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物理的实验

初中物理的实验

时间:2023-09-26 09:33:4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物理的实验,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中物理的实验

第1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4-101-01

物理实验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理论知识很重要,但实验教学也是不可忽视的。初中学生的思维在小学与高一级学习的过渡阶段徘徊,他们趋于理性的思考问题,同时又存留小学生爱玩的天性;实验教学不但可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给他们的思维提出一个挑战。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很重要。

一、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实验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物理实验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积极性的重要手段。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一旦对某一事物激起兴趣,必然产生探究反响,此时兴趣则转化为情感。情感是心灵的窗口,它激发学生认识的形成和发展,是思想物化的重要条件。在物理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演示实验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初中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存在的物理现象有很丰富的感性认识和主观理解的片面性,初中学生年龄阶段决定了他们活泼好动、对新知识充满好奇的特点,如果我们每一节课都能给学生做一个实验,再加上幻灯机等电化教学手段,那么学生就会感到新鲜、好奇,就会喜欢上物理课。而且演示实验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渗透学科思想,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演示过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可以,这就更加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惯性”时,通过演示,用力击打一摞棋子中最下面的一个,让学生留意观察棋子会怎样运动?教学时,先引出问题,棋子会怎样运动?接着提示学生留意集中精神观察,紧接着把整个实验演示一遍或两遍,最后,让学生自己说出所看到的现象(其它棋子保持停止状态),并进行初步的总结。教师也可以通过实例来向学生说明物体表现出惯性的现象。例如,行驶中的汽车刹车时,乘客身体的上部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而脚已随着车停止运动,因此身体会前倾。同样的道理,当汽车忽然开动时,乘客会向后仰。以上实验教学设计能激发学生学习爱好,提高教学效果,能起到较好的作用。

二、实验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从本质上讲,实验能力是一种综合技能,它可以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加强实验教学,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果,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素质,还可以锻炼学习的实践动手能力。一、物理学科中许多重要的定律、概念、公式都是通过实验推理出来的,具有很强的客观性,只有学生自己能动手操作实验才能对这些公式定律理解得更加的透彻。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的普遍突出缺点是动手实验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较差,所以必须要加强实验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要鼓励学生大胆去操作实验,在实践中学会基本仪器的操作和使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

三、实验可以让学生的观察、思维得到锻炼

我们知道物理概念抽象,物理现象复杂,要从复杂的物理现象中抽象出物理本质更困难。但是如果能掌握一些正确的思维方法和观察方法,就可以使物理概念化难为易。观察和实验是物理教学基础。因此,加强实验教学,为学生提供物理情景,使学生有了观察的直观、形象的对象,可以看到研究对象从出现、发展到消失的变化全过程,或测出反应的有关数据,或在对比性实验中通过观察发现影响因素的因素,从而为对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并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观察能力做到提高。

例如,在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时,第一步,先向学生介绍实验的器材,然后组织学生设计实验来操作实验。操作时,留意观察,塑料块在空中和放入溢水杯中,弹簧的读数变化,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同时,要用小桶收集塑料块所排开的液体(水),并用弹簧测力计测出被塑料块排开的液体(水)所受到的重力,做好记录。第二步,引导学生对比空气中的和放入溢水板中两次测力计的读数有什么变化?(变小了)分析发生了这种变化的原因(塑料块受到水向上的托力,即受到浮力)。接着,受到的浮力跟被塑料块排开的水存在什么关系?并把测力计读数差量与被排开的水所浮到的重力进行比较,最后,推理出阿基米德原理,不仅深化了实验在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同时也使学生的逻辑推理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四、实验可以联系生活

第2篇

摘 要: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观察和实验是研究物理学的根本方法。物理学离不开实验,物理教学更离不开实验。

关键字:物理演示实验

在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有着不可缺少的替代作用,作为实验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是教师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做的演示给学生看的实验,是用来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积极性、建立物理概念、揭示物理规律、解决疑难问题、培养以实验为基础的思想方法和科学修养的一种重要方式,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标准示范。那么,进行演示实验教学时应注意什么呢? 本人在实验教学中,结合学科特点、学生特点,在演示教学注意并做了以下一些探索与尝试。

五忌。

一忌:随心所欲,操作不合格规范。演示实验是学生实验的样子,老师的操作态度及操作方法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如在连接电路时,导线横一根,竖一根,把电路接通了事,杂乱无章,操作忙乱无序,讲台上零乱混杂等等,对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操作态度及科学的实验方法都是不利的。二忌:准备不充分实验效果差。演示实验前不做充分准备,如:对仪器缺乏检查,不进行试做随便应付了事,至使上课时不是仪器装置有问题就是仪器规格不符合要求,要么就是演示现象出不来或出来了但极不明显,于是老师手忙脚乱,满头大汗,语言缺乏伦次,学生则垂头丧气索然无味。三忌:只管自己做实验,忘了施教的对象---学生。演示实验不同于一般科学事业的最大特点是做给学生看的,而不是为了其它。因此老师不能仅专心于实验操作而忽视学生情绪和观察效果,造成这种现象的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老师不给学生的观察提供便利,有的教师为了便于操作将整个实验装置朝着自己,学生只能看到背面或侧面还有的教师操作时站在学生和装置之间,挡住了学生的视线。二是对学生的观察不进行具体的指导,听其自然,看到多少算多少,因此学生对演示实验往往缺乏明确的观察目的,有不少学生由于不得要领及缺少及时点拨看到的就是一幅杂乱纷纭的图像。这种演示实验就是做得“再好”,学生也得不到什麽收获。四忌:实验不作分析,做毕草草了事:演示实验完成后,老师一边收拾讲台上的仪器,一边自己或让学生复述看过的实验现象,然后“言归正传”,又“照本宣讲“,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虽然也要求学生观察物理实验,但它的目的仅在于帮助理解表面知识,只是让学生记忆实验事实,让学生跟着老师的问题转。五忌:以讲代做,黑板上讲“实验”。当前有些学校由于条件限制,仪器缺乏,同时有的教师怕准备实验花时间太多及其它种种原因,于是来个干脆不做,进行以讲代做,在黑板上讲“实验”。使具体、生动的物理现象变成了空洞、枯燥无味的东西,让学生的学习兴趣荡然无存。

