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条例

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条例

时间:2023-09-28 18:00:2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条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条例

第1篇

1.1 思想道德素质落后

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修养水平仍然不高,思想意识跟不上时展的需要,对于工作质量的提升效率不明显,正是由于知识以及技能方面的欠佳,在进行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过程中,对于管理工作不称职,个人能力得不到提高,档案管理质量自然得不到提升。

1.2 人事档案管理不够规范

事业单位档案内容主要记录的是个人经历、政治思想、工作业绩和表现、工资待遇等方面,相近的公文和立卷组合杂乱会给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管理不规范且管理效率不高。新时期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多数使用计算机存档进行管理,不过很多单位只是将个人基本信息录入电脑,一些信息量较大内容常常因为容量大没有被录入电脑;档案管理纸质容积有限,按《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归档规定》,干部本人评职称要写的论文、学术报告、科研成果、设计图纸等内容不入本人档案,做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就必须要规范档案工作,才能提高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水平。

2 解决人事档案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

2.1 提高人事档案管理意识

意识的提升是促进事物发展根本,主观意识决定客观事物的发展,反过来客观事物提升主观意识的完善。哲学上的观点可以应用在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作为事业单位领导,首先要具备对于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观认识,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作为事业单位发展和管理的基础性的工作进行完善和提升。事业单位领导将档案管理工作作为单位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意识,切实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相关要求,同时要对于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指导、监督。

2.2 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社会不断的发展变化促进了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变化,目前我国的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意识和观念在逐步的改变,由原来的分散式管理转变为集中统一的管理。集中统一的管理将整合人事信息资源,进行统一的管理。作为事业单位各级组织、人事、劳动、档案部门要按照相关档案管理条例推动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这是严格按照市场化经济发展变化的要求进行的改变,也是政府转变职能的需要,提升了人事档案管理的整体水平。管理层人员可以聘请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档案的保管与出借,完善档案管理工作的同时,先进的人才可以与时俱进的调整档案管理方式,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2.3 加强人事档案管理人员自身建设

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保密性、政策性、业务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到的个人信息安全问题,因此对于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和管理水平要求很严格。事业单位在进行人事制度改革进行过程中,挑选档案管理人员要选择认真负责、工作严谨、不怕辛苦的人来担当,这是建立一支高素质档案管理队伍需要具备的条件,同时,聘请专业的人事档案管理方面的专家进行人员的培训,掌握和了解最新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动态和新的管理方法,同时要树立档案管理人员正确的价值观,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这是事业单位不断发展的需要,也是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2.4 加强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想要不断的进步发展,那么一定要紧随时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进行调整。进入新时期,我国开始进入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社会应用计算机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开始广泛的在各行业应用,档案管理工作对于信息化技术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强。应用信息化的管理手段,例如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照相机等,将人事信息资源录入计算机,对人事档案信息进行统一管理,拥有一定权限的人可以对人事档案进行检索,如果有需要提档,那么计算机可以有效的提升信息传输效率,工作效率大大提升,同时,因为是电子管理,人事档案的原件将过去纸张式管理容易丢失、破坏转变成不易被破坏的电子文档,提高了档案管理的安全性与完整性。

2.5 健全档案各项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水平的提升,要从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结合社会的发展变化去完善人事方案管理制度和档案监督管理制度。当前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对于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也有了新的要求,作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收集人事档案材料要及时,同时在整理鉴别时认真细致,确保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对于人事档案案卷的整理工作要进行明确细致的工作细则规范,确保案卷整理工作的科学性,对于档案材料的归档和转出要有明确的管理制度来要求,不仅保护档案的安全性,同时也为日后的工作提供更加准确、安全、高效的工作方法。

3 结语

第2篇

事业单位聘用关系现行法律在工作实践中的法律欠缺

从我单位近几年实施聘用制管理的存在的问题分析,现行事业单位聘用关系由《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意见》来调整,在实践中反映出不少聘用合同的法律欠缺,造成了目前事业单位实施聘用制的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意见》和《人事争议处理规定》冲突,使得某些人事争议申诉无门事业单位的聘用人员多为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对于这类人员来说职称、职务的晋升是职业生涯中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以科教文卫为主的事业单位发展迅猛,福利待遇、保障机制相对较好,一方面使得单位中人才济济,但另一方面也使职称评审、职务任免工作竞争激烈。近年来“因考核、职务任免、职称评审等发生的人事争议”也不少见,但员工在申诉上却投诉无门。根据《意见》第七条的规定“受聘人员与聘用单位在定期和聘期考核的问题上发生争议的,当事人可以申请当地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但根据《人事争议处理规定》第二条的规定:对“因考核、职务任免、职称评审等发生的人事争议,按照有关规定处理”,既不能进行人事争议仲裁,也不能提讼。这使《意见》上的规定形同虚设,不能很好地维护当事人的权益。

(二)《意见》忽略了对事业单位人事关系的管理由于事业单位聘用人员与用人单位除了聘用关系之外,还有人事关系,也就是聘用人员的人事档案。在实践工作中经常遇到这种情况,聘用人员提出辞职,与原单位解除了聘用关系,原单位也按照《意见》的规定为聘用人员办理退工手续,并发放退工证明,但却冻结该离职人员的个人档案,以至于离职人员在解除聘用关系后,不能正常流动到其他单位,即使流动到其他单位,对其过去的工龄、经历等都难以认定。《意见》对于人事关系的解除方面的空白直接导致用人单位钻法律政策的空子规避聘用人员离职后单位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严重侵害聘用人员的切实利益。

(三)《意见》部分条款内容上缺乏合理性,造成管理困难用词模糊,界定不明。“难以治愈的严重疾病”的界定很模糊。聘用合同在聘用单位不得解除聘用合同的情形中规定:“患现有医疗条件下难以治愈的严重疾病。”对于难以治愈的严重疾病没有以目录形式列出。以至于在人事仲裁中,受聘人员只要出示诸如高血压、糖尿病等难以治愈的严重疾病证明,均不能解聘。这也造成了事业单位中存在不少长期奉养的员工,无法解聘。

完善事业单位人员聘用法律制度的建议

(一)尽快建立一套完善的事业单位聘用合同法律规范在当下我国有关事业单位聘用关系的行政法规和法律几乎空白,只能采用地方性法规和规章作为特别法来对聘用关系的进行调整,因此,我们有必要制定一部专门适用于事业单位人事聘用关系的法律,区别于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事业单位聘用关系法律制度与公务员法、劳动法律制度并存,分别调整社会不同领域的、不同用工方式、不同特点的的劳动关系。目前,我国虽然已经颁布了几部涉及事业单位人员管理的法律,如《教师法》、《执业医师法》等,但这些仅仅对不同行业上的准入标准、操作规范等进行了法律规定,并不涉及聘用关系,也没有事业单位各行业完整的法律体系。因此,国务院应尽快制定出台专门的行政法规,如《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或者《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法》,包括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聘用管理各个环节层次较高、配套完备的法规体系。

(二)消除现有法律冲突在立法内容上要通过现有事业单位聘用制度实施情况进行调研,总结10年来事业单位聘用制实践中的存在的突出问题,梳理现有的事业单位聘用合同相关政策,消除政策上的冲突,进一步充实完善。

(三)完善配套人事制度1.人事争议制度目前《人事争议处理规定》在实践中还不能完全解决诸如人事争议仲裁的范围对象内的所有法律问题。从立法角度看,应尽快颁布人事争议仲裁法规,建立人事仲裁制度完善的法律体系,以彻底实现人事争议仲裁制度与司法制度衔接。2.社会保障制度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被辞聘或解聘后,也应将其纳入社会再就业援助计划,通过建立事业单位人才和劳动力调剂市场,同时实行政策和税收、费用等方面的优惠,以满足符合专业技术和岗位要求的人才应聘需求,也可即时调剂到其他事业单位或企业内合适的岗位,使他们及早就业,缓解就业压力,减少社会矛盾。3.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我国人事档案管理遵行“档随人走”的管理制度。但由于现行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与事业单位聘用管理制度没有很好地衔接,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弃档”、“扣档”的现象,它的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渐渐地不能适应事业单位人才流动的需求。人事档案制度也应该以个人的自由流动与发展的权利为前提,以人为本,使人事档案关系与劳动关系相分离,建立专门的人事档案管理机构,实行社会化管理,这样才能保证人才的积极流动,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优组合。

