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道路运输动态监控管理

道路运输动态监控管理

时间:2023-09-26 09:33:5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道路运输动态监控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道路运输动态监控管理

第1篇

XX:

接8月6日XXXX转发抽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车辆情况,动态监控显示XXXX车辆运行轨迹不完整。针对抽查发现的问题,我单位高度重视,立即责成XXXX展开调查,现就违章情况、整改措施及处理意见报告如下:

一、违章情况说明

经落实,该车于7月7日执行XX至XX班线计划。经检查造成此次运行轨迹不完整的主要原因是车载终端设备定位天线接触不良、从而导致运行轨迹不完整。

二、整改措施及处理意见

为认真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格执行《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管理办法》,最大限度的消除安全隐患,本着“四不放过”的原则,作出以下整改:

1、针对车辆运行途中出现的轨迹不完整现象,于7月7日对该车更换定位天线,并对设备进行调试,于7月8日恢复正常运行。再有类似情况发生,要第一时间上报监控室,要确保车辆安全运行的同时确保车载GPS监控设备完好有效。

2、要求监控值班人员,认真学习《车辆动态监控管理办法》、加强GPS监控管理工作,加大客运车辆的管控力度。结合此次整改,对全部营运车辆进行设备排查,确保监控设备正常运行,确保对车辆全程实时监控,从根本上杜绝安全隐患,确保车辆技术状况良好。

3、依据《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管理办法》将此次违规经营行为计入本年度企业质量信誉考核档案。

三、下步打算

通过此次抽查发现的问题,使我们深刻认识到道路旅客运输安全的重要性。究其原因是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够,法律法规的教育力度不强,驾驶员安全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在下步工作中,我们督导客运企业认真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加强对GPS监控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切实增强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和责任意识,杜绝类似情况的发生。

第2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 道路运输;实践

一、包头市道路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现状

包头地处渤海经济区与黄河上游资源富集区交汇处,北部与蒙古国接壤,南临黄河准格尔煤田,东西接沃野千里的土默川平原和河套平原,是东部沿海地区与西部地区、南方与北方、国内与蒙古国大宗物资和煤炭、稀土、钢铁、农产品等原材料输出的集散地和重要枢纽。目前,包头各类交通运输经营业户20379户,营运车辆36950辆,全市道路从业人员62889人。客运217条线路辐射国内13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各类货运站场10处。近几年来,累计投资1350多万元,建成了的包头市交通运输指挥中心。安装了GPS卫星定位监控系统和GIS地理信息系统,对全市的营运车辆开始实施入网管理,实现全天候、大范围、多车辆的实时动态定位、调度、监控,适时掌控各种车辆的运营状况;建成了运政信息管理系统,信息资源得到整合并实现资源共享,与信息中心相配套的管理规范化、费收网络化、会计电算化、稽查信息化、办公自动化和道路运输智能化的“六化”工程正在稳步推进。

二、信息技术在道路交通运输管理中的探索和实践

(一)、实施“数字运管”,确定“三步走”发展规划

从2003年开始,包头运管处把道路运输管理的发展目标锁定为建立运政管理的现代化,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加快对传统道路运输行业管理的信息化改造,推进道路运输行业信息系统和道路运输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成立了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积极听取各方面意见,制定了包头市交通运输管理处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确定了“三步走”发展规划:第一步,加大硬件投入和全员计算机操作、应用的培训力度。第二步,建设信息中心。与中国卫通公司包头分公司合作投资1000多万元建成包头市交通运输指挥中心。按照交通部《道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编目编码规则》和《道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信息指标体系》等技术标准,结合目前先进的模块化技术(.net)开发环境建设包头市交通运输管理处信息中心管理系统,建立了“一个网络六个系统”的信息中心库(即:一个网络为运政管理虚拟广域网络;六个系统为货运管理、长客管理、出租车、维修企业、驾驶培训管理信息系统和包头运政管理办公自动化系统)。第三步,应用GPS和GIS卫星定位监控系统,在全行业实施“15321”工程。即:1个中心,5个平台,3个综合应用系统,2个内外门户、1套信息化支持保障体系。1个中心,即:由客、货、修、驾培和运政管理机构五个分数字库组成。5个运政管理服务平台,即:企业综合信息管理平台、GPS和GIS卫星网上运行监管平台、网上通报通告平台、网上货运配载平台、运政稽查管理平台。在3个应用系统中,办公自动化系统已开始应用;道路运输综合信息分析系统与道路运输业务信息管理系统正在不断补充完善中。2个内外门户包括内部监控管理门户和对外运政信息传输、交换与共享,提供基础支撑的基础网络门户已开始使用;1套信息保障体系,即:交通运输客、货、修、站场、驾培应急指挥救援系统和智能管理系统正在开发中。

(二)、应用信息化技术,努力提升运政管理水平

我们在加强体制创新的同时,切实加快了信息化在运政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和开发。通过实施“数字运管”,努力实现道路运输管理与服务方式的转变。首先,从加强行业网络与信息资源管理、促进行业信息资源合理利用和有效开发为出发点,切实保障全市道路运输信息化的统一、安全和快速发展。其次,在面向社会的服务窗口方面,推行“一厅式” 管理。其三,实现网络化管理,对各类信息资源实行集中管理,对各业务大厅实行工作时间全天候电脑监控管理。其四,建立功能强大、安全性高的全市运政信息系统和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实现办公自动化、网上交互式办公和运政业务办理电子化、网络化。其五,加快道路运输网络信息系统的建设进程,提高道路运输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一是建立数据中心管理系统。我们已经建立了包头市全部营运车辆、业户信息的数据库,可以针对车辆和业户数据信息进行管理,对车辆和业户进行业务受理、相关证照的发放和征收运管费等操作都是联网进行,区、县运管所、稽查大队等部门利用虚拟隧道(VPN)通过网络访问“信息中心管理系统”进行相关业务的操作。

二是适应全处“所辖各所管理职能与行政执法分离”的行业管理体制的转变,建立了全市道路运政稽查管理系统。将行政执法管理纳入网络管理,通过建立和完善运政稽查违章处理相关制度,形成独立执法,集中处理,罚缴分离的“大网络、大稽查”格局,同时借助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等先进手段,实现稽查、违章信息的全市同步传输和实时共享,进一步加大了行业监管力度、统一处罚标准、规范行政执法等行为。

(三)、强化政务公开,扩大社会公众的知情权

一是在互联网上开通包头市运政网站。“包头运政网”的成功开通,在包头市交通运输管理处和服务对象之间架设了一座沟通的桥梁,我们将运输管理的执法主体、执法依据、执法程序和执法监督予以公示,并将执法内容和行业管理动态及时在网上公布,让服务对象了解运输管理的相关政策、法规,让社会监督运政管理工作。

二是加强统计工作。建立了道路运输统计数据及相关信息查询服务系统。采用数据的实时传输和统计报表计算机自动生成技术,分级分类向社会公众提供道路运输业相关统计信息、行业规划及产业发展政策以及车辆户籍验证等专业信息服务,增强行业发展的透明度,为社会公众和研究机构提供公开的信息咨询、产业导向和决策参考。

(四)、加强软件的开发和应用

运政管理系统从客运、货运、维修、驾培、车辆运营安全、市场稽查等方面,基本涵盖了全部运政业务。实现了对业户管理、车辆管理、从业人员管理、客运站场管理、客运线路管理、安全稽查管理、数据统计管理等功能;营运车辆的基本情况、维护保养、技术检测、年度审验、规费解缴、客运路线及违章记录等信息记录在中心数据库中,实现业务台帐电子化,准确、及时、快速地反映各种业务数据。

第3篇

[关键词]信息化 ; 危险品运输; 安全; 运用

中图分类号:X9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3-0229-01

引言

某大型国企成品油运输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主要为其所属的油田、炼化、销售等企业提供专业化运输服务,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设立了分公司,在481个城市设立了配送中心(车队),现有各类危险品运输车辆12398台,车辆行驶区域遍布全国各地。

运输距离长、地域跨度大、安全风险高的特点及承运物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特性,就决定了危险品运输安全管理的难度。公司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危险品道路运输企业,多年来始终积极探索危险品运输安全管控的有效手段,建成了全国信息化平台,形成了“连成线、盖住片、全天候、全覆盖”的信息服务网络,推动危险品运输的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管理。

1 强化车辆运行过程管控

全面推行车辆GPS监控系统,建成了覆盖全国的监控平台,最大限度的防范超定速、超路线、超范围、超规则等违章行为。

1.1 建立有利于安全管控的监控平台

“宝石花”车辆监控平台,是公司在近10年GPS监控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自主研发和设计的,主要是利用传感器、信息资讯、卫星定位、无线传输等技术,及时获取“人、车、货、路、天气”的安全五要素信息,具有里程统计、分段限速、线路偏离报警、违规停靠报警、各类报表汇总等特色功能,配合使用集卫星定位语音导航、卫星定位监控、免提直接通话和视频监控为一体的“四合一”终端,监控面覆盖危险品车辆运行的全过程,实现了对危险品运输车辆的“零距离”管控目标。

“宝石花”车辆监控平台是目前国内功能最全、容量最大、稳定性最高、覆盖面最广的监控指挥体系,被交通部指定为该企业的唯一并网平台,和交通部物联网无缝对接。

1.2 健全有效的监控体系

公司建立了总调度室、二级单位、配送中心(车队)三级监控管理体系,在北京和乌鲁木齐设立了2个GPS总监控室,在运输主业单位设立了52个监控中心,在基层配送中心(车队)设立了480个监控室,全公司专兼职监控员已达1108人。按照“分级管理、各负其责,有效监控、全面覆盖”的原则,详细界定了各级管理体系的监控管理内容,制定了各级监控管理主体及调度员、监控员、驾驶员等相关责任人的考核办法,考核结果直接与二级单位的年终评比、单位班子成员的业绩兑现、各级监控人员的奖金挂钩,并每月进行一次考核通报,确保各级监控管理责任落实到位。

1.3 完善具体的管控措施

通过GPS监控平台,对车辆出车前、行车中、收车后三个重点环节,实施有效的动态管控。一是出车前的风险提示。当班调度在安排驾驶员出车前,对车辆行驶线路的风险控制点进行重点交代,并向驾驶员发放行车路线的“三规一限”(规定线路、规定时间、规定停车地点,分段限速)警示图,超前做好风险预防和控制。调度员将当日车辆任务信息及时发送给监控员,监控员根据各自管控的车辆和区域,对运行的车辆进行实时监控。二是行车中的动态监控。通过监控平台及时向运行车辆发送调度、安全警示、天气变化、道路通行等提示信息,并对行驶过程中出现的超速行驶、偏离规定路线、未按时到达目的地、乱停乱放等违章行为进行实时的提醒、警示和处理,查明原因后按规定进行处罚。三是收车后的过程排查。通过监控平台的轨迹回放功能,基层配送中心(车队)的监控员对每台车的运行过程进行跟踪回放,对未及时发现的违章行为按规定进行处罚。并根据地理信息提供的固定停车点位,对归场车辆进行点名,使用系统围栏功能,对归场车辆进行管理,避免车辆被盗或私自出车。

各级监控员认真履行“早点名、日监控、晚控制、勤提示、严纠错、细统计、精分析、善指导”的工作职责,对行驶车辆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控,每天统计当日车辆运行情况,填报监控日志,对车辆运行效率、监控上线率、车辆分布、超速、违规等内容按层级形成报表,为不同的管理者提供关注的信息,以确保各相关部门掌握整体情况。

2 强化生产管理过程管控

为了提高对车辆运行的指挥和管控能力,将管控延伸至生产管理的全过程,公司建成了北京、乌鲁木齐两个生产调度指挥中心和52个运输主业单位的可视化调度指挥系统,及覆盖全国609个地市级配送中心(车队)的远程视频监控、视频会议和电话会议系统,实现了两级生产调度部门的实时音视频交流和安全生产指令传达,对各级生产管理人员的管理行为及车辆归场、停放情况进行重点监控,安全管控手段更加有力。

3 强化驾驶员操作行为管控

在“人、车、路、环境”的交通管理因素中,“人”是最难管控、也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为了更好的规范和控制驾驶员的驾车行为,公司采用了现代视频监控信息技术,在危险品运输车辆上安装4个防爆视频摄像头。驾驶室副驾驶座位斜上方的摄像头,可以直接监控驾驶员的操作行为,有效杜绝了驾车不系安全带、接打电话、抽烟等严重违章行为及其他各类不安全行为,还可对驾驶室前方10米以内道路情况进行监控和录像,如遇突发事件,录像内容可作为有效证据,并可用于事件的原因分析。驾驶室顶部的摄像头,主要用于监控罐体的装油口。驾驶室左右两侧的摄像头,主要用于监控罐体的卸油口和车辆油箱。基层配送中心(车队)的监控员对驾驶员执行运输任务过程中的操作行为进行实时监控,全力保障车辆运行安全,有效控制运输过程中的数质量问题,确保只有“规定动作”,杜绝“自选动作”。

