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大学生消费情况

大学生消费情况

时间:2022-03-08 10:20:3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学生消费情况,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大学生消费情况

第1篇

调查目的: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大学生消费支出逐年增加,且增幅越来越大,大学生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特殊消费群体。本次调查主要是了解目前我校大学生消费状况及消费心理,分析学生的消费构成,引导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

调查内容:学生收支情况,学习支出情况,一是消费情况,电子通讯情况,电子通讯消费情况,消费观念。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形式,针对在校大学生可能出现的消费现象设计问卷调查内容,并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

调查结果与分析:

1、 月消费总额有一定的差距。目前在校大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城市占比重较小,大学生总体的月消费额主要集中在400元~500元和500元~800元这一幅度,少于400元或多于1200元的两极分化现象比较少。而备案贫困生的消费额基本是少于400元。贫困生的生活标准与消费能力与普通学生差距较大。

2、 饮食方面开销大。饮食开支在消费总额中占了绝大部分,这是符合健康的消费构成的。调查发现,大学生中还兴起一股外出聚餐和请同学吃饭的热潮,这方面的开支虽然不算大,但也是造成大学生消费高的一个原因,这说明大学生已经逐渐有了社会交际方面的消费。

3、 平常购买学习资料的钱。在校大学生每学期购买学习资料的钱,10元以下的占41.5%,10元~50元占49.5%,50元~100元占6%,100元以上占3%。可见大学生平时买书的并不多,除了一部分考研、考各种资格证的学生外,一般不买教科书以外的书。

4、 通讯网络费用过高。被调查人群中,对手机的拥有率为100%,MP3使用率70%以上,调查发现,大部分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集中在30元~80元,也有 14%的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高达100元以上。电脑的普及率在学校中也是较高大概在30%左右,按照学校网费预算,每月收取网费20元,没有电脑的同学每月的上网费用也差不多20元以上。

5、 当手中有余钱时最愿意选择的消费项目。吃喝,旅游,穿着打扮占比重最大, 30%选择储蓄,5%选择买书,1%选择其他。可见民以食为天,吃喝还是主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大学生们也重视自己的穿着打扮,追求时尚成为部分学生的副业。女生中购买化妆品衣服的比重较大,男生用在交际娱乐方面占比重偏高些。

6、 在校大学生在购买衣物,生活用品方面,品牌意识有所增强,更多的学生愿意购买品牌较好的用品,特别是女生对衣饰化妆品方面。这也表明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整体上有所提高。品牌虽然很重要,但是不能盲目的只相信品牌,我们要结合自身的情况,以自身的需求为主,以质量为主。

7、 日常资金来源和家庭收入。调查发现,大学生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家里提供。其中勤工俭学的人数比普通学生多出十个百分点。而有些学生对于外出兼职比普通学生有更热切的期望,也会付出更多的努力。家庭月收入方面,大学生家庭月收入整体上以1000元~4000元居多,而有些同学的家庭月收入以800元~2000 元居多,有8%还是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

分析结果:调查发现目前大学生消费情况呈现出这样两个主要特征:一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带动了大学生消费水平的提高,表现为数量和结构两方面的变化;二是大学生群体内部的消费情况存在明显差异。

大学生的消费构成跟与社会发展逐渐接轨。从调查中可至,大学生外出聚餐、请朋友吃饭、外出旅游、通讯网络方面的费用较多,俨然大学生圈子也成了一个小社会,大学生更多地意识到了要提早接触社会上的一些新的生活消费方式,进而提早融入社会。而银行卡、信用卡等消费方式逐步得到认可和接受,可见,大学生作为社会上一个活跃的群体,虽然在经济实力上未能跟上社会,但消费意识上却早已和社会发展同步。

理性消费仍为消费主流。大学生的绝大部分支出是用于饮食方面,而娱乐方面的支出不算多。由此可见,大学生还是清楚知道自身的使命还是以学习知识为主,而不会沉迷于玩乐。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消费时都会较为谨慎,尽量精挑细选,不会一味求贵,或者只注重便宜的价格而不注重质量。所以较为理性的消费是大学生消费的主流。

消费呈现向多元化发展。大学生在实现温饱的同时,也在服饰装扮这一方面明显消费。而作为饱读圣贤书的天之骄子们,学习之余也会不忘逛逛学习用品店和书店,为取得各类证书的补课充电也成了大学生的一个消费热点。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取向逐渐向多元化发展。

合理理财和储蓄观念仍十分淡薄。调查中,极少数的大学生会有规划自己的消费组成的意识。他们大多会在不知不觉中地追随了流行于校园中的消费大潮,而缺乏了一定的规划。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大学生都感觉钱不够花,有许多的东西需要购买,只有少数的学生能够有一定的积蓄。

第2篇

关于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报告篇【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纵深发展,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直接地影响其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影响其一生的品德行为。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和提高财商,就成为高校的重要课题。

一、当代大学生消费新概念

1.消费方式已经进入网络电子时代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跃发展,社会消费方式已经从原来单一的现金交易向现金、信用卡、支票等多样化的交易方式转变,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更趋方便快捷。当代大学生是青年人中的佼佼者,有着开放的思想意识,从不落后于时代的发展。那么在消费方式上是怎样的状况呢?在调查中发现,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方式已经进入了网络电子时代。许多大学生

都有校园ic卡、交通ic卡、银行取款卡、上网卡甚至运动健身卡等,刷卡时代使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潇潇洒洒,用某些同学的话来说,就是卡一刷,钱就花。

2.消费多元化倾向

21世纪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丰富多彩的时代,步入这一时代的大学生们不再满足于宿舍、教室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尽管书籍仍是主要的消费对象,但已不是首选的,更不是唯一的消费项目。大学生的消费已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手机、旅游、电脑、影音娱乐是大学生的消费热点。调查中,当问及在经济条件许可情况下,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时,大部分学生选择了旅游,其次是买电脑,反映出大学生具有想走出校园、融入社会与自然、拥有高质量生活的渴望。

3.理性消费是主流

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其经济来源主要是

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3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1000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因此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

无论是在校内还是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他们更会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4.追求时尚和名牌是不老的话题

大学生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敏锐地把握时尚,惟恐落后于潮流,这是共同特点。最突出的消费就是使用手机。当代大学生们的消费中普遍增加了手机的消费项目。有调查表明学生手机拥有率不低于40%。此外,电脑及相关消费也是他们的追求,小至一张几十元的上网卡,大至电脑都是当代大学生的宠物,用计算机系同学的话来形容,他们简直就把电脑当成自己的情人知己。

再次是发型、服装、饰物等大学校园中都不乏追新族。调查资料也印证了这一点,就所占比例来看,是否流行紧随价格、质量之后,成为大学生考虑是否购买的第三大因素。至于名牌产品,当问到如果经济许可,会否购买名牌产品时,80%的学生表示肯定。以上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对追求高品质、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要。

关于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报告篇【二】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国民收入与国民支出的不断增加。大学生作为一特殊的消费群体,在消费上呈现出许多自身所独有的特点,这一状况的出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当然也与大学生自身存在的消费观念密不可分。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消费的真实现状,我们从生活费用的来源、分配及利用状况,购物心态,消费水平和急停收入状况等方面,进行了一次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

使大学生认知自己的行为的对错,提高意识且提出适应的政策。

另外我们也对大学生消费的状况以及心理因素作了相应的调查,并从社会原因分析了大学生消费的外在因素。最后,由于大学生属于心理,生理,社会经验的转型期,正确引导他们的消费观念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本文的调查分析,我们希望能给广大的大学生消费者提供有意义的帮助和指导。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调查对象:****本科生

我们的调查问卷内容主要有王威力提出,有其他三位成员审查修改。在分发调查问卷时我们分工合作,分发近二百张调查问卷。并由分发人员收回。小组讨论研究调查问卷的数据总结和分析。经过近一周的时间将调查问卷整理完毕。由小组讨论调查报告侧重总结的消费问题的哪些方面。最后由袁莉执笔完成调查报告。小组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正文: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不断变化的市场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年纪轻,缺乏经验,充满青春的活力并同时具备了一定的购买能力,因而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阶层的群体的消费心理以及行为。首先大学生有着比较旺盛的消费需求,而反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自主与独立,消费受到家庭准许的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以及消费实力的相对滞后,是这一群体不同于其他群体的问题所在。问了更加清晰的了解这个问题,我进行了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一次调查。

二、问卷情况

这次问卷共发放183份,收回有效问卷166份。以身边同学及朋友为主要调查对象。

三、问卷分析

1、经过问卷调查,有7%的同学一个月的生活费标准在1000元以上,而500-1000元及300500元的人数占了相当的比例,这一结果和我预先的想象相差不多,说明我们学校的学生普遍消费能力在周围学校大学生也占平均水平地位。

2、关于支出的具体内容上我们看到,用于饮食及娱乐两项的结果分别占了前两位,而选择用于通讯的支出与用于交际的花费的人数基本持平,并有具体数字我们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同学把相当多的钱花在了娱乐享受以及与人的联络沟通之上,这说明饮食上的消费比重正在日益的降低当中,相比之下,现在的大学生用于学习方面的钱实在是非常的少,这跟不良的学习风气以及社会的影响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3、送第三题的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的经济来源85%左右仍然是来自家庭父母的供给,当然也有很多的学生选择了走出校园,挑选了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作为兼职,这除了贴补自己的花费外参加更多的社会实践也是促成这点的重要原因之一。还有部分人是利用学校的助学金和奖学金供自己的生活费用。

4、在第四题中我们不难发现当代大学生对于消费的认识还是很浅薄的,有很多是消费冲动型,见什么好自己喜欢什么就买什么。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是经过精打细算只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必需品。我们应该向这些同学学习。

5、在第五题中,关于网络购物的问题则让我们对大学生现今的消费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我们发现,几乎大部分的学生都进行过网络购物的活动,虽然在具体数额上差距还非常大,但这确实清晰的预示了网络购物在未来无法阻挡的发展趋势。

6、在第六至九题关于大学生消费习惯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具有以存钱、记账为代表的良好的消费习惯的学生数量占的比例未达到三分之一的比例,而有下一阶段消费计划的人数也不足二分之一,而对于自己的消费大多数同学则表示没什么感觉,只有小部分人总结为比较节俭。我们不难总结出目前学生们的科学消费意识还很淡泊,对于自己消费的管理还是存在很大的疏漏。

