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7 09:35:2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商务英语专业内涵,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商务英语;《商英国标》;教学改革
随着近年来商务英语专业的快速增长,为保障其人才培养质量,2014年,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协作组编写的《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商英国标》)正式《商英国标》下铜仁学院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初探铜仁学院国际学院/周倩出台,为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参考标准,为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铜仁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于2015年获批准成立,2016年正式招生,目前尚处于专业发展初期,专业课程设置在很大程度上参照英语专业教学模式,缺乏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跨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强调,专业师资队伍建尚未完善,专业特色亟待加强。然为,武陵山经济圈的迅速成长和贵州对外商务交流的不断扩大亟需大量的外贸人才,这为铜仁学院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模式以适应新的市场需求,这就需要通过参照《商英国标》中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与教学评价体系,明确教学目标、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复合型外语人才。
一、铜仁学院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现状
铜仁学院是贵州省内继贵州大学、贵州财经大学后第三所设立商务英语专业的本科院校,而黔东高校没既有商务英语本科专业也没有国际贸易专业,铜仁学院商务英语专业的设立填补了这一空缺,顺应了黔东地区产业结构和经济、科技、文化发展方向。武陵山经济圈的迅速成长、贵州对外商务交流的不断扩大,提供了外贸、商务翻译、报关报检等诸多岗位,对商务英语人才需求急剧上升,商务英语的发展及就业前景良好。虽然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前景跃上了新的台阶,但在专业教学方面还存在十分严峻的挑战。1.课程设置不合理。当前商务英语课程设置中语言知识模块与商务知识模块比例不合理,教学过程中重英语语言能力培养、轻商务专业知识学习,没有将英语语言知识与商务专业知识进行较好的融合,重理论轻实践;其次,授课模式还主要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训,尚未突破课堂和教材学习的局限,商务英语实践教学的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2.培养目标不明确。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未转变教学思路,仍采用一般英语专业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没有开展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扎实商务知识及技能的教学活动。其次,学生对商务英语专业内涵理解不到位,对自身学习任务及未来职业规划认识模糊,对学科重点知识掌握不到位。3.教学手段单一。由于目前铜仁学院商务英语专业尚处于发展初期,商务英语实训室及相关校企合作实训基地还未建立,对学生商务英语综合能力培养基本依赖传统教学方法及多媒体辅助。然而,要培养合格的商务英语人才,必须切实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服务商务活动的实际运用能力,而过于单一的教学手段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实践教学的效果得不到保证。4.复合型师资缺乏。目前从事商务英语教学的教师大多是英语专业背景,虽然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知识功底,但商务专业知识相对匮乏,而经济学、管理学等商务相关课程教师虽然由外聘教师承担,外聘教师多采用单一母语授课,复合型师资的缺乏大大影响了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效果。
二、《商英国标》指导下的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方向
1.明确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进行课程设置。《商英国标》在培养目标部分明确指出,“商务英语专业旨在培养英语基本功扎实,具有国际视野和人文素养;具备英语应用能力、商务实践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思辨与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能从事国际商务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不难看出,培养目标中十分强调对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及职业素养的培养,因此,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应对学生未来就业方向进行细分,以就业岗位的知识能力素养为依据,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着重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商务专业业务能力,将英语技能常规教学、商务理论教学、职业素养培养教学及实践实操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比重合理,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2.理解人才规格,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商务英语作为ESP(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课程的一种,其特征即:“满足特定学习者的需求;内容上与特定专业和职业相关;在词汇、句法和语篇等方面房在与特定专业和职业相关活动的语言运用上;与普通英语形成对照”,对此,《商英国标》中对商务英语作为一门ESP课程的人才培养规格做了明确界定,清晰定义了商务英语专业本科人才应具备的五种素质(思想、专业、职业、文化及身心素质)五类知识(语言、商务、跨文化、人文社科、跨学科知识)五种能力(英语应用、跨文化交际、商务实践、思辨与创新及自主学习能力)。由此可见,商务英语是一门强调实践应用能力的课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多元化教学方法,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法与以学生为中心的任务教学法、交际教学法及内容教学法相结合,将商务活动过程中的各环节与教学内容融合,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理论自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在教学手段上还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创建商务英语情景实训室,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为学生创建真实丰富的英语学习和商务实践环境,提供多样实践平台,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检验并巩固所学知识技能,从而保证人才培养质量。3.调整师资结构,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商务英语课程“多元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商英国标》在教师队伍建设部分强调授课教师需具备过硬的语言知识及商务专业知识,建议实践类教师从行业专家中兼职聘请,鼓励专职教师通过进修交流、行业兼职等方式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教研水平和实践能力。因此,未来在优化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一是要鼓励专业教师通过外出进修或深入企业调研来努力提高自身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素养,为教师创造业务锻炼机会,大力培养既具备扎实语言功底和商务专业知识又有一定行业从业经验的“双师型”专业教师;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从企业中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为学生传经送宝,保证师资队伍合理化、多元化、专业化。商务英语专业是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应运而生的一个新英语专业门类,多元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庞杂的跨学科知识体系对教学提出了很大的挑战。铜仁学院商务英语专业尚处于发展初期,在课程设置、专业建设、教学方法、师资队伍等方面都面临诸多难题,亟待逐步改革完善。《商英国标》对商务英语专业内涵、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评价体系及教师建设做出了明确要求,因此,参照《商英国标》对铜仁学院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以就业为导向进行课程设置、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调整强化师资结构才能确保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专业的长远发展。
作者:周倩 单位:铜仁学院国际学院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S].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协作组,2014.8.
[2]徐中意.基于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ESP课程改革研究-以商务英语课程为例[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2.12.
[3]王立非,叶兴国.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要点解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3.
一、CBI的理论基础及教学模式
(一)CBI的理论基础
CBI以内容为基础,把语言教学和内容教学有机融合,又称“内容本位教学”。近些年来,很多国家在EFL(EnglishasaForeignLanguage)教学中都十分推崇CBI这种基于某种主题或某种学科来进行教学的模式,CBI开始被普遍接受并得到广泛应用,被认为是目前最成功的外语教学法之一。CBI以内容为依托,以语言学和认知学理论为基础,更倾向于“实用与真实”的教学效果,开展双语教学,使学生通过学习学科知识来获取目标语的实际交往能力,是一种将专业主题与语言教学融合在一起的教学模式。CBI“提倡把语言作为学习内容的媒介,把内容作为学习语言的源泉,使学习者通过学习内容,而不是单纯学习语言来获得语言能力”[2]。Krashen的二语习得假说(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为CBI课程设置提供了理论基础。Krashen认为,二语习得的语言环境很重要,“要类似于母语的习得环境”,语言的习得依靠“有意义、可理解性的输入”,二语习得应专注于“意义”,而不是语言“形式”。习得是把可理解性语言当作学习内容的媒介而自然获得语言能力。如果第二语言学习者更注意的是语言信息的交流,而不是语法规则,将有助于其对第二语言的掌握。CBI的另一理论基础来自于认知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教师应为首次学习某个概念或技能的学习者提供引导框架,等学习者熟练后再撤除该框架。学习者通过真实、有意义的语言材料获得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学习不仅需要听、说、读、写、批判性思维等过程,还需要高水平的内容知识来对这些过程进行操作。而CBI强调将语言学习和学科知识学习全面结合起来,力图为第二外语学习者提供多种机会,使其在交际环境中进行真实的语境交流,通过学习学科知识来获得目标语言能力。
(二)CBI的教学模式
在CBI教学模式中,语言的形式、功能和意义没有被分割,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活动强调学生必须具备较高的认知能力。CBI教学模式主要可分为以下四种:主题模式(theme-basedapproach)。主题模式围绕某个或某几个特定主题组织教学,主题的选择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并且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主题模式可以让学生接触到原汁原味的语言材料。主题模式适用于基础阶段的外语学习者,对学习者语言水平要求较低,旨在通过学习内容来提高学习者的综合语言水平。这种模式的授课过程围绕主题,通过结合各项语言技能以及论述有关主题内容展开综合训练,并逐步深入。该模式以主题为核心,因此学生可以运用已有的知识来对新信息进行学习和评价,学生所接触到的材料符合他们将来的职业需求。课程模式(sheltered-contentcourses)。课程模式是用目标语讲授学科知识,要求学生掌握学科知识而不是语言知识。该模式将语言视为专业学习的媒介,各类专业课程教学材料的难度符合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及专业知识水平。学习者主要是具备中等或中等以上语言能力的学生。该模式要求授课教师应精于某一学科的知识,并且可以熟练运用第二语言帮助学习者获得可理解性的输入,从而获得目标语言能力。辅助模式(adjunctcourses)。辅助模式是一种“专业课+语言课”的教学模式。该模式试图在同一门课程中通过辅助的语言课程帮助学生理解并跟上专业课程的教学。学习者需要借用语言技能进一步掌握专业内容。专业课和语言课的教学大纲需要经过协商,语言课应围绕专业课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辅助模式主要针对各类高等院校学习者或预科学习者。专门用途模式(languageforspecialpurposes)。该模式的授课内容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有着密切关系,是指“内容和目标由特定学习者群体的特殊需要而定的语言课程”。教学过程既包含英语语言技能的训练,也具有明显的专业内涵。教学材料来自实际工作岗位或相关学科范围,专任教师引导学习者使用英语展开专题讨论和研究。学习者可以通过学术交流或科研活动的形式,在学量学科内容的同时锻炼和提升自身的语言技能。无论采取以上哪种模式,CBI的基本教学理念都始终贯穿其中,即课程的出发点或组织原则是围绕学科知识而不是语言本身,学习重点是通过目标语获得专业信息,并在此过程中发展语言技能。
