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2 09:02:5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土地信息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图分类号 P20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1-0259-01
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不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是土地管理工作中最根本的任务。当今的土地信息管理目标对信息系统的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信息系统能更加准确、快速、公正、透明,以往的系统已不满足时代的要求。利用日趋成熟的WebGIS技术,实现对土地信息获取、分析、管理、检索的高度自动化,对于水土保持事业来说是个重要课题,它必将促使水土流失监测步入新的台阶。
1土地信息管理
1.1土地信息管理的瓶颈
土地信息是水文水资源的重要基础信息之一,85%以上的水文信息都与其相关。我国的土壤流失问题很严重,迫切需要对其进行科学控制。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国广大地区基于土壤侵蚀模型的各因子数据资料十分难找,甚至无法找到[1]。提高土地信息的共享,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对其采集、加工管理的人力,降低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土地信息共享,与国家社会经济实现全面信息化、世界经济一体化,特别是与我国已经加入WTO息息相关。目前,土地信息的共享已成为对其有效管理的瓶颈。
1.2WebGIS的引入
WebGIS是Internet和www技术应用于GIS开发的产物,是GIS发展的最新阶段。将WebGIS与我国的水土保持研究结合,及时提供科学、详实、直观的数据,为土地利用规划、基本农田保护、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最终达到区域可持续发展,从而使水土保持的研究真正做到社会化[2]。
2WebGIS在土地信息管理中的应用
GIS在土地信息管理中的作用主要包括:土地信息采集,土地信息组织、存储及数据更新,土地信息的统计、分析和决策[3]。与传统的基于桌面和单机的GIS系统相比,WebGIS具有的以下优点,使提高土地信息共享成为可能[4]。
(1)更广泛的访问范围。客户可以同时访问多个位于不同地方的服务器上的最新数据,大大方便了GIS的数据管理,使分布式的多数据源的数据管理和合成更易于实现。
(2)独立的客户平台。无论服务器是何种机器,无论服务器端使用何种GIS软件,用户只要支持通用的Web浏览器就可以访问WebGIS数据。
(3)成本低。普通GIS需要每个客户端配备昂贵的GIS软件,但他们只是使用其中的最基本的功能,这造成了极大的浪费,且客户端维护费也不容忽视。而WebGIS通常在客户端使用Web浏览器,极大地降低了成本。
(4)操作简单。用户不需要面对复杂的GIS软件,通用的Web浏览器降低了操作复杂度。
(5)平衡高效的计算负载。传统的GIS处理能力完全依赖于客户端,效率较低。而当今一些高级的WebGIS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将基础性、全局性的处理交由服务器执行,而将简单操作交于客户端完成。这种计算模式能灵活高效地寻求计算负荷和网络流量负载在服务器端和客户端的合理分配,是一种较理想的优化模式。
(6)良好的可扩展性。WebGIS很容易跟Web中的其他信息服务进行无缝集成,可以建立灵活多变的GIS应用。
3WebGIS在土地信息管理上的发展
基于WebGIS的土地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方向[5]:一是存储海量的多时态土地信息数据;二是从多时态土地信息数据中快速获取土地数量、质量、权属、土地利用各地类的数量、空间分布和利用状况,以及土地动态变化等信息;三是对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进行更新、管理、分析,能够输出各种查询、统计和分析结果。没有GIS的参与,开发1个有效的土地管理系统是不可能的,WebGIS在土地管理系统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WebGIS系统的开发还不完善[3],一是在网络数据传输率、数据格式、系统操作等方面仍存在问题;二是WebGIS的很多技术,如WebGIS的数据模型、空间数据交换标准的制定、真三维可视化技术的探讨等还有待深化。
总之,采用WebGIS综合高新技术手段实现了土地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和自动化。建立科学的土地管理信息系统,探索1条土地资源的高效、合理利用的重要途径,是我国土地管理部门长期以来极为关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4参考文献
[1] 刘海涛.基于WebGIS的土壤侵蚀模型的研究及应用[J].水土保持学报,2001,15(3):52-55.
[2] 陈箐,谢丽生.基于GIS的莆田市土地信息系统研究[J].莆田学院学报,2003,10(3):79-83.
[3] 廖丽琼.GIS在土地管理系统中的作用及其存在问题[J].四川测绘,2001(1):13-15.
[关键词] 土地信息管理;时空数据模型;概念模型;逻辑模型;时空操作
[作者简介] 周文婷,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讲师,硕士,研究方向:TGIS理论和应用,广西 南宁,530000;姚茂华,广西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广西 南宁,530000
[中图分类号] P20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2)08-0032-0004
土地是人类立足的场所、生存的条件和使人类劳动过程能够得以全部实现的基础,是有限的、不可再生的,它既是宝贵的资源又是一笔巨大的资产,科学地管理土地,更集约地经营利用土地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随着我国土地使用权制度的改革,土地资产成为我国最大的国有资产,目前城市土地交易日益频繁,如何既能保持与日俱增的土地信息的现势性,又能进行历史数据的管理,对土地信息管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而要有效存储和管理土地信息,利用传统的地理信息系统只能记录当前瞬时状态的数据难以实现土地管理中的土地信息动态查询、时空分析和决策等时空信息管理。因此,需要在土地管理中引入时间信息,研究基于TGIS(temporal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的土地信息时空数据模型的构建方法。基于基态修正的面向对象时空数据模型为解决时空数据组织和存储提供了一种较有效的解决方案。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土地信息时空数据模型的构建方法。
一、土地信息管理中的时空特性
任何事物的发生或演变都有其时间特征。在土地信息管理中,时间和空间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时间是不可缺少的一维,它不仅作为数据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与空间数据相互关联地存在着。
土地信息具有显著的时态特征,表现在土地信息变更的频繁程度、复杂程度和土地信息管理对土地信息变更的要求以及变更处理与否所造成的影响上。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1]:(1)土地变更的内容包括地类名称、土地权属单位、土地权属性质和面积等。土地变更的时空变化有三种:一是属性变化,空间不变;二是空间变化,属性不变;三是空间和属性同时变化。(2)土地管理要求对土地信息的变更几乎都要进行记载。通过对土地历史信息的分析可以获得过去某一时刻的土地权属和利用状况,可以评价过去土地政策的正确性,可以获得将来土地利用的趋势,可以辅助决策者根据过去的土地信息进行决策,可以检查现有数据质量和完整性。(3)上报后的土地信息具有法律意义,土地信息的变更是不是随意的,要经过层层审批把关和协调,稍不留意,就可能引起纠纷。同时,它也是解决土地产权纠纷的依据。
二、土地时空数据模型设计
目前,国内外学者提出的时空数据模型有十余种,其中实际应用较为成功的模型以基态修正模型为代表[2],并在应用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进一步的扩展和完善[3][4] 。然而,改进的基态修正模型只是从数据的存储方面解决时空数据的问题,没有解决时空数据的空间关系问题。面向对象技术的发展以及在GIS领域的应用,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更为科学的数据组织方式,面向对象的数据模型更符合客观世界的本质特征,可以很好地解决时空数据的空间关系问题。因此,改进和扩展传统的基态修正模型,构建基于基态修正的面向对象时空数据模型是解决土地信息数据管理问题的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为土地时空概念模型、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和新的方法。
该模型为土地对象赋予时态属性,为土地对象建立一个有效的时间类,来描述土地对象在现实世界中的实际变化历史。每个地理对象用“对象标识+对象空间信息+对象属性信息+对象时间信息+对象操作”表示。基于基态修正的面向对象时空数据模型理论在时空数据建模中具有指导性的作用,其组成见图1。
(一)土地时空信息
1. 土地对象
在土地信息管理中,利用面向对象的思想,即面向土地实体对象,对土地时空信息进行组织和表达,直接支持对象的嵌套和变长记录,且封装对象的所有信息,能更充分、客观地描述土地实体,具有明显的优势。
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土地信息作为土地对象,将空间信息、属性信息、时间信息封装起来,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独立单元,与其他土地对象发生联系。
时间信息指记录土地对象的存在时间,即记录土地对象的创建时间(Createtime)和消亡时间(Endtime)。土地对象的消亡并不是删除土地对象,只是改变土地对象的时间信息,土地对象仍存储在数据库中。在时间信息中,消亡时间(Endtime)有可能是空,这表示该时刻土地对象还存在;如果Endtime是非空,则表示该时刻土地对象已死亡。因此,仍存在的土地对象的时间信息表示为[Createtime,Now],消亡对象表示为[Createtime,Endtime]。
2. 土地对象变更
土地对象具有空间、时间和属性特征。其空间特征通过空间类定义,时态特征通过有效时间标记,属性通过面积、权属单位、权属性质等描述。每个对象具有唯一的ID,时空对象的操作有创建、消亡等。
按照变化的内容,土地对象随时间的变化主要分为3种:空间变化、属性变化、属性和空间信息同时变化。土地对象发生任何变化都将产生新的土地对象。新的土地对象与旧的土地对象的关系是子对象与父对象的关系。
3. 差文件
考虑到土地信息的海量性以及土地信息变化较为缓慢的特点,采用动态变粒度的改进基态修正模型[5],只存储土地对象的基态数据和土地对象的数据变化量(即差文件),这样能大大减少数据冗余,且能充分表达土地对象的变化情况。因此,需要研究差文件数据组织结构。
差文件包括土地空间变化信息、土地属性变化信息、创建时间、土地对象操作和与其他差文件的关联信息。
土地空间信息发生变化时,需要记录土地对象的空间几何信息。
土地属性变化信息只记录变化的属性字段。
创建时间指变化发生的时刻,即原土地对象的消亡时间,新土地对象的创建时间。
土地对象操作是对土地对象的创建、消亡操作。土地对象操作按土地对象变化的原因,分为地类图斑分割、合并、地类界线调整、复杂变更,线状地物调整、增加线状地物、减少线状地物,增加零星地物、减少零星地物,属性变更等。
关联信息指创建的新土地对象与其他土地对象的关系信息。土地对象发生变化后,原土地对象消亡是由于新土地对象创建而发生的,原土地对象与新土地对象有亲缘继承关系,在差文件中,记录上一个差文件的ID,即父对象ID。
(二)土地信息时空数据模型
基于基态修正的面向对象土地信息时空数据模型需要建立基态库和差文件库。其构成如图3所示。
基态库是存储土地对象的基态信息,即某一时刻所有土地对象的信息。根据动态变粒度的改进基态修正模型,基态距是由离现在时刻的远近和数据变化量确定的[5]。根据面向对象的观点,基态库存储基态对象信息和土地对象信息。基态对象信息包括基态对象的时间信息和所包含的土地对象等;土地对象信息包括空间信息、属性信息、时间信息、关联信息、操作信息等。
