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城市交通与道路规划

城市交通与道路规划

时间:2023-09-26 09:34:0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城市交通与道路规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城市交通与道路规划

第1篇

关键词:城市发展;道路规划;规划设计;基本方法

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必然导致交通量的增长,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必然导致出行距离的不断加大。由于现代生活的不断加快和加快生产周转的需要,对提高交通速度有了更高的要求。实践证明,道路的建设速度远远跟不上交通量的发展速度;现有的道路结构难以满足加快运行速度的要求,不改变传统的规划思想,不改变传统的城市道路交通结构,就不可能解决日益恶化的城市交通问题。

一、城市道路规划设计问题分析

在城市的道路规划有的忽视了对文化的保护意识。一个城市的发展壮大,需要有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在城市的道路规划的过程中,那些有深厚文化的底蕴的文物古迹,名胜风景,文化遗产已经遭到严重的损坏。在城市的道路规划中,一方面带来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焕然一新的城市面貌,另一方面却对城市的生态环境产生强烈的冲击。在城市的道路规划中,完全是追求速度忽视质量。有些城市为了早日完成任务,早出政绩,追求城市的道路建设速度,完全忽视质量的问题,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损失。

我国的城市道路的交通量在不断的增加,在道路上堵车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为了解决许多机动车的要求,许多城市没有经过具体的规划就将一些旧的街道巷子拓宽,将机动车的道数增加到10条左右甚至更多。机动车的道路是越来越宽,占地面积越来越多,使得土地资源越来越少。

道路交叉口设计缺乏合理性。大的交叉口是整个城市各类交通汇合、转换、通过的地点,更是交通控制的地点,在交叉口范围内,车速运行速度慢,通行的能力小,事故的高发地。在交叉口的设计中,交通设施不够完善,主干道数不足,通行的能力与路段成反比,在交叉口排水的设施不畅,在下雨阴天雨水堆积。

城市道路功能具有多样性,组织很复杂,建筑密集,地上地下布线很多,建设的周期短。城市道路是政府的工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建设的过程中,为了按照要求的工期完成,不得不降低标准。有许多主要的干道根本没有采用科学的原理建设,由于基础建设的不够牢靠,许多主干道路在投入使用的不久,就出现路面断裂,下沉等一些现象,严重影响了道路的使用质量。

在道路规划建设中,忽视了我国的人口密集,行人与非机动车的交通量也是一个庞大的数目。在机动车迅猛发展的今天,行人与非机动车的交通量依然没有变化。在九十年代,为了满足机动车辆的增长,大幅度的压缩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的占地面积,许多主干道路,相隔700-800m,甚至是1000m都没有一个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致使行人们过街不方便,随意的穿梭在大街上,轮闯红灯的现象很普遍。导致了交通事故发生率逐年增高。

二、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影响因素分析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的主要内容:分析城市用地产生的不同性质的交通,按照其特点和功能要求把他们组织到不同的运输系统中去,并通过城市用地和道路系统的调整,合理的组织城市交通。使城市用地的布局,交通的性质要求、道路的功能和能力相互协调,做到城市交通快捷、方便、安全、经济,取得整个城市布局和运转的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从规划布局着手解决城市交通问题。规划思想、生活方式、社会经济发展对城市布局形态、交通形态和道路交通系统的影响关系。布局合理包括处理好城市用地布局与道路系统的合理关系,按照不同的交通需要和不同性质交通的功能要求,合理地布置不同类型和功能的交通。

道路系统规划的主要影响因素:

城市交通系统的交通分流思想。把不同功能要求的交通流组织到不同的运输系统中去。不同类型的交通在交通网络和道路网上的分流。

城市的总体布局与结构层次。城市道路不仅是城市交通设施的主动脉, 而且也是城市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快速道路系统的结构布局主要取决于城市的总体布局与结构层次。

路网的结构布局。城市的现状, 基本上使路网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结构布局,道路系统的规划实际上是对这样一个路网结构的进一步完善和功能的进一步加强

区域交通网络。城市道路系统要与区域交通网络的干线公路有机衔接,以提高城市对外交通的集散能力。因而区域交通网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对外出口道(下转第91页)(上接第89页)路的选位。

城市交通需求的分布。城市道路的功能与作用决定了道路的规划要尽可能地满通需求分布的要求, 使城市道路的选位与交通出行期望线相吻合。

三、城市道路设计的基本方法

我国城市的道路红线普遍较窄,主干道的机动车道是比较少的,但不可以任意将一些旧街道建造成超宽的机动车道,使得土地更加的紧张。在交叉口增强交通的信号,避免行人与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相互的干扰对交通信号产生影响。

道路上的排水设施要经常的检查和维护,不能使雨天的积水对道路的交通有一定的影响。对与道路中的路面设计的问题,要根据科学来建造,不能因为政府的影响而违背科学的原理,要做好根基工作,将路基做好,不能使得刚刚投入使用的路面就沉降,路面断开等问题产生。还有城市道路规划中的工作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工作人员没有一个严谨的工作态度,不能完全的保证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有序的进行。

研究城市交通机动化的发展趋势、规律及对城市的要求,因地制宜地制定科学的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和城市交通政策。

根据我国城市现状的交通政策主要包括: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建设布局合理、结构合理、综合性、多层次,能适应各种交通要求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严格控制摩托车发展;合理使用自行车(近距离、休闲、健身);引导发展小汽车、出租汽车,实现小汽车与公共交通的差别化、互补性发展。

立足于城市布局向合理化转化,从根本上减少交通量,是交通分布趋于合理。

优化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结构。要适应时展。满足现代化城市交通要求;要与用地布局相协调。搞好交通规划与用地规划、道路交通系统规划的结合。实施科学的现代化交通管理。

城市道路规划过程中,采用先进的理论与实践知识相结合来规划城市的建设,要依据本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所起的作用和所处地位,给城市做一个好的定位,制定一个有效的城市发展目标。城市道路规划要坚持维护权威性和严肃性,不要频繁的变换,否则必将导致建设工作的失误。

从基础着手,根据形势进行研究,这对于城市的建设规划很重要。不断结合本身的问题,不断完善城市道路的规划体系,因地制宜,编造出更详细更专业的道路规划设计。

城市的道路发展是一个任重道远的任务。要保证城市的道路规划的顺利实施、顺利进行,各级城市行政主管部门需要将规划实施的监督工作落到实处。做好土地的审批,使用,建设工作,严格监督正在进行的规划工程,按照主管部门提出的要求完成。经常进行监督检查,若发现有些违法的行为,要按照相关的制度进行纠正或处理。

参考文献:

[1]苗拴明.城市快速道路系统规划理论与方法的建构.城市规划汇刊.1997,(05).

第2篇

关键词:市政路网道路规划 设计

中图分类号:U412.3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我国的城镇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城镇一体化建设明显加快,社会对城镇的要求也明显在日益提高。这其中重中之重是对道路交通的要求,因为道路交通决定着该城市的经济区域划分,居住区域划分,工业区域划分等一些城市核心方面的划分。道路交通的布局影响着城市的整体发展,影响着该城市的人口容纳量,社会繁荣度。因此,对市政道路的合理规划设计是非常必要的,对于一座城市的规划首先应该进行合理的道路规划设计再进行其他的经济区块的划分。本文主要讨论我国部分城市在城市建设时出现的市政道路建设所存在的问题,以及给予几点参考意见建议。

市政道路网需满足的基本要求

我国的城镇道路主要分为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四个等级。对于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大城市需要考虑城市快速路的规矩建设,对于大城市由于其跨区大,为解决长距离的运输问题就需要建设快速路,这样既提高了城镇道路网的整体容量和快速疏散的能力,又减轻了主次干道网的交通污染和交通压力。快速路的设计应该保证其与主次干道的联系紧密,保证其与主次干道的车流交换能力。主干道在城镇中起到主要的交通运输作用。城市主干道应该是景观性的,不能够是生活性的和商业性质的。城市次干道承担着城镇交通分流和集散工作。因此,次干道应该具有生活性和交通性两种功能。支路则主要为地区或地块的出入交通服务。支路与人们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

就市政道路的功能而言,道路网络系统必须是一个相对协调的系统。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其等级结构、功能结构和布局结构,各类道路应该是既相互独立,又是有机结合的。要保证能够实现道路功能结构与等级结构的统一协调。城市道路建设的主要目的在于实现合理的交通功能,在设计的时候在满足基本前提的情况下应该考虑到该段道路与其他建设的相互协调,比如市政管线布局、城市绿化、风景景观、采光以及突发性事件的处理。城市道路需在考虑上述情况下合理分配道路宽度,道路红线、交通灯等。市政道路交叉口的设计质量会严重影响交通容量,如果交叉口设计布局不够合理将造成严重的交通堵塞,影响正常的经济发展。

二、市政道路现存的问题

1、路网等级结构不清晰,道路系统功能紊乱

路网在等级层次上配给不合理,导致市政道路交通功能紊乱。交通生产点与公路系统缺乏协调连接设施,城市交通主要集中在几天贯穿性强的公路上,这就造成城市交通系统不能有机地自主调节,不利于出行交通距离不等的相互分离,对道路交通发挥其相应功能有一定的阻碍作用。这种情况通常表现为该通不通、该快不快、该达不达;长途运输与短程运输相互叠加,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相互影响,车行与人行相互影响,造成人们对生活的满足感,对出行的方便感以及安全感下降。人们生活质量下降,城市发展受阻。

2、市政道路路桥过渡段施工中的桥台问题

路桥过渡段的建设是市政路施工的重要环节,尤其是要注意桥台位置和桥台类别的选择。因为桥台位置的选择会影响城镇居民的出行安全与出行方便问题,并且不同类别的桥台又对桥台后基的稳定性有影响,影响到道路段的质量。所以在路桥施工时必须注意这两方面的工作,就市政路段的路桥施工情况看,出现的主要问题便是在桥台位置的选择上,不少桥台选择在填方段、软弱地基的地方,没有保持桥台与地基的条件一致性。而在桥台类别的选择方面也没有首选桩柱式桥台,不能保证先填筑路基,再施工桩柱的顺序有效进行,有造成路基发生沉降的可能性。部分市政道路中桥梁的位置以及类型选择不合理,造成行人出行的不方便。

