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学生体质管理制度

学生体质管理制度

时间:2023-09-28 18:00: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学生体质管理制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学生体质管理制度

第1篇

关键词:黑龙江;青少年学生;学校体育;冰雪运动;安全隐患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08(2012)04-0030-05

近年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呈下降趋势,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学校体育是促进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习惯的主要途径。促进学校体育良性发展对于提高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及体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黑龙江省位于我国东北边陲,冰雪运动作为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学校体育主要运动项目,在黑龙江省青少年学生中得到了较好的普及与传承。然而在青少年学生从事学校体育冰雪运动时,影响冰雪运动安全的冰雪运动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这些学校体育冰雪运动安全事故给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带来负面的影响,影响青少年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使青少年学生从事冰雪运动及体育活动的兴趣降低,进而影响冰雪运动的发展和学生的体质健康的提高。如何保障青少年学生在参与冰雪运动时的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越来越关注的问题。因此,有必要从运动安全角度对黑龙江省青少年学生学校体育冰雪运动安全隐患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影响黑龙江省青少年学生学校体育冰雪运动安全的隐患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相关政策的指定及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黑龙江省中小学校体育教师80名。

1.2研究方法

1.2.1调查法

(1)抽样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将黑龙江省中小学校按学校所在地发达城市、城镇、乡村分为三级,随即抽取四个学校的体育教师。

(2)调查方法。采用特尔菲法设计问卷,并进行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三个部分:①学校体育冰雪运动安全事故现状;②学校体育冰雪运动安全事故危害;③冰雪运动安全隐患因素。

(3)问卷信度。共发放教师问卷80份,回收77份,回收率为96.25%,有效问卷73份,有效率为94.81%。通过对问卷内部一致性检验,克隆巴赫系数为0=0.959,表明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

1.2.2数理统计法

使用Epi Data 3.0对数据进行录入,采用SPSS 17.0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学校体育冰雪运动安全事故现状

通过对2010年9月~2011年7月学年体育教师体育教学调查发现,有73.98%的体育教师在进行冰雪运动体育教学时,青少年学生发生过运动伤害事故,运动损伤为最常见的运动伤害。由调查结果的帕累托分析得知(见图1),冰雪运动损伤的种类主要有擦伤、扭伤、骨折、拉伤、挫伤、冻伤、脱臼,切割伤、撕裂伤、脑震荡在青少年学生冰雪运动损伤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对调查结果的帕累托分析显示青少年学生在参加冰雪运动时,主要运动性疾病有肌肉痉挛、关节痛、低血糖、头痛、腹痛、头晕,蛋白尿、血尿、晕厥也会在冰雪运动中出现。

通过对运动伤害发生的部位帕累托分析得知(见图2),青少年学生参加冰雪运动时生运动损伤的部位主要集中在:手、头部、肩部、下肢、足、臀部、胸背部、上肢,腰腹部、髋关节、颈部的损伤也时有发生。在对青少年学生参加冰雪运动时发生运动伤害的原因进行调查时发现,青少年学生发生冰雪运动伤害主要有以下原因: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不足、学生冒险行为、学生有某些特异体质(如患病、肥胖等)、身体素质差、学生体育基础薄弱、学生缺乏运动安全知识或技能、环境条件不良(如大风、寒冷、人数等)、课堂纪律差、学生技术动作错误、体育场地器材原因等。在对学校体育冰雪运动安全事故多发的冰雪运动项目调查发现,冰雪运动安全事故多发生在速度滑冰、冰车竞速、冰球、花样滑冰项目中。

2.2学校体育冰雪运动安全事故危害

调查发现,青少年学生在参加冰雪运动中发生运动伤害,14.99%的青少年学生会去医院就诊,25.04%的青少年学生会出现缺课的情况,这必将影响青少年学生的学习生活。52.05%的体育教师认为学校体育冰雪运动安全事故会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56.16%的体育教师会因为学校体育冰雪运动安全事故而感到压力,49.32%的体育教师会因为担心青少年学生参加冰雪运动时受伤而中止某些冰雪运动项目的开展,73.97%的学校会因为家长担心青少年学生在参加咖水雪运动中受到伤害投诉某些冰雪运动项目的开展而中止冰雪运动项目教学,65.75%的体育教师认为学校会因青少年学生在参加冰雪运动项目时受伤,而追查体育教师的责任。上述情况表明,冰雪运动安全事故严重的影响了青少年学生的学习生活、体育教学的开展及冰雪运动的发展。

2.3学校体育冰雪运动安全隐患因素

2.3.1学生体质情况

通过对冰雪运动安全事故分析发现,学生体质水平与冰雪运动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相关性。众多冰雪运动项目是借助器械开展的,学生身体素质差、肥胖、疾病等体质情况,对技术动作的完成具有较大影响,这些体质情况会导致青少年学生对自身及器械的控制能力下降,也就会出现众多的意外情况,意外的不确定性决定了运动安全事故的发生。目前,黑龙江省青少年学生体质水平较低,青少年学生掌握技术动作的能力差,身体素质普遍存在柔韧性差、协调能力差和耐力水平差等现象。上述原因的存在增大了冰雪运动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是冰雪运动安全的隐患因素

2.3.2冰雪运动安全教育

通过对体育教师调查发现,38.36%的体育教师未参加过急救员培训,31.51%的学校未对体育教师进行冰雪运动安全知识教育培训,28.77%的学校未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冰雪运动安全知识培训,30.14%的学校未对青少年学生开展冰雪运动安全技能培训(见图3),上述因素说明学校针对学校体育冰雪运动所开展的相关运动安全教育欠缺,亟待加强相关教育。

2.3.3学生冰雪运动安全行为

青少年学生的体育安全行为对运动安全具有较高的影响。通过对体育教师调查发现39.73%的青少年学生在冰雪运动课上纪律性不强,93.15%的青少年学生在冰雪运动课上有违纪行为,98.63%的青少年学生在冰雪运动体育课上具有冒险行为,52,05%的青少年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不足,63.01%的青少年学生在参加准备活动时态度不够认真,34.25%的青少年学生在参加冰雪运动教学时有故意伤人的危险动作,以上种种因素表明,青少年学生的自我安全意识较差,在参加冰雪运动时容易发生运动伤害。

2.3.4教师安全教育行为

教师安全教学行为是青少年学生冰雪运动安全的前提和保障。通过调查发现,只有41.67%的体育教师在进行冰雪体育课教学时经常检查场地器材情况,50.68%的体育教师经常在课前检查青少年学生的着装,49.32%的体育教师经常提示青少年学生不要携带有碍冰雪运动的物品参加运动,46.58%的体育教师经常在课上讲解保护与帮助的方法。上述种种因素表明,体育教师的教学安全行为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易引起冰雪运动安全事故的发生。

2.3.5冰雪运动环境

运动环境包括:场地、器材、天气情况等因素。通过调查发现,28.77%的体育教师认为学校的冰雪运动场地器材布置不合理,43.84%的体育教师认为学校的冰雪运动场地器材不能满足冰雪体育教学的需要,73.97%的体育教师认为学校冰雪运动器材质量堪忧,73.97%的体育教师认为学校的冰雪运动器材与青少年学生的年龄特征不相匹配,31.51%的体育教师认为体育场馆的光线存在安全隐患,27.40%的体育教师在进行冰雪运动项目教学时,班级人数超过了40人,以上诸多因素都严重的影响了冰雪运动教学时青少年学生的运动安全。

2.3.6冰雪运动安全管理制度

体育安全管理制度是针对体育教学制定的一系列的相关制度,其目的是为了保障体育运动安全,从而达到体育教学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的目的。但在调查过程中发现,17.81%学校并未制定相关的体育安全管理制度,在制定相关管理制度的学校中,31.51%的学校所指定的体育安全管理制度可操作性不强,23.29%的学校并未制定定期检查冰雪运动场地器材安全性的相关制度,以上因素为冰雪运动体育教学带来了安全隐患。

2.4黑龙江省青少年学生学校体育冰雪运动安全策略

通过对黑龙江省青少年学生学校体育所开展的冰雪运动项目调查发现,速滑运动、冰球运动、高山滑雪运动是黑龙江省青少年学生从事学校体育冰雪运动常选择的运动项目。在对青少年学生冰雪运动安全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对速滑运动、冰球运动、高山滑雪运动的风险评估结果,针对黑龙江省青少年学生学校体育冰雪运动的特点,制定如下冰雪运动安全策略:

2.4.1加强冰雪运动安全宣传教育

(1)针对青少年学生。体育教师、学校体育管理者及青少年学生家长应加强对青少年学生冰雪运动安全知识、技能的培训及教育,学校应组织开设冰雪运动安全课程,强调运动安全防范的重要性,讲解冰雪运动安全的注意事项,提高青少年学生对冰雪运动风险事件的预判能力,培养青少年学生自我保护意识,通过发放宣传单、安全知识手册、在场馆周围树立警示栏及悬挂条幅等形式加强宣传力度,提高青少年学生对运动安全的重视程度,通过组织冰雪运动安全知识竞赛、辩论赛等形式提高青少年学生自主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体育教师在进行冰雪运动课程教学时,应注重传授青少年学生冰雪运动安全技能,如:在参加冰雪运动前先选择适宜冰雪运动的服装、器材,并检查冰雪运动场地、器材,判断从事冰雪运动的安全性,进行冰雪运动技能学习与训练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在进行冰雪运动课程学习时精神集中,学会躲避减低碰撞频率,掌握摔倒方式、方法,同时应培养青少年学生树立规避风险事件发生的意识,体育教师更应加强青少年学生德育教育,教育青少年学生在进行冰雪运动教学时避免出现粗暴、危险动作及对他人产生伤害的动作,勇于舍己为人、相互帮助。学生家长应对青少年学生讲述运动安全事件事例,购买冰雪运动安全方面相关的书籍、影音资料,对青少年学生的冰雪运动安全行为进行教育与监督。