随着我国事业单位十多年改革的深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聘用关系也随着改革的深入进入一个转折的时期,因人员聘用问题而引起的事业单位人事争议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其主要原因也就是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关系法律体系的不完备以及相关配套政策的繁杂。目前,人事争议仲裁制度虽然建立,但与其权利义务的有关的实体法律规范仍然不明。事业单位聘用关系的法律监管一直都处于真空区域,《意见》的规定成为了事业单位聘用关系调整的唯一的制度依据。该规定在经过10年的实践检验后,已全面深入的被事业单位所运用,但该规定无论是从立法层次上或是规定内容上都存在欠缺,法律依据严重缺失,造成因聘用问题产生的矛盾也逐渐增多。《劳动合同法》的出台对事业单位聘用管理的法律健全有所突破,但立法者考虑到事业单位的特殊性,在立法时采用了实行特别法由于一般法、一般法补充特别法的模式。这种模式只能说是将聘用关系纳入劳动关系的探索、过渡阶段。同时,作为特别法采用的一些部门规章的某些规定还与已经出台的《劳动合同法》要求相冲突。因此,建立一套完备的事业单位聘用关系法律体系,是我国事业单位法制建设发展的重中之重。

作者:樊静玲单位: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第3篇

关键词:公共就业服务机构;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

高校毕业生档案是国家干部人事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毕业生在校期间的生活、学习及各种社会实践的真实历史记录。当前,在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方面,普遍存有“人事档案无用论”的观点和现象,表现在高校毕业生自身对档案不重视,政府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对档案管理和提供相关涉档服务不到位,给高校毕业生今后接受选拔、任用、考核以及行政、事业单位结构调配方面,带来了负面隐患和障碍。因此,在当前就业创业新常态下,无论从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角度,还是加强人事档案管理的角度,都应是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重要内容和工作职责。

1 人事档案对高校毕业生的社会生活仍然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人事档案是我国人事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特色,它是个人身份、学历、资历等方面的证据,是记载人生轨迹的重要依据。高校毕业生档案是高校毕业生在校期间的生活、学习及各种社会实践的真实历史记录,是大学生就业及其今后各单位选拔、任用、考核的主要依据,在各类人员的合理分配、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行政、事业单位结构调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人事的档案的作用仍然不可或缺,诸如享受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国家推行的福利政策方面,在个人办理报考公务员、工资提升、职称评定以及出国手续等,都起到最原始的依据作用,相关部门必须审查的材料之一。因此,加强对人事档案工作管理,特别是高校毕业生的档案工作,不仅是组织人事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高校毕业生立足社会、谋求发展的基础。

自2002年以来,我国实行“劳动者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积极就业政策。高校毕业生就业也由国家统包统分,相应调整为推荐就业、自谋职业和市场就业的就业政策。做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就是为那些敢于到民营企业创业、敢于自谋职业、敢于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了配套服务,解决了他们的退路问题。所以,开展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是落实积极就业政策,做好公共就业服务工作、践行“政府促进就业”的重要手段,必须抓紧抓实。

2 当前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如下:。

一是个别地方对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不重视。

主要表现为,在原人事部门所属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和原劳动保障部门所属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整合过程中,对社会化档案管理没有充分的重视,故意削弱档案管理机构力量,不单独建立专门的档案管理机构,不配备专职的工作人员。档案管理设施投入严重不足,“防火、防盗、防蛀、防霉、防油、防辐射”设施不全,有的甚至连档案库房所必须的温度计、干湿计、吸潮机等基本设备都没配备。档案管理制度缺乏,或者管理制度不规范、不完善,或者有制度不坚持、不执行,随意性极大,缺乏严格的管理措施等。档案管理指导思想僵化,计划经济年代的档案管理思想严重,严重制约的档案的利用和流动。

二是部分民营企业对人事档案的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

档案是历史的真实记录,通过利用档案,可以清楚地了解员工过去的工作轨迹,总结经验教训,为领导科学决策和科学管理提供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三是部分高校毕业生对人事档案的作用也缺乏应有重视。

某学院04年毕业生张先生大专毕业以后,决心自主创业。他认为自己不去找工作、不用买社保,人事档案没有什么用处,于是想当然的把自己的人事档案放在自己手中保管。一段时期的创业之后,具有一定工作能力的张学生又进入了一家大型企业工作,企业要审查他的档案,了解他以往的学习、工作情况,并为他购买社保。没想到,由于毕业后未及时办理档案转接手续,档案却找不到了。没办法,张先生只好通过补办档案里的各种证明,来补一份人事档案了。但是,人事档案里那些珍贵的信息却再也不补回来了。向张先生抱有这种心态的高校毕业生大有人在。以某市近年接档、转档和发档为例,该市每年共接纳各类毕业生档案1.8万份,实际每年发档、转档约1万份,现存历年积存档案,即所谓的“弃档”有1.2万 份,这充分说明了部分高校毕业生对自己人事档案的淡漠心态。

以上情况的存在,导致了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和矛盾。一是“死档弃档”加大管理成本。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级人才流动中心管理保存的330万份人事档案中,就有60多万份与主人失去联系。二是“人质档案”制约人事流动。随着人才流动的加快,一些单位为留住人才或逼迫跳槽人员办清相关手续而扣留人事档案。2015年5月,某企业医院因13名高校毕业生擅自离职而强制扣留了他们的人事档案,导致这13名毕业生联名状告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不作为,没有及时提供档案托管服务项目,使他们的人事档案成为了“人质档案”。三是“档案克隆”引发人事纠纷。有的单位为引进更多高层次、高学历、高水平人才,或为了单位升格达标,纷纷出台各种优惠政策吸引人才,甚至作出重建档案的承诺。人事档案成了原单位和新单位人才“拉锯战”的焦点,引发人事纠纷。四是“注水档案”透支社会信用。人事档案关系到个人职位升迁、工资水平、福利待遇等切身利益,有些人便在档案上打起了主意,涂改、伪造档案,假工龄、假年龄、假学历、假职称等材料被塞入档案,以致出现了“学历越来越高,年龄越来越小,工龄越来越长,奖项越来越多”的现象,这就使档案的信用功能大打折扣。近几年新闻媒体报道的学历造假、年龄造假、党龄造假的案例,实质就是反映了社会公共人事档案管理不到位的问题。

3 公共就业服务对人事档案加强管理的措施建议

1、加强公共社档服务的立法建设。一是从国家层面出台高校毕业生离校后人事档档管理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制度、转递制度、接收制度、归档制度、借阅制度和产权归属制度及相关的服务收费标准制度。二是从立法的角度,规范政府应提供的涉档服务机构、服务内容、服务项目和服务标准。目前,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在即将提报省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山东省人力资源市场管理条例》(草案),将档案托管服务列为政府所属公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服务内容,成为我国目前唯一对社会公共档案管理服务进行立法规范的省份,为我国社会公共档案管理的社会化迈出了可喜一步。

2、加强档案管理机构建设。在新一轮的事业单位改革中,着重加强社会化档案管理机构建设,在行政隶属上可以属于各级人力资源管理机构,按照可按每管理万册档案数额,科学确定专兼职工作人员编制。加强档案库房建设投入,确保正常业务开展所需经费需要。