差文件库是存储每次土地对象发生变化产生的差文件信息。差文件库是一个时间序列数据库,存储土地对象时间序列差文件数据。对于任意给定时刻或时段,都可以在差文件库中查询相对于基态的变化量,对基态进行时空运算,得出给定时刻或时段的土地对象信息。
基态库与差文件库采用父差文件ID相联。
当要获取某时刻的土地对象信息,则在基态数据上按顺序进行差文件的叠加操作,整合出一套完整的土地对象信息。
1. 土地对象结构
父差文件ID是将土地对象与父差文件进行关联,可以追溯土地对象的亲缘继承关系,并获得土地信息变化量。
操作是对土地对象的创建和消亡操作,地类图斑对象的操作主要包括地类图斑分割、合并、地类界线调整、复杂变更、属性变更等,线状地物对象的操作包括线状地物调整、增加线状地物、减少线状地物、属性变更等,零星地物对象的操作包括增加零星地物、减少零星地物、属性变更等。
2. 差文件结构
差文件包括土地空间变化信息、土地属性变化信息、时间信息、土地对象操作和与其他差文件的关系信息。差文件的结构表示如下:
差文件(CID,Geometry,要素代码,属性字段代码,属性字段值,CreatTime, EndTime,父差文件ID,操作)。
CID表示差文件的唯一标识符;Geometry表示土地对象变化的空间几何信息;要素代码表示土地对象的类型;属性字段代码和属性字段值表示属性字段的变化值,差文件中只记录变化的属性字段;CreatTime表示差文件的创建时间,即土地对象变化发生的时间,同时,也是新产生土地对象的创建时间,原土地对象的消亡时间;EndTime表示差文件消亡的时间,将创建新的土地对象;父差文件ID是表示消亡土地对象的差文件,是新创建土地对象差文件的父对象,两个土地对象和两个差文件都有亲缘继承关系;操作是土地对象变化的原因,与土地对象中的内容相同,分为地类图斑操作、线状地物操作和零星地物操作等。
3. 基态结构
在土地信息时空数据模型中,当差文件数达到基态距时,则设立基态,在整个时间过程中,有N个基态,每个基态需要记录基态设立时刻和该时刻的土地对象信息。基态的结构表示如下:
基态(JID,ID,RecordTime)
JID表示基态的唯一标识符;ID表示土地对象的唯一标识符,一个基态中有多个土地对象标识符;RecordTime表示基态设立时刻。
4. 基态距的确定
(三)土地对象时空操作
土地对象时空操作主要指土地对象的创建和消亡等操作。土地对象的变更包括地类图斑分割、合并、地类界线调整、复杂变更,线状地物调整、增加线状地物、减少线状地物,增加零星地物、减少零星地物,属性变更等。土地对象的创建和土地对象的消亡操作是同时发生的。由于土地面积是守恒的,土地对象在空间上无重叠,也无缝隙,土地的总面积不变,有土地对象消亡,一定有新的土地对象产生。土地对象的创建和消亡操作按土地对象类型可分为地类图斑操作、线状地物操作、零星地物操作,在起始时刻土地对象的创建指土地信息初始建库。实现过程如下:
3. 线状地物操作
(1)创建土地对象;(2)空间操作:包括线状地物调整、增加线状地物、减少线状地物等。变更原土地对象的几何图形,形成新创建对象的几何图形,记录在差文件中;(3)属性操作:变更属性字段,记录在差文件中;(4)时间操作:记录土地对象的创建时间(CreatTime),即变化时间,记录在差文件中;(4)关联操作:记录新创建土地对象的父对象差文件ID,记录在差文件中。
4. 零星地物操作
(1)创建土地对象;(2)空间操作:包括增加零星地物、减少零星地物等。根据结点坐标生成新土地对象的几何图形,记录在差文件中;(3)属性操作:变更属性字段,记录在差文件中;(4)时间操作:记录土地对象的创建时间(CreatTime),即变化时间,记录在差文件中;(5)关联操作:在土地对象属性发生变更后,记录新创建土地对象的父对象差文件ID,记录在差文件中。
三、结 语
本文针对土地信息管理的特点,在研究基于改进基态修正的面向对象时空数据模型的基础上,提出土地时空数据模型。该模型能较好地解决土地信息管理的数据存储和数据组织问题,保证了历史数据和现状数据的统一管理,为建立实用的土地动态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提供强大的理论基础。下一步需要对该模型的实际应用进行进一步研究,以提高该模型的实用性。
[参考文献]
[1]缪建明.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特点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1,22(4).
[2]刘仁义,刘南,苏国中.时空数据库基态修正模型的扩展[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00,27(2).
[3]程昌秀,周成虎,陆锋.对象关系型GIS中改进基态修正时空数据模型的实现[J].中国图象图形学报,2003,8(A)(6).
一、资产清理和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工作目标
(一)优化配置,加快清查盘活国有资产。对全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及其下属单位、市属国有公司及其控股企业的基本情况、财务情况及国有资产,包括已入账的和未入账的全部资产进行全面清理和清查,加强对房产、土地、经营性资产、交通运输工具、大型设备和专用设备(10万元及以上)、对外投资、大额债权债务等重点资产以及其他资产的清理、核查,完整、准确、真实地反映单位资产全貌和财务状况。对于因改制等历史遗留原因造成权属不清的或无房产证、无土地证的房产、土地和其他资产,资产使用、管理或代管单位负责开展清理和确权工作,相关职能部门应指定专人负责配合清理和确权工作。通过开辟绿色通道,减免相应税费,开展房产证、土地证“两证”补办和登记手续,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通过清理清查,厘清资产分布、配置状况,有效推动资产盘活、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二)建立平台,实行国有资产网络化动态监管。建立全市统一的国有资产信息管理平台,提供完整、准确、及时的国有资产信息,实现资产信息资源共享共用和动态反馈机制,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实施网络化动态监管,建立由财政、国资、纪检监察等部门和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共同参与、相互配合、协调一致的机制,共同推进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协调发展。
(三)规范管理,构建市属国企集团管理模式。将市属国有公司财务管理、资产管理、资金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全部纳入市国资办集团管理平台,市属国有公司作为子集团,管理本级及其所属全资、控股子企业,使用同样的集团管理软件。通过专线网络终端操作财务核算、资产管理、资金结算和资本运作管理以及通过“内部结算”降低资金结算成本。通过集团资金管理,减小资金分散、沉淀,增强资金调度能力、理财能力。要通过集团核算和网上查询管控功能,减少国有企业月度、季度财务、资产、资金及融资情况等资料上报业务,提高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工作效率。实现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即时更新、即时查询、即时分析,有效提升国资、国企精细化管理。
二、资产清理和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组织保障
(一)市政府成立市级国有资产清理和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详见附件)。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国资办。设立软件开发维护工作小组、资产清理和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工作小组。其中,软件开发维护小组负责资产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开发、调试、安装、培训、数据录入和维护等管理职责;资产清理和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工作小组负责全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市属国有企业的国有(集体)资产清理、核实、资产信息网上核对工作,并提交领导小组组织验收。
(二)市各有关部门、市属国有公司以及下属单位、下属子公司要成立相应工作机构,负责本单位所辖范围内的资产清理和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工作,并报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资产清理和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范围、内容和时点
(一)范围和内容:全面清理、核对和查实市属国有公司及其全资、控股子企业的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对外投资、无形资产以及债权债务等全部资产,包括单位财务账面入账资产和没有登记入账的全部资产(含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的全部资产)。
因改制遗留原因未入账的资产统一按“改制遗留资产”单项单独列表按明细录入。
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情况进行全面清理,重点做好固定资产、经营性资产出租出借、对外投资、各类账外资产和对外担保等事项的清查。对清查出的各种资产盘盈和盘亏、报废及坏账进行分类,提出相关处理建议。
(二)时点:2014年3月31日作为资产清理和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基准日。
四、资产清理和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工作安排
(一)准备阶段(4~5月):国有资产信息管理软件开发和配套文件制定等准备工作。
(二)实施阶段(6~9月):6月,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及其下属单位,市属国有公司及其下属子企业分别进行自查清理,按归口管理分级上报,保证本单位及所辖范围清查结果的完整、真实、准确,产权管理型公司清查结果同时报主管部门和上级公司;6月底前,完成软件培训;8月系统正式上线;9月完成录入。
市财政局、国资办和市各相关部门要根据“分级管理”原则对管辖内所属单位的有关资料认真检查审核,并将经审核确认的数据录入信息系统,按资产管理权限授权规定进行网络化动态更新和管理。市属国有公司要在规定时间内将清查、核实确认的数据录入资产信息管理系统。清查数据录入后,对新增加、减少资产按授权实施分级审批、动态更新管理。
(三)总结验收阶段(10~11月):由市国有资产清理和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检查验收。
五、资产清理和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市各有关部门、各国有企业要充分认识开展资产清理和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全局意识,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抽调骨干力量,组成工作机构,明确分工,落实责任,按照“统一领导、整体规划、分级管理、分步验收”的原则,全面开展资产清理和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工作,按期圆满完成资产清理和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各项工作任务,保证清理结果完整、准确,切实做到账账相符、账表相符、账证相符、账实相符、动态监管。
(二)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市各有关部门、各国有企业要按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制定工作方案,做好宣传发动,明确目标,突出重点,认真部署各阶段工作,同时做好本系统下属单位的资产清理和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工作。要主动加强与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沟通与协调,保质保量按时完成本系统、本单位工作。国土、住建等部门要安排相关业务科室并指定专人负责配合本次资产清理业务工作。
[关键词]国土资源信息系统 建立 实现探究
[中图分类号] P285.2+39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7-5-1
1国土资源的定义
