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时间:2023-09-26 09:33:5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第1篇

关键词: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可持续发展

1 生态城市概念

生态城市(Ecopolis或Ecocity)的概念是在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来的。生态城市,从广义上讲,是建立在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深刻认识基础上的新的文化观,是按照生态学原则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社会关系,是有效的利用环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生产和生产方式;从狭义上讲,就是按照生态学原理进行设计,建立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居环境。它的发展目标是实现人――自然的和谐(包含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自然系统和谐三方面内容),其中追求自然系统和谐、人与自然和谐,是基础、条件,实现人与人和谐才是生态城市的目的和根本所在,即生态城市不仅能“供养”自然,而且满足人类自身进化、发展的需求,达到“人和”。

2 生态城市规划原则

2.1 生态城市规划的总体原则

生态城市概念的提出,旨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联合国在该计划中提出了生态城市规划的五项总体原则:①生态保护战略:包括自然保护、动植物及资源保护和污染防治;② 生态基础设施:即自然景观和腹地对城市的持久支持能力;③ 居民的生活标准;④ 文化历史的保护;⑤将自然融入城市。

2.2 生态城市规划的具体原则

根据上述五条总体原则,结合实际提出我国生态城市规划的七条具体原则。

2.2.1 控制城市人口规模

目前我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将导致大量农业人口进入城市,如不控制城市人口规模,势必造成城市超负荷运行。确定城市人口容量时,既要考虑人口规模的合理性,又要满足未来人口增长的可能性。合理性与可能性的交叉点即是最佳人口规模。

2.2.2 控制城市用地规模

土地生态是城市生态的最基本内容,它兼具自然生态与经济生态两重属性。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世界平均的30% ,合理使用和节约土地对于城市生态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必须科学制定城市土地利用发展战略,从生态学角度分析研究城市各地块的最佳利用功能,合理规划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农业用地和其他用地,为城市发展提供良好的土地支撑。

2.2.3 合理布局城镇体系

要按照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进行以中心城市为基础的城镇布局,确定区域内各城镇的规模、等级、地位、作用和职能分工,以中心城市繁荣发展,辐射带动区域内各城镇和广大农村的发展,促进区域发展生态平衡。

2.2.4 实施生态产业与循环经济相结合的生态经济发展战略

生态城市要求城市主导产业应当是代表现代文明潮流和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的生态产业。因此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形成自然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生态的和谐统一。循环经济也就是生态经济。只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经济增长与资源短缺之间的尖锐矛盾。

2.2.5 将自然融入城市

“绿色城市”、“山水城市”不等同生态城市,但生态城市一定是“绿色城市”、“山水城市”。因为自然生态是城市生态的最基本层次, 自然山水与绿色是城市生态环境中最有生机的要素。

2.2.6 发展生态住宅小区

生态城市强调“以人为本”,生态住宅小区是生态城市的最基本内容,它用生态学原理去协调小区内部结构与外部环境关系,为市民创造一个安全、清洁、美丽、舒适的居住环境。

2.2.7 建立以法规为核心的生态城市管理系统

生态城市建设是一个巨大的复杂的社会管理工程,法规要素在生态城市建设管理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建立生态城市管理系统应重点突出立法、守法和司法三个方面的管理。

3 城市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环境问题

3.1 水污染问题

由于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工业的飞速发展,大量污水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而直接排掉,致使水环境严重污染。全国有监测资料的1200多条河流中,850多条受到污染,在七大水系中,辽河、海河、淮河污染严重,全国78%的河段不适宜作饮用水水源,50%的地下水受到污染。

3.2 城市大气质量严重恶化

工业和交通运输业逐步发展以及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将粉尘、硫氧化物、碳氧化物、臭氧等物资排人大气层,使大气层严重恶化,导致全国绝大多数城市出现酸雨,给工农业带来巨大的损失,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3.3 垃圾泛滥成灾

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产生了大量的废物,全国有2/3的城市处于垃圾的包围之中,不仅有碍观瞻、侵占土地、传染疾病,而且在自身严重污染环境的同时加强了水体、大气土壤的污染。

3.4 噪声扰民现象普遍存在

随着我国城市工业、交通运输和文化娱乐事业的快速发展,噪声扰民的现象也很突出。

4 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

如何进行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是当前人们十分关心的问题,生态城市的建设不仅要有一个科学的、高水平、高质量的生态城市规划,而且要做好生态城市设计,同时在规划和设计实施中要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编制生态城市规划,就是要建立由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方面要素构成的生态城市规划指标体系。城市规划生态设计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4.1 用科技创新改善涉及人居环境的有关领域

城镇是人口和经济活动的集聚地,也是各类污染集中的地区。建设规划工作必须围绕人居环境质量的改善,研究气象环境与规划布局、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问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关系,努力控制城乡建设活动可能造成的污染。在污水资源化、建筑节能、化学建材、建筑用钢、智能交通、住宅产业现代化等影响和制约人居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的几个关键领域,加强科研攻关,加强技术集成,加大技术推广应用力度。

4.2 用绿化建设大力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要采取有效措施,增加城市中心区的绿地面积,提高城市绿化水平。要制定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严格划定绿化用地面积,科学安排绿化布局,加强城市绿化隔离带建设,形成乔、灌、花、草相结合,点、线、面、环相衔接的绿地系统。推进城市绿化建设,必须尊重客观规律,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宜树则树,宜草则草。城市绿化要鼓励采用节水技术和废水利用技术,尽可能减少绿地养护的水消耗。要坚决查处各种挤占城市绿地的行为,增加城市绿化建设用地和资金投人,尽快把城市绿化建设提高到新水平。

4.3 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力度

加快旧城有机更新。重点解决城市建成区特别是中心区开发强度过大、人口密度过高、公共设施短缺、交通拥挤、环境脏乱等问题,坚决关停或迁移城区内污染严重的项目,清除违法违章建筑。要促进建筑节能技术的普及推广,改善城市民用燃料结构,减少和控制城市大气污染。以通达、低污染、低能耗为目标,实行公共交通优先的城市交通政策,推进现代通信技术在城市公共交通调度管理中的应用,积极促进城市交通组织和管理的现代化。城市环境综合治理与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直接相关,必须推动全社会广泛参与,密切合作,共同促进。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不仅是物质条件的建设和改善,还要将文化精神、道德意识的建设和改善很好地结合起来,互相促进,协调发展。

4.4 推进节约用水和水污染防治

要用足用好政策,运用市场规则,利用价格杠杆促进水资源的节约和优化配置。要加大节水技术和设施的普及推广力度。以污水资源化为目标,加快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步伐,加强中水回用技术与设备的开发应用,处理好设施布局集中与分散的关系,注重污水处理的安全性和生态效应,努力建设节水防污型城市。

4.5 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

对不可再生资源加以保护和节约使用,即使是可再生资源,其再生能力也是有限的,要用生态建筑原理对居住区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形成生态建筑与完善的基础设施构成的生活环境以及包括精神文明在内的社会生态系统,居住区设计要坚持合理布局、节能低耗元污染、应用生态技术处理生活排泄物和生活垃圾;通过增加居住区绿地,推广屋顶绿化、垂直绿化,河湖、溪流水体的坡岸绿化,大幅度提高居住区绿化覆盖率,居住区内必须设置集中公共绿地,增加居住区文体设施。

4.7 实现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合作

传统设计强调设计师的个人创造,认为设计是一个纯粹的、高雅的艺术过程。而现代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则强调人人皆为设计师,因为每个人都在不断地对其生活和未来作决策,而这些都将直接影响自己及其他人共同的未来。从交通方式到选择家具、装修材料、水的使用、食物的选购、垃圾的处理甚至于包装袋的使用,都是一个生态的问题。因为它们都对整个杜区和环境有着深刻的影响,每个人的决策选择都应成为生态规划设计的内容。

5 结束语

总的来说,城市的规划设计方案包含在每个人的一切日常行为之中。对专业设计人员来说,这意味着自己的设计必须走向大众,走向社会,融大众的知识于设计之中。同时,使自己的生态设计理念和目标为大众所接受,从而成为人人的设计和人人的行为。

参考文献:

[1]丁树荣.绿色技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2篇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指标;工业

一、 资源型城市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对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不构成危害的发展。具体来说,就是谋求经济、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维持新的平衡,控制出现的环境恶化和环境污染。资源型城市的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应是指在保证社会稳定、生态平衡的前提下,以长期持续的工业增长及其结构变化,实现高度发展的工业化和现代化,从而既满足当代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又满足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指特定区域的工业按照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要求,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的能力。按照系统科学的观点,它包括两个方面:工业经济系统内部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工业经济外部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工业经济系统内部可持续发展能力,是由经济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所决定的经济再生产能力,是人类协调自身与自然之间关系力量的总和。它由资源支持能力和经济发展现有基础及趋势组成,前者主要表现在自然资源禀赋及开发利用等方面;后者表现在经济结构的合理性、经济效益的高低和经济增长速度等方面。

二、资源型城市的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内容的选择

资源型城市的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内容应从下面四个方面进行探讨:资源持续能力、工业经济发展态势、社会环境及生态环境。

(一) 资源持续能力指标

资源型城市因资源而生、因资源而兴,其主导产业是围绕资源的采掘业及初级加工业,往往具有经济结构单一,对以资源为主的主导产业严重依赖的特点。对资源型城市而言,资源存量和人均占有量是其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命脉。因此,在设计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中,把 “矿产资源总量及分布” ,“人均可采储量”  两个指标列入首要指标群。充分而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是保证资源型城市工业稳定发展的基础,在资源禀赋的约束条件下,资源的开发利用就成为资源持续能力的决定性指标。“生态工业园区废弃物循环利用率”是一个导向性指标,资源型城市建立生态工业园区是实现其工业乃至整个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二)工业经济发展态势指标

