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8 09:30:5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农民栽培技术要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对于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性分析
我国是农业大国,经济发展速度也极为快速,农业经济的发展可谓是基础,也是确保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稳健发展的保障,中国农业人口可以占据全国总人口的2/3左右,因此,只有农民富裕才能提高人均的物质生活水平,现阶段,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经进入到了攻坚时期,其中的农业技术推广可谓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完成农民增产增收目标的重点和要点[1]。农业技术的推广具有极为关键的意义,在此过程中,应当将农业种植模式予以转变,体现出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将先进的技术手段融入到新的农作物产品之中,使新技术和农业生产二者实现有机的融合,逐步达到增收增产的目的,可见,农业技术推广给农业的实际经济训练所带来的影响是极为巨大的,甚至可以对农产品质量形成制约。
水稻种植过程中要想实现高产的目的,就应当择选高质量的水稻品种,与此同时,积极研发科学的栽培技术,这就会使水稻种植成本一定程度的降低,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也需要相关的水稻技术管理人员明确水稻栽培技术的要点和重点,将这些信息渗透到水稻种植工作中,提高水稻种植效率,为农民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2.1从育苗环节做好把控工作。水稻的选种环节应给以一定的重视,对水稻品种的择选需要做到因地制宜,还应当充分考虑到水稻种植区域范围之内的环境特征,提高水稻的生产产量和质量,比如,水稻进入到壮苗期时,应从气候环境层面做好把控措施,落实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促使农民可以对水稻种植技术予以全方面的了解和掌握[2]。种植水稻的过程中,需令土壤更具紧实度,土壤水分也会得到充分保留,使水稻的根系生长快速,但是,这一过程中的操作手段应当体现出科学性和合理性,不可过于压实,使土壤出现板结现象,施肥的过程中,也应当尽可能使用有机肥,按照土壤的内部结构等,来确定最为适宜的施肥配比度。2.2从田间管理环节做好把控工作。田间管理工作中将会涉及到诸多的工作内容,比如,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以及施肥管理工作等等。病虫害管理工作的落实,应将预防措施作为主要方向,药物防治措施作为辅助方式,同时应当做好水稻病虫害的监测工作,便于及时发现、高效解决,确保处理方式的适宜性。水稻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是确保水稻可以实现正常生长的基本因素之一,可以为水稻植被提供一个较佳的环境,值得一提的是,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农民应重视水稻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必要时可使用药物防治措施,而施肥管理环节,水稻的种植以有机肥为主,保证水稻的生长具有充足的养分供应[3]。水稻的灌溉环节,则应当对水量和灌溉方式予以确定,尽可能使用干湿交替的方式完成供水,使水稻的成长更为高效和健壮。
3结束语
综上所述,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发展步伐就在日渐加快,改革力度也在不断加深,农业产业结构也在随之升级,水稻作为粮食作物的代表,应当在提高水稻产量的同时,强化水稻的生产质量,在此过程中,需要借助先进的农业技术的作用,做好技术推广工作,强化人们对于这些技术手段的认知,最终为农民带来更高的经济收益,笔者首先针对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作用进行了相应的分析,而后对水稻种植过程中的要点予以了探讨,希望给有关人士以一定的借鉴和启迪。
作者:李明富 单位:贵州省思南县枫芸乡农业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熊瑛.浅析农业技术推广及水稻栽培技术要点[J].农技服务,2016,33(4):72.
关键词:大豆种植;生产效益;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6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632123
在黑龙江绥化地区,大豆种植较为普遍,然而,大豆种植业经常会受到病虫害的威胁,难以提升大豆种植的经济效益,因此,必须应用合理的栽培技术,逐渐提升大豆种植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1 大豆种植基础栽培条件分析
在大豆种植过程中,大豆栽培基础条件主要包括温度条件、水分条件等,黑龙江江绥化地区的水分条件、温度条件与土壤条件等较为良好,可以有效提升大豆种植经济效益与产量。大豆品种的选择也是影响大豆种植效益的关键因素,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相关种植人员需要因地制宜的开展大豆种植工作,科学合理的选择大豆品种,逐渐提升大豆种植生产经济效益,增强大豆生产效果。
2 提升大豆种植生产效益栽培技术要点分析
在大豆种植过程中,生产效益较为重要,必须要合理选择栽培技术,通过完善的技术措施提升大豆种植经济效益,达到预期的栽培目的。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2.1 遵循因地制宜原则
需要结合黑龙江当地气候与土壤条件,合理开展大豆种植工作,保证可以提升大豆种植经济效益。需要开展实验研究活动,执行轮作研究工作,促进大豆植物的长远发展。可以将花生与玉米等农作物与大豆轮作种植,提升土地的利用率,提高土地利用价值,合理调整土地结构。需要根据土壤内部特点的分析,合理调整土壤机制成分,增强土壤机制含量,降低复合肥的使用,提升有机肥的使用质量,保证可以提高大豆种植经济效益[1]。
2.2 科学选择大豆种植品种
需要科学选择大豆种植品种,提升种植工作经济效益。需要根据黑龙江省实际情况的分析,选择优质的品种,在此期间,技术人员需要积极推广优良大豆品种,扩大机械化种植范围与规模,购买成本较低、质量较高的大豆品种,促进大豆种植效益的提升。需要合理选择种植基地,根据大豆品种种植要求等,科学设计种植计划,还可以从国外引进一些优良大豆品种,逐渐提升大豆的种植经济效益。需要积极应用区域化与规模化种植技术,提升大豆种植效率,加快大豆种植速度,拓宽大豆种植规模,还要保证大豆运输与收割效率,增强大豆种植效益[2]。
2.3 遵循科学栽培原则
必须要遵循科学栽培原则,合理优化大豆种植体系,避免出现影响其经济效益的问题。需要合理选择种植品种,在密植的情况下,保证大豆苗的茁壮成长。还要剔除一些带有病虫害的大豆种子,提高大豆的发芽率,进而增强其发展效果。此时,可以将密植密度O置在2万株/hm2左右,优化大豆密植工作体系,达到提升大豆种植效益的目的。需要保证豆苗水分与养分的充足性,合理开展施肥工作,改变农民传统的大豆种植习惯,提升其种植效益,例如:在大豆结荚过程中,可以将氮肥含量控制在35kg/hm2左右,并且利用磷酸二氯钾药物喷洒在叶面上,剂量控制在300mg左右,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需要科学开展防鼠工作,减少大豆中的鼠类,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各类病虫害或是鼠类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避免出现严重的经济损失[3]。
2.4 制定完善的产业化模式
需要制定完善的产业化模式,提升大豆种植效益与价值,减少大豆种植中出现的各类问题。需要推广深加工模式,将农民与种子基地等作为联系依托,建立完善的种子加工模式,在产业化链条实际发展的情况下,营造良好的发展空间。可以与大豆收购公司相互合作,在政府的带领之下,建立诚信、友好的合作关系,保证可以为农民提供销售渠道,提升农民的经济效益。应该辅助农民完成大豆种植工作,合理控制盲目性种植问题,积极推广各类大豆种植先进栽培技术,在优化农民大豆种植产业化模式的情况下,合理开展各类种植工作,进而提升大豆种植经济效益,增加农民的收入。
3 结语
在黑龙江省大豆种植生产过程中,栽培技术人员必须要重视各类栽培技术的应用,科学选择各类栽培品种,优化大豆种植栽培体系,制定完善的栽培方案,提升大豆种植经济效益,为农民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周松影.提高大豆种植生产效益的栽培技术[J].北京农业,2015(8):46.
