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2 09:02:5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急诊科疾病护理常规,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结论 对急诊科病房的患者进行有效的病房护理管理制度,不仅能够更好的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避免在护理过程当中出现不必要的失误,同时还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更好的保障患者疾病的治愈,值得临床上使用。
【关键词】急诊科病房 护理管理 方法 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6851(2014)2-0245-02
急诊科是医院最重要的窗口之一,是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第一场所[1]。由于病人的特殊性就迫使我们的护理工作人员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应变判断能力、自己动手能力和有效的沟通能力也是很有必要的,在整个日常的工作当中需要较熟练的掌握护理急救的理论知识和使用的急救操作工具,有效防止医疗事故的发生,为确保急诊病房的护理质量,现本文就将我院急诊科采取的具体管理方法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总结,进行如下的简要报告。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急诊科患者138例,其中男性患者82例,女性患者56例,患者的年龄为8-78岁,平均48.5岁。患者的疾病包括有内科疾病患者59人,意外伤害患者49人,外科疾病25人以及其他疾病类型患者5例。以上所有患者在进行初步的检查判断之后,收治进入急诊科病房,患者的疾病分类数据详见下表一。
1.2方法:对所有患者进行急诊科病房护理,实施急诊科病房护理管理干预,并在患者疾病基本控制之后,使用我院自制的调查问卷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其中问卷调查的内容主要为护理人员在工作当中发生的护理差错以及患者对我院护理质量的满意情况。
2 结果
我院急诊科2012年3月~2013年10月无1例医疗事故发生,我院急诊科医疗事故发生的比率要明显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且在138例患者的问卷调查报告中,所有的患者均对我院使用的管理制度较满意,满意度达到90%以上,1例患者出现明显的情绪波动,经过有效的调解之后,患者满意。具体结果详见下表二。
表二 患者的满意情况
3 讨论
从上文的研究结果显示,我是采用的 急诊科病房护理管理制度,不仅有效的降低了我院重大医疗事故的发生比率,而且还明显的提高的患者对我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效的提高了我院的护理质量,其中具体的管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3.1完善规章制度加强责任制度:按照我国相关的医疗管理制度以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有关的医院规定[2],严格规范各个科室的护理人员的各项工作,同时实行层层责任制和确立责任到人制,进一步完善和修订各项有关急诊管理制度和安全措施。在整个护理诊疗过程当中要反复强调“三查七对”的重要性,将“三查七对”作为整个工作当中的重点。对科室内的病危、病重的病人作为重点观察,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科内成立护理质量监控小组,监督和控制护理质量,避免事故的发生。
3.2加强业务培训:任何新入科的护理人员,除去学习常规的科室资料、科室规章制度等介绍资料之外,还学要学习往年科室出现过的差错事故[3],避免同样的错误再次发生,提高业务水平。同时除了掌握护理工作的常规项目之外,还需要比较熟练的掌握心电图和常规的生化检验指标。重点学习和掌握急诊抢救仪器如呼吸机和危重病人的护理观察[4]。定期举行业务知识培训,使用有经验的高年资护理人员进行讲解,有效提高科室人员的业务水平,对于缺乏经验的护理人员需要进行重点培训,使得护士能够得心应手的处理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况。
3.3合理排班:医护人员的日常工作较为繁忙,且因为职业的特殊性使得医护人员的精神压力较大,特别是急诊科的医护人员,突发事件多工作量大而繁重而且生离死别情况的发生也给护理人员的精神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为了保证急诊工作的顺利进行,也是为了更好的保障护理人员的自身安全,必须对护理人员进行合理的安排制度,实施“三班制”[5],夜班后连休等,同时在具体排班时采用整体护理模式排班制度,即“护士-护师和主管护师配对值班制”以减少医疗过错的发生。为了更好的提高护理质量,规避错误的发生,护理记录一定要及时准确,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的动态情况。为了降低护理人员的精神压力,科室可以组织适当的娱乐活动。
总之,在急诊科病房护理管理体系当中,最重要的就是需要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急诊护理模式。实行以病人为中心的理论思想,就能够最短时间内达到让患者就诊的目的。缩短急诊病人就医住院的时间,是能够最好的保证急诊患者的生命安全的最重要措施。这样就可以有效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更好的改善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潘小兰.医院病房护理管理模式探讨[J].当代护理学杂志,2011,10(31):339-343.
[2]吴伟.急诊科病房护理管理的实施方法探讨[J].实用护理学杂志,2010,09(08):114-119.
[3]李玉兰. 加强医院科室护理管理措施的必要性[J].当代医学杂志,2012,05(11):77-82.
[关键词] 急腹症;急诊科;分诊
急腹症主要是指临床上常见的以急性腹痛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其发病原因主要为患者腹腔内脏器出现器质性病变和功能失调,或者患者腹腔临近器官、全身性疾病所引起的患者腹腔器官的疾病。具有发病及。病情严重和复杂的特点,需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急诊科分诊治疗可将急腹症患者进行分诊治疗,保证治疗的效果。本研究选择我院近年来急腹症分诊治疗的病例进行研究,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选择2008年7月到2011年6月在我院急诊科进行治疗的急腹症患者1658例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治疗类型分为内科和外科患者,其中内科患者为675例,包括的疾病类型主要为急性胃炎、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肠炎、泌尿系统疾病和急性肠炎等,外科疾病患者为983例,主要包括疾病类型胆结石、急性阑尾炎、胆囊炎、急性腹膜炎、急性肠梗阻、泌尿系统结石和胃穿孔等。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参加本研究。
1.2急诊分诊方法本研究急诊分诊方法主要参考国外学者的SOAP进行分诊和治疗。主要通过医生及护士进行疾病情况询问,包括患者起病原因、临床表现、年龄、体征、体征和严重程度。其中S为患者主诉症状,主要为医务人员收集通过患者主诉的所有临床资料;O为观察,即为医务人员通过观察了解患者的实际病情;A为评估,为医务人员通过了解患者病情的基础上做出的对患者疾病类型和严重程度的评估;P为医生通过自身对患者的评估后采取的专家分诊等分诊情况。
2结果
对研究涉及1658例患者中,外科患者为983例,占59.29%,内科患者为675例,占40.71%,外科患者分诊正确例数为915例,占93.08%,内科分诊正确患者为632例,占93.63%,分诊正确患者均经临床B超和X线检查和确诊,所有患者均进行有针对性治疗疗效明显,见表1。
表1研究人群急腹症急诊分诊治疗效果分析[n(%)]
3讨论
