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腹部外科手术技巧

腹部外科手术技巧

时间:2023-09-28 09:30:5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腹部外科手术技巧,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腹部外科手术技巧

第1篇

[关键词] 糖尿病;腹部外科手术;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

[中图分类号] R4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05(a)-0181-02

我国糖尿病发病率近年来显著升高,糖尿病患者进行腹部外科手术的过程中很容易导致感染,也容易发生一些并发症,这样对于患者预后康复非常不利[1]。为了减少糖尿病患者腹部外科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非常有必要加强糖尿病患者进行腹部外科手术过程中围手术期护理干预[2]。为了进一步探讨分析糖尿病患者腹部外科手术围手术期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该文回顾性分析了该院在2014年8月―2015年8月的74例腹部外科手术的糖尿病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护理以及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入选研究对象选自2014年8月―2015年8月在该院就诊的74例进行腹部外科手术的糖尿病患者,现将所有患者按照双盲法随机分为实验组(37例)和对照组(37例),实验组中男28例,女9例;患者年龄平均(52.3±5.1)岁;对照组中男27例,女10例;患者年龄平均(52.1±4.9)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通过统计学处理并没有很大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价值较高。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具体进行如下报道。

1.2.1 心理干预 很多患者因为担心疾病可能会影响伤口愈合常常会出现紧张、焦虑、恐惧等一系列不良情绪,护理人员一定要及时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多和患者交流、沟通,并且向患者详细讲解手术方法、手术流程、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紧急状况、手术注意事项以及相应的处理办法等,使患者可以很好地了解手术治疗方案,尽可能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使患者可以积极、主动的配合手术[3]。

1.2.2 术前护理干预 糖尿病患者术前一定要采取相应的血糖控制措施,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以及患者提出的各种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控制方案,精确计算每天需要补充的蛋白质、糖类以及脂肪等,1 d的热量摄入可以根据1/5、2/5、2/5的比例来分配早餐、中餐、晚餐[4]。千万不能进食含糖量太高的水果。如果患者血糖升高,应该采用相应的降血糖措施,一般都是在每餐前30 min给予适量短效胰岛素皮下注射,患者术前血糖水平最好控制在7.25~8.34 mmol/L 左右,而且确保患者并没有合并酮症酸中毒、电解质紊乱等症状。同时,应该结合患者的尿糖值、血糖值适当调整患者胰岛素用量,如果患者需要进行急诊手术,术前一定要纠正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控制血糖等症状,静脉滴注20U胰岛素(加入500 mL浓度为0.9%生理盐水),刚开始静脉滴注速度为20滴/min,并且应该密切监测患者血糖变化,适时调整滴速,患者血糖水平控制在7~10 mmol/L左右再实施手术。

1.2.3 术中护理干预措施 手术室应该配置一台血糖监测仪,密切监测患者的血糖变化,适时准确调节患者的血糖水平,确保患者手术过程中可以保持血糖的稳定,防止由于全身麻醉使患者血糖水平出现剧烈波动。手术过程中应该每间隔30 min监测1次患者血糖,尽可能缩短患者手术时间,不用导尿。假如患者一定要导尿,医护人员在操作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根据无菌原则操作[5]。假如患者发生低血糖症状而昏迷,一定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

1.2.4 术后护理 术后也应该做好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①密切监测患者血糖、尿糖变化。术后患者因为禁食常常会出现多汗、心悸、嗜睡、头晕、昏迷、乏力等一系列低血糖反应,应该定时监测患者血糖、尿糖水平,严格掌握患者血糖变化情况,进而及时调整患者胰岛素用量。而且应该及时告知责任医师检测患者的血糖、尿糖水平,可以静脉推注50%葡萄糖注射液20~40 mL,适当减少胰岛素用量。患者可以进食后可以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给予适当口服药物治疗。②病情观察。术后一定要持续监测患者血糖饱和度、心电变化、血压等变化情况,每间隔30~60 min记录一次,等到患者病情稳定后就可以每间隔4~6 h记录一次。而且护理人员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神志、呼吸等状况,防止患者出现高渗综合征昏迷、酮症酸重度等症状,如果发现异常一定要及时告知医师[6]。③基础护理。术后糖尿病患者的免疫功能明显下降,极易出现相关并发症,因此,一定要加强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以及预防措施。病房内一定要保持空气流通,适当限制家属的探视次数,防止出现交叉感染。而且应该指导患者正确的深呼吸、咳嗽技巧,促进患者排痰。而且医护人员应该定期协助患者翻身、拍背,患者休息时最好取半卧位,为了有效预防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应该加强口腔清洁、卫生。术后,护理人员还应该加强伤口护理干预措施,定时协助患者更换敷料,并且密切观察切口有没有出现红肿、压痛等相关感染症状。④加强引流管护理。一般腹部手术患者术后会留置腹腔引流管、胃管或者尿管,护理人员一定要妥善固定引流管,确保引流管保持畅通,每天详细记录引流液性质、颜色以及量等情况。

1.2.5 活动指导 术后患者适量进行运动有利于帮助机体功能尽快恢复,加快伤口愈合速度,但是一定要把握活动程度、活动时间,防止由于过度劳累使患者病情进一步加重。术后早期可以协助患者在床上做深呼吸练习以及四肢屈伸训练,护理人员也应该定时协助患者翻身、拍背。术后中期可以结合患者耐受力、手术方法以及手术部位等情况鼓励患者下床活动,慢慢增加活动范围以及活动量,最好是不要产生劳累感。到了康复期,患者可以结合自身习惯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但是一定要按照由慢到快的方式进行活动,循序渐进的增加运动量,一般餐后30 min活动,而且每次活动时间应该控制在1 h以内。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术后血糖值以及住院时间等相关情况,同时应该统计两组患者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以上数据进行统一汇总,并作统计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n(%)表示,组件比较以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术后血糖值以及住院时间等相关情况对比

实验组患者术后血糖值、伤口愈合时间以及患者住院时间等各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实验组患者切口感染1例,泌尿系统感染1例;对照组患者切口感染3例,泌尿系统感染2例,切口难以愈合1例,呼吸道感染1例,实验组患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5.4%)明显低于对照组(18.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根据相关学者表明[7],糖尿病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手术风险因素,会大大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以及感染风险,可能也会增加患者病死率,为此一定要加强糖尿病患者腹部外部手术的护理干预措施。该研究表明,实验组患者加强腹部外科手术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后,患者术后血糖值、伤口愈合时间以及患者住院时间等各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糖尿病患者进行腹部外科手术过程中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手术效果,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黄翠霞.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J].江苏医药, 2013,39(3):367-368.

[2] 王彤,肖新华.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血糖管理[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0, 26(6):527-528.

[3] 徐素彬,杨晓枫.糖尿病患者腹部外科手术的围术期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安徽医药,2012,16(1):122-123.

[4] 王慧娜. 糖尿病患者腹部外科手术围术期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28) :125-126.

[5] 郭柒莲. 围术期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腹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6):146-147, 149.

[6] 韩勤. 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腹部手术围术期的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30):3400-3401.

[7] 余水秀.糖尿病患者腹部外科手术的围术期护理[J].中外医疗,2013,32(2):168-170.

第2篇

【关键词】 腹部手术; 切口感染; 危险因素; 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 R4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15-0107-02

doi:10.14033/ki.cfmr.2015.15.056

腹部切口感染是腹部手术创口愈合过程中较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延长伤口愈合时间,给患者带来了身体、精神上的痛苦及经济负担,有时甚至会引起医疗纠纷发生。因此,减少发生感染,促使切口如期愈合特别重要[1]。本文对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护理预防措施,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实施腹部手术术后发生切口感染患者61例,年龄14~81岁,平均(60.14±14.23)岁,男32例,女29例。按1∶1选择同期无切口感染的腹部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研究对象,年龄15~84岁,平均(52.78±16.29)岁,男31例,女30例;患者手术病种包括:胃切除手术,阑尾切除术,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手术,肠破裂手术,脾破裂手术等。患者手术麻醉均为硬膜外麻醉或者全身麻醉。

1.2 方法

将上述两组患者的病例资料做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的病历资料比较在术前、术中、术后等可能影响切口感染的因素。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2.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切口感染组患者年龄≥60岁、有不良心理比例、体质量指数≥25.0 kg/m2比例、手术时间≥120 min比例均高于无切口感染组,血红蛋白(Hb)

3 讨论

3.1 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因素

(1)年龄大:切口感染组年龄≥60岁59.02%高于无切口感染组的19.67%(P

3.2 预防腹部手术切口感染护理措施

针对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实际问题,通过对患者全面评估,对患者进行最佳护理,避免减少减轻因切口感染给患者造成心理、生理和生活的影响,提高患者患者生活质量。(1)由于老年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切口容易发生感染,所以对于这类人群应高度重视,术前进行评估及做好充分的准备[6]。(2)对体质量指数高的患者手术过程中尽量减少钳夹、牵拉等动作,充分清洁手术区皮。(3)指导患者合理饮食,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增加营养,增强抵抗力,提高切口修复能力[7]。(4)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伤口暴露时间;掌握清创及缝合的技巧,清创及缝合都不能留死腔,皮下组织过厚时可分层缝合,并置引流管引流。同时对于手术操作人员也要加强对他们的技术培训,提高其技术水准,加强其协作配合的默契,使整台手术有序进行,各个操作人员密切配合,在最短的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手术[8]。(5)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了解患者的思想变化,针对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疏导,使患者可以放下思想负担,积极的配合治疗;同时让患者对手术有大致的了解,消除其紧张心理,增强其信心,使患者保持良好心态,增强机体抵抗力,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9]。

参考文献

[1]万颖杰,陈显春.普通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监测及高危因素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9,12(23):58-59.