五争取。

一争取:成功率高。一个成功的演示实验,能起到千言万语说不清,一看实验就分明的作用,演示实验不是独立于教材之外,而是跟当前内容紧密联系的。实验的失败往往直接影响概念和规律的正确建立。所以,演示实验一定要确保成功。试做时,不只是把实验做成功,而且要考虑实行可能的教学效果,恰当的数据控制,以及临时可能产生的不利因素等。二争取:可见度高。作为演示实验,要有较大的可见度,要使全班同学都能看清楚,如实验时我尽可能做到:仪器尺寸足够大,放的高度适当,仪器中的可动部分不对着学生做前后运动,而要左右运动,有时还采取背景衬托和染色措施,例如,观察压强计里水面的升降,将水染红。对如温度计,天平、安培表、伏特表等仪器的使用,考虑到其刻度小,不便于学生观察,影响教学效果,我将实验配合使用了一些复合片、活动片进行模拟投影,这种做法很大程度上提高实验的可见度。三争取:收看率高,教学效果明显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演示实验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对物理现象有清晰的了解,通过教师的演示,启发学生思维活动,由于演示实验的特点是时间短,观察者多,因此,演示实验过程中,我以“学生猜想――实验验证――实验分析”为指导思想。如讲压强概念时,学生对液体、气体向上的压强不理解,教学过程中我安排了这一实验:首先向学生介绍了实验仪器即刚好套在一起的粗细两个玻璃试管,之后请学生猜测:若在粗试管内装水,再把细试管插入粗试管内,然后管口都朝下会出现什么现象?此时给学生一些时间思考,等到学生急于想验证自己的结论时再请学生观察实验结果,这时实验结果与自己猜想一致的学生会兴高采烈,不一致的急于想弄清为什么,此时给学生一定时间去讨论分析,同时老师适当给予点拨。这个演示实验的设计不仅使学生认识到向上压强的存在,还为培养学生科学的认识问题提供了途径。四争取:实验机会。我在教学中体会到好的“土仪器”操作简便,现象明显,能揭示物理本质,且在引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方面有它独到之处。同时鼓励指导学生利用一些废品制作了大量的学具,如用可乐瓶制作了溢水杯,用一拉罐制作通电螺线管。这些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五争取:学生参与。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把部分演示实验改为师生并进式实验,把课本上安排的验证性实验变成探索性实验,如压强概念的建立,我首先让学生亲自体验,即将削好的铅笔夹在两手中间,通过两手的不同感觉,感知压强与受力面积、与压力大小有关,此时提出问题,如何研究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问题,待学生明确研究方法后,利用学生自制的学具:小钉桌和沙盒进行实验探究:(1)保证压力相同,受力面积不同,观察压痕深浅。(2)保证受力面积相同,压力不同,观察压痕深浅。(3)分组讨论实验结果。(4)上报实验结果,师生共同分析。通过实验探究建立起压强概念。 这种探究式教学不仅使学生正确的建立起压强概念,理解这一物理量的含义,而且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还学会了科学研究物理量的方法。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实验教学是任何其它手段不能替代的,它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基础知识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它在形成和发展学生能力的过程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物理课程标准》对物理教学中的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使实验教学更好地发挥其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造人才的作用是当前物理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

第3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

虽然说物理跟我们的生活关系很紧密,但是很多学生的物理成绩都不是很理想。因此,要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就要构建一个高效的初中物理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从学生的兴趣、教师的备课以及教学方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这几个方面来对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做出了探索与尝试。

一、提高学生对初中物理的学习兴趣

物理无处不在,但是很多学生都不能很好地利用物理知识来解释身边发生的物理现象,这样会大大降低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因此,要构建高效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师就应该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讲述一些定理或规律的时候,可以简单地介绍一下发现这些定理或规律的物理学家,讲述一下他们的生平事迹,也可以讲述一下他们是如何发现这些定理的。比如,在讲到牛顿发现地心引力的时候,教师可以将牛顿是通过苹果落地的现象发现这个定理的过程生动地讲出来,加强物理的趣味性,从而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初中物理的兴趣,更好地构建出一个高效的物理课堂。

二、做好备课

每一次上课前,物理教师应该都要根据教学要求以及教学目的备好课,这样才能保证教师在授课的时候能够有条不紊地将应教的教学内容教授给学生。“不打没有准备的战”,教师应该做好课程的备课,特别是对于课程教学内容紧紧相扣的初中物理来说更是不能没有备课。初中物理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一定要与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不能为了赶教学进度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进度、学生的基础和领悟能力等,这样对提高学生的物理水平是毫无作用的。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必须结合自己班级的情况来做好课堂教学的备课,从而构建出一个高效的物理课堂,提高物理的教学效率。例如,教师在上实验课之前,不仅仅要确定好实验室是否可以使用,实验材料是否充足,还要对该实验的实验步骤进行分解,方便学生更好地做实验,减少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情况,还有教师也要提前预测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教师应该将这些内容都写进备课当中。

三、改善教学方式

物理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实验教学。物理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课程,如果只是简单地对学生讲述理论知识,学生是很难理解的。因此,要构建高效的初中物理课堂就必须要重视初中物理的实验教学。教师在做实验之前可以提前跟学生说,让学生提前准备好实验材料,确保课堂实验的顺利开展。例如,当教师讲磁极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回家将磁石准备好,最好准备两个不同磁性的磁石,这样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都用手上的磁性来演示出“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现象了,这样就更容易让学生 理解“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规律了。

1.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如果初中物理教师只是简单地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授课,是很难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的帮助,生动具体地解释一些物理现象,加强学生对物理现象的理解。例如,在讲到惯性的时候,教师可以借用多媒体来播放一些与惯性有关的短片。比如,教师可以播放当公交车刹车的时候,乘客的身躯由于惯性的作用就会往前倾的短片。还有,教师也可以播放公交车在急刹车的时候车内乘客的动作的图片,这样就可以加强学生对惯性的理解。

