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管理的趋势

管理的趋势

时间:2023-09-26 09:34:0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管理的趋势,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管理的趋势

第1篇

关键词:病案;信息化;管理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s in medical activities and management of the application is gradually getting a wide range of promotion and use. On the one hand, it solves many problems of the traditional medical record management, on the other hand, it improves the utilization value and management efficiency of the medical record. Improving management level of hospital by means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Key words:Medical records;Informatization;Administration

病案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1, 2]。它是医务人员记录疾病诊疗过程的文件,其客观地、完整地、连续地记录了患者的病情变化、诊疗经过、治疗效果及最终转归,是医疗、教学、科研的基础资料,也是医学科学的原始档案材料。它由医疗机构的病案管理部门按相关规定保存,不仅有纸质的,还有电子文档、医学影像检查胶片、病理切片等多种保存形式。

病案是医院诊疗信息的主要载体,它不仅记录着整个医疗活动的全过程,体现着卫生资源消耗的全过程,也反映着医疗卫生机构的诊疗质量和管理水平。病案也是社会医疗保险机构对医院医疗质量进行监控和核保兑赔的原始材料。传统的病案管理为存储保管型,包括病案资料的回收、整理、装订、编号、归档和提供等工作程序。需要占用库房空间,而且纸质病案的保存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需要防潮、防霉等措施。加上查询和借阅不方便,制约了病案在临床科研中的应用,已经不适应现代医疗工作发展的需求。因此,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加强对病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3]。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的大规模应用成为医院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此基础上,电子化病案应运而生。电子病案是医疗数字化、信息化的基础和核心内容,其目标是形成覆盖终生的医疗健康数据集,服务于疾病诊疗、卫生保健和医学研究等活动。病案的电子化,使得病案信息管理除了实现对病案的存储管理之外,还对病案的内容进行了深度整理和加工,提炼出了有用的信息,在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4]。

与传统病案的占地多、不易保管、查找困难等诸多不足相比,电子病案具有许多优越性。

1 具有广泛的共享性,能够为医患双方提供便利。

大量的患者就诊信息及临床实验室、影像学检查资料都可以通过相应的传输方式包含在电子病案内,医务人员使用电子病案系统,可以不受时间、地域等条件限制,通过网络快速传递,随时检索和浏览患者的各种信息资料。患者无论在哪一个专科治疗,都可以通过网络获得在各科治疗的诊疗信息,使接诊人员可以迅速了解到患者的现病史、既往史、近期用药史、药物过敏史、个人史及家族史等,有利于当前患者病情判断、诊疗,缩短了确诊时间,并减少了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为患者减轻了经济负担。

2 电子病案更易于加强对病案医疗质量的监督管理。

通过信息化平台即可实现实时调取相关科室医师及患者的诊疗、用药、缴费等数据,对其进行监督、分析与管理。同时对病案中患者相关基本信息和疾病的汇总挖掘,通过相关应用软件可以为医疗管理和决策者提供全面、迅速而准确的决策依据。

3 电子病案借助于光盘、大容量硬盘等现代化存储媒介可以长期保存,节省了空间、人力和物力。

尤其是门急诊病历本往往由患者自行保管,经常会出现前来就医却忘记携带或丢失病历本的情况,导致病史记录缺乏延续性,门急诊病历复用率极低。当门急诊出现医患纠纷时,医院方面常常因无法举证而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应用电子病案,使得医生可以充分利用病历的延续和完整进行诊断,提高了诊断的正确率,降低了误诊率。患者也可以不用费心对病历进行保管,或是担心就医时忘记携带病历以及重复购买病历。

4 电子病案能显著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最大限度方便每一个使用病案的人员。

医院每日接待患者数千人,开展诊疗项目近万项,都通过信息化手段记录下来,以便留存完整的病历。通过不断加强与完善病案的信息化建设,使更多的医疗工作者享受到信息化给病历记录带来的便利,从而节省了宝贵时间,亦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同时,通过采用病历信息化平台的强大功能与人性化提示等多种方式,还可以帮助医护人员规范各种诊疗护理行为,并进行各类数据的保存与统计分析,以便医疗、教学等使用,从而有效地提高病历的质量管理和使用效率。

电子病案的使用是医院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它的应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医务工作者的工作负荷,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在工作实践中也发现,由于管理不到位、医疗行为不规范以及信息化建设不完善等因素,使得电子病案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病案的原始记录容易修改、打印,复制、粘贴病案快速便捷而不易发现,网络安全容易暴露患者隐私,医生记录病案时出错率大大提高,各个医院之间的电子病案自成体系而无法实现互通等[5]。针对这些问题,也有相应的措施。医院及科室应加强质控监督,制定严密的管理制度,对电子病案的签收、保存、备份及不同管理者的权限等都应有明确的规定并有相应的软件实行。完善系统流程设置,优化信息整合,各个医院之间电子病案的格式保持一致以不影响电子病案的互通性[6]。

医学就是关于信息的科学。个人的健康信息对医生和患者来说都很重要。医疗信息化的称谓经历了各种变化,例如数码卫生,后改为信息化,近年又被称为移动医疗、智能医疗、智慧医疗等。总之,这是信息技术与医疗事业的结合不断深入,是借助现代计算机、网络和移动技术促进医学研究、健康管理和临床治疗,也是医疗科技的发展方向之一。

随着电子计算机和数字化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子病案作为医疗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将面临一个崭新的阶段。展望国内外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前景,信息化、智能化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在国内,医疗卫生事业的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新一轮医疗体制改革的重要方面,并且对促进经济转型发挥了积极作用。

目前我国病案管理处于转型过程中,应当把握医疗发展趋势,建立电子病案系统专业化、规范化的管理体系。为保证病案信息化的顺利进行,应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指导,提高病案管理人员各方面的管理水平,完善管理措施,并引进高水平的计算机操作人员,真正实现电子病案信息共享和网络化服务,使得信息化管理取得较快发展。

参考文献:

[1]丁玉梅.关于医院病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探究[J].医学信息,2015,20.

[2]李廷珊.病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与措施[J].现代医院,2013, 03:135-136.

[3]王衡. 论病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及利用[J].中国基层医药,2002,9(1).

[4]崔福兰.关于医院病案管理的初探[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10:170.

第2篇

一、管理思想发展的新趋势

l.从科学管理向人本管理发展的趋势。科学管理克服了传统经验管理的非科学缺点,但随着环境的变化,科学管理中的非人性化矛盾变得非常突出,在实践中开发了诸如职务扩大化、全员参与、目标管理、组建工作团队等管理技术,提出了与科学管理不同的管理思想和框架,形成了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管理理论,成为管理的发展趋势。人本管理理论,就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主要内容是研究人的心理、生理、社会性环境影响为中心,激励员工的行为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而人本原理,则是指管理者要达到组织目标,各项管理活动都应该以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为根本。以人为本的思想被广泛地承认、应用和强化,直到人本管理理论成为管理思想的核心价值体系。人本管理强调的是组织内部的协调性,不建议通过严厉的规章来达到管理的目的,而是通过非正式组织的纽带将管理做到最好。

2.从生产者导向和技术导向向顾客导向发展的趋势。导致发展趋势产生的因素有:(1)其主要原因是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形成了由消费者主导的买方市场,市场竞争激烈,消费者的需求决定了市场。(2)市场化进程对管理的要求。市场化进程对管理提出的要求是全方位的,更新观念,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刻不容缓。(3)经济全球化对管理的要求。经济全球化进程对经济管理提出的挑战是长期和深远的,如何应对全球化竞争,是经济管理考虑的首要问题。(4)环境对管理的影响。忽视环境的影响,或不能很好地预测环境可能发生的变化,都会给企业的长期发展造成致命的危害。与此相反,重视环境的影响,准确把握环境的变化趋势,企业就能抓住许多环境带来的机遇,加速企业的发展。

3.管理重点从硬件向软件管理发展的趋势。管理柔性化的另一种重要表现是管理的内部对象从以人、财、物等硬件为重点,转变到以知识和学习等软件为重点。这是由于人们对知识的进一步的认识所致。影响管理的知识经济理论主要包括:知识成为重要的资源,正开始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管理的核心,是当前和今后管理的主旋律;企业再造是一场管理革命。学习型组织是未来企业模式。全球战略是企业决胜的关键。

二、管理组织发展的新趋势

1.组织结构扁平化趋势。在知识成为最重要资源的条件下,必须让员工参与管理,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这就会摧生出自我管理型的网络组织,即以激发员工中各种类型的并能自我控制的知识人才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为目的,在结构上分散而又被信息和技术紧密连结,有快速敏捷的应变能力,既有创造性又有团队合作精神的组织形式,这种组织形式结构由于管理层次的减少而呈扁平状。在这种新型组织中,管理将不再是生产的基本动力,金字塔型的组织结构将发生变化,管理层次逐渐减少将是一种趋势。

2.管理方式民主化和决策重心下移趋势。伴随组织扁平化的必然结果是决策重心的下移。在未来的管理中,如何实现组织核心价值观必将成为管理的首要职能。因为环境的复杂性和变化速度要求组织做出迅速决策,而吸引大量基层员工参加决策是达到此目标的最有效方式。