园林花卉
(1)攀西地区荚蓬属植物资源 潘天春 李佩华 梁剑 罗强
信息荟萃
(5)重庆市财政突出“五大重点”耕作美丽乡村 无
园林花卉
(6)自贡彩灯公园规划设计探析 张军昌 张建林
信息荟萃
(12)重庆市农产品将建“户口档案” 无
园林花卉
(13)城市绿地对热岛效应的缓解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邹敏 刘奕清 先旭东
信息荟萃
(16)重庆市南川区全力打造休闲旅游度假胜地 无
园林花卉
(17)升钟水利工程废碴场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探讨 罗建碧 邱建华
(21)华北地区盐碱地白玉兰栽培技术 桂炳中 徐现杰 马晓辉 黄韬 及瑞芬
信息荟萃
(23)重庆市永川区扎实推进六大农业产业发展 无
园林花卉
(24)影响市街桂花开花的因素及解决对策 马跃 刘华敏
栽培与植保
(26)乌皮樱桃大棚避雨栽培效果初报 唐元华 张敬
(29)浅谈全膜玉米在榆林市榆阳区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高飞宇
(31)马铃薯晚疫病综合防控示范效果初报 张亚东 胡成香 周远秀 袁文斌 谭监润 冉峰
(32)“水稻-大蒜”轮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许洪富 杨秀洪 郭忠印
(35)我国菠萝水肥管理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研究展望 郑良永 郑龙
(38)水稻主要病虫害为害特点及防治措施 杨淑兰
(41)云阳县花椒栽培技术要点 李大成 黄丙春
产业发展
(42)重庆技术市场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设对策 唐双福 史思茹 黄永东 唐维超
(46)柳江县青花梨产业现状、优势分析及发展对策 梁志全 喻忠刚 韦初举 韦启光 梁丽梅
(50)重庆市永川区粮油产业化发展思考 彭南飞
信息荟萃
(52)重庆市农委五项措施确保蔬菜供应不断档价格稳 无
产业发展
(53)梁平县黑花生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方绪彪 刘兆俊
农业经济
(56)垫江县全力推进“五点三区”特色效益农业的思考 黄晓容 周杨 王金涛 张东 黄静
(61)试论重庆市南川区农业品牌建设与保护 程勇
(65)从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的视角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 樊兴丽 布海东
(68)酉阳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现状及发展思路 黄修文 冉强
&nbs
p; (71)农村土地撂荒的原因及对策 喻小倩
城乡统筹
(74)巫溪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思考 王继平
品种推介
(77)双低杂交油菜‘种都油998'品种特性及栽培要点 石有明 邓武明 周燕 文凤君 黄华磊 唐尚同
信息荟萃
(78)第三届重庆采茶节开幕 无
品种推介
(79)杂交一代新品系‘惠丰'苦瓜栽培技术 谷九益 胡道荣 陈兴瑜
农事月历
(81)重庆市3月农事建议 无
无
(84)陕西扶风县瑞欣果树苗木专业合作社 无
编委/专家风采
(85)编委风采 无
(85)专家风采 无
无
杏园乡位于安定区东南部,距市区40公里,辖9个村76个社9000余人,全乡流域面积12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7万亩。XX年人均纯收入1950元。全乡平均海拔2200米;年降雨量420mm左右,60%的水被无效蒸发。长期以来这里十年九旱,生产条件十分严酷,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为解决干旱问题,提高天然降水的有效利用率。近来年,杏园乡在安定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立足抗旱实际,把推广旱作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农民增产增收的主要目标,大力推广马铃薯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走出了一条成功的路子,促进了全乡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发展现状
XX年杏园乡种植马铃薯2.8万亩,总产量达4万吨,农民增收2400万元。依托全省旱作农业项目的实施,全乡推广旱作农业综合技术3200亩,其中全膜双垄沟播陇薯3号2600亩,在今年上半年遭受60多年不遇的特大旱灾,夏粮作物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的情况下,应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种植的陇薯3号长势喜人,夺得了全面丰收。根据对同一地块陇薯3号是否覆膜对比试验,据测算全膜亩产1986.7公斤,露地亩产1435公斤,全膜比露地亩增产551.7公斤,增产率38.4%。康庄村农民韩秉仁XX年种植全膜马铃薯2.2亩,亩产2655公斤,比露地增产1937公斤。旱作农业项目的实施,真正实现了特大灾害年份农业不减产、农民不减收,使全乡广大干部群众看到了马铃薯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巨大抗旱增收潜力,从而更加坚定了发展旱作农业、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的决定和信心。在具体工作中,做到了“五抓五到位”:
一是抓领导,责任靠实到位。杏园乡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顺应天时、顺应市场、调整结构,把马铃薯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作为调整农业结构、加快科技推广步伐、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主要措施来抓,研究制定了《杏园乡XX—XX年旱作农业项目实施方案》。并成立了由政府乡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包村干部为成员的行政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与各村签订责任书,纳入农村目标管理责任书考核,认真落实“四定”(定地块、定任务、定时间、定奖罚)管理责任制和技术人员“四包”(包规划、包质量、包技术、包验收)技术责任制,扎实开展各项工作。明确任务、分工负责,深入村社发动群众抢时抢墒覆膜,有效地推动了工作的进展。全乡仅一周时间完成全覆膜3200亩,占任务3000亩的107%。
二是抓宣传,群众参与到位。乡上把发动群众、引导群众作为工作的切入点,逐村逐社召开群众会议,大力宣传全膜双垄沟技术具有膜面集雨、覆盖抑蒸和增产增收的旱作优势,大力宣传项目实施政策。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先后举办宣传动员技术培训班3期,培训人数达3000人(次)。通过深入广泛宣传教育,使广大农户充分认识到了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是开辟农民增收新渠道、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保障农民增收的重大举措,进一步增强了农民覆膜的积极性。同时,印发《旱地马铃薯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规程》、《推广测土配方施肥,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全膜马铃薯栽培技术要点》等技术资料各XX份,下发到基地内各农户,使项目实施宣传资料到户率达到了100%,进一步提高了农户对覆膜技术的知晓率。
