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6 09:33:5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行政管理的范畴,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工商行政管理的内涵,概况地来讲,指的就是政府管理者为了更好地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专门设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并且由专门的管理部门及执法机关按照法律相应的规定,采取措施,监督并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工商行政的管理范畴,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确认和管理现阶段市场经营主体的资格;二是,对于市场经营主体的所作所为实施相应的监督与管理,以便更好的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三是,管理整个市场秩序;四是,遵循相应的法律法规,合理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五是,及时有效的对各种违法经营行为进行查处,维护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
(二)工商行政管理的地位及作用
简单的说,工商行政管理在我国经济市场中担任的主要角色是:我国市场经济秩序的监督者及执法者。其主要目标是营造并维护我国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工商行政管理的地位,主要与我国现阶段存在的经济管理体制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我国国民经济管理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工商行政管理的整个管理领域极为广泛,涉及到的管理内容涵盖广泛的知识领域,这为工商行政管理在我国管理工作中的地位奠定了重要基石。
一般来讲,宏观经济管理是国民经济管理的组成部分之一,但是,在这两者之间,既存在着相互联系,又有着极为明显的区别。例如:地方政府对于经济的管理调控属于国民经济管理,却不属于宏观经济管理。工商行政管理具备极为广泛的管理范畴,主要维护整个市场的经济秩序,它的存在,为宏观经济管理与国民经济管理搭建了相互联系的桥梁。
工商行政管理的存在在维护我国市场经济秩序的行列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同时,工商行政管理的管理对象主要是我国市场经营主体及其经营行为,对市场经营主体的监督与管理工作的开展,有利于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对于保护消费者权益有着重要作用。工商行政管理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促进完善了以下几方面的管理工作:一是,工商行政管理的存在,规范了市场主体及其市场行为,同时,对其实施了相应的监管;二是,工商行政管理的存在,促使我国建立了相应的较为完备的市场体系;三是,工商行政管理的存在,提高了市场准入的门槛,拉高了其层次;四是,工商行政管理的存在,对于稳定我国社会市场经济秩序有着重要作用。
二、我国工商行政管理地位及作用的相关认知
社会市场经济秩序的稳定,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工商行政管理在我国经济管理过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现阶段,我国工商行政管理的整个过程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而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既有内因影响,又有外因影响。就内因而言,目前我国工商行政管理的整个过程中,缺乏具备高知识能力水平的专业人才,造成管理工作执行不到位,未能充分发挥其职能。就外因来看,我国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监督管理机制存在着部分缺陷,让不法分子有空可钻进,乘机躲避了市场经济下的相关规则。
总体来讲,在内外因双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我国工商行政管理的整个过程中,出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工商行政管理的作用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对于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障没有落实到位,也未能对市场经营主体及其市场行为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另一方面,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也面临着职能泛化和模糊化、职能越位等问题,造成我国现阶段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弱化、部分管理部門行使了本不属于自己的权利。这一现象的发生,对于我国工商行政管理发挥其职能及作用,有着极其不利影响。
工商行政管理的存在,是我国经济发展趋势下的一种必然,它不仅具备相应的行政职能,而且对于维护我国市场经济秩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内外因的双重因素,造成目前其职能弱化的结果,为了更好的促进提高社会公众对工商行政管理地位与职能的认知,应该从内外因双重影响因素下手,对症下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结语
综上所述,工商行政管理的存在,对于维护我国市场经济秩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经济管理的舞台上发挥着重要角色。同时,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关于我国工商行政管理地位职能的相关思考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文章主要对工商行政管理涉及到的相关内容及其地位与作用展开了相应阐述,以期让读者更深入层次的了解工商行政管理的内涵。
(一)行政管理部门过分看重本部门利益
行政管理部门是配合学校的整体发展需求,对学校的人力资源等各项资源进行管理分配,实际上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后勤工作范畴,作为学校的一个部门,应该以学校整体的利益为重,部门利益应该服从整体利益。然而现代适合毕竟是物质社会,人们对利益和物质的需求无可厚非,但是行政管理人员为了争取自身利益,利用一些不光明的手段影响学校整体决策捞取利益的行为,不仅不利于学校人力资源有效配置,团结共事,还会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后果较为严重。
(二)高校行政管理人力资源职权定位不明确
高校行政管理属于行政管理的范畴,但又不能完全依照行政管理的方式对高校进行管理,主要原因是高校不同于社会上的其他组织,高校行政管理部门在对本校的相关发展工作做出管理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科、专业等学术方面的协调和管理,存在双重权利管理现象。
(三)高校行政管理人力资源自身责任认知错位
高校的行政管理与其他组织的行政管理一样,每个员工都有其自身的工作岗位需要坚守,有相关的责任需要承担,只有各种人力资源都能够自觉承担起自身的责任义务,才能为高校的整体发展做出更多贡献。然而,目前高校在行政管理人力资源配置上,出现了很多在其位不谋其政和不在其位却谋其政的现象,遇事推诿,越权等现象不断出现,这就是行政管理人力资源责任认知错位的重要体现,而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多半是管理部分人员的懒惰和功利心思想,没有将学校的发展放在首位,而只关心自己是否吃亏,自身的利益是否受到影响,这种不良的风气严重影响学校的发展。
二、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进行正确定位的建议
(一)明确行政管理的地位,人力资源准确配置
现代高校发展最重要的三个功能是教学、科研和成果转化,高校的一切行政管理工作都应该围绕这三项目标展开,而这三项功能的顺利发展更离不开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的正常进行。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将高校的资源进行细分和优化配置,使其在合适的领域发挥出最大的效用,在通过计划、组织、协调将教学成果、科研成果等转化为对社会有益的服务,总之,行政管理在高校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高校行政管理人力资源角色定位错位的原因之一,就是对自身工作的重要性了解不够,不能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对工作没有任何的积极性,因此,高校应该明确表示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明确管理人力资源责任,提高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做到定位明确,达到优化行政管理的目的。
(二)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让高校管理人员正确把握角色
高校的行政管理部门只是高校众多部门中的一个,高校的发展不能单靠一个部门,而是多个部门联合发展,共同作用的结果,针对目前行政管理部门过分看中本部门利益的定位现状,学校应该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让行政管理部门内部,或与其他部门之间在工作内容之外有更多的交流体验,使其互相更了解对方工作的难处,为减少工作过程中遇到问题不承担责任反而以踢皮球的形式推卸责任的行为,减少人员之间由于角色定位不准确问题而产生的纠纷。
(三)从人力资源管理优化角度,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行政管理的行为主体是管理人员,他们的素质决定着管理方向和政策的制定,关系到管理效果的高低,关系到这个学校的发展水平,因此,从人力资源管理优化的角度,提高行政人员的管理素质是帮助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进行正确角色定位的重要前提。首先,需要制定严格的人员奖惩机制;其次,要制定优胜劣汰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不断提高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优化行政管理队伍;最后,优化行政管理人力资源配置,提高管理人力资源素质,以完善的内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作为支撑。
三、总结
1、公共管理体系
一般认为,公共管理和公共管理学是有所不同的,前者着重研究实践活动领域,后者则着重研究理论领域。为了研究方便,本文不做严格的区分。