(2)针对体育教师。学校应定期组织针对体育教师冰雪运动安全相关的培训,开展与冰雪运动安全相关的业务学习。体育教师应掌握冰雪运动安全相关理论知识,掌握风险规避的技能与方法,提高对风险事件发生的觉察与判断能力。组织体育教师参加救生员技能培训,聘请校外专家开展相关讲座。体育教师之间应相互讨论促进冰雪运动安全的方法手段,开展小组学习,加强业务水平,提升对冰雪运动安全的控制能力。

(3)针对学校体育管理者。学校体育管理者应加强对运动安全的宣传力度,对青少年学生、学生家长、体育教师开展相关的知识讲座,对青少年学生开设冰雪运动安全课程,增加在冰雪运动安全方面的资金投入,组织青少年学生、学生家长、体育教师观摩学习。学校体育管理者应加强对运动安全方面知识的学习,加强自身对运动安全方面的认知能力,提高自身运动安全防范意识,以便于更好的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同时,各级各类学校体育主管单位,应加强对学校体育管理者运动安全方面的宣传与教育。

(4)针对青少年学生家长。学生家长应加深对运动安全的理解,加强冰雪运动相关知识的学习,学校应针对学生家长开展冰雪运动安全方面的知识讲座。通过对学生家长发放宣传单、手册、光盘等形式,促进青少年学生家长运动安全意识的提升。青少年学生家长应主动到冰雪运动场地对青少年学生冰雪运动安全技能进行指导与训练。青少年学生家长应注意对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检测,关注青少年学生的营养水平,对青少年学生进行营养监控。

2.4.2完善冰雪运动安全制度

各级各类学校及学校体育主管部门应加强冰雪运动安全制度建设,出台合理有效、简便易行的冰雪运动安全制度,应从学校体育冰雪运动课程设置、冰雪运动课程管理、体育管理者责任、体育教师行为规范、学生行为规范等方面制定各类规则。学校应建立健全在体育教学、场地管理、器材管理等方面的冰雪运动安全相关制度,应根据自身特点加强冰雪运动安全制度的修改与完善,并监督制度的执行情况。体育教师应在冰雪课教学实践中深刻学习冰雪运动安全制度,并对冰雪运动安全制度进行考证,发现其不足,及时上报。学校应针对本校实际情况建立冰雪运动风险管理制度,通过效果评价不断对制度进行修改,达到近一步完善制度的目的。

2.4.3建立冰雪运动风险预警机制

各级各类学校应建立冰雪运动风险预警机制,将本校所发生的冰雪运动风险事件汇总,分析风险事件发生的原因,对冰雪运动风险致因进行识别,并针对这些冰雪运动风险事件进行评估,并运用冰雪运动风险管理相关知识对可能发生的冰雪运动风险事件进行应对,同时学校体育主管部门更应建立冰雪运动风险管理效果评价机制。加强风险应对机制建设,成立冰雪运动风险事件应对小组,对发生的运动风险事件能够及时、有效的进行处理,降低风险损失。成立冰雪运动安全监察机构,对学校体育冰雪运动场馆、体育教师冰雪运动体育教学行为、青少年学生参与冰雪运动行为进行随机抽查,排查青少年冰雪运动中出现的影响运动安全的问题,做到及早发现、及早处理,消除冰雪运动安全隐患,保障青少年学生冰雪运动安全。

2.4.4加大对冰雪运动环境的监管力度

学校体育管理者、体育教师应加大对冰雪运动环境的监管,筛查影响冰雪运动安全的因素,并对其妥善处理,加强冰雪体育场馆的建设与管理。学校体育管理者应重视对冰雪运动环境的监管力度,提高冰雪运动场地建设要求,冰雪运动场地条件不良禁止开展冰雪运动,对冰雪运动场馆的使用出台相应的政策,禁止校外人员使用本校冰雪运动场馆,在租赁的场地进行冰雪运动课程教学时,尽量要求场地经营管理者降低场地内人数。对冰雪运动场馆的天气状况进行检测,避免在能见度低、温度过于寒冷的环境下开展冰雪运动。

2.4.5树立冰雪运动风险防范理念

青少年学生、体育教师、学校体育管理者及青少年学生家长应树立冰雪运动风险防范理念,深刻认识到冰雪运动风险防范的重要性。认识理解冰雪运动风险的本质,冰雪运动风险不能完全消除,也不可能完全避免,但通过有效的方法与手段可以将风险的损失减低,只要时刻保持冰雪运动风险防范的理念,加强运动安全意识,就可以降低风险事件发生概率、减小风险损失。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黑龙江省青少年学生学校体育冰雪运动安全事故发生频度较高。

(2)青少年学生学校体育冰雪运动安全事故危害大,为学生自身、学生家长、体育教师、学校及社会带来了负面影响。

(3)黑龙江省青少年学生学校体育冰雪运动安全隐患因素主要有:黑龙江省青少年学生体质水平是影响学校体育冰雪运动安全的隐患;与青少年学校体育冰雪运动安全相关的教育开展较少;学生冰雪运动安全行为水平较低;体育教师冰雪运动安全教育行为水平较低;冰雪运动环境不良;冰雪运动安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4)黑龙江省青少年冰雪运动安全策略包括:加强对青少年学生、体育教师、学校体育管理者、学生家长冰雪运动安全相关宣传教育;完善冰雪运动安全制度;建立冰雪运动风险预警机制;加大对冰雪运动环境的监管力度;树立冰雪运动风险防范理念。

4.2建议

(1)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因材施教,把握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提高学生体质水平、专项技能水平。

(2)健全和完善青少年学生学校体育冰雪运动安全制度,建立冰雪运动安全事故预警机制。

(3)加强青少年学生冰雪运动安全相关研究,对青少年学生学校体育冰雪运动安全开展实验干预,建立冰雪运动安全体系。

参考文献:

[1]李晓亮,“运动风险”概念的剖析与界定[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1,29(6):20-24.

[1]陈德明,李丽,姜春平,等,2005年与2010年黑龙江省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比较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1,29(6):78-86.

[2]陈德明,赵文艳,常凤,黑龙江省中小学生体育运动风险因素现状调查与致因分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0,34(4):30-33.

[3]翁锡全,体育,环境,健康[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4]张笑昆,高校速滑初学者运动损伤的归因调查[J],冰雪运动,2006(6):54-55.

第2篇

学生营养餐自查报告篇【一】

为确保我校的一颗鸡蛋和一两肉营养餐工程能够安全、平稳实施,我校根据潞教字【20XX】43号文件精神,对我校实施一颗鸡蛋和一两肉营养餐工程情况进行了自查自纠,现将自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认真制定了实施方案,完善了营养餐工程管理机制

1、20XX年月日,我校认真制定了一颗鸡蛋营养餐工程实施方案,年月日,我校制订了一两肉营养餐工程实施方案,学校成立了后勤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营养餐工程实施管理,负责每天的营养餐食品安全的监督与管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落实了学生营养餐工程食品分发人员、库房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职责,把各个环节的安全监管责任分解落实到人。

2、建立了营养餐财务管理制度、食品出入库管理制度、原料采购管理制度、库房管理制度、餐具、用具清洗消毒制度、餐厅卫生管理制度、烹调加工管理制度、食品留样监测制度、食堂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厨房卫生管理制度、卫生突发事件报告制度、食堂人员卫生知识培训制度、食堂粗加工管理制度、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食品供应制度、师生用餐制度、学校食物中毒应急处理预案、学校防投毒措施、食堂就餐人员须知、食堂卫生基本要求和《工程责任追究制度》等管理制度,健全了营养餐采购、留样台账,规范了营养餐采购、操作、加工、分发食用流程。

3、每周对营养餐工程的管理制度落实情况、食品卫生监管情况和学生的领取使用情况开展自查,并对存在的问题做到了及时整改。

二、加强了营养餐工程的过程管理

1、自3月1日起,我校寄宿制学生的营养早餐实施学校食堂供餐,每天早上一个学生一颗鸡蛋,学生在领取时,在鸡蛋领取表上签字。自月日起,每个学生每天中午一两肉。

2、学校明确了专人保管和验收人员,对每天采购的食品进行验收登记后由保管人员保管,发现异常食品拒绝接收,落实了食品出入库记录和索证制度。

3、食品管理人员每天对食品留样保存48小时,留样食品至少为100克。

三、加强营养餐工程经费管理

学校严格执行营养餐工程经费专帐管理,专款专用,独立核算,上学期共有寄宿生64人,上级拨款3674元,支出2923.16元;本学期共有寄宿生61人,还未结算。

四、切实加强台帐管理

我校建立了营养餐管理档案,包括上级文件、营养餐工程实施方案、采购登记和凭证等资料。

五、存在问题:

