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8 18:00:3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绩效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绩效管理;战略目标实现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6-0184-03
大同超高压供电公司成立于1982年,是华北地区最早的超高压供电企业之一,是我国西电东送北通道的重要运行维护单位,肩负着晋北、蒙西电力东送首都北京的光荣使命。目前,管理着23条2492公里500千伏超高压输电线路、1座500千伏开闭站、2座500千伏串补站。公司下设10个职能处室、4个管理中心和4个生产单位。截止2011年底,公司在册职工381人。在20年的发展历程中,公司圆满完成了各项生产任务,确保了安全可靠供电。为了实现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建设“一强三优”,打造绿色电网,创建和谐企业,建设现代公司的战略目标,绩效管理作为促进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探索适合的管理模式,已经成为必要。
一、现状分析
2006年大同超高压供电公司开始推行绩效管理,当时的绩效管理主要是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的考核。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也仅限于月度奖金的发放。2009年度华北电网有限公司开发了ERP绩效考核信息系统,并在全网推广应用。公司开始应用绩效考核系统进行绩效考核工作。存在的问题是:
(一)员工对绩效管理的认识缺乏统一性
在绩效考核上员工采取自我保护的态度,自评分接近满分,基本上失去相互比较的意义。在员工360°考评上,抱着一团和气的态度,以求自保,评优时出现“轮流坐庄”的现象;在对部门负责人的评议上,那些坚持原则、敢抓敢管的,评议的平均分数明显低于那些工作四平八稳的干部。由于不对绩效管理缺乏能系统的看待,绩效考核,只是为管理者提供简单乏味的绩效考核表,空洞且缺乏说服力。
(二)考核内容与企业战略脱节
绩效考核的内容主要是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由考核人对员工进行打分并排序,从而最终确定员工的绩效等级。在这样的考核方式下,考核内容与企业发展战略完全脱节,难以体现企业发展要求。同时,由于个别绩效内容难以区分绩效优劣层次,考核人极易在衡量员工绩效表现的过程中产生从众心理或者不自觉地夹杂其他因素,从而影响绩效考核的公信力。在以战略为导向的管理时代,绩效管理已成为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战略实施过程进行测评与监控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因此,绩效考核内容的设计必须以战略为导向,充分体现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
(三)绩效管理仅仅被视为一种专业技术
员工对考核的态度很不认真。人力资源部门费尽力气制定的考核制度,希望通过绩效考核能够区分出员工工作的优劣,引导员工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但往往事与愿违,考核的结果大家都差不多,而且考核结果对员工个人几乎没有任何影响。造成这种局面,主要原因是没有将绩效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的其他业务相配合,单纯将绩效管理作为一种专业技术。
(四)轻视绩效管理的过程,流于形式
只重视绩效管理的结果,忽视绩效管理的过程;绩效考核只是一系列的制度以及实施过程,考核结束了就将结果放在一边,并没有用于改善企业管理。绩效管理实际上流于形式,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
二、绩效管理研究的原则
(一)整体规划,科学化、流程化的原则。强化绩效管理的系统性和规范性,整体设计管理模式。
(二)正激励原则。充分发挥绩效管理的激励机制,加大激励力度,激发员工潜能,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三)“以人为本”的原则。绩效管理需要广大职工的积极参与,管理的实施,要与企业的生产实际相结合,决不能给员工增加不必要的工作量。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一)规范日常绩效管理
1、建立健全绩效管理机制,提供制度保障
成立了绩效管理委员会。绩效管理委员会是绩效的最高领导机构,主要负责领导、组织、协调公司整体绩效管理体系建设,确认公司绩效考核指标;负责研究和审定公司绩效管理原则,审查公司绩效管理办法和管理制度;负责对公司各单位年度绩效考核结果进行最终审查;负责组织审查公司整体关键绩效指标的设计方案;负责组织对绩效管理及考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听取各单位(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对绩效管理及考核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决策;负责审查公司整体绩效管理及考核标准;负责审查公司绩效考核结果使用方案。
修订了《大同超高压供电公司绩效考评管理办法》和按照职能划分的14个绩效考核实施细则。考评办法中明确了绩效考核工作中各级组织、人员的职责,明确了考核人和被考核人,规定了考评周期、流程。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公司领导为其分管的专职的副总师、职能(中心)部门和生产单位行政正职的考核人;公司分管党务工作的领导为支部书记的考核人;各职能(中心)部门正职为其所在部门员工的考核人;生产单位行政正职为副职、综合办主任、班长的考核人;综合办主任为综合办成员的考核人;班长为班组成员的考核人。考评周期为季度考评。考评实施从上至下的考评方法,各部门组织进行季度绩效目标的设定、月度回顾工作,考评期末绩效管理办公室召开季度绩效考核会,对公司各部门一个季度的整体工作展开绩效考核,并将考核情况汇总上报绩效管理委员会,绩效管理委员会召开会议平衡各部门的考核结果,绩效管理办公室在公司内部网上公布公司的考核结果,各部门根据公司的考核结果组织对部门人员的考核,最后将考核结果上报公司。
按职能制定了安全保卫、安全生产、交通安全、财务、生产技术、发展策划、行政管理、厂务公开民主管理、人力资源、企业和谐稳定、后勤、审计、纪检监察、物资供应、信息化共计14个囊括127项考核内容的的实施细则,详细规定了考核办法及分值,为了和ERP绩效信息系统相对应,每一个实施细则的正常分值总分为3分,最高分值不超过5分。每季实施考核时,14个专业负责人对公司16个部门逐一、逐项进行评分,各部门最后得分为:各专业考核总和÷考核专业数,部门考核总分为:部门得分×部门人数。各部门实施考评时总分不得超过公司考核的总分。
2、建立健全绩效指标管理体系
(1)分级建立绩效指标。建立公司级绩效指标。每年年初,根据上级单位与公司签订的企业负责人绩效责任书中的指标结合公司年度重点工作计划,确定公司级关键绩效指标。建立部门级和岗位级绩效指标。为了保障年度绩效目标的实现,公司将各个目标进行了分解,分解到各个部门,各部门按照公司的目标分解建立部门级绩效指标,并将绩效指标分解到各个岗位。组织人员采集绩效指标数据,维护到ERP绩效考评信息系统中,便于全年的绩效考评工作;(2)建立指标维护管理体系。明确了公司绩效管理员负责公司绩效指标库的维护。各部门指定专人负责部门绩效指标的管理。
3、建立健全绩效运行管理体系
公司各职能(中心)部门的管理人员的绩效考评工作,应用绩效考评信息系统进行(即ERP绩效考评模块)。
生产单位的员工、管理中心的非管理人员的绩效考评采用电子文档的形式进行。考核内容为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生产一线人员,公司采取按季度的频率进行考评,每季季初,各部门组织本部门员工进行季度绩效目标的设定工作,月初组织进行目标回顾,查找目标完成过程中存在的偏差,制定纠偏措施,季末公司公布考评结果,各部门组织进行目标监控、评分工作。
4、健全绩效结果应用体系
绩效考评结果应用于以下五个方面:季度绩效奖金的发放、应用于岗位薪级的调整、员工职业生涯的规划、优秀员工的评选、应用于教育培训。
(二)特殊绩效公司给予嘉奖
对于一些难度较大、技术含量高、不易实现的企业战略目标,以及涉及公司荣誉的项目,公司制定了《大同超高压供电公司特殊绩效奖励办法》,对在科学技术、管理创新和各类竞赛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的集体和个人公司给予嘉奖。奖励项目包括14项,奖金额度最低为500元,最高为60000元,奖励人员包括公司主业、多经和劳务输入人员,此举极大的激发了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了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三)量化评价员工绩效
制定年度绩效评价办法。此办法的评价原则: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按业绩评价,对事不对人的原则;逐步完善的原则。年度绩效评价分按照下列公式计算:年度绩效评价分=日常绩效考核分×70%+业绩积分×30%。按照年度绩效评价分确定年度绩效等级。人员切块开展评价,切块为:中层正职、中层副职、管理人员、生产一线人员。年度绩效等级分为A、B、C、D四个等级。A级管理人员不超过15%,一线生产人员不超过20%。其中规定年度内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评价为A级:发生有人员责任的一般及以上安全事故;各级检查查出有违规问题的;发生违规行为给公司造成影响的;年出勤率低于95%的;公司决定的其它事项。年度内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评价为D级:参与组织、教唆他人参加组织者;被新闻媒体曝光、被投诉问题,严重损害公司形象经查证属实的直接责任者;反映问题经有关部门解释不听劝阻,无理取闹、越级上访,严重损害公司形象者;发生重大责任事故给公司造成重大损失者;交通事故负全责并造成重大损失者;严重违背社会公德被公安机关治安处罚的当事人;事假累计一个月的;公司决定的其它事项。
四、成果实施后所产生的效果
(一)实现了全员绩效管理的目标
2010年度,上级单位明确提出实施全员绩效管理的目标,依据当时的考评模式在大同超高压供电公司难以实现,原因如下:1、基层单位的生产一线人员并未和机关管理人员一样,人手一机配备了计算机,ERP绩效考评信息系统难以在基层单位推广;2、公司为输电线路、串补站的运行、维护单位,一线人员几乎所有的工作日在野外、和远离公司的串补站,绩效考评信息系统应用中的时效性难以完成;3、一线人员的考核指标难以确定。新修订的考评办法大胆的采用同样的考核模式,不同的实现方式,即:管理人员采用信息系统,基层人员应用电子表格,管理人员指标考核、一线人员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的考核方法,使一线人员的参与进了绩效考核工作,实现了全员绩效管理的目标。
