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数在生活中的运用

高数在生活中的运用

时间:2023-09-28 09:30:4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数在生活中的运用,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数在生活中的运用

第1篇

[关键词]生活化;切入点;兴趣;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1-0085-01

小学生的学习经验多数源于生活。因此,将数学教学生活化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从而深刻理解教学内容。

一、以生活背景为依托

将数学教学和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有机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本质的能力。以生活背景为依托,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与价值,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更浓厚的兴趣;以生活背景为依托,有利于降低数学学习的难度,将学生在生活中获得的数学经验内化为知识与技能,由点及面,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领悟能力。

如教学“认识图形(一)”时,教师可以拍摄学校建筑或教学设施的照片,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形状。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地说起了自己的发现,如教学楼的楼顶是梯形,课桌面是矩形,黑板是矩形。让学生结合自己熟悉的场景进行图形的认识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有利于学生将抽象的图形与生活中的实物进行联系,加深对图形的认知,感受数学和实际生活的联系。

将学生熟悉的校园作为课堂教学的背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提高,认知能力也得到发展。

二、以生活实践为载体

小学生由于年纪小,许多抽象的知识可能在课堂上接受了,但是课后很快就会忘记。对此教师可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进行有效结合,以生活实践为载体,创造相关条件让学生多动手实践,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如教学“厘米和米”时,教师可让学生课前先量出各自的身高,然后根据学生的测量结果进行分组,设计出具有对比性的表格让学生填写。

表格中是学生分组后填写的身高数据,学生在填写时就会发现“厘米”和“米”之间的换算关系。教师再适当地进行引В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设计问题:你的身高是一米几?以厘米为单位时,又是多少呢?在学生思考与讨论后,教师再有针对性地对“厘米”和“米”之间的换算关系进行总结。

教学中,教师以学生的身高为载体,通过知识的迁移将数学知识生活化地呈现出来,使学生能较快掌握新知“米”与“厘米”之间的换算规律。

三、以生活应用为归属

教学生活化是将数学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在生活当中更好地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

如教学“时、分、秒”时,教师在学生通过模型钟表中了解了“时、分、秒”的关系后,设计下面的表格,让学生从放学起开始计时,计算出表中事项持续的时间,并尝试将时间转化为以小时为单位的形式。

计算事项持续的时间,目的是让学生明白“时、分、秒”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通过填写表格,学生不仅可以加强自己对时间的计算和换算能力,而且对“时、分、秒”在生活中的应用有更加切身的感受。

要想让学生真正喜欢上数学,热爱数学,就需要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到数学真正的应用价值。只有明白了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学生才会主动去学习和探索,学习主动性增强了,学生学习时才会更轻松,教学目标才能更好地实现。

第2篇

关键词:提升;职高;数学专业;有效性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职高教育逐渐受到了重视,他们的主要责任即是培养一定的掌握和熟练的专门人才。从社会需求的角度而言,职高学生掌握一门专业技能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更好地在社会立足。然而实际的教育过程中一些诸如数学、语文文化课较强的专业在教材上存在着与考试、升华为目标而设计的教学内容,不能很好地为学生的就业提供服务或者起到推动作用,可以说,学生学习的专业内容真正的实用性很小,很容易打消学生学习文化专业的积极性。专业是职业教育的显著特征,其目的在于增强学生自身整体的竞争力,因此,作为职高教师应不断探究教学模式、改革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专业课的主动性、积极性。在此,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下如何提升职高数学专业教学的有效性。

一、在职高数学教学中渗透专业性

职业教育数学大纲指出:“数学课程是职业学校各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基础课,并有很强的工具功能……”然而在数学专业教学中,其“专业性”渗透的意识较为薄弱,不能让学生真正意识到数学专业的专业性所在。鉴于此,笔者采取多元化的形式来渗透专业性,即结合数学专业的要求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与顺序。一定的专业性渗透能够促使教学目标更完善,同时为数学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带来生机。笔者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留有专业渗透的空间,如,在数学教学的导入环节,笔者采取案例教学法,运用数学专业的一些实际或者虚拟场景,提出问题,诱发学生产生深入探究数学知识的欲望。在传授新知识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融合进行,促使数学知识更加形象、直观,如,在学习数学逻辑的“且、或、非”用语时,笔者将其与电气知识中的串联、并联等电路的例子来引导学生加以理解,同时鼓励学生运用自己所知道的知识来进行举例。加深学生对数学专业知识的了解,进而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奠定基础。

二、在职高数学教学中实施娱乐教学

数学作为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呈现出单一、枯燥的现象,让学生感觉学习数学很是乏味。尤其职高的学生大都文化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对于数学专业的一些知识的学习存在着畏难情绪,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到数学专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此活跃数学课堂氛围,提升教学效率成为职高数学教师所追求的目标。笔者认为应实施娱乐教学来激发数学课堂的活力,让数学课堂真正地活跃起来。笔者在教学中主要以学生的兴趣为主来开展娱乐性的教学活动。如,笔者发现职高学生有80%都喜欢音乐、舞蹈等艺术,而音乐、舞蹈与数学之间有着相通性,于是,教师运用这种相通性来开展娱乐教学。即在学习“三角函数”教学内容时,笔者以音乐知识来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具体有:以音乐的间歇振动来引导学生了解其发声歌唱时喉咙里出来的声音能够体现正弦函数,声音是通过振动而产生的,其振动的频率会呈现出一个“波浪”,而这个波浪则可以作为数学函数的模型,进而,音调、响度、音长、音色等音乐要素都与正弦函数及其参数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正的函数的周期性会产生美妙的音乐,这样运用学生感兴趣的音乐来让学生自主地进行歌唱实践,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从而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以数学专业的实用性为导向开展数学教学活动

