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管理学基础读书笔记

管理学基础读书笔记

时间:2023-09-27 16:31:3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管理学基础读书笔记,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管理学基础读书笔记

第1篇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教会学生阅读方法的重要阵地,课堂上应该始终贯穿阅读教学兴趣的培养,少做肢解文学作品的讲解,重视体验阅读。阅读兴趣的培养,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小学生喜欢读童话,寓言等富有童趣的作品,初中生更热爱阅读一些充满智慧、哲理、情感的小品文,投其所好,才能培养起他们阅读的兴趣。

1.建立班级图书角,营造良好阅读氛围。

教师可以从图书室(馆)借些学生爱看的书籍,或开展“献一本好书,读百本好书”活动,动员学生把自己的课外读物带到班级,建立班级图书柜,让学生互相借阅,多渠道地增加学生读好书的机会。

2.尊重学生阅读兴趣,认同个体阅读差异。

新课改把阅读教学从传统的求知、受教目的转变为体验、享受目的,这充分说明,阅读必须尊重个体差异,性别差异,需求差异。

3.精读于语文课堂,泛读于语文课外。

精读,是学生学习、获知的有效手段,文章读精读透,阅读能力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从而创新,实现举一反三,为课外泛读做准备,打基础。何谓精读?精读就一个字――“品”。品字词,品文句,遇到一些字词、文句,要联系语境,对比分析。对于课外泛读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去广泛涉猎自己感兴趣的作品。要指导学生根据需要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对需要的,采取精读,对有参考意义的,或需把握大概就行的,则采取泛读,用尽量少的时间获取更多的信息。只要经常读书,热衷此道,阅读的兴趣就会大幅度提高。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谚语云:活到老,学到老。读书也是如此。读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应该成为一种行为习惯,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1.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阅读时要专心,一心不能二用,不要一边读书一边听音乐、吃东西,不能把读书当成消磨时间的可有可无的事。读每一本书,都要认真对待,不要只翻阅大概,只问情节,不问其他,而是要根据需要读书,认真做好读书笔记

通读二十四史,在读史的同时,在史书上做了不少批注,这就是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也要教会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对于自己的书,可以直接把阅读感悟、想法用相应的文字、符号加以标注,书写在字里行间、书页空白之处;对于外借书籍,可把好词好句加以摘录,做好读书笔记或读书卡,坚持写读后感,以读引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水融。

2.加强课外阅读管理。

对学生课外阅读的管理是薄弱环节。管理学生的课外阅读从哪里入手?我认为,管理学生的课外阅读需仔细认真地做好几件事。

第一,帮助学生选择课外读物。中学生求知欲望强烈,但分辨是非能力较差,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兴趣、思想状况、年龄特点、成长需要,认真帮助他们选择有益的读物。一是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二是书籍内容健康,有思想性艺术性和实用性。三是选择的书籍语言要生动活泼,贴近学生的生活,用语规范,尽量避免方言、俚语过多的作品,选择题材丰富、故事性强、篇幅短小的作品。

第二,帮助学生制订课外阅读计划,力避课外阅读无人管的现象。“放羊式”的课外阅读对学生的阅读兴趣、习惯、能力都是一种很大的伤害。教师引导、帮助学生制订好课外阅读计划,计划分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当然长期计划时间不宜过长,最长的以一学期为佳,制订好这一学期读哪些书,达到什么样的目的;短期计划就是把长期计划付诸行动的计划,宜以周、日为单位,制订好本周、当天阅读什么书籍,完成多少任务量,达到什么样的目的。

第三,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做到“三结合”:一是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相结合,二是课外阅读与写作相结合,三是课外阅读与班级活动相结合。课内课外相互补充,相辅相成,课内精读和课外泛读相结合,无疑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最佳手段。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阅读

在学生的课内外阅读活动中,教师在辅导学生阅读时,引导学生根据作品文字材料的描述进行合理充分的想象,是创造性阅读不可缺少的一环,它是学生主动阅读、吸取活化信息、形成新见解,对作品再创造的必要条件。具体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采用虚实相映策略创造性理解课文。

阅读教学强调字词句篇的基本功训练,因此,必须紧扣课文,切忌天马行空式分析,这是实。但是,如果一味死守这一教条,不敢越雷池一步,阅读教学必然会显得刻板呆滞,缺乏生气。学生在枯燥无味的词句分析中昏昏欲睡,哪里谈得上创新火花的闪烁?阅读教学必须做到虚实相映,教学情境才能余韵悠长。这里的“虚”指的是看似偏离了教学内容,实际有紧密内在联系的教学活动,或设计一种情境,或创设一种气氛,或激起兴趣,或勾起联想,或为深入理解课好铺垫,无论是解题还是练习、小结,都有其用武之地。

2.采用激励思维策略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

第2篇

[关键词]抛锚式教学法 管理学原理 应用 实践

“管理学原理”是一门科学与艺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抛锚式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背景中产生学习的需要,并通过镶嵌式教学以及学习共同体中成员间的互动、交流,即合作学习,凭借自己的主动学习、生成学习,亲身体验从识别目标到提出和达到目标的全过程。因此,“管理学原理”课程中抛锚式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对于加深学生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基础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深受企业欢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抛锚式教学法概述

抛锚式教学强调真实情境的重要性,主张以真实的事例或问题作为教学基础。笔者尝试将团队学习、案例教学与抛锚式教学相整合,把学生热衷的“管理案例分析大赛”的模式纳入教学。选择有代表性的案例,在课堂中模拟案例的真实情景,根据要求分配角色,模拟实景,针对案例进行讨论,对有关理论知识进行提炼、理解和掌握。因此,笔者在分析学生专业、知识点、教学方法与技术三融合的基础上设计了“管理学原理”课程的抛锚式教学方案,并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制定了体现不同专业“管理学原理”课程需求的教学方案,根据不同实践教学模式的特点编制了抛锚式教学方法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指导书。

1.关于“锚”的要求。“管理学原理”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系统地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实践。这种课程特色要求抛锚式教学法在运用中要注意以下特点:首先,“锚”的操作结果要具有可测评性,可以用事先编制好的评分标准来衡量学生及学生团队的表现。其次,“锚”的选择要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要注意将深奥的理论简单化,将基本观点和原理蕴涵于“锚”中。再次,要模拟或者创造一个尽可能和真实环境相似的环境;事件或问题要清楚、详细、简洁,使之能在课程规定时间内完成。

2.关于学生团队。首先,各团队组长的选择至关重要,各团队组长要具备相应的领导能力,比如模拟场景的组织能力,根据场景对不同角色要求进行分工、安排练习的能力。其次,各团队成员中扮演者的扮演要真实,与情景融合。同时,各团队成员要做好详细的记录,随时了解自己的感受。再次,为了发挥各小组的潜力,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各团队成员要求搭配合理、分工明确。每小组的成员以5~7名为佳。

3.关于教师。首先,为了保证情景模拟的完整性,教师要善于控制局势,保持课堂秩序有序进行。其次,每一小组结束后,教师可以暂不评论,以免对后面小组的发挥产生影响。但评分要及时,评分间隔太久会影响准确性。再次,教师要让学生事先知道情景模拟的必要的材料和数据。因为班级人数多,指导教师针对每次研讨内容在各小组中优选2~3名学生提前进行辅导,提供研讨思路,再由他们组织小组的研讨活动。

4.关于模块。根据管理学学科特色,笔者将“管理学原理”分为三大知识模块内容:管理概述模块、管理职能模块、管理控制与创新模块。结合三大知识模块内容对应开展大班理论教学设计和研讨问题设计。根据不同模块特色要求,选择可以采用的抛锚式教学方法的内容,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分配角色,模拟实景,思考问题,掌握有关知识,通过团队表演的形式考察学生的组织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在抛锚式教学方案设置之前,教学团队的教师必须在课程的内容、教学方式、任务的形成、学生的分组、考核评价等问题上达成共识,共同收集课程相关资料并形成统一的教学文本(如教学基本组织形式、实施方案、研讨问题设计、辅助教学材料、学生团队分工表、课堂研讨记录表、考核计分表、评价方式等)。抛锚式教学进行中,各教师也有各自的任务和角色,理论教授、教学内容研究和任务设计、学生研讨时的总结和点评等环节都对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提出了不小的挑战。教师甚至可以加入到学生团队中间来共同研讨等。模拟结束后,教师要组织科学合理的分析与总结。首先,各团队小组要有专门的总结报告;其次,教师要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并对各演练小组的方案和演练内容进行总评,尤其要找出学生在演练过程中的闪光点和创新之处,及时予以鼓励和表扬。同时,也要对演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加以分析,查找根源,给学生以启迪。

二、具体操作程序

抛锚式教学法要求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创造情境、设计出逼真的场景,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分角色进行模拟实战演练,各学生团队提出观点或拿出方案进而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因此,抛锚式教学法的操作需要有科学的程序。

1.情境模拟阶段。对于“管理学原理”课程中不同内容的情境模拟,准备工作是不一样的。对于可以实际演练的内容,可以由学生自行操练,而有些不易再现的内容,则可由教师借助网络教学环境来实现。教学环境布置可以采用圆桌形式,以便使团队成员处于公平的竞争环境中,最理想的教学环境是在专业的管理沟通实验室中进行。学生团队根据事先提供的教学材料进行情境模拟,讨论的内容一般是一个案例,讨论前要规定每个团队成员必须最少发言一次,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安排每个团队成员累计发言时间上限。