(二)促进了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年初上级单位签订的《企业负责人绩效责任书》成为了公司年度的奋斗目标,经过目标分解责任的层层传递,分解到了具体的岗位,但一些工作量大、技术含量极高的指标成了烫手的山芋,每年需要分管领导多次做工作、协调,才能分解下去,特殊绩效的奖励办法的和实施,极大的激发了员工争先创优积极性,2010年度发放奖金16.6万元,2011年上半年发放7万元,促进了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三)绩效评价有了依据
日常绩效考评结果,除非有特殊情况,否则全公司员工的考评结果一样,等级无法确定,新制定的评价方法采取日常绩效考核和业绩积分的办法,使考评结果有了差距,并且采取了不同人员切块排序的方法,比较公平合理,等级的确定为日后升薪、评优、教育培训、职务晋升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四)优化了绩效考评流程
成果实施之前公司的绩效考评流程比较单一,年初签订部门负责人绩效考核责任书,年末组织各专业进行评价。普通员工的绩效是每季进行一次,仅限于直接主管和被考核人。一年之中各指标的完成情况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领导的意见难以贯穿其间。新的绩效考评流程为,每季度先召开绩效办公室会议,所有专业对各部门进行考核,考核结果经过绩效委员会的认定之后,公布考评结果,各部门再组织员工进行考评。
参考文献:
【关键词】提升;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最重要的管理职能。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中,通过搞好内部调整,加强管理,增加内部竞争性,激励职工干事业,在单位实行绩效管理已成为人力资源管理变革中必不可少的管理机制。但是,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焦点和难点,许多单位在执行绩效管理过程中,往往出现偏差,多数单位的绩效管理处于一个较低的层面,绩效管理成为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巨大挑战。绩效管理能否推行,关键在于人力资源相关机制、制度、程序的配套,在于绩效管理内在动力机制的建立。随着事业单位全员聘用制度的推行,绩效管理不再是走过场、形式主义的代名词,而逐渐成为提升单位职工素质,加强单位内部管理,促进单位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下面对如何在实际工作中提高绩效管理效能做初步探索。
1 事业单位提升绩效管理关键在提高人的能动性
事业单位分类中大部分属于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由于在长期的管理中缺乏竞争和优胜劣汰的机制,在单位职工中普遍存在人浮于事、得过且过的思想。由于在工作中定性、定量考核指标不明确,没有严格的绩效考核管理制度,而无法评定职工工作的优劣。职工干好干坏一个样儿,互相攀比,工作中惰性十足,工作效能低下。职工队伍中绩效管理观念淡漠,大家没有把绩效管理看作是一种职业道德,一种职业修养,一种责任,而是把绩效管理等同于绩效考核,大家应付的只是定性的、抽象的、描述性的考核指标。人力资源部门对绩效管理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对考核数据的收集、整理等事务性工作上,忽视了对数据的客观性、准确性、及进性的分析。单位职工也只是应付绩效考核指标,忽略了绩效管理对提升单位整体绩效的真正作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调动不起来,缺乏主观能动性。只有理顺绩效管理体系,人力资源部门与职能部门相互配合,使职工摒弃被动应付绩效考核指标的被动局面,充分发挥职工的能动性,形成单位开展绩效管理,职工积极参与的良性互动局面,才能发挥绩效管理的潜在作用。
2 提升绩效管理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管理考核机制
通过单位领导和职工共同制定绩效目标,领导才能更清楚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职工才更明白怎样做才能符合单位的要求并与单位的总体发展目标相一致。每个部门、科室都是绩效管理单位,上级与下属就绩效管理目标达成共识。关于绩效目标,实行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初期定量的数字的目标多点为好。定量化的目标好操作,也容易说明问题。考核指标不宜过于复杂,也不宜过于简单。要建立单位整体战略为导向的关键性指标,以促进保证事业单位工作目标考核的完成为目的,真正把绩效考核与单位战略目标结合起来,向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切合实际,根据本行业特点,制定工作目标考核办法及实施细则。通过试行、改进、完善、规范等几个环节,建立管理效能高效的目标考核机制。通过目标计划管理、绩效考核、绩效监控、绩效管理经验推广,形成一整套的办法。要能从多层次、立体方位建立目标管理机制。另外,机制确定后,在事业单位绩效管理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绩效管理的“过程性”和“实时性”,还要把绩效管理与日常工作结合起来,将考核和日常管理相结合,注重日常管理,尽量用事实说话。为加大日常考核力度,将日常考核纳入到部门的日常管理工作。同时,在考核管理办法中规定,各职能部门应根据考核内容对各基层单位进行日常考核,并及时填制日常考核记录表,形成绩效管理档案,作为基层单位日常考核成绩评价的重要依据,确保绩效考核有理有据及公正性。
3 在绩效管理中充分发挥沟通的作用
实践证明,目标加沟通的绩效管理方式最为有效和实用。在确定考核指标时,考核单位与被考核单位共同参与,确定操作性较强的绩效考核指标,就充分体现了沟通的作用。
日常绩效管理中的及时沟通,帮助职工改进业绩,应成为业绩管理者的一种修养,一种职业道德,一种责任。在职工表现优秀的时候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以扩大正面行为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强化职工的积极表现,给职工一个认可工作的机会。在职工表现不佳,没有完成工作的时候,也应及时真诚地予以指出,以提醒职工改正和调整。通过职工平时的表现及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在年终考评时可以说职工自己决定了个人的考核结果。职工工作做的怎样,通过绩效管理与平时的沟通,领导的记录里都得到很好的体现,通过沟通可名正言顺的谈论考核,真正起到年终考核与日常绩效管理相辅相成的效果。
【关键词】船闸管理 绩效管理
一、秦淮河船闸管理所的绩效管理状况分析
(一)基本状况
秦淮河船闸建于秦淮新河上,距秦淮新河入江口约2公里。该闸于1985年建成,同年10月5日正式通航。秦淮河船闸是上游句容、溧水、江宁、高淳四县水运入江的唯一通道,是南京水上交通的重要设施,船闸一次通过能力为10艘100吨船队或300吨级单船,年通过能力可达600万吨。秦淮河船闸管理所隶属于南京市航道管理处,现有职工近60人,其中行政执法人员16人。主要职责是根据《船闸管理办法》、《江苏省船闸管理实施细则》等有关船闸、航道管理法规,对秦淮河船闸及其附属设施进行管理、维护、保养,建立规范有效的过闸秩序和符合实际的运行管理程序,保障船闸安全畅通,按政策标准征收相关航道规费。
(二)绩效管理发展历程
在成立之初,所里就参照同行探索提出了一套绩效考核管理制度。绩效考核管理主要分两个层面进行:一是所里以部门作为整体团队为对象的部门绩效考核;二是各部门以员工为对象的员工绩效考核。绩效考核确定的指标多为定性的、抽象的、描述性的。
现在,单位把对个人的考核融入到对部门的考核中去,不进行单独考核了。只要个人犯错(表扬),对集体进行惩罚(奖励)。
(三)绩效管理分析
绩效考核制度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如何才能改变这种状况?经过调查,初步发现:
(1)绩效管理观念存在偏差。一是将绩效管理等同于绩效考核,将绩效考核等同于打分和发放工资。在搭建的绩效管理体系中,因绩效考核结果与劳动报酬紧密挂钩,所以考核过程中,各方往往更多关注的是绩效考核和成绩,简单地把绩效考核及发放绩效工资看作是绩效管理的全部内容,较少人将其视为一种持续不断且具有系统性的管理流程和环节。管理处的绩效管理逐渐演变为每季度的突击走过场检查。为规避矛盾,绩效考核分数也开始趋于一致,绩效工资分配趋向平均,绩效管理作用难以发挥;二是将绩效管理看作考核小组的责任,其他职能部门只是“配角”。在建立考核制度初期,我所就成立了“考核小组”,每月对全所工作进行考核。每由于理解上的偏差,很多人认为,绩效管理仅仅是单位用于发放工资的手段,绩效管理只是表面文章,其他部门仅敷衍配合就行了;有的认为开展绩效管理没有什么意义,既耽误部门工作,又吃力不讨好。这些看法是没能很好地理解绩效管理的真正含义,没有很好地将绩效管理观念渗透到日常管理活动中,忽略了绩效管理对提升单位整体绩效的真正作用。
(2)绩效管理指标不够科学。一是考核指标过于复杂,缺乏以单位整体战略为导向的关键性指标。管理处先前的考核办法中不管细枝末节,凡是员工做的工作,都要考核,不设定一些考核指标,总会担心员工会偷懒,考核指标面面俱到。过多的考核指标,使各部门难以找到能驱动单位核心价值的关键绩效目标,势必分散了各部门的关注重点,工作只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各部门只有在准备绩效考核上下功夫,但对单位发展的促进作用不明显;二是考核指标的设定缺乏足够沟通。绩效管理很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各部门绩效考核指标必须配合单位整体目标,从而确保单位整体目标达成。因此,在设定考核指标时,单位应与各部门进行充分沟通,确定努力方向、目标和措施,使各部门真心愿意为单位整体目标实现而努力。
(3)绩效考核组织形式和方式不够完善。考核小组人员因身兼数职,难以全身心投入到全所的考核工作中去。考核小组在考核中的角色定位为提供工具、培训、组织、协调。考核的责任包括:设计、改进和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向有关直线部门宣传、推广考核制度的意义、方法与要求;督促、帮助各部门贯彻考核制度,并培训实施考核的人员;收集反馈信息,包括存在的问题与建议,记录和积累有关资料,提出改进措施和方案;最后根据考核结果,制定人力资源开发计划和进行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决策。然而,秦淮河船闸管理所由于经费来源有限,加之人员缺乏,导致自考核制度建立至今没有成立过专职的考核小组。每一位同志都有自己的具体工作。