1、食品留样还放在冰箱中,没有专门的留样柜。

2、鸡蛋储存没有专门的冰柜。只有在常温下保存。

学生营养餐自查报告篇【二】

自20**年4月5日开始,我校在教育局的直接领导下,严格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计划的意见》文件精神,根据刘延东国务委员讲话精神和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实行营养改善计划,现将一年多来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东秀庄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农村寄宿制中心学校,坐落于五寨县城西北东秀庄村旁,占地13200㎡,建筑面积2550㎡。七、八十年代办有小学、初中、高中,鼎盛时学生逾千人,从这里走出了郭丕斌、林步森、杨永斌、张生明、刘步荣、杨建平等许多优秀人才,可以说她是西梁文化中心。自本世纪以来由于国家城镇化建设加快,进城务工人员逐年增多,农村教学资源滞后,以致大量学生涌入市、县,学校人数急剧下降。近几年,为了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国家整合教育资源,加大了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大力扶持农村办学,先后采取了办乡镇中心校、实施农远工程、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校安工程、扩大内需工程、校校通工程、设置教师特设岗位和营养改善计划等有力有效措施。乘此东风,东秀庄学校转换办学思想,积极改革,在历任校长的不懈努力下稳定成现有规模:小学教学班6个,学生67人,初中教学班4个,学生103人,共170人,其中寄宿生157人。学校有专任教师36人,有本科学历的11人,专科25人,学历达标率100%。有市教改能手2人,县模范教师15人。有特岗教师7人,20xx年新聘上岗教师9人,他们的加入让学校生机盎然,活力无限。

东秀庄学校在近四年的办学历程中取得了一点成绩,获得了一些荣誉,受到过几次表彰,引起了社会关注,2010年被评为山区办学先进单位,2011年获综合评估山区类第二名,20xx年荣获初中办学水平提升先进单位,逐步呈现出自己的办学特色,一是文化引领学校发展,校园内文化氛围浓郁,教研氛围浓厚。二是管理上注重流程化系统化,教学上实行三查四考一表彰,德育上实行日查周评月总结,教研上严格规范三块五步教学流程操作的同时,积极学习五寨县第三小学引进的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努力打造高效课堂。

二、多举措落实营养改善计划

1. 以制度为保障,落实上级文件精神

我校营养改善计划实行校长负责制,在实行计划之前即根据《五寨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实施方案》,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了《东秀庄联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方案(试行)》,同时制定了《东秀庄学校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成立了营养改善计划领导小组,并结合学校的食堂管理完善了卫生制度、食品留样制度、食品采购验收制度、食品采购索证制度和餐具消毒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为计划的实施做了充分的制度准备。20xx年4月5日实施计划之后,在县督导室和教育局营养办的监督、领导下,将制度上墙,并成立监督小组接受家长、教师、学生的监督。今年又成立了营养膳食委员会,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科学营养地调配学生饮食。

2. 严格管理,确保3元钱全部吃到学生嘴里

每学期一开学,后勤主任与会计即制定营养改善计划食谱(附件一),食谱以十天为一个周期详细明确地计划出住宿生和走读生每天3元钱的营养调配方案,此后一周严格按本方案采购食品,十天一小结,每月一大结,及时掌握资金的使用情况,调控资金的分配。每次采购,采购员必须向供货商索要票据,票据由校长审批后记入营养餐专帐;所采购食品由营养餐检验员检验,检验合格后两人在《入库单》上签字入库。食品原料出库时由事务点清数量,查验质量后交给食品加工员,监督员在旁监督认为无误无质量问题在《学生膳食逐日登记表》上签字。食品加工员还必须把好最后一关,加工过程中发现食品原料有问题(如鸡蛋开裂,牛奶破损等)及时反应及时处理。学生每天享受营养餐情况都记录在了《营养餐就餐签字表》上,班主任和学生代表监督3元钱最终是否吃到学生嘴里。以上形成的档案由检验员专门负责管理。

3. 严格把关,确保学生吃出健康

在教育局营养办的统一领导下,我校营养餐以水果、肉、蛋、奶为主,牛奶由蒙牛集团五寨县商尹巧花配送,鸡蛋由杨可庄养鸡厂配送,猪肉由五寨县远东公司配送,水果由五寨县鑫海源副食水果门市配送,其中蒙牛商和远东公司是营养餐中标单位,杨可庄鸡厂、水果门市是我校的食品指定采购点,这些单位厂商都有卫生许可证、餐饮服务许可证、食品流通许可证、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等,证件齐全,资质完备,诚信度高。

每年年初,学校食堂首先检审《餐饮服务许可证》,从业人员到县医院体检,办《健康证》,一切齐备后开灶。食品原料储存在专库中专人负责,食品加工人员不得带病作业,其他人员不得进入操作间,餐具每星期由专人消一次毒,并做好记录。总之,学校对食品的采购、储存、加工、食用都进行严格把关,确保学生吃得放心吃得健康。

4. 不断改进,逐步改善学生营养

20xx年上学期我校营养餐肉食以鲜猪肉为主,一段时间后发现学生不太爱吃有点肥油的猪肉,于是我们以上瘦肉为主,如今又改为排骨,学生偏爱排骨,且排骨的营养价值又高于鲜肉。水果也以加苹果为主,同时尽量结合时令,采购梨、菠萝、香蕉、桔子等,尽学校所能合理调配,让学生吃出营养。

5. 积极宣传,让国家惠民政策家喻户晓

家长对营养改善计划非常期待,因为之前他们已通过电视对这一惠民政策有所了解,为了让家长更深刻地了解计划,在计划实施之初,我校分别召开了初中、小学家长会,专门向学生家长宣传国家政策,宣读我校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方案,使每一位家长都知道只要是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学生均可享受营养补助资金,国家补助标准为每生每天3元,按照全年在校时间200天计算,每生每年600元,且此资金必须全部吃到学生嘴里,不得挪作他用,也不能从中核减运费、加工费等。今年教育局营养办又给每位学生免费下发了制作精美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宣传资料,让每位学生、家长都深悉政策,真正做到家喻户晓。

三、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后的良好社会反响

营养餐的实施改善了学校伙食,学生伙食标准由原来的生均每天小学8元提高到了11元,初中10元提高到了13元,学校伙食高于农村普通家庭日常生活水平,因而学生乐于住校、上灶,去年5月份张卓玉厅长来我校调研营养餐时问一位三年级小学生想不想家?学校吃得好还是家里好?小家伙很高兴地回答:不想,学校好。之后东秀庄本村的十几个走读生也申请住校,农村的人很直白也很朴实地说为学校吃得好了。去年冬天我校组织了九年级、初中和小学三次家长会,所提意见没有一条涉及学校伙食的。今年中考体育测试,32名考生,5名49分,44-48分26名,1名35分,充分证明我校学生体质的强健,虽然这不能全归功于营养餐,但与营养餐的实施肯定有极大的关系。

四、关于营养改善计划的一点建议

第3篇

摘要: 笔者从当前陕西普通高校落实“阳光体育运动”的实际情况出发,综合运用多种社会学研究方法对普通高校有效落实“阳光体育运动”的长效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

关键词: 阳光体育;开展;现状;合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4-0247-010引言

随着“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活动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的广泛开展以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普通高校学校体育工作必须向纵深推进。调查区域普通高校“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状况,分析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析建立落实的长效机制,对于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的水平以及学校体育工作的更进一步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

1结果与分析

1.1 陕西普通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基本情况调查“阳光体育运动”自2007年4月启动以来,备受教育部的重视,为此还成立了专项督查小组负责检查和监督各个地区的落实情况。陕西省教育主管部门更是高度重视于“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在2010年上半年和下半年分别对全省的高等院校进行了全面的专项督查,检查中了解到陕西普通高校落实“阳光体育运动”工作表现出以下特点。①“阳光体育运动”组织管理与条件保障亟待加强。在督查评估中了解到每所高校都能按照规定成立了以校长或分管校长牵头,学校各有关部门参与的学校阳光体育运动领导小组;而且每年校领导主持召开会议专项研究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工作。学校也都制定了“阳光体育运动”实施方案和细则;有完整的阳光体育运动相关活动方案、活动总结、宣传报道、检查督导、表彰奖励等相关制度和文件,并全面认真落实。但是在与一线体育教师和普通大学生的交流中了解到“阳光体育运动”开展以来,学校场馆设施、器材,生均场馆面积并没有发生较大的改观,不能很好的满足学生开展“阳光体育运动”需要。这些现象表明陕西省普通高校落实“阳光体育运动”的实际情况与材料显示的还是有一定的差距。②体育教学改革力度不够、与“阳光体育运动”有关的科学研究不足。目前陕西普通高校体育课程都是以《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为指导纲要来就行的。在国家提出“阳光体育运动”以来,体育教学方面并没有以此进行过大幅度的改革,基本上是按部就班来组织和实施体育课程的教学和考试,这不利于“阳光体育运动”的良好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是一个新概念,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目前对“阳光体育运动”的相关研究还十分有限,首先是数量不多、其次是深度不够。③课外活动和群体竞赛管理的提升空间巨大。调查了解到普通大学生并没有落实好早操制度,检查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是主要原因;多数学生,特别是广大女生和高年级学生也没有很好落实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的制度。值得欣慰的是绝大多数学校都会在春季或秋季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运动会。陕西普通高校切实加强课外活动和群体竞赛管理是落实早操制度、每天锻炼一小时制度的重要手段,所以每所学校都应该认真加强管理工作。④《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执行情况。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是落实“阳光体育运动”主要的目标之一,因此做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与评价也是落实学校“阳光体育运动”重要的内容之一。目前,陕西省普通高校中有70%学校的体测仪器不能很好满足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的开展,急需更新换代;相对于早操和每天锻炼一小时制度,《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要好很多。

