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管理学的启发

管理学的启发

时间:2023-09-27 16:31:5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管理学的启发,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管理学的启发

第1篇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management teaching,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single case teaching, and discusses the practice of comparative teaching based on cases and its meaning from the aspect of training practical and creative talents.

关键词: 管理学教学;案例对比式教学法;实施过程

Key words: management teaching;comparative teaching based on cases;practice process

0引言

案例教学法已被证明是管理学教学的一种有效方法,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过程,提高了管理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然而,在管理学案例教学过程中,研究者们发现一个至今难以有效解决的问题,那就是很难选择出与管理理论有效匹配的高质量案例,这在国内管理学教学的本土化案例的选取上表现更为突出,影响了管理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实践表明,基于案例的对比式教学可以弥补这一不足。

案例教学法主要突出案例教学在管理学教学中的重要性,突出案例的选择、组织、评价与反馈。史孝志(2006)指出管理学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实施素质教育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1]。张奎香(2007)从观念、课堂教学方法和实习基地建设方面阐述了管理学案例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途径和程序[2]。秦立栓(2008)从高质量案例编制的角度,提出在管理学案例教学中必须加强教师的培训力度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3]。刘芳(2008)基于管理学案例教学的特点,阐述了案例教学在管理学教学中的相关应用问题[4]。案例教学的研究及其在管理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显著地提升了管理学的教和学的水平,但始终面对经典案例和本土代表性案例缺乏的难题。鉴于此,本文提出基于案例的对比式教学法,这不但可以弥补单个案例教学的不足,而且体现了"管理活动 管理思想 管理理论"的孪生发展过程。其突出意义表现为两点:(1)弥补个案案例教学法的局限性,强调案例对比的启发性和思考性;(2)体现和突出管理理论应用的有效性、差异性、环境性和探索性,避免"管理理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错误观点。

1案例教学法面临的不足

案例教学起源于1925年美国的哈佛商学院,最初用于工商管理,现已扩展到管理学的各个领域,成为现代管理教育的重要方式。在实践过程中,研究者们发现选取与管理理论有效匹配的高质量案例很难。主要表现为:

1.1 案例选择的质量不高。管理学的授课对象既无经济管理的知识储备又无工作经验或感性认识,自然提高了对所选取案例的质量要求。目前,管理学案例存在短小或过大问题,短小到类似于简单故事,不能满足课堂教学要求,过大到包罗万象,不能突出教学重点,结果是学生理解不深或模糊;案例存在过于简单或陈旧,简单到一看就明白,缺乏讨论性和启发性,陈旧到与现实经济环境不符,缺乏现实性;案例存在拿来主义,直接引用案例,特别是国外案例,淡化了本土色彩。

1.2 教师的实践与教学能力缺乏。案例教学本身是一种较高难度的教学模式,不仅要求教师对理论知识能融会贯通,而且还能将管理理论与所选择的案例紧密地联系起来,同时自身必须具备较高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多数高校教师,特别是年青教师,难于对案例进行深入地点评,缺乏启发性,案例的效果难以凸现,案例教学只不过是课堂教学的简单补充或调节。

1.3 案例渠道狭窄。本土性案例的缺失一直是管理学案例教学面临的难题,随着我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这一问题有所改善,但仍然满足不了普通本科教育的要求。诚然,国外案例的引用确实有助于学生对管理理论及其应用的理解和掌握,但由于国情不同,经济环境不一样,影响学生应用能力的提升。目前,本土案例已大量进入课堂,最为重要的,也是难于解决的,就是经典案例本身就缺乏,选择与教学匹配的案例就更难。

1.4 理论与实践相匹配的案例不多。管理学的教学总体上是按照管理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的五大职能展开,这就要求课堂必须引入与之匹配的教学案例,但实质上存在的问题是,要么案例过小不能满足相应教学内容的要求,要么过大不能突出相应的教学重点;要么是国内或国外案例,不能形成对比,降低学生的鉴别力。如果论及案例的经典性,这一问题就更加凸现,适用案例特别稀缺。

1.5 案例教学时间偏少。管理课程不能忽视案例教学,特别是案例教学的时间投入,这不但达不到管理学的教学效果,而且与我国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培养目标也不符。目前,部分高校,受教学总学时的限制,逐步压缩管理学教学和实践的学时,导致案例教学仅仅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多数案例列为考试的一种题型,并没有有效的用在课堂或实践教学上。同时,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的惯性思维,教师在课堂上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忽略理论应用。

2案例对比式教学法的实施程序

基于管理学课程的内容及其更新遵循"管理活动 管理思想 管理理论"的循环互动过程,本文提出基于案例的对比式教学法弥补个体案例教学法的不足。此教学法突出围绕教学内容的案例对比,强化案例的思考性、讨论性和启发性;突出国外案例和本土案例的对比,强化感知性和应用性;突出普通本科院校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对比性的特征决定了其实施过程的特殊性,结合教学实践,简述如下:

2.1 课前准备

2.1.1 教学准备。教师的课堂教学备课是进行案例对比教学的首要前提。在选择教学案例时,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和要求,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经验选择适宜的组合案例,体现案例的时效性、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比性。根据课堂教学设计案例研讨方案、组织形式及对可预知结果的预案准备。

2.1.2 学生准备。在教学开始初,授课教师应阐述课程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下发课堂教学案例,每一教学内容应至少配备两个以上对比性强的特色或经典案例,并列明所要讨论的内容,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做好预习,提交各自预习内容和效果;同时,提示案例的分析角度、思考方法和基本思路。

2.1.3 教室和教学设备的准备。对比式案例教学突出师生互动,主要以多向交流的形式出现。配备必要的教学设备,如投影设备、电脑、网络、话筒等,并提前检查故障情况,发现问题应及时排除,保证案例教学的顺利进行。

2.2 课堂讨论、归纳与总结

2.2.1 科学分组、明确讨论提纲。充分了解和掌握学生的知识背景和自身特点,按照优势互补、重点突出的原则,按6-8人的标准将班级学生分组,并确定正负组长。各组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内容和案例制定讨论纲要及讨论重点,并分发至各组员。

2.2.2 讨论、总结与交流。在规定时间内,各组在组长的组织下展开案例分析、讨论,自由地阐述个人观点。期间,教师应积极地巡回于各组之间,了解各组讨论进展,适时予以鼓励、引导与启发,特别当同学们的讨论进入思维误区和陷于僵局时,要参与其中,保证讨论正确、有效进行。讨论时间一到,各组立即停止讨论,组长代表本组阐述讨论情况,阐述案例背景,突出案例中所涉及的管理职能、不同案例之间的联系与差异、讨论中的思考与启发。期间,教师应尽可能地记录下同学们的讨论情况,特别是闪光点与不足。

2.2.3 点评与延伸。点评是对比式案例教学的重要环节,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讨论训练学生分析、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培养其观察力、鉴别力和想象力。点评起到升华和延伸作用,一要从案例出发,回答案例所要回答的问题,阐述其隐含的管理思想,特别是案例对比下的思考和启迪。二要针对学生的讨论给予实质性总结,注重突出优点,鼓励激发学生大胆思考,善于想象,特别是讨论智慧的撞击;诚然,各组讨论的情况肯定存在差异,要特别关注并鼓励讨论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小组,帮助他们找出问题的原因,在肯定成绩的基础上,指出不足,起到循序渐进的引导作用。最后,基于点评,延伸案例给我们带来的思考,布置课后阅读和作业,作业中应体现自我设计部分。

2.3 课后总结与实践课后,学生不仅要按时完成课堂布置的作业,特别是基于所学内容和案例的讨论,要求学生从事后角度补充和完善案例中的不足之处,设计研究对象的发展与未来。同时,可安排部分学生到本校的专业实习基地考察和了解,加深对管理理论及其应用的理解与掌握。

3案例对比式教学法的效果

案例对比式教学法弥补了个案案例教学法的不足,以对比鉴别的形式,通过情景模拟开拓思维、启发思考,体现理论与实践的孪生互动过程。

3.1 提高学生的适应性。案例教学中的案例只不过是当时背景下一种管理活动的描述,阐述了管理理论的应用与发展,它具有借鉴和模拟的功能,是过去情景的再现,但不能代替未来。案例对比,特别是同一国度不同背景下的案例和不同国度下案例的对比,不但加深了学生对管理理论的理解和掌握,而且更重要的是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助于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3.2 增强学习主动性、达到教师引导和学生主导的统一。案例教学,特别是对比式案例教学,以情景模拟的形式再现了管理理论及其应用的生动场面,使学生处于问题分析与决策的主角角色,教师起到导演的角色,整个过程是情景再现,生动活泼,学生用"心"去学习管理理论,用"智"去实践,结果不言而喻。

3.3 有助于理论教学与实践模拟的衔接。理论学习是提高实践能力的基础,没有理论的科学指导,难以运用正确的方法面对实际进行创造性思考并提出创造性建议;能力培养是理论教学的目标,是检验理论教学的重要衡量标准,这势必要求我们在管理学的教学过程中努力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模拟的衔接。

3.4 实现教学的拟真性。用于对比式教学的案例大多都是来自现实生活中真实的人物和事件,具有连贯的故事情节和时间顺序,很多案例还对事件主人公进行心理活动描写,这有助于学生对案例的分析和思考。高度拟真的场景,也让学生在将来工作中更快、更好的适用不同的工作环境。

4结束语

教学方法服务于教学目的,基于案例的对比式教学法以案例对比为载体,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实际情景,阐述了管理理论及其应用的实践与发展过程;弥补了个案案例教学法,特别是经典案例和本土案例稀缺的不足;突出了案例时效性和背景性的差异。本文从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视角,探讨了案例对比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及其效果,旨在提高管理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史孝志.管理学教学中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的思考[J]. 理论观察,2006,(3):132-133.

