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固定资产投资评估

固定资产投资评估

时间:2023-09-27 16:32:1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固定资产投资评估,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固定资产投资评估

第1篇

Abstract: Based on resource allocation system of the mobile operators fixed assets, the overall investment in listed companies and review and analysis of investment management process, this article builds a after evaluation module of mobile operator fixed assets investment, including resource allocation system assessment, the after assessment of the overall investment companies and investment management process assessment. This papr through the after evaluation found the problems of mobile operators existing in the investment management, further diagnosed and found the root of the problem and the solving strategies to improve investment management.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后评估;移动运营商

Key words: fixed assets investment;after assessment;mobile operators

中图分类号:F2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1-0044-02

1研究背景

刚刚过去的2009年对中国电信行业来说是挑战与机会并存的一年,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制约了电信业务的发展,电信行业的重组、3G牌照的发放和全业务运营等因素都在改变着国内电信运营的格局,对移动运营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经济面看,宏观经济环境制约了电信行业的发展。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使中国难以独善其身,国内经济发展速度减缓使得通信行业的发展受阻,使得电信行业收入放缓。我国电信行业收入增长一直高于GDP增长率,但2008年首次出现电信收入增长低于GDP增长现象。2008年GDP增长率为9%,而电信收入增速为7%。

从用户发展潜力看,高普及率使得用户规模的发展受到挑战。由于普及率的快速上升,使得新用户增加的速度显著降低,电信行业正在逐步告别成长曲线的高速成长期,走入稳定发展期。同时,技术和投资驱动的产业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竞争的加剧要求移动运营商快速对市场做出反应,资源的约束越来越强,网络投资的风险空前加大。

投资管理难度加大。从业务发展角度看,话音业务增长遭遇瓶颈,数据业务成为新增长点,对移动运营商而言,在话音业务的投资与监控方面积累了较多的经验,但是在数据与信息业务等对资源的占用、宽带业务的投资把控等方面仍然面临很多新的问题。从资源能力角度看,随着技术实现方式的多元化,网络资源已由原来单一的GSM网发展成为GSM/TD/WLAN等多种网络相结合的形式。在网络革新的进程中如何确定各专业的投资匹配,形成最大的网络效能,更好地支撑业务发展,值得进一步研究。

外部环境风险影响及移动运营商发展需求,对移动运营商投资计划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运营商加强投资后评估研究,不断提高投资效率及效益。本文将基于对移动运营商固定资产的资源配置体系、地市公司总体投资情况及投资管理流程的回顾和分析研究,构建移动运营商的投资后评估模块。

2移动运营商投资后评估

通过对移动运营商固定资产的资源配置体系、地市公司总体投资情况及投资管理流程的回顾和分析研究,发现移动运营商在投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进一步诊断找到问题的根源及解决策略,不断提升投资管理水平。移动运营商固定资产评估模块主要包含三方面,分别是资源配置体系评估、地市公司总体投资后评估及投资管理流程评估。

2.1 资源配置体系评估资源配置体系评估将从资源配置的三个关键决策点:业务与能力的需求匹配、不同专业投资额的匹配、资源配置效率的控制为切入点,对投资管理工作进行后评估。为了更清晰地解释资源配置决策的关键点,本文使用了木桶理论来对其进行解释。桶的容量表示网络能够支撑的业务量,体现了业务需求与能力之间的匹配程度;桶的材质表示建设网络建设所需的成本,体现了资源配置的效率;木桶盛水的容量取决于桶的短板的高度,体现了不同专业能力的匹配。

本文构建了资源配置体系评估与诊断指标结构,通过分析评估层指标,对移动运营商运营现状以及投资管理工作形成总体认识,同时判断出影响投资效益的决策关键点是否存在问题。通过对网络利用率以及忙时规律的诊断,判断出现有网络能力对业务需求的支撑力度。通过对用户发展潜力的分析,判断出未来市场的发展情况。通过对各专业造价的横纵向比较,找出造价较高的专业,对其进行控制,进而提升整理投资效率。通过对比各专业资本开支占比以及各专业能力,找出能力建设的短板,加强该方面的建设,提升网络整体能力。

2.2 地市公司总体投资后评估移动运营商固定资产投资后评估可以划分为两个层面,省公司层面和地市分公司层面,这里主要是针对地市分公司的总体投资进行评估,目的是通过对地市分公司投资效益的客观评价,测算地市分公司的投资效益指标,为投资决策所需的效益原则提供数据和策略支撑。地市分公司总体投资后评估的内容主要涵盖三个部分:“评效益”、“看需求”、“提策略”。

2.2.1 评效益效益测算以定量分析为主,通过对财务、市场、网络数据的整理分析,测算分公司总体投资效益和各专业网的投资效益。其中涉及的指标主要有总资产收入率、总资产利润率、固定资产收入率、固定资产利润率、每万元资产客户数、每万元资产业务量等。在实施评估时,可以从时间序列纵向对比和分公司横向对比两个维度进行评估。在效益影响原因分析上,分公司投资效益测算属于静态分析,只有分析效益影响原因,才能判断未来的效益变化趋势。

如图3所示,网络造价、网络利用率、市场发展是影响投入产出过程的主要因素。网络造价降低,意味着相同投资能够形成更多的新增网络能力,从而承载更多的业务量,形成更多收入,提高投资效益;网络利用率的提升意味着相同网络能力能够承载更多的业务量,形成更多收入,提高投资效益;市场发展可进一步细分为宏观经济、市场竞争等因素,其中,资费变化体现市场竞争程度,资费下降意味着相同业务量形成的收入下降,导致投资效益下降;宏观经济趋缓会影响用户发展,导致业务量增长放缓,收入增长放缓,投资效益下降。

投资效益变化趋势则是基于对效益影响原因的分析,通过分析影响因素的变化规律,判断投资效益未来的变化趋势。

2.2.2 看需求影响投资分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分公司的投资需求。分公司投资需求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即满足市场发展、保证网络质量以及战略资源储备。

投资需要满足下一年度的市场发展,投资形成的新增网络能力要能够承载新增业务量。当网络利用率过高时,通信质量下降,应急能力不足,此时应该进行投资使网络利用率处于合理区间,保证用户感知。因此网络利用率也是判断投资需求的重要因素。

此外,并不是所有的网络都能直接产生收入,有的网络是支撑性质的,能够提升公司整体运营效率,有的网络未来会成为重要的竞争性资源,需要提前储备。

通过分析各专业网的网络利用率、业务量增长速度、战略资源的自有率和覆盖率等相关指标,得到各专业网的投资需求。再以各专业网的投资比重为权重,计算下年的总体投资需求。最后,将分公司总体投资需求和各专业网投资需求进行分公司之间的横向比较,以判断分公司投资需求。

2.2.3 提策略基于分公司投资效益和投资需求测算,建立分析二维图,可分为三个区域:

大力投资区域:投资效益较好,投资需求较大的为大力投资区域。通过投资规模的扩大,不仅能够满足投资需求,而且有较高的投资回报。

适度投资区域:投资效益较好投资需求较小的区域。在此区域的分公司应适当增加投资,需要综合考虑投资需求和投资效益的平衡。

限制投资区域:投资效益较差,投资需求较小的区域是限制投资区域。此区域重点在于加强市场营销工作,通过市场工作的提升逐渐提升投资效益。

除将投资效益和投资需求作为主要考虑因素外,还需要综合考虑公司投资管理水平、效益变化趋势等因素,作为投资分配策略的参考因素。

2.3 投资管理流程评估投资管理流程评估主要从投资规划与计划工作流程、投资项目立项管理流程、项目跟踪及投资分析管理流程、投资后评估管理流程四个环节,对移动运营商的投资管理流程的合理性、完备程度及可执行性,相关部门对投资管理流程的认知及所属职责的承担情况,投资管理流程各环节实现的及时性进行评估。

3结束语

第2篇

[关键词]: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对策

中图分类号:F2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This article has been explained the current problems of the social stability risk assessment for material fixed assets investment projects , and also has been introduced something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on assessments processes. Then it has been put forward some appropriate solut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decision-making.

Keywords: Material fixed assets investment projects;Risk evaluation of social stability;countermeasure;

中图分类号:F294 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接踵而来的是各种社会矛盾逐渐高发起来。目前的社会矛盾覆盖的领域广泛、涉及的门类众多,未来有进一步加剧的发展趋势,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比较受关注的方面有征地补偿、移民安置、劳动就业、劳资纠纷、生态环境、分配不公等。从社会稳定风险定义出发,重大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是指在实施重大工程项目时存在的对社会和群众生产与生活影响面大、持续时间长并容易导致较大社会冲突的不确定性[1]。

一般来说,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建设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及生态环境都会产生正面和负面的影响。地方政府对于投资项目产生的外部性应进行积极的引导,努力让其影响朝着正的外部性方向发展,在不损害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基础上努力争取良好的经济效益,尽量降低影响社会稳定的风险,从而避免发生。本文阐述了在实际风险分析和评估工作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并就如何进一步完善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提出了一些思考。

二、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及评估现状及存在问题

社会不稳定因素越来越多的根源是决策机制的不够科学、不够完善而产生的,近年来,我国各地因重大项目建设导致的社会风险问题时有发生,如2004年330万千瓦的瀑布沟水电站因移民问题处理不善而导致的群体性械斗事件、2005年国华定州电厂灰场工程因征地补偿未达成一致意见而导致的恶性械斗袭击事件、2006-2009年广东番禺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因未能广泛征求民意而引发的群体性上访事件、四川省什邡市钼铜项目因群众担心环境污染引发的以及近期陆续出现各地群众由于担心PX项目的污染问题而导致该类项目陷入了“落地难”的困境[2]。

根据国家和地方的部署,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将陆续开展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及评估工作。由于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及评估是一项新的业务,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存在以下问题,共探讨:

