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学生品德养成教育

学生品德养成教育

时间:2023-09-27 09:35:0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学生品德养成教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学生品德养成教育

第1篇

说到“四冲程”,我们首先想到内燃机“吸、压、爆、排”四冲程工作原理。不错,一台机器,只有吸油充足、雾化良好,回程压缩适当有力,点火准时、爆发燃烧充分,最后排出彻底干净,各个环节配合紧凑合理,并且周而复始地完成 好一个一个的序列化的冲程,才能正常运转,发挥充足而不间断的动力作用。

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教育,也如同机器运转,教育的内容、目标、方式方法也一定要序列化。这是因为:①从品德教育工作内容和要求目标看,学生年龄有大小,年级有高低,教育的内容也应各有侧重,深浅不同,存在着内容目标的延伸性和展宽性,以及一致性和连贯性。因此,只有科学地、有计划地在不同阶段对学生进行各有侧重的教育内容,并采用适合学生、行为特点的方式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②从学生思想形成的内容矛盾斗争与转化过程看,思想品质由“知、情、意、行”四方面构成。其中认知是品质行为和意志自觉性的基础;情感是个体自身的思想感受,是行为转变的催化剂;意志是行为实践的内在动力;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正是我们教育的目的、结果。这四方面的因素在道德品质形成中相互影响、制约 、转化,具有渐进性和层次性。因此,小学生的品德养成教育,决非朝夕之功可奏效,必须在科学严密的统一计划指导下,使各个工作环节紧密配合,环环相扣,并持之以恒,长抓不懈,才能收到实效。也只有在科学有序、循序渐进的教育过程中,才能让学生像质量过硬的内燃机一样,在每个“四冲程”的循环运转过程中,“吸”:吸纳接受成长中的新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崇尚“真、善、美”,明确是非观;“压”:通过情感催化,提高认知力,增强自控力,凝聚意志力,形成抵抗力,自觉健康成长;“爆”:增强行为自觉性,把美好情感和崇尚的优良品质变为自觉行动,从日常点滴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排”:在不断更新进步中改正错误认识,摒弃不良习惯,抵制各方面的不良影响,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不断完善自我,茁壮成长。

除了德育工作计划的统一性和序列化,我在进行每项德育教育工作过程中,也采用“四冲程”式的序列化工作方法,即:A、动之以情――B、晓之以理――C、导之以行――D、成之以果。

(1)动之以情:在做任何一项内容的教育工作时,教师首先要对学生倾注一片爱心。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满腔热情地教育学生。教师从真诚关心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出发,对学生每一点进步的由衷欣喜和赞许,对某些不足的真切着急和帮助,会让学生更加信任你,亲近你。用爱心筑就的和谐师生关系,一定会使教育的效果事半功倍。其次,对德育的每项教育内容,要想让学生乐于接受,老师首先要感悟它、重视它。用自己的激情去感染学生。例如:我在进行尊敬和爱护国旗的教育时,首先动情地向学生介绍国旗的设计过程和象征意义,讲述天安门国旗班战士护卫国旗的故事,讲革命先烈江姐在狱中乡红旗的悲壮一幕。我和学生都被这些故事感动得热泪盈眶,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国旗是伟大祖国的象征。从此每个学生都能做到庄重严肃地参加升旗仪式,随时随处爱护着国旗。

(2)晓之以理:任何一种道德现象,只有让学生对它形成了正确的认知和理解后,才有可能内化为情感意志,外化为行为习惯。所以我们在对学生提出一种行为规范化的要求时,总要做到的说理工作。如在进行安全卫生教育时,我先给学生介绍了一段名言,即:如果说人的健康是“1”,后边各个“0”填上去,人生价值就以“10、100、1000、10000”的等级增长。但如果没有了健康的“1”,其它的“0”再多也还是等于“0”。让学生充分认识安全、卫生的重要性,严格按照行为规范,时时处处搞好自己的安全卫生。

(3)导之以行:要使学生自觉地用所学的道德认知去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光靠课堂的空口说教是不行的。必须有计划地引导行为训练。各项行为训练要设想周密,要求具体,突出严、细,落实到实处。如引导学生在不同情况下正确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先在课堂中师生互动,规范运用,再延伸到课间、校内,再推及到家庭、社会。设文明岗,立检查评比制度,促使每个学生时时处处讲文明礼仪。在各项道德言行的训练培养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师范表率作用。俗话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充分说明了隐性教育的重要性。教师的率先垂范,一言一行,时时熏陶、感染着学生,是对学生最好的教育。在班级劳动卫生活动中,我与学生齐动手,不避脏累,手把手教学生怎样除草、拖地、擦玻璃。不用几次,以后的值日生都能认真负责,不留死用,把教室内外整理的井井有条。

(4)成之以果: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非一日之功,各项教育目标一定要从持之以恒,讲求实效出发。教育过程中适当引进竞争机制,对安全守纪、文明礼貌、劳动卫生等内容细化要求,进行班、组、个人的定期检查、评比活动,这符合少年儿童好胜的特点,有利他们进取心的发挥,从而对行为习惯产生积极的导向、制约作用。再如我针对独生子女动手能力差,不善做家务的弱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规定了必须学会的劳动项目,让学生在教师和家长的指导下训练,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过一段时间并组织竞赛评比,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锻炼了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

(5)要想巩固和提高道德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成效,我们还应着眼社会与学校教育的结合,形成教育合力,齐抓共管。发挥好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密切关注社会上形形的人和事对学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因势利导,让学生明是非,辨美丑,在不断影响吸纳和接受有益道德营养、规范良好言行,抵制和摒弃不良习性的持续过程中,健康茁壮成长。

第2篇

一、完善养成教育有着客观的现实原因

(一)在中小学养成教育中欠缺系统的、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心理健康教育课重视程度不够。表现在一些学校擅自取消或减少心理健康教育课,一切为数理化让路。影响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健康的心理。带来养成教育的效果不遂人愿,比如:中学生"恶作剧"、"踹门"等损坏公物等较为常见的不良行为,一般是由"搞笑"、"发泄不满或表现胆量与能力"的心理所致。这种不健康心理下是不可能形成爱护公物,关爱他人的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再如:现在的独生子女由于家庭的溺爱等原因自我意识强,学习不好怪父母没给一个好脑袋,怪家长没送自己去一个好学校,怪老师的教学方法不适应,看不起他等等,我们不排斥有教师、家长的因素,只是学生过多的对他人责怪,而不是从自身学习态度、目标、方法、习惯等方面找原因。这种不健康的心理必然导致对自己失去信心。

(二)养成教育的放松,缺乏一贯制实施。名人刘芳说过:习惯的养成靠坚持,坚持就有习惯,给学生一个机会,学生还你一个惊喜。我们缺少惊喜其根本原因是缺乏坚持。斯托达德说:"做一切事情都应尽力而为,半途而废永远不行。"相当一部分学校和教师未能将养成教育认真坚持下去有诸多因素造成:

1.现在的教育教学评价机制导致的。各级教育部门考评教师和学校的重要指标就是看考试的成绩和升学率,社会各界也只关注学校升学率和学生成绩。这样的评价机制导致教师、学校重智育轻德育,多课业辅导,少养成教育训练和活动,使一些学生学习成绩是在教师强压手段之下,不自觉被动中获得,一旦放松成绩直线下降。

2.漫长的养成教育之路和挫折,使一些学校教师放松坚持养成教育计划的实施。人的养成教育过程很漫长,也很难。从幼儿开始小学、中学一遍一遍反反复复说教感化、训练和活动,对于差生有时效果令人失望,如果性格修养不过硬,情绪激动之下,过激的语言和过激的教育手段会给学校和教师带来一票的否定,这使得一些教师和学校放松养成教育。当然不能排斥教师的修养度也会对养成教育造成影响。

(三)学校养成教育欠缺从师生每个人做起,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比如:课间休息时,教学楼内咚咚踹门声响个不停,一些教师和学生就是没听见,我们不排除专注备课和写作业的可能,也不排除习惯了这种声音以及认为是班主任的事的可能。养成教育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来完善。

二、完善养成教育的措施

(一)提高学校全体教师的素质,从我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言教是养成教育的基础,身教是养成教育的关键,请教是养成教育的纽带。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而教书的目的是为了育人,只管教书不管育人的教师不是合格的教师。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首要的任务就是学会做人即养成教育。在养成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本身的思想素质和行为在养成教育中尤为重要。因为己不正焉能正人。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师良好的品格是一颗种子,他一旦洒在学生的心里,就会绽放灿烂的花朵,对学生一生都可能产生深刻的影响"。由此,提高教师素质,从思想上把一切为了学生作为我们教育和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切不可忽视从小事做起,以身作责,身先垂范。谋求以高尚的品德引领学生,以丰富的知识提升学生智慧,以细微的行动带动和感染学生。从而在教育和示范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品德和价值,实现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二)国家、政府改革教育、教学评价机制的现状。我们的教育方针是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提倡全面发展提升能力,所以,对于教师、学校考评实施全面考核制度,提升德育考评的地位和比重,真正体现德育为首,智育中心,体、美、劳等不可忽视全面发展。

第3篇

【中图分类号】G346【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1326-3587(2011)11-0063-01

近年来,重视养成教育,把养成教育与日常行为教育、思想品德、各种活动相结合。从实际出发,遵循养成教育规律,注重对学生进行基础文明行为的指导与训练,加强养成教育的目标化、系列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研究和实施,取得了较好的实效。

一、加强领导,统一认识,制定实施计划

我们坚定地认为:文明礼貌是做人的关键,行为规范是道德的基础。实施养成教育,是完善人格、造就人才的重要途径。学校领导十分重视养成教育,把它列为学校工作的一项重要议程,组织全校教师学习、讨论,统一认识,确定教育目标,分阶段分布骤制定实施计划,确定养成教育在教学工作中的位置。组织领导方面,学校成立“养成教育领导小组”,校长亲自任组长,教导负责检查,督促养成教育在道行中实施的情况,由各班主任组成精干的队伍,根据各年级的教材要求,每个人确定一个养成教育教学项目,训练时间、地点、活动计划,由领导小组检查落实,定期总结交流,学习有关养成教育教学方法,明白养成教育法规,理论依据,提高对实施养成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确定在实施过程遇到的问题,提出修改意见,讨论实际问题,明白自己的职责。

二、讲究方法,抓点带面,提高训练效果

1、德养并重,陶冶情操。为了更好地使养成教育渗透于品德教育之中,我们始终坚持以品德教育为主线,以学科教育为中心,以知识技能传授为基础,把养成教育与德育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养成教育有其深刻的思想内涵,我们注意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其中包含的思想性,欣赏鲜明的艺术性,使学生在欢歌笑语中感受美,在庄严肃穆的深刻中挖掘美,在催人泪下的情感中理解美,在无声的奉献中享受美。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所强调的都是从小培养做人的重要性,“升国旗,唱国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倡“学雷锋,树新风”,反映了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通过养成教育教学,使学生心灵得以净化,精神得到升华。

2、抓点带面,提高实效。在讲究养成教育教学技巧,大面积、大范围地进行养成教学的同时,注重开展第二课堂,突出特点,培养兴趣,内外结合,分散实施。如根据学生不同特点与爱好,开设了文明礼貌、清洁卫生、勤劳俭朴、爱护公物、见义勇为等专题活动,利用早读课、班级活动课,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以“五爱”教育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学生自发地组织了“红领巾广播”、“黑板报设计组”、“献爱心捐资箱”、“德育基地活动”、“美化绿化兴趣小组”等项目。通过养成教育在导行中的实施,在家庭、社会、学校都受到较大的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了保障。

三、形成教育、强化管理、促进全面发展

教育儿童懂得做人的道德和怎样做人,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爱好,从学生的认识规律出发,通过多种途径,创造性地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形成制度,每日值日教师与值日生负责检查三项评比情况,同时登记好人好事,每周评选优胜班级一名,进行表彰授予“优胜班级”流动旗一面,每个月都开展一个传统活动,总结经验、讨论、研究问题。教师经常进行家访,以家庭教育为支柱。成立学生家长委员会,沟通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强化家长的参与意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训练、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的能力大大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优化养成教育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和接班人。

第4篇

一、加强大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是新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道德素质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前途与发展。随着国际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西方文化的不断冲击,加之独生子女养成失位,使得当代高校青年学生行为失位现象严重,心理问题层出不穷,自杀、盲目恋爱、拜金主义等等,都是由于养成教育的长期缺失造成的人格缺失、理想缺失、信仰缺失。特别是目前,“90后”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主体,他们成长于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容易受到市场经济对文明与道德带来的负面影响,如何加强“90后”大学生的养成教育已成为高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大学生养成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一)大学生养成教育现状

大学生养成教育的总体现象是健康的,但还是存在很多不容乐观的情况,往往陷入“讲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困境,大学校园内偷盗诈骗、打架斗殴、打牌赌博、上网成瘾、乱扔垃圾、破坏公物、损人利己、铺张浪费、厌学逃学等不良现象层出不穷。在价值观念上也存在许多误区,如用物质追求取代精神追求,用竞争取代协作,用等价交换取代奉献精神,用个人主义取代集体主义等等。

(二)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一是部分高校对大学生养成教育工作的认识不到位。养成教育工作往往只是停留在开会、布置工作等形式上,而没有真正使养成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学生管理的全过程。二是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大。随着大学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等原因,容易引发一些心理和社会问题,这也为养成教育的实施加大了难度。三是大学生养成教育的整合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一方面高校内部的养成教育资源缺乏整合,各高校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程育人的工作机制还有待于健全。

