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耕地测量方法

耕地测量方法

时间:2023-09-28 09:30:4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耕地测量方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耕地测量方法

第1篇

明确45%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对非耕地杂草的防除效果、最佳剂量,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二、试验条件

1.试验对象杂草的选择

非耕地主要杂草为牛筋草、马唐、茅草、藜和葎草。

2.栽培条件

试验地设在沈丘县北杨集乡王寨行政村种松领家一空闲地内,土质为两合土壤,土壤有机质含量1.2%。

三、试验设计和安排

1.试验药剂及试验设计

45%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河南省许昌东方化工提供)。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市售品)。

2.小区面积和重复

小区面积:小区面积30m2,随机区组排列,重复次数:重复4次。

3.施药方法

(1)使用方法

茎叶喷雾处理。施药器械为工农-16型手动背负式喷雾器。

(2)施药时间和次数及使用量

2010年8月8日施药,施药时田间杂草3-8叶期,多为4-5叶期。喷液量750升/公顷。

四、调查、记录和测量方法

1.气象及田间管理资料

试验当天为多云,平均温度28.6℃,无风,试验调查期间共降雨17次,总降水量216.1mm,其中药后第3d、6d、12d、13d、14d、16d、17d、18d、19d、20d、28d、29d、30d、31d、32d、33d、34d分别降雨4.6mm、0.1mm、8.0mm、12.2mm、1.1mm、3.6mm、23.8mm、22.4mm、3.1mm、0.2mm、47mm、15.7mm、54.4mm、0.9mm、0.1mm、18.7mm、0.2mm。人工除草时间为8月9日全面拨除杂草一次。

2.调查方法、时间和次数

(1)调查时间和次数

施药后35d调查记录各处理区杂草的残存数,称取鲜重,计算株数防效和鲜重防效。

(2)杂草调查

调查方法为绝对值调查法,每小区4点取样,每点0.25m2(0.5m×0.5m),各类杂草基数调查见附表1。

(3)药效计算方法

五、结果与分析

1.杂草受药害情况

施药后3d观察,杂草停止生长。5d观察,施药区杂草心叶变黄,10d后小龄杂草开始枯死,20d后大部分杂草枯死。

2.防除效果

施用不同剂量45%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对非耕地各类杂草均有较高的防除效果。施药量(有效成分)810g/公顷、1125g/公顷、1875g/公顷和2250g/公顷处理,药后35d株数防效分别为94.50%、96.17%、97.67%和99.33%,对照农药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施药量(有效成分)2214g/公顷药后35d株防效为97.50%,人工除草株防效仅为56.91%;鲜重防效各处理分别为96.19%、97.17%、98.40%、99.50%,对照药剂为98.05%,人工除草仅为58.07%。

3.对不同类型杂草的防除效果

施用不同剂量45%草甘膦可溶粉剂对非耕地不同种类杂草均有较高的防除效果。施药量(有效成分)810-2250g/公顷药后35d对稗、马唐、藜和葎草的株数防效分别为96.24%-100%、95.52%-100%、90.48%-96.83%和91.40%-98.92%。试验观察,大龄杂草的防效相对于5龄下杂草较差。

第2篇

关键词:粮食水分;检测技术;传播特性;测量装置

我国是一个粮食大国,同时也是一个人口大国,仅用全世界7%的耕地就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1],我国每一年收获的粮食产量巨大,所以粮食的安全储存问题一直以来国家都极其重视[2]。谷物含水量是仓储过程中需要控制的关键参数[3],谷物水分含量过高会使谷粒生命活动旺盛,消耗谷粒中储存的营养物质,加快粮堆内有害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引起粮堆发热、霉变和损耗等,对粮食造成巨大的浪费。谷物水分含量过低,导致谷物整体重量减少,会破坏有机质结构,从而降低谷物品质。在粮食生产、加工过程中,各工序对谷物含水率都有严格要求。作为重要的品质指标之一,含水率测定对于粮食的收购、运输和贸易而言,也是不可或缺的步骤[4]。谷物含水率的测定是确保仓储安全的主要依据,也是粮食加工的重要工艺参数[5],因此,对粮食水分做出精准测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粮食水分的检测技术和原理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1电烘箱法

电烘箱法是利用电烘箱对被测样品进行加热,直接去除粮食中的水分,通过比较加热前后样品重量的变化来检测样其含水量[6-7],其含水率公式为:(1)式中,W为含水率;M1为加热前样品重量;M2为加热后样品重量。电烘箱是一种传统经典的检测方法,优点是测量精度高,测量范围宽,可用来作为其他方法的检测标准;缺点是测量时间较长,实时性差,效率低,不适合用于在线的检测[8]。

2电容法

常温下,水的介电常数高达80左右,而干燥谷物的相对介电常数小于5,它们之间的介电常数存在很大的差异,粮食水分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粮食介电常数的变化[9-11]。电容法将粮食谷物比作电介质,并根据水的介电常数远大于粮食谷物的介电常数这一特点,通过测量出粮食谷物的介电常数,就可以计算出粮食中水分含量[12]。电容法优点是成本低,结构简单,易于维护,可用于在线检测。缺点是测量影响因素比较多(受环境温度、物料品种、空气湿度等影响),工作稳定性不强,需要进行数据补偿。

3微波法

微波是频率介于300-300GHz之间的电磁波,具有频带宽、透射、抗低频干扰等特性[14]。水分子是极性分子,在外电场的作用下能够被极化成偶极子,并沿着电场方向定向排列,水偶极子频繁换向,不断从电场中吸收能量,又不断释放能量[15-17],因此,通过检测微波与粮食作用后相关参数的变化,便可以间接测量粮食含水率[18]。微波法的优点是检测速度快,灵敏度高,稳定性好,适用于动态检测;缺点是其热效应明显,不但影响种子的活性,而且影响测量精度,仪器复杂,价格昂贵。

4中子法

中子法测量粮食水分是中子源发出的快中子与谷物中氢原子核进行碰撞,在这个过程中,中子每次与氢核碰撞,损失很多能量,根据谷物中含氢量的变化便可推算出谷物中的含水量。(2)式中,W1为中子损耗的能量;W2为相互作用前中子的能量;M为发生相互作用的元素的质量数。当M=1时,相互作用的元素是氢,这时损失的能量最大发射的快中子就减速为慢中子。中子法检测快速,线性度高,不破坏被测物自然结构,工作状态稳定。但其造价极其昂贵,且标定较为麻烦,还需要严防射线泄露,因此未能推广使用。

5高频电磁波法

第3篇

关键词:地籍测量 土地整理测量工程应用措施

中图分类号:F301.0文献标识码: A

土地整理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结合土地利用现状,采取行政、经济、工程、技术、法律等手段,通过对土地利用结构进行调整,对土地资源进行重新分配,以达到协调人地关系,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由于测绘工作贯穿于土地开发整理的全过程,不同于平常所指的地形测量,因测绘工作比地形测量工作更细致,更具体,同时更讲究方法,它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概(预)算的准确性,在科学决策、节约投资、规范工程行为等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1 开展地籍测量的意义

1.1为土地整理决策科学化提供资源、环境、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经济、统计等基础信息数据的获取和共享,并将反映开发整理区域的地形、地物、交通、水系、境界、房屋、人口等现状信息,集中成为数据库,面向不同决策部门提供不同的基础信息数据。

1.2土地整理是在一定地域内,按照土地利用计划,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对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善生态环境。通过精确、详细的工程项目测绘成果,促进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设计方案优化选择、投资的合理计算、准确的效益分析、概(预)算的精确计算等。

1.3规范工程行为。土地开发整理中的规矩就是各种施工验收规范,而这些规范所执行的先决条件是有科学可行的工程设计,施工必须严格按照工程设计进行,要做好符合实际的设计,测绘资料就必须详实,能反映出设计所需要的一切数据。

2土地整理测量的特点

2.1数据精度要求最高、对数据所反映的内容要求最全面的主要是工程设计部门。牵涉到设计方案的制定、设计概预算的准确编制、为各方提供合理准确的投资计算、对项目的方案的经济性进行分析比较。下面以该阶段为重点分析测量的特点。

2.2关键点的测量不可少。通常地形测量中,一般是先整体、后局部式的测量,为了追求效率,一般是画成网格式测量,根据不同的比例要求布置高程测点,由整体到局部展开,测量预先画定的点,其它的点基本采用内插的方式。

