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8 09:30:4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管理之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般的品牌策划注重于品牌的建立以及品牌资产的积累,一般的营销策划则注重于产品的销售。
品牌营销管理之道,是“双剑合壁”的品牌经营模式。既注重了品牌的建立与品牌资产的积累,也强调了在品牌经营过程中对销售的重视。
如果说市场营销过程就是发现市场(消费者)需求并通过创造产品和价值满足这种需求的过程。那么,对品牌营销的定义可以是是:个人和群体通过创造品牌价值,并同他人交换以获得所需所欲的一种社会及管理过程。
同样,品牌营销过程则是发现市场(消费者)品牌需求并通过创造品牌价值去满足这种需求的过程。
为了满足功能性需求,市场营销强调的是创造产品和价值,而品牌营销为了满足识别(象征)需求和情感需求,强调的是创造品牌价值。
由于科学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企业通过在创造产品和产品价值上的领先来保持竞争优势越来越困难,另外,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多的追求更高层次的消费,追求个性化消费,单纯的产品功能在购买因素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少,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并不单追求生理上的需求(功能性需求),更多的是追求心理上的需求(识别、象征需求,情感需求),追求的是一种感觉、自我价值的体现,一种自身的价值和重要性得到认同后的心理满足。如有人花6000元买了一套皮尔卡丹西装,在他的消费过程中,功能性需求——保暖又占了百分之几呢?所以,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消费者购买的是有情感依托的品牌,而非单纯的产品。
在对这一基本消费观念变化的把握和研究的基础之上,我们从理论到实际操作,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完善的品牌构建管理模式和品牌识别系统建立模式,其基本理念就是通过创造品牌价值来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识别、象征需求和情感需求。而且,这种品牌价值不仅能为消费者带来利益,也将为企业创造更高的利润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品牌诊断是所有工作的开始,但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诊断的层次和内容也不同,比方说对于一个全新的品牌,这种诊断叫做品牌调查或许更恰当,它主要是对目标市场和目标消费群体的调查研究,这与一般意义上的市场调查不同,它包括一般的市场调查,另外还包括对目标消费群体的品牌需求的调查分析,目的在于发现某种品牌需求,需要对目标消费群体进行深入的沟通和研究,对人性的分析,发现他们心脑中未被其他品牌开发的处女地,然后后面的工作就是对这块处女地的开发建设和管理;
要是对于一个已经有一定品牌基础的品牌来讲,品牌诊断工作就可以把市场调查放在较次的位置,因为有了前面对市场的操作经验,已经对市场比较熟悉。但这时候的工作,还应包括对原品牌的诊断,如对原品牌名称、标志、色彩等基本要素的诊断,对企业的理念、行为的诊断,对营销的诊断,对广告的诊断等。这其中的每个方面又包含许多不同的层次,例如对理念的诊断,就包括以下方面:
一、有没有理念;
二、理念是否正确:
1、理念能否反映行业特色;
2、理念能否反映出企业个性;
3、理念能否反映出企业特色;
4、理念能否适应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要求;
5、理念能否适应未来几年企业发展的需要;
6、理念能否简明扼要;
三、理念是否具有指导性与可操作性。
四、理念是否有效果;
五、理念的传达是否规范、系统;
六、公众是否接受、理解这样的理念。
对广告的诊断从品牌诊断的角度看,主要是看广告风格是否与品牌风格相一致,有一家果汁饮料企业,产品定位十分准确:100%纯鲜榨果汁,广告片也通过一群年轻人的劲舞来展现健康、活力的品牌印象,广告词、歌曲都很不错,但糟糕的是片中的主人公——一位年轻的女孩,脸上胭脂太厚粉太多。一个细节,却真真正正的破坏了100%纯鲜榨的品牌定位。本来是应该选择一位特清纯的女孩做代言人的。
还有一家电企业,以技术、产品质量见长,销售上做得也都不错,但其宣传单页无论是设计还是材质印刷质量都很糟糕,一个细节,破坏了品牌技术含量高、产品质量好的品牌印象。
但不管对什么样的品牌,按照品牌营销管理的服务模式,都把对目标消费群体的研究作为重中之重,通过对目标消费群体的深入研究分析,发现消费者心脑中的那块“处女地”,然后通过建立品牌来创造品牌价值去满足这种需求。
上面所讲的可以归为对市场的诊断和对自身的诊断,还必须包括对竞争者的调查研究,这样才能指定出有效的品牌营销策略。
在品牌诊断的基础上,进行品牌战略规划,决定品牌的发展方向,发展策略,竞争策略等。
然后就是要在大方向(品牌战略规划)的指导下,建立品牌认同系统(我们希望消费者如何看待品牌)。然后是品牌定位(品牌定位是经常品牌管理者拿出来向消费者展示的那部分品牌认同)——在品牌认同这个大系统中找出品牌最大的竞争优势并通过经常的传播传达出去,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品牌定位是从市场定位开始的,首先必须找到我们想要开发的市场(市场定位),然后针对这个市场、这部分消费群体,我们应该开发什么样的产品去满足他们的需求(产品定位),然后是针对这部分消费群体,针对我们的产品,应该塑造一种什么样的品牌形象——品牌形象定位。
在知道我们的品牌应该塑造一种什么样的形象后,就要建立完善的品牌识别系统把这种形象传达出去——靠品牌的传播传达出去。
这个完善的品牌识别系统就是我们要传播的内容。
相关概念:
品牌认同:是品牌管理者想要人们如何看待这个品牌。
品牌识别:是品牌管理者们希望创造和保持的能引起人们对品牌美好印象的联想物。
品牌识别系统:是品牌认同的实现系统。
特点:将品牌形象的驱动要素与CI的对外传播功能相结合的,将品牌认同系统建立与品牌识别系统建立相结合的全方位的品牌识别系统建立平台,为品牌的传播提供最具指导性的依据和最丰富的传播资源。
但这个系统比较庞大,我们没有那个财力也不需要面面俱到全部清晰的传达出去,那么我们应该重点传播哪一块呢?就重点传播我们的优势即我们的品牌定位。但是品牌的经营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少则数年,多则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在这样长的时间里,我们必须有一个核心的东西——品牌精髓,所有的传播活动都要围绕这个精髓来开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品牌传播甚至品牌的形象要根据社会的发展有所变动,但有了这个品牌精髓,我们就可以万变不离其宗,使得品牌资产得到良好的积累。
品牌的传播就要将品牌形象反映于所有传播工具。
关键词:油荒;价格机制;石油价格
Abstract:transparentandreasonablepricingmechanismforoilproducts,includingthepriceintolinewiththeinternationalcommunityaswellassubsidies.Canbetransferredtotheinternationaloilpricelevelandatthesametimeincreasethelevyonoilresourcesandbusinesstaxes,subsidiesshouldbeusedtosubsidizetheconsumer,reducinginflationarypressures.
