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内科疾病护理

内科疾病护理

时间:2023-09-26 09:34:5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内科疾病护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内科疾病护理

第1篇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接受诊断和治疗的70例神经内科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5例,女25例。年龄24~68岁,平均47.6岁。所有患者经过临床诊断均为神经内科疾病,其中重症肌无力21例(占30.00%),三叉神经痛13例(占18.57%),坐骨神经痛11例(占15.71%),神经系统变性疾病10例(占14.29%),遗传病8例(占11.43%),周围神经病(四肢麻木、无力)7例(占10.00%)。根据随机原则将其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基础护理,试验组患者接受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基础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用药护理。在患者治疗过程中,由于经常服药,容易产生厌恶感,可能发生不吃药、自己减少药量的情况。由于无法遵从医嘱服药,因而很难达到治疗目的,也难以在短时间内实现病情的改善。护理人员要督促患者按时服药,向患者说明不按时服药的后果,引起患者的重视。(2)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神经内科的患者在治疗后出现后遗症的几率较大,致残率较高,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协助患者进行神经功能锻炼。药物治疗结束后定期到医院复查,还要向患者普及神经内科疾病的相关知识,让患者认识、了解疾病,掌握疾病的预防、治疗方法,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心理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保持良好沟通。许多患者由于疾病产生伤感、抑郁、烦躁、孤僻、易激动等不良情绪。对此护理人员要耐心与之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解答患者疑问,尽量帮助患者消除顾虑,配合治疗。(2)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患者初入医院时,容易产生陌生感和焦虑感,护理人员及时主动与患者接触,真诚地与之交流,给患者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建立信任感。同时主动向患者介绍医院情况、治疗方法等,消除其心理顾虑,自觉配合治疗。(3)争取家属配合。在治疗过程中向家属进行宣传教育,普及疾病知识,避免患者受到不良外界刺激,争取家属的配合,加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4)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疗环境。病房的环境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起着巨大作用,适宜的温度、湿度,良好的通风,柔和的光线,干净的床单、被褥都会让患者感到温馨和舒适,有助于患者康复。

1.3观察指标

对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共设20道题,每题分值为1~5分,最终得分>80分视为非常满意;60~80分视为比较满意;<60分视为不满意。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4.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等级资料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小结

第2篇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诱因;内科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12-0254-01

心血管疾病,又称为循环系统疾病,是一种涉及各类循环系统的疾病,其中包括心脏、血管等,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而冠心病是临床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其发病原因至今尚未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解释,而大多数人认为与体内的脂质代谢紊乱有一定的相关性。我院收治106例心血管疾病患者,探讨其诱因以及护理体会,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从2010~2011年间共收治冠心病患者106例,男性68例,女性38例,年龄在43~78岁,平均年龄62.8岁。其中有82例曾有心绞痛病史,48例患者有心肌梗塞病史,23例患者伴有糖尿病。所有患者均无家族遗传疾病史。

1.2 方法:利用事先做好的问卷,对106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疾病发证的诱发因素,并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对患者进行系统的内科护理,针对性的做健康教育(心血管疾病的疾病知识、合理用药、饮食习惯的建立、规律运动等)以及心理护理,增加患者对疾病治疗的信心,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2 结果

通过内科护理干预以及对心血管疾病诱因的预防与治疗,患者的各种医疗保健知识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对冠心病的发病有了明显的认识,同时降低了疾病的复发率。同时,患者自我保健的意识和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3 讨论

3.1 冠心病是心血管疾病之中主要的疾病之一,其临床主要表现有心悸、呼吸困难、紫绀、眩晕、晕厥、疲劳等。大多数人会认为,冠心病和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生,多常见于老年人,近年来,各种研究都表明,单在中国6~18岁的中小学生中,高血压等的发病率已经高达8%。因此,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早期发现和诊断就尤为重要。

3.2 关于心血管疾病的诱因,我们通过问卷,了解到有以下几个方面:①运动量的突然增加以及情绪的变化。大多数患者在发病之前都出现过较为急速的运动或者伴随着情绪的波动,从而进一步的引发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生。②气候的变化。问卷中显示,当气候发生较大变化时,老年人的户外运动以及血液循环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从而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增加。③通过大量的临床数据积累可以看出,胆固醇升高是引起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而饱和脂肪酸的增加可以增加血小板的活性和血栓的形成,从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最终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3.3 针对各种诱发心血管疾病的诱因,应当做出以下几方面的针对性措施:一是对于具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患者,应当控制其日常的活动量,尽量使其在身体的承受范围之内,避免因大量运动而加速疾病进程。二是通过对于老年人户外活动的介绍,促使活动增加的老年人尽量将运动的增加量控制在一个循序渐进的范围,运动量适当,量力而行,可以避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三是对于胆固醇较高的患者,应当减少胆固醇的摄入量,尽量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

4 护理措施

4.1 对于患者的心率、心律等变化,要按照规律的周期进行统计和观察,同时也要注意患者大小便的情况,具体记录患者每日的排尿量,为医生用药和诊断病情提供依据。

4.2 使用可亲的态度和体贴的话语去关心和鼓励患者,给予良好的心理护理,使患者能够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建立与疾病对抗的信心,减少患者的心理负担,从而增加治愈率。

4.3 通过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改善其饮食习惯和作息规律,限制活动量,增加休息时间,必要时使用药物帮助患者睡眠;同时要严格掌握患者的钠盐摄入量,尽量选用低盐或者无盐、低钠的饮食,防止高血压等发病率的增加。

4.4 对于患者居住病房的环境应当注意保持干燥和通风,定时给患者换洗床单,保持空气清新,使患者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和心情接受治疗。

4.5 通过健康教育,帮助患者了解病情,了解心血管疾病的现状、并发症以及自我护理的措施等,使患者能够在一定情况下自我护理和急救,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5 结语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发现,对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实施相应的内科护理,进行正确的健康教育,并且及时有效的实施预防措施等手段,可以很好的控制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复发率,最大程度的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同时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马慧霞,马淑芳.心血管疾病一般护理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15):236-237

第3篇

云南省文山州中医医院,云南文山 663000

[摘要] 目的 探究肾脏内科疾病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 系统分析肾脏内科疾病易出现的各种护理风险事件,确定护理中的各种风险因素,并根据风险,采取系统的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对比实施前后基础护理质量、病房管理水平、消毒隔离质量、患者满意度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基础护理质量、病房管理水平、消毒隔离质量评分及患者满意度均显著提升,实施风险管理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7%,与实施前的89%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实施风险管理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25%,与实施前的2.2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肾脏内科疾病护理风险管理,可预防及减少护理不良事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关键词 肾脏内科疾病;护理风险;风险管理;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 R4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11(c)-0172-03