4 强化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管控

危险品运输突发事件的偶发性、时间不确定性、地点随机性和后果的严重性,给应急救援处置工作到来了巨大挑战。公司结合实际,开发实施了应急抢险指挥系统,在北京、乌鲁木齐生产调度指挥中心设立了应急指挥中心,在自主设计的应急抢险车上安装通信终端,遇有突发事件,应急抢险救援车根据指令第一时间赶赴现场,通过终端设备将前方的音视频画面传送至应急指挥中心的大屏幕,实现了空间、地域的跨越,为科学合理处置突发事件提供实况信息,并可将应急指令一线直达,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5 取得的成效

5.1 违章现象明显减少

自2004年以来,公司在车辆总数大幅增加的情况下,车辆违章超速报警频次由以前每年的5000次/千台下降到目前的46.5次/千台;车辆偏离行驶路线、随意停放从以前的253车次/天下降到目前的8.6车次/天。各类违规违章驾车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安全生产形势日趋好转。

5.2 事件总量大幅降低

远程视频监控系统与GPS监控系统联合应用至今,公司的车辆被盗和数质量事件明显减少,各类事故事件得到有效控制。

第4篇

年1—10月,按照县交通局和市运管处给我所下达的目标任务,对照检查,现将完成情况汇报如下:

(一)运输市场管理工作

1、客运管理

⑴根据交通运输管理职责的调整和增加,城市公交车交由交通部门管理,基于此,今年我们着重完善对城乡公交车的管理,指导公司按照《公交车运行规范》,加强对公交车经营者的教育和培训,确保公交车安全规范运行。春运期间,我所将运政执法人员分成3组,每天由一个所领导带班,到车站和各客运线路巡查,发现隐患,及时现场处理,较好地完成了春运运输组织及安全监管工作。完成了“十一”黄金周的运输组织及安全监管工作。春运和“十一”黄金周期间无重、特大运输安全责任事故发生。完成了清明、五一、端午等小长假的运输组织及安全监管工作。节日期间无重、特大运输安全责任事故发生。期间共按规定发放加班牌80张。

加强客运市场秩序整顿,重点加强了道路客运及出租汽车经营秩序和车容车貌专项整治工作。加强了县城客运秩序的清理整顿,规范市内公交车上下客。

加强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实行安全生产资格准入制度,年新办出租车服务证10人次,更换出租车服务证60人次。

⑵进一步加强我县客运市场监管管理工作,督促企业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和基础档案,继续规范和完善了客运车辆的技术档案和管理档案,认真组织客运企业进行了年度质量信誉考核。

⑶加强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实行安全生产资格准入制度,截止目前,办安全管理人员培训班一期,培训人员60人,年新办出租车服务证10人次,更换出租车服务证60人次。

⑷进一步加强出租汽车市场管理,提升出租汽车行业窗口形象,我县42辆出租汽车全部安装了GPS,并统一更换使用带有LED电子显示屏的顶灯。继续整顿客运市场秩序,重点加强了道路客运及出租汽车经营秩序和车辆容貌专项整治工作。

⑸为规范县道路旅客运输市场的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了《县道路旅客运输单车质量信誉考核实施办法(试行)》,并根据《县道路旅客运输单车质量信誉考核实施办法(试行)》按月对我县境内农村客运车辆实行了单车质量信誉考核。

⑹为进一步提升景区品牌形象,打造第三空间,完善其配套功能,认真贯彻落实我县提出的旅游兴县、经济强县的指导思想,我县开行了至白马关倒湾古镇、至万福寺旅游线路,共投放客运车辆4辆。

⑺今年截止目前,更新出租客运车辆12辆,更新客运车辆1辆。

2、货运管理

⑴进一步加强了危险品货运车辆的管理工作,多次对全县危货车辆的证照、标志(灯、牌)、GPS监控平台、危险品车辆安全设施设备配置、危险品运输从业人员进行专项整治。

⑵规范和完善了危险品运输企业的基础资料,建立健全货运车辆的基础管理台帐,督促企业建立健全并落实各项管理制度,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完成了8家危险品运输企业年度的质量信誉考评工作。

⑶截止目前,新审批普通货运车辆180余台,新审批危险品货运车辆10台。

⑷截止目前,按规定共年审车辆1200台。

⑸按照市运管处《关于在全市范围开展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德市运函〔2011〕字第79号)文件精神,认真开展我县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专项整治工作。

(二)维修市场管理工作

1、建立自律机制,加强营运车辆二级维护的管理

⑴为切实加强车辆二级维护的管理,今年上半年对全县二类以上汽车修理厂的汽车维修信息管理系统软件进行了三次系统升级,从而优化了车辆维修管理的程序,实现修理厂对车辆进厂到出厂的全程管理,提高了企业工作效率,规范了二级维护管理的流程。从源头入手,杜绝虚开、买卖“二维”合格证行为。

⑵要求企业严格执行二级维护程序,规范二级维护的操作,加强了对二级维护档案的监管力度。查处二级维护超期案件42余起,有力的开展了对车辆技术状况的管理。

⑶为进一步落实客、货运输车辆定期维护和检测工作,确保二级维护竣工质量,针对倒卖和虚开二级维护竣工合格证等违规行为,我所对各维修及客、货运输企业,提出了维修企业落实专人对维修作业进行网上全程监控,并严格执行《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要求运输企业的技安员建立、健全维护期管理台帐,并要求送修车驾驶员跟踪检查车辆维护的全过程,若发现修理工漏项、漏查等行为,及时向公司和主管部门反映或投诉等治理措施。

⑷5月20日,协助市运管处组织主持召开了全市车辆维修行业管理工作会。会上,我所向各县(市、区)介绍了“营运车辆二级维护监管系统”的使用情况,重点介绍了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指标解释及操作使用等。该系统的推广使用有利于加强全市车辆二级维护的管理,建立规范有序的“二维”工作环境,从而确保车辆技术的安全稳定。

2、今年7月,认真做好年度三类以上维修企业的质量信誉考核工作,在考核中纠正了部分维修企业管理中的不足,提高了维修企业的服务意识和质量意识;

3、参与行业建设,协助企业实现规范化经营

⑴我县道路运输和维修市场起步晚、投入少,从业人员的文化和技术水平偏低。为此,我所积极贯彻“引导、扶持、发展”的方针,年初,对新审批的二类维修企业进行了了开业筹备和各项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和规范的指导工作,在设备配置、内部经营管理等方面,提供咨询服务。

⑵加强管理,对我县三类维修企业进行综合整顿。目前,我县三类业户的规模和经营条件参差不齐,“越类”、超范围经营和无证开业、占道维修等违章行为有死灰复燃的迹象。对此,我所严格控制对专项汽车修理(三类)业户的开业审批,对从业人员的从业资格进行审查,严把审批关,同时加大对三类维修企业的安全监管力度,利用证照年审等对其进行行业监管。

⑶加强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把协会作为平台,发挥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本着“为行业服务”的宗旨,深入企业、上门入户,一方面宣传行业政策、法规;另一方面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协助企业完善各项安全管理档案、修订完善规章制度,规范资料管理,为企业实现动态、长效安全管理机制奠定基础。同时,注重搜集、了解企业或经营业户的意见和要求,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反映、汇报,充分体现了管理和服务并重的理念。

(三)稽查工作

年加大了运输市场的管理力度,重点打击非法营运,我们一是加大了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针对人民群众对运输方面的法律法规知识相对缺乏这一特点,今年出动宣传车200余辆次到各乡镇、车站、道路沿途流动宣传,宣传法律、法规和发放坐“黑车”的危害性等相关法规和规定,共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同时通过广播、电视张张贴公告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使广大人民群众对非法营运车辆的危害性有了进一步认识,安全自我保护意识得到了提高;今年截止目前共上路稽查3000人次,共检查车辆2000辆,共查获违章147次,其中查处擅自改装货车36辆,非法载客机动三轮车9辆、面包车、含轿车46辆、其它违章车辆14起,并对车主进行了集中学习、教育。通过上路稽查有效的扼制了非法营运。同时确保了我县的各条城乡公交车辆、客运线路以及客运站的正常运行和稳定,给客运市场营造了良好的秩序。

(四)稳定工作

1、认真对待客运车主运输业户反映的问题,及时、妥善地予以解决,积极化解矛盾,并积极配合协助相关部门做好工作,今年上半年无群体性上访事件发生。

2、认真对待乘客投诉事件,与客运公司和客运车站一道妥善解决投诉6起。

3、针对目前燃油价格节节上涨,客运车辆营运成本增高,票价又暂时未随之上涨,公司及驾乘人员感觉经营困难,存在不稳定因素的情况,我所一方面积极与物件部门衔接,争取政策,另一方面与公司及客运车辆驾乘人员密切接触,了解情况,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稳定他们的情绪,保障了客运市场的稳定和安全运行。

(五)安全管理工作

1、健全机构、制定计划、明确责任,层层签定安全目标责任书

为进一步搞好年我所的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我所在年初成立了年度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了安全第一、二、三责任人及各自的管理职责。为使安全工作得到贯彻落实,与市运管处、县交通运输局等主管单位签定了年安全管理目标责任书。在对企业管理方面,为使企业重视安全管理工作,我所在年初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年道路运输安全工作的通知》,制定了《年度道路运输安全工作(重点)计划》,并与各客货运输企业、车站、二类以上维修企业签定了年度交通安全目标考核责任书。同时,与所属各股室签定了年度安全管理目标责任书。为使我所安全管理工作上一个台阶,全面落实“一岗双责”制度,对运管所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进行了完善,使我所在安全管理上做到了有据可依。通过制度的制定完善、目标责任书的签订,使我所的安全生产管理有了明确的工作目标,责任得到进一步明确、落实。

2、精心组织,加强监管,确保“春节”、“五一”、“清明”等传统节日安全工作顺利开展

为确保“春节”、“十一”、“五一”、“清明”等传统节假日道路旅客运输工作顺利开展,我所在节日来临之前成立了相应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各道路运输企业负责人参加的节日安全工作布置会,会议精神得到了贯彻落实。节日期间,无重特大安全责任事故发生,无旅客滞留现象发生。为确保节日安全工作顺利进行,我所职工放弃休假时间轮流上路对安全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广大群众的出行安全,客运市场秩序得到了规范、完善。

3、抓制度落实、添工作措施、加强检查,确保企业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企业是安全工作的责任主体,企业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直接关系到全县道路运输安全工作的开展。在制度的落实上,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积极组织每月一次的安全大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要求及时整改。全年共进行安全检查24次,排查安全隐患20处。二是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安全发展,全面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扎实开展“三项行动”,切实加强“三项建设”,切实做好安全生产的基础档案管理工作。三是企业召开安全生产例会时,我所均派人参加,并就安全知识、日常注意事项进行培训和讲解。四是监督指导危货运输企业建立、健全GPS监控管理办法,GPS监控达到了100%,违章驾驶员的处理得到了落实。五是切实加强对车辆二级维护的管理,要求全县二类以上的汽车修理厂全部安装了汽车维修信息管理系统软件,修理厂实现了对车辆进出厂的全程数据化管理,规范了二级维护管理流程,从源头杜绝了虚开、买卖“二维”合格证的行为。六是按照川交函〔2009〕140号文件精神要求,加强对客运市场的清理整顿,各客运企业的安全工作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安全形势明显好转。七是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三部局联合印发的《关于集中开展道路客运隐患整治专项行动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情况,从4月1日至6月30日,在全县集中开展道路客运隐患整治专项行动,主要针对客运企业开展安全大整治,要求客运企业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认真履行源头安全监管职责。八是为规范县道路旅客运输市场的管理,加快道路旅客运输市场体系建设,深化道路旅客运输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内涵,建立和完善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和退出机制。

4、认真开展“百安”、“安全月”活动,加大宣传力度,酝造良好氛围

为确保“百日安全生产”和“全国安全生产月”等活动的顺利开展,我所均成立了专门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各自职责,活动期间组织企业负责人、技安员进行安全学习并就活动的开展作了具体安排和部署,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负责抓、部门领导具体抓”的局面,在开展“百日安全生产活动”、“全国安全生产月”等活动期间,我所及道路运输企业、车站、二类以上维修企业在显著位置张贴、悬挂安全生产宣传标语100余幅、办宣传板报14期,印发宣传资料5000余份,各车站及有条件的车辆在候车大厅或车内电视上滚动播放安全警示片。通过有效的组织和宣传,起到了较好的警示和教育作用,司乘人员的服务质量有所提高,为旅客提了良好的乘车环境。