数学教学是职高数学专业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之一,学习数学知识对学生的实践技能等有着推动作用。我们知道,职高的教学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就业,相应的数学专业教学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从而能够更好地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因此,教师在数学专业开展数学教学活动就必须以数学专业的实用性为导向,以学生将来会从事的职业和岗位为需求,以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以必需和够用为准来设计教学计划,尽可能地将数学知识与职业需求相结合来引导他们掌握必需的数学知识和方法。笔者在教学中,以职业教育的特点为基准点,将数学知识中的分析方法、计算方法与实际问题相融合进行教学,加强对职高数学专业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实际技能的锻炼,推动学生更好地适应数学专业职业的需求,深化职高数学专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选取数学材料。生活是数学知识的源泉。在生活中我们到处可以运用到数学知识。可以说数学语言已经渗透到了各个区域的人际交流中,每个人都离不开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诸如,购买彩票、分析地区、国家的发展规划都需要数学知识中的数据分析。鉴于此,笔者在数学教学中为学生提供生活化数学的实践平台,让数学走进生活,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实践,亲身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实用性,让学生在实践中明确认知到数学专业的职业需求,进而朝着这个方向靠拢、努力奋斗。

总而言之,职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关键在于学生。作为职高数学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结合社会发展实际、社会生活实际来构建一定的教学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认知数学专业的专业性、实用性、娱乐性,同时巩固和锻炼学生对数学公式、定理等数学知识以及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和运用,引导学生真实感受数学专业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全方位地提升他们的职业技能和素养,最大限度地凸显职高数学专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孙晓天.数学课程发展的国际视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实验教材.数学趣园[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第3篇

【关键词】数学意识;数学素养;有效性

一、加强学生数学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学生提供可以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数学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一)创设生活情景,激发探索欲望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在生活中都能得到其原型数学,学生身边蕴藏着许多熟悉的数学知识,是数学的“活”教材,教师要善于抓住并引导学生发现、组织、提炼、转化,为教学所用。

(二)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让数学生活化

知识是前人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或是提示出的规律,而教学目标是为了掌握规律及学习发现规律的方法。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数学知识的产生来源于生活实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把数学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去发现、去探索、去应用。

(三)探究生活问题,让生活数学化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生活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养成一种发现问题的意识是十分必要的。在数学教学中,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收集资料、动手操作、合作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取知识,在实践中自我发现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对生活实践产生兴趣,并在实践中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获得探索数学的体验,提高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生活数学化。

二、加强教师数学素养

(一)提高数学教师对数学素养重要性的认识

当今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对教师的从教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无论在教学技能、还是在专业知识上。《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等基本能力”。“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这些虽是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目标,同时也是对数学教师数学能力的要求。作为数学教师应当具有比学生数学能力培养目标更高的能力水平。

(二)要积极倡导数学课外阅读

数学教师具有了较丰富的数学专业知识,对一般的数学课外读物都能尝试加以阅读。诸如,张景中院士的《新概念几何》、《数学家的眼光》,李毓佩教授著《奇妙的数王国》,谈祥伯教授等的《数学与文史》、《数学与建筑》、《数学与金融》等。在数学教师中广泛倡导阅读这些数学科普读物,不但可以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阅读理解能力,而且可以让学生加深对数学本质的认识,进一步明了数学的曲折发展历程,从中感悟数学的无穷魅力。

(三)要强化数学教师的解题训练

让数学教师进行解题训练不仅可以检验学生对数学知识掌握的多寡,更重要的是从中可以体现出学生的数学意识、数学思想方法理解与掌握的程度,以及综合分析能力等。在高师阶段,应当系统地、有计划地加强解题能力的培养。学校可以把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纳入师范生技能考核的一个方面,让学生形成一种紧迫感,充分认识到提高数学解题能力就是提高就业竞争力,就是提升自己的数学素养。

三、提高教学有效性

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把它创设成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地感受数学美,去追求数学美。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

(一) 以人为本,精心设计

当我们整体认识,把握教材之后,就需要我们认真备课,而备课的质量也直接影响一堂课的教学效果。首先,教师在参考教参的前提下,凭借自己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对学生能力培养提高具有高价值的把握,认真设计自己的教学活动;然后,再广泛参考相关资料;最后,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反思性完善。

(二)化难为易,突出重点

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教材的主要内容,将该内容在教学活动中突显出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吸引到该内容上,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对于教材中相对次要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可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以适应教学的需要,提高教学效率。