在护理过程中,护理风险是指那些不可测、不确定的因素,可直接或间接导致患者伤残或死亡[1]。护理风险与一般风险相比有其特殊性,具有水平高、不确定和后果严重等特征。在护理工作中,由于护理人员与患者接触频繁,在各个环节均存在护理危险因素[2]。在肾脏内科疾病护理中,存在诸多护理危险因素,护理人员须强化护理风险意识,提高风险应急能力。该研究在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探讨肾脏内科疾病护理风险因素及护理风险管理,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肾脏内科患者100例,其中,男性54例,女性46例,年龄29~78岁,平均年龄(54.3±2.5)岁,病程在7个月~8年不等,平均病程(4.5±2.3)年,病种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尿毒症、糖尿病、急性中毒、高血压肾损害及慢性肾脏病等。

1.2方法

综合分析该研究纳入的100例肾脏内科疾病患者护理过程中易发生的各种护理风险事件,确定各种风险因素,根据风险类型及影响程度,制定完善护理风险管理策略,开展系统护理风险管理。

1.2.1护理风险因素评估①患者因素。患者因素包括以下几种:一是患者疾病及心理因素:由于肾脏内科疾病病程较长,治疗花费比较高,如果患者经济拮据,易产生悲观厌世的情绪,心理疾病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自残、自杀等各种极端行为;二是各种高危因素:由于肾脏疾病常伴有高血压、贫血等,以及高龄、活动不便和利尿剂的应用,可能出现跌倒、摔伤等意外;由于钠水潴留伴发高度水肿、营养差,可能出现压疮,而行血液透析患者,需建立各种血管通路,存在管道堵塞、滑脱或者感染风险;慢性肾脏疾病患者,由于免疫功能低下、营养不足,为感染的高发人群,狼疮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及肾功能不全感染率分别为41.8%、18.7%、17.8%及10.1%;三是肾脏疾病由于多脏器损害常合并较严重并发症,风险大,病情发展迅速,比如CAD便是CKD的危险因素之一,导致血液透析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大幅上升,增加50~500倍,常见的合并症包括心脏骤停、心律失常、电解质紊乱及心衰等[3];脑卒中、多功能衰竭均为CKD较为严重的合并症及患者致死原因。②医源性因素。医源性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病房安全防护措施不完善,比如患者病房及卫生间,没有安装扶手,地面有积水;二是护理人员数量不足,导致均摊到每个护理人员身上的工作量较大,护理工作压力大;三是未完善护理分层管理制度、资格准入制度及专科培训管理,护理人员专业素质、职业素质参差不齐,培训考核不到位;四是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不仔细观测患者病情,也没有严格执行常规护理制度;五是不注重细节护理管理,比如未严格管理急救药品、医疗器械,护理人员对专科仪器,比如呼吸机等,无法熟练操作或者操作时常出现错误;六是沟通告知及与法律相关潜在因素,对于重要管道,比如气管插管、胸腹腔引流管等,应对患者告知防止滑脱,而对于重症多脏器衰竭患者,均行连续血液净化治疗费用告知[4]。同时,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缺乏判断力和经验不足等,均是潜在的危险因素。

1.2.2护理风险管理对策①患者因素管理对策。患者入院后,对患者护理中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综合性、系统性评估,一是患者心理因素、营养支持和各种高危因素等,且需要有针对性告知患者防范措施,使患者及其家属积极配合预防各种并发症;二是制定完善的护理制度,并严格执行,认真落实各项护理措施及配备相应的安全设施,比如病房的卫生间地面,必须增设防滑垫,防止患者滑倒等。同时,加强对患者病情的观察,系统评估患者的病情程度、风险的危害程度,并积极应对;三是强化医院感染及多重耐药菌的管理, 严格控制病房的温湿度,确保病房整洁、空气流通,严格执行手卫生及各项消毒、隔离防范措施,并积极做好终末消毒工作。②医源性因素管理对策。医源性因素管理对策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合理优化护理人力资源,在护理管理中,可采用弹性排班制度,并制定严格的准入制度,对各级护理人员,可实行分层级管理,合理划分护理人员工作范围、护理病人数量,确保护理服务的质量及护理安全;二是分层级管理培训护理人员, 制定完善的护理人员专科培训计划, 通过培训,使护理人员掌握危急重症应急预案及护理流程, 同时加强基础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培训,加强业务考核,切实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三是规范护理工作的程序及流程,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同时注重并加强细节管理,在工作中,可成立质量控制及风险管理小组,及时分析及讨论管理中的问题及安全隐患, 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保证后续管理的水平,持续改进质量管理;四是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及护理人员之间的沟通, 收集并整理治疗、预后及费用等方面的信息,履行告知义务[5]。此外还需要加强对法律的学习,增强防范的意识。

1.3观察指标

护理风险管理中的观察指标主要包括基础护理质量、病房管理水平、消毒隔离质量、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通过问卷调查法对该研究纳入的100例患者进行调查。调查问卷的回收率为100%。

1.4统计方法

该研究的所有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均采用标准差 (x±s) 形式进行标识,数据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

该研究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后的服务质量详见表1、表2。

通过表1、表2可以看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在基础护理质量、病房管理水平、消毒隔离质量、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等指标上,均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实施前显著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肾脏内科疾病在临床工作中比较常见,加强护理风险因素识别、评价及处理,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可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及护理不良事件所造成的危害。该研究显示,加强肾脏内科疾病护理风险的管理,可预防及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6]。

护理风险是指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对于可能发生的不安全事件。这些不安全事件具有损害性、不确定性和客观性的特点,但同时又是可防范的。从对病人的实际损害来看,护理风险实际上是指护理意外、医疗事故、护理纠纷和并发症等。但是它的危害,不仅局限于病人的病情,同时还可影响医院的声誉与经营效益。由于护理中的人为因素较多,且成因复杂,所以护理风险的管理具有一定的难度。在护理工作中,始终伴随着护理风险,在护理操作、处置和配合抢救的各个环节,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护理风险。在临床上,不少的检查和治疗,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而在救治及后期护理中,也无法避免风险的才能在,因此其也具有直接性、动态性和具体性的特点,与由于护理人员与病人接触多,出错率相对来说也较高。

3.1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

为了更好地预防肾脏内科疾病中的护理风险,应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实行弹性排班制度,加强12:00~14:00、18:00~20:00这两个时间段的护理值班人员,防止出现忙乱局面,消除不必要护理隐患,确保护理服务质量。加强对护理人员基础知识及技术培训,使其掌握各种仪器设备的规范操作流程,保证护理工作井井有条开展,降低护理不良事故发生率。

3.2强化对患者的管理及宣教

在护理工作中,需要加强对患者的管理及宣教,使患者对自身的病情有一个较全面、清楚的了解,告知患者住院期间应遵守的规定、规章制度,加强对患者病历的管理。同时,加强对病房的巡视,了解患者最新病情,做好患者出院时间记录,便于后续管理。

3.3加强护理风险教育

风险教育是提高风险管理质量的基础,通过风险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防风险意识,明确在护理的各个环节,均存在风险。护理人员通过护理,应了解与掌握护理的四要素:一是同情(Compassion):对病人要有同情心;二是交流(Communication):与病人及其家属积极开展有效交流,并与其同时交流护理心得及体会;三是能力(Competence):护理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及能力;四是表格化(Charting):随时书写,规范记录,并确保记录清楚、连续和完整。