Keywords:GasolineShortages;pricemechanism;oilprices
前言
油价倒挂是“油荒”的根源。石油价格在100美元以上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政府为保持物价基本稳定,依法实施价格干预。国内油价与国际油价倒挂,使石油国企供给“积极性”降低,民营企业无油可卖,与往年一样,“油荒”又出现了。
事实说明,以目前的价格机制,只要国际油价上涨,国内如果没有提价或补贴来及时调动石油国企的“积极性”,就会不断出现“油荒”。也就是说,如果不改革成品油价格机制,“油荒”很难避免。但是,中石化和中石油是国企,政府可以迫其维持供应,因此“油荒”会是局部和短暂的。
目前,油价管制的另一个问题才是关键的:放大能源需求。在一个物价整体上涨的环境里,能源价格管制造成能源相对便宜,必然促使消费者增加能源消费。其他商品都涨价,而能源价格不涨,消费者的选择就很简单:只要有足够的时间,甚至可以用能源去替代其他价格已经上涨的商品,这就放大了能源需求的增长。
事实上,由于能源的不可再生性,需求增长才是价格上涨的原动力。由于能源有效替代的不确定性,需求的快速增长会提高稀缺预期,稀缺预期再推动价格上涨。所以,并不需要真正出现能源短缺,稀缺预期本身已足够推动能源价格快速上涨。国际市场上没有听说谁买不到石油,但石油价格一路上涨。
国际油价高涨,中国成品油价格上调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的关键在于:中国社会仍处于转型时期,石油行业基本上由国企垄断。提价有时是必需的,但这是为了提高能源效率,为了今后能有较低的能源价格。然而,每次提价都会演变为供需“博弈”、引起公众的质疑。
政府明确表示,“十一五”期间要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服务。显然,没有人会说改革是为了涨价。但是,目前的低能源价格和能源供需现状,以及与能源相关的环境问题,却比较明确地表明能源价格必须上行。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解决油价倒挂,能源价格与国际接轨是必要的,是抑制需求增长和提高能源效率、节约能源的关键手段。
成品油价格与国际接轨只是一个原则。国际接轨不是说所有的消费者都必须支付市场(国际)价格。从实际支付能力看,并不是说中国某些消费者(居民或农业)可以负担美国消费者的同等价格。承受能力是相对于收入而言的,此外还有一个社会公平的问题。因此,政府对某个消费群体和某个需要鼓励的行业进行补贴,也是必需的。能源价格是否在百姓的承受能力范围内,是否影响保证基本用能,都是政府在价格改革中应当考虑的问题。进一步说,能源的特殊性在于,它既影响稳定又影响发展。对于政府来说,社会稳定和发展压倒一切。当稳定受到威胁时(如通货膨胀),以提高竞争和效率为目标的价格改革往往很慎重,甚至实行价格管制。因此,在效率和社会稳定之间必须有一个平衡点。为弥补价格管制“反市场”的弊端,可以用政府补贴来达到平衡。但是,补贴的设计应当是透明合理,并有利于向市场化过渡。
目前的政府定价使得能源价格很容易成为政府宏观政策的一环。国际油价波动很大,当国际油价上涨,调价总是会不到位和滞后;当油价下行,国内油价一般又不能跟着下跌。石油国企从国家能源资源赚钱,为国家承担社会责任而进行社会补贴。尽管从供应成本来看,中国的成品油价格应该比现行市场价格高,但是,公众付了低价却还会报怨,因为国有石油企业说赔了却还在赚钱。
问题出在价格机制上。目前这种政企不分的油价机制使得在价格倒挂的情况下,石油国企既亏损又赚钱。业界人士都不太清楚价格如何形成,老百姓更不明其理。所以,公众对每一次价格上调都不理解,都觉得吃亏。因此,成功的成品油价格改革不仅要价格与国际接轨,更为重要的是定价机制应当透明。
所以说,有效解决“油荒”的办法就是解决油价倒挂,形成透明合理的价格机制。透明合理的定价机制包括成品油价格与国际接轨,以及社会补贴。该涨的涨,该补的补,定价的每个环节都应当清楚地让消费者知道。油价可以调到国际价格水平,同时加大对石油企业征收资源税,以此来补贴应该受到补贴的消费者,减少通货膨胀压力。政府还可以明确告诉消费者,在油价形成环节中,哪些环节是由财政补贴的,补贴多少。这样,公众就可以清楚石油国企的利润来源,从而就能够接受油价上涨和下调的事实。
机械工业出版社、智囊传媒联合打造中国企业“过冬”宝典
2008年12月26日,机械工业出版社与智囊传媒在京联合召开了“动荡时期的管理之道”高层研讨会,双方联合提出了打造中国企业“过冬”宝典的计划,联合中国管理研究机构、咨询机构、培训机构等管理服务部门,通过书籍、杂志、网络等多种形式,为企业“过冬”提供切实的服务。
在“动荡时期的管理之道”高层研讨会上,国家信息中心发展研究部战略规划研究室主任高辉清对2009年的经济发展走势做了专题报告,来自经济领域、管理领域、企业界的专家、学者对中国企业“过冬”生存法则进行了深入探讨。
如何度过眼下的危机,如何谋划未来的发展?从商业模式转型到流程再造,从产品创新到渠道整合,企业领导团队的决策将面对更大的不确定性和更复杂的系统,如何通过改善决策过程,在不确定条件的条件下提升管理能力?在这些新的变革之中,谁又会成为下一代企业中的佼佼者呢?这些都成为了本次研讨会的热点话题。
同时,专家也指出,中国企业今日之痛,源于昨天的大意和懒惰。我们之所以身陷困境,是因为我们在过去习惯了简单的赚钱方式,依赖于优惠政策、依附于国外订单、没有自己的品牌、没有自己的销售队伍、没有自己的研发,当外部市场风云突变之后,中国的企业突然发现自己是如此孤单。中国的全球化之旅刚到中途,但我们已经变得比启航的时候更加清醒:太平洋上不太平,全球化的风暴可以使航船倾覆。寻找新的航线,绕过危险的暗礁,才能到达我们光荣的终点。
在此次经济危机中,在全球化过程中迅速崛起的中国经济和企业无疑深受其影响,由此也导致了人们对全球化是非得失的反思,在本次研讨会上,智囊传媒与机械工业出版社合作出版的《下一代企业:世界是平的,中国怎么办》正式面市,据介绍,本书由智囊管理研究院全力打造,《世界是平的》一书中文译者、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何帆博士担纲策划。
在全球化3.0的环境下,地域、文化、技术、知识等一切因素都不再成为分工的阻碍。各国之间的产业竞争越过了中间环节,直接在最高端的信息产业展开,更激烈也更残酷。我们应该看到,收入差距、环境污染、制度瓶颈、地域壁垒等问题围绕着中国企业,影响着世界变平的过程。这些因素不会随着经济发展而消失,反而会变本加厉。因此,本书将对未来的企业、未来的消费者和未来的产业进行深入、全方位的解读,为企业管理者把握纷繁的世界变化提供一幅参考图。
机械工业出版社经管分社社长谢小梅在介绍时说,其实这本书不是在谈“未来”,而是在讲“当下”!我们想通过这本书告诉中国读者――要使未来发生变化,需要的不是天赋,而是胆识、实干和信念,这是人人力所能及的。要使未来发生变化,我们必须勇于创新,勤于思考。未来本身既不确定又充满风险,但是明天终究会来临,明天终究将不同于今天。而即使实力再强的公司,倘若没有对未来做好准备,则终将会陷入困境,并且丧失昔日的荣耀和领先的位置,而不敢承担风险去促进新事物的发生,恰恰是最大的风险。
本书非常适合企业中高级管理者,尤其是力图把握变化、把握未来的管理者阅读。
如果只看书名《阉牛之道》(How to Castrate a Bull),你大概会以为这是一本畜牧学方面的书。NetApp公司的创始人Dave Hitz给自己这本自传起的名字还真是有点儿任性。只有在看到书名的副标题(“Unexpected Lessons on Risk, Growth, and Success in Business”)之后,读者才会发现这原来是一本分享讲述经营管理经验和心得的著作。但是牛之如何与企业的运作发生关联,还得展卷阅读后才会知晓。在你理解了作者为何想到这样一个书名的时候,还会为书中分享的商业经验、感悟和智慧以及那种坦率而幽默的讲述方式而会心一笑。