5、早动员、早安排、积极做好防汛前期准备工作

一年一度的防汛工作是道路运输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为切实做好此项工作,我所于年4月27日上午在运管所会议室召开了由局领导、所中层干部,公司负责人及公司安全管理人员参加的安全例会,会上,对一季度道路运输安全工作进行了总结,就年防汛工作进行了安排布置,并对汛期道路运输安全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通过近期的安全检查情况来看,各企业在安全例会上就防汛工作都提出了要求并编制了防汛预案。

(六)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1、积极整治所办公环境,拿出资金安排专人负责公共区卫生工作,并将各办公室卫生责任进一步落实到各股室,使办公环境窗明几净、整洁舒适。

2、在对运输企业的监管中,运管所自制了《城乡环境整治检查记录表》,所分组对企业进行检查,对检查不合格的及时指出,要求立即整改,企业的办公、作业场地卫生状况得到了彻底整改,企业门前三包也达到要求。

3、以这次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为契机,所维管股与执法局、工商、安监等部门一起,对三类以下机动车维修企业进行了一次较为彻底的清理,纠正了他们的占道经营行为;协会还制作了统一式样的岗位职责、安全职责等内容的挂牌,免费发放给三类维修门店。

4、加强了对境内各种客运车辆车容车貌的检查和规范,使境内客运车辆面貌焕然一新。

(六)内部管理及自身建设

1、完成了市级文明单位、市级卫生单位的规划创建和申报工作。

2、在党建工作中,坚持每月一次的党员学习,组织党员认真参加学习各项方针政策和理论知识;组织党员积极参加“争先创优”活动;加强组织培养,认真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养;积极组织党员、职工参加交通局总支组织的庆“7.1”球类运动会、组织人员参加市局组织的文艺调演和县发改局组队参加的县庆祝建党90周年的活动。

3、进一步完善了“学习制度”;对执法人员的着装进一步进行了规范。

4、加强业务学习和思想教育,提高运政执法队伍素质,无一例违法违纪行为和行政败诉案件发生。

(六)其他工作

1、完成各类信息报道25篇,其中,德阳运管信息采纳5篇。

2、按时、定期完成相关部门各类报表的填报及上报工作。

3、配合相关部门,完成了年度客运行业石油价格改革财政补贴资金和年10月-年3月车用压缩天然气价格补贴资金的发放工作。

4、我所积极与县安监局联系,组织了60余名道路运输行业的负责人和安全管理员于年5月18日至20日在交通局四楼会议室,举办了安全知识培训班。通过此次为期三天的安全知识培训,参会人员一致表示对安全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二、年工作打算

(一)完成省局下达的站点建设工作。

(二)做好对全县运输企业、维修企业的质量信誉考核工作;做好运输行业的稳定工作。

(三)做好出租车客运运力投放方案及相关工作。

(四)指导有条件的货运企业开拓物流领域。

(五)继续规范客运车辆单车质量信誉考核体系,结合创先争优工作,开展运输行业服务明星评选活动。

(六)科技强管理,推进客运车辆、重型货车安装GPS、摄像头等监控设备。

(七)试行客运行业新线路服务质量招投标制度。

(八)规范县城内三类维修企业经营行为,加强对三类维修企业安全管理。

(九)拓展协会工作。

(十)规范乡镇客运站安全监管工作。

(十一)加强内部管理,不断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制定各项措施,充分调动全所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加强学习教育,坚持每周五学习制度,提高全所职工的综合素质和单位的凝聚力。

(十二)抓好安全管理,重点做好“十一”黄金周和春运的运输组织、安全监管工作。

(十三)积极开展城乡环境治理工作。

第5篇

【关键词】公路超限;危害;解决对策

一、超限运输的危害及损失分析

1.对公路和桥梁造成损害

近些年来,我国交通部门在不断地提高公路的承载设计之标准并严格地控制工程的施工质量,可仍然不能承受严重的超限超载运输等车辆所带来的严重损坏。由于反复的超载超限车辆通过,现有公路使用年限大大缩短,不除了普通公路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外,连设计标准较高的具有高承载度的高速公路也受到相对的破坏。一部分刚竣工通车仅仅几年的高速公路其行车道上也己明显地出现了车辙,在许多路段还因路面有大片网裂或破碎以及坑槽,导致不得不进行进行翻建或者重修。根据公路主管的部门统计,在2000年这一年,我国的超限车辆在省干线等公路的交通量已经达到全国交通总量的五分之一左右,每年给国路以及省路均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增加了养护成本,降低了公路和桥梁的使用年限和通行效率。

2.给国家带来规费以及税收的严重流失

我国公路的建设以及养护,不仅仅来源于公路规费,而且还包括国家的财政投入与国内外相关经济组织以收费公路等形式投入的公路建设。车辆的各种规费中主要是相关的交通规费以及税收的收取,它是以车辆的吨位作为标准的。车辆的吨位数本身是应该由车辆底盘所承载的重量进行决定,可由于各种利益的关联,利益的主体之间便存在着很多不规范的行为,给国家带来了规费以及税收的严重流失。

国家规费出现大量流失的情况也就意味着我国公路建设以及养护资金的投入减少,使原本落后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公路交通发展步伐受到阻碍,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3.严重影响道路交通安全

我们知道,汽车是否安全主要看是否具备较好的制动等性能以及操纵的稳定性。超限的运输车辆尤其是部分改装的车辆,通过更换汽车的高压轮胎、加高车厢的挡板和加厚其悬挂钢板等诸多措施,但制动、传动系统以及操纵和动力还是保持汽车出厂的原有配置。

源于大量并长期的超载超限运输,致使车辆是长期地处在相对来讲超负荷的运转状态,从而引起车辆制动性与操纵的稳定性直线下降。车辆的构件也会因长期以来超负荷的运转,出现严重的疲劳甚至损坏。其表现有轮胎的变形或爆胎,汽车制动器的制动距离表现延长导致失灵,汽车转向器发生轻飘以及摆振现象等。这些都会给交通安全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频繁引发交通事故,并且严重地危及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4.超限运输极大地降低了公路利用率

S多车辆在超限运输时,速度提不上来,只能低速运行。加之货车超限时,体积都比较庞大,经常造成公路拥挤,使得单位时间货流量减少。不仅如此,超长、超高货车经常因坡陡弯急,占道行驶,造成交通肇事、翻车。交通随时都有中断的可能,严重降低公路利用率。

5.超限运输严重扰乱运输市场秩序,破坏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规则

从运输市场看,运力、运量和运价是构成运输市场的主要因素。车辆进行超限运输无疑是增加了运力。但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运力增加,会导致运价下跌。这样就会形成朝限运输车辆可以降低运费价格,不超限车辆也降低运价的话就不挣钱,所以,造成全国各省的公路货运价格大都低于国家的指导运价较多,而普遍超载运输的怪现象。从而产生不合理、不公平的市场竞争,形成“超限―运价下跌―超限”的恶性循环。

6.超限运输影响公路交通环境

汽车发动机动力与车辆的额定载重是相匹配的,汽车额定载重大小与发动机功率是成正比的。正是因为发动机本身的动力不足以承受超限车辆的车和货总重,便导致汽车发动机的性能出现恶化,且车辆行驶的动力不足。超限车辆运输过程中遇到爬坡时,往往因为动力不足,驾驶员会把油门的踏板用力踩到底,而导致燃油的燃烧不够充分。在公路上以及隧道内我们常见到这样的运输车周围黑烟滚滚,特别严重地污染了公路和附属设施,也破坏了公路绿化。与此同时,超限车辆在运输行驶的过程中产生了巨大的噪声和振动甚至是不完全燃烧产生的尾气,也会对途经地区的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

二、超限超载运输的成因研究

车辆超限超载运输的根本原因就是利益驱动。一方面,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尚未成熟,公路货物运输的相关体制以及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够完善,道路货物运输经营者有空可钻;另一方面,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商人的根本动机,即便在不超载可获取可观利润的情况下,货运经营者也有很大的积极性去进一步超载获得额外利润。车辆运输的成本内容很多,主要有:燃油和人工、车辆的养路费以及过桥过路等费用,除了相关的道路使用方面的成本以外,还要承担运输管理的费用、建设费用、教育的附加费用以及营运税和贴花税等。公路交通规费是个动态的事物,它应该随着公路交通事业的发展和国家经济政策的变革而不断的发展、变化和调整,但是,在我国一些规费如养路费、车辆通行费等自确定以来基本上没有进行调整和变化,运输成本过高的主要原因在于通行费收费标准过高以及各种收费模式不合理。

公路养路费是我国开征最早的一项交通规费,收费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按照营运收入总额和规定的费率标准计征;另一种是按照车辆额定吨位收费,这两种方式都体现不出“多用路者多交费”的原则。在这种情况下,当运量增加时,单位运输成本会大大减少。

通行费与车辆类别挂钩且货运车辆按照车辆额定吨位分类,这就导致了货车购买者想方设法要求生产厂家标低高吨位车辆,直接催生了“大吨小标”车辆,也导致了汽车制造行业的发展重点不是放在开发新的节能性大型化货运车辆上,而是放在迎合市场的非正常需求上。

从目前全国的道路运输价格来看,远低于其正常的运输成本。运输价格无法成为运力供给和需求调节的指挥棒,由于运力过剩形成供过于求的情况,道路运输价格持续走低。另外,相关法律体系、机制不健全,处罚机制未建立,自由裁量权空间大,处罚与超载程度不挂钩,行政监管不力等因素为超限超载运输的实现提供了可能。相关制度设计不合理,是超限超载运输产生的深层次原因。

三、治理超限超载运输长效机制研究

要想长效治理超限超载运输,遏制超限超载的产生,必须从根源出发,有效减少利益驱动,让违法者无利可图,保证合法守约经营者的正当权益。主要从加强货运车辆生产制造改装管理、加强车辆牌照管理、加强货物源头装运治理3个方面,在源头上控制超限超载运输的产生,力争不让超限超载运输车辆上路;实行养路费费改税政策及计重收取车辆通行费政策,堵住原有交通规费政策中的漏洞;加强综合运输体系规划工作及公路货运市场调控管理,使各种运输方式协同分工,公路货运市场有序发展,货物流通中间环节逐渐减少;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用法律手段有效抑制超限超载运输;建立治超长效机构、加强信息化建设及深化道路运输行业管理体制改革,通过多渠道、采用多手段长效治理超限超载运输。

本项目的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公路运检测、监控和管理,可以避免因超限运输所造成的公路每年平均数亿元的经济损失,降低公路维修养护费用支出,可以堵截由于超载而每年几亿元的规费流失和路产损失,支援国家建设。可以减少超限运输引发的交通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同时,可以提高运输效率,改善交通环境和条件,限制不正当竞争,减少汽车排放污染和噪声污染源,减轻治理超限运输的工作强度,节约由人员看管治理的工资开销和交通费用等项支出,24小时监管,提高工作效率、监控水平和力度。有利于规范道路运输市场和汽车制造、改装市场,合理回归货运市场价格,合理收取通行费用,切实保障守法运输业主的正当利益,建立长效治超机制,保障交通运输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繁荣,从而带来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由上述所述可以看出,治超后多轴货车份额迅速提升、零担快速货运车辆和专用车辆得到切实的鼓励、整备质量(车辆自重)回归到合理范围。超限超载运输产生的原因,主要是超额经济利益驱动、政府监管约束不力、运输相关机制不完善。

参考文献:

[1] GB 1589-2004.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S].

