.3.1 线上开放利用。欧洲高校基本上都有自己的档案馆主页。一些档案信息也公开在高校档案馆的主页上,查阅者们足不出户即可搜索阅览,或通过主页上的联系方式进行人工咨询获得自己所需的档案内容。例如,牛津大学档案馆网站上可以查询到馆内所有案卷目录,馆藏情况一目了然。每条子目录下都详细说明了卷内文件内容、特点和数量,交代了该卷文件的来源和完整程度,还进一步标明了该卷内档案的起止组合号和卷号。

2.3.2 线下开放利用。即档案馆本身向社会公众开放,提供档案信息的借阅与查询以及档案馆导览,发挥服务功能和教育功能。欧洲高校档案馆对外开放时间长,提供的服务也面面俱到。档案馆开放借阅档案原件和复印件,阅览者可以在档案馆内专设的阅读室里按需查阅档案资料,馆内还专门向借阅者有偿提供统一规格的纸和笔。社会公众通过提前预约,还可以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高校档案馆,有条件的高校在学校假期时还能为参观者提供住宿和餐饮。

2.4 档案版权规定严格。欧洲国家都是资本主义国家,在欧洲人的思想中,档案是一种属于某机构或某个体的财产,档案版权受相关法规政策的保护[5]。虽然欧洲高校档案馆内可开放阅览的档案对于社会公众来说是免费的信息资源,但高校档案馆一般都会明文要求借阅者在查阅档案时必须遵守档案馆的借阅规定并签署一份协议,对档案内容进行保密,不可随意将档案信息泄露给第三人。

德国罗斯托克大学的档案馆使用条例中第十一条专门对档案复制件的产生和使用做了严格规定:档案利用者无权对档案原件进行复印,只能通过学校档案馆的批准才能够进行档案的复制。用于第三方的档案必须标明档案来源,明确受益关系,同时还要获得档案版权所有者的同意。如果档案使用者违反了罗斯托克大学的档案使用条例,档案馆将拒绝为该使用者提供信息服务。

再如,英国剑桥大学丘吉尔档案中心要求使用者在购买档案副本之前签署一份承诺书,保证不会对已购得的档案副本进行出售、分发和重新复印。若利用者因研究需要必须进行档案出版,则需要在协商后获得大学档案馆方的版权许可,并在出版物中标明信息来源;如果档案出版物是商业用途,则需要向大学档案馆支付一定的版权费用。

2.5 馆际资源整合和共享程度高。为推进档案信息更快更广地为社会利用,许多欧洲国家都已经推行电子政务和档案信息资源上网。特别是英国在近年积极推动档案信息资源跨部门整合与共享,带动了高校档案馆之间也开始进行跨馆合作,整合和共享档案信息资源。英国目前有150多所高校参与了馆际档案共享,并拥有整合了多所高校档案资源的网站,通过统一档案著录标准实现档案资源的无障碍共享[6]。高校档案馆除了与外校的档案馆之间建立共享合作,还会与非高校的档案部门以及学校下属其他部门建立联结关系。例如剑桥大学档案馆的Janus 项目就可以提供剑桥大学下属机构的档案目录一站式查询。

3 欧洲地区高校档案工作发展趋势

3.1 进一步缩短档案封闭期。20世纪60年代起,国际档案理事会将档案的一般封闭期从50年降至30年,而一些发达国家档案馆开放力度的加大也在促使档案封闭期进一步缩短,从现今档案工作形势看来,缩短档案封闭期仍是可行的。现阶段的欧洲高校档案馆早已不单单只是一个档案保存机构,而是一个类似于图书馆、博物馆的文化教育机构。为了最大限度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档案利用需求,欧洲高校的档案工作可以从缩短档案封闭期着手,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档案馆开放程度。牛津大学档案馆尚有一部分处于封闭期内的档案由于不可公开而没有完成数字编目,这就说明欧洲高校档案馆的档案封闭期还有缩短的余地,可以通过提高档案解密检查工作、档案修复工作等的效率,尽可能解除档案封闭,使封闭期档案尽早能提供利用,发挥档案价值。