CEO也要挽起袖子
Dave Hitz喜欢解决有趣的问题。他开始的时候并没想要成为硅谷的偶像,或者成为企业家,亦或是一位亿万富豪,但是他现在是三者兼于一身。在他看来,打理一家企业就是去破解一系列有意思的难题,例如怎么样去构思策略,管理风险,以及把过去的成功模式彻底重新来过。这种思维和做事风格与他早期的阅历息息相关。
作为知名的信息存储和数据管理公司NetApp的联合创始人,Dave亲身经历了企业草创、迅猛发展和IPO、网络泡沫破灭、以及成熟稳健发展的各个阶段,积累了丰富的企业创新和管理经验。而他在青少年时期从中学辍学、当打字员、卖血换钱、在牧场放牛甚至为牛做的阅历,对大多数人来说堪称奇特。他则认为,正是在早年的牛仔生活中,自己积累了许多深刻的管理智慧,“让我这个在大城市长大的孩子接触到不同阶层的人们,从他们身上学习和汲取经验智慧。”
Dave特别指出,特别对于今天那些有志于创业的人来说,自己挽起袖子做一些基层的工作是非常有益的。“当年在我求学的深泉学院的农场里,我第一次与那些没有受过正规教育的人交往,一起工作。如果你像我一样在大城市里长大,之前跟他们没有任何接触,你在他们面前肯定会有一种优越感。但是当你站在牧场的土地上,这里的工作都是他们的专长,而且是需要用到锋利的道具、重型吊装设备、翻斗装料机等等的时候,突然之间你会发现他们在某些方面比自己要聪明很多。”
有了这样的经验,当你回到自己担任主管的大企业里的时候,面对那么多受雇的员工(无论是本企业的正式雇员,还是提供外包服务的人员),你对待他们的观念和态度会很不一样,你会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们。所以在创办和经营NetApp这家公司的时候,Dave和另外几位创始人之间在“尊重每一位员工”这点上也有充分的共识,并且围绕这一点确立了一系列原则、制度和管理办法,培育了一种强大的文化基因。这也正是NetApp能够连续12年入围《财富》最佳雇主榜单的主要原因所在。
Dave认为,这一点对于初创企业在道理上也是相通的。如果你是一位刚刚起步创业家,例如,一个只有10名员工的公司的CEO,可能你就要自己动手做很多一线的事情,而不会一味地拘泥于自己常青藤院校毕业生的光环里。这种贴地气的精神不是非得在牧场里才可以培养。而且这种健康的精神理念值得和需要持续发扬光大。
“基于洞察的果敢”
NetApp在存储和数据管理市场上稳固领先地位,得益于其在过去发展过程中对技术趋势的洞察和果断的战略调整,这些正确的关键节点包括公司业务从单纯的处理UNIX数据存储扩展到Windows数据,开始向互联网服务提供商提供解决方案,开始提供服务器虚拟化服务,以及目前的云计算。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Dave举了Sun公司落败的例子。Sun失败的原因可能有很多,Dave特别强调了一个侧面:司各特・麦克尼利当年是在假装无视Windows PC在市场上的崛起。有人说Sun在与微软争夺桌面计算的战役中失败了,其实Sun根本就没真正进入过争夺桌面计算的战役。当时惠普和IBM等公司都早已开始接受和认真地对待Windows和Solaris并驾齐驱的趋势,麦克尼利还纠结在技术领先而市场挫败的懊恼情绪中,甚至禁止自己的员工使用微软的PowerPoint软件来做演示文稿。我们很难设想,如果Sun当年下决心去制造最好的PC,后来的市场格局会变成什么样。
“NetApp有一个很好的习惯,就是对那些对我们会带来严重威胁的技术市场动向保持高度的警觉。面对颠覆性的创新技术趋势,我们要根据自己的洞察做出果敢的战略抉择。如果一个新的技术和市场方向能够更好地帮助到我们的客户和合作伙伴,我们就愿意以飞蛾投火般的姿态去拥抱它。”
在Dave看来,目前IT基础架构向云计算范式的变革,类似于当年服务器操作系统由Unix向Windows的迁移。NetApp的存储产品当年曾经只面向Unix操作系统。面对当时显露出的向Windows迁移的趋势,NetApp有三个选择:像Sun那样不相信Windows的崛起,继续坚持只面向Unix提品;或者在继续Unix产品线的同时开始面向Windows的产品线;最后NetApp选择的是第三条道路:全力投入Windows产品线的研发,并且支持客户向Windows迁移。后来的市场发展证明了这一决策的正确。Dave认为,现在向云计算的迁移也是同样的道理。
两本著作的启发
目前,我们要改变现状,必须对学校的评价制度,对老师的评价制度以及对学生的评价制度有所改变,并不断“对生命的期待和信念,对生命的责任和情怀,对生命的摇动、触动和感动。”的呼唤,才能改变我们的教育管理。出于对生命的尊重,结合本校实际,我简单的谈谈我的管理思考。
1、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亮点。
“人之初,性本善”,每个学生都有真善美的一面,我们学校采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用放大镜把他们的优点放大,尤其对后进生的亮点更要放大,同时要求每个教师结对一个后进生,记载和他(她)一起成长的故事,也要求教师充分认识到“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的观念,允许这些孩子出现犯错----改正----又犯错----又改正的反复过程,因此,只有不断帮助他们克服在成长道路上遇到的种种困难,并用他们的优点,来激励他们前进,从而达到超越自我的理想境界。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人的最主要的力量应该是人本身。”
为了给学困生树立自信,学校在每学期结束时,根据每个学生的优点,颁发一张奖状,让每一个后进生的家长也看到自己孩子的亮点,有信心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这一举措成为我校与家长携手育人的有效途径。
2、提倡一分钟的批评教育。
行走在教育教学路上的人都知道,孩子们很容易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有的小朋友老容易和别人打架;有的把别的小朋友的笔弄破了,引起争执;更有的为了“三八”线而吵架……反正只要有孩子的地方,一定有犯错的现象出现。有孩子的地方,一定有教师的责任。在和谐、平等、开放的理念下,我校认为学校就是孩子犯错的地方,允许孩子犯错,教师的责任就是纠正学生的错误,为了规范办学,学校提出了在课堂上只允许教师对孩子一分钟的批评教育,确保课堂教学的正常开展,这样好处有三:
一是减少“火山爆发”频率,因为孩子犯错了,教师容易动怒,这时大家都在情绪上,容易一点就爆炸,而这一建议的提出,使师生双方都冷静一下,可能对问题的解决容易一些。
二是让教师有更多时间用来调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教师一旦调查清楚了,问题自然而然容易解决,这样就不会伤害到无故的学生,也可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三是提高课堂效益,增加教师的幸福指数。为了个别学生的犯错,影响全体学生的学习是不应该的。虽有“杀鸡儆猴”的说法,但课堂上实在是不允许的,是违反教学规律的。为“儆猴”而“杀鸡”,教师一定会越骂越气,结果对学生一点的教学效果也没有的,而教师在课堂上的幸福指数也降低了,所以没有必要“杀鸡儆猴”。如果“那样的话”,课堂也有效了,教师在课堂上的幸福指数也高了,何乐而不为呢?