四、问题的总结与解决办法

综合以上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虽然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但有着自己已具备规律的消费结构、习惯以及发展方向,只要我们能够冷静分析,必然能够更加理性的控制自己的消费。

问题总结:

(一)理性消费仍是主流

质量、价格、外观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的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商品的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这使他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 600-800 元之间,家境较好的能达到1000元以上,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日用品及日常社交活动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追求性价比高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由于同龄人、城市时尚气息以及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他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商品的价格一定得配得上它的质量。

(二)消费层次一定程度两极分化

据调查,在大学校园中,月消费相对高的同学的月消费可比月消费相对低的的同学的月消费高出35倍,其原因是,家庭收入越高,对学生的经济供给越多,构成大学生消费的一种特殊的奢侈格局,主要表现在旅游、电脑、手机、社交娱乐等方面的消费上。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这在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有其一定的必然性,我们也应该在大学生的教育中逐步改善这一问题。

(三)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调查过程中显示,一些同学为了拥有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来满足这一不切实际的愿望;有些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虚荣心,同时为了所谓的面子,大学校园里的攀比心理也是异常的严重,别人没有的,自己得有;别人有的,自己的得是最好的。

解决办法:

构建节约型社会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构建节约型的消费模式是解读节约型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用节约型的消费理念引导消费方式的变革,在全社会树立节俭、文明、适度、合理的消费理念,大力倡导节约风尚。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加强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在当前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大环境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正确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大力提倡调查研究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科学方法,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注重在研究他们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从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当然,调查研究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首先培养自己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思维。针对不同问题的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给出不同的解决办法,有针对性的解决大学生消费观念存在的偏差问题

(二)教育学生要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科学的消费意识

引导大学生在考虑个人消费时不忘传统观念,科学规划安排,使自己的消费水平与家庭的收入水平相适应。当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不断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繁荣市场这个角度看,需要鼓励大学生进行积极、合理消费。如果不考虑个人经济状况和支付能力,盲目追求奢侈的消费模式是十分有害的。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客观的分析社会上的消费主义现象,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心态,不依赖父母而进行奢侈消费而应该自强、自立的作一个清醒的消费者。

结尾: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基本掌握了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趋势及现状。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大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如攀比心理、不合理消费、不理性消费,这主要是生源来自全国各地,由于家庭情况的不同和消费习惯的差异造成的。大学生中,培养独立的理财能力、科学的价值观应是当务之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当代大学生一定会形成一种更合理,更现实的消费观。

1、消费的理性化需求

享受与潮流已变成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与消费习惯,需要调整以及改善。所以我提出了消费的理性化需求。题目虽然说起来很大,但做起来却需要我们从细处着手。比如对自己每天的消费情况进行记录,以方便自己查找超支消费的原因。也要同时做好对未来消费的计划与打算,做到心中有数,不能由着兴趣不加节制的扩大自己的消费,从而导致自己的消费脱离了自己的生活档次。这两点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保证自己在个人的生活水平下有个尽量好的享受水平。

2、拒绝奢侈品的消费

目前有的家庭收入很高,对学生的经济供给也较多,构成这部分大学生消费的一种比较奢侈的格局,主要表现在旅游、娱乐以及电子产品等方面的消费上。这点在我们的调查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可见,大学生的消费结构需要调整,当然这种情况的发生也是与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的必然性有一定联系。作为一个学生我们应该为自己、为家庭负责,减少那些只为虚荣心而存在的不良消费。

3、调整消费结构

中国大学生的生活消费从20世纪的70年代至经济高速发展的前几年,有一个方面是一直在传承的,即大学生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以饮食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体。而在最近几年消费结构的失衡,不仅反映了学习风气的恶化,也反映了人心的浮躁与社会对于大学生消费心理的影响。我们必须加以调整来使之适应我们的消费水平。

4、杜绝攀比心理,不过分追求时尚

现实中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相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减少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又例如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都可以反映出学生们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从而导致恶性循环的生成,所以我们必须杜绝自己的攀比心理。而对于不过分追求时尚,我们大学生本来就应该以学习为主,这些次要的东西本就不应该成为每天最让我们操心的事。而在这方面的改进必然有助于大学生好的消费习惯的养成。

第3篇

大学生作为社会消费的一个特殊群体,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据调查,我们可以清醒的看出大学生消费存在着以下特点。

1、 消费观念复杂,感性消费占优势

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大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这也正是大学生消费示范效应的结果。据调查目前在校大学生中有30%拥有手机但对手机的消费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拥有手机的大学生中,一部分有通信的需要,且家庭经济条件允许;另一部分有通信需要,但是家庭经济条件负担不起的情况下趋前消费;还有一部分是既无通信需要又无家庭经济条件负担的奢侈消费。而奢侈消费则是由大学生消费的示范效应,攀比心理导致的。

2、 学生对品牌的忠诚度很高

大学生消费在一定程度上会相信自己的真实体验,如果使用某种品牌产品产生好的体验,就会坚持使用,从而逐步形成固定偏好,最终形成使用习惯,保持对此产品良好的忠诚度。比如洗发水,感性认识上的气味清香,质量好,效果明显,都会促使他们继续使用下去。

3、 消费倾向多样化

21世纪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日益丰富的时代,当代的大学生们已不再满足于宿舍、教室、图书馆三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娱乐、运动、手机、电脑以及新型的IT产品都成了大学生消费的热点。大学生的消费已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大部分学生会去旅游,去歌厅、酒吧消费,或是购买电脑,手机、MP3,反映出大学生具有走出校园、融入社会、拥有高质量生活的渴望。

二、大学生消费的结构和层次分析

大学生的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通过调查发现,在生活费来源方面, 有75%的同学依靠父母,13%的同学依靠贷款,8%的同学获得了奖学金,9%的同学通过打工补贴日常开销,另有1%的同学还需减免学费。由此可见, 同学们主要的经济来源是父母,但来源趋向于多元化。但生活费不包括学杂费和住宿费等,要是这个大头加上去,来自父母的比例将更高,可以这么说,大学生基本上还是以一个纯消费者的身份出现在社会的舞台上。

对于大学生的消费去向问题,调查表明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用于衣食住行,消费金额较大的比如手机、电脑、各类培训并不含在其中。而手机已成为大学生主要消费品,这从下面分析中可以看出。

手机已经成为现代人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高校学生是手机使用普及率最高的人群之一。调查表明,烟台大学有47.2%的大学生拥有手机,年级越高,手机的普及率也越高,如大一刚入校仅有6%的学生拥有手机,而大四学生中拥有手机者已经高达82%,远远高于社会群体手机平均拥有率。约有83%的大四学生明确表示,购买手机主要是为了方便找工作。虽然手机的主要功能是通话,但大学生们使用最多的是短消息功能。在选择手机时,他们认为价格在1000元至1800元之间的手机最受青睐。

因此,大学生消费结构呈现出类似于正立锥形的结构。家庭比较富裕的同学位于锥形的上端,他们拥有电脑、名牌手机等贵重物品;家庭贫寒的同学则处于锥形的下端,他们往往要靠勤工助学或贷款来维持大学正常生活;其他同学则位于锥形的中间,他们衣食无忧,生活水平居中。同时,从以上的分析可以清醒的看出,从锥形的上端到锥形的下端依次降低,这也鲜明的体现了大学生消费的层次性。

三、大学生消费对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大学生消费直接影响着家庭。作为一个纯消费者,平均每年约一万元的费用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可谓是重中之重了。就拿普通家庭三口人来说,满足一个大学生一年的消费将花去家庭收入的大部分,特别对于农村的家庭而言,更甚。虽然由于经济的发展,农村和城市居民的收入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家庭用于大学生消费的比重普遍下降,但下降缓慢且比重之大已经是某些家庭所难以承受的。一个大学生的消费占到城市家庭收入的45%左右,特别是农村,可占到80%~90%。无疑,目前大学生的消费已经给学生及其家庭造成了很大的经济压力,特别一些贫困家庭,在调查中我发现,三高校各有20%的同学需要通过申请助学贷款来完成大学四年的学业,他们连自己的生活都难以保证,更不用说这近万元的费用了。由于山东省经济算中等发达,其居民收入水平比大学生家庭的收入水平还要低一些。所以实际比重可能比这个数目还要偏高一些,影响可谓深远。

大学生的消费特点和消费行为决定了大学生消费的影响不只局限于家庭,市场上的很多消费都与大学生息息相关,大学生消费已直接影响着整个消费市场和国民经济。目前,大学生消费市场已经形成,这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结果,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它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的普及,它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有关大学生消费的几点建议

大学生消费不仅仅关系到自己、学校,而且还是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问题。现从个人、学校、社会三方面对大学生消费提出几点建议。

(一)对于大学生而言,要树立自己合理的消费观念,要理智地对待自己的消费。作为一个纯消费者,大学生经济来源大多靠家庭,所以自己的消费要考虑到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的承受能力,还要有自制能力,不能盲目地陷入感性消费的误区。如今有的学生消费上大手大脚,还有沉迷于盲目消费中,比如最近许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这将大大增加自己的消费负担,更重要的是大学生也会在盲目的消费中迷失自己,以至影响到自己的学业。另外,大学生也要具有消费者的维权意识,进入大学,已经开始慢慢地融入社会,社会中欺骗消费者的各种不法行为屡禁不止,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大学生要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二)学校应加强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事实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 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与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开展,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指导目的。

(三)对于社会而言,要积极开拓大学生消费市场,从产品的种类、价格、服务多方面满足不同经济条件大学生的需求,同时要规范市场秩序,为大学生确立一个公正的市场环境让其消费。无论从哪方面讲,大学生的消费市场已不再是可有可无的了,它已严重影响着高校周围地区经济的发展。

(四)对大学生来说还应加强合理储蓄的观念。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理财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调查时,当问及对理财的认识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储蓄的意识。

第4篇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调查对象:------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的消费市场中,随着经济社会的纵深发展,我们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我们的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更为突出而直接地影响我们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对我们一生的品德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和提高我们的财商,在当前就成为我们当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年龄较轻,群体较特别,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方面,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对大学生的消费有很大影响。特殊群体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点,同时难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费甚至一些消费的问题。为了调查清楚大学生的消费问题,我们决定在身边的同学中进行一次消费的调研。