三是抓融资,物资配套到位。杏园乡在落实项目配套补贴地膜的同时,加大农户自筹力度,并将农资补贴重点向示范片带倾斜,确保物资配套到位。在康庄、李河、牛营等村全膜双垄沟播马铃薯种植重点片带,在省、区亩均补助项目资金20元的基础上,乡上每亩再增加补助25元,使补贴资金达到所需地膜资金的一半,切实解决了群众自筹资金困难的问题。同时乡上调进地膜14吨、良种230吨、稀土旱地宝1000袋,购置覆膜机4台、起垄机26台、点播器224个、划行器100个、打孔器100个,组织基地内农户备化肥150吨、农家肥3000方,保证了覆膜和种植任务的完成。
[关键词]水稻免耕栽培技术;节水增效;措施实施
一、免耕栽培技术要点
1.采取免耕栽培节水技术模式
水稻免耕机械原茬压耙整地法——即秋季收割后不翻地,春季不翻不施肥,插秧前利用原茬地里灌水3~4cm(或淹没杂草为宜),把每亩10kg尿素,50kg过磷酸钙或15kg复合肥进行全面施肥,然后用小手扶拖拉机安装特制的压耙轮进行压耙整地。
二、节水效应
1.主要是由于不经过翻耕,耕作层泥土相对较结实,土壤结构相对完整,在灌溉时泥土吸水就少一些,地下流失的水份也少,故用水就相对地少。
2.而常耕小区因经过翻耕,泥土相对疏松,这样土壤吸水就多,地下流失的水份也多些,故用水就相对地多。长期以来由于水稻生产习惯与秋翻、秋耙、秋旋,造成犁底层破坏,春节带水整地,破坏了土壤结构,地下流失浪费严重。同时在泡田时大水漫灌,水稻生长田间郁闭,病虫害发生严重,导致水稻品质降低增加生产成本,产量长期徘徊不前。现以辽中县土壤结构类型特点,对不同时期处理全生育期灌溉的用水量,采取不同措施跟踪调查实施对照:即常耕地亩灌溉用水680m3,免耕地亩灌溉590m3。
三、具体措施
1.按照实施项目具体要求,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任务,建立工作保障措施,开展示范工作。
2.开展科技培训,组织示范区内农户就免耕与综合配套技术进行科技培训。推广节水灌溉、选育优良品种、测土配方施肥、严格控制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破坏稻田生态环境。
3.坚持良种、良法相结合。选择抗性较强的、品质和产量兼顾的辽星一号为推广种植品种,建立示范区,开展试验示范。
4.在免耕区设立标志牌与对照区进行节本增效比较,标明关键技术要点。
四、主要技术要求
1.培养壮苗
主要采取机械化育苗、精耕播种、软盘无纺布轻简培育壮苗、机械插播、提高成活率,减少缓苗过程。
2.实施施肥
配方施肥,在插秧前1~2d,全面示范推广配套全层施肥技术,全面积在上水后压耙前亩施复合肥10kg,过磷酸钙然后再压耙50kg,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氮肥使用量,促进水稻的稳健生长。
3.适时移栽
待水稻秧龄4叶左右,5月中旬移栽,根据地力情况,插秧密度为9×5寸至9×7寸。
4.合理灌水
实施浅、湿、干交替灌溉节水栽培措施。
5.综合防治病虫害
针对水稻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稻水象甲水稻二化螟、进行定期预报,准确预防和防治,选择高效、环保低毒的生物药剂。在插秧前封闭或插后7d施药,真正达到田地无草的效果。
五、实施效果
通过对辽中县大黑乡马家村1000亩;辽中县徐家屯1300亩;集中连片,各设100亩对照。实施免耕区节水栽培技术及产量调查和节本增效综合分析对照,水稻示范区平均亩产676kg;对照区亩产647.3kg相比每亩增产稻谷28.5kg,按每千克1.84元计算,每亩增收52.44元,亩节水90m3,节电费20元,人工费25元,累计节支65元。通过免耕技术示范,亩节本增效117.84元,1000亩免耕区共增.收11 78万元。如实验田表1、2
六、发展思路
以科学种植为基础,以资源节约增效为原则;以科技发展农业为目的;加快免耕栽培技术的集成、创新、探索适合水稻免耕节水栽培技术,完善适合农耕农播的农业一整套技术。提高农民收入,保护农田自然环境。推进先进农业发展进程,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七、结语
通过一年的水稻免耕节水栽培技术示范比照,即能有效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提高水稻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改良土壤结构,提高水田保水能力,减少水土流失,又能较好的带动其他水田区免耕技术推广,让更多的农民得到了实惠。同时建议在实际生产中,提醒农户应根据当地的土壤结构类型进行试验科学种植,才能确保丰收。
[关键词] 优质高产 水稻 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1-0172-01
1 现阶段优质高产水稻的栽培问题
1.1 田间管理工作不到位
田间管理在水稻栽培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所谓的田间管理具体指的就是在水稻播种以后所采取的管理工作。而在水稻生长过程当中,种植者应当针对水稻展开定期田间管理工作。其中,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就是秧苗的保护与大田水肥管理,综合防治病虫害等[1]。然而,现阶段,水稻栽培技术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未引起重视,所以严重制约了田间管理工作的开展。为此,应当积极强化田间管理工作的力度,更好地为水稻产量的提高奠定基础。
1.2 水稻选种与播种不合理
目前阶段,在优质高产水稻栽培种植过程中,品种选择与播种期始终存在不合理之处。其中,优质稻种植之前,品种选择与确定播种期十分关键,关乎优质稻产量与效益。体质稻具有抗逆性、抗病性、抗倒性差等特征,所以,选取适应本地栽培的高产高抗优质稻品种,适时早播才能够避免雨水、高温、稻瘟病、黑粉病,稻曲病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在实践过程中,因为农户在选种方面缺乏专业性,播种期与其他常规稻一致,所以经常会出现优质稻种植选种与播种不合理的问题。
2 关于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要点的阐述
2.1 选好水稻品种,做好浸种消毒工作
在选择水稻品种时,要选择具备较强抗病性能、高产的品种。同时,要因地制宜结合当地耕地的土壤条件进行考虑。另外,在水稻品种选择的过程中,还应当对其出米率与抗逆性进行考量。在水稻浸种之前,种子需在阳光下进行轻晒2-3个小时以提高出芽率和整齐度。浸种消毒处理“三起三落”浸种用强氯精300倍液或咪鲜胺2500倍液消毒处理,用强氯精浸种后要用清水冲洗干净以免影响发芽率。
2.2 适时早播,培育壮秧、合理密植
早稻宜3月15―20日抢晴播种。二晚适时早播不但能确保安全齐穗,而且可减轻穗粒的黑粉病和稻曲病,提高稻谷品质。二晚迟熟品种宜6月14―17日播种,中熟品种宜6月18―23日播种,早熟品种宜6月24―28日播种。在水稻栽培过程中,秧苗的品质会直接影响水稻生长的品质,所以需要培育壮秧才能夺取高产。在培育秧苗方面,一定要保证水稻秧苗耐寒且耐旱,能够承受大雨和大风的侵袭,具有良好的抗倒伏性能。所以,在育秧的时候,一定要使用“两剂”育秧。亩大田用434孔塑盘65―70片。在提早培肥秧田的前提下,推广壮秧剂、旱育保姆种衣剂“两剂”育秧。亩大田需壮秧剂早稻0.8公斤、晚稻0.6公斤,壮秧剂按“隔盘施用、上下各半、均匀一致”的方法施用,即摆盘前,将一半壮秧剂与干细土混匀撒在床面上。摆盘后,把剩余的另一半壮秧剂与一侧沟泥捣匀装盘。“旱育保姆”按药与种早稻1:10,晚稻1:6比例拌种包衣,现包现播。晚稻用“旱育保姆”包种,不仅矮化作用强、秧苗素质好、秧龄弹性大,而且可以省去烯效唑浸种和喷施多效唑化控等工序。在完成育苗工作以后,需要保证密植的合理性。在水稻栽培方面,并不是密度越高越理想。若密度相对较高,很容易导致相邻水稻的叶片搭接,对其光合作用产生影响,甚至还会影响水稻透气性,最终提高了病虫害发生的机率。另外,如果水稻植株密度过大,也会对水稻养分供应和吸收带来负面作用,使得水稻的营养不均衡。相反,如果水稻种植的密度不高,则会出现兹生杂草和土地资源浪费的情况,影响实际产量。一般旱稻亩抛足2.1―2.3万蔸,杂交种5.5万茎Y苗,常规种10万主Y苗,晚稻亩抛足1.9―2.1万蔸,杂交种4.5万蔸基本苗、常规种8万基本苗。