第4篇

关键词:人事档案;管理现状;解决对策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竞争日趋激烈,而企业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与技术层面的竞争。拥有了人才便拥有了较强的竞争力,这使更多的企业单位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人事档案管理属于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企业评价人才提供了有效的依据,也是对人才进行相应管理与待遇提供的重要凭借措施与手段。因此,人事档案管理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对个人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 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人事档案属于社会公共信息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能够证实个人的学历、经历、技术职称、社会关系以及奖惩情况等。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角度来看,人事档案在个人求职与企业求才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提供很多真实、全面的原始资料。对于个人来说,人事档案也非常重要,能够反映出个人不同时期的人生轨迹,因此,也是个人学习经历与工作经历的重要凭证[1]。此外,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可据此为职工提供下列服务:(1)提供婚姻状况证明;(2)办理护照或港澳通行证的政审手续;(3)为职工代办申报职称;(4)为职工代缴相关养老保险、失业保险以及大病医疗统筹,工资调整等;(5)为流动人员提供身份认定与办理社会保险。

2 人事档案管理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不少单位已实现了档案管理信息化,极大节省了人力与物力。相对于私企来说,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对人事档案普遍较为重视,因此,人事档案管理也更为规范。不仅对人事档案管理员的综合素质进行了严格把关,而且还建有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的相关档案。很多私企由于不具备人事档案管理资格,加上对这项工作不重视,人员流动频繁,断档问题比较严重。

3 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对人事档案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

部分企业领导更看重经济效益,将人事档案管理当作事务性工作。在他们看来,这是一项附属工作,只要做到档案不丢失、不泄密,能应付外调、查档就行了。在这种错误意识的影响下,不少企业都不重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导致档案工作无计划、无安排,缺乏经费、人员方面的保障。有的单位直接将一个简陋的办公室作为档案室,室内保管条件差,档案霉变、返潮、虫蛀等问题时有出现,极大影响到档案的完整性。

(二)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当前,很多人事档案管理部门仍是将《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归档规定》作为工作的主要依据。但在工作实践中未根据自身实际制定相应的管理细则,导致制度执行力差。部分单位即使出台了相关配套措施与管理细则,但却没有认真执行。这导致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缺乏相应的力度,具体表现为收集归档资料不完整、不真实;收集归档工作被动、不及时;一些人事档案材料在内容与形式上雷同度较高,无法准确客观地反映出个人的真实情况[2]。

(三)档案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偏低,管理方式滞后

很多单位未配备专职的人事档案人员,往往是采用兼职的方法来应付。兼职管理人员工作变动频繁,加上未接受过专门的业务培训,导致档案管理水平偏低。他们既不熟悉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装订等业务,也对档案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另外,他们很多都身兼数职,对档案工作投入的精力也十分有限,直接制约了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目前,档案管理方式也比较滞后,仍以手工方式调阅档案。档案被反复调用后,加上阳光多次照射后容易使纸张变黄变脆,字迹模糊,从而降低了档案的完整性与安全性。

4 加强人事档案管理,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一)增强档案管理意识,完善档案管理硬件设施

企业领导必须充分认识到人事档案管理在企业发展中所发挥出的积极作用,将其摆在重要的位置上。同时,将其融入到企业文化中,利用各种有效的宣传手段在企业内部宣传人事档案的重要性,让广大干部职工了解到人事档案对个人、对企业有哪些意义,人事档案管理的主要方法,使其主动配合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另外,企业还应重视档案硬件设施的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建立专门的人事档案管理库房,配备铁质档案柜,并做到库房、办公室、阅档室分开。同时,库房内必须配备消防设施、空调、防潮设备,做好防火、防潮、防高温、放光、防虫、防盗等工作。

(二)建立健全人事档案管理制度

随着我国人事制度改革的日益深化,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目标。因此,企业必须强化档案管理意识,并重视相关制度建设,实现人事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合理化。首先,根据《档案法》、《干部档案管理条例》、《档案整理工作细则》等档案管理制度,并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出台人事档案管理的相关配套制度以及实施细则,完善查(借)阅制度、收集归档制度、鉴别核对制度、补充材料制度、保管保密制度等[3]。同时,要明确岗位职责,实现责任追究制,确保各项制度得到严格执行,从而使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三)加强人事档案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档案队伍必须从兼职型向专业型转变,要安排作风好、责任心强、专业水平高的人员从事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定期进行专业培训,系统学习档案管理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计算机操作技能等,以更好地适应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需要。同时,还要经常学习关于档案的相关法律法规,增强档案法制意识。可为档案员提供继续深造的机会,为企业培养更多专业型档案人才。另外,要改善档案员的工作环境与薪资待遇,为招揽人才、留住人才打好基础。采用激励机制,并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充分调动档案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四)加快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

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早已无法满足人事档案管理的要求。因此,必须加快人事档案管理电子化的进程,配备计算机、管理软件,建立健全人事信息数据库等,实现人事档案的电子化与无纸化。同时,依托办公自动化网络系统,为有关部门与个人提供人事档案信息服务。

(五)提高对人事档案材料的利用率

在做好人事档案管理的同时,企业还要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对档案资源的利用效率,使其发挥出更多的效用。首先,必须将档案利用的工作理念贯穿到档案管理的整个过程中,从而为档案利用工作做好铺垫。其次,对人事档案材料中涉及到的重要内容要有选择性的保留,并对某些内容进行相应的补充。根据“准确、适度、保密”的档案查阅三原则要求,为相关部门与个人提供多元化的档案利用服务。合理公开部分人事档案,为企业管理层选择更多优秀人才提供参考依据,也满足了个人的知情权。同时,在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与网络化的进程中,还应加强对人事档案资源的异地共享。对拥有档案保管权利的部门赋予相应权限,允许其通过网络查阅相关档案资料,而不具有权限的单位则无法查阅资料。此外,还应逐步建立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标准,实现对人事档案信息保存、交换、传递的标准化管理。

参考文献

[1]陈亚兰.试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J].中国市场,2012,35(14):169-170.

第5篇

【关键词】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信息管理

1人事档案管理的现状

人事档案是一个组织在人事管理活动中形成的人事文件组成的,其真实性、可靠性由该组织的领导及其人事管理部门负责。由于人事档案本身不能直接带来经济效益,所以医院领导对人事档案工作在管理制度、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人员等方面尚存在许多问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是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合理配置和合理使用,保证人才队伍素质的重要措施,是全面考察了解、正确评价和使用人才的重要依据。

1.1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相对落后随着人事制度的

不断改革发展,人才流动,医疗卫生单位选拔和使用人才的手续不断简化。由于人事档案管理“终身”制,没有得到及时补充和修正,阻碍了人才的流动。2000年,我院引进了数位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在整理人事档案时,发现有两名国外留学博士因缺少原始档案材料,无法办理正常调动、派遣手续。之后通过人才服务中心办理了人事,但也不能取得其在国外的人事资料。更由于人事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在原单位停薪留职出国留学而扣留了档案),他们的原始档案至今没有转到我院,造成人事档案材料的不完整,给新录用单位在人事审核、审批工作中带来不便。

1.2人事档案管理方式和手段相对落后人事档案

管理是一项专业性、政治性、机密性很强的工作。人事档案材料需要专人管理,单独存放。我院因办公用房紧张,虽然人事档案材料份数多,资料复杂,多年来档案室一直和人事办公室在一起。由于医院人事管理人员编制不足,人事管理工作量大,人事档案管理都是其他人事管理人员兼管,属于非专业人员管理。在档案管理手段上,因为没有单独的计算机和档案管理软件,管理人员还一直采取手工编辑、检索,致使人事档案材料不能及时归档整理,存在档案资料不完整的情况。

2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的设想

随着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分院和经济实体增加,人事制度改革和人员模式改变,给医院带来了人事众多、管理多元化的特点,也给人事档案的管理模式提出了要求。因此,建立完善的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就体现了医院人事管理(含档案)的整体管理水平。

2.1增强对人事档案管理目的和意义的认识医院

人事档案管理应该以充分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信息为基础,转化医院的经济效益。通过档案深层次的开发,提高档案的使用价值,如人才信息软件的开发,人事信息的共享都能为医院的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服务。同时档案管理人员要树立服务意识,主动开发人力资源信息,变封闭式管理为开放式管理,将搜索到的人才信息以最快的时间传递给用人科室,为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服务。

2.2加强和完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实行人事档案的社会化管理制度,制定《医院人事档案管理条例》和《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办法》,使档案的管理制度更加完善和行之有效。

