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2 09:02:5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土地管理与地籍测量,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复函
云南省土地管理局:
你省(89)云土籍字第1号《关于铁路、部队在城镇土地使用权申报工作中有关问题的请示》收悉,现函复如下:
1. 铁道线路用地,由铁路分局到线路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进行申报,线路以外铁路部门使用的土地,一律以宗地为单位,由直接使用土地的单位向县级土地管理部门申报。
2. 关于军队用地的地籍测量工作及收费,按照财政部、国家土地管理局、解放军部后勤部(1988)后营字第766号《关于军队土地详查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办理。铁路部门使用的城区土地,由土地管理部门统一组织地籍测量,对确有测绘力量的铁路及其他用地部门,可以参与当地市、县土地管理部门统一组织的地籍测量工作,承包全部或一部分地籍测量任务。
3. 凡属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规定范围内的军队、铁路用地的地籍测量和收费问题,土地管理部门在组织详查时已经解决的,一般不再重量测、不收取地籍测量费,用地单位可以依据详查资料申请土地登记,交纳土地权属调查费和土地登记费。
4. 军队自行组织地籍测量的,必须符合(城、镇、村庄地籍调查规程)的要求,交给土地管理部门分幅地籍图和宗地图以及《规程》规定的其他地籍测绘成果资料。凡本单位用地范围不满整幅地籍图的,多测的土地面积,其费用可由土地管理部门统一收费后支付。
关键词:地籍测量;特点;籍图;方法
Abstract: the cadastre survey results directly for the scientific management of land and resources, social economic macro decision provides the basis, 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 economic impact very profoundly. Below the cadastre of measuring technology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a simple discussion.
Keywords: cadastral; Characteristics; Address map; methods
中图分类号:P2.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前言
地籍测量是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它是以地籍调查为依据,以测量技术为手段,精确测出各类土地的位置与大小、境界、权属界址点的坐标与宗地面积以及地籍图,以满足土地管理部门以及其它国民经济建设部门的需要。现代地籍测量主要是指利用现代测绘技术以一定的精度测定土地界、土地权属位置、土地面积并以反映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状况以及质量等级的专门测量,它为国家土地管理部门提供具有现时性的土地详查资料,并为土地登记提供依据。同时,地籍测量必须为进一步建立地籍数据库和地籍管理系统提供准确、合理、规范、全面的基础数据。传统的地籍测量手段已经难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所以地籍测量与现代测绘技术的结合日渐紧密,使地籍测绘工作从理论到实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1 地籍测量的现状
地籍测量包括权属调查和权属测量,是依照国家规定的法律程序,在土地登记申请的基础上,通过权属调查和测量,查清每一宗土地的权属,界线,面积,用途和位置等情况,形成地籍调查的数据,图件等调查资料为土地注册登记,核发证书作好技术准备,对地籍测量的含义,内容及测量的基本方法进行论述。地籍测量是技术与法学的综合应用,是对地块权属界线的界址点坐标进行精确测定,并把地块及其附着物的位置、面积、权属关系和利用状况等要素准确地绘制在图纸上和记录在专门的表册中的测绘工作。
1.1 地籍测量的特点
地籍测量与基础测绘和专业测量有着明显不同,其本质的不同表现在凡涉及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利的测量都可视为地籍测量,具体表现如下:
①地籍测量是一项基础性的、具有政府行为的测绘工作,是政府行使土地行政管理职能的具有法律意义的技术行为。在国外,地籍测量被称作官方测绘。
②地籍测量为土地管理提供了精确、可靠的地理参考系统。
③地籍测量是在地籍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
④地籍测量具有勘验取证的法律特征。
⑤地籍测量的技术标准必须符合土地法律的要求,地籍测量的技术标准既要符合测量的观点,又要反映土地法律的要求。
1.2 地籍测量的内容
地籍测量的成果包括数据集(控制点和界址点坐标等)、地籍图和地籍册。其具体内容如下:
①进行地籍控制测量,测设地籍基本控制点和地籍图根控制点;
②测定行政区划界限和土地权属界线的界址点坐标;
③测绘地籍图,测算地块和宗地的面积;
④进行土地信息的动态监测,进行地籍变更测量,包括地籍图的修测、重测和地籍薄册的修编,以保证地籍资料的现势性与正确性;
⑤根据土地整理、开发与规划的要求,进行有关的地籍测量工作。
1.3 地籍测量精度要求
因为地籍测量的对象不仅种类繁多,而且所处地区不同(如农村与城市,城市中繁华地段与一般居民区等)地价差别很大。《规程》和《规范》分别提出了实地和图上两种精度要求,现对比如下:
①地籍控制测量的精度要求。《规程》规定:四等网中最弱相邻点位中误差,以及四等以下网最弱点(相对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均不得超过±0.05cm。
《规范》指出:相邻基本控制点的相对误差图上不得超过±0.05mm;地籍图根控制点相对于邻近基本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图上不得超过±0.1mm。
②界址点的测定精度。《规程》提出:城镇街坊界址点及街坊内明显的界址点其点位中误差为±5cm,允许误差为±10cm。城镇街坊内隐蔽的界址点及村庄内部界址点其点位中误差为±7.5cm,允许误差为 15mm。《规范》指出:界址点和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地籍图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及相邻界址点的间距中误差图上不得超过±0.05mm(当采用编绘法成图时,可放宽到±0.6mm),山地不得超过±0.75mm.对施测困难地区,界址点和地物点的精度要求,可按上述规定放宽 1/2 倍。
一般来说,图上精度因比例尺不同而异,容易掌握和应用,因此《规范》提出的精度要求,当前很少采用。而《规程》提出的实施精度,则主要是从划分权属单元时不致引起争议这一角度出发的,从理论上分析,这个精度要求更严格,应用更广泛。
2 地籍测量的方法
地籍测量是个基础工作,必须搞好,要想搞好地籍测量工作,必须了解地籍测量的原则和方法。我国地籍测量工作遵循国家土地管理局颁布的《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城镇地籍测量按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施测。这样施测界址点点位整体性好、精度高;宗地之间无重漏,检核条件多:宗地相互关系消楚,便于日常管理;资料齐全,规律性强,便于存档和保存;有利今后日常地籍管理,变更登记,动态监测。当前地籍测量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解析法、测算法、摄影测量方法和 GPS测量方法。
2.1 解析法
解析法是目前界址点测量的主要方法,是根据测区平面控制,通过测边、测角,计算界址点坐标的方法。解析法宜于在视线好,宗地面积大的城镇开展。解析法测定的界址点点位误差小,精度高:但对于较隐蔽的界址点,施测比较因难,特别是宗地密集的老街区用此方法施测费工多,成本高;解析界址点测定的基本方法有:极坐标法、距离交会法、角度交会法、截距法、自由测站定位法。各个测定方法的要求:
①街坊全部界址点,部分街坊内部明显界址点,原则上应在图根,图根以上的控制点上设站,用极坐标法测定。隔岸也可采用角度前方交会法,以保证依据这些界址点进一步发展确定街坊内部界址点的精度。
②街坊内部界址点需用支导线测量确定时,总长不得超过 100 米,图根点至界址点不宜超过 3 条边,仍有困难的,可采用距离交会法,截距法,直角关系推算内部界址点坐标。一般推算不宜多于两个层次,交会距离不宜超过 20 米,交会角宜在 20~40 度间,截距点应严格位于两已知点的直线上,用直角推算坐标时,定向边不宜短于推算边,尽量用第三方向检查。
2.2 测算法
通常以解析法施测街坊周围能够直接测量的界址点坐标,而对街坊内部隐蔽无法直接施测的界址点,可利用已测界址点的坐标、各宗地界址点间堪丈值和已知条件,灵活运用各种公式,计算隐蔽界址点的坐标值。
2.3 解析摄影测量方法
