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8 09:30:5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酒桌礼仪知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职场新人饮酒礼仪知识 不知不觉身在职场已经十多年了,当初还是职场新人的时候,因为很多事情都不懂,结果做了很多错事,现在回想起来,自己都感觉好笑,今天我想以职场老大哥的身份给大家说说职场新人必知的一些礼仪,希望可以帮助初入职场的小弟小妹。作为职场新人,要掌握的知识有很多,在这里我就说说职场新人饮酒礼仪吧。
不要反过来灌上司喝酒
我第一次陪老板出去吃饭,办公室的一个前辈说,有人给老板灌酒的时候要帮老板挡酒。所以我按照前辈的箴言,吃饭的时候很主动地接对方递过来酒。几杯过后老板倒是清醒得很,我就头有点小晕了。敬完了客户,走到老板面前让老板也一起喝,看到我这样老板只能硬着头皮喝。第二天清醒了后,我把吃饭的过程告诉前辈,前辈便数落我不懂事,哪有一边帮老板挡酒,一边还给老板灌酒的。
不要两手空空地去吃饭
办公室小K突然说请吃饭,还说会带女朋友过来。吃饭的地方是个挺高级的餐厅,吃到了一半,小K搂着女朋友站起来,说今天其实是他们俩订婚的日子,因为不想太高调,所以就请同部门的同事聚一下。其他同事纷纷拿出了自己或者几个凑份子买的礼物送给他们,只有我像个外星人一样,张大了嘴巴,瞪圆了眼睛,可以想象两手空空的我在那个场合下多尴尬!想想也是,我既然知道没人会平白无故地请客,怎么还会傻到两手空空地去吃饭!
不要太放纵自己
我们新来的那个女同事就比较放得开。那次公司搞活动一起出去旅游,大家入座吃饭顶多也就是谈笑风生,没想到那女孩主动移到老总身边,用夹生的韩语一遍一遍去敬酒。几杯下肚开始手舞足蹈,放大了胆子把手搭在老总身上。自那以后,这位新来的女同事没得到多少人缘,大家都私底下不屑与这样的乱性者为伍。而另一头,老总似乎也没有如她设想那般对她有特殊照顾,而是谈此女色变。
酒水饮料大权留给领导
有一次领导让我晚上一起去陪客户,到了饭桌上,领导把菜单转到我面前叫我点菜时,我就慌了神。好不容易心惊胆战点完了几个自认为比较安全的菜,心里早已经七上八下不辨方向,也不知是不是过于紧张想转嫁掉情绪喘口气,我把菜单递给了领导,问他要什么酒水。领导顺手接过,我也顺利交接了皮球。往后每逢应酬饭局让我点菜时,我便总把酒水饮料的决定权交由领导,一来说明我不是从头到尾自作主张,二来也让领导对饭局预算有一个终局性的把握。
新人要会难得糊涂
工作了一段时间,便有同事请我下班后一起去聚餐。饭桌上的事情是最捉摸不透的,但去还是要去。当时我心里就想好了对策:难得糊涂。等菜的时候便是大家互吹牛皮的时刻,讲笑话没问题,但讲到原则性笑话的时候新人还是不要多语,天知道这是不是老员工在试探你道行深浅呢。菜上来了,一桌人边吃边聊,从股市暴跌讲到商场让利,作为新人抵嘴是必须的,否则人家会以为你故作深沉,但更多时候则是点头和赞叹,前辈总是想在新人面前倚老卖老一番的,即使他的观点和你针锋相对。我认为和同事吃饭,最要紧便是难得糊涂。
顾全老板就是顾全大局
老板带我出差去了趟广西,办完事情自然少不了一顿吃,桂林美食着实让我垂涎三尺。因为家里老爸做过厨师,对于吃这玩意儿我可是造诣深厚,但现在是老板带着你吃,所以不好表现得太过张扬,但也要适时表现一下。老板随和,点菜的时候会不时征求一下我的意见,于是强大的料理知识储备便派上了用场,谦逊地点评了一下菜色,老板笑意融融。老板点完,问我还要什么,我瞄了眼菜单,没有鱼,老板爱吃鱼是全部门出名的,脑筋一转想起广西特色菜里有几个是鱼,便点了一个,老板笑意更浓。吃饭时候,免不了喝酒,老板不能喝也是大家心知肚明的,一个眼色,我便揽下了挡酒的活儿。一顿饭下来,做成了生意,也做成了人情。
职场新人点菜技巧 1、摸清预算。
2、一桌菜是由汤、热菜、凉菜三大块组成。
3、原料有畜、禽、鱼、虾、蟹、蔬菜六要素。
4、注意排列组合避免同要素重复。
5、掌握量。比如6人饭局,可点3-4个冷盘,3-4个炒菜,加一个大菜一道汤,1-2个点心即可。
6、虑及众口,浓淡甜咸辣要分布均匀。
7、只选择餐厅特色菜中的一个。
8、不要指望你点的每一道菜都能让人留下深刻印象,有一两道菜令人记忆深刻,就是成功。
职场新人饮酒礼仪 1、酒不能多喝,但是也不能不喝,应该首先明白自己的度是在哪里。
2、领导相互喝完才轮到自己。
3、敬酒时话不能多,可以简要表明心态,
不知不觉身在职场已经十多年了,当初还是职场新人的时候,因为很多事情都不懂,结果做了很多错事,现在回想起来,自己都感觉好笑,今天我想以职场老大哥的身份给大家说说职场新人必知的一些礼仪,希望可以帮助初入职场的小弟小妹。作为职场新人,要掌握的知识有很多,在这里我就说说职场新人饮酒礼仪吧。
不要反过来灌上司喝酒
我第一次陪老板出去吃饭,办公室的一个前辈说,有人给老板灌酒的时候要帮老板挡酒。所以我按照前辈的箴言,吃饭的时候很主动地接对方递过来酒。几杯过后老板倒是清醒得很,我就头有点小晕了。敬完了客户,走到老板面前让老板也一起喝,看到我这样老板只能硬着头皮喝。第二天清醒了后,我把吃饭的过程告诉前辈,前辈便数落我不懂事,哪有一边帮老板挡酒,一边还给老板灌酒的。
不要两手空空地去吃饭
办公室小K突然说请吃饭,还说会带女朋友过来。吃饭的地方是个挺高级的餐厅,吃到了一半,小K搂着女朋友站起来,说今天其实是他们俩订婚的日子,因为不想太高调,所以就请同部门的同事聚一下。其他同事纷纷拿出了自己或者几个凑份子买的礼物送给他们,只有我像个外星人一样,张大了嘴巴,瞪圆了眼睛,可以想象两手空空的我在那个场合下多尴尬!想想也是,我既然知道没人会平白无故地请客,怎么还会傻到两手空空地去吃饭!
不要太放纵自己
我们新来的那个女同事就比较放得开。那次公司搞活动一起出去旅游,大家入座吃饭顶多也就是谈笑风生,没想到那女孩主动移到老总身边,用夹生的韩语一遍一遍去敬酒。几杯下肚开始手舞足蹈,放大了胆子把手搭在老总身上。自那以后,这位新来的女同事没得到多少人缘,大家都私底下不屑与这样的“乱性者”为伍。而另一头,老总似乎也没有如她设想那般对她有特殊照顾,而是“谈此女色变”。
酒水饮料大权留给领导
有一次领导让我晚上一起去陪客户,到了饭桌上,领导把菜单转到我面前叫我点菜时,我就慌了神。好不容易心惊胆战点完了几个自认为比较安全的菜,心里早已经七上八下不辨方向,也不知是不是过于紧张想转嫁掉情绪喘口气,我把菜单递给了领导,问他要什么酒水。领导顺手接过,我也顺利交接了“皮球”。往后每逢应酬饭局让我点菜时,我便总把酒水饮料的决定权交由领导,一来说明我不是从头到尾自作主张,二来也让领导对饭局预算有一个终局性的把握。
新人要会难得糊涂
工作了一段时间,便有同事请我下班后一起去聚餐。饭桌上的事情是最捉摸不透的,但去还是要去。当时我心里就想好了对策:难得糊涂。等菜的时候便是大家互吹牛皮的时刻,讲笑话没问题,但讲到原则性笑话的时候新人还是不要多语,天知道这是不是老员工在试探你道行深浅呢。菜上来了,一桌人边吃边聊,从股市暴跌讲到商场让利,作为新人插嘴是必须的,否则人家会以为你故作深沉,但更多时候则是点头和赞叹,前辈总是想在新人面前倚老卖老一番的,即使他的观点和你针锋相对。我认为和同事吃饭,最要紧便是难得糊涂。
顾全老板就是顾全大局
老板带我出差去了趟广西,办完事情自然少不了一顿吃,桂林美食着实让我垂涎三尺。因为家里老爸做过厨师,对于吃这玩意儿我可是造诣深厚,但现在是老板带着你吃,所以不好表现得太过张扬,但也要适时表现一下。老板随和,点菜的时候会不时征求一下我的意见,于是强大的料理知识储备便派上了用场,谦逊地点评了一下菜色,老板笑意融融。老板点完,问我还要什么,我瞄了眼菜单,没有鱼,老板爱吃鱼是全部门出名的,脑筋一转想起广西特色菜里有几个是鱼,便点了一个,老板笑意更浓。吃饭时候,免不了喝酒,老板不能喝也是大家心知肚明的,一个眼色,我便揽下了挡酒的活儿。一顿饭下来,做成了生意,也做成了人情。
职场新人点菜技巧
1、摸清预算。
2、一桌菜是由汤、热菜、凉菜三大块组成。
3、原料有畜、禽、鱼、虾、蟹、蔬菜六要素。
4、注意排列组合避免同要素重复。
5、掌握量。比如6人饭局,可点3-4个冷盘,3-4个炒菜,加一个大菜一道汤,1-2个点心即可。
6、虑及众口,浓淡甜咸辣要分布均匀。
7、只选择餐厅特色菜中的一个。
8、不要指望你点的每一道菜都能让人留下深刻印象,有一两道菜令人记忆深刻,就是成功。
职场新人饮酒礼仪
1、酒不能多喝,但是也不能不喝,应该首先明白自己的度是在哪里。
2、领导相互喝完才轮到自己。
3、敬酒时话不能多,可以简要表明心态,
公司餐桌礼仪常识
饮食文化、餐具、进餐方式以及一系列的餐桌礼仪等则反映了不同民族的社会生活样式和文化取向。现代社会礼仪无处不在, 用餐不单是满足基本生理需要, 也是很重要的社交经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餐桌礼仪常识大全,供大家参考。
餐饮礼仪问题可谓源远流长。据文献记载可知,至少在周代,饮食礼仪已形成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特别是经曾任鲁国祭酒的孔子的称赞推崇而成为历朝历代表现大国之貌、礼仪之邦、文明之所的重要方面。
中国餐桌礼仪
餐桌礼仪在中国人的完整生活秩序中占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他们认为,用餐不单是满足基本生理需要的方法也是头等重要的社交经验。为此,掌握某些中式餐饮规则的知识便显得特别重要了,无论你是主人,抑或只是一位客人,都必须掌握一些规则。
圆形餐桌颇受欢迎。因为可以坐更多人,而且大家可以面对面坐,一家之主的身份并不像西方长形餐桌上很清楚地通过他的座位而辨认。客人应该等候主人邀请才可坐下。主人必须注意不可叫客人坐在*近上菜的座位。此为一大忌。
必须等到所有人到齐才可以开始任何形式的进餐活动即使有人迟到也要等。一旦大家就位,主人家便可以做开场白了。进餐期间,主人必须承担一个主动积极的角色敦促客人尽情吃喝是完全合理的。
一张典型中式餐桌看上去相当空,在西方人眼中尤甚。每张座位前可见放在盘上的一只碗;右面是一组筷子与汤匙,分别放在各自的座上。在正式场合上,会出现餐巾,主要放在膝上。
在正式宴席上,菜式的吃法很像放映的幻灯片,每一次一道菜。令人惊讶的是,米饭不是与菜式同上,不过可以选择同吃。由于菜式各有特色,应该个别品尝,而且一次只从碗中吃一种,不是混合品尝。不可用盘子吃,只能用碗。骨头和壳类放在个别盘中。不干净的盘子必须经常用清洁盘子替换。
除了汤之外,席上一切食物都用筷子。可能会提供刀*,但身为中国人,最好用筷子。筷子是进餐的工具,因此千万不可玩弄筷子把它们当鼓槌是非常失礼的做法,更不可以用筷子向人指指点点或打手势示意。当然,绝对不可吸吮筷子或把筷子插在米饭中,这是大忌这正好像葬礼上的香烛,被认为是不吉利的。再有,不可用筷子在一碟菜里不停翻动,应该先用眼睛看准你想取的食物。当你用筷了去取一块食物时,尽量避免碰到其他食物。可能的话,用旁边的公筷和汤匙。吃完饭或取完食物后,将筷子放回筷子座。
一席中式餐饮如果没有茶便称不上正式了。为此,尽可能贮存不同品种的茶是明智的做法,确保最精明的品味也照顾到。有关茶的问题,应该注意几件关键的事。座位最近茶壶的人应该负责为其他人和自己斟茶斟茶的次序按照年岁,由最长者至最年青者,最后为自己斟。当人家为你斟茶时,礼节上应该用手指轻敲桌子,这样做是对斟茶者表示感谢和敬意。
用餐对于家居生活是头等大事,体现个人素质和品味
眼睛看准食物才能动筷子
斟茶的顺序很讲究,先长后幼,先女后男
设宴原因有喜有悲
中国人向来「以食为先,饮食除了是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亦是秉承传统习俗,聚首饭桌前大快朵颐。设宴的原因可以是庆贺,也可以是哀痛。每逢农历新年、结婚、中国节日如中秋节等,中国人便会一家老少聚首饭桌前共贺佳节;但另方面,若有人离世,丧家会在葬礼完成后设解慰酒,宴请出席葬礼的亲戚朋友,向他们表示谢意,可见中国人十分重视聚首饭桌前分享喜乐与悲哀。
灶君
中国人不单止十分尊重吃的艺术及礼仪,甚至会敬拜由火神衍生而来的灶君,他们认为灶君能保佑厨房避开火灾及各种不幸事件之发生,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各家都准备一顿美味佳肴祀奉灶君,包括一只完整的鸡、烧猪、多样蔬菜、饭等,以多谢灶君对他们过去一年的保佑。他们通常会把餐桌放置在灶居的面前,把佳肴放在桌上左方,供奉数个小时后才拿走食物。
吃的礼仪与迷信有何关系?
