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儿科护理管理

儿科护理管理

时间:2023-09-28 09:30:4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儿科护理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儿科护理管理

第1篇

儿科护理工作技术操作难度大,医患关系复杂,家长要求高,护士面临更大的思想压力和工作压力。确保为病人提供高效、便捷、规范的服务,是每个儿科护士长追求的工作目标[1]。通过加强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素质,规范工作流程,制度落实监管,实施人本管理,取得理想的效果。

队伍建设是前提

合理的结构比例:儿科护理工作繁忙,责任风险高,护士思想压力、工作压力都很大,队伍不稳定易流失。往往存在高年资、高职称护士流失,低年资、低职称护士比例偏高的情况。因而在人才选拔时要发现适宜人才。选择整体素质高,性格活泼温和善于沟通,富有爱心、同情心和奉献精神,专业思想巩固,持久耐性好,面对繁杂琐碎事物时能乐观积极应对,不断学习善于总结,富于钻研精神的人;用人时采取能者善用,知人善任策略;同时根据儿科工作特点及对护士年资、学历、职称等方面要求制定远近期人才培养计划,有目的、有计划、多途径、多渠道加以培养,形成合理优质高效的人才梯队。

队伍整体素质的培养提高:护士本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护理质量水平的高低[2]。儿科护理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多年来坚持多渠道、多层次、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和带教模式,不断优化人员的知识和学历结构:①按照《五年内护士规范化培训纲要》要求,综合利用当前多种在职教育方式,如自学考试、函授、远程教育、外出进修等,广泛开展学历教育和岗位教育;②创建“学习型”组织,使学习和知识更新经常化、常规化,拟订中长期学习目标,设立每周学习日,根据计划和现实工作要求,坚持晨会提问,重危病人、特殊病例床旁考评,科室护理人员轮流讲课等;③岗位练兵强化技能训练,对新上岗护士强化50项基础护理操作培训,达到人人过关,专科技术操作训练由高、低年资人员分别组成帮教组,在实践中帮教、把关、提高,并以优带劣,促进整体素质提高;④注重综合素质培养,在护士中广泛开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习,陶冶护士情操,端正价值趋向,促进护士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

培养良好的医德修养和职业情感:儿科病人多是各系统功能发育不健全的孩子,甚至是重危病儿,既不能表达自己的感受,病情快,相对成人更具危险性。护士长要让每一个护士在工作之始就能明确护理的对象是只有一次生命的人,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慎独修养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前提。尤其是人们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医疗纠纷、医疗争议不断增加,医疗事故的赔偿金额越来越高的今天,医德操守和职业情感是质量保证的重要思想基础,工作中经常教育护士要换位思考。

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护士的工作状态受多种因素影响,为避免高压力环境中负性情绪的积聚、蔓延和爆发,往往多渠道、多方面为护士创造机会、解决问题,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注重工作中减压。

制度落实是根本

从观念入手让制度落实在每个人心中:近年来,因制度落实不到位或不遵守操作规程导致的护理差错、事故常有报道。经常把在网络、媒体等多途径听到、看到的有关医疗纠纷或事故作为反面教材,教育护士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同时结合实际工作,定期组织大家学习相关制度。如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抢救工作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等,并认真落实到工作中去。

监管到位让工作流程更加科学:监管是制度实施的外在力量,是对护士自我信念和慎独意识的补充。按儿科工作内容分别成立了基础护理,感染控制,危重病人管理等质控组,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或专项检查,有针对某制度的追踪检查,重点是制度在日常工作细节的落实。检查中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定期梳理研讨,实行责任追究,工作考核与评优评先及奖金挂钩。确保制度落实的经常、连续、有效性。

加强薄弱环节管理:护士长工作别要善于抓关键人,如:新上岗的年轻人员、个别责任心不强的护士和有纠纷倾向的病人家长等。其次要抓住关键时段,如节假日,交接班、工作繁忙、抢救病人时,护士身体不佳、有负性情绪时等,及时发现问题并妥善处理。护理工作虽然各班有其职责,分工明确,但工作中必须做到分工协作,拾遗补缺,绝不准互相拆台,以病人的安全为出发点,严防差错事故发生。

人本管理是关键

护理工作苦、脏、累、重复性操作多,繁琐枯燥,这些在儿科更为突出。护士每天要面对孩子父母焦灼而暗含挑剔的目光、不配合且稍不留神就有生命危险的患儿、难度较大的静脉穿刺操作。作为护士长要成为护士的压力缓冲器和能量加油站、工作和生活中的知心朋友,经常同护士交流沟通,洞察护士的情绪变化,帮助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尽量减少护士工作与生活的冲突。如工作中实行弹性排班,在护士或其孩子、亲人患病时,要及时问候或帮助治疗,调整休息,尽量既保证工作完成,又不让护士对家庭和孩子有更多的愧疚。在家属对护士出言不逊、无理指责或行为过激、护士受到委屈时,要让护士诉说、发泄,待分析原因后给护士以宽慰,会使护士感到被理解被关怀而消除怨气;给节假日值班的护士打个电话,送上节日的祝福和感谢的话语,会使护士感到温暖而忘掉孤寂;对年轻护士在严格要求的同时,善于发现其优点并鼓励。总之,护士长应是护士的知心朋友,让人性之光照耀每个护士心里。

自我影响力是效能剂

护理工作质量体现在每一个细节,护士长在工作中应是领头雁,排头兵,不但要管而且要干。如每天交班前查看夜班工作和危重病人情况,下班前检查各项工作有没有遗漏,日常工作中随时随地监控,疑难危重病人现场处理和指导,平时工作安排得当,突发事件面前指挥若定,对事业博学求精,对工作严谨从容,对同志宽厚真诚,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首先避免,凡事先人后己,小事不计较,原则性问题不让步,台上有令必行,台下姐妹、朋友等品质作为效能剂会无形中感染并凝聚大家,成为一个团结战斗的集体,依靠大家的力量,来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参考文献

第2篇

1资料与方法

1.1调整新的工作制度在原有基础上建立新的工作制度,所有护理人员认真学习,明确高级责任护士、中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的具体人员组成以及工作职责;调整原有的值班制度及人员配备,适当增加高峰期的护理人员配置,即实行弹性排班,合理调整了护理资源。实行8h上班制,每日三班,每组人员都要包括高级责任护士、中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三种层次人员,以保证护理工作有质、高效地进行。