1.部分项目的项目单位未委托有相应类别资质的单位编写社会稳定风险分析报告,有些项目单位自己简单的编写了项目的社会稳定分析报告。由于站在立场不同,项目单位往往会隐瞒一些事实,努力避开项目建设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从而造成了社会稳定风险分析报告的“失实”,往往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从而埋下了社会风险隐患。

部分编制单位角色不清,在没有受到项目所在地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的委托的情况下,错误的将社会稳定风险分析报告编制成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

风险识别不够全面,有些高污染、高耗能的项目仅对环境风险及征地拆迁进行了识别,忽视了选址、土地利用、移民安置、施工组织管理等方面产生的风险。

风险调查方式过于单一。部分编制单位仅仅采取发放调查表的形式,并且调查对象过于单一,真正的利益相关者没有调查清楚。此外,部分报告全盘引用环评报告中公众参与调查的内容,忽视了该调查仅仅是从环保的角度考虑项目是否可行,实际上是不够全面的,需要社会稳定风险分析篇章编制单位进行其他风险因素的补充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

风险分析方法过于简单,有些报告仅仅定性的分析了可能产生的风险,没有从定量和定性两个角度去分析社会稳定风险。部分风险分析报告措施过于宽泛,可实施程度不高。

部分风险分析报告没有给出风险分析结论,无法判断采取风险防范措施后是否属于低风险,是否处于可控范围内,导致项目审批或核准无据可依。

风险评估报告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部分评估单位缺少对项目的详细补充调查,可能出现“信息不对称”现象,进而影响风险评估的结论,另外一方面评估方法还存在着单一性,比如比较前沿的研究方法“逻辑框架分析、层次分析法”等在目前的评估报告鲜有见到。

三、完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的策略

根据以上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完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报告的主要策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建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编制单位由有相应行业的工程咨询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完成,而不是有项目业主自身完成,这样更有利于体现工程咨询行业“独立、科学、公正”的原则,防止走过场。

关于风险识别,建议从规划选址、征地拆迁补偿、工程施工组织、生态环境、项目管理、经济社会、安全卫生等多方面进行风险识别。

风险调查应列出调查者的组成人群及名单、问卷的问题及调查结果统计,复核调查范围是否全面,是否调查了利益相关者特别是不利影响者的态度以及当地政府、专家和社会组织态度,应对调查结论进行全面分析,必要时召开座谈会和听证会。

风险估计应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风险措施应更加具体全面并具备一定的可操作性。

对于低风险的重大项目,根据分析出来的风险隐患、风险范围和可控程度,提出化解矛盾问题的对策措施、预警措施和应急处置预案。 四、完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策略

1.建议项目所在地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的委托实施主体时优先考虑有相应资质的工程咨询单位,利用其丰富的项目前期工作经验把好项目的“稳评”关。

2.在完成评估报告之前应提供项目前置性文件,即规划选址、用地预审及环评等。项目的规划、土地、环评等手续如已完成的,其结论可以直接引用。

3.认真审阅由项目各编制单位完成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申请报告、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篇章,认真审阅拟建项目前期审批相关文件(含规划选址、用地预审及环评等前置性文件),如有可能,地方发展改革委在制定社会风险评估细则时相应要求国土、住建、环保、卫生等相关部门在前置性文件审批过程中增加社会风险评价,以便于提前介入并提前掌控风险。

4.现场踏勘及补充调查、广泛征求、充分听取意见。评估主体根据审阅结果,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根据需要直接开展或要求项目单位开展补充民意调查,可通过公示、走访、座谈会、听证会,当面听取意见,客观真实反映广大群众意愿,作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依据。

5.评估实施主体在广泛征求和准确掌握民意的基础上,应邀请委托单位、项目业主、相关专家(工程技术专家、项目施工组织专家、环保专家、维稳专家等)和各个职能部门代表(当地政府、规划、环保、国土等)参加会议,重点围绕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可控性进行全面和客观的评估论证。对风险分析篇章的内容和程序、评估的方法、识别的风险、反映的意见、提出的风险防范和化解措施以及评判的等级等方面内容进行全面评估论证,核实其正确性和合理性,从而确定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处于高、中、低的哪个等级。

6.编制风险评估报告。评估主体根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篇章的修编稿,编制评估报告,提出社会稳定风险等级,上报项目委托单位,作为审批、核准项目的重要依据。对于无风险、有较小风险、有较大风险和有重大风险的评估结论,做出可实施、可部分实施、暂缓实施、不实施的建议[2]。对于风险较小或者没有风险的事项,应提出相应的预测预警措施和应急处置预案,并将风险妥善控制在预测范围之内。

综上所述,完善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和评估工作的目的在于把大量的社会稳定风险化解在重大项目开工建设之前,变堵截为疏解,使各类矛盾化解在既定的规则和程序内完成,进而从源头上减少影响社会稳定风险的因素,确保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第3篇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country invest scale expands unceasingly for the basic construction, especially for a fixed asset investment project financial input more and more, therefore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fixed assets investment projects are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nnotation and meaning of fixed assets investment projects construction standardization management an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investment in fixed asset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project management, puts forward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fixed assets investment advice.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

Key words: fixed asset investment;project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0-0045-02

0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基本建设投入规模的不断扩大,尤其是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财政投入越来越多,因此,加强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1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应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其批复的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建设资金、建设周期、安全、卫生、环保、质量等要求进行管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实行全过程责任制,即项目法人、项目评估、项目审批、项目设计、项目施工和项目工程监理等责任制。

1.1 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包括计划管理、项目管理和资金管理。

1.1.1 计划管理计划管理包括规划和计划的编制与下达等。

1.1.2 项目管理项目管理包括前期准备、项目实施、竣工验收和后评价。①前期准备。前期准备包括编制、上报和审批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等。②项目实施。项目实施包括施工设计与采购招投标、施工与管理、工程监理、人员培训等。

1.1.3 资金管理资金管理包括资金的筹措、拨付、监督与检查和各种会计信息的编报等。

1.2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实际操作程序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的操作程序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前期准备阶段(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实施阶段和竣工阶段。①前期准备阶段。建设单位根据国家规划并结合自身需求编制项目建议书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项目建议书经上级主管部门组织有关专家评审并批准后,视为立项;建设单位根据项目建议书的批复,委托有相关资质的设计院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经上级主管部门组织有关专家评审并批准后,项目方可开工。②实施阶段。建设单位根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委托有相关资质的设计院编制项目初步设计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初步设计经上级主管部门组织有关专家评审并批准后实施,项目建设由此进入实施阶段。建设单位依据批复的建设内容、建设周期等相关信息,编制项目实施计划,落实建设内容完成情况。③竣工阶段。项目建设内容完成后,由上级主管部门组织审计组对建设项目进行竣工决算审核;项目通过竣工决算审核后,由上级主管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对项目进行现场竣工验收;项目验收通过后,形成固定资产交付。至此项目建设完成。

2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投资难免会出现投资结构是否优化、投资效益是否论证充分、项目中的中央和地方投资比例是否匹配等问题。目前我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决策方式还缺乏综合、长远和战略的规划考虑,难以做到正确把握投资机会、全面进行项目比选、科学论证可行方案,造成投资重点不突出,综合效益难显现。

2.2 固定资产投资弱化了项目的规范运作和监管力度,有待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由于其资金来源主要为财政性资金,容易出现争要积极、投资无度等现象,这就决定了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管理方式不仅是外部监管,同时要建立内在的投资决策和风险约束机制。它限制了一般企业性投资主体的投资自和积极性,弱化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规范运作和监管力度,亟待加强。

2.3 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有待完善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作为我国基本建设投资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对建立投资责任约束机制、提高政府投资项目的效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项目法人责任制弹性太大,缺乏刚性约束力,二是项目法人责任制实质上是行政领导责任制。

2.4 加强监管,避免投资出现失控以及腐败的发生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多属于无收益或非盈利的公益性项目,没有增殖保值、还本付息的压力,建设单位都希望投资额越大越好,多多益善,因此极易导致投资虚增,总额失控。决策部门以完成投资量为政绩,项目设计部门以投资额的比例计取设计费,施工单位以虚增的投资额谋取更大的利润,心术不正者更是大做钱权交易文章。各自为政、分散管理的模式,极易造成决策失误或监督失效,形成投资“黑洞”并滋生腐败现象。

2.5 投资项目后评估机制有待完善目前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基本处于“重建设、轻管理,少论证,无评估”的状况。这一状况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了投资决策水平的提高、项目管理水平的提升,以及项目的事后控制和监督作用的发挥。因此,应完善投资项目后评估机制。

2.6 项目招投标有待进一步规范目前,在工程项目的招投标领域存在诸多不规范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工程项目在招标前就已确定施工单位,招投标过程只不过为了履行合法的程序,其余几家投标单位均为陪衬或由确定的施工单位组织搞假投标;建设项目的设计、监理等单位的确定未进行招投标或比选;部分工程投标报价在招投标阶段未进行严格审核,易出现不合理低价中标后高价结算的情况。

2.7 建设内容调整及设计变更频繁部分项目由于立项前期论证不够充分,致使项目建设内容不断调整,严重制约了项目的顺利实施,从而导致建设周期延长。另外,部分工程设计深度不够,或是未充分征求建设单位意见,造成事后建设单位临时更改,变更频繁,返工现象时有发生,浪费损失较大。

3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的建议

目前的固定资产投资管理与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为基本特征的现代管理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模式的优化与创新亟待解决。

3.1 提高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涉及政府投资项目的规划、组织、实施等管理职能。需设置专门机构对项目的投资进行监管。为此,政府应成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中心,对项目进行管理,参与或主持固定资产投资建设项目的立项、可行性研究等前期工作,参与施工图设计与审查,编制项目预算,负责项目的施工报建、委托招标投标和工程监理等等。

3.2 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法制化建设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法制化建设,通过对现行法律法规及地方政策文件进行规范,使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3 加强项目后评估工作要确立后评估的法律地位,制定后评估实施办法,建立后评估工作程序,规范后评估方法,建立后评估数据库。

