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矿井灾害防治课件

矿井灾害防治课件

时间:2023-09-26 09:33:5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矿井灾害防治课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矿井灾害防治课件

第1篇

【关键词】矿井通风与安全;教学方法;案例分析;知识延伸;教学反思

对煤炭职业技术学校矿井采掘、通防类专业来说,《矿井通风与安全》是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特别对矿井通防专业来说,学不好这门课就不能成为一名合格专业技能人才。然而,刚从初、高中步入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对矿井通风知识相对陌生,因为矿井通风中的概念与初高中的所学的基础知识链接面窄,比较抽象,且学生在这方面感性知识太少,加之课程内容多、范围广、理论性和实践性强等原因,学生不易掌握。教师若不在施教方式方法和教学手段上想办法,下工夫,墨守成规,按部就班,学生往往迟迟不能进入课堂,即使勉强进入,又觉得学习和理解比较费劲,学不进去,收不到应有的效果,从而可能产生厌学而弃之不学的现象,最终给将来就业带来很大影响。对此,笔者从多年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索与尝试。

1、紧扣教学大纲,精选教学内容

《矿井通风与安全》是系统阐述矿井通风与安全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并分析讨论煤矿灾害发生原因及其防治措施的课程。教材内容包括一通三防(矿井通风、矿井瓦斯防治、防尘防治、矿井火灾防治)加上矿井防治水和矿山救护等。该课程教材内容多、学时少,这就要求教师了解课程的特点和培养目标,以及哪些内容与后续课程关系密切的问题,以便合理地取舍讲授内容。如果不分主次的讲授,势必造成重点内容不突出,重要内容讲不深,学生学习效果不佳的局限。因此笔者认为,《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最重要的内容就应该放在一通三防方面。矿井通风既是课程的主线内容,又是矿井安全保障的依据,该部分教学的重点内容应放在矿井空气中的主要有害气体、矿井气候条件,矿井通风系统,掘进通风,矿井风量分配与调节等几个方面。而在灾害防治方面,教学重点应该放在防治原理和防治技术方面,应少讲解理论,多讲技术原理及应用。因为学生毕业后大部分都会分配到煤矿从事实际的操作工作,因此要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应该会检测空气的成分、会计算和调节风量、如何治理瓦斯、如何防治矿尘、如何预防煤层自燃等。比如讲授矿井瓦斯突出内容时,主要不是放在瓦斯突出的原理与机理方面,而应将重点放在瓦斯突出的防治方面,如区域性防突和局部防突的原理及技术措施,并尽可能结合自己在现场的实际经验,分析哪些情况下适合用保护层开采防治瓦斯突出,哪些情况下适合用预抽煤层瓦斯防治突出等等,讲课内容要深入浅出,便于学生掌握与应用。

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习兴趣

在《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教学中,单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而是要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模拟演示及实物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1 计算机辅助教学。所谓计算机辅助教学,主要是以计算机和投影仪为主体的多媒体技术,它作为一种现代化的媒体形式,具有声、像、色、动的特点,充分利用这些特点可制成有文字、有图表、有色彩、有动画的教学课件。通过多媒体演示,将有鲜明色彩和强烈动感画面,清晰地显示在大屏幕上,音像相互映,图文并茂,听看兼容,使学生由“听报告”变成了“看电影”,易产生新鲜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述机械通风时,学生对离心式通风机和轴流式通风机的构造与原理理解起来困难。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清楚地掌握教学内容,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清晰、明了、直观地反应两类不同通风机的构造特点与原理,并在大屏幕上进行图解对比。这样以来他们就不再感到陌生、不再感觉特别难学。

2.2 实验室模拟演示教学。在《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教学中,运用演示教学,可使学生获得明确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思维,强化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讲授矿井通风系统、采区通风系统和回采区段通风时,大多数学生没有下过矿井,觉得这个内容抽象,难以理解矿井是如何通风及矿井通风设施的设置、作用。我把学生带人通风实验室进行教学,首先,让大家观看模拟煤矿矿井,指出矿井通风系统中进风井、回风井的位置和进风路线、回风路线、采煤工作面,告诉他们风门、风墙等通风设施安设地点及作用;然后启动模拟矿井通风演示按钮,标志红灯的进风不断进入进风井,进入井下巷道,进入采区、采煤工作面;标志着污风的黄灯从回风巷道、回风井至地面不断的回出。在演示中,为了加深学生对风门等通风设施的作用的认识,在矿井巷道内一处去掉风门,正在通风的风流会发生什么变化等。通过模拟演示教学,增强了教学的形象性和直观性,便于学生理解和消化课堂知识。