1.2改善绩效考核制度参照儿科的具体工作特点,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并咨询相关护理专家,经科内反复商讨,设定工作量、工作质量和护士医德作为一级指标,然后根据儿科实际情况制定二级指标,并请本科室领导、急诊科护理专家、护理学院专家、护理部专家最后确定二级指标,如护理缺陷、护理差错、服务投诉等,每级护理人员考核侧重点有所不同,整个过程实行“第三方评价”。

1.3观察指标(1)分别于2012年5月和2013年11月对护理工作进行绩效考核,包括工作量、工作质量和医德三个方面。(2)护理满意度调查。调查两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程度,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三个等级。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的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护士绩效考核结果比较(表1)

2.2两组患儿家长满意程度比较(表2)

3讨论

患儿是较为特殊的一个群体,由于其对外界辨别能力不强,表达能力较弱,给正常的治疗护理带来许多不便,我院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传统儿科护理工作进行改进,将分层管理模式应用其中,并对两组护理工作进行绩效考核,表1、表2结果表明,试验组护理人员在工作量、工作质量、医德规范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分层管理模式可以保障儿科护理工作优质、高效地完成,将医德纳入分层管理模式的考核体系,可间接推动护理质量的改善,提高了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分层管理模式以优化管理、有效管理、提高效率为最终目的,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有效地减少了资源浪费,使整个护理工作更为简洁有效。我院首先从查漏补缺开始,对以往的护理缺陷进行归类总结,并以此作为参照标准,制定三级管理模式,明确护理人员具体组成和详细准则,并依照儿科时间段的具体住院人数进行排班,合理配置了护士人力资源,使整个护理工作更为高效,最后,根据制定的详细绩效考核制度及各级护理人员具体职责,有侧重点地进行测评,有效地保证了护理工作的优质高效,有效地降低甚至是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

第3篇

护士长是医院护理工作的具体组织者和领导者,科室护理质量的高低与护士长本身的素质和管理水平有关系。“优质护理”开展“以病人为中心”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落实基础护理,改善护理服务,保证护理质量,为病人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达到政府满意,.医院满意.,护士满意。

“小儿哭,大人烦,就医环境乱糟糟”是儿科真实的写照,儿科家属对护理期望值高,必须一针扎上,因而我认为一个儿科护士长要有良好的心里素质和涵养,有崇高的道德水准,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有娴熟的技术操作,思想敏捷,具有良好的自制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根据自己十余年的儿科护理管理工作体会,谈一些体会。

1严一律己,宽宏待人,无私奉献精神

护士长是护士的代言人,既是护士,也是一名护士管理者,作为一个护理管理者,首先要具备护理工作领导者的内在气质,热爱护理工作,一切要以患者的利益为重,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视 患者如亲人。

宽宏是在一定质量度范围内,不怕他们工作和生活中有缺点和错误,而是捕捉有利时机进行启示教育,在日常工作中严格自律,要求护士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自身的行为带动同志,管人不整人,用人不疑人,我用真情和爱心去善待每一位同志,关心体贴每一位护士,并及时解决他们思想上工作上的难题,使科室形成积极上进团结的工作气氛,当遇到突发事件时,护士长能挺身而出,冲锋在最前沿。

2从细节管理.保证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

“服务是本,安全是魂”两者是密不可分,保证医疗安全一直以来是管理者常抓不懈的主题。

2.1认真执行查对医嘱: 护士长每周开大处方时,亲自参与医嘱的查对,治疗班和值班人员每日查对医嘱。新收的病人交班者和接班者查对医嘱;如发现有差错者,由交班者负责。临时医嘱经两人核对后,上临时医嘱本和治疗单,查对无误后方可执行。第二天治疗班再次查对并签名才能执行,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2.2从点滴做起:护士长要随时检查制度落实情况,上班后必须做到四看五查一巡四看:一看医嘱是否执行无误有无未执行医嘱,二看交班报告,掌握每日新入危重,及有特殊变化的患者,三看地面是否干净整洁,四看各项护理记录是否完整,书写是否规范;五查:一查病房管理,二查清洁工作,三查基础护理执行落实情况,四查病区环境是否干净整洁物质定位放置,五查各种管道是否通畅; 一巡回护士对危重病人及病情有特殊变化的病人与交班人共同巡视,进行床头交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不留后患平时工作中每看到操作要进行质量控制,使其达到标准化。

2.3发挥二级质控功能:把我科的护理质量分为六个组,护理文件书写,急救物品,基础护理,特一级护理,病室管理,消毒隔离,护士长为一级质控,随时检查这几项,二级质控为科室工作能力强,经验丰富的护士每人负责一项,每周检查一次,对存在的问题用晨会时间向大家及时指出。每月开一次护士大会针对护理安全教育,时刻保持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发现问题不断思考,积极改进,集思广义,采纳合理建议,大胆实施,结合实际为病人创造尽可能完善的护理环境,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3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技术操作

儿科是一个专业型技术性较强的科室,家属对护理期望值高、都要求第一时间为其服务。必须一针扎上针,因而儿科护士应具有较高的穿针水平,同时还在临床工作中应加强病情观察和疾病的分析的能力不断积累临床工作经验,从而提高技术水平,作为护士长应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并精通本科专业知识新发展,成为学科带头人,练就精湛的技术做执行各种模范。取得护士在专业知识和护理操作技能方面对护士的佩服。

护士长每天利用晨会时间组织大家学习儿科常见病的病因病理和护理措施。晨交班同大家一起查房时随时提问,是大家都掌握基础知识,每周跟随科主任查房一次,每周一次业务学习,每月业务查房一次使同志们提高护理人员的基础知识。每季度技术操作考核一次。这样才能提升科室整体素质,提高护理质量,使我科成为年青型、知识型、奋进型的团队。

4要有公关意识,善于处理各种人际

4.1处理好护理部和科室关系:护士长既时护理指挥系统的中层骨干力量,又是沟通上下的桥梁。医院护理指挥系统的计划决策要通过护士长带领护士去执行。要团结在护理部周围,服从领导和工作,主动争取得到护理部的支持。对护理部下达的各项任务, 应结合科室的具体情况进行有效落实,并及时返馈科室信息、病人的要求、参与执行护理计划。