三、加强大学生养成教育应采取的措施及途径

作为直接为社会培养和提供人才的摇篮的高校,它向社会输出的必须是德才兼备的人才。因此,加强大学生养成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针对目前高校大学生的思想现状,加强大学生养成教育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注重系统培养、自我完善

经常开展大学生养成教育活动,引导他们实事求是地看待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事情,着眼于社会的发展主流,使大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判断道德问题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一方面要培养学生自尊、自重、自立、自爱、自强不息的精神,提高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体验主人翁的自豪感。这样就能比较有效的促进大学生对人生价值的肯定,对崇高品质和人格的渴求;另一方面,要教育学生通过学习和活动自主寻找自身道德品质的恶源,帮助他们确立有效克服自身缺点的方式和方法,让他们感到自己有能力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不能事事必躬,包办代替。

(二)不断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注重搭建平台、实践培养

校园文化活动是高等学校实施养成教育的重要载体。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探讨怎样激发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和浓厚兴趣,并在活动中达到引导、教育学生塑造其高尚品德的目的,这是高等学校实施养成教育需要深入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要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品德教育环境,激发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可以为大学生认识和了解社会,并从社会中学习提供窗口,为大学生增强实践能力、树立创新意识、养成合作与团队精神提供机会和条件。要组织开展好诸如青年志愿者、社会调查、实验设计或利用假期组织大学生深入基层等社会实践活动,使养成教育课迈出校门,走向社会,让大学生真正同社会、同外界接触,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并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力。

(三)坚持多渠道教育有机结合,注重整体实施、协同推进

在大学生养成教育中,要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有机结合起来,优化德育养成环境,实现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一体化,有效地进行协调,形成一股合力,把大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人格健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作为“三位一体”的连续教育,这是现代德育发展的一种必然,也是养成教育实现的一条重要途径。要通过利用网络技术手段监控入口,净化网络环境,制裁网上非法行为,引导广大学生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校园网络文化活动,把养成教育工作做到实处。

第5篇

关键词:中学生;好习惯养成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4-316-01

好习惯养成教育是关系青少年一生发展的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基础工程。通过养成良好的习惯,可以使学生懂得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和如何思维。

一、当前中学生心理及思想状况

目前多数中学生心理是健康乐观的,乐于帮助同学,热心参加集体活动等,这些较好的行为表现反映出中学生品德思想的大趋势是良好的。然而,在相当一部分中学生中也存在诸如心理上、学习上、生活上的不良行为,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有很多中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一定要讲排场、摆阔气,不珍惜父母的血汗钱,不够勤俭节约。经常跟身边同学攀比物质水平,做出不必要的浪费,这种心理是不利于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的。

2、由于各方面社会原因,致使现在的中学生很多都以自己为中心,缺乏集体主义精神,不懂得分享和包容,甚至会与人发生冲突,在学校或班级组织的集体活动中,很多学生缺乏应有的热情,表现得非常麻木和淡漠,为了不影响自己的学业,不积极参加班集体活动,缺乏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

3、处于学习关键阶段中的中学生,因为法律方面的意识比较缺乏,自身缺乏自我约束能力,早恋、逃课、打架等情况时常发生,成为不得不重视的教育问题。

二、好习惯养成教育应坚持的“四项原则”

1、坚持基础性原则。好习惯养成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基础,是为了学生一生发展奠定思想基础,即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抓养成教育,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社会实际出发,从每一件小事出发,从日常的行为习惯开始,到关注社会,到有社会责任感逐步推进。

2、坚持整体性原则。好习惯养成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各个方面。关注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应把学生看成各具特色的、有其自身成长逻辑的活的主体,及时加以引导和鼓励.给他们更多的信心和力量。

3、坚持针对性原则。养成教育要针对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及时加以纠正,我们的教育教学要取材源于学生生活,教师要教育学生抵制不良诱惑,改正不良行为习惯,引导学生形成和发展健康的良好习惯。

4、坚持实效性原则。行为习惯养成重在效果,要不断总结和提高。采取多种方法落实养成教育。

三、好习惯养成“三位”一体从点滴抓起

育人,并不是说在学校一个样,回到家却是另一个样。为了让好习惯养成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必须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一学生一家长”三位一体的好习惯养成教育体系。

1、学校教育。

好习惯养成需要长期的、反复的坚持,让学生由原来的“不好习惯”变成“好习惯”。对于我们教师而言,我们要做到两点。

(1)示范作用。很多学生不良习惯的养成是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其实老师在学生眼中的一言一行也会影响学生的习惯养成,因此,作为老师,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去养成良好的习惯,更要以身作则。比如,很多老师喜欢写潦草字、简体字,而很多学生在课堂中也会产生无意模仿,导致在写字过程中,不能写规范字。还有些老师穿着不得体,有些男教师喜欢把外套敞开着,学生也模仿,不拉外套的拉链,把衣服敞开着。这样类似的例子很多,但凡要求学生做到的,我们老师必须做到。因此,老师必须养成应有的良好习惯,在学生面前更要严格要求自己,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为了学生的习惯养成。

(2)督促效果。习惯的养成需要反复性、持久性,中学生的自控力相对薄弱,习惯的养成必须要在老师和家长的长期督促下养成,采用常检查、常勉励,用约束性来提升学生对坏习惯的敏感度,从而提升学生的习惯养成。除此,我们还要为学生创设养成良好习惯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比如,整个校园都非常干净、美观,个别卫生习惯不好的同学也会潜意识地提升自己卫生习惯;如果教室的自习课非常安静,爱说话干扰他人学生的同学也会自觉遵守自习课的课堂纪律。多种方法来渲染、促成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在此,老师必须做个有心人,用我们的恒心和爱心促使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2、家庭教育。

形成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培养互相关怀的家庭关系,转变家庭教育观念,增强家庭教育的方式的科学性对中学生好习惯的养成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有利于促进中学生心理素质和思想品德的发展与提高,家庭氛围对中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父母应当树立自己在孩子面前的良好形象,努力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家庭氛围,家庭成员之间和睦相处,积极加强与孩子的交流与沟通,父母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真正能够和孩子做朋友,敞开心扉,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对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不容忽视,至关重要。

第6篇

2007年九月,沐浴着铁岭市教育年的春风,承载着清河区区委、区政府的厚爱,我们第一小学于开学前喜迁新居。崭新的校舍、全新的领导班子、几校合一的新成员,打造了一所由24个教学班构成的新的第一小学。继承原一小的光荣传统,我们将学校特色定位于养成教育,把“养成良好习惯,成就幸福人生”的校训牌匾挂在教学楼前醒目的位置。因为我们深知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形成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础。为此,几年来,我校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注重实效”的育人观念,以《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为依托,以“养成良好习惯,成就幸福人生”为载体,强化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着力推进“养成教育特色校”建设,努力构建更加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育人氛围,提高了德育工作实效,促进了学生发展,收到了一定效果。