2.协作实践阶段。协作实践阶段是保证抛锚式教学法能否达到预期效果的重要保证。如“组织”部分的教学中,确定选题为“‘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那么五个和尚怎么分工、组织与管理?”。学生团队接受选题后,先是有计划地制订实践步骤,实践步骤以计划书的形式呈现。计划书的内容大体可以包括:主题、知识点分析、参加人员、操作流程、组织形式、必要的活动设备以及活动的评价形式等。

计划书的制订阶段充分体现了协作学习的过程,学生团队成员之间的讨论与交流、不同思想的碰撞必然激发学生主动预先学习理论知识的动机。集思广益基础上设计的最佳方案必然是对知识点的高度理解与概括。

3.评价总结阶段。抛锚式教学的目的在于情景教学中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并掌握基本理论的目的。因此,事先编制好评分标准至关重要。

抛锚式教学涉及的因素繁杂,包括学生前期的材料准备、课堂实际操练中的表现,以及对基本理论的理解与掌握等,每一种因素都可以评分。笔者将抛锚式教学的评价大致分成两类:小组评价和学生评价。对于评价指标的选取,数据的来源以问卷的形式进行,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然后由灰色关联分析软件计算各指标数据。课题组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小组评价选取了四个一级指标:x1:研讨分析的内容;x2:分析报告的形式;x3:陈述报告情况;x4:回答问题情况。学生团队内部成员之间的评价有助于学习者与同组成员交流自己的心得和经验,提高学习效果。由于抛锚式教学要求学习者解决面临的现实问题,因此,学生评价选取了四个一级指标Y1:资料收集及整理成绩;Y2:自学读书笔记成绩;Y3:本人分析报告成绩;Y4:个人对小组成绩的贡献度。如在“计划、决策、组织目标的基本内涵、作用意义”的教学中,评价内容包括:卡耐基口才训练、自学管理知识分享的表现(1~10分);课前自主学习,非正式合作性小组的研讨表现,如学习笔记和有关记录(1~10分);课堂学习状态表现(1~10分);小组研讨表现(1~10分);总结、发言、组织小组成员开展教学互动及教学活动开展表现(1~10分)等。

笔者根据授课学生特点及课程特色,设计了“‘管理学原理’课程学生团队量化评分表”及“‘管理学原理’课程学生个人量化评分表”。学生期终总评分=研讨总评分(30%)+理论教学表现(15%)+考勤(5%)+期末考试成绩(50%)。

三、结语

抛锚式教学法在“管理学原理”课程中的应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主动学习,社会实践目的性和效果增强;形成学习团队,学生合作意识增强,学会自我约束、倾听、协调与妥协,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综合能力。对增强学生沟通意识和提升沟通技能,强化学生对理论认知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我们将不断以创新的态度积极推动和完善抛锚式教学法的发展,并将此方法推介到其他课程中。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财政学;综合能力;教学方法

课题项目:本文为2009年湖南商学院教研教改课题“专业能力导向――我校财政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温桂荣(1970―),女,陕西户县人,湖南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财税政策和财政学专业课堂教学规律。

一、财政学课堂教学方法基本状况分析

财政学是以经济学为核心,结合管理学、政治学等相关内容形成的一门课程,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都是教育部确定的高等院校财经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课堂教学目的就是使经管类本科生能够系统掌握财政学基本理论与知识,提高学生在财税以及公共经济方面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课堂教学方法基本情况

湖南商学院(以下简称“我校”)自1994年正式开设财政学。十几年来,财政学课堂方法100%实现了多媒体教学。但是,由于财政学课程自身的特殊性,很多老师将多媒体手段简单化,出现了很多教学问题。

2.课堂教学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方法设计。偏重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财政学教学过于偏重知识传授,忽视了学生能力培养。财政学科是一门由多学科渗透而成的科学,财政研究方向和领域的成果众多,因而不可避免地存在教学内容过多与教学时间有限的矛盾。我校在实行16教学周以来,这种矛盾更加突出。课堂教学内容往往通过播放PPT,突出学科知识比较确定的一面,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和对现有体制的解释,有助于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但对学生思维能力、深层次分析能力和综合判断能力的实践训练不足,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很少有机会运用财政理论提出问题并讨论问题,只是在考试的指引下学习教材所限定的知识点,所学的知识主要是现成结论,难以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2)教学方法运用。

遵循传统,缺乏创新。目前,财政学的教学方式大多采用教师播放PPT、学生复制PPT死记硬背,考试大部分考PPT的内容,整堂课教学方法单一、单调,而且层次、重点不够清晰,再加上PPT和板书不同,播放结束后一般不会回头再看,学生往往学了后面忘记前面,很难将各知识点之间的脉络有效地联系起来,极大地降低了课堂教学效果。目前这种方法几乎占据了财政学不同学分课堂教学的绝大部分。

(3)教学方法考核。

只看结果,忽略平时专业积累。我校目前考试方式仍然是以笔试为主,考试内容主要是以已经确定的基本理论知识为主,成绩评定上则是以期末一次考试定结论。这样的教学和考核方式,教师省事,但缺乏创新,很难培养出高素质的综合应用型人才,有悖于我校财政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我校财政学课堂实施案例教学的具体形式

案例教学法自1870年在哈佛法学院创立以来,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逐渐扩大到经济学类的课堂教学中,包括财政学课程的课堂教学。由于我校为地方商科类院校,财政学每年开课班级和人数都接近1000人次之多,因此,如何将案例教学引财政学课堂成为当前财政学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重要课题。

1.结合课程大纲合理设计案例教学整体思路

(1)总量设计。

我校财政学课程分为财政学专业3个学分和非财政学专业2个学分两种课程。案例教学思路可以设计为:3个学分的财政学课程,安排3~4次大的案例教学,2个学分安排2~3次大的案例教学。至于小的穿插案例和新闻解读可以控制在4~6个左右。从整体上看,大小案例总量控制在7~10个左右。

(2)思路设计。

按照财政学教学规律和主线设计一个案例教学体系。财政学课堂教学内容的主线可以概括为:财政收支为主线,基本分为三大块内容。第一块:基本理论。包括财政概念和职能,授课主线和契入点可以围绕政府与市场的基本关系展开。第二块:基本内容。包括财政收支基本理论、预算管理基本理论,授课主线主要以财政收支为主线展开,最后涉及预算管理及财政赤字。第三块:基本运用。此部分内容主要围绕财政政策展开,属于基本理论的应用和分析。

基于以上主线,大案例设计基本思路为:第一块设计收入分配职能案例,讨论式。第二块设计两个。其一是财政基础设施投资――三峡案例;其二是农业补贴可以采取辩论式,辩论家电下乡和直补的利与弊。第三块讨论现时财政政策实施背景、内容和初步效果。小案例:

我国行政管理成本的国际比较;教育支出结构分析;社会保障支出的现行改革;国债规模各项指标的比较分析;分税制改革的最新进展等。

2.案例教学的具体讲授形式

从案例教学基本方法来概括,一般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并注重前沿案例解读的基本原则,一般可以采用大案例讨论式和小案例穿插式。

(1)大案例教学一般采用讨论或辩论形式。

大的案例教学一般要求提前布置背景材料,要求学生提前熟悉和掌握材料并准备问题。可以提前将学生分组,最好是圆桌式或分组布置的实验室。上课时,老师先用5分钟左右时间提出讨论主题或辩论主题,并要求每组代表总结陈述自己小组观点,然后互相讨论或辩论(约30分钟)。最后由老师分组点评,总结观点,提出继续改进的方向(约10分钟)。建议采用45分钟,并且以小班课(45~50人)为宜。

(2)小的案例教学一般采用课堂穿插或新闻解读形式。

财政学的前沿热点很多,小案例每年的具体数据和政策也会有新的变化。小的案例建议在老师讲授完某个知识点之后,利用3~5分钟的时间穿插一些新闻或整理好的实证数据,进一步论证知识点。小案例建议短小精悍,迅速概括要点。

(3)课后案例巩固可以采取专家讲座形式。

对于某些年度热点并且对本年经济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的问题,可以采取邀请财税界知名学者或实践部门的专家来校给学生进行专题讲座。建议安排在课堂案例教学之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课后充分自学相关资料,和专家面对面交流。这种形式需要学校的支持。

第4篇

本人于年院校毕业后分配到医院工作,年被调入某院任业务院长,年月医学院卫生管理学专业大专班毕业,年主持全院工作至今。28年来一直从事妇幼保健工作,年月被聘为主管医师。现将本人任职以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在政治思想方面,始终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和dp理论以及江总书记的“三个代表”等重要思想,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主导思想,坚持改革、发展和进步,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积极参加各项政治活动、维护领导、团结同志,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工作任劳任怨、呕心沥血、多次被评为县、市、省级先进工作者。在分管业务工作期间,积极围绕妇幼卫生工作方针,以提高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为前提,以增强理论知识和提高业务技能为基础,坚持走临床和社会工作相结合的道路,积极带领全院职工齐心协力、努力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在工作中,本人深切的认识到一个合格的妇产科医生应具备的素质和条件。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不断加强业务理论学习,通过订阅大量业务杂志及书刊,学习有关妇幼卫生知识,写下了打量的读书笔记,丰富了自己的理论知识。经常参加国家及省内外举办的学术会议,聆听著名专家学者的学术讲座,并多次去省市及兄弟单位学习新的医疗知识和医疗技术以及管理方法,从而开阔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始终坚持用新的理论技术指导业务工作,能熟练掌握妇产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症的诊治技术,能熟练诊断处理产科失血性休克、感染性休克、羊水栓塞及其他产科并发症及合并症,熟练诊治妇科各种急症、重症,独立进行妇产科常用手术及各种计划生育手术。工作中严格执行各种工作制度、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一丝不苟的处理每一位病人,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误诊误治。自任现职以来,本人诊治的妇产科疾病诊断治疗准确率在%以上、独立完成数百例剖宫产及其他妇产科手术,病人都能按时出院,从无差错事故的发生。注重临床科研工作,参加了《药物促排卵联合人工授精治疗不孕症临床研究》县级科研项目,荣获一等奖。撰写论文四篇,并先后在省级刊物发表,受到了专家的赞赏和肯定。注重人才的培养,自任职以来,积极指导下一级医师的工作。在妇幼卫生人员的培训中,担负组织和教学任务,由本人具体指导培训的各级妇幼人员达2千余人次,提高了各级妇幼人员的工作能力,真正发挥了业务骨干作用。