[2]曾湘岚.降低手术部位切口感染发生率的护理干预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6):409-419.

[3]吴桂芬,周广红,栾静.手术室手术部位切口感染预防与护理对策[J].吉林医学,2010,31(29):5222-5223.

[4]黄亚敏.护理干预在预防消化道手术切口感染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7):30-31.

[5]桑学仁.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5):111-112.

[6]黄艳爱,吴丽清.护理干预对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3):33-34.

[7]杨迎春,韦双燕.手术切口感染的防控要点与护理[J].天津护理,2013,21(2):178-179.

[8]邬飞娟.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调查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3):57-58.

第3篇

【关键词】腹部外科 舒适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2-178-01

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的、个性化的、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其目的是使病人在生理、心理、社会、灵魂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不愉快的程度[1]。我院腹部外科对手术患者应用了舒适护理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临床资料

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对腹部外科142例手术病人实施了舒适护理,其中胃手术52例,肠手术29例,脾手术21例,胰腺手术13例,其他27例。男82例,女58例,年龄19―71岁,所有患者均意识清楚,能正确描述生理和心理感受。

2 方法

2.1 术前应用与护理

病人自入院开始,根据病情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对有癌症的病人,与家属沟通,根据家属的意愿及患者的心里承受能力,解释病情,了解病人的心理变化,针对性进行疏导。根据医嘱,做好术前专科护理,解释手术的必要性及科室的技术力量,加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赖,降低其焦虑、恐惧的程度,指导病人进行呼吸功能的训练和练习床上大小便等,术后需要引流的病人介绍引流管的护理。

2.2 术后应用与护理

1995年kolcaka 提出舒适护理的概念,认为舒适护理应作为整体化护理艺术的过程和追求的结果,使基础护理与护理研究更注重病人的舒适感受和满意度。舒适护理理论大致包括4个方面:生理舒适,心理舒适,社会舒适,灵魂舒适。针对这一理论,我们对腹部外科术后的病人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

2.2.1 舒适护理在患者心理方面的应用

经过手术的患者,在麻醉苏醒后迫切地需要知道自己的状况和手术效果,护士可以利用温和的语言给予有效的心理安慰与支持,灵活运用非语言交流的技巧:面带微笑,牵拉着患者的手,满足患者被尊重的需要。责任护士定时到床前与患者及家属沟通,随时解决患者的要求。

2.2.2 舒适护理在患者生理方面的应用

①加强疼痛管理,与患者交谈,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可以通过听音乐、谈心等方法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使患者放松,同时常规术后应用止痛泵,缓解病人疼痛。②加强基础护理,血压平稳后给予半卧位,指导患者床上活动,定时翻身,扣背,预防肺部感染;禁食患者协助病人漱口,做好口腔护理。③加强引流管护理,腹外科术后病人带的引流管道较多,给予妥善固定,定时挤压,保证通畅,根据患者随时调整位置,避免重力牵拉造成引流口疼痛[3]。

2.2.3 舒适护理在社会适应方面的应用

与患者家属沟通,加强家庭支持及社会支持,促进病人的身心健康,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适应角色变化,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促使病人早日康复。

3 小结

舒适护理强调护理人员以患者舒适为考虑重点,让患者在心理、生理、社会等方面均达到最舒适的状态[2]。腹部外科术后并发症较多,通过有效的心理护理,分散注意力及止痛等治疗,采取舒适护理,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洪林. 舒适护理运用于手术室护理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8):583-584.

第4篇

近20年来,溃疡性结肠炎(UC)在我国的发病率逐渐增高。2004年全国20家医院调查推测的UC患病率为11.6/105,香港报告的发病率为1.2/105。全国IBD协作组调查的3100例住院病例中,重症病例为21.7%。我院近10年住院病例中,重症UC超过30%。由此带来纷繁复杂的临床问题,引起专业医生的高度重视。借鉴国外对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直接用于治疗的经验和不断更新的IBD处理指南,国内同行也在UC诊治方面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1UC的分级标准

截至目前为止,有11种分级标准供临床使用,以Truelove和Witts标准(表1)应用最为广泛且简单实用。2004年蒙特利尔世界胃肠病学大会上倡导的UC严重度分级与此差别不大,其缺点是不能量化评分。Mayo标准(表2)结合了内镜的表现和临床分期(活动期与缓解期),进行量化评分,临床实用性较大。其评分标准为:总分之和<2分,症状缓解;3~5分,轻度活动;6~10分,中度活动;11~12分,重度活动。其他分级标准中,有增加腹部体征、影像指标、实验室检查指标者,但其使用不及以上两者普遍和方便。晚近推荐临床结合内镜黏膜病变的评估指标,以便全面评估病情。重度UC中,大部分病例属慢性活动性或顽固性UC(指诱导或维持缓解治疗失败),通常为糖皮质激素抵抗或依赖的患者,应予一并考虑。表1Truelove和WittsUC分度

2UC的临床评估

2.1病情评估首先根据诊断标准(临床表现、内镜及病理改变)确定UC诊断,排除有因可查的结肠炎,特别是感染性结肠炎,包括院内感染、HIV等。确诊后应全面估计病情,确定UC的严重度、活动度、疾病类型、病变范围及有否并发症(五定),尤以确定疾病的严重度、活动度和病变范围最为重要。按以上所提Truelove标准和Mayo分级确定是否重度。Mayo疾病活动指数见表2。表2Mayo疾病活动指数

2.2评估依据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象检查资料。重症UC意味着严重和广泛的黏膜和黏膜下炎症,因此临床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血性大便、发热、心动过速与贫血等最具提示意义,腹部疼痛、压痛与肠充气情况具有预测预后的意义;实验室检查着重于排除感染性结肠炎、HIV感染和药物性肠病等。血象和血生化检查,以及炎症指标(SR、CRP和AAG等)对病情严重度、并发症和疾病转归均有重要的价值;结肠镜检查及活检不仅具有确诊意义,而且可以作为随访观察的重要指标,但从安全考虑,一般主张只做直乙结肠镜;影象学检查中以腹部平片最为简单实用,可以动态观察肠充气和黏膜情况,以早期发现中毒性巨结肠;腹部CT、MRI以及三维影象重建,均可细致观察结肠黏膜的病变及疾病转归。

2.3重度、极重度、暴发型UC的界定如在Truelove重度指标基础上,血便每日10次以上,血浆白蛋白在30g/L以下,严重贫血,痉挛性腹痛,伴全身严重消耗表现者即为极重度,或称危重型;由于各家对此重度、极重度的定义小有差异,我们曾于2001年在复习文献基础上,分析病案,精选了6项指标:①血便≥9次/d,②体温≥38℃,③脉搏≥90次/分,④Hb<90g/L,⑤血浆白蛋白<30g/L,⑥明显营养不良或中毒症状,符合3/6者即为危重型。暴发性溃疡性结肠炎,指突然起病的血性腹泻>10次/d,伴腹痛、失水、贫血的UC患者,按Truelove意见至少还包括以下4项条件中的2项:①心动过速,②体温>38.6℃,③白细胞>10.5×106/L,④低蛋白血症。实际上,暴发型UC即是突然发作的重度或极重度UC。3UC的处理

在我国IBD处理共识意见中,我们强调以下处理原则,这对重症UC的处理仍然是适用的。

1)确定UC的诊断。从国情出发,强调认真排除各种“有因可查”的结肠炎;对疑诊病例可按本病治疗,进一步随诊。

2)掌握分级、分期、分段治疗的原则。活动期的治疗目标是尽快控制炎症,缓解症状;缓解期应维持治疗,预防复发。

3)根据病程和过去治疗情况确定治疗药物、方法及疗程,尽早控制发作,防止复发。多数重症UC病史中存在不正规用药、对激素抵抗或依赖,故应特别注意搜寻。

4)注意疾病并发症,以便估计预后,确定治疗终点及选择内、外科治疗方法。注意药物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随时调整治疗。

5)判断全身情况,以便评估预后及生活质量。

6)综合性、个体化处理原则。它包括营养、支持、心理及对症处理;内、外科医师共同会诊,以确定内科治疗的限度和进一步处理方法。4重症UC的处理策略

4.1重症UC的治疗措施

4.1.1英美IBD处理指南简介英国2004年处理指南规定了重度UC的主要治疗并含有推荐级别:①对美沙拉秦和/或激素无反应者,可静脉滴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400mg/d或甲基泼尼松龙60mg/d,其给药时间超过7~10d者并无益处(B级),更大剂量激素不增加疗效(A级);②皮下注射肝素,以降低血栓栓塞的危险性(B级);③如有中毒性巨结肠证据应立即外科治疗,病情恶化应立即手术;④强化治疗3d,若粪便8次/d以上,C反应蛋白>45mg/L,85%的患者需要手术[1](B级);⑤最初3d治疗无改善,可考虑结肠切除或静脉应用环孢素(CsA)2mg/kg/d,诱导缓解(B级)。