国土资源属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直接关系着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发展,其包含矿政、地政和社会资源。矿政特指矿产的资源的多少、分布区域、挖掘和开采状况等。而地政特指乡村和城镇的地籍管理、土地的使用情况、森林覆盖率和各项交通用地情况等。社会资源为人口的分布和流动状况、会议笔录、各类档案资料、标准系统、法律政策等,由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组成的各项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
2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内容
2.1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作用和特性
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划分为七个小系统,分别为统计分析、地政管理、信息、矿政管理、查询、综合事务和决策支持等。其具有全面性、综合性、易学性、方便性、经济性、网络性。
2.2管理信息系统的构成
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由省、地、县三个系统共同组成,使用国土资源信息网完成各级单位之间的连接。每一级系统都在信息数据支撑下执行,而数据中心经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网络系统构成,最后经过国土资源信息网,完结信息的远程共享和链接。
2.3国土资源的意义
国土资源属于国民经济的重要保障,其关系着一个国家现代化发展的指标,而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增长方便了国土资源的管理工作。计算机技术的使用,改善了以往的分布结构,配备了功能齐全的基础设施。其能够致使国土资源各种管理工作向科学化、综合化和公开化,促使国土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和保护,达到国土资源数据信息的共享和服务,进而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国土资源信息化于社会信息化建设中起着基础平台的功能和关键作用,针对国家社会经济具有可持续发展,优化资源与结构的意义和价值[2]。
3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任务和目的
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任务主要分为五个方面:(1)加强调查评估信息化建设。(2)开展合理的基础数据库建设。(3)增强信息化基础建设。(4)开展信息资源的利用和开发。(5)全面推动政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确保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的有序实施。
信息化建设的目的为以满足人们日益增加的物质需求,加强国土资源管理,进而提升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方便,建设完善结构、功能配备齐全、技术高超并且和国土资源内容相对性的国土资源信息系统,从各个方面去达成国土资源政务管理、调查评价与社会服务三大流程的计算机化,促使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满足国家和社会的需求。
4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探究与设计基准
4.1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探究
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内容为创建结构完整、技术高超、方便、容量大和高速的信息交换网络系统,促进管理信息系统于我国国土资源管理流程中得到有效的使用,进而实现国土资源信息的高效使用。
数据库为整个信息管理系统的关键所在,系统的操作和运营的好坏,使用过程中是否通畅,该些因素均与数据库相关。创建一个良好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需要根据国土的保护数据、开发利用数据、治理数据和资源数据等方面着手,整理与收集各项原始资料和数据,每一项管理数据内容均由系统等级与服务对象作为决策。
4.2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基准
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于全面系统的建设操作中需要严谨根据软件工程的内容执行,使用现代化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将标准化、规范化和统一化,以“高效、实用、可靠和先进”为设计基准,实施“安全、开放、规范”的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全面建设的系统方案需根据几个方面进行:
4.2.1保密安全基准
由于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属于国家和各政府的内部资料和数据,其包括矿产、土地和社会资源,该些资料和数据均受国家法律保护,所以国土资源信息管理系统需确保各项数据的安全。
4.2.2简单实用基准
在人类发展历程中,仅有实用性的事物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才能在发展过程中得以利用而不被淘汰。而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用性关系着运行作用和生命力,必须以人们的需求为导向目标,于功能作用上需围绕着简单实用为基准,确保国土资源单位的管理事项得以完善和完成。
4.2.3技术先进设计基准
于整个系统建设过程中,需要先进技术作为支撑点,随着社会的普遍发展,只有先进技术管理体系,才能满足日益增加的物质需求。技术能带给人方便的同时,还能促进整个大环境的发展,科学、合理与有效的先进技术,设计一系列业务流程、行政事务管理和融数据处理的实用性系统。
4.2.4标准性基准
信息管理系统标准化属于一个基础建设的要求,属于其他系统兼容与进一步深入扩展的基本保证,因此,土地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必须满足资料标准化与数据规范化的特点,这样才能满足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任务和目标,才能促使资源共享和系统开放。
4.2.5发展性基准
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需要从长远利益出发,设计一套具有发展性的土地资源管理。于各类工作流程、资料格式、资料文档需要更换和提升时,具有发展性能实施动态扩展和修改,保障动态条件下工作流程的可操作性。
5结论
国土资源的信息管理系统属于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针对灵魂性数据库的创建和维护,数据库内容需要从简单到繁杂,数据涵盖的范畴从局部深入到整体,现代化技术手段从低端到高端。而系统数据的收集、输送和更新为创建数据库和确保系统实用性的关键所在。随着新时期的发展,针对现成业务工作流程需实施改革和完善,从减少成本为出发点,提升信息管理系统的有效性,进而提升整个国土资源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关键词]GIS 农村土地整治 应用
[中图分类号] P27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10-157-2
1 GIS概述
GIS即地理信息系统的简称。上世纪60年代初期,加拿大测量学家R.Tomlinson第一次向人们传达出了“地理信息系统”的相关概念。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社会的实际需要,GIS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在众多领域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GIS系统主要包括三大部分,一是计算机硬件,二是计算机软件,三是各种不同的方法。GIS系统具有十分强大的功能,能按照“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显示”的步骤实现对空间数据的一系列处理,尤其擅长处理复杂的土地整治问题,不仅如此,在城市规划领域、商业选址领域以及灾害监测领域也表现出了良好的应用效果[1]。
2 GIS在土地整治中的应用
毫无疑问,土地是一种十分珍贵的资源,是人类及其他生物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与根本,所以,对土地资源实行动态化管理、科学化管理,便成了现阶段土地管理中的一项重要任务、长期任务。GIS在土地整治中得以大展拳脚,主要涉及如下几个方面。
2.1地籍信息管理
地籍信息管理工作是土地整治工作得以有效开展的基础和保障。在地籍信息管理工作中,应用GIS可实现对各块土地特征的准确描述和综合反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基本信息,如位置等;②权属管理,如所有权等;③附着物情况,如建筑等;④文档管理,如法律等;五、图形信息,如地籍图等。地籍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完善,有助于土地调查、土地登记、土地统计以及土地评价等一系列工作的完成,能为地籍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所以,应在地籍信息管理中积极引入GIS,如农村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完善、时域地籍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完善以及日常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完善[2]。
2.2土地整治的规划与评价
对于土地整治而言,做好规划工作是至关重要的。在土地整治的整个过程中,规划集三大作用于一体,即控制作用、协调作用以及监督作用。只有保证规划工作的科学性及合理性,才能在土地整治工作实现三大效益(①社会效益;②经济效益;③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土地整治的规划主要包括两大内容,一是自然属性与经济属性的客观评价,二是实际用地需求量的准确预测。在土地整治的规划及评价中,GIS发挥出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对土地资源展开全面而准确的清查;②对土地生产潜力展开科学的分析和评判;③对土地适宜性及人口承载力展开客观的评价[3]。
某土地整治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如图1所示。
2.3土地整治动态监测
在农村土地整治工作中,土地整治动态监测管理信息系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功能,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在于为土地整治决策的制定和落实提供准确而翔实的土地利用信息,所以,应建立健全应对机制,保证所需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以及有效性,从而最终建立一个完善的、高效的土地整治动态监测管理信息系统。在土地整治动态监测的一系列工作中,可借助GIS和遥感技术的有机结合,去获取相关的必要信息(如土地类型以及利用现状),为整个土地整治工作的开展提供实时的、动态的监测信息。除此之外,还应积极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利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建立土地整治决策模型,使其在土地整治工作发挥辅助决策的功能[4]。
2.4土地政策的模拟
政策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是一种原则和保障,能解决土地整治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如法规问题、程序问题以及体制问题。在GIS的帮助下,可对土地整治相关政政策的应用情况(尤其是应用原则和应用效果)进行模拟,从而实现对现有政策的补充和完善,这对于土地政策的实际执行而言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2.5测绘与地图制图
