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畜牧业技术

畜牧业技术

时间:2023-09-28 09:30:4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畜牧业技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畜牧业技术

第1篇

【关键词】畜牧业;畜牧技术;污染治理

分析现代畜牧业发展现状,应该对畜牧技术推广环节中的相关事项作出研究,找出当前存在的诸多缺失,针对这些缺失提出更加精良、有效的畜牧技术推广方法。

1 现代畜牧业发展中的畜牧技术推广现状

1.1 实用技术与标准化生产技术的缺失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畜牧技术推广主要是围绕畜禽品种改良、提升畜禽生产水平的一系列单项技术开展的,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我国畜牧业的发展。但是,30年的畜牧技术开展也存在着诸多缺失,如畜禽品种质量较差、采用简陋的畜禽舍、科学饲养管理技术未被全面利用、没有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等,这些都说明了现代畜牧发展没有将实用技术全面整合利用,导致肉、蛋产量不高,畜牧发展受到制约。另外,畜牧业发展环节中的品种选择、饲料应用、饲养管理、环境控制、实验推广等一系列标准化生产技术没有落到实处,也导致畜牧业不能全面发展。

1.2 标准化畜牧小区与污染治理技术的缺失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生产方式的转变已经成为当下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但是的县、乡两级由于资金短缺、小区布局不合理等问题,并没有将畜牧小区科学规范化的特点体现出来。畜牧业的生产范围扩大及生产方式的转变,促使其污染的量与质已经达到了工业污染的水平,在危害与治理难度方面甚至已经超过了工业污染程度,而我国对畜禽污染防御及治理的水平正处于刚刚发展的地步,技术还没完全得到开发与施展,于是,县乡中的畜牧区的畜禽粪便等污染物对周边的空气、河流的污染影响日益加剧,致使我们不得不考虑创新污染治理技术的实施。

2 现代畜牧业发展中的畜牧技术提升方案

2.1 推广实用技术是基础

(1)重视畜禽品种质量。选择仔畜禽时,应该从正规的有种畜禽生产许可证的场家引种,这样可以优化整个畜牧环境,降低畜禽死亡率,提高畜禽出栏率;(2)采用先进的畜禽舍,引进带有先进设备的畜禽舍,让畜禽能够在舒适的环境中成长,尤其是在寒冬季节,更应该确保畜禽舍内的保温设施齐备,保温效果得到提升,畜禽生产性能也会随之提高,其生产周期会随之缩短;(3)使用正确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进行科学管理,把握创新管理技巧在其中发挥的作用,认识畜禽饲养与饲料应用之间的关系,引进优质饲料,让畜禽更好的长肉、产蛋,提升饲料转化率,促进畜禽质量不断提升;(4)建立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在生产中不仅要抓住重点,还要通盘考虑预防问题,将治疗与预防两个重要的内容重视起来,加大防治费用的投入,不断提升畜产品质量。

2.2 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是重点

采取标准化的生产管理方法,从环境控制、饲养管理、卫生消毒、疫病控制等重要环节入手,促进畜禽生产在量与质上实现新的突破;在蛋鸡、肉鸡、肉羊等养殖小区实行综合性的生产技术规范,发展现有技术的创新之处,对于各省、市、县、乡进行标准化生产试验的推广,将其中存在的产品污染与药残等突出问题进行全面总结,及时做出调整,加大试验过程中的改善力度,使新的生产技术能够获得大家的公认;建立省、市、县、乡畜牧业信息服务网站,将新型的畜牧业技术发展试点中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进行总结与交流,并在专门人才的帮助下将畜牧技术广泛地应用到实处,促进标准化生产技巧的完善。

2.3 推广标准化畜牧小区是核心

改变畜牧业生产方式,让畜牧生产小区化的生产方式变为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主要动力,使更加完备的小区化畜牧管理技术能够渗透到县、乡的畜牧业发展中去,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并促进畜牧业生产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应该对小区化的畜牧业生产建设标准与创新实施方案认识清楚,选取的小区地址应该与周边的公路干线、农村居住区的距离适中,尽量符合现代病害防疫的要求,在布局方面,要将生产区与生活区分开,净道与污道分开,并且配备粪污无害化处理场所及相关设备,将畜牧小区中的联动式的管理技巧顺畅地运用到细节中去,确保管理者能够将卫生防疫与严格的畜牧管理技术结合起来。

2.4 推广污染治理技术是保障

地方性的污染危害主要是由于畜牧业发展导致的,尤其是畜禽粪污与有害气体,都严重影响着周边的空气、水环境,所以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刻不容缓。

(1)从生产源头上来减少粪污及有害气体的生产量与排放量。必须推广先进的生产工艺,提升饲料的转化率,降低氮、磷及其他恶臭气体的排放量,对粪污等污染物进行有效分离,采用雨污分流、干湿分离、粪尿分离的办法,将畜禽产生的粪污进行一次性处理,不给周边环境带来危害;(2)推广先进的粪污处理工艺。对液体分级沉淀的污水处理技术、强制通风防渗静态垛堆肥等固体粪便处理技术、沼气技术、干燥技术等进行应用,提高污染废物的利用率,给民众带来更多的经济实惠;(3)将畜禽粪便中的可用微量元素提炼出来,制造有机、无机复合肥。因为畜禽粪便中多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可用的微量元素,制成肥料对农作物生长有很好的帮助,所以增强提炼技术,改变现有模式,是当下的一个重点。

3 总结

本文通过对现代畜牧业发展进程中我国各地存在的整体缺失现象进行了总结,将发展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预防性、施治性的技术缺失点呈现出来,然后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将畜牧小区建设中的畜禽生产、生活促进标准重视起来,提升污染治理技术,保证畜禽养殖在最优良的环境中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我国在现代化的畜牧业发展进程中走在世界前列。

参考文献

[1]徐元贵.滁州市南谯区现代畜牧业发展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1(01).

[2]孙耀华,杨奎林.现代畜牧业高新技术的应用及展望[J].中国科技信息,1997(10).

[3]刘立仁.畜禽良种——现代畜牧业的核心竞争力[J].农村实用技术与信息,2005(08).

第2篇

    关键词:畜牧业;现状;手段

    现代畜牧业是综合应用多种学科研究成果组合而成的产业,需要掌握大量技术含量很高又复杂的实用技术。由于农业全面进入市场经济,畜牧业技术推广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何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大力开发和推广应用畜牧业技术,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积极作用,是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我国畜牧业技术推广发展现状

    过了长期数量增长型发展,我国畜产品产量已经是世界之大国。应该说已经基本完成了畜产品从无到有、从供不应求到供求平衡的数量型发展阶段,逐步进入从数量型向数量质量并举、追求优质安全的跨越发展阶段。但要从畜牧大国向畜牧强国迈进,将畜产品的比较优势转化为国际竞争优势,还任重道远。当今养殖业面临着空前挑战。面对国内养殖业的实际困境,以及诸多因素的叠加情况,

    总结生产实际中存在的关键问题, 表现在以下方面:

    1.牧业管理重视不足、引导不力

    畜禽普遍处于亚健康或是病态、疫病防不胜防,稍有风吹草动便容易造成不可收拾的被动局面。这种结果的出现又蕴含着必然。因为长期以来,行业管理、技术研发往往不够重视,又放松了相应的防范、储备工作和警惕,没有形成根除后患的强有力防线。基层职能部门缺乏长效经济支持,导致急需开展的工作难以进行,造成工作者积极性、主动性不高,疲于应付上级的行政命令。

    2.行业政策和资金投入方面也存在后滞、偏差和不足

    对健康养殖的引导、指导和重防,但在防上过分强调疫苗的作用而忽视了防系统性运作的作用,重治疗轻预防,往往是疫病暴发后, 才加大投资力度, 研制疫苗兽药和应对措施。畜产品出现严重影响到人的健康安全问题时, 如病死畜禽肉、抗生素残留超标等直至产生极大危害时, 再采取各种“补救”行动。不仅时间迟、效果滞后, 损失已经形成,造成投入则更大。为什么不是做在问题出现之前呢?提前预警的事到底该谁来管? 管得如何? 谁来监督和过问?这都是我们职能部门应该考虑的问题。

    3.生产者、管理者健康养殖思想意识薄弱

    在规模化生产中, 健康养殖的思想意识缺乏。高密度规模养殖易使畜禽整体健康水平低, 抗病力差, 再加上偏重于依靠疫苗的保护, 错误认为接种了疫苗便可高枕无忧了。所以在饲养管理上则比较粗放, 如设施落后简陋, 动物生存条件恶劣,卫生环境没有保障,饲料安全堪忧、营养不足或不合理,用药不规范、粪污处理不当,生物安全体系不健全等等对畜禽造成生存、生长威胁的应激因素随处存在,放松甚至忽略了精细化、标准化、生态化、人性化管理,对提高畜禽肌体健康和免疫力的根本性作用。至今中、大型企业大多尚不具备各种疫病抗体检测条件, 防疫程序的制定和使用主要凭主观和经验实施,拿不出可靠的免疫依据, 致使免疫失败或抑制无效, 造成增加成本的浪费和对养殖环境的病原微生物的污染,从而发生不应有的惨重损失。