在我国,“公共管理”出现并广为使用只是近几年的事,虽然在解放前我国就引入了行政管理学的研究,但是在解放后,1952-1953年的全国高校调整中,撤消了政治学的有关学科,行政管理学也在其中。直至1979年底,行政管理学的研究才得到恢复和重建。后来国务院相关研究机构,修订了学科专业目录,将行政学、公共行政学,行政管理学从政治学归划到公共管理学中。从此公共管理学的研究体系才算正式形成。
所以在讨论公共管理的问题时,不仅仅要解读公共管理的体系构成,还要涉及行政管理学、政治学,行政学等相关的学科与行政管理关系,但国家有关部门对学科门类的编订,将公共管理学归属到管理学的门类中,似乎这个问题已经有了定论,所以本文对这个问题不做太多的讨论。
本文着重讨论的是行政和管理之间的关系、行政管理和公共管理的关系还有公共管理体系这三个问题。
1.1行政和管理的关系
管理和行政体现在人类社会活动同一过程中的两方面,简而言之就是只要有人类存在的地方即要有管理,又要有行政。而与管理不同,行政天生就具有“公共性”,一般的行政事务微观的主体要两个人以上。在传统社会中,行政就已经存在了,只是那时的行政性质和现在的国家社会行政有区别而已。而现今管理与行政遍及整个人类社会,二者究竟是什么关系,是等同,并列还是包含隶属的关系,值得深入研究。
一般来讲管理是侧重在特定的组织内,通过计划,组织、控制和分配各种资源,达到组织的目的,可以细致到具体事务的处理上;而行政则是比较宏观的,侧重于对全局的战略行动处理。马克思说,行政是国家的活动,掌握国家政务和公共社会资源活动。根据马克思的这一观点,国家在社会产生时位置就在社会之上,因此,国家行政具有宏观性,涉及到谁执政,如何执政等问题。当我们把行政定位在对全局重大事件的把控上,“行政管理”就有了特定内容和新的关系。
经过学者的多年研究,将行政和管理关系界定为:行政层级与行政性质成反比,而与管理性质成正比。即行政层级越高就越具有行政性质,而具有较少的管理性质。从横向上看,往往领导职位上的公务员更具行政性质,而非领导职位的公务员更具备管理性质。我国政府经常在行政管理中出现的不该管,管不了的事情,和不同部门的推诿、扯皮现象,都是由于在理念上没有清楚的划分行政管理角色所造成的。
1.2行政管理和公共管理的关系
行政在天生就具有“公共性质“,夏书章认为行政管理学,实际的英文原文就是公共管理学,从这个角度看,行政管理和公共管理本质上是一致的。但是行政管理和公共管理在某些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差异,这些差异表现为以下几点:
从学科分类上看,行政管理属于二级学科,公共管理属于一级学科,显然不能把他们等同看待,他们在学科内涵和外延以及研究的主、客体内容都是不同的。
从静态维度看,公共管理和行政管理都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公共管理在狭义上指的是公共管理中政府的管理,而在广义上指得不仅限于政府工作;行政管理在狭义上是仅指政府的管理,而在广义上非政府的机构也具有行政管理的职能。
从动态维度上看,行政管理是先于公共管理行动的,公共管理是行政管理的未来发展及展望。公共行政是在近代社会中发展起来的,在未来的社会中,行政管理超越公共管理的范畴,但属于行政发展的两个阶段。公共管理是由公共行政发展而来的,在未来的社会发展构成中,公共管理中又会形成行政的形式和内容。
从价值取向上看,行政管理和公共管理行政管理在实质上是有区别的。中国行政管理学有三大学派,夏书章派,郭济学派和欧阳雄飞派。其中郭济学派的影响比较大,曾经掀起了一阵“公共管理学”热潮。但此学说认为世界上没有“公共管理一说”只有少数人对多数人的管理,这是对公共管理学的曲解。各个学说知识讨论的侧重点不同,没有本质的区别。实际上,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都突出了管理的“公共”性,不同点在于侧重行政还是侧重管理。其实从实践的角度上看“公共行政管理”是既有管理又有行政,可以作为行政和管理之间的媒介。
1.3公共管理体系
以当下中国的来看,以政府为主体的公共管理是值得提倡和发展的。从政府为主体到社会为主体公共管理的历史进程中,我国政府作为管理的主体和主导作用还尚未完全发挥。公共管理是相对私人管理而言的,一方面私人行政管理是不属于国家和政府的管辖范畴,如果越界管辖会侵犯到私人的利益;另一方面,私人行政和私人管理,以及非政府组织,也有公共事务,对这些公共事务的管理也可以称作“公共管理”。公共管理可非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国家机构的行政管理,它具有权威,广泛,多样的特点,第二种是私人行政和私人管理组织结合体,它其实是放大了的私人管理;第三种是非国家机构的公共组织。我国现在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现在效仿其他国家公共管理体系的多元化是不合时宜的,所以必须要加强以政府为主导,发挥政府在公共管理的参与主体性和不可替代性,这是符合我国道德体系和社会发展水平的。
2、公共道德体系
道德可以分为社会道德,职业道德,家庭道德等等,人们通常把社会道德称之为“社会公共道德”或者“公民道德”简称“公德”,但是本文中研究的公共道德是基于社会管理体系的,不同于公德。公共管理的体系类型决定着公共道德的体系和类型,有什么样的公共管理就有什么样的公共道德。政府行政管理必然会存在相对应的公共道德,政府公共道德属于职业道德的一种。政府在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中要履行的职能包括社会管理和阶级统治,这导致了政府公共道德的特殊性。这种既体现了社会阶级属性又体现了社会管理的综合道德,叫做行政管理的公共道德或者叫做道德的公共性。它在公共道德体系中起着表率和示范的作用,无论正负方面都影响重大。
张康之教授指出公共管理
[关键词] 高校; 行政管理; 服务性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3- 0089- 02
以前,高等院校主要采用强制型管理方式进行行政管理,随着时代的变迁与经济的发展,我国的高校管理方式正在由强制型管理向服务型管理转变。高等院校应该通过一系列改革,进一步加强高等院校行政管理工作的服务性,逐渐弱化行政管理的强制性。这是目前高等院校行政管理工作的一项迫切且重要的任务。
1 高校行政管理的服务特性
高校行政管理的服务特性是指高校行政部门以师生员工等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为导向,以为师生等利益相关者服务为首要职能,通过完善的服务制度和服务体系为师生员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高质量服务的特性。高校行政管理的服务特性可以从以下角度来理解:从观念上看,行政管理者要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和服务于师生的意识;从职能上看,行政管理者将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作为自己的职责,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师生需求,并及时作出反馈。高校行政管理的服务特性在本质上决定了高校行政部门的基本任务就是服务于学生、教师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用完善的服务管理制度,不断健全高校行政管理,进一步推动高校的发展。
2 我国高校行政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服务意识和协调性
目前我国高校所实施的行政管理制度,主要受到计划经济时代行政管理方式的影响,在行政管理部门内部大家服务意识不强,各个行政管理部门之间缺少协调性。很多高校行政管理的工作人员只考虑本部门和个人利益,在工作中执行公示制度进行不到位。一些工作制度与流程没有公开化,在处理问题时怕承担责任而出现互相推诿的现象。
2.2 行政管理不到位
我国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不到位,体现在行政管理工作人员在具体的行政工作中效率低下,对工作消极怠工,办事拖拉。例如在对行政管理工作范畴进行调查研究时不深入基层,谈空话、讲大话,没有完成行政管理工作应该完成的任务。对教师和学生反映的一些问题既不上报也不解决,对师生提出的要求讲条件,以个人利益为中心。一些工作人员一味追求工作环境的优越,但在本职工作中却流于形式,行政管理专业素质相对较低。
2.3 片面强调行政管理制度的执行,缺乏合作意识
高校中一些行政管理部门过度强调管理制度的执行,对于监督制度、信息反馈制度重视不够。同时在高校行政管理中缺乏团队合作意识,各个部门工作相对独立,在一些制度的建立过程中互相掣肘,这些问题都严重地降低了行政工作的效率,影响了我国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3 增强高校行政管理服务特性的对策
3.1 增强服务意识
增强高校行政管理的服务特性,首先需要增强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原则,重视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为教师教学和科研提供充分的条件和保障。行政管理人员要增强服务意识,充分认识到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核心任务就是为师生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服务,以提高服务水平为契机,有效地推动高校的发展,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从而达到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的最终目标。
3.2 提高服务能力
抓紧提高高校行政人员服务能力,一方面要靠科学的培训来提高现有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技术水平,另一方面要靠采用现代网络技术和现代化的办公设备来提高工作效率。重视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制订系统的培训计划,采用科学的培训方式,不断丰富培训的内容,用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培训全面提高现有人员的素质,为更好地发挥行政管理的服务功能做好人员储备。对高校行政管理的硬件投入要加大,逐步改善高校行政管理的办公设备,实现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网络化,加强对高校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应用,促进高校行政管理提供更好的服务。
3.3 建立扁平化的组织结构
目前一些高校的行政管理部门机构臃肿,人员配置重叠,通过进行有效的组织结构优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高校的行政管理水平,有一些高校目前建立扁平化组织结构,扁平化的组织结构是组织结构发展的方向之一,具有管理层次少、管理费用低、信息传递速度快、信息失真率低、管理跨度大等优点。高校要逐步改变原有的层级过多的结构,尝试将部分权力下放给学校的二级学院,二级学院的管理部门因为直接与师生接触,对于老师与学生的一些思想动态和诉求掌握得比较清楚,可以为师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提高服务的水平和质量。组织结构的扁平化还可以促进组织内部信息的快速传递和沟通的有效进行。
4 结 语
从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发展方面来看,采取科学有效的高等院校行政管理模式能够促进高校办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构建以人为本的高等院校行政管理服务体系,是当前我国高等院校教育改革及发展的必由之路。
主要参考文献
[1] 范丽娟,林祥柽. 高校服务型行政管理体系探析[J]. 中国轻工教育,2009(3).