2.紧密联系生活,变知识讲解为生活探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指出:物理教学就是物理活动的教学,在物理课堂教学活动中不能把现成的概念公式等以成人化的描述硬塞给学生。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可以紧密地联系生活,让学生在自我研究的过程探究出结果,这样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初中物理的兴趣,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物理的理解,使学生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从而构建一个高效的初中物理课堂。例如,在讲授“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内容时,我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然后给学生提供扇子、蜡烛、电吹风、衣服架、夹子、海绵等器材,利用这些器材你如何尽快把一块叠放的湿毛巾晾干?因为学生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一会儿各组成员分工合作,有的用火烤,有的用扇子扇,有的用力甩,有的用海绵吸水,有的同时兼用多种方法等,且很投入,实验结束后各小组分别汇报成果,这时,教师只引导学生把这些方法归纳分析,得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这个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由去创造。

四、及时与学生进行课堂内容的交流

根据遗忘曲线,刚刚记忆完毕的记忆量是100%,但是在20分钟后,记忆量就减少到了58.2%。因此,教师应该及时解决学生在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以及记忆,所以,初中物理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预留5~10分钟的时间来为学生进行答疑,教师在课堂将近结束的时候就要停止讲课,对学生在课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答。及时地解决学生对课堂授课内容的疑惑,对构建一个高效的初中物理课堂有着重要的作用。

五、认真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

布置作业是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的主要手段,也是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的延伸环节,同时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初中物理教师应该认真及时地批改学生的物理作业,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解决这些问题。根据记忆曲线,在记忆后的一天,学生的记忆量就只剩下33.7%,两天后就只有27.8%。因此,教师应该尽量在布置作业的当天就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尽快地将批改完后的作业发回学生手中,这样学生才能在仅剩的33.7%的记忆量中对作业中错误的地方进行修改。而且学生在修改作业的过程中也是将学习的内容重新地记忆一遍,这样就可以加强学生对于学习过的物理内容的记忆。

总之,要构建一个高效的初中物理课堂,提高初中物理的教学效率,就应该认真做好以上的每个环节,提高学生对初中物理的兴趣,改善物理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 实验 教学质量

我们通常将课堂教学分成三个阶段:引入阶段、发展阶段、巩固阶段。对于初中生来说,物理是一门新课程,课堂引入是学好物理的重要环节,有效的课堂引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让学生的思维快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从初中物理教学大纲中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物理课都与实验有关,在课堂教学的引入阶段,使用实验教学模式,不仅能提高物理课的教学效果,还能增强学生动手动脑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实验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与难点,科学实验能让学生主动获取物理知识,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十分有益。然而,目前很多教师不做实验或实验做的很少,放弃了实验教学这种直观的教学方法,导致教学质量一直无法有效提升,并阻碍了学生形成创新能力。

一、抓住契机,激发兴趣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内容多是十分有趣味的,物理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科的自身特点,善于抓住实验契机,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背景,打造愉快的物理氛围,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有很多关于物理实验的课程,教师在设计物理实验时,应尽量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符合学生发展的实验,尽量让实验与生活存在一定的关联,以便培养学生利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能让学生对物理实验保留深刻的印象,有助于物理知识的巩固。另外,为了让每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在教学期间,教师应带领学生一起做实验,这样不仅能拉近师生关系,还能使整节课的课堂气氛变得十分融洽,让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一直保持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八年级下册《浮力》时,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做以下实验,首先教师为学生准备很多大小相同的橡皮泥与材质一样的小木块,然后对学生说:“现在让我们进行一场造船比赛,大家分别用相同的橡皮泥造船,用小木块做货物,比一比谁装载的货物多?”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纷纷动手做小船,在学生动手实验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大胆猜想,并问学生:“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这种类型的浮力问题是学生经常会遇到的问题,而且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有很大关联,通过这则小实验,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起来了,而且每名学生都得到了尝试,课堂气氛活跃,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动手实践,实事求是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实验教学是其主要的教学手段,实验教学的好坏对教学效果有直接影响,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心理特点为教学基础。新的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现阶段的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观察与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初中物理课堂引入阶段使用实验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认知,还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如在学习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一课时,教师首先应做好课前准备,包括凸透镜、光具座、蜡烛、光屏、火柴等实验器材,然后向学生演示实验,打开小灯泡,调节凸透镜和小灯泡的距离,让学生从凸透镜中观察小灯泡在光屏中的成像情况,学生观察后回答:“光屏上能呈现放大、倒立的像与缩小、倒立的像。”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调节,让凸透镜靠近小灯泡,观察小灯泡在光屏中的成像情况,学生观察后回答:“光屏上无法成像,但在光屏一侧能看到正立放大的像。”通过上述实验,教师能让学生清楚地感受到凸透镜成像的多样性,让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保留浓厚的好奇心,同时还能在学生动手实践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直观的思维画面,使学生更易理解物理知识,有助于学生对物理的进一步学习。

三、合理导入,启迪思维

物理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已经成为众所周知的事,在物理课堂教学引入阶段使用实验教学模式,其有效性是无法替代的。这个阶段的学生普遍还没有形成抽象思维,对直观事物的感知与理解能力较强,因此实验是让学生感知物理、了解物理、学习物理的基础。对于初中生来说,物理是一门陌生的课程,之前从未接触到,大多数物理实验也是初次见到,很多物理现象是从未见过或思考过的,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很快被这些新奇的事物吸引,教师通过自然而然地导入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受到启迪,在形成认知需求前提下自主解决问题,这是在物理课堂教学引入阶段使用实验教学模式的重要价值体现。

在学习苏教版八年级上册《光的折射》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做以下两个实验。一是教师让学生将筷子放入盛放大半碗水的玻璃碗中,学生从碗的周围观察筷子的变化,发现水中的筷子向上弯。二是在空玻璃杯中放入硬币,将杯子移动到眼睛看不到硬币的位置,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变,向杯中注入白开水,伴随水面的升高,学生发现硬币的位置也在逐渐上升。通过以上两个小实验,学生看到奇怪的物理现象,教师顺势导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实验中启迪学生思维,进而提高学生对物理的认识。

四、结束语

初中物理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启蒙时期,这一时期的物理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物理教师应善于利用物理这门学科的自身特点,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充分激发起来,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解决问题、分析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在初中物理课堂的引入阶段使用实验教学,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尽量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与认知规律出发,不断总结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实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自主掌握物理知识,使初中物理的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 何文贵. 初中物理探究实验教学随想[J]. 新课程导学,2013(10).

