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畜牧业重要性

畜牧业重要性

时间:2023-09-28 09:30:4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畜牧业重要性,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畜牧业重要性

第1篇

1黄芪多糖的理化性质

黄芪多糖(APS)性状为棕黄色粉末,味微甜,具引湿性,化学成分由多种糖类及醛酸组成。黄芪多糖大分子部位含有大量戊糖,小分子量部位以葡萄糖和半乳糖为主。

2黄芪多糖的生物学特性

2.1对免疫的调节和促进作用

黄芪多糖能使动物免疫器官的生长得到提高调节,促进机体产生特异性及非特异性的免疫反应。黄芪多糖能明显加强小鼠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加速血清中溶血素的生成,提升空斑形成细胞的溶血功能,产生明显的碳粒廓清作用,使脾重明显地增加[1]。对于免疫抑制剂造成的脾、胸腺等免疫器官的萎缩现象,黄芪多糖可起到有效的对抗作用,加速机体内抗体的合成,增进体液免疫[2]。黄芪多糖能有效地治疗引起免疫系统病变的疾病,可与益生菌协同促进,有利于免疫器官生长发育的调节[3]。黄芪多糖是良好的疫苗保护剂,对于增强机体的免疫应答,促进相应抗体水平的提升,具有很好的协同与促进作用。

2.2抗细菌病毒的作用

黄芪多糖具有抑制和杀灭细菌,消解其毒性产物的功能,其抑菌和杀菌作用,通过对机体免疫系统的调动作用得以实现。对多种病原菌,如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等常见菌都具有抵抗作用。黄芪多糖作为一类干扰诱导剂,能够通过激活巨噬细胞及T淋巴细胞功能,使E花环值升高,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生成增多,促进动物机体内源性干扰素的产生,使其对抗病毒的能力有效增强[4]。

2.3抵御氧化减少活性氧

对机体细胞的伤害,提高和促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酶活性,有利于机体抗氧化水平的提升。刘永杰、李庆章等通过观察经病毒感染后的雏鸡机体在使用黄芪多糖后,其中枢、外周淋巴器官和主要实质器官中的SOD、GSH-Px活性的变化时,发现雏鸡各免疫器官中SOD和GSH-Px活性均得以增强,脂质过氧化物的生成得到有效抑制[5]。

2.4对抗肿瘤

黄芪多糖在调节细胞免疫的过程中,使白细胞介素-2(IL-2)及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抗癌因子的分泌能力增强,促进IL-2的R受体表达、促增LAK前体细胞(NK细胞和T细胞)的生成、抑制过氧化反应,进而杀伤肿瘤细胞,同时减缓其生长速度。

3黄芪多糖在畜牧业中的应用

3.1黄芪多糖在养殖中的应用

黄芪多糖属于重要的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目前早已被广泛用于畜牧业生产,是畜禽化学合成药的一类辅助用药。黄芪多糖有效地提高了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对于动物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黄芪多糖使畜禽的生长加速,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得以提升,提高动物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据报道,仔猪服用含黄芪的中草药,对其机体重量增加效果进行测试,发现黄芪对仔猪生长促进作用显著[6]。在夏季蛋鸡日粮中添加含黄芪的中草药制剂,产蛋率、蛋的品质和蛋料比都得到提升,经济价值明显提高。黄一帆等曾报道,运用含有黄芪多糖的组方,按一定的比例添加于肉鸡饲料中,发现添加组方的试验组较对照组体重及饲料转化率均有显著提高[7]。

3.2黄芪多糖在兽医中的应用

黄芪多糖与新城疫Ⅱ系疫苗冻干苗同时应用于雏鸡免疫,通过观察抗体效价结果发现,试验组鸡只的抗体效价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抗体水平维持时间明显延长,分析得知,黄芪多糖具有促进免疫效价水平提升,使免疫期有效延长的作用[8]。黄芪多糖在预防和治疗家禽的法氏囊病、禽流感、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新城疫、鸭瘟等病毒性疾病,及预防和控制家畜的病毒性肠炎、慢性猪瘟、圆环病毒病、细小病毒病、蓝耳病等病毒性及细菌性疾病时,作为兽用中草药辅助用药均为良好的治疗效果。黄芪多糖作为常用抗生素药物的配合用药,可有效治疗禽大肠杆菌病、鸭浆膜炎、巴氏杆菌病等易复发和易产生耐药性的细菌性疾病。搭配黄芪多糖,亦适用于导致鸡体淋巴组织增生性肿瘤的鸡马立克氏病的治疗,可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4黄芪多糖的前景展望

目前,黄芪多糖因具有毒副作用小、无残留等特点,已大量应用于生产实践,成为养殖户和兽医的常规用药及增强免疫力的饲料添加剂。随着人们对其价值认识的不断深化,相信其特殊的功用会被更加灵活地应用于养殖一线,创造更多的财富价值。

参考文献

[1]刘保光,吴华,徐利纳;黄芪多糖的药理学功效及其在兽医临床的应用;广东饲料;2010.06;第19卷第6期;P30.

[2]郭小清,唐莉苹;黄芪多糖的药理作用及其在畜禽保健中的应用;中国动物保健;2004.03;2004年03期;P45.

[3]李树鹏,赵献军;黄芪多糖、益生菌合生元对雏鸡生长和免疫的作用;中国农学通报;2005.06;第21卷第6期;P54.

[4]刘瑞生;黄芪多糖在肉鸡养殖业上的作用研究进展;家禽科学;2015.04;2015年04期;P48-49.

[5]刘永杰,李庆章,郝艳红;黄芪多糖和香菇多糖对雏鸡IL-2活性和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999.03;1999,21(3):P89-91.

[6]王树华,赵小勇;猪饲料中草药添加剂的研究;今日畜牧兽医;1999.05;1999年第15卷第五期;P42.

[7]黄一帆;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肉鸡生长的影响;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01;1992年01期;21(1):P93-96.

第2篇

关键词 新疆畜牧业 养殖机械化 重要性 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6.3;S8-1 文献标识码:A

畜牧业是农业现代化的关键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实现农业增效的基础,在促进农业良性循环、实现牧民经济增收、为工业提供原料以及确保食品供应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新疆作为我国重要牧区,其畜牧也发展在资源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为了保证新疆地区畜牧养殖上层次、上规模,机械化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截止到2015年,我国新疆地区畜牧机械总动力实现16 ?04kW,挤奶机数量达到2321台、剪毛机数量达到1090台、饲料收获机数量达到654台、饲料粉碎机达到65490台、牧草打捆机数量达到2390台、搂草机数量达到9840台、牧草翻晒机数量达到8209台。

1 新疆畜牧业养殖机械化发展重要性

1.1可以满足市场对畜产品的需求

新疆地区生活着大量的穆斯林民众,因此,民众对羊、牛等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带动了羊、牛畜产品的发展。而为了充分满足市场对畜产品的需求,一定要提高养殖机械化水平。

1.2保护草场生态环境

近些年,随着我国新疆地区天然草场的严重退化,导致饲草质量随之降低,而重利用以及轻保护的思想观念依然没有转变。因此,针对这种情况,加快养殖机械化的应用和推广,可以促使养殖实现规模化,进而缓解草场压力,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草场的生态环境。

1.3促进牧民增收

随着时代的发展,牧业养殖呈现规模化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而提高养殖成本和效率,就要求优化配置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进而提高生产效率,实现牧民增收。提高养殖机械化水平,可以缓解养殖成本高、效率低以及效益低的问题,促进牧民增收。

2 新疆畜牧业养殖机械化发展措施

当前,虽然新疆地区畜牧养殖机械化得到较快的发展,但是在应用和推广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这在一定程度对养殖机械化造成制约。因此,想要全面提高养殖机械化,一定要提高思想认识、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程度,在政策上给予扶持,进而提高养殖机械化程度。

2.1提高思想认识

实现畜牧业养殖机械化,首先要提高思想认识。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实现机械化对促进畜牧养殖发展的重要性,其是实现科学养殖、提高养殖收益的关键渠道。随着新时期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机械化已经在农牧业生产的多个环节中得到广泛应用,只有全面实现机械化,才能保证畜牧业的健康以及稳定发展,合理控制生产成本,提高劳动效益,实现养殖增效。因此,机械化对促进畜牧业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各级政府、相关领导以及广大养殖户要提高思想认识,有计划以及有组织的开展养殖机械化推广。

2.2加大机械化的技术以及资金投入

实现畜牧养殖机械化,需要技术以及资金作为保障。有关部门要引导养殖企业和养殖用户建立标准化的机械舍饲,实现高质量以及高效率的畜牧养殖。同时,还要加强对养殖机械化的资金以及技术投入,调动养殖基地、龙头企业以及农机公司的积极性,引进以及推广适用性较强的畜牧机械,进而实现排泄物处理、畜禽饲养以及饲草生产的机械化操作。要加强与国外机械公司的交流以及合作,结合新疆地区的实际情况,实现联合发展,提高新疆地区畜牧装备以及机械化技术的整体水平。