    4.业自律性差, 专业主管职能部门执法不严、监督无力

    我国在饲料添加剂、兽药、疫苗研发、使用过程的剂量、停药期、违禁药物等方面,国家早就颁布了各种规定、标准、操作规程以及相应处罚条例。受利益驱使相当部分饲料、兽药、养殖、肉类生产加工、销售企业, 漠视法纪、行规,扰乱市场,使用违禁添加剂、药物和不按时停药,是造成耐药菌蔓延、畜禽抗药性增强、打破生物代谢平衡、造成产品不安全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二、如何推广畜牧业技术

    出现今天的结果,毋庸置疑一定是畜牧业在重要而关键性的环节上,出现了极其失衡的问题了。面对畜牧业发出的长长的,产业如何发展,至此,政府、行业管理、技术研究、生产加工以及市场监督等关键性环节,应认真集体反省我们自己的工作了。

    1.发挥好畜牧技术支撑部门的基础性作用。

    畜牧技术支撑体系积极推进改革,业主要主动配合行政部门, 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做了大量扎实有效地工作。相关职能部门要积极推广基层农技体系改革,积极落实扶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保护畜禽遗传资源利用工作要使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

    2.强化措施, 充分发挥技术支撑作用。

    全国畜牧技术支撑体系要顺应形势、抢抓机遇、增加本领,充分发挥技术支撑作用。要继续推进基层畜牧业体系改革;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提高服务三农本领;主动争取投入和支持,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切实发行职能,发挥好技术支撑作用、开阔视野、 拓展发展空间。

    3.进行科技兴牧,促进畜牧业增效

    实施科技兴牧战略,以科学技术为先导,推动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促进牧业增效、农民增收。一是要因地制宜,制定本地实情的技术发展规程。规程要坚持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操作技术规范;二是积极推行四统一科学技术管理模式。即:统一供应种苗、统一疫病防治、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组织营销的科学管理模式;三是加速品种改良和良种繁育技术开发和应用;四是合理布局,优化组合,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五是积极探索高效饲养管理技术及发展高效生态畜牧业模式技术研究;六是培育畜禽产品品牌,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引进先进适用技术,提升产品档次;七是出台科技创新奖励的激励机制,提高畜牧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八是建设标准化、规范化、生态畜禽养殖小区;九是加强科技教育培训建设,提高基层畜禽养殖技术水平。

第3篇

一、上半年畜牧业生产形势

上半年,全县生猪出栏17.35万头,比去年同期16.73万头增3.71%,存栏22.01万头,比去年同期20.5万头增加7.37%;山羊出栏9.64万只,比去年同期6.6万只增45.7%,山羊存栏21.29万只,比去年12万只增77.42%;牛出栏1700头,比去年1600头增6.25%,存栏1.16万头,比去年同期1.15增0.8%;家禽出笼22.61万只,比去年同期21.01万只增7.62%,存笼39.89万只比去年38.92万只增加2.49%;猪、羊、牛、禽出栏分别占全年出栏计划的54.2%、53.6%、56.5%、50.2%,上半年肉类总产15376.5吨,禽蛋产量达451.4吨,同比分别增长6.62%、1.28%。

全县新建家庭式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30栋,其中:生猪150模式5栋,累计达104栋;山羊1235模式22栋,累计136栋;蛋鸡153模式1栋,累计11栋;肉鸡156模式1栋;肉牛165模式1栋,累计31栋。

全县发展万头猪场1个,生猪规模养殖1000头以上的5户,300头以上的9户,100头以上的19户,50头以上的54户;养羊100只以上的18户,50只以上的110户;养鸡过千只的大户达到20户,其中:饲养禽类过万只的3户。

今年生猪价格比去年同期明显回落,下降幅度22%左右,仔猪价格增长1倍左右。按目前的生猪价格计算,全县生猪价格远低于猪粮比价6:1生猪生产盈亏平衡点。出现部分生猪养殖大户因价格走低而被动养殖和生猪生长期延长的情况。更有甚者,出现了部分养殖户出售母猪、减少仔猪存栏的现象;生猪散养户也因生猪饲养利润较低,纷纷压缩商品猪饲养量,现存栏生猪都用于自食。因此,我县相当多的生猪养殖户处于观望、粗养和等待状态,生猪规模养殖的热情短时间内难以复苏。

二、主要工作

(一)抓防疫,确保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

动物防疫是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我县紧紧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以及《省动物防疫条例》,强力推进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规范年活动和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创建活动。全面落实“养、防、检、治”的综合措施,将强制免疫与常规免疫相结合,防疫工作做到常抓不懈。今年春防工作中,全县共组织畜牧干部16人、动物防疫员114人、镇村组干部660人,注射猪瘟疫苗22.01万头、猪口蹄疫疫苗21.9万头、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疫苗21.7万头,牛口蹄疫疫苗1.16万头,羊口蹄疫苗21.3万只、羊痘疫苗21.2万只,鸡新城疫39.81万羽、禽流感疫苗39.72万羽。畜禽防疫密度、防疫面都达到了98%。实现了应免尽免、后来补免、季防月补、无一漏免的防疫目标,坚决做到“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猪、牛、羊、家禽的免疫率和免疫密度经市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指挥部组织的检查验收全面达标,实现了预期的目标。同时,重点加强甲型H1N1流感和W病的疫情监测,健全疫情监测网络体系,坚持疫情日报制度,落实了消毒灭源、检疫把关、防护宣传、疫情排查综合防控措施。由于防疫措施得当,质量较高,有效地控制了动物疫病发生。

(二)调结构,增强全县畜牧产业发展后劲

今年以来,我局围绕“结构优化、布局合理、效益显著、生态和谐”的产业发展目标,对我县畜牧产业结构进行了大力调整调整。在稳定生猪生产的同时,突出以山羊为主草食畜牧业发展的重要位置,确立了“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效益为目标,抓圈养扩基地,抓服务增效益,抓标准树品牌”的草食畜发展的思路。上半年,我县山羊产业发展迅猛,出栏量和饲养量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9.4%和19.5%。全县培植了8个山羊标准化养殖专业村和40个山羊1235”模式养殖户,新建标准化羊栏50间,改(扩)建标准化羊栏210间,完成人工种草面积3200亩,引进优质波尔种山羊56只。积极探索特色养殖,全面搞好服务,支持桃花岭饭店在咸水村发展传统养殖;引进本地品种,在黄粮镇后山村、张家河村、百城村,水月寺镇梅坪村进行传统年猪养殖;适度发展了以“泰山”野猪、西门塔尔和夏洛莱肉牛、绿壳蛋鸡、高阳黑豚、本地土鸡为主导品种的特色养殖和特种养殖,全县规模以上特种养殖户不断增加。建立仔猪繁育专业村,确定黄粮镇户溪村、后山村、峡口镇双坪村为仔猪繁育专业村,通过政策补贴,鼓励专业村大力发展优质母猪,共为三个村引进能繁母猪1809头。

(三)严检疫,确保市民吃上放心肉

为了认真贯彻《食品卫生法》,确保市民吃上放心肉,全县进一步加强了检疫工作力度。一是派驻检疫员到县定点屠宰场实施宰前宰后检疫,确保屠宰检疫率达100%;二是强化各项检疫措施,严防染疫动物出境和上市流通;三是加强检疫稽查力度,严查未经检疫的白条肉上市等违法行为。四是加强出入县境动物的检疫、消毒工作,确保外疫不入侵、内疫不出境。上半年,共检疫出入境动物11098头,消毒过境车次255车次,实施屠宰检8654头。

(四)重执法,强化动物卫生监督工作

今年以来我局重点抓好牲畜口蹄疫、猪瘟、禽流感以及鸡新城疫等疫病的抗体检测,以及药物残留检测化验,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卫生。在全县8个乡镇共采集各种牲畜和家禽的血样、肉样共计860余份,送省、市和县内有关部门检测化验,为实现畜牧产业安全发展、确保畜禽产品安全卫生提供量化依据。集中整顿兽药、饲料市场3次,对全县71家兽药、饲料经营门店进行了清理检查,对不符合兽药经营和仓储条件的店铺下发了23份整改通知书,实施了限期整改,共收缴、销毁过期兽药211盒,案值达1.32万元。