第6篇

一、春运工作组织机构

(一)成立市交通局2009年春运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职责:负责承接省、市春运工作领导机构下达的指令、任务,负责对全市道路、水路、城市公交、航空春运工作的组织、指挥、协调、监督和检查。

(二)春运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主任:

副主任:

成员:

职责:负责传达贯彻上级对春运工作的有关指示精神,部署春运工作检查和春运工作会议;负责春运工作方案、春运应急运力预案的制定及组织落实;负责监督检查局职能科室和相关管理部门春运工作完成情况;负责向省厅春运办、市春运领导小组和局春运领导小组反映春运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组织处理突发事件;负责春运结束后的工作总结和组织评比、表彰先进、推荐上报等工作。

市交通局春运办公室设在局综合运输科,工作联系电话:2512118、2265132(24小时传真);春运值班电话:2266883(白天)、2263532(下班后);春运期间受理投诉、咨询电话:2261133(白天)、8632933、8632033(24小时)。

二、春运工作职责分工

(一)市交通局战备办(局应急办):负责配合局分管领导落实春运期间的应急保障工作。主要负责传达贯彻省市应急指令,协调安排应急值班工作;统筹、指挥春运应急保障办公室应对春运期间突发公共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负责检查、监督《*市交通局2009年公路春运应急预案》(见附件)执行情况、应急运力组织实施情况;负责检查、督促春运应急值班落实情况。

(二)市交通局综合运输科:负责春运办在春运期间的日常事务。负责春运动员会和总结大会有关材料的拟稿工作,配合做好评比表彰及推荐先进报送工作;跟踪春运运力投放动态反映、运输市场秩序及服务质量情况、企业春运值班落实情况;负责组织春运客源、运力情况调查;负责制订春运工作方案、春运应急运力预案,春运证的发放管理;负责公路、水路、航空等各种春运报表的统计、汇总、催报、上报工作;负责落实旅客集散地的公套服务工作。

(三)市交通局办公室:负责春运动员和总结大会资料的审稿、修订、打印并做好会务工作;负责落实各部门、企业春运期间的值班制度,做好春运值班日常情况报告记录;负责收集春运期间的好人好事、重大事项、客流情况、旅客运送组织情况、市场监督情况;负责做好迎接上级领导检查春运工作的接待安排;以春运简报、情况反映以及通过新闻媒体等形式报导春运动态,并通过电子邮件或传真的形式按时上报省厅春运办;保证春运期间至少有5篇宣传稿件在新闻媒体上报导。

(四)市交通局安全技术科:负责制定春运安全生产管理和检查方案、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负责部署和总结春运安全生产工作;负责对运输企业、港口、车站、码头、乡镇渡口、渡船、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检查;负责营运车(船)技术状况检查,监督客运站“回场必检,合格放行”和“三品”检查制度落实,防止车(船)带病运行;负责组织对春运安全事故及紧急情况的现场处理;负责春运安全生产工作情况及事故的统计上报。

(五)市交通局通信民航科:负责对机场及驻场单位的安全监督检查;负责春运期间航空运输的协调服务;负责向局春运办反映民航春运工作动态、信息,督促上报民航春运生产报表,报送民航春运工作总结。

(六)市交通局综合行政执法局:负责组织、协调春运期间全市交通专项整治和重大执法行动;负责春运期间汽车(船)客运站及春运检查站的执法监督检查,协助开展春运期间的交通运输安全生产检查活动;负责统一组织打击非法营运车辆、超载滥载客车的卸客转运;负责全市春运执法情况及相关稽查报表的综合上报工作;负责协助公安交警部门开展春运联合检查执法行动(相关工作在该部门正式运作前,仍由辖区运管部门负责)。

(七)辖区运管部门:负责春运期间本地区陆运客源、客流及运力调查,及时向局春运办提供卸载分流旅客的数量、疏运地点及送往目的地情况;负责春运超载的稽查、卸客转运工作和现场疏导突况引起的滞留旅客;负责春运市场秩序的日常监督,加强对汽车客运站和进站经营车辆的稽查、巡视;负责辖区内的运输安全生产、客运票价的监督检查,监督客运站严格执行运价政策和交通部、省有关汽车客运站收费规定;负责春运(客车)工作检查,监督企业经营行为,受理春运期间旅客、经营者的投诉,及时向局春运办反映春运期间有关问题、情况,负责监督落实春运期间各种报表及春运信息的上报。

市道路运输管理处同时负责布置、汇总上报春运期间《稽查道路营运车辆违章及处理情况报表》、《交通稽查站春运情况报表》。

(八)市水上运输管理处:负责水路客源、客流及运力调查,及时向春运办提供客船超载和分流情况;负责制订应急疏运方案和春运船舶安全管理规定,组织调度运力疏运旅客;负责维护水上运输市场秩序,打击三无船舶、非法营运,确保班轮正班正点运行;负责春运(客船)安全生产工作检查,监督企业经营行为,受理春运期间旅客、经营者的投诉,及时向局春运办反映春运期间有关问题、情况。

(九)市交通信息中心:负责春运期间GPS终端运作应急服务方案的制定与组织实施,对运输企业GPS终端使用情况的监督管理,及时向春运办报告企业营运车辆的动态监控值班落实情况;应用信息发送和对讲机服务系统,及时向营运驾驶员传递交通部门有关春运工作政策和规范要求等;协助运管部门收集和受理旅客投诉、咨询意见。

三、春运工作配套措施

(一)根据省交通厅《关于做好2009年公路水路春运工作的通知》精神,制定《2009年公路春运应急运力预案》,将本市承担的运力计划以指令性任务下达到相关运输企业,并建立24小时全天候联络渠道,保证及时疏运滞留旅客,顺利完成对口支援市的应急任务。

(二)根据省交通厅《关于2009年春运加班包车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在认真调查客源、客流、运力分布情况基础上,结合春运客运预测量和运力等因素进行综合平衡,确定发放数量,制订春运证件发放、管理计划。

(三)根据省交通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春运期间超载客车管理工作的通知》(粤春运办[1999]11号)要求,明确春运期间各级交通部门负责卸载转运任务的分工,协助公安部门依法查处客车超员超载违法、违章行为,严厉打击非法营运,做好相应卸客转运的衔接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四)根据全省交通安全暨2009年公路、水路春运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以及省政府办公厅和市安委会下发的《关于春节前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的通知》要求,严把安全生产关。

一是加强对运输企业参加春运工作的安全资质考核。凡安全资质考核不合格的,将取消其春运资格;

二是加强对参加春运的车、船技术状况的监控管理,确保车、船技术状况良好。凡参与春运的车、船,春运前须经技术检测合格后方可投入营运;

三是认真落实易燃易爆危险品的检查制度。要求客运站场必须配备专职安检人员查堵旅客携带“三品”上车(船),实施安全责任追究制,切实保障国家和人民财产安全;

四是加强督促、检查客运企业落实车辆“回场必检,合格放行”制度。要求客运站场对回场车辆必须经检查合格后方可配客,并做好检查记录,严禁车辆带故障运行。切实做好车辆的防冻、防滑、防雾的工作;

五是严禁运输企业招聘无营业性道路运输资格证的驾驶员驾驶车辆,严禁把春运加班、包车证发给不符合条件的企业、车辆。监督企业健全驾驶员安全学习制度、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第7篇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信息网络技术、传感器技术等应用于各个行业及产业,组成一个庞大的网络,从而实现智能化、精确化管理与操作。物联网的发展将使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发生革命性突进,使劳动产品更多地具有人的智慧,进而促使生产力和生产方式发生变革。物联网技术和产品用途广泛,遍及数字油田、智能电网、工业监测等多个领域。随着物联网信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企业实现从勘探、开发,生产、运输、加工、销售各个环节安全可控的目标。所以,物联网建设已经成为当前石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其在安全生产管理和应急管理领域的作用也愈加明显。正是充分意识到了这一点,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海油”)在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伴随着企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提高,中国海油走出了一条紧密围绕生产经营管理需要、以服务海上生产为目标、具有海油特色的信息化道路,逐步从“数字海油”向“智慧海油”的目标迈进。

应用现状

石油行业产业链很长,从勘探、开发,到生产、运输、加工、销售,无不凸显着石油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复杂性。从目前情况来看,石油行业是我国开展信息化建设较早的行业之一,经过多年的建设,行业信息化投入在逐年增加,整体信息化应用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与此同时,需要引起重视的是,与国外发达的石油石化行业企业相比,国内有些企业存在信息管理方式、观念、手段落后;信息系统集成度不高,“信息孤岛”现象普遍存在;已有信息系统应用功能滞后等问题。同时,生产、运输、管理等环节间协调度不够,也是制约石油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物联网在石油行业中的应用,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它成功实现了石油行业与电子信息业、物流运输业、装备制造业等多产业间的相互协调,可以减少野外作业,提高巡检效率,实现实时监控,减少事故及损耗。通过实时监控等手段,实现人员和化工过程的可控性,从而提高生产效率、确保人员安全。

从“数字海油”到“智慧海油”

在“十一五”期间,中国海油提出了建设“数字海油”的目标,“数字油田”是信息技术在生产一线的标志性应用。中国海油将电子化的海上油田工程设施资料与虚拟三维模型有机结合,建立了虚拟IT世界与现实物理世界的有效映射,为工程建设、老油田开发提供了便捷有效的信息获取和利用的手段,为科学管理和安全生产注入了新能量。经过5年努力,中国海油完成了总公司系统主要单位ERP系统(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全面上线等一系列成果。“数字油田”“数字炼厂”“数字管网”初现端倪。

在“二次跨越”发展战略全面展开的过程中,中国海油没有简单视信息化为“手段”,而是将其视为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朝着“智慧海油”的更高目标迈进。与“数字海油”相比,“智慧海油”通过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增强业务的全方位感知能力。通过建设一体化的集成运营中心和协同环境、打破专业边界,增强全面的数据知识共享;通过知识库和专家系统的应用,实现高效的分析优化和完备的预测预警能力,提高风险预测和科学决策水平,全面提高中国海油整体敏捷运营能力。“智慧海油”是中国海油贯彻国家“两化融合”(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和转变发展方式要求的具体体现,将为中国海油实现“二次跨越”提供重要支持。

物联网在中国海油的应用

专家处在不同地点,却能根据实时数据对平台关键设备进行“体检”;仓库管理员手持终端扫描条码,零件的相关信息立刻呈现在终端显示屏上……这些场景在几年前还只是纸面上的构想,然而借助物联网等前沿信息技术,上述构想都在中国海油成为现实。

平台人员动态跟踪管理(MTS)系统

中国海油的平台人员动态跟踪管理系统基于数据库和网络化设计,将持卡人的个人信息和各种证件信息集成到电子卡证中,持卡人在进行安检或登、离平台刷卡时,其动态信息即可通过网络进行查询,这样大大提高了信息传输、统计和查询的效率,完善了安全管理的手段,为安全管理人员提供了网络化的管理平台,可以实现对作业人员的动态管理,提高了安全管理的效率。

通过平台人员动态跟踪管理系统,安全管理人员可实时查询海上作业人员的动态分布情况,包括各海域和每个海域中各作业区的人员分布饼图。通过进一步查询,还可获取每个平台上人员的姓名、单位、工种、登离平台时间、分配的救生艇号等信息。这为应急状态下快速了解现场的人员状况,及时、有效地开展救援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平台人员动态跟踪管理系统也可以推广应用到陆上终端以及各厂区、场地,以便掌握人员分布情况,实现科学高效的生产安全管理。

现场工业电视远程监控系统

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第一时间与事发地人员进行沟通,以及实时看到现场画面,对于企业的应急管理是非常重要的。而远程视频系统,就为实现这些功能提供了可能。

作业现场工业电视远程监控系统,是基于嵌入式网页服务器技术的远程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直接支持网络视频传输和网络管理。压缩的视频数据可直接存储在硬盘中,并支持循环录像。该系统支持网页浏览器观看和操作,如调整监控镜头角度、焦距,进行录像等。

利用这套系统,可实现应急条件下对事件初发、事态现状、周边环境、设备状况、人员动态等信息的直观获取,辅助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判断和决策。录像资料作为重要的线索和证据,对于分析事件原因、追溯事件发展过程、责任认定、回顾应急过程和总结经验教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另外,在正常条件下,现场工业电视远程监控系统也可用于生产和人员动态监控、厂(场)区安保管理等。作为安全和生产管理工作的重要辅助工具,现场工业电视远程视频已广泛应用于中国海油的海上平台和厂区,成为应急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槽罐车人员及充装过程监管系统

在生产管理工作中,人员管理是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采油井架都建设在海上,人员的管理一般采用上岗、离岗登记的方法,但人员是否在岗、谁在岗、谁离开、何时离开、是否返回基地等数据不具备时效性。并且在发生紧急事件时,依靠人工统计难免会有疏漏。

对此,在建立数据库系统的基础上,中国海油采用了图形化管理平台,对人员基础信息、岗位信息、授权状态等进行检索核对,在关键位置设置识别前端系统,通过与数据库的协同工作,实现对人员的流通监控,及时发现非工作时间出入、违规停留、紧急状态人员信息搜索,确保人员安全。

第8篇

一、四项指标控制情况

2018年,集团四项指标实际发生数为:责任事故3起,责任死亡3.5人,责任受伤0人,经济净损失0万元;较去年相比,责任事故上升9%,责任死亡上升27%,受伤人数、经济净损失均持平,除剑阁公司、青川公司、利州公司、广元分公司外,其余单位均实现“零死亡”控制目标,无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回首2018年安全工作,归纳总结就是“三实施、三巩固、三推进”:

(一)三实施:

一是实施了三年安全生产规划。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与困难挑战,在2018年,集团上下牢固树立“越是困难越要抓好安全”的理念,教育员工认清形势,转变观念,做好打硬仗的准备,树立艰苦奋斗、连续作战的思想,坚定知难而进、顽强拼搏的信念,履行雷厉风行、执行到位的工作作风,确保安全目标的顺利实现。特别是通过过往安全工作的总结和现状的分析研讨,由集团牵头、分子单位共商共建共享,统筹科学制定了集团和各单位3年安全发展规划,明确未来三年,集团和各单位将全面实施“责任体系的精准创建工程、现场作业的依法治理工程、风险隐患的双重预防工程、职业危害的源头治理工程、安全科技的引领保障工程、应急救援的处置效能工程、安全文化的内涵驱动工程,确保到2020年底顺利实现“员工本质性安全、集团本质性安全”。

二是实施了问责约谈机制。在年初,集团上下签订了“全员”安全责任书,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安全生产网络。为不断加强安全主体责任落实情况的考核,集团严格实行安全约谈制度,全年先后就安全生产工作不重视、基础管理薄弱以及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单位,惩戒考核通报6个,专题诫勉约谈39人次,全员的履责意识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三是实施了线路风险防范措施。为确保驾驶作业环境风险安全可控,各单位用三个月时间顺利完成了623条营运线路的春、夏、秋、冬以及共性风险源的全面梳理排查并绘制风险管控图;并针对不同线路、不同气候、不同季节风险制定了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二)三巩固:

一是巩固了安全检查力度。在安全检查上,集团上下始终坚持走动查、突击查、回头查,不搞形式、不走过场,全年集团安全生产第一、二、三责任人共组织开展安全检查42次,同比上升27%,检查范围涵盖了所有二级单位以及重点片区、线路,检查内容包括各项日常工作和阶段性重点工作等,排查治理一般隐患51处,提出工作整改建议162项;各单位也积极开展了多次隐患排查治理的自查自报自纠,通过“隐患排查治理系统”上报一般隐患135处,查出的问题均按照“五落实”要求进行了整改验收,确保了问题整改不留死角。

二是巩固了全员安全教育培训。为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发出安全生产最强音,在2018年,集团共计组织两期动态监控培训、两期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教育培训,共计参与人数204人次,有效提高了安全管理能力。特别是“安全生产知识竞赛”活动的成功举办,激发了全员抓安全的意识,鼓舞了全员抓安全的士气,并调动了全员抓安全的主动性。

三是巩固了驾驶员远程教育培训工作。在2018年,通过各单位共同努力,“驾驶员远程教育工作”初见成效,总计绑定率:100%、总合格率:99%、总正确率:82%、人均教育时长达到:156分钟、累计参与人数:2001人次、累计教育时长:314105分钟。

(三)三推进:

一是推进了农村客运车辆安全管理工作。在2018年第二季度,各农村客运班线单位主动积极和当地乡镇交管办对接,先后顺利与108个乡镇签订了《农村客运车辆联合安全监管协议》,促进了农村客运车辆的监管责任落实。

二是推进了“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通过先后在苍溪公司召开的“双重预防机制现场工作会”和集团统一组织举办的“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专题培训,在年末,各单位坚持“可考核”的原则,再梳理再完善本单位“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中的“安全风险与事故隐患数据库”和“安全风险管控措施清单”,已将一卡(企业安全风险公告、岗位安全风险确认和安全操作“明白卡”)落实上墙。

三是推进了重点营运车辆主动安全智能防控技术试点工作。在2018年,集团分别选择了四川英海瑞特科技有限公司、平安保险广元分公司两家营运商,针对所有单位、所有不同座位数、不同线路类别(超长班线、旅游班线、农村客运班线)共计18台客运车辆安装了主动防御驾驶设备,确保了主动安全智能防控技术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同时,集团将针对试点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及问题将不断完善和改进,确保该项工作正式启动时顺利进行。

三、存在的问题或不足

一是安全管理水平始终参差不齐。虽然近年集团公司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安全生产状况评估等工作的开展,所有单位安全体系基本建立、安全软硬件资料基本齐全,但经过安全生产状况评估考核的结果来看,呈现出单位同单位之间安全管理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

二是个别单位大局意识仍然不强。一些单位和管理人员,缺乏大局观念和大局意识,对集团公司安排部署的有关重要工作,不是想办法寻路径,更多的是找客观、找理由、拖字诀、惧怕矛盾和困难,落实执行不力。

三是安全管理制度没有与时俱进。近年,安全法规规章特别是我们主业道路运输安全法规规章新颁布的多,但是集团各行各业都有,涉及制度的修订面就广,涉及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规章制度繁多,导致对修订困难预估不足,同时参加制度修订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制度修订滞后。

四、2019年安全工作要点

2019年是集团大举转型改革的一年,安全工作务必始终坚持以“本质安全观”思想为引领,以“安全生产标准化”为主线,以“三年安全规划”为切入点,通过全力的安全管理和保障,实现集团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一)紧紧围绕“一个责任”,不断落实企业安全管理责任。

一是进一步有效分解各级各层安全生产责任,明确各方职能、各级职责、各层责任,保证安全生产及管理工作的各个点面有人负责,环环相扣、节节相连,责任到人、到位、到底,做到“凡事有人负责”。

二是进一步梳理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及操作的规章制度和程序文件,规范质量标准和流程、规程,保证制度文件不缺乏、不滞后、有效果,并切实有效予以落实执行,做到“凡事有章可循”。

三是进一步开展安全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管理,促使每一项工作想到要写到,写到要做到,做到要记到,真正做到“凡事有据可查”。

四是进一步结合《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生产评估》等标准,分工到部门、岗位、人员,加大对绩效考评的力度、加大对违规违纪的处罚力度、加大对过失责任的追究力度,真正做到“凡事有人监督”。

(二)努力完善“三个体系”,不断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一是完善安全管理保障体系。鼓励推动全司安全管理人员队伍考取相应资格证书,构筑“人防体系”;按照既定的“三年规划”,构筑科技兴安的“技防体系”;严格执行集团公司安全生产费用的提取使用管理制度,确保安全管理的“物防体系”,做到同步发展、同步完善。

二是完善安全管理培训体系。针对日常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在2019年,定期选择不同单位不定期下发典型事故以及特控时段专项安全教育培训课件,选派优秀基层安全管理人员、优秀驾驶员为讲师授课以及深入各基层单位参与等方式,不断提升各单位每月两次日常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同时,将充分协同各县区驾校,利用其软、硬资源,深入开展违章人员的专项培训,切实增强特控人员的紧迫感,最大限度地提升其责任意识与使命意识教育,真正增强其安全意识和操作水平。并以“百安活动”、“安全生产月活动”为切入点,以提高员工安全能力为目标,增强员工的安全理念、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消除事故隐患,实现公司安全和谐发展。

三是完善安全应急救援体系。当前各单位都建立完善了《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火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防汛抢险应预案》、《突发事件救援预案》等安全应急预案,在2019年,针对各行业单位、各类危险源,采取统一组织演练或各自执行组织等多种形式,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紧急救援预案演练,确保全体从业人员特别是驾乘人员必须亲身参加演练,并建立起集团内、外的联动救援机制,切实将预案落实在实际操作中,落实在从业人员心中,切实提升集团公司整体应急救援能力。

(三)深入落实“五个重点”,不断稳定企业安全发展步伐。

一是深入落实“六个特控”,强化侧重点的安全管理。持续开展农村客运隐患整治,在乡镇联合监管基础上,积极探索警企等多种联合检查机制,确保“触手可及”;持续深化超长、旅游客运安全管理特控措施,充分利用“接驳运输管理平台”、“包车业务管理平台”,确保“依规运行”;持续加强重点时段监管,坚决落实到领导带队、重点人员随车,并根据时段内的特点,制定针对性、适应性特别监控措施,确保“严盯严守”。

二是深入落实“动态监控”,强化动静态的安全管理。按照行业政策,推广实施主动防御系统;同时,全面强化GPS违章行为的处理力度,在坚持与经济效益挂钩的基础上,将力度的主要体现点放在对违章人员的教育培训上,凡是违章人员不能顺利通过培训考核的绝不视为处理结束,从多方面齐发力,根治运行途中的违章违规行为。并进一步强化监控的人员的考核与管理,进一步明确各级监控人员的职责与责任,凡属于失控、漏报等行为,将共同作为培训对象,确保车辆运行动态监控从管理人员、驾驶人员双线强化。

三是深入落实“维护保养”,强化源头性的安全管理。加强营运车(船)维修管理规定的执行力度,加强计划编制、维护执行、资料存档、工作关系衔接的全过程管理,特别是严格执行车辆的“一级、二级维护”月底报下月计划、月初报上月执行报告制度;并进一步规范修理厂作业流程,严格按照各项作业流程操作,不得有漏检、漏查,并确保维修换件的管理,做好零配件的质量把关工作,每次作业必须将相关资料进入车辆维护档案,做到有据可查。

第9篇

一、总体要求

1.工作任务和要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以进一步强化和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为重点,以进一步预防和减少事故为主攻方向,以规范生产经营建设为保障,以科技进步为支撑,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各项措施,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较大事故,促进安全生产持续稳定好转。

2.工作目标。全市安全生产各项指标控制在下达的年度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内,实现各类事故、死亡人数逐年下降。

二、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3.认真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企业必须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技术标准,建立健全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加大安全投入,健全安全管理机构,保持安全设备设施完好有效,全面排查治理各类事故隐患。企业主要负责人要切实承担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责任,带头执行现场带班制度,加强现场安全管理。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一律经严格考核、持证上岗,职工必须全部经培训合格后上岗。

4.强化各镇区安全监管责任。各镇(区)主要负责人是本辖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本辖区安全生产负全面责任,并对本地安全生产负重要领导责任;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负责人负责本辖区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协调指导,对分管行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负领导责任;其他分管负责人是分管领域的安全生产直接责任人,对分管领域内安全生产负重要领导责任。各镇(区)要定期研究部署安全生产工作,组织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市政府将继续完善履职报告、工作约谈和考评等制度,坚持半年、全年考核,兑现奖惩,切实把安全生产工作与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优评先、奖惩挂钩,各镇(区)也要相应制定相关的考评、奖惩制度,推动履职到位。

5.强化部门安全生产监管职责。各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安全生产“属地管理”、“谁主管、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要严把安全生产准入条件,加强涉及安全生产事项行政审批管理,依法加强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实施严格监管和有效指导,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行为。负有行业管理职能的部门,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坚持“抓生产经营必抓安全”的原则,把安全生产纳入行业管理的内容,监督指导本行业生产经营单位开展安全生产工作。各部门主要负责人是本部门安全生产工作第一责任人,对本部门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部门负责人是本部门安全生产直接责任人,具体负责抓好本部门安全生产工作职责的落实;分管其他工作的副职,对分管领域内安全生产工作负具体责任。各部门都要成立本部门本行业安全生产监管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监管人员,强化各行业领域主管部门专业监管、行业管理和指导职责。

三、着力强化安全生产基础

6.严格安全生产准入条件。认真执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强化建设项目安全核准,把安全生产条件作为高危行业建设项目审批的前置条件,未通过安全评估的不准立项,未经批准擅自开工建设的依法取缔。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和使用)制度,实施高危行业从业人员资格标准,强化安全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配备。

7.加强安全生产风险监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强化监测监控、预报预警。企业要定期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分析,重大隐患要及时报安全监管监察和行业领域主管部门备案。要对重大隐患实行挂牌督办,对重大危险源实施动态全程监控。

8.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创建活动。对规定期限内未实现达标的危险化学品、工矿商贸、烟花爆竹和交通运输等企业,依据有关规定暂扣生产许可证和安全生产许可证,责令停产整顿;对整改逾期仍未达标的,依法予以关闭。要加强安全标准化分级考核评审、通报,将标准化创建作为企业信用评级的重要参考依据。

9.加强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切实抓好粉尘、高毒物质等职业危害的防治,切实做好职业病诊断、鉴定和治疗。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必须进行严格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未提交预评价报告或预评价报告未经审核同意的,一律不得批准建设。落实企业职业危害防治主体责任,强化职业危害申报,对职业病危害防控措施不到位的企业,要依法责令其整改,情节严重的要依法予以关闭。要实施从事有毒有害工种作业人员定期体检制度。

四、深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

10.加大交通运输安全综合治理力度。强化交通运输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加强营运车辆安全管理,严格驾驶人资格准入,禁止客运车辆挂靠或变相挂靠运营。加强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管,严厉整治超载、超限、超速、酒后驾驶等违法行为。认真开展道路、桥梁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严格落实校车安全管理责任,强化校车安全监管。

11.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按照“谁发证、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落实建筑工程招投标、资质审批、施工许可、现场作业等各环节安全监管责任。强化建筑工程参建各方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密排查治理起重机、吊罐、脚手架等设施设备安全隐患。严厉打击超越资质范围承揽工程、违法分包转包工程等不法行为。