客人与传统的中国家庭同桌用饭,须尊重他们的文化、礼仪及习俗,用饭时注意不要触犯多样的禁忌,因为中国人认为饮食与个人命运几乎是息息相关的,用饭时犯了禁忌,便会惹来衰运。例如吃鱼,当吃完了一面鱼身,不要用筷子把整条鱼翻转至另一面,他们认为若翻鱼时弄破鱼身,便意味著渔船会翻沉,这是由于香港在开埠初期是一个渔港,渔民很关注船只的安全航行;此外,中国人从不会端上七碟菜肴用饭,因为葬礼后的解慰酒须有七碟菜肴;不可用筷子垂直插入碗饭的中央,因这样有点像在拜祭祖先;用饭后不可说我吃完饭了,这意谓自己已死去,不会再有机会吃饭,而应该说我吃饱了吃饭时避免筷子触碰饭碗而发出声音,这不单止是不礼貌,亦意味著「无饭吃;要培养吃光碗中饭的习惯,一粒饭也不可剩余在饭碗,否则将来的太太或丈夫是「痘皮脸的,亦不尊重辛劳耕种的农夫。这些迷信的饮食习俗流传至今,或多或少仍然成为中国人的饮食礼仪。
用餐俗例
在饭食方式方面,中国人与西方人有点不同,西方人喜欢各自品尝放在自己面前的食物,中国人则有一定的用饭规例,他们喜欢叫数碟佳肴,放在饭桌的中央位置,各人有一碗饭共同配这数碟菜肴,饭吃完可再添;夹起的菜肴通常要先放在自己的饭碗中,直接把菜肴放入口是不礼貌的;依照惯例,客人出席正式或传统的晚餐,是不会吃光桌上的菜肴,以免令主人家误以为菜肴预备不足,因而感到尴尬。
餐桌摆设
日常饭食的摆设是在各座席摆上一个饭碗、一双筷子、一只汤匙、一碟调味酱,用饭后通常会给客人一条热毛巾,代替纸巾抹手及抹嘴巴。所有菜肴同时端上餐桌中央,各人用自己的筷子直接从各碟共享的菜肴夹取食物;汤水一大锅的端上,各人同饮一锅汤。客人用饭时绝对可以来一招「飞象过河,夹取放在远处的菜肴。由於中国人喜欢全体共享菜肴,他们的餐桌大多数是圆形或方形,而不是西方人多用的长形餐桌。
怎样叫一顿中式饭
先叫一个冷盘以刺激食欲,接著叫一锅清汤,热汤有助增加体温,喝过热汤后便开始品尝主菜,通常按照自己的口味叫主菜,但必要叫一碟十足辣味的菜肴,才算得上为一顿合宜的中式饭,以辣味菜肴配清淡的白饭,使菜肴辣而温和,白饭淡而香浓;一顿饭的压轴食品是甜点,通常是甜汤,如红豆沙、芝麻糊等,亦有其他种类,如布丁、班戟、雪糕等,同样香甜可口。
吃的方式
要待热汤变凉一点而入口时又不失汤味,应用汤匙一小口抿出声的饮;至于吃饭,要提起饭碗贴着唇边,用筷子把饭粒推入口里,这是一个最容易的吃饭方法,亦表示喜欢吃那顿饭;若吃饭时不提起饭碗,即表示不满意饭桌上的菜肴。
宴会
中国人很少在日常用饭时喝酒,但酒在他们的盛宴上则担当重要的角色。在宴会开始时,主人家必先向客人祝酒,这时客人的饮酒兴致便油然而生,啤酒或汽水都可用来祝酒,要先为别人添酒或汽水,后为自己添加,才合乎礼仪,且要添至近乎满泻为止,以表示尊重对方及彼此友谊,而主人家要尽情灌醉客人,才算合乎礼仪。若你不想饮酒,应在宴会开始时便表明,以免出现尴尬的场面。
宴席结束
客人享用完最后一款菜肴时,宴席便正式结束,于是主人家的主角会站立起来,表示宴会到此结束,并会站立门口向每位客人说声晚安,之后跟酒楼经理结账,主人家的其他成员则送客人乘车,挥手道别并目送车子驶离开去。
菜肴
中式菜肴大多数不会只有一种材料,通常有其他伴菜或配料衬托主菜,以做出色香味俱全的菜肴,例如烹煮猪肉,会以爽脆的绿色蔬菜做伴菜,如芹菜或青椒,衬托粉红色、柔?的猪肉。一顿饭不会只有一款菜肴,通常同时端上两款、甚至四款菜肴,且每款菜肴都要色香味俱全,端上次序则以菜肴的搭配为大前题,通常同类的菜肴会同时端上,不会前后分别端上,总之整顿饭都要讲求协调的搭配。
饮料
茶是中国人的日常饮料,汤是他们饭食时的最佳饮料,在特别的日子或场合上,中国人会饮葡萄酒或烈性酒,却不会饮水,这与西方人不同。中国茶是茶楼的主要饮料,虽然有其他饮料供应,但他们认为茶是最提神醒胃的饮料,尤其是吃了油腻的点心,茶有助洗去油腻。每桌都供应一个或两个茶壶,且可不断添饮,客人只需揭开茶壶盖并放在壶顶上,便有侍应前来添滚水;无论同席者的茶杯有多少茶,其中一位都可为别人斟茶,但记著要先为别人斟,最后为自己斟,这才合乎礼仪。茶楼备有不同种类的茶叶,客人可随个人喜好选择。
中国餐桌上的礼仪归结以下几点:
一.入座的礼仪.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在请长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入座时要从椅子左边进入.入座后不要动筷子.更不要弄出什么响声来.也不要起身走动.如果有什么事要向主人打招呼.
第二,进餐时.先请客人.长着动筷子.夹菜时每次少一些.离自己远的菜就少吃一些.吃饭时不要出声音.喝汤时也不要出声响,喝汤用汤匙一小口一小口地喝.不宜把碗端到嘴边喝,汤太热时凉了以后再喝.不要一边吹一边喝.有的人吃饭喜欢用咀嚼食物.特别是使劲咀嚼脆食物,发出很清晰的声音来.这种做法是不合礼仪要求的.特别是和众人一起进餐时,就要尽量防止出现这种现象.
第三:进餐时不要打嗝,也不要出现其他声音,如果出现打喷嚏,肠鸣等不由自主的声响时,就要说一声真不好意思对不起;.请原凉.之内的话.以示歉意.
第四;如果要给客人或长辈布菜.最好用公筷.也可以把离客人或长辈远的菜肴送到他们跟前,按我们中华民族的习惯.菜是一个一个往上端的.如果同桌有领导,老人,客人的话.每当上来一个新菜时就请他们先动筷子.或着轮流请他们先动筷子.以表示对他们的重视.
第五:吃到鱼头,鱼刺,骨头等物时,不要往外面吐,也不要往地上仍.要慢慢用手拿到自己的碟子里,或放在紧靠自己餐桌边或放在事先准备好的纸上.
第六:要适时地抽空和左右的人聊几句风趣的话,以调和气氛.不要光着头吃饭,不管别人,也不要狼吞虎咽地大吃一顿,更不要贪杯.
第七:最好不要在餐桌上剔牙.如果要剔牙时,就要用餐巾或手挡住自己的嘴巴.
第八:要明确此次进餐的主要任务.要明确以谈生意为主.还是以联络感情为主.或是以吃饭为主.如果是前着,在安排座位时就要注意.把主要谈判人的座位相互靠近便于交谈或疏通情感.如果是后着.只需要注意一下常识性的礼节就行了,把重点放在欣赏菜肴上,
第九:最后离席时.必须向主人表示感谢.或者就此时邀请主人以后到自己家做客,以示回敬。
西方餐桌礼仪
西方餐桌礼仪起源于法国梅罗文加王朝,当时因着拜占庭文化启发,制定了一系列细致的礼仪。
到了罗马帝国的查里曼大帝时,礼仪更为复杂,甚至专制。皇帝必须坐最高的椅子,每当乐声响起,王公贵族必须将菜肴传到皇帝手中。
在十七世纪以前,传统习惯是戴着帽子用餐。在帝制时代,餐桌礼仪显得繁琐、严苛,不同民族有不一样的用餐习惯。高卢人坐着用餐;罗马人卧着进食;法国人从小学习把双手放在桌上;英国人在不进食时要把双手放在大腿上。
欧洲的餐桌礼仪由骑士精神演变而来。在十二世纪,意大利文化流入法国,餐桌礼仪和菜单用语均变得更为优雅精致,教导礼仪的着作亦纷纷面世。
时至今日,餐桌礼仪还在欧洲国家继续传留下去。若你前往朋友家做客,须穿上得体的衣服,送上合宜的礼物,处处表现优雅的言谈举止。
餐具摆放的位置主要是为方便用餐,由外而内取用。用过的餐具切忌放回桌上,通常侍应会收起用过的餐具。
餐饮礼仪问题可谓源远流长。据文献记载可知,至少在周代,饮食礼仪已形成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特别是经曾任鲁国祭酒的孔子的称赞推崇而成为历朝历代表现大国之貌、礼仪之邦、文明之所的重要方面。
中国餐桌礼仪
餐桌礼仪在中国人的完整生活秩序中占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他们认为,用餐不单是满足基本生理需要的方法也是头等重要的社交经验。为此,掌握某些中式餐饮规则的知识便显得特别重要了,无论你是主人,抑或只是一位客人,都必须掌握一些规则。
圆形餐桌颇受欢迎。因为可以坐更多人,而且大家可以面对面坐,一家之主的身份并不像西方长形餐桌上很清楚地通过他的座位而辨认。客人应该等候主人邀请才可坐下。主人必须注意不可叫客人坐在*近上菜的座位。此为一大忌。
必须等到所有人到齐才可以开始任何形式的进餐活动即使有人迟到也要等。一旦大家就位,主人家便可以做开场白了。进餐期间,主人必须承担一个主动积极的角色敦促客人尽情吃喝是完全合理的。
一张典型中式餐桌看上去相当空,在西方人眼中尤甚。每张座位前可见放在盘上的一只碗;右面是一组筷子与汤匙,分别放在各自的座上。在正式场合上,会出现餐巾,主要放在膝上。
在正式宴席上,菜式的吃法很像放映的幻灯片,每一次一道菜。令人惊讶的是,米饭不是与菜式同上,不过可以选择同吃。由于菜式各有特色,应该个别品尝,而且一次只从碗中吃一种,不是混合品尝。不可用盘子吃,只能用碗。骨头和壳类放在个别盘中。不干净的盘子必须经常用清洁盘子替换。
除了汤之外,席上一切食物都用筷子。可能会提供刀*,但身为中国人,最好用筷子。筷子是进餐的工具,因此千万不可玩弄筷子把它们当鼓槌是非常失礼的做法,更不可以用筷子向人指指点点或打手势示意。当然,绝对不可吸吮筷子或把筷子插在米饭中,这是大忌这正好像葬礼上的香烛,被认为是不吉利的。再有,不可用筷子在一碟菜里不停翻动,应该先用眼睛看准你想取的食物。当你用筷了去取一块食物时,尽量避免碰到其他食物。可能的话,用旁边的公筷和汤匙。吃完饭或取完食物后,将筷子放回筷子座。
一席中式餐饮如果没有茶便称不上正式了。为此,尽可能贮存不同品种的茶是明智的做法,确保最精明的品味也照顾到。有关茶的问题,应该注意几件关键的事。座位最近茶壶的人应该负责为其他人和自己斟茶斟茶的次序按照年岁,由最长者至最年青者,最后为自己斟。当人家为你斟茶时,礼节上应该用手指轻敲桌子,这样做是对斟茶者表示感谢和敬意。
用餐对于家居生活是头等大事,体现个人素质和品味
眼睛看准食物才能动筷子
斟茶的顺序很讲究,先长后幼,先女后男
设宴原因有喜有悲
中国人向来「以食为先,饮食除了是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亦是秉承传统习俗,聚首饭桌前大快朵颐。设宴的原因可以是庆贺,也可以是哀痛。每逢农历新年、结婚、中国节日如中秋节等,中国人便会一家老少聚首饭桌前共贺佳节;但另方面,若有人离世,丧家会在葬礼完成后设解慰酒,宴请出席葬礼的亲戚朋友,向他们表示谢意,可见中国人十分重视聚首饭桌前分享喜乐与悲哀。
灶君
中国人不单止十分尊重吃的艺术及礼仪,甚至会敬拜由火神衍生而来的灶君,他们认为灶君能保佑厨房避开火灾及各种不幸事件之发生,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各家都准备一顿美味佳肴祀奉灶君,包括一只完整的鸡、烧猪、多样蔬菜、饭等,以多谢灶君对他们过去一年的保佑。他们通常会把餐桌放置在灶居的面前,把佳肴放在桌上左方,供奉数个小时后才拿走食物。
吃的礼仪与迷信有何关系?
客人与传统的中国家庭同桌用饭,须尊重他们的文化、礼仪及习俗,用饭时注意不要触犯多样的禁忌,因为中国人认为饮食与个人命运几乎是息息相关的,用饭时犯了禁忌,便会惹来衰运。例如吃鱼,当吃完了一面鱼身,不要用筷子把整条鱼翻转至另一面,他们认为若翻鱼时弄破鱼身,便意味著渔船会翻沉,这是由于香港在开埠初期是一个渔港,渔民很关注船只的安全航行;此外,中国人从不会端上七碟菜肴用饭,因为葬礼后的解慰酒须有七碟菜肴;不可用筷子垂直插入碗饭的中央,因这样有点像在拜祭祖先;用饭后不可说我吃完饭了,这意谓自己已死去,不会再有机会吃饭,而应该说我吃饱了吃饭时避免筷子触碰饭碗而发出声音,这不单止是不礼貌,亦意味著「无饭吃;要培养吃光碗中饭的习惯,一粒饭也不可剩余在饭碗,否则将来的太太或丈夫是「痘皮脸的,亦不尊重辛劳耕种的农夫。这些迷信的饮食习俗流传至今,或多或少仍然成为中国人的饮食礼仪。
用餐俗例
在饭食方式方面,中国人与西方人有点不同,西方人喜欢各自品尝放在自己面前的食物,中国人则有一定的用饭规例,他们喜欢叫数碟佳肴,放在饭桌的中央位置,各人有一碗饭共同配这数碟菜肴,饭吃完可再添;夹起的菜肴通常要先放在自己的饭碗中,直接把菜肴放入口是不礼貌的;依照惯例,客人出席正式或传统的晚餐,是不会吃光桌上的菜肴,以免令主人家误以为菜肴预备不足,因而感到尴尬。
餐桌摆设
日常饭食的摆设是在各座席摆上一个饭碗、一双筷子、一只汤匙、一碟调味酱,用饭后通常会给客人一条热毛巾,代替纸巾抹手及抹嘴巴。所有菜肴同时端上餐桌中央,各人用自己的筷子直接从各碟共享的菜肴夹取食物;汤水一大锅的端上,各人同饮一锅汤。客人用饭时绝对可以来一招「飞象过河,夹取放在远处的菜肴。由於中国人喜欢全体共享菜肴,他们的餐桌大多数是圆形或方形,而不是西方人多用的长形餐桌。
怎样叫一顿中式饭
先叫一个冷盘以刺激食欲,接著叫一锅清汤,热汤有助增加体温,喝过热汤后便开始品尝主菜,通常按照自己的口味叫主菜,但必要叫一碟十足辣味的菜肴,才算得上为一顿合宜的中式饭,以辣味菜肴配清淡的白饭,使菜肴辣而温和,白饭淡而香浓;一顿饭的压轴食品是甜点,通常是甜汤,如红豆沙、芝麻糊等,亦有其他种类,如布丁、班戟、雪糕等,同样香甜可口。
吃的方式
要待热汤变凉一点而入口时又不失汤味,应用汤匙一小口抿出声的饮;至于吃饭,要提起饭碗贴着唇边,用筷子把饭粒推入口里,这是一个最容易的吃饭方法,亦表示喜欢吃那顿饭;若吃饭时不提起饭碗,即表示不满意饭桌上的菜肴。
宴会
中国人很少在日常用饭时喝酒,但酒在他们的盛宴上则担当重要的角色。在宴会开始时,主人家必先向客人祝酒,这时客人的饮酒兴致便油然而生,啤酒或汽水都可用来祝酒,要先为别人添酒或汽水,后为自己添加,才合乎礼仪,且要添至近乎满泻为止,以表示尊重对方及彼此友谊,而主人家要尽情灌醉客人,才算合乎礼仪。若你不想饮酒,应在宴会开始时便表明,以免出现尴尬的场面。
宴席结束
客人享用完最后一款菜肴时,宴席便正式结束,于是主人家的主角会站立起来,表示宴会到此结束,并会站立门口向每位客人说声晚安,之后跟酒楼经理结账,主人家的其他成员则送客人乘车,挥手道别并目送车子驶离开去。
菜肴
中式菜肴大多数不会只有一种材料,通常有其他伴菜或配料衬托主菜,以做出色香味俱全的菜肴,例如烹煮猪肉,会以爽脆的绿色蔬菜做伴菜,如芹菜或青椒,衬托粉红色、柔?的猪肉。一顿饭不会只有一款菜肴,通常同时端上两款、甚至四款菜肴,且每款菜肴都要色香味俱全,端上次序则以菜肴的搭配为大前题,通常同类的菜肴会同时端上,不会前后分别端上,总之整顿饭都要讲求协调的搭配。
饮料
茶是中国人的日常饮料,汤是他们饭食时的最佳饮料,在特别的日子或场合上,中国人会饮葡萄酒或烈性酒,却不会饮水,这与西方人不同。中国茶是茶楼的主要饮料,虽然有其他饮料供应,但他们认为茶是最提神醒胃的饮料,尤其是吃了油腻的点心,茶有助洗去油腻。每桌都供应一个或两个茶壶,且可不断添饮,客人只需揭开茶壶盖并放在壶顶上,便有侍应前来添滚水;无论同席者的茶杯有多少茶,其中一位都可为别人斟茶,但记著要先为别人斟,最后为自己斟,这才合乎礼仪。茶楼备有不同种类的茶叶,客人可随个人喜好选择。
中国餐桌上的礼仪归结以下几点:
一.入座的礼仪.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在请长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入座时要从椅子左边进入.入座后不要动筷子.更不要弄出什么响声来.也不要起身走动.如果有什么事要向主人打招呼.