(五)强项目,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升级

围绕“在建项目抓质量、储备项目抓主动、已建项目抓巩固”的项目实施要求,狠抓项目工作。今年将抓好全县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实施,完成人工种草795亩,草地改良1500亩。同时组织实施好2011年度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乡镇兽医站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搞好2009、2010年度生猪标准化建设项目验收材料的准备,迎接省、市验收。。

(六)优服务,狠抓科技兴牧助农增收

上半年开展科技下乡、科普宣传、培训、咨询、指导养殖户5000人次,印发畜牧科技资料10万余份。加大畜禽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推广畜禽零排放无污染生态养殖,提高畜牧业科技含量,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深入开展畜牧科技人员助农增收工程,派畜牧科技人员180人次进村入户联系养殖户,进行培训、指导、推广畜牧新技术、解决畜牧发展实际问题和困难。通过畜牧科技下乡技术培训、咨询、技术指导和助农增收,让广大养殖户掌握科学饲养技术,实现了养殖增收和民生改善。

三、存在问题及下半年工作打算

上半年畜牧发展和部门工作在县委政府、县农业局的领导下,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离上级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也是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投入不足,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受到限制,制约了畜牧业的发展。

2、畜牧产业化程度低,千家万户的分散养殖难以与变幻莫测的大市场有效对接。

3、生猪生产形势不容人乐观。市场波动加剧,生猪价格持续低迷,规模养殖户积极性受挫,后续发展难度较大。

针对上述问题,下半年我们要重点抓好如下几项工作:

1、进一步抓好疫病防控工作,全面推进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和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规范年活动。一是全力做好秋季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切实作到“村不漏户、户不漏禽、禽不漏针”彻底消除免疫死角,确保防疫面、免疫率达到100%。二是全力做好夏季高温消毒工作,确保防疫消毒面达到100%。三是全面开展疫情排查和免疫抗体监测,对免疫效果达不到标准的要及时补免。四是搞好堵截外疫工作,水月寺动物报检点要加大检查力度,严防染疫禽类及其产品进入我县。五是严格疫情报告、疫情处理制度,本着“早、快、严、小”的原则迅速扑灭可能发生的疫情。

第4篇

2013年3月,畜牧业司在广州组织召开现代畜牧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工作座谈会。会议总结交流了现代畜牧业产业技术体系启动实施5年来的经验和启示,研讨了加快推进我国畜牧科技进步的思路和重点工作。

会议认为,现代畜牧业产业技术体系启动运行近5年来,各体系的专家和团队成员紧紧围绕畜牧业发展的核心任务,积极开展工作,作出了很大贡献,突出表现在“四个一”:建立了一支稳定的专家队伍,“技术问题找体系、关键问题找首席”已经成为行业管理部门和畜牧业企业的共识。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性发展难题,制定形成了主要畜种的标准化规模养殖技术规程,研究提出行业发展趋势和政策建议并积极争取支持。培养了一批管用的技术人才,通过广泛深入的技术培训,培养造就了一大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科技人才。形成了一个良好的运行机制,密切了科研推广与产业的直接联系,初步改变了以往产学研推脱节的局面。

会议指出,“十一五”以来,我国畜牧业科技工作取得了可喜成效,畜牧兽医领域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的成果35项,其中技术发明二等奖6项,科技进步二等奖29项;此外,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接近500项。“十一五”期间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比“十五”期间提高3个百分点。在重大关键领域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苏淮猪等18个畜禽新品种(配套系)和中苜4号等17个牧草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突破了赖氨酸、维生素A等饲料添加剂的产业化生产技术。在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方面取得新成效。商品猪出栏日龄缩短了5~10 d,能繁母猪年均多产1.5头仔猪;全国奶牛成年母牛单产提高约10%,肉牛个体生产能力提高15%以上,草原鼠害虫害生物防治比例分别超过80%和50%。

会议强调,虽然我国畜牧科技进步取得了不小成效,但与国家目标、行业需求和发达国家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当前,重点要做好四方面的工作。一要结合实际科学规划,进一步明确畜牧业科技进步的思路和顶层设计。要坚持长短结合,研究制定畜牧业科技发展的长期战略和中期规划,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畜牧业科技发展的总体思路和路径设计。二要继续完善科研创新体系,进一步加强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持续强化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优势科技资源组合模式,探索体系间的联合和合作模式。组织体系专家立足服务产业发展开展联合攻关,在研究水平、研究类型、研究过程和研究协作等方面,引导专家们做到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单一技术和集成技术、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岗位工作和体系协作的有机结合。三要强化政策引导和激励,进一步推进企业加快技术创新。通过制定出台“畜禽种业振兴科技创新工程”等综合性行动计划,构建畜牧企业技术创新大联合机制,引导各相关企业拿出各自的优势资源和技术力量,与国家投入相结合,实现大范围整合和整体推进,加快提升企业生产技术水平。四要逐步健全产学研推衔接机制,加快先进技术成果推广应用。继续推进基层畜牧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改革和建设,着力推动基层技术推广条件和能力提升。引导和支持建立新型畜牧业技术推广社会化服务组织,实现畜牧业技术推广队伍多元化、技术服务社会化、推广形式多样化,探索运行机制市场化好的做法和经验。

会议就今后一个阶段我国畜牧业科技发展需求和项目设计上,进行了充分讨论,达成共识。

(来源:中国畜牧兽医信息网)

第5篇

关键词 现代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安徽萧县

近年来,萧县紧紧围绕畜牧业结构调整这条主线,把加快畜牧业发展作为农业的重点来抓,实现了畜产品质量的显著提高和畜牧业的快速增长,增强了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现阶段萧县的畜牧业发展正处在由传统向现代过渡的关键时期。面对疫病防治、畜产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等重重压力,如何找准畜牧业发展方向,合理定位,并找出正确的对策措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

1深刻认识现代畜牧业的内涵与特征

1.1现代畜牧业的重要性

现代畜牧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畜牧业的发达程度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现代畜牧业的重要性将得到充分体现。

1.2现代畜牧业的内涵和特征

农业部早在2004年就把现代畜牧业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高产、优质、高效、安全;二是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程度高,可控制性强;三是技术密集、工业化程度高、科技含量高;四是饲养、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商品化程度高,产品竞争力强。对我县现代畜牧业建设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1.3建设现代畜牧业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

从我县情况看,在现代畜牧业建设进程中需要把握如下几点:一是坚持数量和质量统一,饲养量增加的同时注重畜产品质量提高;二是注重畜牧业的特殊性,遵循畜牧业特有的规律,科学指导实际工作;三是拓展畜牧业功能,进一步挖掘经济、文化、生态功能,要以畜牧业为中心大力发展高效生态畜牧业,造福人类。

2萧县畜牧业的现状与特点

2.1现状

萧县地处淮北平原北部,总面积1 885km2,总人口131万,其中农业人口121万,农业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是典型的农业大县。2006年底,全县畜牧业总产值15.1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8.2%。

全县现有省级畜牧龙头企业1家,市级畜牧龙头企业2家,规模养殖场(户)1 850个,各类养殖协会100多个。

2.2特点

一是区域化布局较为明显。东南山区养羊量占全县饲养总量40%;中西部乡镇猪和禽类养殖较为集中,占总量的55%;西部乡镇由于受青龙集皮毛市场的影响,毛用、皮用或皮肉兼用的兔子等毛皮动物养殖较为集中,占全县饲养总量的50%。二是畜禽良种优势明显。新技术、新品种引进推广进入,良种普及率85%以上,畜牧科技贡献率45%以上。三是规模化经营已起步。千家万户的零散养殖向规模化发展,以各类养殖协会为龙头集团化发展,养殖航母正在壮大,抗市场风险的能力日益加强。四是饲料兽药等畜牧业相关产业发达。全县现有饲料生产厂家5个,年生产销售饲料7万吨,产值近亿元;全县有兽药经营户200多家,年销售收入超过3亿元。五是环保意识正在加强。随着畜牧业的发展,畜牧公害备受关注,通过沼气项目的实施,全县2 000余个养殖场建起沼气池,畜牧业废弃物处理更加科学。

3存在问题

一是养殖的规模和集约化水平有待提高,畜禽散养仍占相当比例,技术条件差、防疫意识薄弱。二是组织化程度低,主要表现在养殖协会多为松散型,凝聚力不强、运作不规范、服务水平欠佳。三是企业龙头不强,上规模、上档次的少。四是产业链条短,加工增值能力差。五是土地和资金瓶颈制约明显。六是生态环境问题没有彻底解决,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压力。七是动物防疫基础薄弱,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隐患较多,畅销机制建设有待加强。

