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畜牧业的含义

畜牧业的含义

时间:2023-09-27 09:35:17

畜牧业的含义

第1篇

1畜牧业的发展对环境的影响

畜牧业的发展对环境的影响表现在2个方面。一是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二是加剧了草原的退化,破坏了草原地区的生态环境。从环境的污染方面来看,一是畜禽粪便等排泄物严重污染了环境。由于畜禽排泄物中含有大量氨、钙、磷等化合物、微量元素和药物等,这些排泄物对草原的空气、水源和土壤等都造成了严重的污染。有毒有害物质在土壤中积聚,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使得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都受到严重的影响。二是饲料污染。饲料污染包括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和放射性污染。生物性污染主要是各种细菌和病毒等影响了动物的机体;化学污染主要是有机氯和有机磷等农药的污染。重金属方面的污染主要是汞、铅等的污染,化学污染对动物的器官、组织和神经系统等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大幅度增加了动物的发病率。三是药物残留的污染。畜产品普遍存在着兽药、消毒药物和农药等的残留,这些药物的残留对人体产生了隐性影响,同时不规范的畜禽屠宰也污染了环境。

2协调畜牧业发展与环境的措施

要把畜牧业的发展与保护环境统一起来,在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促进畜牧业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是合理规划畜牧场地。畜牧场建设要远离城市和工矿区等人口密集的地方,并且远离水源。在规划牧场时,要把农、林、牧三大农业产业结合起来考虑。二是科学控制畜禽粪便,降低畜禽排泄物对环境的污染。一方面采用多种技术对畜禽的粪便进行处理,另一方面降低饲料中矿物质和粗蛋白的含量,从而降低粪便中有害物质的含量。三是构建生态型畜牧产业,发展循环经济。根据生态学的原理和生态经济学组织畜牧场生产,科学合理地利用牧场的自然资源,引进国外先进的生态技术,在遵循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实现无废物的排放和无污染的生产。四是通过科学技术,加强畜牧场基础设施的建设。研发低污染和无污染的生物饲料,通过科学技术降低饲料中有害物质的含量。通过高科技技术改良畜禽品种,培育高产量和高质量的优良畜禽品种[3]。

3结语

尽管近年来我国的畜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然而畜牧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草原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导致草原环境严重恶化。草原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又阻碍了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自1972年提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以来,我国政府强调要建设以循环经济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作为农业产业中的支柱型产业,畜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把畜牧业的发展与环境保护统一起来,才能有效地保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第2篇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挑战,畜牧业养殖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坚持社会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就必须集中精力治理畜牧业养殖中的环境污染。本文主要从畜牧业养殖工作中环境污染的特征出发,从而探究出有效的治理措施,为畜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充分的保障。

关键词:

畜牧业;养殖;环境污染;特征;治理

1畜牧业养殖中环境污染的特征

1.1化学污染畜牧养殖过程中会使用到很多化学饲料,但是一般畜禽对于蛋白质的利用率都比较低,饲料中含有的氨、磷都会随着粪便排出体外,氨和磷挥发到大气中会增加大气的氨含量,为酸雨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对农作物生长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养殖户将畜禽粪便用于农作物生长,会增加土壤中的氨、磷含量,造成土壤污染,再通过土壤冲刷和渗透作用对地下水形成污染,人们生活中使用地下水,就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威胁[1]。所以,在畜牧业养殖过程中,饲料中的氨、磷含量会对大气环境和地下水造成污染,对农作物生长和人体健康都会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1.2自污染畜牧业养殖过程中,自身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主要是因为畜禽养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粪便,粪便中含有很多会对生态环境形成污染的物质,如果没有对这些粪便进行有效的处理,就会散发出难闻的气味,会对周围居民生活质量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2]。畜禽长期处于低度氨环境中,随意焚烧畜禽粪便会污染空气质量,甚至可能引发火灾,造成生命、财产损失。

2畜牧业养殖中环境污染的因素

2.1缺乏环保意识目前,大部分畜牧业养殖户还未意识到畜禽养殖对生态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认为工业和生活才是造成生态环境污染的关键性因素。在畜牧养殖过程中,缺乏环保意识,没有对养殖场进行合理布局,也没有配置相应的畜禽粪便池,粪便直接输送到种植业中,通过土壤和挥发对地下水和空气造成了污染,导致生态环境污染的情况出现。

2.2资金投入力度比较低在我国大部分小规模养殖户都是贫穷农民,没有充足的资金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上,一般采用的露天养殖,缺乏科学的管理规范,随意性比较强,容易造成生态环境污染。

2.3养殖模式转变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畜牧养殖业的发展,现阶段我国养殖业逐渐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造成大量粪便累计,粪便不能及时用于农作物生长中,就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除此之外,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类抗生素和激素类药品频繁出现在生活中,在畜牧养殖过程中,养殖户为提高畜禽的成活率,会使用这些药品防治疾病的出现,促使畜禽快速成长,药物残渣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污染,也对人畜健康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作用。

3畜牧业养殖中环境污染的治理

3.1提高环保意识当前,在畜牧养殖业发展过程中,要实现可持续、稳定发展目标,就必须使养殖户认识到科学养殖的重要性,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不断增强养殖户的环保意识,合理布置养殖场的布局,加强养殖业和种植业的联系,及时将畜禽粪便投放到农作物生长中,避免粪便大量积累,在挥发作用和渗透作用下造成生态环境污染。通过增强养殖户的环保意识,使其在养殖过程中尽可能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为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3.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当前,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过程中,要使更多贫穷的农民富起来,可以鼓励农民小规模养殖畜禽,但是,也要树立环保意识,在畜牧养殖过程中,注重基础设施建设,配置相应的粪便处理池,相关部门加强监督,帮助养殖户解决畜禽养殖中出现的问题,对于基础社会建设不齐全的养殖户,应该督促其快速完善基础设施建设[3],始终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畜牧业实现长远发展目标提供充分的保障。

3.3养殖方式转变中避免造成环境污染在畜牧养殖业转变发展方向的时候,要保护生态环境,避免畜牧业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就必须加强环境治理工作,将种植业和养殖业联系起来,使畜禽养殖中产生的粪便可以技术投放到农作物生长中,一方面,为农作物生长提供养分;另一方面,避免畜禽粪便堆积造成生态环境污染。最后,在畜禽养殖过程中,要尽量避免使用抗生素和激素类药品,主要是因为这些药品会对人畜健康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药品残渣也会造成生态环境污染。

参考文献:

[1]田发荣,田玉屏,杨光,等.山区畜禽规模养殖环境污染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J].湖北畜牧兽医,2013,34(6):92-94.

[2]孟祥海,张俊飚,,等.畜牧业环境污染形势与环境治理政策综述[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4,30(1):1-8.

第3篇

关键词畜牧业;现状;发展对策;青海果洛

改革开放以来,果洛州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特别是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自治州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明显加快,呈现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好局面。但是,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社会经济的推进,本地区畜牧业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现将果洛州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总结如下。

1果洛州畜牧业发展现状

1.1畜牧业主产区的畜牧业地位被淡化

随着三江源、整村推进、阳光工程等惠民工程的实施,政府工作重点移到项目建设上,无形中降低了对畜牧业生产的认识,放松了对畜牧业的常规管理。

1.2畜群结构不合理,品种体质退化,生产性能下降

果洛州马、牛、羊比例为1.7∶57.4∶40.9,牛的数量比羊高16.5个百分点,降低了畜群的周转速度。土种选育和杂交改良工作滞后,自1984年牲畜承包到户后,种畜控制在一家一户的范围内,长期近亲繁殖,导致品种体格变小,生产性能下降,成年母牛平均体重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199.70 kg降至现在的134.14 kg。

1.3专业技术人员短缺

畜牧业工作淡化后,松懈了草原、兽医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专业人员调动工作岗位、转业现象普遍,放弃草原建设、畜疫防治,参与政府行政管理现象严重。

1.4以草定畜理念模糊,工作不扎实

生态畜牧业是在划分草场类别后,通过理论、科学核算确定承载牲畜数量后,保护安全利用草场的基础上进行轮休放牧,最后达到以草定畜。但果洛州地区对以草定畜缺乏宣传,模糊含义。过载放牧、草场退化、欠载牲畜、浪费草场产能等现象普遍存在。

1.5产业结构单一,对畜牧业的拉动不力

畜产品加工企业少,且仅是一些简单的粗加工,处于提供原料和初级产品的地位,无力推动畜牧业生产科学化、专业化、社会化、集约化、商品化。

2对策

作为以畜牧业为主导产业地区,为提高畜牧业效益和农牧民人均收入,必须调整畜牧业结构,强化畜牧业基础地位,集中力量发展生态高效畜牧业,努力促进畜牧业由数量型向效益型、传统型向现代型、生态型畜牧业转变[1]。