第二,进餐时.先请客人.长着动筷子.夹菜时每次少一些.离自己远的菜就少吃一些.吃饭时不要出声音.喝汤时也不要出声响,喝汤用汤匙一小口一小口地喝.不宜把碗端到嘴边喝,汤太热时凉了以后再喝.不要一边吹一边喝.有的人吃饭喜欢用咀嚼食物.特别是使劲咀嚼脆食物,发出很清晰的声音来.这种做法是不合礼仪要求的.特别是和众人一起进餐时,就要尽量防止出现这种现象.
第三:进餐时不要打嗝,也不要出现其他声音,如果出现打喷嚏,肠鸣等不由自主的声响时,就要说一声真不好意思对不起;.请原凉.之内的话.以示歉意.
第四;如果要给客人或长辈布菜.最好用公筷.也可以把离客人或长辈远的菜肴送到他们跟前,按我们中华民族的习惯.菜是一个一个往上端的.如果同桌有领导,老人,客人的话.每当上来一个新菜时就请他们先动筷子.或着轮流请他们先动筷子.以表示对他们的重视.
第五:吃到鱼头,鱼刺,骨头等物时,不要往外面吐,也不要往地上仍.要慢慢用手拿到自己的碟子里,或放在紧靠自己餐桌边或放在事先准备好的纸上.
第六:要适时地抽空和左右的人聊几句风趣的话,以调和气氛.不要光着头吃饭,不管别人,也不要狼吞虎咽地大吃一顿,更不要贪杯.
第七:最好不要在餐桌上剔牙.如果要剔牙时,就要用餐巾或手挡住自己的嘴巴.
餐饮礼仪问题可谓源远流长。据文献记载可知,至少在周代,饮食礼仪已形成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特别是经曾任鲁国祭酒的孔子的称赞推崇而成为历朝历代表现大国之貌、礼仪之邦、文明之所的重要方面。
中国餐桌礼仪
餐桌礼仪在中国人的完整生活秩序中占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他们认为,用餐不单是满足基本生理需要的方法也是头等重要的社交经验。为此,掌握某些中式餐饮规则的知识便显得特别重要了,无论你是主人,抑或只是一位客人,都必须掌握一些规则。
圆形餐桌颇受欢迎。因为可以坐更多人,而且大家可以面对面坐,一家之主的身份并不像西方长形餐桌上很清楚地通过他的座位而辨认。客人应该等候主人邀请才可坐下。主人必须注意不可叫客人坐在*近上菜的座位。此为一大忌。
必须等到所有人到齐才可以开始任何形式的进餐活动即使有人迟到也要等。一旦大家就位,主人家便可以做开场白了。进餐期间,主人必须承担一个主动积极的角色敦促客人尽情吃喝是完全合理的。
一张典型中式餐桌看上去相当空,在西方人眼中尤甚。每张座位前可见放在盘上的一只碗;右面是一组筷子与汤匙,分别放在各自的座上。在正式场合上,会出现餐巾,主要放在膝上。
在正式宴席上,菜式的吃法很像放映的幻灯片,每一次一道菜。令人惊讶的是,米饭不是与菜式同上,不过可以选择同吃。由于菜式各有特色,应该个别品尝,而且一次只从碗中吃一种,不是混合品尝。不可用盘子吃,只能用碗。骨头和壳类放在个别盘中。不干净的盘子必须经常用清洁盘子替换。
除了汤之外,席上一切食物都用筷子。可能会提供刀*,但身为中国人,最好用筷子。筷子是进餐的工具,因此千万不可玩弄筷子把它们当鼓槌是非常失礼的做法,更不可以用筷子向人指指点点或打手势示意。当然,绝对不可吸吮筷子或把筷子插在米饭中,这是大忌这正好像葬礼上的香烛,被认为是不吉利的。再有,不可用筷子在一碟菜里不停翻动,应该先用眼睛看准你想取的食物。当你用筷了去取一块食物时,尽量避免碰到其他食物。可能的话,用旁边的公筷和汤匙。吃完饭或取完食物后,将筷子放回筷子座。
一席中式餐饮如果没有茶便称不上正式了。为此,尽可能贮存不同品种的茶是明智的做法,确保最精明的品味也照顾到。有关茶的问题,应该注意几件关键的事。座位最近茶壶的人应该负责为其他人和自己斟茶斟茶的次序按照年岁,由最长者至最年青者,最后为自己斟。当人家为你斟茶时,礼节上应该用手指轻敲桌子,这样做是对斟茶者表示感谢和敬意。
用餐对于家居生活是头等大事,体现个人素质和品味
眼睛看准食物才能动筷子
斟茶的顺序很讲究,先长后幼,先女后男
设宴原因有喜有悲
中国人向来「以食为先,饮食除了是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亦是秉承传统习俗,聚首饭桌前大快朵颐。设宴的原因可以是庆贺,也可以是哀痛。每逢农历新年、结婚、中国节日如中秋节等,中国人便会一家老少聚首饭桌前共贺佳节;但另方面,若有人离世,丧家会在葬礼完成后设解慰酒,宴请出席葬礼的亲戚朋友,向他们表示谢意,可见中国人十分重视聚首饭桌前分享喜乐与悲哀。
灶君
中国人不单止十分尊重吃的艺术及礼仪,甚至会敬拜由火神衍生而来的灶君,他们认为灶君能保佑厨房避开火灾及各种不幸事件之发生,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各家都准备一顿美味佳肴祀奉灶君,包括一只完整的鸡、烧猪、多样蔬菜、饭等,以多谢灶君对他们过去一年的保佑。他们通常会把餐桌放置在灶居的面前,把佳肴放在桌上左方,供奉数个小时后才拿走食物。
吃的礼仪与迷信有何关系?
客人与传统的中国家庭同桌用饭,须尊重他们的文化、礼仪及习俗,用饭时注意不要触犯多样的禁忌,因为中国人认为饮食与个人命运几乎是息息相关的,用饭时犯了禁忌,便会惹来衰运。例如吃鱼,当吃完了一面鱼身,不要用筷子把整条鱼翻转至另一面,他们认为若翻鱼时弄破鱼身,便意味著渔船会翻沉,这是由于香港在开埠初期是一个渔港,渔民很关注船只的安全航行;此外,中国人从不会端上七碟菜肴用饭,因为葬礼后的解慰酒须有七碟菜肴;不可用筷子垂直插入碗饭的中央,因这样有点像在拜祭祖先;用饭后不可说我吃完饭了,这意谓自己已死去,不会再有机会吃饭,而应该说我吃饱了吃饭时避免筷子触碰饭碗而发出声音,这不单止是不礼貌,亦意味著「无饭吃;要培养吃光碗中饭的习惯,一粒饭也不可剩余在饭碗,否则将来的太太或丈夫是「痘皮脸的,亦不尊重辛劳耕种的农夫。这些迷信的饮食习俗流传至今,或多或少仍然成为中国人的饮食礼仪。
用餐俗例
在饭食方式方面,中国人与西方人有点不同,西方人喜欢各自品尝放在自己面前的食物,中国人则有一定的用饭规例,他们喜欢叫数碟佳肴,放在饭桌的中央位置,各人有一碗饭共同配这数碟菜肴,饭吃完可再添;夹起的菜肴通常要先放在自己的饭碗中,直接把菜肴放入口是不礼貌的;依照惯例,客人出席正式或传统的晚餐,是不会吃光桌上的菜肴,以免令主人家误以为菜肴预备不足,因而感到尴尬。
餐桌摆设
日常饭食的摆设是在各座席摆上一个饭碗、一双筷子、一只汤匙、一碟调味酱,用饭后通常会给客人一条热毛巾,代替纸巾抹手及抹嘴巴。所有菜肴同时端上餐桌中央,各人用自己的筷子直接从各碟共享的菜肴夹取食物;汤水一大锅的端上,各人同饮一锅汤。客人用饭时绝对可以来一招「飞象过河,夹取放在远处的菜肴。由於中国人喜欢全体共享菜肴,他们的餐桌大多数是圆形或方形,而不是西方人多用的长形餐桌。
怎样叫一顿中式饭
先叫一个冷盘以刺激食欲,接著叫一锅清汤,热汤有助增加体温,喝过热汤后便开始品尝主菜,通常按照自己的口味叫主菜,但必要叫一碟十足辣味的菜肴,才算得上为一顿合宜的中式饭,以辣味菜肴配清淡的白饭,使菜肴辣而温和,白饭淡而香浓;一顿饭的压轴食品是甜点,通常是甜汤,如红豆沙、芝麻糊等,亦有其他种类,如布丁、班戟、雪糕等,同样香甜可口。
吃的方式
要待热汤变凉一点而入口时又不失汤味,应用汤匙一小口抿出声的饮;至于吃饭,要提起饭碗贴着唇边,用筷子把饭粒推入口里,这是一个最容易的吃饭方法,亦表示喜欢吃那顿饭;若吃饭时不提起饭碗,即表示不满意饭桌上的菜肴。
宴会
中国人很少在日常用饭时喝酒,但酒在他们的盛宴上则担当重要的角色。在宴会开始时,主人家必先向客人祝酒,这时客人的饮酒兴致便油然而生,啤酒或汽水都可用来祝酒,要先为别人添酒或汽水,后为自己添加,才合乎礼仪,且要添至近乎满泻为止,以表示尊重对方及彼此友谊,而主人家要尽情灌醉客人,才算合乎礼仪。若你不想饮酒,应在宴会开始时便表明,以免出现尴尬的场面。
宴席结束
客人享用完最后一款菜肴时,宴席便正式结束,于是主人家的主角会站立起来,表示宴会到此结束,并会站立门口向每位客人说声晚安,之后跟酒楼经理结账,主人家的其他成员则送客人乘车,挥手道别并目送车子驶离开去。
菜肴
中式菜肴大多数不会只有一种材料,通常有其他伴菜或配料衬托主菜,以做出色香味俱全的菜肴,例如烹煮猪肉,会以爽脆的绿色蔬菜做伴菜,如芹菜或青椒,衬托粉红色、柔?的猪肉。一顿饭不会只有一款菜肴,通常同时端上两款、甚至四款菜肴,且每款菜肴都要色香味俱全,端上次序则以菜肴的搭配为大前题,通常同类的菜肴会同时端上,不会前后分别端上,总之整顿饭都要讲求协调的搭配。
饮料
茶是中国人的日常饮料,汤是他们饭食时的最佳饮料,在特别的日子或场合上,中国人会饮葡萄酒或烈性酒,却不会饮水,这与西方人不同。中国茶是茶楼的主要饮料,虽然有其他饮料供应,但他们认为茶是最提神醒胃的饮料,尤其是吃了油腻的点心,茶有助洗去油腻。每桌都供应一个或两个茶壶,且可不断添饮,客人只需揭开茶壶盖并放在壶顶上,便有侍应前来添滚水;无论同席者的茶杯有多少茶,其中一位都可为别人斟茶,但记著要先为别人斟,最后为自己斟,这才合乎礼仪。茶楼备有不同种类的茶叶,客人可随个人喜好选择。
中国餐桌上的礼仪归结以下几点:
一.入座的礼仪.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在请长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入座时要从椅子左边进入.入座后不要动筷子.更不要弄出什么响声来.也不要起身走动.如果有什么事要向主人打招呼.
第二,进餐时.先请客人.长着动筷子.夹菜时每次少一些.离自己远的菜就少吃一些.吃饭时不要出声音.喝汤时也不要出声响,喝汤用汤匙一小口一小口地喝.不宜把碗端到嘴边喝,汤太热时凉了以后再喝.不要一边吹一边喝.有的人吃饭喜欢用咀嚼食物.特别是使劲咀嚼脆食物,发出很清晰的声音来.这种做法是不合礼仪要求的.特别是和众人一起进餐时,就要尽量防止出现这种现象.
第三:进餐时不要打嗝,也不要出现其他声音,如果出现打喷嚏,肠鸣等不由自主的声响时,就要说一声真不好意思对不起;.请原凉.之内的话.以示歉意.
第四;如果要给客人或长辈布菜.最好用公筷.也可以把离客人或长辈远的菜肴送到他们跟前,按我们中华民族的习惯.菜是一个一个往上端的.如果同桌有领导,老人,客人的话.每当上来一个新菜时就请他们先动筷子.或着轮流请他们先动筷子.以表示对他们的重视.
第五:吃到鱼头,鱼刺,骨头等物时,不要往外面吐,也不要往地上仍.要慢慢用手拿到自己的碟子里,或放在紧靠自己餐桌边或放在事先准备好的纸上.
第六:要适时地抽空和左右的人聊几句风趣的话,以调和气氛.不要光着头吃饭,不管别人,也不要狼吞虎咽地大吃一顿,更不要贪杯.
第七:最好不要在餐桌上剔牙.如果要剔牙时,就要用餐巾或手挡住自己的嘴巴.