1.2 影响陕西普通高校良好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主要因素分析调查分析了解到,目前,维持“阳光体育运动”良好运行的经费不足是影响陕西普通高校良好开展该项工作最为主要原因;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运行机制和保障制度不完善落实不到位位居次位;第三,关于“阳光体育运动”的宣传还很不够。另外,学生的健身意识差、师资力量不足、校园体育锻炼氛围不浓厚、硬件设施不足也是影响陕西普通高校良好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因素分析。

1.3 促进陕西普通高校良好开展“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的建立①加大“阳光体育运动”宣传力度。人们对于“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不足、理解上出现偏差关键在于“阳光体育运动”宣传力度还非常不够。加大“阳光体育运动”宣传力度是当务之急,宣传要有针对性,首先要做好对广大学生的宣传、其次做好学校领导的宣传、再次做好广大教师的宣传。②加强制度建设。落实“阳光体育运动”是学校体育工作中较为复杂的工作,实施过程中牵扯学校的多个部门,这需要由校级部门牵头来制定相关的制度。加强 “阳光体育运动”落实的制度建设包括:完善“阳光体育运动”保障制度和强化制度执行力两个方面。完善和细化“阳光体育运动”的保障制度、切实提高制度执行力是当前陕西普通高校落实“阳光体育运动”的工作重心。③增加专项经费投入。在做好宣传工作和制度建设工作的同时,增加专项经费投入也是十分必要的。专项经费投入主要用于改善硬件环境的建设以及相应的软件支持方面。④进一步深化体育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体育课程改革对于实施“阳光体育运动”来说,主要是为了完成内涵建设,有效的体育课程更利于广大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项目的技术动作,完善学生体育知识的结构,这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和兴趣问题,可以用说这是“阳光体育运动”核心内容建设最为重要的环节,当前进一步深化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迫在眉睫。⑤优化《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与评价工作。《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与评价可以起到杠杆的作用,他能较好的督促每一位大学生积极进行身体素质的训练。但是,该项工作不能仅仅停留于体质健康的测试与评价方面,更应注重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诊断与运动处方的制定。

参考文献:

[1]刘海元,袁国英.关于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若干问题的探讨[J].体育学刊,2007,11.

[2]刘江山等.关于构建“阳光体育运动”运行机制的思考[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9,4.

第4篇

关键词:以人为本;人本主义;教育制度

一、高校教育管理制度自身的特性

人是知识传播的主要载体,高校教育和管理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人才。在高校的管理中,我们应该以人为中心,建立一个以人为本、有人性化的教育管理制度。这样的制度是我国高校教育体质改革的核心所在。但是,现在我国高校的教育管理并没有十分重视人性化的融合和制度的创新。特别是当前许多高校呈现出一些特点和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一)高校管理的特点

教育规律是教育管理者应该掌握的基本规律。教育规律的特殊性表现在各个地方,如管理内容、管理资源、执行人员、管理对象、管理活动、管理目标等。管理目标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高校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地方,不是追求利益或者经济目的的机构,目标是培养优秀的人才,而非赚取利益。管理对象的特殊性在于高校中生活学习的主、客体都要比一般社会上的机构有较高的知识层次,教师和学生都具有较强的自我管理、约束意识,管理活动的特殊性是学校的一切活动都应该围绕学生、学术展开,将管理学生的目标和其他管理目标的关系协调好,最终达到人才培养的管理目标。这些都是高校管理制度中存在的特殊因素,是我们在制定、执行制度时需要注意的。

(二)高校的学术性

高校是通过一定的学术研究,产生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成果的学术组织,具有推动人类进步的功能。教学管理是高校管理的主要部分,是兼顾行政管理和学术管理双重职能的一门科学,需要长期的学习和实践才能够摸索出规律。高校管理应围绕培养优秀的、专业的社会主义人才这一目标展开,要求管理者有专业的管理眼光和水平,教育思想和专业意识要跟上时代,不能闭门造车或一味地照抄照搬,要自己摸索适合自身学校类型的规律。拥有这样的素质和精神是实现高校教育管理目标的必要条件。如果不具备这样的精神,没有应有的学术精神和学术素质,管理者只能让高等教育偏离它应有的轨道,甚至偏离教育的初衷。教育管理不单涉及管理内容,更涉及高等人才。我们要不断地总结和研究其中的内容、规律,制定适合的、人性化、科学的教育管理制度。

(三)高校教育管理的开放性与封闭性

高校管理兼有开放和封闭的特点。高校的开放性表现在教育管理中,教育管理与外界环境相互影响。外界的因素随时影响着高校内学生和老师,影响着管理制度的实施。同时,高校教育系统有着自我运转和良性循环的属性,不会轻易被外界所打破。必须要正确处理这对矛盾,单纯地强调高校教育管理的开放性或系统的封闭性,会导致高校系统的紊乱和能量过耗。

(四)高校教育制度的动态性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的教育管理制度也应不断进步。教育要符合社会的要求,人的发展要符合时代的要求,才能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高等教育的发展和进步决定着人类的文明程度和觉悟水平。因此,高校教育管理制度在每个时代都对受教育者乃至教育者有具体而独特的职责描述和限制。同时,高校教育管理制度还是人类学问的高级研究领域,兼具传承人类技术文明的作用,所以在教育管理过程中,人的因素是最重要的,起着关键的作用。人是管理者也是被管理者,只有根据管理对象和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管理制度,才能保证教育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当前高校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现代社会,对人性的尊重成为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应该注重新型师生关系,改变传统办学理念和经验,强调学生的尊严、对学生的尊重,把以人为本的思想作为重要的改革内容,使教育更加合理化、科学化。真正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把人当作管理之本,强化人的个性特征,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合理需要。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积极性、创造性,通过思想工作使学生的内心真正接受管理者的管理与教育。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运行机制,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使管理进入更高的层次。权利和义务是我国的高等教育制度的核心内容和要素,始终贯穿于高校教育的始终。我国高校的现状是学生的权利很少被人提起,学生基本上成为一个单纯的服从者。有的高校单纯强调对学生的管理权和学生的义务,不到有效保证和维护学生的基本权利,不能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想实现制度的科学性、人文性,就需要在管理制度的建设中考虑情感、人性、信念等因素。

三、人性化在高校教育管理的作用

第一,高校管理的人性化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校教育管理制度的人性化越来越突显其重要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是价值和利益多元化的发展过程。人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完全的社会人要具备自我意识、自我选择和自我实现的能力,这是人进行独立思考和勇于创新的前提。同时,个性发展、勇于创新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高校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要求之一。第二,高校管理的人性化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青年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只有将青年的价值观培养好,才会形成高尚的社会风气,才能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能否在人性化的教育管理上让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成败。第三,高校管理的人性化符合高校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首先,二者的培养目标和着眼点是不同的,素质教育以培养人、教育人为最终目的,应试教育则更看重教育的选拔。其次,二者在教学内容上有区别,素质教育主张对待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地教育方法,应试教育则以升学的标准来衡量教育成败。最后,二者的教育方式有区别,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来展现教学内容,应试教育则通常只围绕考试内容进行,造成教育方式呆板僵化、学生积极性差。人性化的教育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缺乏人性化的教育和管理起不到良好的效果。

四、高校管理中人性化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第一,民主平等。高校教育管理制度中的民主平等是制度人性化的前提。我国各地发展不均衡,教育的发展也不平衡。但是,长期以来高校由国家统一管理,办学的意图和模式死板。高校管理制度要适应所在地区的特点,有自己的声音,有自己的定位,摆脱不适应自身的制度束缚。只有在制度上进行基于民主、平等的创新和改革,找到适合该地区或者该校的管理制度,才能缓解高校管理的问题。第二,处理好学校与政府的关系。政府要转变职能,树立为学校服务的意识,对高校进行政策指导、信息服务。高校应在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下,成为自主的办学机构,并且有义务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第三,树立以人为本的课堂教育理念。课堂的真正主体是学生,只有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有效地推进高校教育管理制度的建设。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建立在平等、民主、尊重的基础上的一种启发式教学。应建立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主的新体系,制定以学生为主的人性化管理制度,把培养学生的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作为教学质量评价的最重要的标准,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学生能够通过讨论、交流等形式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第四,将激励作为高校人本管理的新途径。管理学认为激励是管理的核心,也是人本管理的核心。心理学家费隆提出期望理论,认为人总是渴望满足一定的需要和达到一定的目标,这个目标反过来又激发一个人的动机。这个理论说明每个人都会有一种获取成就的期望心理,在高校工作的教职员工也是如此。所以,高校应建立灵活的激励机制,提高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高校教育管理制度注入活力提供良好的基础。在聘任制中坚持公平竞争、择优上岗的原则,就是一个很好的激励方式。

五、结语

中国正在社会转型期,国情复杂多变,社会结构也不断发生变化。社会问题作为学校的客观条件,在显著地影响着大学的培育目标、教育价值和教育质量。高等教育长期受到传统观念的制约,需要更新观念与制度,推行人性化管理,使大学教育走上科学发展的道路。

作者:史步娥 单位:莆田学院

参考文献:

[1]薛天祥.高等教育管理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宋焕斌.高等教育若干问题分析[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1)

[3]徐亮,刘志红.论高校教育管理中的人本主义理念[J].江西社会科学,2003(12).