3.2 开展与学校相关的社交媒体档案归档工作。所谓社交媒体档案归档,就是将各部门在社交媒体(如Twitter、Facebook、YouTube等)上的消息视为一种档案,并有选择地进行归档保存。对社交媒体档案进行归档,是2014年英国国家档案馆开展的一项工作。目前英国国家档案馆的“社交媒体档案库”已保存约6.5万份由政府部门所的推特消息[7]。由此可以预测,在社交媒体被广泛运用在各领域的今天,欧洲高校档案工作未来也将开展对社交媒体档案的归档工作,归档范围为学校在各种社交媒体上的政策条例、事件新闻、声像记录等。通过这一举措,人们未来将通过阅读社交媒体档案更清晰、直观地了解高校的发展历程。

3.3 档、图、博工作有机结合。20世纪末,国际图书馆协会与机构联合会、国际档案理事会开始推动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等文化机构联盟的运动。欧盟也于2005年开始实施“欧洲文化和科学内容数字化协作行动计划”,推动博物馆、图书馆和档案馆之间的数字化服务合作[8]。目前,欧洲一些国家的图书档案组织已经将图档部门合作的融合范围扩大到了博物馆、艺术馆,还专门组建机构来推动这种数字融合趋势。

档案馆需要将馆藏各类档案数字化,图书馆需要将书目电子化,博物馆也需要将展品以图片形式进行宣传。于是,欧洲高校档案馆在这种环境下,在逐步推动跨校档案资源整合的同时,也将推进校内博物馆、图书馆和档案馆的资源整合。这就将形成一个趋势,那就是三馆保留各自的基础实体工作,但在各馆资源数据化、建设数据库的工作上通力合作。通过三馆工作有机结合,实现三馆充分交流,避免信息整合过程中的资源重复,减少财力消耗,以一种全新的形式同心协力面向全校学生以及社会公众开展更加全方位的文化教育。

参考文献:

[1][2] 方瀛. 国外的大学档案馆[J]. 北京档案, 1987(4).

[3] 黄霄羽. 外国档案事业史[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221~252.

[4] 国际档案理事会对外《档案利用原则》[J]. 广东档案, 2012(6).

[5] 王改娇. 欧美大学档案利用版权制度及启示[J]. 山西档案, 2011(5).

[6] 高柏, 张颜春. 国外档案管理特点分析及其借鉴意义[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8).

[7] 黄霄羽. 2014国际档案界回眸[J]. 中国档案, 2015(2).

第7篇

关键词:档案管理 现代化 现状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271

档案管理现代化,就是应用现代管理学原理,采用现代管理方法和现代管理手段即应用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对档案进行科学管理,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使档案的基础工作、贮藏保护、提供利用等工作达到现代化水平,有效地为国家建设服务。其包括档案管理观念现代化、档案管理装备现代化、档案管理人员现代化等三个方面。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档案管理现代化已成为档案界的热点。因此,有必要对我国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总结经验,找出问题并提出对策,以真正实现档案管理的智能化、自动化、提高档案管理的整体水平,使之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建设。

一、档案管理现代化发展进程

档案管理现代化也是一个与科技发展同步的渐进过程,是一个有重点、有步骤地代替手工管理、解决实际问题的发展进构。然而,档案管理现代化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过去曾经先进实用的技术与管理方法,现在也许就落后于实践发展了。因此简要地回顾―下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发展演变过程,有助于探讨当前的档案管理现代化中存在的问题,并提供解决问题的对策。

从世界范围来看,档案管理现代化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档案管理自动化研究工作。20世纪60年代初,国外一些档案工作者在计算机专业人员的帮助下,开始试用计算机管理档案,并开展了档案管理自动化研究,如美国、英国、法国、南斯拉夫等。1972年,国际档案理事会设立了档案自动化专业委员会,负责研究、收集和交流各国档案管理使用汁算机的情况,并通过召开会议、出版书籍和开展培训等活动,对各国档案管理自动化起到较好的推进作用。

我国档案界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了运用计算机管理档案的尝试,至今已有三十几年时间,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我国计算机档案管理的发展,从时间进程上对以分力四个阶段:即调查论证阶段、初步实验价段、技术攻关阶段、网络化及其推广应用阶段。

调查论证阶段。1979年开始,个别档案馆开始对计算机在档案部门的应用,进行了调研和可行性论证工作。

初次实验阶段 。1983年.有少数几个档案馆,使用计算机开发了档案管理实验性的应用系统。开始了档案著录标引方法的摸索,着手制定档案著录标引的国家标准。

技术攻关阶段。从1985年开始,档案部门攻克了计算机应用档案管理的―些技术难关,出现了一些比较好的档案目录计算机管理实用系统及应用结果。目录数据已开始准备采用国家标准。

