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2 09:02:5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入职法律常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中高职学生;法律常识;校园安全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非法律专业中高职学生法律常识状况与校园安全
收录日期:2012年11月8日
一、非法律专业中高职学生法律常识状况及原因分析
(一)非法律专业中高职学生在法律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存在欠缺。法律知识是法律意识的一个重要内容,一个人掌握法律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是衡量其法律意识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依据。非法律专业中高职学生的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可能像法律专业学生那样掌握得有深度和广度。但从自身的综合素质方面来讲,非法律专业中高职学生还是应该掌握多一些法律知识。虽然可以通过法律基础课和专业法律课学习一些法律知识,但这些知识还是远远不够的,整体的法律知识水平还是有一定差距。主要原因是:一是学校在课程设置时专业课设置太多,挤占了相关法律课的课时;二是学生从就业的角度上大都重视专业课的学习,而对相关法律课重视不够,学习法律课程的目的不是提高自身法律知识水平,而是为了应对考试;三是相关法律课程中有关法律的知识虽然全面,但都过于笼统概括,导致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不够系统、全面和深刻,对法律的认识一知半解,处于感性阶段,缺乏理性的认识,很难有效地掌握法律知识,内化为自身的法律意识。总之,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不可能有扎实的法律基础知识。
(二)非法律专业中高职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法律知识的能力欠缺。目前,非法律专业中高职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学习主要是通过课堂式的学习,在课堂上通过老师的讲授能够学到一定的法律知识,学完之后,学生们都知道遇到问题、纠纷应该采取法律措施,拿起法律的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权利,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真正遇到问题时,如何维护合法权利就慌了手脚。例如,同学之间发生矛盾冲突时,有的同学就不能采取正确的方法解决,往往不假思索,就采取一些过激的方式,最终造成比较的严重后果;有的学生在购物消费时不知向商家索要发票或购物凭证;有的学生毕业找工作时不知道怎么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等等。这些情况是多种原因造成的:一是学生平时不注重维权权意识的培养;二是学校在学生权利维护方面缺少引导;三是社会对法律知识的宣传存在欠缺。因此,非法律专业中高职学生运用法律知识的实践能力还存在一定欠缺。
(三)非法律专业中高职学生基于规则行为意识的法制观念淡薄。法制观念是法律意识的组成部分,是衡量法律意识水平的依据。它与法律知识水平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由于当前非法律专业中高职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较低,法律意识薄弱,即使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法律问题都不关注,他们认为自己很难遇到法律问题,其实人在社会中生存,时时刻刻都与法律及其法律相关的问题紧密联系。另外,非法律专业中高职学生缺乏权利观念,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积极主动地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而是以消极的态度对待法律。这都非常容易使这些学生脱离法制的生存环境,产生错误的观点,对事务缺乏冷静、理智的判断,例如有些学生在毕业找工作时,不能明确地作出判断,曾出现过大学生上当受骗误入传销组织的现象;有些学生由于没有足够的法律意识,缺乏法律知识,有时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就触犯了法律。出现法制观念淡薄的主要原因:一是学校里法制宣传活动近乎冷淡;二是学生自身缺乏培养法制意识,无论是在平时的学习中,还是在日常的生活中,学校疏于学生法制意识方面的培养;三是有些学生参与法律实践活动少,甚至几乎为零。因此,帮助非法律专业中高职学生树立法制观念,提高法律素养势在必行。
针对以上分析,我们知道当前非法律专业中高职学生的法律知识还很贫乏,法律意识水平还很低,法制观念还很淡薄,因此,从多角度全方位的加强非法律专业中高职学生的法律知识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二、通过提高非法律专业中高职学生法律常识来维护校园安全的对策
中高职院校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对学生进行法律常识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为学生营造浓厚的校园法制环境。
(一)高度重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提高非法律专业中高职学生的法律常识水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我国普通高校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它以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为核心,是提高学生法律知识最直接、最主要的课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依靠传统枯燥无味的课堂说教,是难以达到让学生认识、接受和认同法律知识的,所以任课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一些能激发中高职学生情感的教学方式、方法,将封闭式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互动式教学模式,让学生融入到法律知识中。一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中高职生法律素质培养的根本保证。中高职学生法律情感的发展依赖于教育工作者个人的人格魅力及其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为学校法律课程的教师,应首先提高自身法律素质,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和感染学生;二是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不局限于教材内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善于利用典型案例对学生进行法律意识的培养;三是在教学方法上要突出案例分析法的地位和作用,以案例分析法为主,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讲授法、讨论法、模拟法庭教学法等)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案例要具有典型性,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贴近生活,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并对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具有促进作用;四是在教学手段上,应运用多媒体技术和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使教学过程充满动感和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及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和提高非法律专业中高职学生的法律常识。非法律专业中高职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只靠法律基础课的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以及社会实践活动等教育形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一是在课外多举办法律专题讲座。可针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以及今后就业过程中可能涉及到的法律问题举办法律专题讲座,通过法律讲座解答学生所关心的疑难和热点问题,帮助学生树立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的观念以及如何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对学生法律知识的提高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是安排学生通过电视或网络收看媒体播出的各类法制节目。例如,收看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经济与法》、《道德观察》等法制栏目。
三是通过举办法律知识演讲、法律知识竞赛、辩论赛、讨论会、专题论坛或利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典型案例组织学生进行专题讨论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法律常识。
四是走出课堂,旁听审判,通过这一途径取得的效果远比老师在课堂上泛泛讲解更有感染力和现实意义;庭审过程中的法庭调查、法庭辩论、案件事实认定、法律适用等环节,会让学生体会到法律的神圣和威严。
五是通过模拟法庭,让学生自己模拟法官、律师、检察官、被告等角色,能更加深刻地掌握一些诉讼法程序,也通过模拟对犯罪分子的审判,对旁听的学生起到震慑作用,使得法律的预测作用得以发挥,进而促使学生提高守法的警惕性。
六是在普法宣传日,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到普法教育和法律宣传活动中去。如组织学生走上街头,向广大群众宣传法律知识等。这样,不但提高了中高职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也对提高其他公民的法律意识有一定的作用。
(三)学校应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为提高学生的法律知识创造条件。大学生违法犯罪是因为法律意识的贫乏,而法律意识的缺陷是由于其心理发展不成熟,因此学校要很重视学生的心理需求,经常性地开展一些心理咨询活动,设立心理辅导机构,让学生随时都能够了解自己,很好地进行解压和宣泄压抑在心中的不良情绪,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学生具有较强的意志力、稳定的情绪、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从而抵制各种不良风气的影响,以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根据一项研究表明:有1/4的大学生有心理障碍,尤以焦虑不安、强迫症等为主。因此,中高职院校应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来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使其能够全面认识自我,并且正确掌握心理调适的基本方法,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同时学校应积极开展心理咨询,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帮助其提高法律修养。
(四)学校要为学生法律知识的提高提供和谐的内部环境。一个学校的法制状况将直接影响对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效果,因此学校应从各个方面着手,努力营造一个依法治校的氛围。
一是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学生手册》的制定,不仅要与国家的法律法规相一致,而且要切实保障学生的权利。近年来,学生状告母校的事件时有发生,引起这种纠纷的主要原因是在校或刚毕业的学生因违反校规而受到学校的惩罚,包括不发毕业证、开除、勒令退学等。学生被学校处分后觉得过于严厉,于是提讼,这说明随着学生和社会公众法制意识的增强,要求学校管理进一步法制化。