制图是GIS的一大主要功能。3S技术(①GIS――地理信息系统;②RS――遥感技术;③GPS――全球定位系统)在测绘领域展现出了极大的优势,获得了广泛应用,推动了测绘与地图制图工作的长足进步与跨越式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无论是地图数据的获取方式,还是地图成图的技术流程,均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②地图制图的耗时得到了明显缩短;
③地图制图的精度得到了明显提高;
④地图的种类更加多样化,各类新型地图相继问世,为使用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提供了更多的便利[5]。
2.6土地整治总体规划
土地整治总体规划指的是,在某个整治区域内,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自然条件、社会条件以及经济条件等),对土地整治情况展开宏观性的调整和规划。土地整治总体规划是非常重要的,是后期土地整治工作如何开展的主要依据,其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土地整治总量的分布及数量的调查及汇总;②土地整治项目具体实施的指导;③土地整治动态变化信息的准确、及时反馈[6]。
3案例
3.1GIS在某农村土地整治总体规划中的应用
3.1.1规划设计分析
在现阶段的土地整治总体规划中,GIS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对规划技术指标进行分析,对地类适应性进行客观评价,对地类规划进行有效平衡,总之,在GIS的帮助下,土地整治规划设计分析无论在广度方面,还是在深度方面,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3.1.2辅助土地整治总体规划
GIS不仅具有强大的地理信息管理功能,还具有强大的地理信息分析功能,能够对农田大小以及环境容量进行精准的计算,从而实现对土地整治总体规划中一系列指标的科学分析,最终合理确定每一块土地的整治方式或者做法。
3.1.3规划设计方案虚拟
GIS具有多种强大功能,立体细节观察便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种。土地整治总体规划的相关实施人员在GIS的帮助下,可实现对田地、建筑以及道路等实体的虚拟观察,从而计算并分析出土地整治中的各项支出及收益。不仅如此,在GIS的帮助下,还能实现对上述实体的实时定位,从而制作出符合规划设计区实际情况的三维图像,然后结合VR技术便可建立一个立体仿真的三维模型,使得GIS所展现的功能得到了大大的增强。在三维模型的帮助下,相关实施人员对土地整治整体规划便有了一个更为细腻、更为直观的感受,这对于后续的形象思维工作、空间造型工作以及最终的评价与筛选工作而言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3.2基于GIS某农村土地整治总体规划图的建立
3.2.1底图上要素的确定
土地整治总体规划图底图主要涉及三大要素:
①基础地理要素,主要包括主要水系、居民生活区、交通脉络以及等高线等;
②专业要素,主要包括新农村居民生活区、道路网设计、关键工程项目以及基本农田等;
③整饰演要素,主要包括图名、图例、比例尺、编图说明以及制图设计单位等。
3.2.2土地整治总体规划图底图成图方法
3.2.2.1底图成图要求
该图不仅要具有空间直观性,而且要具有可量测性,还应具有概略一览性。除此之外,该图要能够清楚而准确地向人们展示规划当年所属区域一系列地类分布的实际情况,要保证图数一致,要保证投入和产出的有机结合,覆盖范围仅为当地,且直接关乎农民的生产生活以及土地的实际用途。
3.2.2.2底图成图方法的确定
在编绘过程中,尤其要做好成图方法的选择和确定,一方面要符合成图的各种要求,另一方面要保证各项投入(包括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合理性。通常利用GIS予以实现。由表1可以看出,相较传统手工方式而言,GIS更具优势。应用GIS进行地图底图的制作,不仅成本较低,而且能够提供多种比例尺图样,另外,在区域特征处理方面展现出了极大的优势,是规划部门提高自身工作质量及效率的有力工具。
3.2.2.3底图成图过程设计
在GIS软件的帮助下,将数据输入计算机(在输入过程中,应按照特定的编码执行,与此同时,还应保证数据的精确性),从而使空间数据、属性数据之间形成有效关联,最终建立健全为该农村土地整治总体规划提供数据支持的空间数据库。另外,在GIS软件的帮助下,可实现对该农村土地整治规划图的有效编辑,如点、线、面三要素的形状、位置、大小以及颜色等[7]。
4 GIS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的趋势
4.1存在的问题
4.1.1认识问题
受各种因素影响,我国还没有将GIS的建设与发展置于战略的高度,投资偏少,基础设施不足,现阶段,远远无法和某些发达国家(如美国)相提并论。
4.1.2人才问题
GIS在人才方面有着更高的需求,不仅表现在数量上,更表现在质量上,只有培养一大批综合素质过硬的GIS人才,才能推动GIS事业的更快发展、更好发展。
4.1.3数据质量问题
GIS数据质量的好坏取决于多方面因素,给数据库的建立造成了诸多不利影响。如果数据质量太高,则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如果数据质量过低,则无法满足使用要求,导致重大损失,所以,将数据质量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便显得非常重要了。
4.1.4安全问题
那些和互联网存在数据互通的GIS,应充分做好数据保密工作。GIS中的数据极为庞杂,一一核实并保证它的对外不会对国家安全造成不利影响,具有相当的难度。
4.1.5网络通讯建设不同步
在GIS发展和普及的过程中,最大的制约在于网络通讯建设不同步,即低带宽的网络通讯。除此之外,相关网络产品质量的好坏、价格的高低也会给GIS的网上应用造成十分明显的影响。
4.2发展的趋势
目前,GIS理论日益完善,人们对它的依赖性也在与日俱增,为GIS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内部基础和外部基础。GIS发展方向包括两大方面,一是集成化,二是智能化,具体如下:
①面向对象技术与GIS的有机结合。利用内部连接实现图形及属性数据的相互联系,再通过混合处理实现二者的彻底结合;
②GIS高维化。基于三维GIS的四维GIS正在酝酿之中,将会在地址特征观察领域发挥出十分重要的作用;
③3S技术发展及应用。GIS、RS、GPS三者将会实现整体的有机结合;
④系统专门化。用户仅需要购买自己需要的那部分软件即可;
⑤GIS网络化。在GIS发展及应用的整个过程中,互联网技术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甚至使其发生质变,如在网络技术的帮助下,数据库在地理位置方面能够以分布的方式呈现,如此一来,子数据库便可针对局部展开一系列的操作;
⑥GIS将会与专家系统等完成有机结合,为那些地学难题的解决提供有效途径;
⑦GIS标准化。该发展方向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能够大大提高相关工作的质量及效率[8]。
5结束语
本文结合实例对GIS在农村土地整治中的应用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包括地籍信息管理、土地整治的规划与评价、土地整治动态监测、土地政策的模拟、测绘与地图制图以及土地整治总体规划等。相信随着GIS的进一步发展,其在农村土地整治工作中的作用将会愈加重要和明显。
参考文献
[1]李睿璞,卢新海,马才学.基于GIS的农地整理三维可视化[J].农业工程学报.2010(05).
[2]刘增良,陈品祥,贾光军,李扬.虚拟现实技术在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J].测绘通报.2010(05).
[3]李芳玉.三维地质建模与GIS的结合研究[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11(01).
[4]白冰.试论土地整治的内容、方法和原则[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07).
[5]吴刚,苑晓志.辽宁省农村土地整治模式及政策思考[J].国土资源.2009(11).
[6]郧文聚,杨红.农村土地整治新思考[J].中国土地.2010(Z1).
关键词:报价系统;拍卖;抽签;实时
中图分类号:TP30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11-0000-02
The Design&Implementation of Auction Ballot Quotation System
Jiang Long,Wu Xingnian,Huang Chaodong,Liu Yi
(Leshan Normal Unlversity,Intelligent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Application Laboratory,Leshan614004,China)
Abstract:The subject of the real estate market continues to heat up in recent years,the country ushered in a new upsurge in land transactions,the relevant state departments to sell the land auction is one of the main land.A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s continue to develop,for the bidder in the auction bidding atmosphere of intense intellectual analysis,real-time to show the current subject of the highest price bidders,the unit acres price,land and other investments floor reference information to facilitate auctioneer to better navigate the auction site,especially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auction ballot quotation system,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Internet.
Keywords:Quotation system;Auction;Ballot;Real-time
一、引言
过去的几十年里,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在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中均起着主导的作用,是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竞争力的关键;信息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血液"、"剂";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地渗透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信息产业包括各种信息技术产品和信息产品的生产、应用和服务,即信息设备制造业,软件和系统集成业以及信息服务业三大部分,三者既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又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受房地产市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近几年来全国迎来了土地交易的新。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土地供应必须在地方政府授权的交易中心在指定的时间、公共场合,在主持人的主持下,通过公开竞价而定价的方式买卖土地的使用权。
按照“政府调控、市场供地、规范运作、依法管理”的要求,为能在土地拍卖现场向各位竞买人提供实时的最高应价、单位亩价、楼面地价等投资参考信息,特开发此贯穿整场拍卖会流程的信息化系统,保证国有土地“公平、公正、公开”的顺利拍卖。
二、需求分析
在我国的土地拍卖中,一般都采用有底价、增价方式,现场竞买人自由竞价,价高者得。通过对某承办土地矿权交易事业单位的实际需求分析,本系统必须满足以下几点要求:
(一)显示实时性
为让竞买人能够实时看到拍卖标的当前最高应价、楼面地价、每亩单价等投资分析信息,要求本系统显示端必须实时反映场上竞价情况。该系统采用服务器推技术原理,应用线程等技术,保证了系统的实时性。