第5篇

关键词:小学;体育;安全;管理

1.前言

小学生是祖国的新生代、是花朵、是未来,所以小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备受国家、社会、学校和家长的关注。因此,国家制定了提高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长远发展计划,主要目的是为了小学生能够健康、茁壮的成长,为了国家和民族的长期稳定发展。学校体育教育在对小学生体质健康和心理健康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开设了各种各样的体育运动项目,以满足需要。但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规避风险能力较弱,所以在参与体育运动的同时会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而且有些安全隐患是学校管理人员、体育教师无法预知的,这就是本文所要研究就的“小学体育安全风险管理”。通过本论文的研究,旨在尽可能的提前预测和预防小学体育安全风险,如果出现风险也会有完善的措施,这既符合实际的需求,也符合国家长久发展的要求。

2.小学体育教学安全风险现状

2002年7月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下发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作为《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学校具体实施。这一文件的下发使小学的体育运动竞赛、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变得积极活跃起来。在这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下,在一定程度下就会引发安全事故。通过调查发现小学生发生安全事故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主要是人的因素。小学生的体育基础相对较差、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能力较弱、组织纪律观念不强、对安全意识不了解等,都会使其在参与体育运动过程中发生意外,并且在发生意外时不知如何应对和自我保护;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没有做好风险评估,针对风险没有及时的采取好相应的保护措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水平、教学能力、责任心、组织能力、管理能力等都会对安全风险有影响;其他人员主要有主管领导和学校体育辅助人员,学校领导对学校体育安全问题是否重视,学校体育辅助工作人员缺乏风险观念、专业技术、工作经验和责任感都会产生中学生体育安全问题。是否对家长、教师、学生展开了安全教育工作,是否有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这些都是安全风险隐患。二、物质因素。物质因素主要包括场地、器材等。通过调查发现,小学的体育场馆建设明显不足,场地规划、建设不合理,不符合相关要求的比比皆是。有很多小学的场地建设缺少安全配套设施,是小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另外,学校对于器材需要定期的进行检查和维护,需要设立一些安全警告标语,以防止意外发生。三、环境影响因素。天气、体育活动场地周边环境等都会对小学生的体育运动产生影响。小学学校周边的治安状况、学校周边的交通状况以及人口流量等都会影响小学生的安全。学校应该结合学校自身的状况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理制度、管理制度、体育器材使用制度、车辆进出制度等来保障小学生安全,尽可能的规避风险。小学生的体育教育安全受到家长、学校、社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那么如何在提高小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保证好小学生的安全、避免发生意外,是大家所关注的热点问题,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体育教学中所存在的安全隐患。

3.小学体育安全风险策略

小学生体育安全风险有很多是可以避免的,这就要求体育工作者构建出一套安全安保障体系,尽可能的规避体育教学中所存在的风险。1、构建体育安全事故应急体系。随着《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小学体育活动项目和参与度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所增加,与此同时所引发的安全事故也在不断的增加。为了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学校应该针对教学课题中以及课外体育活动中所有可能出现的体育安全事故,尤其是特殊危险情况或重大紧急情况,学校应该具有一套相对完善的安全事故应急体系。加强教师安全技能培训和考核以便在发生安全事故时能够从容应对,将伤害减到最小化。2、学校应该加大场馆建设的资金投入。经费的充足与否,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整场地、器材的建设和书籍的购买量的多少,并对场地器材进行合理的规划与安排。尽可能的做到人性化的合理布局,并及时的进行器材的检查和维护以保证学生对器材使用的安全性。3、学校应该对教师、家长和学生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对教师定期进行安全教育技能培训的同时也要对小学生进行安全意识培训,培养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自我保护的能力以及自救的能力防患于未然。4、为了保证上课的安全性,体育教师在上课前应该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如:观察天气、温度、场地、器材的安排、教学内容、组织和管理等做出合理的安排,在上课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警示。5、有效的落实安全保障制度。学校领导、管理人员应该对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给予高度的重视,并建立安全责任制,明确责任制度,使教师与学生都能够遵守相应的规章制度,尽可能的消除安全隐患。另外,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学校管理人员、教师、家长、学生走进校园,监督、排查学校中有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以促进体育教学工作的完善。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校体育教学、体育活动、体育竞赛等虽然能够增强学生体质,锻炼学生团结、互助、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但其在为学生带来愉快的同时也存在者一定的安全隐患。这种隐患是不确定的,无论是学生、教师还是学校方面都有可能发生,从而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我们要研究小学体育安全风险管理,构建相应的应急处理体系、风险管理和安全保障,全面的提高对安全事故的预防能力和应对能力,将发生安全风险事故的可能性降低最低。

参考文献:

[1]乔梁.当前我国学校体育存在问题探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

[2]张维全.浅论体育教学中运动伤害事故的预防[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

第6篇

一、加强领导 明确职责 推动体卫艺工作的全面发展

学年初,学校设专职人员具体负责体、卫、艺工作,成立了以袁校长为组长的体卫艺工作领导小组,统管全校的体、卫、艺工作,积极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学校艺术教育条例》以及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扎扎实实地开展了各项工作,通过宣传、发动,统一认识,落实体、卫、艺工作的责任,明确体、卫、艺工作的要求,使体、卫、艺工作做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领导,强化管理,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使体、卫、艺工作生动蓬勃发展。

二、体育、卫生工作

1、严格要求中小学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12月份完成对中小学生的健康体质测试工作,并及时上报国家教育部体质测试网站。认真落实中央七号文件精神,督促各校利用课间活动和课外集体体育锻炼时间,开展规范的、内容丰富的、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让学生“体教结合” 使每位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从而增强学生的体质和基本活动能力,促进学生强体益智、全面发展。

2、进一步加强大课间、广播操的管理。为了做好本项工作,我校推广了国家校园舞,湖北版校园舞和武术操。十月份举行校园舞比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从而促进了我校大课间及广播操的有秩序的发展。

3、我校每天都能坚持做好课间操、眼保健操,开展规范的、内容丰富的、形式多样的“大课间”活动,经常性组织学生的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举行拔河比赛,踢毽、跳绳比赛,通过此项活动的开展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提高。文体活动是体育锻炼的“推进器”,是营造学校体育氛围的有效手段之一。同时可以丰富校园的体育生活。

4、20xx年10月,我校教师篮球代表队,参加了阳日镇举办的篮球赛,取得第三名好成绩。

5、学校对各班环境卫生、学生个人卫生常抓不懈,定期进行检查督促,使学生养成了讲卫生的好习惯,使校园环境整洁。

6、该学年规范了学校卫生管理制度,要求各班严格执行卫生管理制度,落实学校卫生管理工作措施,通过各班的共同努力,我们在校园卫生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改进,对食堂食品卫生工作,我们更是狠抓落实,检查督促,严格贯彻落实《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完善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应急预案,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管理,要求学校食堂采购索证、食堂做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做到饭菜留样等制度,杜绝学校师生群体性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确保学校食堂安全卫生无隐患。

7、学校与镇卫生院相结合,对全校师生进行了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加强了对学生的卫生保健工作。

8、加强“传染病”防控工作,建立建全传染病防控工作制度,成立了校长、联络员、镇医院联控工作领导小组,把具体的防控措施落到实处,有效地控制了传染病不在我校蔓延。

9、认真落实教育局颁布的课程计划,学校均能按规定每年级每周一节健康课,开足开齐艺术类课程,学生健康教育知晓率达80%,增强学生的体质和自我保护能力。加强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搞好心理咨询,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防止独生子女孤僻、任性、自私等性格缺陷,保证所有青少年学生都能健康成长。

三、开展艺术教育

1、积极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学生书法绘画比赛文体活动,从而拓宽了学生的视野,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2、为推进艺术类课程开设,我校培训了音体美教师,确保了音体美课程的开设,进一步加强了音乐、美术等课程课堂教学与研究,培养了学生欣赏美、感受美、展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3、在“六·一”安排各班组织召开庆六.一文艺汇演活动,通过此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艺术情操。

4、积极组织参加教育局举办大家唱,大家跳红歌比赛, 我校学生;张银:荣获一等奖,饶国铎,雷爽荣获二等奖,谭会林,孙子静,万鹏荣获三等奖,受到领导的一致好评。

第7篇

【关键词】成人高校;学籍管理;管理问题;解决方法

学籍管理直接关系到高校莘莘学子的未来发展,是解决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所谓学籍管理就是学生在校期间,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资格等方面的信息,对学生进行评定。这将直接影响学生未来就业。从2001年起,我国教育部就实行学籍管理信息化,提倡全国高校实现电子化学籍管理模式。到目前为止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传统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还是没有完全解决,需要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一、成人高校学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受到我国传统体制和体系的影响,很多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在当今社会不断发展的形势下,其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暴露和突出,在高校学籍管理方面存在问题已经引起相关部门和学校的重视,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制度和体系比较落后