12.严格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严格控制市区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建设项目,全面开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现状普查评估,推进涉及危险工艺的化工装置自动控制系统改造。

13.加强消防领域安全监管。全面加强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大力实施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落实建设项目消防安全设计审核、验收和备案抽查制度。持续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治理行动,重点整治易燃易爆单位、人员密集场所、“三合一”场所、高层建筑、地下空间火灾隐患。

14.切实加强烟花爆竹和民用爆炸物品的安全监管,深入开展“三超一改”(超范围、超定员、超药量和擅自改变工房用途)、烟花爆竹零售网点设立在商住楼等专项治理。

15.强化其他重点行业安全监管。严格执行压力容器、电梯、游乐设施等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切实加强冶金、有色、教育、旅游、电力、农机等行业领域安全管理。

五、大力加强安全保障能力建设

16.持续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各镇(区)、各部门要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加大事故预防、先进技术推广、宣传教育、监管能力等投入。企业在年度财务预算中必须确定必要的安全投入,提足用好安全生产费用。完善落实工伤保险制度,积极推行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制度。

17.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企业必须加快国家规定的各项安全系统和装备建设,积极推广应用安全性能可靠、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

六、不断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18.建设更加高效的应急救援体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加快应急救援平台建设,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确保事故得到及时有效救援。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及装备、应急专家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落实预案报备制度,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推动应急管理示范单位建设,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

七、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和安全文化建设

19.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建设。严格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激励约束、督促检查、行政问责、区域联动等制度。加强日常执法、重点执法、跟踪执法和联合执法。强化镇(区)、各部门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的责任,切实落实停产整顿、关闭取缔、严格问责的惩治措施。

20.依法严肃查处各类事故。严格按照“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认真调查处理每一起生产安全事故,查明原因,依法严肃追究事故单位和有关责任人的责任,严厉查处事故背后的腐败行为,及时向社会公布调查进展和处理结果。依法严肃查处各类事故,认真落实事故查处分级挂牌督办、跟踪督办、警示通报、诫勉约谈和现场分析制度,严肃追究事故单位和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21.积极推进安全文化建设。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普及安全常识。新闻媒体单位要定期开展安全生产公益宣传,中小学要普及安全基础教育。加快安全技术人才培养,大力开展企业全员安全培训,完善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机制。

八、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监督考核

22.健全完善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体制。依法健全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进一步充实基层监管力量,落实监管人员、设施、装备和经费。各镇(区)要建立健全安全监管机构,配备与监管任务相适应的专职监管人员。

23.加强安全生产绩效考核。市政府将继续把安全生产考核控制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党风廉政建设、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体系,加大各级领导干部政绩业绩考核中安全生产的权重和考核力度。要严格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和奖惩制度,充分发挥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的激励约束作用。

第10篇

为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大变样之年”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障,为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基层基础攻坚年”各项目标任务。确保“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现就全县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3号)以创市级安全保障型城市为载体,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引领。强力推进四大专项行动,强化“双基”严管重罚,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安全发展。

二、工作目标

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经济损失“三下降”和执法水平、企业主体责任、隐患整治水平“三上升”全县各类安全事故死亡人数比年下降36%有效遏制一次性死亡3人以上的较大事故和一次受伤或涉险10人以上的重特大未遂事故;杜绝重特大事故。

按要求足额配备人员和必需的装备。全面启动综合安监部门标准化和行业专项监管部门规范化建设。政府安全监管能力有效提升。进一步规范乡镇、行业主管部门及所有工业园区安全监管机构。

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全面落实。全面开展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行动。重点行业领域企业100%完成分级评定;安全标准化建设纵深推进,高危行业领域企业达标率达100%其他行业达80%以上。

隐患排查整治明显强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全面深化。全县安全生产大宣教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行动取得实效。一般隐患整治率达95%以上,重大隐患整治率达80%以上。

应急救援能力全面强化,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健全完善。监察执法效能明显提升。安全社区创建稳步推进,安全投入,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应急救援等保障能力取得实质性进展。

三、重点工作

全县安全生产工作重点是全面开展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行动,2011年。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宣教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政府安全监管能力提升、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重点行业治本、安全保障能力提升和增强全民安全意识等方面攻坚克难。

(一)全面提升政府安全监管能力

全面完成装备配备。推进安全专项监管部门规范化建设,强化基层安全监管能力建设。推进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标准化建设。2011年9月底前,完成道路、建设、质监、水利等重点行业监管部门的机构、编制、人员、装备建设。推进乡镇安全监管规范化建设,配齐配强与工作任务相适应的专职安全监管人员和装备设备。建立安全监管人员资格准入制度。加大村级安全监管网络业务指导和培训力度,继续推进安全监管队伍“素质提升工程”全面开展大培训、大练兵、大提升活动。

扩大联席会议制度覆盖范围。坚持“从严治安”和“从优待安”并重,强化安全监管制度和信息化建设。完善安全生产联席会议运行机制。安全监管人员岗位补贴与全市标准同步,投保意外伤害险。严格执行重点行业(领域)从业人员资格标准,规范专业服务机构从业行为。配合市级相关部门建立好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数据库、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信息化网络、金安”工程业务应用系统、农机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实现动态管理。

事前处罚金额不低于总处罚的40%完善执法联动协调机制,强化安全监管监察执法工作。制定实施企业主体责任、三同时”管理、培训教育、职业健康等规章制度。编制针对性强的年度执法计划。深入开展打“三非”非法生产、非法经营、非法建设)反“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治“三超”工矿企业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生产;交通运输单位超载、超限、超速)活动,严厉查处事故迟报、谎报、漏报和瞒报行为。严格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建立事故调查处理跟踪督查制度,加强案卷评审和执法统计工作。坚持“四不放过”和“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原则,严格事故查处,健全挂牌督办、事故约谈、事故通报、定期分析制度。安全监管部门要强化指导、监督和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委托乡镇执法效能。

(二)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交通运输、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筑施工、民爆物品、公共聚集场所、消防等8个重点行业领域,深入开展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行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3号)和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渝府发〔〕93号)精神。按照“政府统一领导、行业部门具体实施、有关部门联合行动、全社会共同参与”原则,分阶段开展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行动,推动法律法规赋予企业在安全生产保障方面的有关规定、工作职责、安全条件、行业标准和法律责任落实到位。2011年底前完成重点行业领域企业AB级企业达到总数的80%以上。

并持续巩固达标成果,全面推进重点行业(领域)安全标准化建设。按照“管理台账化、装备现代化、指令书面化、操作程序化、行为规范化”工作要求深入开展以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为内容的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实现全面达标、本质达标和动态达标。鼓励支持企事业单位加快安全生产关键技术装备的换代升级,引导重点行业企业提高机械化、自动化生产水平。2011年,全县重点行业(领域)企业安全标准化达标率达%以上,其他行业达到80%以上。凡在规定时间内未实现达标的企业要依法暂扣其生产许可证、安全许可证,责令停产整顿;对整改逾期未达标的由县人民政府依法予以关闭。

严格落实企业领导干部带(值)班制度。实施高危行业(领域)全员风险抵押金制度和安全绩效工资制度,切实加强企业班组安全管理。进一步加强班组安全管理。安全绩效工资原则上不低于员工收入的20%全面推行安全生产承诺制度,企业向社会承诺,员工向企业承诺。建立班组班前、班中、班后安全检查(即“一班三检”重点对象和重点部位安全检查(即“点检”作业区域安全巡查(即“巡检”制度,保障安全设施设备正常运转。建立班组三级教育台账、班组学习台账、设备检查台账、违章处罚台账及工伤事故台账。对完成生产任务、安全意识、隐患查改、杜绝“三违”以及班组安全投入等情况进行综合考核,积极创建“全员安全”合格班组。

完善发展改革、工商、金融、保险及有关资质管理部门参与的联合惩戒机制。坚持“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原则,强力推进实施企业分级监管。各行业主管门要健全重点行业(领域)企业“黑名单”管理制度。建立企业安全等级评定流动机制和激励机制,对企业安全状况实施评估分级,强化监管,持续整改。A级抓巩固,给予项目核准、保险费率、企业信贷、证券融资、评先评优的支持鼓励;B级抓提升,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会诊,提出具体措施和办法,督促整改提升;C级限期整改,暂缓其新建、扩建项目审批,取消评先评优资格;D级挂牌督办,取消其改建、安全技术改造以外的所有项目审批(核准或备案)和评优评先资格,责令其全部或局部停产整改,整改逾期未达到要求的由县人民政府依法予以关闭。

(三)全面强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

实行严格的安全标准核准制度。严格安全评价、安全许可制度,强化安全生产监管源头管理。高度重视并强力实施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把符合安全生产标准作为高危行业企业准入的前置条件。建立完善高危行业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严格执行新改扩建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并作为各类行政审批的前置程序。健全企业安全资质管理和从业人员安全资格管理机制。

健全落实隐患排查治理和监控责任制。重大隐患实行挂牌督办,扎实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各行业专项监管部门要建立安全隐患全员排查、登记报告、分级治理、整改销号、定期复查制度。督促落实整改方案、责任人员、整改资金、整改期限和应急预案。建立隐患整改评价制度,定期分析、评估隐患治理情况,实现一般隐患整治率达95%以上,重大隐患限期整治率达80%以上。

提高营运车辆安全准入条件;对校车、厂车统一标识,深化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着力道路交通推进客运公交化和公司化。加强农村客运车辆、摩托车专项整治和拖拉机安全管理;新安装道路防撞护栏200公里以上;加强路检路查,完善恶劣天气下道路交通应急处置机制。水上交通要继续实施客渡船标准化改造,严厉打击砂石船舶、自用船违规载客等行为。落实恶劣天气、高洪水位期间船舶禁航制度,强化水域安全监管和通航保障。严格执行非煤矿山地下矿山领导带班下井制度。强制推行分台阶(分层)开采、中深孔爆破、机械铲装等技术。2011年地下矿山主扇机械通风安装使用率、露天采石场机械铲装率均达到100%分台阶(分层)开采矿山达80%以上。加大对危险化学品企业陈旧设施设备和落后工艺技术的改造力度,严格锅炉、压力管道、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检查。新建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进入龙江工业园区,加强重大危险源联网监控。深化烟花爆竹超范围、超药量、超定员和擅自改变工房用途等违规生产专项治理。严厉打击烟花爆竹非法生产经营行为。落实建设施工设计、勘察、建设、施工、监理等单位安全主体责任,强化工程招投标、资质审批、施工许可、现场作业等环节的安全监管。严厉打击非法建设、违法分包、转包和挂靠行为。以桥梁、隧道、公路、水利工程等为重点,深化建筑防范高处坠落、施工坍塌专项治理;推广实施建筑工地现场电子监控。健全建筑施工企业、从业人员安全信息体系。全面实施“全民消防宣传教育计划”家庭消防安全计划”完善多元培训机制。建立健全多种形式消防队伍运行和保障机制。深入开展在建工程施工工地、高层居住建筑、易燃易爆单位以及商场市场、宾馆(饭店)学校、医院、公共娱乐场所等人员密集场所、高层建筑、地下空间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完成消防安全社区建设任务,家庭推广消防逃生装具。同时,开展“土特种设备”专项整治,加强电梯安全监管;做好危房鉴定和CD级危房整治;深入开展冶金、农机、电力、机械、铁路、旅游景点、学校等行业(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坚决防范各类事故发生。

加强监管机构、队伍和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强化职业危害申报和普查摸底,加强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进一步完善职业安全健康监管体制。2011年全县企业职业危害申报率累计达60%以上。严格职业卫生“三同时”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卫生许可制度。继续推进重点行业(领域)粉尘与高毒物品危害专项治理工作,加强作业场所危害因素检测与整治、从业人员个体防护和职业健康体检制度落实,2011年全县生产经营单位作业场所危害因素检测率达20%以上。

(四)健全完善安全生产保障体系。

确保隐患治理、安全技术改造和装备投入。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加大安全生产投入。构建企业为主、政府引导、金融和保险等社会资金参与的安全生产投融资体系。加强对企业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的监督检查。切实保障公共安全、基层建设、教育培训和应急救援资金投入。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大安全专项经费投入,优先保障安全监管设施装备配备等资金投入。全面实行工伤保险、责任保险制度和风险抵押金制度。积极探索保险机构参与事故风险控制和安全管理办法,将责任保险、工伤保险预防费用直接用于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教育。