4.2处理好护士间的关系:在平时工作中,与我们的姐妹们和睦相处。①充分发挥每位护士的特长:真诚相待,对老同志要尊重关心,多虚心向他们请教,从而发挥老同志的作用。对年轻护士多鼓励、少指责、多表扬、少批评、多给压力,多关心她们的生活,对缺点的护士多交流多感化,给她们成长的空间,帮助每位护士解决工作中及生活中的困难。构建和睦的大家庭。②公平的对待每位护士:评优、进修、学习机会均等,正确处理护士之间的争执和工资的分配。③知人善用人,在工作中运用评价鼓励、商量、暗示、幽默和无声的行动之中。④处理好护患间的关系: 以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心,对待患儿与家属。以博爱之心和护患角色来体谅患儿和家长的痛苦。坚持做好护理人员的思想。要求把满足病人需要,解决病人存在实际问题放在首位。真正体现以病人为中心主动接触病人、熟悉病人、掌握病情,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建立新型的合作型护患关系。⑤处理好儿科与各科室间的关系: 以和睦相处、取长补短的态度处理儿科与各科室间的关系,对于医技、药剂、后勤等科室硬建立一种互相理解、信任和支持的关系, 不可得理不饶人或强词夺理僵化横向联系。通过在临床工作中实践,我认为护士长应加强管理、采取措施、反复强化,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操作技术能密切医患关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爱心 “三心”溶于临床工作中,在科室间相互总结、相互学习、互为榜样、互相监督、共同提高,从而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是病人满意、护士满意、医院满意、社会满意。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细节护理;儿科护理管理;医护人员

0引言

当前人们对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儿科护理。所以儿科护理的关键就是要满足病人的需求[1]。因为大多数患儿年龄小,所以通常治疗依从性差,甚至有的患儿出现恐惧心理,给护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2]。本次实验中对于部分患儿采取细节管理模式,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具体措施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科室的患儿共78例进行研究,他们的年龄在3-9岁之间。然后把他们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没有明显差别(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方法

1.2.1提高医护人员的职业素质

因为儿科病人的特殊性,所以对于儿科的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水平[3]。护理质量是工作的中心。所以医护人员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对病人进行护理。对于有不良情绪的人员,护士长要做到胸中有数,及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消除其不良情绪,并且适当减轻其工作压力[4]。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从而确保护理质量。对于护士自身来说,除了具备扎实的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水平外,还应该有一颗关爱人的心,一颗无私奉献的心。所以,医院要定期开展知识讲座和道德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知识和道德素质。还可以适当采取奖励措施,对于考核优秀的人员给予适当奖励,以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从而全面提高自身护理水平和道德素质。

1.2.2细化管理制度,建立良好工作习惯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确保护理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措施就是健全的管理制度和考评机制。因此应该改善儿科管理制度,使其具有切实可行性。此外,还应该对儿科护理质量采取动态监控模式,这样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且立即纠正,从而督促医护人员养成好的工作习惯。

1.2.3护理指导

对病人进行护理过程中,要热情迎接患儿及家属,同时还要耐心回答病人的疑惑。在对患儿进行护理之前,应该嘱咐家长多关心、安慰以及鼓励病人,从而减轻患儿的紧张、焦虑甚至恐惧心理,并且可以拉进患儿同医护人员的距离,增加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最终提高其治疗依从性。此外,医护人员要注重细节管理,因为自身的一个小动作或者细微的表情都可能给患儿带来不好的影响。所以医护人员要重视细节管理,同时学会换位思考,全心全意为患儿服务,提高护理质量。注意在进行护理工作之前应该同病人家属进行沟通,一旦病人的身体出现异常情况或者因操作不当导致患儿身体不适时,应该向病人或者家属道歉,态度要诚恳,让家属看到医护人员的真诚,感受到对患儿的关心和爱护,从而理解医护人员的工作,提高质治疗依从性。

1.3效果评价

运用我科室自制的护理质量考核表对患儿治疗后的病情进行评估,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说明其整体护理质量越好。

1.4数据统计

运用统计学软件SSPP11.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然后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如果P<0.05说明存在明显差别,具有临床可比性。

2结果

实验组患儿在经过细节管理护理模式后,其家属满意度、护理质量以及医疗纠纷的发生概率均大大优于对照组,有明显差别(P<0.05),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

3讨论

在医院的管理中,细节管理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要遵循管理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同时还鼓励在岗的医护人员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尽到自己应尽的职责和义务,争取在细节中体现出完美。因此细节管理越来越被管理者所重视,然后在医院中采取护理管理的模式,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细节管理主要是针对某一细节进行的完善和补充。通过细节管理模式,大大提高整体的护理效果和执行能力。我国目前家庭中独生子女居多,所以大多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独立性和忍耐性较差,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增加了医护人员护理工作的难度。此外,由于病人年龄较小,病情特殊,加上家长的担心以及病人的不配合,给护理人员的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麻烦。所以,医护人员应该注重细节,全面了解病人的病情变化情况,一旦出现任何细节的疏忽,都有可能增加患儿的痛苦或者反抗,严重者甚至会危及患儿的生命安全,给医院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医护人员不但要认真做好护理工作,而且还应该耐心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和心理辅导。医务人员必须学会细节管理,因为医疗质量能否提高、患儿家属是否满意以及医疗安全是否得到保证大大取决于医院对于护理细节的重视程度。所以,在儿科的病房管理中采取细节管理特性的新型护理模式,对于提高病房管理以及提高病人治疗满意度是至关重要的。综上所述,对于在儿科病房中采取新型的细节管理模式,能够大大提高病人及家属的满意度以及医院的整体护理治疗,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概率,值得在临床上大为推广。

参考文献

[1]郭莉媛.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273-274.

[2]于文凤.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9);111-112.

[3]王红梅.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安全管理及细节管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0);261-262.