2.1强化产业支撑,发展生态高效现代畜牧业

一是加强调整畜种结构,因地制宜地调整马、牛、羊的比例,增加周转较快的羊的数量。在相同面积的草场上饲养100头牛(折合400只羊单位)和400只羊,在出栏、死亡、畜产品销售正常的情况下,4年内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牛为9.5万元、羊为15.6万元,养羊是养牛收入的1.6倍。二是提高优良品种比例,积极引进、推广和应用畜种改良、土种选育等实用科学技术,大力发展良种畜、改良畜、防止近亲繁殖,努力提高良种生产和畜产品质量水平[2]。三是加强畜群结构调整,提高母畜比例。提高适龄母畜比例,以此带动总增率,出栏率、商品率的全面提高,提高经济效益,力争将牛、羊母畜比例分别提高至55%、66%的最佳点。

2.2深化牧业改革,谋求新思路

通过先试点后推广,逐步开展牛羊育肥、舍饲、半舍饲养羊、两用暖棚(夏季种蔬菜、冬季养羊)等工作,利用好牲畜幼仔的生长优势,出售育肥牛、羊、羔羊、牛犊,进行牲畜的反季节出栏销售,进一步提高牲畜商品率,减轻草场压力,减少牲畜损亡,加快周转。逐步改变目前收入结构单一,发展潜力不大的生产经营方式,走一条既适合本地实际,又可增产增收的生态型、效益性畜牧业路子,提高畜牧业效益,增加牧民收入[3]。

2.3加强动物防疫工作

增加乡镇兽医人员和民间兽医,落实劳动报酬,组织注射各类疫苗,提高疫病防治的科技含量,确保动物防疫工作的真正效益。

2.4加大草地投入,提高产出效益

草地是畜牧业的基础,一是要做好草地保护工作,加大执法力度,禁止乱垦、乱挖破坏草地现象的发生,保护草场围栏及草原基础设施,使其充分发挥作用;二是加快退化草场的治理工作,继续争取三江源、退牧还草项目,实施草场围栏封育、黑土治理、灭治鼠虫害工程,使草场植被恢复,并可持续利用;三是加快草场流转,逐步向专业合作化方向发展;四是大力发展饲草种植,在适宜种植地区选择优良场地,发展饲草种植业,建成饲草料基地,以抵御灾害,确保发展[4]。

3参考文献

[1] 孙莉,赵言文.江苏省畜禽遗传资源现状分析及保护对策[J].江西农业学报,2007,19(11):73-76.

[2] 欧一智,黄国勤.论鄱阳湖区畜牧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J].江西农业学报,2009,21(4):114-118,121.

第4篇

[关键词] 沼液 牧草 养殖 绿色养殖 技术

应用“沼液—牧草—养殖”生态循环原理,养殖业生产产生的尿、粪便等排泄物,经过固液分离处理后,进入沼气工程工艺(主要是发酵),发酵产生的沼气用于生活、畜禽鱼保暖等,沼气池残留的废液种高效牧草(消化能、粗蛋白含量高,营养较全面的牧草),再用牧草配合适量的玉米,或粮食加工副产品(如麦皮、米糠)等饲料养猪。有效地使废物再利用,达到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同时,养殖生产后的废物,得到了充分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由于养殖业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动物的排泄物经过发酵,也可以大量杀死细菌,降低空气污染和周围环境污染,保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以牧草为主要原料,配合粗粮养殖,杜绝使用违禁药物、激素、添加剂预混料等,提高产品的质量,保证肉蛋味道鲜美可口,营养价值丰富,质量安全。

由于各种因素影响,许多养殖户的养殖收益不高,有的甚至亏本。究其原因,主要由于缺乏市场引导,盲目生产,成本过大,管理欠缺,再由于大工业、大加工、大发展的发展需要,造成严重环境污染,生态严重被破坏,防疫措施、防疫技术不到位,造成畜禽鱼发病率、死亡率大,产品质量下降,所有这些不仅制约着畜牧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严重影响社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推广应用绿色养殖技术是有力地推动畜牧业良性发展的必然之路。“沼液—牧草—养殖”绿色养殖技术以科技为依托,以“合作社+农户”集约化生产为模式,统一市场引导、统一技术支撑、统一发酵工程设计、统一防疫措施、统一种苗供应和统一定单收购,才能保证养殖产业链的健康发展。通过严格考证和评价对比的结果,充分证明:该项目技术程度高,先进性强,能较大地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也能大大地净化环境,适合畜牧业向科学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沼液—牧草—养殖”绿色养殖技术措施:

一、种草养殖技术

以牧草为主要原料,配合粗粮养殖,是重要绿色养殖技术措施。下面主要推荐奇可利和杂交类两种牧草。

奇可利牧草叶片柔嫩,表面,叶面没有钢硬的绒毛,叶中有丰富的乳浆,是适口性最好的饲草品种之一,能够显著增加动物的采食量,促进生产增重。奇可利牧草是目前粗蛋白含量最高、营养最全面的饲草品种,干物质中粗蛋白含量高达30%,比黑麦草的粗蛋白含量高12%,比紫花苜蓿和一般的菊苣的粗蛋白含量高8%。含17种氨基酸,特别是动物生长所必需的10种氨基酸含量丰富。粗脂肪8.59%,无氮浸出物30.34%。维生素、矿物质含量非常高而且均衡。在长江流域以南地区,亩产可达5~6万斤以上(湿草重量,下同);在长江流域以北地区,亩产可达3~4万斤以上[1]。与其他叶菜类饲草相比,增产极其显著。它表现出良好的品质优势和高产优势,具有极高的饲喂价值,深受广大养殖户的欢迎。

杂交类牧草以橡草为草本,通过与墨西哥类玉米、苏丹草杂交培育而来。该种牧草产量高,无性繁殖,一种多年生,抗病力强,抗衰老,适合山地荒地种植,成本低;草质柔软,粗纤维含量低,适口性好,含有丰富的消化能、游离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是家禽家畜良好饲料资源。杂交类牧草以切碎或青贮发酵处理后饲喂家畜,效果较好。青贮发酵可以提高饲草的适口性和利用率,营养,质地柔软,具有浓郁的酸香气味,符合家畜的采食特性[2]。

根据畜禽鱼的消化利用能力差异,制定科学供给牧草措施,定量配给,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1.喂猪

牧草切碎0.5cm以下或发酵,喂猪效果最佳。猪的不同品种、性别、年龄和生长阶段对牧草的消化利用能力,也存在较大差异。实践证明:以日粮总量计算,小猪可饲喂牧草1/4,中大猪可饲喂牧草1/3。

2.喂兔、鹅

兔在断奶一周,鹅雏从出壳后一周开始添加牧草,两周后开始大量用牧草饲喂直至出栏,可以代替70%饲料。

3.喂牛、草食鱼

几乎可以全部使用牧草代替饲料。

利用牧草代替饲料养殖的好处有:

3.1饲养成本大大降低

3.2提高瘦肉率,改善肉质

牧草配合饲料养殖,能够平衡营养,提高瘦肉率,改善肉质。玉米饲料基本营养成分是碳水化合物,主要满足动物热量和体能需要。过多饲喂玉米饲料,会造成热量过剩,脂肪过多,畜产品和水产品过肥。

3.3畜体更健康,甚至可以调治腹泻

牧草一般具有清热祛火、调理肠道的作用。可以增强畜体免疫力,有效预防夏、秋季各类疾病发生,可以有效调治腹泻。

3.4改善圈舍环境,臭味小

利用牧草饲喂畜禽,有效养分能够基本被消化和吸收,粪便臭味很小,圈舍苍蝇少,更干净,保证畜体健康。

二、“生猪-沼液-牧草”生态工程工艺

畜牧业生产的排泄物,使用密闭排污设备,集中送到专门固液分离处理的地方,用固液分离机分离出来的固体,作为有机肥原料。污水和尿液用作沼气发酵材料,使用密闭管道输送到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用于生活、畜禽鱼保暖等。沼气池残留的废液,作为种植牧草的肥料,使用密封管道输送到自动喷洒系统淋牧草,减少中间二次污染环节。种植牧草的运营成本主要是种子费用、人员工资等。牧草加工(鲜草切碎或者青贮发酵)后喂猪,这样循环利用,达到增收节支,创造更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三、倡导“合作社+农户” 养殖模式,更好地推广“沼液—牧草—养殖”绿色养殖技术

