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管理学知识总结

管理学知识总结

时间:2023-09-27 16:31:3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管理学知识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管理学知识总结

第1篇

农业企业管理学研究的指导原则

(一)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研究农业企业管理学的基本指导原则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企业管理学,应结合中国农业企业管理实践,吸收中、外、古、今在管理科学中的有益的东西,以充实和丰富本学科的内容。

(二)农业企业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它是企业管理实践经验的总结。因此在研究中要遵照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原则办事,要重视把从管理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上升到理论、丰富学科的知识,再用这些知识去指导企业管理的实践活动。

(三)研究农业企业管理学,必须与具体环境条件相结合,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各个国家、各个历史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不同,客观条件也不一样。在借鉴别人的经验和理论或历史的经验与教训时,必须从实际出发,根据具体情况来运用,绝不可照抄、套用。

(四)研究农业企业管理学也应坚持“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为我所用”的原则,认真吸收中、外、古、今管理科学中有益的理论、经验和方法,通过消化吸收,形成具有中国特色,适合中国农业企业管理实践所要求的农业企业管理学。

农业企业管理学研究的方法

(一)农业企业管理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1.综合化研究方法。农业企业管理学是交叉性边缘科学,与其它一些学科,如社会科学、经济科学、技术科学密切联系,综合运用其它学科的研究成果,丰富和发展本学科的内容,甚至移植其它学科的理论与经验为农业企业管理实践服务。

2.借鉴与创新相结合的方法。农业企业管理学是处于建设和发展中的一门学科,一方面需要借鉴和继承中、外、古、今管理方面有效的理论与经验,另一方面还必须有所创造和发展,使这门学科不断丰富、完善和提高。

3。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研究中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起来,可克服两种方法各自的局限性,从而求得更加科学和可靠的结果,以便更加有效地指导农业企业管理的实践活动。

4.系统分析方法。农业企业管理学是一个系统性科学,它研究的对象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是系统的理论与经验的总结。因此,只有运用系统的方法才能找出它的规律性和相互关系的内在联系性。这是解决管理中复杂问题的有效方法。

(二)农业企业管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1.历史研究法。通过对农业企业管理学形成与发展历史的考查,研究学科发展的规律,可以达到“鉴往察来”,“借古助今”的目的,’研究管理的历史经验,对发展这门学科是不可缺少的。

2.观察研究法。对研究的对象进行系统、全面、连续和细致地观察,掌握第一手资料,作为依据,以研究和分析管理的经验与方法,并将其上升到理论以便用于指导管理实践。

3.调查研究法。通过各种形式的调查研究,了解一个企业或一个部门的管理情况,弄清管理中的经验、问题及发展趋势,从大量事实中概括出有规律性的理论和方法,用来充实本学科的内容。

4.试验研究方法。试验是认识客观事物的重要手段,它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按既定的方案,对研究对象进行试验和考察,从中寻求管理的规律性和具体方法,并判明其是否具有实际应用的价值。

5.案例分析方法。通过对管理活动的典型案例的分析,从中总结出理论、经验和方法,用以指导企业管理的实践。这一方法在西方国家的管理教学中广泛应用,效果很好,实践证明,这是研究农业企业管理学的一个有效方法。

 

农业企业管理学的指导原则和研究方法相关文章:

1.有关农林经济管理类论文

2.什么是管理学 管理学研究内容和方法

3.企业管理学基础知识

第2篇

的培养,是信息管理学的目标之一。围绕这一目标,教学中引入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深化理解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的基础上,分析了信息管理学案例教学的特征,总结了影响信息管理案例教学成功实施的几个重要启示。

【关键词】信息管理学 案例教学法 教学启示

【基金项目】淮北师范大学青年科研(自然科学)项目资助,Nos.700693,700708。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142-02

1.引言

信息管理学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围绕信息的生存、传递、获取、加工(组织和检索)、利用等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对信息资源进行管理[1]。由于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诸如智慧地球、物联网等新名词和新概念层出不穷,使得信息管理学科涉及的知识更新较快。为了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学中教师应该针对信息管理学的学科特点,采用合理、灵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

但是,目前信息管理学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弊端,如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践,授课时过于关注书本理论知识,而忽视对实际应用的分析;教学方式单一,常常为了追赶教学进度不得不“满堂灌”,师生无法进行双向交流;教学过程缺少互动,学生只能被动学习,无法融入到教学中等。这些问题致使信息管理学课程的学习过程枯燥乏味,不足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甚至使其产生厌学情绪。

针对这一现状,考虑将案例教学法引入信息管理学的教学过程,采用案例讨论、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对一些真实、经典案例进行分析,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变消极旁观为积极参与,不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而且通过课后延伸材料的阅读,进一步引导学生关注信息管理学科领域与实业界的最新发展趋势,从而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

2.信息管理学案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2.1案例教学法在信息管理学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是指以案例为教学媒介,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多种方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对案例提供的客观事实和问题分析研究,提出见解,做出判断和决策,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启发式教学方法[2]。

20世纪初,美国哈佛大学首先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管理类课程的授课中,后来被逐渐推广,并在全球闻名的管理学院得到普及[3]。20世纪80年代,我国管理教育及培训机构开始引入案例教学法,即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案例开发小组编写具有典型性、非偶然性的企业案例,通过相互讨论和独立分析,启发学生思考,来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常设计案例时,案例教学法会把教学知识点和教学内容隐藏在教学案例中,让学生去分析、观察和挖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而信息管理学涉及信息系统、管理方法、法律法规等相关学科内容,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应单独、被动的接受知识,而应主动构建知识体系,加速知识向技能的转化。管理案例问题设计的若隐若现,恰恰有助于启发学生思考,洞察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并根据案例中的问题灵活运用各学科知识,建立知识总体架构,可见,案例教学法是一种非常适合信息管理学的教学方法。

2.2信息管理学案例教学法的特征

实践中,信息管理学案例教学过程体现出如下特征:

(1)教学目标的鲜明性。

信息管理学的教学特点是强调知识点的专业性和操作性,对理论知识和实际能力都比较重视,前者如信息的获取和组织,后者如信息检索技术和信息系统操作等。与之对应,这里所说的教学目标鲜明,也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狭义上,通过案例分析,可以让学生对其中的信息进行分类、排列,这种由表及里、去粗取精的过程本身就是对信息的一种加工和管理,再通过运用所学理论对案例问题进行讨论、验证和解决,可以深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广义上,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目标――重视学生能力培养相对应。具体而言,在案例教学中,存在很多与人合作的小组活动,这就要求学生通过组员的互动,相互学习,集思广益,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学习如何有效地与人沟通,。案例分析的整个过程无形中就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人际关系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过程的双向性。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单向的课堂知识传授为主,教学方法过于教条,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而且教学内容由于知识点安排较多,往往是“满堂灌”,使得学习过程过于呆板、枯燥。与传统教学过程不同,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精心挑选典型案例、控制案例讨论过程、启发学生思考并适当进行归纳点评[4];学生可以针对典型案例的问题,自由参与讨论,充分表达观点。很明显,双向教学过程对教师的群体互动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扮演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知识体系构建的引导者和督促者。另外,双向教学以学生参与为主体,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机会,学生不仅要对案例提供的感性知识进行挖掘、分析,同时还要寻找零散的知识碎片之间的联系,将所学知识转换为技能以找到解决方法,使得学习从简单接受知识的层次升华到整合、消化知识的层次,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3.信息管理学案例教学组织与实施过程的启示

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到信息管理学课程的教学中,存在几个影响案例教学成败的关键,现总结如下:

(1)充分做好课前准备。

信息管理案例教学包含非常丰富的内容,从教学目标的设定、案例的选择、案例分析问题的设计、案例讨论重点的拟定以及到教学过程的组织实施,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教师提前酝酿筹划和巧妙安排。例如选择教学案例时,往往要求删繁就简,突出知识要点,课堂上再经过教师的精心安排和引导,学生才能够有针对性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深化课堂理论知识的教学目的。

(2)准确定位教师角色。

信息管理学案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都会发生变化。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教师的发言似乎减少了,学生的活动则相对增加了,但是这种转换并不能降低教师在案例教学中的作用,相反,教师这一角色反而更加重要了。具体而言,在案例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备课,还要根据授课内容和教学目标精心挑选案例,并筹划案例教学的重要议题以及实施方法,创造热烈而有秩序的讨论气氛,安排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并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归纳和总结,这些都无形中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根据案例教学的进程,准确扮演导演、主持人、演讲者以及专家等不同角色。