二是依法管理,逐步提高学校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采取各种手段,对管理人员进行普法教育,提高其法律意识,使管理者能够做到知法、懂法、守法,并自觉用法律法规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明确管理者的法律责任,避免管理的随意性和无序性,保证管理行为的合法性,从而确保学生法律权利和正当利益的实现。
三是在日常管理中,特别是对学生违规违纪的行为,要依法处理,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尤其是对学生普遍关注的奖学金的发放、优秀生的评选、贫困生的资助,学生干部的选拔和管理,要照章办事,不能因人而异,做到有法必依。
关键词:护士;法律意识;问卷调查
由于现阶段社会整体的进一步完善,国家各项法律政策的逐渐趋于完备化,人们在诊治就医的整个过程中合理的通过各项法规政策有效的衡量医疗、护理行为和后果的观念与之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由于《医疗事故处理方案》的出台以及落实以及除此之外其余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护理人员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护士自身依法维权的观念有待于进一步强化。为了了解高职院校中护士专业学生的医疗法律意识的现状,笔者在某高职院校随机抽取了200名护理专业的学生,对其发放问卷调查,报告如下。
一、对象和方法
(一)调查对象
随机抽取的某高职院校的护理专业的学生学生200人,年龄18-25岁,由于护理专业中女生较多,所以抽取的200人中女生110人,男生90人。
(二)调查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展开调查,内容主要涉及:①对法律基本知识的灵活运用情况,对当前阶段的法律体系的一系列合理认知。②法律对现阶段事务处理的影响程度的掌握情况。③对于医疗事务相关的法规政策的整体掌握情况。此次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8份,有效问卷为195份,回收率和有效率较高。问卷回收之后对所有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和录入,应用数据处理软件建立数据库,对数据库进行分析。
二、调查结果
(一)学生对法律常识的掌握情况和对法律权威的认同程度
1.对法律常识的掌握情况通过上述调查问卷的最终结果进一步分析可知,绝大多数的学生对并没有对相关的法律知识有一个较为完备的掌握,对于一些简单的法律知识都不能回答上来,由于所研究问题的进一步复杂化,可以明确给出最终答案的学生数量相比之前大幅度减少,但是问卷中的问题均是属于需要明确掌握的基础性常识。从此处能够清楚的认识到,高职院校医学生大部分比较关注专业课程的学习,却并没与对相关的法律知识有一个系统的掌握。2.对法律权威的认可程度此次调查可以将认可程度划分为完全认可、基本认可、不予评价和完全不认可。根据相关调查结果可知,高职院校的学生对我国当前阶段的法律体系在总体上进行分析可知相对良好,然而从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可知的确有一部分学生明确表示法律在维护公平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1]。
(二)高职医学院校学生获得法律知识的关键方式和学习法律的积极度
通过调查显示学生掌握法律知识的方式关键是采取课上老师的相关讲解,课堂教学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法律维权的意识,在对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方面,医学高职生有更为主动的探索精神,尤其是对于与其自身所学的专业有关系的一系列卫生法律规范和与就业有紧密关系的法律政策[2]。
(三)对和医事法律相关的社会热点、伦理难点问题的把握
可以以更为专业化的视角去看待一系列的问题,并紧密结合现阶段所掌握的一系列关于医疗体系的法规政策,对当前社会中反向较为激烈的事件有一个明确的把握,并据此提出自己的个人看法,由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高职医学生完备优秀的专业技能以及法律道德修养[3]。
三、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高职医学生法律意识存在的问题
1.法律基础知识储备不足接触和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机会较少,所以在这一方面的知识储备较少。在大学的学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对法律知识变现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但是从讲授卫生法学老师的座谈中了解到,大部分学生都只关心事情的来龙去脉,但是对于事件的本质并不是很清楚[4]。2.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未能适应学生就业要求应该针对不同的专业开展一两门法律知识的课,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构建比较完整的法律知识体系。但是现在高职院校里的法律课程都只是国家统一安排的法律课程,没有针对性,在考取执照或者以后从业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考医事法律法规,这让学生很难去做。
(二)建议
1.学校开设医学相关法律法规课高职医学院校应该开设这些课程,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法学理论,进而学习与之前所学习的专业具有紧密联系的医学法规常识,逐步学会运用专业的法律指导自己的一系列行为方式,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完整不受侵犯。2.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医学实践当中提升法律素质可以让学生进入医院实习,同时通过指定医生的相关规划指示,使其能够对参与实习的医院基本概况有一个大体的掌握,实习的整个阶段中学生可以进一步深入感受课堂上学到的医务人员的各项权责义务、突发事故的处理方法、能够良好的通过一系列法律手段处理好一系列的突发性医疗事故,切实保证患者自身的合法权益完整不受侵害。
四、护士执照考试和注册
护士,指的是根据相关规定取得有关的执业资质证书同时通过一系列注册的护理专业人员,根据相关规定从事有关活动,履行保护生命、缓解苦痛、强化健康职责的医疗技术人员。《护士法》规定,护士必须经过执业注册,未经注册一律不得执业。未经注册执业者,视为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一)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制度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是为了进一步落实当前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卫生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的通知》等有关文件的精神,于2001年开始正式实施的。通过考试取得的资格代表了相应级别技术职务要求的专业技能,作为单位聘任技术工种所必须的关键依据所在。申请务必确保两大基本条件:一是专业要求,必须接受过护理或助产专业教育;二是学历要求,必须取得普通中等卫(护)校的毕业文凭或高等医学院校大专以上毕业文凭。《护士管理办法》规定:①获得普通中等卫生(护士)学校护理专业毕业文凭者,可以申请护士执业考试。②获得高等医学院校护理专业专科以上毕业文凭者,以及获得经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确认免考资格的普通中等卫生(护士)学校护理专业毕业文凭者,可以免于护士执业考试。
(二)护士执业注册
1.首次注册取得护土执业证书后,同时务必向上级卫生行政机构申请相关的从业执照,经审批达标后,具有合格的执业执照,方可形式一系列的执业活动。护士执业注册的机关是执业所在地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首次护士注册必须填写《护士注册申请表》,缴纳相关费用,同时注册部门交付一系列的证明材料。2.再次注册《护士管理办法》明确指出,护士在注册有效期届满需要继续执业的需要在期限符合规定时期时的前30日根据相关规定办理第二次注册。但中断注册超过5年的人员,必须按各级行政区域的卫生行政部门的审核批准并参加实际学习3个月,并向注册机关上交相关的资质证明,才可以进行第二次注册。
[参考文献]
[1]盛丽娟,孙欣,彭德珍,汪健健,徐莉莉,赵丽萍.新入职护士法律知识认知情况与需求调查[J].护理学杂志,2015(05):75-77.
[2]彭山玲,王晓霞,李妮,赵璧,陈璟,康月明.护士学生护理相关法律知识认知情况的调查分析[J].现代临床护理,2012(09):73-75.
[3]马秀娟.护士法律知识掌握情况调查[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35):8817.
关键词:家政女工;职业素质;培养
家政是指对家庭事务的管理。家庭事务内容丰富,涉及家庭经济、衣服、饮食、房屋、装饰、卫生、侍疾、育儿及家庭教育、交际、礼仪等诸多方面。家政女工就是从事有关家政方面服务工作的专业女性工人,具体来说是指在家庭、社区、社会公益事业机构从事家庭日常管理、衣着、饮食、房屋、装饰、卫生、保健、护理、育儿、交际、礼仪等服务工作的专业女性人员。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上世纪90年代末,家政行业悄然兴起。截止到目前,家政行业已经形成供需两旺的态势。家务劳动市场化推进了人类生活方式的巨大变革,家务劳动逐步成为社会分工的一部分,中等收入以上家庭开始欣然接受经济发展的成果,享受家务劳动社会化带来的极大方便。然而,目前市场上的家政女工大多是一些年龄偏大的农村妇女和城市下岗女工,业务素质较差、工作能力不强。因此,为了使家政女工高质量地完成本职工作,需要完善并提升她们的职业素质。
家政女工职业素质的内涵
素质包涵着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人们在举止、仪表、礼貌、情操等方面的陶冶和锻炼,二是指人们在政治、思想、知识、技能等方面的造诣和水平。概括来说,素质主要指人们在政治、道德、学识及技艺等方面自觉地进行学习、磨炼、涵养及陶冶,经过长期努力所获得的某种能力和态度。职业素质是指劳动者在一定的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劳动实践和自我修养等途径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内在基本品质。它主要包括劳动者的职业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及其他综合素质,如人文素质、团队素质、审美素质、创新素质、应变素质以及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等。所谓家政女工的职业素质,则指家政女工通过家庭文化的熏陶、家政职业教育及自我陶冶和锻炼,为适应工作岗位需要所养成的某种能力和态度。它是以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特色,是人的心理素质、生理素质及社会文化素质根据家政服务的职业要求有机结合而形成的。家政女工的职业素质包括综合职业素质和专门职业素质。综合职业素质是指从事任何一项职业活动都应具备的素质,主要指身体、心理、思想品德、基本文化方面的素质,这是对家政女工未来职业发展起关键作用的素质;专门职业素质是指从事某一特定职业活动的必备素质,主要指职业态度、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这是家政女工胜任本职工作、从事职业劳动和职业生活的必备素质。
家政女工职业素质培养的意义
家政女工职业素质的培养是指高职院校或职业培训部门以就业为导向,以使家政女工获得和提高职业素质为宗旨,以强化岗位能力为重点,以适应家庭服务发展需要为目标的教育活动,家政女工职业素质培养的意义是重大而深远的。
改变家政女工对本职工作的认识误区如前所述,目前市场上的家政女工大多是一些年龄偏大的农村妇女和城市下岗女工。由于年龄、文化和性别的限制,她们被动接受家政服务这一职业,认为做家政就是给人当下人,遵照雇主的安排做就行了,不需要什么特别的素质。另外,家政女工在从事家政服务前多是家庭主妇,像洗衣、做饭、带孩子、看老人等家事,自己以前在家也经常做,认为没有什么难的。再说,进职业院校或参加职业培训还得花钱、花时间,因此,家政女工很少会选择这样的投资。然而,现在的雇主对家政女工的素质要求都比较高,往往都很关心保姆的身体状况、性格品质,做菜煮饭的味道以及对待老人小孩是否有耐心等等。一些客户甚至还提出希望请大学生当家政员,既帮忙看管孩子,又辅导孩子的功课。因此,必须通过家政女工职业素质的培养,改变其对家政服务这一职业的认识,努力提升自己的职业素质。