本人在分管保健工作期间,严格按照上级妇幼工作要求,认真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指标和计划,进一步完善了县、乡、村三级保健网,建立了妇女、儿童“四簿四卡”,并定期检查落实,掌握全县妇女、儿童的健康状况。每年为女工健康查体3千余人次,0-7岁儿童健康查体1千余人次,实现了妇女、儿童系统化管理,有力保障了妇女、儿童的身体健康。配合主管领导,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如初级卫生保健、创建“爱婴医院”等工作。认真组织学习,培训业务骨干,深入各乡镇,配合各级领导,当好参谋,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办法,积累了大量的实施材料,在省市抽查、评估、验收时,顺利通过。学习、宣传、落实《母婴保健法》,整理收集有关材料,书写版面,组织人员利用宣传车到各集市、乡镇宣传,散发宣传材料,带领同志们办起宣教室,并帮助指导各乡镇办宣教室或宣传栏,为《母婴保健法》的落实打下一定基础。积极开展婚前查体工作,发放《致新婚夫妇的一封信》,进行新婚保健知识及优生优育知识的宣教,每年举办学习班1-2期,提高了孕产妇自我保健能力,降低了孕产妇及新生儿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为提高我县的人口素质奠定了基础。

自年本人主持全院工作以来,积极协调好领导班子之间的关系,齐心协力、求真务实、大胆创新,不断吸取先进的管理经验,坚持走临床与保健相结合的路子,通过改善院容院貌,增添医疗设施,提高医疗水平,使临床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在管理方面,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行风建设,注重思想教育,任人唯贤,积极发挥业务骨干带头人的作用,通过岗位责任制,职称评聘分开等措施的实施,极大的提高了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强化了主人翁意识。一年多来,临床工作有了新的突破,业务收入达到建院以来的最高水平。社会保健工作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极大地提高了两个系统化管理率,降低了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率,使保健院的各项工作有了新的飞跃。

综上所述,本人从政治表现、任职年限、业务技术、科研能力等方面已经具备了晋升副主任医师资格,评聘后,本人将认真履行职责,努力做好各项工作,为妇幼卫生事业贡献毕生力量!

第5篇

【关键词】课外阅读 阅读指导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4-0085-02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使课内知识得以迁移。开展课外阅读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知识的强烈欲望,丰富知识、开阔视野,从小在他们心灵上播下攀登科学高峰的种子。因此,我们都应重视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尤其是农村初中学生。下面笔者浅谈加强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几点策略。

一 以“项目管理的方式”组建成相容、互补的阅读小组

“项目管理”是一种新的管理方式,一门新的管理学科。课外阅读是一项长期、复杂、细致的工作,把“项目管理”引入课外阅读能很好地解决学生阅读的盲目性、低效性等问题。项目管理式阅读就是以课外阅读为对象的系统管理方法。通过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一种课外阅读组织,对课外阅读进行高效率的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以实现课外阅读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和阅读目标的优化。在这种阅读方案中,语文老师负责班级课外阅读的运行操作,在兼顾方便性、相容性、互补性等因素下,由学生自由组合成阅读小组,每组确定一名小组长,每个小组长对小组课外阅读的实施进行组织与协调,每个学生对自己所需阅读的书目进行安排,语文老师对课外阅读全过程进行动态管理。即,在一个课外阅读的周期内,不断进行资源的配置和协调,不断做出科学决策,从而使学生课外阅读执行的全过程处于最佳的运行状态、产生最佳的效果。在实践中,每个学期都设置几个不同的主题,开展主题式阅读。如本学期我就以体裁为分类标准设置四个阅读主题月:三月主题为诗歌;四月主题为小说;五月主题为散文;六月主题为戏剧文学。每个小组、每个学生确定主题后利用学校图书室或互联网自主寻找喜欢的内容,老师也根据主题推荐读物。如在三月主题诗歌阅读中,各组组长、组员和老师一起分类筛选,形成古诗词系统、现代诗歌系统等进行计划安排,展开系列式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会出现相同的描写内容,喜好描写“春雨”的内容很多,如“天街小雨润如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清明时节雨纷纷”,分组讨论这些有哪些异同点,各自的长处在哪儿,学生通过对比式阅读发现事物描写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可以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法达到不同的效果,在对比中感受中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自己的写作水平。

二 结合课文推荐中外名著,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包括:字、词、句、篇的语感积累,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在农村中学进行课外阅读,从指导学生的阅读心理和审美情趣出发,推荐他们喜闻乐见的读物,引导他们进入课外阅读的大门,培养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广泛阅读中外名著,也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名著是人类文化中的精华。阅读名著,如同与大师们携手共游,可以增长见识、启迪智慧、提高语言能力和人文素养。在学科多、教学任务重的情况下,指导学生接触和阅读名著是结合课文推荐最有效的办法,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教师有计划地检查督促。如教学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就引导学生阅读《朝花夕拾》《呐喊》等,进一步了解鲁迅先生刚正不阿的高尚品质和不辍笔耕、不懈探索救国的革命精神。根据《语文标准》编写的新教材,重视学生对中外名著的阅读,每一册教材都以综合实践活动的方式安排一次“名著导读”,教师要充分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利用好这一重要的课程资源,给学生时间、教学生方法,保障课外阅读活动的正常开展,让学生每学期至少阅读一部名著,日积月累,学生将受益匪浅,也为他们今后的终身学习、全面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 授之以法,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效率

课外阅读并不是泛泛而读,而是要有目的地去读,同时要有阅读效率。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内外给予学生指导,教给学生有效的阅读方法。我认为教会学生阅读,主要可从精读和泛读入手。精读就是仔细研读,反复揣摩、品味,它是学生学习从文章中提取信息的方法,教师指导学生精读可从几方面着手:(1)咬文嚼字。对文中碰到的一些字词仔细研究、推敲、辨析,通过教师的训练,让学生“习惯成自然”。(2)品味重点语句。如主旨句、呼应句、象征句、过渡句、修辞句等,体会句子的语意,从而培养学生的敏锐语感。(3)研究体裁、结构。(4)讨论文法、作法。(5)做读书笔记。(6)熟读成诵。泛读的特点是广泛涉猎、博览群书,泛读的目的是通过大量的阅读,学习语言、提高思想认识、陶冶情操、启发智慧、发展思维、获取知识。

泛读的方法主要可采用:(1)扫视法。对文字用眼睛和思想一下子把握住,然后离开文字,记住文字并进行思考体会。(2)跳读法。即不按文字顺序阅读,主要捕捉自己需要的和感兴趣的内容。

泛读时重点把握目录、标题、语句的骨干、信息要点的标志处、文章大意等。

四 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是一个人掌握知识、理解文章、陶冶情操、形成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培养阅读意志

初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课外阅读缺乏持久性、计划性。这就需要教师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意志。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制订一个读书计划。开始时,标准应低一些,这样实行起来比较容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积累读书经验。以后,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的调整,把计划安排得更合理,使读书效果更好。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阅读的书籍一旦选定,就一定要读完它,千万不可浅尝辄止、半途而废,一定要养成持之以恒的好习惯。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针对自己学习、生活的情况,合理选择读书的时间。

2.辅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重视知识的迁移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指导学生摘抄好词好句、科学珍闻、生活常识等,以丰富语言、增长知识、启迪思维、陶冶情操。在读过一本书或一个故事后,让学生把其中的重点或基本内容写下来,掌握书的内容及作者的思路,从中学习表达事物的方法。读完一本书后,我们还可让学生就某个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感想、体会,以提高其分析事物的能力。让学生把从课外阅读中学到的知识迁移到小练笔中来,哪怕是一个精彩的词或一句生动的话,这对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都有帮助。此外,我们也可让学生续编故事、改写故事,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3.培养认真积极的课外阅读态度

读书是一门艺术,是一项积极的活动,读书是把书本信息传给大脑再由大脑进行加工而产生的一种具有综合效应的创造性劳动过程。我们要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充分发挥他们自己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使自己通过课外阅读真正地有所收获。

4.创设条件,构建课外阅读氛围

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利用各种机会,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交流。

第一,组织图书角。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余时间随时借还,十分方便。也可采用“流动图书箱”的办法,由班干部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为了介绍图书,也可以组织学生举办图书展览,把被介绍的图书陈列出来,同时展出学生整理编写的宣传图书的资料。资料可包括图书内容摘要、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等,这样就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阅读条件。