(3)重视案例教学的组织引导。

信息管理案例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在组织和实施过程中能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仅取决于教师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更取决于其主观上是否重视课堂的组织和引导。其中,面对难以预测的教学环境,掌握并善于运用一定的课堂组织引导技巧,是保障教师进退自如的重要“法宝”。具体而言,首先要善于把握信息管理案例教学的速度和节奏。根据课堂案例教学的实际情况,通过掌控学生发言时间等手段进行进度微调,而调整节奏的关键是澄清学生的见解和观点,并及时就学生对问题的看法进行阶段性小结和最后总结。其次,要善于利用沟通技巧和技能,当面对冷场、跑题、争执等突况时,能够准确把握沟通时机、恰当运用沟通方式,避免出现课堂失控的难堪局面。

(4)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

信息管理学案例分析的基础是阅读案例,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很多案例的阅读是布置在课外进行的,而课外阅读可进一步分为课前阅读和课后阅读两种。其中,课前阅读的对象是教师提前布置好的任务,一般在下次案例教学课之前进行,目的是为做好案例分析打基础;课后阅读是则是本节课堂内容的延伸和扩展,目的是让学生在课余涉猎更多信息管理学科知识,通过课后案例阅读及时了解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进一步更新知识,以拓宽专业视野。

4.结束语

案例教学法在信息管理学课程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具有教学目的鲜明和教学过程双向交流的特点。这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教学形式,通过案例讨论,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思考;在参与小组活动的过程中,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与人沟通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信息管理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角色扮演及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充分的课前准备、案例讨论的正确引导是实施信息管理案例教学成败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马费成, 宋恩梅. 信息管理学基础[M].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2.

[2]张岩松, 赵明晓, 李健等. 人力资源管理案例精选解析[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9.

[3]徐有芳. “案例教学法”在《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25(5): 107-109.

[4]刘春, 程效军, 吴杭彬. “地理信息系统”案例教学的特征分析与应用[J]. 中国地质教育. 2012(3): 90-93.

[5]马云鹏. 小学数学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第3篇

〔关键词〕知识 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学 图书评论

〔分类号〕G203

A Characteristic Book――On Knowledge Management Science

Zhang Anzhen

Management School of Xiangtan University , Xiangtan411105

〔Abstract〕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and review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Science written by Prof. Qiu Junping ,this paper tries to illustrate that this book is creative, systematic, practical, advanced, and full of pictures, so as to widely recommend the book to the readers and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this branch.

〔Keywords〕knowledgeknowledge managementknowledge management sciencebook review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邱均平教授和他的同事马大川先生及他所带的博士研究生文庭孝、赵蓉英、陈远等合著的《知识管理学》已由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了。我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通读了全书,认为这是一部具有创新性、系统性、实用性、视野宽广等特色的著作。

1一部创新性著作

《知识管理学》之所以是一部创新性著作,它体现在:

1.1学科建设的创新

自20世纪末以来,全世界对知识、知识经济、知识管理的研究如火如荼,掀起了一股股层层递进的热浪。在这样一个大的社会背景下,国内外众多的专家、学者与实际工作者,对知识管理、知识管理学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出版了一些知识管理著作,但这些著作与论文,都只是从知识管理实践上进行了经验总结,而这些经验又主要集中在企业管理上,研究范围比较窄狭,难以直接应用于政府、图书馆、教育部门和个人等领域之中,只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缺少从学科角度进行系统的研究和理论升华。

邱教授等对知识管理领域在十多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学科建设与理论研究的高度,对其丰富的实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和深入的探索,突破了它的组织、行业、机构、专业、学科等实践因素的局限,构建了一个全面、系统的、具有一般指导意义的知识管理学学科体系。此学科体系含有知识管理基础与理论、方法与技术、应用与实践及案例分析四个部分,涉及的范围有:政府部门、企业、社会团体、教育机构、学术部门和个人等诸方面的知识管理问题。与有的著作只从企业知识管理角度进行研究、或只从知识管理技术上进行探索、或只从知识管理实践上进行总结相比,此书则全面、系统得多,具有创新性。

1.2理论研究的创新

邱教授等从学科理论研究的高度。对知识管理学的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不少重要的学术成果。这些成果的创新性反映在:

1.2.1对一些基本概念的创新邱教授等对“知识”、“知识管理系统”、“电子政务”、“个人知识管理”等,在给出国内外学者所下的定义的基础上,再提出自己具有创新性的定义。如对“知识管理系统”的概念,邱教授等在列出了国外学者Brent Gallupe、Peter Maeso和Robert Smith、T・H・Devenport和L・Prusak、Peter H・Gray引用Alavi与Leidner和国内学者乐飞红、袁红清、邱晖、丁蔚、武枚等诸种不同定义的前提下,从研究和辨析“知识管理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两者间关系的角度入手,来探讨“知识管理系统”的概念,认为狭义“知识管理系统”可理解成“是一个对知识进行创造、捕获、整理、传递、共享,继而创造新知识的完整的管理系统”[1]235,“是支持企业知识管理过程的信息系统”[1]236。而“广义上的知识管理系统是将企业整体看做一个知识处理系统,是企业模型的抽象,是企业在知识管理方面的视图,它不仅包括与知识管理相关的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和产品,还包括作为知识管理系统内容基础的企业知识构架和战略、组织、文化等要素构成的支撑环境”[1]236。显然,此种“知识管理系统”的定义,有如下几点创新:①视角上创新。不仅从狭义上给出定义,而且从广义上给出定义,视野宽广。②层次上创新。从“广义知识管理系统”看,有整体层次:整个企业是一个知识管理系统;抽象层次:企业模型抽象;核心层次:软硬件技术与产品;构架层次:知识构架;支撑层次:战略、组织、文化等要素。整个定义,就是一个立体型,全面、深刻、丰富、科学。③是方法运用上创新。邱教授等是在比较“知识管理系统”与“信息管理系统”的异同点之后,才提出其科学的定义。④是借鉴与发展上的创新。对于“狭义知识管理系统”的定义,在借鉴他人“定义”的基础上,有新的突破:突出了“捕获”、“完整”、“创造”三点。

1.2.2对学科研究对象的创新邱教授等认为“知识管理学是研究知识管理实践和应用中一般理论、方法、技术和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或者说:“是对知识资源进行管理与研究的一门新兴学科”[1]128。知识管理学分狭义知识管理学和广义知识管理学。该著作在其他学者对狭义知识管理学研究的基础上,主要放在对广义知识管理学的研究。它的研究对象为“人类社会信息交流活动中知识的管理,并应用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和各个学科领域”[1]128。足见,此种学术观点与国外有的学者提出的“知识管理学作为一门新产生的学科,主要在于研究组织知识资产及其管理”[1]128的观点是不同的。它着重强调了两点:一是“人类社会信息交流活动中的知识管理”,这说明广义知识管理学研究的知识管理,是对最新的、最活跃的、最有价值的知识管理。因为只有最新的、最活跃的、最有价值的知识,才能在人类社会信息交流活动中进行交流,才有交流的价值;只有对此部分交流活动中的知识进行科学管理,才能改造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二是应用性。这些管理中的最新的、最活跃的、最有价值的知识,只有广泛地应用于社会各个层面和学科领域的建设之中,才能变成强大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才能全面推动社会的前进和科学的发展。

1.2.3对学科体系结构组织与理解的创新国内外知识管理的研究,虽然已经相当丰富,但除企业知识管理学已经形成较完整的体系结构之外,针对政府、教育、学术、机构、图书馆和个人等的知识管理学还缺乏规范。邱教授等对知识管理学的体系结构从三个方面进行了组织与理解:①知识管理学“可分为宏观知识管理学和微观知识管理学”[1]130;②可“分为广义的知识管理学和狭义的知识管理学”[1]130;③可“分为理论知识管理学、技术知识管理学和应用知识管理学”[1-3],并对各方面学科内容进行了规范。显然此三种组织与理解较为全面、科学、具体,具有创新性。

2一部具有系统性的著作

《知识管理学》是一部结构严谨,脉络清晰,逻辑性强的系统性的著作。

2.1总体结构上的系统性

此著作纵向上有一根贯穿全书各个章节的主轴:知识管理。横向上有相互联系、层次分明的4大模块结构:①基础与理论模块。它是按照总统全局的绪论、基础知识至学科理论的逻辑性结构组成的。②方法与技术模块。它是按照知识管理方法至其技术架构的。③应用研究与实践模块。它是按照从总体应用至主要应用研究领域组成的。④案例分析模块。它是分国内知识管理案例分析与国外知识管理案例分析构成的。国内外的案例分析,是一一对应应用与实践模块中的主要应用领域的。此4大模块结构的构成,明显具有系统性、科学性、逻辑性与严密性的特征。