3.4 加强招投标管理要严格按招投标法的规定进行招投标,对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包括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均应进行招投标,同时要聘请有相关资质的招标机构、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参与招标工作,合理控制工程成本。同时招投标业务管理部门要跟踪招投标结果的执行情况,发现有背离招投标文件内容的行为要责成纠正。尤其注重招、投标及中标过程是否体现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招标文件、投标文件、标的及投标评价等资料是否齐全;招、投标及中标程序是否按照规定运行;标的确认是否经评委综合评比打分;无标的中标程序是否有效和合理合法;是否存在感情标、黑标等情况,对其真实有效性、合理合法性进行综合评价。

3.5 严格建设项目合同管理合同是约束双方、规定双方权利与义务的书面文件。建设工程必须实行合同制管理,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设备、大宗材料采购和工程监理都要依法订立合同。要加强建设项目合同管理,从起草到签订、执行的全过程应有基建、财务、审计等相关职能部门参加,特别是工程项目建设中的重大变更,应经专家论证,杜绝随意变更合同条款和工程项目内容的情况。

3.6 建设单位应加强对工程建设全面的监督和管理从立项阶段、设计阶段到实施阶段,对工程建设进行有效控制,避免高价结算的情况。应在施工阶段对工程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尤其是对隐蔽工程及关键部位,必须协同质监部门进行验收后方可覆盖;对设计变更项目,应就工程量进行核实,验收后才能签字认可。

3.7 加大监督力度,把好工程质量关加强项目过程的监督检查。固定资产投资主管部门不但要对项目建设工程进行全过程监督管理,还要经常组织财政、审计等相关部门深入到项目单位,现场进行稽察,对项目建设中存在的违规违章问题坚决予以纠正,保证项目建设按规范化管理要求建成。同时,可以充分借助社会中介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的力量,加强对项目过程的审计力度。审计部门按照“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的原则,对每个在建及建成后的项目,都必须进行审计,以保证项目资金“专账、专款、专用”,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要依法严肃处理。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必须进行客观公正的核算,认真分析投资效益,以杜绝固定资产资金的浪费和流失。

3.8 加强预算管理固定资产投资管理部门应加强预算管理。项目预算编审要严谨,各种可能的因素都要考虑得非常充分,预算管理要严格,力争做到当年投资完成率100%和零结余资金。

3.9 转变资金支付方式由于项目前期论证不充分,致使建设内容频繁调整,项目建设进展缓慢,建设周期延长,使项目资金滞留。为此,建议由财政部直接负责工程建设资金支付,做到即时到帐,杜绝资金滞留。

3.10 建立诚信制度在我国应逐渐建立诚信制度对承包商不进行资质认定,也不进行评级和资格证书管理,承包商与业主的关系以合同来界定,以诚信来维系。例如金融业人民银行建立网上征信系统,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一旦有不良信用记录就无法向银行获得贷款。诚信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其背后的风险机制在发挥作用。对承包商而言,一旦失信,就意味着丧失市场,个人亦会失去在社会和事业上的立足之本。

4小结

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要全面落实国家重点项目投入、努力扩大内需、确保经济健康稳定增长的战略部署,应在进一步加强对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提高建设资金使用效益上,加快项目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进程。实践证明,只有全面实施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项目管理,才能使项目高标准、高质量、高速度的建成,提高投资效益,达到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国防科工局科工计.《国防科工局关于印发的通知》.

[2]赵晓龙.谈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中州审计,2003年3月.

第4篇

以“产业招商突破年”活动为载体,坚持生猪产业招商,强化农业产业发展,优化发展环境,全力推进我局开放型经济工作迈上新台阶。

二、工作目标

1、境内资金。年内引进内资90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3000万元,引进亿元项目1个。

2、境外资金。完成合同外资15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00万美元,其中现汇进资40万美元。

3、出口创汇。年内完成出口创汇50万美元。

三、工作举措

(一)加大产业承接力度

1、紧紧围绕支柱产业,把握产业升级和转移有利时机,加强与沿海产业的对接,进一步拓宽利用内外资金领域。

2、结合我县资源产业优势,充分利用网络、人脉等资源,大力开展网络招商,以商招商;瞄准重点,与农业产业对接,广泛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重点帮扶正邦、赣江果蔬做大做强,发展为上亿企业。

(二)完善招商指标认定标准

凡续建项目和扩建项目均纳入固定资产评估范围,并按5折计算给引资单位;引资产业外项目(县农业局招商产业为生猪产业)固定资产投资评估标准由1000万元以上降为500万元以上项目,并按8折计算给引资单位(引进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下的产业外项目,不计算给引资单位);所有引进产业外项目的税收均归属引资单位。其他项目评估标准维持不变,即一、二产项目100万元,三产项目3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评估以县固定资产投资评估小组认定为准,各单位捆绑招商,招商引资计算比例由捆绑单位协商,在固定资产认证之前,以书面形式上报到开放型经济工作办公室。

(三)强化激励机制

1、将开放型经济工作列入年度目标管理考评内容,并表彰先进。

2、实行有奖招商,对提供有价值信息(指有真实投资意向,固定资产投资在500万元以上,双方经过相关考察和洽谈并达成投资意向及投资的重要信息)的单位和个人,局按每条信息1000——3000元给予奖励。

3、继续实行招商引资固定资产投资“一票否决”,年终没有完成全年招商引资固定资产投资任务的,取消单位年终综合目标管理考评评先评优及主要负责人评先资格,并扣发该单位干部职工每个月170元生活补贴和第13个月工资。

第5篇

吉林省固定资产投资按行业分固定资产投资占据前五位的分别是制造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批发和零售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其中制造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2008年到2012年5年间的增长迅速,除去2011年负增长6%外,其余年份均保持30%的增长幅度。制造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所占比例分别为39.76%,42.05%,43.55%,43.10%,43.63%。如图3所示。房地产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作为吉林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所占比例的另一大主体,同样在2008~2012年的增幅分别为24%,11%,31%和4%。总体看来,起伏比较明显,房地产业的大环境存在一定的波动。房地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所占比例分别为16.30%,15.91%,14.37%,19.90%,16.25%。一直稳定在15%上下,房地产业对吉林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图4所示。

2吉林省中小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固定资产管理存在低效性

吉林省中小企业在对固定资产管理存在低效性,不能及时地完成固定资产管理的具体工作流程。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两点。首先,相关管理人员缺乏积极的管理意识,在工作中互相推诿,业务不精,不足以完成对整个工作流程的熟练掌握。其次,未建立完善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机制,固定资产监管不力存在某些漏洞,处理问题力度不够,权责不明晰,具体工作没有明确落实到具体负责人员,导致中小企业的财务部门和管理部门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存在信息上的不对称[2]。

2.2固定资产的盘点数据缺乏准确性

由于一些中小企业企业的生产设备需要更新,使得固定资产产生了一些不必要的损耗,而相关人员未能及时进行记录、调整,并且,在购置或变卖固定资产时未能及时入账,加上一些人为因素,比如虚报、瞒报、漏报一些数据信息,从而引起固定资产数据不准确的问题,造成了账实不符的现象。数据的不准确严重影响了企业高层对公司未来发展经营的决策与判断,从而影响到公司的利润实现。因此,企业应该提高固定资产数据的准确性与及时性,从而避免造成企业的损失。

2.3对固定资产的处置缺少规范性

大多数吉林省中小企业企业长期以来对固定资产的处置都有很大的随意性,并未建立严格的定期盘点审查制度,存在"物随人走"的现象,造成了对固定资产处置缺乏规范性的问题。各部门申请使用固定资产都可以通过简单的申请程序后自由处置,而财务部门或者管理部门经常不能及时地进行统计。例如,有的企业在处置固定资产时没有向生产部门咨询其处理建议,也没有向财务部门查询资产评估的相关信息,基本上由本部门自行决定,并没有通过规范严谨的申请流程[3]。规范性的确定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极为关键,需要引起企业方面的重视。

3吉林省中小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发展的对策

3.1完善对固定资产的监管,提高效率

由于大部分吉林省中小企业存在固定资产管理低效的问题,所以,企业应该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的监管,完善监管机制,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可以成立固定资产监管委员会,赋予这一部门机构有力的监管权力,专门负责与固定资产有关的一系列问题进行监督和审查,首先应负责在固定资产实行入库、折旧、损耗等工作流程时做好进行全程监督。其次,督促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按照规定时间完成自己的工作,对不完成人员进行惩罚,同时不断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最后对固定资产的申请、采购到验收、保存、使用、维护、处置等各个环节都予以明确规定和权责分配,对固定资产的增减、管理、效益等方面加以严格监督和审核。

3.2健全和完善固定资产盘点制度

吉林省中小企业应该通过建立自身完善的对固定资产盘点的内部审核机构,对于新进、发生损耗折旧或者要进行报废处置变卖的固定资产进行及时盘点,经过专业人士进行资产评估,同时还要建立相应的监督机构,明确部门职责。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固定资产的盘点工作,权利和责任要明确,对于因为个人原因而造成固定资产盘点数据不精确的个人要给予惩罚,只有这样企业才能规范发展,尤其是以制造业为经济发展支柱的吉林省,对固定资产的精确盘点制度的建立是势在必行的[4]。

3.3设置严格规范固定资产处理制度

建立规范有效的固定资产处理制度。针对管理人员要进行专门的培训,加强他们的业务处理能力,进行相关规章制度的学习,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为了真正有效地建立固定资产处理制度,减少和尽量避免固定资产的过度损耗,应该严格规范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部门,对各部门固定资产使用人员的管理职责、应履行的义务进行详细规定。最终让企业形成规范的处置流程,固定资产的采购以及资产变动要按照严格的规章制度,根据预先的计划进行卡片管理,然后由其所得信息进行盘点、结算及清理,最后生成财务报表和管理报表。