二、秦淮河船闸管理所的绩效管理方案的实施
(一)方案的目标及指导原则
按照打造全新秦淮河船闸,顺利完成上级部门下达的全年各项任务的总体目标,本着实事求是,按照“由点及面、由大到小,先易后难、逐步推开”的原则实施。根据市航道管理处年度工作会的要求,在总结以前绩效管理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秦淮河船闸于2013年1季度对原有绩效管理模式进行了改进(见表1),取得了一定效果。以事业单位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为突破口,通过试点,建立从项目—单位—部门三个层次的评价体系,逐步带动所有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
(二)方案实施中的关键环节
(1)转变绩效管理观念。2013年1季度,围绕“深化改革,强化管理,优化服务,提速创优,狠抓落实”的要求,针对绩效管理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秦淮河船闸管理所多次组织召开所部门负责人会议,所领导切实到走访各部门进行调研,或组织专题讨论会。讨论绩效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较好地统一了中层管理人员的思想,消除和澄清了大家对绩效管理认识的偏差,增强了管理人员的现代经理人意识。大家已经认识到绩效管理不应被看作是职能部门对各部门扣分的工具,也不是无原则的你好我好大家好。
(2)合理确定考核指标。根据各部门类型分别划分绩效考核指标。该所的主题业务是:航道规费征收管理。在认真分析各部门之间的共性工作目标和业务工作目标的基础上,我们建立了包括综合考核指标和业务考核指标在内的较为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其中,综合考核占40%,由综合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四部分组成;业务考核占60%,按不同类型各部门实行分类考核。
(3)健全完善的考核组织形式和方式。将考核和日常管理相结合,注重日常管理,尽量用事实说话。为加大日常考核力度,已经将日常考核纳入到部门的日常管理工作。同时,在新的考核管理办法中规定,各职能部门应根据考核内容对各基层单位进行日常考核,并及时填制日常考核记录表,形成绩效管理档案,作为基层单位日常考核成绩评价的重要依据,确保了绩效考核的有理有据及公正性。
(三)方案实施中应处理好的关系
随着教育部《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函〔2012〕5号)文件颁布,高校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实施工作,通过经费支持和学分奖励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学生申报科创项目获教育主管部门批准立项后,教育主管部门会给予一定的研究经费,高校也会根据文件要求按比例给予配套研究经费支持。由于涉及经费量大、参与报销学生人数多、学生财务知识缺乏、对学校经费报销流程不熟悉,再加上项目结题和毕业产生的流动,导致出现学生科创经费报销不顺利、科创经费使用不规范等问题,给高校日常财务报销带来一定的影响。
一、大学生科创经费管理问题及现状
(一)学生对科创经费性质认识不到位
学生负责科创项目的申报、实施、结题、经费使用等具体事务,往往将科创经费管理简单等同于国家和学校向学生发放的奖、助学金,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导致学生在日常经费报销中出现报销内容与财务规定不符的现象。
(二)学生与学校之间的财务关系变得复杂
科创经费的使用主体是学生,这就使得学生同学校之间的财务活动从简单的学费缴纳、奖助学金领取、医疗费报销延伸到日常科创研究经费报账,学生和学校的财务关系由被动变为主动。加之学生财务知识缺乏,取得原始凭据最基本的要素要求、票据粘贴、报账流程也不熟悉,在日常报账中出现了学生多次往返财务部门报账不成功的现象,学生对财务报账产生了畏惧心理。
(三)缺乏配套的经费管理制度
虽然目前高校大学生科创项目范围开展比较广,但由于高校科创项目活动起步较晚,相关配套的经费管理制度尚不完善。缺乏统一的科创经费管理制度成为影响高校大学生科创经费使用与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目前高校科创经费管理存在的普遍问题。在这种状况下,财务部门无法按照制度统一管理科创经费,只能按照学校财务制度核对票据真伪,在科创经费总预算范围内随意开支,无法根据科创经费专用标准来判断经费开支是否合理,难以起到管理作用。
(四)科创项目经费预算编制不合理,缺乏可执行性
大学生科创项目经费预算的申报编制人为学生,由于缺乏对财务知识的了解,学生在申报时往往根据项目文本的要求来编制预算,而没有考虑科创项目的实际情况与财务预算合理性。在实际编制过程中,学生只重视项目文本的编制,忽视项目预算的实证考察与编制,导致科创项目预算编制不切合实际、不合理,在项目运行中难以执行,学校无法根据预算来管理科创项目经费。
(五)科创经费购置资产管理不善
随着高校大学生科创经费投入的不断增加,利用科创经费购置的资产也越来越多。根据规定,高校事业经费购置的资产都属于国有资产,应纳入学校资产统一管理,但由于大学生科创项目主体的特殊性,科创经费购置的资产并没有及时纳入学校资产统一管理,在资产管理方面比较混乱。学生在没有向学校资产管理部门申报的情况下根据科创项目需要自行购买资产,所购置的资产也没有按照学校规定登记入账,形成账外资产。有些办理登记手续的资产也是由学生保管使用,科创项目结束或者学生毕业后没有办理资产移交手续而仍由学生本人私用,造成学校资产流失。
(六)学生科创经费报账信息掌握不全
学生科创经费报账信息主要包括财经法规、学校财务规章制度、财务内部管理办法及细则、学生科创经费管理办法等,这些信息的掌握程度、传递范围、透明程度成为学生办理科创经费报账业务时单据是否能够通过的重要因素。从各高校实际情况来看,学生仅通过向项目导师初步了解一些经费使用基础信息,缺乏对高校财务管理办法等方面信息的认识,所掌握的信息非常有限,这导致学生在办理科创经费报账业务时多次往返财务部门,增加了学生报账业务的时间成本,甚至从心理上认为财务部门故意“卡”学生,认为到财务部门报账难,产生畏难心理。
二、完善大学生科创经费管理的措施
(一)完善科创经费管理制度建设
高校应立足于学校实际,逐步完善大学生科创项目经费管理制度,根据相关财务制度制定适合大学生科创项目的经费管理具体实施细则,通过合理化、操作性强的经费管理制度明确科创项目经费支出范围、标准和审批权限,并积极通过各种方式宣传科创经费管理制度和细则,让学生和项目导师认识到科创经费管理制度的必要性,及时了解科创经费支出范围,减少科创项目经费开支的盲目性。
(二)实行科创经费导师预审制报账
实行科创经费导师预审制报账是解决学生科创经费报账难的重要措施。科创项目导师负责项目经费管理、制度的宣传和解释,对科创项目的原始票据进行归集、整理规范,检查单据手续是否完备、项目经费是否允许列支。学生正确填写报账凭证后,交予项目导师预先审核,项目导师针对报账单据的合法性、合理性、完整性、真实性以及经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预审,对不完整、不符合要求的单据退回改正,预审通过后送达财务部门报账。
(三)强化科创经费预算管理
强化学生科创项目经费预算管理体系是解决目前高校大学生科创经费管理问题的重要环节。高校应健全科创项目预算管理办法,将科创经费纳入学校预算统一管理,要求科创项目负责人立足项目实际,按照政策相符性、目标相关性和经济合理性的原则,科学合理、真实地编制项目经费预算,指导老师和科创管理部门会同财务部门根据科创经费管理办法审核,按照审核通过后的科创项目预算进行管理和执行,在科创项目运行过程中,专款专用,严格按预算执行,进一步规范科创经费开支,真正发挥预算在科创项目经费管理中的作用。
(四)实行科创项目导师责任制,加强科创经费资产管理
为防止科创经费购置的资产私有化,解决科创经费资产私有化流失问题,高校应实行项目导师责任制,强化科创经费资产管理。学生科创项目需购置的资产由导师审批后向资产管理部门申报,资产管理部门根据学校资产情况进行调剂或者购置,购置后的资产由导师办理登记手续,并由导师负责跟踪管理,实时了解项目固定资产状况。科创项目结束后及时清理该项目购置的资产,并由导师负责移交给学校资产管理部门统一管理,防止科创项目结束后资产私有化流失。
(五)实施过程管理,引入绩效考核制
实施过程管理能够有效解决目前大学生科创经费管理过程中暴露出来的诸多问题,有助于提高科创经费使用效率,也有助于端正学生科创经费使用态度,培养学生统筹经费使用的能力。科创项目申报阶段做好项目经费预算编制审核工作,做到合理规划、切合实际;项目实施和控制阶段实行中期答辩、绩效考核制,通过中期绩效考核来明确下阶段经费是否投入;科创项目结束后,开展验收答辩和结题工作,注重项目成果的同时,把项目经费使用情况纳入绩效考核指标,把项目经费结题决算报告作为考核科创项目是否通过预期目标的一个重要依据,以达到科创项目绩效管理与经费管理有效结合的目的。
(六)推进科创项目信息化管理
高校应以数字化网络为依托,构建以科创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为主,项目负责人、指导老师、资产管理部门参与的科创管理信息系统,建立科创管理信息化平台,实现科创项目的数据共享。一方面可以构建项目交流机制,为学生提供经验交流、成果展示、资源共享平台;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强化职能部门之间的交流,促进科创项目经费协同化管理。
2004年,在公司的中层干部的调整中,我调至人力资源室,担任人力资源主任职务,对我来讲,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一个新的课题,也是一个新的挑战,一年来,在新的工作环境中,我全身心的投入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和KPI效绩指标,下面我分四个方面来向大家汇报,请评议。
一、思想、学习方面的情况: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是履行人事管理职能的关键部门,我深感责任重大,我始终抱着认真踏实的工作态度,工作上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处处以大局为重,工作能吃苦耐劳,经常加班加点,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处事坚持原则,公道正派,能严格遵守组织人事纪律。能关心同事,处处以身作则,部门全体人员团结一致,保持了良好的工作风貌。
人力资源工作的政策性、原则性强,一年来,我一直坚持边工作,边学习,学习了人力资源管理的知识,学习了有关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五项机制创新等方面的文件精神,学习了劳动保障行政执法的有关法律、法规等内容.