2.2局部组成的系统性

对于《知识管理学》中的思想源流、方法技术等的介绍、分析是系统、完整的。以知识管理思想源流而论,阐述了20世纪30年代的哈耶克(Hayek)、50年代的波拉尼(Polanyi)、德鲁克(Drucker)、70年代的彻驰曼(Churchman)、80年代的野中(Ikujiro Nonaka)和竹内(Hirotaka Takeuchi)、90年代的达文波特(Davern・H・Port)等的学说[1]64-66。这让我们清晰地看出了“知识管理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历程与脉络。就以知识管理技术而言,在对知识管理技术概述的基础上,重点对知识管理的核心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基于数据库的知识挖掘技术、专家系统与知识库、群件技术等进行了阐述[1]189-208。这让我们明确了知识管理技术的全貌与主攻方向。

3一部实用性强的著作

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强调应用,注重实际,是《知识管理学》显著的特色之一。这反映在:

3.1鸟瞰知识管理国内外应用现状

邱教授等按国外与国内发展状况:①国外。先从纵向上阐述了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知识管理在西方发达国家得到重视,加大投入,取得良好效果后,重点列举了Buchman Laboratories(巴克曼实验室)、British Petroleum(英国石油公司)、Xerox(施乐公司)、IBM(国际商用机器公司)、Microsoft(微软公司)等。②国内。重点阐述了中国惠普、TCL TV事业部、实达电脑公司、中国网络通信有限公司等单位的经验[1]265-270,让国内外知识管理界扩大了应用眼界,激起直追的信心与热情。

3.2明确知识管理在各领域的应用

知识管理的应用范围,已从最初的企业,推广到了政府、教育机构、图书馆、学术研究机构甚至个人,在这些领域中究竟如何应用,有何范例可循?邱教授等在“应用与实践篇”和“案例分析篇”中,明确了应用研究的原则、范围、内容、实施的步骤和可供借鉴的案例。对于知识管理在政府中的应用,重点对国内的“首都之窗”与国外的“美国政府”进行了分析;对于知识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重点对国内的“神州数码”、“联想集团”和国外的“Marconi”进行了分析;对知识管理在图书馆的应用,重点对国内的“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与国外的“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进行了分析;对知识管理在教育中的应用,主要对国内的中国石油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与国外的圣巴巴拉城市学院进行了分析;对知识管理在学术型组织中的应用,主要对国内整体情况与国外奥地利的ARC(奥地利研究中心)和DLR(德国宇宙航天研究中心空间局)进行了分析;对个人知识管理的应用,分析了其概念、意义、内容、原则、框架、实施的方法与终生学习等问题,为知识管理界提供了一个方案。

3.3对高等教育与社会的适用性

《知识管理学》内容十分丰富,论述深入浅出,国内外的资料翔实、应用面广。它不仅适于高等院校的管理学、信息管理学、情报学、图书馆学、档案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等专业的师生作教材使用,还可以作为广大知识管理工作者、信息工作者及相关管理人员的参考书阅读。

4一部视野宽广的著作

4.1纵向上,从始贯通至今

对于信息管理、知识管理、知识管理思想源流、系统工程、计算机技术,群件技术的产生与发展及清华“知识资源总库”、国外电子政务、首都之窗、联想、Marconi、圣巴巴拉城市学院的知识管理背景等,从不同的源流与背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历史与现状的流向图,扩大了我们的视野。如,对信息管理的发展历程,列出了美国学者D・A・Marchard和F・W・Horton提出的发展五个阶段:物的控制、自动化技术管理、信息资源管理、商业竞争分析与智能、知识的管理,并认为第五阶段为知识管理阶段[1]17。我国学者卢泰宏将信息管理分为三个发展阶段:以图书馆为特征的传统管理时期,信息资源管理时期,以IRM为特征的资源管理时期[1]17。

4.2横向上,列举了国内外重要的观点、派别、状况、实例等

4.2.1理论上,对有关的观点、派别、模式等列举了国内外的情况对知识的属性问题就列举了齐曼、张润彤和朱晓、张福学等不同的观点[1]29-31;对知识管理的学派,列举了“技术学派”、“行为学派”、“综合学派”的不同观点[1]62;对知识管理的模式,介绍了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汉森和罗利亚的编码管理模式或称宝典管理模式、人物化管理模式或称人格化管理模式。日本教授野中郁次郎和竹内广隆提出的组织、创新机制中自上而下模式、自下而上模式和自中而上下模式。德鲁克倡导“自下而上”的行动准则管理模式,以标准化为基础的模式。国内知识管理模式,介绍了:设立知识主管,建立知识型企业组织机构和知识共享机制,营造环境,促进知识开发、利用和交流,建立递增收益网络[1]81-85。

4.2.2方法、技术上,对知识管理系统的概念,列举了国内外的情况对知识管理系统的列举,前面已谈,此处略。对知识管理工具,介绍了国外微软――使用其内部网成为易用的知识管理工具,Sun――依靠其知识网络增强销售能力和国内的清华“知识资源总库”。

除以上4大特色外,还具有前沿性和图文并茂的特色。其前沿性主要体现在著作的理论、技术方法、应用实践与案例的新颖性和所提出的发展趋势上;其图文并茂,除了文字上论述精彩,阐明精辟之外,还根据实际需要描绘了方法、技术与应用实践案例图39幅。这些图形与行文配合,形象、生动,让读者一目了然,启迪深刻。

由于是多人合作,此书在写作风格上有缺憾,部分地方前后不完全一致。对以下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讨:对知识管理学的研究对象还需要进一步论证;对电子商务、知识创新与虚拟企业等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对知识管理中所涉及的人工智能技术、语义网技术、专家系统、知识挖掘技术等,还需要与信息工程专家合作进一步研究。瑕不掩瑜,《知识管理学》确实是一部颇具特色的著作。

第4篇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法”;管理学教学;教学与学习

[DOI]10.13939/ki.zgsc.2016.31.231

20世纪80年代开始,西方的参与式教学理念传入中国。所谓“参与式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明确的教学目标的指导下,辅之以科学、合理的方法,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该理念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在合作氛围中充分利用已有经验进行再学习,最终达到探索方法、积累知识、掌握技能、开发思维和实践能力并进行再创新的目的。

管理学基础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基础性课程,仅仅依靠教师讲授和引导为主的教学方法来进行的课堂教学,大大限制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及实现学生主体地位和培养应用能力这一功能。而“参与式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课堂活动的中心,充分利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的合作或协作式教学方法,它能够启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环节,增强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熟记于心并融会贯通。此外,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活动能形成乐观进取的学习心态,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1“参与式教学法”概况

所谓“参与式教学法”,指的是“合作式学习”“以学生为中心”以及“主动参与式的学与教”。教师应以培养学生合作、参与、构建知识、解决问题为教学目标,将教学理念变知识的“单向传授”转变为“双向互动”;将“填鸭式教学”转变为“师生互动式教学”。教师不再是“学术权威”的代表,而仅仅是一个引领者的角色。[1]因此,“有效地学与教”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同时也是课堂上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和结果。

2针对“参与式教学法”在管理学教学中的现状提出解决方案

2.1转变学习观念,营造学习氛围

“参与式教学法”能够顺应当代学生的心理特点,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得以启发和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课堂主动参与度,营造课堂气氛,增进师生感情,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里,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体,学生作为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学习主动性和思考空间被剥夺。即使教师在课堂讲得很精彩,但其教学效率大打折扣,学生仍然感到一片茫然。

2.2重视学习兴趣,建设趣味课堂

管理学基础知识的理论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体现得比较突出,概念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因而适当营造课堂的吸引力就十分有必要。兴趣最直接地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因此,为了完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理念,在实现管理学课程中,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运用到管理学课程实际来中从而促进教学创新,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比如,可以通过分组合作学习来提起学生的注意力。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利用组成小组或者团队的方式,通过分工和合作来完成一定任务的学习方法。分组―合作学习,就是一组人集中在一起讨论某个话题,讨论正式开始之前教师向大家宣读本次讨论的题目、发言规则,并解答学生疑问。所有事项交待清楚之后,全班学生开始以组为单位自由开展讨论。结束后,每组派出代表按照预定的发言规则发言,各小组之间展开激烈竞争,小组内部分工协作,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关于“决策程序”,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步骤。[2]