在急诊科对急腹症进行预诊和分诊是一个紧张而复杂过程,需要医务人员在短时间内进行正确的初步诊断,为急腹症的临床治疗提供保障[1]。因而对于急腹症分诊治疗需要医务人员有着较高的医疗水平,不仅需要扎实的医疗技术和知识,而且需要在短时间内对患者病情进行诊断和分诊,需要医务人员具备一看、二问和三查的技能。首先对患者疾病病情进行仔细的观察,尤其是患者意识不清楚、紧张和严重疾病的患者,不能够进行有效的交流时需要医务人员通过仔细的对患者疾病进行初步的判断,针对患者常见的面色苍白、皮肤潮湿、脉搏微弱和面色苍白等临床表现可进行针对治疗,观察患者特有的姿势、精神状况和卧床对患者疾病进行预诊,为正确分诊提供奠定基础。其次需要医务人员通过简短、重点的询问,了解患者的疾病史和现病史,了解患者发病前后的主要临床表现,对患者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进行了解,对患者的疾病类型,如疼痛了性、疼痛时间和恶心呕吐情况有初步的了解。针对部分患者出现的腹部疼痛明显而疼痛部位多变的情况,急诊科医务人员应有充分的心理准备[2]。最后急诊科医务人员应充分利用临床检查对患者的病情加深了解,通过血压、脉搏、呼吸和体温对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进行判定。应加强血常规、尿常规和生化检测在预诊中的重要性,了解疾病的诊断标准,例如通过血常规检查可有效的了解患者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的情况,进而了解患者是否出现感染。通过尿常规检查可了解患者血尿。尿蛋白等情况。为临床初步对患者疾病类型判定奠定基础,为以后采取相应的措施提供保证[3-4]。本研究采取科学方法进行急诊科分诊治疗,研究显示内科及外科均分诊正确率较高,应加强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丽萍.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急诊救治水平[J].中国急救医学,2001,8(2):122
[2]王丽华.现代急诊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4:132-133
【关键词】 急腹症;急诊分诊;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29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352-02
急腹症是急诊工作中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急诊临床上比较容易出现误诊的疾病之一[1]。其临床最明显的症状为各种各样的腹痛。由于腹部的脏器较多,而非腹腔脏器病变的临床症状也可以仅表现为腹痛,这给临床快速诊断带来很大的困难[2]。急诊能够准确对病情做出判断并正确分诊,对于患者能够得到正确的救治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作为急诊工作第一线的急诊科护士,应当熟悉各种急腹症的临床特点,并进行正确分诊,以早期控制病情的发展,挽救患者的生命[3]。本研究对我院急诊接诊的急腹症患者进行研究,以探讨急腹症患者的急诊分诊技巧和护理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自2009年11月到2012年11月期间在我院急诊科就诊的急腹症患者,共计409例。其中男性患者有251例,女性患者有158例。患者年龄14-83岁,平均年龄为(43.82±17.14)岁。133例为外科急腹症患者,包括胆结石、胆囊炎、阑尾炎、消化道溃疡穿孔等;233例为内科急腹症患者,包括急性胃肠炎、急性胰腺炎、急性尿路感染等,51例为妇科急腹症患者,包括异位妊娠破裂、黄体破裂、急性盆腔炎等。具体疾病的情况,见表1。
1.2 分诊方法 由于医院急诊的患者较多,秩序较为混乱,且病情较急,分诊处必须快速对患者做出分诊。分诊处的护士必须在短时间内了解患者的主诉、病史及其他相关的临床资料以迅速做出判断。因此,分诊处的护士在接诊患者的过程中,询问患者情况要有侧重点,主要关注患者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有何阳性体征、女性患者还要注意其经带胎产史等。
1.3 急诊分诊的程序 急诊科是患者流动性最大的科室,急腹症是临床的急症,分诊处的护士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对患者的病情做出合理的初步判断,并进行合理的分诊为患者的救治争取到更多的时间,具体的急诊分诊程序如下。
首先是看。通过观察患者就诊的方式、面部表情、活动能力等外在表现,初步判断患者病情的轻重。如果患者是通过120急救车送来医院,伴有意识障碍等表现,常常提示其病情危重;如果患者板状腹、疼痛拒按、被动常提示疼痛剧烈;如果患者出现神志烦躁或者淡漠、四肢发冷、皮肤苍白、出汗、脉搏细弱常提示休克可能等。
其次是问。由于急腹症的病情较为急重,在询问病情时注意重点。通过对患者及其陪同人员的询问,迅速了解其主诉以及相关病史资料,对其疾病的发病到病情的发展过程有大致了解。具体为:了解患者就诊最迫切要解决的问题、腹痛的诱因、持续的时间、疼痛部位、疼痛的性质、有无规律、有无放射痛等,同时了解有无恶心、呕吐、发热、腹泻等伴随症状等。分诊护士必须熟悉各种常见急腹症的临床特点。对于女性患者,应当注意其是否有停经史,应当警惕妇科急腹症。对于老年患者,应当注意有无心肌梗塞等腹腔外脏器的疾病。对于有暴饮暴食诱因的腹痛,应当注意急性胰腺炎、急性胃肠炎的可能;腹痛发生在饥饿或者饱食后,应考虑消化道溃疡可能;如果腹痛伴有休克症状,则应考虑急性消化道出血、急性胰腺炎等的可能。
第三是查。在询问患者病情的同时,要有重点的进行相应的体格检查。首先是了解患者心率、体温、血压等基础生命体征的情况。急腹症患者应重点进行腹部查体,包括腹部压痛、反跳痛等情况,麦氏点压痛、墨菲氏征阳性等对诊断有关键意义的体征要引起重视,反跳痛阳性常提示病变累及腹膜。右肩部及其肩胛部反射痛是胆石症的体征,下腹部以及会的反射痛是输尿管结石的体征等。同时相关辅助检查的结果也对明确诊断有重要帮助。急诊的工作很难进行全面的检查,但是各种常规检查的应用是必须的。血常规的结果常常可以对感染性疾病进行初步的诊断并可以判断其感染的严重性;血淀粉酶和尿淀粉酶的检查有助于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尿常规潜血阳性常常提示尿路结石或者感染的存在;大便常规潜血阳性常常提示消化道溃疡出血等。
最后是分。将看、问、查三步中所收集到的临床资料进行汇总,较为全面的评估患者的病情以及做出初步的诊断,然后将患者分诊到相应的科室进行专科诊治。
1.4 统计学分析 对所收集的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2 研究结果
本研究409例急腹症患者,经过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立位腹平片、相关的实验室检查或者急诊手术后明确诊断。其中133例外科急腹症患者中,正确分诊的有128例,分诊准确率为96.24%;232例内科急腹症患者,正确分诊的有225例,分诊准确率为96.98%;44例妇科急腹症患者中,正确分诊的有41例,分诊准确率为93.18%,见表2。所有患者均经过相应的治疗后,病情得到控制并逐渐好转,没有出现死亡病例。
3 讨 论
临床上将导致腹痛的急性病总称为急腹症。急腹症病情错综复杂,变化迅速,如果得不到正确的诊治,常常会导致不良的后果,甚至导致患者死亡[4]。而急诊科是医院的临床一线科室,也是接诊急腹症最主要的临床科室[5]。由于急腹症患者病情急骤,急诊科医护人员往往难以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以及完善全面的辅助检查。但是要对患者进行正确的诊治,必须在短时间内对其病情做出一个初步正确的诊断,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分诊,以使患者得到专科的诊治,获得更好的疗效。因此,完善急诊科对急腹症患者的分诊技巧和护理方法能够提高本病的治疗效果,让患者获益。
对于急腹症患者,护士应当密切关注其生命体征、腹痛等一般情况的变化,和患者及其家属做好沟通工作,帮助其初步了解病情,争取患者及其家属配合临床的护理和诊疗工作,以利于临床诊疗工作的开展。同时,护士要第一时间为患者开通静脉通道,以保证临床治疗的顺利进行[6]。根据对患者的初步诊断,按照医嘱给予药物进行初步的处理以尽量稳定病情,保证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对于需要行实验室检查的患者,要及时按要求进行采血并送检。尽量避免使用止痛药物,以避免掩盖病情,不利于明确诊断[7]。对于已经明确诊断,需要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护士应做好术区备皮、皮试等术前准备工作,并对患者及其家属做好解释工作,缓解其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8]。对需要住院进一步治疗的患者,护士应当帮助患者联系好合适的病区,并协助家属将患者送至病房,同时和相应科室的护士做好交班工作,交代好患者的病情以及下一步需要注意的问题。
综上所述,急诊分诊需要分清主次轻重、注意灵活应变,遵循看、问、查、分的工作程序,沉着应对,将所收集到的疾病资料进行汇总并做出初步的判断,以准确分诊进行专科诊治。同时根据急腹症的临床特点,做好急诊护理工作,配合医生进行诊治,以尽可能提高诊断准确率和抢救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王育焕.容易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的急腹症[J].临床误诊误治,2010,23(9):850-851.
[2] 冯志成.急性腹痛急诊诊断的思路[J].中外医学研究,2011,09(10):109-111.
[3] 周琼,李蓬芳,赖红,等.急腹症的急诊分诊与护理[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3):234-235.
[4] 李敏,陆一宁.急腹症分诊中预见性护理的应用体会[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07(21):100-102.
[5] 贺欣,刘艳萍,黄玉笑,等.急诊科急腹症的分诊及护理体会[J].西部医学,2010,22(8):1556-1557.
[6] 杜爱军.浅析急诊急腹症的准确分诊及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7):204-205.