2.3健全以及完善服务平台

在提高养殖机械化程度的同时,还要健全以及完善相关服务平台,根据机械推广的程度,建立形式不同的服务平台,并且鼓励和引导农户和企业、企业与企业、农户与农户之间建立相关服务组织,进而带动企业与农户的销售和生产关系,进一步提高养殖机械化水平。

3 提高新疆畜牧业养殖机械化发展建议

(1)为了有效提高新疆地区畜牧业机械化水平,进而满足畜牧业对现代技术的需求,主管部门要将补贴资金向畜牧业机械方面倾斜,重点推广打捆机、搂草机、收获机以及种植机等现代机械化设备,提高畜牧生产效率,解决机器适应能力较差的问题,实现牧区加工、养殖以及种植的机械一体化。

(2)促进畜牧养殖实现集约化,进而为机械化发展做铺垫。实现机械化的基础是集约化和规模化,尽量减少散养,同时在一定数量的养殖大户基础上,开展合作经营,改造传统圈舍,实现养殖集约化,进而为机械化养殖提供条件。扩大机械使用规模、增加养殖机械数量,通过行业示范,带动养殖业实现机械化养殖以及集约化、规模化经营。

(3)加强养殖基地的机械化程度。结合先进的农业装备,引进以及推广清洗消毒、助产期、饮水器、疫病防治、除臭消毒、空气净化、环境控制以及粪便处理等机械,有效解决预防病害、调控生长、除臭、自动防疫以及空气净化等问题。实现养殖基地的现代化建设,进而促进畜牧养殖向现代化以及规模化发展。

(4)实现机械化转场,进而提高牧民的经济效益。机械化转场是实现畜牧养殖机械化的重要环节,因此,养殖户要积极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利用我国以及新疆地区的扶持政策,全力推行、加大投入,实现畜牧业的机械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新声,丁志新,郭庆贺.新疆畜牧业机械化养殖现状与发展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4(06):1898-1899.

[2] 侯世忠,吴杰,宋磊,曲绪仙.山东省畜牧机械设备应用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4(11):89-95.

第3篇

关键词:门源县;畜牧业;问题;发展思路

中图分类号:S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7)03-0037-01

门源县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祁连山脉东段,青海省东北部,东临甘肃省,南接本省大通县、互助县,西与海晏县、祁连县毗邻。属寒冷、干燥的高原大陆性气候,无明显的四季之分,全年多为冷暖两个季节,年均气温为0.5 ℃,年均降水量为518 mm,平均无霜期为51 d,无绝对无霜期,大风、春旱、冰雹、霜冻等自然灾害频繁。是一个以农为主、农牧结合的县。近年来该县的草地建设在各级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无论是政策支持、资金支持还是技术支持都达到了历史的最高水平,草地建设的重要性和草地建设的成果普遍被农牧民所认识和关注。尽管如此,畜牧业的发展速度、规模及效益却不尽如人意。因此,认真总结门源县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探讨和寻求新的发展思路是当务之急。

1 门源县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1 发展速度相对滞后

门源县作为海北州的主要畜牧业基地之一,畜牧业经济虽然得到了长足发展,但速度还不够快,据资料统计,大牲畜在畜群结构中的比例呈现下降趋势,畜种改良还远远落后于兄弟临县。

1.2 天然草牧场质量退化,畜草矛盾是阻碍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天然草场退化的原因除了自然因素外,主要是不合理利用造成的,牲畜数量的发展是以草场退化为代价的超载过牧来实现的。因此,合理利用草原、保护草原、加强建设对发展畜牧业至关重要。

1.3 饲养管理水平相对滞后,缺乏良种畜培育意识

广大农牧民科学养畜的积极性不高,其盲目性、随意性很大,尽管在中央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支持下,该县组织业务骨干积极开展畜种改良工作,但收效甚微。结果导致畜种质量不高,限制规模化的发展。

1.4 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

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是影响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门源县地域广阔,且干旱、冰雹、风雪、鼠虫灾害时有发生,该县的畜牧业物质基础条件仍然薄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也相对较弱。

1.5 畜牧业经济市场的建设及运行机制相对滞后

门源县是海北州最大的畜产品生产基地,但长期以来,该县的畜牧业生产主要是原料生产,深加工和精加工欠缺,经营方式粗放,产值低,生产规模不大,产业链条短,资源利用还不充分,产品关联度小,具有规模效益的龙头企业少,带动能力弱。

2 畜牧业发展思路

2.1 积极争取各项政策、资金、技术扶持

增加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强科技培训、普及科学养畜,实现畜牧业提质增效;继续发展循环经济。

2.2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实现草地自然生态环境与现代高效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在继续发展草原畜牧业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农区富足的饲草Y源发展农区畜牧业,对于减轻草场压力,促进种植业与畜牧业的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3 强化畜牧业生产基地建设,加速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

提高畜群及其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对提高农牧民收入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应进一步加速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使畜牧业产值增长中的科技含量逐步上升。

2.4 大力推广“种子工程”,提高畜产品质量

门源县畜种改良工作已初见成效,应以各项良种畜补贴项目为契机,大力开展“种子工程”,加快优良品种的培育和改良,提高牲畜个体和群体的生产能力。

2.5 延伸产业链条,把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

畜牧业作为全县的基础产业和优势产业,要想实现从畜牧业大县向畜牧业强县的转变,就应在畜产品加工的巨大潜力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大力培育龙头企业,提高畜产品加工转换能力,推进产业化进程,发展符合本县实际的特色经济。

第4篇

关键词:畜牧业;产业化;草原;生态环境

0引言

近年畜牧业也开始面向规模化与产业化的方向发展,对自然环境造成较大危害,使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因此,在畜牧业产业化过程中,应做好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以实现持续稳定发展。

1影响

1.1频发自然灾害

部分地区依然遵循传统的养殖模式,草场过量放牧动物,大量优质牧草逐渐消失,有毒有害牧草开始增加,草原大地,并在雨水侵蚀下出现水土流失问题,弱化了草场的生产能力。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降雨量逐渐减少,水分蒸发加快,地下水位出现断层甚至严重不足问题,草场缺水十分严重。

1.2降低草场利用率

大多地区畜牧产业与经济发展并未考虑林木与草原资源情况,存在乱砍乱伐与不合理利用等问题。部分基层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养殖业发展难度较大,无法发挥草原资源优势,降低了草场资源的利用率。

1.3降低科技水平

畜牧业在产业化发展进程中并未科学设置,养殖品种较为单一,大多农牧民采用传统的养殖方式,无法在基层地区推广使用先进的畜牧养殖技术,整体养殖科技含量较低,畜牧养殖处于落后状态[1]。

2草原生态环境恶化原因

首先,畜牧生产经营方式不完善,目前我国大多草原牧区养殖时依靠自然生态资源,常见饲养方式为全年放牧、冬季补饲,严重破坏草原生态环境,甚至在此基础上开展轮牧生产方式,导致草地超载,转而影响牲畜养殖质量,形成恶性循环。其次,盲目发展畜牧业,草原资源支持是畜牧业发展的基础,但草原对牲畜的承载力有限。部分牧民在未考虑草原资源的情况下便大肆发展养殖业,盲目扩大养殖规模,增加草原承载力。最后,缺乏资金支持,虽然人们已经开始认识到草原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逐步改善生产方式,但实际保护期间依然缺乏人力、物力、技术及资金支持,尤其在修复草原生态环境时没有采用先进技术设备,无法更好地开展人工草地种植与草原恢复等工作。

3改善对策

3.1落实草牧场“双权一制”政策

为解决制度不合理引起的草场退化问题,应在草原地区实行“双权一制”政策,落实草原牧场的所有权、使用权,实行草原牧场有偿使用的。期间应明确此政策可解决的本质问题,建立规章制度,探索“双权一制”政策落实的技术方法,保证公平性与公正性。农牧民可以优先续包以往承包的草牧场,使农牧民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此外,应建设草地保护奖惩办法,对于草牧场保护较好的农牧民给予经济与物质补贴,严厉惩罚过度开发草场的农牧户,对于承包草地一直处于破坏状态的,可以解除承包合同。强化草地租用管理力度,尤其严厉惩罚租用草牧场却不养护的农牧户,严重的可以解除承包合同,通过强力措施,遏制草原生态环境恶化,使其恢复原始状态[2]。

3.2转变传统畜牧业发展模式

草原生态环境恶化也会导致畜牧业无法实现产业与规模化发展,对此应合理调整以往畜牧养殖模式,对于放牧养殖的群体严格控制草原牲畜放养量,避免超出草原承载力,给予草场充分的休养生息时间,避免草原荒漠化。目前农牧地区人口数量不断增多,在完善养殖模式的基础上,还应确定草原人口承载力,并合理安置。相关政府部门应发挥自身宏观调控作用,严格落实法律规章制度,保证合理利用草原牧场。给予现代畜牧养殖业一定的资金支持,帮助其改良品种,引进新型养殖技术,优化生产模式,推进草原生态环境保护进程。