第一步:将学生以组为单位分开,每组3~5人。

第二步:以组为单位讨论事先准备好的教学内容中的问题,每组在十分钟的讨论时间内提出至少三种解决方案,教师巡回指导,并答疑解惑。

第三步:每个小组由一名代表阐明本小组的讨论结果,补充部分,由小组的其他成员完成,教师总结。

第四步:确定备选方案后,在5分钟的讨论时间内逐个分析每种方案的优缺点及最终结果,然后选出最优实施方案。

第五步:由各小组代表总结本小组得出决策方案的过程,教师最后总结归纳决策的程序。

分组―合作学习充分地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性,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和参与空间,因造了协作式的学习氛围,师生之间完成了多向交流的任务,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使课堂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教与学完美结合

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可操作性很强的学科。[3]因此,在管理学课堂教学中,应从学生的实践活动中归纳其理论知识,从实践的角度来探讨管理学问题。如一企业研究为例探讨组织、社会管理的必要性,以教师为出发点,思考如何嫁接到企业管理实际,让学生在亲身参中发现问题,更深入的理解管理理念和思路,加强积累管理学知识。校企合作也是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加强学生管理学理论知识的有效途径。

2.3理论与案例相结合,使教学生活化

大多数教师在管理学知识的传授中常常采用案例来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因此选择的案例要能足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就要求引入案例时必须根据对知识点的抽象概括与科学诠释,最大化地选择能吸引学生眼球的优秀案例,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从案例中掌握必要的知识与技能。例如对于人性的理解,《西游记》中人物角色的特点和行为可以作为一个分析点来学习讨论。唐僧的慈悲、孙悟空的自主、猪八戒的随从意识等,更加有趣味地诠释知识。如对于时间管理的学习这一模块,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尝试用时间管理的方法,提高时间的利用率。总的来说,使管理学教学生活化是学生学好的保障。

2.4转变教学方式

参与式教学应抓住“参与”二字,使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在参与的过程中获得思考,得到知识。因此应转变原有的教学方式,以实际生活中或案例中的企业为例,从这些企业的成功或失败的经验中分析思考,使学生以此展开讨论,总结学习内容。适时地还原课本中的情景,使学生亲身感受问题发生的情况,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扩大与相关企业的合作,提供更多的实习岗位,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教学中让学生分角色演示案例,在案例中通过对角色和台词的扮演和设计,让学生在训练中充分运用管理学知识。与此同时,设计一定的游戏和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对沙盘的模拟和教师的指导,培养学生分析市场,核算成本的能力。最后,组织辩论赛,发挥学生的思辨能力,在陈述观点的同时强化理解和记忆,提高现场发挥的能力,并以分组的形式共享信息,畅谈体会,从而参与到管理学的大事小情当中。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教学的参与。

3结论

综上所述,“参与式教学法”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不能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教师选取的案例无法吸引学生等。这些问题阻碍了“参与式教学法”的顺利教学,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提高“参与式教学法”在管理学应用方面共同教学效率。笔者提出,首先应该转变学习观念,营造学习氛围,是“参与式教学法”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其次,应该重视学习兴趣,建设趣味课堂,减少和避免忽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思考空间。最后,知识的积累与实际生活必不可少。笔者希望更多的专业人士能加大对该课题的研究,针对文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指正建议,为提高“参与式教学法”在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做出重要的共享。

参考文献:

[1]黄江泉,曾月征.“参与式教学法”在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轻工教育,2012(5):71-74.

第5篇

关键词:管理学;实践教学;教学方法

作者简介:李江南(1978-),男,湖北公安人,昌吉学院经济管理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土地经济与政策。

中图分类号:C9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10)03-0079-02

管理学是一门科学性与艺术性有机结合的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它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要重视和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及方法等理论知识,又要重视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可见,学生仅凭教科书中的理论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有必要加强教学环节中的实践教学,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通过管理学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主要有5种方法对管理学的实践教学有所裨益,可以实现对整个学科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使学生在学习中活跃思维、深化认识,提高学生对管理学原理和方法的运用能力。

一、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学生研究实际问题,注重学生智力开发及能力培养的现代教学方法,具有传统教学方法所不具备的特殊功能,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意因材施教,把案例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方法结合起来运用,使学生既能掌握理论知识,又能提高综合素质。

《管理学》的理论教学是一项基本内容,没有理论的学习,管理学的科学性就无从谈起。理论教学需要学生对理论的学习经历一个从认知到熟记再到理解和运用的过程,在这个不断思考的过程中,既提高了大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对其日后的继续深造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枯燥的理论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同时学习理论也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保证理论教学实质的同时,应精选案例,以案例教学的形式服务于理论教学。由于案例教学情节丰富,内容生动,更容易调动学生的参与和思考,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增强了管理理论的实践应用性。《管理学》课程是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开设对象为大一学生,由于高中阶段对管理相关知识的接触不多,在学习方法上,多数高中上来的学生都惯于填鸭式的教学,因此,突然采用案例教学法,学生也很难立即适应。因此,教学中对知识的传授应当是循序渐进,先易后难,不宜一开始就引入过多的、复杂的案例。由于教学时数的限制,在使用案例教学法时,应科学合理地安排理论课和案例课的时间,实现理论与案例的最佳结合。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调动学生对案例的思考,让他们参与到案例讨论中来,还应对学生的学习给予指导,否则,看似热烈的案例讨论很容易偏离方向。案例讨论之后,总结工作应当是必不可少的。总结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通过总结来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应用。

二、寓言教学法

《秀才买柴》讲的是一个秀才对卖柴的人说了3句话:“荷薪者过来”;“其价如何”;“外实而内虚,烟多而焰少,请损之”,前两句中的“过来”和“价”卖柴的人能听懂,二者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沟通。第三句话卖柴的人没有听懂,于是担着柴走了。可以通过这则寓言,向同学们讲解沟通的过程、沟通过程中的噪音等内容,也可以让同学们总结实现有效沟通的条件。《团结的力量》对于组织中的协调、组织凝聚力等章节是一个很好的寓言。吐谷浑国王阿豺有20个儿子,这20个儿子个个出色,本领强大,可他们明争暗斗,互相讥讽。老国王很担心,知道敌人会利用这种不和睦来攻破他们的国家。尽管老国王利用各种机会教育儿子们要团结,可儿子们依然我行我素。有一天,死神终于要降临老国王了,他在病榻前吩咐儿子们每人把手里的箭都扔到地上,然后让他的弟弟慕利延捡起一支去折,结果稍一用力箭就断了。老国王又吩咐慕利延把剩下的十九支箭全部拾起来再试着折断,可无论使多大劲都无法将箭折断。儿子们终于领悟了父亲的良苦用心。寓言中蕴育着团结的大道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良好的、具有协作精神的团队才能在机会来到时获得成功。

三、游戏教学法

管理游戏是作为企业培训的一种高级训练方法,培训的对象是企业中较高层次的管理人员。与其他方法相比,管理游戏法具有更加生动、具体的特点。管理游戏法的运用因游戏的设计,使学员在决策过程中面临着更多的切合实际的管理矛盾,决策成功或失败的可能性同时存在,这需要受训人员积极地参与训练,运用有关的管理理论与原则、决策力与判断力,对游戏中设置的种种遭遇进行分析研究,采取必要的、有效的办法去解决问题,以争取游戏的胜利。

游戏教学是一种参与式的教学形式,通过多姿多彩、形式多样的游戏,让学生提高运用管理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讲授决策方法时,通过让学生做“自我创新的头脑风暴”游戏,让学生开启创造性思维,同时向他们告之游戏规则,同学们按照游戏的基本原则,在规定的时间内想出回形针的用途。在游戏结束时,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头脑风暴法的原则、注意事项和优缺点。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同时有助于他们提高分析能力。通过游戏法,可以培养同学们的团队精神,使他们利用、掌握沟通和协调的技巧,同时“实践”以往学过的相关理论。

四、角色扮演和体验式教学法

体验式教学法使学生体验了学习的乐趣,为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方法、手段,使教师大获裨益。但是,体验式教学法并不适合于所有的教学内容,知识点多而复杂,情景因素不占主导的内容就不宜运用此种方法。教师要在教学中合理分配课时,实现理论与情境的最佳结合,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深刻化、系统化。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沟通应当是双向的、畅通无阻的,以教师的引导激发学生的情感,发挥情感在学生自我感知和领悟知识中的重要作用,真正做到知情统一,协调发展。情境的选择既要贴近理论的内容,又要考虑到学生的理解情况,这样才能够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