第5篇

【关键词】安全管理;儿科;护理

儿科相对于其他科室有独特性,由于患儿年龄小,理解能力和沟通能力较差,自我防护意识淡薄,对于自身感受和病情不能自诉,对护理的配合也有困难。而家长对于儿科的护理服务相对更高,这使得儿科的护理管理存在很多困难,护理服务水平有限而医疗需求矛盾日益加深[1]。有资料表明,儿科病房的护理纠纷高达医院总医疗纠纷发生总数的一半以上[2],这就要求我们积极做好儿科护理相关工作,加强其安全管理。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11月儿科病房收治的患者共2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观察组110例,其中男60例,女50例,平均年龄为(5.8±1.6)岁;对照组110例,其中男62例,女48例,平均年龄为(5.5±1.5)岁。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和病情等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2.护理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基础护理、病情观察与分析及常规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安全管理,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分析其潜在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主要内容有:1)优化住院环境安全。根据患儿病情和疾病系统对其进行区域的划分,注意开窗通风。医护人员加强手卫生,地面和走廊注意防滑,病床上加固护栏防治患儿坠床。2)加强患儿护理安全。提升医护人员的护理水平,加强护理质量,进行护理操作方面的培训,确保护理人员考核合格,具备胜任护理工作的能力。成立护理质量控制小组,定期检查其制度执行和职责履行情况,评估其技术操作水平和抢救情况等,以便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风险并给予纠正和改善。严格防控不良事件的发生,减少风险因素,对于护理中存在的隐患定时进行讨论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和措施。3)加强护理人员安全意识,建立护理安全文化。对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护理教育,总结护理经验,加强对潜在安全隐患的识别能力,提高护理服务安全意识,正确评估护理质量和识别护理不良事件,学以致用,保护患儿和自身的安全。根据患儿的年龄和家长的文化程度进行针对性地安全教育宣传,加强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家属的有效沟通。4)合理安排护理人员的值班情况。合理利用护理人力资源,新老人员合理搭配,在护理能力上互补,确保护理的安全管理。

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安全管理评分和护患纠纷的发生率及患者(家属)满意度。应用儿科护理安全管理评分量表对护理的安全性进行评估;使用满意度量表对满意度进行评估,主要包括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服务态度的评价及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等,满分为100分,得分大于或等于90分为非常满意,得分处于60分与89分之间为基本满意,得分小于或等于59分为不满意。满意度为非常满意和基本满意的百分数之和。

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x±)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不同的护理,进行安全管理评分发现观察组的分数(94.7±3.8)明显高于对照组(71.4±4.2),说明观察组的安全性好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护患纠纷发生率仅为6.3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64%,满意度(96.4%)也明显高于对照组(78.2%)。具体见表1。

讨论

儿科病房由于患者的特殊性,患者及其家属对于护理的质量和安全要求要高于其他科室。出于对患者进行护理时的安全意识和高度责任意识,将安全管理贯彻于护理工作中,对确保儿科护理安全有重要的实际意义[3]。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的护理工作加强了安全管理,其安全管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护患发生纠纷的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比较好。可见在儿科病房的护理工作中应用安全管理起到了显著的效果,大大加强了儿科护理的安全性。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儿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风险原因。首先是管理制度上的不完善与不明确,主要体现在工作中责任分工不明和奖惩不公,这就大大影响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削弱了责任感,以致在工作中态度懒散,不够团结。护理人员大多工作任务繁重,也是造成不良事件发生的因素之一。其次对护理人员自身素质提高方面的疏忽,导致其提升自身素质的意识薄弱,限制了自身发展和工作能力的提高,从而为护理风险埋下隐患。另外,医院环境设施不够健全。由于患儿自我保护的意识差,容易发生坠床、跌倒和磕碰,这就要求医院方面加强对患者的保护,比如病床加固护栏、在卫生间铺设防滑垫等,以保障患儿安全,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4]。最后,健康教育工作力度不够。患者家属出于对患儿的呵护,常担心过度医疗或者医疗不到位,有些家属缺乏相关的基本知识,常会反复询问病情及护理目的和效果,有时会妨碍正常护理工作的进行,造成医护纠纷和满意度的下降。本次研究充分说明了安全管理对于提高护理质量的有效性和必要性,对加强儿科护理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综合以上分析,安全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效果显著,有利于及时发现护理过程中的问题并进行改进完善,有效降低护患纠纷和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郭建伟,王亚君.浅谈儿科护理中的安全隐患与预防措施[J].中国卫生产业,2011,8(29):117.

[2]曾慕阳.安全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3,12(3):168-169.

[3]郑翠萍.新型护理管理模式在儿科护理示范病房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31(11):559-560.

第6篇

黑龙江省绥化市妇幼保健院儿科,黑龙江绥化 15200

[摘要]目的 探讨风险管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儿科患者共2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研究风险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结果 实施风险管理组患儿家属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医患纠纷发生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风险管理有利于促进良好医患关系,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

关键词 ]风险管理;儿科;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654(2015)02(c)-0097-02

Application of Risk Management in the Management of Pediatric Nursing

ZHANG Mingxia

Pediatrics Dept,the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hospital of Suihua City, Suihua, Heilongjiang Province,152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risk management in the application in pediatric nursing. Methods Choose pediatric patients a total of 200 cases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2 to June 2014, which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100 cases in each group so as to explore the risk management in the application in pediatric nursing. Results Comparing with the control group, children’s family satisfaction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nd the incidence of medical disputes were decreased in the risk management group. The difference of the two group was meaningful of statistic. Conclusion Risk management is conductive to the promotion of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and to improve children’s family satisfaction .

[Key words] Risk management;Pediatrics;Nursing management

[作者简介]张明霞(1970.11-),女,黑龙江绥化人,本科,副主任护师,护士长,研究方向:儿科护理。

儿科护理管理是医院护理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不仅对护士的专业技能要求高,而且由于患者群体的特殊性,患者家属对儿科护理工作期望值很高,因此护理管理工作难度加大,面临风险更大。目前国内医疗风险管理体系日渐成熟,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RM)是指如何在项目或者企业一个肯定有风险的环境里把风险减至最低的管理过程。医院风险管理的有效运用可对潜在的风险进行识别,并有效减少医疗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1]。该文主要评价风险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现分析2012年6月—2014年6月间于该院就诊儿科患者200例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于该科就诊的患者共200例,随机分为风险管理组(实验组)和常规护理组(对照组)各100例,年龄1~6岁,男117例,女83例。