[2]张奎香.管理学案例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思考[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7,24(1):144-146.

第2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管理学课程;应用研究

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交叉性学科,主要研究管理的基本规律和方法,为适应现代医学管理人才的培养而。研究如何合理且有序的组织人力、物力、财力来提高生产力水平是管理学的目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很好的掌握管理学的理论,了解管理学的规律和方法,发现其中出现的问题,并能够定制出解决的方案,能够为今后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通过三年的实践教学可以看出,案例教学法的出现可以让学生更加生动和具体的了解所学习的理论,通过基础理论和案例的结合,能够掌握更多的应用技巧和知识。

1 案例教学法的意义及必要性

1.1 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案例教学法的含义是教师对讲述的知识通过枚举一些案例并对其解释分析来使学生深刻的明白其中的含义,由于是通过案例来讲述,所以使得一些难以理解的问题或概念更加生动形象的被学生所接受。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或与大家的讨论来加深印象,进而达到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达到的目的。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往往是教师在课前备课后在课堂上将自己所理解的知识简要灌输给学生,而学生并没有通过自己的思考而得出结论,所以多数情况下,学生并没有很好的理解教师所讲的问题,甚至还会产生不喜欢思考的态度,从而导致教学质量下降,无法集中注意力的情况出现。那么怎么才能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课堂,对知识产生兴趣呢?我们知道,只有一个人学习对自己真正感兴趣的知识时,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并且会提高自我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而案例教学法正是通过激发学生们的兴趣,来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水平。

1.2 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案例教学法能够激发学习的兴趣。对于管理学来说,由于其本身有着较强的理论性,学生在学习管理学时,由于经历和实践的不足,容易失去对学习的兴趣。这时教师就需要运用案例教学法,选择国内外经典的案例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加强学生们学习的兴趣,还可以通过案例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加深所学的知识。通过案例教学法来拓宽学生的知识,培养积极性和创新性,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案例教学法能够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管理人才是学习管理学的最终目标,良好的问题分析能力是满足应用型人才的一项重要条件。对于大多数的高校来讲,由于时间的机会很少,能够加强培育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很难的,所以通过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锻炼其能力,积累经验。

案例教学法能够丰富知识面。学生们毕业后的道路大部分为实体企业,案例教学法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教师通过案例来说明和讲解各个机构、组织的情况和发展,学生通过所学的知识,掌握更多的信息,从而丰富其知识面。

案例教学法能够提高教师的素质。从寻找一个合理的案例开始到课堂上对案例的讲解,无疑可以检验出教师的水平和教学的能力。教师应该从实际案例出发,在课堂上不断地启发和引导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取知识。故,教师的素质也因此提高。

2 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众多的课程中主要面临的问题

合适案例缺乏。很多教师会选择哈佛商学院的案例,但其并不适用于高校的学生,另外一些国内企业的案例由于内容部分不详细或者案例不够真实,也不可盲目的选择。

教学体制的限制。由于学校和国家对课程都有严格的要求,使得很多教师只是为了任务而教学,只看重分数而忽略实践能力。

课前准备不充分、缺乏总结。教师在上课前应该认真备课,准备好需要的案例,并且能够对其有一个很好的理解,否则会严重影响课堂的讲课效果。在案例教学结束后,应对本次教学有一个完整的总结,积极创新,使效果更加明显。

3 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成果

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较,学生能够更好的激发对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以至于最终的应用。案例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对培养师生关系也存在着优势。

对教学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改变现有案例教学往往针对某部分管理知识和管理实践环节进行教学带来系统性不足,提升学生的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以下教学来改革。医院管理学可以通过多条知识理论和案例分析来进行参观实践,最终进行总结与分析。管理W的实践问题首先进行问题剖析,进而通过现有的经验和创新的措施来对问题进行解决,从而提升创新能力。

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缺少实践的能力、不积极思考、对待事情不认真、不愿意多花一些时间去整理资料、不准备提纲、不积极讨论问题、不主动回答问题,不认真填写报告。而案例教学法打破常规,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提高教师水平。一些教师缺乏对企业的了解,虽然理论知识掌握较好,但实践能力较差,缺少对企业的了解和经验,而案例教学法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对管理学的教学水平和效果。

4 总结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教学思想,不仅仅可以在管理学中有很好的应用,在其他学科中也可以发挥出自己独特的优势。为各大企业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启发学生们的思维、激发潜能来提高创新能力便显得尤为重要。而案例教学法是启发思维的一种很好的教育教学方法,教师应运用好和发扬案例教学法,提升学生的管理水平和能力,使其最终成为企业所需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旭辉,王宇.管理学案例教学法的探究[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6(5):65-68.

[2]唐积运.论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文教资料,2006(2):31-32.

[3]张国平.管理学课程案例教学中存在的误区与突破技巧[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6(5):90-93.

[4]张平.工商企业管理学的现代案例教学法研究[J].企业天地,2006(3):143-144.

第3篇

1、《管理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

好针对民办高校学生的特点以及社会对经济管理类人才的需求,为了确保民办高校《管理学》课程教学获得较好的效果,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为将来的学习、生活和就业做好更充分的准备,我积极探索适合民办高校《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方式与方法,积极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1注重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法是指为了一定的教学目的,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对选定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研讨,作出自己的判断和评价,得出各自不同的结论,并加以比较、评估、选优,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是一种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其主要特点是把现实中的问题带到课堂,在课程的理论框架中探讨现实的管理问题。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教学中一反传统教学方法“满堂灌”和“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变为启发式、对话式、讨论式的新方式,以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在教与学过程中的“参与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树立学习中的自信心和责任感,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果。

笔者在管理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积极运用案例教学法,每讲一个问题,都会积极搜集相关的案例,希望可以通过企业实际经营管理的实例,让学生把书本中晦涩的理论知识弄明白,学透彻,学以致用。通过采用案例教学法,学生能够身临其境般地消化、理解和吸收理论知识,不仅掌握了理论基础知识,而且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案例分析过程中,教师起的是引导的作用,为学生提供的只是观察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角度,这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辅助的教学模式,符合我们民办高校培养应用型复合人才的教学改革方向。

1.2多媒体教学法的运用。多媒体教学在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正是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并且在管理学教学中日益凸显其至关重要的作用,多媒体应用于管理学教学诸多优势,为教学省去了很多琐碎。管理学教学要培养学生思维创新能力,就要深入激发学生思维,全面展示思维过程,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多媒体教学,在学生中激发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管理学的学习效果。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多媒体素材的搜集,包括企业的经营管理图片、管理漫画、管理寓言、企业经营管理的视频资料等。根据授课的内容,在多媒体课件中采用视频、图片、图标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把枯燥的知识生动化,让学生从视觉、听觉等方面全方位的感受着管理的乐趣和精髓,把知识真正的学会、学好,培养学生的智慧和潜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1.3加强实践训练。实践训练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管理学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是应用性非常强的课程,在管理学课上尝试采用实地考察教学、情景模拟教学、角色扮演、管理游戏、实训体验、影像放映等是必要的,其效果也是非常好的。在管理学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进行团队训练的游戏,让学生自己扮演领导,由领导带领自己的员工完成某项特定的任务,看看领导的作用是如何发挥的?大家的协调配合性如何?下属的追随程度怎么样?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实践训练法的应用,再现实际生活中管理涉及的各个环节,增强课程讲解的时效性和真实感,学生通过参与课堂的实践训练,对管理学的知识又有了更深一层次的认识,学习效果显著,受到了学生的认可和好评!

2、结束语

管理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作为民办高校,为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型的管理学人才,我们管理学老师都在积极的进行探索与实践,在教学方法、形式及内容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通过改革,使重视有关理论及方法的教学变为通过课程学习来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管理问题能力的教学,并为专业课学习奠定良好而系统的基础。希望可以通过《管理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推动民办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整体教学水平与教学方法的提高,为今后培养更优秀的经济管理类高级应用型人才提供教学保障。

作者:赵鑫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广厦学院

第4篇

1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

当下,大概可以将应用型本科院校里从事管理学方面教学工作的老师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起先是教管理类的其他专业课的教师调动转为承担教学管理学的工作,这一部分教师可以说是没有经过专业系统的教育,不可能站在对应于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高度,教学质量和办法严重不足。另一部分教师虽然是得到了硕士及以上学位,拥有相当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基础,但是他们大多数人对相对专业方面的知识所要求结构体系和应用型本科生的知识结构方面的认识存在严重不足,主要表现为:一方面教学教师对应用型本科所要求的相关专业知识和对管理学的内容及知识存在非常大的漏洞,在教学中很难和实际情况适应,还是不可以提高学生对问题解决的能力;另一方面,这些教师很难将其上课内容和应用型本科其他相关的专业课内容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进行相对较好的交叉关系问题的处理,不能清楚的明白和掌控知识的深度。

2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2.1教学方法的改革。以教学对象与课程内容的不同特点为基础,试探性使用以讨论和提问为手段的启发式教学和案例教学等其他教学方法。(1)讨论启发。在学生已经预习过的情况下,以讨论的方式,促使学生主动自主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作为主体的关键作用。这个方法不仅对解决学生社会经历少所产生的矛盾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又可以让学生通过讨论发现并解决问题。(2)提问启发。这个需要教师对所教授课程的目的做一个彻底分析,特别是在能力方面,同时以分析结果为根据,在教学过程中把握课程内容中的关键知识点、难点和特别注意点,在授课过程中就可以有目的性的对学生进行提问,从而避免学生是被填充式的吸收知识,这个方式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并且也能很好的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3)案例教学。案例教学的方式在教学手段中加入具体案例,从而让学生从决策者或是解决问题的人的角度出发,对实施的行动进行探究、剖析、计划和做出决定。经过不断的个人分析和与其他学生讨论,从而发现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选择具体的行动方法,判断结果,具体计划实施等,以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经过特定案例的安排,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让学生的理解和认识不限于材料的一般认识。以这样的方式教学,学生增强了此课程学习的兴趣;同时还促进了实践意识,从而让学生理解管理就是生活。