3.团队合作精神激发的趋势。团队随着任务的出现而产生,并随着任务的变化而进行任意组合。每位成员在团队中都能贡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随着团队协作的流行,僵硬的组织结构和固定的人员安排正在被打破。随着团队组合的变化,知识和技能也在组织中得到有效的传播和共享。就目前情况来看,团队这种组织形式不再局限于生产部门,它正在逐渐应用于研发、营销以及其他工作领域。

4.网络式沟通方式发展的趋势。决策的分散和决策重心下移的前提是沟通方式多样、沟通渠道宽阔畅通、缩短沟通层次、信息传播途径多元、信息获得机会人人平等。这就需要实现网络式的沟通才能达到这个前提。

三、经济管理的科学化趋势

经济管理的科学化是指采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所能达到的水平。其前提就是管理方法手段实现现代化。也就是把现代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成果应用于经济管理,以保证管理方法的科学化,提高管理的有效性;不断改善“软”手段的运用,不断更新“硬”手段的技术结构,在现代管理思想的指导下,更有效地对管理对象施加作用,达到当代的世界先进水平。目前西方比较先进的是美国,美国各个大学的行政部门通过采用各种先进、高效的管理工具和方法,来促进管理的科学化,以便更好地服务学术,提升学校的竞争力。这种做法从学校开始,推广到整个国家,在美国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对改造中国企业的管理部门而言,加快经济管理的科学化不失为一种比较理想的途径。主要是通过管理的量化和非量化指标的统一运用于各个部门的绩效考核,对业务部门进行流程再造软件运用的培训,并且在企业内部开设0A系统,这样的经济管理比较能够体现出当代电子计算机行业发展融合进行业内部的趋势。

四、经济管理者出现职业趋势

经济管理的科学化能否实现,关键在于是否具有现代化的管理人才。而经济管理者出现职业化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职业管理阶层的兴起;管理者激励的长期化导向;企业家的精神越来越重要;更加注重人才培养和使用;形成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人才。经济管理培训几乎比比皆是,通过学习和再造营造了一大批的职业经理人,通过素质的提升来达到管理上的完美,这样的趋势这几年正在不断提升。

总之,经济管理发展趋势是一个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只有深刻认识和理解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才能更好的对经济管理的趋势进行分析、研究,以更好的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高校 档案管理 档案信息 现代化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加强人才的培养成为世界每个国家的最重要工作,而各高校就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我们要注重高等院校的基础建设工作,高校档案管理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工作。高校档案是通过文字、语音、影像等方式记录的包括这个学校的历史记录、教师信息、学生信息等一系列信息,在进行学校评选、优秀教师及学生评选时作为评选依据,是学校具有重要价值的资料。档案管理是指将档案进行整理、保存、鉴定、收集、统计、利用的活动,并存放于档案室的信息。高校档案管理的发展需要学校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学校要认真负责的收集档案信息,通过整理,再进行细致标注,最后放到档案室里去。这样可以方便学校以后进行评选或查阅时找到相应的档案,节省时间。

1.各高校在进行档案管理工作时出现的问题

1.1现在大多数高等院校都没有专门的档案室,不注重档案管理工作。

1.2学校在收集高校档案信息时,没有进行宣传或宣传程度不够,让社会大多数人都不清楚,无法向学校提供自己的信息。这样的后果就造成了对于高校信息收集的不够全面,没有深层次的价值信息,使学校开展的某些科研工作缺少信息资料,无法顺利完成。

1.3高校档案存放在档案馆里,却不允许人们进去查找资料,除非得到特许。档案的利用率不高,只有在重大事件期间才允许翻看档案,其他时间都是堆放在档案室,定期进行整理。

1.4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大多数都是一些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拥有一般学历的人,他们没有专业的技术知识,没有工作经验,不熟悉档案管理的程序和内容。这样的人无法将档案进行划分、标注、分门别类的放好,会阻碍档案管理的发展[1]。

2.加强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措施

2.1设立专门的档案室,将档案全面地安全地放在档案室里,这是档案管理工作开始的前提。

2.2在学校开展档案管理工作的时候,要向社会宣传,如某高校要进行档案信息收集,请在校的或已经离校的师生将自己近几年的经历或得奖情况告知学校。在进行宣传时,可以先将高校档案的重要性告知社会及个人,让他们主动提供信息,使他们重视起档案管理工作;其次,我们可以向社会大众宣传利用档案可以方便社会及个人的某些活动的开展,提高档案的利用率;再次,档案管理人员要加强工作力度和工作效率,并在领导工作中,向他们介绍档案管理的用途,让他们认识到档案管理的益处,并加大支持力度加强学校档案管理工作。

2.3招聘好的档案管理人员,应聘人员都必须拥有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可以很快的进入工作状态,再结合应聘人员的素质以及道德意识,选取综合素质高的人进行档案管理工作。学校领导也要尊重档案管理人员,提高他们的福利待遇,并定期的为他们提供培训机会和专业座谈会,提高他们专业水平以及工作积极性,让他们能够更好更快的工作。

2.4档案人员在收集信息时,要将从正当渠道得到的信息集中在一起,再对信息进行整理,在整理时要选择性的将真实信息加入档案中,虚假信息和没有用的信息就摒弃。并将信息进行分类、标注,提高档案管理的质量。如果学校在进行重大活动时,就可以快速的找到想要的信息,还可以拓宽档案收集渠道,更好地为社会服务[2]。

3.促进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意义

3.1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利于校园形成一股良好的管理风气。

3.2加强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促进档案管理工作发展,有利于推动高校开设档案管理课,培养出拥有高素质、高水平的档案管理人员,并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

3.3加强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促进档案管理工作发展,有利于提高全民的档案管理观念[3]。

4.高校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

4.1高校在进行档案管理时,使档案管理工作更加全面化。加强宣传力度,面向全校师生,让全校师生都知道档案要进行信息收集了,并加入到档案信息整理工作中去,再帮助档案管理人员将档案进行细分、标注,并摆放到正确位置。

4.2高校在进行档案管理时,档案管理人员要用专业的知识技术进行工作,使档案管理工作更加专业化。

4.3整理完的档案放在档案馆里后,就可以开放给全校师生,让他们进行查阅利用,提高档案利用率。让他们认识到拥有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使他们都加入到档案管理工作中来。

4.4档案管理人员在对档案进行管理时,可以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来进行管理,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将每一份档案信息都输入电脑中,师生可以在校内电脑上就可以查询到想要的信息,不用再到档案室里到处的寻找,还可以减少对纸质档案的损伤。实现高校档案管理现代化是顺应社会科技发展的需要;是法律当中所规定的;可以拓展档案信息来源,更好的服务于社会;有利于推动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以及提高工作效率[4]。

5.结语

高校档案管理是各高等院校的基础建设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学校对教师学生进行评估的重要指标和依据。高校档案还是高校的历史历程,学校发生过的重大事件都记录在档案里,我们要加强档案管理工作,促进档案管理的发展。在本文中还提出了档案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还有开展档案管理工作的意义,最后分析出高校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吴卫. 浅析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J]. 黑龙江档案,2010,(5).

[2] 陈晓亮, 高校档案管理的作用与发展道路[J]. 办公室业务,2012.

[3] 陈永霞. 略论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J]. 出国与就业,2012,(2).

第4篇

关键词概念管理;虚拟组织;网络组织;概念化

伴随着信息社会、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传统学科和新兴学科均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管理学科作为一门仅有百年历史的新学科其发展却尤为突出。在现代经济条件下,伴随着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管理理论和实践也在不断创新。由于企业日益重视人性化管理,企业的管理重点、方式、手段等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管理正在以硬管理为主走向以软管理为主,企业管理出现软化的趋势,而这种人性化的、软化的趋势的出现实质上预示着以实物管理为主的传统管理方式正在向以价值、概念为主的现代管理方式过渡。

企业概念管理的内涵

1、概念管理的定义。概念管理是指在社会经济、企业组织日益虚拟化的条件下,将管理对象、管理形式、管理手段以及管理组织形态本身等从客观实体上升到一种代表各自价值去向的观念,通过对观念的管理来实现组织的各自目标的一种管理方式。概念管理不同于依靠投入强制性的制度和物质手段的传统管理,它主要依靠思想的灌输和在同一组织中价值观的认同以及感情的互动而形成的一种理念来使企业形成强有力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概念管理实际上是一种虚拟化的管理,但它仍要以传统的组织结构和形态为载体,以某种有形和无形的产品为依托,并要借助于现代化的科学和信息网络技术,不过这种无形或有形的产品在消费者的心目中事实上只是一种“概念”产品。