二、问卷情况

见附录一、

本问卷共发放150份,收回有效问卷146份。发放以我们周围的同学为主。

三、数据统计和分析

1.总消费额

统计结果表明,消费额主要集中在400800,对纯消费群体,我们觉得这个结果略低。我们认为,合适的人数分布峰值应该出现在500800区间,其他区间大概符合正态分布

2.恩格尔系数

由表中数据可看出,饮食方面支出居于250-350的人数最多,吃饭消费占总消费的比例较高,因此,大学生这一群体的恩格尔系数较高,这可能是这一群体的特点。虽然考虑到,数据受限于学校的物价水平,但还是可以反映大学生消费支出的大概情况。

3、通讯开支

随机问卷得到的结果,拥有手机的同学居然占到被调查总人数的100%,可见大学校园手机的普及率之高。月花费高于50元的占到43%,已经接近一半。以我们的感觉,似乎大一的时候电话方面支出较多,而大二除了极个别人外似乎这方面的支出锐减,而我们的数据也基本反映了这个特点,,接近八成的同学每月都很少打电话,或每

4.打工目的方面个电话时间较短。即使考虑到目前的手机普及率,大家这方面的消费还是比较的合理。

最高的选项是增长社会经验,可以看出,大部分人做家教的目的不在于经济方面,而只是为增加社会阅历,由这点也可以看出大家普遍的经济状况较好,有足够的资金应付日常支出。

5.生活资金来源及家庭收入

九成以上的被调查者资金主要是由父母或家庭提供这个数据还是说明了一些问题,这种情况是大学生的普遍情况。很多社会因素我们无法改变,但是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很多人居然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即使做家教,也不是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或是尽早经济独立,大家经济独立意识之差可见一斑。

6.自我评价

结果显示,71%的被调查者认为花销较大,与自己的预期不符。可是,大家又一直保持着这种花费势头,这也算是大学生消费心理脆弱的一定表现。

四.思考

综合以上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目前正受到社会的影响,具有多种经济状况和消费能力的个体,区分程度相对稳定。但是大学生作为一个群体在消费方面是有一些共性的特点。

A、当代大学生消费新概念

1.理性消费是主流

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这使我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3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2000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我们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开始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们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我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我们非常关注的内容。

2.追求时尚和名牌是不老的话题

即使在取消高考年龄限制之后,20岁左右的青年仍是大学校园的绝对多数,我们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敏锐地把握时尚,惟恐落后于潮流,这是我们的共同特点。最突出的消费就是使用手机。当代大学生们的消费中普遍增加了手机的消费项目。本次调查中发现学生手机拥有率已达到每班不低于60%。此外,电脑及相关消费也是我们的追求,小至一张几十元的上网卡,大至电脑都是当代大学生的宠物,用计算机系同学的话来形容,我们简直就把电脑当成自己的情人知己。再次是发型、服装、饰物、生活用品,大学校园中都不乏追新族。调查资料也印证了这一点,就所占比例来看,是否流行紧随价格、质量之后,成为大学生考虑是否购买的第三大因素。至于名牌产品,当问到如果经济许可,会否购买名牌产品时,80%的学生表示肯定。以上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对追求高品质、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要。

B、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的问题

1.储蓄观念淡薄,财商需培养和加强

财商一词的提出者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财商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调查中,当问及对财商概念的认识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储蓄的意识。可见,当前大学生的财商需要培养和加强。

2.消费差距拉大,出现两极分化

在关于月平均消费一栏的调查中,有15.2%的同学在400元以下有点痛苦的生活线上坚持学业;有28.3%的同学在400-550元之间勉强过得去,有34.4%的同学在550-900元之间稍为有点爽,有14.6%的同学在900-1400元之间比较自由有7.5%的同学月消费1400元以上可以说是跟着感觉走无忧无虑。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这在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3.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更为突出

大学生的生活消费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至少有一个方面是共同的,即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以生活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在生活费用中,饮食费用又是重中之重,按照青岛地区的物价水平,以学生在校每天消费十元左右用于基本饮食需要来估计,学生每月净饮食费需300元左右。

我们惊奇地发现,在被调查的197名女生中,83.7%饮食费用在300元以下,有的为了保持苗条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欲,有的为了节约支出不顾营养需要净选择廉价的饭菜;而192名男生中也只有66.4%达到标准。当问及他们是否研究过自己的营养结构问题时,比如对一杯奶养起一个民族说法的认同时,90%的同学表示认可,但不怎么在意。当我们把饮食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在调查中指出的时候,他们当中,尤其是女同学很多都承认自己对健康饮食知识了解不够。

4.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调查中,一些同学指出,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5.恋爱支出过度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一部分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300元左右,最少的也有50元左右,最高的达到1000元(比如送名贵礼物给对方)。他们大多承认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这是让人感到忧虑的方面。有趣的是,传统意义上谈恋爱的费用支出一般由男方承担的局面已经完全被打破,而出现三种情况,即男方全部承担、男女方共同承担和女方主动全部承担,女生的恋爱支出甚至有超过男方的情况。传统与现代生活方式在当代大学生中被充分演绎。

C、当前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偏颇的原因分析

当前大学生在消费上出现无计划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费、恋爱支出过度等问题,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不无关系。今天的大学生生活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某些大学生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在校风建设上注重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D、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建议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激烈的社会转型过程中,虽然社会经济与以往比较已经取得卓越的成就,但是放眼世界,我们离工业化发达国家的距离还很遥远。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引导大学生继续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反对奢侈浪费、盲目攀比、过高消费等不良消费风气,加强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在当前国情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正确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我们认为今后老师应当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注重研究我们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从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我们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形成正确的消费观。

第5篇

关键词:信用卡 使用情况 消费倾向

一、引言

自2004年9月20日金诚信用和广东发展银行联名发行首张大学生信用卡起,国内不少银行也随之纷纷发行了大学生信用卡。一时间很多大学生都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信用卡。当然内蒙古地区的大学生也不例外。

然而在2009年7月16日银监会《关于进一步规范信用卡业务的通知》后,全国范围内信用卡业务的发展发生了重大转变。内蒙古地区多家银行也对大学生申请信用卡增设了门槛。加之内蒙古地处我国西北地区,而且又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因此内蒙古地区大学生使用信用卡的情形与我国其他地方相比,会有较大的不同。从而,就内蒙古地区大学生信用卡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其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高校众多,此次调查我们将重点放在了内蒙古大学、内蒙古财经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和内蒙古医科大学六所高校,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问卷470份,在统计过程中,我们去除掉无效问卷,最终有400份问卷可以进行数据录入。在数据统计过程中,小组成员对突出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为使结果更加可靠,小组成员对部分被调查者进行了回访,在进一步的交流中,对数据结果有了更加直观和正确的理解,最终对数据进行了解释。

在问卷设计初期,小组成员首先深入到六大高校,进行了小范围的走访调查。以期在问题设计上尽量减少遗漏的方面。由于我们的问卷不单纯着眼于信用卡使用情况,还要关注于内蒙古地区大学生消费倾向,也希望能从中找出大学生消费倾向与信用卡使用情况有没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因此在问卷设计上,我们分为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总体调查,对其个体基本状况以及生活费用支出情况、消费心理等做了提问,同时,我们小组在此部分还加入了大学生对信用卡的了解程度的调查。在二、三部分,我小组分别对有无信用卡的同学进行了提问:有信用卡,怎么使用、如何消费,以及没有信用卡的原因,如何安排消费等做了细致提问。在完整地设计了调查问卷后,我们小组就在六大高校进行了发放,最终对数据进行了统计。

二、数据统计的描述性分析

在此次调查问卷中,有效问卷共有400份。其中,男生人数为264人,而女生为136人(由于我们所调查学校的专业特点所致,例如工大、农大等男生人数较多,因此数据中男女比例失衡)。在这四百人中,拥有信用卡的人数为70人,仅占总人数的17.5%,没有信用卡的人数为330人,占总人数的82.5%,由此可见信用卡在大学生中使用率还是很低的,导致这种状况的因素有很多,如内蒙地区相对落后、中国传统消费观念的影响、学生生活费用的来源有限等等。并且根据数据显示,在264个男生中,拥有信用卡的人数为48人,占所有男生总数的18.2%;在136个女生中,拥有信用卡的人数为22人,所占比例为16.2%。可见,男生比例与女生比例几乎相等,虽然调查中男女比例失衡,但对于信用卡的拥有状况,性别并非影响因素。

同时,我们对学生的生活费用的多少及支出状况做了详细地研究(如表一)。就学生每个月的生活费用而言,生活费300元以下的为16人,占总人数的4%;301-500元为24人,占总人数的6%;501-800元为72人,占总人数的18%;801-1000元为124人,占总人数的31%;1001-1500元为156人,占总人数的39%;1501-2000元为8人,占总人数的2%。学生的生活费用大都来自于父母给予,少部分同学有奖学金或助学金,也有很少一部分同学通过勤工俭学或做兼职的方式来获得部分生活费用,因此,绝大部分的高校学生其消费水平有限。其中,生活费基本够用无需超支的人占69.5%, 而30.5%的人不满足于目前的生活费用,都会或多或少的超支。大家在平时的生活中,只有46%的人会在必要的时候进行消费,其余54%的人都会在消费时抱有喜欢或合适的心态,由此可见大多数人的消费中都包含不理性的因素。其实,大学生平时的消费项目很有限且固定,其中包括日常饮食、买书、聚会、购买时尚用品、购买服装、旅游等,是否拥有信用卡,改变的并非是消费项目,而是消费构成,即购买时尚用品、服装等在整体中所占的比例上升。

表一:内蒙古地区大学生每月花销情况

每月花销(元) 人数(个) 比例

300元以下 16 4%

301---500 24 6%

501---800 72 18%

800---1000 124 31%

1001---1500 156 39%

1501---2000 8 2%

无论是就信用卡的使用状况还是学生的消费情况而言,信用卡在内蒙古大学生群体中还是有很大的市场的。而从学生对信用卡功能的了解程度来看,非常了解的同学只占到总人数的7.5%,比较了解的同学占34.5%,其余将近58%的同学都不怎么了解信用卡,所以要想扩大学生信用卡市场,各商业银行对于学生关于信用卡知识的普及是很有必要的。同时,我们也可以从统计数据中看出,学生对于信用卡的使用的态度褒贬不一。其中,持支持太度的人数占33.5%,持反对态度的人占66.5%,该人数将近支持人数的两倍,可见大多数的学生对于提前消费这个概念还是不怎么买账,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学生与国外的学生在消费构成上会有差异,但也不排除内蒙古地区落后的原因,即信用卡使用的环境不成熟并有很大的改善空间。就学生拥有信用卡对于消费倾向的影响而言,有27.5%的人认为消费会更多,25.5%的人认为没有影响,其余47%的人持中立态度。