4结论

第6篇

第二条我市行政区域内,钢铁、电解铝、铜冶炼、铁合金、电石、焦炭、石油化工、化工、建材、煤炭、电力、造纸等行业新、改、扩建项目和年综合能耗2000吨标准煤以上(含2000吨)或年耗电在200万千瓦时以上(含200万)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必须进行节能评估审查。年综合能耗2000吨标准煤以下或年耗电200万千瓦时以下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单位应提交节能监测咨询评估机构出具的节能效益评价表,报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三条市经委是全市节能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合理用能评估和审查工作,并进行监督管理。发展改革、财政、规划、国土、建设、交通、水利、安监、环保等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法做好相关工作。

第四条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在备案、核准、批复立项前,必须进行合理用能审查,应征求节能行政主管部门意见,以促进合理利用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本市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第五条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设计和建设,应当遵守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其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申请报告必须包含合理用能的专题论证内容(由市经委负责制定下发)。

项目建设单位应委托经省、市节能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节能监测咨询评估机构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申请报告中的合理用能专题论证内容(节能篇)进行评估,并出具合理用能评估报告。

第六条合理用能评估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项目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山东省及本市有关规定;(二)项目是否符合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和行业节能设计规范;(三)项目的用能总量及用能种类是否合理;(四)项目的设计是否采用先进工艺技术,是否达到国内能耗先进水平或国际先进水平,其单位建筑面积、设备、工艺和产品能耗是否达到国家和本市规定的标准;(五)是否严格执行国家明令推广或淘汰的设备、产品目录;(六)项目的能耗指标、采用的节能技术措施和预期达到的节能效果分析;(七)法律、法规或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其他内容。

第七条申请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合理用能审查应当提交下列材料:(一)《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合理用能审查申请书》;(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三)项目基本情况表;(四)项目节能措施综述;(五)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申请报告;(六)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合理用能评估报告或节能效益评价表;(七)申请单位主管部门意见;(八)根据合理用能评估报告意见需补充的材料;(九)相关节能设计标准和规范;(十)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部门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八条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合理用能审查程序为:(一)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在接到申请后5个工作日内确定是否受理,并通知申请单位。如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要求的,应当场或者在接件5个工作日内一次性告知申请单位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二)对提交的项目材料进行审查,必要时应进行现场勘查;(三)对审查的项目,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应在15个工作日内出具《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合理用能审查批复》,如需进行现场勘查的,可延长20个工作日做出批复。

第九条节能评估工作应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凡参与节能篇(章)编制的单位一律不得承担该项目节能评估工作。

第十条通过合理用能审查的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遇有建设规模、建设内容、节能技术方案等发生重大变化的,项目建设单位应及时以书面形式向节能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由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出具书面确认意见或要求其重新办理审查手续。

第十一条项目审批、核准或备案部门应严格把关,对未进行合理用能审查或未通过合理用能审查的项目,一律不得审批、核准或备案,不得享受国家有关优惠政策,更不得批准开工建设;对擅自进行审批、核准或备案的,要依法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第十二条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认真履行职责,加强项目建设和运行过程中的监督检查,确保节能措施与能效指标的落实;对建设内容和生产行为违反已审查节能措施的,要责令停止施工并限期整改,同时依法追究相关单位的法律责任。

第十三条项目正式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应报请合理用能审查部门进行合理用能的竣工检验。对未达到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要求的,不予验收。

第7篇

一、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覆盖面窄、力度不够大

近年来,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加快,对基础设施等公共领域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加大,但审计机关能够进行审计的投资项目占项目总数的比重、占投资资金总额的比重还相当低。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正处在兴起阶段,还没有被全社会熟知,加之地方政府未明确审计机关在国家建设项目投资监督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审计机关的监督权力受到一定的限制:二是固定资产投资任务的加大和审训范围的不断拓展,与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力量的不足导致许多项目成为“审计盲角”。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从最初仅对建设项目的资金使用与管理进行审计监督,发展到目前对整个建设项目的建设管理、财务管理、投资管理进行全方位审计,对建设项目从立项到设计、施工、竣工等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对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进行评价,审计内容不断拓展。审计的对象不仅包括具体的国家建设项目,而且还包括掌管建设资金的政府主管部门;三是审计机关在审计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受财政经费的限制,无法聘请到专业水准较高的工程人员和技术人员,仅凭现有的审计力量,审计力度有限。

(二)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专业人才缺乏,人才培养周期长,审计潜在的风险大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可以说是专业性最强、最复杂的审计工作之一,与其他审计业务相比,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有其鲜明的特点:一是专业性较强,要求审计人员不仅具有财会知识,还要具备工程技术专业知识:二是审计范围广,内容全面,包括招标投标审计、合同审计、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竣工决算审计、综合性审计、专项审计等:三是涉及面广,特别是大型国家建设项目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建设过程涉及技术、经济、管理等方方面面,在目前法规不是很健全的情况下,审计难度大。而要培养一批既精通财务审计,又精通工程、管理审计的复合型审计人才,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它需要一个很长的周期,而在现有的审计力量和审计条件下,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市计计划及领导交办项目,审计潜在风险增大,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方面由于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开展时间不长,相关人才的培养和储备需要一定的时间;另一方面审计机关人员因受编制、工资关系等因素的制约,需要的专业人才难以引进。

二、改进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建议:

(一)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力度。首先是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宣传力度,促使各级政府明确审计机关在固定资产投资监管体系中的主导地位,通过法规、政策来保证审计机关在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享有足够的权威。其次是对于投资额大、关系国计民生的项目实施各环节的全面审计,对于其他项目则实施项目竣工决算必审制,并按照突出重点的原则有选择地实施项目前期审计和项目预算执行审计。再次是对政府重点投资的项目实行审计员派驻制度,实现对于重点投资项目的全过程审计。只有将审计延伸到项目决策、论证、实施、评估、验收的全过程,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审计机关监督公共资金真实、合法、有效使用的职能,然而,实施这种全过程审计面临着诸多困难,很难有效协调审计机关的审计活动和投资项目运作过程中大量相关单位的工作。目前,已有一些审计机关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探索实施政府重点投资项目的审计员派驻制度,其摹本做法值得借鉴。

(二)采取多种途径,加强对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审计力量充足、人员素质高,是审计机关有效开展工作的前提。针对日前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人才短缺的不利局面,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缓解:一是人才的外部引进,即适当增加编制,用于引进审计机关急需的专业人才,尤其是既懂工程造价又懂财务审计的复合型人才:二是人才的内部培养,一方面通过各种培训,使审计人员能够更新观念、知识和技能,尽快适应开展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则可以通过一定的奖励措施,鼓励审计人员自学专业知识,获取专业资格证书;三是进行人力资源整合。通过委托审计、加强管理引进社会中介机构参与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同时建立外部人才库,即与造价咨询事务所以及社会其他机构中的技术专家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在必要时聘请他们参与对于重点建设项目的审计工作。

(三)积极探索效益审计的路子

第8篇

近年来,随着地方经济的迅速增长,政府对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任务日趋繁重,然而无论从项目的效益评估、计划投资、还是施工生产工程都缺乏审计的干预、监督。从而给审计机关留下一些值得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借此浅谈一些看法。

目前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真实性、合法性审计比较多,着重于查错纠弊,对于效益审计重视不够。实际上,传统的以查错纠弊为主要目标的审计理念已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当前应增强宏观意识,把握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中的新理念、新思路。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是关于投资项目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的审计,其中效益性是审计重点。效益审计能够促进提高建设资金的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投资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是最大的经济效益审计,应成为实施经济效益审计的突破口。

其次我们对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事后审计比较多,事前介入和事中控制不够。今年我们组织对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较大的四个县(区)进行调研,其中某县在2010年审计工程项目139项,超计划工程20项,其中超计划最多的项目金额竟然达1596万元。分析其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项目实施单位前期准备不够充分,主要是设计单位设计过于简单,占有绝对比例的工程项日只设计工程主体,未考虑附属工程,设计本身不到位,工程建设单位也没有过细的把关,进而导致计划少,决算大。另一方面是由于建设单位未经建设项目计划部门批准,也未经设计单位允许,随意变更增加工程量,且项目实施单位变更增加工程未进行新立项追加计划投资,导致计划与实施所需投资差距很大。

因此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应做到事前监督、事中控制。首先工程实施应严格控制在预留金范围之内的变更增加,如遇较大变更超出概算投资的项目,必须按照相关规定新立项,追加投资计划,以确保实施与计划投资相一致,其次进一步规范工程设计,凡委托设计的项目,建设单位应严格把关,做到现场勘测设计,特别对工程建设涉及到的附属工程都要实地测量核实工程量,使设计工程量与实际工程量相吻合;最后是进一步明确变更增加或减少工程一律报经原设计单位的同意许可。这样既可控制增减工程量的必要性,也可保证工程质量的安全有效性。

再次是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覆盖面不够广、力度不够大。近些年来,国家对于基础设施等公共领域的固定资产规模日益扩大,但审计机关能够进行审计的投资项目占项目总数的比重、经审计的投资金额占投资总金额的比重还比较低。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条:第一,地方政府未明确审计机关在国家建设项目投资监督体系中的主导地位,监管权力分散在财政、经法、交通、城建及其他行业主管部门手中,审计机关的监督权力受到一定的限制;第二,审计机关受人员和经费的限制,没有足够的审计力量对国家投资建设项目全面加以审计;第三,审计系统内部的资源整合程度不高,一些地方审计机关即使可以安排出审计力量,也往往因为审计管辖权的限制而无法对上级政府在地方上的投资项目进行审计,形成了不少“审计盲角”。

同时,在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实践中,审计人员的工作缺乏客观标准,主观判断多,审计风险难以得到有效控制。关于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尚未形成具有操作性的准则和指南,对于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审计的理论研究和经验总结做得尤其不够。《审计机关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准则》的规定比较原则、抽象,对于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审计也强调不多,审计人员在具体工作中感到缺乏依据和标准,因此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规范化建设是目前亟待加强的工作。