提高家政女工服务水平,促进家政行业的发展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促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促使家庭小型化、人口老龄化、生活现代化、服务社会化。这些变化使需要社会服务的家庭越来越多,需要服务的领域也越来越广,为家政服务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然而,家政服务市场供需矛盾却非常尖锐。一方面,大批求职者找不到用户;另一方面,许多用户找不到合适的家政服务员。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劳务市场上的家政服务人员服务技能普遍较低,不能满足用户的需要。因此,为了提高家政女工的服务水平,促进家政行业的健康发展,必须做好职前培养,真正提高家政女工的职业素质。
丰富家政女工的自我保护知识,提高其职业幸福感由于进入家政服务中心和劳务市场的家政女工来源复杂,一些家政女工因为没有培训或培训不到位,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识和法律常识。某些家政女工在使用家用电器或现代厨房用具时常常发生意外,严重威胁到自己和雇主的人身及财产安全。某些家政女工缺乏防火、防盗的安全意识,进出雇主家门未关好水、电、气或门窗,使雇主家庭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某些家政女工不懂劳动法和合同法,入职前未签订劳动协议或对协议一知半解,在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如被虐待、伤害、克扣工资时,既不知道,也无力通过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某些家政女工缺乏职业道德,可能会在无意识间侵害了雇主的权利,如使用雇主的私人用品、泄露雇主的秘密、破坏雇主家人团结等,使雇主和自己的权益都遭受巨大的损失。还有一些家政女工不懂着装和家庭礼仪的基本规范,可能会遭到雇主的鄙视或男性雇主的性骚扰。可见,缺乏职业素质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必须通过家政女工职业素质的培养,丰富她们自我保护知识,使她们健康、快乐地工作。
家政女工职业素质的基本内容
家政女工的职业素质具有丰富的内容,它是家政女工胜任岗位工作、完成特定职责所必备的一切内在条件的综合体。这里的内在条件,主要是相对于职业岗位和社会环境等客体而言的主体机能,是家政女工通过后天的学习、交往和实践而形成的具有社会价值和职业意义的身心组织的要素、成分、结构及其质量水平,并表现出职业行为中独特的个性心理品质和人格模式。
就其结构而言,家政女工的职业素质大致应包括:(1)思想政治素质,包括政治立场、民主意识、社会理想、爱国情怀、政策理解能力等;(2)科学人文素质,包括科学态度、人文精神、知识结构、治学方法、学习理念、信息接收与处理能力等;(3)道德法纪素质,包括法制观念、纪律意识、内省习惯、责任感、良心正气等;(4)审美情感素质,包括审美情趣、艺术鉴赏、职业美感等;(5)择业创业素质,包括职业生涯规划、择业技巧、职业兴趣、职业才能与智慧等;(6)劳动技能素质,包括专业知识、动手能力、设计艺术、操作维护与革新改进的本领等;(7)团体协作素质,包括合作协调意识、包容友好态度、和谐理念、共赢认知及环境适应能力等;(8)创优心理素质,包括敢为人先的思想、不屈不挠的意志、人有我优的竞争意识、创造性思维与创新能力等。
就其要素而言,家政女工的职业素质大致应包括:(1)职业道德素质,包括工作在先、享受在后,稳重诚实、宽容谦让,尊重雇主的生活习惯、不干涉雇主的家事,保守秘密、尊重习俗,上进好学、勤奋用心,自尊自爱、大方沉着,恪尽职守、诚实守信等;(2)礼仪规范素质,包括着装要整洁、朴素、美观,着装颜色要搭配协调、符合身份,容貌要端庄、自然、淡雅,要求做好个人卫生、身上不留异味,举止要沉稳谦和、自然大方,称呼要注意语言习惯和职业特点、长幼有序、疏亲有别、家庭中的一般礼节、待客、接物要求合理规范等;(3)业务工作素质,包括科学调配日常饮食、食品管理和烹饪、衣物的清洁与整理、家具的清洁与整理、家用电器的使用、宠物和花鸟的养护、小儿的护理和教育、老人和病人的护理及医药等;(4)法律安全素质,包括懂得劳动法、合同法的知识,防火、防盗、防止性骚扰的知识等;家政女工职业素质培养的主要途径
做好职业道德、礼仪规范、安全法律常识课程的开设职业院校和职业培训部门应该把培养家政女工的职业道德素质、礼仪规范素质、安全法律常识放在首位,在专业课讲授中加大职业道德、礼仪规范、安全法律常识的渗透,让学生在学好每门专业课的同时,了解到相关的职业道德、礼仪规范、安全法律常识,并学会用其去指导接下来的专业课学习。可以请本行业的先进模范人物来学校举办教育专题报告,开展典型示范活动,结合学生的特点,给学生讲解本行业的职业道德、礼仪规范、安全法律常识的重要性,以及她们是如何做的。通过这样的现身说法,能给学生树立鲜明的职业典范,有极大的教育意义。
注重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课程建设与改革首先,要加强专业课程建设,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使学生既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具备较强的实际专业工作能力,实现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目前,高职院校或职业培训机构的专业课程设置已经基本完备,但在课程教学质量方面还存在较大问题:教学内容与当前社会专业技术发展脱节,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较差;专业课程设置目标不明确,学生对未来职业目标认识模糊;职业技能证书和学生的现实专业能力存在差距,名不副实。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改变观念,使专业课程教学服从于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目标,从专业技能培养目标着眼,进行教学改革。在传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应开设计算机课程,培养学生熟练运用互联网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组织学生参加职业实践活动职业实践活动主要是指校内实习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两种。对校内实习活动,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把这项内容作为学业成绩的重要考查项目。家政服务的实践性很强,食物的选择和烹饪、家用电器的使用、小孩老人的护理等都需要多次练习,形成技能。在校内开展职业实践活动,进行职业技能比赛,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技能的提升。而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与妇联、家政公司联合,开展进入家庭的实习活动。在活动中她们不但能体会这种职业的艰辛,还能得到教师的指导,及时纠正自己的不良习惯和错误做法。这种形式的活动,往往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而且还能培养他们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习惯。
重视家政女工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虽然现在的家政女工和封建时代的丫环、佣人不可同日而语,但是由于工作性质的关系,往往还会受到一些不公正待遇。特别是由于家政事务多而杂的时候,难免会有做不到位的地方,难免有受到雇主挑剔、指责的时候。面对这些,家政女工要懂得一些自我安慰的心理学知识,学会和雇主家庭成员和谐相处的技巧。因此,职业院校和职业培训部门应该开设基础心理学课,传授与职业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可以借鉴心理访谈节目的方式,通过典型案例,讲授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参考文献:
[1]王乃家.家政学概论[m].长春: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1987.
[2]袁广林.我国警察职业素质培养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3]王晓东,许宪国.论高职教育中人文教育与职业能力培养之关系[j].职业教育研究,2007,(3).
[4]黄三平.论职业教育中的职业素质教育[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一、酒店专业法规课程开设的背景和重要性
酒店法规课程普遍应用在全国所有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中,在教学中将行业法规安排到各个非法律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 ;对于一个学生来说,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发展和形成,甚至个人素质与法律意识,在大学期间都是非常重要的时期。在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开设相关法律常识及酒店法规课程,能够使从业人员在面对目前酒店行业服务和管理时合理的解释一些涉及到法律的疑难问题。
二、酒店法规课程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将旅游酒店相关法律法规的讲解及我国基本方针政策作为教学重点,是传统酒店法规课程的普遍现象,没有从实际运用与就业的方面来提高学生在职业道德和政策法规素质的培养,而是将学生背诵或理解了多少法律条文来当做考核标准。故而,通过学习酒店相关政策与法规,我们应该以现实情况作为出发点,以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作为教学目标,以专业课程的建设为依据,不但要加强人才对专业法律知识的运用和掌握能力,还要使法律知识渗透到他们的观念和意识中去,使他们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依法办事、正确的使用法律。
(二)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模式应多元化。
单一的教学模式,对于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求新、求变的学习心理,以及学生对学习专业法规的学习兴趣没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无法得到明显的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可以结合我系的实习情况,让实习的同学回来谈下自己在酒店工作期间遇到的与酒店有关的法律问题是怎样解决的,这样更生动。依托于学生学习心理基础上的多元化教学模式构建要在提升教学效果,必须有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这是需要在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的。
(三)教材设置跟不上社会发展。
教材应当随着科学技术的变化而改变,跟得上时代的发展,因为教材是作为知识传播的载体而存在的。这样才可以让人才具有时代气息,才能称之为现代人才。可是目前酒店法规的相关教材却相对落后,笔者所在单位的酒店法规课程的教学,很多教师不得已选用了旅游法规的教材,没有一本适合高职学生选用的教材,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进行增补、删减和调整,从专业素养来看,虽然旅游和酒店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是其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所涉及的相关法规也有所不同,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时间浪费。[3]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相关专业人士基于酒店法规教材建设现状编写真正适合高职学生的酒店法规教材是很有必要的。因为从 2010年以来陆续出版了酒店法规的相关教材,缺乏趣味性和可读性,应用性较差。
三、高职院校酒店法规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对策
(一)确认教学目标
