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8 18:00:4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封山禁牧管理办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1林牧矛盾
长期以来林牧矛盾一直是影响林业工程项目的主要矛盾。虽然山西省出台了《山西省封山禁牧办法》,但封山禁牧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需要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林牧矛盾仍是一个突出问题。
1.2造林投资不足
现行造林投资标准与实际需求差距较大。一是由于苗木价格、社会工资等费用不断上涨,加大了造林成本;二是由于造林地立地条件差,造林成活难度大,也进一步加大了造林成本;三是使用容器苗上山造林,加大了成本。
1.3鼠兔危害
鼠兔危害是造成幼苗难以安全越冬、正常返青的最大因素,尤其是荒山造林,兔子啃食幼苗地上部分现象特别严重,但一直没有有效的防治措施。
1.4重造轻管
由于造林投资的严重不足,造林后后续的抚育管护资金跟不上,导致造林地内杂草灌木丛生,与幼苗、幼树争肥、争水、争光照,林木生长环境不断恶化,严重制约着幼苗、幼树的成活、成林。加上没有落实严格的管护责任制,使工程造林重造轻管的现象普遍存在。造林后期管护的缺位,严重影响了造林成活率、保存率。
1.5设计与实施内容不一致
封山育林和人工造林,都要事先有设计。工队根据设计施工,林场依据设计对作业进行验收。有的单位做设计照搬照抄,敷衍了事;有的单位,栽植的树种与设计上的树种不一致;有的单位,设计的项目明确规定有建设期限,而所有投资当年就支完了。这些都造成造林实际与设计相左。
1.6实施方案与施工实际不一致
实施方案与设计一样,都是一个项目预先的规划,都是项目实施的依据,只不过叫法不同。营造林项目叫设计,其他项目叫实施方案。像卫生院项目、中心管护站项目、木材检查站项目、派出所建设项目、病虫害防治项目、森林防火基础设施项目等,都需要编制实施方案。实施方案由项目实施单位编制,并根据管理权限报批。而很多单位实施方案的编制较为粗放,和施工实际不一致。常见的表现有:地点的变更,规模的变更,用途的变更等。
1.7合同与实际内容不一致
合同受法律保护,具有法律约束力。在实际工作中,经常用到的合同有:天然林保护工程的森林管护承包合同、生态效益补偿项目(场与管护员)管护合同、造林合同、封山育林合同以及建筑合同、采购合同、销售合同、租赁合同等。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合同签订很不规范,不与实际结合,根本经不起推敲和检查,主要表现为:合同要素不完整;合同签定时间不符合逻辑;任务内容与作业设计不符等。
1.8竣工验收滞后
林业工程项目竣工以后,实施单位要及时提出竣工验收申请报告,由上级部门按照权限组织竣工验收。但是许多工程项目已完工,会计账目上已列支,但迟迟不提交竣工验收申请,上级部门也不办理竣工验收,特别是对于基建核算的工程项目,导致资产长期不能交付,费用长期得不到核销。
1.9工程资金下拨不规范
资金拨付是工程管理的重要环节,资金的拨付要与工程进度和质量挂钩。而有些林业单位的工程项目资金的拨付,没有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带有一定的随意性,缺乏统一的制度约束。
2强化工程项目管理的对策
2.1搞好封山禁牧,加强人工巡护
按照《山西省封山禁牧办法》规定,加强封山禁牧工作。此项工作,建议以地方政府为主,加大宣传力度,采取有效措施,使封山禁牧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根据封禁范围大小和人、畜活动及危害程度,设专职和兼职护林员,对造林地进行巡护,并在山口、沟口以及交通要道设卡。加强后续管护,巩固造林成果。建议设立造林地专项管护经费,推行造林地承包管护责任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造林成效。
2.2全面开展未成林抚育
森林的培育应从幼龄林抓起,加大割灌、除草、施肥力度,减少灌木、杂草和幼林之间的竞争,改善林地环境,增加林地肥力,加强后续管护,减少人畜危害,巩固造林成果,扩大森林面积,提高幼林质量,加速林木生长。建议省里出台相应制度,启动幼林抚育项目,全面开展未成林抚育工作,提高林分质量,促进其早日成林,培育优良的森林后备资源。
2.3提高营造林投资
建议按实际工程需求及社会价格相应增加造林投资,同时应增加项目规划设计费、工程管理费、招投标费、监理费、工程建设费、后续管护费等,以确保营造林质量,提高营造林经营管理水平,促进森林资源总量的增加和森林资源质量的提高,从而实现“双增”目标,为生态兴省战略奠定坚实的基础。
2.4科学编制设计和实施方案
要搞好规划设计,深入实地进行调查,认真落实作业地块,科学选择造林树种,合理制定技术方案,精心编写作业文本。做设计既要遵循技术规程,又要结合施工实际,能做到什么,设计什么。如果施工时实际情况发生了变化,设计是可以变更的,但必须按照原来的审批程序进行变更。在现行的管理体制下,天然林保护工程封山育林设计,由省直林局设计队编制,林局审批,省林管局备案。“三北”防护林造林工程设计,由设计队编制,林局审核盖章,省造林局审批。涉及采伐的中幼抚设计,由设计队编制,林局审核盖章,省林业厅、林管局联合审批。用育林基金、财政返还款安排的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其设计由设计队编制,林局审批。可以看出,凡由林局审批的设计,变更程序相对容易。编制实施方案时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切忌盲目铺摊子、上规格,实施时候却大打折扣。这样容易造成实际与实施方案不符。
2.5规范合同管理
合同要根据实施内容签订。订立的合同,要素应当完备。合同应明确签订主体、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报酬、履行期限、地点和付款方式、违约责任等。合同中订立的付款方式、付款金额、预留质量保证金是否与会计核算一致,合同的当事人是否与会计上的收付款方一致。如果合同的签署人与会计上的收款人(领款人)属于同一人,看看笔迹是否一致。
2.6严格工程资金拨付制度
为了进一步规范项目资金管理,明确各部门责任,强化拨付环节控制,2009年省杨树林局制定了《省杨树林局营林工程报账及资金拨付管理办法》,对拨付资金的条件、拨付比列、分年度比例、拨付程序做出了明确详细的规定;2016年,又制定了《省杨树林局经费、借款及专项资金拨付办法》,至此,林局所有资金的拨付都实现了制度化。
2.7积极组织竣工验收
一、围场镇争创国家级森林城市
以森林和树木为主体,城乡一体化建设,稳定健康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于城市居民身心健康。争创国家级森林城市,形成青山环绕、林城相彰、林水相依、林路相衬、林居相嵌的城市森林格局。
(一)完成春季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程
1、围场东山望火楼梁顶:新建工程林2000亩,大营养杯和小营养杯油松、樟子松苗木20万株。
2、湖泗汰大庙梁顶:新建工程林4168亩,大营养杯和小营养杯油松、樟子松苗木30万株。
3、提质增效工程:抚育经营3600亩、果树栽植200亩。
(二)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
吉上荒山造林300亩,栽植大营养杯和小营养杯油松、樟子松苗木3.6万株。
(三)绿美廊道工程
1、高速公路两侧可视面绿化,栽植大营养杯油松、丁香和连翘花卉等。
2、水岸林建设和道路两侧可视面(1)滴水湖南阴坡栽植油松大营养杯5000株。(2)湖泗汰沟道路两侧山坡栽植油松大营养杯5000株。(3)吉布汰沟道路两侧山坡和部分荒地栽植油松大营养杯1万株。(4)金字路口至车字沟里干路7公里路栽植5公里路树。栽植云杉大营养杯1.5万株。(5)全镇干部职工义务植树2万株。
二、围场镇建立森林防火组织机构
围场镇建立森林草原防火指挥部。指导员由围场镇党委书记担任,正副指挥长分别由围场镇人民政府镇长、副镇长担任,成员包括县直包保部门(县工商局副局长、县城管局副局长和建设银行副行长)、围场镇中学校长 、围场镇林业站长等。森林草原防火指挥部下设办公室,主任由围场镇武装部部长担任,成员包括镇政府各站所负责人。 镇、村有专职防火员68人、兼职防火员112人。
三、围场镇森林防火实行巡查巡护成功经验
(一)强化火源管理,实现无大森林火灾的好成绩
围绕森林防火事关政治安定、社会稳定重大责任,一是巡查巡护是林业防火工作发展的必由之路刘建国 霍建伟 陶景林强化领导保障,镇党委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强化森林草原防火工作的意见》,在防火关键时期,主要领导亲自调度指挥,镇共出动机关干部86余人次进驻各村,集中开展隐患排查,对重点地段实行死看死守,火情没有出现大的问题。二是切实加强防火宣传教育工作,共印发防火明白纸、画册9000多份,在公路干线设立防火宣传牌10个,横幅40个,打造了防火宣传廊道。制作防火袖标600条、警告旗1000个,强化落实“五清”制度,对本辖区内的坟头、林边、矿边、地边、隔离带进行彻底清理。三是强化森林火源管理,镇主要领导和镇林业站站长每天早上上班前分别对全镇进行护林防火员查岗一遍,镇8人防火队太阳上山开始巡查巡护,检查至太阳下山,其余时间进行集体备勤、吃住在镇里,保持临战状态。在巡查巡护上,对野外烧茬子,燎地边,上坟烧纸等严查严管,总之防火队员不间断巡回督导检查,保障了防火措施的落实,全镇没有发生大的森林火灾情况。
(二)加大执法力度,依法保障森林资源安全
围场镇始终把森林资源管理放在与造林绿化同等重要位置。一是进一步规范树木采挖管理,充分发挥森林公安和综合执法大队的职能。二是封山禁牧力度加大,镇党委政府严格执行县《封山禁牧管理办法》,加大对散撒牲畜处理力度。镇防火队在巡查巡护过程中发现菜农燎地边2起,依法分别进行了罚款500元的处理。三是加大采伐监管力度,严明监管责任,严肃巡查巡护工作纪律,加强采伐迹地更新的督导检查,保证了新造林成活率进一步提高。
四、存在主要问题
森林防火工作存在以下主要难点和问题:一是围场镇坟头比其它乡镇多达26%,这样在清理坟头时,自然就增加了更高的费用和难度。二是镇里的防火队工作时间长,长达10多个小时,夜间全员集中备勤,时刻保持临战状态,工作强度大,队员待遇有待提高。三是湖字村新增造林面积大,禁牧管理护林人员少,力量薄弱。
五、提高镇及村防火队员业务知识和水平,加大巡查巡护范围
一、充分认识搞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的重大意义