加强管理现代化、采掘机械化、运输连续化、控制自动化建设。推广尾矿库在线监测系统。加强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等道路运输专用车辆和客运车辆GPS监控和管理;危险化学品强制推行集散控制、紧急停车、安全连锁系统和阻隔防爆、油气回收技术;推广电梯、大型起重机械安全监控管理系统,强化科技兴安措施。非煤地下矿山要加快安装监测监控、井下人员定位、压风自救、供水施救和通信联络等“五大”系统建设。CNG气瓶电子标签管理系统。

推动中小企业与专业救援队伍签订应急救援协议。开展各级应急救援队伍培训演练。重点行业(领域)企业每年至少开展1次应急演练,增强应急救援能力。推广应急预案“三化”图表化、程序化、简明化)管理。推进道路交通、水上搜救、危险化学品等行业(领域)应急救援队伍、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切实加强以公安消防、武警为主体的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以重点企业为依托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县人民政府每年至少开展2次综合应急演练。

(五)营造浓厚的安全生产氛围。

扎实推进安全知识进企业、进学校、进农村、进社区、进机关。报、电视台、县政府公众信息网要通过开辟专栏、专版、专片等形式,加大安全宣传力度。提高安全生产月、安康杯”竞赛、文明交通行动计划等专题活动实效。建立安全生产宣传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宣传法律法规及典型案例,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对舆论反应的热点问题进行跟踪督查、及时整改。

推动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转变。加强对企业负责人、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加强安全知识培训。全县所有中小学校开设安全知识必修课并适时演练。把安全知识和应急管理纳入领导干部轮训必修内容。实施企业班组安全培训工程。强化农民工安全技能培训。建立培训考核档案。2011年,全县各类企业安全管理人员持证率达100%特种作业人员持证率达100%

制定安全社区建设总体规划和管理办法。加强社区隐患排查诊断和应急能力建设,加快安全社区建设。健全职责明确、高效协调、共同管理、持续改进的安全社区建设工作机制。增强社区居民自救互救能力;建立安全社区创建档案。新启动15个安全社区创建单位,认证5个市级安全社区。新启动5个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评定认证2个市级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

四、工作要求

第11篇

(第二轮征求意见稿)

 

 

 

 

 

 

 

 

 

遂昌县化工行业整治领导小组

二Ο二一年三月

 

目录

 

1.1 概述

1.2 政策法规

1.3 安全生产管理

1.4 环保治理

1.5 节约资源与清洁生产

1.6 设备设施监管

1.7 应急管理

1.8 负面清单

 

 

1.1 概述 为加快推动化工行业向绿色、集聚、高端方向发展,按对标国际、国内先进水平要求,以生产智能化、自动化、清洁化、安全化为目标,着力构建“绿色安全、循环高效”的现代化工产业体系,依据国家、省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从政策法规、安全生产监管、环境监管、设备设施监管、能源节约与清洁、生产应急管理、负面清单等方面提出化工行业整治提升标准(50条),本标准适用范围为我县境内《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2019年修改)所列的第C26-27类行业。

1.2 政策法规 (1)企业项目应符合国家、地方产业、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土地建设、节约能源、清洁生产等各项法律、法规及政策。

1.3 安全生产管理 1.3.1 厂区布置和设计 (2)工厂布置应根据工厂的生产流程及各组成部分的生产特点和火灾危险性,结合地形、风向等条件,按功能分区集中布置,工艺装置或设施、罐组之间和与相邻的建筑物或构筑物的防火间距符合规范要求。生产、储存区要与办公区隔离,涉及甲乙类火灾危险性的生产装置控制室、交接班室原则上不得布置在装置区内,确需布置的,应按照《石油化工控制室抗爆设计规范》(GB50779-2012);有甲乙类火灾危险性、粉尘爆炸危险性、中毒危险性的厂房(含装置或车间)和仓库内不得设置办公室、休息室、外操室、巡检室。

(3)化工生产企业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涉及二重点一重大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应具有相应甲级化工资质单位进行设计,企业不得擅自改变布置和区域使用性质。厂区内要设置限速、限高、禁行和导引等标志,存在较大危险因素的场所、装置、设备、设施要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易燃易爆场所要安装符合规范要求的静电消除装置。

(4)控制室不能与甲乙类生产车间在同一车间,间距符合《石油化工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2018版)表4.2.12条等规范要求,且控制室面向有火灾危险性设备的外墙应为无门窗洞口;制定完善并严格执行包括值班值守、报警处置、视频巡查、应急调度等在内的自控室管理制度。

1.3.2 精细化工反应安全评估和中试管理 (5)按《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导则(试行)》要求开展反应风险评估。下列情形,应进行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建立风险控制措施: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的;涉及金属有机合成反应(包括格氏反应)的;现有危险工艺装置涉及工艺路线、工艺参数或装置能力变更以及因反应工艺问题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涉及其他放热的反应、蒸馏、精馏、稀释、干燥等工序的;需要贮存使用的原料、中间产品、半成品、产品及危废;涉及硝化、氯化、氟化、重氮化、过氧化工艺的精细化工生产装置,有关产品生产工艺全流程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并落实安全管控措施。要根据工艺安全风险评估结果,设计安装必要的自动控制系统,实现温度、压力、加料等联锁自控,反应工艺危险度3级及以上的,要首先进行工艺优化和工艺改进,产业化实施必须进行区域隔离,并设计安装应急终止或超压泄爆装置,达不到要求的实施淘汰。

(6)采用间歇或半间歇反应工艺且投用10年以上的生产车间,每三年由企业聘请具备化工石化医药工程设计甲级资质等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设计诊断和风险评估。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推倒重建。

(7)新开发的不涉及的国内首次的工艺的化工工艺、技术由企业自行邀请专家进行论证并提供专家论证意见,生产工艺经逐级放大试验后,方可进行工业化生产。对于国内首次的工艺的化工工艺、技术应按有关要求进行。严禁在工业化生产装置进行试验性生产。中(扩)试装置应单独设置,且采用自动化远程控制,现场原则不能有人,确有需要的控制在2人以下。中试前,须完成完整的安全风险评估,评估结论要符合中试及今后工业化生产安全要求。企业应确保物料安全、设备安全、反应安全、操作安全。

1.3.3 风险管理和重大风险控制 (8)建立安全风险日志管理制度,落实动态安全风险研判和每日公开承诺,开展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动态安全风险研判;建立自下而上的层层风险研判、层层记录归档、层层风险报告、层层签字程度的制度,一天一预警提示、一天一承诺公示。

(9)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生产储存装置每3年开展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并对其工艺进行开停车条件确认和风险识别(其他的每5年开展一次风险辨析分析)。

(10)“两重点一重大”企业须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应建设具备安全网络条件的APP在线安全管理平台,应按规定确定、配备、运行自动化控制系统。建立视频监控系统,生产现场和危险化学品甲类仓库(罐区)实现视频监控全覆盖,并能接入安全监管平台。

①构成重大危险源的企业和涉及危险工艺企业。应按规定建立健全安全监测监控体系;配备温度、压力、液位、流量、组份等信息的不间断采集和监测系统以及可燃气体和有毒有害气体泄漏检测报警装置,并具备信息远传、连续记录、事故预警、信息存储等功能。

②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的装置应实现自动化控制,确定重点监控的工艺参数,装备和完善自动控制系统。对于重点监管危险工艺的车间内同时布置的非危险工艺装置要按照危险工艺的自动化要求进行设计;反应工艺危险度2级及以上的,SIS、DCS等控制系统使用年限达到6年的,由企业委托控制系统提供商等进行性能判定,不符合要求的应进行提升改造。

③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使用装置。制定符合安全要求的操作规程和工艺控制指标,严禁违反操作规程、超工艺指标运行。应按规定装备功能完善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对温度、压力、液位等重要参数的实时监测,实现双电源供电,控制系统设置不间断电源(UPS)。高度危险和大型装置应设计符合要求的安全仪表系统(紧急停车或安全联锁)等。

④应设计安装符合要求的安全仪表系统(SIS);在役装置应在全面开展过程危险分析(如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基础上,通过风险分析确定安全仪表功能及其风险降低要求,并评估现有安全仪表功能是否满足风险降低要求;企业应在评估基础上,制定安全仪表系统管理方案和定期检验测试计划。

(11)罐区或仓库应按分区、分类存放标准储存介质,不得超量、超品种储存危险化学品,不得将相互禁配物质混放、混存,并在仓库门口(按照每个防火分区)设置风险告知牌和物料定置牌。企业应对进出物料进行登记,建立台账。储罐应按照规范要求设置储罐高低液位报警,采用超高液位自动联锁关闭储罐进料阀门和超低液位自动联锁停止物料输送措施。构成重大危险源、易燃易爆以及剧毒化学品的储罐应设置紧急切断阀。

(12)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生产设备、储存设施和管线,压力容器安全状况等级为4级以上的,以及达到安全技术规范规定的其他报废条件的,要强制淘汰更新。

1.3.4 人员素质和能力 (13)对申请办理安全许可证及安全许可证延期的企业,对其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进行考核,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的相关规定,对考核未通过的,不予办理相关企业的安全许可证。

(14)化工生产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专人负责制,设立安全总监,安全总监应具有国民教育化工或安全类专业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并具有3年及以上化工行业从业经历,或该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或取得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化工企业主要负责人(实际在企业全面管理生产经营的负责人,下同)须具有3年以上化工行业从业经历,具备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总监必须具有化工类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

(15)涉及“两重点一重大”装置的专业管理人员应达到国民教育化工或安全类专业大学专科以上学历,新招危险工艺操作人员应具有国民教育化工或安全类专业中专及以上学历,现有危险工艺操作人员学历达不到要求的于2023年前完成学历提升;新招普通岗位一线操作人员应达到国民教育化工或安全类专业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或具有高中及以上学历并接受安全培训,经企业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老员工学历达不到要求的于2023年前完成学历提升。特种作业人员取得相应资格方可上岗作业。

(16)化工生产企业应配备注册安全工程师从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其中从业人员100人以上的至少配备2名注册安全工程师;危险物品的生产、储存单位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中的中级及以上注册安全工程师比例至少应达到15%,并逐步提高。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数不低于企业从业人数的2%,专职安管员应具有化工或安全类专业大学专科以上学历,或达到国民教育化工或安全类专业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或高中以上学历并具有十年以上化工安全管理经历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涉及重大危险源企业和危险工艺化工企业专职安管员还应取得化工类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或化工专业技术中级以上职称。

1.3.5 门禁管理 (17)企业外来人员实行登记制度,应经安全教育或安全告知;任何人员进入企业生产、储存区域应接受安检,按规定穿(佩)戴劳动防护用品(对涉及光气、氯气、氟化氢、硫化氢等剧毒、强腐蚀性物质的作业场所按规范配备专用防护用品),严禁携带火种,禁止携带任何非生产性电子设备。

(18)凡进入生产装置区、罐区的机动车辆,必须佩戴标准阻火器。企业对进入生产装置区、罐区的机动车辆进行严格检查,做好登记。机动车辆进入生产装置区、罐区后,必须按指定路线限速行驶,在指定区域停放。

1.4 环保治理 1.4.1 基础管理 (19)建立专业的环境管理机构,包括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处理设施运行部门及突发环境事故应急处置队伍。制定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包括环保设施运行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值班巡查制度、环保事故应急预案制度、环保设备的维护保养制度、环保处理设施停运和检修报告制度、污染防治设施和突发环境事故的隐患排查制度。建立完备的环境保护管理台帐,包括自行监测台帐、环保设施运行台帐、药剂使用消耗台帐、危险废物处置台帐。项目审批、验收、整治、核查、排污许可等“一厂一册”档案资料齐全。

(20)按规定开展污染物自行监测,应具备基本污染物指标监测能力,鼓励具备主要特征污染物指标监测能力,满足内部环保管理需求。应制定自行监测方案,委托具备资质的监测单位定期开展监测,并按规定公开自行监测方案和监测情况。应及时制定、更新、完善污染物收集、处理操作规程及配套环保设施工艺流程图,并按规定上墙公开。应委托有资质单位编制废水、废气治理方案,复杂项目的需经有关专家评审。应及时签订相关废水纳管、固废处置等三废委托处置合同,并及时更新。

1.4.2 源头管理 (21)宜采用连续化生产工艺,提高产品收率,减少污染物产生量。新建和推倒重建的生产车间宜采用垂直流设计。应使用低毒、低臭、低挥发性的物料代替高毒、恶臭、高挥发性原辅材料,车间废气应采用可靠的尾气集中收集与处理系统。应采取先进装备设施、工艺技术和方法,加强过程控制,鼓励生产工艺和设备实现密闭化、连续化、管道化。在生产工艺适用的情况下,鼓励选用单锥、双锥、闪蒸干燥等先进的干燥设备。应淘汰水喷射泵、蒸汽喷射泵和水冲泵等真空设备,确因特定工艺要求使用的,应做好使用水的冷凝和回收,完善设备密闭和废气收集措施。