【中图分类号】R8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4--01
护理安全标识包括患者身份识别标识、药物标识、导管标识、防压疮与防跌倒标识、医院感染标识5类,只有合理应用,方能发挥其固有价值[1]。由于急诊科患者具有病情危急、周转率快、留观时间长等特点,其对护理安全性的要求更高,更应规范、按需使用安全标识。相关研究指出,品管圈活动能够确保护理安全标识使用的有效性与规范性,利于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2]。本研究进一步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急诊科按需使用护理安全标识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常规护理安全管理的急诊患者25例为对照组,并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实施品管圈活动管理的急诊患者25例为观察组,均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同意书,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对照组:男14名,女11名;年龄19-70岁,平均(45.12±1.63)岁;安全标识类型:身份识别19次,药物标识11次,导管标识7次,防意外标识4次,医院感染2次,共计43次。观察组:男15名,女10名;年龄19-69岁,平均(45.08±1.59)岁;安全标识类型:身份识别20次,药物标识11次,导管标识6次,防意外标识5次,医院感染2次,共计44次。对比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安全管理,如腕带标识、床位标识、专人负责等。观察组实施品管圈活动管理,主要内容如下:(1)成立品管小组:组员包括护士、护师、组长,确定品管活动主题为“促进急诊科护理安全标识按需使用”,每周召开1次小组会议,分析影响护理安全标识不按需使用因素,设定管理目标。(2)制定品管圈管理对策:①增强其按需使用护理安全标识意识,依据急诊科工作特点,合理分配人力资源,加强医护联系,提高护士对患者病情的掌握程度,增强其应激能力;②制定安全标识手册,帮助护士规范使用,按五常法管理护理安全标识,完善抢救区护理安全标识管理流程;③组长负责跟踪反馈,将护理安全标识工作与护理人员绩效考核挂钩,注意奖惩分明,持续推进质量改进。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护理安全标识按需使用率、满意度。自行设计满意度调查表,Cronbach's α系数=0.86,包括安全标识管理、护理缺陷、安全感,总分100分,≥85分为很满意,61-84分为满意,≤60分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护理安全标识按需使用率 观察组护理安全标识按需使用率100.00%(44/44)高于对照组86.05%(3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00,P=0.032)。
2.2 满意度 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护理安全管理是医疗结构减少护理安全事故发生、降低医患纠纷发生率的重要手段。护理安全标识作为医院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主要通过设置特殊图案、颜色、文字与腕带标记等予以警示[3]。这是医疗机构预防患者在接受诊疗过程中出现生理、心理、病理、环境、社会等多层面风险事件或不确定因素的特殊科学标记,对于减少护理缺陷十分必要。由于常规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在护理安全标识按需使用方面还存在不足,未能完全满足急诊科患者实际需求,临床上对于新型护理安全管理模式的选择愈加重视。
关键词:急诊科; 昏迷患者; 护理探讨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9-0397-01
昏迷是急诊主要危重病症之一。急诊室护士正确的、迅速的进行病因分类,了解昏迷的程度,并与相应的各科医师联系,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初步急救和护理,这是抢救昏迷病人成功的关键,本文就急诊科昏迷患者护理进行了相应的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 230 例, 来诊时均有不同程度的昏迷。男 131例, 女 99例; 年龄 16~82岁, 平均 43.4岁; 脑血管意外 110例, 脑外伤 58例, 颅内感染 3 例, 颅内肿瘤 3 例, 癫痫发作后昏迷 3例, 煤气中毒 5例, 农药中毒 16 例,乙醇中毒10例,肝昏迷 2 例,尿毒症昏迷 3 例,糖尿病昏迷 5 例, 低血糖昏迷 2 例,不明原因昏迷 10 例
1.2 方法:回顾性分析230例患者在急诊及住院期间的病历资料及护理记录, 分析统计原发病、 抢救治疗方案、 措施及最终治疗结果。
1.3 结果:本组死亡 63 例,总病死率 27%; 在急诊科死亡28 例,病死率 12%; 分诊正确率 92%。昏迷最常见的原因是颅脑疾病包括脑血管意外、 多发伤合并颅脑外伤、 颅内感染、颅内占位病变等; 其次是一些全身性疾病, 包括某些严重感染和某些内分泌代谢疾病如糖尿病合并各种并发症, 外因中毒性疾病如乙醇中毒和各种中毒等。
2 护理措施
2.1 呼吸道的护理:有效的通气是保证生命的必须条件。 因此,首先应确实保证呼吸道通畅,患者一般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便于分泌物从口角流出,避免吸入呼吸道;如舌后坠影响呼吸者,用舌钳将舌拉出,必要时插入通气导管,及时吸出呕吐物与痰液;对呼吸道通畅的患者,可给予鼻导管吸氧,氧流量以2L/min为宜。 当呼吸不畅,氧饱和度很低时,预示着缺氧严重,应即刻行气管切开术,或者气管插管,必要时采用呼吸机维持通气功能。 其次要特别注意防止呼吸系统感染,定期翻身拍背,每2~4小时1次,及时有效的吸痰,吸痰要彻底,防止损伤气管黏膜。 行气管切开者应按气管切开护理常规护理。
2.2 昏迷病人的后续护理:昏迷病人进行初步护理, 有关各科室医师已明确昏迷的病因后, 需进行后续护理。 其任务是: 做好转入病房, 护送病人至有关科室的工作。 如病情不稳定, 昏迷病人病因尚未弄清, 需留急诊室继续观察。 除按护理程序继续观察生命危象外, 应按昏迷常规护理, 如口腔护理, 大小便的处理, 褥疮、 下坠性肺炎和泌尿系感染的防治, 以及营养、 水电解质的管理等, 并注意昏迷程序的发展和病情的预后, 及时汇报医师。
2.3 生命体征监测与病情观察:在进行各项检查及抢救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迅速连接心电、血氧监护仪,准确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的检测,及时、准确记录并通知医师,昏迷晚期或脑干中枢性呼吸衰竭,可出现潮式呼吸、失调性呼吸、叹息样吸气呼吸,因此,在检查脉搏时,必须注意脉率、节律强弱,随时了解病情变化,以了解患者病情危重程度,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各种并发症,为各种抢救措施的实施提供依据,并报告医师进行处理。抢救顺序应以先处理致命损伤,抢救生命放在第一位。
3 讨论
急诊科接诊的昏迷患者是临床急救医学的常见危重病症状之一,其临床机制为脑缺血缺氧、代谢异常,致使中部脑桥以上的脑干网状激活系统功能损害或者弥漫洼双侧大脑皮质损害,脑活动功能降低而出现昏迷症状,其病死率较高,抢救工作稍有延误即可危及患者的生命。昏迷患者的救治往往涉及医学领域多学科、多专业知识,此类患者的临床急救不单单是急救医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急诊科医师亟待攻克的课题。昏迷是病情危重的表现,同时严重创伤抢救的黄金时间一般在30min之内,因此,临床如何早期、正确地做出对病情的评估,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抢救护理措施,是抢救昏迷患者成功的关键。所以,在昏迷急诊救治的护理工作中,接诊时护理人员必须迅速判断病情,要本着时间就是生命的原则,采取及时有效的抢救措施,各项诊治及护理措施必须尽快完成,以提高急危重患者的抢成功率,同时也是对家属的一个最大安慰,从而减少医患矛盾的产生。急诊接诊抢救,护理人员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要为医师判断、评估病情提供靠的参考资料,做到能准确及时观察患者病情,搜集、整理有关疾病的信息,而且要发挥自我能动性,进行熟练的抢救操作配合,不断完善护理技能,急诊昏迷患者的伤情复杂、病情变化快,如急性心脑血管病、消化道疾病、呼吸道疾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一氧化碳中毒、酒精中毒、各种农药及药物中毒、晚期肿瘤以及感染性昏迷等,要求急诊护士具有相当丰富的临床理论知识及各种临床抢救护理技能。
总之,急诊护士应密切配合医师进行准确、全面、争分夺秒、娴熟的抢救与护理,不仅要具有扎实的基本功以及丰富的医学知识,而且要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预见性,有善于总结临床经验,还要具有快速的反应能力和病情鉴别观察能力,同时要做到护理人员之间的相互配合良好,熟记抢救程序、流程,熟悉呼吸机、心电监护仪、深静脉置管的应用,积极主动的实施相应的急救措施,缩短受伤检查时间,从而有效抢救患者,为患者赢得抢救时间,改善患者预后,确保昏迷患者抢救成功。
参考文献
[1] 戴其娟. 探讨如何更好的对昏迷患者进行临床护理[J]. 吉林医学, 2010,(27)
[2] 韩自华,杨宗德. 987例院前昏迷患者临床分析[J].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1,(06)
【关键词】风险管理;急诊科;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6-0085-02
我国急诊医学的起步相对比较晚,目前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但是在实际的急诊服务以及抢救率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在实际进行临床护理的过程中,往往存在许多护理风险,在急诊科进行风险管理护理吗,能够使护患之间的关系得到缓和,同时对减少医患纠纷事件的发生也有积极的意义[1]。本文以我院急诊科在2015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就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具体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急诊科在2015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其中观察组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在18-75岁,平均年龄(48.3±4.5)岁,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30例,年龄在17-72岁,平均年龄(46.1±2.5)岁,两组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没有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风险管理,具体方式如下:
1.2.1 风险管理培训
为了是实际的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得到保证,应该对急诊科的护理人员进行风险管理的培训和教育,使其日常的工作能力以及对于危险的防范意识能够有所提升[2]。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该将意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在护理工作中形成一种习惯,掌握在医疗事故处理中的相关法律法规,从而就能使医患纠纷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更好的为患者提供服务,并且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实现人性化护理,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管理意识。