由于我国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以及长期以来以资源消耗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导致许多地区植被破坏,90%的可利用草原退化,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56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严重,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不仅影响国家生态安全,而且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各级政府和广大群众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开展水土保持和草原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改善水土流失地区农牧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发展农村经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我国水土流失严重、草原生态恶化的趋势仍未得到根本扭转,不能适应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水土保持和草原保护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因此,各级水利和农牧部门要进一步增强搞好水土保持和草原保护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认真总结经验教训,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全面推进我国生态建设工作。
近年来,各地的成功实践证明,采取适当的人工措施,充分发挥大自然的力量,利用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在较短的时间内可以实现大面积水土流失的初步治理和生态系统的初步恢复,是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搞好草原保护和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对于促进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发展农村经济,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草原保护对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改善生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各级水利、农牧部门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和草原建设的同时,把生态修复作为当前水土保持和草原保护工作的一大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监督检查和指导,积极推进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的开展。
二、抓紧制定生态修复规划
各级水利、农牧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制定本辖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规划,明确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目标与任务。规划要与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和牧区水利等规划相结合,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作为指导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的依据。近期应以江河源区、内陆河流域下游及绿洲边缘区、草原区、重要水源区、长城沿线风沙源区等区域为重点,在降雨条件较好、人口密度相对较小、水土流失相对较轻微的地区,大力推进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生态修复的对象主要是覆盖度为5-50%的低中覆盖度的草原、郁闭度小于40%的灌木地等地类。
三、组织开展科研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
各级水利、农牧部门要组织有关科研单位开展对不同区域生态修复的机理与关键技术、优质抗逆草种选育、效益监测指标体系等课题的研究,制定生态修复技术规范。要积极推广优良草种、畜种及改良、秸秆养畜过腹还田、草田轮作、植被抚育更新、节水灌溉、草产品综合利用、围栏建设、免耕种植、鼠虫害防治等技术,搞好生态修复效益监测评价工作,指导与推动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的健康发展。
四、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
各地要依据《水土保持法》、《草原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针对开展生态修复工作的要求,对乱开乱垦、乱挖乱采、超载过牧等行为,进一步制定操作性强的相关法规规章、管理办法和乡规民约。要严格基本农田和草原保护制度,坚持保护和利用相结合的方针,建立草畜平衡制度,大力推行禁牧、休牧、划区轮牧和舍饲圈养,逐步改变依赖天然草原放牧的生产方式,严格限制不合理的生产建设活动,为生态的自我修复提供保障。同时,要推动各地出台或完善税收、信贷、投资和能源等方面的优惠>策,促进广大农牧民转变生产方式,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积极性。
五、继续加大执法监督
各级水利、农牧部门要加强水土保持和草原执法队伍建设,继续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各地要按照《草原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草原保护与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完善草原家庭承包经营制,推行以草定畜,逐步压减牲畜头数,实现天然草原的草畜平衡,加快畜种、畜群结构调整,防止超载过牧,促进草原植被恢复:要坚决禁止开垦草原的一切违法活动,严厉打击非法占用草原的行为,加大对乱采滥挖草原野生植物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对各类非法破坏草原行为的监督检查:要坚决禁止超采地下水,防止因不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带来新的生态破坏问题;所有实施退耕还草、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以及小流域综合治理等国家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区,均必须严格按有关规定实行封山禁牧、休牧或划区轮牧。要加强对风沙区、草原区、山区和丘陵区等区域开发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所有开发建设项目必须严格执行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制度和水土保持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运行的“三同时”制度。
六、加大宣传工作力度
要大力宣传搞好水土保持和草原保护工作在我国生态建设中的重要意义,增强全社会保持水土、保护草原的意识。宣传生态修复在防治水土流失、保护草原、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注重发挥大自然的力量,依靠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恢复植被,保护草原,防治水土流失。要切实转变生态建设中重工程建设轻保护的观念,自觉转变不合理的生产方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关键词: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对策;榆阳区
中图分类号 S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20-86-02
森林作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是植物、动物、微生物和土壤的依存之所,不仅有着丰富的物种资源,可以提供大量的林木和生物资源,而且具有重要的生态调节作用,可以保护土壤、保持土壤肥力、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净化空气。因此,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关系着人类、社会、经济、生态和谐发展的重要问题,森林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工作更是肩负着调控和引导森林资源走向良性循环轨道的重要任务。
榆阳区作为榆林市唯一的市辖区,位于陕西省的北部,毛乌素沙漠与黄土高原的交接地带,主要以风沙草滩为主,有“塞上榆林十八滩,水清草绿似江南”的美誉。榆阳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森林资源,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的挖掘和采伐对森林资源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榆阳区近几年来一方面推动经济增长,一方面保护环境,完成了大面积退耕还林(草)、宜林荒地造林种草、封山育林工作,在扩大森林总量与规模的同时,还依据国家的相关规定对森林资源进行保护、管理、培育、发展以及合理的开发、利用,以改善生态环境。但是在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下面笔者根据工作实践进行分析。