角色扮演可以分为即兴的和有准备的两种。例如,在《激励》这一章节中,向同学们介绍完激励理论后,可以给同学们设计这样一种情境:一所名牌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工作5年后,应聘来到了一家工厂负责技术工作,他工作负责、技术过硬、能力超群,但工资始终没有提高。厂长总会用“好好干,你的前途不可限量”来鼓励他。可是,两年过去了,工资和住房问题仍得不到解决。最后,他给厂长写了一张字条:X厂长,您是一个让我敬佩的人,但我还是决定走了。面对这突如其来的事件,做为厂长应该怎样解决。让同学们扮演该厂长的角色,用不同的方法、措施,使用不同的话语来解决这个问题。这需要学生在短时间内将相关的激励理论、激励策略结合事件进行恰如其分地处理, 还锻炼了同学们的人际沟通能力。有准备的角色扮演,是在讲授某一方面管理知识后,为了让学生理解并提高他们应用知识的能力而安排的课后作业。

五、现场调研法

管理类学生的实践环节除了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环节外,其他的实践环节很少,并且,实践课总时数占教学时数总数的比例也很小,这不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不利于学生的就业。因此,在进一步加强现有实践环节的基础上,还要为学生开辟多学科交叉的、多渠道的实践环节。教学中发现,组织学生深入到企业中,或将有关企业的成功人士请到课堂来,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感悟到他们所学的理论知识,更能开阔他们的视野,拓展他们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们参观调研麦趣尔、屯河等企业后,让他们绘制企业的组织结构图,这有助于他们掌握组织设计、组织结构的基本理论。同时,这些企业的组织文化、名牌战略等也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有助于同学们学习其他专业课。

管理学教学是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一门学科,单纯的理论教学无法达到教学的目的,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无法满足社会对管理专业学生的要求。探索出适合高校管理课程发展的多种教学方法是所有管理专业教师的责任和心愿。

参考文献:

[1] 冯丹娃.管理学教学方法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8,(30).

[2] 姜仁良.管理学习题与案例[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

第6篇

(一)迎合中职生的思维特点

中职生具有抽象理性思维和抽象思维较弱,而感性思维和应用思维较强的特点。通过正确的教学方法,让中职生对学习产生热情而不厌倦学习,是使其进一步改进以往负面思维和不良习惯的第一步,也是问题解决的关键和核心。情境教学体系为中职生提供了激发其兴趣和爱好的途径,如果能够灵活变通地运用情境教学体系,就可以让中职生不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而这也是逐渐培养其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的前提。

(二)达到管理学基础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由于管理学基础兼具理论性强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其理论性强体现在管理学理论对中职生来说很抽象,其实践性强表现在管理学是一门实践科学,实践性是管理的社会属性,需要真实的社会环境。只有当学生参与到真实的管理世界当中,成为管理角色的时候才可以切身体会到管理的真谛。情境教学体系为管理学基础从理论转化为实践,再从实践上升为理论提供了通道。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又可以在管理实践中总结和提升管理理论,深化对管理知识的理解,加强对管理实践的感受。

(三)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

情境教学体系不但迎合了中职生与管理学基础这门学科的特点,而且还为培养中职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培养和情感塑造提供了帮助。丰富多彩的情境教学体系,也可以为课堂增添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培养管理思维和能力

情境教学体系通过每个学生的亲自参与和体验,让其真实感受到管理问题和自己的职责,在与其他同学进行博弈之后做出决策和选择的过程中,无形之间就锻炼了其管理思维。通过模拟环境中对管理问题的解决,增强了学生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这种模拟环境提供给学生身心的满足感和使命感,并不自觉地要求自己向所扮演的角色靠近,熏陶出管理者的气质。

(五)体验职场情感观念

每个学生以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为中心,与其他角色进行交往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企业当中的上下级观念,可以体会到自己应该如何处理各种人际关系问题,如何找到自己在一个组织中的位置。这些都有利于形成职场情感,潜移默化地影响自己的职场价值观。

二、中职管理学基础教学中情境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情境构建的原则

1.系统性。情境的创设要通盘考虑,做到将管理理论和原则方法用一个情境贯穿起来。2.可操作性。情境教学体系要求情境的可控性,才能达到教学的目标。因此,情境要具有可操作性,便于情境的指挥和总结。3.课堂主导性。由于中职学生的性格仍然不稳定,若带到课堂外会有很多不可控因素,中职学生管理起来有很多困难,应该尽量将情境创设在课堂内完成。4.全员参与性。情境创设要求每一个学生参与进来,分配以不同的角色。一方面有利于每个人信息的分享,另一方面,便于发现学生的优势,以及有针对性地培养和引导学生各方面能力。5.学生自由参与性。情境中要求给学生提供可以自由决定自己的行为和决策的氛围,不受到教师的限制。6.趣味性。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要注意素材本身的趣味性同学生自身的幽默性相结合。7.简单性。由于中职生的理解能力较低,因此在选取素材和创设情境的时候,要尽量选取贴近生活实际、在中职生理解范围之内的情境。8.经济性。中职管理学基础教学情境的创设要考虑到中职学校的经济能力和教学硬件设施的制约,创设的情境要尽量做到所用的辅助设施少。9.实际模拟性。情境要以真实的管理实际为基础,揭示管理规律和特点。

(二)情境构建的保障

情境构建要建立在必要的设施和资源基础之上。主要由三个要素组成:一是软件。软件指的是情境创设中的素材和教师思维编码而成的教学方案,从载体上看就是剧本。软件是整个情境创立的灵魂,这个灵魂要附着在硬件这个载体上,或者说要借助硬件才能发挥其作用。二是硬件。硬件指情境创立要借助的基本道具和辅助设施。这里包括纸牌子、电脑、灯光、粉笔、黑板等。三是主体。主体就是学生和教师,学生是整个情境参与的主体,是在软件和硬件创设的环境中进行自由体验和探索的群体,教师在其中发挥引导控制和信息传递的作用,处于次要地位。

(三)情境构建素材的搜集和编剧

确立情境的构建目标后,要搜集情境素材。情境构建的素材可以从案例教材、网上的案例、经典的古代管理故事、现实组织中的管理实践活动、国际上有趣的游戏、管理学实验软件中来总结和提炼。在拥有了素材后,就要根据教学目标对素材进行运用,借用影视剧本和连续剧、电影等艺术形式,以及软件流程对素材进行合理运用,确保运用剧本可以达到教学目标。

(四)情境构建的方法

在中职管理学基础情境教学的实践中总结出以下构建方法:1.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承担不同的角色,去履行管理情境中的职责,这也是情境教学法的一个核心。2.谈判法。让学生在管理情境中去接洽业务、拜访人物,解决与合作伙伴、客户之间发生的矛盾,提高自身公关能力。3.商业文案。商业文案一般包括公司简介、战略、企业文化、广告语、商业策划书等。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自己的经验、知识、能力、性格和风格去撰写文案,用以培养训练学生的分析、判断、决策能力,以及公司日常文案处理和撰写能力等。

三、中职管理学基础教学中情境教学体系的应用举例———管理职能情境教学

第7篇

 

一、引言

 

工商管理学科是一门独立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融合的、具有极强实践性的学科。由于其涉及的知识体系较为复杂,理论性强且实践性要求高,仅靠传统的“教学靠理论,讲授靠教授”的教学模式,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索性,对学生专业素质的提升有限,不利于创新型管理人才的培养。而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对应,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是以任务为先导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在对任务的探索过程中融入教学环节,从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培养其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达到解决现实问题的目的。基于其自身实践性强的特点,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最先应用于工科院校,而将其运用到工商管理学科的相关研究并不多见。本文主要探讨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在工商管理学科中的应用。

 

二、工商管理学科教学现状

 

现阶段工商管理学科教学模式出现以下弊端:

 

首先,培养目标同质。许多工商管理类院校制订的工商管理学科的培养目标基本相同,甚至有些与教育部颁布的专业介绍中的专业培养目标完全一致,没有提出符合各自独立专业特色的具体培养目标,故不能应对社会对多样型管理人才的需求。

 

其次,教学模式单一。现阶段各高校开设的工商管理类学科几乎均采用“填鸭式”教学模式,即“理论教学为主”和“教师讲授为主”。在这一过程中,老师“滔滔不绝”,学生“死记硬背”,缺少对学生主动性、探究性和创造性的培养,不利于学生专业素质的提升。

 