1.2 方法

实验组实行风险管理制度,分为以下步骤:识别风险,衡量风险,选择风险管理工具,实施风险管理与评价风险管理后果[2]。首先建立风险管理组织,护士长任组长,其余护师及护士承担不同职责,其次要明确风险管理职责,护士在进行日常护理工作中应不断查找安全隐患并做好记录,及时向护师汇报问题,对于共性问题由护士长组织会提出防范预案,对于个性问题要针对性采取防范措施。护士长定期开展知识讲座,强调护理工作的风险,并要求护士熟悉国家医疗法律法规变化,加强防范意识。在对患儿护理管理方面,进行入院后健康宣教,加强心理辅导,严格执行医院各种规章制度,加强护理记录的管理,做到发生纠纷时有证可寻。最后通过调查问卷和不定期组织理论考试评价风险管理效果。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进行c2检验。

2 结果

2.1 护理满意度比较

通过问卷调查形式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采用风险管理模式,患儿家属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各项管理评分分析

实施风险管理后实验组医疗纠纷发生率明显下降,护理质量有所上升,护士个人技能有所提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目前我国医患纠纷数量在逐年上升,护理风险也在随之加大。护理风险是医院内患者在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而产生护理风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护理人员法律观念淡薄,违反操作规程,观察不细致,沟通不良,缺乏随时记录的习惯等等。儿科又具有一定特殊性,患儿年龄小,无法进行直接有效沟通,患儿家属情绪易激动。因此,在儿科护理过程中加强风险管理势在必行。

香港医院管理专家提出即使是极为简单的临床活动也存在风险,2004年中国医师协会的医患关系调研报告显示医疗纠纷发生率最高达98.4%,而仅有18%被认定为医疗事故。目前国内护理人员相对不足,工作繁重,往往容易忽略与患者的沟通及对患者康复指导等工作,同时人们对护士的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儿科护理工作更易出现一些意外事件引起医疗纠纷,如输液管扯脱,坠床、碰伤等。为了研究风险管理并推进风险管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该研究随机选择200例患儿进行研究。在开始研究前,成立了风险管理小组,由护士长任组长,开会讨论并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修订并完善了《护理记录书写管理规定》,规范专科护理记录频次,设立护理记录监督员。强化法律意识及安全意识,鼓励护士主动报告护理不良事件,自查问题分析原因,及时向护师汇报,逐渐完善规范的护理流程。

2004年9月首届患者安全国际联盟大会在上海召开,强调了护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风险管理的水平直接关系到患者利益,影响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影响医院的医疗安全和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澳大利亚墨尔本的一项研究表明应用压力风险筛查工具进行风险管理可明显减少压疮的发生率[3]。国内多项研究也表明风险管理在多个病种的护理管理中成效显著。呼吸系统疾病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避免了护理缺陷的出现[4]。ICU患者也有其特殊性,患者多为危急重症,因此风险管理在ICU护理中起到了有效的全面协调作用。罗跃全等在ICU护理风险管理研究中进行了宏观的定性研究,结果发现在影响护理风险管理的因素中,护士的核心能力和基本素质是关键因素[5]。该研究在风险管理中也加强了护士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水平的提高,进行风险管理后护士的综合测试评分有所上升。张春花等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应用新型“一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全面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和患儿配合依从性[6]。

综上所述,风险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工作中十分重要,我们将全面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在今后工作中全部实行风险管理模型,促进医患关系和谐。

[

参考文献]

[1]马桃梅.浅谈护理风险管理与对策[J].医学与社会,2014,27(5):51-53.

[2]陈平,钟永,袁逊,等.澳大利亚/新西兰风险管理标准在急诊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2,19(10A):37-40.

[3]Kapp S.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of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pressure risk management in a home nursing setting[J]. J Eval Clin Pract,2013,19(5).

[4]凌世英.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5C):

134-135.

[5]罗跃全,王庆梅,郭继卫,等.ICU护理风险管理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4):442-444.

第7篇

【关键词】细节管理;儿科护理管理;应用

伴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患者对于医疗护理水平的要求有所提升,因此临床护理人员在承担着工作风险的同时,还应该重视护理工作的安全性。细节管理属于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可以从细节方面满足广大患者的实际需要。此次研究选取我院在2015年8月到2016年9月间收治的200例儿科住院患儿,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划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患儿各为10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感染发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等,针对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判断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重点选取了我院在2015年8月到2016年9月间收治的200例儿科住院患儿,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划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患儿各为100例,在甲组患儿中,男67例,女33例,平均年龄是5.9岁;乙组患儿中,男64例,女36例,平均年龄为6.2岁。通过对比分析甲乙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并无明显差异,因此无法体现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甲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模式,乙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接受细节管理。细化护理流程:在对患儿实施细节管理的时候,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由此适应不同患儿的实际需求。重视流程细节,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保证护患之间形成良性互动,通过早沟通,减少误会的发生。重视培训过程:儿科护理工作者应该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知识,积极的接受定期的培训计划,通过合理的规章制度,规范服务的流程,尤其是在护理礼仪方面更应该重视,使每一位护士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细化管理制度:在对患儿进行护理的时候,需要重视细化和量化的过程,这样可以保证更好的操作性。儿科护理的质量应该接受动态的监控,保证对护理的细节加以监督,针对出现的疏漏及时发现,建立起更加完善的护理模式,让每一位护理人员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1.3观察指标

明确甲组和乙组患儿在住院期间的感染率,同时关注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通过适当的分析甲组与乙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可以了解具体的细节管理成效。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调查可通过问卷调查予以反馈,此次研究共发放了200份调查问卷,总共收回了有效问卷200份,回收率为100%。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计量资料主要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表示,分别采用t值和χ2值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此次研究中,乙组患儿接受了细节管理,出现并发症的患儿有3例,感染的患儿有4例,满意度是93例(93.00%);甲组的患儿接受了常规护理,并发症患儿有11例,感染患儿有8例,满意度是81例(81.00%)。可见乙组患儿的并发症及感染发生人数明显少于甲组患儿,护理满意度优于甲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明显且体现出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细节管理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模式,通过强调管理的整体性、系统性,保证了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基本职责落实到位。现阶段,医院倡导实现细节管理,目的就是在当今社会树立最优质的品牌形象,通过人文精神的体现,赢得广阔的市场。此次研究选取了我院收治的100例患儿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划分为甲乙两组,采取不同的护理管理模式,对比分析护理满意度和护理感染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经过相关的数据显示,发现在乙组患儿接受了细节管理之后,出现并发症的患儿有3例,感染的患儿有4例,满意度是93例(93.00%);甲组的患儿接受了常规护理,并发症患儿有11例,感染患儿有8例,满意度是81例(81.00%)。可见乙组患儿出现并发症和感染的人数明显少于甲组患儿,护理满意度优于甲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明显且体现出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以提升护理满意度,降低患儿的感染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邓玲.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1,(01):68-69.