1 榆阳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乱占林地和偷牧毁林的现象时有发生 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部分素质较低的人为了一己私利滥占林地、偷牧毁林,虽然多次进行管理、说服、教育和处罚,但是还是屡禁不止,依旧存在侥幸心理。还有部分地区,只考虑小范围的经济效益,缺少全局意识,思想觉悟较低,目光短浅,破坏了大量具有较大潜在升值空间的育林区,过度采伐、甚至出现林地逆转现象。这些盲目以牺牲森林资源为代价换取的经济发展,最终破坏了生态环境。
1.2 森林资源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由于榆阳区森林资源整体的质量较低,所以保护工作量大、范围较广、人力资源有限,对于部分地区的滥占林地、偷牧毁林不能及时发现,即使发现进行管理,保护和管理人员走后,此类行为还是屡禁不止,给封山育林工作带来了较大困难。二是从森林资源保护的工作侧重来说,还存在板块和比重分配不合理的现象。片面的追求造林数量和规模,而不注重造林质量,同时工作板块内部还存在“重营造、轻抚育”的问题。对于造林与抚育工作的比例关系,没有达到一定的管理认识高度。由于过于重视营造,将大部分的力量集中在此环节的工作中,从而忽视了抚育工作,甚至没有开展抚育工作,因此形成森林重造轻管的局面,不能得到持续的发展和巩固。随着造林面积的不断扩大,带来管理与保护上的困难,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压力大。三是不合理的开发与利用带来一系列问题。由于树木的品种、粗细、大小、品质不同,导致经济价值不同,在采伐过程中常存在采大留小、采好留坏,主伐珍惜物种和大径级林木,这种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行为使森林物种减少、质量下降、生态功能减弱,从而影响森林资源的增长与可持续发展。
1.3 森林资源的保护管理体系不健全 保护与管理体系不健全首先表现在相关政策、制度、法律法规等规范化体系不健全,而且存在疏漏。管理体系陈旧,管理指标和规定不切实际,不能适应新形势、新发展,从而也影响了森林保护管理工作问题的解决。其次,森林资源林政管理基础设施较为落后,没有根据科技发展使用先进的、配套的管理工具,简化工作流程与难度,提高工作效率和力度。
1.4 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部门保护和管理人员畏惧困难,素质较低,责任心不强,怕得罪人,甚至出现的行为。这种执法不严、执法犯法的行为严重损坏了森林保护与管理工作的严肃性。部分地区或单位在贯彻落实保护管理森林资源的法律法规时,流于形式,大作表面文章,不能真正深入和落实,影响工作效果。另外,由于基层森林资源林政管理工作条件较差、环境恶劣、危险系数较高、工作量大、待遇低,不能对严格执法的林业行政执法人员做好保护,在执法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人身安全侵犯,甚至还出现事后打击报复的行为,导致机构不稳定,人员流动较大,管理队伍松散,林业行政执法消极。
2 强化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对策
2.1 加强思想教育,调整产业结构 意识支配行动。只有从根本上扭转违法犯罪、滥砍滥伐、乱占林地和偷牧毁林人员的思想意识,加强教育工作,使他们意识到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才是依靠森林生存和生活的唯一出路,贪图个人利益和短期利益的行为,于人于己于子孙后代都是不利的,更是不可取的。同时,还要从经济转型和调整产业结构上入手,拓宽农民致富渠道。通过林种树种和治理相结合的模式,提高农民收入,因地制宜,发挥地区优势,形成产业链条,促进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以减少农民对森林资源的破坏。此外,还要通过电视、广播、标语、宣传车、展板、宣传咨询等方式进行宣传教育,使当地人民了解国家林业法规和政策,使其知法懂法,提高依法守法自觉性。
2.2 加强保护和抚育工作,合理开发利用 首先要加强执法检查力度,充分调动人力资源,发挥林业派出所、林政稽查队和草原监理站的执法职能,坚决打击乱砍、乱伐及非法侵占林(草)地的不法行为,避免屡禁不止的恶劣行为。其次,应加强森林的抚育工作,合理分配造林和管理之间的工作配比,加大对抚育工作的重视力度,减少低质量的扩大森林面积,促进良好森林资源循环系统的形成。再次,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森林资源,严格控制和审核征用林(草)地报批审批制度。在森林资源的采伐上要注意珍惜物种和大径级林木的保护,在发挥生态功能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的调配采伐树木的品质与品种。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可行的森林采伐限额计划与制度,并按照规定严格执行。坚决制止乱砍滥伐和超限额采伐的行为。通过采伐计划控制乱砍滥伐和不合理开发利用的行为,使森林资源管理工作人员可以有目的的进行管理。还可结合采伐区域的更新造林计划与检查验收制度一起进行,建立林业投入机制,以完善采伐更新造林的制度,促进森林可持续发展。此外,还可以利用榆阳区森林景观优势,发展森林旅游业,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2.3 建立健全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体系 针对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体系出现的问题,榆阳区可以制定新的、适应当前发展的制度,对全区全面实行封禁,实现退耕还林和封山禁牧的有机结合,确保生态建设成果。动员社会力量,多渠道、多方面的对森林资源进行保护和监督。同时,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性较强的管理处罚制度,推行并落实责任管理制度,对林区进行分区域责任制管理,不同区域根据森林资源现状制定保护责任和目标,并进行考核管理,以加大退耕还林还草的管护力度。在维护林权证的法律地位方面,应健全林权证发放工作流程和管理办法,切实保护森林资源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在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的基础设施上,应加大林业科研投入,提高林业发展科技含量,引进先进的仪器设备。通过应用先进技术对森林进行监控,建立自动报警系统,及时发现并制止违法行为。
2.4 加强管理队伍建设 建立执法机关内部的监督约束机制,规范制度,加大林业执法力度,维护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的严肃性和法律性。执法人员要廉洁与公正。认真落实森林资源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提高工作效率,对林业行政执法人员要加强保护,确保执法人员的安全,避免打击报复、暴力反抗的行为。同时,还要改善执法条件和保障执法的基本经费,稳定基层林政执法队伍,减少人员流动,使保护和管理工作具有可持续性,调动林业行政执法者积极性。
3 结语
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民生工程。因此,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的工作人员应坚持以兴林富民为宗旨,着力构建生态文明,加快造林绿化步伐,全面推进森林经营,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稳定林地的根基,巩固生态性林地,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典.紫金县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浅议[J].绿色科技,2013(4).
[2]洪端芳.福建省林改后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形势及其对策[J].林业勘察设计,2007(9) .
[3]张建文.浅谈森林资源保护中存在问题及对策[J].湖南农机,2012(3).
[4]王志清,汪来德.对当前森林采伐与资源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探讨[J].华东森林经理,2000(12).
[5]王招英,姜伟.浙江省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现状与对策[J].华东森林经理,2005(3).
[6]汪晓钟.森林资源保护管理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现代园艺,2012(3).
[7]胡炳森.浅谈森林资源保护中存在问题及措施[J].现代园艺,2013(1).
关键词:巩固 退耕还林 成果 措施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1(b)-0090-02
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全面规划、因地制宜,注重自然恢复,突出综合治理,强化监督管理,创新体制机制,充分l挥水土保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重要支撑。这项工作开展以来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由于这项工程量大、面宽,在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上还存在着好多漏洞,这就必须采取应对措施。不然,退耕成果就付之东流。
1 基本状况
退耕还林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加大基本农田建设,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确保退耕农户口粮基本自给;继续搞好以沼气为主的农村能源建设,有效保护林草植被;积极推进生态移民,改善重点区域生态环境,实现农民脱贫致富;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发展后续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继续推行封山禁牧、舍饲圈养,扩大林草保护面积,促进畜牧业的发展,切实做到退得下、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