2.3 加强田间管理
水稻栽培的过程中,田间管理工作也同样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其中,管理内容主要包括了肥料、水和草等。在水稻施肥方面,需要将有机肥与无机肥进行有效搭配。对化肥使用的时候,需要保证氮磷钾比例的合理性,通常情况下,分别是1:0.5:0.9。应准确把握施肥的时机,必须要施足基肥,结合大田翻耕亩用农家肥500公斤或有机复合肥100公斤、45%复合肥30公斤作底肥,早追蘖肥。抛秧后6―8天,亩用尿素7.5公斤、氯化钾2.5公斤,30%丁苄40克拌匀后撒施追肥除草,增施穗肥。结束晒田于禾苗倒二叶露尖时,亩用尿素2.5公斤,氯化钾5公斤撒施,施肥时灌薄层水,待落干后再灌水。做到以水带肥进入土体,补施粒肥。结合穗期的防病灭虫视禾苗长势,每桶水掺加磷酸二氢钾50克、喷施宝20克、叶面喷施。水稻生长过程中,很容易长出稗草、鸭舌草、千金草、矮慈姑等杂草,如防除不好对水稻长势和产量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因此,在结合追施蘖肥撒施除草剂外还应当在分蘖末期将后期长出的杂草清除干净。后期一般使用稻杰,稻喜等除草剂根据杂草叶片数适当增加用药量进行叶面喷施除草。水稻的生长需要大量的水,所以,田间水份管理工作也十分重要。在秧苗返青期保持寸水层5―7天,待自然干后灌水,分蘖期则应保持3-5厘米水层。在分蘖期后,采取干干湿湿灌溉法,即田g水份让其自然干至不露白再灌水湿透即可,这样有利于减少病虫害发生,提高土壤通透性,促发禾苗新根,预防早衰,从而提高水稻抗倒伏、抗逆性、籽粒饱满度和结实率。
结束语
进一步推动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的应用,并且掌握具体的栽培技术要点,已经成为现阶段备受关注的内容。为此,文章深入研究了优质高产水稻的栽培技术,希望能够全面提高水稻的生产与培育技术,增强水稻市场竞争力,提升稻米质量。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实现水稻生产产业化的发展,实现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的全面推广与使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新形势,棉花栽培,技术,发展
1 前言
在我国很多地方都有种植棉花,其产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我国农民的收入以及老百姓的生活质量。研究棉花的高产栽培技术对于增加我国农民收入,为纺织工艺提高充足的原料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新形势下棉花栽培技术发展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2 新形势下棉花栽培技术方法
2.1 选用良种,培育壮苗 要选用优质、抗逆能力强的丰产良种,如中棉所12、苏棉1号等。播前晒种2-3d,并采用浸种、拌种或催芽播种等方式,提高棉籽的发芽率。壮苗是早发、高产的前提,采用多种措施培育壮苗,以为高产奠定基础。
2.2 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增产的中心环节,也是当前中国棉花促增产的基本技术途径,是提高棉花群体光能利用率的重要栽培措施。首先,在中国现有大面积生产条件下,从总体上看,由于有机肥料不足,综合地力偏低,可适当增加栽植密度[1]。其次,在综合条件有利于棉花生产发育和单株生长力发挥时,种植密度也可以减少。
2.3 地膜覆盖 其技术要点如下:
(1)在季节与前作腾茬早的条件下,适时早种,早栽后及时覆膜,覆盖要严,深度以50%-70%为宜,并保持膜面干净,至开花后揭膜。
(2)选用生产潜力较大、长势稍旺、后劲足的中熟品种。
(3)种植密度应较露地栽培稍稀,栽植密度以低于4500株/hm2为准。
2.4 加强田间管理
2.4.1 合理施肥 棉花生产要施足基肥,这是棉花丰产的重要措施。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一般而言,棉株全生育期内吸N、P、K的比例为1∶0.28-0.35∶0.82-1.02。因此,从苗期开始,应注意大量元素与中微量元素的配施,以满足棉花生长各阶段对肥料的需求。
2.4.2 减少蕾铃脱落 造成蕾铃脱落原因有生理性因素、病虫危害、机械损伤三大类。其中,生理性因素是主要的影响因子,其次为病虫危害,机械损伤影响最小。
为减少蕾铃脱落,必须根据棉花的生长发育规律与外界环境条件变化,采取一套合理的综合栽培技术,使光、温、水、肥处于最适植物生长的状况,协调棉株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个体与群体的关系,正确解决养料积累,促使有机养料向蕾铃运输;促使受精作用正常,保持棉株内激素平衡,这是减少蕾铃脱落的根本途径。
2.4.3 控制株形 根据棉花生育状况与气候等环境条件,应用整枝摘心技术和喷洒生长调节剂,人为控制株形,改善棉田的通风透光条件,改善养分供应与分配状况,为蕾铃的正常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条件,保铃、增铃。
2.4.4 优化成铃 优化成铃可以采取选育良种、搞好良种繁育、塑造高质量群体、培育健壮多结桃的个体、提高铃重和单铃经济系数等途径。
2.5 苗期管理
2.5.1 放苗与间定苗 为了使田间棉苗均匀,生长健壮,要及时进行间苗、定苗,一般在1~2片真叶时进行,使田间棉苗达到一穴一苗。
2.5.2 中耕除草 为减少田间杂草生长量,疏松土壤,定苗后适时进行中耕除草,耕深、护苗带分别为14~16、8~10cm,使田间土壤平整、细碎。
2.6 适时排灌 在出现夏旱与伏旱,棉株缺水时,应及时灌溉。当秋涝出现时,应及时开沟排水和加强整枝摘水,以降低土壤与田间湿度,减少和防止烂铃。
3 新形势下棉花栽培技术发展
棉花栽培技术要适应当前的形势,必须实现三个转变:即高产型向高效型转变,产量型向产量与质量并重型转变,管理复杂型向简化型转变,为此,需要做好以下几项措施。
3.1 高效化栽培技术研究 棉田多熟立体种植高产、高效、持续关键技术的研究:通过高产高效多熟立体种植模式的引进和创新,研究棉田立体种植低污染综合技术体系,从而形成一年多熟的典型配置方式、配套品种和生产技术,实现全年综合效益的提高,进一步挖掘不同生态区的资源优势。
3.2 优质化栽培技术研究 研究高品质棉品种生长发育特性及对肥水需求特点,以及肥水运筹、群体调控、促早熟栽培等技术,创造适宜优良品种生长发育的优化环境条件,充分把握品种高产潜力,保持和提高高品质棉的内在品质和生产品质。
3.3 轻型化栽培技术研究 积极探索实用、先进的简化栽培技术新途径,包括育苗移栽逐步向地膜直播、露地直播演变的种植方式,以简化棉花管理措施先进的实用技术:以社会化服务为目标的棉花管理方法,以高新技术应用为突破口;以机械化操作为最终目标。从而实现省工、节本、提高效益的目标。
3.4 加强应用基础研究 深入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在现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研究手段,向激素和分子研究水平发展;开展计算机在棉花栽培上的应用研究,实现棉花栽培管理的规范化和模式化,同时开展逆境生理生化的研究,为减灾和抗灾技术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从而为21世纪棉花栽培研究工作提供技术储备。
4 结束语
科学技术对农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促进我国棉花产业的发展,就需要将科学技术应用到棉花种植当中,这样才能提高其单位面积产量,减少病害,统筹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经济利益与环境效益。
[关键词] 玉米病虫害防治 玉米栽培新技术
[中图分类号] S43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3-0065-01
引言