三、结论及建议

笔者对数据进行分析后不难看出,在内蒙古地区的大学生中,绝大部分的同学对信用卡不怎么了解。尽管已经有比例不小的同学拥有信用卡,但是死卡、坏卡现象严重,使用频率并不高。加上现行银行对大学生信用卡办理增设门槛,因此,大学生信用卡在我区普及率很低但潜力巨大。因此,各大商业银行在我区发行大学生信用卡,不能走两个极端,一个是只关注数量,毫无门槛,另一个是保守发放,门槛太高。针对我们初期调查结果,我们对商业银行和大学生有如下建议:一、大学生信用卡市场潜力巨大,因此商业银行要针对已有问题,发行独特且适合大学生消费和偿还能力的金融产品。二、大学生本身在消费过程中,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摒弃错误的超前消费心态,信用卡不是不可拥有,但须运用恰当,总之,我们在消费时,要有科学和理性的行为。

参考文献:

[1] 李秀明、牛瑾瑜,2009年北京高校大学生信用卡使用状况调查报告 [J],中国市场,2010

[2] 朱柏蓉,大学生信用卡市场存在问题研究 [J],金融视线,2012

第6篇

关键词:消费行为;消费结构;消费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这一群体也逐渐成为了当代社会重要的一部分,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股中坚力量,因此,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也会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风气的形成。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与消费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的是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然而当代大学生尚未踏入社会,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不十分成熟正确。为了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为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提供科学的消费建议,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本文以湖南工业大学的在校大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对当代大学生消费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当代大学生消费情况分析

(一)当代大学生生活费用支配

第一,大部分在校大学生的生活费用水平都处于中等水平。绝大多数的大学生每月生活费用水平都是在500元以上,生活费用在500元到2000元之间的同学有79.53%,基本能满足在校的基本生活需求。第二,来自农村和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用水平都会有差异。总体来说来自城市的大学生的每月生活费用高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每月生活费用,而越是来自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的大学生的每月生活费用水平又高于来自小城市大学生的每月生活费用水平。第三,来自经济发达城市的大学生的每月的生活费用水平要平均高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越是来自经济发达城市的大学生,其月平均生活费用水平越高。这种现象与经济发达地区每个家庭的收入水平差距有一定关系,而来自农村与小城市大学生的每月生活费用水平分布则主要集中在一个区间。

(二)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情况

第一,食物方面的支出所占比重是最高的。生活费在500元-1000元之间的大学生其食物方面支出比例95.12%为最高,而生活费在3000元以上的食物支出比例仅有65%为最低。这也体现了恩格尔系数的规律,总收入水平越高。食物支出的高比例有在校大学生叫外卖的现象比较普遍和请客吃饭的人际交往需要的两个因素影响。在校大学生校内校外的食物消费选择多样化,除三餐之外的零食水果副食品支出也占了半壁江山。①

第二,人情消费和通讯费用的不合理。在校大学生人情消费超重。在人情消费频率中有60.04%的大学生偶尔参加聚会,次数达到每月2-3次,44.41%的大学生每次消费50―100元,人情消费也就占到了所有生活费的20%―30%,占到了生活费很大的一部分。在该方面,大学生存在过度消费的现象。对电子通讯产品过度依赖。在整个消费结构中,49.26%的大学生每月花费50―100元用于电子通讯产品。随着电子科技的不断发展,在人们越来越离不开电子产品的同时,由电子产品衍生出来的附加费也越来越多,当电子通讯产品成为必需品,且花费越来越多时,可能会占据大学生更多原本应该用于学习的时间,造成时间的浪费,也增加了大学生生活的负担。

第三,无计划消费导致生活费无结余甚至超支。大多数大学生在生活费方面能够达到每月略有盈余,其比重占到44.91%。但也有小部分的大学生认为目前的生活费水平不能满足自己的基本需求,月生活费在3000元以上的大学生有45%的同学认为生活费不够花很拮据,而月生活费在500元以下的大学生认为目前生活费拮据的仅有16.67%。生活费每月在2000元以上的大学生,虽然有一

部分存在不计划,随意消费的现象但是能够做到剩余很多。但在不计划随意消

费的大学生中,有21.71%的人感觉自己的生活费不够花,感觉很拮据。对生活费的不合理规划,使得部分大学生在日常消费中无法满足自己的需求,没有余额的消费习惯也难以使大学生应付生活中个别时刻对资金的需求。因此,合理规划生活费,养成适当储蓄的消费模式对大学生来说也十分重要。

二、低消费水平同学的消费问题及引导措施

(一)低消费水平同学的消费问题

第一,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可知,部分贫困生生活费水平极低,基本全部花费在饮食方面,在其他消费方面基本无消费,消费形式呈现单一状态。第二,部分低等消费水平的学生也存在一些不合理的消费观念,依然存在追求高消费、炫耀消费、享乐主义和超前消费等不合理消费的行为。②第三,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已经初步显露出后现代性消费的特征,少部分大学生明显显示出后现代性消费特征,并且这种消费趋势还在不断蔓延。③

(二)针对低消费水平同学消费问题提出的引导措施

1.针对贫困学生,学校可以有计划的为他们提供勤工助学的岗位,完善学费绿色通道、助学贷款机制,设立奖助学金,甚至为特困学生减免学费。学校完善贫困生补助机制的同时也可以主动联系学校贫困生,让更多的贫困生参与到学校的补助活动中来。例如我校院学工办的相关执勤及资料整理、校档案管理办公室的档案整理及清洁工作、领导办公楼的清洁工作,都是招聘我校贫困生作为兼职人员完成的,这不仅给了贫困生接触领导及老师的机会,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贫困生的生活费问题。

2.建构大学生可持续消费模式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具备一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通过教育、宣传、法律、政策等手段内化大学生的适度、和谐的可持续消费观念、科学的理财观以及发展消费的理念。通过开设消费教育课程、丰富校园消费生活、开辟自立消费通道等手段引导大学生习得理性、合理的消费行为。

3.充分发挥大学各社团的作用,开展消费问题讨论会、消费知识竞赛或有奖问答、消费品鉴别和鉴赏、消费投诉等实践活动。积极宣传过度消费的弊端和合理消费的消费理念,增强大学生合理消费的意识和正确的理财观念。⑤

三、高消费水平学生的消费问题及引导措施

(一)高消费水平同学的消费问题

大学生群体虽然由于经济来源的限制,在校阶段的现实消费方式是理性的、有计划性的,但在他们心中所期望的仍然是一种消费主义的消费方式,而一旦时机成熟,这种对高消费的诉求就将导致他们理性消费的颠覆。第一,通讯设施的不断完善加强了人与人的联系,社会交际在解决日常问题与生活时呈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第二,随着经济的发展,拜金、享乐主义思想也不断感染着当代大学生,部分高消费水平的同学忽视家庭因素,花钱无度、在经济上毫无节制,在消费的过程中造成了很大程度上的金钱浪费。通过交叉分析表,我们发现高消费群体存在重生活饮食,轻学习的问题,这与他们学生的身份不符。

(二)针对中等消费水平同学消费问题提出的引导措施

1.学校可以通过每个学院设立大学生理财互助中心。首先,该中心可以定期对大学生的消费情况进行调查,对于有过度消费的同学和生活困难的同学分别进行沟通,建立校园小银行。希望自己克制消费的同学可以将自己认为的合理消费留下后,其余资金交由中心管理,中心将资金存于余额宝等理财工具,从而从实际上帮助想改变自己消费习惯但苦于自制力太差的同学。另一方面,该中心还可以通过提供勤工俭学的方式对于生活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帮助。学院设立大学生理财互助中心的同时,也应设立相应的监督机构,保障同学们的投入资金的安全。

2.学校可设立专门的理财教育课堂,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进行辅导和培训,让他们早日树立正确科学的理财观念。以湖南工业大学为例,学校安排了与理财和消费相关的讲座,旨在提倡勤俭节约,减少浪费的优良传统美德,从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广大师生的好评。

3.对追求时髦和赶潮流的学生,应给予高度重视。一方面,在学校给予重视的情况下,可设立班级消费劝导监督小组,根据具体详细情况,因人而异地去帮助同学。另一方面,学校要引导大学生向有利于学习和提高自己身心健康的方面进行投资。例如鼓励和支持学生会相关部门举办一些有利于开拓学生视眼和常识的百科知识竞赛以及模拟炒股知识大赛等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兴趣爱好,从而分散部分大学生追赶潮流和盲目消费的习惯。

四、针对大学生普遍消费问题的建议

(一)家庭应变“无私奉献”为“适度供给”

由于过分溺爱,有些大学生从小就养成了“唯我独尊”的自私与任性,自理能力低下,过分依赖他人。因此,家长要变“无私奉献”为“适度供给”,针对那些消费习惯不好、自控能力差的学生,家长可缩短发放生活费的期限,每个月定期向孩子打固定的生活费(特殊情况除外)。为了更好的培养孩子的消费理念,家长可以对孩子提出相应的建议和要求。(1)鼓励孩子在不耽误学习的基础上去寻找一些兼职工作,让孩子亲身体验挣钱的不易。(2)帮助孩子培养正确的兴趣爱好,加强体育锻炼,参加各项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减少玩网络游戏的行为。(3)加强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关注,减少对孩子物质的帮助,不断提高孩子自立自强的独立意识等都有助于增强孩子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的生存能力,并且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和理财观念。

(二)强化大学生自身的管理和监控

大学生的理财能力普遍较低。合理的消费习惯要经过较长时间才能形成,大学期间良好的消费习惯能够为将来打下良好的基础,对未来的生活产生好的影响。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大学生消费有以下问题:首先,作为成年人,虽然大学生还没有完全步入社会,但对于生活费完全依赖父母的大学生,应该树通过自己的能力获得生活费的思想。其次,生活费安排方面,许多大学生无法做到心理预期与实际相结合,导致大学生学习费用支出较少,将很大一部分资金用于人际消费和电子产品的支出。这一现象也使得大学生无法将资金合理的用于学习,过多的用于人际消费和电子消费不但分担了大学生学习时间,也给自身生活费的使用带来了许多困扰。