酒店法规教学是要求学生在掌握一定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掌握酒店行业的规则,规避并能有效处理一些常见的酒店法律纠纷,遇到问题知道寻求法律的帮助。高职院校酒店法规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要培养既懂酒店管理、服务与运营的中高级管理人才,又要具有法律意识和法律责任的复合型应用人才。所以,如何规定,酒店管理人员应该怎么做,自然他们会查阅相关的法律条文或者咨询相关法律人士。高职学生的法规教学应侧重广度和能力提升,不应该过多的探讨法理问题。教学过程中着重要求学生掌握法律知识的宽度,当工作中遇到相关的问题时能够意识到法律对这个问题的相关规定。
(二)案例法教学与现代教学手段的充分结合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积极性,高职教学应当在教学方法上将主要是教师灌输转变为主要是学生参与,将“以教师为中心”改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应用型人才及得到较高的教学质量为目标,酒店法规课程应选择适合本学科性质和特点的教学方法,坚持多元化原则,根据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这样才能有助于让社会得到更多的熟悉政策、业务精通,综合素质高以及职业道德良好的应用型人才
8月23日—27日,__区20__届村官培训在__饭店的一个会议室里进行着。我有幸作为本届__区三间房乡的一名村官参加这次培训。如何尽快融入社会,转变成一个合格的社会工作者,成为了每一个刚从学校走出来的学生的当务之急。尤其是我们大学生村官,如何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转化成为农村需要的实际力量,如何贡献自己的一份薄力给当地农村,这是我们一直在探求的。截止这次培训之前,我已经参加工作近两个月了。所以说这次培训的时间安排的恰到好处。
首先,这两个月让我们逐渐习惯了朝九晚五的工作生活,不再是做学生那会儿的懒散劲,赶到哪天没课就可能会一直睡到中午;其次,这两个月让我们对于农村这个概念有了更具体的了解,而不仅限于一座村委会的楼;
再次,这两个月让我们逐渐熟悉了村里的一些情况,比如村的行政范围和人口、村里的企业、村民的生活风俗以及经济收入来源等等;
最后,两个月的时间足以让我们明确从学生到社会工作者这种身份的转变,虽然转变的还不够彻底,但至少我们明白以后我们要为自己做的事情负责了。
说起来很惭愧,虽然我是来自农村,但却分不清书记、村长和主任,以为书记就是村长,根本不知道还有主任的存在。第一天来到金家村,当书记给我介绍完我们村委会的构成后,我还疑惑怎么这个村委会就那么点人呢。后来给我妈打过电话,才知道其实每个村都是差不多这样的成员构成的,当时我的脸可能比猴子屁股还红呢,好不热呀。此后的一周内,我还老担心把书记和主任叫错了。如果你问我这次培训收获最多的是什么,当然是培训课程带给我们的知识。这次培训课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授课老师也都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讲课风趣,内容深入浅出,这些都使我们受益匪浅。
我把这次培训的主要课程分成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从宏观上了解__以及__农村的概况,包括__区情和__农村现状及发展方向讲座;第二部分是重点介绍农村的政策制度改革以及农村工作中用到的法律常识和要注意的问题,包括__村级产权制度改革、农村常用法律知识及人民内部矛盾调节工作和农村工作知道三个讲座;第三部分是针对我们村官如何尽快转变角色投入农村工作的讲座,包括老村官经验介绍、如何尽快适应农村工作和工作压力与情绪调节;第四部分主要体现的是这次内容的多样性,包括观看影片《初来乍到》、参观__规划艺术馆以及我们自己的联谊晚会。第一部分的内容让我对这个已经生活了两年的__有了更深刻的认识。__区域最广,人口最多,是北京最大的一个区。借助奥运、cbd建设等诸多机遇,__的发展也日新月异。之所以选择__三间房乡,除了她的人民政府在我就读的中国传媒大学的对面之外,再一个就是她所处的整个地理环境。三间房乡是一个典型的城乡结合部,西邻cbd,东面与通州交界。在传媒地铁站坐地铁就可以深刻地体会到这一点,往西的车辆每次都挤得人们面贴车窗。我想,这样的一个乡是最能体现我国现在的农村城镇化演变历程,我想亲眼见到这一神圣时刻的到来,我想参与到这项伟大的工程中来。第二部分的内容,让我对农村的改革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农村中常用的法律常识和农村工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村里的事务是繁琐的,有时可能很闲,就像我刚入岗的第一个月,每天就在办公室里呆着,整理下档案,开个证明之类;有时可能很忙,就像现在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晚上可能加班到10点。但是不管闲还是忙,我们都应该认真对待领导交代的每一件事。人普对我来说,是一个与村民沟通的机会。刚来的时候,我就整天呆在办公室里,也不知道我们村到底是从哪里到哪里,自己也抹不开面子出去走走,害怕领导认为自己是。但是后来,我想明白了,我应该积极主动地让村民认识到我,我不能成为村委会里的一个摆设或是噱头。此后,我虽然还是没有走出村委会,但是我积极主动地跟每一个来村委会的村民打交道,有时可能只是一句称呼,有时可能只是一个微笑,但这足以让他们认识到我的存在。六普,让我走出了村委会,真正认识了金家村以及住在这里的可爱的村民。我们村是一个小村,村民只有200多,但是流动人口却非常多,有__多人,所以这样的一个村无论在管理还是在治安上都存在很大的隐患。但是,在我们书记和主任的合作下,我们村正在和谐发展着。做人口普查的时候,无论是本村村民还是外地人口都很配合,当然,也可以看出人们的素质正在提高,国家对于人普的宣传也很到位。第三部分,对我本人来说,是很受用的。我本也是一个瘦人,可是自从来到北京上学,我的体重就只下不上,羡慕死别人,愁死自己。我把它归结为:在大城市里学习和生活有种无形的压力,虽然我没有在意,但它已在我心中驻扎。工作的两个月里,我的身体也是不断出现状况,我想可能是因为刚入职,还不是很适应,虽然我工作和住宿的地方离我以前学习和生活的地方是那么地近。开始也有抱怨,但是通过这次培训,通过老师和前辈们的指点,我给了自己三个月的时间来适应新工作、新生活,并给自己制定了工作、学习以及生活 计划,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
关键词:中职生法治培养
1引言
中职生作为我国未来的产业大军,其法律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和社会主义建设。如何提高中职生的法律素质,加强中职生法律教育,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问题。中职学校作为中职生法制观培养的重要阵地,其重要作用也不言而喻。
2中职学校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法律素质已成为合格公民的必备素质。中职学校对学生进行专业理论教育和技能训练的同时,应注重和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将法律知识内化为学生的法律行为,为学生做一个合格公民,顺利走向岗位、走向社会做好必要储备。
3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法律素质现状
第一,中职生学习积极性本就不高,法律意识淡薄;兼之中职学校以技术教育为主,开设的法律相关课时有限,多数中职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普遍偏低,法律常识极为不足,对法律基本概念的了解甚少。在一些中职生心目中,法就是罚、就是制裁,却甚少知道法还意味着正确行使权利和维护权益。第二,中职生法律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当前,中职生通过课堂法律教学有的懂得遇到问题、纠纷应该采取法律措施捍卫合法权利。但是在现实中,一旦学生间发生矛盾冲突,或碰到违法侵权的事情,有的中职生仍不自觉地采取粗暴的方式解决,打群架、违法违幻的事情时有发生。同时,他们守法的自觉性也较低,有的学生认为只要违法行为做得很隐蔽不被人发现,就不会被追究责任。
4中职学校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
4.1法制教育重视程度
在实际教学中,涉及法律及相关知识教学内容时,往往一带而过,压缩授课实际,而选择专业性较强的技能培养,在这方面花费大量的时间及精力,从而导致中职院校的毕业生对法律知识的欠缺。在许多中职学校的教学安排中,法制教育包含在德育教育的范畴里,这样的从属定位无法凸显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忽视了法制教育的独立性和不可替代性。因为没有开展针对性的法制教育,学生的法制观念淡薄,法律素养偏低,从而导致了更多违法行为的发生。
4.2法制教学设置问题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虽说与普通中等教育目标及环节不同,但法制教育同样是中职学校教课当中的重要环节。目前中职学校开了很多法律课程例如:《职业道德与法律》、《法律基础知识》等等,但是课程偏于理论,过于宽泛。在中职学校法制教学设置上,要基于中职生的特点,联系实际,搜集案例及时补充和更新教学内容,帮助学生解决实际法律问题,提高学生学习法律积极性。要用创新的法制教育课程引导学生学法、用法,以提高中职法制教育的教学效果。
4.3任课教师的能力问题
在中等职业学校中,法制课程的教学时效性一般不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很少有法律专业科班出身的专业法制课教师通过实践与教学结合等方式有目的性,有专业性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现在大多中等职业学校中的法制课程一般是与政治课成结合的,因政治课教师法制观念以及法律知识的缺乏并且缺乏实践经验,所以造成了学生法制课学习时效性的降低。
4.4单一的教学模式
现在大多中等职业学校的法律课还是采用的传统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缺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低甚至厌倦法制课程,从而导致学生在生活中遇到实际的关于法律的问题显得束手无策。在法制课的教学过程中,应当适当地结合实际案例的分析以及让学生独立体验生活中的法律知识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全民法律意识
5中等职业学校法制课教学途径的拓宽
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不断地为社会输送大量的专业技能人才,但是很明显,现在的中职学生法制观念普遍比较单薄,也就是说,中等职业学校很明显的出现了“厚此薄彼”的现象,只注重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却忽视了学生的法制观念的养成。长此以往,不但学生自身在社会中难以立足,也会导致国民法制观念逐渐单薄。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在对学生专业技能培养考核的基础上也要着重加强对学生法制观念的培养,针对学生年龄阶段及心理阶段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法制教育,让中职学生在将来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
5.1规范法制教学
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把法制教育作为重点纳入教学大纲中,加入到课时分配和教材的编写中,同时,还要加快师资队伍的建设,聘请具有法律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专职教师,还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法律知识的必要性,把法律知识加入学生考试的范畴中。
5.2丰富法制教育宣传方式
学校可以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方式有以下几项:一是可以通过播放法制教育方面的电视电影宣传片;二是可以组织一些模拟法庭,设立法制选择栏等;三是可组织学生去法庭旁听一些有关刑事民事案件的审判活动,也可以请政法人员到学校上一堂有关法制方面的课,以此来宣传法律,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促进学生学校法律知识的积极性,让他们自觉成为知法、守法的好少年。
5.3家庭教育很关键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在这个基本单元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到孩子日后的德育发展。父母和长辈对孩子溺爱,而学校又提倡素质教育,两者相互冲突。此时,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既要顺承学校的素质教育,又要培养孩子养成独立而正确的人生观。这就需要家长做到及时和孩子的学校老师沟通,要有准确的家庭引导。试想,学校老师的准确引导加上家庭的良好教育,孩子怎能不赢在起跑线上?