2.2教材的选取要考虑到先进性和适用性。教学的质量受教材的最直接影响,先进和适用是确定教材是否优秀的基本原则。先进性指的是教材内容要与时俱进,以反映时代特点,国内外最新科研成果,对正确的科学学科的理论知识,反映的相互作用和发展的规律,不仅要体现明显的时代特点还要有优秀的学术特点。适用性是说教材要和培养管理类专业人才的目的和课程的需要相适宜,知识内容深度相宜,和同学们的认知规律相合,要有启发性,能够促进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和素质。由此所见,思考教材是否合适,要特别观察是否与应用型本科学生的特点所适应。

2.3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最主要的是管理学教师一定要有非常扎实的理论基础。管理学是个非常特殊的学科,要求教师具有多样化的思维和意识。而这些所要求的思维和意识完全无法通过读几本相关书或了解些相关知识就能得到的,而是必须要通过系统的专业教育。不仅如此,教师充分清楚学生的知识结构。唯有具备以上素质,教师才能在授课过程中正确分析古往成功的管理案例,才能从中及时筛选适合应用型本科专业的教学内容中去。拥有专业理论知识并从有事过管理学教学的经验的青年教师要求能将管理学在教学过程中与应用型本科专业相融合,从而能更好的和其他相关教师交流,从而整体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2.4加强管理学课程设计。以课程设计为手段,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整个课程的知识体系,以及学生通过灵活运用本课程知识从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指导作用。因为管理学和现实社会的管理活动息息相关,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以课程设计为载体的实践教学来不断提高学生对知识运用能力,最终解决实际问题。具体操作可以体现为让学士和教师一起调查和收集一些企业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学生结合管理学知识来找出解决方案。

作者:王征单位:无锡太湖学院

第5篇

关键词:管理学;互动式案例教学;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6―0120―02

为了改变以往传统的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思想和模式,深化教学方法,增强教学实效,针对不同层次和需求的学生,实行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已逐步成为一种主流。在各种教学实践方式中,互动式教学以其平等参与、民主发言、开放式问答等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而被广为运用。互动式教学主要是指学生积极参与教师教学课程,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多方位的相互学习、交流、沟通、讨论的一种教学方式。其主要形式包括思维式互动、案例式互动、问题式互动、讨论式互动、实践式互动和演示式互动等方式。

鉴于《管理学》课程的内容特征,在本科生《管理学》课程教学中多采用案例教学与互动式教学相结合的互动式案例教学。互动式案例教学即案例式互动教学,它是指在教学课程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要求和进度,选取若干个与教学课程相关、实际存在的典型案例,与学生进行全程互动式的剖析和探讨,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互动式案例教学不仅弥补了理论教学的生硬和不足,而且有利于引导学生思考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之间的关联性,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管理学》课程实行互动式案例教学的先行条件

管理学是一门具有理论性、应用性的综合叉学科,主要是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从不同类型的管理实践中概括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管理思想、原理和方法。它涉及的领域十分广阔,如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运筹学、系统学等学科。《管理学》课程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相对抽象和枯燥的课程,其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空洞,实践互动环节较少,考核评定方式固定,课堂上往往侧重于介绍理论知识,考核上多是侧重于巩固知识点的应试考试,涉及开放性的案例题型不足。这种教学方式易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点低落,学习能动性差,影响其学习积极性和效果,且难以将知识学以致用。而学习管理学的重点在于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且能熟练灵活地将其用于实践之中。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效,一些学者认为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断地革新教学内容,合理的运用多种教学模式,提倡通过案例教学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能力。因此,改革该课程教学方式十分必要。在课程教学中逐步运用的全程互动式教学方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其理解抽象的理论观点,掌握生涩的课程内容,拓展其对管理学相关知识的认识,还有利于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熟悉课程内容,选择最具代表性的适当的教学案例是教师在本科生《管理学》教学课程中实行互动式案例教学的基础,是实现案例教学成效的关键。教师要在充分熟知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教学要求和学生需求,选择知识点相符、难度相当的案例。选择的案例既与教学内容相关,与教学进度相符,知识点的难度和接受程度又不宜过大,还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性。这不仅需要教师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量,以更加的熟知并明确教学亮点和学生需知点,还需要教师细心的了解、搜集并挖掘学生的求知点,以便选择的案例符合学生的心理期求。这样才能选择出合适的教学案例,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2《管理学》课程运用互动式案例教学的优劣势

互动式案例教学的特点在于将实例引入课堂,将理论串入实际,实行全员参与的堂前、堂中和堂后的全程互动式学习。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教师恰到好处的引导,师生间相互平等的交流探讨。学生由听众变成课程教学的参与主体,教师由权威讲解变成课程教学的参与者和引导者,二者同为主体,互动讨论。

在《管理学》课程的教学中实行互动式案例教学带来了较好的成效,由于课程内容和互动式案例教学方法特点等因素的制约,运用此法有一定的优势,但也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

2.1优势分析

在《管理学》课程教学中运用互动式案例教学革新了传统的教学方式,给课堂环境、师生关系和教学质量等许多方面都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该方法的影响主要包括:(1)转变了师生关系,增加了师生交流沟通的机会,改善了死板的教学环节,有效地调节了课堂氛围。在课程教学中,师生之间由以往的主动讲授和被动接受转变为现在的自由、互动讨论,师生关系变得更加融洽、亲近,更显尊重和信任。(2)引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启发了他们积极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大胆质疑的精神,提高了他们的自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随机应变能力、表达能力、团队意识、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了他们积极主动解决问题的性格和能力。(3)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知识、讲授技巧和驾驭课堂的能力,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还在无形中锻炼并提升了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4)有效地利用了课堂时间,无形的延长了学习的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互动式案例教学要求学生提前了解、思考案例,查阅相关知识点,以便带着问题和兴趣参与案例讨论。这不仅使学生在课堂中更有效的互动探讨案例,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更加强了他们对知识的巩固和理解。

从整体上而言,教师和学生通过对互动式案例教学中的典型案例进行深入的剖析和探究,使学生对相关知识和问题的认识由个别到一般,由抽象到具体,由微观到宏观,更好的理解并掌握了相关知识。这有利于改善《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效果,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2.2劣势分析

但在《管理学》课程教学中运用互动式案例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互动式案例教学的实施效果,使该方法流于形式,成效甚微。该方法对师生的要求较高,其容易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1)案例选择不合理。若是教师提前没有全面考虑到教学内容、进度、难度和要求,学生需求及求知心理等因素,则可能会导致案例选择不合理。进而使案例教学的内容和环节设计、构思等方面出现问题,直接影响案例教学的实行成效。(2)堂前准备不充分。若是教师堂前没有详细讲解课程理论知识,则不利于学生理解案例。若是教师堂前没有熟知案例,在出现探讨障碍时,可能不会较好的引导案例讨论,调节死气沉沉的课堂氛围。若是学生堂前没有按照教师要求仔细阅读、思考案例,可能会导致课堂探讨环节不顺畅,浪费课程时间,发言较少。(3)课堂时间安排不合理。课堂时间较短,若是教师时间安排不够合理,易导致师生互动较少,讨论效率低。若是教师讲解过多,学生思考时间较短,思路易受限制,不易进行深入思考。若是教师讲解过少,学生思考时间较长,易疲惫懒散,不易形成有序的互动,有时彼此推脱,较依赖教师最后的解答。(4)教师易于照本宣科,探讨引导不合理,现场氛围沉闷。若是讨论受阻后,教师主动分析案例,自行按课本知识点笼统讲解,而非引导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行分析问题所在,畅所欲言各自观点,积极发问各自疑惑,则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参与力度,使案例教学失去意义。

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留出适当的思维空间和时间,引导其开发性思维,拓宽其思路,恰到好处的指引案例讨论,进行启发式教学,运用多元化的问答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等较难把握。

3《管理学》课程采用互动式案例教学的注意事项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真正的实现互动式案例教学,必须保证教学的有序性和结构性。互动式案例教学不是简单的问答,而是师生相互探讨,关注实际问题,寻找相对较好的解决思路和方法,是一种教学方式的革新,也是一种教学理念的创新,因此对师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要顺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改变教学观念,提高自身水平,增加知识储备,更新知识层次,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提高并超越自己,为学生提供较好的教学环境和适当的学习方式。从案例选择、堂前准备到案例探讨及后续引导等方面都需精心准备。学生应养成自觉学习的好习惯,坚持堂前预习、堂中学习和堂后复习,积极的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并经常思考,善于请教。

3.1案例选择

案例选择是否合适是案例教学成败的基础,而在《管理学》课程中采用互动式案例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管理学的相关知识。因此,课程教学的内容是决定案例选择的关键因素,学生兴趣点是影响案例教学成效的重要因素,而兴趣是激发他们主动积极地学习探讨的动力。首先教师需要考虑到课程知识点和案例的关联性,分析教学目标和内容,要有选择性的筛选案例,使其既要与教学内容相关,与教学目标相符,典型贴切,又要避免抽象、难理解的案例内容。其次教师需要堂上堂下搜集学生的求知兴趣点,既要知道学生需要学习掌握的内容,又要了解学生渴望了解学习的知识和期望的教学形式。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应注意整理归纳教学知识点,综合考虑教学要求、内容、进度、难度、关联性、接受度、学生求知心理和兴趣点,同时注重增加案例内容的丰富性和多层次性,使所选案例既能包含学生需要学习和巩固的知识点,又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挑战心理。