通过学习和工作的实践,一年时间人力资源的工作,我感觉到收获很大,自己得到了锻炼,业务能力和执行政策的水平也有了提高。
二、04年完成的主要工作情况:
(一)积极推进绩效管理工作:
绩效管理对公司各项工作的开展起到导向的作用,关系到员工的切身利益和公司目标任务的完成,我深感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推进绩效管理过程工作中,倾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绩效数据反复测算分析和研究讨论,完成了绩效管理实施细则的制订和修订工作,在绩效基数核定和考核方法等方面,打破了以往一些传统做法。
按照考核程序,认真组织开展绩效考核工作,每月组织对公司各部门绩效的完成情况进行考评,并根据考核结果核发绩效工资;组织开展了公司员工的年度考核和结果评定工作,依据员工年度考评结果,对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的员工晋升岗位工资。
(二)、整合员工队伍,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方面:
根据业务发展、营销渠道建设、市场竞争的等需要,不断整合和调整员工岗位,全年共对185名员工进行了岗位调整,选拔7名员工任恢复支局的支局长。
在实业划归主业的改革中,认真细致地做好划归人员的岗位设置工作,组织进行竞争上岗、考核上岗工作,对73个划归人员进行了岗位调整,保证了改革中员工队伍的稳定。
(三)、规范劳动用工方面:
认真开展劳务用工的清理工作: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劳务用工情况比较复杂,劳务工的清理,关系到劳务工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员工队伍的稳定,在实施劳务工的清理中,做了大量的细致的具体工作,妥善解决了清理规范劳动用工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确保了工作的平稳和衔接,04年已共计清退劳动用工127人,对现有使用的劳务工,也还将进一步的清理规范,后勤工作将实行社会化管理。
做好多经员工的劳动关系规范的工作,制定了的具体实施方案,积极宣传上级公司的文件精神和要求,慎重地处理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事情。
严肃工作纪律和各项规定,对问题突出的员工,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发出书面整改通知书,要求限期整改,并严格考核。
加强劳动合同管理和定员编制工作,组织做好了国有员工劳动合同的重新签定工作,按照省公司定员编制指导标准,进行了大量的定员编制测算工作。
(四)、开展教育培训方面:
组织开展第三轮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和岗位技能认证工作,全年组织完成了八个专业的技能鉴定培训和鉴定考试工作,生产岗位持证上岗率达到74%,超过了上级公司70%的指标要求。组织开展了大客户经理、社区经理、综合维护的岗位的技能认证工作;抓好员工岗位技能培训工作,全年组织开展各类培训58期,全员培训率达到89%。
注重培训师资队伍的建设,挑选了一批技术业务过硬、思想素质高、热心教育培训工作的骨干员工组成公司兼职教师队伍。
(五)、离退休管理方面:
做好离退休人员的日常管理工作,每季度组织召开一次退休人员片组长座谈会,通报公司的发展情况,宣传有关离退休人员的政策,了解离退休人员的生活及思想情况,解答退休人员提出的实际问题,维护退休人员队伍的稳定。
坚持为离退休员工做好服务工作,关心离退休员工的生活,在春节、中秋等节日,组织开展对离退休员工的节日慰问工作;对重病、住院离退休员工,及时进行探望。
另外,还做好了退休人员的手续办理工作。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工作的方式、方法还有待在工作中摸索和改进,人力资源管理的知识掌握的还不够,还需在今后加强学习,不断提高。
四、05年工作思路:
新的一年,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将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工作的要求会更高,我会加倍地努力工作,我有信心,把人力资源工作做得更好,以下是我05年的工作思路:
(一)、加强人力资源自身的建设。
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改进工作作风,工作上必须严谨细致,要经常深入到基层、班组,多了解、多调查、多沟通情况,要努力学习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强化一切为市场、为基层、为员工服务的理念。
(二)、要提高绩效管理的水平:
绩效管理工作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提高,05年的绩效管理方面思路是:要加强绩效的全过程管理,要优化绩效管理的程序,充分利用绩效管理的IT应用平台,加强绩效的沟通与反馈。在制定05年的绩效管理实施细则中,要突出业务收入、服务质量指标的考核,防止业务流失,提升电信服务满意度;绩效工资的分配要进一步体现向贡献大的岗位和技术业务骨干员工岗位倾斜。
(三)、要加强员工队伍建设
要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核心员工队伍,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要加强岗位管理工作,继续贯彻竞争上岗的机制,合理地调整员工岗位,不断地优化调整人力资源配置。
(四)、要加强用工管理。
要制定合理的定员编制实施方案,为加强劳动用工提供依据。要加强劳务用工管理,严格按照规范使用劳务用工。要切实提高劳务用工的质量,通过加强培训和考核,提高劳务工的技能水平。要重新制定劳务工管理办法,规范劳务工的管理。
(五)、要强化员工培训工作。
要通过培训需求的调研,有针对性的制订培训计划和实施培训。进一步改进培训方式、方法,要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培训方式。要加强培训效果的评估,努力提高培训的效果。
要继续抓好员工的岗位技能认证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提高员工的职业化水平。
(六)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要通过组织座谈、研讨、培训、观摩等多种方式,积极宣贯中国电信企业文化;要加强员工学习中国电信企业文化体系的督促和引导,营造学习的良好氛围。
(七)、做好离退休管理工作。
Liu Hui
(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北京市老年病医院),北京 100029)
(Beijing First Social Welfare Institute(Beijing Elderly Patient Hospital),Beijing 100029,China)
摘要:我国公办养老机构担负着政府养老工作的示范、辐射职能,是政府机构服务的延伸。本文通过对北京某公办养老机构人员绩效管理现状分析,提出公办养老机构应完善人员绩效管理运行系统。引入平衡计分卡,全面科学分解养老机构的组织目标。引入360度反馈评价,增强服务对象对公办养老机构的评价功能。实现绩效评估结果应用多样化。科学构架组织结构,合理进行岗位设置,明确职责,完善岗位说明书。完善人才管理体制,创造良好用人环境。
Abstract: Public pension institutions in China shoulder the model and radiation functions for the work of the government pension, and is an extension of government services. Based on the status analysis on the personnel performance management of a Beijing public pension institution, this paper proposed that the public pension institution should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management system. The Balanced Scorecard is introduced, which can make a comprehensive and scientific decomposition of the organization objectives of pension institution. The 360-degree feedback assessment is introduced to strengthen the evaluation function of service object to pension institution, achieve diversification application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results, do scientific framework of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reasonably conduct a position setting, clear responsibilities and improve the job description, which can improve personnel management system and create a good employment environment.
关键词:公办养老机构 人员绩效管理 现状分析 对策研究
Key words: public pension institutions;staff performance management;analysis;strategy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5-0137-02
0引言
我国公办养老机构属于公共服务领域,担负着养老事业的示范、辐射功能,是政府机构服务的延伸。[1]公办养老机构绩效管理是提升其公共服务质量和实现政府老龄化工作战略目标的重要工具。因计划经济和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制约,我国公办养老机构绩效管理起步晚、水平底,绩效管理水平不能适应老龄化快速发展的要求。国立养老机构应借事业单位分类和绩效工资改革的契机,完善人员绩效管理系统,增强公共服务能力。
1北京某公办养老机构绩效现状分析
1.1 绩效管理运行系统不健全公办养老机构绩效管理缺乏战略性,且绩效指标由上级政府主管部门制定。单位部门绩效指标和基层岗位绩效指标,是由上级主管直接下达,上下级没有对绩效的指标、标准、分值和权重进行有效沟通,且单位内部缺乏绩效的申述机制。
1.2 绩效评估主体单一国立养老机构绩效结果评价主体是政府,缺乏入住老人(或家属)评估主体。即使采用老人和家属评估,其所占比重少,分值低。出现服务提供者与政策制定者都是民政部门,出现服务提供者既是球员又是裁判的现象[2]。北京该国立养老机构收养工作评定标准中,服务对象的满意度只占100分中的0.03分,不利于政府为老服务质量和为老服务水平的提高。[3]
1.3 绩效评估公信力差,评估结果缺乏应用性因公办养老机构绩效管理基础薄弱,现有人员评估仅是上级对下级的考核,缺乏公信性。绩效评估结果仅用于绩效工资的发放,分配还存在“大锅饭”现象。鉴于此,绩效评估的结果未能用于人事调整、培训开发等方面,严重影响了职工的积极性。
1.4 组织结构、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有待完善该老年福利院是集颐养、护理、医疗、康复、科研、教学为一体,现为国家二级老人收养院和二级甲等老年病医院为一体,采用“一院两型、分类管理”即以福利院为主,医院为辅的管理运行机制。虽然该运行模式具有在人、财、物等方面充分实现资源共享、协调运作的优势,但在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工作分工、考核等方面留有弊端。[1]因“一院两型”对人员配置提出了双重要求。以卫生技术人员比例要求为例:国家二级养老福利院的考核重点是老人收养和服务质量,要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得低于人员总数的65%,而北京市二级医院的考核重点是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等方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配备比例不得低于70%[4],并且医护比例又有很大差异。这使单位人员绩效管理缺乏完善组织架构的支撑。
2绩效管理实践分析与对策研究