推广应用阶段。1987年后,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和档案管理自动化研究的深入,计算机在档案部门的应用,已开始向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扩展,档案管理软件系统功能也由“点”到“线”再到“面”,呈现不断提高与完善的趋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同的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90年代中期,现代化管理开始了网络化阶段;进入21世纪,则开始了以启动数字档案馆建设为标志的档案信息化阶段。与此同时,我国档案部门还进行了现代化管理标准的制定与完善,如颁布了《档案管理软件功能要求暂行规定》、《CAD电子文件光盘储存系统的一致性测试》等。这将有力地促进我国档案管理现代化走上规范化的发展道路。

二、我国档案管理现代化的现状

近年来,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如适合于机关档案工作的文书工作―体化管理系统已大规模应用,各档案部门已基本实现计算机自动处理的环节,光盘技术在档案信息的存储和检索中进入了实质性的应用阶段,档案计算机管理正逐步走向网络化等。

虽然我国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此项工作毕竟是一项较大的系统工程,其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妥善解决,将制约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三、我国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档案管理现代化意识不强。管理观念现代化是档案管理现代化的灵魂。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首要内容是管理思想的现代化。如果档案人员没有现代化意识,就会影响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进程。没有档案管理观念现代化,即使有一流的档案保护和管理设施,不能称其档案管理现代化。多年来,档案管理现代化是人们探讨的热门话题,但由于档案意识薄弱,对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认识不够,大多数单位也仅仅是把它停留在话题上。由此出现了领导不重视,资金投入不足,设备陈旧落后,对档案管理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如电子文件的管理与利用)缺乏深入研究和具体的解决方法等若干问题,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的现代化进程。

2、档案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亟待提高。人才现代化是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前提。当前,档案现代化管理的主要内容和核心,就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即计算机档案管理。电子计算机以其高速运算与极强的数据处理能力给档案管理者带来了科学的管理手段与先进的检索方法。这就要求档案工作者不仅需要具备图书、情报、档案学的专业知识,还需具备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加工处理能力等。从目前人员现状来看,许多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知识结构还远远达不到这些要求,这将成为制约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瓶颈问题。所以,加快培养和造就一批信息化建设的管理型、技术型和复合型人才就成为了当务之急。

3、对档案管理现代化缺乏统筹规划和强有力的指导。从总体上看,各级档案馆、各企事业单位、各系统的档案管理现代化工作仍处在“各自为战”的状态,没有统一的标准、规范,目标不明确,步骤不清楚,重点解决的问题不突出,由此造成购置设备型号不一,功能各异,技术设备不配套,系统操作平台不一,为档案管理现代化的统一、规范带来极大的障碍。

4、技术设备问题。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部分档案部门不能在现代化建档案管理现代化方面投入足够的资金,使得自身的现代化技术装备较差。而且绝大多数单位档案室的计算机,仅用于档案的检索,检索的卷数却仅占档案室档案总数的30%左右,且主要集中在文书档案,其他各门类的档案,如会计档案、科技档案等仍为手工检索。

四、解决措施

针对目前档案管理现代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解决措施

1、更新观念,增强档案管理现代化意识。在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过程中,首先是提高领导干部的认识,他们握着地区或单位档案工作现代化管理的命运与前途。其次档案工作人员也要牢固树立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的观念,建立与时代合拍的档案意识,克服对档案管理现代化的片面认识,切实转变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对档案重管理轻利用、等客上门、封闭保守等思想观念,实现档案管理的被动式服务为主动式服务,将封闭式服务转化为开放式服务,进而有计划、有步骤积极而稳妥地开展档案现代化建设。

2、加强档案人员的培养,提高业务能力。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抓好档案人才的培养,不断提高档案人员的自身素质,以人才资源开发推动档案现代化的进程。首先要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基础素质,树立标准意识,因为档案人员的标准意识如何,决定了档案基础业务工作的质量。其次加强对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学习与档案信息化相关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数字化技术知识、网络技术知识、现代管理技术知识、外语知识等,从理论和实践上认真解决档案专业与各种现代化管理专业相结合的问题,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以满足档案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3、加强组织领导,促进交流、合作。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绝不能各自为政,必须加强组织领导,搞好宏观管理。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统筹规划,加强协调,把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保证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制定统一的现代化管理标准,在设备购置、数据库建设、应用软件推广、人员培训等方面统一布置;规划好档案馆、机关档案室、科技事业单位档案和企业档案馆(室)的现代化管理工作。需要注意的是档案管理现代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各级档案部门条件差异较大。因此,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不能一哄而起,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根据本系统、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先试点,后铺开,坚持从点到面的方针,推进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有条不紊地发展。_