解析摄影测量方法测定的界址点坐标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满足界址点坐标测定的精度要求,且与其它方法相比,该作业方法速度快、外业工作量小、经济效益高。
3结束语
地籍测量是一项基础性的技术工作。 计算机、RTK、GIS 等科学技术的运用, 为地籍测量工作的准确、 快速以及地籍测量数据库的建立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地籍数据不仅是城镇土地利用状况指标获取的最基础数据来源,同时也为土地利用的分类、分层次的数据统计,对土地利用状况合理评价、土地利用潜力挖掘的分析、显示和表达提供空间定位。
地籍基础数据对于土地管理部门从以前简单的登记和统计的被动管理模式向集调查、统计、分析、评价、决策和调控为一体的主动模式转变极为重要。地籍数据的运用是整个土地管理工作的基础, 它对土地管理部门今后制定合理的地价、税、费政策,调整土地市场的供需平衡,对城镇土地利用结构与城市经济的协调发展,土地利用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关键词:地籍测量;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P271文献标识码: A
一、地籍测量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1、质量第一
在进行地籍测量的过程中,要坚持以质量第一的基本原则,依据客户的要求实施地籍测量,充分考虑土地管理部门和客户对地籍测量的有效建议和意见。土地的管理部门和客户有监督测量过程和测量结果的权利,因此,在进行地籍测量的每一个环节时,都要依据实际要求进行测量,从而满足客户的需求。
2、数据为主
地籍测量的主要结果就是土地各项属性的数据,因此,在进行地籍测量时一定要坚持数据为主,以数据为依据,进而有助于提高数据测量水平和质量,最终以主句作为衡量标准。通过对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进行判断,由此来确定地籍测量的质量。为了保证测量的质量,还要对地籍测量的数据进行审核,并依据实际的测量数据对地籍测量的质量进行科学的、合理的评价。
3、以人为本
实施地籍测量的技术人才是影响地籍测量质量的主要因素,在进行地籍测量的过程中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合理的运用人才,有利于实现地籍测量的有效控制,充分发挥技术人才的作用,从而保证测绘工作的高效性、有效性。
4、事先预防
在进行地籍测量的过程中,在保证地籍测量质量的前提下,应当注意预防测量过程中测量问题的出现。首先对测量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查和有效的控制,然后对测量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做好解决策略。在对测量产品进行检查的同时,需要对地籍测量的工作和流程进行质量检查,从而有助于地籍测量质量的提高。
二、造成地籍测量误差的主要因素
1、观测者自身的局限性
作为土地测绘工作人员,应该熟练操作仪器、准确处理采集的数据、科学管理测绘资料,从而组织测绘工作的顺利进行。土地测绘工作中观测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业务能力等条件不同,其进行土地测绘所得到的结果就会差生差异。首先,观测者在感觉器官的鉴别能力,如视力等方面存在差异,在仪器的安置、照准、读数等方面,可能会差生误差。其次,土地测绘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对土地测绘的质量也有重要影响,不同的测绘工作者有不同的态度、习惯、责任心、经验和技术水平,而这些因素都将影响到测绘结果。
2、仪器精准度的有限性
测量误差指的是,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的真实数值相差情况。在现实的地籍测量工作当中,通常会选取约定真值。约定真值需要所测量的不精准度来展现其所处的情况。为此,测量误差在现实工作中是没有办法达到有关准确的要求的。在现实的工作当中,地籍测量设备生产工艺具备一定的约束性,通常是选用的有关设备绝对不可能都达到一定的标准,为此,就会造成地籍测量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所以,针对机械设备所造成的地籍测量结果有误差的存在是完全可以接受的。机械设备的选择类别是否能够达到地籍测量的精准度,施工功能能否达到客户的要求,操作形式是否方便等,这些因素都将会对地籍测量造成很大的影响。
3、观测条件的不定性
比如,阳光、温度、地质、风力等客观因素是无时无刻的处在一个不断改变的状况下,为此,地籍测量结果会受到观测客观条件的巨大影响。
三、提高地籍测量质量的建议
1、做好地籍测量前期的准备工作
我国古代的名言“万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地籍测量工作同样需要详尽的前期准备工作。地籍调查工作是地籍测量准备工作关键环节,地籍调查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地籍测量的最终成果。地籍的建立是政府行为,因此,地籍调查工作应由当地的政府进行组织,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成立以主管行政长官为首的地籍调查、土地登记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必须责令调查辖区内各级国土部门和行政部门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负责本辖区内地籍调查工作的实施;地籍调查机构对辖区内的地籍调查工作进行技术指导、组织协调及检查验收,使地籍调查工作的质量有管理上的保证;随着地籍信息化的逐步完善,还要满足社会公众对地籍资料的需求。
2、做好地籍测量的监察工作
首先,建立健全的地籍测量监察体系,明确对地籍测量的作业、监理、检查进行科学分工,做到各尽其职。明晰监理内部组织的岗位职责和具体分工,通过监理和检查人员的技术指导和检查工作,保证地籍测量的质量。其次,促进地籍测量的程序化、标准化和科学化,将地籍测量工作置于严格的程序控制之下,使作业的主要环节和工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有效地把握作业过程中的活动,适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最后,把握地籍测量各阶段的特性,在进行地籍调查工作中要加强对有关确权政策的把握和调查程序的控制,对在地籍测量中,应多进行旁站监理,重点检查使用仪器的状态是否正常,有关仪器的使用是否规范以及操作是否符合规程规定的要求。
3、加快高科技的应用速度
地籍测量工作应积极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许多测绘部门已形成了数字图的规模生产,GPS定位系统、WBGPS-Survey测绘系统和GPS-RTK测绘技术的大力应用,是提高地籍测量的准确度和速度的重要方法。
4、加强新闻和舆论监督工作
首先,加强于地籍测量项目区域人们群众的沟通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原则,在工作中落实为广大人们群众服务的精神,倾听项目区域内群众的心声,正确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其次,加强地籍测量作业人员的思想工作,地籍测量工作任务重、时间紧、工作量大,应该支持作业人员有新的办法、思想和感悟,加以科学的管理和引导一定会提高地籍测量的质量。其三,要充分利用报社、电台、电视台进行全面宣传,充分利用新闻舆论的导向作用争取社会对地籍测量工作的大力支持和协助,发挥新闻舆论的力量为提高地籍测量质量服务。
5、创建信息共享平台
地籍测量部门创建科学的测量地理信息共享平台,提升信息资源的共享水准,这对于土地地籍测量质量的提升有着十分关键性的影响作用。加大对信息资源的共享力度,将其能够更好的为整个社会所服务。地籍测量部门需创建较为完善的地理信息管理制度,把现代化办公与计算机通信技术、测量流程及MIS系统有效的统一在一起,经过利用信息化方法来创建统一化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以便于能够为地籍测量工作的开展供应真实的信息依据。
6、综合调查
对地籍测量质量掌控工作中综合调查是非常重要的,有关单位及操作队伍需把测量质量进行关键性的掌控,全面开展质量管理工作。这将直接关乎着调查质量结果。经过开展综合调查,能够及时的对地籍测量工作中潜存的问题进行解决,避免隐患的形成。
结束语
综上所述,政府部门只有对地籍测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才能保证土地管理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加强土地管理部门对地籍测量的认识和管理,对测量环节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检查,有助于地籍测量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促进我国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参考文献
[1]王津桑.地籍测量关键工序探讨[J].江西建材,2014,06:230+232.
[2]叶炳斌.高层建筑施工测量的质量控制[J].城市建筑,2014,06:108.