3、市政道路断面设计不合理,导致道路功能效率不能有效发挥。

道路横断面的设计影响着通行能力和土地资源的利用。我国的道路规划设计长期以来缺乏交通工程设计思想,城市道路规划设计还局限在道路工程设计上。导致部分城镇道路断面设计显得极不合理。其主要表现有:第一、对交叉口渠化、港湾公交站设置、市政管线布置以及在城镇绿化、风景景观、交通安全、环保等缺乏系统考虑。第二、对车道数、车道宽度与道路功能、形成速度缺乏必要的系统分析。缺乏对相应资料的调查和查阅,盲目运用规范化设计标准。第三、分析道路的交通流组织、路段与交叉亏通行能力、形成速度与延误等力度不足。

4、重视道路交通功能、空间功能规划,轻视道路环境功能规划

传统的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比较重视道路路网的布局、车道数确定、路面结构形式等交通功能的设计,忽略了环境功能的建设。现代城市道路规划建设中,应该把城市道路的环境功效考虑进去,不同城市应该根据其不同地形地貌、文化底蕴、天气情况进行系统的合理的城镇道路规划设计。根据不同区域的要求,就空间组合、景观风貌、特殊建筑、道路断面组成进行综合规划,使城市景观在色彩明暗对比,空间尺寸比例上相互协调、和谐美观,以此达到提高城市环境与城市道路的和谐统一,改进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以满足人们对生活和工作的双重要求。

5、重视道路的基础设备开发规划,轻视城市交通发展的长远战略性规划

目前,不少城市尤其是中小城市正致力于增强城市交通容量,大力开发道路交通的基础设施开发,急功近利地对城市进行盲目扩张开发,缺乏长远的战略性规划。使城市的道路交通功用趋于混乱。如江苏某县城规划的过境公路由原来既有线路的基础上3次东移而成,原既有路从过境快速路先后向交通主干道、生活性主干道功能不断转移。

对市政道路规划设计的建议

首先做出城市交通的长远战略性规划。一个城市交通如果缺少长远的战略性规划可能导

致下一步和长远的建设目标受影响。一座城市应该根据自己的城市现状,如城市在该市、省以及国家中的重要程度,给予自己一个合理的交通战略定位,在此基础上进行目标选择,做出长远的交通战略性规划。

在上述的基础上对城市的交通流量进行一定的分析,分析出该城市所需要的交通容量,

并确定城市交通所需要的交通等级,确定城市交通是需要四个等级交通还是三个等级交通,是否需要建设快速道。

3、通盘考虑城市交通建设与城市环境建设。在物质条件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人民关注的不再是如何生活的问题了,而是如何更好的生活的问题。如果一座城市的环境建设不理想,容易在人们心中形成容易生病的负面影响。这对城市的建设具有极不利的影响。所以需要根据城市的自然、人文景观进行合理布局,尽量做到不破坏城市优良景观,发展城市基础景观的要求,使城市的环境提升一个层次。在进行交通建设设计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绿化的情况,因为绿化将影响到城市的空气质量,这更是与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城市交通建设与城市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4、对道路节点、城市桥梁、交叉口进行合理布局。城市交通设计的节点、桥梁、交叉口的设计属于细节设计,细节也能绝对成败。道路节点、桥梁以及交叉口的设计影响到驾车与行人的安全问题。对这些的布局应该要充分考虑到道路断面与路侧建筑特性,土地利用性质、公交专用停靠站、路边停靠带等一系列问题。

四、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提升,城市的交通压力也越来越大,交通发展已经是刻不容缓的大事。尽管如此,我们对于城市交通建设的设计也不能是盲目紊乱的。交通建设是百年大计。影响到城市发展和下一代的生活问题。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口号下,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市政道路建设应该以和谐为主调,充分地与环境、人文相协调。

参考文献

[1] 刘文胜 .城市道路景观环境设计的探讨.《井冈山学院学报》,2006年第09期

[2] 景国胜 .城市道路横断面的问题与规划对策 .《城市交通》.2004年第01期

第3篇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规划;问题

中图分类号: U412.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城市道路的建设,包含较多专业内涵,诸如前期评估、道路的规划、道路设计、给排水的设计、路面结构设计以及管线的综合设计等。城市道路如同城市的骨架支撑着城市的发展,其建设水平与城市的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均有密切的关系,因此道路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各专业的协调管理工作必不可少。

1.城市道路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

1.1交通迅猛增长而城市道路建设相对缓慢,道路交通供需矛盾突出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各城市人均与总量道路指标增长较快,但仍赶不上城市交通量年均约20%的增长速度,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道路交通供需矛盾逐渐尖锐,道路设施欠帐状况日益严重,尽管目前全国各大中小城市已掀起新一轮城建,但长期以来形成的道路交通欠帐状况却难以在短期内迅速还清。

1.2 道路功能不分,交通与土地利用不协调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将我国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及支路四大类,其中,中小城市仅有后三类,但目前从事道路交通规划、建设、管理及决策的人员对快速路、干路及支路的内涵外延理解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行业对其理解亦不相同。正是因为长期以来概念上的模糊造成规划思路、建设思路的失误,交通与土地使用不能相互反馈,彼此促进,这不仅影响城市道路资源的持续利用,而且违背城市道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协调性原则,因此,在现实操作中,难以实现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更不用说体现城市交通“以人为本”。如穿越中心商业区的主干路,这些道路兼有“商业性” 和“交通性”的双重职能,道路的“商业性” 功能要求,干路两侧布设大量的商业设施,机动车行驶速度缓慢,行人穿越道路方便,而其“交通性” 功能又要求限制非机动车、行人穿越道路,减小机非干扰,保障机动车快速、通畅行驶。不论偏向哪方,两种功能性质的矛盾都难以解决。造成的严重后果不是严重制约了沿线土地开发就是限制了道路功能的正常发挥,我国城市道路功能不分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明确的交通发展战略及行之有效的交通管理措施。

1.3道路规划建设重点偏颇,路网等级结构不合理

长期以来,在道路规划建设中,各城市往往只重视干路、立交,忽视城市道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有序性、协调性原则,导致我国城市道路路网等级级配不尽合理, 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经验表明,从快速路至支路,路网合理的级配结构应为“金字塔”形,而我国城市路网结构却为“倒三角”、“ 纺锤”形,普遍缺少支路或次干路,其中支路网密度指标同国标差异很大,远小于国标的要求,因路网级配极不合理,交通生成点与干路系统缺乏过渡性连接设施,城市交通集中在几条贯通性干路,不仅不利于机非分流系统的形成,也不利于不同出行距离交通的相互分离,更不利于不同类别道路系统交通功能的发挥。另一方面,目前我国不少城市的房地产开发及交通堵塞多集中于市中心地区,而近几年城市道路建设的增加却主要分布在开发区和郊区。笔者认为上述因素是造成我国道路建设数量不断上升但市区内交通拥挤依然严重的直接原因。

1.4规划标准不尽合理,难以达到远近期过渡

我国不少城市道路在红线规划时,往往仅研究其路幅宽度,并未考虑快慢车道的合理分配及断面形成的远近期结合,故难以立足未来渐进发展。若道路规划标准没有周密考虑远近期结合,则已建道路设施在远期机动化前提下难以满足城市道路交通可持续发展要求。另外,我国不少城市为保障机动车道宽度,忽视人的步行空间规划设计,存在人行道普遍偏窄,没有重视“人”的步行安全需求的现象。

1.5交叉口机、非、行人相互干扰,路段与交叉口通行能力不匹配

近年来,道路规划建设流行三块板道路断面布置,忽视机非专用系统设计,造成道路交通流在同一断面混合行驶, 交叉口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相互干扰的被动局面,交叉口的服务水平制约着路段及路网的服务水平,交叉口的不畅严重束缚着城市工业生产及城市效能发挥。

2.城市道路规划建设与改进

2.1道路交叉口规划原则

针对性原则:交叉口规划设计方案必须符合城市实际情况,必须充分利用现有的城市规划交通规划、交通政策研究成果。

综合性原则:城市道路交叉口应根据相交道路的等级、分向流量、公共交通站点设置、交叉口周围用地性质、管线布置、防灾要求等确定交叉口的形式及其用地范围。

协调性原则:干路交叉口必须进行渠化规划设计,通过增大交叉口进口道车道条数来扩大交叉口空间资源,以空间资源换取时间资源,使路口通行能力与路段通行能力相匹配。

系统性原则:路口改造、立交建设必须成系统,不能孤立改造某个路口,将交通矛盾转到其它路口。

节约性原则:尽可能通过平交路口渠化来挖掘既有设施潜力,能不建立交尽量不建立交。现有平面环型交叉口应尽可能予以保留,宜采用“环交+信号灯”控制方式。立交设计应保障主流方向的交通顺畅,立交结构形式应美观、简单、充分利用地形地物,以便节约用地、节省工程投资。

以人为本原则:道路应根据红线宽度来设置行人过街设施,通过交通岛绿化设置及高架桥绿色挂篮设置来形成城市新景观。

远近期结合原则:道路交叉口改造近期实施方案必须考虑远期交通需求,必须研究规划设计方案的近远期过渡。近期无法进行渠化的远期应控制交叉口用地。

平战结合原则:立交建设应与城市防灾相结合。

2.2关于城市道路横断面建设

城市道路横断面分配也是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的关键。一个好的城市道路设计应当成为是功能和艺术完美结合的优秀作品。为此,必须把握好以下关键:(1)基于对通行能力、行驶速度的适应及节约土地资源的客观要求,确定机动车行驶的合理宽度;(2)基于对道路交通量的预测及实际管理措施的考虑,原有的车道数也需要调整;(3)基于车种的变化及人们不断提高的生活需要,各种车道及分隔带在断面上的分配比例需优化;(4)基于环保及行车、行人安全考虑,要考虑分车带、绿化带的布置形式的调整;(5)基于节约资金及土地资源的考虑,必须考虑分期建设的需要及对现状道路的合理改造;(6)考虑道路附属设施布置的客观要求变化及维修、维护需要,要考虑断面各部分的比例调整;(7)为适应各种先进的交通组织及管理要求,要考虑道路断面与路侧建筑物特性、土地利用性质、公交专用道、公交停靠站、路边停车带、道路交叉口的匹配等一系列问题。