交流、合作,则是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纽带和桥梁。档案工作在国内地区间、省际间的发展存在着差异,我国与世界上发达国家的档案工作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就需要及时地进行科学的交流、学习与合作。认真对照、分析、研究,取长补短,加速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步伐。

4、加快硬件设施建设,实现装备和技术的现代化。这是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和保障。要及时配备档案管理现代化所必有的计算机、扫描仪、光盘刻录机、互联网设备等现代化办公设备,要充分发挥现代科技、缩微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作用,加速实用、通用软件的研制,加快档案信息数字化处理步伐。为此,各级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的力度,档案部门应努力提高自身的工作水平,争取更多的经费支持;同时,档案部门要充分利用存有大量档案资源的自身优势,挖掘各方面潜力,重点加强档案的提供利用工作,及时开发出丰富的档案信息以满足社会各界的需要,将各类档案的潜在价值转化为经济效益。而现代化技术及手段在档案部门的广泛运用,又将为档案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将极大地提高档案利用工作的水平,创造出更为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档案工作现代化的继续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5、采用现代化管理。这是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主要途径和必经之路。档案管理包括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前者是指制订档案工作发展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一系列活动,后者是运用先进的科学方法,做好档案的收集、整理、保护、鉴定及开发利用。档案部门及档案工作者应遵循档案工作的发展规律,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物、财的效用,把档案馆建成一流的党和国家管理的档案基地和提供优质服务的信息中心。

总之,档案管理现代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相互配合,共同努力,使档案工作形成一个科学、完整、合理的现代化管理体系,真正实现档案管理的智能化、自动化、提高档案管理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傅荣校 《档案管理现代化:档案管理中技术革命进程的动态审视》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2、薛四新、彭荣、陈永生主编《档案信息化应用系统建设》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

3、宋宝英 《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几点思考》 《世纪桥》 2009.2

4、韩先美 韩 波 《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山东档案》

第8篇

1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的内涵

与高校合作的校外组织(或单位)目前主要有两种称谓,分别是“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校外人才培养基地是由传统的校外实习基地概念演变而来,两者虽都是高校与校外组织(或单位)开展合作教育的平台,都承担着实践教学的使命,但是两者的定位与运行存在着诸多差异,前者在合作的广度和深度等各方面都远胜于后者。传统校外实习基地中的合作,是高校通过校外组织(或单位)为学生提供真实工作环境下与专业相关的实习岗位,校外组织(或单位)通过高校实习学生协助完成本组织(或单位)的部分工作任务。而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则意味着与高校合作的校外组织(或单位)不仅要参与人才培养的实施过程,还要参与人才培养体系的设计过程;合作教育的内容不仅限于简单工作任务的完成,还包括科学研究的开展、校外组织和高校专业的发展规划等更高层次的内容;人才培养的目标也不仅限于实际业务操作能力的培养,更包括在现实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摸索规律等创新能力的培养;人才培养对象除了学生这个核心群体以外,还包括高校的教师、校外组织(或单位)的工作人员。[1]

2建设档案学专业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的必要性

2.1我国档案学本科人才教育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教育部高教司2012年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对档案学专业培养目标的表述是:具备系统的档案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知识、先进信息技术和档案管理专业技能,能在各级各类档案局、档案馆、党政军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档案部门、信息部门、文秘部门从事档案管理、文件管理、信息管理、综合办公工作的应用型人才。[2]中国人民大学2013级档案学专业培养方案提出了如下目标:从事档案信息资源管理、档案行政管理工作,以及办公信息系统规划、维护、技术开发工作的专门人才。四川大学2013级档案学专业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表述为: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档案学、文件学、秘书学专业知识,具备管理学理论素养和信息技术技能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北京联合大学2013级档案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提出了如下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的人文科学素养和扎实的档案学、信息资源管理的理论知识,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具有文件档案管理能力、档案工作组织与规划能力和信息开发服务能力,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件档案管理、信息管理、行政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从上述培养目标的表述来看,无论是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还是地方性应用型大学,都致力于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档案学专业人才。