工业经济发展态势是描述资源型城市工业经济结构及发展动态变化的指标。

工业经济结构主要从“工业生产总值/GDP (%)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产值”“资源型产业产值/工业生产总值”三个指标进行描述。工业经济发展动态变化应从增长的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来考虑,所以在这里经济发展态势的动态指标包括两个部分内容:(1)量的增长速度(经济速度):包括工业产值增长率、工业产值增长率/GDP增长率等指标。(2)质量的提高(经济效益)。工业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是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主要包括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成本费用利润率、企业清洁生产达标率等指标。企业清洁生产达标率是评价资源型城市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质量的关键指标。

典型模式为杜邦化学公司模式。在我国,1999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我国有关部门将太原市列为“清洁生产”示范市。中国第一个地方性清洁生产法规《太原市清洁生产条例》于1999年颁布。作为企业层的循环经济法规,太原市走在了前列,经过几年的清洁生产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进一步的清洁生产实施细则及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仍没有纳入法制化轨道。

(三)社会环境支持能力指标

资源型城市在科技教育、经济增长、基础设施等领域的的全面进步,可为工业经济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教育制度是推动工业经济发展的深层次原因,科学的城市治理机制、优秀的历史文化及稳定的社会环境等诸因素是实现区域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社会发展的总目标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人口素质及社会文明,因此,这个指标群中,设置了科教支持度、城市经济增长、基础设施、市民生活质量等指标。

资源损失和环境污染损失对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因此,启动该指标将使资源型城市政府更加关心经济增长的质量,为工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政府治理层面的政策保障。

(四)生态环境支持能力指标

这个指标对资源型城市的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我国的环境污染主要来源于资源型区域的工业污染,因此,资源型城市的绿色植被率、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成为制约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一点上,大家已有共识,不再赘述。

可持续发展追求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标志着人类文明新型发展道路的开辟。可持续发展理论不仅要求代际公平,而且要求国际公平。从代际公平及城市价值的角度出发,资源型城市应逐步退出资源型行业领域。我们不能做发达国家转嫁污染的牺牲品,更不能以高昂的代价换取眼前微波的利益,杀鸡取卵的做法不能再继续,希望我国资源型城市的工业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解荣华.关于区域工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有色矿冶 2006,4.

[2]沈建国,宁登.城市指标与城市管理——联合国人居署“城市指标项目”回顾与展望,《城市发展研究》2004年  第3期.

[3]王保彦.《可持续发展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相关性分析》 《南通工学院学报》 2004年第 6期.

[4]刘文明.《发展循环经济 推动可持续发展》  《山西焦煤科技》 2004年 第4期.

[5]Roberts B H.The Application of IndustrialEcologyPrinciplesandPlan-ning Guidelin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co-industrialParks:AnAustralianCase Study[J].JournalofCleanerProduction,

第3篇

关键词:公共交通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建议

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来审视城市公交体系,会发现它不仅是一个如何达到高效、便捷、安全地输送人流、物流的问题,还是一个从根本上改善人居环境质量,协调好城市系统与自然系统关系,实现城市人口、资源、环境“三位一体”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1当前城市公交体系存在的问题

1.1公共交通能力相对退化

近些年,社会人口流动频率和人均拥有机动车数量快速增长。与此同时,我国对道路和配套设施建设的投入也在逐年增加,城市公交体系取得了一定发展,从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中期,全国公交车辆数量和线路长度分别增长了2.5倍和2.8倍。但由于“优先发展公交”的政策没有得到全面贯彻,交通管理技术水平也不高,相对交通能力反而逐年下降。例如,70年代大城市公共汽车平均行驶速度为30km/h,80年代降为20km/h,90年代更降到10~13km/h,导致新投入车辆数量的效果,被运输速度下降所抵消,居民日常出行变得越来越困难。

1.2公交体系结构单一

现有城市公交体系以公共汽车、无轨电车和出租车为主,地下轨道(地铁)只是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占很小的比例。以北京为例,自行车约占客流量的50%,公共汽车、无轨电车和出租车总计约占35%,地铁只占到5%。上下班高峰时,大量自行车与机动车抢道,导致交通拥堵更加严重,公共交通的客运效率下降,反过来又促使人们借助自行车出行。

1.3公交体系自身不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

由于公共汽车等公交方式客运量小、速度慢、舒适度低,已无法满足人们出行的需要,但在原有的道路和配套设施水平下,扩大运载能力只能通过进一步增加车辆投入,而这又进一步造成道路阻塞,车辆行驶速度下降,产生了一种恶性循环。除了增加车辆之外,各大城市也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拓宽道路、改善交通设施,但始终跟不上城市公交需求的增长。单项交通设施改善只能缓解某些“点”和“线”上的矛盾,无法根本上缓解整个“面”上的交通拥堵状况。

1.4城市中心与边缘地区,城市带内部交通薄弱

随着我国工业化的推进,各地区城市化的步伐也在加速。但城市公交体系却滞后于城市化进程,由于缺乏大容量、快速的交通方式,大城市中心区与郊区间、郊区与郊区间、城市中心区与卫星城镇、大城市与大城市之间交通不便。

2现有公交体系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负面影响

现有城市公交体系不仅造成了诸如交通阻塞、能源过耗、生态污染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还导致宝贵的城市土地、空间资源扭曲配置和城市整体功能的低效率发挥,严重阻碍了城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1资源过度消耗

城市道路和配套设施占据了市中心的大面积土地资源,公共汽车和小轿车消耗了大量不可再生能源,随着私人轿车的普及,城市交通运输能耗在社会总能耗中的比重将进一步提高。

2.2环境污染严重

很多大城市机动车尾气对多项大气污染指标的贡献率超过60%,例如,北京市大气污染39.1%的一氧化碳、74.8%的碳氢化合物和46.2%的氮氧化合物由机动车尾气排放。城市道路沿线的噪声污染也日趋严重,全国80%以上大城市交通干线噪声超标(大于70dB),严重影响了道路两侧居民的生活质量。

2.3城市功能分区的混乱,土地资源配置扭曲

由于缺乏高效、便捷的公交体系,城市中心区与边缘区之间交通不便,大城市的功能分区无法合理实现。大量的工业企业聚集在中心区,工厂、住宅与办公楼混杂在一起,严重浪费了中心区的土地资源,忽视了大城市作为物流与人流的交汇点、在实现各种市场交易机会方面的服务功能。尽管远郊区土地资源丰富,但城区的扩张更多地以中心区为圆心,机械地向四面铺开的方式进行。

2.4城市辐射功能受到限制

城市中心区在行政、医疗、文化、商业等方面具有综合功能。这种功能向城市边缘地区扩散,是实现郊区城市化发展的前提。但由于受到公交能力的限制,目前中心区功能的辐射还只能局限于城市近郊区,交通不便严重影响着人流、物流向远郊区有秩序地扩散。

3世界地下轨道交通体系发展状况

自1863年伦敦修建第一条地铁以来,世界上许多大城市纷纷建立了地下轨道交通系统:布达佩斯在1896年开通了地铁;波士顿在1897年,巴黎在1900年,纽约在1904年也都先后开通了地铁;1915年,伦敦的地铁就形成了一个大网络。各大城市仍然秉承“公交优先”的理念,地铁在城市公交系统中发挥着主导作用。目前世界上有115个城市建成了总长约7000km的地铁,其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开通的城市有80多个。柏林地铁线全长152km,共有170个车站,70km范围内的乘客可在1h内到达市中心,年客流量为4亿人次,占全市年客流总量的45%。西班牙从仅几十万人的小城市,到300万人的马德里都建有地铁,运行总里程310km。仅马德里就有11条线,总长176km,运送乘客占总客流量的50%。

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也在大力发展地铁。墨西哥城地铁于1966年动工兴建,目前已有10条线路,总长为178km,日均客运量为450万人次。汉城地铁自1971年开始兴建,目前已建成7条线路,总长度为285km。香港地铁开通了5条线路,总长超过87km,有49个车站,其中地下车站36个。

4建设地下轨道交通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我国地铁建设有近40a的历史。第一阶段以“战备为主,兼顾交通”的原则,于1965年建设了北京地铁;第二阶段以“以交通为主,兼顾人防”的原则,建设了上海和广州地铁;第三阶段以“建设标准、车辆和设备国产化”的原则,开始筹备并建设十几个城市的地铁。但由于我国对地铁项目限制过严,地铁建设的规模和水平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目前只有5个城市建有地铁,作为世界大都会城市的上海, 截止2004年底仅有82km地铁投入运营,人均道路不及伦敦的1/3,不及纽约的1/6。

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迅速,预计到2020年城市人口数量将占全国人口的50%,现有城市公交体系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通行需要。世界各国城市交通一百多年发展的经验表明:现代化大城市必须形成以轨道交通为主、各种交通工具协调发展的格局,逐步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综合交通体系。

4.1载客量大、速度快,有利于节约土地资源

地铁交通在载客量、速度、占地面积等指标上都较其他交通工具有明显优势。平均载客量分别是小轿车和公共汽车的23.3倍和3.2倍;平均速度分别是小轿车和公共汽车的1.4倍和2倍;单位动态占地面积分别是小轿车和公共汽车的1/320和1/10(比较情况见表1)。此外,和公共汽车相比,轨道交通专行车道保证了列车高密度、准点运行,既减少乘客候车时间,还免去了道路沿途的停车场地等辅助设施建设。