2.3关于城市快速路规划

城市快速路是城市道路中的最高等级的道路,是为了保证城市长距离的机动车出行者在相对可接受的时间内完成其出行目的(或过程)而建设的、能相对快速、连续(也可不完全连续)通行的道路系统。城市快速道路的设置适用于快速疏解现代大城市中大型片区间长距离、大流量机动车流或者穿越大中城市的过境车流。一个城市是否需要快速路,要综合考虑这个城市的规模、形态、布局、机动车发展水平和综合经济实力等因素,必须慎之又慎。如果确实有必要设置快速路,则要解决好四个关键的技术问题:(1)快速路的选址和布局;(2)快速路规划的系统性和协同性(包括其自身的和与整体路网的协同性);(3)快速路的标准问题;(4)快速路的几何形式问题等。快速路的标准问题。快速路建设一方面其成本远远高于普通城市干道,另一方面它对城市整体路网格局具有重大而深远影响。因此,其设计年限至少应当按30年考虑,设计规模(车道数)的确定一定要有前瞻性。这样的重大工程,既然要建,就要深谋远虑、高瞻远瞩。

3.结束语

城市道路规划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涉及方面很多,只有依据我国城市道路交通实际情况,综合考虑道路交通供需关系,路网等级结构,道路功能,道路规划建设标准及城市历史文泳保护等各个因素,才能使我国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建设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刘文胜.城市道路景观环境设计的探讨 [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6.9

第4篇

摘要:传统的城市交通规划存在着许多弊端,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城市的发展需求,因此,必须在城市交通规划上有更大的创新。本文在分析当前城市交通发展的现状,分析了绿色的、可持续的城市交通规划的必要性,进而对绿色城市交通规划进行探讨,旨在规划 “以人为本”的和谐交通社会。

关键词:城市交通;绿色;可持续发展;规划;公共交通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的机动车辆的数量也得到了飞快增加。交通压力的增加与交通规划的滞后,使得交通拥堵、交通污染、交通事故成为一些特大城市、大城市难以解决的顽疾,并有愈演愈烈之势。同时,能源危机、气候变暖等深层次问题也使城市交通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在这种形势下,只有绿色的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才是城市交通发展的新出路。

1当前城市交通发展现状

1.1交通基础设施过度的集中建设和投资

自改革开发以来,各个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2009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为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平稳发展,国务院增加了对国内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各大城市的交通运输业位居前列。但是过于集中的建设和投资带来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城市中过于集中的开发建设导致建设工地过多,交通堵塞严重,灰尘粉尘严重污染城市居民的居住工作环境;二是工程建设的总体规划以及施工能力明显不足,赶工期、资金到位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工程进度和质量。

1.2私家车出行迅速增长

进入本世纪后,随着我国汽车市场全面开放和汽车产业快速发展,轿车供应大增、价格大降,国家又采取了一系列鼓励轿车进入家庭的政策,导致私人轿车拥有量快速增长。私家车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城市交通拥堵、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截止于2009年末,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7,619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7.8%,其中私人轿车保有量为2,605万辆,比上年末增长33.8%。

1.3 城市交通发展与城市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

不同的土地利用形态决定了交通分布形态,宏观上决定了城市交通需求和供给形式。不同的城市土地利用状况要求与之相匹配的交通发展模式,过度的土地利用或利用不合理将难以满足城市交通需求的发展。目前,许多大中型城市的城市交通发展与土地利用发展不平衡:道路和交通基础设施的供给满足不了城市交通需求的发展;公共交通的不充分发展也导致城市土地利用不合理;停车场等静态交通设施空间布局不合理或不足。

1.4 环境污染与交通事故频繁

随着世界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汽车保有量迅速增加,环境污染及能量消耗问题也更加引人关注。私人交通的便利与国家能源紧张之间的矛盾,显得更加尖锐。汽车尾气产生的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铅化物等造成了气候变暖、酸雨等一系列无法弥补的生态环境污染。同时,交通噪音、震动、电磁波等严重困扰着广大城市居民。

近年来,我国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大量流动人口进入城市,市民出行和物资交流更加频繁,部分交通参与者法制观念淡薄,交通违章现象十分严重,不仅方案了交通活动的正常进行,也使道路设施难尽其用。城市交通事故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高额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

2绿色交通的概念

绿色交通(Green Transport),广义上是指采用低污染,适合都市环境的运输工具,来完成社会经济活动的一种交通概念。狭义指为节省建设维护费用而建立起来的低污染,有利于城市环境多元化的协和交通运输系统。从交通方式来看,绿色交通体系包括步行交通、自行车交通、常规公共交通和轨道交通。从交通工具上看,绿色交通工具包括各种低污染车辆,如双能源汽车、天然气汽车、电动汽车等。绿色交通还包括各种电气化交通工具,如无轨电车、有轨电车、轻轨、地铁等。

3 城市绿色交通规划设计

交通运输是一个城市的命脉,人们的任何日常生活和工作活动都与之息息相关,通过优化城市交通运输系统可以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实现一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交通规划是重中之重。随着世界各国政府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的呼声日益升高,世界各大城市的城市交通规划开始融入“绿色交通”的理念,以期建立起一个“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的交通运输系统。“绿色交通”理念在国际上已经流行已久:比如新加坡政府专门制定了发展本国绿色交通的相关政策法规,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管理体系;法国巴黎从2007年开始就掀起一场由市长发动的交通革命,鼓励人们采用步行、自行车、电动车以及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绿色交通方式出行。而我国目前对绿色交通理念的践行尚处于起步阶段,从战略的高度重视和发展绿色交通,是目前我国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与以往交通规划不同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指导城市交通规划和交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城市交通规划必须完成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而其中绿色交通理念又要贯穿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的始终。

3.1道路等级规划

在道路等级规划方面,我国的城市道路分为快速道、主干道、次干道及支路四个等级,政府在城市规划以及投资方面都比较重视快速道和主干道。在绿色城交通规划的理念下,城市交通规划应遵循根据公交优先原则,城市道路的分类应进一步细化。城市快速路、主干道按客、货运功能进行分类;根据各大城市旅游景观、开发区以及轨道交通的规划和发展增设相应功能的专用主干道;步行交通和自行车作为绿色交通出行方式,应增设相关专用道路等级保证其出行方式。

3.2公共交通规划

(1)城市轨道交通(RailTransit)是有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准点、环保境、节能等特点。发展轨道交通是一条解决交通问题的成功经验,世界范围内的国际化大都市基本都采取轨道交通的方式来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包括纽约、巴黎、东京等。巴黎的轨道线网长度达到了750多公里,其运量的70%是靠轨道交通解决的;东京80%的交通都是靠轨道交通来解决的。因此在绿色城市交通规划中,我们首先应做好、做细轨道交通的路网规划和建设,合理布局大型枢纽和轨道交通的换乘点,与周边城市土地开发和城市发展规划有机结合,突出“以人为本”的绿色交通规划理念,形成便捷的轨道交通网络。

(2)迄今为止,公交系统仍然是我国大多数城市的主要公共交通方式。在进行城市公交线路规划时,我们应紧密配合城市道路规划和建设,综合协调新老线路之间的关系,慎重调整已有公交线路;充分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和用地布局变化,扩大公交线网的密度和公交站点的覆盖率,消除公交“盲点”,提高公交运行可靠性,方便市民出行;及时覆盖新建小区和大型公共建设项目,尽可能方便小区居民出行,避免客流向非公交出行方式转移。同时,公交线路规划需和城市用地布局相协调,适当超前规划和布设公交线网,通过公共交通促进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同时通过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带动公共交通的发展。

此外,快速公交(BRT)和智能公交系统也是为绿色交通规划的重点,根据世界各国范围内的成功实践证明,快速公交(BRT)和智能公交系统对于没有形成轨道交通成网的城市,作为过渡和补充是可行的,能持续和有效解决现有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

(3)自行车属于绿色的交通工具,方便、环保,是“零排放”的国际公认的绿色出行方式。我国作为自行车大国,在城市交通规划中应充分考虑自行车交通出行,提倡并鼓励以绿色交通著称的自行车交通出行。目前,北京已将自行车出行将纳入全市交通规划提上了日程。自行车交通规划需根据城市规模,充分考虑自行车适用的出行范围。在特大及大型城市,根据“以人为本”的原则,自行车适合作为城市区域内短距离出行的交通工具。同时自行车交通也是与公共交通衔接、换乘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在中、小型城市,它适合居民的日常交通出行。在自行车交通规划过程中,为了保证自行车出行安全,提倡自行车专用道与机动车道在空间上的分离,提高城市路网整体功能。其次,规划要为自行车短途出行及换乘公共客运交通的市民创造良好条件,在中心城主要客流集散中心、公共客运交通中心站及换乘枢纽站规划建设自行车停车场。此外,还应与轨道线路规划的同步规划自行车停车场以及驻车换乘停车场(parkandride),吸引个体交通向公共交通转移。

3.3绿色步行交通出行规划

步行交通也是绿色交通的重要范畴,在一定范围内,步行交通也是与其他交通模式衔接、换乘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城市的交通规划主要是满足日益增长的机动车出行需求,步行交通规划往往被忽视。在进行步行交通规划时,应围绕步行者的出行需求,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市中心商业繁华的地区开辟步行街区,将机动车交通全分离出去;在人流车流繁忙地段规划高效安全的行人过街设施;人行道应与公共交通有机衔接;创造舒适吸引行人的步行环境。

3.4多种交通方式的无缝换乘系统规划

在进行城市交通规划时候,我们还应该注重不同交通出行模式的协调,重视综合换乘枢纽的规划建设,既要明确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功能分工,又要通过枢纽紧密联系,充分发挥城市公共交通的整体优势,实现各种交通模式之间的零距离换乘,缩短乘客总旅行时间,减小乘客换乘阻力。

4结束语

总之,在人口的膨胀和不断恶化的环境的今天,使城市交通系统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应该在绿色交通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指导下,从城市交通系统的全局出发,重点做好公共交通规划,重视自行车交通规划和步行交通规划,更新传统的城市交通规划,走资源节约型的发展道路,以求建设和谐、舒适、安全、低污染的交通社会。

参考文献

[1] 杨波 李文勇 郑义恒,基于绿色交通理念的桂林市城市交通规划研究[J].公路与汽运, 2008.05

第5篇

【关键词】中小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存在问题;看法

0 引言

新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得到了迅猛发展,城市交通也面临着大规模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这就给一些中小城市的道路交通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越来越多的城市人口和车辆给城市的交通运输带来巨大压力,同时也给一些交通设施和交通管理体制都带来了一定的考验。尤其是一些中小城市,它们的交通基础设施都比较薄弱,道路交通的供需矛盾正在日益凸显出来。