1.2.2 风险管理护理计划的制定
进行护理计划的制定,不仅能够将护理的重点突出,是急诊科的护理人员能够及时的掌握相应的护理流程以及规范,这样就能促使其业务能力的有效提升[3]。在护理工作进行中,应该重点对呼吸科的危重患者进行护理,切丝将床头交班制度进行贯彻落实,并且不断的进行强化。并且还应该对每一班的护理工作进行评估,在接班的时候需要对危重患者的情况进行评估,然后对一般患者进行护理工作的评估,对患者的需求以及投诉问题应该及时的进行记录,及时向领导进行汇报。若出现医患纠纷,应该及时向上级进行上报,比给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交班的时候需要将相应的工作情况进行说明。
1.2.3 护理物品以及仪器管理的规范化
护理物品以及仪器是护理工作中的必需品,因此在实际的护理工作进行中,应该将仪器管理以及护理物品的管理实现规范化,保证仪器在使用中能够正常的运行,并且应该保证干净、卫生。为了保证护理人员整体的素质,急诊科护理人员在上岗之前必须进行岗前培训[4]。针对不同科室的仪器将其运行的流程制定出来,对于存在问题的仪器要及时进行处理,这样就能有效的避免安全隐患的发生,另外还应该强化对药物存放以及管理工作的强化,使用药的安全性得到保证。
1.3 观察指标
根据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可以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在计量资料的时候使用x±s进行表示,然后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则使用χ2检验。P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3%,对照组的护理总满意度为80%,两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
3、讨论
急诊科是医院工作中最前线的工作,这一科室的患者往往在疾病等方面都存在多变性,以往在护理的工作中,护理人员往往由于缺乏风险意识,在实际的操作中缺乏明确的记录,并且对相应的操作没有进行严格的规范,这种情况下就极容易导致出现护理风险以及医患纠纷。
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对护理操作实现规范化,这样就能有效的降低护理风险的出现,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率[5]。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在护理中实施风险管理,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3%,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其护理总满意度为80%,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p
综上,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3%,对照组的护理总满意度为80%,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
参考文献:
[1]管水萍.PDCA管理和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6,9(上旬刊):105-107.
[2]邢翠萍,张爱莲,朱冬梅,丁霞.安全质量小组在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J].临床护理杂志,2011,10(1):74-75.
[3]张巧利,李兴革,吕小青,吴惠平,蔡月英.医疗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在急诊科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2,19(12A):28-31.
【关键词】 症状护理;疾病护理;急诊护理;应用效果
Study of Application Two Nursing Models in the Emergency Nursing LIN Qiu-ping. Department of Emergency,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hantou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 ,Shantou 51504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s of the symptoms nursing and disease nursing in the emergency nursing. Methods 100 patients in the department of emergenc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disease nursing,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symptoms nursing .The first nursing time, the rate of accident and the satisfaction of nursing. Results The first nursing time was (1.32±0.54) min,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1.80±0.60) min(P
【Key words】 Symptoms nursing; Disease nursing; Emergency nursing; Application effect
急诊护理是一门使用最少数据以及最短时间、最佳专业技能来对患者的生命进行挽救, 以最大程度地缓解患者的病痛的学科[1]。然而由于仪器复杂, 护理操作流程多以及护理力量相对较弱, 稍有不慎就会酿成护理差错与医疗事故。因此, 应该高度重视急诊护理, 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最大限度地挽救患者生命。本研究主要将急诊护理中的症状护理与疾病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旨在探寻一种科学、高效的急诊科护理模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6月~2013年6月入住本院的100例急诊科患者按照抽签方法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各为50例。对照组:男29例, 女21例;年龄10~76岁, 平均(42.79±5.60)岁;休克12例, 上消化道出血18例, 急腹症10例, 呼吸困难10例。观察组:男31例, 女19例;年龄12~77岁, 平均(45.09±6.71)岁;休克10例, 上消化道出血19例, 急腹症8例, 呼吸困难13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方法
1. 2. 1 对照组 采用疾病护理, 具体方法为:患者至急诊科之后, 根据疾病护理常规进行初步诊治与护理, 然后转入至专科病房进行治疗。具体内容包括:观察生命体征、记录病情;遵照医嘱创建静脉通道, 补充血容量, 给氧以及使用药物治疗;帮助患者完善血气分析等指标的检查[2]。
1. 2. 2 观察组 本组主要采用症状护理, 具体方法为[3]:①对患者的神志进行密切观察, 并测其体温、脉搏、呼吸以及血压等, 并将测量的结果及时地上报至医生。②给氧处理, 保持呼吸通畅, 必要时创建人工气道。③创建静脉通道, 快速进行输血、输液以及各种止血药物等, 并注意对患者的血压及心率进行密切观察。④绝大多数急诊患者为突发, 且多伴随恐惧以及急躁等不良情绪, 注意耐心倾听患者主诉, 多体贴以及安慰患者, 使用鼓励性以及安慰性的言辞与患者进行沟通与交流, 且用手缓缓地抚摸患者的手背, 给予持续性情感支持。⑤及时地做好压疮与口腔等方面的护理, 防止发生褥疮、尿路感染以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第一护理时间、意外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等。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4.0对本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及分析, 计量资料以(x-±s)的形式进行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的形式进行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第一护理时间与意外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第一护理时间(1.32±0.54) min及意外发生率(4%)均显著小于对照组(χ2/t=3.727、12.093, P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第一护理时间与
意外发生率比较[( x-±s), n(%)]
组别 例数(n) 第一护理时间(min) 意外发生率
对照组 50 1.80±0.60 6(12.00)
观察组 50 1.32±0.54 2(4.00)
χ2/t值 3.727 12.093
P值 0.035 0.0078
2. 2 两组护理服务满意度对比 根据本院自制的护理服务评价量表, 观察组护理非常满意患者数22例, 满意患者数25例, 不满意患者数3例, 护理满意度为94.00%(47/50);对照组护理非常满意患者数18例, 满意患者数22例, 不满意患者数10例, 护理满意度为80.00%(40/50)。两组护理满意度相比,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932, P
3 讨论
急诊科绝大多数是以某一个症状就诊的急症患者, 且病种较多, 而护理人员数量则相对较少, 护理十分复杂且难度较大。症状是疾病过程中机体内的一系列功能、代谢以及形态结构出现异常变化而引起的患者主观上的异常感受, 主要包括患者自身的各种异常感觉以及医务人员感知上的各种异常表现两个方面[4]。因此, 护理人员应该及时对症状加以识别, 准确地对病情加以定位, 发现问题, 及时告知医生以及采取相对应的护理对策, 以很好地预防不良并发症的发生。以往本科室主要采用传统的疾病护理模式, 护理人员以完成各项医嘱以及常规的基础护理为主要工作内容, 此种护理模式下仅仅局限于机械的完成任务, 缺乏在护理过程中的创新以及主观能动性, 使得护理人员的基本素质与能力受到较大的限制, 而且还会使得急诊护理与急诊医疗之间相脱节, 因此, 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不高。
为了使得急诊患者得到迅速、高效的服务, 将各专科的急救护理技术融入急诊科的标准化方案之中并加以实施, 从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症状护理程序, 由传统的被动护理逐渐转变为主动护理, 以全面、及时地对患者身心进行护理, 不断满足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的需求, 很好地控制安全隐患, 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第一护理时间及意外发生率均显著小于对照组, 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由此可见, 与疾病护理模式比较, 症状护理能够明显缩短第一护理时间, 减少意外发生的次数, 且大大提高护理满意度, 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蔓玲.症状护理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9,5(1):146-147.