转贴于 4.2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交通事故率低

地铁交通每人每公里的能耗小于公共汽车的1/3,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目前对能源的膨胀式需求。地铁交通还能显著降低环境污染,其中,对全球气候造成严重危害的二氧化碳,地铁交通的单位排放量仅为汽车排放量的3.7%;而且地铁能明显降低噪声污染,人均噪声污染约为公共汽车的1/2。此外,由于地铁具备独立的车道,行使和维修都是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交通事故率远远低于公共汽车(比较情况见表2)。

4.3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

地铁通过综合开发地下空间,能提高土地集约化利用程度,并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例如,巴黎的地铁站设有商业点800家,包括百货店、饮食店、书店等,每年的利润超过1300万欧元。

4.4地铁沿线土地综合性开发

由于地铁大大改善了交通状况,沿线各站形成一系列繁华地区,会提升周边的房地产价格。国外研究表明,在半径1~3km内,地铁路线对房地产价格存在明显影响。地铁公司应该把地铁运输与房地产、物业开发结合起来,在车站周围300~500m人口相对密集的范围内,对地铁出入口、人行通道、站厅进行综合开发,使站点周围形成集公交枢纽、住宅、商业和娱乐设施为一体的综合区。

4.5强化城市中心辐射功能

有了发达的地铁网络,有利于实现边缘区与城市中心区在经济、文化上的协调发展。在城市中心区的持续辐射之下,边缘区的人口和工商业会发生聚集效应,形成城市次中心区和卫星镇。

4.6加速商务区和居住区的分离

在地铁网络支撑下,城区居民会沿着轨道逐步迁移到城市边缘区,加速居住区与中心商务区的分离。中心城区人口密集的降低可以缓解交通拥堵,抑制城市生态恶化,从而更好地发挥作为商务中心的功能。居住区迁移到边缘区有助于改善城市空间布局,合理配置城市土地资源,避免城市“摊大饼”式平面扩张。例如,在发达的东京地铁网的带动下,距离东京西南方向15~35km,一处人烟稀少的丘陵被开发成“多摩田园都市”,该项目占地5000hm2,可容纳50万人居住。

4.7改善产业布局,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在地铁轨道网络的依托下,资本、劳动力、技术等要素在更大范围内自由流动,将会全面优化城市产业布局。劳动力、土地密集型以及高能耗、高污染、高噪声的产业将加速向城市边缘区转移,金融、贸易等资金密集型产业以及服务业则会向中心区聚集。轨道交通在加快郊区城市化的同时,也将大量农业劳动力释放出来,转移到第二、三产业,推动郊区产业结构升级。

5发展地下铁路交通体系的原则

5.1考虑城市经济实际发展水平

现阶段,由于各城市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很大,地铁建设绝不能按照统一模式进行。各城市应综合考虑自身的经济水平、历史情况、地理条件等因素,制定出不同的地铁交通建设标准。对一些财政相对紧张的城市来说,应严格控制建设投资,降低建造成本,突出节俭、适用原则,提倡建设“经济型”地铁。

5.2改革地铁投资体系

地铁建设耗资巨大,除了国家财政投入外,还应该通过多种途径筹资。例如,日本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资金筹措主要有政府补助、利用者负担、收益者负担、发行债券、贷款五种途径。考虑到我国具体情况,可以通过以下渠道综合筹措建设资金:

1)采取“建设—经营—转让方式”(BOT)进行项目融资,政府在税收、土地租金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但经营期内将设施运营纳入政府统一监管。

2)通过发行专项长期建设债券筹资。

3)通过国家政策性银行、外国政府或组织、国际金融机构,多渠道提供长期、低利率贷款。

5.3探索新的地铁管理模式

近年来,国外基础设施领域兴起了一种项目运作方式———PPP模式(公共民营合作制)。PPP模式通常将公用事业的大部分甚至整个项目的所有权和经营权都交给民营机构。其核心是通过招标方式选择最佳投资商、建设商和运营商,降低项目建设和运营等环节的成本,引进专业化管理,从而保证公共事业的服务质量,保障消费者利益。

5.4政府优惠政策扶持

目前,我国地铁公司都在亏本运作,严重依赖政府财政补贴,主要原因是地铁公司经营方式单一,对地铁资源综合开发不足。建议政府扶持地铁公司应采取“政策优惠为主,财政补贴为辅”的导向,通过多种政策优惠,转变地铁企业传统的经营运作机制,使之成为以地铁运输为主业,房地产、物业、广告、商贸等多种行业为辅的跨行业集团。通过地铁资源综合开发,形成以地上养地下,副业养主业的局面,使地铁公司成为自我发展的公交运营主体。

5.5建立以轨道交通为主的综合交通网络

第4篇

关键词:城市规划;生态建设;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当今社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规划已经成为人们社会发展热切关注的问题之一。近年来,可持续发展战略逐步引入城市建设工程中,而这个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引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城市规划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一、城市规划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城市规划日益成为社会发展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城市规划在研究未来城市的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各种资源的合理分配等事项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城市规划是城市管理、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城市管理、建设的重要依据。

目前,国内的城市规划能够确保城市在一定时期内实现社会、经济目标的实现,进一步确定好城市的性质、城市规模以及城市在未来几年的发展方向。合理的城市规划能够帮助工作人员合理地对城市土地进行布局,合理分配城市的资源使用,进而协调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城市产业规划的技术性。包括城市工程布局的合理性、土地资源等各种资源分配的科学性、空间布局的合理性、交通设施、公共设施等城市生活设施布局的技术性。

2、城市规划过程还应该注意规划的艺术性。确保城市整体形态的和谐,城市公共空间的美观。

3、同时,城市规划一定不能脱离相关的法律法规,确保社会经济的效率以及社会的公正性。

4、城市规划一定要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最根本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社会上各种资源的再分配。

5、城市规划还应该注意规划方案的可操作性。再好的方案也需要保证方案操作的可行性,确保城市规划的方案既能够反映出城市建设实践的需求,也能够按照科学的规划方案进行实施。

此外,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城市规划的综合性以及地域性,城市规划还应该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协调城市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城市的快速发展。

二、城市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与此同时,经济的发展还给社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环境污染加剧,各种资源极度匮乏,自然灾害的发生率逐渐提高等等。所以,现代社会的城市化建设还离不开城市生态环境的科学规划。城市生态环境系统主要是以城市发展为中心,以城市的自然环境系统为主要基础,实现社会经济的再生产,社会资源的再分配。

现代城市的生态规划主要是以科学发展观为主要指导思想,将生态学原理以及城市的整体上的规划、周围环境的具体规划相互结合,协调发展。城市的生态建设主要是从自然界的发展规律作为规划的依据,通过专业的技术分析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而确定人们的生产生活的方式,争取做到自然资源合理、有效的开发、利用,在很大程度上维护城市的生态环境,还能够又好又快的促进城市的和谐、持续发展。

要想落实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生态的建设,就应该增强人民群众的观念,根据生态学的原理,坚持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城市的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所以,确保城市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原则:

1、资源限制。城市发展都有一个度,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应该注意城市发展的度的把握,确保城市经济的发展在城市生态环境的承受范围能力之内,树立正确、合理的发展观。

2、生态的多样性原则。自然界中的每一个系统内都存在着生物的多样性,这些不同的生物互惠互利,协同发展,一旦一种生物的发展违背了生态的发展原则,那么整个系统的平衡就会打破,进而威胁城市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在城市的生态规划过程中应该始终坚持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原则。

3、城市发展各种资源的回收再利用的原则。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实现各种资源的回收再利用可以有效地降低资源的浪费,进而提高社会的经济效益,同时,实现资源的回收再利用还能够实现环境保护,有利于社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除此之外,要想实现城市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还应该注意自然界中的相生相克原则、预防和保护共同发展的原则等,相关单位应该建立健全城市管理制度,增强队伍的综合能力,增强人们的综合素质,从而实现城市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三、城市生态规划的要点与难点

当前城市的发展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所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对于现代社会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是城市生态规划的关键。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主要有以下几点内涵:

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始终坚持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原则;

1、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还应该注意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增长,社会发展不应该只注重当前的利益;

2、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还应该注意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是整个社会的主体,提高人类的生产、生活水平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终极目标,所以,城市建设应该注意社会整体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的建设始终离不开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设计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应该注意城市环境、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因素的协调发展;

2、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还应该注意城市发展的未来导向性。一个优秀的城市规划能够预测出城市的未来发展趋势,通过一系列的行政措施改变并适应城市未来的发展。所以,城市的规划应该从城市发展的长远性出发,确保城市发展的整体性。

3、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还应该注意环境保护的导向作用。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注意环境的保护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城市的社会、经济、环境等各个因素的可持续发展。

下面结合实例对生态城市规划的要点与难点进行分析。城市规划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1、城市绿道规划应该与现行的城市规划建立一体化的编制体系,两者之间应相互构成和协调,不能相互取代。

2、城市绿道建设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取向和生态导向。

3、契合城市布局,引导空间发展,充分发挥城市绿道对各类发展节点的组织串联工作,尽可能多的开掘并展示本地具有代表性的特色资源。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4、城市的绿道规划不仅要维持和保护纵然环境中现存的生态环境和生物资源,还要防止生态环境的退化,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水资源的安全。要注重人的参与性和使用性,体现城市中绿色景观与人类行为活动的相互交流。

当然,在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这就需要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在城市规划、城市的生态建设方面,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在这样的形势下,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文化文明的建设。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现代社会,人类生活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比如自然资源的减少、生态环境的失衡、环境破坏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相关工作者的共同努力,而可持续发展观的引入,将会为这些问题的解决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薛飞.城市规划与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J].房地产设计,2013(5)

[2]董珂.城市规划过程控制[J].城市规划,2008(6)

[3]陈勇.城市的可持续发展[J].重庆建筑,2009(3)