2.1 转变理念,完善人员绩效管理运行系统绩效管理是基于战略发展的一系列管理活动,是以绩效评估为基础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子系统。它首先要明确组织与员工个人的工作目标,并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采用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不但保证按期、保质、按量达到和实现目标,还要考虑如何构建并完善一个更有效的激励员工、不断提升员工综合素质的运行机制。[5]根据老龄化社会发展要求和老年群体需要,养老机构主管部门与基层养老机构应在沟通的基础上共同制定发展规划,制定出既能符合国家老年福利发展要求又符合单位自身特点的规划目标。通过对规划目标进行层层分解,建立单位目标体系。绩效管理期间要适时进行过程指导和考评反馈,把绩效评估的结果应用于实际,把绩效管理贯穿于日常管理工作的始终,使绩效管理真正起到管理“把手”的作用。
2.2 引入平衡计分卡,科学分解工作目标目前老龄产业徘徊在事业和产业之间,福利性和微利性是老龄产业的显著特征,要促进老龄产业健康、稳定、持续地发展,必须既要强调它的福利性,又要保持它的微利型。[6]鉴于以上特点,养老福利机构绩效指标的设置应借助平衡计分卡方法进行分解,以服务取向、社会取向、市场取向为基本价值取向,[3]重视公共服务指标,兼顾经济指标。
对于公办养老机构来讲,基于承担的社会养老责任和示范功能,其绩效指标必须强调长期和近期、公平和效率之间的平衡。平衡计分卡这种追求多元目标之间平衡的思想与国立养老机构工作特点及要求存在价值的一致性。因此,构建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公办养老服务机构人员绩效指标体系是切实可行的。[7]
平衡计分卡由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和学习与成长,公共构筑一个完整的绩效指标体系。公办养老机构财务指标由上级部门制定。服务对象满意度是一套老人服务满意程度的评价体系。内部运营指标是指实现其工作流程的能力考评,如质量、服务速度或准确性等方面。学习发展类目标是指满足单位员工学习、创新和发展需求能力的考评。平衡计分卡考评指标体系综合性优势值得国立养老机构借鉴。根据平衡计分卡,可对北京某公办养老机构的绩效指标进行分解,见图1。
北京市民政主管部门对下属养老机构战略目标的确定借助了该方法,并于2009年对基层公办养老机构绩效管理试运行一年。通过选择目前可测量的部分具体指标作为对养老机构的绩效考核内容。并把定性指标拆分为时间和质量两个方面,对按时性进行定量考核,对质量进行专业评审。[8]公办养老机构根据自身情况,对上级下达的绩效目标进行逐级分解:院总体绩效目标、院级领导绩效目标、部门绩效目标以及小组和岗位绩效目标五个层次,并对目标完成的情况进行评估。
2.3 引入360度反馈评价方法,增强服务对象的评价功能360度考评方法是一种对员工实行全面绩效评价的考评方法,是员工与员工之间相互比较、员工与工作标准进行比较以及员工与目标相比较等评价方法的综合。360度考评要求单位综合考虑员工的上级、同事、下级、员工自己意见,同时注重客户(服务对象)的意见。[9]360度绩效评估主体的分解和举例见图2。
图2以该公办养老机构养护区主任岗位为例分解360度评估主体。该公办养老机构中层绩效评估中,除采用自评、上评、同级中层评估外,把与其工作联系密切的下属和服务对象纳入测评主体,以保证测评结果的准确性、客观性和全面性。其中,下属以匿名方式参与评估,能详细了解任职者的行为、实际工作情况、领导风格、协调和组织能力,会提供许多非常有价值的信息。另服务对象不受组织内部利益机制的牵制,容易提供真实和公正的信息,评价结果也最有说服力。[7]当然,不同评估者在反馈绩效信息方面各有优势和不足,360度绩效评估综合了各方的信息,能较准确和客观地反映被评估者的工作业绩,从而增强了公办养老机构人员绩效评估的效度和信度。从长远来看,逐渐降低“自我评估”的权重,相应提高“服务对象”的权重是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发展的必然趋势。[10]
2.4 实现评估结果应用多样化绩效考评结果运用包括两个层次内容:一是直接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做出相关的奖惩决策;二是对绩效考核的结果进行分析,为人力资源管理其他职能的实施提供依据。绩效考评的结果不仅仅是绩效工资发放的依据,更应注重其在人事调整、人才甄选、培训开发、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应用。
2.5 科学设计组织结构,完善岗位说明书
2.5.1 科学设计组织结构,合理进行岗位设置养老机构应逐步引入企业管理机制,按照单位承担的职能和服务合理设置组织结构。内部医疗部门设置应根据院内入住老人数量、身体状况以及周边社区老人就医需求,以精简高效原则进行设置。以养老机构中的医务科为例:该部门承担单位医疗、科研、教学、病案、会诊、医技人员业务培训及考核、医保报销和日常医务管理工作,岗位设置6人,岗位设置精简高效。该养老机构的组织结构设计和岗位设置符合 “以养老为主,以医疗为辅”的运行模式。
2.5.2 确定工作重点,澄清岗位职责,完善岗位说明书澄清岗位职责解决的是各个岗位静态的指标。同时,需根据单位发展目标,确定工作重点。对岗位职责与目标分解进行综合分析,建立并完善岗位说明书。[11]以养老护理员为例:其应主要负责老人日常生活照料。但我国对于养老护理员的考核内容中对技术护理、康复护理和心里护理等有较高要求。如高级护理员技能要求“发生意外,能进行止血、包扎、固定和搬运;能进行心脏按摩,能对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和传染病进行咨询与预防指导”[12]等。鉴于上述情况,应明确区分护士与养老护理员的工作职责和权限,合理设置岗位。
2.6 完善人才管理体制,创造良好用人环境政府相关部门应结合公办养老机构的实际情况,改善人才管理体制和机制,为公办养老机构提供良好外部用人环境。同时,公办养老机构可积极引进人才,拓展职业发展空间,开展多样化培训,造就一批养老事业发展急缺的老年学、老年护理学、社会工作者等方面的人才。通过改善绩效环境,稳定员工队伍,实现组织整体绩效水平提高,增强公办养老机构公共服务能力。
我国养老机构应应充分体现自身的公益性,以自身特点建立以岗位绩效考评为基础的人员评价机制,把绩效考评作为人员管理的“把手”,并为绩效工资的实施做好铺垫,实现员工绩效和单位整体绩效的提高,以发挥好政府养老工作的示范和辐射职能。
参考文献:
[1]北京市社会福利事务管理中心.盘点企事业单位基本情况,2007:172,178,204.
[2]周良才著.中国社会福利.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第一版:81,82.
[3]福利处绩效管理办公室.北京市社会福利管理处绩效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2010:5,40.
[4]北京市卫生局.北京地区医院评审标准手册,2004:24.
[5]朱家勇著.人力资源管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年8月第1版:102.
[6]台恩普等著.促进老龄产业发展的机制和政策[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5.
[7]吴志华等著.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第1版:323,331,332.
[8]北京市社会福利管理处.2009年战略目标管理工作绩效合同―指标和项目考核细则,2009年3月:2.
[9]赵曼著.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205,206.
[10]胡宁生著.公共部门绩效评估[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第1版:59.
关键词:政府采购 绩效评价 问题 改进建议
财政支出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对公共财政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使用,为社会提供优质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以最大限度地增进公共福利,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政府采购也应以此为根本方向。目前,我国政府面临着财政资金的有限性与公共需求增长的双重压力, 这直接导致了政府采购资金的供给不能满足社会对货物、工程、服务等需求的增长。这样,也就迫使政府不得不进行采购绩效管理,以提高现有采购资金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同时要求政府在对公共财政资源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过程,还必须要注重结果和绩效,进行科学合理地计量和评价绩效。
一、现阶段我国政府采购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
尽管,政府采购工作已在我国有了几年的实践经验,但仍未形成一套完整可行的绩效评价体系。对于政府采购的绩效评价而言,更是处于探索阶段,尚存在着很多问题。
(一)政府采购绩效评价制度不规范
从实施绩效评价较好的国家的经验来看,大多数国家都以法律形式或相关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其实施,而我国政府采购绩效评价多处于自发、半自发状态, 大部分政府采购部门都没有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没有相应的制度和法律作为保障,在制度化和科学化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由于我国的《政府采购法》及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中,没有对政府采购绩效评价作统一规定和要求,使得各地、各部门的政府采购绩效评价内容和侧重点各不相同,评价方法也不尽相同,评价程序更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缺乏规范化的评价标准,又没有针对绩效评价方面的准则性和可操作性的指导文件,是开展政府采购绩效评价的主要障碍。
(二)政府采购绩效评价指标单一
我国政府采购绩效因支出范围广而杂、差异性较大等原因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使得对政府采购绩效很难从某个单一的角度或层面进行评价,需要一个完善的评价体系。而我国目前很多地方以单纯的节支率作为采购绩效评价的指标,即考核政府采购资金节约额与政府采购预算金额的比率,认为该比率越高政府采购节支越明显。仅使用单一指标不能全面反映政府采购的高效性,且较高的节支率也并不是政府采购唯一的目的,高节支率也不一定意味高效。在具有良好的资金评价指标前提下,还要辅之以相应的行政效率评价指标,即衡量政府采购是否能够及时满足使用部门的需要。目前,由于我国政府采购资金浪费严重且分配不均、不能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起来衡量,因此必须建立一整套能够全面反映政府采购效果的指标体系,才能起到对采购工作进行全面的监督和检查。
(三)政府采购绩效评价理论和实务研究进展缓慢
我国学术界和实务界有关政府采购绩效评价的理论和实践还处于探索阶段。在我国各政府部门中,对绩效评价的认知还局限在一个比较小的范围,有相当一部分财政管理人员只是对这个名词有一些初步印象,至于它的实际内容是什么、具体该如何操作,还知之甚少。甚至有种观点认为,绩效评价是西方国家的产物,不符合中国国情,在现有的财政收支管理任务非常繁重的情况下再去搞这些不实际的东西,似乎意义不大。另外,对于西方发展政府采购较早国家的公共组织绩效评价的理念与实践仍缺乏系统的介绍和研究。致使我国本在政府采购发展缓慢的背景下,采购绩效进展更为迟缓。
二、提高和改进我国政府采购绩效评价的建议
(一)加强政府采购绩效评价法制化建设
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是经济社会活动有序运行的保证,政府采购绩效评价工作当然也不例外。我国财政部于1999年了《政府采购管理办法》, 又于2003颁布并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但仍有许多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不相适应或冲突的地方亟需修改,同时也迫切需要制定政府采购法实施细则及相配套的规章制度。我国可在修改《政府采购法》时将“政府采购绩效评价”内容纳入其中或专门制定“政府绩效与政策评价法”,让绩效评价成为对政府采购的法定要求。同时制定《政府采购绩效评价方法选择及工作程序》、《政府采购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等一系列统一的制度规范,对全国政府采购绩效评价的工作规则、工作程序、组织方式及结果应用等进行明确规定,并对相关行为主体的权利和义务进行界定等,以便为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制度保证。