一、树立养成教育人人有责观念,构建全员育人的管理机制

1.建立组织领导机构。成立了由校长陈红任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德育处领导及值周生组成考核小组,每天对学校养成教育工作进行督促检查,考核评比,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反馈。

2.明确养成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德育是学校管理的首要任务,是实施素质教育,实现教育目标,提升学校内涵质量的重要保障。为使德育内容更加丰富,我们在工作中主要把握“三个重点”。一是重点开展弘扬民族精神教育。确定民族精神教育活动月,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民族精神教育的重大意义,将其内化为学生的行为准则和精神品质。二是重点开展诚信教育。培养学生诚实待人、诚信为人、诚肯做人。三是重点开展养成教育。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小学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清河区第一小学养成教育实施方案》,完善师生值周检查制度,实行日检查、周评比、月总结,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建立一支作风正派、思想过硬、业务精良、方法先进、率先垂范、为人师表的教师队伍,每学期开学初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法律法规,撰写学习心得体会、师德案例和教育反思,引领教师树立服务意识、质量意识、法规意识,鼓励教师争做教书育人的楷模、教育事业的典范。

4、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突出做好学科养成教育渗透。充分利用各科的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卫生习惯、学习习惯等方面的教育。

二、打造艺术化育人环境,营建快乐和谐育人文化

“山之妙在峰回路转,水之妙在风起波生”。教育行为之妙在赏心,学校环境建设之妙在悦目。清河区第一小学在校园结构布局上,按照人文化、生态化的构想,处处体现校园环境的艺术化。学校铁艺围墙、方砖操场、塑胶跑道、人造草坪足球场、自动化大门、现代化教学楼、学生水冲厕所等在建校时就围绕着整体设计的原则,追求和谐,融教育性与美感于一体。写在教学楼二楼阳台上的校训醒目耀眼;教学楼楼门两侧的办学目标、校风、学风等一目了然。通过校训、校风等标语造型设计透射出独特的校园感染力,体现学校的精神风貌。校园净化、绿化,通过开展“每人一棵树,我与小树共成长”的活动和关系单位的帮助,我校于07年秋开辟了桃李园,栽种了环校人中杨和垂柳,为师生营造赏心悦目的氛围,并使之与优美动听的音乐相配合,使学生在优雅的视听环境中耳濡目染,使高尚的品德和艺术修养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教学楼正厅悬挂着教育方针;楼道的两旁有提示学生遵守纪律、保护环境、轻声慢走等警示牌。走廊墙壁围绕校训“养成良好习惯 成就幸福人生”张贴了“老师的话”,让学生在亲切的感觉中感悟好习惯的重要。在各班教室外的墙壁上展示学生的书画作品,启迪学生美好心灵,促进学生健康、自主、和谐地发展。教室布置窗明几净,有班风、国旗。桌椅横竖成线,窗台有花,“班级风采”板报图文并茂。成立校园广播站,发挥广播系统的作用,让校园成为欣赏艺术的殿堂,愉悦学生心灵,提高美的感受和艺术修养。课外活动规范化,通过学生艺术节等各种活动丰富学生文化生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上好艺术教育活动课,通过绘画、手工、器乐、舞蹈、合唱等课外活动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审美能力。

三、畅通课堂教学主渠道,拓展课程资源大世界

课堂是教书育人的主渠道,我们着重在课堂上下工夫,培养学生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办事要讲究效率,学习也是一样。学生学习的主要时间在课堂上,而利用好课堂40分钟就显得尤其重要。认真听讲,注意力集中,积极思考是提高学习效率、成绩优异的必备条件。为了让整个班级在课堂上形成一种争先恐后,积极发言的良好氛围,积极做好班级干部和头20名同学的思想工作,让他们起好的带头作用。

课堂教学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渠道,更是拓展教学资源的主要途径,只要你细心,在现行小学教材中,到处可以找到德育的切入点。而学校开设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课程对孩子的良好品德和习惯直接起到了导航的作用。我们学校在充分利用这些教材的同时,还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自编了校本教材《小学生礼仪规范细则》、《小学生要养成的良好习惯》、《乡韵》、《弟子规》,把它们作为学生的必修课之一,并要求教师认真备课、上课、学校定期抽查。由于校本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贴近,受到学生们的欢迎。孩子们的书包里时刻装着这些书,除了在校本课上学习外,他们还利用课余或自习时间翻阅,用以对照自己的言行,规范自己的品德和习惯。

第7篇

关键词 养成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 培养途径

1 问题的提出

教育是提高公民行为和道德素质的重要阵地。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从小学老师到大学教授,他们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我国自古有“养成”之认识,孟子在他的教学论点里就一再强调“以善养人”: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什么是养成教育?狭义上它是指人的起码道德意识和生活习惯的养成,在广义上指人的思想素质、思想品质、心理素质、行为习惯、生存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的教育与养成。

根据我国《公民道德教育实施纲要》,养成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在学校内开展行为规范教育,着力于培养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目前,国内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对于学生的养成教育认识不足,着力实施养成教育的学校也比较少。但是由此暴露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一些思想道德问题确实比较突出。因此,本研究为了解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养成教育现状,以医药学校2009、2010级学生为对象,调查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对养成教育的认识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实践行为,同时也包括教师对其所做的评价。

2 养成教育现状调查和分析

2.1 学生对养成教育的认识

我们首先调查了在校医药学校2009、2010级学生为对象对养成教育内容的了解情况,学生认为礼貌、礼仪,良好的校风、学风,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良好的行为规范都是养成教育的一部分,在调查中选择了“其他”项的学生认为思想品德、素质教育和精神风貌也属于养成教育的范畴。可见,学生对养成教育所要求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要求具有全面的认识,但仍有一部分同学对其认识模糊不清。

我们认为,学生在进入中等职业学校之前已接受了中小学教育的熏陶,他们对养成教育的内容具有基本的认识和了解。没有这方面认知的学生,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对养成教育的概念不甚了解;另一方面也可能表现了学生对在中小学所接受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教育的忽视。

2.2 学生的行为、作风及表现

我们接着考察了养成教育在实践中的实施情况。我们调查并分析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日常行为中的作风以及表现,包括人际交往、仪表和仪态、课余活动等方面。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人际交往方面的情况。大部分学生在碰见熟人时都能主动地打招呼,可见大部分学生在交往中具有主动性,调查显示也有一小部分学生从不与人打招呼,除了反映这些学生缺乏交往主动性以外,可能还隐含了更深层次的问题,比如与他人关系不善,或者可能是此学生因某些问题而引起了自我封闭的倾向。平时和人发生冲突时只有一半学生会主动道歉,可见面子问题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所看重的,只是他们更多地站在自我的立场上看问题,缺少一定的人际交往技巧。