4发展目标

4.1指导思想

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出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发展为主线,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确保畜产品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加快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加快现代畜牧业支撑保护体系建设,深化结构调整,构建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走优质、高效、安全、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努力实现萧县畜牧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4.2目标

到2010年全县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生产总值的45%以上;人均畜牧业收入1 500元以上;畜牧业良种覆盖率90%以上;动物及产品优质率80%以上;培育3~5个产业关联大、技术装备水品高、市场竞争力和带动力较强的龙头企业,创立名牌5~8个;建成比较完善的服务体系。基本实现向现代畜牧业的跨越。

5对策和措施

5.1加强对畜牧业的领导

畜牧业是大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之一。县乡政府要站在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增加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高度,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对发展现代畜牧业的领导,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

5.2落实扶持畜牧业的政策

严格按照“十一五”规划,尽快制定和落实关于扶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积极鼓励相关企业和个人投资兴办畜牧业。积极调整用地规划,预留养殖用地,全面贯彻落实《畜牧法》的相关规定。强化环保型畜牧业发展,通过扶持养殖小区建设,配套环保设施,积极推广“猪(禽)―沼―粮”的生产模式,使畜牧业废弃物实现资源化利用。加快畜牧业主体培育,通过对龙头企业和养殖协会的规范化管理,推进畜牧业向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积极引导绿色无公害认证,争创名牌。

5.3加大畜牧业投入

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扩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外部资金投入萧县畜牧业及加工业。加大县乡财政投入,重点做好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体系建设,加强技术支撑体系,强化畜禽无害化处理设施和疫病、药残检测设施建设,提高畜产品安全水平。

5.4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

目前,萧县畜牧业散养比重大,规模化和集约化养殖空间大,要加快养殖小区和无公害化畜禽生产基地建设,是加快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的理想选择。在养殖小区和基地建设的同时,配套动物防疫力量和废弃物处理设施,实现良好的综合效益。

5.5组织标准化生产

加快对畜牧业标准的宣传,全面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开展经常化的检查督促,促使生产者、加工者、经营者自觉按照标准组织生产,确保畜产品安全。

5.6实施畜产品安全监管

各类畜牧业生产者都要建立和完善养殖档案记录,严格标示使用和管理,积极推行质量可追溯制度。加强畜牧业投入品的质量管理,杜绝危禁品的投入和使用,强化质量检测。积极引导生产者崇尚无害化和绿色生产。

5.7加强动物防疫

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综合防治和完善应急机制两手抓,健全各县防疫制度,强化检疫监督,有效控制重大动物疫病发生,保障畜牧业安全。

5.8加快科技推广,强化产业全程服务

第6篇

[关键词] 畜牧业 问题 发展 目标 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0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1-0133-02

一、引言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畜牧业在农业产业结构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所占地位也越来越突出。在畜牧业发展不断壮大、效益渐好的今天,畜牧业服务体系建设出现的问题也日益凸现,为保障畜牧业稳步快速发展,完善和健全畜牧兽医队伍建设对保障农村畜牧业的持续发展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用科学发展观谋划畜牧业,可以更科学地配置农业资源,有效转化粮食和其他农副产品,带动种植业和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产品多次增值。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客观分析当前畜牧业发展现状、发展特点和发展优势,前瞻性、全局性地科学谋划发展定位和发展重点。如何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畜牧业发展的正确思路,转化为促进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转化为驾驭畜牧业发展的实际能力,是每位畜牧科技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二、目前畜牧业存在的问题

1.生产方式滞后

个别农村地方畜牧业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的生产方式,特别是规模较小的专业场户, 生产的随意性比较大,只是根据自身的条件,随意建场,人畜混居,畜舍简陋,场址选择、场区布局不合理,饲养环境复杂,缺乏基本的动物卫生防疫条件,不仅给动物防疫带来很大困难,而且不能使有限的资源合理配置,综合效益不高。

2.技术和知识更新问题

规模养殖发展的要求与滞后的基础设施改造投入、技术人员知识更新之间的矛盾日趋明显,一些基层的兽医工作者,很多没有经过专业学校系统培训。而从畜牧专业学校毕业的人员,多数在县级或较大的乡镇工作,由于缺乏进修和技术更新,知识严重老化。目前,乡镇防疫技术力量薄弱,很难承担繁重的疫病防治工作任务,堵、防、检、控等综合措施的落实缺乏应有的人员和技术支撑。

3.规模养殖标准不高

相当一部分规模养殖场虽然存出栏量上去了,但规划、建设、饲养管理、防疫、粪污处理和规范化要求有一定差距。

4.基础设施及畜禽产品安全问题

由于投入不足,畜禽良种繁育等基础设施总体薄弱,畜产品安全问题突出,畜牧业饲养方式落后,使用违禁饲料添加剂和兽药的现象还时有发生,畜产品质量难以保障;动物疫病防治问题仍然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5.队伍建设问题

个别基层单位防疫组织和队伍不稳,经费得不到保障,防疫工作的机制问题需不断解决。

三、发展对策

1.科学转变经营方式

目前畜牧业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养殖模式,从生产方式上进行改革,逐步减少散饲养户,扩大单元饲养规模,进一步向集约化、工厂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对新建的规模养殖场,必须经畜牧兽医部门审核、审批,凡场址选择、饲养规模、环保条件、技术力量、疫病防控、布局结构等达不到标准的, 一律不允许新建。坚持与龙头企业相结合、与环保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大力发展标准化、生态化、园林式养殖小区,促进散养户向养殖小区集中,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提高畜产品质量。

2.科学谋划畜牧业的发展策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新时期决策、管理、服务部门和生产主体要牢固树立科技是畜牧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要从战略高度统筹畜牧业,摆脱目前困境,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加大畜牧技术推广应用,通过“阳光工程”、“科技进万家活动”不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提高畜牧业生产科技含量。全面积极推行“布局合理、规模适度、防疫严格、设施齐全、治污达标、管理科学”规模养殖的畜牧业,鼓励有条件的养殖户联合建设养殖小区。坚持试验、示范、推广相结合的工作方针,加强实用技术推广,建立一批科学养殖技术示范区和合作社组织,并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加大畜牧业技术推广,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强力抓好畜禽良种的引进和繁育,良种普及和推广,提高良种覆盖率。重点推广青贮种草养畜技术、标准化养殖技术、无公害畜禽生产技术、高效养殖技术、发酵床生态养猪及瘦肉型猪配套饲养技术、优质肉兔生产等实用技术。建立健全畜牧信息收集、分析和制度,加强对畜牧业生产的预测预警,及时市场信息,指导生产者合理安排生产。

3.全面提高畜产品质量

3.1加大投入品监管,大力推行畜牧业标准化生产,规范产地环境、饲养、用药、防疫标准,控制农残、药残;要加快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建设,加强对畜产品产地环境、投入品、生产过程、包装标志、市场准入等全程监管;强化产地检疫,规范屠宰检疫。

3.2加大疫病防控,降低养殖风险。科学地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完善县、乡(镇)、村动物防疫机构,加强基层防疫队伍建设,增加动物疫病防控的投入,提高畜禽免疫密度,增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避免疫病给畜牧业带来风险。

3.3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畜牧业可持续性、连续性、可再生性发展的前提。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促进人、畜禽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畜牧业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就必须遵循生态经济学原理,以保护自然、保护生态、创造优美环境、实现畜牧业健康发展为目标,促进畜牧业与环境的良性循环,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污染零排放。

四、畜牧业发展方向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发展、保护、监管、创新”的工作要领,实现畜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围绕“保护环境、生产优质无公害畜禽产品”为中心,以“畜禽品种改良、生态养殖”为切入点,抓好动物疫病防控、畜牧业投入品监管和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畜牧上台阶工程目标[1]。

第7篇

一、畜牧业家庭农场的特征

1.产权明晰。畜牧业家庭农场是以“家庭”为生产经营单位。畜牧业家庭农场在生产作业、要素投入、产品销售、成本核算、收益分配等环节,都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畜牧业家庭农场的优势表现在产权清晰、目标清楚、决策清醒、成本清廉等。家庭成员劳动力就是户籍上的核心家庭成员。畜牧业家庭农场不排斥雇工,但鉴于畜禽养殖的技术性、特殊性,最好不雇工。即使雇工,一般不超过家庭务农劳动力数量,并主要在特殊生产经营时期的临时性雇工,临时性雇工应就近聘请。2.产业明显。畜牧业家庭农场是以“畜牧”为主业。畜牧家庭农场的专业化生产程度和畜禽产品商品率较高,实行以畜牧业为主、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的农业生产模式。家庭成员的工作场所在农场;家庭成员的收入以畜牧业生产经营为主要来源。3.产能明确。畜牧业家庭农场要以适度规模经营为基础。畜牧业家庭农场适度规模要做到三个匹配:一是生产经营规模要与家庭成员的劳动能力相匹配,确保既充分发挥家庭成员的潜力,又避免因劳动力不足而雇工过多,从而降低劳动生产效率;二是家庭生产经营规模要与家庭可支配使用的土地相匹配,确保既能提供养殖所需饲料原料,又能消纳养殖排放的粪尿;三是生产经营规模要与家庭能取得相对体面的收入相匹配,即畜牧业家庭农场人均收入要达到甚至超过当地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