[2] 庞哲. 浅论提升高校行政管理效率的管理基点与服务方向[J]. 长三角,2010(4).
[3] 陈睿佳. 浅析“服务型”高校行政管理模式的建设[J]. 科教导刊:上旬刊,2010(4).
关键词:企业行政管理;特点;时代要求
在我国当下的社会经济发展中,我国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劳动力分工协作体系,这也使得我国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在我国逐步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当下,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已经逐步脱离传统的功能性管理范畴,成为了一种基于新经营理念的集成化管理模式,而为了能够更好的应用这一模式对企业进行集成化管理,对企业行政管理的特点及时代要求进行相关研究,就有着相当强的现实意义。
一、企业行政管理的特点
在企业行政管理工作中,由于其主要工作目的是为了通过对企业的科学化管理,实现企业行政效率的提高,这种工作实质使得企业行政管理具备着非独立性、实际性、实效性以及人性化等特点。
(一)非独立性特点
在企业行政管理的非独立性特点中,这一特点的存在与企业行政管理本身并不是企业的目的所在有着直接关联。具体来说,我们可以将企业行政管理视为企业管理手段的一种,但这一管理手段主要目的是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以此为企业谋取最大经济效益,而在这一目的的实现中,企业行政管理才会在企业中对人力、物力、财力、技术等资源进行管理,并通过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方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而这些手段都验证了企业行政管理所存在的非独立性特点[1]。
(二)实际性特点
在企业行政管理工作中,实际性较强同样是这一工作的特点之一,相比于我国政府机关的较为重视内容和实质的行政管理,企业行政管理一般会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对企业行政管理的制度、程序、环节等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与改革,这样就能够保证企业行政管理更好的发挥自身职能,这也是企业行政管理的实际性特点的意义所在。
(三)实效性特点
在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实效性特点中,这一特点的存在主要是由于企业行政管理工作需要为企业创造相应经济效益所致。具体来说,在企业行政管理工作中,其本身的管理效率需要通过企业的生产效率、资源配置合理情况等方面予以体现,由此可见企业行政管理工作本身所具备的实效性特点[2]。
(四)人性化特点
在企业行政管理的人性化特点中,这一特点的存在与企业行政管理工作中尊重员工、及时了解员工困难并为其排忧解难有着较强的联系,这种人性化特点使得企业行政管理工作通过自身的人性化服务能够较好的推动企业发展。
二、企业行政管理的时代要求
上文那种我们对企业行政管理中存在的特点进行了具体论述,笔者将在下文中结合自身实际工作经验,对企业行政管理的时代要求进行详细论述,希望能够以此推动我国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发展。
(一)人员素质的较高要求
在我国逐步迈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当下,我国企业行政管理工作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也出现了新的要求,而这一要求在企业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方面就有着较为显著的体现。在对企业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中,这一要求主要集中在心理素质、知识素质以及能力素质三个方面,其中心理素质要求行政管理人员能够具备较强的个人品德与职业道德;知识素质要求行政管理人员较好的掌握企业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的相关知识;而能力素质则要求行政管理人员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选贤任能的能力,这样才能够保证企业在新时期的健康发展[3]。
(二)激励机制的建设要求
为了能够更好的实现时代的发展,企业行政管理工作还应建设科学的激励机制,而在这一激励机制的创建中,需要以管理制度与职责体系为基础,这样就可以从物质与经济两方面保证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较好展开,并以此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与经济效益。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能够在激励机制的建设中同时进行企业福利制度的完善,还能够起到更好的激励效果[4]。
(三)管理职责体系的创新要求
为了能够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企业行政管理工作还应进行管理自责体系的创新。着这一创新的具体进行中,企业需要以新的职责分配方案为前提,并结合企业的运营特点,对职能分配通过创新职能分配框架的方式予以实现,这样就可以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创新企业管理职责体系,保证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更好展开。
三、结论
在我国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传统的企业行政管理工作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为此本文对企业行政管理工作在新时代的要求进行了详细论述,希望这一论述内容能够推动我国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相关发展,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的较好提高。
作者:李倩 单位:唐山三友集团兴达化纤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高利娟,李永成.基于企业行政管理理念的政府行政管理思路初探[J].中国城市经济,2010,07:277-278.
[2]徐济益.企业行政管理课程教学探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23:125-127.
关键词:合理设置;企业行政管理岗位;企业行政效能
企业行政效能是指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内容的行政管理组织架构、企业相关规章制度及企业行政管理行为等方面的效能,实现企业行政效能就是企业能够在具体的行政工作中用最小的资源投入获得最大的行政管理目标,实现行政资源的优化配置。岗位的设置是行政效能提升的基本途径,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
一、合理设置企业行政管理岗位对于提升企业行政效能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企业人员明确自身的职责范畴
合理的岗位设置能够让企业的管理者和企业职工明确的了解到自身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任务以及相关的职责范围,从而让企业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与自身的岗位真正的对应起来,建立相关的链接,保证企业组织中的每一位人员都能够在自身的职责范围内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的优势和能力,更好的实现任务目标,提升企业行政效能,更好地推动企业发展。
(二)有利于企业目标的进一步细化
通过合理设置不同的企业行政管理岗位,能够将企业制定的行政管理部门任务目标进一步细化分解,将任务目标分解为相关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目标,这样不仅能够更加明确企业制定任务的目的,而且可以全面提高企业完成任务目标的效率,对企业行政效能的提高和企业综合素质的加强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有利于增强企业管理效能
合理的企业行政管理岗位设置能够让企业员工明确自己所在岗位的岗位职责范畴,这样企业管理者就可以根据这种明确的岗位职责范畴对企业员工进行管理和人力资源优化,从而大幅度的提高企业管理的工作效率,增强企业管理效能。
二、合理设置企业行政管理岗位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一)目标统一,统一指挥
目标统一是合理设置企业行政管理岗位的首要基本原则。在企业行政管理组织机构中,在纵向要做到上下贯通交流一致,在横向要做到左右协调互相配合,从而将企业行政管理结合成为一个科学合理的有机整体,并且在这个有机整体内,局部目标要绝对服从整体的目标。并且在企业管理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由一位上级主管负责指挥,切忌多头领导。
(二)分工合作,信息畅通
分工是实现企业行政目标的有效途径,通过分工能够充分地发挥企业行政管理组织中各个人员的最大效能,从而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更好地提高行政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因此要针对不同的工作和任务,将行政管理组织中的工作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明确各个分工的工作范围和工作目标。需要注意的是,分工不并意味着在工作中独立操作,而是要在紧密的相互配合中进行协调合作,共同的为实现目标而奋斗。并且要保证信息的畅通,要建立各个分工部门之间互相传递信息的渠道和网络,更好的为协作交流提供便利。
(三)管理层级设置合理,精干高效
管理层级是根据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控制幅度来制定的,管理控制幅度是指一个管理人员能够直接管理指挥的下级人数。管理层级较多会影响企业决策的效率,管理层级较少则会导致集权的现象出现,因此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控制管理幅度,合理的设置管理层级。另外企业行政管理层级在工作中要遵循精干高效的原则,在人员的配备比例上要做到科学合理,符合企业发展要求,在权利的分配上要遵循适度原则。
三、合理设置企业行政管理岗位的措施和途径
(一)根据企业实际需要合理配备企业行政管理人员
合理设置企业行政管理岗位的首要要素就是要对企业行政管理的人员进行确定。
在行政人员数量方面,根据企业管理制度的一般规定,企业组织中行政人员数量一般占该企业组织总人数的10%左右,也就是说,如果企业有400个人,那么合理的企业行政人员管理组织人员应该在40人左右。这40个行政管理人员要合理的分配到人事部、财政部、采购部、秘书处和信息档案管理处等部门,如人事部要有2人负责,财政处要2名会计和2名出纳,信息档案管理处1人等,这样的人员数量和分配比例能够更好的发挥企业行政管理的效能,使企业行政管理组织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其他部门的发展。
在行政人员素质方面,首先要求行政人员在思想上要具有良好的工作精神和服务理念,这样才能够符合企业行政工作的高重复性和烦琐性的要求,安心的做好本身的行政工作。其次,行政管理人员要具有较为丰富的相关工作经验,尤其是人事部、财政部等部门,除了要求人员的专业知识能力以外,还要具有较为丰富的相关经验,从而更好的开展相关工作。最后,行政管理人员还要具有较好的适应能力和灵活的应变能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部门的设定、生产重点的变化以及销售范围的改变等等都会对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产生影响,相应的行政管理工作也会发生一些突变,在这种情况下,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的行政而能源能够更好的控制和完成行政管理工作。
(二)合理科学设置行政管理岗位
岗位的数量和人员的数量不是一个概念,岗位的设置之后,每个岗位的人员数量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确定,但是岗位的设定一定要做到全面合理,并且有利于企业资源的优化整合。首先要明确的一点就是要认识到岗位的人员饱和度,根据工作任务的饱和度对每个岗位的员工数量进行合理的安排,让企业行政管理中的各个岗位都达到饱和,这样不仅能够保证企业资源的有效配置,而且能够杜绝人浮于事的现象。其次要根据工作环境的变化合理的调整设置行政管理岗位,岗位的设置不仅要受到工作量的制约,而且工作条件和环境的变化也会对其产生影响,如随着计算机的广泛使用,相关文员类的人员配备就应当相应的减少。最后,每个企业行政管理职能是不同的,但是一般来说,行政管理职能大都包含制度制定、资产控制、后勤服务、基本建设以及文档会议管理等方面,在对行政管理岗位进行设置时,要了解各个岗位的行政管理智能,根据职能对岗位进行有效设置。
四、结束语
合理的设置企业行政管理岗位对于企业行政效能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岗位设置不是一成不变的固定模版,而是要遵循动态发展和灵活性的原则,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过程进行合理的设置和修正,从而保证企业行政管理组织对各种变化的高度适应性,提升企业行政效能,为绩效的提高和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郑斌.关于量化企业行政管理岗位考核的思考[J].管理观察,2010(34).