当前很多高校在学籍管理方面的制度都相对比较落后,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情况下,如果高校学籍管理不跟上时代的步伐,其传统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将越来越突出。传统学籍管理中,没有出实际出发,学籍管理工作者没有明确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对学籍管理工作不够重视,主要是由于制度存在很多的漏洞和缺陷。在人员考核方面不够,很多制度在执行方面力度也不够,执行力不够,导致下面工作者也无法重视自身的工作。其次,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变革,当前高校的入学率也明显升高,高校学籍管理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新设专业增多等因素,使得工作人员更加难以开展工作。这些繁杂的工作占据管理者很多时间,工作效率也无法得到提高,错误多、影响整个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

(二)信息化建设脚步没有跟上步伐

信息建设虽然已经实施一段时间,但是,信息化建设脚步还是比较慢,在很多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信息安全建设和管理方面,新生登记时,对于信息管理不够重视,导致信息的丢失和遗漏。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着学籍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工作效率和水平整体不高。

二、成人高校学籍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目前高校学籍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漏洞,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我国高校学籍管理工作的创新和发展。尤其是在当前学校体制不断创新和发展的形势下,更加应该积极迎合市场发展需求,尽快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笔者针对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并归纳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一套科学合理的学籍资料管理制度,是确保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和根本前提。因此,完善相关的学籍管理制度,创新传统的管理体制,才能让工作者能明确自身的职责,能认真完成工作任务。首先,在制度建设方面,第一应该完善人员管理制度,为了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激情,应该对能接触到学生个人信息的教务处教师、学生处、财务处以及图书馆等各个环节的人,进行信息保护,建立明确的信息保护制度,一旦出现泄露或者遗失的行为,应该立即对这种不负责的工作行为给予惩罚和告诫,避免再次发生类似的事情。其次,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政策和制度。例如限制某个部门某个工作岗位上的工作人员,实行一种实名制的管理,每一个收索学生学籍信息的人,都必须要签字登记,学生信息在某些特定的范围内可以设置一些权限,需要有使用权限的人才能了解详细信息。最后,要明显泄露追究制度,这样能约束一些行为,对泄露学生信息的行为进行审核,并且对于不正当的行为给予处罚。

(二)加强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建设是我国教育部在2001年就提出并希望在工作中落实的一项政策,尤其是在当前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形式下,加强信息化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目前很多高校拥有自己的网络,而网络就是一把双刃剑,学校一方面可以利用网络对学生的个人信息进行保护,例如关于学籍登记,新生在进校时,可以将自己的相关信息设置为隐私,将其加密进行保护,毕业生信息核对工作中运用相关软件,能实现以学生为本的管理模式。对学生的学籍信息实行联网登记,改变传统的运行模式,可以有效地避免信息的泄露。此外,高校还应该加强网络的管理,例如在网内和网外对接方面,一定要确保内部网络的安全,避免外界的干扰和入侵,以保障其信息安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化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普及和应用,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信息化管理能提高整体工作的水平和效率,非常适用学籍管理工作中,能针对管理工作的复杂性,简化各种工作流程,最终实现精细化管理。其次,笔者还提出,应该完善和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和体系,这样才能确保各项工作能顺利的开展。笔者希望更多专业人士能投入到学籍管理模式课题研究中,针对本文分析存在的不足之处,给予科学的、正确的建议。

参考文献

[1]吴琳.浅析新形势下如何提高高校学籍管理水平[J].福建信息技术教育.2011(03)

第8篇

关键词:学校;管理;校本;校长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学校管理工作也要顺应时展,与时俱进,以教育教学为中心,立足学校的长远发展,结合学校的实际,探索、研究适合本校的校本管理途径。

一、对校本管理的理解

学校的管理离不开校本管理。何谓“校本管理”?顾名思义,就是结合实际建立规章制度进行学校管理。“校本管理”有着丰富多彩的内涵。从学术层面看,它是一种从“外控式管理”转向“内控式管理”的西方教育管理哲学的再现;从操作层面看,它是一种“权力下移,自主发展”的管理模式或方法。对一所学校而言,“校本管理”就是在市、县或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宏观决策引领下,学校因地制宜去处理和落实一些具体问题,而不是刻意地去创造什么新的管理机制。如学校各部门的微观管理、资源配置中的细节打造、改善学校管理流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等,都属校本管理的内容之列。

二、校本管理的具体要求

1.科学管理

教育无小事,事事皆教育。学校管理更是涉及面广、错综复杂,难于管理。因此,校本管理制度必须是符合国家的教育法规和行政指令。需要刚性执行的政策,就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一些具有弹性或松动性的文件精神,就应该根据校本实际,灵活安排。有些校本管理中的制度或规定,并不可能找到具体的政策条文。这就是校本管理中的创新。但必须强调:这些制度或规定,必须以上级相关文件为依据, 不能超越有关文件规定的精神范围。只有这样,我们的校本管理制度才可能是科学的、规范的,才可能是行之有效的。

2.创新理念

管理制度是死的,具有一定的机械性,但管理的过程是活的,具有相当的变动性。就“管”而言,及到很多的“事”,但“事”中有人。所以,管理的实质是“人”。如果光靠科学规范地执行管理制度,往往会陷入僵化。这就需要管理者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正确地认识与合理地调配各种管理资源,及时地发现与艺术地调整管理过程中的偏差,全面总结管理经验,客观分析管理失误,运用创新理念,做到智慧引领、智慧推进、智慧评价;同时,还必须注重科学规范与人文滋养相结合,注重被管理者对管理制度的认同,甚至,强调将管理制度更多地内化为被管理者的内在需求。如在教师管理方面,应坚持以“以师为本”,不断探索“激励教师责任意识,促进教师成就自身价值,保障教师合法权益”的三位一体的师资队伍管理机制。让学校管理成员清楚地知道:每一项管理工作,都必须蕴含智慧元素,都必须以智慧眼光去审视管理中每一个流程,以便激励自己,焕发出更高的工作积极性.。

3.精细精致

学校管理和耕田一样,也要“精耕细作”。只有融入智慧的精细管理,才有可能达到精致的管理深度、宽度和高度。精致的依据是科学,精致的基础是精细,精致的支柱是智慧,精致的形态是高雅。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应着力打造学校的主流文化,在制度建设上,应着力完善一套校本管理细则;在学生管理上,应坚持以“以生为本”,注重对学生的心灵体贴,体质关注,主体尊重,生命关爱;,坚持以“体验”代替“说教”,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得到锻炼;用“感化”代替“管制”,让学生在悄然无痕的教育熏陶中得到智慧的启迪。

三、发挥的校长职责,促进校本管理

1.加强学习,不断充电

校长管理素质的高低,决定了一所学校的校本管理水平的高与低。校本管理的水平如何,取决于校长的学习态度及管理思想与管理行为的素质高低。所谓“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说的就是校长的管理理念与管理行为对改变学校现状、促进学校发展、明晰办学方向、形成办学特色、取得社会评价、得到群众认可等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校长的素质高低,体现在如下多个方面。诸如:学识是否渊博、理念是否先进、能力是否高超、人格是否具有魅力、能否因校制宜地分析判断问题、履行管理职责、进行管理创新、激励创新精神;能否挖掘多方资源、协调社会各种力量形成教育合力、调动全体教职员工工作积极性、建设和谐平安校园等。因此,作为校长,应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学习,努力用如上的一些条件来鞭策自己,力争让自己成为一个高素质的校长、高水平的学校管理人员。

2.放下架子,融洽关系

校长是学校领导集体中的班长。首先,要摒弃居高临下的姿态,附下身子,平易近人,处理好与其它领导群体之间的关系,如与党支书、副校长、工会主席、政教主任、教务主任、总务主任、科研主任、共青团书记等之间的关系,团结他们,齐心协力,对学校各项工作,全面齐抓共管;处理好与教师群体的关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全面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处理好与学生群体的关系,做到管教管导,教书育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处理好与家长之间的关系,举办家长学校,加强交流沟通,形成教育合力;处理好和社会群体之间的关系,创设优良的育人环境,营造平安和谐校园。

3.以身作则,当好班长

校长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团结行政一班人,朝着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努力奋斗、同舟共济、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共同依存、协调成长,形成一个言行默契、情感深厚、色彩和谐的优秀团队。而其中的每个成员,都要严格筛选,有一定的特长或优势,要任人为贤,不能任人为亲。要有“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荣辱感。

4.文明建设,躬身垂范

第9篇

关键词:体质测试 体质综合评价 评价标准

0 问题的提出

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之一是增强学生体质。为使这一任务的实施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我院于1993年建立了《学生体质健康卡片》,每年进行体质测试。但因多年没有统一的体质评价标准和必要的管理制度,致使大量宝贵的测试资料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只测试不评价,学生只知道自己某些项目的具体指标,而不知道自己体质的水平,加之学生对体质评价的意义认识不足,因而,学生并不认真对待自己的体质测试,这也影响了教师继续认真坚持体质测量的积极性。可见,建立体质评价标准,进行体质综合评价,已是当前学校体育在落实增强学生体质任务中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本文试从目标管理出发,以本省大学生体质调研数据、有关研究成果和我院部分班级学生中进行的体质综合评价的实践为依据,谈谈自己的认识与体会。