关键词:数字化;地籍测量;应用;作业方法
中图分类号:P258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科技的发展,使信息技术得以广泛的应用,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对资料的应用、管理和分析等要求不断的增加,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地籍测量已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计算机的普及,使测量工作与计算机进行了很好的结合,从而实现了数字化的地籍测量,这是一种先进的地籍测量技术和方法,是个比较全面的综合性的系统。
一、数字地籍测量技术的主要特点
1、数字地籍测量自动化程度是非常高的
数字地籍测量的野外测量能自动记录、自动解算处理、自动绘图成图,还可向用图者提供可处理的数字地图。数字地籍测量自动化的效率比较好,劳动强度较小,错误机率较小,绘制的地图美观精确。
2、数字地籍测量精准度非常高
模拟测图方法的比例尺精度,决定了图的高精度,图的质量除点位精度外,还和图的手工绘制有联系。不管采用的测量仪器精度再高,测量方法再精确,不可能消除手工绘制对地籍图精度的影响。数字地籍测量在记录、存储、处理和成图的过程内,观测值是自动传输,数字地籍图无损失地体现外业测量精度。
3、现势性、整体性非常强
现在的数字地籍测量,克服了纸质地籍图不断更新的困难。地籍管理人员只需将数字地籍图中变更的部分输到计算机,通过数据处理,可以对原有的数字地籍图、相关的信息作相应的更新,确保地籍图的现势性。数字地籍测量的优势,在城区变更地籍中能得到体现。常规的地籍测量是以幅图为单位作施测。数字地籍测量在测区内部是不受图幅所限,作业小组的任务可按河流、道路的分界划分,还可按街道、街坊划分,测区整体控制网建立,可以在测区中进行实测和分组作业,成果可靠性很强。
4、数字地籍测量技术的适用性非常强
数字地籍测量以数字形式储存的,应根据用户的需要,输出不同比例尺、不同图幅大小的地籍图,输出多种分层叠加的地籍图。数字地籍图非常方便地传输、处理和多用户共享,还可自动提取点位坐标等;通过接口,数字地籍图可供地理信息系统建库用;可以依软件的性能,作多种处理、计算,完成任务;数字地籍测量保证了高精度、提供了数字化信息,满足了建立地籍信息系统、专业管理信息系统的需要。
二、做好前期的地籍调查工作
地籍调查工作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地籍测量的最终成果。地籍调查目的在于清楚地掌握土地的基本状况,并把它们反映到地籍调查表中和地籍图上,它首先服务于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土地利用规划等土地管理工作,进而满足土地的税收、城市规划、房产管理以及其他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需要,随着地籍信息化的逐步完善,还要满足社会公众对地籍资料的需求。为了搞好土地管理,必须掌握土地的最新信息。由于地籍的建立是政府行为,因此,地籍调查工作应由当地的政府进行组织,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开展地籍调查的市、县有必要成立以主管市(县)长为首的地籍调查、土地登记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地籍调查和土地登记工作,研究处理地籍调查和土地登记中的重大问题,特别是研究、确定、仲裁土地权属问题。领导小组必须责令调查辖区内各级国土部门和行政部门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负责本辖区内地籍调查工作的实施,对辖区内的地籍调查工作进行技术指导、组织协调及检查验收,使地籍调查工作的质量有管理上的保证。
三、数字化地籍测量的作业方法
1、控制测量
随着GPS技术的发展成熟及全站仪的普及,传统的三角测量方法逐渐被高精度的静态GPS控制和灵活简便的导线网控制所代替,这无疑大大地减轻了控制测量工作的强度,去掉了三角测量的繁琐和限制。首级控制测量可用静态GPS技术测定,并用随机平差软件进行严密平差;外业细部点的采集如果采用RTK技术无需做图根控制点,如果采用全站仪,需要在首级控制点的基础上做图根控制点,也可采用RTK技术直接加密,图根控制测量采用导线测量和各种交会测量等方法进行。
2、界址点、地物点等细部点的测量
外业数据采集的方法有:GPSRTK技术、全站仪、扫描数字化、全数字摄影测量技术。
2.1GPS RTK技术
实时动态(Real—Time Kinematic,简称RTK)测量技术,是以载波相位观测量为根据的实时差分测量技术。RTK定位技术的基本思想是,将一台GPS接收机安置在基准站上(固定站),对所有可见卫星进行连续观测,并将其观测数据,通过无线电传输设备,实时地发送给用户观测站(流动站)。在用户站上,GPS接收机在接受GPS卫星信号的同时,通过无线电接收设备,接收基准站传输的观测数据,然后根据相对定位的原理,实时地计算并显示用户站的3维坐标及其精度。通过差分定位,对于GPS定位中存在的多台接收机共有的误差(如卫星时钟差、卫星星历误差)、信号传播误差(如电离层折射误差、对流层折射误差)以及与接收机有关的误差等公共误差,可以得到很好的消除或削弱,从而提高测量定位结果的精度。
2.2使用全站仪进行外业测量
对于高大建筑物或较为隐蔽的界址点和地物点,则首先利用RTK测设一组图根点,使用全站仪利用图根点进行界址点和地物点测量,全站仪具有自动记录和内存管理功能,外业直接观测界址点和地物点的平面坐标,并记录在全站仪内存中,测量过程中注意绘制宗地草图。由于全站仪测量的坐标精度高,且又能如实记录数据,方便地向计算机传输数据,尤其是免棱镜全站仪的出现,可以大大降低劳动强度,操作起来更加灵活方便,所以使用全站仪测量是数字化测图最主要方法。
2.3扫描数字化作业
对于已有的地籍图、地形图,可采用将原图用扫描仪进行扫描,得到栅格图形后,再利用专业的扫描矢量化软件将栅格图形转换成矢量图形,从而实现原测地籍图、地形图的数字化。利用该方法所获得的数字地图其精度因受原图精度的影响,加上数字化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误差,因而它的精度要比原图的精度差;可以通过采取修测、补测等方法,实测一部分界址点或地物点的精确坐标,再用这些点的坐标代替原来的坐标,通过调整纠正,可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原图的精度。
2.4全数字摄影测量技术
它是通过在空中利用数字摄影机所获得的数字影像,内业通过专门的航测软件,在计算机上对数字影像进行像对匹配,建立地面的数字模型,再通过专用的软件来获得数字地图。
四、加强人才培养与培训是提高地籍测量水平的关键
测量技术在我国地籍测量的应用越来越多,这就要求地籍测量技术人员要能够根据测量现场地形条件科学地以多种测量方式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测量,以此保障测量数据的准确。这就对地籍测量人员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地籍测量部门必须不断加强测量人员专业技术培养与培训,提高地籍测量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使其能够根据测量条件的不同选择适宜的测量方法,并能够根据实地勘测记录分析测量技术的测量结果准确性,以此确保地籍测量工作的有效开展。同时要积极引入先进的数字地籍测量技术,以先进的技术提高自动化程度、提高精度、提高现势性、提高数字地籍测量的实用性,以先进的数字地籍测量技术弥补传统测量技术存在的不足,弥补测量技术人员专业技术上存在的不足,确保地籍测量的精准度。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字地籍测量是服务于土地管理的一种专业测量,有其自身的特殊背景,它是地籍调查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数字地籍测量不仅可以促进国土资源管理水平的提高,还能促进当代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不断的发展与创新。
参考文献
[1]王凤荣.野外数字化测图方法与流程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0,2.
关键词:遥感技术;地籍测量;运用;监测
中图分类号:P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10-0234-01
地籍测量工作是土地管理的基础工作,受到工作要求和难度的增加,传统的测量技术逐渐不能为地籍测量提供有效的数据信息,可能会导致信息遗漏的情况,进而导致隐患发生。亟需改善和改进。基于此,本文分析遥感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先分析遥感技术及其优势,再对其在地籍测量中的具体应用情况进行阐述,具体内容如下。
1 遥感技术分析
遥感技术是现代测量技术之一,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主要是运用特殊的传感器,能够完成对地面的相关景物识别,在通过成像技术,能够得到遥感图像,从而完成对测量目标基础信息的获取。再通过对遥感图像的处理和分析,得到准确的数据信息和状态信息。
遥感技术所构成的遥感系统,是借助遥感器、遥感平台、信息传输设备和接收装置等部分构成的。其中信息传输设备,主要完成对遥感技术测得的遥感图像进行传递,并由地面接收装置,实现对遥感图像的接收,并运用适宜的图像处理技术,完成对遥感图像的解读和分析,进而得到更为深层次的遥感信息。
2 遥感技术在地籍测量中运用的优势分析
将遥感技术应用到地籍测量中,可以有效的转变传统测量的精度、效率等问题,为地籍测量的整体性能提升奠定基础,避免相关遗漏的产生,保障地籍测量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1)遥感技术本身特质。遥感技术是建立在调查数据和图件的前提下,借助相关图像分析和处理技术,完成对遥感图像上的时变信息的获取,且能够有效的实现变化的反馈,可用于监控和测量中。(2)遥感技的视域广阔。借助遥感技术可以的有效对土地资源的各类地质特征展示在遥感图像上,并借助相关判读和数字分析技术,实现对多数据资源的信息互补,便利地籍测量效果的目的。(3)遥感技术能够完成实时数据传递。遥感技术具有较好实时数据传输能力,可以完成对区域的动态监测,便于地籍测量测量工作展开。借助实时数据传递,可以有效的降低传统地籍测量中难度,保障地籍测量的效率。(4)遥感技术能够有效转变传统地籍测量的成本,减少测量工作的工作量,且相关识别分析均有计算机完成,有效的提升了测量的精度,减少数据误差的产生,保障地籍测量的有效性。
3 遥感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具体运用
分析遥感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具体运用情况和运用流程,为地籍测量的效率和质量奠定基础。
3.1 用于土地的动态监测
借助遥感技术实时信息传递和动态监测性能,完成对地籍测量中的土地监测任务。借助动态监控可以将土地变更的相关信息进行记录,结合相关调查工作,完成对土地变化情况的预测,进而提升地籍测量的质量。
3.2 借助遥感技术绘制地籍图
遥感技术应用到的地籍测量中,可以推动地籍图的绘制质量和效果。具体的地籍图绘制流程为:首先,获取有效的影响资料,并完成对影响资料的选择和分析,具体的遥感影像有TM、STOP等类型。其次,选择适宜的遥感软件,完成对信息的纠正,生成影像。地籍图成图后,运用目视和实地勘察结果比较的方式,分析不同的地物情况,从而得到精度较高的矢量数据信息,便于地籍测量的应用。
3.3 地籍测量中遥感技术的应用流程
具体的地籍测量中,遥感技术的应用流程大致为:
(1)数据选取。为了保障地籍测量的精度,可以先对遥感数据进行分析,从而获作用性明显的信息。由于遥感测量建立在卫星的基础上,获取信息冗杂,如不能合理选取,则不能得到准确的数据信息。(2)数据处理。选择遥感数据处理软件,实现对遥感数据的处理,使遥感数据能够转变为可以识别的数据或是图像,并合理的精度进行控制。(3)信息获取。选择图像分析技术完成对土地变化信息的获取,完成对土地变化情况的分析,并得到土地的变化规律。(4)精度检测。分析遥感技术的测量精度和监测质量,且详细记录和分析,完成对地籍测量精度的评估。
4 结语
分析遥感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先从遥感技术入手,分析遥感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优势。再对遥感技在地籍测量中的具体应用展开解读,分析遥感技术的应用流程和具体应用,从而有效的改善地籍测量的测量方式,推动地籍测量的精度和有效性提升,减少测量误差的产生,积极推动地籍测量工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提升,为土地管理奠定基础,推动国家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敏.b感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分析[J].低碳世界,2016(13):98-99.