[2]刘萍,藏立娜.合理设置企业行政管理岗位提高企业综合素质[J].商业研究,2006(09).
[3]彭旭平.探讨我国企业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措施[J].中国经贸,2013(02).
关键词:工商行政管理;功能;作用
引言
政府在行使市场监督职能过程中,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并且,在市场监督体系当中,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也是极其重要的行政执法力量。这几年,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下,工商行政管理发挥出职能作用便显得极其重要。利用规范有效的工商行政管理,并加以实施,能够使市场监管得到强化,进而促进市场经济的稳健发展[1]。但是就现状而言,工商行政管理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市场监管法律不具完善性、市场监管体制不规范以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职能转变不到位等。鉴于此,本课题对“工商行政管理功能与作用”进行分析具有尤为深远的重要意义。
1.工商行政管理概述
工商行政管理便是指国家为了对市场经济秩序进行建立与维护,从而以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为途径,按照法律法规对市场主体与市场行为进行监督管理与行政执法的一种行政管理手段。在国家经济行政管理中,工商行政管理是其职能之一,也是国家经济行政监督管理中的重要组成成分。国家在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基础上,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对市场主体及行为进行监督管理与行政执法,进一步使市场经济秩序实现有效维护。
工商行政管理具有以下几大较为明显的特征:
(1)基于主体,工商行政管理是有特定性特征的。而国家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作为工商行政管理的主体,外在的一切机构或单位,均不可视为工商行政管理的主体。鉴于此,工商行政管理的性质、职能以及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决定了工商行政管理的特定性。
(2)基于客体,工商行政管理是有限定性的特征的。在客体狭义上,工商行政管理可视为市场主体与市场行为,其中有市场主体准入、退出、竞争以及交易行为等[2]。另外,工商行政管理的客体领域不能进行扩大化解释,工商行政管理机构不能对企业内部的合法经营活动进行干预。换而言之,即为工商行政管理只在市场经济秩序的范畴之内存在,监督与控制的对象是参与进社会经济活动之中的市场主体和行为,实施行政执法处理措施的对象时违法国家法律法规与政策允许范畴之内的经营。通过监督、控制及处理措施,能够让市场秩序和公共利益得到有效维护,让市场经济活动能够得到稳健的发展势态。
(3)存在确定性。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实施有效维护措施是工商行政管理最根本也是最主要的目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通过实施与其有关的法律及法规为基础,进而履行对市场经济活动实施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的智能,让市场经济可早日获取开放、统一且井然有序的运行及发展。
(4)从内容上分析,工商行政管理具有强制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直接以与其有关的法律法规为依据,进而对市场经济履行监督管理与行政执法职能,并且当中的行政执法行为和监督管理均存在行政法律效力,强制性特征尤为突出。
2.工商行政管理功能分析
2.1从政府职能角度看工商行政管理的功能
工商行政管理作为市场监管部门,其主要功能体现在一下两大方面:
一方面, 对市场规则进行制定或者参与制度。其中,市场规则为国家以市场经济运行机制所存在的客观要求为途径,进一步制定的。其市场运行的主要准则有:法律、法规、公约以及契约等,通过这些准则对基于市场主体当中的市场行为得到规范与约束,进一步让市场行为能够朝制度化、规范化与有序化方向实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对企业登记进行制定或者对市场规则参与制定的基础上,再与相关的法律法规相结合,对各方面的规章制度加以制定,例如:消费者权益保护、广告商标、反垄断以及反不正当竞争等。进一步使得市场主体得到规范,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同时,也使得市场主体经济能够有法可依,降低市场主体的违规违法现象。
另一方面,使市场秩序得到维护。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中,加强市场监管与维护市场秩序是其最基本的职责,也是市场经济得以稳健运行的重要保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坚持开展集中整治的过程中,与长效机制的建立相融合,对市场秩序进行有效规范与大力整顿,并对建立规范市场主体行为进行积极探索、对市场经济行为进行规范以及对市场竞争行为进行规范等,从而使得监管执法效能得到逐步提升,最终达到市场秩序得到有效维护的良性目的。
2.2从市场经济看工商行政管理的功能
基于国内市场监管体系,其主导力量是行政执法。我国实际情况对行政执法部门在整个市场监管中的地位与作用加以决定。从某种层面上分析,我国人民对政府的依赖性是非常强烈的,因此政府在广大民众的期望与信任中,便需要在市场监管当中承担起更重大的责任。但是,由于我国行业自律组织在现状之下其公信力还尤为不足,市场影响力也不够深远,因此其作用无法充分有效地发挥出来[3]。由此可见,行政执法是现状之下我国市场监管的主导性力量。基于市场经济层面,工商行政管理的功能大致上表现在以上几个方面。
其一是,基于市场经济条件,市场监管为政府的主要职能。其二是,工商行政监管部门为政府的重要职能部门。其三是,市场监管职能的实施者是工商行政管理。因此,基于市场监管体系,工商行政管理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3.工商行政管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探究
3.1市场调控与管理作用
市场调控与管理作用是以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出台政策为基础,进一步将法律与行政手段加以运用。
其主要作用包括了:为市场主体准入提供有效的秩序保障、对市场主体的交易行为秩序进行监控以及对市场竞争秩序进行维护。其中,之所以对市场竞争秩序进行维护,是因为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的主要目的是获取利益,但是市场经营者为了自身能够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得到有效保障,便产生了部门、行业垄断等一系列形式。如果这些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危害性的垄断行为无法得到遏止,则市场秩序会遭受严重损坏,进一步让市场主体体系处于严重失衡状态。因此,为了使这种垄断行为能够规避,我国政府颁布了一些具有时效性与科学性的法律法规,与此规范市场,对市场调控与管理起到显效作用。
3.2工商部门监督检查职能作用
工商行政管理执行部门想要做好市场秩序的规范工作,便需要采用各种合理手段,例如: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以及事后监督等一系列现代化监督手段,进一步对市场主体经济行为的各环节的运行情况进行充分掌握。对于一些有违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加以约束与惩治,使得市场经济秩序得到有效规范与整顿,对消费者的权利实行有效保护,让市场经济秩序的监督力度能够获得实质性的保障。
3.3基于市场经济秩序维护中的协调职能作用
一方面,在对市场经济秩序中的各种关系进行协调的过程中,必定会涉及到法律法规与道德理论,而将两者相结合并加以使用便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市场的不规范,工商行政执法部门需要充分利用法律法规实施强有力的执法工作,对于经营主体所造成的违规,依照情节轻重给以适当惩罚。另外,在工商行政管理时间中探索并建立全新的管理方法与措施也表现的尤为重要。通过不断总结经验与教训为有效途径,为市场行为的规范化与科学化奠定坚实的基础,让经营主体能够早日进入规范管理轨道。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多种兴新产品与行业逐渐兴起。在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的基础上,工商行政管理便需要对这些产业及行业进行协调与整顿,并对全新的市场行为方式进行规范制约[5]。也需结合实际,对具体情况实施具体分析策略,使用法律法规对新市场主体之间的新型法律关系进行规范。同时,还可以以行政执法为基础,进而对市场主体各方面的内容进行协调,例如:广告、商标、合同以及消费者权益等,充分认识并掌握新型经济利益关系,使得经济市场的公平、公正、公开原则能够充分展现出来,进一步促进经济市场的健康发展。
4.结语
通过本课题的探究认识到,想要充分了解工商银行的管理功能,便需要从政府职能与市场经济两大角度入手。其中,从政府职能角度可知工商行政管理作为市场监管部门,不但制定或参与制定市场规则,而且还使市场秩序得到有效维护。当前,工商行政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市场监管法律不具完善性、市场监管体制不规范以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职能转变不到位等。因此,便需要加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执法理念、完善工商行政管理法律体系以及坚持改革创新,探索出全新的监管方式等。以此使得工商行政管理功能与作用发挥到极致,进一步为社会经济的稳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作者单位:杭州杭氧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张国山.工商行政管理的监管逻辑[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10,06.