(22)挥发性液体物料固定顶储罐须采用呼吸阀、氮封、降温设施、气相平衡管等一种或多种措施,呼吸废气宜应采用冷凝回流或其他方式处理后排放。挥发性液体物料装卸必须采用装有平衡管且封闭的装卸系统。使用桶装液体原料的必须密闭正压输送并设置密闭投料间,不得真空抽取。除物料装卸场所临时使用外,正常生产流程中的物料输送应使用刚性管道,不得使用柔性塑料管,以减少环境风险。反应釜、管道等装备拆除前必须清洗清理干净,原料、产品、使用过的物料桶和废弃反应釜、管道等装备应及时处理,禁止露天长时间堆放。

1.4.3 废水收集处理 (23)须做好清污分流工作,各类废水做到应纳尽纳,应关注特征污染因子的治理对策。重金属、高氨氮、高磷、高盐、高毒害、高热、高浓度难降解废水应做到分质分流,配套预处理措施和设施。罐区地面应作硬化、防渗处理,四周建围堰并采取防雨措施。各类废水输送采用明管或明管高架方式实行管道化输送,输送管道满足防腐、防渗漏要求,标注统一颜色及流向,不得设置地埋管、临时管。工艺装置废水不得落地且不得进入车间明沟(渠),新建企业及项目车间工艺废水和设备清洗水不得设置地下废水收集池,地面清洗水或现有企业整改确有难度的须采用池中罐的形式收集废水。

(24)建立完善的雨水收集系统,初期雨水收集池、事故应急池容积满足规范要求,初期雨水切断装置应采用智能控制,雨水沟、收集池应进行防腐防渗处理;规范建设雨水排放口,清理封堵废弃排放口和管道,雨水排放口必须安装智能化监控设施,最终排放口与外部水体间安装切断设施,并配套建设足够容积的应急池和应急泵。

1.4.4 废气收集处理 (25)废气收集应按照小风量、高浓度原则设计,除安全因素以外,严禁稀释收集、处理。液体投料应采用重力流或正压输送,固体投料采用固体投料器,无法使用固体投料器的应设置密闭隔间等方式隔绝物料与环境空气的接触。在生产中易挥发或异味明显的物料、中间体、产品,宜采用密闭生产体系,投料、转移、出料以及抽滤、离心、干燥、烘干等固液分离工序宜采用密闭设施,无法密闭的应采用密闭隔间等方式隔绝物料与环境空气的接触。挥发性或异味明显的成品包装单元,根据包装形式,应选用效率高、物料转移简单、自动化程度高的包装设备,异味难以收集的应设置密闭隔间等。设置密闭隔间的,须对废气产生点位采取局部集气罩的方式收集,提高效率减少换风次数,减少总风量。

(26)应采用国家和省里推荐的高效处理方式处理废气,非水溶性组分的废气不得仅采用吸收方式处理,禁止将高浓度废气直接与大风量、低浓度废气混合。

(27)企业主要废气末端治理设施应规范安装监测采样阀门及平台,采样电源保持稳定供电。企业应科学管理废气治理设施,鼓励安装光控、声控等报警装置及时预警设施故障,重点废气治理设施鼓励采用传感器方式全方位监管设施运行情况。

1.4.5 固废处理 (28)产生管理及包装要求:①产生管理要求:张贴危险废物警示标识、周知卡,建立产生点位台账,对产生的危险废物进行包装,在包装容器上初步张贴危险废物标签,已完成包装的危险废物在产生点位暂存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②包装要求:包装危险废物的容器必须完好无损,贮存量不得超过容器最大贮存的90%,产生异味的危险废物须密封容器口或袋口,易散落的危险废物应进行打包缠绕,防止脱落。

(29)设备建设及贮存要求:①设施建设:贮存设施应防风、防雨、防晒;地面硬化、防腐、防渗、无裂缝;内部四周设置导流沟;外部设置不小于一立方的收集池,收集池应能自动收集泄漏液体,并设置污水管道输送至污水站集中处理;贮存设施应根据危险废物的危险特性参照危险废物化学品贮存设施等级要求建设相应设施,焚烧和综合利用类的危险废物贮存设施应满足2个月时长以上正常生产活动情况下的产废贮存需求,贮存挥发性危险废物的设施应设立废气收集处理设施;配备与危险废物特性相应的应急设施和物资。②贮存要求:不得贮存与危险废物管理无关的其他物品;互相反应的危险废物不得贮存在同一场所;不同类别危险废物需分区堆放,间隔一米以上,划定分隔线或隔离墙;危险废物包装容器不得与地面接触;在贮存设施内外张贴危险废物标识和周知卡并及时更新;应由专人管理,分类别建立出入库台账并实时记录;配备称重计量设施,对入库的危险废物逐件进行称重,其中危废要求规范存放、及时清零。

(30)建立、健全固体废物档案,分类建档:①环境影响评价与“三同时”验收报告和批复及固废核查报告;②危险废物管理台账(分类别);③危险废物委托处置合同、委托单位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和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许可证复印件;④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危险废物申报登记;⑤危险废物转移计划及转移联单;⑥危险废物内部管理制度、业务人员培训记录;⑦有自行处置的,还需提供处置装置(设施)环评、验收技术文件及批复、处置设施运行记录、污染物排放监测报告。

(31)除按照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对危险特性进行判别外,还需根据生产原料、工艺等对危险废物特性做进一步判别,对可能具备易燃性的危险废物需进行其他特性分析,并根据特性判别结果指导贮存、堆放、处置并采取相关应急措施,同时将危险特性告知利用处置单位。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必须登录浙江省固体废物管理平台上报年度管理计划、产生处置台账、转移联单。上年危险废物产生量大于300吨/年的产生单位应在下年年初自行组织固废核查和论证,生产工艺调整、新项目投产后,危险废物产生量与法定核定量相比变化幅度超过20%的须组织固废核查并与管理计划一同报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备案。自行利用处置本单位危险废物的企业应参照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管理要求建立相关制度和台账,利用处置外单位危险废物的企业必须领取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企业(包括自行利用处置)需按有关要求开展安全风险评估。所有产生危险废物的化工企业必须在物流的出入口、贮存场所、主要产生(处置)设施安装“三点一线”的视频监控系统,并与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联网。

1.5 节约资源与清洁生产 1.5.1 节约能源 (32)禁止使用或严格淘汰国家明令禁用或淘汰的用能设备和生产工艺;全面淘汰落后及相对落后的产品、技术、工艺和设备,大力推进绿色化工技术,推进流程工业系统节能改造,推广能源梯级利用、螺杆膨胀动力驱动、溴化锂制冷等技术,充分利用生产过程产生的余热余压,实施热泵辅助精馏、MVR蒸馏、膜分离,凝液回收、聚合母液处理及回用、酸洗废水净化等技术改造。加快老旧电机更新改造,积极使用国家重点推广的高效节能电机。

(33)建立健全节能管理组织机构,配备能源管理员,年综合能耗在1000吨标煤以上的企业须持证上岗。采用自动化、信息化技术和集约化管理模式,对企业的能源生产、输送、分配、使用各环节进行集中监控管理。按照《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17167-2006)的要求,配备合理的能源计量器具。主要工业产品单耗应低于国家和省限额标准,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符合《浙江省制造业行业新增项目产出效益规范指南(2020版)》中规定的要求。

1.5.2 节约用水 (34)以“节水优先”为用水原则,采用节水型工艺、节水设备,加强用水管理,建立用水用水三级计量管理制度,用(取)水定额满足《浙江省用(取)水定额(2019年)》(浙水资[2020]8号)相关行业的先进值要求。结合行业清洁生产要求,建立和完善循环用水系统,提高工业用水重复率,现有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废水排放量≤20t/万元,新建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废水排放量≤10t/万元。

1.5.3 节约用地 (35)企业应加强集约用地管理。除特殊工艺外,企业应建设多层厂房;鼓励企业在附近配套区块建设或租用生活设施用房,厂区内除研发用房、管理用房和值班人员用房外,原则上不得建设员工宿舍用房。亩均增加值和亩均税收应符合《浙江省制造业行业新增项目产出效益规范指南(2020版)》中规定的要求。

行业名称

亩均税收(万元/亩)

亩均增加值(万元/亩)

单位能耗增加值(万元/吨标煤)

行业名称

亩均税收(万元/亩)

亩均增加值(万元/亩)

单位能耗增加值(万元/吨标煤)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8.1

110.5

0.7

医药制造业

44.0

145.6

3.1

基础化学原料制造

36.7

129.5

0.5

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

26.0

97.8

1.6

肥料制造

5.8

44.5

0.1

化学药品制剂制造

92.1

289.7

8.6

农药制造

8.8

73.9

1.1

中药饮片加工

13.4

102.4

4.9

涂料、油墨、颜料及类似产品制造

29.1

100.9

1.5

中成药生产

39.7

117.1

4.0

合成材料制造

25.9

118.8

0.6

兽用药品制造

24.7

80.3

3.3

专用化学产品制造

21.0

82.6

1.2

生物药品制品制造

71.1

217.6

4.5

炸药、火工及焰火产品制造

8.5

37.0

6.7

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

38.1

124.0

3.8

日用化学产品制造

40.6

156.9

4.2

药用辅料及包装材料

18.2

81.2

1.2

1.5.4 清洁生产 (36)企业应定期通过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实施主要清洁生产方案,大宗液体物料须管道化输送,其他液体物料原则淘汰桶装,保持清洁生产水平不得低于清洁生产国内先进水平。

1.6 设备设施监管 1.6.1 特种设备 (37)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节能环保、综合治理的原则,使用取得许可生产并经检验合格的特种设备, 禁止使用国家明令淘汰和已经报废的特种设备。应按规定办理特种设备使用登记,取得使用登记证书,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及时申报并接受检验,不得使用未经检验和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对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无改造、维修价值,或者达到安全技术规范规定的其他报废条件的特种设备,应当依法履行报废义务,并办理使用登记证注销手续。移动式压力容器、气瓶充装单位,应当具备规定条件,并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许可,方可从事充装活动。

(38)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备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并对其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按规定取得相应的特种设备作业资格。应当应当建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建立特种设备一机一档,制定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特种设备应急演练。应当定期开展特种设备安全巡查和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年度检查,建立定期巡查档案和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年度检查档案。

1.6.2 防雷及防静电接地安全设施 (39)按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石油化工装置防雷设计规范》等要求,在厂区安装防雷装置;按照《石油化工静电接地设计规范》要求,在输送易燃物料的设备、管道安装防静电设施。防雷装置应当每年检测一次,对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场所的防雷装置应当每半年检测一次。

1.7 应急管理 1.7.1 环保应急管理 (40)企业应建立环保事故隐患定期排查机制,完善防范措施。建立健全环境污染事故风险应急预案,并按照应急预案配备应急队伍、装备、物资和设施,进行日常培训、演练、备案。敏感区域建立特殊污染因子在线监控预警系统。开展环境风险评估,高风险企业强制投保环境污染责任险。

1.7.2 安全应急管理 (41)企业应按要求制定安全生产紧急疏散、应急救援预案;企业应按照《危险化学品单位应急救援物资配备标准》(GB30077)的要求配备应急救援装备、设施及物资;按规定建立应急队伍、配备专职人员。企业应结合实际,以实战为导向,加强应急救援培训和应急救援演练,每年开展应急救援演练不少于1次。

1.7.3 消防应急管理 (42)企业内所有厂房及仓库均应提供消防行政许可证明文件,不得擅自改变使用性质;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防烟排烟系统、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应保持完好有效;企业内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符合规定,保持畅通;所有企业安装电气火灾监控系统,有消控室企业安装远程监控系统,不得存在严重影响消防安全的违章建筑。如不符合要求且不能当场整改的所涉厂房停产整顿,对于严重影响消防安全的违章建筑,予以拆除。

(43)在危险生产、储存区域外围增设针对性的消防设施和灭火救援装备,储备相应的灭火药剂,放置必要的防护救护器材,有毒有害岗位应配备救援器材专柜。

(44)一级重大危险源企业应当建立单位专职消防队,配备相应人员和消防车辆,承担本单位的火灾扑救工作。其它化工企业应当建立志愿消防队、微型消防站等多种形式的消防组织,完善联勤联动机制,开展群众性自防自救工作。一、二级重大危险源企业应当成立灭火救援专家小组,第一时间协同做好火灾扑救和应急救援工作。

1.7.4 气象灾害应急防御 (45)按照《浙江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及《浙江省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监督检查办法(试行)》,落实气象灾害防御工作责任制,建立特殊气象情况接受预警机制,做好防雷电、防大风、防暴雨(雪)、防高温及防结冰等气象灾害防御应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