2.3加强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有效利用人才资源

干部人事档案真实地记载和反映着一个人的经历、能力和品德等,因此是组织工作、人事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据,在各类人员的合理分配、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行政、医疗部门结构调配方面都将发挥重要作用。所以加强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实行干部人事档案的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才能更有效利用人才资源。

2.3.1建立卫生技术人员业务档案建立卫生技术

人员档案,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特别是在职称晋升、干部选拔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卫生技术人员档案包括:①基础材料:个人基本情况;学历、学位证明;继续教育及专业技术进修证明、证书;专业技术工作总结;参加支边、支农和卫生下乡等医疗、防疫工作。②专业技术资格任职材料: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请表、申报表、考核表和审批表;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聘任证书和聘任合同。③卫生技术成果材料:著作专题研究报告,学术论文(分级),专业技术成果鉴定书,典型病历、抢救成功的病案、手术分析等。④其它材料:“三基”、“三严”考核及医德医风评价材料;参加专业学术会议的证书、证明;优秀医务工作者的材料、证书和奖状;专业技术失误差错材料。卫生技术人员业务档案的建立,为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了有效的服务,为医院管理提供了准确及时的信息。

2.3.2实行人事,促进人事档案的社会化开放式

管理人事是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出现的新事物,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新型的人事管理方式,是与我国市场经济体系完善相适应、相配套的人事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人事有利于促进单位人事管理的社会化、专业化、规范化。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人才资源的比较优势将越来越明显,人才的流动数量和质量会逐步增强。而随着政治体制的改革与深化,人才将成为一种没有任何政府色彩的产业,人事档案社会化开发式管理模式将成为一种通用的管理模式。自1999年起,我院开始逐步实行大中专毕业生人事,将人事档案托管给人才服务中心,促进了人才流动,促进了人事档案规范化、社会化、现代化和网络化管理。2.3.3建立以人力资源信息为基础的医院信息管理

系统建立有效的人力资源信息系统是实施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基础,是实现医院行政管理一体化川的根本条件。人力资源信息具有原始性和完整性,是保证信息准确可靠的基础,是有效服务的生命。人力资源信息的收集就是为了充分使用资源,达到一方收集,多方共享。以人事档案信息系统为中心,建立计算机网络分系统,如通过人事信息系统,完善财务工资系统,人事上的工资变动可以直接通过网络系统传发给财务科发放,医疗保健系统可以直接从人事信息上读取职工基本信息,而其它的行政管理系统也可以直接从人事信息系统中收益,如院办、党办、工会、计划生育及后勤、医务、科研和教学更能因此得到众多的信息和帮助。

2.4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新形式下要提高档

案管理的水平,必须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培养具有“创造型、复合型、协作型”多素质人才。①档案管理人员要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努力学习、掌握档案管理工作的新知识、新技术,了解医院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具体内容。②倡导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使用科学的管理方法,通过全面的人力资源开发计划和企业文化建设,充分调动和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创造新的工作业绩,为企业发展目标做出最大的贡献。③引人竞争机制,通过择优录用,竞聘上岗,把真正优秀的档案专业人员选拔到档案管理岗位上来。④医院要将档案人员的培养纳人医院人才培养计划,关心他们的职称晋升和工作业绩,使他们的辛勤劳动得到公正回报。

2,5加强人事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手段图增加资金

投人,引进现代化技术和设备实现档案现代化管理。提高档案管理硬件设备,增加档案库房,购买空调、除湿机、档案密集架和电脑。设置防火、防盗的自动监控系统。引进计算机管理软件,建立人事档案的信息存储和检索系统,实现人事档案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确保医院在人才培养、职称晋升、干部聘用等方面的合理性和公正性,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人事档案管理作为人事管理的一部分,我们也相应制定了人事档案管理平衡计分卡。通过愿景规划和战略目标的设定,使我们认识到自身工作的价值及业绩。总之,平衡计分卡通过指标分解让职工参与管理指标的设立,让员工都了解医院的战略规划,认识到自身工作对医院战略及整体业绩的作用,从而提升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增加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第6篇

一、明确要求,落实责任。

1、建立健全依法行政工作制度。我局高度重视人事编制依法行政工作,把依法行政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强化领导,层层落实责任。年初,根据《2009年依法治区工作意见》,制定下发了《*区人事局(编委办)2009年依法行政工作实施意见》,结合人事编制中心工作明确了2009年我局依法行政工作的任务和要求,对行政执法责任制进行了分解落实,由局领导负总责,相关科室承担相应执法责任;局建立了行政执法责任制领导小组,负责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工作部署、宏观规划、监督指导;把人事编制执法的任务和责任落实到具体的执法岗位和人员,明确工作质量和进度,确保年度依法行政各项工作圆满完成。

2、推进普法教育提高执法能力。年初,结合我区人事系统“五五”普法教育实施意见和《*区2006-2010年公务员法律学习工作意见》的部署,我局制定了《杭州市*区2009年公务员法律学习工作计划》,明确加强组织领导、加强普法阵地建设、保证公务员学法达到规定学时等要求,并将普法学习情况及记录作为创建“满意单位”的一项内容进行考核检查。4月份,根据市委组织部等5部门下发的《关于在杭州市“公务员学法日”开展网上学法用法考试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局会同组织、司法等部门对文件进行了转发,开展“4?27公务员学法日”,通过“杭州市干部学习新干线”平合开展了公务员普法教育工作,组织762名公务员参加了法律考试,通过率达到100%,进一步提升了公务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3、及时做好规范清理工作。按照区委、区政府进一步构建权力阳光运行机制的要求,依法对行政权力进行清理,编制职权目录、权力运行流程图、监督机制明示图,公开供社会监督。经梳理,区人事局(编办)现有行政执法职权共5类12项,非行政许可43项。按照《浙江省人事厅关于印发部分已废止失效行政规范性文件目录的通知》(浙人发〔2009〕45号)要求,结合阳光权力梳理工作,对近年来我局制定和实施的规范性文件进行了清理规范,并按照信息公开的要求,利用区政府门户网和政务网向社会公布,建立实时监督机制。在此基础上,严肃追究执法过错责任,要求各执法科室和执法人员严格在法律法规范围内履行职责,有效保证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的落实。

二、规范程序,严格执法。

按照打造“阳光人事、法治人事、满意人事、和谐人事”的要求,我局在人事编制依法行政工作中进一步规范程序,明确要求,在各项工作中严格做到依法、规范、到位,确保人才人事和机构编制各项法律规范的真正落实。具体情况如下:

1、在落实《浙江省人才市场管理条例》方面:一是抓好《条例》的学习宣传。我们坚持利用会议,人事工作培训、*人才网站等形式和阵地宣传《条例》;利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服务企业的机会,上门走访服务和单位积极宣传《条例》;组织工作人员参加人才中介组织从业人员培训学习;对区工业基地、科创中心和重点骨干企业,我们组织人员上门宣传党和国家的人才工作政策和人事政策法规,提供人才供求信息等系列服务,倾听用人单位的意见和需求。二是进一步规范各类人才人事档案管理。按照有关规定为人才人事关系,目前区人才交流中心在册档案数3500余份。上半年,严格按《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为1000人(次)提供关系转接、政策咨询等各类服务。三是积极提供人才服务。组织10家用人单位参加春季和毕业生就业招聘大会等大型人才招聘会;组织南星、湖滨等街道参加全市高校毕业生进社区招聘工作;协助9名新入我区留学生办理在杭留学人员工作证,协助3家企业引进国外智力6人(次);通过牵线搭桥,为下属人事企业直接办理人才引进280多名;通过市区两级审批,引进特殊人才9人;积极开展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协助400余名毕业生实现就业,扶持50余名大学生创业;针对大学生就业创业、公开招考等难点、热点问题,编印相关的实用问答,及时对进度流程进行公示,为其提供办事指南。