对此,大学生在日常消费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钱要花在刀刃上。作为学生,应该把钱花在必须花的地方,考虑所购物品的性价比和自己的承受能力。第二,学会记账和计划支出。掌握自己的收支情况,对今后的开支做出必要的修改,达到控制的目的。同时,也可以在计划消费的同时与记账相比较,发现自己消费过程中的问题。第三,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积极参加各种兼职。第四,针对部分大学生明知自己存在过度消费行为,却无法克制的行为。可通过学校的组织的财经讲座等培养自己的理财意识。参与讲座后,可以对参与讲座的同学进行后续跟踪,并提出具体的可行性消费建议、把合理消费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三)社会应引导健康文明的消费方式,帮助大学生理性消费。

1.联合社会消费权益保障机构、学校、校内商家建立一个与在校大学生消费权益密切相关的消费保障机构。2.社会媒体牢记自己的社会责任,负担起正确引导消费的责任。3.社会有关部门和高校要联手下大力气治理校园及周边消费环境,为大学生文明、健康的消费营造良好的氛围。

结论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而又普遍的社会群体,当代大学生是将来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他们是民族是希望与未来,树立大学生的合理消费观和培养科学的消费意识的目的是为了形成一个有利于社会与当代大学生发展的消费模式,一个健康的消费模式是正确的消费行为与合理的消费结构必备条件,有利于推动大学生这一消费市场的发展完善,与此同时也影响着社会未来经济的健康发展。我们应该以高校、家长、大学生自身、社会有关部门四位一体的模式来发挥力量与作用,针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地提出建设性意见,引导他们正确处理消费与金钱之间的关系,树立理性的消费生活观和科学的消费方式。

参考文献:

[1]李慧.大学生消费状况与经济状况调查[J].办公室业务,2015(3):20-26.

[2]辛振,杨峰.我国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1(25).

[3]陈莹.当代大学生消费的后现代视角透析[D].福州大学,2006.

第7篇

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报告范文精选

调查目的: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大学生的消费支出逐年增加,且增幅越来越大,大学生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特殊消费群体。本次调查主要是了解目前我校大学生消费状况及消费心理,分析学生的消费构成,引导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

调查内容:学生收支情况,学习支出情况,一是消费情况,电子通讯情况,电子通讯消费情况,消费观念。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形式,针对在校大学生可能出现的消费现象设计问卷调查内容,并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

调查结果与分析:

1、 月消费总额有一定的差距。目前在校大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城市占比重较小,大学生总体的月消费额主要集中在400元~500元和500元~800元这一幅度,少于400元或多于1200元的两极分化现象比较少。而备案贫困生的消费额基本是少于400元。贫困生的生活标准与消费能力与普通学生差距较大。

2、 饮食方面开销大。饮食开支在消费总额中占了绝大部分,这是符合健康的消费构成的。调查发现,大学生中还兴起一股外出聚餐和请同学吃饭的热潮,这方面的开支虽然不算大,但也是造成大学生消费高的一个原因,这说明大学生已经逐渐有了社会交际方面的消费。

3、 平常购买学习资料的钱。在校大学生每学期购买学习资料的钱,10元以下的占41.5%,10元~50元占49.5%,50元~100元占6%,100元以上占3%。可见大学生平时买书的并不多,除了一部分考研、考各种资格证的学生外,一般不买教科书以外的书。

4、 通讯网络费用过高。被调查人群中,对手机的拥有率为100%,MP3使用率70%以上,调查发现,大部分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集中在30元~80元,也有 14%的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高达100元以上。电脑的普及率在学校中也是较高大概在30%左右,按照学校网费预算,每月收取网费20元,没有电脑的同学每月的上网费用也差不多20元以上。

5、 当手中有余钱时最愿意选择的消费项目。吃喝,旅游,穿着打扮占比重最大, 30%选择储蓄,5%选择买书,1%选择其他。可见民以食为天,吃喝还是主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大学生们也重视自己的穿着打扮,追求时尚成为部分学生的副业。女生中购买化妆品衣服的比重较大,男生用在交际娱乐方面占比重偏高些。

6、 在校大学生在购买衣物,生活用品方面,品牌意识有所增强,更多的学生愿意购买品牌较好的用品,特别是女生对衣饰化妆品方面。这也表明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整体上有所提高。品牌虽然很重要,但是不能盲目的只相信品牌,我们要结合自身的情况,以自身的需求为主,以质量为主。

7、 日常资金来源和家庭收入。调查发现,大学生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家里提供。其中勤工俭学的人数比普通学生多出十个百分点。而有些学生对于外出兼职比普通学生有更热切的期望,也会付出更多的努力。家庭月收入方面,大学生家庭月收入整体上以1000元~4000元居多,而有些同学的家庭月收入以800元~2019 元居多,有8%还是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

分析结果:调查发现目前大学生消费情况呈现出这样两个主要特征:一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带动了大学生消费水平的提高,表现为数量和结构两方面的变化;二是大学生群体内部的消费情况存在明显差异。

大学生的消费构成跟与社会发展逐渐接轨。从调查中可至,大学生外出聚餐、请朋友吃饭、外出旅游、通讯网络方面的费用较多,俨然大学生圈子也成了一个小社会,大学生更多地意识到了要提早接触社会上的一些新的生活消费方式,进而提早融入社会。而银行卡、信用卡等消费方式逐步得到认可和接受,可见,大学生作为社会上一个活跃的群体,虽然在经济实力上未能跟上社会,但消费意识上却早已和社会发展同步。

理性消费仍为消费主流。大学生的绝大部分支出是用于饮食方面,而娱乐方面的支出不算多。由此可见,大学生还是清楚知道自身的使命还是以学习知识为主,而不会沉迷于玩乐。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消费时都会较为谨慎,尽量精挑细选,不会一味求贵,或者只注重便宜的价格而不注重质量。所以较为理性的消费是大学生消费的主流。

消费呈现向多元化发展。大学生在实现温饱的同时,也在服饰装扮这一方面明显消费。而作为饱读圣贤书的天之骄子们,学习之余也会不忘逛逛学习用品店和书店,为取得各类证书的补课充电也成了大学生的一个消费热点。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取向逐渐向多元化发展。

合理理财和储蓄观念仍十分淡薄。调查中,极少数的大学生会有规划自己的消费组成的意识。他们大多会在不知不觉中地追随了流行于校园中的消费大潮,而缺乏了一定的规划。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大学生都感觉钱不够花,有许多的东西需要购买,只有少数的学生能够有一定的积蓄。

对策与建议

针对大学生中存在的不合理消费,提出如下建议:.合理规划自身消费构成,增强理财意识。做好开支计划,控制自己的消费,养成节俭的好习惯。注意克服攀比心理,不要盲目追求高消费。正视自身消费现状,养成良好的消费心态,注重精神消费,养成健康习惯。把握消费时机,学会利用很多大商场换季时衣服的低折扣销售。生活费由父母按月给,不至于开学第一月就成为“月光族”。如果自己是控制不住花钱欲的人,出门前最好根据当天需购品的大致价格带定量的钱。理性消费意识需加强,学会合理利用银行卡,相对限制住自己的盲目消费。不要盲目追求所谓的“高品位”,这会引起高消费,不适合学生的实际

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报告范文精选

随着社会经济的纵深发展,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直接地影响其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影响其一生的品德行为。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和提高“财商”,就成为高校的重要课题。

一、当代大学生消费新概念

1.消费方式已经进入网络电子时代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跃发展,社会消费方式已经从原来单一的现金交易向现金、信用卡、支票等多样化的交易方式转变,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更趋方便快捷。当代大学生是青年人中的佼佼者,有着开放的思想意识,从不落后于时代的发展。那么在消费方式上是怎样的状况呢?在调查中发现,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方式已经进入了网络电子时代。许多大学生都有校园IC卡、交通IC卡、银行取款卡、上网卡甚至运动健身卡等,“刷卡”时代使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潇潇洒洒,用某些同学的话来说,就是“卡一刷,钱就花”。

2.消费多元化倾向

21世纪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丰富多彩的时代,步入这一时代的大学生们不再满足于宿舍、教室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尽管书籍仍是主要的消费对象,但已不是首选的,更不是唯一的消费项目。大学生的消费已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手机、旅游、电脑、影音娱乐是大学生的消费热点。调查中,当问及“在经济条件许可情况下,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时,大部分学生选择了“旅游”,其次是“买电脑”,反映出大学生具有想走出校园、融入社会与自然、拥有高质量生活的渴望。

第8篇

关键词: 大学生时尚消费 结构分析 意识分析 引导

随着主流社会对时尚追求的不断加强,时尚消费已经成为大学生消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群特殊的消费群体,大学生有追求时尚的意识,有强烈的消费欲望,但由于自身所存在的不足,还不具备消费的实际能力,消费意识和消费特点比较特殊。

正值青春年少的大学生是否热衷于追求时尚?是否形成了正确健康的时尚消费观?基于对这些问题的探究,笔者开展了调查,希望能从中分析大学生的时尚消费的特点和趋势,指导大学生科学消费,提高大学生的消费道德素养,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本次调查为了能够较为准确地分析出大学生时尚消费的情况,主要从大学生经济状况、大学生时尚消费结构、大学生时尚消费意识三个方面对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在大学一到四年级和研究生中进行抽样调查,各年级分布均匀。抽样方法为完全随机抽样,回收300份,有效问卷288份,其中男女比例为142∶156,接近1∶1,家庭所在地城市为32.3%,城镇35.4%,农村31.9%,分布均衡,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在校大学生的时尚消费状况。

1.当代大学生的经济状况调查结论

针对大学生经济状况的调查,主要是从大学生额外消费情况及经济来源两个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

1.1平均消费水平较高。

随着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学生消费水平不断提升。我们认为大学生消费可分为两部分:基本消费和额外消费。基本消费包括学费、住宿费、书籍费、伙食费;额外消费包括通讯费、交通费、服装费、旅行费、交际费、零食费、IT费用及各种考试费用等。我们调查了学生的每月零花钱,即额外消费。大学生额外消费情况见表1。

表1 大学生额外消费情况调查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除去基本生活费外,大学生零花钱在300元以上的仍然有55.6%,即一半以上的大学生平时每天的零花钱在10元以上。这样的消费水平,相比于我国的人均收入是略显偏高的。

1.2消费经济来源以家庭供给为主,渠道呈现多样化。

大学生是一个独特的消费群体。其独特是因为这个群体既有青年消费群体的一切特征,又是一个经济上未独立消费群体。调查中问及了消费的主要来源(多选)。调查结果见表2。

表2 大学生消费的主要来源调查结果

可以看见,大学生消费来源主要依靠父母提供日常生活费用,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学生,消费水平较高。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大学生经济来源呈现出了多样化,不少学生开始通过勤工俭学、兼职等方式为自己增加经济来源,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家庭负担。