[2] 楼静.浅析急诊护理纠纷现状及对策. 浙江临床医学, 2010, 12(3):333-334.
[关键词] “三无”患者;护理风险;护理管理;不良事件
[中图分类号] R19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3(b)-0172-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for "three-without" patients in department of emergency. Methods 84 "three-without" patients from January 2012 to December 2013 in department of emergency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 and were given routine nuring.101 "three-without" patients from January 2014 to Novemner 2015 in department of emergency were selected as observation group and were given risk management nuring.The disposition,contacting family situation,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time spenting in waiting area and time in department of emergency of patients between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pectively. Results The contacting family situation rate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but the rate of departure from the hospital on themselves and incidence rate of refusing to accept the treatment,delaying out of the hospital,violent behavior and total incidence rate of adverse event was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 (P
[Key words] "Three-without" patients;Nursing risk;Nursing management;Adverse event
“三无”患者是指无亲友陪伴、无家庭住址、无经济支付能力的患者,近年来因城市流动人口的增多、人民收入差异扩大,“三无”患者人数明显增加[1-2]。救死扶伤是医院的基本职责,但救治“三无”患者不仅易导致医疗纠纷,还给医院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特别是危重症患者“先看病,后收费”正常出台后,“三无”患者每年拖欠医疗费用明显增长,最新调查显示,“三无”人员年拖欠费用30~40亿元[3-4]。“三无”患者本身也存在较大的护理风险,护理难度大,处置较为棘手。自2014年以来我院急诊科针对“三无”急诊患者进行了风险评估,并制定了一系列的风险管理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月~2013年12月急诊共收治“三无”患者84例,纳入对照组,其中男54例、女30例,年龄11~78岁、平均(55.4±8.5)岁。路人送院32例、110或救护车送院52例。2014年1月~2015年11月急诊收治“三无”患者103例,纳入观察组,其中男68例、女35例,年龄8~84岁、平均(58.3±11.7)岁。路人送院38例,110或救护车送院6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入院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患者入院后,按照常规急诊路径,评估患者的病情,收集姓名、性别、年龄、生命体征等信息,对于路人或110送院者,记录送院者的姓名、联系方式。若患者意识不清楚,立即通知警务部门,收集随身物品,如证据等,确认后,寻求帮助,以尽快联系家属、亲友、同事或所属单位。立即安排急诊救护,需留观、住院时,详细列举费用清单,将清单交由抵达的陪护者。急救护理按照常规护理路径执行,完成评估,辅助医师诊断,给予必要的安抚,完善相关检查,若病情较重,在评估诊断的同时予以生命救护。
1.2.2 观察组实施风险管理护理
1.2.2.1 首先进行风险分析 ①“三无”患者多为流浪者,长期露宿街头、饮食不规律、营养状况差,多有伴随疾病,病情拖延较严重,入院时病情多较重,又因无家属陪同,若意识不清,护士无法准确地了解患者发病时间、病情进展与变化情况、既往治疗情况,部分患者还可能不配合治疗,影响治疗,一般情况下,患者入院时病情复杂、变化速度快、并发症多,且无相关历史检查数据,只能进行体征判断,病情判断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出现误漏诊,引起医疗纠纷甚至事故[5];②“三无”患者多长期流浪,缺少交际,社会心理状况差,多伴有不同程度心境障碍,依从性差,甚至可能有过激、自伤行为,部分可能被动依赖,因缺乏交流,还常出现交流困难、语言功能障碍,主诉能力不足[6-7];③因缺乏支付能力,费用难以追回,医院迫于法律、政策、伦理道德压力接收患者,但为节省费用,可能存在隐藏排斥;④“三无”患者救助以危急病为主,按照一定的标准可减免费用,但绝大多数“三无”患者仍无法支付剩余款项,这就要求护士在开展“三无”患者救护时,需要把握好度,避免涉及法律、伦理问题,保证护理受到来自于其他因素的干扰,落实计划内的各项护理措施[8]。
1.2.2.2 针对风险制定对策 ①对于昏迷患者,仍按照医院规定常规处理。②对于意识清醒患者,首先需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坚守基本原则,采用专业的技巧、方案,建立与患者相互信任的关系,信任关系建立包括患者愿意让护士协助、信任护士有能力护理两个方面,护士应首选介绍医院情况、既往处理“三无”患者的经验,进行有效沟通,详细说明在护理过程中坚持保密、患者自决、赋权原则,患者不愿意将个人信息传递给相关救助机构,应强调有限度的保密原则,不会向其他无关人员透露患者信息,保证为患者提供的治疗、护理是合理的,是遵循国家政策的,在急救处理后,赋予患者自决权利,患者有权利是否接受继续治疗或出院,不以看待“犯人”的态度对待患者,在整个急救过程中,将患者视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做好沟通,鼓励患者配合,挖掘患者自我能动性。③完善留观期间护理管理,在建立一定的互信后,对患者护理需求进行评估,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留观护理对策,并进行健康教育,许多“三无”患者在急救后已经了解自身病情,并要求进一步治疗,要求转科或出院,一般情况下,医院会联系相关的救助机构,根据相关规章制度、医院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处理策略,这些策略从医学角度来讲一般是合理的,但许多患者并不理解,认为医院存在推诿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护士应耐心解释,端正态度,尽可能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医院治疗方案的科学性、有效性,强调在当前情况下,患者身体状况只能进行该方案,若强行选择看似疗效更好的治疗方案如手术,可能存在较大风险,医院制定该方案不是因为费用问题,而是医学问题,以减轻患者的顾虑。④处理应激行为:在急诊急救转科前,部分患者可能依从性差,表现为拒绝转科、要求出院、情绪激动甚至有暴力行为等,应做好自我保护,同时护士需具有一定的预见性,能够发现患者的异常表现,及早采取干预措施,如对于有自杀倾向的患者,做好必要的约束,对于情绪激动的患者,做好拦护。⑤控制医疗风险:为有效预防纠纷,护士需尽可能快速准确地评估、决策,争取足够的救治时间,妥善安置患者物品并做好记录,详细记录护理文书,做到规范、清晰,以留有充足的证据,同时在进行有创操作、病情危重告知、选择永远以及终止治疗时,严格遵守《侵权责任法》,同时据患者需要,进行必要的讨论,保留影像证据,及时配合医师救助,避免抢救不周。⑥妥善处置无需住院者,例如醉酒者、精神病、抢救死亡患者。对于醉酒者,若病情稳定无生命危险后,安排至醒酒室,做好防寒保暖,使其酒醒后自行离开,对于轻微外伤者,急诊处理,缝合包扎,发放必要的护理用品,可安排患者出院,对于入院后抢救无效死亡者,立即通知医务科等科室,移交尸体,整理抢救记录等资料,对于精神病患者,应寻求110以及保卫科帮助,束缚患者,遵医嘱给予镇静镇定药物,会诊后,出具证明,送往精神病院。
1.3 观察指标
“三无”患者死亡例数,去向。急诊科留置期间护患冲突发生例数,患者过激行为发生例数,主要包括拒绝治疗、自杀自伤行为、暴力行为等。“三无”患者候诊区停留时间、急诊科停留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将数据资料输入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预后与去向、联系家属情况的比较
2.2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比较
2.3 两组停留时间指标的比较
观察组候诊区停留时间(26.8±11.3)min、急诊科停留时间(16.3±11.3)h,短于对照组的(38.7±15.6)min、(20.7±12.8)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734,4.518,P
3 讨论
“三无”患者的处理一直是医院比较棘手的问题,一方面迫于伦理道德、政策法规,无论身份或是否有支付能力,医院有责任与义务救治急危重患者;另一方面“三无”患者确实可能影响正常工作秩序、耗费医疗资源,甚至威胁医护人员人身安全[9-10]。前文提到“三无”患者急诊护理风险较高,概括而言主要体现在内外两个方面,内在风险主要为疾病本身较复杂、多变、危重症较多,处理难度大,患者本身主诉能力不足、负面情绪、特殊人格,影响治疗依从性,外在风险在于有悖于社会伦理道德、法规政策,同时若出现医疗事故,易被患者家属追责,不仅可能造成经济损失,还影响医院声誉,甚至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所以在进行急诊救护时,需慎之又慎。既往对于“三无”患者急诊护理研究集中在绿色通道、手续办理上,多数医院认为规范操作接收“三无”患者并安排治疗,尽可能规避法律政策风险是医院管理的重中之重,对患者自身关注较少,对实际临床护理也缺乏指导性意见[11-12]。