[2]张峰.工商行政管理的文化功能视阈[J].中国集体经济,2009,01,25.
[3]徐娜.工商行政指导制度探析[J].黑龙江科学,2013,11,15.
一、高校行政管理的概述
高校行政管理,是指高校在确立学校工作目标之后,在一定的规章制度基础上,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和措施,使得高校的各个行政部门充分地发挥其管理职能,从而实现行政管理的工作任务。
高校的行政管理属于行政管理的范畴,因此,高校行政管理具有一般行政管理的法制性、服务性、组织性以及权威性等特点。由于高校的行政管理还具有极强的学校性,是行政管理当中较为特殊的一个领域,因此,高校的行政管理也存在特殊性,主要表现在管理主体的专业化和管理客体的多样化两个方面。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位于山西省的省会太原市,是一所独立学院,商务学院下设有会计学院、管理学院、信息学院、电子商务系、文化传播系等共12 个院系,其中本科专业有50个,是我国独立学院中的一所著名高校。[2]近几年来,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得到快速发展,但由于院系庞大、专业繁多,山西大学商务学院的行政管理面临着多方面的问题。
二、高校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一) 高校的行政机构膨胀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的行政机构与我国政府的行政机关相似,该校的行政机构也出现了膨胀、精简、重复膨胀的现象。面对这种情况,商务学院曾进行了多次的精简,但自然而然就会重新陷入到膨胀循环圈之中。导致行政管理人员增加、职务重叠、权责不明,给高校带来了人力资源和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
( 二)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商务学院的行政管理机构当中,还存在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普遍较低的现象,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我国高校的办学理念深受传统办学理念的影响,重教学、轻管理,商务学院也一样,近年来,尽管教学质量、师资力量、教学设备等得到大幅度提升,但是行政管理的水平依然没有起色,导致行政管理越来越不适应高校的发展,被忽视的行政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得不到提高。
( 三) 行政机构内部权力泛化
高校的行政机构内部存在着严重的权力泛化现象,这一现象也是目前高校行政部门中的严重问题之一。泛化现象使得高校的教师业务诉求得不到满足,意见和建议也得不到重视和采纳,学术权力日益下降。对任何一所高校来说,学术管理的权利都是独立的、自治的,不容侵犯,但行政机构的内部权力泛化,无形之中就严重影响了学术权力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 四)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待遇较低
从事高校行政管理的工作人员学历和素质都比其他领域的行政人员低,在高校教育分配制度不断改革的情况下,高校的行政管理人员与高校教师之间的待遇差距越来越大。使得高校的行政管理人员流失严重,不少行政管理人员还有教学工作,使得高校行政的正常运行受到严重影响。现阶段不少高校的行政管理人员年龄普遍较大,学历低,在高校氛围中,自尊心受到严重的刺激和挫伤,影响行政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 五) 高校的行政管理方式落后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的行政管理方式比较落后,目前的行政管理采用的是逐层管理的方式,这种方式深受传统行政管理的影响,行政管理人员在管理工作中墨守成规,严重影响了商务学院的行政管理效率。
三、提高高校行政管理效率的策略和措施
( 一) 精简高校的行政管理机构
尽管山西大学商务学院有对行政管理机构多次精简,但又重新陷入膨胀之中。因此,商务学院要想有效地精简行政管理机构,就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进行。一是撤除那些业务能力差、没有工作责任心、素质偏低的行政管理人员; 二是将行政管理机构中职能比较接近的部门撤除,进行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整合; 三是制定严格的行政人员定员、定岗制度; 四是采用行政干部任用期、轮岗制度以及退休制度等方式; 五是进行行政机构的精简和调整,减轻行政管理工作的内容。
( 二) 有效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高校行政管理机构中,不少行政管理人员深受市场经济的冲击以及物质、权力的诱惑,在行政管理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丧失了行政管理的职业道德。在行政管理工作中,以权谋私的现象十分严重。因此,商务学院要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对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要十分重视。一方面,商务学院需要通过教育、规章制度等方式增强行政人员的道德素质和职业素质; 另一方面,行政管理部门也是一个服务部门,商务学院需要通过各种方式转变行政管理人员的办事理念,增强对行政管理机构的重视,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
( 三) 构建完善的行政权力制衡机制
不少学术界的人员认为,高校的行政管理权力与学术权力是对立的,在进行高效的管理和发展过程中,应该把两者完全割裂开来。事实上,高校的行政管理权力和学术权力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一所高校的行政管理质量会对学术方面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商务学院要提高行政管理效率,保证学院健康发展,需要对行政机构的权力进行控制,构建科学合理的行政权力,制衡、压制行政机构内部权力的泛化,为学术权力的执行和开展留下一定的空间。
( 四) 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各大高校要想提高学校行政管理的水平和质量,就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行政管理和服务理念,把行政管理的工作重心从行使权力转变到为师生服务上来,为高校的教职工和学生办实事,提高服务效率,改进服务质量,为高校创造出一个和谐的工作和学习氛围。
( 五) 改善行政管理人员的待遇
高校要想留住行政管理人员,避免行政管理人才的流失,就需要让行政管理人员在工作中找到归属感。一方面,高校需要加大对行政管理的经费投入,缩小行政管理人员与高校教师之间的待遇差距。另一方面,高校在提高行政管理人员薪资的基础上,采用激励制度、评职称制度等方式进行适当的鼓励,激发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创造舒适的工作氛围,让行政管理人员在工作中找到个人的目标,实现自身的价值。
关键字;公共行政;公共管理;区别与互动;
【中图分类号】D035
公共行政在十九世纪末成为了一个单独的学科领域;而公共管理则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兴起。在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二者有着一定的区别,又有着本质的关联。下面我们就来简单的分析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的区别与互动。
一、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区别。
第一,内涵区分。公共管理的主要核心是政府管理,有着多元化主体的基本特征,是以公民社会为基础的管理体制。公共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这是一门学科,也是一种新的学位教育方式。公共管理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是把公共行政作为基础,将管理学、经济学一级政治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进行整合,主要涉及政府以及非政府组织等公共事务。而公共行政则是把刚性规范以及固化原则作为基本的支撑,主要依托于政府主体开展相关的政治统治工作,是国家行政机构根据法律规定开展相关社会公共事务的活动。笔者认为,公共行政主要把政府、法律法规等授权组织机构作为主体,把国家、社会以及自身的相关事务作为客体,根据法律法规展开相关决策、组织等活动的科学体系,有着工具性以及依附性的内在本质。
第二,主客体区分。首先,主体区分。主体就是行为的实施者,可以是单一亦可是多元化的。公共管理主体多呈现多元化,主要以政府、非政府组织以及其他社会组织为主。根据自身的业务范围,对责权范围内的事项进行统筹协调,享有法律范围内的权限自由。公共行政的主体主要为政府以及其他法律授权的相关组织,主要依靠政府代表的相关机构。大多数主要把政府作为单一的主体。其次,客体区分。客体对象主要就是指主体行为的主要内容。公共管理主要重视社会性,对公共服务、公众的参与性以及政府的行政事务的公开化等责任与义务的履行,主要彰显了客体的社会性。公共行政较重视其公共性,对公共权力与利益的执行与维护较为重视,主要有着工具性。权威性以及规范性的基本特征。公共管理的客体有着多样化的特征,在不断的变化与拓展中有着具象化的形式。公共行政有着动态性的特点,主要针对社会发展的实际问题为方向,通过其他学科知识的引入,主要包含着公共管理以及行政管理等领域。公共行政的客体有固有的管理程序,把民生利益为主要导向,维护公共利益是公共行政的主要表现。
第三,内在区分。首先,管理目标区分。公共行政对机构、过程以及程序的管理较为重视,属于内部取向;而公共管理则对项目、结果以及绩效的管理较为重视,属于外部取向。其次,管理体制以及运作模式的区分。公共行政对具体的计划、组织以及指导等基本技能的运用较为重视,主要强的是政策的科学化;而公共管理则更加重视管理的市场化模式。