美国2004年修订的UC实践指南与以上处理要旨一致。强调约40%重症UC内科治疗无效,应考虑外科治疗。静脉CsA2mg/d与4mg/d作用相仿,口服CsA联合硫唑嘌呤与6MP能增强药效。推崇回肠吻合术(IPAA)[2],但术后约50%患者发生贮袋炎。

4.1.2我国IBD的治疗我国IBD诊治共识意见中对重度UC的处理描述最为详尽,因其病变范围较广,病情发展变化较快,故特别强调处理要及时,用药要足量,治疗方法如下:①如患者尚未用过口服糖皮质激素(GCS),可口服泼尼松或泼尼松龙40~60mg/d,观察7~10d,亦可直接静脉给药,已使用糖皮质激素者,应静脉滴注氢化考的松300~400mg/d或甲基泼尼松龙48~60mg/d。②肠外应用广谱抗生素控制肠道继发感染。③卧床休息,适当输液、补充电解质,以防水盐平衡紊乱。④便血量大、Hb<90g/L和持续出血不止者应考虑输血。⑤营养不良、病情较重者可用要素饮食,病情严重者应予肠外营养。⑥静脉糖皮质激素使用7~10d无效者可考虑环孢素(cyclosporine,CsA)2~4mg/(kg.d)静脉滴注7~10d;由于药物的免疫抑制作用、肾脏毒性作用及其他不良反应,应严格监测血药浓度,主张仅在少数医学中心使用;顽固性UC亦可考虑其他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Aza)、6巯基嘌呤(6MP)等。⑦上述治疗无效者在条件允许单位可采用白细胞洗脱疗法。⑧如上述药物疗效不佳,应及时内、外科会诊,确定结肠切除手术的时机和方式。⑨慎用解痉剂及止泻剂,以避免诱发中毒性巨结肠。⑩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和腹部体征变化,尽早发现和处理并发症。

4.1.3缓解期治疗,控制发作后无论哪种类型的UC糖皮质激素均无维持治疗效果,在症状缓解后应逐渐减量,过渡到用氨基水杨酸(5ASA)维持治疗。对重症UC患者,特别是顽固性病例,5ASA多难维持,而需用Aza或6MP维持治疗。治疗方案可在表3中选择。表3UC治疗方案共识意见还介绍了5ASA与免疫抑制剂均无效者,应考虑新型生物治疗剂,如抗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克隆抗体。亦可用益生菌维持治疗。中药方剂中不乏抗炎、止泻、黏膜保护、抑制免疫反应等多种药物,可以辨证施治,适当选用,作为替换治疗(alternativetherapy)的重要组成部分。

4.1.4外科手术治疗

4.1.4.1绝对指征大出血、穿孔、明确或高度怀疑癌肿及组织学检查发现重度异型增生或肿块性损害轻、中度异型增生。

4.1.4.2相对指征重度UC伴中毒性巨结肠、静脉用药无效者;内科治疗症状顽固、体能下降、对糖皮质激素抵抗或依赖的顽固性病例,替换治疗无效者;UC合并坏疽性脓皮病、硬化性胆管炎、溶血性贫血等肠外并发症者。

4.1.4.3欧美国家重症UC结肠切除的参考指标①入院第2d,血便>12次/d,55%将要切除;②入院第3d,血便>8次/d,85%将要切除;③入院第3d,血便>4次/d,CRP>25mg/l,75%将要切除;④入院时T>38℃,ESR>75mm/h,第5d便次下降<40%,提示激素反应差,结肠切除可能性提高5~9倍;⑤放射学检查示结肠袢扩张>5.5cm,75%将要切除,3个以上肠

袢扩张,73%将要切除;⑥结肠镜见深溃疡,86%的患者将要结肠切除。以上说明对重症患者密切观察、积极治疗、早期确定手术指征的重要性。英国Oxford经验提示:在1974~2006年期间,重症病例数1991例中,对GCS反应率69%,CsA应用数100例(5%),手术率29%[3]。

4.2重症UC的拯救治疗

近年来欧洲克罗恩病与结肠炎组织(ECCO)的UC处理共识意见明确提出重症UC常规治疗无效者可使用以下拯救治疗措施。

1)CsA为强效免疫抑制剂,可竞争性结合并抑制神经钙蛋白(calcineurin),抑制T细胞及免疫活性细胞,减少相关的细胞因子产生。上世纪80年代始用于治疗重症难治性UC,收到良好效果,静脉注射4mg/(kg·d)的临床有效率为80%左右,有报告诱导缓解率为71.4%~91.4%。此后临床试验显示,静脉给药2~4mg/(kg·d)疗效无明显差异,低剂量不良反应较小。一般静脉用药7~10d,根据临床反应酌情改为口服,病情加重则考虑外科手术。口服CsA微乳剂生物利用度高,临床缓解率可达68%,且约半数患者停药后可维持缓解。目前英美处理指南均推荐:①对于激素难治性UC,CsA治疗有效,可以降低UC患者的手术风险;②使用CsA时糖皮质激素用量不变;③静脉滴注CsA治疗有效或缓解的UC患者,需继续口服CsA数月或开始AZA或6MP维持治疗;④口服CsA对于糖皮质激素难治性UC有效,但需使用AZA或6MP维持[4]。由于CsA的不良反应(如高血压、肾毒性、癫痫、感觉异常、齿龈增生、电解质紊乱、继发感染等)较大,使用时应监测血药浓度,并注意血象、血生化指标等,因此主张在有条件的大医院使用,推荐使用的血药浓度为200~400ng/ml。2)他克莫司(Tacrolimus)为一种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作用机理与CsA相同且药效强100倍,现有报告提示其用于难治性UC的诱导缓解率为53%,部分有效率为20.5%,一般推荐剂量为0.01~0.02mg/(kg·d)静脉滴注或0.1~0.2mg/(kg·d)口服。静脉用药推荐适宜的血清浓度为10~15g/L,药物不良反应(包括头痛、身痛、恶心、失眠、癫痫、感觉异常等)较CsA低,,因此仍建议监测血药浓度,以调整剂量。

5)英夫利昔(infliximab,IFX)为TNFα单抗,1998年被美国FDA批准用于中重度IBD,通过与淋巴细胞表面的TNF结合诱导抗体依赖性细胞毒作用和促进淋巴细胞凋亡,发挥抗炎作用。首先用于难治性CD取得良效后,用于诱导顽固性UC的临床缓解和维持,全球2项多中心临床试验(ACT1和ACT2)研究显示,对传统治疗失败的中重度UC疗效较对照组高出约30%左右,并可减少激素用量、降低结肠切除和病死率。瑞典研究报告示,用药3个月后手术率较对照组降低50%。因此该药用于UC是一种有效的拯救治疗措施。由于使用5mg/kg与10mg/kg效果相当,现多主张先用5mg/kg。在重症病例激素治疗无效者与第0、2、6周分别给药1次,以后每8周使用维持有效者逐步减少激素直至撤除。与CD使用该药一样,由于其潜在的不良反应,需特别注意排除活动性结核、病毒性肝炎等感染性疾病、肿瘤。用药中密切观察有无迟发的过敏反应及其他不良反应。该药在我国注册未提及重症UC的治疗,因此国内在使用时需慎重,同时考虑其合法性。目前其他新型生物治疗剂的研制如火如荼,可以预见不久它将用于临床,进一步改善重症UC的预后。4)白细胞吸附血浆分离置换术(absorptiveleukocytapheresis)临床使用粒细胞、单核细胞吸附置换术,去除患者外周血和单核细胞,以抑制过强的免疫反应,不良反应较少,病人耐受性良好,为一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可降低手术风险和减少激素用量,但长期疗效尚需随访观察。目前多主张每周1次,连续5周。其主要缺点是设备昂贵,治疗费用较高。

4.3重症UC的处理技巧

4.3.1处理流程各国诊治指南中都有各种推荐处理流程可供参考。传统的处理方法和技巧采用逐步升级(Stepup)方式,晚近对重症UC强调逐步降级(Topdown)方法,以便迅速控制发作,减少手术率和病死率,维持缓解,以保证生活质量。有学者甚至提出序贯的、限时的处理模式,以便确定每种治疗方法的目标,及时地评估疗效和采用强有力的治疗措施,必要时外科手术。RobertC等于2007年提出UC治疗应首先明确UC的诊断,然后按照UC病变累及的部位、活动性和严重度,以及有无并发症进行治疗,治疗流程在图1中列出。图1重症UC的治疗流程ECCO最近的共识意见对重症UC着重强调入院监护、密切观察、内外科会诊、早期确定外科手术指征、激素无效病例及时拯救治疗,但药物治疗不应耽误外科手术的决策。对激素无效的病例及时使用拯救治疗和/或外科手术。

4.3.2处理技巧重症UC属消化急难重症,需要早期识别、密切观察,尽早进行全面临床评估,及时诱导缓解,然后长期控制发作。处理上常需多科协作,特别是内外科的共同会诊,及时处理,使患者转危为安。治疗中需注意以下技巧:

1)避免皮质类固醇应用不当或过度。过去使用过口服制剂者,应及时足量静脉滴注,但用量过大并无“冲击”效果,24h匀速给药疗效更为可靠,控制发作后由静脉改口服时,应有适当的重叠,以免炎症控制不力。该药并无维持效果,且频繁发作导致重复使用或长期用药,经验表明,如短期内使用激素已2个疗程者,继续使用多无效果,徒增不良反应。