2.3坎上坎下均测。在地形测绘中,往往只测量坎的平面位置,不测量坎下的位置和标高,这在土地开发整理中,难以给以后的设计及概(预)算提供准确的数据。

2.4细部测量注明。土地整理中的细部测量包括坟穴、树木、房屋的面积及新旧程度、建筑密度、人口密度、容积率,这些都关系到以后拆迁、征地补偿费的计算。

2.5土地整理测量要求1:2000的比例尺,但是部分重点整理区,如整理的道路、水沟、提灌站、堰塘、土地平整区域等,按照1:500的要求测图。

2.6项目区的总面积及界址点的坐标和高程,项目区含边界线外侧面积约100m内的地形图,以便保证设计的区域相关性。以自然村(行政村)为基本单位,以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表对各类土地的面积进行测量、获取到每个图斑的面积,形成该项目区土地整理前各类土地面积分类汇总表。

3 土地整理的测量与成图方法

3.1. 勘测与变更调查.土地登记相结合土地开发整理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合理利用土地的重要举措,同时在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由于土地地块改变和归并,势必会涉及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及地上他项权力的调整。

3.2测量方法。土地开发整理所使用的勘测图,是进行工程规划设计和施工的重要依据。目前,由于我国大多数地方土地整理一般不超过1000亩,均未联测国家控制网,只是采用“自由定位”的方法使用GPS 全球定位系统布设一定数量的控制点,再在控制点上架设全站仪,利用电子平板采集野外数据。

3.3坐标系及比例尺。由于GPS 的普及,在实施单位不作特殊要求的情况下,测量单位一般都采用“自由定位”的方法来确定坐标。土地开发整理地块勘测的过程中,比例尺一般不作具体规定。只要不跨幅测量,根据土地开发整理地块面积的大小,图幅的清晰程度以及图纸幅面,自行调整安排比例尺。

3.4成图方法。近年来由于计算机的大量普及,再加上测绘技术的不断升级,目前的成图方法高效.快速.美观,只要将野外采集到的数据输入到计算机,然后利用专业绘图软件进行编辑,就可以根据用户需要在绘图仪中输出彩色或黑白图件。

4地籍测量在土地开发整理中的应用要点

4.1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测绘是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前期工作的基础,测绘成果真实性、准确性直接关系项目区现状分析和项目规划设计方案、投资预算的确定,直接关系项目各项工程的布局。对项目区地形地貌,老旧村庄、废弃村台复垦、地下管线、道路,土地开发整理中涉及的一些破碎地形地貌的详细数据描述,其范围内的农业基础设施、水系、林网、坟墓的分布、道路交通网面积、界址等方面的信息,在准确性、现势性上有较高的要求。

4.2监理部门以测绘信息为标准对施工进行监督控制,确保农田“灌的上、排的出”、道路、桥梁位置准确实用等。施工单位需要根据专业测绘单位提供的前期测量成果及设置的专门控制点(界)石,对点位进行加密重新布测平差,制定方案报监理部门许可后平差成果即可使用。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对涉及测绘的每一施工环节进行报批,监理部门审批同意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4.3关键点测量必不可少。要加测高程趋势变化点、坎顶、坎脚线的位置和标高,沟、渠等面积及坡比。这样有利于工程量计算、水系高程设计等。平坦地区一般可以60米为网格施测,地貌破碎、地形变化复杂地区施测高程点网格间距一般为40米。其四,测区应埋设足够的标石,注记高程和坐标,以利进行工程施工控制。

4.4项目用地测量。居民地、工矿用地、机关学校等建设用地只要测绘出其地类边界,能求出其地类面积即可,不必每一建筑物详细测绘。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上,每个村庄和集镇的周围都有明确的规划用途为建设用地的范围界线,对此范围内的地形、地物、地貌可简单测绘,重点在路、沟渠、电力电讯等设施的测绘。居民点地类界外分散的房屋应逐个测绘,独立地物按相应图示符号表示,各种输电线只标出方向不连线。道路、桥涵水沟、河流均按实际宽度测绘,河流要注记水面高程点,鱼塘按上沿轮廓测绘,并注记养殖物。

4.5工程项目竣工验收阶段。需要对完成的工程项目进行测绘,为规划、设计、施工提供佐证,确认设计是否符合规划、施工是否按图施工、计量是否按实际完成的工程量进行支付的。此时的测量成果是工程项目及各管理部门的存档及管理资料。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籍测量是一项工作量大、基础性强、涉及面广的工作,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中作用是基础性和测绘工作极为繁琐零碎、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因此要利用好测绘技术服务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在科学决策、节约投资、规范工程行为等方面起到重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国土资源参与宏观调控的对策研究,国际动态与参考(内部资料),2004年第25期

[2] 梁梅.浅析地籍测绘在土地开发整理中的应用[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1,07.

第4篇

关键词 航空正射影像测量;航测法;土地承包经营权;工作效率

根据农业部等部门下发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方案的通知》(农经发[2009]9号)、《农业部、政部、国土资源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务院法制办、国家档案局关于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工作的意见》(农经发[2011]2号)、《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中发(2014]l号),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本次工作的目的是查清发包方、承包方土地承包经营权权属信息;查清承包地块面积、四至、空间位置、地块名称、用途、是否基本农田等信息;建立集地理信息数据、权属数据和栅格数据为一体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数据库和信息管理系统。

1.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地块界址测量方法

为达到NY/T2537-2014《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调查规程》的要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地块界址测量主要采用实测法、图解法、航测法。

1.1地块界址线测量方法介绍及优缺点

1)实测法。实测法是指利用全站仪、GPS-RTK等仪器进行界址点实地测量的方法。优点:精度高,目前采用全站仪或GPS-RTK测量,精度都能满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调查规程》的要求,同时,同步完成外业权属调查工作,确保了调查成果的一致性。缺点:由于外业实测地块多,界址点数量大,现场指界协调人员难度大,测量效率低。

2)图解法。图解法是以已经测得大比例尺航空数字正射影像、地形图或地籍图为基础,通过图解量算获取界址点坐标的方法。优点:大大减少了外业繁重的作业量,降低了成本。缺点:对已有资料依赖性大,对于缺乏基础数据资料或地形复杂地区,该方法有较大的局限性,界址点的确定难以满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调查规程》的要求。

3)航测法。航测法是指采用航空摄影测量的方法采集界址点数据的方法。优点:通过无人机航拍的高分辨率影像图直观、内容丰富、真实易辨识、空间位置关系明确,可以直接作为调查工作底图进行绘制,通过工作效率。缺点:部分区域面积较差超限,部分受树木遮挡及阴影较大区域无法判读,需要外业实地测量。

2.基于航空正射影像测量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

2.1航空正射影像测量技术方法

主要包括航摄分区、测区影像数据获取、像片控制测量、全数字空中三角测量及数字正射影像图(DOM)制作几个主要步骤。利用无人机低空摄影测量,拍摄分辨率优于0.16m航摄照片。经航测内业空中三角测量加密,外业像片控制点采集,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发证工作精度要求,制作1:1000、1:2000正射影像图。

1)航摄分区。首先根据行政界线的形状和飞机的续航能力,设计形状较为规整的摄区。其次,将划分好的摄区范围线导入GoogleEarth,查看每个摄区的地形地貌及高差。再次,用专业的航飞设计软件,计算同一个摄区内所有航拍影像的分辨率都优于0.16m,当同一个摄区内因高差大而导致无法满足影像分辨率时,重新调整摄区分区,直到满足影像分辨率的要求。

2)测区影像数据获取。摄影时天气情况要求良好,确保有足够的光照度,能见度不低于3km,摄影时太阳高度角大于45°,阴影不大于1倍。摄影时间在为10-14时;严格掌握摄影天气。航摄必须在晴天碧空,能见度良好时进行;为确保成图精度,注重影像质量,确保全摄区无航摄漏洞;旁向覆盖超出测区边界大于像幅50%,航向覆盖超出测区边界2至3条基线;影像质量特别强调影像清晰,反差适中,颜色饱和,色彩鲜明,色调一致,相同地物的色彩基调基本一致。有较丰富的层次、能辨别与地面分辨率相适应的细小地物影像,太阳高度角选择保证阴影不大于2倍。正射影像接边重叠带没有出现明显的模糊和重影,相邻数字正射影像严格接边,精度满足规范要求;影像数据记录在硬盘等介质上,并明确标记摄区代号、摄影时间、航线、起止相片号和总数等;在整个航摄过程中实时进行航摄像片的质量检查,对于不符合要求的产品进行补摄或重摄,确保最后成果是高质量的航摄资料。航摄过程中出现的绝对漏洞、相对漏洞及其它严重缺陷必须及时补摄或重摄,漏洞补摄必须按原设计航迹进行,补摄航线的长度满足用户区域网加密布点的要求,采用同一主距的数字航摄仪进行补摄。