从2014年1月开始,本院在系统分析既往急诊“三无”患者来源、临床特征、社会心理状态、预后以及去向的基础上,分析了风险来源,制定了相应一系列的风险管理计划。主要包括:①对于昏迷患者,仍按照医院规定常规处理;②对于意识清醒患者,做好沟通,建立相对和谐的护患关系,坚守基本原则,坚持保密、患者自决、赋权原则;③完善留观期间护理管理,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医院救助方案;④恰当处理应激行为;⑤控制医疗风险;⑥妥善处置无需住院者。根据需求理论分析,人在满足基本的生理、安全需求后,都渴望获得来自于社会的关注,对于流浪者而言,家庭支持是更深层次的需求[13-14]。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了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后,观察组家联系家属率高于对照组,自行离院率低于对照组(P
正确处理各个阶段潜在的内源性、外源性风险,对于清醒患者,不仅需要关乎患者急救护理、病情监护需要,还应满足患者心理需求,帮助解决焦点问题,如拒绝治疗、担心与顾虑、未能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尊重、不信任后续诊治方案、应激暴力行为、潜在的医疗与法律风险等[15-16]。风险管理护理策略在急诊科的实施可以明显促进护患的沟通,改进言语的艺术性和技巧性,促使护士认真履行健康指导职责,让护士真正做到了理解患者、尊重患者、同情患者,从而得到患者的理解,提高其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风险管理护理模式后,观察组拒绝治疗、拖延出院、暴力行为发生率及总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三无”急诊患者的护理风险较多,但针对所预见的护理风险,制定风险管理计划,加强安全管理,明确风险管理职责,可有效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保护护患双方的权益。
[参考文献]
[1] 刘淑梅,付印,苏秀霞,等.急诊科护理风险存在的原因及预防[J].临床合理用药,2013,6(8):14-15.
[2] 王立辉.急诊留观患者的健康教育[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9):130-131.
[3] 赵美英.医院急诊科护理风险及管理对策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2011,4(10B):120-121.
[4] 梁玉琴,刘金红,李文颖,等.“三无”患者的临床救治及护理安全[J].河北医药,2013,35(4):617.
[5] 邱珊.急诊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措施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3):100-102.
[6] 贾海娜,廖生武,徐恒,等.强化医德医风教育提高急诊医护人员服务质量[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3,26(3):364-365.
[7] 崔霞.急诊“三无”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2013,6(9):168-169.
[8] 黄国清,谢利珠.无助急诊患者的护理[J].医学信息,2012,25(7):238.
[9] 卓玛.无助急诊病人的特殊护理管理[J].青海医药杂志,2011,41(4):18.
[10] 周翠萍.急诊救治"三无"患者的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3):331.
[11] 吴振会,全丽萍.院前急救中“三无”病人的救治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J].现代医院,2012,12(1):105.
[12] 徐永彩.风险管理对急诊留观输液患者的重要性与意义[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4):288.
[13] 杨玉凤,黄爱龙.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25):172-173,176.
[14] 陆川,冀秋玲.应对急诊科留院观察患者特点的护理改进措施及效果[J].中国防痨杂志,2015,37(8):899-900.
结果:与实施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前对比,我们发现实施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后急性脑卒中患者接诊到确诊时间、确诊到接受专科治疗时间明显缩短,死亡率明显下降,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
结论:在急诊科实施急诊快捷护理流程有助于缩短确诊时间、专科治疗时间,为治疗赢得宝贵的时间,改善患者预后。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352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212-01
急性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具有起病急骤、进展迅速、致残率、死亡率高等临床特点。发病后能否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对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1]。我院自2012年1月起对急性脑卒中实施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本文将结果报道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急诊科自2012年1月起对急性脑卒中实施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实施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后1年内共收治急性脑卒中患者56例,其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41~76岁,平均年龄(61.78±8.63)岁;体重56~85kg,平均体重(64.75±10.23)kg;发病至就诊时间2~8h,平均就诊时间(4.38±1.42)h。
实施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前1年内共收治急性脑卒中患者51例,其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43~75岁,平均年龄(61.55±8.53)岁;体重55~86kg,平均体重(64.47±10.12)kg;发病至就诊时间1~8h,平均就诊时间(4.40±1.38)h。
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发现其在性别、年龄、体重、发病至就诊时间等方面,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实施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前急诊科采用常规程序护理,接诊后挂号、分诊,观察并记录患者意识、生命体征、瞳孔、呼吸道、颅内高压症状、言语、肢体活动等,遵医嘱进行开放气道、吸痰、吸氧、建立静脉通道、给药等急救操作。检查完成后联系收住科室,协助办理入院手续,实施院内转运 [2]。
实施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后应用快捷护理流程进行急救。接诊前接收到120提供患者的信息时立即准备平车、心电监护设备、急救药品、器械。患者到达急诊科后启动绿色通道,按规范的急救程序,在15min内迅速完成病情评估,配合医生实施急救措施 [3]。在医生诊疗的同时,护士迅速完成血液标本的取样和送检,20min内完成CT、MIR、心电图等各项辅助检查 [4]。同时电话联系专科医师现场会诊,根据检查结果迅速作出诊断,提出治疗方案供患者家属选择。有手术指征者30min内完成术前准备,同时通知手术室做好手术准备 [5]。
1.3 数据处理。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有关数据均录入SPSS17.0统计学软件,数据处理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
2 结果
与实施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前对比,我们发现实施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后急性脑卒中患者接诊到确诊时间、确诊到接受专科治疗时间明显缩短,死亡率明显下降,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
表1 实施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前后急救效果比较
注:与实施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前比较,*代表P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饮食结构的变化,急性脑卒中的发病率逐年递增,70%以上的患者可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部分患者治疗不及时可引起死亡。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在最佳的治疗时间窗内给予急救治疗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关键词】急诊;留观病人;健康教育