二、CBI教学模式下的商务英语教学
国内各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普遍存在英语知识和商务专业知识都比较缺乏的问题,比如传统的基础英语课程强调语言基本功的培养,旨在通过语言素材学习语言和关于语言的知识,对材料的真实性、实用性和现实性要求不高,而以话题为基础的商务英语教学能提高教学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满足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CBI将语言与专业融会贯通,使教学变得既有内容又有形式,同时兼顾“语言知识”和“专业内容”两种需求,从而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满足社会的需要。我国的商务英语学习者除了商科生和少数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学习者外,大部分都是在高校就读的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他们虽然具备一定的基础语言能力,但是缺乏经济、管理等专业商务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更谈不上商务工作的实践经验。目前各高校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围绕商务和英语两大核心,不仅开设了语言技能类和商务英语基础类课程,还专门设置了商务专业类课程。但是很多高校都存在着商务专业课程和语言类课程的教学内容脱节、商务英语课程专任教师教学能力欠缺等问题。结合上述对国内高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现状的分析,笔者认为,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应具备很强的应用性和复合性,课堂教学应该既是语言技能型教学,又是商务内容型教学,强化学生使用英语解决商务问题、提供商务服务的能力。从这一点上看,CBI对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属于特殊用途英语(ESP,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的商务英语兼具商务专业性和英语语言性两种特点。CBI旨在通过学习和了解商务学科知识来获得目标语言能力,有效地解决了高校商务英语教学中专业内容缺失的问题。CBI主张将英语看作一种语言工具,从而实现语言技能与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为了结合各个学习阶段的不同特点,CBI应针对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群体。一般来说,在基础阶段的学习中,主题模式应占主导地位。在这一阶段,与商务内容的学习相比,英语语言技能的培训才是重点。但是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仍需兼顾专业知识的学习,比如尽可能让学生接触商务领域的语言材料,为下一阶段学生掌握商务知识、培养商务能力打下基础。在较高阶段的专业课程学习中,商务专业知识难度逐渐加深,特定的商务内容如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等成为主导,学生的语言技能不足以帮助他们获取相关专业知识。此时,教师可以运用课程模式,将商务知识的学习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在传授商务、语言知识和技巧的同时,安排有效的教学任务并引导学生完成,比如,以英语为媒介,学习管理学、经济学等特定专业知识。同时,商务专业教师可以与语言教师密切合作,采用辅助模式,帮助学生使用英语进行自由沟通,学习相关商务专业内容。另外,CBI对商务英语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这种教学模式的课堂执行者,商务英语专业教师要求兼备语言知识和专业内容两项专长。教师担任的角色不是单纯传授专业技能,学生的学习目的也不是被动地接受各种专业知识,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提高自身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师需要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供高效轻松的课堂活动组织形式,及时给予学习方法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和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能够得到有效提高,也可以促进其自身从普通语言教师到复合型语言教师的转变。
三、结语
CBI越来越受到国内各高校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在商务英语教学环境中,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单一的语言技能课程模式,实现了专业内容课程与语言基础课程的融合,是实现商务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最佳教学模式。但是CBI在我国刚刚起步,在实践中仍然要面对各种问题和挑战,比如,教师的跨学科知识及教学能力的局限性,开展双语教学的层次要求,学生寻找知识的途径缺乏,等等,这些因素都会从一定程度上制约这种新的教学模式的应用。因此,商务英语教育工作者需要在人才培养理念、教学设计及课堂实施等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探索和实践,以期最大限度地发挥CBI的优势,真正实现高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作者:马青 单位:长江大学一年级工作部
2018-2019 学年 第 二 学期
姓名
职称
讲师
授课情况
课程名称
授课班级
周学时
总学时
大学英语
9学时
162学时
教研情况
所属系部、
教研组
参加教研活动次数
听课节数
其它活动
公共教学部
9
16
参加学习
培训
民办高校商务英语专业课骨干教师培训
教学成果
获奖情况
技能竞赛
获奖情况
2019年度学院教育教学信息化竞赛荣获教学课件一等奖
学期教学
工作总结
本学期本人担任18级护理3、4班和17级康复班,共3个班的英语教学工作,共计154个学时的教学任务。由于大学英语这门学科授课周期长,大部分班级授课周期为2—17周,再加上实践课时间需要老师自己和班级协商找到合适的时间,所以每周的教学工作都显得有些繁重。
一、有序展开英语日常教学工作
本学期本人参加英语教研室内部教学会议9次。本人以《大学英语课程标准》为目标,积极倡导课堂合作学习方式,改进教育、教学方法,积极研究英语教育教学规律,研究高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总结课程实施过程中形成的经验;加强集体备课,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切实提高英语教研的实效性;追求英语课堂实效,为学生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更新教学观念,为进一步提高我院英语教学质量而扎实开展工作。在工作中体验用技术改变英语教学。
二、积极组织英语教学活动
为拓展学生学习的渠道,培养和发展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本学期利用实践课时间开展英语歌曲,英语小故事,英语美文等一系列的活动,以活动促进英语教学。经过一个月的准备和初赛、复赛的选拔。英语教研室于2019年5月17日晚7:00—8:30在图书楼202会议室举行了以“The Voice of English Reading”为主题的校园英语朗诵比赛(决赛)。进入本次决赛的16组选手从复赛63组中脱颖而出,这些选手们无论是从作品主题、英文功底、团队默契上都让人眼前一亮。
三、积极参加培训
2019年4月17日—20 日公共教学部委派英语教研室郑玲和张会想老师参加了河南省教育厅举办, 郑州商学院承办的“民办高校商务英语专业课骨干教师培训”。本次培训旨在加强民办高校专业建设,提高民办高校办学水平。本次培训班围绕“新文科、大外语、金课堂”,以“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打造商务英语金课”的主题,聚焦商务英语专业与课程建设,重点讨论了商务英语专业新国标的实施、应用型高校英语类专业“金课”的打造、“金慕课”的研发设计与教学应用等议题。
回顾这一学年, 由于领导的一直关怀与教育使我取得了不少的成绩,在此说声感谢!我会在以后的教学过程用教育创新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用爱心培育百花盛开,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不断前进!
【关键词】高职院校;商务英语;项目设计;实训模式
一、国内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实训模式存在的问题
实训教学环节质量高低关系我们高职教育的质量,所以实训环节的建设和实施就尤为紧迫。尽管有些院校大力建设模拟实训中心,但多偏向于单项能力,而商英类实训总的来看仍难以实施,即使进行也多以考证培训为其主要形式。我国目前商英类专业(含大本)的毕业论文多使用传统的英语类专业的选题,偏重英语语言应用,而对商务综合能力几乎未纳入考量,这正是由于实训环节缺位造成的;而这对商英专业的健康发展、人才培养目标的真正实现都是极为不利的。总体来说,我国高职高专类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在提供该专业学生必需的国际商务活动操作能力的基本培训方面更是明显不足,导致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使商务英语专业进入了“瓶颈”状态,不利于高职高专教育的全面发展。
二、商务英语项目设计实训模式的概念及运作
当前商务活动中已广泛引进了项目策划和管理的概念及运作,要求项目的策划者和管理者以实际市场为依托,从市场调查入手,分析顾客需求、明晰自身的市场定位、选定项目。在此基础上开展设计,制定可行的行动计划、并对制定的行动计划全程监控和管理,收集相关原始资料并加以分析整合,对此项目进行评估。本文所提到的商务英语项目设计实训模式,以教育部高教司提出的“劳动过程系统化”为指导,配以对认知心理学中“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的研究与探索,要求设计者从市场切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项目定位和设计,并对其实施予以监控和评估,有利于全面培养设计者的综合商务技能,该实训模式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实施性。另一方面,该设计用英文撰写,也与学生的英语专业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相关,都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故我们认为商英项目设计能充分体现语言、商务以及综合技能训练有机结合,突出了核心职业技能,注重过程和连续性的考核,同时以市场为实验室,不需要太多的硬件投入,是该专业实训的极好手段。加之通过商英项目设计,不但鼓励了学生的创新性、实践性,还激发了他们的创业意识(不少学生正是通过商英项目设计,走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开拓了就业门路)。
三、商务英语项目设计实训模式
(一)指导思想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而实训是高等职业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为了更好地贯彻商务英语课程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实训教学体系,针对目前国内高职文科实训环节相对薄弱的现状,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满足专业实践教学要求,以培养商务应用能力和职业基本素质为核心,以职业岗位(群)要求为标准,以项目设计为实训主要形式,以市场为实验室,充分体现语言、商务以及综合技能训练的有机结合,形成有效的运作机制,逐步形成教学、科研、服务三维一体的“没有墙的综合性实训基地”。
(二)实施基础
实施基础包括:剖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明晰各门专业课程的专业能力要求;进行企业调研,深入了解商务实务中项目策划、运作和管理的实践模式;将商务英语项目设计引入实训环节,因为该项目旨在帮助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商务环境中独立实施项目,使之最大限度涵盖专业能力要求;修订完善现试用的实训指导书《商务英语项目设计》;在实施过程中尝试外延式教学法,坚持将劳动过程系统化教学原则与外延式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团队教学法有机结合,确保实训环节高质量进行;制定合理的考核与评估方式;组建一个实训环节指导顾问小组(由专业教师和企业相关专家组成),定期根据评估结果提出改进意见。
(三)实施过程
实施过程包括:该项目设计以项目管理模式实施,采取单元教学制,即项目确定、项目分析、项目设计、项目实施与评估。每一单元都目标明确、时限明确、评估标准明确。学生需经历一次完整的项目设计和实施过程;以项目小组为管理模式进行:在自愿结合基础上组建小组,每个小组3至4人,各有分工负责;实行项目设计辅导教师制,每个指导教师负责一个选题范围,学生在自愿的基础上选定选题和指导教师。立项前需对市场作调查,查阅资料,开发资源,立项后又需不断收集反馈,随时改善,学生的信息搜集整合能力得到有效训练;在项目设计阶段制定有效的时间安排,最后用英语撰写项目报告;专业素质考评制:最终结果的考评不仅对项目设计的文字内容,还将设计过程中设计者的综合表现(如和导师沟通情况、实地考察方法、市场调查策划和实施、项目管理与评估等)纳入考量,旨在促使学生更关注专业素质和职业内涵的开发和锻炼。
(四)实施目标
实训模式实施目标是:商务英语项目设计这一实训模式的开发在很大程度上为高职高专商务英语类专业职业综合技能培训和考核给予良好借鉴;制定并完善商务英语类专业实训环节建设的可行性方案,为高职高专同类专业开展实训起到示范性作用;通过将劳动过程系统化理念引入商务英语类专业的实训模式开发,结合认知心理学中问题解决周期的研究,使该专业的实训内容设置、教学及管理更趋合理性,科学性;为今后应用英语乃至文科专业如何以一个完整的行为模式为基础构建双元制课程提供经验和教训,有利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和发展;在实训环节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可以考虑建立实体(如咨询公司)或与实体合作,为文科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做出探索。
【参考文献】
[1]高佑梅:《学习风格对比研究》[J],《中国英语教学》2001年第四期
[2]齐振还:《第一与言语第二语言习得关系的探讨》[J],《中国英语教学》2002年第一期
关键词:行动导向; 商务英语; CBI教学; 关键能力