第4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

G623.5

数学教学生活化是让学生能够以自身学习能力经验,对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运用较为抽象的数学知识将问题解决。这一形式已被提出就很受教育部门的关注,并且也有很多院校正实施这一教学模式。在教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环境找到生活中的数学,并且可以结合实际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良好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也能让学生更快的掌握数学知识,而且通过这一形式学生也能够更好理解数学对生活的重要性特点。

一、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意义

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指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将实际数学教学知识与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进行结合,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有形象化特点,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现今我国教育部门比较注重素质教育工作的实施,以传统应试教育为主的教学形式对于人们现今社会人才需求已经无法满足了,学生不仅仅掌握书本知识就足够,也要对实际生活中的知识进行掌握,学校要有效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有效为社会提高高质量、全方面性的人才,所以实现数学教学生活化是现今教学最重要的工作内容,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也能有效提升学生综合能力,让学生可以全方面发展。

二、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有效策略

(一)将传统教学观念进行改变,设计具有生活化特点的教学内容

教学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可以设计良好的情境教学内容,有效将生活内容结合到情境教学中,创建可以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的教学情境,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在我国院校教学中,数学教学是教学中最重要的科目,很多院校都很重视数学教学质量,但是现今教学中主要是以应试教学形式为主,并且教师欠缺良好的教学手段,导致数学教学质量无法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要无法有效提升。所以教师一定要将传统的教学观念进行改变,有效将数学生活化特点融入到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生活环境和学习水平,制定良好的教学模式,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数学整体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从根本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例如,教师在讲授《认识人民币》时,教师制定超市的情境教学模式,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并通过实践演绎让学生可以正确认识人民币,并能够有效运用人民币。教师可以指定几名学生为顾客,在指定几名学生为超市售卖人员,通过商品买卖的形式让学生认识人民币。通过这一教学形式可以有效提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且能激发学生数学教学活动的参与性,并能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能力,有效提高数学教学整体水平。

(二)对数学教学材料资源进行整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制定数学教学内容时,一定要根据学生的生活情境和兴趣爱好来制定教学内容,并且数学教学材料的编写也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进行编制,新的课程、案例和习题部分要具有生活化特点,有效将数学教学生活化特点实现。但是教材内容却受普适性特点的影响很多教学内容无法让所以地区的学生适应,所以教师一定要将教材内容研究好,并根据教学内容合理选取,在结合生活素材有效进行数学教学,让学生更快、更好的接受数学教学知识,并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例如,教师在讲授数学《克与千克》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中的特点和学生学习特点,制定有效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在课前找一些克与千克的物品,比如一瓶饮料、一支牙膏、一桶牛奶、一包糖等物品,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能力很快理解了克与千克的特点,教师也让学生根据自身生活找到克与千克的用途,学生们都很e极的会对教师提出的问题,通过这一堂课相对很快就理解了克与千克的运用,并很快找到生活中的克与千克,有效提升数学教学的教学效果。

(三)有效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观察,提高学生数学生活化意识

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观察,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数学知识,有效对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进行探索和研究,让学生正确认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能够良好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可以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数学、学习数学、运用数学,并鼓励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索和研究,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例如,教师在讲授数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找到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用处,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出现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师也可以提出在生活中为什么要运用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有哪些好处?等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理解和运用进行讲述,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讲述进行指导,让学生正确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并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的记忆力,提高数学教学整体质量。

结束语:

总之,数学教学是离不开生活的,生活也是离不开数学的,有效的数学教学是未来让学生更好的使用社会生活,所以教师要选取正确的教学模式,有效将数学教学生活化特点实现,这样可以良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并且数学教学生活化也能有效提高数学教学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冯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探究[J].学周刊,2016(14):156-157.

第5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多媒体

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极大程度地提高了小学数学教育的效率。但是在多媒体教学中需要重视教学具体方式,遵循教学的规律,这样才能够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一、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在实际生活中数学问题无处不在,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应该与实际生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运用生活的相关问题来进一步地探讨数学知识的深刻内涵,让数学教学逐步地生活化。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生活中善于发现数学知识,并且挖掘实际生活的数学问题来为数学课堂提供材料。如数学教材中的一课《位置与方向》。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学校附近的几个标志性的建筑,例如邮政局、书店和酒店。然后数学教师将这些显著的建筑利用Powerpoint在屏幕上显现出来,学生在观察完屏幕上各个建筑之间的关系后,再提出与方向相关的问题,让其他的同学进行作答。

二、拓展学生思维空间,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学生接受了大量的外部信息,因此自己的思维空间也得到了拓展。其次互联网技术的提高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提高小学生的思维能力,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例如《图形的变换》一课,教师在课堂开始可以先利用多媒体设备放映一段小短片,短片之中依次出现了很多对称轴图形。为了让学生加深对图形变化的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自己创造一个对称轴图形出来。

综上所述,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优势明显,它能够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之处,但是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应该注意将数学教学与生活相结合,并且重视学生思维空间的拓展,这样才能够将其优势发挥出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杨兵红.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浅谈[J].科学教育研究,2007(10).