(二)设立独立的政府采购绩效评价机构
设立独立的政府采购绩效评价机构,配备专业的评价人员,其目的是使政府采购的绩效评价做到客观公正,使政府采购方法和采购程序都公开透明。政府采购绩效评价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专业水平高的工作,涉及经济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多学科知识。它要求采购人员不仅要熟悉预算、合同、招标投标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掌握绩效评价程序,更要具备建筑、设备、质量、商品性能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和采购技巧。因此,只有塑造一批业务精通、训练有素、具有良好道德的政府采购专家队伍,才能保证评价任务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
关键词 医疗废物 规范 管理
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的废物;通过不断的完善各类制度,有效地加强了医疗废物的管理,保护了医院及周边环境,杜绝了有害物质的流散;现将管理的措施报告如下。
健全管理体系,完善规章制度
按照《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规定要求,成立了由医院感染委员会主任为组长,医务处、护理部、院务处领导及医院感染办专职人员为成员的医疗废物管理委员会,并成立了由科主任、护士长及医院感染监控员为成员的科室医疗废物管理小组,各自在管理范围内做好医疗废物的管理工作[1],根据国家和本地卫生行政部门有关医疗废物管理的法规、条例,医院感染办负责拟定全院医疗废弃物处置规定,具体组织实施、督查[2]。
加强人员培训,提高防护水平
为提高大家对医疗废物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定期医疗废物管理工作制度、医疗废物分类制度、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处理方法及要求、安全防护及紧急处理知识的培训,举办专题讲座,制定张贴医疗废物收集流程图,要求从事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贮存处理的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操作过程中必须穿戴防护手套、口罩、工作服、靴等防护用品,如有液体或熔融物溅出危险时,还须配戴护目镜。并对收集站工作人员进行工作制度、岗位职责、消毒方法、管理方法、防护技术的培训,要求其工作时切实做好医疗垃圾的分类收集,认真交接,登记完整。每年1次进行健康体检,并为其建立健康档案,必要时,对其进行免疫接种。
落实医疗废物的管理措施
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结合具体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处理规定实施细则。
要求做到:①根据医疗废物的类别,将医疗废物分置于符合规定的专用包装物或容器内。②感染性、病理性、损伤性、药物性、化学性废物必须分类收集,不得混合收集。③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容器的3/4时,应当使用紧密、严密的封口方式。每个包装物、容器上应当帖标签,注明医疗废物产生单位、产生日期、类别、重量或数量以及经办人等警示标识。④隔离的传染病患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产生的传染性排泄物,按照规定严格消毒达到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产生的医疗废物必须使用双层黄色包装物及时密封并做明显标记。⑤药物性废物应由药剂科统一回收、集中处置。⑥病原体的培养基、微生物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废物,应先采用耐高温塑料袋打包,放入灭菌器后,打开袋口或在袋上多处戳洞,以便蒸汽穿透,在实验室内采用内循环式压力蒸汽灭菌消毒,然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⑦保洁公司指定专人专车专线每天下午4时负责收集各科室医疗废物,与科室负责的护士进行交接登记。登记内容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数量、交接时并实行双签名。⑧禁止各科室和个人转让、出售医疗废物(如输液器、药瓶等)。⑨保洁公司医疗废物回收专职人员与医疗废物回收公司认真交接登记,并负责医疗废物周转箱的使用保管。
组织督查,及时整改
医院医疗废物管理委员会成员定期检查医院医疗废物管理工作,医院感染办负责医疗废物日常监督、检查。个别医护人员对医疗废物的危害性认知不够,如为了图方便,随手将医疗垃圾丢弃在生活垃圾袋内或进行医疗操作后未将医疗废物分类放置,造成医疗废物混放等现象。对科室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科室主任及护士长,要求督促整改。并将医疗废物的收集分类纳入绩效管理方案,不符合要求每次扣0.5分,与当月科室收入挂钩(每增减1份暂按60元计算),做到有规可循、有法可依,减少了医院交叉感染,避免院内、院外环境污染。
医疗废物因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和其他有害物质,因此如果对医疗废物不加以严格规范化管理,可能发生污染性物质、有害化学物质的流散,因此科学管理医疗废物,是有效控制院内感染的重要环节,是保护医院环境不受污染,保护患者和医护人员身心健康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关键词:冶金企业现场管理标准化管理
一、标准化及其内涵
所谓标准化,就是将企业里各种各样的规范,如:规程、规定、规则、标准、要领等等,形成文字化的东西统称为标准(或称标准书)。制定标准,而后依标准付诸行动则称之为标准化。那些认为编制或改定了标准即认为已完成标准化的观点是不全面的,只有经过指导、训练才能算是实施了标准化。标准化的作用主要是把企业内的成员所积累的技术、经验,通过文件的方式来加以保存,而不会因为人员的流动,整个技术、经验跟着流失。达到个人知道多少,组织就知道多少,也就是将个人的经验(财富)转化为企业的财富;更因为有了标准化,每一项工作即使换了不同的人来操作,也不会因为不同的人,在效率与品质上出现太大的差异。没有标准化,企业不可能维持在较高的管理水平。
二、现场管理工作标准化的实施背景
1.对现场管理的认识以往在不同层面上存有模糊认识。部分干部员工把现场管理简单理解为“打扫卫生、擦洗设备、清除脏乱死角”,认为现场管理只是“生产现场、基层”的事,没有认识到现场管理是综合管理,是促进企业发展的载体和基石。透过现象看本质,现场管理的问题依然突出,主要还是表现为“低标准、老毛病、坏习惯”。
2.基层建设、员工素质与企业要求尚有差距。车间和班组生产骨干是基层建设的中坚力量,但在基层中存在个别领导班子思想作风不硬,管理意识淡薄,缺乏超前考虑生产技术等问题。他们不注重现场管理和员工素质的培养,单纯认为只要埋头完成生产计划指标,其它都是次要的,而没有在工艺技术优化、设备维护保养、员工技术业务培训等方面下工夫。
3.制度建设不够完善。首先,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制度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要求,不仅影响当前的工作,同时对现场管理工作的长远发展也带来制约;其次,制度覆盖面还不能普及到各项工作中。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不断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三、应用标准化在炼铁现场管理工作的实践
1.现场管理理念标准化。首先理清现场管理的概念,破除旧思想和旧认识。通过学习《现场管理操作指南》、《如何推进“5S”》等书籍,强化全员参与现场管理的意识。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交流、座谈,促使员工对现场管理的概念、特点、意义、任务及如何推进有了明确认识,逐步提升了员工的认识,使大家意识到,现场管理的核心是人,现场管理就是对人的行为的规范和管理,是保证现场和各项生产、经营、管理活动能高效率的、有秩序地进行,实现预定的目标任务。
2.现场管理制度标准化。加强现场管理工作,关键是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管理办法、工作条例等。从2007年7月份陆续修订完善了莱钢炼铁厂规章制度汇编,并出台了《创建省现场管理样板企业推进实施意见》、《现场管理管理办法》、《现场定置管理办法》、《生产现场管理实施标准》、《办公现场管理实施标准》、《创建省现场管理样板企业推进活动考核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通过建章立制,使现场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同时也加强宣传教育力度,让每个员工都能熟悉制度、了解制度、懂得制度,并让员工自觉按章程办事,按规范操作,杜绝习惯性违章,减少事故的发生。
3.现场管理方法标准化。5S就是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五个项目,简称5S,它是企业管理的方法之一。“5S”活动的开展是企业进行现场管理最有效的步骤和主要内容之一,是现场管理的基础,是抓好现场管理和强化企业管理的切入口。在现场管理的过程中,我厂大力推行5S管理,使管理方式更具标准化。4.现场管理执行过程标准化
(1)工艺技术操作标准化。为了使高炉的长期稳定顺行为现场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条件,完善了《岗位操作规程》和《工艺技术规程》及《高炉标准化操作条例》,进一步规范标准化操作,提高了操作控制能力;围绕高炉安全稳定生产的制约因素,建立并汇编了《安全稳定生产过程控制关键点控制措施》,加强了对高炉生产关键环节、要素的关注,提高了过程控制能力;加强日常工艺技术监督检查工作,严格执行炼铁厂《工艺技术月度评价制度》,达到岗位操作标准化,过程控制有效化的目标;完善了原燃料管理监督制度,保证高炉分析调剂的及时有效性,提高了高炉操作的应变能力。通过标准化作业三区高炉都实现了长期稳定顺行、安全、均衡、高效生产。
(2)设备管理标准化。设备的运行状况直接影响着生产的顺行,日常设备管理严格执行“一书四标准”,即《生产设备操作指导书》、《生产设备点检标准》、《生产设备给油脂标准》、《生产设备维修作业标准》、《生产设备维修标准》,车间依据“一书四标准”,健全设备基础管理台帐,职工教育学习记录、设备管理记录。针对实际生产状况与理想目标的差距,认真查找制约高炉生产稳定、均衡、高效、低耗的薄弱环节和主要矛盾,依据目标管理原理系统编制了《设备零故障管理体系》,积极实施创新管理,大幅提升现场管理水平。在日常点检、检修作业时,严格执行设备点检定修制和检修制度。设备运行记录及时、准确、齐全,设备隐患有记录、整改及时,对设备故障执行“三不放过”,责任落实到人,重大隐患做到了立即整改。
(3)企业管理标准化。现场管理与QES(质量、环境、职业健康)体系紧密结合,系统思考,把现场管理工作融入QES体系中,符合三个体系中的有关要求。我厂按规定实施运行控制活动,为了满足运行控制的需求,建立了19个程序文件,作为这一要素的支撑,并按部就班的开展各项工作,所有与质量、安全、环境有关的运行和活动处于受控状态,针对已识别的潜在事件和紧急情况建立了较为有效的应急准备和响应计划程序。推行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应用平衡记分卡将我厂战略目标分解成四级关键绩效指标,并对关键绩效指标体系进行分析评价,寻找改进方向,制定改进计划和目标,促进我厂生产经营顺利进行,也提升我厂现场管理水平。
(4)安全管理标准化。在坚持实施《岗位操作规程》和QES管理体系相结合的基础上,积极地创新安全管理,制定和实施《安全标准化条例》,加强安全教育,规范安全行为,提升安全执行能力,使安全管理理念入脑入心,努力实现本质化安全,确保了安全文明生产。(5)成本管理标准化。建立了《炼铁厂降本增效实施细则》为基础的成本管理体系。以“降本增效”为中心,对各单位的产量、成本考核确定了4:6的权重总原则,一并配套实施了对单位责任成本(责任费用)按一定超、降额的直接减加分数考核。完善成本管控和考核体系,加大成本考核力度,杜塞各类管理漏洞,避免效益流失,最终实现全厂效益收入最大化。
5.现场管理考核标准化