对仪表和仪态方面的调查。我们也对学生遵守学校和社会行为规范的情况进行调查,绝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注重仪表和仪态,自觉遵守公共秩序,不穿着拖鞋上课和任意外出,反应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更愿意以符合学生身份的形象出现在公共场合。

对课余活动内容方面的调查。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把时间大都花在了上网和睡觉方面,而看书、参加社团活动、社会兼职的人数比例相对要少。可见学生从事休息活动的时间要多于学习的活动时间;从事个人活动的时间多于社会活动的时间。即将面临社会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没有抓紧时间充电,而更多的是在消磨时间,这种消极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态度是不正常的。

另外,我们也对遵守学校课堂纪律方面进行了调查,在学生中所做的调查显示:有将近55%的学生早上偶尔会在课室里吃早餐,只有大约10%的学生从来没有过这种行为;70%的学生会有偶尔在课堂上小声说话或者发短信的记录;有过半数同学不能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将近30%说自己的作业几乎都是抄的。但是,遇到不喜欢的课时会无故请假或者旷课的学生不足5%,说明学生虽然不大注意遵守课堂纪律和自觉完成学习任务,但并不随意放弃学习的机会,具有学习知识的欲求。

2.3 教师对学生的看法

另一方面,我们也对教师对学生的看法进行了调查。调查表明:10%的教师对本校的学生表示很满意,30%的教师对本校的学生表示较满意, 32%的教师对本校的学生态度为一般,而20%的教师对本校的学生表示不满意。在此前提下,我们对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和日常行为的印象以及教师所认为的属于违反课堂纪律现象进行了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对学生学习态度的看法同教师对学生的满意程度的百分比具有一致性。我们知道,学生课堂上的表现仍然是教师衡量学生学习态度的一个标准,对于迟到、旷课、吃东西、接电话等现象教师是难以忍受的,可见,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比中小学教师更为复杂。可以看出教师对学生的文明礼貌和综合素质具有较高的评价。结合教师对学生的满意情况,我们认为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除了课堂纪律的表现以外,还包括其他的内容,比如其个性或者人格特征、行为处事等。对于即将踏入社会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而言,这种评价更全面、更客观。

2.4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自我评价

我们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评价的调查结果表示:90%的学生认为自己诚实有信,60%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已经养成了积极进取、有责任心、热心助人、吃苦耐劳的优良品德。从中可以看出,学生的希望不仅仅是取得好的学习成绩,也包括锻炼出优良的品质和品德。而诚实有信、有责任心等都是当今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所重视和追求的品质修养。

但结合学生课余时间的表现来看,我们对学生将如何锻炼以及表现这些优良品质的问题表示担心,同时认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养成教育的认知和行为两方面具有观念上的差异。相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应更加自主的学习群体,但实际上这种自主性并没有发挥出来,不少学生在放下中小学繁重的学习任务之后,在中等职业学校校园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里学习比较消极。从学习行为来看,在中小学所接受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观念并没有顺利地在他们身上表现出来,中小学生的养成教育和学生的养成教育之间似乎出现了断层的现象。

总之,可能由于受中小学时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养成教育存在着重理论、轻能力的现象。就以上调查表明,具有以下几个问题:

(1)知道的多,思考的少。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对养成教育的内容具有基本的认识,但是很少思考养成教育存在的意义,以及它与自身的关系;(2)应付的多,自我约束的少。比如他们虽然知道旷课或者讲小话是课堂违纪行为,但是并没有主动地约束自己的行为;(3)具有正确的自我认识,但缺乏向上的精神的动力和实际行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注意到所应该具备的形象和穿着,他们具有对优良品质的追求,但是他们实际的行为是消极的;(4)缺乏科学的指导。调查显示学生具有自我认知的欲望,但缺乏客观性和可操作性,虽然教育者对学生具有更全面的评价标准,但并没有把这种标准具体化,作为指导学生行动的指南。

3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养成教育培养途径的建议

3.1 形成完善的养成教育规范

前面已经提到中专生经过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之后,已经基本了解正确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内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养成教育应该在这个基础上完善自身体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征选择恰当的教育措施和制度,比如对一二年级的养成教育采用严格的纪律约束,重在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良好的素质和道德;毕业生建立导师制,对学生的生涯规划和就业进行指导。各年级抓住重点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形成可操作性的养成教育制度和规范,并将其构成一个完善的整体。

3.2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也认识到教育不但需要认识,更需要认同。如何使得养成教育得到认同,从学生的角度上看,改变学生消极的学习态度是养成教育得以有效进行的前提。只有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认识到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需要完成的任务以及应该承担的责任,才能使养成教育的内容自觉内化,使制度和规范的实施起到实际的效果;从学校的角度看,根据养成教育的渗透性、现实性特征,学校需要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改变消极的态度,锻炼坚强的意志力,形成良性的循环。同时学校要将各种措施结合起来,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才能使各种养成教育之措施才不至于空谈。

3.3 提供正确的引导,培养自我引导之能力

第8篇

养成教育主要是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它是以各种活动为载体,学生在活动中吸取教训,从而在生活中自觉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随着社会的发展,各方面信息多渠道、多极化的日夜变化。面对新的形式,学生的养成教育出现了新问题:多数家庭比较富裕,孩子身在福中不知福,随便花钱吃零食,挑吃挑穿,加上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为保证学生学习,不让孩子做任何家务,孩子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怕苦怕累的不良习惯。面对养成教育的新问题,沿用过去的老思想、老办法已经难以解决传授知识和学生德育养成之间的矛盾冲突。如何解决这一实际问题呢?

一、定目标、严要求,逐步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养成教育是一个长期逐步提高的过程。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形成的,它是一个知、情、意、行相互转化、相互助进的过程。因此,养成教育应根据小学教育和儿童特点,按照全面性、可行性、适用性、循序渐进性、差异性的原则,针对学生现状提出“五项教育目标”和“七会六不五节约”。五项目标:知道勤劳俭朴与个人、社会、家庭的关系;组织趣味劳动,养成爱劳动的习惯;爱惜粮食,珍惜各种用品;衣食俭朴,作风正派;温和、忍让、礼貌待人。七会六不五节约:七会:会保持个人卫生,会自己收拾房间,会洗自己的东西,会扫地清理垃圾,会上街买菜购物,会下厨煮饭,会整理书包;不挑吃穿,不乱花钱,不吃零食,不比阔气,不打架骂人,不进网吧;节约一粒米,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度电,节约一张纸,节约一支笔。逐步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二、通过学科教学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学科教学是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训练的主要阵地。充分利用品德课对学生进行继承教育;利用语文课教育学生搞好自身劳动,用语文美育内涵加强学生节约、艰辛、俭朴、抗腐等思想教育;利用数学课教育学生不乱撕乱扔,爱护学习用品的良好习惯;利用科学课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动手制作的能力等。