2、企业管理概念化趋势的内涵。

(1)企业组织形态的概念化。传统的企业组织形式在促进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以及企业组织与社会之间的矛盾。网络组织作为一种企业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型企业组织模式,不仅使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企业组织与社会之间的矛盾问题得到合理解决,而且改变了传统管理的刚性思维,实施开放式的柔性战略,这使得企业在知识经济中的战略视野开拓更加开阔。所谓企业组织的概念化是指企业借助于INTERNET设立虚拟橱窗、虚拟展销会、虚拟经销商等,使企业组织由实体走向概念化,并不断完善其内在功能。企业组织形态的日益虚拟化、网络化,形成虚拟组织、网络组织。虚拟组织(VirtualOrganization)是指为实现对某种市场机会的快速,通过互联网技术将拥有相关资源的若干独立企业集结以及时的开发、生产、销售的多样化、用户化的产品或服务而形成的一种网络化的战略联盟经济共同体。至于网络组织(NetworkOrganization),则是一种适应知识社会、信息社会与组织创新要求的新型组织模式,它能使组织更好地适应复杂、不确定的环境变化,是与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组织外界环境日趋复杂、变化日趋迅速的要求相适应的。网络化运营的跨国公司、虚拟国家、战略同盟都是网络的形式,小企业网络是中小企业赢得协作竞争、多营优势的模式选择,新兴的虚拟组织、WEB公司都具有网络组织的特征。网络组织作为一种概念公司,将会随着技术发展日趋成熟,人们对企业组织的认识也将从实体化本身向概念化转变。

(2)企业管理对象的概念化。企业传统管理的对象主要是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实体要素,但随着管理实践的发展,将管理对象只停留在人力、财力、信息等实体本身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对企业传统管理的对象做进一步的研究。事实上通过对人力资源的研究,发现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其实是对人的能力和潜力的管理与开发,对物的管理其实是对物的效能的管理和开发,对财力的管理其实是对投资行为和资金所蕴含的资本属性的管理,这些上升为概念化的能力、知识、功效、属性等所蕴含的无形资产是巨大的,这将不仅在理论界,而且在实业界越来越成为管理和研究的重点。在实践中,企业经营者日益重视声誉、价值、文化等无形资产的管理,这些概念化的管理对象对企业发展越来越重要。以企业管理对象的核心要素“人”为例,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已不满足于“经济人”、“社会人”、“复杂人”的人性假说了,出现了“观念人”、“概念人”等更为虚拟化的人性假说。事实上,以自由、开放为特征的现代经济环境,使一些企业已经意识到,人才的合理流动不仅是社会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创新和注入活力的需要,企业经营者一味的把心思放到如何留住人才上是不现实的,也是不经济的,而应当把重心放到优秀人才给企业所创造的人格化的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上。信息资源作为信息社会现代企业重要的管理对象,其概念化的特点也是显而易见的。总之,管理对象的概念化必将导致管理科学的发展走向一个新的阶段。

(3)企业管理方式的概念化。由于受传统企业组织和管理对象的观点的束缚,一般企业在管理方式的创新和发展方面总是站在传统经济学基础上认识管理方式的变革。笔者认为,传统的管理方式对企业内部环境下或许还有用武之地,但对于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到来的今天,对以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化市场经济主宰全球的时代背景之下,企业组织的外部的管理控制靠传统的经营方式很难取得佳绩。适应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的网络组织的出现,以及企业组织日益对管理对象无形化、价值化、概念化认识的发展必然导致管理方式的转变。首先是其经济学基础从传统的信息经济学向注意力经济学、虚拟经济学发展,在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信息社会,信息不是真正稀缺的资源,它能通过INTERNET等各种物质的技术的手段获得,甚至会过剩,但人的注意力和虚拟产品却是真正的稀缺资源,这也正是现代企业和一些新兴的电子商务企业越来越重视顾客管理、服务管理的原因所在。目前,以网络为基础的新经济其实质就是注意力经济,在这种社会形态中,最重要的资源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货币资本,而是注意力。注意力正在成为“虚拟经济的硬通货”,与此同时,虚拟产品的市场正在不断扩大。所谓虚拟产品是以传统的产品实体为载体,在此基础上在消费者心目中所形成的品味、潮流、时代感、服务等后续产品,虽然它是传统有形或无形产品的衍生物,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消费结构层次的变化,这种传统产品的衍生物在消费者和顾客心目中的地位逐渐占据中心地位,在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对消费者市场的这一变化不能视而不见,这就要求管理、营销方式与之相适应。

企业概念管理展望

概念管理思想虽然还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时期,但它的实践却有近十年之久,自九十年代伴随着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革命时代的到来就已兴起。进入二十一世纪,市场经济全球化和跨国公司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社会产品本身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比以往更加丰富,大多数产品已由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同时由于企业间接国际交流加深,技术信息管理方法的传播更加迅速,使得产品差别化越来越少,以传统的产品本身去拓展市场越来越困难,企业只有通过对传统产品的功效进行延续、衍生将产品上升到“概念”层次来吸引消费者和投资者的注意力,扩大企业的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实现这一目标,首先需要组织再造、组织创新。虚拟组织、网络组织作为适应各种环境的新型组织形态,将成为组织再造、组织创新的必然趋势。其次,需要管理对象和组织目标的再造和再认识,无论是对企业内部的人、财物、信息的管理,还是对企业组织内部的产品、市场、顾客的管理都需要重新定位和组织。真正能给组织带来利润的市场的不是管理对象本身,而是这些对象所蕴含着的一些无形的“概念”,这些概念如知识、有效信息、技术、企业文化、价值观、声誉等,一旦借助于其载体,如企业员工、企业组织、企业营销网络等而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将给企业带来的利润是巨大的,是其他同类企业无法超越的,要比技术领先而占领的市场制高点更加巩固,这一点已被一些新兴的网络公司首先意识到并取得成功。随着市场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这一点必将会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另外,还需要营销管理方式的再造和创新。营销方式的概念化趋势将在一些传统组织向现代网络组织转变的过程中表现的更加突出,概念营销方式将成为在未来以知识经济为主的社会中的重要营销方式。当然,“概念”营销的关键在于获得消费者持续的注意力,若企业组织完全脱离其载体,如产品和其提供的服务等,只是搞些文字游戏,或一些虚假的热点新闻来追求其轰动效应,这只会是昙花一现,最终只会导致失败。这些所创造的概念事实上并不是虚拟、虚构出来的,它实质上是企业在探寻组织实体要素的原动力过程中产生的,这些“概念”加深了我们对企业组织实体要素的再认识,从这一点上讲,概念管理的提出将会对未来组织的发展带来一场思想上的革命,将会对企业组织的发展提供一条新的经营理念和思路。

参考文献

[1]丁宁、张金成《企业概念创新的实质》(《企业改革与管理》2001.7.8-9)

[2]孙选中《重塑企业竞争新理念》(《经济管理》2001年第21期)

[3]李显君《论企业竞争力及其培育》(《光明日报》2001.5.22B②)

[4]陈佳贵、罗仲伟《网络经济对现代企业的影响》(《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第1期)

[5]林润辉、李维安《网络组织―更具环境适应能力的新型组织模式》(《南开管理评论》2000年第3期)

[6]孟子飞《虚拟经营:中小企业参与全球化竞争的战略选择》(《企业技术进步》2002年第2期)

第5篇

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辽宁 沈阳 110043

摘 要:如今经济的高速发展,市场对企业或者项目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项目管理水平的提升有助于促进企业内部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提升,也有助于企业形象的树立。随着项目管理的不断成熟,项目管理也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各行业各领域。本文概述了项目管理国际发展现状和国内发展现状,并对项目管理在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阐述。

关键词 :项目管理;发展;趋势

近年来,伴随项目管理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其相关理论体系日益成熟,“项目管理”具有了双层的含义即实践的管理活动和理论体系。具体的实践活动包括一系列的组织、实施、策划以及进度安排的活动,以来实现项目目标。而作为管理学科的一个分支,项目管理的理论体系涉及管理知识的各方面。项目根据生命周期理论分成四个阶段:启动、计划、实施及验收,而项目管理始终贯穿在整个项目周期内,对其实施过程化管理。

1 项目管理的现状

1.1 国际发展现状

项目管理起源于建筑行业,但是截至20世纪初项目管理尚未形成科学体系,也无科学适用的实践方法。它通常被看成“二战”的产物,在“二战”期间美国的“曼哈顿计划”,因计划工程量和规模巨大,技术异常复杂,时间极为紧迫,使得美国军方逐步实行项目管理模式来管理工程进度、工程预算及工程质量等方面。到上世纪50年代初,项目管理在国防相关项目中有广泛应用;60到80年代,项目管理仅仅在建筑、国防及航天等专业方面有应用;80年代后,项目管理逐步步入现代化阶段,其在军事、建筑及航空工程等之外诸多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比如:软件开发业、工业制造业、金融业、电信通讯业等。另外,政府机构及某些国际组织也将其作为中心日常运行模式,以提升工作和管理的效率,比如:IBM、世界银行、联合国等在其核心管理部门中都实施项目管理。

目前世界上有两大项目管理的研究体系:一是由欧洲国家创建的偏重实践的国际性学术研究组织,即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A);二是美国创建的偏重理论性的学术组织,即美国项目管理研究会(PMI),在1983年,美国PMI首次把项目管理相关的知识和理论体系进行统一规范,并形成标准。到1996年,该组织了关于项目管理理论体系,也就是PMBOK(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