2.当代大学生时尚消费结构调查结论

针对大学生时尚消费结构的调查,主要从大学生时尚消费品的普及化、理性消费情况、品牌消费情况、同学之间影响情况四个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

2.1时尚消费品的普及化。

随着大学生消费水平的提高,各类时尚用品在大学生中得到了很大的普及。我们调查了大学生的手机拥有率,拥有手机的学生有87.2%,没有手机的仅占8%,正在考虑购买的有3.8%。也就是说90%以上的大学生即将使用手机。有个人电脑的大学生为47.9%,准备购买的为3.8%,没有的为41.3%,接近半数的大学生拥有个人电脑。而在另一个问题中,我们调查了其他时尚消费品的拥有率:数码相机14.2%,MP354.5%,MP410%,数码摄像机5.7%,上述均无33.6%。可见,时尚消费品尤其是数码类产品在大学生中非常普及。我们认为这主要受家庭对教育的消费观念影响。现在的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长把孩子视为家庭的重心,对子女的消费要求基本上实行满足供应的政策,“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当其他大学生有一些时尚消费品时,父母总是尽量满足子女的要求。

2.2理性消费是主流。

虽然大学生的消费水平较高,但是在进行这些消费时,大学生还是呈现比较理性的一面。调查中,关于购买数码产品时主要考虑因素:价格31.8%,流行3.3%,被人羡慕0.5%,款式19%,功能44.5%。而类似的,关于服装消费的最注重因素(两项):时尚15.4%,个性23.2%,舒适68.6%,高档4.3%,价格合理41.7%。两类时尚消费上,大学生都将质量和价格放在了首位,说明学生在追求时尚时还是保持了理性的态度。毕竟大学生的经济不独立,可自由支配资金还是有限的,所以会尽可能选择“价廉物美”的商品。

2.3品牌具有较强号召力。

20岁左右的大学生,站在时代的前沿,对于潮流的敏感是必然的,对于各类品牌都非常熟悉。在媒体宣扬的“小资生活”“品质生活”熏陶下,大学生也注重追求品质品牌。对于喜爱的品牌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迷恋。调查中,“您对时尚品牌消费的态度是”:如果条件允许可以买44.5%,不管条件如何都要买5.7%,无所谓39.3%,不清楚9.5%。接近半数的同学表示如果有条件都会购买品牌消费品。

2.4时尚消费过程中同学、朋友间影响力增大。

关于追求时尚影响力方面,各个影响因素影响力调查结果如下:父母7.6%,老师6.6%,同学、朋友32.2%,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17.1%,网络8.1%,现实生活21.3%,其他7.1%。

正如克里斯・安德森在《Thelongtail》里描述的那样,大众媒体如广播、电视、报刊等对大学生的影响力在逐渐削弱,而朋友同学间的影响力在逐渐加强。调查中可以看见,朋友同学的影响力为32.2%,现实生活为21.3%,而大众媒体为19.9%,排在了第三。大学生在经受了多年的广告“轰炸”后,对广告存在了一定的免疫力,反而愿意相信朋友之间的可信时尚信息。而现在大学生中手机、即时交谈工具(如QQ、MSN)、各种交流网站(如校内网、开心网)的出现也使这样的影响力跨越了地域和时间。

3.当代大学生时尚消费意识分析

针对大学生时尚消费意识的调查,主要是从大学生理财能力、勤俭观念认同、自立意识三个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

3.1储蓄观念淡薄,理财能力缺乏。

调查中我们也着重调查了大学生的理财能力。消费记录的调查结果见表3。

表3 大学生消费记录的调查结果

关于攒钱的调查结果见表4。

表4 大学生攒钱情况的调查结果

调查中发现,超过一半的同学从来没有做过消费记录。不做消费记录往往导致花钱没有节制和计划,到月末不知道怎么就把一个月的零花钱花完了:也不会刻意去计划怎样充分利用自己的“自由支配资金”。调查中还发现,正在进行攒钱计划的大学生不到三分之一,大学生储蓄意识淡薄,缺乏理财观念。虽然很多学生给的理由是“就那么点钱,没什么好理的”,但是大学生需要明确,毕业之后直接面临的便是买房等大消费问题。平时的积蓄和买房相比也是杯水车薪,关键是有计划地起动一个“积少成多”的工程。

第9篇

关键词:民办高校大学生;消费观;理性消费

在当前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状态下,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民办高校大学生群体的消费观也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这是一个矛盾的群体。大学生年龄较轻,有着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不同的消费行为;民办高校大学生一方面消费需求较高,另一方面未独立的经济又制约着他们的消费。为了解当前民办高校大学生在消费观、消费与闲暇方式、理财等方面的现状,我们以湖南涉外经济学院为例,成立课题组对民办高校大学生消费观进行了调查。

一、民办高校大学生消费观调查情况分析

1、理性消费是主导

2、两极分化明显,消费方式呈多样化

3、理财意识淡薄

4、金钱、消费观健康合理

5、经济独立意识较弱

二、民办高校大学生消费观的建议

针对以上的调查分析及我院学生的消费情况,对我院大学生的消费观提出以下几条建议,仅供各民办高校在树立正确大学生消费观方面的参考。

1、加强消费观教育

亚里士多德曾指出:一个人如果没有受到很好的教育就会成为浪费的。因此,各民办高校要加强在大学生中进行俭而有度,合理消费的教育,引导大学生在消费时要独立判断,不要盲目攀比高消费,特别是要注意减少随意性消费,真正做到理性消费。教育大学生明确自己的首要任务是学习,明确学习消费是主导,生活消费是保障,娱乐消费是补充。反对享乐主义的消费方式,培养和树立理性消费的观念。加强消费观教育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引导学生理性消费,帮助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

2、树立量力消费的观念

学生个人消费作为一种经济行为,首先它是受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基础制约的,所以古人告诫我们消费要量入为出,量力而行。民办高校大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依靠父母和家庭维持消费,虽然个别学生家庭条件较好,但也应该树立量力消费的观念。要体谅父母挣钱的艰辛,珍惜父母提供的每一分支持和帮助,养成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作风,反对超前消费和高消费,慎行借钱消费。因此,要求民办高校大学生,树立量力消费的观念。

3、加强理财常识的传授

第10篇

[关键词] 城乡大学生消费方式保定

大学校园尤如一个大舞台,交替上演着一幕幕流行热,“求知热”、“经商热”、“恋爱热”、“考研热”等等,形成了一个多彩的画卷,而近十年来,有一种热可以说是长盛不衰,并有愈演愈烈之势,这就是大学生的“消费热”。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消费方式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比如:陆汉文、桂永1999年对上海市55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后认为独生子女大学生比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消费水平,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独生子女具有较高的消费能力与较高的消费欲望。李永华2000年通过对武汉高校大学生的一次调查,认为大学生消费来源主要还是依靠家庭,但大学生消费则主要以远超出其基本需求追求享受与发展的小康为主。张志祥认为当代大学生消费正朝着追求现实,重视自我、要求个人和社会并重、以自我为中心的大道迈进。从总体而言,自本世纪以来,有关大学生的消费的研究更加侧重于宏观的总体上的研究,而对于群体内部的差别群体,如城市子女与农村子女大学生等,缺乏足够和全面的关注。本文利用“保定高校大学生日常消费情况调查结果的分析”,通过对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和消费习惯的实证分析,揭示两种大学生消费群体之间存在的异同,并试图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

一、调查资料和分析方法

1.调查资料。本文采用的数据是2006年4月份我们课题组,在华北电力学院、河北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的抽样调查。每所大学发放问卷1000份,共回收有效问卷2873份,其中城镇大学生631份,占样本总数的21.96%,农村大学生2242份,占样本总数的78.04%,因为本次调查样本较大,因而本次调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分析方法。采用线性支出系统(Extended Linear expenditure System,以下简称ELES)对城乡大学生消费进行比较。该模型是建立在经典消费理论分析基础上,由效用函数导出。模型各部分的经济学概念明确,符合定性分析的习惯。ELES的具体模型为(1)

式中vi为消费者对第i类商品或服务的支出额,分别为第类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和消费者对它的基本需求,为消费者对第i类商品或服务的基本需求支出额,为消费者人均可支配收入,为消费者的收入用于各类商品或服务基本需求支出以后的余额中追加购买第类商品或服务的比例,称为边际消费倾向,为各类商品或服务基本需求支出总额。对于截面数据,模型(1)中的和是常数,令 (2)

代入(1)式,有:(3)

在已知某一时间截面不同收入水平组的消费者的平均可支配收入,以及不同收入水平组的消费者着对各类商品或服务的平均支出额的情况下,便可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出(3)式的参数的值,比较两个群体间的的值,可以得到他们消费水平的差异。

二、结果调查

1.消费水平的比较。“消费水平”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涵盖的内容丰富。考虑到学费、住宿费并非由学生自主决定,往返(学校―家乡)的交通费用与本人的籍贯有关,因此,我们没有把这些费用纳入比较之列,而是根据城乡大学生的平均月消费量(除去学费、住宿费、交通费)以及他们的自我评价得出的结果。调查显示,城市大学生与农村大学生平均月消费分别为456.45元与355.54元,前者比后者高出22.10%,调查同时还表明,有29.4%的城市大学生对自身消费水平的评价很高或较高,而只有22.0%的农村大学生有相同的评价。有7.5%的城市大学生对自身消费水平的评价较低或很低的水平,而农村大学生的比例却远远高于此,达到18.0%。

表1 除学费、住宿费和往返(学校―家庭)交通费外的月消费比较

表2城市子女与农村子女对自身消费水平的评价

2.消费结构的比较

消费结构研究是消费方式研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我们结合保定高校大学生消费的实际情况,重点考察了以下六个方面:食品支出(包括吃饭、买零食等,但不包括请客吃饭等)、穿着支出、学习用品支出(包括购买教材―这类费用学生有自己的选择权,如购买二手书和其它书籍、文具用品,但不包括电脑等大件的学习工具)、娱乐休闲支出(包括旅游、看电影、听音乐会、参加各种演出、运动健身等)、恋爱支出、通讯支出。如(表3)所示,两个群体在饮食、娱乐休闲、娱乐休闲支出、通讯支出、学习用品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其中前四项是城市子女明显高于农村子女,而在学习用品支出上农村子女反而高于城市子女。