2)避免CsA使用不当。过高估计其不良反应,会妨碍及时使用发挥桥梁作用,而在重度UC激素无效时应用,缓解率可达80%左右,使用时应密切监测血药浓度和不良反应。

3)防止英夫利昔滥用,通常仅作为二线治疗或拯救治疗,用于重度UC激素治疗无效者。该药与CsA的优缺点尚在临床观察之中[5]。

第5篇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28例,男24例,女4例,年龄16~63岁,均为斜疝患者。肠坏死者25例,肠破裂者3例(均为手法复位所致)。发病到手术时间12小时~5天。嵌顿疝内容物:回肠25例(89.2%),回盲部3例(10.8%)。入院时有3例并发休克。

治疗方法:本组25例肠坏死患者行肠切除吻合术及疝囊高位结扎术,其中15例同时行疝修补术,10例行择期疝修补术。本组3例肠破裂患者,1例经腹行内环口缝合术,2例未作疝囊处理,3个月后行疝修补术。本组病例均痊愈出院。

结果

本组病例均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肠破裂患者,并发切口感染1例,并发残留疝囊积液并感染而行切开引流1例,均经换药痊愈。所有病例随访均未见复发。

讨论

诊断:绞窄性腹股沟斜疝复位时致肠破裂,诊断多不困难,此时患者多具有全腹痛症状及明显的腹膜炎体征,X线透视见膈下游离气体也能助诊。但绞窄疝是否并肠管坏死,术前比较难确定,以下条件可供参考:①疝内容物增多明显,疝囊张力大,嵌顿时间>24小时;②外环口相对较小且紧;③疝被组织红肿明显;④下腹部有明显的腹膜炎体征;⑤绞窄性肠梗阻症状显著。

治疗:腹股沟疝患者在腹内压突然增高时,疝内容物被迫冲出经过疝门,强行扩大而进入疝囊,随着腹内压的突然恢复,疝囊颈弹性收缩,内容物无法回纳[1],形成嵌顿疝,若不及时处理则形成绞窄性疝,其临床表现多较严重。但在外力作用下(如不当的手法复位或挤压),坏死的肠袢穿孔、破裂,疼痛可因疝块压力骤降而暂时有所缓解,因此,疼痛减轻而肿块仍存在,不可认为病情好转。绞窄时间较长者,由于疝内容物发生感染,侵入周围组织,引起疝外被盖组织的急性炎症,甚至脓毒症。需急诊手术治疗。术前要纠正休克,水电解质紊乱,吸氧和抗生素应用。

⑴手术切口的选择:对绞窄疝并发肠破裂的患者,做疝同侧的下腹部探查切口,可以完成手术操作。但对绞窄疝合并肠坏死,切口选择值得研究,若嵌顿的疝内容物为回肠,本组有25例(89.2%),因其游动性大,腹股沟切口足以完成肠切除吻合术,也可作疝修补术,不需延长切口,损伤小,操作简便。但若嵌顿的疝内容物为回盲部并坏死,需行回盲部或升结肠切除时,此切口既不能完成手术,延长亦不方便,若勉强延长切口,可使腹股沟区腹壁破坏严重,修补困难,术后疝复发机会增多。对确定已有肠管坏死的绞窄疝,采取疝同侧的下腹部低切口,可兼而顾之。对术前没有确定肠管是否坏死而手术时采取了腹股沟区的斜切口且又需行回盲部、升结肠切除术时,可在原切口完成疝修补术,再作右侧腹部的另切口完成回盲部或升结肠切除术。

⑵术中失活肠管的判断:①肠管的色泽及张力;②肠管及肠系膜的血管有否搏动;③肠蠕动是否存在。有怀疑时可用0.5%普鲁卡因20ml封闭肠系膜以解除血管痉挛,吸入纯氧,以温热生理盐水沙垫覆盖肠管,20分钟后若肠管壁颜色仍无改善,动脉搏动仍无恢复,则表示已失去活力,应行坏死肠段切除及肠吻合[2]。

⑶有关疝修补的问题:凡施行肠切除吻合的患者,因手术区污染,在高位结扎疝囊后,一般不宜作疝修补术,以免因感染而致修补失败[3]。若合理掌握适应证,可以酌情同时行疝修补术,使患者免受二次之苦。对绞窄疝并发肠坏死者,行肠切除吻合术及疝囊高位结扎术后,对变性坏死的疝囊及周围组织也应彻底清创,予以切除,此时应注意保护精索血管及输精管,以免损伤。依次用甲硝唑、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对病史短,症状轻,手术区污染较轻者,根据腹股沟管壁缺损情况选择不同术式对腹股沟管进行修补,尽量符合正常的解剖特点,注意手术技巧,以无张力状态下修补为妥。本组25例肠坏死患者中,有15例均行同期修补术治愈,余10例行择期疝修补术。随访均无复发。平时行腹部外科手术时,经常遇到合并腹股沟疝,这时多在完成其他手术时,在腹腔内将内环口荷包缝合关闭,使疝内容物不再突出,效果满意,但作者采用此法将绞窄性疝并发肠破裂的1例患者行同样的方法修补,术后并发残留疝囊积液并发感染而行切开引流才治愈,教训深刻,分析其原因:疝嵌顿后疝囊壁充血水肿,加之肠破裂的细菌污染,内环关闭后远端疝囊即成死腔,这时炎症渗出形成积液,囊壁水肿吸收功能差,细菌在内迅速生长繁殖而造成感染,所以对绞窄疝致肠破裂的患者,同期做腹腔内环口关闭术是不妥的。故以后又遇到2例患者,未作疝的处理,术后患者未出现任何并发症而治愈出院。因此认为对这类患者,疝的处理待肠破裂修补术恢复后是比较安全可靠的。

术后处理:①因为这类患者术前均已有感染存在,故术前30分钟给予一个治疗剂量的抗生素,术后继续应用抗生素很有必要。以头孢菌素类加甲硝唑为首选,因为肠坏死或肠破裂后均以大肠杆菌和厌氧菌感染为主。②加强切口护理,及时更换敷料。③注意加强营养,同时尽量避免一些疝诱发因素的出现并及时处理。

参考文献

1 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964.

第6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中的患者均为2011年~2013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阑尾炎手术患者,男性患者152例,女性患者104例,年龄12岁~83岁,平均年龄为49.6岁。

256例患者中,发病后24h内手术患者为120例,感染为2例,24~48h手术患者为79例,感染为10例,48~72h手术患者为57例,感染为5例。

17例患者手术结束后切口存在红肿、渗液、积脓,经诊断后确诊为切口感染。男性10例,女性7例,糖尿病患者11例,肥胖患者8例,营养不良患者3例。术中证实化脓性阑尾炎8例,坏疽穿孔9例。

1.2方法切口感染患者首先去除切口缝合线,充分显露切口,清除切口内脓液、坏死组织及残留线头,3%双氧水、3%碘伏彻底清洗切口,留置碘伏引流条,无菌敷料覆盖。换药1次/d,配合激光照射10min。同时根据分泌物培养结果,给予静脉抗炎、补充维生素。合并糖尿病患者,根据血糖监测情况,予口服降糖药物或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营养不良患者通过饮食加强营养。

2结果

通过上述治疗,17例感染患者切口全部愈合,愈合时间16d~33d,平均时长25d。

3讨论

3.1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

3.1.1切口感染的发生与阑尾炎的轻重程度相关。单纯性阑尾炎基本不会出现切口感染,化脓性阑尾炎发生切口感染几率增大,阑尾坏疽穿孔发生切口感染几率最高。

3.1.2阑尾手术时机的把握与切口感染的发生也有密切关系。发病24h内患者行手术治疗,切口感染几率较低,发病超过24h后行手术治疗,感染几率明显增大,且时间越长,感染几率越高。

3.1.3切口感染的发生与体质及基础疾病有一定关系。糖尿病、营养不良、肥胖均为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

3.2切口感染的预防措施

3.2.1手术适应症急诊病例,详细查体及了解病史,特别是发病时间。发病72h以内,积极早期手术;症状严重、发病时间不明确的,宜行B超检查。若已形成包块,不予手术。

3.2.2术前或术中常规使用抗生素。

3.2.3切口要整齐、垂直,锐性切开,减少牵拉,止血彻底,解剖层次清楚。使用电刀时,注意保护皮肤;可用石棉包裹电刀,减少火花。电刀止血时,宜使用间接止血法。

3.2.4术中常规备吸引器切开腹膜时,棉垫保护切口,并将吸引器套筒拿掉,放置于腹膜切口处,利于吸出腹腔内脓液;关闭腹膜前,将腹腔内脓液吸净,湿纱布檫净,再注入少量灭滴灵,放置一块纱布,防止腹腔内液体溢出,污染切口。此时,助手更换手套及手术器械,保护腹膜切口,术者将棉垫、腹腔内纱布及使用过的器械拿去,亦更换手套,关闭腹膜。腹膜关闭后,灭滴灵(灭滴灵是硝基咪唑衍生物。通过抑制菌体DNA合成,阻碍细菌的生长与繁殖,达到杀菌作用。研究发现,厌氧菌感染在阑尾炎患者中占有很大比例[2]。)、庆大霉素冲洗切口。若切口已被污染,可行清创术,必要时切除部分污染组织。腹腔内严重感染者,可考虑不缝腹膜。关闭切口要注意消灭死腔,特别是切口两角部位。缝线宁细勿粗,可用可吸收线,针距均匀,张力适中。

3.2.5放置引流管指征手术野渗血;阑尾周围形成脓肿(特别是盲肠后位的阑尾,致盲肠后已有脓液存在者);阑尾坏疽严重;手术伤及后腹膜,腹膜后组织严重污染者。

3.2.6术中保持肃静,减少聊无关话题;术后换药,要戴帽子口罩。

3.3切口感染发生后的治疗对策及时清创、定期换药是治疗切口感染的基本原则。经过临床观察,激光照射可明显促进切口的修复及愈合。必要时静脉抗生素。

总之,预防是减少阑尾手术切口的感染关键。预防从引起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出发,同时注意无菌操作,改进手术方法,提医生手术技巧,进而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

参考文献:

[1]王成泉.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处理[J].吉林医学,2011,32(09):1726.