再次,专业架构简单。工商管理类教育长期以一种行业教育或岗位教育的形式存在,在教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开设和课程结构等方面,都深深地以 “专业”决定专业,长此一来学生知识结构单一、片面,深而涉猎不广,很难解决综合性的管理问题。

 

最后,缺乏实践锻炼。不管多么丰富的理论知识,一旦与现实脱节,这些理论最终也是一无是处。工商管理学科本身就是一个较为抽象的学科,单纯的课本授课,不能使学生及时地理解并消化这些抽象的知识。

 

三、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

 

(一)基本思想

 

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德国兴起,最初称为“范例教学。当时的代表人物克拉夫基认为“范例教学”就是根据好的、特别清楚的、典型的事例进行的教学与学习,并使学生能够依靠特殊范例来掌握一般规律。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是以任务为引导的教学模式,其教学方法是老师将教学内容设计成多个具体的任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借助已有知识,不断地探索新知识,主动地提出新问题,培养学生自主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最终达到教学目标。其本质就是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要方式,教师以引导者的身份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提出明确要求,以工作任务为核心整合整个知识体系的教学模式。

 

(二)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区别与联系

 

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与以往的传统型教学模式相比,尽可能的体现了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特别强调给学生留有充足思考空间、分析空间、探索空间、交流空间和拓展空间,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构建,和对未知知识的渴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工商管理学科中,传统理论型教学模式注重传授学生完备的知识体系,培养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对学科宏观构架的把握。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更加偏重于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和对所学知识运用能力的提高,相对淡化学科知识结构严密性和逻辑性。因此,我们应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吸取二者的优点,使这两种教学模式相互作用,更好的为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服务。

 

四、任务驱动型教学在工商管理学科中的应用

 

在工商管理教学中,任务驱动型模式主要分为以下步骤:

 

(1)将学习内容设计为若干个具体任务。教师将所教授工商管理学科内容分成几个具体任务。设计任务之前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分析问题与动手实践的能力,更要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在工商管理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模拟管理”情境,在情境中,设定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管理问题”,根据分组情况,给予学生不同的“任务”,促使学生更主动、更广泛地激活原有知识体系,结合现实经验,充分理解问题任务,为新旧知识的衔接与拓展提供现实平台,实现探索性学习,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

 

(2)学生为主,老师为辅实现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除了将所学的工商管理知识充分运用出来,也极大地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和互助协作的能力。工商管理不同于其他学科,一个企业的管理问题,单凭“一己之力”,很难做到面面俱到,不能很好地解决现实问题。所以,各抒己见、各凭所长才是真正的管理文化。

 

(3)任务总结与效果评价。学生完成任务后,将任务情况向教师进行最后的反馈总结,是学生完成任务标志。教师根据学生的总结陈述,给出最终的教学评价。评价既包括对学生是否完成当前任务的评价,即所学工商管理学知识的评价;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互助写作能力的评价。这一阶段的学习过程,对学生以后从事管理类工作大有裨益。

 

五、任务驱动型模式在工商管理教学中的改进

 

在工商管理学科中应用驱动型教学,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在每一个阶段,我们都应该去反思与总结。

 

第一,深刻理解任务驱动型教学思想。现阶段,我们首先要改进的便是对驱动型教学模式理念和目的的理解,而不是仅局限于表面形式的理解。只有我们深刻地明白,任务驱动型教学是以任务为先导,以实践为途径来理解并运用工商管理理论的,就不会出现理论体系把握不足和教学模式形式化的问题。

 

第二,对参与师生提出更高的教学要求。首先,它要求教师要了解每一位学生的专长和特点,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工商管理学科自身的教学目的,设计出符合每位学生的任务。这就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授课经验,不断补充新知识,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驾驭驱动型教学模式的能力。其次,对学生的要求更加具体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只要求学生掌握书本知识,而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更多的要求学生完成任务、理解运用新知识,实现整个新旧知识体系的衔接。对学生积极性、探索性和实践性的要求较高。

 

第三,教学过程的改进。任务驱动型教学在工商管理学应用初期,便得到很好的效果,但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细节问题也亟需改进。从课堂秩序来讲,任务驱动型教学将每个学生都“动”了起来,相比较于传统教学的课堂秩序可以说是“混乱不堪”,一方面也确实是因为任务教学需要,但也不排除存在故意干扰的情况。应该采取相关措施,在能保证学生进行任务教学的同时约束学生行为。此外,任务驱动的教学进度难以把握也是一大难题。由于任务驱动教学的课堂更为开放,易“放”不易“收”,教师很难把握各组的探究程度和进程,每组进度不一样,但时间有限,到最后出现“良莠不齐”的现象。这要求更加细化教学进程,在每一阶段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第四,评价体系的改进。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难以利用传统的考核方法进行定量的评价。设计出一套符合工商管理学科特点并切实可行的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考核体系和评价方法,是其在工商管理学科中有效运用并推广的重要条件。对于基本环节的实施过程中,重点不是我们完成了什么,而是我们学到了什么,需要改进什么。评价体系,必须针对每个学生,针对每一个教学任务,结合理论知识授课目标,给予中肯而灵活的评价。对于工商管理学科来说,评价体系除了侧重于实际管理问题的解决上还应该重视学生对整套管理体系的理论知识的梳理和应用。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协作竞争能力、领导服从能力、探究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等各个方面予以不同比重,给予不同评价。

第8篇

Abstract: The Pharmacy Management is an applied subject whose practicality is very strong. This paper by starting from the view of the importance of practice teaching in the discipline of Pharmacy Management, discusses the common practice teaching methods in Pharmacy Management, and puts forward the thinking of practice teaching.

关键词: 药事管理学;实践教学;思考

Key words: Pharmacy Management;practice teaching;thinking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24-0312-02

0 引言

药事管理学是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的基本原理以及社会学、法学、经济学、行为科学的理论方法对药学事业各系统的活动进行研究,总结药事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并丰富药事管理的内容,实现依法管理药事活动,指导药学事业健康、合理发展的科学。药事活动实践对药事管理学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1]。

1 《药事管理学》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药事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应用型学科。药事管理学的内容更新快、涵盖的知识面广,应用性较强,具有描述性内容多、语言严谨,部分涉及药品管理法规的内容语言较为抽象等特点,这都导致该门课程的教学难度较大。与此同时,该门课程由于理论概念较为抽象,难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专业知识繁杂,学习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时间与精力[2]。所以《药事管理学》仅靠常规的讲授教学法已经不能满足教学目的的要求,因此,对实践教学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本文仅对笔者所在学院的《药事管理学》的实践教学方法做以总结,并写下自己的一点思考。

2 《药事管理学》常用的实践教学方法

2.1 任务驱动型教学法

任务驱动型教学法是指教师给学生布置探究性的学习任务,学生查阅资料,对知识体系进行整理,再选出代表进行讲解,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也可以以个人为单位组织进行,它要求教师布置任务要具体,其他学生要极积提问,以达到共同学习的目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及合作精神。如在讲授医疗机构药事管理的章节中,通过对临床合理用药的讲解,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抗生素滥用对人类造成很大危害,从而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让其通过文献查阅的办法了解抗生素的过去使用情况,现在使用情况,以及对未来使用的预测,真正认识到临床合理用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2 使用实物直观演示教学法

实物直观演示法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进行示范性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教学方法。适当的实物展示教学更能直观地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教学内容,增加教学的实践性和趣味性[3]。在讲授药品信息管理的章节的时候,涉及到药品包装标签和说明书的管理内容的时候,拿一些药品实物到课堂上,当中既包括中成药又包括化学药,包装中既有横板的又有竖版的,配合上事先放在PPT上的图片,在讲解过程中学生通过现场观看药品包装的实物,会增加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了解,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用实物直观演示教学法要注意使用实物的目的要明确,现象要明显且容易观察,且尽量排除次要因素或减小次要因素的影响。

2.3 讨论式教学法

讨论式教学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全班或小组为单位,围绕教材的中心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优点在于,由于全体学生都参加活动,可以培养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例如在讲解药品广告管理的章节的时候,通过课堂讲解,教师给学生放一段违法的药品广告,让学生找到违法药品广告的处罚要点。

应用讨论法时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讨论的问题要具有吸引力。以观看教学短片的形式或者讨论前教师应提出讨论题和讨论的具体要求,指导学生收集阅读有关资料或进行调查研究;二是讨论时,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讨论要围绕中心,联系实际,尽量让每组学生都有发言机会;三是讨论结束时,教师应进行小结,概括讨论的情况,使学生获得正确的观点和系统的知识。

3 《药事管理学》实践教学的思考

3.1 实践教学的考核要纳入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指“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的评价,是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的发展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的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形成性评价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将实践教学的考核纳入到学生的形成性评价之中,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时实践教学的学习效果。

3.2 加强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紧密结合

实践教学要在课堂启发式讲授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根据授课内容适当穿插实践教学环节,并选择合适的实践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科学分工、优势互补,才能形成合力,从而创建出最佳的教学管理机制和考核评价运作机制,最终通过优化整合,着力促进课堂、校园、传媒、社会四大空间载体无缝链接,着力促进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在功能上更加互补融通[4]。

3.3 建立共享的药事管理资源平台

在实践教学环节,需要很多的案例,视频及与医药企业密切相关的GAP、GMP、GSP等相关的资料,以及医院药事管理的大量资料,这些不仅仅是通过互联网就能找到的,需要多部门的配合协调,各个行业建立自己的相关图片、音频、视频等相关资料数据库,由第三方综合收集并整理,搭建药事管理资源共享平台,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药事管理的相关知识,从而更好地运用于实践,实现药学领域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刘新社.《药事法学》[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0:3-4.