玉米作为我国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农作物,是食品、饲料、化工等行业的重要原料。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和历史种植经验的总结,我国玉米种植经验日趋成熟,但是由于经济占用耕地开发、城市建筑及退耕还林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耕地面积大量减少,因此在提升一定面积上的粮食产量是很有必要的,这就要求及时进行玉米栽培技术革新。近年来,玉米病虫害的发生于危害已成为制约玉米生产稳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及时进行玉米病虫害防治尤为重要。本文就针对玉米栽培新技术及病虫害防治进行论述。
1 玉米栽培新技术要点
1.1 注意种植力度的合理分配
在玉米生长的过程中,对于环境条件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同时必须严格注意玉米种植力度。玉米根系的生产发育规律与玉米成长环境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 ,所以种植玉米一定要根据土壤的肥力及当地气候状况进行种植。通过前人试验探索,我们得知,生产水平越高,最适宜的玉米种植密度就越大。因此要注意玉米种植力度的合理分配。
1.2 植株长相与管理技术
玉米在每一时期的生长状况都有所不同,对待不同时期植株的不同长相,要予以重视,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前人的探索中可知:玉米出苗―拔节期需大概22天,地下部分生长快速,而茎、叶部分生长较慢,丰产长相是苗齐、苗均、苗壮,茎基部扁而敦实,叶厚而深绿,且根系发达。五叶期时应该及时定苗。拔节时一抽雄期约为25~28天,茎叶生长充分,雌雄穗分化迅速,此时丰产植株的长相为生长整齐、肥壮,茎部节间短而粗实,中部叶片宽厚浓绿有光泽。这时应施较少的拔节肥,多施攻穗肥,并及时浇水,使的穗大粒多,并注意玉米螟的l生,及时进行隔行去雄工作。抽雄成熟期约为40天,此时根茎叶已停止生长,丰产植株长相为秆青叶绿,穗大出怀,籽粒饱满且无秃尖。如需必要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授粉工作结束后要剪掉雄穗,提高光能利用率以增加抗倒能力。要注重植株长相不同时期所表达的信息,给予玉米适当有效的管理。
1.3 适时收获期管理
生长期间要仔细关注,收获期间也不可马虎。针对农民在生产上普遍早收玉米,玉米收获难以到达期望,降低品质和产量这一现象,曾进行过对玉米产量影响的实验。结果表明,早收7天产量减少7%~10%,适宜的收获时期在灌浆结束即籽粒乳线消失后(或苞叶发黄后7~10天),一般在每年9月20日之后;比往年生产上晚近7天收获,这样一般可增产10%,实验结果表明,玉米要获得高产,适时晚收也是有效且实用的技术。故此,想要丰收,最关键的便是在收获期把好最后一关,进行良好管理。
2 玉米栽培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2.1 农业管理技术
玉米病虫害是长期制约玉米产量与质量的重要因素,而作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一种,广大农民应以农业措施为基础,在其他作物收割好后选取适当时间播种玉米;相关农业部门应加强对玉米病虫害发生动态的检测力度,及时病虫消息;并进行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农业管理技术。
2.2 化学防治技术
玉米栽培所遭遇的病虫害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日益发达的科学技术所使用的各种化学物质引起的,因此,要想彻底的解决病虫害问题,一些方面也要依靠化学技术予以解决。可在播种期或其他时期应对玉米生长情况和面临问题给予相应化学技术防治,如:播种期采用药剂防治,对比玉米详实情况,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结合田地进行一次封垄作业等。
2.3 生物防治技术
鉴于目前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各种影响,采取生物防治是很有必要的。农民在选取种子时,要选取优质玉米种,在田间管理时,做好玉米排水工作,并重视病症植株对病症植株及时拔出进行深埋或焚烧,以免影响其他健康植株。在玉米幼苗时期及时喷洒农药,提前采取防治措施。
2.4 物理防治技术
对玉米进行管理期间,要重视轮作和休耕,进行倒茬、轮作以及深翻处理;在进行田间管理过程中,将出现病症的玉米植株拔出;及时做好肥水管理。
结语
我国玉米栽培技术在日趋成熟,经过相关农业部门的努力,一些合理的玉米增产技术正在检验与使用中,玉米栽培技术的革新将会为玉米产量质量的增加带来福音。目前我国在传统的病虫害防治手段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为实现玉米的高产丰收不懈努力。先进的种植技术加上重大病虫灾害最低化,将会为玉米生产高效、稳定做出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玉米偏垄通透栽培密度对比试验研究[J]. 王冠. 中国农学通报. 2009(19)
[2]一次性施肥对春玉米产量和环境效应的影响[J]. 杨俊刚,高强,曹兵,陈新平. 中国农学通报. 2009(19)
关键词:桑葚;栽培技术;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Q949.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3-0215-02
1 引言
我国家在栽培桑树方面拥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并且在这过程当中,进行桑树栽培的主要目的是养蚕。其次,其果实与根叶多用于药物与保健,很多历史文献当中都有记载。在当代,经济与社会在飞速向前发展,人们生活方面的品质也得到了极大提升。桑葚以一种水果的形式出现在了市场当中,同时部分健康饮料也用其当作原料来进行生产,并且得到了人们的喜爱。因此,我国逐渐开始扩大对桑葚的栽培范围,相关的栽培技术也就得到了极大的重视。
2 桑葚的营养价值
桑葚又被称之为桑椹,还被比喻为百果之先,因为其是所有落叶果树种类当中成熟最早的一类,刚好处于春末市场当中各类当季水果青黄不接的时期,补充了市场空白[1]。首先,桑葚当中具有多种维生素以及活性蛋白质,食用与药用价值极高,经常食用可以帮助皮肤对血液供应进行改善,提升发质让皮肤更为细腻,还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帮助胃液进行分泌,有助于排便益于消化,还具备生津止渴的功效。生长成熟过后的桑果食用口感极佳,且味道酸甜。其次,桑葚当中包含的脂肪酸能够对血管硬化进行预防,可有效地降低血脂。
3 桑葚树的习性和桑葚的形态特征
3.1 桑葚的习性
桑树一般高度为2~15 m,其叶柄长度约为1~3 cm,叶片主要有两种形状,即卵形以及宽卵形。桑树属于雄雌异株,花为单性,其果实属于聚花果,十分密集,其形状为卵圆或者长圆形,果实初熟是呈绿色,并逐渐变为黑紫或红色。桑树在我国南北部均有分布,因为地域原因所以花期有一定的偏差,北方为3~5月而南方为1~3月,由于花期的不同果期也就不同,北方为4~5月而南方为3~4月。
3.2 桑葚的形态特征
桑树的果实为桑葚,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一般桑葚果实在12 ℃上下进行萌芽,以小核果的心态聚合而成。长为1~2 cm,直径通常在1 cm以下,颜色偏暗紫,味道酸甜。
4 品种选择
桑葚收获期较长,通常一个桑树园盛果期能够达到20~30年[2]。所以,对于桑树品种的选择要极为慎重,现阶段,桑树品种繁多。桑树林一般亩产1200 kg左右,但由于品种不同所以大小不一,且味道口感也不尽相同。栽培者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的品种。例如:以食用为主可以选择栽培无籽大10这一品种,该种桑果成熟期短且味道清爽且甘甜;以加工果汁则可以选择红果1或2号,因为这两种桑树果实果汁较多,且产量较高。