2、在执行《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方面:半年来,我局严格执行《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依托专门培训机构和各主管部门,分系统协调引导做好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好继续教育工作。一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内容落实。今年我区根据工作的需要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内容上,开展了财务、卫生、教育等领域的继续教育。认真做好职称考试工作,审核申报了953名参加8大类职称任职考试或职业资格考试,为他们发放准考证、考试用书,为合格人员及时办理资格证书,做好各项服务工作。二是继续做好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选拔推荐工作。有1人入选2008年度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3人入选市“131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对高层次人才落实好培养经费,有计划、有重点的培养。三是继续教育的各项制度得到了较好地贯彻。经调查了解,我区各单位普遍能够根据工作需要,安排或支持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被单位安排参加学习培训期间能够按《规定》要求,享受在岗人员的同等工资待遇,受训后的最低服务年限,在签订事业单位聘用合同时协商明确。

3、在执行《公务员法》和相关配套法规方面:半年来,我局针对《公务员法》相关配套政策的相继出台和新制度入轨运行的需要,积极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一是以考核奖惩为导向,促进公务员勤政廉政。做好了全区政府机关1100名科及以下公务员和4479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2008年度考核工作,注重把考核结果同奖惩制度紧密结合起来,为符合条件的人员晋升了工资档次;根据公务员法,开展首次*区“十佳公务员”评选表彰活动,对28名近三年来连续考核优秀的公务员记“三等功”,对全区152名当年优秀等次的公务员授予嘉奖;推荐入选全国先进工作者1名。二是以教育培训为途径,提高公务员能力素质。根据《杭州市*区公务员培训学分制管理办法(试行)》,依托“干部学习新干线”实行学分制管理,组织1570名公务员参加《组织行为学》、《法治浙江与和谐社会建设》两门课程的网上培训考试。开展“4?27公务员学法日”,进一步提升了公务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三是以日常管理为依托,优化公务员队伍结构。组织好全区公务员公开招考录用报名、资格审查、面试、体检、资格审查等相关工作,招录公务员8名。认真做好我区行政执法大队210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登记工作及科以下非领导职务任职工作,确保参公程序公平和透明。严格按规定职数审核科以下非领导职务200人次,把好职务升降任免审核关;认真办理好21名公务员的调任、转任和调动手续。

4、在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方面:在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上,我局严格遵守《行政许可法》的规定,依据《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要求,落实好各项登记管理工作。一是变更、登记严格细致。事业单位的变更登记及初始登记,我们严格按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仔细审核,对符合要求的,及时进行办理,上半年共办理初始登记2家,办理变更登记19家。二是年度检验严格审核。依据《条例》和《细则》,在市编办的统一部署下,年初,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对全区174家按规定需年检的事业单位开展了2008年度的年检工作。为做好年检工作,我们专门组织各单位负责人召开年检工作会议进行布置,对财务报表,年度报告书的填写上报提出了具体标准和要求。年检中严格的审查,对存在问题的单位提出了限期整改的意见,对符合条件的事业单位当场办理。截止3月底,年检工作全部结束,合格率为100%。三是登记档案社会化服务开展正常。对已登记的事业单位的有关材料,按统一的格式和标准对资料进行整理,装订成册,入柜妥善保管;对需要查阅事业单位登记档案的单位和个人我们按《杭州市事业单位登记档案资料查询暂行规定》提供服务。

5、在执行《杭州市人民政府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办法》方面:在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上,我局认真贯彻执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国务院第486号令)、厅字[20*]2号文件、《杭州市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办法》(市政府令第213号)和市委办[2008]49号文件精神,严肃认真做好机构编制的各项工作。一是依法推进机构编制管理规范化进程。在省市部门的指导下,我区相继出台了《*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工作规则(试行)》、《关于*区机关事业单位编制管理和增补人员的若干规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严格控制机构编制的实施意见》和《进一步规范机关事业单位编外用工管理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进一步理顺关系,规范流程,从严把好机构设置和编制关口,进一步提升机构编制部门的依法管理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由于历年来的从严把关,我区预计在2009年底,能消化行政编制超编人员,提前完成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一一对应的实名制目标。二是初步建立事业单位全程管理新机制。根据杭州市《关于杭州市机关事业单位实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通知》的要求,我区实行了机关事业单位编制实名制管理,初步建立了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体系。三是严格落实人事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半年来我局遵照人事部《规定》和杭州市《实施办法》的要求,积极帮助指导教育、卫生等系统的事业单位落实好公开招聘人员工作,并实行全程监督;根据《进一步规范机关事业单位编外用工管理实施意见》(上政办[2009]4号)的要求,按照“依法规范、分类管理、总量控制、精简效能”的原则,将机关事业单位编外人员切实纳入管理,落实计划申报、联合审批、分类管理等制度。

三、下阶段工作。

1、继续认真落实好《公务员法》及相关政策。《公务员法》相配套政策陆续出台,我们在学深学透的基础上,要严格按照相关政策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用规范化的管理全面加强公务员制度和队伍的建设;进一步对公务员的年度考核进行细化、量化,要通过年度考核充分反映公务员的德、能、勤、绩;要切实搞好公务员的培训工作,改进培训方式,通过培训加强公务员的公共管理水平和综合素质,增强依法行政的能力;要认真细致的做好阳光工资改革工作,耐心做好政策的解释工作,确保平稳实施。;要积极推动公务员的交流和锻炼,推动跨部门、跨街道、面向全区的竞争上岗;要继续加强对新录用公务员的试用期管理和期满考核,开展新录用公务员下基层锻炼工作;要进一步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大力推进机关效能建设,促进公务员依法办事、公正办事、高效办事。

2、稳步推进我区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下半年,区县政府机构改革即将启动,区编办需认真开展对各部门职能配置、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情况的调研,及时了解和掌握省市及兄弟城区政府改革信息及动态,结合我区实际加以吸收利用。对可能涉及到机构改革的部门,严格冻结编制和人员,防止突击调动、提拔干部现象发生。下阶段,将根据省市要求,按照分阶段、分步骤,重点明确,任务到人的原则,研究制订我区机构改革方案和计划,做到早介入、早研究、早准备。

3、规范完善事业单位管理的各项制度。严格贯彻落实人事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进一步健全完善事业单位人员招考聘用制度,提高工作的透明度;积极鼓励事业单位开展适应事业单位特点和各类人才成长规律、体现岗位与绩效为主要内容、灵活多样的内部分配激励机制;加强对事业单位改革调研工作,及时掌握分类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为领导决策提供良好的建议和对策;要按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的要求,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单位登记管理程序,完善管理制度。

4、不断提高人才人事服务质量。坚持以人为本,依法处理好各类问题,及时回复人大、政协的议提案,积极接受人大政协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切实做好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干部管理、工资福利、企业干部维稳和解困等工作,认真规范做好事业单位的登记和年检;在日常人事服务中做到能办的事及时办,不推诿扯皮、不拖延刁难,对不能办的事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对超权限的事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及时给予反馈;进一步健全、完善公务员申诉制度和人事争议制度,规范仲裁行为,严格仲裁纪律,依法公正、及时的涉及案件;要加强对人事政策法规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广大干部群众依法维权意识。

5、加强人事部门自身建设。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以提高素质能力和培训优良作风为重点,抓好人事干部的政治教育、党性教育、法制教育和知识更新、业务培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和能力;积极转变工作方式、方法,大力推行信息公开、电子政务等制度,及时通过网络、信息栏等载体向社会公开政策和相关信息,充分利用“*网”、“一站式审批服务平台”等网络平台,及时解答和处理各类政策咨询、业务申报。深化学习型机关创建活动,完善局机关“学法日”制度,通过法律知识宣讲、案例分析、选送参加培训等形式,组织局机关干部学习人事政策和各项法律法规,进一步提升机关干部法律素养。

第7篇

一、加大对全县公务员队伍的管理力度,努力提高公务员队伍素质

1.继续加大贯彻落实《公务员法》及其配套文件的力度。严格按照规定,在编制和职数限额内,合理确定公务员职务与级别,加强对非领导职务的设置与管理。建立和完善公务员管理信息系统。严格执行配套政策法规,做好新的制度衔接。