3.3严格落实草原建设保护措施

对于轻度退化的草场,应围栏封育,实行轮牧与阶段性的修复措施,缓解草场生态压力。对于退化严重的草场,应长期禁止放牧,保证草场具备足够的休养生息时间,及时恢复生机。若草场退化十分严重,存在明显的荒漠现象,还应建设人工草地,做好改良工作,保证牧草供给,必要时还应考虑生态移民。在建设人工草地时应遵循因地制宜原则,扩大饲料资源,减轻天然草场压力。在旱作条件下,单位面积的人工草地产草量高于天然草地产草量3~5倍,灌溉条件下还可以增加10倍左右,饲草质量水平高,可以解决冬春季饲草不足问题。养殖人员应在水肥条件较好的地段开发高产饲料地,如高粱、青贮玉米等优质饲料,发展舍饲化、规模化的养殖业,提高生态与经济效益。此外,可以利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农副产品,发展秸秆青贮技术,回收农作物秸秆,并进行青贮处理,充足供给青绿饲料,降低对草原的危害。

3.4提高草原生态保护意识

农牧民群众应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参与草地资源保护工作,减少人为破坏。相关工作人员应对全体牧民进行思想教育,引导其认识到草场可持续发展的意义,理解草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维护意识,以合理利用草地资源,改变以往的草原畜牧方式。增强相关保护部门的可持续发展意识,设立良好规划,平衡畜牧生产与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改善草原生态。

3.5实行动态监测

畜牧业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便是草地资源,受土壤、水分、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大多草地不宜发展种植业,适合放牧。因此相关部门应在遵循草业系统工程的基础上,结合草地区域特点,开发草地资源,并发展草业经济战略,保证草业技术的标准化、规范化。为更好地保护草原生态环境,还应实行动态监测机制,构建完善的网络监测系统。草原管理部门应将草场资源划分为不同区域,做好网格化跟踪监管,随时了解草场资源动态,一旦发现草地资源破坏问题应立即制止,根据法律法规进行严厉处罚。根据本地畜牧业的发展趋势,制定严格的养殖计划,为牧民技术提供生产指导服务,强化监管,促进畜牧业持续发展[3]。

3.6建设标准化养殖基地

草原可持续发展属于综合性、知识性的密集发展模式,需要在畜牧生产方式方面不断创新探索。因此,相关部门应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组织科研院所、本科院校及推广机构等多方面的科技力量,充分利用技术、信息资源、人才等因素,集成高新技术,建设集培训、选择、吸引人才与示范技术推广于一体的产、学、研结合的开放式示范基地,鼓励科研人员携带科技成果创办企业,为草原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提供依据。此外,还应生产高质量牧草种子,开设牧草种子工程,以资源为依据、市场为导向,建立优良的牧草种子繁育体系,种植出更多优良牧草,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实现草畜平衡,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4结束语

牧民应充分认识到草原环境的重要性,增强生态保护意识,严格按照规定放牧,转变以往传统的畜牧业生产方式,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秦明东.草原特色畜牧养殖业发展措施探究[J].中国畜禽种业,2020(7):52.

[2]宋文婷.加强草原生态系统建设发展绿色畜牧业[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20(5):187-188.

第5篇

关键词:秸秆饲料化;畜牧业环保;健康发展

我国是农业大国,大力发展农业的同时造成了大量的秸秆无法处置。以前秸秆通常会采取焚烧的方式,这对土地、环境等都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目前,利用秸秆处理等再饲喂给牲畜,秸秆饲料化既保护了环境,还解决了人畜争粮问题,这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发展,对畜牧业来说将是一次巨大的进步。然而,目前有很多养殖业人员对秸秆饲料化的方式不够了解、重视,导致秸秆饲料化的推行速度减慢。本文主要对秸秆饲料化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秸秆饲料化促进畜牧业环保健康发展进行简要分析,希望促进秸秆的科学使用能够得到更好地发展。

1秸秆饲料化存在的问题

1.1认识不到位

目前,大多养殖业人员对秸秆饲料化的认识依旧不到位。虽然现在政府在大力倡导秸秆饲料化,并且通过一定的手段向人们不断的宣传,但秸秆焚烧依然存在。这是因为很多养殖人员的文化水平低下以及对秸秆饲料化的不认同等因素,导致焚烧秸秆的现象仍然存在,对环境造成了破坏。

1.2利用率低

目前,对农作物秸秆饲料化的利用率较低。有些养殖场并没有使用青贮秸秆,仍然采用传统方式对动物进行喂养,秸秆饲料化的比例较低,导致畜牧业的环保健康发展受到阻碍。

1.3基础设施不完善

大多数养殖业缺乏专业设施,收储秸秆较困难,再加上季节性原因,容易造成秸秆发生霉变等,动物食用后可能会发生腹泻甚至中毒等情况。养殖场应该完善基础设备,提高秸秆的利用率,保护环境的同时还能够确保养殖场的饲料充足,节省成本。

2目前对秸秆饲料化的主要利用方式

2.1秸秆青贮

在主要农作物玉米产区,主要贮存方式是窑池青贮,全株青贮,兼顾其他的转化方式。青贮秸秆主要是用来喂养奶牛,部分用来喂养肥肉牛和肉羊。

2.2秸秆直接干喂

还有一部分小养殖户会选择去附近收集秸秆,将秸秆晒干后直接喂养牲畜。这种方法比较不科学,可能会使得牲口长肉慢,无法吸收里面的有用物质。

2.3裹包青贮与压块制粒

这种方法主要是将农作秸秆给裹包青贮,然后打捆,再加工成颗粒或者块状饲料,将这种饲料作为储备饲料或者当作商品进行销售,但是这种方法的产业化低,没有办法量产,所以很多养殖户不会采用这种方法。

3促进秸秆饲料化的方法

3.1加大宣传力度

对秸秆饲料化加大传宣力度,宣传可以利用广播、电视等形式,最直接地可以制作传单向人们进行分发,使农民以及畜牧人员意识到秸秆饲料化的好处,在提高养殖效率以及保护环境方面独到的好处,从而通过秸秆饲料化来促进我国畜牧业环保健康发展。从而使人们意识到秸秆饲料化的好处。

3.2因地制宜每个地区的政府都应该根

据自己地区的特色以及特点制定出合适的方案,将秸秆饲料化应用到畜牧业中。首先,政府应以保护环境为第一理念,使进行畜牧的人员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其次,相关部门应该鼓励相关的畜牧企业建立相应的种植地,直接与农户签订合同等,促进玉米等粮食的种植。另外,还应该引导各种农作物的秸秆饲料化效率。根据各地的粮食种类,比如说促进小麦秸秆的饲料化,减少焚烧秸秆造成的环境污染。

3.3对养殖场户秸秆利用进

行技术指导将秸秆饲料化的有关技术大力宣传与推广,特别是秸秆青贮、玉米全株青贮等技术,从而提高秸秆饲料化的效率,促进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对于大面积焚烧秸秆的现象应该加以控制,加大焚烧秸秆带来的危害与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情况的宣传力度,使全体人民意识到这一现象的严重性。另外,对有关人员进行秸秆利用的培训,使他们能够掌握这一项技术,从而提高秸秆的利用率,避免对环境造成破坏。推动规模化养殖应用秸秆饲料化的模式,保护环境的前提,解决畜牧业的粮食问题。

第6篇

[关键词]畜牧业;兽医;防疫工作;策略

中图分类号:S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0-0222-01

在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并使之逐渐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但就客观而言,在我国畜牧业发展过程中,也给动物疫情控制工作带来了诸多的挑战。因此,做好动物防疫工作,在确保畜牧业健康、稳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进一步捍卫动物产品的安全质量已经成为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内容[1]。笔者结合长期畜牧兽医工作实践经验,对当前我国畜牧兽医防疫工作的现状及如何保障畜牧防疫工作进行系统的分析。

一、畜牧兽医防疫工作的重要性

畜牧兽医的防疫工作既是我国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同时也是畜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保障。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加强了对农业、畜牧业的重视程度,并陆续出台了大量的扶持政策以全面保障畜牧的健康发展;这也进一步促使畜牧业逐渐成为了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而畜牧兽医防疫工作则可以有效地预防、避免或降低畜牧疫病的发生、发展,进而全面保障了畜牧业生产者的根本利益,同时,对提高畜牧产品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畜牧兽医防疫工作现状