3)像片控制测量。野外控制点是航测内业加密控制点和测图的依据,主要分为平面控制点、高程控制点和平高控制点3种。平面控制点仅测定该点的平面坐标,高程控制点仅测定该点的高程,而平高控制点则要测定该点的平面坐标和高程。(1)常规空三作业区域网像控布设。(2)GPS辅助空三作业区域网像控布设。(3)影像质量检测点布设。

4)全数字空中三角测量。空中三角测量软件使用相关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如inpho,支持低空无人飞行器影像相机检校及高精度GPS辅助空三解算;空中三角测量正式实施前,应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创建测区目录、测区信息文件、摄影信息文件、控制点坐标信息文件,并制作金字塔影像,同时根据外业控制点的布设情况,重新划分加密区域网,每个区域网包括的模型数,根据用户要求及使用的软件平差能力而定;空中三角测量采用自动空三和半自动作业两种方式,加密点量采用人工观测;加密数据平差经过多次多项式平差后,必须经过光束法平差方能通过;用于数字摄影测量的定向点不少于6个,点位距像片边缘不小于1.5cm;空中三角测量成果提交的格式应满足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的要求。

5)数字正射影像图(DOM)制作。(1)使用软件。(2)作业流程。(3)制作方法。(4)影像镶嵌与拼接。(5)影像色彩调整(6)影像生产要求。(7)正射影像图精度。

2.2确权登记流程及航空正射影像图的使用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的工作程序包括准备工作、权属调查、承包地块测量、内业数据处理、审核公示、管理系统建设、图件制作、颁发证书、资料归档等方面。

1)准备工作。成立工作机构;动员培训宣传;资料收集分析;写技术设计书;工作底图制作。利用无人机低空摄影测量,,拍摄分辨率优于0.16m航摄照片。经航测内业空中三角测量加密,外业像片控制点采集,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发证工作精度要求,制作1:1000、1:2000正射影像图,作为外业调查工作底图;入户摸底调查;其他准备。

2)权属调查。确定确权范围。凡采取农户家庭承包方式经营的耕地,都要进行确权登记颁证。其他非承包耕地根据合同及甲方要求调查登记;调查确认发包方;调查确认承包方;承包地块调查。采用航测法由调查员依据航空正射影像制作的调查工作底图,召集村、社负责人、村民代表共同去实地逐地块调查,查清承包方姓名、合同面积、地块名称、地块四至、土地用途、土地利用类型、界址线类别、是否为承包地、承包地有无变化等情况,实地标注在工作底图中,对工作底图边界认定困难的地块采取实地丈量上图,对无法丈量的进行标注,统一使用GPS-RTK集中测量;规范填制权属调查表格。

3)地块测绘。采用满足精度的1:1000、1:2000正射影像图,按照农村承包土地调查技术规范对承包户地块进行调绘,并标注地块编码和面积。按照位置准确、面积精确、承包农户认可的原则,以村民小组为基本单元,勘丈、测绘每块承包土地的面积、位置、形状和空间分布等情况。

4)内业数据处理。外业工作底图检查是否合格;矢量化上图,对边界清晰无异议的地块,利用1:1000、1:2000正射影像图,依据外业调查数据,采用GIS软件进行内业采集;数据检查;资料录入;建立数据库;制作公示图及公示表,利用GIS软件,以村民小组为单位,依据1:1000、1:2000正射影像图,制作公示图。

5)审核公示。地块分布图制作。依据调查草图权属信息核实结果与外业实测结果,进行地块分布图制作。地块分布图分幅以发包方为单元任意图幅分幅。地块分布图是反映承包地块空间位置、四至、面积、权属、编码等信息的图件,由调查人员根据外业实地指界依据1:1000、1:2000正射影像图,绘制地块分布图。形成地块分布图并制作出打印信息公示图;编辑调查信息公示表;审核;一轮公示;勘误修正;二轮公示;结果确认。

6)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数据库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资料整合;空间数据整理整合;数据汇总与拼接;入库前数据检查;建库参数设置;数据入库;信息系统建设。

7)完善签订承包合同。依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成果图制图规范》在1:1000、1:2000正射影像图上编制地块示意图和登记簿,根据公示结果,依据调查核准后的农户家庭土地承包信息,按照国家统一指定的合同文本,重新签订土地承包合同。

8)建立登记簿。根据乡镇上报的登记资料,由县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按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调查规程》(NY/T 2537-2014)、《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要素编码规则》(NY/T 2538-2014)、《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数据库规范》(NY/T 2539-2014)要求,制作统一格式《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簿》具体样本。

9)制作及颁发经营权证书。依据1:1000、1:2000正射影像图制作宗地图;颁发经营权证书。

10)成果归档。对形成的文字成果、图件成果、簿册成果及数据库成果以纸质或电子版本的方式由甲乙双方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档案管理办法》汇总。

第5篇

关键词:测绘技术;土地利用现状;潜力调查;应用

前言:开展土地利用现状与潜力调查工作是以完成城镇地籍测量为前提的一项新兴项目,该项目需要提前运用一定的测绘手段完成城镇地籍调查工作,方能提高精度,形成准确的基础图件、数据,从而为保质保量完成开发区土地利用现状与潜力调查工作做好技术保障。

1.土地开发整理各阶段测绘技术的应用分析

土地开发整理关系到国计民生,现代测绘技术是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的重要支撑项目,它贯穿于土地开发整理的全过程。

1.1 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阶段

该阶段是其他工作的前提,是对土地利用现状的一个整体性把握,需要绘制一个规划的基础图件,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的比例绘制图形,以供日后的工作和使用。该阶段还有一个关键性的任务,就是土地开发整理潜力调查,其潜力调查图以1∶1万土地详查图为工作底图,结合野外实地调查来开展工作的。目前,我国的部分市县级实际使用的土地详查图编制时间仍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或中期,此时期的图纸早已失去了对土地规划真正的数据调查作用,图件的现势性较差,影响了整体规划效果的准确性。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测绘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当前对于较大区域的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基础图件,可以借助3S技术,从遥感影像图片中提取有效的土地利用信息,或采用GPS实测现势性较强的数据,再用GIS技术建立土地利用现状及变更数据库,并对这些基础数据进行实时分析评价,以解决专项规划基础图件的现势性问题。

1.2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阶段

项目确定,总体的规划有了一定的方向,需要对项目可行性进行一番准确的研究和定位。该阶段对部分精确地数据并没有很高的要求,只要对整体的项目有一个整体性的概括性图纸即可,知识为了方便后期工作的启动,但该阶段对项目区边界的要求较高,要求边界控制点的平面坐标及经纬度坐标,建议采用GPS测量方式精确测定项目区边界控制点。

1.3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施工及管理阶段

该阶段是实现工程最为关键的一个阶段,施工单位要根据相关单位或者部门提供的准确数据进行合理的分工,快速准确的施工,所采用的方式是:采用工程施工放样测量的方法,依据通过审批的设计方案及设计图件进行相应的施工。不止是施工过程中,还包括项目在施工完成后的竣工验收,在提交竣工图纸时还要提供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竣工图,其比例尺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图相同。该阶段属于成果验收阶段,其测量所获得的数据将作为日后施工队伍以及各大相关数据保管以及管理部门的档案,因此,该阶段必须做到工作细致认真,数据准确,内容全面。

在整个项目竣工后,还要提供项目的后期管理以及使用者的反馈信息,可充分利用项目竣工验收的测量资料和图件,与施工前的土地开发整理现状图及施工设计图进行对比研究及跟踪管理,但施工过程中如牵扯到较复杂的如沉降、变形观测等施测活动,则需要由专门测绘机构进行专门施测研究。

2.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路线中测绘技术的应用

目前,我国对土地利用现状的调查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包括现场的准确勘察、平面控制测量、变化地物的修测补测、图形编辑、权属调查、建筑物状况调查、地籍调查表的填写、建立和完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等。我们今天要谈的是其中的控制测量,控制测量所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包括界点、水系、植被、建筑物、方位。目前,由于我国的科学发展水平的显限制,所采用的测量方法相较于发达国家仍显滞后,主要是利用城镇1:500地籍调查数据,对变化地物进行修测、补测,采用全站仪解析法测绘,测点的位置标注在草图上,坐标信息由全站仪自动记录,并通过软件传输至计算机,通过绘图软件进行编辑处理。此时,测绘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为日后的土地管理提供保证和技术支持。