一、引言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育的显著特征在于满足学生今后或现有工作中的具体需求,注重学生在国际商务情境中运用英语的能力,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和国际商务学科知识构成了其专业能力的基础,然而高职商务英语教学的目标并不限于学生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掌握,而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国际商务从业人员,培养包括专业能力在内的职业综合能力,即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个性能力。具体地说,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结合商务英语专业的特点、高职教育的特点以及人才层次和就业方向和市场经济要求,培养系统掌握国际商务一线行业相应岗位必备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从事国际商务业务的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翻译能力、国际市场营销能力等职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具有良好的国际经贸职业道德和综合职业素养,能从事涉外文员、商务助理、外贸从业人员等相关工作,能适应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要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应实现两个层面上的“融合”,即英语与商务的有机融合和专业教育与关键能力教育的融合,前者为解决专业能力发展问题,后者为解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发展问题。就第二层次的融合而言,其目标远比前者更加宏大和长远,单一的教学方式和理念无法实现,需要一种能够统合各种能力培养策略的新的理论框架。本文提出的基于行动导向的商务英语CBI教学是实现高职商务英语整体性教学,为培养适应现代商务语境下的外语复合型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
二、基于行动导向的高职商务英语CBI教学理论依据
1. CBI教学:英语和商务有机融合。
商务英语学习内容毫无疑问应该包括商务和英语,但绝不是两者简单的相加,两者如没能实现有机融合,则极易导致商务是商务、英语是英语“两张皮”的局面。
CBI(Content-Based Instruction),即“以学科内容为依托的语言教学”,是西方20世纪80年代在交际教学基础上兴起的一种语言教学模式,即以非语言的其他学科内容或某个主题为依托,学习第二语言或外语,将语言教学同学科内容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与传统语言教学法的不同之处在于语言能力的培养不是通过学习语言本身,而是通过专业内容的学习来达到的。通过把教学的重点从讲授语言本身转变到通过学习学科知识来获得目标语言能力。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不是掌握语言本身,而是用语言去做事。CBI教学以学科知识为中心,而不是以语言本身为中心,学生的语言能力是在学习学科知识的过程中习得的,学科内容为语言学习提供了真实的语境,学生完成真实任务和获取新信息的同时,习得语言技能。
CBI教学可以实现语言知识和学科知识的有机融合,有利于学生英语语言知识和国际商务学科知识的相互促进。学生关注语言的意义而不是形式,英语学习成为学习学科知识的手段,学科知识为英语学习提供了真实的语境,学生需要获取新的信息完成真实的任务,于是学生不是为了英语而学习英语,而是为了用英语“做事”才学习英语,这满足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也增强了学生学习国际商务学科知识的动机,从而使学科知识的学习也更加有效。而学科知识和英语语言知识在工作情境中才会更加充分地融合,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2. 行动导向教学:专业教育与关键能力培养的整合。
“行动导向”是德国职业教育自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及方法,实施行动导向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学习者职业能力的发展,其核心在于把行动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统一。行动导向教学的要点在于:
第一,行动导向教学以学生行动过程为中心,学生在学习情境中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体系。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序列,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定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姜大源,2006)
第二,行动导向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让学生在活动中习得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实现对学生关键能力(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个性能力)诸要素的培养。具体一点说,高职商务英语学生除了具备英语语言技能和国际商务专业知识和技能等专门能力外,还应具备诸如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计划和决策能力、团队工作能力、与人交往与合作的能力、集体的意识和能力、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饱满的工作热情、严谨的工作态度、质量意识等等。这些跨专业的能力和专业能力一起构成的综合职业能力是高素质的体现。(徐朔,2006)
第三,行动导向教学是一种整体性教学,它把工学结合的理念贯穿于英语语言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教学中,学生在工作情境中习得语言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提升关键能力,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学做合一”。
三、基于行动导向的高职商务英语CBI教学模式与课程体系的构建策略
1. 从商务英语到英语商务:高职商务英语课程体系建构的原则。
CBI教学把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渗透到国际商务有关学科教学中,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习得英语语言知识,掌握语言技能,行动导向教学把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置于“行动”的框架,学生通过完整的行动,习得专业知识,发展职业能力。因此,基于行动导向的高职商务英语CBI教学对培养全面发展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非常重要。
然而,CBI教学应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来决定不同阶段的学习内容和CBI的具体模式。这是因为,国际商务有关学科往往内容专业,术语繁多,句子结构复杂,要有相当的语言能力方能应付自如。根据克拉申的语言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理论,语言输入应该略高于现有水平(即i+1,其中i表示语言学习者目前的水平,1表示略高于语言学习者现有水平的语言知识)才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如果语言输入远远超出学习者现有的水平(即i+2),或者低于学习者现有的水平(即i+0),就难以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克拉申还认为情感的输入也很重要,动力、性格和情感状态是影响语言习得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尽可能使学习的内容和学习活动应该符合学生的语言程度、认知和情感需要,并适合他们将来的职业需求和个人兴趣。
根据Britain D. et al.(1989)对CBI教学形式描述,CBI教学有强式和弱式之分,较弱形式的依托式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而较强形式的依托式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掌握内容知识,它将内容知识安排在非语言课程内学习(袁平华,2006)。CBI教学由弱势到强势有四种基本模式,即主题式(Theme-based Approach)、辅助模式(Adjunct Courses)、课程模式(Sheltered-content Courses)和专题模式(Courses for special Purposes)。主题模式的教学材料选自目标语原创的各类主题、话题,语言课程教学设计围绕着主题或者话题进行;辅助模式是指同时开设专业课和语言课的一种模式,语言课为专业课服务,要求学生借助语言知识掌握专业内容,旨在将特别设计的语言课程和正常的学科教学结合起来,辅助模式由专业教师和外语教师共同承担,分别负责专业课和配套语言课的教学;课程模式视语言为学习专业的工具,要求学生掌握学科知识而不是语言知识,意在通过可理解性的输入习得语言能力;专题模式的教学内容与某一行业或专业有密切关系。教学材料来自实际工作岗位或有关学科领域。
基于行动导向的CBI教学模式的建构要考虑到多种因素,学生语言和学科知识水平以及教学性质都是最相关的几个因素,根据语言和内容的不同程度的强调和要求可以把各种CBI教学模式看成内容驱动模式为一个极端,语言驱动模式为另一个极端的连续体(袁平华,2006)。这样,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从商务英语到英语商务的学习发展过程便可以在基于行动导向的CBI教学中得到实现。基于行动导向的高职商务英语CBI教学模式与课程体系如下图(以国际贸易方向为例):
2.“融合”式的整体教学:高职商务英语CBI教学原理。
上图所建构的“基于行动导向的高职商务英语课程教学体系”实现了两种层面的 “融合”,即英语语言知识与国际商务学科知识的融合和专业知识与职业行动体系的融合。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在不同的CBI教学模式下,实现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与国际商务学科知识和技能不同程度的融合,并在行动导向的学习情境中习得英语语言知识和国际商务学科知识,发展关键职业能力或综合职业能力,即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个性能力,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完成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从商务英语到英语商务的语言能力发展轨迹,并最终脱胎换骨,由一个英语学习者蜕变为能用英语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职业人。
基于行动导向的CBI教学着眼于商务英语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发展,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在每一次的“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的“行动”过程序列中,在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中以英语为媒介完成各项任务,不仅学科知识和英语语言知识在工作情境中习得,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如解决问题、做出决定、开发方案等方法能力,同事合作、解决冲突、协商能力等社会能力,以及道德观和价值取向、积极进取精神、创新精神、学习自觉性等个性能力都得到了发展。因此,基于行动导向的CBI教学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一条有效途径。
四、小结
本文将高职商务英语教学的思考置于高职教育的大视野中,建构了基于行动导向的高职商务英语CBI课程教学体系。基于行动导向的商务英语CBI教学是顺应高职商务英语培养现代商务语境下的外语复合型人才的一条重要的途径,它把工学结合的理念贯穿于英语语言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教学中,学生在工作情境中习得语言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提升关键能力,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学做合一”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当然,本文提出的课程模式在实际教学中是否有效还需要更多的实证研究,有些观点还需要在实践中得到检验。
【注:CBI教学,即content-based instruction, 学者有不同的译法,如“内容依托教学”“内容教学法”或“基于学科内容的教学”,其核心理念是把外语或二语的习得融入学科内容的学习中,以达到更好的语言学习和学科知识学习的效果。本文直接采用该术语的英文首字母缩略形式CBI。】
【该文为2010中山市教育科研立项课题“基于行动导向的商务英语CBI教学研究”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中山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Brinton, D., Snow,M. and Wesche,M. Content-based second language instruction[M]. New York: Newbury House, 1989.
[2]Krashen,S. 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M]. New York: Longman,1985.
[3]蔡坚. 第二语言习得与CBI教学模式的研究[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3).
[4]常俊跃,董海楠等.英语专业基础阶段内容依托教学问题的实证研究[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5).
[5]戴庆宁.CBI理念与双语教学[J]. 中国成人教育,2006,(2).
[6]姜大源.职业教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二)[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6,(4).
[7]雷春林.内容教学法(CBI)与复合型外语专业教学―以商务英语教学模式为例[J]. 外语电化教学, 2006,(6).
[8]徐朔.论关键能力和行动导向教学―概念发展、理论基础与教学原则[J]. 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 2006,(28).