5 园地选择
现阶段,市场上对于桑葚以食用为主,在饮料方面的工艺还没有完全成熟。这也就使得在选择栽培园地时要考虑的方面较多。对于园林要选择采光好、地势平缓且土壤肥沃的地方,同时,为了保持桑葚的新鲜还要考虑到交通运输问题,能够在采摘后及时运送到市场当中售卖。为了保障果实的健康,还要远离存在工业污染的地方。
6 栽培技术
6.1 整地定植
桑树在初冬以及早春都能够进行栽植,但定植选择春季较好,因为在定植完成后就处于生产季节,有利于幼苗的生长以及存活。在栽种前要将土地进行翻耕,深度为25 cm最佳。并且每亩土地适宜的栽种数量为450株左右,行距1.5 m株距1 m为最佳。在定植沟方面,深度为55 cm,宽为60 cm最为合适。另外,在挖沟时要考虑到土壤的肥沃度来决定深度为多少最为合适,例如:肥沃土壤深度可以较浅,反之则可以挖深一些。在将定植沟规划完成之后,以亩为单位施750 kg的有机肥,并要与土壤混合均匀,然后再填入定植沟内20 cm左右,最后在进行定植。其次,在定植的过程当中,要将幼苗摆放端正,让根部能够较为均匀朝四方伸展。摆放完成后再进行填土,在填到过半时,再将幼苗轻微提前进行小幅度摇动,让根茎能够舒展开来,完成后再将土填到与地面持平,并且在填的过程当中要边填边踩[3]。在定植完成过后要在其根部浇水,让根茎能够更为快速的与土壤进行粘合。
6.2 整形修剪
定植完成,苗木生长稳定过后就可以进行修剪,在离地20~30 cm处进行短截定干,这样在开始发芽后能够长出5~6个新梢,当新梢成长到20 cm左右就可以进行摘心,使得侧枝能够更好地萌发,并且增大树冠,使得来年能实现丰产。另外,部分品种长势较弱,就不适宜进行多次摘心,如白玉王等。在定植过后的第二年,桑葚成熟并采摘结束后,再次进行修剪,将结果的母枝仅保留2~3芽短截,保证能够长出更多的新梢,并以此作为下年母枝。进行短截的时期要尽早,不宜过迟,这样才能保证新梢拥有较长的生长时间,便于对营养进行积累,促进花芽分化。其次,每一年在桑葚采摘结束后都应进行一次修剪,使得桑树能够形成低干树形[4]。在冬季进行修剪时要着重清理掉腐虫与弱小枝,同时对于保留的母枝进行适当地短截,通常采取对顶端不够充实以及不饱满的部分进行剪除,长度为20 cm左右。
6.3 病虫害防治
为了防止病虫害的出现,在种植当年5月末,采用5%的杀菌剂进行喷洒,在喷洒的过程当中要保证均匀,让叶背以及叶面都能够喷洒到。进行喷洒的时间要选择在傍晚或者早晨。另外,当喷洒结束2 h内下雨,就要进行适当的补喷。
对桑树果实与树叶造成危害的病虫都大致相同。但与树叶防治重点不同的是,桑葚主要是防治桑椹菌核病,其中具有缩小性菌核病、小粒性菌核病以及肥大性菌核病[5]。该种病的原菌主要为真菌,会对桑葚造成侵染,并且菌核还能够跟随桑葚落地后越冬,在来年花期时,留在土壤当中的菌核会抽生出子囊孢子以及子囊盘,通过风来感染更多的桑花[6~8]。其次,在桑葚病虫害防治方面主要采取生物与人工防治,减少农药的使用。因此,在冬季要对枯枝败叶进行全面地清理,采取焚烧的方式来进行销毁,并适当地进行翻耕,清除杂草。在清理结束后选用15%晶体石硫合剂80~100倍液对底面进行喷洒。并及时地进行修剪,保证园林的透光与通风[9]。当花处于初蕾时,可以选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者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1000倍液,在枝条以及桑花处进行均匀喷洒,并持续3~4次,间隔时间根据开花情况以及天气而定,通常为7 d进行一次,并且要在采摘前20 d要停止进行喷洒。
7 结语
桑树能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食用与药用价值都较高,深得人民喜爱。除了分析中提到的桑果,桑叶也是养蚕必不可少的一种食物,用途极为广泛,前景一片光明。因此,要加强对于桑树栽培技术的研究,提高对于桑树栽培方面的技术水平,加强对于病虫害的防治,让桑树带来更高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坤峰,骆卫东,丁 玲,等.果桑栽培技术与设施栽培应用展望[J].中国蚕业,2016(1):11~15.
[2]张建华,朱 波,庞良玉.果桑优质高产栽培管理技术[J].四川农业科技,2015(5):11~14.
[3]唐国森.桑葚高产栽培技术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6(17):446.
[4]李红艳.桑葚的高产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2016(13):16.
[5]方樟清.果桑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5(6):268~269.
[6]张新民,欧阳. 桑葚栽培技术及应用价值[J]. 北京农业,2015(14):144.
[7]王莉莉,李 志. 寒地有机桑椹高产栽培技术[J]. 农业与技术,2016(17):84~85.
这项技术被原国家科委列为“国家星火计划”推广项目,荣获全国“星火计划”成果博览会金奖。
她的出现,就像一盏明灯,划过四季,让云贵高原的人民看到菜篮子闪烁出的希望;她的出现,如一场甘霖,虽是潇潇细雨却也滋润了一片片菜田。
身为蔬菜专家,她是“接地气”的,因为她的研究工作需要她始终生活在最基层,而不是终日面对着学术论文里那一串串冷冰冰的数字。她是农村里飞出的凤凰,注定要倾其一生反哺这片热土。
四十多年来,她几乎走遍贵州的每一个县,她没有留恋城市优越的生活环境,哪里适合蔬菜生长,哪里是她停留最多的地方。每当乡亲们用粗糙的手拉着她,热情的眼神里写满了感动与渴望,除了触动她的内心还有一股动力。这股强大的动力将继续推动着她不断前行。
2013年的春天,无疑是许多清镇市农民深感幸福的春天。5月26日,一场名为“百场院士专家科普报告黔贵行”活动走进了清镇市红枫湖簸箩乡。贵州省著名蔬菜专家李桂莲为农科人员现场讲解反季节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等科技知识。看到大家求知若渴的状态,她深感欣慰。
她就是贵州省蔬菜栽培及育种的守望者—贵州省农科院名誉院长、研究员李桂莲。
情迷天然温室
每个人身上都有难以改变的东西,执著也许是李桂莲身上最难改变的特质。对农业的热爱让她一心钻进这个行业里,时光飞逝、岁月流转,她也从一个普通的农学院的学生成长为著名的蔬菜专家,然而,唯一不变则是她对农业、对蔬菜栽培及育种的热情。
1964年,李桂莲从当时的贵州省农学院园艺系果蔬专业学成毕业。毕业后,她被分配到贵州省农科院,从事蔬菜栽培及育种研究工作。
说起贵州省的反季节蔬菜,还要从1977年说起。当时李桂莲在贵州省农科院从事番茄新品种的选育工作。由于海南气候冬季温暖,当时贵州省内的许多果菜类育种都得去海南。在为育种两地奔波的过程中,李桂莲深感交通不便,往返成本也高。于是,李桂莲就开始琢磨,能否在贵州也搞“加代”—在贵阳搞一季,再到贵州的其他地方再搞一季。
在育种的过程中,李桂莲发现,由于罗甸县冬春气候温暖,年平均气温19.6度,元月平均温10.1℃,是贵州省气温最高的地区。其它地方正季栽培,一般在6月中旬才能成熟上市的番茄,罗甸可提前一个月上市,适合“加代育种”。
这个意外的发现让李桂莲兴奋不已:番茄可以提早上市,那么与番茄生长条件相似的一些果菜类如茄子、辣椒、豆类、瓜类等也就都能提早上市。
于是,带着育种加代的任务,李桂莲来到了罗甸。1979年,农村还停留在生产大队的阶段,李桂莲找到一个生产队,当时他们都是在种植一年一季的水稻,农民们没有种植蔬菜的习惯。第一年,生产队只给找了2分地,对于世代种田的罗甸人民来说,把稻田用来种菜是想都没有想过的事情。
李桂莲的想法,受到了许多农民的反对。“仅仅找块试验田,都费了好大的劲儿”,李桂莲说。然而,李桂莲的想法却得到了罗甸当地政府的支持。罗甸县领导请她给全县干部作讲座,希望她帮助罗甸建立冬春反季节果菜基地。带着一股热情,李桂莲在罗甸开始了冬春反季节蔬菜种植的研究及示范。然而,困难很快就来了。
遭遇困难重重
用李桂莲的话来说,上世纪80年代初的罗甸“穷得叮当响”,全县没有几家旅社,并且卫生条件很差。罗甸本身气温就高,旅社里破旧的蚊帐上布满了洞,甚至能爬进臭虫来。几十年过去了,李桂莲每每想起那些日子,仍然唏嘘不已。