当前,步入网络信息化时代以来,高新技术产业日益壮大,使得项目管理在各类组织中得到广泛应用,项目管理的专业人才需求量大增,专业化的资格认证制度不断成熟,而且各大学设立了项目管理专业的硕士和博士学位教育;取得项目管理专业学位成为一大学位热点。

1.2 我国项目管理发展现状分析

在上世纪60年代初,我国逐步对项目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开展研究,取得了诸多成果。比如:科学家钱学森的系统工程理论及方法、数学家华罗庚的“统筹法”等。而国内项目管理学科的进步和发展起源于统筹法。

上世纪80年代初,在我国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设鲁布格水电站工程中,参与建设的日本企业通过项目管理方法对该工程的施工开展科学管理,获得了良好成效。航天工业在飞行器的推行系统工程中,开展矩阵式管理。

随着项目管理重要性的日益凸显,国家逐步重视项目管理的科研工作。1987年,国家有关部门发出通知要求在一批建筑企业和施工单位进行项目管理的试点,并逐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项目经理认证制度。到1991年,建设部门进一步要求将试点工作转变成全行业实施全面改革全力落实项目管理及项目经理负责制。上世纪90年代之后,国际化建筑工程公司制、项目法人负责制、工程施工监理制、工程招投标制等制度在国内得到有力推广,这也直接促进规范统一的项目管理在我国的发展。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的出台,以及相关配套法律制度,为国内项目管理的稳定发展给予了法律支持和保障。

上世纪90年代初期,在西北工业大学等倡导下我国成立了首个跨学科的项目管理学研组织,也就是中国项目管理研究委员会(PMRC),其标志着我国项目管理学科体系逐步成熟。

目前,项目管理在国内的应用领域已逐步扩散,在国防、航天、建筑等领域应用外,在信息技术、知识管理、政府投资、科技研发等应用增多,并在各领域的学术研究取得很好成绩。

2 项目管理发展趋势

2.1 国际化

市场和行业的竞争需各种信息技术作为支撑,而这也直接促进了项目管理国际化发展。跨国企业项目管理和国际合作项目日益增多,规模日益扩大。国际合作和交流均是通过具体项目得以实现,经项目开展管理的方法、理念、文化、制度等方面的交流及沟通。另外,国际型项目管理协会的重要性日益显现,此类组织定期开展行业性和学术性的科研活动、发行专业期刊及协助相关人员的招聘等。同时,使项目管理学科的国际化标准建立。

2.2 信息化

在如今的信息化时代,项目管理越来越多的依赖于计算机网络管理。依赖于强大的计算机技术,可以将复杂的项目管理予以量化和规范化。如今,西方发达国家在大部分项目管理中均采取计算机网络方式,进而实现它的网络化和虚拟化。除此之外,随着erp、SAP等在企业的广泛应用,企业逐步选择借助信息工具对项目实施管理;同时,大多数项目管理企业逐步广泛应用项目管理软件来落实具体管理工作,并从事项目管理软件的研发。现阶段,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已然成为现代企业强化竞争力和经营效率的重要工具,把工程技术和信息技术科学融合,通过计算机实现辅助式管理,有效进行项目管理成本控制,风险防控,监管人财物等资源的流向,使项目效益最大化。

国外项目管理工具软件有:Primavera 公司的P3等主要在大型、复杂的项目管理中有广泛应用;sciforma公司实行的Project Scheduler等是一款适用于中小型项目的管理软件。目前,我国项目管理软件大多数是在借鉴和参考国外相同软件的基础上,再根据国内相关标准研发上述软件,同时强化产品实用性和易操作性。

2.3 多元化

现代的项目管理已在各行业中得到应用,通过不同形式、类型及规模展现出来。如今,项目管理在机械、金融、服务等行业中呈多元化发展,其方法体系充分结合具体行业的特性不断完善。通过实践,不同行业项目管理因类型、规模等差异而体现出项目类型的不同,具体可以细化为工程项目管理、IT项目管理、产品研制项目管理等。

由于项目管理的类型存在较大差异,其范围、实施周期也存在差异,在项目人员配备上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在项目管理方法上不同,投资渠道和主体,投资方式等都趋向多元化发展。

2.4 专业化

项目管理被逐渐普及到各个企业及组织中,项目管理的专业化趋势成为必然。项目管理知识体系(PMBOK)不断发展和完善,美国PMI提出的项目管理的知识体系(PMBOK)已出至第五版,中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C-PMBOK)已出至第二版,知识体系内容不断得到扩充和完善。学历教育已经从非专业人才实现向更高层次项目经理专业化人才培训体系迈进。将来,项目管理相关工作人员均是通过专业培训和教育的人才,职业化人员及职业项目经理会越来越多。对项目与项目管理学科的探索也在积极进行,有越来越多的高校设置了项目管理专业,国际项目管理组织也在对专业化、标准化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研究。

3 总结

项目已经深入到国家、企业和社会的各个方面,项目管理包含了为达到项目目标的一系列的管理活动。经过长期的发展,项目管理知识体系逐渐完善,并且得到不断地实践,被应用到各个领域。然而与国际上发达国家项目管理水平相比较,我国的项目管理水平仍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管理模式的选择及运行仍旧处于低效摸索阶段,项目管理理论建设方面也有照搬国外内容之嫌。因此,如何更好地为企业选择项目管理模式,如何更好地对各类型项目进行管理,如何更好地丰富我国项目管理理论体系,仍需对项目的成熟性、柔性及风险等方面的管理深入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杨玉中.项目管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2]百度百科.PMBOK[OL].[2015.7.14].baike.baidu.com.

第6篇

关键词:档案管理;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随着经济的深入健康发展,人们对档案管理越来越重视。档案管理的内容包括:档案收集、档案整理、档案价值鉴定、档案保管、档案编目和档案检索、档案统计、档案编辑和研究(见档案文献编纂)、档案提供利用这8项工作的统一。档案管理的发展划分只是相对稳定而不是绝对的,也有分为6个环节的,也有分为基础工作和利用工作两大部分的。由于现代档案管理工作已成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故也有按多层次进行划分的方法。其第一层次分档案实体管理和档案信息开发两个子系统,各子系统又下分若干层次小系统。档案实体管理分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等工作环节;档案信息开发又分信息加工和信息输出两部分,信息加工由编制目录、编辑文献汇编和编写参考资料构成,信息输出由提供阅览、复制、咨询、函调、外借以及出版、展览等多项服务活动构成。整个档案管理系统及其子系统在运行中都形成反馈机制。随着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发展,还将对档案管理工作的结构产生新的影响。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提供档案信息为社会实践服务,档案管理系统的结构即根据这一目的而设置。其中每项工作都必不可少,并有一定程序。

1 档案管理的发展阶段

1.1 传统纸质档案管理阶段

档案管理的最初阶段,就是将需要保存的数据或者档案记录下来后,以纸质的形式进行保存,这种档案管理形式最早可以追溯到纸张发明之后,人们为记录过去标志性事件的时间、地点和其他数据,将信息记录在纸上,并进行妥善的保管,因此,过去我国历朝历代都有专门进行档案管理的机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档案管理工作也逐渐完善发展起来,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档案管理的步骤已经较为完备了,一套完善的纸质档案管理流程需要经过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和利用等六个环节,每个环节缺一不可,可以说,各个行业的档案管理对于我国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许多珍贵的资料被妥善地保存了下来。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当今社会,纸质档案管理将慢慢淡出人们视线,这是由于纸质档案管理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

1.2 数据存储档案管理阶段

利用数据存储媒介进行档案管理的阶段是计算机技术出现以后才慢慢发展起来的,随着数据存储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档案管理技术的存储媒介也逐渐由最初的软盘向刻录光盘、硬盘等发展。最初的软盘档案管理发生在计算机出现的初期,虽然与纸质档案管理相比,软盘管理已经前进了一大步,但是软盘存储由于存取的数据量比较少,而且软盘受到读取次数的限制,容易发生档案保存进软盘后不能顺利读取的现象。之后的刻录光盘进行档案管理很好地解决了这些缺陷,光盘与软盘相比,读取次数多且更稳定,而且光盘存储量更大,是软盘保存数据量的十倍以上,但是光盘一旦划伤同样会出现难以读取的现象。而之后的硬盘存储档案资料很好地解决了前面两者的缺点,与前面两者相比,硬盘档案保管容量可以用海量进行形容,过去满屋的纸质档案甚至只需要数个小小的硬盘即可。

1.3 专业档案管理信息系统阶段

当前专业的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使得档案管理工作不仅仅局限在一个小小的数据存储介质上,而是将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很好地结合在了一起。资料录入方便齐全,而且按照规律进行分门别类的归类,便于今后的查阅。网络技术的融入,使得档案能够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资源共享,查找资料翻阅档案不用再去翻阅厚厚的文档,在网络上就能轻松查找。同时通过指令授权权限的设定,能够有效地对私密档案进行保密,只有特殊权限的人才能登录,一旦档案出现窃取和篡改,能够有迹可循。但是网络信息技术的介入,使得档案管理的安全性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网络病毒、网络黑客的攻击都是档案管理需要注意的地方,只有通过不断更新和升级计算机软硬件,才能确保档案管理的安全稳定。