第6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情景创设;原则;对策

创设情景的教学模式,将生活情景列入课堂教案之中,在课堂教学中以景生情的方式使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理论知识,通过互动实践提高数学理论知识在生活实际中的运用,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都有明显提升。

一、小学数学问题情景创设原则

创设小学数学问题情景的时候要把握五个原则,首先就是创设的问题情景一定要有新意。好奇心是低年级学生的共同特征,因此,新鲜有趣的趣味问题会提起学生的探索欲望;第二点就是问题情景要与生活相结合。教师要找一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进行情景设置,更能达到创设情景的效果;第三点则是问题情景要非常清晰。问题需要围绕着教学目标,并且非常具体,突出创设问题情景的主题,让学生正确地理解问题含义,提高学习能力;第四点是问题情景需要有一定的开放性,开放性的问题情境更具有吸引力,激活学生的发散性数学思维;第五点则是需要选择与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相符合的问题情景。对于学生的理解能力,问题情景的设置不要过于繁琐,通过故事、游戏等简单的方式,让学生更易理解。

二、小学数学问题情景创设对策

(一)巧设导入情景,让学生以景生情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创设情景、以景生情的教W方式首先要做到巧妙地在教学内容中导入一个真实情景,让学生以景生情,也就是因为这个实际情况去自主思考分析情况的结果,从而引出对数学知识的全面理解和实践认知。因此,创设情景的教学方式在教师讲课的时候占据着引起学生共鸣和提起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重要作用。

趣味性的生活情景更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电子白板的配合下,投影到白板进行互动,呈现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比如说,在小学二年级下册的数学课本上,“几何图形――钝角与锐角”的课程中,将生活中的钝角和锐角列举出来,比如扇子的下端是钝角,剪刀的前端是锐角等,将这些情况组成一个趣味性的情景故事,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从小明同学的身上举例,今天小明同学拿着剪刀去修剪扇子,把扇子剪成了一朵花的形状,问这里面有哪些钝角、哪些锐角,让学生自主思考。学生在通过电子白板观看视频或者图形文字的时候,引发了大脑运作思考,无论学生的回答正确与否,最后教师的指导牵引都会让学生对几何图形中的钝角和锐角记忆深刻,在生活中时刻关注,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理论知识的深入记忆。

(二)巧设互动情景,让学生以情激思

巧设互动情景,在互动的模式下,引起学生兴趣而产生自主思考。在上述第一部也讲到,因为兴趣学生会引发自我意识的思考行为,教育的过程是需要教师和学生直接进行互动,达到理论知识传授的目的。借助电子白板等新媒体设备,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具象化、生活化,在教师的引导下协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发现数学规律等。

在小学数学二年级的加减混合运算中,可以借用图片放映的形式,结合学生熟悉的情景进行引导教学,引发学生思考。打个比方:小明同学与妈妈去坐公交车,在起点加上他和妈妈一共上去了6个人,过了一站下去了4个人,再过一站上来了15个人,问车上现在一共几个人。这样的情景带入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欲望,让低年级的学生在情景中以情激思,自主进行思考探索,达到教学目的。

(三)巧设开放情景,学生以思导行

巧设开放情景,让学生自主进行理论知识和生活情景的串联,将二者合理地链接起来,达到学以致用、以思导行的目的。学生大多通过教师协助能够理解数学理论的含义和正确答案,但是学以致用才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能够以思导行,理解和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那么在电子白板的运用下,教师应该通过知识的实践性让学生思考举出对应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在这个情景中创新思维模式。

比如,提问学生锐角、钝角在生活中有哪些使用情景,学生可以回答,锐角在生活中可以是剪刀,很锋利,可以用来打开食品包装等;钝角在生活中可以是扇子,可以用来扇风,很凉爽,夏天经常会用到等。逆向思维模式更有助于学生在生活中学以致用。

创设问题情景的教学方式可以将学生带入教学情景之中,联系生活实际问题进行实践认知和探讨,对于数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有促进作用,通过互动交流的方式以景生情,让学生可以自主思考,并通过实践进行数学问题的认知实践,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

第7篇

(一)生活离不开数学。

数学被很多人认为是枯燥、乏味的学科,对数学的学习缺乏兴趣,但是数学却时时刻刻存在于我们生活中,大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曾经说过 : “任何数学知识 , 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它的模型。”在数学教学中,也将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从实际出发。利用实际生活中的思维情景能够使学生利于接受和理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将数学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

从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数学教学要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传统填鸭式的教学已不能适应新课改的需要,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思维情景的创设,从根本上改革授课形式,使学生在现实中主动学习,能够具体形象的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理论,学会新的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和处理问题的方法,深化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二、创设数学思维情景的必要性。

(一)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新课改突出学为主的教学思想,而教师则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通过创建数学课堂教学思维情景,提供给学生生动的学习材料的同时在相当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情景的巧妙设计会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改善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厌烦心理将起到巨大作用。

(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通过创设数学思维情景,搭建数学概念与具体问题之间的桥梁,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充分调动学生的实践能力,参与到情景教学当中,亲身体验,在此过程中,进行课堂讲解,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获得数学学习的信心,从而达到情感、知识、能力的协调全面发展,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框架,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三、创设数学思维情景的途径。