[2]冀念芬.浅谈遥感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J].科技展望,2016,26(8):00227-00227.
关键词:测绘技术;地籍测量;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 P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测绘技术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使我们的城镇地籍测量工作者承受巨大的压力、面临严峻的挑战。作为能够为我国土地管理部门提供土地详细情况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测绘技术作为城镇地籍测量工作中的核心技术,加强测绘技术在城镇地籍测量中的应用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
一、地籍测量的意义
现代地籍测量工作指的是利用现代的测绘技术对土地境界、土地权属位置等进行测定,该测定工作有一定的精度要求,最终可以反映出该地区的土地类型、分布状况、质量等级等,完善目前的地籍测量工作有以下几点重要意义:首先可以为国家提供准确的土地信息,为掌握土地的现状以及加强土地管理,提供重要依据。其次国家土地管理部门通过这些先进的科学技术,及时搜寻科学、完整的土地相关资料,尤其是某个地区的地图资料,保护国家的土地所有权,捍卫领土以及政治主张。再次地籍测量为我国实现数据化国土提供者全面、规范、准确完整的土地数据,为建立数字国土奠定了重要基础。最后国家通过地籍测量掌握到的土地资料,为我国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成为我国新时期的经济增长点,同时也成为组成国民经济的重要一部分。
二、地籍测绘的任务与特点
传统的测绘方式大多都是以手工作业为主,通过外业测量人员进行记录、测绘人员公国绘制地形的计算而编制出测量图的系统工作,是为用图人员提供资料,在图上人工量、算所需要的坐标、尺寸以及面积的综合性工作。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经济社会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使得社会各行业对数字化测绘产品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数字化基础地理信息已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数字地理空间支撑条件,也是现代测绘技术的发展基石。
1、地籍测绘的任务
地籍测量是地籍管理工作中一项极为关键的基础性工作,其主要的工作目的在于保证土地信息的可靠性、准确性,是当前土地市场上的主要衡量工具。地籍测绘工作在进行中既要保证土地信息资源的可靠性,也要确保测量的精确度,是以精确度测定土地的土质含量、土地权属位置、土地面积,并反映土地应用类型、分布状况以及质量等级为工作目的的测量技术,是为地籍管理以及其他土地工作做服务的工作新方法。
2、地籍测量的特点
地籍测量工作是现阶段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一个技术含量高、专业性强的基础性工作。这一工作的主要特点在于:地籍测量工作是一个具备着法律性的行政行为,是满足地籍管理精确度的工作行为,是一个配套性工作,是具备着墙式资料性的工作体系。
三、现代测绘技术分析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社会各领域对数字化测绘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使得数字化基础地理信息的勘察成为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1、GPS测量模式
GPS是城镇地籍测量工作中新发展出来的一种测绘技术,是世界上比较常用的定位系统以及卫星导航系统,其本身作为测绘技术的一项标志,具有实时性、全天候、全球性、全能性的优点,在地籍测量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随着测绘工作的快速发展,一种新型技术应运而生-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差分法,这种新型技术快速发展,几乎已经占领了整个测量领域。这种测量模式的精准度较高,能够实时获取地籍要素信息,并且可以达到厘米级甚至更高的精度,在满足精度要求的前提下能够实现现场提供测量结果,能够避免后期处理时的往返负担。目前的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差分法主要包括两种方式。第一种是由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差分接收机与测图软件组成的。这种方式主要是利用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差分接收机对要测量的地籍要求进行收集,在利用GPS数据处理软件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在储存数据的同时利用测绘软件进行绘图。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差分接收机能够实现测绘工作的快速、高精度、远距离操作,同时还能够最很大程度上减少控制点,提高测量效率,但是也具备其固有的缺点,就是必须要绘制测量草图,但是却很难采集到一些信息死角处的数据,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用全站仪进行补充测量,但是设备的价格较为昂贵;第二种方式则比较全面,主要是由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差分接收机、全站仪、掌上电脑及测图软件组成的。这一系列的配合能够克服各种测量模式的缺点,并且发挥出各自的优点,适应性较强,可以以任意比例进行地籍测绘,可操作性较强,将会广泛的应用于城镇地籍测量工作中。
2、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模式
应用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模式进行地籍测量前景非常广阔。随着航空航天影像信息获取手段朝着多平台、多时相、多传感器、高分辨率、高光谱和快速机动的方向发展,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将成为地理空间信息获取与更新的主要数据源,以激光测距系统(LIDAR)、激光成像雷达、双天线SAR系统、数字摄像机、GPS/INS为主体的机载三维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等多种数据获取手段的迅速发展,不但能完成地籍线划图的测绘,还可以得到各种专题的地籍图,同时利用卫星遥感进行土地资源调查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为快速及时的变更地籍测量作好参照。
在我国现阶段的地籍测量工作中,应用遥感模式的应用率较高,发展前景也非常广阔。随着航空航天摄影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地籍测绘工作中也应用到了这一高科技,由于地籍测量的精度要求较高,数字摄影测量通过具有高分辨率的卫星遥感技术,将大比例的航空相片作为数据采集对象提供众多的地理信息,然后通过专业的数据处理软件完成作业。这种模式的数字直观性强,不易受通视条件的影响,利用这些数据进行准确的地籍规划,能够在减轻劳动者劳动量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是一种较有前途的地籍测量模式。
3、内业扫描数字化测量模式
用扫描数字化方法对已有地形图或地籍图采集数字化地籍要素数据,而界址点的坐标数据则由之前所述的两种模式测出和计算得到,或把已有界址点的坐标数据输入计算机,然后将这两部分数据叠加,并在数据处理软件的控制下得到各种地籍图和表册。“准地籍测量”就是近年来出现的内业扫描数字化模式,即在已有的地形图上根据地籍台账实地标绘宗地界址线,划分街道、街坊、调查区及编号,调查宗地座落、地名、门牌号码、房屋结构及层数,标示不清或精度不符时,可待日后做地籍调查和变更填补;这种地籍测量模式的前提条件是要求测区内的地形图或地籍图现时性强,并且具有完备的控制点和目标点。鉴于现代测绘技术存地籍测量中的几种模式,可以总结现代地籍测绘技术的几个特点:专业性、数字化、网络化,即以数字化的采集模式获取具有很强专业性的地籍要素,并最终建立地籍数据库和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以实现网络办公自动化。
结束语
对测绘技术在城镇地籍测量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我国整体城镇地籍测量工作的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我们既要认可近些年来我国在城镇地籍测量工作中取得的辉煌成绩和喜人进步,也要清晰的认识到其中存在的问题不容乐观,我们的测量工作者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关键词:数字化;地籍测量;技术
前言:目前,数字化测图在土地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地籍测量技术不断完善,并在城镇建设中的地位迅速提升。地籍测量可清晰体现出城镇土地的基本特性,它有利于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因此,本文对于地籍测量技术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地籍测量内容