1 重视道路的交通功能,轻视道路的环境功能

在以往的传统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一般设计者考虑的过多的都是道路的路网布置或是车道数的确定,他们注重的是在交通运输中,道路的交通运输量能不能达到一定的要求,而对于城市的空间功能和环境功能都很大程度上予以了忽视。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不再过度的追求以牺牲生态环境来换取经济的增长,人们越来越注重城市的生态规划,所以在城市的道路建设过程中也应该从城市环境规划的整体出发,根据各个城市的不同,来因地制宜地将当地的特色景物和空间组合以及一些特色的建筑都综合到道路的设计当中去,对于宣传当地的特色文化也有一定的帮助[1]。而在道路的设计过程中,应该将一些建筑物的风格特色充分融入到道路的规划中去,也就是要运用到户外的设计艺术,在提高城市道路环境的整体水平的同时也能丰富市民的审美情趣,给市民创造一个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

2 重视道路设施基础的开发,轻视城市发展战略规划

对于中小型城市来说,它们都面临着巨大的转型过程,所以在道路规划建设当中,相关部门都过多的注重道路基础设施的开发,他们需要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系统来拉动城市道德经济发展,所以不断加强道路基础设施的开发,然后建成快速的城市交通系统。但在建设过程中一味地求快,而不综合该城市未来发展的道路来整体规划,对于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可能会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比如一些城市在道路规划中只是针对目前的情况而建立一个快速的交通城市网络,但发展了几年之后又发现该交通网络又不适用了,拿江苏某一县城来说,在几年内就对一条规划好的快速交通公路进行了三次改造,就是在原来的设计基础上有移动了三次,其交通的主干道和生活的主干道都来回的变换,给人们的交通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对于政府的道路建设资金投入上也造成了很大的浪费。

3 重视道路拓宽,轻视历史文化保护

对于一些中小型城市来说,很多都是一些老城,其历史文化资源非常的丰富,而他们交通道路在改造之前一般都是比较狭窄的,但是为了发挥城市交通的主导作用,很多城市道路在规划中都将拓宽老道路来作为改变老城区的道路建设的突破口。他们认为一些老的狭窄的道路不仅占用了交通资源,但远远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交通运输能力,所以会经常造成拥堵的现象。但是中小城市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不应该都归结于老城区的道路利用面积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的机动车辆发生了快速的增长,而城市的交通运输改造能力还跟不上那个速度,所以拓宽道路成为很多交通改造规划中常见的一种手段。但在城市道路拓宽的过程中,很多老城区的历史文化都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在很多时候就是采用简单粗暴的拆迁来将道路两旁的建筑物进行清理,这对于人文资源的破坏是极大的,城市的独有历史特色也逐渐的丧失了。

4 重视道路的近期规划,轻视弹性规则

在相关部门制定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过程中一般都是以分析和预测为依据,在方案制定的过程中往往对于未来的一些不确定的因素考虑的不足,然后对于系统在投入建设的过程中的应变能力也没有予以充分的考虑。对于不少的中小型城市来说,其道路规划建设往往都因为扩展的太快,其基础设施的稳定性都比较差,而对于一些处在城市边缘的城镇地区来说,由于受到区域环境和基础设施的影响,相关部门都希望在短期的时间内能够改善交通拥挤的现象,但城市的产业结构是长期以来形成的,要想短时间内就得到很好的改善未免有些急功近利,很大程度上就会导致城市道路无序的扩张,对于后期的治理和规划工作都带来很大的困扰,并且其弹性差,设计的道路网络也不能很好的适应突发状况,所以在今后的道理交通规划啊过程中应该为未来的发展规划留有一定的余地,方便其弹性规则来适应一些突发状况[2]。

5 重视机动车的规划,轻视道路人性化规划

从目前我国的大多数的城市的交通道路设计上来看,很多城市都是重视道路建设多余对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是缓解了机动车的道路毒堵塞问题,但对于行人的行驶权利却大大的忽视,给市民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就拿北京来说,自行车可以说是公路交通上的很大一部分群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会选择骑自行车上班,一来是缓解交通的堵塞,其次还可以锻炼身体。但是在北京的道路交通里,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的道路并没有设置非机动车道,以至于一到上下班的高峰期自行车就穿梭在机动车道里,给行车安全造成很大的隐患。在道路设施建设上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说机动车的路口通行时间过长,而人行道的禁行时间也被拉的很长,又或是天桥等隧道的间距设置道德又过大,在交通管制上常常出现问题,也是交通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

6 重视道路的土地利用规划,轻视交通量控制规划

对于不同的城市路段其道路规划都应该是不同的,以更好的来适应不同的交通需求,而解决这一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本措施就是合理地将道路土地规划起来,通过不断改变啊开发的强度来适应整个城市的交通量的分布。但在开发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就是任何的规划都会带来一些新的交通问题,尤其是对于一些土地利用率非常高的地方,这就需要相关的规划部门根据实际的情况来进行交通评估,把那些影响因素都控制在可以调控的范围之内。尤其是对于当下的一些政府部门急切地想把市政建设扩大化,而道路规划部门又想将工程的利润最大化,这就需要合理地规划土地,并对交通量进行一定的控制。

7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经济建设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城市化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城市交通面临着大规模的快速发展,这就给一些中小城市的道路交通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其实就是根据城市的发展状况来进行一定的系统布局,来满足该城市的交通需求,而在实际的规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远不止上文提出来的几点,相关部门需要做的还有很多。

【参考文献】

[1] 高红建,李韩娟.道路规划与房地产开发一体化模式探讨[J].江苏交通,2013(6):34

[2] 孟召宜,渠爱雪,沈山.试论地方小交通及其构建问题[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45

第6篇

关键词:城市交通;规划设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人口的膨胀和不断恶化的环境的今天,使城市交通系统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应该在绿色交通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指导下,从城市交通系统的全局出发,重点做好公共交通规划,重视自行车交通规划和步行交通规划,更新传统的城市交通规划,走资源节约型的发展道路,以求建设和谐、舒适、安全、低污染的交通社会。

1 当前城市交通发展的现状

1.1交通基础设施过度的集中建设和投资

自改革开发以来,各个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2009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为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平稳发展,国务院增加了对国内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各大城市的交通运输业位居前列。但是过于集中的建设和投资带来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城市中过于集中的开发建设导致建设工地过多,交通堵塞严重,灰尘粉尘严重污染城市居民的居住工作环境;二是工程建设的总体规划以及施工能力明显不足,赶工期、资金到位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工程进度和质量。

1.2私家车出行迅速增长

进入本世纪后,随着我国汽车市场全面开放和汽车产业快速发展,轿车供应大增、价格大降,国家又采取了一系列鼓励轿车进入家庭的政策,导致私人轿车拥有量快速增长。私家车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城市交通拥堵、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

1.3 城市交通发展与城市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

不同的土地利用形态决定了交通分布形态,宏观上决定了城市交通需求和供给形式。不同的城市土地利用状况要求与之相匹配的交通发展模式,过度的土地利用或利用不合理将难以满足城市交通需求的发展。目前,许多大中型城市的城市交通发展与土地利用发展不平衡:道路和交通基础设施的供给满足不了城市交通需求的发展;公共交通的不充分发展也导致城市土地利用不合理;停车场等静态交通设施空间布局不合理或不足。

1.4 环境污染与交通事故频繁

随着世界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汽车保有量迅速增加,环境污染及能量消耗问题也更加引人关注。私人交通的便利与国家能源紧张之间的矛盾,显得更加尖锐。汽车尾气产生的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铅化物等造成了气候变暖、酸雨等一系列无法弥补的生态环境污染。同时,交通噪音、震动、电磁波等严重困扰着广大城市居民。

2 绿色交通的概念

绿色交通(Green Transport),广义上是指采用低污染,适合都市环境的运输工具,来完成社会经济活动的一种交通概念。狭义指为节省建设维护费用而建立起来的低污染,有利于城市环境多元化的协和交通运输系统。从交通方式来看,绿色交通体系包括步行交通、自行车交通、常规公共交通和轨道交通。从交通工具上看,绿色交通工具包括各种低污染车辆,如双能源汽车、天然气汽车、电动汽车等。绿色交通还包括各种电气化交通工具,如无轨电车、有轨电车、轻轨、地铁等。

3 城市绿色交通规划设计方法

3.1道路等级规划

在道路等级规划方面,我国的城市道路分为快速道、主干道、次干道及支路四个等级,政府在城市规划以及投资方面都比较重视快速道和主干道。在绿色城交通规划的理念下,城市交通规划应遵循根据公交优先原则,城市道路的分类应进一步细化。城市快速路、主干道按客、货运功能进行分类;根据各大城市旅游景观、开发区以及轨道交通的规划和发展增设相应功能的专用主干道;步行交通和自行车作为绿色交通出行方式,应增设相关专用道路等级保证其出行方式。

3.2公共交通规划

3.2.1 城市轨道交通(RailTransit)是有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准点、环保境、节能等特点。发展轨道交通是一条解决交通问题的成功经验,世界范围内的国际化大都市基本都采取轨道交通的方式来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包括纽约、巴黎、东京等。巴黎的轨道线网长度达到了750多公里,其运量的70%是靠轨道交通解决的;东京80%的交通都是靠轨道交通来解决的。因此在绿色城市交通规划中,我们首先应做好、做细轨道交通的路网规划和建设,合理布局大型枢纽和轨道交通的换乘点,与周边城市土地开发和城市发展规划有机结合,突出“以人为本”的绿色交通规划理念,形成便捷的轨道交通网络。

3.2.2 迄今为止,公交系统仍然是我国大多数城市的主要公共交通方式。在进行城市公交线路规划时,我们应紧密配合城市道路规划和建设,综合协调新老线路之间的关系,慎重调整已有公交线路;充分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和用地布局变化,扩大公交线网的密度和公交站点的覆盖率,消除公交“盲点”,提高公交运行可靠性,方便市民出行;及时覆盖新建小区和大型公共建设项目,尽可能方便小区居民出行,避免客流向非公交出行方式转移。同时,公交线路规划需和城市用地布局相协调,适当超前规划和布设公交线网,通过公共交通促进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同时通过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带动公共交通的发展。