(一)将数学问题生活化,引起学生兴趣。

数学从生活中来,也到生活中去,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将恰当的生活问题情景引入课程学习中,将数学中的问题生活化,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例如,在数学教学中可将商场的打折问题、学校课件做操排队问题融入到数学学习中,这样的方式有利于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思考,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认识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在此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情景教学使学生对以往知识系统化、形象化,利于整合和记忆,同时易内化成良好的思维方式。

(二)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易于学习掌握。

初中生的人生阅历和生活常识还不够丰富,对事物的认识能力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针对初中生特点,应该在设置数学思维情景时从学生熟悉的事物、环境入手,尤其是学生喜欢的名人,感兴趣的事,甚至是他们朗朗上口的诗词歌赋入手,可以迅速拉近跟学生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讲解速度和路程的问题时,以刘翔的比赛为例,出于对明星的热情和对其跑赛速度的好奇,主动计算,解决问题。课堂气氛将被调动起来,数学学习也将变得轻松活跃,有兴趣进行接下来的学习。

(三)通过活动互助创设情境,提高学习质量。

数学情景的创设将营造一种富有的情景氛围,将枯燥的知识融入到学生活动当中。这就要求情景的课前引导和活动进行要密切配合,各个环节都不能漏掉,要将教学内容与活动各个环节都有切合点。在活动中,以学生为主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动手能力和协作能力,并通过在活动中的亲身经历,观察、发现、总结教学知识。整节课学生经历了动手、观察、思考、总结这四个环节,加深了学习印象,并感受到动手参与的快乐,更容易接受新知识,也将会在类似情景下将学习知识得以运用。

(四)创设优美情景,提高数学美感。

第8篇

摘 要: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一直在探索如何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而又能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数学核心素养,深化课堂教学研究,追求数学本质特点,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关键词:实效;数学素养;生活;发散思维;对话;综合运用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一直在探索如何既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又能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的教学方法。于是“注重教学实效 提升数学素养”成为我们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研究课题。

在教学中,我们关注数学核心素养,深化课堂教学研究,追求数学本质特点,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学生通过解决某个实际问题而讨论,在不同的情境中,教师及时调控课堂,让学生主动分析研究,最后得到问题解决方案。关注核心素养的数学,学习者始终处于积极的、主动的学习心理状态,在每次活又卸甲龅较嗷バ作、共同参与,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及长期发展起到特别重要的作用。

一、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

数学知识起源于生活,只要我们留意日常生活,就不难发现,生活中处处蕴涵着数学,许多新鲜的事例可供我们教学使用。例如,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我们可以在教室里模拟一个小商店,让学生充当售货员和顾客进行买卖,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同时,生活中与小学数学所学内容相联系的事例很多。诸如:家中的许多容器为什么做成圆柱形的?自行车的车架为什么做成三角形的?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的?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如果能合理地借用学生司空见惯的事例,进行适当的加工编制,创设出学生喜闻乐见的问题情境,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有利于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终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价值。

实践证明:问题情境越贴近学生的生活,能见度越高,问题激活思维的程度越好,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越高。只有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时,学生才能够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够真正被激发,如此获得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才有可能让学生在生活中找数学,在活动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

二、发散学生思维,深化数学本质

数学核心素养有助于人们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我们的数学教学都有一个共同愿望,便是让学生牢固掌握数学知识,并不断提高数学能力。繁杂的练习让学生被动地运用与模仿,事倍功半。在学生不熟悉的情景中,学生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进行记忆、整理再输出,那需要一个过程,而在课堂教学中要以核心素养为基点,抓住数学的本质特点,学生在熟悉的情景中,在兴趣的驱动下,为了完成任务,会集中思维,认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实效性。学生在解决“如果2只母鸡2天下了2个蛋,那么,( )只母鸡10天下10个蛋”这道题时,个别学生很快说出答案是10只,这是学生的顺性思维。然而,我们可适时从学生学的角度有效深化,让学生知识重建甚至从形式到内容让学生自己来构想。学生设计出:2只母鸡1天下了1个蛋,1只母鸡2天也是下1个蛋……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充分的解放,学生大脑在“输出”下始终处于一种激活状态,并从中验证结果。在此本质追求过程中,他们获得的就不仅是数学知识,更获得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在问题中对话,提高教学实效

具备核心素养可以从数学的角度看待问题,要以用数学的思维方法思考问题,要以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面对同样的一个新问题,有的老师会想尽办法让学生掌握,或让学生大量地模仿,希望在这种操练中掌握好的新的内容,这种方法最终适得其反。

数学教学有时是一个静态的教学过程。而每一个数学活动都有其不同的特点,追求数学本质正是一个动态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相互交流和学习的过程,它能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机会,如教学“一根铁丝长30厘米,用它围成一个长方形,长与宽的比是3∶2,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最大是多少平方厘米?”在做题前先让学生交流、讨论:要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最大是多少平方厘米,就必须首先确定长与宽,已知铁丝长30厘米,用30÷2,再按3∶2分配。在此过程中,学生积极地调动原有的知识经验,运用各种方法去解决问题,通过问题的解决,积累经验,提高教学实效。