随着时代的变革,我国教育革新工作深入进高职教育。眼下高职教育的内涵并不仅仅被局限在专科教育领域,它可以全面地开展综合性课程活动研究,扩展教育教学重难点,培养综合能力突出的优秀人才。就高职英语教学方式而言,CBI(内容依托教学)模式不仅会大幅度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同时也会提高学生英语课堂学习效率;它一改传统英语课堂中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单一的局面,将时下热门的信息加入课堂学习中,实现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学习,不仅会让学生的英语成绩获得显著提高,同时也有利于完成快速英语教学目标任务。
一、内容依托教学的内涵
以内容为依托的外语教学(CBI,Content-Based Instruction)就是把指定内容和语言教学目的互相融合,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和第二语言同时获取的教学行为(Brinton et al.1989),CBI把所要掌握的学习目标当作指定内容学习的介质,利用语言去开展专门性教学,当做介质的语言就不是学习的仅有目标(Brinton et al. 1989),以内容为依托的英语教学是指把英语专业内容和英语教学目标整合在一起,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和英语语言技巧同时获取的教学行为,就是把英语作为英语专业内容学习介质,利用英语去开展专门性学习,而不能将英语仅仅当成一个学习目标去对待。
二、内容依托教学(CBI)在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职英语口语教学通过广大英语教师的共同努力,取得了长足发展,英语口语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系统的、相对独立的学科。但现行的英语口语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1.从整体来看,高职生的英语口语应用能力与实际教学投入不成比例。学生在英语口语学习上所花的时间较多,但效果并不显著。学生的语言产出技能,即口语和书面语表达能力较弱,尚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2.高职英语教学体系、课程结构及课程设置还不能完全满足学习者的实际需求。在一些高校中,英语口语课程所占比例虽然较大,但有些基础性英语口语课程的必要性、合理性及实用性值得商榷,而另一方面应用型课程的数量及质量尚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3.在教学观念及教学内容上依然较多地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还没有完全摆脱应试作用的负面影响。4.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模式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学习者英语口语应用能力的培养。面对这些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的问题,有必要对高职英语口语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确定新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培养模式以适应形势的发展。
内容依托式教学作为众多高职英语口语教学方法中的一个,在实施高职英语口语教学改革的今天,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1.它能给英语学习者提供一个自然、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可以使用各种媒体技术,让语言学习者接触真实的语言材料,获取语言材料的意义,有利于语言习得的产生。2.它能提高英语学习者学习兴趣和动力。3.它有利于学习者自主性学习行为的形成。4.它能使学习者掌握文化学科知识,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依托式教学对实现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目标有促进作用,是现阶段高职英语教学转型时期一种较为理想的教学模式。
三、内容依托视阈下提升高职英语口语小班化教学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资料选取。选取我校2015年报到新生高职英语专业(商务方向)学生为研究对象,共招学生90人次,分为45人次一个班共两个平行班级。本项目以《英语精读》课程的口语教学环节为例,在两个平行班级中随机选择一个班级作为实验的对象,以下称“实验班”,实施小班化教学;而另一个班级则仍然实施普通大班授课,称为“普通班”。在“实验班”把学生按人数随机分成25人次一班共两个小班,到该项目结束,“普通班”和“实验班”的学生人员不发生变动。“普通班”和“实验班”各安排一位专业英语教师、一名外教进行交叉授课,(注:“实验班”的两个小班则是由同一位专业教师和同一名外教负责授课),而该课程大纲所规定的教学要求、课时保持统一。
(2)方法。
1)普通班:所有学生采用一般英语教学方式。
2)实验班:所有学生在传统教学方式当中融入内容依托教学,加大技能型英语口语教师的培养力度,创造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每一个月对实验班学生进行口语模拟考试,直至实验结束,在结束后对实验班学生观察1-2个月最佳。
2.结果分析。通过对我校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口语进行分班比较分析,在分析中发现高职院校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将问题汇总如下:
(1)教学模式不合理。现阶段许多高职院校仍将过级考试或专业证书考试作为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如英语四、六级、PETS、BEC 等,并没有重视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口语教学,使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只具备读、写、译的能力,听说能力相对薄弱。而商务英语口语化是商务活动最具有实践性的一个特点,其作用贯穿了商务活动的整个过程,是商务活动成功的关键所在。因此,传统的高职商务英语口语教学达不到培养人才的目的,错误的教学模式会直接导致教学质量,对于高职英语专业学生,以后毕业后更倾向于实际操作,所以在教学模式设定上也要对此有充分的考虑。
(2)语言环境不佳。要提高英语口语技能,语言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高职院校的学生除了课堂外,其他时间使用英语口语的环境很少,能够接触真实英语交际情景的机会更是非常有限。即使是在课堂上,口语练习也往往局限于书本上的机械性操练,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仍然是教师安排任务或话题,学生完成任务或就话题展开讨论,这种做法不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学生缺乏真实的商务英语使用环境、氛围和场景,从而导致商务英语口语水平无法提升。
(3)师资力量有所欠缺。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多数教师重视素质教育而忽视能力培养。教学侧重点多为语法的讲解、基本句型和单词、句子的背诵,而教学手段也沿用陈旧的方法进行课题教学――灌输式教学,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在下面听得昏昏欲睡,教师和学生之间不能形成良好的互动,同时一些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老师自身素质不高,对课题的掌控能力不足,不能提供给学生进行口语交流的机会。
(4)大班授课任务繁重,师生交流互动少。在班级规模较大的班级中,学生人数多,座位拥挤,客观制约了学生们课堂参与的机会,尤其对于一些英语基础较差、不够自信的学生而言。久而久之,他们的英语水平不但没有提高,反而每况愈下。这就难免使学生形成对英语的厌学情绪,降低了作业效果,不利于学生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更不利于学生多元智能的开发。
四、内容依托法视阈下提升高职英语口语小班化教学实效策略
1.创新教学模式,充分应用内容依托法。以内容依托法的高职英语教学的重点就是选取何种教学内容,所以选取怎样的教材就显得格外重要,依据高职学校教学情况和英语专业培养目标,教材在编撰中一定要依循下面一些原则:首先,在选取材料时一定要拥有实用意义,只有真实有效的教材才可以真实培养孩子英语运用实力;其次,选取语言材料的主要难点就是对教材内容的掌握要适量,英语专业学生所要了解和懂得的学科知识包含范畴比较广。以内容为依托的英语教学方式与形式不能太过于简单,种类要比较丰富,英语专业内容依靠英语教学重点就是在培育学生英语处理具体问题的实力,所以,在教学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之间不同之处,将合作法、任务法等众多方式使用在整个讲堂之上,并落实到所有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在还原具体英语场景的讲堂中学习,这样不光可以获取专业知识,还可以锻炼孩子英语交流实力与技巧。
小班化课堂上,教师可以经常进行视-听-说-背连环练习,训练学生从接受(视、听)信息到独立思考,组织语言,再到口头表达的整套听说能力。教师也可以选取一些难度适宜的文章进行听力,背诵,话题讨论的练习,切实将听和说有机地结合起来,相辅相成使学生真正体验到边听边说的乐趣,这是听说能力培养的高级阶段,也是全面提高学生听说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
2.拓展内容丰富的口语主题,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技能。教师应结合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学生的语言需求、认知需求及兴趣爱好,遴选出适合本专业、本课程的英语口语教学内容,以学习用英语进行场景模拟的技巧为依托,设定以日常交际和未来职业为主题如“询问天气、户外运动、外出就餐、影视音乐、求职面试、”等内容开展口语教学实验。例如:本次教学的主题是商务场景模拟之“接待”,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偏好围绕该主题,形成诸如“宴请”、“商务参观”、“娱乐接待”等丰富的学习、探讨方向,在教师的指引下,主动搜集各类接待的英语词汇、语句在适当情境中的正确使用,并在最后能够把自己的成果与同伴们分享与交流,激发学生自己想学、要学的学习动机,让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沉浸在用英语探索知识的氛围中,并及时做好总结与反思。
3.增强师生情感互动,注重有效个体评价。在CBI主题教学模式下,增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在情感、意志、思想等方面的碰撞与交融,教师在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的前提下,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让擅长这方面或是对该主题有着强烈兴趣的学生来回答问题,引导那些具有某方面潜能的学生发挥其特有的才能。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面,尽量避免使用简单的“Good job!”、“Well done!”的笼统评价,应针对学生的表现,作出详细的个别评价,以鼓励、肯定学生的表现为主,一对一地指出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及时的当场指导。
《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要求“提升高职学校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探索高端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模式;鼓励因校制宜,探索基础、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融合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是教育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我国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高端技能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系统人才培养模式是获取深厚的商务知识和技能内容,培养丰富的商务活动实践操作能力和培育优秀商务人文和职业素养的途径与方式的总和。高端技能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要素。根据国家对高职教育的要求和期望,结合高职教育的实践和理论成果,高端技能型商务英语人才系统培养模式主要包括六大要素,即:培养目标、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实践教学(实训基地)和评价体系。这六大核心要素相互依托和促进,支撑起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完整体系,其中,哪一个因素出现问题,都会产生人才培养效果的“木桶效应”。
系统人才培养模式参与者分析
鉴于高职教育教学的本质要求和我国目前的高职发展现状,要构建系统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依靠政府、高职院校和行业(企业)的共同努力。
1.政府是系统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主导者。“准公共产品”属性及正外部性决定政府必须主导高职教育发展;政府可以依靠高职教育的成果来履行政府的职责,实现政府的目标。从我国高职发展的实践来看,政府实际上承担了主导者的作用。从本世纪初以来,各级政府先后出台多项支持职业教育发展和改革的纲领性指导意见,实施了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建设、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和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等重大举措,这些政策和措施在根本上促进了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
2.高职院校是系统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直接主体。高职院校是高职教育教学的组织和实施者,理应承担系统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主要责任。但是,绝大多数高职院校限于高职教育教学要求的“物”的基础和“人”的素质在系统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施上存在较大差距。
3.行业(企业)是系统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基础性主体。行业(企业)的需求是系统人才培养模式要素的直接来源。需要什么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有哪些岗位及岗位群(专业建设);知识、技能结构和素质要求(课程设置);什么样的人可以承担培训任务(师资队伍);在什么情境下培训(实训基地);培训效果如何(评价体系)。可以说行业(企业)具备所有系统人才培养模式的条件和要素。这也是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取得惊人成就的原因。遗憾的是,在我国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极差。高职院校的校外实训基地大多形同虚设,校企合作成为空谈。所以,要构建系统人才培养模式,不能没有企业的深度参与。