[2]郭志芬.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4):1131+1133.

第8篇

【中图分类号】R816.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7-279-01

儿科是临床重点科室,这个科室不同于其他科室的主要特点就是此科室收治的患者均为小儿,小儿患者的特点就是年龄小,配合度不佳,容易产生哭闹,给治疗与护理带来了很严重的影响,对此,要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实施有效的措施,以减少护理差错,不断提升护理质量。本研究分析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防范护理措施,效果佳,现将有关的情况汇报如下。

1基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本院在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幼儿患者共计88例作为研究资料,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有44例。在对照组中,男性患者有22例,其余为女性患者,患儿的年龄为3-7岁,患儿的中位年龄为(61±30)周岁。在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有18例,其余为女性患者,患者的年龄为3-7岁,中位年龄为(61±30)周岁。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情况,无显著的差异性,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措施

对照组:应用常规的护理方法。

观察组:实施风险防范式护理,主要内容为:

121加强环境护理要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为患儿实施温馨、舒适的环境管理,优化患儿的住院环境,使得患儿对医院环境尽快适应,消除陌生感,减轻抵触心理,给患儿营造安全、舒服的住院环境,以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1]。

122不断提高护士的专业技术水平护士首先要掌握最基本的医疗护理技术水平,同时还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与情绪特点。要应用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与其交流,护士要积极引导患儿主动配合治疗、保持耐心,与患儿建立良好的关系。

123心理健康护理护士在患儿入院和出院的时候都要对其家属实施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指导,向他们举例说明治疗效果佳的患儿案例,增强他们治疗的信心,使其放下心理压力,保持积极的心态配合风险健康宣教与相关护理工作。

124增强医患交流当前医护人员的工作任务繁重,工作压力大,因此很多护士没有时间、不注重与患者进行沟通,纠纷发生率高。对此本院加强了护理人员与家属的沟通和教育,并为护理人员开展了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时缓解了护士的心理压力,使其重视与患者进行交流,和谐护患关系,减少纠纷发生。

13统计学方法该组研究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分别用[n(%)]、(均数±标准差)表示,行x2检验、t检验,P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详细情况见表1。

3讨论

第9篇

【关键词】儿科;护理;风险管理;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08(2015)32-0232-02 doi:10.3969/j.issn.1674-9308.2015.32.172

儿科是医院的高风险科室之一,患儿病情进展变化快,患儿家长对医护服务质量的要求高,是医疗护理纠纷相对高发的科室[1]。本研究于2012年7~12月将风险管理应用于本院儿科护理中,效果确切,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7~1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168例患儿作为研究组,其中男89例,女79例;年龄40d~13岁,平均年龄(5.5±2.6)岁。选择2012年1~6月收治的165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其中男85例,女80例;年龄42d~13岁,平均年龄(5.6±2.7)岁。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风险管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对既往儿科病房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制定系统的病房风险管理和护理方案。(1)提高护理人员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护士长定期组织科室护理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与医疗有关的法律法规,分析国内及院外的医疗护理纠纷,从中吸取教训,消除各种儿科病区风险因素可能引起的不安全护理行为,使护理人员从患儿入院开始即重视护理过程中的任何细节,避免护理差错发生,(2)加强儿科病房风险管理质量控制。护士长加强对护理质量及环节质量的管理,落实重点患儿的交接班工作,对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差、散漫等现象,及时处理,奖罚分明。对医嘱用药、节假日值班、新生儿操作及并发症护理等重要环节进行重点管理,避免护理差错的发生。(3)加强对科室护理人员的理论技能培训。科室定期由科主任、护士长讲解儿科危重症及常见病的相关知识、处理方法及注意事项,提高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水平,以使遇到急症病例时,护理人员能做到预见性护理。定期进行小儿新肺复苏等急救培训,提高抢救成功率。定期派护理骨干进修,学习新技术,回院后传授给每个护理人员,提高全体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1.3观察指标(1)观察对比两组护理风险事件、护理纠纷的发生率及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情况。护理风险包括:管道脱落、感染、突发意见风险等。(2)护理满意度采用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评估,满分为100分,70分以上为满意。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与统计,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的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护理风险事件、护理纠纷的发生率为1.79%、0.60%,低于对照组的7.27%、4.85%(P<0.05);护理满意率为98.81%,高于对照组的89.29%(P<0.05)。见表1。

3讨论

儿科重症监护室是高风险科室,儿科急症起病急,并发症危重,病死率高,容易引发医疗纠纷。因此,强化儿科重症监护室的风险管理工作是医院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4]。我院儿科于2012年7~12月对168例患儿实施了风险管理干预措施,疗效确切。风险管理是指通过对已有及潜在的风险进行识别及科学的分析,并系统地制定护理措施以防范和减少医疗风险带来的危害,提高护理质量。风险管理制度将护理责任贯穿于每个环节、每个班次,每个护士都必须认真去落实,以此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识别能力,使其对风险有预见性,有利于管理者制定的风险管理措施全面严格地执行。同时,合理安排其作息时间,实施弹性排班制度,培养护理人员间的团结互助精神,可以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技术水平,以及对危险征象的识别,有预见性地评估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并在并发症发生后积极果断处理,改善预后和临床结局。此外,提高护理人员的沟通能技巧,做好护患沟通和解释,使家长对患儿病情有正确了解,知晓可能出现的风险,获得家长的理解,也可以减少护患纠纷[5-6]。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护理风险事件、护理纠纷的发生率为1.79%、0.60%,低于对照组的7.27%、4.85%(P<0.05);护理满意率为98.81%,高于对照组的89.29%(P<0.05),这与有关报道结果一致[6-8]。可见,风险因素管理可以有效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及护理纠纷的概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陈清.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9):185-186.

[2]刘璇,孜依丹•买买提.风险防范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2):161-162.

[3]刘妙盛.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8):104-106.

[4]张明霞.风险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5(6):97-98.