3、弘扬一种服务他人的精神。
“仁以为己任”。我校提倡“让他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这乍一看是一句助人为乐的语言,其实是具有崇高价值理念的。同学摔倒了,你把他扶起,这个同学因你的主动帮助而感到幸福,公共汽车上你主动让座给老人,这位老人因你的文明行为而感到幸福,一张废纸你见而捡起,校园因你的行为而洁净,充满活力,整个校园人因你而感到幸福。所以,我校提倡这种精神,并注重每一个人为他人服务这一细节,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敬老院的地亮了”;“回家吧!地上的垃圾”;“我给墙壁洗洗脸”;“你帮我扶,大手牵小手”(月月主题活动)等。通过这一系列活动来规范学生的行为,净化学生的思想,感悟生活的真谛,让我们一起高呼:“让他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4、提前一分钟的教师候课。
我校在走廊上多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教师候课。这一观点充分体现了“和谐、平等、开放”的办学理念,目的是要教师敢于放下架子。尊重学生的理念,我校认为从候课做起。我们的学生看到教师提前来到课堂外,他们很自觉地提前来到课桌旁,整理下一节要上的课本,双方互相等候的一刹那是多么美妙,又是多么精彩,孩子们被老师这一举动而感动,在他们响亮的“老师您好”中充分感受到一种灿烂,师生平等之舟在这里起航,师生和谐之炬在这里点燃,师生在这样愉悦的环境授课、听课,使课堂教学有效成为现实。
5、规范每一个师生的行为。
在学生中,我校结合实际,开展礼仪教育,分三个阶段实施,学校礼仪,家庭礼仪,社交礼仪,分期实施。本学期实施学校礼仪,利用班队课,晨间谈话时间进行,达到知书达“礼”的境界,同时结合遗风精神,学校开展“孝”文化教育,用古代二十四孝,新时代二十四孝来引领,懂得这是做人最起码的准则,为教书育人开辟新天地。
结合我校实际,要规范师生的行为,从哪里入手呢?经过反复讨论、研究决定:要传承遗风精神,必须从“孝”文化教育入手。因此,我校全面启动了学习“古代二十四孝,当代二十四孝,争做新一代遗小学子”的活动,通过组织全校师生阅读“孝”的故事;“孝”在我身边的征文活动;“争做新一代孝子”的演讲比赛等一系列活动,来感受“孝”文化灵魂的魅力,让全校师生懂得这是做人最起码的准则,同时也为教书育人开辟了新的天地。
6、提高每一堂课的有效性。
一是以务实的教科研态度来开展各教研组活动,做到理论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做到教研内容人人参与并确定目标,来激发教师积极性;人人知目标,参与备课、说课;在教研中人人带着目标来研究课堂,做到反馈要有理论依据,讲清目标是否完成,切实做到人人来参与,个个有收获,达到课堂的有效性。
作为一家保险公司的CIO,Jack最近觉得心里压力很大。这个月公司有好几个项目即将完成,眼看着马上就要陆续上线了,一旦这些新的信息系统上线,技术部门的管理可不能松懈,得保障系统运行不能出事。这意味着他可能随时随地被问题抓走。
Jack的经历大部分CIO们都可能经历过或者将要经历。今天,企业的应用系统是越上越多,这对CIO来说,却并不意味着都是好消息。应用系统多,带来了更多的安全风险,CIO的管理任务增大。把安全放在第一位的CIO们实际上是希望应用越少越好,因为应用少就意味着易于管理,安全风险易于控制。
另外,从成本的角度来考虑,今天企业IT预算的增长是有限的,投资中每年的大部分都用来买新的系统,剩余的部分才能用在管理上,本来管理的系统增多就需要增大投入,结果除掉购买新系统的支出,留给管理上的钱已经所剩无几了。管理成本的增加与IT预算的不足就又构成了矛盾。
事实上,随着业务的增长,规模的扩大,在全国各地、或者海外都设有分支机构的企业正在增多,那么,如果希望各个分支机构都用上陆续增加的应用系统的话,这对企业来说是一个更大的挑战:在各分支机构增加服务器?将应用系统安装在分支机构的客户端?这同样还会增加IT部门的负担:购买设备、增加技术人手;IT工程师疲于奔命,大多只为解决一些小的技术问题,大量的时间和费用浪费在旅途中;传输过程的保密性够安全吗?……同样是成本、安全、大增的工作量的管理问题让企业CIO焦头烂额。因此,他们急需一种简化这种由于系统增多带来的管理工作。
银行、保险等金融业近年来的数据大集中可以视作是一种简化管理的方式,但是这并不是一种主动的方式。回顾金融行业信息化的历史就知道,当年,在这些企业的信息化过程中,信息化建设是分别在总部和各地分支机构进行的,后来才意识到分散的劣势和集中的必要,这才有了现在的大集中,可以说他们是被动地简化管理。显然,这个教训对其他行业的信息化是一个借鉴。
后来者应该避免重覆前辙,寻求一种主动的,更有预见性的简化管理的方式。这对于成长型企业尤其如此,因为小企业有可能成长为大企业,如果能够早日预见到自己以后的需要,就能够节省资源,少走弯路。
目前,应用交付是实现主动简化管理的可选方式。应用和数据一开始就集中在公司总部的应用中心服务器;所有的软件升级和数据管理的工作都在服务器上完成,从而可以快速地完成软件的部署和调整;分支机构的员工、客户和合作伙伴只需要通过个人电脑、网络从网页上远程接入中心服务器,使用各种应用程序并获得最新信息:这就是专注于应用交付基础架构的思杰系统公司ANG中国区系统工程师申强为企业CIO描绘的主动简化管理的轻松流程。
申强表示,采用应用交付策略,将使企业的IT技术人员资源得以更好地分配。由于快速应用部署取代了传统的在每个客户端安装的方式,而客户端仅采用浏览器即可进行系统的访问和应用,不仅简化了员工个人桌面的程序管理,也将日常的技术热线人员解放出来,投入到更高的技术层面工作中去。一方面员工的系统应用更加简单、稳定;一方面技术人员可以不必再将精力放在解决低级的IT问题中来。
这不仅帮助企业简化了日常维护的管理工作,解决了远程接入问题,也大大降低了整个IT投入的预算。因为应用交付不但可以降低客户端处理的开销,而且降低了应用软件对网络带宽的占用和消耗,使得客户端的设备增强了扩展性和延长了使用寿命。
另外,在安全性方面,将应用和数据都集中在总部的服务器上,集中控制、就能够减少应用和数据不统一的风险性,减少数据丢失和被盗情况的发生。另外,为保证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确保安全接入,还需要能够识别应用型攻击,阻止不合法的请求和拒绝服务。
据申强介绍,基于简化企业CIO管理工作的目的,思杰的应用交付产品和解决方案致力于三个目标:让应用接入的更快、更安全和更低成本。4月24日,思杰推出了NetScaler8.0新版本,该版本集成了应用防火墙、SSL VPN和终端用户体验监测功能,进一步扩展了更快、更安全、更低成本交付Web应用的能力。
从报纸上看到这样一则报道,国内某企业实施一种创新的,别出心裁,甚至有些“另类”的管理方法:有人上班迟到可领取牙膏;有人工作中犯了错误,发给他笔记本;无论什么奖罚都开通知单,通知单上还设有“家人留言栏”,让其家人提意见和建议,共同参与企业的管理。企业发给迟到的人牙膏,是让其早上用时想到不要迟到。给工作中犯了错误的人发给笔记本,是让他学会记录自己的错误,牢记教训,以防今后再犯,留言是给家人提供机会,让他们参与帮教。这些事虽小意义却深,钱虽少但情却切,管理的效果却大见成效,违反企业规定的员工越来越少。
目前基层管理中存在一种倾向。许多企业似乎把扣钱作为处理犯错误员工的首选办法,作为强化企业内部管理的秘诀。至于柔性管理则或者思想上不够重视,或者认为过时了。认为那是胆小怕事,没魄力和开拓创新精神的表现。俗话说:没有规矩就没有方圆。不可否认,加强企业的日常制度建设,实行刚性管理是搞好企业管理的好方法之一。但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刚性管理不是万能的,强制性管理办法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对任何人都适用。被处罚者追于所处环境和形势,当时可能会服从你的决定,但难免口服心不服。天长日久,高压式的管理由于缺乏人文关怀,缺乏人性化,让被管理者出现压抑和郁闷心理,会有越来越多的员工丧失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缺乏了工作的激情和创造性,甚至还会造成“破罐子破摔”的后果。
有位哲学家讲过一则寓言:“太阳和风打赌,看谁能让路人把衣服脱掉。结果是风拼命吹,越吹越冷,为了御寒,路人把衣服裹得更紧了。可是太阳仅是一照,不费吹灰之力,就立马让路人的衣服自己脱掉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柔能克刚。纵观古今。有多少人把刚柔平衡的道理运用到了极致,才成就了一番伟业。
人性化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得到越来越多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认同和欢迎。在企业生产管理过程中。如果把外在的强制性管理和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的柔性管理,有机结合在一起,那么就容易形成员工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的工作氛围,这无疑是一种两全其美的搞好现代企业管理的方法。