6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中职学校法制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关心与支持。作为重要的一环,中职学校应与时俱进采取相适应的措施,在充分认识法制教育重要地位的基础上,及时更新教材内容,丰富教学内涵,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法制教育方法,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
参考文献:
[1]刘瑶.高中历史教育中青少年法制观的培养探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关键词】 高职; 会计专业学生; 职业能力; 框架
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但我国会计人员职业能力的研究起步较晚,尚未构建出完整、系统的职业能力框架体系,因此高职层次会计专业学生应具备哪些职业能力一直是困扰高职会计教育工作者的一道难题。本文从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角度出发,构建了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框架,希望该框架的构建有助于高职会计教育与实际需求接轨。
一、文献回顾
许多国家的职业会计组织都已结合本国实际情况制定了会计人员职业能力框架体系。1993年澳大利亚特许会计师协会、注册会计师协会与新西兰特许会计师协会联合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职业会计师基于胜任能力的标准》,该框架列示了必需的人际技能、组织技能、分析与构造技能以及理解技能;1999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了《进入会计职业的核心胜任能力框架》,该框架列示了三种能力,包括职能性胜任能力、个人胜任能力和广泛的经营视野,为会计教育由知识型向技能型转型提供了理论支持;2000年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协会了《加拿大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框架》,该框架从专业技术知识、管理技能、领导技能和职业水准四个方面阐述了作为职业会计师所需的147项具体能力;2003年,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的《职业胜任能力的评估》认为,一个要进入会计职业的人应该证明其符合九个条件,主要涉及具备相应的职业技术性知识、综合运用职业技术性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交流的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等方面。
鉴于国际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国内学者着手研究建立符合自己国情的会计人员能力框架。刘玉廷(2004)提出高级会计人员必须具备五个方面的职业能力:政策理论水平、会计政策的职业判断能力、在本单位内部组织和实施内部控制的能力、财务管理的能力、为管理决策提供意见和建议的能力。王晓娜(2004)系统地对我国会计人员职业能力框架进行了研究,将职业能力划分为低层、中层、高层。许萍和曲晓辉(2005)设计出高级会计人员能力的建议框架,将职业能力分为知识、技能和职业价值三部分。周宏、张巍(2007)分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层次,从定位、职能、胜任能力、能力要素及实施等方面阐述了企业会计人员能力框架。2007年10月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颁布了《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指南》,指出注册会计师为实现胜任能力而应当具有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价值观、道德与态度。
分析上述文献可以看出,各国已制定的会计人员职业能力框架主要是针对注册会计师或特许会计师提出的职业能力要求,国内学者设计的会计人员职业能力框架体系主要是分初级、中级、高级会计人员三个层次分别阐述,这些能力框架对高职会计教育有很大的借鉴作用,但不能直接套用。因此,本文试图构建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框架。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思路
笔者采用国际会计师联合会所倡导的基于胜任能力的方法。首先,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未来主要就业单位及岗位进行定位;其次,整理、分析其就业岗位的职责和任职条件;再次,将其就业岗位的任职条件转化为职业能力要求;最后,构建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框架。
(二)样本情况
考虑到高职教育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需要,加之高职会计专业主要是为中小民营企业培养初级会计人员,所以本次研究首先调查西安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06、07、08三届毕业生中在西安市中小民营企业从事会计工作的100人所在企业的招聘条件;然后在互联网上随机搜集100条西安市中小民营企业初级会计岗位招聘信息。考虑到各行业业务差异较大,会计人员的岗位职责差异也较大,为了便于整理分析,所选企业均属制造业。
(三)样本整理分析
200条招聘信息表明: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首次就业的岗位主要有中小民营企业的出纳、往来结算会计、存货核算会计、固定资产核算会计、成本核算会计、工资核算会计、收入费用利润核算会计等岗位,发展岗位是中小民营企业的资金核算会计、总账会计等岗位。招聘信息的基本条件是:学历为大专以上(包括大专),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具有一年以上(包括一年)工作经验。因为高职生在校期间有三次报考会计从业资格的机会,所以约90%的学生能获取从业资格;同时,他们都有半年以上的定岗实习经验,加上每年寒暑假的社会实践经验,完全具备一年工作经验,所以学生能否应聘成功主要取决于其他条件。另外,由于各单位业务不完全相同,200个单位对各岗位的职责及任职条件的要求不完全一致,因此笔者在整理时只将30%以上(含30%)的样本中都提及的要求纳入表1,且按提及比例的大小从前到后排列。表1即为笔者整理的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就业岗位职责及任职条件的情况。
岗位职责是指一个岗位所要求的需要去完成的工作内容以及应当承担的责任范围。任职条件是指胜任职位必须具备的能力,是从称职胜任的角度出发,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技能或行为规范。表1列示的任职条件表明:由于会计人员成天和金钱打交道,加之会计信息的保密性,中小民营企业聘用初级会计人员时非常看重应聘者的品德;由于初级会计工作相对简单,中小民营企业希望应聘者职业技能熟练,能快速上手;由于会计人员既要同客户、供应商、工商、税务、银行、审计等外单位打交道,也要跟内部人士打交道,社会常识、商务常识、经济常识、法律常识等相关知识必须熟悉。由此可见,中小民营企业看重的是应聘者的综合能力,道德品质、理论知识、职业技能,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三、构建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框架
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结合中小民营企业对初级会计人员的需求,笔者从职业品质、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三个方面阐明了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21项具体职业能力。
(一)职业品质
职业品质是会计人员职业能力的前提,指导会计人员的行为。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品质,包括6项:诚实守信、吃苦耐劳、谦虚好学等优良品质;较强的敬业精神;依法办事意识、保守商业秘密意识;团队合作意识;终身学习的意识;严谨、认真、细致、主动的工作作风。
(二)职业知识
职业知识是指会计人员完成工作任务必须掌握的知识,包括3项:一般知识及基础知识,如社会学知识、政治文化知识、公文写作、经济学、信息技术、网络等知识;经营及组织知识,如金融、投资、法律、税收、电子商务、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知识;专业知识,如会计、审计、统计等知识。
(三)职业技能
职业技能是指会计人员完成工作任务必须具备的技能。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职业技能分为两种:即专业技能和一般技能。
专业技能是指在从业过程中与会计专业知识直接相关的技能,主要包括以下6项:会计基本技能,包括点钞、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等技能;会计业务核算能力;编制报表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能熟练运用常见的办公软件、财务软件;财务信息的整理分析能力;纳税核算能力和纳税申报能力。
一般技能是指在从业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但与会计专业知识不直接相关的技能,主要包括以下6项:执行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自学能力。
当然,要使高职会计教育真正与实际需求接轨,仅仅构建一个职业能力框架是不够的,必须在课程结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都以职业能力养成为导向同步进行改革,在考核方式上以职业能力的考核为重点进行改革。只要下定决心进行改革,高职会计教育必定能获得更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主要参考文献】
[1] 刘玉廷.对我国高级会计人才职业能力与评价机制的研究[J].会计研究,2004(6).
关键词 高职 学生素质 隶属度 模糊综合评判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科学合理、客观公正地评价高职学生的素质,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各高职院校的评价方案,大都采用在基本分的基础上通过加减分来测评,表现为重管理轻评价的倾向。为了克服这一弱点,本文根据评价因素呈现模糊性的特点,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建立评价模型,进而以实例验证其可行性。
1 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应符合全面、独立、可观测三大原则。
(1)德育素质。根据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以及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要求学生拥护党的领导,维护国家统一,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言谈举止文明,追求高尚的道德行为,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努力学习法律常识,自觉履行法律所规定的义务,维护平安校园和社会稳定,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课堂纪律;热爱专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2)智育素质。学习能力是指在基本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观察力、记忆力、抽象概括能力、注意力、理解能力等,它对学习成绩产生直接影响但不等同于学习成绩;学习成绩包括高等数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大学英语等公共基础课以及公共选修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综合实践课等;大学英语等级。
(3)身心素质。包括体育课成绩;由身体形态与功能、力量指标、爆发力指标、运动能力、灵敏和协调性等组成的身体基本素质;心理健康可通过智力状况、情绪、意志、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性等方面加以考察;生活起居规律及个人卫生习惯等。
(4)职业技能素质。教高16号文件明确指出高职教育要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这一指标是高职区分于普通本科的显著特点,其考察点包括职业技能课程成绩;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竞赛获奖情况等。
(5)人际沟通素质。很多高职毕业生就业后都深感人际沟通存在一定困难,表面上看来人际沟通是与生俱来的,无法改变的,其实人际沟通是可以通过学习加以改善的。其考察点包括沟通能力;担任党团职务、学生会、班委、社团管理、助理班主任等社会工作。
(6)创新素质。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其考察点包括创新创业能力;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获奖情况。
使用模糊综合评判法首先需要确定各因素的权重,它关系到评价结果的可靠程度,可采用经验法、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层次分析法(AHP)、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等,由于受篇幅限制,本文采用经验法直接给出。学生素质指标体系及权重见表1。
2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高职学生素质评价模型
(1)建立因素集(指标集):一级指标= {,,,,,} = {德育素质,智育素质,身心素质,职业技能素质,人际沟通素质,创新素质}。二级指标德育素质 = {,,,} = {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法纪观念,职业道德},智育素质 = {,,} = {学习能力,学习成绩,大学英语等级},身心素质= {,,} = {身体素质,心理健康,卫生习惯},职业技能素质= {,,} ={职业技能课程成绩,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竞赛},人际沟通素质= {,} ={沟通能力,担任社会工作},创新素质= {,} ={创新能力,创新创业大赛}。
(2)建立评语集:={,,,,}{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
(3)确定模糊评判矩阵:
其中元素(∈[0,1])为因素关于评语的隶属度。隶属度的确定可通过由若干专家(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代表等)组成的评估小组进行问卷调查,若名专家中有名评价学生的因素为评语,则隶属度 = 。
(4)单层次模糊综合评判。首先对6个一级指标德育素质、智育素质、身心素质、职业技能素质、人际沟通素质、创新素质分别进行二级模糊评判。现以德育素质 ={,,,}={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法纪观念,职业道德}为例加以说明,通过问卷调查得到{,,,}分别关于{,,,,}的隶属度,从而得到模糊评判矩阵:
对于德育素质 ={,,,}的权向量 = (,,,), = 1,取合成运算
= = (,,,,)
作为德育素质的单层次模糊综合评判结果。同理可得关于智育素质,身心素质,职业技能素质,人际沟通素质,创新素质的单层次模糊综合评判结果分别为 = = (,,,,),…, = = (,,,,)。
最后关于学生综合素质作一级模糊综合评判:对于= {,,,,,}的权向量 = {,,,,,}, = 1,取合成运算
作为模糊综合评判的最终结果,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便可确定评判等级。
3 实例分析
成立一个由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代表等组成的评估小组,随机抽取一名学生,通过评估小组成员的问卷调查,获得该学生的各个二级指标关于各个评语的隶属度(各项成绩包括竞赛成绩、大学英语等级、职业资格证书都是硬指标,可根据一定的标准直接记入相应等级,担任社会工作可按职务高低记入相应等级)如表1。
作二级模糊评判:关于德育素质,由表2得:权向量 = (0.30,0.35,0.20,0.15),模糊评判矩阵
。
取加权平均模型(·,+)作合成运算:
4 结束语
虽然本模型针对高职而建,但只要对指标体系作适当调整,也可供普通高校使用,由于其原理简单,模型相对稳定,很容易开发出学生综合素质计算机评价系统,来(下转第73页)(上接第22页)帮助我们完成评判过程,这样,操作过程人为因素干扰少,评价比较客观,因而具有较好的鉴定、诊断和排序的作用。同时,评判是逐级进行的,可以清晰地看出学生好的方面和不足之处,便于学生了解自我,也为有关管理部门进行个别辅导提供方向。在模型中,由于权向量是我们给定的,因此,对不同院校或不同时期,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调整权向量,使评价指标有所侧重,因此模型也兼具导向和激励的功能。
参考文献
[1] 甘泉,胡俊英.高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体系研究[J].高校辅导员,2011(2).