2 档案管理的趋势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升级和应用的普及,信息技术产品的更新,服务质量的改善,公用数据交换网络的建立和迅速发展。企业档案管理系统将主要向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发展:

(1)不断地开发更新档案管理系统软件。目前企业一般使用的都为通用档案管理软件,针对性较弱,难以反映不同行业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特点。为了解决此问题,应不断开发更新适合于不同企业特点的档案管理系统软件,实现档案管理的专业化,从而更有效地提高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

(2)档案管理系统专业人才的培养。档案管理系统离不开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档案管理系统要求有一批掌握现代电子技术、网络技术,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将来的企业档案管理人员一定是复合型人才,这就需要普及信息技术及电子商务知识,培养专业化的人才,从而提高企业的影响力与工作效率。

(3)安全机制的建立。未来的档案管理系统构架将充分基于开放的网络,因此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这些风险主要体现在信息泄密和数据破坏上。根据档案管理系统的特点、互联网的开放特征及安全问题的来源,考虑档案管理系统的特点,应建立各项安全机制。

3 档案管理发展建议

3.1 注意档案管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随着档案资源的不断增加,档案的管理工作也就随着出现了问题和状况。而问题的发生一旦没有得到及时解决,必定会使降低档案的管理工作的效率,限制档案管理工作的进步,落后于时展的脚步。因此非常有必要提高档案管理专业技能。

3.2 完善档案管理体系

完善的档案管理流程应当按照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运作,应根据上级电子档案管理规范,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电子档案管理制度,使电子文件形成、积累过程的管理以及归档责任、检查鉴定等一系列工作环节做到有章可循。制定电子档案制度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注意划清电子档案管理过程中各级各类人员的责任;归档电子文件的责任签署应明确;注意电子文件归档工作程序规范问题;注意电子文件的动态管理问题;明确电子文件检查、鉴定内容及要求;归档时机应适合本单位工作实际。

3.3 强化电子档案安全管理

由于网络信息系统的开放性,使得电子档案在传输过程中容易遭受来自网络各个角落的攻击,因此强化电子档案安全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电子档案信息以其传输快捷、便于利用等特点备受青睐,同时也给档案信息安全提出了新的问题。解决安全问题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应用各种先进的电子档案安全防范计算机技术,如证书式数字签名、手写式数字签名、电子文档加密、数据访问身份验证、电子档案网络防火墙、电子档案文件设“只读”状态设置等。二是运用先进的现代化网络运行监控技术,对网络运行实施有效监控,防止运行过程对电子信息的破坏;三是通过对员工和设备的管理杜绝人为侵害的产生。

4总结

本文就档案管理发展的三个阶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分析总结了我国档案管理发展各个阶段的内容和特点,并从当前档案管理系统角度出发,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对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判断,最后从提高人员素质、完善档案管理体系、提高安全管理的角度对档案管理提出相关建议。

参考文献

[1]霍金龙.谈电子档案管理问题[J].档案管理,2010.

第7篇

[关键词] 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集成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Internet为核心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使社会步入了全新的网络经济时代。在Internet的支持下,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电子商务作为新经济的标志也得以迅猛发展。与此同时,供应链管理的理论和应用方法也日趋成熟,并逐渐被认为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国际上一些著名企业如IBM、Dell、Wal-Mart、HP公司等在供应链管理实践中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供应链管理作为对供应链中发生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以及贸易伙伴关系等要素,进行统一组织、规划、协调和控制的一种现代企业管理战略,需要充分的相关企业和市场信息。但是,要获得供应链较为完备的信息,依靠人工环境其成本是高昂的。电子商务模式的出现可以为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提供有力的信息技术支持和广阔的活动舞台。因此,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管理作为企业提高竞争力的两大“利器”,在实践过程中有互相渗透,相互结合的趋势。

1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管理集成的必要性分析

1. 1 实施集成管理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集成管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电子商务技术,通过改造和集成业务流程、与供应商以及客户建立协同的业务伙伴联盟,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下立于不败之地。根据有关资料统计,集成化管理的实施可以使企业总成本下降10%;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按时交货率提高15%以上;订货-生产的周期时间缩短25%~35%;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生产率增值提高10%以上,等等。这些数据说明,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企业在不同程度上都取得了发展,其中以“订货-生产的周期时间缩短”最为明显。因此,集成化管理模式可以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可以在集成化管理系统的支持下形成企业集群,进一步增强其竞争能力。

1.2实施集成管理可有效地实现供求的良好结合,刺激消费需求

现代企业均把消费者奉为上帝,而消费者要求提供消费品的前置时间越短越好。为此,在电子商务技术的支持下,集成化管理通过生产企业内部、外部及流通企业的整体协作,大大缩短了产品的流通时间、加快了物流配送的速度,并将产品按消费者的需求生产出来,快速送到消费者手中。它还能使物流服务功能系列化。它在传统的储存、运输、流通加工等服务的基础上、增加了市场调查和预测、采购及订单处理、配送、物流咨询、物流解决方案的选择与规划、库存控制的策略建议等增值服务。这种快速、高质量的服务,必然会塑造企业的良好形象、提高企业的声誉、提高消费者的满意程度,使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提高、消费者群聚增。

1.3实施集成管理可降低社会库存

传统企业中库存积压较为严重,大多数消费品供过于求。究其原因,有产业结构不合理等因素,但在很大程度上与企业供应链缺乏有效管理有关。而实施集成化管理,可以对组成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加以优化,建立良好的相互关系,减少各个环节的信息延迟,消除信息扭曲现象,促进产品需求信息的快速流通,以减少盲目生产和社会库存量,避免库存浪费和减少资金占用。以此,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库存积压。

1.4实施集成化管理可有效的降低采购成本

集成化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减少供应商的个数且使企业伙伴减少订单流程的成本以及其循环时间。由于供应商能够借由网络方便地取得存货和采购信息,应用于采购管理的人员等都可以从这种低价值的劳动中解脱出来,从事具有更高价值的工作,从而用少量的人员增加流程数目。并且,由于可以借助网络对流通过程进行跟踪监控,因此,可以在采购过程中去除中间不必要的流通环节,精心计划流通路线,从而要有效地降低流通费用。

总之,供应链管理与电子商务的结合,能使大量分散的企业连接成一个动态的、集成的、虚拟的、全球性的供应链网络,在更大范围内搜索有关的供应商和服务商,从而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和物流成本,提高企业对市场和最终顾客需求的响应速度。

2 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管理集成的可行性分析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企业经营机制的逐步转换,企业在企业组织与管理的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吸收了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并初步具备了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管理集成的能力。

2.1信息技术对集成化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支持

目前,条码、GIS、GPS、电子数据交换(EDI)等技术逐渐被国内企业所采用,一部分企业应用Internet/Intranet,建设了一些比较先进的企业网络系统,初步实现了企业内部不同部门之间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换和数据共享。

根据中国物品编码中心(ANCC)的统计,截止到2003年底,我国已经有9万多家企业申请使用了商品条码。在产品包装、自动销售结算和物流运输等领域广泛的应用。目前国内采用条码表示的产品超过了100万种,应用条码及时进行自动扫描、结算与管理的各类商业超市、配送中心上万家,为电子商务和各种先进管理技术的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国还是GPS应用大国,至2000年底全国累计有近300个左右车辆跟踪网络,入网车辆为5~6万辆。预计在未来的几年之内每年能达到10万辆车以上的装车量,每年的相关产值有可能达到7~10亿元。

从目前发展看,虽然我国供应链管理支持信息技术的普及性与先进性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但已经为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的集成做好了理论与技术上的准备。

2.2 集成的思想准备较为充分

在上海财经大学的一次调查中,59家企业中有3.4%的企业主管不重视供应链管理模型的战略实施;有23.7%的企业一般性的重视供应链管理;57.6%的主管比较重视;15.3%的主管非常重视。由此可看出,企业主管对供应链管理的作用是较为重视的。

可见,经过多年供应链管理思想的推广,我国企业领导层和员工对高新技术的了解和利用高新技术发展企业的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这为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的集成进行了思想上的准备。

2.3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为实施集成化电子供应链管理创造了条件

1997年以来,电子商务成了我国经济社会活动中的一个热门话题,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5年1月的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显示,目前,我国的网民数已达9 400万人;上网计算机数已达4 160万台;.COM下的域名数已达173 649个,占总域名数的40.2%。电子商务技术和应用环境有了很大变化,特别是B2B电子商务不仅使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之间的联系以“主导企业”为中心变得更加紧密,而且供应链的整体动作也更为高效。

2.4与供应链管理相关的外部环境得到改善

近年来,我国的配送业、连锁业、零售业、仓储运输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商品物流配送中心在我国发展势头很快,这将在供应链干线物流与末端物流间起实物与信息的衔接作用。