3.4完善护理风险管理机制

加强管理是做好风险管理的重要保证,由于护理风险管理属于全新的理念,通过有效控制不安全事件,降低事故的发生率。在风险管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积极转变观念,将对问题发生后的处理转变为对护理风险的提前控制,在护理工作中,加强人性化护理,并严格遵守各项护理规范及制度,确保护理工作取得实效。

3.5加强与患者的有效沟通

护理纠纷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没有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因此,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人文关怀,秉着耐心、细心和认真的工作态度,解答患者的疑问,履行告知义务,确保患者的知情权,正确、及时处理患者及其家属的意见和建议。

该研究显示,肾脏内科护理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在基础护理质量、病房管理、消毒隔离质量、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等指标上,均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实施前显著降低(P<0.05),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其他研究文献数据相比,存在一致性。因此,该研究认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大大提高基础护理质量、病房管理水平、消毒隔离质量以及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大幅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应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秋瑾,张文.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3,22(4):1040-1042.

[2]李清初,尹友生,李小励,等.肾内科4种常见病合并院内感染的比较研究[J].华夏医学,2012,21(3):446-448.

[3]董意波. 糖尿病肾病合并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及预防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16(19):2761-2762.

[4]王梅,王海燕. 慢性肾脏病及透析的临床实践指南[J].护士进修学杂志,2011,23(9):134-135.

[5]余江,徐剑铖,王振维.风险管理理论在医院的应用和发展趋势[J].重庆医学,2010,39(10):1310-1316.

[6]杨艳霞.肾脏内科疾病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2014,9(5):207-208.

[7]王晓.肾脏内科疾病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评价[J].中国护理杂志,2013,21(5):27-28.

第4篇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效果及评价

作者单位:461000 河南省许昌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 护理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临床护理路径实施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是“以患者的健康为中心”的新型护理模式,贯穿于对患者整体护理的全过程,是护士针对服务对象的生理、心理、社会的适应能力等方面进行的教育。我国护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较晚,护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较简单、教育时机把握不准、缺乏个性化的教育。健康教育是“知、明、行”的统一,其中“知”是基础[1]。临床护理路径[2]是希望通过观察与记录患者的医疗过程与结果,找出一个最具成本效益的治疗模式,以减少医疗费用,维持或增进医疗质量,并且是大多数患者可以接受的方法,我科按照呼吸内科临床护理路径进行临床护理工作,效果显著,现总结如下。

1 影响临床护理路径实施的因素

11 护士方面的因素

111 整体文化教育素质偏低 我科护理人员70%为中专卫生学校毕业,25%为大专院校毕业,只有5%为护理本科毕业,因此大多数护士没有系统学习过有关健康教育的理论知识,对护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知识缺乏;护理人员在学校学习的仅为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护理学等方面的课程, 却缺乏系统学习,另外医院护理人员数量有限,护理工作繁重,护士外出进修学习及接受新知识的时间有限,不能及时掌握一些护理健康教育新知识,使护理人员知识老化,致使其实施健康教育能力提高较慢而不能适应新的医学模式,因此实施护理健康教育时感到无从下手。另外我国护理制模式偏重于重复性、技术性操作,只对患者进行治疗性护理,未将患者看成一个整体,缺乏主动为患者健康教育的意识[36]。

112 缺乏主动性 护理工作是以疾病为中心即取药、发药、输液的护理模式根深蒂固,因此大部分护理人员缺乏对健康教育的感性和理性认识,不能主动对患者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

113 缺乏沟通技巧及时机把握不当 由于教育及文化层次的限制,大多数护士在工作中缺乏自信,表情死板,语言缺乏艺术性和亲和力,只知道照本宣教,只知道单向交流,不知道双方互动,致使收效甚微。要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时间给予健康教育,如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就诊时胸闷、气喘难明显,此时及时快速缓解以上症状为首要措施,这时护士不能只重视健康教育指导而忽视患者的感受,应等到病情缓解时再做健康教育,反之会影响护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12 患者因素 基层医院大多数患者教育程度及文化素质低下,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及理解能力差;同时对自身疾病的重视程度、家庭负担较重、经济条件及社会地位的高低也直接影响健康教育的效果。

2 对策与措施

21 确定适合标准化诊疗模式的疾病或症状,成立发展临床路径的多学科团队并开展教育培训,制定临床护理路径,通常包括10项[2]:①医疗措施。②检查和化验。③临床评估;④活动。⑤治疗和护理。⑥饮食。⑦宣教。⑧监测。⑨出院计划。⑩治疗护理结果。同时教育培训相关医护和其他临床相关人员,严格按照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操作。

22 加强并加大对护士相关知识及技能的培训力度,促进观念转变。要深入开展健康教育,鼓励护士参加各种形式的在职教育,定期举办学习班和邀请知名专家学着进行讲座式教育,使护士不仅要有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和健康教育技能,还要学习行为学、教育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知识,成为综合型人才[7]。

23 建立良好的护患、医护关系:护患关系直接影响沟通质量,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沟通成功的必要条件。护理人员要及时利用医院这种特殊环境和患者就医的迫切心态,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做到不同个体、不同疾病阶段采用不同的教育内容,力求在最适当的时间进行教育;同时和管床医生及时沟通并探讨病情,全面掌握患者疾病的治疗方案、化验结果、治疗效果、疾病预期预后和患者及家属心理变化。

24 掌握多元化的健康教育方法:动态的、双向的、丰富、多彩的教育方法为我们有针对性地开展护理健康教育提供最佳的手段。护士在实施健康教育时,应针对不同的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给予不同的教育方法,要做到在交流中尊重患者,主动关心患者,注重实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解释,帮助患者掌握有效的教育内容。

3 结果

经过教育培训,严格按照护理临床路径进行临床护理工作,工作流程清晰明了,井然有序,护理人员行为得到规范,团队协作精神到提升,护理质量明显提高,同时缩短了住院天数,降低了患者的医疗费用,患者积极性提高,护患、医护及医患关系融洽。因而临床护理路径确保了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理念,确实可以为医院、患者和医护人员带来三赢的局面。

4 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的主要目的是希望通过观察与记录患者的医疗过程与结果,找出一个最具成本效益的治疗模式,它最大的特点是以患者为中心,由不同医生和护士等相关人员整合成一个医疗团队,根据相同的路径实施医疗行为。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实现了护理活动的程序化和标准化,培养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与自觉性,护理工作不再是盲目的执行医嘱被动观察病情,而是有计划、有预见性的进行护理和健康教育。同时在实施过程中大大缩短了护士的书写时间,加大了护士与患者及医生接触沟通的机会,进而护理人员可以更全面、准确的了解观察病情,避免了因个人能力水平问题造成的疏忽和遗漏;同时使患者能够主动参与到护理计划中来,患者又可以预先知道自己该接受什么样的护理,了解自己疾病的常规知识并知道怎样与医护人员配合。通过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感触最深的是患者的经济及精神负担均得到了大大的减低,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明显减少了医疗纠纷。

在我国,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医疗与整体护理正在作为一种先进的服务理念广为应用。如何推进整体医疗与整体护理的发展,进一步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实施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医疗与整体护理,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医疗服务,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值得尝试的具体工作模式。由于施行时间短,其具体操作细节和实施方法有待于更加完善。

参 考 文 献

[1] 米光明,林琳医院健康教育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5.