[2] 范纯琍.大学生综合评价体系构建[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0(9).
[3] 徐涌金,张明纲.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的构建思路[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8).
[4] 万远英,尹德志.大学生综合素质层次分析评价体系及其数学模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12).
[关键词]“95后” 高职学生 人文素质 调查 思考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18-0039-03
2013年,“95后”学生首批进入高职院校。资料显示,“95后”学生因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丰富多元的教育媒体而表现出冲动而极端,单纯而脆弱的特点。课题组从“95后”学生的人文素质状况入手,展开系列调查,获得第一手资料,为科学建构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体系与模式提供一些实质性的思考。
2013年11月,课题组设计了调查问卷,分别对湖北职业技术学院等3所高职院校的2013级新生进行了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600份,收回问卷556份,回收率92.67%;有效问卷552份,有效率99.3%。在有效问卷中,男生263份,占47.6%;女生289份,占52.4%。调查问卷的内容涉及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人文知识的了解、人文素质教育的认识和态度、专业素质与人文素质的关系、学生的能力等方面。本次问卷采用无记名的方式,调查结果具有真实性,客观地反映了职业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
一、“95后”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状况调查分析
(一)“95后”高职学生能够正确评价自身人文素质状况,但对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认同度不高
“95后”高职生从小就通过网络直接接触了没有经过任何包装的成人世界――性、暴力、社会矛盾、金钱、疾病、生死……他们是没有童年的一代。同时,他们往往成为这样的矛盾体――儿童成人化,成人儿童化。“没有早恋的概念,幼儿园就有了第一个男 / 女朋友。”[1]在调查中,在问及“你认为当前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时,2.6%的人认为整体素质很好;85.6%的人认为整体素质一般,少数人素质较低;11.8%的人认为整体素质较差。这一数据符合“95后”高职学生的特点。在问到“人文修养对你专业学习和工作的影响”时,有31.2%的人认为影响不大,只有16.3%的人认为有助于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在问及“你高职期间最重要的是”时,有84.8%的人认为是掌握一门专业技能,只有10.2%的人认为要提高个人素质,完善自我。这表明“95后”高职生对人文素质教育的认同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重技能,轻人文;重专业,轻养成”的思想。
(二)“95后”高职学生对于人文知识关注不够,获得人文知识的渠道不多,人文知识缺乏
在调查中,当问及“当今文化世界,你是否愿意抽出时间来读人文书籍”时,有76.7%的人表示偶尔愿意,4.6%的人表示没有兴趣,不喜欢人文书籍;在问及“你是否购买过或通读过中国四大名著中的一本或几本”时,10.4%的人表示从未买过、读过,12.4%的人买过、读过1本,36.8%的人买过、读过2本,只有8.6%的人全部买过、读过;在问及“你平时有没有自觉地去了解一些法律常识”时,偶尔了解的人占62.2%,经常关注的人只有6.6%。这说明“95后”高职学生对于人文知识关注不够,对于业余时间的利用不是很明确,对人文知识学习兴趣不浓厚,学习主动性不强。在调查学生获得人文知识的渠道时,63.2%的在校生是通过书本获得。在问及“你了解法律常识的途径”时,87.2%的人认为是通过课堂教学了解,这说明学生获得人文知识的渠道还很狭窄,学校教育依然是高职生获得人文知识的主要渠道。在问及“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时,14.8%的人回答错误。在问及“你知道劳动法里面规定试用期最长是”时,38.2%的人回答错误。在问及“你能背出30首以上唐诗宋词吗”时,只有2.6%的人能够背出,50.2%的人勉强背出10-15首,39.4%的人背出几首,但能够说出一些词句,7.8%的人背不出。这说明“95后”高职学生人文知识比较缺乏,与自身的学历层次不相匹配。
(三)“95后”高职学生能够正确认识提高人文修养的重要性,但是少数学生行为控制力差
对“95后”高职学生日常行为的调查表明,37.2%的人关心国家大事,对新闻报道感兴趣;29.2%的人能够妥善处理人际关系,23.3%的人经常与教师、同学探讨有关人生的话题,19.6%的人经常约束自己的过激行为,34.6%的人参加过义务献血。这些表明“95后”高职学生大多数人能够正确认识提高人文修养的重要性,而且注重自己人文素质的提高。在调查中,当问及“你认为在当今社会讲究勤俭节约”时,22.2%的人认为“是传统美德,应该继承和发扬”,41.4%的人认为“现在经济很发达,不需要这么做”,28.6%的人认为“无所谓,根据个人经济条件决定”,7.8%的人认为“这种观念过时了,应该放弃”。对于“你对自己的道德水平的评价”,37.6%的人表示非常满意,45.4%的人表示比较满意,16%的人表示较不满意和很不满意。有过“对陌生人说脏话、公交车上不给人让座、乱扔果皮纸屑、在图书馆大声喧哗、情侣在公共场所过于亲密、食堂打饭不排队、不向老师问好、公共场所乱涂乱画、乱穿马路”等不文明行为的,比例从10.2%-86.4%不等。
(四)大多数“95后”高职学生人文态度明确,崇尚高尚的人文精神,但是,相当数量的学生不知道自己所学专业在社会生产实践中的作用
在调查中,在问及“你的人生支柱是”时,49.1%的人认为是知识,28.3%的人认为是金钱,11.9%的人认为是权力,7.8%的人认为是奉献,2.9%的人认为是爱情。在问及“你对借钱消费的看法”时,27.4%的人非常赞成,45.1%的人认为只要有偿还能力是可以的,17.3%的人认为偶尔是可以的,认为不应该借钱消费的占10.2%。这说明“95后”高职学生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享乐主义、功利主义倾向,还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金钱观、消费观,必须通过人文素质教育加以引导。在问及“你对旷课、迟到、早退现象”时,表示赞同的占24.4%,表示无所谓、反正自己不做的占52.8%,只有22.8%的人表示反对。对于“抄袭作业、考试舞弊行为的态度”,21.4%的人认为应该抵制,44.8%的人认为无所谓、自己不做就行,29.6%的人认为偶尔为之也无妨,还有4.2%的人表示支持。这些表明“95后”高职学生律己意识、荣辱观念还存在问题。对于“你所学的专业在社会上的作用是什么”,47.7%的人明确表示知道,31.3%的人表示不十分清楚,还有21%的人表示不知道。可见,相当数量的学生专业思想模糊,他们不知道自己所学专业在社会生产实践中的作用。
(五)“95后”高职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设置满意度不高,学校人文氛围与学生的期望值还有一定差距
在调查中,对于“学校人文课程的设置”,7.6%的人表示满意,35.4%的人表示比较满意,57.0%的人表示不满意和很不满意。对于“选修人文课程开设”,25.2%的人表示比较满意,69.4%的人表示不满意和很不满意,只有5.4%的人表示满意。对于“人文类课程教师的教学”,26.6%的人表示满意,39.2%的人表示比较满意,34.2%的人表示不满意和很不满意。对于“专业课教师的人文素养”,57.3%的人认为“人文素养好的教师更受学生欢迎”,25.0%的人认为“主要专业技能好就行,有没有人文素养无所谓”,17.7%的人认为“人文素养不好的教师不受学生欢迎”。这些表明高职院校人文素质课程设置不够合理,人文类教师教学满意度不高,学生期望专业课教师既要懂专业,又要懂人文。在问及“所在院校的人文氛围”时,27.4%的人认为一般,49.6%的人认为较差,23%的人认为很差。在问及“对所在院校校园网络了解程度”时,42.7%的人认为不清楚,31.4%的人认为会偶尔看看,15.4%的人不想了解,经常查看、浏览的学生只有10.5%。当问及“所在院校人文类图书能否满足学生需要”时,67.5%的人认为不能满足需要,27.4%的人很少去看、不太清楚,只有5.1%的人认为能够满足需要。在问及“高职院校是否应该修建一些人文景观”时,66.9%的人认为非常有必要,20.2%的人认为无所谓,12.9%的人认为没有必要。由此看来,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对学校了解的加深,高职院校在网络、图书、人文活动、人文景观等方面还不能满足大多数学生的需求。
二、关于高职院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
(一)明确定位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目标
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类的智慧,发扬人性,完善人,其目的是人,不是人力。教育应该促进人生的价值。[2]高职教育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该目标蕴涵着高尚的道德品质,正确的人生态度,积极进取的创造精神,明确的社会责任感,宽容与合作精神。高职院校要理性认识和合理践行“能力本位”的教育观,实施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双轮齐驱”、“两翼齐飞”的教育理念,根据培养和谐发展的人的基本目标要求对人文素质教育进行整体规划,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个性、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人文精神。
(二)建立以“校企合作”为特色的人文素质教育体系
首先,要坚持德育工作与人文素养教育的有机融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教学的各门课程,渗透到教学、实习和社会服务的各个环节,以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就业创业教育为主要内容,培养学生成为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敬业合作、有职业理想和创新精神的合格职业人。其次,要在高职专业教育课程体系中构筑人文素质教育特色课程体系,调整和增加人文素质类课程在总课程中的比重。再次,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人文素质辅助教学,建立并充分利用人文素质教育网络平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最后,要加强学校艺术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丰富学生人文素养和精神世界,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和审美素质。
(三)积极创造保障人文素质教育的条件与环境