2.3 实践教学。通过实践教学,要求学生不但动脑还要动手,有一定的操作能力,并且具有熟练操作水平。如在讲述该课程“矿井瓦斯检测”内容时,要求学生既要熟悉光学甲烷测定器的结构、原理,又要会操作使用它。课堂上,教师拿着仪器,一一告诉各系统内每个部件的作用,在讲述使用方法时,按步骤讲述测定前的准备、测定方法和应注意的事项,然后进行示范操作。接着,把全班分为几个小组,以组为单位进入实验室对标准气样进行实地测定。在学生操作过程中,老师进行督促并分别指导,纠正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操作结束了,同学们掌握了仪器的使用,并能就本节课的内容提出问题并讨论。在这样的实践教学中,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得快、记得牢、达到了实践教学的目的。

运用上述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这门课的热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结合典型案例,深刻认识教训

从全国历年的事故案例中,选择比较典型的案例,给学生分析讲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切身感受,如同身临其境,加深印象。如在讲到掘进通风时,结合1997年11月13日,淮南潘三矿采用一台局部通风向两个掘进面供风,另一台局部通风机又向其中的一个掘进面供风,这种“1台供两面、2台供一面”的通风方式,管理十分困难。结果其中一个掘进面风量不足、爆破引燃积聚的瓦斯、继而又连续发生七次瓦斯煤尘爆炸,酿成了88人死亡的惨剧。在讲到火灾事故时,结合铜川徐家沟煤矿1983年2月24日火灾事故,致使采煤工作面24名矿工全部遇难等等。通过对矿井基本情况、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间接原因、预防措施、应吸取的教训等方面详细分析,让学生不仅被动地接受教材上的死知识,而要学会能对实际发生的案例进行分析,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增加知识,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掌握事故分析方法。并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能有助于加强安全防范意识。

4、依托教材知识,延伸拓展视野

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了解和掌握本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成果,以便将这些新科技知识融入到课堂中予以讲授,这样,学生不仅能扩大知识面,还可以接受新的、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比如,在此前的任何《矿井通风与安全》教材中,煤炭自燃火灾的预防措施方面都主要谈预防性灌浆、阻化剂防灭火、凝胶防灭火等技术,因此,在讲这方面内容时,除讲述教材知识外,再增加“三相泡沫防灭火技术”,从原理、技术、应用等方面对他们进行详细的讲解。在讲授矿井瓦斯时,给学生补充教授了《矿井瓦斯治理实用技术》的部分新内容。这样,既依托教材,又不完全依照教材,让学生既获得完整的理论知识,又拓宽知识的广度与深度。此外,教师应多参加一些教学研讨活动,因为不同教师的思维方式、课堂内容均存在一定差异,通过共同讨论,取长补短,知识面得到拓宽,对授课很有帮助。

5、做好教学反思,及时总结教学经验

第2篇

关键词:实践教学特点 环节 创新 方法

煤矿地质课程的理论教学体系涵盖了地质科学的众多相关领域,主要内容包括:地球概述、地质作用等等。实践教学环节安排有矿物、沉积岩和岩浆岩以及煤的肉眼鉴定,同时包括课后野外教学的认识和实习。通过实习不仅可以初步掌握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技能和方法、认识和了解相关岩石、矿物和煤的基本鉴定特征,还可以进一步复习和系统总结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一、煤矿地质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和特色

煤矿地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须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三步走的过程来进行研究才能学有所得。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一方面要进行大量的直观观察和实验,获得较丰富的实际资料;另一方面要将获得的大量资料进行归纳,学为己用。具体来说,煤矿地质实践教学具有以下几个特色:

(一)煤矿地质教学是一门集理论科学性、生产实践性、煤矿地质研究应用性于一身的综合性课程。课程教学改革的设计和安排既有理论教学又有野外、室内的实习、实验。理论与实践与科研相结合、是本课程的一大特色。

(二)该课程在包含有系统的地质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同时,重点突出了与煤矿生产紧密相关的地质知识和理论。为煤矿开采工程中解决地质问题、保障开采安全,为煤矿生产服务是本课程的又一大特色。课程内容中的一些规范也是矿井地质、采矿工程技术人员常备的重要参考资料。