目前,我国各地基层的动物疫病控制中心均制订了相关的动物防疫、检疫等工作规划,完善了各类动物重大疫病的防治应急预案;同时,也均能够完成各类兽用生物制品的组织、发放等事宜,并对动物防疫、检疫、动物产品安全等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与管理,这也进一步说明其基本职能均能予以实现。而各市县以及基层的防疫工作也均在防疫人员的努力下得以有效完成。这对我国畜牧业健康、稳定的发展发挥出积极的、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之中,仍在一些问题影响、阻碍了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其主要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畜牧兽医的专业水平偏低。畜牧兽医的专业知识水平直接体现在其工作实践之中,并影响到畜牧兽医工作的整体水平。目前,我国许多基层畜牧兽医专业技术水平偏低,对一些疫病不能及时发现、判定;这与兽医专业人才的培养有一定的关系。

其次,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由于基层实验室缺乏必备的化验、检验设备,极易造成产地防疫、检疫等工作疏漏而造成不良后果,给畜牧养殖户带来巨大损失。另外,用于防疫监督的相关设备、仪器等的数量、质量均得不到满足,这也进一步导致畜牧防疫工作无法顺利完成

第三,兽医管理体制不健全。我国兽医管理制度尚不健全,专业队伍稳定性不足,尤其是村级防疫员队伍最为突出;另外,兽医站的药房管理混乱、财务制度不健全,缺乏对兽医人员工作的考核、监督以及激励机制。

第四,动物防疫宣传力度不足。由于我国兽医法律法规尚不健全,这也限制了基层防疫、检疫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化,导致其工作无法步入法制化、规范化,宣传力度也相对不足;进而对动物防疫工作落实产生一定的难度。另外,群众的动物防疫意识较为淡薄,对动物防疫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三、保障畜牧兽医防疫工作有效性的有效途径

1、加强内部管理,全面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首先,必须制定、完善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制度,并将动物防疫工作落实到具体人员,进而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同时,通过制定相应的考核、监督以及激励制度进一步加强兽医防疫工作的考核、监督力度,并通过有效的激励制度来全面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进一步促进兽医防疫工作的有效性[2]。

其次,全面提升防疫人员的综合素养。在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完成的同时,还要侧重对畜牧兽医的职业道德、业务技能进行相关的培训,以进一步提高畜牧兽医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神;并在全面提升其业务水平、工作效率的同时,达到真要符合当前兽医防疫工作的实际需求。

2、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

从客观角度来讲,我国动物防疫工作较为复杂,无法单纯依据基层畜牧兽医来完成。这就需要各地政府应给予更多的干预与扶持,以此来保障计划免疫以及一些强制免疫工作的全面推行与落实。另外,由于当时兽医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甚至群众防疫意识相对较差。因此,各地政府必须加大干预、扶持力度,全面促进基层防疫、检疫工作的进一步落实,并使之逐渐步入法律化、规范化[3]。与此同时,还应为基层兽医创造更为稳定的工作环境与良好的工作条件,以全面提升基层防疫水平以及对一些突发性疫情的处理、防范能力。

3、完善基层动物防疫各项基础设施

首先,通过加强基层防疫基础设施、设备建设的前提下,全面提升对动物疫情的监测预警能力,提升检疫监督、疫病防控能力,为发挥出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奠定基础。其次,通过建立数字化、智能化的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网络,来有效提升对重大、突发动物疫情的防控能力。第三,在全面加强基层防疫设备的更新工作基础之上,还必须建立、健全表报告制度,以进一步促进各地基层动物疫情防控工作的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也进一步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并使之逐渐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而做好动物防疫工作,为确保畜牧业健康、稳定、快速发展已经成为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我们必须结合加强基层动物防疫部门的内部管理,全面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以及完善基层动物防疫基础设施等来全面提升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具体落实,进而为保障我国畜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以及动物食品安全做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周江名.加强兽医防疫体系建设促进畜牧产业大发展[J].湖北畜牧兽医,2011(07.)

[2] 李风印.加强畜收兽医队伍建设促进畜收业发展[J].现代农业,2012(04).

[3] 丁明义,张忠海,瞿瑜萍,等.做好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若干体会[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13(05).

第7篇

一、充分认识发展现代畜牧业的重要性

进入新世纪,随着城乡一体化、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畜牧业在改善国民膳食结构中居于突出地位,在劳动就业和农民增收中居于重要地位,在控制重大人畜共患病中居于关键地位,在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中居于提升地位。现代畜牧业是以布局区域化、品种优良化、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市场国际化、管理网络化、服务社会化、产品无害化、农民组织化为特征,管理科学、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效益显著的产业。近年来,我区畜牧业实现了长足发展,主要畜产品产量、畜牧业产值居全市前列,畜牧业已经成为发展我区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产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经济来源。在改善人们的膳食结构、促进农民就业、控制重大人畜共患病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但是,畜牧业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不合理,市场竞争力不强,支持保障体系不健全,抵御风险能力弱以及动物疫病、养殖污染,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压力大等问题,也严重制约着我区畜牧业的发展与转型。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发展现代畜牧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快我区现代畜牧业的发展。

二、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名优和循环型畜牧业为目标,以建设现代畜牧产业体系和提高畜产品产量、质量、效益为重点,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坚持产业化带动、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统筹兼顾公共卫生安全、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和畜产品加工,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积极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促进我区由畜牧业大区向强区跨越。

(二)目标任务。到2015年,全区奶牛存栏达到5万头,肉、蛋、奶总产量分别达到8.82万吨、9.54万吨、22.5万吨,畜牧业产值年均增长1.5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畜牧业收入占农民现金收入比重每年提高1.2个百分点以上;畜禽标准化养殖比重达到85%,畜牧养殖对农作物秸秆的利用率达到70%,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80%;动物疫病防控长效机制基本建立,公共卫生、产品质量、生态环境三大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畜禽养殖场户85%纳入产业化经营体系,80%参与畜牧合作社及其他合作经济组织,初步建立现代畜牧产业体系。

三、工作措施

(一)实施科技创新工程。依托省农业科学院、奥克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整合科研、教学、推广、应用等单位的技术力量,开展良种培育、畜禽饲养、疫病防治、信息装备和环境净化等科研攻关。围绕畜牧重点产业和领域,支持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联合建设技术研发中心。加快畜牧兽医高端人才培养,积极引进管理和技术人才,鼓励和支持高新技术人才带项目搞开发,对畜牧科研、技术推广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给予奖励。支持完善畜牧兽医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将重点养殖企业、加工企业、屠宰企业纳入网络化监管。支持畜牧兽医推广单位、畜牧合作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开展自然养猪法、奶牛全混合日粮饲喂、生猪人工授精、动物疫病程序化免疫等先进适用技术。制定实施畜牧从业和服务人员培训计划,把村级动物防疫员、家畜配种员和畜牧合作组织人员列入“阳光工程”培训对象,加大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力度。

(二)实施良种品牌开发工程。制定全区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规划,引导建设一批高起点、规模大的畜禽原种场和扩繁场,加快构建原种场、扩繁场、商品场相互配套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扶持畜牧企业从事地方畜禽品种的产业化开发,培育一批风味好、价格高、潜力大的具有地方特色的畜禽品种,打造本土品牌。进一步建立完善畜产品质量标准和监测检验体系,全面推行无公害生产,实行从产地环境、投入品管理、饲养过程、市场销售的全程监管,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竞争力。加快胚胎移植和性别控制技术的研究和推广,逐步建立主要畜禽品种的性能测定中心。加强区、街镇两级良种繁育推广、人工授精改良网络建设,提升良种制种供种水平。

(三)实施龙头企业培育工程。加大对畜产品加工业的支持力度,大力引进和培育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推行畜产品加工分级管理制度,积极引导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支持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项目建设,提高产品精深加工水平,不断延伸和拓展产业链条,增加附加值,提升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完善“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的产业链条,建立龙头企业与养殖基地紧密联结、互利双赢的运行机制。积极探索“龙头企业+担保公司+银行+养殖场户”四位一体的新型形式,推动畜牧产业化经营向更高层次迈进。到2015年底,新增市级以上畜牧龙头企业5家,打造知名品牌5个以上。加强畜产品质量和消费宣传,创新销售形式,方便城乡居民消费。

(四)实施生态养殖示范工程。选择养殖基础高、产业体系全、组织经营好、综合实力强的区域,以规范场区布局、养殖场舍改造、信息化装备、畜禽粪污处理设施配备为主,支持畜禽养殖场进行标准化改造,开展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创建行动,逐步形成大中型高标准畜禽养殖场和家庭牧场并存互促的养殖格局。落实畜禽养殖场区备案管理制度,扶持推广“干湿分离、粪便制肥;节水养殖、废水回用;沼气净化、沼液施肥;种养结合、设施配套”的循环生态养殖技术,确立现代养殖方式,发展循环经济。

(五)实施动物疫病防控工程。建立畜牧兽医与卫生管理部门信息沟通和联防联控机制,开展对重大人畜共患病的净化行动。完善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落实队伍、资金、技术、物资储备,提高应急能力。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所需疫苗、耗材、人工、监测及应急物资储备经费列入区财政预算。大力推进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完善动物防疫、检疫和监督基础设施,尽快建成区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完善基层动物防疫设施和冷链体系建设。支持建设区级网络信息平台建设。加强2个公路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建设。