此外,快速公交(BRT)和智能公交系统也是为绿色交通规划的重点,根据世界各国范围内的成功实践证明,快速公交(BRT)和智能公交系统对于没有形成轨道交通成网的城市,作为过渡和补充是可行的,能持续和有效解决现有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

3.2.3 自行车属于绿色的交通工具,方便、环保,是“零排放”的国际公认的绿色出行方式。我国作为自行车大国,在城市交通规划中应充分考虑自行车交通出行,提倡并鼓励以绿色交通著称的自行车交通出行。目前,北京已将自行车出行将纳入全市交通规划提上了日程。自行车交通规划需根据城市规模,充分考虑自行车适用的出行范围。在特大及大型城市,根据“以人为本”的原则,自行车适合作为城市区域内短距离出行的交通工具。同时自行车交通也是与公共交通衔接、换乘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在中、小型城市,它适合居民的日常交通出行。在自行车交通规划过程中,为了保证自行车出行安全,提倡自行车专用道与机动车道在空间上的分离,提高城市路网整体功能。其次,规划要为自行车短途出行及换乘公共客运交通的市民创造良好条件,在中心城主要客流集散中心、公共客运交通中心站及换乘枢纽站规划建设自行车停车场。此外,还应与轨道线路规划的同步规划自行车停车场以及驻车换乘停车场(parkandride),吸引个体交通向公共交通转移。

3.3 绿色步行交通出行规划

步行交通也是绿色交通的重要范畴,在一定范围内,步行交通也是与其他交通模式衔接、换乘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城市的交通规划主要是满足日益增长的机动车出行需求,步行交通规划往往被忽视。在进行步行交通规划时,应围绕步行者的出行需求,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市中心商业繁华的地区开辟步行街区,将机动车交通全分离出去;在人流车流繁忙地段规划高效安全的行人过街设施;人行道应与公共交通有机衔接;创造舒适吸引行人的步行环境。

3.4 多种交通方式的无缝换乘系统规划

在进行城市交通规划时候,我们还应该注重不同交通出行模式的协调,重视综合换乘枢纽的规划建设,既要明确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功能分工,又要通过枢纽紧密联系,充分发挥城市公共交通的整体优势,实现各种交通模式之间的零距离换乘,缩短乘客总旅行时间,减小乘客换乘阻力。

4 结束语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的机动车辆的数量也得到了飞快增加。交通压力的增加与交通规划的滞后,使得交通拥堵、交通污染、交通事故成为一些特大城市、大城市难以解决的顽疾,并有愈演愈烈之势。同时,能源危机、气候变暖等深层次问题也使城市交通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在这种形势下,只有绿色的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才是城市交通发展的新出路。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道路交通;交叉口;宏观宜居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的数量和规模都得到了空前发展。城市交通作为支撑城市活力的最主要的基础设施,在城市生产、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近年来, 我国各城市都加大了城市道路的建设力度, 但机动车数量增加的速度远大于城市道路的通行能力的增加,城市道路交通系统普遍存在着众多的问题。

1.居住小区中道路交通规划的设计

在城市道路系统中,城市干道、城市支路以及住区道路一起组成的网络,通过合理分配流量共同发挥着系统功效,以保证住区和城市交通的顺畅。解决大型住区对城市交通网络的破坏问题,根本的做法应该是在城市道路路网规划中制定合理的路网密度、布置恰当的道路层次。住区规划应当对有关城市道路规划的不足有所察觉,积极地加以改进,否则将影响到住区的运行。对于规模比较大的住区而言,城市道路路网规划的不足可以在住区规划中予以修正,即将部分住区道路对城市开放,作为对密度不足的城市道路系统的补充。部分住区道路也由此转化为城市道路,辅助完成城市道路的交通功能。此外,住区还可以通过合理设置和组织出入口、引入公共交通线路等方法,将住区内部交通与城市交通进行很好地衔接和沟通。可见如何使住区的道路交通规划科学地融入城市肌理中,同时又能满足“交通安宁”5的要求,探寻合理的居住环境区”的规模是关键所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这样的“居住环境区”仅是从交通角度得到的规模,并未涉及有关利用邻里相识的最佳尺度问题。

另外,还有一个很好的提法就是将居住区之间的道路作为城市支路。按照城市道路规划建议值的标准计算,城市道路网络中主干道、次干道、支路的比例为1:1.2:3,而现在国内城市的道路面积的比例中,支路的面积所占比例要远远小于这个数值。支路网密度低于合理的指标,堵车是必然的,再宽的主干道,再多的快速路和立交桥,也解决不了交通堵塞问题。可见在大型居住区、工业区等功能用地中,开辟城市支路是提高城市路网密度的一种重要方式。“居住环境区”可以根据周边状况和住区的管理模式采取封闭式管理,可以管制外来车辆穿行。因为这样不会影响到周边城市的合理路网肌理,并且有助于居住环境安宁的需要。分隔“居住环境区”之间的道路设计为城市支路,这样不仅有利于“居住环境区”的交通疏散,给它们提供一个比较好的外部交通疏散环境,并且有利于住区城市氛围的营造,使其更具有城市感,进而拥有城市带来的方便与生活体验,感受到城市的文明。同时,这样建立合理的城市路网密度对于城市整体的交通疏散是不无裨益的。

2.合理设计交通出入口是道路交通规划中重要的环节

在一般的城市中.快速道路出入分为两种类型:其一是根据出入口的位置以及功能可以分为互通式立交和路段出入口:其二就是根据出入口的组合类型分为:入口入口,入口出口和出口入口以及出口出口。与公路网相比可知,城市道路网的密度比较大.相交的道路也比较多,短距离的交通所占的比例不低。由于城市快速路和各级道路间的交通转换比较多,造成其出入口的间距与高速公路相比过小。而城市道路设置立交时受到的地限制和一些其他因素影响.菱形立交被常常用到城市快速道路出入口的建设中。这样城市快速出入口的类型主要以互通式立交出入为主.不过.这样的出入口在两个立交间距特别大的城市近郊才会出现路段。而利用出入口设计的原则,即车道连续平衡、先出后入,量出为入、出入口形势单纯统一等,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另外在出入口设计时还需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考虑快速路全线和区域路网对城市快速道路设计时,一定要考虑和周到,不要为了分析某个立交而忽略整条道路和路网的协调。对出入口的设置也要结合整条快速路和相交道路一起分析。

(2)对周边路网的分流也要考虑得到。立交选型工作是建立在良好的出人口的基础之上,否则,没有适当的出入口设置,再完美的立交也发挥不了它的功能。设置集散车道来调整出入口在立交区域中 可以设置集散车道来调整出入口,增加车道的间距,来避免出入口间距过小给快速道路主线所带来交通流的影响。集散车首的车速比主线道上的要慢 这对于与辅道或者立交匝道的衔接来说更是方便许多。在立交中设置集散车道,不仅起到调整出入口的作用同时,对立交的选型和优化也有很大的帮助 让主线和转向匝道的衔接也更为合理化。增加监控设施控制出入口为了保证快速路的交通流为平稳的运行状态中,可以选用先出后入和量出为人的原则。必要时,也可以增加出入口的监控设施,来控制车辆进出快速道路. 以调整快速路和其他它路线问的流量问题。

3.从城市宏观层面考虑道路交通设计

城市交通规划包括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城市交通综合网络规划和城市交通近期建设规划。当前, 许多城市正致力于继续加强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开发规划及建设, 提出要建成城市快速交通系统, 完善城市交通网络, 但往往较少重视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在制定道路网络规划方案时,均以分析预测为依据,对未来的种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估计不足,特别是在路网规划中对系统的应变能力未给予足够的重视。例如一些过去处于城市边缘的地区,由于这些牵动因素的综合作用,会逐步发展成为衔接老城区核心的发展方向的重要地区。如果对这些区域发展环境因素、城市产业结构的变化和人口的发展论证不足,往往会造成城市用地布局不当,设计标准采用不当,路网规划弹性不够,形成新的交通约束。因此,时做好路网的发展战略研究,对道路交通需求进行有效的规划管理,才为城市道路网系统未来的发展留有余地。

城市道路的环境功能应与交通功能、空间功能并重城市道路的功能主要有3 个方面, 即交通功能、城市空间功能和环境功能。在传统的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 比较重视道路的路网布置、线型设计、车道数确定、路面结构形式等交通功能和城市空间功能,而忽略环境功能。在现代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 应该把城市道路的环境功能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城市道路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均应从城市的环境整体出发, 根据不同区域的要求, 就空间组合、景观风貌、特色建筑、道路横断面组成等进行综合规划设计, 使各构筑物组成的空间轮廓、尺寸比例、色彩线条等相互协调、和谐美观, 以提高城市环境的整体水平、改进市民生活质量, 给人以舒适、安逸和美的享受, 同时也使城市道路的景观风貌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以满足人们对交通和环境的要求。

总之,道路交通是好比人体的血管,没有血管的支撑就没有一个人,同样的,没有一个完整的道路交通体系就没有一个完整的城市,做好城市道路交通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也是展现城市特色、提高城市舒适度、居民认可度的主要表现。

【参考文献】

[1]易燕.可持续发展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建设探讨.城市建设,2011.