表3 运用线性支出系统计算出的食品支出等六个方面的的值

3.消费习惯的比较

消费习惯是消费方式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针对保定高校大学生消费的实际情况,我们主要从计划消费、慎重消费、人情消费等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计划性消费。计划性消费即理性消费,与即时消费、冲动消费、感性消费等概念是相对立的。调查表明,在问及“您是否有计划地花钱?”时,分别有城市大学生和农村大学生表示他们的消费是有计划的或者是比较有计划,另外在回答“你是否将手头的钱存入银行”时,城市子女和非城市子女作肯定回答的分别占61.3%和61.9%,两者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

表4 城市大学生与农村大学生消费的计划性

慎重消费。在消费商品或服务方式时保持慎重、经济的态度,我们把这种消费成为慎重消费。由于服装的质量和价格一般被认为直接同使用价值相联系,因此我们将购买服装作为一项重要指标。调查表明,在购买服装时,希望有同伴作参谋的城市大学生占城市大学生总数的61.2%,农村子女占其总数的65.2%,但是在选购如鞋帽、日用品、化装品考虑的因素排名确存在着显著的不同。城市大学生对价格的考虑没有农村大学生那样的强烈;城市大学生对价格、质量考虑的明显的较多,显示出品质消费的特征。

表5 城乡大学生选购商品时考虑的因素

人情消费。人情消费包括请客吃饭、赠送礼品等,是交际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国人的“挣面子”角度来说,这种消费是“挣面子”必不可少的途径。“面子”在中国是非常重要的。在大学校园这个小社会里,不论城市大学生还是农村大学生都会意识到“面子”的重要性,请客吃饭已经成为大学生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我们对两个不同的群体大学生请客吃饭的经常性进行考察,两个消费的群体在类似请客吃饭人情消费上不存在明显的差异。换言之,农村大学生的相对较低的家庭经济地位并没有减少请客吃饭这类的人情消费。

表6 城乡大学生请客吃饭情况

4.三个现象

手机潮现象:在校园里,手机成为学生的时尚选择,拥有高档手机(指价钱在1600元以上)的占大多数,调查表明,城市大学生和农村大学生的手机拥有量分别为98%和96%,高档手机拥有量分别为80%和60%,比我们预料的要高很多。

偏颇现象:大学生有着不同于其他社会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当前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存在很大偏颇。

消费层次两极分化。据调查目前大学生月消费最高达到1200元以上,最低的只有250元左右。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这在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

消费结构不合理。大学生的生活消费主要以生活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在生活费用中,饮食费用又是重中之重。据估计,学生每月净饮食费需350元左右。然而部分学生饮食费用在200元以下,有的为了保持苗条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欲,有的不顾营养需要一味节约支出。

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换一款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其他必要开支;有些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以满足欲望。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表7 城乡大学生拥有手机情况

三、讨论

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城市大学生和农村大学生的消费在其结构、水平和习惯上存在许多异同。这种消费行为特征,是和大学生特定的社会地位及成长环境密切相关的。我们试图从以下方面加以探讨。

家庭社会地位与大学生消费方式 大学生已经步入成人行列,具有了一定程度的独立性。但是,大学生并非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他们的经济来源归根到底还是依附于家庭,长久以来,我国城市和农村在经济、文化和教育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改革开放以来,这种差异没有明显减少。而这种差异,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消费方式。城市大学生的家庭社会地位普遍高于农村大学生,这就导致前者家庭对其消费对其消费的支持力强于后者,两个大学生群体的家庭社会地位的差异是他们个体消费差异的主要原因。

表8 城乡大学生家庭生活水平的比较

当然,在消费结构的分析当中,我们也发现城乡城乡大学生在学习用品的支出上的显著差异,而且农村城乡大学生的消费要高于城市城乡大学生。之所以出现与他们家庭经济社会地位并不相一致的现象,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如可能与农村城乡大学生学习的成功意愿密切相关,也可能与城乡文化差异有关。比较而言,农村城乡大学生的家庭条件要差一些,这种差距是否成为他们加大学业投入以求得更大回报的主要动因之一,这些解释还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

大学生手机拥有量之高超出我们的预料,这可能确实在生活、学习、联系工作等方面更加方便,也反映出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大学生消费日益向“中产阶级”消费方式看齐,通过对城乡大学生在消费习惯的比较,发现二者并无显著性差异,而是存在许多共同点。由于城乡大学生家庭在社会经济地位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一定程度上带来了二者在消费能力、消费结构和消费习惯上的差异,城乡大学生通过高考进入大学校园,其价值观和消费观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两个大学生群体的消费习惯都不断地朝着更加理性、科学和智慧的方向发展。

四、结论:

第11篇

关键词:大学生;网贷消费;风险

大数据背景下,电子商务大量出现,物流行业不断完善发展,网络购物安全性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网络消费。根据报告显示,中国网民中在校学生的比例高达28%。其中大学生因每月有可以自由支配的生活费,消费有一定的自主性,成为了网络消费的重要群体之一。大学生受到西方超前消费观等因素影响,从倡导节约的消费观逐步发展为提前消费的消费观。2009年起,以招商银行为首的多家商业银行纷纷暂停了大学生信用卡业务,大学生信用消费市场瞬间遭遇冷流。大学生所支配的生活费无法满足所需要的消费,很多民间小额借贷公司及平台趁势介入。作为电商巨头的京东向大学生开展了“京东白条”服务,支付宝也推出了“蚂蚁花呗”信用消费贷款服务。《2015大学生分期消费调查报告》显示,61%的在校大学生倾向于使用网络分期购物。

相对于传统商业银行借贷,网络借贷不需要繁琐的手续资料,操作流程简单快捷,使得其快速发展。但在这同时,大学生缺乏正确的消费观念,自我规划意识浅薄以及对自身的还款能力了解不到位,让他们面临高手续费风险以及无法还款风险。还有一些不良商家与信贷公司联手,向学生推出高利息的业务和商品。甚至有一些网贷平台在利益驱动下,为大学生提供放贷业务,对大学生非理性消费形成诱导。网络借贷实质上是一种金融投资,缺乏可靠的信用凭证,同时在没有严格资产与信用审核的情况下,其中包含的风险不可小觑。

一、问卷设计、数据收集与描述性统计

为研究大学生网贷消费风险的影响因素,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在于大学生网贷消费的数据来源。遗憾的是,现有研究未能提供过多公开可利用的数据。为解决该问题实现本文研究目的。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研究方法。

1.问卷设计

设计一份具有充分效信度的问卷是本文研究成功的关键。通过对已有网贷研究现状的回顾设计了初稿,然后在部分大学生中进行了预调研,最终形成了《大学生网贷消费现状调查问卷》。该问卷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当代大学生对于网贷的了解情况及使用情况设计了23道题目;第二部分是关于大学生对影响网贷消费风险的各因素强弱程度的看法,选取了六个风险因素,按照强弱程度分别赋予1-5分。

2.数据收集与描述性统计

本次问卷调查的对象为江苏省各地区部分大学生。采用网络问卷调查的形式。共发放问卷235份,剔除部分答题不完整的问卷,有效问卷回收共计182分,有效回收率为77%。样本具体描述情况见表1。

根据此次调查问卷统计,本次调查受访者主要集中在大四学生,女性受访者较多于男性受访者。从表中可以看出,使用网络借贷的大学生比例占到受访者的一般。由此看来,网贷已在大学生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得到以下关于大学生网贷消费现状的特点:

(1)大多数学生生活费固定且有限

当代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缺少较强的生活工作能力,有超过80%的学生生活费来源于父母。有少数学生通过校外兼职打工与获得奖助学金来增加自己的生活费。学生的生活费固定而有限。大多数学生可支配的生活费在1500元以下,导致部分同学的生活费在满足日常生活的必要开支后无法满足额外的消费需求。这样的情况下,这部分同学可能会选择贷款消费。

(2)生活消费与电子消费成为大学生网贷消费的主要用途

从图1可以看出,服装鞋包、化妆品等生活消费类的商品在大学生网贷消费用途中占比最大。其次是电子产品。珠宝等高档消费品以及教育学习消费品仅占小部分。生活类消费品是学生生活必不可少的商品,是学生在日常必要支出外花费最大的一个部分。快速更新迭代的数码产品也是大学生追求的商品。大学生对科技新品的兴趣加上或多或少的攀比心理,进一步加快了网络借贷的发展。一些分期购平台与电商合作推出电子设备分期购买活动,推动着大学生消费。

(3)学生自身偿债能力不足,发生逾期还款情况

在使用网贷的学生中,仅有18.07%的同学觉得还款无压力,其余很大一部分同学多多少少会感受到还款的压力。有34.94%的同学发生过逾期还款的情况。大学生拖欠还款现象较为严重。

总体而言,目前使用网络借贷的大学生除了在贷款前缺少慎重的考虑外,还比较缺乏信用意识,他们并没有意识到逾期未还款的严重性。发生欠款后,有些同学对欠款得过且过,还有很大一部分同学由于自身缺乏偿债能力,会选择向父母寻求帮助。这种不理性的贷款行为让逾期情况不能得到本质上的改变。

二、诱导学生过度消费,形成相互攀比的心理

大学生注重享乐,比较容易获得借款会让大学生的消费欲提高,诱导大学生过度消费,还会在同学之间形成相互攀比的不良心理,这对良好校园风气的形成有影响。

通过问卷调查,在诸多的风险问题中,大学生网贷消费中逾期无法偿还欠款的风险是最突出的问题。

从上图可以看出,对于各个风险赋分1-5分,五个风险的评分都在3分以上,可以看出大多数人都认为网贷消费存在较大的风险。其中无法及时还款的风险得分最高,成为了大学生网贷消费风险中最值得重视的风险。基于问卷调查的结果,下面将利用因子分析法分析影响大学生网贷消费逾期风险各因素的强弱程度。

三、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大学生网贷消费风险因素实证研究

从问卷调查的情况可以看出,目前大学生网贷消费面临一系列的风险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学生借款逾期还款问题。选取了贷款金额、消费用途、月贷款频率、个人月生活费、选择网贷的利率高低、个人还款信用意识这六个与逾期问题相关的变量,运用spss软件,进行因子分析。