2.2档案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需要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的支持目前,我国档案学专业教学内容以本专业相关课程为中心的理论学习为主,教学形式以本学校本专业的教师教授为主,教师为课堂主体,学生主要在课堂接受理论教育,属于典型的灌输式教学。[3]“实践不足”可以说是我国高校档案教育的一个通病。虽然大部分高校都设有实验室,并开设实验课程,但是这也只能是模拟档案管理一系列工作环节,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将其所学理论知识得到初步应用。然而,要想使学生真正了解、掌握档案工作的内容,就应该将学生融入到档案馆(室)的现实环境中去。专业实习,就成为最好的锻炼方式。[4]校外人才培养基地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锻炼场所,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的指导老师可以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给予学生恰当的指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的培养周期比较长,企图热一阵子,即在很短的时间内见到效果是不现实的。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在科学合理的方针政策指导下,长期不懈的坚持正确的道路,才能不断前进,取得丰硕成果,培养出国家建设需要的优秀人才。校外人才培养基地作为现代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一个重要突破点,遵循了高等教育教学规律,符合档案学专业教育的本质要求,有利于档案学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必须长期坚持。联大档案学专业建立于1978年,自成立之日起,就与北京市档案局(馆)形成了自然纽带关系,合作开展实践教学。进入90年代,双方在日常教学、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招生就业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深度合作。2012年双方签订了《校政合作发展战略协议》,同年,北京市档案局(馆)被评为北京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

3建设档案学专业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的可行性

3.1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方针政策提供实施保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优化知识结构,强化能力培养”,“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科技教育资源共享”,“加强学校之间、校企之间、学校与科研机构之间合作以及中外合作等多种联合培养方式”,“探索高等学校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共建的模式,推进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社会团体的资源共享,形成协调合作的有效机制。”2012年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更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学校与相关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协同育人的具体意见。这些方针政策为校外人才培养运行长效机制的建设提供了依据。

3.2校外行业组织(或单位)有开展合作教育的责任和意愿人才是档案事业发展的第一要素。随着建立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具体到档案工作领域,我国档案事业正需要大量的创新型人才。[5]档案本科专业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的建立与运行能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我国档案事业、各类档案机构输送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各类档案部门都有投身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责任。另一方面,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培养的是通用型人才,人才培养要求是“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的人才”。[6]高校的培养方案具有“普适性”,针对的是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而不是具体的职业或者职位。因此,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和能力需要一定的转化时间和实践机会,才可以在实践岗位中逐步体现出来。这就需要用人单位提前介入,为学生提供“实景”锻炼的机会,缩小高校毕业生的能力组成与规格与实际工作岗位所需规格之间的距离,缩短能力转化的时间,化解学生职业能力转化的“阵痛”,同时也为自己“量身定制”所需人才。因此,与高校合作培养高素质档案人才亦符合它们的利益需求。

4建设档案学专业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的策略

4.1构建“动态稳定”的校外人才培养基地体系一个专业的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在数量上不应该只有一个,而是一个体系,是由多个校外组织(或单位)构成的集群。这些基地之间的关系不是随机的、零散的,而应该是一个相互支撑、优势互补的有机结构,共同满足本专业毕业生能力培养的需要。校外人才培养基地体系的构建可以采取如下步骤:首先,根据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模、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及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体系的设置,确定校外教育资源的需求。其次,以基地依托单位的性质、所属行业、人员规模、发展阶段,以及双方合作的广度、深度、历史等作为配额指标,设计一个在行业和性质上尽量覆盖毕业生目前以及未来所有可能的就业去向,重点突出、层次得当的理想结构。经过多年建设,联大档案专业建立了“动态稳定”的校外人才培养基地体系。在合作单位的性质上,既包含党政机关,也包含企事业单位;在合作时长上,既包括有着悠久合作历史的基地,也包括新近签约,甚或未正式签约的基地;在合作的专业领域上,既包括以文书档案管理为主要需求的基地,也包括以科技档案、人事档案、会计档案等专门档案管理为主要需求的基地;在合作程度上,既包含有密切深入、多层次全方位合作的基地,也包括有仅以某单一形式或项目开展合作的基地。[7]34家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的有机结合,形成了随着社会经济环境以及学科专业发展等因素动态发展,同时又处在一个相对稳定状态中的校外人才培养基地体系,覆盖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全过程,满足档案学专业发展的需要。