[2] 郑心合. 例谈初中物理探究实验中的教师干预[J]. 湖南中学物理,2009(03).

第5篇

实验教学是提高初中生物理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物理实验可以检测自身理论知识的学习漏洞,找到物理学习的突破点,激发初中学生对物理课程的学习兴趣,在实践中提高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1当前初中物理的教学现状

1.1初中生物理基础知识较差

初中生刚刚接触物理这一新学科,没有形成系统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思路,初中生对一些抽象的物理概念、公式、单位等理解的很不透彻,只是死记硬背,不能将所学到的知识正确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知识处于零散状态,无法融会贯通,更不能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网络.主要表现在公式运用混乱,随便套用物理模式,找不到问题的突破点,作图不规范,代表导线的线段交叉严重等.

1.2初中生学习物理的方法不正确也不合理

清晨是学生进行学习的最佳阶段,但多数学生在早读时只进行语文、英语、历史、政治等科目的学习,很少有学生进行物理学科的学习.晚自习,学生只是匆匆完成课堂上教师布置的作业,很少进行课堂知识的复习与下节课程的预习,当教师在进行新知识的讲解时,由于学生对旧知识学习的不精,不能跟上教师的讲课节奏,长期以来,学生逐渐对物理课程的学习丧失信心,失去学习兴趣,导致初中物理教学达不到预期的目标.

1.3初中物理教学模式落后

当前初中物理教学采用的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教师过于注重对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略了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课堂上,教师严格按照课本进行知识的讲解,完全不理会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存在的困难,也不会按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决定教学进度;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不能将学习问题进行及时的反馈,导致学生的物理学习受阻.

2初中物理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路径

2.1培养初中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浓厚兴趣,激发其上进心和好奇心,就能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物理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营造一种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进行独立自主的学习,提供学生的自主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第二,增设物理实验课程,使学生多接触物理实验器材,亲自进行物理实验的训练,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会让学生积累经验,在实践操作中树立独立思考的意识,形成系统的学习方法.

2.2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初中物理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初次涉及物理这一门新的学科,还存在很多疑惑与不理解,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不能过高,不能过于苛责学生,要遵循教学规律.初中物理教学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要求较高,学生只有根据基础理论知识,明确实验的目标和操作流程,老师先做实验,讲清楚每个步骤依据的原理,然后再由学生进行模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经常会犯一些常见错误,教师耐心进行讲解,指导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实验.

2.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观察力是一种有意识、有组织、有目的的直觉能力,当学生初次接触某一新鲜事物时,就会因好奇或某种目的而集中注意力对其外观进行细致的观察.观察力是后天形成的,初中物理实践操作能力对学生的观察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要敏锐地观察到一些瞬时变化.比如,当教师证明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可以发生瓶子吞鸡蛋的异常现象.实验过程如下,将瓶子预先加热,加热后瓶子内的空气会受热膨胀,将煮熟的鸡蛋剥皮后放在瓶口,一段时间后,瓶子冷却,瓶内外的空气形成压力差,在外界压强的挤压下,鸡蛋就会奇迹般地掉进瓶子.在上述实验过程中,学生有目的地对实验进行观察,从而了解整个实验过程和实验原理.老师进行实验演示后,学生要亲自进行实验操作,在实践中加深对实验原理和实验流程的熟悉程度,从根本上提高初中物理的学习质量.

2.4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要想提高初中生物理的实践操作能力,要分别从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面着手.首先,学校要调整初中物理的考核制度.当前很多学校没有将初中实验作为考核内容,一味地注重对物理理论知识的学习,导致学生不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因此,学校要将物理实验和物理理论知识的考核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考试,从思想上提高学生对物理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视;其次,教师也要改变与学生的交往方式,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改变以往学生对教师唯唯诺诺的态度,师生之间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循循善诱,引导学生积极进行物理学习,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也要积极向教师讨教,共同解决难题,提高学习成绩;最后,学生也要积极参与物理实验课程的学习,还要通过竞赛进行同学间的相互比拼,相互学习,在实验中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巩固物理知识.

2.5组织同学进行分组实验

第6篇

1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

初中物理属于理科课程,教师在讲课过程中难免枯燥、乏味,导致学生对于物理兴趣不大,物理成绩也不是很理想.其实对于没有接触过这门学科的学生来说,初中物理知识与其他学科相比较难理解,教师在台上讲解物理知识时,对于重难点讲解不够透彻,学生也听得似懂非懂,教师一味地讲,学生也一味地听,这样的讲课方式让课堂变得枯燥,气氛也不活跃,导致一些学生对不理解的知识也不愿意再提问,更别提课间找老师讲解了.而一部分学生会因为教师枯燥的教学方式对初中物理提不起学习兴趣,长期以往,不喜欢的学生一直不主动学习,而原本有点兴趣的学生受到教师的影响也降低了学习兴趣.而教师并不了解学生对初中物理学习没有兴趣的原因,过于注重书本知识,没有将初中物理带到生活当中去运用,往往导致整个学期下来,教师不满意学生成绩,学生也抵触物理这门学科.

2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原则

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是对教学模式的改革,可以通过遵循三大原则来改变教学模式,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2.1生活性原则

初中物理的基础知识来源于生活,坚持生活性原则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教师对初中物理的基础知识要从生活入手,将其带入生活当中,还原初中物理基础知识的本质,回归于生活,使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断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并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当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

2.2主体性原则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这是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关键点.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主体,过于看重教师对知识的传承作用,忽略了学生的接受作用.现代新的教学理念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让学生自主学习,满足学生好奇心,主动对教师提问,提高学生对初中物理的兴趣.