“合作社+农户”养殖模式,就是养殖户与养殖合作社达成合作协议,按照产业化、标准化的要求,以畜产品为核心,做到统一市场引导、发酵工程设计、技术指导、防疫措施、种苗供应和定单收购,既可以大大地降低市场风险,又能为广大农户提供全程绿色养殖技术引导,加强防疫,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出栏率;减少投入成本,统一收购,轻松经营;统一使用牧草和饲料,杜绝使用违禁药物、激素、添加剂预混料等,保证肉蛋品质安全,达到养殖户、合作社双方共赢的目的。

参考资料

第5篇

[关键词]沼液牧草养殖绿色养殖技术

应用“沼液—牧草—养殖”生态循环原理,养殖业生产产生的尿、粪便等排泄物,经过固液分离处理后,进入沼气工程工艺(主要是发酵),发酵产生的沼气用于生活、畜禽鱼保暖等,沼气池残留的废液种高效牧草(消化能、粗蛋白含量高,营养较全面的牧草),再用牧草配合适量的玉米,或粮食加工副产品(如麦皮、米糠)等饲料养猪。有效地使废物再利用,达到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同时,养殖生产后的废物,得到了充分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由于养殖业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动物的排泄物经过发酵,也可以大量杀死细菌,降低空气污染和周围环境污染,保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以牧草为主要原料,配合粗粮养殖,杜绝使用违禁药物、激素、添加剂预混料等,提高产品的质量,保证肉蛋味道鲜美可口,营养价值丰富,质量安全。

由于各种因素影响,许多养殖户的养殖收益不高,有的甚至亏本。究其原因,主要由于缺乏市场引导,盲目生产,成本过大,管理欠缺,再由于大工业、大加工、大发展的发展需要,造成严重环境污染,生态严重被破坏,防疫措施、防疫技术不到位,造成畜禽鱼发病率、死亡率大,产品质量下降,所有这些不仅制约着畜牧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严重影响社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推广应用绿色养殖技术是有力地推动畜牧业良性发展的必然之路。“沼液—牧草—养殖”绿色养殖技术以科技为依托,以“合作社+农户”集约化生产为模式,统一市场引导、统一技术支撑、统一发酵工程设计、统一防疫措施、统一种苗供应和统一定单收购,才能保证养殖产业链的健康发展。通过严格考证和评价对比的结果,充分证明:该项目技术程度高,先进性强,能较大地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也能大大地净化环境,适合畜牧业向科学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沼液—牧草—养殖”绿色养殖技术措施:

一、种草养殖技术

以牧草为主要原料,配合粗粮养殖,是重要绿色养殖技术措施。下面主要推荐奇可利和杂交类两种牧草。

奇可利牧草叶片柔嫩,表面润滑,叶面没有钢硬的绒毛,叶中有丰富的乳浆,是适口性最好的饲草品种之一,能够显著增加动物的采食量,促进生产增重。奇可利牧草是目前粗蛋白含量最高、营养最全面的饲草品种,干物质中粗蛋白含量高达30%,比黑麦草的粗蛋白含量高12%,比紫花苜蓿和一般的菊苣的粗蛋白含量高8%。含17种氨基酸,特别是动物生长所必需的10种氨基酸含量丰富。粗脂肪8.59%,无氮浸出物30.34%。维生素、矿物质含量非常高而且均衡。在长江流域以南地区,亩产可达5~6万斤以上(湿草重量,下同);在长江流域以北地区,亩产可达3~4万斤以上[1]。与其他叶菜类饲草相比,增产极其显著。它表现出良好的品质优势和高产优势,具有极高的饲喂价值,深受广大养殖户的欢迎。

杂交类牧草以橡草为草本,通过与墨西哥类玉米、苏丹草杂交培育而来。该种牧草产量高,无性繁殖,一种多年生,抗病力强,抗衰老,适合山地荒地种植,成本低;草质柔软多汁,粗纤维含量低,适口性好,含有丰富的消化能、游离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是家禽家畜良好饲料资源。杂交类牧草以切碎或青贮发酵处理后饲喂家畜,效果较好。青贮发酵可以提高饲草的适口性和利用率,营养多汁,质地柔软,具有浓郁的酸香气味,符合家畜的采食特性[2]。

根据畜禽鱼的消化利用能力差异,制定科学供给牧草措施,定量配给,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1.喂猪

牧草切碎0.5cm以下或发酵,喂猪效果最佳。猪的不同品种、性别、年龄和生长阶段对牧草的消化利用能力,也存在较大差异。实践证明:以日粮总量计算,小猪可饲喂牧草1/4,中大猪可饲喂牧草1/3。

2.喂兔、鹅

兔在断奶一周,鹅雏从出壳后一周开始添加牧草,两周后开始大量用牧草饲喂直至出栏,可以代替70%饲料。

3.喂牛、草食鱼

几乎可以全部使用牧草代替饲料。

利用牧草代替饲料养殖的好处有:

3.1饲养成本大大降低

3.2提高瘦肉率,改善肉质

牧草配合饲料养殖,能够平衡营养,提高瘦肉率,改善肉质。玉米饲料基本营养成分是碳水化合物,主要满足动物热量和体能需要。过多饲喂玉米饲料,会造成热量过剩,脂肪过多,畜产品和水产品过肥。

3.3畜体更健康,甚至可以调治腹泻

牧草一般具有清热祛火、调理肠道的作用。可以增强畜体免疫力,有效预防夏、秋季各类疾病发生,可以有效调治腹泻。

3.4改善圈舍环境,臭味小

利用牧草饲喂畜禽,有效养分能够基本被消化和吸收,粪便臭味很小,圈舍苍蝇少,更干净,保证畜体健康。

二、“生猪-沼液-牧草”生态工程工艺

畜牧业生产的排泄物,使用密闭排污设备,集中送到专门固液分离处理的地方,用固液分离机分离出来的固体,作为有机肥原料。污水和尿液用作沼气发酵材料,使用密闭管道输送到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用于生活、畜禽鱼保暖等。沼气池残留的废液,作为种植牧草的肥料,使用密封管道输送到自动喷洒系统淋牧草,减少中间二次污染环节。种植牧草的运营成本主要是种子费用、人员工资等。牧草加工(鲜草切碎或者青贮发酵)后喂猪,这样循环利用,达到增收节支,创造更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第6篇

据有关资料统计,我省丘陵和山区有各种不同类型的草场1532.2万hm2,还有400万hm2的林业用地,多数分布在丘陵和山区。因此,利用丘陵地区和山区的饲草资源,发展草食畜禽,前景十分广阔。我省的丘陵地区和山区地处亚热带,雨量充沛,水热条件好,牧草生长茂盛,667m2产鲜草量400~600kg,饲草蕴藏量极为丰富。草场植被中以禾本科,豆科和菊科品种的牧草占多数,可供畜禽釆食的牧草品种多达228种,在牧草产量,品种数量及青草可利用的时间上,均优于我国的“三北”草原,是发展我省草食畜禽的优良天然牧场。

安徽省丘陵和山区的草场分为4种类型,对不同类型的草场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合理利用。第一类型草场是丘陵草丛类,它的坡度小,一般小于20°,可利用发展黄牛生产或刈草发展及不适宜放牧的畜禽;第二、三类型草场是丘陵疏林草丛类和丘陵灌木草丛类草场,它们的坡度在20°以上,比较陡,有的在深山或大山区,草质较差,这类草场适宜放养山羊。山羊的攀登和行走能力强,合群性能好,喜采食灌木的嫩枝叶,且对劣质饲草的消化吸收能力优于牛和绵羊。适宜在这类型草场放牧饲养的山羊品种很多,较为理想的品种是湘西山区的马头羊,它不仅适合山区放牧,而且体型较大,生长发育快,肉的品质好,板皮质量优.第四类型草场是附属草场,主要是山边、地头、村旁,河渠沟旁的草场。这类草场在丘陵和山区面积比较大,鲜草产量高,草的品质好适合发展皮肉兔和草食家禽。