4.2建立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管理模式校外人才培养基地体系的核心组织机构为档案学专业校政企合作指导委员会。该委员会由校方与各基地依托单位成员组成,各自代表本单位的相关部门,负责基地发展规划与管理制度的制定、重大问题的决策、合作双方的协调工作。除此之外,该委员会还负责培养方案的制修订与实施。基地指导委员会下设合作常务委员会,具体负责基地的日常运行和管理工作。

4.3建立“资源共用、教学共管、成效共享”的校外人才培养基地运行模式第一,在合作中,校方和基地依托单位各自提供独特的优势资源,互助发展。校方拥有较强的智力资源,其教师的理论研究能力、教学能力较强,可以为依托单位实际工作和发展中的疑难问题提供理论指导,并为依托单位进行人员培训;基地依托单位能够提供最真实的职业工作环境和条件,提供更新鲜、实用的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更丰富的指导教师,提供更具现实意义的问题和实践教学素材。基地依托单位的这些优势资源,可以同时服务于学校学生的人才培养和教师的能力提高。第二,在合作中,校方和基地依托单位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共同管理。校方着力培养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水平与实践经验。各级各类档案实际部门中,长期工作在第一线、有创新思维、创新性地推进实际工作的人员,也是档案领域的专家,是档案本科专业协同育人的重要协同对象。[8]北京联合大学和基地依托单位共同建设了政界、学界、业界名师队伍,合作讲授课程;出版了《档案保护实践教程》等4部教材;研发了“档案服务社区”等10个实习实训常规项目,构建了“认知实践—行业实践—项目训练”实践教学体系;建立了“实践探寻—研究方法训练—完成科研项目—科研成果发表”创新能力培育体系;创建了档案管理流程实验中心和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完成科研课题,解决了北京市档案事业实际问题,科研促进教学,提升教学质量。第三,在合作中,校方和基地依托单位共享合作育人的优秀成果,齐头并进。在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指导下,经过校内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共同培养的学生,除了能够牢固掌握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外,其关键能力得到了培养,创新能力、就业能力与实践技能得到了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显著增强。基地依托单位接收到的无论是实习生还是毕业生都是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可以大幅度提高工作效能,促进本单位的整体发展。

第9篇

了解专业、了解自己

1.弄清专业内涵

不少考生望文生义选择专业,以至于入校后后悔不已。比如说信息与计算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从名字上看很前卫,因为沾上了。信息’二字,似乎就是高科技专业。但是在很多高校。这两个专业其实就是由数学和图书档案管理学等专业转变而来的。

另外,有的专业涵盖面很广,相同一个专业,在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内涵。比如西南交通大学的“交通运输”偏重于“轨道交通”,大连海事大学的“交通运输”偏向于“航海技术”,二者在学习课程和技能操作上有很大的不同。

因此,当首次接触到一个专业名称时,考生应先了解这个专业的培养目标、就业方向、学习课程等。如果钟情的是某所高校的该专业。还需要了解该校的此专业培养有没有特殊之处,或者是偏向哪一个方向。

2。了解专业特殊要求

有一些专业考虑到其学习、就业等特点,往往有一些附加的要求,如英语口试、入校后加试等。如外语类专业有的高校对考生英语成绩有要求,要求有口试成绩,有的高校建筑学、城市规划、工业设计等专业入校后要进行徒手画加试等。还有一些专业的特殊要求仅仅是部分院校有,如复旦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外交学院的田际经济与贸易、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法学、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要外语口试。

如果某所高校的某个专业有此类要求的话,未达到要求的考生不能报考,就算是执意报考,也会因不符要求而被退档。

3.参照单科成绩

结合自己的单科成绩来选专业很有必要,如果填报了某专业,却因某门单科成绩被拒之门外就得不偿失了。有的高校的某些专业对单科成绩有一定的要求。比如三峡大学填报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实验班)的考生,真高考数学成绩不得低于所在省数学总分的75%,英语成绩不得低于所在省英语总分70%;江西农业大学的生物技术(国际交流项目)要求考生高考英语成绩不低于120分;香港中文大学的基础班(享受奖学金专业)要求考生高考英语成绩不低于130分。