3.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技术路线中测绘技术的应用

完成调查的测绘,需要对土地进行一个合理的规划,此时就需要一定技术含量的测绘技术的使用,要应用一定的方法按照先前的结论得出我国土地目前的数量以及分布情况,按照一定科学的方式进行一次分析和规划,合理的将我国目前土地应用的现状呈现在调查者的面前,可通过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强度、土地利用效益等方面对开发区土地利用现状进行评价。其中土地利用强度的概念较为重要,主要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土地开发利用程度,是一个具有时间和空间意义的相对比较概念。今天的土地可利用的能量是由于过去土地的使用所造成的。从理论上说土地利用强度具有时间上的可度量性,空间上的可比较性。

大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必不可少的,而且它可以为人类的发展带来无限的利益,出了经济和社会的效益,还包括生态环境发展的效益。因此,测绘技术的不断发展是可以提升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性。

4.土地利用潜力分析技术路线中测绘技术的应用

由于人口的暴增,土地骤然变得很紧张,价格更是水涨船高,成为社会甚至世界关注的重点,目前,我国对土地的规划仍存在着着一定的漏洞,部分研究者将目光转向对现有土地的潜力进行分析,土地利用潜力分析采用单指标评价和综合指标体系评价两种方法:单指标评价方法选用的是扩展潜力、结构潜力、强度潜力和管理潜力等四个方面指标;综合指标评价方法选用的是模糊综合评判法。采用两种方法分析的目的在于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开发区土地利用潜力,为社会的发展缓解土地带来的压力,为日后土地的开发和使用提供一定的保障。

第6篇

【关键词】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发证;数据库

1.目的意义

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登记涉及农村千家万户,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加快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工作,是依法保护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人合法权益的重要措施,是加强农村集体土地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农村集体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和土地统一登记的重要基础和保障。通过开展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登记,可以有效规范农村住宅建设和集体建设用地利用,防止乱占滥用耕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2.技术路线

(1)采用GPS(卫星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RS(遥感资料)“3S”等高新技术手段和计算机技术及新的作业方法,开展以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为内容的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地籍调查工作,查清每宗土地的位置和利用状况,使用权状况,建立宅基地使用权数据库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数据库,对农村宅基地使用权进行登记发证。

(2)权属调查工作,对调查区范围内的每宗地实地进行权属调查,确定宗地的坐落、权属、面积、界址、用途等。

(3)地籍测量工作,在调查控制的基础上布设适当密度的图根点,作为测图的基础控制点。采用全解析法数字测绘技术,以图根点为基础,采集地籍要素点坐标,利用专业测图软件,结合权属调查信息,绘制地籍图、宗地图。

(4)根据调查、测量成果,依照上级对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意见、通知、工作方案等,作为登记发证的依据,同时结合《土地登记办法》规定的土地登记程序,进行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发证。

(5)数据库建设工作。通过对地籍图数据的格式转化和处理,录入权属信息,实现图属挂接,完成农村宅基地地籍调查数据库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数据库建设。

(6)进行数据汇总统计,编写文字报告。

3.技术方法

(1)地籍测量方法

地籍测量方法采用野外数字测量法。

(2)工作程序

a、通告。按照《土地登记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40号)进行土地总登记通告,主要内容包括:土地登记区的划分;土地登记的期限;土地登记收件地点;土地登记申请人应当提交的相关文件材料;需要通告的其他事项。

b、权属调查。现场调查核实每一宗土地的位置、权属、界址、地类、数量等基本状况。

c、地籍控制测量。依据有关控制测量规范,结合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相关要求,建立相应等级的控制网。

d、地籍细部测量。在权属调查的基础上,以控制点为依据,测定界址点,测绘地籍图和宗地图。

e、公示与确认。在乡(镇)政府所在地、行政村内公示地籍调查结果。公示期间无异议的,以乡(镇)为单位由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确认。

f、登记发证。各类调查资料经公示无异议后,报县级人民政府确认,并向使用权人发放土地证书。

g、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利用上述调查成果,采用先进的地理信息系统和数据库技术建立地籍专题数据库。

h、成果整理。主要包括统计汇总、图件编制和报告编写等工作。

i、检查验收。包括对各类工作成果的自检、预检、验收等工作。包括各类成果的存档、逐级汇交、保密等工作。

4.技术要求

(1)土地利用分类体系

土地利用分类按照《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采用一级、二级两个层次的分类体系,共分12个一级类,57个二级类。

(2)地籍图的投影类型、坐标系统、高程基准

a、投影类型。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

b、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

c、高程基准。高程基准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3)地籍图及比例尺

a、基本地籍图比例尺为1:500。

b、地籍图的分幅。地籍图不论其比例尺大小,均采用50cm×50cm正方形分幅,其图幅理论面积及边长见表1。

c、地籍图图幅编号。采用图廓西南角平面坐标1 0公里数(小数后两位)编号,x坐标在前,Y坐标在后,中间以半短线连接。

5.数据库建设

在权属调查、地籍测量以及土地登记发证的基础上,将开展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所形成的图、表、卡、册和有关法律文书纳入数字管理,参照省厅《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数据库建设技术要求(参照稿)》,建立集图形、属性、电子档案集地籍业务管理系统为一体的宅基地使用权数据库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数据库。

(一)数据库内容

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数据库主要包括土地权属、土地登记、土地利用、基础地理、影像等信息。

(二)数据库功能

(1)系统应以GIS平台为基础,满足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土地登记的需要。

(2)系统应满足矢量、栅格和与之关联的属性数据的管理,既有数据输入、编辑处理、查询、统计、汇总、制图、输出,以及更新等功能。

(4)系统应根据需要满足集体土地日常管理需要以及具有集体土地使用权制证功能。

(三)数据建库与管理系统

(1)图形数据采集

整理外业调查结果以及收集到的二次调查数据;对野外采集的数据和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检查,导入数据库;对纸质地籍图,通过矢量化采集数据。

通过对采集到的图形数据进行图形编辑、坐标系交换、图幅接边及拓扑关系建立等;建立集体土地使用权图形数据库。

(3)属性数据采集

根据外业调查结果录入属性信息,与图形数据挂接并检查对应关系,建立集体土地使用权属性库。对调查过程中形成的纸质申请书、调查表、审批表、土地证,以及权属来源证明文件等资料,通过扫描或拍照等方式形成电子数据,并与属性信息挂接。形成完整的包括影像资料的属性数据库。

(4)数据检核与入库

对形成的图形信息与属性信息进行数据完整性、准确性、逻辑一致性以及数据分层和文件命名的规范性等的检查,满足要求的汇总入库。

(5)数据库管理系统

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数据库管理系统应根据日常管理需要,具有查询、打印、制表、出图以及根据权限进行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审批管理与打印土地证书功能。

(6)成果资料

权属调查成果、地籍控制测量成果、细部测量成果、图件成果、数据成果、文字成果、数据库成果

(7)意义

开展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是深化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基本前提,是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客观需要,是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统筹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是保护广大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农村和谐稳定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崔欣. 中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制度研究[D].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

[2]崔欣.关于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基本制度的梳理[J]. 改革与开放,2011( 02) .

[3]赵亚霄.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研究[D].石家庄: 石家庄经济学院,2010.

[4] TD/T1014 - 2007.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S].

第7篇

关键词:无棱镜测量技术,断面测量,精度分析

中图分类号:TM83文献标识码: A

1.全站仪的概念

全站型电子速测仪简称全站仪(Electronic Total Station)。为了能准确地定义全站仪,我们首先介绍一下有关概念,人们已经提到了“速测法”,它是指一种从仪器站同时测定某一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的方法。有时,这种方法也称作“速测术”(Tachymetry),而速测仪(Tachymeter)就是根据速测法原理而设计的测量仪器。最初速测仪的距离测量是通过光学方法来实现的,我们称这种速测仪为“光学速测仪”。实际上,“光学速测仪”就是指带有视距丝的经纬仪,被测点的平面位置由方向测量及光学视距来确定,而高程则是用三角测量方法来确定的。根据测角方法的不同分为半站型电子速测仪和全站型电子速测仪。半站型电子速测仪是指用光学方法测角的电子速测仪,也有称之为“测距经纬仪”。这种速测仪出现较早,并且进行了不断的改进,可将光学角度读数通过键盘输入到测距仪,对斜距进行化算,最后得出平距、高差、方向角和坐标差,这些结果都可自动地传输到外部存储器中。全站型电子速测仪则是由电子测角、电子测距、电子计算和数据存储单元等组成的三维坐标测量系统,测量结果能自动显示,并能与设备交换信息的多功能测量仪器。由于全站型电子速测仪较完善地实现了测量和处理过程的电子化和一体化,所以人们也通常称之为全站型电子速测仪或简称全站仪。