第八:要明确此次进餐的主要任务.要明确以谈生意为主.还是以联络感情为主.或是以吃饭为主.如果是前着,在安排座位时就要注意.把主要谈判人的座位相互靠近便于交谈或疏通情感.如果是后着.只需要注意一下常识性的礼节就行了,把重点放在欣赏菜肴上,
第九:最后离席时.必须向主人表示感谢.或者就此时邀请主人以后到自己家做客,以示回敬。
西方餐桌礼仪
西方餐桌礼仪起源于法国梅罗文加王朝,当时因着拜占庭文化启发,制定了一系列细致的礼仪。
到了罗马帝国的查里曼大帝时,礼仪更为复杂,甚至专制。皇帝必须坐最高的椅子,每当乐声响起,王公贵族必须将菜肴传到皇帝手中。
在十七世纪以前,传统习惯是戴着帽子用餐。在帝制时代,餐桌礼仪显得繁琐、严苛,不同民族有不一样的用餐习惯。高卢人坐着用餐;罗马人卧着进食;法国人从小学习把双手放在桌上;英国人在不进食时要把双手放在大腿上。
欧洲的餐桌礼仪由骑士精神演变而来。在十二世纪,意大利文化流入法国,餐桌礼仪和菜单用语均变得更为优雅精致,教导礼仪的着作亦纷纷面世。
时至今日,餐桌礼仪还在欧洲国家继续传留下去。若你前往朋友家做客,须穿上得体的衣服,送上合宜的礼物,处处表现优雅的言谈举止。
餐具摆放的位置主要是为方便用餐,由外而内取用。用过的餐具切忌放回桌上,通常侍应会收起用过的餐具。
①红酒杯﹕喝酒时应拿着杯脚,而非杯身,避免手温破坏酒的味道﹔
②水杯﹕喝饮品前最好先抹嘴,以免在杯上留下油渍﹔
③白酒杯﹔
④甜品匙﹔
⑤甜品叉﹔
⑥面包碟﹔
⑦牛油刀﹔
⑧鱼叉﹔
⑨大叉(主菜叉)﹔
⑩餐巾﹕大餐巾可对摺成三角形放在膝盖上,抹嘴时,宜用餐巾角落的位置﹔离开座位时,可把餐巾摺好放在椅上或桌上﹔用餐后,应把餐巾摺好,放在餐盘的右边﹔
(11)大刀(主菜刀)﹔
(12)鱼刀﹔
(13)汤匙﹕喝汤时忌发出声音。喝汤后,汤匙不应放在碗中,应把汤匙拿起放在汤碟上。
『入坐礼仪
如果是以主人的身分举办宴会,则男女主人应该分别坐在长餐桌的中间、面对面而坐。身为主人的你要逐一邀请所有宾客入坐,而关于邀请入坐的顺序方面,第一位安排入坐的应该是贵宾的女伴,位置在男主人的右手边,贵宾则坐在女主人的右手边。
如果没有特别的主客之分,除非有长辈在场,必须礼让他们,否则女士们可以大方地先行入坐,一个有礼貌的绅士也应该等女生坐定之后,再行入坐。
外出用餐时,免不了会随身携带包包,这时候应该将包包放在背部与椅背间,而不是随便放在餐桌上或地上。坐定之后要维持端正坐姿,但也不必僵硬到像个木头人,并且注意与餐桌保持适当的距离。
遇到需要中途离席时,跟同桌的人招唿一声是绝对必要的,而男士也应该起身表示礼貌,甚至如离开的是隔座的长辈或女士,还必须帮忙拖拉座位。
用餐完毕之后,必须等男女主人离席后,其他的人才能开始离座。
『使用礼仪
有关餐巾的使用问题,必须等大家都坐定之后,才可开始使用。餐巾摊开后,应该摊平放在大腿上,千万不要放进领口,因为三岁小女孩这样做或许很可爱,但十三岁以后的成人这样做就有点不太好了。
另外,餐巾的主要功能是防止食物弄脏衣服,以及擦掉嘴唇与手的油渍,请不要在忘记带面纸的情况下,拿来擦鼻子,因为这样既不典雅也不卫生。
有些人或许会担心食具的卫生问题,因而用餐巾来擦拭食具,其实这是很不礼貌的举动,会造成餐厅或主人的难堪。用餐完毕之后,应该将餐巾折好,置放在餐桌上再离开。
在西餐的刀叉使用顺序方面,原则是由外而内。要先使用摆在餐盘最外侧的食具,每吃一道,就用一副刀叉;食用完毕之后,刀叉并排在盘子中央,服务生会主动来将盘子收走。食具除了用来切割食物之外,也被用来移动食物,因为在正式场合下转动盘子是很不礼貌的行为。
『食用礼仪
肉类:切牛排时应由外侧向内切,切一块吃一块,请不要为了贪图方便而一次将其切成碎块,这不但是缺乏气质的表现,而且会让鲜美的肉汁流失,非常可惜;割肉块时大小要适中,不要切得太大,以至于有嘴巴合不起来的危险。咀嚼食物时,请务必将嘴巴合起来,避免发出声音,而且口中食物未吞下之前,不要再送入口。
贝类海鲜:贝类海鲜应该以左手持壳,右手持叉,将其肉挑出来吃。吃鱼片时,可用右手持叉进食,避免使用刀具,因为细嫩的鱼肉很容易就会被切碎而变得难以收拾;遇到一整条鱼的时候,先吃鱼的上层,再用刀叉剔除鱼骨,切忌翻身,吃龙虾时,可用手指去掉虾壳后食用。
水果:水分多的水果应该用小汤匙取食。桃类及瓜类,餐厅会先削皮切片,应该用小叉子取食。草莓类则多放于小碟中,用匙或叉取食均可。另外,在吃水果的时候,餐厅通常会提供洗手盒,里面会放置花瓣或柠檬。以供洗手之用。
甜点:一般蛋糕及饼类,用小叉子分割取食,较硬的用刀切割后,同样用小叉子分割取食,至于霜淇淋或布丁等,就可用小汤匙取食。如果遇到小块的硬饼干,可以直接取用。
『饮用礼仪
汤:喝汤时要用汤匙,而不是将整个碗端起来喝,用汤匙喝汤时,汤匙应该由自己这边向外舀,切忌任意搅和热汤或用嘴吹凉。喝汤时避免出声是最起码的礼貌,当汤快喝完时,可将汤盘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托起,向外倾斜以便取汤。喝完汤之后,汤匙应该放在汤盘或汤杯的碟子上。
咖啡和茶:喝咖啡或茶时,餐厅一定会附上一支小汤匙,它的用途在于搅散糖和奶精,所以尽量不要拿糖罐及奶精罐中的汤匙来搅拌自己的饮料,也不要用匙舀起咖啡来尝甜度,不然保证你一定会得到全桌的注目礼。喝咖啡或茶时,应该用食指和拇指拈住杯把端起来喝,至于碟子就不必端起来了。喝完之后,小汤匙要放在碟子上。
宴会礼仪
(1)在当你应邀赴宴时,你对同桌进餐的人和餐桌上的谈话,大概要比对饮食要更感兴趣。因此进餐时,应该尽可能地少一些声响,少一些动作。
(2)女主人一拿起餐巾时,你也就可以拿起你的餐巾,放在腿上。有时餐巾中包有一只小面包;如果是那样的话就把它取也,放在旁边的小碟上。
(3)餐巾如果很大,就双叠着放在腿上;如果很小,就全部打开。千万别将餐巾别在领上或背心上,也不要在手中乱揉。可以用餐巾的一角擦去嘴上或手指上的油渍或脏物。千万别用它来擦刀叉或碗碟。
(4)正餐通常从汤开始。在你座前最大的一把匙就是汤匙,它就在你的右边的盘子旁边。不要错用放在桌子中间的那把匙子,因为那可能是取蔬菜可果酱用的。
(5)在女主人拿起她的匙子或叉子以前,客人不得食用任何一道菜。女主人通常要等到每位客人都拿到菜后才开始。她不会像中国习惯那样,请你先吃。当她拿起匙或叉时,那就意味着大家也可以那样做了。
(6)如果有鱼这道菜的话,它多半在汤以后送上,桌上可能有鱼的一把专用叉子,它也可能与吃肉的叉子相似,通常要小一些,总之,鱼叉放在肉叉的外侧离盘较远的一侧。
(7)通常在鱼上桌之前,鱼骨早就剔净了,如果你吃的那块鱼还有刺的话,你可以左手拿着面包卷,或一块面包,右手拿着刀子,把刺拨开。
(8)如果嘴里有了一根刺,就应悄悄地,尽可能不引起注意地用手指将它取出,放在盘子边沿上,别放在桌上,或扔在地下。
附加:美国人用餐的戒条六条
其一、不允许进餐时发出声响。
其二、不允许替他人取菜。
其三、不允许吸烟。
其四、不允许向别人劝酒。
其五、不允许当众脱衣解带。
其六、不允许议论令人作呕之事。
1、接听电话礼仪
语气平和,礼貌问候;认真倾听,真诚交流;
明晰内容,准确记录;灵活应答,干脆利落。
2、介绍礼仪
属于社交场合的介绍有两种:即为他人做介绍和自我介绍。
为他人做介绍时五指并拢,手心向上,指向被介绍人。掌握介绍的先后顺序:一般情况下先将职位低的人介绍给职位高的人;先将男士介绍给女士;先将晚辈介绍给长辈;先将未婚者介绍给已婚者;先将客人介绍给主人;先将非官方人事介绍给官方人士;先将个人介绍给团体,如个人身份和地位明显高于团体,应将团体先介绍给个人。 自我介绍要先向对方点头致意,再说明自己的姓名和身份,可以同时递上名片。自我介绍时要把握分寸,既不过分自谦,也不夸大其词。
3、引见礼仪
到办公室来的客人与领导见面,通常由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引见、介绍。在引导客人去领导办公室的路途中,工作人员要走在客人左前方数步远的位置,忌把背影留给客人。在陪同客人去见领导的这段时间内,不要只顾闷头走路,可以随机讲一些得体的话或介绍一下本单位的大概情况。
在进领导办公室之前,要先轻轻叩门,得到允许后方可进入,切不可冒然闯入,叩门时应用手指关节轻叩,不可用力拍打。进入房间后,应先向领导点头致意,再把客人介绍给领导,介绍时要注意措词,应用手示意,但不可用手指指着对方。介绍的顺序一般是把身份低、年纪轻的介绍给身份高、年纪大的;把男同志介绍给女同志;如果有好几位客人同时来访,就要按照职务的高低,按顺序介绍。介绍完毕走出房间时应自然、大方,保持较好的行姿,出门后应回身轻轻把门带上。
4、握手礼仪
握手顺序按照尊者为先的原则。在正式场合,以上级先伸手为礼;在日常生活中,以长辈、女士、已婚者先伸手为礼;在社交场合,以先到者先伸手为礼;在接待来客时,以主人先伸手为礼;客人告辞时,以客人先伸手为礼。
5、接送名片礼仪
名片的递送。交换名片的顺序一般是:先客后主,先低后高。当与多人交换名片时,应依照职位高低的顺序,或是由近及远,依次进行,切勿跳跃式地进行,以免对方误认为有厚此薄彼之感。递送时应将名片正面面向对方,双手奉上。眼睛应注视对方,面带微笑,名片的递送应在介绍之后,在尚未弄清对方身份时不应急于递送名片。
名片的接受。接受名片时应起身,面带微笑注视对方。接过名片时应说:谢谢,随后有一个微笑阅读名片的过程,阅读时可将对方的姓名职衔念出声来,表示对对方的尊重。然后,回敬一张本人的名片,如身上未带名片,应向对方表示歉意。在对方离去之前,或话题尚未结束,不必急于将对方的名片收藏起来。
6、乘电梯礼仪
出入无人控制的电梯时,引领者先入后出,操纵电梯。
出入有人控制的电梯时,引领者后入后出。
7、倒茶礼仪
遵循酒满茶半习俗。茶不要太满,以八分满为宜,水温不宜太烫,上茶时以右手端茶,从客人的右方奉上,敬茶时按照职务从高到低的顺序。
8着装礼仪
①整洁合体。保持干净整洁,熨烫平整,穿着合体,纽扣齐全。
②搭配协调。款式、色彩、佩饰相互协调。不同款式、风格的服装,不应搭配在一起。
③体现个性。与个人性格、职业、身份、体形和肤色等特质相适应。
④随境而变。着装应该随着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其着装款式和风格也应有所不同。
⑤遵守常规。遵循约定俗成的着装规矩。如:西装应在拆除袖口上的商标之后才可以穿着;不可在公众场合光膀子、卷裤腿、穿睡衣。女性在办公场所不宜穿着吊带装、超短裙、短裤、拖鞋等。
正式场合男士着装礼仪
一般以西装为正装。一套完整的西装包括上衣、西裤、衬衫、领带、腰带、袜子和皮鞋。
上衣:衣长刚好到臀部下缘或差不多到手自然下垂后的大拇指尖端的位置,肩宽以探出肩角2厘米左右为宜,袖长到手掌虎口处。胸围以系上纽扣后,衣服与腹部之间可以容下一个拳头大小为宜。
西裤:裤线清晰笔直,裤脚前面盖住鞋面中央,后至鞋跟中央。
衬衫:长袖衬衫是搭配西装的唯一选择,颜色以白色或淡蓝色为宜。衬衫领子要挺括;衬衫下摆要塞在裤腰内,系好领扣和袖口;衬衫领口和袖口要长于西服上装领口和袖口1厘米2厘米;衬衫里面的内衣领口和袖口不能外露。如果西服本身是有条纹的,应搭配纯色的衬衫,如果西服是纯色,则衬衫可以带有简单的条纹或图案。
站立状态时应将纽扣系好。双排扣的上衣,纽扣要全部系好;单排扣的上衣,三粒扣的以系中间一个或者上面两个为宜,两粒扣的应该系上面的一个扣,单粒扣的一定要系好。
领带:领带图案以几何图案或纯色为宜。系领带时领结要饱满,与衬衫领口吻合要紧;领带长度以系好后大箭头垂到皮带扣处为准。
腰带:材质以牛皮为宜,皮带扣应大小适中,样式和图案不宜太夸张。
袜子:袜子应选择深色的,切忌黑皮鞋配白袜子。袜口应适当高些,应以坐下跷起腿后不露出皮肤为准。
皮鞋:搭配造型简单规整、鞋面光滑亮泽。如果是深蓝色或黑色的西装,可以配黑色皮鞋,如果是咖啡色系西装,可以穿棕色皮鞋。压花、拼色、蛇皮、鳄鱼皮和异形皮鞋,不适于搭配正式西装。
正式场合女士着装礼仪
上衣:上衣讲究平整挺括,较少使用饰物和花边进行点缀,纽扣应全部系上。
裙子:以窄裙为主,不可太短;裙子里面应穿着衬裙。真皮或仿皮的西装套裙不宜在正式场合穿着。
衬衫:以单色为最佳之选。穿着衬衫还应注意:衬衫的下摆应掖入裙腰之内而不是悬垂于外,也不要在腰间打结;衬衫的纽扣除最上面一粒可以不系上,其他纽扣均应系好;穿着西装套裙时不要脱下上衣而直接外穿衬衫。
鞋袜:鞋子应是高跟鞋或中跟鞋。袜子应是高筒袜或连裤袜。鞋袜款式应以简单为主,颜色应与西装套裙相搭配。 着装不要过于暴露和透明,尺寸也不要过于短小和紧身。
9、中餐餐桌礼仪
①让菜不夹菜;②祝酒不劝酒;③不在餐桌上整理服饰;④就餐时不发出声响
10、涉外礼仪
涉外礼仪是涉外交际礼仪的简称,是指国人在对外交际中,用以维护自身形象,对交往对象表示尊重与友好的约定俗成的习惯做法。我单位员工在境外从事生产经营、考察、培训等活动,经常与所在国家政府官员、公司职员和民众交往,必须遵守以下通则:
1、维护形象。在国际交往中首先要给交往对象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个人形象的六要素是:仪容、表情、举止、服饰、谈吐、待人接物。
2、不卑不亢。要意识到自己代表自己的国家、民族、所在单位,言行应从容得体,不应表现的畏惧自卑,也不应表现的狂傲自大,目中无人。
3、。各国礼仪习俗存在差异,重要的是了解,而不是评判是非、鉴定优劣,要以我为主,兼及他方,。
4、入乡随俗。要真正做到尊重交往对象,首先就必须尊重对方所独有的风俗习惯。当自己身为东道主时,通常讲究主随客变而当自己是客人身份时,则应讲究客随主变。
5、信守约定。许诺要谨慎,承诺要兑现,失约要道歉。
6、热情适度。不仅待人要热情友好,更为重要的是要把握好待人热情友好的具体分寸。
7、谦虚适当。反对过分抬高自己,但也不要过度谦虚客套。
8、尊重隐私。在对外交往中不要涉及收入支出、年龄、婚姻、健康、家庭住址、个人经历、信仰政见等。
摘 要:当今,随着我国的综合国力的提升,我国在全球市场上的政治与经济地位也越来越明显,在多国文化的背景下工作、学习和生活的人们逐渐增多,这就意味着现在我们需要大量精通商务领域专业知识并且具备较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综合型人才。因此,跨文化交际能力对于国际商务英语人才成功进行涉外商务活动具有特别的意义。
关键词:商务英语 跨文化交际能力 商务文化 差异
一、我国当前商务英语教学的现状
语言被称之为活的艺术,是在现实生活中产生的有机结合,目前我国高校中所进行的语言教学大多是照本宣科的讲授,其根本仍是为了满足应试教育的需要。教学上,以教师讲授为主,通常包括词汇扩展、句型比较和语法分析,其结果学生只是机械的掌握了英语学习技能,他们忽略了英语的专业性,从而破坏了学生学习语言的主动性,主要是因为缺乏跨文化能力培养。不同国家的文化,他们的价值观取向不同,导致了跨文化交际活动不能正常进行,因为大多数人在跨文化交际中都倾向于用自己本国的观念强加给对方,这也是导致跨文化交际活动不能正常开展的根本原因。
二、商务英语教学中常见的文化差异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文化传统和特色,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日益加快,跨国交际日益增多,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愈发明显,在实际交际中,中国学生对中西文化习俗了解不多,导致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交际障碍,我们不应忽视这种差异产生的影响,为了促进中西文化礼仪的完美融合,我们有必要了解中西文化礼仪的差异:
1.交际语言的差异。打招呼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平常的事情了,中国人打招呼的典型是“您吃了吗?” “上哪啊?”等等,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亲切感。但对于西方人来说,此种打招呼的方式会让人感到像是一种“盘问”,目的是询问对方的私生活。西方人日常打招呼常用“Hi!”或“Hello”,或说声“Good morning!”(早上好)就可以了。而英国人见面则常常谈论天气。
告别语在中西语言中存在许多不同。在探望病人告别时,中国人常用“多吃点”、“注意休息”之类的语言,以表示对病人的关怀。而西方人绝不会说“多吃点”之类的话,因为这样说容易被对方误会。他们一般会说“多保重”或“一切会好起来的”等等。
2.接待与宴请的不同。商务接待是商务活动的首要环节,直接关系着商务活动能否顺利开展。接待行为直接代表着公司的形象,接待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双方能否成功合作。在我国,人们首次见面通过握手来表示友好,而西方人则会选择拥抱。在中国搀扶老人过马路或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被视为传统美德,然而在西方国家受人照顾往往被视为弱者,如果同样的事情发生在西方国家,那的老人则会毫不领情。
宴请是一种联络感情、增进友谊的方式,中西方人士都乐于此道。中国主人和西方东道主宴请的礼仪也各具特色。在中国,大多都以左为尊,在宴请宾客时,地位尊贵的客人会被安排在左边的上座,然后其他客人依次安排。在西方则是以右为尊,男女间隔而座,夫妇也分开而座,女宾客的席位比男宾客的席位稍高。中国人认为谦虚是一种美德。中国人宴请时,会很客气的说:“薄酒素菜,请多包涵。”西方人会因此而产生疑惑,明明是一桌丰盛的宴席,为什么说酒少菜少呢?之所以产生疑惑,乃中西方生活习俗不同所致。