(六)实施质量安全保障工程。严格畜禽饲养场户和畜产品加工企业是畜产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制度。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支持力度,将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作为农产品检测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扶持区级检测实验室建设。建立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和信息制度。支持32个生鲜乳收购站标准化改造,完成发证工作,做好常规性质量检测,强化质量监管,确保乳品质量安全。对供大中城市饲养场,进一步落实备案制度,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严格畜牧业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全程监控,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

四、政策保障

(一)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积极争取国家畜禽良种工程、畜禽良种推广、秸秆养畜、饲养场面源污染防治等投资。认真实施国家生猪、奶牛等畜禽标准化养殖场区建设项目。加大对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防疫检疫基础设施、疫病监测预警体系、防疫屏障体系、动物隔离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疫病监测净化等投入。根据国家和省市规定的检验监测任务,加大对动物疫病、饲料、兽药、畜产品质量等基础设施的投入,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开展正常的检验监测活动。

(二)强化对畜牧业的财税扶持。继续实施奶牛、生猪良种补贴,加大对畜牧机械、饲草饲料机械等畜牧业农机具的补贴力度;积极落实村级动物防疫员补贴政策,逐步完善补贴奖励机制。加大畜牧业科技创新专项投入,健全现代畜牧业技术支撑体系。进一步落实强制免疫疫苗经费。为动物疫病、饲料、兽药、畜产品的监测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逐步增加畜禽标准化养殖、畜禽规模养殖污染治理、秸秆养畜、畜牧业科研推广和农民培训等专项投入。

(三)加大对畜牧业的金融支持。金融、财政、畜牧兽医部门要加强联络协调,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创新信贷担保抵押模式和担保机制。扶持畜牧龙头企业成立担保公司,为畜禽养殖场户提供贷款担保。完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机制。通过畜牧企业、畜牧合作社建立会员农户信用档案,加强会员信用考核评估管理,并与金融机构对接,扩大信贷额度,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

(四)落实畜禽养殖用地政策。按照区政府《关于加强设施农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文件的要求,把畜禽养殖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切实保障畜禽标准化生态化规模养殖用地,鼓励合理利用荒山、荒地、滩涂等发展畜禽养殖。积极落实畜禽养殖用地政策,针对畜禽规模养殖的不同兴办主体和建筑性质,及时办理养殖用地手续。国土资源、畜牧兽医部门要加强沟通,密切合作,掌握畜禽养殖用地情况,及时化解用地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五、加强组织领导

第8篇

1宁洱镇基本概况

宁洱镇是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城乡结合的中心大镇。辖区面积483.70km2,全镇有20个村民委员会、270个村民小组和3个社区居委会、40个居民小组,全镇辖区共有73648人,其中:有农户12953户,农业人口46397人。农村经济收入主要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而畜牧养殖业并是宁洱镇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为此,发展畜牧业对宁洱镇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尤为重要。

2宁洱镇畜牧业发展现状

2.1畜牧业生产情况

2016年,全镇生猪存栏97500头,肉牛存栏17430头,黑山羊存栏13566只,家禽存栏231833羽,其中鸡存栏216148羽。2016年,全镇出栏肉猪96833头,出栏肉牛7337头,出栏黑山羊7660只,出栏家禽471740羽,其中出栏鸡462488羽。2016年肉类产量达10646t,禽蛋产量达468t,2016年畜牧业产值达20050万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1506万元的32.6%。

2.2畜禽规模养殖情况

据统计,全镇建有畜牧企业5个,创办畜牧养殖协会、专业合作社9个,建有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131个。其中:年存栏能繁母猪50头以上的24户,肥猪存栏200头以上的34户,肉鸡存栏5000羽以上的20户,蛋鸡存栏5000羽以上的1户,牛存栏50头以上的8户,羊存栏200只以上的13户。

3加快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1加快畜牧产业化发展是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的根本需要

由于农村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农民人均收入低,经济发展缓慢,长期制约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并阻碍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在宁洱镇大力猪、牛、羊、鸡规模养殖,可以吸引更多的农民加入养殖,依靠科学养牛、养羊、养鸡增加群众收入,年户均增加纯收入5000元,促进经济发展,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发展畜牧业是十分必要的。

3.2发展畜禽规模养殖,是优化产业布局,推进草食畜牧业发展的战略举措。

根据区域资源承载能力,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优化区域布局,明确开发重点,调整生产结构,努力推进草食畜牧业持续快速发展。

3.3加快畜牧产业化发展,是把畜牧科技创新和推广作为推进畜牧业发展的根本途径

畜牧业发展致力于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引种繁育、配合饲料、分段饲养、全进全出的生产工艺和科学饲养管理技术,饲草料加工调制、优质牧草栽培和青贮氨化技术,动物保健及防疫技术,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等为重点,使之加快畜牧产业化的发展。

4宁洱镇畜牧业发展潜力和优势条件

4.1具有良好的资源优势,具备生态养殖条件

项目区域宁洱镇新寨地处山区,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极易控制外来疫源传播,所以疫病少,生长快,利于发展牛、猪、鸡养殖,并且饲草料资源十分丰富,可放牧养畜的天然灌木、乔木林和草地15000亩,并通过《天然草原恢复与建设项目》的实施,草原植被得到了有效恢复,初步估算,理论承载量为5万个羊单位,天然草场潜力巨大。同时,充分利用丰富的农作物秸秆资源,各类农作物种植面积达2000多亩,可年产农作物秸秆(风干量)1800t,青绿饲料450t,经过氨化、青贮、微贮等先进技术的处理,按50%的利用率计算,可饲养2万个羊单位。充足的饲料饲草,为大力发展节粮型畜牧业,提供了保障。

4.2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产品开发潜力大

(1)市场供不应求。目前市场对畜产品的需求大量增加,尤其是草食动物和散放的土鸡及无污染、无药物残留动物产品倍受消费者欢迎,呈现供不应求状态。据畜牧部门统计,近几年,宁洱县每年调出和内需肉牛30000头以上才能饱和市场,而供应量不足20000头;生猪每年需求500000头,而实际供应量仅有300000头;土鸡每年需求100万羽,而供应量仅有60万羽。说明市场牛、羊、土鸡缺口大,市场潜力大。

(2)市场前景看好。牛肉、猪肉、土鸡肉是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全价营养性动物蛋白食品,其营养丰富,肉味鲜美,柔嫩,蛋白质含量丰富,特别是人体容易缺乏的赖氨酸含量丰富。具有低脂肪、低胆固醇和易于消化的优点。牛、羊皮的价值也很高,人类所享用的皮制品,90%以上来源于草食家畜,其中以牛皮质量最优良。牛皮制成的皮革占天然皮革的60%以上,牛骨骼、蹄、角和毛都是轻工业的重要原料。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改善,牛肉、猪肉、土鸡肉、鸡蛋的消费量越来越大。

(3)市场风险小。由于目前供应少,需求量大,而且自然放牧,其肉质上乘,绿色、安全、无公害,更受人们的欢迎,在人们肉类消费中,牛、羊、土鸡肉、鸡蛋消费的比重大大超过猪肉的消费,所以销售根本不成问题。这样,发展猪、牛、羊、土鸡养殖生产给养殖户带来了无限商机。

4.3养畜基础条件好,群众积极性高

宁洱镇农民群众历史以来就有养牛、养猪、养土鸡的传统习惯,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重视并倡导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牛产业也已成为我县农村经济发展中增长势头最强,发展潜力最大,也最具前景的产业之一。

4.4发展环境优越,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近年来,国家对畜牧业发展极为重视,提出了加快牛、猪、羊、土鸡生产为重点,加快畜牧科技和设备的引进和开发,提高畜产品生产水平和效益。各级政府一直都在加大对畜牧业的支持力度,不仅出台了许多加速畜牧业发展的政策,而且在资金和技术上都给予了很大投入,而草食畜牧业作为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更多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就业机会,为宁洱镇未来畜牧业的持续增长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也提供了可靠的政策保障。

5对策与建议

5.1理清发展思路,谋划畜牧产业化发展规划

要立足资源优势,不搞一刀切,宜猪则猪、宜牛则牛、宜羊则羊,宜鸡则鸡,大力调整优化畜牧业结构和布局,突出支持主产区和优势区发展,按照“二稳定、三加快、一突破”办事,即稳定发展猪和禽生产,加快发展肉牛、肉羊生产,突破发展畜产品加工业,进一步提升畜牧业产值,增加农民人均畜牧业收入和畜产品市场占有率,为推进高原特色畜牧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基础。

5.2合理布局,突出重点

(1)明确产业开发重点,突出规模经营、良种化程度、适龄母畜比例和单产水平提高等环节,突出生猪养殖产业,牛产业以发展优质杂交肉牛为主,土鸡产业开发以本地土鸡为主;