2.推进公务员队伍建设。坚持“凡进必考”,完善公务员考录机制,建立公务员下基层锻炼制度。继续抓好各种主体班次的培训工作。进一步转变公务员工作作风,大力培育和弘扬公务员精神,健全考核激励机制,加强对表彰奖励工作的管理引导。

3.逐步推进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登记工作。严格按照规定,做好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的摸底调查工作,建立资料数据库,加大对登记工作的前期宣传力度。

二、稳妥实施规范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和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4.继续推动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加强对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的培训和指导,及时研究解决改革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做好机关离退休人员待遇的完善和离退休费的调整工作。

5.严格执行工资正常晋升。逗硬执行工资制度,严格按程序对全县3万多名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进行综合考评、考核和工资的正常晋升。

6.切实加强工资和各类津补贴管理。待相关政策下*后,稳步推进地方津补贴工作。

三、进一步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加强机构编制的监督管理

7.全面推进乡镇综合体制改革。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转变乡镇人民政府职能,创新乡镇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完善乡镇机构设置,精简机构和人员编制,减轻财政和农民负担,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构建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8.扎实推进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根据乡镇机构改革工作的运行状况,严格按照核定的人员编制数额配备相应的人员,切实实行定编到人,将编制数额和配备人员名单向社会公示。通过建立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体系,形成机构编制与人事管理、财政预算、社会保障相互协调配套的控制约束机制,从而强化对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和人员管理的监督,严格全市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经费使用和财政经费核拨,规范进入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序列的秩序,从源头上杜绝“吃空饷”现象的发生,有利于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有利于促进全县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和谐。

9.做好深化体制改革的相关工作。深入开展管理体制改革调研,注重领导关心、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注重亟带解决又有条件解决的体制机制问题,重点解决机构编制部门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

10.切实加强机构编制工作管理。会同其它职能部门,加大监督检查力度,重点监督擅自增设机构、超编进人和机关岗位人员混用等违规行为,切实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工作。

四、认真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全面推进人才队伍建设

11.加强以高层次人才为重点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实施“人才兴县、人才兴村、人才兴农”战略,研究建立高层次人才定期考核制度,调整管理期限,实行动态管理。修改并完善各类专家选拔的范围、标准、条件、程序等政策规定。着力抓好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的引进工作。

12.重点抓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以职业教育培训为重点,抓好技能型人才培养。围绕民营经济发展要求,大力开发民营经济组织中的技能型人才,合理配置和使用好技能型人才。研究制定加强机关工勤人员和事业单位工人的管理办法,重点探索和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工人技术等级的考评方式。

五、深入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加快推进职称制度改革

13.深入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用人机制和管理制度。积极探索建立不同类型事业单位聘后管理制度,重点研究制定事业单位人事监督办法等政策措施,并做好指导实施工作。

14.加快职称制度改革。坚持分类改革,区别不同职业,探索实行评聘结合的办法、社会化的职业水平评价办法和依法实行职业准入制度。进一步规范全县职称评审、资格考试工作制度,推行职称评审和程序化管理。进一步做好农民技术职称评定工作。进一步做好扩大中小学教师职务评聘结合试点、建立职业水平评价制度试点等项工作。进一步贯彻好《四川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抓好教育培训的监督检查。

六、加强人才市场体系建设和管理,提高人才市场的公共服务能力

15.加强人才市场体系建设。加强区域合作,整合县乡及周边地区人才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完善人才市场、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相互贯通的协调机制。加强政府人事部门人才服务机构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推进公共信息网络建设,健全完善人才流动与人才市场信息定期制度,大力发展网上人才市场。认真贯彻《四川省人才市场管理条例》,加强全县人才的有序流动。

16.进一步做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不断提升政府所属人才服务机构的服务功能。加强对现场招聘会的组织管理。继续开展人才中介从业人员培训。全面落实全县事业单位人事工作。

七、落实安置任务,进一步做好部分企业干部解困维稳工作

17.全力做好安置工作。加强宣传和引导,鼓励和支持军队转业干部自主择业,完成全年干部安置任务。完善干部自主择业管理服务体系。

18.做好部分企业干部解困维稳工作。进一步抓好解困政策的落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加大典型宣传和督查工作力度,建立解困和维稳工作的长效机制。

八、统筹兼顾,全面推进人事人才工作

19.组织实施好“十一五”人才规划。继续加大对“十一五”人才规划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十五”人才规划研究成果,推动“十一五”人才规划的全面实施。

20.加强人员计划和工资基金管理等工作。加强对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计划、工资基金的管理,积极探索适应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需要的人员计划、工资基金管理方法。做好全县人才资源、工资统计和人事统计考评、正常晋升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的审核等工作。

21.加强人事法制建设工作。深入贯彻全县人事系统“五五”普法规划,认真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做好人事行政复议和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工作。

22.进一步做好人事争议仲裁工作。加强仲裁员队伍建设,创新仲裁工作培训方式。继续加强与法院的沟通协调,建立完善仲裁与司法接轨的工作机制。

23.做好来信来访和维护社会稳定工作。进一步贯彻落实好新《条例》,健全人事人才工作突发事件预警体系和应急机制,实行领导包案制度,落实工作责任制,着力抓好集访和重复来访案件,避免越级上访或集体上访事件的发生,及时化解矛盾,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24.加强人事调研和宣传工作。围绕公务员法贯彻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改革、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人才开发、企业干部等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加强调研,注重发挥调研成果的作用。

九、加强自身建设,狠抓工作落实

25.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加强政治、经济、法律、社会等方面知识的学习培训,建立健全和严格执行责任制,提高人事部门的执行力。落实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制度,进一步改进管理和服务方式,不断提高行政效率。建立效能建设长效机制,全面提高人事干部依法执政、民主执政、科学执政的能力。

第8篇

1.加强政治理论修养

认真组织学习党的十精神及系列重要讲话,对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行了系统的学习,重点学习了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及具体内容和要求。每一位工作人员在认真学习的同时,都能做好学习笔记,写出心得体会,切实增强了政治责任感,深刻领会其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同时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为档案事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2.加强业务知识学习

坚持每周二上午全局例会制度,精心组织每一次全局业务学习,从公文写作到消防培训,从档案方面的法律法规、上级档案部门业务技术规范内容到实现档案馆“五位一体”等等内容。通过学习、撰写心得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习、实践,切实提高了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了档案事业的发展。

3.认真做好档案教育培训工作

积极参加省、市组织的干部业务培训,及时传达贯彻省、市档案工作动态,不断提高档案综合管理水平。

二、加强档案行政监管,切实履行档案行政管理职能

1.加强档案业务监督指导,提高全县档案工作规范化水平

深入抓好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业务监督指导工作,做好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在组织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认定活动过程中,我们始终贯彻“宁紧勿松,从严治档”的原则,以确保每一家上等级单位都能顺利通过考核验收。全年参加业务指导的单位有:县委宣传部、县人民医院、中国人民银行县支行、县残联、北张土地所、三泉土地所、土地所、县国税局、县委党校等,共指导整理档案约7400余卷。

2.档案执法检查力度加大

根据《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省档案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我们联合县人大法工委,县法制办对全县20余个机关单位进行了执法检查,在检查过程中,注重实效,不走过程,找准问题,对症下药,增强执法检查的针对性,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通过执法检查,各基层单位开始注重档案工作,设专兼职档案人员,加大资金投入,解决实际困难,为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建设,开发利用档案资源提供了组织和物质保障。

3.对重大项目档案进行专项验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重大项目档案验收办法》、《省档案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对丰喜华瑞煤化工有限公司“废水深度处理回用项目”、雨润集团县齐兴肉类加工有限公司“年屠宰200万头生猪生产质量安全全程检验检疫检测体系建设项目”的档案部门进行了专项验收并出具了验收意见书,确保该项目档案的完整、准确和系统。

4.加强对乡镇、农村档案工作的管理力度。

结合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档案工作示范乡(镇)、村,我们组织人员对镇、镇、镇三个镇以及等八个村档案工作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摸底大排查,弄清了基层档案的“家底”,对所保管档案的数量、质量及办公环境等都有了详细的、真实的第一手数据,为抓好农村档案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5.建立县民营企业数据库。