[5]王芳.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9):92-93.

[6]谭海玲.儿科护理管理中风险防范护理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15):44,46.

[7]曾月嫦,麦海娟,马梦玲,等.风险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下旬刊),2012,18(2):38-39.

第10篇

1.1一般资料作者所在医院自学习细节管理之后开始试验儿科细节管理的重要性。随机抽取儿科住院患儿206例作为此次试验研究的对象,随机分成甲、乙组;其中甲组患儿103例,男64例,女39例,平均年龄6.0岁;乙组患儿103例,男61例,女42例,平均年龄6.1岁。两组患儿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甲组患儿实施常规的儿科护理,乙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细节管理护理,细节管理的具体实施措施如下。

1.2.1细化护理服务流程,体现以人为本在儿科护理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满足儿科患儿特殊的护理需求。完善护理流程,注重服务细节,主动寻找护理中的薄弱环节,及时完善护理服务,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在护患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有问题及早沟通,以免因误解和沟通不良形成护患矛盾。转变护理的模式,体现人文关怀。护理服务的对象是人,所以护患之间要多进行交流和沟通,了解护理需求,主动提供护理服务,满意患者的护理需求,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1.2.2细化培训体系,提高职业素质由于儿科护理的特殊性,对于儿科护士的理论知识及操作技术的要求也更高,尤其是新上岗的护士。要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护理知识、规章制度和服务流程,并对护理工作者进行必要的礼仪培训,提高护士的职业素养,培养护士的职业道德。

1.2.3细化管理制度,建立良好工作习惯无规矩不成方圆,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考评机制是保证护理队伍良性发展的关键。所以必须对儿科管理制度进行细化和量化,使其具有良好的操作性。细化规章制度。参考多种护理标准进行细化和量化,这样能够有效保障护理工作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的实施。另外要对儿科护理质量实施动态监控,对工作中出现的忽视护理细节,造成护理疏漏的现象随时发现,随时处理,帮助儿科护理人员建立良好的工作习惯。

1.3评价指标记录甲、乙两组患儿在住院期间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以并发症、感染、护患纠纷事件的发生率计算,同时也要对两组患儿的家属进行满意度的调查,以便评价细节管理的实施效果。患儿和家属的满意度评价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该研究共发放了206份调查问卷,共回收有效调查问卷206份,回收效率100%。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施细节管理的乙组患儿并发症4例、护患纠纷1例、感染3例,满意度97例(94.17%);甲组并发症9例、护患纠纷3例、感染7例,满意度80例(77.67%)。乙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常规护理的甲组患儿;对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乙组患儿也明显高于甲组患儿,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第11篇

【关键词】PDCA;循环管理;儿科;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本院儿科收治的10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入院顺序奇偶性的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51例)与研究组(51例)。研究组中,女性22例,男性29例,年龄为1~6岁,平均年龄为(3.52±1.67)岁;病程在6~20d,平均病程为(13.62±5.66)d。对照组中,女23例,男28例,年龄为2~6岁,平均年龄为(3.68±1.61)岁;病程在7~20d,平均病程为(13.75±5.47)d。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患者家属于研究前均知情,并阅读、签字“知情同意书”;(3)病情稳定者;(4)精神正常、意识清醒者。排除标准:(1)合并先天性疾病、遗传性疾病者;(2)家属不同意本次研究者;(3)合并恶性肿瘤、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者;(4)临床资料不完整者;(5)存在精神疾病、听语障碍、抑郁症、智力障碍等疾病者。

1.2方法

1.2.1对照组

采纳常规护理:包括监测生命体征,加强病情观察,告知家属注意事项等。

1.2.2研究组

(1)P(计划):分析当前儿科护理现状,儿科护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护理人员服务态度不端正,对工作缺乏耐心和热情,责任心低下。其次带教老师不耐心、认真的指导实习生,部分操作让实习生完成,增加了护理差错发生率。针对上述问题,制定明确的改进方案和措施,包括具体方法、进度安排、实施方法以及预期目标等,根据护理目标以及方案合理分配护理人员,合理搭配低年资、高年资护士,最大限度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增强团队精神以及责任心[3-4]。(2)D(实施):成立质量控制小组,主要由高年资护士组成,监督护理方案的实施情况,规范各个操作流程,定期进行实践技能以及理论考核,每周至少组织1次小结,每月组织1次阶段性总结,分析儿科护理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改进措施[5]。(3)C(检查):对照实施之前制定的护理方案和目标,检查护理措施的执行情况,包括完成质量、护理实践以及完成进度等[6]。(4)A(处理):总结P、D、C三个阶段尚未解决的问题以及工作经验,积极的提出改进措施,并引用到下一个PDCA循环管理中,四个阶段环环相扣、周而复始、紧密衔接,保证儿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1.3观察指标

1.3.1护理质量

采用科室自制护理质量评价表评估护理质量,由患儿家属填写,包括护理态度、护理技巧、基础护理、病房管理四方面,每项均采用百分制,分值高低与护理质量高低呈正相关性。

1.3.2护理满意度

以科室自制的问卷调查表评定护理满意度,从护理态度、技巧、效果、方法四方面评定,采用百分制。(1)很满意:大于等于80分。(2)满意:大于等于60分。(3)不满意:小于59分。总满意度=(很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质量对比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中,20例很满意、29例满意、2例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6.08%(49/51)。对照组中,15例很满意、25例满意、11例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78.43%(40/51)。研究组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1409,P=0.0075)。

第12篇

关键词:儿科临床用药;安全护理;风险管理

对患儿进行合理的药物治疗,是儿科护士工作的重中之重。临床上使用的药物,在起到一定治疗效果的同时,要兼具安全性、合理性,这与患儿的健康息息相关。绝大部分患儿病情轻微,只需要进行药物治疗即可治愈。因此,药物治疗是儿科常见治疗办法,正确用药可促进患儿疾病的康复。药物安全是保证患儿安全最有效的措施,若临床用药不当将会给患儿的健康造成伤害。合理使用药物可以治病救人,不合理使用药物则会致病害人。护士作为药物治疗的直接执行者与观察者,在临床用药的各个细节中一定要认真对待,谨慎处理,严格把关。护理工作进行的如何,直接关系到患儿的药物治疗的效果,护士在整个过程中始终处于第一线。