三、商务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学习外语时,应当既有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还要具有很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但是现在的问题已不是有无必要,而是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就此问题,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按商务英语特点设置课程。商务英语的特点主要在于专业化和口语化、以及较强的针对性,其最大的特点是实用性,它不仅能提高语言和说话的能力,而且还能提高生活和生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前要广泛了解商务英语的相关文化背景和学科的专业知识,在教学中增加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扩展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商务文化素养。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导入相应的跨文化理念以及商务礼仪知识,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的同时提升商务文化素养,提高语言的正确性和应用的得体性,从而获得跨文化的敏感性。
2.改变固有的教学模式。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教师更多注重的是语法、词汇、句型等语言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实际的口语交际能力,课堂上学生成为了的接受者,缺少了对学习的兴趣,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哑巴英语”。 教学模式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练习,展现商务英语的交际特性和灵活性。可以采用案例法、情景教学法等,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消除课堂压抑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愿意开口、敢于开口进行交流,提高其思考性和创造性的能力。
3.多渠道了解商务文化。时下通讯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学生们寻找丰富的学习资源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同时也为商务英语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互联网等资源进行跨文化知识教学,尤其应鼓励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上丰富的教学资源,及时方便了解西方国家最新的资讯和文化动态。教师可有选择的给学生播放一些有关西方商务文化的电影、视频资料等,使学生通过以上途径能够直观感受到西方生活的氛围,提高其英语听说能力,增强学生对商务文化的敏感性和适应性。
四、结束语
商务英语教学的目的不是单纯地为了提高英语口语能力,而是为了培养具有良好的商务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复合型商务人才,因此,商务英语教学应该把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当今国际经济形势下,单独掌握一门外语或是只具备有限的商务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能够占有主导地位,我们必须要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去接受这种理念,才能提高对文化的差异的适应性,真正使我们成为实用型的应用人才;才能更好地实现有效的交际,真正使我们能够行于世界。
参考文献:
[1]顾嘉祖.跨文化交际[M].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姜忠平,杨柳.中西人本主义比较及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邵阳学院学报, 2005.
[3]张臬.实用商务英语谈判与实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4]李太志. 商务英语教学与商务文化意识培养[J].教育探索,2005.
关键词:布依族;对歌文化;民族性格
岗乌镇是贵州省安顺市关岭自治县下辖的一个乡镇,地处安顺市关岭县、黔西南州晴隆县和六盘水市六枝特区的三县(区)交界处,相邻地居民皆以布依族为主,相互间在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往相对频繁。岗乌镇地处偏远,虽然处于三县交界处,但与各县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所在地距离都较远,交通条件差,经济发展滞后,社会形态、文化形态皆保留着较为原始的自然状态。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岗乌镇布依族保留着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特征,在发展和传承当地布依族民间,文化的同时,吸收并兼容了相邻县区布依族文化的因子,形成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布依族文化现象。
自古以来,布依族依山傍水而居的自然环境孕育了独具特色的布依族民族民间文化,塑造了布依族质朴、善良、真诚、以和善为美、热情好客的民族性格和优良传统,同时也赋予了布依人能歌善舞的本领。民歌是布依族民间文化的精华,对歌则是布依族人民传承和发展本民族民歌文化的主要方式。独具特色的生产生活环境和民族性格,决定了布依族表达心灵情感的独特性。在布依族生产生活和社交礼仪等活动中,无论何时何地他们都喜欢用歌声来表达对人或对物的情感,逢年过节要对歌,婚丧嫁娶要对歌,劳动生产要对歌,迎来送往同样也对歌,对歌成为他们生产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歌善舞的布依族人以其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和得天独厚的嗓音唱出了一个民族的心声和气节,是布依族历史发展的真实写照。
一、岗乌镇布依族对歌文化概述
岗乌镇布依族喜欢唱歌,无论是在生产劳动的过程中,还是在传统节日里;无论是在婚丧嫁娶的民俗活动中,还是在布依族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季节里,他们都喜欢用歌声来表达对朋友的友谊、对亲人的关爱、对恋人的思念和对大自然的敬仰与崇拜。针对不同的对歌主体和不同的歌唱对象,岗乌镇布依族的对歌内容和形式有所不同,表现不同的情感和不同的思想内容。在此,笔者根据切身体验,将岗乌镇布依族对歌分为社交礼仪歌、风俗礼仪歌、情歌和山歌四大类。
(一)社交礼仪歌
社交礼仪歌是岗乌镇布依族对歌中最为普遍的一种。在当地,布依族村寨间的人们相互交往及彼此间的社交礼仪活动中,常常都会以对歌的方式来进行交流。日常生活中,社交礼仪歌主要是在接待客人或朋友的过程中对唱,社交礼仪歌通常是用来表达相互间的问候和赞美,表达布依族人热情好客、质朴、善良、真诚、以和善为美的民族性格。在对唱社交礼仪歌的时候,针对不同身份的客人和不同的时段,歌词中所表达的意义和内容各有不同。
(二)风俗礼仪歌
长期以来,每逢传统节日或婚丧嫁娶等民间民俗活动期间,岗乌镇的布依族都要进行对歌。传统节日和喜庆民俗活动中,他们用欢快的旋律表示庆祝。遇到丧葬、祭祀等较为严肃的民俗活动时,他们便以特定的唱词表达一定的哀思来进行祭奠。丧葬、祭祀等民俗活动中的对歌往往是特定的人群,他们是要通过举行具有某种意义的对歌仪式,达到消灾祈福等目的。
(三)情歌
情歌对唱是岗乌镇布依族对歌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所谓歌因情生,只有注入布依族情感的对歌,才能体现布依族对歌文化的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格,才能真正代表布依族对歌文化的发展方向。岗乌镇布依族情歌对唱以当地布依族青年男女的“浪冒浪哨”风俗为载体,经过长期的积累和丰富,使其成为对歌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风俗礼仪歌对唱的升华和结晶。
(四)山歌
山歌是一种在非正式场合下对唱的民歌,其内容多数是对幸福生活的表述、对美好生活环境的赞美,或是对歌双方相互间的歌颂等。山歌的对歌环境没有特别的讲究,在农闲时节,布依族青年男女相约至村前寨后的河边或山上,或者是在房前屋后的树下,都可以对唱山歌。对唱山歌的目的,不仅仅是抒发对事物的清感,也是展示歌喉、显示自己对歌本领的方式。
二、布依族对歌文化反映的民族性格
文化作为人类社会实践的精神产物,其生存和发展受到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任何一种文化的产生和存在都是特定环境中人们生活的需要,也是反映这一特定领域里人们思维的精神产品。生活在不同地域环境中的人们,由于所处的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差异,使其形成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文化模式,这种思维方式和文化模式反过来又影响和制约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一个民族的生产活动和生活习俗是其特定文化现象的载体,同时,该文化影响和制约着该民族性格的形成和发展方向。岗乌镇布依族对歌文化生动而全面地展现了当地布依族热情好客、真诚、友善、纯朴的民族性格。
(一)热情好客的民族性格
热情好客是岗乌镇布依族的一大民族性格。以客为重,盛情款待,长期以来已经成为当地布依人的优良传统。他们热情好客的传统美德不仅仅体现在对待客人的热情和友爱,更体现在布依族人之间的相互关爱、相互信任和友好往来。布依族纯朴、善良、热情,特别是布依族青年男女,他们热情、奔放、开朗,喜欢交朋结友,并对所结交的朋友以诚相待。在岗乌镇布依族村寨中,青年男女之间无论走到那里都亲如弟兄姐妹,即使是相互间不认识,没有任何亲属关系,但只要你走到布依村寨中,都会受到村中同龄人的欢迎,并会被当座上宾款待。
岗乌镇布依族青年男女中流行认“同娘”和打“伙计”的习俗,即相互间结拜为兄弟姐妹,以此来达到相互交往、增进友谊的目的,彼此间有困难时相互帮助,有喜事时相互分享。在交往的过程中,他们用歌声传递友谊,用歌声表达情感。“客来歌相迎,席上歌敬客。”每当有客人到来时,主人为表达对客人的热情欢迎和自谦,深情地唱起《迎客歌》:
客人远方来,来到是贵宾;家中无好酒,寒舍无好菜。
吃点水麻芋,喝杯便档酒;招待不周到.,客人莫取笑。
桌上无佳肴,杯中无美酒;拈点山竹笋,吃碗淡淡酒。
有缘来相会,有情坐一桌;素菜表心意,土酒也是情。①
主人唱的内容全是自谦之词,并非“家穷”、“没有酒”、实际上“满桌都是美味佳肴”。客人在听了主人欢迎的歌后,一般都要对唱表达受到盛情款待的不安和对主人的恭维答谢之情。客人入座就餐后,主人又捧起酒碗或酒杯,唱《敬酒歌》:
有缘一起坐,相爱同共餐;一起来共餐,共餐才相甜。
自古老人兴,共餐才快乐;喝酒要敬酒,吃鱼要敬肉。②
客人要即刻答对,并边吃边唱,先唱《敬拜调》。如此相互对唱,表达相互间的友谊和情感的同时,使得席间的气氛瞬间活跃起来,增进了相互间的友谊,表达了主人对来客的热情和友爱。
对歌是岗乌镇布依族接待客人的必备礼仪,对歌不但增强了相互间的友谊,也是一种知识能力的比赛,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同时,使布依族的对歌文化得以生存和发展。
总之,布依族是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在迎来送往,接交朋友的过程中,布依族总是用歌声来传达情感,表达相互间的友谊和热情,这在一定程度上不断丰富和发展了布依族对歌文化的内容和形式,也使布依族对歌文化找到了生存的土壤。
(二)真诚、友善的民族性格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特定的人格魅力,其人格魅力通过其民族性格显示出来。“人格魅力是指一种独立于外貌和才能之外的关于思想和世界观的修炼,是一种导引,是一种震撼,让人向往。即人格魅力是一种精神”。③人格魅力的性格特征之一表现在对待现实的态度或处理社会关系上,表现为对他人和对集体的真诚、热情、友善、富于同情心,乐于助人和交往。
真诚、友善是岗乌镇布依族的另一个典型民族性格。当地的布依族温文尔雅、热情大方、乐于交友。如果你走到布依族村寨里去,无论彼此间是否认识,只要相互间有了接触,他们就会以真诚、友善的待客方式接待你,让你有与老朋友见面的亲切感。日常生活中,他们喜欢唱歌,何时何地总能听到他们优美动听的歌声,这是岗乌镇布依族特有的本领;他们乐于交友,以结交朋友的多寡来衡量社交能力的好与坏。因此,他们总是坚定一个信念: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对待来自外界的朋友总是以真诚、友善的态度去赢得对方的友谊。
岗乌镇布依族的真诚、友善,不仅表现在他们热情好客、以礼相待的宴席上,以歌会友更进一步体现了他们对待朋友、客人的友爱。自古以来,在当地的布依族村寨形成了一种习俗,每当有客自远方来,一顿你劝我推的晚宴后,村寨中的年青人要来与客人对歌,客人是男生则女生陪,是女生则男生陪。对歌过程中,相互间总是以真诚、友善的态度以礼相待,相互谦让。
主唱:吃了晚饭来乘凉,听见风吹树梢响;风吹树响有客来,客人到来诚相约。
吃了晚饭去吹风,听见风吹花园动;风吹花摇客人到,与歌会客我们来。
客唱:他乡走到故乡来,不为金子不为财;是为主家肉和酒,弟兄姐妹我才来。
他乡走到友家来,不为金子不为才;是为交朋和结友,为朋为友我才来。④
主人真诚、热情地以歌相邀,让客人欲推不能,只能以诚相对,尽情地展示自己的对歌本领,尽情地感受主人的豁达和开朗。岗乌镇布依族真诚、热情的传统美德,塑造了其特有的民族性格和人格魅力。
(三)简单纯朴、追求真爱的民族性格
特定的文化模式影响和制约着人们的社会生活、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根植于布依族性温意善情深的对歌文化基础上的岗乌镇布依族青年,集中展现了其简单纯朴、追求真爱的民族性格。他们在相互交往、以歌会友的过程中,崇尚的是一种纯朴、真挚的感情交流,追求的是一种纯洁和真诚的爱情,那种自私、伪善、欺诈的爱情观是他们所不能容忍的。
从岗乌镇布依族青年男女的“浪冒浪哨”活动中,能切身体验到他们非常珍视友情和爱情,对于利用欺骗手段来获取友情和爱情的不道德行为,都会受到他们的强烈指责和反对。他们在“浪冒浪哨”的过程中,男女间有着严格的界线,相互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地点要选择在路边或田边等路人能看得到的地方,且不能有意识地让女方的长兄看见,讲究礼貌,严格言谈举止。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岗乌镇布依族的良好品德支撑着这田园诗般的情爱世界,他们所追求的是简单而纯朴、真挚而热烈的情感。
男唱:情妹家乡大地方,来到此地小山庄;山庄虽小人大方,诚心交友来相逢。
情妹家乡大地名,来到此地小山村;山村虽小人出名,以诚相待来陪人。
女唱:妹在家中不唱歌,来到哥乡才现学;路上学得三五首,不知唱得合不合。
小妹唱歌唱不成,来到哥乡要问人;哥乡地大人陌生,问哥唱成唱不成。⑤
歌词中表达了男方热情欢迎来自远方的女方的同时,真诚、友善地邀请女方对歌,其歌词之委婉,语调之动听,所表达的是极为诚恳、纯朴的友谊。同时女方也找不到任何理由来拒绝男方的邀请,但此种心情也不能完全表露,以谦虚谨慎和试探的口气唱出来,表现出相互间含蓄、纯朴的友情。
在岗乌镇布依族青年男女“浪冒浪哨”的对歌过程中,男女双方间的距离一般要在五米以上,以歌声来交流情感,相互间保持着纯朴、真诚的友情。正如布依族民歌选中搜集的《坐下来我们对首歌》中所唱的一样:
太阳啊,从哪里照到这匹山坡?清水啊,从哪里流到这条小河?