[2]陈微,郑胜宇.药事管理与法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2016(03):338-339.

第9篇

关键词: 成人高等教育 药事管理学 PBL教学法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是一种与传统的以授课为基础(LBL)的教学法不同的教学方式,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目前PBL教学法在医学教育中逐渐成为一种教改趋势[1],为药事管理学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一、 PBL教学法的特点

PBL教学法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为中心,围绕一个核心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和自学等主要形式解决问题并获得相关知识及能力的方法。教师通过紧扣课程内容提出问题, 并将问题作为基本线索, 引导学生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它将实践经验和基础理论结合起来,将学生置于生动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与传统教学法强调以教师讲授为主相比有很大不同,PBL教学法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师起辅导作用[2],该方法更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包括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发现问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培养。

二、药学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的特点

1.学生来源

药学成人教育的对象多数来自医疗机构药房、医药公司、药品零售药店、药品批发企业及药品生产企业等,是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在职人员。由于这些学生的教育背景存在差别,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

2. 学习目的

由于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 不同时期接受的高等药学教育内容和程度的差异较大,因此在工作中常常深感自身所学的知识不够用,掌握的技能已不能完全适应现代药学的要求。随着人们对药品和药学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广大药学工作者对学习提高的必要性有了新的认识,因此他们的学习目的非常明确。

3.学习习惯

在成人高等教育阶段相对宽松的学习氛围及在职业资格考试过程中,大多数学生都养成了自学的习惯,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强,习惯制订学习计划,并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

4.学习效率不高

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的自学能力及理解能力较强,但是记忆力相对较差,学习时间较为紧张,受工作、家庭、社会等因素的干扰,学习矛盾相当突出。

三、药事管理学的学科特点

药事管理学科是应用社会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与行为科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研究药事的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体系,是以药品质量监督管理为重点、解决公众用药问题为导向的应用学科,具有社会科学性质[3]。药事管理学科是药学的分支学科,是一个知识领域,是药学与社会科学等部分学科相互渗透而形成的交叉学科,是现代药学科学与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药事管理学课程现行教学方法

当前国内药事管理学课程教学中关于PBL教学法的应用研究还不多,大多停留在对传统课堂教学方法进行改进的层面,如采用案例式教学,注重归纳对比;或是与实训教学相结合,开展模拟教学或现场教学;或是探究式教学等方式,这些方法能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的学习积性,但是这些教学模式仍然以教师为主体,没有真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五、PBL教学法的优点及应用教学模式设计

采用PBL教学法可使学生在一个个真实情境、环环相扣的问题中不知不觉地完成学习过程,获得系统的应用知识和相应技能,这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而且可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PBL教学法顺应时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培养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使课堂气氛更活跃,促进教学效果的强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人际交流能力,提高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的能力;加深教师对相关学科的理解,促进教师更新知识结构,要求教师不仅熟悉本专业内容,还要了解相关学科知识, 对教师的要求更高。PBL教学法的教学模式为: 提出问题―自学解疑―师生互动―讲授评价―归纳总结。

1.问题的设计

问题设计是教学设计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关系PBL教学质量,好的问题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要涵盖尽可能多的知识点,在设计问题时,教师可以打破原有章节的限制,实现各个问题之间涉及的知识点的优化组合。如我们在讲述药品管理立法时,可以提出问题:开办药品经营企业的申报和审批流程是什么?开办药品经营企业应当具备的条件?在申报和审批过程当中要注意什么事项?

2.学生准备及讨论

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因此学生的参与程度极大地影响教学效果。教师先将提出的问题发给学生,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每组约6~7人,由组长负责组织小组成员通过教材、参考书和网络等收集资料,并展开讨论。在班级集体讨论中,各小组派出代表,大家各抒己见,互为补充或提出不同观点、进行辩论。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有很多新意见和问题提出,引发学生多角度思考,使其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

3.讲授评价

评价是开放性的,力争做到评价主体、手段和方法的多样性。评价模式可由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三部分组成,给学生以激励,促进自我总结和反思,展示创造性的成果或探讨疑难问题。

4.归纳总结

通过最后的总结归纳,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并且安排一个对本次教学活动的反思过程, 为下次的 PBL 教学提供借鉴。

综上所述,将PBL教学法运用于成人高等教育药事管理学教学中有其优势,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还需继续探索,不断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晓睿.医药商品学教学模式探讨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10).

第10篇

[关键词]管理学;教学问题;建议

管理学的形成经历了多个不同的阶段,由此衍生出了多种不同的学派,在不同的学科背景下涌现出了各种不同的管理思潮。随着管理学的不断发展,其教学面临很多新的问题,笔者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发现,影响管理学教学成效的因素是多个方面的,单从教学层面上看,以下四个方面的因素将影响管理学教学的成效:

一、管理学教师自身理论水平不高影响教学效果

管理学是一门涉及经济学、社会学、组织行为学、领导学、策略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交叉型学科,科学管理的兴起、行为科学的产生以及管理科学的发展对管理学理论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作为管理学教师,广阔的知识面,多学科背景是极为必要的,只有自身对管理学的理论和知识点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正确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如果教师缺乏多学科背景或者知识面狭窄,会严重影响到对于管理学理论知识的理解,进而影响教学效果。

二、管理理论学派及研究对象的多样性进一步增加了教学难度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在美国形成了科学管理理论,是管理从经验走向科学的第一步。随着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行为科学理论随之产生,其中以梅奥的“社会人”假设为代表。继科学管理、行为科学理论之后,以西蒙的“管理即决策”的管理科学理论产生。直至今日,随着社会的发展,涌现出了各种新的管理思潮,如学习型组织、公司再造等,我们将之统称为现代管理论。除了容易令学生混淆的管理理论和学派,管理学中的组织、决策、计划、领导、激励和控制这几种要素包含的知识点复杂多样,仅一个“激励”就包含了三类理论(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和结果反馈型激励理论),三类理论又分别包含了各种各样的理论观点,如内容型激励理论的代表理论包含了需求层次理论、ERG理论、显示性需要理论和成就需要理论。由此可以看出,管理理论学派复杂多样,管理各要素知识点复杂多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让学生了解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管理理论还应该让学生了解各个理论学派之间存在的关联及先后顺序,除了让学生了解管理各要素,还要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的结合起来,这无疑增加了教学的难度。

三、案例教学法的不当运用影响教学的成效

案例教学法是管理学教学过程中经常用到的教学方法,运用得当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案例选取很困难,现有的案例资料大多较为陈旧且对于知识点的涵盖比较单一、生硬,除此之外,教师对于案例教学的理解和灵活运用的能力大小不一,形式化的案例教学时有发生。

四、传统授课方法的单一运用降低学生学习热情

部分管理学教师沿用过去传统的授课方法,填鸭式的教授学生管理学知识点,从定义到内涵,从特性到功能,从途径到作用,延续一贯的教学方式和风格,教学毫无创新,对学生来说毫无吸引力。

针对以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提高管理学教学成效。

(一)梳理学科脉络体系,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该学科

管理学是一门由众多学科支撑的交叉型学科,涉及范围广,研究对象复杂,管理理论和学派多。因此清晰明确的学科脉络体系,贴近生活的学科内容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教师,首先应该理清管理学的学科脉络体系,在教学的过程中层层递进的引导学生学习,所谓纲举目张,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该学科,这是有效开展管理学教学的第一步。