我局积极联系县中小企局,建立县民营企业数据库,共涉及104家企业,为企业文件材料归档及保管期限表审核工作做好了铺垫。

三、推进档案资源建设,开拓档案服务领域

1、加强馆藏建设,不断丰富馆藏资源。

档案馆是永久保管档案的基地,是科学研究和各方面工作利用档案史料的中心,是档案事业的主体。今年以来,我局以档案资源建设为重点,不断拓宽档案接收和征集的形式和渠道,进一步丰富馆藏,优化结构。根据档案年度接收计划,加强对应移交单位的指导,关口前移,严把案卷质量关,提高进馆档案质量,共接收4个单位档案895卷,资料120册,现有馆藏档案已达39187卷,资料9265册。

2、关注民生,不断开拓新的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

围绕民生工程,健全完善民生档案管理体制,将民生档案纳入全县档案,进行统一集中管理,深入国土资源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民政局、卫生局等部门,规范了土地、社保、退伍军人、婚姻、低保、新农合等民生档案的整理与归档工作,提前将利用率高的退伍军人、人事档案接收进馆,方便群众查阅利用。档案利用是档案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档案工作的落脚点,我们紧紧围绕百姓关注的“热点”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为老百姓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在查阅“民办教师”代课年限的工作中,一是将馆内涉及“民办教师”的档案全部建立目录数据库,大大提高了档案的检索率和检准率;二是做到应查尽查,对没有统计到花名册中的人员,详尽翻阅其代课年限内的工资表,得到千余名代课老师的充分肯定。结合政府信息公开文件报送工作我局及时收集录入了非保密党政机关现行文件4000余份,其中部分涉及医疗保险、福利待遇、养老保险、教育科技等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具有法律性、政策性、公益性的文件,为解决他们的工作、生活疑难问题提供必要的查阅服务,使档案工作贴近社会,贴近群众,贴近了民生,拉近政府与群众的距离,深受百姓的欢迎,同时为档案数字化管理打下一定基础。据统计,2013年县档案馆共提供档案查阅利用5000余卷次,接待查阅利用者1512人次,出具复印证明1500余份,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赞誉,取得良好的社会民生效益。为领导决策、修史编志、工龄、退休、养老保险、退伍军人定补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发挥了档案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促进社会和谐做出了贡献。

3.大力开展编研修志工作。

充分利用馆藏资料,开展档案编研工作,由县人大牵头编写的《图说》一书已基本定稿;县政协编写的《农业专辑》详细解读了本县农业发展状况及前景;县档案局已编辑整理出《档案五十年》底稿。

4.安全为主,强化档案安全保管。

1.档案安全管理水平得到提升。进一步完善档案保管、编目、利用、保密、安全保卫等规章制度,实行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层层落实,做到责任到人,措施到位,在注重档案实体安全的同时,加强档案信息的安全管理,堵住危及档案安全的漏洞,确保档案不丢失、不损坏、不泄密。

2.档案抢救保护工作持续开展,对馆藏档案进行全面清查,分门别类,制定抢救计划,对发生虫霉的档案进行杀虫清毒处理,并利用国家抢救经费进行抢救,确保档案安全。

3.库房日常管理得到加强。今年年初,我们对库房卫生进行了彻底清扫,重新安装遮阳窗帘、库内光源全部换装白炽灯、重新配备了灭火器材,同时进一步强化了档案库房防火、防水、防潮、防尘、防鼠、防盗、防光、防虫、防高温、防污染等工作,加强值班巡查,确保各项安全措施落到实处。

四、积极做好新农村建设的帮扶工作

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我们包联村,我们多次深入该村进行调研,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规划。在局经费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拿出三千元,对村主干道路进行“亮化”、“净化”,同时帮助村里积极联系成套健身器材,争取为群众提供运动健身的设施。另外我们帮助该村成立了富民养殖合作社和油桃经纪人队伍,为群众致富增收打好基础。在包联户方面,我们多次为十余户低收入群众送去米面粮油,并积极联系民政局,为包联户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得到了群众的赞誉。

五、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经费投入不足,影响和制约档案事业的进展;

2.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较缓慢,目录数字化建立和馆藏档案全文数字化工作难度较大;

3.干部队伍素质特别是适应信息化建设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亟待提高。

六、2014年主要工作打算

1.贯彻执行国家档案局9号令,完成《县档案馆档案收集范围细则》和《进馆名册》的审批;

2.落实国家档案局10号令,完成所属国有企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表审核备案的试点工作;

3.加强档案的接收征集工作,广泛征集具有地方特色及散存于社会的珍贵档案和特殊载体档案;

4.做好馆藏重点民生档案的全文扫描及馆藏档案文件级目录录入工作;

5.加强重点建设项目和民生档案的监督指导;

6.抓好档案目标管理达标升级工作;

7.抓好政府信息公开文件报送工作;

8.做好民营企业档案服务工作;

第9篇

一、导游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我国导游方面存在的问题可以分为几个层面。第一个是导游服务层面,反映突出的是将导“游”变成导“购”,以及与此目的性质相同或与此密切相关的“加点”、“换点”,具体表现为导游诱导、欺骗甚至强迫游客购物和参加质次价高的自费项目,擅自变更行程计划、压缩计划内项目的游览时间,以便从购物点和景点拿“回扣”。第二个是在对导!游人员的管理服务和权益保障层面,反映突出的是“人头费”、“买团”,即导游按游客人数向旅行社支付费用以获得带团服务的机会,旅行社不向导游支付带团服务的劳动报酬,旅行社和导游管理服务机构不为导游提供劳动社会保障,甚至要求导游垫付、支付游客住宿、用餐、游览、交通等接待费用。第三个是在导游机制、体制层面,反映突出的是“零负团费”、导游公司监管缺位、导游进入-退出机制和监管考核体制不完善。第四个是具体工作层面,主要是在导游教育培训、年审、ic卡计分管理、服务监督检查、正面宣传引导和政府、协会的导游服务方面存在不足。

导游问题的症结主要在于机制方面的“零负团费”操作模式和体制方面的不适应。零负团费操作的基本情形如下:

起点:游客追求价廉物美而又不太了解和熟悉旅游产品的特性及相关信息,在报名出游时反复多家询价压价。

招徕、组团旅行社:为适应游客需要以争取客源和业务,竞相压低报价并低价促销、收客,不向游客收取目的地旅游接待费用,因此不向接待旅行社支付接待费用,搞“零团费”结算,甚至还要接待社向其反向支付“人头费”以获取、增加利润,成为“负团费”结算。

地接旅行社:不向导游支付劳动报酬,不为导游提供劳动社会保障,反而要求导游支付接待费用并解决旅行社和导游收入问题。

导游:与司机和购物、景点单位联合起来,通过诱导、欺骗甚至强迫游客购物、参加自费项目即“加点”、“换点”来获取“回扣”。

终点:导游“导购”、“加点”、“换点”严重影响了旅游质量和效果,且所购物品和所参加自费项目往往都是质价不符、质次价高的,向旅游和相关部门投诉。

导游体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也直接影响导游服务质量、队伍素质、导游权益保障。一是导游入门条件偏低,主要是高中毕业的学历起点直接影响到导游知识量、服务能力和新导游的年龄起点,对导游服务质量和队伍素质产生直接影响。二是导游公司性质、经营服务内容及设立条件和程序、监管责任和方式等不明确,大量通过导游公司取得导游证并实际从事导游服务人员的劳动就业、权益保障、监督考核、管理服务严重缺位。三是导游服务的性质、地位及其与旅行社的关系不明确,“导游自由职业化、导游服务市场化”与“零负团费”、“人头费”、“买团”、“加点”、“换点”的产生、发展关系密切。四是导游ic卡计分管理、导游年审考核等制度需要改进和完善。