一是要打造一支高水平的人文素质教育队伍。“全面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是人文素质教育的关键。” [3]教师的言谈举止、形象气质、品德修养都可能对学生产生无声的影响,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应通过师德师风建设,促进教师队伍整体人文素质的提高。二是大力开展各类社团活动。如文学社、书画协会、摄影协会、舞蹈协会、心理健康协会、读书协会等,以这些社团活动为载体,将不同专业、不同经历但又有共同兴趣的学生组织起来,发挥他们的学术专长和优势,增强他们的人文素质,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辩论大赛、书画展览、文化艺术节,以及邀请名家、名师给学生开设人文素质方面的讲座和报告等。四是加强校园硬件环境建设。除了利用物质环境外,更重要的是利用精神环境熏陶学生。精神环境具有强大的精神能量,能从多角度、多方位影响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对塑造学生性格具有重要作用。[4]此外,学校应注重加强图书馆的环境建设和文献资源建设,积极发挥其人文素质教育功能。
[ 注 释 ]
[1] 吴寒天.麦可思2013中国大学新生心态表[J].Mycos麦可思研究,2013(9).
[2] 胡邦宁,廖元新.浅谈“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J].时代文学,2008(11).
整理和修改公司的企业文化。本人和部门同事合作,扩充和修改了公司原有的企业文化,并丰富了企业文化的每个条目下的内容,列出几条可供选择。小编为大家整理公司职员三个月报告资料,提供参考欢迎参阅。
报告一
回顾试用期这三个月工作,我在公司领导及各位同事的支持与帮助下,严格要求自己,按照公司的要求,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通过这三个月的学习,我渐渐的融入了公司这个大集体,现将这三个月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在办公室的工作
1、整理和修改公司的企业文化。本人和部门同事合作,扩充和修改了公司原有的企业文化,并丰富了企业文化的每个条目下的内容,列出几条可供选择。
2、整理各个分子公司的证照和资料,这是这段时间个人觉得最重要的工作,目前已经整理出__家分子公司的相关证照资料,这项工作仍需花费很大精力,要持之以恒才行。
3、完成公司宣传资料的修改意见。公司原有的宣传资料并未成型,只有一个草稿版的宣传册。在各位同事的帮助下,本人完成了公司宣传册的修改意见。
4、修改公司的新闻稿件并到公司网站。
5、日常事务性工作。行政办公室的工作千头万绪,有迎来送往、文书处理、档案管理、文件批转、会议安排等。
6、整理领导办公室的书画作品。由于我所学专业的缘故,在领导交给我辨识书法作品的任务时,我还算是能够应对。不过我在辨识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难以辨认的草书字,好在通过借助工具书以及向人请教,已经把所有书画作品全部辨识出来了。
二、加强自身学习,提高业务水平
由于自己的学识、能力和阅历与工作都有一定的距离,所以本人不敢掉以轻心,向书本学习、向周围的领导学习、向同事学习,这样下来感觉自己这三个月来还是有了一定的进步。经过不断学习、不断积累,已具备了办公室工作经验,能够比较从容地处理日常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在组织管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协调办事能力和文字言语表达能力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保证了本岗位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各项工作任务。
三、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方向
主要表现在:第一,由于是新员工,许多工作我都是边干边摸索,以致工作
起来不能游刃有余;第二,自己的理论水平还和工作的要求有距离。
为此,我想我应努力做到:第一,加强学习,拓宽知识面。努力学习矿业知识和相关法律常识,加强对本行业的了解;第二,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报。
虽然只有短短三个月的时间,但对本人来说着实受益匪浅。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扬长避短,努力工作,力求做得更好。在此,感谢公司各个部门的同事,尤其是办公室的同事对我的帮助。
___ 20__年__月__日
报告二
我于20__年7月15日成为公司的试用员工,到今天3个月试用期已满,根据公司的规章制度,现申请转为公司正式员工。
作为一个,初来公司,曾经很担心不知该怎么与人共处,该如何做好工作,但是公司宽松融洽的工作氛围、团结向上的企业文化,让我很快完成了从学生到职员的转变。
在试用期间,我胜任的是业务一部信息员一职,虽然该岗位和我的专业知识相差也较大,但在上级领导和同事的耐心指导,使得我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了公司的工作环境,也熟悉了公司的整个操作流程。
在本部门的工作中,我一直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及时做好领导布置的每一项任务,专业和非专业上不懂的问题虚心向同事学习请教,不断提高充实自己,希望能尽早独当一面,为公司做出更大的贡献。当然,初入职场,难免出现一些小差小错需领导指正,但前事之鉴,后事之师,这些经历也让我不断成熟,在处理各种问题时考虑得更全面,杜绝类似失误的发生。在此,我要特地感谢部门的领导和同事对我的入职指引和帮助,感谢他们对我工作中出现的失误的提醒和指正。
经过这三个月,我现在已经能够独立处理公司的信息指数,整理公司各方面合同与部门内部各种资料,从整体上把握公司的跟单运作流程。当然我还有很多不足,处理问题的经验方面有待提高,团队协作能力也需要进一步增强,需要不断继续学习以提高自己业务能力。
【关键词】《国家税收》课程 教学问题 优化探析
《国家税收》是财会专业的必修课,政策性和专业性,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在会计人员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中占有特殊的位置,也是会计从业资格考证和会计职称考试的重要内容。课程相关内容掌握得好不好,直接影响会计毕业生的素质,也必将影响日后会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但在中职会计专业教学理念和实践中,普遍存在诸多误区和问题。现对常见现象做分析,并提出解决思路和优化对策。
一、将税收专业知识与依法诚信纳税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相分离的误区和优化对策
一些教师认为:《国家税收》课程包括税收基本理论、中国现行税种税制、税收管理三部分内容,在制订教学计划和备课时很少关注与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培养方面的联系。其实税务是所有企业非常重要的业务,合理筹划可以减少企业的成本费用;相反如果处理不当,多交税款会给企业带来损失,少交税款则使企业的声誉受到影响,被行政处罚,甚至追究相关人员的刑事责任。现实生活中,会计人员合谋偷逃税款而被追究法律责任比贪污受贿、会计造假等比例更高!所以,依法纳税法律意识的培养和诚信纳税职业道德的修养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必须贯穿于《国家税收》课程教学的全部过程。从更高的视野看待、实施此课程,增强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将税收知识与会计、管理知识相分离的误区和优化对策
很多人将《国家税收》视为一门孤立的课程,在制订《会计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时欠缺考虑与其他课程如《法律》《企业管理》《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财务会计》《财政与金融》等的逻辑关联性。企业成立时要交资本印花税;经营过程中要交各种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和行为税等;终止注销时要交清算所得税等。大量经济业务和活动都和税法相关,任何一个企业或人都会遇到税法问题。本人认为,《国家税收》应该安排在《企业管理》《法律》《基础会计》之后。因为学习《国家税收》要求学生对企业运营、法律常识和会计原理等有个基础的知识。《国家税收》又应该安排在《会计实务》《财务管理》等之前。因为学生只有详细深入学习税务税法,才能更好的掌握会计实务,更好地理解财务管理的知识和技巧。《国家税收》这门课程,除了要求学生掌握税收基本理论和观念、税收征管实务之外,还必须掌握企业常见涉税业务的会计核算方法。相关课程必须统筹安排、相互协调。本人认为三年制计划中一般应安排在第二或第三个学期,考虑到课程的重要性和内容的丰富性,每周6节课为宜。
三、教学方法上重理论灌输,轻技能培养;重细节知识,轻宏观视野的误区和优化对策
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税收法律法规条文对学生进行列举讲授,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有教师在向学生介绍会计从业资格、会计初级职称等考试相关税法内容的备考经验时认为主要靠背,关键是“会背”。教学内容面面俱到,各个税种平均有力,将教学重点放在税额计算上,其实是缺乏对《国家税收》课程精髓和结构体系的准确把握,不得要领。
本人认为,应该从国家财政、企业管理、诚信守法、会计核算等角度引导学生认识《国家税收》这门课程。教学内容上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税收基本理论,包括税收的概念、特征、职能和税法体系;二是我国企业常见的税类、税种;三是税收程序法和征管法。第二项是重点,其中又应重点讲授流转税和所得税。各税种的第一重点是征税对象;其次是税额计算;再次是申报税流程;最后是会计核算。相关税类、税种在教学上类比延伸,触类旁通。教学安排上一定要突出重难点,有的放矢。中职学生由于时间和基础原因不需要也不可能对所有税种知识和税法细节进行讲授和记忆,这样会适得其反,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四、教学考核手段单调、教材内容落后陈旧的误区及对策
有些教师没有适应时代进步,还是采用传统的“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份试卷”等传统的教学和考核方式,课堂上照本宣科,本来重要而生动的课程变得烦躁乏味。2007年以来我国主要税种如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等均进行过重大改革,小型的税法修改完善每个季度都在进行,但国内大部分教材更新改版不及时,存在很多滞后错误的内容。
教师首先要加强自学和培训,及时更新税法知识,掌握税法和税务管理的最新动态。课堂上尽量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教材的知识点、实务中的发票凭证、申报表等还有相关案例制作成课件,立体化有条理地展示给学生。教学上可以采取讲授法、案例法、讨论法、实训课等形式。近年我国大部分地区税务管理申报纳税开票抄税认证等业务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而且税务机关都有相应的模拟操作教学软件,故课堂上要开通网络,对学生进行讲授、演示、模拟操作。课外要求学生上网搜索最新的税法条文,登录网上办税或开票大厅;带领学生到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局办税大厅进行观摩体验。
最后,本人认为中职《国家税收》的教学不能以会计证等考试为导向,而应该以构建良好扎实的职业理念和专业基础为导向。不能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记忆,而应更多强调学习兴趣、专业思维、实践技能和自学能力的培养,掌握在日后专业工作过程中学习税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魏小文. 《国家税收》课程的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教育,2012(5).