第5篇

由中国投资协会与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共同主办的“2011国际城市发展论坛”不久前在北京举行。本届论坛以“新能源、新科技、绿色城市和可持续发展”为主题,总结新世纪以来世界城市和人类发展的经验,展望世界主流城市今后5~10年的发展规划。论坛的成功召开表明,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理念已深入人心,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城市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倍受世界各国关注。城市化的迅速发展给各国经济注入巨大活力,但与此同时,也给环境资源带来多方面的压力和困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可持续发展、城市保护、资源节约方面制订了比较完善的政策法规,也投入巨大财力,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投资和利用国家之一。而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我国所面临的资源短缺等压力仍不断加大。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崛起,未来五年是中国以及世界主要发展中国家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关键五年。如何处理好城市化和可持续发展,需要全社会达到普遍共识,同时也需要借鉴国际上一些城市发展的经验和做法。

权威人士指出,从现阶段我国城市发展的基本状况和面临的共性问题看,城市可持续发展会有以下几种不同新城市产生。第一,中心城市或者是龙头城市。这些城市在全球、全国以及地区经济、世界经济的分工和竞争当中占有产业结构和价值链高端的城市。第二,低碳城市或者是节能城市。低碳城市是指全面采取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低碳经济模式和低碳生产方式的城市。第三,生态城市或者是绿色城市。生态城市就是要从系统的角度,生态学的原理来进行城市设计,建立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类环境。第四,创新城市或者是变革型城市。这部分城市是特殊的,对城市的发展有特殊的意义,这些城市是因创新、因变革而生的城市,是一类生气勃勃的新兴城市。创新城市主要是依靠科技、知识、人力、文化、体制等创新的要素来发展。第五,文化城市或者是人文城市。文化是城市之魂,特色是城市之根。一个城市让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并不是经济,而是深刻的文化内涵,要经过漫长的岁月逐步的发展,所以这个是城市的最宝贵、最独特的优势。第六,数字城市或者是信息城市。所谓数字城市就是指把数字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渗透到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城市运行和发展基础性的技术平台和普遍性的技术手段。

立足我国当前城市发展现实,要科学推进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应在以下5个方面给予足够重视:一、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正确思路、科学合理布局。二、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以增强人民幸福感为目标。三、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资源、能源的高效循环利用。四、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必须以传承历史文化特色为根基。历史是城市之根。五、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必须以构建智力支撑体系为保障。

总的来说,城市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城市的良性发展有四大要素必须要兼顾:经济的发展是城市的力量;社会和谐是城市的肌体;环境优美是城市的形象;文化积淀是城市的灵魂。这些方面都达到完美的境界,才能建成一个和谐、健康、兴盛、美丽、富裕、生机勃勃、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第6篇

关键词: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和谐;生态;资源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一、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是指城市社会、城市经济、城市环境资源为达到可持续的目标而做的基础建设和创新工作,即在一定的时空尺度上,以最少的劳动、技术、资金和资源消耗,在城市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范围内,以人的观念更新,科技进步为主要手段,取得城市增长、城市结构变革和城市进步所产生的聚集效益,从而满足当代城市发展的需要,又满足未来城市的发展需要。

从宏观而言,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是指一个地区的城市化建设,从而使城市数量的持续增长,即在一定区域以社会、经济、环境三者协调发展为基础的大、中、小型城市相结合的城镇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从微观而言,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是把城市建设得更好,更有利于持续发展,促进城市在功能、规模、结构、运行等诸多方面的进化和扩大,提高城市的中心地位和核心作用,实现城市的进步(城市质量的提高);就时间而言,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长期规划、运行、渐进式的目标,即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不是一个短期的、局部时段的行为,它不同于城市在某一时段范围的发展,它必须站在更高的视角为后代考虑的建设行为,它亦有别于从波动理论出发的持续发展。[1]

简言之,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即是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建设和挖掘,使城市的功能、数量、规模和结构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不协调到协调,由非可持续到可持续的变化过程,因此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应是以社会、经济、环境资源的可持续性、协调性和聚集性为基本特征的。

二、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应遵循的原则

(一)和谐性原则

城市的规划应当涉及各个方面,不仅包括城市设施的现代化,还要保证设计的城市要适合居民居住,满足居民文化生活的各项需求。城市是社会文明集中的地点,而人是城市的主体,一个城市的规划能够影响城市的生活规律和居民的活动。城市规划在设计时,一定要遵循和谐性原则,研究城市居民的生活规律,在规划中严格遵循。合理的城市规划才能够更好的服务于城市居民,使得城市能够进行可持续发展。

(二)人与自然的协调原则

一个城市在重新建设时,必然会对这个城市的自然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城市规划在营造人类生活居住环境的同时,也对原来的自然环境进行了改造。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如果城市规划对原来的自然环境改造强度太大,那么就容易破坏原来的生态系统。如果只顾城市规划的经济发展,而对生态环境任意破坏,即使在短期内经济得到了很快的发展,也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2]考虑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必须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原则,规划建设时必须与自然环境保护结合在一起,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必须兼顾。

(三)综合性原则

在城市规划中除了要考虑和谐性原则、人与自然协调原则之外,还要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城市发展相关的各个因素,例如城市的自然环境因素、生活生产因素、人文环境等等。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必须综合这些元素,统一规划,才能体现城市规划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价值所在。只有综合各因素而设计的城市规划,能够提高规划后城市的生活生产质量水平和自然环境条件,才能发挥城市规划的整体质量,实现经济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共同进步。

三、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思路

(一)创建合理的城市规划体系

根据我国的城市规划发展现状,在城市规划中必须引入可持续发展战略,城市规划的现有体系必须做出一些调整和完善。一个合理的城市规划体系能够控制土地资源的利用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关系,并且在城市运转的过程中能够满足公众利益和实施政府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要想在城市化的道路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创建一个积极的、主动的、合理的城市规划体系,这样的一个城市规划体系才能够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这样的一个城市规划体系,需要政府和公众一起参与制定,集中各方面的想法意见,达成共识。

(二)创造良好的交通体系

在住宅小区汽车交通组织方面构建合理的交通系统,充分利用绿化分隔、景观引导、设施限制等办法,尽量达到人车分离的目的;在住宅组团的交通空间内设立与住宅组团人数规模相适宜的露天停车场,使人车距离不会太远,既可使人们充分享受移步换景的外部环境景观,也可达到交通安全,出行方便的目的,又可使拥有私家车的住户享受相应的便利。

住宅小区内解决人车分离问题在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规划实践中已有一些有益地尝试,如利用架空走廊将行人完全分离,汽车与自行车在地面分道而行的方法,可以完全避免人车混行,效果很好,但是会增加投资。

在住宅小区规划中组织良好的交通流向,人车以绿化分隔相对隔离,人车交叉部分设置路障限制车速、汽车交通单行限制的做法应该能满足行人安全、汽车通畅便捷地要求。[3]随着清洁燃料的逐渐普及,汽车对环境带来地影响也会大大减少。

(三)资源的合理使用

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资源在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公平合理分配,当代人既担负着合理利用资源为当代人造福的责任,又担负着为后代人保留可利用资源的责任。

1、能源

改善能源结构,优先发展电力、核能、煤气、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清洁高效的能源;合理调整生产布局,建设相对集中的工业区,统一配制市政服务设施,集中供能,加强废弃物处理与管理,防止能源流失;大力发展低能耗、高效率的产业。

2、水资源

明确划定水源保护区,提高供水能力,有条件地逐步实施区域供水工程,适量开采地下水;制定节约用水措施,改进技术,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配套建设污水处理设施,集中处理控制生活生产污水,提高二级处理率;控制污染源,减少污染水发生量,严格执行“三废”排放标准,实行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度,引导工业企业向轻污染低能耗发展,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减少农药污染;根据城市水资源状况,制定相应的产业发展方向。

3、土地

控制建设用地开发总量及人均指标,依据不同地区,不同城市特点,合理制定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保证居住、生产、环境之间的平衡,依照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合理确定城市建设目标,严格控制逐年土地投放总量,以保证开发、征地的同时性和城市的紧凑发展;调整城区土地利用结构,遵循土地有偿使用原则,充分发挥地租调节机制,优化城市土地结构,调整城市土地空间布局,集约高效使用土地。

(四)鼓励公众对城市规划的参与

如今公众参与成了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发展趋势,公众参与有助于使规划师了解和协调各方利益,尤其是保护一般民众的利益。同时,增强居民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增加城市的凝聚力也需要公众的参与。当前,城市规划建设的主导力量仍然是政府和开发商,公众参与是薄弱环节,从长远看公众参与必将成为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手段。目前,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公众参与应逐步扩大参与的范围,丰富公众参与的手段和途径,完善公众参与的立法工作,最终实现公众对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全面参与。

结语

综上,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要求体现以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为主的环境生活领域,更要体现到做为城市发展源头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突出人在其中的主体地位,以人为本、尊重自然,尊重城市的优秀文化遗产,把城市的规划引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达到人与自然、人与城市的真正和谐。

参考文献

[1]张彩虹,李彤煜.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与生态规划研究[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3.8.