一、资料和方法

笔者选取自己所在医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儿科上报的用药错误护理不良事件和院科两级护理质量检查中发现的用药安全隐患共32例,分析其原因并提出对策[1]。

二、结果

32例儿科护理用药错误引起的不良事件或安全隐患的原因为:执行医嘱错误11例(34.4%),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8例(25.0%),操作不规范6例(18.8%),护士职业素质因素4例(12.5%),实习带教不严格2例(6.3%),药品过期1例(3.1%)。

三、讨论

1、原因分析

1.1执行医嘱错误

主班护士处理医嘱时注意力不集中,常被其他事情干扰(如接待来访者、接听电话、处理呼叫器等),将医嘱转抄到执行单和输液卡时,易误抄漏抄;

儿科医嘱复杂、变化多,特别是临时医嘱多时医护疏于沟通,导致医嘱处理不及时或护士执行错误;

责任护士正忙时,有临时医嘱需其执行的,主班护士未交待清楚;

个别护士违规执行口头医嘱。此外,儿科护士工作强度大也是医嘱执行错误的一个重要原因。

1.2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护士未能做到每班认真查对医嘱,或查对时未做到医嘱单、电脑、执行单、输液卡或口服药卡的四核对,导致不能及时发现医嘱执行错误;

配制药物时未认真查对,导致药品拿错、配错;

在给药前、中、后未认真查对药品和患儿身份,导致发错药、打错针、换错液体等。

1.3操作不规范

儿科输液分组多,有的护士常简化操作程序,一次配制多组液体,导致配制好的药物放置时间长,增加输液反应风险;

儿科用药剂量计算复杂,容易计算错误而致剂量不准确;使用双头输液器时,同时开放两组液体,导致药物相互作用,如酚妥拉明与地塞米松、果糖二磷酸钠与10%葡萄糖酸钙同时输入会出现混浊、变色现象[2]。

1.4病房药品管理因素

科室药品未按要求进行管理,备用药品未进行不定期清点、检查,导致药品过期;

应该冷藏的药品未放入冰箱保存,需避光的未避光保存,使药品失效;

急救药品未按“四定”管理,班班交接,影响急救用药;

高浓度药品未单独分类保管,药物未入原装盒或多种药混放一起,容易出错;

毒性、品未专柜、专锁管理,存在隐患。

2、管理对策

2.1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用药知识普及

总结患儿群体特点和常见小儿疾病,在病房合适位置张贴小海报,内容主要包括儿科常用药物、相关用药常识、忌食食物、用法用量等,由于是儿科患者,海报上可以适当运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和经典卡通人物。每天的责任护士一定要对患者认真负责,每次给药前要做到向患儿及家属细心讲解药品基本信息,要做到简单、直接、通俗、易懂。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可以按照疾病的不同,将患儿及其家属分成不同群体,进行集中讲解,做到短时多效,使患者和家属尽快掌握相关知识。此外,护士在给药时应当强调服药时间,叮嘱患者严格按时服药,因为调查发现,多数家长认为给药时间越长越好,正确的给药方法并非如此。用药时间直接关系到药效的发挥和用药的安全性,并非用药时间越长越好。

2.2加强学习满足临床工作需要

护士处于临床工作的第一线,能否做到对患儿进行安全用药与护理工作息息相关,因此要使护士加强药学方面的学习,对各种药物的适应证有着必要的了解和认识。随着儿科临床用药品种的不断增多,用法用量不仅要以说明书为准,同时也要遵医嘱。此外,儿科患者具有病情变化快的特点,用药往往比较复杂,种类繁多,护士原有的药学知识已不能满足临床工作需要,要熟练掌握各类常用药物的相关知识,积极掌握新药的用法及注意事项,必须不断拓宽自己的药学知识,才能保证儿科用药安全。护士如果对某些药物的用法存在疑问,在执行前一定要查清楚,含糊不清的用药可能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影响。

2.3提高安全意识,杜绝安全隐患

为了确保护理工作的安全性,护理人员务必提高对安全护理重要性的认识,同时,也要提高法律意识。护士在执业过程中,提高安全意识,加强法制观念,既可以保护患者的健康、安全,同时又可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坚决杜绝出现因药品使用不当带来的医疗纠纷。根据近几年来的案例分析和临床总结,如果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造成护理的安全隐患,多数由于相关护士的责任心不强,与技术和业务水平关系不大。由此可见,加强对护士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安全意识,杜绝安全隐患,认真负责,规范护理,方可做到对患儿安全用药。

2.4加强病区药品管理,加强责任意识

病区药品采取责任制管理,分开放置疗效不同、外观类似药物,对特殊药品应安排专人负责,并张贴醒目标识。为了避免药品过期,造成浪费药物,取药时应先用早期药物。保存药品时,严格遵守药品说明书及注意事项,对于急救药物应该每天定时统计,及时补充;对于高危药品要严格保管,做好交接班工作,所有人员加强工作的责任心[3]。

2.5严格遵守给药时间,特殊药物重点对待

不同的药物半衰期(T1/2)不同,而适宜的给药间隔时间通常与之近似。护理人员要使患儿及家属提高这方面认识,因为给药间隔时间不当,会影响药效,影响治疗效果。对于需要输液的药物,护士要注明输注时间,交接时重点登记特殊药物。

2.6注意药物合理配置,不断更新相关知识

合理配置药物能够增强治疗效果,降低副反应的发生率。儿科患者通常给药次数,以及不同患者的注意事项均较多,要特别注意配伍禁忌。全面了解配伍药物的特点,选择最适宜溶媒。静脉滴注多种药物时,如果必要,药物之间需用生理盐水冲管。

2.7加强规章制度的落实力度

贯彻落实规章制度是保障用药安全的前提,具体措施:(1)重新优化医嘱核对及处理流程,各班护士认真落实执行医嘱制度和查对制度;(2)进一步明确主班护士工作职责,对重整医嘱、新医嘱、特殊用药及在转抄执行单和输液卡时实行双人核对;(3)加强医护沟通,在执行医嘱时遇到疑问必须询问清楚,一般不执行口头医嘱,必需执行口头医嘱时,要求复述两遍双方确认无误后方能执行。

参考文献:

[1]徐焕婷.儿科护理风险管理与护理安全[J].中国伤残医学,2013(08):417-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