2.3体验性原则

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基础知识进行简单的讲解后由学生亲自操作,完成物理知识与物理场景的转变,同时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这是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重要体现.将物理知识融入生活场景,学生亲自体验物理知识的变化,同时引发学生自我思考,刺激学生求知欲.

3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其实初中物理的内容并不多,相对还很简单,但是对于学生来说,他们以往的学习中并没有接触到物理这门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影响着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喜爱程度.初中物理中的基础知识大多来源于生活,而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也体现在生活当中.某著名教育学家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所以初中物理教学要求学生观察生活,旨在培养学生对初中物理的兴趣,从而提高教育质量.不论什么学科,兴趣都是影响学生的一大因素,教师除了负责教给学生基础理论知识,还要负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科学,最终为国家输送人才.

毫无疑问,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是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教师在课堂上,利用设疑培养学生兴趣.比如在讲到“压力和压强”时,让学生思考一些生活方面的问题,捏气球为什么气球会变形?为什么打针的针头那么尖尖的?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到空气的重量?为什么做沙发比较舒服而坐地上就不舒服?这样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并将教师所讲过的知识点自主带入其中.同时教师也可以设计不同的课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完成对知识的理解.

首先,教师在备课时,对于教材内容进行研究、细分,把握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设计好课题增加课堂气氛,将生活中的现象融入教材,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比如在讲到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中“摩擦力”的知识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相关的道具,设定以下情景教学:准备两个完全相同的玻璃瓶,在其中一个玻璃瓶的外壁涂抹一层油,让学生去亲自体验,为什么一个玻璃瓶就能拿住,而涂抹了油的玻璃瓶就不容易拿住.这样学生就很容易联想到家里的油粘到碗边时就不容易拿住的情况.

其次,教师让学生对物理知识进行生活化的实验探究.将物理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由学生自己去论证物理知识,接触物理现象.就是让学生进行“生活化”物理实验.比如当教师的课程讲到初中物理的“静电现象”时,可以提前让学生在家进行实验,早晨醒来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就一定会飞起来.对于静电知识不了解的学生一定会感到奇怪,第二天也会在课堂上主动提出问题.然后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尽量布置需要动手操作的作业.比如教师讲完“静电现象”后,让学生在课后实验除了塑料梳子以外还有哪些材质的梳子能引起静电,或者在黑暗的环境中脱毛衣时会不会看到火花等.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作为物理实验的道具也能令学生在体验中感觉亲切,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真正做到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

第7篇

在高中各科的学习中,物理往往是学生最不愿意学的。因为高中物理不同于初中物理,它比初中物理更深入,更需要学生去研究物理思想,去培养自身的物理思维。

一、明确层面差别

不管是复习阶段,还是刚开始学习高中物理的时候,教师都要使学生明确地知道高中物理和初中物理的差别。教师这样明确地指出高中初中物理的差别之后,可以让学生有一个心理准备,并对于这些差距做好一定的准备工作,不至于在接触高中物理的时候手足无措。在高三复习阶段,更加可以绕过学生就这些差别,着重复习物理。知道复习的着重点,就会使学生在复习的时候有方向性,有目的地去复习,就会避免学生复习的内容重复,或者复习无关紧要的知识点。明确初高中物理的差别,不但在复习阶段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便捷,而且也是在学生刚接触高中物理时候的一大助力,这样有助于学生打好物理基础,打好基础之后,复习就显得更加简单容易了。教师在绕过学生明确初高中物理差别的时候,首先要注意改变学生对于物理的看法。初中物理题在一定程度上说,就是只要学生记住物理公式,就可以完整地回答出题目,并且拿到高分。高中物理的知识在初中物理的基础上不断加深,不论是公式、题型,还是定理、定义、概念都是初中的三倍及以上。学生在高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不能只是死记硬背地去记住公式及定理,而是要让他们理解这个公式是怎么来的,这些定理的含义是什么。在改变了学生对物理的看法之后,学生对日后的复习也会有明确的方向。

二、自主学习及复习的策略

高中不同于初中的一大特点就是学生需要开始自主学习,而并不是教师手把手的教学。高中的自修课开始增多,这也为大学的学习打下基础。很多学生在刚上高一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去合理安排自修课的时间,只是麻木地将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而在完成作业之后,他们对于多出的时间就不知道该干什么。教师对于这一点的做法有很多种,但是效果却都不是特别理想。要让学生懂得自己安排时间,就必须让学生有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减少他们对于游戏等一系列课外东西的兴趣和在此花费的时间。教师应该以鼓励为主,在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叛逆的青春期,有些东西越是禁止,他们越是感兴趣。教师不仅可以鼓励学生在学习上做得比较好的地方,也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外的活动中相对出色的地方,这样的鼓励方式,会让学生认为老师并没有去禁止做任何事,出于感激之情,学生也会在学习上多下功夫,而教师在学习上继续鼓励他们,让他们觉得自己其实也可以学得很好,并且可以学得更好。用这样的方式去增进学生对于学习的自信和动力,会使他们在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作业之后还愿意主动地去预习下一章的内容,这样的方式会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提升,也会使课堂活跃。在很多学生的心中,物理都是相对而言没有用的学科,所以教师可以通过提高物理的实用性,来加强学生对物理的重视程度。学生要是不重视物理,那就更别谈会主动地去学习去复习。