2.无棱镜测量技术简介

无棱镜测量技术基于相位法原理,发出的激光束极为窄小,可以非常精确地打到目标上,保证高精度的距离测量。与有棱镜测量相比较,其优点是只要测点的反射介质符合无棱镜测量的条件,就不需要在测点上放置棱镜,即可测量出该点的三维坐标。此项技术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具有良好的技术规范:高精度(3mm ± 2ppm),大范围(使用柯达灰度标准卡,其范围可达180米[1]),具有可见的红色激光斑,以及很小的光束直径。根据国际激光安全标准,3R类激光器操作人员应该注意不要使人眼直视激光束。当测量人员在触发测量键时,激光器才能被激活,测量完成就被关闭。当打开激光指示器时,3R类激光器也能够被激活。人眼暴露于这样的激光线中时,自然的一些反应(例如:瞳孔的缩小、斜视、视线的转移)将或多或少的减少伤害,这样,人眼由于在无意中处于激光束中较长时间而导致受伤的可能性可以忽略不计了。

2.1无棱镜测量技术的适用条件

每种测量设备都有自身的特点和适用范围,通过实践发现无棱镜测量技术适用条件如下:

(1)适用于通视条件好,反射介质好的地方,在反射介质较暗,吸光性太强,反射条件不好等地方不宜使用无棱镜测量。(2)无棱镜测量技术适宜测量反射面的测点高程,如岩石,房屋、公路等视线可及的地形、地物点高程。

(3)无棱镜测量适用于视线没有任何障碍的地形地物测量,若中间有障碍物则测量到的是障碍物的坐标、高程。如要测400米外的地形点,若在200米的地方有树叶挡住视线,将测到的是树叶的坐标、高程。

(4)无棱镜测量适用于人员难以到达,反射介质好的地形地物测量,如悬崖、溪谷、客流大的公路、有剧毒的地物等。

2.2 TPS1200的特点

莱卡TPS1200是一款超长测程、超高精度具备多种功能且简单易用的全站仪。基于菜单的操作系统直观明了,能够引导用户自主完成所需要的工作,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设定操作、显示和输出。测量原理是同轴可见红色激光相位测量 ,无棱镜测程为500m ,测边精度为2mm+2ppm/typ,测角精度为2″.

3.TPS1200全站仪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广西省防城港市长岐灌区位于广西最南部。灌区辖防城港市防城区和港口区共9个乡镇,总面积1433km2,占防城区、港口区总面积51.45%,灌区总耕地面积17.47km2 。目前灌区总干渠设计流量12m3/s,总长10.08km。左干渠设计流量8.4m3/s ,总长66.6km,右干渠设计流量3.6m3/s ,总长21.78km。渠系建筑物经过二十多年的运行,淤积、渗漏、崩塌较普遍,附属建筑及设备损坏严重,特别是渡槽、斗闸门损坏更为突出。防城港市政府决定对总长98km总干渠及左右干渠进行防渗加固扩能整治建设。本工程测量任务是对灌区干渠进行地形测绘,为设计提供带状平面地形图以及纵横断面。

3.1 控制测量

渠道引水工程高程精度要求相当高,由于渠道长,误差积累多,误差过大就会影响渠道引水流速,甚至引起渠道积水或是水倒流现象,影响供水效果。因此我们用宾得和索佳水准仪两个作业组同时作业,将高程从GPS首级控制点引测到各断面上,高程闭合差皆满足规范要求。在断面线上选定通视条件好,容易设站的地方用TPS1200和脚架棱镜做导线,加密图根点至各断面。

3.2 横断面测量

在通常情况下,把EDM类型设置在棱镜(IR)状态,用棱镜配合全站仪进行野外数据采集,如此能较精确地采集到断面特征点。在无棱镜测量能及、没有障碍物挡视线、反射介质较好而且人较难到达的地方,则把DEM类型设置到RL状态,即无棱镜测量状态,EDM模式设置为标准模式。瞄准待测特征点,按测量键,仪器开始测量,2秒钟后即可测量出该点坐标。

3.3 无棱镜测量的粗差探测

因为无棱镜测量技术作为测绘界的一项新技术应用于生产,其精度如何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为此我们在视野开阔、反射介质较好的地方在(IR)状态用红外光配合棱镜测距和RL状态(无棱镜测量)采集两组数据。由于所测的距离不越过300米,斜距的气象改正、加乘常数改正、倾斜改正、投影改正都非常小[2],其影响忽略不计。直接采集到的平距数据如数据对照表 :

表3-3数据对照表

由上表可以看出,TPS1200有棱镜测量的平距与无棱镜测量的平距基本一致, D最大为0.2mm,相对精度为3.2×10-6,其粗差很小,满足测量精度要求。

4.无棱镜全站仪测量技术的优点

通过长岐灌区地形测量、断面测量等工程实践,体会到无棱镜测量技术在测绘界中应用,解放了生产力,提高工作效率。同样条件下,平均一天测量1.8km的断面,工作效率提高近30%,节省了时间,加快外业进度,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测量人员的劳动强度,能快速、准确地为有关部门提供测量成果[3],为后期各专业设计工作的提前展开创造了条件。

综上所述,无棱镜测量技术的主要优点:

(1)无棱镜测量适用于测会人员难以到达的特征点,如陡峭石崖、有剧毒的化工地区、高温高压地区等。

(2)快速、准确,节省人力物力,节约时间。

(3)适用于反射介质较好的城市测量、地籍测绘,甚至实现单人测量。

参 考 文 献

[1] IEC 60821-1. 激光产品的安全性:第一部分.设备分类、要求和用户向导. (IEC 60825-1修订本 A2),[S]

[2] SL 197-97.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S]

[3] 张培存,吕存宣,王志军.断面测量内外业一体化系统研究[J].测绘通报,2004,(10) :32页

[4] 莱徕TPS1200型全站仪操作说明书

[5] 广西防城港市长岐灌区渠道项目相关技术资料

[6]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测量学》编写组.测量学(第三版).北京:测绘出版社,1991

第8篇

关键词:0.1%吡虫啉颗粒剂(药肥混剂);复合肥;小麦肥效;防治;小麦蚜虫

中图分类号:S43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333016

1 试验条件

1.1 试验对象、作物和品种的选择

防治对象:小麦蚜虫、禾缢管蚜[Rhopalosip humpadi(Linnaeus)]、长管蚜 [Macrosiphum avenae(Fabricius)]。

试验作物:小麦;

品种:济麦22。

1.2 环境条件

试验地选择在小麦蚜虫常年发生较重的阜南县柳沟镇大徐村徐东村民组一小麦田中进行。前茬作物为玉米。2014年10月18日播种,每667m2播种量11.5kg;播种用宽幅播种机播种,行距24~26cm。

2 试验设计和安排

2.1 药剂

2.1.1 试验药剂

0.1%吡虫啉颗粒剂(药肥混剂)(河南金田地农化有限责任公司提供,封样完好)。

2.1.2 对照药剂及肥料

药剂:2%吡虫啉颗粒剂(登记证号:PD20131332,山东省联合农药工业有限公司,市售产品)。

肥料:42%含NPK复合肥(42%配方肥(NPK复合肥含量:25、7、10),安徽省恒基肥业有限公司,市售产品)。

2.1.3 药剂用量与编号

2.2 小区安排

2.2.1 小区排列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2.2 小区面积和重复

小区面积:70m2。每小区之间设40cm保护行。

重复次数:4次。

2.3 施药方法

2.3.1 使用方法

撒施。小麦播种前,耕地时,撒施(同肥料施用方式)然后耕地、耙匀。2%吡虫啉颗粒剂小麦播种前、整地时与细砂混匀后进行均匀撒施;0.1%吡虫啉颗粒剂(药肥混剂)、对照复合肥小麦播种前、整地时进行均匀撒施。