妹妹从哪里来到这儿挖地?汗水从你脸上直往下落!
要是你挖的是你娘家的土地,哥就帮你挖完田边地角;
要是你挖的是你婆家的土地,哥就转回家去坐下歇脚。
你快拿我的斗篷扇凉吧,我很快就把柴刀搁着。
抬块石头来呀,我们在石头上坐。
坐下来谈心,坐下来对歌。①⑥
岗乌镇布依族青年男女的“浪冒浪哨”是一种纯朴、纯洁的情感沟通、加深了解的社交方式,它有别于实际意义上的谈恋爱。只有当情感进一步加深,交往日趋密切,彼此心心相印,有了成为情人和伴侣的愿望时,才进入谈恋爱的阶段。因此,他们在“浪冒浪哨”或各种形式的对歌过程中,相互间始终保持着简单纯朴、真挚热情的情感,这也是岗乌镇布依族简单纯朴、追求真爱的人格魅力所在。(作者单位:贵州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注解:
①对歌歌词由关岭具岗乌镇谷目村潘永堂唱,笔者收集整理。
②对歌歌词由关岭具岗乌镇谷目村潘永堂唱,笔者收集整理。
③林昊:《决定你一生的人格魅力》,中国华侨出版社,2008年11月1日出版。
④对歌歌词由关岭具岗乌镇谷目村潘永堂唱,笔者收集整理。
3月初,张裕葡萄酒集团在广州成立了国内第一个酒庄俱乐部――张裕・卡斯特VIP俱乐部。张裕・卡斯特的主张是,让所有VIP用户成为个性独特的酒品消费者,他们将满足任何一个对酒品的独特要求。
在张裕提供的服务里,我们看到这样的内容:
“在我们俱乐部,专业的鉴赏师将精心调查、如实汇报给您酒类产品的信息,而所有您订购的产品都将由专人直接送达您家门口。”
“入会不但可以得到我们精心准备的礼物,在订购酒类产品时您还可以享受可观的会员折扣。”
“我们还将定期为会员提供品酒会、酒庄参观和时尚晚宴等系列活动。”
......
个性独特的酒品销售服务,昭示着这样一个富人消费高档窖藏好酒的倾向,那就是,一瓶窖藏名酒已经不是富豪们张扬的资本,而一瓶标上自己签名的出自著名厂商和著名酿酒师的私酒才是他们得意的炫耀。
无独有偶,比华利和棕榈泉的富人以及好莱坞的时尚人物,早已把拥有一张搜酒俱乐部的会员证作为最重要时尚生活方式了。他们游走于各大著名厂商之间,搜尽他们窖藏了几十年的好酒,签上自己的大名,再纳入自己的地下酒窖。
顾名思义,搜酒俱乐部,重在一个“搜”字,有搜才有乐趣,有搜才有源源不断的惊喜。关于搜酒俱乐部的产生时间,至今已无法考证,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这个即使在国外也算是小众的行业,一直内敛而低调,不希望过于热门,以免因为竞争者众,会员太多而影响自己追求的目标。
稀世美酒、个性报务
如今,搜酒俱乐部服务多样化的特征越来越凸显。国外的搜酒俱乐部无一例外都会提供上述服务。除此之外,如果会员订量很大,就可以要求俱乐部在向酒庄购买时,让酒庄印上会员的姓名、单位、酒品名称及年份,以及酒庄主人的亲笔手工签名。相信这样一款世间独一无二的美酒,无论是自己收藏还是和友人分享,都是一件开心的事情。如果在商务宴请时,取出一瓶印有客户的公司及其姓名职务的美酒,告诉对方这是专为其订做的,气氛一定会热烈起来,即使不能毕其功于一役,但他对你的诚意,绝不会再抱有丝毫的怀疑,成功,也许就是靠这样一个打动对方的小小细节的帮忙。
不知道俱乐部这类服务的创意从何而来,但在稀世美酒酒瓶上标注藏家姓名的传统早已有之。据说,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就酷爱藏酒,他曾经的藏品――一瓶创下1985年拍卖天价的拉菲堡葡萄酒,其瓶身上就镌刻着杰斐逊总统名字的缩写Th.J。
在精心布置的大厅内品尝特选的美酒,身边还有专业的品酒师不时在讲解,教你品评各色佳酿,这样的趣事,是不是让你耳目一新呢?来自酒乡葡萄牙的卡门至今还对她参加过的俱乐部活动――品酒会久久难忘,“我非常喜欢品酒会,因为每次都能品尝到不同的美酒,它们都是俱乐部从各具特色的私人酒庄搜集而来的精品,很多都是限量生产,在世面上都没有销售,所以简直就是美酒的饕餮之宴!”
葡萄佳酿不是只有外国人才懂得品尝,近年来随着国内鉴酒品酒人群的增加,搜酒俱乐部也在中国初具雏形。有着百年历史的张裕集团就推出了国内第一家酒类俱乐部――张裕旅游酿酒俱乐部,该俱乐部的会员除了可以参加每年秋季举行的张裕・卡斯特酒庄酿酒活动,还可以获得两瓶会员自己制作签名、酒庄庄主签名的个性化酒庄酒,已经具备了搜酒俱乐部的部分功能。此外,俱乐部也效仿海外提供藏酒服务。据悉,杨澜一家就在此处定购了三桶张裕蛇龙珠干红,签有她和先生姓名的酒桶至今还储存在张裕的酒窖里。而以奥地利著名企业家格诺特・朗格斯・施华洛奇先生名字命名的朗格斯酒庄葡萄酒收藏家俱乐部,其服务更为新颖。除了基础服务外,会员还可以指定5亩地以上的葡萄园承包并委托俱乐部监督管理,采摘后可单独酿造产量约为2000瓶的葡萄酒。
会员服务、细致入微
“您每年将至少收到2~4瓶由我们精选的葡萄酒,而每一次订货您至少需要在我们俱乐部消费75~100美元。”这是罗伯特・蒙大维搜酒俱乐部对基础会员的最简单的要求。而同处纳帕谷的另一家斯特林葡萄园搜酒俱乐部入会标准似乎更高,如果想成为它的会员,每月至少得在俱乐部订购2瓶总值在40美元以上的葡萄酒。
有的是会费制,有的是消费累计制,但搜酒俱乐部整体的高门槛足以让许多人“望洋兴叹”。入门“限制”无形中将搜酒俱乐部的会员定位于高学历,高收入,有社会地位,追求生活品质的人群。而俱乐部的出现也正好迎合了这部分人群,尤其是商界精英们的需要。在如今的商务活动中,商务精英们拿出品牌、价位、档次适合自己身份的酒类饮品并非一件难事,但如何凸显自身的特点,张扬自己的个性,就需要费一番思量了。如何在饮酒的细节中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如何在繁忙工作之余增加生活情趣、了解品酒鉴酒常识,如此种种问题,搜酒俱乐部都能给予你最佳解决方案。
搜酒俱乐部“价格不菲”的入会费用对于爱酒、懂酒的商务精英们来说其实是“物有所值”。随着品酒人群的增加,国内酒类俱乐部的会费也随之水涨船高。例如,张裕旅游酿酒俱乐部每年的基础会费是2980元,其中订酒只给予折扣,酒类饮品的消费不包括在会费以内。如果说这个价格还算适当,那么定位于高端人群的国内某些搜酒俱乐部,其入会费用之高实在令人咋舌。譬如朗格斯酒庄葡萄酒收藏家俱乐部,章程里明确规定,若要申请该俱乐部贵宾卡,必须在酒庄年累计消费达5万元人民币;申请贵宾银卡或金卡,年累计消费则要分别达到10万元和20万元人民币。
量身定制、品位人生
虽然有专业人员为你选酒,虽然你的一切疑问他们都承诺及时解答,可是追求精致生活的你会不会想亲自了解酒的文化和历史呢?会不会希望在把酒闲谈时能多一些谈资呢?搜酒俱乐部就是一个为你“量身定制的课堂”。
俱乐部会定期给会员寄出会刊,其中不但罗列了本期推荐的酒类信息,还会教授你一些藏酒及品酒知识。何种类型的酒杯匹配何种类型的酒?什么样的酒搭配什么样的美食?如何品酒,饮酒的顺序又是怎样?商务宴请的酒桌礼仪是什么?哪个酒庄哪一年出产的什么酒值得收藏?……
除此之外,搜酒俱乐部还会定期举办品酒会及晚宴等活动,委派专人向来宾现场演示如何品酒,讲解酒文化。凡此种种,对于商务人士来说都是提高文化品位、扩充品酒知识的绝佳机会。更吸引人的是,一般俱乐部会在葡萄成熟时期,组织酒庄旅游,一眼望不到边的葡萄园,缀满晶莹剔透的葡萄,扑面而来的芳香气息,身边有专业讲解师介绍酒的酿制过程,还有机会亲自尝试酿造美酒佳酿,对于久居都市、习惯了景点旅游的你来说,还有比这更美妙的吗?
白酒,一种特殊的商品,蕴涵着物质消费与精神文化消费双重意义,具有很强的民族选择性和文化依赖性,抛开其物质层面上的结构,酒更是一种社会文化发展的产物,是人类情感的双向放大器。
白酒企业,是白酒产品的生产者,更应当是酒文化的制造与传播者,所谓酒文化,是以酒为载体或与酒相关的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中华泱泱五千年的悠久饮食文化中当然包含着丰富的酒文化,主要体现在:营养健康的饮食科学,色、香、味角度的饮食艺术,风俗礼仪角度的饮食哲学,追求个性角度的饮食文明,酒消费中涉及的全部思维、行为、情感、语言、文学、科学、技术及艺术创作等内容。
在现实的市场上,真正传播酒文化的品牌并不多见,此外,对酒文化的理解也千差万别,有的企业以为“李白斗酒诗百篇”才算酒文化,其实,按年代粗略地划分,可分为古代酒文化与现代酒文化,白酒企业有时只关注“古代的小酒郎”,却忽略的现代的“白酒先生、小姐们”,小糊涂仙不仅表现出十足的现代感,而且洋味十足,还有劲酒的一句甜甜的“劲酒随好,可不要贪杯呦!”,充分展示出现代酒文化出的魅力!还有“好日子离不开它的”——金六福,“让人想家”的孔府系列酒,都是成功演绎现代酒文化的典范之作,我们生活在现代的社会里,当然对身边的文化、时尚、观念、潮流倍感亲切,谁还会珍惜那“李白斗酒诗百篇”的豪情及“惟有杜康的——曹孟德”,现代的文化人写字用电脑了,更喜欢可乐、雪碧、鹊巢,至于白酒的酒民正在不断地被啤酒、红酒、黄酒、洋酒大幅分流出去,所剩真正喝白酒的人,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酒人儿”,位于整个酒民金字塔构成的两端——真正的贵族、富豪阶层与大面积平民部落! 关注白酒酒民的消费动态
椐有关白酒市场研究表明,我国目前大多数酒民的饮酒量呈逐年下降的趋势,饮量基本稳定在二两左右波动,约占66.5%,因此,透露出未来白酒包装的发展态势——小包装酒将引领潮流。
对于饮酒习惯,由于工作原因,大约93.9%的酒民喜欢在晚餐用酒,因此晚间消费是白酒消费的主要时间段;白酒的消费结构与酒民收入有直接关系,通常是高收入者消费高档酒,低收入者消费低档酒;酒民的品牌消费意识日益增强,数据表明,35岁以上的酒民,随着年龄的加大,品牌意识明显增强,其中,67%的酒民表示有自己最喜欢的白酒品牌,33%的酒民表示还没有自己独爱的白酒品牌,随着被调查者年龄的提高,钟爱某一白酒品牌的人数在逐步增加;现在的白酒市场上,唱主角的通常是40度以下的产品,占65%以上,都市中青年人大都喜爱38度以下的白酒产品;调查中,质量稳定的知名品牌受人喜欢的比例加大,导致消费者喜欢产品的主要原因是企业良好的形象与品牌个性,此外,企业营销策略的相对适应性也致关重要;酒民饮酒习惯特点:地方性较强,尊崇名牌消费与时髦消费;白酒的分化趋势:一为高档名酒,逐渐由礼品市场向餐桌消费,二为大众型名酒,其中,有52.6%的酒民是20元以下白酒市场的消费主体。 聚焦白酒酒民的心理动态
这里主要探讨真正酒民的心理特征与饮酒心理,所谓的“真正酒民”指长期以饮用白酒为饮用酒的消费者,即所谓的“酒人儿”,饮酒必有白酒的人,经常喝酒,爱酒如命的人群。
主要研究问题为:什麽人能经常出入中、高档酒店、宾馆?他们喝酒的不同形式有哪些?这些人有那些共同心理特征及个性特征?