三、采用多种形式的活动,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训练

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是一个多次重复出现的过程。因此,它需要多重刺激反复训练。可结合社会、学校、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发挥学生主体意识,反复进行行为习惯训练。(1)根据学生特点开展“五节约”、“比一比”、“赛一赛”、“爱劳动我第一”等活动。结合班级实际,教师“讲一讲”,学生“说一说”勤劳俭朴的故事。主题班会进行“为什么要节约水电”的讨论会,举行各式各样的劳动大赛,如钉扣子、穿鞋、煮饭等竞赛活动。(2)手拉手,校村联谊。组织学生到农村考察,参观农民种地,让学生从实际观察中理解“粒粒皆辛苦”。通过“手拉手”让学生与农民对话,了解农村生活的艰辛,从而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3)学校、家庭相互促进,相互配合。学校通过家访、家长会、电话联系等手段,向家长宣传德育教育的目的、意义、教育方式等,让家长积极配合,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礼貌语言”的训练。

四、充分发挥激励作用,使养成教育活动有生气

建立个人评价、班级评价、学校评价、社会评价等多种评价的形式,让全体教师、学生、家长都来参加评价。个人评价采用先自评,再组评,最后教师评价的方法,评出每期的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少先队员等。为了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学校可专门设立进步奖。对班集体评价采用先由班级自评,再由教师评,最后由学校行政评定的方法,评出“文明班集体”“优秀班集体”并设立流动红旗奖。这样能激励学生的上进心、好胜心,使养成教育活动富有生气。

新时期的养成教育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既要教育学生做勤劳、孝顺、忍让等传统美德的人,又要让他们成为一个有效益与竞争、开放与创新、民主与法制等观念的现代人。这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结合实际,坚持以德为先,坚持对“养成教育”进行长期探索、改进和创新。

第9篇

一、强调校规制订班规。规范养成教育

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应以学生的认知特点为出发点,按照先人为主的规律。可以把开学的第一周定为养成教育宣传周,第一节课为养成教育课,制订班规,如:上下楼梯靠右走,不在校园内奔跑、追逐。按要求做好课前准备,上课积极参与讨论,作业不欠账,班级建立图书角,课余时间多看课外书籍,拓宽知识面等。让学生明确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如何做,使他们更清楚地知道什么对,什么不对。

二、构建德育网络。保障养成教育

学校德育工作应以素质教育为价值取向,寻找提高学生道德素质的规律,学校自身要实施多渠道、全方位的教育途径对学生进行教育。可以说学校是养成教育的主阵地,家庭是养成教育的第一课堂,社会是养成教育的熔炉。在养成教育中,我们要“三教合一”,即:学校一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德育工作网络。学校各学科要渗透养成教育,做到“事事在育人,时时在育人,人人在育人”,要求各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加强横向联系,形成教育的合力。

1.学校一家庭相结合。我们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等形式,使家庭与学校形成合力,增强教育效果,每一所学校、每一个班级的学生都来自不同的家庭,受到不同环境的影响。正如小学教育学所说:“因为家庭是儿童首先接受教育和影响的地方,家长是孩子接触最多最亲近的人和第一位教师”,家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儿童的成长,凡是家庭教育抓得紧、抓的好,孩子受到良好教育的,在学校里接受教育就比较快,相反就比较困难,进行的比较慢,甚至有的还会变坏。如:在一次教育学生时,我问你为什么没完成作业?学生说:“我们家昨天下午爸爸、妈妈和几个人在家打麻将,也不做饭,让我出去玩,我说我作业没做,爸爸说不要紧,这次我给你放假,就一次作业没做,没什么了不起的,作业吗,在课堂上听懂了就行,我小时候就不做作业,考试一样能考好成绩。”

这种现象在我们学校每个班级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大部分教师颇感头疼,对他们产生厌恶或放宽尺度的方法来对待,这样下去将会更严重地挫伤这部分学生的健康成长,甚至将来会给我们的社会输送一批不合格的人才。因此,我们应当对这部分学生加强养成教育,开办家长学校,每年至少上两次课,共同研讨教育子女的方法,以提高家长的文化知识、行为习惯、道德品质、思想观念等方面的素质,同时利用家校联系卡做好家校沟通工程。班主任和学科教师平时还要和家长联系,摸清学生校外的思想状况和行为习惯。

2.学校―社会相结合。我们请有关领导,模范人物到学校做报告,开展帮教活动,抓好共建活动,聘请校外辅导员做法律知识讲座和交通安全教育,开展法律和安全教育,让学生逐步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在校争做好学生,在家争做好孩子,在社会上争做好公民。学校多组织学生到社会上去参观、去实践、去体验,使学生在实际体验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以身作则。引领养成教育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永远是教师的主题,教师的每一个行动都是给学生无言的教育。学校的全体教师都应注意学生的养成教育,教师应为人师表,言谈举止,衣食住行,都应给学生做出表率。另外,教师要关心体贴生活习惯,特别是学习习惯不良的学生,找原因,从源头上下工夫。现在。许多学生卫生习惯差,果皮、纸屑随手乱丢,操场上、教室里随处可见垃圾,可同学们却视而不见,我们严厉批评、惩罚也是只能改变一天两天,时间长了又会重犯,因为他们意识上还得不到改变。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先组织班会展开讨论,使学生在认识上有所转变,但许多学生道理都懂,行动上都难以改变,于是我们应从自身出发,以身作则。平时,如果我们教师走进学校、教室,亲自把一些垃圾、废纸扔到垃圾桶里,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爱护环境的重要,有时老师一个眼神,学生就会马上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很快改正。

四、积极组织培训。强化养成教育

我们经常利用红领巾广播站、班会、队会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培训,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和有关的社会常识、法律常识教育,着重培养和训练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使学生心中有祖国,心中有人民,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培养学生自己管理自己,乐于帮助别人,自觉为集体服务和辨别是非的能力。通过培训让学生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不向困难低头,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

第10篇

[关键词]大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对于人才的培养和教育有了更高的要求,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已由应试教育逐步转向素质教育,这是以提高人才素质作为重要内容和目的的教育,是一种更加注重人才人文精神的养成和提高,重视人才人格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也就是说更加重视使大学生学会“做人”的教育理念。

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对养成教育有了更深的认识。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抓好养成教育,小而言之,对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大而言之,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促进国家的繁荣富强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大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所必须重视的一个课题。

一、当前大学生养成教育的现状

首先,当代大学生普遍是独生子女,存在着许多人格缺陷。如缺乏生活阅历,生活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心理表现不成熟,缺乏坚韧不拔的意志;任性,我行我素,不顾其他人的感受;自私偏狭,难于与人交往,难于适应集体生活。