[2] 杨春玲,张瑞敏临床护理路径北京:军事医学出版社,2009,5.

[3] 韩慧萍,李瑞红影响健康教育效果的因素及对策.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0,12(1): 5254.

[4] 杜国琴影响健康教育开展的护士因素及对策.中国健康教育,2002,18(8):507509.

[5] 许方蕾影响护士实施健康教育的因素及对策.现代护理,2002,8(7) :547548.

第5篇

关键词:内科患者;心理特点;护理分析;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由于内科疾病的特殊性和难以预料行,使得患者对于疾病的了解和掌握较少,其心理状态也很不稳定,这对临床治疗的效果有不利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内科护理人员注意观察内科住院患者的心理特点,并在仔细收集数据并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之上,进行个性化和专业化的心理护理,不断的提升护理的水平和护理的能力,才能更好地促进患者的康复,促进内科护理的发展。

1 临床资料

以项城市中心医院2012年接收的内科患者为例,共有300例内科患者,其中25~45岁75例,45~70岁130例,>70岁95例;女127例,男173例,病因主要有脑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在这些患者入院之后,得到了及时的治疗和良好的护理,最终,出院293例,治愈率达到97%。

2 对内科患者心理特点的分析

2.1患者焦躁心理分析 内科系统由于病情繁多,病种复杂,患者诊断和检查的时间一般都很长,在比较忙碌时,护理人员和医师无暇顾及到每一位患者,对于患者的心理感受也没有进行足够的重视;由于工作繁忙和自身素质和知识原因,使得护理人员往往不能对内科患者进行耐心的解释,这就容易导致患者产生焦虑、烦躁的心理。

同时,由于有的内科疾病来的比较突然,使得许多患者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1],也会导致其产生紧张、急躁和焦虑的现象,有的患者在住院期间,病情突然加重,患者由于害怕疾病恶化,容易表现出急躁的情绪,并且,由于对病情的不了解,使得患者对于反复检查及治疗缺乏必要的耐心,由此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反应,情绪波动较大,不主动积极配合治疗,甚至和医护人员争吵。

2.2患者恐惧和抑郁心理分析 由于内科疾病的复杂性,使得许多患者对自身的疾病缺乏必要的了解,就会产生恐惧心理;一些内科疾病的治疗复杂,且无十分明显的治疗技术,会长期对患者进行折磨,导致患者的情感脆弱,使得患者的心理依赖能力增强,自我控制能力下降,并且,高昂的治疗和护理费用使患者承受巨大的经济压力,会使患者产生无助感和不安的抑郁感觉;主要表现为患者心境抑郁、睡眠质量差、兴趣不多甚至丧失兴趣,有负罪感。

2.3患者丧失信心 内科疾病的治疗过程较长,病程长,并且可能反复发作,药物治疗的效果不是很明显,当患者对内科疾病的发生、发展、恶化和预料有着不同程度的了解,就会对疾病的恢复和治疗有较大的信心,减少其不积极心理状态产生的心理。当患者对病情不了解,就会表现出情绪低落,当患者丧失治疗的信心时,就会直接影响对病情的临场治疗,甚至可能导致患者病情的恶化;在本案例中,患者明显表现出信心不足的有70多例,主要为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居多。占到总共人员的60%左右。

3 对内科患者心理护理措施的分析

上述分析是我们得知,在内科护理工作中,不仅要重视对药物、治疗等外部因素的护理,还要注意对患者的心理方面的护理,下面进行具体分析。

3.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护理人员要和患者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当人在心情愉快时,其机体可以分泌有益的激素、酶、和乙醇胆碱等,有益的因素,能够把患者的新陈代谢活动调节到最佳状态,有助于患者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3.2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 在心理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和患者进行及时的沟通,并对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进行疏通引导,促进患者心理健康的发展;护理人员在采取心理疏导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方式方法和语言,一定要站在患者的立场上,护理人员要深入患者的内心世界,体察患者的情绪、了解患者的家庭、分析患者的病情、了解患者的思想、归纳患者的所需,首先,我们要通过沟通,对患者产生抑郁、恐惧和急躁的心理原因进行正确的分析,掌握患者足够的信息,制定合理科学的心理疏导计划,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护理,其次,要对患者的不满情绪表示理解和默认,多多鼓励患者与家属进行沟通,使得患者能够得到更多的关爱,得到精神上的安慰,从而提升战胜疾病的信心[2]。

在现代护理工作中,内科心理护理工作是一项比较复杂和系统的工作,通过上文分析,我们得知,当前心理护理对内科患者及其病情康复的重要性,本文主要从当前内科心理护理发展的现状开始分析,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具体事例进行了简单的介绍,提出了一些内科护理的意见和建议,只有我们不断地加强对内科心理护理的研究,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制定严格的制度,才能更好的促进心理护理的发展,才能对患者的病情有更好的帮助。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内科临床;人性化护理;应用效果

内科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对于患者的影响较大,需要及时给予患者对症治疗,以促进患者病情的改善,并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对此需要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以降低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机率[1]。人性化护理是临床上一种新的护理理念,对于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现在选取我院收治的内科疾病患者,对其应用人性化护理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将回顾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09年1月——2012年3月间收治的88例内科疾病患者,其中,男性48例,年龄在15-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5岁,女性40例,年龄在19-71岁之间,平均年龄在43.1岁,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确诊为内科疾病,需要及时进行对症治疗。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患者实行人性化护理,对照组43例患者实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实行常规护理,对于患者出现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行分析,并给予患者对症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患者人性化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2.1心理护理患者由于受到疾病的影响,容易产生恐惧和焦躁心理,尤其是老年患者,由于他们已经不再是社会及家庭的主角,由此产生孤独、寂寞的心理情绪,从而对其治疗产生一定的影响,不利于病情的快速康复。对此,医护人员应当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护理,耐心聆听患者的倾诉,并给予患者适当的建议,同时告诉患者其病情发展情况及需要采取的治疗措施,并向患者提供一些治疗成功的病例,以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促进患者积极配合治疗[2]。

1.2.2饮食护理患者在进行疾病治疗期间,由于疾病的困扰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其食欲不佳,针对此种情况,医护人员可以指导患者家属为患者提供一些色泽鲜亮的食物,并合理搭配,以引起患者的食欲。同时多鼓励患者喝水,并多食用一些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以促进患者补充充足的营养,从而不断增强患者的机体免疫力,更好地满足患者的疾病治疗需要。

1.2.3康复指导患者出现内科疾病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对内科疾病知识的了解较少,因此,医护人员在患者出院时应当向患者宣传疾病知识,以使患者充分了解患病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以免再次出现此种疾病,从而实现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3]。