酒民当中,随经常喝酒,但没有形成习惯的(成瘾),以中青年人士居多,约占65%以上,嗜酒如命,喝酒成瘾的酒民,以中老年居多,约占28%以上,仅在特定场合喝酒的,以知识分子居多,包括其他类型的状况,仅占7%左右,但总体而言,能喝“烈性”(高度酒)的人群在逐渐减少。
经常出入中高档酒店的人,按其工作属性划分,分为公司老板、个体业主、官员、高级办事员、高级管理人员、高级雇员、准大款型的人物,这样的人不多,却是高档酒消费的主体,虽然消耗量不大,但所占销售额也很高,这样的人在每个城市总人口中也不超过6%。
喝酒的几种主要状况有:A、工作、商务应酬型,占60%以上,可见,多数的酒是在应酬中喝掉了;B、情感交流型,占10%左右,真正的友情不在于酒呀!可见为友情干杯的群体并不很多;C、纯娱乐性消费型,所谓的“灰色消费群”,占20%左右,可见,娱乐场所仍是白酒消费的主要场所之一;D、其他另类型,包含各种突况在内(情感大喜大悲等),约占10%左右。
可见,应酬酒是目前白酒消费的主体之一,商场上,彼此为了利益、关系、合作等因素,以喝酒的形式进行着商务交流,把酒桌赋予了新的“战争内涵”,酒桌上,通过“酒”这一载体,暂时掩盖了喝酒的真正实质与原始动机,酒在这里扮演了一种情感催化剂和麻醉剂的角色。
这些酒民的共性,有一点经济实力,事业小有成就,是所谓社会上“有头有脸”的人物,至少也是“混的不错”的精明人,象老板身边的“红人”,小有权力的“实权派”,都在社会上,至少在某一区域里,有一定的“影响力”,年龄多在30——55岁之间,年富力强,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从某种意义上讲,属于社会上比较进步的成功人士。
(一)自然与社会基础
长治处于太行山、太岳山环绕的高原地形区域内,山峦起伏,地形复杂,平原和盆地、山地、丘陵各占15.9%、33.4%、50.7%,平均海拔在1000米左右,年降水量为500—660毫米,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热同期,四季分明,多样的地形和优越的气候适合于多种生物的生长,漳泽水库渔业、沁县小米、壶关紫团参、长治潞酒、平顺花椒和柿子、黎城绵核桃、襄垣黄土蛋、武乡苦荞茶、屯留玉米、长子青椒、长治县鸡鸭生猪、沁源药材和食用菌类,及小麦、大豆、高梁、马铃薯等构成了长治丰富的物产资源,为长治饮食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长治居高设险的地形地势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北宋时期长治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工商业中心,金、元、明、清时少数民族文化与上党文化逐渐交融深化,历史的长河中,长治与外界各种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丰富了饮食文化的内涵。目前,在全国经济发展格局中,长治承接着东西部产业转型的战略地位,也是山西省传统能源与新能源产业的重要基地。长治农业产业飞速发展,以绿色为主题的千万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项目、各类农户公司、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等,如雨后春笋出现在上党大地,经济社会的进步,提高了上党人的生活水平,为饮食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提供了条件和机遇。
(二)文化资源
1.喜面嗜醋、重盐爱辣的饮食习俗
山西是面食的故乡,长治面食是其中的一支奇葩。据传,上古时炎帝神农氏在上党百谷山尝百草定五谷,开启了华夏农耕文明和面食文化;上党沁水下川文化遗址,出土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石磨锤、石镰刀、石盘磨等种植、收割、加工谷物的工具,代表了上党、山西及黄河流域面食文化的先声;明清时期潞安府及民间的面食在山西已独领。春季吃浇卤面、夏季吃凉拌面、秋季吃肉炒面、冬季吃热汤面,四季面食各有不同。擀、削、搓、拔、擦、揪、蒸、煮、烤、炸、煎、焖等制法多样。上党拉面、饸饹面、三和面、刀削面、黑圪条等以煮制见长,沁县开花馍、雪花烧麦、长治包子以蒸制见长,还有水煎包、长治麻花、馅饼、蜜酥以煎炸为主。长治人技艺精湛,如长治县的“灯糕”堪称一绝,制作时需8~10斤面,底大顶小如一座宝塔,高十二层,逢单层夹30个红枣,双层夹35个红枣,一共365个红枣,灯糕顶部还要做上惟妙惟肖的十二生肖,象征一年十二个月365天,红红火火步步登高。长治人爱吃醋的习惯世代相传,历史久远。据说,古时候“家家有醋缸,人人当醋匠”,现在酿醋的人少了,但是每家一日三餐的餐桌上必备一定的碟、碗、壶、瓶等醋具,长治人制醋就地取材,种类繁多,有高梁醋、玉米醋、小米醋、柿子 醋等,醋文化已成为饮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长治人吃饭还重盐、喜辛辣,常常腌制韭菜、葱花、芥菜、花椒芽、辣椒等作为佐餐小菜,吃饭时,放上四碟小菜,咸酸辣间备,胃口大开。喜面嗜醋,重盐爱辣饮食习俗,深深打了上党地域的烙印,更显高原人的淳朴、智慧与豁达。
2.丰富多彩、人文厚重的饮食内容
长治位于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流域,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的饮食文化。潞酒、小吃、名面、名菜、名筵等,种类甚多、丰富多彩、人文厚重。潞酒已有1200年的历史,相传唐玄宗曾多次来潞州“宴父老”,有诗云当时的盛况:“宫里府外灯连彩,街头巷尾笙和歌。夜阑霜起归者少,陌路相逢醉人多。”曾经在潞州做官多年的沈王朱模写到:“潞州城中酒价高,胭脂滴出小檀槽。华胥一天不易返,汉使何须种葡萄”。山西自古就有“南潞北汾”的说法,潞酒一直是山西乃至全国名酒。长治菜肴擅长炒、烧、熘、炸、蒸、煮、扒等,油少汤多、皮薄质嫩酥脆,代表菜有芙蓉鸡、糠醋鱼、过油肉等。长治菜肴选料精细、原料鲜活、注意养生,如黄芪甲鱼汤,选用花山黄芪和漳河甲鱼为主料,加入红萝卜块、野生蘑菇、菠菜等制成,味道鲜美,滋补养生。据传清代宰相吴琠回家乡沁县祭祖时喝过此汤,所以又叫甲第魁元汤。长治筵席就地取材,制法多样,文化内涵丰富,有庆典唐明皇生日的唐王秋宴、纪念长平战争中死亡烈士的长治十大碗、迎接李顺达、申纪兰等劳模的平顺劳模庆功筵,以及伊和轩清真十八碗、神农五谷宴等上百种。长治小吃从热饮羹汤到凉拌冷食,从蒸煮烧烤到油炸锅煎,花色品种多样、咸辣酸甜俱全,沈王府的烧麦、清宫贡品酥火烧、以及襄垣半疙瘩、武乡枣糕,潞城甩饼等。地方特色鲜明,人文色彩厚重的饮食文化资源,将对长治的旅游发展起到助推作用。
3.上党特色、淳朴传统的饮食礼仪
居住在太行山顶的长治人,曾经历过生活环境艰难困苦、生活资料相对匮乏的年代,这也造就了长治人团结互助,共同抗争大自然,创造美好生活的文化特征,从饮食礼仪可见一斑。平日进餐,合家围桌,长辈居中央,小辈周边坐,饭菜的顺序是:先酒后菜,先凉后热,先咸后甜,先荤后素,先饭后汤。平时客人到访,长治人一定竭尽家力热情款待,新碗新筷,置桌摆饭,先酒后菜,邀请客人坐上席位,菜少则有三凉一热或四凉四热,多则有六六席、八八席、双十席等,席间主人举杯劝酒,招呼吃菜,客人很斯文的抿一口酒,吃一口菜,放一次筷子,不快不急。长治地区的屯留人,人人爱喝大叶茶,很讲究茶道、茶礼。沏茶时,一杯茶需沏三遍逐次倒满,这样冲出的茶浓淡相宜,香甜清爽。喝茶时,主人要不断地给客人添茶,一杯茶总是满的,只要客人把杯中剩余的茶水,往地上稍稍泼一点,主人就不再倒茶了。如果家里办红白筵,姑舅姨表亲戚为上宾,等上宾全到才可开饭,如果红白筵未吃完的东西,都要分给左邻右室吃,这是长治人增进感情的重要方式。淳朴传统的饮食礼仪展示了上党文化内涵,富有传承和发展的现实意义。
二、长治饮食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现状分析
(一)开发层次低,资源挖掘不充分
长治有历史悠久的潞酒文化,风味别具的特色小吃,种类众多的农家面食,风味浓郁的地方菜肴,但在国内外知名的饮品却少之又少。以菜肴为例,我国的粤、鲁、川、湘、闽、徽、浙、苏菜系风靡全国,就是在长治的宾馆、饭店也是上等菜和主要菜品,而长治地方菜由于开发层次低,菜品单调,再有“洋菜”、“江湖菜”冲击市场,其发展空间越来越小。究其原因有这么几点:由于地域原因,长治饮食中的原料、调料不足;不太注重营养和养生;以基础层次的饱腹为主;忽视资源内涵的挖掘;烹调技艺创新不够;不注重地方特色;开发理念落后等,这与全国闻名的魅力城市称号极不相符。
(二)品牌意识弱,产品转化度低
目前,长治市的餐饮住宿企业较少,而个体私营业很多,餐饮企业零星分布在英雄路、延安路、大庆路,其它街道更少,资质低的小饭店、小旅店,没有登记的小排档、各种小吃充盈在大街小巷,而且经营品种雷同,以次充好,服务质量差,创新产品更少,品牌意识弱,市场推广意识不强,既使价值高的产品也无法走出去。如长子猪头肉、杨氏肉丸、长治县的肚肺汤等都是长治的名吃,完全可以在山西各地开连锁店,甚至走向全国。长期以来,长治餐饮业在旅游业中的贡献率小,许多饮食特产如:壶关羊汤、潞城甩饼、长治县猪汤等,除个别包装外,大部分只能当时品尝,不能携带,饮食产品转化度低。要想让游客不仅吃好而且能带走,需要开发包装精美,便于携带,具有纪念意义和文化品位的旅游饮食产品,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旅游购物占有比重,扩大饮食产品的宣传范围,提高饮食产品的转化度。
(三)管理水平低,宣传营销力度不够
长治拥有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理念的餐饮企业不多,大部分餐饮业缺乏管理制度、卫生质量标准差、员工经营素质低、经验不足,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基本上是家庭式管理、粗放式经营、简单化服务,导致餐饮业发展受到限制,减弱了市场竞争力。要使餐饮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加强餐饮业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企业服务水平,培养一批素质较高的管理和服务人才。同时,长治地区对饮食产品和饮食文化的宣传不到位,到目前为止,没有进行饮食制作技艺展示的饭店,没有系统介绍和宣传长治饮食文化的书籍和博物馆,更谈不上对制作原料、工艺、文化深入了解。如:红烧肘子、上党腊驴肉、沁源第一锅牛内等长治以外很少有人知道,更没有企业把饮食文化作为旅游重点项目去开发,轻饮食、重游览现象长期存在,仍然固守着“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理念,缺乏宣传营销手段和力度。
三、长治饮食文化资源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一)政府主导,整合资源,建设设施,培养人才
长治要促进旅游业与饮食文化的互动发展,需要政府制定强有力的政策和措施,整合、保护、扶持餐饮业的发展。首先,政府作为主导部门,应根据旅游目的地的需要,针对长治旅游饮食机构、旅游线路、餐饮产品等进行有效整合,在主要旅游线路上,等级明晰地合理布局餐馆、酒店,建立餐饮产品的投诉机构、旅游饮食信息中心、长治饮食博物馆等,让消费者吃出口味、吃出文化。其次,政府应加强旅游交通、农产品原材料基地、饮食体验式基础设施建设,如:平顺大红袍花椒基地、漳泽水库鱼类生产基地、沁县沁州黄小米生产基地等,建设通往壶关太行山大峡谷、沁源灵空山、武乡八路军总部旧址等重点旅游景区及一些知名古镇、古村落的道路建设,逐步形成集观光农业、旅游线路、餐饮布局、信息服务在内的饮食旅游体系。再者,饮食旅游体系的良好运行,需要一批即有专业素质又有创新理念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对饮食旅游服务人员应进行专业培训,掌握与饮食相关的专业知识、工艺技能、交流技能、管理技能,根据不同顾客的审美需求、体验需求、经历需求,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服务,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严抓卫生质量,建设一支具有创新理念的餐饮服务队伍,把长治的美食做特、做好、做新、做大。
(二)公众参与,挖掘内涵,突出特色,营造氛围
长治饮食文化内涵丰富,许多名吃佳肴典藏着与中华民族文化渊源相连的故事,渗透着民俗、民情、民风,折射出上党人的处世特点和精神风貌。如:壶关羊汤救曹操、半疙瘩救驾光武帝、六月姥姥送面羊及潞城甩饼与李隆基、雪花烧麦与朱模的故事等等,还有许多饮食成品造型具有较高的艺术鉴赏价值,如:沁县开花馍,长治县的灯糕,雪花烧麦等,旅游者品尝的是名吃,咀嚼的是历史与文化。因此,要可持续开发长治饮食产品,餐饮企业应收集、整理与长治饮食文化相关的民间传说、历史典故、风土人情、制作工艺、祖传秘方、文化诗词等方面的资料,使旅游产品融入地方文化,保持自然本味,彰显地方特色。在旅游过程中,当地旅游服务人员与居民的语言、行为对游客的印象最为深刻,他们的盛情招待、亲切攀谈、热情讲解,营造了详和、友善、欢乐的旅游氛围,传播了长治饮食文化,丰富了饮食文化内涵,所以公众参与是挖掘和传播地方文化的重要途径。同时,在旅游活动中,要营造和谐的餐饮环境,优雅的餐厅装饰、独特的用餐餐具、恰当的服务用语,能让游客在宽松、优美的环境中获得一次难忘的感官体验和精神享受。文化品位上去了,就可吸引客源,增强企业竞争优势,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三)企业联合,产业集群,塑造品牌,注重营销
(1)发型得体。男性头发前不盖眉,侧不掩耳,后不及领。女性根据年龄、职业、场合的不同,梳理得当。
(2)面部清爽。男性宜每日剃须修面;女性宜淡妆修饰。保持口腔清洁。
(3)表情自然。目光温顺平和,嘴角略显笑意。
(4)手部清洁。定期修剪指甲并保持手部洁净。女性在正式场合不宜涂抹浓艳的指甲油。
2.体态有哪些基本要求?
(1)站姿:两眼平视前方,两肩自然放平,两臂自然下垂,挺胸收腹提臀。
(2)坐姿:保持上身直立,双腿自然并拢,切忌抖动腿脚。
(3)走姿:抬头挺胸收腹,双臂自然摆动,脚步轻盈稳健。
不可在公共场所席地而坐。
单独用食指、中指指向他人是失礼的行为。
3.着装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1)整洁合体。保持干净整洁,熨烫平整,穿着合体,纽扣齐全。
(2)搭配协调。款式、色彩、佩饰相互协调。不同款式、风格的服装,不应搭配在一起。
(3)体现个性。与个人性格、职业、身份、体形和肤色等特质相适应。
(4)随境而变。着装应该随着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其着装款式和风格也应有所不同。
(5)遵守常规。遵循约定俗成的着装规矩。如:西装应在拆除袖口上的商标之后才可以穿着;西装外袋不应存放随身物件。
不可在公众场合光膀子、卷裤腿、穿睡衣。女性在办公场所不宜穿着吊带装、露脐装、超短裙、短裤等。
脖子比较短的人不适合穿着高领衫,体形较胖的人应尽量避免穿着横格子的上衣。
佩戴饰物要尊重当地文化和习俗。
4.正式场合男士着装的礼仪有哪些?