其次,当代大学生普遍缺乏文明的学习习惯,学习自觉性差。具体表现为: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思想不统一,缺乏自信心,存在悲观情绪、沉沦情绪,学习和生活都存在着麻木状态;体现在学习过程中表现为:学习缺乏主动性、刻苦精神、钻研精神,学习纪律涣散;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表现为:学习基础差,学习没兴趣,有的缺课、逃课,对课程学习缺乏热情。学习习惯差表现为:缺乏自主学习意识,上课看闲书,说闲话,玩手机短信,课后玩电脑游戏等。

第三,当代大学生普遍缺乏文明的生活习惯,生活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不强。具体表现为:宿舍卫生差,动手能力差;就寝时间随意性强;饮食习惯不好,随意花钱现象严重,某些学生有吸烟酗酒现象。

因此,我们要对大学生进行纪律约束和思想引导的养成教育,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文明习惯,塑造大学生具有独立生活能力、意志坚强、具有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健康人格。

二、实施大学生养成教育的主要措施

1.管理机制控制。学生进入学校要有严格的管理组织。一般来说,一年级教育,可以采用严格的纪律约束,重在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二三年级实行辅导员制度,在严格纪律约束的基础上,注重对学生思想、行为的引导,使其逐步转变为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四年级应该建立导师制,有教师对学生毕业前毕业论文指导、毕业设计指导、就业指导,从而帮助学生顺利完成由毕业到就业的过渡。

2.全员育人制度。全体教师和管理人员都要全员育人。辅导员要随班听课,掌握学生学习纪律和有关问题,及时与任课教师沟通和与学生交流;要利用课余时间,深入学生寝室,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文明习惯,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教师要建立与学生谈话制度,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学习问题,侧重学习方法的引导。

3.养成教育讲座。在新生入学后,可以采取讲座的形式从思想教育、学习生活习惯教育、行为习惯教育、成材教育、学习目标引导、学习方法介绍、专业知识介绍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使学生认识到,采取严格的纪律约束,目的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这种习惯的养成,对自己一生都有好处。通过各种学习方法教育,使学生不必自己摸索,减少从中学向大学学习方法转变的过渡时间。通过目标教育可以帮助学生确立毕业后的人生目标,为四年大学生活确立奋斗方向。

4.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时时受到文化氛围的熏陶。各大学都设有团委、学生会、各种学生社团,应当放手发动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设计,使学生时时受到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的熏陶,形成自觉参与意识并在活动中充分锻炼能力,展现个性.

5.有组织地参加社会实践。大学应当时刻牢记培养学生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如果我们不让学生接触社会,就会闭门造车,培养出社会不需要的废材。社会实践活动能引导学生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爱国热情和成长成才的强烈愿望转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行动。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远大的学习目标,必须有组织的使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认识国情,奉献社会,提高素质。

三、实施大学生养成教育必须注意的几点

1.养成教育要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心理学是认识学生心理的工具,是进入学生心理世界的钥匙。养成教育要有实效,需要遵循心理学原则。这就要求养成教育的内容、方法都要服从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法进行教育。对学生而言,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必定具有健全的个性心理。许多我们认为品德低劣的所谓“双差生”,问题就可能出在心理健康上,一个心理有障碍的学生,往往表现为品德差、行为习惯不好。因此,养成教育一定要与心理健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只有学生的心理障碍清除了,个性心理健康了,学生才能够有良好的品德与行为习惯。

2.养成教育要有层次性、个别性。对大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应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正确运用教育手段。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世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当然更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个别指导教育,是养成教育的极为重要的原则。不同学生由于家庭环境、个性以及所遇事情的性质与程度不同,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是不相同的。对具体对象具体问题,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措施,或正面教育、严辞警告;或动之以情委婉启发;也可以运用集体力量时常督促。作为养成教育的实施者,必须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育,因人因事而异,这样才能有实较性。

3.养成教育的反复性曲折性和长期性。从心理机制上说,习惯是经过长期多次强化和积累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动力定型和自动化了的条件反射系统。一个人要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是很艰难的,只要有一回禁不起诱惑而破了戒,重新做起会变得更加困难。为此,应采取不同措施强化学生的意志力,把文明习惯的养成作为学生追求的目标和境界,从而使养成教育由他律型到自律型,最终达到自由型。

“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重视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习惯,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做社会有用的人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田建国.大学素质教育纵横谈[M].济南?押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2]张光兴.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M].北京?押科学出版社,2002.

[3]张继栋.今天怎样上大学[M].北京?押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第11篇

在小学阶段与学生相处时间最长的教师就是班主任,掌握学生个人情况最多的教师也是班主任,对学生的成长特别是在学生养成教育方面起作用最大的教师还是班主任。可见班主任在学生养成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下面笔者结合这些年的班主任教学工作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一、 班主任是学生养成教育的引导者

对小学生而言他们大部分的活动范围主要局限于家庭和学校。而在学校里班主任是他们接触最多的教师,也可以说是他们接触最多的学习榜样。在这一阶段,小学生的判断能力相对较弱,而模仿能力却很强。老师的一言一行在与学生的交往中都起着引导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工作中甚至是生活中都要从小事做起,从工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也许会有人认为学生的养成教育主要是在品德与社会课上进行的,其实这种观点是片面而肤浅的。也许我们在课上讲过的内容对学生起到了作用,但这种作用对学生的影响还不够深刻,甚至持续的时间不会很长。学生的养成教育在品德与社会课上进行固然必要,但是这种教育应当是无时无刻不在的,让学生时时受到教育,使这种教育达到“润物无声”的境界。

二、班主任是学校与家庭合力形成的连接者、促进者

现在的孩子是家中的小太阳,每一个孩子都是家长的掌上明珠,在家长的眼里自己的孩子是最可爱的。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基于这种现状,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尽力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另一方面有些家长只重视学生智育方面的发展,片面的认为只要学习好就可以了,其他方面可以放在次要地位。至于自己的孩子是否有礼貌,是否懂得尊重别人、理解别人都不放在心上。其实对小学生的养成教育,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在家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学校,任何一个走出家门的孩子,身上无不带着父母的影子,言行举止无不反映着家庭的习惯,家庭的教育和影响必将奠定孩子一生做人的基石。要想孩子在学校接受的系统教育得到加强,必须重视家庭对学生的影响。如果学校与家庭不能形成合力,必将导致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严重脱节,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学校教育产生的效果。为了预防这种局面的发生,班主任必须承担起学校与家庭合力形成的连接者、促进者这一角色。班主任需要做好家访工作,定期开家长会,把学生这一段时间里的表现及时准确地反应给家长,同时把学生在家的表现也了解清楚。做到家长心中有数,班主任对学生全面掌握。最大程度地得到家长的支持,有了家长的配合,学生在学校内得到的养成教育才能在家里得到有效的延续。学校家庭的合力才能得到发挥,学生养成教育才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三、班主任是为学生养成教育提供优化环境的建设者