(1)根据《现场综合管理办法》,细化专业管理检查,全面实施综合评价。专业管理检查内容涉及到现场管理所涵盖的各个方面,主要包括机动设备管理、工艺技术管理、安全生产管理、员工素质提升培训管理、综合治理、现场管理、成本管理以及各单位经济责任制考核情况。各专业科室制定本专业检查标准,每月依据标准组织进行检查,计划科负责对各专业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并将专业管理排序、综合评价情况予以公布。通过检查、评价,各单位认清了差距,明确了目标,激发了工作的主动性。
(2)以创建省现场管理样板企业为契机,制定下发了《创建省现场管理样板企业推进活动考核办法》,建立风险抵押金制度,将车间主任、书记工资的50%,科室科长工资的30%纳入现场管理绩效考核,激发了干部的工作责任心。健全中层干部激励约束机制,制定《中层管理人员薪酬激励办法》,将收入与贡献、责任和工作绩效挂钩,每月中层干部按照绩效拿薪。制定《中层干部正职对副职综合评价办法》,正职从工作态度及责任心、工作能力和执行力、工作绩效、出勤率、团结程度5个方面,每月对副职进行综合评价,充分调动副职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促进领导班子团结协作,促进了各项任务目标的实现。
四、实施效果
从2007年开始应用标准化现场管理方法,炼铁厂共产合格生铁8902623.55吨。比2006年增产71335.79吨,增长0.8177%。2008年高炉实现了优质、高效、低耗、均衡、安全、文明生产,设备故障慢风率、无计划休风率均创历史最好水平,经济技术指标逐年稳步提升,先后获得省级文明单位、省级清洁工厂、省级花园式单位、省级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省级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省级现场管理样板企业等荣誉称号。
五、应用体会和下一步改进方向
一是必须坚持以企业为主体,推广标准化才具有坚实基础,发挥好企业的主观能动性是保证标准化顺利推行的基础。二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推广标准化才具有最佳效果。三是必须坚持以持续改进为动力,推广标准化才具有坚实保障,推广标准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及时总结、不断完善、持续改进。标准化现场管理方法的运用,尽管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如制度过于大而全,执行过程有待细化,相信在今后工作中不断创新,加以改进和完善,必将为企业管理水平推进到一个新的层面,使现场管理成为全厂生产经营工作的强有力支撑。
一、进一步完善大城管工作机制
(一)健全城市综合管理组织协调机制。以城管联席会议为基础,加快建立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形成统一指挥、联合行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二)完善城市综合管理考评监督机制。进一步细化城管考核标准、完善实施细则,落实督查通报制度,提高考核工作的公正性与科学性。
(三)加大数字城管平台建设力度。加快数字城管平台系统升级扩容,整合各街道平台,指导开展数字城管进社区工作,逐步形成市、区、街、居四级网络,对接天网系统,扩大视频监控范围,构筑互联互通的城管信息调度指挥系统。
(四)理顺完善城管重心下移机制。在今年重心下移基础上,根据街办工作实际,进一步完善重心下移的机制,在整治占道经营、违法违章建设等方面加强与街办的合作共管,着力提高全区城管工作的整体效能。
二、深入推进城市环境重点整治
(一)开展道路综合整治。计划投入830万元,以牌匾改造、墙体粉刷修葺、文化墙建设为主要内容,整治提升青年西路、玉兴路、文化市场东路、机一西厂路、七贤文化城北路等5条道路。
(二)开展开放小区综合整治。计划投入700万元,以墙体粉刷、规范牌匾、小区绿化为主要内容,改造提升七里山南村五区、馆驿街社区、舜玉北区、邮电新村、睦和苑社区5个小区。
(三)加快推进开放小区规范化管理。在今年各街办试点运行的基础上,以玉函南区、舜秀小区为范本,采取物业化、半物业化和居民自治等多种方式,加快指导各街办在本辖区开展开放小区规范化管理,全面提升我区开放式小区的管理水平。
(四)实施铁路沿线整治。计划投入352万元,以党家、七贤辖区内铁路沿线环境整治为重点,实施垃圾死角清理、美化绿化、修缮墙体为主要内容的铁路沿线整治工作,进一步提升我区铁路沿线市容环境面貌。
三、稳步提升环卫保洁水平
(一)巩固提升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进一步明确各级责任主体的职责,建立健全日常作业、检查考核、督查通报等工作机制。指导街办严格落实人员上岗、清扫保洁、垃圾收集的标准化管理,利用好配发的洒水车、机扫车,加强对党杨路等乡村道路的机械化保洁作业。进一步优化农村环卫保洁模式,积极推进市场化保洁在我区的推广使用。调整完善城乡环卫一体化考核,将第三方考核、部门考核、街办互评相结合,加强通报、督办,严格按照考核成绩兑现经费。定期开展城乡环卫一体化民意调查,及时根据居民提出意见督促街办落实整改,加快推进城乡环境面貌的改善提升,使我区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尽快步入全省先进行列。
(二)巩固提升道路保洁水平。根据2015年道路保洁招标工作要求,进一步增加作业车辆、落实网格化管理,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更加有序、高效的机械作业与人工作业流程,形成人机结合、疏密有致的道路保洁体系,加快提升全区主次道路、支路街巷及开放式小区清扫保洁水平。进一步完善保洁员绩效管理办法,按照网格管理、标准作业、绩效考核的思路,采用量化管理、奖惩结合的办法,严格依照考核结果兑现绩效工资,切实加强保洁员队伍管理,提高我区道路保洁工作效率和整体水平。
(三)进一步加强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建设。结合黄标车淘汰和老旧车辆更新,计划新增3吨垃圾压缩车15部(其中6部用于城郊6办)、大型勾臂车5部,进一步提高生活垃圾收集和外运能力。加快规划建设和改造提升垃圾转运站,完成党家转运站、阳光舜城转运站建设并投入运行,加快推进领秀城垃圾转运站建设,督促兴隆华润、立天唐人项目配套建设环卫设施。严格落实转运站规范化管理运行,合理设置垃圾桶、果皮箱,优化垃圾清运路线,加强车辆安全运行,严格落实垃圾日产日清、密闭运输,进一步优化提升我区生活垃圾收运体系。
(四)探索实施公厕市场化管理。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将公厕管理工作落实到各街道环卫所,并引入市场机制,研究制定新的公厕管理运行办法,进一步解决公厕管理效率低的问题,加快提升我区公厕管理水平和服务效能。
(五)利用老执法局办公楼改造成高标准保洁员公寓,打造新的亮点。
四、强化城管执法保障工作
(一)全面严控违法违章建设。继续坚持以控为主和“零容忍”态度开展违法违章建设整治,进一步理顺违法建设发现处理机制,持续加大对违法违章建设的日常巡查与管控,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查处,及时有效遏制各类违法建设行为,严厉打击违章建设行为,同时,积极做好协调服务,全力保障区重点项目建设。
(二)进一步深化户外经营整治。坚持日常巡查和集中整治相结合,加大定点盯守和机动巡查力度并充分利用视频监控系统,继续深入开展以占道经营、露天烧烤为主要内容的户外经营专项整治,不断加大对已整治区域的巡查监管,及时清理、取缔不按规定经营的商贩,切实解决前清后乱、反复回潮问题。
(三)深入贯彻实施《市城市市容管理条例》。新的市容管理条例将于2016年1月1日正式施行,我局将进一步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指导和协调各相关部门、街道认真贯彻实施新条例,全面提升城市市容环境管理水平。
五、持续开展大气扬尘污染与建筑渣土整治
(一)切实加强对建筑渣土处置工地监管。严格落实建筑渣土规范处置和工地开工前标准化验收制度,监督施工工地完善保洁及降尘措施,加强重点开发项目片区监管,加大片区巡查力度,推广新型渣土运输车辆使用,严查渣土处置工地违规行为。
(二)进一步壮大联合执法队伍。加大渣土管理车辆装备投入,适当增加渣土协管员,健全联动工作机制,加大对渣土运输、物料运输等运输车辆违规行为的查处打击力度。
当前,国内外环境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较多,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这给农村信用社带来新的任务新的挑战。同时,农村信用社在经营管理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在这种形势下,农村信用社如何实现科学发展,如何建成一流的金融机构?对农村信用社而言,应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以建成一流的金融机构为目标,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切实把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之路。
科学把握形势,谋划新思路新举措
认清形势,是找准定位、谋划发展的关键。2013年,农村信用社应从两个方面进行把握。
一是清醒地认识到宏观经济对资产质量的严重影响。因经济下行和经济结构调整,一些企业资金会紧张,一些企业坏账率会攀升,一些企业会停产倒闭,从而造成银行不良贷款持续反弹。对此,农村信用社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必须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抢先谋划,确定好工作目标,找准工作着力点,把握好风险防控。特别要认真研究央行《中国农村金融金融服务报告》、银监会监管风险提示,制定好信贷政策,严把贷款投向,严防资金流向限控行业,严防资金流向民间借贷和影子银行,从源头上控制贷款风险;要密切关注行业、客户群体等系统性风险,仔细梳理,列出风险较大的企业和行业,列出参与高利贷的客户,制定退出计划和措施,早预警、早识别、早处置,避免和减少资产损失。继续开展职工参与民间融资、非法集资行为大排查,严防案件发生。
二是深入研究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形势。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当前,农业农村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呈现出农业生产综合成本上升、农产品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农村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城乡发展加快融合的态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仍然在农村”。作为支农主力军,农村信用社要做好“三农”工作、巩固农村阵地,必须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变化对业务发展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准确把握支农新要求新任务,尽快明确新思路新举措;要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适应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农村金融需求,创新业务与服务,推动农村实现“四化二同步”,特别要适应城镇化建设,开办住房、大宗耐用消费品、大病医疗、子女上学等消费性贷款,积极引导信贷需求,为农民居民化创造条件。
改进绩效管理,推动发展方式转型
绩效考核办法是指挥棒,是确保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措施。农村信用社应通过改进绩效管理,促进全员树立商业银行经营理念,促进发展方式转变。
一是以稳步实施新资本管理办法为契机,完善公司治理,加强内部控制,科学设定经营目标和考核指标,改进绩效考评,增强转型发展的内生动力。
二是对基层信用社,探讨试行模拟利润考核,引导基层信用社加强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实现速度、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安全的统一。
三是完善会计主管员、信贷主管员(专管员)管理考核办法,推行任职资格管理和履职考评制度,强化考核评价,将个人收入与风险管理情况相挂钩;探索试行等级柜员、等级客户经理、等级管理人员制度,建立催人奋进的人事管理机制,激发全员的创业精神、创新活力和劳动积极性。