商务英语人才系统培养模式构建
根据对我国目前高职教育发展实践的分析,要构建和运行高端技能型商务英语人才系统培养模式,必须创建“以政府为主导,高职院校和行业(企业)为双主体”的系统人才培养工作运行机制。
1.人才培养目标的创新机制。政府促成国家立法规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工作过程,搭建校企紧密合作平台,协调院校与企业的利益诉求,并对积极响应政府和法律法规要求的企业实施税收、荣誉等奖励。政府规定和把握高职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目标。高职商务英语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商务人才。地方政府要切实细化和落实国家的职业教育纲领性指导意见,承担和强化主导作用,把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目标与区域经济的特色结合起来,保障和促进地区国际性商务业务的发展。在政府的指导下,院校与企业组建人才培养工作专家团队,定期深入调研,准确把握本地区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共同制定和修缮人才培养目标。
2.专业与课程建设的创新机制。专业是行业(企业)中岗位需求的反映,课程是岗位知识与技能的载体,两者构成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要素,是目前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工作的短板。政府组建和指导地区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教育专家团队,通过调研、分析本地区商务活动的特征,把握地区商务业务的发展趋势,制定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和前瞻性的专业建设和课程标准体系,引导学校对接国际性商务业务发展,支持高职院校在商务英语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上的创新。校企深入合作,以本地区商务活动为依据,丰富商务英语专业内涵,以行业(企业)为主体,按照高职教育规律的要求,大力开发具有区域特色的校本教材,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学到鲜活的知识与技能。
3.“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机制。双师型教师是高职教育的职业性要求,政府要制定和实施有利于教师成长的政策和措施。创建独立的高职教师职称评聘体系,丰富和提升现有双师型教师的标准体系,从政策层面落实“双师型教师”的物质和精神待遇。高职院校和企业要根据政府的要求共同建立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体系与措施、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
关键词:英语专业 内涵式发展 策略
一.内涵式发展是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如果从1862年的英语语言教育算起,我国的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以下简称“英语专业”)已有150多年的历史。改革开放初期,“英语热”席卷全国,英语专业迎来了发展的巨大历史机遇,她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众多高校,招生人数节节攀升。英语专业2003年招收本科生87,808人,2004年招收102,388人,居所有普通本科专业招生人数第一位。截止2007年,全国开设英语专业的高校超过900所。[1]英语专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满足了市场的人才需求,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大批语言专业人才;另一方面,英语专业在专业点和学生数量上的激增也带来了诸多问题:英语专业师资和设备的数量与质量无法满足学生激增的需要,造成人才培养质量下滑;英语专业发展由于缺乏规划,导致其地域发展不平衡;各院校英语专业的定位缺乏特色,导致人才培养目标同质化严重;英语专业的教学大纲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课程标准亟待确立;课程结构不能有效地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尚待优化等等。这些问题更突显了如何处理英语专业发展中数量和质量两者关系的重要性。党的十报告站在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起点上,对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作出了明确部署,其中“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给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指明了出路,对我国高校各学科、专业的发展也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当前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正面临改革开放以来“粗放型”发展带来的毕业生数量大、就业困难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最终必须靠转换发展方式来实现。我国高校英语专业只有变外延式发展为内涵式发展才能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英语教育发展之路。
二.内涵式发展以理念、制度、文化、结构、质量和效益等为指征
内涵式发展是发展范式的一种,它以事物的内部因素作为发展的原动力,是一种协调的、可持续的发展范式。“内涵式发展”和“外延式发展”是常常被人提到的两种发展范式。“内涵”和“外延”是逻辑学的两大范畴,是“概念”的两个基本属性;“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本质特征的整合,即事物质的质的规定性;而外延是指具有概念该属性的对象的范围与数量,它说明该对象“有哪些”,即概念的量的规定性。“内涵式发展”与“外延式发展”也可以从隐喻学的角度来理解,所谓“内涵式发展”就是要抓住事物的本质属性,强调事物“质”方面的发展;“外延式发展”是注重具有相同性质的同类事物的量的积累的发展范式。“内涵式发展”是通过事物内部的改革、结构的优化、质量的提高从而提升事物的发展品质;“外延式发展”是通过数量增长、规模扩大、空间拓展等外部形态与要素的扩张。“内涵式发展”不能等同于“内涵发展”。从逻辑联系上看,“内涵发展”与“外延发展”是相对应的。“英语专业内涵发展”是指“英语专业”这一概念的内涵的深化与发展;“英语专业外延发展”是指“英语专业”这一概念的外延的拓宽与延展。因此,“内涵式发展”和“外延式发展”的提法仅仅是借用了形式逻辑关于概念的两个基本特征来说明事物发展的两种形式或路径,两者在内容上并没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影响高校英语专业发展的因素有理念、文化、政策、环境、数量、规模、结构、速度、条件、质量、效益等。而内涵式发展是以事物的内部因素作为动力和资源的发展范式,所以高校英语专业内涵式发展不是以专业点设置的数量、学生的规模等表面指标为特征的发展范式,而是以理念、制度、文化、结构、质量和效益等内在因素为指征的发展范式。其中质量和结构是内涵式发展的核心要素。[2]
三.内涵式发展视阈下我国高校英语专业发展的策略
内涵式发展是以事物的内部因素作为原动力的发展范式。高校英语专业内涵式发展的内容包括思想、理念、制度、文化、质量、结构和效益等。其中质量和结构是内涵式发展的核心要素。我国高校英语专业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就要重质量、重规划、重特色、重制度、重结构等。
第一,内涵式发展重质量,英语专业发展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
质量是内涵式发展的核心,质量是学科、专业发展的生命线。因为社会对某一专业的评价、学生对某一专业的选择、专业的生存与发展,归根到底取决于专业的发展质量。我国高校英语专业必须切实把提高质量作为首要任务和工作重点,采取得力措施确保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教学质量的重要地位和教学投入的优先地位。英语专业的发展质量应确立市场标准,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各高校英语专业的定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英语人才,发挥自身优势,形成英语人才培养的特色,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具有扎实的语言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强语言实践能力,同时能够完成服务社会和地方经济建设的使命。只有这样,英语专业才能摆脱由于学生就业率低而被“红牌警告”的尴尬局面。同时,高等教育质量是一个多层面的概念,要考虑多样化和避免用一个统一尺度来衡量高等教育质量。英语专业分布于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校,各高校英语专业建设与发展的质量标准也应该多元化。
第二,内涵式发展重规划,英语专业规划要科学布局要合理
英语专业规划是语言规划的一部分,许多国家的政府部门对于语言规划都给予极大重视,因为这涉及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外交、军事、安全和国内稳定等重大问题。美国历来把外语教育和国家安全联系在一起,早在1958年就有针对性地提出国防安全法案,把提高外语教育水平视为国际竞争的重要手段。[3]英语专业规划要做到科学规划、统筹兼顾,就要在立足国情、了解我国英语专业教育现状(如英语人才需求、人才分布、各专业建设、师资状况等)的基础上,结合国家战略进行整体部署。具体而言,可从纵向方面制定中长期改革与发展规划,对英语专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发展目标等进行合理规划,出台相关专业教育政策和规定。从横向方面针对不同地区、不同专业、不同院校、不同阶段的英语人才需求以及教育发展现状,明确相应人才比例及规范要求,以免产生人才失衡与质量滑坡问题。同时要处理好英语专业同其他语种的布局,形成与其他专业语种和谐共赢的格局。同时要慎重对待英语翻译专业(2006年开始试点)和商务英语专业(2008年开始试点)等英语衍生专业,理顺英语专业和这两个专业的关系。[4]另外,还要注意高校英语专业的共时与历时的布局,处理好英语专业与大学外语、高职高专、基础教育外语之间的层次性和一体性问题。英语专业研究生教育和本科教育之间的有序衔接问题也应得到充分重视。
第三,内涵式发展重特色,各类高校英语专业要有各自特色
特色发展是内涵式发展的显著特征。近十年来,在我国高校英语专业规模不断扩张的过程中,存在着专业培养目标、专业课程结构趋同现象,一些地方高校英语专业也片面向综合性大学看齐,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脱节,没有特色,缺乏个性。经济发展、市场需求迫切要求高校英语专业从千校一面转移到个性化发展的思路上来。特色立“业”(专业)、特色兴“业”应成为各层次、各类型高校英语专业发展共识和追求目标。各高校英语专业要在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有一定传承,突出特色,找准自己的定位,办出具有特色的英语专业。譬如重点综合院校和外语类院校要拓展专业视野,培养精英型、通识型、国际化人才;师范类院校主要培养高素质英语师资;财经类、理工类院校注重复合型人才培养;高职高专主要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同时各校的全日制英语专业教育与自考、成教、网络英语教育,以及大学英语教育等亦应均衡发展,从而避免产生各高校专业定位相似、人才缺乏特色甚至“同质化”的现象。[5]
第四,内涵式发展重制度,英语专业课程标准要确立
制度建设是内涵式发展取得成效的保障。制度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制度问题问题往往是事关全局的问题。同时,课程活动的本身就是一个关涉诸多不同的行为主体、组织机构和各种规范的复杂的系统,一切课程活动都必须在课程制度规定的框架内开展。高校英语专业课程标准,是对英语专业课程的课程理念和课程设计的总体性规定,是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教科书编写等方面的基本规范与标准体系;它对英语专业的课程改革具有定向性、规范性和标准性的重要意义。制定英语专业课程标准应对人才培养规格、教育内容、学制、师资、教材、图书资料、实验室、实习基地、教学经费等方面予以规定。其中人才培养规格注重多样化,主张不同院校根据学科定位和社会需求,在应用型、应用研究型、研究应用型、研究型中选择一个或多个培养规格;各类人才在素质结构、能力结构、知识结构方面要求有所不同。英语专业的课程标准的制定要考虑到整体与个体的协调、地域差异和我国多民族、多元文化的现状,还要摆脱“工学模式”和开发人员单一、对立对课程标准研制的影响,[6]使我国英语专业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更加稳步、有序地发展。
第五,内涵式发展重结构,英语专业课程要优化
我国英语专业教育除了在宏观上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调整专业分布之外,还要注重英语专业微观结构的优化。这种微观结构就是指英语专业的课程结构。所谓课程结构是指高校某一特定专业为了达到其人才培养目标而设置的各类课程的构成要素及其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首先,我国高校英语专业在达到教育部有关大学公共课课时要求和总课时数的基础上,可以因地制宜开发与开设与地域文化、地方经济建设关系密切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充分发挥高校自身的课程自,协调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开设各类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实践课程)的同时,注意各类隐性课程的建设,如观念性课程(校风、教风、学风、教育观、价值观、知识观等)、物质性课程(校园环境、教室环境等)、制度性课程(学校管理体制、班级管理制度等)、心理性课程(师生关系、学生心态等)。其次,高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要处理好工具科、社会科、自然科、体艺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要根据自身的人才培养定位处理好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限定选修课、任意选修课和实践课的关系。
四.小结
我国正处于转型发展关键期,我国高等教育在经历了规模扩张和数量增加的粗放式发展后正在转变发展方式进入内涵式发展和改革的深水区。我国高校英语专业也正在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在此过程中,我们要注重专业发展的质量,不断提升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要对英语专业进行科学规划,使其在学科和专业的布局上更加合理;要对各类高校的英语专业进行分类、分层,使不同类型的英语专业有独特的专业定位和特色的人才培养;要尽快开发英语专业的课程标准,确立其在英语专业发展中的课程发展指导地位;要对各类型的英语专业的课程结构进行优化,使其更加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总之,我国高校英语专业只有走内涵式发展之路才能顺应时展的新要求,才能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高质量的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部网站http://moe.go
/publicfiles.