(二)有效利用案例教学,进行教学实践

科学的选取教学案例是成功进行案例教学的首要条件,针对现有案例陈旧、知识点涵盖单一和生硬的情况,一方面,学校应该尽可能的投入资金购买可用于管理学教学实践的管理案例,如美国哈佛大学每年都用大量的资金购买最新的管理学实际案例,将其用于管理学教学;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对现有案例进行慎重的筛选,力求案例教学落到实处,不能将案例教学流于形式。

(三)尝试新型授课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管理学教师应该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是其中的一种,除此之外,还可以将管理学中的头脑风暴法、圆桌会议、德尔菲法等讨论和学习方法运用到课堂实践当中。新的授课方法可以增加学生对课堂的新鲜感,提高其学习热情,进而提高教学的成效。

(四)引导学生进行管理实践,提高管理理论水平

通过管理实践活动,学生对于管理学的理论知识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在实践过程中,可以锻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转化为主动的思考。因此,管理学教师应该尽可能的引导学生参与管理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学习,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来指导管理实践活动。

第11篇

[关键词]管理学基础;工学结合;教改

管理学是一门建立在经济学、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数学等基础之上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但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与高职教育“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指导思想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本文提出了工学结合背景下管理学基础课程教改设想,以供参考和借鉴。

1教学内容

管理学基础教学内容的模块化是指根据现实生活中管理实践的变化,由浅入深,从接触—认识—了解—应用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将教学内容分为若干个管理工作主题模块,替代那种以教材章节为单位的授课模式。根据管理实践,本文将管理基础学的教学内容分为以下两大模块三大领域。两大模块(认知篇和实务篇)中认知篇指认识管理及其演变历程,实务篇主要围绕管理的四大职能而展开。三大领域有自我管理能力、团队管理能力和工作管理能力等三大能力训练提升。每个模块综合由与该主题相关的各项任务组成。

2教学实施

工学结合背景下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实施过程更多的要结合实际,以达到学以致用,最终提升综合素质的目的。(1)了解熟悉阶段,引导学生围绕管理学相关知识点通过分析案例、观看视频或分享见闻等方式方法,激发大家对管理学知识的兴趣爱好,导出管理学基础的理论知识部分。例如,在时间管理这一模块主题中,可以通过观看动漫视频《死神的账单》等用年青人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大家意识到时间的重要性和不可逆转性,利用管理好自己的时间。(2)能力提升阶段,学生根据能力训练实际需要随机组成学习小组,通过场景模拟、案例分析或主题辩论等方式进行任务实操,教师则需深入到各个学习小组,对该组在任务设计及实施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3)实训应用阶段,可以通过开展职业技能大赛,如管理精英挑战大赛,管理精英案例分析大赛等,力求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目的,提升学生的实操动手应用能力。

3教学方法

管理学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应用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围绕如何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除了传统的讲授(精讲)方法外,本文着重介绍情景模拟、案例分析、项目驱动等三种教学方法。

3.1情景模拟教学法

情景模拟教学法,是指创设一定的工作环境和过程,让角色扮演者在模拟的情景中完成工作任务,表现才能,从而理解教学内容,在短时间内提高能力的一种方法。管理学基础课程情景模拟的教学操作分以下四个步骤:(1)情景设计(编剧),即以管理学知识和技能为中心,根据教学内容和知识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或合理设计场景、情节和角色。例如,在沟通管理中,作为一个某饮料的销售员,在人来人往的熙攘街头,您将如何进行有效推销等。(2)情景模拟(演出),即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讨论,明晰在情景模拟过程中需要哪些知识,注意哪些事项等,同时对活动步骤进行安排,明确各自要扮演的角色。(3)情景控制(导演),即对任务进行表演前,教师要进行必要的知识技能解释和说明,有效引导同学们的情景模拟,以免出现大的偏差。(4)总结评价(反映),即各模拟演练小组对自己和他人的模拟进行分析评价、好与不足的方面有哪些?有哪些注意事项?分享心得体会。任课老师最后对整个活动进行总结。

3.2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是以具体的案例为载体,通过对正、反面典型事例的剖析,让学生体验、分析、解决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在分析解决中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方法和手段。案例教学法要注意:(1)一定要结合管理学的知识点来选取案例,特别是离我们相距(时间和空间)较近的案例,同学们会更加有话可说。(2)案例分析要以学生为主,任课老师为辅。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引导积极讨论,欢迎不断质疑,鼓励双向交流,允许针锋相对。(3)教师不做裁判,不对学生的发言判断对错。而是因人而异启发、鼓励学生大胆进行独立思考,将所学理论知识融入案例,积极参与交流和研讨,富有创造性地进行探索实践。

3.3项目驱动教学法

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能很好地检验所学知识在真实生活工作中的创新和运用,锻炼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课程过程中,要求同学们随机分组撰写商业策划书,成立公司组织,到学校举办的模拟市场中去经营,二十天真刀真枪的实操后,看哪家公司经营状况最佳。

4考核方式

第12篇

一、《管理学》实训教材模式

1.构建“管理职能+管理技能培养单元”的实训结构模式。针对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要求与管理学科的特点,按照管理职能对管理者实施管理的程序与功能设计宏观结构;按照管理技能培养单元设计微观结构,实现了按照管理过程教学与注重技能培养的统一。

2.从“说”实训转变成“做”实训,创建“情景”式实训方式。主要是安排学生“实际去做”,以基层管理岗位实际管理实务或模拟管理作为训练方式,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在仿真情境下模拟实际管理。

3.构建能力单元式实训体系。实行强化能力培养的单元式训练。在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确立管理学教学课程能力培养目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分解,设计若干个培养能力单元训练,即以一项(组)能力培养为一个实训单元,以系统打造与培养所需的若干个能力;再由若干个训练单元组成训练阶段,也就是各章的实训。

二、《管理学》实训教材采用的教学方式

为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协作学习,培养其综合管理技能,教师要精心设计并采用案例讨论、情景模拟、管理游戏、角色扮演、管理(专题)辩论等灵活多样的实践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积累管理实战经验,为培养学生综合管理技能提供实践的舞台。

1.案例教学——教师根据管理学的理论知识选用相关的管理实践案例,全面描述某一经营或管理的背景和过程。在实训中,将学生置身于特定的管理情景之中,之后组织学生对涉及到的管理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和总结。案例选择应兼顾典型示范、应用实战、现实新颖并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

2.团队练习——每个团队由3-4名学生自由组合而成,并指定一个主要负责人或主发言人,根据所给具体情况按要求进行练习。每个团队可通过上网或走访企业以了解考察对象的管理模式与管理中的问题,通过积极引导学生反思促使学生获得相关的管理知识。团队练习的目的在于团队小组成员的共同参与,为了提高学生的发现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加深对课程中理论、概念的认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3.情景模拟——通过将实际出现的问题浓缩到某个虚拟时空,让学生置身于这种情境中,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让学生学得更轻松,用得更有效。

4.管理游戏——让学生亲身体验决策的过程,采用决策游戏“合同执行决策”,揣摩决策的技巧。如在讲授决策部分时,通过管理游戏的练习,加深学生对科学管理决策理论基本观点的认识,同时能够掌握科学决策的方法。

5.角色扮演——设定某个场景,进行角色分配和扮演,并制作成管理情景剧或小电影。对涉及的管理学知识点进行展示、归纳和总结,培养学生分析解决某一类管理问题的能力。

6.教学影片——在组织综合性案例“海尔的崛起”分析时,辅以双语教学影片“CEO”播放。

7.管理(专题)辩论——将某一知识点或管理现象设置成论题,进行班与班之间、班内组与组之间的辩论,通过必辩和自由辩等形式,来体现组内成员间的默契与配合,当然,前提是组内成员必须有多次的赛前交流。

三、《管理学》实训教材设计的原则

1.培养学生自主管理和控制的能力,具备基本的心理适应能力和心理素质。比如说,自信心、勇气、较高的修养和鲜明的个性风格、善于自我情绪控制,等等。

2.培养学生具有现念和现论应用的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环境、能够搜集到有效信息、并且正确处理与运用信息的能力。

4.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在筹划计划方案与做决策时富有创意。

5.培养学生的沟通与协调能力。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较好地把握沟通与协调人际关系的原理与艺术,并能够应用于实践之中。

管理学是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性教学模式,以模拟实习,使学生了解组织管理中管理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及控制)在实际管理活动中的应用,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通过参观实习,达到加深对课程的了解,拓宽知识面,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