二、畜牧业家庭农场的条件

1.成员劳动。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无常年雇工或常年雇工数量不超过家庭务农人员数量。2.技能在手。畜牧业家庭农场场主及从业人员应主动接受畜禽养殖技能培训,并掌握畜禽养殖实用技术。3.规模适度。畜牧业家庭农场应达到当地区县级以上农业部门确定的规模标准。以四川眉山市为例,畜牧业家庭农场的规模为存栏奶牛50头以上、存栏长毛兔2000只以上、存栏蛋禽2000只以上;年出栏肉牛40头以上、年出栏生猪200头以上、年出栏肉羊200只以上、年出栏肉兔3000只以上、年出栏肉禽5000只以上。4.收入体面。畜牧业家庭农场的收入应以畜牧业收入为主,畜牧业净收入占家庭农场总收益的80%以上。按目前四川眉山市的经济水平,畜牧业家庭农场的年纯收入应达到10万元以上。5.记录完整。畜牧业家庭农场一是要按当地区县级以上农业部门的规定实施备案制度,二是要建立完整的养殖档案记录,三是要对经营活动有完整的财务收支记录。6.工商登记。工商部门系畜牧业家庭农场登记的主体。畜牧业家庭农场主根据当地区县农业部门确定的规模标准,按照有关工商登记法规依法主动进行工商登记。

三、畜牧业家庭农场的优势

作为农业的微观组织形式,畜牧业家庭农场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有几百年的发展历史,坚持以家庭经营为基础是世界畜牧业发展的普遍做法。畜牧业家庭农场以农户为主体,产权明晰、权责对等,具有天然的劳动监督成本低、激励相容的特点,既保持了传统畜牧业的精华,又能有效地采用现代畜牧业技术,可有效发挥家庭经营和规模经营两个优势,还能够避免土地非农化的风险,较好地兼顾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等多重目标。1.管理优势。畜牧业家庭农场的成员既是老板又是员工,自己为自己打工,每项工作都会尽心尽力地去做,并做到最好。家庭收入的80%以上都靠畜牧业,畜牧业收入是家庭的谋生手段,不得不努力认真工作。家庭成员懂饲养技术,有养殖经验,再加上把养殖业作为一项事业来对待,凡是有利于农场发展的,都会去想办法实行。对待养殖的畜禽就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畜禽在悉心照顾下,达到高兴、高产、高效。2.决策优势。畜牧业家庭农场主深知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会一味地追求数量而扩大养殖规模,始终将养殖数量控制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农场主还会通过各种渠道获取行业动态信息,关注畜禽市场变化,通过数据的分析加上以往的资料来确定农场产能。同时,还能够合理规划畜禽结构,最大限度地保证畜禽最佳出栏时机。另外,畜牧业家庭农场主易于决定是否与龙头企业合作,是否加入合作社,最终将市场风险降到最低。3.成本优势。畜牧业家庭农场的最大优势是成本控制。比如,建设圈舍、购置设备、添加辅助设施、引进种畜禽、采购饲料兽药等都会货比三家,选择最低廉、最实用产品。畜牧业家庭农场无需支付高额的用工费用,无需支付员工的管理费用。

四、畜牧业家庭农场的培育

1.推动突出引导。目前,各地各级发展畜牧业家庭农场的积极性很高,一些地方盲目追求家庭农场的数量,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一个经营主体同时挂家庭农场、合作社、畜牧业企业、技术协会四块牌子的情况。畜牧业家庭农场是发展现代畜牧业的载体,但不是惟一载体。我们发展畜牧业家庭农场一定要坚持推动而不发动、引导而不领导、支持而不把持,绝不能定任务、下指标、搞翻拍,一哄而上。2.发展突出适度。各地根据资源禀赋、畜牧业传统、现代化水平,按照投入与产出成正比、收益一致原则,农业部门要合理确定畜牧业家庭农场的规模下限,畜牧业家庭农场主更是要依据自身的劳动力、土地、资金、技术自行决定自家农场规模大小。3.扶持突出重点。针对畜牧业家庭农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遇到的主要难题,确定扶持政策的重点环节。一般来讲,在发展初期,应着力帮助畜牧业家庭农场解决信贷担保、基础设施、土地流转、设施用地、技术培训等问题;在发展中后期,应着力帮助畜牧业家庭农场解决质量安全、品牌建设等问题。另外,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四大经营主体的功能不同,对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各有优势,它们是互补关系,而非取代关系。在扶持发展畜牧业家庭农场的同时,还应注重对其他经营主体扶持政策的协调。

作者:唐家单位:四川省眉山市畜牧站

第8篇

关键词:贫困山区;生态畜牧业;发展

现今我国正全力推动贫困山区的生态畜牧业发展,合理利用贫困山区复杂多变的地理因素和土地资源,打造贫困山区畜牧业与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振兴贫困山区的经济建设。

一、生态畜牧业的现状

1.生态畜牧业的定位

我国生态畜牧业包括生态型畜禽饲养、畜牧类产品精细加工以及排泄物环保处理等几个部分,是以建立低消耗环保型畜禽饲养为核心,结合各地区实际地理因素,以保证生态平衡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新兴产业。

2.生态畜牧业的意义

当今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道路上的重点,而畜牧业作为传统产业一直是农业经济体制中的重要支柱之一。作为一个过渡型的产业,畜牧业上承传统种植业下衔接现代工业,在整个发展链中占据关键位置,所以如何提高畜牧业的经济收入也成为了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生态畜牧业也成为了传统畜牧业的必然转变方向。同时,针对我国地少人稠的基本国情,大力推动生态畜牧业的发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环境良好性畜牧模式,也能有效的解决如水域污染、耕地退化、牧场承载过量导致的土地沙漠化等问题,切实的将传统的畜牧业转变为低碳节能的绿色健康产业。

在生态与发展的大前提下,生态畜牧业更加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一标准。生态畜牧业也成为了着眼于现在,有利于未来的国家支柱型新兴产业之一。而事实也证明,发展生态畜牧业完全适合于我国山区土地资源情况,是为我国进行山区扶贫、维护生态发展的重大举措。

二、贫困山区生态畜牧业的优点

相对于传统畜牧业,生态畜牧业运用了现代的科学技术、创新的思维方法以及先进的管理模式,属于低碳绿色生态的生产方式。

1.资源需求低

相对于传统的畜牧业,生态畜牧业更加注重整个体系中各个环节的相互联系,使整个系统进行链式循环。因地制宜、变废为宝形成一条可持续的“食物链”,极大的降低了额外在畜牧饲养中的资源消耗。相对于传统的畜牧业刀耕火种式的粗狂经营模式,很明显这种低消耗的生态畜牧业更适合在贫困山区资源条件匮乏的情况下进行大力推动发展。

2.经济收益高

开发生态畜牧业,是一种扬长避短的发展战略,将贫困山区有利的自然条件充分的整合运用起来,最大化的将其转化成实际的经济收益。这种经济收益不仅仅是拉动了贫困山区的经济收入,同时也刺激了整个国内市场的消费需求。其健康的生产管理模式,提高了畜牧产品的质量与价值,其价格是传统畜牧业产品的数倍,极大的拉动内需,刺激经济增长,使城乡两地的居民互利共赢,同时也为我国城乡统筹建设发掘出新的途径。

3.环境破坏少

在发展生态畜牧业中,使整个畜牧产业生态平衡是一个重要指标,这也关系着畜牧业在长远的发展道路上的前进方向。发展生态畜牧业,不是将畜牧业还原与原始的生产生活方式,是运用现代的生态系统原理,将畜牧产业创新整合的新型生态产业。在促进农牧业增收的同时,将整个山区的生态系统带入一个良性的发展循环中去,从根源上消除对环境污染的可能。

三、贫困山区生态畜牧业发展方式

1.转变传统经营模式

传统的畜牧业的是一种单一化的产业模式。从牧民养殖禽畜,继而进行原材料的直接销售。这种粗狂的经营模式不仅极大的降低畜牧业收入,更在繁复的生产加工过程中增加了整个产业链上的资源损耗。而在生态畜牧业的发展中,将引进更为先进的产业管理理念,将畜牧的饲养与粗加工、精加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经营管理,实现在贫困山区进行生态畜牧的产业化与基地化的发展趋势。