[2]宋新克.论内涵式发展理论视阈中应用型高校ESP课程设置策略[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5(1).
[3]胡文仲.关于我国外语教育规划的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1).
[4][5]戴炜栋.我国外语教育60年:回顾与展望[J].中国外语,2009(9).
[6]宋新克.从非正式制度文化的视角看英语课程标准研制中的问题[J].教学与管理,2014(3).
注:英语专业,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英语专业是指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前者是后者的简称;广义的英语专业是人们对英语类专业的统称,涵盖了英语专业、商务英语专业、翻译专业等以英语语言为主要学习对象的专业。本文“英语专业”是狭义上的英语专业。
论文关键词:商务英语国际贸易运用
1引言
随着中国入世,众多的外国企业将在中国寻求发展的机会,而中国的企业也迎来了走向世界的机遇。在这种环境下,商务英语就成了企业之间的相互沟通、交流和彼此合作的重要桥梁。
另外随着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深化,出口经营资格实行了登记和核准制,这将使更多的企业拥有自。据调查,从目前我国的外贸出口量估计,未来五年内具有外贸出口权的公司将在现有的基础上再增加18万家,到那时我国将有36万家以上的具有进出口权的公司。从事对外贸易的企业的数目大量的增加,结果必将使得商务英语这个桥梁作用越发重要。
2商务英语概述
2.1商务英语内涵
一般来说,商务英语是指人们在商务活动(日usinessActivity)中所使用的英语.在西方国家通常称BusinessEnglish。现代商务英语已赋予了它新的概念,不应特指我国对外贸易业务英语,它还应涵盖我国人民在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的对外交往活动中所作的英语应用现代商务英语的内涵和外延已得到扩展。
2.2商务英语的特点
商务英语有商务背景知识、商务背景中使用的语言和商务交际技能构成。它基于英语的基本语法和词汇,既有独特的语言共同特征,又有独特的语言现象。商务英语专业知识强,多以经贸、金融、公关、管理、营销等方面的内容,它的实质是商务背景.专业知识和语言三方面的综合运用。商务英语的特点主要在于专业化、口语化和较强的针对性,归根到底,实用性是商务英语最大的特点。
3商务英语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
3.1贸易合作的前提
当今世界经济,已进入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一体化时代。设想哪一国闭关自守,自我封闭还想经济发展腾飞几乎是万万不可能的了。来自全球各个不同国家的企业间合作的机会和项目大大地增多了,这些合作项目的完成,不论性质如何,都一定会牵扯到企业内部或企业间的商务沟通。鉴于合作当事人(包括企业或者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所属国家的不同,不仅需要当事人在合作之前或合作过程中了解合作项目所涉及到的国家的相关经济背景及其签订或加入的国际条约以及相关的国际习惯,而且对当事人之间基于合作项目发生的商务关系的规范,还有合作过程中涉及到的经济事务,都需要具备相当商务英语知识和技能的人士的参与。可以说,离开了商务英语知识技能,国际合作简直寸步难行。商务英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3.2获取贸易信息的手段
商务英语的迅速发展,企业可以在全球的范围内寻找贸易合作伙伴和开展新的业务,许多企业可通过他人介绍得知潜在客户的联系方式后,使用商务英语与他们取得联系。
3.3贸易进行的工具
当寻找到了客户以后,买卖双方在交易磋商阶段通过函电或口头方式进行业务的洽谈.它是整个业务的关键阶段,商务英语在货物的进出口贸易的程序中.在交易磋商与签约环节上至关重要。在国际贸易的操作实务中,贸易各环节所有的交往函电都构成重要的法律依据。特别是当产生贸易纠纷时,它有可能左右纠纷解决的结果。在整个贸易过程中利用商务英语不仅可以实现贸易的全球化,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行面对面的洽谈和信息交流,而且还能节约成本,加快贸易开展的速度。另外.鉴于商务英语在各种信息平台上的使用也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增长,提高工作效率。商务英语为贸易双方的沟通交流搭建桥梁、准确而具体地传送双方的各类相关信息;它起着沟通买卖双方的媒介作用并涉及到对外贸易的各个环节。商务英语在国际贸易中有促进、辅助的作用。
3.4提升从事贸易人员形象
从事国际贸易活动人士,一般文化修养水平较高,适时开展公关活动,以商务英语这种世界语作为通道来加强对外联系和交往,无疑会给当事人增加无穷的魅力。如我国副总理吴仪,原来她担任外经贸部长的时候,她的英语水平给她增添了不少知名度。掌握一定的商务英语知识.有时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未来世界里全球一体化格局将使我们的距离越来越近,语言正是拉近这个距离的桥梁。
3.5生存的技能
随着外资企业的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在外企里工作。虽然工作性质,工作场地有所不同,但是他们都会遇到同样的问题,就是如何从事涉外的经济贸易活动,如何在外商经营的企业里占有一席之地。语言差异无疑是这些人所遇到的最大的障碍,在我们熟知的生活英语、学术英语之外,商务英语是现代外资企业中最重要的交流工具。
从客观上看商务英语比较直白、要求严谨准确,趣味性不强。但是工作类语言和工作是相辅相成的,所有人都需要工作或面临着工作,因此它成为了生存语言和发展语言,对谁都不可或缺。国外把标准化的商务英语作为选择非英语为母语国家员工的标准,成为进入国际化企业的通途。
3.6宣传企业的手段
许多企业在进入国际市场时,广告是他们的唯一代表。成功的广告能为企业树立起良好的形象,为开拓市场奠定基础。广告能在目标市场上为企业的产品实现预期定位,是联系潜在客户的最有效手段。许多企业使用英语广告,向世界传递信息。英语广告作为一种应用语言,它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和特点。广告英语用词优美独到,句法洗练而内涵丰富,修辞变化多端,耐人寻味。
4提升商务英语在国际贸易业务中运用的方式
新经济对商务英语的知识能力结构提出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英语流利一招鲜,走遍天下”已经不再有竞争优势。英国文化委员会最新的调查结果显示:21世纪的英语教育是与一门专业或一门学科共同结合起来,培养复合型人才。用人单位要求商务英语毕业生必须在熟悉掌握了英语通用词汇、语法知识与常用语言表达的基础上,扩展语言应用技能、加强语言知识与相关国际贸易知识的结合.熟练掌握对外贸易的基本流程.掌握基本的贸易理论、基本的国际贸易法规及相关的商务知识。了解相关的对外贸易的政策和技巧.基本的理论与实务。
4.1增强商务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首先,加强英语口语的基本功训练。学习口语目的是为了与别人进行交流,所以流利、准确、恰当是英语口语中的几个重要要素。平时应千方百计地找机会、时间练习,并持之以恒。
其次,学习并掌握各种商务场合所必须的英语表达,如:会议和报告、电子邮件的收发与撰写、商务联络、与客户会面、商务旅行的准备等。第三,尽量进行原生听力练习,以听促讲。第四.用英语思维考虑问题。纠正中国式英语,让外国人更好地理解说话者要表达的意思。
最后,增加商务词汇且正确的使用方法。
4.2增加商务英语阅读量
商务英语阅读是一种特殊胡阅读.它不仅是基础英语阅读的延伸,更是商务知识胡获取过程。在商务英语阅读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较多的经贸等方面的专业术语,一些普通阅读中的核心词意思在商务英语中会发生改变。所以增加商务英语阅读,扩大商务知识,显得十分必要。在阅读材料的选取上,可以阅读商务周刊、财经杂志、贸易收支报告,以及商务理论书籍。
4.3提高商务英语写作水平
商务英语写作是以英语书面语进行商务沟通以达到各种商务目的的一种表达手段。从建立业务关系开始,经过交易双方的询盘、发盘、还盘、到达成交易,执行合同,以及执行合同过程中的纠纷等,大都需通过书信完成。在国际贸易的操作实务中,贸易各环节所有的交往函电都构成重要的依据。
在21世纪信息时代,要充分利用函电简便、快捷的优势,提高业务量和效率。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必须提高商务英语写作水平。在拟定商务信函时应注意以下特点:
①礼貌(Courtesy)。礼貌是缓和紧张气氛.森得善意尊重的有效手段。所以,尽管竞争激烈,但表现在信函上还是要显得彬彬有礼。
②直接简练(Directnessandconciseness)。由于商人业务繁忙,求实而重效率.每天要处理大量的信函收函人关心的是所收函如何影响其业务他应采取哪些行动,所以商函应直接简练,开门见山争取以最少的语言传送最多的信息。商务英语的简练不仅体现在句法的简练.而且体现在用词的直接和简明。
③准确清楚(Precisionandclarity)。商务英语可谓字字千金,必须准确清楚地表达所要传递的信息,谨慎使用夸张,比喻等手法.尽量避免使用模棱两可的词语,以免产生不必要的争议,因为商务信函通常用来作为确定有关当事人权利和义务的依据。如果一个词或一句话的意思不明确,就有可能给公司或企业带来损失。
信函写得好可以协助推销货物和度得顾客的好感,争取新客户,维持老主顾。
4.4掌握国际贸易知识
商务英语是商务知识和英语相结合的专门用途英语,是英语在国际贸易中的具体运用。既然这样,就必须掌握一定的国际贸易基础知识,才能进一步使用英语进行书面和口语交际。
商务英语涉及贸易的各个领域,掌握国际贸易专业词汇的用法、内涵,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流程及其相关法规,才能在表达上做到用词准确、达意。丰富的国际贸易知识与良好的英语墓础完美的结合,贸易的开展必将取得成功。
4.5采取务实的态度
商务英语是英语在商务活动过程中的一个桥梁,英语的运用必须服从商务,为商务服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开展国际贸易工作的一项基本原则,其基本要求就是务实。
在国际贸易过程中,遵守贸易规则、法律原则,开展诚信贸易固然重要。但是,随着贸易的快速发展,多元化贸易理念的产生,更加要求采用有效且富有弹性的处理贸易实务和解决贸易问题的方式方法,务实贸易具有这种灵活特性。务实贸易的最大特点是业务活动的处理不仅能够随机应变,而且能够应用好各种策略和战术,对于贸易问题的出现能够通过协商、变通、灵活、高效加以解决,努力寻找共同点,把风险降到最低,最终实现“双烹”。
4.6重视文化差异
现在,随着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与国际间的交往与合作日益频繁,文化因素在商务英语环境中的重要性逐渐显现出来。
文化差异妨碍了人们用英语与以英语为母语的外国人进行有效的交流,忽视东西方文化上的差异.即使商务十英语最优秀,交际能力也可能因文化原因而受到限制.他们对周围世界的理解也可能因此而产生障碍。语言和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所以在从事国际贸易业务时,必须考虑中国人和英语国家的人的生活风俗习惯、、思维方式、道德观、价值观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关键词】高职英语 现行理论 实训教学模式
1.概述
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学术型人才而言,高等职业教育偏重于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学生是否具备创新能力就是体现是否具备走入社会的关键,这不仅关系个人今后的命运,也是影响国家―代青年的重要因素。高职公共英语是高职学院开设的公共基础课,是培养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一门必修课程。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类的学科,遵循高职英语教学的特色,为培养高技能的专业人才服务。教学模式是课程教学的重要一环,对于实现课程目标至关重要。
2.我国高职院校英语实训课程教学现状
现阶段我国高职实训教学已经出现发展瓶颈,要有所作为,必须调整思路,突破原有思维惯性的束缚,进行实训教学路径的大调整。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学承载着过重的任务和过高的期望。找准实训教学的方向和定位,是高职院校实训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应高度重视教学型设备和教具的添置。在大力改善实训场所硬环境的同时,补上实训场所软环境建设这块短板。