1 从严格的体质测试着手

严格的体质测试手段和客观真实的测试数据,是搞好体制评价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大面积的体质测试学生人人参加,每年测验,它要求测试者与被测者必须做到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和数据准确可靠。一个教师在人多、场大面大的情况下要做到这一点,没有一个严格的组织制度和师生的共同配合是难以实现的。为保证测试效果,除按一般常规要求外,以下几点应引起我们的注意:

1.1 测试者的责任感,首先表现在测试前的精心推备(仪器、场地、器材等),对意义、方法的讲解和质量规格的要求上。这对一年级学生的首次体质测试尤为重要。

1.2 测试组织工作的严密性,主要体现在测试员的责任分工和必要的助手培训,并力争做到专人分项把关(每年同期、同项、同质,四年不变)等方面。

1.3 为保持数据管理的严肃性,在测试过程中,由测试员或认定的学生助手分项统一登记。为防止和及时清理误差,采取教师检查和学生申报相结合的办法,如发现某生某项测试指标异常者,应及时进行复测。

1.4 作为体质内容的素质测试,必须单独进行。其素质项目测得指标,可以代替课堂考核和《锻炼标准》各该项目的成绩。但课堂考核与《锻标》的测验成绩,在一般情况下却不能代替体质测试。理由是课堂考核与《锻标》测验,多是经过准备练习或专门训练后进行的。其规格要求、测验次数与间隔时间也不尽相同。如50米跑,在课堂考核与《锻标》中可以穿钉鞋。有些项目根据教学需要,历经数周分项多次进行测验(包括补测),甚至有时进行达标测验赛。这些都是体质测试所不允许的。

1.5 体质测试后,应及时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与分析意见如能配合有关增强学生体质的理论课,效果更佳。

总之,学生体质测试属于普查,直接应用于本人。它与全国性的体质抽样调查不同。在多数情况下常规性的体质调查不需要专门的测试班子,但必须有统一的标准和严格的测试管理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数据的质量,体质评价才有意义。

2 建立体质综合评价标准

建立体质评价标准是进行体质综合评价的关键环节。依据理想体质的概念(文字略),其内涵因素众多,内容广泛。因此,进行体质综合评价是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中国学生体质综合评价方法》协作组于1987年提出的六项评价指标及其“权重”与综合评价方法,是在81项原始指标的基础上,经聚类、判别、筛选和主成分分析、确定评价指标、建立数学模型等,对体质进行综合评分的。这一评价方法经湖北、江苏等省市有关专家验证,认为是科学、简便和可行的。它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1)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2)数学(评价)模型;(3)评价指标数据;(4)评分等级的划分。

现以上述方法为基础,参照湖南省高校和我院学生体质现状,建立适用于我院学生的综合体质评介标准。现分项简述如下:

2.1 评价指标体系有七项测验指标:

形态指标取身高、体重;机能指标取肺活量;运动素质指标取立定跳远、引体向上(女为仰卧起坐)、50米、100米(女为100米)。根据七项测验建立六项评价指标。它们是:

1、体重X100/身高指数:

2、肺活量/体重指数;

3、立定跳远;

4、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

5、50米;

6、1000米(男)、800米(女);

2.2 数学(评价)模型:

1、评价指标1至4项有用:

某项得分=[70+{(X-X1)*10}/S]*权系数

2、评价指数5、6项采样:

某项得分=[70+{(X-X1*10)}/S]*权系数

以上各项得分相加即为综合体质分。

2.3 评价指标数据以1990年湖南省大学生各项体质指标为依据。我院地处衡阳,虽系全国招生,但经1993年全院体质普查和对93级男、女生各100人在校三年的追踪调查发现,我院男、女学生的身高、体重、肺活量等人体形态、机能发育指标的均值都非常接近湖南省大学生的平均指标(P>0.05或P>0.01),而且相对稳定;四项素质指标煽高于省大学生的均值(见表1)。考虑到运动素质的变化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如锻炼不能锻炼、有无体育课以及不符合规则要求的体质测验等,均会引起素质指标的波动),因此,较稳定的形态、机能发育指标的高低应作为制定评价标准的主要依据。为使评价标准相对统一,并使之富有人际,班际以至交际之间的可比性,故采用湖南省大学生体质指标数据是合理的。(指标数据见表2)。

表1 各项体质指标均值对比表

项目

性别

单位

身 高

(厘米)

体重

(公斤)

肺活量

(毫升)

立定跳远

(厘米)

引体(男)

仰起(女)

(次/分)

50米(男)

50米(女)

(秒)

1000米(男)

800米(女)秒

省大学生

170。四

59.01

4370.3

232.29

7,79

7.44

224.03

我院

170.4

58.8

4138.83

231.00

9.79

7.24

22.146

评价班

170.59

58.25

4306.38

238.19

10.85

7.19

220.27

省大学生

160.64

51.54

3065.63

173.86

28.84

9.16

224.18

我院

161.7

52.00

2924.93

183.00

29.10

8.70

219.00

评价班

159.85

50.72

3057.00

184.15

36.95

8.51

215.29

注:评价班是指进行体质综合评价的试验班

2.4评分等级的划分

分 —77——73——67——63——

级 | 上等 |中上等|中等|中下等|下等|

百分位数 —90%—70%—30%—10%—、

依照上述指标体系的要求,将学生个人体质测试指标与省大学生有关体系指标数据代入数学评价公式,即可得到体质综合分以及该分所处的等级。

表2 湖南省大学生各项体质指标数据(90年) 序号

指标项目

男 生

女 生

X

S

权系数

X

S

权系数

1

体重(公斤)×1000/身高(厘米)指数

344.80

28.40

0.21

320.84

30.35

0.22

2

肺活量(毫升)/体重(公斤)指数

74.25

8.16

0.20

59.48

7.68

0.21

3

立定跳远(厘米)

232.29

16.35

0.15

173.86

14.85

0.15

4

引体向上(次)(男)仰卧起坐(次/分)(女)

7.79

3.38

0.15

28.84

9.78

0.11

5

50米(秒)

7.44

0.37

0.15

9.16

0.56

0.16

6

1000米(秒)(男)800米(秒)(女)

224.03

20.10

0.14

224.18

19.48

0.15

3 进行体质综合评价

从1993年秋季开始,先后在我院93级四个男生班(分别属于四个系)及该年级女生(各100人)的第1至第3学年中进行了体质测试数据的综合评价,最近又在96级四个男生班(112人)中进行了较严格的体测与综合评价的试验,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最后,按其得分分布作曲线图和D检验均匀正态(图略)。其评价工作(以男生为例)进行的方法是:

3.1 建立《综合体质评价卡片》(见表3)此卡片学生每人一张。这样做的好处是:能保持体质评价的连续性,便于了解四年体质变化的曲线,有利于资料的积累、汇总与分析,为有效增强学生体质提供科学数据。

3.2体质评价以班为单位,采取室内授课的方式,讲解综合体质评价的意义、内容和评价方法,学生根据自己体质测试数据,按照评价方法的要求,进行自我测算,然后根据测算结果进行简要的分析与比较。

3.3 课后,教师对学生的测算结果进行必要的检查与汇总,用数据列出全班的体质概貌,并从中找出较集中的优势和普遍存在的问题。这对教师改进教学和学生有针对性地锻炼身体增加了透明度。

4 小结与建议

4.1 综合体质评价的准确性,取决于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和体质测试数据的可靠性。通过体质评价的实践,不仅进一步证实了该评价方法是科学可行的,而且还从根本上扭转了体质测试只测不评价的盲目现象。同时又对体质测试的规范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2 通过体质综合评价,使增强学生体质的任务变得更加客观和实际。体质评价的结果易于检查和对比,具有重要的信息反馈与调节功能,为实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标管理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4.3 通过学生自我测算与评价,有利加深体质含义的理解,便于学生掌握体质评价的方法,明了自己体质的现状和所处的层次,四年后还可画出体质变化的曲线。这对提高学生锻炼身体的自觉性和有针对性地增强体质具有积极意义。

4.4 增强学生体质是学校体育的首要任务,同时也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过去因缺乏学生体质评价标准,一直未能列入学生体育成绩的评定之中。有了体质的量化指标就为全面评价学生体育成绩和建立《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创造了有利条件。

4.5 综合体质评价,在学校体育管理中具有战略意义。现有的评价方法与标准还有不尽完善的地方,仍需要广大体育教师去探索和总结。从这一观点出发,建议制定学校以至全省或本系系统高校《学生综合体质评价标准》,以利今后学校体育工作的检查、评估与提高,为实现学校体育工作的宏观控制与目标管理作出具有开拓性的贡献。

表3综合体质评价卡片

年级

时间

项目

(例)

形态

身高(厘米)

173

体重(公斤)

62

机能

肺活量(毫升)

4800

素质

立定跳远(厘米)

259

引体(次)仰卧起(次/分)

9

50米(秒)

7.2

1000米(秒)

800米(秒)

215

体重*1000/身高指数

15.7

肺活量/体重指数

14.8

立定跳远

12.9

引体(次)仰卧起(次/分)

11.0

50米(秒)

11.4

1000米(秒)

800米(秒)

10.4

体质综合分

76.3

等级

中上

评语

一年级

该生身体发育指标较好,体能中上,根据立跳成绩,50米速度上有较大潜力,上下肢力量发展不均匀,应加强上肢练习.