2发展林间牧业的作用与意义

以前对利用林间草场发展养殖业有一个误导,过分地突出牧与林的矛盾,忽视了牧与林可以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一面。发展林间牧业,通过放牧可以对林地蹄耕,疏松土壤,同时畜禽的粪尿是林地优质的有机肥料,有利于土壤中有机质分解与吸收利用;通过放牧,畜禽釆食灌木的嫩枝叶,抑制灌木的生长,减少与乔木争水争肥;通过放牧还能减少林中枯草和干树叶的积累,能减少火灾。在20世纪60年代西方国家就有报道,我国在20世纪70~80年代长白山区和大兴安岭的林区就有成功经验的介绍。利用丘陵和山区的饲草资源,发展草食畜禽,只要投入少量的精科,搭建简易的棚圈,有人参与放牧和管理即可,因此是一种就地就近利用饲料资源,投入少,成本低,易管理,效率高的饲养业,其经济效益明显高于平原同类型的饲养业。把广阔的丘陵和山区,建成我省草食畜禽的生产基地,并以该项养殖业带动饲料工业、肉类食品工业、包装业、运输业及劳务产业。这是一项符合山区实际,具有山区特色的阳光产业。也是促进山区农村经济发展和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好项目。

3利用林间饲草资源发展羊产业优势分析

利用林间饲草资源发展奶山羊。奶羊奶所含有的各种营养成分最接近人奶的营养成分,总体营养成分含量优于牛奶,尤其在蛋白质组成,短链脂肪酸以及非蛋白质氮含量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是营养价值较高的营养品(见表1)。羊奶呈碱性,胃酸较多的人最适合饮用羊奶。新鲜羊奶还含有活性物质,具有关资料报到,具有减少消化道发生癌症的功能。人们不喜欢饮用山羊奶主要是因为山羊奶具有羶味,这是一种生活习惯问题,在煮山羊奶时,加入少量桔子皮或苿莉花茶,不仅能除去羶味,而且有助于消化吸收。目前我省饲养的山羊以”黄淮海山羊”为主。该羊饲养历史悠久,繁殖力高,抗病能力强,耐粗饲,善于爬山,合群性好,由于长期近亲的原因,其基因纯合度好,是一个难得的杂交母系品种.但该羊缺点是体型小,产肉率低。湘西马头羊体型较大,生长发育快,肉的品质好,板皮质量优,是理想的杂交父本。利用杂交优势来提高养殖业商品生产的经济效益,是世界各国目前普遍采用行之有效的措施。养殖企业在养羊的商品生产中,可进行杂交生产。利用我省黄淮海山羊为母本,引进湘西马头公羊作父本进行杂交生产,其杂交1代具备父本母本的优势,可得到山羊个体较大,爬坡能力强,耐粗饲,生长快,产肉较多,板皮优质商品山羊群体。以期提高产肉率和肉的品质,提高市场竞争力。

4发展安徽省草食性羊的几点建议

总体看,我省草山草坡面积大,饲草蕴藏量巨大,是重要的后备农业资源,具有发展草食畜禽的巨大潜力。充分发挥山区优势,利用山区丰富的饲草资源来发展草食畜禽,一则可向市场提供大量的畜禽肉,蛋,奶及高附加值的畜禽肉类加工产品,丰富人们菜篮子,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二则可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山区经济可持续发展;三则是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因此,发展山区和丘陵地区草食羊生产对发展壮大农村经济具有战略意义。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建立项目库。以县级为一级单位,结合本县山区实际,调研山区草山草坡及其饲料资源,建立综合发展草食畜禽及加工业的项目库,编写相关计划书上报有关部门争取支持。

(2)多渠道筹集发展资金。山区,丘陵地区虽然有丰富的牧草资源,但由于受到自然条件限制及相关因素的制约,大多处于贫困状况。应积极争取扶贫资金支持。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并通过招商引资,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养殖为主的农业合作社,争取国家对发展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财政补贴资金,或通过银行贷款及其他渠道拓展资金来源。

(3)把好引种关。发展起步时,引种很重要,要在专家学者的指导下,引进适应山区放牧饲养的品种,能更好地发挥山区饲草资源丰富的优势。

(4)保护好生态环。发展生产要与草场适宜的载畜量相吻合,不能因过量放牧而使生态失去平衡,可釆用分区轮牧的方法保护好生态平衡。

(5)疾病防控。搞好养殖食草畜禽的关键环节,必须坚持”防治结合,防重于治”的原则。技术依托省、地、市、县畜牧兽医站和科研技术部门,聘请有关专家指导养殖业,要确保形成上一个成一个,成一个富一方的局面。

(6)科学利用粗饲料。山区牧草主要是禾本科牧草,秋冬季这类牧草和干树叶类饲料,其粗纤维含量达33%以上,营养价值低难以消化吸收。有条件的养殖企要将这种类型的饲料进行醣化、碱化、氨化处理,不仅增加适口性,草食家畜爱吃,而且粗饲料的营养价值和消化吸收率将会提高5%以上。

第7篇

(一)畜牧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缺乏有效的监管

企业内部控制实现了企业内部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经过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能有效避免企业资本的流失。建立完善的财务监督制度和体系是现实内部控制的关键。由于畜牧企业主要以养殖为主,养殖过程极具风险。一方面,动物疾病是危险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市场变化对畜牧业影响较大。例如:饲料价格的波动,肉制品市场价格的波动。如何实现对畜牧企业经营风险的有效控制,以及如何对畜牧企业实施有效的财务监控是当前必须要解决的课题。

(二)畜牧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实施缺乏得力的专业人才

畜牧业企业主要业务以养殖为主,企业内部以畜牧技术人才为主,而在财务、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并不多。在一些企业其财务人员并不基本扎实的财务基础。财务上任用唯亲,导致财务专业人才的及其匮乏。没有专业财务人才参与的财务内部控制只是形同虚设。

二、提高畜牧业财务内部控制水平的对策

提高畜牧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水平对促进畜牧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实现对企业内部的高效管理;另一方面,通过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有效避免一些畜牧企业违规使用禁用药物、饲料。畜牧产业企业的管理水平备受社会关注,在这样背景下提高畜牧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水平是及其重要的。

(一)不断提高畜牧企业对财务内部控制的理解和重视

从畜牧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来看,还有很多企业的内部管理比较粗放。一些养殖厂只有厂长、会计、技术人员和饲养员的岗位安排。这样的组织结构反映了一些畜牧企业对财务控制管理的忽视,甚至一些企业的管理层对财务内部控制的认识还不够。重视畜牧企业管理层对财务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的学习是关键,通过学习帮助管理层建立正确的财务管控意义,实现财务管控制定在企业内部的有效实施。重视企业内部财务内部管控的思想统一。重视财务内部控制对畜牧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是关键。

(二)重视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

其内容除了财务内控制度的完善,还要做好组织结构的完善和优化,建立健全财务控制体系下的财务制度。首先,财务内控制度是建立在完善的财务预算基础上的。畜牧业竞争激烈,在市场行情好的时候大家一窝蜂的增加圈养数量,但这样又导致了市场价格的下跌。建立完善的财务预算体系,能有效对市场畜牧圈养的数量以及市场价格做一个科学的预算和计划。财务预算帮助畜牧企业有效规避的市场风险。其次,完善的财务控制制度需要健全财务监管体系。在财务岗位上要岗责分离,设立会计、出纳岗位,实现有效的财务监督才能实现财务内控的有效进行。最后,实现财务内控制度的条件下可以对畜牧企业的采购行为有效监管,避免一些违规药物、饲料在畜牧饲养中使用,保障畜牧养殖的安全进行。

(三)重视畜牧企业专业财务人才的引入和培养

人才是保障企业财务内控制度有效实施的关键。财务人才也是许多畜牧企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因此重视畜牧企业专业财务人才的引入和培养是对企业发展是及其重要的。财务内控制度下,财务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财务专业技能,具备完善企业财务内控体系的能力。但同时由于畜牧企业的特殊性,作为畜牧企业的财务人才还需要具备一定畜牧养殖知识。畜牧养殖过程中涉及到的饲料采购、疾病预防防止、病死动物的处理、销售等等方面,各个环节都有一定的技术含量。不懂养殖技术的财务人才是很难有效推动财务内控制度。重视财务人才的沟通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三、结束语

第8篇

关键词:畜牧兽医工作;标准化管理;意义分析

中图分类号:S851.6 文献标识码:A

标准化生产已经不是一个新鲜名词,如今标准化已经受到各界管理人士的青睐。在畜牧业中加强兽医行业的标准化操作,符合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需求,充分响应了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有利于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尤其是近几年来,在我国的牲畜疫情增多的情况下,兽医行业的标准化操作能够保证我国食品安全,提高我国的畜牧产品质量。同时,实现我国畜牧兽医标准化工作还能够适合我国的畜牧业养殖新技术,实现我国畜牧业的集约化生产,提高我国畜牧产品的产量。除此之外还能够节约我国大量的社会劳动力,提高我国畜牧业的生产效率,促进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和标准化生产。