[2]梅伊任,宋继红,刘燕,等.急性阑尾炎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56-57.

[3]刘万峰.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19).

[4]姜学.阑尾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的分析及预防[J].中国医药指南,2011(14).

[5]谢强华,张沛远.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分析[J].航空航天医药,2009(11).

[6]张沛远.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9(18).

[7]廖泽飞,陈一杰,吴淼,等.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 2007(02).

[8]宗雨.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预防[J].当代医学,2011(13).

[9]杨海涛,刘晓明.急性阑尾炎手术预防切口感染浅析[J].医学信息,2009(12).

[10]王春华.阑尾切除术切口感染的预防[J].实用临床医学,2002(06).

第7篇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10例,男6例,女4例;平均年龄57岁,平均住院38天。其中胃肠手术、重症胆和管炎胰腺炎分别为6例、2例和2例。主要变现为呕血和黑便,大出血发生于术后3~9天,平均6天。其中3例手术后治愈,全胃切除1例,迷走神经切断加远端胃切除1例。其余7例均保守治疗,治愈6例,死亡1例。

临床特点

腹部手术后应激性溃疡大出血,发生的时间大多为腹腔有严重感染术后或上腹部大手术后;患者的特点多为年龄大,体质差,病情重,凝血功能差,对手术打击耐力差;同时,大多发生在不能有效控制原发病,特别是患者处于危重状态,合并严重感染,休克,药物过敏等情况下,机体遭受二次打击腹部手术后肠蠕动尚未恢复时均有不同程度的消化液反流。如合并腹腔感染,肠蠕动更难恢复。碱性胆汁反流,应激状态下胃黏膜血管收缩,动静脉缺血导致胃黏膜出血,损害胃黏膜屏障,在合并其他并发症,如感染,休克,吻合口瘘,切口裂开,术中术后低血压持续时间长,肠梗阻等同时可诱发大出血。其临床特点多无明显前驱症状,出血特点是间歇性反复出血,即在第一次出血后间隔若干天后可能再出血,多数情况下通过对症处置能自行停止。本组病例中出血次数1~5次。亦无痛性特点,往往只有不明原因的低热,食欲不振,血象稍高,而早期的黑便往往被腹部手术本身的表现掩盖,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最终发展成致命的大出血。其出血的严重程度和原已存在的危重状态紧密相关,因原有的危重病情,特别是MODS的发展而死亡。这说明SU出血是病情危重的一种变现。

诊 断

腹部手术后SU出血病因复杂,必须早期诊断,以便及时处理。诊断主要依据一方面,一是病史,二是临床表现,三是出血时间的特点。纤维胃镜是目前最有效的诊断方法,这一方法不仅可以明确诊断,还可以经胃镜内治疗,了解病变范围,制定进一步治疗方案。一般认为出血停止后24~48小时查胃镜最佳。注意排除其他出血来源,如上消化道手术后,因手术操作问题引起的出血,多发生在术后24小时之内,而SU出血的发生在48小时以后,而且必然是术中休克或危重状态的持续,或术后已出现其他严重的合并症。如果患者原有胃。十二指肠溃疡,则在大手术后或其他危重情况下发生溃病出血的机会不大,因此时患者常胃酸偏低。对SU出血诊断应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及其特点,胃镜所见综合分析。

防 治

腹部手术后SU并发大出血,治疗困难,死亡率很高20%~80%,但是若早期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可以明显减轻胃黏膜损害程度减少出血,尤其应该将具备如低血压,梗阻性黄疸,腹腔化脓性感染。对腹部大手术后低热不退,血象稍高,肠蠕动恢复后仍无食欲或出现持续黑便者,对手术后合并药物过敏者,在积极治疗原发病消除应激因素的同时,应该做好常规预防性治疗。具体包括:①良好的术前准备,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改善营养状况,增强抵抗力。②术中保持呼吸.血压稳定,防止重要器官缺血、缺氧。③适当应用抗生素,预防和治疗感染。④中等以上的腹部手术后,最好常规应用甲氰咪胍、雷尼替丁等抑酸药物或氢氧化铝凝胶,氢氧化镁、硫糖铝等抗酸剂。⑤胃肠减压可以减轻胃内张力和胃黏膜缺血,减少十二指肠反流液对胃黏膜的损害,有利于预防和早期发现及时处理AGML和出血。⑥前列腺素E2能抑制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促进胃黏液分泌,有利于增强胃黏膜屏障功能。⑦及时处理并发症,防治器官功能衰竭。⑧术后避免应用激素,阿司匹林,消炎痛等药物。

腹部手术后SU一旦出现大出血,多较危重。本组1例因反复出血,至MODS死亡。出血后多经内科保守治疗。一般应用止血药。生长抑素,可减少胃液分泌,抑制胃泌素产生,减少内脏血流量,应用抑酸药,冰盐水灌胃。内镜电凝止血。介入选择性栓塞止血。经内科治疗,多能治愈。手术治疗:经过药物治疗,2~3天仍出血,呕血或便血,伴有低血压。输血800~1000ml仍未能稳定血压者,心肺可耐受者,可考虑手术,术式选择。尽量减少手术打击,而又能有效止血为原则,术式可根据情况选择。①全胃切除术止血效果确切。但损伤较大,术后问题较多,主张在术中切开胃腔直视下根据病变情况决定手术方案。严重者可行全胃切除术。②迷走神经切断加胃大部切除或迷走神经切断加幽门成型术。③胃周血管结扎加局部缝扎止血。术后注意继续止血及营养支持。对稳定疗效有一定帮助。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 热敏灸; 烫熨法; 排尿困难; 效果观察

doi:10.14033/ki.cfmr.2016.33.0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3-0066-03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heat sensitive moxibustion with Semen Raphani ironing method in promoting urination of patients after anorectal surgery.Method:100 patien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date of order in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with 5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care after anorectal surgery,the treatment group used thermal moxibustion combined with Semen Raphani ironing method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urination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Result:The effectiv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98%,the control group was 80%,the effectiv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Heat sensitive moxibustion; Ironing method; Dysuria; Effect observa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Yong’an Municiple Hospital,Yong’an 366000,China

肛c外科手术后最常见并发症之一为排尿困难,严重者导致尿潴留,发生率比较高,约15%~52%,尿潴留是指膀胱内充满尿液但不能自行排出的症状,如手术后8 h内患者不能排尿而膀胱尿量>600 ml,或者患者不能自行有效排空膀胱而残余尿量100 ml,即可诊断为尿潴留[1]。一般发生于手术当天,亦有持续数天者,尿潴留的病因是肛管直肠与膀胱的神经支配来源于同一个脊神经段,当神经受牵拉刺激或手术后疼痛会引起括约肌痉挛,从而产生排尿困难,麻醉抑制排尿反射、再加上患者术后局部疼痛及术后肛管内填塞纱布过多过紧,局部压迫所致,有一部分患者需要卧床排尿改变的不习惯、精神紧张等心理因素更容易导致排尿困难的发生[2]。当发生排尿困难时,患者下腹部胀痛,急于排尿又不能够自行排出,给患者带来身心两方面的痛苦,也不利于患者术后创口的愈合[3]。因此促进手术后患者顺利排尿,是肛肠外科术后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肛肠外科手术的患者,根据入院的先后顺序进行随机分组观察,分析及探讨运用传统中医护理技术对肛肠外科术后患者进行有效护理的改进方法,治疗组应用热敏灸配合莱菔子烫熨法,能够有效治疗排尿困难,预防、减少尿潴留的发生,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科2015年6月-2016年6月肛肠疾病手术患者100例,根据住院先后顺序编号,按随机单盲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单号为治疗组,双号为对照组[1],两组患者均为手术完返回病房后自觉排尿困难尚未自行排尿者。其中对照组男36例,女14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76岁,平均52.5岁,混合痔20例,肛裂5例,肛周脓肿10例,肛瘘15例;行硬膜外麻醉6例,骶丛麻醉12例,局麻32例。治疗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70岁,平均55.0岁,混合痔30例,肛裂6例,肛周脓肿4例,肛瘘10例。行硬膜外麻醉5例,骶丛麻醉10例,局麻3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型、麻醉方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肛肠外科手术前后给予相关知识指导及心理护理,当患者返回病房自觉排尿困难未自行排尿时,立即给予热毛巾敷膀胱区,听流水声等物理治疗,以促进患者尽快排尿。

1.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的常规护理上给予应用中医技术护理:即使用莱菔子烫熨及配合热敏灸敏感穴位治疗术后排尿困难,防治尿潴留[4]。手术前就做好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相关知识的宣教,通过宣教图片及健康宣教处方,深入浅出的讲解,使患者认识到保证手术后排尿通畅的重要性,理解中医技术操作的目的及意义,取得患者对传统中医技术操作的认可和配合;手术后返回病房患者未排尿即给予以上两项传统中医护理技术操作。