1.3统计学分析对于本文中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进行t检验,对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性指标进行检验,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两组患者实行不同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2结果

观察组45例患者中,护理满意的有25例,一般满意的有16例,不满意的有4例,护理满意度为91.1%,对照组43例患者中,护理满意的有17例,一般满意的有15例,不满意的有11例,护理满意度为74.4%。

3讨论

对于患者内科疾病的治疗,需要临床上给予其适当的护理,传统的护理方法虽然对于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有一定帮助,但难以实现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提升。人性化护理是临床上新引进的一种现代化的护理理念,以患者为中心,确保患者的护理舒适度,对患者实行全方位的护理措施,以促进患者病情的改善,并实现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提升[4]。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通过对观察组患者实行人性化护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1.1%,对于其生活质量的提高效果显著,而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74.4%,显著低于观察组,由此可见,临床上对于内科护理疾病的治疗,应用人性化护理的效果较为显著,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屈树娟,董瑞馨.人性化护理在心内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52(11):65-66.

[2]赵娟珍,赵霞.人性化护理在基层临床护理工作中的运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5(06):102-103.

第7篇

【关键词】 预见性防跌倒护理;综合内科病区;应用

DOI:10.14163/ki.11-5547/r.2016.10.182

综合内科病区患者组成较为复杂, 成年和老年患者均有, 但以老年患者居多, 为跌倒高危群体, 多数患者免疫力低下、反应迟钝、平衡力降低, 且受疾病影响, 更容易出现跌倒风险, 跌倒后可加重患者病情, 对其治疗和后续康复均产生不利影响[1], 威胁日常生活质量, 甚至造成患者死亡。因此, 在综合内科病区加强跌倒的预防非常重要。本研究分析了预见性防跌倒护理在综合内科病区中的应用,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6月150例综合内科病区患者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无意识障碍或行走困难现象, 疾病均经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确诊。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组和预见性组, 各75例。传统组患者男43例, 女32例;年龄24~78岁, 平均年龄(35.13±14.29)岁;消化内科疾病、神经内科疾病、心内科疾病、呼吸内科疾病、其他内科疾病患者分别为26、21、15、11和2例。预见性组患者男44例, 女31例;年龄25~78岁, 平均年龄(36.01±14.00)岁;消化内科疾病、神经内科疾病、心内科疾病、呼吸内科疾病、其他内科疾病患者分别为25、22、15、10和3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方法 传统组患者护理方式为常规综合内科护理, 遵医嘱给予对症护理干预、常规药物、饮食等护理, 以医嘱护理为主。

预见性组患者护理方式为常规护理+预见性防跌倒护理, 具体包括:①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 并制定预见性护理措施。在患者入院后, 责任护士全面查收患者临床资料, 包括有无家属陪护、跌倒史等, 划分高危人群, 并作警示标识。②健康宣教。对高危患者加强宣教, 向患者和家属说明跌倒危险性, 强化其安全意识, 并签署防跌倒安全知情同意书。对无陪护者要求家属陪护, 并对患者做好警示工作, 可在床头或床尾挂上防跌倒提示牌。③科室护士做好交接班工作, 加强夜间巡视, 并为患者创造安全的住院环境, 如地面保持干净和干燥, 病房内光线充足, 避免障碍物;对行走不便者在洗澡、下地活动等均需有人陪护, 厕所地面要用防滑垫, 同时让患者穿防滑拖鞋等。④服用相关药物前要加强对患者防跌倒的指导, 如镇静类药物, 应在完全清醒后再下床, 应用降压降糖药应说明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让患者和家属及时发现异常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⑤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干预, 给予其充分心理支持, 关心患者, 使其感受到关爱, 消除抑郁等不良情绪;⑥加强对患者的锻炼。日常生活上需注意醒后3 min再起床, 起床后3 min再站立, 站立后3 min再行走, 并强化其平衡功能锻炼。⑦定期对病房环境进行安全检查, 对跌倒风险隐患进行排查, 如地板、浴室地面、呼叫系统、地面障碍物、病床滑轮等。

1. 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跌倒风险发生率、平均跌倒次数、生活质量分数的差异, 并对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评估。生活质量分数最低为0分, 最高为100分, 分数越高, 说明生活质量越高[2]。满意度设置调查问卷[3], 分为满意、较满意和不满意三项, 满意度=(不满意+较满意)/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跌倒情况和生活质量对比 与传统组相比, 预见性组跌倒风险发生率更低、平均跌倒次数更少, 生活质量分数更高(P

2. 2 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比较 与传统组相比, 预见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更高(P

3 讨论

预见性护理在临床中为新型护理模式, 其具备良好前瞻性, 通过让护理人员结合以往护理工作中的相关经验和患者生理状况, 对潜在护理风险进行预先估测, 并采取前瞻性措施对未发生的护理风险进行遏制的一种护理方式[4]。

综合内科病区患者容易发生跌倒风险, 其跌倒影响因素包括生理因素和疾病因素[5], 如病房环境设施不完善、过道存在障碍物、地面潮湿、患者病情危重、服药后不良反应、心情低落等均可引发跌倒。本研究传统组患者护理方式为常规综合内科护理, 预见性组患者护理方式为常规护理+预见性防跌倒护理, 主要从高危人群的评估和预见性护理措施的制定、健康宣教、心理护理、用药指导、强化训练、提供安全的住院环境、做好交接班工作、定期排查风险等方面强化防跌倒工作[6]。

综上所述, 预见性防跌倒护理在综合内科病区中的应用效果确切, 可有效降低跌倒风险发生率, 减少跌倒次数, 对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有推动作用, 可缓解医患纠纷。

参考文献

[1] 陆瑞珍, 麦洁文, 刘兰萍, 等.预见性防跌倒护理在心脑血管病区中的应用.齐鲁护理杂志, 2014, 21(15):73-74.

[2] 鲍婧.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在心内科患者防跌倒管理中的应用. 护士进修杂志, 2012, 27(21):1958-1959.

[3] 孔秋焕, 刘玉珊, 楼数慧, 等.肿瘤内科患者发生跌倒的原因分析及护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4, 30(z1):39-40.

[4] 李艺珍. PDCA 循环管理模式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跌倒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5, 11(3):105-106.

[5] 萧蕊英. 2012年神经外科住院患者跌倒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4, 30(z1):173-174.