1 畜牧兽医标准化的含义

标准化是指在一定的范围内为了实现最佳化的秩序管理而采取的统一的标准流程来进行相关工作的操作。这些操作流程包括制定和实施标准、编制等。在统一的标准下能够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规范他们的操作流程,最终达到生产的最终目的。畜牧兽医的标准化就是指在对畜牧进行养殖时对兽医所要实施的行动进行统一的规范,从而来提高畜牧业的生产效率,提高畜牧业相关产品的质量,更好的去服务于畜牧业的生产。标准化不是一个孤立的事物,它是一个活动的过程。在进行标准化操作时,工作人员始终要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工作。但是标准化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的具体要求也会随着实际情况的改变而发生改变,所以标准化的过程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畜牧兽医的标准化能够为兽医的工作提供标准化的操作过程,能够解决更多的畜牧业中的问题,从而提高畜牧业的发展水平,进而促进我国的社会进步。

2 实施畜牧兽医标准化的意义

2.1 能够提高畜牧产品质量

实现我国畜牧兽医的标准化能够提高我国畜牧产品的质量。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步,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所以畜牧产品的质量也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畜牧兽医标准化水平的提高更利于促进我国现代畜牧业的标准化生产。在生产的过程中,畜牧业需要实现其产业的产业化经营,而产业化经营的基础就是标准化。所以标准化的生产会贯穿于生产的始终,从而提高畜牧产品的最终质量,达到生产产品的最佳状态。除此之外,畜牧兽医的标准化还需要制定统一的安全质量标准、动物防疫标准等,在这样的标准中进行畜牧产品生产能够满足社会食品安全要求,提高我国畜牧产品的整体质量。

2.2 能够提高国际竞争

当今市场的竞争不仅仅是国内市场的竞争,更是国际市场的竞争。自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就以更加自由更加积极的状态参与到国际竞争的大潮中去,所以我国的畜牧业发展要想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就要实现其标准化生产。在世贸组织的成员国中畜牧业标准化程度越高在国际竞争中就占据更加有利的地位,但是对于我国来说,我国的畜牧兽医标准化起步较晚,标准化管理上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和不足,最终使得我国的畜牧产品在国际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尤其是近几年来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一些国家对我国纷纷实行贸易壁垒,这就导致我国的畜牧产品处于更加被动的地位,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我国不仅要采取相关的国际法来维护我国的利益,还应该主动提高我国畜牧兽医的标准化水品,争取能够与世界水平接轨,从而更好的来保证我国畜牧业的竞争地位。

2.3 能够实现我国畜牧业的产业化

当前我国的畜牧业生产的规模还比较小,主要是以家庭经营为主,虽然我国存在一些比较大的畜牧生产企业,但是其生产规模与世界的大企业相比还是存在较大的差距。这样的小规模生产现在已经无法很好的满足当前我国人民物质生活的需求,也不符合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所以实现我国畜牧兽医的标准化管理,能够集中我国的优势畜牧资源,提高我国资源的利用率,促进我国畜牧业的产业化经营。产业化的进行模式能够充分利用畜牧资源,在标准化的管理方法下,生产出更多的合格产品,进而促进我国畜牧业的发展。

3 实现畜牧兽医标准化的方法

3.1 建立我国畜牧兽医标准化体系

实现我国畜牧兽医的标准化管理就要建立相应的标准化管理体系。

3.1.1 建立相关部门

我国的畜牧兽医管理应该建立相关的管理部门,并且还要明确该部门的责任。同时还要配备相应的专业人员来对畜牧兽医标准化工作进行科学的规划指导和监督。

3.1.2 制定相关标准

国家和政府还应该制定相关的畜牧兽医标准化的咨询和管理工作,建立标准化执行标准,还要为企业提供相应的技术、资金支持等。

3.1.3 考虑当前状况

要提高我国畜牧兽医标准化的管理水平,在制定相关的标准时应该充分考虑当前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状况以及市场需求状况,要实事求是,及时调整一些落后的标准,建立科学的标准体系。明确各部门的分工、任务,各部门之间要相互协调,共同促进我国畜牧业管理的标准化。

3.2 加强对企业的监督

实现畜牧兽医的标准化管理,就需要加强对企业的监督。企业的各级主管部门要加强对畜牧业生产过程以及生产的产品进行监督检查。监督其产品是否按照相应的标准来进行生产和管理,及时了解动物的疫病防治、兽药和饲料的投入使用情况。对企业的生产管理行为进行实施监督,充分做到生产的标准化,健全高标准化体系,进而促进我国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加强企业的监督管理还能够推动我国畜牧业产业的进步,有利于与世界接轨,提高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综上所述,我国畜牧兽医标准化工作能够促进我国畜牧业的进步,保证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所以,在进行畜牧兽医标准化工作时应该加强政府和企业内部的监督管理,加大政府政策的支持力度,提高我国畜牧产品的质量,提高我国畜牧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进而更好的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蔡斌.浅谈畜牧兽医标准化工作的意义及措施[J].科海故事博览·科技探索,2012,8(8):6-7.

[2] 王开文.我国畜牧兽医标准化工作建设探析[J].新农村(黑龙江),2011,10(5):29-30.

第9篇

动物解剖学是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的一门基础学科,但这一课程的教学方法较为陈旧,因此要从多个方面改革动物解剖学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形成牢固的动物解剖学专业知识。

关键词:

动物解剖学;畜牧兽医;教学创新

动物解剖学是畜牧兽医专业当中的一项基础课程,因此加强动物解剖学的教学创新,能够帮助畜牧兽医专业的课程教学改革。动物解剖学是研究禽类与家畜基本形态以及其内在构造的一门科学学科。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需要对动物解剖学进行学习,才能够了解禽类与家畜的基本状况,从而掌握其专业知识。但是随着近年来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畜牧兽医专业的动物解剖学教学也出现了教学质量下降的状况,很多教学方面出现了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方法落后的问题。因此,探索畜牧兽医专业中的动物解剖学教学创新,有助于推动畜牧兽医学专业的发展。

1培养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

当前在我国食品领域出现了不少安全问题,如苏丹红、瘦肉精等,因此强化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提升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才能够让他们真正学以致用,为人民群众培育出更好的禽类与家畜,为社会主义的畜牧兽医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如果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有良好的技术和实践能力,但是不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也不可能让他们真正的成为对社会有意义的人,因此在畜牧兽医专业的日常课程教学中,特别是在动物解剖学教学中,应该适当地加入职业道德的元素,帮助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建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从而为社会造福、为人民群众造福。

2培养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的学习方式

首先,帮助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认识动物解剖学的专业名词和概念。动物解剖学当中涉及到许多的专业概念和知识,这些东西想要通过学生的学习才能够进行记忆。动物解剖学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帮助学生掌握动物解剖学中较为复杂的概念,从而让他们更加顺利地掌握专业的动物解剖学名词。比如动物解剖学当中的鼻窦这一种概念,主要是指动物的鼻腔两侧的结构,对于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而言,鼻窦这一概念就需要他们通过分解的方式,认识其主要结构,从而帮助动物解剖学概念的分解。

动物解剖学需要让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进一步认识基础概念,这就需要动物解剖学的教师帮助学生分解这一基础概念中的构成,让学生全面掌握这一基础概念。其次,动物解剖学当中需要帮助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认识不同禽畜器官的解剖结构,包括其结构、形态等。对于动物解剖学当中涉及到许多具体的解剖学结构,单纯从理论的角度让学生进行认知,可能他们没办法形成具体形象的理解。因此,动物解剖学的教师应该结合标本挂图或者是动物尸体,进而帮助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认识动物的解剖结构。这需要在教学方法上面进行突破,也只有通过各种不同的标本或者活体认知的帮助,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更快地掌握动物解剖学的相关概念。

最后,动物解剖学的教学当中,需要帮助学生认识各个动物的细胞器官结构。由于很多细胞结构都是无法直接用肉眼进行观察,所以需要动物解剖学的教师通过标本等方式,让学生通过显微镜等途径进行观察,从而帮助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认识在不同情况下,动物的细胞器官结构所产生的改变以及其包含的特征。这样能够帮助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认识动物的微观结构,从而帮助他们建构起更加完备的知识。

3结束语

对于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而言,认真学习好动物解剖学的专业知识,对他们形成牢固的专业知识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在动物解剖学的教学方法上,应该尽可能地创新各种方式,通过标本、活体等不同的方式,让畜牧兽医学的学生更进一步的掌握动物解剖学的有关概念,从而让动物解剖学的课程更加具备创新性。参考文献

[1]董玉兰,等.以提升综合能力为基础的《动物解剖学》实验课程体系改革[J].家畜生态学报,2015(09).