吃饭也是个大问题。村子里善良的村民时常邀请李桂莲到家里做客,拿出平日不舍得吃的“美味”款待李桂莲,但李桂莲却谢绝了村民的好意,每天到乡里唯一一家食品店买馒头就着咸菜吃。有时候回去晚了,连馒头也卖完了,只能吃饼干。常年这样没有规律的生活,毫不留情地给她留下了至今仍然困扰她的胃病。
那时候,李桂莲的女儿刚刚8岁,爱人也在所里工作,研究的是果树,也需要常年全省到处跑。分身乏术的两个人咬了咬牙,把女儿送到了北方奶奶家。
然而,在李桂莲看来,这些都是可以克服的困难。
最大的问题是,思想上巨大的压力。南亚热带地区冬春反季节果菜露地栽培当时算是白手起家,从来没有搞过,书上没有参考,没有成功经验可以借鉴。
创新栽培技术
种下去,收上来,还要卖得出去。为了让农民真正信服,李桂莲自己到贵阳市找领导、跑市场、联系运输车辆……在罗甸县委县政府及农业局共同努力下,5年后,罗甸早果菜种植面积大大超过原先计划的5千亩,“红水河畔女财神”的称号在罗甸农民口中流传开来。
80年代初,在开始使用地膜覆盖栽培蔬菜的技术时,当地农民并不了解,也不认同。为此,她找了许多家农户,说破了嘴皮子,对方就是不愿意。最后,李桂莲承诺,如果试验田造成了损失,由她承担;如果有收成那就归农民所有。最后一位农户拿出了两分地来和李桂莲一起搞试验。
为了搞好试验,李桂莲天天守在田里,亲自和农民一起栽种、浇水、施肥。功夫不负有心人,试验终于获得成功,试验种植的果菜不但增产15%,还提早10天上市。接着,李桂莲又改良了地膜栽培技术,创新了“深窝地膜覆盖栽培”、“先天膜后地膜栽培”等技术,使果菜上市又提早10天左右。
为了将果菜的上市期进一步提早,李桂莲又研究成功了“地膜加小拱棚栽培技术”,使果菜上市期进一步提早一个月。这样,在罗甸,果菜3月下旬即可上市,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这项技术被原国家科委列为“国家星火计划”推广项目,荣获全国“星火计划”成果博览会金奖。
“二传手”式推广
试验虽然成功了,但是在大面积推广上,李桂莲又遇到了难题。罗甸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贫困山区县,农业技术的推广在当地十分困难。无论人力还是物力,李桂莲都毫无优势。
时值中国女排夺取了“五连冠”,全国上下掀起了学习女排精神的热潮。善于钻研的李桂莲忽然联想到,如果先在当地找一些文化水平较高、容易接受新事物的农民来,先给他们培训农业技术要点,之后,再让他们利用“二传手”的方式,与农民直面沟通,向农民进行新技术的推广,这样一来,能否让新技术的推广更加有效?
李桂莲说,这些“二传手”在当地有威望和号召力,与当地农民沟通起来更容易。这些“二传手”后来成为县、乡两级推广农业技术的中坚力量。
此后,在罗甸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及大力支持下,罗甸反季节蔬菜从当初的两分地的番茄起步,逐步扩大为10余种蔬菜,40多个品种的种植。
1984年,罗甸冬春反季节果菜种植面积达到1万余亩,成为全国最早的冬春反季节果菜基地之一,并向省内同类型地区辐射。
李桂莲发现,贵州省的气候呈立体分布,既有像罗甸这样的“天然大温室”,又有以贵阳、威宁、大方等为代表的“天然大空调”。
“这样的立体气候对于发展各种类型的反季节蔬菜十分有利。把这种气候优势充分利用在蔬菜的种植中,前景会非常好。”认准了这个思路,90年代,李桂莲又开始了其它反季节蔬菜种植的大胆探索研究。她与团队先后进行了夏秋反季节蔬菜,以及秋冬反季节果菜栽培技术的研究示范,为贵州省反季节蔬菜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关键词:地膜玉米;栽培技术;推广与应用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5-30-1
地膜玉米栽培技术推广多年,取得了十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对于玉米生产的发展和粮食产量的提升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但是近些年由于地膜投入的费用增大,导致地膜玉米栽培技术的收益不是很好,出现了很多的问题。
1使用地膜玉米栽培技术增产的原因
在高纬度冷凉地区使用地膜玉米栽培技术可以达到增产的目的。因为,这项技术可以抵御灾害、促进大幅度增产以及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地膜玉米栽培技术可以使产量增加的原因有如下几方面:
1.1提高地温
使用地膜玉米栽培技术,可以使10厘米深处的地温高出露地2℃~4℃,这样就能促进玉米高产和早熟。
1.2更换品种
由于地温的增加可以使播种期提前,所以,可以更换品种,采用新品种则可以让产量增加30%。
1.3让肥效得到提高
养分的矿化率在地膜玉米栽培技术的使用下获得提升,这样就可以降低养分的挥发和流失,可以让肥效提升20%左右,让玉米生长的需求得到最大的满足。同时还可以让旱地春季返浆水的蒸发和损失获得有效缓解,膜下20厘米处土壤的水分含量比对照高8%。
1.4使密度增加
将原来60厘米的行距种植变成40厘米、80厘米的大小垄。不改变平均行距,把株距适当压缩,这样田间的通风透光条件得到了改善,种植密度也得到了增加,出苗率增加的幅度在13%~35%。亩增加密度在750株左右,可以大幅度提升玉米总产量。
2 地膜玉米栽培技术的应用措施
2.1在播种前要做好准备
选择肥力较好的土壤进行播种。土层深厚、地势平坦、方便灌溉、保肥性能好的农田适合地膜栽培。这样的农田具备中等以上的肥力,把玉米、豆类、马铃薯作为前茬作物比较好;深施肥。地膜玉米栽培技术让化肥和有机肥充分的结合在一起,同时还需要使用测土配方让施肥达到平衡,争取让深施肥的程度达到100%;选择品种。高产、优质、增产潜力大的中晚熟优良品种是地膜玉米覆盖技术的首选。可以让地膜玉米的产量得到保障;仔细整地。把土地进行深翻在播种之前,清洗干净土壤中的残留物,保持土壤疏松和细平;对种子进行处理。在播种前2~3天对种子进行晾晒,把种子当中的霉变粒和杂质进行清除,让种子的发芽潜能得到提升。地膜玉米获得高产和稳产的关键是选择好播种时间。所以通常是早于露地玉米播种时间7~10天,在播种前还要使用包衣剂对种子进行包衣并且晒干和装袋。
2.2要对播种期和播种技术熟悉
对播种期的掌握。最适合的播种期是当地表5厘米处的地温持续3天左右稳定在10℃时。将播种期适当的提前对延长营养生长期有帮助。能够让作物穗大籽饱,成熟期提前;适当的播种方式。有两种类型的播种方式:一个是先播种后覆膜,采取每穴2~3粒的开穴播种方式,在播种之后采用土覆盖并且喷洒除草剂覆膜;另一种是先覆膜后播种,这种方式采用打孔播种的方式。2粒是每穴的最合适播种数目。播种之后回土踩实并且把膜孔封好。
2.3田间的管理非常重要
准时放苗。如果发现玉米幼苗的叶片变绿并且开始顶膜的时候,必须及时在没有风的天气上午10点或者是下午16后破膜放苗,膜孔要用土覆盖好;在合理的时间内定苗、补苗。当发现缺苗的时候,应该采取就近带土移栽定苗的方式,定苗要找到生长点,不然活不下来。均匀、去小留大、去病留健是留苗时候的要点,此外,还要根据定苗的状态来做好株间松土和除草工作;灌水追肥。追施攻秆肥是在玉米拔节期。追施穗肥是在大喇叭口期,打孔穴施是通常使用的施肥方法,孔深一般是10~13厘米,在施肥过后使用土进行覆盖,这样可以让肥料的利用率得到提升,还要注意通过灌水的方式及时调节土壤湿度;注意病虫害的防治。地老虎、黏虫、金针虫是常见病虫害,要注意防治。
2.4注意后期管理和收获贮藏
在生长后期需要注意的是保持茎秆直立、植株健壮、不早衰,从而保证产量。收获的最佳季节是玉米籽粒的灌浆乳线消失的时候,这个时候是收获的玉米粒粒重最高。收回来之后要及时晒干,并且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进行储藏。另外还要进行秸秆还田,把田间的残膜清除掉,防止对土地造成污染。
3 结语
通过实验和分析进一步证明,地膜玉米栽培是一项可以促进玉米高产、高效、降低成本的技术,这项技术相对于露地种植,在相同投入的条件下表现出的增产效果明显,对增加农户经济效益方面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应该大力推广地膜玉米栽培技术,加大对地膜玉米的种植方式和增产原理的科学研究,特别是要注重因地制宜的推广,严格控制质量,加强对农户的培训和技术指导。保证这项技术在大范围得到推广。
参考文献
[1]吕春晗.玉米新品种北玉102号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09).