四、综合应用,提升数学能力

核心素养强调的不仅是知识和技能,而是获取知识的能力。学习方式与结果对所有人要求不一样,教学的重难点应让学生知晓。我们的学生了解了每节课老师要他们学哪些东西,自不必说用语言做成某件事了,“关注核心素养,追求数学本质”要求学生学习的结果和方式可以不一样。如,学习“比的认识”,小结时,可通过“甲乙两数的比值是3”让学生进行概括,学生在脑海中浮现起“甲∶乙=3”或“甲是乙的3倍”或“乙是甲的1/3”等等,相应又给出“甲乙两数的平均数是12”,学生便情不自禁地与“按比例分配”联系起来,进而作出正确解答。甲数=12×2×3/4=18,乙数=12×2×1/4=6……多种方法应运而生,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将从中得到进一步提升。

总之,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将是素质教育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数学课堂教学要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以思维活动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关注数学核心素养、深入追求数学的本质。这样才能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数学综合运用能力及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才能更有效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第9篇

摘 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让生活深入课堂,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领悟数学知识。

关键词:生活情境;数学课堂;生活素材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新课程理念提倡数学课堂生活化,它要求数学课堂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实际出发,挑选的学习素材应该是现实生活中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容易激发起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探索欲望。因此,让现实生活深入数学课堂,让数学知识重返现实生活至关重要。

一、创设生活情境,让生活深入课堂

众所周知,学生在生活中形成的知识和经验是他们理解、掌握基本知识、形成基本技能、解决现实问题的基石。要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要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含有数学问题的实践活动,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索中应用数学,切实提高数学能力。课堂教学要力求克服大量无效的练习,把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应用的教学放在重要地位,要多留给学生寻找联系生活实例的空间。而教师更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校和班级情况,创设生活情境,开展实践活动,让生活深入课堂。

例如,在教学“线段”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如果将我们学校大门口这条弯曲的道路重新铺设,你们怎样做才能既节省材料,又得到最短的道路呢?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激发他们探索问题的兴趣。在学生七嘴八舌的议论中,很轻松地就可以理解公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再比如,在教学“克与千克”的认识时,我课下特意准备了一个1千克重的西瓜和1枚黑色的小纽扣,课堂上我让学生轮流放在手里掂一掂,通过自己亲身参与实践活动,学生既学得认真,又玩得开心,深刻体验到了物体有轻重之分,从而加深了对“克与千克”重量单位的认识和理解。这些深入课堂的生活情境,不仅使学生轻而易举地掌握了所学知识,还使他们深刻地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会时时处处运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事物,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提炼生活素材,让数学重返生活

数学教学要源于现实,扎根现实。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数学与人类生活更是密不可分。在教学中,教师应吃透教材内容,抓住生活中的典型事例,精心提炼,巧妙设计,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充分的数学实例,引导他们与数学亲密接触,体验数学的可亲、可近,使他们通过观察、实验、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经历数学学习和生活实践的互动过程,借助生活中的原型,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价值,让数学重返生活。

例如,在学了“圆的认识”这部分知识后,我组织学生对“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的?车轴应该装在什么位置?”等生活问题进行深入探讨。通过学生对自己准备的玩具汽车等有轮子的玩具进行仔细观察、动手操作,进而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来验证圆的基本特征。又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后,我给学生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农民伯伯盖房子为什么要把房梁做成三角形呢?只见学生一边动手摆,一边交流,很容易就把刚学的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巩固了一下,学生学得多开心啊!在教学中我既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又让他们体验到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意志,使他们逐步养成带着问题的眼光观察生活中问题的好习惯。

总之,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是数学的根,抽象的课本知识无法激起学生的探索欲望,割裂数学与生活有机联系的课堂教学,难以真正完成数学课堂的教学目标。只有让学生在数学学习和生活实践的互动交流中,才能更好地领悟数学、掌握数学,进而运用数学。

(作者单位 安徽省固镇县东楼小学)

第10篇

关键词:日常生活;学习兴趣;游戏;运动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但它又具有现实性,来源于现实生活。《纲要》在数学教育的目标中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如何让孩子在生活中轻松愉快地学习,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数学的真谛,正是趣味数学的魅力所在,也是我们不断努力和追求的。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必须是在生活中进行的,一切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在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中,任何物体、任何现象都与数学有着密切关系,教师要引导幼儿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关系,真正做到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成长。

一、将趣味数学渗透于游戏中

游戏深受幼儿喜爱,融入数学知识的游戏则更受幼儿的欢迎。利用游戏形式进行抽象的数学知识学习,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中轻轻松松、满怀兴趣地学习数学。

为了巩固幼儿对形状的认识,我们设计了“喂食”的操作游戏,让小朋友把形状卡片喂给相同形状“娃娃吃”,从中学习到相关经验。建构游戏《盖房子》中,为幼儿提供各种图形积木,上面分别写有1~6的数字,复习6以内的组成,感知分成的排列规律。