[2]苏建青,等.动物解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5(03).

第10篇

一、县畜牧业生产状况

近年来,县始终把发展畜牧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紧紧围绕市场变化,通过政策驱动,龙头带动,科技推动,市场拉动,大力发展牛、羊、猪、鸡四大支柱产业,全县畜牧业生产呈现出稳中有增的趋势。肉、蛋产量年递增率超过10%,人均占有量逐渐提高,人民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得到了较大改善,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稳步上升。全县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劳动力约有7万人,畜牧业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30%左右,畜牧业已经从农村家庭副业一跃成为农业中最有活力的支柱产业,成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门路之一。2003年,全县大牲畜存栏22万头,出栏9.5万头;猪存栏50万头,出栏65万头;羊存栏38万只,出栏50万只;鸡存栏362万只,出栏410万只,肉类总产7.6万吨,蛋类总产2万吨,畜牧业总产值9.5亿元。

在畜牧业生产上,呈现出了以下特点:

一是饲养量大。全县25.3万户农民,牛、猪、羊年出存栏达198万头,户均7.8头;鸡年出存栏量730万只,户均29只。

二是区域性强。全县初步形成了特色不同的四大养殖区,即以太清、城郊、观堂、王皮溜等乡镇为主的养牛区域;以枣集、贾滩、穆店等乡镇为主的养羊区域;以郑集、高集、城郊、唐集等乡镇为主的养猪区域;以马铺、张店、城郊、任集等乡镇为主的养禽区域。

三是地方特色突出。在畜牧业生产上,突出地方特色,依托皮革加工、肉食加工、尾毛加工、饲料加工等畜牧相关企业,拉长了畜牧业生产链条,带动了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形成了以牛、猪、羊、鸡四大产业为主,其它养殖竞相发展的特色格局。

四是规模养殖发展迅速。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规模养殖发展迅速,目前,全县共有规模较大的养牛专业户45户,养猪专业户146户,养鸡专业户194户,养羊专业户34户,涌现出了像枣集养波尔山羊、涡北五门养猪、马铺三路口养鸡等养殖小区和专业村,畜禽饲养量逐年递增。

五是科技含量逐步提高。科学饲养等技术已在畜牧生产中广泛应用,缩短了饲养周期,降低了饲养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特别是对畜产品的精深加工,进一步使其转化增值,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六是对农民增收作用增强。一部分“能人”已经靠发展养殖致了富,过上了小康生活。养殖业已从家庭副业逐步发展成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主导产业,在农民增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02年,我县农村人均畜牧业收入达600元。

二、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县畜牧业的发展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发展环境不够宽松。

一是部分乡镇领导重视不够,多数乡镇没有出台相应的优惠措施,有的即使制定了一些优惠措施,也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去很好地落实;

二是资金缺乏,政府和金融部门不能及时对困难户进行扶持,总爱“结富亲”,出现了“有钱的不愿干,想干的没有钱”的现象;

三是治安条件差,牲畜被盗现象时有发生,农民缺乏安全感。

2、产业化程度低,科技含量不高。目前全县的畜牧养殖业仍是以农村散养为主,规模化养殖比重偏低,没有形成完善的科学饲养管理体制,饲养、管理、防疫、治疗水平低,对防疫工作重视不够,疫病时有发生,挫伤了农民养殖的积极性,给畜牧业发展带来隐患。产业化程度和科技含量偏低,缺乏对畜禽产品的进一步精深加工,产业链条不长,多限于自产自销,抗风险能力差。

3、畜产品质量不过硬。多数养殖户仍采用传统的饲养方式,难以适应市场要求。个别养殖户滥用违禁药物或饲料添加剂(如“瘦肉精”等),也不坚持休药期制度,难以避免药物残留和一些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超标,严重影响畜禽产品的质量。对此,县的畜产品生产和加工企业都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在收购时常不注意查验产地检疫、运输检疫、免疫标识、消毒等证明,对货源质量把关不严。

4、防治体系不完善。由于机构改革,21个乡镇兽医服务站均交给乡镇政府管理,防疫经费不到位,防疫网络不健全,不能及时对大的疫病和畜产品质量监测预报,一些重大疫病,如口蹄疫、新城疫、猪瘟等还时有发生。2004年1月5日我国所有疫病将向全世界解密,全县一旦出现疫情,疫区畜产品将会限制外调,甚至被销毁,这将是县畜牧业发展的重大隐患。

5、畜牧执法力度不够。对畜产品生产和加工企业的管理没有严格按照《动物防疫法》的标准执行,一些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非法销售假种畜禽,假冒伪劣兽药饲料、添加剂,病死病害畜禽肉,严重扰乱了畜牧业经营市场。

三、关于县畜牧业发展的思考

在畜牧业发展上,县具有明显的现实优势和潜在优势。

一是自然资源优势明显。县气候及土壤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盛产小麦、大豆、玉米、红芋、花生、油菜等作物,年可产农作物秸秆63万吨,可提供饲料粮30万吨,饲养资源充足,有利于畜禽的生长,很多畜种都能适应这里的气候。

二是龙头带动作用比较明显。县有以鞋城皮革集团为龙头的皮制品加工业,以四通食业公司为龙头的生猪屠宰加工业,以张店刷料公司为龙头的尾毛加工业,以及试量狗肉、孔集卤鸡、中原牛肉等畜产品加工特色项目,都可以拉动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县的四通食业、粮食局万头猪场两家企业已初步通过河南省无公害体系认证。另外,县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多,又实施过世界银行贷款肉牛发展项目、国家秸秆养牛示范县项目、省生猪基地县建设项目等,发展养殖有成功的经验。

三是人力资源充足。21个农业乡镇都设有基层畜牧兽医服务站,从业人员380名,其中高级畜牧兽医师3名,有中级职称者40名,涉及畜牧、兽医、饲料、卫检、养殖、加工、市场营销等十几个专业的人员,可为发展畜牧业从规划、选种、生产、品种改良、疫病监测防治、饲料搭配、产品加工、质量鉴定、销售等多方面提供一条龙的网络服务。

如何发挥这一优势,做强做大畜牧产业?在以后的发展中,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优化发展环境,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良好的发展环境,是畜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基础。应注重从舆论、政策、执法、资金等方面,加大对畜牧业的支持和保护,为其提供全方位服务,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2、强化服务体系建设,增强服务功能

一是完善品种改良体系。不断增加品种改良网点,加大品种改良服务力度,进一步优化畜禽品种结构,提高良种覆盖率。

二是完善疫病防治体系。建立健全规范的防疫服务网络,积极探索新的疫病防治服务形式和运行机制,有效地控制疫病的发生和流行。

三是完善信息服务网络体系。以市畜牧局畜牧服务网为依托,开辟国内外信息网络的通道和窗口,建立县畜牧信息网络平台,及时反馈县内、外市场信息,逐步完善信息服务体系。

四是完善购销体系。积极组建专业养殖协会和经纪人队伍,在供种和销售上为养殖户提供便利。

五是完善科技服务体系。狠抓畜牧技术培训,采取科技下乡、专家讲座、现场指导和办班培训等形式,加强同农业科技部门和科研院所的合作,有效促进畜牧业科技水平的提高。

3、突出龙头建设,提高产业化水平

按照上联市场、下联千家万户的要求,不断强化龙头组织建设,积极发挥龙头组织的桥梁纽带和辐射作用,促进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一是在发展方向上,把重点放在培植壮大已有的鞋城皮革、四通食业、尾毛加工等加工型和流通型企业上来,提高企业带动发展能力。

二是在发展方式上,重点抓量的扩张和质的提高,使孔集烧鸡、试量狗肉、中原牛肉等特色加工向规模化、工业化方向发展,提高产品档次和竞争力。

三是在经营机制上,强化龙头组织和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公司+基地+农户”、“市场+饲养场+农户”等经营模式,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四是在发展途径上,扩大招商引资范围,多渠道融资,充分利用外资建龙头。

4、突出标准化生产,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

要把标准化生产作为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拓宽销售渠道、增强市场竞争力、增加畜牧业效益的重要手段常抓不懈。

一是狠抓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建设。

二是积极开展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证工作。对全县畜牧企业的生产管理不断进行规范,保证其产品达到无公害要求。在此基础上,积极帮助企业进行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证。

三是积极开展畜产品市场准入。针对北京、上海、深圳、天津等城市实行市场准入制的问题,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帮助养殖场取得市场准入资格。对进入市场的种畜、饲料、兽药、疫苗等要加强管理,防止不合格产品进入销售领域。