从现行高职院校英语实训课程体系看来,其教材选定环节方法上已大大落后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少教材甚至照搬普通高校计划,毫无职业院校实训课程体系的特色;由于经费原因,高职院校的教学设备落后,语音设备更是简陋不堪,教学基础设施远远无法满足师生需求,同时不少教师在教育观念方面有片面理解,严重存在“重教学,轻教研”的现象,因此学生就无法走出应试教育的阴影,甚至与重点院校学生暗暗比较会产生自卑心理,极大限制了其主观创造性。
3.基于现行理论的实训教学模式研究
3.1拓宽商务英语教学内容,利用情境激发兴趣
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基础较差,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更是泛泛,其主要原因是其对英语学科的认识过于片面,很大程度上没有考虑到走入社会后实际应用的需要。因此,教师可从社会实践中的英语交流情景来对其进行启发,为学生们创建一个适合多样场合的情境,目的就在于利用模拟情境。首先,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意识到“宽”重要性,所谓“宽”,不仅指课堂氛围要宽厚,更在于教学技术要宽广,思维空间要宽阔。这就要求我们教学技术必须创新,要求我们绝不能止步于教材内容,更要放宽思维到生活之中,将理论知识与宽广生活实践相联系来进行教学。
3.2丰富课堂教学手段,依托科技创新氛围
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必须要学会借助现代化的科技或是媒体共享来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现代化。计算机技术可以利用先进的高科技手段来展示声和光信号,将图形、图像、文字、动画结合,令教学内容丰富多彩、与众不同。这样的教学表达方式为同学们提供了灵活多样的表达效果,扩大了学生们的感观接受,大大提高和开启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而对于外语教学来说,特别是高职院校的外语教学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使学生多说多练,具备走入社会的实践运用能力,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方法和高科技的教学手段是必不可少的。例如,计算机、媒体、音像等可大量为课堂提供丰富资源,能够使学生了解到更多真实的用语环境。因科技手段可使抽象环境中的色、形、声等场面更加生动逼真,令人身临其境,使学生的心理更易于接受。任何事物一旦容易接受,在接受的基础上再开启其思维,令其学会创新也就不再是难事了。
3.3立足校内实训基地,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实训基地包括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而校内实训基地是专业单项实训即课程实训的固定场所,特别是一些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由于受课程本身的限制必须要在校内实训室进行,如口语、听力等。除此以外,还有一些重要的专项技能训练,例如单证制作、进出口业务洽谈等,也很难真正做到顶岗实习。因此,建立比较完备的校内实训基地显得尤为必要。校内实训基地主要包括以下三大类,第一类是多功能语音室,学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自主学习平台,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够拓展学生的岗位能力。第二类是充分利用英语角、英语协会等社团组织,在教师或学生的自发组织下,学生可以利用这个平台训练口语和听力,并且为此提供了自由、开阔的学习实训场所。第三类是具备全真商务活动环境的外贸实训室,这类实训室能为学生提供仿真模拟训练。学生可以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成立仿真模拟公司,可以开展国际商务活动模拟,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体验商务业务过程中各种角色的扮演,同时还可以进行软件模拟操作训练,使学生在“学中操,操中学”的这种教学模式中培养外贸业务的各种实际能力,让学生早点接触到岗位所需的技能,为日后的继续学习和工作提前做好准备。这样,学生学习起来也更有激情,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从而达到实训教学的目的。
3.4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加强专业技能训练
实训教学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各校除了加大对校内实训室软、硬件建设的投入外,还要积极拓展校外的实训基地,做到内外并重。实训教学是否能够取得好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训基地建设的好坏。完善的实训教学体系必须要以校内和校外两大实训基地为教学平台,要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顶岗实训提供了机会,也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最佳场所。因此要大力加强专业技能训练,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积极开展校企合作,让合作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修改,要特别重视企业对学生和教学的考核评价,建立企业参与的评价机制。在校外实训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真正领会到本专业的主要内容和核心能力,还可以更好了解市场需求和社会环境,很好地把握岗位技能要求,熟悉企业文化等。通过校外实训基地的操练,学生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商务+英语+实践”的有机结合,英语专业技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3.5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双师素质教师比例
实训教师的专业素质决定了实训教学的水平。因此应大力提倡教师进行实训教学多元化能力的培养,不断优化并提升实训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针对实训教师开展各种有关实训技能培训,并且鼓励教师参加各种职业资格考试,制订一系列实训教师培训和进修计划。主动寻求企业支持,定期选派教师走进相关企业进行短期见习或顶岗锻炼,在这期间要求他们承担相关实训课程的实训教学,增强他们自身的实训能力,使他们真正成为“双师型”教师。同时要建立社会兼职教师队伍,在行业企业内聘请兼职教师,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从相关企事业单位聘请专家、教授或企业知名人士来校讲学或担任专业实训教师,这样通过“内培外引”,不断完善教师结构,提高双师素质教师比例,使学生学到最新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从而提高商务英语专业实训教学质量。
4.结论
总之,为了解决当前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断适应市场和社会的需要,必须根据实训教学的特点和相关产业的发展趋势,不断转变教学观念,创新实训课程体系和改进实训课程内容。针对现有教育背景和不同的社会环境,充分利用好已有的实训教学资源,不断开拓新的有关英语专业实训教学的培养途径,改革现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英语从事各种商务活动的能力,真正提高实训教学效果,从而彰显高职英语专业实训教学特色,促进英语专业学生各项技能的均衡发展,最终实现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为了解高职学生错位就业状况,研究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倾向、就业观念,提出消解高职学生错位就业的措施,为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提供实证分析基础,本文对烟台地区会计、计算机、商务英语、电子商务、电气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文秘、市场营销、应用电子、金融保险等10个专业1550名毕业生就业岗位进行了调查,经核实有效统计数据1481份,有效率为95.5%。同时,对上述10个专业500名已落实就业岗位的毕业生发放了调查问卷,收回468份,有效率为93.6%。
调查发现,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到84%,结果令人满意,但近60%的毕业生错位就业,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这说明高职人才培养模式需进一步探索,以适应社会需求。
错位就业专业分布
错位就业率较低的专业工程技术类和行业特点明显的专业,毕业生基本能够对口就业,错位就业率比较低。如电气自动化、市场营销、机电一体化,其学生错位就业率都低于20%。分析其中原因,一是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相对发达,烟台作为半岛三大产业集群的加工基地,近几年外资企业、股份制企业、私营企业发展迅速,对中、高级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较大,尤其是电气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等技能型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对口就业率比较高;二是这些专业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如该地区一些院校电气工程系的电气自动化专业,就是针对该市支柱产业等级提高和高新技术企业中对生产一线技术人员的迫切需求设置的,岗位针对性强,实验、实训设施相对充足,学生操作能力较强,符合企业的人才需要。
错位就业率处于中游的专业错位就业率处于中游的专业有会计、文秘、金融保险等专业,可见这些看起来是万金油的专业,在就业市场上并不占优势。主要是由于行业需求总量不大,供求关系失衡导致岗位竞争激烈,对口就业处于中游水平,错位就业率平均为60%左右。如金融保险专业错位就业率为56%、文秘为58%、会计专业为62%。
错位就业率较高的专业商务英语、计算机、电子商务等专业学生错位就业率较高,达80%。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商务英语、计算机、电子商务等专业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普遍开设,专业设置雷同,竞争激烈。高职院校无论是在师资力量还是培养质量上,与普通高校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二是多数高职学生在综合素质上与本科生还有不小的差距,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上必然处于劣势。如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和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由于研发能力较差,尽管当前IT产业人员需求比较大,但高职学生无法胜任这些高端岗位要求,错位就业成为必然。再如商务英语专业,沿海开放城市需要的是能与外商直接进行专业交流的高水平翻译人员,而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并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错位就业性别分布
女生错位就业率较高的专业电气自动化、机电一体化两个专业的男生对口就业率都在90%以上,错位就业率不超过10%,而女生对口就业率仅为50%,女生错位就业率比较高。这些专业需要长期工作在生产一线,要求动手能力强,男生占有明显优势,因而用人单位在录用毕业生时更倾向于选择男生,女生错位就业明显高于男生的原因就在于此。
男生错位就业率较高的专业应用电子专业和文秘专业对应的工作岗位要求相对精细,在这方面女生与男生相比具有明显优势,对口就业状况好于男生,男生错位就业率比较高也就成为必然。
男女生错位就业率相近的专业综合类专业男女生综合能力没有明显差别,对口就业率基本持平,错位就业率相近。如商务英语、电子商务、金融保险、会计、计算机等专业,男、女毕业生错位就业率基本相近。