1.2.3 莱菔子烫熨运用 药熨法是根据传统中医理论指导,利用热力和药力的联合作用,这是烫熨法的主要治疗原理。莱菔子烫熨法选择中药莱菔子,通过加热,在患者的身体局部来回移动烫熨,自体表毛孔透入经络等的药物外治法[5]。利用药物的温热性能和外加热力,刺激局部经络穴位,可达到温通经络,行气活血,祛湿散寒的功效。通过对经络的调整,达到补虚泻实,促进阴阳平衡,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中药选用莱菔子,因其具有长于利气,降气除胀的药物作用,还具有气味辛香的特点,加热后较易透入皮肤而发挥温热和药物的双重作用。对于经络不通致气机不畅所引起的各种病症有除胀降气通经活络的功效[6]。

莱菔子烫熨法:(1)准备好莱菔子1 kg,将药物装入长30 cm、宽50 cm的白色棉质布袋内,放置微波炉内中火加热,冬天5 min,夏天3 min,操作前测量药熨袋温度不超过70 ℃,年老体弱者保持在50 ℃左右最适当。(2)操作方法:操作前做好患者沟通工作,保持适当的室温,以26 ℃~28 ℃为宜,注意保o患者隐私;患者取仰卧位,先用干燥清洁毛巾包裹药熨袋放置于下腹部膀胱区用力来回推熨进行熨烫,开始力轻、速快,随着药袋温度的降低,力大、速慢。时间一般15~30 min,同时对神阙、关元、中极穴位处重点推熨;操作时注意防止烫伤,冬天注意保暖,夏天避免吹风。操作完毕,指导患者卧床休息,避风寒,防止受凉[7]。

1.2.4 热敏灸运用 热敏灸是应用点燃的艾条产生的艾热悬灸热敏感穴位,激发透热、扩热、传热、局部不(微)热远部热、表面不(微)热深部热、等热敏灸感和经气传导,并施以个体化的饱和消敏灸量,从而提高艾灸疗效的一种新疗法[4];也就是首先用艾条熏灸检查拟用的穴位或需要治疗的部位,选择其殊灸感最强的点施灸;病情就会随特殊灸感的消散而好转或治愈。操作方法:采用腧穴热敏化艾灸治疗。热敏灸操作技术要点有探感定位、辨敏施灸、量因人异、敏消量足这十六字诀。

(1)首先进行热敏穴位探查:根据热敏灸的选穴原则,热敏化穴位多分布于:关元、中极、气海、三阴交这些腧穴,先找好穴位并做好标识。(2)艾灸操作:在热敏化穴位分别按下述步骤依次进行回旋灸、循经往返灸、雀啄灸、温和灸四步法。具体操作如下:点燃艾条,将燃烧中的艾条对准一个热敏穴位,在距离穴位皮肤2~3 cm进行温和灸以激发施灸部位的经气活动,开通经络。先行回旋灸手法1~3 min温通局部气血使局部皮肤温热,继以雀啄灸的艾灸技巧1~2 min加强施灸部位的热敏化效果,再用循经往返灸方法灸2~3 min疏通经络,激发经气,最后施以温和灸发动灸性感传、开通经络。只要出现以下1种以上(含1种)灸感反应表明该腧穴已发生热敏化:施灸部位或远离施灸部位也有可能产生酸、胀、压、重、痛、麻、冷等非热的各种感觉。(3)施灸剂量:最佳剂量以每穴完成灸感四相过程为标准,灸至感传完全消失为止,每个患者的情况不同,需要的时间及感应不一样。施灸前要和患者做好详细的沟通,解除患者对艾灸的恐惧紧张,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采取舒适并能充分暴露施灸部位的;施灸时,要预防艾火烫伤患者,注意用火安全。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患者处理后排尿情况、尿量、症状及下腹部的体征以及第一次排尿时间。

1.4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治疗后1~2 h排尿通畅,腹胀消失,小便自解,无排尿异常感;显效:术后4~8 h患者可以自己排干净尿液为显效;有效:8~12 h能自行排尽尿液但患者自觉排尿有费力感;无效:手术后12 h后仍然无法自行排尿或者有排尿但膀胱鼓胀,排尿困难、尿潴留症状明显,膀胱区叩诊浊音,无法自行排尿[2]。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对照组总有效40例,总有效率为80%;治疗组总有效49例,总有效率98%,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尿潴留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组发生尿潴留1例,尿潴留发生率为2%;对照组发生尿潴留10例;尿潴留发生率为20%,治疗组尿潴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尿潴留是肛肠病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直肠的各种手术对直肠及其邻近组织的牵拉、挤压和切割损伤所引起的括约肌痉挛、疼痛和局部水肿,导致反射性尿道和膀胱颈括约肌痉挛是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现代医学认为属于动力梗阻引起的尿潴留。中医多认为是气机失调,膀胱机能受损,膀胱气机不利,气化无权所致[3]。早在《素问・宣明五气篇》就载有“膀胱不利为癃”。陈日新等认为,人体腧穴存在敏化态与静息态两种功能态[4],当人体发生疾病时能使体表腧穴发生敏化,处在敏化状态的腧穴对外界相关刺激呈现腧穴特异性的“小刺激大反应”,腧穴热敏化是腧穴敏化的一种新类型,热敏化腧穴的最佳刺激为艾热刺激,极易激发灸性感传(出现率约为95%),乃致气至病所。其机理是,通过激发或诱导体内固有的调节系统功能,使失调、紊乱的生理生化过程恢复正常。现代研究表明,艾灸关元、中极、气海、三阴交、阴凌泉等穴,关元穴为一身元气之首在,手太阳小肠经在腹部募穴,有培肾固本功效;中极为膀胱的募穴,气海为任脉上的穴位,三阴交为足三阴之交会穴,有治肝脾肾三个脏的作用[8]。莱菔子烫熨及热敏灸之,有固肾通阳、通利膀胱气机,助阳化气,开通水道的功效,能够深入刺激盆腔内部神经,调整全身功能使机体复归阴平阳秘的状态。可缓解以至松弛痉挛的尿道和膀胱颈括约肌,使排尿功能恢复正常。首先用莱菔子烫熨治疗,使膀胱局部皮肤处于温热状态,使腹部肌肉放松。在排尿困难的病理状态下,再通过艾灸上述腧穴,更易出现热敏化现象,气至病所,鼓舞膀胱气化功能而达到启闭通尿的功效。本研究中治疗组发生尿潴留的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莱菔子烫熨配合腧穴热敏化艾灸新疗法,这两种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简便、经济实用、无任何毒副作用,临床疗效满意,较易被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陆红健.肛肠疾病术后尿潴留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1):1975-1977.

[2]高强强.艾灸治疗肛肠病术后尿潴留56例[J].河南中医杂志,2014,34(10):10.

[3]孟丽君,任玉录.赤小豆贴敷按摩水道穴预防肛肠病术后尿潴留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7):1613-1614.

[4]甘永莉.肛肠病术后尿潴留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全科护理,2013,11(5):1403.

[5]林涛.肛肠病术后尿潴留的发生原因及中西医处置[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6):136.

[6]董蓓蓓,史仁杰.中医药治疗肛肠病术后尿潴留研究近况[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3):438-439.

第9篇

【关键词】后腹腔镜 泌尿外科 疗效 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69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2-126-02

近年来,腹腔镜技术在腹部外科已经得到广泛开展应用,自1992年Gaurl首先应用后腹腔镜入路以来,经后腹腔镜技术在泌尿外科中已得到应用推广。后腹腔入路避免腹膜刺激和腹腔脏器损伤,从而具有更明显的优势。2008年2月~2011年2月,我们采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泌尿外科疾病134例,取得了不错的疗效,现报告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2月~2011年2月。我院泌尿外科收治患者26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34例,治疗组(后腹腔镜组),男性64例,女性70例,年龄20~68岁,平均46.8岁。对照组(开放手术组),男性68例,女性66例,年龄18~68岁,平均44.4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例资料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例)

1.2 手术方法 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全麻,后腹腔镜方式完成手术,使用美国斯赛克腹腔镜。患者健侧卧位,在腋中线髂嵴上2cm处作第1穿刺点,腋后线肋缘下为第2穿刺点.腋前线肋缘下为第3穿刺点。第1穿刺点气腹充人压力为15cmH2O后,放置10mmTrocar,腹腔镜直视下充分游离后腹膜腔,在腹腔镜直视下置2、3Trocar。通过分离钳、电剪刀或电钩进入后腹膜腔间隙,首先辨认后腹腔的解剖结构。纵向切开肾周筋膜并达膈肌,并扩大肾周筋膜切口。充分建立后腹膜腔后进行相应的手术操作。为减轻患者负担。无需像经腹腔手术那样进行术前清洁灌肠及胃肠减压。只需术前禁食及给予轻泻剂排便。开放手术采用常规手术方式。

1.3 观察项目 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等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软件,计量资料采用面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后腹腔镜手术成功130例,损伤下腔静脉和腹主动脉各2例,均中转开放手术,成功率为96.8%。腹膜损伤2例,未作特殊处理自愈。肾盂输尿管结石术后漏尿2例,负压吸引2天愈合。开放手术134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6例,经处理后痊愈,术后继发性出血2例,经保守治疗后治愈,余未见明显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随访4个月~2年,后腹腔镜组术后肾囊肿复发2例,肾癌根治性肾切除术后复发转移4例。开放手术组肾癌根治性肾切除术后复发转移8例。