3.2堂前准备

堂前准备是否充分是案例探讨顺畅的保障。因此,教师和学生都应根据自身条件做好堂前准备工作。在选择案例后课堂讨论前,教师应首先应详细讲解课程理论知识,深入分析重点难点,为延伸的案例教学打好基础工作。其次熟悉案例内容,注意认真的构思和设计案例讲解和讨论环节,如何在适当的时候抛出相关问题,考虑到在哪个环节的时候可能会出现探讨障碍,在讨论受阻时如何恰当的引导,如何把握全局,更好的让学生全员参与。注重基本知识点和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合理的安排正常教学内容和案例讨论的时间间隔,不要使学生疲于堂前案例准备。同时鼓励学生堂前预习,带着问题和疑惑参与案例讨论。学生在堂前应按照教师要求认真预习案例,自觉学习,分析相关问题,争取在案例探讨前“吃透”案例,在案例讨论时可以较好的陈述或提问。争取经过案例讨论自身可以充分的掌握相关的知识点,了解如何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3案例探讨

案例探讨是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教师可以采用专人负责式的分组讨论或个人负责式的全员讨论。在案例探讨开始时,教师应注意把握好时间安排,如讲解时间、思考时间、探讨时间和总结时间。在案例探讨进行中,教师首先注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积极参与案例讨论,思考案例存在的问题,相互协作发现新问题,共同努力解决问题。而不是在了解案例时热情高涨,而到思考所存在的问题、发现问题时行为散漫,应付式的答解案例。其次适当的引导学生,调节课堂氛围。在学生遇到思考困难时,适当的指引其思路和方向,以保证案例探讨不偏离主体的顺利进行。然后注意进行启发式探讨,适时的提出启发性的模糊问题,引导他们进行深层次、多角度的思考分析,使他们从多种可能性出发做出多种备选方案,并分析评价各方案,做出合适的决策。鼓励并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同时注重整体效果,力争全员参与,而非个别学生。学生在案例探讨时应发挥主动性,认真观察,积极思考,不断比较分析各种决策的优缺点,最后积极的向老师和同学们阐述自己的观点,提出相关疑惑和大家共同讨论。

3.4题外引导

总结与评价是案例教学的尾声。在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应进行案例总结,并倾听学生的心声和反响。首先请学生自由发言,总结案例教学的收获和感受,以了解他们对案例知识和案例教学的认识和理解。其次教师全面总结、评价案例教学和案例分析过程,充分肯定学生的能动性和创新性,修正并补充对讨论中的不足点,强化案例传达的知识和信息。最后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管理学的相关知识运用到身边的实例中。实行课后互动,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现身边与管理学知识相关的例子,提出合适的案例,用来课堂学习和讨论。同时将案例题型纳入到期末课程考核中,以加强学生对案例的重视,加深其对管理学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参考文献

[1]王晓红.论构建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J].中国成人教育,2006,(3):104.

[2]赵永光.《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经济师,2010,(5):131132.

第6篇

在课程教学中逐步运用的全程互动式教学方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其理解抽象的理论观点,掌握生涩的课程内容,拓展其对管理学相关知识的认识,还有利于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综合素质。熟悉课程内容,选择最具代表性的适当的教学案例是教师在本科生《管理学》教学课程中实行互动式案例教学的基础,是实现案例教学成效的关键。教师要在充分熟知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教学要求和学生需求,选择知识点相符、难度相当的案例。选择的案例既与教学内容相关,与教学进度相符,知识点的难度和接受程度又不宜过大,还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性。这不仅需要教师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量,以更加的熟知并明确教学亮点和学生需知点,还需要教师细心的了解、搜集并挖掘学生的求知点,以便选择的案例符合学生的心理期求。这样才能选择出合适的教学案例,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2《管理学》课程运用互动式案例教学的优劣势

互动式案例教学的特点在于将实例引入课堂,将理论串入实际,实行全员参与的堂前、堂中和堂后的全程互动式学习。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教师恰到好处的引导,师生间相互平等的交流探讨。学生由听众变成课程教学的参与主体,教师由权威讲解变成课程教学的参与者和引导者,二者同为主体,互动讨论。在《管理学》课程的教学中实行互动式案例教学带来了较好的成效,由于课程内容和互动式案例教学方法特点等因素的制约,运用此法有一定的优势,但也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

2.1优势分析

在《管理学》课程教学中运用互动式案例教学革新了传统的教学方式,给课堂环境、师生关系和教学质量等许多方面都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该方法的影响主要包括:(1)转变了师生关系,增加了师生交流沟通的机会,改善了死板的教学环节,有效地调节了课堂氛围。在课程教学中,师生之间由以往的主动讲授和被动接受转变为现在的自由、互动讨论,师生关系变得更加融洽、亲近,更显尊重和信任。(2)引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启发了他们积极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大胆质疑的精神,提高了他们的自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随机应变能力、表达能力、团队意识、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了他们积极主动解决问题的性格和能力。(3)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知识、讲授技巧和驾驭课堂的能力,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还在无形中锻炼并提升了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4)有效地利用了课堂时间,无形的延长了学习的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互动式案例教学要求学生提前了解、思考案例,查阅相关知识点,以便带着问题和兴趣参与案例讨论。这不仅使学生在课堂中更有效的互动探讨案例,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更加强了他们对知识的巩固和理解。从整体上而言,教师和学生通过对互动式案例教学中的典型案例进行深入的剖析和探究,使学生对相关知识和问题的认识由个别到一般,由抽象到具体,由微观到宏观,更好的理解并掌握了相关知识。这有利于改善《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效果,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2.2劣势分析

但在《管理学》课程教学中运用互动式案例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互动式案例教学的实施效果,使该方法流于形式,成效甚微。该方法对师生的要求较高,其容易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1)案例选择不合理。若是教师提前没有全面考虑到教学内容、进度、难度和要求,学生需求及求知心理等因素,则可能会导致案例选择不合理。进而使案例教学的内容和环节设计、构思等方面出现问题,直接影响案例教学的实行成效。(2)堂前准备不充分。若是教师堂前没有详细讲解课程理论知识,则不利于学生理解案例。若是教师堂前没有熟知案例,在出现探讨障碍时,可能不会较好的引导案例讨论,调节死气沉沉的课堂氛围。若是学生堂前没有按照教师要求仔细阅读、思考案例,可能会导致课堂探讨环节不顺畅,浪费课程时间,发言较少。(3)课堂时间安排不合理。课堂时间较短,若是教师时间安排不够合理,易导致师生互动较少,讨论效率低。若是教师讲解过多,学生思考时间较短,思路易受限制,不易进行深入思考。若是教师讲解过少,学生思考时间较长,易疲惫懒散,不易形成有序的互动,有时彼此推脱,较依赖教师最后的解答。(4)教师易于照本宣科,探讨引导不合理,现场氛围沉闷。若是讨论受阻后,教师主动分析案例,自行按课本知识点笼统讲解,而非引导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行分析问题所在,畅所欲言各自观点,积极发问各自疑惑,则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参与力度,使案例教学失去意义。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留出适当的思维空间和时间,引导其开发性思维,拓宽其思路,恰到好处的指引案例讨论,进行启发式教学,运用多元化的问答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等较难把握。

3《管理学》课程采用互动式案例教学的注意事项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真正的实现互动式案例教学,必须保证教学的有序性和结构性。互动式案例教学不是简单的问答,而是师生相互探讨,关注实际问题,寻找相对较好的解决思路和方法,是一种教学方式的革新,也是一种教学理念的创新,因此对师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顺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改变教学观念,提高自身水平,增加知识储备,更新知识层次,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提高并超越自己,为学生提供较好的教学环境和适当的学习方式。从案例选择、堂前准备到案例探讨及后续引导等方面都需精心准备。学生应养成自觉学习的好习惯,坚持堂前预习、堂中学习和堂后复习,积极的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并经常思考,善于请教。

3.1案例选择

案例选择是否合适是案例教学成败的基础,而在《管理学》课程中采用互动式案例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管理学的相关知识。因此,课程教学的内容是决定案例选择的关键因素,学生兴趣点是影响案例教学成效的重要因素,而兴趣是激发他们主动积极地学习探讨的动力。首先教师需要考虑到课程知识点和案例的关联性,分析教学目标和内容,要有选择性的筛选案例,使其既要与教学内容相关,与教学目标相符,典型贴切,又要避免抽象、难理解的案例内容。其次教师需要堂上堂下搜集学生的求知兴趣点,既要知道学生需要学习掌握的内容,又要了解学生渴望了解学习的知识和期望的教学形式。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应注意整理归纳教学知识点,综合考虑教学要求、内容、进度、难度、关联性、接受度、学生求知心理和兴趣点,同时注重增加案例内容的丰富性和多层次性,使所选案例既能包含学生需要学习和巩固的知识点,又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挑战心理。