在小班的“按颜色分类”这一教育活动中,开始我是这样设计的:老师教导黄树叶的时候,手持黄树叶的幼儿站起来挥动手中的叶子,其他幼儿蹲下不动。结果在活动实施时,发现这个游戏的设计忽略了小班幼儿的直觉思维和自我控制能力差的特点。不仅没有达到隐含的教育效果――按颜色分类,而且教师的指导作用也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发现问题后,我立即改变了方法,优化了这一游戏活动。先让幼儿见到一片自己喜欢的树叶以后,随音乐做游戏。游戏停止,树叶娃儿都回到树妈妈的身旁,红树叶找红树妈妈,黄树叶找黄树妈妈,绿树叶找绿树妈妈……这样一来,幼儿情绪高涨,全身心投入,也都能按要求自主地做好分类活动,在多次的交换树叶中,幼儿都能在自由的游戏中按颜色进行分类,教师也实现了在游戏中引导的教育价值。

二、将趣味数学结合在运动中

有人说,幼儿是在摸、爬、滚、打中认识周围世界的,由于年龄原因,小班幼儿更喜欢运动,顺应这一年龄特点,我注意将数学练习和体育游戏结合起来,让幼儿在运动中学数学,效果很明显。

1.改编现有的体育游戏

很多体育游戏注重幼儿基本动作技能的训练,简单有趣,深受幼儿的喜爱。如果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既练习了动作技能,又巩固了数学知识,可谓一举两得。在传统的体育游戏“拍皮球”“跳格子”中,我结合“1和许多”的教学和“三以内的点数”,在原来的游戏中增加了“拍一下”“拍许多下”“拍三下”和“跳一下”“跳许多下”“跳三下”等,改变后的游戏深受幼儿喜欢,不仅锻炼了幼儿的体能还使其掌握了数学知识。

2.根据需要创编新的体育游戏

原有的数学活动都是在室内进行的,我在思考如何将数学融入体育游戏中。实践证明:根据数学教学的需要,创编一些容易组织的体育是可行的。在“按大小排序”的教学中,组织户外体育游戏“我给球儿来排队”;“按高矮排序”的教学中,户外体育游戏“我给大家来排队”;图形的教学,可以在跳房子的中进行复习。结果表明:让幼儿在游戏、运动中学数学比单纯的数学活动效果更好。

三、将趣味数学体现在各领域教学中

《纲要》明确要求:“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游戏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中。”在各领域教育中应渗透数学教育,将数学内容与其他课程结合,让它们之间相互促进,相互渗透,共同提高。

在艺术领域中,绘画和泥工活动中,幼儿可以获得有关空间、形状、对称意识以及体积、重量等感性经验;在健康领域中,幼儿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形成空间方位意识;在科学教育中,幼儿可以自然地运用测量、数数等方法发现物体之间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提高数学应用意识,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将趣味数学体现于日常生活中

生活是幼儿获得数学知识的源泉。幼儿在生活中遇到的是真实、具体的问题,真正是他们“自己”的问题,因而最容易被理解,而且解决起来比大人给他们的那些问题容易得多,他们还会感到轻松、自然。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应注重对幼儿进行渗透性、随机性的教育,培养幼儿注意发现、获得、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11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

一、依托教材,促进学习材料生活化

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指数学课堂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把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境,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的一种教学方式。这里所指的学生实际生活并不单是单纯学生生活情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完全再现,而是一种数学化的生活情境。小学数学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也是进行学习活动的基本线索。学习材料生活化可以依托现行教材,加强“书本世界”与学生“生活世界”的沟通,改变数学学习生活苍白无为的状态。和许多研究者的认识一致的是,目前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仍然缺乏时代气息和生活色彩,缺少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学习材料生活化就是要切合学生生活实际.将数学学习材料的呈现方式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建构属于学生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处理教材、调整教材。重组教材内容,给数学课本增加“营养”。让教学根植于生活,将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设计成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有价值的案例,从而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学习过程,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

二、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

数学知识最终服务于生活,回归于社会生活。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我积极鼓励学生收集、整理、加工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获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活动经验和方法,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知识间的联系,不断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数学教学不应该是个只注重求知过程、只注意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训练数学技能,而应该积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认识世界、掌握分析问题的方式方法。在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使每一个学生拥有一双能用数学视角观察生活的眼睛,让学生带着数学问题接触实际.加深对数学问题的理解,进而懂得身边处处有数学。数学总能找到与人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抓住了联系,就能把活学到的知识进行活用。但这种思维习惯也需要我们一步一步地培训。如学习比例应用后,我们设计了一个将配液加水或加盐的实验操作活动:“要把10%盐水50千克,配制成20%的盐水。该怎么办?学生通过精确计算,动手测量得出使盐变多(加盐)或使水变少(蒸发)的规律。再如在学习“百分数意义”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让学生进行思考:我们班有30%左右的学生在家使用电脑上网,其中2/3的学生是利用网络进行学习,而1/3的学生却在玩网络游戏。看到这一现象,谈谈你的看法。这样让学生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思考、解决身边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了思想教育。适当地进行一些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使学生自觉地把所学到的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事物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情感,培养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的意识。