二、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互动关系
公共行政在历史的舞台上一直是政府公共部门管理的重要理论。在其发展历史中,经历了传统的公共行政学与新公共行政学说的形式改革。作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国际流行的行政改革主流的新公共管理,对传统的公共行政带来一定的_击,这种全面的公共部门管理方法取代了公共行政模式成为了新的管理理念。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在发展中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第一,公共管理模式与公共行政的主体都是社会公众事务进行治理,二者的管理初衷是一致的。公共管理主要是通过多元化主体采取合作管理模式开展社会治理,把公共行政中的精华与社会管理进行了细化处理,把行政管理与社会管理充分的融合在一起。
第二,公共行政是一种政府管理模式,公共管理模式的核心主体则为政府作为主,其他非政府组织作为复制管理。公共管理的主体基本上都是以组织的形式表现的。而公共庞合作系统中的组织要通过核心的、关键性的管理部门达到提高组织整体一致性的根本目的,其组织行政有着公共性的特征。公共管理模式中的组织对其行政管理有着共同管理的权利,其行政价值有着中立性的特征,把公共行政在表现形式上转变为实质的将行政管理模式,根据公共管理组织的相关服务内容、社会治理的实际需求等因素构建行政模式,将公共服务与合作治理有效的融合起来。在公共管理中的相关管理工作是社会治理的实际的、共同需求体现,可以通过合作管理模式的表现出来;公共管理行政有着科学化、技术化理论思想,注重与合作活动的开展,彰显着合作之间的信息沟通,通过社会道德体制,优化、完善公共管理活动的开展。
第三,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有着规范性的本质特征。在开展具体的活动过程中,二者都严格的执行着相关的规章制度,有着一定的规范性特征。把管理机构作为基本的、主要的活动机构;
第四,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的主要目标有着一致性的特征。在社会治理的实际过程中,二者都是将公共利益作为基本的工作目标,开展活动的过程中贯彻执行着公平性、公正性以及透明的性的政策宗旨。
第五,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工作在形式上都属于服务行政范畴之内。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都是一种社会管理的行政手段,二者有着本质的联系,都属于服务型社会治理模式范畴。
结束语:
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二者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历史与时代的二者的影响与作用下,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有着相互对立的层次也有着内在的无法割舍的必然联系,二者之间的区别与互动等错综复杂的关系会社会治理与改革带来极其重要的影响与启示。
参考文献:
[1]朱晓红,都英杰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内涵的比较与争论 [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78.79.
[2]陈庆云,曾军荣,郑益奋.关于公共管理基本理论的几点思考[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2(1):456.457.
一、法制资源:工商行政管理的能量之源
法制资源,意指法律制度的总和,是国家立法机关通过立法活动生成的、调整社会关系的所有法律制度的综合。从根源来看,法制资源来源于客观存在的社会现实,决定于一定物质条件的经济基础。从表现形式来看,法制资源体现为各种各样的法律法规规章等器物法律制度,直接或间接调整社会关系的各种成文法律制度。法制资源,是实现“有法可依”的前提。
工商行政管理以法律赋予的职责对市场经营主体和市场行为进行监督管理,是一个法制资源运用的动态过程。从管理者一方而言,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受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的赋权,掌握了一定量的法制资源,然后以其职能,监督管理市场经营主体和市场行为,当发现市场经营主体和市场行为中的某一行为与法制资源中的某种模式相符时,管理者以法制资源所设定的模式对该行为进行调整,如果该行为违背法制预设模式,则对该行为进行矫正、摈弃。管理者通过这一动态过程,将法制资源从上层建筑范畴传输到经济基础的范畴,形成一种作用,推进法制资源的运用、完善与发展。从被管理者一方来说,他们通过行为组成了复杂的社会关系,构成了法律所要调整的对象。被管理者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从事某些行为,当其行为僭越了法律所允范围,被管理者就将受到法律的制裁。被管理者的这一动态过程,产生了问题:由于被管理对象是广泛且变化的,行为模式不断发生变化,而能被归入法律调整的行为却是相对固定不变的,出现了某些实际行为无法可调、无法可依。
从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双方的动态变化中看出,法制资源应该是不断丰富的,且必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发展壮大的。正是这一客观需求,法制资源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开展市场经营主体和市场行为监督管理提供了源源不绝的能量。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经济发展速度的提升、经济结构的推进调整,工商行政管理实践也便遇到了许多新问题。从市场经营主体方面来说,随着网络的建设发展,网络经济兴起并不断发展,出现了共享经济等新业态,对网络经营主体行为的规范调整成为工商行政管理的新课题;在市场竞争主体聚散离合发展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垄断现象,产生了对垄断经营主体行为的法律规制问题等等。从市场行为方面来说,近几年,食品安全、新式广告经营、商标国际拓展等等领域产生了许多新法律问题,这些新问题大多面临着难有法律规制的困境。因此,法制发展与时俱进成为推进工商行政管理的应然要求。
二、法治价值:工商行政管理的力量之核
法治,它所确立起的社会秩序是以法律为至上准则,人们的普遍行为都活动在法律所设置的范围内,从器物层面到精神层面,人们不是以“人治”中的那套规则来遵守,而是树立起崇尚宪法、崇尚法律、以善法为最高权威的意识,自觉遵守法,并以法自律。当法治让人们的行为走上一条规范且有秩序的轨道时,法治的价值将凸显。
工商行政管理机關作为国家一个执法主体,力求实现法治所具有的各种价值,并且以这些价值为核心,构建、推行各种管理制度,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序、健康、安全发展。
工商行政管理监管的阵营在“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又与法治紧密关联。市场经济是法治化的经济,崇尚自由竞争、公平交易、理性消费、守法经营、诚实守信等信条理念,因此,工商行政管理所承担的职能中,创建、推行的制度皆应体现这些理念,促进市场经济内含法治价值的实现。从市场主体准入方面看,推行行政许可制度,是为了让各进入市场的经营主体平等地接受竞争;设立注册登记制度,将各市场经营主体置于管理部门的监管下,益于秩序价值的发挥。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承担公平交易管理,运用执行《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涉及公平交易的法律法规,着力追求自由、平等、秩序价值;承担商标广告的监管职责,运用《商标法》《广告法》等法律对商标、广告进行监管,体现对利益分配的制衡,倡导有限制的自由;对消费者实施保护,体现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具有以人为本的人权保护价值。在执法监管方面,以《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据开展执法活动,体现程序正义、权力制约、以人为本的理念,高度融合法治要求,充分体现法治价值。
三、尚法而为:工商行政管理的固本之基
推进法治化建设,最终目的是让法律凌驾于一切之上,让法成为一切可调整行为的规范准则;同时,在行为主体意识中形成遵法而行、尚法而为的理念。工商行政管理,说到底,就是以行政手段运用法制资源开展管理的一种动态社会管理活动,离不开的还是法。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被称为“经济卫士”,监管着市场经营主体从准入到退出的全过程,监管着流通领域里的市场行为,在职能上,首先就要求其依法行政。工商行政管机关应用法武装自己,严格按照“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求开展执法监管活动,在管理行为实施的过程中树立起崇尚法律、尚法而为的意识,无论是在实体问题,还是程序问题,都严格依照法律办事。从另一方面讲,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实施并执行着法学部门法中经济法、商法、知识产权法等部分或全部的规定,而这些部门法又与市场经济息息相关,深刻左右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只有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自觉在法的规则作用下行政,才能正确运用法律,准确监管市场经济,准确传递法治理念,实现法的治理。
参考文献:
[1]莫于川.法治视野中的行政指导.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11.
[2]陈季修.工商行政管理职能论析.中国行政管理,2009(1).
[3]马怀德.法治政府特征及建设途径.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8(2).