第8篇

关键词:消化内科;营养知识宣教;护理管理

近年来,随着医疗模式与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医疗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已不再局限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而是更加关注生命健康,越来越重视疾病的发展模式与饮食习惯的相关,饮食的高度重视这一点在临床消化内科患者中表现尤为突出[1]。不良的饮食习惯常常是导致消化内科疾病的重要因素,因此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平衡饮食,合理营养对治疗与预防消化内科疾病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消化内科的饮食指导尚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面,强化营养知识宣教与护理管理,拓宽知识视野与加强针对性的营养护理[2],是满足患者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提供康复保障的重要手段与关键环节。为满足消化内科患者的健康需求,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使患者的营养与康复得到保障,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在2015~2016年期间对我院消化内科患者进行营养知识宣教与护理管理,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于我院消化内科住院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主要为胃肠疾病患者,包括反流性食管炎、胰腺炎、急性胃炎、肠预激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消化性溃疡等。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18~79岁,平均年龄(31.3±5.7)岁,病程为1~40年,文化程度不等,主要有小学、初中、高中及大学。患者意识、智力均正常,均为自愿参加调查活动。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程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传统的消化内科营养知识宣教与护理管理;观察组:在观察组给予优先的营养知识宣教与护理管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针对性的进行专业指导。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应强化与患者的沟通交流能力,全面及时了解患者的营养健康知识需求,可通过调查问卷或不记名投票的方式了解患者对当前护理工作的不满之处并提出相应的意见。针对患者的营养健康需求与建议,制定全面、科学、合理的营养健康知识宣教,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念,积极配合医务人员的治疗,尽早恢复健康。(2)配备营养科室。有关调查研究表明[3],大多数医院并没有建立营养科室,也没有配备营养师,而消化内科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与饮食因素密不可分,因此合理、科学、全面的制定饮食计划对消化内科患者的康复有着重要临床意义。消化内科配备营养科室势在必行,护理人员必须经过专业的营养知识培训以达到全面了解营养健康知识,能独立为患者解决饮食健康问题,使患者能够早日恢复健康。同时,为拓展护理人员的视野与观念,主管部门还应定期组织营养知识培训,选派护理人员到有关机构进行营养知识学习等,以达到全面系统的掌握营养学的指导技能。日常查房中,负责护士应及时了解患者病情的发展与变化,及时为患者制定或更改饮食计划,评价营养计划效果。(3)定制健康教育目标。部分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差的关键因素在于缺少对疾病的正确认识,不了解相关疾病的治疗,因此影响了日常健康与生活质量。因此定期有计划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宣讲与指导,为患者讲授消化内科疾病的相关知识,管理者可以通过多种授教形式进行专业的营养健康知识宣教,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使其能够更好的配合护理与治疗[4]。当患者对疾病与形成正确认识后,其消积应对疾病的态度也会有很好转变。同时,还应为患者制定切合实际、可行的健康教育目标,提高患者自我管理与调节疾病和饮食的水平。(4)指导营养及护理。在消化内科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必须有专业营养工作人员参与其中,从而全面、系统了解患者的疾病状况与饮食需求,以进行科学、全面指导。工作中应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改善传统的医务人员与患者的相处模式,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营养状态评价与评估,使患者积极的配合治疗,乐观的面对疾病。工作中应重视护理服务治疗,保障患者满意度。

1.3观察指标

1.3.1营养状态评估

采用微型营养评估法(MNA)进行分级[5],MNA评分≥24分为营养良好;MNA评分17.0~23.5分者为营养不良;MNA评分<17.0分者为营养低下,其中又通过换算标准身高的百分比来确定营养低下的严重程度分级,而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轻度:85%~90%,中度:75%~85%,严重75%。

1.3.2满意度、认可度及护理质量评分

采用我院自制的患者满意度、认可度及护理质量评分调查问卷进行调研,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认可度及护理质量评分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统计结果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检验,计量资料则采用t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施营养知识宣教后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比较

经营养知识宣教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营养状况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护理质量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患者满意度、患者认可度及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近年来,营养相关行业越来越收到广大中国同胞的欢迎,人们的生活方式与生活态度也有了相应改善,越来越重视自身健康。尤其是对于消化内科患者来说,其对营养健康知识的需求在不断提高,流质、软食、半流质的浅层知识面已不再能满足其对营养健康知识的需求[6]。因此,系统、全面、科学对患者进行营养健康知识培训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对患者进行营养状况评价与指导,尽最大可能满足患者的营养健康知识需求,将营养计划渗透到患者的日常治疗中,可有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有效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质量,很大程度上也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作者:周贞萍 单位: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肖琼怡,郭致平,殷芳,等.消化内科老年住院患者营养不良和营养风险评估分析[J].实用老年医学,2012,6(8):491-493.

[2]张凤霞.浅谈人性化护理在老年脑出血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4):75.

[3]刘湘华.消化内科营养知识宣教及护理体会[J].中国卫生产业,2013,13(22):67-68.

[4]刘敏.浅议内科护理中健康教育的影响因素[J].中国医药指南,2012(28):287-288.

第9篇

【关键词】健康教育;内科疾病;满意度

健康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目标有评价的系统教育活动,通过健康教育可以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使健康人群保持健康,促进患者恢复健康。随着现代服务理念的转变,护理工作不仅局限于患者的疾病,更需要关心患者的心理健康,解除患者的心理恐慌,提高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健康教育可以有效达到上述目的[1];与此同时,健康教育还可以增进患者与医务人员之间的沟通和理解,改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的满意度[2]。本院为探讨健康教育应用于内科疾病护理中的价值和意义,开展了此次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3月至2012年12月来我院内科住院治疗的消化道疾病患者13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70例,对照组69例;其中观察组男性39例(55.71%),女性31例(44.29%),年龄21-70岁,平均(51.4±5.5)岁;对照组男性38例(55.07%),女性31例(44.93%),年龄20-70岁,平均(50.2±5.5)岁。组间一般资料如发病时间,患者年龄,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3]。

1.2护理方法

1.2.1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

1.2.2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同时自患者入院即进行健康教育,如因消化内科疾病的折磨而对疾病产生恐惧感的,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所患疾病的病因,病情发展,临床症状体征,并发症等相关内容进行讲解,解答患者疑问,消除患者夸大疾病程度的想法;有不良嗜好的患者,对患者进行劝导,并讲解此嗜好的危险性;根据患者疾病情况制定相关饮食方案,建议患者合理饮食,例如糖尿病患者应戒烟戒酒,低糖饮食,控制饮食量等;某些患者住院期间适合运动的,建议患者进行户外活动,如消化道疾病快康复出院的患者可建议进行适当户外活动,但某些不宜活动如急性胰腺炎及消化道大出血等患者应该对其讲解原因并建议卧床休息。出院时要针对患者康复状况适当给药,并建议其进行治疗后的康复训练,对生活中的注意事项进行指导。

1.3疗效评价标准对患者临床护理服务进行满意度调查,分为满意、一般和不满意三种评价。

1.4统计学方法选用PME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比较,见表1。

3讨论

健康教育是对患者宣传保健知识,通过自我护理达到促进健康、预防疾病的目的,健康护理是指贯穿于全面身心健康护理的护理方式,临床实施往往不尽人意。在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中体会到生活方式,态度,信念支持系统是影响患者行为改变的重要内容,通过健康教育,能够改变患者不良嗜好和对疾病的态度,使患者能按时用药,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从而有效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情绪,配合治疗,自觉锻炼身体,采取合理饮食。通过健康教育的实施,护士对患者进行个性化系统化的护理,有效促进了护患的关系,并对相关疾病与护理知识进一步认识,可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健康的恢复。随着现代护理理念的发展,健康教育已经成为护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院为研究健康教育在内科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开展了此次研究[4]。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自入院起进行健康教育,结果调查显示观察组患者对我院护理满意度为92.86%,而对照组仅为79.71%,而且观察组医患关系要比对照组好,患者对疾病的态度更加乐观,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更加配合治疗[5]。

综上所述:健康教育能有效促进内科患者的健康恢复,对内科疾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对有利于增进患者与医务人员的沟通与理解,使患者配合治疗,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协调医患关系,而且在实施健康教育过程中有利于提高护士的护理水平,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燕,张毅,苗志敏,等.健康体检后续服务管理体系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院,2009,7(11):326-328.