2.1 两组患者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比较

两组患者疗效及术后复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患者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比较(例数)

2.2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后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开放手术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3 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

住院时间比较

3 讨论

后腹腔镜技术在泌尿外科疾病中的应用,有效避免了腹腔入路所引起的各种腹腔并发症,加快了腹腔镜泌尿外科手术的发展。叶章群等[1]总结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的优点为:切口小、出血少、术中风险小、术后痛苦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病人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的时间短、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少、几乎无远期并发症。后腹腔镜手术首先要建立一个有效的操作空间和工作通道,通常方法是腋中线髂脊上方2~3cm切开皮肤,分离肌肉达腹膜后间隙,手指进入腹膜后推开腹膜,再置人Trocar,缝线收小切口,减少漏气,此方法安全,不易损伤脏器及腹膜[2]。术中解剖标志的识别是后腹腔镜手术的重要问题,认清腰大肌、肾周筋膜、肾脏、输尿管、腹膜等的位置关系,对于手术时间长短、减少出血、防止并发症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手术虽然对腹腔脏器损伤较小,但由于手术空间狭小,解剖标志不如腹腔开放手术清晰。另外,腹腔镜手术缺乏开放性手术的本体感觉触觉和三维空间定位。故存在明显的学习曲线,其手术时间、出血、并发症等随手术例数增加而逐步降低,本组并发症的发生均在手术开展初期,术者在手术过程中不断体会及练习,熟悉腹腔镜下解剖标志及操作技巧,并发症的发生会逐渐减少。本研究提示后腹腔镜手术疗效确切,优点明显,只要临床医生在实践中不断地积累工作经验,提升技术水平,术中谨慎操作,就会取得不错的疗效。

参考文献

[1]叶章群,张旭,.腹腔镜在泌尿外科的应用[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l,16(3):99-100.

第10篇

【关键词】 高龄; 腹部术后; 引流管;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7-0115-03

doi:10.14033/ki.cfmr.2015.07.057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改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有了很大的提高,老年人口占社会人口比例逐渐增加,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腹部手术放置腹腔引流管,用于对病情变化的观察,同时术中放置引流管将腹腔中积聚的脓、血、积液及渗出物、消化液(胆汁、胰液)等及时引流至体外,以防止腹腔内感染,促进切口及吻合口的愈合,减少毒素的吸收,因此做好老年患者术后引流管的护理尤为重要[1]。2013年6月-2014年6月笔者所在科室共收治67例65岁以上的腹部手术行腹腔引流患者术,现将引流管护理的观察与护理整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笔者所在科室行腹部手术的65岁以上的患者67例,男48例,女19例,平均年龄(77±8)岁;其中65~75岁47例(70.1%),76~85岁18例(26.9%),85岁以上2例(3.0%);胆石征25例(37.3%),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穿孔23例(34.3%),其他12例(17.9%),其中乙状结肠1例、肠梗阻2例、结肠肿瘤4例、腹部外伤5例;术后根据手术需要均在腹腔相应部位放置引流管,平均置管4 d。

2 结果

腹腔引流管滑脱1例,患者拔脱4例,堵塞2例,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67例患者全部康复出院。

3 讨论

社会的不断发展,老龄化社会已经到来,外科临床护理上接触高龄患者不断增多。老年患者一般体质较弱,患者多有心脑血管基础性疾病,加上“怕病”的心理,至就诊时往往病程已经较久,腹腔炎症、污染较重,因此急腹症患者手术后,均需要置引流管。故做好引流管的护理,在患者康复过程中,是尤为重要的工作环节。

3.1 术后护理

床位护士与巡回护士认真交接患者手术部位、切口部位、敷料包扎情况及皮肤情况,了解引流管的种类、数目、引流部位和引流液的性状,尤其注意置管引流液的量和性状[2],核实后在登记表上签字。对引流管进行标识并妥善固定确保引流通畅。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引流管的作用及注意事项,床位护士应根据老年患者的生理特点,嘱家属定时为患者翻身、叩背,促进排痰,预防肺部感染;定时按摩四肢,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协助床上活动,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3.2 肢体的护理

评估术后患者的意识及生命休征、术后肢体的感知觉和活动度。对有躁动及神志不清的患者要采取相应的保护性约束,避免引流管被患者抓脱,避免坠落事件;常规行腹带护腹,避免老年患者咳嗽、躁动时切口裂开[3],使患者卧位舒适、肢体功能位。

3.3 引流管的观察

严密观察引流管液的情况,正记录引流液的颜色、量及性质。腹腔引流液一般为淡红色,且引流量10~100 ml[4]。腹腔引流液出现棕黄色或绿色,提示胆漏;腹腔引流液出现食物残渣或粪便,提示肠漏;放置胰腺周围的引流管出现透明或米汤样液体,提示胰漏;引流管24 h无引流物,提示可能出现管道堵塞或脱出;术后24 h内,引流液为持续增加的鲜红血液,则提示腹腔出血。认真观察记录引流管液体的量、色、质,出现以上异常情况时,及时报告医生。

3.4 引流管的通畅

腹腔引流管要保持整体是密封通畅的,勿使其折叠、扭曲,患者翻身时勿受压,术后巡视病房时,常规挤压引流管,观察引流情况并记录。

3.5 引流管的固定

术后要记录引流管的深度,做好标记,避免移位、脱出,妥善固定于合适位置。引流管要选择合适的活动长度,以免患者翻身、活动时挣脱,妥善固定引流管及引流袋或负压盘,避免牵拉及误拔引流管。引流管应固定于低于腹壁平面,防止引流液逆行回流造成腹腔感染,协助患者翻身、活动时要给予暂时夹闭引流管,合理进行管道滑脱风险评估单的应用[5],每班定时查看妥善固定引流管。

3.6 引流管的更换

每日更换引流袋、瓶或负压球,标识日期并签名。保持腹壁置管部位的清洁、干燥,如有敷料潮湿、引流口有B出,应及时更换敷料。观察置管部位有无发红、肿胀、渗液等情况象。更换引流袋时,要严格无菌操作。更换引流袋前,检查待换的引袋、瓶或负压球等,外包装有无破损、是否在有效期内[6]。更换时查引流管是否通畅,更换完毕再次挤捏引流管,使引流液能够顺利流入引流装置。

3.7 心理护理

老年患者依从性较差,术后因疼痛、卧床等因素,易产生焦虑和不安,对治疗缺乏信心[7]。术后应定时巡视,询问患者,多跟患者交流,鼓励患者表达不安与焦虑情绪,运用放松技巧转移患者注意力,如询问家庭住址、既往病史、子女情况等,观察患者的腹部及全身情况,询问患者的感受,让患者主动配合治疗,促进患者身体的早日康复。

3.8 拔管的护理

腹腔引流管,应该根据引流液量的变化,决定拔出时间,严格遵医嘱给予拔除[8]。拔管后,应该严密观察、记录患者腹部有无不适,引流管处的皮肤、敷料有无渗出,发现问题时,立即向值班医师汇报。

3.9 健康教育

根据患者的个性、生活习惯、情绪状况和行为模式用患者理解接受的方式介绍留置腹腔引流管理的目的及重要性,使患者配合[9],耐心、细致、多次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腹腔引流管是医生对腹腔内病情变化的观察,是本次疾病治疗的手段之一,将腹腔中积聚的脓液、渗出液体等引至体外,避免感染,有利于术后恢复[10],老年患者大都有基础性疾病,病情一般均较重、病程也较长,患者易产生焦虑、烦躁易怒、恐惧、悲观等心理,护理人员在巡视、换药、沟通过程中,均应保持一颗同情心,应该允许、耐心倾听患者传达的各种信息,增加患者的信任感,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11],让患者从心理上产生安全感,积极配合治疗,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参考文献

[1]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4-75.

[2]虞建明.老年病人外科腹部手术后留置腹腔引流管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2,10(10):2739.

[3]杨爱民.高龄患者术后舒适护理在ICU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4):2210.

[4]刘肃,张静.管道滑脱评估单在泌尿外科患者管道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3):33-34.

[5]张希,唐芙蓉.经肝穿刺胆道内支架植入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术后并发症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0,44(8):693.

[6]吴志娥.留置引流管外科手术病人的有效护理[J].护理研究,2012,26(3c):824-825.

[7]马玉荣.普外科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J].医学信息,2009,6(1):2467.

[8]王艳秋.399例老年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体会[J].当代护士,2010,2(2):78-79.

[9]付连英.高龄胆囊炎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5):58-59.

[10]韦升余,韦进.腹部手术后放置腹腔引流管护理体会[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1,31(12):48-49.