陇阳乡退耕还林工程从2001年开始实施,至2005年底共完成国家下达任务6 600亩,牵涉11个行政村,1 090户,4 200多人受益,荒山造林4 550亩,林草覆盖率6.9%。
2 存在的问题
2.1 气候条件差
陇阳乡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十年九旱。海拔最高2 350 m,最低1 840 m,年降雨量450 mm左右,年均气温7.5 ℃,无霜期118~156 d,年蒸发14 900 mm以上。水资源严重缺乏,苗木的成活率低,造林成本高,补植补种工作流于形式,注重数量、轻视质量。陇阳以种植山杏、沙棘等抗寒抗旱品种为主要树种,生态林多于经济林,因此经济收入低,调动不起农户的积极性。
2.2 认识不到位
部门领导责任心不强,急功近利,持盲目的态度,工作只看到眼前利益,没有用发展的眼光着手工作,把退耕还林政策落到实处,只是重视自己的业绩。首先规划不合理。没有做到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综合治理。在坡地,易沙化,不宜种植农田的地方不涉及退耕任务。为了搞政绩,一般退耕还林都设在交通便利,能集中连片,看起来有规模、有阵势的地方,搞面子工程。没有为农民群众着想,没有为长期治理生态环境着想,后续管理工作断档。其次组织不力。部门之间不协调、不沟通,相互等靠、相互推诿,导致后续工作滞后,有退耕无产业,都认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是林业部门的工作。
2.3 管理上粗放
由于政策宣传不到位或者是宣传效果不明显,农户的法律意识淡薄、思想观念陈旧,认为只要给自己补助资金,树栽在地里任其自然生长,误以为林是为国家造的而不属于自己,甚至部分农户有复耕现象,或者出现乱采乱挖的现象。农户缺少专业除草、施肥技术;私自在林下间作;偷牧、放牧时有发生;退耕还林与荒山造林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2.4 科技支撑体系不健全
随着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农村科技服务体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乡财政困难,这与农民群众的迫切要求科学技术指导成反比。机构不健全,林业技术人员少,业务水平低,频繁的调动导致队伍不稳定。基层林业工作者的待遇低,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不高。
3 对于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种应对措施
3.1 严格种苗供应途径,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保证苗木质量
有关部门都要提前做好种苗的生产培育,组织好种苗的供应。种苗的数量充足、质量优良、品种对路,是实施退耕还林的必要前提和基础条件,必须先行建设,超前准备。在尊重退耕农户意愿的前提下,退耕农户与种苗供应方签订书面合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为退耕农户指定种苗供应商。种苗生产供应要从实际出发,采取多种形式,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积极鼓励农户育苗,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林业主管部门要负责提供种苗调运、栽培管理方面的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加强种苗质量和疫病检验检测工作,确保种苗供应单位和育苗专业户按规定的树种、数量、质量提供退耕还林所需的合格种苗。有关部门要加强种苗市场、价格的规范管理和监督检查。对生产、销售的种苗必须有林业部门出具的标签、质量检验证和检疫证,凡是不具备“一签两证”的种苗,不准进入市场。
3.2 抓住大好机遇,转变观念、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
目前,国家正在大力实施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工作。“扶贫攻坚、生态先行”理念贯穿精准扶贫工作全过程,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退耕还林工程开展以来,聚集了农村富裕的劳动力,将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和剩余的劳动力有效地利用起来,变输血为造血。采取致富能人示范带头,对建档立卡户给予实用、需用林业技术指导培训,一些贫困户可以通过办林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把零星农户的种植和专业合作社的种植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林业种植脱贫致富;一部分贫困户通过外出务工的劳动力脱贫致富;从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中聘用公益林护林员、直接增加贫困户经济收入。将贫困村纳入退耕还林工程,让更多的贫困户享受到政策性收入。对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条件的,中央可适当给予投资补助。国家开发银行和有关金融机构,要支持后续产业发展,扩大贷款规模。对有退耕还林的贫困户实行扶贫贴息贷款,要加大对后续产业的扶持力度。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各类工商企业参与后续产业开发,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同时,要加强对农民的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增强就业能力。着力抓好生态扶贫,努力拓宽林业领域的就业渠道和增收空间,多渠道增加贫困农户的涉林收入,助推林业扶贫见实效。通过提质增效,让广大贫困户收入明显增加,推进造血式扶贫,带动一批贫困户脱贫致富。以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社会稳定。实现生态脱贫。
3.3 政府宏观引导,加强科技体系支撑力量,有效利用自然资源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政府责无旁贷。要从实际出发,以农村沼气建为重点、多能互补,加强节柴灶、薪炭林建设。采取国家补助、地方配套和农民自筹相结合的方式,搞好退耕还林重点地区的农村能源建设。配合普及节柴灶,结合荒山荒地造林,营造部分薪炭林,多渠道满足农村生活能源的基本需求。为了这项工作,国家下拨实物和资金,结合整村推进项目的实施,鼓励农民挖青贮池,建舍养畜,修建沼气。充分地把农牧林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循环。沼气可以照明、做饭,既节约了资源,又利用了能源。沼液对近30种农作物病害和19种农作物虫害具有防治作用,沼液是很好的有机肥。施在林下林上既可防治根下病虫害的发生,又可以减少污染,还可以减轻农民负担。有这样优越的资源,如果没有政府的引导、没有科技人员的指导培训,农民根本不知道沼庠诹值刂械挠么Γ但是政府在这方面的服务工作很滞后。要争取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建立基层林业站,着力解决人员不足,提升林业队伍素质,保障经费,对农户进行林业管理技术培训,发挥科技支撑作用。栽树容易护树难,切实从根本上巩固和提升退耕成果。
3.4 完善法律保障制度,靠实责任,加强管理
根据《林业法》,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监管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加大执法力度。禁止乱伐滥挖等人为破坏林草植被行为,坚决打击毁林毁草和复垦行为,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确保退耕还林工作持续健康开展。在巩固退耕林成果工作上对地方政府实行目标责任制。实行技术人员挂片包村,且与相关农户签订合同。把退耕还林的政策补助与农户的林木管理经营情况相互挂钩。对不遵守法律农户要用法律约束,抑制违法行为。对毁林严重的农户要依法处置,做到处置一个,教育一片。退耕还林后必须实行封山禁牧、舍饲圈养。有退耕还林的农户,要保证造林的成活率、保存率,管护好林地和草地不受破坏。要彻底改变牲畜饲养方式,实行舍饲圈养,严禁牲畜对林草植被的破坏。地方政府要依法兴林,上级业部门定期不定期地督查此项工作。对落实不力的,要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限期整改。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目前,虽然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生态环境的恶化,将直接危及人们的生存和发展。自开展退耕还林、荒山造林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生态建设活动后,取得了明显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事实证明,只要坚持统一规划、综合治理、治防并重、治用结合,生态环境就有明显改观。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的批复(国函〔2015〕160号)[Z].2015.
[2] 国务院.退耕还林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67号)[Z].2002.
关键词:淤地坝;建设管理;成功经验;作用
西吉县土地总面积3 143.85hm2,水土流失面积达
2 833.20hm2,占土地总面积的90%。严重的水土流失、水资源贫乏是造成西吉县经济落后、群众贫困的主要根源。为了从根本上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当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近年来,在各级党政组织及业务部门的关怀和大力支持下,西吉县委、政府把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提出“水保立县”战略。结合退耕还林(草)、农田基本建设、生态移民搬迁、农业结构调整、封山禁牧等政策,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草路统一规划,综合治理;以兴建骨干工程为龙头,以坝系建设为主体,集中连片治理,实现了治沟骨干工程出精品,治理区域出效益的目标,很大程度地发挥了生态、社会、经济效益。