急诊病人具有发病急、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而需要紧急救护的特点,急诊科护士不仅承担着急、危、重症的救治措施的执行工作,还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急诊科留观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势在必行,护士从一般就诊知识、常见病基本知识、用药知识、卫生保健知识等方面对急诊科留观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我科于2010年8月~2012年4月对急诊科留观患者全部进行规范化的健康教育,急诊留观病人的满意度大大提高,病人在急诊救治的同时能获得相应的健康教育知识,形成健康行为,达到保持健康和恢复健康的目的,具体分析如下。
1急诊留观病人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来急诊科就诊的患者,具有病因广、复杂、危重的特点,如:各种原因导致中毒者、急腹症、车祸或斗殴伤所致的伤残者、慢性病的急性发作者,及各种原因造成的濒死者,这些患者,因其发病急,病情重,生命受到威胁,此时病人和家属都表现出急需了解疾病的诊断、病情轻重、治疗和预后,难免会出现烦躁、焦虑、易怒等情绪,若医护人员此时只顾抢救患者,而对患者及家属想尽快了解病情的严重程度置之不理,极易发生医患矛盾。因此,在积极抢救病人的同时也就是对病人和家属进行健康教育的良好时机,急诊护士则是贯穿抢救治疗过程中健康教育的实施者,她能稳定患者及其家属的情绪,使之积极配合改善病情,这时的沟通可以有效避免医患纠纷。护士通过良好的言语、规范的态度举止,通过耐心询问,悉心照料,使留观患者在最危难之时感到护士对患者的温暖、关爱、似亲人般的亲情,护士对其家属也要进行必要的医学知识讲解及卫生宣传,帮助他们对生活中不良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危害有一个积极及自我防范的措施。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将护理活动同健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全面的、综合的、有效的为患者服务,才能使患者及其家属在防病治病中起到主要能动作用。廖月红[1]通过临床调查研究显示,急诊病人均希望获取健康教育知识,文化素质越高对健康教育的需求越大。针对不同的个体、不同的疾病,给予不同的健康教育,一方面,能消除病人心理上的疑虑与恐惧,改变病人的不健康行为,减少所患疾病复发,缩短留观天数;另一方面,通过健康教育,可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强病人对护士的信任,使病人能够更好地配合抢救治疗,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2留观病人的健康教育
2.1心理护理急诊病人多数病情危急,短时间内可能出现生命危险,无论是病人还是家属,普遍存在着焦虑、恐惧甚至情绪失控。此时,急诊护士应学会换位思考,沉着冷静、动作迅速,以热情的态度、真诚的表情、亲切的语言为病人解除痛苦,增加病人的安全感和归属感,稳定其情绪,使其积极配合护理和治疗。
2.2留观常规健康教育主动向病人及其家属介绍急诊留观病室的环境、医疗保险方法、便民措施、卫生注意事项、作息制度、安全制度、陪护制度等,并告知病人对治疗护理工作的支持与配合[2]。实施这些措施的途径:①可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画和宣传栏进行宣传工作;②文字宣教,制定健康教育小册子根据不同科室,各制定一册健康宣教手册;③ 充分利用接诊、治疗、护理病人的机会进行口头宣传;④示范操作等。对于留院观察的患者,如患有多种慢性疾病的老年人,根据病情需要,可以通过护士的护理操作演示,传授自我康复理疗的操作要领,帮助患者掌握自我护理的本领[3]。
2.3护士讲解患者所患疾病基本知识 在为病人进行治疗和护理时,可根据病人性别、年龄、社会背景、文化层次选用不同的语言进行宣教。向病人及家属介绍疾病名称、发病原因、主要临床表现,同时向病人讲明各种治疗、护理技术操作的目的、步骤、注意事项,消除病人因操作而引起的紧张、恐惧心理。同时让病人对自身疾病有较深入了解,积极参与自我就诊、自我治疗及自我护理。此外,护士应主动告知病人就诊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离院后如何预防复发以及生活中的注意事项。健康教育内容要精炼,一般不用医学术语,所用的语言、词汇均应在病人理解的范围内,形式要新颖,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注意克服求全求细的系统性教育,针对病人最关心的问题,采取简洁、明快的答复,态度要和蔼,以减少、消除病人的急躁情绪,寻找病人乐于接受的方式。
2.4用药知识指导耐心地向病人讲解药物的作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使病人准确掌握最基本的用药知识,以达到最佳药物疗效。
3体会
健康教育架起了护患之间的桥梁,增强了病人对护士的信任,减少医疗纠纷,显著提高了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另外,护士是主要的健康教育实施者,其施教能力必将影响教育效果[4]。通过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增加了护士对提高自身素质的认识,能自觉的学习各科知识,为提高护理质量打下基础。因此,护理人员应进一步探索提高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能力的方法,最终达到防病治病,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廖月红,急诊留观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4):126-127.
[2] 王晓林,鲁灵,现代医学模式下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J].齐鲁医学杂志,2003,18(3):347.
[关键词] 急诊科;低钾血症;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23-0111-03
低钾血症是急诊科常见的复杂电解质紊乱症状,由于低钾血症的起病较急、病情危重,严重时可导致心律失常、肌无力瘫痪、肾衰竭以及呼吸肌麻痹等,如不及治疗将威胁患者的生命。低钾血症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烦躁等情绪,影响治疗和康复[1-3]。本研究对急诊科低钾血症患者实施针对性的优质护理干预,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低钾血症患者84例,均存在四肢无力、麻痹以及腹胀等症状。8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16~73岁,平均(34.5±6.4)岁;其中轻度低血钾[血清钾浓度在(3.0~3.5) mmol/L之间]17例,中度低血钾[血清钾浓度(2.5~3.0) mmol/L之间]15例,重度低血钾(血清钾浓度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均遵医嘱予以常规治疗、护理以及健康教育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有针对性的优质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2.1 心理干预 由于低钾血症容易导致患者发生迟缓性的四肢对称性瘫痪,且患者大多为青壮年,患者往往会出现恐惧、焦虑甚至失望、悲观、担忧等一系列不良情绪,不仅影响治疗及护理工作,同时也影响患者的康复。医护人员应加强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向患者详细解说低钾血症的诱因、具体临床表现、主要治疗途径及治疗效果等,并介绍诊治医师的经验、技术、具体的治疗方案等,介绍一些成功诊治的病例,以消除患者的疾病的疑虑和担忧情绪。此外,应加强与患者家属之间的交流,使患者的家属能够正确地照顾患者,并辅助医护工作[2],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1.2.2 认知干预 ①补钾认知识教育 部分患者对于低钾血症的治疗存在一定的认知错误,如部分患者认为补钾应该一次性补足量,认为应该大量口服或者静脉推注等快速补钾。针对这种情况,护理人员应先与患者的家属进行沟通和交流,并对其进行相关知识的宣教,以争取其理解与配合,然后根据患者理解能力、文化水平等,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科学的补钾原则以及补钾方法,使其理解要完全纠正机体缺钾现象约需3~5 d,而要彻底缓解低血钾症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使患者及其家属认识到高浓度补钾以及快速补钾均是不正确的,使之能够积极地配合治疗[4,5]。②补钾注意事项 应告知患者在补钾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如补钾浓度不宜超过3 g/L、补钾不宜过快等,以免造成心跳骤停;在补钾过程中,由于K+对患者血管壁的刺激作用较强,可能会出现静脉刺激性疼痛,如有相关症状,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对无恶心、呕吐症状的患者,应予以适量口服补钾,并向其解释口服补钾的效果及重要性。由于口服氯化钾容易引发胃肠道反应,因此应在饭后服用,或者在口服前食用适量富含钾的水果,如香蕉、杏子等[5-7]。部分患者认为生病以后应补充一定的葡萄糖,因此常要求护理人员予以补充葡萄糖注射液。护理人员应告知其葡萄糖将刺激机体而增加胰岛素的释放量,从而导致细胞外的钾转入细胞中,将影响血清钾水平。因此,低钾血症患者不得静注葡萄糖注射液,且应禁食高糖类饮食。同时,向患者降低钾主要是通过肾脏排泄的,在肾脏功能正常的前提下,补钾输注速度应控制在20~40 mL/h,此为安全补钾方法,因为高血钾或者低血钾均容易造成心律失常。讲解心电监护以及定时采血做血钾检测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告知患者适当运动可提高血钾水平,有利于缓解病情,鼓励患者根据自身情况进行一些康复运动。