企业行政管理是指依靠企业行政组织、按照行政渠道管理企业的一系列措施和方案。所谓企业行政组织,是指企业的行政组织机构。行政渠道则主要指企业行政组织机构内上下级的领导与被领导的隶属关系,如公司总裁~部门经理,项目负责人等的等级系列关系。行政管理的手段通常包括行政命令、指示、规定、奖惩条件等。
(一)企业行政管理的特性
1.权威性。企业行政管理的有效性是建立在企业内部组织机构的上级权力与权威基础上的,上级行政机构没有相应的权力和权威就不能下达命令、指示或规定等。但还要指出的是,现代企业行政管理的有效性还要取决于上级权力是否运用得当和下级的是否服从等诸因素。
2.及时性。由于企业行政管理是用命令、指示等来调整人、财、物、产、供、销等生产经营活动,故其手段和方式直接具体,而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同时又配以对违抗管理的惩罚措施,因而能迅速发挥作用;而通过经济手段进行管理或通过思想政治工作达到管理目的时,则必须有执行~反馈~调整执行的操作过程,因而常发生滞后。因此,在企业大量日常性经营处理及人事处理中,或企业遇到突发事件以及企业环境不稳定时,行政管理就能发挥重大作用。
3.纵向性。因为企业行政管理主要是通过企业行政组织内部的隶属关系进行自上而下的纵向指挥和协调,往往是企业上级行政机构对下级的指令性要求,因此主要是纵向性的。
(二)企业行政管理的作用和内容
企业行政管理是企业参与社会化大生产及市场竞争的客观要求。在现代经济生活中,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分工日趋专业化,这就要求一个生产流程中各个环节最大可能协调一致。因此要有效地组织企业生产经营,就必须有一定强制力的权威与服从机制—即行政管理,否则,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目标就可能因缺乏组织性而不能实现。企业内以经理或厂长为首的行政管理系统运用行政手段,把企业各环节、各部门联结成一个健康运行的有机整体,并通过各种行政管理手段及时有效地组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是保证企业生存发展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保障。具体而言,企业行政管理是通过以下方式发挥作用的,
1.计划。即确定管理内容的目标和决定如何达到这些目标。现代企业行政管理必须具有计划性,这是企业实现行政管理科学化和保证行政管理成功的必要条件。
2.组织。企业的各级行政管理人员必须明确工作的内容,并将其按性质分类,逐级建立自上而下的责权关系,保证行政管理渠道的畅通无阻。
3.人力功能。管理者需要管理下属,要把适当的人安排在适当的工作岗位,人员还要有流动等。
4.发号施令。即企业行政管理中采取的具体措施,调动和协调各级行政管理人员按要求完成各项工作。
5.控制。即对指挥工作的各项措施进行监测、控制与调整,包括建立激励机制、监督系统和制定奖惩条例并认真执行。
(三)现代企业行政管理的基本要求现代企业行政管理的目标来自于生产经营活动和行政管理自身的要求。生产经营活动要求的行政管理主要侧重于正常组织经济活动,包括财务和销售管理、信息、沟通以及公关和劳资关系等。实际上,这种要求一般属于企业生产经营范畴。纯粹的企业行政管理工作本身则要求:
1.实行和完善行政首长负责制。实行行政首长(厂长或经理)负责制,建立以其为首的指挥系统是科学行政管理的基础。这就要求,首先必须明确行政首脑的职责和权限,保证其有足够的行政权力和必要的权威;其次必须保证行政首脑的管理措施有可靠的行政实施渠道,再次行政首脑必须有一个高水平的咨询机构,保证其管理措施不致因考虑欠周或个人判断失误而产生负面影响。
2.合理选择和设计行政组织机构。企业行政管理是依赖行政机构和行政渠道进行的,所以,选择和设计符合企业内外特点的组织机构是保证行政命令、指示等迅速流动贯彻的重要前提,是达到行政管理目标的必要条件。行政管理最忌机构庞杂、人浮于事、渠道间沟通不畅、环节繁多,从而造成公文旅行和效率低下等弊病。因此,合理设计与选择行政组织机构与行政管理科学化密不可分。
3.选拔优秀的行政管理人才。现代企业的行政管理人员要有与时代相适应的一般素质、能力和知识结构。可以说优秀的行政管理人才是现代企业行政管理致胜的法宝之一。
4.确立正确引导、准确评价与适当奖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企业行政管理的最佳化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被管理者的积极有效的配合和实施。因此对人的管理是现代企业行政管理的核心工作,而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是有效实施对人的管理的重要保障。
5.讲究行政管理的艺术性。行政管理中还有许多艺术性问题,什么时候下达命令或指标、怎样下达、辞语如何表达等,都须因人因时因地而异。这就要求行政领导善于行政管理艺术,注重管理对象的心理因素、讲究说话艺术、善于把行政命令转化为企业员工的自觉行动。
(四)我国企业行政管理的改进思路
与现代先进的企业行政管理相比,我国还存在很大差距;此外,计划经济时代的后遗症在我国企业行政管理中远未消除,因此中国企业行政管理的改进工作艰巨而迫切。这其中,除为适应市场经济而转机建制和提高管理水平外,还须注意以下问题
1.按规范化要求,适当调整企业行政机构。目前,虽然企业行政管理已有相当长的历史,但行政机构仍存在诸多不规范之处,如企业行政机构臃肿、人员配置紊乱、管理渠道冗余复杂等。对这些间题,应从行政机构的体制和结构两方面加以解决。要明确各级行政机构的职能作用,按实用性和科学性原则去合理建立行政机构系统。
2.健全企业行政管理的领导体制.科学的行政管理体制包括三方面内容: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主,咨询机构为补充,建立有相应的行政监督部门。我国现行的企业领导体制基本上是党政合一甚至以党代政,未能给行政首长以真正有效的行政管理权;有的领导体制不健全,以行政首长的个人意志代替行政管理的系统工作,或缺乏相应的辅助人员或没有相应的监督机构和手段。这些都要逐步改进,以加强和提高行政管理工作及其质量。
3.定期评价业绩,择优使用行政管理人才。企业人事部门虽一直以业绩评价作为行政管理人员晋升的标准,但长期缺乏科学性和准确性,人为因素干扰太多,也有技术欠缺因素,对于前者可用部门监督方法逐步消除,而对于后者则须从人才学角度,综合运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等科学手段,准确作出评价。
二.企业创新管理
同志指出:现在我们更应十分重视创新。要树立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建立国家的创新体系,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把科技进步和创新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主动,立于不败之地。所以,创新是企业的生命。也有人将创新比喻成带有氧气的新鲜血液。一切在停滞不前。这样尽管无风险,可是机会会悄然滑过。原地踏步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倒退。发展的内涵是很丰富的。我们把发展看成是现实的突破,要发展就必须创新。
(一)什么是创新?创新,也叫创造。创造是个体根据一定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的条件,产生出新颖、有价值的成果(精神的、社会的、物质的)的认知和行为活动。按照管理大师熊彼特的理论,创新是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包括5个方面内容:(1)引进一种新产品(2)采用新的生产方式,(3)开辟新的市场(4)开辟和利用新的原材料,(5)采用新的组织形式。其实,还应包括观念和思维的创新。这是最重要的。中央党校有位教授在总结深圳特区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绩首先归功于制度的创新。如果没有特区拓荒者的观念创新,就不可能有制度的创新,更谈不上深圳的惊人成就。
(二)创新的特点:创新的最主要特点是新颖性和具有价值。
1.新颖性。新颖性包括三个层次:(l)世界新颖性或绝对新颖性(2)局部新颖性(3)主观新颖性,即只是对创造者个人来说是前所未有的。
2.具有价值。这个特点与新颖性密切相关,世界新颖性的价值层次最高,局部新颖性次之,主观新颖性更次之。
(三)创新的分类:创新的种类主要有七种:(1)思维创新,(2)产品(服务)创新,(3)技术创新,〔4)组织与制度创新,(5)管理创新,(6)营销创新,(7)文化创新。下面逐一介绍。
(四)组织与制度创新:组织变革和创新的理论基础是统理论、情景理论和行为理论。系统理论一一组织是一个开放、有机和动态的系统,由三个子系统组成,即技术系统、管理和行政系统、文化系统。其特点是相互联系,一处改变,其他会跟着改变。典型的组织变革和创新是通过员工态度、价值观和信息交流,使他们认识和实现组织的变革与创新。情景理论一一在企业中没有一个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最好管理理论和方法。行为理论一一企业中人的行为是组织与个人相互作用的结果。通过企业的组织变革和创新,改变人的行为风格、价值观念、熟练程度,同时能改变管理人员的认识方式。
组织与制度创新主要有三种:
1.以组织结构为重点的变革和创新,如重新划分或合并部门,流程改造,改变岗位及岗位职责,调整管理幅度。
2.以人为重点的变革和创新,即改变员工的观念和态度,知识的变革、态度的变革、个人行为乃至整个群体行为的变革。
3.以任务和技术为重点,任务重新组合分配,更新设备、技术创新,达到组织创新的目的。
(五)管理创新:世上没有一个一成不变、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创新管理是什么?创新管理有三种互有联系的不同含义:1、管理的创新,2、对创新活动的管理,3、创新型管理。创新型管理不同于守旧型管理·它把创新体现在管理过程中,而且要求整个组织和成员是创新型的。当今的趋势是由单项创新到综合创新(全方位创新),个人创新转向群体创新。
(一)行政管理是高校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俗意义上的高校行政管理是指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师生共同努力,充分利用高校的各种资源来实现上级预定的目标,在这其中必定要形成一定的机构制度,发挥管理的有效职能。从表层上看,高校行政管理是属于行政管理范畴,具有行政管理的一般属性即法制性、服务性、组织性、权威性等特点。从更深的层次来看,高校行政管理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制度的形成以及高校管理的专业化等都是属于文化的一部分。随着建立服务型政府的目标的提出以及高校越来越受到市场经济与社会力量的影响,高校管理的“去行政化”趋势愈加明显,而取代之的是将“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的文化管理模式。而“以人为本”本身就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特性。
(二)高校行政管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保障作用