2.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在发展生态畜牧业的道路上,一定要结合贫困山区的实际情况,做到因地制宜,充分的合理的运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应当不断地引进先进的畜牧业技术,优化产业模式,使贫困山区的自然资源最大化的转变成经济效益。同时,改变传统的资源使用理念,利用动植物之间的共生共存关系,发展多元化的畜牧经营模式。

3.提高科技含量

要将传统的畜牧业向生态畜牧业进行转变,其科技支撑是必不可少,必须在传统的饲养技术及生产加工技术上进行科技创新。一方面提高经营及生产效率,减少资源的消耗,更充分合理的运用贫困山区有限资源;另一方面,技术的进步也要融入生态环保的观念,^不以破坏生态环境作为代价。同时,提高生态畜牧业的科技含量,也有利于减少生态污染所产生的畜牧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

4.加大政府政策支持

生态畜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尤其是相关的扶持政策、制度的出台与制定,都会对贫困山区的生态畜牧业有着极大地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与畜牧业相关的政府机关也要将生态畜牧业的建设落到实处,建立完善的执行体制和服务机制,各部门紧密配合、统一规划、提高效率,紧抓政府措施的基层落实程度。同时增加对贫困山区的资金扶持,完善生态牧场的周边基础设施建设,为生态畜牧业提供更良好的发展环境。

四、结语

总而言之,生态畜牧业是现阶段生态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科技与传统养殖相结合的创新性产业,是刺激畜牧业经济增长,实现牧民提高收入的主要途径。从我国现阶段的畜牧业发展情况来看,贫困山区完成由传统畜牧业向生态畜牧业转变是大势所趋。

参考文献:

第9篇

农村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当前。县畜牧业正处于从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型的重要时期。畜牧业已成为我县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为加快现代畜牧业的发展,笔者结合实际,就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必然性、必要性和举措提出一些思考。

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畜牧业,现代畜牧业是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装备畜牧业。用现代经济管理科学管理畜牧业,具有优质、高产、高效、安全,技术密集、工业化程度高和生产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特征。

一、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必要性

首先,发展现代畜牧业,是加快我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由于受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生产技术水平的制约,种植业特别是粮食发展处于平稳增长期,而畜牧业的发展空间和潜力较大,对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带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实现农业增质增效都具有重要意义。畜牧业已成为我县农业经济中最具活力的支柱产业。主要表现在:一是畜牧业的发展空间大。畜禽饲养总量及人均占有量逐年增长,发展势头较好。二是畜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XX年畜牧业为农民直接增收达到263元,XX年预计可达280元。三是畜牧业在农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养殖业与种植业产值比为56.5:43.5,主辅换位,畜牧业在大农业中主导地位进一步确立。

其次,发展现代畜牧业,是改变传统畜禽饲养方式的必然归宿。传统畜牧业受生产方式、组织化程度、生产者素质、市场发育状况等因素影响,存在饲养规模小、疫病控制难、产品质量差、经营分散、抗风险能力脆弱等弊端已经制约了畜牧业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畜禽的社会需求越来越大。与之相适应,发展专业化、大规模的现代畜牧业就成为历史必然。据调查,全县目前养猪农户仅占总农户数的46%,5年降低约19个百分点;全县规模化生猪养殖已占饲养量的50%以上,规模化家禽养殖占总饲养量的70%以上,5年分别上升了约30和40个百分点。

第三,发展现代畜牧业,是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建设“两型社会”必须发展“两型畜牧业”,现代畜牧业正是顺应“两型社会”要求,按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畜禽健康,产品优质安全”的标准组织生产,推动畜牧业朝着“产业布局一体化、区域市场一体化”,畜禽养殖与环境保护相一致的生态养殖模式方向发展。目前,全县60%以上的生猪养殖场(小区)对粪便实行综合利用、做到了无害化排放。

第四,发展现代畜牧业,是确保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的需要。当前,大中城市逐步实行畜禽产品市场准入制,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就是进入市场的“通行证”。发展现代畜牧业有利于推进畜牧业标准化的贯彻实施,增强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有利于规范畜禽产品养殖过程和食品加工、销售等环节的质量控制,促进畜禽产品生产者、经营者、相关管理者树立质量安全意识;有利于推动我县畜禽产品走向国内外市场,增强畜禽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提高养殖效益,让消费者吃上“放心肉”、“放心蛋”。

二、发展现代畜牧业可行可为

(一)市场强力拉动,优惠政策驱动,为发展现代畜牧业创造了难得的机遇。近年来,全国出现猪荒,生猪市场需求增大,供求矛盾突出。为了平抑物价,维护稳定,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发展生猪生产的扶持政策,包括国家生猪调出大县奖励政策,能繁母猪保险政策,地方政府以奖代补激励政策等等。市场的需求和各级政府扶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导向,为我们发展现代畜牧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们应该因势利导,顺势而为,抓住机遇,推进我县现代畜牧业再上一个台阶。

第10篇

一、生态畜牧业的概念和主要特征

(一)生态畜牧业的概念

生态畜牧业是运用生态系统的生态位原理、食物链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物质共生原理,采用系统工程方法,吸收现代科学技术,以发展畜牧业为主,农、林、草、牧、副、渔因地制宜,合理搭配,以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统一的牧业产业体系,是技术畜牧业的高级阶段。生态型畜牧业主要包括生态型动物养殖业、生态型畜产品加工业和废弃物的无污染处理业[1]。

(二)生态畜牧业的特征

生态畜牧业的特征,一是系统内的各个环节和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如果某个环节和要素受到干扰,就会导致整个系统的波动和变化,失去原来的平衡;系统内部以“食物链”的形式不断地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转化,以保证系统内各个环节上生物群的同化和异化作用的正常进行。二是生态畜牧业是以畜禽养殖为中心,同时因地制宜地配置其他相关产业(种植业、林业、无污染处理业等),形成高效、无污染的配套系统工程体系,把资源的开发与生态平衡有机地结合起来。三是在生态畜牧业系统内,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网络是完善和配套的,通过这个网络,系统的经济值增加,同时废弃物和污染物不断减少,以实现增加效益与净化环境的统一[2]。

二、市畜牧业发展现状

市是以肉鸡、生猪养殖为主体的畜牧大市,2010年全市出栏肉鸡3200余万只,生猪32万余头,牛1.5万头,羊4.9万只,畜牧产值14.5亿元。全市现有畜禽规模养殖场941个,其中肉鸡规模养殖场539个,民和牧业大型肉鸡养殖基地1处,生猪规模养殖场269个,蛋鸡规模养殖场104个,奶牛规模养殖场16个,其他规模养殖场12个。540个肉鸡规模场中(包括民和牧业肉鸡养殖基地),有527个实施了网上养殖,占97.8%;269个生猪规模场中有96个实现了生态养殖,占35.7%;104个蛋鸡规模场中有85个达到了标准化饲养,占81.7%;16处奶牛规模场均实现了生态养殖;其余养殖场有9处实施了生态化养殖,占75%。综上述现状,通过分析整理,我市畜牧业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特点:

(一)畜牧业实现由分散养殖向规模化、集约化的转变。家家喂猪,户户养鸡,这是过去的传统。随着农业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市的畜牧业已从原来家庭副业的位置逐渐成长为非常富有活力的、相对独立的产业。畜牧业产销一体化、产业化经营也带动和促进了畜牧业生产的规模化。特别是肉鸡养殖业更易于规模化、集约化发展,2010年,年出栏万只以上肉鸡养殖场出栏的肉鸡已占全市总出栏量的77%以上。规模养殖的发展,使我市的畜牧业走出庭院,建成相对集中的养殖小区,这不但有利于畜禽疾病的防治,而且优化了农民的生活环境。

(二)养殖合作社推动了我市畜牧业的科学化发展。近几年,我市迅速发展了大批养殖、产销合作组织,为农户提供优良种畜、仔畜、饲料、技术指导,采取分头生产、流通合作的形式,内部有了计划性,社区性组织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有效地把分散占有的各种资源整合起来,形成规模生产能力,出现了专业化的生产小区,组织农民进入市场,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整体效益。部分发展比较好的,达到了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化经营。

(三)龙头企业的发展带动了我市畜牧业的产业化经营。我市拥有民和牧业、福润牧业、凤泽牧业、益生、多利六和等一批龙头企业,采用“公司+农户”模式,发挥农户适度规模饲养的优势,让生产者有利可图,同时靠加工增值和销售环节的利润,来扶持生产,极大地带动了我市畜牧业的发展。