三、关注日常生活,捕捉学生的兴趣点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到处存在数学问题。数学的身影在生活中每个角落,数学的价值来自日常生活。数学教学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景相结合.通过生活问题的解决达到巩固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技能.技巧的目的。对小学生而言,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识、经验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拓展学生认识数学,发现数学的空间,重视学生对数学体验的积累。让学生在数学知识之前尽早感受这种做法,在课堂中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学厘米、米等长度单位时,可以从比高矮实际事例人手使学生明白了长度单位对于精确测量的意义,再让学生通过测量工具认识这些长度单位.然后动手测量图钉的长度、食指的宽度、书本长度、平伸两臂的长度、给爸爸妈妈测量坐高,黑板的长度、教室的长度等。

这些知识是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数学,让学生深切的体会到了原来数学就自己的身边,身边就有数学,数学不再是抽象,枯燥的课本知识,而是充满魅力与灵性.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同时也增强了数学的亲和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教学焕发了生命的活力。

第12篇

【关键词】结合生活 完善教学 应用题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73-01

数学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有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更理智的看待问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小学教师对于数学的教学一律是照本宣读,“填鸭式”教学。随着新课改的进行,这种教学模式已经被时代的步伐所淘汰。如何使数学教学具有灵魂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成了数学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接下来笔者就从生活实际出发,分析小学数学应用题的特征,推动数学应用题教学更好的进行。

一、充分了解小学数学应用题特征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数学应用题具有典型性和语言通俗性的特点,所以教师在教学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了解小学数学应用题这一特点,并且掌握和运用这一特点。小学数学应用题主要涉及的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能够碰到的问题,这也要求学生要有发现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事情。

1.典型性

每一阶段的小学数学题都具有典型性,因为数学题型的设计都是依据小学生现阶段的特点进行设计的。小学数学的典型性体现在数学题一般会运用到整数的运算,可以通过归纳的方法对不同的题目进行总结,把数学题的典型性挖掘出来。例如:小学数学应用题中有关于平均数的运算,包括算数平均数、加权平均数、数量关系式等。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数学典型应用题进行归纳总结,学生也要掌握数学应用题的典型性,从而提高自己学习数学的效率。

2.语言通俗易懂

因为小学生的语言领悟能力一般都比较低,所以小学数学应用题的语言一般表达的都是数字之间的关系,语言比较好理解。但是也需要学生注意数学应用题的语言,仔细阅读题目和题中要求。小学数学应用题中没有较长的句子,都是简单句的串联,各个短句之间都独立成意思。这样的语言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题目,从而更好的掌握题目的意思,进行解答。

二、对提升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质量的合理建议

1.巧设问题情境,营造生活化课堂氛围

小学生所有的能力处在待发掘期,他们在数学方面有着思维认识能力上的局限性,所以对于应用题中涉及到的一些逻辑性相对强知识,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比较弱,教师应该考虑学生的弱点,根据学生的弱点设计教学方案。全方位的理论联系实际巧设情景,使小学生置身其中,营造生活化的课堂氛围。

例如:教材例题关于“加减法”的内容,比较抽象,小学生不能真正的理解。所以针对小学生好奇性教师应该设置情景,假设自己有五个香蕉,小明有三个,那么老师和小明总共有多少个香蕉?在这种情景中有了香蕉这一个具体的参照物,会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而且这个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能够把这个情景带到生活当中,自主的进行思考,准确的把握了题中所涉及的加法法则,从而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及时对教师的教学进行了反馈。教师巧设情境不但使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还使自己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学生自主的或者自愿结成小组思考问题,把生活上的数学与课堂上的数学相结合推动了生活化课堂的形成。

2.强调运用,延伸应用题应用领域

学习数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更好的运用到社会生活中。因为数学来源于我们的生活,我们要透过数学的现象看待数学的本质。在小学生数学应用题教学过程中,有很多根据日常生活而设计的题型内容,作为学生要善于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抓住关键的数学信息,拿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作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实践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

教师应该不断的拓宽数学应用题教学的范围,突破课堂和教室在空间上的局限性,把教学搬到室外,搬到生活中。使应用教学更加的贴近小学生日常生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

在搬家问题中教师可以结合“图形的面积问题”引导学生计算客厅以及卧室需要多少块地砖;在出游问题中教师可以结合“路程时间应用题”帮助学生计算列车的时速;在购买物品时教师可以结合“方程应用题”教导学生如何购买打折促销的物品。这样不但在生活中运用了数学知识,还能够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从而拓宽应用教学的范围。

3.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增添应用题自身魅力

在一个班级里的学生可能来自不同的地方,所以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同时要考虑不同地区,不同家庭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背景出发,让学生意识到应用题来源于他们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只是单纯的来源于课本。帮助他们在生活中应用数学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这样学生会自主的学习数学,感受到数学的亲切性,从而为提高数学的学习效率奠定基础。

教师在讲解四则运算的过程中要脱离课本,因为教师如果只是埋头讲解,会使学生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脱离课本,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化复杂为简单。也可以根据某些同学父母的职业特点进行教学。例如:家长是做生意的就从货物的件数、员工的人数、货物的单价进行讲解。面对与自己实际情况相符合的数学问题,学生会大大提升自己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总之,教师要考虑学生的需求,根据学生的要求进行设计课程。在新课标的要求下要注重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生活化,并且学生要掌握运用应用题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本领。教师要转变自身的教学模式应对时展的需要,和满足学生对课程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曹韵.浅析优化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研究[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