(2)优化区域布局,以促进种养业的优势互补,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加工转化增值,推进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和优势产业带建设为着眼点,加快推进优势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带动和促进优势产区牛猪鸡产业的发展;

(3)努力建设具有较大产出规模的草食畜牧业优势产区,科学谋划、广泛宣传、积极动员,推动产业建设,引进外来优质牛种和选育黑山羊进行提纯复壮,提高单产水平,发展“高产、高效、优质、安全、生态”畜牧业。

5.3开辟饲草料资源,为发展畜牧业提供物质保障

要进一步优化“粮、经、草”三元结构,扩大人工饲草料地种植面积,大力发展臂形草、非洲狗尾草、皇竹草等多年生优质牧草种植利用,加强草业科技支撑能力,提高饲草加工利用率,增加饲草料总量,满足牛、羊饲养量的需求,实现草畜平衡。

5.4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面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

加强对饲料、兽药及上市肉、蛋中药物残留、瘦肉精的监管,主要对宁洱市场兽药、饲料市场及其规模养殖场户的整治检查,严禁使用国家违禁激素类药物,保证“肉、蛋”卫生、安全。

5.5抓紧抓好动物疫病防控,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

(1)全面推广猪瘟、口蹄疫、蓝耳病生猪“321”免疫技术,及其牲畜口蹄疫、山羊痘病、禽流感、鸡新城疫、小反刍兽疫等重大动物疫病防疫,畜禽免疫密度达100%以上;

(2)加强动物疫病监测,采集畜禽血清进行免疫抗体水平的监测,为制定动物免疫计划和防控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

(3)强化检疫监督,严密防范动物疫情传入和发生,动物和动物产品可追溯体系健全完善,实现畜牧业全程监管,提高防控能力和防控水平。

5.6高原特色畜牧业发展和品牌创建有新突破

在加快发展高原特色畜牧业过程中,注重畜产品新品牌的开发,抓好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原产地地理标识等认证工作,到2020年,使无公害、绿色、有机畜产品产量占畜产品总量的30%。以土鸡和肉牛、黑山羊产业为重点培育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发展潜力的生态、有机品牌。

5.7综合治理畜禽粪污,提升城乡人居环境

根据《畜牧法》、《环境保护法》、《土地法》等法律法规并结合提升人居环境人畜分离村组整体规划,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及养殖发展区。在禁养区内禁止发展养殖;在限养区内发展适度规模养殖,严格控制养殖总量;在养殖区内,按标准化要求,结合自然资源情况决定养殖品种及规模,对畜禽养殖场排放污物,环保部门开展不定期的检测监管,督促各养殖场按国家《畜禽养殖粪污排放标准》达标排放。具体治污方法:(1)实行雨污分流,做到雨水不进入养殖粪便排污沟或排污管道,以及沼气池和粪液贮存池,建设雨水单独排放的沟或管道,切实做到雨污分流;(2)干清粪分离,建设干粪堆放场和粪液贮存池;(3)废弃物综合利用,推广“畜禽-沼-果(菜、林)”、“畜禽-沼-鱼”等生态健康养殖模式,把畜禽粪便堆积发酵作为农家肥或生产有机肥用于农业生产。这样,既解决养殖污染问题,又充分利用资源,优化了种植和养殖环境,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

5.8建立畜产品加工企业,促进畜牧业经济发展

第9篇

[关键词] 香河县 现代畜牧业 发展状况

[中图分类号] F3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10-0235-01

1 现代畜牧业的含义以及发展现代畜牧业的重要意义

现代畜牧业是在传统畜牧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不仅用现代畜牧兽医科学技术和装备及经营理念武装,还有基础设施完善,营销体系健全,管理科学,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质量安全,是优质生态、高产高效的产业。

畜牧业承前而启后,前连种植业,后连加工业,是大农业的主要角色。畜牧业的发展对于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香河县畜牧业的发展现状

香河县共有各类养殖4268户,规模动物养殖场230个,实施“依法监管、科学防控” 的标准化规模动物养殖场25个,市级标准化示范场6个,省级标准化示范场2个,无公害畜禽养殖场6个,生猪定点屠宰场3个,肉牛屠宰加工场4个,禽类屠宰场1个,肉鸭屠宰、加工场1个。

畜牧业注册品牌有:正大肉鸭、“姗姗”鸡蛋、“京华香”肥牛。

肉鸭产业:香河县正大有限公司是该县集种鸭饲养、孵化、肉鸭养殖、屠宰加工、生产熟食、羽绒制品加工于一体的产、供、销大型企业,现存栏种鸭(香河)7万只,年均放养肉鸭430万只;带动养殖户380户;销售收入3.5亿元;利税1500万元。樱桃谷肉鸭祖代繁育场是英国独资企业,现存栏祖代肉鸭2万只,年繁育父母代种鸭75万只。

奶牛产业:香河县现有规模奶牛场2个,为做大、做强我县的“奶”产业,更好的贯彻落实省政府倡导的千万吨奶工程,该县重点对“井轩奶牛养殖场”、“聚鑫奶牛养殖合作社”等进行扶植,在现有3000头奶牛基础上,依托奶牛良繁项目建设,加强奶牛系谱建设和奶牛DHI测定工作,促进奶牛品质的提升和优良种群的建立。

肉羊养殖:香河县香椿营村是牛羊屠宰、加工专业村,最近几年,由单一屠宰、加工,逐渐发展成为养殖、屠宰、加工为一体的集约化生产模式。全村存栏肉羊5万只,目前,已经成为该县肉羊养殖的主力军。

总体来说,香河县的畜牧业不单在畜禽的饲养量以及畜牧业的产品产量,甚至是人均占有量都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当下,香河县的畜牧业生产方式同样产生了正向的变化。畜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区域化步伐都逐渐加大。总而言之,香河县的畜牧业仍处在传统饲养方式与现代化养殖方式并存、传统养殖方式占支配地位的阶段,表现为规模小、品种杂,人畜混居、散放散养、混放混养、粗放经营。

3 发展现代畜牧业应该采取的措施

3.1 政府支持

3.1.1政策支持:政府对防疫工作的领导要进一步加强,全力协调各相关部门,保证“重点动物疫病指挥部”在应对各种突发疫情能够实现快速反应机制。

3.1.2土地、资金支持:政府部门对养殖小区、养殖业项目用地的审批在合理规划中应优先考虑,并确保防疫部门的各项经费能及时足额到位。

3.2 建立健全动物防疫体系

按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畜牧防疫体系建设的意见》,该县九个镇的动物防疫站全部高标准建成。微机、防疫器具等硬件设施完备,为应对突发疫情,香河县建立动物重点疫病预警机制。继续强化对基层动物防疫员政治、业务水平的培训,全力提升其整体素质,坚决贯彻落实关于基层防疫员“三定”方案,免其后顾之忧,全身心的投入防疫工作,为香河县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尽力献策。

3.3 搞好优秀科技人才的引进、聘请及优良品种的引进、示范、推广工作。大力引进域外的猪、牛、羊等优良品种的同时,更要注重优秀科技人才的引进,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只有以人为本才是发展我县畜牧业的根本,我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借他人智慧为已用,来推动香河县畜牧业经济的快速增长。

3.4为进一步促进香河县畜牧业几大主流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具体来说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3.4.1生猪养殖:应该以十个标准化生猪项目为契机,推动香河县生猪养殖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良种化的养殖方向发展,在原有生猪养殖基础上,为丰富人们饮食品种,引进“香福莱”黑猪、野猪,并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发展特色化、规模化、标准化养猪模式。

3.4.2蛋鸡生产:应该以周庄恒昌养鸡场、尚新养殖场等蛋鸡省级标准化示范场的示范带动,逐步使香河县蛋鸡的养殖走上规模化、标准化的轨道。同时,以廊坊市蛋鸡存栏量最大的恒昌养鸡场60万只“姗姗”无公害、绿色产品品牌效应,稳中求进,促进全县蛋鸡生产品牌建设。

3.4.3肉牛事业:应该积极引进优良品种,大力推进规模化养殖水平,以京华香养殖、屠宰、加工一体化企业为龙头带动全县肉牛产业发展。

3.5 坚持走适合香河县县情的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新路子:

3.5.1不但要正确处理发展规模化养殖和该县散养为主的关系。还要在发挥散养对满足农民自身消费需求的同时,进一步加快发展适度规模饲养面,确保市场有效供给,提高农户健康养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

第10篇

下面继续召开全区畜牧工作会。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全市畜牧工作会议精神,按照“调结构、转方式、促发展、增效益”的总体思路,正确分析当前我区畜牧业发展的新形势、新问题,重点研究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的问题。