第二,保证阅读时间。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除了允许学生在早读或自习时,可朗读所教的课文,也可翻阅课外的书报,还可每天开设午读课,每周划出1~2个课时作为阅读课,保证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及指导。

第三,开展丰富的阅读活动。学校、班级经常开展相关活动,如读书节、朗诵会、手抄报评比、故事会等,发动社会和家庭参与到读书活动中来,创造条件让学生广泛地读,大量地读。

第四,帮助选择读物。学生求知欲强烈,但缺乏辨别能力。面对书山文海,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教育需要,认真帮助他们选择有益的读物,避免他们不加选择、不辨优劣地进行课外阅读。课外读物的选择应以思想内容好、语言文字好、适合青少年阅读为标准。坚决杜绝一些非法出版物和不健康的书刊在学生中传阅,造成不良影响。

总之,课外阅读是我们一个全新的生活领域,是人类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资源。语文教育要追赶时代,就得超越课堂,带领学生“策马扬鞭”去开辟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手术室;人力资源;管理

手术室作为医院的重要部门,它的工作质量和效率直接关系并影响到医院的医疗水平和发展。手术室人力资源管理又是医院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提高手术室人力资源质量也就成为手术室护理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对护理人力资源的管理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取得了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1人力资源的选择

1.1手术室护士长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手术室护士长应具备主管护师以上的专业技术职称和护理本科以上的专业学历;应经过手术室专科培训和医学伦理学及法律知识的学习和培训,熟练掌握手术室各专科技能、教学科研、护理管理等各项工作;能够运用护理程序对手术病人进行围手术期的护理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组织和指导危重病人的抢救[2]。

1.2手术室护士应具备的素质

1.2.1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护士必须认识到手术室工作是集科学性、严肃性、协作性、主动性及风险性于一体的复杂工作[1] 。必须做到热爱本职工作,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具有时时为病人及医生服务的思想和稳定的情绪。较强的自我约束能力、应变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1.2.2丰富基本理论知识手术室无菌程度要求高,因此与普通病房护士相比,她们更需要具有丰富的手术室基本理论、熟练的无菌技术及消毒隔离技术。

1.2.3扎实的专科理论和娴熟的配合技能随着外科学和外科手术学的迅猛发展,对手术室护士的专科配合技能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护士必须具有专科手术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适应外科发展的需要。

2人力资源的应用

2.1以手术为中心的弹性排班制所谓弹性排班是在原有周期性排班的基础上,根据临床实际,为解决人力资源紧缺、手术量大等情况,在8小时工作时间内按护理需要所采取的具体排班方法。它的特点在于班次弹性、休息弹性,能较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即保质、保量完成手术工作,又可以解决护士补休及个人假期的时间安排,使护士及时缓解倦怠情绪,使人力资源得到最合理的利用。手术室护士工作的随机性、可变性大,护士个人的情况各异,要使护理人力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必须根据外科手术难度系数和护理工作量,合理设置护理岗位数,使护理工作量与护士人数相适应并做到动态补充。在科室护士的搭配上,要注意使其年龄、职称、专业知识背景、工作能力等方面形成一定的梯层结构,并兼顾护士在性格、气质等方面的互补。同时还要考虑外科医师的手术习惯与要求[3]。

2.2合理分配管理时间手术室管理者在日常工作管理中,传统的方法是每日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人员安排。近年来,我们改变了传统模式,合理安排护士班次,养减少手术间护士的更换频率,以缩短护士长的排班时间,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手术间管理及护理质量的检查上。使护理工作中的问题得到及时的发现和解决,提高了手

术间护理的质量,达到了管理时间的科学性。

3人力资源的培训

3.1新护士的培训根据手术室护士的工作年限制定出相应的培训计划,按计划实施和落实培训内容。采用带教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如高年资护士对低年资护士进行操作技能和临床经验的传授,同时要求护士以自学的方式广泛阅读各种专科书籍、杂志,不断接受新知识和新观点,写出读书笔记,在科室开展读书报告会,安排有教学能力的护士在科室内进行小讲课,起到锻炼自已并促进科室整体业务水平的提高。

3.2专科护士的培养培养优秀的专科手术护士是加强人力资源内涵建设的重要。专科护士可以极大地提高手术配合质量,因为他们能把精力集中在临床护理的特殊方面,能将新的理论和设想试用于临床。专科护士应人具备一定学历、年限、技能的护士中选拔优秀人才来担任,并要求其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应变能力及敏锐的判断能力,能训练、全面地掌握手术室专科理论和专科配合技能。做到专科理论强、专业技能精、专科手术配合好,并能够指导护士运用护理程序进行手术病人的护理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参与护理科研课题的实施。

4人力资源的质量考核

质量考核是衡量员工工作行为及协助其工作成长的过程,是定期与不定期地对员工的工作能力与表现进行有系统地评定,改善本身工作和决定建立改善计划和沟通的过程。

4.1建立并实施护理质量考核标准:标准是质量的保证。实施绩效管理首先是明确质量标准并根据标准制定奖惩细则。首先将手术室工作分为洗手护士、巡回护士、器械班护士、设备技士和管理岗位,不同岗位计分值不同,强调向苦累岗位、高责任、高风险岗位倾斜分配。根据每个护士的实际工作数量,得到手术分值,按天、月累计成为该护士的工作数量积分。

4.2建立健全综合考核标准:在质量考核、数量考核基础上进行综合统计。护士长将每人每天的分值均公布于众,增加透明度。每月将手术计分、有效工作时间、工作质量考核分值进行汇总,考核分与当月奖金挂钩。其中考核分逐月累计,年终作为评优、聘用的主要依据。

4.3质量考核方法的实施:包括工作数量目标、工作质量目标、满意度调查及考核四个方面。工作数量目标包括手术配合时间、手术配合台次、夜班工作时间等;工作质量目标包括各项护理工作制度及技术操作规范等;满意度调查包括医生满意度调查和病人满意度调查及围手术期访视等;考核包括定期考核、不定期考核、口头考核及各种资料等。

5体会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人力资源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资源的投入,提高了能量的产出,它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不可估量的。在实践中我们深刻地意识到人力资源的数量是医疗、护理工作的基本保证,并且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发展。因此,如何将人力资源管理更合理化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魏革,刘苏君.手术室护理学.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67

第7篇

美术团总支按照《山东师范大学团员学习“八荣八耻”心得体会--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活动实施方案》的布置安排,积极开展“团员学习“八荣八耻”心得体会--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活动,以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加强了团员的爱国爱党意识。第一阶段的活动即将接近尾声,我院团员学习“八荣八耻”心得体会--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初见成效,现将我院开展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10月13日,美术全体团员在4201教室召开了团员学习“八荣八耻”心得体会--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活动动员大会,党总支副书记胡桂香、团总支书记张卫东向全体同学做了动员报告,使同学们对这次活动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晚7:00各团支部书记在电教室召开会议,商讨并制定了此次活动的开展计划。

在领到学习材料和读书笔记后,各团支部便积极有序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把“团员学习“八荣八耻”心得体会--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活动”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由于2001级学生正在实习阶段,活动开展受到一定的限制,但各团支部书记还是尽最大努力,利用晚上和周四例会时间组织同学集体学习《团员学习“八荣八耻”心得体会--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材料》,使同学们在思想上得到了一次洗礼,通过学习材料,反省自身不足,及时弥补。

2002级四个团支部联合开展活动,严格点名制度,确保每原创网站:次活动顺利进行,每次由一个团支部负责联系教室、租借影碟,分别于10月15日、18日、22日、27日在4602电教室观看了影片《五月、八月》、《红河谷》、《冲出亚马逊》、《地道战》等爱国影片,这几部影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我国人民的爱国情结,很多场面感人泪下。通过这种生动直观的学习教育,使人印象深刻,铭记于心。同学们纷纷表示出极大的爱国热情,更加主动积极地配合团员先进性活动的开展。

10月28日,2002级共同组织各支部团员到英雄山革命烈士纪念塔,进行了一次入团宣誓仪式。仪式结束后,同学们还到革命烈士陵园为长眠在此的烈士们敬献白花。在这种严肃静穆的环境中,同学们的心灵得到了一次升华。大家表示将把烈士们的这种革命精神体现到以后学习、生活中,使自己各方面得到提高,让这次团员学习“八荣八耻”心得体会--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活动真正落到实处。原创网站:

2002级各团支部在开展集体活动的同时,也在各支部内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体现班级特色。2002级油画班还与山东大学联系,准备配合山大管理学生会组织开展一次由山大主办、山东师范大学协办的“泉城广场汽车容载量大赛”。2002级国画班还发挥专业特长,举办了硬笔、软笔书法和篆刻评比,并将选取优秀作品制作成一幅宣传海报。此外,2002级国画班还制作了在10月28日英雄山革命烈士纪念塔的宣誓仪式上所用的白花。2002级综合绘画班组织了班级同学开展了一次小型的讨论会,让同学们自由交流在此次团员学习“八荣八耻”心得体会--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活动中的体会、感想。2002级艺术设计班组织班级同学学唱了爱国歌曲《红旗飘飘》,调动起大家的爱国热情。原创网站:

2004级新生在此次团员学习“八荣八耻”心得体会--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活动中,结合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开展了各种多彩多样的集体活动,增强了同学们之间的感情,增加了班级的凝聚力。他们利用周末组织班级同学游览了千佛山、植物园、泉城广场等济南各大景点,活动中同学们相互交流入学以来的各种体会感想,为以后的共同学习生活增进了感情。2004级摄影班还为班级起了一个“22度奇迹空间”的名字,激励同学们共同努力,创造班级奇迹。另外,英语是美术学生的弱项,2004级新生在一入学便加强了对英语的学习,他们组织同学一起交流英语学习经验,以学唱英语歌曲、举办英语角等各种形式使枯燥的英语学习生动有趣起来。

10月28日晚,2004级各团支部组织同学集体观看了影片《五月、八月》、《暖春》,反响极好。

在这次团员学习“八荣八耻”心得体会--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活动学习教育阶段即将结束时,我们美术各个团支部以丰硕的成果和饱满的热情向组织汇报。相信我们全体团员一定会继续保持和发扬这些成果,按照“学习“八荣八耻””重要思想的要求,立足专业,全面发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8篇

关键词:转型;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改革;安康学院

一、引言

据初步统计,全国有531所本科高校开设会计学专业[1]。“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构成了会计学专业课程的主干知识体系。其中,“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作为会计学专业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会计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与企业的具体业务相结合,该课程除了具有理论性、技术性、实践性、应用性的特点外,还具有“内容繁多、课程难度大;知识零散、时效性强、准则调整快”[2]等特点。掌握好这门课程知识将为后续“财务管理”“高级财务会计”“审计学”等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不仅在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同时也是目前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职称考试以及会计专业研究生考试的主要科目和基础课程,还是学生就业后胜任会计实践工作的重要保证。目前,摆在大多数高等院校面前最突出的挑战是“国家将引导部分本科高校特别是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实行转型,向应用技术型转,向职业教育类型转”。安康学院作为地方本科院校,2014年12月成为陕西省首批省属公办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试点高校。面对这样的机遇和挑战,如何使学生学好会计学专业课程,改变“学不致用,学不能用”的现象;如何转变“中级财务会计”这一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思路和理念,提高教学效果,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中级财务会计”教学现状分析

(一)培养目标定位模糊目前,无论是学术型、应用型高校还是职业技术学院,但凡开设有会计学专业的院校,都必然开设“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但各校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所用教材的内容体系等却都大同小异,没有本质区别。学校类型不同、层次不同,面对转型发展要求,“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到底教什么、怎么教?这是各类院校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二)现有教材难以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

教材作为知识和技术的直接载体,在学生学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影响显著。教材选取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课程的教学质量。一方面,“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内容与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的关联度密切。随着我国加入“WTO”后会计核算与国际接轨,促使会计制度和准则不断更新,《中级财务会计》教材内容必须及时变更修订,这给“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维持教材内容稳定性、系统性和连续性增添了难度[3]。国家的税收法规对《中级财务会计》的账务处理也产生较大的影响,因为实务中涉及税收方面的处理必须遵循最新的税收法规[4],而《中级财务会计》教材通常无法做到实时更新。另一方面,非应用型教材制约了教师的教学,制约了课堂学习中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目前现有的《中级财务会计》教材普遍以最复杂的股份制企业(制造业),尤其是以上市公司为样本来阐述与之相关的经济业务。学生普遍反映该课程难度很大,尤其是对其中的金融资产、借款费用资本化、所得税会计、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更是觉得很难理解和掌握,而且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单位多数是中小企业,有在企业、医院、行政事业单位从事财务工作的,有在金融部门工作的,等等。学生所学习的《中级财务会计》教材中的业务类型与实际工作中接触的业务有一定的差距,给毕业生尽快融入工作带来了压力,导致一些毕业生认为大学所学习的很多知识不能在工作中拿来就用,学了和没学一样。应用型本科高校与研究型本科高校的区别在于尽量让学生能够在毕业时做到与工作岗位无缝对接[5]。很明显,现有教材难以满足这一需要。

(三)师资力量尚达不到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

目前,各高校会计学专业的教师大多是从院校毕业即到各院校任教的,极少有在企事业单位、会计事务所等单位工作的经历。这些教师专业理论功底较扎实,但实践经验较少,在教学中对所讲授的内容缺乏深入了解,更多的是照本宣科的讲授。

(四)生源质量整体不高

一方面,由于地方本科院校的知名度、办学条件等因素的限制,会计学专业招收的学生普遍存在入学分数较低、自控能力较差、自学能力较弱、学习主动性与自觉性不够、比较依赖教师的课堂教学等情况。另一方面,学生在入校之前,没有任何会计专业基础,只知道有一种职业是“会计”。入校后,在学习“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前,学生也只是学习了会计核算方法,面对“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所呈现出的知识点多、内容庞杂、涉及范围广、业务处理复杂等特点,业务处理时,经常出现“一步错、步步错”的现象,学生普遍感觉到学习压力很大,畏难情绪严重,极大地影响了“中级财务会计”的教学质量。

(五)课时受限与内容繁多矛盾突出

目前多数应用型本科高校按照规定大量压缩了专业课程学时,面对内容繁多的“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师要把教材的所有内容在规定学时讲完是很困难的。通常的作法是对教材的部分内容做出较多的取舍,特别是对一些诸如所得税会计处理、现金流量表的编制等复杂难理解的知识点(它们在后续课程中基本不再涉及),多是粗略介绍或者一带而过。但在实际工作中,这部分内容却又是财会岗位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这样一来,就会使教学理论与工作实际相脱节。

三、提升“中级财务会计”教学质量的途径

(一)找准人才培养定位

结合转型要求以及学生就业去向,安康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明确了“面向地方、面向中小企业、面向基层岗位”的人才培养定位。在会计学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中级财务会计”实际教学中,结合人才培养定位,根据工作岗位和就业市场对会计人才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对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调整和改革。

(二)尽快编写实用型《中级财务会计》教材

应用型人才培养离不开实践,由于会计学专业的特点,学生对会计业务处理知识的掌握,大部分要依赖在校学习获取,一本贴近实际应用的教材无疑是学生学习的好帮手。因此,针对现行教材普遍存在的不足,教育机构应组织一些院校、专家与企业合作,编写出一部基于财务工作环境的、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的院校使用的《中级财务会计》教材,该教材中应配有工作流程图等大量的图表,使教材图文并茂,以改过去纯文字的枯燥模板,让学生在使用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不仅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了解企业工作的实际情况,为他们将来能更快更好的融入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三)多渠道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

安康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对教师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学院首先实施了“出校门、到地方、进企业”的师资队伍建设工程,鼓励教师社会兼职、挂职甚至创业,建设一支知识和能力结构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小企业管理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科研队伍,建设一支真正意义上“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其次,学院还聘请了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企事业单位的专家为学生进行常规授课或专项培训,他们丰富的实践经验对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及教学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最后,学院鼓励教师利用寒暑假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学习锻炼。

(四)加强学生“会学习”能力培养

经济环境和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都会对会计业务工作产生影响,因而与飞速发展的社会经济相比,会计教育不可避免地存在某种程度的滞后,有的知识在学生未毕业时就已经陈旧。学生在校学习时可以依靠教师进行讲解辅导,但学生参加工作后,如果学习能力不够,面对不断更新的会计知识,不能很快理解和掌握,就必然会被飞速发展的社会所淘汰。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结合“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1.强化读书笔记的作用。针对“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知识系统性强、内容多的特点,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勾勒各章节及知识点的内在关系,把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比如让学生对银行结算方式进行总结、将金融资产各初始计量与后续计量进行总结对比等等,使学生不仅对知识进行了梳理,而且锻炼了学生图表、文字的表述能力。还可结合一些专业问题,课后让学生查阅文献,做读书笔记。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而且通过让学生自己整理分析文献,给出自己的意见,使他们真正“学会学习”。2.引导学生进行“延伸学习”。由于教材不可能将实际工作中的所有经济事项的类型都进行诠释,因此可以鼓励学生采取以“点”带“面”的方式,借助权威报纸、杂志、网上期刊等资源进行“延伸学习”。比如“预计负债”的教学,教材中的业务往往是预计的金额与发生的金额数额一样,此时,就可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当初确认的金额与实际发生的金额不一样呢?”再比如,教材在对“出租出借包装物的业务处理”描述时,只描述了包装物的出租出借若不能按时归还时的业务处理。在讲解这个问题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出租出借的包装物按时归还,企业该如何对验收入库的旧包装物进行账务处理?”如此这样,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对业务的多样性有了一定的了解。3.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应该规划不同内容的社会实践。例如,大一学生由于其所学专业知识有限,可以让他们利用寒暑假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实践,如商场导购等,主要是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大二、大三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会计专业知识,可以让他们利用假期做与会计专业相关的基础工作,如收银员等工作;也可以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做一些调研工作,如调研“对于过期、腐烂变质的商品,超市是如何进行账务处理的?”“对于违约合同,企业是怎样进行账务处理的?”等问题,让学生带着具体问题去走访超市、企业等,看看这些超市或企业的处理方式与课堂上所学习的处理方式是否一致,并且要求学生撰写调查报告,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四的学生可以通过顶岗实习锻炼自己。通过上述活动,一方面能让学生所学知识更贴近实际,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实践让学生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并予以弥补,从而为其今后走上工作岗位胜任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