第8篇

关键词:道路;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 U41 文献标识码: A

1、道路规划设计的现状

1.1城市道路规划的随意性比重大

城市的建设,道路规划先行。道路的规划在建设中的地位很重要,城市建设依附于道路的规划。所有的城市建设,例如城市的广场,社区街道等的建设都应列入到城市道路规划的行列中。而在目前的城市建设中,很难看到完整的道路规划,通常表现的很随意。原因如下,

首先,所有的事物都在不断的变化,没有一成不变的事情,计划没有变化快;其次,从中牟取相应的利益,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个体的经营者,他们更愿意在利益的驱使下,为寻求更多的财力,将土地出让,这都将影响到城市的道路规划的问题。

1.2城市的道路规划缺乏权威性和严肃性

在城市中一些领导为了自己的仕途得意,使得许多的城市道路规划都是由人为而改变的,缺少严肃性。城市的道路规划作为城市的重要一部分,其中重要性可想而知,所有城市的道路规划权威性和严肃性应突出地表现出来。一旦城市的整体道路规划确定下来,不能因为人为因素的改变而改变。但目前的城市道路规划中存在这样的现象,即换届、换领导,道路规划马上就变,仅仅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没有考虑到道路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导致消耗了大量的城市的资源,影响了城市的发展。

1.3城市的道路规划中没有体现出“以人为本”的原则

首先,从道路规划过程看,公众参与的程度是不够的。其次,在道路规划过程中,领导们总是以自己的意志进行判断好坏是非,使道路规划的公开性被打破,人们的需要得不到反映。最后,城市的道路规划的约束力不强,降低了人们对道路规划的信任和关注。

1.4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前瞻性不足

在前期交通量预测上,对机动车的预测过于保守。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个人机动车拥有量飞速增加,越来越高的机动车增长量是以前不曾设想的。在交通量预测上常运用惯用方式方法,跟现实机动车增长的速度及潜力不相吻合。这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现状道路路幅宽度偏窄、车辆停车场匮乏、交通极为拥堵等交通问题。以往大城市这种问题反映突出,但现在逐步在中小城市中暴露出来,影响居民正常出行。

2、道路环境与交通特性的分析

现在的道路规划设计,对道路环境与交通特征分析还重视不够,在道路与交叉口规划设计文本中,很少论述道路周边地区用地性质及现状交通特征,更没有预测该路的车辆组成、速度与运行特征分析。众所周知,城市道路处于人口与房屋密度很高的城市繁华地区,它要

为周边或邻近地区居民服务,因此,在规划设计道路时必须满足沿线社区与车辆行驶所提出的要求,必须尽最大可能减少对周边地区环境的负面影响。城市道路网络上的交通一般分为两类性质,一是为相邻地区街坊或建筑物客、货车辆进出,速度不高,流量不大的地方

通服务,两侧多为对进出口要求较多的住宅、商店、文教机关等社区。二是为行程长、速度高、流量大的通行通服务,唯其速度高,对进口控制要求较严。由于两种交通性质要求不同,故其规划设计要求也自然相差较大。实际道路设计时往往会遇到很难简易判断的复杂情况,既有长途通过通,又有有出入要求的地方通,甚至还有多种形式混合性的交通。这就要求我们要深入调查、认真分析,从周边环境、社区性质、出行要求、进出口分布、交通运行特性等作具体深入的全面分析,审慎决策,切实做好道路环境与交通运行特性的分

析预测工作。

3、道路设计应结合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合理规划道路走向

道路的选线布置必须结合地形、地貌与工程地质、水文条件,并考虑到与其他道路、相毗邻街坊、已有大型公建的出系要求,尽可能获得较平顺而土石方工程量又不大的线路走向,从而为行车、排水、路基稳定创造良好条件。通常,在纵断面设计时与自然地形结合

得很好。但在横断面设计中,通常会忽略地形特点影响总体效果。我们都知道,横断面两侧的永久性建筑地坪标高必须要高于人行道的标高,这在地势平坦的平原地区十分容易做到,但在地形坡度较大的地区则难已做到。如:某地地形南北平均坡度2.0%,现设计一条东西走向的城市主干道,其红线一般控制在70m左右,也就是说,横断面两侧地形高差达1.4m,若按常规横断面的布置,其结果是道路南侧有建筑物高高在上,道路北侧建筑物犹如掉在坑里,南北建筑极不协调,使用不便。如果我们充分考虑到这2%坡度,通过调整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绿化带和人行道的高程及坡高,使之与自然地形坡度大致吻合,再通过分隔带或绿化带树木花草,形成视觉上的诱导,就能十分巧妙地消除了坡差带来的不良影响。在通路造线时,当路线途经地质条件不良地段,原则上应绕越调整路线以节约工程造价,但对城镇中起关键性作用的主干道,为了交通顺畅、运营经济,必要时可专虑修高架路、护坡挡土工程以及隧道等措施来解决线形平顺的需要。

4、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应注意与其他规划的充分衔接

城市规划可分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等,城市道路规划设计贯穿与规划的每个阶段。进行道路规划设计时,应在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的指导下进行,才能有限避免城市道路系统紊乱、城市交通组织混乱等问题的出现。比如,设计时应与城市竖向规划、城市工程管线规划相衔接。若未处理好与竖向、管线的关系,则会造成路面积水,雨水不能及时有效排出,特别是对于城市道路下穿铁路桥的城市影响极为严重,甚至会造成交通中断,严重影响城市道路的通行能力,给车辆和行人带来严重困扰。只有与各级规划充分衔接,才能提高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实际效用。

5、路口与路段通行能力协调

城市道路的通行能力往往不决定于路段而决定于网络系统结点即道路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交叉口范围内路面的交通负荷一般为两相交道路交通量之和,这就是交叉口总是拥挤阻塞形成瓶颈难以通过的根本原因,而传统的交叉口设计很少注意这个问题,没有从网络系统的总体平衡考虑,将交叉口范围内路段予以拓宽,相反却在四周兴建一些吸引大量人流的大型商贸单位,从而加剧了交叉口地区的拥堵。为消除这个瓶颈堵口,在规划用地时,将交叉口范围50 ~ 100m内的出口车道增加2 ~ 3条,使交叉口的通过能力与路段的通行能力接衡,这就从路口用地规划与设计方面根本上解决了这个长期难以解决的问题。

结论:

道路的规划水平是衡量一个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提高城市道路规划的技术水平,是城市交通发展的客观趋势。在道路的规划过程中要严格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要树立一定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要重视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要着重保护生态的平衡,要不断的加强规划实施监督,提高道路规划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从而有利的提高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水平。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城市市政道路;交通性道路;道路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TB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3)23018502

1前言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日益得到长足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对于交通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交通问题摆在了城市设计者的眼前,如何提高城市道路工程设计和施工的质量,显然成为当务之急。为避免道路设计施工所带来的困扰,进一步推动城市建设。本文针对实际道路设计施工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阐述,并根据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2市政道路设计存在的常见问题

2.1城市道路整体格局设计不合理

近年来,道路工程设计,显然已经成为我国今天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主要的指导思想。然而在道路工程设计这种思想的指导下,道路设计者往往极容易忽视不同路段道路交通能力,对城市道路的分隔带设计中的公交站台设置以及景观、安全、绿化、之间的关系缺乏整体布置。进而,导致整体交通工程理念的严重缺失。从而,不能有效发挥道路功能效率。城市道路整体格局设计的不合理,严重还会直接影响道路的资源利用情况和通行能力。

2.2市政道路的交叉口不畅通

市政道路的交叉口极易受到受过往车辆和行人的影响,倘若设计不当必然会影响整个路段的通行能力,导致路网交汇处拥堵的现象频发。市政道路的交叉口不畅通,必然会导致大量的资源浪费,影响整个城市路网的整体运行效率。而这种现象,大多都是由于市政道路设计缺乏交通工程理论的指导所造成的。因而,为避免市政道路的交叉口不畅通的现象频繁的出现,良好的科学合理的符合整体交通工程理念的城市道路设计规划,是必不可少的。

2.3市政道路网设计的结构不合理

一个城市道路的整体规划,必然离不开科学合理地市政道路网的设计。一旦路网设计结构不合理,城市的道路交通生成点与干路系统缺乏过渡性的连接设施的现象必然会频繁发生。这必然影响不同类别的道路系统交通功能的有效发挥,阻碍了原本已经规划好的城市交通分流系统的形成,进而会直接道路系统功能的完善。而在我国众多的城市道路规划中,市政道路网设计的结构不合理已经成为了一种极其普遍的现象,长此以往,对于城市的整个交通系统的规划,以及主要交通干道的舒畅必然会带来不良的影响。进而,会影响整个城市的经济效益。

3市政道路设计的有效方法

3.1对于市政道路整体格局的设计分析

影响市政道路整体格局设计的因素是极其众多的。对于一个市政道路整体格局的设计而言,必须充分考虑各种因素。从主观出发,首先城市市政道路设计要具有一定的功能性特点市政道路的设计不仅要美观,更要反映生活性、交通性和游览性等各种各样的功能。其次,城市市政道路的设计要反映城市的特点。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经济收入日益增长,精神需求也越发趋于多元化,因此为了满足人们个性化需求。相关的设计人员应该突出城市特点,尊重城市历史,注重城市地形和自然条件。进而塑造具有地方特点的个性化城市的形象。

从客观状况出发,考虑到城市整体交通通行能力的这多问题。必须合理安排好土地资源的利用,优化各种车道及分隔带在断面上的比例。当然,必须良好的设计理论是必不可少的。在依靠工程设计理论的指导的同时,绝对不能忽视交通设计理论的重要性。设计和规划好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和路缘带等之间的关系,做好市政道路整体的设计和规划。

3.2做好道路节点的设计

为保障整体交通运行的舒畅,满足各个流向的车辆都能够高速、连续、通畅的通过市政道路的交叉口。道路节点的设计是必不可少的,也是绝对不能被忽视的。

而在做好作为整个市政道路设计施工重要环节之一的道路节点设计,必须在设计规划时要注意市政道路网的协调发展,兼顾整个市政道路设计的整体性。注重市政道路系统与交通运输系统之间的车流量交换。坚持以人为本,注重节约。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做好市政道路的设计,充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资源,避免浪费。注意从城市的实际情况出发,注重收集整理过往车辆的流量数据,充分考虑交叉口的地理环境,根据城市现有的交通规划,设计好道路的交叉口。以保障各个主要干道的交通舒畅和便捷,将给城市居民由于交通问题所带来的困扰降至最低点。

3.3城市快速路规划的设计

为保障长距离的机动车出行者既快速又安全的达成出行目的,合理设计规划作为城市道路建设最高等级城市快速路的建设是相关设计人员必须所关心的。城市快速路规划的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以下几点:

充分利用资源,避免资源浪费,争取在保障安全性的同时,尽量充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来获取最大的利益。在今天的城市快速路规划的设计中,节约资源,节省人力财力也是相关部门和技术人员应该考虑的。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城市的地质地貌以及自然条件,结合交通工程原理、力学原理、文化原理来设计图纸。通过多方对比商讨,寻求最佳设计方案,选取最合宜的施工地点。尽量避免由于对于实际施工地点实地考察的偏差所带来的一系列不必要的问题。