(二)美观性和灵活性
为了缓解拍卖会的紧张气氛,在显示报价的同时给竞买人亲切、信任、精致的感觉,将本系统的显示端单独设计,由用户自己定义调用事先设计好的图片、flash、视频等多媒体元素,增加系统显示端的美观性和灵活性。
(三)良好安全性
本系统的操作人数多,安全涉及范围广,所以对系统的安全性有比较高的要求。除对系统的各种信息都采用各种数据加密外,还通过设计IP段的限制、登录时间段的限制、连接数的限制、特定时间段内登录次数的限制等措施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三、系统设计
(一)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本系统所有业务在交易中心内部运行,数据集中在一个数据库服务器上,处理可能分布到应用程序的各层上,借助于中心内部网络,中心各部门员工可以无障碍地实现分工协作,共同完成目标任务。根据系统目前总体目标及技术成熟型、一般企业流行的体系结构,该系统采用C/S分层体系结构,具体划分为三层:表现层、业务层和数据层。表示层就是我们通常讲的客户端;数据层就是对应于专业的数据库服务;业务逻辑层则集中体现了系统的功能实现,通常又被称为中间层。如图1所示。
1.表现层:用户和系统进行交互地层次。通过键盘、显示器、鼠标、打印机等进行人工交互。
基于网络的EXE/DLL解决方案:即所谓的“胖客户机”解决方案。编写前台源程序,编译成目标代码(EXE)文件。本方案是本系统的主要解决方案,完成各种数据管理、数据处理以及速度要求高的特殊查询.。
工作平台选用Windows 9X/ME/2000/XP,开发工具选用Microsoft公司的Visual Studio2005。
2.业务层:即事务逻辑层或中间层,完成事物处理规则和业务流程约束数据的处理。
3.数据层:即数据资源管理层,本层完成数据资源等的插入、删除、更新修改等数据存储管理工作,还包括定义各种存储过程、数据约束等控制、触发器定义等在本系统中采用RDBMS来完成数据层功能,应用Microsoft SQL Serve2000来实现。
(二)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根据对土地矿权交易中心土地拍卖流程的需求分析,将本系统分为4个模块:数据管理模块、抽签选号模块、竞价记录模块、实时报价模块等模块,其功能模块如图2所示。各模块分别由各职责部门依次操作,协作完成。
1.数据管理模块。数据管理模块主要包括拍卖标的信息管理、竞买人信息管理和应价牌编号等管理,是该系统运行的基础性工程。通过标的信息管理,明确每宗拍卖标的名称、起拍价、增加幅度、土地面积、容积率等信息;通过标的竞买人信息管理,明确每宗拍卖标的所对应的竞买人信息;最后通过应价牌编号管理,添加对应数量的应价牌号。
2.抽签选号模块。抽签选号模块又分为选择抽签竞买人模块和选号模块,用于拍卖会开始前,在选择抽签竞买人客户端确定竞买人资料并选定,然后在选号端用竞买人现场随机抽取应价牌号,保证整个操作公平、公正、公开。
3.竞价记录模块。竞价记录模块主要用于拍卖会现场竞价的记录,以达到实时更新显示端的显示内容的要求。拍卖会开始后,场上记录员根据现场竞买人举牌应价或者报价情况,实时更新当前标的最高竞价等信息;当拍卖现场尴尬时,可点击简介按钮,展示拍卖标的宣传信息,缓和现场气氛;当拍卖师落锤成交时,点击成交按钮,标的没成交的点击流标按钮。
4.实时报价模块。实时报价模块也是显示端,运行该端的电脑直接连接到投影屏上全屏显示。该端根据竞价模块的数据更新实时显示当前最高应价、楼面地价、单位亩价等信息;当竞价模块点击简介按钮时,该端循环调用显示该标的文件夹里的宣传图片;当竞价模块点击成交按钮时,该端调用显示恭喜成交的Flash视频,随后显示该宗标的成交的相应信息;当竞价模块点击流标按钮时,调用显示流标图片。
四、结语
本文介绍了土地拍卖抽签报价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过程,阐述了C/S分层结构体系的功能特点,从而对系统实现的总体框架和技术的运用更加明确。该系统的开发贯穿了土地拍卖的整个流程,具有操作简单、不易出错的特点,其实时报价功能为竞买人提供了理智分析的可能。该系统的成功应用,使该中心的土地拍卖更加透明和公开,方便了竞买人的投资分析,提高了政府形象和土地的成交率。
参考文献:
[1]内格尔.c#高级编程(第四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张海藩.软件工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009年.在局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市局地籍处、规划院的指导下,以加快地籍规范化建设为核心,围绕2009年地籍管理工作要点积极开展工作,根据工作计划,圆满的完成地籍管理工作各项任务,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完成工作情况
1、籍管理规范化建设。在完成城镇地籍调查和建立地籍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对地籍管理历年的工作进行了汇总,分析,并且对相关制度和规范进行了整理且汇编成册。同时向省厅申请了*县地籍管理规范化达标考核。
2、“根据县委“企业服务年”活动安排,我科室在服务好企业的同时,与6家存在困难和问题的企业进行了结对,和企业一起把困难与问题逐个分析,整理出问题所在,做好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协调,目前6家企业所遇到的困难及问题暂时得到了解决,科室将继续跟踪服务。
3、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我县二次土地调查工作在局领导的重视和市局规划院的密切协作下,目前已完成农村土地调查和基本农田上图两项任务,已将成果上报省、全国二调办审查核实。
4、竣工复核验收工作。截止10月底,共对27宗土地进行了竣工复核验收。
5、地籍发证工作。至2009年10月底,全县目前已完成发证数1769宗,其中国有1570宗,集体109宗。抵押90宗。
6、权属纠纷调处工作。今年共对3宗土地进行了调查调处,其中1宗为2008年遗留的土地纠纷。
7、做好了2008年度地籍挡案的归档工作并且对历年地籍登记卡进行了整理。
8、认真做好集体农用地发证的资料整理工作。
9、根据局里的需要,配合其他科室完成相关任务。
二、年内需要完成工作
1、2009年是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的决战年,12月底还要完成二调工作中需要完成的五项工作内容:一是第二次土地调查标准时点的统一更新;二是2009年度土地变更调查;三是二次调查城镇土地调查;四是二次调查专项用地调查;五是二次调查土地权属争议情况调查。
2、认真做好省厅函<2009>56号《关于做好2009年地籍管理进度汇总统计工作的通知》,时间要求在11月20日前上报。
3、继续做好集体宅基地使用权发证工作。充分发挥土管所作用,争取完成95%的发证任务。
4、开展农村主要居民点(崇头镇)的城镇地籍调查工作。
5、做好权属纠纷调查和调解工作。
6、做好局安排的其他工作。
三、2010年地籍管理工作思路
2010年地籍管理工作是收获成果的一年,通过前几年的努力,完成了城镇数字地籍测量、土地更新调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集体农用地所有权登记发证等项目,并都建立了数据库和信息系统,在新的一年,主要是加强这些成果的应用下功夫,使地籍管理工作逐步走上信息化、规范化,提高地籍管理工作效率。
1、继续做好地籍管理规范化建设,完善各项相关制度,争取通过省厅对我县地籍管理规范化达标的考核。
2、认真做好地籍信息管理系统的完善和改进工作,2010年对信息系统进行完善,把局历年的地籍档案进行数据入库,扫描归档。全县共有3万多宗土地登记发证地籍档案,全部进入到信息系统中,便于工作和查询,该项工作的开展可能走在全市地籍管理工作的前位。作为我局2010年的地籍管理工作一项目标,但须要经费40—50万元。
3、做好日常地籍工作
①做好日常的土地登记发证工作。
②做好土地复核验收工作。
③做好第二次土地调查的后续工作,按时通过部、省厅的验收。
④做好年度的土地变更调查,按统一时点上报成果。
⑤做好09年度地籍档案的归档工作。
⑥做好农用地报批的审核工作。
4、做好权属纠纷调处工作,调处率达到90%以上。
5、配合其他科室完成相关任务。
四、存在问题
1、地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系统仍然有缺陷需要升级,档案数据不完全;档案资料没有扫描入库;城区外的数据没有入库;人员操作还需要培训;日常更新机制尚有困难,主要是调查测量跟不上。
关键词:土地收购储备;GIS;土地资源管理系统;空间数据库
随着天津市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建设的不断推进,滨海新区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伴随而来的是滨海新区建设项目数量增长快,房地产市场更加活跃,土地需求量不断增加的状况。特别是去年滨海新区建立了土地集中交易日制度,土地收购整理储备管理工作量大幅度增加,土地开发和土地交易工作的难度也逐渐加大。如何在当前形势下,把滨海新区的土地资源优势充分地发挥、利用起来,加强监管,规范运行,建立健全土地资源利用全程检测体系,科学、有效地做好土地整理储备、土地开发和土地交易的管理工作,提高土地管理的效率、质量和水平,将土地资源优势有效的转化为招商优势、建设优势、以及管理上的优势成为滨海新区土地整理储备管理工作者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目前,滨海新区的土地整理储备、开发、交易管理工作还存在着对土地整理储备、土地开发和土地交易各环节信息掌握不及时、不全面,数据没有进行系统化整理,数据更新滞后,查询统计工作量大且效率低,对整理储备土地信息、土地开发信息和交易信息缺乏定量定位分析,技术手段相对落后,应对重要紧急情况快速反应能力不足等方面的问题。
一、平台系统开发中的关键技术
滨海新区土地资源管理平台是一个比较庞大的系统,需要实现多重功能,为更好实现系统设计的目标,采用了众多先进技术,下面针对其中应用的关键技术作简要介绍。
第一,组件式GIS技术,组件式GIS的思想是把GIS的各大功能模块划分为几个控件。每个控件实现不同功能。各个GIS控件之间,以及GIS控件与非GIS控件之间,可采用可视化的软件开发工具集成起来,形成最终的GIS应用。
第二,数据的无缝集成技术。在GIS应用数据库设计中,数据的无缝集成是比较关键的,只有实现了数据的无缝集成,才能真正保证系统和数据的分离,为功能的集成打下基础。这样通过多源数据无缝集成技术,可以在不改变原数据格式的前提下实现对不同格式、不同来源数据的访问。这将为数据共享、数据交换提供基础的功能支持。系统将统一管理滨海新区范围内的各种空间数据,包括测绘基础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及地籍数据等,能对各种空间数据进行录入、编辑、转换、分析、输出等操作,具有强大的图形自检功能,做到图文一体化,提供专题空间数据服务。
第三,基于ArcSDE技术的数据管理。ArcSDE是一个先进的空间数据服务器软件。它可以为任意的客户端应用,提供了一个在DBMS中存储、管理和使用空间数据的通道。其具有高性能的DBMS信道、开放的DBMS支持、GIS工作流和长事务处理、丰富的地理信息数据模型等特点,支持企业级GIS的开发与应用。
第四,数字权限控制技术。中心内部大量数据信息都属于资料,为保证网络环境下的数据安全,防止病毒入侵、非法访问、恶意更改毁坏,系统采取完备的数据保护和备份机制。此外为了防止非授权用户的非法入侵和授权用户的越权使用,系统应进行各种级别的权限控制,并具备审核功能,自动记录用户访问的情况和操作过程,以备日后查询。
二、滨海新区土地资源基础平台系统分析
滨海新区土地资源管理系统要求能够对滨海新区范围内土地利用数据及基础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对土地的收储让业务进行一定的分析和统计,能及时了解新区土地收储及供应情况,为新区规划建设提供决策依据。因此平台应能实现土地的地理信息图形文件管理、土地现状及利用图显示、查询、统计分析、地图输出以及数据管理等功能。通过了解滨海新区土地收储及供应的业务内容,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归纳出土地资源基础平台的详细需求。结合需求分析,采用基于UML的面向对象系统分析方法,通过对中心业务流程进行分析,将业务流程转化成数据流程,为系统功能设计和数据库设计奠定基础。
三、滨海新区土地资源基础平台的设计
滨海新区土地资源基础平台的设计主要是基于系统分析,按照系统设计的原则和目标,选择合适技术、平台及开发方法对系统进行设计开发。在本部分中先介绍了系统的设计开发方法,进而进行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系统功能设计和空间数据库设计。
基于已有的GIS软件平台,采用通用的软件开发工具进行集成二次开发,实现地理信息系统的各项功能。这样既充分利用了GIS工具软件对空间数据库的分析和管理功能,又可以利用其它可视化开发语言具有的高效、方便的编程优点,集二者优势,大大提高平台系统的开发效率,又使系统具有良好外观效果,强大数据库能力,并且易于移植、可靠性好、便于维护。