(五)多角度进行课程教学改革

针对课时受限与内容繁多的突出矛盾,教师应在课程教学改革方面多下功夫。1.调整课程结构。结合《中级财务会计》教材的具体内容,在合理规划教学总课时的前提下,可以将“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分为“中级财务会计1”和“中级财务会计2”两大部分进行授课。“中级财务会计1”主要讲解资产的各个组成部分;“中级财务会计2”主要讲解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及报表编制等内容。将原先“中级财务会计”一学期96课时的教学安排,变为两学期共128或112课时完成。一方面,课时总量适当增加,保证了教学任务的完成。另一方面,将该课程分为两学期学习和考核,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2.增设“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实习”课程。为了加强学生对“中级财务会计”知识点的掌握,应在完成“中级财务会计”理论教学之后,再增设一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实习”课程。在这门课程里,要求学生根据所给的仿真材料,3~4人组成一组,分岗位进行实训。这样一方面可以强化学生对业务核算流程的认识,检验其学以致用的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3.尽量使用“接地气”的案例。从地方问题、学生所处区域问题、中小企业和基层岗位实际问题等入手,引导学生学习掌握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避免使用一些“假、大、空”的资料。例如,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要求学生以所了解的某一具体企业的某一财务问题进行研究分析,这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以致用,锻炼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教师也可以从中挑选整理一些案例用于课堂教学,使教师和学生都能真正走出校门、走向地方、走进企业。4.拓展课堂教学活动。可以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邀请企业财务人员作报告;邀请已毕业的学生开座谈会,谈学习经验和体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关于销售返点”的处理,就是已毕业的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提到的,它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贴近生活,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充分利用课程平台。在建设“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平台时,除了一些诸如教学大纲、多媒体教学课件、教案、习题库、案例库、教学录像等基本的、常规的教学资源外,还可以增加“学习帮手”“财经法规”“文献解读”“视野拓展”“焦点关注”“参考资料”等栏目,以增强教学资源的可读性和可视性,丰富教学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领域。总之,“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方向应与用人单位的需求相一致。当然,教学改革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而且随着时代变化和经济发展,“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也是一项动态的、长期的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在线.开设会计学专业本科的院校[EB/OL].(2012-07-05)[2017-01-06].

[2]蔡旺清.地方本科院校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新会计,2015(1):40-42.

[3]龙丽霞.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改革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3(7):150-151.

[4]薛静.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财会通讯,2011(11下):158-160.

第9篇

从企业经营管理学定律看职能部门人才队伍建设

企业经营管理作为社会管理中最活跃的因素,经过历年来的发展积累,创下了诸如“分粥理论”、“马太效应”、“水桶定律”、“鲶鱼效应”等企业管理学定律。这些管理理论虽然来源于企业经营管理实践,但对各单位职能部门人才队伍建设也有很大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一、运用“分粥理论”——在提高职能部门人才队伍辅政能力上求突破

分粥理论就是在肯定人利己性的前提下,把一桶粥平等地分给五个人,如果选择五个人中一个德高望重的人来分,结果是一人喝饱四人挨饿;如果选择一个人分、一个人监督,结果是二人喝饱三人挨饿……似乎很难做到公平。最后是选定一个人分粥,一个人监督,然后让其他三个人先端,而让负责分粥、监督的两个人最后端粥,将粥公平地分给了每个人。分粥理论告诉我们,分粥过程之所以会产生两种不同的结果,关键取决于分粥和端粥两个环节,分粥是“谋事”,端粥是“干事”,只有将策略谋划与执行落实之间的关系处理好,才能将粥公平地分好。各单位、各职能部门是上级领导决策的辅助者,是上级领导决定部署的落实者、具体工作的承办者和督办者,同样担负着谋事、干事双重职责。为此,在此类人才队伍建设中,我们要始终坚持从提高人员的综合辅政能力抓起,通过举办“如何干好辅政工作”、“上级需要我们干什么”等研讨会,引导各单位、各职能部门人员正确处理好谋事、干事两个职责之间的关系。既然能善于“干事”,认真履行承办、督办职能,做好上级领导的“左膀右臂”,确保上级决策、领导安排部署落到实处,更能善于“谋事”,不做简单的“跑腿者”和“二传手”,从“事务型”干部向“谋略型”干部转变,把自身置于本单位和上级指令工作的全局之中,树立起辅助领导决策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深入调查研究,掌握真实情况,及时向领导文秘站:提供细致、全面的决策信息和缜密详实的决策建设,切实履行好职能部门“参谋助手”的职责。

二、借鉴“马太效应”——在发挥职能部门人员比较优势上作文章

马太效应来源于圣经《约·马太福音》一个故事:国王给自己的甲、乙丙三个仆人各一锭银子让其外出“创业”,过一段时间三人回来时,甲赚了10锭银子,乙赚了5锭,丙的银子一直包着未动。国王于是奖励给甲10座城堡;给乙5座城堡,将丙仅有的一锭银子赏给了甲。马太效应要求我们要找出“最长的木板”,并且把它们做得更长。“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各职能部门作为“留人”和“流人”的地方,一直是各单位培养选拔优秀干部的重要“摇篮”。为将职能部门人员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尽快使他们走向领导岗位或关键岗位,在人才建设中,我们要注重因地制宜,充分挖掘职能部门人员自身的“亮点”,并将其放到适宜的岗位上,使其“亮点”更好地发挥出来,力争优势更优、亮点更亮,从而在严格履行选人、用人条例的基础上,将其尽快“推出去”。在工作中,我们要对业务熟悉、经验丰富的同志,尽量将其放到职能部门或科室领导岗位上;对协调能力强、语言表达能力好的同志,尽量将其放到处理公共关系工作岗位上;对写作能力强的同志,尽量将其放到调研工作岗位上;对善于捕捉信息和思考问题的同志,尽量将其放到信息工作岗位上;对工作扎实、干事果断、作风泼辣的同志,尽量将其放到督查岗位上。从而借助不同的工作岗位,使每个人的不同优势都发挥出来,充分显示“马太效应”。

三、遵循“水桶定律”——在弥补职能部门人员自身差距上出实招

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水桶中最短的那块木块而不是最长的那块木板,这就是水桶定律。它告诉我们:任何一个组织都有一个共同点,即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优劣不齐,但劣势部分却往往影响着整个组织的水平。各职能部门,各自的位置特殊,责任重大,工作要求高,整体形象至关重要。为避免出现由于个别同志的不良言行、工作能力差造成职能部门整体形象“跑遍滴水”的现象,我们从帮助职能部门人员查找自身差距入手,在职能部门和生产协调会中,需要定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活动,通过自查、帮纠,帮助每个人找出自身存在的主要问题,找到自身“最短的木板”。同时,在职能部门内部开展读书笔记、报纸剪贴、调查报告、书法、演讲等各项项评比活动,通过形象真实、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使每个人都明白与其他同志相比,自己哪一块是“最短的木板”。要求职能部门人员加强自身整改、学习提高的同时,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经验丰富的人员、业务骨干或互补优势较强的同志,通过“帮、带、传、教”,带领、指导他们尽快提高,将“最短的木板”加长。

四、发挥“鲶鱼效应”——在实现职能部门人员自我提高上下功夫

挪威人出海捕捉沙丁鱼,回到港口后往往死鱼满舱。后来有位渔民想了一个简单的办法,在鱼舱里放进几条鲶鱼,因环境陌生,鲶鱼进舱后四处乱窜,大量的沙丁鱼为了生存,增大了活动频率,从而使生命得到了延续。有压力才会有动力。职能部门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同样也需要一点“鲶鱼效应”,要敢于引进激励竞争机制,在加压的同时,增加人员自身的活力与创造力。为此,在人才队伍建设中,我们要始终坚持以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效率高为目标,高标准、严要求,硬管理,根据职能部门工作的不同特点,科学界定科室、岗位职能,严格实行岗位责任制,并尽可能地量化细化,实行“责任目标量化考核制”,真正做到以制度管理人,以制度激励人,使每个人员都能自觉地围绕目标转,盯着目标干,化压力为动力,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成为坐下能写、站起能讲、走出去能干的“多面手”。同时,在各职能部门人员之间开展竞赛活动,比赛结果作为个人评先的重要依据,增强各职能部门人员干事创业、拼搏进取的压力感和紧迫感,从而在职能部门内部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

第10篇

一、加强基础建设

每年我校少先队结合当前形势,不断加强基础建设。今年“红领巾”广播站每天两次播音,大力宣传奥运会和残奥会知识,宣传防震抗震、防雷知识、宣传健康知识,重点宣传手足口病的预防,宣传在抗震救灾为捐款中涌现的“爱心天使”等;课间开展阳光体育活动,跳校园集体舞,冬季长跑活动;653名同学光荣加入了少先队组织;一年级新生学唱《国歌》《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全校学唱《阳光阳光体育歌》;认真抓好每周的升旗仪式,把它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实行值周生站岗,进行纪律卫生评比,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大大增强。

二、开展养成教育,培养良好文明习惯

我利用中小队活动对每位队员进行养成习惯教育。“播种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我校始终把养成教育作为少先队工作的主线,每天利用广播,晨会,班、队会,学习新规范、新守则,要求学生处处按规范、守则去做,开展“学守则,见行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人人有卫生责任田,制定《七校小学一日常规》、“三字经”、改革纪律卫生评比机制,每大周任意抽取值周生,让每名学生都主动参与学校管理,培养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把学习规范、守则及礼仪常识纳入每天的值周评比;开展“三自”教育,即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值周生、监督员站岗管理学生上、下楼、课间纪律、红领巾、校徽的佩戴等,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大大加强,学生在活动中思考、体会,提高了素质,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