三、重视三个问题

在物理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重视这三个问题,那么就会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轻松畅快,在复习的时候条理清晰。(1)明确目标问题。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目标问题往往会引发很多相关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往往会忘记哪一个问题才是他们一开始想弄明白、弄清楚的问题,容易本末倒置。在学生探究问题之前,教师不妨让学生将他所要探究的问题写在一张白纸上,再将因此引发的问题写在另一张白纸上,这样就可以避免学生忘记目标问题,也可以在提问时及时提出。(2)设置实验问题。很多的真理都是在实验中发现的,学生也需要多做一些实验。教师可以让学生就一个定论去设定一组实验,并且自主地去完成。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也可以加深对这一定理的理解和记忆。(3)探究由点到面问题。在物理的学习中,有一大部分的知识都是同一个系列的,可以说是从一个点到一整个平面,甚至是一整个三维空间。对于这样的知识,刚开始的基础知识就显得十分重要,因此,学生要懂得去概括这些知识的基础之处,并且对于概括出的基础进行专项训练。这样就会使学生能够完全掌握这一个知识点,并对于由这个知识点所铺垫的知识全部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完成了这三个问题,学生在物理的复习阶段就不需要老师担心了,他们也可以做到事半功倍。

在很多时候,物理的复习就是自身物理思维的完善。教师在平时就要注意完善学生的物理思维,可以使学生在最后的复习阶段有备无患。

第8篇

【关键词】电路故障;断路;短路;判断方法

电路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而电路知识作为初中物理的重要教学内容,教师应当重视,结合当代电路教学的基本定律和知识重点,注重对学生物理知识的教学,让学生找到物理电路中经常出现的故障,寻找解决方法和解答技巧,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都要学会合理运用和分析。本文主要依据初中物理常见电路的教学理论和知识内容,对初中物理课堂电路故障分析和教学策略做一些研究和探讨。

一、 加强生活化的电路故障教学例题――培养学生对物理电路的思维意识

初中物理教师要做到有效教学,从日常生活中的教学素材入手,不断加强生活化的电路故障教学例题,培养学生对物理电路的思维意识。教师要明白,物理的教学注重观察与实验过程,实验教学是物理课堂的核心内容,也是物理素质教学理念的重要渠道和有效方法。在物理电路故障分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物理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欲兴趣,锻炼学生对“电路故障”的思维理解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研究表明,只有通过实质的实验训练,才能让学生在物理课堂中充分动用思维能力,扩展想象空间,积极主动的思考问题,养成爱动脑的好习惯,把物理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相结合,真正从实验中走进物理,学好物理。所以教师一定要加强物理课堂的电路分析和故障教学。而且,教师的教学方法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物理的效率。教师要合理地规划物理课堂的教学模式,设计严密的教学方案,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例如,如下的电路图中涉及到多个支路的工作流程,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每一条电路的工作运行机制,加深理解和忆。在该电路中,当S3闭合时,两个小灯泡由于被一条导线链接,故成断路状态。

二、 优化实质性的电路故障教学方案――训练学生对物理电路的学习技巧

物理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学科,存在复杂的理论知识,对学生的思维逻辑和动手能力要求特别高,教师要优化物理的课堂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电路”的学习效率和质量,把物理实验融入到课堂的教学中,鼓励学生把课堂上所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问题中,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综合发展。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程度与实验动手能力的积累有很大关系,教师要充分发挥“动手操作”的教学方法,在物理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活动,能增加学生亲自动手的经验,使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思想,紧跟教学的课堂教学步骤,结合课本的教学内容,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物理的发生发展过程。

传统的物理课堂呆板而缺乏新意,学生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很容易产生对课堂的厌倦和烦躁的心理,在新时代的教学体制理念的要求下,教师要努力让课堂物理“电路”故障问题变得更实际化,让复杂的理论知识直观化、生活化。另一方面,教师要注重物理课堂的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是物理课堂的灵魂,是物理教学的“催化剂”,如果课堂上没有实验,再强大的知识理论也满足不了学生的好奇心,就像鱼儿没有水,缺乏动力和活力。例如有一盏小灯,正常工作时流过的电流为2A,而电源电压为220V,求电路中的电阻值。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灵活运用公式 进行计算,得到电路中电阻值为110欧姆的结果。

三、 完善科技性的电路故障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对物理电路的分析能力

时代在进步的同时,科技在不断发展,教育体制改革后,初中物理课堂向着高效和高质量的方向发展。初中物理教师要完善科技性的电路故障教学内容,不断提高学生对物理电路的分析能力,并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物理的意识,制定有效的课程方案和物理教学内容,让学生明白物理与生活实际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欲望。物理是一门特别抽象的学科,对学生的逻辑性思维要求特别强,但是由于初中生刚接触到物理知识的学习,对探究过程和学习技巧掌握得不够到位,况且电路问题涉及到许多复杂的物理知识理论,学生在学习课堂理论的同时,还要结合日常的生活常识。教师在课堂的教学中起到引导学生的作用,要加强课堂教学实质性内容,根据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合理地设计实验方案,规划课堂步骤,构造“多元化”、“实践化”、“灵活性”的初中物理课堂。

第9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改革;必要性;路径

在新时期,为了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物理人才和不断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质量,初中物理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卓有成效的改革,但是在目前具体的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诸多已经影响到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的问题,这些突出问题急需通过改革来解决。

一、初中物理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1)初中物理教学内容多,但是课时少的现状急需要改革。虽然很多初中对于物理教学的内容和课时都是严格遵守上级有关规定执行,但是统一的规定不一定适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很多的初中学校存在明显的教材内容多,授课班级人数多,但是课时偏少的现象,教师普遍感觉无法按时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很难有效提升初中物理教学效率。

(2)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环节不足,影响学生的理论联系实践能力的培养,急需要改革。众所周知,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是非常关键的,通过物理实验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物理现象的理解,提高物理实践能力。但是,具体的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因为受到实验教学观念落后或者实验条件不足等限制,导致物理实验教学是滞后的。

(3)有的初中物理教师教学观念陈旧,并且仍然沿用了传统陈旧的教学模式,急需要改革。首先,很多的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仍然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的教学内容都只是围绕如何提高考试分数而设计的。另外,很多的初中物理教学课堂仍然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部分教师只重视对物理课本教材内容的学习,忽视了物理的实际应用,轻视了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急需要改革。虽然教材知识是学生学习物理的主要载体,但是不能全部以教材为中心,使教学内容脱离生活实际,让学生死记硬背教材所涉及的物理知识。这样不但会使得学生讨厌学习物理,而且还会养成学生教条化学习的坏习惯。