地籍数据管理系统的建立是数字化地籍测量的主要目标,旨在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以此来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的地籍管理。它主要涉及地籍图根控制测量、勘察、图表处理、资料文件的制作、面积统计等多项内容。它主要包含数字摄影、全野外以及模拟地籍图这三种形式,其中数字摄影测量是指利用数字影像以及摄像测量来采集数据信息,借助计算机等现代技术与理论成果进行测量,借助摄影测量软件来加工数据;全野外测量的本质为全解析测量,它通过全站仪等采集数据信息、勘测待测区域中的所有界址点,并在此基础上,勘测相关地籍要素。凭借普通仪器来采集野外数据,在保证精确度的同时,将数据有效转换成特定形式;模拟地籍图测量是指通过数字化仪器采集数据信息,转化地籍图的图解位置,二地籍图各种符号、代码的输入与标注一般通过数字化符号与计算机完成[1]。
二、地籍测量技术特点
(一)精确度较高
点位精度、手工绘制、比例尺精确度等共同决定着地图的精确度。无论测量仪器如何精准或者测量方法如何先进,这都无法消除手工绘制的负面影响。然而,数字化地籍测量技术完全采用自动化,数字地籍图零损失,这表明外业测量具有较高的精确度。
(二)自动化程度较高
对于数字化地籍测量技术而言,在野外测量中不仅可自主记录、计算加工、绘制成图,还能面向需求者提供数字地图。该技术的自动化程度较高、劳动量较小、错误出现概率较小,且地图外表美观[2]。
(三)适用性较强
数字地籍测量凭借数字形式进行存储,依据用户的实际需要,输出相应的地籍图,种类多样、分层叠加。数字地籍图便于传输、易于加工处理、可实现共享,并能自主获取点位坐标;它在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构建中也有所应用,主要通过接口实现这一应用;可参照软件的实际性能,进行多种处理,最终有效完成各种任务;数字化地基测量不仅能确保精准度,还面向需求者提供所需的数字化信息,与地籍信息以及管理系统的构建需求相符。
(四)时效性、系统性较强
数字化地籍测量与传统的纸质地籍图相比具有显著优势,它冲破了传统地籍测量手段的束缚。为实现地籍图的更新,地籍管理人员只要在原有地籍图的基础上在计算机中输入变更信息,经由数据处理,完成更新操作,确保其时效性。数字地籍测量具有显著优势,这在城区变更地籍方面更加明显。在普通的地籍测量中,通常以图幅为单位进行测量,而数字地籍测量在待测区域不会遭受图幅干扰,参照河流以及道路的界限合理划分每一个作业小组的任务,有时还可参照街道与街坊进行划分,若形成测区整体控制网,便可在待测区域内开展实测以及分组作业,其成果十分可靠。
三、地籍测量技术的作业原理与流程
(一)作业原理
在外业数据的采集过程中主要通过全站仪进行记录;通过规范的数据传输线在全站仪与计算机之间建立关联,通过超级终端进行数据传输;借助以C语言形势设计的数据转换程序处理所收集的数据;通过RDMS等现代软件参照草图进行图形编制,然后转移到CAD中实施细节处理,在这一过程也可利用技术与理论相对完整的软件进行直接处理;为满足不同需求,在出图环节通常包含地籍图和测绘图[3]。
(二)作业流程
1.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作为数字化地籍测量的首要环节,它直接决定着后续测量工作的开展情况,主要包含资料准备等多项内容;
2.采集数据信息
采集是指从电子测量以及记录仪器中获取一定的数据信息。数据信息的记录形式不仅要满足计算机的识别标准,还应与应用程序相符。通过数字地籍测量应有效完成基本测量任务,明确地籍要素的基本定位特点,掌握地籍性质资料。通常地籍要素的基本定位特征主要通过权属调查与地籍测量的一般方法共同获取。在地籍要素测量环节主要通过野外全解析数字化方法进行测量,以控制测量为基础,借助全站仪等多种采集设备,采集基本要素数据,例如,界址线、地类分界线等,通过内业转移数据信息,从全站仪转移到计算机,依据宗地草图,结合权属调查表,编辑图形,绘制各种图形,同时参照规定标准递交可靠、真实的测量成果;
3.传输与加工数据信息
传输是指经由数据通讯线与计算机以及电子手册建立关联,进而把野外观测数据从外业传输至计算机,在传输过程中,为避免出现数据丢失的现象,应快速传输。而加工是指转换和计算。具体来说是围绕采集到的数据信息进行预处理,预估可能出现的问题;编码采集到的数据,使其以绘图系统中规定的格式显现。计算一般围绕地貌关系进行,待向计算机中输入测量数据后,会自动出现平面图形等高线。为从最初的数据采集形式转化成地图数据,主要通过计算机程序来完成;
4.输出数据
输出,顾名思义是指成图的输出,经编辑整理到加工处理,然后形成图形数据文件,依据外业草图,调修整理,形成全新的地形图,并补充在重新测量过程中的遗漏点或者存在错误的地方,再清晰标注高程和注记等基本信息,整理图幅,最终以成图的形式输出。输出地图数据是一般包含图解与数字这两种方式。
结语:数字化地籍测量技术具有便于作业、测绘精度较高、投资较少、工作效率较高等众多优点,它与传统手动地籍测量相比具有显著优势,它作为一种现代地籍测量方法,发展前景良好。现阶段,数字化地籍测量的相关技术理论与水平并不完善,它正处在发展阶段,仍需要我们的进一步探索与创新,进而开辟更加广阔的应用平台。
参考文献:
[1]于福玖.数字化测量技术在地籍调查工作中的应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4,(2):193-195.
关键词:数字化测绘;地籍测量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urveying and mapping technology, digital surveying and mapping technology is gradually replace traditional artificial mapping technology, become cadastral surveying engineering one of the important methods.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digital mapping technology advantages, and discusses the cadastral surveying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Keywords: digital surveying and mapping; cadastral
中图分类号:P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国家建设步伐的加快,土地管理工作的加强,地籍测量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起来。地籍测量是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它是以地籍调查为依据,以测量技术为手段,从控制到碎部,精确测出各类土地的位置与大小、境界、权属界址点的坐标与宗地面积以及地籍图,以满足土地管理部门以及其它国民经济建设部门的需要。随着高新技术的开发,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工程中得到了发展和应用。本文结合合肥滨湖新区的地籍测量工程,讨论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应用。
1、数字化测绘技术的优点
数字化测绘技术是以计算机为核心,以全站仪、GPS、数字测量摄影仪、数字化仪等为数据采集工具,在外接输入、输出设备和软、硬件的支持下,对地形的数字空间数据进行采集、输入、成图、绘图、输出、管理的测绘技术。与传统的地籍测量方法相比,数字化测绘技术具有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1)自动化程度高
传统的方式主要是通过手工操作,外业工作时间长,内业编辑工作量大,而且在操作工程中出错的几率大。数字化测绘将外业采集的数据自动记录在电子手簿中,自动计算处理、自动成图,节约了人力、物力、财力,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精度高
传统的测绘方法,地物点的测定视距误差、方向误差、展绘误差、测定误差等会导致实际的图上误差较大。数字化测绘技术中,测量数据作为电子数据格式进行传输、记录、存储、处理和成图,在全过程中原始数据无精度损失,避免了人工观测、记录、绘图的误差,可以大大提高测绘的精度。
(3)图形信息量大
数字地图包含的信息量几乎不受测图比例尺的限制,数据可分层存放,使地面信息的存放几乎不受限制。比如将地貌、道路、水系、房屋、植被等存于不同的层中,通过关闭层、打开层等操作来提取相关信息,便可方便地得到所需测区内的地籍图。数字测图时所采集的图形信息,它包括点的定位信息、连接信息和属性信息,易于检索。
数字化测绘得到的信息是分层存放在计算机中的,便于成果的使用、维护和更新。当实地有变化时,只需输入有关的变化信息,经过编辑处理,很快便可以得到更新修改后的图,能够随时保持产品信息的现势性。同时,还可以根据不同用户的需要,对地籍测绘产品的各种要素及数据进行再加工,得到不同用途的图件。
2、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2.1 地籍测量工程概况
作为安徽省的省会,合肥是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长江中下游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现代制造业基地和区域交通枢纽。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人口急剧扩张,如何寻求未来发展空间和提升城市承载力这一重大课题,摆在了合肥领导者们的面前。此时,合肥南部一片广阔的土地进入了他们的视野。这就是2006年开始进入大建设、大发展快车道,如今已显规模的滨湖新区。滨湖新区位于合肥板图南部,南依巢湖,北靠二环南路,西接上派河和合安高速,东临南淝河,总用地面积约196平方公里。按照省市委的部署,滨湖新区要按照“世界眼光、国内一流、合肥特色”的要求,高起点、高标准地规划建设,以彰显合肥的城市个性和特色。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应用将为滨湖新区土地利用、国土资源动态监察等一系列建设工程的地籍测量提供有力的测绘保障。
2.2 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工程中的作业流程
(1)测图准备
在应用数字化测绘技术进行地籍测量前,应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包括:根据地籍调查的范围划分部分;进行地籍权属调查,实地标出每宗地界址点的位置;布设控制网;划分各个作业小组的作业范围。