关键词:高职;企业文化;教育
本文为浙江省教育厅课题(课题编号:Y201224421)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高职企业文化精神教育研究一以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收录日期:2013年2月18日
一、开展企业文化精神教育是高职教育的必然要求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企业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这就必然要求高职学生学习熟悉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理应成为高职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
(一)是高职生树立“技能立身、产业报国”价值观的需要。产业报国思想是企业精神、企业价值的集中体现,她反映着民族精神,是企业家和企业之魂。日本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企业整体经营理念非常明确,就是赶超欧美企业。当时,连日本企业的组织形式和法律制度都是按照这一要求进行设计的。这种全员一致的精神,创造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的经济奇迹。美国企业在近一百年中成为世界的领头羊,美国经济的发展有两个“杀手锏”,一个是民族精神,另一个是民族工业。就中国而言,中国制造,最重要的是民族魂魄的制造,是民族精神的制造。
“技能立身,产业报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发[2004]16号文件指出,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可见,“技能立身,产业报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对高职生的内在要求。
(二)是提高高职生自身素质的需要。在知识经济社会,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知识、新概念层出不穷,原有的知识结构已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要求。在加快企业改革和发展,促进企业进步,提高经济效益,保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员工都应努力成为知识面广、业务能力强、能胜任本职工作的内行。这就需要不断更新观念、更新知识、加强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衡量一个企业竞争力的大小,不仅要看它拥有多少知识存量,还要看它拥有多少知识流量。知识存量是一个企业创新能力的基础,而知识流量则体现出一个企业的创新潜力。在21世纪,谁拥有文化优势,谁就拥有竞争优势、效益优势和发展优势。知识经济时代人人必须学习,学习能为企业、个人注入新的活力,也是提升员工素质的重要环节。企业文化深刻影响着企业的经营理念和市场行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成功与否,对企业经营的成败至关重要。不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一个企业就不会有好的经营战略和经营哲学,也不会有科学的管理,更谈不上赶超世界先进的技术和文化。而良好的企业文化要转变为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首先应该为广大员工所认同和接受,每一位员工也只有认真学习企业文化,理解企业文化精神才能融入企业,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高职学生作为明天的企业员工,在校期间就必须认真学习企业文化,并借此提高自身的素质。
(三)是高职生融入企业、适应岗位的需要。学习企业文化的根本目的就在于此。高职教育提倡“零距离”就业,不同的行业又有不同的人才素质要求,但存在着某些共同的从业要求,如“爱岗、敬业、责任”等。“零距离”就业要求高职院校毕业生在毕业之时应基本具备自己所从事行业所需要的基本素质,即包括专业素质、体力、职业道德等各种因素在内的“零距离”。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从行业需求出发,将相关专业的基本素质教育纳入其中,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依托,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本点,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在校园生活中锻炼学生对行业、对社会的适应能力,真正塑造软、硬件上的“零距离”人才。
(四)是缩小中西职业教育“软差距”的需要。我国目前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有200多种工业产品,占全球总量的第一,不过仍然处在产业链的低端,有好的设计,制造不出好的产品。究其原因,主要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类型、层次与结构不适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需求。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是国内企业的企业文化和毕业生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和归属感有所欠缺,这就要求我们不能把企业文化教育的责任全部推倒企业身上,而应当在学校教育中就进行共性企业文化和根据专业开展相关行业企业文化的教育,在劳动力的软素质上缩小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
二、开展企业文化教育的途径探索
(一)把“产业报国”精神教育列入高职理论课教学的必修内容。在高职理论课教学体系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要理论教学阵地,使用的是全国统一的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一样的教材,但是本、专科人才培养的目标并不一致,因此在各内容的编排上应有所侧重。如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下称广厦学院)在进行两课教学时,根据统编教材,经过整合成“理想信念教育”、“道德教育”“法律常识教育”等专题,在道德专题教育中的职业道德教育方面,专门增加“企业文化精神”一讲,讲授“企业文化精神”、“产业报国”精神等内容。同时,在开展职业指导课教学时,也增加了相应内容,从“产业报国”“爱岗爱国”的高度进行指导。
(二)在实践教学中开展“企业文化”精神教育。高职教学与传统意义的高校教学的区别很大程度上在于实践教学的重视度。在高职院校,普遍建有实训工厂、实践教学场地等教学设施,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专业和实践技能上的工学结合。同时,也相应开展企业文化教育,在硬件设备基础上完善“规章制度”、“劳动纪律”等企业文化层面的软设备。为更好地开展实践教学,广厦学院专门招聘了一批来自企业一线的老师傅担任实践教学指导老师,这批教师对本行业的企业文化、国内现状、国际前沿、发展前景非常了解,对企业文化的重要性有着深刻体会,因此在实践教学开展过程中,能在讲授专业技能的同时,通过讲授一些背景性资料,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从而使学生具备较为全面的职业素质。
(三)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企业文化精神教育作用。高职院校的各个院系开设的各专业具有相近性,甚至整个学校本身就是某一行业协会、组织所创办,所以与综合性高等院校相比,高职院校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这种专业性决定了在校园文化上也带有行业的烙印,在进行企业文化教育过程中,带有行业特征的校园文化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广厦学院是一所以建筑类专业为主的院校,建筑行业的特征要求从业者必须具备安全第一、质量至上的意识,这就要求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养成较好的规范、纪律意识,工作场景的特殊性又要求学生拥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因此,广厦学院在建校之初就实现“从严治院”,实现了晨跑、寝室星级管理等制度,在良好的校园文化中培养学生具备建筑行业从业者所必须具备的素质。
(四)邀请行业专家、往届毕业生来校开设“企业文化”讲座。邀请企业行家来校开展教学活动是高职教育的必然要求,对高职生开展“企业文化”精神教育,浙江省拥有丰富的资源,即被誉为“当今世界之中国第一民商”的浙商,其中有许多企业在逐步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培育了优秀企业文化的鲜活案例。如广厦学院是广厦控股所投资创办,广厦的企业文化就是放在全院师生面前的一本活生生的教材,“来到广厦、你一辈子都得登山,而且心中一定要有一座更高的山,使你抬起头就能看见前进的方向”。短短的一句话,蕴涵了丰富的内涵。正泰集团的南存辉在2002年美国通用公司愿以正泰现有资产的5~7倍收购时说:“正泰的使命是争创世界名牌,实现产业报国,如果连企业都卖掉了,那还有什么世界名牌、产业报国可言。”邀请这些具有代表性企业的负责人或者代表来校讲学,向高职生讲述企业是如何培育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壮大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用丰富的材料开展“企业文化”精神教育。
(五)利用顶岗实习开展企业文化精神教育。根据教育部要求,高职生顶岗实习期至少为半年,这一阶段是高职生近距离全面接触企业,接触社会,开始由学生向职业人转变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高职生能全面接触实习企业的企业文化,逐步了解自己所在行业在国际上的地位、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等实际情况,从而产生自豪感或紧迫感,抓住这个时机,主动地开展走访实习生活动,因时因地因行业开展企业文化精神教育,鼓励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扩大视野,立足岗位,胸怀世界,进一步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为大学生顺利完成学校人向社会人的转变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