畜牧工作,说到底不外乎“发展、保护、监管”三个中心环节,保护环节也就是防控工作,在刚才的全区春防会议上已经做了具体的安排和部署。下面,我主要从发展和监管两个方面来谈一下当前我区畜牧业面临的形势,并就当年及今后一个时期需要突出抓好的几项工作谈点意见。

一、高度重视我区畜牧业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区畜牧业经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积极克服金融危机、灾害疫病等种种困难,在总体上保持了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和充满生机活力的产业体系,成为我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区畜牧业发展仍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和困难。

从畜牧业发展的总体水平看,我区畜牧业仍属于相对薄弱的产业。主要表现为:畜牧业基础设施薄弱,畜牧龙头企业科技含量不高,畜禽生产力水平较低,总体规模偏小,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强,畜牧业投入与支持保护体系、科技创新体系、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等长效促进机制尚未建立,缺乏立得稳、叫得响的名牌产品,畜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离发达地区还有相当的大的差距,实现做大做强畜牧业,尽快建成现代畜牧产业体系的目标,任务十分艰巨。

从畜牧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看,监管任务日益繁重。食品安全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一个主要关注点。畜产品安全监管涉及饲养、加工、监测、检疫、监督等多个环节,涵盖投入品管理、动物防疫和兽药残留监控等多个方面,对强化源头控制,加强流通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该看到,我区的畜产品质量安全还存在诸多问题和隐患,比如:养殖业发展和管理水平还不够高,畜牧业标准化覆盖程度较低;使用环节非法添加禁用化合物和滥用兽药、饲料添加剂的行为仍然不同程度的存在,假、冒、伪、劣饲料和兽药等畜牧业投入品屡查不止;畜禽产品加工、流通环节自我检测能力与市场对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不适应;同时也存在着养殖户和经营者质量安全意识还比较淡薄等问题,质量安全监管的体制和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开拓思路,突出重点,抓好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畜牧工作

(一)要创新理念,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发展现代畜牧业,必须创新发展理念,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形成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要树立精品理念。我区两个农业镇无论从畜禽的存养量,还是肉禽蛋奶的产量,与农业大县相比差距甚远,想在养殖数量和总体规模上争先显然不太可能,因此“小而精”是我们发展畜牧业的最佳出路。要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的新建和改造一批畜牧业精品生产基地,从选址建设到场区绿化,都要以精品的意识、精品的要求、精品的标准来规划设计,坚持依据标准、规范运作,严格批报程序,做到新建一处,就树立一个样板,形成典型带动、以点成面、亮成一片的发展格局;要树立高端理念。俗语说养猪不如杀猪,杀猪不如卖肉,这话形象地说明了畜牧生产链条中各部分的利益分配。养殖在整个畜牧产业链条中是最低端的,效益最低,风险却相对最大,要努力发展高端产业,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结合农家店建设,努力开发批发市场,加大三品认证力度,创名优产品,靠品牌和特色提高畜牧业的经济效益;要树立集约理念,随着小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区畜牧养殖业总体上的萎缩是个大趋势,我们应该顺应形势,大力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以规模饲养场和饲养小区建设为重点,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尽量让更多的人从畜禽养殖中脱离出来,让更少的人养殖更多的畜禽,逐步消除饲养业散、小、脏、乱、差的状况,力争三到五年,使我区的规模饲养比例达到90%以上;要树立质量理念。当前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既是现代畜牧业的内在要求,也是以人为本和关注民生的具体体现。一起质量安全事件,会直接导致一个企业甚至一个行业遭受毁灭性打击,从苏丹红到三氯氰胺,无一例外地都对蛋鸭和奶牛行业造成了严重的冲击。为此,我们要把畜产品质量安全放在首要位置,下大力气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使畜牧业生产能够健康、稳定、可持续地发展;要树立工业化理念,按照工业化生产的要求,用市场、质量、标准、竞争等工业发展的理念来经营发展畜牧业,优化畜牧业的生产经营结构,加强对畜牧业的管理和服务,延长和拓展产业链条,提高畜牧业组织化程度,全面提高畜牧业的综合效益。

二要加快构建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全面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现代畜牧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现代农产品深加工中最重要的一环,构筑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当前主要是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全面落实畜牧业生产优惠扶持政策。要认真落实上级在畜牧业发展方面出台的扶持奶牛、生猪、蛋鸡养殖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对这些政策措施宣传到位、讲解到位、落实到位,真正让广大农民享受到发展的成果。二是进一步调整优化畜牧产业结构布局。要坚持以城乡居民消费需求为导向,以农民持续增收和市场保障供应为目标,围绕肉、蛋、奶三大产业体系建设,积极推进优势畜产品区域布局,重点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实行健康养殖,提高出栏率,改善畜产品质量,增加经济效益。三是加快畜牧产业发展进程。要充分发挥畜牧业龙头企业的政策导向作用,加大对畜牧业龙头企业的培育和扶持力度,促进全区畜牧业龙头企业的规模扩张和档次提升,努力建设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的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完善“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产业化运行机制。四是积极推进畜牧业标准化生产。要按照“规范、统一、简便、易行”的原则,在逐步健全畜牧业标准化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标准化技术规程的同时,加大组织实施力度,力争经过3-5年的不懈努力,使全区畜牧业标准化生产水平达到60%以上,做到基地规模化、生产规范化、产品优质化、效益一流化,实现由粗放饲养想健康养殖、由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提升、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根本性转变。

三要依法加强监督管理,全面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充分认识做好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按照预防为主、源头治理、全程监管的要求,全面强化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要全面清查隐患,强化养殖源头监管。要按照统一部署,在巩固前段取得工作成绩基础上,全面落实国务院《乳品质量监督管理条例》以及奶业整顿和振兴工作部署,切实抓好饲料整治、奶站整顿等专项整治工作,全面清查畜产品存在的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治理整顿。组织好对兽药、饲料生产经营企业拉网式执法检查。要建立预警机制,完善质量安全事件应急处理预案,确保及时发现、有效控制、快速处置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要加强监管体系和监管队伍建设,严格实施全程监管。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行政执法,力争三年内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以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为重点,围绕畜产品从“饲料到养殖、到加工、到运输、到市场、到餐桌”全过程链条,突出兽药残留和有毒有害物质监控,积极开展“优质饲料兽药出厂,放心饲料兽药入户”等活动,从源头上杜绝假冒伪劣及禁用药物流入农产品生产环节。加强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全程监管,确保不留死角,不出现监管“空白”和“盲区”;要加快畜产品标准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加强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进一步加强区、镇质量检测的力量,制订实施兽药残留监控、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等的工作计划,加大抽检的力度和密度,重点对规模养殖场、农贸市场、大型屠宰场、大型超市进行畜产品质量和动物疫病的抽样检测,及时发现问题隐患,有效给予控制解决,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要制定并落实严格的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召回制度、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重点,加快建立有生产记录、出场有证明、产品有标识、市场有门槛、部门有监测的畜产品质量安全长效机制,从根本上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三、加强畜牧工作的领导,切实落实各项监管责任

第11篇

摘要: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随着不断的发展,我国的畜牧业更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已然位列世界畜牧业大国之中,是世界上养鸡、养猪最多的国家。畜牧业也渐渐得到了多数人的重视,更是成为了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关键词:农村;农业;改进

中图分类号:S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0-0003-01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随着不断的发展,我国的畜牧业更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已然位列世界畜牧业大国之中,是世界上养鸡、养猪最多的国家。畜牧业也渐渐得到了多数人的重视,更是成为了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并且散养也多分布在主要的乡村,因此不免的就会出现各种问题,大多生产设施差、管理粗放、养殖环境恶劣、疫病容易滋生。所以在这种的饲养模式下对于一些疾病的治疗、免疫注射、劁骟、药浴等工作主要由乡村兽医承担。因此,我们的乡村兽医队伍就成了农村畜牧兽医技术服务的主力军,也承担起了宣传、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发展畜牧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职责。本文从乡村兽医存在的必然性入手论述乡村兽医工作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是提升我国畜牧业竞争力的需要;是维护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需要;是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从整体看,散养仍是我国畜牧业生产的主要形式,散养畜禽主要分布在乡村,大多生产设施差,管理粗放,养殖环境恶劣,疫病容易滋生。这种饲养模式下的疾病诊疗、免疫注射、劁骟、药浴等工作主要由乡村兽医承担。据统计,目前全国约有66万乡村兽医,他们肩负着保障畜牧业发展和人民吃上放心畜产品的卫士职责。

一、兽医在乡村的重要性

散养作为我国畜牧业生产的主要形式,存在有以下几种缺陷:生产设施差、管理粗放、养殖环境恶劣、疫病容易滋生。因此在这种的散养模式下家畜的生长环境就存在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容易导致容易生病等问题,这些的工作就主要落到我们兽医的身上了。因为是散养所以这也就决定了我们兽医的工作分布也是分散开来的,换句话说就是因为畜禽的养殖是千家万户的散养,每户养十几、几十只家禽(鸡、鸭、鹅)、几头猪、几头牛,养禽主要是过年过节自宰用的,而我们兽医的队伍也就是分散开来的,这样才能满足农村对于兽医的需要性。因此,乡村兽医由于自身的优势自然就成了当前农村动物疫病防治的重要力量。通过从工作目标、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角度的研究,可以总结出乡村兽医应该有四个基本属性,即社会属性、民间性、服务性和实践性。