从整体出发,充分考虑到整个城市道路网的系统性和整体性,与城市建设相匹配。为推动城市经济技术发展,提供便利,与城市的整体规模和形态布局相协调,不忽视城市道路规划的整体性,保证城市规划格局的整体性,快速路的建设一直与城市整体规划与整个道路系统的完善密切相关。因而,为保障交通干道的交通舒畅,必然要考虑到城市快速路规划的设计问题。

3.4依据市政道路的功能和分类进行设计规划

在整个市政道路的规划过程中,必须满足城市交通的要求。依据市政道路的功能和分类进行设计规划,充分考虑实际城市需要是必须的。从功能上讲,市政道路一般分为四种,即交通性道路、生活性道路、景观性道路和商业性道路。交通性道路一般都具有高车流量,大宽度路面的特性。因此,交通性道路的人行道设置规格也较低,并且需要布置两幅路。生活性道路的行人比较多,通常以上下班交通为主。为满足人的需求,采取一幅路或者两幅路的方式进行布置。生活性道路应适当的规划一些公交专用车道,最好在干道级别的道路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分离。分支道路也可以实行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混行,较好的环境和较宽的路面是人行道修建必不可少的。商业性道路主要针对道路的两边比较发达的商业,因此要求道路的通达性较好。机动车道通常都是双向四车道,采取一幅路或者两幅路的形式进行设置。设置一定的公交和港湾式车站。同时,为了吸引城市居民光临两侧商铺,最好设置景观性道路。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布置开放式绿地,以行人的休憩、休闲为主要目的。

4结束语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道路的建设对于我国城市化建设和城市经济的发展都十分重要,如果缺乏合理的城市市政的道路设计,道路建设自身的交通功能就不能很好的发挥,严重的还会影响经济的发展。因而,我国相关部门的人员对于城市道路的建设的关注度日益提高。

为了便利人们的出行,效缓解城市交通问题,提升市民的生活质量,美化城市环境。市政道路的设计工作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到市政道路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从交通理论原则出发,认真做好市政道路的整体布局、节点、快速路等的规划。面对城市市政道路的设计和建设中所出现的实际问题,相关的技术人员要开阔眼界,丰富经验,敢于创新,按照相应的设计准则及方法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

参考文献

[1]魏宏.浅析市政道路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3,(5):1819.

第10篇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技术方法

中图分类号:TU997文献标识码: A

缓解城市道路的压力,采取恰当的交通工程设计技术是非常必要的。然而面对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仅仅依赖于补救措施是不够的,而且随着交通压力的逐年增大,很有可能由于补救失效而导致拥堵周期缩短,而形成了恶性循环。为了避免这种交通现象出现,就要在将道路交通设计纳入到规划设计阶段,将其作为指导交通的重要缓解,以将交通管理落实到事前预防,从根本上起到缓解交通压力的作用。

一、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的必要性

中国的城市化发展进程不断地加快,使得城市交通压力与日俱增。某城市的机动车数量猛增,加之多样化的交通工具,使得道路建设难以更得上交通发展的步伐,出现了严重的滞后现象。出现这种交通问题的关键在于交通工程设计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所谓的“交通工程设计”,是对于交通系统以及配套设施的优化设计,因此又被称为“交通设计”,其目的是为了对于现有的交通状况予以改善,以符合现有的交通需求,并为未来交通设计提供建设空间。交通设计受到城市环境的局限,各种交通资源,诸如时间资源、空间资源以及交通投资力度等等,对于交通设计都存在着影响。为了改善城市交通状况,就是要将交通设计加你在城市规划的理念和交通规划成果的基础上,科学地运用交通工程学知识原理,对于交通系统的各项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以确保交通与环境相协调,从而建立起良好的通行空间,不但使得交通顺畅、安全而便利,而且还提高了交通效率。

纵观城市道路设计中所存在的问题,宏观交通规划所表现出来的滞后性,主要是由于道路设计不符合城市道路的实际,设计审批流程不够规范化以及城市道路使用问题而导致的。

二、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技术方法

(一)功能定位分析

在道路交通工程设计工作,功能定位分析是道路设计的基础,其是将所有参与设计的道路与周边用地以及区域道路的整体状况相结合,将城市发展、景观以及交通等等方面需要道路所承担的功能提出。根据道路交通设计过程中所设计的内容,参与设计的专业技术人员,除了交通工程师之外,还需要城市规划师、城市景观的设计师以及城市交通设计人员工程参与。

在对于某城市的交通工程设计中,要对于道路交通功能综合分析。以城市绿地和公共空间作为核心,采用小格网的路网形态设计,可以满足人员高密度聚集的需求。(城市道路网格规划见图1,图2)居住区的道路中,较密集的方向,需要采取强化集散服务。结合地形,将自由式的路网形态利用起来设计休闲旅游区道路,在缓解交通的同时,还可以营造休闲的氛围。

在调整道路交通功能并实施优化措施的时候,要将交通功能与周边的交通设施相结合研究,以利于同时调整其他的道路交通功能。

图1 城市道路网格传统规划

图2 城市道路网格现行规划

(二)交通组织优化

对非机动交通优先设计。在空间的布局上,将稳静的交通区划定,其空间占道面积大约为50%,对于机动车的速度加以限制。在交通网络密度的设计上,相比较于机动交通,非机动交通网络密度会更高。为了有效协调各种交通方式,要确保优先安排非机动交通,同时确保机动车安全出行。

(三)详细交通设计

对于交通沿线的各类要素进行控制,要依据交通组织策略实施设计,这个阶段的重点协调内容也是施工图纸设计的重点。交通体系的设计要满足道路的多功能要求,包括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静态和活跃交通,公共交通以及交通枢纽等等。采取必要的措施实施交通管理,主要包括交通管理设施布局,管制措施以及控制方案等等。交通工程建设上,包括建筑材料的选择、平面线形、横断面以及竖向等等。与道路规划相关的要需,包括路灯照明、道路景观以及地下空间和沿街的建筑风格等等,都要与道路设计相协调。

(四)实施保障

为了确保交通工程设计效果,工程设计图纸除了要符合施工要求之外,还要与施工现场协调一致。因此,做好设计与施工的沟通和协调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为了能够将道路交通工程设计落实到位,要将道路设计中所关乎的各个控制都需要在施工图纸中落实,并在施工现场落实到位。道路交通工程设计是道路规划与施工阶段的中间环节,起到了承上启下作用的作用,但是当设计图被落实到施工现场,就要通过协调的形式对于设计规划不断地完善。

结论:

综上所述,城市交通工程设计作为城市规划中的一部分,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与探索,对于城市交通规划技术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面对城市交通业的发展所带来的各种城市交通问题,就需要不断地完善道路交通设计技术,以适应城市未来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戴继锋,张国华,翟宁,李晗.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技术方法的完善及实践[J].城市交通,2011.9(01).

第11篇

关键词: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注意问题;改进建议

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量迅猛增长,国家土地使用的持续紧张,城市道路的规划设计将会是改善道路交通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做好道路改造对于增大道路的通行能力,提高道路的服务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截至目前,全球各国为了保证城市交通的合理、有序的布局和发展,都采取了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标准来进行优化和总结,从而使得其中的种种制约和影响问题得到一定缓解。当前,城市交通道路规划的编制与设计对于提高我国城市整体与文明水平,适应了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标准和要求,并实现了社会持续发展要求。

一、市政道路规划设计要点分析

1、体现城市特色

随着人们对文化生活要求的不断提高,使得我们周围的文化环境也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在人口密集的现代城市,怎样体现出每个城市的个性和特色,成为了城市建设中不可忽略的考虑因素。根据城市的环境、人文特色等实际情况,在城市道路规划和设计中体现出城市的特色,融入城市的文化氛围。

2、体现功能特色

除了体现出现代城市的个性和特色,市政道路作为城市建设的基础,交通以及游览等功能才是城市道路应体现出的主要功能。

二、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1、城市的道路规划随意性

城市的建设,道路规划先行。道路的规划在建设中的地位很重要,城市建设依附于道路的规划。所有的城市建设例如,城市的广场,社区街道,旅游景观等等的建设都应列入到城市道路规划的行列中。而在目前的城市建设中,很难看到完整的道路规划,通常表现的很随意。可以理解出很多的原因,首先,所有的事物都在不断的变化,没有一成不变的事情,计划没有变化快;其次,从中牟取相应的利益,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个体的经验者,他们更愿意在利益的驱使下,为寻求更多的财力,将土地出让,这都将影响到城市的道路规划的问题。

2、城市的道路规划中没有体现出“以民为本”的原则

首先,从道路规划过程看,人们群众参与的程度是不够的。其次,在道路规划过程中,领导们总是以自己的意志进行判断好坏是非,使道路规划的独立性和公开性被打破,人们的需要得不到反应。最后,城市的道路规划的约束力不强,降低了人们对道路规划的信任和关注。

3、不合理的横断面设计

长期以来,我国市政道路设计和规划都缺乏交通工程的设计理念,而将重点放在道路工程的设计上面。这一现状导致了道路设计规划的不合理,尤其体现在道路横断面的设计上。横断面设计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缺乏对交通流组织、路段、节点通行能力、行车速度方面的定量、定性的分析。(2)缺乏对交通流构成和道路功能的基本分析。(3)对于各种设计规范的机械套用,而不对车速、车道数及车道宽度、道路功能之间的关系做深入的研究分析。(4)对于管线设置、道路隔离带设计、公交站台设置、绿化要求、安全和环保要求以及景观设置方面不能做到周密全面的考虑。

4、道路网络节点不通畅

对交通情况进行分析是道路设计前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交通流向、流量、周边路网、车速、车辆组成等情况进行认真调查和分析,有利于准确定位道路等级,确定道路规模。现代城市中,由于设计者对于实际交通分析的缺乏,使得目前的市政道路普遍存在各道路的车道数、路段和交叉口红线相同,路网节点的交通流相互等待或避让降低了道路的通行能力,也造成了道路网络资源的浪费。

三、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改进建议

1、系统性

在开始道路设计时,首先应重视这个区域城市环境建设的规划。根据系统论原理:系统的功能大于系统各部分功能的总和。在设计中设计者应该充分运用这个系统论原理。根据城市规划了解清楚这条路在城市环境建设中的定位。摒弃以往景观设计中拼贴、见缝插绿,只看局部,不看整体,缺乏系统的设计方式。要把这条路融入整个区域的绿色网络之中,进行系统的分析。