(三)本课程内容庞杂,涉及多个学科:古生物地史学、地球科学概论、构造地质学、矿物岩石学、沉积学、水文地质学、煤田地质学、能源地质学、煤田地质勘探学等。本课程围绕煤矿生产这一中心,将这些学科知识进行了有机整合,并融入了现代科技新进展,既体现了知识机构的多样性、系统性、整体性、又突出了煤矿地质这一主题,反映整个课程构思的科学性、严谨性,是本课程的另一特色和创新点。

二、煤矿地质实践教学中应注意的环节

(一)合理安排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必须按照大纲和教材统一安排,根据教材知识体系合理进行知识量的布置,在认真研究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接受能力和思维规律的基础上,考虑先讲理论还是先实践教学,野外实习更应该制定好实习计划做到有目的,有步骤的进行,达到增强学生能力,巩固所学地质知识的目的。

(二)做好教学和资料积累的结合

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现有条件下逐步开展实践教学工作,可以采取一边进行教学,一边制作标本、模型和挂图的模式。例如,在组织野外实习时,可以发动学生制作一些矿物标本,或者在讲课中边讲边发动学生绘制一些地质图。同时注意保存和积累学生毕业设计的地质资料,这样做不仅为下一步实践教学积累做好了基础,而且会使我们的实践教学象滚雪球一样,资料越来越丰富。

(三)注意调查研究的针对性

实践教学要结合授课计划,有目的的进行,因此实践教学中的现场教学和野外实习地点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为了加强针对性,任课教师必须在开课前做好充分的调查,选出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实践地点。这样做一方面可以结合本地区的地质特点,结合实践教学学以致用;另一方面能够切实提高实践课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加强针对性。

三、实践教学中的创新思路和方法

(一)课堂教学通过多媒体课件,重点突出基本的地质理论、方法和技术,应用此方法不仅可以增加教学信息量,而且可以更直观地了解一些地质作用的过程和结果,达到师生互动共同参与的目的。组织好煤矿地质课的现场教学是上好这门课的必要手段,例如:地质剖面图,水平切面图,煤层底板等高线图是矿井三大基本图件的多媒体展示,不仅直观,而且形象生动。

(二)实例式教学法目的是通过煤矿生产中的实际案例分析,让同学们了解地质理论在煤矿中的具体应用,从而学会在生产中解决发生的地质问题。例如在讲到地层的划分对比时,就可以用石门揭开含高瓦斯煤层的施工中,如何预报掘进工作面距煤层的距离的案例来讲解。这就涉及到煤层及上覆、下伏地层的岩性对比和厚度的关系,一画图就清楚了。通过该事例不仅讲解了地层划分对比的内涵,也分析了地层划分对比的方法,同时又讲解了预防盲目揭开煤层而产生瓦斯突出危险的一个重要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三)启发式教学法是针对非地质专业学生对地质知识尚未入门的特殊情况而确定的。例如在讲到地质构造时,因为比较抽象,就可以通过野外或井下地层的出露情况让同学们思考为什么这些地层大多数是倾斜的或弯曲的?然后一步步的从理论上启发他们:这是因为受到水平作用力后发生弯曲倾斜的结构。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和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四)设疑式教学法是在进行讲解矿井水文地质工作时经常运用的一种方法。在讲到矿井地质灾害预防时,就可以假设一些问题,让同学们结合讲课内容进行思考。例如矿井井下突水的防治,就可以假设巷道掘进前方有一条断层,我们应怎么办?――通过学生自己的解答给出思路:首先要了解断层性质、是否导水,然后要了解断层位置,如果有突水可能就要进行井下探放水,为了探放水应该做好那些安全保障工作等等。这样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措施的提出不但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而且使学生从中学会了对井下地质问题的分析、处理的方法。

四、结束语

煤矿地质学是采矿工程、安全工程等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属于核心课程。实践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和初步掌握与煤矿基建、煤矿生产有关的地质知识和矿井地质的工作方法,做好煤矿地质的教学工作,对培养学生阅读和使用各种地质资料、地质图件的能力,从而更好地为煤矿设计、基建、开发生产等阶段服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风华.浅谈《煤矿地质》实践教学环节[J].西部大开发.2010.

[2]吴志明.强化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环节之我见[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