中庸之道是儒家思想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儒家十分崇尚和重视中庸之道,认为“中庸”是道德的最高层次,是人生修养的最高境界,也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什么是“中庸”?朱熹在解释《中庸》的篇名时说:“中者,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之名;庸者,平常也。”[1]他还引用程颐的话说:“不偏谓之中,不易谓之庸。”[2]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原则应该是在平常生活中处处遵循的道理,也是不可改变的真理。总之,“中庸”的实质就是讲求事情的合理与适度,要求人们用理智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使之既无过度,又无不及,始终保持适中的状态。由此可见,中庸思想具有丰富的内在哲理,不能把它简单地理解为不讲原则、不分是非的折中主义。
将中庸之道应用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孔子说:“过犹不及。”[3]过和不及都会破坏管理效果,因为管理的目的就是力求使人与物等管理对象处于合理与适度的运作状态,发挥出最佳效益。《中庸》中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庸之道就是让管理者排除个人情感、好恶偏向,秉持理性的、现实主义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观念,客观地分析和把握经营管理中的问题和变化,在事物的两个极端之间择其中者而行之,做到既无过分,又无不足,既不冒进,又不保守,而是恰如其分。掌握这样的理念和方法,对于企业营者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中庸之道并不是与儒家其他思想内容相隔离的独立观念,而是渗透在其他思想中,与它们结合,在儒家人生修养论的各个方面和环节发挥方法论的作用。中庸之道的方法论,孔子称之为“中行”,《中庸》解释为“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即所谓“执两用中”之道。应用在企业经营中,“中行”或“执两用中”并不是一种特殊的管理方法,而是渗透到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在管理过程的每个环节中都发挥指导作用的一种理念。
例如,在一个公司中,如果纪律严苛,制定规章制度不考虑员工的实际困难而使他们难以执行,只是以冷冰冰的缺乏人情味的条条框框约束他们,就必然导致员工产生逆反心理,与管理者感情冷淡疏远,不会达到良好的管理效果。但假若管理者只讲人情不讲原则,面慈心软,对公司中的不良习气和行为一味姑息迁就,而不加以果断的惩罚和处理,虽然可以使上下级关系比较融洽,但容易纵容少数懒惰、奸猾之徒,导致不良风气滋生蔓延,必然导致管理失败。只有情感管理与制度管理相配合,在以真诚的感情感化、团结大多数员工的同时,以合理的明确的制度、纪律约束不良风气和行为,适中地处理人情与原则的关系,才能收到很好的管理效果。
应用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管理者要任用德才兼备之人,因为有才无德必致乱,而有德无才会导致办事效率低下,只有恰如其分地匹配,才是用人的理想标准。同时,对人才的能力不要求全责备,关键是要发挥人之长处,容忍并帮助其改正缺点和不足,在这一点上也要坚持适中的原则。
企业在竞争中求生存,管理创新活动是重要一环。如何运用中庸之道呢?保守苟安、不思进取,在市场竞争中就会落后并处于劣势地位。但急躁冒进、盲目标新立异,企图一步到位,则面临巨大风险。只有进中求稳,稳中有进,把企业发展前进的步伐保持在适度的范围内,才会取得良好的创新效果。
又如,经营企业,见利忘义、唯利是图固然是不道德的,然而,儒家并不要求企业家完全舍利取义,而是讲求经商义利合一,使义与利相得益彰,将企业的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自身效益与社会效益完美地协调统一起来。
由以上例证可以看出,中庸之道实际上讲求的是处理事情要和谐适度,要求企业家在实施具体的管理行为时,避免极端,使领导工作的运转始终处于一种适中状态,最大限度地发挥管理中的积极因素,并避免消极因素向不利的方面转化。中庸之道是儒家文化追求和谐原则的体现,可以避免矛盾的激化而取得管理的整合效应。
此外,《中庸》提出:“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也。”这句话明确提出了“时”与“中”的关系,指出了“中”是随时而中,因时而中,是根据时机的变化,灵活地、适度地处理问题,而不是不分场合、不讲条件的随意折中。随着时机和场合的变化,怎样做才算恰当、适中,并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标准,执著于一个凝固不变的“中”,就变成了走极端,失去了“中”的意义。儒家的这种“时中”思想对现代管理深具启发意义,它提示管理者:要顺应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变化,根据企业内部的实际情况,适时地调整努力的目标和方向,使企业的运转时时保持在和谐适中的状态。
值得一提的是,儒家认为,中庸是一种理想的状态,时时处“中”是一种很难做到的原则和标准,所以孔子叹道:“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4]其意思是说,“中庸”可谓达到极致了,老百姓已经很久不能坚持这一标准,所以“智者过之,愚者不及”[5]。自作聪明的人往往自以为是,投机取巧,不肯遵循中道;缺乏足够智慧的人不能理解和把握中道,常常不能恰当地处理问题。这提醒管理者要客观把握经营过程中的矛盾转化,“执其两端”,在经营顺利时,注意其潜在危机,注意其向不利方面转化的可能性;在逆境中,要树立信心,通过努力,争取向好的方面转化。只有这样才能胜不骄、败不馁,始终把握企业经营的目标航向。
中庸之道是一种极高明的人生境界和处世艺术,它充分体现了儒家文化追求“和谐”效应的基本特点。如果企业家遵行中庸之道,就会在经营管理中游刃有余,把管理变成一门高超的艺术,并达到人生和事业的极高境界。
而往往大区市场的业绩并不是靠一个人产生的,自然涉及团队管理。因而大区团队管理的水平或绩效如何就直接影响到大区销售业绩的好坏。笔者前面讲述了市场启动阶段的团队管理之道,现继续剖析大区市场成长发展阶段,大区经理团队管理的关键之处:
大区市场成长发展阶段一般有如下状态:所管辖区域的经销商部分或大部分已开始合作,市场处于继续分销、并且开始树样板市场、样板店阶段,下属人数增加,开始有城市经理、促销主管/促销员(指有终端渠道运作的品牌)。
这时下属区域经理增加,而且他们除了管好自己外,也开始有自己的下属,管理层级逐步体现,人员开始复杂化。该阶段除了继续做“宽度”,重心已开始“深度”——样板市场、样板店、样板分销商开始树立。这段时间短则1年长则2年。这时,大区经理对下属选择与管理工作要偏重以下方面:
复制多个“自己”是重中之重的大事。
前面提到,大区经理选择好区域经理之后,不能放任自流,而且更要在市场启动阶段观察和测试区域经理的区域管理能力、人品作风、敬业态度,然后手把手去教、去指正,因为人无完人。在区域市场进入成长发展阶段,区域经理不再只管好自己就行了,同时面临着下属各层级人员的招聘、选、用、留问题,而且这时的市场通过前三个月推动,到底怎么样了,经销商的耐性已经到了极点,所以还会面对经销商热情下降、抱怨牢骚满度等问题;也许连区域经理本人在市场压力和公司压力之下,也坐不住了,或者干脆在混日子了,市场问题非常多。
这时,大区经理要有意识地根据市场特点和区域经理特点,开始复制自己的思想、理念、工作作风到他们身上。重点引导他们做职业发展规划,帮他们看清当时的市场局面,关键要解决的问题,以及他们身上的优缺点,尤其是树立全局观念和管理观念,提供人员管理的技能和方法,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指导或示范解决经销商问题等。比如怎么选人、怎么用人、怎么安排日常工作、怎么检查工作、怎么解决突发事件等。
当然,也有不少大区经理不愿过多帮助下属,因为他认为下属一旦业绩好了,能力上来了,自己就得“丢饭碗了”,这种事情发生有三种情形:一是他业绩好了,而你的整体业绩并不好,他取代了你;二是他业绩好了,你的业绩也不赖,公司要求单列他的市场,或者调到其它市场。三是他业绩好了,你的业绩也好,结果你升他也升了。稍微仔细想想,就能清楚,这时大区经理的眼界决定了他的前途!