关健词:水稻 温室 大棚两段式 育苗 栽培技术
我省属寒地稻作区,早春温度低、回暖慢、土壤化冻迟,水稻育苗取土难,育苗期拖后,早霜容易造成贪青晚熟;倒春寒时有发生,秧田及本田前期秧苗容易产生冻害;优质品种生育期长,而我省无霜期短,也容易造成贪青晚熟,空秕率高,成熟度差。这些因素导致了我省水稻生产单产不高、总产不稳、质量不一、投入不少、浪费较多、效益徘徊增收缓慢的局面。从1998年起,我省绥化、五常、宁安等地先后开展了寒地水稻温室一大棚两段式育苗栽培技术试验研究,通过选用优质品种,第一阶段在温室内(或室内)育苗,第二阶段移栽到大棚内,争抢更多的有效积温,培育大龄多蘖壮秧,采用合理超稀植栽培,配以节水灌溉、平衡施肥等综合技术,确保水稻安全成熟,实现了水稻优质高产高效。目前在我省示范推广面积近10万亩。该项技术突破了寒地水稻育苗时间界限,培育出了多蘖大龄壮苗,增产效果尤为突出,可达15-20%,中秋节前上市,效益十分可观。
一、增产原因分析
1、适当选用了优质晚熟高产品种。以选用矮杆、大穗、结实率高、分蘖力强、优质、抗病性强、可比当地主栽品种多一片叶的品种。
2、突破寒地水稻育秧时间界限,争抢积温。该技术3月15-25日在温室内(或室内)进行第一段育苗,较常规生产育苗时间提前15-25天,争抢有效积温150-200℃,营养生长期相对延长,营养生长充分,水稻生长健壮,抗逆能力增强。
3、秧苗素质提高,培育出大龄多蘖壮秧。通过采取有效的增温措施,提早在室内或温室内育苗,加强苗床管理,严格控制好温度、湿度,满足不同阶段秧苗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秧苗素质明显好于普通大棚秧苗,秧龄长15-25天,叶龄增加2.0-2.5片叶,茎粗增加0.2厘米,地上百株干重增加0.5-2.0克,带蘖率100%,平均带2-3个蘖,为生殖生长打下了充足的物质基础。
4、两段式育苗,锻炼充分,生育进程加快,抗逆能力增强,不易感病。秧苗从温室移栽到大棚,再从大棚插秧到本田,经过这两次锻炼,秧苗对逆境有了很强的适应能力,插到本田后,发新根早,返青迅速,生育进程明显变快,水稻成熟期提前5-7天。另外,由于水稻生长健壮,抗低温、抗病能力强,不易受到低温危害和感病。
5、实行合理宽行超稀植,穗部经济性状好。同一品种在超稀植条件下,由于生育环境得到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好,叶龄进程快,能延长营养生长期,特别是后期有效分蘖增加快、成穗率高。穗部经济性状表现尤为突出,为依靠穗大粒多、增加结实率创高产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二、栽培技术要点
1、品种。选用矮杆、大穗、分蘖力强、结实率高、抗病耐冷性强、丰产性好的优质品种,一般可选用比当地主栽品种多1片叶的品种。
2、种子处理。用施保克浸种,其它同常规措施。
3、播种。
(1)播种时间。第一积温带3月15日前后播种,第二积温带20日前后播种,第三积温带3月25日前后播种。
(2)播种方法:①温室或室内密播种。在温室或室内搭支架立体多层育苗,可有效节省空间的占用。每平方米播种量400-500克,机插秧盘每盘播芽籽150克,然后摆放到搭好的架上。②大棚内播种。根据播种面积搭建塑料大棚,首先在播种前10-15天左右扣棚提温。棚内用木板等材料搭成离地0.5-1米的高台,台上平铺营养土,然后播种育苗,每平方米播种量400-500克。
以上两种方法温度如达不到育苗要求,需采取加温措施,温室或大棚内可用燃烧锯末、稻壳等方法提高温度。此种方法简便易行,成本低,农民易于掌握。
4、第一次移栽,适当稀栽。当秧苗长至2.5-3.1片时,移人大棚内的苗床上进行第二段育苗。第一、二积温带在4月10-15日,第三积温带在4月15-20日。采用钵体盘育苗的直接摆放于大棚苗床上,采用温室或大棚直接育苗的移栽时每两株一穴分栽到苗床上,或移入钵体盘内(352孔)继续育苗。
5、苗床管理。
(1)苗床施肥。床土配制时适当增加磷肥用量,第一次移栽后根据秧苗长势喷1-2次尿素液肥,每平方米15克,对水100倍叶喷,喷后用清水冲洗。
(2)控制好温、湿度。第一阶段育苗时要严格控制温、湿度,既要采取加温措施防止秧苗受冻,又要蹲住苗,苗高不要超过13厘米。
6、插秧。秧苗长至5.5-6.0片叶时开始插秧,一般在5月15-25日进行。插秧规格为第一积温带30×26.7cm,第二积温带30×20cm,第三积温带30×16.7cm,每穴插二株秧苗(或一个钵体)。此时一般秧苗带2-3个蘖,为充分利用这些早期低节位分蘖,插秧时要注意浅插,钵体表面与泥面持平即可,插深不能超过2cm。
7、本田管理。
(1)施肥。该项栽培技术产量指标高,需要的养分也多,因此在栽培上要适当增加施肥量,每公顷施农家肥30立方米以上,化肥以增施磷、钾肥为主。在施肥方法上实行前促、中控、后补的原则,基肥、返青肥、分蘖肥、穗肥、粒肥结合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