1淤地坝工程建设管理方面成功的经验
1.1积极完善建管体制,努力实现良性运作西吉县在淤地坝工程建设中,积极探索淤地坝产权制度改革,落实经营管理责任,积累了有益的经验。一是制定了《西吉县小型水利水保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西吉县小型水利水保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细则》,为淤地坝运行管理提供了政策依据;二是对经济效益好、适宜承包管护经营的淤地坝,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行竞价承包,签订承包合同,承包者进行自主经营;三是对具有重要防洪作用或集体共用的淤地坝,由乡(镇)人民政府出面落实管护责任,确保淤地坝有人建、有人用、有人管。
1.2创新淤地坝运行机制,实行坝库窖联合开发西吉县水利水保部门在小流域坝系建设中,针对日益严重的干旱,积极探索,在充分发挥这些水保设施效益上下功夫,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在聂家河小流域坝系建设的基础上,试验、总结出了“库、坝、窖联合利用水资源”的新思路。该方法就是以淤地坝建设为龙头,以“水”的高效利用为核心,在丰水期利用小型抽水设备将坝内蓄水抽送到地头预先建好的池、窖中,以备缺水期灌溉使用。
1.3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组织机构多年来,西吉县水利水保部门统一认识,强化领导,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全方位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把淤地坝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根本措施来抓。为此,西吉县在淤地坝建设初期就提出了“加强领导、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创新突破、狠抓落实、密切配合、全面推进”的淤地坝建设管理指导思想,并成立了淤地坝建设领导小组,形成了层层建设管理体系,从组织上保证了淤地坝建设的顺利开展和科学管理。
1.4狠抓工程质量,提高防汛意识在质量管理上,建设单位与项目负责人和施工人员层层签订目标责任制,并要求质检单位提前进入工地,编制质量管理办法,确定质量保证指标,并配合监理单位开展工作。在防汛管理上,将淤地坝防汛工作纳入政府防汛预案中,并和主管责任人签订责任状,加大了淤地坝建设管理力度。
1.5管理好淤地坝建设资金,提高资金使用率由于淤地坝建设是一项投资多、周期长、效益大的工程,为此项目区积极采取措施,多渠道筹集资金,较好地解决了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一是通过地方配套和群众自筹方式,解决工程占地和淹没损失的补偿问题;二是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治理大户在土地开发中积极参与淤地坝建设;三是严格执行“三专一封闭”的资金管理制度和资金报帐制,杜绝挤占挪用,保证了基本建设资金的安全和高效使用。
2淤地坝的作用
2.1拦泥保土小流域的支毛沟是侵蚀最活跃之处,沟蚀、重力侵蚀(崩塌、滑塌、泻溜等)非常强烈,由于沟床下切,引起沟岸扩张,是小流域泥沙主要来源地。小流域的支毛沟是洪水泥沙的汇集之处,淤地坝应修建于此,其拦泥、滞洪减沙效益最为显著。
大型淤地坝控制流域面积一般为3~10km2,中、小型淤地坝控制面积一般在3km2以下,拦泥、滞洪效益显著,且安全得以保证。淤成一亩坝地,大型淤地坝可拦泥8 000t,中型淤地坝可拦泥6 000t,小型淤地坝可拦泥3 000t。骨干坝和中小型淤地坝组成的坝系拦泥效益更为显著。
2.2抬高侵蚀基准面,稳定沟坡在西吉县流域面积3~5km2的沟道比降为3.50%,通过淤地坝建设,使流域川台化,沟道比降变缓,一般为0.65%。从而巩固并抬高了沟床,有效地制止了沟床下切,相应地稳定了沟坡,减轻了沟壑侵蚀。
2.3改变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提高粮食产量
2.3.1改良了土壤。淤地坝之所以受西吉县人民群众的喜爱,主要是坝地的质量远优于坡耕地和梯田,具有较高的自然生产能力。坝地主要是由山坡表土随坡面径流汇入沟道淤积而成,水分充足,抗旱能力强。同时,大量的牲畜粪便、枯枝落叶以及有机肥料流入坝内,使坝地非常肥沃,成为高产稳产基本农田。
2.3.2增加了耕地面积。淤地坝将泥沙就地拦蓄,使荒沟变成良田,增加了耕地面积,许多沟道实现了川台化,水沙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淤地坝的增地作用,在不同沟道有较大差异,干沟一般有小块条田、道路、居住地等,建坝后有一定的淹没损失,增地比例较小。支毛沟多为荒沟,淹没损失很小,建坝后荒沟变良田,增地作用明显。
2.3.3提高了粮食产量。坝地平均亩产量250~300kg,高的达500kg以上,是坡地的4~6倍,是梯田的2~3倍,尤其在干旱年份坝地作用更加明显。粮食产量随淤地坝的发展而同步提高,坝地产粮在粮食生产中占有相当比重。坝地粮食产量,已成为西吉县主要粮食来源之一,且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强,所以发展坝系农业是解决本地区人民基本口粮的主要途径之一。
关键词:石漠化;防治;楚雄市
中图分类号:X1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6-0102-02
1 引言
楚雄市生态系统退化,土地石漠化问题越来越突出,已经制约了该市岩溶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当前楚雄市石漠化研究起步晚、时间短,石漠化防治还处于探索与完善的阶段,探索一条长效适宜的石漠化监测及综合防治模式,是楚雄市岩溶地区刻不容缓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2 楚雄市岩溶区石漠化分布情况
2.1 岩溶石漠化程度现状
楚雄市岩溶石漠化属于岩溶地区沉积厚度大、乔木稀疏、植被稀少、植被盖度低、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系统极度脆弱、基岩半型的高山岩溶峡谷地貌。已发生的2041.58hm2石漠化面积中,轻度石漠化面积为1823.09hm2;中度石漠化面积为43.74hm2,极重度石漠化面积为174.75hm2。
2.2 石漠化程度现状特点
(1)石漠化和潜在石漠化面积比重小,非石漠化面积比重较大,地域上分布相对集中。
(2)从石漠化程度分析,轻度石漠化面积比例大,中度石漠化,极重度面积比例小。
(3)石漠化程度按植被群落分,灌木型石漠化面积大,乔木型、草丛型、无植被型面积小。
3 石漠化的成因及其危害
石漠化主要发生在岩溶地区,其成因复杂。自然因素主要表现为:基岩多为碳酸盐,岩石易受雨水浸蚀,这是石漠化的物质基础;地形地貌陡峭、破碎,相对落差比较大,为雨水冲刷、地表的侵蚀提供了足够的势能;岩溶地区降水量大,降水集中而且强度比较大,这为雨水冲刷、地表侵蚀提供了动能;岩溶区热量大,绝大多数地岩溶区多年平均气温在15~20℃,加快了溶蚀速度,石漠化发展迅速。人为因素主要表现为:岩溶区耕地资源少,陡坡耕种,毁林、毁草开垦现象还存在。坡耕地多,石漠化现象加剧;樵采薪材在农村生产活中占比大。过度放牧,牲畜放养,植被破坏,加重了石漠化。
石漠化危害大,表现为:土地承载能力降低、丧失,生存发展空间缩减,耕地资源锐减;自然灾害加重,洪涝、干旱并存,严重影响生态安全。贫困加剧,影响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石漠化造成植被结构简单化、生态系统简单化,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抗自然灾害能力减弱。
4 石漠化治理存在的问题
(1)部分地区对石漠化的认识不足,可持续发展意识淡薄。楚雄市石漠化监测防治工作起步晚,对石漠化方面的知识宣传普及做得少,大多数人对石漠化的概念、成因以及石漠化对人们生存环境构成危害的紧密关系相关知识不多,对石漠化的认识存在较大差距。保护生态、加大对石漠化防治,实现岩溶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淡薄。
(2)因起步时间晚,石漠化防治治理、生态环境保护方面配套的法规、标准、规章、规范、组织机构还不健全,还没形成配套、系统的石漠化监测、防治、生态保护规程和协调管理机制。
(3)生态治理措施单一,历史遗留的生态和环境治理欠债多。多年来,由于对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规律认识不足,生态环境建设形成以林业单个部门投入为主的建设格局,而林业上偏重于林业经济效益的建设,难于全面顾及生态效益和环境治理的建设,更无力开展以生态为核心的石漠化专项综合治理。
(4)由于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规律认识不足,在处理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中,忽视生态环境保护优先,急功近利和以过度消耗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的现象时有发生。超载放牧,边治理边破坏的粗放经营的经济增长方式依然存在。
(5)石漠化监测、防治工作起步晚,由于认识上等多方原因,无专项资金投入,石漠化监测、预防治理步伐显得缓慢。
5 石漠化防治对策及措施
5.1 总体思路
石漠化防治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贯彻国家、云南省《岩溶石漠化综合治理大纲》、《云南省岩溶地区石漠化综治理规划》和科学发展观,以科技为先导,坚持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方针。
5.2 对策
(1)加强领导、健全机构。石漠化防治工作是关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协调各方的利益关系,建设周期长,需要成立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相关部门人员组成的石漠化治理领导组织机构,加强石漠化监测防治工作的领导。配备人员,确保石漠化监测防治工作积极稳妥,持续有效地进行。