3.2堂前准备

堂前准备是否充分是案例探讨顺畅的保障。因此,教师和学生都应根据自身条件做好堂前准备工作。在选择案例后课堂讨论前,教师应首先应详细讲解课程理论知识,深入分析重点难点,为延伸的案例教学打好基础工作。其次熟悉案例内容,注意认真的构思和设计案例讲解和讨论环节,如何在适当的时候抛出相关问题,考虑到在哪个环节的时候可能会出现探讨障碍,在讨论受阻时如何恰当的引导,如何把握全局,更好的让学生全员参与。注重基本知识点和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合理的安排正常教学内容和案例讨论的时间间隔,不要使学生疲于堂前案例准备。同时鼓励学生堂前预习,带着问题和疑惑参与案例讨论。学生在堂前应按照教师要求认真预习案例,自觉学习,分析相关问题,争取在案例探讨前“吃透”案例,在案例讨论时可以较好的陈述或提问。争取经过案例讨论自身可以充分的掌握相关的知识点,了解如何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3案例探讨

案例探讨是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教师可以采用专人负责式的分组讨论或个人负责式的全员讨论。在案例探讨开始时,教师应注意把握好时间安排,如讲解时间、思考时间、探讨时间和总结时间。在案例探讨进行中,教师首先注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积极参与案例讨论,思考案例存在的问题,相互协作发现新问题,共同努力解决问题。而不是在了解案例时热情高涨,而到思考所存在的问题、发现问题时行为散漫,应付式的答解案例。其次适当的引导学生,调节课堂氛围。在学生遇到思考困难时,适当的指引其思路和方向,以保证案例探讨不偏离主体的顺利进行。然后注意进行启发式探讨,适时的提出启发性的模糊问题,引导他们进行深层次、多角度的思考分析,使他们从多种可能性出发做出多种备选方案,并分析评价各方案,做出合适的决策。鼓励并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同时注重整体效果,力争全员参与,而非个别学生。学生在案例探讨时应发挥主动性,认真观察,积极思考,不断比较分析各种决策的优缺点,最后积极的向老师和同学们阐述自己的观点,提出相关疑惑和大家共同讨论。

3.4题外引导

第7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管理学;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2)15-0172-02

一、案例教学法与管理学的关系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1920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最早倡导,采取的是将案例引入商业教学的方式,这些案例都是来自于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或事件,这种方式有助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参与课堂讨论、主动学习。可以说,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采用启发式教学的学习过程。它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以案例为基本素材,通过教师的引导,不断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从而对案例当中的现象及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得出结论,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实践情况的了解和处理能力的的一种教学方法。

管理学是管理学科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它是学习其他经济管理类课程的重要基础,它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独立的现代管理观念和具备相应的管理技能。它既要求学生遵从相关理论和原则,又要求权益应变,是兼具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学科。因此,学生仅学习课本当中的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加强实践环节的训练,锻炼综合能力。而案例教学法正是一种为学生在课堂上创造一个仿真环境,使学生利用所学理论创造性地解决实践中的管理问题的重要教学方法。

二、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教学中的作用

1.案例教学法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案例教学法需要学生自主思考,相互讨论,才能最终解决问题。这需要学生在课余世界阅读更多的书籍、报刊、杂志,开阔视野,学以致用。为此,学生变被动地聆听为主动地查阅,积极地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将有所提升。

2.案例教学法提高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最明显的优势在于使学生的视野更为开阔,思维空间更加宽广。因为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往往是教师作为主导,以教师的想法为基础,教师的思维水平决定了授课过程的空间感,学生往往也存在着依赖心理,很难真正达到思维水平的进步。而案例教学法,给了学生广阔的平台,学生可以借助自己的能力,提出更有创造性的见解,充分提高思维水平。

3.案例教学法将理论结合实际,做到学以致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局限于课本,从理论到理论,学生学得再好也无法很快适应实际工作。而案例教学法在理论与实际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使学生很快能够理解知识、熟悉知识、运用知识,并且可以对学校之外的管理有一定的了解,在进入社会之后,其适应能力也可以大大增强,这与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是密不可分的。

三、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教学中的基本环节

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教学中包括三个基本环节:教学案例的选取与编写、教学案例的课堂分析与讨论、教学案例的总结与归纳。

1.教学案例的选取与编写。这个阶段是整个案例教学过程是否成功的前提和重要基础,因此教师在课前要认真准备,精心选取。如果之前已经建立相关案例库或有很多相关资料,那么应当从中仔细甄选,认真选取和教学内容、教学目的相符的案例。如果目前没有非常适合的案例,那么可以将身边的故事或报刊、杂志、网络上刊登的事件进行整合,编写案例。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具有相当的文字功底,并对管理知识有较好的了解,从而提高案例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2.教学案例的课堂分析与讨论。这个阶段是整个案例教学过程的重点和难点。教师首先应当将案例进行介绍,必要时应配合纸质文本或幻灯片,让学生切实了解所要分析的场景。接下来,学生们可以分组初步讨论,完善自己的观点,之后全面向大家阐明自己的解决方案及原因,借助头脑风暴法使得每个观点都得到全面解释。最后是学生互相点评,共同退出最合理的方案。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做到控制时间,积极引导,合理安排进度。

3、教学案例的总结与归纳。讨论阶段完全结束以后,教师应当就整个过程以及讨论的最终方案进行点评,这个过程既要解决案例中提出的问题,同时还要针对学生的思维过程及讨论水平提出建议,以期在下一次案例教学过程中有阶梯式的进步。

四、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应调动学生课前准备和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学生的参与热情是案例教学法是否有效的重要前提,所以教师应在课前大力宣传,课中积极引导,课后给予肯定。这样一方面保证学生有参与的热情,另一方面学生也会仔细体会,多次回忆,加深印象。

2.教师应控制课堂节奏,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课程中所占的时间比例并不是很多,30%左右即可。每一次的时间也以50分钟以内为最佳。在这有限的时间中,教师要合理分配时间比例,力求不超时,也不冷场。在案例教学过程的第一阶段,也就是教师介绍案例、提出问题及推出规则阶段,一般以5—8分钟为宜。第二阶段,思考及分组讨论阶段的时间也不宜过长,10分钟左右就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思想,完善方案。第三阶段,集中方案阶段,因为是利用头脑风暴法展现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所以至少需要15分钟的时间来完成。第四阶段,评价方案及推选方案的过程,为了让同学参与选择,也需要10—15分钟的时间。最后,教师的总结发言,5分钟可以将结论及评价进行完毕。

3.教师应充分准备及合理点评。案例设置之处,教师应充分运用多媒体将文字、图形、图片、声音等直观展现给学生,创建模拟场景。讨论之中,教师应合理过渡,既不影响学生判断,也不会跑题或耽误时间。讨论结束,教师的点评应客观准确和积极鼓励。一方面要客观评价案例教学的过程及结论,另一方面也要对学生正面鼓励,保护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期今后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文华,周宁,冯保庆.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原理》课程中的应用[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8,(1).

第8篇

在高等职业教育中要强调本土化教学,通过本土化教学来改善高等职业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在高职管理学的课程改革过程中要积极推行本土化教学,通过本土化教学来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将学生培养成为企业和社会需要的职业人,满足企业对本土化管理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

本土化教学;管理学;高职

国家和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目的在于将学生培养成为企业和社会需要的职业人,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走“本土化教学、职业化教学”的人才培养路线。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当地企业对本土化管理人才对需求,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同时提高高职院校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1高职管理学课程本土化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作为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中的一门基础性课程,管理学对于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养成有着直接的影响。管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主要是对管理活动中的一般方法和基本规律进行总结。高职教育,的教育目的也强调要提高人才的应用性,传统的管理学教学方式中暴露出了一些弊端,需要对其进行本土化教学改革,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管理的艺术必须来源于实践,而且能够经受实践的检验。因此管理学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能够对社会经济管理进行直接的指导,更是艺术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学生就业之后要面对复杂多变的管理环境和管理对象,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而传统的高职管理学教学中过分强调学生的应试能力和文化基础知识,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所谓的本土化教学强调要通过真实情境来使学生在无意识、非正式的情况下来获得知识,其理论基础是情境认知理论,强调通过本土化的文化环境和教育环境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在高职管理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选择具有整体性、体验性、审美性、亲和性、直观性、典型性的案例,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境,并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体会[1]。

2高职管理学课程本土化教学的具体对策

2.1搭建高职管理学课程本土化教学的教学体系高职管理学课程本土化教学的教学体系包括课程体系和实践体系两个方面。

2.1.1推进课程体系的板块化在搭建高职管理学课程本土化课程体系是应该以“素质为本、岗位为重、职业为先”为基本原则。板块化的课程体系包括将学校培养和企业锻炼结合起来,打破传统的以学校培养为主的课程模式;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打破原有的以理论教学为主的课程模式;在课程评价体系方面,要将综合性考核评价作为评价主体,打破原有的以终结性考试为评价为主的评价体系[2]。在板块化的课程体系中,学生从入学开始就可以了解未来的职业环境,从而使学生与管理专业接触的时间得到延长。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

2.1.2建立全过程的实践教学体系在高职课程体系中,实践教学是一个重中之重。本土化的管理课程教学应该以全面性、应用性、实践性为特征,打造全过程的实践教学体系。学生第一学年主要在校内进行课程内实训练习,每学期1-2周。第二学期末至第三学期初(包括暑假),学生要经历约3个月的生产实习,主要内容是在企业中对管理程序的整体过程和各个环节进行熟悉,在生产一线中学习相应的管理技术和知识。学生在校的最后一个学期为毕业实习,学校可以推荐和安排管理专业学生到对口的企业进行上岗实习。同时学生在整个在校阶段还可以实行自由化的自主实习,也就是积极利用寒暑假、周末和课外时间,在教师的带领下参与企业管理。

2.2积极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为了促进高职管理学课程的本土化改革,提高教学改革的效果,应该积极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将完整的教学方法体系建立起来。

2.2.1游戏教学法游戏教学法能够用轻松、愉悦的课堂游戏,将抽象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理论具体化,便于学生掌握。例如要让学生完整地认识抽象的四大职能,教师在对管理职能进行总结时可以使用“举棍子”这一课堂游戏。