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具有很大的服功能,正是由于它的服务功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得以顺利开展。可以说,高校行政管理的工作事无巨细,其工作内容涉及高校日常规范有效运转的方方面面,当然也包括校园文化建设。脱离了高校行政管理,校园文化建设也就无从做起。虽然在大家看来,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在整个高校中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但是一旦出现任务执行不到位或者消极怠工甚至出现安全事故,必然给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不利影响。因此,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三)高校行政管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到协调作用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是高校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它也是浩大、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着眼长远,又要立足当前,坚持不懈。实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目标必须要靠高校组织内的各个管理部门的互相配合和互相支持,而每个部门都有自身的特点,如不同工作程序、不同的工作方式、不同的工作日程安排以及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解不一致等,使得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进程中难免产生配合和协作上的不和谐。要消除这种不和谐的现象就需要发挥高校行政管理的协调功能。只有高校各个部门分工协作,将校园文化建设系统工程各阶段细化分解的任务落实到位,才能形成高水平高质量的的校园文化。
(四)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对校园文化建设具有督导作用
当前社会发展瞬息万变,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也要紧跟时代的潮流,但是由于与校园文化建设相关的各个部门以及实施者经常忙于完成既定的琐碎繁杂的工作,在日常工作中无法全面地把握各种各样的新资讯、新要求,使得校园文化建设经常跟不上时代步伐。为又好又快实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高校行政管理通过建立评价和督查机制,经常定时或者不定时研究总结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情况进行反馈和纠正,适时提出改进的措施和意见,督促各个部门互相协调完成各项工作。高校行政管理的督导作用使得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不断加深内涵,实现良性发展。因此,如果没有高校行政管理的规划、督导与推动,校园文化就无法深入发展并发挥在高校的综合功能和育人效果。高校行政管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
二、高校行政管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作用弱化问题分析
高校行政管理推动了校园文化建设,但是由于高校行政管理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给校园文化功能发挥和实现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一)行政管理的过度干预,严重制约了校园文化建设
在管理方式上,高校行政管理的“行政化”过于明显,严重制约了校园文化建设。高校行政管理的“行政化”特色,在一定程度上使校园文化建设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的轨道,在一定范围内提高了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效率。但是,高校行政管理却带有两面性,高校行政管理中严格的管理制度以及严格的等级制度使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显得僵化而毫无生气。例如,高校行政管理制定了强制性的纪律规范,这使人完全处于被动的管理状态,限制了校园文化工作者的自我发展、自我表达,甚至是自由思考的空间,压制了任何有创造性的呼声,长此与往,使校园文化的工作者失去了工作的兴趣,积极性和进取心,产生推卸责任,消极应付工作的心理。这严重影响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发展。
(二)行政管理人员对校园文化建设内涵认识不足,缺乏学习与研究
当前国内外形势不断发生深刻变化、师生员工的精神文化需求快速增长,如何积极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文化引领下的校园文化氛围,不断深化新时期校园文化建设内涵是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必须加强学习和研究的重要课题。而行政管理人员却容易在日积月累的繁忙公务中对工作产生消极倦怠感,缺乏传承和创新校园文化的自觉和自信,这导致他们在工作中较少去探究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也较少去学习与研究如何在“十一五”文化建设取得成绩和经验的基础上,更加有效优质地完成“十二五”时期文化建设的目标与任务。行政管理人员对校园文化建设内涵的认识不足与新时期校园文化建设新要求之间的矛盾影响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进程和水平。
(三)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不能很好地适应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需要行政管理人员来参与完成,不但要讲求工作的质量还要讲求工作效率,而高校行政管理的工作内容多数属于比较繁琐细致的工作,这使行政工作人员忙于应付,逐渐忽视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和价值所在。同时一些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与新时期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还有着差距。而且我国高校中行政管理的机构普遍都比较冗杂而庞大,组成人员也相对来说比较复杂,甚至有的行政管理人员并不是经过严格的选拔而是由于特殊的政策照顾等原因而进入管理岗位的。一些不正之风如、形式主义作风入侵人们的思想,部分行政管理人员或是不重视自身的工作,工作中存在懈怠和疏忽、拖拉等问题,或是不注重工作方式方法的改变,平时也不注重加强学习、提高业务素质。这些严重影响了校园文化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四)行政管理人员组织全校师生员工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措施没有到位
高校的文化积淀和人文底蕴无不是在多年的传承与创新中形成的,离不开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有序、有效、有力的措施推动。但校园文化建设所涉及的方方面面的措施难免因行政管理人员忽视或者错误理解自身工作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等原因而不能落实到位。如行政管理人员不够重视利用校园环境或办公环境的规划布置来宣传、展示、提升校园文化内涵。常常在楼道中简单设置公告通知栏,有的点缀上风光摄影图片或是名人名言之类,却未能挖掘利用本校本院传承的特色文化,如历年重大活动掠影、优秀师生校友事迹等加以整理和展出。在各项活动宣传中,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协调,容易出现宣传口径不一致、学校特色归纳不统一、甚至在宣传材料上使用不一样的校园形象及文字标识等问题,宣传效果大打折扣,使人难以对学校形成深刻印象。
三、有效发挥高校行政管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作用的对策略
为了发挥高校传承文化、创新文化的功能,并且使高校形成有自身特色的高校文化,就必须充分发挥高校行政管理对校园文化的推动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挖掘出潜藏于工作的深层次的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底蕴,才能更好地使高校的改革和发展具有可持续性。
(一)充分挖掘校史和学校文化传统,把握学校文化建设的方向与特色
每个高校在创办伊始即被赋予了一定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有着自身的功能与定位,在前进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资源,如历史与人文资源等。高校行政管理应该重视利用高校的这些有利的资源,更好地组织和协调好校园文化的建设。例如,可以充分挖掘高校传统文化资源,在校园内建设有该校特色的校园文化理念体系和文化环境,通过充分利用该体系和环境的“润物细无声”作用,提高校园文化的精神渗透力和文化传播力,不但使文化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还能使校园文化得到衍生。在当前新时期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应该更加明确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下不断提升学校办学理念和内涵,深化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激发师生员工的能动性与创造力,推动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上更高水平。
(二)建立以人为本的高校校园文化管理机制,落实各项管理措施
建立高校校园文化管理机制是为了使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在行政管理的推动下顺利地实现目标,首先要结合高校行政管理的特点建立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性组织,使得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主动成为校园文化工程建设的推动者、引领者、服务者,结合学校的特色对校园文化建设出谋划策,并利用结合自身的工作职能,经常督促检查和落实高校校园工作的进程和实施。其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应当充分认识自身工作性质和特点以及职能和作用,对自身的工作有个清醒的定位,抛弃那种“高高在上”态度,平等、公平地对待全校的师生,端正工作态度,在工作中以人为本,及时了解管理对象的需要,尊重并主动关心管理对象。从而保证校园文化能够促进高校的人才培养,向着健康、和谐的方向前进。
(三)提升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能力与素质
高校行政管理队伍的素质的好与坏,关系着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的水平与质量。因此,一方面高校必须从源头上把关,做好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选聘工作,切实把专业对口、能力强的人才配置到高校行政管理岗位。另一方面,重视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培养工作,特别是文化素质的培养。将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和培训和再教育纳入学校的总体规划,采用各种方式开阔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视野,使高校行政管理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专业化能力得到不断提升,更好地为校园文化建设服务。另外,还应创造宽松的工作氛围和物质环境,提高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充分利用高校学生社团资源,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