三、市发展生态畜牧业存在的问题

根据调查分析,我市在推进生态畜牧业发展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发展不均衡。主要表现为畜禽种类生态化发展不均衡,形成了肉鸡发展较好,生猪发展稍差的现状。目前我市年出栏3200万只肉鸡,基本上实现了肉鸡网上饲养、粪便堆积发酵,但生猪养殖场目前仅有37.5%采用自然养猪法饲养,虽然近几年发展迅速,但仍需加快步伐。

(二)特色养殖处于起步阶段,未形成品牌效应。我市地处胶东半岛北部,地理条件优越,适合多种动物品种的养殖,目前,我市已经拥有了和圣渤海马场、新港水貂养殖基地等特色养殖产业,但未能根据丘陵地形发展起现代、生态的特设养殖业,我市原有的梅山猪、糁糠鸡等土著品种未能实现规模化养殖,没建立起品牌效应。

(三)实现真正的生态养殖还有很大差距。表面上看,目前实行的粪便堆积发酵、粪便还田等处理方式让畜禽粪便都派上了用场,但这不是真正的生态畜牧业,未能在实际上实现种养综合配套,很少形成循环链条,不是程序化工艺,离高效、无污染、生态平衡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四)沼气产业尚未起到应有的生态效应。沼气的普及面虽然较广,但与畜禽规模化、生态化养殖不相匹配,大多只能服务农民生活,而不能服务畜牧业发展。特别是部分小规模的沼气池,产气夏多冬少,只能夏排冬停,造成了二次污染。

(五)原有小规模养殖场治理难度较大。我市仍有一些养猪场地处村庄内、村边、溪边等,大部分是弱势群体在搞养殖,规模小,生产环境差,资金实力弱,治污不愿投入,养殖污染影响村民生活及生态环境。由于养殖收入已逐渐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关停难度很大。

(六)畜牧业用地的压力较大。虽然各级党委、政府一直大力扶持畜牧业的发展,今年4月1日颁布实施的《省畜禽养殖管理办法》也提到了畜禽养殖用地按农业用地管理,但现实情况是土地流转、征用、租用难度加大,新增养殖用地的报批在部分村非常困难。

四、发展生态畜牧业的对策

(一)加大宣传,提高认识。生态畜牧业是按照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运用系统工程方法,把现代科学、生态技术和传统畜牧业的精华紧密结合,把现代畜牧业与种植业、渔业紧密结合、持续协调发展的一种生产体系,在产出水平上要明显高于自然畜牧业,在畜禽排泄物利用上明显优于工厂化畜牧业。要把发展生态畜牧业的认识提高到实践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高度,通过示范点建设、媒体宣传等形式加深提高对生态畜牧业发展的认识,从而加快生态畜牧业发展,真正做到畜牧业与种植业、新农村建设协调共进,全面发展现代循环农业。

(二)政策引导,优化布局。推进生态畜牧业建设,必须优化布局,打好基础,关键是要衔接好四个方面:

1、要与政策扶持相衔接。积极争取市政府出台政策措施,重点扶持高效生态养殖项目、创新生态养殖模式;对实施农牧结合的合作组织、养殖场加大扶持力度,对发展生态畜牧业所需的三沼利用管网设施、储肥池等给予财政补助。要争取出台有机肥推广应用补助政策,鼓励种植基地(大户)、农户使用有机肥。充分发挥生态养殖示范场的示范引导作用,推进农牧结合生态畜牧业的发展。

2、要与种植业布局相衔接。要按照畜禽排泄量和外部消纳量相配套的原则,科学规划种养业布局和规模,实现畜牧业和种植业、农村能源等产业的有机结合。

3、要与标准农田建设相衔接。畜牧场的选址要与标准农田相衔接,尽可能通过农田渠系把畜禽排泄物或沼液、沼渣排到田里,培肥地力。对一些地力水平比较差的农田,要有计划地在农田渠系上游划出一些畜禽养殖用地,为农牧结合打下基础。

4、要与新农村建设相衔接。畜禽养殖场的选址要符合新农村建设规划,符合环境保护要求,避开人口集聚区和饮用水源保护区。

(三)依托法规,搞好规划。严格执行《省畜禽养殖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立足长远,对全市畜牧业进行重新规划。

1、科学划定养殖区、限养区和禁养区。在养殖区内优先发展畜牧产业,优先规划养殖用地,推进规模饲养;在禁养区内严禁养殖业的发展,并采取积极措施将养殖户(场)逐步迁至养殖区;在限养区内限制畜牧业的发展,积极推行生态养殖技术,实行无废物生产和无污染生产。

2、推行备案管理。对规模化养殖场实施备案管理,经备案的养殖场、养殖小区优先享受国家和省相关扶持政策。通过政策倾斜大力推进养殖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现代化的发展。规模小的零散养殖业不能备案,无法享受国家及有关部门的补贴及优惠政策,使其要么上规模,要么退出养殖业。

(四)科学配套,发展三沼。在畜牧业由规模化向生态化转型的过程中,沼气池是其中的关键,大力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沼气产业的规模和产能,是实现生态畜牧业的关键。

1、引导农民自行投入建设或组建农民合作社合股建设沼气设施。走“一村建一中型沼气池”或联户型沼气池,方便维护与管理。为使沼气能科学地发展,增强后劲,加大对大中型沼气工程的技术创新支持,依靠科技进步,鼓励科研单位和生产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把大中型沼气工程技术与种植业、养殖业等适用技术进行优化组合,与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建设进行紧密结合。

2、积极招商引资,提高畜禽粪便利用率。沼气综合开发项目是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生态畜牧业发展的高端产业,通过沼气综合开发利用,所产的沼气用于并网发电、沼渣制成有机肥、沼液还田,可以加快实现生态畜牧业的进度。目前,民和牧业的沼气发电项目可以完全消化其养殖基地产生的粪便,其余规模场、散养户产生的畜禽粪便仍有大量产能,我们正在积极招商引资,尽早让沼气综合利用项目落户,以真正实现畜禽粪便的零排放、零污染。

(五)扶持龙头,带动农户。

1、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示范带动的原则。推行“公司+基地+标准化”的畜产品生产加工模式,大力推进畜牧业生态化、标准化生产。建立“资源—产品—废弃物—资源”的闭环式经济系统,充分利用畜牧业资源,如利用农作物秸秆发展节粮型畜牧业,将畜禽粪便制成生物有机肥或生产沼气等以消除畜牧业发展可能带来的环境污染,实现禽畜养殖零排放、粪污还田培肥地力、环境健康持续发展的目标,实现粪便无害化、环境生态化、生产标准化、管理科学化和产品绿色化。

第11篇

关键词:畜牧业 存在问题 对策

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农业产业化进程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客观分析当前畜牧业发展现状、发展特点和发展优势,前瞻性、全局性地科学谋划发展定位和发展重点。畜牧业前连种植业,后连加工业,是大农业的主要角色,是农牧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合理发展畜牧业,对于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牧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但是,目前有些地方畜牧业的发展还比较滞后,还存在着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畜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养殖模式滞后。目前有些地方畜牧业还是以传统的养殖方式为养殖主体,主要是以牧户为基础的个体养殖和较小的养殖场养殖。特别是规模较小的专业养殖场户,生产的随意性比较大,只是根据自身的条件,随意建场,人畜混居,畜舍简陋,场址选择、场区布局不合理,饲养环境复杂,缺乏基本的动物卫生防疫条件,不仅给动物防疫带来很大困难,而且不能使有限的资源合理配置,综合效益不高。

2.养殖品种老化,养殖技术滞后。养殖品种老化,畜群结构不合理,生产方式落后是有些地方牲畜业发展的又一原因。良种引进不足,种畜禽供种能力不足,大量从境外购买的仔畜仔禽,也给畜牧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养殖技术滞后,重存栏,轻出栏,对畜禽饲料的营养搭配不当,严重影响生产效益;不注重畜禽疾病的防治,对病死的畜禽随意处理,对畜禽的养殖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3.规模养殖的标准不高,缺乏政府管理和支持。大部分养殖场规模小,政府不介入审批和管理,由养殖户随意建场饲养,没有合理的场地规划、建设、饲养管理、防疫、粪污处理等体系。相关部门之间缺乏协调联动机制,政府、畜牧业管理部门在项目建设中,往往表现为重扶持、轻管理。这种项目后期管理不足或管理不到位现象,是严重缺少部门之间协调联动机制的典型表现,会直接致使畜牧业项目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严重影响了畜牧养殖户的生产积极性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4.畜牧养殖面临“四低”。①农牧民的文化水平低,对科技知识的接受程度低,他们只关心短期内的经济效益,大多沿袭传统落后的饲养习惯,严重制约了畜牧科技推广进程。②乡镇苏木畜牧科技队伍待遇较低,极大地挫伤了技术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③基层畜牧养殖推广人员技术水平较低,在岗人员中多数没有经过系统专业培训,理论功底差,业务素质不高,导致整个畜牧队伍的业务素质不高,不适应现代畜牧业的发展。④科技推广费用投入低,科技宣传和普及远远不够,另外,目前动物保护体系和饲养兽药质量监测体系薄弱,尤其是各级动物防检疫机构基础设施落后,动物疫病的监测、诊断、预防和扑灭等各个环节都存在设施简陋等突出问题,导致畜牧业技术支撑体系十分脆弱。畜牧养殖这“四低”严重制约了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三、新形势下促进畜牧业发展的对策