(2)地籍控制测量
地籍控制测量使用精密测量方法得到具有精确平面坐标值的平面控制点,是地籍测量的基础。首先在全调查范围内选定一些控制点,构成一定的几何图形,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和精确的测算方法在统一的坐标系统中确定它们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再以这些控制点为基础测算其他细部点的坐标。现在普遍采用GPS卫星定位技术建立控制网。
(3)地籍细部测量
地籍细部测量采用的方法有:GPS(RTK)技术、全站仪、扫描数字化、全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地籍细部测量主要包括:①外业数据采集,数字法地籍测图时,外业数据采集的方法按记录方式分为电子手簿记录模式、便携机记录模式、电子速测仪数据存储卡记录模式、GPS 测量模式;②数据传输,外业数据采集后,要用专用电缆将其传输到计算机。为避免数据丢失,每天外业结束后都要及时进行数据传输。
对照宗地关系图与宗地草图,根据分幅地籍图的坐标范围,选定与分幅图相关的作业分区数据文件,由测点平面坐标和地块描述信息即可自动生成平面图。地籍图生成完毕后,在输出前要对其进行图形编辑处理。处理完后,要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查看是否有漏测及处理不当的地方,并加以修改,消除一些地貌、地物的矛盾,进行文字标注说明、地形符号的填充和图廓整饰等,也可对图形的地貌地物进行增加或删除。确认无问题后,就可以生成界址线等地籍要素,注记相关的地籍要素内容,打印初步地籍图。进行外业巡查,利用钢尺对初步地籍图测量精度进行审核。
3、结束语
将数字化测绘技术应用在地籍测量工作中,可以提高测绘效率,保证成图精度,为后续的规划和建设工作提供基础资料,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数字化测绘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中,测绘工作者要坚持学习,为提高数字化地籍测绘技术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宋传亮.地籍测量中数字化测图的特点及应用[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
[2]张盛.地籍测量中数字化测图的特点及应用[J].科技咨询.2010
1农村宅基地特点分析
农村宅基地作为农民兴建房屋建筑的基础,是农村集体所有徒弟中拨给农户用于建造房屋保障农户居住和生活需要的土地,它涵盖房屋、庭院和厕所厨房等辅助用房所需的土地。对宅基地土地,农民具有使用权,在进行地籍调查时主要是针对农民对农村宅基地的使用权进行调查。那么,需要我们首先了解农村宅基地相对于城镇用地的特点。首先,农村宅基地具有简单单一的用地特点,它仅包括宅基地和街巷用地两个方面,城镇土地则涵盖了几乎所有用地类型,十分复杂多样。其次,农村宅基地地籍调查范围有限,它通常对一个面积大约为0.25km2的村子进行施测,这与城镇1km2以上的施测面积相比地籍调查范围较小。再次,分布也具有鲜明的特征。大多数农村地区一个行政区内有多个乡镇,每个乡镇有十几个或几十个自然村,这与城镇分布相比更加分散、分布更加广泛。
2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现状分析
事实上,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是以《地籍调查规程》等法律为依据的,它以宗地为基本统计单位,对农村宅基地的面积、属性等进行调查,据实填写调查统计表并绘制相应的宗地图。目前,在进行农村宅基地地籍实际测量过程中,通常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所规定的1∶1000的比例尺或1∶2000的比例尺执行。一般情况下,距离城镇较近的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选用1∶1000的比例尺,而距离城镇相对较远的农村则选用1∶2000的比例尺。关于界址点的点位误差,一级和二级分别控制在5~7.5cm内。现阶段,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通常采用全野外数字化测量地籍地形法、全野外数字化测量地籍、数字摄影测量地形法和数字摄影测量地籍地形法三种常见的方法,上述三种测量方法分别被发达省份、中部省份和西部省份采用。它们的精准度和成本也存在着差异:精准度、成本最高,工期最长的是全野外数字化测量地籍地形的方法;全野外数字化测量地籍、数字摄影测量地形法精准度能够满足要求,成本较低,速度也比较快;数字摄影测量地籍地形法则存在一定的缺陷,因为通过改法进行测量很难使界址点的精度得到有效保证,但它速度较快,成本也明显低于上述两种方法。
3基于遥感影像技术在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地籍测量作为一项政府主导的测绘工作,属于官方行为,是政府行使土地行政管理职能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政性技术行为。开展地籍测量能有效保护土地、合理利用土地及保护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宅基地的地籍测量工作,为了得到更加精确、可靠的地理参考系统数据,加大资金投入和技术研究的力度,不断实现技术的创新和突破。笔者结合当地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项目实际,从试验角度研究探讨了基于遥感影像的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方法。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先借住全站仪或实时差分的GPS技术对宅基地的界址点进行测量,再以其作为像控点正摄校正遥感影像,再据影像图对地物解译并最终绘制地籍图。关于GPS-RTK技术,其依据的是载波相位观测,这种观测法的观测模式与传统的观测法的观测模式存在着天壤之别,是对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的技术创新。在操作时,通常遵循以下操作流程:首先将GPS接收机架设在基准站上,然后进行连续观测,并将观测获得的数据及时传送至流动站,当流动站接收到数据信息后通过GPS卫星信号获取基准站的相关数据,从而根据这些数据得出测量坐标等相关地籍结果。这种宅基地地籍测量方法不仅测量简便,能够大大降低测量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减少工作量,还能使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工作效率提高,测量周期缩短。基于这种测量方法,该次试验选取了地势平坦的试验区,该区域多为普通的农村平房,高度均匀,分布广泛,为了确保试验效果,选取的是分辨率为0.5M的GeoEye现势性较强的遥感影像。为了确保遥感影像正摄校正的精读得到保障,试验首先借助GPS-RTK全野外数字化测量法对试验区的界址点和地籍图进行绘制,并使精度达到预定要求。之后预处理遥感影像,主要工作内容是对影响的亮度、灰度和对比度等进行细致地调整,将斑点和不要的灰色去除掉,最大限度地提高和保障遥感影像的清晰度,在此基础上进行正摄校正。当对选取的20个像控点进行正摄校正后发现,这些均匀的界址点结果差异特别小,为保障试验顺利,最终从上述像控点中选取4个作为正射影像图来满足后期试验的需求。为了提高图像解译的精度,首先在测量界址点时对图像进行野外调绘,并将外业测绘的地籍要素(如界址点、界址线和宗地等)叠加到遥感正射影像图上,以此为控制和参照进行地物要素的解译[2]。之后再对解译的地物图形与测绘地物图形认真比对,从而得出测绘是否精准的结论,结果表明测绘精度能够达到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的精准度要求。据此得知,在基于遥感影像对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方法中,我们为了确保图件结果更加规范精准,需要首先确保所绘制地籍图的图上内容十分规范,且无论使用何种成图软件,图层一定要清楚,各类地籍地形要素、数学要素需分层设置,为后续建立宅基地地籍管理系统打好基础。[3]与此同时,从事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的专业技术人员,要不断积累丰富的测绘知识,不断学习和汲取新技术,努力实现对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的技术创新。为确保地籍测量工作高效顺利开展,还应具有不动产法律知识和地籍管理方面的知识,互相密切配合,细致认真地开展测量和绘图工作,确保测量的精准度,为国家土地管理提供可靠的参考资料。
4结语
总之,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对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的技术和方法也应不断创新,目前所用的基于遥感影像的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方法能够精准地捕获各地籍要素、准确地解译地物要素并科学地绘制地籍图形,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是一种值得广泛推广的可靠的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方法。
作者:韩雷 单位:湖北省襄阳市不动产登记局
参考文献
1)测量技术内涵。GPS是一种导航系统,它是利用卫星进行定位和测距,为用户提供速度、位置和时间信息的一项技术。不仅被广泛应用到地形测图、房产测量中,它还被应用到地籍测量中。地籍测量需要运用测绘科学技术测定位置,精确测算出土地的位置、界限和面积,是土地管理的基础,必须及时精确测量。GPS测量技术就能做到这一点,它能提高地籍测量的效率,为测量带来了巨大变革。