随着陕北能源经济的迅速发展,地方财政实力的快速增长,全市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增多,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压力随之加重。今年市局组织调研中发现,某县在2010年共审计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39项,审计项目送审投资总额48693万元,审计净核减工程造价10907万元。面对繁重的审计任务就必须对审计机关的工作质量提出新的要求。当前,投资审计在新形势下的重要任务是:(1)加强法治化建设,为投资审计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投资审计规定的一些法律条文已不适应经济发展要求,这就需要改进审计的工作思路和方法,总结经验,积极探索,以适应投资审计的工作需要。(2)继续坚持“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方针,按照“压数量、保质量、出精品”的要求,在工作思路上树立宏观意识、创新意识、发展意识、依法廉洁从审意识、服务意识和质量意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大重点审计监督,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3)逐步开展跟踪审计,将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有机结合起来,把投资审计工作贯穿于建设全过程,有效渗透到固定资产投资领域的各环节,才能发现问题,堵塞漏洞,减少损失,提高效果。(4)要积极开展效益审计,更好地促进提高国家建设项目投资效益,加强管理,完善政策、法规和法律,积极开展投资效益综合评价,提高效益审计水平。

(作者单位:延安市审计局)

第9篇

中国电信市场的投资环境近年来发生着剧烈变化,传统电信业务市场正日趋饱和,各运营商收入增长速度持续放缓,增量不增收现象严重,投资的高回报难度加大。电信产业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其发展需要大量的资本助推,并且从网络建设到形成通信能力需要一定的周期。通信生产不需要原材料,因此这些投资首先转化成生产手段或物质条件,然后在再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其价值逐步转移到产品中去,最后形成收入。这种当期的产生的收入明显依赖于以前年度的投资,叫做时滞效应。因此,电信运营企业的投资效应的评价和收入的预测应该考虑到这种时滞效应产生的影响。

本文依据以往电信行业发展的历史数据,拟采用阿尔蒙多项式法建立电信业投资与收入关系的分布滞后计量经济模型,研究他们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能够估计投资产生收入的滞后时间长度,体现同一时期内或者某一段时期的边际效应,这对企业对过去投资效益情况的评价有参考作用;另一方面,模型方程给企业提供了用现有的投资数据来预测以后收入的等量关系,在做3G建设等新的投资决策时有重要的意义。

二、文献回顾

国外对电信行业投投入产出的研究主要是描述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以及投资效益、投资回报测算等方面。Aschauer(1989)和Delong and Summers(1991)曾指出,一些特定行业,如设备制造业、机械、公共基础产业等,其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有很强的相关性,而电信业的发展可以使运输成本和交易成本减少,使信息和知识的传播加速,电信业固定资产投资能潜在地促进生产力和国民经济向前发展。Roller 和Waverman(2001)认为,电信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这些文献主要侧重分析固定资产投资与社会总产出的关系,没有涉及到与该行业产出的关系。AM Elvidge & J Martucci(2003)通过对公司财务及风险状况的合理分析,采用一种高结构化的财务模拟方法,比较成本和分析投资回报情况,这种方法本来是为伦敦市场设计的,适用于电信基础设施和服务。该研究主要是在讨论投资回报的测算,对本文在如何测算投资效益的方面有一定的帮助,但没有给出投资与收入的等量关系。国内近年来有一些对电信业投资管理和投资后评的研究,在投入与产出上主要反映的是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或者与电信业务量的关系,研究固定资产投资和运营收入的文献并不多。曾剑秋(1997)以全国价值型投入产出表中独立出来的电信产业投入产出表为基础,运用建立的电信产业投入产出模型对我国电信产业的发展及其对国民经济和其他产业相关影响进行应用分析讨论,具体通过消耗系数、感应度系数、影响力系数以及依存度分析、敏感性分析,得出了电信与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越来越密切的结论,因而为社会经济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周倩(2006)介绍了投资后评估的方法体系的分析框架、基本内容和指标体系,对投资后评估与投资决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概述,给出了投资规模预算和投资结构分配的方法。段芳芳(2007)描述了电信业务投资的滚动性特征,投资不是一次完成,是边投资边回收,资金投放和回收是动态过程。在一个时期某业务产生的效益,不一定是当期增量资金的效果,可能是存量资金和当期增量资金共同产生的效益。

在时间序列建模发展过程中,国外对经济变量作滞后建模分析的时间并不长,早期对经济变量做分布滞后模型分析的文献有:Keith M.Carlson(1978)提出的圣路易斯模型,建立了GNP与货币供给的分布滞后模型。Gikas A,Hardouvelis(1988)利用美国1931年12月到1987年12月度股票数据建立了股票收益率的分布滞后模型,用于估算保证金的长期与短期影响。Joseph H.HaMag,Scott E,Hein(1989)利用美国1960年~1988年货币与GNP数据建立名义GNP增长率与调整后的基础货币增长率之间的分布滞后模型。从20世纪70年代末,以英国计量经济学家Hendry为代表,将理论和数据信息有效结合,在误差修正模型和协整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动态计量经济学模型的理论与方法,为时间序列模型带来了重要的发展。近年来国内滞后变量模型广泛应用于宏观经济领域,例如用来反映消费与收入的关系、生产总值与固定资产的关系、经济波动及在行业投资中的应用、汇率对股票市场的在影响等,但对电信行业的研究还是比较少。

国内外学者对投入产出和滞后变量模型,都有一定的研究,而从用滞后变量模型来研究电信业固定资产投资和业务收入关系的文献不多,本文拟通过分布滞后模型从固定资产投资和业务收入关系的角度来分析电信业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

三、分布滞后模型的一般形式及参数解释

分布滞后模型有许多种,本文主要讨论一元线性有限分布滞后回归模型。假设(yt,xt)(t=1,2,…)为一时间序列,yt不仅受xt影响,而且还受到xt-1,xt-2…的影响。假定yt与xt,xt-1,xt-2…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列形式的函数表示:

yt=α+?茁0xt+?茁1xt-1+?茁2xt-2+…+?着t (Ⅰ)

称(Ⅰ)式为分布滞后模型。式中,?着t为随机项,仍然假定它服从正态分布,且E(?着t)=0,Var(?着t)=?滓2,Cov(?着t,xt)=0,…。xt-1,xt-2…表示xt的滞后值,分别为xt的一期滞后值、二期滞后值等。对xt,xt-1,xt-2…,也可以把他们看成是独立的变量。在式中定义的滞后回归模型中,没有明确界定时间滞后的期数,所以,它属于无限分布滞后模型。与此对应,一个有限滞后分布模型可以定义为:

yt=α+?茁0xt+?茁1xt-1+?茁2xt-2+…+?茁kxt-k+?着t (Ⅱ)

该式表明,对解释变量的时期数做了明确的规定,即总共滞后了k期。 其中,?茁1为t'时期内x值单位变动对t'+1个时期内y产生的影响。式(Ⅰ)反映的正是某一时期内解释变量的单位变动,将对这一时期以及随后所有时期的被解释变量y的影响,即?茁i为?驻yt/?驻xt-i,称为中期i阶乘数,它是时间t-i上x的变化对yt的效应。理论上要求?茁i满足下列两个条件:■?茁i=0 ;■?茁i=?茁

如果把?茁j看成是解释变量x第t-j期的滞后值对第t时期被解释变量y的影响度,则经验告诉我们,过去的时期越远,那些时间上的解释变量的观察值对的影响效应就会越加削弱,乃至可以忽略不计。换句话说,解释变量的变动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是逐渐变现出来的,只有经过相当长的时间之后,这种影响才会得到充分的展现。通过上面的分析,■?茁i=?茁就表明解释变量在各个不同时期上单位变动产生的总效应。如果模型的解释变量不变,被解释变量的变化完全可以由不同时间上解释变量的单位变动全部决定。所以,■?茁i=?茁一定具有收敛性。

四、 投资与收入分析与模型估计

(一)变量设计和数据来源 通常我们分析投入和产出的关系一般都以投资总额和产量来衡量投资带来的经济效益,根据电信业生产不需要原材料,投资主要集中在网络建设、运营维护支出、网络优化等方面,投资周期长,投资数额大,固定资产投资占比接近100%的特点,我们采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作为电信业的投入指标。通信业的产出指标包括通信业务量、通信业务总量、通信增加值、通信业务收入等。通信业务量和业务总量分别是通信服务产品的实物计量指标和货币计量指标。在通信企业完成的总产品中,不仅包括计费业务,还包括一部分按照邮电资费政策规定予以免费的部分,例如运营商以套餐形式赠送通话时长的营销途径。而电信业务收入所体现的产品量只包含了取得了销售收入的通信产品量,在投资后评估时,真正能够反映经济效益的指标是电信业务收入。因此,本文采用固定资产投资作为自变量X,业务收入作为因变量Y。

由于电信行业经历了几次重组,单个运营企业的数据样本太少,因此选择具有普遍性的行业水平来给企业的投资评价和决策做参考。本文使用数据根据《中国通信年度统计报告2008》整理得到表1:由于固定资产投资数据1965~1971年有缺失,考虑数据的连续性,本文选择1972年以后的数据作为观测样本。

(二)平稳性检验 在进行时间序列分析时,传统上要求所用的时间序列是平稳的,因为如果使用数据是非平稳的,模型中的参数无论是采用对数还是线性形式所观测到的高可决系数值是因为趋势的出现不是由于两者之间的真实关系造成的。那么,利用传统的OLS法进行统计推断时,参数的统计量不再服从标准分布,从而产生“伪回归”问题。

从图1可以看到两序列都有明显的趋势,在进行检验时,考虑趋势和截距项。根据投资(invest)和收入(Income)数据表在EVIEWS中运算,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序列在1%的显著水平下的临界值为-4.252879,“ ***”表示在1%的显著水平下拒绝原假设。由表2中的结果可以得到,电信业固定资产投资和电信业务收入的t统计量的绝对值均小于临界值,不能拒绝原假设,这两个序列存在单位根是非平稳的。而这两个序列的二阶差分序列在1%的显著水平下是平稳的。