2.2.2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是本土化教学模式中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由于管理学这门学科与实际联系的比较紧密,因此经常要使用到案例分析法这种教学方法。也就是教师针对本堂课讲授的管理理念以及学生提出的管理问题,通过案例的方式来进行授课。在选择案例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尽量选择本土化的案例,提高案例中的研究价值,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分组讨论。教师要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指导,但是不要用自己的观点对学生进行影响,应该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思路来分析问题,并通过多视角来对案例中的问题进行观察,帮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来提高自身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3]。

2.2.3体验教学法为了使学生能够将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进行运用,可以使用体验教学法高职院校要积极建设校外基地,与当地的企业开展产学合作,轮流安排学生进入合作企业,开展体验教学,在企业管理者的指导下,学生可以就任相关岗位,并承担一定的管理任务。以教学进度为根据,学校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对管理实际进行了解,了解最新的管理知识,和现实的管理问题,并对其进行思考与分析。教师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存在的管理现象,并积极运用所学的管理知识来对其进行分析。无论是课堂还是课外,教师都应该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活动。例如可以利用课外时间或者寒暑假,对当地知名的企业家进行访问。学生通过与企业家的直接对话能够获得管理方面的启发。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后续讨论并形成文字材料,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形成不同的思路,起到相互启发的作用[4]。

2.2.4加强校企合作高职的本土化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对于当地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为了求得生存与发展,在管理方面各显身手,这也为高职管理学课程的本土化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案例资源。高职院校可以与当地企业开展广泛的校企合作,积极利用这些本土教学资源来开展教学活动。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学校可以组织学生与当地企业和企业家取得联系,使学生能够受到企业家的直接教学指导。管理学教师也要积极搜集和整理当地的典型管理机制和典型案例,以此为基础来对教学进行组织和设计,并在教学中及时补充当地企业在管理活动中出现的新理念、新信息和新动态,从而使高职院校管理学课程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富有效率和活力。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企业也能够直接将自己的人才需求反馈给高职院校,开辟人才选拔的窗口,达到双赢的目的。例如本校与本地一家知名的乳品企业开展长期的校企合作,以该企业作为管理学课程教学的案例,将其引入课堂。在管理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该企业的社会责任、品牌打造、企业文化、融资上市、高速成长和创业历程等方面蕴含的管理知识进行学习和探讨。在2008年的乳品行业危机中,该企业也受到了波及,但是该企业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危机管理,逐步摆脱了困境,这也给高职管理学课程教学提供了生动的危机管理的范本。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深入该企业进行实地调查,加深学生对危机管理的认识,也提高学生应对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语

在高职管理学课程改革中应该积极推行本土化的教学改革,应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来提高高职管理学课程的实用性。在管理学课程中实行本土化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延长学生对管理学专业进行了解和接触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素质、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随着国内和国际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寻求管理的本土化,对本土化管理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高职院校应该顺势利导,通过本土化教学来培养本土化管理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鑫.高职院校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时代教育.2014(11)

[2]尹文秋.高职院校《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08)

[3]饶文军.高校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冶金教育.2010(04)

第9篇

工商管理学科是一门应用型的学科,它主要以多种学科与多个领域的理论、技术和方法为基础,系统地研究工商管理活动中的一般方法和基本规律。实验方法一直是工商管理研究与教学、科学创新与发展以及形成和传播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法和手段。

一、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方法的发展

工商管理学科的实验方法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工商管理实验的起步时期,在这段时间内管理实验和管理研究是同步发展的,管理学科的理论也在这一阶段逐步形成。在这一时期里主要的研究对象是人和工作,通过实际的调研、分析和对比研究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解决管理中的实际问题。第_阶段是工商管理实验的成长期。在这一阶段里全球的经济快速地发展,企业所而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都变的复杂,与此同时管理领域也产生一些新思想和新理论,企业管理开始注重整体的流程和具体的职能。这一阶段管理实验所涉及的而进一步的拓宽,数学建模和计算机模拟开始被使用。第三阶段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加剧,工商管理实验的研究开始注重战略管理和跨国公司的管理方向。计算机的进一步发展使得管理模拟软件也飞速发展,并广泛地应用在工商管理学科之中。

二、工商管理学科实验课程的体系

从企业对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以及工商管理学科的发展状沉来看,工商管理学科实验课程的设置主要遵循以下的几点原则。第一是在教学中要能够使学生掌握现代工商管理的基木理论、方法和专业知识。第_是要能够使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与企业的实际需求融会贯通,形成较强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是要能够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和使用工商管理中各种必要的软件,加强学生对专业性软件的学习。第四是逐步引导学生对工商管理学科理论和实践发展的认识,形成良好的专业理论素养和实践素养。

加强学校和社会的联系与交流,及时地解用人单位的管理模式的发展状沉,合理地调整和设置新的工商管理课程是保证实验教学方而的拓展和提升的很好途径。就目前来看,可以根据工商管理学科的主要课程,建立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教学系统。到目前为}卜,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教学课程主要可以分为十四类,包括现代管理软件的应用、工程项目管理软件的应用、人力资源管理软件的应用、管理沟通的模拟、商务谈判模拟、战略管理的模拟、营销模拟实验教学、营运管理实验教学、人员招聘和面试模拟、管理心理学实验教学、客户关系管理实验教学、公共关系学实验教学、组织行为学实验教学以及市场调研和预测实验教学。中国大学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改革的作用就是要打破阻碍大学改革的顽石,扫除思想上的障碍,为大学提供新的思想平台,促进大学的发展。

三、教学课程体系的探索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工商管理学科实验课程在教学内容上要注重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的应用相结合,并且能够根据企业管理实际的需要不断开设新的课程,及时地更新实验项目。随养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教学也要能够与时俱进,与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相同步。各个院校应该加大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础设施的投入,并开设与管理信息化相关的课程同时还要根据具体的需要开设一些实验课程,实验教学要能够注重传统实验与现代实验的相结合。通过实验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之中。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对工商管理学科实验课程来说,不管是先进的教学理念还是系统化的教学体系,都需要依靠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实现。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是要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的主动性、互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让学生主动投身于学习之中。多年来通过对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教学课程体系的不断摸索和研究,形成一系列先进的教学管理方法和手段。

对工商管理学科实验课程来说要能够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为主体的实验技术。要能够以循序渐进、先基础后提高的递进方式设计实验教学方案,在基础阶段就要能够夯实基础技能、强化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此同时还要适当地参杂一些复杂的设计思想,开启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还可以加入一些难度较大的设计性实验课题,鼓励有兴趣的学生参与研究,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早日融入科学研究。

对工商管理学科实验课程来说还要求学生形成自我训练为主体,以老师为辅助,师生之间互动的实验教学方式。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关键是要看学生的实验技能是否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了。工商管理学科实验课程才用的是多种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这样便于学生从各个方而获取相关的知识,更好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对工商管理学科实验课程来说要能够形成以考核学生综合能力为主体的实验测评方式。工商管理学科实验考核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检测教与学的效果,促进所教的知识的完善,教学方式的改进。工商管理学科实验考核的方法和考核制度可以有各种各样,但是这些方法和制度都是以考核学生综合能力为前提展开的。

(三)加强教材的建设

实验教材对工商管理学科教学课程的探究也是十分重要的,要能够从工商管理学科实验课程中进行探索和总结,编写出一部尽量采用而向_十一世纪重点大学的优秀教材。其中的综合实验和专业实验要能够采用重点大学使用的实验教材,也可以根据实际情沉自己编写。

第10篇

【关键词】普通高校;管理学;双语教学;教学效果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双语教学已经成为推动高校改革与发展的主要途径。开展双语教学,拓宽知识领域,培养双语专业人才,这也为高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搭建了沟通平台。阜阳师范学院发展的一个重要理念是“国际化”,作为皖西北地区唯一的一所高校,肩负着为本地区经济建设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的责任,双语教学可以有效地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专业性人才,提高与国际合作的质量,全面提升国际交流与合作水平,为高校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保障。

朗曼出版社出版的《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对于“双语教学(bilingual teaching)”的定义是:“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学科的教学”。一般来说在中国“双语教学”是指高校的部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同时采用两种语言(汉语和英语)进行授课的一种教学方式。国际上双语教学的模式主要有浸入型、过渡型和保持型三种形式,浸入型双语教学是指所授课程全部采用外语进行教学,主要以加拿大和美国为代表;过渡型双语教学是学生先使用母语,再逐步转变为只使用第二语言进行教学的方式;我国高校主要采用的是保持型的双语教学模式,即使用英语进行部分学科的教学,主要以汉语来保持师生间的沟通和交流。

阜阳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目前还没有专门开设经济管理类的双语课程,但在大一学年开设了《商务英语》,再加上《大学英语》的学习,可以为后面开设专业双语课程打下良好的英语基础。本文认为应该首先对《管理学原理》这门专业基础课开设双语教学,因为系统的管理理论及管理学的新观点、新研究成果都出现在西方,这些理论与成果并不能完全在我们的教材中得以体现,反而会加入翻译者主观的理解,导致与原意有偏差,这样教师与学生无法体会管理理论经典原著的内涵。如果选用原版英文教材进行双语教学,可以透过西方的思维方式和理念在原著语境中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管理理论及其应用。

在普通高校开设管理学课程的双语教学,应该遵循高校的实际情况,考虑到教师和学生的英语水平,不能把双语教学形式化,而是通过适当模式的实施,让教师和学生有实际收获。双语教学不只是一门语言课,除了英语水平的提高外,更主要的是管理专业理论的掌握和西方管理理念的更新。因此,本文在对阜阳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师和学生实际情况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管理学课程教学经验,提出管理学课程的双语教学模式,为今后开设双语教学提供研究平台。