2)测量技术特点。和其它测量技术相比,GPS测量技术具有测量时间短、定位精度高、操作简单、测量站点之间无需通视的特点。定位精度高是指与传统测量技术相比,GPS测量技术的定位误差率是极低的,它采用的是差分定位,精度甚至可以精确到厘米,甚至是毫米,GPS最核心技术就是定位功能。因此,即使需要测量的半径很大,GPS测量技术仍然能够精确定位。科技的进步和软件的更新使GPS测量技术的操作越来越简单,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和工作量。GPS测量技术建立的测量站点之间无需互相通视,但是不能有电视塔、树枝等物体的影响,基准站和流动站上空必须视野开阔,没有其它遮蔽物遮挡,这样才能使信息接收更精准,测量更便利。
2GPS测量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具体应用
2.1测量技术在地籍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地籍测量是通过利用各种测量设备、测量技术和测量仪器对土地的大小、位置、所属权和面积等进行精确定位计算,并绘制出地籍图。地籍测量是土地管理的基础,为土地管理提供保障。地籍测量主要分为地籍控制测量和地籍碎部测量两种,地籍控制测量是为了满足地籍基础控制和测制地籍图的需要,采用各种测量方法对图根控制点和基本控制点进行测量的过程。运用GPS测量技术对地籍控制进行测量需要掌握一定的实施步骤。首先,要建立起便于观测的GPS控制网。在建控制网时,要利用三角形或多边形让控制网形成闭合图形,确保控制网的可靠性,且要减少路径的影响,方便观测和测量,应尽量选择视野开阔地区建立控制网。此外,还要充分利用已有的控制网,保证GPS控制网与其它测量控制网形成衔接。GPS控制网的布置很重要,必须要确保控制网的质量。其次,要明确测量方案。建立GPS控制网只是进行地籍控制测量的基础,要想发挥控制网的作用必须制定切合实际的测量方案,确定测量的范围、测量方法。第三,要建立基准站。GPS基准站是将仪器用脚架架设起来固定住,用来进行观测。基准站是进行GPS测量的重要站点,它的建立对测量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地籍测量时分为静态测量和动态测量,动态测量可以直接显示测量点的坐标,而静态测量却不能,必须要进行解算才能完成。因此,建立的基准站必须配备相应的数据处理设备。基准站点的选择也很重要,建设基准站需要根据地形等因素进行选择。基准站将坐标和卫星信息发送到基准站的接收机,进而对结果进行校正,从而提高定位的精确度。
2.2测量技术在地籍碎部测量中的应用
地籍碎部测量和地籍控制测量一样,都属于地籍测量的一部分,它们都需要极高的精确度。地籍碎部测量主要有摄影测量法、极坐标测量法和GPS测量法。GPS测量法在地籍碎部测量中是最新型的测量技术,它不仅能够满足地籍碎部测量精度高的要求,而且操作简单方便。在地籍碎部测量中,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利用GPS-RTK技术进行碎部点测量。这种方式采用了载波相位动态实时差分的方法,能够得到精确到厘米的数据,节省了测量的时间,提高了户外作业的效率。该项技术是GPS测量技术的进步,具有里程碑的意义。GPS测量技术在地籍碎部测量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建立流动工作站。当流动工作站正常工作时,通过GPS接收机进行数据采集,接收来自基准站的信号。这样就能更准确的做好GPS测量工作。此外要做好流动工作站的人员调配、设备的检测等工作,这是做好测量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流动工作站的各项工作能够增强测量的精确性、有效性。其次,提升测量数据处理技术。接收信息只是流动站的基础,必须要对GPS测量技术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根据一定的计算方法计算出坐标数值。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GPS测量技术的作用。
3GPS测量技术在地籍测量中发展趋势
3.1测量的自动化信息化
科技的进步也让GPS测量技术有了一定的发展,测量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自动化是指GPS测量技术在较少人参与的情况下,利用计算机设备进行分析判断、信息处理和自动检测的过程,以实现预期目标。信息化是指以计算机为代表的智能化现代工具,这些工具具备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传递和信息利用的功能。GPS测量技术的信息化是以网络、现代通信、数据库处理技术为基础的测量技术。在未来GPS测量技术发展中,GPS测量技术的自动化程度越高,它的测量精确度就越有保障。在具体测量中要提升测量的信息化、自动化水平,信息化、自动化水平是地籍测量水平的体现。
3.2测量的现代化一体化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现代化仪器设备的普遍应用,GPS测量技术向着现代化和一体化方向发展。GPS测量技术的现代化是指计算机设备向着现代化方向发展。GPS测量技术发展的一体化则是指原来相互独立的检测技术通过某种手段逐渐形成一个相互依靠的整体。在高等级测量中,通常采取静态测量的方式开展,这样精度系数更高。而在较小范围内的测量,则可以采取RTK这种动态GPS测量方式。近年来,GPS测量技术采取动静态测量相结合的方式,测量技术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通过对GPS测量技术的探索,提升测量的时效性和可行性。当前GPS测量技术存在一定的缺陷,如信号易受干扰、卫星星历有效期短且外推精度较低等问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实现GPS测量技术的现代化一体化。运用现代化的检测设备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4结语
关键词:数字化;地籍测量
Abstract: digital cadastration technology as cadastral survey a new technolog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adastral survey has important function,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importance of cadastral survey and digital cadastral advantage, and briefly discusses the digital cadastral measurement process.
Keywords: digital; cadastral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开始了高效、科学、有序的利用土地资源,能够使得土地的潜力得到最合理、最大限度的开发,在这一过程中就必须用到科学、现代的地籍测量技术。地籍测量是专门研究建立土地信息档案理论与技术方法的一门学科,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地籍测量已经发展的更为完善。数字化测量技术是与计算机相联系的新技术,改变了过去传统的地籍测量方式,以方便、快捷、精确、高效的自动化、精确化测量拓展了其应用。地籍测量是国家建设的基础工程,是一项政府行为的测绘工作,能够为建立我国全国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奠定基础,意义重大。本文就数字化的地籍测量技术进行探讨。
地籍测量的重要性
1、解决土地的权属问题。土地权属主要是指国有土地的使用权、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以及其他一系列的项权等。在法律上,相邻关系是两个或者是两个以上相互毗邻不动产的使用人或是所有人,在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处分权时发生的权力义务关系人或使用人在鸽子行使自己合法权益时,需要尊重塔防所有人或者是使用人的权力,相互间应该给予一定便利或需要接受一定的限制。在这一权利的行驶中,需要利用地籍测绘进行相应的土地划分来作为依据。
2、利用地籍测量来解决实际问题。地籍测量是具有政府行为的一项测绘工作,是政府行使土地行政管理只能的具有法律效益的行政性技术行为。在现阶段,我国进行地籍测量工程是本着国家为保护土地、合理利用土地以及保护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为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计划提供服务为目的的。同时,地籍测量可以为国土资源的管理提供精确可靠的、具有法律意义的地理参考系统。地籍测量也具有勘验取证的法律特征,无论是产权的初始登记还是变更登记,地籍测量所做的就是利用测量技术与手段对权属主提出的权力申请进行现场的勘察、验证,从而为土地权力的法律认定提供准确和可靠的证明材料。
3、地籍测量有助于土地管理。土地市场模式转变是以创造可持续的发展财务为必然要求的。通过地籍测量,将规划、测量土地边界、解决边界争议 ,更重要的是通过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以及价值等信息来创造财富。土地使用权是主要因素,市场里决定了土地的经济价值,所有限制土地利用的行为会对其价值产生影响,因此,从土地市场的角度出发,做好地籍测量对土地的管理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数字化地籍测量技术的优势
数字化的地籍测量技术是经过数据采集、编码、传输与存储,之后再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采集数据、图像的处理和分析,最后显示于成形的材料。目前的数字化地籍测量技术,已经具备了高精度、高效率的特点,能够实时的进行测量以及配合自动化的测量手段,自动预算处理、自动成图,精确度高,并且可以自动的提取坐标、距离、方位和面积等信息。数字化的地籍测量技术相对于传统的测量技术,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满足客户对数字化地籍图的要求。由于采用了数字化的测量手段,所以可以满足客户对于数字化地籍图的要求,增强了地籍测绘市场的竞争力,也省去了手工制图中的复杂的工艺流程,大大的节约了人力、物力、财力,避免了多工序容易造成的误差累积,同时也提高了成图效率、工作效率。