二、遏制、扭转“零负团费”操作模式

主要对策是加强对游客的引导宣传、信息服务和认真贯彻《旅行社条例》两个方面。

一方面,从源头和起点入手,加强宣传引导和信息服务,让游客特别是国民游客掌握旅游的基本性质特征和有关旅游产品、价格的信息,认识“质价相符”、“品质旅游”、“理性消费”等基本理论知识,逐步调整改变报名出游反复询价、无限压价等行为,进一步重视品牌、质量。具体措施包括运用广播、电视、互联网、报纸、杂志等公众媒体开展公益广告宣传和案例宣传、深度报道,组织开展“品质旅游”进社区等宣传活动,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或行业协会收集主要线路、项目价格信息等。在这方面要注意的是,不能笼统地说“旅游市场不成熟”、“游客不成熟”、“游客消费不理性”,这有将责任推给游客的嫌疑,而应该使用“信息不对称”、“政府、行业引导和信息服务不够”等说法。

另一方面,认真贯彻落实。新条例在旅行社招徕宣传、签订旅游

合同和收取旅游费用、组团社向地接社发送团和支付旅游接待费用、地接社委派导游接待和支付接待费用等各个环节,做出规范、禁止和处罚规定,为遏制、扭转“零负团费”奠定了法规基础。因此,认真贯彻落实新条例的这些规定,特别是加大执法检查、监督和违规处罚力度,遏制、扭转“零负团费”,是从机制入手解决导游问题的主要对策措施。三、加强对导游管理机构的监管

我国近60万执业导游,约有七成挂靠在导游管理服务中心和导游公司等机构。绝大部分导游管理服务中心是当地旅游管理部门成立的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承担办证领卡、年审、人事档案管理等政府职能和组织培训、为导游介绍业务等的社会或中介服务职能,主要靠向导游收取管理费(挂靠费)、年审培训收费等维持运行。

加强对导游管理服务机构监督管理的主要措施是,第一,明确其性质为面向市场(旅行社和自助游客)“提供导游接待服务的独立经营企业;第二,明确规定其经营业务为向旅行社和自助游客派遣导游人员、提供导游服务,承担导游的企业管理职责;第三,明确规定导游公司的设立条件、程序和监管方式;第四,用5年左右的时间逐步清理规范现有的导游管理服务机构,政府管理职责转入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行业和社会服务逐步转到行业协会,导游管理服务机构逐步统一为导游服务公司(可以以介绍业务的中介服务为起点逐步发展成为导游派遣)。

四、明确导游的职业定位

《韦氏大词典》对自由职业者的定义是:独立工作,不隶属于任何组织的人;不向任何雇主做长期承诺而从事某种职业的人。目前业内有观点认为应将导游变成自由职业者、让其脱离旅行社独立存在,管理、培训、就业、劳动权益保障等,都由政府或有关社会组织来负责。这个观点混淆了导游就业形式的“自由”与导游从业“不许”自由两个问题。《导游人员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导游必须经过“旅行社委派”才能从事导游业务,可见我国法律不允许导游单独提供服务,因此导游在法律性质上不是自由职业者。即使导游不是旅行社的正式员工,依据短期或临时用工合同为旅行社提供服务,但其服务是旅游产品不可分割的部分,导游是旅游产品销售者的履行辅助人,无法脱离旅行社单独存在。

由于我国对旅行社实行特许经营管理,如果导游不经过旅行社即可接待旅游团队,将会产生无数个不经许可从事旅行社业务的个人。不仅消费者的利益难于保证,市场也将陷入无序竞争的混乱,因此,倡导导游归入自由职业者对旅游业的发展有害无益。导游不是自由职业者,就不能靠自己“经营”获得收入,而必须由其雇佣者支付合理的劳动报酬,所以,旅行社完全应该且必须将导游劳动报酬纳入旅游报价和费用之中。

五、建立合理透明的薪酬制度

我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国导游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应建立“以基本工资和导游服务费为主体,带团补贴为补充的导游人员薪酬制度”,是符合劳动法规定的。旅行社向其固定导游发工资目前已经基本做到,但是给社会导游发工资难以落实,因为数量巨大(占总数70%以上),又不是企业员工。

建立合理透明导游薪酬制度的任务和措施是,第一,要求旅行社在旅游产品报价中必须单独规定导游服务费并支付给导游,其幅度和数额由省市旅游部门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和旅游市场实际情况确定;第二,明确导游带团补贴的主要项目内容和标准,应该包括差旅补贴、超时补贴、加班补贴、通讯补贴等,具体幅度及数额仍由省级旅游部门协调劳动保障部门共同确定执行;第三,明确重申导游可以接受游客自愿、主导支付的小费,但不得以索要小费,并引导游客养成给付导游小费的身份消费习惯;第四,依法规范“回扣”、佣金,使其收受数量合理化和方式合法化,即消除占比过高问题和“公对公”并如实入账,同时要求旅行社按一定比例分配给导游。

六、改革完善导游准入-退出机制

1999年颁布实施的《导游人员管理条例》规定,参加导游资格考试的学历起点为高中毕业,这在十年前是基本合理的。但经过三十年的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规模及其毕业生大幅度增加,接受高等教育基本成为我国青年一代的普遍现象。更重要的是,导游是依托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从事专业服务的人员,接受适当教育是一个人形成良好的基本素质的起码保障。调研反映的普遍意见是将导游考试的学历要求提高到大专,是比较合理的。对于少数民族和边远不发达省份,可以有一定的灵活性。

完善导游执业退出机制十方必要,重点是完善年审统计和ic卡计分管理制度。首先要解决年检和计分制度管理都缺乏法规支撑的问题,明确不予通过年审的导游证及其持有人如何处理。国家层面上,尽早出台导游ic卡有效时限及注销退出办法。研究如何进一步改进现有法规规章规定不完善、不合理的方法,如“导游人员必须参加所在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举办的年审培训”,但未明确培训费用由谁承担及其标准和支付方式,出现了借机收费的现象,引起导游不满。此外,ic卡管理系统亟需升级完善,及早实现信息实时传输,充分发挥科技在提升管理水平上的作用。

七、完善导游分类和等级制度

导游分类问题首先体现在导游如何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上,当务之急是加强对导游人员职业的研究,包括准入的研究,力争以专业技术职称任职资格性质进入新版《职业分类大典》。实现以导游职业标准为导向的变革,在构架和改造导游职业教育、培训、鉴定、考核、竞赛和表彰系统的过程中提升导游职业,增强导游职业的凝聚力。

从就业形态上看,可以考虑恢复兼职导游。一方面,从完善导游劳动保障制度考虑,兼职导游没有以此为业,不必纳入导游职业的社会保障计划,其管理和劳动社会保障等主要由其所在单位负责。另一方面,他们所具备

外语或特定的知识、技能等,是旅游接待服务和提高导游服务水平所必需的。兼职导游资格及管理问题,要通过修订法规来解决。建议建立实习导游制度,这是适应高等院校旅游及相关专业教学和培养导游后备人才的需要。实习导游由省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或其委托的地市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考核发证,以高等院校旅游及相关专业在校学生为对象。实习导游可以按照教学计划进入旅行社和景区景点观摩、学习和协助导游从事服务,不得独立开展导游服务,由所在学校负责监督管理和权益保障,毕业离校实习导游证自动失效。

目前导游实行了等级制度,由于社会认可度不高,和导游人员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联系不紧密,加上多年考试中断,中高级导游比例太小,严重影响了等级制度的影响和作用,应该继续坚持和完善。需要继续坚持和完善职业技能分类,探索形成合理的职业发展和晋升机制,以提高职业认可度和忠诚度。

八、促进导游协会的建设和发展

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进行导游管理体制改革后,越来越多的导游脱离旅行社成为社会导游、签约导游或挂靠导游。随着导游与旅行社分离,其在利益上与旅行社的不一致出现并不断扩大后,就有必要有自己的组织来代表、维护其利益,同时发挥桥梁、纽带、规范、服务等作用。正因为如此,在一些重点地区和旅游城市,逐步建立起导游协会。这说明,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导游体制改革、队伍壮大,有必要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建立导游协会等行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