1.2.3 静脉补钾护理 在进行静脉补钾时常需要进行静脉置管,应避免在同一静脉或者同一部位进行反复穿刺。在完成常规穿刺以后,应轻轻逆时针翻转针柄180°,并将其对侧固定,使针尖的斜面维持面对血管下壁状态,以改变药物的流向,可减少钾对于体表敏感神经末梢产生刺激,从而减轻因补钾造成的刺激性疼痛[5,6]。如患者疼痛敏感,但急需补钾,应保持原有浓度不变,并建立两条静脉通道,每条静脉以总浓度的一半进行输注,从而减轻静脉炎以及疼痛症状。此外,还可采用雾化吸入法进行辅助补钾,减小对患者的刺激,且对疗效无明显影响。在输注过程中,如患者出现疼痛,应密切观察是否有药液外渗的情况,如无外渗,应采用无菌棉签取1 mL硝酸甘油,轻轻以螺旋式涂擦患处,以使平滑肌松弛,并可解除血管痉挛症状。如发现治疗中由于钾刺激而发生静脉炎,应予以局部热敷盐酸利多卡因或者湿敷50%的硫酸镁,以避免发生局部组织坏死。同时,应嘱患者及其家属切勿擅自调节输注速度,并指导其正确、及时地记录患者的尿量,并注意按摩肢体,如患者出现腹胀,则顺时针按摩脐周腹部。指导患者进行运动锻炼,并注意放松肌肉。
1.2.4 饮食指导 指导患者合理调节饮食习惯,多使用含钾量高的食物,如香蕉、西瓜、海带等。嘱患者大量出汗后,切勿立即饮用过量糖水或者白开水,应饮用适量的果汁及淡盐水等,以免出现低血钾症。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在入院时以及接受护理3 h以后,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价,其中,SAS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其中以(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遵医行为及健康知识知晓率比较
观察组的疾病知识、补钾知识、遵医行为以及饮食及运动知识的知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2.2 两组心理状况比较
两组入院时的S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3 h以后,观察组的SAS显著降低(P0.05),护理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SAS评分存在显著差异(P
3 讨论
3.1 低血钾症患者产生焦虑情绪的原因
低血钾症主要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影响了机体摄入、吸收以及代谢、排泄钾,从而导致血清中的K+浓度降低至3.5 mmol/L以下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当浓度低于2.0 mmol/L时,将引发严重的低血钾症。急诊低血钾患者常表现为四肢无力、四肢麻痹、四肢瘫痪、恶心、呕吐、呼吸困难、心律失常、腹胀以及心功能下降等症状。患者多于夜间突发起病,且病情较急较危重,患者容易极度恐慌,产生较大的思想包袱,因而存在严重的焦虑情绪。同时,低血钾症作为一种突发的强烈应激原,可能造成中枢神经变化,从而与部分焦虑症状相重叠,容易被误诊为精神疾病[6-8]。送至急诊科时,由于患者对于自身病情以及急诊室的环境不了解,情绪波动较大,将加重其紧张和焦虑情绪,从而产生以焦虑为主的心理应激反应。通常情况下,急性低血钾症多发生于青壮年人群,在家庭及社会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更容易出现紧张、焦虑情绪[3]。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在进入急诊科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患者存在焦虑情绪不仅容易使其生活质量下降,且将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在积极救治的同时,还应加强对患者的特殊护理干预,尤其是心理护理干预以及知识宣教,并及时纠正患者的不良习惯及错误认知,使其能够更好地接受治疗和护理。
3.2 优质护理干预对于急诊科低血钾症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入院后实施优质的个性化护理干预,在接受护理3 h以后,患者的心理状态得到了显著的改善,SAS评分较护理前显著降低,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
患者在进入急诊室时多处于高度焦虑状态,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地与患者沟通和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并向患者介绍疾病知识及急诊室环境,能够使其提前了解疾病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从而减轻陌生环境以及突发疾病对其的不良心理刺激;通过列举成功治疗病例,可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加强认知护理干预,可使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及医护行为[8,9]。患者在患病后对家属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因此,在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前,应先争取患者家属的理解和配合,为患者赢得家庭支持,对治疗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便于医护工作的开展。在进行补钾治疗过程中,由于钾对于静脉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可能加重患者的焦虑情绪,此时,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解释这种反应是正常的,可建立两条经脉通道,适当地调慢输注速度,并改变针尖斜面的朝向,辅以雾化吸入或者予以静脉湿敷等,可缓解补钾刺激症状[10]。如有腹胀症状,可适当按摩腹部以促进排气;对于四肢麻痹者,予以适当的按摩或者协助其进行简单的活动。积极对患者实施知识讲解,能够使其充分地认识并了解疾病情况;耐心地解答患者的疑问,能够有效减轻其疑虑,同时实施行为干预,可促进患者积极主动地配合医护工作,降低焦虑水平。
总之,对急诊低血钾症患者实施全面、系统、优质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减少其焦虑情绪,有利于临床治疗及快速康复。
[参考文献]
[1] 刘晓燕. 心力衰竭合并低钾血症患者微泵静脉补钾的护理[J].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0,16(2):158-159.
[2] 单荣芳,屠新丽. 重度低钾血症致心跳呼吸骤停的急救与护理[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18):29-30.
[3] 张晓毛,黎春常,蓝惠兰,等. 急诊科低钾血症患者焦虑情绪的护理干预效果[J].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4):4179-4180.
[4] 季翠玲,常青. 颅脑肿瘤患者围术期并发低钾血症的原因及护理[J]. 护理杂志,2012,29(22):66-68.
[5] 宋玲. 低钾血症的临床护理进展[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4):105-107.
[6] 张桂兰,沈云霞,陈春艳,等. 重症低钾血症患者静脉补钾的监测与护理[J]. 医学信息(下旬刊),2011,24(4):210-211.
[7] 陈雪梅,袁雯雯. 综合护理干预措施预防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并发低钾血症的研究[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9):1580-1582.
[8] 汪文英,陈付华,王银娥,等. 低钾血症患者不同补钾途径及护理措施[J].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2):224-226.
[9] 庞倩,臧传兰,梁兜选,等. 112例低钾血症病人的护理[J]. 全科护理,2010,8(19):1742.
1以临床实践为基础,突出实用性
急诊科病人发病急骤、时间性强、随机性大、可控性小、专业性强等特点,这给急诊科医务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急诊护理人员兼具多重角色,除了医疗服务主体外,也是灾难救援的组织者、协调者,更是公众急救教育的指导者、咨询者、教育者。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医疗体制的改革,人们对急诊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在诊治上要求时间快、效率高、收费低、服务全。在建立护理质量评价标准时要从急诊护理的工作内容及临床实际情况着手,突出工作重点,体现实用原则,评价各项工作流程应简捷、便利,分诊、出诊、抢救、诊治、健康教育令人满意。
2注重终末评价的基础上结合环节评价,突出科学性
目前护理质量评价仍以终末质量评价为主,易出现以偏概全的假象,具有不稳定性和失真性,护理人员易将工作的重点放在表面形式上以应付检查,难以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
实施终末评价的过程中结合环节质量评价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员能动性、创新性,开拓思维、引进竞争,以期达到提高质量、降低成本,促进学科发展之目的。例如同一个问题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达到同样的结果,这不同的途径、方法就是环节评价所需控制的,它是从原因和本质上改进质量,其方法更切实可行。
护理人员是质量评价的核心,环节评价还要求其了解质量评价的目的、方法、标准,提高质量管理意识,做到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
3护理质量评价系统要全面,突出完整性
急诊科具有门诊性质又具有病房特色,其质量评价也应兼顾一般病室和特殊门诊的管理标准。病室管理上除设施规范、职责明确外,在排班上更应突出灵活性、机动性;病历书写除客观、规范、简洁、详实外,在时间记录上更要求真实、精确;技术操作评价上要突出高效(准确、及时、规范);院内感染评价上除常规院内感染评价标准外,急诊科在各类传染病的上报和消毒隔离上也应有相应评价标准;整体护理评价上应突出实用性、创新性、实惠性、服务性,护理管理应制定护理人员自我保护意识的标准,增强法律意识。
4评价系统分区管理,体现专科性