1.科学地转变经营方式。首先是转变饲养方式。目前畜牧业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养殖模式,从生产方式上进行改革,提倡“集中连片、各有重点、你我不同、和平发展”畜牧业发展新格局,逐步减少散饲养户,扩大单元饲养规模,进一步向集约化、工厂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其次是完善建场审批制度。对新建的规模养殖场,必须经畜牧部门审核、审批,凡场址选择、饲养规模、环保条件、技术力量、疫病防控、布局结构等达不到标准的,一律不允许兴建。最后是坚持“三退三进三结合”原则。规模小的养殖场户要退出散养、退出庭院、退出村庄,进入规模、进入小区、进入市场,与龙头企业相结合、与环保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大力发展标准化、生态化、园林式养殖小区,促进散养户向养殖小区集中,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改善农牧民居住环境,提高畜产品质量。

2.科学谋划畜牧业的发展策略。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新时期,决策、管理、服务部门和生产主体要牢固树立科技是畜牧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要从战略高度统筹畜牧业,摆脱目前困境,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加大畜牧技术推广应用,通过“阳光工程”、“科技进万家活动”不断提高农牧民科技素质,提高畜牧业生产科技含量。②抓好“四个提升、三到位”畜牧业上台阶工作。“四个提升”即:畜禽产业区域优势进一步提升,规模化程度进一步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进一步提升,”“三个到位”即:政策到位,措施到位,服务到位。③合理发展畜牧业。全面积极推行“布局合理、规模适度、防疫严格、设施齐全、治污达标、管理科学”规模养殖的畜牧业,鼓励有条件的养殖户联合建设养殖小区。坚持试验、示范、推广相结合的工作方针,加强实用技术推广,建立了一批科学养殖技术示范区和合作社组织,并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促进科学养殖技术的推广普及。④加大畜牧业技术推广,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收集有关信息。建立健全畜牧信息收集、分析和制度,加强对畜牧业生产的预测预警,及时市场信息,指导生产者合理安排生产。

3.全面提高畜产品的质量。①加大投入品监管。大力推行畜牧业标准化生产,规范产地环境、饲养、用药、防疫标准,控制农残、药残;要加快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建设,加强对畜产品产地环境、投入品、生产过程、包装标志、市场准入等全程监管;强化产地检疫,规范屠宰检疫。②加大疫病防控,降低养殖风险。科学地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完善县、乡(镇)、村动物防疫机构,加强基层防疫队伍建设,增加动物疫病防控的投入,提高畜禽免疫密度,增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可以避免疫病给畜牧业带来风险。

第12篇

【关键词】计算机;畜牧业;研究

随着计算机技术应用的普及,信息技术也越来越走入人们的生活,走入的各行各业,同样在畜牧业中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尤其对于畜牧科研机构、畜牧信息处理中心来说,通过功能更强大的计算机控制,不仅能够提高控制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而且能改善劳动条件,节约能源,提高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网络与计算机与传感器和微芯片技术融合也将为畜牧业带来很大的便利,这些技术利用可对牧场更科学、更精确管理。计算机的应用和普及,成本的不断下降,计算机在畜牧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1.计算机在畜牧业中的应用

1.1 利用计算机对饲养进行管理

在畜禽生产过程中运用计算机技术对特定环节实行信息化管理,创建数据库,对于畜禽群体或者个体生产性能水平的信息记录与存储,采用科学软件进行计算,对结果进行分析,来制订调整生产计划。为了确定最好饲料配方,根据饲料市场价格的波动、饲料的库存量、畜禽的营养需求等条件,再加上饲料的用量等约束条件,利用计算机的展业软件,优选出最好配方。在饲养管理环节,自动给料系统通过计算机控制,可根据畜禽不同的生产阶段和状态,控制营养水平,还能够根据个体差异控制饲喂量。这样就减免了繁琐的人工成本,还能减少饲料浪费和污染。另外,还可利用数据记录仪和计算机传感设备等先进的工具监控家畜繁殖生理状态和营养状态,从而达到科学管理的目的。

1.2 通过计算机网络建立专家系统

通过畜牧专家多年积累的珍贵经验和试验数据,设计出畜牧业专家系统,通过强大的数据处理器,对畜牧业各个领域的问题通过专家系统进行解决。例如肉牛管理专家系统,在肉牛中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通过一段时间对样本的生产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影响肉牛生产效益的主要因素,对问题进行甄别解决。最近几年,我国在畜牧专家系统研究投入不断增加,比如蛋鸡专家管理系统、鸡孵化系统等等,对我国畜牧业的发展起到立积极的推动作用。

1.3 利用计算机进行生产效益评估

计算机在效益评估上的应用主要是运用模拟技术,建立数学模型,从而评估畜禽生产效益,调整管理措施。 由于在畜牧业生产实践中,将畜禽作为对象来研究,可能存在多种限制因素,但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则能破除很多限制因素的制约。 比如可将整个农场看做一个系统,先调查分析系统,根据各个实体之间的关联,建立数学模型,再编写出程序,计算机程序很快得出运行结果,将该结果与系统中获得的数据比较,从而找到改善和管理该系统的方法。 计算机模拟方法大多用于畜禽育种和遗传评估问题的研究, 目的是加快遗传改良进程,也可用于优化生产管理,确定合理的畜禽结构和养殖规模。

1.4 安全追踪

利用计算机条形码和无线射频技术,可自动识别动物个体,在畜牧业生产中实施精确到个体的有针对性的管理。该技术记录了畜禽生产过程中与产品安全性有关的种种因素,在饲养阶段有饲养地信息、饲养环境与饲养管理、兽药饲料使用情况等,在屠宰加工时,同样记录了产地信息、屠宰分割加工卫生条件、检疫检验情况等信息,而在物流与销售环节,产品储藏运输、销售去向、市场货架阶段等相关信息也被记录下来,一系列信息被上传到网络服务器,消费者通过拨打电话或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形式,可以查询到产品所有的上游信息,同样,生产者也可通过该系统跟踪产品去向。这样的可追溯系统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真正实现了从农场到餐桌的质量控制,对于食品安全事件应急处理和动物疫病防控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提高畜禽产品的竞争力。

2.发展畜牧业计算机网络信息化的对策

2.1 重视和加强政府在畜牧业计算机网络信息建设中的作用

转变政府职能,加强信息服务:各级畜牧行政部门要加强各等级的畜牧业网站建设,力求在数量与质量上上档次,更重要的是力求网站的实用性,为广大农牧民和企业提供切实可行的帮助。

同时,有利于农牧民、企业与政府职能部门的沟通,及时得到政府的监督和指导。通过监督和指导,也提高了政府的办公效率。

2.2 积极应用和开发畜牧业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

各级畜牧部门要尽快充分利用草业开发专家系统、草地动态监测系统为畜牧业各项工作服务。

同时,要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建立畜牧业决策支持系统、畜牧业科技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工程和牲畜疫病预测预报系统,通过拥有的自然资源、科技信息、决策法规、畜产品市场信息、人才资源信息等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为畜牧业宏观决策、科学研究、生产管理等多层次服务。

2.3 大力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的进程,促进畜牧业网络信息化的发展

畜牧业产业化是畜牧业信息化的基础,畜牧业信息化产生的背景要求在畜牧业发展市场化的程度比较高时才能得到发展,只有摆脱畜牧业传统粗放经营生产方式,实现集约化、产业化的情况下,才会形成对信息的强烈需求。

因此,甘南州要大力发展畜种改良、暖棚养畜、羔羊育肥等科学养畜和肉、奶、毛的深、精、细加工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带动畜牧产业化,进而促进畜牧网络信息化的发展。

2.4 加快培养畜牧业计算机网络信息化人才

要发展畜牧业网络信息化,人才是关键因素。畜牧业计算机网络信息化需要一大批既懂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畜牧业技术,又善于经营现代信息产业的高级专业人才。各级政府和畜牧部门要在畜牧业人才培养方面加大投入,与省内外专院校、科研院所加强协作,选拔培养一批适畜牧业网络信息化发展的专业队伍。

参考文献

[1]黄汉军.畜牧业中计算机应用若干问题探讨[J].家畜生态,2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