2.3.2 施药器械

天平、电子秤、竹篮,戴上防护手套及防护口罩后手动均匀撒施。

2.3.3 施药时间和次数

试验药肥混剂及对照药、肥在2014年10月17日整地施用,10月18日上午进行播种。本次试验共施药1次。

2.3.4 使用容量

播种量为11.5kg/667m2,每小区1.21kg。2%吡虫啉颗粒剂与细砂混匀后撒施,用砂量为10000g/667m2。

0.1%吡虫啉颗粒剂(药肥混剂)每处理用量30kg/667m2、40 kg/667m2、50 kg/667m2。

对照药剂,2%吡虫啉颗粒剂每处理用量2000 g/667m2。

对照复合肥,42%含NPK复合肥每处理用量50 kg/667m2。

(药剂)空白对照处理,42%含NPK复合肥50 kg/667m2。

2.3.5 防治其它病虫害的药剂资料

本试验地小麦播种时间为2014年10月18日,整个试验期间,未使用任何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杀虫剂类农药。在2015年3月29日,每667m2用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30g,兑水30kg,喷雾防治小麦纹枯病;2015年4月16日,每667m2用59.7%咪锰・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g+98%磷酸二氢钾150g,兑水40kg,进行小麦“一喷三防”;4月22日,每667m2用30%戊唑醇・福美双可湿性粉剂90g,兑水30kg喷雾,补治小麦赤霉病,之后未用过任何农药。

3 调查、记录和测量方法

3.1 气象及土壤资料

3.1.1 气象资料

施药当天阴天,最高气温24.0℃,最低气温15.6℃,日均温19.2℃,相对湿度75%,微风小于3级;播种当天多云,最高气温26.1℃,最低气温10.0℃,日均温19.0℃,相对湿度75%,微风小于3级。试验前10d,最高气温20.2~26.7℃,最低气温8.7~16.1℃,无降雨。整个试验期间,最高气温-0.1~33.0℃,最低气温-7.9~23.0℃,雨日57d,雨量355.3mm。

3.1.2 土壤资料

土壤类型为黏土类砂姜黑土。土壤肥力中等,有机质含量为1.35%,PH值为6.3。灌溉条件较好。前茬作物为玉米,产量水平510 kg/667m2(2014年秋季收获玉米后未种植任何作物)。该试验地属柳沟镇小麦种植专业合作社,系阜阳市三和种业有限公司小麦良种繁育基地,种植模式为小麦-玉米-小麦,玉米使用玉米专用复合肥、尿素。

3.2 调查方法、时间和次数

3.2.1 调查时间和次数

出苗调查,出苗后10d即2014年11月11日,小麦出苗后约17d左右,调查各处理区小麦出苗率。共调查1次。

蚜虫防效,调查时间为2015年3月27日,小麦处于孕穗期,叶蚜发生盛期。共调查1次。

产量调查,调查时间为2015年6月7日,小麦收获期。共调查1次。

3.2.2 调查方法

出苗率调查方法,每小区对角线随机5点取样,每点取单行1m长,计数1m行长内基本苗数,并将该1m播种行内7cm以上土壤全部翻出,查数未出苗的麦粒数。

蚜虫调查方法,每小区单对角线随机5点取样,每点调查20株,计数有蚜株数、蚜虫数量。

产量调查方法,收获时,做到每小区单收、单放;本试验为繁育的小麦良种,采取晚收、直接入仓措施(用手持式小麦水分快速测量仪测量水分≤13%、即入仓),入仓时用电子秤称量各小区小麦产量,再折合成每667m2产量,进行实收测产。

4 结果与分析

4.1 出苗率

从对小麦出苗情况调查看,各处理小区出苗率在91.6%~92.3%,与对照区相当,差异不显著。试验结果表明:0.1%吡虫啉颗粒剂(药肥混剂)对小麦出苗没有影响。

4.2 防虫效果

结果显示,叶蚜发生盛期(小麦孕穗期),0.1%吡虫啉颗粒剂(药肥混剂)50kg/667m2各处理区对小麦蚜虫防效为96.3%~98.2%。0.1%吡虫啉颗粒剂(药肥混剂)40kg/667m2各处理区对小麦蚜虫防效为87.3%~91.5%,略高于对照药剂2%吡虫啉颗粒剂2 kg/667m2各处理区的防效。

4.3 肥效(产量)

实收测产结果显示:0.1%吡虫啉颗粒剂(药肥混剂)具有较好的肥效、药效和增产效果,0.1%吡虫啉颗粒剂(药肥混剂)40~50kg/667m2处理区增产效果较显著。

实收测产结果可以得出,0.1%吡虫啉颗粒剂(药肥混剂)处理区小麦产量,随着用量的提高而增加。试验结果表明:每667m2用0.1%吡虫啉颗粒剂(药肥混剂)50kg,对小麦的肥效和防治蚜虫药效明显好于每667m2用42%含NPK复合肥50kg+2%吡虫啉颗粒剂2kg。

说明:今年阜南小麦叶蚜总体偏重至大发生,未开展防治的田块,对产量影响很大。由于复合肥对照区没有进行蚜虫防治而减产,影响肥效试验结果;从2%吡虫啉颗粒剂处理区可以看出0.1%吡虫啉颗粒剂(药肥混剂)肥效好于42%含NPK复合肥。

4.4 施用方法与用药量

0.1%吡虫啉颗粒剂(药肥混剂)防治小麦蚜虫,有效成分600~750 g/hm2,制剂用量40~50 kg/667m2小麦播种前、整地时均匀撒施为宜。

4.5 安全性

供试药肥试验剂量对小麦安全,且对出苗无影响。

4.6 小结与建议

第9篇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渠道测量;施工测量

1.渠道测量

在修建渠道时,为了决定渠线的走向和渠道沿着什么高程开挖等等,都需要进行各种测量工作。渠道的测量常用设备是水准仪及水准尺。测量通常包括:渠道选线、中线测量、纵横断面测量、土方计算和边坡桩的放样等工作。

1.1渠道选线

对于灌溉渠道,选线的任务是选定一条由水源贯穿灌区的合理路线,在地面上标定渠道中心线的位置。渠线选择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工程效益和修建费用等,必须对农田需水量、地形、地质、土壤、水文等条件进行综合考虑。选定渠线时,必须考虑到灌溉面积较大,而占用耕地要少,开挖或填筑的土、石方量少,所需修建的附属建筑物少;同时也要考虑到渠道沿线要有较好的地质条件,尽量避免通过滩地和沙地等不良地质的地段,以免发生严重的渗漏和塌方的现象。

1.2中线测量

在平原地区,当渠道中线的转折点在地面上标定以后,即可用测绳丈量渠线的长度,这就是中线测量。丈量时,一般每隔100m(或50、30、20m等整数)在渠道中心线上打一个标明里程的桩,叫做“里程桩”,它是用30-50cm长的竹片或木桩制成的。对于流量不大的渠道,在渠道拐弯处,可以适当多打一些加桩,随弯就弯,使水能平顺地流动。对于流量较大的干渠,在渠道拐弯处必须设一段圆曲线,依着曲线修筑渠道,使水能沿着曲线流动,以免流水冲刷渠道。对于环山而走的渠道,当渠线的大致走向确定后,中线测量往往是和探测渠线的位置同时进行,以便根据中线组丈量的距离算出各探测点的高程。

1.3 纵断面测量

纵断面测量的目的,是测出各桩子的地面高程。所以,应把水准尺放在桩子边的地上。作为转点的观测点,应在桩子边踏入尺垫把水准尺放在尺垫上,以免由于转点位置的改变而引起较大的差错。当渠线上各里程桩及加桩的高程测出后,为了检查所选路线是否合适,并估算工程量,应根据纵断面测量外业的成果进行内业整理,绘制渠线纵断面图。

1.4横断面测量

纵断面的测量只反应了渠道中心线高低起伏的实地情况,而渠道都是有一定宽度的,仅是中心线的高低还不能代表整个渠道的地形。为了较详细地反映渠线两旁一定距离内的地面高低起伏情况和计算土方量,还必须要进行横断面测量。横断面测量外业是在各里程桩和加桩处测量垂直于渠线方向的地面高低情况。测量的宽度随渠道的大小而定,一般来说,渠道大些,所要测量横断面的宽度也要大些。如遇填方和挖方较大的地段,横断面测量应适当加宽。

1.5土方计算

渠道土方计算常用平均断面法,先算出相邻两中心桩应挖(或填)的横断面面积而取其平均值,再乘以两断面的距离,即可求得这两中心桩之间的土方量。

1.6边坡桩的放样

为了标观开挖范围,以便于施工,需要把设计横断面的边坡线与原地面线的交点,用木桩在实地标定出来,这项工作称为边坡桩的放样。

边坡桩a,b与与中心桩M(里程桩或加桩)的水平距离分别上和,这些距离,可直接在横断面图中量得。放样时,根据从图上量得的和长度分别在实地上自中心桩M开始,沿横断面的方向向左量取距离,即得边坡桩a的实地位置,并向右量取距离得边坡桩b的实地位置,打下木桩,作为开挖界线的标志。