复制市场操作成功思路。
人的心态、理念、管理方法在改进了,而货也铺了,形象也在做了,这时最不能忽视的是区域市场如何突破销量,提升品牌知名度问题。
其实,市场操作本无定论,而且中国的市场差异性太大,个性化强,无法套用任何成熟或其它市场成功的方案。这时,大区经理要善于发现A区域的阶段性操作的闪光点,善于分析当时当地区域特点,理出一些成功案例的共性点,嫁接到B或C区域中,以点带面,形成突破口,这样下属区域经理就不会在运作中迷失方向,而且容易树立他们自己的信心和经销商信心,起码经销商知道了“我这市场没做好,而A市场做好了,原来是我这里的方法不对,而不是这个牌子/产品不行”。
系统管理流程开始完善和健全。
人多起来了,层级也深了,这时大区经理要非常清楚,这支队伍增人是为了工作更有效率,分工协作,自然无法象早期直接一对一地指导区域经理那么简单,而且一旦人管不好,也许1+1=0
管理重在持续改进。所以在公司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引导和指导区域经理健全和完善细则,显得非常重要;毕竟适用的流程和制度能让区域工作有序开展,离预定目标会越走越近。引导和指导区域经理去做,既能赢得他们认同,便于执行,也能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当然,如果区域经理的本身管理能力较弱,风格较板,最好是亲自配合他去宣贯培训下属人员,有利于工作推进。
团队培训坚持不懈。
当直接下属有3个人或整个团队有7、8号人马时,就得重视培训工作了,这时可分层面对下属培训,而且要杜绝纯理论的培训,最好结合熟悉的人和事指导性培训,如区域经理主要是人员招/用/考核/过程跟进/奖罚激励等、经销商本人及其团队积极性的引导、异议处理、配合重点分销商或门店树立样板等等、自己的时间管理、个人学习成长等。一线员工的敬业精神、具体工作思路方法、个人工作时间安排、终端推广具体执行方法等。
前期工作再忙,大区经理都不能忽视下属培训,最好各层级人员有2-3次/月的机会;当然,大区经理本人更要坚持学习成长,否则整个团队的成长也会受到制约。
树立样板,重奖重罚。
一个团队中,大家一团和气,不求进取,就会出问题。所以必须要有竞争,有竞争的环境。而这个环境可以由大区经理创造的。样板树立包括样板区域市场(阶段性业绩)、样板店(形象和业绩)、样板人物(经销商、分销商、区域经理、城市经理、促销员等)、样本操作个案(如某一次成功的终端促销活动,社区活动等)。
一旦启动样板,事先要有清晰思路和计划,根据企业管理特性申请总部尽快签批,最好让总部明白目的、操作可行性、预期效果、所需费用、执行细则等关键内容。一旦签批后,即对下属做好充分宣传,引导大家积极参与,适时跟踪过程,不要让人感觉有头没尾,尤其第一次活动时,一定要注意定期评比,准时奖励,以树立威信,达成管理目的。
个人工作时间安排注意事项。(分区域分阶段确定重点)
这阶段的工作量非常大,尤其是中小型企业,无法配置太多的资源和人力,而随着市场的深耕,工作往往没日没夜,这时最忌讳的是大区经理“越忙越乱、越乱越忙”、眉毛胡子一把抓,所以周密的思考,有重点地安排自己的工作时间显得急为迫切。而且针对不同成熟度的市场和不同个性、能力的区域经理投入的时间要有所侧重。
善于管理上司,借力打力。
时下,随着餐饮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消费者对酒店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对个性化服务的需求也突出地体现出来。酒店个性化管理,成了酒店营销必行之道。在这样的形势下,许多星级酒店意识到,要想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让酒店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打造出一块响当当的品牌,仅仅靠提供规范化的、标准化的服务是永远不够的。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宾客对服务工作的要求同样追求新、特、奇,酒店在服务工作中必须根据客人性格的差异各有侧重,如果抓不住客人的需求,客人就不会再次光顾酒店。因此,一些大型餐饮企业已把个性化营销做为提高服务打造品牌的手段,除了向客人提供标准化的服务满足客人的普遍需求外,还针对客人的各种特殊的需求提供一种个性化的超值服务,从而使客人的独特个性得以施展,获得心理上和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给客人带来一种超值享受。
在国内外酒店营销过程中,类似的靠着个性化服务取胜的成功案例不胜枚举。假日酒店是一家全球知名的酒店业集团,拥有一流的管理水平和经营理念。在服务经营方面,假日酒店集团从一开始就把注重细节作为自身经营的一个基本原则,在提供个性化服务时也不例外。它是第一个免费为家庭旅游者提供小孩床的酒店:是第一个在其汽车旅馆的走廊上放置自动售货的冷饮机的酒店,也是第一个在汽车旅馆里搭起“狗舍”,以方便外出旅游离不开爱犬的主人的酒店。假日集团对顾客需求的关怀与满足可谓达到了体贴入微的地步。正是在细节方面的巨大成功,才使假日酒店在服务方面获得了顾客很高的评价,提高了酒店声誉。另外,在最佳西方国际酒店的餐厅内就餐时经常出现的一些细节更是把西方酒店对细节的关注演绎到了极至。例如服务员在回答顾客提出的问题时,并不是立刻回答,而是马上后退两步,再微笑着回答。服务员之所以要后退两步是因为怕自己说话时口水不小心落在客人的食品上。如此小小的一个细节,如果他们没有如此做,或许顾客丝毫不会在意,但正是因为他们关注到了这一细节,所以他们在服务水平上就抢先了一步。在成都有一家餐馆,店主奇思妙想给每道菜都起了一个很另类很有创意的外号,当顾客四人进门,店员就会扯起嗓子喊:“英雄四位,雅座伺候”。顾客与店员的良好互动,体现了餐馆的独到之处,也调节了顾客用餐时的气氛。顾客吃得开心,商家赚得欢心。在济南有一家餐馆将自己的经营风格与彩票巧妙结合了起来。他们的招牌菜是以彩票术语命名。在这里顾客可以一边吃饭一边看墙上的彩票中奖号码分布图,餐馆大厅中为顾客备有电脑、纸、笔供顾客们使用。这家餐馆的这种个性化营销策略,在为彩民们提供了交流场所的同时,也为自己带来了固定的客源和丰厚的收益。
所谓个性化服务在英文里叫做Personal service,它的基本含义是指为顾客提供具有个人特点的差异,以便让接受服务的客人有一种自豪感、一种满足感,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并赢得他们的忠诚而成为回头客。个性化服务也可以指服务企业提供有自己个性和特色的服务项目。个性化服务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酒店出于对客人的尊重或关心,或为满足客人心理与观念方面或物质方面的要求,而主动提供给客人的服务。如为客人建立完善的档案,为客人准备有特色的餐厅和餐位,为客人提供个性化的菜单,为跟着大人前来就餐的儿童提供独特的儿童自助餐等等。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服务,却细微之处见真情,令客人对酒店的服务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这些服务细节的创新,拓宽了酒店的服务范围,从满足宾客的基本需求发展到满足客人的多种需求,在给客人带来意外的惊喜、充分的心理满足的同时,也为酒店赢得更多的“回头客”。第二层次是酒店按照特殊客人的特别要求,为客人提供细微化的服务,让客人在酒店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比如应客人要求为客人订购机票,陪客人购物,美容,为客人印名片、找旅行社、订购鲜花,了解客人饮食和习惯上的喜好,在餐饮和服务细节上尽量迎合客人的这种喜好等。个性化服务与酒店的发展息息相关,酒店只有为客人提供了个性化服务,才能让入住的客人有家的感觉,而酒店才能靠着个性化服务,赢得客人的青睐。