(2)开展石漠化危害宣传、普及石漠化知识,提高环保意识。通过各种形式,发挥社会各界宣传力量,开展石漠化知识的宣传、普及,在岩溶地区普及石漠化危害知识宣传,提高岩溶区干部群众的环保意识,增强环境保护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避免建设和治理速度跟不上破坏速度的现象发生,防止石漠化加剧。
(3)根据石漠化治理需要,结合地方实际,研究制定以石漠化防治、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为核心的配套政策、实施细则、管理办法等规范章程,指导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
(4)加强部门协作,合力助推石漠化防治起成效。石漠化治理综合性强,建设周期长、内容多、且生物治理措施见效慢,涉及部门较多,在具体实施中农、林、水、土地、矿产、交通、环保、畜牧、气象、发改委、财政等部门加强合作与沟通,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保证石漠化防治工作顺利进行。
(5)林业部门要在查清岩溶区石漠化土地分布状况、程度及面积的基础上,做好石漠化监测工作,了解、掌握石漠化发展及其动态变化趋势,分析其演变特征和自然及社会经济因素对石漠化过程的影响,搞好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设计,为石漠化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6)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综合治理,分步实施。在全面组织监测与规划的基础上,针对楚雄市石漠化治理难度大,恢复和改善生态难的实际,按难易程度,先易后难,长期治理,优先治理石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
(7)遵循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综合治理的原则。充分发挥现有科学技术手段,根据不同的类型地段,生态背景采取科学、有效的整治措施和模式。宜林则林、宜封则封、宜客土则客土、宜坡改梯则坡改梯,以生物技术措施为主,其它工程措施相结合进行综合治理,发挥综合防治效果。
(8)依靠科技,创新机制。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的推动作用,创新思路和举措,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强化治理、监管、保护措施,多渠道增加投入,鼓励市场主体和公众参与石漠化治理,形成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治理保护的局面。
5.3 治理措施
(1)潜在石漠化的治理。潜在石漠化植被综合覆盖度相对较高,人们对生态自然环境的破坏尚处初期阶段,采取封山禁牧、加大林草植被保护等补救和限制措施,使乔灌植被的自然生态环境逐步恢复到应有的水平的。
(2)轻、中度石漠化的治理。轻、中度石漠化的监测治理,从石漠化构成特点看,轻、中度石漠化主要以灌木型为主,部份属乔木型、草丛型,面积相对小,区域内乔木植被稀少,综合盖度相对较低,林、灌、草植被生态保护功能较为脆弱,对石漠化区域实施严格封禁管理,限制人畜活动,在保护好现有林、灌植被基础上,对乔、灌和无乔木地,选择生长迅速、根系发达、萌芽、自然更新能力良好的树种人工补植群落树种。
(3)极重度石漠化的治理。在重度、极重度小流域区,一方面实施封禁治理,水土流失较重陡坡地实施林牧混作,人工造林恢复群落树种,坡改梯等措施,从源头缓解浅表层雨水侵蚀的冲、积。另一方面,对冲蚀淤积砂石滩实施引洪排渠、砌坎培土等工程措施恢复农业生产条件。并结合扶贫攻坚工程的实施,采取必要的生态移民搬迁,减轻土地承载能力,从而实现极重度石漠化区域的生态修复和重建。
今天,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这次全县林业工作会议,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方面,近期省、市先后召开了林业工作会议,对省、市的会议精神需要尽快传达,并认真贯彻落实;另一方面,当前正值开展林业建设、梯田建设、落实订单等各项农村重点工作的关键时期,有必要对各项农村重点工作进行一次再部署,再明确,再落实。刚才,林业局王国成同志全面传达了省、市林业会议精神,安排部署了今年全县的林业工作,讲的很全面,很具体,我完全同意,希望大家会后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就全县今年的林业建设及当前几项农村重点工作再强调讲几点意见:
一、关于退耕还林和林业工作
我县退耕还林工程自2*0年开始试点以来,四年内共完成退耕还林工程造林21.8万亩,其中退耕还林10万亩,退耕还草1万亩,荒山造林10.8万亩,工作成效十分明显。但实事求是地讲,我们在工程实施中,仍然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有,一是从进度和质量看,质量问题更为突出。根据去年林业部门的调查摸底,全县退耕还林面积落实有15.5万亩(其中退耕还林6万亩,荒山造林9.5万亩)的苗木成活率达不到标准要求,占总任务的比例高达71.1%。二是从退耕还林和荒山造林来看,荒山造林的问题更突出。表现为在申请任务时,一些乡镇要退耕还林任务非常积极,但要荒山造林任务却消极被动。在工程实施中,对承担的荒山造林不重视,不认真,不严肃,随意性大,应付思想严重。三是从点上和面上来看,面上的问题更突出。这方面有两种苗头值得我们注意,一种是示范无样板,看无典型,眉毛胡子一把抓,干脆没有精品工程和亮点工程;另一种则是对点上精品工程的重视程度高,集中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去精心打造,但对面上的退耕还林工程重视程度不够,投入精力不多,建设质量不高,点面不协调、不同步,经不起随机抽样检查。四是从造林和管护来看,管护的问题更突出。我们常讲“三分造,七分管”,但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有的乡镇只顾面积扩大,不管树木保存生长;有的管护制度不健全,管护责任不落实,管护人员不到位,责、权、利不清;有的虽然制定了管理办法,但由于执行不力,流于形式,仍然存在林地放牧和砍伐林木的现象。特别是退耕还林复耕套种和林地放牧的问题,我们多次被市上点名批评,对工作造成了很大影响。
今年,由于国家考虑到粮食安全和财力的问题,对退耕还林任务作了调整,任务大幅度减少,就我县来讲,今年只有0.6万亩退耕还林任务,仅占去年任务的11%。但要完成今年15.5万亩的补植补造任务和8万亩的新增荒山造林任务,工作量与去年相比,可以说有增而无减。因此,各乡镇、县直有关单位必须打破以往的工作思路,采取超常规措施,全力以赴抓好以退耕还林为主的各项林业工作。
一是抢抓时机,确保全面完成造林任务。由于各种原因,今年省市退耕还林任务下达比较迟,目前有些树种已经发芽,造林的时间显得非常紧迫。会后,各乡镇要立即行动起来,充分利用当前的造林黄金时节,在去年秋季规划整地的基础上,立即发动群众开始栽植工作,迅速掀起全县植树造林新,争取利用10-20天时间,保质保量完成今年的全部建设任务,绝对不能产生欠帐。这里,着重强调一下荒山造林问题。从近几年全县的荒山造林工作实际来看,由于荒山造林自然条件恶劣,造林难度较大,加之荒山造林除苗木外没有其它补助,各乡镇普遍存在着“重退耕、轻荒山”的做法。今年,必须在荒山造林上实现大的突破,各乡镇、各关部门必须正确认识荒山造林与退耕还林的关系,同等对待,花大气力,下大功夫,充分发动群众,及时开展春季植造,确保今年8万亩任务全面完成。其次,要集中力量抓好历年造林成活率达不到规定标准的地块的补植补造工作。从现在开始,各乡镇要组织力量对2*0年以来实施的退耕还林工程造林,进行一次全面清查,彻底摸清每一块造林地的实情。凡成活率、保存率达不到国家标准的要及时补植补栽,造林成活率低于40%的地块要全面返工重造,对施工不规范或其它原因造成苗木成活率低的,要采取有针对性地措施,确保栽一棵、活一棵、保存一棵。在补植补造工作中,要因地制宜,及时调整树种结构,做到适地适树、乔灌混交、针阔混交、乔灌草结合,切实提高生态稳定性和综合效益。二是要严格把关,切实提高工程质量。我县退耕还林从试点开始到现在已有5年时间,但工程建设质量始终得不到有效保证。要提高工程质量,必须要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要适地适树。必须要选用能在本地快速生长的抗旱、优质适生树种。北部山区退耕还林地应首选山毛桃和臭椿等耐旱树种,荒山造林应首选柠条、沙棘等乔灌木;南部地区要选择针叶林。另一方面要规模治理。各乡镇在实施中一定要按照整乡村、整流域、整山系推进的原则,扩大规模,保证重点,退耕还林点必须在2*亩以上,严禁撒胡椒面式的任务均摊,这主要是指荒山造林。今年,国家对实施退耕还林以来完成的各项工作要进行一次全面的中期检查评估,评估结果将直接影响以后的的投资。因此,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加大工作力度,提高工程建设质量,确保顺利通过国家退耕还林中期评估验收。三是要加强管护,巩固和提升建设成果。我们常说,林业建设“三分造,七分管”,只有着力抓好管护工作,才能有效巩固林业建设成果。要严格落实“谁造林、谁管护、谁受益”的管护原则,凡退耕还林地必须以合同的形式确定管护责任主体,管护成效必须与粮款兑现直接挂钩;荒山造林可采取村社统一管护等形式,但必须做到责任到人、措施到位。要加大管护工作宣传力度,采取各种有效途径,广泛宣传《临洮县人民政府关于实行封山禁牧的通告》和《临洮县林木林地管理暂行规定》,真正使政策入村、入户,家喻户晓,切实提高农民造林护林的意识。要加大林业执法力度,依法查处各类破坏林木的行为,保证林地安全。四是要兑现政策,切实保障群众利益。这个问题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国家政策能否落到实处,更重要的是关系到退耕还林地能不能稳得住、不反弹的重大问题。因此,各乡镇、县直有关部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认真做好退耕还林农户的补助粮款的兑现工作,确保国家政策不走样,不变形。要加大群众举报案件的查处力度,做到有案必查,一经核实,要严肃处理。同时,要统筹兼顾,认真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绿色通道工程建设,省上将于4月下旬对我县前两年“三北”四期工程进行验收,林业部门要结合春季植树造林,对成活率达不到标准的地段,全面进行补栽,确保顺利通过验收。
二、关于梯田建设工作