从以上分析来看,我国电子商务技术正日趋成熟,供应链管理思想也逐步被各企业所认识。从目前的市场环境分析,实施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管理集成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

3集成化电子供应链的体系结构

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管理的结合,使得供应链的运作方式发生了改变。电子商务对供应链上的信息流、物流、商流进行优化和整合,促进了企业之间的沟通,有利于新产品的开发,改进流程效率,维持低库存零退货。由于有电子商务的介入,供应链的体系结构相应也发生了变化。

图1给出了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体系结构,可以看出,电子商务企业的供应链利用Internet技术实现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信息集成和信息协作,利用Internet上国际市场进行信息与资金流的交换。其中企业内部的信息流和资金流的交换是利用Intranet实现的,企业之间的信息流和资金流的交换是通过Internet利用电子数据交换方式实现的。在这些信息技术的全力支持下,要求其供应链上各成员围绕物流和资金流进行信息共享和经营协调,实现柔性的和稳定的供需关系。

图1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体系结构

4集成化电子供应链的特征

电子商务的兴起是一场由技术手段而引发的商业运作模式的革命,传统经济活动的生存基础、运作方式和管理机制发生了彻底改变。自然地,电子商务对供应链这一新的管理思想也将产生很大影响,使供应链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呈现出新的特征,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4.1企业价值链的虚拟化

在电子商务时代,企业的生存空间由物理的市场地域转变为虚拟市场空间。虚拟市场空间的出现改变了消费者必须通过市场地域使用或享受产品和服务的状况,同时弱化了生产者必须通过市场地域获得资源、进行生产的限制。通过信息交互,各种生产、交易活动从依赖物理地域转变成为依靠市场虚拟空间进行。伴随这种转变,供应链中任何一个企业赖以生存的物理价值链也虚拟化、信息化。企业可以凭借聚合、组织、选择、综合、等信息处理手段寻求新的价值创造点。这样一方面为企业创造出更大的生存空间,但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企业与供应链中其他它成员发生合作和冲突的可能性,增强企业对供应链中合作伙伴的依赖性。

4.2市场的趋同性

在电子商务时代,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趋同性,即不同产品在功能方面联合统一的趋势。市场趋同性与电子商务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一方面,推动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逐步渗透到各个独立的行业中,不同工业之间的界限逐渐强化;另一方面,促进了生产者与生产者、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在市场空间中的交互,这又反过来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市场趋同性促使生存于不同生产领域、不同生产环节的企业在各自的微战略环节上努力保持个体与企业群体的一致,这种努力使企业之间信息流与物流的交互变得更加频繁和复杂。

4.3 产销关系的变化

在电子商务时代,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发生了彻底变化。在超越传统物理时空的电子时空下,消费者的差异化需求得到了更大程度的满足,进而发展出更加复杂多变的需求;同时由于各种生产资源在电子商务平台上虚拟化,生产者在更大程度上具备了满足这种日益多变的需求的生产能力。结果使得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由生产者将产品“推”(Push)给消费者,逐步转变为消费者“拉动”(Pull)式。从供应链管理角度看,伴随生产资源虚拟化程度的提高和消费者拉动力的增强,供应链上物流和信息流的“动力源”从生产者转变到了消费者。

5 结论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管理作为企业提高竞争力的两大“利器”,在实践过程中有互相渗透,相互结合的趋势。电子商务使得企业间供应链的整合可以更有效的达成,使供应链上的各企业关注自己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并与其他它企业成为一个协调发展的有机体,从而达到全面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目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电子商务模式的引用对供应链产生了相当重要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在建设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系统时应找到适合的系统结构和模式,而不能沿用传统的供应链管理模式。总之,我国企业引入电子商务环境下的集成化供应链管理已成为必然趋势,这对提高我国企业整体竞争力,应对经济一体化带来的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有重要的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1] 董千里.供应链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第8篇

[关键词]档案管理 电子化 趋势

档案是记载个人经历、政治思想、品德作风、业务能力、工作表现、工作实绩、工资待遇等内容的文件材料,是反映个人成长历史的凭证和依据,是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重要依据。档案的缺档、断档、死档会给人员的变动、工资调整等人事管理带来诸多困难。档案管理工作在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新时期档案管理电子化是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

办公自动化、无纸化等事物的出现,使档案的生成方式发生很大变化,诸如文件的起草、签发、催办、归档等运作过程在计算机和通讯线路中进行,这样档案的前身必须以机读为主要形态,那么档案也自然以机读形式存在。这些档案信息可能来自不同的机读形式,要综合系统地提供有价值的档案信息,必须有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使得机读形式的档案信息具有系统性、真实性、有价值性,用户才能获得更为完善的服务。因此,档案管理电子化是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档案管理电子化的益处

所谓档案信息电子化,就是以档案资料为主要物质对象,用微机对档案文献进行收集、筛选和不同层次的加工,使之转化成为微机软件形式的二次文献信息供人们利用的过程。其益处有:

1.可充分利用和发挥现有微机的潜能,提高利用率。目前,大多数基层档案室对计算机的应用单一,开发功能简单,有的仅仅用于档案著录或文件打字贮存,利用的低效率造成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极大浪费,使现代化设备不能尽其用。

2.缩短二次文献信息的加工时间,提高档案信息的时效性。档案管理电子化,编者可直接利用机读形式的档案,利用电脑的功能完成信息加工工作程序,快捷地出版二次文献。

3.档案管理电子化,信息成果可多份拷贝,将拷贝成果送到领导及各个部门,就扩大了社会影响,拓宽了服务范围,档案部门的地位自然也就得到了提高。

4.档案管理电子化,可使档案信息顺利地与最新技术接轨。虽然“信息高速公路”在我国尚在起步阶段,但档案事业要注意这方面发展动向,超前拿出对策,以便使档案管理工作适应这一客观形势的变化和要求。

三、现有的档案管理方式不能满足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的需求

1.档案软件没有信息管理功能,缺乏通用性,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的需求。档案部门使用的计算机型号不一,规格各异,各自开发的软件不能互用,并且没有一个既适用于文件检索又可用于档案信息管理的计算机管理软件系统,由于不能互调,就不能利用电脑完成信息管理工作,不能快捷地出版信息编辑成果,这制约了档案管理电子化的进程。

2.现有的机读目录档案系统不利于资源的共享。在我国至今还没有建立一个达到数据交换的机读目录档案系统,档案信息系统和网络建设形式各行其是,层次不一,规范性、开发性、服务性、共享性较差,不能适应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要求。

3.标准化、规范化工作有待提高。档案管理电子化的前提是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但由于历史原因,档案业务基础差,案卷质量不高,特别是各类档案的著录细则相容性不强,系统软件移植性差;档案自动化工作尚无统一标准,无法全面实施、推广统一标准,这也制约了档案管理电子化。

4.现有的档案管理模式不能适应电子化发展。档案的技术标准、组织工作程序标准未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特点和发展考虑,越来越多的归档“文件资料”是磁盘、光盘,现行的档案整理、分类方法、著录标准及有关规定已不能完全适应。

5.档案信息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实现档案管理电子化,首先要有现代化的人,管理人员要有较高的知识层次和先进的技术水平,不能仅仅满足于一般的计算机操作。从目前看,许多档案部门缺乏现代高技术人才,其中档案、信息处理复合型人才就更奇缺,大部分档案人员现代技术水平偏低,甚至有现代文盲现象。尽管引进了现代化设备,仍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就谈不上档案管理的电子化了。

四、档案管理工作所应采取的对策

1.做好归档电子档案文件的技术处理工作,实施电子文件管理战略。新型文件材料的归档势在必行,这就要求档案工作者必须深入到现行文件工作领域,对产生的大量电子文件的接收、处置乃至存储工作进行指导,保护电子文件的原始信息,了解文件信息重新组合的来龙去脉。也就是说,通过采取技术处理,将已归档的电子文件改为“只读性”文件,即只能读不能写的不可更改的文件,从而识别和保护电子文件的原始结构,保证电子文件的可靠性,使之与纸质文件一样发挥社会效用。

2.解决好电子档案文件的保存问题。以化学磁性材料为载体的电子文件,从理论上讲能够长期保存,因为它的信息读出是无接触式的,不存在磨损。电子文件记录在介质层上的信息被密封在塑料保护层内,不怕外界磁场的影响,不会直接受到空气中的灰尘、水份及有害气体的侵害。但是,由于电子档案文件形成的时间短,缺乏实际贮存的验证,所以,电子文件中原始信息的长期保存问题是有待档案工作者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目前,对于长久保存的电子文件,需要定期进行复制,以防止信息损失。

第9篇

【关键词】管理化;人性化;信息化

一、学校管理法制化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依法治教已成为党和政府管理教育的基本方针,而依法治校是依法治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成为21世纪学校管理的必然选择。依法治校就是把学校纳入法治轨道,依法对学校进行管理。依法治校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依法管理和规范学校行为,另一方面是学校管理者依法管理学校的各项内部事务。

为什么要依法治校?第一,依法治校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必然要求;第二,依法治校是学校管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第三,依法治校是学校自身的改革和发展的需要。那么如何推进学校依法治校的工作?学校管理者应采取以下措施:

1.推进民主建设,完善民主监督。要进一步的完善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力,保证教职工对学校重大事项决策的知情权和民主参与权,要全面实行校务公开制度,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重大决策,学校的财务收支情况以及教职工的福利待遇和其他的权益,应及时的对教职工公布。

2.加强法制教育,提高法律素质。依法治校的关键在于转变观念,学校要利用多种形式和易于学生接受的方式,开展生动活泼的法制教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树立法治观念,提高法律素养,学校领导也要带头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要把具备较高的遵守法纪素质作为考核与评价校长以及老师的重要内容。

3.严格教师管理,维护教师权益。学校要依法聘任相应资格的教师,明确双方的权力、义务与责任,尊重教师权力,落实和保障教师的待遇,做到奖罚分明,杜绝教师侵犯学生人生权的犯罪行为。

二、学校管理人性化

学校管理是一种依靠人、通过人、为了人、促进人的发展的活动,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学校管理人性化,才能调动广大师生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有效地促进人的发展,然而,不幸的是现实中仍有一些学校管理者的行为背离了这一要求。

问题的严重性在于人们对于体罚缺乏应有的认识,教育上过度惩罚对于改变学生的行为在短时间内是有效的,但是它是以学生的个性扭曲和人格尊严的丧失为惨重代价的,这就是心理学家沸洛姆所说的那样,人可以使自己适应奴役,但他是靠降低他的智力因素和道德素质来适应的,更可悲的是,人们并没有从这些可悲的事件中领悟到什么,各种驯服人的手段照样被使用,教育悲剧每天都在上演,基于此,学校管理必须改变方向,应当按照人的方式来理解人、尊重人、教育人,以推进人性化的学校管理。

人性化管理是指学校管理工作要以人为本,关注人的情感,满足人的需要,崇尚人的价值,尊重人的主体人格和地位。为了把这种理念付诸实施,要做到以下工作,第一要考虑人的因素,一切要从人的实际出发;第二在分配工作任务时,要考虑人的个体差异,懂得每个人都是一个特殊的生命体,都有自己的思想、情感、爱好等;第三要强调人的内在价值,把满足需要作为工作的起点,通过激励的方式来提高工作的效率。

三、学校管理信息化

在信息时代,作为培养和造就人才的学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学校运营模式的数字化、学校组织结构的扁平话、学习主体的多元化、学习方式的自主化,为了适应学校的变化,学校管理也呈现出新的起点,即管理信息化,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校对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把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技术运用到学校管理上来以提高管理的实效。另一方面是学校管理带来的一些前所未有的变化,第一是学校信息系统的建立,改进了学校业务流程,减轻了管理人员的劳力,提高了管理效率;第二是学校集成化管理系统的出现,打破了部门之间的封闭与隔离,使学校人、财、物、时间、空间等信息得以有效的交流与传递;第三是学校的公共服务呈现普遍性和跨时空的特点,教师、家长、学生都可以利用学校的信息,学校信息服务的公开性既提高了学校的服务水平,也增强了学校的竞争力。

让信息化管理能够切实可行,要加强硬件投入与软件开发,为学校管理信息化提供物质基础,要提高学校教职工的信息管理素养,要完善学校信息化管理的政策和规章制度,使学校信息化管理的顺利进行。

四、学校管理校本化

校本管理是指学校在教育方针与法规的指引下,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自主确定发展目标和方向,自主进行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也就是以学校为本位管理。实施校本管理要注意两方面的工作,第一,倡导集体参与共同决策,政府将全力下放到学校,并不是交给校长个人而是交给整个学校,为了把权力用好学校必须从集权管理变成民主管理;第二,开展校本研究,提高学校管理者的决策能力,管理者决策能力提高的途径有很多,其中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校本研究。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档案管理;信息化;措施

一、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所谓档案信息化,就是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档案管理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并提供利用服务。档案信息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首先要实现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其次,要实现档案信息接收、传递、存储和提供利用的一体化;再次,要实现档案信息高度共享;第四,要引发档案管理模式的变革。

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由于档案需长期保存,为提高存储环境,避免可能造成文档纸张受潮、虫蚀以及火灾等灾害,每年大量投入文档的保管经费已在所难免。由于档案需反复查阅,不可避免的存在原件受损或遗失,给文档的保管与利用带来管理上的困扰。在已认知的低档平板扫描仪录入的方式下,大量文档的电子化进程是不可想象和解决的,且大量电子化文档如何管理、查阅、应用有待全面解决。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无论是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等多个领域还是到人类生活的各个角落,信息技术无不显示其独特的魅力,成为现代社会和现代生活不可缺少的工具。可以说,现代信息技术成为实现科学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关键条件。

二、电子档案工作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1、电子档案内容的保密性问题是首要问题,用网络的任何终端设备能索取到存储在网络某一个设备上的电子文件。另一方面,一个终端上的电子文件也可同时发给若干个网络终端。这对于在一段时间需保密的内容或限制提供利用的内容的安全保密问题,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2、电子文件很容易被删改,且修改后不留任何痕迹。在使用计算机形成文材料的过程中,拟稿者无法留下自己的笔迹,单位负责人也无法在形成的文件材料磁盘上签发,日后难以确定该份材料是否具有真实性和权威性。即使有人出于自己的目的将软盘中存的内容进行了删改,也难以发现和确定。

3、随着办公自动化的不断深入,好多单位将会实现无纸办公,所有的情况、决策、信息存储在网络中,人们只要操作一下键盘就可以得到所需的信息。这种方法确实为档案的归档存储简化了程序,也方便了利用,但是一旦网络突然瘫痪或被毁,如出现“黑客”问题,遇到病毒问题或其它方面的故障,电子文件可能会在一瞬间同时消失,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4、档案软件没有信息管理功能,缺乏通用性。档案部门使用的计算机型号不一,规格各异,各自开发的软件不能互用,并且没有一个既适用于文件检索又可用于档案信息管理的计算机管理软件系统,由于不能互调,就不能利用电脑完成信息管理工作,不能快捷地出版信息编辑成果,这制约了档案信息电子化的进程。

三、加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措施

首先是尽快培养精通计算机技术的档案专业人才,培养一批既懂档案业务又精通计算机专业知识的人才已是档案部门的当务之急。当前要在加强全员计算机知识培训的同时,通过招考、送出去深造等渠道选拔、培养高、精、尖计算机管理应用人才,使他们不仅精通计算机技术而且熟悉档案业务,热爱档案事业;不仅会操作而且会设计程序,能够开发软件。

其次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电子计算机技术是当今新技术革命的先导技术。电子计算机具有运算速度快,精确度高,存贮信息和逻辑判断能力强以及自动进行运算等特点,在文件的管理上,运用计算机进行文件的接收、查找、借阅、归还,归档利用和管理工作。在档案管理上,运用计算机进行档案的收集、整理、编制检索工具、内容介绍和编制内目录,还可用于库房的管理。用于特殊的档案工作项目,如编制大型索引、为档案的编研工作提供服务以及档案统计等工作。因此首先要从硬件上配备电子计算机,提高各类档案馆、档案室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程度,逐步提高档案信息化水平。其次要建设和完善局域网。使各项工作都网络化,加强档案的利用。

第三是建立健全维护电子文件真实和安全的法规,在电子文件的形成、处理、归档,电子档案的保管、利用等各个环节,信息都有被更改、丢失的可能性,即使拥有完善的信息安全技术,也需要有相应的管理措施来保证其得以实施。因此,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和管理制度,对于维护电子档案的原始性、真实性,保证其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要通过法律形式将电子档案的保管和利用标准规定下来,使人们能够自觉地遵守这些规定。同时要通过立法确认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法律凭证作用,确保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管理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

第四是制定科学、合理、严密的电子档案工作标准和规范,随着电子文件的大量产生,迫切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严密的电子档案管理标准和规范。将电子文件的形成、积累、整理、鉴定、归档工作和分类、排列、保存方式,用标准和规范确定下来,使电子档案从诞生之初就得以科学、有序、规范地管理,这是摆在档案部门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基础性工作。

最后是加强档案目录数据库建设,我国至今还没有建立一个达到数据交换的机读目录档案系统,档案信息系统和网络建设形式各行其是,层次不一,规范性、开发性、服务性、共享性较差,不能适应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要求,需要加强档案目录数据库建设,开发标准化的档案管理系统,加强档案目录的输入和保存。 以此带动全国档案系统现代化管理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路凤英,衣玉琛《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和档案工作的对策》[J],《档案学研究》,1999年03期。

[2] 张峰,姜兴美《信息化对档案工作的挑战及对策》[J],《山东档案》,2000年06期。

[1]徐莉.浅谈文书档案的计算机管理[J].平顶山师专学报,2001,5.

[2]裴承志.奥多.办公自动化与文书档案管理[J].中国冶金教育,2002,2.