个性化服务的灵活性较大,要做好个性化服务,上至管理人员下到服务员,都要下一番工夫。作为酒店的管理者,更应该重视加强提供个性化服务,以进一步提高酒店的服务管理水平;而作为酒店服务员,在个人服务意识和职业素养上要具备以下要求:第一,熟悉、掌握饭店规范化程序和各岗位操作规程。第二,熟悉、了解相关业务知识。第三,在服务上要具备超前意识,想客人之所想,急客人之所急。第四,在最短时间内减少与客人的陌生感。第五,个性化服务要具有持续性。
个性化管理是酒店营销的,必行之道。餐饮管理中的个性化服务没有什么现成的公式去套,完全取决干管理者和服务人员是否敢于创新,敢于实践,是否处处为客人着想。只有在领会了个性化服务的内涵后,个性化服务才能服务到位,才能名副其实。所以,在酒店个性化营销的过程中,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普通员工,都要时刻保持最佳的精神状态,把超值、个性化创新服务作为追求的最终目标,才能了解客人的需求,对客人实施持续性的个性化服务,从而使酒店的美誉度和知名度在社会公众中不断提高,从而达到成功营销打造品牌的目的。
关键词:旅游饭店品牌;经营与管理;思考建议
一、研究背景
我国旅游业是以大力发展入境旅游起步的,作为旅游业发展四大支柱之一的饭店业也随着市场需求诞生并逐渐发展起来。纵观历史,我国旅游饭店应该说是从上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涉足的,至今已有多年的发展历程。1978年,我国能够接待入境旅游者的饭店仅有137个。随着经济的发展,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期,通过许多渠道使得旅游的接待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旅游产业的实力达到了一定高度。到1989年,我国已有星级饭店135家,到1992年突飞猛进增加到1028家,1999年已经上升到3856家。进入21世纪后,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吸引了全球各大饭店纷至沓来,短短几年使得我国旅游饭店行业被卷进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去了。在这种有压迫感的环境下,一个旅游饭店的好品牌往往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经营好旅游饭店品牌将是出奇制胜的一招。
二、我国旅游饭店品牌经营与管理中的问题
在我国旅游饭店空前繁荣发展的同时,其品牌的经营与管理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透过我国旅游饭店品牌经营与管理的多年发展经历,我们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 饭店经营规模小
自我国进入WTO后,外资饭店不断涌入,使得我国本土饭店遭到了巨大冲击,为了增强本土饭店实力,我国许多饭店纷纷采取合并策略。但是目前国内个体饭店还是居多,我国旅游饭店总体规模还是很小,而且有些饭店没有认识到饭店品牌的重要性,甚至是淡漠。不仅如此,很多饭店追求短期经济效益,没有注重长期发展规划,使得我国旅游饭店在国际竞争中显得实力不够强大,其品牌也未能做大做响。
(二) 饭店品牌经营成本过高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许多旅游饭店在住宿饮食和环境上有了很大的改善,使得经营成本上升。但是,在估算成本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一方面,在追求高质量好品牌的时候,往往将其经营成本不能控制在预算范围内,从而导致经营利润下降、饭店经济效益不好。另一方面,在竞争激烈的国际环境下,我国很多饭店为提高其知名度,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耗费大量财力物力。
我国最新的旅游饭店经营成本统计数据显示,他们的平均食品成本率为43.76%,平均酒水成本率为36.27%,平均人工成本率为35.68%,平均能耗成本率为13.47%,平均员工流失率为6.55%。另外,2009年度我国餐饮百强企业的利润为10.43%,比2008年度百强企业下降约3个百分点。
(三) 旅游饭店信息化程度不高、服务质量低
与国际旅游饭店相比较,我国很多旅游饭店处于劣势,造成劣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源于其接受信息不够快捷,信息流通渠道狭窄。我国很多旅游饭店在资金、理念、市场网络、高新技术、品牌文化等方面远远逊于国际饭店,因此在经营上处于下风。另一方面,虽然我国旅游饭店的服务态度正在逐步地改善,但是却还远远没有达到国际化水平,对待工作的细致程度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四) 饭店品牌经营与管理的人才稀缺
二十一世纪是人才济济的世纪,然而也造成某些产业人才流失与严重稀缺的局面,我国大部分旅游饭店正在遭遇这种困境。
由于国际饭店的经营体系比较完整,使很多经营与管理的人才垂涎,使得国内饭店的人才大量流失,造成饭店品牌的经营受阻,饭店经营也由此遇到障碍而出现经营不善。旅游饭店的品牌实质是一种文化的体现,很多饭店因为人才稀缺而无法设想出更具有吸引力的品牌。而老一辈的饭店管理人员只是凭经验、传统观念在办事,不能适应现在的顾客需求和市场需求,导致旅游饭店品牌停止不前、没有创新能力、跟不上时代步伐,与国际饭店的距离越拉越远。随着饭店竞争力由饭店质量提升到饭店品牌的竞争这个高度,导致很多缺乏品牌文化内涵的旅游饭店也由此大受冲击。
到2009年末,全国共有高等旅游院校及开设旅游系(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852所,比上年末增加42所,在校生49.84万人,增加5.83万人;中等职业学校881所,比上年末减少84所,在校学生45.41万人,增加4.95万人。2009年,全行业在职人员培训总量达397.11万人次,比上年增加58.83万人次,增长17.4%。虽然在校的人数和高校的数量在增加,但是质量却不能令社会和饭店行业满意。
三、旅游饭店品牌经营与管理的策略
常言道要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我们可以做出以下思考建议。
(一) 扩大饭店规模,提高其品牌知名度
较之于国内饭店,国际化饭店之所以处于上方,其知名度的影响力不可小觑。鉴于此,我国旅游饭店可以借鉴其经营之道,学习其可取之处,而非东施效颦、一味地模仿。把一些经营规模较小、经济效益低的饭店兼并重组组合,剔除非核心业务,这样既可将其分散度降低,也便于集中经营管理,提高其知名度。当其品牌较响亮时,不妨再推进其连锁化进程,使集团化和连锁化内外兼修。同时要注重追求建筑外观、装潢设计等方面的中国特色,但不能一味地追求豪华材料的堆砌来强调高档,而是要实而不华,继承中华名族特色,将民族文化传达出来,做到传统与现代相融合、高科技与传统科技相融会。
(二)合理规划,降低成本
我国旅游饭店要降低成本,一方面需做好调研以加强消费者喜好的业务的关注度,提高其服务质量。另一方面对非本饭店的消费者做详细的调研,对不同年龄段、不同阶层的人群的喜好、收入水平、消费水平、经济来源等方面做出详细的调查报告,为寻求更多的客户源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旅游饭店品牌;经营与管理;思考建议
一、研究背景
我国旅游业是以大力发展入境旅游起步的,作为旅游业发展四大支柱之一的饭店业也随着市场需求诞生并逐渐发展起来。纵观历史,我国旅游饭店应该说是从上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涉足的,至今已有多年的发展历程。1978年,我国能够接待入境旅游者的饭店仅有137个。随着经济的发展,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期,通过许多渠道使得旅游的接待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旅游产业的实力达到了一定高度。到1989年,我国已有星级饭店135家,到1992年突飞猛进增加到1028家,1999年已经上升到3856家。进入21世纪后,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吸引了全球各大饭店纷至沓来,短短几年使得我国旅游饭店行业被卷进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去了。在这种有压迫感的环境下,一个旅游饭店的好品牌往往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经营好旅游饭店品牌将是出奇制胜的一招。