一、管理学双语教学的课程设置与管理

1.上课方式

考虑到普通本科高校学生的英语水平,和之前没有开设过专业的双语教学,

可以选修课的方式开设管理学课程的双语教学。如果以考试课的形式,很多学生会因为英语水平较差,无法跟上双语教学的进度,会影响双语教学的预期目标。以选修课的方式开设双语教学,可以把选择权交予学生,英语基础较好、对专业英语有热情的学生会主动选择双语教学,进行专业的双语学习。等到时机成熟时,再通过考试或考查课的形式正式开设双语课程。

2.时间安排

学生经过大学两年的基础英语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同时,通过前两年专业基础课程的开设,对经济管理类的专业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因此,管理学的双语课程可以安排在大三学年的第一学期或第二学期,起到比较好的衔接作用。

3.教材选用

按照前文所述,最好选用西方原版的专业英文教材,但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极大的挑战,学习难度加大,会在双语课程上耗费较大的精力。本文建议教师可以选择西方原版教材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讲授,不需要按照某教材设置的章节一一教授。如果条件合适,以西方原版教材为基础,编写适合普通高校学生使用的简明易懂的双语教材。这样既保留原版教材的精髓点,又避免原版教材中过多的生词,能够使学生把关注点放在对管理理论的理解上。

二、管理学双语课程的教学方式

1.采取“过渡型”的教学方式

如果是以选修课的方式进行双语教学,那么学生的英语水平相对来说处于较高层次,可以采取“过渡型”模式,先以汉语和英语相结合的方式,再逐步过渡到全英文授课,这样学生既掌握了管理学相关理论,又提高了专业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

2.丰富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学生可以通过PPT对于生词和难以理解的语句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同时可以穿插播放关于西方原版教材中的语音部分,让学生锻炼听力,也大大提高了他们对于双语学习的兴趣。

“团队式”教学可以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小组人数以4-6人最佳,教师就某个知识点提出问题,请学生以团队的方式讨论解决该问题。每个小组都要派代表阐述各团队的观点,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发言。整个过程建议使用英语完成。在团队式教学中,教师扮演的是“导演”或“教练”的角色,不需要直接讲授问题的答案,引导学生多想多说,在英语的语境中对专业知识进行深刻理解。

除了多媒体教学和团队式教学之外,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都是很不错的教学手段,它们的根本点在于摒弃单向式的灌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尤其是在双语教学中,一旦教学手段单一的时候,学生容易对双语教学失去兴趣,产生厌学情绪。

第11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 非智力因素 管理学 案例教学

《管理学》是一门集科学、实践、艺术于一体的学科。将《管理学》的基本原理、方法科学、合理地运用到具体实践中是《管理学》课程教学的中心目标。因缺乏工作实践,如没有合适的载体和途径,对职校生而言,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只会是抽象、繁杂的。案例教学法注重师生间双向交流、鼓励学员独立思考、引导学员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的特点,有助于学生实际运用能力和独立思考决策能力的培养,有助于《管理学》教学目标的达成。

一、管理学的特性决定了案例教学法是其最适合的教学方法

我国职业教育中的专业基础课程,依旧习惯用理论考核简单地衡量一个学生是否优秀,而事实表明,智力高、成绩好的未必一定能成才,隐藏在事实背后的一条真理是:人的成才除了一定的智力因素和社会条件外,还取决于一些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包括学生的意志力、道德修养、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以及自信、自立、自强的良好心理素质等。在教育过程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智力因素的培养同等重要,教育既要“解惑”更要“授道”,注重的应是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不仅仅是智力水平。因此,作为职校教师,我们所要做的是充分发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学会期待,学会欣赏他们潜在的价值,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一)《管理学》的特性

管理知识与科学知识最大的区别就是他的不确定性和变化性。科学知识的规律性较强,知识可以潜移默化的传授给学生,这种知识可以自然的转化为他们每个人的经验和能力;而管理知识的艺术性、实践性较强,掌握了知识并不等于拥有了能力。例如企业家之所以很难继承,是因为企业家们的成功经验都具有他的独特性,会涉及到比较复杂以及变化较大的人、事、时、地、物,难以言传,很难归纳出一套通行无误的经营管理模式。学习“管理经验”必须经过“再创造”过程,光靠模仿是不行的。所以,管理知识不能只依赖于学校和教师的传经授道去掌握理论,更重要的是取决于个人的领悟能力,去再创造。由此,我们更提倡让学生在学习了科学知识之后,更好的去领悟它,掌握它,而不是生搬硬套。由此,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的教学过程中凸显出它的优势。

(二)案例教学法的特性

案例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要求,组织学生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教给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道理,进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而传统的教学只告诉学员怎么去做,而且其内容在实践中可能不实用,且非常乏味无趣,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学员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但案例教学没人会告诉你应该怎么办,而是要自己去思考、去创造,使得枯燥乏味变得生动活泼,而且案例教学的稍后阶段。每位学员都要就自己和他人的方案发表见解。通过这种经验的交流.一是可取长补短、促进人际交流能力的提高,二也是起到一种激励的效果。一两次技不如人还情有可原,长期落后者,必有奋发向上、超越他人的内动力,从而积极进取、刻苦学习。

在管理学教学过程中,基于这门课程的艺术性,案例教学能起到如下作用:1.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快速阅读、做札记、抓要点、列提纲、查资料、演绎与归纳、计算等);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现与抓住问题、分清轻重主次、原因、拟定针对性的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权衡与抉择、总结与评估等);3.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书面与口头表达、辩论与听取、小组的组织与管理等)等各方面。

(三)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中的作用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讲、学员听,听没听、听懂多少,要到最后的测试时才知道,而且学到的都是死知识。而在案例教学中,学员拿到案例后,先要进行消化,然后查阅各种他认为必要的理论知识.这无形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是主动进行的。捕捉这些理论知识后,他还要经过缜密地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一步应视为能力上的升华。同时他的答案随时由求教师给以引导,这也促使教师加深思考,根据不同学员的不同理解补充新的教学内容。双向的教学形式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优秀案例教师应该具备三个方面的能力:首先,应该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案例,熟练地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其次,应该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当学生感觉无从下手时,能给予恰当的启发;讨论过程中能及时分析学生的问题,加以适度引导;总结案例时,语言精练,点评精彩。第三,应该具有一定的课堂控制能力和细节的把握能力。同时应该注意到,要能够全面关注到每一个学生,以免有些学生不动脑筋。教师这时候应该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管理学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对于书本上的内容都感觉能自学看懂,所以只是在课上照本宣科,他们会失去兴趣,从而失去教学的效果。如果采用案例教学法,让同学们针对这个知识点展开思维讨论,然后老师再总结点评,这个时候很多学生才发现原来自己所理解的只是某些概念表面上的理解,其内涵并未掌握。通过案例分析法,学生的兴趣,求知欲望被大大的调动起来,上课的注意力也集中了。学生之间针对理论知识展开讨论甚至争论,从而进一步掌握该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

二、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中的运用及注意点

(一)熟悉案例,个人分析

此为学生熟悉案例、进入角色、独立思考问题、提出建议阶段。在这个阶段里,首先要明确学生的角色,并要求学生根据角色,阅读熟悉案例提供的每一个情节和相关资料,进行必要的理论准备,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独立的见解。这个环节中教师在其中起主导作用。首先对于案例的选择,应该充分考虑到课程本身的理论体系特征,要将所有的教学案例作一个整体规划,使其与体系化的教学内容大体对应和贴近,并考虑到各个部分的承接和过渡;其次,案例要真实,尽量避免假设和虚构。事实要反映充分,有时间、人物、背景和事件,有起因、情节、过程和结局。当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有针对性地剔除某些无效信息或者隐瞒某些要素,以便更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第三,案例难易程度适中,案例不能过于繁杂,案例事实也不能过于浅露和直白,而应当针对学生的程度选择一些具有一定启发性和疑难性的案例,避免由于案例的事实和意图过于明显导致学生的思维惰性。同时,在学生熟悉案例之前,教师要把该案例所涉及到的知识点首先回顾一下,以免学生拿到案例之后一片茫然,无从下手。

(二)小组讨论,形成共识

在个人充分准备的基础上,组织小组讨论,在讨论中组内成员要各抒己见,充分表达各自的想法和意见,陈述自己的理由和依据,说明自己的决策和方案,并就不同的方案进行分析比较,集思广益,达成共识。这个阶段是集中集体智慧的阶段,必须充分展开,不能走过场。课堂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主要环节,是对学员理解案例、把握原理程度的检验,是锻炼和提高学员分析、解决问题和表达能力的有效手段。由于课堂讨论人员多,时间紧,因此,必须强调发言质量和重点。课堂讨论可采取推荐代表发言和学员自由发言结合的方式,或者采取先分小组讨论,再推荐代表发言的方式。这样,参与发表意见的学员会多一些。在这一环节上,教师的任务是组织与引导。教师要善于创造良好的自由讨论的气氛和环境,并设法调动学员参与积极性,使学员成为讨论的主角。

(三)课堂发言,全班讨论

这个阶段通常由教师主持,也可由学生主持。首先由各小组选出代表在全班发言,别人也可做补充。各组也可展开争论。全班交流是,是全班学生形成共识的过程,需要学生和老师做好充分的准备。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引导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在案例教学中,案例分析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案例讨论可以大胆假设,可以从多个方面寻找答案,这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是教学中的主角,由过去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接受知识与主动探索并行不悖。大部分同学都非常乐意上案例讨论课,在案例课上,学生很主动的去找寻最佳方案,去发掘每个方案的优缺点,进行比较。这样主动积极的行为是很值得鼓励的。教师在讨论中不要直接表露自己的观点,以免学员产生依赖心理。教师要善于驾驭课堂,根据发言情况及时引导,围绕案例进行分析,引导讨论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力争通过课堂讨论,达到一人发言,大家补充,各抒己见,相互启发,共同受益的目的。