班主任可以为学生的养成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包括卫生环境和学习环境。学校教育对人的塑造,对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很大一部分是靠环境的潜移默化和感染熏陶实现的,而这一部分往往来得更扎实、更持久,因为这种作用是一种内化的效果。

为达到卫生环境育人的目的,班主任既要重视教室和清洁区的范围,还要把对卫生的要求范围扩大到每一个学生。例如,老师的个人物品要摆放整齐,班主任不仅仅是摆放自己的物品,还要要求学生按老师的要求去做。把自己的物品也要摆放整齐。在学生值日时,为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值日习惯,值日前先洒水,扫完地后要重新摆放桌椅。通过长时间的要求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整理物品的习惯。在日常生活中班主任不单单是自己的服装干净整洁,也要把这一点传递到学生中让学生也养成良好的穿衣习惯。至于学生的个人卫生做到时时检查,互相监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虽然对学生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只是学生众多养成教育之中的一方面,但通过这种习惯的养成教育培养,一定会折射到其他方面。

为达到学习环境育人的目的,班主任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学习环境不仅对学生的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学生的养成教育也意义深远。良好的学习环境的形成需要教师作出具体而扎实的工作。作为班主任要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班主任可以通过办板报表扬进步明显的学生或成绩突出的学生;可以通过中队活动激励一直不懈努力的学生;可以通过评选活动表扬听讲认真的学生……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学习才会更加自觉,才会加倍努力。所以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学生的学习习惯也就容易养成,学生的养成教育也就水到渠成。

四、班主任是学生养成教育的监督者

养成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教育过程,而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自觉性比较差。基于这种情况,需要班主任作为养成教育的监督者时时教育学生、引导学生。

班主任特别是小学班主任,与学生相处的时间最长,对学生的情况掌握也最全面,包括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在家的生活情况,甚至在班内的人际情况,最爱与哪些小伙伴一起玩……对于这些情况的掌握,班主任与其他教师相比具有独有的优势,所以班主任作为学生养成教育的监督者是最合适的人选。

第12篇

关键词:校长角色 养成教育 学校发展

养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学生的行为习惯与素质需要老师的督促、矫正、示范、引领,需要长期坚持。然而,学生在学校这个大环境当中,无疑受着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首先学校要为师生提供素质教育的良好氛围,在管理理念、管理方式、人文气息、校风、学风、教风等方面创造条件。而这一切的主导者就是校长。一个学校,校长的导向作用非常重要,如果校长不能定位好自己的角色,其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发生偏差,将会直接影响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和引领,影响到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那么在养成教育中校长应该是什么样的角色呢?

第一,校长应该是一位思想者。

校长不一定是一位伟大的思想者,但作为一校之长,必需有思想。有思想,才有思路,有思路,工作才不会盲目,其发展方向才能是明确的、正确的;有思路才会有条不紊地领导学校职工把工作一步步推向前进;有思路才能有规划、有计划,忙而不乱,少走弯路。作为一校之长,应有鲜明而科学的办学思想,必需勤思考、善思考,思路清晰,计划周密,规划长远而且具有可行性,经得起实践的检验,最终能够达到预期目的。

第二,校长应该是一所学校发展规划的设计师。

一所学校必须有清晰的发展规划,要通过学校成员的共同努力,分析学校现状,发现学校优势,确定学校的发展方向,促使学校挖掘自身的潜在资源,提高学校管理效能,最终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

第三,校长应该是师生的服务者和协调者。

管理既是领导也是服务,通常情况下是管得多了,服务得少了。应该强化校长的服务职能,为教育教学做好各项服务,做好教职工后勤工作服务,心理服务,让职工时时能以饱满的热情,轻松的心态,积极投入到工作中去,这种服务是最好的管理。

第四,校长应该是师生的引领实践者。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校长要始终站在学校工作的前沿,不仅要走在前面,而且要高举旗帜,思路清楚,目的明确,旗帜鲜明,有强大号召力,不仅要带领大家在行动上积极投入工作,更要在精神上投入工作,拥护学校的正确决策,这样才能形成真正的管理文化,才能培养职工自觉投入工作的品质。同时,校长也要常常深入到教育教学一线亲身体会,这样才能真正了解学生,了解教师,了解学校各方面真实的情况,为正确决策提供依据。

第五,校长应有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

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思想认识跟不上时代的节奏,就不能发现什么才是真正优势所在。优势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具有时间上的相对性、空间上的相对性和其他因素方面的相对性。曾经的优势不等于现行的优势,别人的优势不等于自身的优势,今天的优势不等于明天的优势,临时的优势不等于战略的优势。用战略的眼光发现战略的优势,才能发现战略的特色,打造战略的品牌。战略的品牌才是真正的品牌,因为它具备持久性和发展前途。然而,没有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以陈旧的眼光看待当下与未来的教育,怎么能够打造出符合时代精神的战略品牌呢?

第六,校长应具备一定的能力素质。

能力是必备的,比如理论水平、政策水平、文化水平,管理能力、教学能力、用人智慧,社交能力、协调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等。这些能力会形成一种综合能力,是校长引领全体职工完成好所有任务的必要条件,也是前提条件。

第七,注重学生养成教育。

德育工作的重要方面就是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养成教育的内容包括思想品德的养成,行为习惯的养成,它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总之,内容十分广泛。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良好的习惯能成就人格,我们进行养成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这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养成教育很大程度上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下面谈谈校长应如何有效进行养成教育。

1.养成教育大家抓,养成教育天天抓

养成教育不是校长一个人的事,也不仅仅是学校领导班子的事,更不仅仅是政治老师和班主任的事,应该是全体师生和全社会的事。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养成教育工作应该人人有责,整体计划,全面部署,分工负责,落到实处,当一项常规工作来抓。

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仅要有爱心,还要有耐心,要把养成教育渗透到学校平常各项工作当中,要树立处处有养成教育、时时有养成教育的意识,要让学生处处有接受养成教育的机会,要让学校及家庭和社会到处都是养成教育的平台。

2.养成教育要从小处着手

行为习惯的养成是通过做点点滴滴的小事积累而逐渐形成的。比如,学生环保行为习惯的养成,不仅要从思想上教育学生认识环保的重大意义,树立环保意识,更重要的是教育引导学生不随地丢垃圾,不随地吐痰,不随便摘下一片树叶,不随意在墙上乱写字,自觉拣拾地上的纸屑,自觉保护花草等等这些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再比如学生卫生习惯的养成,也是从小事入手,逐渐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制度保障

任何一项工作的落实都要有制度保障,养成教育工作也不例外。制度明确,有章可依,违章必究,奖优罚劣,奖勤罚懒,以制度促先带后,时时落实,长期坚持,将有利于良好行为习惯的促进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