2、遵循人居环境和自然环境的特点,做好生态设计

充分了解区域规划和道路周边的人居环境和自然环境,才能使景观创造达到各种因素的协调,尊重物种多样性的存在,减少对资源的破坏并对自然资源进行保护与再生。道路景观的创造和景观序列的划分,应结合周边环境的特点,最大限度的保护和展现自然资源;并充分利用各种人的感觉要素形成各路段的景观特色及复合多样的景观框架。通过景观的创造和拓展,丰富和扩大目标范围,创造连接各城市或节点的城市绿色走廊和网络。

3、横断面的设计

机动车道、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和路缘带等都是市政道路横断面的重要组成要素。对于这些要素进行合理的分配,是道路横断面设计的关键。合理的横断面设计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1)将通行能力和行驶速度作为考虑标准,在节约土地资源的要求下,合理制定机动车道宽度。(2)在对于道路的交通情况进行分析后,对原有的车道数量作出相应的调整。(3)优化隔离带及各种车道的分配比例。(4)考虑环保和行人、车辆的安全问题,调整中央隔离带以及绿化带的布置形式。(5)对于道路现状的改造,可以分期进行。

4、道路节点的设计

道路节点按照功能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快速路中的集散节点和路径转换节点、干路之间的相交节点和特殊道路与支路相交节点。按照以下原则对不同道路的节点进行设计,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其道路功能。

4.1设计必须具有针对性

设计者在设计交叉口方案时,可以对现有的交通政策研究成果、城市规划及交通规划进行研究分析,加以利用,从而让方案能符合目前城市的实际情况。

4.2设计具有协调性

渠化规划设计干路交叉口,在交叉口增加进口处的车道数,扩大交叉口的空间资源,从而让

路口也具有与路段一样的通行能力。

4.3综合考虑进行设计

综合相交道路的类别、流量、公交站点设置、管线布置、周围环境等方面要求后,才能对道路节点的用地范围及形式做出正确的判断。

4.4从长远考虑进行设计

道路交叉口近期的设计实施,还必须立足于远期的交通需求,让建成的道路节点不仅能满足当前的交通需求,还能满足以后的交通需求。

4.5秉持节约原则

对于现有设施,要挖掘其潜力,做到物尽其用。在能不建立交的情况下,尽量不建,保留现有环形交叉口,使用“信号灯+环交”的方式进行控制。立交的设计应当灵活运用当地地形,节约用地和资金,做出既简洁又美观的设计。

5、妥善处理好交叉口

城市道路交叉口众多,交叉又是最繁华最吸引人流、车流的地方,交叉口的竖向与平面布置也是道路设计的难点。在竖向设计中,根据不同纵坡需要调整路口以外道路的横坡弃,以保证交叉口不积水。转弯半径的缘石城设需仔细计算或用图解法给出,否则交叉口地面将是扭曲的,无法满足排水与行车的要求。在平面布置中,首先要注意转弯半径不可设置太小,太小则影响该路段的通行能力。其次,交叉口范围内的电力、电讯、有线等应全部走入地下。很多实例,交叉口密如蛛网的线路不仅有碍市容,也不安全,也使城市景观大打折扣。其三是转弯半径直圆和圆直点上应设残疾人坡道,这可反映一个城市文明程度。其四是交叉口因四周跨路应预埋各种管道,可防止日后对交叉口大动干戈。

结束语

总之,随着城市经济和城市规模的不断发展,道路系统与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矛盾日益突出。因此,设计人员应不断学习,努力钻研业务,提高专业设计水准和审美水平,从而规划设计出科学、美观的道路,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

参考文献

[1]姜雅琪,蒋灵翰.道路工程设计应注意问题的分析与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0,09(01)

第12篇

关键词:城市道路规划;建设

Abstract: The urban road construction and urban development is a contradiction, th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urban roads is lagging behind, outstanding loans too much, it is one important reason of the difficult urban transport. Understanding of the problems and their caus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road planning is a basic premise to solve the city the difficulties in traveling.Key words: urban road planning;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U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 前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道路规划和建设的问题日益凸显出来了,也就产生交通拥挤、交通秩序混乱、交通事故频繁发生等后果。

城市道路规划建设是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本身又与城市规划建设存在着矛盾。比如,城市化的通俗标志是城市面积/规模的扩大,城市高度的增加,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多和密度的提高,城市经济社会结构的多元化和复杂化。这一切都意味着对于城市道路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城市交通功能的依赖也越来越高。

二 中国现代道路建设

现代道路建设按其使用特点可以分为城市道路、公路、厂矿道路、林区道路及乡村道路等。

2.1城市道路建设

通达城市的各地区,供城市内交通运输及行人使用,便于居民生活、工作及文化娱乐活动,并与市外道路连接负担着对外交通的道路。

城市各重要活动中心之间要有便捷的道路连接,以缩短车辆的运行距离。城市的各次要部分也须有道路通达,以利居民活动。城市道路繁多又集中在城市的有限面积之内,纵横交错形成网状,出现了许多影响着相交道路的交通流畅的交叉路口,所以需要采取各种措施,如设置色灯信号管制、环形交叉、渠化交通、立体交叉等以利交通流畅。城市交通工具种类繁多,速度快慢悬殊,为了避免互相阻碍干扰,要组织分道行驶,用隔离带、隔离墩、护栏或划线方法加以分隔。城市公共交通乘客上下须设置停车站台,还须设置停车场以备停驻车辆。要为行人横过交通繁忙的街道设置过街天桥或地道,以保障行人安全又避免干扰车辆交通;在交通不繁忙的街道上可划过街横道线,行人伺机沿横道线通过。

此外,城市道路还为城市地震、火灾等灾害提供隔离地带、避难处所和抢救通道;为城市绿化、美化提供场地,配合城市重要公共建筑物前庭布置,为城市环境需要的光照通风提供空间;为市民散步、休息和体育锻炼提供方便。

2.2 公路建设

公路是指联接城市之间、城乡之间、乡村与乡村之间、和工矿基地之间按照国家技术标准修建的,由公路主管部门验收认可的道路,包括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但不包括田间或农村自然形成的小道。主要供汽车行驶并具备一定技术标准和设施。

2.3 林区道路建设

建在林区,主要供各种林业运输工具通行的道路。林区道路不但为国家建设运出大量的木、竹等产品,同时为开发林区、发展农村经济,作出了很大贡献。

2.4 农村道路建设

农村道路是公益性基础建设,是农村生产生活,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要想富,先修路”,“公路通,百业兴”等谚语已经成为农村公路在农村经济建设发展和光大农民生活中重要集中体现和经验总结。

三 城市道路规划建设

一个是城市道路密度,即每平方公里拥有的道路面积,道路面积是道路长度与宽度的乘积,当然,道路长度首先取决于道路的数量,不如在一公里宽的截面上,有多少条纵或横的道路,如果平行道路之间的间隔过大,必然会产生道路拥挤的现象。进一步说,在道路长度确定的前提下,道路的宽度将决定着通行的速度,否则,在同一条道路中通行的车辆或者人流,就会感到拥堵的问题。城市道路密度越高,就意味着道路占用城市用地的比重越大,就越是有利于缓解交通压力。但是该项指标不可能无限提高,因为在特定的人口数量限制下,要提高城市道路密度,增加城市道路建设用地,就得扩大城市范围,让城市向周边郊区延伸,虽然道路交通速度可能因此而提高,但是,总体上说,路途往返时间仍然不减少,这就是为什么北京现在城区规模扩大,已经发展到了五环六环线,虽然交叉立体的道路设计,可以提高车速,但是随着城区规模的扩大,人们在路上通行的时间并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行车油耗。一个是“畅通速度”,前些年,济南交警通过提高交通管理水平,严管城市交通秩序,创造出“畅通工程”,笔者所在的省会城市,主干道叫做“长江路”,也被当地交警部门确定为“严管街”,旨在保证交通的畅通。畅通总有个速度或者效率的标准。如果在某个交通高峰时段,选择交通主干道的一段,在该时段内考察全部通行车辆的流量,或者从该主干道的起点到终点的一段路程中,考察高峰期的平均时速,如果低于城市交通的最低限速,那么,显然存在着交通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交通拥挤的绝对原因一般都是道路供给不足所造成的。再一个指标,就是考察一个城市的GDP总量和道路面积的比例关系,或者将其转为城市GDP年均增幅与城市道路面积增幅的比例关系,换个角度,考察一个城区的常住人口总量与道路面积的比值关系,或者是城市人口增幅与城市道路增幅的比例关系,如果这些比例关系显示出道路增长跟不上城市GDP或者人口增长的特征,城市道路供给相对不足的问题肯定是存在的。

自建国以来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一直存在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欠账过多的问题。城市建设注重工业发展,但是忽视城市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由于战备的需要,城市道路设计多呈丁字路口,被司机形象地叫做“断头路”。缺少大型的交通枢纽。因为城市的居住格局多呈单位大院式,很多生活福利乃至购物休闲等需求可以在本单位大院内自行解决,对于城内交通的要求并不强烈,而且,室内交通以公交、自行车为主,结果形成了快车道仅四车道加上比较宽阔的自行车慢车道的主干道形式,一般道路只是双车道并且没有慢车道的形式。而且,道路沿线的预留空间不够,沿街商店、单位压路建设,甚至挤占人行道,以致于很多城市八十年代以来,进行城市道路改造扩建也非常困难。由于城市建设投资经费来源单一,完全通过政府财政预算安排,就不可能采用大规模的立体交叉设计,多半在平面道路上做改造、扩建等补充性的工作。甚至存在着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的定位不清,格局不明晰,以致于道路建设滞后于城市建设。比较典型的现象是,城市总体规划设计理念上,带有明显的单一中心的同心圆辐射倾向,所有的道路都向市中心集中,城市的次中心和卫星城镇的功能不明显,造成城市道路的利用率不均衡,有的路段交通过于拥挤,有的道路处在闲置、使用不足的状态。

四 结束语

现代城市的发展,人口密集与交通量成正比,高速公路的出现为人们长途、大量、迅速地运输和避免交通事故提供了条件,更为城市道路的规划平添一份姿彩。

参考文献:

《道路之别》sina BLOG 行不择路的BLOG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和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中华词库》sina网络词库

《道桥专》神奈川城市建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