2.地形测量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时必须对工程所在地区的地形、地质、水文、气象等情况进行深入的调查,使工程的规划设计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地形测量就是为工程的规划设计提供有关的地形资料。

3.水利工程施工测量

勘测、规划、设计阶段的测量工作,主要是测绘与工程有关的地形图以及纵横断面图,为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提供必要的地形资料。施工阶段的测量工作主要是放样,即将图纸上已经设计好的建筑物位置及尺寸正确地放样到地面上,以便进行施工。因此,放样时施工的第一道工序,也是将工程建筑物的设计付诸实现的主要环节。合理的设计方案要通过精心的施工才能实现,只有把勘测、规划、设计、施工各个环节工作做好,才能达到兴建工程改造自然的目的。

3.1渡槽施工测量

渡槽主要由基础、槽架和槽身3部分组成。渡槽施工测量就是根据设计要求配合施工进度,将这几部分的位置、形状、大小等在实地测设出来,作为施工的依据。渡槽的施工顺序是:①渡槽基础的清基和浇筑;②槽架的预制和吊装(或现浇);③槽身的预制和吊装(或现浇)。在兴建渡槽时,首先应在地面上测定基础的中心位置,以便清基,进而浇筑基础。当基础浇筑完毕,并经过养护之后,接着把预制的排架吊装在杯形基础上。

3.2隧洞施工测量

隧洞的施工测量包括洞外和洞内两部分。洞外施工测量主要是在地面上标定隧洞的中心线及隧洞进出口、转折点、竖井、旁洞、斜洞的位置,并求出隧洞的长度;洞内施工测量主要是根据洞外已标定的隧洞中心线控制开挖方向和高程,确保隧洞贯通。

3.3土坝施工测量

修建土坝为拦洪蓄水,发展水利水电事业,促进农业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修建土坝时,为了将设计图纸上的土坝放样到地面上,就要进行各种放样工作,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施工测量工作包括:坝轴线的测定、高程控制点的布设、清基开挖线和坡脚线的测定,以及坝体填筑时的边坡控制等。

4.结束语

总之,测量与监控工作是水利工程渠道建设中一项重要工作,极大地影响水利渠道工程效益的发挥及质量的控制。在进行实际测绘工作时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说建设单位的实际使用状况、地形、地质条件、投资成本的控制以及自然环境等等,所以在测绘过程中必须要掌握科学的方法,这样才能保证测绘结果的准确性。 [科]

【参考文献】

[1]肖峰,张惠萍.GPS 定位系统在渠道测量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0(12):66.

第10篇

关键词:土地开发 整理 测量工作

现代测量技术是土地开发整理的支撑技术,测量服务于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的前期决策、设计、施工早期,后期竣工验收等各个阶段。测量数据是最基础、最原始的资料,在科学决策、节约投资、规范工程行为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土地开发整理中的测量方法

土地开发整理的测量包括地物、地貌、地块的范围、面积、权属及地类等。而使用的勘测图,有条件的,须在国家大地控制网的基础上建立测区基本控制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密来满足测图需要。一般情况下,顾及到作业的方便、经济合理、条件的限制及其适用意义的考虑,只是采用“假定坐标系”的方法使用GPS全球定位系统采集野外数据。GPS是以卫星为基础的无线电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它具有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精密三维导航与定位功能,而且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和保密性。在现在的土地开发整理测量中,相对于常规测量来说,GPS测量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二、测量在土地开发整理中各个阶段的应用

测量主要服务于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的前期决策、设计、施工早期,后期竣工验收等各个阶段。

1.工程的前期决策、设计阶段

土地开发整理要进行统一规划开发,具有一定的规模性、统一性、整体性。对一些不规则的界线进行裁弯取直,难免要打破原有的土地权属界线,为有利于将来整理后土地重新确权定界工作的顺利进行,要求在项目前期进行详细的测量,为土地登记、土地统计提供准确的权属界线和各种地类界线(包括地块界)的平面位置和面积。同时,测量也是对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补充。前期决策、设计阶段对测量数据精度要求最高,牵涉到设计方案的制定、设计概预算的准确编制、为各方提供合理准确的投资计算、对项目的方案的经济性进行分析比较。

2.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早期阶段

在这一阶段施工单位只要根据专业测绘单位提供的前期测量成果及设置的专门控制点(界)石和通过审批的设计方案进行施工测控即可,对测量的专业技术要求并不很高,除施工过程中牵扯到较复杂的有时需要专业队伍施测外,一般施工单位的自有测绘力量均可完成。

3.工程竣工验收阶段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竣工验收是对整个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情况、建设效果及资金使用情况的全面验收。通过项目验收,检查工程是否按照批准的设计进行建设,查验土地数量、质量情况和工程完成、管理情况是否符合技术标准、设计文件的要求和合同的规定,而实现这些必须进行技术复核,也就是必须实地测量,只有这样,才能提供可靠的验收数据。

三、测量在土地开发整理中发挥的作用

1.为决策科学化提供基础信息数据支持

决策科学化的根本依据和支持条件就是资源、环境、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经济、统计等基础信息数据的获取和共享。土地开发整理测量成果就提供了这些要素,全面反映出土地开发整理区域的地形、地物、交通、水系、境界、房屋、人口等现状信息,集中成为数据库,面向不同决策部门提供不同的基础信息数据。

2.节约投资

土地开发整理是一项大投资,工程施工过程应严格按照以概算控制预算、以预算控制工程决算的步骤进行,从一开始就应为资金的节约、控制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就要求有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方案。必须要有一套精确、详细的工程项目测量成果,必须具有现势性,充分反映开发整理区域内的一切现状,它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设计方案的优化选择、投资的合理计算、准确的效益分析、概(预)算的精确计算等。

3.规范工程行为

土地开发整理中的施工必须严格按照工程设计进行,要做好符合实际的设计,测量资料就必须详实,能反映出设计所需要的一切数据。

四、对土地开发整理中测量工作的建议

1.确定好权属。权属关系到土地整理项目实施的成败和土地权利人的根本利益。因此,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测量中,当涉及到多方利益时,必须有双方或多方当事人当场指界签字确认。这不仅保护了土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也避免日后发生土地权属争议,维护社会的稳定。

2.对于地类的确定。地类的确定基本上是以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准,但当实地地类界线发生变化时,只能在万分之一土地详查变更图上截取其相对位置展绘到勘测图中。

3.确定图斑面积。在土地开发整理的地块中,可能有数个图斑,在万分之一土地利用现状图上,每个图斑都有它固有的手工量算面积。同样的图斑经过仪器勘测后得出的是解析面积,精度相对较高,这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两者面积不一致,如果两者面积之差超过允许范围或者更大,变更时只能采用其中的一个面积,究竟采用哪个面积合适,值得探讨。

4.合理确定测图比例尺。近几年来,在土地开发整理宗地勘测的过程中,比例尺一般不作具体规定。起伏变化少、地势较平坦地区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一般要求1:2000即可符合各方要求;而起伏变化多、地貌破碎、通视困难的区域应该达到1:1000。

5.测量联入国家控制网。建议在条件成熟、经济能力能承受的情况下,在土地开发整理中将平面系统和高程系统联入国家控制网,为土地开发整理提供高质量、高标准的勘测图。

6.搭建统一平台,统一成图规范标准。提高信息资源的共享水平,提供公益性、基础性、权威性和准确性的公共地理空间信息平台和信息服务环境,为相关应用部门提供准确及时的用于决策支持的基础信息,将会使各部门、各行业的专题数据更加快捷、直观、准确地呈现给使用者、决策者,以利科学化决策,保障工程项目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丰传华,王克宇.土地整理与“3S”测绘技术[A].江苏省测绘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第11篇

关键词:土地管理;地形测量;农用地;建设用地

土地管理中涉及的管理工程规划设计、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土地权属界限重新划定等各个方面,都建立在管理区域的地形测绘基础上,详细而具体的地形测量是土地管理工作的前提。地形测量是测量的其中一种,主要是测绘地形图的作业,就是对地球表面的地物、地形在水平面的投影位置和高程进行测定,再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用符号和注记绘制成地形图的工作。地形图的测绘一般使用航空拍摄测量法,而小区域内的测量或工程建设则采用GPS 接收机的实时动态定位法GPS RTK 进行测量。

地形测量首先要确定测量的具体地点、范围,再对区域内的地区进行布置控制网,使用GPS做静态,可以提高测量的精度和速度。做好控制网,再利用控制网内的控制点进行详细分布。在等高线落差较大的地区,可以把地形点测得密一点,后期成图就会相对精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中第十七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整治和资源环境保护的要求、土地供给能力以及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求,组织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从规定可以看出,国家对于土地的管理是十分严格的,对任何使用土地的行为和对象都要考核和把关。