第7篇

【关键词】城市;规划建设;可持续

随着改革开放带动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城市化建设也在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由于缺少相关经验,我国在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说:盲目追求经济的突破而忽略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盲目追求城市的现代化建设而破坏历史古迹,盲目追求城市的高楼覆盖率却忽视公共基础设施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重要性。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我国城市原有的文化特色被毫无生机的高楼大厦所取代,失去原有的吸引力。从1992年开始,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受到中国乃至世界的重视。这一年,联合国在(21世纪议程》中将城市可持续发展大体上的目的规定为: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并且最大限度地使得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两年后,我国也提出了一项《中国21世纪议程》,此议程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对我国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目标进行说明,包括:城市整体的规划合理,居民基础设施落实到位,住宅区环境安静整洁、舒适。可见早在十几年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重要战略目标。

一、城市规划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在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中为了实现城市的经济可持续发展、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做的创新工作、基础建设工作都可以视为城市规划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工作。具体地说就是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用尽可能少的资金、能源和劳动力,在保证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将新的科技的引入和人的观念的进步作为主要手段来发展城市经济,变革城市结构。这样,不仅能够满足目前城市发展的需要而且也符合未来城市发展的要求。

二、城市规划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我们所说的城市规划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从狭义上讲指的就是在城市建设中充分考虑到环保的因素,也就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局面。城市规划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首先,合理地进行城市规划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工作有助于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一个可持续发展工作进行顺利的城市必定是受投资者青睐的城市,因为没有一个投资者会拒绝良好的自然环境。良好的环境对工人的工作效率的提高有着很大的帮助,继而,公司的工作效率、城市的经济总量也会随之提高。从反面来看,城市规划建设不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导致生态环境破坏,这样不仅不会吸引新的投资者甚至会使已有的投资者纷纷离去,城市产能自然下降。可见城市规划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其次,实行城市规划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工作可以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在我国大部分城市中绿色植物和公园既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提高居民生活舒适度的调节器。城市规划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可以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绿色的植物覆盖率,新鲜的空气在如今的城市建设中都需要靠可持续发展来保证,而这些正是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关键。再者,城市规划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可持续发展简单地说就是指在满足我们现在生活需求的同时又给未来留有满足后代需求的自然条件。以往我们在很多城市的建设中目光短浅,为了当前的利益没有考虑到竭泽而渔式的发展方式对未来的影响。现在,旧的落后的发展方式所带来的缺陷已经显露,导致很多补救工作需要实施,如退耕还林等政策。这些政策的目的就是要为未来中国留下可用的资源。可见,城市规划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对我国城市的发展建设意义非凡。

三、城市规划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

1、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基础设施

城市得以稳定发展的一般条件是城市基础设施,同时,它也是为居民生活和物质生产提供服务的行业总体。城市基础设施包括能源利用系统、环境改善系统、水利系统、交通系统、灾害防护系统、邮电系统这六大系统。目前,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滞后,需要做的工作和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 比如说:合理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公用事业,改革原有的传统服务观念,制定并且落实改善基础设施现状,实现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政策。

2、进行生态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追求人和自然的统一协调发展,在城市建设发展的同时注意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开展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指的是从整座城市的发展建设着手,实现居民生活富足、社会文明礼让、生态环境良好的发展目标。城市的发展建设要以城市的生态环境不遭到破坏为前提,满足人民对生活环境的要求,提倡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另外,为了缩小城市向外蔓延的范围,生态城市规划建设致力于把废物的处理、土地的使用情况,以及已有的基础设施进行最合理的使用能源和材料的规划。在进行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工作中要把环境保护作为中心内容。整座城市的规划以城市基础自然生态环境为中心,最大限度地发挥利用城市中拥有的自然生态资源,通过合理地规划利用这些自然生态资源来为城市创造经济效益。生态城市建设的主要特点是,把人类城市的发展建设和生态学中的基本规律、基本原理相结合,把一些生态学中的理论运用到城市建设发展的实践中,着力打造人类与自然生态平衡协调发展,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的居住地。为实现这个远大的目标,还应该将自然资源的建设和保护工作进行详细的分工,并且设立相应的监督机构。

3、强化对城市建设规划的可持续发展的支持

第一,妥善处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间的关系,需要投资者和执政者树立经济发展同时离不开环境保护的观念。良好的自然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切不可一味追求发展经济而牺牲自然环境。为了创造一个环保与发展共存的局面,政府要着重落实以下几点:工业方面鼓励环境无污染、少污染型工业代替传统污染严重型工业:农业方面拒绝引进可能对环境存在污染的项目,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绿色蔬菜等有利于环境保护的项目。第二,政府部门应加大环境保护工作。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建设中各个部门应各司其责,狠抓落实。

城市规划建设的可持续性是未来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追求的不单单只是经济总量的提高,更是追求一种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社会共同进步、共同繁荣的最高境界。其实,很多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成功经验表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之间并不矛盾,如果规划合理,经济、环保便可兼得。城市发展的进程告诉我们,经济的发展不能说就是城市的发展,城市的发展还应包括人类自身的发展。如果说人类是城市发展的主体则城市便是发展的载体。保护自然环境给人提供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崇尚以人为本才是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环境因素 非线性 神经网络

1 前言

城市是一个由社会、经济、人文、环境多重基本要素紧密相连的复杂系统。城市又是以人类的技术、艺术、社会行为作主导,生态代谢为经络,受自然生态系统供养的人工生态系统。从系统科学角度上讲,城市环境是城市自然环境系统、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的统一体,由自然再生产、社会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与自然生态系统不相同的自然生态环境。当今城市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随着人类再生产过程的提高,城市规模的扩大,受到了来自环境方面的制约,进而影响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衡量城市可持续发展必须以环境因素为前提。因此探讨环境因素对掌握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 环境因素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辩证关系

城市的发展要以环境系统为基础,环境因素是衡量城市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取决于自然再生产的条件。从环境系统来看,经济、社会再生产过程是通过人与自然之间持续的物质变换,从而促进经济、社会再生产持续地进行。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经济再生产、社会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经济再生产过程必须以自然再生产过程为前提,包括从环境中获取生产资源,而自然再生产反过来又影响到经济再生产的进行,自然再生产的变化取决于经济再生产的方式、结构和规模。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展开的,事物的量变在突破“度”的限制后就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自然环境一直按照客观规律进行着物质循环,不断地进行着新陈代谢的再生产过程,其承载能力也是有限的。在环境资源充足的前提下,环境资源的获取量取决于经济再生产规模,但一旦经济再生产规模超出了环境资源的“度”,则反过来经济的再生产就受到环境资源的影响。因此,从辩证学的角度出发,人类的经济及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干预自然环境后应顺应自然再生产,即城市发展应与自然再生产协调进行,才能使社会再生产持续稳定的发展。

3 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指标是确定城市发展战略的目标之一。制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因素指标体系有助于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评价。其指标体系应以城市自然生态系统、自然物质系统和人工环境系统三方面来确定。每一个系统涉及到的环境因素如图1所示,这些环境因素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都起到主导作用。

图1 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系统的环境因素指标体系

4 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因素系统评价

4.1 评价方法

复杂性、非线性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系统的重要特点,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影响作用的因素很多,以环境子系统来说,包括环境质量、水资源量、绿化率等,这些影响因素不仅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权重不同,并且各因素之间也相互影响,因此,可以认为可持续发展系统是一个“灰箱”。对于可持续发展这样庞大而又错综复杂的系统来说,目前的研究水平还很难准确对各项影响因子进行定量描述并对它们进行多指标综合评价,从而不能对系统的真实状态作出反映。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的非线性、自学习、自组织、自适应、并行处理的功能,以世界可持续发展最佳城市的环境因素指标为依据组成神经网络的学习样本,采用BP反向传播算法进行训练,可以较好地对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因素进行综合评价。

4.2 评价指标

4.2.1 评价标准

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经济增长方式还没从传统的粗放型、资源浪费型转变过来,城市可持续发展程度受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等影响较大,若以国内各城市的环境因子最佳值和平均值作为评估标准,评价出的城市可持续发展受环境因素影响程度只反应出了评价对象在国内各城市中受影响的相对情况,不具有科学性,并不能真实反应出城市可持续发展受环境因素影响的状况。因此,本文采用以世界先进水平及世界平均水平为依据,即认为目前达到全球最佳值的城市或地区处于可持续发展最好的状态,城市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不受环境因素影响,而目前达到世界平均值的城市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受环境因素影响程度为一般水平。

4.2.2指标标准化

各评价指标之间存在不同的量纲差异,因此必须对各指标进行标准化。利用(1)式对所建立的11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使各单项指标值落在[0,1]之间。为了便于对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受环境因素影响情况作出评价,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其中的3个指标的评分值作如下规定以简化计算:

4.2.2.1地表水环境质量:按我国现行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划分为五级,当城市主要地表水环境质量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五级标准时相应的指标值分别为1.0,0.75,0.5,0.25,0,即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超过IV级标准后的指标值均评为0;

4.2.2.2大气环境质量:采用API法对城市大气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五级大气综合环境质量对应的指标值分别为1.0,0.75,0.5,0.25,0;

4.2.2.3人均水资源:在人均水资源量低于国际水资源紧缺标准1000m3/人时,该指标值即为0,大于1000m3/人的指标按公式(1)对其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1)

式中:Ci――为i城市的某指标的实际值;

Cmax――为该指标的最大值;

Cmin――为该指标的最小值。

4.3 网络构建

4.3.1计算模型

人工神经网络是建立以权重描述变量与目标之间的特殊的线性关系的网络。人工神经网络的基本结构单元为神经元,神经元是一些相互连接可计算的元素,它是按层次结构的形式进行组织,每层上的神经元以加权方式与其它层上的神经元连接,以构成神经网络。这种网络建立的神经网络为3层结构,包括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见图2。

人工神经网络的学习过程包括了正向传播和反向传播。正向传播时,输入信息从输入层经隐层加权处理传向输出层,经过转换函数运算后得到的输出值与目标值(期望值)进行比较,若有误差,则误差反向传播,即反馈到原连接通路,通过逐层修改各层神经元的权系数,减少误差,如此循环,直到输出满足允许误差时停止。

图2 人工神经网络结构示意图

在网络的计算处理时,每一神经元将其输入和连接强度累加起来,依据变换函数进行计算,并且将其送到下一层的所有神经元中,即处理神经元的输出由下式给出:

Oj=f(Σwjixi+θj)

其中,Oj:输出;wji:输入层i和隐蔽层神经元j之间的权重;xi:输入;θj:偏置;f:变换函数,采用Sigmoid函数,其非线性形式定义见(2)式,net是加权的输入之和。

(2)

在用计算机模拟进行神经网络模拟计算时,通常的步骤是:

①将网络初始状态的各节点权重初始化为(-1~1)之间的随机数;

②从各输入节点输入学习样本信号并得到期望输出;

③用变换函数计算f(net)与期望输出之间的误差:

E=1/2(dk-ok)2(3)

其中,E:误差;dk :期望输出向量;ok:网络的输出;

④计算隐蔽层和输出层的误差信号向量δo和δk

δok=1/2(dk-ok)(1-ok2) ok (4)

δhi=1/hi(1-hi)Σδokwki (5)

⑤调节输出和隐蔽层的权重:

其中,ε:学习步长;α:学习动量项。

⑥转回第三步进行迭代运算,直到输出值的误差E小于规定的误差水平则学习终止,得到最终的网络权值和阈值,就可以用训练好的神经网络进行实际计算。

4.3.2 计算结果

本次计算的输入层11个神经元分别代表人均耕地面积、人均水资源、大气环境质量、地表水环境质量、森林覆盖率、生物多样性、城市污水处理率、城市人均绿化率、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率、工业固废利用率、生活垃圾处理率,一个输出神经元代表综合评价的输出结果。

经过上机检验网络的收敛效果,最终确定隐含层神经元数目为8个,网络学习步长为0.3,学习动量项为0.3。

利用表1中的S1、S2、S3三个样本数据作为神经网络的学习样本进行训练,经过学习数遍后,当均方误差R

5 实例研究

利用上述训练过的神经网络对上海、厦门、福州、泉州4个城市可持续发展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程度作出评价,评价结果见表2,表中各城市的指标值均为标准化处理过的数值,主要数据来源于各城市的城市环境公报及统计年鉴。从评价结果看,四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受环境因素影响强弱顺序为:福州

根据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2004年对国内各省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估,上海市环境支持系统能力指数为47.82,远低于其余系统的能力指数,上海市的可持续发展总能力指数为69.55,可见,上海市城市可持续发展已经受到了来自环境方面的影响,这与本文得出的上海市城市可持续发展受到环境方面的一般影响的结论一致。对于福建省,环境因素目前尚不是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这与本文的结论也是基本一致的,本文以世界先进水平为依据,得出福州、厦门两城市受到环境因素的轻微影响,而环境因素对泉州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影响为一般影响。

6 结论与建议

6.1城市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的系统,受到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系统中各要素的影响,环境因素是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类重要因素。

6.2神经网络具有非线性、自学习、自组织、自适应的能力,能自动获得系统中各因素之间的合理规则,利用神经网络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受环境因素影响程度进行评价具有较好的客观性。

6.3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环境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全面发展,管理者应该树立辩证的发展观,统筹兼顾,才能更好地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世界银行.2000年世界发展指标[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0.

[2] 杨国栋等.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用于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评价[J].煤矿环境保护, 2000, 14(3).

第9篇

关键词:城市发展;可持续发展观;社会经济;城市规划

Abstract: the city planning management is essential for city construction work,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and provide guidance for city land reasonable development and city construction, the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city planning management, to promote the c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city rationalization process plays a great role in promoting. Therefore, we should start from their own duties, and constantly improve the city planning management,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city planning management, promote the city construction work steadily and orderly,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the city, and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Keywords: city developmen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ocial economy; city planning

中图分类号:[F29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前言:

城市的出现证明了我国人民的社会文明发展到了一定高水平阶段,但是在发展过程中随之出现的一些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城市化的进程。目前,由于规划管理不善,大部分城市污水没有经过处理就进行排放,造成了城市环境的污染;而一部分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监督和约束机制不够健全,违规建筑大量存在,城市土地被胡乱占用,使得城市环境质量逐年下降。另外,由于管理工作不到位,有的城市为了完成建设目标,则与其他城市建筑风格雷同,出现千城一面的现象。因此在我国的城市的发展中还需要统筹规划,并且在制定城市发展方案过程中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也显得尤为重要。

一、 我国城市规划的现状

一个城市的建设和管理,依赖于城市规划,并且以城市规划作为指导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方向,城市要想合理发展,就必须行科学的规划,充分了解城市自身的性质和特色,分析城市的主要发展方向和发展格局,只有在科学城市规划方案的指导下,才能逐渐实现一座城市的最终发展目标。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对城市的功能性要求越来越多,城市规划的要求也逐步提高。

现阶段我国的城市规划步骤主要包括资料的收集、城市经济状态分析、 城市性质和发展情况分析、城市规划目标、制定目标实施方案、分阶段实施以及建设规划的管理等环节。一般情况下,城市规划的着眼点应该是城市的经济发展,城市规划的重点是城市土地和空间资源的规划,但是在目前的城市规划过程中,相关部门把工作重点放在了城市人口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上,城市建设缺乏有效的实施措施和必要的保护手段,导致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很多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我国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在很多大中城市开始出现能源短缺、道路交通设施落后、环境污染严重、城市人口密度分布不均、水资源紧张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产生,不仅给城市的长期发展埋下了隐患,而且给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和生产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为此城市规划部门应该正视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充分结合城市自身的特点,制定适合城市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但是由于城市规划在我国城市建设中实施的时间较短,城市规划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譬如,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过渡时期, 受我国城市经济体制的影响,城市规划的管理制度还不完善,城市建设与城市规划之间还有一定的差距,没有有效结合在一起,而且很多城市的城市规划编制目标不明确,没有从本城市的实际情况出发, 城市规划目标的盲目性较大,没有充分考虑城市的资源和环境情况, 导致很多城市规划方案先天不足。为此,为了保证我国城市建设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城市建设必须以可持续发展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前提,并积极探索与城市自身发展相适应的理论方法,保证城市经济、文化、资源、人口、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 基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国家的资源相对短缺,城市是我国人口较为密集的地方,各类社会经济活动高度集中,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为此应该以可持续发展观念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的指导思想,保证城市发展逐渐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推动城市发展实现。

1. 制定科学的城市发展规划

第10篇

关键词:城市建设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前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城市的园林绿化,只有做好城市的园林绿化才能打造生态的城市,促进城市的发展,进而促进城市经济的进步,因此,城市园林绿化在城市建设中地位获得了显著的提高。

1. 可持续发展的提出

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城市环境质量逐渐恶化。现实告诉人们自然界不可能无限度地承受侵害,人类再也不能片面追求经济发展而忽视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组织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概念,即“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子孙后代为需求发展的能力”。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的里约宣言,正式确立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战略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是社会、经济、自然三者协调不断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必须以人为本,满足人的各种物质和精神需求,保证社会的自由、平等、公正。经济的发展必须保持和合理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和能源,提高再生和综合利用水平,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自然的发展则必须优先保持自然生态,使开发建设在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城市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要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根据城市的具体情况,制订出科学的城市生态绿地系统,建设稳定的人工自然生态群落,更好地发挥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最大程度地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改善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居民生活环境质量。

2.城市园林绿化的作用

2.1 调节剂

绿色植物的吸收二氧化碳能力较强,可以释放出大量的氧气,为平衡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均衡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城市人口的骤增,所需氧气的含量也在逐渐的提高,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在增多,只有达到气体比例的平衡才能促进社会主义的建设,而绿色植物是最好的调节剂。

2.2 净化剂

绿色植物同时还具有净化空气,吸烟滞尘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交通压力在提高,排放了大量的尾气,造成城市环境的负担,而通过专家的测试,发现,城市园林露出啊具有超强的空气净化能力,是大自然的净化剂。

2.3 消音器

城市交通负荷的增加,导致城市中噪声的增加,通过实践我们可以发现,植物的枝条与叶径具有吸收声波的能力,可以降低噪音,是大自然最好的消音器。

2.4 缓和剂

城市园林还可以缓和城市温度的骤增或者骤减,降低由于城市突变而引发的一些不适,是最好的天然温度缓和剂。

2.5 美化剂

我们所最熟悉的莫过于城市园林的绿化功能,美化城市的作用,其利用花草树木的生态作用,建造具有较高观赏价值,形成统一的布局,改善城市环境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感觉,其是最便宜,最直接的美化剂。

3.城市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要求

“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城市建设的意识,很多人对城市环境不够热爱,造成城市形象的破坏,我们不能仅仅追求眼前的利益,还要根据社会的发展需要,建立可持续发展理念。自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成为全球公认的城市发展不变的原则,因此,城市园林绿化也要根据这一发展原则进行城市的建设,在城市的规划、建设,园林的设计阶段都充分的运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作为指导。

4.城市园林绿化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园林绿化发展迅速,从我国的城市整体发展水平来看,城市园林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出现了发展不均衡,大型城市与中小城市发展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在部分城市中甚至出现了城市园林建设与城市总体规模不相符的现象;部分城市的绿化结构单一,没有体现生物的多样性;倾向性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发展不均衡;侵占土地,滥砍滥伐现象严重;管理水平无法实现现代建设发展的需求,这些不足都严重的阻碍了我国城市建设脚步的发展。

5.城市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措施

5.1 提高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只有充分认识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其不足,我国的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基础差,人们对其认识不足,这些都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改革,我们可以利用现代化的宣传工具进行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绿化环保意识,增强人们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并且宣传相关的城市园林绿化的规范,提高人们对环保的认识,促进城市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