二、乡村兽医队伍的工作内容

我们工作的对象就是农村散养的动物及牲畜,从事以预防临床检查治疗为基础的活动。在工作的过程中难免的要和广大畜主亲切接触,从而可以给他们提供咨询诊疗服务,并且帮助他们学习关于牲畜养殖的知识,让他们提高家畜的免疫力,这也是现代农村畜牧生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乡村兽医这种前哨和基础功能及其独立性,决定了这一行业的民间性性质。在我们的工作中,我们可以用专业技术预防和解决动物疫病诊疗和疫病控制方面的问题;在工作过程中力图解除家畜病患,减少养殖损失,维持畜牧生产顺利进行,始终是处于与生产主体伴随的辅助地位,与主体有着相互促进的密切关系。乡村兽医的这种辅助功能决定了这一职业的服务性性质,即它不单独地直接创造价值,但没有它生产主体就会遭受损失或失去价值。因此,乡村兽医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对于其自身存在和发展至关重要。从工作方式看,执乡村兽医必须进行临床检查,包括临床病理检查和治疗工作。所以,他们不仅需要深厚的兽医理论知识,更需要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动手能力,并且能够不断学习,应对疫病类型不断发生变化的新情况。作为一门实验科学的实践者,乡村兽医必然具备了实践性性质。

三、乡村兽医队伍在畜牧业中的作用

我们兽医的队伍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畜牧业的发展,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首先想要建设现代化的畜牧业就必须要提高我们兽医的技术,提高兽医队伍的整体能力从而帮助农民增收,这也是建设现代农业话发展的标志。在发达国家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重均在50%以上,有的达到70%以上,而我国约为35%。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必须大力推进现代畜牧业建设。其次因为我国是世界上畜禽产品生产强国,却不是贸易大国。我国动物产品的出口量尚不到国内产量的2‰。以猪肉进出口为例,我国猪肉出口量仅占世界总出口量的1%,而美国猪肉产量只有我国猪肉产量的34%,但其出口量占世界总出口量的9%,是我国的9倍。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是提高我国畜禽产品及加工品竞争力的前提条件。国际贸易的技术壁垒日益强化,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不断提高。只有加强乡村兽医工作,才能提高我国畜牧业的竞争力。加强乡村兽医队伍建设,提供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的能力,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最后当我们做好我们的本职工作,这样就能够可以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从而减少疫病给我国经济、社会造成的严重损失。当有重大动物疫病的流行,不单单会接影响到整个畜牧业的发展,而且还会对我国的其他相关产业链产生蝴蝶效应,并危及到国民经济全局。疫情发生后,采取封锁疫区、扑杀病畜等技术措施,也会影响疫区人民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引起从事畜禽饲养、加工业和其他相关产业发展停顿、倒退,职工下岗失业,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乡村兽医工作不仅事关经济发展,也关系着社会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乡村兽医一方面为养殖业的健康发展驾护航,另一面肩负着人们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第一道卫士。乡村兽医队伍的建设不仅关系到畜牧业的健康发展,而且还关系到人民身体健康、社会稳定,对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极大的影响。

第12篇

由于地域、经济条件限制,甘南州畜牧业产业化起步较晚,但甘南藏族自治州委、政府对此高度重视,牢固树立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畜牧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牧民的思想,大力扶持畜产品加工企业,鼓励农牧民成立专业合作社,加快调整畜种结构,促进了畜牧业经济的发展和牧民收入增加。目前,共有甘肃华羚、玛曲雪原及昌翔肉食品公司等30多家企业在甘南州良好的投资环境和优惠政策的吸引下落户办厂,取得了初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这些龙头企业的带动下,甘南州畜产品加工规模逐步扩大,加工能力逐步提高,畜产品市场价格明显上涨,广大牧民主动交售牲畜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共注册登记农牧民专业合作社580个,切实提高了引领带动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二、甘南州畜牧业产业化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㈠农牧民观念落后,畜牧产业科技化水平低

农牧民整体受教育程度的影响,观念落后,在养畜种类上小而全、多而散,惜售思想严重,不愿加大牲畜出栏,致使整体效益不高,产出投入比低。这种传统的粗放养殖管理仍占主导地位,未能实现精细化的畜牧产业管理,制约了畜牧产业化的升级。

㈡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

由于龙头企业是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者、带动者和市场开拓者,也是畜牧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又是联系农户和国内外市场的纽带,具有开拓市场、深化加工和技术创新的综合功能,因此,龙头企业在畜牧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但是在甘南缺乏规模较大、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龙头企业,产、供、销不能形成整体链条,畜牧业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程度低,制约了畜牧业产业化的发展。

㈢农牧专业合作社能力弱

尽管近年来甘南州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迅速发展,但从整体上看,一方面各地合作社发展不均衡,覆盖面不广;另一方面内部运作不够规范,组织章程流于形式;合作社与会员的利益关系不够紧密,会员参与合作社活动的积极性不高,服务层次低,竞争力有限。

㈣种畜群结构和投入产出不合理

大部分牧民在养畜种类上小而全、多而散,家家几乎都有马、牛、羊,但没有大型专业养殖户;加之传统饲养牦牛一般要六七年出栏,羊三四年出栏,生产周期长,整体效益不高,产出和投入比较低,导致农牧民收入徘徊不前。

㈤草畜矛盾凸显

全州草原退化、沙化、干旱现象日益严重,草地综合产能逐年下降,再加上鼠虫的危害,导致草畜矛盾尖锐,草原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使畜牧业生产效益严重下滑。

三、促进甘南州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建议

㈠培育龙头企业,积极推进畜牧业产业化

在扶持发展壮大现有畜产品加工企业的同时,进一步大力改善和优化投资环境,积极引进和培育一批有实力、有信誉、技术成熟、带动能力强、辐射范围广、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带动并大力发展本地原有企业,逐步延伸产业链,完善畜牧业产业化的经营机制,提高畜产品附加值,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品牌,提升整体竞争力。

㈡完善农牧民合作组织,充分发挥其在产业化进程中的作用

积极引导广大农牧民加入到各种合作经济组织中,把传统的“企业+农牧户”形式变为“企业+合作组织+农牧户”的生产经营形式,使广大农牧民以组织的形式与企业之间形成利益链,从而能改变其弱势地位。要充分认识农牧民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性,制定扶持农牧民合作组织的有效政策,加强农牧民合作经济组织经营管理人才的培训,使农牧民合作经济组织不断发展、壮大。中介服务组织在产业化经营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要积极加以发展。

㈢加大畜牧业产业化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力度

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基础上,按照专业化分工、规模化生产的要求,引导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适度集中,实现规模效应。大力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特色产业发展模式,切实建立一批科技含量高、配套设施完善、经营管理先进、建设效益良好的典型示范乡、示范村,努力打造两三个拳头产品。

㈣发展生态环境友好型的畜牧产业

由于畜牧产业发展带来的草场超载过量以及环境恶化问题,发展生态环境友好型的畜牧产业,保护生态安全已成为畜牧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面临的实际矛盾。要努力促进产业发展由经济型向生态经济功能型的转变,追求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共赢的畜牧业。

㈤优化畜群结构,加大畜种改良,提高单畜产值和畜群整体效益

畜群结构不合理是牧区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影响生产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甘南州畜群结构的现状是1岁~3岁的羊和2岁~5岁的牛同群放牧,甚至3岁以上的羯羊和6岁以上的牛仍在饲养。据研究表明,羊在1岁以前、牛在2岁以前生长速度最快,饲料转化率最高,之后开始减慢,并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内完全停止生长。因此,大龄牛、羊的饲养对牧区的经济又直接影响。就藏羊和牦牛来说,适宜的饲养周期羊不应超过1年半,牛不应超过2年半,在此期间,应通过良好的饲草和科学管理使其迅速达到理想体重,至少在即将停止生长前出售。为此要提高认识,加强仔畜和大龄畜的出栏,用科学的方式合理搭配畜群结构。我们要依托种公羊基地和种公牛基地,进行畜种改良,有针对性地开展品种选育和异地优良基因的引进,全面更新和改良现有畜群。

㈥注重优秀人才的引进和当地人才的培养,加速高新技术的普及力度

首先,要积极引进专业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并给予一定的激励政策。同时也要对当地的牧民进行培训,对其中有专长的人,要给予指导,发挥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另外,要借助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进行科技知识的普及和推广,搞好各级各类人员的培训工作,为畜牧业产业化的发展培养人才。

㈦引导牧民转变畜牧业经营方式和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