5、发展牧草种植,优化产业结构

牧草种植可以推动种植业由二元结构向三元结构转变,增加土地产出率、利用率;促进以牛、羊为主的畜牧业发展,优化畜牧业内部结构,降低饲养成本,提高畜产品品质。

一是宣传发动。大力推广唐河、新野两县种草养畜的经验,广泛宣传种草养畜的意义和效益,提高群众种草养畜的积极性。

二是搞好服务。举办专题培训班,对乡镇基层干部和种养大户进行集中培训;畜牧部门组织技术人员巡回到乡镇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举办牧草种子购销洽谈会,国内知名草种子公司与种养大户签订合同,确保草种质量和售后服务;乡镇政府和村组负责协调种草的土地,帮助群众解决连片种植的问题。

三是种养结合。种草一定要与养畜相结合,因地制宜,因畜发展,以养畜带种草,以种草促养畜,走农林牧一体化开发的生态型养殖模式,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是狠抓秸秆开发利用。围绕养牛和养羊小区、养殖场,推广秸秆青贮氨化等先进技术,提高秸秆利用率,降低养殖成本。

6、突出规模饲养,大力发展订单畜牧业

一是立足实际,建立养殖基地。按照“小群体、大规模、高科技、高效益”的要求,大中小场一齐上,以场户带群体,以群体促规模,不断扩充饲养总量。

二是加强规模饲养场建设。坚持发展民营畜牧企业,支持、鼓励农户采取独资、合资等方式建设饲养场,建议各乡镇每年新上3—5个具有一定规模的饲养场,不断增加规模饲养的比重和份额。

第11篇

一、**县畜牧业生产状况

近年来,**县始终把发展畜牧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紧紧围绕市场变化,通过政策驱动,龙头带动,科技推动,市场拉动,大力发展牛、羊、猪、鸡四大支柱产业,全县畜牧业生产呈现出稳中有增的趋势。肉、蛋产量年递增率超过10%,人均占有量逐渐提高,人民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得到了较大改善,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稳步上升。全县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劳动力约有7万人,畜牧业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30%左右,畜牧业已经从农村家庭副业一跃成为农业中最有活力的支柱产业,成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门路之一。2003年,全县大牲畜存栏22万头,出栏9.5万头;猪存栏50万头,出栏65万头;羊存栏38万只,出栏50万只;鸡存栏362万只,出栏410万只,肉类总产7.6万吨,蛋类总产2万吨,畜牧业总产值9.5亿元。

在畜牧业生产上,呈现出了以下特点:一是饲养量大。全县25.3万户农民,牛、猪、羊年出存栏达198万头,户均7.8头;鸡年出存栏量730万只,户均29只。二是区域性强。全县初步形成了特色不同的四大养殖区,即以太清、城郊、观堂、王皮溜等乡镇为主的养牛区域;以枣集、贾滩、穆店等乡镇为主的养羊区域;以郑集、高集、城郊、唐集等乡镇为主的养猪区域;以马铺、张店、城郊、任集等乡镇为主的养禽区域。三是地方特色突出。在畜牧业生产上,突出地方特色,依托皮革加工、肉食加工、尾毛加工、饲料加工等畜牧相关企业,拉长了畜牧业生产链条,带动了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形成了以牛、猪、羊、鸡四大产业为主,其它养殖竞相发展的特色格局。四是规模养殖发展迅速。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规模养殖发展迅速,目前,全县共有规模较大的养牛专业户45户,养猪专业户146户,养鸡专业户194户,养羊专业户34户,涌现出了像枣集养波尔山羊、涡北五门养猪、马铺三路口养鸡等养殖小区和专业村,畜禽饲养量逐年递增。五是科技含量逐步提高。科学饲养等技术已在畜牧生产中广泛应用,缩短了饲养周期,降低了饲养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特别是对畜产品的精深加工,进一步使其转化增值,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六是对农民增收作用增强。一部分“能人”已经靠发展养殖致了富,过上了小康生活。养殖业已从家庭副业逐步发展成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主导产业,在农民增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02年,我县农村人均畜牧业收入达600元。

二、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县畜牧业的发展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发展环境不够宽松。一是部分乡镇领导重视不够,多数乡镇没有出台相应的优惠措施,有的即使制定了一些优惠措施,也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去很好地落实;二是资金缺乏,政府和金融部门不能及时对困难户进行扶持,总爱“结富亲”,出现了“有钱的不愿干,想干的没有钱”的现象;三是治安条件差,牲畜被盗现象时有发生,农民缺乏安全感。2、产业化程度低,科技含量不高。目前全县的畜牧养殖业仍是以农村散养为主,规模化养殖比重偏低,没有形成完善的科学饲养管理体制,饲养、管理、防疫、治疗水平低,对防疫工作重视不够,疫病时有发生,挫伤了农民养殖的积极性,给畜牧业发展带来隐患。产业化程度和科技含量偏低,缺乏对畜禽产品的进一步精深加工,产业链条不长,多限于自产自销,抗风险能力差。3、畜产品质量不过硬。多数养殖户仍采用传统的饲养方式,难以适应市场要求。个别养殖户滥用违禁药物或饲料添加剂(如“瘦肉精”等),也不坚持休药期制度,难以避免药物残留和一些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超标,严重影响畜禽产品的质量。对此,**县的畜产品生产和加工企业都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在收购时常不注意查验产地检疫、运输检疫、免疫标识、消毒等证明,对货源质量把关不严。4、防治体系不完善。由于机构改革,21个乡镇兽医服务站均交给乡镇政府管理,防疫经费不到位,防疫网络不健全,不能及时对大的疫病和畜产品质量监测预报,一些重大疫病,如口蹄疫、新城疫、猪瘟等还时有发生。2004年1月5日我国所有疫病将向全世界解密,全县一旦出现疫情,疫区畜产品将会限制外调,甚至被销毁,这将是**县畜牧业发展的重大隐患。5、畜牧执法力度不够。对畜产品生产和加工企业的管理没有严格按照《动物防疫法》的标准执行,一些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非法销售假种畜禽,假冒伪劣兽药饲料、添加剂,病死病害畜禽肉,严重扰乱了畜牧业经营市场。

三、关于**县畜牧业发展的思考

在畜牧业发展上,**县具有明显的现实优势和潜在优势。一是自然资源优势明显。**县气候及土壤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盛产小麦、大豆、玉米、红芋、花生、油菜等作物,年可产农作物秸秆63万吨,可提供饲料粮30万吨,饲养资源充足,有利于畜禽的生长,很多畜种都能适应这里的气候。二是龙头带动作用比较明显。**县有以鞋城皮革集团为龙头的皮制品加工业,以四通食业公司为龙头的生猪屠宰加工业,以张店刷料公司为龙头的尾毛加工业,以及试量狗肉、孔集卤鸡、中原牛肉等畜产品加工特色项目,都可以拉动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县的四通食业、粮食局万头猪场两家企业已初步通过河南省无公害体系认证。另外,**县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多,又实施过世界银行贷款肉牛发展项目、国家秸秆养牛示范县项目、省生猪基地县建设项目等,发展养殖有成功的经验。三是人力资源充足。21个农业乡镇都设有基层畜牧兽医服务站,从业人员380名,其中高级畜牧兽医师3名,有中级职称者40名,涉及畜牧、兽医、饲料、卫检、养殖、加工、市场营销等十几个专业的人员,可为发展畜牧业从规划、选种、生产、品种改良、疫病监测防治、饲料搭配、产品加工、质量鉴定、销售等多方面提供一条龙的网络服务。

如何发挥这一优势,做强做大畜牧产业?在以后的发展中,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优化发展环境,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良好的发展环境,是畜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基础。应注重从舆论、政策、执法、资金等方面,加大对畜牧业的支持和保护,为其提供全方位服务,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2、强化服务体系建设,增强服务功能

一是完善品种改良体系。不断增加品种改良网点,加大品种改良服务力度,进一步优化畜禽品种结构,提高良种覆盖率。二是完善疫病防治体系。建立健全规范的防疫服务网络,积极探索新的疫病防治服务形式和运行机制,有效地控制疫病的发生和流行。三是完善信息服务网络体系。以市畜牧局畜牧服务网为依托,开辟国内外信息网络的通道和窗口,建立**县畜牧信息网络平台,及时反馈县内、外市场信息,逐步完善信息服务体系。四是完善购销体系。积极组建专业养殖协会和经纪人队伍,在供种和销售上为养殖户提供便利。五是完善科技服务体系。狠抓畜牧技术培训,采取科技下乡、专家讲座、现场指导和办班培训等形式,加强同农业科技部门和科研院所的合作,有效促进畜牧业科技水平的提高。