系统开发具体步骤如下:
1.系统需求分析与模型的构建
通过用例来收集和管理需求:认真、细致地分析业务工作流程,通过使用标准建模语言UML,描述出用例图,画出现行系统的数据流程图。并将这些模型信息反馈给用户,经共同讨论后确定。然后再根据用户的目标需求,构建应用模型,以便获取用户准确的应用需求,估算成本与效益。
该阶段需要完成项目开发计划书和需求分析说明书。
2.原型构建
根据用户确认的应用模型和相应的数据流程,快速构建应用程序原型,通过原型,用户能直观、全面地了解到应用系统的需求分析和设计是否与用户的理解一致,是否符合用户的目标要求,从而减少沟通上的歧义,最大限度上地确定用户需求。
3.系统概要设计
根据系统模型和数据流程图设计出用例图、系统功能结构图、模块划分结构图,定义出系统类图、对象图(根据对象化的方法实现高内聚、低耦合的对象划分和系统结构以及模块划分);涉及用户接口、系统内部接口、系统代码;设计数据库结构以及进行用户运行设计、安全性设计、维护设计等。
4.系统详细设计
系统概要设计完成后,进入系统详细设计阶段。系统详细设计包括:包图、顺序图、合作图、状态图、系统结构图、数据机构描述表、数据元素描述表、数据结构图、模块描述表、系统流程图等。
5.系统的分布实施
系统详细设计完成后,根据状态图、构建和配置图进入系统编码和系统调试阶段。大致步骤如下:建立用户机器操作环境:根据详细设计的系统与子系统的划分方式,建立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级用户,并设置用户口令。设置用户的操作环境(用户环境、用户资源等)。1)建立用户数据库:根据用户的划分情况、数据库结构和数据元素描述表建立用户数据库。2)建立菜单:根据自系统的划分方式,建立用户菜单及其各级子菜单,并且给使用这些菜单的用户授权。3)建立操作界面:利用开发工具,建立各个模块的用户操作界面,并且与用户研究,从而建立最佳的用户操作界面。4)完善模块功能:根据需求和建立模块的目标,完善各个模块的各种功能,并完善各模块间的联系。5)编制各种报表:在本阶段中软件开发人员要随手记好编程笔记,及时整理成模块开发卷宗纪要、完成各子系统的测试计划和简要用户操作手册。6)系统测试:首先进行模块测试,然后联合测试。严格按照软件工程的方法,利用白盒法和黑盒法进行测试。7)系统的试运行和文档的编制:各个子系统经过测试后,投入试运行,并对整个系统进行联调,监测参数传递的正确性和数据的共享情况,总体测试完成后,把系统移交给用户使用。
四、结论
本文根据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现状及特点,结合目前滨海新区土地资源管理及土地收储让工作现状,围绕平台系统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从系统功能需求出发,进行系统分析与设计,建立系统的技术架构、功能架构及数据库,实现基于GIS和数据库技术的天津市滨海新区土地资源基础平台的开发目的。通过初步应用,平台系统的开发基本达到设计要求,满足了土地利资源信息管理及土地收储让工作的日常需要,实现了对土地资源信息数据的规范化、科学化和自动化管理,提高了土地收储让工作的管理水平,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通过平台系统的开发设计,将GIS及数据库等技术运用到土地资源管理业务中,极大方便了土地收储让业务工作的进行。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 系统应用GIS技术及空间数据库技术进行土地资源管理系统的建设,并将他们很好地联系在一起,方便了各种土地资源信息管理及业务流程的进行。
2. 系统打造面向滨海新区土地整理储备的协同办公、过程监控、宏观统筹管理和辅助决策支持的图、文、表、管一体化信息平台,实现滨海新区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的网络化、信息化、标准化和智能化。
3. 系统对天津市滨海新区的土地资源数据及收储让工作流程进行了有效的管理,对土地收储让信息进行分析和统计,并可提供相关图件和分析统计成果,为新区政府制定各种城乡建设规划及土地利用策略提供了重要参考。
参考文献:
[1]刘丹,郑坤,彭黎辉.组件技术在GIS系统中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2, 27 (3):263~266
[2]王丽萍,邱飞岳. 基于Internet的土地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1998 (7): 62~64
[3]刘春,陈能,奚长元.面向土地利用现状的GIS空间数据库构筑[J].测绘通报,1999 (4):20~22
通过作者实际参与的“融安县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根据目前市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对电子办公、数字地籍的实际业务需求以及数字城市空间框架设计的要求,提出建立集土地登记一站式办理、地籍矢量数据的管理、变更、历史处理、档案管理等功能的土地登记业务办理与地籍矢量数据一体化集成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关键字: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土地登记;一体化;SuperMap Objects
前言:
对于人均土地资源稀少、土地分布不均匀,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与土地保有量矛盾重叠的我国,将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作为纳入数字城市空间框架的国土资源管理应用系统进行首先的研究、开发的需求,尤为迫切。
1.国内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研究的现状
我国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和建设起步较晚,但随着国家对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视和持续性的投入,目前市县级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以及国土资源管理一体化建设的步伐正在加快。随着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城镇土地变更频繁,地籍产权产籍管理工作数据量大、准确性要求高,单纯的矢量、属性信息管理系统已经不能适应越来越复杂的土地管理日常业务。
2.研究的目的
本文应用.NET技术和能够存储海量数据的空间关系数据库技术,通过对现有的地籍、地形图形矢量数据的处理建库,以符合国标的地籍、地形、业务综合关系数据库系统为基础,实现土地登记业务办理与地籍矢量数据一体化集成的市县级地籍管理信息系统。
3.一体化地籍管理信息系统软件设计
3.1功能设计:
在软件的设计方面,将按三层模型(Three-Tier),按数据服务层、应用逻辑层、表现层等层次构造系统。组件具有较好的重要性,可以对部件独立升级,增加新的接口(属性与方法),而不影响原有系统。另外,得用组件可以构造新的应用子系统。在具体实现上,将按业务职能和机构组成划分应用子系统,其结构如图3.1所示。
图3.1融安县土地信息系统总体结构图
3.2数据库结构设计
数据库分为系统数据库、地籍数据库、地形数据库、档案数据库四个子库。其结构见图3.2。
图3.2 融安土地信息系统数据库总体结构
4.一体化地籍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的功能实现
4.1查询模块
①业务查询。通过选择业务相关信息,诸如业务号、申请人、办理人、办理日期、办理状态等条件,实现业务信息记录的检索查找。
②宗地查询。通过设置查询条件,检索相关宗地信息记录以及分类信息(共有宗地、他项权利等)。并可使用带有用例的SQL高级查询进行更为模糊的条件查询。
③归户卡查询。通过输入归户卡号、权利人、身份证明信息、地址等信息条件检索匹配的规划卡记录,也可使用带有用例的SQL高级查询进行更为模糊的条件查询。
4.2登记模块
依据国家土地管理局《土地登记规则》建立的标准土地登记流程,按照次序由向导分步完成土地登记的各项工作,可暂停,可挂起、可撤销。业务登记基本分为申请、收件、地籍调查、审查、审核、审批、注册登记、发证等步骤,流程设计严格,遵循的逻辑性强,避免出现违规操作和误操作以导致业务程序混乱的可能。并且各个办理阶段的回执可打印、记录信息可附图,并且如果在当前步骤发现上一操作存在信息错误,还可以驳回重新办理。流程见图4.1。
图4.1 土地业务流程图
4.3建设用地专题子系统
建设用地专题子系统是为了处理建设用地报批数据的录入、会审、报批、批复、发证及查询等专门设计的办理系统。意在提高建设用地报批工作的规范性,减少疏漏,节约办理时间。建设用地子系统从风格和操作习惯上同母系统保持一致。
4.4档案子系统
档案子系统是专门为国土局档案室归档、查档等工作设计的单独模块。档案管理子系统通过档案管理操作员单独的信息录入、扫描等工作完成基本的信息域的建立,并组织日常工作。档案管理基本分为归档和查档两个主要方面。通过档案类型管理设置可以修改、重新搭建档案的类别、级别、信息内容字段,适应不同的习惯和管理方式,具有完全的模块自由度。档案子系统界面简单易操作,对没有电脑基础的人员亦可以短时间内达到熟练操作的要求。
4.5图件子系统
图件子系统是为了满足地籍图文一体化管理进行矢量数据库管理的综合图件系统。它集建成区地籍、地形数据一体管理,宗地图形数据创建、管理,图形编辑,矢量数据更新,矢量数据提取,图形统计分析,图形属性查询,宗地历史创建、回溯,专题图形编制,标准分幅图形输出等功能为一体,是一个有效进行地形、地籍矢量数据库综合管理的办公辅助平台。图件子系统采用SuperMap SDX+大型数据库引擎实现与SQL矢量数据库的对接,通过SuperMap Objects二次开发工具与Microsoft Visual Studio2005-C#语言进行的开发。系统界面友好,操作简单、功能强大,响应时间短、运行速度快,图面配置整洁、符号化完整,矢量处理工具齐全、编辑方便,输出图形快捷,能很好的满足地形、地籍矢量管理工作的各项要求。比普通的矢量桌面管理软件功能更多、更有针对性。可以极大的改善国土局矢量图形业务的软件环境,提高编辑舒适度,提高效率。
4.6管理模块
系统管理包括用户管理、业务流程管理、数据库管理、参数设置、数据字典管理等功能。是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功能。
5.开发关键技术
5.1SuperMap SDX+空间数据管理引擎
SuperMap SDX+ 数据引擎是SuperMap 软件平台中的空间数据库引擎,它为SuperMap Objects提供访问空间数据的能力,通过它来实现对空间数据的存储、索引、读取和更新。使用大型关系数据库来一体化管理空间数据和业务数据,已经成为GIS应用发展的主流。空间数据库技术在很多方面有着明显的技术优势,包括海量数据管理能力、图形和属性数据一体化存储、多用户并发访问(包括读取和写入)、完善的访问权限控制和数据安全机制等。SuperMap SDX+ 数据引擎采用先进的空间数据库存储技术、索引技术和查询技术,具有“空间-属性数据一体化”、“矢量-栅格数据一体化”和“空间信息-业务信息一体化”的集成式空间数据库管理能力。
SuperMap SDX+数据引擎的长事务处理和时序管理功能为本系统实现特定的历史功能提供了思路和帮助。
5.2土地历史数据的层次专题化处理
土地管理中非常强调历史数据的管理与应用。地籍信息管理不但要对当前的地籍数据进行查询、编辑、移植,还要对历史信息进行查询、回溯。对于以往的地籍信息系统,矢量历史数据管理和回溯是一个正在研究中的问题。超图公司的二次开发平台有自己的历史管理方式即历史处理和长事务处理,我们结合SuperMap的设计思路,针对市县级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采用对宗地的历史矢量对象进行分层累计存储、专题形式显示的方式,即通过属性标识特定宗地的历史节点信息,通过节点信息用专题地图的形式来表现各个阶段的宗地历史情况,并通过矢量编辑的形式进行宗地历史的回溯。有效的解决了变更、监测过程中历史数据回溯问题,减少了数据冗余,提高了系统速度。
6.结语:
伴随着国内GIS发展大潮,传统的地籍管理模式很快将被取代。可移植性较差的C/S模式系统也必将被迅速发展的WebGIS所取代。未来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除了在Internet上取得广泛的应用之外,更为优越的3D信息管理系统也必将给政府应用和公共服务带来新的视野。
参考文献
[1]王万茂.地籍管理[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0,(10).
[2]敦力民.城市地籍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学位论文2006.
[3]王康弘.地籍信息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博士学位论文,2000.
[4]土地登记规则.国家土地管理局.1995-12.