1.注意的人文事项

土地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巨大的工程,包括农用地管理和建设用地管理两类。农用地管理主要是指为提高农用地的利用率和产业率的农用地管理活动,包括归并零散地块、调整农地结构和地界、建设农业基础设施、改良土壤等。建设用地管理主要针对能提高建设用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为目的的建设用地管理活动。包括村镇用地管理、城镇用地管理、独立工矿用地管理、交通和水利设施用地管理等。

首先,在土地测量工作中,工程要严格进行工程预算,以预算控制工程决算,考虑要工程成本。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地形、地理特征,结合土地管理项目工程建设内容、工程布局和设计,实地踏勘和调查管理区土地利用现状、土地权属、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条件、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进行前期的准备工作,对于实际的地形测量有极大的帮助。如果只是针对现状农地和农业设施进行规整和修缮,那么待整修局部区域地形情况测量清楚就能满足项目需要。如果是要对管理区重新进行规划布局、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土地权属重新划分,就要对管理区进行全面整体测量,比如平整地块地形等高线的绘制,灌溉排水渠系横纵断面测绘,桥涵、闸门、分水口等专题要素测绘,个别区域还需进行1:500大比例尺测绘。

其次,在广大农村地区,存在大量废弃村庄、旧村庄、空心村、及地质灾害移民搬迁村庄等,村镇建设用地闲置,难以利用,而村民对其复垦为耕地的渴望很强烈,村镇建设用地管理就显得十分迫切。国家适时对待管理村镇建设区进行地形测量,做好复垦管理工作。这样,既能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布局,又能吸引部分青年劳动力建设家乡。在待管理村镇建设用地区,地形测量则要着眼于大局,从大的地域概念出发,先了解该地区的地貌,具体的土地墒情,将土地进行详细普查,明确权属,详细规划。根据管理区地形,适合发展林业用地,广泛进行植被覆盖,鼓励农民参与承包和种植保护,吸引入股,国家与地方、农户共同投资,收益与风险共同承担。适合农业用地,不仅要积极实施保护,更要鼓励农民承包种植,大规模机械化耕种,提高劳动效率,增加种植品种,延伸产业链,增加农民收入,安排劳动力就业。巩固农业是第一产业的地位,土地测量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利用,更多的是保护。农业是一个国家存在的根本,我们在进行土地管理要时刻牢记这条硬道理。

第三,农用地与国家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建设用地亦是如此。在房地产泡沫不断膨胀又破灭,在石油泄露市政管网爆炸不断发生,城镇建设用地的合理规划也成为我们做土地管理的重点之一。刚性需求和炒作不断刷新一线城市的房价记录,而我国仅仅是发展中国家,人均的GDP远低于发达国家,房价却呈现病态的高涨,规划和舆论都有着重要的责任。土地管理在城镇建设用地方面,不仅表现对旧城区的改造,对新区的开发,更表现为对当下房屋的建设质量、合理布局和规划。只为了利益而污染严重的重工业搬进市郊,环境和水都受到污染,人们的生活质量也会随之下降。如果在建设施工前合理规划、论证,管网和沟渠的布置只以便利为目的,忽视安全隐患,石油管线爆炸已经不止一次地敲响警钟。利用原有的沟渠的确会节省建设成本,但如果水土疏松或者流失较严重,则不适宜如此操作的,如果各种管线重复亦是危险的隐患。

2.相关技术事项

地形测量包括控制测量和碎部测量,都是以测量技术为手段,精确测出各类土地的位置、大小、边界的坐标和面积等具体信息。

技术手段就要借助于各类高端仪器和多种测量方法,主要依赖于电子计算机支持的现代化仪器设备,实现较高程度的自动化。

一要确定明确的测量比例尺。不同地区采用不同的比例尺,更好地体现出地形特点。起伏较少,地势较平坦的地区一般确定1:2000的比例尺就可以满足各方的要求;对于起伏较多,地貌破碎的区域就要采用1:1000才能达到要求,甚至在更小范围的专业测量就要视具体情况进行具体调整。

二则要合理布置高程网点。平坦地区一般以60米为网格进行测量,地貌破碎的复杂地区网格间距不能大于40米。

总之,在实际的土地管理中,地形测量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前期的基础性工作,施工中具体参数的准确性,完成后检验工作的成功与否。我们要完整地全局性考虑问题,实现测量的最大化

收益。

参考文献:

[1]吕挺.土地管理测量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J].矿山测量.2005,12.

[2]张晓东.地形测量[M].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9,06.

第12篇

一、检查的方法和步骤

第一阶段检查阶段(20*年11月3日至20*年1月3日)

(一)准备工作(由相关业务股负责)

1、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工作图、监测相关表格、监测影像数据。

2、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图件、外业记录手簿、变更统计台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件、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文件、近两年的用地审批文件、耕地占补平衡资料、近两年群众举报违法用地的登记材料和立案查处案卷以及其它有关文件资料。

3、各种内外业调查统计表格和外业测量工具。

(二)内业

1、核实遥感监测图上的行政界线,对误差部分进行修正。

2、将遥感监测结果与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图及土地变更调查记录手簿逐图斑进行比较,测绘、地籍管理部门负责填写变化图斑核查记录表,并将两者变化不一致的图斑标注在监测图上,同时在变化图斑核查记录表中图斑号前注明。

3、对地块小,在监测图上地形、地物不明显的地区,可依据变化图斑的中心点坐标,将变化不一致的图斑转绘到1:1万土地利用现状图上,以便外业调查人员读图。

4、根据调查区域的交通情况及调查图斑的分布状况,确定调查路线,以提高外业调查效率。根据确定的路线及分组情况,整理分好内业填写的变化图斑核查记录表及相关资料供外业调查使用。

(三)外业核查测量

1、按照内业确定的调查路线,对遥感监测与变更调查不一致的图斑逐一进行调查,填写变化图斑核查记录表。

2、实地测量。对违法用地严格按《城镇地籍调查规程》规定的测量方法及精度要求进行测量。对其他用地,实地与图斑一致的,以图斑面积为准;实地与图斑面积不一致的,可采用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的方法及精度要求,将建设用地补测到土地利用现状图上,在详查图上量算面积。地籍管理部门和执法监察部门将测量结果填写到《变化图斑情况统计表》。

(四)整理核查结果

测绘、地籍管理部门对外业核查结果进行整理,将相关内容记录到《变化图斑情况统计表》,完成复核土地变更调查的有关统计、比较分析。

(五)确定变化图斑的合法性

用地管理、规划管理部门对实地发生变化的图斑涉及的地块,逐个审核是否经过批准以及是否符合规划,将审核结果填写到《变化图斑情况统计表》和《违法用地图斑宗地明细表》。

(六)统计、汇总、分析

1、整理《变化图斑情况统计表》。对经实地调查、测量填写的《变化图斑情况统计表》中有关数据进行汇总,填写《卫星遥感监测执法检查数据汇总表》。

2、汇总分析。填写《违法用地数据汇总表》和《违法用地调查处理情况汇总表》,并根据汇总结果,写出有情况、有实例、有原因分析的汇总分析报告。

3、县国土资源局将确定专人负责表格填写和数据汇总工作,确保填写的内容规范、准确。

第二阶段查处阶段(20*年1月3日至20*年3月3日)

县局对卫片执法检查中发现的土地违法案件,将严格依法查处,对违法事实清楚、性质严重、案情复杂、处理难度大的土地违法案件,县国土资源局将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及上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报告。对检查中发现的土地违法行为,依据《查处土地违法行为立案标准》及时立案,依法处理。

第三阶段检查验收阶段(20*年3月)

第一、二阶段工作完成后,做好迎接对卫片执法检查工作的检查验收准备。

二、执法检查成果上报

第一阶段工作完成后,县局将检查情况汇总分析报告及《变化图斑情况统计表》、《违法用地图斑宗地明细表》、《卫星遥感监测执法检查数据汇总表》、《违法用地数据汇总表》报市局执法监察大队。

第一阶段工作主要由地籍、利用、规保、测绘部门完成。

检查汇总分析报告应包括如下内容:1、执法检查工作的整体介绍、包括组织领导、工作部署和开展情况。2、卫片图斑所反映的新增建设用地的整体情况,包括分类数据统计及数据分析。3、新增建设用地审批、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发生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措施等。对存在的问题和发生的原因要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第二阶段工作完成后,县局将土地违法行为调查处理情况报告及《违法用地调查处理情况汇总表》上报市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