[2]庄会云,高云波.健康教育在护理工作中的实施及效果评价[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12(10):475-476.

[3]都艳敏,王雪萍.健康教育在泌尿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9(18):219-220.

第10篇

方法:对我院心血管内科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所收治的124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患者的不同状况,在给予患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性的临床护理干预。

结果:在本研究的124例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中,58例患者得以治愈,占据总体的46.8%,60例患者的原发病病情得以缓解或控制,占据总体的48.4%,有4例患者的并发症(心力衰竭)病情加重,2例死亡病例,合计6例治疗无效,占据总体的4.8%,95.2%的总有效率。本研究中的124例患者最长住院时间7个月,最短住院时间2个月,4.5个月的平均住院时间。116例患者对临床护理效果满意,6例基本满意,2例不满意,93.5%的满意率。

结论:在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患者身体健康的尽早恢复是非常重要的,需要临床护理人员予以高度重视。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患者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3-0222-01

众所周知,心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疾病,是导致机体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并且心血管疾病的病因复杂且种类繁多。其中,有些疾病诸如心力衰竭、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以及冠心病等,与机体的营养因素有着较大的关系,因而合理膳食已经逐渐的成为防治心血管疾病不可或缺的措施。近年来,随着现代人们生活质量及生活水平的逐步提升,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也随之不断提高,这便使得心血管疾病开始成为住院及门诊患者占据比例较高的一种疾病,所以,将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护理工作加强就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回顾性分析了近年来我院心血管内科的临床护理情况,并且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做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随机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所收治的124例住院患者,其中,48例女性患者,76例男性患者;患者的最大年龄为84周岁,最小年龄为43周岁,65.2周岁的平均年龄;患者的最长病程为16年,最短病程为4个月,5.8年的平均病程。本研究中的124例患者均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标准相符,20例患者的原发病为肺源性心肌梗死,24例患者为高血压性心脏斌,10例风湿性心脏病,46例冠心病,4例合并心急性心肌梗死,4例动脉粥样硬化,2例心力衰竭,14例心肌炎,20例早搏,48例心率失常,36例心绞痛。所有的患者都排除并有全身性疾病、传染性疾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及神经系统疾病等,均无哺乳期和妊娠期妇女。本研究的124例病例均按照诊断结果,给予患者相应的治疗方法,并且继续住院观察和治疗。

1.2护理方法。

1.2.1一般护理。按照患者临床病况及症状的不同,由以下几个方面给予患者一般护理:①强化患者的皮肤护理,帮助患者定时翻身,保持病室内及病床整洁干燥,避免患者有压疮的产生;②维持适宜的病室内湿度和温度,以及物品摆放整齐、环境清洁;③加强夜间病房巡视,但凡遇到呼吸困难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当将其即刻向值班医生报告,以及时的采取应对措施;④将患者的口腔护理工作做好,防治严重呼吸困难的患者有口臭、口干等不良症状出现,全面预防交差感染;⑤对患者的膳食情况进行密切的关注,应当避免患者摄入高脂肪含量和高钠含量的饮食,正确的引导患者将有利于病情的膳食摄入,避免暴食暴饮,严格控制食物的食用量。

1.2.2药物护理。在本研究患者进行药物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当对各种药物的不良反应、毒副作用和效用熟练的加以掌握,由于治疗心血管内科患者中有着非常复杂的用药情况,而如果护理人员无法将用药护理加强,那么必然会导致护理工作危险性的增加。比如,肺心病、心肌病患者较为敏感于洋地黄类药物,在临床药物治疗及护理中,护理人员应当严格的遵从医嘱提醒患者正确的用药。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还应当按照药物的药理作用和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将患者的用药护理加强。绝大多数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发病时有着昼夜节律等突出特点,比如,心肌梗死、心绞痛、高血压和急性心肌缺血等,大部分患者在午间和清晨发病,这便需要护理人员切实的按照发病,特别是药物最大有效时间、高血压峰值和疾病高发期等,有选择性的将药物给予患者。

1.2.3心理护理。在住院治疗期间,相当一部分的患者会有诸多不良情绪及心理状态诸如焦虑、恐惧、绝望、紧张等出现,护理人员必须耐心和仔细的心理护理。按照患者不同的病况,应当按时实施规范且全面的临床检查,对患者心血挂疾病的病情发展、产生原因和治疗转归情况及时的加以了解,按照主治医师所指定的预防措施及治疗措施,向患者及其家属及时的作出必要的说明,在耐心的护患交流和沟通中,最大限度的赢得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构建起良好的护患关系。

2结果

在本研究的124例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中,58例患者得以治愈,占据总体的46.8%,60例患者的原发病病情得以缓解或控制,占据总体的48.4%,有4例患者的并发症(心力衰竭)病情加重,2例死亡病例,合计6例治疗无效,占据总体的4.8%,95.2%的总有效率。本研究中的124例患者最长住院时间7个月,最短住院时间2个月,4.5个月的平均住院时间。116例患者对临床护理效果满意,6例基本满意,2例不满意,93.5%的满意率。

3讨论

近些年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升,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也随之呈现出逐年增大的不良趋势,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临床护理对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的治疗是尤为重要的,本研究表明在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患者身体健康的尽早恢复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临床护理人员应当对心血管内科患者的临床护理提起高度的重视,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促进患者生命质量的提高及身体健康的尽早恢复。

参考文献

[1]陈夫珍.试谈如何做好心血管内科患者护理[J].中国卫生产业,2012(9)

[2]王淑荣.临床护理路径在心血管内科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

第11篇

【关键词】 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重要性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395-01

心血管疾病是临床内科中的一种常见疾病,对人体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同时也是造成患者致残和致死的主要类型[1]。从患者出现心血管的病因和种类出发,心血管疾病在发病率上呈现着一种逐年上升的趋势,临床研究表明,护理工作的实施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对心血管内科患者的实施临床护理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在医院于2011年3月――2012年3月所收治的64例心血管患者中,男性42例,女性22例,患者的年龄为40-85岁,患病的时间在3个月-15年。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心肌炎、心律失常、早搏、心率衰竭、心绞痛等。这64例患者在确诊为心血管疾病后,给予了相应的治疗措施,并继续住院进行观察和治疗。