[5]SuperMap关键技术.北京超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关键词:土地管理信息系统;未来;发展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美国副总统戈尔于 1998 年 1 月 31 日提出了数字地球的概念。这主要是由美国的国家目标和全球战略决定的。同样地,从我国的国家目标出发,我们需要一个中国数字地球或数字中国。由于数字地球不是一个孤立的项目,而是一项整体性的导向性的战略目标。因此,需要从战略的高度考虑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土地管理信息系统概论
土地是人类立足的场所,生存的条件和使人类劳动能够得以全部实现的基本条件与基础。土地问题根本是一个管理问题。如何管理土地,使有限的资源达到最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就成了土地管理工作的首要问题。土地管理信息系统(LIS)是土地规划和管理定量化、科学化以及对土地信息进行快速查询、分析和更新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并为决策提供辅助支持。土地管理信息系统是基于信息技术的土地管理的最先进方式,是现代土地管理的基础和核心,是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地管理方面的具体应用。所有和土地信息有关的系统都可以归入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范畴,包括城市规划、地籍管理、土地利用、资源开发、耕地保护、建设用地管理、土地定级估价等。
由上我们可以知道: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由硬件、软件、数据、人和方法组成。硬件和软件为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提供环境,数据是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内容,方法为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提供解决方案,人员是系统建设中的关键和能动性因素,直接影响和协调其他几个组成部分。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是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和输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专业的研究与应用。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特殊功能有图形数据的输入与编辑,图层与图幅管理,建立拓扑关系,空间查询功能,属性数据的输入与编辑和空间分析功能。
二、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
2.1、土地信息管理的网络化。互联网具有不受时空限制能快速、直观的土地信息,对于合理保护、利用和开发土地资源,整合资源优势,最大限度的挖掘土地生产力,保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利用互联网空间数据,为用户提供空间数据浏览、查询、制作专题图和分析的功能,已经成为土地信息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
为确保信息化标准建设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国土资源部已组织力量着手进行国土资源信息标准参考模型。国土资源数据模型和国土资源信息化标准体系等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初步成果。为了协调和规范数据库标准,应用系统建设规范等工作标准的制定,国土资源部正在加紧国土资源信息元数据标准高层分类、编码及数据文件命名、以及相关的网络开发。规范网络系统建设、规范国土资源大调查、成果数字资料汇总规范等信息化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工作。
2.2、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化、模块式。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实时、准确的获取土地空间数据,包括土地地形地貌、土地利用情况、地籍资料等空间数据,这就要求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采集要求快速、便捷、准确。随着测绘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卫星遥感技术与全球定位技术,这两门技术为空间数据的快速采集提供了可能,地理信息系统科学为空间数据的压缩、管理提供了可能。遥感技术已经从多光谱卫星发展到主动雷达遥感,实现全天时全天候探测,空间分辨率也由30 米发展到亚米级,时间分辨率发展为 1 天,这为大面积土地利用信息实时采集提供强大的技术保障;全球定位技术(GPS)的地面数据采集也实现高精度、自动化,满足了地籍测量的基本要求。
就以城乡一体化的土地管理信息系统为例,本文发现:城乡一体化土地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对整个县级行政辖区范围内建成区和非建成区土地的权属、利用类型以及其他专题数据,在统一坐标系、统一 GIS 平台、统一分类体系、统一技术标准下实施统一管理的信息系统。即实现多尺度、多级区域、多专题数据融合成一体化的专题数据。因而在该管理信息系统中做好对各种数据的组织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换言之,城乡一体化的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呈现出日渐集成化、模块化的发展态势。
2.3、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体化。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是促进各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信息网络技术已经渗透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各个方面,其普及程度和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全国国土资源信息网络系统的建设正在大规模建设中。目前,国土资源部内网和外网已经建成,形成了包括网络、应用、服务、开发、数据库和网管等平台的较为先进的局域网,系统各省级节点局域网有的在建设中,有的已经建设完成。各节点局域网的互联也即将开展。随着全国国土资源信息网络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网上应用系统的不断增多,系统的安全保密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构建一个完整安全的网络系统。在建设网络平台、系统平台、应用平台、网管平台等的基础上,规划设计国土资源信息网络系统的安全保密系统,防范来自多方面的安全威胁,加强国土资源网络信息安全保密工作,保护网络系统的安全和信息的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结语
通过对城乡一体化中的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描述,本文一方面论述了未来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趋势,并指出我国在未来的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创新中占据制高点。因此,应当清楚如下:城乡一体化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是一个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内容,并受到政策、制度的影响,是一个长期而变化的过程。但由于时间和精力的局限,本文只以土地利用管理信息系统、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两项业务系统的整合进行研究,以达到“城乡一体”管理的功能。同时本文也并未对城乡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建立涉及到的所有技术进行分析研究,如工作流技术,在以后的研究工作中还需进一步研究。同时随着技术和应用的不断成熟,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在国土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土地管理信息系统不仅为我国的土地建设、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管理平台,也为我国土地动态监测、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参考材料
[1]. 寇有观、吴敏:全国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研究[J].遥感信息1998年第1期。
关键词:线状地物 勘测技术 精准定位 地理信息管理
中图分类号:P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3(c)-0051-01
1 线状地物勘测的定位技术
1.1 精密单点定位技术的应用优势
利用IGS(international GNSS service)提供或自行计算的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卫星的精密轨道和时钟差,使用者只需要利用GPS双频接收机的观测数据(含非差分的虚拟距离与载波相位观勘测),在线状地物区域任意位置都可以实现即时的或后级处理的高精度定位,这种定位方法称为精密单点定位(PPP)。相对定位是指最少需要两部接收机,其中一部接收机,安置在参考站(reference,其坐标已知);另外一部接收机,安置在活动站上(rover,其坐标待测)。精密单点定位(PPP)与相对定位最大的区别,在于PPP必须处理卫星时钟差与接收机时钟差。在相对定位方面,则至少需要两部接收机同时收集数颗GPS卫星观勘测,并采取二次差分方式,将卫星时钟差与接收机时钟差消除掉。在PPP方面,只需要一部接收机收集GPS卫星观勘测即可;然而,其无法利用二次差分方式消除系统误差。所以,为了处理卫星时钟差,PPP采用IGS分布全球的GPS观测站资料求解的精密卫星时钟差加以改正。至于接收机时钟差方面,PPP则将其视为未知参数,以最小二乘平差法,在求解点位坐标时一并解算。因此,PPP只需要单一测站的GPS资料,就可以求得精密的测站点位坐标。
1.2 精密单点定位技术应用的修正模型
精密单点定位除了必须顾及模型中各项参数外,还需进行下列改正:天线相位中心偏差改正、地球自转改正、固体潮改正、海潮改正等。天线相位中心偏差改正:精密卫星轨道所提供的是卫星质量中心在空间的位置,而测距时测定的是从卫星发射天线的相位中心到接收机天线相位中心之间的距离。因此,必须对卫星质量中心与发射天线相位中心之间的偏差进行改正。同样,接收机天线的相位中心与它的几何中心一般也不一致。天线定心时是以几何中心为依据的,而定位时确定的是以天线相位中心的位置。所以定位时也必须顾及相位中心和几何中心间的偏差。地球自转改正:在地心地固坐标系中进行数据处理时,还必须进行地球自转改正。固体潮改正:在月球和太阳的万有引力作用下,弹性地球表面将产生周期性的变化。对精密单点定位的单日解而言,虽然周期性误差基本上可以消除,但是残差影响在水平方向可达5 cm,在垂直方向可达2 cm,因此,必须加以改正。海潮改正:海潮改正比固体潮要小一个等级。
1.3 线状地物勘测中精密单点定位技术应用展望
精密单点定位已经在线状地物的控制测量中得到了实际的应用。目前,国内外已经开发了一些相关的软件或者在软件中增加了精密单点定位功能,如美国JPL的GIPSY/OASIS II软件,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的P3软件,瑞士的BERNESE 4.2软件中也增加了精密单点定位功能。国内如武汉大学张小红博士的Trip软件等。目前,加拿大的自然资源部(NRCan)开始提供给用户在线精密单点定位解算服务。相比RTK技术,精密单点定位技术显示了很大的灵活方便性。不需要建立高等级控制点,也不需建立基站,各个测站之间的距离可以很长。在任意地区就可进行高精度的点位测量和地形图测绘。在大范围变形监测中,由于其不像差分定位那样要进行基线解算,其点位精度不受其他点位的影响,可得到其在统一坐标系下的坐标移动量。另外,由于精密单点定位技术提供的成果是ITRF坐标,在大多数情况下,可视为与WGS84坐标系统等同,这与我国的西安80坐标系和北京54坐标之间的转换会非常方便。
2 线状地物勘测的地理信息管理技术
2.1 技术应用与系统构成