在重要会议和会谈、庄重的仪式以及正式宴请等场合,男士一般以西装为正装。一套完整的西装包括上衣、西裤、衬衫、领带、腰带、袜子和皮鞋。
(1)上衣:衣长刚好到臀部下缘或差不多到手自然下垂后的大拇指尖端的位置,肩宽以探出肩角2厘米左右为宜,袖长到手掌虎口处。胸围以系上纽扣后,衣服与腹部之间可以容下一个拳头大小为宜。
(2)西裤:裤线清晰笔直,裤脚前面盖住鞋面中央,后至鞋跟中央。
(3)衬衫:长袖衬衫是搭配西装的唯一选择,颜色以白色或淡蓝色为宜。衬衫领子要挺括;衬衫下摆要塞在裤腰内,系好领扣和袖口;衬衫领口和袖口要长于西服上装领口和袖口1厘米—2厘米;衬衫里面的内衣领口和袖口不能外露。如果西服本身是有条纹的,应搭配纯色的衬衫,如果西服是纯色,则衬衫可以带有简单的条纹或图案。
(4)领带:领带图案以几何图案或纯色为宜。系领带时领结要饱满,与衬衫领口吻合要紧;领带长度以系好后大箭头垂到皮带扣处为准。
(5)腰带:材质以牛皮为宜,皮带扣应大小适中,样式和图案不宜太夸张。对于腰围较大的男士,可改用吊带将裤子固定住。
(6)袜子:袜子应选择深色的,切忌黑皮鞋配白袜子。袜口应适当高些,应以坐下跷起腿后不露出皮肤为准。
(7)皮鞋:搭配造型简单规整、鞋面光滑亮泽的式样。如果是深蓝色或黑色的西装,可以配黑色皮鞋,如果是咖啡色系西装,可以穿棕色皮鞋。压花、拼色、蛇皮、鳄鱼皮和异形皮鞋,不适于搭配正式西装。
西装应在拆除袖口上的商标之后才可以穿着。
西装外套上的口袋只是装饰性的,一般不装东西。
西装上衣里面最好不穿毛衣或毛背心,以更好体现西装的层次感。
站立状态时应将纽扣系好。双排扣的上衣,纽扣要全部系好;单排扣的上衣,三粒扣的以系中间一个或者上面两个为宜,两粒扣的应该系上面的一个扣,单粒扣的一定要系好。
5.正式场合女士着装的礼仪有哪些?
在重要会议和会谈、庄重的仪式以及正式宴请等场合,女士着装应端庄得体。
(1)上衣:上衣讲究平整挺括,较少使用饰物和花边进行点缀,纽扣应全部系上。
(2)裙子:以窄裙为主,年轻女性的裙子下摆可在膝盖以上3厘米—6厘米,但不可太短;中老年女性的裙子应在膝盖以下3厘米左右。裙子里面应穿着衬裙。真皮或仿皮的西装套裙不宜在正式场合穿着。
(3)衬衫:以单色为最佳之选。穿着衬衫还应注意以下事项:衬衫的下摆应掖入裙腰之内而不是悬垂于外,也不要在腰间打结;衬衫的纽扣除最上面一粒可以不系上,其他纽扣均应系好;穿着西装套裙时不要脱下上衣而直接外穿衬衫。衬衫之内应当穿着内衣但不可显露出来。
(4)鞋袜:鞋子应是高跟鞋或中跟鞋。袜子应是高筒袜或连。鞋袜款式应以简单为主,颜色应与西装套裙相搭配。
着装不要过于暴露和透明,尺寸也不要过于短小和紧身,否则会给人以不稳重的感觉。
内衣不能外露,更不能外穿,穿裤子和裙子时,不要明显透出内裤的轮廓,文胸的肩带不能露在衣服外面。
穿裙服时着丝袜,能增强腿部美感。腿较粗的人适合穿深色的袜子,腿较细的人适合穿浅色的袜子。一般不要选择鲜艳、带有网格或有明显花纹的丝袜。穿丝袜时,袜口不能露在裙子外面。
6.宴请的基本礼仪有哪些?
(1)入座:主人或者长者主动安排众人入座;来宾在长者或女士坐定后,方可入座;入座时,男士为身边(尤其是右边)的女士拉开座椅并协助其入座。
(2)座次:基本上按照以右为尊的原则,将主宾安排在主人的右侧,次主宾安排在主人的左侧。参加人数较多的宴会,主人应安排桌签以供客人确认自己的位置。
(3)体态:入座后姿势端正,脚踏在本人座位下,不跷腿,不抖动腿脚,也不可任意伸直;胳膊肘不放在桌面上,也不要向两边伸展而影响他人。
(4)交流:宴请是一种社交场合,在餐桌上要关心别人,尤其要招呼两侧的女宾;口内有食物,应避免说话也不要敬酒;宴会上应营造和谐温馨的氛围,避免涉及死亡、疾病等影响用餐气氛的话题。
(5)布菜:主人可为身边的客人布菜。布菜应使用公勺或公筷。布菜时要照顾到客人的饮食偏好,如果客人不喜欢或者已经吃饱,不再为客人夹送。
(6)敬酒:主人先为主宾斟酒,若有长辈或者贵客在座,主人也应先为他们斟酒。主人为客人倒酒时,客人以手扶杯表示恭敬和致谢。首次敬酒由主人提议,客人不宜抢先;敬酒以礼到为止,各自随意,不应劝酒。
(7)散席:一般由主人表示结束宴会,主人、主宾离座后,其他宾客方可离开。
筷子不能一横一竖交叉摆放,不能插在饭碗里,不能搁在碗上。
用餐时,自用餐具不可伸入公用餐盘取菜舀汤,应使用公筷公匙;在品尝菜肴后再决定是否添加佐料,未尝之前就添加佐料被视为对烹调者的不尊重;夹菜应看准下筷,不宜随意翻拣;小口进食,避免大口嚼咽;切忌用手指剔牙,可以使用牙签并以手或手帕遮掩,牙签使用后折断放在接碟中。
若不慎将酒水、汤汁溅到他人衣物上,应表示歉意,如对方是异性,不必亲自为其擦拭,请服务员帮助即可;如吃到不洁或有异味的食物,不要大呼小叫,应取用餐巾纸吐出包好后处理掉。
结账时,避免几个人同时争抢付账;未征得主人同意,不宜代为付账。
7.自助餐的基本礼仪有哪些?
(1)取餐按照餐厅设定的方向顺向排队,不可逆向行进更不可插队。
(2)根据个人食量取菜,一次不可取太多,吃完一盘后再去取用,避免在面前同时摆放多个盛满食物的餐盘。
(3)如是宴请或者聚会,应等同桌所有人都取完菜落座后,一起开始用餐。
(4)再次取菜时,不使用已用过的餐具。
(5)不将所取的食物带出餐厅。
取菜时,不宜说话、咳嗽、打喷嚏,以免唾液溅入餐台菜品中。
8.公共场所吸烟要注意什么?
(1)不在室内禁烟区吸烟。
(2)不在妇女和儿童面前吸烟。
(3)不把烟雾喷向他人。
(4)不乱弹烟灰、乱扔烟头烟盒,烟头应完全熄灭。
9.使用电话有哪些礼仪要求?
拨打电话:
(1)选择恰当的拨打时间,以不影响对方工作和休息为宜。
(2)开始通话,先问候对方,然后主动自我介绍;电话突然中断,由主叫方立即重拨,并向对方说明。如拨错电话,应向对方道歉。
(3)通话时集中沟通主要议题,提高通话效率。
(4)结束通话时,以主叫方或尊者先挂断为宜。
接听电话:
(1)拿起话筒,主动问好,然后进行交谈。如果接听较迟,先表示歉意。
(2)接听电话时,温和应答。
(3)如遇对方误拨的电话,应耐心说明,不可恶语相加。
(4)如替他人接听,应做好记录并及时转达。
10.公共场所使用手机要注意什么?
(1)不宜旁若无人地大声通话。信号不良时,可改换通话位置或改用其他通讯方式,不能大声呼叫。
(2)在会场、影院、剧场、音乐厅、图书馆、展览馆等需要保持安静的场所,主动关机或置于振动、静音状态;如接到来电,应到不妨碍他人的地方接听。
(3)不在驾驶汽车时或飞行过程中使用手机。不在加油站使用手机。
11.收发手机短信有哪些礼仪要求?
(1)在需要保持安静的公共场所,或在与人交谈时,将短信接收提示音调至静音或振动状态。
(2)不在与人谈话时查看或编发短信。
(3)编发短信用字用语规范准确、表意清晰。短信内容后最好留姓名,以使接收方知晓发送人。
(4)不编发有违法规或不健康的短信,不随意转发不确定的消息。收到不良短信可建议或告诫发送者停止发送。12.网络交流要注意什么?
(1)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
(2)不浏览、暴力、迷信以及其他违法违规信息。
(3)不在网站上、转载违法、庸俗、格调低下的言论、图片、信息等。
(4)抵制黄色、低俗、诽谤、恶意攻击等不健康的网上聊天、交友、游戏等活动。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
(5)不利用网络知识进行攻击网站网页、盗取钱财和信息等活动,维护网络安全和网络秩序。
13.商场购物有哪些礼仪要求?
(1)浏览商品时,保持安静,不大声说笑。
(2)挑选物品时,轻拿轻放,看后放回原处;如果手有污渍,应避免触摸商品,尤其不可触摸食品。
(3)使用商场手推车时,注意停放位置,避免堵塞通道,用完应停放到指定位置。
(4)结账时,自觉排队。
14.排队有哪些礼仪要求?
(1)先来后到,依次排列,依序而行。
(2)保持间距,前后之间不应有身体上的接触,尤其在金融窗口、取款机等涉及个人隐私的场合,前后之间的距离应适当增大。
(3)不应插队,插队是无礼的表现。
凡标有“一米线”的,应在“一米线”后依次排队;没有“一米线”的地方,最前排也应留出足够的操作空间。
排队过程中因故需要短暂离开,应向身后的人说明,如对方同意,返回后可在原处继续排队;如对方不同意,则应从队伍末端重新排起。
15.帮助他人要注意什么?
向遇到困难的人提供帮助,如搀扶、拎提物品、抱小孩等,应在征得对方同意后才能施以援手。
帮助残疾人应充分尊重其个人意愿,注意其情绪反映,以免伤其自尊。
16.使用公共卫生间要注意什么?
(1)进入公共卫生间时,如遇人多,在卫生间门外排队等候。
(2)使用时关好小门。
(3)使用后冲水。
(4)便后洗手,湿手不应边走边甩。
一般情况下,母亲可以带男幼童一起上女厕,父亲不可以带女幼童上男厕。
17.观看演出有哪些礼仪要求?
(1)着装适宜。衣着整洁,不宜穿背心、拖鞋等。如遇有特殊要求的,应自觉遵守。
(2)礼貌入场。一般提早15分钟进场,对号就座;如果迟到,应先就近入座,或在外厅等候,等到幕间休息时再入场;如果入座时打扰了他人,应表示歉意。如果戴着帽子应摘下,以免影响后排观众。
(3)保持安静。观看演出时,不大声说话或交头接耳;不随便走动;将手机关闭或调成静音状态;不吃带皮带壳和其他会发出声响的食物。
(4)有序退场。一般不应中途退场。演出全部结束后,起立鼓掌;若演员出场谢幕,应再次鼓掌;谢幕结束后顺序退场。如遇嘉宾上台接见演员,应在接见仪式结束后再退场。
交响音乐会中乐队演奏完一支乐曲时、歌剧中独唱结束时、芭蕾舞独舞结束时方可鼓掌。
18.参加舞会要注意什么?
(1)服饰端庄。女士以裙装为宜。
(2)邀舞时,一般男士应主动邀请女士共舞,如果被对方拒绝,不应反复纠缠。如果是女士邀请男士,男士一般不应拒绝。
(3)跳舞时,应保持身姿端正,双方胸部应相距30厘米左右。
(4)一支舞曲结束后,男士应将女士送回原位并致谢。
参加舞会前,不宜吃葱、蒜等食物,不宜饮酒,以免发出怪异的体味。
进出舞场不可在舞池中穿行。
同性之间不应相邀共舞。
不应在同一支舞曲中拒绝前者又接受后者的邀请。
男女结伴参加舞会,依照惯例,第一支舞曲和最后一支舞曲应当一起上场。
19.参观旅游有哪些礼仪要求?
(1)遵守时间约定。
(2)在听取讲解时保持安静。
(3)保护文物古迹和生态环境,不踩踏绿地,不摘折花木和果实,不追捉、投打、乱喂动物。
(4)拍照摄像遵守规定。
(5)相互礼让,不长期占用公用设施。
(6)尊重各民族宗教习俗。
20.入住酒店有哪些礼仪要求?
(1)随团体入住的,应选派1—2人在前台办理手续,其余人员在大堂僻静处等候,不可拥堵在前台。
(2)进入客房后,自觉关闭房门,不在房间里喧闹或把电视音量开得很大而影响其他客人。
(3)不穿着睡衣睡裤、内衣内裤、拖鞋在走廊里走动或串门。
(4)爱护客房内的公用设施,节约水电,保持室内卫生。
(5)对服务员的服务和问候应友好回应。
在客房内的卫生间淋浴时,应拉上防水帘或淋浴屏拉门,防水帘下端必须垂入浴缸内,以免弄湿卫生间地面。
21.握手有哪些礼仪要求?
(1)握手时,伸出右手,适当用力紧握对方右手;注视对方,微笑致意或简单问候、寒暄,不可左顾右盼;应起身站立并且摘下帽子,不可把另一只手放在口袋中,不带着手套握手。
(2)握手顺序按照“尊者为先”的原则。在正式场合,以上级先伸手为礼;在日常生活中,以长辈、女士、已婚者先伸手为礼;在社交场合,以先到者先伸手为礼;在师生之间,以老师先伸手为礼;在接待来客时,以主人先伸手为礼,客人告辞时,以客人先伸手为礼。
男士与女士握手不宜时间过长、力度过大。在多人同时握手时,不可交叉握手。不可跨着门槛握手。如果手脏、手凉或者手上有水、汗时,不宜与人握手,并主动向对方说明不握手的原因。
22.会面介绍有哪些礼仪要求?
居中介绍:
(1)遵守“尊者优先了解情况”的规则,先将男士介绍给女士,将年轻的介绍给年长的,将职位低的介绍给职位高的,将未婚者介绍给已婚者,将晚到的客人介绍给在场宾朋。
(2)介绍过程中,先提到被介绍人的姓名,以示尊重。
(3)被介绍时,目视对方,微笑致意。
自我介绍:
(1)先向对方点头致意。
(2)说明自己的姓名和身份,可以同时递上名片。
(3)自我介绍时把握分寸,既不过分自谦,也不夸大其词。时间以半分钟左右为宜。
23.递送和接受名片有哪些礼仪要求?
(1)名片应双手呈递,将正面朝向接受方。接受名片时双手承接。
(2)接受名片后要仔细看一遍,有不明之处可向对方请教。
(3)接受的名片不可随手乱放或在上面压上其他物品。
接受对方名片后,如没有名片可交换,应主动说明,并告知联系方式。如尊者、长者不主动交换名片,可委婉提出,不宜直接索取。
24.登门拜访有哪些礼仪要求?
(1)拜访前应预约时间。如确需临时造访或推迟拜访,应征得主人同意并表示歉意。在时间选择上,尽量避开用餐时间。
(2)进门前先轻声敲门或揿按门铃,等到主人招呼进门后方可入内。进门后,向主人及其在场家人问好,如有其他客人在场,也应问好。
(3)与主人交谈时,可以对主人的家庭状况做一般了解,但不可盘问细节。如有要事商谈,尽快进入正题;交谈过程中,注意倾听,不可独自滔滔不绝。
(4)临时造访或礼节性拜访,时间不可太长,一般以半小时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