1.2 护理方法

1.2.1 常规护理 常规护理的实施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临床症状来进行的,其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保证患者病房内温度和湿度的适宜和室内环境的整洁;加强对患者皮肤法护理,做好清洁工作;做好患者的口腔处理;密切关注患者的膳食情况,促使患者多使用一些高钠和高脂的食物;做好患者病房的夜间巡视工作,以便出现问题时可得到及时的处理。

1.2.2 药物护理 心血管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服用一定的药物,但这些药物的用药情况却比较复杂,此时医护人员需要对各种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等都熟练的掌握,以此来减少护理工作所潜在的危害。在这个过程中,护理人员还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和药物的药理作用,来加强对患者的用药护理,特别是疾病的高发期,择时给予患者药物的服用[2]。

1.2.3 心理护理 患者在入院后,在心理上会产生一定的恐惧、焦虑和紧张心理。此时,护理人员需要给予患者一定的心理护理,在态度上要和蔼,语气要温柔,避免语言上对患者的不良刺激。在护理的过程中,多和患者进行沟通,而且需要在一个尊重和同情的态度下进行。通过交流将患者的恐惧和抑郁原因表达出来,然后帮助患者对其心理因素进行分析,以此来增强患者和护理人员之间的信任感,而患者在心理上的压力得到了缓解,对其治疗的有效性也具有一定的帮助。

1.3 统计学分析 对所有的数据采用SPSS13.0系统的软件进行分析,在这个分析的过程中对计数资料通过采用X2来进行检验,用t来对计量的资料检验,发现其P

2 结 果(见表1)

从表1中可看出,心血管内科患者通过实施有效的护理,其中有60例的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治愈和缓解,总有效率达到了93.75%。从这一结果中发现,在心血管内科患者中实施临床护理的措施,具有重要的价值。

3 讨 论

心血管疾病也成为循环系统疾病,其发病的原因一般都和人体中的动脉硬化有一定的关系[3]。临床研究表明,心血管患者在进行治疗后,其临床护理措施的应用是否科学与合理,对患者的治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从本文的研究中发现,心血管患者在治疗后,通过有效的常规护理、用药护理和心理护理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对患者的身体康复程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护理措施的有效实施和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与素质有着很大的联系[4]。在心血管内科患者护理的临床护理中,护理人员只有不断的加强对自身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在护理实践工作中不断的积累工作经验,自身的护理水平才可得到不断的提高,护理的效果才可得到更好的实现。

综上所述,心血管内科患者实施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对患者的康复程度和健康状况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少玲,洪蝶玟.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隐患的分析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9,(10):161.

[2] 吴淑英,何宁.心内科临床护理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12):56-57.

第12篇

关键词:呼吸内科 患者 安全隐患 处置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422-01

护理安全是为了保障病人的生命健康,是为患病者的健康所服务。呼吸内科疾病多出现在老年人身上,是一种痼疾。它经常反复发作,久治不愈,使老年患者变得更加虚弱,病情更加多变。因此,呼吸内科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就变得更加重要,作为医务人员要尽可能的做好护理工作以减少病人的痛苦。因此,熟知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中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遇到隐患时所应采取的措施就变得至关重要了。

1 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

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是患病者自身的问题;另一个是护理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呼吸内科患病者身上的安全隐患。患有呼吸内科疾病的患者大多是老年人,他们身上的安全隐患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①心理问题。他们年龄大了,又长时间受疾病的困扰,身体和精神都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容易变的焦虑、逆反、激动,认为自己活着是儿女的负担。②行动不便。他们岁数大了行动也就不方便了,容易摔伤和走失。③产生自杀想法。呼吸内科疾病多为慢性病,长时间的病痛折磨会让老年人缺乏信心,给家人带来高额的经济负担又会使他们心里更加内疚,导致他们产生轻生的念头。这些都是患者身上所存在的安全隐患,是护理工作人员应该熟知的。

1.2 呼吸内科疾病护理工作人员方面的安全隐患。护理工作人员对于患者的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工作中的安全隐患是影响患者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而他们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①对于工作中的危险没有足够的防护意识。一些工作人员经常在进行一些重要工作时麻痹大意,比如:在输氧气时,气流过大;在重病监护区擅离职守等。②工作流程不遵循国家规范进行。许多护理工作人经常不按操作规程执行任务,诸如:多数人员在更换病人床上用品时不戴口罩手套;看护不同患者前后不洗手;洗手时简单粗略不符合规定;洗手后直接工作,不按正规程序擦干消毒;接触病人分泌物后不及时消毒;接触病人需清洁部位时不带新手套;接触不知名患者时不戴口罩等等。③不与时俱进,不能够熟练的掌握最新的护理技术。呼吸内科医疗设备和疗法上,当前正处速发展的时期,但是大部分呼吸内科的护理工作人员都不能够及时的掌握最新的技术知识,更不要说对于新技术的熟练运用了。④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人员工作没有积极性,对自己的工作没有兴趣,不与患者进行日常的沟通。当前,多数呼吸内科的护理工作人员工作态度消极,态度冷漠,与患者和患者家属交流时态度过于程式化,没有一点人情味,极大的影响患者的心理情绪。

2 对于呼吸内科护理工作安全隐患的处置措施

发现了现如今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这些安全隐患,我们就要找到相关的解决方法,从而降低这些问题带来的危害,在最大程度上保护护理工作者自身和住院病人的安全。下面是提出一些防护措施:

2.1 加强对呼吸内科护理工作者的教育工作。医院要加强宣传护理工作者在护理病人的过程中,由于自身对安全隐患认识的缺陷对于患者带来的重大危害,让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人员真正认识到这种危害的严重后果,从而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人员从内心开始重视这些工作。医院要首先做好医院的护理工作,加强对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人员对于安全隐含相关知识的培训,要时常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护理理念和经验。平时还要加强对护理人员所学习知识的考核,从而确保医护人员真正掌握了这些知识,从而可以让他们在工作中更好的照顾患者。

2.2 从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人员的意识和行为上进行防护。对于呼吸内科护理工作安全隐患的处置对策更重要的是防护,主要防护工作做得好才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因此“防”是减轻呼吸内科护理工作安全隐患的关键,而做好“防”重要的就是加强护理人员的防护意识。护理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要严格按照国家法定的操作规程来进行工作,合理应用各种安全防护技能。因此,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人员要在正常的工作中加强自己的防护意识,规范自己的防护行为,正确进行各种医疗护理工作,时时刻刻保证患者的人身安全和自己的人身安全。

3 总结

呼吸内科护理的工作人员作为救治人民的白衣天使,他们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对大家的生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医务人员要正确认识呼吸内科护理工作的安全隐患,并提出正确的处置措施。本着对医护人员负责也对生病患者负责的态度,严谨的处理呼吸内科护理工作的安全隐患问题。

参考文献

[1] 李映烂.介绍美国护理人员的工作[J].实用护理杂志,2008,6,8,(9):64-68

[2] 吴安华,任南,文细毛.全国医院监控网2008-2009年监测资料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5,4,(9):5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