二、初中物理教学改革路径的选择

(1)物理教师积极更新物理教学观念,积极转变自身角色。初中物理教师必须确立新的物理教学观和学生观,认识到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向互动的过程。同时,教师要将教学的重心放到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上。

(2)重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运用,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趣味。一方面,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高度重视学生的物理知识运用教学,对于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要鼓励学生用所学到的知识加以分析和解决。另一方面,还必须积极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实践中适时将所授理论知识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以引起学生强烈的探求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3)高度重视和强化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环节。首先,针对当前初中物理教学实践材料和设施不足问题,学校要积极采取措施,落实经费,逐步完善实验设施的配置,以不断提高实验课的开课率。其次,教师要充分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资源,加强物理学科的实验教学。最后,教师要精心设计实验方案,并且要加强对实验结果的总结归纳,帮助学生从实验中总结知识。

(4)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及科学探究能力。教师要在物理教学备课方面下足工夫,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这样不但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春辉.浅议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J].吉林教育,2012(7).

第10篇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 学习兴趣 培养方法

1.引言

浓厚的兴趣能够激励人们不断探索,从而产生探究知识的不竭动力。学生只有对物理产生浓厚兴趣,才会想学习物理知识,并努力学好物理知识,从而更好地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初中物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目,是初中生认知世界的主要方式。

2.初中物理教学现状

2.1忽视了从整体和本质上认识物理现象的客观规律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忽视了从整体和本质方面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只是让学生识记物理中的相关原理及计算公式。初中生学习物理的方式主要有四种:(1)对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进行深入分析,然后得出结论;(2)借助数学处理方式和一定的实验数据处理物理现象,从而得出结论;(3)学生通过操作各种物理实验,并对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相关物理结论;(4)教师通过分析前人的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从而归纳出相关物理结论。

2.2重识记轻理解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部分物理教师过于重视对学生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和自主研究能力的培养。在传统的教学观念和单一的教学方式的影响下,一些物理教师运用“满堂灌”的方式授课,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而只是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获取知识,从而获取教学成就[1]。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一些物理教师对学生实行题海战术,他们认为只要多练习就能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学生成为做题机器,缺乏独立思考的空间,进而影响物理学习兴趣。

2.3重课本轻实践

当前,我国部分初中物理教师过于注重对课本知识的讲解与训练,而忽略了学生对课外知识的需求。当今世界已步入信息化时代,信息资源成为世界各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当今世界是一个多元化发展的世界,很多学科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交叉性。初中物理涉及多种学科的知识,因此,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联系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教学。物理学科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需采用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了解除物理课之外的各种信息知识。

3.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1教师应做好课前准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应做好物理课的课前准备工作,其切实关系到学生对初中物理的学习兴趣。因此,要强化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果,物理教师应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首先,为了防止物理备课不足导致物理教学失败,教师应做好课前准备。曾经有位教师在讲解《研究电磁铁》这章节内容时,想通过电磁铁吸大头针这个实验证明电磁铁吸引力与电流的关系,然而,在实验过程中,无论电流多大,电磁铁都能将桌上的大头针吸上来,这使学生对电磁铁的吸引力更加疑惑。虽然初中物理是物理学的入门课程,初中物理实验较为简单,但是,教师不能因此而轻视物理实验,而应该课前试做实验,以防课中实验失败。如果在物理课堂中,出现实验失败或者授课不到位的现象,将严重影响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3.2优化教学方式

为了激发学生对初中物理的学习兴趣,教师应优化教学方式,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授课。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运用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主要支撑的学科,物理理论都是建立在物理实验的基础上的,物理实验在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方面具有重要作用[2]。例如,在讲解物体浮沉条件时,教师应在上课前为学生做一个有趣的实验,即,将一个鸡蛋放入装有自来水的杯子中,学生会发现鸡蛋很快沉入水底,然后,教师向杯中注入一些食盐,并均匀搅拌,这时学生发现鸡蛋会慢慢浮上来,这种生活化的实验使学生对物理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诸如此类的物理实验在初中物理课中随处可见。

3.3物理理论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坚持让学生从生活现象走向物理课,并从物理课走向生活实践的教学理念,将物理理论与生活实践相联系,寓教于乐,从而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3]。其实,物理现象及物理原理与人们生活实践是密切联系的关系,物理现象时刻出现在人们的的生活实践中,例如,货物匀速、水力发电、节能减排等,生活中的物理知识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因此,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从而有针对性地教学,促使学生将物理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如在讲解升华、液化及凝固等物理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如,一杯热水会冒“白气”,冬天人们口中会呼出“白气”,然而夏天却看不到这些现象,等等。通过将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学生会对物理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3.4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目前,多媒体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具有动画及声像效果的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这不仅能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增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记忆力。例如,在讲解《磁感应线》时,教师应运用投影仪将条形磁铁的磁场展现出来,让学生能够清楚地看到小铁屑被吸引并有规律地排列着,这会使学生感到很好奇,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对物理知识的记忆能力。

4.结语

初中物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目,其广泛存在于社会实践活动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物理产生浓厚兴趣,才会想学习物理知识,并努力学好物理知识,从而更好地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邓新岳.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J].科教文汇,2013,(5):158.