(三)协整检验 处理非平稳变量时问序的一个强有利的工具是协整分析。对于非0阶单整的序列,对进行协整分析,来反映两变量是否有长期的均衡关系。首先对电信业务收入和电信业固定资产投资进行最小二乘法回归估计,建立回归方程为:

yt=α+?茁xt+ ?着t(Ⅲ)

以Inverst为自变量,Income为因变量,得到方程估计结果:

Incomet=-1706109+2.246834Inverstt+ ?着t

(-0.944281) (15.56843***)

其中,F值=242.376,P值=0.0000。括号中的数字为t值,“***”表示1%水平下显著。然后对保留上述估计方程的残差序列:et=yt-■,并对残差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若残差序列不存在单位根,则这两个变量是协整的。检验结果见表3:

序列在1%的显著水平下的临界值为-2.236901,因此残差序列在1%的水平下是显著的,拒绝该序列存在单位根的假设,即电信业固定资产投资和电信业务收入这两个变量是协整的,说明二者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四)分布滞后模型估计 具体如下:

(1)确定最大滞后期长度和多项式最高次数。滞后期长度和多项式最高次数可以根据经济理论或实际经验加以确定,也可以通过一些统计检验获取信息。常用的统计检验有:相关系数检验。在EVIEWS软件中,作电信业务收入与电信业固定资产投资的交叉相关图(如图2),最大滞后期为软件默认值16,分析相关系数。

交叉相关图的每栏中两侧虚线对应着正负二倍标准差,近似计算为±2/■。左边的一列显示出序列invest与序列income的滞后交叉相关系数基本上呈对数衰减,滞后长度越大,两者的相关系数越小。由图2中y与x的滞后值的相关系数可知,序列invest和income相关系数(即0阶滞后相关系数)为0.9348,序列invest和income的1阶、2阶、3阶到7阶滞后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576、0.8200、0.7831、0.7440、0.6849、0.6136和0.5378。大于7阶的滞后,这两个序列的相关系数小于0.5,那么认为运营收入与前7年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相关。因此,根据序列invest与序列income的滞后交叉相关系数分析,分布滞后模型的最大滞后长度k应该小于8。

根据上述分析,本文选择阿尔蒙多项式法来对式(I)进行变换。在实际应用中,阿尔蒙多项式的最高次数通常很少超过4,把小于等于滞后长度7和小于等于3的最高次数的不同组合依次带入EVIEWS软件中,对模型施加近端约束,选择AIC准则和SC准则最小,拟合度最好的组合。

本文首先尝试滞后长度为3,多项式最高次数为3的组合,施加近端约束得到估计结果如图3。接着尝试做滞后长度为3,多项式次数为2的组合,施加近端约束得到估计结果如图4。比较这两种组合下的估计结果, 多项式次数为3是等于0.930606,略高于多项式次数为2的0.921352,从AIC和SC准则来看,多项式为2是也略小一些。说明滞后期数为3,多项式次数为3的组合由于滞后期数为3,多项式次数为2的组合。然后依次用相同方法对各种不同的结果进行多次估计,比较结果,选择最优组合。估计结果如表4。

比较表4结果发现在相同滞后期,3次多项式的检验均由于2阶多项式检验,从表4中的 以及AIC、SC准则数据,滞后期为7,多项式次数为3的 值最大,达到0.998222,说明拟合度非常好,AIC和SC准则的值最小,为别为30.73617,30.92300,由此判断模型滞后长度为7且多项式次数为3的模型优于上表中的其他模型。

(2)参数估计。阿尔蒙估计变换的一般形式为:

yt=α+α0z0t+α1z1t+α2z2t+…+αmzmt+?着t (Ⅳ)

取电信业固定资产投资7期滞后,三次多项式逼近,得到估计方程:

Incomet=547340.7+0.496769Z0t-0.193920Z1t+0.019244Z2t(Ⅴ)

具体参数估计结果见图5:

从图5中可以看到方程的拟合度较高,意味着在这个模型反应的关系中电信业务收入99.82%能被电信业固定资产投资解释,各个参数的t值均在1%的水平下显著,F值很大,并且F值的P值很小,说明该估计的结果非常有效。同时,发现模型中的截距项只能在10%的显著水平上有效,尽管能通过检验,但是表明电信业务收入不仅与固定资产投资有关,还与其他的因素相关。

根据以上模型中的系数,计算出反映固定资产投资对收入作用程度的各?茁i值:?茁0=0.32209,?茁1=0.37181,?茁2=0.26462,?茁3=0.11599,?茁4=0.04139,?茁5=0.15627,?茁6=0.57611,?茁7=1.41638整理的到模型等量关系为:

yt=547340.7+0.32209x+0.37181xt-1+0.26462xt-2+0.11599xt-3+0.04139xt-4+0.15627xt-5+0.57611xt-6+1.41638xt-7(Ⅵ)

五、模型估计结果分析

(一)投资对收入效应分析 模型中?茁i的主要用以衡量被解释变量y在各个时期内所受到的影响的大小。模型估计的?茁i系数值分别为0.32209、0.37181…1.41638,表示电信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加一个单位,在当前期将使电信业务收入增加0.32209个单位,由于存在时间滞后的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增加一个单位还将在下一期是的业务收入增加0.37181个单位,同样也可以说明各个?茁i的意义。■?茁i=?茁就能够表明解释变量在各个不同时期上单位变动产生的总效应。根据估计结果,■?茁7=3.26468可知,电信业的投资收入弹性为3.26468,即从长期效应看,电信业固定资产投资每增加一个单位,电信业务收入增加3.26468个单位。

图5中?茁i有先降后升的趋势,说明电信业固定资产投资对电信业务收入增长的作用是波动的,这是增量投资和存量投资累积产生作用的结果。在电信业固定资产增量投资中,一部分是生产性投资和技术改造投资,这些投资在当年或者下年就能发挥作用,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弱。而存量投资中的基本建设投资和非生产性投资,则随着建设项目完成程度和配套设施的完善程度才能逐期产生作用。

(二)投资对收入预测分析 对于已建立起来的模型,可以用来直接预测样本的拟合值。在EVIEWS软件中,用模型对2005~2008年的电信业务收入进行预测。预测结果如图6所示

图6中的虚线表示预测置信区间,这里给出的是近似95%的置信区间,实现表示因变量业务收入的预测值。图6右边的附表中给出的是一系列对预测模型的评价指标。Root Mean Sequared Error(RMSE)均方根误差和Mean Absolute Error(MAE)平均绝对误差这两个变量取决于因变量的绝对值,图中的这两个变量的值尽管绝对值比较大,但是相对实际值来可以接受。Mean Abs. Percent Error(MAPE)平均绝对百分误差,一般的认为MAPE

电信运营企业在进行网络规划时,要考虑到投资规模的问题,最常用的办法就是用预测的收入与用历史数据回归得到投资收入占比相乘,得到预测的投资规模。那么,准确的预测业务收入是做好投资规划的前提。同时,评价投资对收入的拉动作用,测算固定资产投资收入率来评价总量投资效益,用动态投资回收期来评价增量投资效益,都需要用到业务收入的预测数据。

六、结论

本文通过分析电信业投资和业务收入的特点,采用分布滞后模型对电信运营企业投资和收入关系进行定量分析,估计投资产生收入的滞后时间长度,体现同一时期内或者某一段时期的边际效应,提供预测业务收入的动态方法。

模型中的?茁i系数反映的是各期电信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变化对电信业务收入的效应。电信运营企业可以比较企业内部历史边际效应与行业平均的边际效应和总效应,评估企业过去的投资效益,并根据投资收益的驱动因素分析,总结超过行业平均水平的经验,找出落后平均水平的关键因素。同理也可以建立电信业各专业网以及各地区投资与收入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比较专业网之间以及地区之间的投资效益。

另外,由于投资的超前性和市场的滞后性,通常投资决策是依据用历史数据预测得到的未来产生的市场效益来确定。模型方程给企业提供了用现有的投资数据来预测以后收入的等量关系,考虑了项目投资与市场效益的产生时间差,能更准确地预测收入,有了投资收入的预测,还能有效预测投资规模,对投资管理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在总体投资后评估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投资与收入的占比关系来评价投资效益,预测的业务收入可以评价投资的合理性。另一方面,在做滚动规划时能合理规划投资时机和投资规模。

最后,对电信运营企业的投资管理和电信产业的投资结构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对电信运营企业来说,运营动态回归,和缩短投资滞后期,建立完善的投资分析体系对提高投资效益和投资管理水平有重要意义。从电信产业来说,未来的投资结构需要从专业结构、布局结构和时期结构三个方面调整。

参考文献:

[1]武晓玲、张亚琼、詹志华:《固定资产投资对电信业发展影响的计量分析》,《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第8期。

[2]Roller L H, Waverman L. Telecommunications infrastructur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 simultaneous approach. American E・conomic Renew. 2001(91). 909-923

[3]曾剑秋:《电信产业投入产出模型的应用研究》,《中国管理科学》1997年第4期。

[4]严学军:《中国电信运营商投资效益分析以及电信普遍服务困境研究》,北京邮电大学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

第10篇

[关键词]固定资产 投资 购置 日常管理

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个主要动力,而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投资无疑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我国在“十五”(2001―2005年)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29.5万亿元,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48%,超过了1981-2000年20年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总和。其中,第二产业,即采矿、制造、水电气和建筑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近40%,是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然而,如此大规模的投资如何才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能,并带来现实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却是摆在企业和政府面前的严峻课题。众所周知,我国第二产业的许多行业存在严重的产能闲置现象,如纺织、水泥、钢铁、化工等行业,而大部分行业都有产能利用率低,投资效益低下的情况。经过长期的闲置后,部分企业的固定资产要么低价出售,要么彻底报废毁损,甚至因管理不善而流失。