错位就业岗位流向
错位就业毕业生流向的行业按照比例高低分别是:制造业、社会服务业、零售贸易、餐饮业等;流向的就业岗位主要是生产、服务一线岗位,其中在当地支柱企业和利税大户企业就业的占42%,在中小企业就业的占58%,高职毕业生错位就业流向与当地经济发展结构非常吻合。高职院校培养的毕业生主要是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服务,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与当地支柱产业经济结合的越紧密,毕业生对口就业率就越高,错位就业率就越低。
2005年烟台市三大产业结构比重为9.6∶61∶29.4,该地区错位就业毕业生主要流向也是当地二、三产业领域。尤其是随着胶东半岛烟台制造加工基地崛起,手机、汽车、电脑三大产业集群发展前景广阔,与此相关的加工制造类技术工人短缺为对口专业高职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也成为错位就业毕业生的主要流向。
错位就业心理
高职学生“精英”情结依旧存在,自身定位不准,缺乏到生产一线就业的思想准备,加剧了错位就业现象。调查表明,高职学生在岗位选择上,选择管理岗位的占39%,选择技术岗位的占52%,选择生产一线的仅为9%。而初次
就业岗位在生产一线的高职学生中,有88%的人选择跳槽离开。
激烈的就业竞争和巨大的就业压力,也是高职毕业生错位就业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从事工作的专业选择上,选择本专业和与本专业相近的分别为18%和55%,对专业无所谓的为27%,说明大部分学生在选择就业时还主要以所学专业为参考,但超过四分之一的学生已开始淡化专业概念;当专业和收入矛盾时,选择坚持本专业的占21%,选择收入高的为79%,也就是说在所学专业和待遇出现冲突时,近五分之四的学生会放弃专业,选择较高的收入;当专业和就业矛盾时,选择先考虑专业的为16%,选择先考虑就业的为84%,绝大多数高职学生在就业和专业相冲突时,会把就业放在首位,而放弃所学专业。
消解高职学生错位就业的策略
毕业生错位就业尽管也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在我国高级技能性人才和工人严重缺乏的情况下,近60%的高职学生错位就业,这显然是一种“贫穷的奢侈”,是对人才和资源的巨大浪费。大量的高职毕业生错位就业,对国家、社会的整体发展和资源的有效利用都是一种损失,这种影响和危害是全方位的,并且具有持久性。
突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特色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并不是人才过剩,而是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根本手段。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社会、行业和企业与高职院校的产学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面向社会、服务社会的必由之路,是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要主动适应企业需求,充分利用企业的生产设施、信息资源、技术骨干,积极调整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办学质量。
解决就业问题的基础环节是专业设置要适应市场需要。一些学校、专业之所以能保持较高的毕业生就业率,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专业适应社会需要。专业设置要瞄准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的走向,在广泛调研的前提下,调整服务方向。横向上要拓宽专业口径,淡化专业界限;纵向上要延伸专业内涵,改革传统专业,扩大专业服务范围,以适应社会对不同人才的需求。增加社会急需的新专业,改造就业形势不好的旧专业,取消没有就业市场的老专业。一个学校能否主动建立适应就业市场的机制,关键在于能否根据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适时地调整专业设置和专业结构,不断拓宽专业口径,为社会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为学生创造更宽阔的就业渠道。
我国2004年公布的高职专业目录的分类就是坚持“以职业岗位群或行业为主,兼顾学科分类的原则”进行划分的,分设19个大类,下设78个二级类,共532种专业。专业大类中的二级类专业体系可称为专业群。就是由一个或多个办学实力强、就业率高的重点建设专业作为核心专业,若干个工程对象相同、技术领域相近或专业学科基础相近的相关专业组成的一个集合。
目前湖南省正处于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繁荣时期,尤其是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以及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经过前期调研、专家论证、科学规划并以国际经济与贸易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建设为契机,初步形成了对接对外贸易、现代物流、跨境电商等产业的国际商务专业群,并以专业群内核心职业岗位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为依据来设置专业群课程体系。
一、课程体系设置原则
国际商务专业群课程体系紧密围绕“岗证课融合”的原则来设置,充分结合专业群内学生的职业能力、人文素质、职业素养,以外贸业务流程为主线,对接产业紧俏岗位,对应每个岗位相应的职业资格证,初步构建专业群模块化课程体系。
通过对被调查企业主要外贸类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把本专业群职业面向的岗位确定为:外贸业务员、外贸单证员、外贸物流专员、销售助理、电子商务专员,同时参考每个职业资格认证标准,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分别是外贸业务员证、国际商务单证员证、外贸物流员证、营销员证及助理电子商务师证,再由各类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与职业资格证的考证要求设置对应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设置流程如图1.1所示:
图1.1 国际商务专业群“岗证课”课程体系架构图
二、目前专业群内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现状
(一)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未与各专业的行业标准对接。
高职高专类的专业课程体系尤其是财经类专业大多未能列出与相关行业如商务行业、营销行业等相对应的能力标准,或者有部分院校直接借鉴的国外相关行业标准,不能与国内的该专业的行情学情有机融合,大部分学生乃至教师都不清楚具有高职特色的职业能力如何培养与形成,仍然一味地照本宣科,这与职业教育的特色和规律是明显相违背的。
(二)各专业的课程体系开发未与校外企业行业深度融合。
目前高职院校对课程的管理通常是采用课程负责人制,由课程负责人组建调研团队通过社会调研,根据现有教材和自己的经验认识来设计课程标准。但是仅凭课程教学团队尚不能全面合理地把握具体岗位要求,对整体把握也存在一定的业务局限。据教学效果综合评估报告显示,由于一线行业企业专家没有真正地参与课程的开发中来,不能将企业真实的需求融入到课程内容中,因此专业群课程体系的开发和制定更是一项综合而务实的工作,需要校企联动、多方共商才能优化。
(三)教学过程和方法手段未能体现职业能力特点。
很多高职专业的教学仍采用单一的章节讲授模式,再加上课程体系中没有突出相应的职业能力素养和要求,如学生的国际市场开拓能力和国际商务谈判能力的养成仍然是按照教材的章节灌输知识点,使得所授内容与典型岗位需求严重脱节,同时很多实操性强的课程仍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教学手段也仅仅限于多媒体课件,使得本应有效体现职业能力特点的一些课程如《外贸单证操作》、《网络营销》等课程完全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四)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不能与群内典型岗位有效衔接。
尽管很多职教专家和高职专业教师都清楚高职国际商务专业教育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应更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养成,但多年来还未能彻底改变以书面考试为主的单一形式,注重终期考查,以理论知识的多少来确定他们的成绩,这样即使想尝试能力本位教学,但没有企业专家共同参与有效评估和考核,将来也得不到行业企业认可,反过来在很大程度上又限制了课程教学改革。国际商务专业群的所有课程如果都采用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将会使得很多学生在就业后的半年内会产生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导致业务滞后的严重后果,这也是教学资源和人才的极大浪费。其实国际商务专业群中很多的专业方向课非常适合以过程为主的多方式考核,如《国际商务谈判》、《外贸英语口语》等。
三、未来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规划
(一)动态更新行业标准、新知识、新技术。
根据国际商务专业群的设置理念及对应的行业特点,紧密对接商务职能部门、行业协会和国际商会,及时掌握并实时更新现有的知识、管理和职业资格标准。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为例,每年需要更新的职业资格证标准有:外贸业务员考证标准、国际商务单证员考证标准、外贸跟单员考证标准等;根据国际商会需要及时更新的国际惯例有:UCP600、ISBP最新修订等;随时需要关注的职能部门政策法律法规如:商务部令2013年第2号 《执行WTO贸易救济争端裁决暂行规则》、商务部关于促进电子商务应用的实施意见等。
(二)共同开发优化课程标准及考评标准。
由学校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牵头,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商务英语、市场营销、物流管理专业的骨干教师及校外企业专家参与,召开优质课程建设论证会, 共同开发优化“专业群优质共享课程”和“专业群优质特色课程”两大板块优质核心课程。
本专业群目前已成立校会园企合作理事会,以专业为单位,组织专业教师与外贸行业上下游企业专家共同开发或优化核心课程标准及相应的考评标准。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开发的专业群优质共享课程为《进出口业务操作》;优化的专业群优质核心课程为《国际贸易实务》和《外贸单证课程》。
电子商务专业开发的专业群优质共享课程为《跨境电子商务》;优化的专业群优质核心课程为《电子商务网站运营》和《电子商务信息安全》。
商务英语专业开发的专业群优质共享课程为《外贸业务英语》;优化的专业群优质核心课程为《商务英语听说》和《英美文化概况》。
市场营销专业开发的专业群优质共享课程为《网络营销》;优化的专业群优质核心课程为《国际商务谈判》和《客户关系管理》。
(三)共同编写出版优质课程教材。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群调研报告显示,由于外经贸行业的行业动态、政策法规与行业标准会随着国际经贸形势的变化和我国主要贸易伙伴各自的调整而不断更新,因此专业群内的课程教材尤其是优质共享课程教材和优质特色课程教材必须要做出相应的改版或修订,这就需要外经贸行业专家、企业兼职教师与专业教师共同编写出版课程教材。
(四)更新改进教学方法手段
特色专业群的建设应打破传统学科体系,充分借助企业力量,各专业所有优质核心课程均要以具体工作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为线组织和开发课程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情境。合理采用项目教学、现场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以作为核心,体现“教、学、做、评”一体化。以《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运用的教学方法为例:
表2.1 课程教学方法使用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