今年,市委、市政府下达我县梯田建设任务5万亩,其中春修任务2.5万亩。截止目前,全县仅上报新修梯田7640亩,占春修任务的30%,甚至有个别乡镇至今仍未动工建设,春修任务欠帐非常大。根据我县梯田建设的形势,反映在表象上,就是进度慢,质量不高。但通过表象,我认为,导致这些问题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宣传引导不力,干部群众认识不到位。有个别乡镇领导在农村各项工作任务比较繁忙的情况下,没有将春修梯田工作与其他各项工作一样统筹安排,抱着能修多少算多少的消极态度,在思想上重视不够,进而导致在工作力量上分配不均,宣传引导上不到位,劳力发动不充分,工作进展迟缓。二是工作作风不实的现象依然存在。突出表现为统计上报数字不实,水份大,截止目前,全县梯田上报面积为7640亩,但根据我们掌握的情况来看,这里面有很大的水份。其原因就是干部作风不实,领导对上报数字把关不严,工作人员仅凭主观影响大概估计数字直接上报。三是规划不到位,这是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当前,正是我们大规模开展春修梯田的大好时机,但在规划区内仍有部分地块群众已经种上了庄稼,致使春修梯田无法正常开展。我认为,这是我们的业务主管部门和乡镇工作不到位所致。
目前,距农民播种洋芋等秋季作物仅有半个多月时间,按统计数字,要完成2.5万亩春修梯田任务,日进度必须达到1*0亩以上,任务十分繁重。从现在开始,各乡镇要切实加强对梯田建设的组织领导,将其作为当前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认真制定工作对策,算清时间帐、任务帐和进度帐,进一步强化措施、狠抓落实。
一是要切实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当前,正是开展春修梯田的大好时机,各乡镇要积极行动起来,逐村、逐社召开动员大会,动员和组织劳力,尽快掀起春修梯田建设,确保2.5万亩春修梯田建设任务全面完成。特别是衙下等后进乡镇,更要算好时间帐、任务帐,重新调整工作部署,加大工作力度,尽快行动起来,确保春修任务全面落实。二是要加强人工梯田建设。要通过各种渠道,利用各种形式,广泛宣传国家的税费政策以及用好“两工”的规定,教育和引导群众把大局利益、长远利益和个人利益兼顾起来,积极投工投劳。同时,也可采取下发梯田建设通知单的办法,督促他们开展梯田建设,切实扭转人修梯田上不去的被动局面。三是要加大机修力度。各乡镇要认真研究符合各自实际的资金筹措办法,加大与信用社等部门的协调联系,确保机修梯田资金落到实处,确保5.1完成机修1万亩,并及时引导农民种植洋芋等适生、高效作物,实现当年贷款当年还。总之,在当前一段时间,各乡镇,县直有关部门要采取集中时间、集中领导、集中劳力的办法,大力度、大声势、高效率、高质量,认真抓好梯田任务的落实。县上要求,各乡镇务必于近日就要再次掀起大搞梯田建设的,力争于5月底前一亩不欠地完成全县2.5万亩春修任务,确保洋芋等秋季作物适时下种,做到梯田建设和农民增收两不误。
三、关于订单农业
订单农业是农业市场化的一个具体体现、实行农业订单生产,是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程度,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我县从2*1年起开始实施订单农业,但在许多方面都不规范,效果不能令人满意。今年,我县订单农业计划签约面积41万亩,其中洋芋36万亩。各乡镇及农牧、供销部门要本着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加强协作引导,确保全面完成签单任务。一是经贸、乡镇等部门要抽调专门力量,积极配合农牧和供销部门,分别牵头负责与兴达、三江等龙头企业,协调、引导企业着眼于长远忔发展,科学核算生产成本,合理确定利润空间,本着让利于民的原则,与广大农户签订洋芋订单,建立稳定的原料生产基地,保证生产加工所需。二是各乡镇要加大市场体系和中介组织建设力度,围绕支柱产业和区域特色经济开发,大力扶持发展农村专业协会、运销大户、农村经纪人等各类中介组织,并加强引导,积极落实订单面积,拓展订单农业发展模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今年将加大奖罚力度,对于订单任务完成好的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和单位,将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对于工作落实不力,影响任务全面完成的单位将给予必要的处罚;对于不积极配合的企业将在项目、资金等方面的扶持力度上加以限制,以调动企业、单位抓订单生产的积极性,确保全县41万亩订单全面落实。三是农牧、司法、工商部门要加强指导,规范完善合同内容,加强合同监管,使合同对双方都产生有效的法律约束力,提高合同兑付率,真正实现企业与农户利益的“双赢”。
四、关于畜牧工作
今年重点要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大力发展草产业。山区各乡镇要以退耕还林、林草间作和世行项目、整村推进扶贫项目建设为重点,积极推进粮、经、草三元种植结构,实行林草间作、草田轮作,努力扩大优质牧草种植面积,强化草畜对接,大力发展草食畜。今年重点在保质保量完成3.5万亩多年生优质牧草种植面积的同时,突出抓好37个种草养畜示范点和29个畜禽养殖示范小区建设。二是要抓好畜牧龙头企业和商品基地建设。要切实抓住中央和省、市财政对养殖企业实行财政贴息的有利机遇,积极扶持已形成规模的畜牧生产企业和养殖大户,使其做强做大,通过“龙头+基地+农户”的形式,推进畜牧产业化和商品基地发展。重点要争取北京慈福太石巴子坪5*头奶牛养殖厂、甘肃信合牧业公司临洮奶牛养殖场、甘肃中部良种牛羊繁育中心三家大型畜牧龙头企业落户临洮,全面启动建设。三是要全力抓畜禽品种改良工作。畜牧部门要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大力加强基层畜牧兽医体系建设,尽快建立起县、乡、村三级冻配点。以三级冻配点为龙头,以企业、规模养殖大户为主体,以广大养殖户为基础,积极引进、推广畜牧优良品种,对现有畜禽品种进行全面改良,实现引、育、繁、扩一体化发展。今年要完成改良黄牛、奶牛5*0头,改良杂交肉羊5万只,推广三元瘦肉猪1万头,推广良种鸡1*万只。四是要抓好无公害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川坪区要结合小康农宅建设,按照“统一规划建设、统一技术规程、统一防疫检疫、统一饲料配方、统一品种品牌、统一销售服务、统一粪便处理和公开饲养、分开核算”的原则,从防疫条件、圈舍建设、饲料使用、生产环境等方面的管理和改善入手,大力推广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全面提高畜禽产品的安全质量,提升市场竞争力。今年力争全县建设县级无公害标准化畜产品生产养殖园区5个、乡级养殖小区24个,逐步走“市场牵小区,小区联农户”的产业化发展路子。五是要继续抓好动物防检疫工作。要严格实行行政、技术“双轨”承包责任制,层层建立动物防疫目标责任,严格落实“两强一打”,切实做好动物防检疫工作,力求做到一畜一针、一畜一标。各乡镇必须于近期内配齐村级防疫员,全县8个中心检疫站要全面负责辖区内的产地检疫、市场监督检查和补打耳标工作,对19个畜禽市场全面实行耳标管理。对没有配戴耳标的猪牛羊不准收购,不准上市交易,不准屠宰,不准运输和调入调出。这是一项硬任务,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认真抓好落实。同时,要加大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年内衙下镇衙下村要完成无公害产地认证。六是要大力推广饲草青贮氨化技术。要结合天保项目、世行项目、整村推进扶贫项目的实施,在天保项目实施区和世行项目、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实施区的养殖户中大力推广青贮氨化技术,提升养殖效益。全县年内要新建青贮氨化池1*0个,青贮氨化秸秆8万吨。
五、关于无公害标准化生产
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是应对入世后国际贸易绿色壁垒和国内大中城市建立农产品准入制度挑战,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一道门槛,是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能不能跨过这个门槛,直接决定着我县农业特别是蔬菜等支柱产业的未来前途和在市场中的地位。因此,各乡镇、农口各部门必须要切实转变观念,切切实实下大气力,下大功夫,全力抓好农业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工作。一是要高度重视标准化生产的宣传培训。农牧、宣传、广电等配合部门,以增强农户的标准化生产意识为主题,充分利用当前蔬菜、洋芋种植全面开展的有利时机,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实施标准化生产的重大意义、标准化生产的具体内涵以及市场需求信息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切实增强农户的标准化意识,使广大农户认识标准化、重视标准化、掌握标准化、实践标准化。二是要抓好无公害标准化基地建设。农牧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全力抓好31.5万亩无公害标准化基地建设。要抽调专门技术人员,深入到各个无公害标准化示范基地,培训指导,抓点示范,教育引导示范基地内农户严格按照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和生产标准发展生产,切实提升产品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三是要抓好优势农产品品牌认证工作。紧紧围绕四大支柱产业和特色经济开发,积极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大型综合市场以及农业科技园区大力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不断提升临洮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切实树立起临洮农产品的品牌。今年,要力争完成兴达精淀粉、三江雪花粉两个A级绿色食品认证;辛店大葱、何家山百合等两个大宗农产品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基地省级认证。四是要建立健全检测体系。要以蔬菜农药残留检测为突破口,积极在全县各种农产品主产区、龙头企业及销售市场建立相关检测站点,从设备、人员、资金等各个环节抓起,实行对蔬菜产品的动态监测,并逐步推行市场准入制度。今年,要在县园艺站、南苑、康家崖、崖湾建立4个农药残留速测点,确定专职检测员,开展生产基地和批发市场蔬菜质量安全状况的检测。并要积极试点,在南宛、城关市场设立无公害蔬菜专销区,在崖湾、康家崖市场实行无公害蔬菜市场准入制度,力争通过2-3年努力,在全县全面实行无公害蔬菜市场准入制度,努力从源头上保证全县蔬菜生产安全。