5.2 转变对城市规划理念的认识

这是城市园林建设的基础,是城市园林发展的重要方向。我们应该从传统的城市绿化方式中走出来,建立新的城市规划理念,从观念上建立城市绿化的重要性,根据城市自身的发展水平,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根据人们对城市的要求,建立城市园林绿化的目标,实事求是,以科学的方法作为指引,以现代的管理理念为基础,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打造独具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城市。

5.3 遵守生态学原则

只有按照生态学的发展理念,才能建造真正的可持续发展城市。从生态学角度来讲,城市园林绿化就是充分发挥绿色植物对环境指数的影响作用,来改善城市建设的环境,实现人与环境,人员社会的和谐共存,这就要求在城市建设中要注意到:城市园林建设是与环境成一体的整体功能,也就是说起具有公共性;但是其不是狭隘的,其几乎涵盖了城市建设的一切领域,其突破了传统城市规划的小范围,打造了一个相对没有界限的城市规划区域,使园林绿化建设成为人类环境工程中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一个体系;同时其还具有互相协调的功能与多层次性,实现了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性。

5.4 以法治绿是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的保障。首先是加强立法,除国家和各级政府要积极制定颁布有关城市绿化管理的法律法规外,还应广泛发动各单位、各部门和城市居民,制定各种园林绿化管理公约和管理办法,使城市园林管理有法可依。其次必须严格执法,法规只有在执行中才具权威性和约束力。其三是充分发挥园林行政主管部门的政府职能。属园林部门管的必须让园林部门行使职权,不能把权力横向转移。其四,依法建绿。城市各类绿地建设指标是用法规的形式确定的,但“建设项目绿化指标没有达标也是违章行为”的意识没有真正确立起来,需要以法律为武器强迫执行,以达到多方增绿的目的。

城市园林绿化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的措施,其功能与效益的发挥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要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应做出其应有的贡献。

结束语:

总之,城市园林绿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建设必须站在这一总体目标的基础上,来不断地完善城市建设,不断地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随着低碳环保概念的风靡,城市园林绿化成为未来城市建设的核心,成为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关键,也是世界城市建造的必然方向。

参考文献:

[1] 陈凤歌,陈玉琴. 浅谈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J]. 中国西部科技, 2005, (03) .

第11篇

【关键词】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环境与发展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两大主题。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复苏,城市化进程加快,一方面加速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城市环境问题。在一些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着只顾短期经济利益而忽视城市长期可持续健康发展的行为,造成了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因而有效利用能源,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已经成为一个迫切的任务。目前,我国城市的现状是:城市化水平低,城市人口仅占全国人口的2%左右;大城市规模过大,人口总数占城市人口总数的一半以上,其中百万人口以上的30 个;城市发展格局不尽合理,工业过分集中,人口相对膨胀,居住拥挤;基础设施短缺,交通紧张,环境恶化等,已成为制约城市社会经济进步发展的障碍。因此,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城市规划处于重要的“龙头”地位。

一、城市规划理念

人类已进入21 世纪,世界经济趋于全球化,使世界范围的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城市的发展不仅面临国内其他城市的竞争,而且还将遇到经济实力强劲的国外城市的挑战。如何从城市规划角度奠定城市发展基础,创造城市发展条件,提高城市效益和竞争力,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意义,也是城市规划高标准、严要求的新课题。

1、加强城市规划中的城市形象设计,实现具有自身个性化的园林城市;注重突出自己的特色、风格和品位,依托自然和人文景观,挖掘文化内涵,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承接传统又求新意,传统风格与时代气息并重;园林规划、建设、管理三者并驾齐驱;巧用造园造景艺术手法,以绿为主,以美取胜。北京是首批园林城市,北京在创建园林城市中,着力保护古都风貌,用绿化来体现古都的庄重和历史文化风范。传统风韵与时代气息并重,古典与现代融合,实现了古都风貌与时代精神的巧妙结合。

2、从城市整体布局出发;审时度势,量体裁衣,系统整合。城市规划必须具有战略眼光,面向未来,面向世界。要根据城市未来的产业结构、产业规模、人口规模、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以及历史人文环境,对城市的基础设施,包括海港、空港、公路、铁路、通信、供水、供电等方面的发展,以及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做出科学的预测和规划。每个城市必须以自己的优势为依托,走发展特色经济之路,塑造城市鲜明的个性和形象,以避免城市之间的重复建设,减少城市之间的无序竞争。

城市规划往往要通过建筑语言来表达,为此要充分发挥人的智慧,发挥建筑师的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使自然、环境建筑、文化等融为一体,形成城市的独特风格。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蓝图, 是建设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城市规划搞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城市总体功能能否有效发挥,关系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能否协调发展。城市规划是一项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的工作,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制定好城市规划, 要按照现代化建设的总体要求,立足当前,面向未来,统筹兼顾,综合布局。要处理好局部与整体、近期与长远、需要与可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进行现代化建设与保护历史遗产等一系列关系。

通过加强和改进城市规划工作, 促进城市健康发展,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制定城市规划要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 特别要听取专家的意见,多方比较,反复论证,经过法定程序审批,规划一经批准,就具有法规的权威性,必须严格执行,任何人不能随意更改。

二、在规划设计中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

(1)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城市经济发展与城市环境治理问题本身就是一对矛盾,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可持续的城市规划就是要营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和优化经济结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强调三大产业协调发展,产业结构是城市经济结构的主体,影响着城市生态系统的结和功能。为改善城市生态结构,促进物质良性循环和能量流动,必须改进城市的产业结构。

(2)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城市是一个由社会、经济、自然三个亚系统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通过人的生产与生活活动,将城市中的资源、环境与自然生态系统联系起来,形成人与自然、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与矛盾。生态环境可持续的城市规划就是运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及其它相关的科学知识与方法,从城市生态功能的完整性、城市资源环境特点和社会经济条件出发,调控城市社会、经济与自然亚系统及其各部分的生态关系,合理规划城市资源开发与利用途径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式,使之达到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不断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统一,进而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由此促进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性利用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所要追求的最终目标就是社会的可持续性。除了有效的经济增长外,可持续发展城市谋求的是在不同的利益团体中公平地分配社会资源,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需要,追求社会的共同繁荣和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城市社会可持续发展也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它是以人口为主体的立体结构,并与城市经济、城市环境等方面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其中包括人口、文化、教育、卫生与健康、艺术、体育、价值观念和社会等。城市社会可持续发展最终是人的全面发展,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做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系统规划。

三、城市规划要放眼未来

城市规划要使用发展的眼光,考虑未来科技、经济、文化的变化趋势,所做规划就算不能完全符合未来的发展,也要方便于未来的发展。城市规划要综合考虑城市周边的地理、环境、产业等,制定规划时要弄清城市发展的战略,当然城市规划也反作用于城市发展战略。

1、卫星小城市的建设

很多大城市恶性膨胀,可以考虑在超级都市的周围,建一些卫星小城市,以缓解城市化的加重。卫星城市要有缓解的功能,缓解大城市的人口压力、交通压力、环境压力等,卫星城市是遏制大城市恶性膨胀的重要手段,在城市规划中不可或缺。卫星城市的建立不需要一蹴而就,可以先规划后建设,做到未雨绸缪。如果没有及时进行规划,结果原本建立卫星城市的土地被挪为他用,就很难实施原先的计划了。

2、城市规划要考虑未来行业

未来城市,服务业、文化产业、高科技产业会占主导地位,重工业、劳动力密集产业要会被移出城市。城市规划必须要把服务业、文化产业、高科技产业放在首先考虑的地位,考虑他们的分布、需要的设施、需要的周边环境等,为未来行业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3、城市规划要考虑未来的行为习惯

现在人类生活越来越高效率、高节奏,人类对时间的追求与日俱增。城市规划要考虑人类的生活节奏的演变,高架桥、地铁等,都是考虑的重点。我们无法预测未来的交通工具的具体形式,但我们可以预见未来交通工具的速度。城市的基础设施要适应新的交通工具的高速度,要为未来的更高节奏做好准备。

4、城市规划要考虑未来的身体健康

对于未来城市而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问题绝不是环境污染问题。未来城市规划要考虑人民群众的体育锻炼问题,考虑人民群众的心理健康问题,城市规划要方便人民群众进行体育锻炼,给人民群众一个温馨、祥和的氛围,让人民群众能够愉悦、放松的工作和生活。

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非常值得深思的话题。笔者认为我们不能用青山绿水来换取经济的繁荣,不能用老百姓的健康来换取眼前的经济利益。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让城市万古长青是城市规划的内在精髓.城市规划要处理好现在和将来的问题,在现在和将来出现矛盾时,要服从将来。

总之,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城市的地位和作用将日益突出和重要。在城市规划中引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基于资源和环境体系对城市发展的支撑和承载能力,以实现城市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规划理论方法体系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避免重复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各种负面效应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第12篇

城市规划的研究指出了我国城市的发展方向,勾勒了未来城市的发展蓝图。因此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城市规划决策是否合理科学变得尤为重要。直接影响着我国人民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的发展进程。本文通过对我国城市发展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在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下城市规划的一些可行方案,仅供参考。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观;城市规划;问题;城市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城市规划的出现证明了我国人民的社会文明发展到了一定高水平阶段,但是在发展过程中随之出现的一些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因此在我国的城市发展中还需要统筹规划,并且在制定城市发展方案过程中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也显得尤为重要。

一、 我国城市规划的现状

一个城市的建设和管理,依赖于城市规划,并且以城市规划作为指导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方向,城市要想合理发展,就必须进行科学的规划,充分了解城市自身的性质和特色,分析城市的主要发展方向和发展格局,只有在科学城市规划方案的指导下,才能逐渐实现一座城市的最终发展目标。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对城市的功能性要求越来越多,城市规划的要求也逐步提高。