(四)总结归纳,内化提升

这个阶段通常由老师对课堂讨论的全过程进行归纳、评估,对各组或全班形成的共识进行概括。总结并不是说出某个案例的标准答案,况且很多案例没有标准答案,而且指出本次案例讨论所运用的理论知识、讨论难点、重点,需要深入思考之处。除点评学员课堂发言的质量,还应指明正确的分析方法、思路,要注意引导学员对案例有全面而深入的认识,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以锻炼和提高学员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应根据学员的表现,在学员成绩登记表中打分,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这样,使学员在学习过程中,既有压力又有动力,也有利于调动学员参与案例教学的积极性。在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在做总结和讲评时,除了归纳学员的观点,还应把重点放在引导学员理解案例所展示的理论和基本原理,指明正确的分析方法、思路。

参考文献

第12篇

管理技术是由若干制度组成的可操作的规范,而管理艺术的出发点是人性,落角点是人心。如果在处理具体管理事件的过程中,舍本求末,则无异于缘木求鱼,适得其反。这里,笔者就相关案例和读者分享,以共同切磋提高。

行文前笔者先简单介绍一下管理学的相关概念。管理学是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管理学是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产生的,它的目的是:研究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通过合理的组织和配置人、财、物等因素,提高生产力的水平。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

管理活动自有人群出现便有之,与此同时管理思想也就逐步产生。事实上,无论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我们均可以找到古代哲人在管理思想方面的精彩论述。而现代管理学的诞生是以泰罗(F .W. Taylor)的名著《科学管理原理》( 1911年)以及法约尔(H.Fayol)的名著《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1916年)为标志。现代意义上的管理学至今不过经历了80多年。80多年来,管理学有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管理学的研究者、管理学的学习者、管理学方面的著作文献等等均呈指数级数上升,显示了作为一门年轻学科勃勃向上的生机和兴旺发达的景象。然而,管理学仍然需要发展,因为人类将进入21世纪,人类文明需要管理学。

管理学的规定性是指管理学这门学科的研究内容。而管理学的规定性又取决于管理学研究对象的规定性,即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哈罗德孔茨( H Koontz,《管理学》):

——“本书目的是阐明经营理论和管理科学的基础知识”。换句话说,孔茨认为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经营理论和管理科学,或者说管理学就是这两部分的组合。 詹姆斯H唐纳利(J. H. Donelly,《管理学基础》):

——“讨论只与某一待定的(虽然也是相当广泛存在的)事例有关的管理过程。我们将就有限的资源(包括其他人的力量)的管理展开我们的讨论”,即管理学说是研究有限资源的管理。 罗纳德科斯(新制度经济学的奠基者,《企业的性质》)

—— “经营意味着预测与通过签订新契约,利用价格机制进行操作。管理则恰恰意味着仅仅对价格变化作出反应,并在其控制之下重新安排生产要素。” 罗纳德科斯教授对经营与管理的界定尽管是从契约、价格应变角度出发,但把握了管理的本质:即经营是与市场打交道,它利用价格机制使自己生产的产品和劳务在市场上获得有利于自己的利益。而管理则是一个组织内部如何用行政命令机制调配组织有限资源而获得最佳配置效率的过程;管理不与市场打交道,尽管它要对市场上价格作一定的反应。 如果按照科斯的定义,那么管理学就应该以这么一个规定性的管理作为研究对象。这样,管理学的研究范围就应该是两大方面:

组织本身包括组织的动力学机制、组织的构造及运行等等;

组织内依靠行政机制运作的各种管理方式方法包括对资源配置的整体性系统方法和针对局部问题的各种职能性方法。

事实上大多数著名的管理学著作和教材,尽管其章节安排、行文方式、观点采纳均有各自的特点,但基本上是围绕着这两个方面展开论述,事实上哈罗德孔茨和西里尔奥唐奈的《管理学》也是如此。 管理学的定义:研究和探讨组织及组织内资源配置的构造、过程、方式、方法的学科,是一门应用性理论学科,是管理学科群中最为基础的学科。 对管理学的这么一种规定原本是美国管理学界的看法,其他一些国家如德国、日本的学者们却不这么认为,他们在把管理局限于企业时,认为管理学还应该包括经营这一内容,于是便有了经营学一说,之后在我国便有经营管理学的称法。

而在笔者看来,任何基础学科最终必须归结到人性假设上来,落角到规范人的思想和行为方面来(参考:沈宗南、张京宏《管理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上海世新进修学院,2006)。从技术层面看,管理学的组织配置也好,组织驱动也好,最终要归结到人心方面,也就是我们说的凝聚力问题。只有万众一心,才能众志成城。只有凝聚人心,才能大展宏图。

一、杀鸡案例

二OO七年十一月,笔者一友X先生所在的上海机械设备制造Z公司人事部经理离职,Z公司急需招聘一人事部经理以保证工作之进行。当月下旬,有女士A来Z公司面试,A女士打出租车找了很久,好不容易找到Z公司的地址,此时情绪已经很烦躁了,终于找到Z公司地址了,于是走进去。走到Z公司门卫,看到门卫内坐着一个老头,两个妇女和一小孩,加上找Z公司打出租车本来很烦躁,就很用力敲门,门卫C出来后,没等问话,A女士就很不耐烦地问:这是不是某某路多少号?门卫C也是四十多岁妇女,就回答说,是,请问你有什么事情?A女士很不友好地说:一个门卫问这么多干什么?然后问完就进去。门卫C不肯,说一定要说是干什么的,并紧跟A后询问。A女士边走边说,去人事部!两人在走的时候,恰好碰到门口一只门卫C养的鸡在那里。两人边走边吵,一直吵到Z公司人事部,A女士到了人事部,仍然骂骂不休,说什么破公司,什么鸟公司,门卫一个老头,一只鸡,一个小孩,垃圾公司!人事部F先生听了后对女士说,公司就这样,你看怎么办。A然后又骂了一遍,然后骂骂咧咧走了。

此后,又有两三个应聘人事经理的人也提到了门卫问题。于是乎,宰相出朝,地动山摇——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Z公司的形象,要搞一搞,改一改。

综合部门负责人X先生考虑到Z公司不久就要搬家,在部门会议上公开场合表扬了门卫C的做法是符合程序的,但在私下已经提醒C注意。然而过了一日,Z公司领导委派助理M小姐和综合部门负责人X先生又说了此事。X先生无奈,只能又和门卫C沟通,直接说明了情况。由于X平时对待下属比较平易近人,所以下属也愿意和其坦诚交流。门卫C对X先生说,自己到Z公司已经六年了,这只鸡养的时间也长了,一直以来都是这样,平安无事,怎么突然间这就影响Z公司形象了呢,但既然问题出现了,那就杀。至于老头,那是C的父亲,C表示说,不久就请自己父亲回家去。

要杀鸡的那天晚上,X先生因为与Z公司的P先生谈工作问题,一直谈到晚上七点才走。当X先生驾车经过门卫的时候,C出来和X先生说话,细心的X先生发现,C晚上喝了白酒,满眼泪痕。显然,叫任何人杀自己养了很久的狗或鸡,都是难过的。爱鸡要杀,父亲要走,对C来说,是相当痛苦的。

二、案例分析

Z公司十多年来的习惯成自然,事实上C现在干已经好多了。在C之前和C一起干的有个W门卫,是Z公司某转折亲戚的亲戚,上班天天喝白酒,谁也耐何不得。到C这里,已经进步很明显了。

再说,人事经理招聘的应聘者们,其不选择Z公司的核心原因只有三点:

1. 工资待遇谈不妥;

2. 职业没有发展前途;

3. 严重伤害身体健康;

作为人事工作,显然不伤害身体健康。那末问题就只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其交谈之后感觉该职业没有发展空间和前途,而另一方面就是双方工资待遇谈不到一起。这种情况下,总要说点什么的。

笔者就不相信,如果待遇能达到或超过他们的要求。比如说应聘的HR经理要求年工资待遇12万元人民币,而Z公司能提供24万人民币的待遇,别说门卫养一只鸡,就是养一群鸭加上五头猪,照样其会来上班的。

当然,如果Z公司继续发展壮大和规范,门卫工作是需要改进的,形象是需要注意的,但那绝对不是导致人事经理招聘不到的核心原因和重要原因。

而杀鸡也是残酷的行为。同时C的积极性和对Z公司的热情度会必然下降,这是人性的基本规律。

三、启发

从上述案例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第一, 对具体问题的分析要切中要害,千万不能乱吃药。人事经理招聘不到,绝对不是门卫起核心作用,说起到辅助作用倒有可能,但核心原因还是待遇和发展空间问题,这才是要关注的。

第二, 对具体问题的处理要顾全大局,公平合理,和谐为主。杀鸡是见血的行为,本来在招聘方面见血就是很不吉利的事情,按旧社会的说法是凶的象征。杀鸡的行为虽然是由C执行,但也是沟通和要求所致,因此,上级在要求的时候,一定要顾全大局,从整体出发,不可以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第三, 对员工的沟通要以人为本。得员工心者得市场,得民心者得天下。类似问题应当从实际出发,结合历史背景和Z公司的实际情况,进行稳妥处理,而且不可听风即雨、小题大做。

四、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