二、我国旅游饭店品牌经营与管理中的问题
在我国旅游饭店空前繁荣发展的同时,其品牌的经营与管理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透过我国旅游饭店品牌经营与管理的多年发展经历,我们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 饭店经营规模小
自我国进入WTO后,外资饭店不断涌入,使得我国本土饭店遭到了巨大冲击,为了增强本土饭店实力,我国许多饭店纷纷采取合并策略。但是目前国内个体饭店还是居多,我国旅游饭店总体规模还是很小,而且有些饭店没有认识到饭店品牌的重要性,甚至是淡漠。不仅如此,很多饭店追求短期经济效益,没有注重长期发展规划,使得我国旅游饭店在国际竞争中显得实力不够强大,其品牌也未能做大做响。
(二) 饭店品牌经营成本过高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许多旅游饭店在住宿饮食和环境上有了很大的改善,使得经营成本上升。但是,在估算成本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一方面,在追求高质量好品牌的时候,往往将其经营成本不能控制在预算范围内,从而导致经营利润下降、饭店经济效益不好。另一方面,在竞争激烈的国际环境下,我国很多饭店为提高其知名度,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耗费大量财力物力。
我国最新的旅游饭店经营成本统计数据显示,他们的平均食品成本率为43.76%,平均酒水成本率为36.27%,平均人工成本率为35.68%,平均能耗成本率为13.47%,平均员工流失率为6.55%。另外,2009年度我国餐饮百强企业的利润为10.43%,比2008年度百强企业下降约3个百分点。
(三) 旅游饭店信息化程度不高、服务质量低
与国际旅游饭店相比较,我国很多旅游饭店处于劣势,造成劣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源于其接受信息不够快捷,信息流通渠道狭窄。我国很多旅游饭店在资金、理念、市场网络、高新技术、品牌文化等方面远远逊于国际饭店,因此在经营上处于下风。另一方面,虽然我国旅游饭店的服务态度正在逐步地改善,但是却还远远没有达到国际化水平,对待工作的细致程度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四) 饭店品牌经营与管理的人才稀缺
二十一世纪是人才济济的世纪,然而也造成某些产业人才流失与严重稀缺的局面,我国大部分旅游饭店正在遭遇这种困境。
由于国际饭店的经营体系比较完整,使很多经营与管理的人才垂涎,使得国内饭店的人才大量流失,造成饭店品牌的经营受阻,饭店经营也由此遇到障碍而出现经营不善。旅游饭店的品牌实质是一种文化的体现,很多饭店因为人才稀缺而无法设想出更具有吸引力的品牌。而老一辈的饭店管理人员只是凭经验、传统观念在办事,不能适应现在的顾客需求和市场需求,导致旅游饭店品牌停止不前、没有创新能力、跟不上时代步伐,与国际饭店的距离越拉越远。随着饭店竞争力由饭店质量提升到饭店品牌的竞争这个高度,导致很多缺乏品牌文化内涵的旅游饭店也由此大受冲击。
到2009年末,全国共有高等旅游院校及开设旅游系(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852所,比上年末增加42所,在校生49.84万人,增
转贴于 加5.83万人;中等职业学校881所,比上年末减少84所,在校学生45.41万人,增加4.95万人。2009年,全行业在职人员培训总量达397.11万人次,比上年增加58.83万人次,增长17.4%。虽然在校的人数和高校的数量在增加,但是质量却不能令社会和饭店行业满意。
三、旅游饭店品牌经营与管理的策略
常言道要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我们可以做出以下思考建议。
(一) 扩大饭店规模,提高其品牌知名度
较之于国内饭店,国际化饭店之所以处于上方,其知名度的影响力不可小觑。鉴于此,我国旅游饭店可以借鉴其经营之道,学习其可取之处,而非东施效颦、一味地模仿。把一些经营规模较小、经济效益低的饭店兼并重组组合,剔除非核心业务,这样既可将其分散度降低,也便于集中经营管理,提高其知名度。当其品牌较响亮时,不妨再推进其连锁化进程,使集团化和连锁化内外兼修。同时要注重追求建筑外观、装潢设计等方面的中国特色,但不能一味地追求豪华材料的堆砌来强调高档,而是要实而不华,继承中华名族特色,将民族文化传达出来,做到传统与现代相融合、高科技与传统科技相融会。
(二)合理规划,降低成本
我国旅游饭店要降低成本,一方面需做好调研以加强消费者喜好的业务的关注度,提高其服务质量。另一方面对非本饭店的消费者做详细的调研,对不同年龄段、不同阶层的人群的喜好、收入水平、消费水平、经济来源等方面做出详细的调查报告,为寻求更多的客户源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 组建信息平台,做好品牌服务
要为旅游饭店创造品牌、提升服务质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基层人员根据市场的调研和需求分析得出准确有用的信息,将其完整地反馈给饭店管理层人员,通过管理层人员的商议,制定符合新趋势的需求和客人偏好的方案、设计合适的服务产品。其次,饭店的管理者应树立明确的、合乎实际的品牌服务质量目标,合理、明确地将计划落实到实际应用上面。最后,饭店管理者对基层员工应实施监督和激励战略,以做到既保证员工工作到位,也能激发员工更上进,使服务工作质量上一个台阶。在此基础上,不妨在服务上做出创新举措,例如将中国的历史文化、名族风俗、生活习惯、服饰艺术、名族节庆等融入到服务之中,开发新的服务项目,满足顾客求新求奇的消费需求,让品牌服务给客人留下无穷的回味价值。
(四)海纳百川,礼贤下士
饭店品牌的核心是注重文化内涵,创造自身特色。因此,现代饭店要创建有个性、有内涵的品牌,必须研究文化性的产品,开展文化性的管理,并将这种文化体现在饭店经营的全过程。
品牌是一种感觉,一种情感的寄托,一种对未来的憧憬,这需要有才之士将这种意境恰如其分地融入饭店品牌中去。品牌的名称、标识、标签是引发这一系列情愫的导火线,这就要求人才富有创新意识、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现代商业知识的了解,通过国内外饭店发展的趋势,审时度势,及时抓住机遇,树立强烈的品牌开发意识,以高度的责任心将饭店品牌的特色彰显出来,将我国饭店品牌推向国际舞台。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将旅游饭店的品牌经营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来抓,真正地将饭店的品牌与经营理念结合起来,才能使我国的旅游饭店在以后的发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从而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打下知名度。
参考文献
[1] 曲秀梅.我国休闲型旅游饭店发展的探讨[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0(6);
[2] 杨大明.关于绍兴旅游饭店发展态势的研究[J].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