每年结合当前形势,在师生中积极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如少先队活动以抗震救灾、迎奥运为主题目,结合当前形势,在师生中积极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廉洁教育,召开学习两奥会知识、健康知识、防震、防雷知识主题班队会。少先队还开展了以“迎2008奥运、增强体质”为主题的运动会 、‘六、一’艺术节等。向学生推荐反映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书籍,写读书笔记;为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我们把十八烈士墓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清明节开展“缅怀先烈”纪念活动,让学生自制花圈和小白花,去祭扫烈士墓,并邀请二中退休老师现场讲述改革开放30年辉煌事迹,以此来增强学生的自豪感;为培养学生防毒拒毒意识,少先队向学生发出了“珍爱生命,远离”倡议,邀请公安干警到学校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远离”讲座,组织学生观看禁毒宣传挂图,公安干警现场讲解国际禁毒日的由来,什么是,的危害等。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号召学生每人在假期收集十条新闻,班队会交流,更多的了解国内外大事,关心政治。

利用中队活动对每位队员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我大多通过讲故事、设计中队活动的方式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我校每周一举行升旗仪式,这是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时机,所以从排队念《五星红旗》的儿歌开始,立正肃穆、行队礼或注目礼、唱国歌等,反复教育。我还利用国庆节的有利契机,开展“我对祖国知多少”的中队会,从国歌的由来、讲战争岁月的故事、听革命歌曲、看革命书籍等,通过宣传栏、图书角等形式生动的活动,在队员中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家乡的情感,树立起建设祖国、建设家乡而努力学习的远大志向。我还利用教师节、重阳节、妇女节、母亲节、元旦、春节等节日开展各种对队员有影响、有教育性的活动。如三八妇女节关爱妈妈“五个一”活动:帮妈妈洗一次碗,自己洗一次袜子,给家人盛一次饭,给妈妈做一件小礼物,跟妈妈照一张合影。通过活动,家长们纷纷表示孩子懂事多了,知道爱家人,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也愿意尝试学习了,不再一味地以自己为中心,处处要父母为自己服务了。

四、开展“保护环境,爱我家园”教育

地球是我们的家园,保护家园,保护大自然,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为让更多的人保护环境,少先队开展了保护环境系列教育:开展“护绿宣传”,利用重大节日,向居民和过路群众宣传环境保护共发放宣传单3000多份,结合4月22日地球日和6月5日世界环境日,组织学生到社区进行环保行动,捡白色垃圾,观看环保宣传挂图,学生每次回来都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写下来;在广场举办了第五届迎奥运和纪念世界环境日艺术节,向更多的人宣传奥运和环保;继续开展“废旧电池回收”活动,在社区、家电维修部和照相馆累计回收废旧电池12000余节。

五、开展“创建节约型校园”活动

为培养学生从小节约意识,学校少先队向全校师生发出了“创建节约型校园”的倡议书,教育学生从自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粒粮食等,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们用擦桌椅的水拖地,用过的本做演算纸,节约已在我校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少先队利用寒暑假对社会上存在的浪费现象进行社会调查,学生共调查出几十种浪费现象,并向有关部门或人提出了合理化建议;收集了节约小窍门、小妙招,大家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并在做节约小能手的同时,还争做“宣传员”“监督员”向家人及身边的人宣传节约,监督他们节约资源,使更多的学生受到了教育,既为家庭节约了开支,又为社会节约了资源,还培养了同学们的爱心。少先队成立了“红领巾广播站”专门负责宣传、保护环境活动,受到各界的好评,2007年被地区评为“优秀红旗大队”光荣称号;

六、积极开展“手拉手,献爱心”活动。

第11篇

【关键词】读者服务 基础服务 延伸服务 学术图书馆

美国图书管理学家谢拉认为,了解图书和读者、了解读者的心理及需求,这是图书馆赖以生存的两大支柱。 谢拉的观点道出了读者服务工作在图书馆运营中最基本、最核心的价值和意义。民办性质的独立学院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现状如何?其读者服务特点如何?在数字图书、移动图书日益繁荣的当下,独立学院图书馆怎样才能吸引更多的用户走进图书馆,使图书馆成为学校教育的第二课堂和学术中心,这一课题是起步较晚独立学院图书馆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和困境。为此,笔者通过对我院图书馆读者服务十年发展成绩、读者服务形式和具体措施的总结分析,以此探究未来独立学院图书馆读者发展的。

一、城市学院图书馆十年发展的成就

(一) 图书馆硬件建设

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图书馆成立于2004年8月,从最初1个报阅览室,藏书1200册,到2012年图书馆已拥有5个书库,一个期刊室、8个阅览室、三个考研自习室,纸质图书近79万余册,纯电子图书61万册,年订购报刊930余种,基本实现了藏借阅一体化的馆藏服务体系,除此之外城市学院图书馆还拥有“万方数据”、 “中国知网”、“超星”和“书生之家”及4个自建电子数据库,基本实现了纸质资源与电子资源互补,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共享,这一硬件条件拓展了图书馆服务升级的硬件条件。

(二)图书馆软件建设

服务是图书馆工作的中心,只有一流的服务才能打造一流的读书环境和氛围,从2004年建馆,图书馆队伍文化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从最初的12名工作人员,到2012年图书馆在册人员28人,其中研究生学历6人,本专科学历24人,基本上具备了研究型图书馆的基本条件。

二、城市学院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形式和手段

(一)读者服务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初景冬教授认为, 在新的信息环境中,需要重新定义图书馆的作用,重新定义图书馆及其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但图书馆的本质与核心功能并没有改变,那就是图书馆的服务性和支撑作用,初景冬教授认为传统图书馆以馆藏为中心,为基本上是被动的用户提供咨询和信息服务,这些用户关注的是传统的典藏,而不期待立即得到所需图书,而信息图书馆读者与之相反,图书馆基本上是主动地为有一定信息素养的读者提供最广泛的物理和数字资源和服务,这些用户对所发现的信息感兴趣,期望立即、直接、尽可能得到所需信息。

1.读者服务的定义

图书馆服务实质上就是让读者获取更适合他们所需要知识资源,让读者更愿意利用图书馆, 在纸质图书和数字图书并存的时代,图书馆服务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2.读者服务的形式和手段

不同时期,不同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形式各有不同。但从高校图书馆发展来看,图书馆读者服务模式各异。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的吴汉华认为,图书馆读者服务分为两个部分:基础服务和延伸服务。

基础服务,是指图书馆的基本服务,即图书馆规章规定的服务。

基础服务的具体形式为:图书借阅、为读者提供学习空间、参考咨询、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等基础服务,是为了保障图书馆基本功能的实现,图书馆长期形成的和图书馆自身规章要求的常规,属于基础性的常态的服务。

延伸服务,属于图书馆外延,它有不稳定性,是基础服务的补充。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的吴汉华认为,图书馆的延展服务是实现图书馆的基本功能的基础之上,利用本馆的文献、馆员、设备、馆舍、品牌影响力等各种优势资源,为读者提供的外延服务, 所谓的延展服务是基础服务之外,附加的、额外的、非定期的服务工作,为了更好的服务读者,形式多样的读者服务工作。

随着数字图书和移动图书的出现,图书馆的存在和发展源于图书馆用户的需求,这一历史命题日益重要,延展的开发成为图书馆重要问题。

延展服务的具体形式:图书馆电子资源培训、读者阅读导向培训、学科馆员制度、网络化数字资源使用培训等等。

(二)城市学院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实践

基础

(1)馆员业务培训

从馆员的业务素质下功夫,夯实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基本功。

图书馆流通部、技术服务部和阅览室是图书馆对外服务的主要窗口,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和服务技能关系到读者能否得到高质量服务。为此,图书馆在职工中以能者为师定期开展馆员业务技能培训,使每一位馆员既要熟悉图书馆的上架、排架、倒架 ,还要熟悉每个阅览室和书库的书籍种类,定时巡库以确保证图书不乱架不错架,使读者方便快捷找到所需书籍。

(2) 理论化学习

加强业务学习,从理论上提升服务水平。图书馆每一位员工年终必须完成八千字以上的读书笔记,并以此作为图书馆年终考核的一项指标。此外,图书馆还聘请专业老师开展专业培训,使馆员服务从理论上得到提升。近两年由两院人事部出面组织安排学习进行业务考核,效果明显。

城市学院图书馆延展

(1) 开展丰富多彩的读者座谈会

传统图书馆的经营模式是图书的借阅。读者到图书馆借书、看书和自习,图书馆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读者无法及时向图书馆表达意见和想法,图书馆也无从了解读者心态和需求,基于此情况,图书馆每年举办一次读者座谈会,开通馆长热线,以期了解读者需求和心理活动,从而更好的提高改善服务质。

(2) 阅读推广:推荐新书是图书馆提高借阅率和吸引用利用图书馆的有效手段,每学年根据流通部借阅记录,在全院读者中选出前10名优秀读者,给予奖励,此促进学生看书、学习的积极性。(3)在每年4月23号,定期举行纪念“世界读书日活动” ,向学生宣传爱借书、多读好书的活动,借此打造书香学院。

(三)城市学院图书馆读者服务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读者服务的现状

(1)投入资金有限

从学院机关设置来看,图书馆归属于教学辅助部门,这一设置也确立了图书馆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但是相对于教学而言,图书馆受重视度远远不够,图书典藏、办公环境和现代化的办公设备,与重点一流的大学先比尚存很大的差距。