现阶段我国的城市规划步骤主要包括资料的收集、城市经济状态分析、 城市性质和发展情况分析、城市规划目标、制定目标实施方案、分阶段实施以及建设规划的管理等环节。一般情况下,城市规划的着眼点应该是城市的经济发展,城市规划的重点是城市土地和空间资源的规划,但是在目前的城市规划过程中,相关部门把工作重点放在了城市人口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上,城市建设缺乏有效的实施措施和必要的保护手段,导致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很多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我国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在很多大中城市开始出现能源短缺、道路交通设施落后、环境污染严重、城市人口密度分布不均、水资源紧张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产生,不仅给城市的长期发展埋下了隐患,而且给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和生产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为此城市规划部门应该正视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充分结合城市自身的特点,制定适合城市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但是由于城市规划在我国城市建设中实施的时间较短,城市规划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譬如,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过渡时期, 受我国城市经济体制的影响,城市规划的管理制度还不完善,城市建设与城市规划之间还有一定的差距,没有有效结合在一起,而且很多城市的城市规划编制目标不明确,没有从本城市的实际情况出发, 城市规划目标的盲目性较大,没有充分考虑城市的资源和环境情况, 导致很多城市规划方案先天不足。为此,为了保证我国城市建设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城市建设必须以可持续发展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前提,并积极探索与城市自身发展相适应的理论方法,保证城市经济、文化、资源、人口、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我国城市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由于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城市化进程越来越突出,城市扩张也在不断加剧。在过去的几十年时间里,城市的发展尤为突出,但是由于城市建设的极度扩张,也留下了一系列的问题。在城市规划方面,也逐渐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城市规划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些问题的的存在,使得城市建设在质量上粗制滥造,影响颇深。在城市规划方面,我们对存在的问题进入浅显的探讨,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

1、城市规划存在随意性

城市规划在城市建设中是保证工作顺利完成的基础,在城市建设中起到了良好的计划指导作用。城市规划的涉及面之广,已经囊括了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不过,在城市化进程的迅速加剧中,城市规划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存在很大的随意性。由于建筑行业追求效益最大化,以及城市规划管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在利益的驱动下对城市规划不断的任意更改,并没有在实际的运作中制定合理的城市规划和严格按照城市规划的合理要求进行操作,表现出了在城市规划方面存在的随意性,这就为城市规划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难度。

2、对名胜古迹的保护意识欠缺

在城市规划中,人们往往会忽略一些至关重要的问题,例如在文化遗产、名胜古迹等方面,没有合理的规划,使得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文化遗产和名胜古迹是一个城市兴起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产物,同时也在影响着城市的发展,对风景名胜及文化遗产的保护,在城市建设中极为重要。然而由于在城市规划的引导和城市规划设计人员的素质方面都存在着诸多问题,并没有形成良好的保护意识,在风景名胜的保护上并没有制定完全合理的计划,使得许多风景名胜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3、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生态环境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使人们在与自然和谐发展中的重要方面。在城市建设中,由于城市规划的不合理,或者城市规划实施的滞后性和不便性,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污染和浪费也极其严重。因此,在城市建设中如何保护生态环境,为人们生活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在城市规划的制定上越来越重要。

4、盲目追求利益最大化

在城市建设中,效益永远是持久的话题。在制定城市规划时,相关研究管理人员由于利益的驱动与一些不法开发商沆瀣一气,严重影响了城市规划的质量和职能。在城市规划的实施上,施工单位也并没有贯彻城市规划合理要求,在施工建设中盲目只求利益最大化,严重影响了城市建设的质量,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5、城市规划不具有前瞻性

在城市建设中城市规划具有指导和牵引作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如何制定一个合理的城市规划方案,是提升城市建设质量的保障。然而,现在的城市规划在前瞻性上,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现在的城市建设中公共交通和下水道的疏通排水方面存在着极大的问题,交通拥挤、车道狭窄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使得人们行车过程中遇到了极大的阻碍。在下水道的排水方面,并没有建立完善的疏通通道,是许多城市的排水系统存在诟病,尤其是在近两年连降暴雨的情况下尤为突出,在暴雨之后,许多城市成为“水上城市”。这就是城市规划在前瞻性上,没有为将来的发展预留一定的发展空间。

6、城市规划生搬硬套

在城市规划的制定和应用上,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许多城市在制定城市规划时直接完全套用一些主流城市的规划方案,没有联系自己城市发展的实际需要,在城市建设上没有发挥城市规划的作用。在城市建设的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极为突出,施工单位没有联系实际,完全套用一个模式,使得城市建设过程又发了一列的施工问题,城市规划的生搬硬套在城市的发展中严重影响了其进程。

三、 基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国家的资源相对短缺,城市是我国人口较为密集的地方,各类社会经济活动高度集中,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为此应该以可持续发展观念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的指导思想,保证城市发展逐渐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推动城市发展实现。

1. 制定科学的城市发展规划

要想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城市规划过程中,不仅应该包括常规规划内容,而且应该综合考虑城市自身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城市发展规划应该建立一个可以满足人们生活需要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城市构架,城市规划的制定人员应该综合考虑可能影响城市发展的各方面因素,以城市环境承载力和环境容量为城市规划的指标,将城市发展过程中资源和环境消耗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制定相应的城市发展规划,进而形成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的城市规划新思路,如果城市规划的初步方案超出了城市的环境承载力,需要及时进行调整,在城市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下,形成新的城市规划方案,并再次与城市的资源和环境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如果不达标需要再次改正, 直到修正后的规划方案可以满足城市自身的环境和资源承载力为止。

在城市规划制定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三点内容,其一,城市规划的出发点应该是城市土地和空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同时应该强调城市资源供给力与城市环境承载力,这是城市可持续发展对城市规划提出的要求。其二,城市规划的内容应该将城市的经济、人口、资源、社会、环境等都纳入规划计划中,保证以上各个因素互协调促进的前提下,不断扩大城市的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其三, 城市规划方案应该以城市资源环境的承载力作为一个重要控制点,也就是说城市规划不能超出城市的资源和环境承载力,另外,现阶段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城市经济发展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治理能力都在逐步提高,所以城市的环境承载力和资源供给能力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为此在进行城市规划方案制定时,可以不完全受城市环境承载力和资源供给力指标的限制,可以适当增加城市系统的发展规模。总之,为了保证城市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良性互动,城市规划必须引进资源供给力和环境承载力指标。

2. 制定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

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是综合评价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 在城市规划过程中, 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首先,应该坚持综合性原则,城市可持续发展要求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应该可以反映城市社会、经济和环境之间的协调性,并在一定科学理论指导下分析城市社会、资源、人口、经济、环境等各个领域变量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之上,制定综合性指标, 确保该指标可以较为全面的反映和测度城市的发展状况。

其次, 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应该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确保指标体系的复杂性和简型相统一,同时充分考虑指标量化的难易程度,充分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可以得到广泛推广使用, 同时还可以反映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指标体系的内容应该简单易懂, 可以为大众所接受, 另外, 在制定指标时应该使用现有的相关规定标准和统计资料,以保证该评价体系的权威性和可行性。

再次, 应该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的针对性, 对于不同城市不同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应该有所不同,各大城市应该严格依照本城市自身的发展特点和发展目标制定适合自身的评价指标, 使其真正发挥对本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导向作用。

最后, 城市可持续发展评定指标应该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评价指标中的指标数据都应该建立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既要反映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真实情况,又要符合城市系统分析和生态学原理, 指标数据来源应该具有充分的科学依据, 具有准确性和可靠性,与此同时确保评价指标的定义准确,并且可以量化处理。

四、控制性详细规划与城市设计的统一

在城市化进程迅速加快的情况下,城市规划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问题。如何制定更好的城市规划方案,显得尤为突出。在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的有效统一问题上,成为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方向。

1、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发展的意义

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在城市规划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问题上,人们普遍没有特别清晰的概念。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产生,源于经济类型的转变发展,是运用规定的区划方法,对所研究对象进行合理的区域划分,主要是针对土地的开发以及城市建筑等标的物进行划分,制定合理的研究计划。

历史证明,控制性详细规划在城市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极大的促进了建筑行业的发展。在传统的详细规划中,制定计划时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对计划的实施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控制性详细规划相对于传统的规划来说,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灵活性,也为计划的事实提供了更坚实的保障。

2、城市设计发展的意义

城市设计是以城市的整体发展为切入点,侧重的并不是建筑本身,而是针对整个城市的设计,这样的一个宏观环境为设计人员提供了更好的想象空间,激发了设计人员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城市设计致力于改造人们的空间环境,为人们营造更好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在城市建设中存在重要的作用。现在社会的城市设计已经逐渐摆脱了传统的城市设计桎梏,不再建简单的追求外观上的设计,而是只求设计层面涉及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在城市的建设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城市设计是独立与城市规划之外的,与城市规划有着明显的区别,但城市设计的发展对城市规划的制定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3、控制性详细规划与城市设计的融合

控制性详细规划与城市设计在城市的建设中相互独立,却也在逐渐的走向融合,合理的统一城市设计与控制性详细规划,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不可阻挡的趋势,实现控制性详细规划与城市设计的有效统一,对城市的总体规划具有重大的意义。

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的有机统一,为城市的总体规划提供了更为坚实的实施基础,使得城市规划在方案制定与有效实施上有了更明确的方向,可以极大的推动城市建设的发展,在城市建设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由此可见,实现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的有机统一在今天看看来,已经势在必行。

五、结束语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规划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在城市规划中引入可持续发展理念,可以保证城市社会、经济、资源、人口、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 有利于我国城市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 1] 王建国, 王兴平. 绿色城市设计与低碳城市规划———新型城市化下的趋势[ J ] . 城市规划, 2011( 02) .

[ 2] 范先明. 城市规划与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J ] .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0( 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