2、存储显示便捷。由于采用计算机,所以数字化地籍图能够通过计算机按照类别和要求进行分层储存、分层显示,真正的体现了地籍图的实用性和易用性这一特点。
3、使用、维护和更新比较方便。数字化地籍测量技术得到的数字化的地籍图,能够随时保持产品信息的现势性,还可以根据不同用户的需要,通过对地籍测绘产品的各种要求以及数据进行在加工,得到不同用途的图件。
4、可以作为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源。采用数字化地籍测量,得到的成果可以作为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数据源。GIS是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的与采集、存储、管理、描述和分析地球表面与空间地理分布有关的数据的空间信息系统,已经在规划、管理、监测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三、数字化地籍测量的施测
数字化地籍测量技术是以计算机为平台,利用数字化的采集设备采集野外数据,之后将数据存储到计算机里,利用先进的数据处理软件和绘图软件生成地籍图。其施测的主要工作流程可以表述为:
1、数据的采集。地籍测量的基本原则是从整体到局部、由高级到低级分级控制。首先要选择控制网点,然后利用闭合的水准导线进行控制测量。完成测量之后,进行闭合水准导线的计算,如果再误差的允许范围之内,可以进行角度以及距离的闭合差配赋。之后进行碎部点数据的采集。在进行碎部点数据采集时候,传统的方法是在野外边测边绘,这就导致出现了大量的工作量,也会影响到野外作业的进程。采用数字地籍测量技术后,就可以利用全站仪来采集碎部点坐标,利用全站仪数据记录功能,把采集的数据储存到全站仪里,之后再进行数据的处理。数字化地籍测量数据的采集,主要可以采用经纬仪和测距仪来进行观测值的测定。通过接收机可以进行数据采集,观测值就可以直接保存到全站仪里面,这样不仅有利于减少误差,还有利于提高工作的效率。
2、数据的处理。数据处理是数字化地籍测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将所记录的数据导入电脑中,然后把所采集的地籍信息进行编码。一般地籍信息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图形信息,另一类是属性信息。之后,需要利用相应的绘图软件,依据地籍信息的编码,结合野外采集数据时绘制的草图,编绘地籍图。
3、建立数据库与成果输出。对野外采集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之后,可以建立地籍信息的数据库,并且可以利用不同的测图软件自动编绘地籍图以及相应的需要的表册。目前,比较常用的绘图软件主要有南方测绘仪器公司的CASS地形地籍成图软件、武汉瑞得公司的RDMS数字测图系统以及北京清华山维的EPSW电子平板测图系统。测绘的成果主要包括控制点成果表、界址成果表、建筑物面积统计表以及地籍图等。
四、数字化地籍测量的前景与应用
通过数字化的地籍测量的到的数字地图的应用涉及到我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军事领域等诸多方面,作用重大。在《中国21世纪议程》中60余个优先发展的项目中,有将近40个需要建立或应用基于数字地图的地理信息系统,从而使科学家、技术人员以及管理人员能够更好的处理问题,由此可见,数字化地籍测量技术的发展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同时,数字化地籍测量技术还广泛的应用于规划设计、建筑设计、隧道与桥梁设计、以及环保等部门,通过数字化地籍测量技术构件数字化的地图,进行模拟演示,能够合理的选择建筑物的朝向、线路、防灾减灾、污染治理。数字化地籍测量为人类社会解决自己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灾害|四大问题提供了比较的技术支持。
总之,数字化地籍测量不仅能够提供一份地图资料,更重要的是可以建立一套含有各宗地数据信息的数据库,这样可以为我国更好的构建地理信息系统提供最为基础的支持,也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进行,是必要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杨晓明, 王军德, 时东玉. 数字测图(内外业一体化)[M]. 测绘出版社, 2001.
[关键词]数字地籍 测绘 技术
中图分类号: P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广义上的地籍测绘(别称地籍测量)内容包括狭义的地籍测绘及地籍权属调查工作两个部分,内内外外工作量多且复杂,需要进行严谨计划和良好的组织。地籍测绘内容主要包括:界址点登记表的登记、宗地图的测画、地籍图的测画、各类项目面积统计等,工作期间制作的图件数量多,需要工作人员的有序管理。不过数字测图技术数据结果精度高,便利测绘结果管理、更新及其后期分析利用,同时又容易实现实现测图、调图、管图的自动化,除此以外地籍测量需进行工作量非常大的面积量算与登记,所以我国目前地籍测绘大都使用数字测图技术。在数字地籍测绘中,界址点成果表、宗地图和各类项目面积统计都是基于数字地籍图而制作的,而数字地籍图则是在绘制数字平面图的条件下运行权属信息数据文件后才能自动生成。
二、目前数字地籍测绘中的主要技术问题
1. 界址线设定
界址线是地籍测绘的首选要素,合理设定界址线对地籍测绘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对于初始的地籍测绘,由于种种原因,并省却过程中更多的工作量,一般都需要政策来确定大多数县城和城市宗地的界线。传统意义上,无论是单位征地留下1米左右的影射地还是居民购买宅基地时留下0.5米左右的界限,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理解其实有相当多宗地的界址线是在墙壁或者围墙的外侧,而不是它的里面,因此这样的传统习惯给地面界址点的标定和测绘造成了很多麻烦。假设市政府还是城市土地管理部门规定单位征地时不准预留“影射地”并且每户人家的屋后也不允许滴水地的存在,那么界址线就能够大部分以围墙或者墙壁为准,并可以把多数界址点用红漆标注在墙壁或者墙角上,能够方便地籍测绘工作和土地管理,省去了管理和测绘工作中的许多麻烦。
2. 街道、街坊划分
为了方便调查工作的开展,因此不论是大城市还是中小县城,在调查期间应将调查范围逐级细划成若干个小范围,比如以街道一街坊一宗地这样三级划分方法。在划分街道时应注意尽量与日常城市行政管理的街道界线一致,换句话说就是地籍调查的街道界线以各个街道办事处的管辖界线为参考。在测绘地图上绘出街道划分的界线,再根据街道的细分实现对于街坊的划分。工作中以街坊为最小单位进行地籍权属调查,以街坊为单元绘制城市地籍图,以街坊为单位管理地籍调查表和地籍测绘成果(宗地图、界址点登记表、权属信息数据库、面积统计表等)。在管理中,由同一个人管理一个街坊的绘制的地籍图和地籍权属调查或者由两个人分别管理。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划分街坊和街道不同,街坊的分界线必须设置在街道或者胡同的空闲地或中心线上,而不能设置在围墙上。街坊最好不超过200宗地,其面积不超过0.2为宜。一方面即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一个街坊的调查和测绘,另一方面也可以保持街坊的图形文件合适,便于存放管理。
3. 街坊线、图斑、控制点绘制
利用权属信息数据文件和平面图文件绘制出街坊地籍图后,通过街坊的两两拼接便能得到整个测区的“初步地籍图”,不过在经过修饰和填充许多内容之后才能得到最终的数字地籍图。增加的内容主要有:街道线和街坊线、控制点、道路名称标注和含植被填充的图斑等。在实际工作中,最好先将街坊线、街道线以及其两旁的道路边线绘制在拼接的“毛地籍图”上,单独形成一个图形文件。接下来继续在该图的基础上绘制各个街坊线图块,然后再将统一制作的街坊线图块标注到相应的街坊地籍图中,从而得到图斑。图斑事实上是权属信息数据的一部分,用“用图形生成权属”的功能能制作得到。生成图斑后将图斑和权属信息数据文件拼接的数据文件便能作为绘制含图斑的街坊地籍图的基础。最后用含有图斑的街坊地籍图通过无缝拼接便能得到整个测绘范围的地籍图。在城市进行地籍测量,因视角原因,观测的站点有很多,一般而言每幅图平均要绘制六个观测站点。在整个测区的地籍图上,可以利用通过整合GPS点、一级导线点、一级图根点和主要路口图根点及已知的观测站点而得到的控制点坐标数据文件,经过简编识别,自动绘制出城市观测的控制点。
4. 检定仪器常数和棱镜常数
地籍测量对于精度的要求非常高,因此在进行地籍测量前必须要做好仪器的检查工作。检查全站仪主要检查测距仪的加常数和乘常数。由于距离不远,碎部测图中可以忽略不计乘常数,但是必须考虑加常数,因为当某棱镜加常数未知时,测定的测距仪加常数事实上是包含仪器加常数或棱镜加常数两部分。如果将仪器加常数设为某一固定值 (如0L),则可以求出 “棱镜加常数”;反之如果将棱镜的加常数设为某一固定值,比如-30L,就可以求出“仪器加常数”。在地籍测量中,通常将棱镜背后选择在碎部点上,也就是把棱镜背后做为“棱镜对中中心”。实际工作提供的经验是将仪器加常数的数值设为零,然后用钢尺对比直接测算到棱镜背后的棱镜常数。如果是在野外采集数据,则可以输入上述的仪器加常数和棱镜常数,就可以直接测出棱镜背后点的坐标数值。另外一种情况是如果是观测支站,那么可以变动棱镜常数,继而测定对中杆中心的坐标数值。
三、结语
为方便地籍管理工作,在调查土地权属的基础上,通过借助科学仪器,运用科学知识,测量一定范围内每宗土地的权属界线、形状、位置等,并计算土地面积,绘制地籍图,有利于为土地登记提供专业的、严谨的、科学的、可信的数据。数字地籍测绘是展开土地管理的技术基础,分级布网,逐级控制,“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做好数字地籍测绘工作
[参考文献]
[1]国家测绘局,地籍测量规范.北京.测绘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