四是制定资金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内部借款,清理应收账款;强化头寸和存放同业款项管理,适度参与票据业务、债券业务,灵活调整约期存款期限、品种和价格,提高收益率。五是借助银行化改革有利时机,以规范股金为手段,积极吸收优质股东,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引入战略投资者和先进的管理技术,促进发展方式转型。
改善金融服务,推动业务快速发展
发展是第一要务,是解决当前问题和矛盾的根本出路。农村信用社应面对困难和压力,坚定信心,振奋精神,积极进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自我超越中推动经营管理再上新水平、业务发展再上新台阶。
一是加大资金组织力度,为增强支农能力提供资金保障。
二是深入开展信用工程建设,改进信用等级评定标准和方式方法,准确评定农户信用,正确甄别农户真实贷款需求,实现有效信贷需求的《贷款证》全覆盖。
三是加快小微企业贷款中心建设,完善定价机制,提升服务小微企业的能力和水平,支持小微企业做强做大,让更多的农民就近成为工人,推动城乡一体化。三是加强科技信息建设,在提升信用社管理水平的同时,继续实施“三大工程”,提高自助机具覆盖面和运行效率;深入开展金融服务万里行活动,提高城镇居民对信用社服务与产品的认知度,增加离柜式业务量,增强综合经营和多样化金融服务的能力。
着力清收盘活,尽快铲除改革障碍
不良贷款占比高、拨备不足是制约农村信用社银行化改革的主要瓶颈。农村信用社应把清收处置不良贷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有效措施,尽快压降。
一是强化非应计贷款动态监测,完善预警机制,确实解决好非应计贷款时点性反弹和前清后增问题。
二是加强清收队伍建设,健全责任认定与追究机制,提高清收处置的效益和效率。
三是深入开展不良贷款清收处置活动,将表内外不良贷款及利息列出清单,建立台账,逐笔逐户落实到人,明确清收责任和时限,加强督促调度。
四是采取“绩效挂钩,奖励清收;行政协调,协议清收;以物抵贷,变现清收;诉诸法律,依法清收”等方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多措并举,提高清收处置效果。
五是积极探索,创新清收盘活手段,通过债务重组、异地执行、政府购买、打包置换等方式,加快处置不良资产。
六是加强与法院、公安机关的合作,通过张贴布告和电视滚动播放等形式,对不良贷款的借款人予以曝光,通过社会舆论、刑事拘留等手段,推进清收涉诉贷款的进度,力争在处置诉讼未结案件方面取得较大进展。
着力加强内控,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内部控制是实现经营目标、确保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农村信用社应按照《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和《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试行办法》的要求,构建环境,完善机制,精细控制,防范风险。
一是对现有制度进行汇总梳理,做好规章制度的废改立工作。
二是加强信贷基础管理。要针对信用等级评定、贷前调查、授信、审查、贷后管理等方面的风险点和薄弱环节,明确原则、步骤和方法,在操作层面实现硬约束,全面规范信贷管理。要按照银监会的要求,制定《农户贷款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完善法人治理,优化组织架构、管理机制和业务流程,通过增加家庭成员担保等措施,加大对个人贷款的风险防控力度。
三是在坚持贷款第一责任人制度的前提下,实行合规免责制度,确定合理的贷款损失率,对新增不良超过“容忍度”的,严格追究责任,予以通报批评;对因违规操作和道德风险造成贷款损失的,坚决严厉处罚;对因系统性风险、借款人意外或经营不善造成贷款损失的,可以免于追究。
四是开展信贷客户风险大扫描,发动信贷人员和信息协理员,尽快摸清客户的风险状况,有的放失地做好风险防控工作。
五是加强账户管理,持续推广支付密码。安装反洗钱系统、新一代贷款管理系统,完善风险识别技术手段,进一步增强防控风险的能力。不断开展突击检查、录像检查和账户管理、银企对账、重要空白凭证、反洗钱、授权、大额资金汇划等专项检查,加强会计辅导,规范业务操作,全面防范操作风险。
加强合规管理,坚决防范案件发生
案件防控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农村信用社应完善惩治、教育、监督、防范一体的案防机制,标本兼治,统筹推进。加强合规文化建设,落实合规管理措施,开展合规教育、警示教育和案防培训,提高全员合规意识和制度执行力。坚持人防与技防相结合,加强信贷、财务、资产、科技等重点领域的风险防范,严防民间融资和非法集资等外部风险传染渗透。落实案防责任,推行一岗双责,健全各条线案防制度和操作规程,实现对各业务过程和操作环节的全覆盖控制。应用“工商E线通”系统,防范虚报注册资本、虚假出资等验资业务风险;应用凭证管理系统,及时维护系统数据,切实提高凭证管理水平。充分利用业务线条预警系统,做好风险排查、预警提示、持续整改、跟踪评价,全面提升案件防控能力。强化违规台账的综合运用,定期分析违规问题分布、同质同类问题发生的频率,解决违规操作屡查屡犯的问题,切实提高案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继续开展岗位轮换、强制休假、亲属回避、干部交流“四项活动”,及时组织离岗、离职审计检查,加强内部监督。开展风险大排查,实现案件风险排查常态化。加强审计队伍建设,科学安排审计项目,由合规性审计向风险管理审计转变,以信贷、会计为重点,扎实开展审计检查,揭示问题,狠抓整改,彻底消除风险隐患,严防案件发生。
加强自身建设,打造客户满意银行
实现科学发展,关键在人。农村信用社要牢记使命,求真务实,不断提高自身建设水平。
一是扎实开展学习贯彻十精神和新活动,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增强自我完善、自我提高、推动事业发展的能力。
二是认真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将党建工作纳入综合考评范畴,促进党员队伍建设,不断完善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的长效机制,引导广大党员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三是实施员工培训计划,不断组织员工培训,鼓励员工参加各种素质教育、专业技术资格和从业资格考试,开展岗位大练兵、大比武,实现业务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双提高”。
四是全面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升全员道德素质,创建家庭更幸福、事业更兴旺、品格更高尚、企业更和谐的良好局面。
五是全面加强作风建设。要以客户为中心,树立“前台为客户服务,中后台为前台服务,管理为营销服务”的工作理念,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活动,切实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关键词】国网电力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 实践研究
一、体系建设对人力资源工作的新要求
人力资源作为第一资源,在企业要素构成中具有核心支配作用。当前,电力体制改革和国资国企改革深入推进,公司发展改革任务繁重、国际化进程加快,对公司组织模式、运营机制、人工成本管控、考核激励、队伍结构优化、人才竞争等提出了严峻挑战。记者获悉,新的一年,公司将坚持“四个引领”带动人力资源工作。
战略引领。围绕公司发展战略和总体规划,认真研究外部政策和市场环境,综合考虑单位之间、专业之间、各类用工之间、内外部之间的关系,集中力量打攻坚战、“啃硬骨头”,解决主要矛盾,突破“瓶颈”,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在企业要素配置中的核心支配作用。
市场引领。重点围绕“四个市场”(电力市场化改革、金融和产业单位市场化运营、国际市场开拓、内部人力资源市场运行),充分发挥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调节作用。根据市场需求、市场供给、市场规则,优化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加快形成市场化劳动用工和薪酬分配机制,实现“六能”(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调动员工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提高组织快速响应能力、市场开拓竞争能力。
人才引领。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弘扬“工匠精神”,创造人才选用育留一体化成长环境,形成系统完整的员工成长“路线图”,确保员工“扑下身子钻技术”“衣带渐宽终不悔”。重点选拔培养引进一批具有国际视野、战略思维、创新精神的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一批全球能源互联网、特高压、智能电网、大数据、云计算、金融、国际化等方面的高端紧缺专业人才,一批技术高超、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打造和稳定企业核心骨干力量。
“三全”引领。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动态优化提升“三集五大”体系,拓展人力资源集约管理广度和深度,打造纵向“串联”与横向“并联”相统一的网格化人力资源管控模式。
二、国网企业建设集约化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实践
(一)加强“制度化”建设,构建人员流动常态机制
通过建立内部人力资源市场的组织、运行及保障体系,完善人员流动的政策指引和制度保障,促进了员工的有序合理流动,优化了现有人力资源配置。
(1)建立在公司领导下的各单位为主体的分层级管理架构,公司总体组织协调内部人力资源市场工作,统筹配置人力资源。各单位根据管理要求建立健全组织管理体系,成立内部人力资源市场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建设和运营本单位人力资源市场,组织内部开展人力资源配置工作。
(2)制定出台内部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方案和暂行管理办法,加强人员流动的政策引导和制度保障,通过规范市场运行规则,明确市场运行流程,规范人力资源配置方式,初步建立内部人力资源市场运营机制。各单位结合岗位和人员特点,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和相关管理制度。
(3)建立内部人力资源市场考核机制,引入单位内部专业配置均衡度指标和跨单位(地域)人员流动贡献度指标,全面监督管控各单位内部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及运营管理状况。将超缺员及用工结构优化、内部市场配置等情况与“三定”管理、用工计划、毕业生招聘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对任务落实不好、存在严重问题的进行通报批评。
(4)完善市场建设激励机制,对超缺员解决较好的单位进行激励,对支援艰苦偏远地区生产建设的人员给予补贴,对待岗人员实行上岗培训和考试考核。组织各单位结合自身实际,研究制定激励措施,加强内部市场人员的管理和培训,拓展全员绩效考核结果在市场配置中的应用,提高对市场的保障支撑作用。
(二)推行“多样化”举措,优化员工配置
通过推行岗位竞聘、人才帮扶、劳务协作、临时借用、挂职锻炼、组织调配6种配置方式,丰富员工流动途径,探索跨地区、跨单位、跨专业的人力资源协作和配置。
(1)规范人员“硬流动”方式,明确组织调配、公开竞聘实施要求及流程,管理岗位、技术岗位和生产岗位补员可以通过组织调配或岗位竞聘方式进行人员补充。由低层级岗位调整到高层级岗位、由基层单位调整到管理机关的,一般均应以岗位竞聘方式通过考试考核择优录用。
(2)推行人员“软流动”配置,实现人力资源共享。规范挂职锻炼、劳务协作、临时借用及人才帮扶等配置方式的适用范围、基本要求和实施流程,明确各单位可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配置方式,有效管理和配置现有人力资源,实现人力资源的充分共享,降低人力资源管理和使用成本。
(3)通过引入竞争机制、加大绩效考核力度等方式,使发展意愿强、岗位能力突出、工作业绩优秀的员工得到合理的待遇和更多的发展机会。对不能适应岗位工作要求或考核不合格的人员进行转岗培训或进入内部人才市场待岗安排,形成岗位能上能下、待遇随岗变化的动态管理机制。
(三)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全过程管理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