第11篇

【关键词】双J管;血管钳;取管

双J管因其对输尿管有良好的支架引流作用而在泌尿外科手术中应用广泛,但 作为异物需在置管一段时间后拔出。目前泌尿外科常规采用膀胱镜拔出尿路手术后留置的双J管,也有报道用直血管钳、鼠齿钳等器械直接经尿道盲取[1-2]。2011年11月至2012年5月,我们采用直接钳取法经尿道拔除女性输尿管膀胱内双J管22例24根,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22例,均为女性。年龄22-73岁,平均46岁。均为肾或输尿管手术后留置双J管。其中输尿管镜下置管12例,开放手术3例,腹腔镜手术7例。左侧13例、右侧7例、双侧2例。置管时间21-45d。

1.2取管方法患者取截石位,或者平卧位双腿稍蜷曲外展,保持膀胱相对充盈状态,常规消毒尿道外口。用中弯血管钳涂抹石蜡油后自尿道外口进入,血管钳头端进入膀胱后,张开血管钳进一步向膀胱内进入,轻轻钳夹即可取出双J管。如失败可多次重复尝试钳夹直至成功。

2结果

本组22例应用直接钳取法拔除双J管均获得成功,拔管时间1-3min。无需借助膀胱镜等其他方法。操作过程中无需麻醉,患者感尿道疼痛轻,均可以耐受。术后无明显不适,排尿正常,无并发症发生。

3讨论

双J管因其对输尿管有良好的支架引流作用而在泌尿外科手术中应用广泛,但作为异物需在置管一段时间后拔出。目前拔除双J管最常用的方法是经尿道膀胱镜下用异物钳取出,该方法对器械,操作者技术要求较高,且费用也较高。2011年11月至2012年5月,我们采用直接钳取法经尿道拔除女性输尿管膀胱内双J管22例24根均获得成功,拔管时间1-3min,效果满意。

此法是根据女性尿道的解剖特点设计的。女性尿道长度仅3-5cm,尿道短且直,与膀胱连接无折角弯曲,尿道内口和输尿管开口距离较近,约1-2cm。这些特点均适合用血管钳直接钳取留置在女性膀胱内的双J管。

利用血管钳直接钳取留置在女性尿道内的双J管,我们的经验是:①直接用血管钳取双J管时,术前对患者做好解释沟通工作,尽量使患者放松,避免紧张。②我们一般用中弯血管钳,因为其头端较细较钝、长度合适。文献报道用的肾盂取石钳[3]、鼠齿钳[2]等头端膨大,容易引起尿道疼痛和损伤。从尿道进入时,钳嘴一定要合拢,轻柔缓慢进入,避免戳伤尿道膀胱部。血管钳前端进入膀胱后即可尽量张开钳嘴,此时血管钳的关节部位正好在尿道中,避免血管钳扩张撑伤尿道。张开的血管钳嘴在向膀胱内推进时候,要紧贴膀胱三角,向双J管所在的输尿管开口方向进钳。要边进钳边探查试夹,夹住双J管后会感到血管钳不能合拢,钳夹有韧性。③术前通过X线透视或腹部平片确定双J管在膀胱内的长度、位置非常重要。双J管在膀胱内自然卷曲时便于取出。有作者报道采用B超介导取管提高成功率[4-5],但增加操作的复杂性和费用。通过提高术者熟练程度操作技巧,单纯血管钳盲取是很容易成功。④术前患者应保持膀胱适度充盈,双J管在膀胱内悬空,不和膀胱粘膜紧贴,容易被血管钳夹到,又可以避免钳夹时夹住膀胱壁粘膜。

总之,采用直接钳取法经尿道拔除女性输尿管膀胱内双J管有很多优点。操作环境要求低,未必要在膀胱镜室内进行。器械简单,仅仅需要有普通中弯血管钳换药包即可。操作简便,个人操作即可完成,不需要提前预约膀胱镜。此方法安全易行、费用低廉、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胜.女性双J管两种拔取方法的临床分析[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05,10(1):24.

[2]刘航,梁思敏,吴小候.女性患者不同方式取出输尿管双J管的比较[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8,33(8):1013-1015.

[3]武兴敏,闫辉,闫新龄.肾取石钳经尿道取双J管的临床体会[J].中国社区医学,2004,10(4):51.

第12篇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3例,均为在校男生,年龄8~12岁。其中2例因同学之间相互玩耍腰部不慎被撞后出现腹痛;1例在体育运动后出现腹部疼痛就诊。临床表现为:剧烈运动及腰部受伤当时无特殊不适,均以当日出现上腹部轻微疼痛,腹痛持续存在并逐渐加重,患儿食欲下降,出现呕吐及腹胀,无头痛、头昏、心悸、出汗、视力障碍等高血压及心血管症状,术前监测血压均在正常范围内。本组病例肿瘤均位于左侧,经充分术前准备,手术完整切除肾上腺肿瘤,术中冰冻病理报告及术后病理报告证实为良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均顺利渡过围手术期,2例术后3个月监测血压均正常,无并发症发生,1例术后出现复发。

2 术前护理 

2.1 严密观察病情,有效控制血压,完善各项检查。

2.1.1 心电监测,密切观察神志、腹部及生命征的变化,主管医生根据门诊B超检查结果高度怀疑肾上腺肿瘤,护士主动关心询问患儿的感受,严密监测血压变化,观察腹部症状,如腹痛的部位、性质、范围,有无腹胀、呕吐等不适。本组病例术前监测血压、心率均在正常范围,但腹痛持续未缓解。

2.1.2 禁食,以减轻呕吐,并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及时补液及使用抗生素治疗,遵医嘱行胃肠减压,妥善固定,保证有效引流,准确记录胃液的颜色、量及性质。

2.1.3 完善相关检查,监测血和尿中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的水平是诊断此疾病非常精确的方法[4]。根据患儿腹痛及B超情况及时进行血尿儿茶酚胺监测并行MRI检查,以明确诊断,诊断明确后,遵医嘱及时予备皮、备血、肠道准备,积极做好术前准备。本组病例术前2次检测血尿儿茶酚胺均超过正常值的数倍,在入院后第3~4天急诊在全麻下剖腹探查行肾上腺肿物切除术,术中病理冰冻报告均为良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2.2 术前指导

卧床休息,保持情绪稳定,为术前有效控制血压等并发症的有效措施。术前尽可能避免再次对肿瘤的不良刺激,在日常生活及医疗护理活动中,许多随意动作均有可能触及肿瘤所在的部位,而使血压升高[5]。由于患儿的生理特点,不愿意多卧床休息;家属对疾病的认识不足,往往表现为不重视卧床休息。因此,入院后尽早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劝阻患儿多卧床休息,协助其生活护理,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大声哭闹,突然翻身、随意运动,用力排便及腹部受压而刺激瘤体分泌儿茶酚胺,使血压升高诱发高血压危象而危及生命。

2.3 心理干预

2.3.1 家属的心理疏导 心理干预能缩短医护人员与手术患儿及家属的距离,家属是患者的支持者、保护者和利益代表者,所以在与患者交流过程中要仔细评估患者家属的感受及心理状态[6]。目前我国儿童大都为独生子女,一旦生病, 家长格外恐惧、紧张、焦虑和担心,他们不了解病情,迫切想知道患儿疾病的治疗及预后,向学校及打人的家长提出了较高的经济赔偿要求,同时也对医护人员提出较高的治疗护理需求。为此,医护人员在与家长进行交谈时要注意沟通技巧,使家长、学校、医院三方均处于平等沟通位置,同时仔细聆听家属的心声和疑虑,肯定患儿及家属的感受,了解家长对疾病的看法、手术的顾虑和要求。耐心解答家长提出的问题,告知本院的医疗设备及技术实力,解释手术的必要性、麻醉的可靠性和护理安全措施,根据患儿病情集中检查,及时治疗。利用情感传递作用,用温和的语言和良好的医德感化他们;用严谨的医学科学知识和正确的检查手段澄清因外伤引发的社会纠纷;及时解除患儿日后的病痛隐患,对于家属的要求给予正确的判断。心理干预措施能有效的缓解患儿家长的焦躁情绪,避免学校、家庭之间的潜在冲突,使家长能正确面对患儿疾病的治疗,同时使患儿能接受来自父母的心理支持,维护患儿的切身利益,有利于巩固治疗效果及身心健康。

2.3.2 患儿的心理干预

本组患儿均为学龄期的孩子,心理承受力较弱,对生病与死亡虽有一定程度的认识,突然的外伤疼痛导致了其身体上的不适,渴望自身疾病尽快得到治疗,但又害怕治疗对自身再次造成伤害,加上陌生环境的不适应感,加重了其紧张恐惧心理。因此,护士通过以温和的态度、娴熟的操作技能对患儿进行密切观察和近距离沟通,尽可能消除患儿恐惧不安心理, 减少再次精神创伤,有针对性地实施术前心理干预,取得患儿信任,使患儿能在良好的状态下接受麻醉和手术。

3 讨论

嗜铬细胞瘤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加上小儿的年龄和智力有限,无法正确描述病情,极易误诊和漏诊,诊断明确后,应在充分的术前准备后进行手术治疗[7]。作为一名儿外科护士,除了应掌握专科知识,及时总结临床护理经验,不断提高护理水平和服务质量,还需提高有效的人际沟通技巧,尤其面对学校、家长和患儿时。在护理中,充分了解本病的病理生理特点,密切观察病情,尽早明确诊断实为重要,但重视各个环节的人文护理,以客观的态度对待和处理各种问题,为患儿及家属做好优质整体护理,消除家属的焦躁情绪,确保患儿的心理健康,增加患方配合治疗的积极行为等,对于使患儿安全度过围手术期难关,降低手术麻醉风险,早日康复重返校园的终极目的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金哲.现代小儿肿瘤外科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261.

[2] 佘亚雄,应大明.小儿肿瘤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333.

[3] 佘亚雄,应大明.小儿肿瘤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336.

[4] 张金哲.现代小儿肿瘤外科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262.

[5] 曹美.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版),2009,5(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