1.问卷结构效度检验

在对问卷调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前,需要考量本次问卷调查所收集数据的信度与效度如何,以确定是否适合进行因子分析。从KMO与 Barlett检验结果来看,KMO的统计量为0.617,一般认为,KMO值小于0.5时,不适合进行因子分析,KMO值大于或等于0.6时则表明该问卷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因此本研究问卷的效信度是令人满意的。同时Bartlett检验中的sig值为0

2.提取主要因子

本次研究使用SPSS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因子提取的方法为主成分法(Principal Components)。在表3中,前两个因子的累积解释的总方差之和达到62.631%,已经可以较好的解释网贷消费逾期的风险因素。同时按照碎石图上因子的排列来看,前两个个因子的特征值都接近1且差异较大,从第三个开始,特征值差异很小。因此,可以删去剩余四个相关程度较低的指标。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两个因子。作为研究影响网贷风险的主要因子。

3.因子命名

因子命名是对公共因子进行理论解释的过程,一般根据因子旋转前后的成分矩阵图将得分靠前的因子与得分靠后的因子进行区分,探究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赋予相关的因子概念。

表4为因子旋转前和进行了方差最大因子旋转后的成分矩阵图,通过对旋转后的因子进一步分析,给出因子命名结果。从前面三个步骤中确定选取了两个因子,分别为第一因子和第二因子。第一因子在贷款金额、个人月生活费和月贷款频率上有较大载荷,命名为贷款数量因子。第二因子在个人还款信用意识、消费用途以及选择网贷的利率高低上载荷较大,命名为贷款主观因子。

4.大学生网贷消费风险因子回归分析

表5为成份得分系数矩阵即为回归得出的因子得分函数,由系数矩阵将2个公因子表示为6个指标的线性形式。因子得分函数为:

这两个因子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了大学生网贷消费中最突出的逾期无法还款的风险问题,但是单独使用某一公因子并不能对该风险问题的认识做出综合评价,所以,可以按上面表3解释总方差表中的两个公因子对应的方差累积贡献率作为权数计算出综合统计量为:

通过对问卷调查的一系列描述统计分析后,我们看一看出大学生网贷消费中风险问题最为突出的在无法及时偿还欠款上。根据已有研究选取六个影响因子,利用因子分析对大学生网贷消费的逾期风险影响因素进一步分析,从综合统计量方式可以看出,第一因子的系数大于第二因子系数,这说明在众多影响因素中,贷款金额、月贷款频率以及个人月生活费这三个因素是最具影响力的,消费用途、个人还款意识还有选择的网贷种类与之相比还是其次的。可见,贷款金额与贷款频率是最直接影响逾期风险的因素。往往使用次数越多,申请金额越大,所需要偿还的欠款也越高。而个人月生活费直接反应个人的偿债能力,学生的偿债能力越高,能够偿还的欠款就越高,这样可能发生的逾期欠款就会相对减少。根据因子得分函数,大学生如果进行网贷消费,最首要的,就是考虑自身的情况使用网络借贷,这样才能降低网贷消费中的风险。

四、大学生网贷消费风险的管理对策

针对上述大学生面临的风险问题,可以从学生自身、学校及政府政策几个方面进行完善,从而降低大学生网贷消费的风险。

1.学生自我约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通过实证分析可以得出,目前影响大学生网贷消费逾期欠款风险主要在学生贷款金额、贷款频率和个人偿债能力方面。首先要对自身的偿债能力和消费能力有深刻的认识,在能保证还款的基础上进行提前消费,控制自己每次贷款金额以及使用贷款的次数。同时需要学生深刻意识到个人信用的重要性,产生贷款欠款要及时处理,以免生成不良信用记录。学习有关的理财知识,增强风险观念。在进行网贷消费前谨慎选择网贷平台同时对自己所要选择的网贷平台进行详细的了解,防止有些非法借贷平台骗取自己的有效信息。

2.学校加强管制,进行风险意识教育

学校作为大学生学习知识的地方,不仅知识对经济专业的学生进行相关的理财知识教育,同时也应该开设相关的选修课供其他专业学生学习。同时应该加强风险意识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积极、健康的消费观和风险意识,借助一些媒介,实施反p骗教育和学生诚信教育。

3.政府规范市场,完善相应监管制度

政府应该推进自律监管体系,同时可以颁布条例完善监管制度。网络借贷没有完全纳入政府的监管范畴,其独特性使得它的监管模式与传统银行大相径庭。由于其发展还处于起步加速阶段,还未成立较多的相关法令和条例。首先应该倡导平台自律监管,然后政府进一步建立行业性规范和专门的法律法规,加速健全社会征信系统。出台市场准入政策,严格控制高利率高手续费的借贷平台交易。最后,政府也应该像学校一样加强宣传教育,正确引导大学生进行适当合理的提前消费。

五、结束语

网络借贷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满足学生提前消费需求的同时还存在着较多的风险问题。对于探讨大学生网贷消费的风险以及控制对策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大学生利用网贷进行消费并成功偿还欠款可以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实质性的贡献。但进行网贷消费也会出现欠下巨款无法偿还的情况进而产生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进行网络借贷消费应该趋利避害,针对风险实施相应的管理对策,规避风险,正确利用网贷进行消费,最终实现社会社会、网贷平台和学生之间的共赢。

参考文献:

[1]毛能.新生代大学生微消费贷款研究[D].浙江大学,2016.

[2]季振华.大学生P2P网络借贷风险研究及其管理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5.

[3]张瑜.国内P2P网络借贷平台业务模式及相关法律问题分析[J].经济视角(上),2013(12).

[4]王永峰.大学生分期市场成长与问题浅析[J].科技经济月刊,2016,01:132.

[5]吴晓光,曹一.论加强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监管[J].南方金融,2011,(4):32-35.

[6]黄震.P2P网贷行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J].经济导刊,2012(11):61-62.

[7]雷舰.我国P2P网贷行业发展现状、问题及监管对策[J].国际金融,2014(8):71-74.

第12篇

关键词:校园垃圾;“垃圾”富矿;消费行为

一、校园垃圾现状的调查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校园规模的不断扩大,大量的生活垃圾出现在校园中。为研究校园垃圾的现状及所反映出的大学生消费行为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以江苏大学为例,对江苏大学生活区的垃圾进行了调查分析。

学生生活丢弃物是垃圾的主要来源。主要有废纸、各种塑料、布料垃圾、果皮及残饭等。经过调查分析可知:塑料所占比例较大。近55%的垃圾是塑料类垃圾,包括塑料瓶、塑料餐盒等物品,这与学生的生活习惯相关。许多学生叫外卖在宿舍吃饭,导致了宿舍垃圾内塑料袋、一次性塑料盒的增加。垃圾中有30%是废纸类垃圾,包括厕纸、废旧报纸、各种广告单叶纸、书籍等。纸类垃圾一般在开学之初或临近放假时处于高峰期,这段时间,很多学生把自己学过的书籍乱扔,导致此类垃圾的增加。垃圾中10%是果皮和残饭垃圾。学生时常买些瓜子、香蕉、西瓜等东西带回宿舍;另外,学生在宿舍楼内叫外卖吃饭不仅增加了塑料垃圾,也增加了大量的汤、油等残渣剩饭垃圾。当然,5%的布料垃圾也不鲜见。多数是大学生扔掉的一些用旧了的名牌T恤、皮包、床单、鞋、衣物、洗脸毛巾等。随着新学期和放假时期的到来,学生对自己的很多东西进行清理,破旧的毛巾、衣服、鞋子、书包等都会随之而弃,布料垃圾也会在此阶段大量增加。

二、从校园垃圾分析大学生的消费行为

大学校园的垃圾是学生生活的一个反映,同时也反映着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在走访、询问和对校园垃圾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分析了大学生的消费行为。

学生生活区的垃圾中,塑料垃圾所占比例较大,近55%的垃圾是塑料类垃圾包括塑料瓶、塑料餐盒等物品,这主要是学生叫外卖在宿舍楼内吃饭所造成的大量垃圾。大学校园有食堂,很多大学生不想去食堂了,就会叫外卖在宿舍吃饭。一般叫外卖吃饭,价钱通常比在食堂贵2~3元,但是大学生却不以为然。根据校园垃圾的情况可以看出,这种在宿舍楼内叫外卖吃饭的学生不在少数。这种消费行为只能说明大学生的理财意识较差,不懂得金钱的来之不易。调查发现,一直没有记账习惯的大学生占57%,只有14%的学生有记账的习惯。可见,大学生没有很好的理财习惯,这也从根本上决定了大学生的理财能力较差。

在大学的寝室过道垃圾口,名牌T恤、皮包、床单、鞋、衣服、破旧毛巾……这些布料垃圾也常见。随着新学期和放假时期的到来,学生对自己的很多东西进行清理,破旧的毛巾、衣服、鞋子、书包等都会随之而弃,布料垃圾也会在此阶段大量增加。有人说:“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位置的资源。”诚然,大学生弃如草芥的垃圾,在拾荒者眼中,却成了“浑身是宝”的资源。拾荒者将垃圾进行分类整理,除了少部分当废品卖,很多物品整理一下,送到二手市场去销售,价钱会高得多。每到放假和新学期之际,许多大学生都养成了弃旧买新的习惯,许多能用的东西都被当成垃圾随之丢弃,大学生从众消费和攀比消费行为可见一斑。

三、引导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的对策

观察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我们可以发现,大学生中存在攀比消费的行为,大学生的理财能力较差,大学生存在盲从众消费的现象。因此,在引导和培养大学生合理消费方面,需要学校和大学生自身共同的努力。

1.优化校园的消费环境氛围。在学校这样一个小环境中,学生的生活反映着学生的消费,学校要倡导适度消费、节俭等教育。学校、班级或宿舍应当多提倡消费教育,多开展以消费为主题的活动,这样消费观的意义、内容才会不断渗透到校园的生活、文化中,从而优化校园的消费环境氛围。这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大学生的消费观和消费行为更加科学。

2.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大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受到从众消费和攀比消费等行为的影响,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有些不良的消费行为对学生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进行适度消费。一方面,大学生可以对自己的消费情况进行适当预算,合理安排支配收入和支出方式,对自己的每月消费进行记录;另一方面,大学生要时常想到自己的消费来源是父母,不应该花钱大手大脚,要时常反思自己消费的合理性。大学生只有树立起正确的消费观,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从众消费和攀比消费的坏习惯。

参考文献:

[1]林小明.昂贵垃圾不仅“砸痛”清洁工[N].华西都市报,2012-

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