第11篇

[关键词] 信息化;管理;畅想

[中图分类号]R197.324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09)05(a)-193-02

药品是人们用以防病治病、康复保健的特殊商品。药品的质量标准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危。药房管理是一个动态管理过程,药品购进、验收、储存、应用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按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进行管理,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影响药品质量。在21世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药品也得以长足发展,大量特药、新药不断出现。如何正确使用好这些来之不易的药物资源是摆在药学工作者面前当务之急的大事。由于保管、使用不当导致不良反应、毒性损伤和药物资源浪费已是不争的事实,因此,有必要寻找一个较为可靠的管理方法予以克服。运用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在医嘱执行方面实行无纸化传递,充分发挥了其简便、快捷、易于操作的特点,有效地解决了药房与用药各环节的信息流通工作,对药物的使用监督和保管起到重要作用。但就现在使用的药房管理软件而论仍有需完善的地方。

1 以用药安全有效为药品信息化管理的第一要务

现阶段医院药房大都已使用计算机和网络化管理,但目前国内常见的药房管理系统是围绕保障药品供应的角度开发,核心内容是药品的进、销、存,即物流、资金流的管理,实现的功能很局限,只实现了药品会计工作从手工账到计算机账页的过渡,只能满足一般的划价、账目核对和库房管理等功能。为了使药剂人员更高效、准确地调发药品,以减少差错、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药学工作者应转变重心,把患者用药安全有效放在第一位,保障药品供应列入次位。开发针对门诊药房使用并具指导和帮助功能的专用软件,对药品的药名、规格、剂型、产地、出厂日期、有效期、用途、用法及常见不良反应和配伍禁忌按分类进行检索查询,以便及时了解药品最近的效期、不良反应、配伍禁忌等关键性指标,在药剂人员进行药品调配、核发过程中及时以声音或色彩示警,避免差错的发生。

2 人员管理按制度、规范、科学监管

首先按药剂人员操作规范制定操作程序和查对制度,并写入计算机编成操作软件,药剂人员的操作必须按程序和制度,规范、完整、核对无误并留下复核人的电子签名后方可发药,以备随时调阅核查。

建立药剂人员信息数据库,涵盖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的考核、平时操作程序和制度规范的执行情况、调剂药品结果的无误率、患者的满意度等信息,以之作为职称评定、晋升及奖金发放的依据。从而有效地促进在岗药剂人员自觉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业务能力、强化职业道德和内涵修养。

合理调配人力资源。①根据数据库统计资料,在容易出错的高发时段或岗位应增派人手或安排业务能力强的人员上岗。②根据患者流量适时调整上岗人员的多寡,使之既不浪费人力资源,又不影响服务质量,做到平衡调配、张弛有序。

3 库房管理信息化成效卓著

计算机和网络化进入药房,已形成采购、入库、确认处方的基本功能。给医院药房管理带来了很多好处,提高工作效率,节省劳动力,使药剂人员从繁重的划价、统方、频繁做账中解脱出来。用计算机和网络在医院药房库房的管理,使药品的记账、结账、清点库存、价格管理、调价处理、各类药品消耗及库存数量等信息时时更新和再现。同时还具备管理操作简便、处理数据准确、处理速度快的特点。从而有效地避免了药品缺货和积压过期失效,提高了药品质量的可靠性和药品数量统计及金额管理的准确性,已成为药品管理人员和医院决策者最为信赖的好帮手。

4 完善药品网上采购

在药品网上招标采购的行为中,尽量不要涉入人的因素,让采购行为由计算机说了算。根据库房各种药品库存定额的缺少量定时招标信息,通过对药品生产企业可信度及等级资质考核,结合同一剂型、剂量的药品报价的反馈信息,让计算机自行判断出中标企业。减少更多中间环节,增加采购的透明度,避免由暗箱操作所致的贿赂和回扣事件的滋生,降低采购及综合成本,让利于广大患者,提高医院的知名度,使医院步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的良性循环之中。

5 通力协作共同发展

开发一个优秀的药房管理软件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汇集医学、药学、财会、管理和软件研发的等多方人才的通力合作来研制。拥有这样的管理系统将不仅提高药房管理层次、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同时还将简化管理程序、节省管理耗时。随着软件开发商对临床应用的调查反馈及医、药学专家的参与,相信不久将会有功能更完善、响应更迅捷、智能化程度更高和服务更周全的软件及管理系统服务于医院药房的管理。医院药房的管理将变得更加简洁、高效、合理。

实践证明,在医院药房的管理中正确地运用计算机和先进的程序网络信息化管理,有利于医院决策的正确制定。在参考药物的临床疗效、毒副作用、市场货源、药品价格等因素,经综合处理后制定出最优化的供应方案、管理方案等,使医院的药品供应与管理摆脱随意性、盲目性,逐步走上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是现代医院发展的一条高速公路。

[参考文献]

[1]李晓丹.药房信息化管理与人性化服务的实践与设想[J].现代医药卫生,2008,(18):2833-2834.

[2]李立,刘松林,焦毅.中心药房网络化管理在我院的应用[J].医疗设备信息,2007,(12):75-76.

[3]李文胜,邓增潮.中心药房计算机网络化管理体会[J].现代医院,2006,(7):145-146.

[4]李荣.调剂工作模式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8):95-98.

第12篇

【关键词】:公立医院;医疗服务;管理考核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3-0204-01

一、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一)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医疗卫生体制经历了一系列重大变革。目前,我国公立医院面临许多挑战,需要转变医疗卫生服务理念,摒弃以往“以药养医”的旧观念[1],提升医疗卫生质量,进一步体现医疗服务价值,这就需要医院加强管理,实施相关配套措施。2013年10月,原河南省卫生厅印发《以病人为中心优质服务60条》,要求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改善人民群众就医感受。2012年7月,原郑州市卫生局出台《全员全岗全程优质服务规范100条》,向全市卫生系统医疗服务推出了指南和要求。

从出台的一系列的规范条款上,我们可以看到,对于医院的传统观念而言,只有大力推进进医疗服务管理创新,使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尤其是公立医院得到质的提升,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期待,才能提升我国医疗卫生服务的整体水平。

(二)选题意义

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民群众看病就

医的主要场所,也是近年来“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焦点所在[2]。公立医院医疗服务管理考核创新的探索为医院医疗服务改革提供了思路,将成功经验与公立医院的实际结合,构建具有郑州特色的公立医院医疗服务管理考核体系,是一个极具价值的研究课题。

二、公立医院医疗服务管理考核模式的路径设计及效果追踪

(一)做好公立医院医疗服务管理考核体系的顶层设计

做好公立医院医疗服务管理考核模式的创新,首先要认真领会国家公立医院改革的政策意图,准确把握改革的原则和方向,针对本地的实际情况,做好创新的顶层设计,要围绕公益性这个总体目标,坚持把患者的方便不方便、满意不满意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当作检验我们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的试金石。

(二)《全员全岗全程优质服务考评体系》建立的动因与意义

随着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仅看重医院的医疗技术,更注重医院服务感受。因此,如何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进一步提高医院的服务管理质量是提高医院经营管理水平的关键所在[3]。借此,我院依据原河南省卫生厅下发的《以病人为中心优质服务60条》和原郑州市卫生局制定的《全员全岗全程优质服务规范100条》为蓝本,把改进工作作风作为轴心,把关注服务细节作为重点,把服务对象满意作为准则,进一步明确责任,进一步理顺流程,进一步完善制度,进一步强调内涵,真正把营造文明、和谐、人文、便捷的医疗环境这一使命,落实到每位员工,每个岗位,所有流程上[4];真正把为人民健康提供安全、有效、经济、满意的医疗服务这一责任,体现在每位员工、每个岗位、所有流程中,以履职尽责为切入点,建立了配套的考评办法,出台了《全员全岗全程优质服务考评体系》。

三、结论

“我们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好的方案只有落实到每个执行的细节上,才能发挥作用。全员全岗全程优质服务考评体系的建立,落脚点就是把人放在了第一位,主要表现在人性化服务上,就是优化服务程序、简化服务流程、合理服务收费、提高服务效率[2],树立主动为病人服务的观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以病人的要求为起点,以病人的满意为宗旨,建立了一支具有人文情怀的团队,把尊重病人、关爱病人、体贴病人作为工作的天职,充分考虑患者的情感,给他人以尊重、关心、宽慰、谅解,以满足其情感的需要、心理的诊治、情绪的安抚、关系的融洽,用全新的服务理念给病人全新的感受。真正做到把病人的需求作为第一选择,把病人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病人的满足作为第一标准,在为病人服务的每个环节中,都体现“眼中有病人,心中想病人,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充分体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

参考文献:

[1] 何达,王力男,王贤吉,方欣叶,邵祯谊,谢之辉,付晨, 金春林: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2015年8卷03期 17-23页

[2] 郑大喜. 基于成本核算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美国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4, 7(7): 56-62.

[3]邵丽萍,孙静,钱彦:我院客户服务中心工作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9)140-141

[4] 顾建钦,医院该给患者什么―现代医院的经营与管理,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8

[5]尹志苹. 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探究[J]. 中国卫生经济,2013, 32(8): 28-29.

[6]徐玲琳:有关优质服务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5,10期,155-15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