六、关于扶贫开发和小康示范村建设
要坚持扶贫开发与小康建设并举的方针,以项目建设为带动,切实加快全县农村小康社会建设进程。一方面,要做好“三山”扶贫开发工作。要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步建设,梯次推进”的原则,采取整村推进的方式,切实加大马衔山南麓、东北部山区、南部二阴区的扶贫开发工作。扶贫、水利、畜牧等部门要加大工作力度,督促、引导10个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实施村严格按照项目实施规划加快建设,确保全面完成建设任务。这里特别强调一点,今后制定整村推进项目规划时,要正确处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生产经营性项目的关系,合理确定资金分配比例,在保证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支出的基础上,把资金主要安排在生产经营性项目建设上,强化资金的使用效益。另一方面,要加快小康示范村建设步伐。今年,市上下达全县小康示范村20个,各乡镇要加强与城建部门的联系,及时组织专家力量,深入调研论证,科学、超前制定建设规划,力求做到规划科学实际、具体可行。农牧、交通、教育等部门要按照小康示范村规划,尽可能将人饮工程、道路建设、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等项目向小康示范村倾斜,整合项目资源,充分发挥各类投资的总体效益,加快小康示范村建设进程,确保年底通过市上验收。
七、关于农业重点项目建设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投入的增加。特别是在当前形势下积极争取项目和国家投入,对于加快全县农村经济发展的至关重要。各乡镇和农口各部门一定要牢固树立项目发展观,按照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1号、省委8号文件中提出的政策精神,立足全县资源优势和发展需要,积极论证、储备、上报和争取一批好项目、大项目,力争全县农业发展项目在去年的基础上再有大的动作、取得大成效。这里,我着重强调一下几项重要建设项目的组织实施问题。一是要抓好世界银行贷款临洮县畜牧综合养殖项目。县畜牧局要加强联系,争取世行项目近期全面启动,年内完成投资586.5万元,建成1*头奶牛场1个,发展奶牛养殖大户45户、肉羊养殖户150户,并完成收奶站、县草原监理站、县项目办和4个乡镇项目办的建设任务。同时,要全力做好临洮县冷链体系建设项目、畜牧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和城区定点屠宰厂建设项目,城区定点屠宰厂必须于“五一”前正式投入运营。二是要抓好国债农村沼气综合利用项目。农村沼气综合利用项目是近三年来我们争取到的一个好项目。这个项目的争取建设,对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产生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是十分明显的。但是,就近三年来的建设情况来看,成效不能令人满意。今年,经过反复沟通协商,将24*口任务分解下达到了新添、衙下、八里铺三个乡镇的十个村。各有关乡镇一定要高度重视,确定具体负责落实的领导和专门的工作班子,组建专业施工队伍,严格按照批复方案施工建设,严把质量关,加快建设进度,确保于6月份前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同时,要加强项目资金管理,严格按照省、市制定的奖金管理办法,开设专户,实行报帐制管理,专款专用,确实管好、用好建设资金,确保在省、市验收中不出问题。三是要抓好南部供水工程、中铺供水工程等水利建设项目。南部供水工程,已于4月11日正式动工建设,各有关乡镇要与水利部门密切配合,协调化解各种矛盾,积极发动群众投资投劳,确保工程顺利开展,年内完成水源工程、跨河建筑物及主管道埋设,先期解决苟家滩等4乡镇2.5万人的饮水困难,并力争将工程建成全市农村供水标志性工程,切实树立起临洮水利工程的形象。要多方联系,积极落实好建设资金,争取于上半年动工建设中铺供水工程。同时,在抓好大型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同时,要坚持“三水”齐抓,大中小并举的方针,年内全面完成八里铺镇大洼山上水工程等8处小水利工程,全面完成郑家坪电灌、西坪节水示范项目等水利骨干项目建设,新增有效灌溉面积5*0亩,新发展节水灌溉示范面积1.5万亩。四要抓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县农办要具体负责,全力抓好八里铺土地治理项目,力争于5月底全面完成剩余25公里的渠道衬砌,改良土壤0.56万亩,整修道路13.6公里,农田林网10公里,培训农民12*人次;优质花卉种球繁育基地要确保于5月底完成2.25万平方米的种球繁育网棚建设任务,于6月中旬完成县级初验。新添镇土地治理项目,要力争于6月底全面启动,确保年内完成渠道衬砌25公里,改良土壤0.5万亩,整修道路10公里,培训农民5*人次。
二、关于花卉产业发展
花卉产业是我县的一大特色,但是一直未能做大做强,特别是在带动农户增收上,没有发挥很好的作用。今年全县花卉产业要突出抓好以下几方面:一是积极壮大龙头企业,不断提升集约经营水平。要继续把龙头企业培育作为推动花卉产业规模化发展的突破口和关键点来抓,继续扶持壮大新兴、美兰、花木科技开发公司等一批已经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龙头企业上规模、上水平,使其成为支撑全县花卉产业发展的排头兵、领头雁。同时,由县花卉办牵头,进一步规范新美花卉集团公司运营,要加大协调工作力度,引导各成员公司按照“六统一”(统一生产计划、统一销售价格、统一销售网络、统一技术攻关、统一引进良种、统一培训推广)的要求,发展花卉生产,从而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形成竞争合力,加快发展步伐。二是积极发动群众,不断扩大生产规模。花卉产业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高利润的产业,前期投资数额较大,许多农户很难负担。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创新工作方式,通过项目、资金、技术扶持等方式,鼓励和动员农户积极投身花卉种植。特别是县花卉办和水川区几个花卉适产区乡镇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大引导扶持力度,积极给予群众金融贷款协调、技术指导、市场营销等方面的服务,引导农户共同出资,以联营的形式或由有一定经济实力的能人大户牵头,其它农户以土地、资金入股的形式建设现代化温室,发展百合鲜切花等名优适生花卉种植,不断扩大种植规模。这项工作年内必须要有实质性突破。同时,要积极引导龙头企业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与农户大力发展花卉订单生产,建立花卉生产基地,将公司与农户连成互惠互利的利益共同体,共同参与市场竞争。三要全力以赴争取项目,以项目推动花卉产业发展。要坚持把项目经济与花卉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全县花卉产业在县内外的良好影响,积极申报、推荐花卉发展项目,努力争取国家投资和吸引县内外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能人大户投资花卉生产,不断提升全县花卉产业整体规模和效益。当前,重点是要实施好已经争取建设的总投资2950.*万元的新兴公司西班牙外国政府贷款60亩现代化温室项目、总投资7663万元的球根花卉种球国产化项目、总投资1535.51万元的美兰公司优质花木种球(种苗)标准化良种基地建设项目等重点项目,通过项目实施,带动全县花卉产业上台阶、上水平。
九、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今年,全县农村工作任务重、难度大,但机遇很好。各乡镇及农口部门要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农村工作的组织领导,把今年的农业和农村工作分析准、研究透、安排好,找准突破口,采取硬措施,认真抓好落实。一是要层层靠实责任。在全县经济工作会上,县政府已与各乡镇签订了农村经济目标管理责任书,各乡镇要按照责任书的要求,对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一定要进一步细化分解,落实到具体人员身上,每个部门、每个干部承担的任务要具体,责任要明确,要有完成任务的时间要求,特别是乡镇和部门的主要领导要勇挑重担,率先垂范,发挥好带头作用。现在,有部分乡镇和部门一说靠实责任,主要领导就给其他干部分任务、压担子,强调自己要抓点、抓全面,堂而皇之,板子只打别人,自己什么责任也不承担,这是搞不好工作的。今年,这种工作作风必须得到彻底改变。二是要改进工作方法。农村工作面宽量大,要想全面完成工作任务,必须讲究工作方法,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要不断适应形势,顺应潮流,在领导方式上创新,在工作水平上提高。工作中,既要培育亮点,树立典型,又要善于总结推广,以点带面;既要发挥优势,趋利避害,又要紧盯薄弱环节,查漏补缺,切实做到统筹兼顾,抓主抓重,整体推进。三是要改进工作作风。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研究,狠抓落实,为农民增收想办法、出主意、办实事,办好事,力戒浮夸和做表面文章。当前,有许多农业和农村工作不能完成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各部门、各乡镇之间的协调不够。各乡镇、各部门要自觉服从大局,切实加强相互之间的协调联系,形成工作合力,促进工作落实。四是要加强督查。今年,县上将下决心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督查力度,由县委、县政府督查室牵头,从相关部门抽调人员,组成督查小组,按农业生产的季节、按工作落实的时间要求,开展经常性的督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