第11篇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物理教师;创新能力;互动平台

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对于我国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对以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较好的解决,同时合理地调整初中教学的内容,并对教师的教学要求有了新的规范,以初中物理教学为例,进行新课程改革后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有较大的提高,教师讲课的效率与质量也有着显著的提升,这在我国教育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初中物理教师要按照新的要求进行教学,这样对学生成绩的进步与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双重的益处。

一、新课程改革下初中物理的发展概况

1.新课程改革下初中物理的发展现状

近些年,我国的新课程改革正在积极地进行,在初中教育中新课程改革的实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改革中不仅对教学内容进行完善与整改,还对教师的讲课要求进行了新的规定,在新的教课方式中更适合学生对物理知识的了解与掌握。新课程改革下初中物理教学质量已经有了一定的提高,在培养学生解题能力以及思考方式中都有较好的体现。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较为忽视,经过新课程改革后,初中物理教学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物理相关知识的能力,能够在自主思考与探索中有更多的收获,这对学生成绩的提高与未来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2.重视新课程改革下对初中物理教师要求的必要性

在进行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对于初中物理教师的要求是一项重要内容,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起到重要的作用,想要提高学生对于初中物理的学习兴趣,完善对物理教师的要求是一项必要的措施。在新课程改革中对于初中物理教师与学生交流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都有新的规定,这样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很好地改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角色关系,使学生由以往的被动者变为课堂中的主动者,这种课堂关系对于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对知识的理解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对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要求

1.提高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除了课堂上的理论内容之外,学生对于实验方法以及原理的掌握也是十分重要的学习目标。新课程改革中对于初中物理教师的新要求包括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仅掌握操作过程,还能够正确理解实验的原理及意义。实验创新能力就是在基础的实验课程上激励学生自己设计课程相关实验,例如,在进行电路设计的实验课程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基本串联以及并联电路连接的讲解后,要进一步鼓励学生运用相关的电路知识,自己设计新的综合电路,这种实验教学方法能够较好地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其对初中物理知识的深入探究。

2.完善学生的思维方式与学习方式

初中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与学习方式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物理教学中对于学生物理知识的学习与思考方式的培养有着相关要求。初中物理教师在进行相关理论知识教授的同时,要注重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物理解题需要有正确的解题思路,这样才能短时、高效地解决物理的相关问题。物理的学习不能只是死记硬背,而是需要根据不同的知识进行理解与思考,通过对知识内容的认识加以记忆。完善学生的思维方式与学习方式对于学生提高物理成绩十分必要,是我国初中物理教学中较为重视的一项内容。

3.养成的物理解题习惯

在初中教学中物理是较难的课程之一,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与应用能力普遍较差,这与学生物理解题习惯的养成有着重要的联系。养成良好的物理解题习惯能够促进学生对物理问题的掌握,这就要求初中物理老师在讲解知识的同时教授学生正确的解题思路,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解题思路。教师要在平时批改作业的过程中了解学生的解题习惯,对于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提醒与监督改正。

三、对师生间互动的要求

1.结合情景教学进行师生互动

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结合情景教学进行师生互动,根据所教授内容的情景,教师要设计与学生互动的环节,进行学习小组之间的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对学生的观点进行评价与鼓励。这样的师生互动能增进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在课堂中更加积极主动,在增强兴趣的同时提高学习成绩。

2.建立合理的师生互动平台

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中进行一定的师生互动,在课下也要对学生进行学习上的督促与关心。建立合理的师生互动平台对于提高初中物理的教学水平是十分重要的,例如,教师应该留出相应的答疑时间,使存在物理问题的学生在课下与教师进行问题的探究,这样能够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新课程改革对初中物理教学水平的提高产生重要的影响,对于初中物理教师的要求是加强学生理解能力的重要基础。教师根据相关要求进行教学方法上的完善与创新,使得现阶段我国初中物理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显著提升,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国教育会有更好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第12篇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引导初中生学好物理谈点体会.

一、联系熟悉科目,分析异同

初中阶段乃至以后的学习生涯中,物理都是一门举足轻重的科目.学生之前没有接触过物理,接触比较多的是语文、数学、英语,教师可以从这些课程中引出物理课程,让学生明白物理是什么样的科目,又是怎样的地位,需要的思维方式是什么样的,使学生在一个熟悉的课程中接受物理,在学习过程中意识到物理的独特性,促使学生了解物理和其他课程的异同,从而接受物理课程.

例如,在八年级上册的物理课本中,引言和第一章的内容都为后边的内容作铺垫.“奇妙的物理现象”、“人耳听不见的声音”都是为了让学生接受这一科目的预备章节,让学生感受到这一科目的趣味性.而后边的“物态变化”,让学生理解一些定义和概念,要分清楚“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的区别.物理课程有它的独特性,不仅要有数学思维,可以理解这些定义,也要像背诵古诗一样,记住这些定义以及名词的正确书写方式.一直到后边“速度”和“直线运动”的学习,学生更能领悟到物理和数学的共通性,从而掌握学习物理的思维方式.

二、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物理课程相对来说,趣味性很高.很多生活中常见的例子,被引用到物理课本中作为实验进行教学,能够丰富物理的可教学性,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做实验之前,教师要把实验所需要的器材、注意事项、统计方式详细地告诉学生,让学生有一个大概的印象.因为初中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还不成熟,所以需要教师进行示范.在示范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参与进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演示实验以后,不要急于给出结论,把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再分析一遍,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再由学生进行讨论,得出结论,教师进行纠正补充.这样,才能发挥实验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例如,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教师可以通过这个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首先简单介绍这个实验的目的:观察凸透镜成像的有关现象,收集实验数据,并从中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再把需要用到的实验器材一一拿出来.然后根据课本上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在安装装置的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和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哪里?学生回答:大致要在同一高度上.最后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位置,分别记录物距和像距,再由学生进行实验.在学生做实验时,教师要在一旁进行辅导,提醒学生装置的位置、移动的距离、及时记录数据等,还要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避免到了最后一步归纳结论时出现错误.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掌握物理题的特殊性

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方法有很多种,最便捷的途径就是做几道习题.通过习题,可以反映出学生在这部分内容的不足之处,有利于教师及时纠正学生的理解错误.初中物理的题型一般包括选择、填空、实验题、作图题、计算题.除了要掌握基础知识外,学生要掌握物理题的特殊性,关键时不要因这些细节而失分.计算题比较注重小数的保留位数,实验题的答案相对灵活,只要符合物理常识,结合本题的知识,就可以是正确答案.所以说,物理题既有严谨性又有灵活性,学生要意识到这个问题.在答题时,不要简单看一下题目,就觉得很难.实验题和计算题的条件都是隐藏在题目中的,一定要细心审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