从企业的角度出发,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加强固定资产投资前的分析论证和审批,严格采购环节的招标、审批、验收等制度,改善日常管理中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从预算、分析、采购和控制等各环节强化管理,使固定资产能够充分发挥效率,为企业带来投资收益。

一、 固定资产的投资管理

上文中提及的固定资产投资效益低下,集中反映了企业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中缺乏科学的管理,导致盲目投资、超计划投资、投资周期过长等问题。为避免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的失误,企业必须加强固定资产投资的管理,其重点是事先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科学的预测和论证。为此,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1、 首先要成立由相关专业人员参加的项目论证小组,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分析和评估

(1) 成员要由技术、生产、财务、投资等专业人员组成,对投资项目进行技术和经济上充分论证,从而保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以最少的投资取得最佳经济效果,以实现投资在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和建设上可行。

(2) 要在充分调研市场、技术分析和经济预测的基础上完成以下可行性分析内容,为决策提供参考:

(a) 市场研究,包括产品的市场调查和预测研究,这是可行性分析的先决条件和前提,是项目成立的重要依据。

(b) 技术研究,即技术方案和建设条件研究,从资源投入、建设地址、技术、设备和生产组织等问题入手,这是可行性分析的技术基础,它决定了投资项目在技术上的可行性。

(c) 效益研究,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分析和评价,它是决定项目投资命运的关键,因此也是固定资产项目可行性分析的核心部分。

(3) 要对项目进行合理分类,以便运用恰当的分析论证方法得出正确的结论。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不仅仅局限于产能的增加,还包括更新改造、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大修理支出等,其效益的计量方法各不相同,所采用的评价和判断标准也不同,因此要运用正确的论证工具和手段。

(4) 运用科学的分析论证方法,对投资进行经济效益判断。市场研究和技术论证一般运用的是定性分析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而经济效益预测则必须以定量分析为主,“用数字说话”。目前通常采用的分析方法和评价指标有:

(a) 净现值法:指投资项目在投资期内各年的现金流量的现值与初始投资额的差额。在多个方案的非互斥选择中,应按净现值的大小来排列;在互斥方案的比较中,应选择净现值最大的方案。

(b) 内涵报酬率法:指能够使未来现金流入的现值等于未来现金流出的现值的贴现率。在非互斥的方案中,应按内涵报酬率超过资本成本率或必要报酬率的多少进行决策;在互斥方案选择时,超过资本成本率或必要报酬率最大的方案为佳。

(c) 现值指数法:指投资项目未来各期净现金流入的现值与初始投资额现值之比,又称贴现后收益―成本比。如果此指标大于1,则说明项目可行,在互斥方案比较中,选择指数最大者。

上述方法是考虑了资本时间价值的分析评价方法,是分析和判断项目可行性的主要方法和指标,其中内涵报酬率和现值指数都是相对指标,没有考虑项目所需投资的绝对值,因此必须结合净现值和投资规模等综合评判。

(d) 回收期法:指投资引起的现金流入累积到与投资额相等所需要的时间,主要用来测定方案的流动性而非营利性。

(e) 会计收益率法:指投资项目寿命周期内的年平均投资报酬率,一般用于项目可行性的初步判断。

以上两种方法都没有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只能作为分析判断的辅助方法使用。

2、 必须坚持编制年度资本性支持预算,以预算控制投资额度和节奏。企业每年要根据中长期战略规划和年度经营目标,结合上述可行性分析和年度融资规模等因素,合理安排固定资产投资预算,并根据经营计划和融资计划,控制投资节奏,防止出现资本性支出占用流动资金的现象,从而影响正常经营。

3、 要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审计制度,强化责任意识。为了提高固定资产投资的效益和效率,加强投资项目在论证、决策、执行等环节的管理力度,应大力开展投资项目的内部审计,揭示和暴露投资决策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按制度进行奖惩,从而强化所有投资参与者的责任和风险意识,规范投资程序,提高投资效益。

二、 固定资产的购置管理

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实施阶段中,购置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一方面购置价值将形成固定资产的成本,从而影响到未来资产的盈利水平,另一方面,购置进度也将决定着固定资产能否按计划投入使用,占领市场。因此,在这一阶段,重点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 要建立招投标制度,以科学的方法规范资产的购置,降低购置成本。

在固定资产投资建设中,实行采购招标是实现降低建设成本、抑制不轨行为、加强项目质量控制的有效手段。固定资产投资建设的招标方式主要分为公开招标、邀请招标和议标三种。

(1) 公开招标,又称无限竞争性招标,是由招标人通过大众媒体公开招标公告,凡符合规定条件的不特定供货方均可自愿参加投标。

(2) 邀请招标,又称选择性招标,是由招标人根据掌握的信息资料,向被认为有能力承担供应任务并经预先选择的特定供应方发出邀请书,要求他们参加采购的投标竞争。

(3) 议标,又称谈判招标,是由招标人选择两家以上的供应方,以议标文件或拟议合同草案为基础,分别与其直接协商谈判,选择满意的一方,达成协议。

(4) 企业要根据拟购置资产的数量、价值、技术要求以及市场供应状况,进行合理选择:

(a) 基本建设和通用要求的设备仪器等产品一般要公开招标,有利于在公平竞争机制下选择性价比最佳的投标方中标。

(b) 有较高技术要求但存在多个供货渠道的产品一般要邀请招标,在满足实际要求的条件下实现既能保证建设质量、又能降低投资成本的投标方中标。

(c) 有特殊技术要求且供货渠道较少的产品则按议标方式进行,但在操作过程中一般投标方不得少于两家。

(d) 特定产品(包括独家生产产品)在建设过程中会经常遇到,虽不具备招投标的条件,但为了保证建设质量和降低投资成本,应参照议标的方式,纳入建设单位和企业的采购招标管理体系进行管理。

2、 重视采购合同的审核,防止因合同规定不明确或不专业而导致的纠纷或损失。通过招投标等方式选择了恰当的供应商后,双方签订的采购或建设合同,应该经技术、法律和财务等人员审核把关,而不能仅仅依赖法律人员的审核。要通过合同约定,把资产购置的数量、价格、技术细节、购置或交货周期、支付进度和条件以及质量保证、技术和操作培训等等给予明确,从而规范供需双方的责任与义务,为今后的验收、质量监督等提供合法的基础。

3、 要严格执行资产的验收程序,确保购置资产的数量和质量。要成立由采购、使用、技术、管理等部门组成的专门小组对购置的资产进行验收,保证资产在技术、工艺、交期上符合要求,并提供了合同约定的人员培训、测试材料和免费配件等,满足资产及时投入使用的需要。

4、 要利用现代化的项目管理技术,比如关键日期表、甘特图、前导图法(PDM)和关键路线法(CPM)等,提高对固定资产购置时效性的管理,准确地把握购置进度,保证固定资产按计划投入使用,为企业创造效益。要坚决杜绝由于管理不善和控制失当、项目建设期过长而导致丧失市场机会,产品竞争力下降的情况,更不能产生“烂尾”工程和“鸡肋”项目。

三、 固定资产日常管理的重要环节

1、 要真正建立固定资产的二级管理员制度,加强基础管理。各级资产管理机构要配备专门的资产管理员,规范其岗位职责,严格考核,落实到位。资产管理员要重点做好固定资产卡片和台帐的完善和及时更新、严格执行固定资产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及时报告、反馈资产的使用和保养情况等工作,为强化资产管理打好基础。

2、 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固定资产定期维护保养制度和计划,并严格执行,降低因资产故障、损坏等带来的维修成本和产能损失等。要杜绝“以修代养” 的舍本逐末行为,坚持固定资产的定期保养制度,严格按计划执行,降低损失和成本。

3、 要认真核查资产盘点和清查结果,分析资产质量并采取相应措施盘活资产。许多企业虽然建立了固定资产的定期盘点制度,按时盘点,但往往流于形式,使盘点沦为单纯的数量核对工具,没有发挥盘点对清查资产使用状况和清理资产的作用。因此,企业要重新审视自身的盘点流程,在核对数量的同时,重点加强对闲置、损坏、毁损等资产进行审查、分析,并综合使用部门和技术部门的意见,提出诸如技改、维修、转让、报废等建议,盘活资产,杜绝浪费。

4、 必须培养风险防范意识,树立风险控制机制,坚持给固定资产投保。由于风险意识不强或存在侥幸心理,企业常忽视固定资产投保这一重要的风险规避手段;一旦遭遇天灾人祸,往往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企业管理者必须树立风险管理和控制意识,通过与专业保险公司合作,结合企业的资产特点,为企业量身定做一套成本与风险相宜的财产险方案,从而为企业的生存和持续发展戴上“护身符”。要特别关注企业的附属设施、在建工程、装饰装修和设备附属物等“隐性”资产,在保险方案别关注,防止潜在损失。

本文通过论述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的几个重要环节,重点讨论了如何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投资管理、购置管理、日常管理等,试图为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实践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手段,从而提高企业资产管理水平,提升固定资产投资的效益,防范资产管理中的潜在风险。

参考文献:

[1] 庄严明.如何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审计文摘,2005;8

[2] 汤炎非,杨青.可行性研究与投资决策.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

[3] 徐俊菊.论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商场现代化.2007;3(上)

第11篇

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是集团企业对固定资产管理的目标,资产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和效益,实现资源配置与利用的最大化。通过上述现状的分析,集团应在以下方面加强固定资产的管控。

(一)实行集中管理,强化整体观念

集团应对固定资产的新增、报废、处置、调拨(下属企业间)实行集中管理。下属企业按集团确定的投资导向和原则,结合自身发展需要安排投资项目,经审批后实施。集团根据企业整体经营情况,集中调配各下属企业的资产,实行集团企业资产动态共享使用,解决资产短缺和闲置并存的问题。通过实行集中管理,打破单一企业思维,强化整体观念,提升固定资产优化配置及使用效能。