另外,有的专业虽然没有明确规定单科成绩,但会优先考虑某门单科成绩优异的考生,比如翻译、海关、旅游、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一般优先录取英语成绩好的考生;金融、会计、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会优先录取数学成绩好的考生;机械、电子、建筑等专业更青睐物理成绩好的考生:制药、制革、纺织、石油、食品科学与工程等专业,生物、化学成绩不好的考生就要慎报。

4.关注身体是否受限

都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在专业选择时,身体情况也可能成为决定是否被录取的原因之一。如果考生身体不合格,成绩再好也不会被录取。比如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和航海技术专业要求考生双眼裸眼视力在5.0以上;农学、林学、心理学、侦察学、生态学、考古学、海洋科学、地质工程、环境工程、轮机工程、食品科学工程等专业不招色盲、色弱者。专业是否对身体条件有限制情况。考生可参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有的高校也会将身体受限的专业在《招生章程》中进行说明。

5.找到兴趣着力点

有研究表明。性格与兴趣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从事自己感兴趣并且适合的职业,事业成功率会大大得到提高。例如数学家陈景润,有人说他教学水平一般。但在数学研究领域他却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果。原因就在于他的性格、气质不适应做老师,而活于搞研究。因此,选择专业,考生应该根据自己的性格和兴趣爱好,结合将来的职业特点来考虑。但这里所说的兴趣,并不仅仅是考生一时感兴趣的事,而是长期形成相对稳定的兴趣。比如考生性格外向,口头表达能力强,就适合报考政治、法律、社会工作等专业;考生性格内向,动手能力强,可以考虑会计、机械、建筑、计算机等专业。

6.考虑长远规划

教育是一项投资,投资需要回报。因此,从填志愿那刻起,就必须计划未来。如果本科毕业后想考研,最好选择基础型、理论型、适用面较宽的专业填报:如果更倾向于就业,最好选择一些就业情况良好的专业。还有就是充分利用自己的长处选专业,比如数学好的学生。可以选择计算机、金融学、工商管理;物理好的学生,可以选择自动化、微电子、通信工程。

如果本(专)科毕业后就直接找工作,可以首选好就业的专业。男生尽量选些工科类专业,比如车辆工程、制药工程、土木工程、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及应用、模具设计与制造等:女生尽量选些特色性专业。比如市场营销、商务外语、金融工程、物流管理、会计电算化等:如果专科毕业后想“专升本”,应该挑选一些与本科相同的专业。

选择小径:   快速定位优、强专业

普滴来讲,考生都希望自己就读的专业是学校的优势、特色专业,有一流的名师,有较强的科研实力,但怎么才能从浩如烟海的专业库中找到既适合自己,又是学校的优势、特色专业呢?以下抛出几种方法,希望能有效地帮助您快速定位某些高校的优势、特色专业。

1.对照“国家重点学科”找到王牌专业

“国家重点学科”是国家在高等院校中,对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进行详细考核后。择优确定并安排重点建设的学科。它代表了一所学校一个地区学科建设的最高水平。1986年至1988年、2001年至2002年、2006年至2007年,中国教育部开展了三轮国家重点学科评选工作。在第三轮评选中,全国高校国家重点学科总数(含覆盖)达到了1833个,其中一本院校拥有1725个,占全国的95.6%;二本院校拥有81个,占全国的4.4%。

由于我国的高等学校本科教育专业设置是按“学科门类”“学科大类”“专业”等三个层次来设置的。因此,如能读到“国家重点学科”涵盖下的专业,你将享受到优质的教学资源,再加上自己的努力,一定会让大学变得精彩而丰富起来。以下是部分高校拥有的。国家重点学科。(包括一级重点学科和二级重点学科):

除了以上列举的国家重点学科外,还有省级重点学科、院校重点学科等等,疆盖面更广。虽然其“含金量”稍逊于国家重点学科,但一般被评为省级、校级重点学科下的专业,都是该校办学历史悠久、学科实力雄厚、投入较多的专业。因而。也可以作为考生选择专业的参考因素之一。

2.参照“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找到特色专业

为促进高校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形成高校自己的特色与品牌专业,教育部、财政部拿出一定的经费支持,从2007年12月17日开始(截至2011年1月9日),先后分七批批准了有关高校的3454个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又叫“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这些专业含金量高、性价比高,其中绝大多数是田家紧缺或急需发展的“朝阳专业”。参照这些特色专业填报,是可以收到物有所值,甚至物超所值的回报。详见右表1所例举的部分高校拥有的“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