二年级

第10篇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伤害事故;原因;对策

近几年来,随着素质教育与新课改在我国教育行业中的不断推广与应用,各级教育机构中的课程教学过程与教学质量等逐渐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其中尤以小学体育教学较为明显。但当前形势下,我国许多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伤害事故发生率较高,严重者甚至可以威胁到学生人身安全。故现阶段,学校与任课教师需认真分析和研究伤害事故的发生原因,重视并加强小学体育实践教学中的安全教育,以增强体育教学的安全性。本文笔者以苏教版小学体育为例,主要探讨了小学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的原因及其解决对策,现论述如下。

一、体育活动锻炼前的准备工作

对于小学体育教学来讲,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课堂体育活动锻炼之前,均会先带领其提前做一些准备工作,如慢跑等热身运动,具有加快身体血液循环速度的作用,避免其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受伤。但是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其自身认识不到课前活动的重要性,往往不愿意参与课前准备活动,或有些学生在做课前准备时多敷衍了事,并没有认真训练,导致其在参与课堂教学中一些动作比较剧烈的活动锻炼时,易发生拉伤、血液供应不足或休克等意外伤害事故。

对于以上这种情况,当前环境下小学体育教师在实践课堂教学中需重视并加强对学生的体育安全教育,使其充分认识到体育课堂中伤害事故的危害性,增强其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帮助做好课前准备工作。首先,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需普及体育锻炼安全知识,帮助学生构建健全、完善的体育安全知识体系,树立科学、正确的学习与运动态度,使其能够认真对待体育课程教学活动,降低自身受伤害的概率。其次,教师可在体育理论知识讲解过程中,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一些以往的体育课程伤害事故案例,通过直观、生动的图片或视频展示,增强学生在体育训练中的安全意识,以便顺利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与相关体育项目的课堂训练。

二、体育教学经费投资

从本质上来讲,小学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安全、有效进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内各项体育设施是否健全和完善。但现阶段,我国许多小学对体育教学的经费投资不足,再加上国家政策资金扶持不到位以及社会基金缺乏,导致多数中小学校中的体育教学设施不完善,且许多陈旧或被毁坏的设施未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维修,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在实践体育教学中易引发各种伤害事故。

面对“校内经费投资不足”的体育教学问题,笔者建议学校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体育课程教学中的安全问题,需先解决体育设施问题,以保证学生在参与体育实践教学中的个人人身安全。首先,学校需重视并加大对校内体育设施的投资与建设力度,将其作为体育教学工作中的重点纳入学校经费投资列表中,同时积极发动社会宣传,增加社会慈善基金收入并将其全部应用于体育设施建设与维护工作中。其次,对于校内一些陈旧或已经被毁坏的体育设施,学校需及时对其进行更换或维修,促进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与进行,保证学生在体育训练过程中的人身安全。最后,学校也可联合一些政府或社会上的有识之士,共同协作,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快速发展与进步。

三、学校与课堂管理制度

科学、可行的学校管理制度是小学体育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对课堂实践教学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但就目前情况来看,许多小学学校的校内管理工作中,并没有一套完整、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且多数学校领导与管理部门对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也不够重视,导致体育教学投资不足,体育设施单一简陋,课堂教学保护措施缺乏,在体育实践教学中易引发多种伤害事故,严重威胁学生的身体健康与人身安全。

对于此种校内管理制度缺乏、课堂教学管理不足的问题,学校需从两个方面出发进行教学改进,具体表现在:(1)学校需依据校内客观条件与体育课程实际教学情况,制订并完善科学、可行的学校管理制度,明确体育教学中的各项教学程序与具体的管理工作,做到课堂实践教学活动有章可循。(2)体育教师需从课堂管理出发,增强自身对于课堂实践教学的掌控力,保证班级中每位学生均处于教师管理范围内。做好体育课堂训练的安全防护措施,教师可在课堂开始前先向学生进行演示,如“跳高”“跳远”时的提前热身、投掷活动前需检查投掷物是否安全并保证投掷区没人,通过安全教育与课堂演示,增强学生在体育运动过程中的安全意识。

总之,目前我国许多小学学校的体育课堂教学中伤害事故发生较多,对教学效果与学生人身安全等均具有很大影响。针对这种情况,本文笔者建议任课教师在小学体育实践教学中需重视体育活动锻炼前的准备工作,并加强对班级学生的课堂管理,推动体育实践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学校需加大对体育教学的经费投资,并及时检查、维修和更换体育设施,以保证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安全性,降低伤害事故发生率,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第11篇

贯彻《小学生体制健康标准》,以《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为体育工作的基本法规,以“健康第一”为宗旨,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以科学的管理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全面健康发展,建立完善科学的管理体系,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工作目标:

1、继续深化教育科研,强化学科研讨,提高教学质量。

2、抓实传统项目,加强业余训练,提高运动质量。

三、工作重点及主要措施

1、规范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表上足、上好体育课,认真落实“体育大课间活动”,课余时间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确保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活动总量。本学期,要强化学生体能训练,确保成绩合格率达市规定指标。

2、做好器材管理

有标准,有计划地配置器材、设备等,落实场地、器材、设备的管理制度,做到器材有借有还的制度,确保其最大的使用率和安全性。

第12篇

[关键词]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6)02-0245-01

教学管理是管理人员按照特定的教学思维及教学管理规则,对教学过程进行综合性管理的过程,进而达到教育的目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逐渐显露出一些问题,如教学管理效果较差、效率较低,难以达到教学管理的要求。新时期背景下,教学管理活动也需要结合时代的发展,创新教学管理模式,将信息化技术灵活应用于教学管理活动当中,发挥教学管理的实际价值。

1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中主要存在着教学管理理念落后、对信息化建设经费投入不足及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等方面问题。

1.1教学管理理念落后

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理念能直接影响教学管理的综合质量与效果,但当前很多学校中教学管理机构设置及人员编排不到位,学校相关管理人员没有意识到教学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足,直接影响了教学管理信息化的整体效果。

1.2信息化建设经费投入不足

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较为系统、复杂的过程,包含硬件基础设备及管理系统信息资源等软件建设,经费的投入对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十分重要,但当前很多学校较为注重教学研究,而对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经费投入力度不足,制约了学校信息化体系的全面构建。

1.3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当前很多学校中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技能水平较差,日常教学管理仍然停留于文字操作及报表处理当中,网络信息技术难以得到广泛应用,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学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质量,因此培养教学管理信息化人才势在必行。

2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解决对策

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通过创新教学管理理念,规范教学管理制度;重视教学管理活动,构建信息处理系统;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综合管理质量等方式,实现综合性、全面化的管理。

2.1创新教学管理理念,规范教学管理制度

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建设,首先需要创新教学管理的理念,解除传统管理模式中单纯人工操作的方式,通过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教育观念,为教学质量的全面化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由于现代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知识涵养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学校教学管理理念的创新,可以将现代化的教学管理观念应用于其中。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也需要结合现代教育观念和素质教育理念,在全面分析传统教学管理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制定规范化的教育管理制度,充分吸收国内外教学管理改革和实践经验,探索与知识经济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相适应的信息化教学管理新途径。同时,在教学管理信息化制度构建活动当中,还可以结合全校师生的建议,群策群力,通过召开会议或者听证会等方式,使学校中的每一位教师和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构建良好的学校氛围。这种方式也能增强学生与教师对教学管理制度的认可程度,为制度的深入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

2.2重视教学管理活动,构建信息处理系统

学校中的相关管理人员要加强对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充分认识到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对学校发展的重要影响,增加经费投入力度,完善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硬件和软件需求,保证学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活动的顺利开展。同时,学校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开发适合学校特点的教学管理信息处理系统,将学校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有效结合,提升学校教学管理的综合质量及工作效率。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教学体系创新的重要表现,也是时展对教学管理改革的重要要求。学校可以灵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科学、完善的信息处理平台,进而快速且有效的处理学生信息、课程信息、教学档案信息等内容,为实现教学管理的网络化和信息处理的智能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2.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综合管理质量

学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中,人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需要注重对教学管理人才的培养。教学信息管理人员需要掌握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成、操作流程等,同时需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维护能力和网络安全意识。在内部管理上,学校可以加强对教育管理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定期开展一些教育培训活动,并将工作人员的学习质量及工作效果直接与薪资相关联。此外,学校还可以多引入一些具有高素质、高级技能水平的技术人才,将先进的技术与先进的理念融入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中,改善学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中思维落后、技术落后等方面的问题,创建良好的学校信息化发展模式。

3结语

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教学体系创新的重要表现,也是时展对教学管理改革的重要要求。但当前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着教学管理理念落后,信息化建设的经费投入不足及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等方面问题,对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影响较大。新时期背景下,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可通过创新教学管理理念,规范教学管理制度;重视教学管理活动,构建信息处理系统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综合管理质量等方式,改善教学管理中存的问题,构建全面的信息教学管理体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创建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刘潇.当前成人教育教务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1).

[2]于淘.高校信息化建设中教务与教学管理数据的质量问题与对策[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