(二)完善固定资产预算管理,建立投资项目后评估机制

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投资预算管理制度,在对生产经营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各下属企业的固定资产预算额度,并根据业务发展情况的变化,及时对预算进行调整。建立固定资产投资论证制度,强化项目效益评估及可行性分析,并推行“谁使用、谁承担”的原则。建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后评估机制,对项目的实施情况、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考评。通过上述措施引导下属企业合理安排固定资产投资资金,避免重复投资等企业资源浪费。

(三)建立各项资产配置及使用效率指标,实行标杆管理

通过设立生产及办公场地、车辆、设备等各类固定资产的配置标准,从固定资产购置建设的源头杜绝奢靡浪费的现象。建立房屋、车辆等重要设备的使用效率和经营效益对标机制,通过设置关键指标并进行对标监控,定期通报考评。通过人均办公面积、车辆百公里油耗及维修费、出租收入增长率等指标强化资产全成本意识(包括购置或建设成本、使用成本、维护成本、处置成本以及资金占用的机会成本),引导下属企业关注固定资产的使用效能,优化资源的管理和配置,加强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

(四)完善日常管理制度,建立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

理机制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涵括固定资产的整个生命周期。集团企业应建立严谨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包括采购管理制度、盘活及日常管理规范等。各下属单位应在集团的指导下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细化的、可操作性较强的制度。其中包括:1.人员的配备要落实。企业内部应配备素质优良的专职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同时各使用单位应配备兼职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明确各部门及岗位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各项管理工作得以落实。2.建立固定资产盘点制度。企业应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抽查,每年年终进行一次全盘。对盘亏资产进行原因清查,落实相关责任人并进行考核。3.加强对调拨、维修、借用的管理,及时办理调拨手续,更新系统信息。4.制定固定资产报废审批权限和流程,特别是加强报废设备的回收管理,实现固定资产的闭环管理。

(五)鼓励闲置固定资产的对外盘活

闲置固定资产是指企业存放超过一年未使用的固定资产,对企业目前的生产经营来说,闲置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很低,但是企业却需要承担相关的成本费用,占用企业宝贵的资金资源。所以对于不能通过企业内部调拨进行盘活的闲置固定资产,集团应制定相应机制鼓励闲置固定资产的对外盘活,特别是闲置的大型设备或房屋资产。鼓励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盘活,并建立相关配套管理办法。通过出售、置换、合作、出租等方式盘活闲置资产,不仅能减少企业资产闲置带来的损失,还能提高闲置资产的使用效能,为企业创造利润和现金流。

(六)搭建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平台

为了实现高效的固定资产集中管理,集团企业应加强信息化发展,借助信息化手段,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平台的功能需求应征求资产管理人员及专业人士的意见,力求结合企业实际建设科学健全合理的管理平台。通过搭建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平台,帮助下属企业提高固定资产日常管理的效率,同时利用系统强大的分析能力对属下企业的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摸查和动态监管,实现提高整体资产使用效率和效益,实现资源配置与利用最大化的根本目标。

二、结束语

第12篇

【关键词】 增值税转型; 固定资产; 投资管理

一、生产型增值税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

(一)制约固定资产投资

由于购入固定资产所支付的进项增值税不予抵扣,占用了投资企业的大量资金,加重了税负,限制了投资的规模,特别是使企业固定资产更新换代和技术改造的积极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不利于企业技术进步,也不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就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而言,加强对原有设备的更新和技术改造是促使产品更新换代的有效途径。然而生产型增值税使企业在这方面的投资承担了较高的税负,影响了企业投资的积极性,继而影响全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正如有些经营者的感叹:不搞技改,产品上不去;搞了技改,负担下不去,企业陷入“两难”境地。

(二)不利于专业化分工

购进固定资产所包含的税金最终要通过价值转移计入产品或劳务成本,再进入产品或劳务销售价格。在产品或劳务的销售环节按销项税再征一次增值税,形成事实上的重复征税。企业资本有机构成愈高,产品生产或劳务经过的经营环节愈多,重复征税的范围就愈大,重复征税的程度也愈深。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化大生产的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精细,生产型增值税存在的重复征税问题,使企业因纵向联合程度的不同而造成税负的不同。一些大而全的企业,由于生产资料、产品能够“一条龙”生产,产品中所含设备的增值税少,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而专业化协作生产企业,由于设备所含增值税得不到抵扣,税负较重,成本较高,市场竞争力弱。这种状况使社会化协作大生产的优势得不到应有的发挥,阻碍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导致行业间、企业间税负失衡

一般情况下,企业设备越先进,产品技术含量越高,其固定资产总额也必然越高,计入生产成本中的增值税相对较多;固定资产投资较少的企业,计入生产成本中的增值税则相对较少。这种税收制度不利于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大、原材料消耗相对较少的能源等基础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其开发费用和固定资产所含增值税得不到抵扣,既要承担投资的风险,又要多纳税,无形中使得投资者更愿意把资金转向投资少、税负低的项目,客观上不利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二、消费型增值税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

(一)将对企业投资中设备投资的比例产生直接影响,继而对资本的有机构成和产品的科技含量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一般说来,企业为扩大生产规模和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会不断地增加固定资产的投资,因而资本的有机构成也越来越高,每一个劳动力所支配的生产资料的数量也越来越多,产品的生产技术水平、劳动生产率和市场竞争的能力也得到提高。这对改变目前低技术产品过剩、高技术产品相对较少的产品结构和老企业设备陈旧、技术水平落后、生产效率低下的状况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通过利益驱动机制,缩短固定资产建设周期

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投资时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而固定资产完工时进项税抵扣期限的规定,企业对固定资产建设期资金的时间以及提高固定资产投资综合回报率的追求,会对企业加快建设进度、缩短购建周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降低固定资产的投资成本,继而降低产品的制造成本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按取得时的入账价值计算,包括为购建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一切合理的、必要的支出。增值税转型后,由于支付的进项增值税可以抵扣,固定资产的成本中就不包含增值税这一项,产品成本要小于转型前。

(四)使企业在公平的税负环境下展开竞争

资本密集型行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在产品和劳务实现销售时的税率是一样的,但由于资本的有机构成不一样,其固定资产的投资量、固定资产的存量也不一样,在生产型增值税制度下,税负也不一样。国家为了吸引外资,按照国际惯例对进口设备免征增值税,造成国产设备与进口设备的不平等竞争。消费型增值税不仅能够彻底消除重复征税,而且实现了税收政策在对设备投资的选择时保持了中性,能够保证不同的投资主体、不同的投资行为之间的税负公平、竞争公平,有利于市场机制及调节功能的正常发挥。

三、转型过程中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策略

(一)抓住增值税转型机遇,把握好固定资产购置时机

实现增值税由生产型向消费型的转变,不仅有利于促进资本性投资的增长,而且有利于降低实际税负和生产成本。作为资本性支出,固定资产的投资不仅应定位于企业的战略发展结构、构筑核心竞争能力和生产经营管理的目标上,还应从培育和谋取市场竞争优势的角度,对拟投资固定资产的先进性能、资源的配套程度、发展阶段、对存量固定资产的优化调整及配置组合进行深入而系统的分析,而且应长远计议、精心组织,利用多方面的有利因素,依托增值税转型的税收优惠政策,把握好投资的轻、重、缓、急节奏,合理选择固定资产投资时机和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争取固定资产的投资额从税基中得以最大限度的扣除,实现企业最佳的投资回报。

(二)明确投资方向,促进产品结构优化调整

增值税转型是国家运用经济杠杆支持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企业技术改造和向高新技术发展的背景下提出,并正在付诸实施的一项宏观调控政策。在投资策略上,不仅要考虑现有的存量资产和产品结构,还必须定位在国家产业政策鼓励的项目上,从投资资金上予以倾斜。对市场潜力大、技术含量高的项目给予优先投资。对效益低下及国家产业政策限制或不鼓励发展的项目,应定位为退出产业。在投资导向上,应加快对主营业务影响较大的设备的更新和改造力度,提高主要产品制造质量,保持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投资支持,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三)树立前瞻意识,不断优化固定资产投资结构

固定资产投资对企业生存与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应当明确,一旦投资形成,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竞争环境急剧变化的冲击下,原有的技术优势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衰减,甚至沦为劣势。因此,企业在投资时应有充分的前瞻意识,把投资政策与战略发展结构、提升核心竞争能力相结合,形成实现战略发展目标过程中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战术性投资行为,以持续的技术领先推动市场竞争优势。在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或稳定的同时,使投资活动具有合理的弹性,以有效规避各种风险,促进投资收益的最大化。

(四)严把投资决策关,避免投资决策失误

当前,新一轮的固定资产换代升级、更新改造的已经来临。滥用固定投资的税收优惠,将给企业带来极大的危害。科学的投资决策和严格的投资程序是避免投资损失和投资包袱的必要手段。在投资决策上,始终坚持谨慎性原则,防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投资是科学投资的前提。当前尤其应该注重的是,固定资产投资必须以充分的流动资金作保证。尽管增值税转型后能够减少一部分资金的流出,但在我国资本市场尚不健全的现阶段,企业融资渠道狭窄、生产经营资金稀缺的状况依然十分严重。如果在固定资产投资完成后没有足够的流动资金推动固定资产的正常运转,造成固定资产相对过剩或绝对过剩,不仅会造成资金的大量沉淀,而且降低了总资产的收益率,增大了经营风险。在进行投资的可行性研究时,应大力提倡“不可行性研究”,从正反两方找出项目实施可能存在的风险,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只有充分进行各种风险因素的研究,才能提供科学决策的有用依据,忽视不可行性研究分析的论证是残缺的、不完备的。

【参考文献】

[1] 杨丽梅.对外投资的风险和风险管理[J].经济师,2006(3).

[2] 张玲.企业智力资本管理及价值评估[J]. 理论月刊,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