勘测信息管理资料库系统大致上可分为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MIS)与地理信息系统两大部分,前者为管理资料库,后者为管理相关地理空间信息。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门科技整合下的科学,其可进行系统资料的获取、储藏、复原、分析、图形展现与空间资料等,并以电脑为基础,进行空间资料的建立、存取、管理、分析、输出及展示,且可依据不同的决策环境及目的,在线状地物的勘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线状地物的勘测中,地理信息管理系统应包括以下6项技术内容:线状地物基础信息图库和线状地物信息图库;线状地物空间数据格式和图式图例标准;较为完备的线状地物地理信息数据库框架;线状地物桩号编码管理模式,实现桩号和线状地物信息的双向快速查询,提高信息查询效率;分级用户分级功能管理编制的专用线状地物数字信息管理平台,包括工程信息管理、线状地物环境管理和线状地物变化管理3个子系统;线状地物地理信息管理系统,包括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建立动态地理信息数据库、构建数据标准和信息模式及编制信息管理专用平台等。
2.2 系统建设
一是就硬件而言,目前难度较低的线状地物勘测,将全部信息存放在普通的个人电脑中已足够使用,且不致造成极大的问题。但对于难度较高的线状地物勘测而言,则需要配置较高等级的GIS管理系统软件,这也会带来使用上的难度。就目前的GIS操作来说,其最有效率的操作环境仍会受到勘测层级、资料库大小与属性资料多少、资料管理方式拟定、使用者数量、电脑设备,以及软件需求等因素的影响,最后的决策将根据视其勘测者的选择,来有效运用GIS技术来整合内部的资料。
二是以软件来说,由于GIS操作的高度复杂性,使用者界面应该尽可能的清晰、精致、简洁、直接,并且其指令的输入以及操作方式应采用下拉式菜单或是对话框及鼠标按键予以辅助。就GIS软件功能来说,大致上可分为五类。一是图形资料制作与编修:传统的图形资料制作,均以人工绘制方式编制,不仅常出现错误、耗时且不易修改,以至于渐渐由电脑所取代。但将图纸数字化成电脑档案仍是一件相当费时且费力的工作,而这项工作也是GIS建置中的重要部分。二是资料库管理:早期的图形资料管理,往往是使用各种的图纸,以至于一段时间后,常会面临纸张多而杂乱,无法轻松地做有效率的搜寻或查阅,并且需要占据空间来做摆放位置。使用GIS系统可以有效的运用资料库管理技术,进行多方位的整合性。三是查询与显示:对于GIS的图形展示,是最基本的一项功能。该项功能可以显示出平面甚至是立体的图形,且可与资料库相互连结,进行多重条件且重复查询的动作。四是决策与分析:借助GIS分析功能,可以利用资料库做各种数据的分析及决策(如统计回归分析),并且可将其结果以立体空间来进行展示。
参考文献
关键词:信息管理,招标投标,信息数据库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information times Wuzhou's bidding information management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existence question, the introduction of modern engineering network bidding information management platform system based on content and conception,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establishment of network bidding information management platform o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has the positive role
Key word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bidding, information database
中图分类号:TN948.6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前言
我国招投标制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探索与建立、发展与规范和完善与推广三个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招投标制度发展的趋势应该如下表现:(1)招投标将全面国际化(2)招投标将完善法制化(3)招投标服务将更加专业化和系统化(4)招投标系统将更加行业自律化(5)招投标将更加信息化。
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现行体制社会环境以及建筑市场产品的生产特点,招投标活动运行的机制等使得建筑市场还规范,市场领域的一些问题正待解决,作为梧州市建筑市场也是我国建筑市场的一个缩影,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积极的探索与解决。综合起来,我市的建筑市场存在的问题概括如下:(1)项目信息的缺失,对于项目信息的并未能有有效的查询渠道。(2)工程项目相关单位和人员诚信体系未能有效的查询。(3)参与项目招投标活动和获取招标文件的手续繁琐。(4)评标专家库的专家专业比较单一,未能实现跨地区地域的资源共享。(5)评标过程中人为的因素影响评标结果等等。针对我市建筑市场存在的以上问题,结合我国建设领域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取得的许多丰富研究成果,我市建立工程项目电子招投标平台信息管理系统的条件基本具备,它能降低市场交易成本,规范招投标程序,实现真正意义的公平、公开、公正和透明,达到招投标规范化、投标便捷化、评标科学化、监管有效化的目标。
网络招投标信息管理平台系统内容
2.1网络招投标信息管理平台的基本概念
招投标是工程项目的主要采购形式之一,是一种市场经济的买卖方法,网络招投标就是通过互联网的形式实施工程项目招投标全过程中招标人或人与投标人的在线互动,在相关部门监理、公正证和有关专家参与下,在互联网上完成在线工程项目、设备、技术服务的采购工作。
2.2网络招投标信息管理平台的作用
市场交易程序过程中达到招投标规范化、投标便捷化、评标科学化、监管有效化的目标。有如下特点:
2.2.1最大限度降低工程项目采购的各方交易成本,从项目备案到投标报名到领取招投标文件到答疑一系列活动,通过互联网的互动,能有效的降低各方的成本,因为在交易过程最终是只有少数获得合同的,未能获得合同的是无效的交易活动,如果能降低无效的交易活动的成本就是节约了社会的资源,也能间接降低整个建筑市场上工程项目的成本。
2.2.2简化招投标程序,从而更利于规范招投标的实施过程。通过网络招投标程序,可以规范招标人、人、投标人的市场行为,避免围标串标等事件的发生,整个网络招投标过程都在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督下进行,有利于招投标程序规范化、标准化、法制化。
2.2.3符合招标法“公开、公平、公正”原则。通过互联网公开招标信息,签证投标人第一时间获得项目的合法有效信息,避免虚假信息干扰,其中能在招标系统对潜在投标人资格自动审查,自动排序,避免人为干扰资格审查过程。其次,投标人在开标前可以自由修改投标文件,开标后由系统服务自动锁定,保证了招标的公开公正。
2.3平台建设的总体思路
2.3.1准备阶段
信息数据库的建立:
建立项目立项信息化、土地信息化、项目建设规划信息等系统,由招投标电子系统再建立统一合法有效的数据库,建立工程项目的公共信息,如项目的立项批文号、项目的土地批文号、工程建筑规划审批号、工程图纸审批文号、招标方式、评标办法审批文件等等项目信息。
工程项目相关单位和人员诚信系统的建立
由电子招投标系建立统一合法有效的数据库,其中包括:项目业主、机构和人员、潜在投标单位和人员等诚信公共信息。区域专家库等等。
相关部门的监督、公正和仲裁的程序建立。
实施阶段:
当以上的前期阶段建立和完善后网络招投标的实施就可以如下进行
在线选择招投标机构:项目业主在系统工作空间委托招标信息:机构通过选择参与与否,系统根据报名自动接收预定委托评出结果,系统发出中选机构的相关合法文件。
项目报审:招标人登录网上招标平台录入项目相关信息,提交行业主管部门核准,主管部门登录行政监督平台对招标项目进行批复。
招标人上传招标文件:招标人可根据系统权限进入该系统制作完成电子招标文件,提交行政主管部门对招标文件进行审查。
招标文件审查:行政主管部门登录平台,对提交的电子招标文件进行审查,将审批通过的招标文件给予备案。
招标文件备案:经行政主管部门审核通过的备案招标文件,系统自动同步数据到网上招投标平台,对外招标公告。
投标人的确定:投标人在线公告后,系统自动匹配潜在的投标人,潜在投标人根据需要决定是参加投标,在线报名。
投标人资格审查:系统根据公告要求和评标方法自动进行评比排序,系统自动对潜在投标人权限升级,即可查阅本工程项目共享信息的具体内容。
招标文件的下载:投标人通过网络支付招标文件工本费,下载项目的招标文件及工程量清单及图纸等等相关资料,系统自动存储默认合法有效。
网上质疑答疑补疑:投标人通过登录平台可匿名进行质疑,招标人(或机构)直接在网上对投标人提出的质疑进行答复,同时在网上补疑答疑。
投标保证金的缴纳:投标人在招标文件规定的时间内登陆平台,进入网银账户,通过网上支付的方式直接缴纳投标保证金。
投标:投标人将标准化的投标文件在投标截止前,经数字签名和加密后,在截止前进入系统远程递交标书,投标截止时间一到,系统自动关闭传说送途径,对有效的投标文件进行保存,并允许招标人下载。
开标过程与监控:系统在开标前根据招标文件要求自动抽取确定评标专家,评标专家名单在开标后系统内部显示,开标后评标专家以匿名通过专用空间进入招标项目,投标文件以匿名的形式出现在评标专家面前,平台确定评标专家在线后开标、评标,并自动的将开标和评标过程进行记录,整个开标过程接受在线政府相关监督部门、招标人的监督。
评标结果与评标报告:
评标专家对投标人进行打分,其打分结果自动进入网络系统,系统自动按招标文件要求和预先设置程序,自动汇总,系统自动生成标准化评标报告。
中标结果公示:所有中标结果均在平台公示,接受公众监督。
中标通知书的发送:经公示合格的投标人,网络系统发送中标通知由中标人确认,系统自动生成相关文件,由招标人送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3、.我市电子招标信息管理平台建设的构想
3.1整个平台借助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和安全技术进行建设。
(1)由政府牵头建立基于互联网的招投标全过程的集成化管理平台。(2)各个行政主管部门建立相关的子信息系统,(3)专业部门负责解决系统安全,系统安全保障包括物理、网络、数据、CA认证安全。 (4)电子招标系统进行招投标全过程控制环节的设置,以各节点建立相关的管理信息子系统,建立各节点内参与各方的工作流程及信息流及本节点内配合招投标管理所要求生成的合法、有效、文件及相关资料编制和生成模板。平台建设完成以后,将形成全市招投标交易统一窗口。整个平台由网上招投标平台,计算机评标系统,安全保障三部分组成,按不同部门和角色的权限进行分类管理使用。
3.2平台建设目标和技术难点。
目标:网络招投标集成化系统平台建设需要多方面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如:项目立项信息化、土地信息化、建设规划信息化等等,各个系统共同建立合法、有效的数据库,每个子系统的软件在此系统实现无缝连接。登录到此平台的用户将根据其访问权限浏览到相应的子系统并完成自己的任务,查询并下载所需信息,而无权访问的子系统对此用户是不可见或不能达到的,难点:进入系统的建立应该达到扩展性能好、安全性能高、使用操作简单、安装维护方便。
3.3平台建设要处理好两大问题
此平台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有政府牵头,政府各行政部门和招标人、投标人联系构建并推进的,我市对于建设领域信息化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在建立网络招投标管理信息平台的过程中,需要的是(1)政府部门的统一领导,各个相关的行业的行政部门建立完善好行业的合法有效的数据库,建立工程项目的公共信息。(2)企业对建立平台的支持与参与。如何使各个行业统一起来建立各个合法的公共信息节点、以及如何使各个企业积极参平台建设,是要面临的问题,只有以上的问题解决,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招投标信息平台。
3.4建立系统安全保障
安全保障体系包括物理、网络、数据、CA认证安全
物理安全包括环境安全、设备安全、媒体安全。
网络系统安全采用防火墙、入侵技术检测等等技术。
数据系统安全:从数据库,数据传输,数据储存等方面考虑数据系统的安全。
CA认证安全。在平台的各个环节引入身份认证体系。网络签名,银行支付等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各子系统所生成文件的合法有效性。
4、结论
目前,我市的建筑市场的信息管理还是一个比较单一的领域,而随着经济发展我市建筑市场到了需要有一个网络信息管理平台要求。如果通过我市各个相关部门和各相关的企业的共同努力,按照这些构想逐步推进、分部建设、统一整合建立成的网络招投标信息管理平台,就能达到将招投标规范化、投标便捷化、评标科学化、监管有效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李志生付冬云建筑工程招投标实务与案例分析 机械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