(2)读者服务的理论性和学术性不足,

从教育部《独立学院管理条例》可知,城市学院是民办性质的高等院校,培养实用性技术人才是目前学院办学宗旨,也是城市学院有别于重点科研型大学的不同之处。不管是读者群,还是服务者,同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和历史文化氛围重点院校相比,城市学院图书馆读者服务主客体学术水平差距很大。

城市学院独立学院读者服务现存问题

城市学院图书馆成立十年来,在软硬件的建设和发展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由于学院以本科教学为主,以实用型人才培养为主,因此图书馆读者服务的用户需求仍以传统借阅服务为主。十年来,城市学院图书馆在延展上也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但是从图书馆发展的总体水平看,我们的服务在广度和深度上尚存不足,如何打造学术性图书馆是城市学院图书馆未来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发展方向

三、结束语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学位升级是独立学院发展的必然。有鉴于此,独立学院图书馆作为大学的文献中心,教育基地和学术中心,其传统的基础必将面临更大的机遇和挑战,未来读者服务越来越倾向于技术性的学术服务,独立学院图书馆作为全新发展中的图书馆,必须立足于当下,敏感的跟踪用户的需求,从内力上下功夫,加大读者服务培养和建设是当务之急。我院图书馆通过十年的理论与实践的分析总结,笔者以为,图书馆的发展是学院发展的标志之一,而图书馆价值的实践却有赖于读者服务工作的开展,未来图书馆的发展将从传统服务向新的形态服务过渡,高技能,职业化的读者服务是独立学院读者服务必经之路,学院领导当需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大投入,完善设施,努力创造一流的服务环境。

参考文献:

[1] 初景利,吴冬曼.图书馆发展趋势调研报告[J].环境分析与主要战,2010(1).

[2] 初景利,吴冬曼.图书馆发展趋势调研报告环境分析与主要战略[J].图书馆学刊;2010,(4).

[3] 吴汉华.图书馆延生服务的含义与边界[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0,(6).

第12篇

在推进创新与特色建设的过程中,学校以经典阅读、国际象棋为抓手,围绕“课堂、阅读、活动、评价”四大板块,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举措,学校的内涵发展走出了坚实的一步。

一、课堂:在合作探究中体验快乐

“乐教、乐学、有效”是我校的课堂教学理念。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师生都怀着浓厚的兴趣,愉快地体验教与学的过程,始终抱有永不满足、不断进取的愉悦心态,最终享有教育成功的幸福,为幸福人生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1.扎实研讨,让教师获取教学的快乐

为了让每一个乐小的老师都拥有快乐幸福的资本,我们实施了“八个一工程”和上好“五堂课”的教研制度。每学期初,教导处、教科室就联合确定研讨主题,分工到人。教师根据分工,在第一周上报自己的上课内容和上课时间,教导处汇总后发放到各年级组,通知老师及早准备。每次活动都有固定的校行政蹲点,上完立即评议。学校还多次邀请省特级教师、教研室领导、名校的骨干教师分学科分年级来校对口指导。这些校本教研活动,都实实在在震撼着每个老师的心灵,“逼迫”着大家一步一步学习,一点一点累积,在研讨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2.让出讲台,让学生品尝参与的快乐

我们要求老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自己只要认真倾听,关键时刻及时追问、点拨和评述,发挥好“导”的作用。整个课堂的话语权不再是教师的个人专利,而是掌握在学生手中。“老师深情的目光首先对准的是一个人的心灵而不只是具体的教学环节或手段。”

针对低中高三个年段,我们提出了自主学习、探究合作的不同目标。低段重点培养学生听与说的能力,倡导2人小组合作学习;中段重点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倡导4人小组合作学习;高段注重培养探索研究的能力,倡导6人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上老师提出活动要求,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通过对学生的检查和分析,提取出老师需要讲解的重点和难点,把更多更自由的时间还给学生,从而让学生实现不同程度的发展。

3.相信学生,体验教学相长的快乐

我们的课堂上,教师力求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出现,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尊重学生的人格。比如在一节四年级的语文课上,学生发现,蚕不仅吃桑叶,还吃莴苣叶。老师从来没听说过蚕还吃莴苣叶,回到办公室一查,才知道原来蚕是靠它的嗅觉和味觉器官来辨认气味的,只要破坏了这些器官,它就无法辨别气味,就什么都吃了。

快乐成长的根本在于快乐学习。学生只有在快乐的状态下,才会全身心地愿意接受教师的引导和建议,把思维和精神集中起来投入到教师引导的活动中来。在快乐的状态下,学生的学习是最轻松、最有效的。我们的课堂也因此形成了一个生态磁场,师生在这里共同成长。

二、阅读:在共读共写中涵养快乐

我们相信,如果一所学校飘满浓浓书香,那么它的精神底蕴必定是丰富的。

1.让阅读融入校园

我们将师生阅读纳入学校管理,积极营造儒雅书香环境,通过编写校本教材、设置地方阅读课程、课堂教学渗透、班级图书管理、课外阅读活动等参与方法,营造了时时处处与经典为伴的氛围。走廊、墙壁、草坪都成了“会说话”的经典。每节课前的2分钟,我们都用来诵读美文诗句,在优雅的语言中开始新的学习,不亦乐乎!

2.让阅读引导行为

我们坚持阅读活动与德育活动紧密结合,通过诵读《弟子规》《千字文》等经典诗篇开展系列主题活动,让学生对照经典章句,力争做到知行统一。例如学校在父亲节、母亲节等节日,组织“感恩在行动”主题活动,把《弟子规》关于孝的内容,转化为具体的行为,家校牵手,促进学生形成孝行、孝品。同时,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感恩父母的好文章,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并把活动的过程及感受写在日记里,优秀日记在校内展示。

3.让阅读改变生活

我们把经典阅读与学生日常生活相结合,用艺术的手段将经典文化润物无声地渗透到学生的心田里。每天清晨,学生都可以伴随着“古文新唱”的歌声和乐声走进校园,开始一天的晨诵。精心挑选的唐诗、宋词、元曲、《三字经》等都是学生每天必“吃“的营养早餐。午间,每个教室、学生阅览室、休闲长廊到处都是学生静静读书的身影。老师穿梭其间,为学生释疑解答。放学回家,完成作业后,捧上一本书,读30分钟,是每天的“甜点”。高年级学生随时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书海泛舟》就是同学们的采蜜集,点点成果,令人欣喜。老师也和同学们共读共写,“读书笔记”记录的是随感,“错题本”记载的是学生出错的地方和自己的对策,亦是教师自己教育生涯的点点滴滴。

三、活动:在参与展示中释放快乐

每学年学校都举办阅读节、国际象棋节,举行阅读专题研讨活动、国际象棋教学观摩活动等,以此推动特色发展。每次活动,都要求人人参与,每个学生都在这里释放自己的个性才华。每次阅读节上都会产生本届的阅读之星,国际象棋比赛后产生的“棋王棋后”更是学生们追捧的小明星,在国际象棋这个舞台上,他们找到了自我,找到了自信。而学校也通过承办各种活动提升办学形象,展示独特魅力。苏州市国际象棋比赛,江苏省科技比赛,市级研讨活动,市课堂教学整体展示活动,苏州市、江苏省乃至全国的参观、督察、考察……一次次活动丰满了学校特色。

每一次承办活动,学校都会总结得失,思考如何让下次活动变得更加有声有色,以此来推陈出新。于是,一个个金点子出来了,家长也参与了进来。比如低中年级借助家长的力量开展亲子阅读,“我和父母一起读”,“我们同读一本书”。在阅读手册上我们留下了“老师的话”“孩子的话”“父母的话”,这些话语见证了阅读中大人小孩的共同成长,进一步拓宽了阅读的渠道,增强了阅读效果。国际象棋节邀请家长观战并且进行家长邀请赛,每学期校园“乐乐王”“乐乐后”的颁奖活动都邀请家长参加,进行亲情互动。

四、评价:在自我评价中享受快乐

我们将国际象棋中的“王”和“后”的竞争机制贯通到校园的各项学生评比中,出台了《乐乐争章系列评价方案》,以“文明乐乐”“书香乐乐”“阳光乐乐”“特长乐乐”四个方面,制订了详尽的行为准则。学校用这样的机制来管理学生、评价学生,形成了上下统一又各有特色的自主管理模式,引导师生乐于自我评价,从而实现快乐成长。

1.校园礼仪,争当“文明乐乐”

我们从用餐、走路、活动、卫生等几个方面制定校园文明礼仪,在德育活动中开展争当“文明乐乐”活动,以“学生自主管理与教师指导管理”相结合。我们的大课间实行学生自主管理,每一排、每一组都有小管家带领大家活动;我们的值日表,每一块地每一扇窗都分给个人,任务明确,包干到人;我们的阅读活动在小小图书管理员的努力下,借书还书摆放书都是井井有条;我们的放学路队,在班级指示牌的带领下,队伍整整齐齐……

2.读书活动,争当“书香乐乐”

每个年级制定相应的读书目标,达到一个目标得到一枚“书香乐乐”星,三颗乐乐星换一枚乐乐兵,直至赢得“书香乐乐王”或“书香乐乐后”的称号。同时,年级“阅读之星”“书香荣誉榜”、“书香班级”、“书香家庭”的评比已成了促进阅读的经常化工作,而“书香乐乐”的评比机制更使读书活动成为教学日常活动的一部分,这样的评价让孩子自觉成为爱书人、读书人,使阅读成为校园的时尚活动。

3.体艺活动,争当“阳光乐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