3、突出龙头建设,提高产业化水平

按照上联市场、下联千家万户的要求,不断强化龙头组织建设,积极发挥龙头组织的桥梁纽带和辐射作用,促进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一是在发展方向上,把重点放在培植壮大已有的鞋城皮革、四通食业、尾毛加工等加工型和流通型企业上来,提高企业带动发展能力。二是在发展方式上,重点抓量的扩张和质的提高,使孔集烧鸡、试量狗肉、中原牛肉等特色加工向规模化、工业化方向发展,提高产品档次和竞争力。三是在经营机制上,强化龙头组织和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公司+基地+农户”、“市场+饲养场+农户”等经营模式,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四是在发展途径上,扩大招商引资范围,多渠道融资,充分利用外资建龙头。

4、突出标准化生产,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

要把标准化生产作为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拓宽销售渠道、增强市场竞争力、增加畜牧业效益的重要手段常抓不懈。一是狠抓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建设。二是积极开展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证工作。对全县畜牧企业的生产管理不断进行规范,保证其产品达到无公害要求。在此基础上,积极帮助企业进行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证。三是积极开展畜产品市场准入。针对北京、上海、深圳、天津等城市实行市场准入制的问题,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帮助养殖场取得市场准入资格。对进入市场的种畜、饲料、兽药、疫苗等要加强管理,防止不合格产品进入销售领域。

5、发展牧草种植,优化产业结构

牧草种植可以推动种植业由二元结构向三元结构转变,增加土地产出率、利用率;促进以牛、羊为主的畜牧业发展,优化畜牧业内部结构,降低饲养成本,提高畜产品品质。一是宣传发动。大力推广唐河、新野两县种草养畜的经验,广泛宣传种草养畜的意义和效益,提高群众种草养畜的积极性。二是搞好服务。举办专题培训班,对乡镇基层干部和种养大户进行集中培训;畜牧部门组织技术人员巡回到乡镇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举办牧草种子购销洽谈会,国内知名草种子公司与种养大户签订合同,确保草种质量和售后服务;乡镇政府和村组负责协调种草的土地,帮助群众解决连片种植的问题。三是种养结合。种草一定要与养畜相结合,因地制宜,因畜发展,以养畜带种草,以种草促养畜,走农林牧一体化开发的生态型养殖模式,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四是狠抓秸秆开发利用。围绕养牛和养羊小区、养殖场,推广秸秆青贮氨化等先进技术,提高秸秆利用率,降低养殖成本。

第12篇

关键词:畜牧管理;信息化体系;战略研究

畜牧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性较强的工作,实现畜牧管理的信息化是我国畜牧业的发展方向。在这个过程中,对市场、动物疫情、产品安全等方面必须要加强重视,对于之前畜牧管理方面出现的诸多问题,要积极利用信息化的管理方式来解决。接下来,笔者就对畜牧管理信息化的相关内容进行介绍。

1 我国畜牧管理信息化体系的内涵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不断发展,其最终的发展趋势必然是实现管理的信息化。在传统的畜牧管理中,管理部门的主要工作就是做好畜禽的养殖、草原、饲料的各项工作。但是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渗入,其信息化包含的范围相对来说变得较为广泛,除了通常人们认为的公文、档案等一些信息资料,还包括畜禽养殖、草原、饲料的管理信息化。实现畜牧管理的信息化,就是将一些管理数据集中管理,更好地对生产、流通、服务等多个环节进行监管和控制,提供较为优质的服务,进而促进畜牧业的长足发展。

2 我国畜牧管理信息化体系建设重点

2.1全国畜情信息采集信息化

进行全国畜情的信息化采集是做好畜牧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要建立较为完善的畜禽生产的信息网,通过这种信息网来进行一定的调查和研究,这样一来就对以后的畜禽管理和加工带来一定的方便。同时也能有效地对畜禽的生产状况进行及时地了解和监督。促进了畜禽生产的有效性。

(1)要实现信息采集的的信息化,就要利用较为先进的技术和手段,及时地将畜禽生产的相关信息反映在信息网络中,以供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信息的采集。

(2)要运用已有的相关技术和基础设施来加大信息服务的覆盖面积。要充分利用我国“三网融合”的优势,建立最优的畜禽相关数据的采集信息化基础平台,努力实现信息的收集整理、以及服务等环节的一体化,实现信息化的全面覆盖。

(3)要对畜牧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相关工作人员的技术含量和知识水平提出较高的要求,只有建立较为优秀的专家队伍和技术人员队伍,才能保证信息技术服务终端的研发具有经济、实用的特点,有效地进行信息的传输,进而降低生产的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4)信息化的过程就是通过较为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资源来进行畜禽行业的信息进行管理,更好地利用信息资源,提高服务水平。

畜产品价格是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方面,对于畜产品价格的监测实行信息化是畜牧业管理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对畜产品的价格进行监测时要通过全国大中城市的价格来定价。对于畜产品的价格的相关信息进行整理和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各级各类养殖场、市场的活畜禽价格及其走势预测分析;

(2)种畜禽价格分析和监测;

(3)主要畜禽加工品的价格及其走势;

(4)国际国内市场的饲料原料、配合饲料价格及其走势;

(5)建立信息化示范试点市场电子商务平台,实现蛋品价格实时更新、现货和期货的网上交易与结算。

2.3畜牧业技术推广信息化

实现畜牧业技术推广的信息化,就要建立较为先进的技术推广服务平台,加强畜牧生产者、行政主管部门等之间的交流,将这个服务信息平台作为交流的桥梁,在提供先进技术的同时,也对主管部门所做的决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也对养殖工作提供一定的服务。

(1)建设管理子平台,包括体系库、养殖库、鉴定库和专家库等系统,通过基础数据采集、录入、定期更新,建立公共服务数据管理,并通过网络使数据共享。

(2)建设服务子平台,包括技术文献库、技术视频库,技术标准库等系统,通过文字、视频向畜牧业生产者传播畜牧业先进实用技术。

2.4主要畜禽生产经营信息化

(1)畜禽生产经营的信息化是畜禽产品迈入市场之前较为关键的一个环节。要想做好这项工作就要对全国的畜禽产品信息进行细致的统计,了解其基本信息和生产总量,运用信息采集系统对这些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加强信息的审核工作,做好对畜牧业生产和经营调控。

(2)实现全国规模养殖场畜禽管理信息化,统计全国所有的规模养殖场(小区)和加工企业的基本信息和年度生产信息,并对采集到的数据和信息进行自动分类、审核、,为畜牧业生产监管提供依据。

(3)开展畜禽精细养殖示范,在设施化养殖水平较高的养殖场,开展畜牧业信息化示范,推广集传感器、自动监控、自动控制、移动通信等于一体的设施化养殖系统,集成养殖场动物个体与环境信息收集与处理。

2.5饲料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化

(1)实现全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监管信息化,将全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行政许可信息纳入数据库管理,并通过手持终端实现日常监管和行政执法工作中产品和生产企业信息的即时查询。

(2)实现全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质量安全监测信息化,通过网络实现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监测信息实时报送,并通过相应的系统内部信息运转,使监测信息即时传送至管理部门,提高饲料质量安全监测和行政执法效果和效率。

3 政策性建议

3.1以公共投入为主,做好规划设计

畜牧业信息化建设,除了企业生产经营信息化部分之外,多为政务建设范围,因此.中央和地方政府应提供公共资金支持。要从中央和地方对信息化基本建设、农牧业基本建设,财政支农等项目中,安排一定份额用于畜牧业信息体系建设要。

3.2推进信息化法制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和标准统一

要建立健全农业信息化法制、法规,维护信息化主体的权益并积极促进信息的共享,提供畜牧管理信息化建设健康发展的制度保障。

3.3建立有效的服务机制。推进信息服务

我国基本上形成了政府.协会、企业、院校共同参与的多层次、多元化的信息服务格局,但这些主体的服务范围和服务对象不明晰,导致农村信息服务机构臃肿,服务内容重复,而农民真正需要的信息很匮乏。推进畜牧管理信息化,公共产品性质的信息,政府应成为最主要的服务主体。

4 总结

综上所述,实现畜牧业管理的信息化是目前我国畜牧业的发展趋势。实现畜牧业管理的信息化就要对畜牧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都采用信息化。同时要加强信息采集、整理、监管等各个环节的相关工作,对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也要有较高的要求,要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的禁锢,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只有实现畜牧业管理的信息化才能促进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杨从科,孟宪学.我国畜牧业信息化发展战略[J].饲料博览。2006,(9):GL9-GLl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